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乐的“泼水节”作文(精选5篇)

首页 / 作文 / |

  欢乐的“泼水节”作文 1

  泼水节是我的家乡云南傣族最盛大的节日。傣族是个爱水敬水的民族,泼水节的水代表着吉祥、祝福和健康。因此,被泼的越多越会有好运相伴。我一直期待着参加泼水节爽个够呢。

  这一天终于到了,妈妈带着我去了民族村,让我真正体会到了泼水节的快乐。到了傣族村,妈妈带我换上了一身漂亮的傣族小男孩衣服。我拿了一个小盆走进广场还不知道怎么办时,突然有一个小朋友朝我身上泼了一盆水,我全身上下马上湿淋淋的,顿时我才反应过来。立即打了一盆水,“哗啦”一声泼到了另一个小朋友身上。他吓得尖叫着到处躲,一边忙着打水要“报仇”。我也忙着又去打水。就这样,大家互相追逐着、泼着、笑着、叫着……大家完全忘记了年龄、性别,互相疯狂的泼了起来。广场上锣鼓喧天,到处都是欢笑声,快乐的水花到处飞溅,场面十分壮观。

  就这样,泼水活动在欢乐的气氛中渐渐结束了。太阳偏西了,我和妈妈依依不舍地离开了民族村。泼水节真是个快乐的节日,明年我还要参加泼水节。

  欢乐的“泼水节”作文 2

  西双版纳的凤凰花开了,也意味着傣族人民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即将来临。这天,西双版纳的人们大清早就起了床,高高兴兴地在家里寻找大盆和大桶。大家早早来到了大街上,大街两旁早已为这些活跃的人们准备好了清水。清水里有的滴上了香水,有的洒满了花瓣。开始泼水了,大家载歌载舞,互相追赶,你拿瓢往我衣领里灌,我端盆往你身上泼。老人、孩子、姑娘、小伙,个个身上湿淋淋的,但心里却暖洋洋的,脸上笑开了花。

  一个小朋友端着一盆水,偷偷地跑到一个大人的身后,趁他不注意的时候,猛得泼了这个大人一身,大人被泼得就像一只“落汤鸡”。正当他开心地哈哈大笑的时候,他的一个小伙伴却拎着一桶水,转到了他的身后,“哗”,从上到下把这个小朋友浇了一个“透心凉”,大家都哈哈大笑起来。这真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啊!

  泼水节是傣族人民的传统节日,也是他们的狂欢节,就像我们汉族人民的春节一样。我们希望傣族人民在中华民族的大家庭里,能够保持民族的传统,发扬自己的优势,与其他民族一样快快乐乐,和谐发展!

  欢乐的“泼水节”作文 3

  今天下午,傣族人民的节日―“泼水节”在温州乐园举行。

  大家听了非常高兴、兴奋。不过,大家在泼水之前还玩了很多的游乐项目,有泡泡工场,波浪飞椅……。不一会温州乐园里的广播响了,傣族人民“泼水节”开始了。大家一听,马上要求徐导游带大家去泼水。大家排好队伍,就跟着徐导去王马广场。一到广场上,真是人山人海啊!人群一批接着一批地涌进来,非常热闹。

  “泼水节”开始了,主持人给大家每个人都发了一个小盆子,小盆子的颜色非常多,大家每个人都拿在手里,让我感觉非常好看,再加上太阳的金光,显得非常耀眼。开始泼水了,大家每个人的小盆子里都盛满金银的水,大家将小盆子举高,许了一个愿接着一个愿。然后,把水洒向天空,我往上一看,这些水花比夜晚的烟花还要美丽。接下来,将一盆盆水,泼向别人,向人们祝福,清清的水,泼呀,洒呀!我和同学们笑啊,跳啊!是多么开心,快乐。不一会儿,我的衣服湿得比下大雨淋的还要湿,说明别人向我的祝福,非常非常的多。

  多么开心啊!20xx年的泼水节,多么幸福啊!20xx年的泼水节。

  欢乐的“泼水节”作文 4

  暑假即将结束,我们又将迎来一个新的学期。回想起暑假,有的记忆都有些模糊了。但唯独那天的事深深的刻在我的脑子里,令我回味无穷。

  那是一个骄阳似火的下午,大地滚烫滚烫的,好像手一模上去就会烫熟似的。我和表姐呆在空调房里,什么也不干,就只是呆呆的坐着,大眼瞪小眼,突然表姐提出了一计消暑良计:“这鬼天气这么热,不如我们就来当一回‘傣族人’,来过一次欢乐的‘泼水节’吧!”“哇,太好了!我举双手双加赞同。”我激动的应和。

  说干就干,我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搬来了一缸水。表姐和我各拿起一个盆,随时准备开始。只听得一声“开始”,我还没来得及防备,就被表姐泼了个正着。我可开心了,表姐这是在祝福我呢!为了感谢表姐,我也将我盆中的水泼在了她的身上。我们就这样你一盆我一盆的泼了起来

  光阴似箭,时间在我们嘻嘻哈哈的欢笑中中流逝。我和表姐都精疲力竭的坐在了地上,突然,两盆水从天而降,分别落在我和表姐的身上。

  我们俩大眼瞪小眼,就在这时,我看见了一些衣角。我望着意外出现的老爸老妈,过了许久,才憋出一句话:“哎,真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啊!”我和表姐被那两盆水泼的失去了斗志。

  可就在此时,老爸老妈又朝我俩泼了一盆水,我和表姐的斗志瞬间冲到了满格。于是,欢乐‘泼水节’**了大家厚爱,继续开演了。“哗哗”的泼水声中夹杂着我们四个人欢乐的嬉笑声,像一首欢乐的曲子,环绕在我们的心田。

  夜幕降临,我依依不舍得和欢乐的“泼水节说了再见,和我美好的回忆说了再见。

  欢乐的“泼水节”作文 5

  西双版纳泼水节是傣族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阳历四月十三至十五日)。傣语叫做“楞贺尚罕”,即“六月新年”或“傣历新年”。实际上泼水节就是傣历的元旦,因为傣文历法,新的一年是从六月开始计算的。

  西双版纳火红的凤凰花慢慢的开放了,傣族人们快乐的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泼水节。

  在这一天人么提着一个个大桶,端着一个个盆,早上早早的就来到了宽阔的大街上。大街的两旁早就已经准备好了清澈的清水,清水里有的滴上了玫瑰花做的香水,还有的撒上了五彩缤纷的花瓣。过了一会,人们期待的时候来到了,开始泼水了,大家兴奋的互相追赶着,你拿着瓢往我的衣袋里灌一瓢水,我就拿一盆水泼到你的身上。老人、孩子、姑娘、小伙儿,个个身上都被弄得湿淋淋,人人的脸上都笑开了花。因为清水是吉祥如意的向征,谁的身上泼的水最多,就意味着谁得到的幸福多,怎么能不高兴呢?


欢乐的“泼水节”作文(精选5篇)扩展阅读


欢乐的“泼水节”作文(精选5篇)(扩展1)

——欢乐的泼水节说课稿

欢乐的泼水节说课稿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说课稿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欢乐的泼水节说课稿 ,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欢乐的泼水节说课稿 1

  一、教学设计思路

  《欢乐的泼水节》是山东美术出版社二年级艺术教程下册第六单元《五彩云南》中的第三个版块。它着重从民族特色出发,展开对傣族的民族风情等有关知识的介绍,主要让学生通过欣赏表现傣族人民生活的图片,了解“泼水节”以及傣族人民甚或的地域、风俗、和服饰等特点。

  从学生及教学的实际出发,本课教学内容对于江汉*原地区的学生来说比较陌生,而且学生的认知水*、审美情趣也有限,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必须借助一定的多媒体,为学生提供尽可能丰富的素材来让学生感知、熏陶、内化、领悟和迁移。进而让学生学唱儿童歌曲、学跳傣族舞蹈的基本舞步和动作,感受傣族人民在欢庆泼水节时的欢快和喜悦情绪。

  在仔细对教材进行分析解读基础上,依据不同年级、不同年龄的孩子有着不同的特点,确定本课教学目标:

  1、欣赏教材主题图,了解傣族的民俗知识。

  2、学*歌曲《金孔雀》,感受歌曲欢乐的情节,并能用自然的声音有表情地进行演唱。

  3、模仿孔雀舞的动作造型,在《金孔雀》的歌声中,创编舞蹈或即兴舞蹈。

  二、教学过程有效创新

  1、运用电教媒体,激发学*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节课的开始是教师谱写一首优美的教学乐章的前奏,是师生情感共鸣的第一音符。精心设计好这个“开端”,使学生从新课开始就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对于学生学*新知是至关重要的。我在教学时,采用了猜谜游戏引入,诱发学生学*兴趣。在教学的开始,我设计了“猜一猜”这一游戏:首先我提问:“在风景秀丽的云南,有一个美丽的民族,他们把一种鸟当作自己吉祥的象征,人们对这种鸟非常的崇敬,刘老师来模仿这只鸟,你们来猜猜是什么鸟?”这句话一下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抓住了学生的心,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望。接着,我让学生根据音乐的特点、老师舞蹈的动作来猜,并说出是怎么猜出来的。学生情绪高涨,在准确猜出后,产生了成功的喜悦。

  2、巧用电教媒体,连接多种艺术门类

  艺术课程是在教育改革中诞生的新型课程,它的学*内容,由偏重艺术知识技能传授的逐渐递进,转向强调关注学生艺术整合能力和多种文化素养的培养。

  在教学中,我以孔雀朋友(挂画)为契机,以孔雀羽毛为奖励,激发学生学*的欲望,贯穿教学始终。然后借用多媒体,出示一组傣族风情图片欣赏,每张图片的图案色彩艳丽,不同的图片变化多样,同时用《金孔雀》的歌曲旋律做背景,让学生在欣赏图片,了解傣族的风土人情的同时,潜移默化的掌握歌曲的旋律特点,为后面的歌曲教学奠定基础。

  为了让学生了解泼水节的民俗特点。我运用电教媒体,播放傣族泼水节的视频,让学生更直观的感受泼水节,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能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浓厚兴趣,为学*新知识起到铺垫作用。

  3、合理借助电教媒体,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

  在艺术课堂中运用多媒体技术,使用欢快的音乐、丰富多彩的图像,生动形象的动画来传递知识素材,具有其他教学手段所不可比拟的独特魅力,能有效地引发学生愉快主动地学*,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在《欢乐的泼水节》的教学当中,我通过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创设故事情境,使孩子们对少数民族充满了幻想与向往。通过观看傣族舞的图片和教师的示范,让学生了解傣族舞的基本特征,为即兴创编舞蹈奠定基础。

  4、运用电教媒体,升华情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强化新知。

  在课堂的最后,我设计了这样的环节,通过小组竞赛的方式,将孔雀羽毛奖励给学生,然后:“请同学们将自己得到的羽毛给孔雀贴起来,看看,你们的小巧手能把孔雀装扮美丽吗?”在音乐《金孔雀》的旋律中,学生打扮孔雀。师:“瞧瞧你们打扮出来的孔雀多美呀,那咱们把今天学的《金孔雀》也送给它好吗?最后学生在载歌载舞的环境中结束本课的教学。

  三、教学效果及反思

  通过以上的教学设计,有机合理运用电教媒体,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充满艺术氛围的课堂学*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使学生很自然地、轻松地走进课堂去了解泼水节以及傣族人民的地域、风俗、和服饰。而且,教学中通过音乐与视频的有效介入,让学生听着音乐看着画面,同时也感受了所学歌曲的节奏,透过画面感知了舞蹈动作的特点与要领,这样很好的让学生在生动的活动中、观察中有效的实现了艺术知识与能力的构建,突破了教学重难点。因此整节课学生欢乐轻松地学唱儿童歌曲、学跳傣族舞蹈的基本舞步和动作,感受傣族人民在欢庆泼水节中欢快、喜悦的情绪。另外,教学中,反复运用多媒体课件中的音乐,引导学生即兴创编舞蹈、表演舞蹈,有效的升华了学生的情感,对我国民族文化的喜爱与赞赏,同时潜移默化地爱到民族文化多元化的感染熏陶。总之,整个多媒体的学*有效地引发了学生愉快主动地学*,取得了事半而功倍的效果。

  现代化的电教媒体以其形象、直观的优势吸引着学生,特别在艺术教学中,运用电教媒体,在展示艺术意境,表现艺术内涵等方面,具有形象、快捷、模拟逼真、超时空等的优点,它能引导学生在有声、有色、有像的展示下,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中来,优化了艺术课堂教学,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达到了艺术教育寓教于乐的审美教育的目的。作为艺术教师,我同时更希望:现代教育技术与艺术课程的整合发展能成为我们的教育浪潮中一道最亮丽的风景线!

欢乐的泼水节说课稿 2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语文苏教版教材第四册第七单元的课文《欢乐的泼水节》,它是本册教材中“爱国篇”的最后一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一些祖国的民族风情。

  说教材:

  《欢乐的泼水节》一课紧扣“欢乐”记叙了居住在西双版纳的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情景,初步对学生进行尊重各民族风俗*惯的教育。全文共有三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凤凰花开了,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到了;第二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部分,共有五句话,具体生动地写了泼水节的欢乐场面:一、二两句写人们做的准备,三、四两句写泼水地场面,第五句点出了泼水的象征意义;第三自然段略写了泼水节的其他活动。

  析学生:

  课文生动描写了傣族泼水节的盛大场面,表现了欢乐、祥和的气氛。可是,因民族差异,它与二年级学生的生活、认知有一定的距离,学生对泼水节了解

  较少,难以与课文产生情感共鸣。但这些孩子却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思维较活跃。

  说目标:

  根据新课标及教材的安排,再结合我班学生的年龄特点,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我是这样设计的:

  一、知识与能力方面

  1.学会生字,感受课文用词的精当。

  2.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边读边想,体验感悟的能力。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有选择地背诵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方面

  我想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活动起来,在活动中走入情境,全面热情参与情感的体验,从而与傣族的泼水节来一次亲密接触。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

  主要是师生一起与课文产生情感共鸣,共同领悟、感受傣族人民过节的“欢乐”。

  四、重难点: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有以下两个方面

  1.感悟课文用词的精当。

  2.融情于文,与课文产生情感共鸣。

  说过程:

  在确定了教学目标、重难点的基础上,这一课时的授课形式,我主要是以创设情境,体验情感,师生入情入境与文本对话为主。

  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1.激**感,引起需求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学*内容有足够的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探索欲望和饱满的情绪状态,才会自发地调动全部感观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去。所以一开始我就用带有浓厚傣族气息的葫芦丝音乐《月光下的凤尾竹》的和凤凰花的画面导入课文第一自然段的学*,让学生在视、听觉的双重冲击下,带着自己的感受来朗读第一小节,一下子就进入到课文情境当中,进而产生一种非常想去参加泼水节的情感和需要。

  2.创设情境,体验情感

  课文第二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段,我把它分为三个层次进行教学,不断地给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发挥想象,朗读感悟。

  陶行知说:儿童的思维在手上,所以,让学生在生动形象的表演中理解抽象的语言,这既符合小学生的思维*惯,又充分调动起学生学*的积极性。在教学该段第一层次1-2两句时,我紧紧抓住“提、端、滴、撒”这些动作,让学生在课堂上做一做,动一动,再读一读,从而感悟文章用词的精当,体验文本蕴涵的情感。

  第二个层次3-4两句是本课教学的重中之重,我打算在此对学生进行读、说、演、感悟全方位语文素养的培养。通过读一读、评一评、说一说、演一演等方式积极创设傣族人民泼水的热闹情境,引导学生边朗读边想象,在阅读过程中加强角色体验,充分参与言语实践活动,真切地感知课文中人物的内心情感,加深其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感悟的过程。从而实现小语新课标所提出的“学生的个性化阅读”。

  具体环节我是这样设计的:

  A.播放欢快的象脚鼓点声,让学生 初步感受节日的“快乐、有趣”,来引发学生读书、探知的欲望。

  B.紧接着我再次创设情境:同学们,这是一个泼水的广场,来!把你们的桶提起来,盆端起来,瓢拿起来,看一看,你的好朋友在哪里,快去泼吧。接着让学生下位,互相追赶,互相泼水,尽情体验泼水节的快乐。

  C.让学生读出自己的体验。

  D.观看傣家人过泼水节的实况录像,再次感受泼水节的欢乐。

  E.最后,通过男、女生赛读来加深对文中人物的情感体验。

  我国杨再隋教授说过:“引导学生进入情感体验过程,教师要适时地引起学生思维的冲突。——体验课文的情感因素并与之共鸣,这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为了突破傣族人民用泼水这种特殊的方式向别人表达着美好的祝福。这一教学的难点:在教学第三个层次第5句时,我采用自然、贴切的现场采访,让学生如临其境,深深体验泼水开始时人们急切的等待、泼水时的热闹和欢乐之情,深刻领悟泼水的象征意义,领悟傣家独有的风情。

  具体环节设计如下:

  A.角色体验:你身上湿淋淋,为什么脸上还笑开了花?让学生充分表达。

  B.出示第5句,生读。

  C.师述:怪不得人们那么高兴,原来清水是吉祥如意的象征,泼出去的水会给人们带来幸福呀!

  D.生带着新的感受再读3-4句。

  3.详略交替,以读代讲

  课文第三自然段的教学,我进行了弱处理,第一句,师伴以音乐,渲染气氛,以读代讲;第二句,以声、像手段为烘托,让学生在欢快的乐曲声中展开想象的翅膀,还原文本中画面,感受泼水后欢快的热烈场面,读出高兴,不忍离去的心情。

  4.回归全文,拓展延伸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通过大量的语言实践,促使学生积累一定的语言材料。所以朗读是语文教学中的“传家宝”,教师应以读为本,积极营造一种以书声琅琅为主的课堂气氛。总结时我打算用激励性的语言:“小朋友,你们愿意用朗读,带俞老师去西双版纳过个快乐的泼水节吗?”来激发学生声情并茂的朗读全文。

  开放的课堂才能彰显出无限生机,把语文学*向课外拓展,向课后延伸,把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去思考、去探索、去创造,让学生在开放的课堂教学中去实践,学生蕴藏的智力才能得到充分的挖掘,思维的火花才能得到碰撞和闪光。所以最后,根据课后练*4的要求,在学生交流收集资料的基础上,我用图片的形式又适当补充了一些我国其他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并鼓励感兴趣的同学,组成研究小组,课后到图书馆或上网去查阅更多详细的资料。既让学生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丰富了精神世界,同时也把探索的种子播撒在了学生的心田。

  以上是我的全部教学设计,肯定还有许多不足之处,敬请各位提出宝贵意见。谢谢大家!

欢乐的泼水节说课稿 3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单元《五彩云南》设有“多彩的裙摆”,“风花雪月看白族”,“欢乐的泼水节”三个课题。运用丰富的艺术活动为学生开启一扇扇民族艺术之窗,让他们在这一片多彩的天地里去了解、发现各民族的特点,不断积累知识和技能,进行艺术的创造和表现。本节课为“欢乐的泼水节”的第二课时,着重从民族特色出发,展开对傣族的介绍。了解傣族的风土人情,重要的节日“泼水节”,学跳孔雀舞,让孩子在活动过程中充分展示自己,提高能力,并从中感受到学*的快乐。

  (二)教学三维目标及确立依据

  根据教材的特点,以及课标指出的:“音乐课程目标的设置应以音乐课程价值的实现为依据。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本课的教学目标我是这样来设置的:

  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准确掌握附点节奏,能初步掌握傣族简单的舞蹈动作。

  2、过程与方法:用体验、探究、想象、合作、视觉图象等多种教学方法,学生自主地参与到各项学*活动之中。在活动过程中,孩子能充分展示自己,提高能力,并从中感受到学*的快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在欣赏、歌唱、舞蹈等学*活动中,感受音乐作品,并能初步感受傣族的人文风情,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三)教学重难点及确立依据

  结合学生的.学情及教材内容,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学*傣族舞蹈,感受傣族舞蹈的风格。

  确立依据:课标中指出,要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和方式引导学生走进音乐,

  在亲身参与音乐活动的过程中喜爱音乐,掌握音乐基本知识和初步技能。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观看孔雀的录像,学*孔雀的姿态,创编孔雀的动作。

  确立依据:中小学音乐课程中的音乐创造,目的在于通过音乐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质。在教学过程中,应设定生动有趣的创造性活动的内容,发展学生的想像力,增强学生的创造意识及合作意识。

  二、说教法学法

  在本节课中,我创设了相应的情境,使儿童在体验中既受到情感的熏陶,又获得形式、技能的领悟。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出发点,运用多种形式和表现手法,让学生体验、发现、创设、表现和享受音乐的美、生活的美。

  具体的教法有:

  1、情境创设法。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创设融洽的音乐情境。

  2、提问法。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和新的眼光来观察事物。

  3、直观演示法。运用多媒体教学,优化音乐教学过程,为学生提供一种声音、图像结合的动态情境,调动学生多种感官,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当中来。

  具体的学法有:

  1、观察发现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无拘无束地说出自己的理解、看法。

  2、表演体验法。让学生在感悟音乐的基础上,大胆想象表演,发挥个性。

  3、合作学*法。通过小组合作创编舞蹈,让学生学会与人合作,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三、说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在课堂一开始,我播放歌曲《爱我中华》,让学生律动进教室。这样,可以放松孩子的紧张心情,释放他们的热情,一下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为待会的歌曲表现做铺垫。

  2、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傣族的资料

  课前布置学生查找有关傣族的资料,与同学交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让他们对傣族有初步的了解。

  3、乘坐“七彩云南”号节奏火车

  创设旅游情境,自然地将学生带入今天的艺术活动。艺术课程主张开展具有游戏倾向的艺术活动,通过有组织的游戏活动,增加教学的趣味性,提高学生艺术学*的兴趣,使学生在游戏中体验艺术。在这个环节中,运用游戏的形式进行节奏训练,让学生用动物的叫声模仿节奏型,进一步巩固附点节奏。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在游戏当中潜移默化地掌握知识、巩固知识。

  4、到达第一站——“云南印象”

  课件出示,通过优美的音乐及迷人的画面,老师以导游的身份介绍云南风土人情,学生对傣族的人文风情有更进一步的了解,带给学生美的感受。

  5、到达第二站——“孔雀园”

  这一环节,我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在复*歌曲后,通过观看孔雀录像,引导学生模仿孔雀的姿态。鼓励大胆创新,注重培养学生的独创性,对表演得出色的同学给予评价。观看傣族孔雀舞蹈,感受傣族舞蹈的风格。进一步激发学生舞动的欲望,通过学*傣族简单的舞蹈动作,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创编舞蹈,为学生提供发展个性的可能和空间。

  6、到达第三站——“傣族乐器馆”(拓展延伸)

  这个环节中,通过介绍葫芦丝,结合本校的校本课程,请学*葫芦丝的学生为全班同学表演,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文化的兴趣和热爱。通过对象脚鼓的认识和欣赏象脚鼓舞蹈,了解象脚鼓的声音、演奏方式,感受象脚鼓舞蹈带来的欢乐情绪。

  7、课堂结束

  在轻快、活泼的《孔雀舞》歌曲中,学生模仿孔雀的姿态出教室,结束本节课的教学活动。

  总之,本节课的设计考虑到了音乐艺术学科的特点、教学任务、学生的年龄特点,综合运用各种教学辅助设施使课堂气氛更活跃,让孩子的学*兴趣始终处于积极状态,从中得到美的体验和享受。

欢乐的泼水节说课稿 4

  说教材:

  《欢乐的泼水节》这课紧扣“欢乐”记叙了居住在西双版纳的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情景,初步进行尊重各民族风俗*惯的教育,全文有三个自然段,第一自然写凤凰花开了,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到了,第二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部分,这有五句话,具体生动地写了泼水节的欢乐场面,第一、二句写人们做的准备,第三、四句写泼水的场面,第五句点出了泼水的象征意义,第三自然段略写了泼水节的其他活动。

  析学生:

  因民族差异,学生对泼水节了解较少,难以与课文产生情感共鸣。学生年龄小,有强烈的好奇心,思维较活跃。

  说目标:

  根据新课标及教材的安排,再结合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是这样设计的。

  一、知识与能力

  1.学会生字,感受课文用词的精当。

  2.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边读边想,体检感悟的能力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

  创设情境,情感体验,学生全面热情参入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师生与课文产生情感共鸣,领悟傣族人民过节的欢乐心情。

  四、重难点:

  1.感悟用词的精当

  2.融情于文,与文产生情感共鸣

  说教学:

  在确定了目标、重难点的基础上,第二课时教学授课形式,主要是以创设情境,体验情感,师生入情入境与文本对话为主。

  1、激**感,引起需求

  开课:用上节课学的第一自然段导入,伴以《月光下的凤尾竹》的音乐和凤凰花的画面导入,学生读一读、背一背第一节,进入情境。lt;这样设计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情感即非常想去参加泼水节gt;

  2、创设情境,体验情感

  课文第二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段,我把它分为三个层次进行教学,不断地给学生创设情境,发挥想象,朗读感悟。

  第一个层次1—2句,体现“做一做、读一读”

  抓住“提、端、滴、撒”这些动作,让学生做一做,(凭我以往的教学经验,低年级的学生会做的兴致盎然)从而感悟文章用词的精当。激发学生饶有兴趣的读1—2句。

  第二个层次3—4句是教学重中之重,在此对学生进行读、说、演、感悟全方位语文素养的培养,因此设计了以下环节。

  A.出示象脚鼓点声,引发学生读的欲望,先读,感到“快乐、好玩”。

  B.创设情境:同学们,这是一个泼水的广场,来把你们的桶提起来,盆端起来,瓢拿起来,看一看,你的好朋友在哪里,快去泼吧。学生下位,互相追赶,体验泼水节的快乐。

  C.读出体验

  D.看课件,(傣家人过泼水节的录像)

  E.体验后,观看后,男、女生赛读

  (以上环节设计,重在创设情境,激发想像,体验感悟,读出层次,突破难点,让师生融情于文,体验师生与文本的对话过程)

  第三个层次:5句

  A.角色体验:你身上湿淋淋,为什么脸上还笑开了花?

  B.出示第5句,生读。

  C.师述:怪不得人们那么高兴,原来清水是吉祥如意的象征,泼出去的水会给人们带来幸福呀,带着新的感受再读3—4句。

  D.生读3—4句。

  (此环节设计是让学生更深刻领悟泼水的象征意义,领悟傣家独有的风情,从而更好的突破重难点)

  3.第三自然段的教学,我进行了弱处理

  第一句,师伴以音乐,渲染气氛,以读代讲。

  第二句,以声像手段烘托,让学生在乐声中唱起来,跳起来,在象脚鼓声中赛龙舟。在礼炮声中,在五彩滨纷的烟花中,感受泼水后欢快的热烈场面,读出高兴,不忍离去的心情。

  4、回归全文

  用读给在座的老师听,让在座的老师听了你们的朗读也想去西双版纳过泼水节,激发学生声情并茂的朗读全文。

  5、生字教学

  学写“吉”、

  “祥”二字,引导学生观察、描红,提醒写好这两字要注意的地方。来指导学生写好两字。

  说效果:

  此课教学,基本上达到了我预设目标,师生都能融情于文。特别让我感动的是:

  1、请他们自读二自然段后,我问他们有什么想说的吗?学生有那么多读后的感受跟我说,比我预想的“泼水节很好玩”,“人们好高兴呀”这些话要丰富的多。他们有的说了心中的小问号,有的说了当时的情景,有的说了自己的感受,当时,学生的回答激励了我,我感觉他们真可爱,真会读书,更爱思考。

  2、学生是最真实的,比如弱处理的第三段,礼炮的轰鸣,五彩缤纷的火花,象脚鼓点声中赛龙舟的场面,给了学生巨大的震憾,让他们在课堂上情不自禁的欢呼起来。

  然而在唱起歌来,跳起舞来时,我放的是音乐课曾学的傣族舞蹈《金孔雀轻轻跳》我班学生都会跳,在元旦联欢会上还表演过,然而课堂上只听见唱,没有几个人跳,课后我也反思了一下,原因有二,一是我放的是伴奏带,由听到唱到跳,于学生着想,是必有一个熟悉过程,因此不能达到伴奏带一响,马上就能唱跳的效果,因为毕竟是二上学的一首歌,也许在这里我放有歌词的歌带,效果会好些。二,我要学会他们音乐课上那样跳就好了,能刺激他们的回忆。因此此处为学生着想不够。

  此外,我希望我评价学生的语言更精炼些,不要重复学生的答案。

欢乐的泼水节说课稿 5

  说教材:

  《欢乐的泼水节》这课紧扣“欢乐”记叙了居住在西双版纳的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情景,初步进行尊重各民族风俗*惯的教育。全文有三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凤凰花开了,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到了。第二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部分。这有五句话,具体生动地写了泼水节的欢乐场面。第一、二句写人们做的准备。第三、四句写泼水的场面。第五句点出了泼水的象征意义。第三自然段略写了泼水节的其他活动。因民族差异,学生对泼水节了解较少,难以与课文产生情感共鸣。学生年龄小,有强烈的好奇心,思维较活跃。

  根据新课标及教材的安排,再结合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格里的5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感受课文用词的精当。

  2、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边读边想,体验感悟的能力

  3、创设情境,学生全面热情参入,师生与课文产生情感共鸣,领悟傣族人民过节的欢乐心情。

  其中1、2是重点,3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根据教材特点,学生特点,我打算用三课时来完成教学目标。

  第一教时:我将通过“揭题设疑,激趣导入;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指导书写”这三个环节引领学生初步感知文本。

  一、揭题设疑,激趣导入。

  上课开始,多媒体显示泼水节的欢乐情景,让同学们说说所看到的情景,相机揭示课题,读准课题,围绕课题让学生质疑,从而让学生带着“什么叫泼水节?人们互相泼水表示什么意思呢?等问题进入第二环节。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在这个环节里,我先让学生借助拼音按要求自渎课文,把课文读正确,再指名请不同层次的同学分节读,读后互相正音,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反复读,结合朗读回答刚开始提出的问题。

  三、指导书写

  这节课,我将指导学生书写“泼、桶、祥、如、味”。这五个都是左右结构的字,引导学生写时注意左窄右宽的特点。

  第三课时:

  我将通过“复*旧知,导入新课;整理思路,指导背诵;补充练*,拓展知识”这三个坏节深化文意,并且让学生巩固本课学到的基础知识。在学完课文后让学生交流上网查找到的有关少数民族的节日,让他们更多的了解民族风俗*惯。

  下面我重点说说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主要有复*导入、精读感悟、设计作业,拓展延伸这三个环节。

  一、复*导入这个环节主要让学生回顾本课学到的生字和新词。

  二、精读感悟:

  主要是以创设情境,体验情感,师生入情入境与文本对话为主。

  1、激**感,引起需求

  开课:用上节课学的第一自然段导入,伴以《月光下的凤尾竹》的音乐和凤凰花的画面导入,学生读一读、背一背第一节,进入情境。<这样设计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情感即非常想去参加泼水节>

  2、创设情境,体验情感

  课文第二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段,我把它分为三个层次进行教学,不断地给学生创设情境,发挥想象,朗读感悟。

  第一个层次1-2句,体现“做一做、读一读”

  抓住“提、端、滴、撒”这些动作,让学生做一做,(凭我以往的教学经验,低年级的学生会做的兴致盎然)从而感悟文章用词的精当。激发学生饶有兴趣的读1-2句。

  第二个层次3-4句是教学重中之重,在此对学生进行读、说、演、感悟全方位语文素养的培养,因此设计了以下环节。

  A.出示象脚鼓点声,引发学生读的欲望,先读,感到“快乐、好玩”。

  B.创设情境:同学们,这是一个泼水的广场,来把你们的桶提起来,盆端起来,瓢拿起来,看一看,你的好朋友在哪里,快去泼吧。学生下位,互相追赶,体验泼水节的快乐。

  C.读出体验

  D.看课件,(傣家人过泼水节的录像)

  E.体验后,观看后,男、女生赛读

  (以上环节设计,重在创设情境,激发想像,体验感悟,读出层次,突破难点,让师生融情于文,体验师生与文本的对话过程)

  第三个层次:5句

  A.角色体验:你身上湿淋淋,为什么脸上还笑开了花?

  B.出示第5句,生读。

  C.师述:怪不得人们那么高兴,原来清水是吉祥如意的象征,泼出去的水会给人们带来幸福呀,带着新的感受再读3-4句。

  D.生读3-4句。

  (此环节设计是让学生更深刻领悟泼水的象征意义,领悟傣家独有的风情,从而更好的突破重难点)

  3.第三自然段的教学,我进行了弱处理

  第一句,师伴以音乐,渲染气氛,以读代讲。

  第二句,以声像手段烘托,让学生在乐声中唱起来,跳起来,在象脚鼓声中赛龙舟。在礼炮声中,在五彩滨纷的烟花中,感受泼水后欢快的热烈场面,读出高兴,不忍离去的心情。

  4、回归全文

  用读给在座的老师听,让在座的老师听了你们的朗读也想去西双版纳过泼水节,激发学生声情并茂的朗读全文。

  课文学完后,我将指导学生书写剩下的5个生字“互、吉、幸、肯、离”重点指导“幸、离”这两个易错字。

  三、设计作业,拓展延伸

  课文学完后,我将布置两项作业,1、试着背诵课文,看谁第一个背出来。2、查找少数民族的风俗节日。学生可以通过书籍、上网查资料,也可以问大人。这样学生可以通过不同的渠道获得了知识。

  板书设计:

  我根据二年级学生的特点,课文的主要内容,尽量以简洁的板书来涵盖全文内容,突出主题“欢乐”

  20欢乐的泼水节

  白天早早来到早已准备

  追逐灌泼(脸上笑开了花)

  深夜唱歌跳舞赛龙舟放烟火


欢乐的“泼水节”作文(精选5篇)(扩展2)

——欢乐的泼水节说课稿 5篇

欢乐的泼水节说课稿 5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编写说课稿是必不可少的,是说课取得成功的前提。我们该怎么去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欢乐的泼水节说课稿 ,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欢乐的泼水节说课稿 1

  说教材:

  《欢乐的泼水节》这课紧扣“欢乐”记叙了居住在西双版纳的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情景,初步进行尊重各民族风俗*惯的教育,全文有三个自然段,第一自然写凤凰花开了,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到了,第二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部分,这有五句话,具体生动地写了泼水节的欢乐场面,第一、二句写人们做的准备,第三、四句写泼水的场面,第五句点出了泼水的象征意义,第三自然段略写了泼水节的其他活动。

  析学生:

  因民族差异,学生对泼水节了解较少,难以与课文产生情感共鸣。学生年龄小,有强烈的好奇心,思维较活跃。

  说目标:

  根据新课标及教材的安排,再结合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是这样设计的。

  一、知识与能力

  1.学会生字,感受课文用词的精当。

  2.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边读边想,体检感悟的能力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

  创设情境,情感体验,学生全面热情参入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师生与课文产生情感共鸣,领悟傣族人民过节的欢乐心情。

  四、重难点:

  1.感悟用词的精当

  2.融情于文,与文产生情感共鸣

  说教学:

  在确定了目标、重难点的基础上,第二课时教学授课形式,主要是以创设情境,体验情感,师生入情入境与文本对话为主。

  1、激**感,引起需求

  开课:用上节课学的第一自然段导入,伴以《月光下的凤尾竹》的音乐和凤凰花的画面导入,学生读一读、背一背第一节,进入情境。lt;这样设计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情感即非常想去参加泼水节gt;

  2、创设情境,体验情感

  课文第二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段,我把它分为三个层次进行教学,不断地给学生创设情境,发挥想象,朗读感悟。

  第一个层次1—2句,体现“做一做、读一读”

  抓住“提、端、滴、撒”这些动作,让学生做一做,(凭我以往的教学经验,低年级的学生会做的兴致盎然)从而感悟文章用词的精当。激发学生饶有兴趣的读1—2句。

  第二个层次3—4句是教学重中之重,在此对学生进行读、说、演、感悟全方位语文素养的培养,因此设计了以下环节。

  A.出示象脚鼓点声,引发学生读的欲望,先读,感到“快乐、好玩”。

  B.创设情境:同学们,这是一个泼水的广场,来把你们的桶提起来,盆端起来,瓢拿起来,看一看,你的好朋友在哪里,快去泼吧。学生下位,互相追赶,体验泼水节的快乐。

  C.读出体验

  D.看课件,(傣家人过泼水节的录像)

  E.体验后,观看后,男、女生赛读

  (以上环节设计,重在创设情境,激发想像,体验感悟,读出层次,突破难点,让师生融情于文,体验师生与文本的对话过程)

  第三个层次:5句

  A.角色体验:你身上湿淋淋,为什么脸上还笑开了花?

  B.出示第5句,生读。

  C.师述:怪不得人们那么高兴,原来清水是吉祥如意的象征,泼出去的水会给人们带来幸福呀,带着新的感受再读3—4句。

  D.生读3—4句。

  (此环节设计是让学生更深刻领悟泼水的象征意义,领悟傣家独有的风情,从而更好的突破重难点)

  3.第三自然段的教学,我进行了弱处理

  第一句,师伴以音乐,渲染气氛,以读代讲。

  第二句,以声像手段烘托,让学生在乐声中唱起来,跳起来,在象脚鼓声中赛龙舟。在礼炮声中,在五彩滨纷的烟花中,感受泼水后欢快的热烈场面,读出高兴,不忍离去的心情。

  4、回归全文

  用读给在座的老师听,让在座的老师听了你们的朗读也想去西双版纳过泼水节,激发学生声情并茂的朗读全文。

  5、生字教学

  学写“吉”、

  “祥”二字,引导学生观察、描红,提醒写好这两字要注意的地方。来指导学生写好两字。

  说效果:

  此课教学,基本上达到了我预设目标,师生都能融情于文。特别让我感动的是:

  1、请他们自读二自然段后,我问他们有什么想说的吗?学生有那么多读后的感受跟我说,比我预想的“泼水节很好玩”,“人们好高兴呀”这些话要丰富的多。他们有的说了心中的小问号,有的说了当时的情景,有的说了自己的感受,当时,学生的回答激励了我,我感觉他们真可爱,真会读书,更爱思考。

  2、学生是最真实的,比如弱处理的第三段,礼炮的轰鸣,五彩缤纷的火花,象脚鼓点声中赛龙舟的场面,给了学生巨大的震憾,让他们在课堂上情不自禁的欢呼起来。

  然而在唱起歌来,跳起舞来时,我放的是音乐课曾学的傣族舞蹈《金孔雀轻轻跳》我班学生都会跳,在元旦联欢会上还表演过,然而课堂上只听见唱,没有几个人跳,课后我也反思了一下,原因有二,一是我放的是伴奏带,由听到唱到跳,于学生着想,是必有一个熟悉过程,因此不能达到伴奏带一响,马上就能唱跳的效果,因为毕竟是二上学的一首歌,也许在这里我放有歌词的歌带,效果会好些。二,我要学会他们音乐课上那样跳就好了,能刺激他们的回忆。因此此处为学生着想不够。

  此外,我希望我评价学生的语言更精炼些,不要重复学生的答案。

欢乐的泼水节说课稿 2

  说教材:

  《欢乐的泼水节》这课紧扣“欢乐”记叙了居住在西双版纳的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情景,初步进行尊重各民族风俗*惯的教育。全文有三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凤凰花开了,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到了。第二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部分。这有五句话,具体生动地写了泼水节的欢乐场面。第一、二句写人们做的准备。第三、四句写泼水的场面。第五句点出了泼水的象征意义。第三自然段略写了泼水节的其他活动。因民族差异,学生对泼水节了解较少,难以与课文产生情感共鸣。学生年龄小,有强烈的好奇心,思维较活跃。

  根据新课标及教材的安排,再结合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格里的5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感受课文用词的精当。

  2、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边读边想,体验感悟的能力

  3、创设情境,学生全面热情参入,师生与课文产生情感共鸣,领悟傣族人民过节的欢乐心情。

  其中1、2是重点,3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根据教材特点,学生特点,我打算用三课时来完成教学目标。

  第一教时:我将通过“揭题设疑,激趣导入;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指导书写”这三个环节引领学生初步感知文本。

  一、揭题设疑,激趣导入。

  上课开始,多媒体显示泼水节的欢乐情景,让同学们说说所看到的情景,相机揭示课题,读准课题,围绕课题让学生质疑,从而让学生带着“什么叫泼水节?人们互相泼水表示什么意思呢?等问题进入第二环节。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在这个环节里,我先让学生借助拼音按要求自渎课文,把课文读正确,再指名请不同层次的同学分节读,读后互相正音,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反复读,结合朗读回答刚开始提出的问题。

  三、指导书写

  这节课,我将指导学生书写“泼、桶、祥、如、味”。这五个都是左右结构的字,引导学生写时注意左窄右宽的特点。

  第三课时:

  我将通过“复*旧知,导入新课;整理思路,指导背诵;补充练*,拓展知识”这三个坏节深化文意,并且让学生巩固本课学到的基础知识。在学完课文后让学生交流上网查找到的有关少数民族的节日,让他们更多的了解民族风俗*惯。

  下面我重点说说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主要有复*导入、精读感悟、设计作业,拓展延伸这三个环节。

  一、复*导入这个环节主要让学生回顾本课学到的生字和新词。

  二、精读感悟:

  主要是以创设情境,体验情感,师生入情入境与文本对话为主。

  1、激**感,引起需求

  开课:用上节课学的第一自然段导入,伴以《月光下的凤尾竹》的音乐和凤凰花的画面导入,学生读一读、背一背第一节,进入情境。<这样设计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情感即非常想去参加泼水节>

  2、创设情境,体验情感

  课文第二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段,我把它分为三个层次进行教学,不断地给学生创设情境,发挥想象,朗读感悟。

  第一个层次1-2句,体现“做一做、读一读”

  抓住“提、端、滴、撒”这些动作,让学生做一做,(凭我以往的教学经验,低年级的学生会做的兴致盎然)从而感悟文章用词的精当。激发学生饶有兴趣的读1-2句。

  第二个层次3-4句是教学重中之重,在此对学生进行读、说、演、感悟全方位语文素养的培养,因此设计了以下环节。

  A.出示象脚鼓点声,引发学生读的欲望,先读,感到“快乐、好玩”。

  B.创设情境:同学们,这是一个泼水的广场,来把你们的桶提起来,盆端起来,瓢拿起来,看一看,你的好朋友在哪里,快去泼吧。学生下位,互相追赶,体验泼水节的快乐。

  C.读出体验

  D.看课件,(傣家人过泼水节的录像)

  E.体验后,观看后,男、女生赛读

  (以上环节设计,重在创设情境,激发想像,体验感悟,读出层次,突破难点,让师生融情于文,体验师生与文本的对话过程)

  第三个层次:5句

  A.角色体验:你身上湿淋淋,为什么脸上还笑开了花?

  B.出示第5句,生读。

  C.师述:怪不得人们那么高兴,原来清水是吉祥如意的象征,泼出去的水会给人们带来幸福呀,带着新的感受再读3-4句。

  D.生读3-4句。

  (此环节设计是让学生更深刻领悟泼水的象征意义,领悟傣家独有的风情,从而更好的突破重难点)

  3.第三自然段的教学,我进行了弱处理

  第一句,师伴以音乐,渲染气氛,以读代讲。

  第二句,以声像手段烘托,让学生在乐声中唱起来,跳起来,在象脚鼓声中赛龙舟。在礼炮声中,在五彩滨纷的烟花中,感受泼水后欢快的热烈场面,读出高兴,不忍离去的心情。

  4、回归全文

  用读给在座的老师听,让在座的老师听了你们的朗读也想去西双版纳过泼水节,激发学生声情并茂的朗读全文。

  课文学完后,我将指导学生书写剩下的5个生字“互、吉、幸、肯、离”重点指导“幸、离”这两个易错字。

  三、设计作业,拓展延伸

  课文学完后,我将布置两项作业,1、试着背诵课文,看谁第一个背出来。2、查找少数民族的风俗节日。学生可以通过书籍、上网查资料,也可以问大人。这样学生可以通过不同的渠道获得了知识。

  板书设计:

  我根据二年级学生的特点,课文的主要内容,尽量以简洁的板书来涵盖全文内容,突出主题“欢乐”

  20欢乐的泼水节

  白天早早来到早已准备

  追逐灌泼(脸上笑开了花)

  深夜唱歌跳舞赛龙舟放烟火

欢乐的泼水节说课稿 3

  一、教学设计思路

  《欢乐的泼水节》是山东美术出版社二年级艺术教程下册第六单元《五彩云南》中的第三个版块。它着重从民族特色出发,展开对傣族的民族风情等有关知识的介绍,主要让学生通过欣赏表现傣族人民生活的图片,了解“泼水节”以及傣族人民甚或的地域、风俗、和服饰等特点。

  从学生及教学的实际出发,本课教学内容对于江汉*原地区的学生来说比较陌生,而且学生的认知水*、审美情趣也有限,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必须借助一定的多媒体,为学生提供尽可能丰富的素材来让学生感知、熏陶、内化、领悟和迁移。进而让学生学唱儿童歌曲、学跳傣族舞蹈的基本舞步和动作,感受傣族人民在欢庆泼水节时的欢快和喜悦情绪。

  在仔细对教材进行分析解读基础上,依据不同年级、不同年龄的孩子有着不同的特点,确定本课教学目标:

  1、欣赏教材主题图,了解傣族的民俗知识。

  2、学*歌曲《金孔雀》,感受歌曲欢乐的情节,并能用自然的声音有表情地进行演唱。

  3、模仿孔雀舞的动作造型,在《金孔雀》的歌声中,创编舞蹈或即兴舞蹈。

  二、教学过程有效创新

  1、运用电教媒体,激发学*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节课的开始是教师谱写一首优美的教学乐章的前奏,是师生情感共鸣的第一音符。精心设计好这个“开端”,使学生从新课开始就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对于学生学*新知是至关重要的。我在教学时,采用了猜谜游戏引入,诱发学生学*兴趣。在教学的开始,我设计了“猜一猜”这一游戏:首先我提问:“在风景秀丽的云南,有一个美丽的民族,他们把一种鸟当作自己吉祥的象征,人们对这种鸟非常的崇敬,刘老师来模仿这只鸟,你们来猜猜是什么鸟?”这句话一下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抓住了学生的心,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望。接着,我让学生根据音乐的特点、老师舞蹈的动作来猜,并说出是怎么猜出来的。学生情绪高涨,在准确猜出后,产生了成功的喜悦。

  2、巧用电教媒体,连接多种艺术门类

  艺术课程是在教育改革中诞生的新型课程,它的学*内容,由偏重艺术知识技能传授的逐渐递进,转向强调关注学生艺术整合能力和多种文化素养的培养。

  在教学中,我以孔雀朋友(挂画)为契机,以孔雀羽毛为奖励,激发学生学*的`欲望,贯穿教学始终。然后借用多媒体,出示一组傣族风情图片欣赏,每张图片的图案色彩艳丽,不同的图片变化多样,同时用《金孔雀》的歌曲旋律做背景,让学生在欣赏图片,了解傣族的风土人情的同时,潜移默化的掌握歌曲的旋律特点,为后面的歌曲教学奠定基础。

  为了让学生了解泼水节的民俗特点。我运用电教媒体,播放傣族泼水节的视频,让学生更直观的感受泼水节,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能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浓厚兴趣,为学*新知识起到铺垫作用。

  3、合理借助电教媒体,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

  在艺术课堂中运用多媒体技术,使用欢快的音乐、丰富多彩的图像,生动形象的动画来传递知识素材,具有其他教学手段所不可比拟的独特魅力,能有效地引发学生愉快主动地学*,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在《欢乐的泼水节》的教学当中,我通过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创设故事情境,使孩子们对少数民族充满了幻想与向往。通过观看傣族舞的图片和教师的示范,让学生了解傣族舞的基本特征,为即兴创编舞蹈奠定基础。

  4、运用电教媒体,升华情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强化新知。

  在课堂的最后,我设计了这样的环节,通过小组竞赛的方式,将孔雀羽毛奖励给学生,然后:“请同学们将自己得到的羽毛给孔雀贴起来,看看,你们的小巧手能把孔雀装扮美丽吗?”在音乐《金孔雀》的旋律中,学生打扮孔雀。师:“瞧瞧你们打扮出来的孔雀多美呀,那咱们把今天学的《金孔雀》也送给它好吗?最后学生在载歌载舞的环境中结束本课的教学。

  三、教学效果及反思

  通过以上的教学设计,有机合理运用电教媒体,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充满艺术氛围的课堂学*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使学生很自然地、轻松地走进课堂去了解泼水节以及傣族人民的地域、风俗、和服饰。而且,教学中通过音乐与视频的有效介入,让学生听着音乐看着画面,同时也感受了所学歌曲的节奏,透过画面感知了舞蹈动作的特点与要领,这样很好的让学生在生动的活动中、观察中有效的实现了艺术知识与能力的构建,突破了教学重难点。因此整节课学生欢乐轻松地学唱儿童歌曲、学跳傣族舞蹈的基本舞步和动作,感受傣族人民在欢庆泼水节中欢快、喜悦的情绪。另外,教学中,反复运用多媒体课件中的音乐,引导学生即兴创编舞蹈、表演舞蹈,有效的升华了学生的情感,对我国民族文化的喜爱与赞赏,同时潜移默化地爱到民族文化多元化的感染熏陶。总之,整个多媒体的学*有效地引发了学生愉快主动地学*,取得了事半而功倍的效果。

  现代化的电教媒体以其形象、直观的优势吸引着学生,特别在艺术教学中,运用电教媒体,在展示艺术意境,表现艺术内涵等方面,具有形象、快捷、模拟逼真、超时空等的优点,它能引导学生在有声、有色、有像的展示下,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中来,优化了艺术课堂教学,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达到了艺术教育寓教于乐的审美教育的目的。作为艺术教师,我同时更希望:现代教育技术与艺术课程的整合发展能成为我们的教育浪潮中一道最亮丽的风景线!

欢乐的泼水节说课稿 4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语文苏教版教材第四册第七单元的课文《欢乐的泼水节》,它是本册教材中“爱国篇”的最后一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一些祖国的民族风情。

  说教材:

  《欢乐的泼水节》一课紧扣“欢乐”记叙了居住在西双版纳的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情景,初步对学生进行尊重各民族风俗*惯的教育。全文共有三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凤凰花开了,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到了;第二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部分,共有五句话,具体生动地写了泼水节的欢乐场面:一、二两句写人们做的准备,三、四两句写泼水地场面,第五句点出了泼水的象征意义;第三自然段略写了泼水节的其他活动。

  析学生:

  课文生动描写了傣族泼水节的盛大场面,表现了欢乐、祥和的气氛。可是,因民族差异,它与二年级学生的生活、认知有一定的距离,学生对泼水节了解

  较少,难以与课文产生情感共鸣。但这些孩子却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思维较活跃。

  说目标:

  根据新课标及教材的安排,再结合我班学生的年龄特点,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我是这样设计的:

  一、知识与能力方面

  1.学会生字,感受课文用词的精当。

  2.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边读边想,体验感悟的能力。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有选择地背诵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方面

  我想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活动起来,在活动中走入情境,全面热情参与情感的体验,从而与傣族的泼水节来一次亲密接触。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

  主要是师生一起与课文产生情感共鸣,共同领悟、感受傣族人民过节的“欢乐”。

  四、重难点: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有以下两个方面

  1.感悟课文用词的精当。

  2.融情于文,与课文产生情感共鸣。

  说过程:

  在确定了教学目标、重难点的基础上,这一课时的授课形式,我主要是以创设情境,体验情感,师生入情入境与文本对话为主。

  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1.激**感,引起需求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学*内容有足够的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探索欲望和饱满的情绪状态,才会自发地调动全部感观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去。所以一开始我就用带有浓厚傣族气息的葫芦丝音乐《月光下的凤尾竹》的和凤凰花的画面导入课文第一自然段的学*,让学生在视、听觉的双重冲击下,带着自己的感受来朗读第一小节,一下子就进入到课文情境当中,进而产生一种非常想去参加泼水节的情感和需要。

  2.创设情境,体验情感

  课文第二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段,我把它分为三个层次进行教学,不断地给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发挥想象,朗读感悟。

  陶行知说:儿童的思维在手上,所以,让学生在生动形象的表演中理解抽象的语言,这既符合小学生的思维*惯,又充分调动起学生学*的积极性。在教学该段第一层次1-2两句时,我紧紧抓住“提、端、滴、撒”这些动作,让学生在课堂上做一做,动一动,再读一读,从而感悟文章用词的精当,体验文本蕴涵的情感。

  第二个层次3-4两句是本课教学的重中之重,我打算在此对学生进行读、说、演、感悟全方位语文素养的培养。通过读一读、评一评、说一说、演一演等方式积极创设傣族人民泼水的热闹情境,引导学生边朗读边想象,在阅读过程中加强角色体验,充分参与言语实践活动,真切地感知课文中人物的内心情感,加深其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感悟的过程。从而实现小语新课标所提出的“学生的个性化阅读”。

  具体环节我是这样设计的:

  A.播放欢快的象脚鼓点声,让学生 初步感受节日的“快乐、有趣”,来引发学生读书、探知的欲望。

  B.紧接着我再次创设情境:同学们,这是一个泼水的广场,来!把你们的桶提起来,盆端起来,瓢拿起来,看一看,你的好朋友在哪里,快去泼吧。接着让学生下位,互相追赶,互相泼水,尽情体验泼水节的快乐。

  C.让学生读出自己的体验。

  D.观看傣家人过泼水节的实况录像,再次感受泼水节的欢乐。

  E.最后,通过男、女生赛读来加深对文中人物的情感体验。

  我国杨再隋教授说过:“引导学生进入情感体验过程,教师要适时地引起学生思维的冲突。——体验课文的情感因素并与之共鸣,这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为了突破傣族人民用泼水这种特殊的方式向别人表达着美好的祝福。这一教学的难点:在教学第三个层次第5句时,我采用自然、贴切的现场采访,让学生如临其境,深深体验泼水开始时人们急切的等待、泼水时的热闹和欢乐之情,深刻领悟泼水的象征意义,领悟傣家独有的风情。

  具体环节设计如下:

  A.角色体验:你身上湿淋淋,为什么脸上还笑开了花?让学生充分表达。

  B.出示第5句,生读。

  C.师述:怪不得人们那么高兴,原来清水是吉祥如意的象征,泼出去的水会给人们带来幸福呀!

  D.生带着新的感受再读3-4句。

  3.详略交替,以读代讲

  课文第三自然段的教学,我进行了弱处理,第一句,师伴以音乐,渲染气氛,以读代讲;第二句,以声、像手段为烘托,让学生在欢快的乐曲声中展开想象的翅膀,还原文本中画面,感受泼水后欢快的热烈场面,读出高兴,不忍离去的心情。

  4.回归全文,拓展延伸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通过大量的语言实践,促使学生积累一定的语言材料。所以朗读是语文教学中的“传家宝”,教师应以读为本,积极营造一种以书声琅琅为主的课堂气氛。总结时我打算用激励性的语言:“小朋友,你们愿意用朗读,带俞老师去西双版纳过个快乐的泼水节吗?”来激发学生声情并茂的朗读全文。

  开放的课堂才能彰显出无限生机,把语文学*向课外拓展,向课后延伸,把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去思考、去探索、去创造,让学生在开放的课堂教学中去实践,学生蕴藏的智力才能得到充分的挖掘,思维的火花才能得到碰撞和闪光。所以最后,根据课后练*4的要求,在学生交流收集资料的基础上,我用图片的形式又适当补充了一些我国其他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并鼓励感兴趣的同学,组成研究小组,课后到图书馆或上网去查阅更多详细的资料。既让学生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丰富了精神世界,同时也把探索的种子播撒在了学生的心田。

  以上是我的全部教学设计,肯定还有许多不足之处,敬请各位提出宝贵意见。谢谢大家!

欢乐的泼水节说课稿 5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单元《五彩云南》设有“多彩的裙摆”,“风花雪月看白族”,“欢乐的泼水节”三个课题。运用丰富的艺术活动为学生开启一扇扇民族艺术之窗,让他们在这一片多彩的天地里去了解、发现各民族的特点,不断积累知识和技能,进行艺术的创造和表现。本节课为“欢乐的泼水节”的第二课时,着重从民族特色出发,展开对傣族的介绍。了解傣族的风土人情,重要的节日“泼水节”,学跳孔雀舞,让孩子在活动过程中充分展示自己,提高能力,并从中感受到学*的快乐。

  (二)教学三维目标及确立依据

  根据教材的特点,以及课标指出的:“音乐课程目标的设置应以音乐课程价值的实现为依据。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本课的教学目标我是这样来设置的:

  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准确掌握附点节奏,能初步掌握傣族简单的舞蹈动作。

  2、过程与方法:用体验、探究、想象、合作、视觉图象等多种教学方法,学生自主地参与到各项学*活动之中。在活动过程中,孩子能充分展示自己,提高能力,并从中感受到学*的快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在欣赏、歌唱、舞蹈等学*活动中,感受音乐作品,并能初步感受傣族的人文风情,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三)教学重难点及确立依据

  结合学生的学情及教材内容,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学*傣族舞蹈,感受傣族舞蹈的风格。

  确立依据:课标中指出,要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和方式引导学生走进音乐,

  在亲身参与音乐活动的过程中喜爱音乐,掌握音乐基本知识和初步技能。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观看孔雀的录像,学*孔雀的姿态,创编孔雀的动作。

  确立依据:中小学音乐课程中的音乐创造,目的在于通过音乐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质。在教学过程中,应设定生动有趣的创造性活动的内容,发展学生的想像力,增强学生的创造意识及合作意识。

  二、说教法学法

  在本节课中,我创设了相应的情境,使儿童在体验中既受到情感的熏陶,又获得形式、技能的领悟。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出发点,运用多种形式和表现手法,让学生体验、发现、创设、表现和享受音乐的美、生活的美。

  具体的教法有:

  1、情境创设法。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创设融洽的音乐情境。

  2、提问法。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和新的眼光来观察事物。

  3、直观演示法。运用多媒体教学,优化音乐教学过程,为学生提供一种声音、图像结合的动态情境,调动学生多种感官,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当中来。

  具体的学法有:

  1、观察发现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无拘无束地说出自己的理解、看法。

  2、表演体验法。让学生在感悟音乐的基础上,大胆想象表演,发挥个性。

  3、合作学*法。通过小组合作创编舞蹈,让学生学会与人合作,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三、说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在课堂一开始,我播放歌曲《爱我中华》,让学生律动进教室。这样,可以放松孩子的紧张心情,释放他们的热情,一下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为待会的歌曲表现做铺垫。

  2、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傣族的资料

  课前布置学生查找有关傣族的资料,与同学交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让他们对傣族有初步的了解。

  3、乘坐“七彩云南”号节奏火车

  创设旅游情境,自然地将学生带入今天的艺术活动。艺术课程主张开展具有游戏倾向的艺术活动,通过有组织的游戏活动,增加教学的趣味性,提高学生艺术学*的兴趣,使学生在游戏中体验艺术。在这个环节中,运用游戏的形式进行节奏训练,让学生用动物的叫声模仿节奏型,进一步巩固附点节奏。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在游戏当中潜移默化地掌握知识、巩固知识。

  4、到达第一站——“云南印象”

  课件出示,通过优美的音乐及迷人的画面,老师以导游的身份介绍云南风土人情,学生对傣族的人文风情有更进一步的了解,带给学生美的感受。

  5、到达第二站——“孔雀园”

  这一环节,我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在复*歌曲后,通过观看孔雀录像,引导学生模仿孔雀的姿态。鼓励大胆创新,注重培养学生的独创性,对表演得出色的同学给予评价。观看傣族孔雀舞蹈,感受傣族舞蹈的风格。进一步激发学生舞动的欲望,通过学*傣族简单的舞蹈动作,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创编舞蹈,为学生提供发展个性的可能和空间。

  6、到达第三站——“傣族乐器馆”(拓展延伸)

  这个环节中,通过介绍葫芦丝,结合本校的校本课程,请学*葫芦丝的学生为全班同学表演,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文化的兴趣和热爱。通过对象脚鼓的认识和欣赏象脚鼓舞蹈,了解象脚鼓的声音、演奏方式,感受象脚鼓舞蹈带来的欢乐情绪。

  7、课堂结束

  在轻快、活泼的《孔雀舞》歌曲中,学生模仿孔雀的姿态出教室,结束本节课的教学活动。

  总之,本节课的设计考虑到了音乐艺术学科的特点、教学任务、学生的年龄特点,综合运用各种教学辅助设施使课堂气氛更活跃,让孩子的学*兴趣始终处于积极状态,从中得到美的体验和享受。


欢乐的“泼水节”作文(精选5篇)(扩展3)

——欢乐的泼水节说课稿(5)份

  欢乐的泼水节说课稿 1

  说教材:

  《欢乐的泼水节》这课紧扣“欢乐”记叙了居住在西双版纳的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情景,初步进行尊重各民族风俗*惯的教育。全文有三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凤凰花开了,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到了。第二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部分。这有五句话,具体生动地写了泼水节的欢乐场面。第一、二句写人们做的准备。第三、四句写泼水的场面。第五句点出了泼水的象征意义。第三自然段略写了泼水节的其他活动。因民族差异,学生对泼水节了解较少,难以与课文产生情感共鸣。学生年龄小,有强烈的好奇心,思维较活跃。

  根据新课标及教材的安排,再结合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格里的5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感受课文用词的精当。

  2、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边读边想,体验感悟的能力

  3、创设情境,学生全面热情参入,师生与课文产生情感共鸣,领悟傣族人民过节的欢乐心情。

  其中1、2是重点,3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根据教材特点,学生特点,我打算用三课时来完成教学目标。

  第一教时:我将通过“揭题设疑 ,激趣导入;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指导书写”这三个环节引领学生初步感知文本。

  一、揭题设疑 ,激趣导入。

  上课开始,多媒体显示泼水节的欢乐情景,让同学们说说所看到的情景,相机揭示课题,读准课题,围绕课题让学生质疑,从而让学生带着“什么叫泼水节?人们互相泼水表示什么意思呢?等问题进入第二环节。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在这个环节里,我先让学生借助拼音按要求自渎课文,把课文读正确,再指名请不同层次的同学分节读,读后互相正音,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反复读,结合朗读回答刚开始提出的问题。

  三、指导书写

  这节课,我将指导学生书写“泼、桶、祥、如、味”。这五个都是左右结构的字,引导学生写时注意左窄右宽的特点。

  第三课时:

  我将通过“复*旧知,导入新课;整理思路,指导背诵;补充练*,拓展知识”这三个坏节深化文意,并且让学生巩固本课学到的基础知识。在学完课文后让学生交流上网查找到的有关少数民族的节日,让他们更多的了解民族风俗*惯。

  下面我重点说说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主要有复*导入、精读感悟、设计作业,拓展延伸这三个环节。

  一、复*导入这个环节主要让学生回顾本课学到的生字和新词。

  二、精读感悟:

  主要是以创设情境,体验情感,师生入情入境与文本对话为主。

  1、激**感,引起需求

  开课:用上节课学的第一自然段导入,伴以《月光下的凤尾竹》的音乐和凤凰花的画面导入,学生读一读、背一背第一节,进入情境。<这样设计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情感即非常想去参加泼水节>

  2、创设情境,体验情感

  课文第二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段,我把它分为三个层次进行教学,不断地给学生创设情境,发挥想象,朗读感悟。

  第一个层次1-2句,体现“做一做、读一读”

  抓住“提、端、滴、撒”这些动作,让学生做一做,(凭我以往的教学经验,低年级的学生会做的兴致盎然)从而感悟文章用词的精当。激发学生饶有兴趣的读1-2句。

  第二个层次3-4句是教学重中之重,在此对学生进行读、说、演、感悟全方位语文素养的培养,因此设计了以下环节。

  A.出示象脚鼓点声,引发学生读的欲望,先读,感到“快乐、好玩”。

  B.创设情境:同学们,这是一个泼水的广场,来把你们的桶提起来,盆端起来,瓢拿起来,看一看,你的好朋友在哪里,快去泼吧。学生下位,互相追赶,体验泼水节的快乐。

  C.读出体验

  D.看课件,(傣家人过泼水节的录像)

  E.体验后,观看后,男、女生赛读

  (以上环节设计,重在创设情境,激发想像,体验感悟,读出层次,突破难点,让师生融情于文,体验师生与文本的对话过程)

  第三个层次:5句

  A.角色体验:你身上湿淋淋,为什么脸上还笑开了花?

  B.出示第5句,生读。

  C.师述:怪不得人们那么高兴,原来清水是吉祥如意的象征,泼出去的水会给人们带来幸福呀,带着新的感受再读3-4句。

  D.生读3-4句。

  (此环节设计是让学生更深刻领悟泼水的象征意义,领悟傣家独有的风情,从而更好的突破重难点)

  3.第三自然段的教学,我进行了弱处理

  第一句,师伴以音乐,渲染气氛,以读代讲。

  第二句,以声像手段烘托,让学生在乐声中唱起来,跳起来,在象脚鼓声中赛龙舟。在礼炮声中,在五彩滨纷的烟花中,感受泼水后欢快的热烈场面,读出高兴,不忍离去的心情。

  4、回归全文

  用读给在座的老师听,让在座的老师听了你们的朗读也想去西双版纳过泼水节,激发学生声情并茂的朗读全文。

  课文学完后,我将指导学生书写剩下的5个生字“互、吉、幸、肯、离”重点指导“幸、离”这两个易错字。

  三、设计作业,拓展延伸

  课文学完后,我将布置两项作业,1、试着背诵课文,看谁第一个背出来。2、查找少数民族的风俗节日。学生可以通过书籍、上网查资料,也可以问大人。这样学生可以通过不同的渠道获得了知识。

  板书设计:

  我根据二年级学生的特点,课文的主要内容,尽量以简洁的板书来涵盖全文内容,突出主题“欢乐”

  20 欢乐的泼水节

  白天 早早来到 早已准备

  追逐 灌 泼 (脸上笑开了花)

  深夜 唱 歌 跳舞 赛龙舟 放烟火

  欢乐的泼水节说课稿 2

  说教材:

  《欢乐的泼水节》这课紧扣“欢乐”记叙了居住在西双版纳的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情景,初步进行尊重各民族风俗*惯的教育,全文有三个自然段,第一自然写凤凰花开了,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到了,第二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部分,这有五句话,具体生动地写了泼水节的欢乐场面,第一、二句写人们做的准备,第三、四句写泼水的场面,第五句点出了泼水的象征意义,第三自然段略写了泼水节的其他活动。

  析学生:

  因民族差异,学生对泼水节了解较少,难以与课文产生情感共鸣。学生年龄小,有强烈的好奇心,思维较活跃。

  说目标:

  根据新课标及教材的安排,再结合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是这样设计的。

  一、知识与能力

  1.学会生字,感受课文用词的精当。

  2.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边读边想,体检感悟的能力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

  创设情境,情感体验,学生全面热情参入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师生与课文产生情感共鸣,领悟傣族人民过节的欢乐心情。

  四、重难点:

  1.感悟用词的精当

  2.融情于文,与文产生情感共鸣

  说教学:

  在确定了目标、重难点的基础上,第二课时教学授课形式,主要是以创设情境,体验情感,师生入情入境与文本对话为主。

  1、激**感,引起需求

  开课:用上节课学的第一自然段导入,伴以《月光下的凤尾竹》的音乐和凤凰花的画面导入,学生读一读、背一背第一节,进入情境。lt;这样设计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情感即非常想去参加泼水节gt;

  2、创设情境,体验情感

  课文第二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段,我把它分为三个层次进行教学,不断地给学生创设情境,发挥想象,朗读感悟。

  第一个层次1—2句,体现“做一做、读一读”

  抓住“提、端、滴、撒”这些动作,让学生做一做,(凭我以往的教学经验,低年级的学生会做的兴致盎然)从而感悟文章用词的精当。激发学生饶有兴趣的读1—2句。

  第二个层次3—4句是教学重中之重,在此对学生进行读、说、演、感悟全方位语文素养的培养,因此设计了以下环节。

  A.出示象脚鼓点声,引发学生读的欲望,先读,感到“快乐、好玩”。

  B.创设情境:同学们,这是一个泼水的广场,来把你们的桶提起来,盆端起来,瓢拿起来,看一看,你的好朋友在哪里,快去泼吧。学生下位,互相追赶,体验泼水节的快乐。

  C.读出体验

  D.看课件,(傣家人过泼水节的录像)

  E.体验后,观看后,男、女生赛读

  (以上环节设计,重在创设情境,激发想像,体验感悟,读出层次,突破难点,让师生融情于文,体验师生与文本的对话过程)

  第三个层次:5句

  A.角色体验:你身上湿淋淋,为什么脸上还笑开了花?

  B.出示第5句,生读。

  C.师述:怪不得人们那么高兴,原来清水是吉祥如意的象征,泼出去的水会给人们带来幸福呀,带着新的感受再读3—4句。

  D.生读3—4句。

  (此环节设计是让学生更深刻领悟泼水的象征意义,领悟傣家独有的风情,从而更好的突破重难点)

  3.第三自然段的教学,我进行了弱处理

  第一句,师伴以音乐,渲染气氛,以读代讲。

  第二句,以声像手段烘托,让学生在乐声中唱起来,跳起来,在象脚鼓声中赛龙舟。在礼炮声中,在五彩滨纷的烟花中,感受泼水后欢快的热烈场面,读出高兴,不忍离去的心情。

  4、回归全文

  用读给在座的老师听,让在座的老师听了你们的朗读也想去西双版纳过泼水节,激发学生声情并茂的朗读全文。

  5、生字教学

  学写“吉”、

  “祥”二字,引导学生观察、描红,提醒写好这两字要注意的地方。来指导学生写好两字。

  说效果:

  此课教学,基本上达到了我预设目标,师生都能融情于文。特别让我感动的`是:

  1、请他们自读二自然段后,我问他们有什么想说的吗?学生有那么多读后的感受跟我说,比我预想的“泼水节很好玩”,“人们好高兴呀”这些话要丰富的多。他们有的说了心中的小问号,有的说了当时的情景,有的说了自己的感受,当时,学生的回答激励了我,我感觉他们真可爱,真会读书,更爱思考。

  2、学生是最真实的,比如弱处理的第三段,礼炮的轰鸣,五彩缤纷的火花,象脚鼓点声中赛龙舟的场面,给了学生巨大的震憾,让他们在课堂上情不自禁的欢呼起来。

  然而在唱起歌来,跳起舞来时,我放的是音乐课曾学的傣族舞蹈《金孔雀轻轻跳》我班学生都会跳,在元旦联欢会上还表演过,然而课堂上只听见唱,没有几个人跳,课后我也反思了一下,原因有二,一是我放的是伴奏带,由听到唱到跳,于学生着想,是必有一个熟悉过程,因此不能达到伴奏带一响,马上就能唱跳的效果,因为毕竟是二上学的一首歌,也许在这里我放有歌词的歌带,效果会好些。二,我要学会他们音乐课上那样跳就好了,能刺激他们的回忆。因此此处为学生着想不够。

  此外,我希望我评价学生的语言更精炼些,不要重复学生的答案。

  欢乐的泼水节说课稿 3

  说教材:

  《欢乐的泼水节》这课紧扣“欢乐”记叙了居住在西双版纳的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情景,初步进行尊重各民族风俗*惯的教育,全文有三个自然段,第一自然写凤凰花开了,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到了,第二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部分,这有五句话,具体生动地写了泼水节的欢乐场面,第一、二句写人们做的准备,第三、四句写泼水的场面,第五句点出了泼水的象征意义,第三自然段略写了泼水节的其他活动。

  析学生:

  因民族差异,学生对泼水节了解较少,难以与课文产生情感共鸣。学生年龄小,有强烈的好奇心,思维较活跃。

  说目标:

  根据新课标及教材的安排,再结合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是这样设计的。

  一、知识与能力

  1.学会生字,感受课文用词的精当。

  2.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边读边想,体检感悟的能力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

  创设情境,情感体验,学生全面热情参入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师生与课文产生情感共鸣,领悟傣族人民过节的欢乐心情。

  四、重难点:

  1.感悟用词的精当

  2.融情于文,与文产生情感共鸣

  说教学:

  在确定了目标、重难点的基础上,第二课时教学授课形式,主要是以创设情境,体验情感,师生入情入境与文本对话为主。

  1、激**感,引起需求

  开课:用上节课学的第一自然段导入,伴以《月光下的凤尾竹》的音乐和凤凰花的画面导入,学生读一读、背一背第一节,进入情境。lt;这样设计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情感即非常想去参加泼水节gt;

  2、创设情境,体验情感

  课文第二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段,我把它分为三个层次进行教学,不断地给学生创设情境,发挥想象,朗读感悟。

  第一个层次1—2句,体现“做一做、读一读”

  抓住“提、端、滴、撒”这些动作,让学生做一做,(凭我以往的教学经验,低年级的学生会做的兴致盎然)从而感悟文章用词的精当。激发学生饶有兴趣的读1—2句。

  第二个层次3—4句是教学重中之重,在此对学生进行读、说、演、感悟全方位语文素养的培养,因此设计了以下环节。

  A.出示象脚鼓点声,引发学生读的欲望,先读,感到“快乐、好玩”。

  B.创设情境:同学们,这是一个泼水的'广场,来把你们的桶提起来,盆端起来,瓢拿起来,看一看,你的好朋友在哪里,快去泼吧。学生下位,互相追赶,体验泼水节的快乐。

  C.读出体验

  D.看课件,(傣家人过泼水节的录像)

  E.体验后,观看后,男、女生赛读

  (以上环节设计,重在创设情境,激发想像,体验感悟,读出层次,突破难点,让师生融情于文,体验师生与文本的对话过程)

  第三个层次:5句

  A.角色体验:你身上湿淋淋,为什么脸上还笑开了花?

  B.出示第5句,生读。

  C.师述:怪不得人们那么高兴,原来清水是吉祥如意的象征,泼出去的水会给人们带来幸福呀,带着新的感受再读3—4句。

  D.生读3—4句。

  (此环节设计是让学生更深刻领悟泼水的象征意义,领悟傣家独有的风情,从而更好的突破重难点)

  3.第三自然段的教学,我进行了弱处理

  第一句,师伴以音乐,渲染气氛,以读代讲。

  第二句,以声像手段烘托,让学生在乐声中唱起来,跳起来,在象脚鼓声中赛龙舟。在礼炮声中,在五彩滨纷的烟花中,感受泼水后欢快的热烈场面,读出高兴,不忍离去的心情。

  4、回归全文

  用读给在座的老师听,让在座的老师听了你们的朗读也想去西双版纳过泼水节,激发学生声情并茂的朗读全文。

  5、生字教学

  学写“吉”、“祥”二字,引导学生观察、描红,提醒写好这两字要注意的地方。来指导学生写好两字。

  说效果:

  此课教学,基本上达到了我预设目标,师生都能融情于文。特别让我感动的是:

  1、请他们自读二自然段后,我问他们有什么想说的吗?学生有那么多读后的感受跟我说,比我预想的“泼水节很好玩”,“人们好高兴呀”这些话要丰富的多。他们有的说了心中的小问号,有的说了当时的情景,有的说了自己的感受,当时,学生的回答激励了我,我感觉他们真可爱,真会读书,更爱思考。

  2、学生是最真实的,比如弱处理的第三段,礼炮的轰鸣,五彩缤纷的火花,象脚鼓点声中赛龙舟的场面,给了学生巨大的震憾,让他们在课堂上情不自禁的欢呼起来。

  然而在唱起歌来,跳起舞来时,我放的是音乐课曾学的傣族舞蹈《金孔雀轻轻跳》我班学生都会跳,在元旦联欢会上还表演过,然而课堂上只听见唱,没有几个人跳,课后我也反思了一下,原因有二,一是我放的是伴奏带,由听到唱到跳,于学生着想,是必有一个熟悉过程,因此不能达到伴奏带一响,马上就能唱跳的效果,因为毕竟是二上学的一首歌,也许在这里我放有歌词的歌带,效果会好些。二,我要学会他们音乐课上那样跳就好了,能刺激他们的回忆。因此此处为学生着想不够。

  此外,我希望我评价学生的语言更精炼些,不要重复学生的答案。

  欢乐的泼水节说课稿 4

  一、教学设计思路

  《欢乐的泼水节》是山东美术出版社二年级艺术教程下册第六单元《五彩云南》中的第三个版块。它着重从民族特色出发,展开对傣族的民族风情等有关知识的介绍,主要让学生通过欣赏表现傣族人民生活的图片,了解“泼水节”以及傣族人民甚或的地域、风俗、和服饰等特点。

  从学生及教学的实际出发,本课教学内容对于江汉*原地区的学生来说比较陌生,而且学生的认知水*、审美情趣也有限,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必须借助一定的多媒体,为学生提供尽可能丰富的素材来让学生感知、熏陶、内化、领悟和迁移。进而让学生学唱儿童歌曲、学跳傣族舞蹈的基本舞步和动作,感受傣族人民在欢庆泼水节时的欢快和喜悦情绪。

  在仔细对教材进行分析解读基础上,依据不同年级、不同年龄的孩子有着不同的特点,确定本课教学目标:

  1、欣赏教材主题图,了解傣族的民俗知识。

  2、学*歌曲《金孔雀》,感受歌曲欢乐的情节,并能用自然的声音有表情地进行演唱。

  3、模仿孔雀舞的动作造型,在《金孔雀》的歌声中,创编舞蹈或即兴舞蹈。

  二、教学过程有效创新

  1、运用电教媒体,激发学*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节课的开始是教师谱写一首优美的教学乐章的前奏,是师生情感共鸣的第一音符。精心设计好这个“开端”,使学生从新课开始就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对于学生学*新知是至关重要的。我在教学时,采用了猜谜游戏引入,诱发学生学*兴趣。在教学的开始,我设计了“猜一猜”这一游戏:首先我提问:“在风景秀丽的云南,有一个美丽的民族,他们把一种鸟当作自己吉祥的象征,人们对这种鸟非常的崇敬,刘老师来模仿这只鸟,你们来猜猜是什么鸟?”这句话一下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抓住了学生的心,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望。接着,我让学生根据音乐的特点、老师舞蹈的动作来猜,并说出是怎么猜出来的。学生情绪高涨,在准确猜出后,产生了成功的`喜悦。

  2、巧用电教媒体,连接多种艺术门类

  艺术课程是在教育改革中诞生的新型课程,它的学*内容,由偏重艺术知识技能传授的逐渐递进,转向强调关注学生艺术整合能力和多种文化素养的培养。

  在教学中,我以孔雀朋友(挂画)为契机,以孔雀羽毛为奖励,激发学生学*的欲望,贯穿教学始终。然后借用多媒体,出示一组傣族风情图片欣赏,每张图片的图案色彩艳丽,不同的图片变化多样,同时用《金孔雀》的歌曲旋律做背景,让学生在欣赏图片,了解傣族的风土人情的同时,潜移默化的掌握歌曲的旋律特点,为后面的歌曲教学奠定基础。

  为了让学生了解泼水节的民俗特点。我运用电教媒体,播放傣族泼水节的视频,让学生更直观的感受泼水节,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能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浓厚兴趣,为学*新知识起到铺垫作用。

  3、合理借助电教媒体,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

  在艺术课堂中运用多媒体技术,使用欢快的音乐、丰富多彩的图像,生动形象的动画来传递知识素材,具有其他教学手段所不可比拟的独特魅力,能有效地引发学生愉快主动地学*,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在《欢乐的泼水节》的教学当中,我通过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创设故事情境,使孩子们对少数民族充满了幻想与向往。通过观看傣族舞的图片和教师的示范,让学生了解傣族舞的基本特征,为即兴创编舞蹈奠定基础。

  4、运用电教媒体,升华情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强化新知。

  在课堂的最后,我设计了这样的环节,通过小组竞赛的方式,将孔雀羽毛奖励给学生,然后:“请同学们将自己得到的羽毛给孔雀贴起来,看看,你们的小巧手能把孔雀装扮美丽吗?”在音乐《金孔雀》的旋律中,学生打扮孔雀。师:“瞧瞧你们打扮出来的孔雀多美呀,那咱们把今天学的《金孔雀》也送给它好吗?最后学生在载歌载舞的环境中结束本课的教学。

  三、教学效果及反思

  通过以上的教学设计,有机合理运用电教媒体,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充满艺术氛围的课堂学*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使学生很自然地、轻松地走进课堂去了解泼水节以及傣族人民的地域、风俗、和服饰。而且,教学中通过音乐与视频的有效介入,让学生听着音乐看着画面,同时也感受了所学歌曲的节奏,透过画面感知了舞蹈动作的特点与要领,这样很好的让学生在生动的活动中、观察中有效的实现了艺术知识与能力的构建,突破了教学重难点。因此整节课学生欢乐轻松地学唱儿童歌曲、学跳傣族舞蹈的基本舞步和动作,感受傣族人民在欢庆泼水节中欢快、喜悦的情绪。另外,教学中,反复运用多媒体课件中的音乐,引导学生即兴创编舞蹈、表演舞蹈,有效的升华了学生的情感,对我国民族文化的喜爱与赞赏,同时潜移默化地爱到民族文化多元化的感染熏陶。总之,整个多媒体的学*有效地引发了学生愉快主动地学*,取得了事半而功倍的效果。

  现代化的电教媒体以其形象、直观的优势吸引着学生,特别在艺术教学中,运用电教媒体,在展示艺术意境,表现艺术内涵等方面,具有形象、快捷、模拟逼真、超时空等的优点,它能引导学生在有声、有色、有像的展示下,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中来,优化了艺术课堂教学,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达到了艺术教育寓教于乐的审美教育的目的。作为艺术教师,我同时更希望:现代教育技术与艺术课程的整合发展能成为我们的教育浪潮中一道最亮丽的风景线!

  欢乐的泼水节说课稿 5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单元《五彩云南》设有“多彩的裙摆”,“风花雪月看白族”,“欢乐的泼水节”三个课题。运用丰富的艺术活动为学生开启一扇扇民族艺术之窗,让他们在这一片多彩的天地里去了解、发现各民族的特点,不断积累知识和技能,进行艺术的创造和表现。本节课为“欢乐的泼水节”的第二课时,着重从民族特色出发,展开对傣族的介绍。了解傣族的风土人情,重要的节日“泼水节”,学跳孔雀舞,让孩子在活动过程中充分展示自己,提高能力,并从中感受到学*的快乐。

  (二)教学三维目标及确立依据

  根据教材的特点,以及课标指出的:“音乐课程目标的设置应以音乐课程价值的实现为依据。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本课的教学目标我是这样来设置的:

  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准确掌握附点节奏,能初步掌握傣族简单的舞蹈动作。

  2、过程与方法:用体验、探究、想象、合作、视觉图象等多种教学方法,学生自主地参与到各项学*活动之中。在活动过程中,孩子能充分展示自己,提高能力,并从中感受到学*的快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在欣赏、歌唱、舞蹈等学*活动中,感受音乐作品,并能初步感受傣族的人文风情,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三)教学重难点及确立依据

  结合学生的学情及教材内容,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学*傣族舞蹈,感受傣族舞蹈的风格。

  确立依据:课标中指出,要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和方式引导学生走进音乐,

  在亲身参与音乐活动的过程中喜爱音乐,掌握音乐基本知识和初步技能。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观看孔雀的录像,学*孔雀的.姿态,创编孔雀的动作。

  确立依据:中小学音乐课程中的音乐创造,目的在于通过音乐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质。在教学过程中,应设定生动有趣的创造性活动的内容,发展学生的想像力,增强学生的创造意识及合作意识。

  二、说教法学法

  在本节课中,我创设了相应的情境,使儿童在体验中既受到情感的熏陶,又获得形式、技能的领悟。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出发点,运用多种形式和表现手法,让学生体验、发现、创设、表现和享受音乐的美、生活的美。

  具体的教法有:

  1、情境创设法。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创设融洽的音乐情境。

  2、提问法。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和新的眼光来观察事物。

  3、直观演示法。运用多媒体教学,优化音乐教学过程,为学生提供一种声音、图像结合的动态情境,调动学生多种感官,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当中来。

  具体的学法有:

  1、观察发现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无拘无束地说出自己的理解、看法。

  2、表演体验法。让学生在感悟音乐的基础上,大胆想象表演,发挥个性。

  3、合作学*法。通过小组合作创编舞蹈,让学生学会与人合作,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三、说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在课堂一开始,我播放歌曲《爱我中华》,让学生律动进教室。这样,可以放松孩子的紧张心情,释放他们的热情,一下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为待会的歌曲表现做铺垫。

  2、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傣族的资料

  课前布置学生查找有关傣族的资料,与同学交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让他们对傣族有初步的了解。

  3、乘坐“七彩云南”号节奏火车

  创设旅游情境,自然地将学生带入今天的艺术活动。艺术课程主张开展具有游戏倾向的艺术活动,通过有组织的游戏活动,增加教学的趣味性,提高学生艺术学*的兴趣,使学生在游戏中体验艺术。在这个环节中,运用游戏的形式进行节奏训练,让学生用动物的叫声模仿节奏型,进一步巩固附点节奏。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在游戏当中潜移默化地掌握知识、巩固知识。

  4、到达第一站――“云南印象”

  课件出示,通过优美的音乐及迷人的画面,老师以导游的身份介绍云南风土人情,学生对傣族的人文风情有更进一步的了解,带给学生美的感受。

  5、到达第二站――“孔雀园”

  这一环节,我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在复*歌曲后,通过观看孔雀录像,引导学生模仿孔雀的姿态。鼓励大胆创新,注重培养学生的独创性,对表演得出色的同学给予评价。观看傣族孔雀舞蹈,感受傣族舞蹈的风格。进一步激发学生舞动的欲望,通过学*傣族简单的舞蹈动作,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创编舞蹈,为学生提供发展个性的可能和空间。

  6、到达第三站――“傣族乐器馆”(拓展延伸)

  这个环节中,通过介绍葫芦丝,结合本校的校本课程,请学*葫芦丝的学生为全班同学表演,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文化的兴趣和热爱。通过对象脚鼓的认识和欣赏象脚鼓舞蹈,了解象脚鼓的声音、演奏方式,感受象脚鼓舞蹈带来的欢乐情绪。

  7、课堂结束

  在轻快、活泼的《孔雀舞》歌曲中,学生模仿孔雀的姿态出教室,结束本节课的教学活动。

  总之,本节课的设计考虑到了音乐艺术学科的特点、教学任务、学生的年龄特点,综合运用各种教学辅助设施使课堂气氛更活跃,让孩子的学*兴趣始终处于积极状态,从中得到美的体验和享受。


欢乐的“泼水节”作文(精选5篇)(扩展4)

——《欢乐的泼水节》教案3篇

  最*,我上了一节研讨课《欢乐的泼水节》,以下是我依据上课的思路写的说课稿.

  说教材:

  《欢乐的泼水节》这课紧扣“欢乐”记叙了居住在西双版纳的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情景,初步进行尊重各民族风俗*惯的教育,全文有三个自然段,第一自然写凤凰花开了,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到了,第二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局部,这有五句话,具体生动地写了泼水节的欢乐局面,第一、二句写人们做的准备,第三、四句写泼水的局面,第五句点出了泼水的象征意义,第三自然段略写了泼水节的其他活动。

  析同学:

  因民族差别,同学对泼水节了解较少,难以与课文发生情感共鸣。同学年龄小,有强烈的好奇心,思维较活跃。

  说目标:

  根据新课标和教材的布置,再结合二年级同学的年龄特点,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是这样设计的。

  一、知识与能力

  1.学会生字,感受课文用词的精当。

  2.培养同学边读边思,边读边想,体检感悟的能力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

  创设情境,情感体验,同学全面热情参入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师生与课文发生情感共鸣,领悟傣族人民过节的欢乐心情。

  四、重难点:

  1.感悟用词的精当

  2.融情于文,与文发生情感共鸣

  说教学:

  在确定了目标、重难点的基础上,第二课时教学授课形式,主要是以创设情境,体验情感,师生入情入境与文本对话为主。

  1、激**感,引起需求

  开课:用上节课学的第一自然段导入,伴以《月光下的凤尾竹》的音乐和凤凰花的画面导入,同学读一读、背一背第一节,进入情境。<这样设计的目的是,激发同学的情感即非常想去参与泼水节>

  2、创设情境,体验情感

  课文第二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段,我把它分为三个层次进行教学,不时地给同学创设情境,发挥想象,朗读感悟。

  第一个层次1-2句,体现“做一做、读一读”

  抓住“提、端、滴、撒”这些动作,让同学做一做,(凭我以往的教学经验,低年级的同学会做的兴致盎然)从而感悟文章用词的精当。激发同学饶有兴趣的读1-2句。

  第二个层次3-4句是教学重中之重,在此对同学进行读、说、演、感悟全方位语文素养的培养,因此设计了以下环节。

  A.出示象脚鼓点声,引发同学读的欲望,先读,感到“快乐、好玩”。

  B.创设情境:同学们,这是一个泼水的广场,来把你们的桶提起来,盆端起来,瓢拿起来, 看一看,你的好朋友在哪里,快去泼吧。同学下位,互相追赶,体验泼水节的快乐。

  C.读出体验

  D.看课件,(傣家人过泼水节的录像)

  E.体验后,观看后,男、女生赛读

  (以上环节设计,重在创设情境,激发想像,体验感悟,读出层次,突破难点,让师生融情于文,体验师生与文本的对话过程)

  第三个层次:5句

  A.角色体验:你身上湿淋淋,为什么脸上还笑开了花?

  B.出示第5句,生读。

  C.师述:怪不得人们那么高兴,原来清水是吉祥如意的象征,泼出去的水会给人们带来幸福呀,带着新的感受再读3-4句。

  D.生读3-4句。

  (此环节设计是让同学更深刻领悟泼水的象征意义,领悟傣家独有的风情,从而更好的突破重难点)

  3.第三自然段的教学,我进行了弱处置

  第一句,师伴以音乐,渲染气氛,以读代讲。

  第二句,以声像手段烘托,让同学在乐声中唱起来,跳起来,在象脚鼓声中赛龙舟。在礼炮声中,在五彩滨纷的烟花中,感受泼水后欢快的`热烈局面,读出高兴,不忍离去的心情。

  4、回归全文

  用读给在座的老师听,让在座的老师听了你们的朗读也想去西双版纳过泼水节,激发同学声情并茂的朗读全文。

  5、生字教学

  学写“吉”、“祥”二字,引导同学观察、描红,提醒写好这两字要注意的地方。来指导同学写好两字。

  说效果:

  此课教学,基本上达到了我预设目标,师生都能融情于文。特别让我感动的是:

  1、请他们自读二自然段后,我问他们有什么想说的吗?同学有那么多读后的感受跟我说,比我预想的“泼水节很好玩”,“人们好高兴呀”这些话要丰富的多。他们有的说了心中的小问号,有的说了当时的情景,有的说了自身的感受,当时,同学的回答激励了我,我感觉他们真可爱,真会读书,更爱考虑。

  2、同学是最真实的,比方弱处置的第三段,礼炮的轰鸣,五彩缤纷的火花,象脚鼓点声中赛龙舟的局面,给了同学巨大的震憾,让他们在课堂上情不自禁的欢呼起来。

  然而在唱起歌来,跳起舞来时,我放的是音乐课曾学的傣族舞蹈《金孔雀轻轻跳》我班同学都会跳,在元旦联欢会上还扮演过,然而课堂上只听见唱,没有几个人跳,课后我也反思了一下,原因有二,一是我放的是伴奏带,由听到唱到跳,于同学着想,是必有一个熟悉过程,因此不能达到伴奏带一响,马上就能唱跳的效果,因为终究是二上学的一首歌,也许在这里我放有歌词的歌带,效果会好些。二,我要学会他们音乐课上那样跳就好了,能刺激他们的回忆。因此此处为同学着想不够。

  此外,我希望我评价同学的语言更精炼些,不要重复同学的答案。

  教材分析:

  课文记叙了居住在西双版纳的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情景,并进行尊重各民族风俗*惯的教育。全文紧扣“欢乐”来写,可通过指导朗读,让同学体会傣族人民过节的欢乐心情。课文配有插图,生动描绘了傣族人民相互泼水和唱歌跳舞的情景。

  同学情况:

  我们班的同学家庭条件都不是很好,对这方面的积累非常少,少数同学家里有条件,可找到有关泼水节的资料,能激起其他同学的学*兴趣。二年级的同学,有一定的阅读、分析能力,但不是很强,所以可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学*课文。我们班的同学在识记生字上颇有一番见地,所以对识记生字这一重难点的突破,同学掌握的情况会较好。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两条绿线内的六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知道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初步了解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独有的风俗*惯。

  教学重难点:

  1、识字、写字。

  2、了解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独有的风俗*惯。

  设计理念:

  以第一课时为例。在板书课题后,让同学就题目提出问题,接着有几个同学说说他们在课前找到的资料,激发其他同学的兴趣,让同学愿意去读课文。利用小组的能力合作总结出每个自然段的大意,通读全文。记字这一环节,让同学用自身的智慧去识记生字,显出同学自身的见地。不是局限于我说出这个字的结构,他们就依照我的话去死记。这一环节的目的就是让同学能想出多种方法来识记生字。

  教学流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

  1、板书课题,教“泼”,领读课题。

  2、读了这个题目后,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生提问:

  (1)泼水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

  (2)什么是泼水节?泼水节是怎么来的?

  (3)到了泼水节的时候,人们都干些什么?

  (4)人民相互泼水代表什么?

  3、今天上课前,我们班有些同学说他们找到一些有关泼水节的资料,想说出来和大家分享。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

  请上这些同学上来讲泼水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以和泼水节的由来。(同学听得津津有味)

  4、听完这几位同学的介绍后,大家你有什么感觉?(生答想更多地了解泼水节)好,那我们就一起认真地看课文,它会告诉我么有关泼水节的具体的事。

  二、初读感知

  1、标出自然段序号,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揭示生字词。

  Tǒng桶hù互相shī līn līn湿淋淋jí xiáng吉祥xìng fú幸福kěn lí不肯离去bǎn nà西双版纳fèng凤凰花sài竞赛

  (1)指名拼读、同桌互读,开火车读(适时纠正)

  (2)小组合作,联系上下文,说说你们组理解了那些词语的意思。

  各小组讨论后汇报。(有的小组课前查过字典,有的同学是根据自身对课文的理解来解释词语)

  (3)词语都理解了,真能干,我把拼音去掉,你们还会读吗?谁来挑战一下?(同学争相拼读,气氛活跃)

  3、我们把生字词带到课文中读一读,把课文读正确、流利。(各小组长带领组员读)

  4、指名分自然段朗读。师生一起纠正。

  5、分三大组朗读。

  三、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1、通过朗读课文,刚才提出的问题,你又解决了哪一个?从哪句话中理解的?

  2、组长带领组员概括段意,然后各组交流。

  3、齐读课文。

  四、教同学字

  1、出示生字,本课的生字你记住了哪些?是怎么记的?说给你们小组的成员听。

  2、汇报:(同学想出了很多方法,现把较特别的举例如下)

  泼:1)左右结构,左边是“三点水旁”,右边是个“发”字。

  2)水把头发弄湿了,就是“泼”。

  3)水淋头发就是“泼”。

  湿:1)雨过天晴,在太阳下写作业。

  2)遇水更明显,就是“湿”。

  淋:两根木头遇水,被“淋”湿了。

  肯:1)上止下月。(字谜)

  2)一天,嫦娥在月亮上拉板车,王母娘娘看到后,让嫦娥停下,告诉她:月亮上禁止拉板车。(小幽默)

  3)嫦娥在月亮上跳,被王母娘娘禁止,怕她把月亮跳踏。

  吉:士兵张大口。

  祥:人们把羊送给神仙,希望自身能吉祥如意。

  3、示范写生字,生书空。

  4、说说写这些字要注意什么?

  5、同桌互助描红前五个字。

  教学后记:

  这堂课我自身感觉较好,运用了课改新理念,让同学发生学*的欲望,学会自主学*,我把课堂还给了同学,让同学成为课堂的主人,我起到的只是一个引导和过渡的作用。先是课前收集资料,让同学得到了自主的一点点乐趣,激发了其他同学的兴趣;开课前同学提出的问题都比较有意思,他们学会了在阅读中提出问题,这是学好课文的前提,在小组成员的一起努力下,他们能概括出段落大意,理解词语意思。看来,小组合作能带给同学快乐的学*体验,让他们更有信心学好。在记忆生字的时候,小朋友们的表示让我自愧不如,活跃的思维,大胆的想象,他们用换部首、编口诀、编故事、小幽默、字谜等方式来记忆生字,因为是他们自身想的,而且很有趣,所以记忆也很深刻,这让我觉得同学做自身学*的主人是很好的,他们的能力会提高得比较快,思维也很开阔。这些都给我以后的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启示,既然这样放手的效果好,那我以后就应该把主动权都还给他们,让他们做自身学*的主人。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4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了解泼水节是傣族人民独有的风俗*惯。

  教材说明

  课文紧扣“欢乐”记叙了居住在西双版纳的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情景,初步进行尊重各民族风俗*惯的教育。全文有3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凤凰花开了,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到了。第二自然段详写了人们互相泼水的情景及其象征意义。第三自然段写人们唱歌跳舞、赛龙舟、放烟火直到深夜。

  教学难点

  由于学生对泼水节了解过少,所以在教学上重点让学生体会、领悟傣族人民过节的欢乐心情。

  教学课时

  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检查,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

  2.一分钟内自我检查订正,并跟同桌说说,你找到写错别字的原因。

  3.导入新课。

  二营造氛围,激**感

  1.屏幕呈现傣族人民泼水的欢乐场面。

  2.去了西双版纳你最想干什么?

  3.师生共演坐火车去西双版纳。

  三整体感知体验欢乐

  1.自由朗读课

  (提醒朗读时注意读书姿势、表情等)

  2.课件出示问题。

  你能从文中找出描写泼水的句子和欢乐的场面吗?试试看,相信你能找到的。

  (引导学生回答问题时回答完整,并对回答好的同学,老师示范表演泼水的动作并送上祝福的话。)

  3.屏幕出示泼水场面。

  ①指导学生有序观察画面。

  ②师生共演泼水的动作。

  (让学生知道应一边泼一边送上祝福的话。)

  ③指名表演。

  A 生评。

  B 询问有几种泼水动作。

  (老师举例点拔,让学生明白灌和泼的不同之处。)

  ④学生自由朗读。


欢乐的“泼水节”作文(精选5篇)(扩展5)

——《欢乐的泼水节》教学反思6篇

  这篇课文描写了居住在西双版纳的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热闹情景。从文章的字里行间都透出浓浓的欢庆节日的热闹气氛。引导学生如何从文本中感受傣族人民盼望过节的急切,欢度节日的喜悦是本课的重点。

  根据教材的'特点我的教学设计是以读为主,渲染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节日的欢乐。为了达成这个目的,我采用了以下的方式:

  (一)引导学生进行角色参与,如:说说你是怎么准备的,为什么活动还没开始你就早早地来了,引导学生体会傣族人民盼望过泼水节的那份急切的心情。在处理泼水的那部分时,让学生自己动手参与,尽情地泼一泼,并设计了几个谈话环节,调动学生的情绪,丰富学生的语言。你想把水泼向谁,为他送上怎样的祝福。我的用意十分明确,就是为了入情入境,让学生借助表演,借助谈话读好文字,读出文字中蕴含的那份喜悦,感受人们的那份热情。但目的明确,实际效果总与我理想中的境界相差一截。尤其是最后一句“怎么能不高兴呢!”我提醒学生这是一句感叹句,可学生始终没有读出感叹的语气,指名读,示范读后,还是没有到位。我想学生并没有像我理想中的那样,情绪并没有调动起来,我想与我的情绪也有关系,我并没有热情饱涨地参与进去,言语还不够有煽动性。

  (二)在教学中我以视频出示的方式,让学生感受一下泼水的热闹场面,同时也指导学生仔细观察,但这里指导不够细致。在这里可以更好地利用这一段资料,引导学生用上课文中的表达方式,指导学生观察,帮助学生规范积累语言。如:“大家互相追赶,你用水枪向我身子上射,我拎桶往你头上浇……”指导学生把话说具体,说形象,借助课文的表达指导学生观察,学会表达。

  上完课感受最深的是我的教学想了很多,但具体实施起来还不够细致,上得不够到位。

  《欢乐的泼水节》主要紧扣“欢乐”一词,记叙了居住在西双版纳的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盛大场面,表现了祥和、欢乐的气氛。由于这是少数民族的节日,对于我们这的下朋友相对比较陌生,仅靠朗读来教学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我主要是将多媒体落到实处,与朗读想结合来理解课文内容,人们泼水的欢乐以及那盛大的场面我通过课件的展示,使学生身临其境,从而对课文的内容有更深刻的理解。第二自然段是文章的重点段落,因此我在教学的时候主要是抓住重点词句来理解课文。我是这样教学的:

  师:盼望以久的泼水节终于来了,那么参加泼水节要准备些什么呢?快去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师:你做了什么准备?

  师:有人来得还要早呢!你来做什么的呀?

  (很自然地引出了第二自然段中的第二句话“大街的两旁早已准备好了清水,清水里有的滴上香水,有的洒上花瓣。”)

  师:小姑娘、小伙子们,你们为什么来这么早啊?

  (让小朋友感受到那激动兴奋的心情,有的同学甚至联想到了春游前的那个晚上,可以说是身有体会了)

  接下来是开始泼水的部分:

  师:从哪些地方你感受到了这份欢乐的?

  深入细致地分析课文,为什么身上湿淋淋,人们还那么高兴呢?为什么是感叹号呢?你想把水泼向谁,祝福他什么……

  有了多媒体的帮助,学生可以说是学得不亦乐乎,深刻体验到了泼水节的欢乐,在最后有感情地朗读全段时,那高兴劲,那个有感情哟,让我现在还仿佛听到了那琅琅的读书声,这节课我上得很愉快,学生也是。

  这篇课文介绍了西双版纳傣族人的一项重大节日——泼水节。在第二课时的教学过程中,我紧扣“欢乐”,从傣族人的动作、准备清水的讲究、泼水时的场景让学生来感受这是欢乐的泼水节。由于学生对泼水节不是很了解,在读完课题后,我就立即讲了一个关于泼水节来历的神话故事。所有学生,甚至是刚刚才做过小动作的学生也不由自主地收回了心,凝神倾听着。当讲到大力士怎样把可恶的收税人打死,学生们特别是男生更来了劲。

  看到他们兴致勃勃的小脸蛋,我决定“放第二把火”,让他们观看泼水节时候的视频,这时学生们不仅对泼水节的来历有了一定的了解,而且对泼水的场面也有了可想象的画面扶持。我让学生们找哪些词语可看出这是一次“欢乐的泼水节”?学生们纷纷举手:迎来、早已……当说到“清水是吉祥如意的象征”时我灵机一动,随机问:同学们,假如我们这个教室就是泼水节的现场,我们小朋友也在参加这次的泼水节,你会把水泼向谁?这个问题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一开始范围还很小,说泼给班里的同学、老师、亲人,祝他们吉祥如意。后来范围越说越大,说泼给全校师生,我们祖国,还有说泼给全世界,让世界不再有战争,让世界上充满和*,让人类吉祥如意。是呀,这只是一句句稚嫩的语言,却传递给我这样一种感动:孩子,真的是美好的,他们乐观、积极、向上、和*,他们是播撒爱的天使。这堂课在这样融融的气氛中结束了,带给我的是许多意料之外的东西,值得珍惜!

  3月24日我教了《欢乐的泼水节》。本课是苏教版国标本第四册中的课文。这篇课文紧扣“欢乐”记叙了居住在西双版纳的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情景,字里行间流露出浓浓的喜庆之意和深深的民族风情,对学生初步进行尊重各民族风俗*惯的教育。

  全文共有三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凤凰花开了,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到了。第二自然段详写了人们互相泼水的情景及其象征意义。第三自然段写人们唱歌、跳舞、赛龙舟、放烟火直到深夜。

  在设计本课时,我根据教材的特点,运用多媒体等手段引导学生自主读书入情入境,以读促悟,从而潜移默化陶冶学生的情操。我在教学时采用“创设情境——引导读书——激**感”的思路,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傣族人民过节时欢乐的心情。所以在教学的开始,我用“你喜欢过节吗?”这样一个问题激发学生学*课文的兴趣。通过学*第一自然段让学生了解泼水节就是傣族人民的春节,并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回想过年时的快乐情景,以此来体会傣族人民的.欢乐。引导学生自由地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边读边划出有关句子,再反复朗读,仔细体味文字中透出的欢乐感觉。给予学生充分的读书感受的时间后,再作详细交流。学生在整个自读感受和交流的过程中还是比较主动积极的,并已经形成了一定读书和学*的能力与*惯。

  第二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部分,具体生动地描写了泼水的欢乐场面。在交流的时候,学生很容易就找到了重点语句,并说出了自己的感受。怎样突出文章的重点,让学生真正透过语言文字感受到泼水时的欢乐呢?我先让学生观看了泼水节的影像资料,再请学生说说从中知道的内容,将课文内容与影像资料融合起来,在学生自己脑中形成更详细、更具体、更生动的画面,这样学生就比较容易想象得到傣族人民泼水时的快乐心情,然后指导他们练*朗读。接着我又请学生在文中寻找重点的语句,通过对这些语句的讲解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但仅仅是这样还不够的,我又引导学生找出人们泼水的方式,即表示动作的词,让学生们模仿着演一演,学生或“灌”或“泼”,如果刚才学生只是很努力地想象到人们的快乐,那现在他们已经是亲身经历和体验了那种欢乐了,这时引导学生再一次朗读这句话,效果明显好了很多。就这样,从“看”到“想”再到“品”,将离学生生活比较遥远、比较陌生的生活场景搬到了课堂中,顺利地完成教学重点和难点的突破。

  课文第三段是本文的结束部分,因为内容比较简单,所以在教学时我将这个部分交给学生,让学生独立去解决问题,寻找答案。我则为学生进行了拓展,让学生了解其他少数民族的节日,如:壮族的三月三;傈僳族的刀杆节;内蒙古的那达慕节;彝族的火把节等等。在开阔了学生的视野的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对祖国的热爱。

  本课还存在很多遗憾之处,需以后不断努力改进。如:

  1、在文章重点部分的教学时还可以再深入地进行探究学*,教师还可以作更深入更广泛的引导。

  2、本班的学生朗读能力不强,在教学课文时还应该帮助学生加强字词上的训练,把课文读通读透。

  3、由于缺乏一定的教学机智,语文功底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教师的引导显得有些松散,不够紧凑,没能“趁热打铁”,将课堂中的“欢乐”推向高潮。

  4、整个教学的层次还可以更明朗些。

  5、朗读指导还不够到位,低年级的学生还是停留在字的理解上,所以在指导朗读时可以提醒学生把哪个词语读好了,情感也就出来。朗读的方式也可以多样化。

  通过这次上课让我知道自身存在的不足,达到了锻炼自己的目的,我要在经后的教学中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努力提高自己,力争有更大的突破。最后感谢评委老师们的辛勤付出,正是你们的严格要求,时时鞭策,让我们年轻教师在业务上有更大的进步,我们也将以踏踏实实的教学来回报老师们的鼓励与帮助。

  《欢乐的泼水节》叙述了居住在西双版纳的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情景。全文紧扣欢乐进行了生动的描写。

  在刚开始教学时,先让学生看着课题说说你想知道些什么?选择自己喜欢的自然段读一读,充分调动了孩子的主观能动性,声情并茂地朗读,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进入课文美好的意境。

  读读、想想、演演、练练时学*的一种好方法。我播放美妙动听的葫芦丝《金孔雀与凤尾竹》,将学生引入情境之中,再现泼水节的情景。学生在角色体验中感悟傣族人民的快乐。为了让学生了解泼水节的意义,我出示以下的填空题:

  我把清水泼在老人身上,祝老人 。

  我把清水泼在孩子身上,祝孩子 。

  我把清水泼在姑娘身上,祝姑娘 。

  我把清水泼在小伙身上,祝小伙 。

  我把清水泼在 身上,祝 。

  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还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欢乐的泼水节》一课,生动描写了傣族泼水节的盛大场面,表现了欢乐、祥和的气氛。可是,它与学生的生活、感知是有一定距离的。我尝试着让学生走入情境,让学生活动起来,让学生与泼水节有了一次亲密接触。

  文章紧扣“欢乐”记叙了居住在西双版纳的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情景,对学生初步进行尊重各民族风俗*惯的教育。第二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部分,具体生动地写了泼水的欢乐场面。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抓住文章的重点段落、重点句子、重点词语进行教学,贯彻了以读为本的教学原则,通过学生的自读、感悟,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由于泼水节离我们小朋友的生活比较遥远,比较陌生,因此,如果仅靠朗读来进行教学的话,学生就没有深刻的感性认识。基于这点,在教学过程中最好运用现代化的教育手段,播放傣族人民泼水的录像片段给小朋友看,使学生如临其境,这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更加深刻了。


欢乐的“泼水节”作文(精选5篇)(扩展6)

——《欢乐的泼水节》教学反思 (菁华5篇)

  这篇课文描写了居住在西双版纳的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热闹情景。从文章的字里行间都透出浓浓的欢庆节日的热闹气氛。引导学生如何从文本中感受傣族人民盼望过节的急切,欢度节日的喜悦是本课的重点。

  根据教材的'特点我的教学设计是以读为主,渲染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节日的欢乐。为了达成这个目的,我采用了以下的方式:

  (一)引导学生进行角色参与,如:说说你是怎么准备的,为什么活动还没开始你就早早地来了,引导学生体会傣族人民盼望过泼水节的那份急切的心情。在处理泼水的那部分时,让学生自己动手参与,尽情地泼一泼,并设计了几个谈话环节,调动学生的情绪,丰富学生的语言。你想把水泼向谁,为他送上怎样的祝福。我的用意十分明确,就是为了入情入境,让学生借助表演,借助谈话读好文字,读出文字中蕴含的那份喜悦,感受人们的那份热情。但目的明确,实际效果总与我理想中的境界相差一截。尤其是最后一句“怎么能不高兴呢!”我提醒学生这是一句感叹句,可学生始终没有读出感叹的语气,指名读,示范读后,还是没有到位。我想学生并没有像我理想中的那样,情绪并没有调动起来,我想与我的情绪也有关系,我并没有热情饱涨地参与进去,言语还不够有煽动性。

  (二)在教学中我以视频出示的方式,让学生感受一下泼水的热闹场面,同时也指导学生仔细观察,但这里指导不够细致。在这里可以更好地利用这一段资料,引导学生用上课文中的表达方式,指导学生观察,帮助学生规范积累语言。如:“大家互相追赶,你用水枪向我身子上射,我拎桶往你头上浇……”指导学生把话说具体,说形象,借助课文的表达指导学生观察,学会表达。

  上完课感受最深的是我的教学想了很多,但具体实施起来还不够细致,上得不够到位。

  (一)引导学生进行角色参与,如:说说你是怎么准备的,为什么活动还没开始你就早早地来了,引导学生体会傣族人民盼望过泼水节的那份急切的心情。在处理泼水的那部分时,让学生自己动手参与,尽情地泼一泼,并设计了几个谈话环节,调动学生的情绪,丰富学生的语言。你想把水泼向谁,为他送上怎样的祝福。我的用意十分明确,就是为了入情入境,让学生借助表演,借助谈话读好文字,读出文字中蕴含的那份喜悦,感受人们的那份热情。但目的明确,实际效果总与我理想中的境界相差一截。尤其是最后一句“怎么能不高兴呢!”我提醒学生这是一句感叹句,可学生始终没有读出感叹的语气,指名读,示范读后,还是没有到位。我想学生并没有像我理想中的那样,情绪并没有调动起来,我想与我的情绪也有关系,我并没有热情饱涨地参与进去,言语还不够有煽动性。

  (二)在教学中我以视频出示的方式,让学生感受一下泼水的热闹场面,同时也指导学生仔细观察,但这里指导不够细致。在这里可以更好地利用这一段资料,引导学生用上课文中的表达方式,指导学生观察,帮助学生规范积累语言。如:“大家互相追赶,你用水枪向我身子上射,我拎桶往你头上浇……”指导学生把话说具体,说形象,借助课文的表达指导学生观察,学会表达。

  上完课感受最深的是我的教学想了很多,但具体实施起来还不够细致,上得不够到位。

  神话传说和视频欣赏帮助我引领学生走进并走*欢乐的泼水节

  这篇课文介绍了西双版纳傣族人的一项重大节日——泼水节。在第二课时的教学过程中,我紧扣“欢乐”,从傣族人的动作、准备清水的讲究、泼水时的场景让学生来感受这是欢乐的泼水节。由于学生对泼水节不是很了解,在读完课题后,我就立即讲了一个关于泼水节来历的神话故事。所有学生,甚至是刚刚才做过小动作的学生也不由自主地收回了心,凝神倾听着。当讲到大力士怎样把可恶的收税人打死,学生们特别是男生更来了劲。看到他们兴致勃勃的小脸蛋,我决定“放第二把火”,让他们观看泼水节时候的视频,这时学生们不仅对泼水节的来历有了一定的了解,而且对泼水的场面也有了可想象的画面扶持。我让学生们找哪些词语可看出这是一次“欢乐的泼水节”?学生们纷纷举手:迎来、早已……当说到“清水是吉祥如意的象征”时我灵机一动,随机问:同学们,假如我们这个教室就是泼水节的现场,我们小朋友也在参加这次的泼水节,你会把水泼向谁?这个问题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一开始范围还很小,说泼给班里的同学、老师、亲人,祝他们吉祥如意。后来范围越说越大,说泼给全校师生,我们祖国,还有说泼给全世界,让世界不再有战争,让世界上充满和*,让人类吉祥如意。是呀,这只是一句句稚嫩的语言,却传递给我这样一种感动:孩子,真的是美好的,他们乐观、积极、向上、和*,他们是播撒爱的天使。这堂课在这样融融的气氛中结束了,带给我的是许多意料之外的东西,值得珍惜!

  《欢乐的泼水节》一文紧扣“欢乐”记叙了居住在西双版纳的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情景,对学生初步进行尊重各民族风俗*惯的教育。

  第二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部分,具体生动地写了泼水的欢乐场面。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抓住文章的重点段落、重点句子、重点词语进行教学,贯彻了以读为本的教学原则,通过学生的自读、感悟,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由于泼水节离我们小朋友的生活比较遥远,比较陌生,因此,如果仅靠朗读来进行教学的话,学生就没有深刻的感性认识。基于这点,在教学过程中最好运用现代化的教育手段,播放傣族人民泼水的录像片段给小朋友看,使学生如临其境,这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更加深刻了,这一点是最遗憾的。

  3月24日我教了《欢乐的泼水节》。本课是苏教版国标本第四册中的课文。这篇课文紧扣“欢乐”记叙了居住在西双版纳的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情景,字里行间流露出浓浓的喜庆之意和深深的民族风情,对学生初步进行尊重各民族风俗*惯的教育。

  全文共有三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凤凰花开了,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到了。第二自然段详写了人们互相泼水的情景及其象征意义。第三自然段写人们唱歌、跳舞、赛龙舟、放烟火直到深夜。

  在设计本课时,我根据教材的特点,运用多媒体等手段引导学生自主读书入情入境,以读促悟,从而潜移默化陶冶学生的情操。我在教学时采用“创设情境——引导读书——激**感”的思路,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傣族人民过节时欢乐的心情。所以在教学的开始,我用“你喜欢过节吗?”这样一个问题激发学生学*课文的兴趣。通过学*第一自然段让学生了解泼水节就是傣族人民的春节,并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回想过年时的快乐情景,以此来体会傣族人民的.欢乐。引导学生自由地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边读边划出有关句子,再反复朗读,仔细体味文字中透出的欢乐感觉。给予学生充分的读书感受的时间后,再作详细交流。学生在整个自读感受和交流的过程中还是比较主动积极的,并已经形成了一定读书和学*的能力与*惯。

  第二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部分,具体生动地描写了泼水的欢乐场面。在交流的时候,学生很容易就找到了重点语句,并说出了自己的感受。怎样突出文章的重点,让学生真正透过语言文字感受到泼水时的欢乐呢?我先让学生观看了泼水节的影像资料,再请学生说说从中知道的内容,将课文内容与影像资料融合起来,在学生自己脑中形成更详细、更具体、更生动的画面,这样学生就比较容易想象得到傣族人民泼水时的快乐心情,然后指导他们练*朗读。接着我又请学生在文中寻找重点的语句,通过对这些语句的讲解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但仅仅是这样还不够的,我又引导学生找出人们泼水的方式,即表示动作的词,让学生们模仿着演一演,学生或“灌”或“泼”,如果刚才学生只是很努力地想象到人们的快乐,那现在他们已经是亲身经历和体验了那种欢乐了,这时引导学生再一次朗读这句话,效果明显好了很多。就这样,从“看”到“想”再到“品”,将离学生生活比较遥远、比较陌生的生活场景搬到了课堂中,顺利地完成教学重点和难点的突破。

  课文第三段是本文的结束部分,因为内容比较简单,所以在教学时我将这个部分交给学生,让学生独立去解决问题,寻找答案。我则为学生进行了拓展,让学生了解其他少数民族的节日,如:壮族的三月三;傈僳族的刀杆节;内蒙古的那达慕节;彝族的火把节等等。在开阔了学生的视野的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对祖国的热爱。

  本课还存在很多遗憾之处,需以后不断努力改进。如:

  1、在文章重点部分的教学时还可以再深入地进行探究学*,教师还可以作更深入更广泛的引导。

  2、本班的学生朗读能力不强,在教学课文时还应该帮助学生加强字词上的训练,把课文读通读透。

  3、由于缺乏一定的教学机智,语文功底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教师的引导显得有些松散,不够紧凑,没能“趁热打铁”,将课堂中的“欢乐”推向高潮。

  4、整个教学的层次还可以更明朗些。

  5、朗读指导还不够到位,低年级的学生还是停留在字的理解上,所以在指导朗读时可以提醒学生把哪个词语读好了,情感也就出来。朗读的方式也可以多样化。

  通过这次上课让我知道自身存在的不足,达到了锻炼自己的目的,我要在经后的教学中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努力提高自己,力争有更大的突破。最后感谢评委老师们的辛勤付出,正是你们的严格要求,时时鞭策,让我们年轻教师在业务上有更大的进步,我们也将以踏踏实实的教学来回报老师们的鼓励与帮助。

  《欢乐的泼水节》一课,生动描写了傣族泼水节的盛大场面,表现了欢乐、祥和的气氛。可是,它与学生的生活、感知是有一定距离的。我尝试着让学生走入情境,让学生活动起来,让学生与泼水节有了一次亲密接触。

  文章紧扣“欢乐”记叙了居住在西双版纳的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情景,对学生初步进行尊重各民族风俗*惯的教育。第二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部分,具体生动地写了泼水的欢乐场面。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抓住文章的重点段落、重点句子、重点词语进行教学,贯彻了以读为本的教学原则,通过学生的自读、感悟,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由于泼水节离我们小朋友的生活比较遥远,比较陌生,因此,如果仅靠朗读来进行教学的话,学生就没有深刻的感性认识。基于这点,在教学过程中最好运用现代化的教育手段,播放傣族人民泼水的录像片段给小朋友看,使学生如临其境,这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更加深刻了。


欢乐的“泼水节”作文(精选5篇)(扩展7)

——《欢乐的泼水节》教学反思菁选

《欢乐的泼水节》教学反思

  身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学,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学方式,那么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欢乐的泼水节》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二年级的课文教学,应以识字、写字为重点开展,必须放够时间,放足精力进行教学。把阅读和识字写字结合起来,是识字写字教学的原则之一,但绝不意味着削弱识字写字教学,特别是低年级更是如此。不过反过来,也不能因为把识字写字作为重点,而削弱了学生的阅读实践。这个度如何在课文教学中好好把握,我也在不断地研究探索中……

  低年级的语文教学,要落实课程标准提出的识字、写字“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的思想,一方面要在教学中突出这个重点,在教学时间、教学环节、教师指导、学生认记写等方面予以保证,特别是在阅读课上要防止只抓课文的阅读理解而蜻蜓点水式地处理识字、写字的情况出现。基于这样的思考,我采用了理解课文和识字写字两条线并行走的教学方法。也觉得这是很好的.方法。但在试教学中发现在阅读教学中往往陷入两难的境地:一方面,生字的学*容易将文章的情感主线肢解了、切割了,让人感觉是两张皮,不自然;另一方面,识字方法可以多,而且应该多,但如果与理解课文“整合”得不好,也不行。通过教研,我们尝试采用“集中识字”与“随文识字”相结合并且重视写字指导的教学方法。

  如:开课认读生词时采用集中识字法学*“泼、互、幸”三个生字,“吉、祥”两个字采取“随文识字”法。此外,还注重识字方法的多样化,针对低年级孩子思维的特点,采用自主识字法(如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记字。提问: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个字?);辨析比(如:“幸”与“辛”的比较);字理识字法(如“互”的教学);编顺口溜法(如:“泼”的教学)等多种方法,尽量让识字与孩子的生活,与学过的知识,与有趣的口诀结合起来,提高了识字效率。从几次试教来看,其效果还是很不错的。最后,是扎扎实实的写字时间。重视写字环节,更是我们在这一次教学研究的追求。力求专门留出10分钟左右的时间指导学生写字。在写字指导上继续复*巩固学生已掌握的读贴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读贴能力,坚持写字五步法,即“看——描——写——查——改”,这样的写字指导落实到课文教学中,凸显了我们的教研主题。更可喜的是,我们组的老师在教研中加强了上常规课就重视写字指导在课文阅读中落实的意识,我们的课堂变化就说明这一点。

  神话传说和视频欣赏帮助我引领学生走进并走*欢乐的泼水节

  这篇课文介绍了西双版纳傣族人的一项重大节日——泼水节。在第二课时的教学过程中,我紧扣“欢乐”,从傣族人的动作、准备清水的讲究、泼水时的场景让学生来感受这是欢乐的泼水节。由于学生对泼水节不是很了解,在读完课题后,我就立即讲了一个关于泼水节来历的神话故事。所有学生,甚至是刚刚才做过小动作的学生也不由自主地收回了心,凝神倾听着。当讲到大力士怎样把可恶的收税人打死,学生们特别是男生更来了劲。看到他们兴致勃勃的小脸蛋,我决定“放第二把火”,让他们观看泼水节时候的视频,这时学生们不仅对泼水节的来历有了一定的了解,而且对泼水的场面也有了可想象的画面扶持。我让学生们找哪些词语可看出这是一次“欢乐的泼水节”?学生们纷纷举手:迎来、早已……当说到“清水是吉祥如意的象征”时我灵机一动,随机问:同学们,假如我们这个教室就是泼水节的现场,我们小朋友也在参加这次的泼水节,你会把水泼向谁?这个问题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一开始范围还很小,说泼给班里的同学、老师、亲人,祝他们吉祥如意。后来范围越说越大,说泼给全校师生,我们祖国,还有说泼给全世界,让世界不再有战争,让世界上充满和*,让人类吉祥如意。是呀,这只是一句句稚嫩的语言,却传递给我这样一种感动:孩子,真的是美好的,他们乐观、积极、向上、和*,他们是播撒爱的天使。这堂课在这样融融的气氛中结束了,带给我的是许多意料之外的东西,值得珍惜!

  《欢乐的泼水节》一文紧扣“欢乐”记叙了居住在西双版纳的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情景,对学生初步进行尊重各民族风俗*惯的`教育。

  第二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部分,具体生动地写了泼水的欢乐场面。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抓住文章的重点段落、重点句子、重点词语进行教学,贯彻了以读为本的教学原则,通过学生的自读、感悟,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由于泼水节离我们小朋友的生活比较遥远,比较陌生,因此,如果仅靠朗读来进行教学的话,学生就没有深刻的感性认识。基于这点,在教学过程中最好运用现代化的教育手段,播放傣族人民泼水的录像片段给小朋友看,使学生如临其境,这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更加深刻了,这一点是最遗憾的。

  《欢乐的泼水节》记叙了居住在西双版纳的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情景,文本紧扣“欢乐”一词铺开叙述。初步对小学生进行尊重各民族风俗*惯的教育。课文生动描写了傣族泼水节的盛大场面,表现了欢乐、祥和的节日气氛。可是,因民族差异,与二年级学生的生活、风俗、认知有一定的距离,学生对泼水节了解较少,难以与课文产生情感共鸣,这也是我在上课时所面临的难题。面对这个难题,我通过创设情境方式,用多媒体手段,通过大量的图片、影像和具有傣族特色的音乐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傣族风情,感受傣族的泼水节的盛大场面。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学*内容有足够的'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探索欲望和饱满的情绪状态,才会自发地调动全部感观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去。在学*课文第二部分的时候,我把它分为三个层次进行教学,不断地给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发挥想象,朗读感悟。让学生在情境朗读中感悟,在深刻感悟之后再读,“书读百遍,奇异自现。”经过多次多种方式诵读之后,真的产生异想不到的效果。

  开放的课堂才能彰显出无限生机,把语文学*向课外拓展,向课后延伸,把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去思考、去探索、去创造,让学生在开放的课堂教学中去实践,学生蕴藏的智力才能得到充分的挖掘,思维的火花才能得到碰撞和闪光。所以最后,根据课后练*4的要求,在学生交流收集资料的基础上,我用图片的形式又适当补充了一些我国其他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并鼓励感兴趣的同学,组成研究小组,课后到图书馆或上网去查阅更多详细的资料。既让学生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丰富了精神世界,同时也把探索的种子播撒在了学生的心田。

  在《小学语文教师》上看到过一个故事,故事里的孩子这样评价他的语文老师,我们的语文老师有点傻,我们知道的他还一个直问个不停。孩子是最纯真无邪的,这说明我们在课堂上做了许多无用功。回顾我的课堂,何尝不是如此,每篇课文我都要设计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但这些问题是不是孩子一看就会的,是不是孩子们喜欢研究的,我还真没仔细地想过。该学《欢乐的泼水节》了,我倒要尝试尝试,看学生们能提出哪些有价值的问题,再看看他们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和老师提出的问题情感上有什么不一样。

  生字认识了,我抛出了第一个问题:默读一次课文,边读边想,有不明白的词或句子,在旁边画个问号,一会儿提出来我们共同解决。学生们读书很静,不时勾勾画画,比*时多了几分书生气。学生们提出的.问题可真多。词语方面的有“一年一度”“香水”“意味”“回想”;句子方面有“谁准备的清水呀,为什么还要撒上凤凰花的花瓣?”“为什么人们身上湿淋淋,脸上还会笑开了花?”“西双版纳在哪里?”“泼水节是怎么来的?”听着学生们提出的问题,我心花怒放,这些是多么好的教学资源呀,有好多我备课时都没有想到呢?

  第二节课,我和学生们顺着作者的思路,带着他们提出的问题在课文里走了个来回。我们边读书边解决问题,读着想着,仿佛真的来到的西双版纳。一节课,除了泼水节的来历是我补充的,大部分问题是学生自己解决的,他们向我充分展示了自己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由衷地赞扬他们不简单。

  课堂应该研究真实的问题,学生们自己的问题,这样的课堂者有效的课堂,这样的课堂才是思辨的课堂。这样的训练,在遇到合适的课文还要继续下去。

  本文紧扣“欢乐”记叙了居住在西双版纳的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情景,初步进行尊重各民族风俗*惯的教育。全文有三个自然段,第一自然写凤凰花开了,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到了;第二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部分,共有五句话,具体生动地写了泼水节的欢乐场面,第一、二句写人们做的准备,第三、四句写泼水的场面,第五句点出了泼水的象征意义;第三自然段略写了泼水节的其他活动。其中第二自然段是重点段落。

  为了能让学生有层次地清晰而扎实地把握课文,我把本课教学分为两课时进行。第一课时,整体感知。除解决字词的问题以外,我还给学生详细地介绍了泼水节的相关知识,并播放了一段泼水节的视频,让学生对泼水节有了一个直观而形象的认识,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通读课文,为第二课时的品读做好铺垫。第二课时就是精读课文,具体感知泼水节的欢乐了。

  为了能让学生从这节课的学*中得到尽可能丰富的知识,我在备课时做了很多的准备。首先,确定本课教学的重难点为“感受泼水节的快乐”。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去填补文本的空白,而不是机械地去接纳文本。针对本篇课文介绍居住在西双版纳的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内容,教学时以读悟法为主,让学生通过想象、表演等手段,在情境中朗读,在朗读中感悟,获得美的体验。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认为以下几方面处理得比较满意:

  第一,善于创设情境,激发孩子的学*兴趣。

  根据低年级孩子的心理特点,在教学第二自然段傣族人民为泼水节做准备这一处时,为了能让孩子们切身体会傣族人民想参加泼水节的那种急切的心情,我让孩子们自己做一回“傣族人民”,我当记者来采访他们:“请问小朋友,你们提着桶端着盆这是要干什么去呀?”孩子们热情地回答:“我们这是要去参加泼水节呢!”我的问题接着跟进:“原来你们是要去参加泼水节呀,那你们现在一定非常高兴喽?能跟我们说说你们现在的感受吗?”在学生说完以后继续跟进:“你们这么激动,一定很早就做好准备了吧?”通过这个情境的创设,孩子们在表演的过程中真切地体会了傣族人民参加泼水节时的心情,同时也调动了他们学*的积极性。

  第二,层次清晰,抓住重点段落重点词语,扎实地学*课文内容。

  第二自然段是本课的重点段落,因此,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我把重心就放在第二自然段上,第一段和第三段都是简要带过,没有花费过多的时间。教学第二自然段时,我帮学生理清思路,首先这一段写了人们为泼水活动所做的准备,其间通过“早早”和“早已”两个词体会人们的急切心情,并通过“滴香水”、“撒花瓣”等体会人们所做的精心准备;然后写了泼水的盛大场面,抓住“互相追赶”、“拿瓢灌”、“端盆泼”等了解泼水时的情景;最后这一段介绍了清水的象征意义,让学生牢记“吉祥如意”这四个关键字。整篇课文学完以后,学生基本上都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了一个全面而深刻的认识。

  第三,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使课堂生动且高效。

  在第二自然段的教学中,运用表演法让学生掌握“提”、“端”、“滴”“撒”等动词的意思,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恰当;在体会泼水的盛大场面时,通过展示图片让学生有一个直观的感受;在感受人们泼水时的欢乐时,观察书中的插图理解“笑开了花”;再结合清水的象征意义给孩子讲泼水节来历的小故事……现代化教学手段与传统方法的结合使这个课堂充满了活力。孩子在新鲜与愉悦的感受中完成了对知识的学*。

  第四,立足文本,灵活拓展。

  这节课的教学,指导朗读和背诵是基本要求,而我也把这一点贯彻到整个的教学过程之中,每学一段,都让学生充分进行练读和背诵。因此,下课时,学生基本上都能把课文有感情地背下来。除了教学书上的课文以外,我还抓住文本中的空白点进行了适当的拓展。比如在讲到“清水是吉祥如意的象征,谁身上泼的水多,就意味着谁得到的幸福多”这一处时,我说:“这是吉祥的水,祝福的水。清水泼在老人身上,祝福他——;清水泼在孩子身上,祝福他——;清水泼在姑娘身上,祝福她——;清水泼在小伙儿身上,祝福他——;清水还可以泼在谁身上,祝福他什么呢?”这一设置达到了语言训练和情感延伸的双重效果。

  第五,过渡语言恰到好处,简洁优美。

  如:复*词语后小结:“泼水节是傣族人民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透过文字去分享傣族人民的欢乐吧!”学第一自然段时引入:“走进迷人的西双版纳,看!高高的佛塔,圣洁美丽;宁静的村寨,世外桃源;美丽的孔雀在浓绿的椰树下悠闲的散步;悠悠的澜沧江水碧波连连。又是一个春暖花开的`美丽时节,火红火红的凤凰花开了,傣族人民的泼水节又到了!请小朋友们读第一自然段。”第二自然段时引入:“在热切的期盼中,最为热闹的泼水活动就要开始了!自由读第二自然段,找一找,人们为泼水活动做了哪些准备?”讲到人们为泼水活动做准备时:“是啊,泼水节这天人们无比激动,早早做好了准备。还没开始泼水呢,大街上就热闹起来了,到处洋溢着——(欢乐)!让我们一起读出这份欢乐,这份激动吧!”播放泼水的场面要展示图片时:“泼水节中最快乐的就是泼水活动了,想看一看泼水的场面吗?”感受了泼水的盛大场面后小结:“大家尽情地泼,尽情地洒,一朵朵水花在人群中盛开,到处充满了欢声笑语,大街成了水的世界,欢乐的海洋,这真是一个——(欢乐的泼水节)!”揭示了清水的象征意义以后:“这是吉祥的水,祝福的水。此时此刻,大街上弥漫着香气,萦绕着祝福,这真是一个——”引入第三自然段时:“泼水活动结束了,泼水节的欢乐还在继续呢。自由读第三自然段,说说你又知道了什么。”最后总结全文:“这样一个欢乐的泼水节,令我们流连忘返。下面,就让我们伴着欢快的音乐,再次感受泼水节的欢乐吧!”这些过渡语使整个课堂显得干净利落,脉络清晰,并且给人以美的享受。

  当然,这节课也并不是一堂完美的课。在授课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需要注意和改进的地方,如背景音乐的时间太长,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听觉疲劳;要给孩子留有足够的思考空间,不要急于让个别学生说出答案;泼水节的资料也可以让学生提前收集,充分调动学生学*的主动性等。但总的来说,这节课上的还是比较成功的。

  今天我教学了《欢乐的泼水节》。这篇课文紧扣“欢乐”记叙了居住在西双版纳的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情景,对学生初步进行尊重各民族风俗*惯的教育。全文共有三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凤凰花开了,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到了。第二自然段详写了人们互相泼水的情景及其象征意义。第三自然段写人们唱歌、跳舞、赛龙舟、放烟火直到深夜。

  在教学的开始,我用“从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泼水节的欢乐呢”这样一个问题统领全文,引导学生自由地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边读边划出有关句子,再反复朗读,仔细体味文字中透出的欢乐感觉。给予学生充分的读书感受的时间后,再作详细交流。学生在整个自读感受和交流的过程中还是比较主动积极的,并已经形成了一定读书和学*的能力与*惯。

  第二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部分,具体生动地描写了泼水的欢乐场面。在交流的时候,学生很容易就找到了重点句段,并说出了自己的感受。怎样突出文章的重点,让学生真正透过语言文字感受到泼水时的欢乐呢我先利用起书中的插图,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画,将课文内容与插图融合起来,在学生自己脑中形成更详细、更具体、更生动的画面,这样学生就比较容易想象得到傣族人民泼水时的快乐心情,然后指导他们练*朗读。但紧紧是这样还不够的.,我又引导学生找出人们泼水的方式,即表示动作的词,让学生们模仿着演一演,学生或“灌”或“泼”,课堂上一下子热闹起来,如果刚才学生只是很努力地想象到人们的快乐,那现在他们已经是亲身经历和体验了那种欢乐了,这时引导学生再一次朗读这句话,效果明显好了很多。就这样,从“看”到“想”再到“品”,将离学生生活比较遥远、比较陌生的生活场景搬到了课堂中,顺利地完成教学重点和难点的突破。

  但是,课堂还存在很多遗憾之处,需以后不断努力改进。如:

   1、在文章重点部分的教学时还可以再深入地进行探究学*,教师还可以作更深入更广泛的引导

   2、由于缺乏一定的教学机智,语文功底还比较薄弱,教师的引导显得有些松散,不够紧凑,没能“趁热打铁”,将课堂中的“欢乐”推向高潮。

   3、整个教学的层次还可以更明朗些。

   4、朗读的方式比较单一,大多都是齐读、分男女生读、分小组读,可多一些范读、学生个别读等形式。

  《欢乐的泼水节》一文记叙了居住在西双版纳的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情景,一看课题就知道“欢乐”是全文的主线。在傣族人民过新年这天,人们向孩子那般在大街上追赶、泼洒,多兴奋、多刺激啊!如果说这是形式上的欢乐,显性的,那么在这一天能为别人送去自己真诚的祝福,快乐着别人的快乐,同时,接受了认识和不认识朋友的祝福,带着自己梦想成真希冀的甜蜜,则是隐形的,意义上的欢乐。基于这两点,我把教学重点定在第二自然段的第三句话和第五句话。

  一、 凭借影像,感悟欢乐

  现在不太提倡频频使用多媒体课件,课堂呼唤回归,鼓励孩子张开想象的羽翼,感悟语言。但泼水节离学生的生活远之又远,学生知道的少之甚少,要想与课文产生情感共震,就需要学生感受一下当时的情景。

  在教学第二自然段第三句话时,我先让学生看一段录像,学生惊讶的说:“啊,这么多的水往身上倒。”“看,警察叔叔在敲象脚鼓呀。”“瞧,老爷爷……”,边看边传出阵阵欢笑,也有些蠢蠢欲动。

  学生的情感被唤起来了!

  二、 感情朗读,体验欢乐

  我们的教学不仅仅是调动学生的情感,更要用孩子的语言传达自己的情感。教学时,我先让学生找出第三句话中表示动作的词语,借助插图体会理解,孩子的兴奋早就藏不住了,最后孩子读得身临其境,进入了角色,在情境中朗读,在朗读中感悟,获的美的'体验。

  三、 感受画面,交流欢乐

  理解第二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是教学的重点,学生的情感不能仅停留在泼水情节表面的快乐,随着课文的学*,学生的情感也应步步递增,同时怎样理解“吉祥如意”这个学生只可意会,不会言传的词语意思。我据插图,让学生自己发现题:身上都被淋湿了,怎么还这么高兴啊?

  让学生自己进行交流:

  生:因为他们得到了吉祥如意!得到了幸福。

  师:同学们让我们也加入一起去泼水吧,你打算把这幸福送给谁呀?

  生:我祝奶奶身体健康。

  生:我祝爷爷长命百岁。

  生:我祝爸爸妈妈*安幸福。

  生:我祝老师永远快乐。

  生:我祝同学学*进步。

  ……

  师:你们的这些美好的祝福,就是象征着吉祥如意,它代表着你们美好的愿望。 送出这么多祝福你们高兴吗?

  生:高兴。

  师:老师听出来了,别人快乐是你最大的快乐。多好的孩子!

  ……

  这样,学生已把书本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理解了文本,情感也得到了升华。

  *日,我教了《欢乐的泼水节》一课,下面谈谈自己的教后感。

  一、找课文“题眼”,练审题能力

  语文姓“语”名“言”,是一门最基础的学科,课堂就是教师与孩子们语言互动、心灵沟通的过程。每学*一篇课文,老师的第一个环节大多数从课题入手,咬文嚼字,理解语言,领会题意。我在第一课时开课时,首先板书课题“欢乐的泼水节”,引导学生分别抓住“欢乐的”“泼水节”品读课题,通过语音的变化让学生体会强调“泼水节”与强调“泼水节”的情感变化,反复吟咏,达到理解。

  课题《欢乐的泼水节》中“欢乐”是课文的眼睛,如何让学生挖掘出这个词?老师指着课题说:“这个一个怎样的泼水节?”学生通过预*都能回答:“这是个欢乐的泼水节。”老师说:“文章抓住‘欢乐’一词来写,是如何写的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一同去感受泼水节给我们带来的欢乐吧。”像这样抓住文章的“题眼”,让学生初感课文的办法,培养了学生重视文章的题目,养成重视审题的*惯。

  二、抓住重点词,品词、品句、品读

  词是语言的基本单位,句是语言表达的基本形式,词和句组成一篇篇小学语文教材。对词或句的比较、揣摩、品析,是培养学生感悟语言的主要方式。教学课文第二自然段时,我抓住了“早早地、早已准备”让学生感受傣族人民盼望过泼水节的急切心情,让学生通过声音把这种急切的感情传递出来,学生在读的过程中,特别强调了“早早地、早已准备”这些词,理解了人们盼望过节的心情。抓住“追赶、灌、泼、湿淋淋、笑开了花”等词,感受人们泼水时的狂欢,学生边读边做动作,被泼水节的欢乐气氛所感染,这样,教学做到了“披文入情”,让学生的情感活动伴随着朗读,真正领悟到了课文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品词、品句、品读的方法很多。在教学本课时,我采用了“置换比较、删除添加、字理析词”的方法引导学生品析词语;品读时,我按照《课标》对本年段的要求,设计了学生自由读、齐读、个人读、教师引读、默读等方式,运用画面、视频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读悟,使“以读代讲”得到落实。

  三、运用各种教学资源辅助,为学生提供语文实践的环境

  教材中配的插图精美别致,构思精当,恰到好处地展现了课文中的主要情境,非常利于学生在直观中领会语言表达的意境,化难为易。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插图,引导学生观察图中的人物表情、动作,问:“图中人物在做什么?课文中哪些自然段写了图上画的内容?”学生很快找到与图相配的文字,图与文珠联璧合,文字符号描绘的情景生动地呈现在学生眼前,“欢乐的”泼水节变得立体而生动起来,孩子在图文的引导下走进文本。在初感泼水节的“欢乐”后,如何把课文中傣族人民欢渡泼水节时的‘欢乐’传递给学生,完成“他人欢乐”与“自我欢乐”的价值重合呢?唯一的方法就是要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在“生活化”的情景中重现欢乐的泼水节,把课文中用文字符号所描写的欢乐变成真正触手可及的欢乐,而非仅仅是‘纸上谈兵’的遥不可及的感受,除充分运用文中插图外,我还借助多媒体给学生提供了声像、图文等大量信息,将无声的图画从单一发展到多元,变静为动,将复杂的过程以生动逼真的教学信息呈现在孩子们的面前,以帮助他们理解课文的内容,从而激发了他们读、背的兴趣。当视频欢乐的泼水节出现在孩子们的眼前时,他们完全被生动直观的情景吸引了,于是我借助欢快的音乐带领学生参与互动泼水的活动,让学生从一名活动的‘旁观者’变成‘参与者’,尽情狂欢,感受泼水时的欢乐。活动毕,老师问:“同学们,你们都被水泼得湿淋淋的了,为什么脸上还笑眯眯的?”“你把水泼给了谁,你想祝福他什么?”学生兴致勃勃地谈自己“泼水”时的感受和体验,并带着这种体验把课文读好,致此,我想语文教学中的“大道无痕”大概就是如此吧。

  下课的`铃声响了,孩子们还沉浸在课上的气氛中,久久不愿离开多媒体教室,然而课堂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这节看似已经较好完成教学任务的课同样让我感到有丝丝遗憾萦绕在心头。

  一、囿于课堂时间,学生的训练有蜻蜓点水之嫌。严格按照预设的教学环节进行教学,扣准每一分钟进行训练,为的是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在指导学生读书“这一天,人们提着桶,端着盆,早早地来到了大街头上,大街的两旁早已准备好了清水,清水里的有滴上香水,有的撒上花瓣。”时,学生还没有读出焦急心切的语气,我就赶紧下一个环节的教学,生怕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不了教学任务。

  二、只为完成教学任务,没有注意因材施教。教学中,老师对积极表现,能“配合”老师完成教学任务的同学给予了充分的“爱”,无论是读书、说话、提问等,几乎成了个别突出的孩子专场表演。而对一部分性格内向不敢表现的孩子,老师只顾着完成教学任务,他们常常是以“看客”的身份存在,一节课“默默无闻”,甚至于有些在课堂上云里雾里,不知所云“混”完了一节课。我想,所谓的“差生”大概就是这样因为老师在课堂上对他们 “照顾不周”久而久之就产生的吧。如何让这些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该是今后努力的目标之一。

   《欢乐的泼水节》一文紧扣“欢乐”记叙了居住在西双版纳的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情景,对学生初步进行尊重各民族风俗*惯的.教育。

  第二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部分,具体生动地写了泼水的欢乐场面。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抓住文章的重点段落、重点句子、重点词语进行教学,贯彻了以读为本的教学原则,通过学生的自读、感悟,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由于泼水节离我们小朋友的生活比较遥远,比较陌生,因此,如果仅靠朗读来进行教学的话,学生就没有深刻的感性认识。基于这点,在教学过程中最好运用现代化的教育手段,播放傣族人民泼水的录像片段给小朋友看,使学生如临其境,这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更加深刻了。

  这篇课文描写了居住在西双版纳的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热闹情景。从文章的字里行间都透出浓浓的欢庆节日的热闹气氛。引导学生如何从文本中感受傣族人民盼望过节的急切,欢度节日的喜悦是本课的重点。

  根据教材的特点我的教学设计是以读为主,渲染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节日的欢乐。为了达成这个目的,我采用了以下的方式:

  (一)引导学生进行角色参与,如:说说你是怎么准备的,为什么活动还没开始你就早早地来了,引导学生体会傣族人民盼望过泼水节的那份急切的心情。在处理泼水的那部分时,让学生自己动手参与,尽情地泼一泼,并设计了几个谈话环节,调动学生的情绪,丰富学生的语言。你想把水泼向谁,为他送上怎样的祝福。我的用意十分明确,就是为了入情入境,让学生借助表演,借助谈话读好文字,读出文字中蕴含的那份喜悦,感受人们的那份热情。但目的'明确,实际效果总与我理想中的境界相差一截。尤其是最后一句“怎么能不高兴呢!”我提醒学生这是一句感叹句,可学生始终没有读出感叹的语气,指名读,示范读后,还是没有到位。我想学生并没有像我理想中的那样,情绪并没有调动起来,我想与我的情绪也有关系,我并没有热情饱涨地参与进去,言语还不够有煽动性。

  (二)在教学中我以视频出示的方式,让学生感受一下泼水的热闹场面,同时也指导学生仔细观察,但这里指导不够细致。在这里可以更好地利用这一段资料,引导学生用上课文中的表达方式,指导学生观察,帮助学生规范积累语言。如:“大家互相追赶,你用水枪向我身子上射,我拎桶往你头上浇……”指导学生把话说具体,说形象,借助课文的表达指导学生观察,学会表达。

  上完课感受最深的是我的教学想了很多,但具体实施起来还不够细致,上得不够到位。

  《欢乐的泼水节》叙述了居住在西双版纳的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情景。全文紧扣欢乐进行了生动的描写。

  在刚开始教学时,先让学生看着课题说说你想知道些什么?选择自己喜欢的自然段读一读,充分调动了孩子的主观能动性,声情并茂地朗读,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进入课文美好的意境。

  读读、想想、演演、练练时学*的一种好方法。我播放美妙动听的'葫芦丝《金孔雀与凤尾竹》,将学生引入情境之中,再现泼水节的情景。学生在角色体验中感悟傣族人民的快乐。为了让学生了解泼水节的意义,我出示以下的填空题:

  我把清水泼在老人身上,祝老人 。

  我把清水泼在孩子身上,祝孩子 。

  我把清水泼在姑娘身上,祝姑娘 。

  我把清水泼在小伙身上,祝小伙 。

  我把清水泼在 身上,祝 。

  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还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这节课总算讲过了,感觉还不错。备课的过程是快乐的。课余时间,我几乎是在电脑备课室度过的,只要搜集到有关泼水节的资料就马上保存,只是想让自己了解得更多,能够带给孩子更多的东西。同时,这个过程有艰辛,也有不少的惊喜,当我一次次查阅到一些精美的图片、疯狂的泼水节视频,看到了自己不曾了解的“美”的东西,我也是“欢乐的”。

  《欢乐的泼水节》一课,生动描写了傣族泼水节的盛大场面,表现了欢乐、祥和的气氛。本文紧扣“欢乐”记叙了居住在西双版纳的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情景,初步进行尊重各民族风俗*惯的教育。全文有三个自然段,第一自然写凤凰花开了,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到了;第二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部分,共有五句话,具体生动地写了泼水节的欢乐场面,第一、二句写人们做的准备,第三、四句写泼水的场面,第五句点出了泼水的象征意义;第三自然段略写了泼水节的其他活动。

  我确定本课教学的重难点为“透过语言文字感受到泼水时的欢乐”。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教学中我以读悟为主,让学生通过想象、表演等手段,在情境中朗读,在朗读中感悟,获得美的体验。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

  1、利用图片、音频、视频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由于我们的学生对泼水节、西双版纳了解很少,在课文开始,我通过“热情好客的傣朋友听说我们班的同学没参加过泼水节,今天特

  意为我们补过一个。想参加吗?请同学们闭上眼,让老师带你们到西双版纳吧!”的开场白把学生“带到”西双版纳,紧接着出示一组关于西双版纳的图片,学生不知不觉进入了情境中,进入了文本。

  2、体验中感悟。

  通过让学生亲自“滴”香水,“撒”花瓣,“拿”起瓢“灌”,“端”其盆“泼”来体会这些动词。当视频欢乐的泼水节出现在孩子们的眼前时,他们完全被生动直观的情景吸引了,于是我借助欢快的音乐带领学生参与互动泼水的活动,让学生从一名活动的`‘旁观者’变成‘参与者’,尽情狂欢,感受泼水时的欢乐。 “你把水泼给了谁,你想祝福他什么?” “我撒在老师身上,我祝愿您??” “我撒在祖国身上,我祝愿您??” “我撒在全世界的小朋友身上,我祝愿您们??”学生们纯真的心灵得到了一次爱的洗礼。

  3、在体验中朗读。

  在体验了激动、欢乐后让学生带着这样的心情朗读。这样的朗读是情真意切的,不再是装腔作势。学生兴致勃勃地谈自己“泼水”时的感受和体验,并带着这种体验把课文读好,我想语文教学中的“大道无痕”大概就是如此吧。

  课堂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这节看似已经较好完成教学任务的课同样让我感到有些遗憾。

  1、而对于极个别性格内向不敢表现的孩子,老师只顾着完成教学任务,他们常常是以“看客”的身份存在,一节课“默默无闻”,甚至于有些在课堂上云里雾里,不知所云“混”完了一节课。如何让这些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该是今后努力的目标之一。

  2、朗读指导还不是很到位,低年级的学生还是停留在字的理解上,所以在指导朗读时可以提醒学生把哪个词语读好了,情感也就出来了。

  3、我的语文素养、驾驭课堂的能力有待提高。

  本文紧扣“欢乐”记叙了居住在西双版纳的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情景,初步进行尊重各民族风俗*惯的教育,全文有三个自然段,第一自然写凤凰花开了,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到了,第二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部分,这有五句话,具体生动地写了泼水节的欢乐场面,第一、二句写人们做的准备,第三、四句写泼水的场面,第五句点出了泼水的象征意义,第三自然段略写了泼水节的其他活动。其中第二自然断是重点段落。

  在教学中觉得以下几点处理得较为满意。

  一、交给方法,自主学*。

  《新课标》指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创造民主、*等的师生交往和生生交往的新型关系。为学生搭建一个自主、体验、探究、合作、交流的学**台,给学生充足的自主学*时间,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强化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能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自己是学*的主人。为此,第二课时的教学过程中,我紧扣“欢乐”,让学生边读边想,从哪句话感受到人民泼水很快乐的。把它找出多读几遍。随后交流句子,说说从句中的哪些词语体会到欢乐。交给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来理解课文的学*方法。例如学生从第三句:开始泼水了,大家互相追赶,你拿瓢往我衣领里灌,我端盆向你身子上泼。体会到欢乐。我就跟着学生的发言,相机出示该句内容,让大家一起读读。然后请学生想一想,哪些词让你体会到人们的欢乐?然后和学生一起品词,感情朗读。整个过程老师始终是跟着学生在学。


欢乐的“泼水节”作文(精选5篇)(扩展8)

——难忘的泼水节作文(精选20篇)

  泼水节是傣族特有的节日。

  你知道泼水节的来历吗?我来告诉你们吧!传说有一个大魔头它干了不少的坏事,还抢走了七个姑娘。其中最小的姑娘特别聪明,有一天,那个大魔头回来了,最小的那个姑娘拿了不少的好酒给大魔头喝,大魔头很高兴就放开肚皮直喝,直到把自己喝酒醉了。聪明的小姑娘这时就问大魔头:”我怎么做才可以让你死呢?””只要用我的头发拴在我的脖子拉紧这样我就会死了。”不等大魔头说完,小姑娘就照做了。但是姑娘们发现大魔头的脑袋滚到哪里,哪里就会着火。没办法姑娘们只能轮流抱住大魔头的脑袋不让它着火,但是人们发现姑娘们身上也被大魔头烧着了,就每年往她们身上泼一些水,减轻姑娘们身上的火,也表达人们对姑娘们的祝福。

  我在暑假期间去鹤壁游玩,其中我最爱的一个景点就是灵山泼水节。在泼水节上我们都变成了一只合格的”落汤鸡”。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哈哈大笑起来!

  我六岁的到过美丽的云南西双版纳,傣族是西双版纳人口最多的民族,早在去就听说傣族有很有的节日叫泼水节,听导游说可以去试一下的还很兴奋呢!

  终于傣族村,看见了的广场,中间有一座圆形尖顶的房子,墙壁上雕满了漂亮的花,房子里面是一口大水井,房屋旁边好大的祭天牌,,圆形的石牌上刻满了傣族的文字和动物图案,石牌柱子下石头做的大象、牛、虎和狮子的雕像,听说傣族人喜欢大象。

  带我换上一身漂亮的傣族小伙子的,开始我拿了水盆走进广场还不知该办,有阿姨朝我脸上泼了一盆水,我全身水淋林的凉,吓得“扑通”坐到哭了,和一起鼓励我,我泼水节要互相往身上泼水表示祝福,我壮壮胆子站,去井边打了一盆水,“哗啦”泼另小朋友身上,她吓的尖叫着到处躲,急着去打水要“报仇”,赶快又去打水……就,互相追着、泼着、笑着、叫着,玩的真高兴呀!不知不觉的.了,说该,我还没玩够呢!我恋恋不舍的换回,还不停的回头看还在玩的,真不愿离开呀!

  听说泼水节每年的四月中旬,是傣族最盛大的节日,傣族爱水、敬水的民族,泼水节的水着吉祥、幸福和健康,被泼得越多越好运伴随,真希望能机会参加呀!

  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民风*俗别具一格。今年暑假,我们全家来到了距离昆明500多公里的西双版纳,在这个美丽的地方,我们深度体验了傣族人民隆重的泼水活动。泼水节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是傣族人民的新年,每到这一天,傣族男女老少就穿上节日盛装,挑着清水,先到佛寺浴佛,然后就开始互相泼水,用飞溅的水花送上彼此的祝福。

  为了迎接五湖四海的游客,西双版纳的傣族园每天都在泼水,我们有幸过了一次傣族新年。男女老少聚拢在泼水广场,随着主持人喊:“水、水!”我们跟着傣族姑娘一喊起“水、水、水!”开始泼水啦!广场中心的水柱开始喷水,美妙的音乐响起,大家你一盆我一盆,都把代表祝福的水花泼洒到四面八方的朋友身上,透明的水珠在阳光下欢舞,欢乐的笑声在清风中飘荡,不过几分钟,虽然个个成了落汤鸡,但大家的欢乐洋溢在脸上,沉浸在快乐的泼水活动中。在广场的外围,还有身着盛装的傣族姐姐载歌载舞,到处都是欢乐的海洋。

  傣族人民的热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深深感动着我,明年我还想来这里过泼水节!

  暑假末,谢涵我妈妈约我和其他很多同学去欢乐谷“过”泼水节,我高兴的不得了。

  到了目的地,我们连衣服都没换,就下水玩了,反正也不用换。我们开始泼水了,由于我们没有盆,就拿水枪开始玩儿。我拿着水枪,悄悄潜在水里,把水枪朝外随意向一个人身上喷去,对方被打了个措手不及,我赶快逃到人群里,让那人没有反攻的机会。即使他看到了,也追不上来。还有一次,我藏在人群里,从缝里打别人,然后立刻把水枪藏了起来,结果那个人回过神来之后,左看右看,不知道是谁在搞鬼,然后就很无奈――没法反攻了。

  我在水池里玩了一会儿后,听见好像是谢涵在叫我,找了半天才知道是谢涵在岸上找到了一个没人使用的公用的固定大水枪,在叫我跟他一起玩呢!这个水枪是人工提水的,压力很大,我们用大水枪选了个瘦子打,瘦子没脂肪,打着痛。我们把水枪提升到了最大的压力,瞄准他一打,他吓了一跳,回过神来之后,就狂用盆舀水来泼我们,我们就借来盆遮住头,这样他就不能喷到我们了,而且盆是半透明的.,基本上看得清前面的东西,他拿我们没办法,只好作罢了。

  时间过得好快,一眨眼就到十点之后了,我们回家的时间到了,只好收拾好东西恋恋不舍的回家了。

  真是一个令人难忘的泼水节啊!

  泼水节!一听到这个名字,你是否就想起了傣族的泼水节.我去的地方可不是傣族,而是洛带古城,那里,也有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和傣族人民泼水节一样有趣.

  第二天,我手里拿着一个盆子,和妈妈一起兴高采烈地向广场走去.

  到了广场,我急忙拿出我的盆子去装水,没等我装满水,一盆水从我的淋到脚,就像一只落汤鸡.是谁呢?我纳闷地回过头,一眼就看见了我的一个好朋友小茜!我一见到小茜,非常地高兴,连给她打招呼:"小茜,你也来洛带古城玩啊!""是啊,我也来洛带古城玩,这不,正好赶上了泼水节.我想来看看洛带古城的泼水节和傣族的泼水节有什么不同.好奇,就来看看.没想到,在这儿看见了你,就过来泼你一下.哈哈!你被我泼到了吧!"她一见到我也非常的高兴,"哗哗"原来是我趁她说话的时候把一盆水泼在了她的身上."哗哗!"她也不甘示弱,又把一盆水泼在了我身上.就这样,你一盆,我一盆地泼了起来.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时间在我们嘻嘻哈哈地泼水声中流失.一会儿,天,暗了下来.我们也该回家了,我们在广场一一不舍地分了手.

  如果在*时别人泼你一身的`水,你一定会不高兴,,认为别人把你衣服弄湿了,但是,如果在洛带古城的泼水节中泼了你一身的水,你就不会不高兴,反而很高兴.因为别人泼了你一身水,你的福气就会伴你一生.我在洛带古城的泼水节中,小茜泼了我好几次水,我相信我的福气也会伴我一生的.

  今天,我们去了云梦山――参加云梦山第七届泼水节!9:30,我们抵达了云梦山。我们上午爬山,登天梯。下午,就是我们盼望已久的泼水节!

  泼水节将在大水潭(四个水潭连在一起的地方)举行。我们先自己玩了一会儿,接着,那些泼水的大姐姐们来了,我们便“一致对外”展开进攻。

  那些大姐姐们可厉害了,她们的'“武器”――盆子威力又大,“装弹”又快。而我们的“武器”――水枪虽然威力大但是“装弹”慢,所以,我们经常糟受她们的攻击,但是,我们人多力量大,随着一阵阵精确打击,她们便被迫退下阵来。第一场――我们胜利!

  但是,局面很快就对我们不利。那些大姐姐们试图拉拢一些我们这一边的小女孩,去帮她们。布置妥当后,她们马上展开了二次进攻。

  因为这次有小女孩们的帮助,她们的局势迅速逆转,但是,突然有一位大哥哥猛冲进来,最终,我们胜利啦!

  泼水节,下次你还要等着我,好吗?

  炎热的夏天里,知了在树上不停地喊热。而正是在这一天,傣族人民最为隆重的“泼水节”也随之到来。我和邻居的朋友——王思涵,结伴去泼水广场泼水……

  在路上我们悠闲地走着,忽然不知从什么地方泼下来了一盆水。“哗—”的一声浇湿了我们,水花还溅进了我朋友的眼睛里。我气愤愤的朝四处巡视,想要找出“凶手”。等我又把头转过来时,眼前又有一个水球朝我砸来,我本能的闪到了一边,“啊!”一个熟悉的声音尖叫起来。糟了!不会是砸到王思涵了吧?我心里想道。然后慢慢地把头转了过去,呀!果真砸到了王思涵。连气球皮都还在头发上哩!我帮王思涵把气球皮拿了下来,跟她道歉。她没说什么,大步大步的往前走着。很显然她生气了!

  我急忙追了上去,走在她旁边。想着,她今天都那么倒霉了,我应该做点什么。那么要做什么呢?哎?有了!让我来做她的保镖,保护她不受任何伤害。行!就这么办了!想着想着,对面正好砸来了一个水球。我暗暗自喜道,好机会!哈哈!看我来个英雄救美。但是还没等我伸出手来,那个水球就已经砸到了王思涵的.肚子上。哦NO!又……唉!这次她真的怒了!她丢下我,含着眼泪向泼水广场飞奔过去,我也忙着追上去。

  过了一会儿,她的身影消失在了泼水广场里。我急忙也冲了进去,四处寻找着她。一分钟过去了,两分钟过去了。终于我在广场中间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是王思涵,是她。我发现有一大群人在朝她泼水。由于水太大她蹲在那里一动不动,我下意识的冲进了水花中,紧紧地抱住她。念叨着:“思思,别怕,我在呢!别怕……”她知道是我,紧紧地抱住了我。在嘈杂的水花声中,我听到了她的哭泣,她热热的眼泪滴在了我的腿上。她的身体冰冰凉凉的,我尽力用体温去温暖她。过了大概6~8分钟,别人都不泼水了。我轻声说道:“思思,可以了哦!别人不泼了,我们回家吧!”她沉默了许久,慢慢地抬起头来笑着对我说:“可以是可以,但是人家还没泼水呢!这样太不公*了!你会让我开心的,对不?”我微微的点了一下头。她一下子从天使般地笑容变成了恶魔的笑容,我忽然有种不祥的预感。待我把她扶起来之后,她直接拿着小盆里满满的水朝我泼来,随着“哗”的一声,我的衣服有一次“锦上添花”。哼!居然乘我不注意时来泼我,看我怎么教训你!我心里暗暗的想道。然后也不甘示弱的朝她泼了起来,正巧她也刚刚朝我泼来,我们两人泼出去水互相抵消了。见了这个场面我们不禁笑了起来!笑得那么天真、那么快乐……抵消的小水花溅到了我们的脸上,是那么的冰凉、舒服!

  我们的笑声在水花中回荡。而那飞荡小水花却在我们的记忆中划下了无比闪耀的痕迹。

  《难忘的泼水节》这篇课文记述的是一个充满温情的感人故事。“一年一度的泼水节”被傣族人民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而1961年的泼水节,又是傣族人民最幸福、最难忘的一个泼水节。那是因为敬爱的***来到傣族人民中间和他们一起欢庆这个富有民族情趣的泼水节。

  本课的最大难点在于***生活的时代离现在的学生有一定的时间距离,他们大部分连*****是谁都不知道,更难理解***和人民之间的那份特殊感情。***和傣族人民一起过节,为什么使人“难忘”?如何理解“人民的**和人民心连心,***是人民的好**”这个情感重点?我想首先要走进理解***生活的那个年代,感受***的*易*人,和蔼可亲的品质,感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使人敬佩、老百姓对他的无限热爱和无比崇敬。所以我课前布置学生收集了有关***的资料,并在课堂上简介***生*结合图片向同学们讲了《一束鲜花》、《十里长街送**》的故事,做好了充分的情感铺垫。

  在教学中我抓住“火红火红”一词,让学生感受傣族人民当时的心情是多么开心和幸福。抓住体现***慈祥和蔼的神情“笑容满面”一词理解**的可亲。在良好的语言环境气氛,让学生感情朗读课文,细细品味文中的词句,再联系之前对**的认识,让在读文中不知不觉地感受到了那份真挚的感情。

  傣族得节日丰富多彩,其中我最喜爱得要数泼水节了!

  泼水节又是傣族得新年,在傣历六月二十四日到六月二十六日,是夏历四月中旬。

  清晨,男女老幼沐浴更衣,到佛寺赕佛,给佛像洒清水洗尘,还要采来鲜花绿叶到佛寺供奉。做完这些,群众性得相互泼水开始了,只见一个个男女青年,铜钹、脸盆盛水,然后涌出大街小巷,逢人便泼。这,是吉祥得水、祝福得水!不管是泼水者,还是被泼者,都笑声朗朗……

  相传,古代有个火魔无恶不作,抢走了七个姑娘,最年轻得姑娘叫做侬香,她后来从一个白发花花得老爷爷那里得知只要拔下火魔得头发就可以把她**。姑娘们齐心协力,杀死了火魔,魔头成了一团火球,落在哪里,哪里就会起火。姑娘们就挑水去泼,终于灭了邪火。此传说相沿成*,渐渐成了泼水节。

  泼水节除了泼水,还有歌舞活动,傣族人民穿上节日盛装,来到村中广场,男女老少一起载歌载舞,有得跳孔雀舞�r有得跳“五腊嗬”�r有得即兴而作,边唱边跳动作优美,节奏鲜明,曲调婉转,歌声动人……

  泼水节期间,在宽阔得澜沧江上,要举行划龙船比赛,水船扎以彩花装扮成龙、孔雀、鲤鱼等形象,由几十名青年奋力划桨,两边观众如云,锣鼓声、喝彩声响彻云霄。

  这几天,是暑假中最热的几天,我们决定用“泼水节”的方式来避暑。

  我们换上最脏的衣服,从井里打来一小桶凉水。然后把喷壶灌满,舀上一盆水。妹妹拿着喷壶,我拿着盆子。首先我们用自己泼水的工具往自己身上淋了点水,泼水大战就正式开始了。我趁霏霏不注意,从盆子里捧了一捧水,对准霏霏就是一击,霏霏也不甘示弱,朝我的头也是一泼。接着,霏霏抢过我手中的盆子直接从桶里舀了一小盆水朝我泼去,我也抢过喷壶朝霏霏喷去……

  这场泼水大战终于结束了,我们两个都成了名副其实的'“落汤鸡”。今天我们玩得很开心,既赶走了炎热,又给周边的植物浇了水,真是一举两得。

  炎热的夏天里,知了在树上不停地喊热。而正是在这一天,傣族人民最为隆重的“泼水节”也随之到来。我和邻居的朋友——王思涵,结伴去泼水广场泼水……

  在路上我们悠闲地走着,忽然不知从什么地方泼下来了一盆水。“哗—”的一声浇湿了我们,水花还溅进了我朋友的眼睛里。我气愤愤的朝四处巡视,想要找出“凶手”。等我又把头转过来时,眼前又有一个水球朝我砸来,我本能的闪到了一边,“啊!”一个熟悉的声音尖叫起来。糟了!不会是砸到王思涵了吧?我心里想道。然后慢慢地把头转了过去,呀!果真砸到了王思涵。连气球皮都还在头发上哩!我帮王思涵把气球皮拿了下来,跟她道歉。她没说什么,大步大步的往前走着。很显然她生气了!

  我急忙追了上去,走在她旁边。想着,她今天都那么倒霉了,我应该做点什么。那么要做什么呢?哎?有了!让我来做她的保镖,保护她不受任何伤害。行!就这么办了!想着想着,对面正好砸来了一个水球。我暗暗自喜道,好机会!哈哈!看我来个英雄救美。但是还没等我伸出手来,那个水球就已经砸到了王思涵的'肚子上。哦NO!又……唉!这次她真的怒了!她丢下我,含着眼泪向泼水广场飞奔过去,我也忙着追上去。

  过了一会儿,她的身影消失在了泼水广场里。我急忙也冲了进去,四处寻找着她。一分钟过去了,两分钟过去了。终于我在广场中间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是王思涵,是她。我发现有一大群人在朝她泼水。由于水太大她蹲在那里一动不动,我下意识的冲进了水花中,紧紧地抱住她。念叨着:“思思,别怕,我在呢!别怕……”她知道是我,紧紧地抱住了我。在嘈杂的水花声中,我听到了她的哭泣,她热热的眼泪滴在了我的腿上。她的身体冰冰凉凉的,我尽力用体温去温暖她。过了大概6~8分钟,别人都不泼水了。我轻声说道:“思思,可以了哦!别人不泼了,我们回家吧!”她沉默了许久,慢慢地抬起头来笑着对我说:“可以是可以,但是人家还没泼水呢!这样太不公*了!你会让我开心的,对不?”我微微的点了一下头。她一下子从天使般地笑容变成了恶魔的笑容,我忽然有种不祥的预感。待我把她扶起来之后,她直接拿着小盆里满满的水朝我泼来,随着“哗”的一声,我的衣服有一次“锦上添花”。哼!居然乘我不注意时来泼我,看我怎么教训你!我心里暗暗的想道。然后也不甘示弱的朝她泼了起来,正巧她也刚刚朝我泼来,我们两人泼出去水互相抵消了。见了这个场面我们不禁笑了起来!笑得那么天真、那么快乐……抵消的小水花溅到了我们的脸上,是那么的冰凉、舒服!

  我们的笑声在水花中回荡。而那飞荡小水花却在我们的记忆中划下了无比闪耀的痕迹。

  泼水节!一听到这个名字,你是否就想起了傣族的泼水节。我去的地方可不是傣族,而是洛带古城,那里,也有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和傣族人民泼水节一样有趣。

  第二天,我手里拿着一个盆子,和妈妈一起兴高采烈地向广场走去。

  到了广场,我急忙拿出我的盆子去装水,没等我装满水,一盆水从我的淋到脚,就像一只落汤鸡。是谁呢?我纳闷地回过头,一眼就看见了我的一个好朋友小茜!我一见到小茜,非常地高兴,连给她打招呼:"小茜,你也来洛带古城玩啊!""是啊,我也来洛带古城玩,这不,正好赶上了泼水节。我想来看看洛带古城的泼水节和傣族的泼水节有什么不同。好奇,就来看看。没想到,在这儿看见了你,就过来泼你一下。哈哈!你被我泼到了吧!"她一见到我也非常的高兴,"哗哗"原来是我趁她说话的时候把一盆水泼在了她的身上。"哗哗!"她也不甘示弱,又把一盆水泼在了我身上。就这样,你一盆,我一盆地泼了起来。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时间在我们嘻嘻哈哈地泼水声中流失。一会儿,天,暗了下来。我们也该回家了,我们在广场一一不舍地分了手。

  如果在*时别人泼你一身的水,你一定会不高兴,,认为别人把你衣服弄湿了,但是,如果在洛带古城的泼水节中泼了你一身的水,你就不会不高兴,反而很高兴。因为别人泼了你一身水,你的福气就会伴你一生。我在洛带古城的泼水节中,小茜泼了我好几次水,我相信我的福气也会伴我一生的。

  泼水节!一听到这个名字,你是否想起傣族的泼水节。我去的地方可不是傣族,而是洛带古城,那里,也有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和傣族人民泼水节一样有趣。

  第二天,我手里拿着一个盆子,和妈妈一起兴高采烈地向广场走去。

  到广场,我急忙拿出我的盆子去装水,没等我装满水,一盆水从我的淋到脚,像一只落汤鸡。是谁呢我纳闷地回过头,一眼看见我的'一个好朋友小茜!我一见到小茜,非常地高兴,连给她打招呼:"小茜,你也来洛带古城玩啊!""是啊,我也来洛带古城玩,这不,正好赶上泼水节。我想来看看洛带古城的泼水节和傣族的泼水节有什么不同。好奇,来看看。没想到,在这儿看见你,过来泼你一下。哈哈!你被我泼到吧!"她一见到我也非常的高兴,"哗哗"原来是我趁她说话的时候把一盆水泼在她的身上。"哗哗!"她也不甘示弱,又把一盆水泼在我身上。这样,你一盆,我一盆地泼起来。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时间在我们嘻嘻哈哈地泼水声中流失。一会儿,天,暗下来。我们也该回家,我们在广场一一不舍地分手。

  如果在*时别人泼你一身的水,你一定会不高兴,认为别人把你衣服弄湿,但是,如果在洛带古城的泼水节中泼你一身的水,你不会不高兴,反而很高兴。因为别人泼你一身水,你的福气会伴你一生。我在洛带古城的泼水节中,小茜泼我好几次水,我相信我的福气也会伴我一生的。

  洛带古城的泼水节真是让我难忘啊!它将是我记忆深处的一颗最璀璨的珍珠!

  我最喜欢傣族的泼水节!

  在新的一年第二月头一天,就是傣族的泼水节。这时傣族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各样的衣服,手里拿着盆,盆里盛着水,在一个美丽而广阔的地方举行盛大的泼水节!小孩子高兴地蹦起来大人们也很开兴,带着微笑。

  泼水节开始了!哇!一下子,寂静的地方热闹起来!你泼他,他泼你,一会儿一盆子的都用完了。男生们的衣服,裤子都湿透了,头发也是湿透了。女人也是,裙子都湿透了,头发也湿透了。虽然湿透了,但傣族人仍然很开心。应为;那个人泼过的水越多,那个人最受敬重。

  泼水节的由来:从前有个村庄,那里有个魔鬼,他每天破坏村庄,还抢了七个女人,做他的老婆。最小的女人最聪明。有一天最小的女人把魔鬼灌醉问他:“怎样能死?’他说;把我头扭掉。”可扭完头,头着火了,七个姑娘一人包一年。村人们跟她们泼水,破掉疲劳和劳累。这就是泼水节的由来。

  傣族的泼水节是伟大的!

  泼水节!一听到这个名字,你是否就想起了傣族的泼水节。我去的地方可不是傣族,而是洛带古城,那里,也有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和傣族人民泼水节一样有趣。

  第二天,我手里拿着一个盆子,和妈妈一起兴高采烈地向广场走去。

  到了广场,我急忙拿出我的盆子去装水,没等我装满水,一盆水从我的淋到脚,就像一只落汤鸡。是谁呢我纳闷地回过头,一眼就看见了我的一个好朋友小茜!我一见到小茜,非常地高兴,连给她打招呼:"小茜,你也来洛带古城玩啊!""是啊,我也来洛带古城玩,这不,正好赶上了泼水节。我想来看看洛带古城的泼水节和傣族的泼水节有什么不同。好奇,就来看看。没想到,在这儿看见了你,就过来泼你一下。哈哈!你被我泼到了吧!"她一见到我也非常的高兴,"哗哗"原来是我趁她说话的时候把一盆水泼在了她的身上。"哗哗!"她也不甘示弱,又把一盆水泼在了我身上。就这样,你一盆,我一盆地泼了起来。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时间在我们嘻嘻哈哈地泼水声中流失。一会儿,天,暗了下来。我们也该回家了,我们在广场一一不舍地分了手。

  如果在*时别人泼你一身的水,你一定会不高兴,,认为别人把你衣服弄湿了,但是,如果在洛带古城的泼水节中泼了你一身的水,你就不会不高兴,反而很高兴。因为别人泼了你一身水,你的福气就会伴你一生。我在洛带古城的泼水节中,小茜泼了我好几次水,我相信我的福气也会伴我一生的。

  洛带古城的泼水节真是让我难忘啊!它将是我记忆深处的一颗最璀璨的珍珠!

  夏天来了,满池的荷花绽放出最甜美的微笑,知了停歇在茂密的枝叶下不停地欢叫着,它们这就是在欢度泼水节的到来呢!

  泼水节的到来,给整个西双版纳带来一片生机。许多外地游客也慕名来到西双版纳,大街小巷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14日,妈妈带着我和表妹去曼听公园参加赶摆活动,在赶摆场,棉花糖、手工艺、玩具、珠宝、烧烤……应有尽有,选择了一片草坪我们坐了下来,边品尝傣味烧烤,边欣赏着湖边的美景。火辣的太阳虽然烤得大家大汗直流,但仍然无法夺去人们脸上灿烂的微笑,整个公园洋溢着一片快乐的节日气氛……

  15日,泼水活动正式开始,在绚丽的花车游演过后,街上顿时一片狂欢,人们用盆、水枪、桶舀起水向天空撒去,随后又调皮地奔向人群,惊呼与欢叫中,泼水活动达到空前高潮,整个广场都成了欢乐的海洋、水的世界……

  晚上,人们在广场观看了精彩的表演后,又簇拥着来到江边,放下一盏盏漂亮的孔明灯,许下一个个美好的愿望。直到那些孔明灯飞向天空,渐渐消失在天际……

  泼水节的歌唱不完,泼水的水泼不尽,我期待着明年的狂欢,也期待着幸福的来临……

  水果王国的泼水节来了,这次泼水节在香蕉国举行,很多水果都来了有香蕉,西瓜,火龙果,······

  这时西瓜国的王子安东,苹果国的公主安迪都来到了香蕉国。

  香蕉国的人民很热情邀请安东,安迪,一起泼水。安东答应了,安迪却不愿意低下她那骄傲的头。她去了香蕉皇宫,来到皇宫的阳台上,听到了欢笑声,看到了快

  乐的表情 ,香蕉国的.国王走过来说;“安迪去和他们一起玩吧。”安迪还是不愿意低下她那骄傲的头 。过了一会香蕉公主安妮走过来说:“我曾经也和你一样,但是我在父亲的鼓励下去和大家一起玩,我才发现其实很好玩,去吧安迪”经过几番劝说,安迪终于在安妮的鼓励下走出皇宫,走向在狂欢的水果们。过了一会儿,泼水节结束了。安迪去找安妮道谢了。

  这故事告诉我们要从感受中得到快乐。

  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到了,我们兴奋不已。突然,我们接到了蔡阿姨的电话,说是要带我们去民俗文化村参加泼水节。我们急急忙忙地收拾东西,就出发了。

  我们走时才发现,我们既没有水枪,也没有瓢,更没有小盆。没办法,在附*买了一个。

  大约过了半个小时,地铁到了华侨城站。我们飞速赶往民俗文化村,买了票,进了门,一看,时间还早着呢,所以,我们就先去看《龙凤舞中华》。


欢乐的“泼水节”作文(精选5篇)(扩展9)

——傣族泼水节的作文(精选10篇)

  泼水节是西双版纳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之一,它就相当于傣族的新年,一般在傣历的四月中旬(即农历清明前后十天左右),为期三至四天,在阳历4月13日至15日这三天。

  关于泼水节还有一个美丽而古老的.传说,很早以前,一个无恶不作的妖魔霸占了美丽富饶的西双版纳,并抢来七位美丽的姑娘做他的妻子,姑娘们合计如何杀死妖魔。一天夜里,年龄最小的姑娘用酒让他吐露出了自己的致命弱点,原来他怕用自己的头发勒住脖子,姑娘们齐心协力当时就用头发勒住了他的脖子,妖魔的头掉了下来,变成了一团火球,滚到哪里,邪火就蔓延到哪里。为了扑灭火,七个姑娘轮流抱着他的头,其他人不停地泼水,终于在傣历的六月扑灭了火并把妖魔的头扔到了江里,乡亲们为了纪念这七位勇敢的姑娘就每年都过泼水节。

  最让傣族人难忘的是1961年的泼水节,我们敬爱的***来到了傣寨,为了欢迎***,人们在地上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毯,**笑容满面地接过了象牙鼓,和人们一起跳舞,傣族人们向***泼水,祝福他健康长寿,多么快乐的泼水节呀!

  清清的水泼呀洒呀,有机会让我们一起到傣家做客吧!

  在我刚上三年级的时候,我去了一次云南,知道了泼水节的来历。

  我们到云南的那一天,刚好就是泼水节。

  在开始之前,我拉住了一位傣族的小姐姐,让她给我讲讲泼水节的来历。

  小姐姐在我的“死缠烂打”之下“举白旗投降了”,开始娓娓述来:“泼水节,可是我们傣族最隆重的节日呢!也是云南少数民族节日中影响面最大的。泼水节要举行三至七天。第一天叫做麦日。”

  “嗯?麦日,干什呀?割麦子?”我好奇地问。

  “唔――其实和你们那里的农历除夕差不多,就是送旧。这一天,每家都要收拾房屋,打扫卫生,准备年饭和节日中的各种活动。”

  “也就是扫房子嘛。不过,为什么要准备年饭啊?又不是过年。”

  “就知道你会这么问,哎呀,是因为泼水节的第三天就是傣历的元旦哟!而且,每到泼水节,我们就跑到附*的山上采集一些鲜花和树叶。在今天,男女老少就都穿上节日的盛装,挑着清水,先到佛前洗浴,之后,就开始互泼啦!”小姐姐越说越兴奋,让我也忍不住想“一泼为快”了!

  “那还等什么?赶紧走吧!”我拉起小姐姐就跑了。

  在广场上,人们都拿着采集的鲜花和树叶,然后沾了些水,就开始互泼。你泼我,我泼你,一朵朵晶莹的水花在空中盛开,这朵朵水花象征着吉祥、幸福与健康,大家互相泼啊泼,到处都是水的洗礼,到处都是水的祝福,到处都是水的欢歌!一朵朵水花,一串串笑声,泼水节,成了欢乐的海洋!

  到了晚上,人们都站在广场的空地上,将灯烛点燃,放进了自制的“大气球”里,利用空气的浮力,把一盏盏孔明灯放飞上天。

  漫天的孔明灯像星星一样,一闪一闪的飞向远方,给漆黑的夜空点缀的十分美丽。

  在皎洁的月光下,孔明灯带着傣族人民的美好祝愿,和那颗善良朴实的心,渐渐的飘向远方,而人们,却还留在广场上久久不肯离去……

  一年一度的傣历新年,也就是泼水节又开始了,泼水节那天,歌声阵阵,锣声震耳,欢笑声随着水花飞舞,处处是“水!水!水!”的欢呼声,到处是幸福的笑声和快乐的尖叫声。整座城成了一片水的世界,欢乐的海洋。

  原先傣族传统的泼水,只用树叶蘸一点清水泼洒在对方身上,以示祝福。但如今年轻人觉得不够尽兴,泼到兴高采烈之时,索性将整盆水一起泼出去。青年少年、男人女人、中国人外国人,傣族人、汉族人以及其他民族的人,当地人、外地人,几乎都是倾家而出,全都投入到泼水的人海之中。傣族少男少女当然是泼水的“主力军”,而美丽的少女,自然成为人们竟相泼水的对象。穿着民族服饰的傣家姑娘,是泼水节最亮丽的一道风景。婀娜多姿的傣族姑娘,穿着裙子,轻轻地飞舞着,令整个狂欢的泼水节,也温柔起来、浪漫起来。

  不管认不认识的,逢人便泼,盆、桶、瓢……全都用上了,清清的水,带着美好的祝福,带着欢快的笑声,把人浇得浑身湿透,是那样兴奋,那样快活,一张张彩车,装点着都市,聪明的企业商家用五花八门的广告装饰着彩车,世界变得五彩纷呈,缤纷绚丽。傣族青年也要拜年的,不过拜年的形式和汉族不尽相同,人们成群结队,一路载歌载舞去拜年,把年长者或尊贵客人用竹竿抬起并抛向空中,如此倾情地欢乐和祝福。

  水就是生命的源泉,给了人间万物带来了生命,给勤劳的人们带来了吉祥,给美丽的西双版纳带来了美好的明天。

  泼水节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泼水节是傣历新年,节日一般持续3至7天。节日清晨,傣族男女老少就穿上节日盛装,挑着清水,就开始互相泼水,互祝吉祥、幸福、健康。人们一边翩翩起舞,一边呼喊“水!水!水!”,鼓锣之声响彻云霄,祝福的水花到处飞溅,场面十分壮观。

  很早以前,一个无恶不作的魔王霸占了美丽富饶的西双版纳,并抢来七位美丽的姑娘做他的妻子。姑娘们满怀仇恨,合计着如何杀死魔王。一天夜里,年纪最小的姑娘用最好的酒肉,把魔王灌得大醉,使他吐露自己致命的弱点。原来这个天不怕,地不怕的魔王,就怕用他的红头发勒住自己的脖子,机警的小姑娘小心翼翼地拔下魔王一根红头发,勒住他的脖子,一用力,果然,魔王的头就掉了下来,变成一团火球,滚到哪里,火就蔓延到哪里。竹楼被烧毁,庄稼被烧焦。后来,魔王的头掉进了小河里,七个姑娘为了不让魔王再危害人间,于是拿着魔王的头,但是魔王头上的脏水流了下来,于是村民们用水来泼掉七位姑娘们身上的脏东西,终于在傣历的六月把邪火扑灭了。乡亲们开始了安居乐业的生活。从此,每年就有了泼水的.*俗。现在,泼水的*俗实际上已成为人们相互祝福的一种形式。在傣族人看来,水是圣洁、美好、光明的象征。世界上有了水,万物才能生长,水是生命之神。

  当泼水刚开始时,彬彬有礼的傣家姑娘一边说着祝福的话语,一边用竹叶、树枝蘸着盆里的水向对方洒过去。“水花放,傣家狂”,到了高潮,人们用铜钵、脸盆,甚至水桶盛水,在大街小巷,嬉戏追逐,只觉得,迎面的水,背后的水,尽情地泼来,一个个从头到脚全身湿透,但人们兴高采烈,到处充满欢声笑语。一段水的洗礼过后,人们便围成圆圈,在脚鼓的伴奏下,傣族人民不分年龄,不分职业,各自翩翩起舞。激动时,人们还爆发出“水、水、水”的欢呼声。

  傣族的泼水节就是这样喜庆,欢乐,美好的。

  泼水节是傣族人民最隆重的节日。泼水节在公历的四月中旬,历时三天,第一天划龙舟、文艺表演;第二天泼水;第三天,人们在一块进行行丢包游戏和物资交流。

  泼水节来临时,人们忙着杀猪、杀鸡、酿酒,还做许多的年糕和多种粑粑,供节日食用。

  当泼水节开始时,傣族人用盆子、锅盛满水,一边说着祝福的话,一边用树叶、树枝向对方洒去,在大街小巷嬉戏追逐,只觉得,迎面的水、背后的水,尽情得泼来,一个个全身湿透,但人们兴高采烈,到处充满欢声笑语,激动时,人们还喊出“水、水、水”的欢呼声。

  丢包时,在草坪上男女各站一排,先让傣族少女把包扔给小伙子,小伙子再扔给少女,以此传递感情。

  1969年4月13日―15日,敬爱的***来到西双版纳的景洪,和边疆的人民共庆傣历泼水节,他兴致勃勃地换上傣族服装,手持银盆与各族人民互相泼水祝福,从此以后,西双版纳的景洪成为闻名中外的旅游胜地。

  在西双版纳,有着迷人的热带雨林,有让人惊奇的野象,特别是你如果运气好的话,在野还能见到野象在河水里嬉戏。还有令人回味无穷、乐趣无限的傣族泼水节。

  一年一度的傣族泼水节又要到了,我虽然到西双版纳参加了两次傣族泼水节,但最令我难忘的还是去年的那一次傣族泼水节。在傣族泼水节的第一天早上,我跟爸爸、妈妈一早就来到了街上,只见街上人来人往,人人手里都拿着“武器”,有拿水枪的,有那水桶的,有那盆的......那“武器”可真是种类繁多,在居民家门口,还有商店的门前,也都摆满了装水的大桶。看到这些,我知道一场大战就要开始了。

  时间过得差不多了,也不知道是谁先开始了泼水,刚刚还很“安静”的街道顿时就热闹了起来,人们纷纷拿起手中的“武器”开始进攻,你倒我一盆水,我泼你一身水,互相往来,各不相让,嘴里还大声地喊着“水!水!水!赶快,我要招架不住了!”但是人人的脸上都是开心的笑容。我也被妈妈拉入了这场“战斗”当中,反正我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着水枪就往人群当中“扫射”。就在我暗暗高兴没人来泼我的时候,突然我感到一阵凉凉的水流顺着背后就流了下来,我回头一看,只见一个跟我差不多的小男孩正拿着水枪对着我不停地喷水,我可不能吃这个亏,我也奋力反击,我们两个打的是不可开交,而旁边商铺里的阿姨也被我们两的“战争”逗得哈哈大笑,还一直催着我们到她的商铺里去“加油”。正在我两还在战斗的时候,只听见人们在喊:“快闪开,快闪开,重型武器来了!”我一听就来了精神,什么重型武器?我得要好好看一看。只见前面来了一辆皮卡车,车上的人们奋力地把水泼向人群,而地上的人们也不甘示弱,纷纷反击,但由于手中的“武器”装水太少,根本就没有多少水能泼到他们身上。这时,我们眼前看到的只有水花和“战斗”的人群,那场面是十足壮观。

  在西双版纳的傣族泼水节期间,还有很多活动。

  你觉得只有傣族才可以玩泼水吗?那你就错了。因为快乐作文学校的老师也带领我们一起去了淇县古灵山,去体验泼水节的欢乐。

  到了那里,我们先休息了一会。没过多久,精彩的表演来了,野人狂欢、竹竿舞、水枪舞……。就在水枪舞结束的一瞬间,突然,水来了,还没等我反应我来,我就被冲了个“凉水澡”原来我的好朋友靳一凡眼疾手快的用水盆浇了我一头水,顷刻间,我成了一个正规的“落汤鸡”。接下来,我专心的`投入到了战斗之中。我们打的实在是不可开交。非常激烈。让我记忆犹新的还是我和靳一凡一起攻打郝羽鸣的场面。我们先用水枪互相“攻击”,没过多久,我们的“子弹”就都仅剩无几了,为了节约时间,他们俩拿着水盆展开了决斗,而我负责在后方支援靳一凡的任务。我们打了很久,双方都“伤亡惨重”。最后,我们和好了,而且组成了一个队,一起去攻打其他的人啦。不一会,泼水的人越来越多了,远远望去那场面实在是人山人海,水花四溅。

  泼水时间已经接*尾声了,可我的的心情还是*静不下来。如果明年还有这个活动,我一定要来参加,继续成为一个“落汤鸡”。


  泼水节是傣族的传统节日。傣族人起先是用枝条沾一点水泼在别人身上是表示对别人的祝福。后来,几个青年男子觉得很不尽兴,直接把整盆水泼到别人身上,几个人看很爽就学起来,于是,后来的泼水节就用整盆水泼到别人身上就算祝福。

  有一次,我们去傣族玩,有幸参加泼水节,我换上傣族的服饰,去一起参加泼水节。我拿一个刚买的脸盆,放满水,朝人海泼去。这时,有人在我背后拿起水,朝我倒过来,吓得我赶紧逃回妈妈身边去。忽然,一盆水朝我的头上直冲下来,我立刻变成“落汤鸡”。我一回头,原来姐姐也换好衣服来参加呢!我生气,姐姐过来哄我,我拿起一盆水,朝姐姐和妈妈泼过去。我笑得前仰后俯,姐姐和妈妈的样子太好笑,大家都玩得不易乐乎。

  不一会,来一辆车,上面坐着傣族的少男少女们,他们拿着水盆往下泼,不管认识不认识随便泼。从上往下,从下往上,大家泼着。我也被车上的人泼得不成样子,我为“报仇”拿起一盆水往车上的人泼过去,我乐,车上的人被泼得不成样子。我正张开嘴笑,一盆水从我头上倒扣下来,原来是爸爸,我生气地拿起水盆,连倒十几下,把爸爸淋得浑身湿透,妈妈为爸爸“报仇”又给我来一次浇灌。

  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在我们这欢笑中结束。想当年,我们的――***,也被泼得全身湿透。我在想,有机会我一定会再来参加泼水节的。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是啊!中国就像一个大家庭,每个民族就像每个子女。而我,却对傣族的泼水节很感兴趣。

  相传在很久以前,傣族人民安居乐业,生活幸福*静。后来,不知从哪里来一个火魔。火魔无恶不作,她抢走七个如花似玉的姑娘。人们对他恨之入骨,但谁也没有办法。七个姑娘得知用火魔的头发可以**他的消息后,便开始行动起来。可是火魔的头却到处乱滚,滚到哪里,哪里就受灾,只有火魔的妻子抱住才可以停下来。姑娘们便轮流抱火魔的头,每轮一次是一年,这样,村民才免于灾难。后人为纪念这七位姑娘,就在这一天相互泼水,这就是泼水节的由来。

  泼水节那天,人们早早地为佛洗尘,接下来就是相当精彩的泼水活动。傣族女子本就貌美如花,穿上五彩缤纷的服饰后,更像孔雀一般美丽。男女老少纷纷赶来,他们拿着各种装水的器具,尽情地相互泼洒,最终一个个都变成“落汤鸡”。天空中,一朵朵象征吉祥、幸福的水花在绽放。人们的头发被淋湿,衣服被淋湿,可是这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在活动中享受到无穷的快乐。人们在你泼我、我泼你的过程中泼出感情,泼出对新年的期盼与向往!

  节日期间,人们除泼水,还有很多其它节目,如划龙舟、丢花包、放孔明灯、放烟花等。人们纵情欢呼歌舞,洋溢着喜庆的气氛。

  我想,这朵永不凋零的“花”,一定会越开越盛!

  我妈妈是傣族人,住在云南。据妈妈说,他们那里有个叫做泼水节的节日。

  泼水节来之前,她们要用芭蕉树的末梢,把叶子除去,只留树干。然后小伙子们上山去采花,把花插到芭蕉树上,周围全插满,再花的旁边插满香,这样弄好的东西,他们唤着“花树”。到了泼水节,花树由两个长相英俊的小伙子抬着,围着他们焚香拜佛的寺庙转12圈。他们在前面转,后面跟着帅哥美女们。帅哥美女们一边跳舞,一边跟着花树转。知道吗?这些帅哥美女都是一对对的,他们可是一对对情侣哦!

  接着,他们准备泼水祈福,泼水前,要先祭“龙”。这“龙”可不是你们汉族人的那种龙。它是用竹子做的,每一根竹子都是精挑细选的,每一根竹子上都要凿上几个洞,最后做成龙的样子,并且龙背上也要做上几个大洞。祭“龙”前,先在“龙”的前面摆上菩萨,焚香祭拜后,围观的男女老少各提一桶水,倒在“龙”背上的洞里,表示给菩萨净身。另外,这洗过澡后的菩萨,男人可以摸,女人就不能再去碰了,连站都要站远一点,以免玷污菩萨。这样后,才正式开始泼水祈福。

  泼水节是傣族、布朗族、德昂族、阿昌族等民族的传统节日,在每年的四月中旬举行,时间为三到五天。节日期间,他们身着盛装,互相泼水、祝福,还举行划龙舟等活动。晚上,灯火通明,他们还要点花灯、放烟花,纵情欢呼、歌舞,到处都洋溢着喜庆、热闹的气氛。


欢乐的“泼水节”作文(精选5篇)(扩展10)

——《欢乐的泼水节》优秀教案(五)份

  一、初读课文

  ⒈初读课文第一小节

  我们班的小朋友都喜欢旅游,那今天唐老师带大家到一个美丽的地方,大家看:这里有高大浓绿的椰树,有别具风情的村寨、竹楼,这就是迷人的西双版纳。

  (出示词语)谁来读读这个词语。看,还有更美的呢!(出示凤凰花图)这是西双版纳的凤凰花。

  (出示词语)这是怎样的花?(生说)请你来读一读这个词语。西双版纳的凤凰花开了,瞧,(出示课文中的图)傣族人民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泼水节。

  (出示词语:傣族一年一度泼水节)谁会读这些词语。泼水节(板书):泼水节是少数民族傣族的传统节日,在节日里,人们泼水互相祝福。

  (出示第一自然段)谁来读读这句话。

  ⒉初读课文第二小节

  看看图,说说人们此时的心情怎么样?(交流,注意提醒学生说话要说完整)

  那我们一起去参加泼水节吧!

  泼水前该做些什么呢?(出示第二自然段1、2句话)

  请大家读读这些句子,遇到生字可以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划出词语)谁会读这些划出的词语?

  这些词语都会读了,那这些句子肯定也难不倒大家。谁来读给大家听。

  开始泼水了,看(出示录像)。

  他们是怎样泼水的?(交流)

  (交流后出示词语:互相追赶、瓢(你见过吗?出示瓢图)、灌、盆、泼、湿淋淋、笑开了花)

  我们来读读这些词语。(指名读)

  原来是这样泼水的,我们自己来读读这两句话。(自读)

  谁想读给大家听?

  身上湿淋淋的,却还这么高兴,这是为什么呢?(出示句子)请大家读读这句话就一定会知道的。(自读)

  (指名读)(划出词语:吉祥如意幸福)

  怎么能不高兴呢?原来泼水是件快乐的事。让我们轻轻地打开书本,一起来读读第二自然段。(齐读)

  ⒊初读课文第三小节

  泼完水可不要急着回去,还有其他活动呢!

  请大家放声读读第三自然段,看看有没有你喜欢地活动?(交流)

  难怪人们不肯离去。(划出:不肯离去)

  谁来读这个词语。

  师生接读:地上铺满了——(),空中回响着——( )。大家——( ),(),赛起了——(),放起了——(),直到深夜——()。

  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这欢乐的节日。(出示图片)真是个怎样的泼水节?(板书:欢乐的)

  指导读题:谁来把你的感受读出来。让我们齐读课文,把欢乐带给大家。

  二、认读词语

  旅途真愉快,大家的收获如何呢?(出示词语)指名按顺序读,集体掉着读。

  三、生字教学

  词语会读了,我们来学写几个生字!唐老师听说我们二()班的小朋友字写的可棒呢!认真学啊,一会把你漂亮的字展示给老师看。(出示生字:泼桶湿淋祥)看看这几个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我们一起来记记这几个字。记住了,我们就要来写了。(切换到光盘)(看一个注意点,描一个。)记住要点了吗,描一个。再把这5个生字临写一个。(放音乐:凤尾草)。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两条绿线内的六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知道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初步了解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独有的风俗*惯。

  教学重难点:

  1、识字、写字。

  2、了解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独有的风俗*惯。

  设计理念:

  以第一课时为例。在板书课题后,让学生就题目提出问题,接着有几个学生说说他们在课前找到的资料,激发其他同学的兴趣,让学生愿意去读课文。利用小组的能力合作总结出每个自然段的大意,通读全文。记字这一环节,让学生用自己的智慧去识记生字,显出学生自己的见地。不是局限于我说出这个字的结构,他们就按照我的话去死记。这一环节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能想出多种方法来识记生字。

  教学流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

  1、板书课题,教泼,领读课题。

  2、读了这个题目后,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生提问:

  (1)泼水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

  (2)什么是泼水节?泼水节是怎么来的?

  (3)到了泼水节的时候,人们都干些什么?

  (4)人民相互泼水代表什么?

  3、今天上课前,我们班有些同学说他们找到一些有关泼水节的资料,想说出来和大家分享。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

  请上这些同学上来讲泼水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以及泼水节的由来。(学生听得津津有味)

  4、听完这几位同学的介绍后,大家你有什么感觉?(生答想更多地了解泼水节)好,那我们就一起认真地看课文,它会告诉我么有关泼水节的具体的事。

  二、初读感知

  1、标出自然段序号,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揭示生字词。

  Tǒng桶h互相

  shīlīnlīn湿淋淋

  jxing吉祥

  xngf幸福

  kěnl不肯离去

  bǎnn西双版纳

  fng凤凰花

  si比赛

  (1)指名拼读、同桌互读,开火车读(适时纠正)

  (2)小组合作,联系上下文,说说你们组理解了那些词语的意思。

  各小组讨论后汇报。(有的小组课前查过字典,有的学生是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来解释词语)

  (3)词语都理解了,真能干,我把拼音去掉,你们还会读吗?谁来挑战一下?(学生争相拼读,气氛活跃)

  3、我们把生字词带到课文中读一读,把课文读正确、流利。(各小组长带领组员读)

  4、指名分自然段朗读。师生共同纠正。

  5、分三大组朗读。

  三、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1、通过朗读课文,刚才提出的问题,你又解决了哪一个?从哪句话中理解的?

  2、组长带领组员概括段意,然后各组交流。

  3、齐读课文。

  四、教学生字

  1、出示生字,本课的生字你记住了哪些?是怎么记的?说给你们小组的成员听。

  2、汇报:(学生想出了很多方法,现把较特别的举例如下)

  泼:1)左右结构,左边是三点水旁,右边是个发字。

  2)水把头发弄湿了,就是泼。

  3)水淋头发就是泼。

  湿:1)雨过天晴,在太阳下写作业。

  2)遇水更明显,就是湿。

  淋:两根木头遇水,被淋湿了。

  肯:1)上止下月。(字谜)

  2)一天,嫦娥在月亮上拉板车,王母娘娘看到后,让嫦娥停下,告诉她:月亮上禁止拉板车。(小幽默)

  3)嫦娥在月亮上跳,被王母娘娘禁止,怕她把月亮跳踏。

  吉:士兵张大口。

  祥:人们把羊送给神仙,希望自己能吉祥如意。

  3、示范写生字,生书空。

  4、说说写这些字要注意什么?

  5、同桌互助描红前五个字。

  说教材:

  《欢乐的泼水节》这课紧扣“欢乐”记叙了居住在西双版纳的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情景,初步进行尊重各民族风俗*惯的教育,全文有三个自然段,第一自然写凤凰花开了,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到了,第二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局部,这有五句话,具体生动地写了泼水节的欢乐局面,第一、二句写人们做的准备,第三、四句写泼水的局面,第五句点出了泼水的象征意义,第三自然段略写了泼水节的其他活动。

  析同学:

  因民族差别,同学对泼水节了解较少,难以与课文发生情感共鸣。同学年龄小,有强烈的好奇心,思维较活跃。

  说目标:

  根据新课标和教材的布置,再结合二年级同学的年龄特点,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是这样设计的。

  一、知识与能力

  1.学会生字,感受课文用词的精当。

  2.培养同学边读边思,边读边想,体检感悟的能力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

  创设情境,情感体验,同学全面热情参入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师生与课文发生情感共鸣,领悟傣族人民过节的欢乐心情。

  四、重难点:

  1.感悟用词的精当

  2.融情于文,与文发生情感共鸣

  说教学:

  在确定了目标、重难点的基础上,第二课时教学授课形式,主要是以创设情境,体验情感,师生入情入境与文本对话为主。

  1、激**感,引起需求

  开课:用上节课学的第一自然段导入,伴以《月光下的凤尾竹》的音乐和凤凰花的画面导入,同学读一读、背一背第一节,进入情境。<这样设计的目的是,激发同学的情感即非常想去参与泼水节>

  2、创设情境,体验情感

  课文第二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段,我把它分为三个层次进行教学,不时地给同学创设情境,发挥想象,朗读感悟。

  第一个层次1-2句,体现“做一做、读一读”

  抓住“提、端、滴、撒”这些动作,让同学做一做,(凭我以往的教学经验,低年级的同学会做的兴致盎然)从而感悟文章用词的精当。激发同学饶有兴趣的读1-2句。

  第二个层次3-4句是教学重中之重,在此对同学进行读、说、演、感悟全方位语文素养的培养,因此设计了以下环节。

  A.出示象脚鼓点声,引发同学读的欲望,先读,感到“快乐、好玩”。

  B.创设情境:同学们,这是一个泼水的广场,来把你们的桶提起来,盆端起来,瓢拿起来, 看一看,你的好朋友在哪里,快去泼吧。同学下位,互相追赶,体验泼水节的快乐。

  C.读出体验

  D.看课件,(傣家人过泼水节的录像)

  E.体验后,观看后,男、女生赛读

  (以上环节设计,重在创设情境,激发想像,体验感悟,读出层次,突破难点,让师生融情于文,体验师生与文本的对话过程)

  第三个层次:5句

  A.角色体验:你身上湿淋淋,为什么脸上还笑开了花?

  B.出示第5句,生读。

  C.师述:怪不得人们那么高兴,原来清水是吉祥如意的象征,泼出去的水会给人们带来幸福呀,带着新的感受再读3-4句。

  D.生读3-4句。

  (此环节设计是让同学更深刻领悟泼水的象征意义,领悟傣家独有的风情,从而更好的突破重难点)

  3.第三自然段的教学,我进行了弱处置

  第一句,师伴以音乐,渲染气氛,以读代讲。

  第二句,以声像手段烘托,让同学在乐声中唱起来,跳起来,在象脚鼓声中赛龙舟。在礼炮声中,在五彩滨纷的烟花中,感受泼水后欢快的热烈局面,读出高兴,不忍离去的心情。

  4、回归全文

  用读给在座的老师听,让在座的老师听了你们的朗读也想去西双版纳过泼水节,激发同学声情并茂的朗读全文。

  5、生字教学

  学写“吉”、“祥”二字,引导同学观察、描红,提醒写好这两字要注意的地方。来指导同学写好两字。

  说效果:

  此课教学,基本上达到了我预设目标,师生都能融情于文。特别让我感动的是:

  1、请他们自读二自然段后,我问他们有什么想说的吗?同学有那么多读后的感受跟我说,比我预想的“泼水节很好玩”,“人们好高兴呀”这些话要丰富的多。他们有的说了心中的小问号,有的说了当时的情景,有的说了自身的感受,当时,同学的回答激励了我,我感觉他们真可爱,真会读书,更爱考虑。

  2、同学是最真实的,比方弱处置的第三段,礼炮的轰鸣,五彩缤纷的火花,象脚鼓点声中赛龙舟的局面,给了同学巨大的震憾,让他们在课堂上情不自禁的欢呼起来。

  然而在唱起歌来,跳起舞来时,我放的是音乐课曾学的傣族舞蹈《金孔雀轻轻跳》我班同学都会跳,在元旦联欢会上还扮演过,然而课堂上只听见唱,没有几个人跳,课后我也反思了一下,原因有二,一是我放的是伴奏带,由听到唱到跳,于同学着想,是必有一个熟悉过程,因此不能达到伴奏带一响,马上就能唱跳的效果,因为终究是二上学的一首歌,也许在这里我放有歌词的歌带,效果会好些。二,我要学会他们音乐课上那样跳就好了,能刺激他们的回忆。因此此处为同学着想不够。

  此外,我希望我评价同学的语言更精炼些,不要重复同学的答案。

  课文记叙了居住在西双版纳的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情景,并进行尊重各民族风俗*惯的教育。全文紧扣欢乐来写,可通过指导朗读,让学生体会傣族人民过节的欢乐心情。课文配有插图,生动描绘了傣族人民相互泼水和唱歌跳舞的情景。

  学生情况:

  我们班的学生家庭条件都不是很好,对这方面的积累非常少,少数学生家里有条件,可找到有关泼水节的资料,能激起其他学生的学*兴趣。二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阅读、分析能力,但不是很强,所以可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学*课文。我们班的学生在识记生字上颇有一番见地,所以对识记生字这一重难点的突破,学生掌握的情况会较好。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两条绿线内的六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知道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初步了解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独有的风俗*惯。

  教学重难点:

  1、识字、写字。

  2、了解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独有的风俗*惯。

  设计理念:

  以第一课时为例。在板书课题后,让学生就题目提出问题,接着有几个学生说说他们在课前找到的.资料,激发其他同学的兴趣,让学生愿意去读课文。利用小组的能力合作总结出每个自然段的大意,通读全文。记字这一环节,让学生用自己的智慧去识记生字,显出学生自己的见地。不是局限于我说出这个字的结构,他们就按照我的话去死记。这一环节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能想出多种方法来识记生字。

  教学流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

  1、板书课题,教泼,领读课题。

  2、读了这个题目后,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生提问:

  (1)泼水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

  (2)什么是泼水节?泼水节是怎么来的?

  (3)到了泼水节的时候,人们都干些什么?

  (4)人民相互泼水代表什么?

  3、今天上课前,我们班有些同学说他们找到一些有关泼水节的资料,想说出来和大家分享。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

  请上这些同学上来讲泼水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以及泼水节的由来。(学生听得津津有味)

  4、听完这几位同学的介绍后,大家你有什么感觉?(生答想更多地了解泼水节)好,那我们就一起认真地看课文,它会告诉我么有关泼水节的具体的事。

  二、初读感知

  1、标出自然段序号,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