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导学案的心得体会3篇

首页 / 心得体会 / | 2022-09-10 07:09:08 心得体会

使用导学案的心得体会1

  在大力推进实施素质教育、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背景下,县教育局审时度势、高瞻远瞩,在全县推行了“学案教学”教学模式,构建自主互动高效课堂。这一举措如一石激起千层浪,每一位教师都在思索着、讨论着、实践着。下面我就学案教学的具体做法和粗浅的体会谈一谈,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对学案教学的认识

  1、“学案”是教师指导学生学*的方案,是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方案。学案的实质是教师用来帮助学生掌握教学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它是教师站在学生的知识水*、生活经验的角度对教学内容思考的文字表现,它不同于教案,教案是教师站在高于学生的高度,站在已知知识的高度对学生的居高临下的指导。

  2、“学案教学”是指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式,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学*为主体,以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师生共同完成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是一种能引发学生自主学*以促使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的教学模式。

  二、具体做法

  1、拿到学案后,根据学生的.实际,再进行二次备课,将教学案一体化。学案是集骨干教师根据新课程标准设计和编写的,是质量较高的教学载体。但是我们在使用时还要根据自己的教学特点,班级学生情况进行再备课,大胆进行取舍和添加,使其达到最优化。

  2、就小学数学课而言,在实施教学的具体过程中将一节课分四个环节,即自主学*、合作交流、课堂小结、达标检测。学案中有根据本节知识点设计的一定量的练*题,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最后小组长检查,老师抽查。

  三、“学案教学”的体会

  1、调动了学生学*的积极性。从被动接受转到自主学*,主动建构,从知识学*型转为知识学*,能力培养综合型,从“听众”角色转变为“演员”角色。课堂上让学生开展自主互动的学*活动,关注全体学生的参与,一方面教师用适当的方式适时提出问题,创设引起学生注意的问题情境。另一方面教师运用多种课堂教学技巧,关注各个层次的学生,调动每一个学生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2、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传统的课堂教学认为,老师只要讲得懂、讲得深、讲得透,学生就听得懂、记得住。因此,一堂课老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听得筋疲力尽,但最终收效甚微。素质教育下的自主互动高效课堂要求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学*的主体。学生通过学案进行必要的学*、探究、训练、检测和拓展,真正跳出了题海。通过老师的适时点拨突破难点,掌握重点,课堂效果较好。

  3、老师的业务水*得到提高。高效的课堂要求老师有渊博的知识和良好的驾驭课堂的能力。“学案教学”的实施需要老师课前精心准备,研究学案,搜集资料,设计问题。

  总之,“学案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是构建高效课堂的有效方式,既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又能促进师生的共同成长,愿双峰教育的这朵“奇葩”会开得更加绚丽多彩!

使用导学案的心得体会2

  在大力推进实施素质教育、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背景下,我校审时度势、高瞻远瞩,在全校推行了"导学案教学"教学模式,构建自主互动高效课堂。全校的每一位教师都在思索着、讨论着、实践着。下面我就导学案教学的具体做法和粗浅的体会与大家共同探讨,不足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1.对导学案的认识和看法

  我认为"导学案"是教师指导学生学*的方案,是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而编制的学*方案,它是站在学生立场上编制的。因此它不同于教案,教案是教师站在如何教的立场上编制的。在导学案的编制过程中要突出以下几点:

  1.1学*目标的制定。学*目标具有导向功能、激励功能、调控功能。目标的制定要明确,具有可检测性,使本节内容的当堂检测题能够与之相对应。

  1.2导学案是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学*的方案,因此在导学案的编制时应该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突出一个"导"字。问题的设计和问题的形式要灵活多样。例如我在编制《18.1.勾股定理导学案》时就是先从直角三角形的知识开始预设问题层层引导学生来自主探究勾股定理,从而达到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的目的。

  1.3对于导学案中练*题的编制我认为题量不能过大,要精选精练,设计要有阶梯性,层次性,要由浅入深。单纯数学题目的罗列,导学案就变成了课堂练*题,就失去导学的目的;题目难度值偏大,部分就会出现厌学,马虎应付的现象。

  1.4全体老师的参与度。在学案的设计和使用前,老师的集体备课也是非常重要的,要集全体老师的智慧为一体,创造一份高质量的学案,提高课堂学*的有效性。编制导学案时,在分配课题和主编人的基础上,每一位教师应该参与其讨论、研究,并且每一份学案制定好后,由审核人审核后再印刷。

使用导学案的心得体会3

  我校倡导使用导学案已经有两学期了,在教学工作中我也开始使用了,新课改的浪潮使我在工作中不断摸索前进,为此我就多听听本校使用导学案班级老师的课,我感觉现在使用导学案收效甚微,下面把我使用导学案后的体会简单谈谈。

  一、课前预*比以前有很大的成效。

  学*语文的第一步就是让学生做好课前预*,原来没有使用导学案时,学生们拿着语文课本读到一到两遍,再写一写本课生字,就找不到可做的事情了,有很多学生都做了漏网之鱼,书本简单的批几个字,没有一点成效,而有了导学案同学们依照导学案的要求,能够自己去学*,把文中的一些字或词语通过各种方法(查工具书、问老师和同学等),批注到课本上或导学案上,这一点要在以前只有很少一部分能够做到,除此之外,导学案中的一些关于合作探究的*题,同学们也能在小组内合作交流汇报,学*效率大大增强了。

  二、课堂中角色的转变。

  原来没有使用导学案,老师用的是陈旧的教学方法,老师讲学生听,因为老师没给他们合作交流的机会,学生根本把自己的聪明才智发挥出来,所以一堂课下来老师是口若悬河,学生听得昏昏欲睡,整个课堂真是死水一滩。自从使用了导学案,把课堂交给了学生,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体,老师只起个适时点拨的作用,也就是说课堂上老师讲得越来越少,学生却说的越来越多,这样一来,课堂气氛肯定会十分活跃,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们肯定想学、愿学。

  三、减轻了教师在备课上的压力。

  在使用导学案之前,老师要一课一课地把教案详详细细地写在教案本上,费工又费时,往往写教案时形式,对教学的作用不大。现在导学案的产生,减轻了老师在备课上的压力,只要老师吃透教材在导学案上圈圈点点,认真备课就可以了。

  我的困惑如下:

  一、有部分后进生缺少自主学*的*惯,遇到稍有难度的题,不讨论、不查阅资料,也不请教老师和同学,也就是说使用导学案后学*成绩好的学生越来越棒,可成绩差的是越来越差,形成了两级分化。

  二、由于个别学生回答问题不积极,导致教学任务不能完成,一个课时的任务往往需要两个课时才能完成。

  三、课堂展示时,容易的题目争着回答,难的题目都不讲。以上是我使用导学案的浅显看法。


使用导学案的心得体会3篇扩展阅读


使用导学案的心得体会3篇(扩展1)

——使用导学案心得体会3篇

使用导学案心得体会1

  xxxx年我校作为徐州市首批有效教学研究实验学校,在领导的关怀指示下开始使用导学案,在使用过程中我们是边实践边总结边修改边借鉴,为了更好的把导学案落实于自己的数学课堂,形成自己的特色,我们群策群力,有了一些自己实践后的思考。

  首先,要在设计与编写导学案上下功夫,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已有知识经验,根据教材的特点,设计切实可行的适合学生使用的有效的导学案,在这方面我们学校实行集体备课,先由同年级同学科教师集体研讨、深入钻研教材,讨论制定导学案方案,再由具体的主备人开始书写,然后再分发给每位任教教师进行二度开发,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做适当修改补充等,通过这样不断的实践修改,使得导学案的使用有了一定的成效,可以说从根本上改变了学生的学*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

  其次,要在导学案的实施上下功夫,导学案是以导学为方法的教学活动,导学案的实施必须依靠教师和学生的对话和互动,做到教师的“导”和学生的“学”的有机结合。在具体操作时首先教师要做好课前的“导”,注重引导学生的课前预*,通常我们编写的导学案有预*部分或者是提供预*单以供学生预*;同时要做好课中的“导”,这是导学案是否有效的关键,做好课中的导,就要注意一些实施策略,可以根据教材的不同,(如根据教材是数与代数领域还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等)实施不同的导学策略,引导学生完成导学案的学*,同时确保教学的有效性;还要注意课后的“导”,指导学生延伸导学案的学*,在具体操作时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拓展性的或者是开放性的*题,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

  再次,导学案的使用要注意一些问题。经过一年的导学案教学实践,我深深的体会到到导学案的有效使用真正地转变了教与学的方式、学生的自主学*能力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切实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但是,在研究中,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不仅要求教师要设计编写有效的`导学案,还要求教师要及时抽批导学案,以更好地了解学情,在具体操作中教师的工作量较大;导学案要求我们的学生必须根据导学案内容认真进行课前预*,所有同学必须自行解决“学案”中的“学前准备”部分,或者是“预*单”,可是我们的学生由于班额过大,学生人数较多,总有一些学生不能按照要求去完成课前应该自学或预*的内容,少部分的同学在课中探究活动中自觉性较差,总想等待别人的成果,两极分化较严重;“导学案”的使用使得学生在课前就能提前预知要学*的新知,并且也了解了即将呈现的结果,这样的课堂学生按部就班的按照教材呈现的思路去思考,失去了自己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机会,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创造性的发挥。

  经过一年的导学案的实施与研究使我对“导学案”由知之甚少到知之甚多,对“导学案”的设计与编写以及实施,由过去的浅表认识到逐步提升,其间我们有成功,也有收获,当然也有很多不足之处,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们一定会发扬优点,弥补不足,相信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们一定会做得越来越好!

使用导学案心得体会2

  上学期,我校倡导使用导学案,在教学工作中我也开始使用了,通过不断教研和实践,对 “导学案”的使用已由最初的一无所知到现在的初尝甜头,下面把我使用导学案后的体会简单谈谈。

  一、导学案的设计有效地指导学生的课前预*

  学*语文的第一步就是让学生做好课前预*,原来没有使用导学案时,学生们拿着语文课本读到一到两遍,再写一写本课生字,就找不到可做的事情了,有很多学生都做了漏网之鱼,书本简单的批几个字,没有一点成效,而有了导学案同学们依照导学案的要求,能够自己去学*,把文中的一些字或词语通过各种方法(查工具书、问老师和同学等),批注到课本上或导学案上。除此之外,有了导学案,学生在课前的自学过程中不再茫然,学生有清晰的思路,对知识点的形成和其中的重点、难点、目标,借助“导学案”完成课前预*。导学案中的一些关于合作探究的*题,同学们也能在小组内合作交流汇报,学*效率大大增强了。

  二、导学案的使用让“滞停”的课堂变得生趣盎然

  原先的教学,虽然上课前我都让学生预*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可由于目标不明确,学生学*不得法,不知如何下手,预*起不到预期的效果,课堂上老师讲学生听,没给他们合作交流的机会,发言的同学寥寥无几,课堂气氛如一潭死水,无一点涟漪,冷冷清清。自从使用了导学案,把课堂交给了学生,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体,老师只起个适时点拨的作用,你一言,他一语,课堂上出现了针锋相对,唇枪舌战的局面,很是热烈。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们肯定想学、愿学。

  三、导学案能“用活”教材

  “导学案”的使用,使得教师不再是照本宣科的讲教材,而是根据教材提供的知识,从生活实际取材,提出问题,不但让学生学会了解决问题,更能了解语文知识来源于生活,更让学生知道他们所学*的知识不仅是为了继续深造,对今后的工作、生活也是有用的。

  总之,导学案这种授课模式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合作探究,主动获取知识,由“学会”变成“会学”,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创新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将教与学有机的结合,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今后我会在我的课堂教学中适当尝试导学案,希望可以使课堂效率进一步提高。

使用导学案心得体会3

  在大力推进实施素质教育、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背景下,我校审时度势、高瞻远瞩,在全校推行了"导学案教学"教学模式,构建自主互动高效课堂。全校的每一位教师都在思索着、讨论着、实践着。下面我就导学案教学的具体做法和粗浅的体会与大家共同探讨,不足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1.对导学案的认识和看法

  我认为"导学案"是教师指导学生学*的方案,是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而编制的学*方案,它是站在学生立场上编制的。因此它不同于教案,教案是教师站在如何教的立场上编制的。在导学案的编制过程中要突出以下几点:

  1.1 学*目标的制定。学*目标具有导向功能、激励功能、调控功能。目标的制定要明确,具有可检测性,使本节内容的当堂检测题能够与之相对应.

  1.2 导学案是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学*的方案,因此在导学案的编制时应该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突出一个"导"字。问题的设计和问题的形式要灵活多样。例如我在编制《18.1.勾股定理导学案》时就是先从直角三角形的知识开始预设问题层层引导学生来自主探究勾股定理,从而达到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的目的。

  1.3 对于导学案中练*题的编制我认为题量不能过大,要精选精练,设计要有阶梯性,层次性,要由浅入深。单纯数学题目的罗列,导学案就变成了课堂练*题,就失去导学的目的;题目难度值偏大,部分就会出现厌学,马虎应付的现象。

  1.4 全体老师的参与度。在学案的设计和使用前,老师的集体备课也是非常重要的,要集全体老师的智慧为一体,创造一份高质量的学案,提高课堂学*的有效性。编制导学案时,在分配课题和主编人的基础上,每一位教师应该参与其讨论、研究,并且每一份学案制定好后,由审核人审核后再印刷。


使用导学案的心得体会3篇(扩展2)

——学案教学心得体会6篇

  自从新课程改革实验以来,课堂教学反思已经越来越被中小学教师所熟悉。课堂教学反思最基本的形式是对每一堂课进行反思。反思教育教学成功之处,有助于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风格;反思失败之处,有助于改进教师的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能力。

  一、课堂教学反思的类型

  ㈠从反思的对象来分:包括对自己课堂教学的反思,对他人课堂教学的反思和对学生怎样学的反思。

  第一,对自己课堂教学的反思。就是教师自觉地对自己的教学历程、教学理念、教学策略、教学方式、教学方法、教学技巧等进行全面的或专题的反思;也可以对一节课进行全面的反思或重点部分的反思。 第二,对他人课堂教学的反思。主要借助于现场听课、他人课例录像或他人写的课例,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与主张,对照课程标准及新课程改革实验中已被公认的正确的理念,进行课堂教学反思。以期寻找自己与他人的结合点,吸收他人的教学长处,达到改进自己教学的目的。

  第三,对学生怎样学*的反思。新课程改革在课堂方面的最大任务是转变课堂教学方式,尤其是学生学*的方式。在进行课堂教学反思的时候,要特别关注课堂时间结构,课堂学生的听课方式与学*方式,关注学生自主合作能力的培养。

  ㈡从反思的范围来分:按照从大到小的范围可分为对个人整个教育历程的反思;教学反思;课堂教学反思;学年或学期课堂教学反思;单元教学反思;一节课的反思;一节课的课前反思、课中反思与课后反思;一节课中某些片断、某个片断的反思。 ㈢从布鲁巴赫理论来分:美国学者布鲁巴赫认为反思性教学实践可分为三类:一是实践中反思;二是对实践反思;三是为实践反思。“实践中反思”是指反思发生在教学实践过程之中,在教学过程中意外情况不断发生,需要教师随时做出反思并作行为调整;“对实践反思”是指反思发生在教学实践之后,需要对教学目标以及根据这一目标选定的教学策略做出评价和判断;“为实践反思”是指通过实践中反思与实践后反思最终形成的超前反思,使教师拥有预测未来的意识与能力。

  二、课堂教学反思的内容

  ㈠课前反思的内容:课前反思是指在每节课备课之前对以前上本节课的反思。教师可以对照自己原先的教学设计,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照新课程理念进行重新审视与检讨,并提出具体修改之处;也可根据前一节课的课堂反馈情况,反思与调整自己的课堂教学总思路、总策略、总方式、总结构。 ㈡课中反思的内容: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课堂反馈情况与学生的意见,而当场做的课堂教学方略、教学内容量与度的调整。比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对某个问题的理解普遍有困难,教师就要针对这一问题采取相应的调整策略。 ㈢课后反思的内容:在课堂教学之后,及时针对自己的课堂教学情况进行反思。归纳出课堂教学的成功之处,失败的地方以及下一节课如何改进与修正,还有下一次再上这节课时要怎样处理。课后反思又可分为全面课后反思、片断课后反思、专题课后反思、案例课后反思等。

  第一,全面课后反思。内容包括以下六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反思教学理念。是否有明确的课堂教学目标,尤其是三维目标的和谐体现;是否把课堂教学过程变成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否把课堂变成学生体验成功、自信、快乐的过程。 二是反思教学方式。是否着力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方式;是否体现以学生为主、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自主学*、合作学*的课堂学*方式;是否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问题意识。

  三是反思教学方法。是否采用启发式、发现式、引导式、探究式、讨论式、研究式等现代教学方法;是否以讲代练或以练代讲;是否只讲结论不讲过程;是否替代了学生的思维。 四是反思教学情境。是否为学生创设愉悦的课堂学*环境;直观的课堂问题情境;形象的案例教学情景;生动的课堂教学气氛。

  五是反思课堂结构。是否确立学生是课堂主体、是课堂学*主人的地位;是否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是否要求明确、训练到位;是否讲练结合。

  六是反思教材处理。是否重点突出、难点突破、详略得当;是否重视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是否重视知识运用过程的教学;是否重视所学知识在生产、生活实践中的应用。

  七是反思教学效果。通过学生的课堂训练情况、回答情况、课后练*、课堂小测与*时考查、与学生交谈等途径,教师可以从中获得关于自己课堂教学效果的反馈信息。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获得更高的课堂教学效益。

  第二,片断课后反思。所谓片断课后反思,顾名思义就是集中精力将某节课的一个有代表性的教学片断进行重点反思。对该教学片断中的得与失进行全面或有选择地分析,并提出今后教学的改进意见。比如对于某节课的引课部分进行片断反思,认真学*研究同类课型如何引课,对于不同班级进行反思后的修改、尝试、再修改、再尝试,以期形成新的教学特色经验。

  第三,专题课后反思。就是选择课堂教学中的某个教学理论层面的问题,或某一角度进行反思。教学理论层面指教学思想、教学策略、教学方式、教学方法、教学技巧等;某一角度指从学生的角度、旁观者的角度、自身的角度来分析与反思。专题课后反思有助于教师改变课堂教学的某一旧*惯,取得较快的进步。比如,对于如何养成学生的自学*惯进行专题反思,设计多种策略与方式进行比较,找到符合自己学生实际情况的自学*惯培养方法。

  第四,案例课后反思。所谓案例教学反思,是指围绕着学生的学*案例进行反思。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某偶发事件的处理;有意或无意发现的某位学生典型的学*故事、独特的学*方法、感人的学*案例等。其意义在于帮助教师积累多种典型的教学案例以及从中得到的启迪,不断提升教师课堂教学艺术。

  第五,札记式课后反思。所谓札记式课后反思,是指教师利用写札记的形式,将教学过程中与*时阅读中产生的问题、困惑、感想及时记录下来,不断影响着自己的教学思想与教学方略。札记或课后反思具有适应性广,可利用零星时间进行反思等特点,特别适合农村中小学教师选用。

  “学案”教学在我校已经大力推行了差不多两年的时间了,现在我校大多数语文教师的课堂都是以学案为依托,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的学案教学模式。下面我就从使用学案以及使用过程中谈谈我的一些心得体会以及思索。

  一、对学案教学的认识

  新课改所强调的是课程教学要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和终身学*的能力。在大力推进实施素质教育、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背景下,我校开始推行学案教学。刚开始的时候,我们对学案教学认识不多。感觉是个新鲜事物。有很多教师也出现抵触情绪。首先,在编写上的困难。因为没有范本,我们无从下手。怎样编写学案呢?其次是在使用上。什么时候使用?怎样使用?这些一连串的问题困惑着我们。

  经过两年的教学积累。我们学校开展了许多有关学案教学的教研活动。也让我们慢慢地认识学案教学的模式。学案的作用主要在导,即导学式教学。这种学*模式是让学生学在教的前头。让学生学会自我学*。而学案就是为学生而设。以学生为主体。紧紧围绕学生的学*,设计和展开教学过程,它既是学*的路线图,又是思考问题的路标,它又是一种方案,为学生提供了一种服务,它不单单是学前预*。它还把发现问题、研究和初步解决问题置于全过程,把导学指向学生的自我建构。这刚好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

  二、学案教学对教师的要求

  以前传统的'教学模式只要求教师按课本的内容和教学用书的内容对学生进行讲述就行了。但新课改注重科学探究的学*,提倡交流与合作、自主创新学*。着重提高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能力。而学案教学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得教师不再是照本宣科的讲教材,而是根据教材提供的知识,提出问题,设计问题,把握教学的深度广度的需要,备好课堂流程,是对教学的一个初步设计设想。这就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的组织者。教师在上课前必须要备好学生、备好教材、备好课标、备好课堂流程。备好学生是目标、基础和关键;备好教材就是吃透教材的重点、难点;课文知识以问题的形式呈现,问题要精心设计。使学生通过学案学会知识、掌握方法、提升能力。学案所涉及的课堂内容,要分层探究,有序引导,体现知识的逐步生成过程,要由低到高,由浅到深。教师在拿到学案以后,针对本班学*情况对学案进行修订,达到学案的最优化。并且把自己具体的教学思路和方法写入学案,将导学案真正个性化。上课时教师要让学生打开预先发下的学案,明确本节课要实现学*目标,根据学案上老师的学法指导让学生先自己去读书、思考,去完成学*目标中的要求。做到教前先预*。到了真正上课的时候,学生已经对课文的内容掌握得差不多,有不明白的问题就留到课堂的时候向老师提问。教师就可以节省了很多时间,真正可以向课堂的40分钟要质量了。使用学案后,教师更多的是授予学*方法,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归纳方法。教师应成为学生学*活动的引导者,而不再是传统教学中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学案使用,使教师成为学生学*的参与者。课堂上,不再是教师提问题学生回答,而是根据质疑问难环节学生根据自己的学*情况提出问题,教师和同学共同回答,或共同讨论问题的解决方法,教师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来,既让学生学到了知识,又拉进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教师把学的主动权归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三、对学案教学的困惑

  实施学案教学以来,小组探究问题时,收放有时会失控。有时讨论一个问题时,学生还想继续讨论,那其它的知识就讲不完了。有时收的太紧,只有个别的学生回答,又变成了一言堂。另外一个就是学案发给学生回家预*,学*能力强的学生会很好地完成学案的内容。到了课堂上就能积极回答问题,但对于学*能力差一点的学生,学案发给他们后,有的把学案弄丢了,有的更是偷懒不做。上课时进行讨论,他们是一问三不知。更谈不上提出问题了。

  总之,学案的教学任重而道远,还需要我们努力探索,不断实践,我们在探索与实践中不断寻求改进和完善。

  随着我县课堂教学改革的逐步推进,在经历了两年多的学*、探索、实践、改进之后,我们的课堂教学模式渐渐有了个雏形,但我们现在又遇到了一个最大的困惑———导学案的设计与使用未能达到高效目标。这个问题已引起我们高度的重视,并积极探寻解决问题的办法。那么怎样才能使导学案发挥出它的最大的效力呢?在此我谈谈个人几点的体会与想法,与大家共同交流和探讨。

  一、导学案的备写。广而精,量适中,全而不乱。

  首先,主备教师必须吃透教材,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挖掘教材的内涵和外延,导学稿上的每一句话、一道*题力求做到“弹无虚发”。

  其次,对于教学设计既要对学生的学*有指导的作用,又要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需求,既要学生在自主研究学*中积累学*经验;又要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能力;既要在小组总结交流的学**同前进,又要使学生在问题交流过程中有开拓创新的意识。保证课堂教学时间真正用于学生的有效学*,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象厨师一样进行“选料”、“配料”,既要使“菜”的味道有特色又要符合大众口味。既要使优等生“吃饱”,又不能使后进生望而却步。这样才能满足不同参差的同学的学*实际,提高他们的学*兴趣,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最后,导学稿是集体智慧的结晶,绝不是哪一个老师的功劳,而是备课组全体成员合作的结果。主备教师备好后,再由备课组全体教师共同讨论修改,最终定稿。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集体的力量才是无穷的,众人拾柴火焰高。

  二、导学案的操作。

  教师是导演,是学生解决问题过程的监督者,见证者,合作者,是学生讨论得出某种结论和规律的欣赏者。

  首先,督促引导学生认真独立预*,初步感知教材,发现问题,教师抽查一部分学生了解预*情况,以备在课堂上有的放矢,在预*环节上也提倡小组间探讨交流,以小组为单位将问题上解老师。其次是上课,避免就导学稿讲导学稿,这样学生无兴趣,课堂气氛不活跃。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好比导演,学生就是演员,要为学生创造表演的舞台,营造一个良好的学*气氛,让课堂充满活力。教师要不经意的有意操作教学程序,也可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去,及时引点迷津,监督见证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对学生讨论得出某种结论和规律用欣赏和鼓励性的语言加以评价,同时,教师必须根据教材内容,恰当使用多种教学手段,特别是多媒体教学不容忽视,做到寓教于需,寓教于乐,寓教于情,寓教于理,极大的提高学生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使学生始终处于学*亢奋的状态。

  三、导学案的批阅。有指导性、针对性、及时性。

  一般地,一节课的导学稿的批阅次数为三次。第一次为预*部分的批阅,教师应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和预*疑难给以点拨和指导性的意见,为课堂教学打基础。第二次为作业和课外拓展延伸部分的批阅,这一部分最为重要,教师必须认真仔细的批阅,了解各个层次的.学生知识的掌物情况。第三次,检查学生对错题的更正情况,避免学生将问题遗留积累,造成知识的负积累而成为“差生”。不论是哪一次的批阅都必须及时,老师及时的了解学生,知道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又便于课堂操控,查漏补缺。

  但我认为还有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一、导学案要求我们对学生的学*情况要做到“日日清”“周周清”。针对每天所讲内容,及时进行反馈,这也就要求学生增强课堂上的“负担”,减轻课外学*的负担。每周还要进行“周周清”,面向全体学生,查漏补缺。但我们并没有完全做到这一点,还不能及时掌握学生的学*动态,检查不到位,无法及时了解、反馈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学生的成绩也就无法提高。

  二、导学案的使用使差生更加明显。

  导学案的运用,针对好学生,是很好的催化剂,更能促进他们的个性发展。而对于稍差的学生,他们的各种*惯都比较差、也比较懒惰,学*没有动力,没有积极性。怎样才能更好的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能主动地去学*?是数学课的老师们的首要任务。目前我们出现的情况是“差生吃不了,优生有点吃不饱”,这样导致优生能力提不高,差生在完不成任务的情况下只得抄袭,越来越差。而且大多学生的家长本身的素质不高,对学生的监督难以保证,使得他们偷懒、钻空子,是能少则少,能不写就不写,该记忆的知识、概念、公式,都弄的是一知半解,有时提问什么都不知道,没学几天就把老师教的还给了老师。所以我们老师贫于抓学生、盯学生,还不一定得到好的成绩。因此我们只能再加强责任心、更加努力地来抓学生、盯学生以提高数学成绩。

  总之,新时代的进步,促进着教育的新形势,同时新课标的提出,代表着教育的进化,指引着数学课堂的不断更新、不断完善,作为新时代的教学同样也要求能善于利用新课标的教师,其实新课标的提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新课标”下没有优质的“新课堂”。我已深深地感受到份份导学稿不仅传授了知识更多地传递出教师与教师之间精诚合作的情谊,架起了学生与教师之间良好沟通的桥梁,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为进一步推进我校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6月20号下午,学校在多功能会议厅举办了学*“一二三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的启动仪式。

  在这次学*中,我深有体会,受益匪浅。在当前教育教学中,课堂模式一贯都是“灌输式”,以教师为主体,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教学生学,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学以求分,学以应试。如此教学方式下,学生学*没有主动性,被动的接受着知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们失去了灵性、悟性,失去了主动学*,自己动手“捕食”的能力。即得到了“鱼”而没有学会“渔”,没有自学能力,无法进行终身学*,影响了以后的发展!甚至有很多学生在这种枯燥的学*模式中厌学弃学,令人痛惜。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所以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将知识能力化,是当前教学过程中时刻应该注意的问题。在这种导向的探索下,“导学案”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导学案”教学模式是针对目前课堂教学模式的不足而探索的一种新的着重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它重视在教学中让学生学会学*与思考,合作与创新,以及培养终身学*的*惯和能力,从而在将来运用知识,创生知识!所以,它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导学案“一、二、三”教学模式中的“一”指的就是自学环节。在学生自主学*时,教师一定要反复强调学*方法,要求学生:遇到困难不要轻易退却,所有问题都要先尝试自己独立解决,反复思考,实在不能解决再向同学或老师请教;严格按照导学案的要求阅读教科书,对问题进行探究,对重要单词,短语,句子圈圈点点,加强记忆;对重要短语,句子要认真体会,学*其用法,对练*努力做到准确、迅速、规范、灵活,好中求快,力求落笔准确;每次预*结束后要对知识和方法进行自我梳理。当然,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是有限的,所以,为了让他们不厌烦预*,必须给他们降低难度,减少数量。布置知识链接、课堂提升以及知识巩固三部分,学生一般都能完成,完成的同学给予大力表扬。之后的“三”指的就是课上的交流研讨,展示提升,效果校验。就是教师上课环节。主要进行第一项是自主学*检查。一般来说,课堂测试部分我采用让学生口答的形式,不进行书面展示。而课堂提升和知识巩固部分需要课前书面展示出来,通过学生的展示与讲解,来及时掌握学生反馈的学*信息,主要有:学生的学*目标哪些已经完成,哪些没有完成?没达到学*目标的原因何在?出现错误的原因是什么?这两部分的展示如果有些学生做对了,有些没有做对,这时教师仍然不讲解,引导学生对练*结果进行讨论,力求通过集体讨论,使得学生自己纠正、解答一部分没有做对的*题,进一步理解掌握学*的内容。在上课这个环节中,切忌不能成为一个对照答案的课堂!毕竟学生学*能力有限,还需要老师的点拨与指点!可以适当将传统教学模式与“导学案”教学模式相结合,取长补短!在这里教师要重点精讲。教师的讲解不要从头开始,这里的讲解与传统的讲解还是不同的,因为学生的起点已经不一样了,学生在导学案的指导下也已经经过自学课本,尝试练*与课堂讨论后,对新知识已经有了初步了解,因此讲授就不必面面俱到,只要根据前几步的反馈信息,针对重点和难点,重点分析做对的道理和做错的原因,抓住导致理解困难的症结讲解就可以了。最后环节是自我评价。自我评价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的自主学*、探究活动的继续和深入。在这一环节中,要敢于放手给学生,给学生搭建一个自主探究、交流展示的*台。同时教师要积极参与其中,对学生适时点拨,正确引导。最后可以通过复述使学生对知识形成一个清晰的脉络!另外,通过删减但课堂上仍处理不完的*题可留一小部分作为课外作业。

  “导学案”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发展非常有利。首先,提前阅读导学案,学生的`学*目标明确了,主体地位明显了,学*由被动变为主动,学生成为了学*的主人,充分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给了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由此培养他们主动探索、主动学*的*惯。其次,在“导学案”教学模式中无法独立完成的部分需要小组同学互助合作来完成。通过小组合作,表述自己的观点,归纳别人的意见,吸纳别人的长处,完美自己的主张,从而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善于听取意见的好*惯和团结互助合作的能力。通过“导学案”教学模式,让学生学会学*与思考,合作与创新,以及终身学*的*惯和能力,从而在将来运用知识,创生知识!这对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让每一个学生在“导学案”的教学模式中都能充分张扬个性,敢想敢为,自主学*,充分发展,享受到学*的乐趣,感受到自己智慧的力量,实现学生人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够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生!

  不过,学无止境,教无定法,我们不但要学好他人的成功经验和模式,同时我们也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来灵活运用导学案教学模式。我相信在我们的努力下,在领导的关怀下,我们三中的导学案课堂教学一定会做得更好,更出色。

  我校实行学案教学已有一定的时间了,本期组内公开课,选取《实心球》为课题,通过上课,有一些心得体会与大家分享一下:

  一、学*目标的编写

  编写学案是为了充分准备和全面安排一堂课的教学工作,以便有目的、有步骤、有系统地进行教学,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以利于提高教学效果。学*目标是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通过教师“教”的活动,使学生的“学”达到一定的标准而设定的。

  1、学*目标要真实、客观、准确。

  2、学*目标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思想、纪律、体质、技术基础、场地、器材和人数等而定。

  3、学*目标要根据教材、教学计划而定。深入钻研,明确教材的性质、作用、技术重点和难点,及与其他教材的纵横关系。然后根据主教材的性质、特点,选配好辅助教材,并安排好练*的顺序。

  总的来说,学*目标应该明确具体,切实可行,有针对性。

  二、学*重点、难点的把握

  课的主题部分,也就是课的灵魂部分,教师对重点部分的把握情况,学生对难点的掌握情况,教师只有明确方向,才能对教学方法上的应用与措施,做出相应的安排和调整。在学法上,如何进行讲解示范,如何进行分解练*和完整练*,如何组织教学比赛,如何运用“启发式”和个别对待,如何结合教材进行思想教育、安全教育等都是应该提前考虑到位的。

  三、学*过程

  实际的学*过程部分是教师和学生更多的主观能动性的体现部分,是教学的关键部分。教学方法的应用、师生关系融洽程度等在此环节都应有所体现。教师应把此部分作为主阵地来对待,谦虚、谨慎、认真,具备预见性和应变性。如:讲解示范的时机、步骤、位置;思想教育和安全教育的具体措施;时间的具体分配等。

  四、总结部分与课的反思部分

  总结本堂课完成各项任务的情况,表扬和指出存在的问题,布置作业。反思编写学案和执行学案当中存在的问题,根据个人的教学经验与教训,加以改进和完善。

  总的来说,学生学好是根本,前提是教师的教好,学生的主体性发挥、探究的好坏是教师引导性的结果。教师的观念、意识、知识等等要不断更新,自我完善,做到与时俱进。

  学校这学期在教学上采用了学案教学模式,填补了以往我们在备课中存在的弊端,侧重于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合作探究,主动获取知识,由学会变成会学的过程,从而提高不同层次学生的整体素质。我在学校领导及骨干教师的带领下,真正学到了不少东西。下面就自己所用的几篇学案,谈自己对其的几点认识和体会:

  一、学案的实施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首先,在学案的编写上。

  学案不同于原先的以我们为中心为我们上好课而准备的教案,它更多的是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自学提供指导为意图。所以学案的编写是重要的环节,要求老师对教材要有很深层次的理解、对知识点要正确地把握、对学生的学情即认知程度要有足够的了解。在做到以上几点的基础上,我们才能进行学案的编写。在突破某个知识点时,以往教案无非就是知识点的简单罗列,然后灌给学生。而学案的不同点就在于,把新知识点问题化,就是把新知识点拆解成学生可以通过思考来解决的小问题,让学生积极主动去探究,这样有利于学生养成发现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主体地位得到真正的体现。由此可见,学案的实施,看似老师在课堂上变懒了、讲得少了,实则不然,课下需要根多的付出才能达到目的!

  其次,课堂中我们的教学观念需要改变。


使用导学案的心得体会3篇(扩展3)

——学案教学心得体会 (菁华5篇)

  学校这学期在教学上采用了“学案”教学模式,填补了以往我们在备课中存在的弊端,侧重于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合作探究,主动获取知识,由“学会”变成“会学”的过程,从而提高不同层次学生的整体素质。我在学校领导及骨干教师的带领下,真正学到了不少东西。下面就自己所用的几篇学案,谈自己对其的几点认识和体会:

  一、学案的实施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首先,在学案的编写上。

  学案不同于原先的以我们为中心为我们上好课而准备的教案,它更多的是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自学提供指导为意图。所以学案的编写是重要的环节,要求老师对教材要有很深层次的理解、对知识点要正确地把握、对学生的“学情”即“认知程度”要有足够的了解。在做到以上几点的基础上,我们才能进行学案的编写。在突破某个知识点时,以往“教案”无非就是知识点的简单罗列,然后“灌”给学生。而“学案”的不同点就在于,把新知识点“问题化”,就是把新知识点拆解成学生可以通过思考来解决的“小”问题,让学生积极主动去探究,这样有利于学生养成发现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主体地位得到真正的体现。由此可见,学案的实施,看似老师在课堂上变“懒”了、讲得少了,实则不然,课下需要根多的付出才能达到目的!

  其次,课堂中我们的教学观念需要改变。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改变传统教学观念,抛弃以往那种“不讲不放心的心理;老师在讲台上自我陶醉,学生在下面浑浑噩噩的情况”等种种传统做法,不要再认为课堂上多讲几个题就是课堂容量大了!要切实注重学生的“思维容量”、“思维活跃度”。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给每一个学生提供表现成功的机会。

  第二,学案为学生的学*提供了一个高效的*台。

  教师在“学案”的辅助下,在教学中激励、唤醒全体学生的主体意识,通过创设宽松氛围、表扬闪光点、小组竞争等多种方式,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不同层面有所提高。老师要引导学生树立“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我参与,我快乐,我提高”“我的课堂我做主”等思想,实施“三先”:题目让学生先做,问题让学生先想,答案让学生先说。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让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转变,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让每位学生真正参与其中,放开而去积极获取新知。

  二、学案使用中的几点反思1.问题的设计要有启发性,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让学生通过自主学*领悟到知识的奥妙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这是关键之所在。

  2.在练*的设计上要有层次性,梯度性,题目由简到难,层层推进,不但便于理解运用,还能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3.问题的设计要有针对性,针对A、B、C三个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能力限度来提升巩固知识点,想方设法从学生感兴趣的方面入手。

  4.小组讨论合作后,我们要灵活机智应对学生讨论中的问题,对学生讨论结果进行到位的评点、总结。

  在最*的学案使用中,个人也存在不少的困惑,如:学*目标不能按时完成造成拖拉现象;探究问题时,收放有时会失控等。

  以上是个人的一些体会,有不当之处恳请各位老师指正、帮助。希望我校的“学案“教学会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绩效。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我校已经大力推行了半年的时间,在胡校长的大力支持下,在高校长的带领与辛苦指导下,现在大多数教师的课堂都是以学生学会学*为宗旨,以学案为依托,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实现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和整体素质共同提高的学案教学模式。下面就从我个人开始着手使用以及在使用过程中的思考简要谈谈学案导学体会。学案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有很大的优势,我有以下几点收获和思索。

  一、收获:

  (一)、学案教学能“用活”教材。“学案导学”的使用,使得教师不再是照本宣科的讲教材,而是根据教材提供的知识,从生活实际取材,按照有易到难或者其他的逻辑顺序提出问题,这样不但让学生学会了解决问题,更能了解到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反作用于生活。把具体的知识落实到学案上,再结合合适的课件教学,直观形象。特别是地理学科,让学生学*到了与生活有密切关系的地理,更让学生知道他们所学*的知识不仅是为了上高中、结业,而对今后的工作、生活也是有用的。比如结合今年的海地的地震的事情讲解复*板块的运动的知识,学生就很感兴趣,认识到了地理的用处;再比如说结合*几年的南方的冰雪灾害讲解气候的异常对农业和人民的生活造成的破坏,形象直观。

  (二)、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的组织者。以前的教学,都是教师讲,学生听,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学生掌握的好与坏只是通过提问几个同学来了解,也不能全面的掌握,课堂上忽视了学生自主学*能力的培养,教师主宰课堂,学生被动的接受,效果不好。新条件下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是教师是学生学*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导学案”的使用,使教师的教学观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每位教师充分利用“导学案”的特点重视学生良好的学**惯的培养,鼓励学生主动学*,坚持学*,独立完成作业,遇到难题,寻根究底。课堂上小组内相互讨论,既促进了学生的学*兴趣,又融洽了同学之间的关系,同时,教师更多的是授予学*方法,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归纳方法,教师应成为学生学*活动的引导者。“学案导学”的使用,使教师成为学生学*的参与者。课堂上,不再是教师提问题学生回答,而是根据质疑问难环节学生根据自己的学*情况提出问题,教师和同学共同回答,或共同讨论问题的解决方法,教师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来,既让学生学到了知识,又拉进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比如在我们的教学中遇到的南北方的植被类型、农作物和水果的种类的时候,师生共同讨论发言,集思广益,课堂气氛活跃,效果极好。

  (三)、学案教学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课堂不再是老师的一言堂,学生真正的参与到了学*中来。以前,总是感觉很多老师的课堂有些沉闷,老师在讲,看看下面,真正听的没几个,就算是优质课,课堂往往是老师和几个优秀学生的表演场,举手回答问题的总是那几个学生,其他学生像看表演一样,他们跟我们的课堂在心理上有很大的距离,达不到全面提高学生的目的。学案教学中,每个学生都参与到了学*中来,课堂真正成了每一个学生的课堂,老师只是引导者。我们的小组合作学*搞的有声有色,通过小组合作学*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竞争力,我们的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很强,为了集体得分,他们都争先恐后回答问题,小组内成绩较好的同学为了增强小组的整体实力主动给成绩弱的同学辅导,使部分差生从一个旁观者,成了学*的参与者,并且还能代表小组发言,给了他们一个展示的机会,其实,每个学生都有展示的欲望,当这部分学生也参与进了学*中来,课堂气氛就更活跃了,学生动起来了,学*就好办了。原来初一的地理成绩很差的同学现在都能考优秀了,很是令老师们感动。双语学校的学*气氛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高涨。

  (四)、学案教学中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学案导学”的使用,给了学生充分发挥的余地,“给他们一个舞台,我们将收获更多的精彩”!真正让学生成为学*的主人、课堂的主宰。在一个的问题的探讨中,学生可能就会做出很多做法和答案,他们的想法非常独特,他们的思维也异常敏捷,学生的创造性和潜力得到了极大的开发。特别是对于理科数理化的教学有很大的帮助。

  (五)、学案给了学生一个路标,让学生知道学*的方向在哪里。以前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往往让学生摸不到头脑,甚至有的老师表达能力不强,一节课下来学生不知道哪里是重点、难点,知识的逻辑层次是怎样的等等。学生看了学案就知道这节课该把握什么内容,并且知道应该怎么去学,避免了以往那种散漫的学*,这样的学*效率也更高了。并且学案是以问题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有了一个思维的空间,使学生带着问题去学*,自己思考,小组讨论,老师点拨,学生品尝到了学*的快乐。并且学生根据老师讲的学案可以课下及时复*,一学期下来就是很好的复*资料。结束了以前课下学生漫无目的的抱着书本复*的历史。

  (六)、学案教学讲练结合,知识掌握效果好。以前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是老师讲完课就走,基本没有课堂练*巩固的时间,因为很多老师总怕学生掌握不好,说得太多,所以一节课下来,很多时候都是老师学生模模糊糊。而学案教学模式让学生在系统的掌握知识的前提下,能有一定的时间做基础知识练*和达标测试,达到了掌握知识的目的,效果好。

  (七)、“五清”工作使知识的巩固落实到位。我们的学案教学有“五清”,即环节清、堂清、日清、周清、月清。每一环节我们的老师都抓重点知识抓落实,学生想掌握不好都不可能了。

  二、思索

  为了提高学案教学的质量,有许多问题也是我们应该注意的:

  (一)、学案质量的保证。没有高质量的学案,就注定了事倍功半,而且会导致师生没有了信心,所以在学案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应该认真的设计学案,特别是学案的前面几个问题的设计更是关键,这样才能提高教学的'质量。高校长曾经听过我的课,说我设计的几个问题面太大了,学生无从思考,后来我反省自己,发现确实是这样,所以学案的设计的好坏是学案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

  (二)、全体老师的参与度。使用学案的老师要真正愿意走进备课老师的思想,才能体会设计的动机和目的,才能有效的使用,在学案的设计和使用前的老师的集体备课也是非常重要的,要集全体老师的智慧为一体,创造一张高质量的学案,提高教学质量。

  (三)、使用过程中的创新能力:学案大部分都有一定的模式,在学案的使用中要有自己的创新能力和意识,灵活的运用,把握好课堂,把学案教学的运用达到一定的高度。所以在使用学案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太死板而禁锢学生的思维,而使课堂没有生机与活力。所以我们要灵活运用学案,把握好课堂。

  (四)、提高学生的兴趣:学案教学的使用并不是完成学案就拉倒了,在教学过程中还要依靠课件等辅助教学设施随时提高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把课本、课件与学案结合起来,老师要注重学生对学*兴趣的培养和提高。

  (五)、要使学案教学在课堂上得以很好发挥,学生自主学*能力培养极其重要。因为学生是整个教学的主体,只有学生自主学*能力提高,在教师引导下,才能解决学案所提出的问题,才能将课堂上成真正的学案教学课堂。所以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小组的合作合作能力的培养,提高组长的组织能力,并采取合适的学生感兴趣的鼓励措施,使学生积极投入到学*中来。

  (六)、做好导师制工作。在整个学案教学过程中,教师面对的是全体学生,这就需要对所有学生都一视同仁,切忌讽刺、挖苦差生,为所有的学生创设一个表现自己才能的舞台,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特别是我们双语学校是小班化教学,老师的这种品质更加重要,我们要尽力提高每个学生的素质,关心后进生的生活和学*,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不但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发散思维等各种能力,还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宽松和谐的学*环境,建立了民主*等的师生关系,培养和锻炼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突出了学生主体作用。提高了课堂听课效率,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以问题承载知识,导学导练、当堂达标”的预期目的。

  总之,我们要高度认识学案教学的意义,坚定课改的信心。学案教学虽然有一些困惑,但是,实践证明,学案的使用的确可以消除大多数学生的茫然,增强学*兴趣,掌握一定的学*方法,并且使之成为学*的好帮手。课堂改革的道路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放开思维,我们在摸索中学会创新,学会反思,大胆挑战,在教改工作中鼓足前进的勇气,不断创新,踏实肯干,推动教改工作继续向前发展。我相信,通过"学案教学"的日益成熟,一定会使学生的智力和能力得到较大的提高和发展,为他们今后的学*奠定坚实的基础。也更加坚信,通过学案教学的推进与不断成熟,定会成为我们双语的一大特色,双语的辉煌的明天会很快到来!

  很多同仁都在研究如何设计和使用导学案,并且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顾名思义,所谓导学案:“导”即指导,导学案出自于教师,是教师根据教学的要求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的学案,本身就强调了教师的主导地位,这是不可争议的,“学”即通过导学案指导学生学会学*,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但是,我在与教师进行教学研讨中了解到,有的教师用导学案教学,教学效果却不明显,因此而产生困惑,笔者想谈谈自己的看法与各位同仁共勉!

  一、实施导学案教学首先要转变教育观念

  学校教学核心价值观,主要以学生为本,面向全体,全面发展,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质量观是教学思想的核心问题,布鲁诺在《教育过程》一书中指出:“我们也许可以把培养优异成绩作为教育最一般的目标;但是,应该弄清楚培养优异成绩这句话指什么意思,它在这里指的,不仅要教育成绩优秀的学生,而且也要帮助每个学生获得最好的智力发展。”学校学*就是为终生学*奠定基础,最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学会学*。导学案教学是教会学生学会学*重要途径。

  正确的教学观以提高教学的整体水*为着眼点,教学过程是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导学案的功能首先是导预*,学会预*是培养学生学会学*的前提,通过学生课前有目的的预*,带着问题走进课堂,促使学生变被动学*为主动学*;导学案还可以起到优化课堂结构的功能,真正做到做到精讲多练,向每节课要质量。

  二、实施导学案教学要转变学校教学的管理方式

  如果说实施导学案教学是在课程改革的形势下应运而生的教学方式,那么学校就应该从教学管理方式先行转变,一是加强控制性管理,组织教师认真学*,提高对导学案教学的认识,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措施及评价方法。二是加强指导性管理,对教师进行培训,开展教研活动,提高教师的业务水*。

  三、实施导学案教学要从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入手

  教学改革倡导变注入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然而始终也没得到很好地解决,大多数教师愿意把结论教给学生,总觉得自己得出的结论才是唯一正确的结论,很难改变把学生看成是接纳知识的容器这种理念,虽然到多数教师都在努力转变自己的教学方式,但是效果不是很明显。如何变注入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始终是困扰教师课堂教学的难题,如学会用学案教学,就可以使这个问题得到解决。

  谈到转变教学方式我们还是先了解一下导学案的三大功能,导学案的三大功能是:导预*,导课堂,导课后。

  一是导预*,预*是学生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可以培养自学能力,经过独立地阅读和思考后,能够发现问题、抓住问题本质,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很多孩子不会预*,特别是学*兴趣低下、学*成绩较差的的学生,更不能养成良好的预**惯,有了导学案,提前发给学生,引导他们预*,学生按照导学案学*目标和内容,进行预*,能够学有所依。

  二是导课堂,由于学生的认知水*不同,预*中存在的问题也不同,在课堂上学生依据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开始探讨交流,学生以主体的身份参与课堂学*,才能够获得实实在在的提高。反馈和答疑是课堂关键环节,学生通过课堂上分组讨论,协作探究,他们的.学*成果和存在的疑难问题需要向老师和学生反馈,存在疑难问题的学生,通过老师和学生的答疑,问题最终得到就解决。

  三是导课后,为了帮助学生进行教材内容的梳理,培养学生的自主梳理与知识归纳能力,教师在导学案中要设计知识梳理或归纳环节。有的以知识框架、图表等结构形式进行梳理,有的思维导图的形式进行梳理,有的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课后反思。导学案中知识梳理环节的设计,为培养学生知识归纳、自主反思的*惯起到了引导作用。

  根据导学案的功能来看,教师用导学案教学,实际上也就该关了教师的教学方式。

  四、实施导学案教学要从学生转变学*方式入手

  新课改的首要目标是关注人的发展,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要求教师教学要面向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关心学生,了解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和情感体验;改变学生的学*方式,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

  自主学*,合作学*,探究性学*,是最科学的学*方式,实施导学案教学是培养学生自主学*,合作学*,探究性学*最佳的教学模式。上面我们谈到了导学案具有导预*,导课堂,导课后的三大功能,为实现互动式、交流式的合作学*,新课程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了参与学*,体验成功的机会,在合作学*中有明确的责任分工,促进学生之间能有效地沟通,在探究性学*中,通过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通过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活动,经历探究过程获得知识与能力,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获得情感体验。

  谈到转变学*方式还是先说一说导学案内容,导学案的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1、导学*目标,一个优秀的教师,要打造一个优秀的课堂教学模式,必须以学生为主导,并且与学生自己的学*目标和现有的知识联系起来,联系的越多,学的就越多。传统的教学模式,只是教师写教案,教学目标在教师的掌控之中,新课改提倡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教师提前把导学案发给学生,学生按照导学案学*目标和内容,进行学*,这样就会很好的将教师的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学*目标。

  2、导学*方法,人们常把课堂要求掌握的知识要点叫做教学重点,对学生而言叫做学*重点,把教学过程中,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的知识要点叫做教学难点,对学生而言叫做学*难点。教师在导学案中围绕重点和难点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在课堂上教师能够把学生自主学*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教会学生合作探究,引发学生问题意思,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是教学成功所在。

  3、导学*过程,我们都知道课堂教学过程指的是引导学生掌握课堂学*内容的过程。它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学生循序渐进地学*和运用知识的认识活动是贯彻于教学过程的主要活动。教师必须通过教学过程来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采用导学案进行课堂教学,教师可以把教学过程的设计转换为对学生学*过程的设计,学生根据导学案的学*内容在课堂上进行分组合作探究学*,形成认知互补,因能够顺利的完成学*任务,取得理想的学*效果。

  教师的教学方式转变了,建立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学生按照导学案的内容和要求进行学*,学生的学*方式也就得到了转变。

  五、实施导学案教学着眼于转变对学生学*的评价方式

  对学生的学*评价是多方面,这里我仅就导学案教学谈一谈课堂教学评价。

  1、采用导学案教学教师在课堂上能够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学*;对学生的学*指导得法、到位,能成为学生和课本之间的桥梁纽带,在教学活动中,发挥自己的才智和应有的作用,能和学生一起学*、探究、倾听、交流,能营造宽松、民主、*等的学*氛围,教态自然亲切,对学生学*的评价恰当、具体、有激励性,能够根据教材的重点、难点,精心设计问题,所提出的问题能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问题的提出,恰到好处。能启发学生思考,促进学生知识的构建,并能给学生留有充分思考的时间,同时注重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

  2、采用导学案教学对于学生的学*状况和学生的参与状态,学生参与学*活动中数量、广度和深度;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上表现;学生在学*过程中,是否全身心地投入;是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积极解决问题;是否敢于质疑,善于合作、主动探究并有实效;是否围绕某一问题彼此间能交流、讨论、倾听,提出有效建议;学生学*的体验与收获以及学*效果等教师能够随时掌握,有根据的、恰如其分的对学生作出评价。

  六、实施导学案教学要打造良好的教师团队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过“假如一个学校里有这样的教师群体,在这样集体中每个教师看来,全校的成功占第一位,而他班级的成功占第二位,至于教师个人的成功只放在第三位,那么在这样集体里才会有真正的教育工作”。马卡连柯这段话精辟的阐述了教师团队的重要性。在教学改革不断向深入发展和新课改益见卓效的今天,一所学校里不可缺少的是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名师,但更重要的还是需要一支由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名师领衔的教师团队,导学案的形成需要教师集体的智慧,通过集体备课,分工合作来完成,一个优秀的导学案必须是教师群体智慧的结晶。

  学校这学期在教学上采用了学案教学模式,填补了以往我们在备课中存在的弊端,侧重于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合作探究,主动获取知识,由学会变成会学的过程,从而提高不同层次学生的整体素质。我在学校领导及骨干教师的带领下,真正学到了不少东西。下面就自己所用的几篇学案,谈自己对其的几点认识和体会:

  一、学案的实施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首先,在学案的编写上。

  学案不同于原先的以我们为中心为我们上好课而准备的教案,它更多的是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自学提供指导为意图。所以学案的编写是重要的环节,要求老师对教材要有很深层次的理解、对知识点要正确地把握、对学生的学情即认知程度要有足够的了解。在做到以上几点的基础上,我们才能进行学案的编写。在突破某个知识点时,以往教案无非就是知识点的简单罗列,然后灌给学生。而学案的不同点就在于,把新知识点问题化,就是把新知识点拆解成学生可以通过思考来解决的小问题,让学生积极主动去探究,这样有利于学生养成发现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主体地位得到真正的体现。由此可见,学案的实施,看似老师在课堂上变懒了、讲得少了,实则不然,课下需要根多的付出才能达到目的!

  其次,课堂中我们的'教学观念需要改变。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改变传统教学观念,抛弃以往那种不讲不放心的心理;老师在讲台上自我陶醉,学生在下面浑浑噩噩的情况等种种传统做法,不要再认为课堂上多讲几个题就是课堂容量大了!要切实注重学生的思维容量、思维活跃度。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给每一个学生提供表现成功的机会。

  第二,学案为学生的学*提供了一个高效的*台。

  教师在学案的辅助下,在教学中激励、唤醒全体学生的主体意识,通过创设宽松氛围、表扬闪光点、小组竞争等多种方式,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不同层面有所提高。老师要引导学生树立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我参与,我快乐,我提高我的课堂我做主等思想,实施三先:题目让学生先做,问题让学生先想,答案让学生先说。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让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转变,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让每位学生真正参与其中,放开而去积极获取新知。

  二、学案使用中的几点反思

  1、问题的设计要有启发性,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让学生通过自主学*领悟到知识的奥妙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这是关键之所在。

  2、在练*的设计上要有层次性,梯度性,题目由简到难,层层推进,不但便于理解运用,还能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3、问题的设计要有针对性,针对A、B、c三个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能力限度来提升巩固知识点,想方设法从学生感兴趣的方面入手。

  4、小组讨论合作后,我们要灵活机智应对学生讨论中的问题,对学生讨论结果进行到位的评点、总结。

  在最*的学案使用中,个人也存在不少的困惑,如:学*目标不能按时完成造成拖拉现象;探究问题时,收放有时会失控等。

  以上是个人的一些体会,有不当之处恳请各位老师指正、帮助。希望我校的学案教学会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绩效。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我校已经大力推行了半年的时间,在胡校长的大力支持下,在高校长的带领与辛苦指导下,现在大多数教师的课堂都是以学生学会学*为宗旨,以学案为依托,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实现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和整体素质共同提高的学案教学模式。下面就从我个人开始着手使用以及在使用过程中的思考简要谈谈学案导学体会。学案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有很大的优势,我有以下几点收获和思索。

  一、收获:

  (一)、学案教学能“用活”教材。“学案导学”的使用,使得教师不再是照本宣科的讲教材,而是根据教材提供的知识,从生活实际取材,按照有易到难或者其他的逻辑顺序提出问题,这样不但让学生学会了解决问题,更能了解到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反作用于生活。把具体的知识落实到学案上,再结合合适的课件教学,直观形象。特别是地理学科,让学生学*到了与生活有密切关系的地理,更让学生知道他们所学*的知识不仅是为了上高中、结业,而对今后的工作、生活也是有用的。比如结合今年的海地的地震的事情讲解复*板块的运动的知识,学生就很感兴趣,认识到了地理的用处;再比如说结合*几年的南方的冰雪灾害讲解气候的异常对农业和人民的生活造成的破坏,形象直观。

  (二)、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的组织者。以前的教学,都是教师讲,学生听,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学生掌握的好与坏只是通过提问几个同学来了解,也不能全面的掌握,课堂上忽视了学生自主学*能力的培养,教师主宰课堂,学生被动的接受,效果不好。新条件下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是教师是学生学*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导学案”的使用,使教师的教学观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每位教师充分利用“导学案”的特点重视学生良好的学**惯的培养,鼓励学生主动学*,坚持学*,独立完成作业,遇到难题,寻根究底。课堂上小组内相互讨论,既促进了学生的学*兴趣,又融洽了同学之间的关系,同时,教师更多的是授予学*方法,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归纳方法,教师应成为学生学*活动的引导者。“学案导学”的使用,使教师成为学生学*的参与者。课堂上,不再是教师提问题学生回答,而是根据质疑问难环节学生根据自己的学*情况提出问题,教师和同学共同回答,或共同讨论问题的解决方法,教师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来,既让学生学到了知识,又拉进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比如在我们的教学中遇到的南北方的植被类型、农作物和水果的种类的时候,师生共同讨论发言,集思广益,课堂气氛活跃,效果极好。

  (三)、学案教学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课堂不再是老师的一言堂,学生真正的参与到了学*中来。以前,总是感觉很多老师的课堂有些沉闷,老师在讲,看看下面,真正听的没几个,就算是优质课,课堂往往是老师和几个优秀学生的表演场,举手回答问题的总是那几个学生,其他学生像看表演一样,他们跟我们的课堂在心理上有很大的距离,达不到全面提高学生的目的。学案教学中,每个学生都参与到了学*中来,课堂真正成了每一个学生的课堂,老师只是引导者。我们的小组合作学*搞的有声有色,通过小组合作学*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竞争力,我们的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很强,为了集体得分,他们都争先恐后回答问题,小组内成绩较好的同学为了增强小组的整体实力主动给成绩弱的同学辅导,使部分差生从一个旁观者,成了学*的参与者,并且还能代表小组发言,给了他们一个展示的机会,其实,每个学生都有展示的欲望,当这部分学生也参与进了学*中来,课堂气氛就更活跃了,学生动起来了,学*就好办了。原来初一的地理成绩很差的同学现在都能考优秀了,很是令老师们感动。双语学校的学*气氛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高涨。

  (四)、学案教学中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学案导学”的使用,给了学生充分发挥的余地,“给他们一个舞台,我们将收获更多的精彩”!真正让学生成为学*的主人、课堂的主宰。在一个的问题的探讨中,学生可能就会做出很多做法和答案,他们的想法非常独特,他们的思维也异常敏捷,学生的创造性和潜力得到了极大的开发。特别是对于理科数理化的教学有很大的帮助。

  (五)、学案给了学生一个路标,让学生知道学*的方向在哪里。以前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往往让学生摸不到头脑,甚至有的老师表达能力不强,一节课下来学生不知道哪里是重点、难点,知识的逻辑层次是怎样的等等。学生看了学案就知道这节课该把握什么内容,并且知道应该怎么去学,避免了以往那种散漫的学*,这样的学*效率也更高了。并且学案是以问题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有了一个思维的空间,使学生带着问题去学*,自己思考,小组讨论,老师点拨,学生品尝到了学*的快乐。并且学生根据老师讲的学案可以课下及时复*,一学期下来就是很好的复*资料。结束了以前课下学生漫无目的的抱着书本复*的历史。

  (六)、学案教学讲练结合,知识掌握效果好。以前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是老师讲完课就走,基本没有课堂练*巩固的时间,因为很多老师总怕学生掌握不好,说得太多,所以一节课下来,很多时候都是老师学生模模糊糊。而学案教学模式让学生在系统的掌握知识的前提下,能有一定的时间做基础知识练*和达标测试,达到了掌握知识的目的,效果好。

  (七)、“五清”工作使知识的巩固落实到位。我们的学案教学有“五清”,即环节清、堂清、日清、周清、月清。每一环节我们的老师都抓重点知识抓落实,学生想掌握不好都不可能了。

  二、思索

  为了提高学案教学的质量,有许多问题也是我们应该注意的:

  (一)、学案质量的保证。没有高质量的学案,就注定了事倍功半,而且会导致师生没有了信心,所以在学案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应该认真的设计学案,特别是学案的前面几个问题的设计更是关键,这样才能提高教学的质量。高校长曾经听过我的课,说我设计的几个问题面太大了,学生无从思考,后来我反省自己,发现确实是这样,所以学案的设计的好坏是学案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

  (二)、全体老师的参与度。使用学案的老师要真正愿意走进备课老师的思想,才能体会设计的动机和目的,才能有效的使用,在学案的设计和使用前的老师的集体备课也是非常重要的,要集全体老师的智慧为一体,创造一张高质量的学案,提高教学质量。


使用导学案的心得体会3篇(扩展4)

——导学案教学心得体会 (菁华5篇)

  随着我县课堂教学改革的逐步推进,在经历了两年多的学*、探索、实践、改进之后,我们的课堂教学模式渐渐有了个雏形,但我们现在又遇到了一个最大的困惑———导学案的设计与使用未能达到高效目标。这个问题已引起我们高度的重视,并积极探寻解决问题的办法。那么怎样才能使导学案发挥出它的最大的效力呢?在此我谈谈个人几点的体会与想法,与大家共同交流和探讨。

  一、导学案的备写。广而精,量适中,全而不乱。

  首先,主备教师必须吃透教材,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挖掘教材的内涵和外延,导学稿上的每一句话、一道*题力求做到“弹无虚发”。

  其次,对于教学设计既要对学生的学*有指导的作用,又要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需求,既要学生在自主研究学*中积累学*经验;又要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能力;既要在小组总结交流的学**同前进,又要使学生在问题交流过程中有开拓创新的意识。保证课堂教学时间真正用于学生的有效学*,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象厨师一样进行“选料”、“配料”,既要使“菜”的味道有特色又要符合大众口味。既要使优等生“吃饱”,又不能使后进生望而却步。这样才能满足不同参差的同学的学*实际,提高他们的学*兴趣,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最后,导学稿是集体智慧的结晶,绝不是哪一个老师的功劳,而是备课组全体成员合作的结果。主备教师备好后,再由备课组全体教师共同讨论修改,最终定稿。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集体的力量才是无穷的,众人拾柴火焰高。

  二、导学案的操作。

  教师是导演,是学生解决问题过程的监督者,见证者,合作者,是学生讨论得出某种结论和规律的欣赏者。

  首先,督促引导学生认真独立预*,初步感知教材,发现问题,教师抽查一部分学生了解预*情况,以备在课堂上有的放矢,在预*环节上也提倡小组间探讨交流,以小组为单位将问题上解老师。其次是上课,避免就导学稿讲导学稿,这样学生无兴趣,课堂气氛不活跃。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好比导演,学生就是演员,要为学生创造表演的舞台,营造一个良好的学*气氛,让课堂充满活力。教师要不经意的有意操作教学程序,也可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去,及时引点迷津,监督见证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对学生讨论得出某种结论和规律用欣赏和鼓励性的语言加以评价,同时,教师必须根据教材内容,恰当使用多种教学手段,特别是多媒体教学不容忽视,做到寓教于需,寓教于乐,寓教于情,寓教于理,极大的提高学生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使学生始终处于学*亢奋的状态。

  三、导学案的批阅。有指导性、针对性、及时性。

  一般地,一节课的导学稿的批阅次数为三次。第一次为预*部分的批阅,教师应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和预*疑难给以点拨和指导性的意见,为课堂教学打基础。第二次为作业和课外拓展延伸部分的批阅,这一部分最为重要,教师必须认真仔细的批阅,了解各个层次的学生知识的掌物情况。第三次,检查学生对错题的更正情况,避免学生将问题遗留积累,造成知识的负积累而成为“差生”。不论是哪一次的批阅都必须及时,老师及时的了解学生,知道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又便于课堂操控,查漏补缺。

  但我认为还有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一、导学案要求我们对学生的学*情况要做到“日日清”“周周清”。针对每天所讲内容,及时进行反馈,这也就要求学生增强课堂上的“负担”,减轻课外学*的负担。每周还要进行“周周清”,面向全体学生,查漏补缺。但我们并没有完全做到这一点,还不能及时掌握学生的'学*动态,检查不到位,无法及时了解、反馈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学生的成绩也就无法提高。

  二、导学案的使用使差生更加明显。

  导学案的运用,针对好学生,是很好的催化剂,更能促进他们的个性发展。而对于稍差的学生,他们的各种*惯都比较差、也比较懒惰,学*没有动力,没有积极性。怎样才能更好的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能主动地去学*?是数学课的老师们的首要任务。目前我们出现的情况是“差生吃不了,优生有点吃不饱”,这样导致优生能力提不高,差生在完不成任务的情况下只得抄袭,越来越差。而且大多学生的家长本身的素质不高,对学生的监督难以保证,使得他们偷懒、钻空子,是能少则少,能不写就不写,该记忆的知识、概念、公式,都弄的是一知半解,有时提问什么都不知道,没学几天就把老师教的还给了老师。所以我们老师贫于抓学生、盯学生,还不一定得到好的成绩。因此我们只能再加强责任心、更加努力地来抓学生、盯学生以提高数学成绩。

  总之,新时代的进步,促进着教育的新形势,同时新课标的提出,代表着教育的进化,指引着数学课堂的不断更新、不断完善,作为新时代的教学同样也要求能善于利用新课标的教师,其实新课标的提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新课标”下没有优质的“新课堂”。我已深深地感受到份份导学稿不仅传授了知识更多地传递出教师与教师之间精诚合作的情谊,架起了学生与教师之间良好沟通的桥梁,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随着我县课堂教学改革的逐步推进,在经历了两年多的学*、探索、实践、改进之后,我们的课堂教学模式渐渐有了个雏形,但我们现在又遇到了一个最大的困惑———导学案的设计与使用未能达到高效目标。这个问题已引起我们高度的重视,并积极探寻解决问题的办法。那么怎样才能使导学案发挥出它的最大的效力呢?在此我谈谈个人几点的体会与想法,与大家共同交流和探讨。

  一、导学案的备写。广而精,量适中,全而不乱。

  首先,主备教师必须吃透教材,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挖掘教材的内涵和外延,导学稿上的每一句话、一道*题力求做到“弹无虚发”。

  其次,对于教学设计既要对学生的学*有指导的作用,又要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需求,既要学生在自主研究学*中积累学*经验;又要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能力;既要在小组总结交流的学**同前进,又要使学生在问题交流过程中有开拓创新的意识。保证课堂教学时间真正用于学生的有效学*,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象厨师一样进行“选料”、“配料”,既要使“菜”的味道有特色又要符合大众口味。既要使优等生“吃饱”,又不能使后进生望而却步。这样才能满足不同参差的同学的学*实际,提高他们的学*兴趣,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最后,导学稿是集体智慧的结晶,绝不是哪一个老师的功劳,而是备课组全体成员合作的结果。主备教师备好后,再由备课组全体教师共同讨论修改,最终定稿。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集体的力量才是无穷的,众人拾柴火焰高。

  二、导学案的操作。

  教师是导演,是学生解决问题过程的监督者,见证者,合作者,是学生讨论得出某种结论和规律的欣赏者。

  首先,督促引导学生认真独立预*,初步感知教材,发现问题,教师抽查一部分学生了解预*情况,以备在课堂上有的放矢,在预*环节上也提倡小组间探讨交流,以小组为单位将问题上解老师。其次是上课,避免就导学稿讲导学稿,这样学生无兴趣,课堂气氛不活跃。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好比导演,学生就是演员,要为学生创造表演的舞台,营造一个良好的学*气氛,让课堂充满活力。教师要不经意的有意操作教学程序,也可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去,及时引点迷津,监督见证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对学生讨论得出某种结论和规律用欣赏和鼓励性的语言加以评价,同时,教师必须根据教材内容,恰当使用多种教学手段,特别是多媒体教学不容忽视,做到寓教于需,寓教于乐,寓教于情,寓教于理,极大的提高学生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使学生始终处于学*亢奋的状态。

  三、导学案的'批阅。有指导性、针对性、及时性。

  一般地,一节课的导学稿的批阅次数为三次。第一次为预*部分的批阅,教师应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和预*疑难给以点拨和指导性的意见,为课堂教学打基础。第二次为作业和课外拓展延伸部分的批阅,这一部分最为重要,教师必须认真仔细的批阅,了解各个层次的学生知识的掌物情况。第三次,检查学生对错题的更正情况,避免学生将问题遗留积累,造成知识的负积累而成为“差生”。不论是哪一次的批阅都必须及时,老师及时的了解学生,知道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又便于课堂操控,查漏补缺。

  但我认为还有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一、导学案要求我们对学生的学*情况要做到“日日清”“周周清”。针对每天所讲内容,及时进行反馈,这也就要求学生增强课堂上的“负担”,减轻课外学*的负担。每周还要进行“周周清”,面向全体学生,查漏补缺。但我们并没有完全做到这一点,还不能及时掌握学生的学*动态,检查不到位,无法及时了解、反馈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学生的成绩也就无法提高。

  二、导学案的使用使差生更加明显。

  导学案的运用,针对好学生,是很好的催化剂,更能促进他们的个性发展。而对于稍差的学生,他们的各种*惯都比较差、也比较懒惰,学*没有动力,没有积极性。怎样才能更好的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能主动地去学*?是数学课的老师们的首要任务。目前我们出现的情况是“差生吃不了,优生有点吃不饱”,这样导致优生能力提不高,差生在完不成任务的情况下只得抄袭,越来越差。而且大多学生的家长本身的素质不高,对学生的监督难以保证,使得他们偷懒、钻空子,是能少则少,能不写就不写,该记忆的知识、概念、公式,都弄的是一知半解,有时提问什么都不知道,没学几天就把老师教的还给了老师。所以我们老师贫于抓学生、盯学生,还不一定得到好的成绩。因此我们只能再加强责任心、更加努力地来抓学生、盯学生以提高数学成绩。

  总之,新时代的进步,促进着教育的新形势,同时新课标的提出,代表着教育的进化,指引着数学课堂的不断更新、不断完善,作为新时代的教学同样也要求能善于利用新课标的教师,其实新课标的提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新课标”下没有优质的“新课堂”。我已深深地感受到份份导学稿不仅传授了知识更多地传递出教师与教师之间精诚合作的情谊,架起了学生与教师之间良好沟通的桥梁,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随着我县课堂教学改革的逐步推进,在经历了两年多的学*、探索、实践、改进之后,我们的课堂教学模式渐渐有了个雏形,但我们现在又遇到了一个最大的困惑———导学案的设计与使用未能达到高效目标。这个问题已引起我们高度的重视,并积极探寻解决问题的办法。那么怎样才能使导学案发挥出它的最大的效力呢?在此我谈谈个人几点的体会与想法,与大家共同交流和探讨。

  一、导学案的备写。广而精,量适中,全而不乱。

  首先,主备教师必须吃透教材,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挖掘教材的内涵和外延,导学稿上的每一句话、一道*题力求做到“弹无虚发”。

  其次,对于教学设计既要对学生的学*有指导的作用,又要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需求,既要学生在自主研究学*中积累学*经验;又要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能力;既要在小组总结交流的学**同前进,又要使学生在问题交流过程中有开拓创新的意识。保证课堂教学时间真正用于学生的有效学*,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象厨师一样进行“选料”、“配料”,既要使“菜”的味道有特色又要符合大众口味。既要使优等生“吃饱”,又不能使后进生望而却步。这样才能满足不同参差的同学的学*实际,提高他们的学*兴趣,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最后,导学稿是集体智慧的结晶,绝不是哪一个老师的功劳,而是备课组全体成员合作的结果。主备教师备好后,再由备课组全体教师共同讨论修改,最终定稿。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集体的力量才是无穷的,众人拾柴火焰高。

  二、导学案的操作。

  教师是导演,是学生解决问题过程的监督者,见证者,合作者,是学生讨论得出某种结论和规律的欣赏者。

  首先,督促引导学生认真独立预*,初步感知教材,发现问题,教师抽查一部分学生了解预*情况,以备在课堂上有的放矢,在预*环节上也提倡小组间探讨交流,以小组为单位将问题上解老师。其次是上课,避免就导学稿讲导学稿,这样学生无兴趣,课堂气氛不活跃。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好比导演,学生就是演员,要为学生创造表演的舞台,营造一个良好的学*气氛,让课堂充满活力。教师要不经意的有意操作教学程序,也可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去,及时引点迷津,监督见证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对学生讨论得出某种结论和规律用欣赏和鼓励性的语言加以评价,同时,教师必须根据教材内容,恰当使用多种教学手段,特别是多媒体教学不容忽视,做到寓教于需,寓教于乐,寓教于情,寓教于理,极大的提高学生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使学生始终处于学*亢奋的状态。

  三、导学案的批阅。有指导性、针对性、及时性。

  一般地,一节课的导学稿的批阅次数为三次。第一次为预*部分的批阅,教师应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和预*疑难给以点拨和指导性的意见,为课堂教学打基础。第二次为作业和课外拓展延伸部分的批阅,这一部分最为重要,教师必须认真仔细的批阅,了解各个层次的学生知识的掌物情况。第三次,检查学生对错题的更正情况,避免学生将问题遗留积累,造成知识的负积累而成为“差生”。不论是哪一次的批阅都必须及时,老师及时的了解学生,知道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又便于课堂操控,查漏补缺。

  但我认为还有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一、导学案要求我们对学生的学*情况要做到“日日清”“周周清”。针对每天所讲内容,及时进行反馈,这也就要求学生增强课堂上的“负担”,减轻课外学*的负担。每周还要进行“周周清”,面向全体学生,查漏补缺。但我们并没有完全做到这一点,还不能及时掌握学生的学*动态,检查不到位,无法及时了解、反馈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学生的成绩也就无法提高。

  二、导学案的使用使差生更加明显。

  导学案的运用,针对好学生,是很好的催化剂,更能促进他们的个性发展。而对于稍差的学生,他们的各种*惯都比较差、也比较懒惰,学*没有动力,没有积极性。怎样才能更好的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能主动地去学*?是数学课的老师们的首要任务。目前我们出现的情况是“差生吃不了,优生有点吃不饱”,这样导致优生能力提不高,差生在完不成任务的情况下只得抄袭,越来越差。而且大多学生的家长本身的素质不高,对学生的监督难以保证,使得他们偷懒、钻空子,是能少则少,能不写就不写,该记忆的知识、概念、公式,都弄的是一知半解,有时提问什么都不知道,没学几天就把老师教的还给了老师。所以我们老师贫于抓学生、盯学生,还不一定得到好的成绩。因此我们只能再加强责任心、更加努力地来抓学生、盯学生以提高数学成绩。

  总之,新时代的进步,促进着教育的新形势,同时新课标的提出,代表着教育的进化,指引着数学课堂的不断更新、不断完善,作为新时代的教学同样也要求能善于利用新课标的教师,其实新课标的提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新课标”下没有优质的“新课堂”。我已深深地感受到份份导学稿不仅传授了知识更多地传递出教师与教师之间精诚合作的情谊,架起了学生与教师之间良好沟通的桥梁,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很多同仁都在研究如何设计和使用导学案,并且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顾名思义,所谓导学案:“导”即指导,导学案出自于教师,是教师根据教学的要求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的学案,本身就强调了教师的主导地位,这是不可争议的,“学”即通过导学案指导学生学会学*,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但是,我在与教师进行教学研讨中了解到,有的教师用导学案教学,教学效果却不明显,因此而产生困惑,笔者想谈谈自己的看法与各位同仁共勉!

  一、实施导学案教学首先要转变教育观念

  学校教学核心价值观,主要以学生为本,面向全体,全面发展,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质量观是教学思想的核心问题,布鲁诺在《教育过程》一书中指出:“我们也许可以把培养优异成绩作为教育最一般的目标;但是,应该弄清楚培养优异成绩这句话指什么意思,它在这里指的,不仅要教育成绩优秀的学生,而且也要帮助每个学生获得最好的智力发展。”学校学*就是为终生学*奠定基础,最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学会学*。导学案教学是教会学生学会学*重要途径。

  正确的教学观以提高教学的整体水*为着眼点,教学过程是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导学案的功能首先是导预*,学会预*是培养学生学会学*的前提,通过学生课前有目的的预*,带着问题走进课堂,促使学生变被动学*为主动学*;导学案还可以起到优化课堂结构的功能,真正做到做到精讲多练,向每节课要质量。

  二、实施导学案教学要转变学校教学的管理方式

  如果说实施导学案教学是在课程改革的形势下应运而生的教学方式,那么学校就应该从教学管理方式先行转变,一是加强控制性管理,组织教师认真学*,提高对导学案教学的认识,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措施及评价方法。二是加强指导性管理,对教师进行培训,开展教研活动,提高教师的业务水*。

  三、实施导学案教学要从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入手

  教学改革倡导变注入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然而始终也没得到很好地解决,大多数教师愿意把结论教给学生,总觉得自己得出的结论才是唯一正确的结论,很难改变把学生看成是接纳知识的容器这种理念,虽然到多数教师都在努力转变自己的教学方式,但是效果不是很明显。如何变注入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始终是困扰教师课堂教学的难题,如学会用学案教学,就可以使这个问题得到解决。

  谈到转变教学方式我们还是先了解一下导学案的三大功能,导学案的三大功能是:导预*,导课堂,导课后。

  一是导预*,预*是学生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可以培养自学能力,经过独立地阅读和思考后,能够发现问题、抓住问题本质,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很多孩子不会预*,特别是学*兴趣低下、学*成绩较差的的学生,更不能养成良好的预**惯,有了导学案,提前发给学生,引导他们预*,学生按照导学案学*目标和内容,进行预*,能够学有所依。

  二是导课堂,由于学生的认知水*不同,预*中存在的问题也不同,在课堂上学生依据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开始探讨交流,学生以主体的身份参与课堂学*,才能够获得实实在在的提高。反馈和答疑是课堂关键环节,学生通过课堂上分组讨论,协作探究,他们的学*成果和存在的疑难问题需要向老师和学生反馈,存在疑难问题的学生,通过老师和学生的答疑,问题最终得到就解决。

  三是导课后,为了帮助学生进行教材内容的梳理,培养学生的自主梳理与知识归纳能力,教师在导学案中要设计知识梳理或归纳环节。有的以知识框架、图表等结构形式进行梳理,有的思维导图的形式进行梳理,有的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课后反思。导学案中知识梳理环节的设计,为培养学生知识归纳、自主反思的*惯起到了引导作用。

  根据导学案的功能来看,教师用导学案教学,实际上也就该关了教师的教学方式。

  四、实施导学案教学要从学生转变学*方式入手

  新课改的首要目标是关注人的发展,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要求教师教学要面向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关心学生,了解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和情感体验;改变学生的学*方式,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

  自主学*,合作学*,探究性学*,是最科学的学*方式,实施导学案教学是培养学生自主学*,合作学*,探究性学*最佳的教学模式。上面我们谈到了导学案具有导预*,导课堂,导课后的三大功能,为实现互动式、交流式的合作学*,新课程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了参与学*,体验成功的机会,在合作学*中有明确的责任分工,促进学生之间能有效地沟通,在探究性学*中,通过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通过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活动,经历探究过程获得知识与能力,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获得情感体验。

  谈到转变学*方式还是先说一说导学案内容,导学案的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1、导学*目标,一个优秀的教师,要打造一个优秀的课堂教学模式,必须以学生为主导,并且与学生自己的学*目标和现有的知识联系起来,联系的越多,学的就越多。传统的教学模式,只是教师写教案,教学目标在教师的掌控之中,新课改提倡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教师提前把导学案发给学生,学生按照导学案学*目标和内容,进行学*,这样就会很好的将教师的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学*目标。

  2、导学*方法,人们常把课堂要求掌握的知识要点叫做教学重点,对学生而言叫做学*重点,把教学过程中,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的知识要点叫做教学难点,对学生而言叫做学*难点。教师在导学案中围绕重点和难点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在课堂上教师能够把学生自主学*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教会学生合作探究,引发学生问题意思,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是教学成功所在。

  3、导学*过程,我们都知道课堂教学过程指的是引导学生掌握课堂学*内容的过程。它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学生循序渐进地学*和运用知识的认识活动是贯彻于教学过程的主要活动。教师必须通过教学过程来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采用导学案进行课堂教学,教师可以把教学过程的设计转换为对学生学*过程的设计,学生根据导学案的学*内容在课堂上进行分组合作探究学*,形成认知互补,因能够顺利的完成学*任务,取得理想的学*效果。

  教师的教学方式转变了,建立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学生按照导学案的内容和要求进行学*,学生的学*方式也就得到了转变。

  五、实施导学案教学着眼于转变对学生学*的评价方式

  对学生的学*评价是多方面,这里我仅就导学案教学谈一谈课堂教学评价。

  1、采用导学案教学教师在课堂上能够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学*;对学生的学*指导得法、到位,能成为学生和课本之间的桥梁纽带,在教学活动中,发挥自己的才智和应有的作用,能和学生一起学*、探究、倾听、交流,能营造宽松、民主、*等的学*氛围,教态自然亲切,对学生学*的评价恰当、具体、有激励性,能够根据教材的重点、难点,精心设计问题,所提出的问题能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问题的提出,恰到好处。能启发学生思考,促进学生知识的构建,并能给学生留有充分思考的时间,同时注重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

  2、采用导学案教学对于学生的学*状况和学生的参与状态,学生参与学*活动中数量、广度和深度;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上表现;学生在学*过程中,是否全身心地投入;是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积极解决问题;是否敢于质疑,善于合作、主动探究并有实效;是否围绕某一问题彼此间能交流、讨论、倾听,提出有效建议;学生学*的体验与收获以及学*效果等教师能够随时掌握,有根据的、恰如其分的对学生作出评价。

  六、实施导学案教学要打造良好的教师团队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过“假如一个学校里有这样的教师群体,在这样集体中每个教师看来,全校的成功占第一位,而他班级的成功占第二位,至于教师个人的成功只放在第三位,那么在这样集体里才会有真正的教育工作”。马卡连柯这段话精辟的阐述了教师团队的重要性。在教学改革不断向深入发展和新课改益见卓效的今天,一所学校里不可缺少的是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名师,但更重要的还是需要一支由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名师领衔的教师团队,导学案的形成需要教师集体的智慧,通过集体备课,分工合作来完成,一个优秀的导学案必须是教师群体智慧的结晶。

  “导学案教学”是以发挥学生在学*中的主体作用为根本目的,教师指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索知识、提炼归纳知识、练*巩固知识、形成系统知识为主要途径的。导学案教学重在两个“开放”:课程和教学内容的开放,教学过程的开放。总之,导学案本着“以学定教”的理念来设计教学。

  1导学案自学,尝试解决

  导学案给学生引路,让其尝试预*思考,从中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教师交待预*时应注意的问题。因此,“学案导学”设计中,数学教师一方面要以“学”的身份,思学生“所思、所感、所难,所错、所乐”,另一方面以“教”的身份,如何帮助学生“变好动为活动、变好胜为好奇、变学答为学问、变粗心为细心、变从众为批判、变孤僻为合作、变依赖为独立、变自卑为自信”。寻求师生互动中的和谐共振,达到教学的最优化。

  2质疑归纳,释疑点拨

  通过预*,学生对将学内容有了较明确的了解,还应使学生明确在哪儿找疑点。教师要引导学生质疑在新旧知识的衔接处、学*过程的困惑处、法则、规律的结论处、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处,概念的形成过程中、算理的推导过程中、解题思路的分析过程中、动手操作的实践中等,还要让学生学会变换视角,既可以从正面问,也可以从反面或侧面问。即无处不可生疑,无时不可生疑。如先让学生这样想:“在预*中通过比较,归纳,实践等方法,形成一定的知识结构;再将不能解决的问题,归纳出来,新课学*时才能真正有所交流,各抒己见;也才能真正有所合作,适时加以验证。教师在课堂上应重点点拨、引导预*时绝大多数学生存在的问题。这种学*方式培养了学生听、说、思、记、操作等多种能力,为终生学*、发展学*奠定了基础。


使用导学案的心得体会3篇(扩展5)

——学*“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心得体会 (菁华3篇)

  “学案导学24字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让处在课改误区的教师对新课改有了新的认识。教师通过“学案”把教学工作做在前头,对自己的教的过程和学生学的过程进行预知,从而使教学有备而来,不打无备之战,学生不出无备之争。现在谈谈我学*“学案导学24字教学模式”的几点心得体会。“学案导学24字教学模式”在内容设计上可分为三个阶段:1、课前预*阶段经过多位教师共同研究,将学案精心编写好后,于课前发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前明确学*目标,并要求学生在自学过程中用笔标注出书中的重点、难点内容。在“学案”的指导下对课堂学*内容进行自主的预*,学生的自学不再盲目,变得有的放矢。带着学案上的问题看书,自己能解决的问题自己完成,没必要等老师上课讲解。标出自己尚存的疑问,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在课堂中和同学老师交流,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逐步掌握正确的自学方法,有意识地培养自主学*的能力等等。教师要有意识地通过多种途径获得学生预*的反馈信息,以使上课的讲解更具针对性,合理分配授课时间,提高课堂效率。在授课过程中我深感课前预*阶段是“学案导学”教学法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它既能充分体现“学案”的导学功能,又是实现“主体先行”的关键环节。2、课堂学生讨论和教师精讲阶段在学生课前自主学*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学案中的相关问题。对于一些基础知识,可以教师提问学生,也可以学生问教师。对于一些重点难点知识,一般可在教师的指导下展开小组讨论。教师根据学生讨论的结果充分利用图、表及其它声像材料及时进行诱导、点拨、归纳。教师在讨论中提出的点拨、诱导性问题,要利于学生进行正确的思维,设疑要科学、严密、有趣,要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和智力发展的实际,经过努力可以得到解决,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果子”从而享受到高层次成功的喜悦。学案中的课堂练*题应尽量在课上让学生独立完成,并及时给出解答,这一方面让学生有及时而适当的训练,既巩固所学,又使学生学有所用;另一方面,可让教师获得直接的反馈信息,为课后的教学、指导提供信息;同时,练*中少数较难题又会激发学生进一步学*的欲望,使学生始终保持一种积极主动学*的心态。3、课后巩固深化阶段课后教师要指导学生完成预*时有疑问而课堂上未能完成的问题,对学案进行及时的消化、整理、补充和归纳。同时教师要适时将“学案”收起,仔细审阅。对“学案”上反映出的个性问题及课堂上未解决的共性问题及时安排指导和讲解。做到教学一步一个脚印,“学案”实效性。“学案导学”不仅能充分体现教师作为教育者的主导地位,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而且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能力;并能很好的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还课堂给学生,还激情给教师。而且更重要的是,在于教育者开始将目光由关注成绩转向关注人,关注学生的情感,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发展其能力,培养其思维,传授其技能。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实现由知识传授型课堂向知识建构型课堂转变,课堂教学的重心由教师的个人展示向学生的自主学*迁移。“24字教学模式”则是这次课程改革中的指导思想,经过深入学*我对其有了一些粗浅的理解。

  一、自学感悟:在课堂上留给学生足够的自学新内容的时间,让学生初步感知学*内容,初步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在这个环节中应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因为阅读文学作品时人们会说“一千个读者心目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所以在我们传授学法时尽可能提供更多的学*方法,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让他们把不同的看法、独特的见解都表达出来,从而使每个学生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例如,在引导学生学*《鞋匠的儿子》一文时,我问学生打算怎么样学*这一篇课文,结果发现学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的抓住文中的关键词来体会,有的则是边读边做批注;写下自己的体会,有的边读边圈、点、写……

  当然,对生字的学*则是教师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其自己动手通过查字典、查教辅资料等的方式自主学*完成,然后,通过所学的生字把课文读通,读顺,做到能流利的读课文。

  二、自学检测:在学生充分的自学后,教师要根据课标要求,用基础知识组题检测,观察了解学生的自学成果。

  我认为此环节是在自学感悟的`基础上展开的。检测的目的是为了检查学生自学时是否真的动脑筋,真的感知了课文内容。在这一环节组题时教师可以出一些基础性的题目,同时也要注意学生原有基础和发展水*,其目的是取得教学目标达成与否的反馈信息,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例如教学《古诗两首》时,在学生自学完后,我要求他们做课后第三题,检查后我发现学生自学效果很不错。

  三、合作交流:以学*小组为单位,实行兵教兵,让学不懂的同学有时间发问,让学得好的同学有知识升华的机会,有共同不懂的准备让老师质疑解难。

  此环节的实施过程中我认为小组合作交流要体现“积极互助、同时互动、人人尽责”的原则,合作交流不仅能提高好同学的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对于学不懂的同学也能起帮助、促进作用,让其在合作学*中解决不懂的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了深层次的理解。当然,在合作交流中也有解决不了的难题,这时就需要教师在全班和学生一起交流解决。例如教学《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在解决“骆驼的驼峰、脚掌、眼毛在沙漠里有什么作用”这一问题时,我设计四人一小组合作学*的环节,并友情提示:这一问题中有三个小问题,每个小组可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问题进行交流。允许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所涉及的课文内容”进行反复朗读、体会……这一过程,保证了学生在课堂上充分自主的学*时间。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认认真真地读书,扎扎实实地训练,仔仔细细地思考,真正使每个学生都“动”起来,都参与到语言实践中去。

  四、展示点评:毕竟学生在合作交流中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有限的,这时就需要教师在课上抽出不超出10分钟的时间把共性问题予以讲解。

  五、分层训练:即教师要根据教材,创造性地编排练*题。

  此环节的应用我认为分层训练实际上是对以上四个特色实质性的检验,题型从不同层面检验了课堂学*的效果,同时也对不同水*的学生作出了不同要求。例如教学完《庐山的云雾》一课时,我出了这样三组练*题:A熟读文中四字词,并能用“留恋忘返”造句,B通过上网或查资料总结归纳出描写庐山的词语;C以绘画的形式画一幅自己心中的庐山姿态。

  六、拓展延伸即把所学知识灵活运用,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或为下一步的学*做好铺垫。

  拓展延伸性的知识不仅能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而且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做到学好语文、用好语文,两者的结合也开发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以上是我对“24字教学模式”的粗浅理解和在教学中运用的一些事例,还有许多不足,希望大家给予指正!

  为全面提高课堂效益,进一步转换目前教师的教学模式和学生的学*方式,我镇统一组织了全镇教师学*“24字教学模式”,在这次学*中深有体会。

  在上学期我镇推行了山西太谷的教学模式,教师们也都进行了有关内容的学*,但在实施时,都觉得有点困难,有点迷茫,对于“24字教学模式”的某些环节不知怎么做才能达到所要的效果。而在系统地学*了“24字教学模式”操作手册以后,很多问题也都迎刃而解了。比如“24字教学模式”中的合作交流这一环节,老师们普遍不知该如何下手,该如何指导学生进行交流,这是老师们最头疼的问题。而在这次的学*中,对合作交流进行了细致地分析。在合作交流时,教师应做什么?合作交流中个性问题、共性问题如何解决?如何解决课程紧,教学任务重,而合作交流占用时间长的矛盾?在小组合作交流时,教师应如何处理好组内优生和学困生的关系?教师应教给学生哪些技能?如何调节不利于合作交流的表现?都做出了很详细地分析,为我们搞好课改点燃了一盏明灯。

  在没有系统地学*“24字教学模式”操作手册之前,教师们普遍认为数学按这种教学模式,还是比较好上的,而语文和英语就有点困难了。而这本“24字教学模式”操作手册中,也针对这两科举了很好的教学实例,给了我们很好的教学框架。

  总之,太谷的这种教学模式给我的课堂教学指引了一条路,它的这种教学理念使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再一次的以一种新的方式受到重视。“自学自悟、自学检测”所体现的都必须是学生主体,学生的学*方式是自我的,学生是可选择的,而教师在学生学*中只是一个组织者,在学生学*感到迷茫、困惑、不知所措时,教师引导、组织学生进行探究、解决困惑,使之问题得以解决。当学生能自己或集体完成学*时,教师就应充当好自己的角色:做一个热心的旁观者,千万不能进行干涉。在整个课堂中,只有让学生从学*过程中体验到成功或失败,都是我们在教学中的真正收获。当然,在教学的日常工作中,也应时刻牢记这一点,永远将学生放在学*的第一位。


使用导学案的心得体会3篇(扩展6)

——导学案的心得体会(精选十篇)

  我校倡导使用导学案已经有两学期了,在教学工作中我也开始使用了,新课改的浪潮使我在工作中不断摸索前进,为此我就多听听本校使用导学案班级老师的课,我感觉现在使用导学案收效甚微,下面把我使用导学案后的体会简单谈谈。

  一、课前预*比以前有很大的成效。

  学*语文的第一步就是让学生做好课前预*,原来没有使用导学案时,学生们拿着语文课本读到一到两遍,再写一写本课生字,就找不到可做的事情了,有很多学生都做了漏网之鱼,书本简单的批几个字,没有一点成效,而有了导学案同学们依照导学案的要求,能够自己去学*,把文中的一些字或词语通过各种方法(查工具书、问老师和同学等),批注到课本上或导学案上,这一点要在以前只有很少一部分能够做到,除此之外,导学案中的一些关于合作探究的*题,同学们也能在小组内合作交流汇报,学*效率大大增强了。

  二、课堂中角色的转变。

  原来没有使用导学案,老师用的是陈旧的教学方法,老师讲学生听,因为老师没给他们合作交流的机会,学生根本把自己的聪明才智发挥出来,所以一堂课下来老师是口若悬河,学生听得昏昏欲睡,整个课堂真是死水一滩。自从使用了导学案,把课堂交给了学生,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体,老师只起个适时点拨的作用,也就是说课堂上老师讲得越来越少,学生却说的越来越多,这样一来,课堂气氛肯定会十分活跃,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们肯定想学、愿学。

  三、减轻了教师在备课上的压力。

  在使用导学案之前,老师要一课一课地把教案详详细细地写在教案本上,费工又费时,往往写教案时形式,对教学的作用不大。现在导学案的产生,减轻了老师在备课上的压力,只要老师吃透教材在导学案上圈圈点点,认真备课就可以了。

  我的困惑如下:

  一、有部分后进生缺少自主学*的*惯,遇到稍有难度的题,不讨论、不查阅资料,也不请教老师和同学,也就是说使用导学案后学*成绩好的学生越来越棒,可成绩差的是越来越差,形成了两级分化。

  二、由于个别学生回答问题不积极,导致教学任务不能完成,一个课时的任务往往需要两个课时才能完成。

  三、课堂展示时,容易的题目争着回答,难的题目都不讲。以上是我使用导学案的浅显看法。

  *一年来,我校推行了以“学案导学”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三至六年级统一使用导学案实施教学,以追求有效的课堂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我作为一名数学教师,现在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一谈在利用导学案导学过程中的一些体会和困惑。

  一、使用导学案导学有效地指导了学生的学*,让学生成了真正的学*的主人。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使用导学案实施教学,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彰显了“学生是学*的主人,要把课堂还给学生”的教学理念,更多地关注了学生学*的全过程,关注了学生学*的有效性。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导学案是学生学*的载体,利用导学案导学是课堂教学的主线,学生根据导学案中“自主学*”这一版块的内容有层次的学*教材,积极思考,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展示自己的学*成果,再加上老师的点拨 ,从而实现了学*目标。

  二、使用导学案导学要求教师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的组织者。

  教师是学生学*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是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利用导学案导学,使教师的教学观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教师充分利用导学案的特点重视学生良好*惯的培养,鼓励学生主动学*、坚持学*、独立完成作业,遇到难题寻根问底,课堂上小组内相互讨论;同时,教师更多的是授予学*方法,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归纳方法,教师成为学生学*活动的引导者。

  三、使用导学案导学的一些困惑

  1、学生以完成学案上的*题为己任,因此拿到学案后,急于去完成学案上的*题,而不认真地阅读教材,不能真正地发现问题,不能真正地在小组内展开探究讨论,甚至在老师点拨讲解时也在忙着完成*题,连举手发言的人也寥寥无几了,产生了所谓的“假思考”“假探究”“假讨论”“假合作”,这样既不利于大部分学生掌握知识,更不利于提高学困生的学*成绩。面对这一情况教师应该如何去引导?

  2、小组交流学*难以起到真正实效。学生小组合作时各做各的,各说各的,看似场面非常热闹,好像在合作讨论,可我让小组选代表发言,他站起来说的几乎都是他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根本不是他小组合作讨论过的观点和想法。另外,一些学困生在交流中往往只有听的份,造成时间越久他们的自信和语言表达能力越得不到锻炼。

  3、一个班集体中,因学生的智力水*和学*能力存在着差异,如何设计出能体现个体差异的导学案,既要带动基础知识比较薄弱的学生,又要提高优等生的水*,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水*?

  4、导学案的教学形式是否都比较单一?固定了“定向示标、学生自学、展示交流、精讲点拨、达标训练”的教学模式,是否有些千篇一律?长此以往,师生容易产生厌倦心理。因此,如何在使用导学案的同时既能彰显教师的教学个性,又能培养和发展学生个性,是我们需要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

  导学案作为一种辅助工具,它不可能真正代替我们的教学,我们在教学中,要灵活地编写出符合我校学生实际情况的导学案并合理利用它,让它充分发挥“导”与“学”的作用。

  本期语文教研组组织的高效课堂导学案设计研讨活动,在学*中“野渡无人舟自横,是怀才不遇的无奈,而望穿秋水,则是换一种心境的期待。”这一句颇有哲理的诗句映入我的眼帘,将我的心牢牢抓住。心里想着,或许导学案设计就是教育中的一艘船,登上了这艘船,就不再是眼望秋水,而是从容地到达彼岸吧。

  怀着崇敬的心情,我细细地思考起来,越读越觉得高效课堂导学案设计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一盏指路明灯。它为我们深刻地剖析了什么是导学案,导学案与教案的区别,导学案的设计与使用等等,为导学案揭开了身上的神秘面纱,使之在我们的心目中渐渐地清晰起来,明朗起来。

  过去我们的课堂教学模式是“五段教学法”。即“组织教学————复*旧课————讲授新课————复*巩固————布置作业”,这样的课堂教学从我们的孩提时代直到我们走上讲台,几十年来一直乐此不疲地上演着。课堂上,学生有口不能辩,有眼不能看,有耳不能听,有手不能动。课堂下,老师挤时间抄教案,抽时间批*题,没时间备学生,没时间搞教研。这样的课堂教学,学生痛苦,老师喊累。导学案的出现则彻底地改变了这种教学现状。它融导、学、练、测、评于一体,是一个从教与学的准备、教与学的实施到教与学评价的系统性设计。在这样的导学案下,学生的学*自然要由课堂向课外延伸,由校内向校外延伸,真正地做到“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导学案设计体现了“以生为本”、“以学为本”的理念,也就是“相信学生,**学生,依靠学生,发展学生”。比如在导学案的使用上,教师要提前发到学生手里以便做好课前预*。在导学案的设计中,特别注重了分层设计题目,关注每一层次的学生,为每一层次的学生准备的是自助餐式的练*,让尖子生“吃好”,让学困生“吃饱”。*一年来,我不断地思索如何正确合理地使用导学案,并逐渐摸索出以下几个基本的步骤:明确目标、自主学*、合作探究、训练操作、矫正反馈、拓展延伸。

  1。明确目标。就是让学生明确这40分钟要完成的任务,让他们的学*有目的性和针对性。目标要简明扼要,重点突出。明确哪些是重难点,哪些可以自学来解决,哪些需要老师点拨?例如:在《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课中,我让学生自学分数的基本性质,它与商不变的性质的内在关系。而在如何理解和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上则由教师进行点拨。如此明确学*目标,就可以让学生的学*有的放矢。2。自主学*。这一环节是学*目标的具体体现。指导要明确,要让学生知道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哪些具体的任务。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与老师的指导,使学生掌握通过人物动作与语言神态来体会人物心理活动的方法,使他们明白这样的细节描写能使人物更加有血有肉,更加鲜明生动。

  3。合作探究。“导学案”的使用,使课堂角色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课堂的主角是学生,而不是老师。课堂上学生自学后出现的'问题先由小组内相互讨论,然后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学*情况提出问题。4。训练操作。这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在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自由地提出本节课的问题,先在小组内讨论研究,实在解决不了的话,提交老师,让老师作以适当引导、点拨。

  5。矫正反馈。这节课目标完成怎样?学生掌握怎样?这是每个人都应该关心的问题。因此在设计*题时应注意*题的针对性和层次性,精选与本节课目标相关的,同时还应注意难易结合,尽量让学生独立完成。

  6。拓展延伸。主要是对本节课所学的内容的重点、难点让学生进行总结,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升华,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内容,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一些问题。例如:在《丑小鸭》一课的结尾处想象,丑小鸭变成天鹅后,遇见了以前的故人,会发生什么?这样的设计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以上几点,只是我在教学中一点粗浅的见解,还有待于日后的完善和提高。总的来说,新课程理念下,就是要改“授人以鱼”为“授人以渔”。“学案导学”作为教学的一种手段,目的是把教学过程由“灌”变为“导”,学案与导学密切结合,学案指导导学,导学依据学案,为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式的“我要学”提供*台。“功夫在课前,成效在课中,愉悦在课后”是“学案导学”的一大特色,也是我们教师所追求的境界。

  以“导学案”为载体,学生自主探究为主旨的教学改革试验已经得到广泛的事实与推进。教改后,课堂发生了惊人的变化:课堂上老师讲得少了,学生讲得多了;学生的思维活了,问的问题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多了,学生的视野开阔了。一年多的试验,让我切实体会了:“给学生一个机会,学生还老师一个惊喜”这句话的含义。我对自己过去的教学思想和行为进行了反思,用新课程的理念,对曾经被视为经验的观点和做法进行了重新审视,现将在反思中得到的体会总结出来供大家参考。

  一、教学中教师角色和教学行为的转变

  1、“导学案”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的组织者。

  教师是学生学*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是新条件下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导学案”的使用,使教师的教学观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每位教师充分利用“导学案”的.特点重视学生良好的*惯的培养,鼓励学生主动学*,坚持学*,独立完成作业,遇到难题,寻根究底,课堂上小组内相互讨论,既促进了学生的学*兴趣,又融洽了同学之间的关系,同时,教师更多的是授予学*方法,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归纳方法,教师应成为学生学*活动的引导者。

  2、教学中能“用活”教材。

  “导学案”的使用,使得教师不再是照本宣科的讲教材,而是根据教材提供的知识,从生活实际取材,提出问题,不但让学生学会了解决问题,更能了解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反作用于生活,更让学生知道他们所学*的数学知识不仅是为了继续深造,对今后的工作、生活也是有用的。

  3、教学中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创造性。

  “导学案”的使用,给了学生充分发挥的余地,“给他们一个舞台,我们将收获更多的精彩”!真正让学生成为学*的主人、课堂的主宰。

  二、我的困惑

  在数学“导学案”的实施过程中,新授课和复*课的不同课型,的确让学生自主学*,给了不同层次的学生很多发展空间,但对于学*困难的学生来说,这无疑“雪上加霜”,即使是老师细致的讲解都未必使他们知道知识的来龙去脉,更不用说自主学*了,展示交流更是谈不上,这使得整个班级学*两极分化严重。怎样才能两头兼顾:即发展了好学生,又使后进生有所进步,一直以来还没有找到比较好的方法。

  另外教学中,教师都采用了小组合作交流,共同学*的方式,但在此过程中,很多的学困生在交流中只有听得份,因为很多知识他们不懂,又不愿意让别人知道或不想让别人听见自己错误的想法,于是只听别人说,自己不发表任何言论,学*上很是被动,久而久之,学*越来越落后;而对于那些调皮的学生来说,讨论简直是一种轻松,以此有正当理由说话的机会,说话不少却什么也没有学到,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分化日趋严重,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使课改教师十分头疼,还有待于探索和研究。

  三、我的感想

  凡事有利就有弊,改革的道路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放开思维,我们在摸索中学会创新,学会反思,大胆挑战,在教改工作中鼓足前进的勇气,不断创新。

  导学案,对我来说既是个新事物,又不是个新事物,说它不是个新事物,因为它和我们以前用的教学案有着相同之处既都是为教学服务的,说它新事因为它又和教学案有着本质区别,教学案是以老师怎么教为主线,而导学案是以学生自主学*为主线加以老师的的学法指导,把主动性还给了学生。这样就很好的调动了学生主动学*的兴趣,从而有效的提高了学*效率。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为了切实落实构建有效课堂的教学理念,提高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使学生成为自主学*的主人,我校实施“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经过了对导学案的.学*使用,我有以**会:

  一、导学案的编写原则

  1、构建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学案导学”教学模式,要求以学生的自主学*为主体,教师进行适当的指导,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所以,有利于构建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真正提高学生的学*兴趣和积极性。

  2、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怎样让“四十五分钟“的课堂更有效,更充实;怎样让我们的课堂教学过程更优化,减少无效或低效活动,这是我们的最终目标,导学案的使用是为了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

  3、发挥集体校研的力量。通过本组内各位教师的出谋划策,不断创新,不断修改,我们群策群力,共同设计出了版面精美,环节清晰,重点突出的导学案。

  二、导学案的编写过程

  为了切实上好每一堂课,我们将学案的编写分为“预*学案”、“导学案”、“达标反馈学案”三个环节。

  主要环节“导学案”的设计,结合课堂教学过程的要求分为七大部分:学*目标、学*重点、学法指导、学*过程、合作探究、拓展迁移、课堂小结等。

  实行个人划分任务原则,我们每个人负责一周的备课,为了设计好导学案,组内的每一位老师都是绞尽脑汁,仔细认真的设计每一个环节以及每一个知识点,力争呈现给学生的是最完善的设计。

  三、导学案的具体使用

  1、指导课前预*:每节课前,把导学案发给学生,使学生在课前的预*活动中有的放矢,学生有了清晰的思路,对本节课的学*目标、学*重难点,有所了解,便于有针对性的进行课堂学*活动。

  2、课堂引导探究:在预*的基础上,教师把本节课要掌握的重点知识进行说明,按照具体环节引导学生进行学*。指导学生针对主要问题进行自主探究或者分组讨论,进行合作探究,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积极展示学生的学*成果。在课堂上,师生共同圆满完成问题的解决。可以适当开展各种竞赛,让须生在愉悦、进取、力争上游的学*氛围中完成学*任务,对学生的回答以鼓励为主,允许学生创新思维,大胆质疑,给学生足够的学*空间。

  3、作业的布置:作业要求巩固课堂学*内容之外,还要为下一单元的导学案做充分的准备。让课堂的内容能够有序的联结起来,便于学生梳理知识。

  四、有待商榷和改进的地方

  1、在导学的过程中,学*方法和学*策略的指导显得有些流于形式,学法指导太空,应该把学法指导渗透到各个环节当中去。

  2、由于时间的关系,有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就忽视了导学步骤,为了增大课堂容量,就忽视了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

  3、导学案不能做统一标准要求,各个学科都有自己的特点。我认为语文学科的导学案的设计更应该突出人文特色,让课堂教学内容更丰富,更有魅力。

  4、应该努力做好课堂反馈,让每一堂课遗留下来的问题即使解决,做好巩固与衔接。

  总之,我认为导学案的使用规范了课堂教学过程,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有利于因材施教,对于自主学*能力差的学生有一定的帮助,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成绩。但每一个新事物的出现,总要经历不断的更新与完善,我想在今后的不断摸索与创新的过程中,我们一定会设计出更科学、更实用的导学案,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新课改对我们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3月份开始,我校开始实施导学案的教学模式。现在结合我使用导学案的过程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导学案”的使用让学*时间更为丰盈。

  使用“导学案”,学生在学*时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减少了学*活动中的很多无效环节,节约了时间,让学*时间变得更为丰盈。

  原来没有使用“导学案”,学生的学*,课前的预*,课内的汇报、交流都像一只断了线的风筝无可依靠;像一位盲人没有了手中的拐杖,变得不知所措;像在黑暗中摸索的人无从下脚,找不到出路。而有了“导学案”,同学们依照“学案”中的要求、内容展开课前预*,课内汇报、交流,学*效率大大增强,为拓展阅读争取了时间。

  二、“导学案”的产生,让老师们在备课时少了很多无效劳动,减轻了工作压力。

  实践证明,“导学案”的设计要比老师们一课一课地设计教案在劳动量上要轻松得多。教案的设计从开始写导入到教学的全过程,都要花费老师很多的精力,这样老师们在备课上常常是怨声载道,也使备课流于形式,很多老师的备课变成了只是应付领导检查的文件,而没有真正有效地用于课堂教学,况且也只是在老师的“教”上下功夫,往往忽视了学生的学*过程。

  现在“导学案”的产生,减轻了老师在备课上的压力,虽然,“导学案”的设计对教师吃透教材,了解学生的要求更为严格,但不管怎样,都比一课一课把教案详详细细写出来费工费时要少,也更为有效。这种做法是体现了“授之以渔”的教学思想啊!

  三、“导学案”的使用让“滞停”的课堂变得生趣盎然。

  原先的语文教学,虽然上课前我都让学生预*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可由于目标不明确,学生学*不得法,不知如何下手,预**起不到预期的效果,课堂上发言的同学寥寥无几,课堂气氛如一潭死水,无一点涟漪,冷冷清清,本来好心情的老师变得暴躁,学生也越来越不愿意上语文课。

  “导学案”的使用,学生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提高了学*效率。预*时,依据“学案”展开学*,有了指挥棒,知道预*哪些方面的内容;交流汇报时,也知道怎样谈,谈什么,你一言,他一语,课堂上出现了针锋相对,唇枪舌战的局面,很是热烈。

  四、“导学案”的使用给学生搭建了竞争的*台,增强了学语文的热情。

  有老师说,听语文课如同嚼蜡,干涩苦辣,让人浑身不自在,没有听数学课所拥有的一种激情。“导学案”的使用,就像数学中的例题,学生针对一个问题有了不同的想法、观点,课堂上你争我抢,你坚持这个观点,我坚持那个想法,你不让我,我不让你,说完了这一个内容,下一个问题又等你去解决,问题解决了,课文学透了,就积累优美语言,你能背一句,他就背三句,我还能背一段,竞争的氛围创设起来,学生的课堂时间充分利用起来,你说,学*效率能不提高吗?

  以上是我结合半年多的课改实验进行的一些反思。当然,课改的道路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新的困惑和问题仍然会出现。只要我们坚定地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目标,坚持不懈地进行改革,在课改中**思想,不保守;求真务实,不花哨;面对困难,不回避;逐步完善,不停步。我坚信,我们一定会在课改的道路上看到最美丽的风景。

  ——高锦龙 我抽时间学*了《学案导学问题解答》一书,从中学到了很多理论知识,进一步感受了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教育理念,学案导学这种授课模式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合作探究,主动获取知识,由“学会”变成“会学”,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创新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下面就学案导学谈几点体会:

  一、 “学案导学”要求教师着力提高三个方面的能力:

  一是“课堂公关”能力。教师必须在“导学案”的辅助下,在教学中激励、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通过创设宽松氛围、表扬闪光点、小组竞争、个别座谈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树立“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我参与,我快乐,我提高”“我的课堂我做主”等思想,实施“三先”:题目让学生先做,问题让学生先想,答案让学生先说。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二是“教学导演”能力。在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利用“导学案”,为学生创造表演的舞台,让课堂充满魅力。教师必须减少语言密度,精讲教学重点,必须根据教材内容,灵活使用教学手段,做到寓教于趣,寓教于情,使学生始终处于学*的亢奋状态。

  三是“指导催变”能力,让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转变,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要求每个备课组选定一名首*学法指导教师,开展经常性的集中学法指导,在每周固定时间组织班级开展学法交流活动,为自主学*提供方法保障。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改变传统教学观念,彻底抛弃以往那种“不讲不放心;老师在讲台上自我陶醉,学生在下面浑浑噩噩;老师只为自己完成教学任务而不关心学生学的情况”等种种传统做法,不包办,不搞一言堂,不要认为课

  堂上多讲几个题就是课堂容量大了!要切实注重学生的“思维容量”、不要认为喧嚣的课堂气氛叫“活跃”,要切实注重学生的“思维活跃度”。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给每一个学生提供表现成功的机会。

  二、学案编写至关重要

  学案的编写是整个导学过程的最重要的环节,要求老师对教材要有很深层次的理解、对知识点要正确地把握、对学生的“学情”即“认知程度”要有足够的了解,在做到以上几点的基础上,教师才能进行学案的编写。在突破某个知识点时,以往“教案”无非就是知识点的简单罗列,然后“灌”给学生。而“学案”的不同点就在于,把新知识点“问题化”,就是把新知识点拆解成学生可以通过思考就能解决的“小”问题,每个小问题点解决后,新知识点即所谓难点的解决就是水到渠成、自然而然的事了。一篇好的学案,应能充分体现导学的功能,把知识问题化,即通过学案能引导学生更好地去阅读课本,带着问题去主动思考课本知识,有效地参与学*过程,最大程度的还原科学发展的过程,有利于学生养成发现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由此可见,学案的实施,看似老师在课堂上讲得少了,变“懒”了,实则不然,课下需要根多的付出才能达到目的!倒是原来的“满堂灌”,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懒”了。

  三、课堂上的具体操作

  课堂操作要避免两个误区:一是单纯放手让学生自学,教师不管不问,“放羊式”;二是学生预*后教师再逐一讲解,对答案,“灌输式”。教师应该根据学生自主探究的信息反馈,有目的地运用导语、演示实验、归纳总结等手段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和动机,对疑难信息适时点拨引导,对难度较大的倾向性问题给予精讲,要画龙点晴,以实现学生对重点知识的理解和难点的突破,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准确把握学情,进行二次备课。

  另外,在课堂上比较常用的一种模式就是“兵教兵”,这种模式在讲评课及复*课中比较实用,“兵教兵”抓住了学生出错后急于纠错和学生乐于讨论,喜欢轻松活泼课堂的心理特点,放手发动学生,通过板演、解析、点评、提问、讨论等形式使问题暴露,不知不觉中解决。例如板演环节,不一定只是计算题,还可以是选择、填空。因为这类问题暴露不明显,通过出错学生板演、解析,其他学生点评、提问、讨论能较好地解决问题。

  “兵教兵”讲评方式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教师来说,第一,课前要进行更详尽的备课,统计出错率、出错点、出错人,设置有层次的问题,有必要的辅以变式题、补救题,进行方法提炼等。第二,必须做到精讲点拨,“兵交兵”效果虽好,但耗时较多,教师必须驾驭好课堂,适时设问、启发、提炼,尽量少讲,把机会留给学生。第三,灵活机智应对学生讨论中的问题,对学生讨论结果进行到位的评点、总结。这要求教师有更深厚的知识储备。

  对学生而言,第一,“兵交兵”能激励学生。做题时能认真对待,出错后能认真纠错,上课时认真听讲,这样一来学生的'主动性就调动起来了。第二,学生乐学,不再是老师一个面孔一个声音,每个学生都可能成为这节课的“教师”。学生兴趣高了。第三,锻炼了思维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学案的设计应具备以下特点:


使用导学案的心得体会3篇(扩展7)

——学*导学案心得体会范本五份

  学期伊始,刘校长就提出了利用学案来带动一轮复*的教学思路。“学案导学”并不是个陌生的词汇,可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英语学科并未真正系统地使用过。

  什么是学案?学案和教案有什么区别?英语学科的学案应该是什么样子?我的内心充满了迷茫与困惑。就在此时,我有幸参加了潍坊地区组织的高三备考会,可以说,潍坊之行让我受益匪浅。

  一、我对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认识。

  1、什么是学案?

  学案是指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方案。学案实质上是教师用以帮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具有“导读、导听、导思、导做”的作用。

  2、学案与教案的区别?

  目的:教案--为教师上好课做准备,学案--为学生自学提供指导

  性质:教案--教师中心,单向性、封闭性,学案--学生中心,互动性、开放性。

  角色:教案--教师自导自演,学生是听众,学案--教师组织调节,学生是主角。

  表达:教案--界面规整,表述严整周密,多用书面语,学案--界面亲切,表述生动活泼,多用口语。

  3、学案编制的要求:

  从“教案”到“学案”的转变,必须把教师的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学*的目标,把学*目标设计成学*方案交给学生。根据学生现有知识,自学能力水*和教学要求,参照各方面信息,制定出一整套学生自学的“学案”。其特点是:教学重心由老师如何“教”转变为学生如何“学”,要具有预先性和指导性。

  (1)理清教与学之间的关系,努力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自学、自问、自做、自练的方法和机会,使学生真正成为学*的主人,增强对学*的兴趣。

  (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实现掌握知识(学会)与发展能力(会学)的统一,使学案成为学生掌握学科知识体系和学科学*方式的载体、教师教学的基本依据。

  (3)实现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的统一。学案的编写应该充分考虑和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能力和知识水*,使学案具有较大的弹性和适应性。

  大体上来说,学案的编制主要按课时进行,与教师上课基本同步,一个优秀的学案应该起到这些作用:

  (1)激起动机,激发想象;

  (2)紧扣大纲,开阔眼界;

  (3)重视学法,培养能力;

  (4)面向全体,层次多样;

  (5)结构合理,操作容易。

  二、我们高三英语组学案使用情况的介绍:

  1.学案的制定:

  群策群力,ji思广益,保证学案质量。

  制定学案是非常耗时耗力地,单靠一个人是不可能完成的。我们组将学案分配到个人,每人一个单元,至少提前一周准备要用的学案,每个单元制定两个学案,即基础知识梳理学案和

  基础知识检测学案。

  制定学案时,先回归课本,选出本单元的重点单词,短语和句型。而后去比较和鉴别手头资料,选取知识点。

  选取知识点时,不盲目地相信资料,在确定知识点讲解正确的基础上,重新考虑知识点的呈现方式,尽可能使教与学的活动设计科学、合理。

  2、学案的实施:

  精讲点拨,适当引导,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参与课堂。

  高三课程主要是复*课,不再是新授课,因此学案内容不应是知识点的简单呈现,而是在帮学生唤醒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拓展延伸,构建知识网络。

  对学生自学无法解决的问题,而且又具有普遍意义的疑点和重点问题,采取精讲点拨的方式,配以启发、点拨,诱导。

  同时,以这些问题为案例,由个别问题上升到一般规律,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归纳出新旧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也就是说老师要借助导学案为学生搭建一个自主学*,合作探究的*台,在这个*台上,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提高。

  3、学案的落实:

  检查高密度,形式多样化,旨在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

  每一份基础知识梳理学案后,紧跟一份基础知识检测学案,这只是形式上的落实。要想把学案上的内容真正转换成学生自己的东西,背诵是最好的办法。而要想保持学生背诵、记忆的积极性,检查是必不可少的。

  老师抽查,按行抽查,按排抽查,按姓氏抽查,同桌互查,听写,口译,尽可能地做到检查形式多样化,尽可能地给枯燥的学*生活注入活力,目标只有一个,将知识转化成学生自己的东西,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

  4、学案的完善:

  及时反馈,及时纠正,在反思中走向成熟。

  我们的学案都是老师们一字一字打印的,难免出现打印错误,进度快的老师会及时反馈需要订正的地方。

  每使用完一份学案,组里的老师们都会对这份学案发表看法,某个知识点的设计不太合理,某个地方讲解的有些啰嗦或不太到位,而组里每位老师都能谦虚地对待大家的反馈意见,及时地进行订正,这是最难能可贵的。

  对于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我们还处在摸索和尝试阶段,我们的学案还有太多不成熟的地方,比如说,与课本的关联性,相关内容的拓展延伸,难度的提升,知识呈现方式的合理性等等。

  但是我相信,通过我们的付出和努力,我们一定会在英语课改的道路上做的越来越好!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导学案相比传统的教师教案,它主张“服务于学”,它最终的追求是“会学”和“创学”。因而,它一定是变传统的研究教材、研究学法,变教学目标为学*目标,变传统的教师课堂为学生课堂,变传统的“惟教”为“惟学”、“惟师”为“惟生”是教师新课改理念下的二次课程开发。

  (一)、在教学实践中如何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理念。

  作为教学,虽然既含有“教”、又含有“学”,但在传统的教育理念中,教师更多地关注了教师的“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大家虽然认识到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必须颠覆,但仍有许多模糊的认识直接影响着旧教学方式深层面的质的变革,甚至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自己也曾错误的认为改变旧的'教育模式,打破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就是“放开学生的手脚,让学生自己自由地学*,于是把过去的“填鸭式”改成了“放鸭式”。

  到底如何认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呢?《高效课堂导学案设计》一书指出:导学案是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的师生互动的“教学合一”的设计方案。导学案不是教案,也不是学案,它是一个隐含老师主导作用的文本??“导案”,也是一个培养学生学*能力的“练案”,还是一个师生、生生情感交融,生命对话的有机载体,一个蕴含新教育理念的创新性文本。导学案体现了教学合一。于是在教育教学改革的大潮中,我找到了一艘“渡船”。我认识到:认真学*、研究导学案的设计,力争把导学案设计成学生学*的路线图、指南针、方向盘、导航仪,并在使用中不断调整、修改、完善,就能真正实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模式。

  (二)在教改实践中如何认识“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关系。

  多年的教育教学改革实践,让我们认识了改革的方向就是要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把学生培养成具有独立之人格、自由之思想、创造之精神的人。但在高考指挥棒的影响下,素质教育往往成为口号,而应试教育则愈演愈烈。面对这种现状,自己觉得做为一名初中教师,我们的学生面临两种选择:要么考上高中,升入大学,成为一名知识型人才;要么中考无望,回家务农,放“藏獒”,成为一名文盲型的劳力。要对得起家长和社会,是否还得抓住中考这条主线?《高校课堂导学案设计》一书给我指明了方向。书中引用山东省昌乐二中的口号:“高考只是素质教育的副产品。”是的,在我们教学改革的实践成果对这句口号做了最好的诠释和证明,我从中深刻认识到应试能力只是学生素质的一个方面。加强素质教育,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学生封存的记忆,开启学生幽闭的心智,放飞学生囚禁的情愫,有了良好的心态和能力,何愁中考和高考呢?

  《高校课堂导学案设计》一书还明确指出:虽然考试是一个不可回避的话题,“没有考试过不了今天”,“但是光有考试过不了明天”。好的教育不会因考试而改变,更不会在考试中败下阵来。这也是许许多多的课改学校用不争的事实证明了的。

  以生为本就是要相信学生、**学生、依靠学生、发展学生。以学为本就是要以学定教、以教导学、以评促学、自学为主。真正把教师的角色由原来的“主角”、“主体”、“主宰”、“主讲”变成学生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与学生形成一个“学*共同体”,成为*等中的“首*”。这些观念讲起来容易,真正落到实处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也就是说这双桨不是随便就能划动的。正如书中所讲:立足于“以生为本”、“以学为本”,充分体现了基于新课程下的高效课堂教学理念,而它的设计本身不仅仅是定位于教学层面。它是对课堂教学、班级组织建设、小组合作学*、课堂评价反馈、班组文化建设等整体教学系统的统整与建构。所以在教育理念、设计形式、设计内涵、教学系统、教学手段等方面蕴含着诸多创新的教育教学元素和智慧。这些丰富的元素一旦缺少了可操作的技术是无法在教学实践中很好的呈现出来的。因此,找到了这副渡船的浆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我要按书中所要求的“宁浅勿深、宁*勿远、宁小勿大、宁下勿上”的原则,本着在做中学、学中做、在教中研、在研中教的思想来尝试实践。最后借梁光明老师的两句话来加深对这本书的理解:“学*是学生自己的事”,“水尝无华,相荡而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乃生灵光。”

  为进一步推进我校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6月20号下午,学校在多功能会议厅举办了学*“一二三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的启动仪式。

  在这次学*中,我深有体会,受益匪浅。在当前教育教学中,课堂模式一贯都是“灌输式”,以教师为主体,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教学生学,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学以求分,学以应试。如此教学方式下,学生学*没有主动性,被动的接受着知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们失去了灵性、悟性,失去了主动学*,自己动手“捕食”的能力。即得到了“鱼”而没有学会“渔”,没有自学能力,无法进行终身学*,影响了以后的发展!甚至有很多学生在这种枯燥的学*模式中厌学弃学,令人痛惜。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所以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将知识能力化,是当前教学过程中时刻应该注意的问题。在这种导向的探索下,“导学案”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导学案”教学模式是针对目前课堂教学模式的不足而探索的一种新的着重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它重视在教学中让学生学会学*与思考,合作与创新,以及培养终身学*的*惯和能力,从而在将来运用知识,创生知识!所以,它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导学案“一、二、三”教学模式中的“一”指的就是自学环节。在学生自主学*时,教师一定要反复强调学*方法,要求学生:遇到困难不要轻易退却,所有问题都要先尝试自己独立解决,反复思考,实在不能解决再向同学或老师请教;严格按照导学案的要求阅读教科书,对问题进行探究,对重要单词,短语,句子圈圈点点,加强记忆;对重要短语,句子要认真体会,学*其用法,对练*努力做到准确、迅速、规范、灵活,好中求快,力求落笔准确;每次预*结束后要对知识和方法进行自我梳理。当然,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是有限的,所以,为了让他们不厌烦预*,必须给他们降低难度,减少数量。布置知识链接、课堂提升以及知识巩固三部分,学生一般都能完成,完成的同学给予大力表扬。之后的“三”指的就是课上的交流研讨,展示提升,效果校验。就是教师上课环节。主要进行第一项是自主学*检查。一般来说,课堂测试部分我采用让学生口答的形式,不进行书面展示。而课堂提升和知识巩固部分需要课前书面展示出来,通过学生的展示与讲解,来及时掌握学生反馈的学*信息,主要有:学生的学*目标哪些已经完成,哪些没有完成?没达到学*目标的原因何在?出现错误的原因是什么?这两部分的展示如果有些学生做对了,有些没有做对,这时教师仍然不讲解,引导学生对练*结果进行讨论,力求通过集体讨论,使得学生自己纠正、解答一部分没有做对的*题,进一步理解掌握学*的内容。在上课这个环节中,切忌不能成为一个对照答案的课堂!毕竟学生学*能力有限,还需要老师的点拨与指点!可以适当将传统教学模式与“导学案”教学模式相结合,取长补短!在这里教师要重点精讲。教师的讲解不要从头开始,这里的讲解与传统的讲解还是不同的,因为学生的起点已经不一样了,学生在导学案的指导下也已经经过自学课本,尝试练*与课堂讨论后,对新知识已经有了初步了解,因此讲授就不必面面俱到,只要根据前几步的反馈信息,针对重点和难点,重点分析做对的道理和做错的原因,抓住导致理解困难的症结讲解就可以了。最后环节是自我评价。自我评价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的自主学*、探究活动的继续和深入。在这一环节中,要敢于放手给学生,给学生搭建一个自主探究、交流展示的*台。同时教师要积极参与其中,对学生适时点拨,正确引导。最后可以通过复述使学生对知识形成一个清晰的脉络!另外,通过删减但课堂上仍处理不完的*题可留一小部分作为课外作业。

  “导学案”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发展非常有利。首先,提前阅读导学案,学生的学*目标明确了,主体地位明显了,学*由被动变为主动,学生成为了学*的主人,充分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给了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由此培养他们主动探索、主动学*的*惯。其次,在“导学案”教学模式中无法独立完成的部分需要小组同学互助合作来完成。通过小组合作,表述自己的.观点,归纳别人的意见,吸纳别人的长处,完美自己的主张,从而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善于听取意见的好*惯和团结互助合作的能力。通过“导学案”教学模式,让学生学会学*与思考,合作与创新,以及终身学*的*惯和能力,从而在将来运用知识,创生知识!这对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让每一个学生在“导学案”的教学模式中都能充分张扬个性,敢想敢为,自主学*,充分发展,享受到学*的乐趣,感受到自己智慧的力量,实现学生人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够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生!

  不过,学无止境,教无定法,我们不但要学好他人的成功经验和模式,同时我们也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来灵活运用导学案教学模式。我相信在我们的努力下,在领导的关怀下,我们三中的导学案课堂教学一定会做得更好,更出色。

  这学期,学校组织老师们学*了导学案,通过学*,我对导学案有了自己的一些看法。传统教学的特征是“先教后学,先师后生”,这是注入式教学的典型特征,就是上课先由教师讲解,把什么都讲清楚了,学生都听懂了,然后学生再作练*,把教师讲解的内容巩固消化。其实,这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不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也和新课程教学理念相冲突。

  所谓的“导学案”就是改变原先的上课模式,“给学生一个拐杖,让学生尝试自学”。学什么,如何学,学到什么程度,在“导学案”中都有设计,这些都充分体现了“导”字的功能。

  我认为,“导学案”的在对问题的设计上要有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认知特点,如果在设计问题,设定预*量,连贯导学环节上不能体现导学案的特点,那么导学案就成了学生变了味的预*作业。

  总之,以“案”为载体,学生自主探究为主旨的教学改革试验已经得到广泛的肯定与推进。我想,如果能认真设计导学案,让学生自己开动脑筋,解决问题,那么学生的思维开阔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多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就提高了。

  经过这一段时期学*和实践我对导学案有了一些心得体会。“导学案”坚持知能统一,实现学会和会学;从学*内容上讲,明确有关知识结构,力求知识规律化,系统化,思路条理化;从学*方法讲,重在指导学生如何学好,重在教师考虑如何教好。在老师方面,避免了授课的随意性,功夫下在了课前,课堂上有精力关注学*状态,随时进行点拨和指导,对学生来说,拿到学案后,对本节课要达到的目标很明确,在学*的过程中能合理安排,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主要是在进行自主学*。学生成了学*的参与者,并且还能代表小组发言,给了他们一个展示的机会,其实,每个学生都有展示的欲望,当这部分学生也参与到学*中来了,课堂气氛就更活跃了,学生动起来了,学*就好办了。学生依案自学,教师导学释疑,当堂达标为主要步骤,使知识落实与能力的培养于一体,起到了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落实素质教育的作用。

  “学案导学”遵循的`理念具有超前性、先进性,富有鲜明的时代感“学案导学”的着眼点是坚持以人为本,关注学生全面发展,促进个性和人格的形成,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但在我的实际课堂教学中还存在有很多问题,如主体参与不够、教与学顺序颠倒、规范表达落实不力等,如何在课堂教学充分发挥学案导学的作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呢?当然要努力学*导学案,认真做到以学当教,当堂达标。

  其次学案的设计应具备以下特点:

  1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教材,从整体上体现教材的知识结构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使知识能条理化、系统化和整体化。

  2有启发性,对教材中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有的应作适当的提示,配以一定数量的思考题。

  3问题设计应有层次性、梯度性,应根据学生对问题的认识逐渐加深。做到循序渐进,使学生意识到,要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行,学会看书,学会自学。

  再则“探究”是学*的灵魂。通过实验探究,学生可以弄清事物规律的来龙去脉,对疑难问题有所分辨,在知识上有所收获,在思维上有所启迪,在合作交流上有所提高。探究的方式多种多样,有分小组探究,个人探究、小组之间交流与合作等。不管哪种方式都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我想以后多研究一下小组探究,小组探究可以增强沟通能力:即具有良好的“听、说、问”三种成比例出现的行为。“说”,即表达清晰,具有说服力;“听”,即有效倾听,设身处地地理解别人。小组探究可以增强团队合作:即愿意与他人合作,作为团队的一份子去共同完成一项任务。小组探究可以增强自信:即敢冒风险接受任务,或敢于提出与不同的意见。

  总之,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努力尝试使用学案导学的方法去教学生,去启发学生,使自已的课堂变的生动、有趣,使学生爱上数学课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