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汇总二十篇

首页 / 数学教案 / |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1

  师:在动物园的另一角,有一只小蚂蚁饿急了,正在找东西吃呢。忽然它看见一个又大又红的苹果,很想吃,可在它周围有许多方格,怎样才能吃到苹果呢?请看图,这儿有提示:蚂蚁往右走几格,再往上走几格到苹果处。我们一起来帮帮小蚂蚁好吗?(老师演示,让学生明白题意)

  师:这只小蚂蚁又发现不远处还有一个香甜的香蕉呢,请小朋友自己去帮助小蚂蚁,好吗?你可以看提示(2)

  师:这只小蚂蚁的胃口可大了,它还想吃到可口的小青虫和脆甜的鸭梨呢!该怎么办呢?同桌两人可以商量商量蚂蚁该怎么走,然后再画出来。(展示不同的方法)

  4、说一说,他们各住在哪里?

  5、综合练*(上、下、左、右、前、后、位置)

  四、总结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5~6页内容及练*一的4~7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实践或游戏情境中进一步体验和深化位置概念。

  2.能准确地确定和表述物体所处的准确位置,建立较强的位置感,为今后建立较好的空间观念打基础。

  3.让学生在多种活动的参与中体会出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4.在数学活动中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思想教育,使之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难点

  能准确地确定和表述物体所处的准确位置,建立较强的位置感。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游戏,导入新课。

  师:教师知道同学们特别喜欢做游戏,那我们上课前也来做个“点指”的游戏。老师说哪,同学们就用手指哪? 生随老师做游戏

  师:从这个“点指”游戏中我们明白了耳朵、眼睛等都有自己特定的'位置,其实任何物体都有它们的位置,那么在生活中如何确定他们的位置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位置。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探究位置

  师:经过一周的评选,我们的假期作业终于评出了两名优秀的作业,你们想知道是谁吗?

  生:想

  师:这两名同学一个同学是第五组的,一个同学是第四个。根据老师的描述请同学们快找一找他们是谁?

  (生四下寻找发现无法确定)

  师:为什么不能一下就猜出是哪位同学?

  生:因为第五组有4个同学,而且每一组都有第4个同学,所以无法确定是哪一个同学

  师:是啊!第五组有四名同学,只说第五组很难一下子知道他是谁,而坐在第4个的每一组都有1个,所以也无法知道他是谁,那么怎样能让同学们一下子把位置确定下来?

  (生自由回答)

  师:既要说出在第几组,又要说出是第几个。(板书)

  师:他们分别是第五组的第3个(冯铭思)第2组的第4个(韩嘉悦)

  生汇报后发给学生奖品,并及时鼓励。

  师:按我们现在的座位,同学们看一看,班级一共有几组?

  生:一共有6组

  师:谁来数一数 生数一数

  师:*惯上我们都是从左往右数这是第一组、这是第二组……

  请各组同学记住自己是哪一组的,听老师的口令

  请第一组的同学挥挥手 请第二组的同学跺跺脚

  请第三组的同学拍拍肩, 请第四组的同学站起来转一圈

  请第五组的同学笑一笑, 请六组同学拍拍手

  师:最*咱班的王爽学*上很有进步,你能说出他的位置吗?

  生:王爽在第6组第2个

  师:第四组第一个同学请起立(张墨焜)

  师:谁是老师的好朋友,请你告诉我你的位置。

  (生自由回答)

  师:你的好朋友是谁?请小组的同学猜一猜

  (生小组合作)

  师:请和你的同桌互相说一说你前、后、左、右同学的位置,把第5页的内容填上。

  (生自由活动后汇报)根据学生的汇报适当板书

  师:通过同学们的汇报,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前后两个同学的座位、左右两个同学的座位与自己的座位有什么关系?

  生自由回答,教师适时板书,齐读板书内容。

  三、巩固练*

  1、师:看到同学们学得这么认真,小动物们也想考考大家你们看,他们来了。从这幅图上你获取了什么信息?

  (出示做一做)

  根据第一行第2个是猴子这个条件,谁知道狗在第几行第几个?

  师:你还能提出 什么问题?

  生自由提问

  2、星期天小明去看电影,他买了一张8排13号的电影票,他拿着票走进电影院发现有两扇门“单号门”、“双号门”,小明看了看手中的票想:“我应该进哪扇门呢?”哪位同学能帮助他?(出示教科书第8页第4题)

  学生分组讨论怎样帮助他。

  师:(学生汇报后,小结)我们的电影院都是这样的,如果拿的是单号票,就从单号门进,双号票就从双号门进,那么小明拿的是8排13号,这是一张单号票还是双号票呢?

  (我们看单号或双号,只看票上是几号,不用看是几排)

  小明由单号门进入,看到电影院里座位很多,他急了:这么多座位我应该坐在哪?如何帮助他找到座位?

  生:先找8排再找13号

  师:小明和小丽是好朋友,一个是8排13号、一个是8排12号,他们会坐在一起吗?

  生:不会(因为电影院的座位比较特殊,把的在的单号排在一起,从中间往右次是1、3、5、7……所有的双号排在一起,从中间往左依次是2、4、6、8……中间号,向两边逐渐扩大,所以他们不会挨在一起。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运用不同的方法正确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个数。

  2、知道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3、能根据提供的素材,估计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

  4、通过认识100以内的数,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重点:

  数数方法及数的组成。

  教学难点:

  当数到接*整十数时,下一个数应是多少。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展示台、给每位学生准备数量为100的物品。

  教学设计理念:向学生提供贴*生活的信息资源,通过充分动手操作,让学生体会数是数出来的,并运用各种途径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1、师:我们以前认识过哪些数?(0—20),谁能从0数到20?(一生数,其他拍手),谁能接着往下数?(2—3名接着数,到70过后师示意全班齐数并齐拍手)

  2、师:大家能数那么多数,真了不起,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中经常要用到数数,你能说一说吗?(略)

  〔设计意图:复*20以内的数,了解学生已有的数数知识。〕

  3、师:我们班共有多少位同学?(65位),自己亲自数一数。(学生站起来数班级人数。)

  师:谁能说说你数的结果是多少位同学?(学生汇报,肯定有不一样的)

  师:谁愿意领着大家一起数?(请一名学生边点边数,其他同学跟着一齐数,结果是65位同学。)

  师:在刚才数人的时候,39的后面是多少?49的后面是多少?59的后面是多少?你怎么想的?

  师总结数的方法:边点边数,点的和数的一样快。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的数班级人数,体现数数的方法:边点边数,点的和数的一样快。同时突破本节课的难点:当数到接*整十数时,下一个整十数应是多少。〕

  二、实践操作

  1、师: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数数。数什么呢?数的东西就藏在你们的抽屉里,快拿出来看看吧。看看自己都拿到了什么物品?喜欢吗?

  2、师:现在听清要求,请很快的数出10个物品放在桌子上,放成一堆,仔细观察,10个呀,就这么多。

  师:请你再数10个出来。

  师:现在是多少了?

  师:再仔细观察20个这一堆,20个就这么多。

  师:请你把袋子里的物品都倒出来,想想,刚才10个一堆,20个一堆是那么多,再观察一下你面前这一大堆,猜猜这一堆大约有多少?

  生猜(略)

  师:那么到底有多少呢?请你仔细数一数。(学生开始数桌上的.物品,有糖、枣、沙枣、棋子、小棒、铅笔、玉米粒等。)

  3、学生汇报数的结果

  师:你来说说你是怎么数的?(有一个一个数的,有两个两个数的,有五个五个数的,还有十个十个数的?)

  师:刚才谁都数的是100?请举起手。其实老师为大家准备的每个袋里的物品都是100,你们数对了。(学生高兴地欢呼。)

  师:有的小朋友没有数对,我们给他找一找数错的原因好吗?

  学生寻找出错的原因:

  1、点的和数的不一样快

  2、数的物品太多,有时稍不专心会忘。

  3、转整十数时不知道是多少。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估数和数数的活动过程中感受100以内数的意义,学会用多种方法数数,渗透估数的方法,体会准确数出物体个数的方法,体现数是数出来的。〕

  4、师出示100粒大米。谁来猜猜这些大米是多少粒?(生猜)

  师:看着这100粒大米,再看看周围同学桌上的100个物品,老师有些不明白,都是100,为什么有的堆大?有的堆小?

  生:因为有的物品大,有的物品小。

  师:刚才的100颗糖,100枝铅笔,100粒大米……我们都可以用数100来表示。(板书:100)

  〔设计意图:进一步理解100以内数的意义,提高估数的能力。〕

  三、探索活动

  1、接数,数的组成

  师:请你数出35个物品,怎样摆放让人一眼看出来。可以利用老师提供给你的小袋和皮筋。(师事先在物品袋里装了小袋和皮筋)

  生数并摆出35个物品来。(老师巡视,指导)

  师请一名摆铅笔的学生到展示台前展示,再请一名装小袋的学生到展示台前展示,并说出这样做的理由。

  学生同桌相互检查,改正摆放错误。

  师:看着你们的35个物品,同桌相互说说35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板书:35里面有 3个十和5个一

  师:请你从35开始继续数物品,一直数到42个。

  师请一名数小棒的学生展示42根小棒的摆放方法。说一说42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板书:42里面有4个十和2个一。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理解数的组成〕

  师:从45数到63,63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师:请一学生说一个数,大家接着数。同桌再互相考一考。

  师:从88数到100,能行吗?

  〔设计意图:进一步理解数的组成,并会从任意一个数接着往下数〕

  师:同学们数数越来越好了,老师这儿有几幅图,一起来看看。课件分别出示汤圆图和钢笔图。

  ⑴说出由几个十和几个一。共有多少个汤圆?(课件出示答案)

  ⑵表示的是几个十和几个一,说说想法,一共有多少枝钢笔?(课件出示答案)

  2、估数、数数、100数的组成

  课件出示动态的百羊图

  师:猜一猜大约有多少只羊?(生猜)

  师:到底有多少只呢?你来数数吧!(动态的羊不好数,羊多不好数)

  师:谁能想个办法,能让我们比较容易地数出一共有多少只羊?(生想办法)

  师:出示把动态的羊10个10个圈起来,用栅栏围住,现在我们再来数一数。(生很快数出是100个)

  师:怎么这么快数出来了,生说出数的方法:10个10个数,数了10个十

  师:10个10是多少? 板书:10个10是100

  板书课题:100以内数的认识

  〔设计意图:进一步渗透估数的意识,体会10个10个数的优越性,并认识10个10是100,理数100的意义,突破知识的难点。〕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与描绘自己躯干上的左右位置关系。

  2、空间中物体间的位置关系。

  过程与方法:

  在巩固环节中,重视知识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情感与价值观:

  利用游戏把课内知识延伸到课外,培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准确区分躯干上的左与右。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教学难点:

  能够根据参照物,描述出不同物体各自的左右位置关系。

  教学过程:

  一、谜语引入,揭示课题:

  师:小朋友们,今天让我们一起先来猜字谜,看看谁的反应最快。(课件出示)

  谜面一:一横一撇长,工字在右下。(左)?

  谜面二:一横一撇长,口字在右下。(右)

  师:是呀,小朋友都能又快又准确的猜出这两个字,但是你能不能以最快的速度区分左和右呢?(板书:左与右)

  二、游戏

  1、听口令做动作。(课件)

  师:请小朋友根据老师的命令,如:伸出右手,抬起左脚、摸摸右耳……谁又快又准确,谁就是冠军了,为了比赛更激烈,我们先一起来热热身。

  (游戏)

  2、排排座师:请小朋友说说你的左边是谁,右边是谁?请一部分小朋友上来排一排,各自说说自己的左边和右边都是谁?再请这些小朋友围成圈,说说自己的左边和右边是谁?

  三、分析辨别

  1、出示图片1,师:你知道这是左手还是右手吗?为什么?师:所以我们可以在照片下的空格里写上“左”,表示左手。

  2、相对的位置关系师:出示一只手(左)这是我的左手,有哪个小朋友愿意和老师拍拍手,说说那是你的什么手?这是我的右手,请小朋友和老师拍拍手说说是自己的哪只手?为什么老师是左手而小朋友是右手呢?请小朋友小组讨论一下。

  生:因为老师和小朋友是面对面的。

  师:面对面称为相对。当两个人在相对位置的时候,左与右是相反的'。

  再举例,进一步巩固。

  师:与同学们面对面,这是我的右脚。

  生:这是我的左脚。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 ……游戏:同桌两两相对,拍拍说,伸伸脚,摸摸小耳朵,并相互用左与右说说。

  3、出示课件(图片3)

  师:这是左还是右?说说为什么?生:图片中的手和我们是相对的。

  4、出示课件(图片4)

  这个小女生的耳朵是左还是右?学生可以模仿照片中的动作判断出左和右。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4

  教学内容:

  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试验教材第二册88页例题(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进一步巩固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⑴培养大家勤于动手动脑的良好*惯。⑵引导大家热爱生活,关注身边的每个事物。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的方法。

  教学难点:

  使学生掌握两个竖式连写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铺垫

  1、口算下面各题(并说一说计算顺序)

  8+4+313-4-562-209+5+716-8-458-30

  2、笔算下面各题(并说一说)

  28+34

  52-20

  二、导入新课,学*新知。

  我对大家刚才的表现非常满意,我国运动员们在2004年奥运会上获得奖牌的情况让全国人民也非常满意,你们想知道他们得奖的情况吗?

  1、出示表格

  金牌银牌铜牌

  321714

  2、根据表格编一道两步试题。

  3、指名列式。32+17+14

  4、小组内讨论该怎样计算?

  5、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指名说师板书。

  32+17+14=63

  32

  +17

  49

  +14

  63

  师:这几位同学真聪明,说出自己的.方法,你们喜欢用这种方法?好!现在你们就用这种方法来比试一下,看谁做的又快又对!

  6、完成

  35+26+24

  师:大家看一下,我们刚才在计算时用了几个竖式?谁能只用一个竖式就能算出来呢?

  你是怎样想的?师板书

  35+26+24=85

  35

  +26

  61

  +24

  85

  师:真棒!现有我们把原来的两个竖式合成了一个竖式,比原来简便多了,这就叫“简便写法”。

  好!同学们真是太聪明了,连简便写法都能自己想出来。看来下面的这道题也难不住大家了。不过也说不定,你们中间会有个“小迷糊”,看看谁愿意当小迷糊!

  7、试一试:

  (1)对学生提出要求:先叙说题用两个竖式来写,然后再把两个竖式写成竖式的简便写法。

  (2)指名说计算过程,教师板书。

  62-15-17=30

  62

  -15

  47

  -17

  30

  3、做一做

  98-28-35

  三、课堂总结

  同学们,刚才我们所做的黑板上的这几个题,就是今天我们学*的连加连减,师板书课题。在用竖式计算连加和连减的时候,我们有两种方法,第一种用两个竖式来算,第二种把两个竖式连起来写,叫“简便写法”。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5

  教学目标:

  1、通过调查、数数活动,初步体验数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2、能运用不同的方法数出百以内的数,知道10个10是100。

  3、通过选择合适的数数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

  设计思路:

  1、体现数与生活密切联系,强调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出发认识数。课前安排小调查,课中利用生活中常见物品分类、数数等,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

  2、促进学生主动、个性化地学*。数数中鼓励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或自认为最快的方法进行,对于方法不作统一要求,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学*。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老师今天第一次给一年五班的小朋友上课,先给大家来个自我介绍吧!我姓吴,今年34岁,身高155厘米,体重46千克,家住东山大道138号,每天上下班乘坐11路公共汽车。我*时喜欢听歌,这不刚买了个MP3,花了我398元。

  小朋友们能象老师这样说一句带有数字的话吗?(指名说一说)

  看来生活中的数字可真多,你们会数数吗?谁能从1数到20?(指名数)

  谁能接着往下数?(数字接龙数到100)

  除了一个一个地数到100,谁还有其它的数法?(指名2个2个地、5个5个地、10个10个地数到100)

  小朋友们真聪明,今天老师就要和大家一起来认识100以内的数。

  板书课题:100以内数的认识

  二、数100以内的数

  课件演示主题图:春天来了,草原上来了许多的羊在玩耍,猜一猜一共有多少只?(学生自由猜)

  究竟猜得对不对呢,我们还是来数数看吧!(学生翻看书上的主题图数一数)

  汇报一下你们数得结果吧!(100只)100可比我们以前学的数多得多呢,你们是怎么数的呢?(学生汇报)

  课件演示:10只羊圈在一起是一个十。教师边演示学生边数:1个十、2个十、3个十……9个十、10个十)

  10个十是多少呢?(学生齐答100)

  教师板书:10个十是100

  学生学着老师的样子在书上画圈再数一遍。

  三、学生操作

  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小物品,数出100个来,要求使人一看就知道是100个,比一比谁数得又快又准。

  学生汇报自己是怎样数的,并展示自己的物品。

  四、数的组成

  老师在黑板上摆小棒,学生观察,并说说一共摆了多少根。

  师:谁能说说老师是怎么摆的呢?(先摆了2个十根,再1根1根地摆了9根)那么29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呢?

  师:你们能照老师的样摆一摆吗?

  老师说一个数学生摆出来,并说说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五、巩固练*

  完成课后相应的*题。

  六、游戏

  数字接龙:老师报一个数字,学生接着数出它后面的5个数或前面的5个数来。

  小学一年级数学第四单元经典教案汇总四:《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使学生掌握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计算;

  2、巩固数的组成概念,渗透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渗透加法交换律;

  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感受学*数学的乐趣和价值,培养学生助人为乐的思想。

  教学重点:

  整十数加一位数的计算及实践运用

  课前准备:

  口算卡、教学挂图(自制)、小红旗、小棒

  教学流程:

  一、沟通交流、兴趣导入

  1、教师出示口算卡,进行口算练*

  师:小朋友们,看谁算的又对又快?

  10+20=20+10=10+()=30

  ()+20=30()+10=15()+()=30

  2、夺红旗比赛

  ①、教师出示挂图,请学生看图写数。师:小朋友,加油啊,写得又对又快的同学将会获得一面小红旗。

  ②、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珠子下面写数。

  ③、诱导学生说说以上几个数的组成。

  3、兴趣导入

  师:同学们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棒,老师很高兴,你们还想不想解决更好玩的问题呢?

  生:想。

  师:好,那就让我们继续努力吧!

  二、提出问题,师生互动

  1、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观察

  师:谁能告诉大家,他们都正在做什么呢?

  生1:他们正在买东西呢!

  生2:……

  师:说得好!图上的小朋友叫小明,小明可喜欢喝牛奶啦!这几天,小明表现得特别好,特别听爸爸、妈妈说的话,他妈妈很高兴,就带小明到商店去买牛奶。售货员阿姨先给小明妈妈30瓶牛奶,再给小明2瓶牛奶。现在,老师想问大家,谁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生1:一共买了多少瓶牛奶?

  生2:一共花了多少钱?

  生3:小明喝了2瓶,还剩多少瓶?

  师:你们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解决下面几个问题吧!

  教师从学生提出的问题中,选出“一共买了多少瓶牛奶?”和“还剩多少瓶?”的问题板书,逐一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2、教学30+2

  师:妈妈一共买了多少瓶牛奶?用什么方法计算呢?

  生:一共买了32瓶牛奶,用加法计算。

  师:说得真好,那为什么要用加法来计算呢?谁来说说?

  生:妈妈拿了30瓶,小明拿了2瓶,问“一共有多少瓶?”就把妈妈拿的和小明拿的合起来,一共是32瓶。

  师:你真棒!那谁来告诉老师,应该怎样列式?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列式(板书):30+2=32

  3、教学32-2

  师:现在我们已经知道妈妈一共买了32瓶牛奶,小明喝了2瓶后,还剩下多少瓶?应该怎样列式呢?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32-2=30

  师:谁能告诉大家,32-2=30,你是怎样算出来的?

  教师引导学生采用多种算法,多让几位学生说一说他们的'算法,鼓励学生上讲台摆演用小棒演示计算过程。

  4、教学2+30

  师:同学们表现都很棒,现在老师想再出一道题考考大家,比一比谁最聪明?

  教师板书:2+30=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内互相交流,最后全班交流汇报。

  三、知识点拔

  师:结果是多少呢?你是怎么想的?

  生:……

  师:我们以前已经知道“3+2和2+3”的结果是相等的,只是变换了一下数的位置而已,所以“2+30与30+2”的结果也是一样的。这也是我们以后将要学*的“加法交换律”。

  四、实践操作

  1、摆一摆,算一算

  ①、教师先摆小棒,学生认真观察后写出算式,并计算

  a、先摆3捆(每捆10根),再摆6根

  教师巡视指导,指名摆演,集体纠正。

  b、先摆3捆与5根,然后拿走5根(教法同上)

  ②、教师先写好算式,让学生摆

  a、30+5=b、6+40=c、46-6=

  教师鼓励学生进行板演,让学生自由发挥,引导学生自主评价,集体纠正。

  ③、“小老师”写算式,学生摆小老师写算式,学生跟着摆,小老师评价。

  2、看图列算式

  ①、教师出示挂图引导学生交流,讨论。

  如图:

  先摆摆出

  再摆拿走

  一共□○□=□还剩□○□=□

  请学生板演,并说一说这样做的理由,最后集体纠正。

  五、巩固与拓展

  1、数学小游戏(小马过河)

  师:今天,同学们的表现太棒了!现在,大家愿不愿意用自已所学的数学知识来帮助别人做一件好事呢?

  生:愿意!

  师:真是好样的!你们个个都乐于助人,都是好孩子。(边说边贴出游戏图)

  师:“三月三”快到了,马妈妈叫小马把节日的礼物送给外婆,可是外婆家又住在智慧河的那一边,小马必须算完这些题,才能到达外婆家。小马遇到困难了,让我们一起来帮帮它吧!

  教师引导学生完成图上的题目,最后的三道题为开放题,没有固定答案,应让学生多说一说,要鼓励学生用小棒进行演算。

  师:同学们的数学学得真好,轻轻松松就能用自已的知识帮助小马做一件好事,小马和外婆都非常感谢你们,还祝你们“三月三”快乐。

  2、小结

  你们今天过得快乐吗?为什么?你又学到了哪些知识呢?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6

  教学内容:

  北京市六年制教材第五册第四单元第100页。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初步认识有两个已知条件的两步应用题的结构,通过比较,弄清两个已知条件的一步应用题与两步应用题的联系和区别,加深对两步应用题的理解,并学会这类应用题的分析及解答方法。

  2、培养学生分析应用题的能力。

  3、教育学生养成认真审题的好*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应用题的分析方法。

  教具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

  教学过程:

  1、复*检查

  今天,我们继续学*应用题。(板书:应用题)

  (1)先看一道题(投影):

  红光小学买红粉笔16盒,白色粉笔比红粉笔多32盒。____?

  默读一遍(师指上题),谁会把这道题补充完整?老师在上题横线上板书:买白色粉笔多少盒?

  怎么解答?(找1人写在玻璃片上)

  (2)下面我提几个问题,请你们回答:

  哪两个条件?

  如果两个条件都直接告诉我们了,要求这个问题用几步解答?

  (3)我们看看—做的,请你读一下。

  为什么用加法?

  刚才我们复*了旧知识,大家掌握得还不错,如果我把这道题里的问题改成:一共买粉笔多少盒?”(老师写在黑板上)谁来读一遍?要求“一共买粉笔多少盒”还能用一步解答吗?我们今天继续学*两步应用题(板书:两步)。

  2、新课

  (1)例4:红光小学买红粉笔16盒,买白色粉笔比红粉笔多32盒,一共买粉笔多少盒?

  这道题的条件是什么?问题是什么?

  要求“一共买粉笔多少盒”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我先画一条线段表示红粉笔16盒(见上图)。

  再用一条线段表示白色粉笔的盒数,这条线段画多长?为什么?

  谁来指指哪段表示白色粉笔比红粉笔多的32盒?(师指白色粉笔和红粉笔同样多的一段)这段是多少盒?为什么?问题是什么?

  你们会分析这道题吗?同桌同学互相说说。

  谁说说你是怎么分析的?—刚才是从哪儿入手分析的?

  师:(指图)要求一共买粉笔多少盒,必须知道买红粉笔多少盒和买白色粉笔多少盒,买红粉笔的盒数是已知的,因此要先求白色粉笔的盒数,再求一共买粉笔多少盒。

  谁会解答?

  ①买白色粉笔多少盒?

  16+32=48(盒)

  ②一共买粉笔多少盒?

  16+48=64(盒)

  写不写“答”,为什么?

  答:一共买粉笔64盒。

  小结:这两道题都有两个条件,而且相同,为什么这道题用一步解答,(指准备题)这道题却用两步解答呢?(指例4)

  所以光看条件就盲目列式是不行的,必须要认真审题,弄清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关系再解答。

  (2)下面,我把例4中的第二个条件变一下“买白色粉笔比红粉笔少3盒”(贴上)谁来读题?谁说说条件和问题?

  我们来画线段图。先画什么?再画什么?

  和刚才的图一样吗?有什么不同?

  谁来分析这道题?会解答吗?

  ①16—3=13(盒)第一步求出的13盒是什么?

  ②16+13=29(盒)第二步求出的.29盒是什么?

  答:一共买粉笔29盒。

  (3)这道题你会做了,我再变一下,你们愿意做吗?

  红光小学买红粉笔16盒,买白色粉笔的盒数是红粉笔的3倍,一共买粉笔多少盒?

  默读一遍,小声说说条件和问题。

  能自己分析吗?试试看。

  请你打开练*本,在本上解答,不写小标题(找1人写在黑板上)。

  订正:谁做的读一读,求出的第一步是什么?第二步是什么?

  (4)对比:

  我们看看刚才做的这三道题,有什么相同之处?

  ①两个已知条件,一个问题;

  ②问题相同,第一个条件相同;

  ③都用两步计算;

  ④第二步方法相同。为什么?

  有什么不同之处?

  ①第二个已知条件相同;

  ②第一步解答方法不同。

  为什么?算式跟原来比有什么不同?其中一个条件用了两次。

  (5)小结

  在解答应用题时,已知两个条件和一个问题就一定用一步解答吗?

  今天我们学的这种题就用两步解答,所以要认真审题,分析数量关系,再解答。

  3、练*

  (1)一把椅子25元,一张桌子的价钱是椅子的4倍,一张桌子比一把椅子贵多少元?

  谁来读题,自己小声分析一遍。在练*本上解答。

  订正:先求什么?再求什么?第二步为什么用减法?

  (2)再看一道题:

  学校有长跳绳18根,短跳绳的根数是长跳绳的2倍。____?齐读,要求提出不同的问题再解答。

  ①短跳绳有多少根?要求“短跳绳有多少根”用几步解答?

  ②一共有跳绳多少根?要求“一共有跳绳多少根”,用几步解答?

  ③短跳绳比长跳绳多多少根?要求“短跳绳比长跳绳多多少根”,用几步解答?

  ④长跳绳比短跳绳少几根?要求“长跳绳比短跳绳少多少根”用几步解答?

  条件相同,问题不同,解答的步数一样吗?

  4、总结

  今天我们学的什么?

  刚才你们在分析这种应用题时,有的愿意从条件入手分析,有的愿意从问题入手分析,哪种都可以,只要你能分析清楚,正确解答就行了,今天的这种应用题和原来学过的结构不同,有一个条件在解答时用了两次,所以,一定要认真审题,仔细分析,正确判断用几步解答。

  5、作业

  (1)打开课本第100页,这就是今天咱们学的新知识,回家看看书。

  (2)课本第101页第1~4题。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7

  教学目标:

  1、学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并能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2、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积极思考、正确比较,善于与他人合作交流等良好*惯。

  教学重难点:

  学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同学们,我知道你们已经学*了数的组成,数的读写和数的顺序,老师想来考考你们,你们敢不敢接受老师的考验:

  (1)、6是x位数,100是x位数,82是x位数。

  (2)、28的8在x位上,表示x个x;2在x位上,表示x个x。

  (3)、36是由x个十和x个一组成的;4个十和5个一组成的数是x;99里有x个十和x个一,它后面是x。

  (4)、按照数据的顺序填数:

  34、35、x、3769、70、x、72

  2、同学们学得真不错,下面再来看看这两道题。

  (1)、在○里填入“>”、“<”、“=”。

  15○20xx○98○8

  (2)在66、25、9、89、75、100这些数中,最小的是x,的是x。

  生回答后,问:“你怎么能这么快就知道哪个数最小,哪个数?”引导学生说出一位数比两位数小,两位数比三位数小,最终得出:位数多的数较大。

  3、即时练*。

  4、如果都是两位数,我们能不能也这么快的比出大小呢?这节课我们接着学*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我们来做一个游戏,老师手上有一些卡片,卡片上都是两位数,我们请两个小组派出一位代表来抽取卡片,看看哪组抽取的卡片上的数更大。

  开始游戏。

  在游戏中使学生明白比较两位数大小的方法。

  2、小结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比较大小,先看数的位数,位数多的数更大;如果都是两位数,十位不同比十位,十位相同比个位。

  三、巩固练*:

  1、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42页的“做一做”,再指名学生说说是怎么比的。

  2、你能说一说六十几有哪些数?(按顺序说一说)这些数与六十相比,比六十大还是小?比七十呢?四十几在几十与几十之间?八十几比几十大,比几十小?

  四、拓展题:

  1、连线。(课件)

  2、填上合适的数。

  26<2□47="">□7100>3□58<5□78<□2

  3、你知道我是谁吗?(课件)

  五、全课小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8

  教学目标:

  1、学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并能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2、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积极思考、正确比较,善于与他人合作交流等良好*惯。

  教学重难点:

  学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同学们,我知道你们已经学*了数的组成,数的读写和数的顺序,老师想来考考你们,你们敢不敢接受老师的考验:

  (1)、6是x位数,100是x位数,82是x位数。

  (2)、28的8在x位上,表示x个x;2在x位上,表示x个x。

  (3)、36是由x个十和x个一组成的;4个十和5个一组成的数是x;99里有x个十和x个一,它后面是x。

  (4)、按照数据的顺序填数:

  34、35、x、3769、70、x、72

  2、同学们学得真不错,下面再来看看这两道题。

  (1)、在○里填入“>”、“<”、“=”。

  15○20xx○98○8

  (2)在66、25、9、89、75、100这些数中,最小的是x,的是x。

  生回答后,问:“你怎么能这么快就知道哪个数最小,哪个数?”引导学生说出一位数比两位数小,两位数比三位数小,最终得出:位数多的数较大。

  3、即时练*。

  4、如果都是两位数,我们能不能也这么快的比出大小呢?这节课我们接着学*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我们来做一个游戏,老师手上有一些卡片,卡片上都是两位数,我们请两个小组派出一位代表来抽取卡片,看看哪组抽取的卡片上的数更大。

  开始游戏。

  在游戏中使学生明白比较两位数大小的.方法。

  2、小结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比较大小,先看数的位数,位数多的数更大;如果都是两位数,十位不同比十位,十位相同比个位。

  三、巩固练*:

  1、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42页的“做一做”,再指名学生说说是怎么比的。

  2、你能说一说六十几有哪些数?(按顺序说一说)这些数与六十相比,比六十大还是小?比七十呢?四十几在几十与几十之间?八十几比几十大,比几十小?

  四、拓展题:

  1、连线。(课件)

  2、填上合适的数。

  26<2□47="">□7100>3□58<5□78<□2

  3、你知道我是谁吗?(课件)

  五、全课小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9

  预*要求:

  看一看教材第3页的“拼一拼”内容,做一做练*一第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会所学*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向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边的特征;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2、通过观察、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行四边形的一些特征;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3、通过大量拼摆图形,发现图形可由简单到复杂的变化及联系,感受图形的美。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点:

  体会所学*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边的特征。

  教学难点:

  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在上课之前,老师先送给大家一首歌,我们一起来听听歌中唱的到底是什么呢?(多媒体播放少儿节目《大风车》的主题歌,播放完时适时提问:你们喜欢风车吗?)其实,风车是长方形变成正方形之后,才折成的。不仅这样,生活中还有很多由*面图形组成的干变万化的图案呢。你们想当那个把图形变得很神奇的魔术师吗?好,今天我们就一同来学*了*面图形的拼组。下课之后,大家就都会成为魔术师了。(板书课题)

  二、折一折

  (1)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边的特征。

  首先,我们来看看长方形和正方形各有哪些特征。(请看幻灯)同学们按照要求把你手中的长方形折一折,折完后,你发现长方形的对边怎么样?(对了,对边重合,即对边相等)那么,邻边是否也相等呢?(对角折一折,试一下)我们一起来看屏幕演示。再来看看,正方形的边怎么样呢?(幻灯出示)大家把正方形沿着虚线向对角折,再对边折,你们发现正方形的四条边怎么样?(都相等)好,我们再来看屏幕。

  归纳:同学们有的用观察法,有的用比较的方法,得出: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对边相等;长方形邻边不相等,正方形邻边相等;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

  问:你能把长方形的纸变成正方形的纸吗?这样折一折、剪一剪就变成正方形了,能说明理由吗?

  (2)小组合作制作纸风车。

  我们在课前说过,纸风车是由长方形变成正方形之后才完成的。你们会做风车吗?(幻灯出示风车图案)接下来,老师就和你们一同来学*。请注意看(播放视频)。

  通过视频,我们可以按如下步骤做:先准备一张长方形的纸,根据正方形四边相等的特征,我们将长方形的长与宽相等再裁下,(幻灯片演示制作步骤)然后我们将正方形的对角各折一下,沿折痕剪向中心,但中心部分要留有余地,之后我们将出现的八个角每隔一个向中心折一次,再用铁丝串好并固定,纸风车就可以在风中转动了。

  问:风车的制作过程中,你发现了哪些图形?怎样让一张纸变成风车呢?动手做一做,再玩一玩自己的风车。

  小组互评,展示学生作品。

  好了,我们先把纸风车放一边,看看还有哪些*面造型可以拼摆出来。请看这辆小汽车(幻灯出示),它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

  三、拼一拼

  刚才大家表现得非常好,那你们想玩拼图吗?

  (1)下面,就请用你手中的2个长方形拼一拼,看看你们能拼出什么图形。(学生完成后幻灯展示答案)

  (2)再来用4个同样的正方形拼一下,又能拼出什么呢7

  问:至少用几个相同的小正方形可以拼成一个大正方形?

  (3)大家都这么聪明,那你们能摆出六边形吗?

  (4)好,接下来就请大家用手中的9个三角形,拼成一个大三角形,比一比,看谁拼得又快又好,开始!(幻灯展示答案)

  (5)现在,老师也难不倒大家了,那么,我就想考考大家的眼力如何,请注意看(幻灯出示用小棒拼成的*面图形)。

  ①最少用几根小棒能拼成两个三角形?

  ②用12根小棒能拼出什么图形?

  ③你能用老师给的4个三角形拼出正方形吗?

  (教师对表现好的学生给予奖励)

  四、拼图大比赛

  (1)教师指导学生拿出学具袋,让学生运用自己手中的所有材料去发挥想象拼图,可以自己拼,也可以和组员合作拼出自己喜欢的图形。比一比,看谁拼得又好又快,且有创意。

  (2)展示学生作品。学生自己评价或者互相评价。

  (3)组织学生完成练*一第4题,鼓励学生积极动手,教师相机指导。

  五、总结

  今天,小朋友们自己动手拼出了很多美丽的图形,当了一回小魔术师哦!希望同学们回家后,能够继续发挥你神奇的魔力,拼出更多美丽的图案来。

  板书设计

  *面图形的`拼组

  边

  长方形对边相等

  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10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复*“百以内的加减法”。

  教学目标:

  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巩固对100以内数的加减计算方法的理解和掌握,并能形成一定的计算速度。

  2、以解决问题为依托促进知识的系统化,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结构。

  3、在经历探究问题的过程中“温故而知新”,对知识有新的认识、提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炼信息:

  1、谈话引入:老师想问小朋友一个问题,*常你们喜欢到哪儿去玩?能不能把高兴的事说出来听一听?

  2.出示课本插图,提出几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1)这是一幅“儿童乐园”图,从图中你能发现什么?(或小朋友们在干什么?)

  引导学生发现图中的主要景物——飞天轮、龙船、蹦蹦床、电瓶车。(或引导学生发现图中的几个主要活动——有的小朋友在坐飞天轮,有的小朋友在坐龙船,有的小朋友在跳蹦蹦床,有的小朋友在开电瓶车。)

  (2)A:从图中你能发现哪些数字信息?

  引导学生发现开展几个主要活动的人数——坐飞天轮的有23人,在坐龙船的有16人,跳蹦蹦床的有15人,在开电瓶车的有6人。

  坐飞天轮的有23人是情景中以文字叙述方式告知的,开电瓶车的只有6人,以上两条信息学生很容易发现,也不会产生意见分歧。但由于坐龙船的16人拥挤在一起,跳蹦蹦床的15人在排列上没有规律,因而学生对这两条信息的发现可能会有意见分歧,此时,教师就要指导学生阅读,使学生感悟正确的阅读方法,以便形成正确认识——从左到右依次数出坐龙船的16人;把跳蹦蹦床的同学分成几个小的区域,分别去数,然后相加,或依次数出每个区域中的人数。同时,还可以让学生进行反思:在数的过程中要注意什么(或开始为什么没有数正确)——要有正确的数数方法,要仔细数,不重复也不遗漏。

  B:你还能发现哪些数字信息?

  引导学生发现:现在是下午4时;有的小朋友在买饮料,能知道各种饮料的价格;有的小朋友在买票入场,因为身高超过了1米。

  二、师生合作,探究学*:

  (一)统计信息,提出问题:

  1、看来,图中的信息还真不少,怎样才能记住这些信息?(或怎样才能记住每个项目中有多少人?)

  引导学生想到“统计信息”。然后师生共同完成下表。

  项目坐飞天轮的坐龙船的跳蹦蹦床的开电瓶车的

  人数2316156

  2、根据表中的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利用表中的数据信息,可以提出6个加法计算的问题、6个减法计算的问题以及若干个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的问题。在让学生口述问题时,不必面面俱到,但要引导学生注意问题的全面性,如:学生如果仅仅提出的是两个数相加、相减的问题,教师应进一步引导:能不能提出连加计算的问题?能不能提出连减计算的问题?能不能提出加减混合计算的问题?最后教师总结:利用这些数据,不但可以提出加法、减法计算的问题,还可以提出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的问题。

  (二)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下面我们就来解决这些问题。请小朋友仔细想想,要解决这些问题,应该怎样列式呢?请你把这些算式写出来,然后计算出得数。自己先列式解答,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一下,一会儿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汇报。

  (三)汇报交流,梳理分类:

  1、哪个小组愿意说一说你们解决的是哪些问题?应该怎样列式?得数是多少?

  (1)学生在汇报时,既可以先汇报列出的算式及得数,然后再说明这个算式解决的是什么问题;也可以先叙述解决的是什么问题,再汇报如何列式解答这个问题。

  (2)如果学生汇报的仅仅是加法、减法、连加、连减算式,老师要适时地引导学生提出并解答能够进行加减混合计算及带小括号计算的问题,并及时板书算式。

  2、伴随着每个小组汇报交流活动的不断深入,教师要把算式分类板书,以便为最后的总结概括作好准备。板书时可以把算式分为加法算式、减法算式、连加算式、连减算式、加减混合算式、有小括号的算式相对独立的六部分,如下所示:

  23+16 23-16 23+16+15 23-16-4 23+16-15 23-(16+4)

  16+15 23-4 16+15+4 23-15-4 23+15-16 23-(15+4)

  16+4 15-4 23+16+4 23+16-4

  (四)总结概括,理性升华:

  1、仔细观察这些算式,你能发现什么?

  引导学生对算式进行横向、纵向的对比观察与分析,找到每一类算式的共同特征,抽象出每一类算式的名称——加法(算式)、减法(算式)、连加(算式)、连减〔算式)、加减混合(算式)、有小括号的(算式)。

  2、在计算时应该注意什么?

  引导说出计算百以内加减法时要注意的问题——

  用竖式计算,相同数位要对齐;

  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

  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在个位上加10,再减;

  算式有小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

  当学生总结遇到困难时,教师可利用板书中的例子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进行知识梳理。

  (五)巩固练*,拓展创新:

  1、数的组成:利用计数器,完成如下类似的题目——请小朋友准备好计数器,听老师说要求,大家在计数器上拨数。

  十位上的数字是4,个位上的数字是6,这个数是多少?这个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 …

  2、数的大小比较:

  以上述学*过程中出现的这些两位数为材料,进行数的大小比较练*:

  33○49 98○62 54○45 87○90 43○46-2 77○50+27

  3、数的'计算:

  (1)以上述学*过程中出现的这些两位数为材料,进行加减法计算练*。

  第一组:35+24 42+36 56+43 57-45 98-56 84-53

  第二组:38+25 46+59 36+57 54-37 42-19 51-27

  (2)仔细观察这两组数,你能发现什么——引导学生发现:第一组计算时不需要进位与退位,第二组计算时需要进位与退位。

  在计算时我们要注意什么——不仅让学生发现计算进位加法、退位减法时不要忘记“进一”和“退一”,更重要的是要使学生体会竖式计算的作用为“当计算遇到困难时,可以用竖式来帮助解决问题”。

  三、总结与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你有什么收获?

  引导学生从知识与方法两个方面进行表述。知识——学会了什么,应该注意什么。方法——引导学生从以“自主探究”为基础的合作、交流、对比、观察、反思“做数学”的角度进行总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复*“认识钟表”

  教学目标:

  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对整时、半时、大约几时认读钟表时间的认识,促进知识的系统化,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结构。

  2、以动手实践的自主探究活动为基础,在探究时刻之间变化的

  过程中帮助学生建立丰富的认读时间的表象,实现数的认识、图形与

  空间两个领域的互相融合。

  3、经历认读钟表时刻探究问题的过程,体会时刻(时间)与人

  们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准备:

  每个同学准备一个玩具钟表(或模型),教师准备演示用钟表。

  教学过程:

  一、呈现问题:

  (1)玩电瓶车的同学是 开始的,结束时是4时。

  (2)坐飞天轮的同学是4时开始的,结束时是 。

  (3)坐龙船的同学是 开始的,结束时是 。

  (4)跳蹦蹦床的同学是3时开始的,结束时是4时。

  (5)买票的小朋友4时进“儿童乐园”, 离开“儿童乐园”。

  (6)“儿童乐园”每天下午向社会开放的时间为2时——6时。

  二、自主探究:

  1、以6个问题为框架,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探究。以问题(1)为例:

  (1)能不能把小朋友开始玩的时间和结束的时间在钟表上拨出来?

  (2)让学生利用钟表(或模型)进行操作。

  (3)指名几名同学演示。

  (4)教师引领探究——利用教具(钟表),师生共同完成从到一直到的拨针操作活动。

  2、画出整时:

  A:能不能把问题中的4时、3时、2时、6时画出来?请同学们利用钟面图,画上表针。(每个同学发一张钟面图)

  B:能不能把你是怎么画的展示给大家看一看?指名几位同学上台展示。

  C:让画错的同学进行改正。

  三、梳理概括:

  1、通过上面的学*,你能发现什么?

  引导学生能发现:跳蹦蹦床的同学是最早开始玩的,坐飞天轮的同学结束的最晚,跳蹦蹦床的同学玩的时间最长……

  2、在认读钟表时应该注意什么?

  引导学生把认读钟表要注意的事项说出来:辩认时针与分针,看清时针与分针的位置……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你有什么收获?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1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运用不同的方法正确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个数。

  2、知道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3、能根据提供的素材,估计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

  4、通过认识100以内的数,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重点:

  数数方法及数的组成。

  教学难点:

  当数到接*整十数时,下一个数应是多少。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展示台、给每位学生准备数量为100的物品。

  教学设计理念:

  向学生提供贴*生活的信息资源,通过充分动手操作,让学生体会数是数出来的,并运用各种途径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1、师:我们以前认识过哪些数?(0—20),谁能从0数到20?(一生数,其他拍手),谁能接着往下数?(2—3名接着数,到70过后师示意全班齐数并齐拍手)

  2、师:大家能数那么多数,真了不起,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中经常要用到数数,你能说一说吗?(略)

  〔设计意图:复*20以内的数,了解学生已有的数数知识。〕

  3、师:我们班共有多少位同学?(65位),自己亲自数一数。(学生站起来数班级人数。)

  师:谁能说说你数的结果是多少位同学?(学生汇报,肯定有不一样的)

  师:谁愿意领着大家一起数?(请一名学生边点边数,其他同学跟着一齐数,结果是65位同学。)

  师:在刚才数人的时候,39的后面是多少?49的后面是多少?59的后面是多少?你怎么想的?

  师总结数的方法:边点边数,点的和数的一样快。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的数班级人数,体现数数的方法:边点边数,点的和数的一样快。同时突破本节课的难点:当数到接*整十数时,下一个整十数应是多少。〕

  二、实践操作

  1、师: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数数。数什么呢?数的东西就藏在你们的抽屉里,快拿出来看看吧。看看自己都拿到了什么物品?喜欢吗?

  2、师:现在听清要求,请很快的数出10个物品放在桌子上,放成一堆,仔细观察,10个呀,就这么多。

  师:请你再数10个出来。

  师:现在是多少了?

  师:再仔细观察20个这一堆,20个就这么多。

  师:请你把袋子里的物品都倒出来,想想,刚才10个一堆,20个一堆是那么多,再观察一下你面前这一大堆,猜猜这一堆大约有多少?

  生猜(略)

  师:那么到底有多少呢?请你仔细数一数。(学生开始数桌上的物品,有糖、枣、沙枣、棋子、小棒、铅笔、玉米粒等。)

  3、学生汇报数的结果

  师:你来说说你是怎么数的?(有一个一个数的,有两个两个数的,有五个五个数的,还有十个十个数的?)

  师:刚才谁都数的是100?请举起手。其实老师为大家准备的每个袋里的物品都是100,你们数对了。(学生高兴地欢呼。)

  师:有的小朋友没有数对,我们给他找一找数错的原因好吗?

  学生寻找出错的原因:

  1、点的'和数的不一样快

  2、数的物品太多,有时稍不专心会忘。

  3、转整十数时不知道是多少。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估数和数数的活动过程中感受100以内数的意义,学会用多种方法数数,渗透估数的方法,体会准确数出物体个数的方法,体现数是数出来的。〕

  4、师出示100粒大米。谁来猜猜这些大米是多少粒?(生猜)

  师:看着这100粒大米,再看看周围同学桌上的100个物品,老师有些不明白,都是100,为什么有的堆大?有的堆小?

  生:因为有的物品大,有的物品小。

  师:刚才的100颗糖,100枝铅笔,100粒大米……我们都可以用数100来表示。(板书:100)

  〔设计意图:进一步理解100以内数的意义,提高估数的能力。〕

  三、探索活动

  1、接数,数的组成

  师:请你数出35个物品,怎样摆放让人一眼看出来。可以利用老师提供给你的小袋和皮筋。(师事先在物品袋里装了小袋和皮筋)

  生数并摆出35个物品来。(老师巡视,指导)

  师请一名摆铅笔的学生到展示台前展示,再请一名装小袋的学生到展示台前展示,并说出这样做的理由。

  学生同桌相互检查,改正摆放错误。

  师:看着你们的35个物品,同桌相互说说35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板书:35里面有3个十和5个一

  师:请你从35开始继续数物品,一直数到42个。

  师请一名数小棒的学生展示42根小棒的摆放方法。说一说42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板书:42里面有4个十和2个一。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理解数的组成〕

  师:从45数到63,63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师:请一学生说一个数,大家接着数。同桌再互相考一考。

  师:从88数到100,能行吗?

  〔设计意图:进一步理解数的组成,并会从任意一个数接着往下数〕

  师:同学们数数越来越好了,老师这儿有几幅图,一起来看看。课件分别出示汤圆图和钢笔图。

  ⑴说出由几个十和几个一。共有多少个汤圆?(课件出示答案)

  ⑵表示的是几个十和几个一,说说想法,一共有多少枝钢笔?(课件出示答案)

  2、估数、数数、100数的组成

  课件出示动态的百羊图

  师:猜一猜大约有多少只羊?(生猜)

  师:到底有多少只呢?你来数数吧!(动态的羊不好数,羊多不好数)

  师:谁能想个办法,能让我们比较容易地数出一共有多少只羊?(生想办法)

  师:出示把动态的羊10个10个圈起来,用栅栏围住,现在我们再来数一数。(生很快数出是100个)

  师:怎么这么快数出来了,生说出数的方法:10个10个数,数了10个十

  师:10个10是多少?板书:10个10是100

  板书课题:100以内数的认识

  〔设计意图:进一步渗透估数的意识,体会10个10个数的优越性,并认识10个10是100,理数100的意义,突破知识的难点。〕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12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0~31页内容。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少一些”“差不多”的含义。

  2、在具体情境中经历探究数的相对大小关系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数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和差不多这么多概念的含义。

  难点:会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差不多”描述事物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数学城堡可美丽了(屏幕显示),里面还有很多有趣的数学题呢,你们想进去看看吗?不过想要进入数学城堡,必须闯过三关,大家有信心吗?

  二、自主探究,理解新知

  1、第一关。

  出示准备好的三杯水:一杯清水,一杯蓝水,一杯红水。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三杯水,然后用“……比……多得多”或“……比……多一些”说一句话。教师巡视指导。谁来按老师的要求说一说?反过来还可以怎样说?

  2、第二关。

  ①自主探究,独立思考。

  (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养殖场里都养了些什么呀?请同学们仔细看一看,认真想一想,看看还有什么新的发现,然后告诉你的同桌。

  ②合作交流,汇报成果。

  谁先来把他们的发现和大家交流交流?其他同学注意听,别的同学说完之后可以进行补充。

  学生纷纷说出自己的发现:n养殖场有92只鸭子,22只鹅,还有100只鸡。养殖场鸡最多,有100只。鹅最少,有22只。鸭子有92只,比鸡少,比鹅多。鸡比鸭多一些,鸭比鸡少一些。鸡比鹅多得多,鹅比鸡少得多。

  比较两个数的关系时,可以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差不多”等来描述。

  3、第三关。

  (猜一猜:根据描述来猜一猜兔子的只数)18,26,90,97这四个数中,有一个是兔子的只数,猜一猜。兔子的只数比18多得多。

  想一想,你猜出了吗?是多少?

  【巩固练*】

  出示课本第31页第1题。引导学生看清题意,再让学生独立解答,最后集体交流,教师进行评价。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们学得愉快吗?和小组里的同学说书哦你这节课的收获吧!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13

  教学目标:

  1、学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并能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2、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积极思考、正确比较,善于与他人合作交流等良好*惯。

  教学重难点:

  学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同学们,我知道你们已经学*了数的组成,数的读写和数的顺序,老师想来考考你们,你们敢不敢接受老师的.考验:

  (1)、6是x位数,100是x位数,82是x位数。

  (2)、28的8在x位上,表示x个x;2在x位上,表示x个x。

  (3)、36是由x个十和x个一组成的;4个十和5个一组成的数是x;99里有x个十和x个一,它后面是x。

  (4)、按照数据的顺序填数:

  34、35、x、3769、70、x、72

  2、同学们学得真不错,下面再来看看这两道题。

  (1)、在○里填入“>”、“<”、“=”。

  15○20xx○98○8

  (2)在66、25、9、89、75、100这些数中,最小的是x,的是x。

  生回答后,问:“你怎么能这么快就知道哪个数最小,哪个数?”引导学生说出一位数比两位数小,两位数比三位数小,最终得出:位数多的数较大。

  3、即时练*。

  4、如果都是两位数,我们能不能也这么快的比出大小呢?这节课我们接着学*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我们来做一个游戏,老师手上有一些卡片,卡片上都是两位数,我们请两个小组派出一位代表来抽取卡片,看看哪组抽取的卡片上的数更大。

  开始游戏。

  在游戏中使学生明白比较两位数大小的方法。

  2、小结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比较大小,先看数的位数,位数多的数更大;如果都是两位数,十位不同比十位,十位相同比个位。

  三、巩固练*:

  1、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42页的“做一做”,再指名学生说说是怎么比的。

  2、你能说一说六十几有哪些数?(按顺序说一说)这些数与六十相比,比六十大还是小?比七十呢?四十几在几十与几十之间?八十几比几十大,比几十小?

  四、拓展题:

  1、连线。(课件)

  2、填上合适的数。

  26<2□47="">□7100>3□58<5□78<□2

  3、你知道我是谁吗?(课件)

  五、全课小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1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验统计的过程,掌握统计的方法,会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

  2、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

  教学重点

  进一步使学生掌握统计的方法,体验和感受 整理数据的过程。

  教学难点

  观察统计图,回答提出的问题。

  教具准备

  投影片、图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

  (1)同学们,新年快到了,我们布置教室需要一些气球,你们说是哪种颜色的气球可以多买一些?

  红色黄色绿色蓝色

  (2)学生自由发言

  问:多买的依据是什么?

  学生讨论、汇报讨论结果

  (3)让我们来统计一下吧

  二、制成条形统计图。

  (1)你想用什么方法记录?

  红色黄色绿色蓝色

  (2)统计,制成统计图

  (3)回答问题

  1、统计图中可以看出,调查了()名同学。

  2、喜欢()颜色的人最多?喜欢()颜色的人最少?

  3、如果你们班有一名同学没来,他最有可能喜欢()颜色?

  4、布置会场,多买些什么颜色的气球比较好呢?

  三、实践活动:

  每一位同学调查本组同学最喜欢的电视节目是什么?

  动画片体育比赛电影新闻

  做一次统计

  四、 总结:你今天有什么收获?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15

  教学目标:

  1、学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并能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2、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积极思考、正确比较,善于与他人合作交流等良好*惯。

  教学重难点:

  学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同学们,我知道你们已经学*了数的组成,数的读写和数的顺序,老师想来考考你们,你们敢不敢接受老师的考验:

  (1)、6是x位数,100是x位数,82是x位数。

  (2)、28的8在x位上,表示x个x;2在x位上,表示x个x。

  (3)、36是由x个十和x个一组成的;4个十和5个一组成的数是x;99里有x个十和x个一,它后面是x。

  (4)、按照数据的顺序填数:

  34、35、x、3769、70、x、72

  2、同学们学得真不错,下面再来看看这两道题。

  (1)、在○里填入“>”、“<”、“=”。

  15○20xx○98○8

  (2)在66、25、9、89、75、100这些数中,最小的是x,的是x。

  生回答后,问:“你怎么能这么快就知道哪个数最小,哪个数?”引导学生说出一位数比两位数小,两位数比三位数小,最终得出:位数多的数较大。

  3、即时练*。

  4、如果都是两位数,我们能不能也这么快的'比出大小呢?这节课我们接着学*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我们来做一个游戏,老师手上有一些卡片,卡片上都是两位数,我们请两个小组派出一位代表来抽取卡片,看看哪组抽取的卡片上的数更大。

  开始游戏。

  在游戏中使学生明白比较两位数大小的方法。

  2、小结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比较大小,先看数的位数,位数多的数更大;如果都是两位数,十位不同比十位,十位相同比个位。

  三、巩固练*:

  1、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42页的“做一做”,再指名学生说说是怎么比的。

  2、你能说一说六十几有哪些数?(按顺序说一说)这些数与六十相比,比六十大还是小?比七十呢?四十几在几十与几十之间?八十几比几十大,比几十小?

  四、拓展题:

  1、连线。(课件)

  2、填上合适的数。

  26<2□47="">□7100>3□58<5□78<□2

  3、你知道我是谁吗?(课件)

  五、全课小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16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初步地数、读、写100以内的数。

  2、初步理解数位的意义,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它们的大小。

  3、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

  教学重点:

  初步正确地数、读、写100以内的数,特别注意过九的数。

  教学难点:

  初步理解数位的意义,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

  教具准备:

  计数器、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

  1、复*数位表:

  “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什么位?第二位呢?第三位呢?(个、十、)对!

  “那么怎么样用计数器表示11?”(指名回答,说一说数位表示的意思)

  (二)导入:

  “刚才表示的数都是20以内的数,如果是20以上的数又应该怎样表示呢?谁知道24这样用计数器表示?”

  说一说数的组成。

  (学生讨论,教师指名回答)

  写作:24读作:二十四)

  (三)新课:

  1、想一想应该怎么样用计数器表示42?(指名回答)

  想:42由4个十和2个一组成,所以在十位上拨4,在个位上拨2。

  写作:42读作:四十二

  2、(1)教师拨珠子:十位4颗,个位3颗

  “请问珠子表示的数是多少?”(指名回答)

  板书:写作:43

  全班齐读“十位是4,个位是3,所以读作四十三”

  读作:四十三

  3、练*巩固:

  (1)接拨珠子,分别用指名答、开火车答、全班齐答等方式。过九的数:39,49,59,69,79,89,99、

  (2)教师读数,学生听数并动手写数,再全班对答案。

  (3)同桌2人合作,一人说数,另一个人在听写本上写数,要求写数和读数都要写出来。每人说3个数。

  (4)巩固练*

  1、个位是7,十位是4,这个数是()。

  2、65的6在()位上,表示(),5在()位上,表示()。

  3、一个两位数,从右边起第一位是7,第二位是2,这个数是()。

  (四)小结:今天我们学*了100以内的读数和写数。(板书:读数、写数)其实方法和20以内数的读写都是一样的。不知道小朋友们是否都熟练掌握了100以内数的读写呢?好我们现在来做练*。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17

  教学目标:

  1、复*认数方面的基础知识,进一步理解百以内各数的含义,强化数数能力以及运用数进行交流的能力。

  2、能正确计算整十数加整十数或一位数,以及相应的减法。

  3、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数学的兴趣与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进一步理解百以内数的含义,运用学过的数正确进行交流、表达。

  教学资源:

  计数器、钟面、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巩固认数方面的基础知识

  1、第1题:看图及计数器,完成填空:

  ()个十和()个一合起来是()。

  ()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2、第2题:

  (1)十位上是5,个位上是0的数是()。

  (2)个位上是8,十位上是7的数是()。

  (3)十位上是(),个位上是()的数是()。

  3、第3题:

  (1)让学生在两分钟内完成这题。

  (2)交流:指名几人说说是怎样想的。

  二、巩固解决问题的练*,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1、第4题:

  (1)实物投影出示表格

  (2)要求学生怎样求出括号里的数。

  (3)学生计算。

  (4)交流。

  2、第5题:

  (1)学生独立计算。

  (2)交流:让学生交流自己的解题思路。

  三、全课总结,课堂练*

  1、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练*:

  (1)()个十和()个一合起来是()。

  64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98里面有()个一和()个十。

  (2)按规律填数:

  5、10、15、()、()、30、()、()、()、()

  2、4、()、8、()、12、()、()、()、()

  50、60、()、80、()、()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18

  教学内容:

  用数学(p19:例3)完成相应的做一做

  教学要求:

  1、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好*惯。

  2、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3、学会提出与他人不同的数学问题。

  4、能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5、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高尚情操。

  教学重点:

  学会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并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的能力。

  教学准备:主题图二幅

  教学过程:

  师:春天到了,教师带领同学们来到了郊外进行春游活动,同学们来到郊外,非常开心,吃过饭后,便玩起了游戏。

  一、说一说

  出示主题图:(例3的主题图)

  1、师: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还有什么发现?(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1)有8个女同学,有6个男同学

  2)13个同学玩捉迷藏的游戏,这里有6个同学

  3)有16个同学来踢球,已经来了9个人。

  2、师: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问题吗?比一比,看谁提出的问题最多,试一试(先同桌互说,然后指名说,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还能提出不同的问题吗?

  3、想一想,你能根据这些信息列出算式吗?试一试

  (板演,齐练,评讲)

  如:第1小题:8+68-6

  问:你为什么要用这种方法算,说说你的理由?

  等于几你是怎样想的?请同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再全班说一说。还有没有与他不一样的算法吗?

  (其它各题与以上相同)

  b:出示“做一做”的主题图

  学生观察:

  问:(1)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把你看到的说给你的同学听。再数一数,你发现了什么?还有不同的发现吗?

  (2)你能够根据你所看到的说成一个数学小故事吗?试一试(四人小组互说)

  (3)指名说(3――――5人)

  (4)你们有根据这些数学小故事列出算式吗?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5)除了刚才的这些问题,你还能提出其它的问题来并且列出算式吗?讨论一下,互相说一说。

  二、练一练

  1、完成p21:1

  出示图,让学生认真观察:

  (1)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你能根据这些信息编出一个数学小故事吗?四人小组互说,然后指名说

  (2)你能根据你编的这些数学小故事列出算式吗?

  (3)学生独立完成,同时指名板演。

  (4)你能说说它们各等于几?你是怎么想的吗?

  2、p21:2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三、全课总结

  (略)

  四、完成课外作业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19

  预*要求:

  看一看教材第3页的“拼一拼”内容,做一做练*一第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会所学*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向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边的特征;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2、通过观察、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行四边形的一些特征;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3、通过大量拼摆图形,发现图形可由简单到复杂的变化及联系,感受图形的美。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点:

  体会所学*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边的特征。

  教学难点:

  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在上课之前,老师先送给大家一首歌,我们一起来听听歌中唱的到底是什么呢?(多媒体播放少儿节目《大风车》的主题歌,播放完时适时提问:你们喜欢风车吗?)其实,风车是长方形变成正方形之后,才折成的。不仅这样,生活中还有很多由*面图形组成的干变万化的图案呢。你们想当那个把图形变得很神奇的魔术师吗?好,今天我们就一同来学*了*面图形的拼组。下课之后,大家就都会成为魔术师了。(板书课题)

  二、折一折

  (1)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边的特征。

  首先,我们来看看长方形和正方形各有哪些特征。(请看幻灯)同学们按照要求把你手中的长方形折一折,折完后,你发现长方形的对边怎么样?(对了,对边重合,即对边相等)那么,邻边是否也相等呢?(对角折一折,试一下)我们一起来看屏幕演示。再来看看,正方形的边怎么样呢?(幻灯出示)大家把正方形沿着虚线向对角折,再对边折,你们发现正方形的四条边怎么样?(都相等)好,我们再来看屏幕。

  归纳:同学们有的`用观察法,有的用比较的方法,得出: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对边相等;长方形邻边不相等,正方形邻边相等;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

  问:你能把长方形的纸变成正方形的纸吗?这样折一折、剪一剪就变成正方形了,能说明理由吗?

  (2)小组合作制作纸风车。

  我们在课前说过,纸风车是由长方形变成正方形之后才完成的。你们会做风车吗?(幻灯出示风车图案)接下来,老师就和你们一同来学*。请注意看(播放视频)。

  通过视频,我们可以按如下步骤做:先准备一张长方形的纸,根据正方形四边相等的特征,我们将长方形的长与宽相等再裁下,(幻灯片演示制作步骤)然后我们将正方形的对角各折一下,沿折痕剪向中心,但中心部分要留有余地,之后我们将出现的八个角每隔一个向中心折一次,再用铁丝串好并固定,纸风车就可以在风中转动了。

  问:风车的制作过程中,你发现了哪些图形?怎样让一张纸变成风车呢?动手做一做,再玩一玩自己的风车。

  小组互评,展示学生作品。

  好了,我们先把纸风车放一边,看看还有哪些*面造型可以拼摆出来。请看这辆小汽车(幻灯出示),它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

  三、拼一拼

  刚才大家表现得非常好,那你们想玩拼图吗?

  (1)下面,就请用你手中的2个长方形拼一拼,看看你们能拼出什么图形。(学生完成后幻灯展示答案)

  (2)再来用4个同样的正方形拼一下,又能拼出什么呢7

  问:至少用几个相同的小正方形可以拼成一个大正方形?

  (3)大家都这么聪明,那你们能摆出六边形吗?

  (4)好,接下来就请大家用手中的9个三角形,拼成一个大三角形,比一比,看谁拼得又快又好,开始!(幻灯展示答案)

  (5)现在,老师也难不倒大家了,那么,我就想考考大家的眼力如何,请注意看(幻灯出示用小棒拼成的*面图形)。

  ①最少用几根小棒能拼成两个三角形?

  ②用12根小棒能拼出什么图形?

  ③你能用老师给的4个三角形拼出正方形吗?

  (教师对表现好的学生给予奖励)

  四、拼图大比赛

  (1)教师指导学生拿出学具袋,让学生运用自己手中的所有材料去发挥想象拼图,可以自己拼,也可以和组员合作拼出自己喜欢的图形。比一比,看谁拼得又好又快,且有创意。

  (2)展示学生作品。学生自己评价或者互相评价。

  (3)组织学生完成练*一第4题,鼓励学生积极动手,教师相机指导。

  五、总结

  今天,小朋友们自己动手拼出了很多美丽的图形,当了一回小魔术师哦!希望同学们回家后,能够继续发挥你神奇的魔力,拼出更多美丽的图案来。

  板书设计

  *面图形的拼组

  边

  长方形对边相等

  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20

  一、复*引入。

  我们已经认识了厘米和米,1厘米有多长呢?请你用手比一比。

  1米有多长呢?请同学们伸开两臂比一比。

  (学生站起来比划,教师拿着米尺到学生中巡视,发现误差大的进行纠正。)

  二、实际测量教室的物品。

  1、想不想知道我们每天使用的课桌有多高?

  请同学们估计一下你们的桌子大约有多长?把估计的结果告诉同桌,然后你们俩一起量一量,看谁估得准?(学生活动)

  2、活动结束后,请学生汇报估计和测量的结果。

  3、请估计准确的同学把估计的方法给同学们介绍一下。

  (汇报过程中引导学生对其他同学估计的方法进行评价)

  4、你们测量的课桌的高度是多少?

  说说你是怎么量的.?

  5、活动后集体汇报。

  (对于测量同样物体长度的小组进行比较,检验测量是否准确。)

  三、寻找并使用自身的测量工具。

  同学们,其实我们身上也有很多尺子,下面,我们就来找一找我们自己身上的尺子好吗?

  1、请同学们测量一下自己的身高。

  (1)身高是指什么?(从脚底到头顶的高度)

  (2)先估计,再测量。可以自己测量,也可以同桌合作。

  (3)说说测量的方法。

  2、测量自己的步长。

  (1)步长是指什么?(脚尖到脚尖或脚后跟到脚后跟的距离。)

  强调:步长是*时走一步的长度,不要刻意迈大步。

  (2)先估计一步有多长,再测量。可以小组合作。

  (3)谁估计的最准,请给同学们介绍一下方法。

  (4)你是怎样测量的?

  3、测量双手*伸时两指尖的距离。

  4、利用身体上的尺子进行估计活动。

  刚才同学们量出自己的身高、步长和双手*伸时两指尖的距离,其实这都是很好的尺子。下面老师要检验一下你的尺子管不管用。

  (1)请两名同学到前面来,请同学估计他的身高,并说说是怎样估计的。

  (2)再估计一下这2位同学的腰围、头围是多少。

  ①知道什么是腰围、头围吗?

  ②请估计一下两位同学的腰围和头围是多少,你是怎样估计的?

  ③现在我想知道这两位同学的腰围和头围的准确长度,要怎么测量呢?谁有比较好的方法?

  (3)利用步长进行估计活动。

  ①你知道了自己的步长,请你以这条线为起点,估计一下10米大约到哪里,自己做一个记号。

  ②再来走一走,看这10米你大约需要多少步?看着这么长的距离,请你估计一下,需要多少个同学手拉手才够10米?谁想来试一试?

  ③通过这些活动,使你想到了什么?你会对物体的长度进行正确的估计吗?

  5、介绍人体各部分长度关系小常识。

  四、练*。

  1、P18第2题。

  (1)看图,你知道了什么?

  (2)请学生估计一下小明和机灵狗分别有多高,说说你是怎样估计的。

  (3)引导学生注意记录的方法。

  2、P19第3题。

  (1)看图理解题意。

  (2)学生独立完成后进行交流。

  五、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汇总二十篇扩展阅读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汇总二十篇(扩展1)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9篇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

  教材内容:

  本节课教学教科书第19的内容和20页做一做。

  教材分析:

  教材例3用一幅公园的情景图提供了许多数学信息,借助情景让学生理解意义进行计算,最后由学生自己收集背景材料中的数学信息,自己根据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教材目的:

  1、知识与能力:初步会从现实情境中收集数学信息,并能自己根据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解决简单的.问题。发展观察、想像、抽象概括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模仿、联想等学*方式,经历游戏过程,并从中收集数学信息,提出问题。通过同伴的争议和评论形成初步的收集信息的能力,确定解决问题的策略。

  3、情感、态度、价值观:从活动中感受数学知识的真实性和普遍性,激发学生参与数学学*活动的积极性,对数学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愿意亲*数学,尝试用数学的眼光看身边的事物。

  重点难点:

  能够根据已知的条件,提出数学问题。

  教学方法: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

  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9分钟)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出示捉迷藏游戏。通过观看情境图,倾听发布的信息,产生联想,并由联想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板书课题(用数学)

  看了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预设问题

  (1)什么是用数学?

  (2)为什么要学*用数学?

  (3)学*用数学这节课在我们身边哪些地方能用到?

  (4)学*这节课能帮助我们解决哪些生活问题?

  2、出示自探提示: 出示情境图让学生观察

  (1)你能说一说图上都说了些什么?

  (2)怎样用数学语言来说呢?

  (3)根据这些信息可以怎样来提问呢?

  (4)用加法计算怎样问呢?

  (5)用减法计算又该怎样提问呢?

  学生独立探究以上几个问题。

  二、 解疑合探(19分钟)

  1、再次看图并回答。刚才同学们回答的很好,观察的很仔细!其实在我们生活中还藏着许多的数学问题你能试着提一提吗?学生自愿回答,把有价值的问题写在黑板上。

  2、学生汇报后,师重点强调:在13-6=7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出求藏起来的人数的方法用总人数减捉住的人数。

  3、出示丢手拍游戏。通过观察、倾听,思考信息组合与问题的提出。组内交流各自的信息组合角度和提出的问题,评论各种组合的正确性,并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可以从三种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一是求总数;二、三是求部分。

  玩丢手绢的有8个女同学,6个男同学。

  (1)一共有多少人?8+6=14(人)

  (2)女同学比男同学多几人?8-6=2(人)

  4、出示踢球活动。通过观察和倾听,初步学*收集背景资料中的数学信息,指名学生说:要有16人来踢球,现在来了9人。独立地根据信息提出问题,还差几人没有到?并完整地解决问题。

  5、小组讨论、交流。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老师注意引导学生既能提出加法问题,也能提出减法问题。

  学生口头解答所提问题。

  6、反馈练*

  观察课本p20的热闹的小河边。根据提出的3个问题,独立观察、分析和处理信息,解决问题。然后组内交流、评议,也可自主选择交流伙伴。重点在于让每一位学生动起来,开展先知帮后知活动,既可让先学会的学生有展示的舞台,也可以使弱一点的学生也有理解和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有17只小鸟,飞走了8只。还剩几只?列式:17-8=9(只)

  草地上有15只小鹿,往山里跑了9只,还剩几只?列式:15-9=6(只)

  老师请个别学生板演,其他在练*本上解答。巡视中注意进行个别辅导。

  如河里有13条小鱼,游走了7条,还剩几条鱼?

  13-7=6(条)

  三、质疑再探(3分钟)

  回顾课前提出的问题是否解决,你又产生了哪些疑问?请提出来。

  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师生共同探究解决

  预设问题

  1、怎样能正确解答用数学的题目?

  2、我们根据数学信息怎样才能提出数学问题?

  3、用加法计算的问题怎样问呢?

  4、用减法计算的问题该怎样提问呢?

  5、根据数学信息,怎样提出多种问题?

  四、运用拓展(9分钟)

  1.我当小老师。

  让学生根据本节所学知识自编题目。

  2、猜一猜,算一算。(练*四的第2题)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列式计算后说一说单位名称是什么?

  每人写15个大字,乐乐还要写6个字,猜猜她写了几个?

  每人写15个大字,明明已经写了7个,还要写几个字?

  3、想一想,算一算。(练*四的第1题)

  老师先出示图,引导学生观察,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左边有7只兔,右边有8只兔;黑兔6只,白兔9只;一共有15只兔。

  再引导学生选择两个相关的已知条件,提出一个问题。

  学生分组合作,完成后汇报、交流。

  4、全课总结。

  (1)学生谈学*收获

  师:本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请说出来和大家共同分享。

  (2)教师归纳总结

  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后教师再进行强调总结,引导对本节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形成系统的认识。

  板书设计:

  用数学

  1、玩丢手绢的有8个女同学,6个男同学。

  (1)一共有多少人?

  8+6=14(人)

  答:一共有14人。

  (2)女同学比男同学多几人?(人)

  答:女同学比男同学多2人。

  2、13个同学玩捉米藏,这里有6个人,藏起来几人?

  13-6=7(人)

  答:藏起来7人。

  3、要有16人来踢球,现在来了9人。还有几人没来?

  16-9=7(人)

  答:还有7人没来。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

  教材内容:

  本节课教学教科书第19的内容和20页做一做。

  教材分析:

  教材例3用一幅公园的情景图提供了许多数学信息,借助情景让学生理解意义进行计算,最后由学生自己收集背景材料中的数学信息,自己根据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教材目的:

  1、知识与能力:初步会从现实情境中收集数学信息,并能自己根据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解决简单的问题。发展观察、想像、抽象概括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模仿、联想等学*方式,经历游戏过程,并从中收集数学信息,提出问题。通过同伴的争议和评论形成初步的收集信息的能力,确定解决问题的策略。

  3、情感、态度、价值观:从活动中感受数学知识的真实性和普遍性,激发学生参与数学学*活动的积极性,对数学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愿意亲*数学,尝试用数学的眼光看身边的事物。

  重点难点:

  能够根据已知的条件,提出数学问题。

  教学方法:三疑三探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

  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9分钟)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出示捉迷藏游戏。通过观看情境图,倾听发布的信息,产生联想,并由联想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板书课题(用数学)

  看了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预设问题

  (1)什么是用数学?

  (2)为什么要学*用数学?

  (3)学*用数学这节课在我们身边哪些地方能用到?

  (4)学*这节课能帮助我们解决哪些生活问题?

  2、出示自探提示: 出示情境图让学生观察

  (1)你能说一说图上都说了些什么?

  (2)怎样用数学语言来说呢?

  (3)根据这些信息可以怎样来提问呢?

  (4)用加法计算怎样问呢?

  (5)用减法计算又该怎样提问呢?

  学生独立探究以上几个问题。

  二、 解疑合探(19分钟)

  1、再次看图并回答。刚才同学们回答的很好,观察的很仔细!其实在我们生活中还藏着许多的数学问题你能试着提一提吗?学生自愿回答,把有价值的问题写在黑板上。

  2、学生汇报后,师重点强调:在13-6=7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出求藏起来的人数的方法用总人数减捉住的人数。

  3、出示丢手拍游戏。通过观察、倾听,思考信息组合与问题的提出。组内交流各自的信息组合角度和提出的问题,评论各种组合的正确性,并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可以从三种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一是求总数;二、三是求部分。

  玩丢手绢的有8个女同学,6个男同学。

  (1)一共有多少人?8+6=14(人)

  (2)女同学比男同学多几人?8-6=2(人)

  4、出示踢球活动。通过观察和倾听,初步学*收集背景资料中的数学信息,指名学生说:要有16人来踢球,现在来了9人。独立地根据信息提出问题,还差几人没有到?并完整地解决问题。

  5、小组讨论、交流。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老师注意引导学生既能提出加法问题,也能提出减法问题。

  学生口头解答所提问题。

  6、反馈练*

  观察课本p20的热闹的小河边。根据提出的3个问题,独立观察、分析和处理信息,解决问题。然后组内交流、评议,也可自主选择交流伙伴。重点在于让每一位学生动起来,开展先知帮后知活动,既可让先学会的学生有展示的舞台,也可以使弱一点的学生也有理解和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有17只小鸟,飞走了8只。还剩几只?列式:17-8=9(只)

  草地上有15只小鹿,往山里跑了9只,还剩几只?列式:15-9=6(只)

  老师请个别学生板演,其他在练*本上解答。巡视中注意进行个别辅导。

  如河里有13条小鱼,游走了7条,还剩几条鱼?

  13-7=6(条)

  三、质疑再探(3分钟)

  回顾课前提出的问题是否解决,你又产生了哪些疑问?请提出来。

  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师生共同探究解决

  预设问题

  1、怎样能正确解答用数学的题目?

  2、我们根据数学信息怎样才能提出数学问题?

  3、用加法计算的问题怎样问呢?

  4、用减法计算的问题该怎样提问呢?

  5、根据数学信息,怎样提出多种问题?

  四、运用拓展(9分钟)

  1.我当小老师。

  让学生根据本节所学知识自编题目。

  2、猜一猜,算一算。(练*四的第2题)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列式计算后说一说单位名称是什么?

  每人写15个大字,乐乐还要写6个字,猜猜她写了几个?

  每人写15个大字,明明已经写了7个,还要写几个字?

  3、想一想,算一算。(练*四的第1题)

  老师先出示图,引导学生观察,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左边有7只兔,右边有8只兔;黑兔6只,白兔9只;一共有15只兔。

  再引导学生选择两个相关的已知条件,提出一个问题。

  学生分组合作,完成后汇报、交流。

  4、全课总结。

  (1)学生谈学*收获

  师:本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请说出来和大家共同分享。

  (2)教师归纳总结

  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后教师再进行强调总结,引导对本节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形成系统的认识。

  板书设计:

  用数学

  1、玩丢手绢的有8个女同学,6个男同学。

  (1)一共有多少人?

  8+6=14(人)

  答:一共有14人。

  (2)女同学比男同学多几人?(人)

  答:女同学比男同学多2人。

  2、13个同学玩捉米藏,这里有6个人,藏起来几人?

  13-6=7(人)

  答:藏起来7人。

  3、要有16人来踢球,现在来了9人。还有几人没来?

  16-9=7(人)

  答:还有7人没来。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

  教学内容:

  教材38-40页100以内数的认识——数的顺序、比较大小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初步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能力目标:

  初步结合具体事物,使学生感受100以内数的意义,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述比较大小的方法。

  教学重点:

  1、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

  2、初步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

  1、初步理解数位的意义,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

  2、初步探索百数图中的排列规律。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

  1、数数:从100倒数到50

  2、看计数器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教师拨数,指名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并说明原因。“你是怎样想的?”

  想:先从十位看起,十位上的数大,这个两位数就大。如果十位上的数相同,就看个位上的数,个位上的数大的,则这个两位数就大。

  (二)新授:

  1、教学例七:

  (1)教师出示幻灯片(百数图)

  (2)学生观察讨论,“表中这些数的排列有什么特点?”(指名回答)

  教师举个例子,引导学生横看、竖看、斜看分别有什么特点。

  (板书:横看、竖看、斜看)

  特点:

  ①第一横行的5个数都是双数,而第二横行的5个数都是单数。

  ②从左上到右下这一斜行中的数个位、十位数字相同。

  ③从右上到左下一行数中(10除外),十位上的数从1开始逐渐增大到9,而个位上的数则相反,从9开始逐渐递减到1。

  (3)学生动手独立填写表格。

  (4)再观察,这个数位顺序表有什么特点?

  2、练*:教师提问,学生快速回答。如:“第4行第8个数是多少?”

  3、按要求38页,给指定的数涂颜色。四人小组讨论还发现什么新规律?

  3、比大小。

  (1)十位一样的数比大小。

  课件出示计数器,学生分别说一说计数器上所表示的数,再比较大小,并说一说比较大小的方法,教师小结方法。

  (2)十位不一样的数比大小。

  课件出示计数器,学生分别说一说计数器上所表示的数,再比较大小,并说一说比较大小的方法,教师小结方法。

  (3)练*。

  课件出示练*题,学生进行练*,并说一说比较大小的方法。

  (三)巩固练*。

  学生独立完成做一做,再集体订正。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

  教学目标:

  1、学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并能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2、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积极思考、正确比较,善于与他人合作交流等良好*惯。

  教学重难点:

  学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同学们,我知道你们已经学*了数的组成,数的读写和数的顺序,老师想来考考你们,你们敢不敢接受老师的考验:

  (1)、6是x位数,100是x位数,82是x位数。

  (2)、28的8在x位上,表示x个x;2在x位上,表示x个x。

  (3)、36是由x个十和x个一组成的;4个十和5个一组成的数是x;99里有x个十和x个一,它后面是x。

  (4)、按照数据的顺序填数:

  34、35、x、3769、70、x、72

  2、同学们学得真不错,下面再来看看这两道题。

  (1)、在○里填入“>”、“<”、“=”。

  (2)在66、25、9、89、75、100这些数中,最小的是x,的是x。

  生回答后,问:“你怎么能这么快就知道哪个数最小,哪个数?”引导学生说出一位数比两位数小,两位数比三位数小,最终得出:位数多的数较大。

  3、即时练*。

  4、如果都是两位数,我们能不能也这么快的比出大小呢?这节课我们接着学*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我们来做一个游戏,老师手上有一些卡片,卡片上都是两位数,我们请两个小组派出一位代表来抽取卡片,看看哪组抽取的卡片上的数更大。

  开始游戏。

  在游戏中使学生明白比较两位数大小的方法。

  2、小结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比较大小,先看数的位数,位数多的数更大;如果都是两位数,十位不同比十位,十位相同比个位。

  三、巩固练*:

  1、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42页的“做一做”,再指名学生说说是怎么比的。

  2、你能说一说六十几有哪些数?(按顺序说一说)这些数与六十相比,比六十大还是小?比七十呢?四十几在几十与几十之间?八十几比几十大,比几十小?

  四、拓展题:

  1、连线。(课件)

  2、填上合适的数。

  26<2□47="">□7100>3□58<5□78<□2

  3、你知道我是谁吗?(课件)

  五、全课小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

  教学内容:

  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试验教材第二册88页例题(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进一步巩固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⑴培养大家勤于动手动脑的良好*惯。⑵引导大家热爱生活,关注身边的每个事物。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的方法。

  教学难点:

  使学生掌握两个竖式连写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铺垫

  1、口算下面各题(并说一说计算顺序)

  8+4+313-4-562-209+5+716-8-458-30

  2、笔算下面各题(并说一说)

  28+34

  52-20

  二、导入新课,学*新知。

  我对大家刚才的表现非常满意,我国运动员们在2004年奥运会上获得奖牌的情况让全国人民也非常满意,你们想知道他们得奖的情况吗?

  1、出示表格

  金牌银牌铜牌

  32 17 14

  2、根据表格编一道两步试题。

  3、指名列式。32+17+14

  4、小组内讨论该怎样计算?

  5、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指名说师板书。

  32+17+14=63

  师:这几位同学真聪明,说出自己的方法,你们喜欢用这种方法?好!现在你们就用这种方法来比试一下,看谁做的又快又对!

  6、完成

  35+26+24

  师:大家看一下,我们刚才在计算时用了几个竖式?谁能只用一个竖式就能算出来呢?

  你是怎样想的?师板书

  35+26+24=85

  师:真棒!现有我们把原来的两个竖式合成了一个竖式,比原来简便多了,这就叫“简便写法”。

  好!同学们真是太聪明了,连简便写法都能自己想出来。看来下面的这道题也难不住大家了。不过也说不定,你们中间会有个“小迷糊”,看看谁愿意当小迷糊!

  7、试一试:

  (1)对学生提出要求:先叙说题用两个竖式来写,然后再把两个竖式写成竖式的简便写法。

  (2)指名说计算过程,教师板书。

  62-15-17=30

  3、做一做

  98-28-35

  三、课堂总结

  同学们,刚才我们所做的黑板上的这几个题,就是今天我们学*的连加连减,师板书课题。在用竖式计算连加和连减的时候,我们有两种方法,第一种用两个竖式来算,第二种把两个竖式连起来写,叫“简便写法”。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主探索得出计算8、7、6加几的各种方法;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凑十法,并能正确熟练地口算8、7、6加几。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抽象及概括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类推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和数学应用的意识。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03~104页8、7、6加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求知的欲望。

  (录像出示8个小朋友去公园买门票,然后,又来了5个小朋友的情景。)

  1.教师创设情境:星期天上午,天气非常好,小文、小丽、小明等8个小朋友到公园去玩。他们来到公园门口,正要买门票,又来了他们的5个同学。这时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应该买多少张门票?他们想请同学们帮忙算一下。同学们想帮这个忙吗?先在小组里讨论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好吗?

  2.小组合作讨论。

  3.小组汇报交流。

  生1:我们是数的,数了数这些小朋友一共有13个人。

  生2:我们小组是这样想的,第一次来了8个人,然后接着往下数,9、10、11、12、13,一共有13人。

  生3:我们是把后来来的5个小朋友中的2个人先和8个人凑成10个人,10个人再加上剩下的3个人,一共是13个人。

  生4:我们是把8个小朋友分成5个小朋友和3个小朋友两组,然后把这5个小朋友和后来来的5个小朋友凑成10个人,10个人再加上剩下的3个人,一共是13个人。

  教师小结:同学们想出的这几种办法都不错,这4种方法你最喜欢哪一种方法?

  二、动手操作,自我感悟,探求新知。

  1.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如果用计算的方法,应该怎样列算式呢?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8+5。

  师:8+5应该怎样计算呢?请同学们在小组里用小棒摆一摆。

  小组汇报交流,由于学生有了9加几的基础,所以很容易想到用凑十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生:我们小组先摆了8根小棒,又摆了5根小棒,然后从5根小棒里拿出2根放入8根小棒里凑成了10根小棒,10根小棒再加上剩下的3根,就等于13根小棒。

  教师再请几个小组说一下他们是怎么做的。

  教师根据几个小组汇报操作的情况,边板书边小结:同学们真聪明,都想到了从5根小棒中拿出2根,跟8根小棒凑成10根,10根小棒再加上剩下的3根,就等于13根小棒,这种方法真不错。

  其他小组还有不同的计算方法吗?

  由于有了9加几的基础,所以其他方法,如数数法、接数法便不再出现或很少出现。

  2.师:刚才我们通过摆小棒,计算出了8+5=13,现在我们不摆小棒,只看算式,你能计算出8+4、7+6、6+5的结果吗?

  学生汇报,因为计算8加5时,学生用摆小棒的办法研究过了,所以用凑十法计算这三个算式应该没什么问题,教师这时应多让几个学生说想法。

  教师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小结凑十的方法:同学们刚才都是把8、7、6分别凑成10,然后用10再加上剩下的数,这也就是我们今天共同研究的主要内容8、7、6加几的计算方法。

  (教师板书课题)

  巩固内化,发散思维

  师:同学们真不简单,自己想出了做8、7、6加几的题的方法,这种方法跟我们学过的9加几的方法有什么关系?(一样)那老师这里有一道题目8+9,看哪个同学想到的方法最多?

  学生汇报:

  生1:从9中拿出2,与8凑成10,10加7等于17。

  生2:从8中拿出1,与9凑成10,10加7等于17。

  生3:我想因为9+8=17,所以8加9也等于17。

  教师对这3种方法都予以肯定,并特别表扬第3种方法。教师渗透交换加数的位置,得数不变的规律。教师用课件演示9+8=17想的过程和8+9=17想的过程,以帮助学生实现学*的迁移。

  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1.(课件出示)圈一圈,算一算。

  2.(课件出示)1路公交车上原来有6个人,又上来了7个人,这时车上有多少人?

  3.(课件出示)小兔找家:每个小兔身上有一个算式,每个小屋上有一个得数,学生做对后,小兔子就能回到自己家。

  4.(课件出示)写算式。根据图中情景,写出算式,看哪个同学写得又多又好。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

  预*要求:

  看一看教材第3页的“拼一拼”内容,做一做练*一第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会所学*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向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边的特征;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2、通过观察、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行四边形的一些特征;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3、通过大量拼摆图形,发现图形可由简单到复杂的变化及联系,感受图形的美。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点:

  体会所学*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边的特征。

  教学难点:

  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在上课之前,老师先送给大家一首歌,我们一起来听听歌中唱的到底是什么呢?(多媒体播放少儿节目《大风车》的主题歌,播放完时适时提问:你们喜欢风车吗?)其实,风车是长方形变成正方形之后,才折成的。不仅这样,生活中还有很多由*面图形组成的干变万化的图案呢。你们想当那个把图形变得很神奇的魔术师吗?好,今天我们就一同来学*了*面图形的拼组。下课之后,大家就都会成为魔术师了。(板书课题)

  二、折一折

  (1)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边的特征。

  首先,我们来看看长方形和正方形各有哪些特征。(请看幻灯)同学们按照要求把你手中的长方形折一折,折完后,你发现长方形的对边怎么样?(对了,对边重合,即对边相等)那么,邻边是否也相等呢?(对角折一折,试一下)我们一起来看屏幕演示。再来看看,正方形的边怎么样呢?(幻灯出示)大家把正方形沿着虚线向对角折,再对边折,你们发现正方形的四条边怎么样?(都相等)好,我们再来看屏幕。

  归纳:同学们有的用观察法,有的用比较的方法,得出: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对边相等;长方形邻边不相等,正方形邻边相等;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

  问:你能把长方形的纸变成正方形的纸吗?这样折一折、剪一剪就变成正方形了,能说明理由吗?

  (2)小组合作制作纸风车。

  我们在课前说过,纸风车是由长方形变成正方形之后才完成的。你们会做风车吗?(幻灯出示风车图案)接下来,老师就和你们一同来学*。请注意看(播放视频)。

  通过视频,我们可以按如下步骤做:先准备一张长方形的纸,根据正方形四边相等的特征,我们将长方形的长与宽相等再裁下,(幻灯片演示制作步骤)然后我们将正方形的对角各折一下,沿折痕剪向中心,但中心部分要留有余地,之后我们将出现的八个角每隔一个向中心折一次,再用铁丝串好并固定,纸风车就可以在风中转动了。

  问:风车的制作过程中,你发现了哪些图形?怎样让一张纸变成风车呢?动手做一做,再玩一玩自己的风车。

  小组互评,展示学生作品。

  好了,我们先把纸风车放一边,看看还有哪些*面造型可以拼摆出来。请看这辆小汽车(幻灯出示),它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

  三、拼一拼

  刚才大家表现得非常好,那你们想玩拼图吗?

  (1)下面,就请用你手中的2个长方形拼一拼,看看你们能拼出什么图形。(学生完成后幻灯展示答案)

  (2)再来用4个同样的正方形拼一下,又能拼出什么呢7

  问:至少用几个相同的小正方形可以拼成一个大正方形?

  (3)大家都这么聪明,那你们能摆出六边形吗?

  (4)好,接下来就请大家用手中的9个三角形,拼成一个大三角形,比一比,看谁拼得又快又好,开始!(幻灯展示答案)

  (5)现在,老师也难不倒大家了,那么,我就想考考大家的眼力如何,请注意看(幻灯出示用小棒拼成的*面图形)。

  ①最少用几根小棒能拼成两个三角形?

  ②用12根小棒能拼出什么图形?

  ③你能用老师给的4个三角形拼出正方形吗?

  (教师对表现好的学生给予奖励)

  四、拼图大比赛

  (1)教师指导学生拿出学具袋,让学生运用自己手中的所有材料去发挥想象拼图,可以自己拼,也可以和组员合作拼出自己喜欢的图形。比一比,看谁拼得又好又快,且有创意。

  (2)展示学生作品。学生自己评价或者互相评价。

  (3)组织学生完成练*一第4题,鼓励学生积极动手,教师相机指导。

  五、总结

  今天,小朋友们自己动手拼出了很多美丽的图形,当了一回小魔术师哦!希望同学们回家后,能够继续发挥你神奇的魔力,拼出更多美丽的图案来。

  板书设计

  *面图形的拼组

  边

  长方形对边相等

  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8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复*“百以内的加减法”。

  教学目标:

  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巩固对100以内数的加减计算方法的理解和掌握,并能形成一定的计算速度。

  2、以解决问题为依托促进知识的系统化,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结构。

  3、在经历探究问题的过程中“温故而知新”,对知识有新的认识、提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炼信息:

  1、谈话引入:老师想问小朋友一个问题,*常你们喜欢到哪儿去玩?能不能把高兴的事说出来听一听?

  2.出示课本插图,提出几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1)这是一幅“儿童乐园”图,从图中你能发现什么?(或小朋友们在干什么?)

  引导学生发现图中的主要景物——飞天轮、龙船、蹦蹦床、电瓶车。(或引导学生发现图中的几个主要活动——有的小朋友在坐飞天轮,有的小朋友在坐龙船,有的小朋友在跳蹦蹦床,有的小朋友在开电瓶车。)

  (2)A:从图中你能发现哪些数字信息?

  引导学生发现开展几个主要活动的人数——坐飞天轮的有23人,在坐龙船的有16人,跳蹦蹦床的有15人,在开电瓶车的有6人。

  坐飞天轮的有23人是情景中以文字叙述方式告知的,开电瓶车的只有6人,以上两条信息学生很容易发现,也不会产生意见分歧。但由于坐龙船的16人拥挤在一起,跳蹦蹦床的15人在排列上没有规律,因而学生对这两条信息的发现可能会有意见分歧,此时,教师就要指导学生阅读,使学生感悟正确的阅读方法,以便形成正确认识——从左到右依次数出坐龙船的16人;把跳蹦蹦床的同学分成几个小的区域,分别去数,然后相加,或依次数出每个区域中的人数。同时,还可以让学生进行反思:在数的过程中要注意什么(或开始为什么没有数正确)——要有正确的数数方法,要仔细数,不重复也不遗漏。

  B:你还能发现哪些数字信息?

  引导学生发现:现在是下午4时;有的小朋友在买饮料,能知道各种饮料的价格;有的小朋友在买票入场,因为身高超过了1米。

  二、师生合作,探究学*:

  (一)统计信息,提出问题:

  1、看来,图中的信息还真不少,怎样才能记住这些信息?(或怎样才能记住每个项目中有多少人?)

  引导学生想到“统计信息”。然后师生共同完成下表。

  项目坐飞天轮的坐龙船的跳蹦蹦床的开电瓶车的

  人数2316156

  2、根据表中的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利用表中的数据信息,可以提出6个加法计算的问题、6个减法计算的问题以及若干个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的问题。在让学生口述问题时,不必面面俱到,但要引导学生注意问题的全面性,如:学生如果仅仅提出的是两个数相加、相减的问题,教师应进一步引导:能不能提出连加计算的问题?能不能提出连减计算的问题?能不能提出加减混合计算的问题?最后教师总结:利用这些数据,不但可以提出加法、减法计算的问题,还可以提出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的问题。

  (二)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下面我们就来解决这些问题。请小朋友仔细想想,要解决这些问题,应该怎样列式呢?请你把这些算式写出来,然后计算出得数。自己先列式解答,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一下,一会儿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汇报。

  (三)汇报交流,梳理分类:

  1、哪个小组愿意说一说你们解决的是哪些问题?应该怎样列式?得数是多少?

  (1)学生在汇报时,既可以先汇报列出的算式及得数,然后再说明这个算式解决的是什么问题;也可以先叙述解决的是什么问题,再汇报如何列式解答这个问题。

  (2)如果学生汇报的仅仅是加法、减法、连加、连减算式,老师要适时地引导学生提出并解答能够进行加减混合计算及带小括号计算的问题,并及时板书算式。

  2、伴随着每个小组汇报交流活动的不断深入,教师要把算式分类板书,以便为最后的总结概括作好准备。板书时可以把算式分为加法算式、减法算式、连加算式、连减算式、加减混合算式、有小括号的算式相对独立的六部分,如下所示:

  23+16 23-16 23+16+15 23-16-4 23+16-15 23-(16+4)

  16+15 23-4 16+15+4 23-15-4 23+15-16 23-(15+4)

  16+4 15-4 23+16+4 23+16-4

  (四)总结概括,理性升华:

  1、仔细观察这些算式,你能发现什么?

  引导学生对算式进行横向、纵向的对比观察与分析,找到每一类算式的共同特征,抽象出每一类算式的名称——加法(算式)、减法(算式)、连加(算式)、连减〔算式)、加减混合(算式)、有小括号的(算式)。

  2、在计算时应该注意什么?

  引导说出计算百以内加减法时要注意的问题——

  用竖式计算,相同数位要对齐;

  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

  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在个位上加10,再减;

  算式有小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

  当学生总结遇到困难时,教师可利用板书中的例子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进行知识梳理。

  (五)巩固练*,拓展创新:

  1、数的组成:利用计数器,完成如下类似的题目——请小朋友准备好计数器,听老师说要求,大家在计数器上拨数。

  十位上的数字是4,个位上的数字是6,这个数是多少?这个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 …

  2、数的大小比较:

  以上述学*过程中出现的这些两位数为材料,进行数的大小比较练*:

  33○49 98○62 54○45 87○90 43○46-2 77○50+27

  3、数的计算:

  (1)以上述学*过程中出现的这些两位数为材料,进行加减法计算练*。

  第一组:35+24 42+36 56+43 57-45 98-56 84-53

  第二组:38+25 46+59 36+57 54-37 42-19 51-27

  (2)仔细观察这两组数,你能发现什么——引导学生发现:第一组计算时不需要进位与退位,第二组计算时需要进位与退位。

  在计算时我们要注意什么——不仅让学生发现计算进位加法、退位减法时不要忘记“进一”和“退一”,更重要的是要使学生体会竖式计算的作用为“当计算遇到困难时,可以用竖式来帮助解决问题”。

  三、总结与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你有什么收获?

  引导学生从知识与方法两个方面进行表述。知识——学会了什么,应该注意什么。方法——引导学生从以“自主探究”为基础的合作、交流、对比、观察、反思“做数学”的角度进行总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复*“认识钟表”

  教学目标:

  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对整时、半时、大约几时认读钟表时间的认识,促进知识的系统化,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结构。

  2、以动手实践的自主探究活动为基础,在探究时刻之间变化的

  过程中帮助学生建立丰富的认读时间的表象,实现数的认识、图形与

  空间两个领域的互相融合。

  3、经历认读钟表时刻探究问题的过程,体会时刻(时间)与人

  们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准备:

  每个同学准备一个玩具钟表(或模型),教师准备演示用钟表。

  教学过程:

  一、呈现问题:

  (1)玩电瓶车的同学是 开始的,结束时是4时。

  (2)坐飞天轮的同学是4时开始的,结束时是 。

  (3)坐龙船的同学是 开始的,结束时是 。

  (4)跳蹦蹦床的同学是3时开始的,结束时是4时。

  (5)买票的小朋友4时进“儿童乐园”, 离开“儿童乐园”。

  (6)“儿童乐园”每天下午向社会开放的时间为2时——6时。

  二、自主探究:

  1、以6个问题为框架,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探究。以问题(1)为例:

  (1)能不能把小朋友开始玩的时间和结束的时间在钟表上拨出来?

  (2)让学生利用钟表(或模型)进行操作。

  (3)指名几名同学演示。

  (4)教师引领探究——利用教具(钟表),师生共同完成从到一直到的拨针操作活动。

  2、画出整时:

  A:能不能把问题中的4时、3时、2时、6时画出来?请同学们利用钟面图,画上表针。(每个同学发一张钟面图)

  B:能不能把你是怎么画的展示给大家看一看?指名几位同学上台展示。

  C:让画错的同学进行改正。

  三、梳理概括:

  1、通过上面的学*,你能发现什么?

  引导学生能发现:跳蹦蹦床的同学是最早开始玩的,坐飞天轮的同学结束的最晚,跳蹦蹦床的同学玩的时间最长……

  2、在认读钟表时应该注意什么?

  引导学生把认读钟表要注意的事项说出来:辩认时针与分针,看清时针与分针的位置……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你有什么收获?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9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P43。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情境让学生感知100以内数的多少,会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描述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等多种能力,培养数感。

  3、能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数之间的相对大小关系。

  4、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等词语的含义并能运用词语表述。

  难点:弄清“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词语间的差别。

  四、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老师在纸上写一个数字,由一个学生当小老师点几个学生的学号来回答老师问题,由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回答来引入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表示数的大小程度的词语。

  (二)讲授新课

  1、说一说,对比感悟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写字吗?今天动物王国里面有几个小动物也在写字(分别是小青蛙、小老鼠),看看他们有什么问题要我们解决的。

  小青蛙写了14个字,小老鼠写了12个字,谁写的多?谁写的少?你知道他们之间的数量关系是怎么样的吗?(在这里引出多一些、少一些的知识点)

  小青蛇看见他们在写字也加入他们的队伍,它写了72个字,那现在小青蛇和小青蛙、小老鼠他们之间的数量关系又是怎么样的呢?

  (在这里引出多得多、少得多的知识点)

  2、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比较、交流,加深了解

  动物王国里面的国王看见他们那么爱好学*,于是给他们颁发了奖品(彩笔),奖品设为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让学生根据提示来说出答案,理解词语(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的意思。

  (三)举一反三,巩固应用

  1、出示课本43页做一做

  2、课本45页第4题

  (四)闯关(运用知识)

  咱们班的小朋友真聪明,老师看见你们表现很棒,给你们设了两个个难关,你们相信自己能闯关吗?

  第一关比较时间

  第二关比较价格

  (五)做一做课本45页数学游戏

  (六)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新知识?你能用今天的知识说一说身边的事物吗?

  五、板书设计:

  x比x多一些x比x少一些

  x比x多得多x比x少得多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汇总二十篇(扩展2)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篇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验统计的过程,掌握统计的方法,会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

  2、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

  教学重点

  进一步使学生掌握统计的方法,体验和感受整理数据的过程。

  教学难点

  观察统计图,回答提出的问题。

  教具准备

  投影片、图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

  (1)同学们,新年快到了,我们布置教室需要一些气球,你们说是哪种颜色的气球可以多买一些?

  红色黄色绿色蓝色

  (2)学生自由发言

  问:多买的依据是什么?

  学生讨论、汇报讨论结果

  (3)让我们来统计一下吧

  二、制成条形统计图。

  (1)你想用什么方法记录?

  红色黄色绿色蓝色

  (2)统计,制成统计图

  (3)回答问题

  1、统计图中可以看出,调查了()名同学。

  2、喜欢()颜色的人最多?喜欢()颜色的人最少?

  3、如果你们班有一名同学没来,他最有可能喜欢()颜色?

  4、布置会场,多买些什么颜色的气球比较好呢?

  三、实践活动:

  每一位同学调查本组同学最喜欢的电视节目是什么?

  动画片体育比赛电影新闻

  做一次统计

  四、总结:

  你今天有什么收获?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交流中经历比较100以内两个数大小的多种方法。

  2、归纳并掌握比较100以内两个数大小的一般方法。

  3、能正确运用“>”“<”“=”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比较100以内两个数大小的一般方法,能正确应用“>”“<”“=”。

  难点:理解并掌握比较100以内两个数大小的一般方法。

  教法与学法:引导与探究法。

  教学准备:课件,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复*旧知,导入新课。

  5○720○1215○15(学生思考,交流)

  再大一些的数,会比较大小吗?这节课老师与大家一起学*100以内两个数的大小比较。(板书课题)

  二、新知探究。

  1、出示情景问题,比较十位数字不同的两位数。

  (1)大家当裁判:谁赢了?

  小红和小明跳跳绳,小红跳了42下,小明跳了37下。谁跳得多?用什么符号连接?

  (学生独立思考)

  (2)交流比较的方法。

  预设:

  ①根据数的顺序来比较。42在37的后面,所以42>37。

  ②42根小棒比37根小棒多,所以42>37

  ③根据数的组成来比较。42由4个十和2个一组成,37由3个十和7个一组成。4个十比3个十多,所以42>37。

  出示小棒图,一对一对应摆放,发现42够4个十,37够3个十,第4个十就不够了,4个十比3个十多,所以42>37。

  小结:十位数字大的这个数就大,谁的十多谁就大。

  ④42够减37,所以42>37

  42>37,换个说法什么?(37<42)

  2、比较十位相同,个位不同的两位数。

  如果老师把42改成32,32和37哪个数大?

  学生独立思考,全班交流。

  预设:

  (1)32<37,因为2小,7大。所以32<37。

  为什么直接比较个位数字?

  (十位数字相同)

  小结:十位数上的数相同,就比较个位上的数,个位上的数大的,这个数就大,个位上的数小的,这个数就小。

  (2)按顺序,37排在32大后面,所以32<37。

  (3)用计数器,十位上珠子一样多,个位上珠子多的数就大。

  用计数器,怎样比较42和37?

  数学上规定:满十进一,42十位上有4颗珠子,37十位上只有3颗珠子,所以32<37。

  3、归纳比较的一般方法。

  同学们,刚才大家比较数位上的数是比较大小常用的方法。齐声朗读。

  比较数的大小,一般先比较十位上的数,十位数字大的这个数就大;如果十位数字的数相同,就比较个位上的数,个位数字大的,这个数就大,个位数字小的,这个数就小。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验统计的过程,掌握统计的方法,会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

  2、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

  教学重点

  进一步使学生掌握统计的方法,体验和感受整理数据的过程。

  教学难点

  观察统计图,回答提出的问题。

  教具准备

  投影片、图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

  (1)同学们,新年快到了,我们布置教室需要一些气球,你们说是哪种颜色的气球可以多买一些?

  红色黄色绿色蓝色

  (2)学生自由发言

  问:多买的依据是什么?

  学生讨论、汇报讨论结果

  (3)让我们来统计一下吧

  二、制成条形统计图。

  (1)你想用什么方法记录?

  红色黄色绿色蓝色

  (2)统计,制成统计图

  (3)回答问题

  1、统计图中可以看出,调查了()名同学。

  2、喜欢()颜色的人最多?喜欢()颜色的人最少?

  3、如果你们班有一名同学没来,他最有可能喜欢()颜色?

  4、布置会场,多买些什么颜色的气球比较好呢?

  三、实践活动:

  每一位同学调查本组同学最喜欢的电视节目是什么?

  动画片体育比赛电影新闻

  做一次统计

  四、总结:

  你今天有什么收获?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复*“百以内的加减法”。

  教学目标:

  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巩固对100以内数的加减计算方法的理解和掌握,并能形成一定的计算速度。

  2、以解决问题为依托促进知识的系统化,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结构。

  3、在经历探究问题的过程中“温故而知新”,对知识有新的认识、提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炼信息:

  1、谈话引入:老师想问小朋友一个问题,*常你们喜欢到哪儿去玩?能不能把高兴的事说出来听一听?

  2.出示课本插图,提出几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1)这是一幅“儿童乐园”图,从图中你能发现什么?(或小朋友们在干什么?)

  引导学生发现图中的主要景物——飞天轮、龙船、蹦蹦床、电瓶车。(或引导学生发现图中的几个主要活动——有的小朋友在坐飞天轮,有的小朋友在坐龙船,有的小朋友在跳蹦蹦床,有的小朋友在开电瓶车。)

  (2)A:从图中你能发现哪些数字信息?

  引导学生发现开展几个主要活动的人数——坐飞天轮的有23人,在坐龙船的有16人,跳蹦蹦床的有15人,在开电瓶车的有6人。

  坐飞天轮的有23人是情景中以文字叙述方式告知的,开电瓶车的只有6人,以上两条信息学生很容易发现,也不会产生意见分歧。但由于坐龙船的16人拥挤在一起,跳蹦蹦床的15人在排列上没有规律,因而学生对这两条信息的发现可能会有意见分歧,此时,教师就要指导学生阅读,使学生感悟正确的阅读方法,以便形成正确认识——从左到右依次数出坐龙船的16人;把跳蹦蹦床的同学分成几个小的区域,分别去数,然后相加,或依次数出每个区域中的人数。同时,还可以让学生进行反思:在数的过程中要注意什么(或开始为什么没有数正确)——要有正确的数数方法,要仔细数,不重复也不遗漏。

  B:你还能发现哪些数字信息?

  引导学生发现:现在是下午4时;有的小朋友在买饮料,能知道各种饮料的价格;有的小朋友在买票入场,因为身高超过了1米。

  二、师生合作,探究学*:

  (一)统计信息,提出问题:

  1、看来,图中的信息还真不少,怎样才能记住这些信息?(或怎样才能记住每个项目中有多少人?)

  引导学生想到“统计信息”。然后师生共同完成下表。

  项目坐飞天轮的坐龙船的跳蹦蹦床的开电瓶车的

  人数2316156

  2、根据表中的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利用表中的数据信息,可以提出6个加法计算的问题、6个减法计算的问题以及若干个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的问题。在让学生口述问题时,不必面面俱到,但要引导学生注意问题的全面性,如:学生如果仅仅提出的是两个数相加、相减的问题,教师应进一步引导:能不能提出连加计算的问题?能不能提出连减计算的问题?能不能提出加减混合计算的问题?最后教师总结:利用这些数据,不但可以提出加法、减法计算的问题,还可以提出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的问题。

  (二)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下面我们就来解决这些问题。请小朋友仔细想想,要解决这些问题,应该怎样列式呢?请你把这些算式写出来,然后计算出得数。自己先列式解答,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一下,一会儿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汇报。

  (三)汇报交流,梳理分类:

  1、哪个小组愿意说一说你们解决的是哪些问题?应该怎样列式?得数是多少?

  (1)学生在汇报时,既可以先汇报列出的算式及得数,然后再说明这个算式解决的是什么问题;也可以先叙述解决的是什么问题,再汇报如何列式解答这个问题。

  (2)如果学生汇报的仅仅是加法、减法、连加、连减算式,老师要适时地引导学生提出并解答能够进行加减混合计算及带小括号计算的问题,并及时板书算式。

  2、伴随着每个小组汇报交流活动的不断深入,教师要把算式分类板书,以便为最后的总结概括作好准备。板书时可以把算式分为加法算式、减法算式、连加算式、连减算式、加减混合算式、有小括号的算式相对独立的六部分,如下所示:

  23+1623-1623+16+1523-16-423+16-1523-(16+4)

  16+1523-416+15+423-15-423+15-1623-(15+4)

  16+415-423+16+423+16-4

  (四)总结概括,理性升华:

  1、仔细观察这些算式,你能发现什么?

  引导学生对算式进行横向、纵向的对比观察与分析,找到每一类算式的共同特征,抽象出每一类算式的名称——加法(算式)、减法(算式)、连加(算式)、连减〔算式)、加减混合(算式)、有小括号的(算式)。

  2、在计算时应该注意什么?

  引导说出计算百以内加减法时要注意的问题——

  用竖式计算,相同数位要对齐;

  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

  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在个位上加10,再减;

  算式有小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

  当学生总结遇到困难时,教师可利用板书中的例子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进行知识梳理。

  (五)巩固练*,拓展创新:

  1、数的组成:利用计数器,完成如下类似的题目——请小朋友准备好计数器,听老师说要求,大家在计数器上拨数。

  十位上的数字是4,个位上的数字是6,这个数是多少?这个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

  2、数的大小比较:

  以上述学*过程中出现的这些两位数为材料,进行数的大小比较练*:

  33○4998○6254○4587○9043○46-277○50+27

  3、数的计算:

  (1)以上述学*过程中出现的这些两位数为材料,进行加减法计算练*。

  第一组:35+2442+3656+4357-4598-5684-53

  第二组:38+2546+5936+5754-3742-1951-27

  (2)仔细观察这两组数,你能发现什么——引导学生发现:第一组计算时不需要进位与退位,第二组计算时需要进位与退位。

  在计算时我们要注意什么——不仅让学生发现计算进位加法、退位减法时不要忘记“进一”和“退一”,更重要的是要使学生体会竖式计算的`作用为“当计算遇到困难时,可以用竖式来帮助解决问题”。

  三、总结与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你有什么收获?

  引导学生从知识与方法两个方面进行表述。知识——学会了什么,应该注意什么。方法——引导学生从以“自主探究”为基础的合作、交流、对比、观察、反思“做数学”的角度进行总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复*“认识钟表”

  教学目标:

  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对整时、半时、大约几时认读钟表时间的认识,促进知识的系统化,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结构。

  2、以动手实践的自主探究活动为基础,在探究时刻之间变化的

  过程中帮助学生建立丰富的认读时间的表象,实现数的认识、图形与

  空间两个领域的互相融合。

  3、经历认读钟表时刻探究问题的过程,体会时刻(时间)与人

  们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准备:

  每个同学准备一个玩具钟表(或模型),教师准备演示用钟表。

  教学过程:

  一、呈现问题:

  (1)玩电瓶车的同学是开始的,结束时是4时。

  (2)坐飞天轮的同学是4时开始的,结束时是。

  (3)坐龙船的同学是开始的,结束时是。

  (4)跳蹦蹦床的同学是3时开始的,结束时是4时。

  (5)买票的小朋友4时进“儿童乐园”,离开“儿童乐园”。

  (6)“儿童乐园”每天下午向社会开放的时间为2时——6时。

  二、自主探究:

  1、以6个问题为框架,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探究。以问题(1)为例:

  (1)能不能把小朋友开始玩的时间和结束的时间在钟表上拨出来?

  (2)让学生利用钟表(或模型)进行操作。

  (3)指名几名同学演示。

  (4)教师引领探究——利用教具(钟表),师生共同完成从到一直到的拨针操作活动。

  2、画出整时:

  A:能不能把问题中的4时、3时、2时、6时画出来?请同学们利用钟面图,画上表针。(每个同学发一张钟面图)

  B:能不能把你是怎么画的展示给大家看一看?指名几位同学上台展示。

  C:让画错的同学进行改正。

  三、梳理概括:

  1、通过上面的学*,你能发现什么?

  引导学生能发现:跳蹦蹦床的同学是最早开始玩的,坐飞天轮的同学结束的最晚,跳蹦蹦床的同学玩的时间最长……

  2、在认读钟表时应该注意什么?

  引导学生把认读钟表要注意的事项说出来:辩认时针与分针,看清时针与分针的位置……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你有什么收获?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体验统计的'必要性.

  2.认识条形统计图的另一种形式,并能正确填写统计图.

  3.培养学生学会分析统计图,并能对可能性做出判断和决策.

  教学重点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教学难点

  分析统计图,对可能性做出判断和决策.

  教学准备

  每人一张条形统计图和正方形纸片.教师准备一张大张的条形统计图.

  教学过程

  一、引课.

  1.“六·一”儿童节快到了,我们班要开展庆“六·一”的活动,要作什么准备?我们的教室呢?

  2.你用什么来布置我们的教室?

  3.老师买回了一些气球,你们认为挂什么颜色的气球教室才最漂亮,为什么?

  4.气球很漂亮,但是小朋友只能选择你最喜欢的一种颜色的气球,把它举起来.

  5.大家都选择了自己最喜欢的颜色,但老师还是不能很准确知道哪种颜色的气球是小朋友们最喜欢的.你有什么办法知道吗?

  二、新授.

  活动一:讨论解决办法.

  1.讨论一下,把你的想法说给同组的小朋友听.(学生之间说)

  2.请各组派一个代表说说你们的解决办法.(指名说)

  3.大家想出了这么多的方法,待会就请用你们用询问的方法进行统计.

  活动二.认识统计图.

  1.请小朋友们拿出你的统计图,谁是小老师说一说统计图上有什么?每种颜色的气球用什么表示?每个格子代表什么意思?统计图该怎么填?

  2.统计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3.统计开始.

  活动三:分析统计图.

  1.请观察你的统计图,你从中发现了什么?把你知道的说给你的组员听.(小组成员之间)

  2.请各小组派代表上来向全班汇报.

  (1)从统计图中知道我调查了______人.

  (2)喜欢______颜色的人数最多,喜欢______颜色的人数最少.我们小组最喜欢______颜色的气球、

  (3)喜欢红色的有______人,喜欢黄色的有______人,喜欢蓝色的有______人,喜欢绿色的有______人.

  (4)喜欢______颜色的比喜欢______颜色的多(少)______人.

  3.你想把你从统计图中知道的告诉大家吗?请你拿着你的统计图,把你知道的告诉你的好朋友听.

  活动四:统计全班情况.

  1.刚才我们统计了各小组的情况,下面让我们来统计全班的情况.

  2.请拿出小红纸,下面请同学分组上来贴.

  3.观察这个统计图,你知道了什么?谁勇敢,上来做小老师说给同学们听.

  (1)从统计图中知道我调查了______人.

  (2)喜欢______颜色的人数最多,喜欢______颜色的人数最少.我们班最喜欢______颜色的气球.

  (3)喜欢红色的有______人,喜欢黄色的有______人,喜欢蓝色的有______人,喜欢绿色的有______人.

  (4)喜欢______颜色的比喜欢______颜色的多(少)______人.

  4.通过刚才的统计,你知道我们班买什么颜色的气球比较好吗?

  5.你能根据统计图猜猜班主任老师最喜欢哪种颜色的气球吗?为什么?

  6.寻求答案.

  三.小结.

  1.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2.布置家庭作业.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

  一、复*引入。

  我们已经认识了厘米和米,1厘米有多长呢?请你用手比一比。

  1米有多长呢?请同学们伸开两臂比一比。

  (学生站起来比划,教师拿着米尺到学生中巡视,发现误差大的进行纠正。)

  二、实际测量教室的物品。

  1、想不想知道我们每天使用的课桌有多高?

  请同学们估计一下你们的桌子大约有多长?把估计的结果告诉同桌,然后你们俩一起量一量,看谁估得准?(学生活动)

  2、活动结束后,请学生汇报估计和测量的结果。

  3、请估计准确的同学把估计的方法给同学们介绍一下。

  (汇报过程中引导学生对其他同学估计的方法进行评价)

  4、你们测量的课桌的高度是多少?

  说说你是怎么量的?

  5、活动后集体汇报。

  (对于测量同样物体长度的小组进行比较,检验测量是否准确。)

  三、寻找并使用自身的测量工具。

  同学们,其实我们身上也有很多尺子,下面,我们就来找一找我们自己身上的尺子好吗?

  1、请同学们测量一下自己的身高。

  (1)身高是指什么?(从脚底到头顶的高度)

  (2)先估计,再测量。可以自己测量,也可以同桌合作。

  (3)说说测量的方法。

  2、测量自己的步长。

  (1)步长是指什么?(脚尖到脚尖或脚后跟到脚后跟的距离。)

  强调:步长是*时走一步的长度,不要刻意迈大步。

  (2)先估计一步有多长,再测量。可以小组合作。

  (3)谁估计的最准,请给同学们介绍一下方法。

  (4)你是怎样测量的?

  3、测量双手*伸时两指尖的距离。

  4、利用身体上的尺子进行估计活动。

  刚才同学们量出自己的身高、步长和双手*伸时两指尖的距离,其实这都是很好的尺子。下面老师要检验一下你的尺子管不管用。

  (1)请两名同学到前面来,请同学估计他的身高,并说说是怎样估计的。

  (2)再估计一下这2位同学的腰围、头围是多少。

  ①知道什么是腰围、头围吗?

  ②请估计一下两位同学的腰围和头围是多少,你是怎样估计的?

  ③现在我想知道这两位同学的腰围和头围的准确长度,要怎么测量呢?谁有比较好的方法?

  (3)利用步长进行估计活动。

  ①你知道了自己的步长,请你以这条线为起点,估计一下10米大约到哪里,自己做一个记号。

  ②再来走一走,看这10米你大约需要多少步?看着这么长的距离,请你估计一下,需要多少个同学手拉手才够10米?谁想来试一试?

  ③通过这些活动,使你想到了什么?你会对物体的长度进行正确的估计吗?

  5、介绍人体各部分长度关系小常识。

  四、练*。

  1、P18第2题。

  (1)看图,你知道了什么?

  (2)请学生估计一下小明和机灵狗分别有多高,说说你是怎样估计的。

  (3)引导学生注意记录的方法。

  2、P19第3题。

  (1)看图理解题意。

  (2)学生独立完成后进行交流。

  五、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汇总二十篇(扩展3)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9篇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一年级小学生年龄小,好动、易兴奋、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尤其是刚入学时,40分钟的课堂学*对于他们来说真的很难。针对这些特点,我得想方设法运用各种手段来激发学生专心听讲的兴趣,从而培养好*惯。对于学*有困难的学生及时个别辅导,对于优秀生尽量让他“吃得饱”。

  一年级学生刚进入小学学*,新的学*和生活对孩子们来说充满了好奇和有趣,对学校的一切都充满了新鲜感。此时正是对他们进行养成教育的关键时刻,因此,作为教师一定要以爱心、恒心来引导学生,指导家长,共同让孩子们慢慢适应小学的学*生活,养成良好的*惯。

  二、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情景,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学生课堂发言的“奇思妙语录”等。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选取学生熟悉的、新颖的、感兴趣的内容为素材,目的是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认识自己、认识家庭、认识学校、认识社会、了解自然。使学生能观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体会学*数学的现实意义。

  主要包括以下教学内容:

  数与代数领域:海底世界——数数

  1、快乐的校园——10以内数的认识

  2、走进花果山——10以内数的加减法

  3、海鸥回来了——11~20各数的认识

  4、小小运动会——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空间与图形:

  1、谁的手儿巧——认识图形

  2、有趣的游戏——图形与位置

  统计与概率:

  1、妈妈的小帮手——分类和比较

  2、我换牙了——统计

  实践与综合应用:实践活动——找找周围的数;实践活动——大蒜有几瓣。

  教材生活性强,生动有趣。

  四、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能熟练地认读、写20以内的数,能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位置与顺序,初步形成数的概念;在概念形成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抽象、概括的能力;在比较数的大小的过程,建立初步的符号感和对应思想。

  2、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加减法的意义;能熟练地口算20以内数的加减法;结合现实素材,进行初步的估算,形成估算意识。

  3、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辨认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4、能按照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比较和分类;在分一分、比一比的活动中,形成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

  5、通过简单的统计活动,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统计表,并从中知道简单统计的结果,初步了解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的方法,形成初步的统计观念。

  6、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用20以内数的加减法解决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在探索、交流计算方法的过程中,了解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形成初步的创新意识。

  7、在与同伴交流认数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合作意识。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产生好奇心和兴趣,初步喜欢学*数学,养成观察并提出问题的*惯。

  8、在数学活动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

  1、20以内加减法及应用。

  2、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难点:

  1、培养学生积极动脑、勇于创新的学**惯。

  2、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让学生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六、教学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的方法。

  师:在动物园的另一角,有一只小蚂蚁饿急了,正在找东西吃呢。忽然它看见一个又大又红的苹果,很想吃,可在它周围有许多方格,怎样才能吃到苹果呢?请看图,这儿有提示:蚂蚁往右走几格,再往上走几格到苹果处。我们一起来帮帮小蚂蚁好吗?(老师演示,让学生明白题意)

  师:这只小蚂蚁又发现不远处还有一个香甜的香蕉呢,请小朋友自己去帮助小蚂蚁,好吗?你可以看提示(2)

  师:这只小蚂蚁的胃口可大了,它还想吃到可口的小青虫和脆甜的鸭梨呢!该怎么办呢?同桌两人可以商量商量蚂蚁该怎么走,然后再画出来。(展示不同的方法)

  4、说一说,他们各住在哪里?

  5、综合练*(上、下、左、右、前、后、位置)

  四、总结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5~6页内容及练*一的4~7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实践或游戏情境中进一步体验和深化位置概念。

  2.能准确地确定和表述物体所处的准确位置,建立较强的位置感,为今后建立较好的空间观念打基础。

  3.让学生在多种活动的参与中体会出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4.在数学活动中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思想教育,使之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难点

  能准确地确定和表述物体所处的准确位置,建立较强的位置感。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游戏,导入新课。

  师:教师知道同学们特别喜欢做游戏,那我们上课前也来做个“点指”的游戏。老师说哪,同学们就用手指哪? 生随老师做游戏

  师:从这个“点指”游戏中我们明白了耳朵、眼睛等都有自己特定的位置,其实任何物体都有它们的位置,那么在生活中如何确定他们的位置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位置。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探究位置

  师:经过一周的评选,我们的假期作业终于评出了两名优秀的作业,你们想知道是谁吗?

  生:想

  师:这两名同学一个同学是第五组的,一个同学是第四个。根据老师的描述请同学们快找一找他们是谁?

  (生四下寻找发现无法确定)

  师:为什么不能一下就猜出是哪位同学?

  生:因为第五组有4个同学,而且每一组都有第4个同学,所以无法确定是哪一个同学

  师:是啊!第五组有四名同学,只说第五组很难一下子知道他是谁,而坐在第4个的每一组都有1个,所以也无法知道他是谁,那么怎样能让同学们一下子把位置确定下来?

  (生自由回答)

  师:既要说出在第几组,又要说出是第几个。(板书)

  师:他们分别是第五组的第3个(冯铭思)第2组的第4个(韩嘉悦)

  生汇报后发给学生奖品,并及时鼓励。

  师:按我们现在的.座位,同学们看一看,班级一共有几组?

  生:一共有6组

  师:谁来数一数 生数一数

  师:*惯上我们都是从左往右数这是第一组、这是第二组……

  请各组同学记住自己是哪一组的,听老师的口令

  请第一组的同学挥挥手 请第二组的同学跺跺脚

  请第三组的同学拍拍肩, 请第四组的同学站起来转一圈

  请第五组的同学笑一笑, 请六组同学拍拍手

  师:最*咱班的王爽学*上很有进步,你能说出他的位置吗?

  生:王爽在第6组第2个

  师:第四组第一个同学请起立(张墨焜)

  师:谁是老师的好朋友,请你告诉我你的位置。

  (生自由回答)

  师:你的好朋友是谁?请小组的同学猜一猜

  (生小组合作)

  师:请和你的同桌互相说一说你前、后、左、右同学的位置,把第5页的内容填上。

  (生自由活动后汇报)根据学生的汇报适当板书

  师:通过同学们的汇报,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前后两个同学的座位、左右两个同学的座位与自己的座位有什么关系?

  生自由回答,教师适时板书,齐读板书内容。

  三、巩固练*

  1、师:看到同学们学得这么认真,小动物们也想考考大家你们看,他们来了。从这幅图上你获取了什么信息?

  (出示做一做)

  根据第一行第2个是猴子这个条件,谁知道狗在第几行第几个?

  师:你还能提出 什么问题?

  生自由提问

  2、星期天小明去看电影,他买了一张8排13号的电影票,他拿着票走进电影院发现有两扇门“单号门”、“双号门”,小明看了看手中的票想:“我应该进哪扇门呢?”哪位同学能帮助他?(出示教科书第8页第4题)

  学生分组讨论怎样帮助他。

  师:(学生汇报后,小结)我们的电影院都是这样的,如果拿的是单号票,就从单号门进,双号票就从双号门进,那么小明拿的是8排13号,这是一张单号票还是双号票呢?

  (我们看单号或双号,只看票上是几号,不用看是几排)

  小明由单号门进入,看到电影院里座位很多,他急了:这么多座位我应该坐在哪?如何帮助他找到座位?

  生:先找8排再找13号

  师:小明和小丽是好朋友,一个是8排13号、一个是8排12号,他们会坐在一起吗?

  生:不会(因为电影院的座位比较特殊,把的在的单号排在一起,从中间往右次是1、3、5、7……所有的双号排在一起,从中间往左依次是2、4、6、8……中间号,向两边逐渐扩大,所以他们不会挨在一起。

  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了解上、下、前、后的基本含义,会用上、下、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使学生形成辨别一定的空间方位的能力。

  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了解上、下、前、后的基本含义,会用上、下、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现在,我们就和聪聪、明明一起进入神奇的数学王国吧!

  2、揭示课题。

  聪聪问我们:“鼻子下面是什么?嘴巴上面有什么?”“小明前面是谁?后面呢?”

  同学们说得真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上、下、前、后。(板书课题:上、下、前、后)

  二、探究新知

  1、你能说一说我们生活中有关上、下、前、后的例子吗?

  2、观察画面,体会上、下、前、后的含义。

  (1)你们听说过南京长江大桥吗?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南京长江大桥是什么样子的?下面我们就一起去南京长江大桥看一看,开开眼界,好不好?

  (2)出示主题图课件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告诉大家好吗?

  (3)大家发现了这么多东西,真了不起!

  谁能说出:汽车下面有什么?轮船上面有什么?大货车前面是什么?小汽车后面有什么?

  你能像老师这样提出问题吗?

  3、看书第9页,完成书上填空并完成做一做。

  指名口答并订正。

  三、活动

  1、拍手游戏。

  (1)教师发口令,学生上下拍手。

  (2)听反语:教师说“上”学生在下面拍手,教师说“下”学生在上面拍手。

  2、小组活动。

  小组长发口令,其余的同学动手摆。如,把本子书放在数学书上面,把文具盒放在书上面……

  3、做个老鹰抓小鸡的`小游戏。

  小华做老鹰,小林、小东、*、小云、小玉5人依次抓着前面一个人的后衣角,开始游戏,老师提问,小东前面是?小云住小玉的哪个面?看图再说一说,老师找学生起来,还可以提出哪些问题并解答。

  四、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认识了谁?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五、作业布置

  完成书本第11页的练*二的第1、2、3题。

  课后小结

  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一、学*目标

  1、通过网络学*活动,学生能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等*面图形,并能正确区分这些图形。

  2、通过学生自主拼、摆、画、折、找等活动,能直观感知*面图形的特征,体会*面图形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在经历观察、比较,描画活动过程中,感悟到立体图形与*面图形的区别与联系,丰富直观体验,发展空间观念。

  二、学*重难点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汇总二十篇(扩展4)

——一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3篇

  教学目标

  1、经历用不同的工具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认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

  3、能估计较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内容分析

  教学重点:

  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

  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准备

  投影仪、不同长度的铅笔若干、刻度尺。

  教学流程

  个性化设计

  一、导入新课。

  教师言语导入。

  师:通过同学们,我们每天在这间教室里学*,讲台是老师的好伙伴,课桌是同学们的好伙伴,今天,这两位伙伴有话要对大家说呢?大家听吗?

  录音:大家好!我是讲台,今天我想知道自己有多长,小朋友们能告诉我吗?还有我呢,我是课桌,我也想知道自己有多长,亲爱的小朋友,你们能告诉我吗?

  二、新授

  1、桌子有多长。

  (1)估计活动。

  师:小朋友们,请大家先用手比划一下讲台有多长,课桌有多长。

  学生用手比一比,说一说。

  (2)实际测量。

  教师询问:同学们还能用其他的方法说明课桌有多长吗?

  学生回答可以用东西量。

  (3)讨论交流。

  让学生来说一说刚才用什么方法来说明桌子有多长。

  学生们说他用不同的工具量的。

  师总结:原来大家用的测量工具不一样,标准也不一样,这样说起来真是麻烦。

  那有没有办法使测量的结果都一致呢?

  生说:可以用尺子来量。

  (4)认识刻度尺,用尺子量。体会1厘米的实际意义。

  让学生拿出刻度尺,认一认。

  师讲解:让学生知道刻度尺上每10个小格组成一大格,就表示1cm,即1厘米。让学生指一指从哪到哪是1厘米。

  再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是1厘米的。(指甲盖、鼻孔等)

  2、量一量:铅笔有多长?

  (1)引导示范。

  师:首先我们应找到0刻度,把笔的一端对准它,看另一端对准哪个数值,再把它读出来。

  让学生想想,有时候一枝铅笔不会刚好是政厘米数,该怎么办?

  应该读出较为接*的整厘米数即可。

  (2)学生动手操作。

  让学生展示测量的过程。

  二、完成练一练。

  1、第一题:先估计有多长,再量一量。

  2、第二题:蚂蚁搬豆。

  3、第三题:由学生独立完成。

  三、全课总结。

  今天你知道了什么?

  板书设计:桌子有多长(厘米的认识)

  教师及时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教会学生比的方法。

  请学生说出所知道的测量的工具,教师及时补充。

  指导学生任意测量,再全班交流。

  一、复*引入。

  我们已经认识了厘米和米,1厘米有多长呢?请你用手比一比。

  1米有多长呢?请同学们伸开两臂比一比。

  (学生站起来比划,教师拿着米尺到学生中巡视,发现误差大的进行纠正。)

  二、实际测量教室的物品。

  1.想不想知道我们每天使用的课桌有多高?

  请同学们估计一下你们的桌子大约有多长?把估计的结果告诉同桌,然后你们俩一起量一量,看谁估得准?(学生活动)

  2.活动结束后,请学生汇报估计和测量的结果。

  3.请估计准确的同学把估计的方法给同学们介绍一下。

  (汇报过程中引导学生对其他同学估计的方法进行评价)

  4.你们测量的课桌的高度是多少?

  说说你是怎么量的?

  5.活动后集体汇报。

  (对于测量同样物体长度的小组进行比较,检验测量是否准确。)

  三、寻找并使用自身的测量工具。

  同学们,其实我们身上也有很多尺子,下面,我们就来找一找我们自己身上的尺子好吗?

  1.请同学们测量一下自己的身高。

  (1)身高是指什么?(从脚底到头顶的高度)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汇总二十篇(扩展5)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篇

  教学内容:

  课本第85页。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猜测、欣赏、操作、交流等活动,发现图形中的一些简单排列规律。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推理能力及创新思维能力。

  3、在探究规律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感受到规律能创造美,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图形排列的简单规律,掌握找规律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

  能够表述发现的规律,并会运用规律解决简单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利用比赛,感知规律

  记忆比赛:男女生分别记忆两组数据,得出有规律的好记,没有规律的不好记。得出规律的重要性,引出课题:找规律。

  二、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数学小精灵聪聪听说我们学*找规律,也来到了这里。他告诉我们一个好消息。说呀,在这春暖花开、春暖花开的季节,光明小学一一班的小朋友去公园聚会了!他们把会场布置得可漂亮啦!同学们又蹦又跳玩得可开心了。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师: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

  生:小朋友、灯笼、彩旗、小花。

  首先研究装饰物是怎么排列的。

  三、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彩旗是怎么排列的?(黄红、黄红)

  我们就把这一面黄旗和红旗看作一组。(板书:一组)

  2、接下来讲解小花、灯笼的排列方式。

  3、小朋友队伍的排列。

  小结:像彩旗、小花、灯笼和小朋友的队伍,都是按都是按顺序为一组,一组一组重复排列的,而且至少要重复3次,像这样的排列我们就说它是有规律的。

  四、学以致用,摆出规律

  小组合作,作品展示。

  五、智力闯关,应用规律

  六、联系生活,找出规律

  七、情感教育,总结本课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分类整理,使学生体验分类的过程,培养学生实际应用的意识。

  2、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确定分类的标准进行分类,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重难点:

  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

  教学具准备:

  电脑课件,学生每人若干学具袋。

  教学过程:

  一、复*旧知,做好铺垫。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分类[板书:分类(二)]

  分类可以按什么来分?(板书:1、用途2、特征)

  分类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很多实际问题,比如对我们来说最*常不过的整理书包就要用到分类。

  二、整理书包——激发分类的兴趣

  1、让小朋友把书包里的书本倒在桌面上,动手分一分,与学生学*生活密切相连的整理书包激发了学生动手分类的学*兴趣。

  2、汇报

  可能有两种分法:

  (1)数学书与语文书放在一起;拼音本、写数本、生字本……放在一起。反馈,这样分的请举手。

  想一想,按什么来分?(书与本子不同用途)

  (2)数学书与算术本写数本放在一起;语文书与拼音本生字本等放在一起。反馈,这样分的请举手。

  想一想:按什么来分?(数学、语文学科特征)(板书、学科)

  (3)肯定学生的分类结果。

  三、练一练

  1、人物分类——体验分类方法的多样性。

  (1)这儿有几个人(课件出示)想一想可以怎么分类,说给同桌听。

  (2)谁来说一说按什么来分的?板书:(男、女)几号是男的?几号是女的?(板书号数)

  按男女分就是按性别来分(板书)按性别分的请举手。

  (3)按大人小孩分,学法同上。

  (4)还有不同的分法吗?(有无戴眼镜,有无戴帽、头发颜色……)

  小朋友想到了很多种分类方法真棒!

  2、帽子分类——了解分类标准确定的多角度。

  瞧!这是我们生活中都离不开的帽子(课件出示)请小朋友拿出学具袋里的漂亮帽子分类整理。

  (1)谁愿意把结果拿上台展示。

  ①按什么标准来分?(颜色,板书)分成几类?(三类)说明分类不仅可以分成两类,还可以分成三类,甚至更多类。

  ②还有其它标准吗?(冬天戴的、夏天戴的)就是按不同用途来分。

  ③除了颜色、季节用途,想一想还有什么分类标准?(样式)

  (2)小结:遇到问题要从不同角度去思考,对于分类标准的确定也要从不同角度去思考。

  3、狐狸大叔考考你——多角度思考分类标准,动手实践分一分。

  (1)独立图形分类

  ①狐狸大叔听说小朋友学会了分类,带来4个图形(课件出示)想请小朋友帮忙分类。请小朋友拿出图形学具袋,想一想有几种分法都动手分一分。

  ②汇报:你想出的各种分法。

  ③展示不同分法提问:按什么标准进行分类?(板书:大小、形状……)

  (2)合作车子分类

  ①连精明的狐狸大叔都夸小朋友很聪明,它又拿出一组车子考考小朋友怎么分类,这回同桌合作分类,商量有几种分法,动手分一分。

  ②请几桌派代表上展示,并解释自己的分类情况。

  (可能出现的分类:按颜色、按机动车非机动车、按轮子个数、按用途……)

  小朋友能从不同角度思考确定分类标准真棒!

  四、小组游戏分铅笔——将知识技能延伸到课外,拓展思维。

  现在我们来玩个“比一比哪组分法多”的游戏。请给我们的好朋友铅笔分类,看哪一组的分法多。

  让几组上来展示,解释。

  (按笔蕊颜色〈用途〉、按外壳颜色、按粗细、按长短……)

  五、谈话——将知识技能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

  想一想*时生活中什么事用到分类,举个例子说一说。

  六、总结

  今天大家学*有什么收获?分类可以按什么标准进行?

  设计意图:

  统计与概率是《数学课程标准》四大学*内容之一,它通过对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以及对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刻画,来帮助人们做出合理的推断和预测。本节课是对课本54—55页所学统计知识的复*与巩固,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登录入表、画成统计图的过程,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使学生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教学设计力求体现:教学内容生活味、教学过程活动化、探究时空开放性。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能将信息整理分类,并将统计结果登录入表,画成统计图。

  2、智能目标:提高收集信息能力、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培养团结协作意识和能力。通过自评与小组评,培养反思评价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探究、展示和调查等活动,感受成功,体验统计的意义,体验数学和日常生活的联系,激发学*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将信息整理分类,并将统计结果登录入表,画成统计图。

  教学难点:

  将信息整理分类,并将统计结果登录入表,画成统计图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

  教学过程:

  一、铺垫

  这两天的天气如何?你们是怎么知道第二天甚至是后面几天的天气情况?(天气预报)

  天气预报给我们的生活、学*和工作带来了方便。天气情况有它自己的表示方法,看这些图形分别表示什么天气情况?(晴天、多云、下雨)

  气象小组根据每天记录的天气情况,制作出每个月份天气的情况统计表。

  出示课题:天气统计

  二、探究

  1、统计并填写统计表。

  看,这是上海20xx年6月份的天气情况表,你们能从这张表中知道什么,谁能说给大家听听。(生可能知道天气情况三种标记,知道5月份晴天有……、多云天有……、雨天有……)你怎么知道的?(分类数出来的)同桌一起数一数,把结果填入统计表内。

  师:从表中一眼看出了什么?

  2、统计并画统计图。

  要一眼看出哪种天气情况多,我们曾经什么办法?(涂格子)

  咱们用这个方法也来试一试吧,请大家在统计图上画一画。大部分小朋友完成了,谁愿意与大家交流,你是怎么画的?(学生自由发表)同桌能互相评价一下吗?(同桌互相评价)从图中你一眼看出什么?(学生充分发表)

  3、欣赏比较。

  各位小朋友完成的都很棒!现在请你们比较一下记录表、统计表、统计图,你认为哪种形式更一目了然地反映6月份的天气情况?(学生观察比较,发表意见)

  三、加固+拓宽

  1、统计同学们爱吃的冰激凌

  那么根据这统计图,你能提出问题让同学来回答吗?先在组内准备一下提什么问题。(学生分组准备)可以交流了吗?(学生互问互答)

  2、统计图形。

  小朋友很了不起,根据信息提了那么多问题并解决了这些问题,现在老师这里有许多乱散的图形,你能从不同的方面来统计一下这些图形,并制作一张统计图吗?(学生小组讨论,合作交流)(大组反馈)

  3、调查统计。

  各位小小统计员真不错,谢谢你们的整理与统计,奖励你们每人一个卡通粘纸!(学生兴奋地挑选着自己喜欢卡通粘纸图。)

  各种卡通粘纸奖励掉多少个呢?你们想不想对粘纸作调查统计?那怎么调查统计呢?(学生小组讨论、出谋划策,调查交流)(用分类的方法整理成统计表、统计图。)

  观察统计图,你能看出什么?能提出有关数学问题或建议吗?

  四、总结延伸

  各位小小统计员,今天的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学生自评、互评)你有什么感想和收获?(学生畅言)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在具体的生活实践情境中,体验前与后的位置与顺序。

  2、能准确地确定物体前后的位置与顺序。

  3、培养学生关于前后的空间观念。

  4、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前与后的位置与顺序,难点是学生前后空间观念的培养。

  教学方法:

  尝试教学、情境教学、游戏

  教学准备:

  纸制的方向盘4个、车站牌5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老师请5名学生上讲台排成队列5名学生排成队列,其余学生描述其中一位学生的位置。

  2、在老师的口令下,学生按要求调换位置,使学生初步体验到:前后的位置与顺序,具有一定的相对性。

  二、观察讨论、学*新知

  1、观察课本主题图、讨论并填空。

  2、老师出示:课本“做一做”第2题小动物赛跑图

  问:你看到了什么?现在跑在最前面,它后面有哪些小动物?谁第二?小白兔跑第几?小牛跑第几?你能把上面的问号位置填上吗?

  三、练*巩固、启发思维

  1、说一说

  (1)你的座位前面是谁?后面是谁?(目的:让学生在真实的场景中体会前后意义和相对性)

  (2)你前面有几个同学?后面有几个同学?你是排在第几位?(使学生学会从前面数或者从后面数,得到不同。

  教学内容:

  自主练*1—5、聪明小屋

  教学目标:

  巩固100以内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口算方法。

  教学重难点:

  聪明小屋是本课难点。

  教具准备:

  练*本

  教学过程:

  一、自主练*

  1.自主练*1

  拿出一组练*:45-3=

  45-7=

  小组内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其他练*自己说一说你是怎样算得又快又正确的?

  2.自主练*2:大减价

  (1)观察图,说一说图的意思。

  (2)你能列出算式吗?说一说你列出的算式各部分含义。

  3.自主练*3:踩气球

  (1)仔细观察图,说一说题目的意思。

  (2)根据图中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你能解决吗?

  (3)全班汇报交流。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汇总二十篇(扩展6)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菁华5篇)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数数量是8,9的物体,建立8和9的数感,体会8和9的基数含义。

  2、了解8和9在自然数中的排列顺序,会比较0~9各数的大小,知道8和9的序数含义。

  3、通过主题图的教学,激发学生热爱劳动,爱护花草树木的热情。

  教学重点:

  知道8和9的含义。

  教学难点:

  8和9基数和序数的区别。

  教具准备:

  课件、卡片、计数器等。

  一、游戏导入:

  1、看数字卡片列加法或减法算式。

  2、小游戏:

  师:同学们,我们来做个游戏,游戏的名字是“谁是顺风耳”,老师拍手请你们仔细听,并在心里默默的数,待会儿告诉我我敲了几下。(教师拍手8、9次,让学生猜一猜。)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8和9。(板书)

  二、创设情景:

  1、观察主题图,点数事物的数量。

  师:小朋友们表现得真棒!为了奖励你们,老师请大家看一幅美丽的图画,大家想看吗?生:(齐)想!(课件出示教材53页主题图)

  师:你在图上看到了什么?它们各有多少个?先自己数一数,和同桌说一说。

  师:谁愿意和大家说一说?

  生:我看见了8棵大树。

  师:你是怎样数的?

  (师生一起从上到下,从左到右数1、2、3、4……教师在黑板上张贴大树图片,并板书8。按上面的方法学生继续数出8个小朋友、8朵鲜花、9个人、9盆花、8个大字、9只蝴蝶,教师在黑板上张贴图片,写上数字。说的好的小朋友每人奖给一朵小红花。)

  2、教育学生热爱劳动、爱护花草树木

  师:图上的老师和小朋友在干什么?(他们在劳动、他们在整理花坛、他们在为学校做贡献)

  师:在他们的努力下,花坛及周围的环境美吗?生:(齐)美!

  师:是的,环境需要我们大家一起来保护,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积极地为学校做贡献,那么我们的校园也会越来越漂亮!让我们一起努力,好吗?(领读:“热爱自然,保护环境”8个大字)

  三、探究新知:

  1、8和9基数的含义

  (1)师:老师这里有两张点子图,请小朋友们帮老师数一数,每张点子图上有几个圆点子?生:第一张上面有8个点子,第二张上面有9个点子(在点子图下分别板书8、9)

  (2)生活中哪些东西还可以用8或9来表示?(妈妈给我买来8个大苹果、我有9个好朋友、我攒了9元零花钱————)

  2、8和9的顺序和大小

  (1)8和9的顺序

  师:小朋友们说得真好!生活中有8和9,我们的计数器上也有8和9。(师拿出计数器)

  师:请小朋友仔细观察,老师拨了几个珠子?(师拨珠子,生轻声数)

  生:老师拨了7个珠子。

  师:(神秘地)大家注意了!我要变出8来了!(师又拨了一个珠子)现在是几个珠子?

  生:(齐)现在是8个珠子。

  师:8比7多几?

  生:8比7多1。

  师:很好,再来观察,我再拨一个珠子,现在是几个呢?它比8多几?

  生:现在是9个珠子,9比8多1。

  (2)学*直尺图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我们的一个老朋友已经等不及了,它要求马上和大家见面,看,它是谁?生(齐)尺子!

  师:尺子朋友说话了,请小朋友仔细看看我,你们能填出所缺的数吗?直尺图1。

  师:直尺图2:谁很快的在我身上找到数字8?(生到台前找到8,指给大家看)

  师:6在哪里?(6在7的后面,5的前面)

  师:我们知道:在尺子上,从0开始,越往后面的.数越怎么样?

  生:越往后面的数越大。

  师:那你们能把我们到现在认识的这几个数字按从小到大的顺序说出来吗?

  生:(齐说)0、1、2、3、4、5、6、7、8、9。

  师:能从大到小再说一遍吗?

  生:9、8、7、6、5、4、3、2、1、0。

  师:咱们一起演一演吧!

  (3)比较7、8、9的大小

  师:尺子朋友对大家的表现非常满意,它夸奖你们说:小朋友们真聪明!高兴吗?可是我们这儿又有三位老朋友不服气了,它们说:小朋友们真的每节课都这么聪明吗?我们要考考你们!怎么样?愿意接受挑战吗?(愿意)

  师:(贴点子图引导学生比较7、8、9的大小)

  3、8、9的序数含义

  (1)小猴子吃桃的故事。

  师:小猴子今天特别高兴,因为他看到我们一(3)班学生坐得那么端正,听得那么仔细,另外猴妈妈为它准备了好多桃子,你们数一数一共有(9个),小猴子给我们出了个问题:我一下子能够把9个桃子都吃完,那样我才会饱饱的,可是妈妈给我吃了第9个桃子,同学们,你们觉得我能吃饱吗?为什么?

  生1:吃不饱,因为第9个只有一个,而9个有好多。

  (2)小练*

  让学生独立完成课本第54页的内容

  师:请大家打开书本第54页,拿出水彩笔,给左边的8只蝴蝶涂上蓝色,再给从左边数起的第九只蝴蝶涂上红色。

  4、8和9的写法

  (1)指导8的书写

  师:你们看,8像一个小葫芦,9呢,就像是我们吃饭用的小勺子。看来8和9离我们真的好*。教师边板演边讲解:8字是一笔写成。从田字格的左半格右上起笔,自上而下,先写一个S字,接着自下而上过S字腰间,与起笔处连接,一笔而成。最后请学生看着黑板上的“8”字空写,再让学生用食指在桌面上练*写“8”。

  (2)指导9的书写

  9字是一笔写成,它的上部像个0,它的竖像个1,上半部这个0要写在上边的小格里面,注意要圆滑,不能右棱角,写到0的起笔处,再往下方斜竖,一直到下线为止。学生练*在课本54的写字格里描9。

  四、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认为最有趣的是什么?你还有疑问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比较两数多少的方法。

  2.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初步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

  1.口算下面各题。

  16-7

  13-9

  17-8

  12-5

  6+13

  12+4

  2.比多少。

  比比

  教师:用一个对一个的方法想。

  二、新授

  教学例6。

  1.出示例题。指名读题。知道小雪、小华各套中多少个?

  2.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可以怎么解决?

  3.让学生自己摆学具,比多少。

  出示:小雪套中7个,小华套中12个。教师:请大家用摆小棒的方法,第一行摆小雪的个数,第二行摆小华的个数。学生动手摆小棒,并向学生说明小雪和小华的个数要一个对一个地摆,这样便于观察。

  提问:哪一行摆得多?并指出小华比小雪多的个数,说出小华比小雪多了几个。

  教师边提问边检查学生摆得是否正确,再指定一、二个学生摆给大家看一看。然后,教师根据学生摆的情况,启发学生思考,小华比小雪多得的个数,就是小华比小雪多摆了几个。

  4.教师:刚才我们用摆小棒的方法,知道小华比小雪多摆了5根小棒,就表示小华比小雪多套了5个。那么大家想一想,这一道应用题告诉我们的条件是什么,要我们求的问题又是什么?

  教师:要求小华比小雪多套几个,应该怎样想呢?(就是要求小华比小雪多的部分)

  教师:用什么方法计算?

  5.请学生列式:12-7=5(个)

  口答:小华比小雪多套中5个。

  三、巩固练*

  1.完成P21页的“做一做”。

  2.方民家收了8棵大白菜,15棵小白菜。小白菜比大白菜多多少棵?

  四、小结

  今天我们学的应用题里,告诉我们两个数,要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首先要分清哪个数比较多,再想比较多的数是哪两部分组成的,从它里面去掉和另一个数同样多的部分,剩下的就是比另一个数多的,用减法计算。

  五、板书设计: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

  12-7=5(个)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用减法计算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二册P70——71。

  教学目标:

  1、认识各种小面额的人民币及其换算关系。

  2、初步形成合理使用和爱护人民币的意识,体会人民币的作用。

  3、通过购物等活动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鼓励在具体鲜明的情境中让学生学会交流,发展学生的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4、在学*过程中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创设“买文具”情境。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要来学*买文具。看,老师请来了智慧小博士,他听说同学们都很聪明,想来考考大家,你们愿意接受挑战吗?智慧小博士出题了:

  (智慧小博士:小朋友们,这节课我们将通过闯七个关来共同学*许多关于人民币的知识,你们如果通过一关就像往塔上爬高了一层,到最后看哪些小朋友最聪明能爬上高层。)让我们准备好开始吧!

  第一关:我的文具店里有这些文具,学会说说它们的价格?说一说

  (老师评价)

  第二关:你们认识这些人民币的面值吗?认一认幻灯演示出不同的人民币让学生认。(老师评价)

  第三关:你们想买什么文具,用哪种面额的人民币?拿一拿问一名学生想买什么文具,让学生们一起把需要相应面额的人民币拿出来。

  (学生评价)

  二、设计情境,学*换算

  第四关:说一说,一元可以买哪些文具?说一说

  (学生评价)

  第五关:你们会兑换人民币吗?换一换(生一起评价)

  老师拿了一张一元钱的买了一块橡皮,可是售货员没有零钱,找不开,你们能帮帮老师,换一下零钱吗?你们怎么和老师换呢?

  板书:

  1元=____角,1角=_____分。

  再换:

  五元能换()张一元。

  二角能换()张一角。

  五角能换()张二角和()一角。

  三、拓展运用,巩固练*

  第六关:学会数钱,练一练。课后填一填的第二,三题,做在书上,一生到幻灯处演示并说说怎么数的。

  (生一起评价)

  第七关:欢迎你们到我的文具店来购物。买一买

  请听购物要求:购物时要自觉遵守公共秩序,选好商品后,排好队结帐。待会小售货员有权力评选出你们小组的文明小顾客。(购物开始)

  现场采访小顾客买文具,算帐,找钱的情况。

  到班里反馈买卖情况,让售货员评出文明小顾客。

  评价:请智慧小博士评一评你们能不能过得了关?

  智慧小博士:同学们,你们很喜欢动脑筋,都好学的好学生,智慧小博士恭喜你们闯过了七关爬到了最高层,未来还有许多科学高峰等着你们征服,你们有没有信心征服科学的高峰呢?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了有关于人民币的这些知识,其实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对人民币接触非常广泛,希望同学们在生活中多留意,多练*,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做个生活的小主人。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熟练地读写100以内的数。

  2、知道读数和写数都是从高位开始的,并能知道数位的顺序,知道各个数位上的数表示的含义。

  3、通过读数和写数,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4、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教学难点:

  初步理解数位的意义。

  教学准备:

  计数器、小棒、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旧知

  1、10个一是(),10个十是()。

  2、6个十和3个一组成()。

  3、78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4、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位,第二位是()位。

  二、讲授新课

  ㈠教学例4

  1、师出示24根小棒,问:同学们,你们看老师这里一共有多少根小棒呢?(生答有24根),那么24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呢?(指名回答)

  2、在计数器上表示24。

  师出示计数器,问:那么要在计数器上拨珠子来表示24,应该怎样拨珠子呢?(指名说,并指名拨珠子,师适时引导)

  师:24里面有2个十,所以就在十位上拨2个珠子;有4个一,所以就在个位上拨4个珠子。

  3、24的写法。

  师:那么24这个数又该怎么写呢?(指名回答)

  师引导说出:十位上有2个珠子,就在十位上写2,个位上有4个珠子,就在个位上写4。

  4、24的读法。

  师:好了,这个数同学们会读吗?

  老师板书:读作:二十四

  学生齐读。

  5、师:2在什么数位上?那么它表示什么意思呢?4又在什么数位上?它又表示什么意思呢?(指名回答)

  ㈡教学例5

  1、学*例5第1行3道题。

  ⑴师:好了,现在同学们把数学书翻到34页,你们看到中间的例5,例5有6幅图,每幅图画的都是计数器。

  ⑵师:现在你们先看到第1横排的3幅图,你们先自己试着写出这3幅图所表示的数,你们试着写一下,写好了后再把你写的数读给同桌听一听。(教师巡视)

  指名板演,订正。

  ⑶指名读前2个数,齐读第3个数,同时板书。

  2、学*例5第2行3道题。

  ⑴好了,现在同学们又看到书上,你们看到例5的第2横排的3幅图。

  ⑵你们先看第2横排的第1幅图,第1幅图的十位上有4个珠子,个位上一个珠子也没有,那么这个数又该怎么写呢?(指名回答)

  师强调:这幅图十位上有4个珠子,就在十位上写4,个位上一个珠子也没有,就写0,要用0去占位。所以就写作:40。

  师:那么这个数怎么读呢?(指名读,老师板书)

  ⑶师:好了,剩下的两幅图同学们自己在书上写一写,然后再把你写的数读一读。

  指名板演,订正。

  ⑷指名读第2个数,齐读第3个数,同时板书

  ⑸师强调:写数的时候,十位上有几个珠子,就在十位上写几,个位上没有珠子就要写0,要用0去占位,不能不写0。

  ㈢教学例6

  1、老师出示10捆小棒。师:同学们,你们看老师这里有很多捆小棒,来我们数一数有多少捆。那么老师这里有多少个十呢?(10个十)10个十是多少呢?(10个十就是100)那么要在计数器上拨珠子来表示100,该怎么表示呢?(指名拨)

  2、师:好了,同学们你们会写100吗?(指名板演)

  老师强调:十位和个位上的0不能丢了。

  3、学生齐读100,师板书:读作:一百。

  4、师:好了,现在同学们观察老师的计数器,你们看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什么位?第二位是什么位?第三位是什么位?(老师板书)

  5、师:同学们,现在你们回忆一下,我们刚才在读这些数和写这些数的时候,我们是从哪边开始的呢?(学生自由讨论,指名汇报)对了,我们读数和写数都是从左边开始的,我们读数是先读的十位,再读的个位,是从高位读起的;我们写数也是先写的十位,再写的个位,也是从高位写起的。总之我们读数和写数都要从高位起。

  三、巩固练*

  1、做一做第2题。

  2、读出下面各数。

  284063809872

  四、小结

  好了,今天我们学*了100以内数的读数和写数,那么通过这节课的学*,你都学到了些什么呢?(学生自由汇报)

  一、学*目标

  1、通过网络学*活动,学生能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等*面图形,并能正确区分这些图形。

  2、通过学生自主拼、摆、画、折、找等活动,能直观感知*面图形的特征,体会*面图形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在经历观察、比较,描画活动过程中,感悟到立体图形与*面图形的区别与联系,丰富直观体验,发展空间观念。

  二、学*重难点

  1、能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等*面图形。

  2、从立体图形中“拓”出面、借助“拓”出的面认识*面图形。

  三、学*过程

  1、教师带领学生回忆立体图形的特征

  2、播放微视频,学生观看

  (课件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以及三棱柱,播放从立体图形中“拓”出*面图形的过程)

  3、组织学生利用课前准备学具的不同形状在练*本子上描、画、印、拓出*面图形。画的又好又快的的同学,可以连麦老师分享他的作品。

  4、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和三角形

  5、认识*行四边形(引导学生观察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的*行四边形)

  师:你能把一张正方形、长方形或*行四边形的纸折成同样的两部分吗?有几种折法?谁愿意介绍自己是怎么折的?折出来的是什么图形?请大家动手做一做,准备好的、同学可以连麦老师哦

  6、归类整理

  (1)课件呈现多个图形,让学生分别跟家长说说每个是什么图形?

  (2)说一说:你是怎么记住每种图形的样子的?

  四、教师直播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呢?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五、巩固应用

  1、课本第3页“做一做”的第1题。

  跟爸妈说一说,身边哪些物体的面是你学过的图形?

  2、课本第3页“做一做”的第2题:画出自己喜欢的图形,你能用今天所学的*面图形画一幅自己喜欢的画吗?

  3、学生利用立体图形拓出自己喜欢的图形。

  同学们,请爸爸妈妈把你们画好的作品拍照分享在班级群里吧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汇总二十篇(扩展7)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菁华5篇)

  教学目标:

  1、学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并能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2、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积极思考、正确比较,善于与他人合作交流等良好*惯。

  教学重难点:

  学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同学们,我知道你们已经学*了数的组成,数的读写和数的顺序,老师想来考考你们,你们敢不敢接受老师的考验:

  (1)、6是x位数,100是x位数,82是x位数。

  (2)、28的8在x位上,表示x个x;2在x位上,表示x个x。

  (3)、36是由x个十和x个一组成的;4个十和5个一组成的数是x;99里有x个十和x个一,它后面是x。

  (4)、按照数据的顺序填数:

  34、35、x、3769、70、x、72

  2、同学们学得真不错,下面再来看看这两道题。

  (1)、在○里填入“>”、“<”、“=”。

  15○20xx○98○8

  (2)在66、25、9、89、75、100这些数中,最小的是x,的是x。

  生回答后,问:“你怎么能这么快就知道哪个数最小,哪个数?”引导学生说出一位数比两位数小,两位数比三位数小,最终得出:位数多的数较大。

  3、即时练*。

  4、如果都是两位数,我们能不能也这么快的比出大小呢?这节课我们接着学*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我们来做一个游戏,老师手上有一些卡片,卡片上都是两位数,我们请两个小组派出一位代表来抽取卡片,看看哪组抽取的卡片上的数更大。

  开始游戏。

  在游戏中使学生明白比较两位数大小的方法。

  2、小结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比较大小,先看数的位数,位数多的数更大;如果都是两位数,十位不同比十位,十位相同比个位。

  三、巩固练*:

  1、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42页的“做一做”,再指名学生说说是怎么比的。

  2、你能说一说六十几有哪些数?(按顺序说一说)这些数与六十相比,比六十大还是小?比七十呢?四十几在几十与几十之间?八十几比几十大,比几十小?

  四、拓展题:

  1、连线。(课件)

  2、填上合适的数。

  26<2□47="">□7100>3□58<5□78<□2

  3、你知道我是谁吗?(课件)

  五、全课小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运用不同的方法正确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个数。

  2、知道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3、能根据提供的素材,估计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

  4、通过认识100以内的数,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重点:

  数数方法及数的组成。

  教学难点:

  当数到接*整十数时,下一个数应是多少。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展示台、给每位学生准备数量为100的物品。

  教学设计理念:

  向学生提供贴*生活的信息资源,通过充分动手操作,让学生体会数是数出来的,并运用各种途径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1、师:我们以前认识过哪些数?(0—20),谁能从0数到20?(一生数,其他拍手),谁能接着往下数?(2—3名接着数,到70过后师示意全班齐数并齐拍手)

  2、师:大家能数那么多数,真了不起,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中经常要用到数数,你能说一说吗?(略)

  〔设计意图:复*20以内的数,了解学生已有的数数知识。〕

  3、师:我们班共有多少位同学?(65位),自己亲自数一数。(学生站起来数班级人数。)

  师:谁能说说你数的结果是多少位同学?(学生汇报,肯定有不一样的)

  师:谁愿意领着大家一起数?(请一名学生边点边数,其他同学跟着一齐数,结果是65位同学。)

  师:在刚才数人的时候,39的后面是多少?49的后面是多少?59的后面是多少?你怎么想的?

  师总结数的方法:边点边数,点的和数的一样快。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的数班级人数,体现数数的方法:边点边数,点的和数的一样快。同时突破本节课的难点:当数到接*整十数时,下一个整十数应是多少。〕

  二、实践操作

  1、师: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数数。数什么呢?数的东西就藏在你们的抽屉里,快拿出来看看吧。看看自己都拿到了什么物品?喜欢吗?

  2、师:现在听清要求,请很快的数出10个物品放在桌子上,放成一堆,仔细观察,10个呀,就这么多。

  师:请你再数10个出来。

  师:现在是多少了?

  师:再仔细观察20个这一堆,20个就这么多。

  师:请你把袋子里的物品都倒出来,想想,刚才10个一堆,20个一堆是那么多,再观察一下你面前这一大堆,猜猜这一堆大约有多少?

  生猜(略)

  师:那么到底有多少呢?请你仔细数一数。(学生开始数桌上的物品,有糖、枣、沙枣、棋子、小棒、铅笔、玉米粒等。)

  3、学生汇报数的结果

  师:你来说说你是怎么数的?(有一个一个数的,有两个两个数的,有五个五个数的,还有十个十个数的?)

  师:刚才谁都数的是100?请举起手。其实老师为大家准备的每个袋里的物品都是100,你们数对了。(学生高兴地欢呼。)

  师:有的小朋友没有数对,我们给他找一找数错的原因好吗?

  学生寻找出错的原因:

  1、点的和数的不一样快

  2、数的物品太多,有时稍不专心会忘。

  3、转整十数时不知道是多少。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估数和数数的活动过程中感受100以内数的意义,学会用多种方法数数,渗透估数的方法,体会准确数出物体个数的方法,体现数是数出来的。〕

  4、师出示100粒大米。谁来猜猜这些大米是多少粒?(生猜)

  师:看着这100粒大米,再看看周围同学桌上的100个物品,老师有些不明白,都是100,为什么有的堆大?有的堆小?

  生:因为有的物品大,有的物品小。

  师:刚才的100颗糖,100枝铅笔,100粒大米……我们都可以用数100来表示。(板书:100)

  〔设计意图:进一步理解100以内数的意义,提高估数的能力。〕

  三、探索活动

  1、接数,数的组成

  师:请你数出35个物品,怎样摆放让人一眼看出来。可以利用老师提供给你的小袋和皮筋。(师事先在物品袋里装了小袋和皮筋)

  生数并摆出35个物品来。(老师巡视,指导)

  师请一名摆铅笔的学生到展示台前展示,再请一名装小袋的学生到展示台前展示,并说出这样做的理由。

  学生同桌相互检查,改正摆放错误。

  师:看着你们的35个物品,同桌相互说说35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板书:35里面有3个十和5个一

  师:请你从35开始继续数物品,一直数到42个。

  师请一名数小棒的学生展示42根小棒的摆放方法。说一说42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板书:42里面有4个十和2个一。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理解数的组成〕

  师:从45数到63,63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师:请一学生说一个数,大家接着数。同桌再互相考一考。

  师:从88数到100,能行吗?

  〔设计意图:进一步理解数的组成,并会从任意一个数接着往下数〕

  师:同学们数数越来越好了,老师这儿有几幅图,一起来看看。课件分别出示汤圆图和钢笔图。

  ⑴说出由几个十和几个一。共有多少个汤圆?(课件出示答案)

  ⑵表示的是几个十和几个一,说说想法,一共有多少枝钢笔?(课件出示答案)

  2、估数、数数、100数的组成

  课件出示动态的百羊图

  师:猜一猜大约有多少只羊?(生猜)

  师:到底有多少只呢?你来数数吧!(动态的羊不好数,羊多不好数)

  师:谁能想个办法,能让我们比较容易地数出一共有多少只羊?(生想办法)

  师:出示把动态的羊10个10个圈起来,用栅栏围住,现在我们再来数一数。(生很快数出是100个)

  师:怎么这么快数出来了,生说出数的方法:10个10个数,数了10个十

  师:10个10是多少?板书:10个10是100

  板书课题:100以内数的认识

  〔设计意图:进一步渗透估数的意识,体会10个10个数的优越性,并认识10个10是100,理数100的意义,突破知识的难点。〕

  教学内容:

  用数学(p19:例3)完成相应的做一做

  教学要求:

  1、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好*惯。

  2、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3、学会提出与他人不同的数学问题。

  4、能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5、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高尚情操。

  教学重点:

  学会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并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的能力。

  教学准备:主题图二幅

  教学过程:

  师:春天到了,教师带领同学们来到了郊外进行春游活动,同学们来到郊外,非常开心,吃过饭后,便玩起了游戏。

  一、说一说

  出示主题图:(例3的主题图)

  1、师: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还有什么发现?(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1)有8个女同学,有6个男同学

  2)13个同学玩捉迷藏的游戏,这里有6个同学

  3)有16个同学来踢球,已经来了9个人。

  2、师: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问题吗?比一比,看谁提出的问题最多,试一试(先同桌互说,然后指名说,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还能提出不同的问题吗?

  3、想一想,你能根据这些信息列出算式吗?试一试

  (板演,齐练,评讲)

  如:第1小题:8+68-6

  问:你为什么要用这种方法算,说说你的理由?

  等于几你是怎样想的?请同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再全班说一说。还有没有与他不一样的算法吗?

  (其它各题与以上相同)

  b:出示“做一做”的主题图

  学生观察:

  问:(1)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把你看到的说给你的同学听。再数一数,你发现了什么?还有不同的发现吗?

  (2)你能够根据你所看到的说成一个数学小故事吗?试一试(四人小组互说)

  (3)指名说(3――――5人)

  (4)你们有根据这些数学小故事列出算式吗?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5)除了刚才的这些问题,你还能提出其它的问题来并且列出算式吗?讨论一下,互相说一说。

  二、练一练

  1、完成p21:1

  出示图,让学生认真观察:

  (1)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你能根据这些信息编出一个数学小故事吗?四人小组互说,然后指名说

  (2)你能根据你编的这些数学小故事列出算式吗?

  (3)学生独立完成,同时指名板演。

  (4)你能说说它们各等于几?你是怎么想的吗?

  2、p21:2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三、全课总结

  (略)

  四、完成课外作业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体验统计的'必要性.

  2.认识条形统计图的另一种形式,并能正确填写统计图.

  3.培养学生学会分析统计图,并能对可能性做出判断和决策.

  教学重点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教学难点

  分析统计图,对可能性做出判断和决策.

  教学准备

  每人一张条形统计图和正方形纸片.教师准备一张大张的条形统计图.

  教学过程

  一、引课.

  1.“六·一”儿童节快到了,我们班要开展庆“六·一”的活动,要作什么准备?我们的教室呢?

  2.你用什么来布置我们的教室?

  3.老师买回了一些气球,你们认为挂什么颜色的气球教室才最漂亮,为什么?

  4.气球很漂亮,但是小朋友只能选择你最喜欢的一种颜色的气球,把它举起来.

  5.大家都选择了自己最喜欢的颜色,但老师还是不能很准确知道哪种颜色的气球是小朋友们最喜欢的.你有什么办法知道吗?

  二、新授.

  活动一:讨论解决办法.

  1.讨论一下,把你的想法说给同组的小朋友听.(学生之间说)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汇总二十篇(扩展8)

——一年级下册数学找规律教案菁选

一年级下册数学找规律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一年级下册数学找规律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8~92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猜测、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和数字简单的排列规律。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教学重点:通过探索自己发现规律。

  教学难点:会用“规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并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

  教学时间:4课时

  六十八 找规律(图形)

  教学内容:教科书88~89页。

  教学目标:

  1、通过物品的有序排列,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会根据规律指出下一个物体。

  2、通过摆学具、布置教室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创新意识。

  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学*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

  教学难点:会运用“规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并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

  教学准备:课件,主题图,学具。

  教学方法:谈话法

  教学过程:

  今天,数学王国的小精灵想邀请我们到数学一定去游玩,可是我们没有通行证,去不了,怎么办呢?别着急,小精灵说:只要我们能通过他们的考验,就可以得到通行证。同学们有信心拿到通行证吗?

  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一、 (出示课件)考考你的记忆力

  1、出示: (出现短时间后消失)

  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生答后,演示验证)

  (接着出示两面白色的小旗)你知道这两面小旗是什么颜色的吗?为什么?

  2、出示: (出现短时间后消失)

  你记住图上有什么了吗?(生答后,演示验证)

  如果要接着往下摆,该摆什么了?你怎么知道的?

  3、出示: (出现短时间后消失)

  这次你记住了吗?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生答后,演示验证)

  接着往下摆,你会吗?

  4、同时出示三组图:

  大家都能很快记住第一组和第二组的图形,并且能接着往下摆;可是第三组却不那么好记了,而且对于往下该怎样摆,同学们的意见也很多。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小组讨论: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生答,师演示:

  二、 学*例题

  1、把彩旗有规律地排列起来,可以布置教室,小朋友们还用小花和灯笼来布置教室呢!(出示88页主题图)

  (1)仔细看图,你发现有规律地排列了吗?小组间互相说一说。指名汇报。

  (2)独立完成书上例题1的练*。

  投影演示订正,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选?

  2、春天来了,我们校园里的树木发芽了、小草坪也绿了……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我们美丽的校园(出示校园图),你发现什么有规律的排列了吗?

  同学们发现了校园里这么多有规律的排列,这些有规律地排列把我们的校园装扮得多么漂亮!同学们,当我们在欣赏美景的时候千万别忘记保护它,不随意踩踏小草、不随手扔纸片和垃圾、看到垃圾主动把它捡起来,……这样我们就能天天欣赏到学校的美景了!

  三、 联系实际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像这样有规律的'排列还有很多。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找规律”。——板书课题:找规律

  看看小精灵对我们说了什么?(出示小精灵的话:小朋友,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有规律的排列。想一想:在你的身边有哪些有规律的排列?)指名读一读。

  1、我发现今天同学们坐得就很有规律。你发现了吗?可以站起来看一看。

  谁发现了?

  2、你观察得真仔细!大家一起表扬他!

  我从同学们表扬的掌声中出听出规律来了,你听出来了吗?

  你还会有规律地拍手吗?

  3、想一想:你的身边哪些东西的排列是有规律的?(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可有选择地让学生说一说排列的规律是什么?)

  4、老师也发现了一些有规律的排列,请大家一起来看一看:(教师出示图片)谁来说一说它们排列的规律是什么?

  四、 巩固练*

  小精灵悄悄地对我说:同学们的表现太出色了!只要大家能通过“智力闯关”,就能得到数学王国的通行证了。这个关我们闯不闯?(出示题目)

  1、小龟上山

  看一看小龟走的路线,猜一猜小龟要到哪个山头上?你是怎么想的?

  2、花束

  看一看每一束花的排列,想一想:下一束花是什么样的?为什么?

  3、穿珠

  想一想:下面该穿几个珠子了?告诉大家你的想法。

  闯关成功!看一看小精灵给同学们拿来了什么?(出示通行证,每个学*小组发一张“数学王国通行证”。)

  五、 深化拓展

  数学王国的数学博士看到同学们表现得这么棒,他也出了一道题来考大家。

  出示:

  小组合作,用学具有规律地摆一摆。演示并说一说排列的规律是什么?

  板书设计:

  找规律(图形)

  排列

  六十九 找规律(数字)

  教学内容:教科书90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猜测、推理等活动发现数字简单的排列规律。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教学重点:通过探索自己发现规律。

  教学难点:会用“规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并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

  教学准备:小棒、正方形卡片。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法、动手操作法

  教学过程:

  一、揭题:

  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了找规律,这节课我们继续学*。

  二、探索新知:

  1、 小组合作学*,自学例6,能否发现其中的规律?(图形的规律、数字的规律)

  (1) 学生小组活动。

  (2) 汇报交流。

  2、动手创造:

  (1)利用你自己手中的学具动手摆一摆,摆出有规律的图形,注意图形和数字的规律。

  (2)学生活动。

  (3) 小组交流。

  (4) 选派小组全班汇报交流。

  三、练*:完成做一做。

  四、小结:谈谈这节课你的收获。

  板书设计:

  找规律(数字)

  七十 找规律(数字)

  教学内容:教科书91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猜测、推理等活动发现数字简单的排列规律。

  2、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教学重点:通过探索自己发现规律

  教学难点:会用“规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并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

  教具学具:课件 卡片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法 动手操作法

  教学过程:

  一、揭题:

  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不仅探索了有关图形的规律,而且还探索了有关数字的规律,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

  二、探索新知:

  1、 学*例7。

  (1) 小组合作学*例7,你们能发现什么规律?

  (2) 学生小组活动。

  (3) 汇报交流:第1组都是加1,第2组都是加2,第三组也是加2。

  2、 学*例8。

  (1) 小组合作学*例7,你们能发现什么规律?

  (2) 学生小组活动。

  (3) 汇报交流:第1组都是加5,第2组都是加3。

  三、完成做一做。

  四、学生创造性地思考其他有规律的数字排列。

  五、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找规律(数字)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88~89页例1~例3。

  教学目标

  1、通过物品的有序排列,自主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并能根据规律指出下一个物体。

  2、通过涂颜色、摆学具等活动,增强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3、在经历寻找规律过程中,体验规律的美和创造的快乐。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初步发现事物的排列规律。

  教学难点:能用较清楚、完整的语言表述找出的规律

  教具学具

  准备好5支彩笔放在桌面上:大红色、粉红色、天蓝色、草绿色、淡黄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师:刚才在上课之前播放的那首歌小朋友们熟悉吗?是哪一部动画片啊?对,是《喜羊羊与灰太狼》,今天它们也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上,睁大眼睛看,谁来了。(大屏幕出示:喜羊羊)小朋友鼓掌欢迎它。第二个会是谁呢?(大屏幕出示:灰太狼)

  2、第三个又会是谁呢,陈老师请小朋友猜一猜……(大屏幕又出示:喜羊羊)是谁呀,又是喜羊羊,请小朋友继续猜,第四个是谁,你猜…… 你为什么猜是灰太狼呢?(大屏幕又出示:灰太狼)又是灰太狼。

  3、现在,谁能一口气猜出第五个?第六个呢?你能确定吗?为什么这么肯定?说说理由。

  4、师:像这样一只羊、一只狼;又一只羊、又一只狼;再一只羊、再一只狼,它们排列时的顺序是重复出现的,在数学上我们把像这样的排列叫作——规律(板书:规律),今天这节课咱们就和喜羊羊一块儿来——找——规律,(板书:找)。

  5、激趣:请看大屏幕,小羊还给每个小朋友带来了3颗星星:懒羊羊带来的是发言星,送给大声发言的宝贝;喜羊羊带来的是智慧星,送给爱动脑筋的宝贝;美羊羊带来的是快乐星,咱们来比比看,哪个小朋友从老师手上摘走的星星最多。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师:请看大屏幕,(出示主题图)再过10天小朋友最喜欢的节日就要到了,你们知道是什么节日吗?(六一儿童节)你看,图上的小朋友们可高兴了,他们把教室布置的多么漂亮啊,仔细观察,图上的小朋友是用什么来布置教室的?谁会说完整话?再仔细观察,你有什么发现?

  2、图中有规律?有些什么规律?谁能够用上“又、再”来具体说说图中的排列规律。

  3、想一想:这最后一面彩旗应该选什么颜色的?小朋友观察的很仔细,说的也很棒,下面请大家翻开数学书第88页,找到大屏幕上的例题1,铅笔握在手,按照自己发现的规律在书上选一选,圈一圈。

  4、指名订正并说一说:最后一朵彩花你选什么颜色的'?灯笼呢,小朋友呢?

  5、想一想:这些小朋友为什么要这样有规律的挂彩花、灯笼和彩旗呢?

  6、小结:有规律的排列不但能让我们猜出下一个是什么,还能给我们带来一种美的享受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一)涂一涂。

  1、喜羊羊问小朋友:你们能用手中的彩笔按照规律涂颜色吗?仔细观察数学书第89页的例题3和“做一做”。,每一行图形是按什么规律涂的颜色,并按照这样的规律接着往下涂一涂吗。

  2、学生自主涂一涂。

  3、指名订正。如果从右往左观察第5行图形,你会发现规律……变了。

  2、小结:看来啊,同一行图形,如果观察的角度不同,找到的规律也会不同

  (二)摆一摆。

  1、小朋友两人合作,先用这些学具在桌面上摆出有规律的图形,再按照你们设计的规律把摆好的图形一个一个的粘上去,完成任务后把你们的作品拿到黑板前展示出来。比比看,哪两个同学最有创意,摆出来的规律与众不同!

  2、同桌合作用学具来摆一摆并粘贴在卡纸上。

  3、学生展示作品。

  4、老师随机选取作品评价。

  (三)比一比。

  1、灰太狼挑战小朋友,请看大屏幕:仔细看,下一个是谁?

  2、每次请一个小朋友来答题,其他的同学来当评委,用yes或no表示意见。答对一个一颗星,答对两个两颗星,答对三个三颗星。要说完整话。

  3、学生抢答,师随机介绍圆形和方形排列的规律。

  (四)笑一笑。

  1、师:我们胜利了,灰太狼被打败罗,它现在是什么心情呢,我们一起去看看:灰太狼,唉。小朋友现在是什么心情呢,大声说出来。

  2、想一想:你们能用有规律的笑声或动作来表示一下开心的心情吗?哪个宝贝最有创意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1、欣赏规律的美:条纹衣服,床上用品、、橱柜、花瓶、连续纹样等。(和前后左右的同学指一指,说一说规律在哪里?规律美不美?)

  2、课堂小结。小朋友,规律美吧,今天你学会找规律的本领之后,你就多了一双会找规律的眼睛。陈老师相信,只要你认真观察,你一定能从生活中找到更多美的规律。

  3、请小朋友拿出3颗小星星,想一想,这节课你说了吗?你会了吗?你开心吗?你做到几样就摘下几颗星贴在数学书上。

  4、学生诚实评价自己。

  教学内容: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科书8889页内容

  教学目标:

  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猜测、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简单的排列规律,并联系实际感知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的规律。

  教学重点:

  了解什么叫规律,怎样找规律。

  教具准备: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图形若干

  教法学法:

  自主探究 独立思考

  教学过程:

  一、在生活中感知规律

  师:同学们,咱们来做个游戏好吗?

  师:老师发一串口令,你们用动作来完成。

  师:指指眼睛、摸摸鼻子、揪揪耳朵再按顺序指眼 ---摸鼻子---揪耳朵练*。

  师:同学们,你们猜猜接下去应该做什么呢?

  师:哇,你们真聪明,猜得很准。谁来说说你们是怎么猜到的?

  师:同学们,你们观察得真仔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有好多像这样按照一定方式来排列的事物,我们把这种排列方式叫做规律。今天,我们一起来学*找规律。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