蒹葭改写成精美散文范文五份

首页 / 散文 / |

  蒹葭改写成精美散文 1

  接连下了几场雨,天天终于放晴了。阳光灿烂,碧空如洗。我的心情也和天气一样舒畅,迈着轻快的脚步,一蹦一跳地向公园走去。一路上,白杨树向我招手,小鸟也在树枝上吱吱喳喳地唱着歌。

  不知不觉就来到了公园。哇,这里好美呀!花儿五颜六色,黄澄澄的,蓝湛湛的,白花花的,红艳艳的??公园中心有一条大湖,水清澈见底,静得出奇。湖边有一片绿油油的草坪,小草弟弟从地里钻出头来,打量着这美丽的世界。瞧,远处的桃树,一棵挨着一棵,好似天边的云霞一般。这简直是世外桃源,人间天堂!

  突然,一个身穿西装,佩戴领带的中年男子从不远处走来,他把一个刚喝完的饮料瓶随手扔在地上,头也不回地走了。这被一个刚巧路过的小男孩发现了,他弯下腰,捡起空瓶子,扔进垃圾桶,然后也一蹦一跳地走了。

  这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举动,但令我为之一震。一个小孩,居然能做出一个连大人也做不到的动作!我在心里不禁暗暗夸奖小男孩。

  这件事已经过去很久了,但我一直。它将成为公园里最美的风景!

  说起美的风景那可是太多了:郁郁葱葱的森林,一望无际的草原,烟波浩渺的湖面,蔚蓝深邃的碧空;更有风光绮丽的江南,千里冰封的北国,金碧辉煌的故宫,精致玲珑的园林,从自然风景到人工建筑,美的风景无处不在。

  但是,再浪漫迷人的风景,再的建筑,也不会在我心中驻留多久,而妈妈在厨房中做饭的样子却是我心中最美的风景!这时候,妈妈身上显现出来的美,使我沉醉,使我迷恋!厨房是妈妈的乐园

  蒹葭改写成精美散文 2

  初秋的风,寄去相思。你是否感受到,我的思念,从未间断。

  日出时,我走在田野的小路上,这条路很窄,但很静谧,直通溪流边。大片大片的芦苇随风摇曳,我张开双臂,深深地吸气,那么清新湿润,还夹杂着芦苇的独特的味道。晶莹剔透的露珠倚靠在白茫茫的芦苇丛中,伸手去摸它,凉凉的,已结成了霜。

  雾气笼罩了一切,眼前都是蒙胧的一片。蓦地,在溪流边看到了你,缓缓而行,那么飘渺,薄薄的雾好像为你带上一层白色的面纱。我急迫上前看,却依然看不清。

  雾气终于消退了。

  第一缕阳光照耀在你白皙的脸颊上,真是“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我从未见过这么倾国倾城的女子。你就像下凡的仙子,你就是我的一缕阳光,照耀着我的心房。那一刻,我确定你就是我的伊人。你,使我迷恋。

  你站在水的那一边,与我相隔甚远,我正看着你入神时,你发现了我,冲我浅浅一笑。我的心一下子就激动起来,你的笑,力量太强大了,让我沉醉在其中。当我回过神来,你已不见踪影,只留下缕缕余香。

  我愿逆流而上去寻找你,但道路艰险又漫长,我只能隐隐约约看到你的背影。一身羽纱白裙,柔顺的长发随风飘逸。我又顺流而下,但你又去了那水流中央,遥不可及。真是“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

  多少夜晚,我想起你,想起你冲我浅浅的一笑,我都会欣喜若狂。

  坐在树下,望着那轮明月,觉得十分像你,*在咫尺,却又那么飘渺,无法触及,但它与你一样是那么安静、温柔。

  我的伊人,我会一直坚持我的决心。不管有世间多少个轮回,都不会斩断我对你的情思。

  蒹葭改写成精美散文 3

  河岸,芦苇丛生,随秋风,轻点泛黄的额头。露珠垂下,却被凉风轻扶,凝为冰霜,静躺叶片之上。

  他低下头,望着河水中的倒影——几根发丝历经岁月的洗礼,早已磨光了原本乌黑的色彩,呈现出与周围格格不入的银色,混杂在长发之中,双鬓似乎也隐隐渗出几分沧桑。脸上的意气风发,不知何时已消失殆尽,似是被随着世故而一丝丝增长的成熟稳重取而代之。似镜子般光滑的水面,随着男子微微勾起的嘴角,泛起层层涟漪——他自诩经历过不少人情世故,却仍旧看不破这红尘。

  还记年少之时,风华正茂,他与她,相互倾心。他随军出征,与她相约两年——在这岸边相见。她带着淡雅的微笑,挥手告别,待那抹身影逐渐模糊,蕴藏在眼中的温热,终于在地上晕出斑斑点点的湿痕。微风轻起,扰乱了一棵棵芦苇整齐划一的舞蹈,白露溅起,只留下点点痕迹。

  时光易逝,两年之期已到,他快马加鞭,只因那梦中萦绕的倩影。滴滴露水,早已不见踪迹,丝丝清风,拨动丛丛芦苇。他带着满心欢喜,却被汹涌的河流阻隔,难以相见,四处找寻渡河之处,却是漫漫长路。待河水渐渐凝结,到达彼岸,却已错过。

  两年前,她染上恶疾,又因相思,彻夜难眠,身体早已过度衰弱,本想撑过约定之日,见他最后一面,却未曾了了这一心愿。男儿有泪不轻弹,然而再见到她时,他的脸上,却是两行清泪。

  太阳的最后一抹余晖洒落河岸,数十年之久,思念却未曾消退。抬起头来,看向长河,却再次入了神。

  河的中央,仿佛有一名风姿绰约的女子亭亭玉立,淡雅的微笑挂在脸庞。

  蒹葭改写成精美散文 4

  夜晚,城市的灯火,霓虹闪烁,染的那夜,如同白昼,绚丽多彩,城市的街头,商铺林立,种类繁多,嘈杂声不绝于耳,我一人,走出城。这里没有城市的喧嚣,只有宁静,安宁。

  星星挂在夜空,很亮很亮。

  星星点亮夜空,你,点亮我的心。

  我坐在这夜中,静静回想。

  静谧的夜晚,偶有晚风吹拂?吹动身旁的柳枝,好似你婀娜的舞姿,想起那日的`相见,风,吹低芦苇,在千万株芦苇中浮现出你的身影,那齐腰的长发,在风中漂浮,芦苇摇头晃脑,你在苇中乘船前进,船,人,苇在天间绘出一幅美丽的画卷,那一刻,世间万物,黯然失色。

  此后,便不曾忘记你的身影。

  那片芦苇,不曾离去,你,在我心间,更不曾离去。那日的情,那日的景,在我的心头不曾忘记。

  我在找寻,找寻爱的你。你仿佛就在我的身边,离我仅一步之遥,却无法触及,有时又相隔万里,跨越千山万水,也不曾相遇。

  找寻,找寻。

  芦苇依旧繁盛,却再未见你的身影,有多少日,望那空无一人的苇地,泪,一滴滴落去,化作,对你的思,对你的念。

  黑夜,总是让人忧愁,明月呀明月,你是否能听见?伊人呀伊人,你我何时再相见?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蒹葭改写成精美散文 5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晨曦微露,河岸白雾未散。绵绵蒹葭青青,微风轻拂,莎莎如笙。芳草承露,化作悠悠白霜。子攸匆匆出了院门,急急溯河而行,不顾径旁绿萝上微凉的朝露沾湿衣襟。远远地眺见了熟悉的倩影,他才放缓了脚步。眼见距离渐*,子攸低头,先往水中望了一眼自己,不由顿住,轻轻笑起——原是自己慌忙中衣领仄斜了。他正了正衣冠,理理青袍,又信步前行。最终驻足,心不能自已地砰砰轻跳,万千爱慕化作了凝视江中可人的目光——

  他如潭的眼眸中,倒映着宛儿俯身采莲的身影。子攸清了清嗓子,呼唤起宛儿的名字。宛儿的脸如往常一样漾起桃红,子攸微微一笑,目不转睛。眼见宛儿急急把舟泛入蒹葭丛里,子攸微微皱眉,叹了口气,伸颈张望。蒹葭随风摇曳,她的身姿依稀仿佛。清波倒映着的,分不清是天光云影,还是子攸溯洄的青影。

  清风徐徐,蒹葭清香氤氲。风儿略过河面,拂落苇叶上未干的露珠,泠泠微响。子攸的思绪瞬间被蒹葭丛的响动带回。见宛儿撑着小舟,欲返对岸,子攸伸出手,往前一步,想要唤住宛儿,却一脚踏入水中。他轻轻啧了一声,连忙招呼一旁刚刚解绳的艄公,载自己过对岸去。艄公看了眼他,又看了眼宛儿姑娘,笑道:“怕是晚咯!你看这片蒹葭,太密啦,得绕着走,那边还有大石挡着。等你过去,姑娘早回去啦!”

  子攸长叹一声,眼睁睁看着宛儿离去的背影逐渐消失。他愣愣地站着,望着无边无际的蒹葭,沉默不语。“哗啦!”艄公撑船而去,他怅然若失的目光是再也收不回去了……


蒹葭改写成精美散文范文五份扩展阅读


蒹葭改写成精美散文范文五份(扩展1)

——改写蒹葭作文优选【五】份

  改写蒹葭作文 1

  苍凉幽渺的深秋清晨,生长在河边的茂密芦苇颜色苍青,晶莹透明的露水珠已凝结成白刷刷的浓霜,那微微的秋风送着袭人的凉意,茫茫的秋水泛起浸人的寒气,光线的影子稀稀落落的射下来。

  天刚放亮,诗人就来到河滨,他独自一人久久徘徊着,在清冷寂寞的旷野上,面对茫茫秋水,等人不见,寻人不着,内心是多么的焦急与惆怅。朦胧中他看到了伊人的身影在水中晃动,于是诗人河边小道向上游走去,艰险的道路使得诗人越来越慢,他走走歇歇。捡起道旁的竹杆当做拐杖,一步一步蹒跚地向上迈着。思之可及,行之不易,诗人恍惚迷离的心神早已飞动起来,飞去水中央伊人的眼前,他是多么想抚摸伊人,但就连想清楚看见伊人也是不可及的。诗人焦急的在河边左顾右盼,茫茫的秋水中有只孤船,诗人跳上船径直横渡过去,可他怎么划桨,怎么努力,这茫茫秋水像是一条隔膜的天河,诗人望着伊人慢慢远去,消失在天与水的边缘。

  改写蒹葭作文 2

  蒹葭苍苍,蒹葭萋萋,蒹葭采采,无论是春还是秋,无论是冬还是夏,我相信每一个从海*线上冒出来的火红的炙热的太阳都会照映着你,把全部的热烈和温和给你,当空气中所有湿湿答答的小水珠从空气中分离出来,落到娇柔的芦苇上,亦是我溯洄从之走上这白露不唏的道路的开始。

  月光肆意挥洒他们低调而又内敛的光辉,我顺着流水看着万家灯火,而自己一无所有,在月亮下,芦苇前,顺着无尽的黑暗孤零而行,心中总是涩涩的有些酸楚,但是美丽的月亮始终令人神往,当我行驶在这无尽的路上,月光指引着我,勾引着我漫无目的的身躯,使我最终到达了心中伊人的住处。

  一条没有航标的河流,因此而显出一种质朴的美,我从远方看来,这条河看似宁静,就如天空不变的永恒,可是当月光逝去,狂风惊起,河流汹涌。萧瑟的蝴蝶落叶般惆怅,这使我不得不追溯这条河的根源。

  河水不念旧,赋诗为狂也无忧愁。美人啊,你的情眸,使我逆流而上,不知为何当周围的村子三巡酒过,河水依旧如故,我似乎逃离不了这座空山新林,河里的每一个水珠都在牵引着我到你的身边,可是不知为何,唯有在原地被水而围。我看见你在那松间寒露,鸦雀声声里琵琶作赋。我看见了你正在衣襟飘拂的站在水的对面。可是燕子回归双双,独留我一人落单,我过河水,而你又在对岸。行春犹迟,怎去尽欢?

  阳光微凉,琴瑟微凉。河水的声音如此的疏狂,而我的心思如此的仓皇。你在那茂密芦苇中辗转了千百年,却只让我在对岸看你最后一眼。

  蒹葭苍苍的,重叠忧伤,愿我可以在蝉声和芦苇的陪伴中行云流浪。在无数个轮回后,找到我们曾经回忆的远方。

  改写蒹葭作文 3

亲爱的伊人:

  初遇你时是在水边,我透过茂密的芦苇偷看你,你伫立在河水旁,冲我回眸。

  一笑,你的笑容穿过层层芦苇。可能是我眼中的光太过耀眼,你使我朦胧,看不真切。但那种感觉还是直击我的内心,我悄悄站起来,你还在看我。和煦的阳光打在你我二人的身上,顿时我感觉到,你的笑容比结成霜的露水还要干净,清澈明朗。

  那一刻,时间仿佛定格,你站在河水旁,我站在芦苇中。你冲我嫣然一笑,掀起我心中层层狂浪。

  热感灼烧着我的脸,可我真的不信清早的阳光就这么强烈。好想冲过去拥抱你,久久不放。此时的这里没有月也没有雪,这里只有芦苇和白露,但你仍然是第三种绝色。缓过神来,我拨开层层芦苇,跨过点点碎石,淌过缓缓的溪流,奔向你。

  你的身影在我眼中越来越*,那一刻我好像明白,此时的你应该就是我人生中最想追寻和拥有的。我历遍山河,跨过层层艰险奔向你,而你,还在原地等我。

  我跑过去牵起你的手,你羞涩的低下头,正是你的羞涩,让我心动,仿佛世间的一切喜乐都不如你嫣然一笑。仍记得分别时,你在袖口中拿出一粒红豆,轻吟:“愿君多采颉,此物最相思。”可我不懂什么意思......让我采什么?相思?我是个粗人,不懂什么诗人,但我承认我对你心动了。你就是我的伊人,是我一生中最想追寻的美物。请你无论什么态度,一定要回信于我!

  敬祝:前程似锦,*安喜乐

  对你心动的少年

  改写蒹葭作文 4

  喜欢《蒹葭》,喜欢那河边茂盛的芦苇,喜欢那清凌凌的河水,喜欢那诗章营造的那片唯美苍茫的意境。在深秋的清晨,芦苇上的露水结了一层薄薄的霜。太阳渐渐升起,但晨露依旧未晞。清澈的河水安静地流淌,在河水中央还有一位曼妙婉约的佳人。作者用这些意象为读者创造了一个空灵朦胧的阅读空间。或许,我们还可以想象到这么一幅图景,夕阳西下时,在玫瑰色的霞光里,雪白的芦花漫天飞舞,那是芦苇倾其一生后舞出的一段生命。即使在萧条的深秋,《蒹葭》中那片芦苇也会让人心觉温暖。

  每每阅读《蒹葭》,我总体会不到别人口中的那种凄凉失落之感。想起那片茂盛的芦苇在深秋的清晨坚守着,飞舞着,为肃杀的秋天带来生命的气息。那飘渺的芦花或许飘在了河面,顺流而下了,或许飘向了另一个栖息之地,等着春风把它们再次唤醒。无论怎样,它们都在奋力追求着自己心目中的那位“伊人”。“所谓伊人”,在此看来绝不会是一位风姿绰约的女子那么简单了。她赋予了更为崇高,更为深远的意义。很有可能是作者怀揣着的一个美好的理想,寻寻觅觅,永不停歇地追逐着她。

  改写蒹葭作文 5

  雎鸠关关地鸣叫着,带着天籁般的对唱声,双双飞落在河中的沙洲上。我站在那云雾弥漫的树林中,向远方眺望,仿佛看见了她。她伫立在和煦的风中,脸上洋溢着恬静的笑。看着她那娴熟美好的样子,我的心中顿时泛起了圈圈涟漪……

  长长短短的荇菜浮在水面,朦胧中我看见她顺着水流左右采摘嫩绿的荇菜茎。看着她那满脸灿烂的笑容,我也笑了。她还不知道,我日日夜夜都在想着她,无论是梦中还是醒着,不管是白昼还是黑夜……

  尽管我是那样地想念她,她却还依旧不能到我的面前,看着天空朵朵白云飘过,在那雪一般纯白的云层中,我仿佛看见她的影子,仿佛看见了她那恬静的笑容。她使我朝思暮想,魂牵梦萦。月色下,我带着悠悠真情,绵绵情思,却躺在床上翻来覆去难以入眠……

  荇菜参差不齐地生长在水中,梦境中我看见她正忽左忽右不停地采摘着那荇菜。看着她步履轻盈地走来,我不由得说出了埋藏在我心中已久的话语:“贤淑漂亮的好姑娘,我相信我们一定会如琴瑟般相和,永远相亲相爱……”

  长长短短的荇菜随着水波飘荡,依稀中我看见她左也采了右也摘。听着窗外喜庆的鞭炮声,我许下了永恒的承诺:“贤淑漂亮的好姑娘啊,我一定要敲钟打鼓把你娶来……”


蒹葭改写成精美散文范文五份(扩展2)

——蒹葭改写散文实用5份

  蒹葭改写散文 1

  “关关,关关……”

  熟悉的水鸟声再次在耳边响起。碧波荡漾的湖水在那一片荇菜的随风摇摆下,更加让人迷醉,

  就像她一样……

  秀丽的面容,婀娜的身姿,顺水之流捋取荇菜,夕之中纤手盈盈。她正是我睡梦中寻找的佳人,美得让人窒息。

  可笑的是,第一次试着接*她的时候就被婉言拒绝了。一向自信的我突然找不到方向,失落,迷茫,溶在酒里,烧在心里。好几个夜晚,我无法入睡,心里只有她的样子。但接下来的几天里,我还是连一句话都不能和她说。

  我想离去了,却不料临行前又看到了她,还是如仙子般在那一片荇菜里穿行,还是一般纤手盈盈。而我却没有资格伴她左右,只是一个人想离开这心碎之地……想到这里,一股伤感涌上心头,解开系在背后的瑶琴,独奏一曲《美人怜》,本想宣泄心中的郁闷,却又难以抑制欣慕之意。一曲终了,不由又叹了一口气,我想:是时候走了。

  “刚才那一曲可是《美人怜》?”

  我诧异地一抬头,原来她不知道何时已把船停在了我的身边。当时简直不知道说什么好,惊喜得都忘了回答。

  她笑着看着我,“公子可否再奏一曲?”

  “请姑娘赐教。”

  此后的十余天里,每天夕阳西下的时候,我总会坐在湖边,为在荇菜中穿行的她弹奏,她也开始和着旋律欢声而唱。低飞鸣叫的水鸟,随风摇摆的荇菜,回荡在湖面的歌声和曲声……我突然发现,这里比以往更加美丽,更加充满希望。

  但是现在,没有她的夕阳显得那么黯淡。

  水鸟还在那里低飞,荇菜依然随风摇摆着,膝上的瑶琴已经许久没有曲声了,不知道它奏出的旋律是否依然动听。

  一阵风吹过,那首往日的恋曲再次响起,给曾经流转于荇菜中的她,也祝福身处远方的伊人……

  蒹葭改写散文 2

  在水一方大片的芦苇青青郁苍苍,熹微晨光时的露水化成了霜。

  我心爱的人儿啊,你是那样的招我喜爱。你就站在河的`对岸上,留给我的`只有一个背影。你那三千墨发如深川瀑布尽倾泻于脑后,一身青衣裙裳随风而衣袂飘飘。我逆流而上,去追寻着你,道路崎岖曲折,攀藤附葛而又长路漫漫。我顺流而下,寻寻觅觅,而你好像站在水的中央。

  芦苇凄清暮暮年年,清晨的朝露尚未晒干。

  我心爱的人儿啊,你是那样的让我日思夜想,辗转难眠,魂牵梦萦。你就站在河水的对岸。我逆流而上,去追寻你,好想看看你那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哪怕这道路坎坷而又艰难,但我还是义无反顾。顺流而下,寻寻觅觅,而你却好像在水中的小洲。

  河畔的芦苇繁盛茂密,白日里的晨露还未蒸发毕。

  我心爱的人儿啊,你是那样的让我朝思暮想,不能自已。你就站在河岸的一边。我逆流而上去寻你,好想看看你那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哪怕这道路弯曲而又艰险,我还是想要去试试。顺流而下,寻寻觅觅,而你却好像在水中的沙滩。

  我心爱的人儿啊,你好狠的心,每每留给我的却只有这一道倩影。

  大片的芦苇飘飘扬扬,而你如谪仙一般。只可望及,不可触及。

  原来,在这世上真的有人可以用倾国倾城来形容。我心爱的人儿啊,“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说的不就是你吗?

  湖畔边的芦苇烟雾缭绕,你像是从画中走出来的人儿!从此,你到哪里去,我便到哪里去。正如: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蒹葭改写散文 3

  浩荡芦苇莽苍苍,清晰白露化为霜。

  心湖摇曳惟有她,伶俜站立水一方。

  逆流而上相跟从,奈何道艰漫且长。

  顺流而下互追随,已然她在水中央。

  茂密芦苇盛萋萋,犹湿白露映霞光。

  心湖荡漾惟有她,依偎水草连岸旁。

  逆流而上相跟从,奈何路弯崎山冈。

  顺流而下互追随,隐约淡坐孤石上。

  葳蕤芦苇郁葱葱,晶莹白露烁光芒。

  心湖涟漪惟有她,悠然徜徉水岸乡。

  逆流而上相跟从,奈何途曲径如肠。

  顺流而下互追随,了却沙洲寂寞伤。

  蒹葭改写散文 4

亲爱的伊人:

  初遇你时是在水边,我透过茂密的芦苇偷看你,你伫立在河水旁,冲我回眸。

  一笑,你的笑容穿过层层芦苇。可能是我眼中的光太过耀眼,你使我朦胧,看不真切。但那种感觉还是直击我的内心,我悄悄站起来,你还在看我。和煦的阳光打在你我二人的身上,顿时我感觉到,你的笑容比结成霜的露水还要干净,清澈明朗。

  那一刻,时间仿佛定格,你站在河水旁,我站在芦苇中。你冲我嫣然一笑,掀起我心中层层狂浪。

  热感灼烧着我的脸,可我真的不信清早的阳光就这么强烈。好想冲过去拥抱你,久久不放。此时的这里没有月也没有雪,这里只有芦苇和白露,但你仍然是第三种绝色。缓过神来,我拨开层层芦苇,跨过点点碎石,淌过缓缓的溪流,奔向你。

  你的身影在我眼中越来越*,那一刻我好像明白,此时的你应该就是我人生中最想追寻和拥有的。我历遍山河,跨过层层艰险奔向你,而你,还在原地等我。

  我跑过去牵起你的手,你羞涩的低下头,正是你的羞涩,让我心动,仿佛世间的一切喜乐都不如你嫣然一笑。仍记得分别时,你在袖口中拿出一粒红豆,轻吟:“愿君多采颉,此物最相思。”可我不懂什么意思......让我采什么?相思?我是个粗人,不懂什么诗人,但我承认我对你心动了。你就是我的伊人,是我一生中最想追寻的美物。请你无论什么态度,一定要回信于我!

  敬祝:前程似锦,*安喜乐

  对你心动的少年

  蒹葭改写散文 5

  芦花摇曳皆茫茫,夺伊芳心前无望。

  秋风缠绵,晓露为霜。

  寻觅佳人四环顾,伊人伊人在何方?

  无从晓知汝居处,秋风萧瑟日已高。

  伊人身影,虚无缥缈。

  一番艰劳苦追寻,伊人宛在水中央!

  望穿秋水只为尔,能否知晓吾心意?

  恍惚之间,若见伊人。

  远望伊人解伤神,倩影常驻我梦萦。

  为伊消得人憔悴,苦苦期盼再相见。

  提笔墨落,作书寄尔。

  不知谁能得此书,知晓有此痴情人。


蒹葭改写成精美散文范文五份(扩展3)

——蒹葭改写成的爱情散文实用5份

  蒹葭改写成的爱情散文 1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秋日,露重霜寒,水边芦苇苍苍。冒着秋寒在水岸徘徊,可心中的伊人却在水岸的那方。逆流而上,道路崎岖漫长;顺流而下,伊人宛在水中央。

  风吹芦花,蒹葭中却再无她,只有蒹葭飘零成的每一个字。那醇浓的爱恋,抒尽了伤感,欲进,却阻。情系伊人,伊人却犹如天边的飞燕,可望而不可即,可念却不可见。处于秋景水岸,内心的枕热与思念,却于尾处戛然而止。

  或许,早已分不清现实与虚幻;悲伤,却没有哭泣,高兴,却没有笑容。日暮之时,内心的愁绪,已浓得无法稀释。

  云天蓝碧,黄叶落满地,天边秋色与秋波相连,波上弥漫着空翠略带寒意的秋烟。远山沐浴着夕阳天空连接着江水,不解思念之苦的芳草,一直延伸到夕阳之外的天涯,频频地将苦酒灌入愁肠,已化作相思的泪花。

  只愿:伊人依然如诗,蒹葭仍然如画。

  可惜,蒹葭早已枯去,也再无人寻伊人的芳迹。潇瑟的秋风,吹落了相思的枫叶,吹拢了寂寥的思绪,那带着斑驳的思意,又给别离的心痛增添多少幽怨与哀愁。红尘茫茫,心雨飘摇,不知,还有谁会为伊人眉间浸染的沧桑,拂去凉意与秋霜。

  此生残梦,难诉离别的伤怀,为你执笔赋下情缘相依,为你执笔赋下诗韵悠长。或许,所有的一切,只是一厢情愿罢了。一夕回眸一生念,一次邂逅一生牵,相逢相知的刹那间,相惜相伴才是永年。

  浮生若梦,一曲琴,弹尽了人生苦短,悲欢离合,红尘千年。菩提树下,前尘后世,此去今年,何人与你醉饮红坛,溺水三千?

  有谁在黄昏的`窗前,感受蒹葭的浅唱,自己就成了其间一支幽花,开尽了美丽,享受了年华?

  蒹葭改写成的爱情散文 2

  我是嗅着芦苇的清香长大的。

  乡下孩子对它再熟悉不过了。家乡的春天总是如期而至。寒食节后,一场沥沥的小雨,唤醒了沉睡中的芦苇。它破土而出,嫩如柔荑。田畦上,水塘边,芦苇那青芜的苇杆,竖立风中,不卑不亢。采一根嫩嫩的芦芽含在口,如咀嚼着春天的味道。

  芦苇,古称蒹葭。没有长穗的谓之“蒹”,初生的谓之“葭”。它的根,潜滋暗长,抱土缠绕;它的茎,节节拔高,挺直俊俏;它的叶,苗条俊秀,婀娜多娇。

  盛夏时节,每根芦苇从秆到叶都是鲜绿的,绿得闪闪发亮,嫩得每片叶子都要滴出水来。临风摇曳,不倒不伏,显示出一种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景象。蒲草一般和芦苇结伴于水中,让人难以分辨哪是芦苇,哪是蒲草。颇有“我是我,似我非我”的味道。苇塘中有白鸟起伏于碧波之上,偶尔在苇间盘旋,扑棱棱飞走,叶尖摇曳,一幅轻淡的水墨画。

  八九月份,芦苇开花了,一种沧桑的白色,在瑟瑟的秋风中摇摆。让人想起《琵琶行》的“枫叶荻花秋瑟瑟”。东汉经学家郑玄笺云:“蒹葭在众草之中,苍苍然彊盛。至白露凝戾为霜,则成而黄。”苇叶枯黄,其花扬雪,有一种凄美的悲壮,总会让人联想到硝烟和秋声,乃至荒凉。

  芦花,是秋天第一场雪。芦花烂漫的时节,正值晚秋,草木萧疏,万艳同悲。那纷飞的芦絮,是秋天的葬礼。

  芦苇美在诗词里。《诗经。蒹葭》中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极尽婉转凄凉之美。余亚飞《咏芦苇》的“浅水之中潮湿地,婀娜芦苇一丛丛,迎风摇曳多姿态,质朴无华野趣浓”写出芦苇朴素之美。谢逸《青玉案》中“芦花飘雪迷洲渚”,写出芦花流风回雪之美……

  水中的芦苇有一种绝世独立的美。湖中没有芦苇,就像少女的眸子没有睫毛,少了神韵和灵动。世人说“墙头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可惜谁也没有轻易地见到哪一株芦苇在墙头上苟活着。芦苇,属于浩瀚的湖水,属于苍凉的荒野,属于不知名的野鸟。

  美好的环境才会造就美好的事物。

  芦苇,飘零之物,随风而荡,却止于其根,若飘若止,恍惚飘摇,而牵挂于根。芦苇,在《诗经》的相思中兀立,在如烟的意境中迷离。

  芦苇是北方的竹子。芦杆可用来造纸、编织、建筑等。芦花可以做笤帚,芦根还可以做中药。但总体上经济价值偏低,所以人为破坏极少,它的家族得以世代繁衍。如庄子所说的介于“有才于无才之间”,才能“得终其天年”。

  芦苇的繁盛与它的守弱理念也是息息相关的。弱者一般都能屈能伸。那易折的芦苇,一生中,每当风雨袭来,皆低下头去,疾风过后,便又重新挺立。它不与鲜花争宠,不与劲松攀绕,无欲、守柔、退让,自然,无为。亘古不变,在历史的硝烟中,以一种昂然的姿态,见证着世事变幻,沧海桑田。

  芦苇喜水,故是智者。一根芦苇,应该说是微不足道的,也是脆弱的,无力的。也许芦苇深知自身之弱,它从来不会单独存在,总是集群而生,聚众而长。只要有芦苇的地方,就是就是一个家族,一个部落,繁繁茂茂,蓬蓬勃勃,成林成海,风吹不断,浪打不倒。这时候,你一点也不会觉得芦苇弱小,倒是觉得它有众志成城、气势磅礴的壮观。

  竹子是花中四君子,品格的象征,它清华其外,澹泊其中,为画师手中不可或缺的题材。芦苇登不上大雅之堂,是粗劣鄙俗之物。班固在《汉书·中山靖王传》中有“今群臣非有葭莩之亲。”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魏皇帝使后弟毛曾与夏侯元并坐,时人谓蒹葭倚玉树。”芦苇的卑微可见一斑了。就是这种卑微,才得以持久。

  帕斯卡尔是一位天才的哲人,他曾说:“人是一枝会思想的芦苇”。这是多么诗意而形象的比喻?人的生命如芦苇般脆弱,但因能低头沉思而坚韧……我们单薄得像一枝风中邂逅苦雨的芦花,可是无论如何,在浩渺无垠的宇宙空间,高贵的人总该比芦苇多一点思想和智慧。如果连思想也消弭、忘却,岂不连芦苇也不如了?

  蒹葭改写成的爱情散文 3

  在我家乡的城东,有一片湖水,那里常年生长着茂盛的芦苇。在绿色繁茂的夏季,风儿吹过,那芦苇荡便掀起层层绿浪,在蓝天下蔚为壮观。在密密匝匝的苇塘里有野鸭成群地游动,飞跃而起,还深藏着一窝窝的野鸭蛋。各种鸟儿栖息其间,灰鹤、大雁也会在这里做暂时的停留。这芦苇荡便是它们栖身的地方。每每在湖边散步时,便会想起千古流传的诗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似乎看到一个身着罗袍的古代男子,风度翩翩,伫立水边,透过茂密的芦苇,遥望在水一方的窈窕淑女,倾诉着委婉哀怨的爱慕之情……

  这芦苇荡,是我家乡的美景之一,是纯美的自然风光。那摇曳的芦苇,如秀美的淑女,亭亭玉立,倩影婆娑,随风吟咏的便是清丽的诗句,隽永的诗行。那飘逸的芦花,便是秋日的精灵,在绿水间自在地飘荡。那由绿变黄的苇秆,柔弱中焕发出无穷的韧性。似乎在诉说着动人的故事,历史的沧桑……

  和芦苇亲密接触,那是在我的少年时代。对于成熟的芦苇,我对它真是再熟悉不过了,我爱它也恨它。说起来,就是一段辛酸的回忆。

  小的时候,家里靠编苇*为生。那时候的家乡一江五河,无数沟泡沼泽。那里盛产芦苇。每到收获的季节,我家都会买进好多高高的苇子,堆成小山一样。整天和芦苇打交道,我们称它为苇子,它是我们的生产原料,有了它,生活就有了保障。然而,那一堆一堆的苇秆和苇叶把我家的院子、屋子弄得乱哄哄的,实在是下不去脚,扫不净,清不完,甚是无奈。

  后来,父亲参加了工作,有了固定收入,但是几十元钱根本不够八口之家的生活消费。母亲便把编苇*作为她的主业了,当然,父亲和我们姐妹也是最得力的帮手。

  记得那时候,父亲早早起来,把第二天编苇*用的苇子都准备好,他用一种特殊的刀子把苇子一劈两半,然后捆好,洒上水闷着,等到晚上下班,便把苇子放在屋子里经过硬化处理的地面上,用石头滚子把苇子压*,变得特别柔软。然后,由我和二妹把苇子上的叶子剥去,再把这些苇子捆起来,等到第二天编苇*用。剥苇皮是我们最惧怕的活计,磨手不说,还爱犯困,有时候直打瞌睡,但是必须把这些活计做完,要不就会影响第二天的活计。

  而母亲,早早起来做饭,收拾利索,便在那块硬地上起头,编织苇*。母亲一边编苇*,一边做家务,一天下来很紧张。这样等我们放学后,也要帮助母亲编苇*。我和妹妹都会编*子,但是,就是不会起头,因为母亲说:不教我们学起头,不许我们将来吃这晚饭。她希望我们好好读书,做有出息的事情。这样,我们只会编*子的一角,或者收边。*子起完头以后,便剩三个角,我要完成其中的一个角,还要编边。一只手拿着苇子,同时双手撩起苇子,隔两条拣两条,把苇子编进去,用手按*整,再继续这样往复多次,直至把角编完为止。然后,把编好的*子反过来,用一把长长的木尺比着,拿一把钝刀使劲划一条线,再用手把*子的四个边都按过来,用特制的刀子把边上多余的苇子翘掉,别在苇*缝隙里,我们叫这种活为“翘*”。这样整张*子就编成了,然后由我和妹妹背着*子到土产公司去卖。有时候不顺利,或者收*子的人挑剔,就会再背回来,或者拿到街上去卖。一领*子可以卖三到五元钱。这些收入就是我们身上的新衣服,新鞋子,新书包和纸笔,还有补充家里的其它生活之用。

  虽然,我们很厌烦编苇*的枯燥无趣,但是又期盼多编*子多卖钱,改善我们的生活。一直到我念初中,妈妈出去做零时工挣钱,我们才告别了苇子,家里的院子、屋子也变得整洁干净了。可是,每每回想起来,对于苇子还是有着特别深厚的情感。这情感不是它的俏丽轻盈,不是它窈窕的身姿,不是它飘荡的闲逸,而是它最根本的品质,柔韧、坚韧,全身奉献给人类,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实惠。是它陪伴我们度过了那段最困难的时光。

  如今,家乡周边的河泽泡沼大都干涸了,芦苇也所剩无几,唯有城东的湿地仍然水草丰美,这芦苇便显得特别的珍贵。这片芦苇早已成为人们休闲时欣赏的美景,在湖水的映衬下显得更加妩媚俏丽,婀娜多姿。摇曳在微风中,合着鸟儿的呢喃,唱着全新的歌谣,不再是哀怨的情歌,而是对新生活的赞美和颂扬。

  蒹葭改写成的爱情散文 4

  春节来临,我一个人回到故乡,陪着父亲过年。腊月八十九回去,正月初五回来。一来一去之间,深深地感受到父亲的孤独,深深地感受到春节没意思,深深地感觉到世事茫然。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竟然是上河沟那两片茂密的芦苇地。

  故乡还是原来的样子。前河和后河的溪水还是很细很小。区别是随着大路的修通,河边再也没有人走路了。不知不觉就在河滩上生长出两大块芦苇来。这芦苇虽然没人播种,也没人管理,但因充足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地,所以长得超出人们的想象。两块芦苇地中间正好有一条大路从北向南穿越而过。我到这里的时候正是下午阳光最好的时候。每株芦苇都长得高过人的头顶,而且生长得非常整齐,像翻倍长成的麦子。站在路中间朝西望,感受那些芦苇像千万个士兵组成的方阵,威武而雄壮。也像几千里外莫言笔下的那些高梁地,热情似火,柔情似水,甜蜜生辉。转过身来向东看,只见清风徐来,芦苇啸啸,其意微茫,则多了一份宁静,更像几千年前的蒹葭,在古代的土地上演河边相逢的故事,显得无比纯真和浪漫。只是此时的我无法体会威武,也无法体会浪漫,只能细细地体会着岁月送给我的这个非同一般的春节。

  风往北吹,人往家走。每逢春节,人们越雪原,过大河,穿山岭,赶航班,乘火车,坐客车,实际只有一个目的地,那就是家。家是有亲人的地方,有星星的地方,有蓝天的地方。山间小路,柏油马路,国省干线,高速公路,延伸向火车向高铁向航空。其实只有一条路,就是从起点到家的路。回家是最美的风景。再次回到这里,物事人非;想想过去的这一年,历尽波折;面对依然整齐有序的家,心里生出许多难以言表的痛。这个清冷和孤单的春节,我陪着父亲默默地过着。

  春节这天是从三声鸡鸣里开始,开门以后发现天空里飘着雪意,家家户户用炮声隆隆开启美好的一年,沉睡的村庄翻身起来,村头明亮的灯光照亮了人们前行的路。这样的路上走着乡亲们,他们的脚步都是踏踏实实的,对一切结果都接受得顺其自然。看着他们过的日子,我发现原来一切都可以用最纯朴的话表情达意,就是让这日子红火成简单。接下来的几天,西风不尽地吹,气温降低许多,但人们依然在寒风里相互走着亲戚,坐下相互问候和寒暄,甚至今天东家去明天西家来。细想起来,亲情就是挡不住的温暖,深度的血脉流在山水之间,融在人心骨子里,体现在数千年春节文化里。在一个越来越寒凉的世界,能相互走动的都是亲戚,能说到一起的都是知心。最美好的还是乡村的夜晚,有点像古诗说的一样,“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天空很低很低,人被酽酽的夜包围着,漆黑中看到那明亮的星星,不像在遥远的地方,而就在头顶。宁静,辽远,像一个清丽的梦境。我想许多奇异的神话故事和美好的爱情故事肯定不是在繁华街市产生的,而是产生在夜里,在思念里,在闺房里,在乡村的夜晚。细细想来,人只有心里宁静,面对所有的事才会坦然而真诚,也才会对未来充满最美好的期待。

  离开故乡的前一晚,我来到一个也叫南湖的镇上住下。这个地方不是一片湖,不是当年兴发的地方,不能停泊历史的小船。黄土原像一片海,这是像我一样的好多人出发的地方,人像箭、土地是弓。原来这里是一片村庄,现在已成为一座城镇,正如那片曾经的池坝,而今改换姿容成为公园。时间让繁华延伸,岁月让历史经久。触摸着城墙的温度,想起每个人生的使命。

  蒹葭改写成的爱情散文 5

  喜欢夏季的雨,那滴滴答答的声音,引领念想,落下一笔墨,合旋一首歌,一首蒹葭彼岸的情歌,潺潺的,倚着碧水,缓缓传来,带着蒹葭彼岸的缕缕情丝,此时,最喜欢倚着窗口,**,慢慢摘下经年的簪花,细细打量,许久的故事,在雨里滴滴落下,轻拾一滴,安放于路边的香溪,让滴滴温暖的念,漂移到海那边,捎去思念的锦书。

  倘若在雨里花溪畔,捻一枝荷,露珠点缀,清香绕梁,将这缕馨香握在掌心,写在眉间,捻一首唐诗宋词,折叠光阴,送去夏日清凉的一阙小令,为思念填写一笔,让岁月的枝桠里,萌发新生种子,一枚相思红豆,一起耕耘,一起暮鼓晨钟,轻挽走进一本书里,漫步诗行的韵脚,徜徉*仄的诗情,画意人生一笔笔,唯愿可好!

  感觉到了,夏天的味道,一朵朵,一枝枝,火红的海棠,倒挂的石榴,遥相呼应,如今茉莉花开,浓郁馨香,飘香而来,还有各种牡丹月季,争芳斗艳,这样的季节,好想与你来一次旅行,走进大自然,走进这花似海的世界,走进仅有你我,似梦幻的空间,有清风白云,花前月下,西窗剪烛与你,你说可好?

  彼岸花开,一缕情绪,沿着蒹葭,轻轻打捞,将一程又一程的山水,浓墨重彩,有快乐,有失落,不忘初心,嫣然倾心,这葱荣的绿意,盎然经年的路口,终于懂得,一切繁华琉璃的说辞,最终要归于萧瑟,风雨过后的沉寂;一场情深缘浅的漂泊,雾里看花,镜中望月,让等待无止无境,秋风褪尽,洗尽铅华,还是一个人,一厢等待!

  晨暮交替依旧,了然间,日子如行者,节奏不紧不慢;指间的温度,正弦清韵了一曲桃花渡,聆听相思门楣的如约抵达,润泽眉底的惊鸿;沉思,这含香的独绽,这脚下一朵花的去留,埋下种种说辞,典藏时光;能做到的,也只有一叶兰舟,载着文字,撑起一束安恬的段落,让你安好,供养其中,或另起一行。

  安坐静然,等待,悄悄摆渡,泊在温情里的烟火,种下此生的蛊,兀自痴迷,一腔柔情,不离不弃,安守眉底的你,千回百转,暖山暖水,纵个千娇百媚,守心如初,一指暗香,为你始终留存至今,蒹葭彼岸,仿若归来,一厢情丝脉脉,墨香一阙阙,素笺上相思花开,一厢等待,遥望归来!

  在夏花的微词里,读懂了芳华呢喃,一朵茉莉,一朵朵荷,清香宛若一阙清丽温婉的诗篇,朵朵夏花静静,清淡如流,而那些秘而不宣的心思,默默悄然而至,隐匿在一朵朵花香里,香溪中,浅笑嫣然,多想携一份静好,与你温暖言语,如春阳般在你我心底明媚,等一抹春风摇曳心扉,清喜开满枝头,温润眼中的芳菲,妖娆一季的繁华灿烂。

  不变的风景,不变的等待,蒹葭彼岸,烟雨无声,胜有声,生怕遗漏,生怕怠慢,追逐着时光;辗转每一刻的感悟,倍加珍藏,捻花为墨,绕指为柔,将此定格永恒,倾城浅行;这一抹温暖的眸里,根植了一份深情,暖暖的唇语,你在与不再,来与不来,原地守候,盛开一夜惊鸿的艳,盛放深爱的温暖,涅盘成永恒的一朵,为你独绽芳华。

  任光阴老去,待蒹葭彼岸那抹,一起看姹紫嫣红的红尘浮华,与变迁!


蒹葭改写成精美散文范文五份(扩展4)

——《蒹葭》古诗词3篇

  蒹葭

  [先秦]诗经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1]。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2]。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3]。

  注释:

  【1】蒹葭:芦苇。

  【2】苍苍:茂盛的样子。

  【3】伊人:那个人。

  【4】溯洄:逆流而上。洄:弯曲的水道。

  【5】从:追寻。

  【6】溯游:顺流而下。

  【7】凄凄:茂盛的样子。

  【8】晞:干。

  【9】湄:岸边。

  【10】跻:高,升高。

  【11】坻:水中的小沙洲。

  【12】采采:茂盛的样子。

  【13】已:止,干。

  【14】涘:(si)水边。

  【15】右:弯曲,迂回,形容道路曲折迂回。

  【16】沚:同“坻”,水中的小块陆地。

  作品赏析:

  《蒹葭》属于秦风。周孝王时,秦之先祖非子受封于秦谷(今甘肃天水)。*王东迁时,秦襄公因出兵护送有功,又得到了*以西的大片封地。后来秦逐渐东徙,都于雍(今陕西兴*)。秦地包括现在陕西关中到甘肃东南部一带。秦风共十篇,大都是东周时代这个区域的民歌。

  对这首怀人诗,历来解说不一。有人认为作者在思念恋人,诗的主旨是写爱情;有人说是诗人借怀友讽刺秦襄公不能礼贤下士,致使贤士隐居、不肯出来做官;也有人说作者就是隐士,此诗乃明志之作。我们细味诗意,诗中并未明确显示男女恋情,况且“伊人”是男是女也难判定。说它是讽刺诗则更无根据。因此,我们只把“伊人”视为作者所敬仰和热爱的人,至于是男是女,且不论及。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两句,从物象与色泽上点明了时间和环境。那生长在河边的茂密芦苇,颜色苍青,那晶莹透亮的露水珠已凝结成白刷刷的浓霜,那微微的秋风送着袭人的凉意,那茫茫的秋水泛起浸人的寒气。在这一苍凉幽缈的深秋清晨的特定时空里,诗人时而静立,时而徘徊,时而翘首眺望,时而蹙眉沉思。他那神情焦灼、心绪不宁的情状,不时地显现于我们眼前,原来他是在思慕追寻着一个友人。“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两句,交代了诗人所追慕的对象及伊人所在的地点,表现了诗人思见心切,望穿秋水,一个劲地张望、寻求。“伊人”,指与诗人关系亲密、为诗人崇敬和热爱而未曾须臾忘怀的人。“所谓”二字,表明“伊人”是常常被提及,不断念叨着的,然而现在他却在漫漫大河的另一方。“在水一方”,语气肯定,说明诗人确信他的存在,并充满信心去追求,只是河水隔绝,相会不易。“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沿着河边小道向上游走去,道路艰险,且又漫长,即使花费很长时间也难到达;如果径直游渡过去,尽管相距不远,但眼前秋水茫茫,思之可及,行之不易,仿佛看到了伊人的身影在水中央晃动。诗人尽管立于河边,但他那恍惚迷离的心神早已飞动起来,思见伊人而不得的如醉如痴的形象栩栩可见。诗句之奇妙,正如方玉润所说:“玩其词,虽若可望不可即。味其意,实求之而不远,思之而即至者。”(《诗经原始》)

  诗的二、三章只换了几个词儿,内容与首章基本相同。但它体现了诗歌咏唱的音乐特点,增强了韵律的悠扬和谐美,使表达的情感愈来愈强烈。首章的“苍苍”,次章的“凄凄”,末章的“采采”,写出芦苇的颜色由苍青至凄青到泛白,把深秋凄凉的气氛渲染得越来越浓,烘托出诗人当时所在的环境十分清冷,心境十分寂寞。白露“为霜”、“未晞”、“未已”的变换,描绘出朝露成霜而又融为秋水的渐变情状与过程,形象地画出了时间发展的轨迹,说明诗人天刚放亮就来到河滨,直呆到太阳东升。试想,他独自一人久久徘徊在清冷索寞的旷野,面对茫茫秋水,等人不见,寻人不着,其心情该是何等焦急和惆怅!描写伊人所在地点时,由于“方”、“湄”、“涘”三字的变换,就把伊人在彼岸等待诗人和诗人盼望与伊人相会的活动与心理形象而真切地描绘了出来,这样写,大大拓宽了诗的意境。另外,像“长”、“跻”、“右”和“央”、“坻”、“沚”的变换,也都从不同的道路和方位上描述了他寻见伊人困难重重,想见友人心情急切的情景。若把三章诗所用几组变换的词语联系起来加以品味,更能体会到诗的隽永淳厚的意味。

  诗的每章开头都采用了赋中见兴的笔法。通过对眼前真景的描写与赞叹,绘画出一个空灵缥缈的意境,笼罩全篇。诗人抓住秋色独有的特征,不惜用浓墨重彩反复进行描绘、渲染深秋空寂悲凉的氛围,以抒写诗人怅然若失而又热烈企慕友人的心境。正如《人间词话》所说:“《诗·蒹葭》一篇,最得风人深致。”具有“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和“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其辞脱口而出,无矫揉妆束之态。”

  这首被人传诵不已的诗,对后世的影响也是明显的。且看宋玉《九辩》中的一段描写:“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慄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泬寥兮天高而气清;寂兮收潦而水清;憯凄增欷兮薄寒之中人。”这里通过对秋天的气象和草木摇落的情状的描写,制造一种肃杀的气氛,表达了诗人悲凉凄苦的心情。这也许是受了《蒹葭》诗的影响,由此可以窥见《楚辞》对《诗经》的继承和发展线索。《古诗十九首》中《西北有高楼》的发端,赋中见兴、以景托情的写法,也沿用了《蒹葭》诗的笔法。其后的曹丕,从本诗中化出了“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的诗句。由此可见,《蒹葭》诗在古代诗歌史上有着很重要的地位。

  (选自《中华文学鉴赏宝库》,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令人遐想,美不胜收——我读《秦风·蒹葭》

  《蒹葭》是三百篇中抒情的名篇。它在《秦风》中独标一格,与其他秦诗大异其趣,绝不相类。在秦国这个好战乐斗的尚武之邦,竟有这等玲珑剔透、缠绵悱恻之作,实乃一大奇事。作品文字很简单: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如此重章反复,前后三章,只更换了个别的字。诗的内容也极为单纯,写古今中外所谓“永恒”的题材,男女恋爱。而且仅选取一个特定的场景:在那么一个深秋的清晨,有位恋者在蒹苍露白的河畔,徘徊往复,神魂颠倒,心焦地寻求他(她)思念的恋人,如此而已。但作品给予人们的美感却非常丰富,丰富到“我们只觉得读了百遍还不厌”(《*诗史》)。

  先说说含蓄美。以少少许表现多多许,以表面极经济的文字建构一个十分广阔的想像和咀嚼的空间,这是该诗的一大长处。作品没有直接抒情,没有叙述这位恋者对心上人如何思念,而只写了他(她)左右求索、寻找恋人的行动,这一点颇有《关雎》“悠哉悠哉,辗转反侧”的情致。然而主人公追求恋人的热烈感情、焦急心绪,以及他(她)那痴心的迷恋、刻骨的相思和失望的痛苦,都是通过这寻求的行动、左寻右找的连续匆忙过程,形象而又含蓄地表现出来的。一会儿“溯洄从之”,一会儿又“溯游从之”,谁知会有几个反复呢?陈启源说:“夫说之必求之,然惟可见而不可求,则慕悦益至。”(《毛诗稽古篇》)惟其“慕悦益至”,而可见不可求,则失望怅惘愈甚。

  作品虽未着意刻画恋爱双方的形象,但却通过主人公追求行动所显示出来的感情指向,十分含蓄地勾画了施受双方的形象特征。在碧水澄滢的衬托下,“伊人”是高洁的,使人感到可敬、可亲、可爱。不然,他(她)怎么会有那么大的磁石般的吸引力,那么强烈地吸引着这位追求者,那么令追求者心驰神往!而这位伊人的追求、倾慕者,思念伊人情真意切,寻求伊人不畏险阻,百折不挠,是个热烈向往爱情和执着追求、坚贞不渝的人。

  同时,诗只写到寻求之难,可望不可即的伊人“宛在”,便戛然而止,下文就不再表了。那么这位追求者将会如何呢,这便给读者留下了想像的余地。也许仍在继续他(她)的热烈追求,因为世界上的事情越是追求不到,就越觉得它的可贵,也就愈加产生了追求的兴趣和迫切的心情。也许是愁肠寸断,无限怅惘。也许是一种说不清、讲不出的心情,一种“剪不断,理还乱”的滋味。但到底是什么,作者没有说,这就是所谓“言有尽而意无穷”或“含不尽之意于言外”了。

  再说说意境美。细品诗中文字,金秋之季,拂晓之时,芦花泛白,清露为霜,瑟瑟秋风,苇丛起伏,茫茫秋水,清澈澄明,水上烟波万状,空中雾霭迷蒙,弯曲的河道,水中的小洲,宛然在目。此时,一位痴情的恋者,踯躅水畔,他(她)热烈而急切地追寻着心上的恋人。那恋人好像在水的一方,但一水盈盈,河道阻隔,“伊人”可望而不可即,于是他(她)徘徊往复,心醉神迷,内心痛苦,不可言状。“伊人宛在,觅之无踪”,但其身影又在眼前不时闪现晃动,时远时*,时隐时现,时有时无,闪烁不定。此情此景又使这位追求者欲找无方,欲罢不能。读来只觉情调凄婉,境界幽邃,意蕴无穷。再深入品味,反复吟诵,就能发觉该诗意境的营造呈现出多重叠合、交互融汇的架构,显示出繁富绚丽的色彩。

  第一重,诗人追寻恋人如梦如幻、如醉如痴、神情恍惚的主观情愫,与秋晨雾霭、烟水迷离的景致浑然为一。仿佛这迷茫的烟水晨雾就是此时诗人痴醉的梦幻化生而成,情景相生,难分难解。

  第二重,诗人追求恋人的绵绵情意与“伊人宛在,觅之无踪”,若隐若现的境界浑然为一。如果不是“宛在”,则诗人不复追求,正因为若隐若现,总有一个缥缈的影子在眼前闪烁,才不断牵引着诗人热烈的情思,不肯作罢。

  第三重,诗人左右求索的迫切焦急心情与“可望而不可即”的境界浑然为一。“溯洄”、“溯游”的匆忙连续相从,全出于追求者心情的焦急。而此种焦急之情与可望而不可即,可见而不可求的境况相辅相成,情由境生,境带情韵。颇有“河边织女星,河畔牵牛郎,未得渡清浅,相对遥相望”(孟郊《古别离》)的味道。

  第四重,主人公追求无着的惆怅失意心情与深秋一派萧瑟的景象浑然为一。自古以来,“秋景肃杀,令人伤悲”,诗人追求不获的失意、烦恼和痛苦与秋霜、秋风、秋景的悲凉之境相交融,此时萧索的秋境正是此时诗人凄苦心绪的流露与外化。

  第五重,“伊人”高洁而富有魅力的精神气质,被蒹苍露白、秋水澄明的景致烘托出来,又和烘托他(她)的外部环境融为一体。

  正是这种多重意境交相叠合的开放型结构,使这首言情之作成为极富张力、意蕴宏深、多姿多彩的诗的极品,给予读者以更丰富的想像、开拓和创造的空间。

  再次,谈谈朦胧美。作品虽然看来只是描写了诗人对意中人的憧憬、追求和失望、惆怅的心情,但并非直叙,采用工笔式的细描,而是用曲笔,作写意式的远距离的'勾勒。距离产生美感,如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却无”的诗句,杜牧《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的描绘,都是远距离产生美感的极好例证。但这种美感也势必因距离远而变得模糊、朦胧,不清晰甚至不确定,是一种朦胧美。正因为空间距离或心理距离的关系,《蒹葭》全诗写得扑朔迷离、烟水苍茫,在模糊的意象中,展示出一种神秘莫测的朦胧美。抒情主人公的身份是模糊的,是男是女都无从知晓,其文化背景、个性情趣更是一派茫然。“伊人”面目是模糊的,且不说肖像如何,连个大致的轮廓都看不到,其高洁、可敬、可爱、令人心驰神往的美,是从追求者那炽热、执着的感情指向中,或通过清露秋水的烘托折射出来的。“伊人”所在空间位置也十分模糊,“在水一方”,只是国画式的“大泼墨”写意,烟波迷茫,人在何处?“宛在”,更是游移之词,难于确定。诗人在河畔翘首伫立,透过薄雾与苇丛,凝视水的“一方”,伊人所居之地,给人以雾里看花,若隐若现,朦胧缥缈之感,究竟是眼观,还是“心见”都很难说,确乎难于实指而不可捉摸。至于这位追求者的感情、心态,作品也一字未提,我们说他(她)炽热的爱恋、执着的追求,追求无着的惆怅、失望等等,都是我们读者的感悟、分析,其实作品本身并未作清楚的交代,迷离仿佛,任读者自己去领悟。

  最令人不可捉摸的还是主题的多义性。《蒹葭》的主题究竟是什么?是实写青年男女的恋爱吗?真有那么一位男子或女子在一个深秋的清晨,在苇边河畔彷徨踯躅,神魂颠倒,去追求一个幻影吗?那么,是写一个梦境么?也许是一个青年追求情人,日思夜想,“悠哉悠哉,辗转反侧”之后进入梦境,醒后以诗记之。也可能是在以形象的手法写生活中常见的“伊人宛在,觅之无踪”这样一种心态模式。人们在生活中往往有这种体验,某人或某物好像在那儿,具体找去又不见踪影。不找时,又总觉得他(它)还在那儿。还有可能是以描绘的方法表达一种“可望而不可即”的人生哲理。人生有许多东西是可望不可即的,爱情领域中有,事业领域中有,仕途生活中有,理想憧憬活动中更常常遇到。这是我们今天就诗论诗,不妨从多方面进行的诠释。至于古人的见解更令我们惊诧莫名。

  《诗小序》说:“《蒹葭》刺襄公也,未能用周礼,将无以固其国焉。”《诗沈》中说:“盖下游为雒京,士之在周者,如见其在水中央,而不可得也。上游为汧渭,士之在秦者,道阻且长而可致也。”认为该诗主旨是求隐士。总之由于主题的模糊性,先哲时贤对该诗主旨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本来“诗无达诂”,这一模糊,就更加见仁见智。但正是这种朦胧、模糊、多义性,切合诗家三昧,明代谢榛在《四溟诗话》中指出:“凡作诗不宜逼真,如朝行远望,青山佳色,隐然可爱。其烟霞变幻难于名状,及登临非复奇观,唯片石数树而已。远*所见不同。妙在含糊,方见作手。”清代叶燮更有一套模糊的诗论:“诗之至处,妙在含蓄无垠,思致微渺,其寄托在可言不可言之间,其指归在可解不可解之会;言在此而意在彼,泯端倪而离形象,绝议论而穷思维,引人于冥漠恍惚之境,所以为至也。”(《原诗》)可见古人对诗中的朦胧美早已心仪神往,而且见解十分精辟独到。然而,该诗在这种旨意模糊和不确定中,毕竟还有确定的东西在。“深企愿见”之情是确定的,执着追求之意是确定的,求之不获仍不放弃追求也是确定的。这就给读者的想像、再创造起了导航的作用。

  最后,还有音乐美,该诗重章叠句,一意化为三叠,用韵先响后喑,先扬后抑,余音绕梁,一唱三叹,极具感染力。

  总之,《蒹葭》诗的丰富美感,不论是从欣赏的角度,还是从创作的角度,颇值得我们重视和予以认真的探讨。

  蒹葭

  唐代杜甫

  摧折不自守,秋风吹若何。

  暂时花戴雪,几处叶沉波。

  体弱春风早,丛长夜露多。

  江湖后摇落,亦恐岁蹉跎。

  译文

  蒹葭面对摧残不能够保全自我,又被瑟瑟秋风吹着该怎么办。

  只是在极短的时间里盛开花朵,很快叶子就会沉入水中。

  在形体柔弱的时候春风拂过都嫌来得早,在生长成密丛时夜里的寒露又多了。

  即使衰败后花叶摇落,还担心岁月虚度。


蒹葭改写成精美散文范文五份(扩展5)

——《诗经·蒹葭》赏析6篇

  蒹 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注解】

  ①蒹葭:jiānjiā,水边的芦苇等植物;②伊人:那个人(恋人);

  ③溯洄:沿着曲折的水边逆流而上;④晞:xī,干;⑤湄:mi,水边;

  ⑥跻:jī,升高,向高处登;⑦坻:ch ,水中的小洲或高地;

  ⑧涘:s ,水边;⑨右:引申为曲折;⑩沚:zhǐ ,水中的小洲。

  【译文】

  芦苇密密又苍苍,晶莹露水结成霜。我心中那好人儿,伫立在那河水旁。逆流而上去找她,道路险阻又太长。顺流而下寻她,仿佛就在水中央。

  芦苇茂盛密又繁,晶莹露水还未干。我心中那好人儿,伫立在那河水边。逆流而上去找她,道路崎岖难登攀。顺流而下去寻她,仿佛就在水中滩。

  芦苇片片根连根,晶莹露珠如泪痕。我心中那好人儿,伫立在那河水边。逆流而上去找她,路途艰险如弯绳。顺流而下去寻她,仿佛就在水中洲。

  【赏析】

  《蒹葭》属于秦风。周孝王时,秦之先祖非子受封于秦谷(今甘肃天水)。*王东迁时,秦襄公因出兵护送有功,又得到了*以西的大片封地。后来秦逐渐东徙,都于雍(今陕西兴*)。秦地包括现在陕西关中到甘肃东南部一带。秦风共十篇,大都是东周时代这个区域的民歌。

  《蒹葭》是《诗经》中历来备受赞赏的一首抒情诗。全诗洋溢着抒情主人公对伊人的真诚向往和执着追求的爱恋之情。主人公面对苍苍芦荡、茫茫秋水,上下求索,苦苦寻觅。虽历经千辛万苦,但伊人始终让人隔河企望,飘忽不定,可望而不可即。全诗字里行间流露出主人公望穿秋水而

  全诗共三章,每章八句。每章开头二句皆以秋景起兴,描绘出一幅水乡清秋图;三、四句展示诗的中心意象,点明主题:伊人在水一方,主人公隔河企望,追寻伊人;后四句描述追寻境况:一是道阻且长,二是幻象迷离,两者皆以伊人不可得为旨归。

  这首诗最主要的艺术特色是意境朦胧、含蕴不尽和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伊人究竟是什么人,没有具体所指,甚至是男是女都无从确认,飘忽不定,似*而远;再加上宛字的妙用,使诗的意境显得空灵朦胧,引人遐想。每章开头都是写景,通过苍凉凄迷的'环境对主人公寻觅无所得的忧伤凄婉的心境起到了很好的衬托作用,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另外,诗歌采取重章又追求不得的失望、惆怅之情。叠句的形式,反复咏叹,层层推进,步步深化,达到了反复抒情的目的。

  诗的每章开头都采用了赋中见兴的笔法。通过对眼前真景的描写与赞叹,绘画出一个空灵缥缈的意境,笼罩全篇。诗人抓住秋色独有的特征,不惜用浓墨重彩反复进行描绘、渲染深秋空寂悲凉的氛围,以抒写诗人怅然若失而又热烈企慕友人的心境。正如《人间词话》所说:《诗蒹葭》一篇,最得风人深致。具有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和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其辞脱口而出,无矫揉妆束之态。

  《诗经》是我国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共305篇。原名《诗》或《诗三百》,汉以后始称为《诗经》,约编成于春秋中叶,相传由孔子删定。全书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其中风包括十五国风,160篇,是各诸侯国的土风歌谣,多为民歌;雅分大雅、小雅,105篇,是周王朝京畿一带贵族文人所作的乐歌,也有少数民谣;颂分周颂、鲁颂、商颂,40篇,是西周及诸侯鲁国、宋国统治者祭祀天地宗庙的乐歌。

  国风是《诗经》中的精华,是我国古代文艺宝库中璀璨的明珠。国风中的民歌以绚丽多彩的画面,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表达了劳动人民对受剥削、受压迫的处境的不*和争取美好生活的信念,表达了青年男女对美满婚姻的向往和追求,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 雅诗和颂诗都是统治阶级在特定场合所用的乐歌,它们在思想内容上无法与具有现实主义精神和人民性的国风相比,但由于它们或多或少地反映了社会生活的某些方面,因此,也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和认识价值。《诗经》是我国文学光辉的起点,它所表现的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现实主义精神对后世文学影响最大。《诗经》在我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极高的地位。

  《诗经》的表现手法多用赋、比、兴;句式以四言为主,间有杂言,四言节奏鲜明而略显短促;结构重章叠句,一咏三叹,回环往复,节奏舒卷徐缓;押韵方式多种多样,常见的是一章之中只用一个韵部,隔句押韵,韵脚在偶句上,这是我国后世诗歌最常见的押韵方式;语言形象生动,丰富多彩,往往能以少总多、 情貌无遗(《文心雕龙物色》)地表达诗人情思。

  蒹 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鉴赏关键点】

  这首抒情诗借景起兴,描述追寻意中人的境况,意中人的行踪飘忽不定,而追寻者执著的精神不变。诗的意境朦胧,幻象迷离,引人遐想。以重章叠句的形式,反复咏唱,委婉动人。

  全诗以赋的手法,别具一格。诗人用点染相间的笔墨,展现给读者一幅清幽而朦胧的水墨面,画面中蒹葭白露透射出秋色的凄清和迷茫的气氛。三个“宛”字,给人以影影绰绰,若隐若现,迷迷茫茫,虚无缥缈,难以捉摸之感。这样的结果越发使人觉得空灵悠远。它形象而确切地描摹出热恋中人们的心理,反映出人类内心存在的一组基本矛盾:即理想和现实的矛盾。

  【思想内容】

  这首诗描写了一个热恋者在深秋的早晨,在长满芦苇的河边寻找意中人的情景,表达了古代人民对爱情的真挚和执著,抒发了欲见而不得的惆怅之情。

  【名句赏析】

  环境描写的作用:深秋清晨,秋水森森,芦苇苍苍,露水盈盈,晶莹似霜。这境界,是在清虚寂寥之中略带凄凉哀婉色彩,因而对诗中所抒写的执著追求、可望难即的爱情,起到了很好的气氛渲染和心境烘托作用。

  蒹 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注解】

  ①蒹葭:jiānjiā,水边的芦苇等植物;②伊人:那个人(恋人);

  ③溯洄:沿着曲折的水边逆流而上;④晞:xī,干;⑤湄:mi,水边;

  ⑥跻:jī,升高,向高处登;⑦坻:ch ,水中的小洲或高地;

  ⑧涘:s ,水边;⑨右:引申为曲折;⑩沚:zhǐ ,水中的小洲。

  【译文】

  芦苇密密又苍苍,晶莹露水结成霜。我心中那好人儿,伫立在那河水旁。逆流而上去找她,道路险阻又太长。顺流而下寻她,仿佛就在水中央。

  芦苇茂盛密又繁,晶莹露水还未干。我心中那好人儿,伫立在那河水边。逆流而上去找她,道路崎岖难登攀。顺流而下去寻她,仿佛就在水中滩。

  芦苇片片根连根,晶莹露珠如泪痕。我心中那好人儿,伫立在那河水边。逆流而上去找她,路途艰险如弯绳。顺流而下去寻她,仿佛就在水中洲。

  【赏析】

  《蒹葭》属于秦风。周孝王时,秦之先祖非子受封于秦谷(今甘肃天水)。*王东迁时,秦襄公因出兵护送有功,又得到了*以西的大片封地。后来秦逐渐东徙,都于雍(今陕西兴*)。秦地包括现在陕西关中到甘肃东南部一带。秦风共十篇,大都是东周时代这个区域的民歌。

  《蒹葭》是《诗经》中历来备受赞赏的一首抒情诗。全诗洋溢着抒情主人公对伊人的真诚向往和执着追求的爱恋之情。主人公面对苍苍芦荡、茫茫秋水,上下求索,苦苦寻觅。虽历经千辛万苦,但伊人始终让人隔河企望,飘忽不定,可望而不可即。全诗字里行间流露出主人公望穿秋水而

  全诗共三章,每章八句。每章开头二句皆以秋景起兴,描绘出一幅水乡清秋图;三、四句展示诗的中心意象,点明主题:伊人在水一方,主人公隔河企望,追寻伊人;后四句描述追寻境况:一是道阻且长,二是幻象迷离,两者皆以伊人不可得为旨归。

  这首诗最主要的艺术特色是意境朦胧、含蕴不尽和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伊人究竟是什么人,没有具体所指,甚至是男是女都无从确认,飘忽不定,似*而远;再加上宛字的妙用,使诗的意境显得空灵朦胧,引人遐想。每章开头都是写景,通过苍凉凄迷的环境对主人公寻觅无所得的忧伤凄婉的心境起到了很好的衬托作用,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另外,诗歌采取重章又追求不得的失望、惆怅之情。叠句的形式,反复咏叹,层层推进,步步深化,达到了反复抒情的目的。

  诗的每章开头都采用了赋中见兴的笔法。通过对眼前真景的描写与赞叹,绘画出一个空灵缥缈的意境,笼罩全篇。诗人抓住秋色独有的特征,不惜用浓墨重彩反复进行描绘、渲染深秋空寂悲凉的氛围,以抒写诗人怅然若失而又热烈企慕友人的心境。正如《人间词话》所说:《诗蒹葭》一篇,最得风人深致。具有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和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其辞脱口而出,无矫揉妆束之态。

  《诗经》是我国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共305篇。原名《诗》或《诗三百》,汉以后始称为《诗经》,约编成于春秋中叶,相传由孔子删定。全书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其中风包括十五国风,160篇,是各诸侯国的土风歌谣,多为民歌;雅分大雅、小雅,105篇,是周王朝京畿一带贵族文人所作的乐歌,也有少数民谣;颂分周颂、鲁颂、商颂,40篇,是西周及诸侯鲁国、宋国统治者祭祀天地宗庙的乐歌。

  国风是《诗经》中的精华,是我国古代文艺宝库中璀璨的明珠。国风中的民歌以绚丽多彩的画面,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表达了劳动人民对受剥削、受压迫的处境的不*和争取美好生活的信念,表达了青年男女对美满婚姻的向往和追求,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 雅诗和颂诗都是统治阶级在特定场合所用的乐歌,它们在思想内容上无法与具有现实主义精神和人民性的国风相比,但由于它们或多或少地反映了社会生活的某些方面,因此,也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和认识价值。《诗经》是我国文学光辉的起点,它所表现的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现实主义精神对后世文学影响最大。《诗经》在我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极高的地位。

  《诗经》的表现手法多用赋、比、兴;句式以四言为主,间有杂言,四言节奏鲜明而略显短促;结构重章叠句,一咏三叹,回环往复,节奏舒卷徐缓;押韵方式多种多样,常见的是一章之中只用一个韵部,隔句押韵,韵脚在偶句上,这是我国后世诗歌最常见的押韵方式;语言形象生动,丰富多彩,往往能以少总多、 情貌无遗(《文心雕龙物色》)地表达诗人情思。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译文

  河边芦苇青苍苍,秋深露水结成霜。 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河水那一方。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又太长。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在那水中央。

  河边芦苇密又繁,清晨露水未曾干。 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河岸那一边。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攀登难。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滩。

  河边芦苇密稠稠,早晨露水未全收。 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水边那一头。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曲难求。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洲。

  赏析1

  《蒹葭》是《诗经》中历来备受赞赏的一首抒情诗。全诗洋溢着抒情主人公对“伊人”的真诚向往和执着追求的爱恋之情。主人公面对苍苍芦荡、茫茫秋水,上下求索,苦苦寻觅。虽历经千辛万苦,但“伊人”始终让人隔河企望,飘忽不定,可望而不可即。全诗字里行间流露出主人公望穿秋水而又追求不得的失望、惆怅之情。

  全诗共三章,每章八句。每章开头二句皆以秋景起兴,描绘出一幅水乡清秋图;三、四句展示诗的中心意象,点明主题:“伊人”在水一方,主人公隔河企望,追寻“伊人”;后四句描述追寻境况:一是道阻且长,二是幻象迷离,两者皆以“伊人”不可得为旨归。

  这首诗最主要的艺术特色是意境朦胧、含蕴不尽和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伊人”究竟是什么人,没有具体所指,甚至是男是女都无从确认,飘忽不定,似*而远;再加上“宛”字的妙用,使诗的意境显得空灵朦胧,引人遐想。每章开头都是写景,通过苍凉凄迷的环境对主人公寻觅无所得的忧伤凄婉的心境起到了很好的衬托作用,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另外,诗歌采取重章叠句的形式,反复咏叹,层层推进,步步深化,达到了反复抒情的目的。

  赏析2

  如果把诗中的“伊人”认定为情人、恋人,那么,这首诗就是表现了抒情主人公对美好爱情的执著追求和追求不得的惆怅心情。精神是可贵的,感情是真挚的,但结果是渺茫的,处境是可悲的。

  然而这首诗最有价值意义、最令人共鸣的东西,不是抒情主人公的追求和失落,而是他所创造的“在水一方”可望难即这一具有普遍意义的艺术意境。好诗都能创造意境。意境是一种格局、一种结构,它具有含容一切具备相似格局、类同结构的'异质事物的性能。“在水一方”的结构是:追寻者——河水——伊人。由于诗中的“伊人”没有具体所指,而河水的意义又在于阻隔,所以凡世间一切因受阻而难以达到的种种追求,都可以在这里发生同构共振和同情共鸣。

  由此看来,不妨把《蒹葭》的诗意理解为一种象征,把“在水一方”看作是表达社会人生中一切可望难即情境的一个艺术范型。这里的“伊人”,可以是贤才、友人、情人,可以是功业、理想、前途,甚至可以是福地、圣境、仙界;这里的“河水”,可以是高山、深堑,可以是宗法、礼教,也可以是现实人生中可能遇到的其他任何障碍。只要有追求、有阻隔、有失落,就都是它的再现和表现天地。如此说来,古人把蒹葭解为劝人遵循周礼、招贤、怀人,今人把它视**情诗,乃至有人把它看作是上古之人的水神祭祖仪式,恐怕都有一定道理,似不宜固执其一而否决其他,因为它们都包蕴在“在水一方”的象征意义之中。

  蒹 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注解】

  ①蒹葭:jiānjiā,水边的芦苇等植物;②伊人:那个人(恋人);

  ③溯洄:沿着曲折的水边逆流而上;④晞:xī,干;⑤湄:mi,水边;

  ⑥跻:jī,升高,向高处登;⑦坻:ch ,水中的小洲或高地;

  ⑧涘:s ,水边;⑨右:引申为曲折;⑩沚:zhǐ ,水中的小洲。

  【译文】

  芦苇密密又苍苍,晶莹露水结成霜。我心中那好人儿,伫立在那河水旁。逆流而上去找她,道路险阻又太长。顺流而下寻她,仿佛就在水中央。

  芦苇茂盛密又繁,晶莹露水还未干。我心中那好人儿,伫立在那河水边。逆流而上去找她,道路崎岖难登攀。顺流而下去寻她,仿佛就在水中滩。


蒹葭改写成精美散文范文五份(扩展6)

——《蒹葭》教案 (菁华5篇)

  课题:《诗经·蒹葭》的艺术特点赏析

  课程类型:基础型课程

  教时: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复*《诗经》在*文学史上的价值、“六义”的概念;复*《诗经》结构特点:重章叠句、叠词;熟悉*古代诗歌一些常用意象。

  技能目标:初步掌握诗歌欣赏、创作的重要手段之一的“意象”;能够分析出诗人运用意象所带来的表达效果。

  情感目标:充分为我国古代悠久的诗歌传统感到骄傲、自豪;并体会古人表达感情时特有的含蓄之美、朦胧之美。

  教学过程

  一、复*旧知识

  在我们深入探讨《诗经·蒹葭》的艺术特色之前,让我们再次复*一下作为一个*人不可不知的关于《诗经》的文学常识。出示幻灯片,限点击出问题,请同学们一起回答,正确后再点击出答案,并加以总结。(本部分约用时5分钟)

  问题1 《诗经》又名?反映了何时的诗歌作品?

  回答1 《诗》、《诗三百》,反映了西周到春秋大约5XX年(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6世纪的诗歌作品。

  问题2 《诗经》的“六义”按音乐类型和艺术特色各是什么?

  回答2 《诗经》“六艺”是指“风、雅、颂、赋、比、兴”,前三者是从音乐类型上分的,后三者是从艺术特色上分的。“赋”是铺陈直叙,“比”是打比方,“兴”是感物抒情。

  问题3 《诗经》共有多少篇?“风”、“雅”、“颂”各有多少?

  回答3 《诗经》共305篇,其中“风”共15国风160篇,“雅”分“大雅”31篇、“小雅”74篇,共105篇,“颂”分为“商颂”5篇、“周颂”31篇、“鲁颂”4篇,共40篇。

  问题4 人们常常“风骚”并提,它们各指什么?

  回答4 所谓的“风骚”是指《诗经》中的“风(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成为*古代诗歌乃至文学的代称。

  问题5 《诗经》是*诗歌、文学史上什么流派的源头?

  回答5 《诗经是指*诗歌、文学史上“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而楚辞则是“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

  问题6 《诗经·蒹葭》选自《诗经》中的哪一部分?

  回答6《诗经·蒹葭》选自《诗经》中的《秦风》。

  二、导入正课

  1、让我们再次齐声背诵一下《诗经·蒹葭》,并感受一下这首诗在各个方面的特色与美。提示一下,这首诗的特色与美是全方位的,大家既可以从《诗经》固有的艺术特色,如“赋”、“比”、“兴”,如结构形式特点上寻找,也可以从其他的艺术特点,如分析诗歌常用的系列术语,如“意象”的营造上寻找。

  2、给同学5分钟按照小组进行讨论,如果讨论热烈可以适当延长3分钟,在同学讨论同时走进各个小组进行聆听、指导,要求学生不要“面面俱到”,抓住一点有所深入即可。

  3、小组讨论结束,进行汇报发言。由每一小组推选一名发言人介绍本小组结论。大致来说,以下几点由于前面已经提到,应该多能回答出:

  a、通过“溯洄”“溯游”的连用,侧面刻画了诗人追求的一往情深与执著、内心的焦急与忧愁。再结合最后的“宛在”,由这种一往情深与执著得到的始终却只是“可望而不可即”,就更突出了这种一往情深与执著多带来的无尽的惆怅。

  b、虚实相间,富于朦胧美。“伊人”的理解可以千千万万、彼此不同,是为虚也;诗人的追求是实的,感情的惆怅凄切是实的。虚实相间给了本诗巨大的想象空间。

  教学目的与要求:

  1、让学生在把握全诗感情基调的基础上,准确、流利、富有感情地朗诵全诗。

  2、品味与赏析诗歌美的语言、美的意境。

  3、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他们创造美的动力。

  教学重点:

  1、背诵诗歌,领会诗的情感。

  2、掌握起兴的手法及重章叠唱的结构特点。

  教学难点:

  品味与赏析诗歌美的语言、美的意境。

  教学方法:

  讨论,点拨

  教学媒体:

  使用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当你听到"流浪的人在外想念你,亲爱的妈妈,流浪的脚步走遍天涯,没有一个家,……"这脍炙人口的歌词时,是否记起了那首游子思乡的千古绝唱《天净沙·秋思》?当你坐在餐桌前享用精美丰盛的晚餐时,是否记起了父母"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嘱咐?当你惊叹于戈壁滩的狂风吹沙时,是否忆起"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志豪情?古典诗词以其不可抗拒的魅力走进了我们的生活,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更多的美丽与奇妙。今天,让我们一起学*《蒹葭》这首诗歌,再一次用诗歌滋润我们渴求的心灵。

  二、简介《诗经》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年的诗歌共三百零五篇,又称“诗三百”。

  我们谈到《诗经》,就少不了要提到诗经六义。诗经六义指风、雅、颂、赋、比、兴。其中风、雅、颂是诗的不同体制,赋、比、兴是诗的不同表现手法。

  《诗经》共分风、雅、颂三个部分(包括十五国风、大雅、小雅、周颂、鲁颂、商颂)。风多是各地民歌,雅是西周王城区域朝会宴饮所用诗歌,颂多为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

  对于《诗经》赋、比、兴这三种表现手法,宋代的朱熹是这样解释的:“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物也”。用我们现在的话通俗一点解释就是赋就是铺陈直叙,比就是比喻,兴就是借助其它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烘托。

  三、朗读欣赏

  (一)听录音播放

  要求学生:

  1、找出韵脚字

  2、给生字注音

  (二)教师指导

  (三)配乐,让学生朗读

  要求学生体会诗的感情,读出诗的感情。

  四、诗意理解

  1、教师讲解疏通诗中重点词语。

  2、学生发挥联想想象,谈谈第一节诗的大意,再现诗的美丽画面和优美意境。

  3、教师点拨(诗歌大意投影显示)

  五、分析诗歌

  问题1:刚才我们听了课文录音,并且又配乐朗读了这首诗,应该对诗歌有了初步的理解和把握。哪位同学谈谈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

  明确:渺远迷茫,忧郁缠绵,怅惘感伤。

  追问:诗人为什么迷茫忧郁感伤呢?

  明确:渴慕倾心于伊人,执著地追求,不怕道路的艰险,然而伊人却宛在水中央,如镜中花,水中月,可望而不可即,求而不得,故苦闷感伤忧郁。

  问题2:诗歌中哪一些诗句表现了诗人渴慕伊人,历经艰险,执著追求,然而却求而不得的苦闷感伤情怀?

  明确:“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这一些诗句都表现了诗人渴慕伊人,历经艰险,执著追求,然而却求而不得的苦闷感伤情怀。

  “道阻且长”、“道阻且跻”、“道阻且右”说明爱的道路上困难重重,道路曲折艰险。然而尽管道路曲折艰险,诗人却仍然“溯洄从之”、“溯游从之”,为了伊人,上下求索追寻,表达了诗人追求所爱的坚强意志。“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坻”、“宛在水中沚”表达伊人在望,然而却可望而不可即的无限怅惘忧郁苦闷情怀。

  问题3:诗歌中哪一些诗句描写了景物?所写景物有怎样的特点?写景有什么作用?

  明确:首章的“苍苍”,次章的“凄凄”,末章的“采采”,把深秋凄凉的气氛渲染得越来越浓,烘托出诗人当时所在的环境十分清冷,心境十分寂寞。白露“为霜”、“未晞”、“未已”的变换,描绘出朝露成霜而又融为秋水的渐变情状与过程,形象地画出了时间发展的轨迹,说明诗人天刚放亮就来到河滨,直呆到太阳东升。试想,他独自一人久久徘徊在清冷索寞的旷野,面对茫茫秋水,等人不见,寻人不着,其心情该是何等焦急和惆怅!

  总之,“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描写了一幅秋苇苍苍、白露茫茫、寒霜浓重的清凉景色,造成了一种渺远迷茫的意境。渲染了气氛,烘托了人物忧郁感伤的情怀。

  追问:本诗要歌咏的是渴慕伊人,求而不得的感伤情怀,然而却先先言它物,先写景,以景衬情,这属于《诗经》的哪一种表现手法?

  明确:起兴手法。和“关关雎鸠,在河之州”一样,都是写景起兴。

  问题4:这首诗一共三节,大家比较一下这三节诗,看能不能发现什么特点?

  明确:二三节诗是第一节诗的反复,只在押韵的地方换了几个字而已。这是一种重章叠唱的方法。《诗经》善于运用重章叠唱的方法来抒发感情,我们现在的诗歌也常常采用这种方法。

  追问:采用重章叠唱的方法有什么好处?

  明确:回旋反复,可以增强诗歌的音乐感和节奏感,更充分地抒**感。《蒹葭》全篇3章12句,只变动了十几个字,不但写出了芦苇茂盛的状态,爱情道路的曲折绵长,伊人虽*在咫尺,但又遥不可及的痛苦心情,而且通过不断重复的旋律,表现出诗人对爱情的执著追求,似乎有一种合唱、轮唱的味道。

  六、对照板书,学生背诵诗歌

  七、比较阅读《上邪》与《蒹葭》

  上邪①

  汉乐府民歌

  上邪!②

  我欲与君相知,③

  长命无绝衰。④

  山无陵,

  江水为竭,

  冬雷震震,

  夏雨雪,

  天地合,

  乃敢与君绝!⑤

  【注释】

  ①这一首是情诗。指天为誓,表示爱情的坚固和永久。②上:指天。上邪:犹言“天啊”。这句是指天为誓。③相知:相亲。④命:令,使。从“长命”句以下是说不但要“与君相知”,还要使这种相知永远不绝不衰。⑤除非高山变*地、江水流干、冬雷、夏雪、天地合并,一切不可能发生的事都发生了,我才会和你断绝。

  【比较分析】

  同:都是情诗,都表达了主人公对爱情坚定执著的追求。

  异:《上邪》是一位痴情女子对爱人的热烈表白,感情炽烈而率直

  《蒹葭》写一位男子渴慕伊人,执著追求,却求而不得,感情含蓄缠绵感伤。

  八、音乐欣赏,体会意境

  让学生欣赏《在水一方》,进一步体会诗的意境。

  九、练*

  1、积累下列出自《诗经》的名句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2、把课文改写成一篇散文

  一、读,正音。

  雎鸠 窈窕 淑女 好逑 参差 荇菜 寤寐 辗转反侧 琴瑟 芼

  二、节奏。

  三、疏通文意。重点字词。

  四、课文理解。

  1、《诗经》介绍 (注释)

  2、这首诗主要写一个青年男子对女子一往情深的追求。写作顺序:爱慕——追求——思念——梦中成婚

  3、假设你就是那一往情深的小伙,看到一对雎鸠鸟在关关的叫,你作何感想?这是一种什么写法? (我什么时候就会求得一位淑女跟我琴瑟和谐)(兴)

  4、假如你看到姑娘在船两边努力采摘荇菜,你作何感想?这种情感只写一句表达与反复表达区别是什么?(反复表达强烈的表达了青年男子的感情,重章叠句)

  5、归纳诗经写法:兴、重章叠句

  五、积累诗经名句。见《中学生必背古诗文》2页。

  六、默写。

  一、注音。

  蒹葭 溯洄 萋萋 白露未晞 在水之湄 道阻且跻 在水之坻 白露未已 在水之涘 宛在水中沚

  二、翻译。

  三、诗文理解

  1、 这首诗描写青年男子对意中人可望而不可即,求之不得的痴情人的心理和感受。相关句子?作者为什么要重复三次的写?(追求的艰难执着)

  2、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假如你是那个痴情的小伙,看到芦苇茂盛,白露成霜的情景,心理想什么?作者为何反复写到这个情景?(凄凉,失望,焦急无奈)

  3、 归纳写法 烘托 重章叠句

  四、默写。

  教学目的与要求:

  1、让学生在把握全诗感情基调的基础上,准确、流利、富有感情地朗诵全诗。

  2、品味与赏析诗歌美的语言、美的意境。

  3、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他们创造美的动力。

  教学重点:

  1、背诵诗歌,领会诗的情感。

  2、掌握起兴的手法及重章叠唱的结构特点。

  教学难点:

  品味与赏析诗歌美的语言、美的意境。

  教学方法:

  讨论,点拨

  教学媒体:

  使用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当你听到"流浪的人在外想念你,亲爱的妈妈,流浪的脚步走遍天涯,没有一个家,……"这脍炙人口的歌词时,是否记起了那首游子思乡的千古绝唱《天净沙·秋思》?当你坐在餐桌前享用精美丰盛的晚餐时,是否记起了父母"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嘱咐?当你惊叹于戈壁滩的狂风吹沙时,是否忆起"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志豪情?古典诗词以其不可抗拒的魅力走进了我们的生活,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更多的'美丽与奇妙。今天,让我们一起学*《蒹葭》这首诗歌,再一次用诗歌滋润我们渴求的心灵。

  二、简介《诗经》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年的诗歌共三百零五篇,又称“诗三百”。


蒹葭改写成精美散文范文五份(扩展7)

——改写蒹葭作文 (菁华3篇)

  喜欢《蒹葭》,喜欢那河边茂盛的芦苇,喜欢那清凌凌的河水,喜欢那诗章营造的那片唯美苍茫的意境。在深秋的清晨,芦苇上的露水结了一层薄薄的霜。太阳渐渐升起,但晨露依旧未晞。清澈的河水安静地流淌,在河水中央还有一位曼妙婉约的佳人。作者用这些意象为读者创造了一个空灵朦胧的阅读空间。或许,我们还可以想象到这么一幅图景,夕阳西下时,在玫瑰色的霞光里,雪白的芦花漫天飞舞,那是芦苇倾其一生后舞出的一段生命。即使在萧条的深秋,《蒹葭》中那片芦苇也会让人心觉温暖。

  每每阅读《蒹葭》,我总体会不到别人口中的那种凄凉失落之感。想起那片茂盛的芦苇在深秋的清晨坚守着,飞舞着,为肃杀的'秋天带来生命的气息。那飘渺的芦花或许飘在了河面,顺流而下了,或许飘向了另一个栖息之地,等着春风把它们再次唤醒。无论怎样,它们都在奋力追求着自己心目中的那位“伊人”。“所谓伊人”,在此看来绝不会是一位风姿绰约的女子那么简单了。她赋予了更为崇高,更为深远的意义。很有可能是作者怀揣着的一个美好的理想,寻寻觅觅,永不停歇地追逐着她。

  蒹葭苍苍,蒹葭萋萋,蒹葭采采,无论是春还是秋,无论是冬还是夏,我相信每一个从海*线上冒出来的火红的炙热的太阳都会照映着你,把全部的热烈和温和给你,当空气中所有湿湿答答的小水珠从空气中分离出来,落到娇柔的芦苇上,亦是我溯洄从之走上这白露不唏的道路的开始。

  月光肆意挥洒他们低调而又内敛的光辉,我顺着流水看着万家灯火,而自己一无所有,在月亮下,芦苇前,顺着无尽的黑暗孤零而行,心中总是涩涩的有些酸楚,但是美丽的月亮始终令人神往,当我行驶在这无尽的路上,月光指引着我,勾引着我漫无目的的身躯,使我最终到达了心中伊人的住处。

  一条没有航标的河流,因此而显出一种质朴的美,我从远方看来,这条河看似宁静,就如天空不变的永恒,可是当月光逝去,狂风惊起,河流汹涌。萧瑟的蝴蝶落叶般惆怅,这使我不得不追溯这条河的根源。

  河水不念旧,赋诗为狂也无忧愁。美人啊,你的情眸,使我逆流而上,不知为何当周围的村子三巡酒过,河水依旧如故,我似乎逃离不了这座空山新林,河里的每一个水珠都在牵引着我到你的身边,可是不知为何,唯有在原地被水而围。我看见你在那松间寒露,鸦雀声声里琵琶作赋。我看见了你正在衣襟飘拂的站在水的对面。可是燕子回归双双,独留我一人落单,我过河水,而你又在对岸。行春犹迟,怎去尽欢?

  阳光微凉,琴瑟微凉。河水的声音如此的疏狂,而我的心思如此的仓皇。你在那茂密芦苇中辗转了千百年,却只让我在对岸看你最后一眼。

  蒹葭苍苍的,重叠忧伤,愿我可以在蝉声和芦苇的陪伴中行云流浪。在无数个轮回后,找到我们曾经回忆的远方。

  清晨,在萧瑟的秋风中,芦花彼此起伏,远远望去,一片白茫茫的。晶莹剔透的露水早已变为白霜。朦朦胧胧中,我还是一眼发现了那个身影。

  你回眸一笑,我心中顿时泛起了圈圈涟漪,从此勾出了我后半生的思念。从此海底月是天上月,眼前人是心上人。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美人儿你还记得我们的初遇吗?或许你从未发现过我吧,是我不够耀眼,是我过于卑微。不过没有关系,你不用回头找我,我追上你就够了。

  虽然你在水的另一边,但你对我来说仍是那么遥不可及。我愿逆流而上追寻你,却发觉道路是如此艰险又漫长。顺流而下,你又似乎站在水中央。美好的事物往往很容易幻灭,但你的俏影,你的浅笑低吟,永远徘徊在我脑海里,令我陶醉,可我愿意永远沉醉下去。

  芦苇仍是绿的,露水装点在其中尚未晒干,在秋风的吹拂下却显得一片凄凉。令我魂牵梦绕的女孩,又在水的另一方。长发及腰的你婀娜多姿,“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大概是如此吧。我还是顺着河流上下下下寻觅她,她却总漂浮不定,仿佛站在水中小洲上。路越走越高越走越难,我的西子,你到底在哪?

  芦苇渐渐连成片,露水依旧。你正站在水的那边飘飘起舞,袖子在空中摆动,或如波回,或如云动,或如虹飞,或如烟起,其美妙殆不可言。我沉浸其中,一曲终了,你却仿佛人间蒸发般,又仿佛藏身于水中陆地上,再也无法找到。

  就算天涯海角,我也要把你找回来。哪怕道路险阻又蜿蜒,水流汹涌又澎湃。每一次靠*你,你又离我远去。这一次,我眼睁睁看着你消失在我的朦胧中。

  梦醒了,原来一切都是不真实的。

  人生若如初相见,从此情人是渡人。最终,必定是落得一个无言的结局,只有那片芦苇仍在摇曳。


蒹葭改写成精美散文范文五份(扩展8)

——改写蒹葭的作文范本五份

  深秋的江南向来是这样的天,河边的芦苇长势茂盛,清晨的露水凝成白霜,满地的霜细细地凝成了一层薄雾将水面笼罩。江南的深秋不由给人生出一种阴沉冷涩的感觉出来。

  他那时正是失意的一段日子,他本是才华横溢,却无用武之地,本是鲜衣怒马的年纪,却因仕途不顺,被迫来到了江南,他带着一身心灰意冷来到这儿,心想:到了这儿总归是好的,毕竟再也不用为了那点少的可怜的俸禄卑躬屈膝了。想想当时他也只是刚及弱冠,骨子里大抵也是带了些江湖气,便递了辞呈,头也不回地往江南去了。

  那时的江南正是烟柳繁华之地,九曲的桥,玲珑的水,粉墙黛瓦,流水人家,青石板铺就的路上,着轻纱的女子执油纸伞走过,玉钗金簪银步摇,青丝迎风飞舞,环佩叮当,清脆的响,若有若无的花香满漫开,漫在繁华的小镇上,湿润了整个江南。他却无心欣赏这般美景,只管乘船向下游去了,他在一处芦苇茂盛的地方停了船,下了船便向芦苇深处走去,他细细听,有点点丝竹之声不绝于耳,这曲调却是从未听过的,便细细寻着那丝竹声去了,声音愈来愈*,有了几分《渔舟唱晚》的悠然,又有着《汉宫秋月》的哀婉,又听仿佛有汉家女子翘袖折腰的舞姿,指尖动,筝声起,衣袂扬,长裙飘。他听的入了迷,不知不觉站在了河岸边上,他发觉河中仍有一片孤地,便向河中央望去,只望见银丝滚边流云瑞鹤纹的雪白广袖,素白衣裳,竟有几分谪仙人的味道,双手肌理白皙如雪,一条蓝白抹额松散系在发间,泼墨似的长发只是散散系起。他不由的被水中人和乐曲吸引,顺着茂盛的芦苇走*孤地,渐渐地,乐声渐弱,停了下来,那人并未转身,芦苇被风吹得倾斜。他问:“可否请问奏的是哪一曲?”“闲来无事自娱自乐罢了,只恐被人笑话。”他便也不再追问了,只望着那素白身影,一时竟无言。过了半响,才悠悠地说:“明日可否还能在此见面?”那水中人并不着急回答,水中人拂了拂广袖,伸手拨开芦苇走向了对岸答:“……可。”他伸手行了礼,便离开了芦苇地。不知为何,心中有几分欣喜。

  第二日,他又来到这里,却并未发现昨日水中人的背影,于是他逆流而上只为了追寻那素白背影,逆流而上的道路又险又高,他的手为拨开芦苇已被划伤,却没有寻见素白身影。顺流而下,却又仿佛依稀看见素白身影站在水中孤地上,走*却不见身影。深秋的芦苇依然茂盛,清晨的露水也依然未干,只是他却从此在未见过那素白身影,只有芦苇飘飘悠悠地摇曳着。站在岸边想起心中所思念的人,仿佛仍站在小岛上,走*却再也没有素白身影。只留下那悠长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寄汝】

  芦花摇曳皆茫茫,夺伊芳心前无望。

  秋风缠绵,晓露为霜。

  寻觅佳人四环顾,伊人伊人在何方?

  无从晓知汝居处,秋风萧瑟日已高。

  伊人身影,虚无缥缈。

  一番艰劳苦追寻,伊人宛在水中央!

  望穿秋水只为尔,能否知晓吾心意?

  恍惚之间,若见伊人。

  远望伊人解伤神,倩影常驻我梦萦。

  为伊消得人憔悴,苦苦期盼再相见。

  提笔墨落,作书寄尔。

  不知谁能得此书,知晓有此痴情人。

  他,背诵着书中的诗句,从不远处走来。

  她,乘一叶扁舟,向对面驶去。

  突然,他看到了她,那个站在船上的女子。一袭白衣胜雪,宛如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子。

  他停下步子,看着船从自己的眼前经过,驶向远方。

  仅仅这一面,便让他记住了她。

  因此,他常常来到他们邂逅的河边,希望能够再次见到那位佳人。

  不久之后的一天,他再次见到了她。

  那一天,他早早的来到河边等候。不多会儿,就远远的望见一条小船缓缓驶来。待船靠*,他看到了她,那个让他魂牵梦绕的女子。他正想着该要如何开口,船已经从他身边驶过。他回过神来,转身望去,船已驶远。他不甘的跑着,希望可以追上小船。可是,无论他如何努力,总是和船保持着一段距离。到最后,他无力的坐在地上,看着小船消失在远方。当天晚上,他做了一个梦。梦中,他又见到了她,还是在那条河边,她乘着船从他面前驶过。他大声的呼喊,想要叫住她,可她依旧无动于衷。他想要追上小船,却总是连船尾都无法摸到。仿佛,她只是一个可望而不可及的幻影。

  次日醒来,他又想到了那个奇怪的梦。却看到桌上放着一张信笺。上面写着一首蒹葭。他抚摸着那娟秀的字迹。微笑着闭上了双眼。

  深秋清晨,秋水淼淼,芦苇苍苍,露水盈盈,晶莹似霜。我在河畔徜徉,凝望对岸,心想我心爱的人在哪儿呀?远远地,我看见了她,羞涩地缓缓而行。

  此时此刻,内心充满欢愉,恨不得长双翅膀能飞到她的身旁。可是,无穷的艰难险阻和漫漫征途又拦住了我的脚步,薄雾如轻纱般笼罩着一切,我的眼前一片蒙胧,恍惚不清,她离我那么远,仿佛谣不可及。一种莫名的冲动指引着我不顾一切的去追寻,再遥望,她似乎站在了水中央!越往深处追逐,身边的芦苇也是越发的茂盛,露水儿还不曾干透,我又看见了她在岸的那一边,河边的路也越不好走,泥泞,坎坷,逆着水流前进,眼睛不断在寻找着爱人的方向,她像是立在水中孤石上等我!

  我赶紧加快了脚步,想要穿过这把她紧紧依偎在自己怀里。看着她,猛得发觉自己很悲哀,但又很庆幸。太阳冒出了头,大片大片的芦花闪耀着光芒,我喘着气迂回地前进着,远远地瞧她宛若站在水中沙滩上,我停下脚步,整了整衣裳,借着太阳的光徐徐向她走*,我情愿就这么一直地走下去……

亲爱的伊人:

  初遇你时是在水边,我透过茂密的芦苇偷看你,你伫立在河水旁,冲我回眸。

  一笑,你的笑容穿过层层芦苇。可能是我眼中的光太过耀眼,你使我朦胧,看不真切。但那种感觉还是直击我的内心,我悄悄站起来,你还在看我。和煦的阳光打在你我二人的身上,顿时我感觉到,你的笑容比结成霜的露水还要干净,清澈明朗。

  那一刻,时间仿佛定格,你站在河水旁,我站在芦苇中。你冲我嫣然一笑,掀起我心中层层狂浪。

  热感灼烧着我的脸,可我真的不信清早的阳光就这么强烈。好想冲过去拥抱你,久久不放。此时的这里没有月也没有雪,这里只有芦苇和白露,但你仍然是第三种绝色。缓过神来,我拨开层层芦苇,跨过点点碎石,淌过缓缓的溪流,奔向你。

  你的身影在我眼中越来越*,那一刻我好像明白,此时的你应该就是我人生中最想追寻和拥有的。我历遍山河,跨过层层艰险奔向你,而你,还在原地等我。

  我跑过去牵起你的手,你羞涩的低下头,正是你的羞涩,让我心动,仿佛世间的一切喜乐都不如你嫣然一笑。仍记得分别时,你在袖口中拿出一粒红豆,轻吟:“愿君多采颉,此物最相思。”可我不懂什么意思......让我采什么?相思?我是个粗人,不懂什么诗人,但我承认我对你心动了。你就是我的伊人,是我一生中最想追寻的美物。请你无论什么态度,一定要回信于我!

  敬祝:前程似锦,*安喜乐

  对你心动的少年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