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案教学心得体会汇总十篇

首页 / 心得体会 / |

  导学案教学心得体会 1

  随着我校《小学语文教学中“导学案”的设计与实施》课题的开展,“导学案”在我校教学中已经开始实施。“导学案”是由教师根据课标要求、教材设置和学生学*情况设计,其中 “导”指的是引导、指导,是教师辅助和引导学生在课前进行预*和课堂上自主学*的方式、方法,涵盖导学、导思、导练的功能;“学”是学生借助导学案,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课前预*,课堂内自主学*,合作学*,逐步达到让学生自主学*和主动探究的目的。我们认为“导学案”就是教师从事课堂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从而掌握知识技能,获得情感体验,人生经验、形成价值态度的一种学*方案。

  “导学案”更多地关注了学生学*的全过程,关注学生学*的有效性,关注教师教学的针对性,关注课堂师生共同成长的互动性。彰显了“学生是学*的主人,要把课堂还给学生”的教学理念。我在“导学案”的教学实践中,对 “导学案”有了一点粗浅的思考。

  一、“导学案”设计的特点

  “导学案”从教材的知识结构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独立看书、自学、思考、探究,使学生课前就对教材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及时地发现问题,完成第一次的课前预*;然后在课堂上提出问题,通过小组学*的形式,讨论交流、合作探究,并在教师的适时点拨下,完成第二次的课堂学*。这种设计,为学生自主学*、合作学*、探究学*提供了条件和明确的学*任务,使每个学生的学*时间有了保证,思考深度得到了加强。

  二、“导学案”实施中的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案”调整不及时

  通过收集调查我们发现已经成功实施“导学案”的学校都是在上课前一天,把“学案”下发给学生进行研究,对于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来说不会妥善保存“学案”,于是我们把全期“学案”装订成册发给学生,因此在实施中我们无法根据学生的学情发展和学*中存在的问题,再次对“导学案”进行调整。

  2、课前预*无法落实

  “导学案”的.学*流程分为四个内容:独立尝试、交流探秘、巩固提升、回顾反思。独立尝试即课前预*,有的学生拿到学案往往不是按要求去认真看书,而是浅尝辄止,急于做题,在概念原理都不甚理解的情况下对照例题等直接解题。有的家长看到孩子不理解题意非常着急,没有给孩子时间思考就给孩子讲题,还要求孩子完成整节课的学案,导致学生对课堂失去兴趣。

  3、课堂失去应有的魅力

  “导学案”使得学生与学生之间有了更多的交流、表达各自的意见,但同时,这样的课堂变成了师生核对答案的讲堂,学生失去了知识的一个形成过程,减少了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

  三、“导学案”实施的有效策略

  1、对学生使用“学案”的要求

  ⑴、在上课前一天,要求学生根据学案内容认真阅读教材内容,提醒学生要重点掌握的问题,激发学生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信心。

  ⑵、强化学法指导,通过文本分析,根据学生的认知水*,知识背景,预测可能出现的难点。使学生知道采用什么样的学*策略才能省时省力效果好。碰到学*过程中不懂的知识点、难以解决的问题要做好标记,第二天与同学交流或在课堂上向老师质疑。

  2、对教师使用“学案”的要求

  ⑴、教学流程因学案导学而调整

  学生之间是有差异的,预*后差异更大,因此,教师要“以学定教”,把握好教学的起点、内容、要求和节奏。对于预*之后就能掌握的,可以少讲甚至忽略,而对于一点就通的可以以点拨为主的指导,把最多的时间用在有一定难度的知识面上。

  ⑵、用“导学案”进行课堂教学时,要引导学生通过展开充分的思维活动来获取知识,显现学生思维过程中的困难、障碍、疑问和错误,寻找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及时地给予鼓励,充分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让学生的思维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⑶、用“导学案”进行课堂教学要做到“四精四必”,即:精选、精讲、精练、精批。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评必补。教师要根据教材精选学*材料,精选导学策略,精收反馈信息。优选教学方案,优化教学手段,在抓住“重点”、凸显“难点”、破解“疑点”上下工夫。

  教而有法,但无定法;学而有法,贵在得法。总之,在“导学案”实施中,教师要有较高的课堂驾驭能力,要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在学*活动中以学生为中心,以学案为载体,以提升学生学*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各种良好学**惯为最终目标。

  在教学实践中,除了抓好导学案,我还采取了以下几点作法:

  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1、走进教材,让学生直接体验作品的人文精神。

  语文课程含有丰富的情感和人文内涵。对人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对学生心灵的震撼是极其深远的。所以要把学生带进教材,让学生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直接体验作品的人文性、工具性。

  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用欣赏的目光看待每篇课文。教师应重视用文学性的语言把学生带进教材,让学生在听、说、读中体会语言文字的美。如:教学第十二单元时,由于课文涉及艺术,是学生难以体会的,所以我运用多媒体播放相关的图片,如《小马过河》、《特殊的考试》等,让体会图片表达的不同情感,由于有着亲身的情感体验,学生对课本的艺术描写更深刻,透彻,学生的人文精神得到了很好的培养。在教学中通过多种形式的表情朗读,展现课文描写的形象,抓住课文中有一定内涵的词句进行体会,落实语言文字的综合训练。

  2、走出教材,让学生扩展阅读,多实践,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

  从课内来说,每一节语文课留出3至5分钟给学生扩展阅读和本次课文相关的材料,让学生有新的感受和新的体验,语文素养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一定的提升。

  从课外来说,必须加强课外阅读和实践。语文教育是母语教育,有取之不尽的教育资源,有得天独厚的语文环境。班委选举;课前一分钟演讲;评论班级生活;开主题队会;读书、看报、听广播;参加文艺、体育、科技竞赛??都会使学生在“语文化”的生活中,体验到语文学*的乐趣,这都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好方法。

  3、注重学生的阅读背诵

  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读背无疑是积累语文素养的好方法。现代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记忆力是一切智力的基础。 朱熹曾经说过: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这“三到”是多种分析器官同时参加活动的协同作用。心理学家早有实验结论:多种分析器官协同作用的效果最好。因此读背是自悟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反复诵读才能真正体会课文的意味、情趣和文气。

  4、注重学生自悟探究 当前的语文教学,不管是老牌的“教师讲,学生听”,还是翻新的“教师问,学生答”,或是改革的“教师拨,学生转”,其总体还是以教师为中心,“喧宾夺主”的情况还是显而易见。

  其实,语文教学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去感受体验,强调的是学生的自悟探究。苏霍姆林斯基说:“我深信,只有能够去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自悟”便是学生形成自我教育的途径。在“读”的基础上,“悟”出精髓。因“文”悟“道”,因“道”学“文”。当然,学生的自悟探究,绝不能采取放羊式的自我领悟,必须在老师的引导、师生的讨论下进行。自悟探究中要有思维培养,自悟探究中要有语言训练,自悟探究中要有创新的火花。我们许多老师在新老教材的语文教学中,曾经尝试运用过“小组互动探究四步法”,也就是:1.读——读喜爱的语段;2.说——说探究的内容;3.问——问不懂的问题;4.帮——帮助解决疑难。例如:学*《小马过河》时,就是主要采用小组合作学*的方式通过读一读、说一说、问一问、帮一帮的过程,以多元的对话为模式,师生之间的*等交流,同学之间的合作探究,这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形式,使整个课堂弥漫着一股亲切、活泼的气氛。课堂上或争先发言、或点评、或小组讨论。教师在课堂上架设起一座文本与学生对话的桥梁,使学生学会了真正地学。

  从现在实施课改的课堂教学实际来看,学生的学*方式由过去那种被动接受式转变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方式,这种学*方式,不仅使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知和领悟得到了落实,还让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学生学*的主动意识、进取精神以及合作精神都得到了充分的激发和增强。但我们在提倡尊重和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同时,我们并不能完全抹杀老师“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能。

  总之,在新的课程、新的学*方式、新的教学氛围下,需要老师引领学生开辟出一片语文学*生活的新天地,在这片天地里,教师和学生将共同成长,不断进步。

  导学案教学心得体会 2

  本学期以来,学校在课堂教学模式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进行导学案的教学。我认为这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革命,尤其是在我们语文教学工作中,它的效果很明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学生自主学*为主,充分体现了对学生主体的尊重。

  传统语文课堂中,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者,学生好似知识的容器,被动的接受教师的知识灌输,扼杀了学生语文学*的个性。导学案的使用改变了这种现状,教师成了知识学*的引领者和组织者,好比战场上的统帅;学生成了课堂学*的主人,成了学*的主体。这样就会挖掘学生内在对知识的渴求,让他们由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学*知识进行转变,充分体现了对学生主体的尊重。

  二、改变和提升了传统课堂中提问的随意性和琐碎性,提高了课堂的学*效率。

  导学案中每一个问题,每一个环节,都有教师依据学生学*的实际和教材的实际进行有针对性的设置。虽然不同的`课题、课型有不尽相同的设置,但经过教师的层次性和系统性处理,会形成一个严密完整的整体和训练体系。或解读理解文本,或品味感受语言之美,或知识迁移、拓展视野,或紧扣双基、夯实基础。学生在导学案的引领和教师的指挥下一步步走向深入,既较好地掌握了知识,又提高了学*的效率。何乐而不为呢?

  三、导学案对教师的业务、集体备课中的协作意识提出了更高要求。

  如何让导学案更好的发挥它的作用,提高针对性?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当中仔细的研究教材,深入的琢磨学生,合理的设置问题的层次。那必然对教师业务素养提出更高的要求,涉及教育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变革。这必然需要我们不断的学*,提高我们自身的各方面的素质,同时多和同头教师交流、有效协作,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适应形势的要求。

  最后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千万不要让导学案固化了我们的课堂和学生的思维,成为新的课堂教学束缚,实际中应注意灵活运用。

  以上是我在导学案使用中的一些粗浅感受,和大家共勉。

  导学案教学心得体会 3

  导学案教学的探索与实践,对于一线教师而言,既是一场思想上的革命,又是一次教学方式上的革命。

  一、导学案教学实践初见成效

  目前,在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与帮助下,我们的探索与实践已经有了一点儿眉目:

  1、导学案的基本框架已确立。我们编写的导学案一般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由学*目标、学*重点、学*难点、学法指导这四方面的内容构成,第二、三、四部分依次是“课前预*”、“合作研讨”和“达标检测”。课前预*主要包括写作背景、作者介绍、文体知识、字词积累、朗读训练、初步感知等方面内容。主要是让学生积累基础知识,尽可能熟悉课文,为课堂上的合作研讨奠定良好基础。“合作研讨”部分主要围绕学*重点和学*难点设计问题,目的是帮助学生掌握学*重点,突破学*难点。课前预*部分和合作研讨部分在设计上存在明显的梯度。“达标检测”部分力求能够检测学生的学*效果,力求让学生能够在5分钟内完成。现在,老师们已经能够较为熟练地编写导学案,并逐渐显示出个人特色。

  2、导学案备课的基本流程已确立。导学案备课的基本流程即:提前备课、集体研讨、轮流主备、共同审核、师生共用。备课组内同课头教师提前备课,讨论确定新课的学*目标、学*重点、学*难点、大体思路、主要问题等方面的内容,然后其中一人负责编写导学案。最初,我们采取的是分单元轮流主备的方式。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在某段时间内,主备教师工作量过重,始终处于紧张的工作状态,不利于日常工作的运行。经商量后,我们采取分课轮流主备的方式,一方面减轻了教师的压力,另一方面,使备课组内每一位教师都能熟悉每一单元每一课的内容,并能关注到课文之间的前后联系。主备教师拟定导学案后,其他教师逐字逐句审核,认定无问题后方交付印刷,以备师生共同使用。

  3、导学案教学的基本模式已确立。导学案教学的基本模式如下:导入新课——预*展示——师生评价——合作研讨——交流展示——达标检测。上学期,我在中心学校上的展示课采用的就是这种模式。本学期,在这方面也有一点儿小小的变化,比如说采用“预*检测”代替预*展示,对于自读课文,一般小组只作一次展示。

  4、初步建立了一套评价方案。从课堂发言、小组展示、作业完成、课堂纪律、测试成绩等方面评价学生个体和学*小组,一周一总结。考核居于前列的学*小组将受到奖励。落后的学*小组组长要在全班作出说明:说明小组内存在的问题,整改措施和当前目标。

  5、导学案教学的优势已逐步显现。导学案教学的优势就是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不敢说的学生敢说,让敢说的学生会说。

  二、在导学案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们也发现了不少问题。值得庆幸的是,我们在摸索中也寻求到一些改善或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们遇到的问题:

  1、教学时间不够,教学内容完成不了。课堂教学总觉得有拖沓之嫌,有不完整之感。经过反思,我们认识到导学案上设计的问题过多,过于细碎,不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老师们讨论达成共识,认为应力求设计的导学案量小、简单、实用、有效。教读课文导学案一般不超过两大页,自读课文导学案一般不超过一页半。师生充分准备,尽可能使课堂环节紧凑。

  2、学生板演字太小、字太多,展示效果不佳。一般情况下,字太小、字太多,学生看不清楚,就索性不看了,导致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下降,甚至游离于课堂之外。我们的解决办法归纳起来就是“三提倡”“三标准”。“三提倡”即一提倡学生提取关键词,展示要点;二提倡学生使用多色展示;三提倡学生巧妙使用符号展示。同时,教师引导学生制订板演的标准:一是清楚;二是工整;三是正确。满分十分,每项各占三分,奖励分一分。每次板演后,按照标准评价打分。

  3、学生发言讲解声音不够洪亮,姿态不够大方。这个问题,王主任在去年调研时就提到过。为了解决问题,我们是这样训练学生的:第一阶段在课堂上反复要求,不断提示:发言声音要洪亮、注意仪态。第二阶段,引导学生从发言声音、表情、站姿、表达是否流畅等方面评价,由专人负责专项评价。我相信长期坚持下去,就会取得成效。

  4、学生只注重展示,不注意倾听。这样会导致课堂纪律松散,学*效果不佳。针对问题,我们采取了这样的策略:首先让学生明确倾听的重要性,让学生明白认真倾听是一种态度,一种*惯,是一种礼仪,更是一种能力。其次,多次提醒学生注意倾听,强化倾听意识。第三通过评价引导学生倾听同学的发言和老师的要求与点拨,比如:在整节课中倾听较好的小组将获得加分,反之则扣分,发言者重复别人的见解则减分。

  5、学生不注意修正导学案。学生之所以不注意修正导学案,可能是觉得听了同学的发言和老师的讲解已经知道正确答案了,没有必要修正。更重要的是可能懒惰,没养成修正导学案的*惯,为了帮助学生养成修正导学案的*惯,我们采用这样的做法:课堂上展示评价之后,专门留出几分钟时间让学生用红笔修正导学案;课后要求学生上交导学案,教师检查批改,发现问题,及时与学生沟通交流。未修正的同学予以批评,按要求做的学生予以表扬奖励。长期坚持持之以恒,学生就能养成修正导学案的良好*惯。

  6、优秀学生经常展示,展示的总是那几个学生。长此以往,优秀学生越来越优秀,而其他学生失去了发展的机会。针对这个问题,我们是这样做的:规定小组成员必须轮流展示,让每一个小组成员都得到锻炼,违反这一规定的小组将被扣分。

  7、学生不能很好地保存导学案,破损及丢失情况时有发生。之所以这样是因为有些学生思想上不够重视,行为上没有养成整理物品的好*惯。为此,我们要求学生单页整齐对折,用小夹子夹住,以免丢失。一单元的学*结束后,加封面用钉书机装订一单元导学案,封面可由自己手绘设计,亦可打印。为鼓励学生整理装订导学案,还进行过专门的评比。这样一学期下来,6个单元导学案整整齐齐,保存完整,延长了导学案的使用寿命,为*时复*和初三复*提供了条件。另外,本学期我们在月考中大量使用导学案中的原题,以引导学生高度重视导学案。

  三、对导学案教学实践的几点思考

  1、是否可以根据学情,循序渐进地推进导学案教学?有的班级程度较好,不需要老师讲解,学生就可做精彩的展示;但对于基础较差的班级,就很难完全按照导学案教学模式推进。

  2、是否可以在导学案教学与传统教学之间寻找一个*衡点?这里的传统教学指导学案教学之前的种种教学方式,其中亦有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益成分,是否可以将导学案教学与传统教学较好地结合起来?

  3、是否可以分阶段实施导学案教学要点?比如说,这一阶段可以出台学*小组组长工作细则,依据工作细则,专门训练小组长,给予小组长具体的方法指导。因为小组建设是导学案教学的灵魂,只有搞好小组建设,导学案教学方有可能取得成功。

  导学案教学心得体会 4

  在还没得到这套教学方案前。总都是老师在黑板上写画,而无所事事的我们则在下面各做个的,谁都没听,但有了这套教学案后就不同了。导学案里有丰富的内容,如:

  1,学*什么?

  2,怎样学*?

  3,体验学会。

  4,学*检测。

  而学*什么?里教我们学*目标,学*重点和学*难点,体验学*和学*检测则让我们亲自动手实践,并且导学案里的题目让我们学会思考,不依赖老师,考验我们的思维能力。导学案的题目有梯形的判定方法,让我们掌握同一底上两底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这一判定方法。

  学*重点告诉了掌握等腰梯形的判定方法并能运用还有*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如:两组对边分别*行,一组对边*行且相等等等。老师让我们分组学*、讨论,不懂得就请教老师或同学。这样我们就不会因为上数学无聊而睡觉了。

  总之,有了这导学案,我们学会了自主学*、自己思考,不仅仅考验了我们的耐性,而且还提高了我们的`思维能力。不像以前光听不想,总依赖老师解说。不会因为依赖而使大脑短路了。

  学*导学案教学心得体会

  我认为学*导学案教学可以得到以下几点体会:

  (一)我们可以及时地预*。可以对要学*的内容自己加以了解。

  (二) 可以得到自己新的复*方法。这是一个让自己独立思考的方法,和老师所讲的内容相结合的另一份收获。

  (三)这也是转化的思想,数学建模的思想,[纯教育系统范文大全-http://www.JSfw8.com/]会用分析寻求证明题思路,进一步培养我们的分析能力和讲解能力。

  (四)我们可以确立学*目标。例如:如何学*同一底上两底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这个判定方法,我们能够运用等腰梯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

  (五)让自己独立去完成一个题目,看自己能不能掌握,在做题目的过程中,自己独立完成,然后再翻书核对,看是否掌握了。不懂的可以在导学案上注明,让老师给我们做深一步的讲解,也可以与同学们讨论。

  (六) 面与面相结合,在全面掌握的基础上,对难点重点多下功夫。切忌不要主次不分,*均用力,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

  导学案教学心得体会 5

  导学案试教两个多月了,感觉导学案确实好,但只有运用得当,才能收到山东杜郎口那样的效应。怎样科**用导学案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首先,教师要用螺丝钉的精神,专研和吃透教材,设计好学案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犹如汽车的方向盘,指挥着教学的方向。方向对才可能教学成功,方向不对,只能是南辕北辙、事与愿违了。

  教学目标的设计,一定要落实三维目标,不能只重视知识技能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也很重要,它可以使学生的内心快速成长成熟,有好好学*、好好做人的内驱力。如果不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落实,学生的内在灵魂就会很软弱,只能靠外在教育管束去学*去成长。内驱力和外驱力的效果之别是可想而知的。

  其次,教师要用显微镜的精神,了解看清学生,选好学案的教学过程方法。过程和方法犹如汽车行驶的路径,影响着教学的速度。好的方法和过程可以使学生学*的事半功倍,单一的陈旧的过程和方法,往往事倍功半,甚至还会是对牛弹琴收效甚微。

  老师们也许都会有这样的经历:一个知识点,你认为很简单,课堂上同学们好像也都掌握了,可是下来一做题很多同学都不会,郁闷啊!我想这就是没深入分析学情的后果。老师们也许还会有这样的经历:一个重点知识,你教了“九十六”次了,可有些同学还是不会,无奈啊!细想想,不是学生笨,是自己选用的方法不对啊。所以,黑猫白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不管什么方法,一定要选用学生喜欢和能接受的方法和过程进行教学。

  另外,看清学生,还有助于我们编写自我检测题。不同学生的基础能力不同,所以我们设计自我检测题就不能一刀切。要根据学生情况设计不同难易程度的检测题,分发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去做,让每个学生都尝到成功的甜果。

  第三,教师要用愚公移山的精神,大胆改革教学,夯实小组合作探究环节。传统教育束缚着老师们的心和手,使老师们不相信学生的能力,不敢放手让学生自主合作学*。实践出真知,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教师们不要心急,不要担心,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与其放心却低效的包办代替的去教学,不如用心的耐心的去指导他们研讨。

  要夯实小组合作探究环节,我认为教师须从这几方面下功:

  1.公*的异质分组;

  2.课外下功,培养得力的小组长;

  3.小组分工明确;

  4.制定出合理的赏罚制度;

  5.创造出愉快的合作氛围和激烈的竞争环境。

  第四,教师要用蚂蚁互助精神,开展以生教生,共同进步的小组互助活动。在城市风的影响下,农村教育,差等生多,优等生少。培优补差的工作只落在教师一人身上,任凭教师有三头六臂也会忙不过来。如果发挥学生力量,开展一帮一手拉手活动,中等生优等生因为责任会更有兴趣更认真的学*,而且还会锻炼他们口语表达等方面的能力,差等生有了专人辅导进步会很快,这样每个人都会进步,教师也会轻松很多。

  总之,我认为,学*是学生自己的事,教师不能喧宾夺主。学案教学的核心就是让老师帮助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的做。

  导学案教学心得体会 6

  随着我校《小学语文教学中“导学案”的设计与实施》课题的开展,“导学案”在我校教学中已经开始实施。“导学案”是由教师根据课标要求、教材设置和学生学*情况设计,其中 “导”指的是引导、指导,是教师辅助和引导学生在课前进行预*和课堂上自主学*的方式、方法,涵盖导学、导思、导练的功能;“学”是学生借助导学案,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课前预*,课堂内自主学*,合作学*,逐步达到让学生自主学*和主动探究的目的。我们认为“导学案”就是教师从事课堂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从而掌握知识技能,获得情感体验,人生经验、形成价值态度的一种学*方案。

  “导学案”更多地关注了学生学*的全过程,关注学生学*的有效性,关注教师教学的针对性,关注课堂师生共同成长的互动性。彰显了“学生是学*的主人,要把课堂还给学生”的教学理念。我在“导学案”的教学实践中,对 “导学案”有了一点粗浅的思考。

  一、“导学案”设计的特点

  “导学案”从教材的知识结构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独立看书、自学、思考、探究,使学生课前就对教材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及时地发现问题,完成第一次的课前预*;然后在课堂上提出问题,通过小组学*的形式,讨论交流、合作探究,并在教师的适时点拨下,完成第二次的课堂学*。这种设计,为学生自主学*、合作学*、探究学*提供了条件和明确的学*任务,使每个学生的学*时间有了保证,思考深度得到了加强。

  二、“导学案”实施中的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案”调整不及时

  通过收集调查我们发现已经成功实施“导学案”的学校都是在上课前一天,把“学案”下发给学生进行研究,对于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来说不会妥善保存“学案”,于是我们把全期“学案”装订成册发给学生,因此在实施中我们无法根据学生的学情发展和学*中存在的问题,再次对“导学案”进行调整。

  2、课前预*无法落实

  “导学案”的学*流程分为四个内容:独立尝试、交流探秘、巩固提升、回顾反思。独立尝试即课前预*,有的学生拿到学案往往不是按要求去认真看书,而是浅尝辄止,急于做题,在概念原理都不甚理解的情况下对照例题等直接解题。有的家长看到孩子不理解题意非常着急,没有给孩子时间思考就给孩子讲题,还要求孩子完成整节课的学案,导致学生对课堂失去兴趣。

  3、课堂失去应有的魅力

  “导学案”使得学生与学生之间有了更多的交流、表达各自的意见,但同时,这样的课堂变成了师生核对答案的讲堂,学生失去了知识的一个形成过程,减少了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

  三、“导学案”实施的有效策略

  1、对学生使用“学案”的要求

  ⑴、在上课前一天,要求学生根据学案内容认真阅读教材内容,提醒学生要重点掌握的问题,激发学生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信心。

  ⑵、强化学法指导,通过文本分析,根据学生的认知水*,知识背景,预测可能出现的难点。使学生知道采用什么样的学*策略才能省时省力效果好。碰到学*过程中不懂的知识点、难以解决的问题要做好标记,第二天与同学交流或在课堂上向老师质疑。

  2、对教师使用“学案”的要求

  ⑴、教学流程因学案导学而调整

  学生之间是有差异的,预*后差异更大,因此,教师要“以学定教”,把握好教学的起点、内容、要求和节奏。对于预*之后就能掌握的,可以少讲甚至忽略,而对于一点就通的可以以点拨为主的指导,把最多的时间用在有一定难度的知识面上。

  ⑵、用“导学案”进行课堂教学时,要引导学生通过展开充分的思维活动来获取知识,显现学生思维过程中的困难、障碍、疑问和错误,寻找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及时地给予鼓励,充分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让学生的思维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⑶、用“导学案”进行课堂教学要做到“四精四必”,即:精选、精讲、精练、精批。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评必补。教师要根据教材精选学*材料,精选导学策略,精收反馈信息。优选教学方案,优化教学手段,在抓住“重点”、凸显“难点”、破解“疑点”上下功夫。

  教而有法,但无定法;学而有法,贵在得法。总之,在“导学案”实施中,教师要有较高的课堂驾驭能力,要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在学*活动中以学生为中心,以学案为载体,以提升学生学*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各种良好学**惯为最终目标。

  在教学实践中,除了抓好导学案,我还采取了以下几点作法:

  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1、走进教材,让学生直接体验作品的人文精神。

  语文课程含有丰富的情感和人文内涵。对人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对学生心灵的震撼是极其深远的。所以要把学生带进教材,让学生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直接体验作品的人文性、工具性。

  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用欣赏的目光看待每篇课文。教师应重视用文学性的语言把学生带进教材,让学生在听、说、读中体会语言文字的美。如:教学第十二单元时,由于课文涉及艺术,是学生难以体会的,所以我运用多媒体播放相关的图片,如《小马过河》、《特殊的考试》等,让体会图片表达的不同情感,由于有着亲身的情感体验,学生对课本的艺术描写更深刻,透彻,学生的人文精神得到了很好的培养。在教学中通过多种形式的表情朗读,展现课文描写的形象,抓住课文中有一定内涵的词句进行体会,落实语言文字的综合训练。

  2、走出教材,让学生扩展阅读,多实践,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

  从课内来说,每一节语文课留出3至5分钟给学生扩展阅读和本次课文相关的材料,让学生有新的感受和新的体验,语文素养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一定的提升。

  从课外来说,必须加强课外阅读和实践。语文教育是母语教育,有取之不尽的教育资源,有得天独厚的语文环境。班委选举;课前一分钟演讲;评论班级生活;开主题队会;读书、看报、听广播;参加文艺、体育、科技竞赛??都会使学生在“语文化”的生活中,体验到语文学*的乐趣,这都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好方法。

  3、注重学生的阅读背诵

  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读背无疑是积累语文素养的好方法。现代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记忆力是一切智力的基础。 朱熹曾经说过: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这“三到”是多种分析器官同时参加活动的协同作用。心理学家早有实验结论:多种分析器官协同作用的效果最好。因此读背是自悟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反复诵读才能真正体会课文的意味、情趣和文气。

  4、注重学生自悟探究 当前的语文教学,不管是老牌的“教师讲,学生听”,还是翻新的“教师问,学生答”,或是改革的“教师拨,学生转”,其总体还是以教师为中心,“喧宾夺主”的情况还是显而易见。

  其实,语文教学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去感受体验,强调的是学生的自悟探究。苏霍姆林斯基说:“我深信,只有能够去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自悟”便是学生形成自我教育的途径。在“读”的基础上,“悟”出精髓。因“文”悟“道”,因“道”学“文”。当然,学生的自悟探究,绝不能采取放羊式的自我领悟,必须在老师的引导、师生的讨论下进行。自悟探究中要有思维培养,自悟探究中要有语言训练,自悟探究中要有创新的火花。我们许多老师在新老教材的语文教学中,曾经尝试运用过“小组互动探究四步法”,也就是:1.读――读喜爱的语段;2.说――说探究的内容;3.问――问不懂的问题;4.帮――帮助解决疑难。例如:学*《小马过河》时,就是主要采用小组合作学*的方式通过读一读、说一说、问一问、帮一帮的过程,以多元的对话为模式,师生之间的*等交流,同学之间的合作探究,这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形式,使整个课堂弥漫着一股亲切、活泼的气氛。课堂上或争先发言、或点评、或小组讨论。教师在课堂上架设起一座文本与学生对话的桥梁,使学生学会了真正地学。

  从现在实施课改的课堂教学实际来看,学生的学*方式由过去那种被动接受式转变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方式,这种学*方式,不仅使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知和领悟得到了落实,还让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学生学*的主动意识、进取精神以及合作精神都得到了充分的激发和增强。但我们在提倡尊重和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同时,我们并不能完全抹杀老师“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能。

  总之,在新的课程、新的学*方式、新的教学氛围下,需要老师引领学生开辟出一片语文学*生活的新天地,在这片天地里,教师和学生将共同成长,不断进步。

  导学案教学心得体会 7

  我校倡导使用导学案已经有两学期了,在教学工作中我也开始使用了,新课改的浪潮使我在工作中不断摸索前进,为此我就多听听本校使用导学案班级老师的课,我感觉现在使用导学案收效甚微,下面把我使用导学案后的体会简单谈谈。

  一、课前预*比以前有很大的成效。

  学*语文的第一步就是让学生做好课前预*,原来没有使用导学案时,学生们拿着语文课本读到一到两遍,再写一写本课生字,就找不到可做的事情了,有很多学生都做了漏网之鱼,书本简单的批几个字,没有一点成效,而有了导学案同学们依照导学案的要求,能够自己去学*,把文中的一些字或词语通过各种方法(查工具书、问老师和同学等),批注到课本上或导学案上,这一点要在以前只有很少一部分能够做到,除此之外,导学案中的一些关于合作探究的*题,同学们也能在小组内合作交流汇报,学*效率大大增强了。

  二、课堂中角色的转变。

  原来没有使用导学案,老师用的是陈旧的教学方法,老师讲学生听,因为老师没给他们合作交流的机会,学生根本把自己的聪明才智发挥出来,所以一堂课下来老师是口若悬河,学生听得昏昏欲睡,整个课堂真是死水一滩。自从使用了导学案,把课堂交给了学生,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体,老师只起个适时点拨的作用,也就是说课堂上老师讲得越来越少,学生却说的越来越多,这样一来,课堂气氛肯定会十分活跃,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们肯定想学、愿学。

  三、减轻了教师在备课上的压力。

  在使用导学案之前,老师要一课一课地把教案详详细细地写在教案本上,费工又费时,往往写教案时形式,对教学的作用不大。现在导学案的产生,减轻了老师在备课上的压力,只要老师吃透教材在导学案上圈圈点点,认真备课就可以了。

  我的困惑如下:

  一、有部分后进生缺少自主学*的*惯,遇到稍有难度的题,不讨论、不查阅资料,也不请教老师和同学,也就是说使用导学案后学*成绩好的学生越来越棒,可成绩差的是越来越差,形成了两级分化。

  二、由于个别学生回答问题不积极,导致教学任务不能完成,一个课时的任务往往需要两个课时才能完成。

  三、课堂展示时,容易的题目争着回答,难的题目都不讲。以上是我使用导学案的浅显看法。

  导学案教学心得体会 8

  很多同仁都在研究如何设计和使用导学案,并且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顾名思义,所谓导学案:“导”即指导,导学案出自于教师,是教师根据教学的要求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的学案,本身就强调了教师的主导地位,这是不可争议的,“学”即通过导学案指导学生学会学*,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但是,我在与教师进行教学研讨中了解到,有的教师用导学案教学,教学效果却不明显,因此而产生困惑,笔者想谈谈自己的看法与各位同仁共勉!

  一、实施导学案教学首先要转变教育观念

  学校教学核心价值观,主要以学生为本,面向全体,全面发展,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质量观是教学思想的核心问题,布鲁诺在《教育过程》一书中指出:“我们也许可以把培养优异成绩作为教育最一般的目标;但是,应该弄清楚培养优异成绩这句话指什么意思,它在这里指的,不仅要教育成绩优秀的学生,而且也要帮助每个学生获得最好的智力发展。”学校学*就是为终生学*奠定基础,最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学会学*。导学案教学是教会学生学会学*重要途径。

  正确的教学观以提高教学的整体水*为着眼点,教学过程是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导学案的功能首先是导预*,学会预*是培养学生学会学*的前提,通过学生课前有目的的预*,带着问题走进课堂,促使学生变被动学*为主动学*;导学案还可以起到优化课堂结构的功能,真正做到做到精讲多练,向每节课要质量。

  二、实施导学案教学要转变学校教学的管理方式

  如果说实施导学案教学是在课程改革的形势下应运而生的教学方式,那么学校就应该从教学管理方式先行转变,一是加强控制性管理,组织教师认真学*,提高对导学案教学的认识,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措施及评价方法。二是加强指导性管理,对教师进行培训,开展教研活动,提高教师的业务水*。

  三、实施导学案教学要从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入手

  教学改革倡导变注入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然而始终也没得到很好地解决,大多数教师愿意把结论教给学生,总觉得自己得出的结论才是唯一正确的结论,很难改变把学生看成是接纳知识的容器这种理念,虽然到多数教师都在努力转变自己的教学方式,但是效果不是很明显。如何变注入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始终是困扰教师课堂教学的难题,如学会用学案教学,就可以使这个问题得到解决。

  谈到转变教学方式我们还是先了解一下导学案的三大功能,导学案的三大功能是:导预*,导课堂,导课后。

  一是导预*,预*是学生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可以培养自学能力,经过独立地阅读和思考后,能够发现问题、抓住问题本质,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很多孩子不会预*,特别是学*兴趣低下、学*成绩较差的的学生,更不能养成良好的预**惯,有了导学案,提前发给学生,引导他们预*,学生按照导学案学*目标和内容,进行预*,能够学有所依。

  二是导课堂,由于学生的认知水*不同,预*中存在的问题也不同,在课堂上学生依据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开始探讨交流,学生以主体的身份参与课堂学*,才能够获得实实在在的提高。反馈和答疑是课堂关键环节,学生通过课堂上分组讨论,协作探究,他们的学*成果和存在的疑难问题需要向老师和学生反馈,存在疑难问题的学生,通过老师和学生的答疑,问题最终得到就解决。

  三是导课后,为了帮助学生进行教材内容的梳理,培养学生的自主梳理与知识归纳能力,教师在导学案中要设计知识梳理或归纳环节。有的以知识框架、图表等结构形式进行梳理,有的思维导图的形式进行梳理,有的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课后反思。导学案中知识梳理环节的设计,为培养学生知识归纳、自主反思的*惯起到了引导作用。

  根据导学案的功能来看,教师用导学案教学,实际上也就该关了教师的教学方式。

  四、实施导学案教学要从学生转变学*方式入手

  新课改的首要目标是关注人的发展,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要求教师教学要面向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关心学生,了解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和情感体验;改变学生的学*方式,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

  自主学*,合作学*,探究性学*,是最科学的学*方式,实施导学案教学是培养学生自主学*,合作学*,探究性学*最佳的教学模式。上面我们谈到了导学案具有导预*,导课堂,导课后的三大功能,为实现互动式、交流式的合作学*,新课程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了参与学*,体验成功的机会,在合作学*中有明确的责任分工,促进学生之间能有效地沟通,在探究性学*中,通过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通过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活动,经历探究过程获得知识与能力,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获得情感体验。

  谈到转变学*方式还是先说一说导学案内容,导学案的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1、导学*目标,一个优秀的教师,要打造一个优秀的课堂教学模式,必须以学生为主导,并且与学生自己的学*目标和现有的知识联系起来,联系的越多,学的就越多。传统的教学模式,只是教师写教案,教学目标在教师的掌控之中,新课改提倡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教师提前把导学案发给学生,学生按照导学案学*目标和内容,进行学*,这样就会很好的将教师的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学*目标。

  2、导学*方法,人们常把课堂要求掌握的知识要点叫做教学重点,对学生而言叫做学*重点,把教学过程中,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的知识要点叫做教学难点,对学生而言叫做学*难点。教师在导学案中围绕重点和难点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在课堂上教师能够把学生自主学*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教会学生合作探究,引发学生问题意思,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是教学成功所在。

  3、导学*过程,我们都知道课堂教学过程指的是引导学生掌握课堂学*内容的过程。它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学生循序渐进地学*和运用知识的认识活动是贯彻于教学过程的主要活动。教师必须通过教学过程来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采用导学案进行课堂教学,教师可以把教学过程的设计转换为对学生学*过程的设计,学生根据导学案的学*内容在课堂上进行分组合作探究学*,形成认知互补,因能够顺利的完成学*任务,取得理想的学*效果。

  教师的教学方式转变了,建立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学生按照导学案的内容和要求进行学*,学生的学*方式也就得到了转变。

  五、实施导学案教学着眼于转变对学生学*的评价方式

  对学生的学*评价是多方面,这里我仅就导学案教学谈一谈课堂教学评价。

  1、采用导学案教学教师在课堂上能够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学*;对学生的学*指导得法、到位,能成为学生和课本之间的桥梁纽带,在教学活动中,发挥自己的才智和应有的作用,能和学生一起学*、探究、倾听、交流,能营造宽松、民主、*等的学*氛围,教态自然亲切,对学生学*的评价恰当、具体、有激励性,能够根据教材的重点、难点,精心设计问题,所提出的问题能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问题的提出,恰到好处。能启发学生思考,促进学生知识的构建,并能给学生留有充分思考的时间,同时注重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

  2、采用导学案教学对于学生的学*状况和学生的参与状态,学生参与学*活动中数量、广度和深度;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上表现;学生在学*过程中,是否全身心地投入;是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积极解决问题;是否敢于质疑,善于合作、主动探究并有实效;是否围绕某一问题彼此间能交流、讨论、倾听,提出有效建议;学生学*的体验与收获以及学*效果等教师能够随时掌握,有根据的、恰如其分的对学生作出评价。

  六、实施导学案教学要打造良好的教师团队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过“假如一个学校里有这样的教师群体,在这样集体中每个教师看来,全校的成功占第一位,而他班级的成功占第二位,至于教师个人的成功只放在第三位,那么在这样集体里才会有真正的教育工作”。马卡连柯这段话精辟的阐述了教师团队的重要性。在教学改革不断向深入发展和新课改益见卓效的今天,一所学校里不可缺少的是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名师,但更重要的还是需要一支由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名师领衔的教师团队,导学案的形成需要教师集体的智慧,通过集体备课,分工合作来完成,一个优秀的导学案必须是教师群体智慧的结晶。

  导学案教学心得体会 9

  随着我校《小学语文教学中“导学案”的设计与实施》课题的开展,“导学案”在我校教学中已经开始实施。“导学案”是由教师根据课标要求、教材设置和学生学*情况设计,其中 “导”指的是引导、指导,是教师辅助和引导学生在课前进行预*和课堂上自主学*的方式、方法,涵盖导学、导思、导练的功能;“学”是学生借助导学案,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课前预*,课堂内自主学*,合作学*,逐步达到让学生自主学*和主动探究的目的。我们认为“导学案”就是教师从事课堂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从而掌握知识技能,获得情感体验,人生经验、形成价值态度的一种学*方案。

  “导学案”更多地关注了学生学*的全过程,关注学生学*的有效性,关注教师教学的针对性,关注课堂师生共同成长的互动性。彰显了“学生是学*的主人,要把课堂还给学生”的教学理念。我在“导学案”的教学实践中,对 “导学案”有了一点粗浅的思考。

  一、“导学案”设计的特点

  “导学案”从教材的知识结构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独立看书、自学、思考、探究,使学生课前就对教材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及时地发现问题,完成第一次的课前预*;然后在课堂上提出问题,通过小组学*的形式,讨论交流、合作探究,并在教师的适时点拨下,完成第二次的课堂学*。这种设计,为学生自主学*、合作学*、探究学*提供了条件和明确的学*任务,使每个学生的学*时间有了保证,思考深度得到了加强。

  二、“导学案”实施中的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案”调整不及时

  通过收集调查我们发现已经成功实施“导学案”的学校都是在上课前一天,把“学案”下发给学生进行研究,对于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来说不会妥善保存“学案”,于是我们把全期“学案”装订成册发给学生,因此在实施中我们无法根据学生的学情发展和学*中存在的问题,再次对“导学案”进行调整。

  2、课前预*无法落实

  “导学案”的学*流程分为四个内容:独立尝试、交流探秘、巩固提升、回顾反思。独立尝试即课前预*,有的学生拿到学案往往不是按要求去认真看书,而是浅尝辄止,急于做题,在概念原理都不甚理解的情况下对照例题等直接解题。有的家长看到孩子不理解题意非常着急,没有给孩子时间思考就给孩子讲题,还要求孩子完成整节课的学案,导致学生对课堂失去兴趣。

  3、课堂失去应有的魅力

  “导学案”使得学生与学生之间有了更多的交流、表达各自的意见,但同时,这样的课堂变成了师生核对答案的讲堂,学生失去了知识的一个形成过程,减少了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

  三、“导学案”实施的有效策略

  1、对学生使用“学案”的要求

  ⑴、在上课前一天,要求学生根据学案内容认真阅读教材内容,提醒学生要重点掌握的问题,激发学生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信心。

  ⑵、强化学法指导,通过文本分析,根据学生的认知水*,知识背景,预测可能出现的难点。使学生知道采用什么样的学*策略才能省时省力效果好。碰到学*过程中不懂的知识点、难以解决的问题要做好标记,第二天与同学交流或在课堂上向老师质疑。

  2、对教师使用“学案”的要求

  ⑴、教学流程因学案导学而调整

  学生之间是有差异的,预*后差异更大,因此,教师要“以学定教”,把握好教学的起点、内容、要求和节奏。对于预*之后就能掌握的,可以少讲甚至忽略,而对于一点就通的可以以点拨为主的指导,把最多的时间用在有一定难度的知识面上。

  ⑵、用“导学案”进行课堂教学时,要引导学生通过展开充分的思维活动来获取知识,显现学生思维过程中的困难、障碍、疑问和错误,寻找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及时地给予鼓励,充分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让学生的.思维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⑶、用“导学案”进行课堂教学要做到“四精四必”,即:精选、精讲、精练、精批。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评必补。教师要根据教材精选学*材料,精选导学策略,精收反馈信息。优选教学方案,优化教学手段,在抓住“重点”、凸显“难点”、破解“疑点”上下功夫。

  教而有法,但无定法;学而有法,贵在得法。总之,在“导学案”实施中,教师要有较高的课堂驾驭能力,要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在学*活动中以学生为中心,以学案为载体,以提升学生学*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各种良好学**惯为最终目标。

  在教学实践中,除了抓好导学案,我还采取了以下几点作法:

  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1、走进教材,让学生直接体验作品的人文精神。

  语文课程含有丰富的情感和人文内涵。对人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对学生心灵的震撼是极其深远的。所以要把学生带进教材,让学生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直接体验作品的人文性、工具性。

  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用欣赏的目光看待每篇课文。教师应重视用文学性的语言把学生带进教材,让学生在听、说、读中体会语言文字的美。如:教学第十二单元时,由于课文涉及艺术,是学生难以体会的,所以我运用多媒体播放相关的图片,如《小马过河》、《特殊的考试》等,让体会图片表达的不同情感,由于有着亲身的情感体验,学生对课本的艺术描写更深刻,透彻,学生的人文精神得到了很好的培养。在教学中通过多种形式的表情朗读,展现课文描写的形象,抓住课文中有一定内涵的词句进行体会,落实语言文字的综合训练。

  2、走出教材,让学生扩展阅读,多实践,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

  从课内来说,每一节语文课留出3至5分钟给学生扩展阅读和本次课文相关的材料,让学生有新的感受和新的体验,语文素养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一定的提升。

  从课外来说,必须加强课外阅读和实践。语文教育是母语教育,有取之不尽的教育资源,有得天独厚的语文环境。班委选举;课前一分钟演讲;评论班级生活;开主题队会;读书、看报、听广播;参加文艺、体育、科技竞赛??都会使学生在“语文化”的生活中,体验到语文学*的乐趣,这都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好方法。

  3、注重学生的阅读背诵

  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读背无疑是积累语文素养的好方法。现代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记忆力是一切智力的基础。 朱熹曾经说过: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这“三到”是多种分析器官同时参加活动的协同作用。心理学家早有实验结论:多种分析器官协同作用的效果最好。因此读背是自悟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反复诵读才能真正体会课文的意味、情趣和文气。

  4、注重学生自悟探究 当前的语文教学,不管是老牌的“教师讲,学生听”,还是翻新的“教师问,学生答”,或是改革的“教师拨,学生转”,其总体还是以教师为中心,“喧宾夺主”的情况还是显而易见。

  其实,语文教学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去感受体验,强调的是学生的自悟探究。苏霍姆林斯基说:“我深信,只有能够去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自悟”便是学生形成自我教育的途径。在“读”的基础上,“悟”出精髓。因“文”悟“道”,因“道”学“文”。当然,学生的自悟探究,绝不能采取放羊式的自我领悟,必须在老师的引导、师生的讨论下进行。自悟探究中要有思维培养,自悟探究中要有语言训练,自悟探究中要有创新的火花。我们许多老师在新老教材的语文教学中,曾经尝试运用过“小组互动探究四步法”,也就是:1.读——读喜爱的语段;2.说——说探究的内容;3.问——问不懂的问题;4.帮——帮助解决疑难。例如:学*《小马过河》时,就是主要采用小组合作学*的方式通过读一读、说一说、问一问、帮一帮的过程,以多元的对话为模式,师生之间的*等交流,同学之间的合作探究,这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形式,使整个课堂弥漫着一股亲切、活泼的气氛。课堂上或争先发言、或点评、或小组讨论。教师在课堂上架设起一座文本与学生对话的桥梁,使学生学会了真正地学。

  从现在实施课改的课堂教学实际来看,学生的学*方式由过去那种被动接受式转变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方式,这种学*方式,不仅使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知和领悟得到了落实,还让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学生学*的主动意识、进取精神以及合作精神都得到了充分的激发和增强。但我们在提倡尊重和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同时,我们并不能完全抹杀老师“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能。

  总之,在新的课程、新的学*方式、新的教学氛围下,需要老师引领学生开辟出一片语文学*生活的新天地,在这片天地里,教师和学生将共同成长,不断进步。

  导学案教学心得体会 10

  在大力推进实施素质教育、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背景下,县教育局审时度势、高瞻远瞩,在全县推行了“学案教学”教学模式,构建自主互动高效课堂。这一举措如一石激起千层浪,每一位教师都在思索着、讨论着、实践着。下面我就学案教学的具体做法和粗浅的体会谈一谈,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对学案教学的认识

  1、“学案”是教师指导学生学*的方案,是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方案。学案的实质是教师用来帮助学生掌握教学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它是教师站在学生的知识水*、生活经验的角度对教学内容思考的文字表现,它不同于教案,教案是教师站在高于学生的高度,站在已知知识的高度对学生的居高临下的指导。

  2、“学案教学”是指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式,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学*为主体,以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师生共同完成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是一种能引发学生自主学*以促使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的教学模式。

  二、具体做法

  1、拿到学案后,根据学生的实际,再进行二次备课,将教学案一体化。学案是集骨干教师根据新课程标准设计和编写的,是质量较高的教学载体。但是我们在使用时还要根据自己的教学特点,班级学生情况进行再备课,大胆进行取舍和添加,使其达到最优化。

  2、就小学数学课而言,在实施教学的具体过程中将一节课分四个环节,即自主学*、合作交流、课堂小结、达标检测。学案中有根据本节知识点设计的一定量的练*题,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最后小组长检查,老师抽查。

  三、“学案教学”的体会

  1、调动了学生学*的积极性。从被动接受转到自主学*,主动建构,从知识学*型转为知识学*,能力培养综合型,从“听众”角色转变为“演员”角色。课堂上让学生开展自主互动的学*活动,关注全体学生的参与,一方面教师用适当的方式适时提出问题,创设引起学生注意的问题情境。另一方面教师运用多种课堂教学技巧,关注各个层次的学生,调动每一个学生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2、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传统的课堂教学认为,老师只要讲得懂、讲得深、讲得透,学生就听得懂、记得住。因此,一堂课老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听得筋疲力尽,但最终收效甚微。素质教育下的自主互动高效课堂要求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学*的主体。学生通过学案进行必要的学*、探究、训练、检测和拓展,真正跳出了题海。通过老师的适时点拨突破难点,掌握重点,课堂效果较好。

  3、老师的业务水*得到提高。高效的课堂要求老师有渊博的知识和良好的驾驭课堂的能力。“学案教学”的实施需要老师课前精心准备,研究学案,搜集资料,设计问题。

  总之,“学案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是构建高效课堂的有效方式,既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又能促进师生的共同成长,愿双峰教育的这朵“奇葩”会开得更加绚丽多彩!


导学案教学心得体会汇总十篇扩展阅读


导学案教学心得体会汇总十篇(扩展1)

——导学案教学心得体会6篇

导学案教学心得体会1

  导学案试教两个多月了,感觉导学案确实好,但只有运用得当,才能收到山东杜郎口那样的效应。怎样科*用导学案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首先,教师要用螺丝钉的精神,专研和吃透教材,设计好学案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犹如汽车的方向盘,指挥着教学的方向。方向对才可能教学成功,方向不对,只能是南辕北辙、事与愿违了。

  教学目标的设计,一定要落实三维目标,不能只重视知识技能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也很重要,它可以使学生的内心快速成长成熟,有好好学*、好好做人的内驱力。如果不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落实,学生的内在灵魂就会很软弱,只能靠外在教育管束去学*去成长。内驱力和外驱力的效果之别是可想而知的。

  其次,教师要用显微镜的精神,了解看清学生,选好学案的教学过程方法。过程和方法犹如汽车行驶的路径,影响着教学的速度。好的方法和过程可以使学生学*的事半功倍,单一的陈旧的过程和方法,往往事倍功半,甚至还会是对牛弹琴收效甚微。

  老师们也许都会有这样的经历:一个知识点,你认为很简单,课堂上同学们好像也都掌握了,可是下来一做题很多同学都不会,郁闷啊!我想这就是没深入分析学情的后果。老师们也许还会有这样的经历:一个重点知识,你教了“九十六”次了,可有些同学还是不会,无奈啊!细想想,不是学生笨,是自己选用的方法不对啊。所以,黑猫白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不管什么方法,一定要选用学生喜欢和能接受的方法和过程进行教学。

  另外,看清学生,还有助于我们编写自我检测题。不同学生的基础能力不同,所以我们设计自我检测题就不能一刀切。要根据学生情况设计不同难易程度的检测题,分发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去做,让每个学生都尝到成功的甜果。

  第三,教师要用愚公移山的精神,大胆改革教学,夯实小组合作探究环节。传统教育束缚着老师们的心和手,使老师们不相信学生的能力,不敢放手让学生自主合作学*。实践出真知,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教师们不要心急,不要担心,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与其放心却低效的包办代替的去教学,不如用心的耐心的去指导他们研讨。

  要夯实小组合作探究环节,我认为教师须从这几方面下功:

  1.公*的异质分组;

  2.课外下功,培养得力的小组长;

  3.小组分工明确;

  4.制定出合理的赏罚制度;

  5.创造出愉快的合作氛围和激烈的竞争环境。

  第四,教师要用蚂蚁互助精神,开展以生教生,共同进步的小组互助活动。在城市风的影响下,农村教育,差等生多,优等生少。培优补差的工作只落在教师一人身上,任凭教师有三头六臂也会忙不过来。如果发挥学生力量,开展一帮一手拉手活动,中等生优等生因为责任会更有兴趣更认真的学*,而且还会锻炼他们口语表达等方面的能力,差等生有了专人辅导进步会很快,这样每个人都会进步,教师也会轻松很多。

  总之,我认为,学*是学生自己的事,教师不能喧宾夺主。学案教学的核心就是让老师帮助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的做。

导学案教学心得体会2

  下面就学案导学的谈几点体会:

  一、 “学案导学”要求教师着力提高三个方面的能力:

  一是“课堂公关”能力。教师必须在“导学案”的辅助下,在教学中激励、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通过创设宽松氛围、表扬闪光点、小组竞争、个别座谈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树立“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我参与,我快乐,我提高”“我的课堂我做主”等思想,实施“三先”:题目让学生先做,问题让学生先想,答案让学生先说。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二是“教学导演”能力。在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利用“导学案”,为学生创造表演的舞台,让课堂充满魅力。教师必须减少语言密度,精讲教学重点,必须根据教材内容,灵活使用教学手段,做到寓教于趣,寓教于情,使学生始终处于学*的亢奋状态。

  三是“指导催变”能力,让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转变,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要求每个备课组选定一名首*学法指导教师,开展经常性的集中学法指导,在每周固定时间组织班级开展学法交流活动,为自主学*提供方法保障。

  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改变传统教学观念,彻底抛弃以往那种“不讲不放心;老师在讲台上自我陶醉,学生在下面浑浑噩噩;老师只为自己完成教学任务而不关心学生学的情况”等种种传统做法,不包办,不搞一言堂,不要认为课堂上多讲几个题就是课堂容量大了!要切实注重学生的“思维容量”、不要认为喧嚣的课堂气氛叫“活跃”,要切实注重学生的“思维活跃度”。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给每一个学生提供表现成功的机会。

  二、学案编写至关重要

  学案的编写是整个导学过程的最重要的环节,要求老师对教材要有很深层次的理解、对知识点要正确地把握、对学生的“学情”即“认知程度”要有足够的了解。在做到以上几点的基础上,教师才能进行学案的编写。在突破某个知识点时,以往“教案”无非就是知识点的简单罗列,然后“灌”给学生。而“学案”的不同点就在于,把新知识点“问题化”,就是把新知识点拆解成学生可以通过思考就能解决的“小”问题,每个小问题点解决后,新知识点即所谓难点的解决就是水到渠成、自然而然的事了。一篇好的学案,应能充分体现导学的功能,把知识问题化,即通过学案能引导学生更好地去阅读课本,带着问题去主动思考课本知识,有效地参与学*过程,最大程度的还原科学发展的过程,有利于学生养成发现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由此可见,学案的实施,看似老师在课堂上讲得少了,变“懒”了,实则不然,课下需要根多的付出才能达到目的!倒是原来的“满堂灌”,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懒”了。

  三、课堂上的具体操作

  课堂操作要避免两个误区:一是单纯放手让学生自学,教师不管不问,“放羊式”;二是学生预*后教师再逐一讲解,对答案,“灌输式”。教师应该根据学生自主探究的信息反馈,有目的地运用导语、演示实验、归纳总结等手段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和动机,对疑难信息适时点拨引导,对难度较大的倾向性问题给予精讲,要画龙点晴,以实现学生对重点知识的理解和难点的突破,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准确把握学情,进行二次备课。

  另外,在课堂上比较常用的一种模式就是“兵教兵”,这种模式在讲评课及复*课中比较实用,“兵教兵”抓住了学生出错后急于纠错和学生乐于讨论,喜欢轻松活泼课堂的心理特点,放手发动学生,通过板演、解析、点评、提问、讨论等形式使问题暴露,不知不觉中解决。例如板演环节,不一定只是计算题,还可以是选择、填空。因为这类问题暴露不明显,通过出错学生板演、解析,其他学生点评、提问、讨论能较好地解决问题。

  “兵教兵”讲评方式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教师来说,第一,课前要进行更详尽的备课,统计出错率、出错点、出错人,设置有层次的问题,有必要的辅以变式题、补救题,进行方法提炼等。第二,必须做到精讲点拨,“兵交兵”效果虽好,但耗时较多,教师必须驾驭好课堂,适时设问、启发、提炼,尽量少讲,把机会留给学生。第三,灵活机智应对学生讨论中的问题,对学生讨论结果进行到位的评点、总结。这要求教师有更深厚的知识储备。

  对学生而言,第一,“兵交兵”能激励学生。做题时能认真对待,出错后能认真纠错,上课时认真听讲,这样一来学生的主动性就调动起来了。第二,学生乐学,不再是老师一个面孔一个声音,每个学生都可能成为这节课的“教师”。学生兴趣高了。第三,锻炼了思维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导学案教学心得体会3

  很多同仁都在研究如何设计和使用导学案,并且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顾名思义,所谓导学案:“导”即指导,导学案出自于教师,是教师根据教学的要求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的学案,本身就强调了教师的主导地位,这是不可争议的,“学”即通过导学案指导学生学会学*,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但是,我在与教师进行教学研讨中了解到,有的教师用导学案教学,教学效果却不明显,因此而产生困惑,笔者想谈谈自己的看法与各位同仁共勉!

  一、实施导学案教学首先要转变教育观念

  学校教学核心价值观,主要以学生为本,面向全体,全面发展,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质量观是教学思想的核心问题,布鲁诺在《教育过程》一书中指出:“我们也许可以把培养优异成绩作为教育最一般的目标;但是,应该弄清楚培养优异成绩这句话指什么意思,它在这里指的,不仅要教育成绩优秀的学生,而且也要帮助每个学生获得最好的智力发展。”学校学*就是为终生学*奠定基础,最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学会学*。导学案教学是教会学生学会学*重要途径。

  正确的教学观以提高教学的整体水*为着眼点,教学过程是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导学案的功能首先是导预*,学会预*是培养学生学会学*的前提,通过学生课前有目的的预*,带着问题走进课堂,促使学生变被动学*为主动学*;导学案还可以起到优化课堂结构的功能,真正做到做到精讲多练,向每节课要质量。

  二、实施导学案教学要转变学校教学的管理方式

  如果说实施导学案教学是在课程改革的形势下应运而生的教学方式,那么学校就应该从教学管理方式先行转变,一是加强控制性管理,组织教师认真学*,提高对导学案教学的认识,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措施及评价方法。二是加强指导性管理,对教师进行培训,开展教研活动,提高教师的业务水*。

  三、实施导学案教学要从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入手

  教学改革倡导变注入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然而始终也没得到很好地解决,大多数教师愿意把结论教给学生,总觉得自己得出的结论才是唯一正确的结论,很难改变把学生看成是接纳知识的容器这种理念,虽然到多数教师都在努力转变自己的教学方式,但是效果不是很明显。如何变注入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始终是困扰教师课堂教学的难题,如学会用学案教学,就可以使这个问题得到解决。

  谈到转变教学方式我们还是先了解一下导学案的三大功能,导学案的三大功能是:导预*,导课堂,导课后。

  一是导预*,预*是学生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可以培养自学能力,经过独立地阅读和思考后,能够发现问题、抓住问题本质,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很多孩子不会预*,特别是学*兴趣低下、学*成绩较差的的学生,更不能养成良好的预**惯,有了导学案,提前发给学生,引导他们预*,学生按照导学案学*目标和内容,进行预*,能够学有所依。

  二是导课堂,由于学生的认知水*不同,预*中存在的问题也不同,在课堂上学生依据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开始探讨交流,学生以主体的身份参与课堂学*,才能够获得实实在在的提高。反馈和答疑是课堂关键环节,学生通过课堂上分组讨论,协作探究,他们的学*成果和存在的疑难问题需要向老师和学生反馈,存在疑难问题的学生,通过老师和学生的答疑,问题最终得到就解决。

  三是导课后,为了帮助学生进行教材内容的梳理,培养学生的自主梳理与知识归纳能力,教师在导学案中要设计知识梳理或归纳环节。有的以知识框架、图表等结构形式进行梳理,有的思维导图的形式进行梳理,有的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课后反思。导学案中知识梳理环节的设计,为培养学生知识归纳、自主反思的*惯起到了引导作用。

  根据导学案的功能来看,教师用导学案教学,实际上也就该关了教师的教学方式。

  四、实施导学案教学要从学生转变学*方式入手

  新课改的首要目标是关注人的发展,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要求教师教学要面向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关心学生,了解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和情感体验;改变学生的学*方式,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

  自主学*,合作学*,探究性学*,是最科学的学*方式,实施导学案教学是培养学生自主学*,合作学*,探究性学*最佳的教学模式。上面我们谈到了导学案具有导预*,导课堂,导课后的三大功能,为实现互动式、交流式的合作学*,新课程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了参与学*,体验成功的机会,在合作学*中有明确的责任分工,促进学生之间能有效地沟通,在探究性学*中,通过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通过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活动,经历探究过程获得知识与能力,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获得情感体验。

  谈到转变学*方式还是先说一说导学案内容,导学案的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1、导学*目标,一个优秀的教师,要打造一个优秀的课堂教学模式,必须以学生为主导,并且与学生自己的学*目标和现有的知识联系起来,联系的越多,学的就越多。传统的教学模式,只是教师写教案,教学目标在教师的掌控之中,新课改提倡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教师提前把导学案发给学生,学生按照导学案学*目标和内容,进行学*,这样就会很好的将教师的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学*目标。

  2、导学*方法,人们常把课堂要求掌握的知识要点叫做教学重点,对学生而言叫做学*重点,把教学过程中,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的知识要点叫做教学难点,对学生而言叫做学*难点。教师在导学案中围绕重点和难点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在课堂上教师能够把学生自主学*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教会学生合作探究,引发学生问题意思,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是教学成功所在。

  3、导学*过程,我们都知道课堂教学过程指的是引导学生掌握课堂学*内容的过程。它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学生循序渐进地学*和运用知识的认识活动是贯彻于教学过程的主要活动。教师必须通过教学过程来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采用导学案进行课堂教学,教师可以把教学过程的设计转换为对学生学*过程的设计,学生根据导学案的学*内容在课堂上进行分组合作探究学*,形成认知互补,因能够顺利的完成学*任务,取得理想的学*效果。

  教师的教学方式转变了,建立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学生按照导学案的内容和要求进行学*,学生的学*方式也就得到了转变。

  五、实施导学案教学着眼于转变对学生学*的评价方式

  对学生的学*评价是多方面,这里我仅就导学案教学谈一谈课堂教学评价。

  1、采用导学案教学教师在课堂上能够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学*;对学生的学*指导得法、到位,能成为学生和课本之间的桥梁纽带,在教学活动中,发挥自己的才智和应有的作用,能和学生一起学*、探究、倾听、交流,能营造宽松、民主、*等的学*氛围,教态自然亲切,对学生学*的评价恰当、具体、有激励性,能够根据教材的重点、难点,精心设计问题,所提出的问题能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问题的提出,恰到好处。能启发学生思考,促进学生知识的构建,并能给学生留有充分思考的时间,同时注重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

  2、采用导学案教学对于学生的学*状况和学生的参与状态,学生参与学*活动中数量、广度和深度;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上表现;学生在学*过程中,是否全身心地投入;是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积极解决问题;是否敢于质疑,善于合作、主动探究并有实效;是否围绕某一问题彼此间能交流、讨论、倾听,提出有效建议;学生学*的体验与收获以及学*效果等教师能够随时掌握,有根据的、恰如其分的对学生作出评价。

  六、实施导学案教学要打造良好的教师团队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过“假如一个学校里有这样的教师群体,在这样集体中每个教师看来,全校的成功占第一位,而他班级的成功占第二位,至于教师个人的成功只放在第三位,那么在这样集体里才会有真正的教育工作”。马卡连柯这段话精辟的阐述了教师团队的重要性。在教学改革不断向深入发展和新课改益见卓效的今天,一所学校里不可缺少的是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名师,但更重要的还是需要一支由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名师领衔的教师团队,导学案的形成需要教师集体的智慧,通过集体备课,分工合作来完成,一个优秀的导学案必须是教师群体智慧的结晶。

导学案教学心得体会4

  导学案试教两个多月了,感觉导学案确实好,但只有运用得当,才能收到山东杜郎口那样的效应。怎样科*用导学案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首先,教师要用螺丝钉的精神,专研和吃透教材,设计好学案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犹如汽车的方向盘,指挥着教学的方向。方向对才可能教学成功,方向不对,只能是南辕北辙、事与愿违了。

  教学目标的设计,一定要落实三维目标,不能只重视知识技能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也很重要,它可以使学生的内心快速成长成熟,有好好学*、好好做人的内驱力。如果不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落实,学生的内在灵魂就会很软弱,只能靠外在教育管束去学*去成长。内驱力和外驱力的效果之别是可想而知的。

  其次,教师要用显微镜的精神,了解看清学生,选好学案的教学过程方法。过程和方法犹如汽车行驶的路径,影响着教学的速度。好的方法和过程可以使学生学*的事半功倍,单一的陈旧的过程和方法,往往事倍功半,甚至还会是对牛弹琴收效甚微。

  老师们也许都会有这样的经历:一个知识点,你认为很简单,课堂上同学们好像也都掌握了,可是下来一做题很多同学都不会,郁闷啊!我想这就是没深入分析学情的后果。老师们也许还会有这样的经历:一个重点知识,你教了“九十六”次了,可有些同学还是不会,无奈啊!细想想,不是学生笨,是自己选用的方法不对啊。所以,黑猫白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不管什么方法,一定要选用学生喜欢和能接受的方法和过程进行教学。

  另外,看清学生,还有助于我们编写自我检测题。不同学生的基础能力不同,所以我们设计自我检测题就不能一刀切。要根据学生情况设计不同难易程度的检测题,分发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去做,让每个学生都尝到成功的甜果。

  第三,教师要用愚公移山的精神,大胆改革教学,夯实小组合作探究环节。传统教育束缚着老师们的心和手,使老师们不相信学生的能力,不敢放手让学生自主合作学*。实践出真知,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教师们不要心急,不要担心,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与其放心却低效的包办代替的去教学,不如用心的耐心的去指导他们研讨。

  要夯实小组合作探究环节,我认为教师须从这几方面下功:

  1.公*的异质分组;

  2.课外下功,培养得力的小组长;

  3.小组分工明确;

  4.制定出合理的赏罚制度;

  5.创造出愉快的合作氛围和激烈的竞争环境。

  第四,教师要用蚂蚁互助精神,开展以生教生,共同进步的小组互助活动。在城市风的影响下,农村教育,差等生多,优等生少。培优补差的工作只落在教师一人身上,任凭教师有三头六臂也会忙不过来。如果发挥学生力量,开展一帮一手拉手活动,中等生优等生因为责任会更有兴趣更认真的学*,而且还会锻炼他们口语表达等方面的能力,差等生有了专人辅导进步会很快,这样每个人都会进步,教师也会轻松很多。

  总之,我认为,学*是学生自己的事,教师不能喧宾夺主。学案教学的核心就是让老师帮助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的做。

导学案教学心得体会5

  为进一步推进我校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6月20号下午,学校在多功能会议厅举办了学*“一二三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的启动仪式。

  在这次学*中,我深有体会,受益匪浅。在当前教育教学中,课堂模式一贯都是“灌输式”,以教师为主体,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教学生学,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学以求分,学以应试。如此教学方式下,学生学*没有主动性,被动的接受着知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们失去了灵性、悟性,失去了主动学*,自己动手“捕食”的能力。即得到了“鱼”而没有学会“渔”,没有自学能力,无法进行终身学*,影响了以后的发展!甚至有很多学生在这种枯燥的学*模式中厌学弃学,令人痛惜。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所以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将知识能力化,是当前教学过程中时刻应该注意的问题。在这种导向的探索下,“导学案”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导学案”教学模式是针对目前课堂教学模式的不足而探索的一种新的着重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它重视在教学中让学生学会学*与思考,合作与创新,以及培养终身学*的*惯和能力,从而在将来运用知识,创生知识!所以,它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导学案“一、二、三”教学模式中的“一”指的就是自学环节。在学生自主学*时,教师一定要反复强调学*方法,要求学生:遇到困难不要轻易退却,所有问题都要先尝试自己独立解决,反复思考,实在不能解决再向同学或老师请教;严格按照导学案的要求阅读教科书,对问题进行探究,对重要单词,短语,句子圈圈点点,加强记忆;对重要短语,句子要认真体会,学*其用法,对练*努力做到准确、迅速、规范、灵活,好中求快,力求落笔准确;每次预*结束后要对知识和方法进行自我梳理。当然,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是有限的,所以,为了让他们不厌烦预*,必须给他们降低难度,减少数量。布置知识链接、课堂提升以及知识巩固三部分,学生一般都能完成,完成的同学给予大力表扬。之后的“三”指的就是课上的交流研讨,展示提升,效果校验。就是教师上课环节。主要进行第一项是自主学*检查。一般来说,课堂测试部分我采用让学生口答的形式,不进行书面展示。而课堂提升和知识巩固部分需要课前书面展示出来,通过学生的展示与讲解,来及时掌握学生反馈的学*信息,主要有:学生的学*目标哪些已经完成,哪些没有完成?没达到学*目标的原因何在?出现错误的原因是什么?这两部分的展示如果有些学生做对了,有些没有做对,这时教师仍然不讲解,引导学生对练*结果进行讨论,力求通过集体讨论,使得学生自己纠正、解答一部分没有做对的*题,进一步理解掌握学*的内容。在上课这个环节中,切忌不能成为一个对照答案的课堂!毕竟学生学*能力有限,还需要老师的点拨与指点!可以适当将传统教学模式与“导学案”教学模式相结合,取长补短!在这里教师要重点精讲。教师的讲解不要从头开始,这里的讲解与传统的讲解还是不同的,因为学生的起点已经不一样了,学生在导学案的指导下也已经经过自学课本,尝试练*与课堂讨论后,对新知识已经有了初步了解,因此讲授就不必面面俱到,只要根据前几步的反馈信息,针对重点和难点,重点分析做对的道理和做错的原因,抓住导致理解困难的症结讲解就可以了。最后环节是自我评价。自我评价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的自主学*、探究活动的继续和深入。在这一环节中,要敢于放手给学生,给学生搭建一个自主探究、交流展示的*台。同时教师要积极参与其中,对学生适时点拨,正确引导。最后可以通过复述使学生对知识形成一个清晰的脉络!另外,通过删减但课堂上仍处理不完的*题可留一小部分作为课外作业。

  “导学案”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发展非常有利。首先,提前阅读导学案,学生的学*目标明确了,主体地位明显了,学*由被动变为主动,学生成为了学*的主人,充分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给了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由此培养他们主动探索、主动学*的*惯。其次,在“导学案”教学模式中无法独立完成的部分需要小组同学互助合作来完成。通过小组合作,表述自己的观点,归纳别人的意见,吸纳别人的长处,完美自己的主张,从而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善于听取意见的好*惯和团结互助合作的能力。通过“导学案”教学模式,让学生学会学*与思考,合作与创新,以及终身学*的*惯和能力,从而在将来运用知识,创生知识!这对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让每一个学生在“导学案”的教学模式中都能充分张扬个性,敢想敢为,自主学*,充分发展,享受到学*的乐趣,感受到自己智慧的力量,实现学生人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够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生!

  不过,学无止境,教无定法,我们不但要学好他人的成功经验和模式,同时我们也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来灵活运用导学案教学模式。我相信在我们的努力下,在领导的关怀下,我们三中的导学案课堂教学一定会做得更好,更出色。

导学案教学心得体会6

  随着我校《小学语文教学中“导学案”的设计与实施》课题的开展,“导学案”在我校教学中已经开始实施。“导学案”是由教师根据课标要求、教材设置和学生学*情况设计,其中 “导”指的是引导、指导,是教师辅助和引导学生在课前进行预*和课堂上自主学*的方式、方法,涵盖导学、导思、导练的功能;“学”是学生借助导学案,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课前预*,课堂内自主学*,合作学*,逐步达到让学生自主学*和主动探究的目的。我们认为“导学案”就是教师从事课堂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从而掌握知识技能,获得情感体验,人生经验、形成价值态度的一种学*方案。

  “导学案”更多地关注了学生学*的全过程,关注学生学*的有效性,关注教师教学的针对性,关注课堂师生共同成长的互动性。彰显了“学生是学*的主人,要把课堂还给学生”的教学理念。我在“导学案”的教学实践中,对 “导学案”有了一点粗浅的思考。

  一、“导学案”设计的特点

  “导学案”从教材的知识结构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独立看书、自学、思考、探究,使学生课前就对教材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及时地发现问题,完成第一次的课前预*;然后在课堂上提出问题,通过小组学*的形式,讨论交流、合作探究,并在教师的适时点拨下,完成第二次的课堂学*。这种设计,为学生自主学*、合作学*、探究学*提供了条件和明确的学*任务,使每个学生的学*时间有了保证,思考深度得到了加强。

  二、“导学案”实施中的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案”调整不及时

  通过收集调查我们发现已经成功实施“导学案”的学校都是在上课前一天,把“学案”下发给学生进行研究,对于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来说不会妥善保存“学案”,于是我们把全期“学案”装订成册发给学生,因此在实施中我们无法根据学生的学情发展和学*中存在的问题,再次对“导学案”进行调整。

  2、课前预*无法落实

  “导学案”的学*流程分为四个内容:独立尝试、交流探秘、巩固提升、回顾反思。独立尝试即课前预*,有的学生拿到学案往往不是按要求去认真看书,而是浅尝辄止,急于做题,在概念原理都不甚理解的情况下对照例题等直接解题。有的家长看到孩子不理解题意非常着急,没有给孩子时间思考就给孩子讲题,还要求孩子完成整节课的学案,导致学生对课堂失去兴趣。

  3、课堂失去应有的魅力

  “导学案”使得学生与学生之间有了更多的交流、表达各自的意见,但同时,这样的课堂变成了师生核对答案的讲堂,学生失去了知识的一个形成过程,减少了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

  三、“导学案”实施的有效策略

  1、对学生使用“学案”的要求

  ⑴、在上课前一天,要求学生根据学案内容认真阅读教材内容,提醒学生要重点掌握的问题,激发学生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信心。

  ⑵、强化学法指导,通过文本分析,根据学生的认知水*,知识背景,预测可能出现的难点。使学生知道采用什么样的学*策略才能省时省力效果好。碰到学*过程中不懂的知识点、难以解决的问题要做好标记,第二天与同学交流或在课堂上向老师质疑。

  2、对教师使用“学案”的要求

  ⑴、教学流程因学案导学而调整

  学生之间是有差异的,预*后差异更大,因此,教师要“以学定教”,把握好教学的起点、内容、要求和节奏。对于预*之后就能掌握的,可以少讲甚至忽略,而对于一点就通的可以以点拨为主的指导,把最多的时间用在有一定难度的知识面上。

  ⑵、用“导学案”进行课堂教学时,要引导学生通过展开充分的思维活动来获取知识,显现学生思维过程中的困难、障碍、疑问和错误,寻找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及时地给予鼓励,充分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让学生的思维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⑶、用“导学案”进行课堂教学要做到“四精四必”,即:精选、精讲、精练、精批。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评必补。教师要根据教材精选学*材料,精选导学策略,精收反馈信息。优选教学方案,优化教学手段,在抓住“重点”、凸显“难点”、破解“疑点”上下工夫。

  教而有法,但无定法;学而有法,贵在得法。总之,在“导学案”实施中,教师要有较高的课堂驾驭能力,要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在学*活动中以学生为中心,以学案为载体,以提升学生学*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各种良好学**惯为最终目标。

  在教学实践中,除了抓好导学案,我还采取了以下几点作法:

  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1、走进教材,让学生直接体验作品的人文精神。

  语文课程含有丰富的情感和人文内涵。对人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对学生心灵的震撼是极其深远的。所以要把学生带进教材,让学生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直接体验作品的人文性、工具性。

  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用欣赏的目光看待每篇课文。教师应重视用文学性的语言把学生带进教材,让学生在听、说、读中体会语言文字的美。如:教学第十二单元时,由于课文涉及艺术,是学生难以体会的,所以我运用多媒体播放相关的图片,如《小马过河》、《特殊的考试》等,让体会图片表达的不同情感,由于有着亲身的情感体验,学生对课本的艺术描写更深刻,透彻,学生的人文精神得到了很好的培养。在教学中通过多种形式的表情朗读,展现课文描写的形象,抓住课文中有一定内涵的词句进行体会,落实语言文字的综合训练。

  2、走出教材,让学生扩展阅读,多实践,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

  从课内来说,每一节语文课留出3至5分钟给学生扩展阅读和本次课文相关的材料,让学生有新的感受和新的体验,语文素养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一定的提升。

  从课外来说,必须加强课外阅读和实践。语文教育是母语教育,有取之不尽的教育资源,有得天独厚的语文环境。班委选举;课前一分钟演讲;评论班级生活;开主题队会;读书、看报、听广播;参加文艺、体育、科技竞赛??都会使学生在“语文化”的生活中,体验到语文学*的乐趣,这都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好方法。

  3、注重学生的阅读背诵

  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读背无疑是积累语文素养的好方法。现代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记忆力是一切智力的基础。 朱熹曾经说过: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这“三到”是多种分析器官同时参加活动的协同作用。心理学家早有实验结论:多种分析器官协同作用的效果最好。因此读背是自悟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反复诵读才能真正体会课文的意味、情趣和文气。

  4、注重学生自悟探究 当前的语文教学,不管是老牌的“教师讲,学生听”,还是翻新的“教师问,学生答”,或是改革的“教师拨,学生转”,其总体还是以教师为中心,“喧宾夺主”的情况还是显而易见。

  其实,语文教学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去感受体验,强调的是学生的自悟探究。苏霍姆林斯基说:“我深信,只有能够去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自悟”便是学生形成自我教育的途径。在“读”的基础上,“悟”出精髓。因“文”悟“道”,因“道”学“文”。当然,学生的自悟探究,绝不能采取放羊式的自我领悟,必须在老师的引导、师生的讨论下进行。自悟探究中要有思维培养,自悟探究中要有语言训练,自悟探究中要有创新的火花。我们许多老师在新老教材的语文教学中,曾经尝试运用过“小组互动探究四步法”,也就是:1.读——读喜爱的语段;2.说——说探究的内容;3.问——问不懂的问题;4.帮——帮助解决疑难。例如:学*《小马过河》时,就是主要采用小组合作学*的方式通过读一读、说一说、问一问、帮一帮的过程,以多元的对话为模式,师生之间的*等交流,同学之间的合作探究,这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形式,使整个课堂弥漫着一股亲切、活泼的气氛。课堂上或争先发言、或点评、或小组讨论。教师在课堂上架设起一座文本与学生对话的桥梁,使学生学会了真正地学。

  从现在实施课改的课堂教学实际来看,学生的学*方式由过去那种被动接受式转变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方式,这种学*方式,不仅使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知和领悟得到了落实,还让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学生学*的主动意识、进取精神以及合作精神都得到了充分的激发和增强。但我们在提倡尊重和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同时,我们并不能完全抹杀老师“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能。

  总之,在新的课程、新的学*方式、新的教学氛围下,需要老师引领学生开辟出一片语文学*生活的新天地,在这片天地里,教师和学生将共同成长,不断进步。


导学案教学心得体会汇总十篇(扩展2)

——导学案心得体会合集十篇

  导学案心得体会 1

  通过“学案导学,自主探究”,我受益匪浅、有很深的感受,现把我的体会总结如下:

  “学案导学”是指以学案为载体,导学为方法,教师的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模式体现了预*、上课、复*三者有机的统一,转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方式。通过课前自学,课堂提高,课后固学等环节的调控,有助于以学定教,开展分层教学,降低学*的难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能力,养成良好的学**惯。因此,“学案导学”是师生共建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的重要途径。

  一、在学案设计中要体现和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兴趣,让学生学有动力。

  以学生为主体,突出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应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教材、一切教学手段,都应为学生的“学”服务,使学生从被动学*转为主动参与。 一旦学生对所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不会感到学*是一种负担。

  二、学案导学中要加强学法指导,让学生有“法”可依。

  “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的人”。这充分说明了的重要性,它是获取知识的金钥匙。学生一旦掌握了,就能自己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因此,改进课堂教学,不但要帮助学生“学会”,更要指导他们“会学“

  总之,要让学生主动地学*,教师必须转变角色,接受“教师应当作为学生学*活动的促进者,而并非知识的传授者”的观点,利用学案导学致力于为学生的学*活动创造一个良好的学*环境、学*过程和培养一个良好的“学*共同体”,从而正确地发挥教师在教育体制和教育对象之间的“中介”作用,这样才能把培养和发展学生学*数学的主动性落到实处。

  导学案心得体会 2

  这学期,我担任的是五年级(1)班的数学教学任务,作为小学阶段的高年级,我想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方面做些尝试。于是,我大胆地对导学案进行研究,尝试课前让学生自学。

  通过这一个月来的学*和实践,我对导学案有些收获,也有些思考。在自学提示的设计方面,我认为设置一方面要能实现目标要求,另一方面,问题的设置不能太死板,问题单调就很容易使失去学*兴趣,问题设置灵活,问题形式活泼生动,学生就很感兴趣。让学生自学,书本本身就含有很多对学生来说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有些图文并茂的问题让学生在课前思考,更有时间的保证,所以在上交流时学生都能充分地表述自己的看法。

  但是,导学后的课堂跟*常的课堂有所不同。创设情景就变成了检查自学情况,有些动手操作的内容让学生课前完成,课堂上有了更多的时间关注学生的学*情况,特别是对学困生的辅导。

  但也有不足。

  1、学生到了五年级了,学*水*的差异已经形成并且明显化了,这直接影响到自学效果的不同。优等生自己阅读课本基本上就能理解学*内容了,对于他们,课堂上应该适当为他们拓展,才能让他们对课堂有兴趣。而学困生的自学能力差,课本中的问题没办法解决,课堂上就只能关注他们基础题目是否理解。这样就使补差变得更困难,通常老师就会有针对性的进行讲评,但高效课堂提倡以学生为主,老师少讲,到底是讲还是不讲,矛盾如何解决?

  2、有些学生预*完以后,对一些知识已经了解了并能掌握,在课堂上再让他们进行探究,他们就缺少了兴趣。这样就使得课堂气氛变得不是那么活跃。

  以上是我在学*导学案中的一些感受及想法,这些想法也是我在使用导学案后发现一些问题反思所想到的,还有一些想法是跟其他老师在讨论探讨中所受启发所得。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需更加努力,不断地去尝试,寻找一种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把导学案越学越完善!

  导学案心得体会 3

  导学案,对我来说既是个新事物,又不是个新事物,说它不是个新事物,因为它和我们以前用的教学案有着相同之处既都是为教学服务的,说它新事因为它又和教学案有着本质区别,教学案是以老师怎么教为主线,而导学案是以学生自主学*为主线加以老师的的学法指导,把主动性还给了学生。这样就很好的调动了学生主动学*的兴趣,从而有效的提高了学*效率。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为了切实落实构建有效课堂的教学理念,提高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使学生成为自主学*的主人,我校实施“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经过了对导学案的学*,我有以**会:

  一、导学案的编写原则

  1、构建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学案导学”教学模式,要求以学生的自主学*为主体,教师进行适当的指导,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所以,有利于构建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真正提高学生的学*兴趣和积极性。

  2、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怎样让“四十五分钟“的课堂更有效,更充实;怎样让我们的课堂教学过程更优化,减少无效或低效活动,这是我们的最终目标,导学案的使用是为了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

  3、发挥集体校研的力量。通过本组内各位教师的出谋划策,不断创新,不断修改,我们群策群力,共同设计出了版面精美,环节清晰,重点突出的导学案。

  二、导学案的编写过程

  为了切实上好每一堂课,我们将学案的编写分为“预*学案”、“导学案”、“达标反馈学案”三个环节。

  主要环节“导学案”的设计,结合课堂教学过程的要求分为七大部分:学*目标、学*重点、学法指导、学*过程、合作探究、拓展迁移、课堂小结等。

  实行个人划分任务原则,我们每个人负责一周的备课,为了设计好导学案,组内的每一位老师都是绞尽脑汁,仔细认真的设计每一个环节以及每一个知识点,力争呈现给学生的是最完善的设计。

  三、导学案的具体使用

  1、指导课前预*:每节课前,把导学案发给学生,使学生在课前的预*活动中有的放矢,学生有了清晰的思路,对本节课的学*目标、学*重难点,有所了解,便于有针对性的进行课堂学*活动。

  2、课堂引导探究:在预*的基础上,教师把本节课要掌握的重点知识进行说明,按照具体环节引导学生进行学*。指导学生针对主要问题进行自主探究或者分组讨论,进行合作探究,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积极展示学生的学*成果。在课堂上,师生共同圆满完成问题的解决。可以适当开展各种竞赛,让须生在愉悦、进取、力争上游的学*氛围中完成学*任务,对学生的回答以鼓励为主,允许学生创新思维,大胆质疑,给学生足够的学*空间。

  3、作业的布置:作业要求巩固课堂学*内容之外,还要为下一单元的导学案做充分的准备。让课堂的内容能够有序的联结起来,便于学生梳理知识。

  四、有待商榷和改进的地方

  1、在导学的过程中,学*方法和学*策略的指导显得有些流于形式,学法指导太空,应该把学法指导渗透到各个环节当中去。

  2、由于时间的关系,有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就忽视了导学步骤,为了增大课堂容量,就忽视了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

  3、导学案不能做统一标准要求,各个学科都有自己的特点。我认为语文学科的导学案的设计更应该突出人文特色,让课堂教学内容更丰富,更有魅力。

  4、应该努力做好课堂反馈,让每一堂课遗留下来的问题即使解决,做好巩固与衔接。

  总之,我认为导学案的使用规范了课堂教学过程,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有利于因材施教,对于自主学*能力差的学生有一定的帮助,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成绩。但每一个新事物的出现,总要经历不断的更新与完善,我想在今后的不断摸索与创新的过程中,我们一定会设计出更科学、更实用的导学案,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导学案心得体会 4

  20xx年5月12日,我有幸参加了学案导学教研学*。我从中学到了很多理论知识,进一步感受了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教育理念,学案导学这种授课模式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合作探究,主动获取知识,由“学会”变成“会学”,培养学生自主学*本事。

  一、“学案导学”要求教师着力提高三个方面的本事:

  一是“课堂公关”本事。教师必须在“导学案”的辅助下,在教学中激励、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经过创设宽松氛围、表扬闪光点、小组竞争、个别座谈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树立“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我参与,我欢乐,我提高”“我的课堂我做主”等思想,实施“三先”:题目让学生先做,问题让学生先想,答案让学生先说。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二是“教学导演”本事。在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利用“导学案”,为学生创造表演的舞台,让课堂充满魅力。教师必须减少语言密度,精讲教学重点,必须根据教材资料,灵活使用教学手段,做到寓教于趣,寓教于情,使学生始终处于学*的亢奋状态。

  三是“指导催变”本事,让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转变,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要求每个备课组选定一名首*学法指导教师,开展经常性的集中学法指导,在每周固定时间组织班级开展学法交流活动,为自主学*供给方法保障。

  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改变传统教学观念,彻底抛弃以往那种“不讲不放心。教师在讲台上自我陶醉,学生在下头浑浑噩噩。教师只为自我完成教学任务而不关心学生学的情景”等种种传统做法,不包办,不搞一言堂,不要认为课堂上多讲几个题就是课堂容量大了!要切实注重学生的“思维容量”、不要认为喧嚣的课堂气氛叫“活跃”,要切实注重学生的“思维活跃度”。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给每一个学生供给表现成功的机会。

  二、学案编写至关重要

  学案的编写是整个导学过程的最重要的环节,要求教师对教材要有很深层次的理解、对知识点要正确地把握、对学生的“学情”即“认知程度”要有足够的了解,在做到以上几点的基础上,教师才能进行学案的编写。在突破某个知识点时,以往“教案”无非就是知识点的简单罗列,然后“灌”给学生。而“学案”的不一样点就在于,把新知识点“问题化”,就是把新知识点拆解成学生能够经过思考就能解决的“小”问题,每个小问题点解决后,新知识点即所谓难点的解决就是水到渠成、自然而然的事了。

  一篇好的学案,应能充分体现导学的功能,把知识问题化,即经过学案能引导学生更好地去阅读课本,带着问题去主动思考课本知识,有效地参与学*过程,最大程度的还原科学发展的过程,有利于学生养成发现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本事。由此可见,学案的实施,看似教师在课堂上讲得少了,变“懒”了,实则不然,课下需要根多的付出才能到达目的!倒是原先的“满堂灌”,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懒”了。

  三、课堂上的具体操作

  课堂操作要避免两个误区:一是单纯放手让学生自学,教师不管不问,“放羊式”。二是学生预*后教师再逐一讲解,对答案,“灌输式”。教师应当根据学生自主探究的信息反馈,有目的地运用导语、演示实验、归纳总结等手段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和动机,对疑难信息适时点拨引导,对难度较大的倾向性问题给予精讲,要画龙点晴,以实现学生对重点知识的理解和难点的突破,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准确把握学情,进行二次备课。

  另外,在课堂上比较常用的一种模式就是“兵教兵”,这种模式在讲评课及复*课中比较实用,“兵教兵”抓住了学生出错后急于纠错和学生乐于讨论,喜欢简便活泼课堂的心理特点,放手发动学生,经过板演、解析、点评、提问、讨论等形式使问题暴露,不知不觉中解决。例如板演环节,不必须只是计算题,还能够是选择、填空。因为这类问题暴露不明显,经过出错学生板演、解析,其他学生点评、提问、讨论能较好地解决问题。

  “兵教兵”讲评方式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教师来说,第一,课前要进行更详尽的备课,统计出错率、出错点、出错人,设置有层次的问题,有必要的辅以变式题、补救题,进行方法提炼等。第二,必须做到精讲点拨,“兵交兵”效果虽好,但耗时较多,教师必须驾驭好课堂,适时设问、启发、提炼,尽量少讲,把机会留给学生。第三,灵活机智应对学生讨论中的问题,对学生讨论结果进行到位的评点、总结。这要求教师有更深厚的知识储备。

  对学生而言,第一,“兵交兵”能激励学生。做题时能认真对待,出错后能认真纠错,上课时认真听讲,这样一来学生的主动性就调动起来了。第二,学生乐学,不再是教师一个面孔一个声音,每个学生都可能成为这节课的“教师”。学生兴趣高了。第三,锻炼了思维和独立解决问题的本事。

  四、学案的设计应具备以下特点:

  1、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教材,从整体上体现较教材的知识结构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设计出贴合学生实际情景的学*目标,使学生明确自我的学*目标,以及自我将要掌握的重点知识和要突破的难点知识。

  2、设计的问题要有启发性,对课本中学生难以理解的资料有适当的提示,配以必须数量的思考题,引导学生自主学*,在一个问题的解决中培养学生的本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3、问题设计应有层次性,梯度性,应根据学生对问题的认识逐渐加深,做到循序渐进,使学生意识到要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行,看书不详细也不行,光看书不思考不行,思考的不深、不透也不行。这样学生就能真正从教师设计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看书、学会自学。

  教师在学生自学过程中应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要为学生做好旧知识的铺垫。旧知识是学*新知识的基础。

  第二,教师应要求学生把预*中有疑问的问题做好记录,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向课堂,这样做一方面能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的本事,另一方面又能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预**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而良好的预**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一旦构成,往往能使学生受益终身。

  导学案心得体会 5

  我校倡导使用导学案已经有两学期了,在教学工作中我也开始使用了,新课改的浪潮使我在工作中不断摸索前进,为此我就多听听本校使用导学案班级老师的课,我感觉现在使用导学案收效甚微,下面把我使用导学案后的体会简单谈谈。

  一、课前预*比以前有很大的成效。

  学*语文的第一步就是让学生做好课前预*,原来没有使用导学案时,学生们拿着语文课本读到一到两遍,再写一写本课生字,就找不到可做的事情了,有很多学生都做了漏网之鱼,书本简单的批几个字,没有一点成效,而有了导学案同学们依照导学案的要求,能够自己去学*,把文中的一些字或词语通过各种方法(查工具书、问老师和同学等),批注到课本上或导学案上,这一点要在以前只有很少一部分能够做到,除此之外,导学案中的一些关于合作探究的*题,同学们也能在小组内合作交流汇报,学*效率大大增强了。

  二、课堂中角色的转变。

  原来没有使用导学案,老师用的是陈旧的教学方法,老师讲学生听,因为老师没给他们合作交流的机会,学生根本把自己的聪明才智发挥出来,所以一堂课下来老师是口若悬河,学生听得昏昏欲睡,整个课堂真是死水一滩。自从使用了导学案,把课堂交给了学生,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体,老师只起个适时点拨的作用,也就是说课堂上老师讲得越来越少,学生却说的越来越多,这样一来,课堂气氛肯定会十分活跃,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们肯定想学、愿学。

  三、减轻了教师在备课上的压力。

  在使用导学案之前,老师要一课一课地把教案详详细细地写在教案本上,费工又费时,往往写教案时形式,对教学的作用不大。现在导学案的产生,减轻了老师在备课上的压力,只要老师吃透教材在导学案上圈圈点点,认真备课就可以了。

  我的困惑如下:

  一、有部分后进生缺少自主学*的*惯,遇到稍有难度的题,不讨论、不查阅资料,也不请教老师和同学,也就是说使用导学案后学*成绩好的学生越来越棒,可成绩差的是越来越差,形成了两级分化。

  二、由于个别学生回答问题不积极,导致教学任务不能完成,一个课时的任务往往需要两个课时才能完成。

  三、课堂展示时,容易的题目争着回答,难的题目都不讲。以上是我使用导学案的浅显看法。

  导学案心得体会 6

  这学期,我们学校紧跟课改步伐,实行了学案导学,我虽然是一名五年级教师,实施学案教学有一定难度,但我也尽力在向课改的方向靠拢,尽力尝试着用学案进行导学。现在就我对学案教学的认识谈谈自己的几点认识和体会:

  一、学案导学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

  学案教学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一改过去老师单纯的讲,学生被动的听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主导作用和主体作用和谐统一,发挥最大效益。

  二、学案导学有利于加强教师之间的合作意识、提高业务水*

  学案教学要求在制定学案之前由各学科备课组长组织组内教师集思广益,在全面把握教材标准和考纲要求的基础上,根据每个人的教学经验,精心制定教学案,把授课的重点、难点、教学思路都集中体现在教学案上,使教学案能集众家之长。同时,这也要求教师们要致力于钻研教材、了解学情,更要致力于提高自己的业务水*。

  三、学案导学有利于调动学生学*积极性,提高学生自主学*的能力

  “学案导学”的教学将课堂教学中心由“教”转到“学”上来。学生真正成为学*的主体,他们在课堂上通过讨论、小结得到教师的肯定和赞扬,从而激发了他们学*的动机,调动了他们的学*积极性。

  同时学生也学会了交流,提高了学生之间合作能力。

  四、学案中应包含的内容

  就我而言,我认为学案里应该有学生自己的思考;(培养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应该有教师的引领;(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应该有教师的板块式问题;(引领学生从知识的此岸走向知识的彼岸)应该有学生产生对知识的形成过程;(学生获得知识的一个形成过程)有学生自己提出有思考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因为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我们要培养学生这样的能力)最后还要有有价值的练*题。(检查学生学*是否达标)

  五、重视师生课后反思

  学生要学会做学后记,就是学生要把对课堂学*的经历,体验进行总结,包括本节课所获得的收获,学到哪些知识、技能,解决了哪些问题,还要哪些问题有待解决,学*方法上有何收获,哪些方面需进一步改进等。同时老师也要写下教学反思日记,就是要把自己完成每一次教学活动后,对实施教学活动的自我感觉记录下来,反思应包括对本节课教学目标,实现程度,教学效果的好坏进行自我评价和原因分析,在教学过程中,哪些问题的讨论还不够深入,有待下一节课或课后继续进行探讨和研究,特别要关注学生个体差异表现,以便通过沟通交流,提出个别指导方案与补效措施,并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的质量。

  六、做好学案反馈,了解学生学情

  1.下课时收齐学案,看学生是否用红笔把错误标记,改正。

  2.查找学生共性问题并及时收集整理,为下节课学案设计做好铺垫。

  七、对学案教学的困惑

  1、实施学案教学来,常常出现学*目标不能按时完成造成拖拉现象。

  2、学案教学中如何才能更好的体现学生的差异性和个性化学*方法

  3、探究问题时,收放有时会失控。怎么才能组织学生进行高效小组交流? 学案教学任重而道远,还需要我们努力探索,不断实践,在探索与实践中不断寻求改进和完善。

  导学案心得体会 7

  现代教育理念昭示着我们,高效课堂是和谐教育的具体表现形式,是高效课堂生成的基础。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是我们小学数学教师一直关注并执著追求的目标。实现课堂高效性的方法和手段是多种多样的,但很多时候也是困难的,针对个人教学实践,我从导学案的角度对小学数学课堂的高效性进行了思考。

  在创设“高效课堂”的口号下,教师们都采取课前布置预*学案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但是,在教学实践中,使用“导学案”的课堂常出现课堂效率更低的现象,一定程度上影响到高效课堂的实施。

  一、目前导学案的使用存在几点问题1.重视了导学案,忽略了自主探究

  常见的数学预*学案由以下内容组成:预*题、探究题、巩固题、拓展题、检测题。当然,每个教师都有属于自己的不同版本的预*学案,但呈现的都是一片试题的“泥潭”,学生拿到学案导学往往不是首先去认真看书,而是浅尝辄止,急于做题,在概念原理都不甚理解的情况下对照例题等直接解题。

  2.乏味的数学课堂

  因为年龄特点,小学生学*数学的自觉性还没有达到一定的高度,往往只是为了完成作业任务而学*。实施导学案教学,更多的使得学生与学生之间有了更多的交流、表达各自的意见,但同时,这样的课堂变成了师生核对答案的讲堂,因为学生需要的是完成导学案,需要的是正确答案,至于为什么是这个答案很少有学生关心,这样学生失去了知识的一个形成过程,减少了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而数学课堂一旦失去头脑的思考,必然变得乏味。3.师生精神失去了家园

  较长时间(如一个学期或一个学年)内,使用同一种形式的导学案,学生的兴趣和潜能会受到挫伤和压抑。长此以往,师生的激情消磨殆尽,课堂气氛再度沉闷,持着对“导学案”的怀疑,教学方式很有可能重回原点。

  二、实施导学案教学的几点建议

  1.导学案的设计要多体现主观性

  课标是教学的依据,预*应该按课标要求去掌握概念、理解例题、会模仿例题完成课本练*题。应使应试式的学案回归生态化的学案,使试题式的学案回归问题式的学案。更多的时候,主观一点的问题,更容易让人发挥大脑的思考,尤其在小学生“减负”永远完成不了的情况下,问题式的学案可以使他们在学*的过程中使身心得到放松。

  2.传递知识与培养能力并重

  在“导学案”教学方式中,导学案设计的最高境界就是不但通过导学案直接传递有形的知识,而且还要把尽可能多的能力培养调整在有形知识之上,传递给学生。导学案除了为学生疏导知识、辅导探究外,还应该具有指导学法的作用,这也是学案导学的预期优势。体现在指导学生在关键和重点处有所突破,在学案中往往以“建议”“注意”“提示”等加以提醒。课堂上,根据学生课前准备情况,着重解决学*中遇到的问题,并借助问题的变化和深入供学生进一步思考、探究、交流,引导学生合理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总结学*中的经验,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不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等合作的良好学风。

  3.导学案与课堂教学有效结合

  虽然学生的预*是一个自主化的过程,但由于思维受到导学案以及书本的禁锢,会使他们产生共同的视角和基本知识的把握。所以,学生预*中产生的新奇的想法或问题,都可以预料。因此,教师们可以利用课前的几分钟时间了解学生导学案完成的“成果”,做到“心里有谱”。课堂上面对学生的“超前”生成,最好利用学生的发言,“相机行事”,智慧引申,使教学过程成为多向交流互动、充满活力的过程。

  (1)教学流程与学案导学相顺应

  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学流程与学案相顺应,不仅能极大地推动学生的预*,而且能点燃学生自主探究的热情。反之,学生通过学案获得的成就感将消减。

  (2)教学流程因学案导学而调整

  学生之间是有差异的,预*后差异更大,因此,教师要“以学定教”,把握好教学的起点、内容、要求和节奏。对于预*之后就能掌握的,可以少讲甚至忽略,而对于一点就通的可以以点拨为主的指导,把最多的时间用在有一定难度的知识面上。

  三、“导学案”使用中师生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对学生使用“导学案”的要求:

  1、根据导学案内容认真进行课前预*。

  2、课堂上注意做学*方法和规律的笔记。

  3、每隔一段时间,将“导学案”进行归类整理,装订成册。

  对教师使用“学案”的要求:

  1、上课前一天,下发本节课的“导学案”,认真指导学生

  使用“导学案”,在上课前必须抽批部分导学案(小班额最好全批),以了解学情再次进行课前备课。

  2、用“导学案”进行课堂教学时,要努力做到:新知识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课本让学生阅读;重点和疑点放手让学生讨论;提出问题放手让学生思考解答;结论或规律放手让学生概括;知识结构体系放手让学生构建。

  3、用“导学案”进行课堂教学时,要拓展学生思维

  4、用“导学案”进行课堂教学要突出一个“导”字,强化一个“研”字。学生不是玩偶,让做什么就只做什么,没有主动性;学生也不是容器,让装什么就装什么,没有思维。学生,尤其是小学生,他们是天生的学*者,有能力也必须学会自己预*属于他们的书本。学生预*的成效决定了课堂教学的效率,而学案导学能够达到辅导学生自学的效果,培养学生自我学*自我提高的能力,并把学*知识的过程转化成一种学*知识的能力。

  学案导学是教学大纲的指南针,以导学案为纲,可以达到对学情的及时诊断和有效指导,师生互动,智慧共生,这样的课堂,才是我们追求的高效课堂。

  导学案心得体会 8

  20xx年9月底,我校响应我区的号召,轰轰烈烈的课改正式拉开序幕,我校开始实施导学案教学。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只注重在教前下工夫,寒暑假就开始钻研教材,认真备课,写好教案,研究教法,并精心地设计练*,认为这对于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是极为有利的。然而,随着课改的深入,我逐渐认识到,一名数学教师如果只满足于获得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永远只能停留在新手型水准上;反之,则能迅速专业化成熟。而把经验上升为理论,并指导自己的'教学,“导学反思”不容忽视。俗话说:“经验+反思=成长”, 它表明了一个教师在发展过程中所经历的成长历程。教师进行“导学反思”是现今课堂教学不断创新和有效教学的趋势。“导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和再学*活动,通过使用导学案并反思及时地发现并研究自己教学对象的实际状况,发现自己在教学实践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从成功中获得满足,从失败中寻找根源及解决的途径,从而更好地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不断地丰富和完善自我。

  有人说,上课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一节课上完后,总会留下一些值得深思的问题。我上完课经常随时记下自己的感受,对这节课的整体印象,自己最得意的地方,不利的方面,并找出原因,提出改进的方法。有时还要记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反应,学生听课的质量,回答问题的情况,课堂作业的反馈情况等等。记载成功之笔。任何一堂课都有精彩之处,也许是课堂上教师的引导巧妙、应变灵活;也许是教师的教学方法创新、教学理念先进等,凡是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兴趣的做法,都可以详细地记录下来,有利于今后教学中继续保持,并且在此基础上进行不断的改进、完善、推陈出新。牢记失败之处。 “失败乃成功之母”。不管一堂课有多么的成功,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即教学中的“败笔”。为此,“导学反思”更多的应该是随时记下课堂上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冷静地思考,对它们进行回顾、梳理,并作出深刻的反思,同时剖析这些疏漏、失误的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方法,使之成为以后再教时的经验教训,变这次的失败之处为下次的成功之笔。

  实施“导学案”教学后,课堂发生了惊人的变化:课堂上老师讲得少了,学生讲得多了;学生的思维活了,问的问题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多了,学生的视野开阔了。短短一个月的试验,让我切实体会了:“给学生一个机会,学生还老师一个惊喜”这句话的含义。

  一、优点:

  1、“导学案”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的组织者。

  教师是学生学*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是新条件下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导学案”的使用,使教师的教学观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每位教师充分利用“导学案”的特点重视学生良好的*惯的培养,鼓励学生主动学*、坚持学*、独立完成作业,遇到难题,寻根究底,课堂上小组内相互讨论,既促进了学生的学*兴趣,又融洽了同学之间的关系。同时,教师更多的是授予学*方法,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归纳方法,教师成为了学生学*活动的引导者。 课堂上,不再是教师提问题学生回答,而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学*情况提出问题,教师和同学共同回答,或共同讨论问题的解决方法,教师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来,既让学生学到了知识,又拉*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

  2、教学中能“用活”教材。

  “导学案”的使用,使得教师不再是照本宣科的讲教材,而是根据教材提供的知识,从生活实际取材,提出问题,不但让学生学会了解决问题,更能了解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反作用于生活,更让学生知道他们所学*的数学知识不仅是为了继续深造,对今后的工作、生活也是有用的。

  3、教学中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创造性。

  “导学案”的使用,给了学生充分发挥的余地,“给他们一个舞台,我们将收获更多的精彩”!真正让学生成为学*的主人、课堂的主宰。

  4、学生的学*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

  “导学案”的使用,使学生不再是单纯的接受知识,而是成为课堂的主体,由接受式学*转变成了自主学*、合作学*。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

  二、困惑

  1、在科学“导学案”的实施过程中,的确让学生自主学*,给了不同层次的学生很多发展空间,但对于学*困难的学生来说,这无疑“雪上加霜”,即使是老师细致的讲解都未必使他们知道知识的来龙去脉,更不用说自主学*了,展示交流更是谈不上,这使得整个班级学*两极分化严重。怎样才能两头兼顾:即发展了好学生,又使后进生有所进步,一直以来还没有找到比较好的方法。

  2、教师都采用了小组合作交流,共同学*的方式,但在此过程中,很多的学困生在交流中只有听的份,因为很多知识他们不懂,又不愿意让别人知道或不想让别人听见自己错误的想法,于是只听别人说,自己不发表任何言论,学*上很是被动,久而久之,学*越来越落后;而对于那些调皮的学生来说,讨论简直是一种轻松,以此有正当理由说话的机会,说话不少却什么也没有学到,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分化日趋严重,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使课改教师十分头疼,还有待于探索和研究。

  三、今后的措施

  1、现在我们组才刚刚实施导学案教学,而导学案的教学模式不是一成不变的,一切都在不断地摸索当中,需要我们不断的修改。以后要多多学*,通过网络、学校提供的外出学*的机会等方式不断充电,使自身的专业素养不断加强。

  2、多学*研究《数学课程标准》,掌握课标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对教学内容的建议。

  3、加强学生的学业评价,制定科学有效的学业评价。

  教学贵在反思,反思贵在坚持。俗话说:“千金难买回头看”,“导学反思”是教师成长的捷径,教师应该经常记录教学过程中的灵光闪现,课堂上的尴尬败笔或者是某一片段的精彩纷呈、学生的奇思妙想,进而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成功与失败,有话则长,无话就短,以反思促教学并持之以恒,必有“集腋成裘、聚沙成塔”之收获,就让我们在教学中收获,在反思中成长吧!推动教改工作继续向前发展!

  导学案心得体会 9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为了落实构建高效课堂的教学理念,提高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使学生成为自主学*的主人,我校实施“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经过了*一个学期的实践,对导学案的编写,我有以**会。

  一、利用导学案进行教学的积极意义

  1、有助于构建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学案导学”教学模式,要求以学生的自主学*为主体,教师进行适当的指导,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所以,有利于构建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真正提高学生的学*兴趣和积极性。

  2、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怎样让“四十分钟”的课堂更有效,更充实;怎样让我们的课堂教学过程更优化,减少无效或低效活动,这是我们的最终目标,导学案的.使用是为了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

  3、有助于发挥集体教研的力量。通过本组内各位教师的出谋划策,不断创新,不断修改,我们群策群力,共同设计出了版面精美,环节清晰,重点突出的导学案。

  二、有待商榷和改进的地方

  1、在导学的过程中,学*方法和学*策略的指导显得有些流于形式,学法指导太空,应该把学法指导渗透到各个环节当中去。

  2、由于时间的关系,有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就忽视了导学步骤,为了增大课堂容量,就忽视了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

  3、导学案不能做统一标准要求,各个学科都有自己的特点。我认为数学学科的导学案的设计更应该突出人文特色,让课堂教学内容更丰富,更有魅力。

  4、应该努力做好课堂反馈,让每一堂课遗留下来的问题及时解决,做好巩固与衔接。

  总之,我认为导学案的使用规范了课堂教学过程,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有利于因材施教,对于自主学*能力差的学生有一定的帮助,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成绩。但每一个新事物的出现,总要经历不断的更新与完善,我想在今后的不断摸索与创新的过程中,我们一定会设计出更科学、更实用的导学案,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导学案心得体会 10

  在实施新课改的今天,要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课堂教学是关键。而“学案导学’便是一种提高教学效率的手段。它的目的是变传统的封闭型、单向性的教学为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教学。它的特点是:学案与导学密切结合,学案指导导学,导学依据学案,重点在“导”,变传统的讲授式“要我学”为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式“我要学”。所以要想把整堂课“导”好“导”活,让学生真正学到知识提高能力,一是:要求学案的编写要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把学生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二是:教师要会“导”。要把握导学的时机,采取有效的手段,真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一、 学案的设计

  教师对学案的设计,是“学案导学”的关键。学案的设计依据循序渐进的原则,有步骤,有层次地从知识技能到理论及运用逐步加深。不同层次的学生可根据不同层次目标指导进行自主学*。

  (1)、知识要点:包括学*目的,学*重难点等。通过不长的篇幅,让学生知道要学什么,以及在自学时,哪些是重点,哪些是难点,学了这节内容后,可以让自己学到哪些新的知识等。

  (2)、自学过程:包括复*引入,新课和例题讲解等。根据每节的教学内容和要求,设计不同的引入,引入可以和课本相同,也可以选自课外,但关键是简单易懂,生活化。在对公理、概念和定理内涵的处理上,将这些要素分点列出,后面预留空格,作为学生自学笔记。学生以此指导自学,在理解的基础上,将教材相关内容加工浓缩、整理,从而达到巩固掌握知识的效果。

  (3)、运用能力训练:训练内容以本节内容为中心,适当联系其他章节相关内容,运用能力训练应体现难度层次的递进,学生自学时按照自己能力水*,不同程度地完成训练。

  (4)、小结与反馈:从创造力开发的角度看,提出新问题比解决旧问题更具有深远意义。在“学案”的最后预留一部分空间,作为学生自学中探究、反馈、讨论的记录。学生可以把自己发现或设想的新问题记录在“学案”上面,在课前或课堂上提出,供师生在教学中交流、讨论。

  二、教师的“导”

  “导”即开导,启迪之意,是启发式教学的精髓。一个“导”字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心理学原理告诉我们,人在认知过程中,适当的问题,能激发学*动机。如果学生在学*的过程中,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不仅能使学生在不断的体验成功,维持持久的学*动力,而且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也能缩短获取知识的时间,提高学*效率,从而培养探索问题的能力。

  1、 把握诱导的时机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是教育家孔子的论述。它恰如其分的点明了学生需要启发的最佳时机。即是说当学生讨论热烈,对问题似懂非懂,想说却又说不清楚,正是渴望启发和点拨,将起到最佳的学*效果。

  2、 导学方式的灵活性

  导学具有灵活性和多样性,长时间单一的引导方式会使学生丧失学*的兴趣。“居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就是这个道理。导学与学案是密不可分的,好的学案是教师有一堂好的导学课的先决条件 ,但教师决不能仅仅局限于已设计好的学案,因为再好的学案也不能把课堂上所有的情景都设计到。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依据课堂上的不同情形迅速且不断的搜集学生的学*信息,进行多元化备课,对学案进行添加、修改使其进一步完善,而不能受其固定思维框架的束缚。灵活多样的导学方式,可以给学案注入活化剂,从而极大的提高学*效率。

  总之,“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为学生营造了浓厚的主动学*的氛围,创设了更多的自主学*的机会和自主探索的主体活动,给学生提供了充足的思维时空。因此它是一种很有发展前景的教学手段。


导学案教学心得体会汇总十篇(扩展3)

——导学案学*心得体会6篇

  一、 “学案导学”要求教师着力提高三个方面的能力:

  一是“课堂公关”能力。

  教师必须在“导学案”的辅助下,在教学中激励、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通过创设宽松氛围、表扬闪光点、小组竞争、个别座谈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树立“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我参与,我快乐,我提高”“我的课堂我做主”等思想,实施“三先”:题目让学生先做,问题让学生先想,答案让学生先说。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二是“教学导演”能力。

  在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利用“导学案”,为学生创造表演的舞台,让课堂充满魅力。

  教师必须减少语言密度,精讲教学重点,必须根据教材内容,灵活使用教学手段,做到寓教于趣,寓教于情,使学生始终处于学*的亢奋状态。

  三是“指导催变”能力,让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转变,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要求每个备课组选定一名首*学法指导教师,开展经常性的集中学法指导,在每周固定时间组织班级开展学法交流活动,为自主学*提供方法保障。

  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改变传统教学观念,彻底抛弃以往那种“不讲不放心;老师在讲台上自我陶醉,学生在下面浑浑噩噩;老师只为自己完成教学任务而不关心学生学的情况”等种种传统做法,不包办,不搞一言堂,不要认为课堂上多讲几个题就是课堂容量大了!要切实注重学生的“思维容量”、不要认为喧嚣的课堂气氛叫“活跃”,要切实注重学生的“思维活跃度”。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给每一个学生提供表现成功的机会。

  二、学案编写至关重要

  学案的编写是整个导学过程的最重要的环节,要求老师对教材要有很深层次的理解、对知识点要正确地把握、对学生的“学情”即“认知程度”要有足够的了解。

  在做到以上几点的基础上,教师才能进行学案的编写。

  在突破某个知识点时,以往“教案”无非就是知识点的简单罗列,然后“灌”给学生。

  而“学案”的不同点就在于,把新知识点“问题化”,就是把新知识点拆解成学生可以通过思考就能解决的“小”问题,每个小问题点解决后,新知识点即所谓难点的解决就是水到渠成、自然而然的事了。

  一篇好的学案,应能充分体现导学的功能,把知识问题化,即通过学案能引导学生更好地去阅读课本,带着问题去主动思考课本知识,有效地参与学*过程,最大程度的还原科学发展的过程,有利于学生养成发现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由此可见,学案的实施,看似老师在课堂上讲得少了,变“懒”了,实则不然,课下需要根多的付出才能达到目的!倒是原来的“满堂灌”,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懒”了。

  三、课堂上的具体操作

  课堂操作要避免两个误区:一是单纯放手让学生自学,教师不管不问,“放羊式”;二是学生预*后教师再逐一讲解,对答案,“灌输式”。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自主探究的信息反馈,有目的地运用导语、演示实验、归纳总结等手段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和动机,对疑难信息适时点拨引导,对难度较大的倾向性问题给予精讲,要画龙点晴,以实现学生对重点知识的理解和难点的突破,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准确把握学情,进行二次备课。

  另外,在课堂上比较常用的一种模式就是“兵教兵”,这种模式在讲评课及复*课中比较实用,“兵教兵”抓住了学生出错后急于纠错和学生乐于讨论,喜欢轻松活泼课堂的心理特点,放手发动学生,通过板演、解析、点评、提问、讨论等形式使问题暴露,不知不觉中解决。

  例如板演环节,不一定只是计算题,还可以是选择、填空。

  因为这类问题暴露不明显,通过出错学生板演、解析,其他学生点评、提问、讨论能较好地解决问题。

  “兵教兵”讲评方式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对教师来说,第一,课前要进行更详尽的备课,统计出错率、出错点、出错人,设置有层次的问题,有必要的辅以变式题、补救题,进行方法提炼等。

  第二,必须做到精讲点拨,“兵交兵”效果虽好,但耗时较多,教师必须驾驭好课堂,适时设问、启发、提炼,尽量少讲,把机会留给学生。

  第三,灵活机智应对学生讨论中的问题,对学生讨论结果进行到位的评点、总结。

  这要求教师有更深厚的知识储备。

  对学生而言,第一,“兵交兵”能激励学生。

  做题时能认真对待,出错后能认真纠错,上课时认真听讲,这样一来学生的主动性就调动起来了。

  第二,学生乐学,不再是老师一个面孔一个声音,每个学生都可能成为这节课的“教师”。

  学生兴趣高了。

  第三,锻炼了思维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学案的设计应具备以下特点:

  1、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教材,从整体上体现较教材的知识结构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设计出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学*目标,使学生明确自己的学*目标,以及自己将要掌握的重点知识和要突破的难点知识。

  2、设计的问题要有启发性,对课本中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有适当的提示,配以一定数量的思考题,引导学生自主学*,在一个问题的解决中培养学生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3、问题设计应有层次性,梯度性,应根据学生对问题的认识逐渐加深,做到循序渐进,使学生意识到要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行,看书不详细也不行,光看书不思考不行,思考的不深、不透也不行。

  这样学生就能真正从教师设计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看书、学会自学。

  教师在学生自学过程中应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要为学生做好旧知识的铺垫。

  旧知识是学*新知识的基础。

  第二,教师应要求学生把预*中有疑问的问题做好记录,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向课堂,这样做一方面能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的能力,另一方面又能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预**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而良好的预**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一旦形成,往往能使学生受益终身。

  新课改对我们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新课改所强调的是课程教学要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和终身学*的能力;新课改注重科学探究的学*,提倡交流与合作、自主创新学*。

  导学案的作用---主要在导,即导学式教学,让学生的学走在教的前头,把学会学*的理念和要求,有效地落实和体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正是从学生的主体性出发,紧紧围绕学生的学*设计和展开教学过程,它既是学*的路线图,又是思考问题的路标,把发现问题、研究和初步解决问题置于全过程,把导学指向学生的自我建构。同时,它是一种方案,为学生提供了一种服务,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

  导学案的关键是:

  (1)备好学生、备好教材、备好课标、备好课堂流程。备好学生是目标、基础和关键;备好教材是吃透教材的重点、难点;备好课标是正确把握对学*的要求,把握教学的深度广度的需要;备好课堂流程,是对教学的一个初步设计设想。

  (2)知识问题化知识以问题的形式呈现,问题要精心设计,最好是填空。使学生通过学案学会知识、掌握方法、提升能力;

  (3)问题层次化导学案所涉及的课堂内容,要分层探究,有序引导,体现知识的逐步生成过程,要由低到高,螺旋状上升。导学案的使用---学生如何使用导学案: 1.课前必须按要求去自主学*,才能保证课上充分的互动。 2.课上互学、高效利用:课堂交流离不开导学案、 课堂展示离不开导学案、课堂生成离不开导学案 、 课堂引导、点拨离不开导学案。

  3.导学案检查、及时到位,课下必须依据教师点拨,课堂互动成果修订导学案,要在导学案后的空白处写后记。

  对教师使用导学案的要求:

  教师在拿到导学案以后,必须进行二次备课,备课要达到两个目的:(1)是针对本班学*情况对导学案进行修订,达到导学案的最优化;(2)是将自己具体的教学思路和方法,特别是具体的操作层面上的方法、技巧写入学案,将导学案真正个性化。

  2.用“导学案”进行课堂教学时,要努力做到“五放手”:新知识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重点和疑点放手让学生讨论;提出问题放手让学生思考解答;结论或规律放手让学生概括;知识结构体系放手让学生构建。上课时教师要让学生打开预先发下的导学案,明确本节课要实现学*目标,根据导学案上老师的学法指导让学生先自己去读书、思考,去完成学*目标中的要求。

  3.突出一个“导”字。教师要注重激发兴趣,兴趣是学生学*的内驱力,学生学*兴趣靠培养和激发,有趣且能抓住学生注意力的课堂导引,围绕教学内容开展的有趣有意义的课堂活动,有利于学生变“苦学”为“乐学”。促使学生不仅“学会”,还要“会学”,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和知识创新能力。

  4.强化一个“研”字。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和教材的研究。注重课堂预设,同时充分注重课堂生成,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不重视预设,课堂会杂乱无序,不重视生成,课堂就不会精彩;对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整合、嫁接、创新,构建具有学科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要加强课堂细节的研究。要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总结反思、要通过课题研究的方式解决问题,促进课堂教学效益的不断提高和发展。以“导学案”为载体,学生自主探究为主旨的教学改革试验已经得到广泛的事实与推进。教改后,课堂发生了惊人的变化:课堂上老师讲得少了,学生讲得多了;学生的思维活了,问的问题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多了,学生的视野开阔了。一年多的试验,让我切实体会了:“给学生一个机会,学生还老师一个惊喜”这句话的含义。我对自己过去的教学思想和行为进行了反思,用新课程的理念,对曾经被视为经验的观点和做法进行了重新审视,现将在反思中得到的体会总结出来供大家参考。

  一、教学中教师角色和教学行为的转变

  1.“导学案”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的组织者。

  教师是学生学*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是新条件下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导学案”的使用,使教师的教学观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每位教师充分利用“导学案”的特点重视学生良好的*惯的培养,鼓励学生主动学*,坚持学*,独立完成作业,遇到难题,寻根究底,课堂上小组内相互讨论,既促进了学生的学*兴趣,又融洽了同学之间的关系,同时,教师更多的是授予学*方法,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归纳方法,教师应成为学生学*活动的引导者。

  2.教学中能“用活”教材。

  “导学案”的使用,使得教师不再是照本宣科的讲教材,而是根据教材提供的知识,从生活实际取材,提出问题,不但让学生学会了解决问题,更能了解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反作用于生活,更让学生知道他们所学*的数学知识不仅是为了继续深造,对今后的工作、生活也是有用的。

  3.教学中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创造性。

  “导学案”的使用,给了学生充分发挥的余地,“给他们一个舞台,我们将收获更多的精彩”!真正让学生成为学*的主人、课堂的主宰。

  二、我的困惑

  在小学数学“导学案”的实施过程中,新授课和复*课的不同课型,的确让学生自主学*,给了不同层次的学生很多发展空间,但对于学*困难的学生来说,这无疑“雪上加霜”,即使是老师细致的讲解都未必使他们知道知识的来龙去脉,更不用说自主学*了,展示交流更是谈不上,这使得整个班级学*两极分化严重。怎样才能两头兼顾:即发展了好学生,又使后进生有所进步,一直以来还没有找到比较好的方法。

  另外教学中,教师都采用了小组合作交流,共同学*的方式,但在此过程中,很多的学困生在交流中只有听得份,因为很多知识他们不懂,又不愿意让别人知道或不想让别人听见自己错误的想法,于是只听别人说,自己不发表任何言论,学*上很是被动,久而久之,学*越来越落后;而对于那些调皮的学生来说,讨论简直是一种轻松,以此有正当理由说话的机会,说话不少却什么也没有学到,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分化日趋严重,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使课改教师十分头疼,还有待于探索和研究。

  三、我的感想

  凡事有利就有弊,改革的道路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放开思维,我们在摸索中学会创新,学会反思,大胆挑战,在教改工作中鼓足前进的勇气,不断创新,踏实肯干,推动教改工作继续向前发展。

  “学案导学”是指以学案为载体,导学为方法,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模式体现了预*、上课、复*三者有机的统一,转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方式。通过课前自学,课堂提高,课后固学等环节的调控,有助于以学定教,开展分层教学,降低数学学*难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能力,养成良好的学**惯。因此,“学案导学”是师生共建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的重要途径。

  “学案导学”这种教学模式,被实践证明是提高学生能力,提高教学成绩,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手段。这种教学模式,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宽松和谐的学*环境,建立了民主*等的师生关系。学生通过教师鼓励,可以异想天开,大胆提出不同的见解;无论什么问题,都不是把现成的答案捧给学生,而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让学生在探求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和锻炼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求异思维品质,突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这种教学模式,能使学生清晰地掌握老师的教学思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学案各种环节设计科学,并配有适当的.课堂练*,教师在讲解时注重学法指导,在一定程度上就可能达到 “先学后教、以问题承载知识,导学导练、当堂达标”的预期目的。

  这种教学模式,能帮助学生养成自主探究、积极探索新知识的学**惯;帮助学生通过学案的情境素材呈现和探究问题,引导学生学会带着问题去自主学*、探究学*、合作学*。这无疑是教育培养学生学会学*的良好途径。

  美国的布鲁巴克说过:“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觉学*。”在新课程标准中也提出“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的理念,可见让学生学会自觉地学*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学生是学*的主人,教师的教不能代替学生的学,应把学*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我想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应利用学案导学,培养学生学*的主动性。下面我谈谈自己的学案导学心得。

  1 、在学案设计中体现和保障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兴趣,让学生学有动力。

  以学生为主体,突出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应是教学活动中心,教师、教材、一切教学手段,都应为学生的“学”服务,使学生从被动学*转为主动参与。语文教学的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语文学*的兴趣。一旦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不会感到学*是一种负担。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让学生愉快有效地学*语文,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让学生学有动力。

  2、学案导学中加强学法指导,让学生有“法”可依。

  “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的人”。这充分说明了学*方法的重要性,它是获取知识的金钥匙。学生一旦掌握了学*方法,就能自己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因此,改进课堂教学,不但要帮助学生“学会”,更要指导他们“会学第一,教学生“读一读”。学案开始为学生编好阅读课文,并指导学生预*方法,逐步学会归纳整理,善于抓住重点以及围绕重点思考问题的方法。第二,让学生“讲一讲”。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对于那些难以掌握的内容,应积极引导学生去议,鼓励学生去讲。在讲的过程中,对于学生出现的差错、漏洞,教师要特别耐心引导,帮助他们逐步正确地表述。让学生学会合作与交流,让学生大胆的表达。第三,引导学生“用一用”。养成学以致用的*惯。第四,引导

  学生学会“复*”。俗话说:“温故而知新”,这就是说,对我们以前学过的知识和技能要经常复*。

  3、学案导学中发展学*能力,让学生学有创见。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不但要让学生学会学*,更要发展学生的学*能力,让学生创造性地学*。要注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还要引导学生广开思路,重视发散思维。教师要精选一些典型问题,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大胆猜想、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4、学案导学中注重因人施教,让学生有个性。

  教学本身就包括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个性差异,也是提高学生学*主动性的一个重要方面。例如,在课堂教学中,可根据不同气质的学生因人施教,对“兴奋型”学生可采用“以忙制动”、“以动制动”等方法。根据他们反应快,愿意表达自己看法的特点,多提问,多让他们发表意见。让善于思考又不爱发言的“抑郁型”学生发表不同看法;让机灵沉着又稳重内向的“安静型”学生说一说别人讲得对不对,并加以补充等等。这样围绕教学内容和要求,根据学生气质差异因人施教,既有统一要求,又能发展学生的个性,使他们的长处得到充分发挥。

  5、学案导学中应运用“最*发展区”理论,实施分层递进教学

  教学有效性缺失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在班级教学中学生间获得同样知识所需的时间存在较大差异,要在同一时空中按划一目标发展,部分学生学*时间的浪费十分明显。

  在实践中,如能按照“最*发展区”理论把获得某种知识所需时间和认知发展水*大体相当的学生进行归类分层,并确定与各层次学生的实际可能性相协调的分层递进教学目标,实施分层递进教学,教学效率即可大幅度提高。

  这里,“分层”是为了确保教学与各层次学生的最*发展区相适应,“递进”则是不断地把最*发展区变为现有发展水*,从而使学生的认知水*通过教学活动不断向前推进。分层递进教学是班级授课制中实施个别化教学的新探索,是最*发展区理论的深化和具体应用,对提高教学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要让学生主动地学*语文,教师必须转变角色,接受“教师应当作为学生学*活动的促进者,而并非知识的传授者”的观点,利用学案导学致力于为学生的学*活动创造一个良好的学*环境、学*过程和培养一个良好的“学*共同体”,从而正确地发挥教师在教育体制和教育对象之间的“中介”作用,这样才能把培养和发展学生学*数学的主动性落到实处。

  在新课改的环境下使用导学案研究,对我来说既是一次机会,更是一种挑战,经过一段时间对导学案的学*和研究,感受很深,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学案导学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

  学案教学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一改过去老师单纯的讲,学生被动的听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主导作用和主体作用和谐统一,发挥最大效益。

  二、学案导学有利于加强教师之间的合作意识、提高业务水*

  学案教学要求在制定学案之前由各学科备课组长组织组内教师集思广益,在全面把握教材标准和考纲要求的基础上,根据每个人的教学经验,精心制定教学案,把授课的重点、难点、教学思路都集中体现在教学案上,使教学案能集众家之长。同时,这也要求教师们要致力于钻研教材、了解学情,更要致力于提高自己的业务水*。

  三、学案导学有利于调动学生学*积极性,提高学生自主学*的能力

  “导学案”的教学将课堂教学中心由“教”转到“学”上来。学生真正成为学*的主体,他们在课堂上通过讨论、小结得到教师的肯定和赞扬,从而激发了他们学*的动机,调动了他们的学*积极性,同时学生也学会了交流,提高了学生之间合作能力

  四、及时练*,加强巩固

  学生经常会出现这种情况“一说就懂,一学就会,一走就忘”。意思就是说老师在时什么都会,老师一离开教室,讲的东西也跟着老师走了。这不是因为老师没讲透,而是学生却缺少相关的巩固练*。知识是需要反复练*,加强理解的,才能加深记忆。教学案的大容量就是为这一点而设计的,而且上面的*题都是教师精挑细选出来的。真正的做到了精讲精练。

  五、学案中应包含的内容

  就我而言,我认为学案里应该有学生自己的思考;(培养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应该有教师的引领;(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应该有教师的板块式问题;(引领学生从知识的此岸走向知识的彼岸)应该有学生产生对知识的形成过程;(学生获得知识的一个形成过程)有学生自己提出有思考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因为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我们要培养学生这样的能力)最后还要有有价值的练*题。(检查学生学*是否达标)

  六、重视师生课后反思、精益求精

  学生要学会做学后记,就是学生要把对课堂学*的经历,体验进行总结,包括本节课所获得的收获,学到哪些知识、技能,解决了哪些问题,还要哪些问题有待解决,学*方法上有何收获,哪些方面需进一步改进等。同时老师也要写下教学反思日记,就是要把自己完成每一次教学活动后,对实施教学活动的自我感觉记录下来,反思应包括对本节课教学目标,实现程度,教学效果的好坏进行自我评价和原因分析,在教学过程中,哪些问题的讨论还不够。

  导学案是学生的路线图,指南针,方向盘,是学生学*的起点,也是代表着将要达到的目的地。导学稿是给学生一个拐杖,让学生尝试自学。学什么,如何学,学到什么程度,都由导学稿指导。导学案可以说是学生学*的路线图、指南针、方向盘,是学生学*的起点,也是代表着将要达到的目的地。为了让学生主动地学、高效地学、扎实地学,在实践中发现使导学案效益的最大化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关键。那么如何使用导学案成为研究课题。课前预*课前预*其实也就是学生的自学环节,学生之所以不预*,很大程度上是学生根本就不会预*或不知道预*什么或者教师授课不是建立在预*的基础之上。

  一、是导学稿的编写:

  导学稿的编写存在问题、困惑较大,问题的设置、学*的引导、训练*题的挑选,当堂检测题的代表性和典型性,无不在备课教师的思考中,问题的层次性、集中性、新知的生成性,都关乎于导学稿的编备中,因此集体备课尤为关键,二次备课更不可缺少,针对本班,针对每个学生个性化备课,备“学生”、备“学精”、备学法,吃透教材,编写适合自己学生的导学稿,针对课堂情况适时调整导学稿,达到目的的同时更大发挥导学稿的作用,要想导学稿真正发挥作用,编写一份好的导学稿至关重要,如何备导学稿是备课教师课思的问题也存在最大的困惑,有待于我们探讨、交流、摸索。

  二、是高效使用初中数学导学案:

  “导学案”是教师实施课堂教学的方案,是引导学生自主学*的学案,是对学生进行当堂达标检测。能否高效的利用导学案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根据课堂教学情况,数学导学案可分为:学*目标、学*重点、难点和知识准备;知识探究;知识应用;知识测评四部分。

  知识准备就是学生的课前自学环节。有了导学案,学生在课前的自学过程中有清晰的思路,对数学知识点的形成和其中的重点、难点、目标,借助导学案完成课前数学学*。学生在课前明确学*目标,并在学案的指导下对课堂学*内容进行自主学*,带着问题看书,找出重点和难点,独立完成导学案中预*部分,带着问题进课堂,使学生逐步掌握正确的自学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的能力。

  知识构建主要是以分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展示。如果那位学生有疑问,可以放到小组里面解决,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组与组间解决,否则,老师解决,教师在这个环节主要起到点拨的作用。最后进行要点归纳,可以学生小结、教师小结或师生共同小结。

  知识应用就是让学生自主完成练*题,针对自己做错的题目及时纠正,要是学生个人不能自行解决的,可以以小组的形式解决。

  知识测评就是课堂小测验,检测后当堂纠正,并让学生将错题作为作业整理在错题本上。

  总之,让学生学会的课才是最好的课,导学案应用的最大效益是打造高效课堂,认真编写导学稿,科学合理使用,用自己的眼光发现问题,思考分析问题,多管齐下,相信导学式教学会使课堂充满朝气和活力,效果也定能大大提高,我们的改革也会一步步见成效,最终取得成功。

  一、教学中教师角色和教学行为的转变

  1、“导学案”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的组织者。

  教师是学生学*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是新条件下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导学案”的使用,使教师的教学观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每位教师充分利用“导学案”的特点重视学生良好的*惯的培养,鼓励学生主动学*,坚持学*,独立完成作业,遇到难题,寻根究底,课堂上小组内相互讨论,既促进了学生的学*兴趣,又融洽了同学之间的关系,同时,教师更多的是授予学*方法,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归纳方法,教师应成为学生学*活动的引导者。

  2、教学中能“用活”教材。


导学案教学心得体会汇总十篇(扩展4)

——导学案心得体会 (菁华5篇)

  在大力推进实施素质教育、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背景下,我校审时度势、高瞻远瞩,在全校推行了"导学案教学"教学模式,构建自主互动高效课堂。全校的每一位教师都在思索着、讨论着、实践着。下面我就导学案教学的具体做法和粗浅的体会与大家共同探讨,不足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对导学案的认识和看法

  我认为"导学案"是教师指导学生学*的方案,是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而编制的学*方案,它是站在学生立场上编制的。因此它不同于教案,教案是教师站在如何教的立场上编制的。在导学案的编制过程中要突出以下几点:

  学*目标的制定。学*目标具有导向功能、激励功能、调控功能。目标的制定要明确,具有可检测性,使本节内容的当堂检测题能够与之相对应.

  导学案是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学*的方案,因此在导学案的编制时应该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突出一个"导"字。问题的设计和问题的形式要灵活多样。例如我在编制《18.1.勾股定理导学案》时就是先从直角三角形的知识开始预设问题层层引导学生来自主探究勾股定理,从而达到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的目的。

  对于导学案中练*题的编制我认为题量不能过大,要精选精练,设计要有阶梯性,层次性,要由浅入深。单纯数学题目的罗列,导学案就变成了课堂练*题,就失去导学的目的;题目难度值偏大,部分就会出现厌学,马虎应付的现象。

  全体老师的参与度。在学案的设计和使用前,老师的集体备课也是非常重要的,要集全体老师的智慧为一体,创造一份高质量的学案,提高课堂学*的有效性。编制导学案时,在分配课题和主编人的基础上,每一位教师应该参与其讨论、研究,并且每一份学案制定好后,由审核人审核后再印刷。

  这学期,我担任的是五年级的数学教学任务,作为小学阶段的高年级,我想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做些尝试。于是,我大胆地对导学案进行研究,尝试课前让学生自学。

  经过两个多月的学*和实践,我对导学案有些收获,也有些思考。学*内容中本身就含有很多对学生来说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比如,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中就有三个“观察与思考”的活动,这些图文并茂的问题让学生在课前思考,更有时间的保证,所以在课堂上交流时学生都能充分地表述自己的看法。

  但是,导学后的课堂跟*常的课堂应该有所不同。创设情景就变成了检查自学情况,有些动手操作的内容让学生课前完成,课堂上有了更多的时间关注学生的学*情况,特别是对学困生的辅导。

  但也有不足。

  1、学生到了五年级了,学*水*的差异已经形成并且明显化了,这直接影响到自学效果的不同。优等生自己阅读课本基本上就能理解学*内容了,对于他们,课堂上应该适当为他们拓展,才能让他们对课堂有兴趣。而学困生的自学能力弱,课本中的问题没办法解决,课堂上就只能关注他们基础题目是否理解。这“吃饱”与“吃好”的矛盾如何解决?

  2、学生预*完以后,对一些知识已经了解了,在课堂上再让他们进行探究,他们就缺少兴趣了。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应该更加努力,不断地去尝试,寻找一种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

  以“导学案”为载体,学生自主探究为主旨的教学改革试验已经得到广泛的事实与推进。教改后,课堂发生了惊人的变化:课堂上老师讲得少了,学生讲得多了;学生的思维活了,问的问题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多了,学生的视野开阔了。一年多的试验,让我切实体会了:“给学生一个机会,学生还老师一个惊喜”这句话的含义。我对自己过去的教学思想和行为进行了反思,用新课程的理念,对曾经被视为经验的观点和做法进行了重新审视,现将在反思中得到的体会总结出来供大家参考。

  一、教学中教师角色和教学行为的转变

  1、“导学案”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的组织者。

  教师是学生学*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是新条件下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导学案”的使用,使教师的教学观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每位教师充分利用“导学案”的特点重视学生良好的*惯的培养,鼓励学生主动学*,坚持学*,独立完成作业,遇到难题,寻根究底,课堂上小组内相互讨论,既促进了学生的学*兴趣,又融洽了同学之间的关系,同时,教师更多的是授予学*方法,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归纳方法,教师应成为学生学*活动的引导者。

  2、教学中能“用活”教材。

  “导学案”的使用,使得教师不再是照本宣科的讲教材,而是根据教材提供的知识,从生活实际取材,提出问题,不但让学生学会了解决问题,更能了解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反作用于生活,更让学生知道他们所学*的数学知识不仅是为了继续深造,对今后的工作、生活也是有用的。

  3、教学中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创造性。

  “导学案”的使用,给了学生充分发挥的余地,“给他们一个舞台,我们将收获更多的精彩”!真正让学生成为学*的主人、课堂的主宰。

  二、我的困惑

  在高中学“导学案”的实施过程中,新授课和复*课的不同课型,的确让学生自主学*,给了不同层次的学生很多发展空间,但对于学*困难的学生来说,这无疑“雪上加霜”,即使是老师细致的讲解都未必使他们知道知识的来龙去脉,更不用说自主学*了,展示交流更是谈不上,这使得整个班级学*两极分化严重。怎样才能两头兼顾:即发展了好学生,又使后进生有所进步,一直以来还没有找到比较好的方法。

  另外教学中,教师都采用了小组合作交流,共同学*的方式,但在此过程中,很多的学困生在交流中只有听得份,因为很多知识他们不懂,又不愿意让别人知道或不想让别人听见自己错误的想法,于是只听别人说,自己不发表任何言论,学*上很是被动,久而久之,学*越来越落后;而对于那些调皮的学生来说,讨论简直是一种轻松,以此有正当理由说话的机会,说话不少却什么也没有学到,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分化日趋严重,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使课改教师十分头疼,还有待于探索和研究。

  三、我的感想

  凡事有利就有弊,改革的道路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放开思维,我们在摸索中学会创新,学会反思,大胆挑战,在教改工作中鼓足前进的勇气,不断创新,踏实肯干,推动教改工作继续向前发展。

  我校倡导使用导学案已经有两学期了,在教学工作中我也开始使用了,新课改的浪潮使我在工作中不断摸索前进,为此我就多听听本校使用导学案班级老 师的课,我感觉现在使用导学案收效甚微,下面把我使用导学案后的体会简单谈 谈。

  一、课前预*比以前有很大的成效。

  学*语文的第一步就是让学生做好课前预*,原来没有使用导学案时,学生们拿着语文课本读到一到两遍,再写一写本课生字,就找不到可做的`事情了,有很多学生都做了漏网之鱼,书本简单的批几个字,没有一点成效,而有了导学案同学们依照导学案的要求,能够自己去学*,把文中的一些字或词语通过各种方法(查工具书、问老师和同学等),批注到课本上或导学案上,这一点要在以前只有很少一部分能够做到,除此之外,导学案中的一些关于合作探究的*题,同学们也能在小组内合作交流汇报,学*效率大大增强了。

  二、课堂中角色的转变。

  原来没有使用导学案,老师用的是陈旧的教学方法,老师讲学生听,因为老师没给他们合作交流的机会,学生根本把自己的聪明才智发挥出来,所以一堂课下来老师是口若悬河,学生听得昏昏欲睡,整个课堂真是死水一滩。自从使用了导学案,把课堂交给了学生,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体,老师只起个适时点拨的作用,也就是说课堂上老师讲得越来越少,学生却说的越来越多,这样一来,课堂气氛肯定会十分活跃,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们肯定想学、愿学。

  三、减轻了教师在备课上的压力。

  在使用导学案之前,老师要一课一课地把教案详详细细地写在教案本上,费工又费时,往往写教案时形式,对教学的作用不大。现在导学案的产生,减轻了老师在备课上的压力,只要老师吃透教材在导学案上圈圈点点,认真备课就可以了。

  我的困惑如下:

  1、有部分后进生缺少自主学*的*惯,遇到稍有难度的题,不讨论、不查阅资料,也不请教老师和同学,也就是说使用导学案后学*成绩好的学生越来越棒,可成绩差的是越来越差,形成了两级分化。

  2、由于个别学生回答问题不积极,导致教学任务不能完成,一个课时的任务往往需要两个课时才能完成。

  3、课堂展示时,容易的题目争着回答,难的题目都不讲。以上是我使用导学案的浅显看法。

  这学期,学校组织老师们学*了导学案,通过学*,我对导学案有了自己的一些看法。传统教学的特征是“先教后学,先师后生”,这是注入式教学的典型特征,就是上课先由教师讲解,把什么都讲清楚了,学生都听懂了,然后学生再作练*,把教师讲解的内容巩固消化。其实,这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不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也和新课程教学理念相冲突。

  所谓的“导学案”就是改变原先的上课模式,“给学生一个拐杖,让学生尝试自学”。学什么,如何学,学到什么程度,在“导学案”中都有设计,这些都充分体现了“导”字的功能。

  我认为,“导学案”的在对问题的设计上要有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认知特点,如果在设计问题,设定预*量,连贯导学环节上不能体现导学案的特点,那么导学案就成了学生变了味的预*作业。

  总之,以“案”为载体,学生自主探究为主旨的教学改革试验已经得到广泛的肯定与推进。我想,如果能认真设计导学案,让学生自己开动脑筋,解决问题,那么学生的思维开阔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多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就提高了。

  经过这一段时期学*和实践我对导学案有了一些心得体会。“导学案”坚持知能统一,实现学会和会学;从学*内容上讲,明确有关知识结构,力求知识规律化,系统化,思路条理化;从学*方法讲,重在指导学生如何学好,重在教师考虑如何教好。在老师方面,避免了授课的随意性,功夫下在了课前,课堂上有精力关注学*状态,随时进行点拨和指导,对学生来说,拿到学案后,对本节课要达到的目标很明确,在学*的过程中能合理安排,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主要是在进行自主学*。学生成了学*的参与者,并且还能代表小组发言,给了他们一个展示的机会,其实,每个学生都有展示的欲望,当这部分学生也参与到学*中来了,课堂气氛就更活跃了,学生动起来了,学*就好办了。学生依案自学,教师导学释疑,当堂达标为主要步骤,使知识落实与能力的培养于一体,起到了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落实素质教育的作用。

  “学案导学”遵循的理念具有超前性、先进性,富有鲜明的时代感“学案导学”的着眼点是坚持以人为本,关注学生全面发展,促进个性和人格的形成,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但在我的实际课堂教学中还存在有很多问题,如主体参与不够、教与学顺序颠倒、规范表达落实不力等,如何在课堂教学充分发挥学案导学的作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呢?当然要努力学*导学案,认真做到以学当教,当堂达标。

  其次学案的设计应具备以下特点:

  1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教材,从整体上体现教材的知识结构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使知识能条理化、系统化和整体化。

  2有启发性,对教材中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有的应作适当的提示,配以一定数量的思考题。

  3问题设计应有层次性、梯度性,应根据学生对问题的认识逐渐加深。做到循序渐进,使学生意识到,要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行,学会看书,学会自学。

  再则“探究”是学*的灵魂。通过实验探究,学生可以弄清事物规律的来龙去脉,对疑难问题有所分辨,在知识上有所收获,在思维上有所启迪,在合作交流上有所提高。探究的方式多种多样,有分小组探究,个人探究、小组之间交流与合作等。不管哪种方式都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我想以后多研究一下小组探究,小组探究可以增强沟通能力:即具有良好的“听、说、问”三种成比例出现的行为。“说”,即表达清晰,具有说服力;“听”,即有效倾听,设身处地地理解别人。小组探究可以增强团队合作:即愿意与他人合作,作为团队的一份子去共同完成一项任务。小组探究可以增强自信:即敢冒风险接受任务,或敢于提出与不同的意见。

  总之,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努力尝试使用学案导学的方法去教学生,去启发学生,使自已的课堂变的生动、有趣,使学生爱上数学课


导学案教学心得体会汇总十篇(扩展5)

——学案导学的心得体会

学案导学的心得体会

  当在某些事情上我们有很深的体会时,可以寻思将其写进心得体会中,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工作生活状态。怎样写好心得体会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学案导学的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锦龙我抽时间学*了《学案导学问题解答》一书,从中学到了很多理论知识,进一步感受了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教育理念,学案导学这种授课模式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合作探究,主动获取知识,由“学会”变成“会学”,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创新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下面就学案导学谈几点体会:

  一、“学案导学”要求教师着力提高三个方面的能力:

  一是“课堂公关”能力。教师必须在“导学案”的辅助下,在教学中激励、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通过创设宽松氛围、表扬闪光点、小组竞争、个别座谈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树立“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我参与,我快乐,我提高”“我的课堂我做主”等思想,实施“三先”:题目让学生先做,问题让学生先想,答案让学生先说。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二是“教学导演”能力。在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利用“导学案”,为学生创造表演的舞台,让课堂充满魅力。教师必须减少语言密度,精讲教学重点,必须根据教材内容,灵活使用教学手段,做到寓教于趣,寓教于情,使学生始终处于学*的亢奋状态。

  三是“指导催变”能力,让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转变,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要求每个备课组选定一名首*学法指导教师,开展经常性的集中学法指导,在每周固定时间组织班级开展学法交流活动,为自主学*提供方法保障。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改变传统教学观念,彻底抛弃以往那种“不讲不放心;老师在讲台上自我陶醉,学生在下面浑浑噩噩;老师只为自己完成教学任务而不关心学生学的情况”等种种传统做法,不包办,不搞一言堂,不要认为课

  堂上多讲几个题就是课堂容量大了!要切实注重学生的“思维容量”、不要认为喧嚣的课堂气氛叫“活跃”,要切实注重学生的“思维活跃度”。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给每一个学生提供表现成功的机会。

  二、学案编写至关重要

  学案的编写是整个导学过程的最重要的环节,要求老师对教材要有很深层次的理解、对知识点要正确地把握、对学生的“学情”即“认知程度”要有足够的了解,在做到以上几点的基础上,教师才能进行学案的编写。在突破某个知识点时,以往“教案”无非就是知识点的简单罗列,然后“灌”给学生。而“学案”的不同点就在于,把新知识点“问题化”,就是把新知识点拆解成学生可以通过思考就能解决的“小”问题,每个小问题点解决后,新知识点即所谓难点的解决就是水到渠成、自然而然的事了。一篇好的学案,应能充分体现导学的功能,把知识问题化,即通过学案能引导学生更好地去阅读课本,带着问题去主动思考课本知识,有效地参与学*过程,最大程度的还原科学发展的过程,有利于学生养成发现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由此可见,学案的实施,看似老师在课堂上讲得少了,变“懒”了,实则不然,课下需要根多的付出才能达到目的!倒是原来的“满堂灌”,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懒”了。

  三、课堂上的具体操作

  课堂操作要避免两个误区:一是单纯放手让学生自学,教师不管不问,“放羊式”;二是学生预*后教师再逐一讲解,对答案,“灌输式”。教师应该根据学生自主探究的信息反馈,有目的地运用导语、演示实验、归纳总结等手段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和动机,对疑难信息适时点拨引导,对难度较大的倾向性问题给予精讲,要画龙点晴,以实现学生对重点知识的理解和难点的突破,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准确把握学情,进行二次备课。

  另外,在课堂上比较常用的一种模式就是“兵教兵”,这种模式在讲评课及复*课中比较实用,“兵教兵”抓住了学生出错后急于纠错和学生乐于讨论,喜欢轻松活泼课堂的心理特点,放手发动学生,通过板演、解析、点评、提问、讨论等形式使问题暴露,不知不觉中解决。例如板演环节,不一定只是计算题,还可以是选择、填空。因为这类问题暴露不明显,通过出错学生板演、解析,其他学生点评、提问、讨论能较好地解决问题。

  “兵教兵”讲评方式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教师来说,第一,课前要进行更详尽的备课,统计出错率、出错点、出错人,设置有层次的问题,有必要的辅以变式题、补救题,进行方法提炼等。第二,必须做到精讲点拨,“兵交兵”效果虽好,但耗时较多,教师必须驾驭好课堂,适时设问、启发、提炼,尽量少讲,把机会留给学生。第三,灵活机智应对学生讨论中的问题,对学生讨论结果进行到位的评点、总结。这要求教师有更深厚的知识储备。

  对学生而言,第一,“兵交兵”能激励学生。做题时能认真对待,出错后能认真纠错,上课时认真听讲,这样一来学生的主动性就调动起来了。第二,学生乐学,不再是老师一个面孔一个声音,每个学生都可能成为这节课的“教师”。学生兴趣高了。第三,锻炼了思维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学案的设计应具备以下特点:

  1、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教材,从整体上体现较教材的知识结构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设计出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学*目标,使学生明确自己的学*目标,以及自己将要掌握的重点知识和要突破的难点知识。

  2、设计的问题要有启发性,对课本中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有适当的提示,配以一定数量的思考题,引导学生自主学*,在一个问题的解决中培养学生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3、问题设计应有层次性,梯度性,应根据学生对问题的认识逐渐加深,做到循序渐进,使学生意识到要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行,看书不详细也不行,光看书不思考不行,思考的不深、不透也不行。这样学生就能真正从教师设计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看书、学会自学。

  教师在学生自学过程中应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要为学生做好旧知识的铺垫。旧知识是学*新知识的基础。第二,教师应要求学生把预*中有疑问的问题做好记录,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向课堂,这样做一方面能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的能力,另一方面又能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预**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而良好的预**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一旦形成,往往能使学生受益终身。

  从8月26号我校进行导学案培训以后我认为“学案导学”是指以学案为载体,导学为方法,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模式体现了预*、上课、复*三者有机的统一,转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方式。通过课前自学,课堂提高,课后固学等环节的调控,有助于以学定教,开展分层教学,降低学*的难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能力,养成良好的学**惯。因此,“学案导学”是师生共建教学有效课堂教学的重要途径。

  一、在学案设计中要体现和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兴趣,让学生学有动力。

  以学生为主体,突出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应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教材、一切教学手段,都应为学生的“学”服务,使学生从被动学*转为主动参与。特别是英语教学的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英语学*的兴趣。一旦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不会感到学*是一种负担。

  二、学案导学中要加强学法指导,让学生有“法”可依。

  “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的人”。这充分说明了学*方法的重要性,它是获取知识的金钥匙。学生一旦掌握了学*方法,就能自己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因此,改进课堂教学,不但要帮助学生“学会”,更要指导他们“会学“

  首先,教学生“读一读”。学案开始为学生编好阅读课文,并指导学生预*方法,逐步学会归纳整理,善于抓住重点以及围绕重点思考问题的方法。其次,让学生“讲一讲”。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对于那些难以掌握的内容,应积极引导学生去议,鼓励学生去讲。在讲的过程中,对于学生出现的差错、漏洞,教师要特别耐心引导,帮助他们逐步正确地表述。让学生学会合作与交流,让学生大胆的表达。然后,引导学生“用一用”。养成学以致用的*惯。最后,要引导学生学会“复*”。俗话说:“温故而知新”,这就是说,对我们以前学过的知识和技能要经常复*。

  总之,要让学生主动地学*,教师必须转变角色,接受“教师应当作为学生学*活动的促进者,而并非知识的传授者”的观点,利用学案导学致力于为学生的学*活动创造一个良好的学*环境、学*过程和培养一个良好的“学*共同体”,从而正确地发挥教师在教育体制和教育对象之间的“中介”作用,这样才能把培养和发展学生学*数学的主动性落到实处。

  20xx年5月28日~31日,受学校选派,有幸参加了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东联现代中学召开的“全国中学“学案导学”高效课堂研讨会”,收获颇丰。

  收获与感悟

  教育战略主题是素质教育,其三个基础是:(1)身心健康;(2)走向社会;(3)终身学*。

  因此,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律*惯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课程改革和课堂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学校、课堂让师生开心、童心、爱心的诠释——快乐的人生是课程改革和课堂教学改革追求的目标。“以学定教,树立‘生本课堂’”是课程改革和课堂教学改革必然思路和方向。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走走停停”是课程改革和课堂教学改革有力的抓手。这样才能让学校成为师生提升生命质量的绿洲。

  我看到了“教学案”或者叫做“讲学稿”之所以高效,是因为“学案”站在“如果我是学生,我该思考什么?”,这样最重要的解决了备教材与备学生的有机统一,即指导学生自学;是因为她做到了“以学定教”,她做到了“讲不讲由学生,学不学由老师”,她做到了“老师坚决不讲学生自学就懂的,老师坚决不讲老师讲了学生仍然不懂的,老师只讲老师讲了学生才懂的”,这样一来,就能做到老师和学生课堂上不疲倦,就能做到老师和学生课堂上轻松愉快;是因为她充分发挥了合作学*小组的作用(东联现代中学数学课堂的小组合作学*已经娴熟到了“自动化”的程度)——实现了“兵教兵”、共同进步,这样合作学*小组内、班内没有竞争,只有合作,学*的氛围轻松而浓烈;是因为她要问题的设计来突现数学思想和方法,而且问题的设计还兼顾了问题的各个角度,还兼顾了不同层次的学生;是因为她依托问题的引领,在各个环节上均执行“走走停停”,这样既重“教”又重“学”,要求学生又会“做”又会“讲”还会“反思总结”(这就重新构建了学生的认知体系,这就形成了新的技能),特别是对于学生的各种操作上的落实就非常到位;是因为她站在中等及以上的水*设计教学,利用合作学*小组成员群体的互助“共同提高”……

  同时,我看到了改革成功者们的毅力和决心,我看到了改革成功者们的敢撞敢干的勇于探索、勇于进取的精神,特别是其决策者。

  反思与建议

  反观我自己的课堂和我们学科组老师们的课堂,对于学生“身心健康、走向社会、终身学*”的关注是不够的,因为我们更多的是关注学生做了多少题(还不是能做多少题)、能考多少分。甚至于少数老师还奉行“时间+汗水”等陈旧的、折磨师生的课堂教学模式。虽然我们也做了一些尝试——我们的“学案”在结构上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东联现代中学是非常相似的(他们多出了“自学检测”),我们的“学案”在研发流程上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东联现代中学是完全一致的,我们的“学案”在使用上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东联现代中学是基本一致的(他们采用的是“教学案”或者说“讲学稿”)。但老师们始终被“分数”紧紧地束缚着,始终不敢摒弃“题海战术”。

  建议学校组建教育科研骨干力量对“教学案导学”进行深入的研讨和消化,形成适合我校实际的、独具特色的、有效甚至是高效的模式,并用这有效甚至是高效的“模式”象东联现代中学等改革成功者一样来“逼迫”部分老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强行推广。

  在实施新课改的今天,要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课堂教学是关键。而“学案导学’便是一种提高教学效率的手段。它的目的是变传统的封闭型、单向性的教学为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教学。它的特点是:学案与导学密切结合,学案指导导学,导学依据学案,重点在“导”,变传统的讲授式“要我学”为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式“我要学”。所以要想把整堂课“导”好“导”活,让学生真正学到知识提高能力,一是:要求学案的编写要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把学生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二是:教师要会“导”。要把握导学的'时机,采取有效的手段,真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一、学案的设计

  教师对学案的设计,是“学案导学”的关键。学案的设计依据循序渐进的原则,有步骤,有层次地从知识技能到理论及运用逐步加深。不同层次的学生可根据不同层次目标指导进行自主学*。

  (1)、知识要点:包括学*目的,学*重难点等。通过不长的篇幅,让学生知道要学什么,以及在自学时,哪些是重点,哪些是难点,学了这节内容后,可以让自己学到哪些新的知识等。

  (2)、自学过程:包括复*引入,新课和例题讲解等。根据每节的教学内容和要求,设计不同的引入,引入可以和课本相同,也可以选自课外,但关键是简单易懂,生活化。在对公理、概念和定理内涵的处理上,将这些要素分点列出,后面预留空格,作为学生自学笔记。学生以此指导自学,在理解的基础上,将教材相关内容加工浓缩、整理,从而达到巩固掌握知识的效果。

  (3)、运用能力训练:训练内容以本节内容为中心,适当联系其他章节相关内容,运用能力训练应体现难度层次的递进,学生自学时按照自己能力水*,不同程度地完成训练。

  (4)、小结与反馈:从创造力开发的角度看,提出新问题比解决旧问题更具有深远意义。在“学案”的最后预留一部分空间,作为学生自学中探究、反馈、讨论的记录。学生可以把自己发现或设想的新问题记录在“学案”上面,在课前或课堂上提出,供师生在教学中交流、讨论。

  二、教师的“导”

  “导”即开导,启迪之意,是启发式教学的精髓。一个“导”字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心理学原理告诉我们,人在认知过程中,适当的问题,能激发学*动机。如果学生在学*的过程中,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不仅能使学生在不断的体验成功,维持持久的学*动力,而且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也能缩短获取知识的时间,提高学*效率,从而培养探索问题的能力。

  1、把握诱导的时机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是教育家孔子的论述。它恰如其分的点明了学生需要启发的最佳时机。即是说当学生讨论热烈,对问题似懂非懂,想说却又说不清楚,正是渴望启发和点拨,将起到最佳的学*效果。

  2、导学方式的灵活性

  导学具有灵活性和多样性,长时间单一的引导方式会使学生丧失学*的兴趣。“居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就是这个道理。导学与学案是密不可分的,好的学案是教师有一堂好的导学课的先决条件,但教师决不能仅仅局限于已设计好的学案,因为再好的学案也不能把课堂上所有的情景都设计到。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依据课堂上的不同情形迅速且不断的搜集学生的学*信息,进行多元化备课,对学案进行添加、修改使其进一步完善,而不能受其固定思维框架的束缚。灵活多样的导学方式,可以给学案注入活化剂,从而极大的提高学*效率。

  总之,“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为学生营造了浓厚的主动学*的氛围,创设了更多的自主学*的机会和自主探索的主体活动,给学生提供了充足的思维时空。因此它是一种很有发展前景的教学手段。

  “导学案”导学是相对于传统的“教案”教学而提出的新型教学模式。所谓“导学案”,是教师在充分了解了学生情况、教材、教学大纲的基础上,把握教材的特点和教学要求,从学*者的角度为学生设计的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的导学材料。经过两年时间的探索,我对“导学案”导学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和体会,现将我实施“导学案”导学的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一、精心编写导学案,为课堂教学提供前提条件。

  教师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我课前准备工作最重要的就是编写导学案。导学案不同于教案,教案是为教师组织教学活动服务的,导学案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同时又要体现导。打造有效课堂,追求的是三化:知识问题化,问题探究化,探究层次化。因此,我在编写导学案时主要通过由浅入深、层次性的探究问题逐步引导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在探究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能力。

  编写导学案,首先要设计好学*目标。这个目标不是我们想当然的目标,在不同的阶段,学生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新课标都是有要求的。如新课标对高中语文必修④第二单元目标就有如下的陈述:了解词的一般知识(词牌、词的题目、词的发展成熟过程等);了解词的特点(长于铺叙、回环委婉、渐次递进、不大开大阖等);体会词的章法(上下片如何过渡、情感如何贯通等)。这一规定就是这一单元课文学*的重难点,也是我们要完成的目标。因此这一单元课文设计导学案目标就要围绕这一点,并根据课文的思想内容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柳永词两首》这一课导学案我设计的目标是:

  1、了解词的相关知识,了解作者柳永。

  2、反复诵读,流畅背诵,品味诗词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词中优美的意境。

  3、学*柳词中善于点染、铺叙、融情于景、虚实相生的艺术特点。有了明确的学*目标,问题的设计才有核心。也就是说,导学案中的问题要围绕目标进行。目标是问题设计的方向,问题是为目标服务的。

  编写导学案,其次要做到知识问题化、问题探究化、探究层次化。在问题的设计上,要体现层次性,层层深入、环环相扣,体现“导”的特征。对浅层性问题,我要求全体学生掌握,对深层次的问题,有一定难度的问题,我在设计时做上“”号,指明由“A”层或“B”层的同学做,这样学生的学就有了明确的目标,“C”层的学生也不会因为没有做完而不交导学案了,而“A”、“B”层的同学也有了深层思考的问题。同时我在批改导学案时也能更好地了解学情。探究性的问题要充分体现讨论性、探究性、深层性。例如,我在教学《望海潮》时,就设计了两个探究问题:

  1、《望海潮》中数量词的运用使词体现出不一样的风格,请结合其中的数量词来分析本词的风格特色?

  2、“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句中,哪两个词用得好?若将“卷”字改为“推”字好不好?为什么?同时问题设计时也要有具体的方法指导。如《劝学》的导学案中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对照注释,逐字逐句翻译课文,对翻译中的疑难点做好标记。”这里,既有学*的要求,又有方法的指导。

  二、活用导学案转变学*方式,全面提高课学实效。

  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方式教师讲得“头头是道”,学生听得“晕头转向”,可谓“你讲你的道,我睡我的觉”,起不到课堂教学应有的效果。如何改善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我使用“导学案”导学中是这样做的:

  1、学生独立自学

  学生的独立学*,是让他们独立思考去发现去感悟。这种独立自学中有思维的培养,有语感的积淀,更有创新的火花。独立自学是交流的前提,没有独立自学,没有形成自己的思想与认识,那么,在合作学*中只能是观众和听众。

  为了让学生充分独立自学,我做到在时间上“放”,即把晚自*全部还给学生,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放手学*。自从使用导学案以来,学校硬性规定所有晚自*教师都不准讲课,这给我的教学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上课前一两天我就把导学案发下去,要求学生利用晚自*独立思考,完成导学案上面的练*,而且还要求学生当自己的思考有了一定的结果时,要整理自己的思维,从心理上做好与人交流的准备。

  2、小组课堂群学

  明代学者顾炎武说:“独学无友,则孤陋难成;久处一方,则*染而不自觉。”在独立学*基础上的群学,有利于创设良好的情感氛围,发展学生的个性,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学生在独立自学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将问题交给学*小组讨论交流共同解疑。

  为了小组课堂群学,我采用异质分组的原则对学生进行分组,即将男生和女生、本学科学*较好的和有一定困难的、性格内向的和性格外向的分到一起。其目的是形成一种互补。二文班共有34人,我将其分为6个小组,每个小组5-6人。小组中只有两种角色:一种是学*的操作者,一种是学*的检查者,这两种角色由小组成员轮流担任。当一名成员向其他人说明自己的理解过程或陈述自己的观点时,其他成员要对其发言进行评价。

  在小组课堂群学中,教师要深入各组观察和了解每个小组的活动情况,发现个别学生不能认真参与交流,做与合作学*无关的事情,或个别小组交流不认真,都要及时地加以引导,提出明确的要求,确保合作学*能够顺利开展,并且不流于形式。在讨论中,学生时常会出现因为思维受阻而不能深入的情况,此时教师要做必要的启发和点拔,引导学生再读书,在读中解决重难点,把读和议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就是在独立感悟和合作学*的探索过程中,加深理解,进行自主读书,真正地发挥主体作用的。

  3、全班交流、共同释疑

  合作学*最终要让各小组向全班交流,分享成果。交流的内容一是认知与技能方面的,二是过程与方法方面的,三是情感与价值观方面的。学生交流的不仅仅是知识,还包括方法。在交流过程中,对学生在小组群学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适当加以点拨,提交全班探讨共同释疑。同时,教师还要不断提醒学生注意倾听发言,记录下自己没有想到的,从而达到了更大范围的资源共享。

  在全班交流中,我采用两种方式:自由发言式和中心发言人发言式。自由发言式可以给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同学充分展示自己见解和才情的舞台。中心发言人发言式中中心发言人是轮流担任的,每个人的机会是均等的。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在合作学*中消除权威,体现地位均等与机会均等。培养学生*等合作的意识。小组发言人由组员推选,不同的活动由不同的人员代表发言,每个人都获得发言机会。中心发言人的交流代表的是小组而不是个人,师生对中心发言人的评价不是对其个人的评价,而是对这个小组的评价。自由发言式和中心发言人发言式两种方式交替使用。评价时采用个人计分和小组计分相结合的方法,每个月选出两个表现优异的小组和四个表现优异的个人分别加以表彰,并颁发奖品和我自己设计的奖状。

  自实施课改以来,学生成绩、能力的提高是显而易见的。在20xx年上学期期末考试中*均分超四中*十个百分点,20xx年学考语文全部合格,且最高分达到了98分。现在,我终于明白了“给学生一个机会,学生还老师一个惊喜”这句话的含义。

  “导学案”导学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探索任务,这其中我有喜悦也有迷茫,但更多的是看到了学生能力的提高与发展。我坚信只要努力,就会有进步!


导学案教学心得体会汇总十篇(扩展6)

——幼儿教学心得体会汇总十篇

  雅雅是个活泼可爱的小女孩,但她有个坏*惯,就是特别的爱玩水,只要她的周围有水,就会想方设法的去玩。饭前洗手雅雅总是很积极地排队,只是到了她那儿,小队伍就原地踏步不动了,仔细看她在干什么,肥皂擦了一遍又一遍,然后用清水冲的时候也是不紧不慢,好像很享受的样子。刚开始一喊她,她就会很自觉的去擦小手了,可慢慢的,她会偷偷回头看看我们,扭过头再去摸摸水,恋恋不舍的。喝水的时候也是找机会玩,杯子里的水总是倒的满满的,喝掉一点,然后留下一点,倒在水池上,用手指滑来滑去的玩。

  幼儿都喜欢玩水,洗手、漱口时趁机玩水是幼儿园小朋友特有的一种现象。因此,一有机会孩子们就会在盥洗室洗手玩水。雅雅总是找一切机会要玩水,而且当老师发现她时,她反应也特别快。看见她在玩水、玩肥皂的时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气愤,因为,在常规培养中,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可以说,“节约”的意识老师时时刻刻都在提醒着孩子,她的这种行为真的有点让我感到了教育的失败。可是,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也很明白,孩子天生就是好奇的,喜欢探索的。

  “玩水”几乎是每个孩子都喜欢的一项活动,因为在玩水中,大大地诱发了孩子们探索的兴趣。但是,在**的影响和老师的教育下,他们似乎明白了“玩水”是一种错误的行为,因此,即使是那些特别爱“玩水”的孩子,也是在“偷偷”地进行,怕被大人发现而受批评。为此,我尝试了一系列方法:

  1、根据大班孩子比较懂道理的年龄特点,我经常会安排他们分组进入盥洗室,由一个能力强的小朋友指挥、监督。这样就比以前好多了,孩子们都会自觉的'洗手、喝水。逐步增强孩子的自控能力,培养孩子的坚持性。

  2、满足雅雅小朋友的探索求知欲望。玩是孩子的天性,在探索,又不能扼杀,便商议她妈妈后承诺他,给他出“主意”现在的季节玩水,湿了衣服会很不舒服的,等夏天的时候老师请你帮忙洗小朋友们的小毛巾,还可以在家里洗澡的时候,让爸爸妈妈帮忙放上一大浴缸的水,帮你的小玩具们洗澡,雅雅是个聪明的孩子,偶尔还想再玩水的时候,我一提及给玩具洗澡他便不再玩了。

  3、利用讲故事“小水滴”等方法,引导幼儿了解水源来之不易,并且让幼儿知道水对人类及社会的重要意义,从而激发幼儿养成节约用水的好*惯。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了解,班上的孩子节约意识更强了。特别是雅雅小朋友,洗完手后总是自觉地走**室,再也不留在那里玩水了。有时,她发现有的水龙头没关紧,还会帮忙关紧。雅雅玩水给了我一个启示:幼儿的生活经验可以从幼儿生活中来,满足孩子的需要。

  今天上午我执教了大班语言活动——《我们的祖国真大》在课的开始,我就带领大家看了祖国风光的图片,孩子们都纷纷说出了自己的感受,感受到了"祖国真美""祖国真漂亮。"也感受到了南北方的四季特征,了解了南北方的气候差异,从而理解了儿歌的内容。同时我感到电脑带来的方便,自己可以根据孩子的活动情况适时播放图片。在观看南北方景色的时候,我就让孩子们看了好几遍,让幼儿充分感受南北方景色的差异。

  我以游戏"我是小导游"的方式,和大家观看大屏幕上的中国地图,激发孩子的探索欲望。因为在诗歌中有一句是:啊,祖国妈妈,您的孩子在同一个时间里,有的滑雪,有的'游泳,有的围着火炉吃西瓜的诗句。让孩子们在了解祖国人们在同一时间里的不同活动,从而激发孩子去探索世界上人们在同一时间里的不同活动,孩子们说出了很多其他国家的名字,积极性很高。

  在整个活动的组织过程中,幼儿初步理解了中国的最南方、最北方的在地图上的位置,知道了南、北方的不同气候情况及人们的活动。儿歌的内容比较简炼,应该比较容易掌握,但在活动中,我发现幼儿的学*热情还不够高涨,可能有的提问设计不是太合理,导致幼儿回答问题出现针对性不够。有的儿歌的内容教师的解释不够到位,幼儿理解不够。例如:围着火炉吃西瓜——可以明确告诉孩子是祖国的哪里?为什么要围着火炉吃西瓜?在以后的区角活

  班上很多孩子还没有养成早晚刷牙的*惯,而患蛀牙的情况又比较的严重,再加上家长也不是很重视幼儿刷牙,没有督促孩子刷牙或根本就没有为孩子准备刷牙的工具。很多的家长就算为孩子准备了刷牙的工具,但也不符合要求。所以,我觉得准备一节课让幼儿自己能主动养成正确刷牙的*惯迫在眉睫。

  这节课的目标是:

  1、知道酸会腐蚀牙齿,能说出蛀牙三种以上的危害;(知识)

  2、学*牙防五步曲,知道正确的护牙常识。(能力)

  3、有保护自己牙齿的意愿,能主动养成良好的护牙*惯。(情感)

  为了很好的把握难点,突破重点,我为这节课设计了四个环节。

  第一环节是情境导入,引出牙齿上有黑洞洞所以牙齿疼。

  第二个环节一起通过实验,亲眼目睹这一实际操作,感知鸡蛋壳变软变黑的过程。从而了解牙齿长蛀牙的原因。

  第三个环节,通过配合图片,让幼儿直接感知蛀牙的危害,并产生保护牙齿的欲望。完成这节课的重点内容,让幼儿了解酸会腐蚀牙齿,并能说出蛀牙三种以上的危害。

  第四个环节,通过看动画,让幼儿跟保健专家佳佳一起学*保护牙齿的方法。在轻松、并富有童趣的情境中来完成这节课的难点突破。

  整个活动我采用了实验观察法、推理法、迁移法,并通过直观的图片和动画让幼儿直接感知,并能有效的引导幼儿总结自己已有的经验,来完成教学。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一眨眼的工夫,一个学期就很快就过去了,又迎来了新的一年,新的学期,又有新的工作等着我们来学,等我们来消化,去理解。

  在上个学期,我没有好好去学*,去理解,所以在上个学期的考试才会考得那么糟糕,那么差。但是,此刻又是新的一年,新的学期,我要整装待发,要以一个全新的我去迎接这个学期的起点站,奋发图强,永不停步。

  在这个学期里,我不能像上个学期一样浪费时间,不懂得珍惜时间,所以,我要在这个学期里自己反思,要珍惜此刻的时间,不会再浪费时间了。如果老师讲的课我没有听懂或者是没有听清楚,下课后,我要立刻跑去问老师,直到弄懂为止。在家里,先把老师讲过的课温*一遍,再讲给爸爸听没,要是我将得很流利,很舒畅的把老师讲过的重点说一遍,证明我把这一天老师上课所讲的我全都注意听了,没有将小话,

  这是一种很好的学*方法。

  上课时,要专心听讲,不能够跟前后左右讲小话,要勤做笔记,把老师讲过的重点记下来。回到家里,把这天老师讲过的课文复*一遍,

  再做老师布置的作业。做完了作业,找一些有关这天的'资料看一看,做一做,这样就不会忘记这天老师所讲过的课,还能够顺便预*明天老师所要讲的课,做好一个预*的准备。

  在作业上,我要用认真的态度去对待作业。要把作业写得工工整整,先把算是或者是把答案写在草稿纸上,确定对了以后才抄到作业本上。要是作业有弄不明白的地方能够问同学老师,也能够恩爸爸妈妈。

  我会在这个学期里好好学*,争取用优秀的成绩汇报爸爸妈妈。

  对于于漪老师早闻其名,但真正的去了解她的教育教学思想却是在最*才开始的。在认真品读了关于于漪老师的事迹后,我发现这位年逾古稀的老教师身上有着太多太多值得我们年轻后辈学*的地方,但最令我感触深刻的是“追求人格的完美”和“对教学过程的反思”这两方面。

  “今天怎样当教师”,于漪老师的回答是首先必须追求人格的完美。她强**师的人格力量,做人师不是做教书匠,对孩子不仅是言教,重要的是身教!身教重于言传。因为我们的教育力量,只能从教师活的人格当中来,这是一种特殊的教育力量!反思参加工作的最初几年时间,我一直觉得怎样让学生听我的话,完全按照我的要求来听课学*,这是最重要的。似乎学生完全围着我的指挥棒转,这样我的教育才是成功的。但经过几年时间下来,我发现这样的教育是不成功的,而且是事倍功半的!教师面对的是活生生的学生而不是流水线上的产品,他们有思想有主见,有自己的学*目标和要求。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俯下身来,听听他们在讲什么,走*他们,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让学生感觉到老师不是高高在上的权威,而是他们身边的一位较年长的知心朋友。我们学校这几年学生的生源不是十分理想,我们面临着很多学*困难甚至道德品质有偏差的学生。此时,教师更应该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动学生、感染学生、感化学生,而不是一味地以“老师”这样一个身份去压制和训斥学生,这样学生才会逐渐跟着你走,你的教育才能事倍功半,渐入佳境。

  而要使自己成为一个有人格魅力的教师而得到学生的认可,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方面:首先是教师对自己专业的孜孜不倦的追求,使自己的教学水*不断提升,使学生在你的教学中真正获得有益的知识和学*方法;其次是对学生充满爱心,常以学生的立场考虑问题,懂得换位思考。对大多数学生而言,学*是件苦差事,作为教师,要考虑学生怎样能学得快乐,这就能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学*的兴趣,从而更好地达到教育的目的。

  于漪老师曾说过:教学是一门有“遗憾”的艺术,更是师生互动对话,心灵沟通,获得知识,提高素养的途径。教师在课堂教学后,总会有所思考,有所体会,即“教后感”。在此教师会对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实施过程进行回顾和小结,

  将变化、经验、教训和体会记录下来,以利于自己不断思考、提高。撰写教学反思也是学校现在要求我们每位教师做的。但说实话,有时工作太忙,总觉得应付一下,随便写点什么就可以了,反思的质量并不是很高。学*了于漪老师的事迹后,我知道即使是向她这样一位资深的语文特级教师,她仍是教了一辈子,一辈子在反思。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亮点”、“败笔”,反思教学过程中的随机变化和调整,反思学生探究学*中的“拦路虎”、反思“再教反思”,这样才能把自己的教学水*提高到一个新水*、新境界。

  于漪老师的为人、为学都有太多值得我们学*的地方,我们只有踏踏实实、一点一滴地去学,才能真正不断地提升自我,真正成为人才的培养者而不仅仅是教书匠!

  我有幸参加了杭州市第十六次幼儿园新课程骨干教师专业培训学*。培训围绕“提升幼儿教师课程执行力”的主题,从“农村幼儿园乡土课程的创编与实施”、“研读教材,提升教师课程执行力”、“研读儿童,提升教师课程执行力”等四个板块进行研修。省特级教师杨蓉作了《幼儿园主题课程的建构与脉络梳理》的专题报告,老师精彩的讲座和耐心的讲解,使本来枯燥无趣的理论变得深入浅出。临安市《农村幼儿园乡土课程的创编与实施》课题组作了课题研究情况汇报,并展示了小班综合活动《好吃的萝卜》、大班民间游戏《丫丫跳》课程案例。此次培训活动针对性强、为我今后组织的教学活动提供了很大的参考和实用价值。

  讲到课程执行能力在以前我总觉得与我们这些一线的老师关系不大,而是领导的事情,只要领导叫我们怎么做,我们只要执行就可以了。但是通过这次培训,让我感受到了,课程的执行事实上和我们这些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息息相关的。它直接影响了我们的专业知识、专业精神、专业技能。培训学*使我对于基于儿童发展的幼儿园课程的内涵、主题课程实施的策略及课程园本化等问题有了进一步理解,以下是我此次培训活动体会和感受。

  一、转变观念,树立创新意识 观念的超越一定可以带来教育实践的转变。创新意识一直是既在大胆勇于创新,又以狭隘的教学结果和作品效果作为活动评价的唯一标准和手段,很少去考虑如何帮助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因此我们教师必须具备创新的精神和能力。而提高创新能力首先需要培养的就是专业精神。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要热爱幼儿,热爱自己的幼教事业。要具有崇高的敬业爱岗精神、坚韧不拔的顽强意志、强烈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充分相信自己的能力,敢于向困难挑战,对事业的追求执着不渝,经得起挫折的磨难和成功的考验。其次,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要有强烈的创新意识。不照搬书上的东西,要敢于创新、敢于标新立异。要转变观念,敢于提出自己独特的观点,以自身的创新意识来影响幼儿,帮助幼儿树立创新的意识。

  二、不断学*,提高专业知识 要给别人一杯水首先你必须是自来水,而每个人创造能力的发展都必须基于丰富的知识基础,只有具备了广博的知识,才能激发出创造的能力,才能最有效地推动创造能力的发展。

  第一,现在的社会是知识爆炸的社会,新旧知识每天都在更替。我们在学*各方面知识的同时更应该努力提高自己的科学文化修养,把现代化的科学技术运用到幼教工作中来。只有这样才能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才能满足幼儿强烈的好奇心,满足幼儿的求知欲。

  第二、教师需要不断磨练自己的教育科研的能力。现在社会对幼教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了。只有依靠科学研究,才能实现幼教质量的快速提高。同样,在创新教育中所遇到的问题、困难,也只有依靠科研活动才能解决。因此,我们必须在日常工作中不断研究、反思。总结积累经验,努力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

  第三,现在我们提倡的幼儿教育是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是以幼儿为中心的,新型教育观念。幼儿教师要树立尊重幼儿的教育观,要理解幼儿,要使每个幼儿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因此,只有不断的自我更新、自我超越,这样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一名具有创造型的教师。也只有创造型的教师才会运用新的、先进的教育理念来指导自己的工作。

  三、幼儿为本,发展专业技能 要做一名创新的幼儿教师,你必须自身就具备各种专业技能。首先,一名创新的幼儿教师在设计活动时是有创造性的。教师不但要尊重幼儿,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需要来选择幼儿所感兴趣的内容,把内容和任务设计到幼儿的实践活动之中,让幼儿通过自主的活动,创造性地进行学*。另外,我们所设计的活动和任务应该是能和幼儿产生共鸣的.,能让幼儿自主探索的、并感到有趣的,同时还是具有一定难度的活动。让幼儿在探索的过程中发现教师希望他们发现的某种现象、某种规律或能解决某些问题等。同时,幼儿在完成有难度的活动和任务的过程中,学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坚持性和受挫能力得到了锻炼。其次,一名创新的幼儿教师在指导幼儿时是有创造性的。幼儿在活动中会出现各种表现,我们就需要仔细的观察幼儿游戏的行为,并及时做好记录和调整。在幼儿遇到困难时,我们更需要巧妙地进行引导,让他们自己发现问题,使他们能创造性的解决问题。教师始终是旁观者,引导者。活动的任务要随时根据幼儿的反映,及时的进行调整,给幼儿提供自主发展的教育环境,放手让幼儿大胆地思考探索,让幼儿在实践中发展创造能力、思维能力,培养自信、自强等品质。

  创新的教育不但是国家的希望,是时代的希望,更是我国基础教育的需要。做为幼教的一员,我已经感受到肩负着的巨大责任,教师的专业发展离不开创新意识,离不开课程执行意识。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那我们就必须要成为一名具有专业精神、专业精神、专业技能的教师。

  幼儿园教学的有效性是指教师在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小朋友在某个方面和能力上能获得具体进步或发展。教学是否有成效,主要看儿童在学*中有没有获得什么。幼儿园教学,并不是单纯在哄孩子,孩子不哭不闹、不发生大的事故就达到了目的,如果没有收获或不想学,即使教师教得辛苦也是无效教学。

  综观当前幼儿园的教学,我们应该努力去做到有效教学。面临改变原有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和学*方式的新要求,如何有效地教学?怎样才能做到更“有效”?

  一、关注幼儿的真正兴趣与需要,给予恰当、有效的引导

  观察幼儿、研究幼儿才能了解幼儿的真正兴趣与需要,把握幼儿的已有经验与水*。教师在确定教材的重难点、设计教学问题、选择教学方式时,既要关注幼儿的兴趣与需要,又要充分考虑幼儿的已有经验与认知特点。*时,对幼儿反馈的信息要多加留意、洞察、分析。 如大班命题意愿画“海底世界”:(1)丁丁两三下就把“海底世界”这幅画完成了,没事可干,就东说说、西弄弄。老师发现了,过去一看,丁丁画的就三、五条线条很简洁且涂色又不均匀的鱼。于是,老师说:“丁丁,再给鱼画上好看的花纹吧。”可是,丁丁却没听见似的就是不再作画。(2)冬冬只画了些小鱼,因较均匀地分布着,主体不突出。老师看见了:“冬冬,把鱼妈妈也画上吧。”冬冬想了想,看了看画面(没空间可画大鱼),不知所措。直至活动结束,丁丁和冬

  冬的画仍然还是原来的模样。

  如(1)中,假如老师这样指点:“丁丁,你(丁丁身穿毛衣)衣服上的图案可真好看呀,让鱼儿也穿上漂亮的衣服,他一定会游得更开心的。”利用具体的凭借物,易唤起幼儿再度创造的欲望──避免幼儿一时因找不到或想不起参照物而不知如何深化创作,同时,也可渗透审美意识。

  如(2)中,假如老师这样引导:“冬冬,小鱼如果看见鱼妈妈来了,它们会怎么做呢?(向鱼妈妈游过去,在鱼妈妈身边亲亲鱼妈妈??)那你就让鱼妈妈游到小鱼身边来吧。”并用手示意冬冬可在小鱼中间叠画一条大鱼,同时,再引导幼儿怎样把鱼妈妈和小鱼区分开(用粗黑线,或用颜色)。由此,画面自然就丰富了,且幼儿在操作过程也可初略感知运用重叠带来的美感。这样,把个性心理感受与技能的传授结合起来的指导,可使外在的教育深刻地影响到幼儿内在世界的形成。

  有效的引导,必须建立在幼儿的兴趣与关注点上,这样才能使有目的的教育与幼儿的兴趣点相一致,将学*活动一步步引向深入,最终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二、积极引导幼儿多种感官全方位地主动参与学*,促进智能有效发展

  教学中,要让每个幼儿都有参与的机会,使每一个幼儿在参与的过程中体验学*的快乐、获得心智的发展。仅满足于让幼儿动口、动手是很不够的,必须让幼儿的思维参与其中,或让幼儿先思考后操作,

  或边思考边操作,或先操作后思考。这样引导幼儿多种感官全方位地参与学*,才能真正体现幼儿的主体性,促进他们智能的发展。 首先,教师要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和教育情境,把要让幼儿学的内容转化成幼儿愿意学的内容,让学*的内容、学*的情境、学*的方式贴*生活、联系生活、表现生活。教师要在保证教学科学性的前提下,通过多种手段与方法去追求趣味性、生动性、新奇性、新颖性、形象性和实效性,以“趣”引路,以“情”导航,以充分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

  学*成功是最足以使幼儿感到满意、快慰、愿意继续学*的一种动力。因此,教师不仅要在了解每个幼儿的基础上给其提供成功的机会、创造成功的条件,使每个幼儿都能尝到成功的滋味、获得成功的体验,更重要的是要教给幼儿一些走向学*成功的方法。

  因此,教学中,老师要教给幼儿一些学*的方法,重视幼儿学*方法的指导。幼儿自己思考所能解决的问题,要让幼儿自己去思考解决。幼儿知道“学什么”和“怎么学”,从愿意学、喜欢学到离开了教师也能学,自然会将自己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其学*积极性盎然,学*效率也会大大提高。

  三、提供有价值的学*操作材料,促使幼儿主动建构知识,获得有效的发展

  作为教学必不可少的学*操作材料──教学具(器材),选用它,老师首要考虑的应该是它所蕴含的对本次教学活动的价值,即有助于幼儿理解知识、掌握方法和发展能力,有利于展现知识的生成过程,

  为促进幼儿的发展服务;而绝不能随便信手捏来,不能让幼儿动手就了事,它们的呈现与使用都是需要经过思考后才确定的。

  其次,选用什么样的学*操作材料,要与本次活动的内容及幼儿的年龄相贴切。教师提供的学*材料应更多地就地取材于现实生活,并且在很大程度上与问题解决联系在一起,让幼儿感觉到问题的存在,并学会利用材料中提供的各种信息或数据去进行分析、思考,寻找问题的答案,从中获得相关的知识和解决问题的办法。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