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乐的泼水节说课稿 5篇

首页 / 说课稿 / | 2022-11-18 00:00:00 [db:标签-标题]

欢乐的泼水节说课稿 5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编写说课稿是必不可少的,是说课取得成功的前提。我们该怎么去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欢乐的泼水节说课稿 ,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欢乐的泼水节说课稿 1

  说教材:

  《欢乐的泼水节》这课紧扣“欢乐”记叙了居住在西双版纳的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情景,初步进行尊重各民族风俗*惯的教育,全文有三个自然段,第一自然写凤凰花开了,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到了,第二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部分,这有五句话,具体生动地写了泼水节的欢乐场面,第一、二句写人们做的准备,第三、四句写泼水的场面,第五句点出了泼水的象征意义,第三自然段略写了泼水节的其他活动。

  析学生:

  因民族差异,学生对泼水节了解较少,难以与课文产生情感共鸣。学生年龄小,有强烈的好奇心,思维较活跃。

  说目标:

  根据新课标及教材的安排,再结合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是这样设计的。

  一、知识与能力

  1.学会生字,感受课文用词的精当。

  2.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边读边想,体检感悟的能力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

  创设情境,情感体验,学生全面热情参入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师生与课文产生情感共鸣,领悟傣族人民过节的欢乐心情。

  四、重难点:

  1.感悟用词的精当

  2.融情于文,与文产生情感共鸣

  说教学:

  在确定了目标、重难点的基础上,第二课时教学授课形式,主要是以创设情境,体验情感,师生入情入境与文本对话为主。

  1、激**感,引起需求

  开课:用上节课学的第一自然段导入,伴以《月光下的凤尾竹》的音乐和凤凰花的画面导入,学生读一读、背一背第一节,进入情境。lt;这样设计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情感即非常想去参加泼水节gt;

  2、创设情境,体验情感

  课文第二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段,我把它分为三个层次进行教学,不断地给学生创设情境,发挥想象,朗读感悟。

  第一个层次1—2句,体现“做一做、读一读”

  抓住“提、端、滴、撒”这些动作,让学生做一做,(凭我以往的教学经验,低年级的学生会做的兴致盎然)从而感悟文章用词的精当。激发学生饶有兴趣的读1—2句。

  第二个层次3—4句是教学重中之重,在此对学生进行读、说、演、感悟全方位语文素养的培养,因此设计了以下环节。

  A.出示象脚鼓点声,引发学生读的欲望,先读,感到“快乐、好玩”。

  B.创设情境:同学们,这是一个泼水的广场,来把你们的桶提起来,盆端起来,瓢拿起来,看一看,你的好朋友在哪里,快去泼吧。学生下位,互相追赶,体验泼水节的快乐。

  C.读出体验

  D.看课件,(傣家人过泼水节的录像)

  E.体验后,观看后,男、女生赛读

  (以上环节设计,重在创设情境,激发想像,体验感悟,读出层次,突破难点,让师生融情于文,体验师生与文本的对话过程)

  第三个层次:5句

  A.角色体验:你身上湿淋淋,为什么脸上还笑开了花?

  B.出示第5句,生读。

  C.师述:怪不得人们那么高兴,原来清水是吉祥如意的象征,泼出去的水会给人们带来幸福呀,带着新的感受再读3—4句。

  D.生读3—4句。

  (此环节设计是让学生更深刻领悟泼水的象征意义,领悟傣家独有的风情,从而更好的突破重难点)

  3.第三自然段的教学,我进行了弱处理

  第一句,师伴以音乐,渲染气氛,以读代讲。

  第二句,以声像手段烘托,让学生在乐声中唱起来,跳起来,在象脚鼓声中赛龙舟。在礼炮声中,在五彩滨纷的烟花中,感受泼水后欢快的热烈场面,读出高兴,不忍离去的心情。

  4、回归全文

  用读给在座的老师听,让在座的老师听了你们的朗读也想去西双版纳过泼水节,激发学生声情并茂的朗读全文。

  5、生字教学

  学写“吉”、

  “祥”二字,引导学生观察、描红,提醒写好这两字要注意的地方。来指导学生写好两字。

  说效果:

  此课教学,基本上达到了我预设目标,师生都能融情于文。特别让我感动的是:

  1、请他们自读二自然段后,我问他们有什么想说的吗?学生有那么多读后的感受跟我说,比我预想的“泼水节很好玩”,“人们好高兴呀”这些话要丰富的多。他们有的说了心中的小问号,有的说了当时的情景,有的说了自己的感受,当时,学生的回答激励了我,我感觉他们真可爱,真会读书,更爱思考。

  2、学生是最真实的,比如弱处理的第三段,礼炮的轰鸣,五彩缤纷的火花,象脚鼓点声中赛龙舟的场面,给了学生巨大的震憾,让他们在课堂上情不自禁的欢呼起来。

  然而在唱起歌来,跳起舞来时,我放的是音乐课曾学的傣族舞蹈《金孔雀轻轻跳》我班学生都会跳,在元旦联欢会上还表演过,然而课堂上只听见唱,没有几个人跳,课后我也反思了一下,原因有二,一是我放的是伴奏带,由听到唱到跳,于学生着想,是必有一个熟悉过程,因此不能达到伴奏带一响,马上就能唱跳的效果,因为毕竟是二上学的一首歌,也许在这里我放有歌词的歌带,效果会好些。二,我要学会他们音乐课上那样跳就好了,能刺激他们的回忆。因此此处为学生着想不够。

  此外,我希望我评价学生的语言更精炼些,不要重复学生的答案。

欢乐的泼水节说课稿 2

  说教材:

  《欢乐的泼水节》这课紧扣“欢乐”记叙了居住在西双版纳的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情景,初步进行尊重各民族风俗*惯的教育。全文有三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凤凰花开了,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到了。第二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部分。这有五句话,具体生动地写了泼水节的欢乐场面。第一、二句写人们做的准备。第三、四句写泼水的场面。第五句点出了泼水的象征意义。第三自然段略写了泼水节的其他活动。因民族差异,学生对泼水节了解较少,难以与课文产生情感共鸣。学生年龄小,有强烈的好奇心,思维较活跃。

  根据新课标及教材的安排,再结合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格里的5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感受课文用词的精当。

  2、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边读边想,体验感悟的能力

  3、创设情境,学生全面热情参入,师生与课文产生情感共鸣,领悟傣族人民过节的欢乐心情。

  其中1、2是重点,3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根据教材特点,学生特点,我打算用三课时来完成教学目标。

  第一教时:我将通过“揭题设疑,激趣导入;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指导书写”这三个环节引领学生初步感知文本。

  一、揭题设疑,激趣导入。

  上课开始,多媒体显示泼水节的欢乐情景,让同学们说说所看到的情景,相机揭示课题,读准课题,围绕课题让学生质疑,从而让学生带着“什么叫泼水节?人们互相泼水表示什么意思呢?等问题进入第二环节。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在这个环节里,我先让学生借助拼音按要求自渎课文,把课文读正确,再指名请不同层次的同学分节读,读后互相正音,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反复读,结合朗读回答刚开始提出的问题。

  三、指导书写

  这节课,我将指导学生书写“泼、桶、祥、如、味”。这五个都是左右结构的字,引导学生写时注意左窄右宽的特点。

  第三课时:

  我将通过“复*旧知,导入新课;整理思路,指导背诵;补充练*,拓展知识”这三个坏节深化文意,并且让学生巩固本课学到的基础知识。在学完课文后让学生交流上网查找到的有关少数民族的节日,让他们更多的了解民族风俗*惯。

  下面我重点说说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主要有复*导入、精读感悟、设计作业,拓展延伸这三个环节。

  一、复*导入这个环节主要让学生回顾本课学到的生字和新词。

  二、精读感悟:

  主要是以创设情境,体验情感,师生入情入境与文本对话为主。

  1、激**感,引起需求

  开课:用上节课学的第一自然段导入,伴以《月光下的凤尾竹》的音乐和凤凰花的画面导入,学生读一读、背一背第一节,进入情境。<这样设计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情感即非常想去参加泼水节>

  2、创设情境,体验情感

  课文第二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段,我把它分为三个层次进行教学,不断地给学生创设情境,发挥想象,朗读感悟。

  第一个层次1-2句,体现“做一做、读一读”

  抓住“提、端、滴、撒”这些动作,让学生做一做,(凭我以往的教学经验,低年级的学生会做的兴致盎然)从而感悟文章用词的精当。激发学生饶有兴趣的读1-2句。

  第二个层次3-4句是教学重中之重,在此对学生进行读、说、演、感悟全方位语文素养的培养,因此设计了以下环节。

  A.出示象脚鼓点声,引发学生读的欲望,先读,感到“快乐、好玩”。

  B.创设情境:同学们,这是一个泼水的广场,来把你们的桶提起来,盆端起来,瓢拿起来,看一看,你的好朋友在哪里,快去泼吧。学生下位,互相追赶,体验泼水节的快乐。

  C.读出体验

  D.看课件,(傣家人过泼水节的录像)

  E.体验后,观看后,男、女生赛读

  (以上环节设计,重在创设情境,激发想像,体验感悟,读出层次,突破难点,让师生融情于文,体验师生与文本的对话过程)

  第三个层次:5句

  A.角色体验:你身上湿淋淋,为什么脸上还笑开了花?

  B.出示第5句,生读。

  C.师述:怪不得人们那么高兴,原来清水是吉祥如意的象征,泼出去的水会给人们带来幸福呀,带着新的感受再读3-4句。

  D.生读3-4句。

  (此环节设计是让学生更深刻领悟泼水的象征意义,领悟傣家独有的风情,从而更好的突破重难点)

  3.第三自然段的教学,我进行了弱处理

  第一句,师伴以音乐,渲染气氛,以读代讲。

  第二句,以声像手段烘托,让学生在乐声中唱起来,跳起来,在象脚鼓声中赛龙舟。在礼炮声中,在五彩滨纷的烟花中,感受泼水后欢快的热烈场面,读出高兴,不忍离去的心情。

  4、回归全文

  用读给在座的老师听,让在座的老师听了你们的朗读也想去西双版纳过泼水节,激发学生声情并茂的朗读全文。

  课文学完后,我将指导学生书写剩下的5个生字“互、吉、幸、肯、离”重点指导“幸、离”这两个易错字。

  三、设计作业,拓展延伸

  课文学完后,我将布置两项作业,1、试着背诵课文,看谁第一个背出来。2、查找少数民族的风俗节日。学生可以通过书籍、上网查资料,也可以问大人。这样学生可以通过不同的渠道获得了知识。

  板书设计:

  我根据二年级学生的特点,课文的主要内容,尽量以简洁的板书来涵盖全文内容,突出主题“欢乐”

  20欢乐的泼水节

  白天早早来到早已准备

  追逐灌泼(脸上笑开了花)

  深夜唱歌跳舞赛龙舟放烟火

欢乐的泼水节说课稿 3

  一、教学设计思路

  《欢乐的泼水节》是山东美术出版社二年级艺术教程下册第六单元《五彩云南》中的第三个版块。它着重从民族特色出发,展开对傣族的民族风情等有关知识的介绍,主要让学生通过欣赏表现傣族人民生活的图片,了解“泼水节”以及傣族人民甚或的地域、风俗、和服饰等特点。

  从学生及教学的实际出发,本课教学内容对于江汉*原地区的学生来说比较陌生,而且学生的认知水*、审美情趣也有限,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必须借助一定的多媒体,为学生提供尽可能丰富的素材来让学生感知、熏陶、内化、领悟和迁移。进而让学生学唱儿童歌曲、学跳傣族舞蹈的基本舞步和动作,感受傣族人民在欢庆泼水节时的欢快和喜悦情绪。

  在仔细对教材进行分析解读基础上,依据不同年级、不同年龄的孩子有着不同的特点,确定本课教学目标:

  1、欣赏教材主题图,了解傣族的民俗知识。

  2、学*歌曲《金孔雀》,感受歌曲欢乐的情节,并能用自然的声音有表情地进行演唱。

  3、模仿孔雀舞的动作造型,在《金孔雀》的歌声中,创编舞蹈或即兴舞蹈。

  二、教学过程有效创新

  1、运用电教媒体,激发学*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节课的开始是教师谱写一首优美的教学乐章的前奏,是师生情感共鸣的第一音符。精心设计好这个“开端”,使学生从新课开始就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对于学生学*新知是至关重要的。我在教学时,采用了猜谜游戏引入,诱发学生学*兴趣。在教学的开始,我设计了“猜一猜”这一游戏:首先我提问:“在风景秀丽的云南,有一个美丽的民族,他们把一种鸟当作自己吉祥的象征,人们对这种鸟非常的崇敬,刘老师来模仿这只鸟,你们来猜猜是什么鸟?”这句话一下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抓住了学生的心,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望。接着,我让学生根据音乐的特点、老师舞蹈的动作来猜,并说出是怎么猜出来的。学生情绪高涨,在准确猜出后,产生了成功的喜悦。

  2、巧用电教媒体,连接多种艺术门类

  艺术课程是在教育改革中诞生的新型课程,它的学*内容,由偏重艺术知识技能传授的逐渐递进,转向强调关注学生艺术整合能力和多种文化素养的培养。

  在教学中,我以孔雀朋友(挂画)为契机,以孔雀羽毛为奖励,激发学生学*的`欲望,贯穿教学始终。然后借用多媒体,出示一组傣族风情图片欣赏,每张图片的图案色彩艳丽,不同的图片变化多样,同时用《金孔雀》的歌曲旋律做背景,让学生在欣赏图片,了解傣族的风土人情的同时,潜移默化的掌握歌曲的旋律特点,为后面的歌曲教学奠定基础。

  为了让学生了解泼水节的民俗特点。我运用电教媒体,播放傣族泼水节的视频,让学生更直观的感受泼水节,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能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浓厚兴趣,为学*新知识起到铺垫作用。

  3、合理借助电教媒体,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

  在艺术课堂中运用多媒体技术,使用欢快的音乐、丰富多彩的图像,生动形象的动画来传递知识素材,具有其他教学手段所不可比拟的独特魅力,能有效地引发学生愉快主动地学*,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在《欢乐的泼水节》的教学当中,我通过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创设故事情境,使孩子们对少数民族充满了幻想与向往。通过观看傣族舞的图片和教师的示范,让学生了解傣族舞的基本特征,为即兴创编舞蹈奠定基础。

  4、运用电教媒体,升华情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强化新知。

  在课堂的最后,我设计了这样的环节,通过小组竞赛的方式,将孔雀羽毛奖励给学生,然后:“请同学们将自己得到的羽毛给孔雀贴起来,看看,你们的小巧手能把孔雀装扮美丽吗?”在音乐《金孔雀》的旋律中,学生打扮孔雀。师:“瞧瞧你们打扮出来的孔雀多美呀,那咱们把今天学的《金孔雀》也送给它好吗?最后学生在载歌载舞的环境中结束本课的教学。

  三、教学效果及反思

  通过以上的教学设计,有机合理运用电教媒体,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充满艺术氛围的课堂学*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使学生很自然地、轻松地走进课堂去了解泼水节以及傣族人民的地域、风俗、和服饰。而且,教学中通过音乐与视频的有效介入,让学生听着音乐看着画面,同时也感受了所学歌曲的节奏,透过画面感知了舞蹈动作的特点与要领,这样很好的让学生在生动的活动中、观察中有效的实现了艺术知识与能力的构建,突破了教学重难点。因此整节课学生欢乐轻松地学唱儿童歌曲、学跳傣族舞蹈的基本舞步和动作,感受傣族人民在欢庆泼水节中欢快、喜悦的情绪。另外,教学中,反复运用多媒体课件中的音乐,引导学生即兴创编舞蹈、表演舞蹈,有效的升华了学生的情感,对我国民族文化的喜爱与赞赏,同时潜移默化地爱到民族文化多元化的感染熏陶。总之,整个多媒体的学*有效地引发了学生愉快主动地学*,取得了事半而功倍的效果。

  现代化的电教媒体以其形象、直观的优势吸引着学生,特别在艺术教学中,运用电教媒体,在展示艺术意境,表现艺术内涵等方面,具有形象、快捷、模拟逼真、超时空等的优点,它能引导学生在有声、有色、有像的展示下,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中来,优化了艺术课堂教学,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达到了艺术教育寓教于乐的审美教育的目的。作为艺术教师,我同时更希望:现代教育技术与艺术课程的整合发展能成为我们的教育浪潮中一道最亮丽的风景线!

欢乐的泼水节说课稿 4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语文苏教版教材第四册第七单元的课文《欢乐的泼水节》,它是本册教材中“爱国篇”的最后一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一些祖国的民族风情。

  说教材:

  《欢乐的泼水节》一课紧扣“欢乐”记叙了居住在西双版纳的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情景,初步对学生进行尊重各民族风俗*惯的教育。全文共有三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凤凰花开了,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到了;第二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部分,共有五句话,具体生动地写了泼水节的欢乐场面:一、二两句写人们做的准备,三、四两句写泼水地场面,第五句点出了泼水的象征意义;第三自然段略写了泼水节的其他活动。

  析学生:

  课文生动描写了傣族泼水节的盛大场面,表现了欢乐、祥和的气氛。可是,因民族差异,它与二年级学生的生活、认知有一定的距离,学生对泼水节了解

  较少,难以与课文产生情感共鸣。但这些孩子却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思维较活跃。

  说目标:

  根据新课标及教材的安排,再结合我班学生的年龄特点,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我是这样设计的:

  一、知识与能力方面

  1.学会生字,感受课文用词的精当。

  2.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边读边想,体验感悟的能力。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有选择地背诵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方面

  我想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活动起来,在活动中走入情境,全面热情参与情感的体验,从而与傣族的泼水节来一次亲密接触。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

  主要是师生一起与课文产生情感共鸣,共同领悟、感受傣族人民过节的“欢乐”。

  四、重难点: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有以下两个方面

  1.感悟课文用词的精当。

  2.融情于文,与课文产生情感共鸣。

  说过程:

  在确定了教学目标、重难点的基础上,这一课时的授课形式,我主要是以创设情境,体验情感,师生入情入境与文本对话为主。

  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1.激**感,引起需求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学*内容有足够的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探索欲望和饱满的情绪状态,才会自发地调动全部感观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去。所以一开始我就用带有浓厚傣族气息的葫芦丝音乐《月光下的凤尾竹》的和凤凰花的画面导入课文第一自然段的学*,让学生在视、听觉的双重冲击下,带着自己的感受来朗读第一小节,一下子就进入到课文情境当中,进而产生一种非常想去参加泼水节的情感和需要。

  2.创设情境,体验情感

  课文第二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段,我把它分为三个层次进行教学,不断地给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发挥想象,朗读感悟。

  陶行知说:儿童的思维在手上,所以,让学生在生动形象的表演中理解抽象的语言,这既符合小学生的思维*惯,又充分调动起学生学*的积极性。在教学该段第一层次1-2两句时,我紧紧抓住“提、端、滴、撒”这些动作,让学生在课堂上做一做,动一动,再读一读,从而感悟文章用词的精当,体验文本蕴涵的情感。

  第二个层次3-4两句是本课教学的重中之重,我打算在此对学生进行读、说、演、感悟全方位语文素养的培养。通过读一读、评一评、说一说、演一演等方式积极创设傣族人民泼水的热闹情境,引导学生边朗读边想象,在阅读过程中加强角色体验,充分参与言语实践活动,真切地感知课文中人物的内心情感,加深其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感悟的过程。从而实现小语新课标所提出的“学生的个性化阅读”。

  具体环节我是这样设计的:

  A.播放欢快的象脚鼓点声,让学生 初步感受节日的“快乐、有趣”,来引发学生读书、探知的欲望。

  B.紧接着我再次创设情境:同学们,这是一个泼水的广场,来!把你们的桶提起来,盆端起来,瓢拿起来,看一看,你的好朋友在哪里,快去泼吧。接着让学生下位,互相追赶,互相泼水,尽情体验泼水节的快乐。

  C.让学生读出自己的体验。

  D.观看傣家人过泼水节的实况录像,再次感受泼水节的欢乐。

  E.最后,通过男、女生赛读来加深对文中人物的情感体验。

  我国杨再隋教授说过:“引导学生进入情感体验过程,教师要适时地引起学生思维的冲突。——体验课文的情感因素并与之共鸣,这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为了突破傣族人民用泼水这种特殊的方式向别人表达着美好的祝福。这一教学的难点:在教学第三个层次第5句时,我采用自然、贴切的现场采访,让学生如临其境,深深体验泼水开始时人们急切的等待、泼水时的热闹和欢乐之情,深刻领悟泼水的象征意义,领悟傣家独有的风情。

  具体环节设计如下:

  A.角色体验:你身上湿淋淋,为什么脸上还笑开了花?让学生充分表达。

  B.出示第5句,生读。

  C.师述:怪不得人们那么高兴,原来清水是吉祥如意的象征,泼出去的水会给人们带来幸福呀!

  D.生带着新的感受再读3-4句。

  3.详略交替,以读代讲

  课文第三自然段的教学,我进行了弱处理,第一句,师伴以音乐,渲染气氛,以读代讲;第二句,以声、像手段为烘托,让学生在欢快的乐曲声中展开想象的翅膀,还原文本中画面,感受泼水后欢快的热烈场面,读出高兴,不忍离去的心情。

  4.回归全文,拓展延伸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通过大量的语言实践,促使学生积累一定的语言材料。所以朗读是语文教学中的“传家宝”,教师应以读为本,积极营造一种以书声琅琅为主的课堂气氛。总结时我打算用激励性的语言:“小朋友,你们愿意用朗读,带俞老师去西双版纳过个快乐的泼水节吗?”来激发学生声情并茂的朗读全文。

  开放的课堂才能彰显出无限生机,把语文学*向课外拓展,向课后延伸,把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去思考、去探索、去创造,让学生在开放的课堂教学中去实践,学生蕴藏的智力才能得到充分的挖掘,思维的火花才能得到碰撞和闪光。所以最后,根据课后练*4的要求,在学生交流收集资料的基础上,我用图片的形式又适当补充了一些我国其他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并鼓励感兴趣的同学,组成研究小组,课后到图书馆或上网去查阅更多详细的资料。既让学生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丰富了精神世界,同时也把探索的种子播撒在了学生的心田。

  以上是我的全部教学设计,肯定还有许多不足之处,敬请各位提出宝贵意见。谢谢大家!

欢乐的泼水节说课稿 5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单元《五彩云南》设有“多彩的裙摆”,“风花雪月看白族”,“欢乐的泼水节”三个课题。运用丰富的艺术活动为学生开启一扇扇民族艺术之窗,让他们在这一片多彩的天地里去了解、发现各民族的特点,不断积累知识和技能,进行艺术的创造和表现。本节课为“欢乐的泼水节”的第二课时,着重从民族特色出发,展开对傣族的介绍。了解傣族的风土人情,重要的节日“泼水节”,学跳孔雀舞,让孩子在活动过程中充分展示自己,提高能力,并从中感受到学*的快乐。

  (二)教学三维目标及确立依据

  根据教材的特点,以及课标指出的:“音乐课程目标的设置应以音乐课程价值的实现为依据。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本课的教学目标我是这样来设置的:

  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准确掌握附点节奏,能初步掌握傣族简单的舞蹈动作。

  2、过程与方法:用体验、探究、想象、合作、视觉图象等多种教学方法,学生自主地参与到各项学*活动之中。在活动过程中,孩子能充分展示自己,提高能力,并从中感受到学*的快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在欣赏、歌唱、舞蹈等学*活动中,感受音乐作品,并能初步感受傣族的人文风情,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三)教学重难点及确立依据

  结合学生的学情及教材内容,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学*傣族舞蹈,感受傣族舞蹈的风格。

  确立依据:课标中指出,要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和方式引导学生走进音乐,

  在亲身参与音乐活动的过程中喜爱音乐,掌握音乐基本知识和初步技能。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观看孔雀的录像,学*孔雀的姿态,创编孔雀的动作。

  确立依据:中小学音乐课程中的音乐创造,目的在于通过音乐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质。在教学过程中,应设定生动有趣的创造性活动的内容,发展学生的想像力,增强学生的创造意识及合作意识。

  二、说教法学法

  在本节课中,我创设了相应的情境,使儿童在体验中既受到情感的熏陶,又获得形式、技能的领悟。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出发点,运用多种形式和表现手法,让学生体验、发现、创设、表现和享受音乐的美、生活的美。

  具体的教法有:

  1、情境创设法。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创设融洽的音乐情境。

  2、提问法。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和新的眼光来观察事物。

  3、直观演示法。运用多媒体教学,优化音乐教学过程,为学生提供一种声音、图像结合的动态情境,调动学生多种感官,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当中来。

  具体的学法有:

  1、观察发现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无拘无束地说出自己的理解、看法。

  2、表演体验法。让学生在感悟音乐的基础上,大胆想象表演,发挥个性。

  3、合作学*法。通过小组合作创编舞蹈,让学生学会与人合作,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三、说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在课堂一开始,我播放歌曲《爱我中华》,让学生律动进教室。这样,可以放松孩子的紧张心情,释放他们的热情,一下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为待会的歌曲表现做铺垫。

  2、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傣族的资料

  课前布置学生查找有关傣族的资料,与同学交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让他们对傣族有初步的了解。

  3、乘坐“七彩云南”号节奏火车

  创设旅游情境,自然地将学生带入今天的艺术活动。艺术课程主张开展具有游戏倾向的艺术活动,通过有组织的游戏活动,增加教学的趣味性,提高学生艺术学*的兴趣,使学生在游戏中体验艺术。在这个环节中,运用游戏的形式进行节奏训练,让学生用动物的叫声模仿节奏型,进一步巩固附点节奏。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在游戏当中潜移默化地掌握知识、巩固知识。

  4、到达第一站——“云南印象”

  课件出示,通过优美的音乐及迷人的画面,老师以导游的身份介绍云南风土人情,学生对傣族的人文风情有更进一步的了解,带给学生美的感受。

  5、到达第二站——“孔雀园”

  这一环节,我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在复*歌曲后,通过观看孔雀录像,引导学生模仿孔雀的姿态。鼓励大胆创新,注重培养学生的独创性,对表演得出色的同学给予评价。观看傣族孔雀舞蹈,感受傣族舞蹈的风格。进一步激发学生舞动的欲望,通过学*傣族简单的舞蹈动作,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创编舞蹈,为学生提供发展个性的可能和空间。

  6、到达第三站——“傣族乐器馆”(拓展延伸)

  这个环节中,通过介绍葫芦丝,结合本校的校本课程,请学*葫芦丝的学生为全班同学表演,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文化的兴趣和热爱。通过对象脚鼓的认识和欣赏象脚鼓舞蹈,了解象脚鼓的声音、演奏方式,感受象脚鼓舞蹈带来的欢乐情绪。

  7、课堂结束

  在轻快、活泼的《孔雀舞》歌曲中,学生模仿孔雀的姿态出教室,结束本节课的教学活动。

  总之,本节课的设计考虑到了音乐艺术学科的特点、教学任务、学生的年龄特点,综合运用各种教学辅助设施使课堂气氛更活跃,让孩子的学*兴趣始终处于积极状态,从中得到美的体验和享受。


欢乐的泼水节说课稿 5篇扩展阅读


欢乐的泼水节说课稿 5篇(扩展1)

——欢乐的泼水节说课稿

欢乐的泼水节说课稿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说课稿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欢乐的泼水节说课稿 ,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欢乐的泼水节说课稿 1

  一、教学设计思路

  《欢乐的泼水节》是山东美术出版社二年级艺术教程下册第六单元《五彩云南》中的第三个版块。它着重从民族特色出发,展开对傣族的民族风情等有关知识的介绍,主要让学生通过欣赏表现傣族人民生活的图片,了解“泼水节”以及傣族人民甚或的地域、风俗、和服饰等特点。

  从学生及教学的实际出发,本课教学内容对于江汉*原地区的学生来说比较陌生,而且学生的认知水*、审美情趣也有限,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必须借助一定的多媒体,为学生提供尽可能丰富的素材来让学生感知、熏陶、内化、领悟和迁移。进而让学生学唱儿童歌曲、学跳傣族舞蹈的基本舞步和动作,感受傣族人民在欢庆泼水节时的欢快和喜悦情绪。

  在仔细对教材进行分析解读基础上,依据不同年级、不同年龄的孩子有着不同的特点,确定本课教学目标:

  1、欣赏教材主题图,了解傣族的民俗知识。

  2、学*歌曲《金孔雀》,感受歌曲欢乐的情节,并能用自然的声音有表情地进行演唱。

  3、模仿孔雀舞的动作造型,在《金孔雀》的歌声中,创编舞蹈或即兴舞蹈。

  二、教学过程有效创新

  1、运用电教媒体,激发学*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节课的开始是教师谱写一首优美的教学乐章的前奏,是师生情感共鸣的第一音符。精心设计好这个“开端”,使学生从新课开始就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对于学生学*新知是至关重要的。我在教学时,采用了猜谜游戏引入,诱发学生学*兴趣。在教学的开始,我设计了“猜一猜”这一游戏:首先我提问:“在风景秀丽的云南,有一个美丽的民族,他们把一种鸟当作自己吉祥的象征,人们对这种鸟非常的崇敬,刘老师来模仿这只鸟,你们来猜猜是什么鸟?”这句话一下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抓住了学生的心,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望。接着,我让学生根据音乐的特点、老师舞蹈的动作来猜,并说出是怎么猜出来的。学生情绪高涨,在准确猜出后,产生了成功的喜悦。

  2、巧用电教媒体,连接多种艺术门类

  艺术课程是在教育改革中诞生的新型课程,它的学*内容,由偏重艺术知识技能传授的逐渐递进,转向强调关注学生艺术整合能力和多种文化素养的培养。

  在教学中,我以孔雀朋友(挂画)为契机,以孔雀羽毛为奖励,激发学生学*的欲望,贯穿教学始终。然后借用多媒体,出示一组傣族风情图片欣赏,每张图片的图案色彩艳丽,不同的图片变化多样,同时用《金孔雀》的歌曲旋律做背景,让学生在欣赏图片,了解傣族的风土人情的同时,潜移默化的掌握歌曲的旋律特点,为后面的歌曲教学奠定基础。

  为了让学生了解泼水节的民俗特点。我运用电教媒体,播放傣族泼水节的视频,让学生更直观的感受泼水节,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能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浓厚兴趣,为学*新知识起到铺垫作用。

  3、合理借助电教媒体,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

  在艺术课堂中运用多媒体技术,使用欢快的音乐、丰富多彩的图像,生动形象的动画来传递知识素材,具有其他教学手段所不可比拟的独特魅力,能有效地引发学生愉快主动地学*,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在《欢乐的泼水节》的教学当中,我通过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创设故事情境,使孩子们对少数民族充满了幻想与向往。通过观看傣族舞的图片和教师的示范,让学生了解傣族舞的基本特征,为即兴创编舞蹈奠定基础。

  4、运用电教媒体,升华情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强化新知。

  在课堂的最后,我设计了这样的环节,通过小组竞赛的方式,将孔雀羽毛奖励给学生,然后:“请同学们将自己得到的羽毛给孔雀贴起来,看看,你们的小巧手能把孔雀装扮美丽吗?”在音乐《金孔雀》的旋律中,学生打扮孔雀。师:“瞧瞧你们打扮出来的孔雀多美呀,那咱们把今天学的《金孔雀》也送给它好吗?最后学生在载歌载舞的环境中结束本课的教学。

  三、教学效果及反思

  通过以上的教学设计,有机合理运用电教媒体,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充满艺术氛围的课堂学*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使学生很自然地、轻松地走进课堂去了解泼水节以及傣族人民的地域、风俗、和服饰。而且,教学中通过音乐与视频的有效介入,让学生听着音乐看着画面,同时也感受了所学歌曲的节奏,透过画面感知了舞蹈动作的特点与要领,这样很好的让学生在生动的活动中、观察中有效的实现了艺术知识与能力的构建,突破了教学重难点。因此整节课学生欢乐轻松地学唱儿童歌曲、学跳傣族舞蹈的基本舞步和动作,感受傣族人民在欢庆泼水节中欢快、喜悦的情绪。另外,教学中,反复运用多媒体课件中的音乐,引导学生即兴创编舞蹈、表演舞蹈,有效的升华了学生的情感,对我国民族文化的喜爱与赞赏,同时潜移默化地爱到民族文化多元化的感染熏陶。总之,整个多媒体的学*有效地引发了学生愉快主动地学*,取得了事半而功倍的效果。

  现代化的电教媒体以其形象、直观的优势吸引着学生,特别在艺术教学中,运用电教媒体,在展示艺术意境,表现艺术内涵等方面,具有形象、快捷、模拟逼真、超时空等的优点,它能引导学生在有声、有色、有像的展示下,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中来,优化了艺术课堂教学,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达到了艺术教育寓教于乐的审美教育的目的。作为艺术教师,我同时更希望:现代教育技术与艺术课程的整合发展能成为我们的教育浪潮中一道最亮丽的风景线!

欢乐的泼水节说课稿 2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语文苏教版教材第四册第七单元的课文《欢乐的泼水节》,它是本册教材中“爱国篇”的最后一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一些祖国的民族风情。

  说教材:

  《欢乐的泼水节》一课紧扣“欢乐”记叙了居住在西双版纳的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情景,初步对学生进行尊重各民族风俗*惯的教育。全文共有三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凤凰花开了,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到了;第二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部分,共有五句话,具体生动地写了泼水节的欢乐场面:一、二两句写人们做的准备,三、四两句写泼水地场面,第五句点出了泼水的象征意义;第三自然段略写了泼水节的其他活动。

  析学生:

  课文生动描写了傣族泼水节的盛大场面,表现了欢乐、祥和的气氛。可是,因民族差异,它与二年级学生的生活、认知有一定的距离,学生对泼水节了解

  较少,难以与课文产生情感共鸣。但这些孩子却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思维较活跃。

  说目标:

  根据新课标及教材的安排,再结合我班学生的年龄特点,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我是这样设计的:

  一、知识与能力方面

  1.学会生字,感受课文用词的精当。

  2.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边读边想,体验感悟的能力。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有选择地背诵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方面

  我想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活动起来,在活动中走入情境,全面热情参与情感的体验,从而与傣族的泼水节来一次亲密接触。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

  主要是师生一起与课文产生情感共鸣,共同领悟、感受傣族人民过节的“欢乐”。

  四、重难点: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有以下两个方面

  1.感悟课文用词的精当。

  2.融情于文,与课文产生情感共鸣。

  说过程:

  在确定了教学目标、重难点的基础上,这一课时的授课形式,我主要是以创设情境,体验情感,师生入情入境与文本对话为主。

  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1.激**感,引起需求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学*内容有足够的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探索欲望和饱满的情绪状态,才会自发地调动全部感观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去。所以一开始我就用带有浓厚傣族气息的葫芦丝音乐《月光下的凤尾竹》的和凤凰花的画面导入课文第一自然段的学*,让学生在视、听觉的双重冲击下,带着自己的感受来朗读第一小节,一下子就进入到课文情境当中,进而产生一种非常想去参加泼水节的情感和需要。

  2.创设情境,体验情感

  课文第二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段,我把它分为三个层次进行教学,不断地给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发挥想象,朗读感悟。

  陶行知说:儿童的思维在手上,所以,让学生在生动形象的表演中理解抽象的语言,这既符合小学生的思维*惯,又充分调动起学生学*的积极性。在教学该段第一层次1-2两句时,我紧紧抓住“提、端、滴、撒”这些动作,让学生在课堂上做一做,动一动,再读一读,从而感悟文章用词的精当,体验文本蕴涵的情感。

  第二个层次3-4两句是本课教学的重中之重,我打算在此对学生进行读、说、演、感悟全方位语文素养的培养。通过读一读、评一评、说一说、演一演等方式积极创设傣族人民泼水的热闹情境,引导学生边朗读边想象,在阅读过程中加强角色体验,充分参与言语实践活动,真切地感知课文中人物的内心情感,加深其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感悟的过程。从而实现小语新课标所提出的“学生的个性化阅读”。

  具体环节我是这样设计的:

  A.播放欢快的象脚鼓点声,让学生 初步感受节日的“快乐、有趣”,来引发学生读书、探知的欲望。

  B.紧接着我再次创设情境:同学们,这是一个泼水的广场,来!把你们的桶提起来,盆端起来,瓢拿起来,看一看,你的好朋友在哪里,快去泼吧。接着让学生下位,互相追赶,互相泼水,尽情体验泼水节的快乐。

  C.让学生读出自己的体验。

  D.观看傣家人过泼水节的实况录像,再次感受泼水节的欢乐。

  E.最后,通过男、女生赛读来加深对文中人物的情感体验。

  我国杨再隋教授说过:“引导学生进入情感体验过程,教师要适时地引起学生思维的冲突。——体验课文的情感因素并与之共鸣,这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为了突破傣族人民用泼水这种特殊的方式向别人表达着美好的祝福。这一教学的难点:在教学第三个层次第5句时,我采用自然、贴切的现场采访,让学生如临其境,深深体验泼水开始时人们急切的等待、泼水时的热闹和欢乐之情,深刻领悟泼水的象征意义,领悟傣家独有的风情。

  具体环节设计如下:

  A.角色体验:你身上湿淋淋,为什么脸上还笑开了花?让学生充分表达。

  B.出示第5句,生读。

  C.师述:怪不得人们那么高兴,原来清水是吉祥如意的象征,泼出去的水会给人们带来幸福呀!

  D.生带着新的感受再读3-4句。

  3.详略交替,以读代讲

  课文第三自然段的教学,我进行了弱处理,第一句,师伴以音乐,渲染气氛,以读代讲;第二句,以声、像手段为烘托,让学生在欢快的乐曲声中展开想象的翅膀,还原文本中画面,感受泼水后欢快的热烈场面,读出高兴,不忍离去的心情。

  4.回归全文,拓展延伸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通过大量的语言实践,促使学生积累一定的语言材料。所以朗读是语文教学中的“传家宝”,教师应以读为本,积极营造一种以书声琅琅为主的课堂气氛。总结时我打算用激励性的语言:“小朋友,你们愿意用朗读,带俞老师去西双版纳过个快乐的泼水节吗?”来激发学生声情并茂的朗读全文。

  开放的课堂才能彰显出无限生机,把语文学*向课外拓展,向课后延伸,把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去思考、去探索、去创造,让学生在开放的课堂教学中去实践,学生蕴藏的智力才能得到充分的挖掘,思维的火花才能得到碰撞和闪光。所以最后,根据课后练*4的要求,在学生交流收集资料的基础上,我用图片的形式又适当补充了一些我国其他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并鼓励感兴趣的同学,组成研究小组,课后到图书馆或上网去查阅更多详细的资料。既让学生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丰富了精神世界,同时也把探索的种子播撒在了学生的心田。

  以上是我的全部教学设计,肯定还有许多不足之处,敬请各位提出宝贵意见。谢谢大家!

欢乐的泼水节说课稿 3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单元《五彩云南》设有“多彩的裙摆”,“风花雪月看白族”,“欢乐的泼水节”三个课题。运用丰富的艺术活动为学生开启一扇扇民族艺术之窗,让他们在这一片多彩的天地里去了解、发现各民族的特点,不断积累知识和技能,进行艺术的创造和表现。本节课为“欢乐的泼水节”的第二课时,着重从民族特色出发,展开对傣族的介绍。了解傣族的风土人情,重要的节日“泼水节”,学跳孔雀舞,让孩子在活动过程中充分展示自己,提高能力,并从中感受到学*的快乐。

  (二)教学三维目标及确立依据

  根据教材的特点,以及课标指出的:“音乐课程目标的设置应以音乐课程价值的实现为依据。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本课的教学目标我是这样来设置的:

  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准确掌握附点节奏,能初步掌握傣族简单的舞蹈动作。

  2、过程与方法:用体验、探究、想象、合作、视觉图象等多种教学方法,学生自主地参与到各项学*活动之中。在活动过程中,孩子能充分展示自己,提高能力,并从中感受到学*的快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在欣赏、歌唱、舞蹈等学*活动中,感受音乐作品,并能初步感受傣族的人文风情,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三)教学重难点及确立依据

  结合学生的.学情及教材内容,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学*傣族舞蹈,感受傣族舞蹈的风格。

  确立依据:课标中指出,要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和方式引导学生走进音乐,

  在亲身参与音乐活动的过程中喜爱音乐,掌握音乐基本知识和初步技能。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观看孔雀的录像,学*孔雀的姿态,创编孔雀的动作。

  确立依据:中小学音乐课程中的音乐创造,目的在于通过音乐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质。在教学过程中,应设定生动有趣的创造性活动的内容,发展学生的想像力,增强学生的创造意识及合作意识。

  二、说教法学法

  在本节课中,我创设了相应的情境,使儿童在体验中既受到情感的熏陶,又获得形式、技能的领悟。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出发点,运用多种形式和表现手法,让学生体验、发现、创设、表现和享受音乐的美、生活的美。

  具体的教法有:

  1、情境创设法。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创设融洽的音乐情境。

  2、提问法。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和新的眼光来观察事物。

  3、直观演示法。运用多媒体教学,优化音乐教学过程,为学生提供一种声音、图像结合的动态情境,调动学生多种感官,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当中来。

  具体的学法有:

  1、观察发现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无拘无束地说出自己的理解、看法。

  2、表演体验法。让学生在感悟音乐的基础上,大胆想象表演,发挥个性。

  3、合作学*法。通过小组合作创编舞蹈,让学生学会与人合作,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三、说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在课堂一开始,我播放歌曲《爱我中华》,让学生律动进教室。这样,可以放松孩子的紧张心情,释放他们的热情,一下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为待会的歌曲表现做铺垫。

  2、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傣族的资料

  课前布置学生查找有关傣族的资料,与同学交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让他们对傣族有初步的了解。

  3、乘坐“七彩云南”号节奏火车

  创设旅游情境,自然地将学生带入今天的艺术活动。艺术课程主张开展具有游戏倾向的艺术活动,通过有组织的游戏活动,增加教学的趣味性,提高学生艺术学*的兴趣,使学生在游戏中体验艺术。在这个环节中,运用游戏的形式进行节奏训练,让学生用动物的叫声模仿节奏型,进一步巩固附点节奏。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在游戏当中潜移默化地掌握知识、巩固知识。

  4、到达第一站——“云南印象”

  课件出示,通过优美的音乐及迷人的画面,老师以导游的身份介绍云南风土人情,学生对傣族的人文风情有更进一步的了解,带给学生美的感受。

  5、到达第二站——“孔雀园”

  这一环节,我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在复*歌曲后,通过观看孔雀录像,引导学生模仿孔雀的姿态。鼓励大胆创新,注重培养学生的独创性,对表演得出色的同学给予评价。观看傣族孔雀舞蹈,感受傣族舞蹈的风格。进一步激发学生舞动的欲望,通过学*傣族简单的舞蹈动作,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创编舞蹈,为学生提供发展个性的可能和空间。

  6、到达第三站——“傣族乐器馆”(拓展延伸)

  这个环节中,通过介绍葫芦丝,结合本校的校本课程,请学*葫芦丝的学生为全班同学表演,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文化的兴趣和热爱。通过对象脚鼓的认识和欣赏象脚鼓舞蹈,了解象脚鼓的声音、演奏方式,感受象脚鼓舞蹈带来的欢乐情绪。

  7、课堂结束

  在轻快、活泼的《孔雀舞》歌曲中,学生模仿孔雀的姿态出教室,结束本节课的教学活动。

  总之,本节课的设计考虑到了音乐艺术学科的特点、教学任务、学生的年龄特点,综合运用各种教学辅助设施使课堂气氛更活跃,让孩子的学*兴趣始终处于积极状态,从中得到美的体验和享受。

欢乐的泼水节说课稿 4

  说教材:

  《欢乐的泼水节》这课紧扣“欢乐”记叙了居住在西双版纳的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情景,初步进行尊重各民族风俗*惯的教育,全文有三个自然段,第一自然写凤凰花开了,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到了,第二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部分,这有五句话,具体生动地写了泼水节的欢乐场面,第一、二句写人们做的准备,第三、四句写泼水的场面,第五句点出了泼水的象征意义,第三自然段略写了泼水节的其他活动。

  析学生:

  因民族差异,学生对泼水节了解较少,难以与课文产生情感共鸣。学生年龄小,有强烈的好奇心,思维较活跃。

  说目标:

  根据新课标及教材的安排,再结合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是这样设计的。

  一、知识与能力

  1.学会生字,感受课文用词的精当。

  2.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边读边想,体检感悟的能力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

  创设情境,情感体验,学生全面热情参入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师生与课文产生情感共鸣,领悟傣族人民过节的欢乐心情。

  四、重难点:

  1.感悟用词的精当

  2.融情于文,与文产生情感共鸣

  说教学:

  在确定了目标、重难点的基础上,第二课时教学授课形式,主要是以创设情境,体验情感,师生入情入境与文本对话为主。

  1、激**感,引起需求

  开课:用上节课学的第一自然段导入,伴以《月光下的凤尾竹》的音乐和凤凰花的画面导入,学生读一读、背一背第一节,进入情境。lt;这样设计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情感即非常想去参加泼水节gt;

  2、创设情境,体验情感

  课文第二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段,我把它分为三个层次进行教学,不断地给学生创设情境,发挥想象,朗读感悟。

  第一个层次1—2句,体现“做一做、读一读”

  抓住“提、端、滴、撒”这些动作,让学生做一做,(凭我以往的教学经验,低年级的学生会做的兴致盎然)从而感悟文章用词的精当。激发学生饶有兴趣的读1—2句。

  第二个层次3—4句是教学重中之重,在此对学生进行读、说、演、感悟全方位语文素养的培养,因此设计了以下环节。

  A.出示象脚鼓点声,引发学生读的欲望,先读,感到“快乐、好玩”。

  B.创设情境:同学们,这是一个泼水的广场,来把你们的桶提起来,盆端起来,瓢拿起来,看一看,你的好朋友在哪里,快去泼吧。学生下位,互相追赶,体验泼水节的快乐。

  C.读出体验

  D.看课件,(傣家人过泼水节的录像)

  E.体验后,观看后,男、女生赛读

  (以上环节设计,重在创设情境,激发想像,体验感悟,读出层次,突破难点,让师生融情于文,体验师生与文本的对话过程)

  第三个层次:5句

  A.角色体验:你身上湿淋淋,为什么脸上还笑开了花?

  B.出示第5句,生读。

  C.师述:怪不得人们那么高兴,原来清水是吉祥如意的象征,泼出去的水会给人们带来幸福呀,带着新的感受再读3—4句。

  D.生读3—4句。

  (此环节设计是让学生更深刻领悟泼水的象征意义,领悟傣家独有的风情,从而更好的突破重难点)

  3.第三自然段的教学,我进行了弱处理

  第一句,师伴以音乐,渲染气氛,以读代讲。

  第二句,以声像手段烘托,让学生在乐声中唱起来,跳起来,在象脚鼓声中赛龙舟。在礼炮声中,在五彩滨纷的烟花中,感受泼水后欢快的热烈场面,读出高兴,不忍离去的心情。

  4、回归全文

  用读给在座的老师听,让在座的老师听了你们的朗读也想去西双版纳过泼水节,激发学生声情并茂的朗读全文。

  5、生字教学

  学写“吉”、

  “祥”二字,引导学生观察、描红,提醒写好这两字要注意的地方。来指导学生写好两字。

  说效果:

  此课教学,基本上达到了我预设目标,师生都能融情于文。特别让我感动的是:

  1、请他们自读二自然段后,我问他们有什么想说的吗?学生有那么多读后的感受跟我说,比我预想的“泼水节很好玩”,“人们好高兴呀”这些话要丰富的多。他们有的说了心中的小问号,有的说了当时的情景,有的说了自己的感受,当时,学生的回答激励了我,我感觉他们真可爱,真会读书,更爱思考。

  2、学生是最真实的,比如弱处理的第三段,礼炮的轰鸣,五彩缤纷的火花,象脚鼓点声中赛龙舟的场面,给了学生巨大的震憾,让他们在课堂上情不自禁的欢呼起来。

  然而在唱起歌来,跳起舞来时,我放的是音乐课曾学的傣族舞蹈《金孔雀轻轻跳》我班学生都会跳,在元旦联欢会上还表演过,然而课堂上只听见唱,没有几个人跳,课后我也反思了一下,原因有二,一是我放的是伴奏带,由听到唱到跳,于学生着想,是必有一个熟悉过程,因此不能达到伴奏带一响,马上就能唱跳的效果,因为毕竟是二上学的一首歌,也许在这里我放有歌词的歌带,效果会好些。二,我要学会他们音乐课上那样跳就好了,能刺激他们的回忆。因此此处为学生着想不够。

  此外,我希望我评价学生的语言更精炼些,不要重复学生的答案。

欢乐的泼水节说课稿 5

  说教材:

  《欢乐的泼水节》这课紧扣“欢乐”记叙了居住在西双版纳的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情景,初步进行尊重各民族风俗*惯的教育。全文有三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凤凰花开了,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到了。第二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部分。这有五句话,具体生动地写了泼水节的欢乐场面。第一、二句写人们做的准备。第三、四句写泼水的场面。第五句点出了泼水的象征意义。第三自然段略写了泼水节的其他活动。因民族差异,学生对泼水节了解较少,难以与课文产生情感共鸣。学生年龄小,有强烈的好奇心,思维较活跃。

  根据新课标及教材的安排,再结合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格里的5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感受课文用词的精当。

  2、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边读边想,体验感悟的能力

  3、创设情境,学生全面热情参入,师生与课文产生情感共鸣,领悟傣族人民过节的欢乐心情。

  其中1、2是重点,3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根据教材特点,学生特点,我打算用三课时来完成教学目标。

  第一教时:我将通过“揭题设疑,激趣导入;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指导书写”这三个环节引领学生初步感知文本。

  一、揭题设疑,激趣导入。

  上课开始,多媒体显示泼水节的欢乐情景,让同学们说说所看到的情景,相机揭示课题,读准课题,围绕课题让学生质疑,从而让学生带着“什么叫泼水节?人们互相泼水表示什么意思呢?等问题进入第二环节。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在这个环节里,我先让学生借助拼音按要求自渎课文,把课文读正确,再指名请不同层次的同学分节读,读后互相正音,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反复读,结合朗读回答刚开始提出的问题。

  三、指导书写

  这节课,我将指导学生书写“泼、桶、祥、如、味”。这五个都是左右结构的字,引导学生写时注意左窄右宽的特点。

  第三课时:

  我将通过“复*旧知,导入新课;整理思路,指导背诵;补充练*,拓展知识”这三个坏节深化文意,并且让学生巩固本课学到的基础知识。在学完课文后让学生交流上网查找到的有关少数民族的节日,让他们更多的了解民族风俗*惯。

  下面我重点说说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主要有复*导入、精读感悟、设计作业,拓展延伸这三个环节。

  一、复*导入这个环节主要让学生回顾本课学到的生字和新词。

  二、精读感悟:

  主要是以创设情境,体验情感,师生入情入境与文本对话为主。

  1、激**感,引起需求

  开课:用上节课学的第一自然段导入,伴以《月光下的凤尾竹》的音乐和凤凰花的画面导入,学生读一读、背一背第一节,进入情境。<这样设计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情感即非常想去参加泼水节>

  2、创设情境,体验情感

  课文第二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段,我把它分为三个层次进行教学,不断地给学生创设情境,发挥想象,朗读感悟。

  第一个层次1-2句,体现“做一做、读一读”

  抓住“提、端、滴、撒”这些动作,让学生做一做,(凭我以往的教学经验,低年级的学生会做的兴致盎然)从而感悟文章用词的精当。激发学生饶有兴趣的读1-2句。

  第二个层次3-4句是教学重中之重,在此对学生进行读、说、演、感悟全方位语文素养的培养,因此设计了以下环节。

  A.出示象脚鼓点声,引发学生读的欲望,先读,感到“快乐、好玩”。

  B.创设情境:同学们,这是一个泼水的广场,来把你们的桶提起来,盆端起来,瓢拿起来,看一看,你的好朋友在哪里,快去泼吧。学生下位,互相追赶,体验泼水节的快乐。

  C.读出体验

  D.看课件,(傣家人过泼水节的录像)

  E.体验后,观看后,男、女生赛读

  (以上环节设计,重在创设情境,激发想像,体验感悟,读出层次,突破难点,让师生融情于文,体验师生与文本的对话过程)

  第三个层次:5句

  A.角色体验:你身上湿淋淋,为什么脸上还笑开了花?

  B.出示第5句,生读。

  C.师述:怪不得人们那么高兴,原来清水是吉祥如意的象征,泼出去的水会给人们带来幸福呀,带着新的感受再读3-4句。

  D.生读3-4句。

  (此环节设计是让学生更深刻领悟泼水的象征意义,领悟傣家独有的风情,从而更好的突破重难点)

  3.第三自然段的教学,我进行了弱处理

  第一句,师伴以音乐,渲染气氛,以读代讲。

  第二句,以声像手段烘托,让学生在乐声中唱起来,跳起来,在象脚鼓声中赛龙舟。在礼炮声中,在五彩滨纷的烟花中,感受泼水后欢快的热烈场面,读出高兴,不忍离去的心情。

  4、回归全文

  用读给在座的老师听,让在座的老师听了你们的朗读也想去西双版纳过泼水节,激发学生声情并茂的朗读全文。

  课文学完后,我将指导学生书写剩下的5个生字“互、吉、幸、肯、离”重点指导“幸、离”这两个易错字。

  三、设计作业,拓展延伸

  课文学完后,我将布置两项作业,1、试着背诵课文,看谁第一个背出来。2、查找少数民族的风俗节日。学生可以通过书籍、上网查资料,也可以问大人。这样学生可以通过不同的渠道获得了知识。

  板书设计:

  我根据二年级学生的特点,课文的主要内容,尽量以简洁的板书来涵盖全文内容,突出主题“欢乐”

  20欢乐的泼水节

  白天早早来到早已准备

  追逐灌泼(脸上笑开了花)

  深夜唱歌跳舞赛龙舟放烟火


欢乐的泼水节说课稿 5篇(扩展2)

——欢乐的泼水节说课稿 (菁华3篇)

欢乐的泼水节说课稿1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语文苏教版教材第四册第七单元的课文《欢乐的泼水节》,它是本册教材中“爱国篇”的最后一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一些祖国的民族风情。

  说教材:

  《欢乐的泼水节》一课紧扣“欢乐”记叙了居住在西双版纳的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情景,初步对学生进行尊重各民族风俗*惯的教育。全文共有三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凤凰花开了,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到了;第二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部分,共有五句话,具体生动地写了泼水节的欢乐场面:一、二两句写人们做的准备,三、四两句写泼水地场面,第五句点出了泼水的象征意义;第三自然段略写了泼水节的其他活动。

  析学生:

  课文生动描写了傣族泼水节的盛大场面,表现了欢乐、祥和的气氛。可是,因民族差异,它与二年级学生的生活、认知有一定的距离,学生对泼水节了解

  较少,难以与课文产生情感共鸣。但这些孩子却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思维较活跃。

  说目标:

  根据新课标及教材的安排,再结合我班学生的年龄特点,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我是这样设计的:

  一、知识与能力方面

  1.学会生字,感受课文用词的精当。

  2.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边读边想,体验感悟的能力。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有选择地背诵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方面

  我想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活动起来,在活动中走入情境,全面热情参与情感的体验,从而与傣族的泼水节来一次亲密接触。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

  主要是师生一起与课文产生情感共鸣,共同领悟、感受傣族人民过节的“欢乐”。

  四、重难点: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有以下两个方面

  1.感悟课文用词的精当。

  2.融情于文,与课文产生情感共鸣。

  说过程:

  在确定了教学目标、重难点的基础上,这一课时的授课形式,我主要是以创设情境,体验情感,师生入情入境与文本对话为主。

  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1.激**感,引起需求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学*内容有足够的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探索欲望和饱满的情绪状态,才会自发地调动全部感观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去。所以一开始我就用带有浓厚傣族气息的葫芦丝音乐《月光下的凤尾竹》的和凤凰花的画面导入课文第一自然段的学*,让学生在视、听觉的双重冲击下,带着自己的感受来朗读第一小节,一下子就进入到课文情境当中,进而产生一种非常想去参加泼水节的情感和需要。

  2.创设情境,体验情感

  课文第二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段,我把它分为三个层次进行教学,不断地给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发挥想象,朗读感悟。

  陶行知说:儿童的思维在手上,所以,让学生在生动形象的表演中理解抽象的语言,这既符合小学生的思维*惯,又充分调动起学生学*的积极性。在教学该段第一层次1-2两句时,我紧紧抓住“提、端、滴、撒”这些动作,让学生在课堂上做一做,动一动,再读一读,从而感悟文章用词的精当,体验文本蕴涵的情感。

  第二个层次3-4两句是本课教学的重中之重,我打算在此对学生进行读、说、演、感悟全方位语文素养的培养。通过读一读、评一评、说一说、演一演等方式积极创设傣族人民泼水的热闹情境,引导学生边朗读边想象,在阅读过程中加强角色体验,充分参与言语实践活动,真切地感知课文中人物的内心情感,加深其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感悟的过程。从而实现小语新课标所提出的“学生的个性化阅读”。

  具体环节我是这样设计的:

  A.播放欢快的象脚鼓点声,让学生 初步感受节日的“快乐、有趣”,来引发学生读书、探知的欲望。

  B.紧接着我再次创设情境:同学们,这是一个泼水的广场,来!把你们的桶提起来,盆端起来,瓢拿起来,看一看,你的好朋友在哪里,快去泼吧。接着让学生下位,互相追赶,互相泼水,尽情体验泼水节的快乐。

  C.让学生读出自己的体验。

  D.观看傣家人过泼水节的实况录像,再次感受泼水节的欢乐。

  E.最后,通过男、女生赛读来加深对文中人物的情感体验。

  我国杨再隋教授说过:“引导学生进入情感体验过程,教师要适时地引起学生思维的冲突。——体验课文的情感因素并与之共鸣,这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为了突破傣族人民用泼水这种特殊的方式向别人表达着美好的祝福。这一教学的难点:在教学第三个层次第5句时,我采用自然、贴切的现场采访,让学生如临其境,深深体验泼水开始时人们急切的等待、泼水时的热闹和欢乐之情,深刻领悟泼水的象征意义,领悟傣家独有的风情。

  具体环节设计如下:

  A.角色体验:你身上湿淋淋,为什么脸上还笑开了花?让学生充分表达。

  B.出示第5句,生读。

  C.师述:怪不得人们那么高兴,原来清水是吉祥如意的象征,泼出去的水会给人们带来幸福呀!

  D.生带着新的'感受再读3-4句。

  3.详略交替,以读代讲

  课文第三自然段的教学,我进行了弱处理,第一句,师伴以音乐,渲染气氛,以读代讲;第二句,以声、像手段为烘托,让学生在欢快的乐曲声中展开想象的翅膀,还原文本中画面,感受泼水后欢快的热烈场面,读出高兴,不忍离去的心情。

  4.回归全文,拓展延伸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通过大量的语言实践,促使学生积累一定的语言材料。所以朗读是语文教学中的“传家宝”,教师应以读为本,积极营造一种以书声琅琅为主的课堂气氛。总结时我打算用激励性的语言:“小朋友,你们愿意用朗读,带俞老师去西双版纳过个快乐的泼水节吗?”来激发学生声情并茂的朗读全文。

  开放的课堂才能彰显出无限生机,把语文学*向课外拓展,向课后延伸,把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去思考、去探索、去创造,让学生在开放的课堂教学中去实践,学生蕴藏的智力才能得到充分的挖掘,思维的火花才能得到碰撞和闪光。所以最后,根据课后练*4的要求,在学生交流收集资料的基础上,我用图片的形式又适当补充了一些我国其他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并鼓励感兴趣的同学,组成研究小组,课后到图书馆或上网去查阅更多详细的资料。既让学生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丰富了精神世界,同时也把探索的种子播撒在了学生的心田。

  以上是我的全部教学设计,肯定还有许多不足之处,敬请各位提出宝贵意见。谢谢大家!

欢乐的泼水节说课稿2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单元《五彩云南》设有“多彩的裙摆”,“风花雪月看白族”,“欢乐的泼水节”三个课题。运用丰富的艺术活动为学生开启一扇扇民族艺术之窗,让他们在这一片多彩的天地里去了解、发现各民族的特点,不断积累知识和技能,进行艺术的创造和表现。本节课为“欢乐的泼水节”的第二课时,着重从民族特色出发,展开对傣族的介绍。了解傣族的风土人情,重要的节日“泼水节”,学跳孔雀舞,让孩子在活动过程中充分展示自己,提高能力,并从中感受到学*的快乐。

  (二)教学三维目标及确立依据

  根据教材的特点,以及课标指出的:“音乐课程目标的设置应以音乐课程价值的实现为依据。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本课的教学目标我是这样来设置的:

  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准确掌握附点节奏,能初步掌握傣族简单的舞蹈动作。

  2、过程与方法:用体验、探究、想象、合作、视觉图象等多种教学方法,学生自主地参与到各项学*活动之中。在活动过程中,孩子能充分展示自己,提高能力,并从中感受到学*的快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在欣赏、歌唱、舞蹈等学*活动中,感受音乐作品,并能初步感受傣族的人文风情,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三)教学重难点及确立依据

  结合学生的学情及教材内容,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学*傣族舞蹈,感受傣族舞蹈的风格。

  确立依据:课标中指出,要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和方式引导学生走进音乐,

  在亲身参与音乐活动的过程中喜爱音乐,掌握音乐基本知识和初步技能。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观看孔雀的录像,学*孔雀的.姿态,创编孔雀的动作。

  确立依据:中小学音乐课程中的音乐创造,目的在于通过音乐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质。在教学过程中,应设定生动有趣的创造性活动的内容,发展学生的想像力,增强学生的创造意识及合作意识。

  二、说教法学法

  在本节课中,我创设了相应的情境,使儿童在体验中既受到情感的熏陶,又获得形式、技能的领悟。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出发点,运用多种形式和表现手法,让学生体验、发现、创设、表现和享受音乐的美、生活的美。

  具体的教法有:

  1、情境创设法。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创设融洽的音乐情境。

  2、提问法。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和新的眼光来观察事物。

  3、直观演示法。运用多媒体教学,优化音乐教学过程,为学生提供一种声音、图像结合的动态情境,调动学生多种感官,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当中来。

  具体的学法有:

  1、观察发现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无拘无束地说出自己的理解、看法。

  2、表演体验法。让学生在感悟音乐的基础上,大胆想象表演,发挥个性。

  3、合作学*法。通过小组合作创编舞蹈,让学生学会与人合作,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三、说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在课堂一开始,我播放歌曲《爱我中华》,让学生律动进教室。这样,可以放松孩子的紧张心情,释放他们的热情,一下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为待会的歌曲表现做铺垫。

  2、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傣族的资料

  课前布置学生查找有关傣族的资料,与同学交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让他们对傣族有初步的了解。

  3、乘坐“七彩云南”号节奏火车

  创设旅游情境,自然地将学生带入今天的艺术活动。艺术课程主张开展具有游戏倾向的艺术活动,通过有组织的游戏活动,增加教学的趣味性,提高学生艺术学*的兴趣,使学生在游戏中体验艺术。在这个环节中,运用游戏的形式进行节奏训练,让学生用动物的叫声模仿节奏型,进一步巩固附点节奏。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在游戏当中潜移默化地掌握知识、巩固知识。

  4、到达第一站——“云南印象”

  课件出示,通过优美的音乐及迷人的画面,老师以导游的身份介绍云南风土人情,学生对傣族的人文风情有更进一步的了解,带给学生美的感受。

  5、到达第二站——“孔雀园”

  这一环节,我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在复*歌曲后,通过观看孔雀录像,引导学生模仿孔雀的姿态。鼓励大胆创新,注重培养学生的独创性,对表演得出色的同学给予评价。观看傣族孔雀舞蹈,感受傣族舞蹈的风格。进一步激发学生舞动的欲望,通过学*傣族简单的舞蹈动作,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创编舞蹈,为学生提供发展个性的可能和空间。

  6、到达第三站——“傣族乐器馆”(拓展延伸)

  这个环节中,通过介绍葫芦丝,结合本校的校本课程,请学*葫芦丝的学生为全班同学表演,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文化的兴趣和热爱。通过对象脚鼓的认识和欣赏象脚鼓舞蹈,了解象脚鼓的声音、演奏方式,感受象脚鼓舞蹈带来的欢乐情绪。

  7、课堂结束

  在轻快、活泼的《孔雀舞》歌曲中,学生模仿孔雀的姿态出教室,结束本节课的教学活动。

  总之,本节课的设计考虑到了音乐艺术学科的特点、教学任务、学生的年龄特点,综合运用各种教学辅助设施使课堂气氛更活跃,让孩子的学*兴趣始终处于积极状态,从中得到美的体验和享受。

欢乐的泼水节说课稿3

  说教材:《欢乐的泼水节》这课紧扣“欢乐”记叙了居住在西双版纳的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情景,初步进行尊重各民族风俗*惯的教育,全文有三个自然段,第一自然写凤凰花开了,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到了,第二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部分,这有五句话,具体生动地写了泼水节的欢乐场面,第一、二句写人们做的准备,第三、四句写泼水的场面,第五句点出了泼水的象征意义,第三自然段略写了泼水节的其他活动。

  析学生:

  因民族差异,学生对泼水节了解较少,难以与课文产生情感共鸣。学生年龄小,有强烈的好奇心,思维较活跃。

  说目标:

  根据新课标及教材的安排,再结合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是这样设计的。

  一、知识与能力

  1.学会生字,感受课文用词的精当。

  2.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边读边想,体检感悟的能力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

  创设情境,情感体验,学生全面热情参入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师生与课文产生情感共鸣,领悟傣族人民过节的欢乐心情。

  四、重难点:

  1.感悟用词的精当

  2.融情于文,与文产生情感共鸣

  说教学:

  在确定了目标、重难点的基础上,第二课时教学授课形式,主要是以创设情境,体验情感,师生入情入境与文本对话为主。

  1、激**感,引起需求

  开课:用上节课学的第一自然段导入,伴以《月光下的凤尾竹》的音乐和凤凰花的画面导入,学生读一读、背一背第一节,进入情境。<这样设计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情感即非常想去参加泼水节>

  2、创设情境,体验情感

  课文第二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段,我把它分为三个层次进行教学,不断地给学生创设情境,发挥想象,朗读感悟。

  第一个层次1-2句,体现“做一做、读一读”

  抓住“提、端、滴、撒”这些动作,让学生做一做,(凭我以往的教学经验,低年级的学生会做的兴致盎然)从而感悟文章用词的精当。激发学生饶有兴趣的读1-2句。

  第二个层次3-4句是教学重中之重,在此对学生进行读、说、演、感悟全方位语文素养的培养,因此设计了以下环节。

  A.出示象脚鼓点声,引发学生读的欲望,先读,感到“快乐、好玩”。

  B.创设情境:同学们,这是一个泼水的广场,来把你们的桶提起来,盆端起来,瓢拿起来,看一看,你的好朋友在哪里,快去泼吧。学生下位,互相追赶,体验泼水节的快乐。

  C.读出体验

  D.看课件,(傣家人过泼水节的录像)

  E.体验后,观看后,男、女生赛读

  (以上环节设计,重在创设情境,激发想像,体验感悟,读出层次,突破难点,让师生融情于文,体验师生与文本的对话过程)

  第三个层次:5句

  A.角色体验:你身上湿淋淋,为什么脸上还笑开了花?

  B.出示第5句,生读。

  C.师述:怪不得人们那么高兴,原来清水是吉祥如意的象征,泼出去的水会给人们带来幸福呀,带着新的感受再读3-4句。

  D.生读3-4句。

  (此环节设计是让学生更深刻领悟泼水的象征意义,领悟傣家独有的风情,从而更好的突破重难点)


欢乐的泼水节说课稿 5篇(扩展3)

——欢乐的泼水节说课稿(5)份

  欢乐的泼水节说课稿 1

  说教材:

  《欢乐的泼水节》这课紧扣“欢乐”记叙了居住在西双版纳的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情景,初步进行尊重各民族风俗*惯的教育。全文有三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凤凰花开了,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到了。第二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部分。这有五句话,具体生动地写了泼水节的欢乐场面。第一、二句写人们做的准备。第三、四句写泼水的场面。第五句点出了泼水的象征意义。第三自然段略写了泼水节的其他活动。因民族差异,学生对泼水节了解较少,难以与课文产生情感共鸣。学生年龄小,有强烈的好奇心,思维较活跃。

  根据新课标及教材的安排,再结合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格里的5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感受课文用词的精当。

  2、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边读边想,体验感悟的能力

  3、创设情境,学生全面热情参入,师生与课文产生情感共鸣,领悟傣族人民过节的欢乐心情。

  其中1、2是重点,3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根据教材特点,学生特点,我打算用三课时来完成教学目标。

  第一教时:我将通过“揭题设疑 ,激趣导入;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指导书写”这三个环节引领学生初步感知文本。

  一、揭题设疑 ,激趣导入。

  上课开始,多媒体显示泼水节的欢乐情景,让同学们说说所看到的情景,相机揭示课题,读准课题,围绕课题让学生质疑,从而让学生带着“什么叫泼水节?人们互相泼水表示什么意思呢?等问题进入第二环节。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在这个环节里,我先让学生借助拼音按要求自渎课文,把课文读正确,再指名请不同层次的同学分节读,读后互相正音,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反复读,结合朗读回答刚开始提出的问题。

  三、指导书写

  这节课,我将指导学生书写“泼、桶、祥、如、味”。这五个都是左右结构的字,引导学生写时注意左窄右宽的特点。

  第三课时:

  我将通过“复*旧知,导入新课;整理思路,指导背诵;补充练*,拓展知识”这三个坏节深化文意,并且让学生巩固本课学到的基础知识。在学完课文后让学生交流上网查找到的有关少数民族的节日,让他们更多的了解民族风俗*惯。

  下面我重点说说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主要有复*导入、精读感悟、设计作业,拓展延伸这三个环节。

  一、复*导入这个环节主要让学生回顾本课学到的生字和新词。

  二、精读感悟:

  主要是以创设情境,体验情感,师生入情入境与文本对话为主。

  1、激**感,引起需求

  开课:用上节课学的第一自然段导入,伴以《月光下的凤尾竹》的音乐和凤凰花的画面导入,学生读一读、背一背第一节,进入情境。<这样设计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情感即非常想去参加泼水节>

  2、创设情境,体验情感

  课文第二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段,我把它分为三个层次进行教学,不断地给学生创设情境,发挥想象,朗读感悟。

  第一个层次1-2句,体现“做一做、读一读”

  抓住“提、端、滴、撒”这些动作,让学生做一做,(凭我以往的教学经验,低年级的学生会做的兴致盎然)从而感悟文章用词的精当。激发学生饶有兴趣的读1-2句。

  第二个层次3-4句是教学重中之重,在此对学生进行读、说、演、感悟全方位语文素养的培养,因此设计了以下环节。

  A.出示象脚鼓点声,引发学生读的欲望,先读,感到“快乐、好玩”。

  B.创设情境:同学们,这是一个泼水的广场,来把你们的桶提起来,盆端起来,瓢拿起来,看一看,你的好朋友在哪里,快去泼吧。学生下位,互相追赶,体验泼水节的快乐。

  C.读出体验

  D.看课件,(傣家人过泼水节的录像)

  E.体验后,观看后,男、女生赛读

  (以上环节设计,重在创设情境,激发想像,体验感悟,读出层次,突破难点,让师生融情于文,体验师生与文本的对话过程)

  第三个层次:5句

  A.角色体验:你身上湿淋淋,为什么脸上还笑开了花?

  B.出示第5句,生读。

  C.师述:怪不得人们那么高兴,原来清水是吉祥如意的象征,泼出去的水会给人们带来幸福呀,带着新的感受再读3-4句。

  D.生读3-4句。

  (此环节设计是让学生更深刻领悟泼水的象征意义,领悟傣家独有的风情,从而更好的突破重难点)

  3.第三自然段的教学,我进行了弱处理

  第一句,师伴以音乐,渲染气氛,以读代讲。

  第二句,以声像手段烘托,让学生在乐声中唱起来,跳起来,在象脚鼓声中赛龙舟。在礼炮声中,在五彩滨纷的烟花中,感受泼水后欢快的热烈场面,读出高兴,不忍离去的心情。

  4、回归全文

  用读给在座的老师听,让在座的老师听了你们的朗读也想去西双版纳过泼水节,激发学生声情并茂的朗读全文。

  课文学完后,我将指导学生书写剩下的5个生字“互、吉、幸、肯、离”重点指导“幸、离”这两个易错字。

  三、设计作业,拓展延伸

  课文学完后,我将布置两项作业,1、试着背诵课文,看谁第一个背出来。2、查找少数民族的风俗节日。学生可以通过书籍、上网查资料,也可以问大人。这样学生可以通过不同的渠道获得了知识。

  板书设计:

  我根据二年级学生的特点,课文的主要内容,尽量以简洁的板书来涵盖全文内容,突出主题“欢乐”

  20 欢乐的泼水节

  白天 早早来到 早已准备

  追逐 灌 泼 (脸上笑开了花)

  深夜 唱 歌 跳舞 赛龙舟 放烟火

  欢乐的泼水节说课稿 2

  说教材:

  《欢乐的泼水节》这课紧扣“欢乐”记叙了居住在西双版纳的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情景,初步进行尊重各民族风俗*惯的教育,全文有三个自然段,第一自然写凤凰花开了,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到了,第二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部分,这有五句话,具体生动地写了泼水节的欢乐场面,第一、二句写人们做的准备,第三、四句写泼水的场面,第五句点出了泼水的象征意义,第三自然段略写了泼水节的其他活动。

  析学生:

  因民族差异,学生对泼水节了解较少,难以与课文产生情感共鸣。学生年龄小,有强烈的好奇心,思维较活跃。

  说目标:

  根据新课标及教材的安排,再结合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是这样设计的。

  一、知识与能力

  1.学会生字,感受课文用词的精当。

  2.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边读边想,体检感悟的能力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

  创设情境,情感体验,学生全面热情参入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师生与课文产生情感共鸣,领悟傣族人民过节的欢乐心情。

  四、重难点:

  1.感悟用词的精当

  2.融情于文,与文产生情感共鸣

  说教学:

  在确定了目标、重难点的基础上,第二课时教学授课形式,主要是以创设情境,体验情感,师生入情入境与文本对话为主。

  1、激**感,引起需求

  开课:用上节课学的第一自然段导入,伴以《月光下的凤尾竹》的音乐和凤凰花的画面导入,学生读一读、背一背第一节,进入情境。lt;这样设计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情感即非常想去参加泼水节gt;

  2、创设情境,体验情感

  课文第二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段,我把它分为三个层次进行教学,不断地给学生创设情境,发挥想象,朗读感悟。

  第一个层次1—2句,体现“做一做、读一读”

  抓住“提、端、滴、撒”这些动作,让学生做一做,(凭我以往的教学经验,低年级的学生会做的兴致盎然)从而感悟文章用词的精当。激发学生饶有兴趣的读1—2句。

  第二个层次3—4句是教学重中之重,在此对学生进行读、说、演、感悟全方位语文素养的培养,因此设计了以下环节。

  A.出示象脚鼓点声,引发学生读的欲望,先读,感到“快乐、好玩”。

  B.创设情境:同学们,这是一个泼水的广场,来把你们的桶提起来,盆端起来,瓢拿起来,看一看,你的好朋友在哪里,快去泼吧。学生下位,互相追赶,体验泼水节的快乐。

  C.读出体验

  D.看课件,(傣家人过泼水节的录像)

  E.体验后,观看后,男、女生赛读

  (以上环节设计,重在创设情境,激发想像,体验感悟,读出层次,突破难点,让师生融情于文,体验师生与文本的对话过程)

  第三个层次:5句

  A.角色体验:你身上湿淋淋,为什么脸上还笑开了花?

  B.出示第5句,生读。

  C.师述:怪不得人们那么高兴,原来清水是吉祥如意的象征,泼出去的水会给人们带来幸福呀,带着新的感受再读3—4句。

  D.生读3—4句。

  (此环节设计是让学生更深刻领悟泼水的象征意义,领悟傣家独有的风情,从而更好的突破重难点)

  3.第三自然段的教学,我进行了弱处理

  第一句,师伴以音乐,渲染气氛,以读代讲。

  第二句,以声像手段烘托,让学生在乐声中唱起来,跳起来,在象脚鼓声中赛龙舟。在礼炮声中,在五彩滨纷的烟花中,感受泼水后欢快的热烈场面,读出高兴,不忍离去的心情。

  4、回归全文

  用读给在座的老师听,让在座的老师听了你们的朗读也想去西双版纳过泼水节,激发学生声情并茂的朗读全文。

  5、生字教学

  学写“吉”、

  “祥”二字,引导学生观察、描红,提醒写好这两字要注意的地方。来指导学生写好两字。

  说效果:

  此课教学,基本上达到了我预设目标,师生都能融情于文。特别让我感动的`是:

  1、请他们自读二自然段后,我问他们有什么想说的吗?学生有那么多读后的感受跟我说,比我预想的“泼水节很好玩”,“人们好高兴呀”这些话要丰富的多。他们有的说了心中的小问号,有的说了当时的情景,有的说了自己的感受,当时,学生的回答激励了我,我感觉他们真可爱,真会读书,更爱思考。

  2、学生是最真实的,比如弱处理的第三段,礼炮的轰鸣,五彩缤纷的火花,象脚鼓点声中赛龙舟的场面,给了学生巨大的震憾,让他们在课堂上情不自禁的欢呼起来。

  然而在唱起歌来,跳起舞来时,我放的是音乐课曾学的傣族舞蹈《金孔雀轻轻跳》我班学生都会跳,在元旦联欢会上还表演过,然而课堂上只听见唱,没有几个人跳,课后我也反思了一下,原因有二,一是我放的是伴奏带,由听到唱到跳,于学生着想,是必有一个熟悉过程,因此不能达到伴奏带一响,马上就能唱跳的效果,因为毕竟是二上学的一首歌,也许在这里我放有歌词的歌带,效果会好些。二,我要学会他们音乐课上那样跳就好了,能刺激他们的回忆。因此此处为学生着想不够。

  此外,我希望我评价学生的语言更精炼些,不要重复学生的答案。

  欢乐的泼水节说课稿 3

  说教材:

  《欢乐的泼水节》这课紧扣“欢乐”记叙了居住在西双版纳的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情景,初步进行尊重各民族风俗*惯的教育,全文有三个自然段,第一自然写凤凰花开了,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到了,第二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部分,这有五句话,具体生动地写了泼水节的欢乐场面,第一、二句写人们做的准备,第三、四句写泼水的场面,第五句点出了泼水的象征意义,第三自然段略写了泼水节的其他活动。

  析学生:

  因民族差异,学生对泼水节了解较少,难以与课文产生情感共鸣。学生年龄小,有强烈的好奇心,思维较活跃。

  说目标:

  根据新课标及教材的安排,再结合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是这样设计的。

  一、知识与能力

  1.学会生字,感受课文用词的精当。

  2.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边读边想,体检感悟的能力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

  创设情境,情感体验,学生全面热情参入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师生与课文产生情感共鸣,领悟傣族人民过节的欢乐心情。

  四、重难点:

  1.感悟用词的精当

  2.融情于文,与文产生情感共鸣

  说教学:

  在确定了目标、重难点的基础上,第二课时教学授课形式,主要是以创设情境,体验情感,师生入情入境与文本对话为主。

  1、激**感,引起需求

  开课:用上节课学的第一自然段导入,伴以《月光下的凤尾竹》的音乐和凤凰花的画面导入,学生读一读、背一背第一节,进入情境。lt;这样设计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情感即非常想去参加泼水节gt;

  2、创设情境,体验情感

  课文第二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段,我把它分为三个层次进行教学,不断地给学生创设情境,发挥想象,朗读感悟。

  第一个层次1—2句,体现“做一做、读一读”

  抓住“提、端、滴、撒”这些动作,让学生做一做,(凭我以往的教学经验,低年级的学生会做的兴致盎然)从而感悟文章用词的精当。激发学生饶有兴趣的读1—2句。

  第二个层次3—4句是教学重中之重,在此对学生进行读、说、演、感悟全方位语文素养的培养,因此设计了以下环节。

  A.出示象脚鼓点声,引发学生读的欲望,先读,感到“快乐、好玩”。

  B.创设情境:同学们,这是一个泼水的'广场,来把你们的桶提起来,盆端起来,瓢拿起来,看一看,你的好朋友在哪里,快去泼吧。学生下位,互相追赶,体验泼水节的快乐。

  C.读出体验

  D.看课件,(傣家人过泼水节的录像)

  E.体验后,观看后,男、女生赛读

  (以上环节设计,重在创设情境,激发想像,体验感悟,读出层次,突破难点,让师生融情于文,体验师生与文本的对话过程)

  第三个层次:5句

  A.角色体验:你身上湿淋淋,为什么脸上还笑开了花?

  B.出示第5句,生读。

  C.师述:怪不得人们那么高兴,原来清水是吉祥如意的象征,泼出去的水会给人们带来幸福呀,带着新的感受再读3—4句。

  D.生读3—4句。

  (此环节设计是让学生更深刻领悟泼水的象征意义,领悟傣家独有的风情,从而更好的突破重难点)

  3.第三自然段的教学,我进行了弱处理

  第一句,师伴以音乐,渲染气氛,以读代讲。

  第二句,以声像手段烘托,让学生在乐声中唱起来,跳起来,在象脚鼓声中赛龙舟。在礼炮声中,在五彩滨纷的烟花中,感受泼水后欢快的热烈场面,读出高兴,不忍离去的心情。

  4、回归全文

  用读给在座的老师听,让在座的老师听了你们的朗读也想去西双版纳过泼水节,激发学生声情并茂的朗读全文。

  5、生字教学

  学写“吉”、“祥”二字,引导学生观察、描红,提醒写好这两字要注意的地方。来指导学生写好两字。

  说效果:

  此课教学,基本上达到了我预设目标,师生都能融情于文。特别让我感动的是:

  1、请他们自读二自然段后,我问他们有什么想说的吗?学生有那么多读后的感受跟我说,比我预想的“泼水节很好玩”,“人们好高兴呀”这些话要丰富的多。他们有的说了心中的小问号,有的说了当时的情景,有的说了自己的感受,当时,学生的回答激励了我,我感觉他们真可爱,真会读书,更爱思考。

  2、学生是最真实的,比如弱处理的第三段,礼炮的轰鸣,五彩缤纷的火花,象脚鼓点声中赛龙舟的场面,给了学生巨大的震憾,让他们在课堂上情不自禁的欢呼起来。

  然而在唱起歌来,跳起舞来时,我放的是音乐课曾学的傣族舞蹈《金孔雀轻轻跳》我班学生都会跳,在元旦联欢会上还表演过,然而课堂上只听见唱,没有几个人跳,课后我也反思了一下,原因有二,一是我放的是伴奏带,由听到唱到跳,于学生着想,是必有一个熟悉过程,因此不能达到伴奏带一响,马上就能唱跳的效果,因为毕竟是二上学的一首歌,也许在这里我放有歌词的歌带,效果会好些。二,我要学会他们音乐课上那样跳就好了,能刺激他们的回忆。因此此处为学生着想不够。

  此外,我希望我评价学生的语言更精炼些,不要重复学生的答案。

  欢乐的泼水节说课稿 4

  一、教学设计思路

  《欢乐的泼水节》是山东美术出版社二年级艺术教程下册第六单元《五彩云南》中的第三个版块。它着重从民族特色出发,展开对傣族的民族风情等有关知识的介绍,主要让学生通过欣赏表现傣族人民生活的图片,了解“泼水节”以及傣族人民甚或的地域、风俗、和服饰等特点。

  从学生及教学的实际出发,本课教学内容对于江汉*原地区的学生来说比较陌生,而且学生的认知水*、审美情趣也有限,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必须借助一定的多媒体,为学生提供尽可能丰富的素材来让学生感知、熏陶、内化、领悟和迁移。进而让学生学唱儿童歌曲、学跳傣族舞蹈的基本舞步和动作,感受傣族人民在欢庆泼水节时的欢快和喜悦情绪。

  在仔细对教材进行分析解读基础上,依据不同年级、不同年龄的孩子有着不同的特点,确定本课教学目标:

  1、欣赏教材主题图,了解傣族的民俗知识。

  2、学*歌曲《金孔雀》,感受歌曲欢乐的情节,并能用自然的声音有表情地进行演唱。

  3、模仿孔雀舞的动作造型,在《金孔雀》的歌声中,创编舞蹈或即兴舞蹈。

  二、教学过程有效创新

  1、运用电教媒体,激发学*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节课的开始是教师谱写一首优美的教学乐章的前奏,是师生情感共鸣的第一音符。精心设计好这个“开端”,使学生从新课开始就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对于学生学*新知是至关重要的。我在教学时,采用了猜谜游戏引入,诱发学生学*兴趣。在教学的开始,我设计了“猜一猜”这一游戏:首先我提问:“在风景秀丽的云南,有一个美丽的民族,他们把一种鸟当作自己吉祥的象征,人们对这种鸟非常的崇敬,刘老师来模仿这只鸟,你们来猜猜是什么鸟?”这句话一下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抓住了学生的心,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望。接着,我让学生根据音乐的特点、老师舞蹈的动作来猜,并说出是怎么猜出来的。学生情绪高涨,在准确猜出后,产生了成功的`喜悦。

  2、巧用电教媒体,连接多种艺术门类

  艺术课程是在教育改革中诞生的新型课程,它的学*内容,由偏重艺术知识技能传授的逐渐递进,转向强调关注学生艺术整合能力和多种文化素养的培养。

  在教学中,我以孔雀朋友(挂画)为契机,以孔雀羽毛为奖励,激发学生学*的欲望,贯穿教学始终。然后借用多媒体,出示一组傣族风情图片欣赏,每张图片的图案色彩艳丽,不同的图片变化多样,同时用《金孔雀》的歌曲旋律做背景,让学生在欣赏图片,了解傣族的风土人情的同时,潜移默化的掌握歌曲的旋律特点,为后面的歌曲教学奠定基础。

  为了让学生了解泼水节的民俗特点。我运用电教媒体,播放傣族泼水节的视频,让学生更直观的感受泼水节,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能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浓厚兴趣,为学*新知识起到铺垫作用。

  3、合理借助电教媒体,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

  在艺术课堂中运用多媒体技术,使用欢快的音乐、丰富多彩的图像,生动形象的动画来传递知识素材,具有其他教学手段所不可比拟的独特魅力,能有效地引发学生愉快主动地学*,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在《欢乐的泼水节》的教学当中,我通过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创设故事情境,使孩子们对少数民族充满了幻想与向往。通过观看傣族舞的图片和教师的示范,让学生了解傣族舞的基本特征,为即兴创编舞蹈奠定基础。

  4、运用电教媒体,升华情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强化新知。

  在课堂的最后,我设计了这样的环节,通过小组竞赛的方式,将孔雀羽毛奖励给学生,然后:“请同学们将自己得到的羽毛给孔雀贴起来,看看,你们的小巧手能把孔雀装扮美丽吗?”在音乐《金孔雀》的旋律中,学生打扮孔雀。师:“瞧瞧你们打扮出来的孔雀多美呀,那咱们把今天学的《金孔雀》也送给它好吗?最后学生在载歌载舞的环境中结束本课的教学。

  三、教学效果及反思

  通过以上的教学设计,有机合理运用电教媒体,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充满艺术氛围的课堂学*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使学生很自然地、轻松地走进课堂去了解泼水节以及傣族人民的地域、风俗、和服饰。而且,教学中通过音乐与视频的有效介入,让学生听着音乐看着画面,同时也感受了所学歌曲的节奏,透过画面感知了舞蹈动作的特点与要领,这样很好的让学生在生动的活动中、观察中有效的实现了艺术知识与能力的构建,突破了教学重难点。因此整节课学生欢乐轻松地学唱儿童歌曲、学跳傣族舞蹈的基本舞步和动作,感受傣族人民在欢庆泼水节中欢快、喜悦的情绪。另外,教学中,反复运用多媒体课件中的音乐,引导学生即兴创编舞蹈、表演舞蹈,有效的升华了学生的情感,对我国民族文化的喜爱与赞赏,同时潜移默化地爱到民族文化多元化的感染熏陶。总之,整个多媒体的学*有效地引发了学生愉快主动地学*,取得了事半而功倍的效果。

  现代化的电教媒体以其形象、直观的优势吸引着学生,特别在艺术教学中,运用电教媒体,在展示艺术意境,表现艺术内涵等方面,具有形象、快捷、模拟逼真、超时空等的优点,它能引导学生在有声、有色、有像的展示下,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中来,优化了艺术课堂教学,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达到了艺术教育寓教于乐的审美教育的目的。作为艺术教师,我同时更希望:现代教育技术与艺术课程的整合发展能成为我们的教育浪潮中一道最亮丽的风景线!

  欢乐的泼水节说课稿 5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单元《五彩云南》设有“多彩的裙摆”,“风花雪月看白族”,“欢乐的泼水节”三个课题。运用丰富的艺术活动为学生开启一扇扇民族艺术之窗,让他们在这一片多彩的天地里去了解、发现各民族的特点,不断积累知识和技能,进行艺术的创造和表现。本节课为“欢乐的泼水节”的第二课时,着重从民族特色出发,展开对傣族的介绍。了解傣族的风土人情,重要的节日“泼水节”,学跳孔雀舞,让孩子在活动过程中充分展示自己,提高能力,并从中感受到学*的快乐。

  (二)教学三维目标及确立依据

  根据教材的特点,以及课标指出的:“音乐课程目标的设置应以音乐课程价值的实现为依据。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本课的教学目标我是这样来设置的:

  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准确掌握附点节奏,能初步掌握傣族简单的舞蹈动作。

  2、过程与方法:用体验、探究、想象、合作、视觉图象等多种教学方法,学生自主地参与到各项学*活动之中。在活动过程中,孩子能充分展示自己,提高能力,并从中感受到学*的快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在欣赏、歌唱、舞蹈等学*活动中,感受音乐作品,并能初步感受傣族的人文风情,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三)教学重难点及确立依据

  结合学生的学情及教材内容,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学*傣族舞蹈,感受傣族舞蹈的风格。

  确立依据:课标中指出,要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和方式引导学生走进音乐,

  在亲身参与音乐活动的过程中喜爱音乐,掌握音乐基本知识和初步技能。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观看孔雀的录像,学*孔雀的.姿态,创编孔雀的动作。

  确立依据:中小学音乐课程中的音乐创造,目的在于通过音乐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质。在教学过程中,应设定生动有趣的创造性活动的内容,发展学生的想像力,增强学生的创造意识及合作意识。

  二、说教法学法

  在本节课中,我创设了相应的情境,使儿童在体验中既受到情感的熏陶,又获得形式、技能的领悟。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出发点,运用多种形式和表现手法,让学生体验、发现、创设、表现和享受音乐的美、生活的美。

  具体的教法有:

  1、情境创设法。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创设融洽的音乐情境。

  2、提问法。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和新的眼光来观察事物。

  3、直观演示法。运用多媒体教学,优化音乐教学过程,为学生提供一种声音、图像结合的动态情境,调动学生多种感官,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当中来。

  具体的学法有:

  1、观察发现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无拘无束地说出自己的理解、看法。

  2、表演体验法。让学生在感悟音乐的基础上,大胆想象表演,发挥个性。

  3、合作学*法。通过小组合作创编舞蹈,让学生学会与人合作,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三、说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在课堂一开始,我播放歌曲《爱我中华》,让学生律动进教室。这样,可以放松孩子的紧张心情,释放他们的热情,一下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为待会的歌曲表现做铺垫。

  2、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傣族的资料

  课前布置学生查找有关傣族的资料,与同学交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让他们对傣族有初步的了解。

  3、乘坐“七彩云南”号节奏火车

  创设旅游情境,自然地将学生带入今天的艺术活动。艺术课程主张开展具有游戏倾向的艺术活动,通过有组织的游戏活动,增加教学的趣味性,提高学生艺术学*的兴趣,使学生在游戏中体验艺术。在这个环节中,运用游戏的形式进行节奏训练,让学生用动物的叫声模仿节奏型,进一步巩固附点节奏。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在游戏当中潜移默化地掌握知识、巩固知识。

  4、到达第一站――“云南印象”

  课件出示,通过优美的音乐及迷人的画面,老师以导游的身份介绍云南风土人情,学生对傣族的人文风情有更进一步的了解,带给学生美的感受。

  5、到达第二站――“孔雀园”

  这一环节,我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在复*歌曲后,通过观看孔雀录像,引导学生模仿孔雀的姿态。鼓励大胆创新,注重培养学生的独创性,对表演得出色的同学给予评价。观看傣族孔雀舞蹈,感受傣族舞蹈的风格。进一步激发学生舞动的欲望,通过学*傣族简单的舞蹈动作,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创编舞蹈,为学生提供发展个性的可能和空间。

  6、到达第三站――“傣族乐器馆”(拓展延伸)

  这个环节中,通过介绍葫芦丝,结合本校的校本课程,请学*葫芦丝的学生为全班同学表演,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文化的兴趣和热爱。通过对象脚鼓的认识和欣赏象脚鼓舞蹈,了解象脚鼓的声音、演奏方式,感受象脚鼓舞蹈带来的欢乐情绪。

  7、课堂结束

  在轻快、活泼的《孔雀舞》歌曲中,学生模仿孔雀的姿态出教室,结束本节课的教学活动。

  总之,本节课的设计考虑到了音乐艺术学科的特点、教学任务、学生的年龄特点,综合运用各种教学辅助设施使课堂气氛更活跃,让孩子的学*兴趣始终处于积极状态,从中得到美的体验和享受。


欢乐的泼水节说课稿 5篇(扩展4)

——家乡的泼水节作文:傣族泼水节 (菁华5篇)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是啊!*就像一个大家庭,每个民族就像每个子女。而我,却对傣族的泼水节很感兴趣。

  相传在很久以前,傣族人民安居乐业,生活幸福*静。后来,不知从哪里来一个火魔。火魔无恶不作,她抢走七个如花似玉的姑娘。人们对他恨之入骨,但谁也没有办法。七个姑娘得知用火魔的头发可以**他的消息后,便开始行动起来。可是火魔的头却到处乱滚,滚到哪里,哪里就受灾,只有火魔的妻子抱住才可以停下来。姑娘们便轮流抱火魔的头,每轮一次是一年,这样,村民才免于灾难。后人为纪念这七位姑娘,就在这一天相互泼水,这就是泼水节的由来。

  泼水节那天,人们早早地为佛洗尘,接下来就是相当精彩的泼水活动。傣族女子本就貌美如花,穿上五彩缤纷的服饰后,更像孔雀一般美丽。男女老少纷纷赶来,他们拿着各种装水的器具,尽情地相互泼洒,最终一个个都变成“落汤鸡”。天空中,一朵朵象征吉祥、幸福的水花在绽放。人们的头发被淋湿,衣服被淋湿,可是这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在活动中享受到无穷的快乐。人们在你泼我、我泼你的过程中泼出感情,泼出对新年的期盼与向往!

  节日期间,人们除泼水,还有很多其它节目,如划龙舟、丢花包、放孔明灯、放烟花等。人们纵情欢呼歌舞,洋溢着喜庆的气氛。

  我想,这朵永不凋零的“花”,一定会越开越盛!

  傣族最著名的恐怕是泼水节。每年四月的一天,傣族都要举行泼水节。这一天早晨,人们要采集鲜花,绿叶到佛寺供奉,担来碧澄清水为佛像洗尘。做完这些,群众性的泼水就开始了,只见一群群男女青年铜钵脸盆盛水,涌出大街小巷,嬉戏追逐,逢人便泼,从头到脚,全身湿透。这是吉祥的水,幸福的水,不管是泼者还是被泼者,都异常地高兴,脸上挂着笑容。

  傣族的女子对发饰很有讲究,大多梳高发髻,还爱在发髻上插缀鲜花;男士们则爱穿对襟或大襟的无领短衫,肥筒长裤。

  傣族的居住物——傣族竹楼也小有名气。因为傣族人居住区气温高而竹楼又有利于防酷热和湿气。因此,傣族人家至今依然保持着“多起竹楼,傍水而居”的*惯。傣族还有一个风俗:一家盖房,全村帮忙。新楼落城时,还要举行“架竹楼”仪式。这时,全村人都像过节一般热闹。同时还要亲请“赞哈”唱“贺新房”的曲子,据说这样才能吉祥,*安,家道兴旺。

  傣族的.民俗还有很多,值得我们去了解,去探索。

  到了每年的4月12日,就是*云南省每一个傣族人民最喜爱的狂欢节一泼水节。这一天人们都要互相泼水,如果谁的身上淋的水特别多,就代表吉祥就要降临在他的身上。

  记得,去年4月12日的一天中午,是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我自己独自一个人去小区大门口泼水。我当时走在小区里面的石头小路上非常开心,非常激动。我一走出了大门后,就被4个年轻的男子给泼到了。大街上到处都是人山人海,不论是大人还是小孩都用自己水枪与水桶在互相泼水。而开着大卡车的人们,用水枪在泼洒着路上的行人。整个城区好像变成了水的战场似的。我独自一人也参加到了这场激烈的战斗当中。

  根据我们家乡这个地方的说法,泼水节的泼法总共分为两种,第一种泼法是武泼;武泼是指将男子身上全都泼湿。第二种泼法是女泼;女泼是指轻轻的在女人身上泼水。

  刚开始的时候泼水的人还特别少,于是,让我感到十分焦躁。

  到了三点的时候,泼水的人越来越多了。这场泼水大战正在热烈地进行中。我这个小士兵拿起了自己的泼水工具,对过往的行人们泼水。有四个大姐姐向我这个小士兵发起了攻击。于是,我被这4个大姐姐给泼成了“落汤鸡”,我们非常快乐,因为这场泼水大战打得非常痛快。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这场激烈的泼水大战也已经随着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而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我爱这个节日,它就是傣族人民最爱的狂欢节一泼水节。

  一年一度的傣历新年,也就是泼水节又开始了,泼水节那天,歌声阵阵,锣声震耳,欢笑声随着水花飞舞,处处是“水!水!水!”的欢呼声,到处是幸福的笑声与快乐的尖叫声。整座城成了一片水的世界,欢乐的海洋。

  原先傣族传统的泼水,只用树叶蘸一点清水泼洒在对方身上,以示祝福。但如今年轻人觉得不够尽兴,泼到兴高采烈之时,索性将整盆水一起泼出去。青年少年、男人女人、*人外国人,傣族人、汉族人以及其他民族的人,当地人、外地人,几乎都是倾家而出,全都投入到泼水的人海之中。傣族少男少女当然是泼水的“主力军”,而美丽的少女,自然成为人们竟相泼水的对象。穿着民族服饰的傣家姑娘,是泼水节最亮丽的一道风景。婀娜多姿的傣族姑娘,穿着裙子,轻轻地飞舞着,令整个狂欢的泼水节,也温柔起来、浪漫起来。

  不管认不认识,逢人便泼,盆、桶、瓢……全都用上了,清清的水,带着美好的祝福,带着欢快的笑声,把人浇得浑身湿透,是那样兴奋,那样快活,一张张彩车,装点着都市,聪明的企业商家用五花八门的广告装饰着彩车,世界变得五彩纷呈,缤纷绚丽。傣族青年也要拜年的,不过拜年的形式与汉族不尽相同,人们成群结队,一路载歌载舞去拜年,把年长者或尊贵客人用竹竿抬起并抛向空中,如此倾情地欢乐与祝福。

  水这生命的源泉,给人间万物带来生命,给勤劳的人们带来吉祥,给美丽的西双版纳带来美好的明天。

  泼水节是西双版纳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之一,它就相当于傣族的新年,一般在傣历的四月中旬(即农历清明前后十天左右),为期三至四天,在阳历4月13日至15日这三天。

  关于泼水节还有一个美丽而古老的传说,很早以前,一个无恶不作的魔王霸占了美丽富饶的西双版纳,并抢来七位美丽的女生做他的妻子,女生们合计如何杀死魔王。一天夜里,年龄最小的女生用酒让他吐露出了自己的致命弱点,原来他怕用自己的头发勒住脖子,女生们齐心协力当时就用头发勒住了他的脖子,魔王的头掉了下来,变成了一团火球,滚到哪里,邪火就蔓延到哪里。为了扑灭火,七个女生轮流抱着他的头,其他人不停地泼水,终于在傣历的六月扑灭了火并把魔王的头扔到了江里,乡亲们为了纪念这七位勇敢的女生就每年都过泼水节。

  最让傣族人难忘的是1961年的泼水节,我们敬爱的xx来到了傣寨,为了欢迎xx,人们在地上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毯,*笑容满面地接过了象牙鼓,和人们一起跳舞,傣族人们向xx泼水,祝福他健康长寿,多么快乐的泼水节呀!

  清清的水泼呀洒呀,有机会让我们一起到傣家做客吧!


欢乐的泼水节说课稿 5篇(扩展5)

——《欢乐的泼水节》教学反思实用10篇

  本文紧扣“欢乐”记叙了居住在西双版纳的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情景,初步进行尊重各民族风俗*惯的教育,全文有三个自然段,第一自然写凤凰花开了,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到了,第二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部分,这有五句话,具体生动地写了泼水节的欢乐场面,第一、二句写人们做的准备,第三、四句写泼水的场面,第五句点出了泼水的象征意义,第三自然段略写了泼水节的其他活动。其中第二自然断是重点段落。

  在教学中觉得以下几点处理得较为满意。

  一、交给方法,自主学*。

  《新课标》指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创造民主、*等的师生交往和生生交往的新型关系。为学生搭建一个自主、体验、探究、合作、交流的学**台,给学生充足的自主学*时间,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强化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能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自己是学*的主人。为此,第二课时的教学过程中,我紧扣“欢乐”,让学生边读边想,从哪句话感受到人民泼水很快乐的。把它找出多读几遍。随后交流句子,说说从句中的哪些词语体会到欢乐。交给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来理解课文的学*方法。例如学生从第三句:开始泼水了,大家互相追赶,你拿瓢往我衣领里灌,我端盆向你身子上泼。体会到欢乐。我就跟着学生的发言,相机出示该句内容,让大家一起读读。然后请学生想一想,哪些词让你体会到人们的欢乐?然后和学生一起品词,感情朗读。整个过程老师始终是跟着学生在学。

  二、创设情境,体验情感

  针对低年级儿童形象思维占主导,活泼好动的年龄特点,课上注意给学生创设情境,发挥想象,朗读感悟。如抓住“提、端、滴、撒”这些动作,让学生读读做做,学生兴趣十足,感悟到文章用词的`精当,感受泼水的快乐。当学生对泼水的场面有了一定的画面基础后,我饶有兴趣地问:假如我们就在泼水地现场,你会把水泼向哪些人?祝福他们什么?这可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发言踊跃,祝福的语言让人感动。

  三、训练语言,丰富积累

  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语言是语文教学的根。离开了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语文教学也就彻底地偏离了轨道。因此,语文教学要紧紧凭借教材这个“例子”,为学生搭建语言实践的*台,引导他们在实践中内化语言,运用语言,从而升华他们的人文内涵。

  在学生熟读表示人们泼水动作的句子,感受到泼水的热闹场面和人们的欢乐后,出示插图,看看还有哪些不同方式的泼水?,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出示文本句式“你______往我_____;我____向你______。”把话说具体,说形象,积累语言,学会表达。在了解清水的象征意后,引导学生用句式“清水是吉祥如意的象征,泼向,祝福。”引导说话。但是这堂课上还有很多不足,例如指导不够细致,对文本的挖掘不够深入,教学的方法还需进一步锤炼

  。以后要多学*,勤思考。

  今天下午,教研室的领导和学校的相关领导老师来我校进行教学指导,并旁听了我的一节音乐课《快乐的泼水节》。在后来进行的评课环节中,领导们都对我进行了一些指导性的建议,我觉得受益匪浅。下面把我的这节课做一下反思。

  这是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节唱歌课,名字叫《快乐的泼水节》,它是一首欢快的歌曲,所以,在本节课中,我紧扣《快乐的泼水节》中的“快乐”二字,想把课堂气氛搞的活跃一点,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这一点做的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在导入新课前,因为课前准备不是很充分也可能是因为太紧张的缘故,前面介绍同学们喜欢的民族这一方面用的时间太多,导致后面学歌的时间很紧张,幸好学生们很争气,教授新歌的过程很顺利,大部分的学生都在很短的时间内学会了歌曲。以后一定要重视课前的准备工作,把导入部分处理好,这样后面的学*任务才能轻松的完成。

  在学*新歌之前,我安排了一个节奏型的练*,学生们在没有接触过此知识的前提下,节奏型学*的非常快,打得非常好,出乎了我的意料。后来的评课中领导建议我,这个环节让学生单独起来打效果会更好,以后我一定注意这点。

  新歌学*的过程很顺利,两遍下来学生已基本学会了歌曲。这也是我很意外。因为是新授课,而且从来没有欣赏过,这说明学生们学*歌曲的兴趣和能力都很高。这一环节我出现的问题也是没有单独请学生起来演唱,这样不能更好地掌握学生对歌曲的掌握情况,在同学们回答问题不大胆方面,我没有及时采取鼓励的语言去激励他们,以后在讲课中,我也一定会注意这些。

  最后的舞蹈环节是本课中的一个亮点,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好,效果页很好,整个课堂成了欢乐的海洋。但是在教授舞蹈时,我没有面向全体同学,以后也要注意。

  通过反思,我认识到要善于处理好教学中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的关系,巧妙地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活动及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才能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积极性与主动性,既培养学生的学*兴趣,又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创新精神,使每个学生的身心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总之,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还有许多地方要去改进和提高,我会通过不断地反思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和创新能力,希望领导和老师们多给我提意见,让我能更快的成为一名合格的、优秀的音乐教师!

  3月24日我教了《欢乐的泼水节》。本课是苏教版国标本第四册中的课文。这篇课文紧扣“欢乐”记叙了居住在西双版纳的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情景,字里行间流露出浓浓的喜庆之意和深深的民族风情,对学生初步进行尊重各民族风俗*惯的教育。

  全文共有三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凤凰花开了,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到了。第二自然段详写了人们互相泼水的情景及其象征意义。第三自然段写人们唱歌、跳舞、赛龙舟、放烟火直到深夜。

  在设计本课时,我根据教材的特点,运用多媒体等手段引导学生自主读书入情入境,以读促悟,从而潜移默化陶冶学生的情操。我在教学时采用“创设情境——引导读书——激**感”的思路,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傣族人民过节时欢乐的心情。所以在教学的开始,我用“你喜欢过节吗?”这样一个问题激发学生学*课文的兴趣。通过学*第一自然段让学生了解泼水节就是傣族人民的春节,并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回想过年时的快乐情景,以此来体会傣族人民的欢乐。引导学生自由地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边读边划出有关句子,再反复朗读,仔细体味文字中透出的欢乐感觉。给予学生充分的读书感受的时间后,再作详细交流。学生在整个自读感受和交流的过程中还是比较主动积极的,并已经形成了一定读书和学*的'能力与*惯。

  第二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部分,具体生动地描写了泼水的欢乐场面。在交流的时候,学生很容易就找到了重点语句,并说出了自己的感受。怎样突出文章的重点,让学生真正透过语言文字感受到泼水时的欢乐呢?我先让学生观看了泼水节的影像资料,再请学生说说从中知道的内容,将课文内容与影像资料融合起来,在学生自己脑中形成更详细、更具体、更生动的画面,这样学生就比较容易想象得到傣族人民泼水时的快乐心情,然后指导他们练*朗读。接着我又请学生在文中寻找重点的语句,通过对这些语句的讲解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但仅仅是这样还不够的,我又引导学生找出人们泼水的方式,即表示动作的词,让学生们模仿着演一演,学生或“灌”或“泼”,如果刚才学生只是很努力地想象到人们的快乐,那现在他们已经是亲身经历和体验了那种欢乐了,这时引导学生再一次朗读这句话,效果明显好了很多。就这样,从“看”到“想”再到“品”,将离学生生活比较遥远、比较陌生的生活场景搬到了课堂中,顺利地完成教学重点和难点的突破。

  课文第三段是本文的结束部分,因为内容比较简单,所以在教学时我将这个部分交给学生,让学生独立去解决问题,寻找答案。我则为学生进行了拓展,让学生了解其他少数民族的节日,如:壮族的三月三;傈僳族的刀杆节;内蒙古的那达慕节;彝族的火把节等等。在开阔了学生的视野的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对祖国的热爱。

  本课还存在很多遗憾之处,需以后不断努力改进。如:

  1、在文章重点部分的教学时还可以再深入地进行探究学*,教师还可以作更深入更广泛的引导。

  2、本班的学生朗读能力不强,在教学课文时还应该帮助学生加强字词上的训练,把课文读通读透。

  3、由于缺乏一定的教学机智,语文功底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教师的引导显得有些松散,不够紧凑,没能“趁热打铁”,将课堂中的“欢乐”推向高潮。

  4、整个教学的层次还可以更明朗些。

  5、朗读指导还不够到位,低年级的学生还是停留在字的理解上,所以在指导朗读时可以提醒学生把哪个词语读好了,情感也就出来。朗读的方式也可以多样化。

  通过这次上课让我知道自身存在的不足,达到了锻炼自己的目的,我要在经后的教学中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努力提高自己,力争有更大的突破。最后感谢评委老师们的辛勤付出,正是你们的严格要求,时时鞭策,让我们年轻教师在业务上有更大的进步,我们也将以踏踏实实的教学来回报老师们的鼓励与帮助。

  3月24日我教了《欢乐的泼水节》。本课是苏教版国标本第四册中的课文。这篇课文紧扣“欢乐”记叙了居住在西双版纳的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情景,字里行间流露出浓浓的喜庆之意和深深的民族风情,对学生初步进行尊重各民族风俗*惯的教育。

  全文共有三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凤凰花开了,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到了。第二自然段详写了人们互相泼水的情景及其象征意义。第三自然段写人们唱歌、跳舞、赛龙舟、放烟火直到深夜。

  在设计本课时,我根据教材的特点,运用多媒体等手段引导学生自主读书入情入境,以读促悟,从而潜移默化陶冶学生的情操。我在教学时采用“创设情境——引导读书——激**感”的思路,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傣族人民过节时欢乐的心情。所以在教学的开始,我用“你喜欢过节吗?”这样一个问题激发学生学*课文的兴趣。通过学*第一自然段让学生了解泼水节就是傣族人民的春节,并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回想过年时的快乐情景,以此来体会傣族人民的欢乐。引导学生自由地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边读边划出有关句子,再反复朗读,仔细体味文字中透出的欢乐感觉。给予学生充分的读书感受的时间后,再作详细交流。学生在整个自读感受和交流的过程中还是比较主动积极的,并已经形成了一定读书和学*的能力与*惯。

  第二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部分,具体生动地描写了泼水的欢乐场面。在交流的时候,学生很容易就找到了重点语句,并说出了自己的感受。怎样突出文章的重点,让学生真正透过语言文字感受到泼水时的欢乐呢?我先让学生观看了泼水节的影像资料,再请学生说说从中知道的内容,将课文内容与影像资料融合起来,在学生自己脑中形成更详细、更具体、更生动的画面,这样学生就比较容易想象得到傣族人民泼水时的快乐心情,然后指导他们练*朗读。接着我又请学生在文中寻找重点的语句,通过对这些语句的讲解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但仅仅是这样还不够的,我又引导学生找出人们泼水的方式,即表示动作的词,让学生们模仿着演一演,学生或“灌”或“泼”,如果刚才学生只是很努力地想象到人们的快乐,那现在他们已经是亲身经历和体验了那种欢乐了,这时引导学生再一次朗读这句话,效果明显好了很多。就这样,从“看”到“想”再到“品”,将离学生生活比较遥远、比较陌生的生活场景搬到了课堂中,顺利地完成教学重点和难点的`突破。

  课文第三段是本文的结束部分,因为内容比较简单,所以在教学时我将这个部分交给学生,让学生独立去解决问题,寻找答案。我则为学生进行了拓展,让学生了解其他少数民族的节日,如:壮族的三月三;傈僳族的刀杆节;内蒙古的那达慕节;彝族的火把节等等。在开阔了学生的视野的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对祖国的热爱。

  本课还存在很多遗憾之处,需以后不断努力改进。如:

  1、在文章重点部分的教学时还可以再深入地进行探究学*,教师还可以作更深入更广泛的引导。

  2、本班的学生朗读能力不强,在教学课文时还应该帮助学生加强字词上的训练,把课文读通读透。

  3、由于缺乏一定的教学机智,语文功底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教师的引导显得有些松散,不够紧凑,没能“趁热打铁”,将课堂中的“欢乐”推向高潮。

  4、整个教学的层次还可以更明朗些。

  5、朗读指导还不够到位,低年级的学生还是停留在字的理解上,所以在指导朗读时可以提醒学生把哪个词语读好了,情感也就出来。朗读的方式也可以多样化。

  通过这次上课让我知道自身存在的不足,达到了锻炼自己的目的,我要在经后的教学中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努力提高自己,力争有更大的突破。最后感谢评委老师们的辛勤付出,正是你们的严格要求,时时鞭策,让我们年轻教师在业务上有更大的进步,我们也将以踏踏实实的教学来回报老师们的鼓励与帮助。

  《欢乐的泼水节》一文紧扣“欢乐”记叙了居住在西双版纳的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情景。由于泼水节离学生的生活比较遥远,比较陌生,因此,如果仅靠朗读来进行教学的话,学生就没有深刻的感性认识。基于这点,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了现代化的教育手段,将傣族人民泼水的录像片段放给学生看,使学生如临其境,这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更加深刻了。在这节课上,丁老师抓住题眼从以下几个方面营造了一种欢乐的氛围,让学生身临其境的体会欢乐。

  1、情境渲染,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课堂开始,让学生欣赏美丽的图片,把学生带到了美丽的西双版纳,学生在欣赏中展开迅速拉*了与文本距离,激发学生学*的欲望。

  2、图文结合,角色转换,突破教学重点。本文的重点是理解泼水节的欢乐,文中第二自然段是教学的重点,而第二自然段的第三句话“开始泼水了,大家互相追赶,你拿瓢往我衣领里灌,我端盆向你身子上泼。”又是重中之重。在教学过程中,丁老师能够突出文章的`重点,抓住文章重点句子、重点词语让学生朗读体会,以读为本,通过学生的自读、感悟,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丁老师除了让学生读中感悟,还让学生互相表演,体会灌和泼,学生在这种角色的转换中,不知不觉地走进文本,体会到傣族人民泼水的欢乐了。

  3、层层递进,构建欢乐场面。文中关于清水的意义是教学的难点,丁老师播放了泼水的视频录象,学生看了兴奋不已,个个是眉开眼笑。

  如果在体会傣族人民那份急切高兴的心情时,联系一下实际,比如说当学校里要组织孩子去春游时,你们的心情是怎样的?孩子有了实际的体验,或许能更好地体会傣族人民当时那种高兴和急切的心情了。以上是我的一些个人的感受,不足之处请各位多多见谅,不当之处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今天我教学了《欢乐的泼水节》。这篇课文紧扣“欢乐”记叙了居住在西双版纳的 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情景,对学生初步进行尊重各民族风俗*惯的教育。

  全文共有三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凤凰花开了,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到了。第二自然段详写了人们互相泼水的情景及其象征意义。第三自然段写人们唱歌、跳舞、赛龙舟、放烟火直到深夜。

  在教学的开始,我用“从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泼水节的欢乐呢?”这样一个问题统领全文,引导学生自由地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边读边划出有关句子,再反复朗读,仔细体味文字中透出的欢乐感觉。给予学生充分的读书感受的时间后,再作详细交流。学生在整个自读感受和交流的过程中还是比较主动积极的.,并已经形成了一定读书和学*的能力与*惯。

  第二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部分,具体生动地描写了泼水的欢乐场面。在交流的时候,学生很容易就找到了重点句段,并说出了自己的感受。怎样突出文章的重点,让学生真正透过语言文字感受到泼水时的欢乐呢?我先利用起书中的插图,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画,将课文内容与插图融合起来,在学生自己脑中形成更详细、更具体、更生动的画面,这样学生就比较容易想象得到傣族人民泼水时的快乐心情,然后指导他们练*朗读。但紧紧是这样还不够的,我又引导学生找出人们泼水的方式,即表示动作的词,让学生们模仿着演一演,学生或“灌”或“泼”,课堂上一下子热闹起来,如果刚才学生只是很努力地想象到人们的快乐,那现在他们已经是亲身经历和体验了那种欢乐了,这时引导学生再一次朗读这句话,效果明显好了很多。就这样,从“看”到“想”再到“品”,将离学生生活比较遥远、比较陌生的生活场景搬到了课堂中,顺利地完成教学重点和难点的突破。

  但是,课堂还存在很多遗憾之处,需以后不断努力改进。如:

  1、在文章重点部分的教学时还可以再深入地进行探究学*,教师还可以作更深入更广泛的引导

  2、由于缺乏一定的教学机智,语文功底还比较薄弱,教师的引导显得有些松散,不够紧凑,没能“趁热打铁”,将课堂中的“欢乐”推向高潮。

  3、整个教学的层次还可以更明朗些。

  4、朗读的方式比较单一,大多都是齐读、分男女生读、分小组读,可多一些范读、学生个别读等形式。

  今天下午,教研室的领导和学校的相关领导老师来我校进行教学指导,并旁听了我的一节音乐课《快乐的泼水节》。在后来进行的评课环节中,领导们都对我进行了一些指导性的建议,我觉得受益匪浅。下面把我的这节课做一下反思。

  这是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节唱歌课,名字叫《快乐的泼水节》,它是一首欢快的歌曲,所以,在本节课中,我紧扣《快乐的泼水节》中的“快乐”二字,想把课堂气氛搞的活跃一点,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这一点做的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在导入新课前,因为课前准备不是很充分也可能是因为太紧张的缘故,前面介绍同学们喜欢的民族这一方面用的时间太多,导致后面学歌的时间很紧张,幸好学生们很争气,教授新歌的过程很顺利,大部分的学生都在很短的时间内学会了歌曲。以后一定要重视课前的准备工作,把导入部分处理好,这样后面的学*任务才能轻松的完成。

  在学*新歌之前,我安排了一个节奏型的练*,学生们在没有接触过此知识的前提下,节奏型学*的非常快,打得非常好,出乎了我的意料。后来的评课中领导建议我,这个环节让学生单独起来打效果会更好,以后我一定注意这点。

  新歌学*的过程很顺利,两遍下来学生已基本学会了歌曲。这也是我很意外。因为是新授课,而且从来没有欣赏过,这说明学生们学*歌曲的兴趣和能力都很高。这一环节我出现的问题也是没有单独请学生起来演唱,这样不能更好地掌握学生对歌曲的掌握情况,在同学们回答问题不大胆方面,我没有及时采取鼓励的语言去激励他们,以后在讲课中,我也一定会注意这些。

  最后的.舞蹈环节是本课中的一个亮点,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好,效果页很好,整个课堂成了欢乐的海洋。但是在教授舞蹈时,我没有面向全体同学,以后也要注意。

  通过反思,我认识到要善于处理好教学中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的关系,巧妙地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活动及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才能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积极性与主动性,既培养学生的学*兴趣,又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创新精神,使每个学生的身心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总之,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还有许多地方要去改进和提高,我会通过不断地反思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和创新能力,希望领导和老师们多给我提意见,让我能更快的成为一名合格的、优秀的音乐教师!

  *日,我教了《欢乐的泼水节》一课,下面谈谈自己的教后感。

  一、找课文“题眼”,练审题能力

  语文姓“语”名“言”,是一门最基础的学科,课堂就是教师与孩子们语言互动、心灵沟通的过程。每学*一篇课文,老师的第一个环节大多数从课题入手,咬文嚼字,理解语言,领会题意。我在第一课时开课时,首先板书课题“欢乐的泼水节”,引导学生分别抓住“欢乐的”“泼水节”品读课题,通过语音的变化让学生体会强调“泼水节”与强调“泼水节”的情感变化,反复吟咏,达到理解。

  课题《欢乐的泼水节》中“欢乐”是课文的眼睛,如何让学生挖掘出这个词?老师指着课题说:“这个一个怎样的泼水节?”学生通过预*都能回答:“这是个欢乐的泼水节。”老师说:“文章抓住‘欢乐’一词来写,是如何写的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一同去感受泼水节给我们带来的欢乐吧。”像这样抓住文章的“题眼”,让学生初感课文的办法,培养了学生重视文章的题目,养成重视审题的*惯。

  二、抓住重点词,品词、品句、品读

  词是语言的基本单位,句是语言表达的基本形式,词和句组成一篇篇小学语文教材。对词或句的比较、揣摩、品析,是培养学生感悟语言的主要方式。教学课文第二自然段时,我抓住了“早早地、早已准备”让学生感受傣族人民盼望过泼水节的急切心情,让学生通过声音把这种急切的感情传递出来,学生在读的过程中,特别强调了“早早地、早已准备”这些词,理解了人们盼望过节的心情。抓住“追赶、灌、泼、湿淋淋、笑开了花”等词,感受人们泼水时的狂欢,学生边读边做动作,被泼水节的欢乐气氛所感染,这样,教学做到了“披文入情”,让学生的情感活动伴随着朗读,真正领悟到了课文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品词、品句、品读的方法很多。在教学本课时,我采用了“置换比较、删除添加、字理析词”的方法引导学生品析词语;品读时,我按照《课标》对本年段的要求,设计了学生自由读、齐读、个人读、教师引读、默读等方式,运用画面、视频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读悟,使“以读代讲”得到落实。

  三、运用各种教学资源辅助,为学生提供语文实践的环境

  教材中配的插图精美别致,构思精当,恰到好处地展现了课文中的主要情境,非常利于学生在直观中领会语言表达的意境,化难为易。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插图,引导学生观察图中的人物表情、动作,问:“图中人物在做什么?课文中哪些自然段写了图上画的内容?”学生很快找到与图相配的文字,图与文珠联璧合,文字符号描绘的情景生动地呈现在学生眼前,“欢乐的”泼水节变得立体而生动起来,孩子在图文的引导下走进文本。在初感泼水节的“欢乐”后,如何把课文中傣族人民欢渡泼水节时的‘欢乐’传递给学生,完成“他人欢乐”与“自我欢乐”的价值重合呢?唯一的方法就是要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在“生活化”的情景中重现欢乐的泼水节,把课文中用文字符号所描写的欢乐变成真正触手可及的欢乐,而非仅仅是‘纸上谈兵’的遥不可及的感受,除充分运用文中插图外,我还借助多媒体给学生提供了声像、图文等大量信息,将无声的图画从单一发展到多元,变静为动,将复杂的过程以生动逼真的教学信息呈现在孩子们的.面前,以帮助他们理解课文的内容,从而激发了他们读、背的兴趣。当视频欢乐的泼水节出现在孩子们的眼前时,他们完全被生动直观的情景吸引了,于是我借助欢快的音乐带领学生参与互动泼水的活动,让学生从一名活动的‘旁观者’变成‘参与者’,尽情狂欢,感受泼水时的欢乐。活动毕,老师问:“同学们,你们都被水泼得湿淋淋的了,为什么脸上还笑眯眯的?”“你把水泼给了谁,你想祝福他什么?”学生兴致勃勃地谈自己“泼水”时的感受和体验,并带着这种体验把课文读好,致此,我想语文教学中的“大道无痕”大概就是如此吧。

  下课的铃声响了,孩子们还沉浸在课上的气氛中,久久不愿离开多媒体教室,然而课堂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这节看似已经较好完成教学任务的课同样让我感到有丝丝遗憾萦绕在心头。


欢乐的泼水节说课稿 5篇(扩展6)

——《欢乐的泼水节》教学设计范本五份

  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能力

  1、学会生字,感受课文用词的精当。

  2、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边读边想,体检感悟的能力。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

  创设情境,情感体验,学生全面热情参入。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师生与课文产生情感共鸣,领悟傣族人民过节的欢乐心情。

  教学重难点:

  1、感悟用词的精当。

  2、融情于文,与文产生情感共鸣。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月光下的凤尾竹》乐曲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这是哪里想去吗?走,打好背包,让我们出发吧!

  (图片)孩子们,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迷人的西双版纳,这里是傣族人民世代居住的地方,傣族人民用自己的智慧和勤劳创造了神奇的民族文化。

  这里不仅是植物王国,还是动物王国,浓郁的民族风情更令人神往,看,火红的凤凰花开了,傣族人民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泼水节!

  二、学*课文

  1、整体感知

  这里是老师刚接到的一个邀请,傣家人要我们去过批、泼水节呢?想参加吗?那就用你喜欢的方法快速浏览课文,并且思考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泼水节。巡视(姿势好)

  好,告诉老师你觉得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泼水节?

  (指导读 高兴一点)

  2、学*第二自然段

  让我们来进一步体验一下欢乐泼水节,请读§2,标出共几句话,量出指数。

  第① ②句

  泼水节就要开始了,我们该准备些什么呢?请自由朗读§2前两句话。

  你准备了什么?(边说边做理解几个动词 提、端、滴、撒,随机闻一闻,看一看)

  让我们提好捅、端好盆赶紧去大街上,我们会看到些什么?出示:这一天……

  请一个方阵来读

  其他方阵看能听懂了什么?

  看来大家都想表达自己最美好的祝愿!

  我们都在焦急地等待着欢乐时刻的到来,就我们一起表达出此刻的心情吧!齐读这一天……第③④句

  大街上的人越来越多,最激动人心的时刻到来了,

  问:你们刚才看到了什么?

  我们都看见了:开始……齐读!

  你们书上有泼水节的场面呢!同位的两个小朋友说说图上内容吧!同位汇报。

  这是一个泼水节的广场,来,咱们泼水吧!你拿瓢往我衣领里灌,我端盆向你身上泼,动起来,跑起来。

  能告诉老师你刚才是怎么泼水的?有什么感受吗?

  自读 那么高兴,咱们来很高兴地读读才行吗?

  好,很高兴的,自己练练看,表情,多高兴呀!

  我们请3个方阵各派一名队员参加,看你们泼得那么开心!你脸上笑开了花吗?

  范读 老师也想泼,能把这句话让给我吗?我读得怎么样?

  好该你们了,老师为你们喝彩。

  疑问 多美呀,读到最后一句你有什么疑问吗?

  第⑤句

  因为清…… 吉祥如意 指名读,你笑开了花吗?

  听老师读这一句,“怎么能不高兴呢?”

  愿意学哪一种?好,预备起 怎么

  好,把整句连起,来美美地读一读,同桌你听我读。如果他读得好,用你喜欢的方式夸夸他。

  一起来,美美地读。

  3、学*第三自然段

  ①泼水节活动结束了,我们是不是也该结束今天的族行了呢?请你自读§3,用笔勾画出泼水节还有哪些活动。来,谁来说,女同学,拍打着象脚鼓,跳起孔雀舞,快来参加吧!(女生齐读)

  男同学,别光看,也一起参加吧!(男生齐读)

  ②跳《金孔雀轻轻跳》

  让我们都唱起来,跳起来吧!

  ③感悟

  如此开心的时刻,你们舍得离开吗?少用书上的那句来表达呢?

  比赛,看谁最能把依依不舍读出来?指名读,读到这,你想说点什么吗?

  ④回归全文

  把你们的欢乐传递给每个人吧!

  三、拓展作业

  今天你们和傣族人民过了一个欢乐泼水节,如何将欢乐进行到底?我们四人小组讨论,我们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支花,每个民族都有自己传统的节日,希望同学们课下也到其他民族过过欢乐的节日。

  教学板书 :

  20、欢乐的泼水节

  提 端 滴 撒

  灌 泼

  吉祥如意

  教学反思:

  此课教学,主要是以创设情境,体验情感,师生入情入境与文本对话为主。基本上达到了我预设目标,师生都能融情于文。但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如学生的齐读太多,指名读太少,朗读水*有待指导。此外,我希望我评价学生的语言更精炼些,不要重复学生的答案。

  教学目标:

  1、精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知道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感受泼水节的欢乐气氛,了解泼水所表示的象征意义,初步了解傣族人民的风俗*惯。

  教学重点:教学描写泼水的欢乐场面,体会泼水的情景和人们欢乐的心情。

  教学难点:懂得泼水的象征意义。

  教学设计思路:

  《欢乐的泼水节》是一篇洋溢着欢乐的美文。文中处处流露着欢乐,句句体现了欢乐。故而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打破了以往按序讲解的思路,大胆地放手让学生去寻找课文中的欢乐,教师则充当引导者的角色,结合学生自己初步的认识与学*进行教学。

  其二、除了以“欢乐“为主线串起整个文本,感情朗读也是贯穿始终。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情感,体验品味。另外,采用多种朗读的形式,充分调动起学生学*的积极性。

  教学过程:

  一、导入部分:

  1、揭题导入。

  2、复*上节课学*的生字新词。

  二、新课部分:

  1、读课文,找“欢乐”:

  2、结合学生的回答进行讨论交流:

  (一)开始泼水了,大家互相追赶,你拿瓢往我衣领里灌,我端盆向你身子上泼。老人、孩子、姑娘、小伙儿,个个身上湿淋淋,人人脸上笑开了花。

  1、齐读这两句话。

  2、你从哪儿体会到了欢乐?

  3、指导学生观察书中插图,理解动词:“灌”、“泼”;将图文对照,读懂句子,并体会人们泼水时欢乐的心情。

  [设计理念:有效发挥课文插图的作用,图文结合,使学生生动形象地理解文字。]

  4、激发学生情感,进行朗读训练,让学生带着欢乐的心情来朗读这两句话。

  5、就“个个身上湿淋淋,人人脸上笑开了花。”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质疑。

  (二)清水是吉祥如意的象征,谁身上泼的水多,就意味着谁得到的幸福多,怎么能不高兴呢!

  1、通过对我们汉民族一些节日象征物的类比,来指导学生更好的理解傣族泼水节清水的象征意义。

  ①中秋节,圆圆的月饼是的象征?

  ②为什么月饼是团圆的象征的呢?

  ③那在傣族的泼水节,清清的水是的象征?

  2、老师告诉大家,这儿可有一个美丽的神话故事呢!(教师通过讲述泼水节来历的小故事,揭示出清水为什么是吉祥如意的象征。)

  [设计理念:清水的象征意义对于二年级的学生而言,可能一下子把握得不是很准确,所以就从孩子们身边最熟悉的中秋节谈起,在“月饼是团圆的象征“这个话题上,学生应该既能领会到“象征”的本义,又能感悟到“月饼”与“团圆”之间的联系,进而引导学生思考“清水”与“吉祥如意”之间的联系,以突破教学难点。]

  3、学生齐读句子,结合故事情节加以理解。

  4、播放泼水节现场录象。

  5、再次齐读句子,领会清水的象征意义并感受人们欢乐的心情。

  6、综合学生的回答,教师指出:大家泼出的不仅仅是清水,更重要的是泼出了自己的心愿,泼出了美好的祝福。

  7、回到图画中,鼓励学生发挥想象,说出人们心中的愿望和祝福(组织学生表演)

  [设计理念:化抽象的概念为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述及表演,符合低年级儿童的认知特点,让孩子们学得更生动、更有趣,同时也锻炼了他们多方面的能力。]

  8、让学生带着欢乐的心情,带着美好的祝愿齐声朗读。

  (三)这一天,人们提着桶,端着盆,早早地来到了大街上。大街的两旁早已准备好了清水,清水里有的滴上香水,有的撒上花瓣。

  1、你能告诉大家,从哪儿感觉到人们在泼水之前就已经很欢乐了?

  2、“早早地、早已”看出人们心情怎样?

  3、指导学生朗读,读出人们的盼望之情。

  4、这水为什么要这么讲究呢?(再次引出清水的象征意义并进行朗读)

  [设计理念:引导学生找出前后文的联系点,在多次诵读的过程中,回扣前面的教学环节,更好地强调并突出了清水的不一般,让学生深刻地理解了它的象征意义。]

  (四)地上铺满了火红的凤凰花瓣,空中回响着欢乐的象脚鼓点。大家唱着歌,跳着舞,赛起了龙舟,放起了烟火,直到深夜还不肯离去。

  1、进行朗读指导与训练,力求学生读出:凤凰花瓣的多与红;象脚鼓点的欢快与热烈;各种活动的精彩与欢乐;人们舍不得离去的依依之情。

  2、同桌的小朋友一起练*。

  3、男女生对读。

  4、根据提示进行背诵练*。

  (五)西双版纳的凤凰花开了,傣族人民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泼水节。

  1、这里也有欢乐呀!谁来说一说?

  2、让我们带着迎接的喜悦一起来读第一段。

  三、全课总结:


欢乐的泼水节说课稿 5篇(扩展7)

——快乐的泼水节作文600字:泼水节优选【5】篇

  “嗨嗨晦!”有人突然喊道:“傣族到了! "我往外一看,才发现已经到了目的地。哇!云南这个地方的建筑真是独具特色。有的房子是木头做的,有的房子是稻草做的屋顶,青砖做的'房身,是不是感觉很奇怪呢?其实,傣族人和傣族人一起住木头房 ,而傣族人和其他民族的人就只能住青砖房。

  “哎呦!你们快点啦!”导游在车旁喊道 。我们来到了一个傣族村庄,这里就是 “长寿村”。这里的女人都姓"玉”,而且我观察到她们大多数是婆婆呦!她们到了九十岁才有了第一根白头发呢!

  “哎!你们好好休息啦,明天泼水节!"导游又喊道,导游的嗓门特别大,吓我一大跳。我们来到了住宿的地方,美美地睡了一夜 。第二天,迎来了我期待已久的泼水节。

  来到泼水节的地方,早已人山人海,导游说,谁身上的水越多,谁获得的祝福就越多。开始了!泼水节上热闹非凡,男女老少的脸上都有快乐的痕迹,小孩子也在拿着呲水枪喷着玩突然,一盆水过来,我一下就成了“落汤鸡”,我抹了一把脸,想找到是谁送我的“祝福”,但大街到处都是人,根本不知道是谁。对了, 我也要给妈妈一些“祝福”。于是,我走到水池边想,但刚到水池边,我又被“祝福”了,这回我也给“祝福”我的人泼了一身“祝福”。我又挖了满满的一瓢水,给了妈妈一个大大的“惊喜祝福”,妈妈笑了笑,也给了我个“惊喜祝福”。大家都在互相追赶,男女老少齐上阵,人们个个身上湿淋淋的,但脸上却笑开了花,真是“欢乐的泼水节 ”啊!

  泼水节结束后,我依依不舍地回到了住宿的地方,如果有机会 ,我还要再来一次云南,再来一次“快乐的泼水节”!

  西双版纳有13个民族,傣族是其中是主要的民族,占了全州人口的三分之一,所以,到西双版纳的第二天,我们去了代表西双版纳傣族文化的傣族园游玩。

  在傣族园里,我们参观了傣族的特色建筑——杆栏式竹楼群以及大佛寺、公主井等景点,还去傣族园里的一家饭店,品尝了傣族传统饭菜。吃饭时小朋友们都心不在焉的,因为我们的心早已飘到将在中午举行的泼水活动去了。

  我们千盼万盼,盼得花儿都谢了,终于盼到了1点半,可以去泼水广场泼水了。泼水节是傣族传统节日,跟汉族的新年一样重要。在节日当天人们会互相泼水,谁被泼到的水多,谁就越幸福。一场隆重的开场仪式后,泼水活动正式开始了。

  我们换上傣族传统服饰,拿起水盆,和“哨哆哩”(傣语里女孩子的意思,这里是指参加泼水的傣族大姐姐)分成2队,开始互相泼水。我们两队势均力敌,由于我在队伍的最前面,所以我不停地泼水,闭着眼睛也要把水泼向对方。有时被太多水泼到摔倒在水池里,但我就算趴着,也要把水泼出去。对泼完了以后,我们全部人围成一圈,向天空连续泼了19盆水,代表着吉祥如意。最后就是自由泼水。我们一直在互相泼水,甚至还会直接把水盆盖头上。我发现了一种整人的方法,就是泼别人水以后马上趴下,让别人以为,是被其他人泼了就不会怀疑是你泼的了。

  我们都玩得很开心,可惜现在不是泼水节时期,只能在这里体验一下小型模拟泼水节。希望等到真正泼水节的时候,当全州人都在泼水时还能再来一次西双版纳,那场面该有多壮观呀!

  我学过一篇课文——《难忘的泼水节》。多有趣的泼水节,我多么想自己也能过上泼水节呀!

  没想到这个梦想居然如愿以偿了,只不过,地点是在我家,还是让我细细地告诉你吧!

  那是暑假的一个晚上,我在厨房洗碗。我打开水龙头,水哗哗地冲进碗里,不知怎么,水花又飞溅起来,有时冲到纱窗上,有时飞到脸上——我的脑袋瓜蓦然一热:干脆我在厨房里过泼水节!于是,我先在碗里盛满了水,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碗一手拿着筷子,在碗里蘸了水,然后扬起手,向四处泼洒,只见水花飞扬,溅在门上,水珠缓缓地流下,发出嘀嗒嘀嗒的响声。太美了!泼呀,洒呀,水洒向高压锅,水花重重地落在高压锅上,变成了两半,太有趣了!接着我又把水往玻璃窗上洒,只见水花冲上玻璃,发出噼噼啪啪的响声,太好玩了!我开心的笑声吸引了调皮可爱的表弟。他情不自禁地走了过来,和我一起过这欢乐的“拨水节”。他也学着我的样子,把手一甩,使劲地往高处泼洒,水花落在我的头上,冰冰的、凉凉的。我也用手捧起水,向他泼去。他满脸挂着水珠,露出可爱的小脸蛋,用他那胖胖的小手,抹掉脸上的水珠,继续向我“挑战”。

  一次又一次地泼呀,洒呀;满屋子都是水,我们全身湿淋淋的,在这宁静的小屋里,传来了我们欢快的泼水声、欢乐的笑声,连天上那俏皮的星星也眨着眼睛,好像在说:“泼水节真有趣,我也想参加。”

  妈妈回来了,看见我们全身湿渡渡地,再看看满屋的水,好像闹了水灾,气得目瞪口呆。虽然妈妈狠狠地批评了我,但我心里还是乐滋滋的:泼水节的滋味真的是太美好了!

  在我的暑假里发生了许多快乐而有意义的事情,不过,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那家里的一次泼水节。

  泼水节的场面我只在看电视节目的时候见过,在课本里欣赏过,可是,从来都没有感受过过泼水节似的真实感受。

  那是暑假里的一个晚上,父亲,母亲,都不在家,我独自在厨房里刷碗,打开水龙头,水哗哗的冲进碗里,水花飞溅起来,有的溅到了我的脸上,有的溅到窗纱上,我的眼前顿时湿了一大片。

  我的心头木然一热,干脆在厨房里过一次泼水节吧,我一手端来满满的一碗水,一手拿筷子,筷子在碗里沾水,猛然扬起水,相四处撒去,只见水花飞扬,溅在门上,水珠缓缓落下,落在地上,发出滴答滴答的声音,撒呀,撒呀,水撒上高压锅,水珠落上去,刹时滚下来,留下一路更小的小水珠,水洒向玻璃,发出噼啪噼啪的声音,这样不仅听见了好听的声音,还特别的好玩。

  厨房里开心的笑声引来了调皮可爱的表弟弟,他情不自禁的和我一起过起来了快乐的泼水节,他也学着我的样子,用筷子把水使劲的往高处撒,水珠落在我的头上,冰冰的,凉凉的,我也用手捧起水向他撒去,顿时,他那可爱的小脸蛋上沾满了水珠,他一水捂着脸,一手继续向我挑战……我们快乐的撒啊撒,满屋子都是水珠,此时,我和弟弟全身的湿淋淋的。

  母亲回来了,看见我和弟弟浑身的湿漉漉的,满屋子的水,像是发生了水灾,母亲瞪大了眼睛,生气的说:“怎么了?过泼水节啊!”

  我和弟弟异口同声的说:“母亲,您真聪明!”

  母亲目瞪口呆......

  事后,我觉得我们这样做太浪费水了,以后可以夏天在游泳池里,或者河里再过一次痛痛快快的泼水节。

  这回的这个暑假我过的非常的充实,快乐,还有了很多*凡而很好的回忆。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不同地区有自己不同的节日,傣族泼水节就是其一。

  说到泼水节,它有个传奇故事:在很久以前有个凶恶的魔王,他身有魔法,落在水里漂不走,掉在火里烧不烂,刀砍不烂,枪刺不入,弓箭射不着。他自持法力过人,傲慢自大,整天横行霸道,为非作歹。对人民欺压掳掠,无恶不作。那时,天有十六层,他就成了其中一层的霸主。他已经抢了7个美丽的妻子。

  有一年正是人间过年的那一天,魔王就在宫中饮酒作乐。酒过三巡,已经醉醺醺的了。小妻子婻粽布乘机对魔王称颂道:“我尊贵的大王,您法力无边,德行高尚,凭着您的威望,您完全可以征服天堂、地狱、人间,您应该做三界的主人。”魔王听了洋洋得意,沉思了一会儿,转过脸对爱妻说:“我的确能征服三界,我的弱点是谁也不知道的。”婻粽布接着又问出弱点,**了魔王,魔王的头立刻就掉到地上,头上滴下的血,每一滴都变成了一团火,熊熊燃烧,而且迅速往人间蔓延。这时,婻粽布赶忙把魔王的头抱起来,大地上的火焰也就熄灭了,可头一放下,火又烧起来了。于是,六个王妻也都赶来了,她们轮流抱着魔王的头,这样火才不再烧起来。

  后来,婻粽布回到人间,但她仍就浑身血迹,人们为了洗掉她身上的血迹,纷纷向她泼水。血迹终于洗净了,婻粽布幸福地生活在了人间。婻粽布死后,人们为了纪念她,在每年过年的时候,就相互泼水,用洁净的水洗去身上的污垢,迎来吉祥的新年。

  泼水节是傣族的新年,大约是在四月中旬举行,但是你们知道是怎么过的吗?

  泼水节时傣族青年成双成对丢爱情的信物——布包,等男方输了后,两人就离开众人,到僻静处谈情说爱去了,其他老人、中年人就在广场上互泼祝福、喜庆之水。

  泼水节是,不管是泼水者还是被泼水者,都会很高兴很高兴,因为水里饱含着人们对他人的祝福以及新的一年的期待。


欢乐的泼水节说课稿 5篇(扩展8)

——《欢乐的泼水节》优秀教案(五)份

  一、初读课文

  ⒈初读课文第一小节

  我们班的小朋友都喜欢旅游,那今天唐老师带大家到一个美丽的地方,大家看:这里有高大浓绿的椰树,有别具风情的村寨、竹楼,这就是迷人的西双版纳。

  (出示词语)谁来读读这个词语。看,还有更美的呢!(出示凤凰花图)这是西双版纳的凤凰花。

  (出示词语)这是怎样的花?(生说)请你来读一读这个词语。西双版纳的凤凰花开了,瞧,(出示课文中的图)傣族人民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泼水节。

  (出示词语:傣族一年一度泼水节)谁会读这些词语。泼水节(板书):泼水节是少数民族傣族的传统节日,在节日里,人们泼水互相祝福。

  (出示第一自然段)谁来读读这句话。

  ⒉初读课文第二小节

  看看图,说说人们此时的心情怎么样?(交流,注意提醒学生说话要说完整)

  那我们一起去参加泼水节吧!

  泼水前该做些什么呢?(出示第二自然段1、2句话)

  请大家读读这些句子,遇到生字可以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划出词语)谁会读这些划出的词语?

  这些词语都会读了,那这些句子肯定也难不倒大家。谁来读给大家听。

  开始泼水了,看(出示录像)。

  他们是怎样泼水的?(交流)

  (交流后出示词语:互相追赶、瓢(你见过吗?出示瓢图)、灌、盆、泼、湿淋淋、笑开了花)

  我们来读读这些词语。(指名读)

  原来是这样泼水的,我们自己来读读这两句话。(自读)

  谁想读给大家听?

  身上湿淋淋的,却还这么高兴,这是为什么呢?(出示句子)请大家读读这句话就一定会知道的。(自读)

  (指名读)(划出词语:吉祥如意幸福)

  怎么能不高兴呢?原来泼水是件快乐的事。让我们轻轻地打开书本,一起来读读第二自然段。(齐读)

  ⒊初读课文第三小节

  泼完水可不要急着回去,还有其他活动呢!

  请大家放声读读第三自然段,看看有没有你喜欢地活动?(交流)

  难怪人们不肯离去。(划出:不肯离去)

  谁来读这个词语。

  师生接读:地上铺满了——(),空中回响着——( )。大家——( ),(),赛起了——(),放起了——(),直到深夜——()。

  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这欢乐的节日。(出示图片)真是个怎样的泼水节?(板书:欢乐的)

  指导读题:谁来把你的感受读出来。让我们齐读课文,把欢乐带给大家。

  二、认读词语

  旅途真愉快,大家的收获如何呢?(出示词语)指名按顺序读,集体掉着读。

  三、生字教学

  词语会读了,我们来学写几个生字!唐老师听说我们二()班的小朋友字写的可棒呢!认真学啊,一会把你漂亮的字展示给老师看。(出示生字:泼桶湿淋祥)看看这几个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我们一起来记记这几个字。记住了,我们就要来写了。(切换到光盘)(看一个注意点,描一个。)记住要点了吗,描一个。再把这5个生字临写一个。(放音乐:凤尾草)。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两条绿线内的六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知道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初步了解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独有的风俗*惯。

  教学重难点:

  1、识字、写字。

  2、了解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独有的风俗*惯。

  设计理念:

  以第一课时为例。在板书课题后,让学生就题目提出问题,接着有几个学生说说他们在课前找到的资料,激发其他同学的兴趣,让学生愿意去读课文。利用小组的能力合作总结出每个自然段的大意,通读全文。记字这一环节,让学生用自己的智慧去识记生字,显出学生自己的见地。不是局限于我说出这个字的结构,他们就按照我的话去死记。这一环节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能想出多种方法来识记生字。

  教学流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

  1、板书课题,教泼,领读课题。

  2、读了这个题目后,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生提问:

  (1)泼水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

  (2)什么是泼水节?泼水节是怎么来的?

  (3)到了泼水节的时候,人们都干些什么?

  (4)人民相互泼水代表什么?

  3、今天上课前,我们班有些同学说他们找到一些有关泼水节的资料,想说出来和大家分享。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

  请上这些同学上来讲泼水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以及泼水节的由来。(学生听得津津有味)

  4、听完这几位同学的介绍后,大家你有什么感觉?(生答想更多地了解泼水节)好,那我们就一起认真地看课文,它会告诉我么有关泼水节的具体的事。

  二、初读感知

  1、标出自然段序号,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揭示生字词。

  Tǒng桶h互相

  shīlīnlīn湿淋淋

  jxing吉祥

  xngf幸福

  kěnl不肯离去

  bǎnn西双版纳

  fng凤凰花

  si比赛

  (1)指名拼读、同桌互读,开火车读(适时纠正)

  (2)小组合作,联系上下文,说说你们组理解了那些词语的意思。

  各小组讨论后汇报。(有的小组课前查过字典,有的学生是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来解释词语)

  (3)词语都理解了,真能干,我把拼音去掉,你们还会读吗?谁来挑战一下?(学生争相拼读,气氛活跃)

  3、我们把生字词带到课文中读一读,把课文读正确、流利。(各小组长带领组员读)

  4、指名分自然段朗读。师生共同纠正。

  5、分三大组朗读。

  三、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1、通过朗读课文,刚才提出的问题,你又解决了哪一个?从哪句话中理解的?

  2、组长带领组员概括段意,然后各组交流。

  3、齐读课文。

  四、教学生字

  1、出示生字,本课的生字你记住了哪些?是怎么记的?说给你们小组的成员听。

  2、汇报:(学生想出了很多方法,现把较特别的举例如下)

  泼:1)左右结构,左边是三点水旁,右边是个发字。

  2)水把头发弄湿了,就是泼。

  3)水淋头发就是泼。

  湿:1)雨过天晴,在太阳下写作业。

  2)遇水更明显,就是湿。

  淋:两根木头遇水,被淋湿了。

  肯:1)上止下月。(字谜)

  2)一天,嫦娥在月亮上拉板车,王母娘娘看到后,让嫦娥停下,告诉她:月亮上禁止拉板车。(小幽默)

  3)嫦娥在月亮上跳,被王母娘娘禁止,怕她把月亮跳踏。

  吉:士兵张大口。

  祥:人们把羊送给神仙,希望自己能吉祥如意。

  3、示范写生字,生书空。

  4、说说写这些字要注意什么?

  5、同桌互助描红前五个字。

  说教材:

  《欢乐的泼水节》这课紧扣“欢乐”记叙了居住在西双版纳的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情景,初步进行尊重各民族风俗*惯的教育,全文有三个自然段,第一自然写凤凰花开了,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到了,第二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局部,这有五句话,具体生动地写了泼水节的欢乐局面,第一、二句写人们做的准备,第三、四句写泼水的局面,第五句点出了泼水的象征意义,第三自然段略写了泼水节的其他活动。

  析同学:

  因民族差别,同学对泼水节了解较少,难以与课文发生情感共鸣。同学年龄小,有强烈的好奇心,思维较活跃。

  说目标:

  根据新课标和教材的布置,再结合二年级同学的年龄特点,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是这样设计的。

  一、知识与能力

  1.学会生字,感受课文用词的精当。

  2.培养同学边读边思,边读边想,体检感悟的能力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

  创设情境,情感体验,同学全面热情参入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师生与课文发生情感共鸣,领悟傣族人民过节的欢乐心情。

  四、重难点:

  1.感悟用词的精当

  2.融情于文,与文发生情感共鸣

  说教学:

  在确定了目标、重难点的基础上,第二课时教学授课形式,主要是以创设情境,体验情感,师生入情入境与文本对话为主。

  1、激**感,引起需求

  开课:用上节课学的第一自然段导入,伴以《月光下的凤尾竹》的音乐和凤凰花的画面导入,同学读一读、背一背第一节,进入情境。<这样设计的目的是,激发同学的情感即非常想去参与泼水节>

  2、创设情境,体验情感

  课文第二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段,我把它分为三个层次进行教学,不时地给同学创设情境,发挥想象,朗读感悟。

  第一个层次1-2句,体现“做一做、读一读”

  抓住“提、端、滴、撒”这些动作,让同学做一做,(凭我以往的教学经验,低年级的同学会做的兴致盎然)从而感悟文章用词的精当。激发同学饶有兴趣的读1-2句。

  第二个层次3-4句是教学重中之重,在此对同学进行读、说、演、感悟全方位语文素养的培养,因此设计了以下环节。

  A.出示象脚鼓点声,引发同学读的欲望,先读,感到“快乐、好玩”。

  B.创设情境:同学们,这是一个泼水的广场,来把你们的桶提起来,盆端起来,瓢拿起来, 看一看,你的好朋友在哪里,快去泼吧。同学下位,互相追赶,体验泼水节的快乐。

  C.读出体验

  D.看课件,(傣家人过泼水节的录像)

  E.体验后,观看后,男、女生赛读

  (以上环节设计,重在创设情境,激发想像,体验感悟,读出层次,突破难点,让师生融情于文,体验师生与文本的对话过程)

  第三个层次:5句

  A.角色体验:你身上湿淋淋,为什么脸上还笑开了花?

  B.出示第5句,生读。

  C.师述:怪不得人们那么高兴,原来清水是吉祥如意的象征,泼出去的水会给人们带来幸福呀,带着新的感受再读3-4句。

  D.生读3-4句。

  (此环节设计是让同学更深刻领悟泼水的象征意义,领悟傣家独有的风情,从而更好的突破重难点)

  3.第三自然段的教学,我进行了弱处置

  第一句,师伴以音乐,渲染气氛,以读代讲。

  第二句,以声像手段烘托,让同学在乐声中唱起来,跳起来,在象脚鼓声中赛龙舟。在礼炮声中,在五彩滨纷的烟花中,感受泼水后欢快的热烈局面,读出高兴,不忍离去的心情。

  4、回归全文

  用读给在座的老师听,让在座的老师听了你们的朗读也想去西双版纳过泼水节,激发同学声情并茂的朗读全文。

  5、生字教学

  学写“吉”、“祥”二字,引导同学观察、描红,提醒写好这两字要注意的地方。来指导同学写好两字。

  说效果:


欢乐的泼水节说课稿 5篇(扩展9)

——难忘泼水节说课稿合集5篇

  一、教材分析:

  本文记述的是一个充满温情的感人故事,"一年一度的泼水节"被傣族人民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而1961年的泼水节,又是傣族人民最幸福、最难忘的一个泼水节。因为敬爱的***和傣族人民共同欢庆了这个富有情趣的民族节日。

  ***的到来,使傣族人民沸腾了,人们敲起了象脚鼓,在地上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放着一串串喜庆的花炮,迎接***的到来。***身着傣族服装,笑容满面地来到了人群中,他同傣族人民一起敲鼓起舞,手拿银碗与人们互相泼水祝福。课文中洋溢着的热情,就像火红的凤凰花,撒满了字里行间,作者在人们欢迎***的场面描写中,抒发着兴奋和欢悦;在**泼水的描写中,泼洒着激动和幸福;在文章结尾,作者更是直抒胸臆,连用三个自然段,四个感叹句,表达了人们的激动、幸福和难忘。

  基于此,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设计如下: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2个字。(重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傣族人民和***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欢乐。

  3、体会***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感情。

  二、教学设计理念和思路:

  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学生个体之间是有差异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不同的学*方式很学*方法,基于这样的一种教学理念,我把识字教学这个重点设计为自主探究识字,鼓励他们用自己最喜欢最*惯的方法认记汉字。对阅读教学的处理,大纲要求,首先要重视朗读的指导,所以对教学目标中的两个难点的突破我是通过设计各种形式的读:如齐读、分组读、领读、对读、挑战读、表演读等各种形式,使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并引导学生将自己当作课文中的人物去感受、体验、思考,去领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进而通过自己的阅读表达出来。因为学生对泼水节并不是很熟悉,所以课前我要求学生上网查阅有关资料,为了帮助学生更真切地感受泼水节的情趣和欢乐,感受作者表达的情感,我制作了精美的课件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

  根据以上的教学思路,我把教学过程设计如下: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兴趣,首先播放一段泼水节的影片,问学生你知道这是个什么节日吗?学生很自然地会说是泼水节。老师进一步引导泼水节是傣族的传统节日。(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并提出问题:为什么说泼水节是难忘的呢?引出第二个环节

  (二)范读课文。(课件)师问:你知道了什么?学生回答后师接着说:如果自己读一遍课文你一定知道的会更多。

  (三)自读课文。提出要求:

  1、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字圈出来,然后请教同学或老师。

  2、标记自然段。

  (四)认识生字:老师先过渡:看到同学们读得那么认真,一群生字宝宝羡慕极了,急着要跟大家交朋友呢!(老师用富有童趣的语言,把学生带入下一个环节)

  1、采用指名读、齐读、开火车读、自由读的方法。

  2、不会的提出来,同学帮他想办法记住。3、识字游戏:制作字卡,凤凰花的形状,认识了就奖励他。(目的是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

  (五)再读课文:

  过渡语:认识了生字宝宝,大家一定会把课文读得更好了!(指名分段读,师生评价)

  六、学*第一自然段:

  1、出示"凤凰花"的图片,理解"火红火红"、"一年一度"两个词语。让学生知道泼水节是傣族人民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

  2、播放泼水节的影片,感受节日欢快的喜庆气氛,指导朗读感悟。

  七、指名读二、三自然段:

  提出问题:

  1、今年的泼水节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用"因为所以"说说原因。(目的是锻炼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2、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的?自读第三段,划出相应的句子

  3、交流感悟:(学生先说哪句就先感悟哪句)

  句子一:人们敲起象脚鼓,从四面八方赶来了。

  抓住"四面八方""赶"字体会人们急着迎接***的心情。

  句子二:人们在地上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好象铺上了鲜红的地毯。一条条龙船驶国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了天空。

  抓住"鲜红的地毯"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都

  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会铺地毯,从而感悟傣族人民用撒花瓣这种独特的迎客方式及当时的喜庆气氛。

  抓住"一条条""一串串"与"一条""一串"的区别,让学生领悟节日的热闹与喜庆。

  句子三:人们欢呼着:"***来了!"

  抓住欢呼一词,感悟人们见到***的激动心情。

  4、指导朗读:在这个环节中要边引导学生感悟边知道朗读,把傣族人民的欢乐场面和人民热爱**的心情读出来。可以采用指名读,齐读,表演读等形式反复训练。

  八:小组合作学*第四、五自然段。

  1、提出合作学*的要求:(1)小组合作,用喜欢的方式读4、5段。(2)思考:***是怎样跟傣族人民欢度节日的?画出有关的句子。

  2、交流合作成果:学生先说哪句就先感悟哪句,边感悟边知道朗读。

  句子一:***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的头巾,笑容满面地来到了人群中。

  (1)观察课文插图:***穿着什么样的傣族服装?通过着装感悟***的*易*人。

  (2)抓住笑容满面一词来感悟***的饿亲切、和蔼。

  (3)想象:这时***会对人们说什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感悟课文内容。

  句子二:他接过一只象脚鼓,敲着欢乐的鼓点,踩着凤凰花铺成的地毯,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

  (1)象脚鼓什么样?(上网查资料,提高学生学*兴趣)

  (2)通过***跟人们一起敲鼓跳舞,感悟***同傣族人民心连心。

  句子三:***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傣族人民一边欢呼,一边向**泼水,祝福他健康长寿。

  通过几个问题的设计感悟这句话:

  1、***怎样泼水?向傣族人民祝福什么?目的;引导感悟***热爱傣族人民。

  2、傣族人民怎样泼水?向**祝福什么?目的:引导感悟傣族人民爱**。

  3、练*用"一手一手""一边一边"说话。

  语文学*的目的之一是训练语言的运用能力。

  4、交际互动:师演**,生演傣族人民,互相祝福:再现情景,感悟***很傣族人民的深情厚意。

  5、之后课件再次演示泼水的场面,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九)学*6、7、8段。

  过渡:多么令人激动的场面啊!(教师用夸张而富有感情的语调进一步调动学生的情绪)然后说,谁能把作者的心情用声音表达出来?继而进行朗读指导训练:可以采用学生自由读,个人展示读,挑战读,齐读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读出1961年的泼水节的幸福、快乐和难忘之情。

  (十)小结升华:***和人们为什么那么开心/为什么1961年的泼水节那么令人难忘?让我们再次深情地读一遍课文吧!

  (十一)拓展:你还知道哪些少数民族的节日?

  (十二)作业:课外搜集少数民族的节日和民间*俗并写下来。最后两个环节的设计目的是拓展课外知识容量,培养学生动手和动脑的能力。

  说明;知道写12个字也是本课的重点,因为本课需要2课时讲完,所以写字教学部分我会分别放在每课时的最后一个环节进行训练,12个字中最难写的是:恩、寿、凤、凰四个字,它们分别是上下结构和半包围结构的字。其中的重点比画是凤凰二字的部首,要作为重点来指导。

  板书

  11、难忘的泼水节

  ***傣族人民

  泼水祝福

  寓意说明:

  1、两颗心相连,表示***和傣族人民心连心,揭示**爱人民,人民爱**的主题。

  2、"泼水祝福"则抓住了课文的描写重点,对主题的表现就是通过这个细节描写来揭示的。

  一、说教材内容

  《难忘的泼水节》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三组中的一篇课文。这一单元的主题围绕爱祖国、爱家乡。这篇课文是一个充满温情的感人故事。“一年一度的泼水节”被傣族人民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而1961年的泼水节,又是傣族人民最幸福、最难忘的一个泼水节。那是因为敬爱的***和边疆人民共同欢庆了这个富有情趣的民族节日。课文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叙述了***在美丽的西双版纳黎明城,同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情形,表达了***和人民群众心连心的深厚感情。课文中洋溢着的热情,就像火红的凤凰花,洒满字里行间。作者通篇向读者展现了泼水节热烈、祥和的气氛,突出了泼水节的难忘。

  二、说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1、会认15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傣族人民和***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3、对***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的感受。

  重点难点:

  重点:认读书写生字;感受***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

  难点:体会***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感情;

  能用“一手……一手……”“一边……一边”说话。

  三、说设计理念和教法、学法

  怎么才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达到以上的教学目标呢?下面我来谈谈设计理念:

  1.以读为本: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好文章要三读:初读读通——细读读懂——品读读美。文本是连接读者和作者的桥梁,只有让学生朗读课文,触摸文本,发挥自己独特的心理体验,情感体验,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

  2.创设情境:创设一个浓郁的情境,让学生主动融入阅读情境,感受语言的魅力,得到美的享受,情的熏陶。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美读得其法,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在理解重点内容时,让学生观察插图,感受热烈的气氛与场景,对傣族泼水节的向往与兴趣。从而有助于主动进入文本,从而体会到课文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释放自己的情感。

  本着这样的设计理念,在教学中我将围绕“难忘”二字,整体朗读课文,从第3自然段欢迎的场面描写中,感悟兴奋和欢悦的心情。从***的衣着、表情,动作中,体会***和傣族人民心连心,从结尾的3个自然段4个感叹句,体会人们的激动、幸福和难忘。这样抓住词语和重点句子,带着孩子们在文本中体会和感悟,揣摩内心情感,用不同方式的朗读重新诠释泼水节的“难忘”。

  四、说教学过程

  本着“以人为本,以读为本“的理念,下面我来说说教学过程。本课我分2课时完成,这篇课文篇幅短,内容也比较容易理解,所以第一课时就可以完整地理解课文。第一课时是初步感知课文,能正确认读生字新词,读通课文,了解课文的大概意思,并理解课文内容。第二课时巩固理解,教学生字的写法。我今天教学的是第一课时。

  1、 导入新课

  从以前学过的《关怀》入手,引出***,然后再引出课题。

  然后板书课题的时候,我并没有提前把课题板书在黑板上,虽然那样的课题会写得更漂亮一些,但是我感觉现场板书不但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也给学生一个模仿老师写字的机会,无形中提高了他们写好字的兴趣。

  板书好课题后齐读课题,然后让学生看课题提问题,这样既引导学生善于质疑,善于思考,也引起学生学*本课的兴趣。

  2、初步感知

  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后,紧接着让学生立即接触课文内容,通过初读,了解主要内容。初读的时候要让学生带着要求、带着问题来读,这样的读书效果会更好一些。

  读完后立即交流,也是对学生学*效果的一个检验。

  3、 读书识字

  在这一部分教学中,我力争词语和生字交替出现,在二类字的教学中,我首先出现的是词语,从词语中认识生字,这样的难度小一些。在一类字的教学中,我首先出现的是生字,然后由生字联系到课文里的词语,因为一类字相对来说简单一些,有很多是在以前的二类字里出现过。“恩”在课文里的词语是人名,所以我选择这个字让学生扩词。又让学生比较“恩”与“思”,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学生经常混淆这两个词语。由“度”所在的词语“一年一度”自然地引到理解课文第一自然段。

  4、细读感悟

  第二自然段内容也很简单,同时这一自然段也回答了开头学生提出的问题,所以这部分内容略讲。在这里我设置了一个训练点。

  那就是从理解“今年”是哪一年?指导学生学会上下文联系,理解课文内容,并指出“联系上下文”是很重要的学*方法。

  第三自然段主要写了傣族人民如何欢迎***的到来,先出示***一天的工作表,理解傣族人民为什么对于***的到来那么兴奋,那么激动。接着抓住“赶来”、“一条条”、“一串串”等重点词语的理解傣族人民如何欢迎***的到来,指导读出傣族人民的激动,兴奋,对**的欢迎、爱戴。

  第四自然段的内容是课文插图最直接的描写,本段的学*重点是图文结合,通过观察***的服装、表情、动作,通过感情朗读来体会***和傣族人民心连心。

  第五自然段仍然先理解课文内容,指导朗读,想象***在泼水的时候会说些什么,再一次体会与傣族人民的幸福,***与傣族人民心连心。然后设置训练点:学*用“一手 一手 ”、“一边……一边……”说一句话。

  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是全篇感情的集中喷发,这里不需要过多的讲解,要充分调动起学生的激情,通过朗读释放出激情,使课文的学*达到高潮,也更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五、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不是简单地对课文内容做一个总结,重要的是让学生的感情得到升华,加深对课文的感悟理解。

  六、布置作业

  课外搜集和***有关的故事,使学生对***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也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

  七、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力求把课文主要内容显示出来,而且要简洁。

  《难忘的泼水节》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四册语文的第十一课,本文记述的是一个充满温情的感人故事。一年一度的泼水节被傣族人民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上傣族最隆重的节日。而1961年的泼水节,又是傣族人民最幸福、最难忘的一个泼水节。课文中洋溢着的热情,就像火红的凤凰花,撒满字里行间。作者在人们欢迎***的场面描写中,抒发着兴奋和欢悦;在***的泼水描写中,泼洒着激动和幸福;在文章结尾,作者更是直抒胸臆,连用三个自然段四个感叹句,表达了人们的激动、幸福和难忘。

  我想用两个课时完成教学任务。第一课时学*目标是会认12个生字;正确、流利通读课文,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感受;从欢迎**的场面中,感受傣族人民的激动。以下是我的教学过程:

  (一)观图片,交流资料,引入课题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