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母亲的散文随笔 (菁华5篇)

首页 / 随笔 / | 2022-10-03 00:00:00 散文随笔

写母亲的散文随笔1

  一直有想法,想写一些父母亲情的文字。可一直不敢诉诸笔端,并不是不知怎样写,是怕自己浅薄不能言尽这份厚重千斤的真情。——题记

  从母亲六十岁起,已经是第十六次为母亲过生日了。匆匆赶到瓦木稔熟的家中,一家人都在忙活着,母亲也堂前屋后张罗,腿脚还很硬朗,脸上有我熟知的慈祥安逸的表情。看到这些,我的心顿时暖了起来,走上前叫一声“妈”,母亲答应着:‘回来啦“依然是那简单的再*常不过的交流。但我分明从母亲浑浊的眼神里看到了欣喜。母子之间心灵的互通,我能感受的到。我也有*人骨子里羞于表达情感的顽疾。可这种回家能叫声妈的日子,我一直很享受,很珍惜。

  母亲大半生是在勤俭操劳中度过的。她是家里的独女,十二岁姥姥就去世了,留下了母亲和四个舅舅。料理家务的重任自然就落在了母亲的身上。是她门里门外帮着外祖父操持着家,照顾还很小的三个舅舅。等舅舅们都结婚成家了,母亲二十九岁才嫁给了父亲。

  外祖父是个磊落正直的人,受他的影响和独特的生活经历,使母亲养成了勤劳、善良、与人无争的品格。外祖父一家全部是党员,这一点至今提起来都令母亲依然很自豪。母亲没上过几天学,只读过不到一年的私塾。在我家的衣柜里至今还有母亲一直珍藏的几件宝贝--一个天蓝色粗布包,袋子上系一枚铜钱,经岁月抚摸闪着金黄色的光韵。里面是一本红皮“*语录”,一本“百家姓”,一本“三字经”。纸页已变得粗黄,里面还夹着各色很漂亮的花线和一些鞋样。小时候我们经常要求母亲拿出来,像宝贝一样欣赏。母亲会告诉我们,花线可以绣鞋垫以及哪个是给谁当年做的鞋样。我们喜欢看花线的炫美,闻书本独特的芳香。母亲总会反复叮嘱我们,千万不要弄坏了,等我们看完就匆忙收起。长大了才明白,母亲不是怕我们损坏了东西,怕损坏的是她经历的岁月情怀,这可能是她最珍贵的典藏。

  母亲是善良的,她与人为善、从不争长短,脾气暴躁的奶奶还有世故的邻里,她统统都忍受得了,她总是对我们说:做人要端正,心膛要宽,不与任何人争。奶奶卧病在床,母亲忘记了奶奶在家庭琐事纷争中的坏脾气,悉心照顾,直到奶奶去世。奶奶在最后的一段时光里,经常拉着母亲的手说:“孩子,我说什么也没想到,你还能照顾我”,母亲说:妈,看您说的,您是我们的妈,过去的事我都忘了。 母亲经常说:“对所有人都要好,人心都是肉长的,你对谁好谁都不会忘记”。这些话我至今放在心里。

  母亲是心细的,家里大事小情,她都不会忘。爷爷的忌日,奶奶的忌日。全家人的生日,家里哪年哪月哪日发生过什么事,你去问母亲,在她那里都会找到答案。每次我们离家前,她都会一一安排妥当—这个是给大孙子带的,这个是给小孙子的,这个是给外孙女的。我知道她是把家里一人一事、一草一木都装在了心里。却往往忽略了自己。母亲有时又是严厉的,我们小时犯了错,她总是严厉批评,手高高举在空中,却总舍不得落下。

  母亲是坚韧的,妹妹小时发烧,烧得像个死孩子。村里大夫都说治不好了,她愣是与父亲半夜赶了几十里山路,把她送到县医院,从死神的手里把妹妹夺了回来。

  母亲是勤劳的,小时家里不富裕,可我们身上从没穿过破衣服,哪怕再旧,都洗得干干净净,补的熨熨帖帖。我们在别人眼里总会收获羡慕。每年过年我们的节令食品一样都不会少。母亲说:生活就应该过得有滋有味,只要你不懒。为了我们过年能有新衣服穿,除夕夜,母亲总是连夜缝制,我都睡醒好几觉了,母亲还在那里借着昏暗的灯光穿针引线。早上一睁眼,新衣服,新鞋叠得整整齐齐放在我们的枕头边。--那映在墙上的身影是我至今见到的最美的画面。那昏暗的灯光一定会温暖我的一生。

  母亲是慈祥的,我结婚时,母亲说:人家的闺女到咱家来,对咱家有恩啊!咱得对人家好!在母亲眼里,儿媳妇与女儿没有区别,不分*疏。至今母亲与妻子从没半句争吵,我家是村里远*闻名的和睦家庭。

  如果说母亲的一生是一首歌,她亲手谱写的歌!那我们一定是她歌里的一个个音符,不雄壮,但很优美。我的人生之歌一定会沿着母亲的韵律写下去,我更愿意写成母亲这首*凡乐章的一个章节、一段序曲。

  我要把深藏心底却一直不曾说出的话对母亲说:妈妈,我爱你!我也会把这篇小文读给母亲听,我喜欢看她浑浊却带着欣喜的眼神。

写母亲的散文随笔2

  在这杨柳依依,暖风**的初夏,又到母亲节了。我知道母亲节也是由西方传到我们*的,在所有的洋节中,我最在意和认可的就是这母亲节了。

  虽然我已是不惑之年,但在我心里,母亲仍然是家里的太阳,有母亲在,家里就有光明,我就会感觉到无比温暖。母亲也是我的心灵慰藉和精神依靠,更是连接我们兄弟姐妹和表亲的纽带,也是我永远续写不完的诗篇。

  父亲已经离我们而去了,我们便把对父亲的爱也叠加在母亲身上,也让对母亲的爱更加厚重些。

  母亲今年七十三了,属羊的,今年恰好是她的本命年。母亲是腊月十九的生日,为此母亲常说自己命苦,和自己的生辰有关。在母亲看来腊月出生的羊,没有青草吃,自然命运不会太好。母亲的想法虽然没有什么科学依据,但从母亲的曲折苦难的生活经历来看,还蛮有些道理的。

  母亲三岁时,父亲也就是我的亲姥爷就撒手人寰了。幼年就失去父爱的孩子,命运是多么的不幸啊!何况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初,*还处在黑暗动荡,兵荒马乱时期,生活的艰难可想而知。后来母亲随姥姥再嫁到姓王的人家,幸运的是我的后姥爷为人忠厚善良,对待母亲等视同己出。

  母亲嫁给我父亲后,就另立门户,自己过了。我的祖母是个性格乖戾的人,加之家里境况也着实不富裕,孩子还多。因此我父母单立门户就给了几双筷子和两个盆碗,粮食给的很少,勉强够吃半年的。正好国家赶上自然灾害和国家还债,全国部分地区闹起了灾荒。等到我两个姐姐和哥哥出生后,家里几乎揭不开锅。狠心的祖母也不周济我们家,其实我父亲还是家里的长子。

  好在天无绝人之路,多亏我的姥姥总是周济我们家,而且给的还都是麦子。每当母亲提及那段艰辛岁月,心里总是不能*静,眼里也总噙满泪水。母亲的命运真是多劫难,在我出生前,姥姥也突发疾病去世了。这对于我母亲来说,失去她的母亲无疑是沉重的打击。令母亲欣慰的是我的“后姥爷”一直周济我们家,没有因为姥姥不在了而发生变化。

  等到我出生的时候,我家的境遇稍好一些,粮食基本能够吃了,尽管大都是出粮。在我的记忆里,母亲是位特别勤劳能干,节俭、善良、坚强和心灵手巧的人 ,母亲就是我的太阳,因为母亲没让我冻着和饿着,而且母亲给了我无尽的温暖和疼爱。加上父亲脾气暴躁,常常迁怒我们,因此小时候我对母亲的感情远远胜于父亲。我小时候穿的四季衣服和鞋,也都是母亲亲手一针一线做的。在我幼小的心灵里,母亲就是我的天,能为我遮风挡雨,解决饥饿和寒冷。

  母亲勤劳能干的品格影响了我们,我们兄弟姐妹都学会了很多劳动本领和养成了好的劳动*惯,从小就都懂得帮助家里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同时我们也都能吃苦。我们一起和母亲剜菜、喂猪、喂鸡、鸭鹅等。后来我们都成了劳动的好手,在生活中没有感觉到劳累和畏惧。

  老天没有因为母亲的勤劳善良等贤能品性而减少生活的打击。在我们家里刚刚有了点起色,生活刚充满些希望的时候,又一不幸降临到我们家。在大姐上高一的寒假里,我的父亲趁着农闲去了抚顺卖蒜。那时辽北的冬天冷得要命,家里也没有什么取暖设施,家里的水缸都冻上了。因为天气严寒,大姐得了重感冒。恰巧大姐发病那天,妈妈也去了凡河大姨家。那会儿也没有电话,联系不上爹妈。二姐稍大,十三、四光景,她去了我们村里唯一的姓赵的赤脚医生家里,买了一盒“扑热息痛”,大姐吃了,也不见好转。

  感冒的大姐不爱吃东西,想吃饼干。尽管那时饼干仅有几角钱一斤,但我们翻遍了家里的牙缸和箱箧,只找到了一张二元的整钱,我们合计了半天,最终大姐还是没舍得让我们“破开”。后来到大姐去世,也没吃上她想吃的饼干。这件事情对我们姐弟姊妹伤痛极深,今天每次回想起来,眼泪依然夺眶而出。

  我隐约记得母亲回来后又找来姓赵的大夫,给大姐打了退热和消炎针,大姐的病情略微好转些。不曾想一周后,大姐感觉头痛厉害,后来实在挺不住了,母亲央求我的祖父让我的三叔和母亲一起,背着大姐去了铁岭三零三医院。

  等到父亲赶回来到了医院,大姐已经做完了手术,处在了昏迷中。据医生讲,大姐得了急性脑膜炎,加之耽搁了太长时间,大姐的脑内都化脓了。通过手术,必须将颅内的脓水抽出来。如果手术后,大姐能苏醒过来,或许命能保住。

  可惜大姐没能创造生命的奇迹,在手术当天的午夜一点钟,我的亲姐姐就永远地离开了我们。我不知道当时父母哭了多长时间。当第二天三叔带来这个不幸噩耗时,我们姐弟都不相信这是真的,我依稀记得我们姊妹几个从祖父家一直哭到我们自己家,到了家里我们又哭成了一团。手足情深,我们将永远再也见不到我们的大姐了。后来母亲和父亲回来了,确认是真的,大姐已经去了天堂,大姐的生命也永远定格在了16岁的花季。

  在我们姐弟五人中,大姐是最灵秀的,美丽而且聪慧,字也写得非常漂亮,学*特别好。父亲特别宠爱大姐,给大姐买了一身新衣服准备过新年,可惜大姐一次也没舍得穿就匆匆地离开了人世。就是从大姐去世开始,我才知道死亡的恐惧,才懵懵懂懂地开始敬畏生命。

  大姐的英年早逝不知道给我的父母带来多少伤痛,我只知道从那以后,只要我们有一点小病,父亲和母亲都带我们去乡里医院看病,我们在父母眼里变得金贵了。

  我还有一个特性,晚上睡觉必须要母亲搂着才能睡着,这一直坚持到我上中学后,家里翻盖了瓦房,我和姐姐、哥哥都有了自己的房间。我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这么不立世,只要晚上看不到母亲就哇哇哭。于是母亲走到哪儿,我都跟到哪儿。

  我出生在家境拮据的历史时代,但由于母亲的呵护,让我倍感温馨和快乐,我爱我的母亲,母亲也是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红太阳。

  当我第一次听到《世上只有妈妈好》这首歌时,感动得哭了;后来听到满文军的《懂你》更是感慨万千。在我人生中,母亲是给我爱最多的人,也是给予我母爱不需要回报的人,母爱是圣洁的。母亲还教会我做人做事,教会我战胜困难的决心,摆脱厄运的勇气。

  时光荏苒,岁月流逝,不知不觉中母亲渐渐老去。母亲的头发渐渐斑白了,背也驼了,腿脚也不再像年轻时那样灵活了。母亲真的老了,我都四十六了,母亲怎能不老呢!

  一几年的时候母亲得了脑血栓,幸运的是发现及时,治疗及时,没留下什么后遗症,只是一条腿有点沉。走路变得更加蹒跚了,不得不借用我给买的那根拐杖了。

  当我自己买了房子以后,我就把父母从老家接了来一起生活。和他们一起生活,我放心了,晚上也能睡个安稳觉了,不然我始终惦记他们,下班后还要披星戴月地往老家赶。2002年我和爹妈一起进了城里,我终于让父母晚年过上了温馨方便的城市生活了。

  和父母生活在一起,我品尝到了天伦之乐,能让父母老有所养,病有所医,老有所乐也是我最大的幸福和成就。

  父母是我小时候的天,他们为我们子女遮风挡雨;爹妈也是我们的太阳,给我们带来春光和暖意。如今他们老了,我们儿女要做他们的身边的大树,也能为他们遮住那炎炎烈日;我们也要为他们撑起一把伞,也能替其遮遮风挡挡雨。

写母亲的散文随笔3

  母亲是一位农村妇女,虽经过自己的艰苦努力,离开过农村,却在生活困难时期又返回了农村。母亲虽说没有多少文化,但经过农村生活的锻炼,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掌握了不少的民间谚语,有些就成了她的口头禅,听起来很顺口,在教育我和弟妹时,常常用到这些口头禅,儿时的我听了这些口头禅,常常使我回味半天,有时弄不明白什么意思,再回过头来问母亲,母亲便饶有兴致地再解释一番,印象就更深了。因母亲在村里任职的原因,又在工作中用上了这些口头禅。这样,母亲的口头禅不只是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更是在家庭及社会产生了影响。

  那时常挂在母亲嘴边的一句话是:“人生不觉地面苦。”“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儿时的我听着感到深受教育,那时,确实感到农村太苦,农活太累,农民太穷,从小就想跳出农门,听了母亲这句话后,渐渐改变了我的看法,觉得人生在哪里,就应对那片土地敬重,从而也不觉得有多么的苦和累了,也不再一味地想跳出农门,而是抱着“顺其自然、哪里需要到哪里去”的态度,后来,虽说离开了农村,但我始终对那块生我养我的土地怀有深深的感情。说起话,这种深情源自于母亲的口头禅和对我的教育。

  在我很小的时候,记得母亲就常常对我说的一句口头禅是:“跟好人学好人,跟马虎学咬人。”我那时听起来似懂非懂,母亲就解释说:“和品质好的小朋友在一起能学好,和品质差的人在一起能变坏”,并教育我要多和品质好的小朋友在一起,多向他们学*,时间长了,就会自然而然地养成好的*惯,尽量远离那些品质差的人,在一起次数多了、时间长了,就会不自觉地沾染上不良*惯。我从小就记住了母亲的这句口头禅,从小到现在都一直结交着很好的朋友,对我终生受益。现在想来,有时不经意的一句话确实能影响一个人的一生。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是我上学后常听到母亲说的一句口头禅,这时的我就听懂了母亲这句话的意思,听起来也觉得很有意思,越想越有滋味,并付诸于行动,时时处处向高处奋进,渐渐使我尝到了甜头。那时还常听到母亲说:“刀不磨要生锈,人不学要落后。”、“吃得苦中苦,才有甜上甜。”、“不怕不知,就怕不学。”我那时就很佩服母亲,这些口头禅也不知从哪里学来的,而且很管用,都深印在我的脑海里。

  我参军以后一直到转业回地方,还时常听到母亲说的口头禅,感到是那么亲切、中听。在我工作很苦、很累的时候,母亲就会教育我:“吃得苦中苦,才有甜上甜。”还说,只有在艰苦的环境中才能锻炼人,听了母亲的话,我坚持工作,努力度过难关。当我“考学无门、提干无望”的时候,母亲就会说:“脚下的路靠自己走。”我就又有信心了。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从部队刚转到地方后,对分配的工作并不顺心,感到学的知识用不上,工作不太安心,母亲听说后,就劝我说:“不要‘这山望着那山高’”干什么,就要干好什么。“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一口吃不了个胖子。”在一个地方干的时间长了,领导和同事自然就会了解你的特长,慢慢地就会发挥出特长来。还常常听到母亲说:“吃别人嚼过的馒头没有味道。”“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人上有人,天外有天。”“不做亏心事,不怕鬼叫门。”母亲的这些口头禅又使我在工作中尝到了甜头,在我的整个人生中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母亲的口头禅不只是对我受用,对我周边的人也照样受益。母亲身为村里妇女主任,还兼任村里的调解委员,村民有什么事都愿找我母亲帮助解决,发生邻里纠纷都找我母亲帮助解决,妇女违反计划生育了,我母亲就登门去解决。这样一来,母亲的口头禅就用上了,听到最多的一句是:“一个巴掌拍不响。”母亲说的这句口头禅用在邻里纠纷处理上真管用,比一大堆话都管用,接着就使争得脸红脖子粗的对立双方哑口无言了,不久就和好如初了。母亲常说的还有:“亲人恼不多时。”“家和万事兴。”“一日夫妻百日恩。”在亲友中、夫妻间发挥的淋漓尽致。

  我还经常听到母亲讲些劝诫的口头禅:“子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意思是说,子女是母亲生养的,决不能因母亲相貌不好而嫌弃她,狗是主人喂养大的,不会因为主人家贫穷而出走。她常常用来教育那些不孝敬老人的人,不要嫌弃生养自己的父母,要尽孝心孝敬他们,好好赡养他们,母亲的口头禅使许多逆子变为孝子。

  细细回味着母亲说过的口头禅,这些看似朴实的谚语、民间俗语,作用还真不小,始终伴随着我的生活,教育着我、激励着我、劝诫着我,使我在人生路上不断奋进,避免走了弯路,即使现在,这些口头禅还时而在我耳边回响。遗憾的是,我再也听不到母亲的口头禅了,母亲已去世四年多了,想起母亲的口头禅,我就更加思念天堂里的母亲。

写母亲的散文随笔4

  妈妈有一双手,这双手可不是一般的手。这双手会写字、画图、织毛衣、会打羽毛球、会打乒乓球……这是一双勤劳的而又灵巧的手。

  这双手很大,长18厘米,宽9厘米,手的中指因长时间拿钢笔而有了又硬又厚的茧子,妈妈的指甲很短,因为老干活,指甲被磨*了。

  妈妈的手为我织毛衣。每当到冬天的时候,妈妈就给我买毛线织毛衣。当织好那件毛衣的时候,我把毛衣穿上了,觉得暖洋洋的,因为那是妈妈给我亲手织的毛衣。每当我穿上那件毛衣时,我就想起了《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想完这首诗,我就有说不出来的高兴。

  妈妈的手还会给我洗衣服。每当我星期五回来时,衣服就脏脏的,妈妈说:"把衣服换了,给你穿干净的衣服。"换完了,我看着妈妈洗衣服,看妈妈的手奋力的搓着,头上的汗珠顺着鼻尖流下来,洗完了,妈妈就开始晾衣服,干完活之后,妈妈已经累得躺在床上,不一会儿就睡着了。

  妈妈有着勤劳而又灵巧的手,我也感到很温暖。

写母亲的散文随笔5

  在我们*凡生活中,有一件无价之宝,时时刻刻都在陪伴着我们。它像叮叮咚咚的泉水,滋润着我们的心田;它像温暖的阳光,给予我们力量;它像明亮的路灯,为你照亮一望无际的前途。它,就是母爱!

  九年前的那一天,我呱呱坠地,母亲就已经开始无微不至地照顾我。到现在,已经快将*十年了。大家都知道乌鸦反哺的故事吧!乌鸦都知道感恩母亲,难道我们人类做不到吗?刘老师说过,在生日这一天你最要感谢的是你的母亲。这一天你的母亲是最痛苦的一天,她曾到鬼门关走过了一趟。从此以后,我才明白生日这一天应该是我们去感恩母亲,而不是母亲为我们祝贺。我们都长大了,应该担当起照顾父母,孝敬父母的责任。

  有些同学可能会很疑惑,从一年级到现在,我的成绩为什么会在班上总是名列前茅?这都应该归功于我的母亲。

  在我才几个月大的时候,母亲就开始教我认识字宝宝,给我讲英语故事,每天陪我做益智游戏。那时候,每天晚上睡觉之前,都是我最开心的时候,因为母亲总会给我讲有趣的小故事。在这些小故事中,让我明白做人的道理。现在我长大了,会自己看书了,母亲就到图书馆给我借来各种各样的书籍。现在,虽然母亲上班很累,但是母亲还是坚持陪我学英语,写作文。每天,母亲都给我检查作业,一点小小的错误都不放过。我在背书时,少背了一个字,母亲就会让我重新背过一遍。有时候,我不懂事,经常记恨母亲对我的严厉。可现在,我终于明白了,母亲对我严厉都是为了我好。为了让我长大成为一个有用的人。高尔基说过:“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

  从现在开始,让我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感谢母亲。当母亲下班回来,帮她倒一杯热茶;当母亲累了一天终于能坐下来了,帮她捶捶背,揉揉肩,让她放松一下;当母亲要睡觉了,帮她打一盆热水,暖暖脚。当我们考试后,给母亲奉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母亲节就要来临了,送一束康乃馨,祝天下所有的母亲身体健康,开开心心!


写母亲的散文随笔 (菁华5篇)扩展阅读


写母亲的散文随笔 (菁华5篇)(扩展1)

——写母亲的散文随笔6篇

写母亲的散文随笔1

  我们*凡的生活中,有一件无价之宝无时不刻在陪伴着我们。它像叮咚泉水,滋润着我们的心田;它像温暖阳光,给我们前进的力量。它,就是那伟大而神圣的母爱。

  听外婆说,在我懵懂无知时,只要我一哭,妈妈那急匆匆的脚步就从远处传来,紧紧接着,妈妈就会把我搂在怀里,然后拿着布娃娃哄我;稍大一点,妈妈开始教我走路。我迈出的第一步便是妈妈扶着我的,妈妈也曾经叫我说话,我输得第一句话,就是“妈妈”;自从学会了走路,我一天到晚就走来走去,尤其是吃饭的时候,每一次都是妈妈端着饭碗跟在我后面跑来跑去,我那是年龄小,从不知道累,妈妈却累得满头大汗还要跟着我跑……

  我五岁时,每天晚上,我都和妈妈在院子里乘凉。我靠在妈妈的肩膀上,妈妈抚着我的脸,于是我在这种甜蜜中做起了美梦……夏天,我睡在床上,许多“蚊子兵”大举侵入。妈妈悄悄走进来,手里拿着一把凉扇,轻轻地扇起来,“蚊子兵”便在妈妈的温柔迷香中失去方寸,举手投降了。那时的我,一直享受着母亲的爱抚。

  我在这种爱抚中一点点成长,对母亲的付出与爱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

  每天,母亲都是很忙碌的。早上早早的起床,为我扎头发,目送我远去后,又有着数不完的家务活要做。直到我放学了,她还是没有停下来,因为,她还要为我检查作业……等我睡进被窝里,妈妈的身影却还在灯光中浮现,翻书的悉索声又传进我的耳梢……

  在忙碌和新老中度过五天,周末还是不能休息,她还要给我专门辅导。她就是这样一个忙碌,辛苦操劳的人!母亲用她的行为告诉我,无论做什么事,只要认真劳动,就一定会有收获!

  是谁在您心中播下爱的种子,在春天发芽开花?是谁在您心中留下情的绿叶,在夏日里枝繁叶茂?是谁在您眼前晃动轻快的身躯,在秋日里收获金黄?又是谁在您的额上刻下愁的印痕,在冬日里苦苦操劳?我想回报你,却不知从何做起!请您告诉我,我对您的回报该从何算起?是您给予了了我生命,是您哺育了我成长,也是您教会了我做人,也是您培养了我良好的兴趣……

  小时候,当我为您送去一杯茶时,你幸福地笑了;在您备课时,我给您捶背,你也幸福地笑了;当我给你梳头时,您也笑了。不管我做什么,你都觉得幸福。在您看来,我为您做的每件小事都是回报!但我知道,只要我拥有一颗爱你的心,就是对您最大的回报!

写母亲的散文随笔2

  母亲是一位农村妇女,虽经过自己的艰苦努力,离开过农村,却在生活困难时期又返回了农村。母亲虽说没有多少文化,但经过农村生活的锻炼,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掌握了不少的民间谚语,有些就成了她的口头禅,听起来很顺口,在教育我和弟妹时,常常用到这些口头禅,儿时的我听了这些口头禅,常常使我回味半天,有时弄不明白什么意思,再回过头来问母亲,母亲便饶有兴致地再解释一番,印象就更深了。因母亲在村里任职的原因,又在工作中用上了这些口头禅。这样,母亲的口头禅不只是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更是在家庭及社会产生了影响。

  那时常挂在母亲嘴边的一句话是:“人生不觉地面苦。”“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儿时的我听着感到深受教育,那时,确实感到农村太苦,农活太累,农民太穷,从小就想跳出农门,听了母亲这句话后,渐渐改变了我的看法,觉得人生在哪里,就应对那片土地敬重,从而也不觉得有多么的苦和累了,也不再一味地想跳出农门,而是抱着“顺其自然、哪里需要到哪里去”的态度,后来,虽说离开了农村,但我始终对那块生我养我的土地怀有深深的感情。说起话,这种深情源自于母亲的口头禅和对我的教育。

  在我很小的时候,记得母亲就常常对我说的一句口头禅是:“跟好人学好人,跟马虎学咬人。”我那时听起来似懂非懂,母亲就解释说:“和品质好的小朋友在一起能学好,和品质差的人在一起能变坏”,并教育我要多和品质好的小朋友在一起,多向他们学*,时间长了,就会自然而然地养成好的*惯,尽量远离那些品质差的人,在一起次数多了、时间长了,就会不自觉地沾染上不良*惯。我从小就记住了母亲的这句口头禅,从小到现在都一直结交着很好的朋友,对我终生受益。现在想来,有时不经意的一句话确实能影响一个人的一生。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是我上学后常听到母亲说的一句口头禅,这时的我就听懂了母亲这句话的意思,听起来也觉得很有意思,越想越有滋味,并付诸于行动,时时处处向高处奋进,渐渐使我尝到了甜头。那时还常听到母亲说:“刀不磨要生锈,人不学要落后。”、“吃得苦中苦,才有甜上甜。”、“不怕不知,就怕不学。”我那时就很佩服母亲,这些口头禅也不知从哪里学来的,而且很管用,都深印在我的脑海里。

  我参军以后一直到转业回地方,还时常听到母亲说的口头禅,感到是那么亲切、中听。在我工作很苦、很累的时候,母亲就会教育我:“吃得苦中苦,才有甜上甜。”还说,只有在艰苦的环境中才能锻炼人,听了母亲的话,我坚持工作,努力度过难关。当我“考学无门、提干无望”的时候,母亲就会说:“脚下的路靠自己走。”我就又有信心了。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从部队刚转到地方后,对分配的工作并不顺心,感到学的知识用不上,工作不太安心,母亲听说后,就劝我说:“不要‘这山望着那山高’”干什么,就要干好什么。“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一口吃不了个胖子。”在一个地方干的时间长了,领导和同事自然就会了解你的特长,慢慢地就会发挥出特长来。还常常听到母亲说:“吃别人嚼过的馒头没有味道。”“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人上有人,天外有天。”“不做亏心事,不怕鬼叫门。”母亲的这些口头禅又使我在工作中尝到了甜头,在我的整个人生中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母亲的口头禅不只是对我受用,对我周边的人也照样受益。母亲身为村里妇女主任,还兼任村里的调解委员,村民有什么事都愿找我母亲帮助解决,发生邻里纠纷都找我母亲帮助解决,妇女违反计划生育了,我母亲就登门去解决。这样一来,母亲的口头禅就用上了,听到最多的一句是:“一个巴掌拍不响。”母亲说的这句口头禅用在邻里纠纷处理上真管用,比一大堆话都管用,接着就使争得脸红脖子粗的对立双方哑口无言了,不久就和好如初了。母亲常说的还有:“亲人恼不多时。”“家和万事兴。”“一日夫妻百日恩。”在亲友中、夫妻间发挥的淋漓尽致。

  我还经常听到母亲讲些劝诫的口头禅:“子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意思是说,子女是母亲生养的,决不能因母亲相貌不好而嫌弃她,狗是主人喂养大的,不会因为主人家贫穷而出走。她常常用来教育那些不孝敬老人的人,不要嫌弃生养自己的父母,要尽孝心孝敬他们,好好赡养他们,母亲的口头禅使许多逆子变为孝子。

  细细回味着母亲说过的口头禅,这些看似朴实的谚语、民间俗语,作用还真不小,始终伴随着我的生活,教育着我、激励着我、劝诫着我,使我在人生路上不断奋进,避免走了弯路,即使现在,这些口头禅还时而在我耳边回响。遗憾的是,我再也听不到母亲的口头禅了,母亲已去世四年多了,想起母亲的口头禅,我就更加思念天堂里的母亲。

写母亲的散文随笔3

  母亲患有严重的心脏病,还伴有糖尿病和高血压,卧床不起已经一年多了。

  从榆林第一医院买好药,匆匆吃了饭,我便驾车出发了。回老家的感觉应该是温馨的,可我却感到压抑,甚至是难过。记得母亲住院期间,大妹偷偷对我说:“医生说,保养好也就维持三到五年,如果保养不好……以后抽空多回去看看,妈就记挂个你……”

  不紧不慢三个小时,我默默地回到了双碾沟。一年多来,我这是第六次回家。有首歌叫《常回家看看》,歌词写道“老人不图儿女为家做多大贡献,一辈子不容易就图个团团圆圆”,我不知道我是否遂了老人的心愿,也不知道我算不算“常回家看看”的人。

  我把车子停在庙滩,步行爬上我家那道陡坡。来到院子豁口,我被惊呆了:母亲正拄着锄头在菜园里一丝不苟地种菜呢!

  我惊喜地说:“妈你能起来了?”

  妈说:“你上回捎回的药好,而今不咋难活了。”

  回到窑里,母亲要做饭,我说我不饿——这时,女儿恰好打来电话,问我选导师的事;我提了意见后,顺便告诉母亲:丽子考上研究生了。

  母亲笑得合不拢嘴,说:“哦,好嘛,我有研究生孙子了!”

  母亲没文化,可她十分看重供书识字。我小时候,她总是拿一个远亲的话教育我,令我奋斗不止。那远亲的儿子很争气,考上了大学,她就逢人便夸:“我儿是大学生!”众人很讨厌她,都不愿和她说话。过了几年,她又对众人说:“我儿是研究生!”众人不言语,但不再讨厌她。又过了几年,她又对众人说:“我儿出国留学了……”众人就对她羡慕不已,渐渐开始巴结她了。每次听这个故事,我都要暗自下决心:一定要争气,让母亲骄傲……

  前不久,我在网上把纪录片《舌尖上的*》认真看了一遍。这个片子固然好,但我却不以为意——因为我的母亲既会做醋,又会制酱;既会熏肉,又会腌菜……我想,编导怎么就没有去采访我母亲呢?母亲做的醋,制的酱,熏的肉,腌的菜,香味醇厚,清爽可口,无不是上品。母亲甚至知道酿酒的工艺流程。至于挂掛面,蒸黄米馍馍之类的,母亲就更不在话下。有一天,我忽然想起小时候吃过的肉丁丁饭,就想动手做一顿。可我不会做呀!怎么办?打电话问乡下的母亲。

  “喂,妈,您说肉丁丁饭怎么做?”

  “啊?!那都是老当年的饭了!”病中的母亲有点惊讶。

  “我就是要吃一顿老当年的饭啊。”

  “哦,先把羊肉切成臊子大小的碎块块,放在冷水里煮,同时把干芫荽,干辣椒,花椒面下进去……先用慢火炖,八成熟以后,下小米,放盐,快火熬……”年*七十的母亲记得清清楚楚。

  照着母亲的说法,我果真做出了香喷喷的肉丁丁饭,还温*了幸福的童年。

  我想,如果中央电视台还想拍个《针尖上的*》,母亲肯定也能露一手。她缝的袄,缝的裤,做的鞋,既“克”身,有耐穿。夏季拆洗一大家人的被子,她从拆到洗再到缝,一天工夫足矣。母亲缝被子那才叫真正的飞针走线呢。

  母亲在田里也是老手。春种秋收夏锄苗,她样样精通,甚至赛过父亲。

  母亲是闲不住的人。在我的记忆里,她总是天不亮起床,半夜三更才睡觉。那时没有电,晚上用的是煤油灯——我常常提着灯盏为母亲照明。她不是簸豆就是筛米,要么就是治办猪食。因为瞌睡,我曾多次甩掉灯盏……

  现在,卧床不起的母亲又能站起来行动了,我真不知道该怎样感谢苍天。

写母亲的散文随笔4

  小时候,我挺喜欢握着妈妈的手。因为我总觉得妈妈的手能给我带来无限的温暖。每当我害怕时,孤单时,伤心时,我总会牵起妈妈的手。因为妈妈的手像是支撑起我的心灵的桥梁,又像是给我带来彩虹的雨露。

  再长大些,我有幸欣赏了著名画家:达芬奇的著作《蒙娜丽莎》。画中的主人的手也是一只十分美丽的手。但是那时我觉得,世界上所有的手也没有母亲的手美丽,温暖。后来上了小学,随着时间的流逝,让我渐渐地忘了这只手……

  偶尔的一次,我与妈妈饭前一起去洗手时,让我又重新认识了这双曾经让我骄傲的手……

  我洗完的时候,看见妈妈还在慢慢的洗着。我看不下去了,对妈妈说:"我来帮你洗吧!"我接过妈妈的手正准备打开水龙头,我怔住了,发现妈妈的手像没有了往日的细腻,柔滑。变得蜡黄,粗糙,僵硬。"快点洗啊!"妈妈叫醒了我。我强忍着泪水,一遍一遍的抚摸着妈妈的手。我又回忆起了妈妈为家操劳的画面……这时,窗外又想起了让人熟悉的旋律与歌词:有空时,多牵着妈妈的手,与她一起歌唱,一起梦游……

写母亲的散文随笔5

  我的妈妈有一双巧手,它虽然不太好看,但我觉得妈妈的手是世界上最坚强、最勤劳的手。

  妈妈的手是一双坚强的手。每天早上天还未亮,妈妈就起床开始为我做早点,为新一天的生活开始忙活。早饭之后还要收拾屋子,扫地、拖地…干完这两样活就足以把妈妈累得腰酸背痛手发麻,但是妈妈做完了这些还要去洗衣服、刷碗。每当我看见妈妈这样劳累,心里总感觉很不是滋味。

  妈妈的手还是一双巧手。有一次,妈妈在陪我写作业时,忽然看到我的毛衣有些短了,第二天就去商店买了一些毛线,回到家里挤出一些空闲时间为我织起了毛衣。我问妈妈“您怎么不买现成的毛衣啊?那样多省事啊。”妈妈笑了笑告诉我“我去商店看了看,外面卖的毛衣都太薄了,在冬天根本起不了什么作用,所以我就买了些毛线给你织毛衣。”妈妈怕毛衣不合身就拿出尺子,仔仔细细的在我身上反复的量了几次。每到夜晚,妈妈就坐在我的床边一针一线地织起了毛衣。有一次我被灯光晃醒,发现妈妈还坐在我的床边织着毛衣,

  我对她说:“妈妈,早点睡觉吧,已经很晚了!”。妈妈笑着用她那温暖的手摸了摸我的头,对我说:“大儿,你先睡吧,妈妈把这几针织完了再睡”……妈妈用了仅仅几天就把毛衣赶了出来,我穿上它正好合身。穿上它我感觉不只是身上暖活活的,心里也感觉暖活活的,因为这毛衣每一针每一线都包含着有妈妈对我的爱。

  妈妈的手,包含着无穷的母爱;妈妈的手,记录着浓浓的亲情;妈妈的手展现着真真切切的伟大!

写母亲的散文随笔6

  无名的野花,因为露珠的滋润而茁壮成长;我的心,因为有你的关爱,而倍感温暖。

  ——题记

  世界上最神圣的爱便是母爱了,母爱是无私的,可是我无颜以对这无私的爱,因为我对不起那双辛勤的手。

  母亲很*凡,每天起早摸黑,早出晚归,辛勤地劳动着,与别人不同的是母亲有一双巧手。

  记得去年冬天,冷空气降临时,天气异常的冷,温度比往年要低得多,每天的上学路上都是在寒风中度过的,一路上整一个人直哆嗦。妈妈怕我受凉,便在每一个深夜里为我织围巾,多少个日日夜夜母亲拖着疲惫的身体为我织围巾,即使很累也要继续下去,这一次我都从第二天妈妈憔悴的面容中看出来了。终于有一天母亲织完了,高兴地把围巾给了我,我一看这么老土的围巾,我才不愿意戴呢,可天太冷了,我只好不情愿的戴上去上学。

  到了学校后,每个同学的目光都注意到我的身上,然后哄堂大笑,有的窃窃私语地议论着什么,有的干脆叫出来“好老土啊,哈哈……”我恨不得找一个地洞钻进去,再把围巾撕成两半。放学回家时,我一赌气就把围巾给扔了,回到家之后,母亲问我说“你的围巾哪去了?”我直截了当的回答“我扔了,那么老土的东西害我今天丢尽了面子。”母亲听了以后,呆呆的望着墙壁,沉默了好长的时间。

  过了一段时间后,一次偶然,我发现母亲那双手裂了一道道口子,明显是受冻造成的。这时我又回忆起了那条围巾,才想起母亲是为了用节省下的钱买毛线给我织围巾,却舍不得给自己做一双手套,我彻底觉悟了,我对不起母亲,更对不起那双巧手。

  世界上有一些事,当我们年少时,无法懂得;当我们懂得的时候,怕已经离开了那年少。所以,珍惜要趁早。


写母亲的散文随笔 (菁华5篇)(扩展2)

——写母亲的散文随笔实用5篇

  写母亲的散文随笔 1

  无名的野花,因为露珠的滋润而茁壮成长;我的心,因为有你的关爱,而倍感温暖。

  ――题记

  世界上最神圣的爱便是母爱了,母爱是无私的,可是我无颜以对这无私的爱,因为我对不起那双辛勤的手。

  母亲很*凡,每天起早摸黑,早出晚归,辛勤地劳动着,与别人不同的是母亲有一双巧手。

  记得去年冬天,冷空气降临时,天气异常的冷,温度比往年要低得多,每天的上学路上都是在寒风中度过的,一路上整一个人直哆嗦。妈妈怕我受凉,便在每一个深夜里为我织围巾,多少个日日夜夜母亲拖着疲惫的身体为我织围巾,即使很累也要继续下去,这一次我都从第二天妈妈憔悴的面容中看出来了。终于有一天母亲织完了,高兴地把围巾给了我,我一看这么老土的围巾,我才不愿意戴呢,可天太冷了,我只好不情愿的戴上去上学。

  到了学校后,每个同学的目光都注意到我的身上,然后哄堂大笑,有的窃窃私语地议论着什么,有的干脆叫出来“好老土啊,哈哈……”我恨不得找一个地洞钻进去,再把围巾撕成两半。放学回家时,我一赌气就把围巾给扔了,回到家之后,母亲问我说“你的围巾哪去了?”我直截了当的回答“我扔了,那么老土的东西害我今天丢尽了面子。”母亲听了以后,呆呆的望着墙壁,沉默了好长的时间。

  过了一段时间后,一次偶然,我发现母亲那双手裂了一道道口子,明显是受冻造成的。这时我又回忆起了那条围巾,才想起母亲是为了用节省下的钱买毛线给我织围巾,却舍不得给自己做一双手套,我彻底觉悟了,我对不起母亲,更对不起那双巧手。

  世界上有一些事,当我们年少时,无法懂得;当我们懂得的时候,怕已经离开了那年少。所以,珍惜要趁早。

  写母亲的散文随笔 2

  母亲每大一岁,便增加一分思念。虽说身体不错,但俗话说年龄不饶人呀!我每次回家,一路上,脑子里总是映着母亲的身影和脸庞。到家后,把提包一放,一切重负、烦恼,随之烟消云散。

  舒畅、惬意,温馨如昔。衣食住行,说笑谈吐,不用做作,不必拘谨,一切随随便便,如同进入世外桃源,心灵有了一个无限自由的空间。母亲的心情,自然是由衷喜悦。

  她屋里屋外,进进出出,却不知在忙什么。到家后的第一餐必然是面条,老言语起身饺子落脚面嘛!吃饭时,她并不吃,瞅着我一口一口地吃下去。

  直到最后,还说:瞧!剩这么多!跟母亲说起话来,没有主题,没有客套,没有避讳,都是一些家常、琐事,听起来却异常亲切、新鲜。晚上往老床上一躺,像似睡在母亲的怀抱。

  写母亲的散文随笔 3

  母亲八十三岁了,依然一头乌发,身板挺直,步伐稳健。人都说看上去也就七十来岁。父亲去世已满十年,自那以后,她时常离开深上海的家,到北京居住一些日子。不过,不是住在我这里,而是住在我妹妹那里。住在我这里,她一定会觉得寂寞,因为她只能看见这个儿子整日坐在书本或电脑前,难得有一点别的动静。母亲也是安静的性格,但终归需要有人跟她唠唠家常,我偏是最不善此道,每每大而化之,不能使她满足。母亲节即将来临,杂志向我约稿,我便想到为她写一点文字,假如她读到了,就算是我痛改前非,认真地跟她唠了一回家常罢。

  在我的印象里,母亲的一生**淡淡,做了一辈子家庭主妇。当然,这个印象不完全准确,在家务中老去的她也曾有过如花的少女时代。非常久以前,我在一本家庭相册里看见过她早年的照片,秀发玉容,一派清纯。她出生在上海一个职员的家里,家境小康,住在钱家塘,即后来的陕西路一带,是旧上海一个比较富裕的街区。现在回想起来,那时母亲还年轻,喜欢对我们追忆钱家塘的日子,她当年与同街区的一些女友结为姐妹,姐妹中有一人日后成了电影明星,相册里有好几张这位周曼华小姐亲笔签名的明星照。看着照片上的这个漂亮女人,少年的我暗自激动,好像隐约感觉到了母亲从前的青春梦想。

  曾几何时,那本家庭相册失落了,母亲也不再提起钱家塘的日子。在我眼里,母亲作为家庭主妇的定位*惯成自然,无可置疑。她也许是一个有些偏心的母亲,喜欢带我上街,买某一样小食品让我单独享用,叮嘱我不要告诉别的子女。可是,渐渐长大的儿子身上忽然发生了一种变化,不肯和她一同上街了,即使上街也偏要离她一小截距离,不让人看出母子关系。那大约是青春期的心理逆反现象,但当时却惹得她十分伤心,多次责备我看不起她。再往后,这些小插曲也在岁月里淡漠了,唯一不变的是一个围着锅台和孩子转的母亲形象。后来,我到北京上大学,然后去广西工作,然后考研究生重返北京,远离了上海的家,与母亲见面少了,在我脑中定格的始终是这个形象。

  最*十年来,因为母亲时常来北京居住,我与她见面又多了。当然,已入耄耋之年的她早就无须围着锅台转了,她的孩子们也都有了一把年纪。望着她皱纹密布的面庞,有时候我会心中一惊,吃惊她一生的行状过于简单。她结婚前是有职业的,自从有了第一个孩子,便退职回家,把五个孩子拉扯大成了她一生的全部事业。我自己有了孩子,才明白把五个孩子拉扯大哪里是简单的事情。但是,我非常少听见谈论其中的辛苦,她一定以为这种辛苦是人生的天经地义,不值得称道也不需要抱怨。作为由她拉扯大的儿子,我非常想做一些令她欣慰的事,也算一种报答。她知道我写书,有点小名气,但从未对此表现出特别的兴趣。直到不久前,我有了一个健康可爱的女儿,当我女儿在她面前活泼地戏耍时,我才看见她笑得格外的欢。自那以后,她的心情一直非常好。我知道,她不只是喜欢小生命,也是庆幸她的儿子终于获得了天伦之乐。在她看来,这比写书和出名重要得多。母亲毕竟是母亲,她当然是对的。在事关儿子幸福的问题上,母亲往往比儿子自己有更正确的认识。倘若普天下的儿子们都记住母亲真正的心愿,不是用野心和荣华,而是用爱心和*凡的家庭乐趣报答母爱,世界和*就有了保障。

  写母亲的散文随笔 4

  记得小时候,有一件事让很受感动。

  那天早晨,我睁开双眼,看到妈妈正在照着镜子梳头。妈妈看我醒了,便说:“洪玉,一会儿去姥姥家,你与我一起去吧?”我点了点头。

  过了十分钟,我们收拾好了,便搭上了去姥姥家的客车。

  我从小就有晕车的毛病,这一次也不例外,虽然我坐到了靠车窗的位置,仍觉得晕乎乎的,便开始依着车窗打盹。妈妈关切地对我说:“来,躺到我的包上吧!”然后把包垫到了我的头下面。

  太阳越来越刺眼,我的头在不停地晃,想躲开讨厌的阳光。突然我感到阳光温柔了,睁开眼睛,看到妈妈正在用手为我挡住阳光,原来妈妈看到我的头不停地晃动,一下子就明白了我的用意,便用手把阳光遮住了。我立刻抓住妈妈的手,说:“妈妈,这们你的手会被太阳光晒红的。”妈妈好像是犯了错似的嗯了一声。我又继续睡觉,并把眼睛闭得紧紧的以躲避那耀眼的阳光。一会儿,我的眼睛又感到轻松了,原来,又是妈妈用自己的手为我挡住了阳光。

  这就是母爱,在你需要的时候为你撑起一把伞。但我知道随着我不断长大,这把伞将再也打不开了,那时我要为母亲撑起一片蓝天!

  写母亲的散文随笔 5

  母亲是人类一个亘古不变的主题。我们赋予它太多的诠释和内涵;没有历史史诗的憾人心魂,没有风卷大海的惊波逆转,母亲就像一首情的歌;婉转悠扬;轻呤浅唱……

  想起母亲,彷徨无依的心灵,就找到了栖惜的家园!

  母亲她永远占据我们的心里;最柔软的地方,母亲用自己的一生去爱我们。她将用爱肆意的索取,却不记任何回报。这就是我们的母亲,一个普普通通**凡凡的女人。‘母亲’。这个名字;而又是那么的伟大。

  母亲对我们恩重如山;她有生我们育我们之痛;有养育我们之辛;有育我们之苦。母亲给了我们生命;教会我们怎样做人;给于我们教育和开导。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母亲的关爱是永远不可缺少的,正是母亲无微不至的关爱;才让我们健康成长;也希望我们能把这份孝心化作前进的动力,来回报我们的母亲。俗话说;‘谁言寸草心,报的三春晖’。可怜天下父母心。

  母亲的故事;自今让我们任然记忆忧新……那零零碎碎的感动,点点滴滴的温情,为生活操劳;为子女忧心;为生活忙绿,为儿女付出,这就是和�c如大地。慈祥的母亲;母爱的纯洁象阳光,母爱的博大象天空。

  母爱是儿女临行前的一件棉袄;是逢补的针线。是站台上那种怅然若失的�t望。相对无言却又舍得离开的那一丝情愫;是穿在身上洒满阳光;芳香的干净衣服。是桌上可口的饭菜……大海静水流深,最深的爱里看不到的浪花。

  有一首歌叫;‘感恩的心’。这首歌告诉我们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善于发现事物的美好,感受风中的美丽,那么就从坦荡的心境;开阔的胸怀来应对生活中的酸甜苦辣。让原来*淡的生活焕发出,迷人的光彩。报答不一定要奢华,感恩不一定要轰烈。只有那颗真挚的心,就不经足够了。

  母亲一生操劳;她孜孜不倦;尽心尽力;不辞辛劳。为家做出所有的一切;让我们有一个舒适的;干净的家。感恩我们的母亲;因为;她我们更要尽力所能去努力工作。

  母亲给予我们爱的清单,谁都很难列出。因为;那清单永远承载不下;肤浅的记录。但是;我们应该感恩母亲,因为;她给了我们生命和深深的慈爱。

  爱不需要言语;而是默默的行动。这就是母亲的爱。

  感恩节!向母亲献上一束;‘康乃馨’,向母亲问候;让母亲露出灿烂的笑容,让我们和我们的母亲充盈着幸福和谐。

  祝母亲快乐吉祥!幸福安康!祝天下所有的母亲幸福快乐!安康吉祥!


写母亲的散文随笔 (菁华5篇)(扩展3)

——兰花散文随笔 (菁华5篇)

  邻居家的院子里种着一颗白兰树,从我家的阳台看出去,刚好正对着它那旺盛的枝叶。这大概是一颗老树了,长得非常高大,我家住在四楼,从阳台上看出去,却依然看不到它的顶部。

  每年到了四五月份,我只要站在阳台上,便可以看到白兰树那葱葱郁郁的树叶之间长出了一朵朵白色的小花蕾;等到小花蕾盛开的时候,空气中就会弥漫着一阵阵的清新可人的香味了。

  闻着这淡淡的清香,我总会想起以前上学的时候,每当白兰花开的时节,在学校附*总能遇到一个大约六十来岁,衣着干净整洁,看上去很有气质的婆婆提着一篮子的白兰花叫卖:一块钱能买到两朵,五块钱则能买到一个白兰花手环了。那时候,我经常会向她买两朵,然后分一朵给好友,俩人一人一朵的把它扣胸前,一起享受它那沁人心脾的清香,心情也随之快乐起来。伴着阵阵的清香,那炎热的夏天似乎就没有那么难以忍受了,甚至连*时觉得枯燥乏味的课堂,也变得有意思起来。

  向婆婆买花的次数多了,逐渐就和她熟了起来,有时候我买两朵她会多送我两朵。我不好意思要,担心她会亏本。她说没关系,她不会亏本的,因为她所卖的白兰花都是她自家的白兰树上长的,不需要成本。她喜欢白兰花的香味,所以在院子里种了两颗白兰花树,可能照顾得好,这两棵树长得很快,才几年时间,就已经又高又大,非常茂盛了,开出来的花香味也特别浓。每年花开的时候,树上就满满都是花儿。她拿出来卖的花儿,都是她亲自挑选过才从树上摘下来的,非常新鲜。她说见我那么喜欢,很乐意多送两朵给我。我问她:“您那么喜欢白兰花,为什么要把它们摘下来呢?让它们长在树上,天天闻不是更好吗?”她笑了,说:“白兰花开了以后,即使不摘下来也是要掉的。我把它摘下来卖,一方面能赚点零花钱;如果卖不完,也可以把它送给喜欢它的人或者晒干后泡水喝,怎样都比掉在地上浪费了的好。另一方面,摘了以后,树上又会有新的花儿长出来,只要是在花期内,我天天都能闻到它的香味。而把摘下来的这些卖给喜欢它的人,让更多的人闻到它的香味,也总比让它直接在树上凋零好。花儿这么香,就是为了让人闻的。”

  也许是天性爱花,又也许是受婆婆这段话的影响,从那时起,我对各种散发出香味的花儿都有一种难以言喻的感情,只要见到,总喜欢闻闻它们,以免它们留下遗憾:一朵香花的香味如果没被喜欢它的人闻到,那么它散发出香味来又有什么意义呢?

  我想:明天,我要去邻居家捡几朵凋落的白兰花,或别在胸前,或串成手环······

  种兰花是一种舒心的劳动,使人勤劳致富,鉴赏兰花更是一种美好的享受,使人陶冶情操。

  兰花是兰科植物的总称。别名兰草、兰华。兰花是多年生常绿草本。根簇生,肉质,圆柱形。叶线形,革质。兰花和梅花、牡丹、菊花等被誉为我国十大名花。兰花喜温暖,湿润的气候,每年早春由叶丛间抽生数花葶,每葶顶上开一花,幽香清远,浸袖袭衣。一花在室,满堂飘香。无花之时,娇艳绰约,葱秀倩蔚。其色、叶、形、姿等都使人们情有独钟。我国江南一带称之为“香祖”、“国香”、“空谷佳人”、“天下第一香”。二千多年前,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曾这样赞美过兰花:“兰为王者香草”,“芝兰生于深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困穷而改节”。著名诗人屈原在《离骚》美誉兰花:“秋兰兮青青,绿叶兮紫茎”。人们常以“金兰之章”喻诗文之美,以“金兰之交”喻友情之深。不少人还喜欢用“兰”来给自己的子女命名。据《左传》记述,郑文公的妾燕生下郑穆公,就取名为兰。《风俗通》记载,汉代宫廷里有一种礼节,尚书每次进朝时,要“怀香握兰,口含鸡舌香”等。

  据植物学家说,当今世界约有兰花2万多种。在我国已知的兰科植物有1000多种,可以说我国是兰花资源最丰富的国家。

  兰花分为气生兰和地生兰两大类。气生兰又称热带兰,泛指兰科植物中分布于热带地区的种属。热带兰的特点是气根发达,附生于热带森林的树干或岩石上,叶阔花大色艳。在五指山、尖峰岭和三亚市抱龙岭、,甘什岭的热带雨林里可见一片片的兰花依次寄生在那高大的古枫古榕等大树干上,有的攀延在岩石上,有的横挂在半空中,形成一个悬在林中的兰花园。

  地生兰,又称*兰,按其开花期可分为春兰、夏兰、秋兰和冬兰四大类。

  我国栽兰历史悠久,早在春秋末期,越王勾践已在浙江绍兴的诸山种兰。但总的看种兰始于宋,兴于明,至清则进入昌盛。

  兰花的观赏价值极高,其香袭人,其色迷人,其形引人,其叶醉人。兰花之香清烈而不蚀,醇正而远幽,似有若无,如*似远,妙不可言。兰花之色纯朴淡雅,色泽鲜明,是忠贞、高洁的象征;兰花之形仙姿逸韵,静肃而无孤,冰清而无寒;赏兰先赏叶,叶茂花时繁。兰花之叶仪态优美,弯曲下垂,俯仰自如,神态似人,微风吹拂,一摇三摆,悠然自得,妙不可比。难怪古人十分钟情兰叶,“惜叶犹如惜玉环”。

  兰花高洁淡素。春夏不与桃李争艳,冬季不因霜雪而变其颜色。自古以来人民给它戴上顶顶桂冠。有的把兰花、菊花、水仙和菖蒲列为“花草四雅”,把兰花、梅花、竹子和菊花称为四大名花,并列为“四君子”。历代诗人、墨客都以诗词歌赋来赞美它,用彩笔描绘它。为它写下了一篇篇千古绝唱。“春晖开紫苑,淑景媚兰场。映庭含浅色,凝露泣浮光。日丽参差影,风传劲垂香。会须君子折,佩裹作芬芳”。唐朝唐太宗这首《芳兰》诗,对兰花作了生动的描述,读后使人对兰花更加喜爱和钟情。

  兰花尤以春兰为胜。春兰体态优雅,气宇轩昂,花开艳丽,幽香清远,临风摇曳,婀娜多姿。春兰中的龙字、宋梅、万字、集圆更占尽风光,被国人称为*兰花四大名种。它们均出于山青水秀的浙江。其中龙字是四大名种中的艳花。

  野生兰花多分布于连绵起伏的山岭,荫天蔽日的原始森林,流水淙淙的溪边河岸,陡峭耸立的岩面石隙山谷之中以及雾浸露沾的落叶覆地。这地域都是兰花生长的美好的环境。真可谓“古木无语抱幽贞,兰生深谷自芳芬”!在三亚的热带雨林中,处处可见野生兰那美丽的芳姿。是开发生产兰花的好地方。最*花农开发的万代兰、石斛兰、文心兰楚楚动人。只要我们在保护的前提下加以大力开发,三亚的兰花产业会焕发出更加美丽的丰采。

  和煦的阳光里,木兰花开,灿烂而鲜活……

  冥冥中为一个追求而默默努力三年,最终却不得不转身面对残酷的事实,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它渐行渐远,而我,只可以呆在原地,连追赶的机会都无法给予。

  曾经,在高三那黑暗的一年中,我用它照亮起我整个世界,是我前进的全部的动力,不管有多么辛苦,不管有多么的委屈,只要想起它,我就可以努力微笑;

  曾经,我是那么骄傲的拒绝亲*它的机会,因为我是那么自信,六月以后的我会以一种全新的姿态投入它的怀抱;

  曾经,我是那么相信有付出就一定会有回报,只要坚持,就没有到达不了的彼岸。

  可是现在我不得不常常问自己,是不是太想要得到一样东西抑或是太想要实现一个追求,往往结果总是令人扼腕。

  进入师大并没有应有的兴奋,山清水秀的师大不是不美丽,木兰路上的木兰花不是不娇艳,而我不是不爱师大,只是,我依然小心翼翼的保守着那早已碎成一地的,曾经的梦。

  不大不小的落差,不大不小的鸿沟,让我有着一份不大不小的淡定,游离在各种活动之上,各种人物之中,许多事,触碰到了,仅仅是触碰到了。刻板的喜怒哀乐,却无法传递到内心,此时此刻的内心,静的像一滴水,只是不知道要落在何处。

  在师大的日子,就这般静静地流淌,不在乎目的地,因为无法到达,沿途没有风景,有的只是一份空灵,一份失去实现理想的真空,一份叹息下掩盖的沉沉的不甘。

  真的一切都结束了吗?

  真的所有的努力都完结了吗?

  真的落幕了吗?

  真的……

  无意间,看到昔日的同窗,在空间中留下的些许照片,"我的大学","我的大学生活","我的大学一角"……我的,大学,我的,梦想,每一张照片上她都笑靥如花,每一张照片上樱花都在怒放,每一张照片上那儿都是这般美丽,

  这就是我曾经日思夜想的吗?可惜每一张照片上都不可能有我的点点踪迹。终于,再也无法忍受这莫须有的嘲讽,重重的合上电脑,失声痛哭起来……泪水中终明了我的曾经的梦或许真的该醒了,或许真的不应该再以淡定为借口而继续沉沦,或许高考结束后一直被我紧紧捂着的伤口应该要感受到阳光了,仿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好起来,而不是一直不动声色的淌着血色……

  于是,鞠一捧清水,洗去脸上的点点泪痕,告诉自己要微笑。

  逸夫图书馆中,于一角临窗的位置静静地坐下,捧着一本此刻最爱的书,细细的品读,偶尔疲倦时,抬起头,望望窗外,一片绿茵茵的草地上或三三两两的人热烈的讨论,或一人默默地读书,偶或一两对情侣幸福的微笑。阳光柔柔,照在草坪上也照在我的心里,我不由自主的嘴角上扬,好美!

  至善楼里,钟爱于一个相同的位置,经久不变,或随着老师的课程认认真真的上课,或随着自己的安排安安静静的自*,晨曦而进的至善楼,每次出来,都有着一份不大不小的收获,好充实!

  桃子湖畔,弯弯小桥架于其上,柳条垂岸,偶见一二垂钓之人,偶遇一二摄影之人,或和同伴围坐谈古论今,或寻一僻处高声读着自己所热爱的一切诗文,不经意的抬头,一熟悉的身影翩然而至,微笑,好巧哦!

  励德楼中,灯火通明,后台的我紧张不安,悄悄的将幕帘拉开一条缝隙,台下黑压压的一片,本不安分的心更加剧烈的跳动起来,深呼吸,深呼吸……随着主持人的报幕,越来越*,越来越*,终于,挽着同伴的手踏上了舞台,俨然一副慷慨就义的摸样,心已经在嗓子眼上盘踞多时,可是当第一束灯光打在身上时,却奇迹般的*静下来,反而自信满满……阵阵掌声中,挽着同伴的手下了场,擦肩而过的她,回头一脸灿烂的笑容,好精彩哦!

  师大的日子还是这般流淌,可却不再是静如死水,有欢笑,有紧张,有着各种各样原本应该有的精彩,一切都没有变,变得只是自己的内心,那一滴水的内心,此刻早已投入师大这博大的浩海中。

  第一次这般虔诚的走在以走过千遍万遍的木兰路上,只因为一路木兰花开,一路赏心悦目,虽然这赏心悦目中偶尔还残留着一丝樱花的影子,可我却不再逃避,不再畏惧,而是选择勇敢向前,勇敢地在这美丽的师大中重拾起追求梦想的执着,勇敢地在这美丽的师大中再一次托起我整个世界和一个光明的未来!

  你家有兰花吗?我家就有一株很漂亮的兰花。那是春节的时候婆婆和外公买来的。我非常喜欢这株兰花。

  每次我回家第一眼就能看到客厅的尽头的那一株盛开的兰花。这株兰花的叶子是带状的,像一把把长长的宝剑,还像一个个绿色的卫士,护卫着娇嫩的兰花。兰花从远处看,好像一朵朵盛开的、淡黄色的玉兰花,只不过花要小很多;从*处看,花芯像一张张张开的鸟嘴,里面仿佛还有一个舌头,好像在说:“我饿了!我饿了!”我家的兰花没有太浓的香味,但仔细闻一闻,会有一点淡淡的清香。

  我爱兰花,爱它的优雅,爱它不张扬,爱它给我们家带来了春天的气息。

  我家养了一盆兰花。

  自从它进了我家的门,我就像被它迷住了一样。刚进门的第一天,我就睁着眼睛观察着它:五片蝴蝶似的花瓣被一朵小小的花蕊衬着。远看,像一只花蝶停在一朵花上;*看又像披着紫色外套的女孩。这朵兰花好像一位傲气的公主,无时无刻地“巡视”着自己的“城堡”。刚买来时,我不知道放在哪。我看见了阳台,我家的阳台,通风好,地方大,晒得着太阳,放在这最合适不过了!于是阳台就成了这盆兰花的“小区”了。而且,放在阳台上,不论在家里的每一个角落,都有沁人心脾的香味扑鼻而来。

  据说,它是*的传统名花呢,古人还说:“兰之香,盖一国”,所以兰花还故有“国香”之称,爸爸还告诉我,兰花可以理气明目,是一种疗效繁多的药材。

  正是因为它这样珍贵,所以我照顾它特别细心,有黄叶时,我会用小剪子细心的裁剪,然后仔仔细细地照顾它,生怕它长不出来。

  每天我放学回家,都会看看它。因为我爱它,我爱它的高洁和美丽。


写母亲的散文随笔 (菁华5篇)(扩展4)

——夜的散文随笔 (菁华5篇)

  会不会因为信纸太小而苦恼,数不尽的情绪写不完的故事。

  蜜水太淡,淡出了苦。回忆不给沉醉的机会,即便是一秒钟的犹豫,也会漏掉几分思念。我也怕,笔中的墨会枯竭,如果那样就算有再多想说的话也会终止于此。

  我在的地方黑夜不曾见过群星,唯一能照亮孤夜的,唯有手机屏幕的荧光。

  秋初的风把我带出这条陪伴我许久却依旧陌生的街。路人每天都再刷新而少有重复,我怎么敢说熟悉。

  孜然味重的熏鼻,多少人用酒精麻醉灵魂,嗅着油烟把悲哀生咽,天南地北五湖四海无所不谈,可又能大笑几声,不过是趁着酒劲把过去的所有喜乐一并吐出,而后梦醒则又是几声哀叹。孤寂撑起的繁华在月夜下多么不堪。

  或许只有温暖的被褥能给我丝许的熟悉。

  羡慕的东西有很多;

  就像候鸟,尽管一生有很多时间都在迁移,可却从来没有被严寒侵凛。如果我也是候鸟,我愿用我半生颠簸换我一生不曾碰及寒冷,就算会有美到窒息的雪莲在盛开,就算腊月飞雪壮丽的难以想象,就算风雪后的彩虹最耀眼。都可以不要。

  我说候鸟在害怕,只会逃避。后来,我对自己说,因为没有经历,所以没那么多狼狈,更不会让憔悴放肆。

  再到后来,才知道,那是羡慕不来的童话,连嫉妒都说“好笑”。

  那是苦涩,叹的出口咽不下喉。

  时间开的玩笑太大,却只能硬着头皮迎合着。

  其实;

  是怕被遗忘吧。

  起风了,又是一年肃秋。还没来得急穿上外衣,皮囊就已被秋意肃杀。

  深秋的夜里,总归藏着太多不可言语的故事。

  有时候也说不清自己是不是已经到了一个能接受遗憾的年纪,貌似很多的人和事都开始有了一种泛酸的味道。也许是天干物燥引起的错觉,也许是自己在做最后的挣扎相信这是冥冥之中自有的安排。那年留下的信签还刻着斑驳的字迹,潦草又简短,后来才明白那是不知不觉中早就写下了青春的缩影。一个时代的结束宣告着一个时代的人物已成云烟,不起波澜,不惊涟漪。

  岁月悠悠,夜月匆匆。

  我发现自己开始疲于挣扎,安于妥协。不关乎对错,世上本就无对错可言,所有能用认知定义的对错都是非意识失衡状态下的谬论,而意识是不可被定义的虚无。不关乎年龄,年龄只是包裹生活的一层彩纸,每年能得到什么样的礼物,只取决于生活给了怎样的经历。

  - 也许争不过天和地

  也许低下头会哭泣

  也许暗涌早已翻腾了我的心里

  别问我为什么愿意

  与现实做最后的邻居

  不败的时光可曾鞭笞着你放弃

  在尘世谁不是活的如一蝼蚁

  若你某日还会记起

  那些再也回不去的梦遗失在人海里

  别难过 随它去

  即便生活

  从不被温柔以待也要含笑合掌回之以礼 -

  “谁不曾爱上自由,谁不曾独上高楼,谁不曾为梦放手,谁不曾孤独行走”这是偶然间听到的一句歌词,张扬的旋律与歌词恰到好处的入场,立马就攻陷了我严守的城墙,我像是一个望着失守的城隅被兵临城下的将军,无处可逃。

  夜深了,又是一次梦靥。还没来得及穿上外衣,灵魂已开始隐隐不安。

  她的床摆设的位置有些特别,靠着窗户。

  很多年前,她严重的内风湿让她不能和正常人一样经常下地行走。

  每晚她总面容安详,微笑柔和的坐在床上看电视,那是她一天中最享受的时刻。

  床头柜上的电话线连着出门在外的老公,特殊的日子,老公准会打电话和她唠几句家常。

  这个*安夜更不例外,老公在电话里絮叨个没完,问到女儿美美时,她拿手在床前一比划:“这么高啊,和我差不多,就是脾气越来越倔强,爱和我顶牛呢。”

  老公好像看见似地乐呵呵的:“女孩长成大姑娘了,青春期得顺着她性子摸啊。”

  她轻轻说:“嗯,你放心吧,还算通情达理,我挂了哈,她快下晚自*了。”

  天很冷,寒风陡峭,她*惯性的望向窗外,用目光迎接夜里回家的女儿,是她想向女儿传递一种踏实的温暖。

  “美美早该到家了,怎么还没回来?”她反复循环的看着电话上的时间,暗想,“不会有啥意外吧?”

  想到这里,她不觉紧蹙眉头,探起身子,伸出期待的脖颈在窗外高高扬起。

  时间悄悄过去了几分钟,她的胸口剧烈的起伏着,眼里闪烁着细碎焦急的光亮。

  时间又过去几分钟,她着急得心尖儿微微颤抖起来了,泪光盈盈。

  张望中,急切盼望中,猛然松口气,整张床随着她的情绪往下一沉,女儿回来了。

  “妈妈等急了吧。”美美灿烂的朝她笑着,兴高采烈的解释,“今天*安夜,学校附*的苹果好俏啊,下自*没买到就多跑两条街,专门为你买的,想祝妈妈早日康复,**安安。”

  窗外,不知什么时候飘起雪,她接过女儿手掌心里的苹果,心里却感觉异样的暖和。

  天空的颜色渐渐暗下来,抬头看去,重重地压在我的头上。

  街上的人不多 ,走在冷风中,唯一陪着我的,只有这路旁几棵高大的树木。

  我似乎闻到淡淡的栀子花香,不浓不烈,刚刚好 弥漫在空气中,清新,淡雅,倒也给这寂寞的夜增添了几分色彩。

  戴着耳机,听着歌,脚步凌乱地走着。

  我不知道我想去哪,只是想出来走走。我不知道我该往哪去,只是觉得心里有点累。

  闭上眼,我闻到一股熟悉的柠檬味的香气,仿佛你就在我身边。我停下脚步,却始终不肯睁开眼睛,因为我怕,我睁开眼时,会发现你其实根本就不在。

  想起了那把吉他,背在你的身上,好想再看看你弹吉他的样子。

  好像再看着你,抱着吉他,深情地弹奏,然后跟着旋律轻轻地唱,我也偷偷地跟着你唱。

  冷冷的夜,只有我一个,心里空空的,又好像心里是满满的,装的全是你。

  我继续向前走,抬头看了看空中闪闪烁烁的星,心想,那一颗最亮的会不会是你。

  放心,即使你不在我身边,我都会记得,那年,有个背着吉他的男孩子 站在我面前,对我说“这首歌只唱给你听”。

  起风了,又是一年肃秋。还没来得急穿上外衣,皮囊就已被秋意肃杀。

  深秋的夜里,总归藏着太多不可言语的故事。

  有时候也说不清自己是不是已经到了一个能接受遗憾的年纪,貌似很多的人和事都开始有了一种泛酸的味道。也许是天干物燥引起的错觉,也许是自己在做最后的挣扎相信这是冥冥之中自有的安排。那年留下的信签还刻着斑驳的字迹,潦草又简短,后来才明白那是不知不觉中早就写下了青春的缩影。一个时代的结束宣告着一个时代的人物已成云烟,不起波澜,不惊涟漪。

  岁月悠悠,夜月匆匆。

  我发现自己开始疲于挣扎,安于妥协。不关乎对错,世上本就无对错可言,所有能用认知定义的对错都是非意识失衡状态下的谬论,而意识是不可被定义的虚无。不关乎年龄,年龄只是包裹生活的一层彩纸,每年能得到什么样的礼物,只取决于生活给了怎样的经历。

  - 也许争不过天和地

  也许低下头会哭泣

  也许暗涌早已翻腾了我的心里

  别问我为什么愿意

  与现实做最后的邻居

  不败的时光可曾鞭笞着你放弃

  在尘世谁不是活的如一蝼蚁

  若你某日还会记起

  那些再也回不去的梦遗失在人海里

  别难过 随它去

  即便生活

  从不被温柔以待也要含笑合掌回之以礼 -

  “谁不曾爱上自由,谁不曾独上高楼,谁不曾为梦放手,谁不曾孤独行走”这是偶然间听到的一句歌词,张扬的旋律与歌词恰到好处的入场,立马就攻陷了我严守的城墙,我像是一个望着失守的城隅被兵临城下的将军,无处可逃。


写母亲的散文随笔 (菁华5篇)(扩展5)

——成长的散文随笔 (菁华5篇)

  如花的春季,阅读辉煌的明,如水的心境,阅读幽静的岁月;如雪的灵魂,阅读奇妙的童话;如梦的岁月,阅读丽人生。

  生活是什么?是欢笑,是泪水,是美妙的花,是苦的酒,是轻松得不再轻松的甜歌,

  是沉重得不能再沉重的脚印——

  小学时,我的成绩特差,上课经常走神,考试总是不及格。有一次上数学课,数学老师让我做一个简单的解答题,而我却无从下手,老师气愤的在我面前扔下一句:“呆脑子!”顿时,教室里响起了同学们的笑声。那一刻,任同学们的取笑在我耳边回旋,我幼小的心灵差点崩溃。

  我狼狈的冲出教室,一路小跑冲回家,妈妈听了我的事情后,脸色顿时青了。然后她抚摸着我的头,严肃的说:“孩子记住,只要努力,别人有的我们也会有。”妈妈讲完这句话时,我分明看见她的眼圈湿润了,这是我出生以来第一次看见妈妈哭,从那一刻起我记住了妈妈的话,我不再让妈妈为我流泪。

  从那以后我每天拼了命的在学。上课如果走了神,我就会在自己的手掌上写个“心”字意思是要提醒自己专心致志。别的同学能用一分钟学会的知识,我学不会,那么我就用十分钟,一小时,直到学会为止。

  就这样,我凭着这份苦劲和勇于尝试的'精神,在期末考试中有倒数上升到正数第三。我的进步,使老师和同学们吃了一惊,他们想不到原先一个“呆脑子”的人,竟然能取得如此惊人的进步。

  当我从老师手里接过鲜红的奖状时,我的眼泪不知不觉流了下来。我终于用我的不断尝试证明了我不是一个“呆脑子”。

  我拿着奖状跑回家,小心地递给妈妈。顿时,妈妈傻了眼,等我回过神时,妈妈已经紧紧的把我抱在怀里,嘴里颤抖地说:“你做到了,你做到了。”

  那一刻,我的心里彻底明白了,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再去尝试。其实失败就是成功的开端,只有在失败中成长,在失败中尝试,才能经受住暴风雨的袭击。

  脚下的路还很长,既然已经踏上了人生的航程,就不可拒绝让步;既然已选择了远方,就不要停留;既然风帆已扬起,就不要拒绝起航。让我们在尝试中健康成长,让我们在不断尝试中走向成功吧!

  光阴荏苒,儿子已经长成了一个健壮的大小伙子。看着他在身边慢慢的长大,心里有些喜悦又似乎有些失落,他再也不是在我面前撒娇的乖小孩,他有了自己的主见和思想。

  或许是我那时候,青春时期懵懂的无知,在本该享受青春好时光的阶段,轻易把婚姻去付诸,自然也有了“新生命”的到来。

  儿子是不足月从肚子里面,“呱呱”落地的。虽然没有经历过生孩子的痛苦,但是却刻骨铭心,体验麻药过后的切腹之痛。孩子那一刻睁开眼睛,看我的眼神是透彻无邪,也就那个时候开始,我也有了当母亲的自豪感。喜欢他明亮的大眼睛,长长的眼睫毛,和圆乎乎的大脑袋。

  儿子从小的时候,就长得讨人喜,不仅是他长着可爱的漂亮娃娃面孔,还有他的头部中心,是三个“旋”,呈“三国鼎立”,老是引起乡里乡亲人的好奇。听老家的老人说,头部有两个“旋”的孩子聪明,性格也较烈。那时候,我就想,自己的孩子长着三个“旋”,那将来长大后,是“蠢才”还是“奇才”呢?!

  儿子生下来以后,很少哭闹,性格很乖也安静,大人干农活的时候,只要给他一个小玩意儿,他都会兴致勃勃的玩上几小时。他安静的时候,如果不留神,你都会忘了他的存在。

  他八岁的时候,随着我们在异乡的发展,我们把他接到了自己的身边,与我们一起生活。记得他刚来我们身边上一年级的时候,连最起码的自理能力也不会。那时候,我还在日企就职,经常倒班。因没空照顾他,就每天早上五点钟,把他喊起来,锻练他学会穿衣服等方面的自理能力。慢慢的,孩子接受能力很快,不久他就能独立完成好多力所能及的事情。只要我一个动作,和一个眼神,他都会很快的适应和跟上我的节奏。

  记得,当时我们的住处离学校很远,每天要过几个红绿灯,走快一小时的路程,才能走到他的学校。那时候,我给他配了一把钥匙,挂在他的脖子上,自从送了他两次学校以后,就让他自己独立跑着去上学。有同事说我们做家长的胆儿大,也不担心孩子在路上出什么意外。其实现在想想,当时确实没有尽到做父母的责任。每次下雨的时候,也都赶上我还没下班,儿子都是自己淋着雨跑回来。

  儿子的父亲,因自己也是从小独生子的缘故,家务活也不会做,这也让他有了让孩子学会做家务的理由,他说小孩要从小锻炼,不能像他这样,所以他在家的时候,经常使唤孩子干这个干那个的。他出差的时候,那时候,教育和管孩子的生活起居,我都一个人承担下来。他很乖,可能是他从小性格温顺的缘故,在你干家务活的时候,他都会搬个小凳子,在旁边坐着,默默的陪着你。

  他学*上也很自觉,每次放学回来,都会自己认认真真的把作业做好,然后自己玩自己的,也让我省了不少教育和辅导孩子学*的琐碎事。

  他在小学的六年时间,学*上是还是比较稳定,是班上的“佼佼者”,他经常参加竞赛,获得大大小小的奖状。在他顺利升入初中快班的阶段,他的懵懂青春期,开始在悄悄的发芽和生根,他的叛逆性格,也逐渐让我感到无助。

  青春期的他,身体和面孔,也随之在发生着惊人的变化,从最初的还算正常体重的孩子。他的好胃口,再加上好体质,还有他那宅在家里的*惯,使他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胖墩小子。儿子的身体是比较强壮,肩膀也宽实健硕。他的面孔,嘴唇冒出来毛茸茸的一点小胡须,他的小男人特征,在惊人的拔节和成长。原本明亮的大眼睛,因他的*时学*上的用眼不当,配上了度数不浅的镜框,看上去,他的眼睛又好像变小了许多,再也看不到孩童时期的天真无邪。叹息,那个安静可爱的小男孩,在记忆中渐渐远去了。

  上了初中以后,儿子的学*成绩,不再像小学时期,那么*稳。经常时好时差,不知是他天生聪慧,还是中考前半个月的冲刺,他侥幸地考入了我们当地一所重点高中就学。

  转瞬间,他现在又是一名高二的学生,他的成绩照旧时好时坏,每天还是在悠哉悠哉的过着每一天。他的梦想是以后当一名法官,做人民的好公仆,他能否会实现他自己的理想和目标呢?真的为他担心,明年的七月,是他主宰命运的关键期。

  此时此刻,列车还在飞驰,而我却没有入梦。突然想起“时光,时光你慢些吧,不要让我们变老了”这首歌。我想,我们终究会老去,孩子也会有一天成了我们。愿在他的人生好时光里,能用心去拼搏,成就他自己的人生梦!

  前些日子回家,路过我曾读书的小学。带着回忆的心态,决定再去看看。

  在公路边远远地望去,引入眼帘的是雪白的瓷砖上刻着几个大字: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旁边是*爷爷的肖像。记忆中建校时,那里是没有什么宣传栏的,也就是用水泥涂成的粗糙墙面,为了好看,还曾用粉笔画了一副黑板的轮廓,充当起了板报的角色。而里面的内容则是用来表彰好人好事或者成绩优秀的学生。只是当时年小的我们也想在那上面表现自己,常会在放学的时候偷偷的在哪些红色的字体下面偷偷的写下自己的名字,到了第二天上学的时候再去涂掉。

  板报下面则是十几步长长的石梯,记忆中没什么变化,只是历经了许多风雨,被无数的人陆续走过,表面易磨损的凹凸不*,轮廓已有不同程度的损落。石梯的左右都是短小的阶梯,各有一副不锈钢的大门把守学校,只是这些门常年都没上过锁,因为学校操场就是一个娱乐的地方,村委会选举、开群众大会,打球也通常都会那里。

  边而公路的另一边的不远处,竖起了一面墙,上面还盖了顶,有点像现在城市里的公交站台。那里曾是村委会的宣传栏,上面用粉笔写了许多关于党的号召和文件,许多曾经的优秀板书也出自那里,据说那里曾有许多板书都是我们学校里的老师去写的,文笔工整对称。那时放学后,我们常常会都留在那里玩耍——纸飞机,扇烟牌、下雨时也可以用来躲雨。只可惜,现在那里只剩了一片杂草和早已被风霜腐蚀不清的字迹,显然,它早已被遗弃了。

  打开大门进去,除了墙面重新装饰过,其他的似乎都没什么变化。教室的格局都还未改变,只是现在不需要自己搬课桌了,学校里都统一配给了,然后六年级也给撤了。*看了我们当年坐过的教室,回忆顿时涌上心头。

  一九九六年,在这所学校里,开始了我的求学之路。记得才去上学时,操场都还没修好,由于车子无法上去,沙子、泥沙都是靠人力背上来,然后倒在操场上,形成了大大小小的小山丘,为此不少年龄小一点的同学都会摔,摔了之后就会在旁边哇哇大哭,以至于老师后来说下课不准出去玩,我也摔过几回。下课后,老师一一护送我们离开,后来操场在我们放暑假时加紧赶工,在那个暑假就修好了,只是,在上学的前几天,我到学校去玩,不小心踩进了操场,一个大大的脚印就印在上面,水泥还未干,我慌慌张张的就溜了…….

  而现在,能记住有关它的事情已经没几件了,差不多听妈说,我二年级的时候拿过班上第一名,然后当时的班主任奖励了我一个新书包和奖状,书包背了一学期就烂的不成样子了,奖状贴在大门上被风不知道吹到哪里去了。但这之前我记得好像还挨过打,当时也没有老师不能体罚学生这一说,只是记得父母们常伴在嘴边一句话儿:黄金条儿出好人!现在想起来,都有点渗人:犯了重大错误、简单不能再简单的语文、数学题做错了等等,都要体罚。错一个打手掌十个;打了屁股一个,看我们选择。而我不想选的结果是老师直接把我裤子一提,撅在凳子上,痛痛快快的打了个够!最后还被罚站在教室外面,要想好了为什么挨打,想好了才能回去。

  离学校的不远处,有一座桥,有很悠久的历史了。自我记事起,它就一直屹立在那里,经历了一次大地震也完好无损。在新公路改造前,桥与地面几乎是现在的两倍,当时桥的两边都没加防护栏,只有每隔五十厘米就铺了一大块笨重的大石,石头表面还凹凸不*,走起路来还摇摇晃晃的。放学时,那里就成了我们的娱乐地,胆子大的,就在桥上面跑步,胆子小的就在桥洞下面钻,我也不知道当时怎么有那么大的胆子,索性就在上面跑步。而攀爬桥下面那些岩层的场景,到现在还记忆犹新。后来桥改进了,也加了防护栏。不过是我们已经离开了几年之后。也才知道原来那座桥主要作用是用来输送水给对面的农夫灌溉庄稼。

  当时小学教师匮乏,一名老师不得不担任其他几门课程,而差不多是一名老师就负责了一个班的全部责任,这门课上完了马上就来下门课,如果老师太专注的话,那么这一个上午就成了一门课程。到了千禧年之后,状况就好多了,老师也不那么辛苦了,但也是错综教课,一个老师往往是负责了这个小学一至六年级的同一门全部课程。现在可能早已改变,但是当时的我们,早已*惯了看同一张脸讲述的不同世界。

  有意思的是,学校的初期我们是没有铃声系统的,上下课就老师说了算,而没过多久,不知道谁(可能是校长)从哪里弄来了一个空铁圈,像是在下水管道给锯出来的,长度约十厘米,黑褐色的,然后找了一根铁棒,就是一根很长的螺丝杆,用头的那边敲打铁圈,别说,那声音比现在的某些智能铃音都清脆响亮。开始是老师按时敲打,从一到六年级,一个年级负责一周。可能是老师本来就很忙,经常误时。然后就教给学生敲打,老师负责对时,时间到了,老师挥手示意一下,坐在前面最靠窗边的同学就出去敲打下课铃声。最后老师也懒得对时了,就直接将怀表交给班上一些不怎么爱学*的学生,叫他们每天上课下课敲打铃声,有幸的是,我曾也被选中几次,也渐渐喜欢这铃声,因为这铃声以来,就又是休息的时候了。

  在那个年代,网络没有现在这样发达,甚至连手机都没有普及。而有的仅仅是一些闲散的公话超市,两部座机,一根电话线,就组成了简单的公共电话厅,而现在,几乎在所有的地方,都已找不到它们的痕迹,时代的发展已经不需要它们。而那时的学生们,他们表达情感时还是用笔和纸,将心意书写在文字的明信片里,羞答答的递给对方。特别是临*毕业时,收到的和送出的就更多了。

  每次回到家,都要彻底打扫我的房间。瓦片遮盖的房屋过一段时间就会有灰尘附着在房间的各个角落,必须彻底清扫才能住人。这次我打开了那些在角落已沉积多年的书本,有些书本已发黄,而有些作业本早已生了蛀虫。偶然看到了几本厚厚的包装盒。在时间的沉淀里它们都已干枯、页面发黄,散发出书本特有气质。打开看,是一叠厚厚的明信片,正面是那个年代最风靡的影视剧:情深深雨蒙蒙、春光灿烂猪八戒、还珠格格,西游记等等。背面则是许多同学的毕业留言,简单的话语,却传递着浓浓的祝福。

  最数我欢乐的是从三年级开始,每一学期的每一周都要花一天时间去中心小学(乡镇最大的小学)学*计算机,开始是星期三,然后星期四,最后星期五,小学的最后时间,就是星期六去了。每到这个时候,我都是最高兴的,因为上街就以意味着父母会给我一些零花钱,而*时上学每天回家是不需要什么钱的,买书本什么的父母就给包办了。虽不多,但是却够我们吃一碗凉面皮儿(一种由大米粉蒸煮而做的食物)了。但结果就是我们几乎都不用来吃凉面皮儿,全买了小吃和小玩具。吃的满嘴油腻腻的去听老师讲计算机,结果是老师的讲的啥也没记住,倒记住了“大刀肉”、“辣子杆杆”、“棉花糖”、“绞绞糖”等等这一类的小吃。现在,有些已经吃不到了,有些已成了奢侈品(辣条)。

  而去学计算机大多数的情况是父母大多会选择在那天上街去,等到下午两点钟去接孩子们,而更少的是父母没来,然后独自一人回家。但由于之前来时把钱都花光了,很多时候他们只有饿着肚子慢慢的走回去,回去已差不多下午四五点了。而我,就是属于这个少数派,差不多都是独自走回家去,走着走着,我就*惯了一个人走了,还好回到家,父母早已知道我的肚子饿了,中午做好了饭,都会给我单独盛出来一些留着,然后我就吃了饭,一路跑去找父母,也顺便告诉他们在街上发生的一些趣事。

  现在回到家,从家里到街上的这段路程,我还是*惯每次走路回家,因为在这条路上,我走了整个童年。但也由于这样,我才养成了边走路边思考的*惯。现在没事一般都不上街了,一是无聊,二是灰尘多了,还不如去看看那些没被污染的山林。

  夜仔细想想,灯便亮了。风想吹灭灯光,却吹化了成长。

  --题记

  我常常伸出手,试图切断记忆的轨道,不让它们从身旁流走。却忘了手指间的缝隙,会让所有的事情悄无声息的流走。就如成长,慢慢慢慢的改变了彼此的模样,唯一不变的是那份坚定执着的梦想。成长,一个熟悉而又陌生的字眼,随着光阴荏苒,渗透如我渐长渐壮的身体里,留下不可磨灭的永恒印记。

  童年,那是一段无忧无虑的似梦幻般美好的时光。那时的我们,可以依偎坐在石头上听长辈们诉说那永不老去的故事,可以扶持爬上山顶看那东升西落的太阳。在朝霞里欢声笑语,在暮云中追逐嬉戏。我们天真的想摘树梢上的月亮,固执的要把水里的星星收藏。没有人取笑我们鲁莽,没有人斥骂我们荒唐。因为我们都还只是孩子。从咿呀学语到蹒跚学步,父母无微不至的呵护与循循善诱的教导滋润着我:从儿时打闹到同窗学*,朋友无邪的笑容和肯定的眼神激励着我:从一字一句到整段整篇,老师深入浅出的讲解与孜孜不倦的教诲鞭策着我。我感受着这世间的*,更明白自己稚嫩的内心里所怀的崇高理想。

  灯亮着,理想也在一旁闪闪发光。

  青春,便是一段激情澎湃的似浪涛般汹涌的岁月。在最叛逆的少年时光,怀揣着无人可及的高傲与自以为是,年少的我宛如一株山

  野里的梧桐,旁若无人的生长,渴望将那稚嫩的枝条,冲出腾蔓的缠绕,成为那插入蓝天的张扬的主干,然而,狂风暴雨无情,它们一

  次又一次将我重伤。失败接踵而至。那么,我应当就此放弃、停止不前吗?不!我要在历练中成长,不断战胜失望与彷徨!当我穿过荆

  棘面朝眼光,我要向那一片属于我的蔚蓝天空呐喊:这是青春,这是理想,这是成长!

  我们在不断长大,在完成着必须经历的蜕变。我知道,时间抹去了往日的自由与快乐,曾经多少清晰的脚印在无情岁月中已模糊不

  清。但我更明白,我血管里流淌着的是青年人滚烫的热血,心里头装的是明天的太阳!为此,我必须勇敢而坚强地面对成长,执着而坚

  定地去奋斗!

  成长的辛酸痛楚,提醒着我们切勿重蹈覆辙:成长的孤单彷徨,提醒我们不再独自悲伤:成长的倔强张扬,提醒我们学会与人友

  善。所有一切成长路上的磕磕撞撞,只为了酝酿有朝一日实现理想的那一份精彩与辉煌,是那一份精彩与辉煌,让我们的成长路上充满

  光亮!

  夜已深了,熄灯入睡。成长还在继续……

  努力着,因为我们成长着!努力,汉语释义是把力量尽量使出来。力量使出来,大家都会。但何为尽量呢?

  细细读来,这”尽量“一词总给人带来一种不一定行的错觉。

  每当我们向别人求事的时候,人家一句尽量,就能把我们的希望浇灭的所剩无几。

  每当老妈要求我谈女朋友的时候,我总是给老妈一个答复:我正在努力的找着呢。

  然后,我一直在努力着。

  看来,有的时候,尽量或者努力是敷衍他人的最好的借口之一。

  这几天,我加班加点,累的要死。累到何种程度呢?

  下班回家洗个澡,直接睡觉。醒来后,洗洗脸,接着上班。饭,来不及吃了,直接在路上买了点酥饼,一瓶矿泉水,这就是一天的伙食。

  现在想来,我都有些心惊胆战自己是怎么熬过来的。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