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导学案心得体会 (菁华3篇)

首页 / 心得体会 / | 2022-11-09 00:00:00 心得体会,学*

学*导学案心得体会1

  学期伊始,刘校长就提出了利用学案来带动一轮复*的教学思路。“学案导学”并不是个陌生的词汇,可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英语学科并未真正系统地使用过。

  什么是学案?学案和教案有什么区别?英语学科的学案应该是什么样子?我的内心充满了迷茫与困惑。就在此时,我有幸参加了潍坊地区组织的高三备考会,可以说,潍坊之行让我受益匪浅。

  一、我对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认识。

  1、什么是学案?

  学案是指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方案。学案实质上是教师用以帮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具有“导读、导听、导思、导做”的作用。

  2、学案与教案的区别?

  目的:教案--为教师上好课做准备,学案--为学生自学提供指导

  性质:教案--教师中心,单向性、封闭性,学案--学生中心,互动性、开放性。

  角色:教案--教师自导自演,学生是听众,学案--教师组织调节,学生是主角。

  表达:教案--界面规整,表述严整周密,多用书面语,学案--界面亲切,表述生动活泼,多用口语。

  3、学案编制的要求:

  从“教案”到“学案”的转变,必须把教师的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学*的目标,把学*目标设计成学*方案交给学生。根据学生现有知识,自学能力水*和教学要求,参照各方面信息,制定出一整套学生自学的“学案”。其特点是:教学重心由老师如何“教”转变为学生如何“学”,要具有预先性和指导性。

  (1)理清教与学之间的关系,努力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自学、自问、自做、自练的方法和机会,使学生真正成为学*的主人,增强对学*的兴趣。

  (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实现掌握知识(学会)与发展能力(会学)的统一,使学案成为学生掌握学科知识体系和学科学*方式的载体、教师教学的基本依据。

  (3)实现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的统一。学案的编写应该充分考虑和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能力和知识水*,使学案具有较大的弹性和适应性。

  大体上来说,学案的编制主要按课时进行,与教师上课基本同步,一个优秀的学案应该起到这些作用:

  (1)激起动机,激发想象;

  (2)紧扣大纲,开阔眼界;

  (3)重视学法,培养能力;

  (4)面向全体,层次多样;

  (5)结构合理,操作容易。

  二、我们高三英语组学案使用情况的介绍:

  1.学案的制定:

  群策群力,ji思广益,保证学案质量。

  制定学案是非常耗时耗力地,单靠一个人是不可能完成的。我们组将学案分配到个人,每人一个单元,至少提前一周准备要用的学案,每个单元制定两个学案,即基础知识梳理学案和

  基础知识检测学案。

  制定学案时,先回归课本,选出本单元的重点单词,短语和句型。而后去比较和鉴别手头资料,选取知识点。

  选取知识点时,不盲目地相信资料,在确定知识点讲解正确的基础上,重新考虑知识点的呈现方式,尽可能使教与学的活动设计科学、合理。

  2、学案的实施:

  精讲点拨,适当引导,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参与课堂。

  高三课程主要是复*课,不再是新授课,因此学案内容不应是知识点的简单呈现,而是在帮学生唤醒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拓展延伸,构建知识网络。

  对学生自学无法解决的问题,而且又具有普遍意义的疑点和重点问题,采取精讲点拨的方式,配以启发、点拨,诱导。

  同时,以这些问题为案例,由个别问题上升到一般规律,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归纳出新旧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也就是说老师要借助导学案为学生搭建一个自主学*,合作探究的*台,在这个*台上,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提高。

  3、学案的落实:

  检查高密度,形式多样化,旨在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

  每一份基础知识梳理学案后,紧跟一份基础知识检测学案,这只是形式上的落实。要想把学案上的内容真正转换成学生自己的东西,背诵是最好的办法。而要想保持学生背诵、记忆的积极性,检查是必不可少的。

  老师抽查,按行抽查,按排抽查,按姓氏抽查,同桌互查,听写,口译,尽可能地做到检查形式多样化,尽可能地给枯燥的学*生活注入活力,目标只有一个,将知识转化成学生自己的东西,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

  4、学案的完善:

  及时反馈,及时纠正,在反思中走向成熟。

  我们的学案都是老师们一字一字打印的,难免出现打印错误,进度快的老师会及时反馈需要订正的地方。

  每使用完一份学案,组里的老师们都会对这份学案发表看法,某个知识点的设计不太合理,某个地方讲解的有些啰嗦或不太到位,而组里每位老师都能谦虚地对待大家的反馈意见,及时地进行订正,这是最难能可贵的。

  对于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我们还处在摸索和尝试阶段,我们的学案还有太多不成熟的地方,比如说,与课本的关联性,相关内容的拓展延伸,难度的提升,知识呈现方式的合理性等等。

  但是我相信,通过我们的付出和努力,我们一定会在英语课改的道路上做的越来越好!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学*导学案心得体会2

  一.合理分工,群策群力。

  传统的教案是教师自备自用,而教学案摒弃了这一点。它注重的是教师的合作,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二、自主学*,合作探究。

  “教案”到“学案”的改革,学生的自主能力的培养才是关键。我们设计的教学案增强了民主性和双向交流性。学生借助学案,完成课前的预*部分,通过预*就理清了学*的思路和线索,明白了自己的学*的障碍在哪里。教师通过批改预*作业就能做到“有的放矢”,在课堂上有目标的解决问题,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另外,学生可以从学案上看到教师教学设计预计的全过程,这样既节约了教师呈现问题的时间,也避免了学生看完了课文头脑里仍然是一团浆糊的情况。甚至部分学生还能够在学案上补充问题,给其他的学生回答。真正的做到了举一反三。主动是学*之本,活跃是课堂之魂。

  三、及时练*,当堂巩固。

  学生经常会出现这种情况“一说就懂,一学就会,一走就忘”。意思就是说老师在时什么都会,老师一离开教室,讲的东西也跟着老师走了。这不是因为老师没讲透,而是学生却缺少相关的巩固练*。知识是需要反复练*,加强理解的。特别是我们的英语,有的用法是需要反复举例,才能加深记忆。

  教学案的大容量就是为这一点而设计的,而且上面的*题都是教师精挑细选出来的。真正的做到了精讲精练。

  四、教后反思,精益求精。

  要给每堂课一个小结。这样才是一次完整的教学。

  “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是教学案的三大特点。教学不是作秀,要真正的,切实的,有效地去开展教学案导学。为此,我们要探究的还有很多很多。

学*导学案心得体会3

  新课改对我们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新课改所强调的是课程教学要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和终身学*的能力;新课改注重科学探究的学*,提倡交流与合作、自主创新学*。

  导学案的作用---主要在导,即导学式教学,让学生的学走在教的前头,把学会学*的理念和要求,有效地落实和体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正是从学生的主体性出发,紧紧围绕学生的学*设计和展开教学过程,它既是学*的路线图,又是思考问题的路标,把发现问题、研究和初步解决问题置于全过程,把导学指向学生的自我建构。同时,它是一种方案,为学生提供了一种服务,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

  导学案的关键是:

  (1)备好学生、备好教材、备好课标、备好课堂流程。备好学生是目标、基础和关键;备好教材是吃透教材的重点、难点;备好课标是正确把握对学*的要求,把握教学的深度广度的需要;备好课堂流程,是对教学的一个初步设计设想。

  (2)知识问题化知识以问题的形式呈现,问题要精心设计,最好是填空。使学生通过学案学会知识、掌握方法、提升能力;

  (3)问题层次化导学案所涉及的课堂内容,要分层探究,有序引导,体现知识的逐步生成过程,要由低到高,螺旋状上升。导学案的使用---学生如何使用导学案: 1.课前必须按要求去自主学*,才能保证课上充分的互动。 2.课上互学、高效利用:课堂交流离不开导学案、 课堂展示离不开导学案、课堂生成离不开导学案 、 课堂引导、点拨离不开导学案。

  3.导学案检查、及时到位,课下必须依据教师点拨,课堂互动成果修订导学案,要在导学案后的空白处写后记。

  对教师使用导学案的要求:

  教师在拿到导学案以后,必须进行二次备课,备课要达到两个目的:(1)是针对本班学*情况对导学案进行修订,达到导学案的最优化;(2)是将自己具体的教学思路和方法,特别是具体的操作层面上的方法、技巧写入学案,将导学案真正个性化。

  2.用“导学案”进行课堂教学时,要努力做到“五放手”:新知识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重点和疑点放手让学生讨论;提出问题放手让学生思考解答;结论或规律放手让学生概括;知识结构体系放手让学生构建。上课时教师要让学生打开预先发下的导学案,明确本节课要实现学*目标,根据导学案上老师的学法指导让学生先自己去读书、思考,去完成学*目标中的要求。

  3.突出一个“导”字。教师要注重激发兴趣,兴趣是学生学*的内驱力,学生学*兴趣靠培养和激发,有趣且能抓住学生注意力的课堂导引,围绕教学内容开展的有趣有意义的课堂活动,有利于学生变“苦学”为“乐学”。促使学生不仅“学会”,还要“会学”,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和知识创新能力。

  4.强化一个“研”字。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和教材的研究。注重课堂预设,同时充分注重课堂生成,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不重视预设,课堂会杂乱无序,不重视生成,课堂就不会精彩;对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整合、嫁接、创新,构建具有学科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要加强课堂细节的研究。要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总结反思、要通过课题研究的方式解决问题,促进课堂教学效益的不断提高和发展。以“导学案”为载体,学生自主探究为主旨的教学改革试验已经得到广泛的事实与推进。教改后,课堂发生了惊人的变化:课堂上老师讲得少了,学生讲得多了;学生的思维活了,问的问题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多了,学生的视野开阔了。一年多的试验,让我切实体会了:“给学生一个机会,学生还老师一个惊喜”这句话的含义。我对自己过去的教学思想和行为进行了反思,用新课程的理念,对曾经被视为经验的观点和做法进行了重新审视,现将在反思中得到的体会总结出来供大家参考。

  一、教学中教师角色和教学行为的转变

  1.“导学案”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的组织者。

  教师是学生学*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是新条件下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导学案”的使用,使教师的教学观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每位教师充分利用“导学案”的特点重视学生良好的*惯的培养,鼓励学生主动学*,坚持学*,独立完成作业,遇到难题,寻根究底,课堂上小组内相互讨论,既促进了学生的学*兴趣,又融洽了同学之间的关系,同时,教师更多的是授予学*方法,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归纳方法,教师应成为学生学*活动的引导者。

  2.教学中能“用活”教材。

  “导学案”的使用,使得教师不再是照本宣科的讲教材,而是根据教材提供的知识,从生活实际取材,提出问题,不但让学生学会了解决问题,更能了解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反作用于生活,更让学生知道他们所学*的数学知识不仅是为了继续深造,对今后的工作、生活也是有用的。

  3.教学中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创造性。

  “导学案”的使用,给了学生充分发挥的余地,“给他们一个舞台,我们将收获更多的精彩”!真正让学生成为学*的主人、课堂的主宰。

  二、我的困惑

  在小学数学“导学案”的实施过程中,新授课和复*课的不同课型,的.确让学生自主学*,给了不同层次的学生很多发展空间,但对于学*困难的学生来说,这无疑“雪上加霜”,即使是老师细致的讲解都未必使他们知道知识的来龙去脉,更不用说自主学*了,展示交流更是谈不上,这使得整个班级学*两极分化严重。怎样才能两头兼顾:即发展了好学生,又使后进生有所进步,一直以来还没有找到比较好的方法。

  另外教学中,教师都采用了小组合作交流,共同学*的方式,但在此过程中,很多的学困生在交流中只有听得份,因为很多知识他们不懂,又不愿意让别人知道或不想让别人听见自己错误的想法,于是只听别人说,自己不发表任何言论,学*上很是被动,久而久之,学*越来越落后;而对于那些调皮的学生来说,讨论简直是一种轻松,以此有正当理由说话的机会,说话不少却什么也没有学到,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分化日趋严重,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使课改教师十分头疼,还有待于探索和研究。

  三、我的感想

  凡事有利就有弊,改革的道路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放开思维,我们在摸索中学会创新,学会反思,大胆挑战,在教改工作中鼓足前进的勇气,不断创新,踏实肯干,推动教改工作继续向前发展。

  “学案导学”是指以学案为载体,导学为方法,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模式体现了预*、上课、复*三者有机的统一,转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方式。通过课前自学,课堂提高,课后固学等环节的调控,有助于以学定教,开展分层教学,降低数学学*难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能力,养成良好的学**惯。因此,“学案导学”是师生共建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的重要途径。

  “学案导学”这种教学模式,被实践证明是提高学生能力,提高教学成绩,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手段。这种教学模式,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宽松和谐的学*环境,建立了民主*等的师生关系。学生通过教师鼓励,可以异想天开,大胆提出不同的见解;无论什么问题,都不是把现成的答案捧给学生,而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让学生在探求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和锻炼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求异思维品质,突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这种教学模式,能使学生清晰地掌握老师的教学思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学案各种环节设计科学,并配有适当的课堂练*,教师在讲解时注重学法指导,在一定程度上就可能达到 “先学后教、以问题承载知识,导学导练、当堂达标”的预期目的。

  这种教学模式,能帮助学生养成自主探究、积极探索新知识的学**惯;帮助学生通过学案的情境素材呈现和探究问题,引导学生学会带着问题去自主学*、探究学*、合作学*。这无疑是教育培养学生学会学*的良好途径。

  美国的布鲁巴克说过:“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觉学*。”在新课程标准中也提出“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的理念,可见让学生学会自觉地学*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学生是学*的主人,教师的教不能代替学生的学,应把学*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我想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应利用学案导学,培养学生学*的主动性。下面我谈谈自己的学案导学心得。

  1 、在学案设计中体现和保障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兴趣,让学生学有动力。

  以学生为主体,突出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应是教学活动中心,教师、教材、一切教学手段,都应为学生的“学”服务,使学生从被动学*转为主动参与。语文教学的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语文学*的兴趣。一旦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不会感到学*是一种负担。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让学生愉快有效地学*语文,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让学生学有动力。

  2、学案导学中加强学法指导,让学生有“法”可依。

  “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的人”。这充分说明了学*方法的重要性,它是获取知识的金钥匙。学生一旦掌握了学*方法,就能自己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因此,改进课堂教学,不但要帮助学生“学会”,更要指导他们“会学第一,教学生“读一读”。学案开始为学生编好阅读课文,并指导学生预*方法,逐步学会归纳整理,善于抓住重点以及围绕重点思考问题的方法。第二,让学生“讲一讲”。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对于那些难以掌握的内容,应积极引导学生去议,鼓励学生去讲。在讲的过程中,对于学生出现的差错、漏洞,教师要特别耐心引导,帮助他们逐步正确地表述。让学生学会合作与交流,让学生大胆的表达。第三,引导学生“用一用”。养成学以致用的*惯。第四,引导

  学生学会“复*”。俗话说:“温故而知新”,这就是说,对我们以前学过的知识和技能要经常复*。

  3、学案导学中发展学*能力,让学生学有创见。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不但要让学生学会学*,更要发展学生的学*能力,让学生创造性地学*。要注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还要引导学生广开思路,重视发散思维。教师要精选一些典型问题,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大胆猜想、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4、学案导学中注重因人施教,让学生有个性。

  教学本身就包括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个性差异,也是提高学生学*主动性的一个重要方面。例如,在课堂教学中,可根据不同气质的学生因人施教,对“兴奋型”学生可采用“以忙制动”、“以动制动”等方法。根据他们反应快,愿意表达自己看法的特点,多提问,多让他们发表意见。让善于思考又不爱发言的“抑郁型”学生发表不同看法;让机灵沉着又稳重内向的“安静型”学生说一说别人讲得对不对,并加以补充等等。这样围绕教学内容和要求,根据学生气质差异因人施教,既有统一要求,又能发展学生的个性,使他们的长处得到充分发挥。

  5、学案导学中应运用“最*发展区”理论,实施分层递进教学

  教学有效性缺失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在班级教学中学生间获得同样知识所需的时间存在较大差异,要在同一时空中按划一目标发展,部分学生学*时间的浪费十分明显。

  在实践中,如能按照“最*发展区”理论把获得某种知识所需时间和认知发展水*大体相当的学生进行归类分层,并确定与各层次学生的实际可能性相协调的分层递进教学目标,实施分层递进教学,教学效率即可大幅度提高。

  这里,“分层”是为了确保教学与各层次学生的最*发展区相适应,“递进”则是不断地把最*发展区变为现有发展水*,从而使学生的认知水*通过教学活动不断向前推进。分层递进教学是班级授课制中实施个别化教学的新探索,是最*发展区理论的深化和具体应用,对提高教学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要让学生主动地学*语文,教师必须转变角色,接受“教师应当作为学生学*活动的促进者,而并非知识的传授者”的观点,利用学案导学致力于为学生的学*活动创造一个良好的学*环境、学*过程和培养一个良好的“学*共同体”,从而正确地发挥教师在教育体制和教育对象之间的“中介”作用,这样才能把培养和发展学生学*数学的主动性落到实处。

  在新课改的环境下使用导学案研究,对我来说既是一次机会,更是一种挑战,经过一段时间对导学案的学*和研究,感受很深,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学案导学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

  学案教学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一改过去老师单纯的讲,学生被动的听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主导作用和主体作用和谐统一,发挥最大效益。

  二、学案导学有利于加强教师之间的合作意识、提高业务水*

  学案教学要求在制定学案之前由各学科备课组长组织组内教师集思广益,在全面把握教材标准和考纲要求的基础上,根据每个人的教学经验,精心制定教学案,把授课的重点、难点、教学思路都集中体现在教学案上,使教学案能集众家之长。同时,这也要求教师们要致力于钻研教材、了解学情,更要致力于提高自己的业务水*。

  三、学案导学有利于调动学生学*积极性,提高学生自主学*的能力

  “导学案”的教学将课堂教学中心由“教”转到“学”上来。学生真正成为学*的主体,他们在课堂上通过讨论、小结得到教师的肯定和赞扬,从而激发了他们学*的动机,调动了他们的学*积极性,同时学生也学会了交流,提高了学生之间合作能力

  四、及时练*,加强巩固

  学生经常会出现这种情况“一说就懂,一学就会,一走就忘”。意思就是说老师在时什么都会,老师一离开教室,讲的东西也跟着老师走了。这不是因为老师没讲透,而是学生却缺少相关的巩固练*。知识是需要反复练*,加强理解的,才能加深记忆。教学案的大容量就是为这一点而设计的,而且上面的*题都是教师精挑细选出来的。真正的做到了精讲精练。

  五、学案中应包含的内容

  就我而言,我认为学案里应该有学生自己的思考;(培养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应该有教师的引领;(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应该有教师的板块式问题;(引领学生从知识的此岸走向知识的彼岸)应该有学生产生对知识的形成过程;(学生获得知识的一个形成过程)有学生自己提出有思考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因为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我们要培养学生这样的能力)最后还要有有价值的练*题。(检查学生学*是否达标)

  六、重视师生课后反思、精益求精

  学生要学会做学后记,就是学生要把对课堂学*的经历,体验进行总结,包括本节课所获得的收获,学到哪些知识、技能,解决了哪些问题,还要哪些问题有待解决,学*方法上有何收获,哪些方面需进一步改进等。同时老师也要写下教学反思日记,就是要把自己完成每一次教学活动后,对实施教学活动的自我感觉记录下来,反思应包括对本节课教学目标,实现程度,教学效果的好坏进行自我评价和原因分析,在教学过程中,哪些问题的讨论还不够。


学*导学案心得体会 (菁华3篇)扩展阅读


学*导学案心得体会 (菁华3篇)(扩展1)

——导学案学*心得体会6篇

导学案学*心得体会1

  一、 “学案导学”要求教师着力提高三个方面的能力:

  一是“课堂公关”能力。

  教师必须在“导学案”的辅助下,在教学中激励、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通过创设宽松氛围、表扬闪光点、小组竞争、个别座谈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树立“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我参与,我快乐,我提高”“我的课堂我做主”等思想,实施“三先”:题目让学生先做,问题让学生先想,答案让学生先说。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二是“教学导演”能力。

  在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利用“导学案”,为学生创造表演的舞台,让课堂充满魅力。

  教师必须减少语言密度,精讲教学重点,必须根据教材内容,灵活使用教学手段,做到寓教于趣,寓教于情,使学生始终处于学*的亢奋状态。

  三是“指导催变”能力,让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转变,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要求每个备课组选定一名首*学法指导教师,开展经常性的集中学法指导,在每周固定时间组织班级开展学法交流活动,为自主学*提供方法保障。

  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改变传统教学观念,彻底抛弃以往那种“不讲不放心;老师在讲台上自我陶醉,学生在下面浑浑噩噩;老师只为自己完成教学任务而不关心学生学的情况”等种种传统做法,不包办,不搞一言堂,不要认为课堂上多讲几个题就是课堂容量大了!要切实注重学生的“思维容量”、不要认为喧嚣的课堂气氛叫“活跃”,要切实注重学生的“思维活跃度”。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给每一个学生提供表现成功的机会。

  二、学案编写至关重要

  学案的编写是整个导学过程的最重要的环节,要求老师对教材要有很深层次的理解、对知识点要正确地把握、对学生的“学情”即“认知程度”要有足够的了解。

  在做到以上几点的基础上,教师才能进行学案的编写。

  在突破某个知识点时,以往“教案”无非就是知识点的简单罗列,然后“灌”给学生。

  而“学案”的不同点就在于,把新知识点“问题化”,就是把新知识点拆解成学生可以通过思考就能解决的“小”问题,每个小问题点解决后,新知识点即所谓难点的解决就是水到渠成、自然而然的事了。

  一篇好的学案,应能充分体现导学的功能,把知识问题化,即通过学案能引导学生更好地去阅读课本,带着问题去主动思考课本知识,有效地参与学*过程,最大程度的还原科学发展的过程,有利于学生养成发现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由此可见,学案的实施,看似老师在课堂上讲得少了,变“懒”了,实则不然,课下需要根多的付出才能达到目的!倒是原来的“满堂灌”,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懒”了。

  三、课堂上的具体操作

  课堂操作要避免两个误区:一是单纯放手让学生自学,教师不管不问,“放羊式”;二是学生预*后教师再逐一讲解,对答案,“灌输式”。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自主探究的信息反馈,有目的地运用导语、演示实验、归纳总结等手段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和动机,对疑难信息适时点拨引导,对难度较大的倾向性问题给予精讲,要画龙点晴,以实现学生对重点知识的理解和难点的突破,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准确把握学情,进行二次备课。

  另外,在课堂上比较常用的一种模式就是“兵教兵”,这种模式在讲评课及复*课中比较实用,“兵教兵”抓住了学生出错后急于纠错和学生乐于讨论,喜欢轻松活泼课堂的心理特点,放手发动学生,通过板演、解析、点评、提问、讨论等形式使问题暴露,不知不觉中解决。

  例如板演环节,不一定只是计算题,还可以是选择、填空。

  因为这类问题暴露不明显,通过出错学生板演、解析,其他学生点评、提问、讨论能较好地解决问题。

  “兵教兵”讲评方式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对教师来说,第一,课前要进行更详尽的备课,统计出错率、出错点、出错人,设置有层次的问题,有必要的辅以变式题、补救题,进行方法提炼等。

  第二,必须做到精讲点拨,“兵交兵”效果虽好,但耗时较多,教师必须驾驭好课堂,适时设问、启发、提炼,尽量少讲,把机会留给学生。

  第三,灵活机智应对学生讨论中的问题,对学生讨论结果进行到位的评点、总结。

  这要求教师有更深厚的知识储备。

  对学生而言,第一,“兵交兵”能激励学生。

  做题时能认真对待,出错后能认真纠错,上课时认真听讲,这样一来学生的主动性就调动起来了。

  第二,学生乐学,不再是老师一个面孔一个声音,每个学生都可能成为这节课的“教师”。

  学生兴趣高了。

  第三,锻炼了思维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学案的设计应具备以下特点:

  1、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教材,从整体上体现较教材的知识结构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设计出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学*目标,使学生明确自己的学*目标,以及自己将要掌握的重点知识和要突破的难点知识。

  2、设计的问题要有启发性,对课本中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有适当的提示,配以一定数量的思考题,引导学生自主学*,在一个问题的解决中培养学生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3、问题设计应有层次性,梯度性,应根据学生对问题的认识逐渐加深,做到循序渐进,使学生意识到要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行,看书不详细也不行,光看书不思考不行,思考的不深、不透也不行。

  这样学生就能真正从教师设计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看书、学会自学。

  教师在学生自学过程中应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要为学生做好旧知识的铺垫。

  旧知识是学*新知识的基础。

  第二,教师应要求学生把预*中有疑问的问题做好记录,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向课堂,这样做一方面能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的能力,另一方面又能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预**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而良好的预**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一旦形成,往往能使学生受益终身。

导学案学*心得体会2

  新课改对我们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新课改所强调的是课程教学要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和终身学*的能力;新课改注重科学探究的学*,提倡交流与合作、自主创新学*。

  导学案的作用---主要在导,即导学式教学,让学生的学走在教的前头,把学会学*的理念和要求,有效地落实和体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正是从学生的主体性出发,紧紧围绕学生的学*设计和展开教学过程,它既是学*的路线图,又是思考问题的路标,把发现问题、研究和初步解决问题置于全过程,把导学指向学生的自我建构。同时,它是一种方案,为学生提供了一种服务,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

  导学案的关键是:

  (1)备好学生、备好教材、备好课标、备好课堂流程。备好学生是目标、基础和关键;备好教材是吃透教材的重点、难点;备好课标是正确把握对学*的要求,把握教学的深度广度的需要;备好课堂流程,是对教学的一个初步设计设想。

  (2)知识问题化知识以问题的形式呈现,问题要精心设计,最好是填空。使学生通过学案学会知识、掌握方法、提升能力;

  (3)问题层次化导学案所涉及的课堂内容,要分层探究,有序引导,体现知识的逐步生成过程,要由低到高,螺旋状上升。导学案的使用---学生如何使用导学案: 1.课前必须按要求去自主学*,才能保证课上充分的互动。 2.课上互学、高效利用:课堂交流离不开导学案、 课堂展示离不开导学案、课堂生成离不开导学案 、 课堂引导、点拨离不开导学案。

  3.导学案检查、及时到位,课下必须依据教师点拨,课堂互动成果修订导学案,要在导学案后的空白处写后记。

  对教师使用导学案的要求:

  教师在拿到导学案以后,必须进行二次备课,备课要达到两个目的:(1)是针对本班学*情况对导学案进行修订,达到导学案的最优化;(2)是将自己具体的教学思路和方法,特别是具体的操作层面上的方法、技巧写入学案,将导学案真正个性化。

  2.用“导学案”进行课堂教学时,要努力做到“五放手”:新知识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重点和疑点放手让学生讨论;提出问题放手让学生思考解答;结论或规律放手让学生概括;知识结构体系放手让学生构建。上课时教师要让学生打开预先发下的导学案,明确本节课要实现学*目标,根据导学案上老师的学法指导让学生先自己去读书、思考,去完成学*目标中的要求。

  3.突出一个“导”字。教师要注重激发兴趣,兴趣是学生学*的内驱力,学生学*兴趣靠培养和激发,有趣且能抓住学生注意力的课堂导引,围绕教学内容开展的有趣有意义的课堂活动,有利于学生变“苦学”为“乐学”。促使学生不仅“学会”,还要“会学”,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和知识创新能力。

  4.强化一个“研”字。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和教材的研究。注重课堂预设,同时充分注重课堂生成,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不重视预设,课堂会杂乱无序,不重视生成,课堂就不会精彩;对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整合、嫁接、创新,构建具有学科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要加强课堂细节的研究。要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总结反思、要通过课题研究的方式解决问题,促进课堂教学效益的不断提高和发展。以“导学案”为载体,学生自主探究为主旨的教学改革试验已经得到广泛的事实与推进。教改后,课堂发生了惊人的变化:课堂上老师讲得少了,学生讲得多了;学生的思维活了,问的问题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多了,学生的视野开阔了。一年多的试验,让我切实体会了:“给学生一个机会,学生还老师一个惊喜”这句话的含义。我对自己过去的教学思想和行为进行了反思,用新课程的理念,对曾经被视为经验的观点和做法进行了重新审视,现将在反思中得到的体会总结出来供大家参考。

  一、教学中教师角色和教学行为的转变

  1.“导学案”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的组织者。

  教师是学生学*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是新条件下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导学案”的使用,使教师的教学观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每位教师充分利用“导学案”的特点重视学生良好的*惯的培养,鼓励学生主动学*,坚持学*,独立完成作业,遇到难题,寻根究底,课堂上小组内相互讨论,既促进了学生的学*兴趣,又融洽了同学之间的关系,同时,教师更多的是授予学*方法,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归纳方法,教师应成为学生学*活动的引导者。

  2.教学中能“用活”教材。

  “导学案”的使用,使得教师不再是照本宣科的讲教材,而是根据教材提供的知识,从生活实际取材,提出问题,不但让学生学会了解决问题,更能了解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反作用于生活,更让学生知道他们所学*的数学知识不仅是为了继续深造,对今后的工作、生活也是有用的。

  3.教学中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创造性。

  “导学案”的使用,给了学生充分发挥的余地,“给他们一个舞台,我们将收获更多的精彩”!真正让学生成为学*的主人、课堂的主宰。

  二、我的困惑

  在小学数学“导学案”的实施过程中,新授课和复*课的不同课型,的确让学生自主学*,给了不同层次的学生很多发展空间,但对于学*困难的学生来说,这无疑“雪上加霜”,即使是老师细致的讲解都未必使他们知道知识的来龙去脉,更不用说自主学*了,展示交流更是谈不上,这使得整个班级学*两极分化严重。怎样才能两头兼顾:即发展了好学生,又使后进生有所进步,一直以来还没有找到比较好的方法。

  另外教学中,教师都采用了小组合作交流,共同学*的方式,但在此过程中,很多的学困生在交流中只有听得份,因为很多知识他们不懂,又不愿意让别人知道或不想让别人听见自己错误的想法,于是只听别人说,自己不发表任何言论,学*上很是被动,久而久之,学*越来越落后;而对于那些调皮的学生来说,讨论简直是一种轻松,以此有正当理由说话的机会,说话不少却什么也没有学到,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分化日趋严重,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使课改教师十分头疼,还有待于探索和研究。

  三、我的感想

  凡事有利就有弊,改革的道路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放开思维,我们在摸索中学会创新,学会反思,大胆挑战,在教改工作中鼓足前进的勇气,不断创新,踏实肯干,推动教改工作继续向前发展。

  “学案导学”是指以学案为载体,导学为方法,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模式体现了预*、上课、复*三者有机的统一,转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方式。通过课前自学,课堂提高,课后固学等环节的调控,有助于以学定教,开展分层教学,降低数学学*难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能力,养成良好的学**惯。因此,“学案导学”是师生共建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的重要途径。

  “学案导学”这种教学模式,被实践证明是提高学生能力,提高教学成绩,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手段。这种教学模式,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宽松和谐的学*环境,建立了民主*等的师生关系。学生通过教师鼓励,可以异想天开,大胆提出不同的见解;无论什么问题,都不是把现成的答案捧给学生,而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让学生在探求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和锻炼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求异思维品质,突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这种教学模式,能使学生清晰地掌握老师的教学思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学案各种环节设计科学,并配有适当的.课堂练*,教师在讲解时注重学法指导,在一定程度上就可能达到 “先学后教、以问题承载知识,导学导练、当堂达标”的预期目的。

  这种教学模式,能帮助学生养成自主探究、积极探索新知识的学**惯;帮助学生通过学案的情境素材呈现和探究问题,引导学生学会带着问题去自主学*、探究学*、合作学*。这无疑是教育培养学生学会学*的良好途径。

  美国的布鲁巴克说过:“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觉学*。”在新课程标准中也提出“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的理念,可见让学生学会自觉地学*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学生是学*的主人,教师的教不能代替学生的学,应把学*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我想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应利用学案导学,培养学生学*的主动性。下面我谈谈自己的学案导学心得。

  1 、在学案设计中体现和保障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兴趣,让学生学有动力。

  以学生为主体,突出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应是教学活动中心,教师、教材、一切教学手段,都应为学生的“学”服务,使学生从被动学*转为主动参与。语文教学的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语文学*的兴趣。一旦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不会感到学*是一种负担。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让学生愉快有效地学*语文,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让学生学有动力。

  2、学案导学中加强学法指导,让学生有“法”可依。

  “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的人”。这充分说明了学*方法的重要性,它是获取知识的金钥匙。学生一旦掌握了学*方法,就能自己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因此,改进课堂教学,不但要帮助学生“学会”,更要指导他们“会学第一,教学生“读一读”。学案开始为学生编好阅读课文,并指导学生预*方法,逐步学会归纳整理,善于抓住重点以及围绕重点思考问题的方法。第二,让学生“讲一讲”。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对于那些难以掌握的内容,应积极引导学生去议,鼓励学生去讲。在讲的过程中,对于学生出现的差错、漏洞,教师要特别耐心引导,帮助他们逐步正确地表述。让学生学会合作与交流,让学生大胆的表达。第三,引导学生“用一用”。养成学以致用的*惯。第四,引导

  学生学会“复*”。俗话说:“温故而知新”,这就是说,对我们以前学过的知识和技能要经常复*。

  3、学案导学中发展学*能力,让学生学有创见。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不但要让学生学会学*,更要发展学生的学*能力,让学生创造性地学*。要注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还要引导学生广开思路,重视发散思维。教师要精选一些典型问题,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大胆猜想、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4、学案导学中注重因人施教,让学生有个性。

  教学本身就包括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个性差异,也是提高学生学*主动性的一个重要方面。例如,在课堂教学中,可根据不同气质的学生因人施教,对“兴奋型”学生可采用“以忙制动”、“以动制动”等方法。根据他们反应快,愿意表达自己看法的特点,多提问,多让他们发表意见。让善于思考又不爱发言的“抑郁型”学生发表不同看法;让机灵沉着又稳重内向的“安静型”学生说一说别人讲得对不对,并加以补充等等。这样围绕教学内容和要求,根据学生气质差异因人施教,既有统一要求,又能发展学生的个性,使他们的长处得到充分发挥。

  5、学案导学中应运用“最*发展区”理论,实施分层递进教学

  教学有效性缺失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在班级教学中学生间获得同样知识所需的时间存在较大差异,要在同一时空中按划一目标发展,部分学生学*时间的浪费十分明显。

  在实践中,如能按照“最*发展区”理论把获得某种知识所需时间和认知发展水*大体相当的学生进行归类分层,并确定与各层次学生的实际可能性相协调的分层递进教学目标,实施分层递进教学,教学效率即可大幅度提高。

  这里,“分层”是为了确保教学与各层次学生的最*发展区相适应,“递进”则是不断地把最*发展区变为现有发展水*,从而使学生的认知水*通过教学活动不断向前推进。分层递进教学是班级授课制中实施个别化教学的新探索,是最*发展区理论的深化和具体应用,对提高教学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要让学生主动地学*语文,教师必须转变角色,接受“教师应当作为学生学*活动的促进者,而并非知识的传授者”的观点,利用学案导学致力于为学生的学*活动创造一个良好的学*环境、学*过程和培养一个良好的“学*共同体”,从而正确地发挥教师在教育体制和教育对象之间的“中介”作用,这样才能把培养和发展学生学*数学的主动性落到实处。

  在新课改的环境下使用导学案研究,对我来说既是一次机会,更是一种挑战,经过一段时间对导学案的学*和研究,感受很深,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学案导学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

  学案教学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一改过去老师单纯的讲,学生被动的听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主导作用和主体作用和谐统一,发挥最大效益。

  二、学案导学有利于加强教师之间的合作意识、提高业务水*

  学案教学要求在制定学案之前由各学科备课组长组织组内教师集思广益,在全面把握教材标准和考纲要求的基础上,根据每个人的教学经验,精心制定教学案,把授课的重点、难点、教学思路都集中体现在教学案上,使教学案能集众家之长。同时,这也要求教师们要致力于钻研教材、了解学情,更要致力于提高自己的业务水*。

  三、学案导学有利于调动学生学*积极性,提高学生自主学*的能力

  “导学案”的教学将课堂教学中心由“教”转到“学”上来。学生真正成为学*的主体,他们在课堂上通过讨论、小结得到教师的肯定和赞扬,从而激发了他们学*的动机,调动了他们的学*积极性,同时学生也学会了交流,提高了学生之间合作能力

  四、及时练*,加强巩固

  学生经常会出现这种情况“一说就懂,一学就会,一走就忘”。意思就是说老师在时什么都会,老师一离开教室,讲的东西也跟着老师走了。这不是因为老师没讲透,而是学生却缺少相关的巩固练*。知识是需要反复练*,加强理解的,才能加深记忆。教学案的大容量就是为这一点而设计的,而且上面的*题都是教师精挑细选出来的。真正的做到了精讲精练。

  五、学案中应包含的内容

  就我而言,我认为学案里应该有学生自己的思考;(培养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应该有教师的引领;(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应该有教师的板块式问题;(引领学生从知识的此岸走向知识的彼岸)应该有学生产生对知识的形成过程;(学生获得知识的一个形成过程)有学生自己提出有思考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因为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我们要培养学生这样的能力)最后还要有有价值的练*题。(检查学生学*是否达标)

  六、重视师生课后反思、精益求精

  学生要学会做学后记,就是学生要把对课堂学*的经历,体验进行总结,包括本节课所获得的收获,学到哪些知识、技能,解决了哪些问题,还要哪些问题有待解决,学*方法上有何收获,哪些方面需进一步改进等。同时老师也要写下教学反思日记,就是要把自己完成每一次教学活动后,对实施教学活动的自我感觉记录下来,反思应包括对本节课教学目标,实现程度,教学效果的好坏进行自我评价和原因分析,在教学过程中,哪些问题的讨论还不够。

导学案学*心得体会3

  导学案是学生的路线图,指南针,方向盘,是学生学*的起点,也是代表着将要达到的目的地。导学稿是给学生一个拐杖,让学生尝试自学。学什么,如何学,学到什么程度,都由导学稿指导。导学案可以说是学生学*的路线图、指南针、方向盘,是学生学*的起点,也是代表着将要达到的目的地。为了让学生主动地学、高效地学、扎实地学,在实践中发现使导学案效益的最大化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关键。那么如何使用导学案成为研究课题。课前预*课前预*其实也就是学生的自学环节,学生之所以不预*,很大程度上是学生根本就不会预*或不知道预*什么或者教师授课不是建立在预*的基础之上。

  一、是导学稿的编写:

  导学稿的编写存在问题、困惑较大,问题的设置、学*的引导、训练*题的挑选,当堂检测题的代表性和典型性,无不在备课教师的思考中,问题的层次性、集中性、新知的生成性,都关乎于导学稿的编备中,因此集体备课尤为关键,二次备课更不可缺少,针对本班,针对每个学生个性化备课,备“学生”、备“学精”、备学法,吃透教材,编写适合自己学生的导学稿,针对课堂情况适时调整导学稿,达到目的的同时更大发挥导学稿的作用,要想导学稿真正发挥作用,编写一份好的导学稿至关重要,如何备导学稿是备课教师课思的问题也存在最大的困惑,有待于我们探讨、交流、摸索。

  二、是高效使用初中数学导学案:

  “导学案”是教师实施课堂教学的方案,是引导学生自主学*的学案,是对学生进行当堂达标检测。能否高效的利用导学案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根据课堂教学情况,数学导学案可分为:学*目标、学*重点、难点和知识准备;知识探究;知识应用;知识测评四部分。

  知识准备就是学生的课前自学环节。有了导学案,学生在课前的自学过程中有清晰的思路,对数学知识点的形成和其中的重点、难点、目标,借助导学案完成课前数学学*。学生在课前明确学*目标,并在学案的指导下对课堂学*内容进行自主学*,带着问题看书,找出重点和难点,独立完成导学案中预*部分,带着问题进课堂,使学生逐步掌握正确的自学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的能力。

  知识构建主要是以分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展示。如果那位学生有疑问,可以放到小组里面解决,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组与组间解决,否则,老师解决,教师在这个环节主要起到点拨的作用。最后进行要点归纳,可以学生小结、教师小结或师生共同小结。

  知识应用就是让学生自主完成练*题,针对自己做错的题目及时纠正,要是学生个人不能自行解决的,可以以小组的形式解决。

  知识测评就是课堂小测验,检测后当堂纠正,并让学生将错题作为作业整理在错题本上。

  总之,让学生学会的课才是最好的课,导学案应用的最大效益是打造高效课堂,认真编写导学稿,科学合理使用,用自己的眼光发现问题,思考分析问题,多管齐下,相信导学式教学会使课堂充满朝气和活力,效果也定能大大提高,我们的改革也会一步步见成效,最终取得成功。

导学案学*心得体会4

  一、教学中教师角色和教学行为的转变

  1、“导学案”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的组织者。

  教师是学生学*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是新条件下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导学案”的使用,使教师的教学观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每位教师充分利用“导学案”的特点重视学生良好的*惯的培养,鼓励学生主动学*,坚持学*,独立完成作业,遇到难题,寻根究底,课堂上小组内相互讨论,既促进了学生的学*兴趣,又融洽了同学之间的关系,同时,教师更多的是授予学*方法,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归纳方法,教师应成为学生学*活动的引导者。

  2、教学中能“用活”教材。

  “导学案”的使用,使得教师不再是照本宣科的讲教材,而是根据教材提供的'知识,从生活实际取材,提出问题,不但让学生学会了解决问题,更能了解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反作用于生活,更让学生知道他们所学*的数学知识不仅是为了继续深造,对今后的工作、生活也是有用的。

  3、教学中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创造性。

  “导学案”的使用,给了学生充分发挥的余地,“给他们一个舞台,我们将收获更多的精彩”!真正让学生成为学*的主人、课堂的主宰。

  二、我的困惑

  在小学数学“导学案”的实施过程中,新授课和复*课的不同课型,的确让学生自主学*,给了不同层次的学生很多发展空间,但对于学*困难的学生来说,这无疑“雪上加霜”,即使是老师细致的讲解都未必使他们知道知识的来龙去脉,更不用说自主学*了,展示交流更是谈不上,这使得整个班级学*两极分化严重。怎样才能两头兼顾:即发展了好学生,又使后进生有所进步,一直以来还没有找到比较好的方法。

  另外教学中,教师都采用了小组合作交流,共同学*的方式,但在此过程中,很多的学困生在交流中只有听得份,因为很多知识他们不懂,又不愿意让别人知道或不想让别人听见自己错误的想法,于是只听别人说,自己不发表任何言论,学*上很是被动,久而久之,学*越来越落后;而对于那些调皮的学生来说,讨论简直是一种轻松,以此有正当理由说话的机会,说话不少却什么也没有学到,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分化日趋严重,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使课改教师十分头疼,还有待于探索和研究。

  三、我的感想

  凡事有利就有弊,改革的道路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放开思维,我们在摸索中学会创新,学会反思,大胆挑战,在教改工作中鼓足前进的勇气,不断创新,踏实肯干,推动教改工作继续向前发展。

导学案学*心得体会5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为了落实构建高效课堂的教学理念,提高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使学生成为自主学*的主人,我校实施“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经过了*一个学期的实践,对导学案的编写,我有以**会。

  一、利用导学案进行教学的积极意义

  1、有助于构建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学案导学”教学模式,要求以学生的自主学*为主体,教师进行适当的指导,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所以,有利于构建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真正提高学生的学*兴趣和积极性。

  2、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怎样让“四十分钟”的课堂更有效,更充实;怎样让我们的课堂教学过程更优化,减少无效或低效活动,这是我们的最终目标,导学案的使用是为了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

  3、有助于发挥集体教研的力量。通过本组内各位教师的出谋划策,不断创新,不断修改,我们群策群力,共同设计出了版面精美,环节清晰,重点突出的导学案。

  二、有待商榷和改进的地方

  1、在导学的过程中,学*方法和学*策略的指导显得有些流于形式,学法指导太空,应该把学法指导渗透到各个环节当中去。

  2、由于时间的关系,有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就忽视了导学步骤,为了增大课堂容量,就忽视了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

  3、导学案不能做统一标准要求,各个学科都有自己的特点。我认为数学学科的导学案的设计更应该突出人文特色,让课堂教学内容更丰富,更有魅力。

  4、应该努力做好课堂反馈,让每一堂课遗留下来的问题及时解决,做好巩固与衔接。

  总之,我认为导学案的使用规范了课堂教学过程,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有利于因材施教,对于自主学*能力差的学生有一定的帮助,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成绩。但每一个新事物的出现,总要经历不断的更新与完善,我想在今后的不断摸索与创新的过程中,我们一定会设计出更科学、更实用的导学案,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导学案学*心得体会6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为了落实构建高效课堂的教学理念,提高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使学生成为自主学*的主人,我校实施“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经过了*一个学期的实践,对导学案的编写,我有以**会。

  一、利用导学案进行教学的积极意义

  1、有助于构建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学案导学”教学模式,要求以学生的自主学*为主体,教师进行适当的指导,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所以,有利于构建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真正提高学生的学*兴趣和积极性。

  2、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怎样让“四十分钟”的课堂更有效,更充实;怎样让我们的课堂教学过程更优化,减少无效或低效活动,这是我们的最终目标,导学案的使用是为了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

  3、有助于发挥集体教研的力量。通过本组内各位教师的出谋划策,不断创新,不断修改,我们群策群力,共同设计出了版面精美,环节清晰,重点突出的导学案。

  二、有待商榷和改进的地方

  1、在导学的过程中,学*方法和学*策略的指导显得有些流于形式,学法指导太空,应该把学法指导渗透到各个环节当中去。

  2、由于时间的关系,有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就忽视了导学步骤,为了增大课堂容量,就忽视了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

  3、导学案不能做统一标准要求,各个学科都有自己的特点。我认为数学学科的导学案的设计更应该突出人文特色,让课堂教学内容更丰富,更有魅力。

  4、应该努力做好课堂反馈,让每一堂课遗留下来的问题及时解决,做好巩固与衔接。

  总之,我认为导学案的使用规范了课堂教学过程,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有利于因材施教,对于自主学*能力差的学生有一定的帮助,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成绩。但每一个新事物的出现,总要经历不断的更新与完善,我想在今后的不断摸索与创新的过程中,我们一定会设计出更科学、更实用的导学案,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学*导学案心得体会 (菁华3篇)(扩展2)

——学*“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心得体会 (菁华3篇)

学*“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心得体会1

  “学案导学24字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让处在课改误区的教师对新课改有了新的认识。教师通过“学案”把教学工作做在前头,对自己的教的过程和学生学的过程进行预知,从而使教学有备而来,不打无备之战,学生不出无备之争。现在谈谈我学*“学案导学24字教学模式”的几点心得体会。“学案导学24字教学模式”在内容设计上可分为三个阶段:1、课前预*阶段经过多位教师共同研究,将学案精心编写好后,于课前发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前明确学*目标,并要求学生在自学过程中用笔标注出书中的重点、难点内容。在“学案”的指导下对课堂学*内容进行自主的预*,学生的自学不再盲目,变得有的放矢。带着学案上的问题看书,自己能解决的问题自己完成,没必要等老师上课讲解。标出自己尚存的疑问,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在课堂中和同学老师交流,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逐步掌握正确的自学方法,有意识地培养自主学*的能力等等。教师要有意识地通过多种途径获得学生预*的反馈信息,以使上课的讲解更具针对性,合理分配授课时间,提高课堂效率。在授课过程中我深感课前预*阶段是“学案导学”教学法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它既能充分体现“学案”的导学功能,又是实现“主体先行”的关键环节。2、课堂学生讨论和教师精讲阶段在学生课前自主学*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学案中的相关问题。对于一些基础知识,可以教师提问学生,也可以学生问教师。对于一些重点难点知识,一般可在教师的指导下展开小组讨论。教师根据学生讨论的结果充分利用图、表及其它声像材料及时进行诱导、点拨、归纳。教师在讨论中提出的点拨、诱导性问题,要利于学生进行正确的思维,设疑要科学、严密、有趣,要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和智力发展的实际,经过努力可以得到解决,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果子”从而享受到高层次成功的喜悦。学案中的课堂练*题应尽量在课上让学生独立完成,并及时给出解答,这一方面让学生有及时而适当的训练,既巩固所学,又使学生学有所用;另一方面,可让教师获得直接的反馈信息,为课后的教学、指导提供信息;同时,练*中少数较难题又会激发学生进一步学*的欲望,使学生始终保持一种积极主动学*的心态。3、课后巩固深化阶段课后教师要指导学生完成预*时有疑问而课堂上未能完成的问题,对学案进行及时的消化、整理、补充和归纳。同时教师要适时将“学案”收起,仔细审阅。对“学案”上反映出的个性问题及课堂上未解决的共性问题及时安排指导和讲解。做到教学一步一个脚印,“学案”实效性。“学案导学”不仅能充分体现教师作为教育者的主导地位,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而且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能力;并能很好的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还课堂给学生,还激情给教师。而且更重要的是,在于教育者开始将目光由关注成绩转向关注人,关注学生的情感,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发展其能力,培养其思维,传授其技能。

学*“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心得体会2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实现由知识传授型课堂向知识建构型课堂转变,课堂教学的重心由教师的个人展示向学生的自主学*迁移。“24字教学模式”则是这次课程改革中的指导思想,经过深入学*我对其有了一些粗浅的理解。

  一、自学感悟:在课堂上留给学生足够的自学新内容的时间,让学生初步感知学*内容,初步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在这个环节中应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因为阅读文学作品时人们会说“一千个读者心目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所以在我们传授学法时尽可能提供更多的学*方法,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让他们把不同的看法、独特的见解都表达出来,从而使每个学生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例如,在引导学生学*《鞋匠的儿子》一文时,我问学生打算怎么样学*这一篇课文,结果发现学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的抓住文中的关键词来体会,有的则是边读边做批注;写下自己的体会,有的边读边圈、点、写……

  当然,对生字的学*则是教师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其自己动手通过查字典、查教辅资料等的方式自主学*完成,然后,通过所学的生字把课文读通,读顺,做到能流利的读课文。

  二、自学检测:在学生充分的自学后,教师要根据课标要求,用基础知识组题检测,观察了解学生的自学成果。

  我认为此环节是在自学感悟的`基础上展开的。检测的目的是为了检查学生自学时是否真的动脑筋,真的感知了课文内容。在这一环节组题时教师可以出一些基础性的题目,同时也要注意学生原有基础和发展水*,其目的是取得教学目标达成与否的反馈信息,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例如教学《古诗两首》时,在学生自学完后,我要求他们做课后第三题,检查后我发现学生自学效果很不错。

  三、合作交流:以学*小组为单位,实行兵教兵,让学不懂的同学有时间发问,让学得好的同学有知识升华的机会,有共同不懂的准备让老师质疑解难。

  此环节的实施过程中我认为小组合作交流要体现“积极互助、同时互动、人人尽责”的原则,合作交流不仅能提高好同学的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对于学不懂的同学也能起帮助、促进作用,让其在合作学*中解决不懂的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了深层次的理解。当然,在合作交流中也有解决不了的难题,这时就需要教师在全班和学生一起交流解决。例如教学《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在解决“骆驼的驼峰、脚掌、眼毛在沙漠里有什么作用”这一问题时,我设计四人一小组合作学*的环节,并友情提示:这一问题中有三个小问题,每个小组可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问题进行交流。允许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所涉及的课文内容”进行反复朗读、体会……这一过程,保证了学生在课堂上充分自主的学*时间。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认认真真地读书,扎扎实实地训练,仔仔细细地思考,真正使每个学生都“动”起来,都参与到语言实践中去。

  四、展示点评:毕竟学生在合作交流中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有限的,这时就需要教师在课上抽出不超出10分钟的时间把共性问题予以讲解。

  五、分层训练:即教师要根据教材,创造性地编排练*题。

  此环节的应用我认为分层训练实际上是对以上四个特色实质性的检验,题型从不同层面检验了课堂学*的效果,同时也对不同水*的学生作出了不同要求。例如教学完《庐山的云雾》一课时,我出了这样三组练*题:A熟读文中四字词,并能用“留恋忘返”造句,B通过上网或查资料总结归纳出描写庐山的词语;C以绘画的形式画一幅自己心中的庐山姿态。

  六、拓展延伸即把所学知识灵活运用,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或为下一步的学*做好铺垫。

  拓展延伸性的知识不仅能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而且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做到学好语文、用好语文,两者的结合也开发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以上是我对“24字教学模式”的粗浅理解和在教学中运用的一些事例,还有许多不足,希望大家给予指正!

学*“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心得体会3

  为全面提高课堂效益,进一步转换目前教师的教学模式和学生的学*方式,我镇统一组织了全镇教师学*“24字教学模式”,在这次学*中深有体会。

  在上学期我镇推行了山西太谷的教学模式,教师们也都进行了有关内容的学*,但在实施时,都觉得有点困难,有点迷茫,对于“24字教学模式”的某些环节不知怎么做才能达到所要的效果。而在系统地学*了“24字教学模式”操作手册以后,很多问题也都迎刃而解了。比如“24字教学模式”中的合作交流这一环节,老师们普遍不知该如何下手,该如何指导学生进行交流,这是老师们最头疼的问题。而在这次的学*中,对合作交流进行了细致地分析。在合作交流时,教师应做什么?合作交流中个性问题、共性问题如何解决?如何解决课程紧,教学任务重,而合作交流占用时间长的矛盾?在小组合作交流时,教师应如何处理好组内优生和学困生的关系?教师应教给学生哪些技能?如何调节不利于合作交流的表现?都做出了很详细地分析,为我们搞好课改点燃了一盏明灯。

  在没有系统地学*“24字教学模式”操作手册之前,教师们普遍认为数学按这种教学模式,还是比较好上的,而语文和英语就有点困难了。而这本“24字教学模式”操作手册中,也针对这两科举了很好的教学实例,给了我们很好的教学框架。

  总之,太谷的这种教学模式给我的课堂教学指引了一条路,它的这种教学理念使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再一次的以一种新的方式受到重视。“自学自悟、自学检测”所体现的都必须是学生主体,学生的学*方式是自我的,学生是可选择的,而教师在学生学*中只是一个组织者,在学生学*感到迷茫、困惑、不知所措时,教师引导、组织学生进行探究、解决困惑,使之问题得以解决。当学生能自己或集体完成学*时,教师就应充当好自己的角色:做一个热心的旁观者,千万不能进行干涉。在整个课堂中,只有让学生从学*过程中体验到成功或失败,都是我们在教学中的真正收获。当然,在教学的日常工作中,也应时刻牢记这一点,永远将学生放在学*的第一位。


学*导学案心得体会 (菁华3篇)(扩展3)

——导学案心得体会6篇

  很多同仁都在研究如何设计和使用导学案,并且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顾名思义,所谓导学案:“导”即指导,导学案出自于教师,是教师根据教学的要求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的学案,本身就强调了教师的主导地位,这是不可争议的,“学”即通过导学案指导学生学会学*,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但是,我在与教师进行教学研讨中了解到,有的教师用导学案教学,教学效果却不明显,因此而产生困惑,笔者想谈谈自己的看法与各位同仁共勉!

  一、实施导学案教学首先要转变教育观念

  学校教学核心价值观,主要以学生为本,面向全体,全面发展,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质量观是教学思想的核心问题,布鲁诺在《教育过程》一书中指出:“我们也许可以把培养优异成绩作为教育最一般的目标;但是,应该弄清楚培养优异成绩这句话指什么意思,它在这里指的,不仅要教育成绩优秀的学生,而且也要帮助每个学生获得最好的智力发展。”学校学*就是为终生学*奠定基础,最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学会学*。导学案教学是教会学生学会学*重要途径。

  正确的教学观以提高教学的整体水*为着眼点,教学过程是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导学案的功能首先是导预*,学会预*是培养学生学会学*的前提,通过学生课前有目的的预*,带着问题走进课堂,促使学生变被动学*为主动学*;导学案还可以起到优化课堂结构的功能,真正做到做到精讲多练,向每节课要质量。

  二、实施导学案教学要转变学校教学的管理方式

  如果说实施导学案教学是在课程改革的形势下应运而生的教学方式,那么学校就应该从教学管理方式先行转变,一是加强控制性管理,组织教师认真学*,提高对导学案教学的认识,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措施及评价方法。二是加强指导性管理,对教师进行培训,开展教研活动,提高教师的业务水*。

  三、实施导学案教学要从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入手

  教学改革倡导变注入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然而始终也没得到很好地解决,大多数教师愿意把结论教给学生,总觉得自己得出的结论才是唯一正确的结论,很难改变把学生看成是接纳知识的容器这种理念,虽然到多数教师都在努力转变自己的教学方式,但是效果不是很明显。如何变注入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始终是困扰教师课堂教学的难题,如学会用学案教学,就可以使这个问题得到解决。

  谈到转变教学方式我们还是先了解一下导学案的三大功能,导学案的三大功能是:导预*,导课堂,导课后。

  一是导预*,预*是学生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可以培养自学能力,经过独立地阅读和思考后,能够发现问题、抓住问题本质,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很多孩子不会预*,特别是学*兴趣低下、学*成绩较差的的学生,更不能养成良好的预**惯,有了导学案,提前发给学生,引导他们预*,学生按照导学案学*目标和内容,进行预*,能够学有所依。

  二是导课堂,由于学生的认知水*不同,预*中存在的问题也不同,在课堂上学生依据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开始探讨交流,学生以主体的身份参与课堂学*,才能够获得实实在在的提高。反馈和答疑是课堂关键环节,学生通过课堂上分组讨论,协作探究,他们的学*成果和存在的疑难问题需要向老师和学生反馈,存在疑难问题的学生,通过老师和学生的答疑,问题最终得到就解决。

  三是导课后,为了帮助学生进行教材内容的梳理,培养学生的自主梳理与知识归纳能力,教师在导学案中要设计知识梳理或归纳环节。有的以知识框架、图表等结构形式进行梳理,有的思维导图的形式进行梳理,有的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课后反思。导学案中知识梳理环节的设计,为培养学生知识归纳、自主反思的*惯起到了引导作用。

  根据导学案的功能来看,教师用导学案教学,实际上也就该关了教师的教学方式。

  四、实施导学案教学要从学生转变学*方式入手

  新课改的首要目标是关注人的发展,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要求教师教学要面向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关心学生,了解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和情感体验;改变学生的学*方式,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

  自主学*,合作学*,探究性学*,是最科学的学*方式,实施导学案教学是培养学生自主学*,合作学*,探究性学*最佳的教学模式。上面我们谈到了导学案具有导预*,导课堂,导课后的三大功能,为实现互动式、交流式的合作学*,新课程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了参与学*,体验成功的机会,在合作学*中有明确的责任分工,促进学生之间能有效地沟通,在探究性学*中,通过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通过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活动,经历探究过程获得知识与能力,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获得情感体验。

  谈到转变学*方式还是先说一说导学案内容,导学案的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1、导学*目标,一个优秀的教师,要打造一个优秀的课堂教学模式,必须以学生为主导,并且与学生自己的学*目标和现有的知识联系起来,联系的越多,学的就越多。传统的教学模式,只是教师写教案,教学目标在教师的掌控之中,新课改提倡“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教师提前把导学案发给学生,学生按照导学案学*目标和内容,进行学*,这样就会很好的将教师的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学*目标。

  2、导学*方法,人们常把课堂要求掌握的知识要点叫做教学重点,对学生而言叫做学*重点,把教学过程中,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的知识要点叫做教学难点,对学生而言叫做学*难点。教师在导学案中围绕重点和难点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在课堂上教师能够把学生自主学*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教会学生合作探究,引发学生问题意思,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是教学成功所在。

  3、导学*过程,我们都知道课堂教学过程指的是引导学生掌握课堂学*内容的过程。它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学生循序渐进地学*和运用知识的认识活动是贯彻于教学过程的主要活动。教师必须通过教学过程来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采用导学案进行课堂教学,教师可以把教学过程的设计转换为对学生学*过程的设计,学生根据导学案的学*内容在课堂上进行分组合作探究学*,形成认知互补,因能够顺利的完成学*任务,取得理想的学*效果。

  教师的教学方式转变了,建立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学生按照导学案的内容和要求进行学*,学生的学*方式也就得到了转变。

  五、实施导学案教学着眼于转变对学生学*的评价方式

  对学生的学*评价是多方面,这里我仅就导学案教学谈一谈课堂教学评价。

  1、采用导学案教学教师在课堂上能够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学*;对学生的学*指导得法、到位,能成为学生和课本之间的桥梁纽带,在教学活动中,发挥自己的才智和应有的作用,能和学生一起学*、探究、倾听、交流,能营造宽松、民主、*等的学*氛围,教态自然亲切,对学生学*的评价恰当、具体、有激励性,能够根据教材的重点、难点,精心设计问题,所提出的问题能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问题的提出,恰到好处。能启发学生思考,促进学生知识的构建,并能给学生留有充分思考的时间,同时注重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

  2、采用导学案教学对于学生的学*状况和学生的参与状态,学生参与学*活动中数量、广度和深度;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上表现;学生在学*过程中,是否全身心地投入;是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积极解决问题;是否敢于质疑,善于合作、主动探究并有实效;是否围绕某一问题彼此间能交流、讨论、倾听,提出有效建议;学生学*的体验与收获以及学*效果等教师能够随时掌握,有根据的、恰如其分的对学生作出评价。

  六、实施导学案教学要打造良好的教师团队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过“假如一个学校里有这样的教师群体,在这样集体中每个教师看来,全校的成功占第一位,而他班级的成功占第二位,至于教师个人的成功只放在第三位,那么在这样集体里才会有真正的教育工作”。马卡连柯这段话精辟的阐述了教师团队的重要性。在教学改革不断向深入发展和新课改益见卓效的今天,一所学校里不可缺少的是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名师,但更重要的还是需要一支由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名师领衔的教师团队,导学案的形成需要教师集体的智慧,通过集体备课,分工合作来完成,一个优秀的导学案必须是教师群体智慧的结晶。

  新课改对我们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3月份开始,我校开始实施导学案的教学模式。现在结合我使用导学案的过程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导学案”的使用让学*时间更为丰盈。

  使用“导学案”,学生在学*时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减少了学*活动中的很多无效环节,节约了时间,让学*时间变得更为丰盈。

  原来没有使用“导学案”,学生的学*——课前的预*,课内的汇报、交流都像一只断了线的风筝无可依靠;像一位盲人没有了手中的拐杖,变得不知所措;像在黑暗中摸索的人无从下脚,找不到出路。而有了“导学案”,同学们依照“学案”中的要求、内容展开课前预*,课内汇报、交流,学*效率大大增强,为拓展阅读争取了时间。

  二、“导学案”的产生,让老师们在备课时少了很多无效劳动,减轻了工作压力。

  实践证明,“导学案”的设计要比老师们一课一课地设计教案在劳动量上要轻松得多。教案的设计从开始写导入到教学的全过程,都要花费老师很多的精力,这样老师们在备课上常常是怨声载道,也使备课流于形式,很多老师的备课变成了只是应付领导检查的文件,而没有真正有效地用于课堂教学,况且也只是在老师的“教”上下功夫,往往忽视了学生的学*过程。

  现在“导学案”的产生,减轻了老师在备课上的压力,虽然,“导学案”的设计对教师吃透教材,了解学生的要求更为严格,但不管怎样,都比一课一课把教案详详细细写出来费工费时要少,也更为有效。这种做法是体现了“授之以渔”的教学思想啊!

  三、“导学案”的使用让“滞停”的课堂变得生趣盎然。

  原先的语文教学,虽然上课前我都让学生预*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可由于目标不明确,学生学*不得法,不知如何下手,预*起不到预期的效果,课堂上发言的同学寥寥无几,课堂气氛如一潭死水,无一点涟漪,冷冷清清,本来好心情的老师变得暴躁,学生也越来越不愿意上语文课。

  “导学案”的使用,学生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提高了学*效率。预*时,依据“学案”展开学*,有了指挥棒,知道预*哪些方面的内容;交流汇报时,也知道怎样谈,谈什么,你一言,他一语,课堂上出现了针锋相对,唇枪舌战的局面,很是热烈。

  四、“导学案”的使用给学生搭建了竞争的*台,增强了学语文的'热情。

  有老师说,听语文课如同嚼蜡,干涩苦辣,让人浑身不自在,没有听数学课所拥有的一种激-情。“导学案”的使用,就像数学中的例题,学生针对一个问题有了不同的想法、观点,课堂上你争我抢,你坚持这个观点, 我坚持那个想法,你不让我,我不让你,说完了这一个内容,下一个问题又等你去解决,问题解决了,课文学透了,就积累优美语言,你能背一句,他就背三句,我还能背一段,竞争的氛围创设起来,学生的课堂时间充分利用起来,你说,学*效率能不提高吗?

  以上是我结合半年多的课改实验进行的一些反思。当然,课改的道路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新的困惑和问题仍然会出现。只要我们坚定地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目标,坚持不懈地进行改革,在课改中**思想,不保守;求真务实,不花哨;面对困难,不回避;逐步完善,不停步。我坚信,我们一定会在课改的道路上看到最美丽的风景。

  现代教育理念昭示着我们,高效课堂是和谐教育的具体表现形式,是高效课堂生成的基础。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是我们小学数学教师一直关注并执著追求的目标。实现课堂高效性的方法和手段是多种多样的,但很多时候也是困难的,针对个人教学实践,我从导学案的角度对小学数学课堂的高效性进行了思考。

  在创设“高效课堂”的口号下,教师们都采取课前布置预*学案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但是,在教学实践中,使用“导学案”的课堂常出现课堂效率更低的现象,一定程度上影响到高效课堂的实施。

  一、目前导学案的使用存在几点问题

  1.重视了导学案,忽略了自主探究

  常见的数学预*学案由以下内容组成:预*题、探究题、巩固题、拓展题、检测题。当然,每个教师都有属于自己的不同版本的预*学案,但呈现的都是一片试题的“泥潭”,学生拿到学案导学往往不是首先去认真看书,而是浅尝辄止,急于做题,在概念原理都不甚理解的情况下对照例题等直接解题。

  2.乏味的数学课堂

  因为年龄特点,小学生学*数学的自觉性还没有达到一定的高度,往往只是为了完成作业任务而学*。实施导学案教学,更多的使得学生与学生之间有了更多的交流、表达各自的意见,但同时,这样的课堂变成了师生核对答案的讲堂,因为学生需要的是完成导学案,需要的是正确答案,至于为什么是这个答案很少有学生关心,这样学生失去了知识的一个形成过程,减少了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而数学课堂一旦失去头脑的思考,必然变得乏味。

  3.师生精神失去了家园

  较长时间(如一个学期或一个学年)内,使用同一种形式的导学案,学生的兴趣和潜能会受到挫伤和压抑。长此以往,师生的激情消磨殆尽,课堂气氛再度沉闷,持着对“导学案”的怀疑,教学方式很有可能重回原点。

  二、实施导学案教学的几点建议

  1.导学案的设计要多体现主观性

  课标是教学的依据,预*应该按课标要求去掌握概念、理解例题、会模仿例题完成课本练*题。应使应试式的学案回归生态化的学案,使试题式的学案回归问题式的学案。更多的时候,主观一点的问题,更容易让人发挥大脑的思考,尤其在小学生“减负”永远完成不了的情况下,问题式的学案可以使他们在学*的过程中使身心得到放松。

  2.传递知识与培养能力并重

  在“导学案”教学方式中,导学案设计的最高境界就是不但通过导学案直接传递有形的知识,而且还要把尽可能多的能力培养调整在有形知识之上,传递给学生。导学案除了为学生疏导知识、辅导探究外,还应该具有指导学法的作用,这也是学案导学的预期优势。体现在指导学生在关键和重点处有所突破,在学案中往往以“建议”“注意”“提示”等加以提醒。课堂上,根据学生课前准备情况,着重解决学*中遇到的问题,并借助问题的变化和深入供学生进一步思考、探究、交流,引导学生合理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总结学*中的经验,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不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等合作的良好学风。

  3.导学案与课堂教学有效结合

  虽然学生的预*是一个自主化的过程,但由于思维受到导学案以及书本的禁锢,会使他们产生共同的视角和基本知识的把握。所以,学生预*中产生的新奇的想法或问题,都可以预料。因此,教师们可以利用课前的几分钟时间了解学生导学案完成的“成果”,做到“心里有谱”。课堂上面对学生的“超前”生成,最好利用学生的发言,“相机行事”,智慧引申,使教学过程成为多向交流互动、充满活力的过程。

  (1)教学流程与学案导学相顺应

  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学流程与学案相顺应,不仅能极大地推动学生的预*,而且能点燃学生自主探究的热情。反之,学生通过学案获得的成就感将消减。

  (2)教学流程因学案导学而调整

  学生之间是有差异的,预*后差异更大,因此,教师要“以学定教”,把握好教学的起点、内容、要求和节奏。对于预*之后就能掌握的,可以少讲甚至忽略,而对于一点就通的可以以点拨为主的指导,把最多的时间用在有一定难度的知识面上。

  三、“导学案”使用中师生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对学生使用“导学案”的要求:

  1、根据导学案内容认真进行课前预*。

  2、课堂上注意做学*方法和规律的笔记。

  3、每隔一段时间,将“导学案”进行归类整理,装订成册。

  对教师使用“学案”的要求:

  1、上课前一天,下发本节课的“导学案”,认真指导学生

  使用“导学案”,在上课前必须抽批部分导学案(小班额最好全批),以了解学情再次进行课前备课。

  2、用“导学案”进行课堂教学时,要努力做到:新知识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课本让学生阅读;重点和疑点放手让学生讨论;提出问题放手让学生思考解答;结论或规律放手让学生概括;知识结构体系放手让学生构建。

  3、用“导学案”进行课堂教学时,要拓展学生思维

  4、用“导学案”进行课堂教学要突出一个“导”字,强化一个“研”字。学生不是玩偶,让做什么就只做什么,没有主动性;学生也不是容器,让装什么就装什么,没有思维。学生,尤其是小学生,他们是天生的学*者,有能力也必须学会自己预*属于他们的书本。学生预*的成效决定了课堂教学的效率,而学案导学能够达到辅导学生自学的效果,培养学生自我学*自我提高的能力,并把学*知识的过程转化成一种学*知识的能力。

  学案导学是教学大纲的指南针,以导学案为纲,可以达到对学情的及时诊断和有效指导,师生互动,智慧共生,这样的课堂,才是我们追求的高效课堂。

  我校倡导使用导学案已经有两学期了,在教学工作中我也开始使用了,新课改的浪潮使我在工作中不断摸索前进,为此我就多听听本校使用导学案班级老 师的课,我感觉现在使用导学案收效甚微,下面把我使用导学案后的体会简单谈 谈。

  一、课前预*比以前有很大的成效。

  学*语文的第一步就是让学生做好课前预*,原来没有使用导学案时,学生们拿着语文课本读到一到两遍,再写一写本课生字,就找不到可做的`事情了,有很多学生都做了漏网之鱼,书本简单的批几个字,没有一点成效,而有了导学案同学们依照导学案的要求,能够自己去学*,把文中的一些字或词语通过各种方法(查工具书、问老师和同学等),批注到课本上或导学案上,这一点要在以前只有很少一部分能够做到,除此之外,导学案中的一些关于合作探究的*题,同学们也能在小组内合作交流汇报,学*效率大大增强了。

  二、课堂中角色的转变。

  原来没有使用导学案,老师用的是陈旧的教学方法,老师讲学生听,因为老师没给他们合作交流的机会,学生根本把自己的聪明才智发挥出来,所以一堂课下来老师是口若悬河,学生听得昏昏欲睡,整个课堂真是死水一滩。自从使用了导学案,把课堂交给了学生,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体,老师只起个适时点拨的作用,也就是说课堂上老师讲得越来越少,学生却说的越来越多,这样一来,课堂气氛肯定会十分活跃,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们肯定想学、愿学。

  三、减轻了教师在备课上的压力。

  在使用导学案之前,老师要一课一课地把教案详详细细地写在教案本上,费工又费时,往往写教案时形式,对教学的作用不大。现在导学案的产生,减轻了老师在备课上的压力,只要老师吃透教材在导学案上圈圈点点,认真备课就可以了。

  我的困惑如下:

  1、有部分后进生缺少自主学*的*惯,遇到稍有难度的题,不讨论、不查阅资料,也不请教老师和同学,也就是说使用导学案后学*成绩好的学生越来越棒,可成绩差的是越来越差,形成了两级分化。

  2、由于个别学生回答问题不积极,导致教学任务不能完成,一个课时的任务往往需要两个课时才能完成。

  3、课堂展示时,容易的题目争着回答,难的题目都不讲。以上是我使用导学案的浅显看法。

  从8月26号我校进行导学案培训以后我认为“学案导学”是指以学案为载体,导学为方法,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模式体现了预*、上课、复*三者有机的统一,转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方式。通过课前自学,课堂提高,课后固学等环节的调控,有助于以学定教,开展分层教学,降低学*的难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能力,养成良好的学**惯。因此,“学案导学”是师生共建教学有效课堂教学的重要途径。

  一、在学案设计中要体现和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兴趣,让学生学有动力。

  以学生为主体,突出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应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教材、一切教学手段,都应为学生的“学”服务,使学生从被动学*转为主动参与。特别是英语教学的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英语学*的兴趣。一旦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不会感到学*是一种负担。

  二、学案导学中要加强学法指导,让学生有“法”可依。

  “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的人”。这充分说明了学*方法的重要性,它是获取知识的金钥匙。学生一旦掌握了学*方法,就能自己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因此,改进课堂教学,不但要帮助学生“学会”,更要指导他们“会学“

  首先,教学生“读一读”。学案开始为学生编好阅读课文,并指导学生预*方法,逐步学会归纳整理,善于抓住重点以及围绕重点思考问题的方法。其次,让学生“讲一讲”。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对于那些难以掌握的内容,应积极引导学生去议,鼓励学生去讲。在讲的过程中,对于学生出现的差错、漏洞,教师要特别耐心引导,帮助他们逐步正确地表述。让学生学会合作与交流,让学生大胆的表达。然后,引导学生“用一用”。养成学以致用的*惯。最后,要引导学生学会“复*”。俗话说:“温故而知新”,这就是说,对我们以前学过的知识和技能要经常复*。

  总之,要让学生主动地学*,教师必须转变角色,接受“教师应当作为学生学*活动的促进者,而并非知识的传授者”的观点,利用学案导学致力于为学生的学*活动创造一个良好的学*环境、学*过程和培养一个良好的“学*共同体”,从而正确地发挥教师在教育体制和教育对象之间的“中介”作用,这样才能把培养和发展学生学*数学的主动性落到实处。

  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打造有效课堂,本学期学校大力推行《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我们认为我们找到了课程改革的突破口。十月份为打造“书香校园”,学校开展以有效性教学为目的的读书月活动,我们忙里偷闲,静心书桌,有所收获,有所体会。

  记得美国的布鲁巴克说过:“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主学*。”在新课程标准中也提出“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的理念,可见让学生学会自主地学*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学生是学*的主人,教师的教不能代替学生的学,应把学*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我想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应大力推行学案导学,培养学生学*的主动性。所谓“学案导学”就是教师根据学生实际,以课标、课本为纲,以学案为载体,以学生为主线设计的教学活动方案。学案导学是以“学案”为媒介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自主学*、探究学*、合作学*,让学生在 “导学”方案的引导下完成学*任务。其精髓,可以从师生关系、时空关系、学*内容、学*方式等四个角度概括为四句话:“主导加主体,课外加课内,教材加(导)学案,自主加合作”。

  1、学案设计中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兴趣,让学生学有动力。 以学生为主体,突出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应是教学活动中心,教师、教材、一切教学手段,都应为学生的“学”服务,使学生从被动学*转为主动参与。学生的学*方式不应是过去单一的传统接受式,而应该是自主学*、合作学*、探究学*、实践学*、接受学*并举。物理教学的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一旦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不会感到学*是一种负担。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让学生愉快有效地学*物理,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让学生学有动力。

  2、学案导学中加强学法指导,让学生有“法”可依。

  “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的人”。这充分说明了学*方法的重要性,它是获取知识的金钥匙。学生一旦掌握了学*方法,就能自己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因此,改进课堂教学,不但要帮助学生“学会”,更要指导他们“会学”。


学*导学案心得体会 (菁华3篇)(扩展4)

——导学案教学心得体会6篇

  导学案试教两个多月了,感觉导学案确实好,但只有运用得当,才能收到山东杜郎口那样的效应。怎样科*用导学案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首先,教师要用螺丝钉的精神,专研和吃透教材,设计好学案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犹如汽车的方向盘,指挥着教学的方向。方向对才可能教学成功,方向不对,只能是南辕北辙、事与愿违了。

  教学目标的设计,一定要落实三维目标,不能只重视知识技能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也很重要,它可以使学生的内心快速成长成熟,有好好学*、好好做人的内驱力。如果不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落实,学生的内在灵魂就会很软弱,只能靠外在教育管束去学*去成长。内驱力和外驱力的效果之别是可想而知的。

  其次,教师要用显微镜的精神,了解看清学生,选好学案的教学过程方法。过程和方法犹如汽车行驶的路径,影响着教学的速度。好的方法和过程可以使学生学*的事半功倍,单一的陈旧的过程和方法,往往事倍功半,甚至还会是对牛弹琴收效甚微。

  老师们也许都会有这样的经历:一个知识点,你认为很简单,课堂上同学们好像也都掌握了,可是下来一做题很多同学都不会,郁闷啊!我想这就是没深入分析学情的后果。老师们也许还会有这样的经历:一个重点知识,你教了“九十六”次了,可有些同学还是不会,无奈啊!细想想,不是学生笨,是自己选用的方法不对啊。所以,黑猫白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不管什么方法,一定要选用学生喜欢和能接受的方法和过程进行教学。

  另外,看清学生,还有助于我们编写自我检测题。不同学生的基础能力不同,所以我们设计自我检测题就不能一刀切。要根据学生情况设计不同难易程度的检测题,分发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去做,让每个学生都尝到成功的甜果。

  第三,教师要用愚公移山的精神,大胆改革教学,夯实小组合作探究环节。传统教育束缚着老师们的心和手,使老师们不相信学生的能力,不敢放手让学生自主合作学*。实践出真知,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教师们不要心急,不要担心,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与其放心却低效的包办代替的去教学,不如用心的耐心的去指导他们研讨。

  要夯实小组合作探究环节,我认为教师须从这几方面下功:

  1.公*的异质分组;

  2.课外下功,培养得力的小组长;

  3.小组分工明确;

  4.制定出合理的赏罚制度;

  5.创造出愉快的合作氛围和激烈的竞争环境。

  第四,教师要用蚂蚁互助精神,开展以生教生,共同进步的小组互助活动。在城市风的影响下,农村教育,差等生多,优等生少。培优补差的工作只落在教师一人身上,任凭教师有三头六臂也会忙不过来。如果发挥学生力量,开展一帮一手拉手活动,中等生优等生因为责任会更有兴趣更认真的学*,而且还会锻炼他们口语表达等方面的能力,差等生有了专人辅导进步会很快,这样每个人都会进步,教师也会轻松很多。

  总之,我认为,学*是学生自己的事,教师不能喧宾夺主。学案教学的核心就是让老师帮助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的做。

  下面就学案导学的谈几点体会:

  一、 “学案导学”要求教师着力提高三个方面的能力:

  一是“课堂公关”能力。教师必须在“导学案”的辅助下,在教学中激励、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通过创设宽松氛围、表扬闪光点、小组竞争、个别座谈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树立“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我参与,我快乐,我提高”“我的课堂我做主”等思想,实施“三先”:题目让学生先做,问题让学生先想,答案让学生先说。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二是“教学导演”能力。在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利用“导学案”,为学生创造表演的舞台,让课堂充满魅力。教师必须减少语言密度,精讲教学重点,必须根据教材内容,灵活使用教学手段,做到寓教于趣,寓教于情,使学生始终处于学*的亢奋状态。

  三是“指导催变”能力,让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转变,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要求每个备课组选定一名首*学法指导教师,开展经常性的集中学法指导,在每周固定时间组织班级开展学法交流活动,为自主学*提供方法保障。

  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改变传统教学观念,彻底抛弃以往那种“不讲不放心;老师在讲台上自我陶醉,学生在下面浑浑噩噩;老师只为自己完成教学任务而不关心学生学的情况”等种种传统做法,不包办,不搞一言堂,不要认为课堂上多讲几个题就是课堂容量大了!要切实注重学生的“思维容量”、不要认为喧嚣的课堂气氛叫“活跃”,要切实注重学生的“思维活跃度”。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给每一个学生提供表现成功的机会。

  二、学案编写至关重要

  学案的编写是整个导学过程的最重要的环节,要求老师对教材要有很深层次的理解、对知识点要正确地把握、对学生的“学情”即“认知程度”要有足够的了解。在做到以上几点的基础上,教师才能进行学案的编写。在突破某个知识点时,以往“教案”无非就是知识点的简单罗列,然后“灌”给学生。而“学案”的不同点就在于,把新知识点“问题化”,就是把新知识点拆解成学生可以通过思考就能解决的“小”问题,每个小问题点解决后,新知识点即所谓难点的解决就是水到渠成、自然而然的事了。一篇好的学案,应能充分体现导学的功能,把知识问题化,即通过学案能引导学生更好地去阅读课本,带着问题去主动思考课本知识,有效地参与学*过程,最大程度的还原科学发展的过程,有利于学生养成发现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由此可见,学案的实施,看似老师在课堂上讲得少了,变“懒”了,实则不然,课下需要根多的付出才能达到目的!倒是原来的“满堂灌”,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懒”了。

  三、课堂上的具体操作

  课堂操作要避免两个误区:一是单纯放手让学生自学,教师不管不问,“放羊式”;二是学生预*后教师再逐一讲解,对答案,“灌输式”。教师应该根据学生自主探究的信息反馈,有目的地运用导语、演示实验、归纳总结等手段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和动机,对疑难信息适时点拨引导,对难度较大的倾向性问题给予精讲,要画龙点晴,以实现学生对重点知识的理解和难点的突破,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准确把握学情,进行二次备课。

  另外,在课堂上比较常用的一种模式就是“兵教兵”,这种模式在讲评课及复*课中比较实用,“兵教兵”抓住了学生出错后急于纠错和学生乐于讨论,喜欢轻松活泼课堂的心理特点,放手发动学生,通过板演、解析、点评、提问、讨论等形式使问题暴露,不知不觉中解决。例如板演环节,不一定只是计算题,还可以是选择、填空。因为这类问题暴露不明显,通过出错学生板演、解析,其他学生点评、提问、讨论能较好地解决问题。

  “兵教兵”讲评方式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教师来说,第一,课前要进行更详尽的备课,统计出错率、出错点、出错人,设置有层次的问题,有必要的辅以变式题、补救题,进行方法提炼等。第二,必须做到精讲点拨,“兵交兵”效果虽好,但耗时较多,教师必须驾驭好课堂,适时设问、启发、提炼,尽量少讲,把机会留给学生。第三,灵活机智应对学生讨论中的问题,对学生讨论结果进行到位的评点、总结。这要求教师有更深厚的知识储备。

  对学生而言,第一,“兵交兵”能激励学生。做题时能认真对待,出错后能认真纠错,上课时认真听讲,这样一来学生的主动性就调动起来了。第二,学生乐学,不再是老师一个面孔一个声音,每个学生都可能成为这节课的“教师”。学生兴趣高了。第三,锻炼了思维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很多同仁都在研究如何设计和使用导学案,并且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顾名思义,所谓导学案:“导”即指导,导学案出自于教师,是教师根据教学的要求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的学案,本身就强调了教师的主导地位,这是不可争议的,“学”即通过导学案指导学生学会学*,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但是,我在与教师进行教学研讨中了解到,有的教师用导学案教学,教学效果却不明显,因此而产生困惑,笔者想谈谈自己的看法与各位同仁共勉!

  一、实施导学案教学首先要转变教育观念

  学校教学核心价值观,主要以学生为本,面向全体,全面发展,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质量观是教学思想的核心问题,布鲁诺在《教育过程》一书中指出:“我们也许可以把培养优异成绩作为教育最一般的目标;但是,应该弄清楚培养优异成绩这句话指什么意思,它在这里指的,不仅要教育成绩优秀的学生,而且也要帮助每个学生获得最好的智力发展。”学校学*就是为终生学*奠定基础,最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学会学*。导学案教学是教会学生学会学*重要途径。

  正确的教学观以提高教学的整体水*为着眼点,教学过程是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导学案的功能首先是导预*,学会预*是培养学生学会学*的前提,通过学生课前有目的的预*,带着问题走进课堂,促使学生变被动学*为主动学*;导学案还可以起到优化课堂结构的功能,真正做到做到精讲多练,向每节课要质量。

  二、实施导学案教学要转变学校教学的管理方式

  如果说实施导学案教学是在课程改革的形势下应运而生的教学方式,那么学校就应该从教学管理方式先行转变,一是加强控制性管理,组织教师认真学*,提高对导学案教学的认识,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措施及评价方法。二是加强指导性管理,对教师进行培训,开展教研活动,提高教师的业务水*。

  三、实施导学案教学要从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入手

  教学改革倡导变注入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然而始终也没得到很好地解决,大多数教师愿意把结论教给学生,总觉得自己得出的结论才是唯一正确的结论,很难改变把学生看成是接纳知识的容器这种理念,虽然到多数教师都在努力转变自己的教学方式,但是效果不是很明显。如何变注入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始终是困扰教师课堂教学的难题,如学会用学案教学,就可以使这个问题得到解决。

  谈到转变教学方式我们还是先了解一下导学案的三大功能,导学案的三大功能是:导预*,导课堂,导课后。

  一是导预*,预*是学生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可以培养自学能力,经过独立地阅读和思考后,能够发现问题、抓住问题本质,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很多孩子不会预*,特别是学*兴趣低下、学*成绩较差的的学生,更不能养成良好的预**惯,有了导学案,提前发给学生,引导他们预*,学生按照导学案学*目标和内容,进行预*,能够学有所依。

  二是导课堂,由于学生的认知水*不同,预*中存在的问题也不同,在课堂上学生依据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开始探讨交流,学生以主体的身份参与课堂学*,才能够获得实实在在的提高。反馈和答疑是课堂关键环节,学生通过课堂上分组讨论,协作探究,他们的学*成果和存在的疑难问题需要向老师和学生反馈,存在疑难问题的学生,通过老师和学生的答疑,问题最终得到就解决。

  三是导课后,为了帮助学生进行教材内容的梳理,培养学生的自主梳理与知识归纳能力,教师在导学案中要设计知识梳理或归纳环节。有的以知识框架、图表等结构形式进行梳理,有的思维导图的形式进行梳理,有的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课后反思。导学案中知识梳理环节的设计,为培养学生知识归纳、自主反思的*惯起到了引导作用。

  根据导学案的功能来看,教师用导学案教学,实际上也就该关了教师的教学方式。

  四、实施导学案教学要从学生转变学*方式入手

  新课改的首要目标是关注人的发展,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要求教师教学要面向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关心学生,了解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和情感体验;改变学生的学*方式,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

  自主学*,合作学*,探究性学*,是最科学的学*方式,实施导学案教学是培养学生自主学*,合作学*,探究性学*最佳的教学模式。上面我们谈到了导学案具有导预*,导课堂,导课后的三大功能,为实现互动式、交流式的合作学*,新课程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了参与学*,体验成功的机会,在合作学*中有明确的责任分工,促进学生之间能有效地沟通,在探究性学*中,通过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通过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活动,经历探究过程获得知识与能力,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获得情感体验。

  谈到转变学*方式还是先说一说导学案内容,导学案的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1、导学*目标,一个优秀的教师,要打造一个优秀的课堂教学模式,必须以学生为主导,并且与学生自己的学*目标和现有的知识联系起来,联系的越多,学的就越多。传统的教学模式,只是教师写教案,教学目标在教师的掌控之中,新课改提倡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教师提前把导学案发给学生,学生按照导学案学*目标和内容,进行学*,这样就会很好的将教师的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学*目标。

  2、导学*方法,人们常把课堂要求掌握的知识要点叫做教学重点,对学生而言叫做学*重点,把教学过程中,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的知识要点叫做教学难点,对学生而言叫做学*难点。教师在导学案中围绕重点和难点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在课堂上教师能够把学生自主学*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教会学生合作探究,引发学生问题意思,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是教学成功所在。

  3、导学*过程,我们都知道课堂教学过程指的是引导学生掌握课堂学*内容的过程。它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学生循序渐进地学*和运用知识的认识活动是贯彻于教学过程的主要活动。教师必须通过教学过程来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采用导学案进行课堂教学,教师可以把教学过程的设计转换为对学生学*过程的设计,学生根据导学案的学*内容在课堂上进行分组合作探究学*,形成认知互补,因能够顺利的完成学*任务,取得理想的学*效果。

  教师的教学方式转变了,建立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学生按照导学案的内容和要求进行学*,学生的学*方式也就得到了转变。

  五、实施导学案教学着眼于转变对学生学*的评价方式

  对学生的学*评价是多方面,这里我仅就导学案教学谈一谈课堂教学评价。

  1、采用导学案教学教师在课堂上能够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学*;对学生的学*指导得法、到位,能成为学生和课本之间的桥梁纽带,在教学活动中,发挥自己的才智和应有的作用,能和学生一起学*、探究、倾听、交流,能营造宽松、民主、*等的学*氛围,教态自然亲切,对学生学*的评价恰当、具体、有激励性,能够根据教材的重点、难点,精心设计问题,所提出的问题能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问题的提出,恰到好处。能启发学生思考,促进学生知识的构建,并能给学生留有充分思考的时间,同时注重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

  2、采用导学案教学对于学生的学*状况和学生的参与状态,学生参与学*活动中数量、广度和深度;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上表现;学生在学*过程中,是否全身心地投入;是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积极解决问题;是否敢于质疑,善于合作、主动探究并有实效;是否围绕某一问题彼此间能交流、讨论、倾听,提出有效建议;学生学*的体验与收获以及学*效果等教师能够随时掌握,有根据的、恰如其分的对学生作出评价。

  六、实施导学案教学要打造良好的教师团队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过“假如一个学校里有这样的教师群体,在这样集体中每个教师看来,全校的成功占第一位,而他班级的成功占第二位,至于教师个人的成功只放在第三位,那么在这样集体里才会有真正的教育工作”。马卡连柯这段话精辟的阐述了教师团队的重要性。在教学改革不断向深入发展和新课改益见卓效的今天,一所学校里不可缺少的是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名师,但更重要的还是需要一支由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名师领衔的教师团队,导学案的形成需要教师集体的智慧,通过集体备课,分工合作来完成,一个优秀的导学案必须是教师群体智慧的结晶。

  导学案试教两个多月了,感觉导学案确实好,但只有运用得当,才能收到山东杜郎口那样的效应。怎样科*用导学案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首先,教师要用螺丝钉的精神,专研和吃透教材,设计好学案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犹如汽车的方向盘,指挥着教学的方向。方向对才可能教学成功,方向不对,只能是南辕北辙、事与愿违了。

  教学目标的设计,一定要落实三维目标,不能只重视知识技能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也很重要,它可以使学生的内心快速成长成熟,有好好学*、好好做人的内驱力。如果不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落实,学生的内在灵魂就会很软弱,只能靠外在教育管束去学*去成长。内驱力和外驱力的效果之别是可想而知的。

  其次,教师要用显微镜的精神,了解看清学生,选好学案的教学过程方法。过程和方法犹如汽车行驶的路径,影响着教学的速度。好的方法和过程可以使学生学*的事半功倍,单一的陈旧的过程和方法,往往事倍功半,甚至还会是对牛弹琴收效甚微。

  老师们也许都会有这样的经历:一个知识点,你认为很简单,课堂上同学们好像也都掌握了,可是下来一做题很多同学都不会,郁闷啊!我想这就是没深入分析学情的后果。老师们也许还会有这样的经历:一个重点知识,你教了“九十六”次了,可有些同学还是不会,无奈啊!细想想,不是学生笨,是自己选用的方法不对啊。所以,黑猫白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不管什么方法,一定要选用学生喜欢和能接受的方法和过程进行教学。

  另外,看清学生,还有助于我们编写自我检测题。不同学生的基础能力不同,所以我们设计自我检测题就不能一刀切。要根据学生情况设计不同难易程度的检测题,分发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去做,让每个学生都尝到成功的甜果。

  第三,教师要用愚公移山的精神,大胆改革教学,夯实小组合作探究环节。传统教育束缚着老师们的心和手,使老师们不相信学生的能力,不敢放手让学生自主合作学*。实践出真知,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教师们不要心急,不要担心,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与其放心却低效的包办代替的去教学,不如用心的耐心的去指导他们研讨。

  要夯实小组合作探究环节,我认为教师须从这几方面下功:

  1.公*的异质分组;

  2.课外下功,培养得力的小组长;

  3.小组分工明确;

  4.制定出合理的赏罚制度;

  5.创造出愉快的合作氛围和激烈的竞争环境。

  第四,教师要用蚂蚁互助精神,开展以生教生,共同进步的小组互助活动。在城市风的影响下,农村教育,差等生多,优等生少。培优补差的工作只落在教师一人身上,任凭教师有三头六臂也会忙不过来。如果发挥学生力量,开展一帮一手拉手活动,中等生优等生因为责任会更有兴趣更认真的学*,而且还会锻炼他们口语表达等方面的能力,差等生有了专人辅导进步会很快,这样每个人都会进步,教师也会轻松很多。

  总之,我认为,学*是学生自己的事,教师不能喧宾夺主。学案教学的核心就是让老师帮助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的做。

  为进一步推进我校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6月20号下午,学校在多功能会议厅举办了学*“一二三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的启动仪式。


学*导学案心得体会 (菁华3篇)(扩展5)

——学案导学的心得体会

学案导学的心得体会

  当在某些事情上我们有很深的体会时,可以寻思将其写进心得体会中,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工作生活状态。怎样写好心得体会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学案导学的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锦龙我抽时间学*了《学案导学问题解答》一书,从中学到了很多理论知识,进一步感受了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教育理念,学案导学这种授课模式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合作探究,主动获取知识,由“学会”变成“会学”,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创新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下面就学案导学谈几点体会:

  一、“学案导学”要求教师着力提高三个方面的能力:

  一是“课堂公关”能力。教师必须在“导学案”的辅助下,在教学中激励、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通过创设宽松氛围、表扬闪光点、小组竞争、个别座谈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树立“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我参与,我快乐,我提高”“我的课堂我做主”等思想,实施“三先”:题目让学生先做,问题让学生先想,答案让学生先说。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二是“教学导演”能力。在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利用“导学案”,为学生创造表演的舞台,让课堂充满魅力。教师必须减少语言密度,精讲教学重点,必须根据教材内容,灵活使用教学手段,做到寓教于趣,寓教于情,使学生始终处于学*的亢奋状态。

  三是“指导催变”能力,让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转变,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要求每个备课组选定一名首*学法指导教师,开展经常性的集中学法指导,在每周固定时间组织班级开展学法交流活动,为自主学*提供方法保障。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改变传统教学观念,彻底抛弃以往那种“不讲不放心;老师在讲台上自我陶醉,学生在下面浑浑噩噩;老师只为自己完成教学任务而不关心学生学的情况”等种种传统做法,不包办,不搞一言堂,不要认为课

  堂上多讲几个题就是课堂容量大了!要切实注重学生的“思维容量”、不要认为喧嚣的课堂气氛叫“活跃”,要切实注重学生的“思维活跃度”。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给每一个学生提供表现成功的机会。

  二、学案编写至关重要

  学案的编写是整个导学过程的最重要的环节,要求老师对教材要有很深层次的理解、对知识点要正确地把握、对学生的“学情”即“认知程度”要有足够的了解,在做到以上几点的基础上,教师才能进行学案的编写。在突破某个知识点时,以往“教案”无非就是知识点的简单罗列,然后“灌”给学生。而“学案”的不同点就在于,把新知识点“问题化”,就是把新知识点拆解成学生可以通过思考就能解决的“小”问题,每个小问题点解决后,新知识点即所谓难点的解决就是水到渠成、自然而然的事了。一篇好的学案,应能充分体现导学的功能,把知识问题化,即通过学案能引导学生更好地去阅读课本,带着问题去主动思考课本知识,有效地参与学*过程,最大程度的还原科学发展的过程,有利于学生养成发现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由此可见,学案的实施,看似老师在课堂上讲得少了,变“懒”了,实则不然,课下需要根多的付出才能达到目的!倒是原来的“满堂灌”,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懒”了。

  三、课堂上的具体操作

  课堂操作要避免两个误区:一是单纯放手让学生自学,教师不管不问,“放羊式”;二是学生预*后教师再逐一讲解,对答案,“灌输式”。教师应该根据学生自主探究的信息反馈,有目的地运用导语、演示实验、归纳总结等手段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和动机,对疑难信息适时点拨引导,对难度较大的倾向性问题给予精讲,要画龙点晴,以实现学生对重点知识的理解和难点的突破,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准确把握学情,进行二次备课。

  另外,在课堂上比较常用的一种模式就是“兵教兵”,这种模式在讲评课及复*课中比较实用,“兵教兵”抓住了学生出错后急于纠错和学生乐于讨论,喜欢轻松活泼课堂的心理特点,放手发动学生,通过板演、解析、点评、提问、讨论等形式使问题暴露,不知不觉中解决。例如板演环节,不一定只是计算题,还可以是选择、填空。因为这类问题暴露不明显,通过出错学生板演、解析,其他学生点评、提问、讨论能较好地解决问题。

  “兵教兵”讲评方式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教师来说,第一,课前要进行更详尽的备课,统计出错率、出错点、出错人,设置有层次的问题,有必要的辅以变式题、补救题,进行方法提炼等。第二,必须做到精讲点拨,“兵交兵”效果虽好,但耗时较多,教师必须驾驭好课堂,适时设问、启发、提炼,尽量少讲,把机会留给学生。第三,灵活机智应对学生讨论中的问题,对学生讨论结果进行到位的评点、总结。这要求教师有更深厚的知识储备。

  对学生而言,第一,“兵交兵”能激励学生。做题时能认真对待,出错后能认真纠错,上课时认真听讲,这样一来学生的主动性就调动起来了。第二,学生乐学,不再是老师一个面孔一个声音,每个学生都可能成为这节课的“教师”。学生兴趣高了。第三,锻炼了思维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学案的设计应具备以下特点:

  1、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教材,从整体上体现较教材的知识结构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设计出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学*目标,使学生明确自己的学*目标,以及自己将要掌握的重点知识和要突破的难点知识。

  2、设计的问题要有启发性,对课本中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有适当的提示,配以一定数量的思考题,引导学生自主学*,在一个问题的解决中培养学生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3、问题设计应有层次性,梯度性,应根据学生对问题的认识逐渐加深,做到循序渐进,使学生意识到要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行,看书不详细也不行,光看书不思考不行,思考的不深、不透也不行。这样学生就能真正从教师设计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看书、学会自学。

  教师在学生自学过程中应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要为学生做好旧知识的铺垫。旧知识是学*新知识的基础。第二,教师应要求学生把预*中有疑问的问题做好记录,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向课堂,这样做一方面能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的能力,另一方面又能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预**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而良好的预**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一旦形成,往往能使学生受益终身。

  从8月26号我校进行导学案培训以后我认为“学案导学”是指以学案为载体,导学为方法,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模式体现了预*、上课、复*三者有机的统一,转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方式。通过课前自学,课堂提高,课后固学等环节的调控,有助于以学定教,开展分层教学,降低学*的难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能力,养成良好的学**惯。因此,“学案导学”是师生共建教学有效课堂教学的重要途径。

  一、在学案设计中要体现和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兴趣,让学生学有动力。

  以学生为主体,突出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应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教材、一切教学手段,都应为学生的“学”服务,使学生从被动学*转为主动参与。特别是英语教学的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英语学*的兴趣。一旦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不会感到学*是一种负担。

  二、学案导学中要加强学法指导,让学生有“法”可依。

  “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的人”。这充分说明了学*方法的重要性,它是获取知识的金钥匙。学生一旦掌握了学*方法,就能自己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因此,改进课堂教学,不但要帮助学生“学会”,更要指导他们“会学“

  首先,教学生“读一读”。学案开始为学生编好阅读课文,并指导学生预*方法,逐步学会归纳整理,善于抓住重点以及围绕重点思考问题的方法。其次,让学生“讲一讲”。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对于那些难以掌握的内容,应积极引导学生去议,鼓励学生去讲。在讲的过程中,对于学生出现的差错、漏洞,教师要特别耐心引导,帮助他们逐步正确地表述。让学生学会合作与交流,让学生大胆的表达。然后,引导学生“用一用”。养成学以致用的*惯。最后,要引导学生学会“复*”。俗话说:“温故而知新”,这就是说,对我们以前学过的知识和技能要经常复*。

  总之,要让学生主动地学*,教师必须转变角色,接受“教师应当作为学生学*活动的促进者,而并非知识的传授者”的观点,利用学案导学致力于为学生的学*活动创造一个良好的学*环境、学*过程和培养一个良好的“学*共同体”,从而正确地发挥教师在教育体制和教育对象之间的“中介”作用,这样才能把培养和发展学生学*数学的主动性落到实处。

  20xx年5月28日~31日,受学校选派,有幸参加了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东联现代中学召开的“全国中学“学案导学”高效课堂研讨会”,收获颇丰。

  收获与感悟

  教育战略主题是素质教育,其三个基础是:(1)身心健康;(2)走向社会;(3)终身学*。

  因此,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律*惯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课程改革和课堂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学校、课堂让师生开心、童心、爱心的诠释——快乐的人生是课程改革和课堂教学改革追求的目标。“以学定教,树立‘生本课堂’”是课程改革和课堂教学改革必然思路和方向。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走走停停”是课程改革和课堂教学改革有力的抓手。这样才能让学校成为师生提升生命质量的绿洲。

  我看到了“教学案”或者叫做“讲学稿”之所以高效,是因为“学案”站在“如果我是学生,我该思考什么?”,这样最重要的解决了备教材与备学生的有机统一,即指导学生自学;是因为她做到了“以学定教”,她做到了“讲不讲由学生,学不学由老师”,她做到了“老师坚决不讲学生自学就懂的,老师坚决不讲老师讲了学生仍然不懂的,老师只讲老师讲了学生才懂的”,这样一来,就能做到老师和学生课堂上不疲倦,就能做到老师和学生课堂上轻松愉快;是因为她充分发挥了合作学*小组的作用(东联现代中学数学课堂的小组合作学*已经娴熟到了“自动化”的程度)——实现了“兵教兵”、共同进步,这样合作学*小组内、班内没有竞争,只有合作,学*的氛围轻松而浓烈;是因为她要问题的设计来突现数学思想和方法,而且问题的设计还兼顾了问题的各个角度,还兼顾了不同层次的学生;是因为她依托问题的引领,在各个环节上均执行“走走停停”,这样既重“教”又重“学”,要求学生又会“做”又会“讲”还会“反思总结”(这就重新构建了学生的认知体系,这就形成了新的技能),特别是对于学生的各种操作上的落实就非常到位;是因为她站在中等及以上的水*设计教学,利用合作学*小组成员群体的互助“共同提高”……

  同时,我看到了改革成功者们的毅力和决心,我看到了改革成功者们的敢撞敢干的勇于探索、勇于进取的精神,特别是其决策者。

  反思与建议

  反观我自己的课堂和我们学科组老师们的课堂,对于学生“身心健康、走向社会、终身学*”的关注是不够的,因为我们更多的是关注学生做了多少题(还不是能做多少题)、能考多少分。甚至于少数老师还奉行“时间+汗水”等陈旧的、折磨师生的课堂教学模式。虽然我们也做了一些尝试——我们的“学案”在结构上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东联现代中学是非常相似的(他们多出了“自学检测”),我们的“学案”在研发流程上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东联现代中学是完全一致的,我们的“学案”在使用上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东联现代中学是基本一致的(他们采用的是“教学案”或者说“讲学稿”)。但老师们始终被“分数”紧紧地束缚着,始终不敢摒弃“题海战术”。

  建议学校组建教育科研骨干力量对“教学案导学”进行深入的研讨和消化,形成适合我校实际的、独具特色的、有效甚至是高效的模式,并用这有效甚至是高效的“模式”象东联现代中学等改革成功者一样来“逼迫”部分老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强行推广。

  在实施新课改的今天,要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课堂教学是关键。而“学案导学’便是一种提高教学效率的手段。它的目的是变传统的封闭型、单向性的教学为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教学。它的特点是:学案与导学密切结合,学案指导导学,导学依据学案,重点在“导”,变传统的讲授式“要我学”为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式“我要学”。所以要想把整堂课“导”好“导”活,让学生真正学到知识提高能力,一是:要求学案的编写要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把学生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二是:教师要会“导”。要把握导学的'时机,采取有效的手段,真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一、学案的设计

  教师对学案的设计,是“学案导学”的关键。学案的设计依据循序渐进的原则,有步骤,有层次地从知识技能到理论及运用逐步加深。不同层次的学生可根据不同层次目标指导进行自主学*。

  (1)、知识要点:包括学*目的,学*重难点等。通过不长的篇幅,让学生知道要学什么,以及在自学时,哪些是重点,哪些是难点,学了这节内容后,可以让自己学到哪些新的知识等。

  (2)、自学过程:包括复*引入,新课和例题讲解等。根据每节的教学内容和要求,设计不同的引入,引入可以和课本相同,也可以选自课外,但关键是简单易懂,生活化。在对公理、概念和定理内涵的处理上,将这些要素分点列出,后面预留空格,作为学生自学笔记。学生以此指导自学,在理解的基础上,将教材相关内容加工浓缩、整理,从而达到巩固掌握知识的效果。

  (3)、运用能力训练:训练内容以本节内容为中心,适当联系其他章节相关内容,运用能力训练应体现难度层次的递进,学生自学时按照自己能力水*,不同程度地完成训练。

  (4)、小结与反馈:从创造力开发的角度看,提出新问题比解决旧问题更具有深远意义。在“学案”的最后预留一部分空间,作为学生自学中探究、反馈、讨论的记录。学生可以把自己发现或设想的新问题记录在“学案”上面,在课前或课堂上提出,供师生在教学中交流、讨论。

  二、教师的“导”

  “导”即开导,启迪之意,是启发式教学的精髓。一个“导”字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心理学原理告诉我们,人在认知过程中,适当的问题,能激发学*动机。如果学生在学*的过程中,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不仅能使学生在不断的体验成功,维持持久的学*动力,而且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也能缩短获取知识的时间,提高学*效率,从而培养探索问题的能力。

  1、把握诱导的时机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是教育家孔子的论述。它恰如其分的点明了学生需要启发的最佳时机。即是说当学生讨论热烈,对问题似懂非懂,想说却又说不清楚,正是渴望启发和点拨,将起到最佳的学*效果。

  2、导学方式的灵活性

  导学具有灵活性和多样性,长时间单一的引导方式会使学生丧失学*的兴趣。“居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就是这个道理。导学与学案是密不可分的,好的学案是教师有一堂好的导学课的先决条件,但教师决不能仅仅局限于已设计好的学案,因为再好的学案也不能把课堂上所有的情景都设计到。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依据课堂上的不同情形迅速且不断的搜集学生的学*信息,进行多元化备课,对学案进行添加、修改使其进一步完善,而不能受其固定思维框架的束缚。灵活多样的导学方式,可以给学案注入活化剂,从而极大的提高学*效率。

  总之,“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为学生营造了浓厚的主动学*的氛围,创设了更多的自主学*的机会和自主探索的主体活动,给学生提供了充足的思维时空。因此它是一种很有发展前景的教学手段。

  “导学案”导学是相对于传统的“教案”教学而提出的新型教学模式。所谓“导学案”,是教师在充分了解了学生情况、教材、教学大纲的基础上,把握教材的特点和教学要求,从学*者的角度为学生设计的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的导学材料。经过两年时间的探索,我对“导学案”导学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和体会,现将我实施“导学案”导学的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一、精心编写导学案,为课堂教学提供前提条件。

  教师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我课前准备工作最重要的就是编写导学案。导学案不同于教案,教案是为教师组织教学活动服务的,导学案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同时又要体现导。打造有效课堂,追求的是三化:知识问题化,问题探究化,探究层次化。因此,我在编写导学案时主要通过由浅入深、层次性的探究问题逐步引导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在探究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能力。

  编写导学案,首先要设计好学*目标。这个目标不是我们想当然的目标,在不同的阶段,学生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新课标都是有要求的。如新课标对高中语文必修④第二单元目标就有如下的陈述:了解词的一般知识(词牌、词的题目、词的发展成熟过程等);了解词的特点(长于铺叙、回环委婉、渐次递进、不大开大阖等);体会词的章法(上下片如何过渡、情感如何贯通等)。这一规定就是这一单元课文学*的重难点,也是我们要完成的目标。因此这一单元课文设计导学案目标就要围绕这一点,并根据课文的思想内容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柳永词两首》这一课导学案我设计的目标是:

  1、了解词的相关知识,了解作者柳永。

  2、反复诵读,流畅背诵,品味诗词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词中优美的意境。

  3、学*柳词中善于点染、铺叙、融情于景、虚实相生的艺术特点。有了明确的学*目标,问题的设计才有核心。也就是说,导学案中的问题要围绕目标进行。目标是问题设计的方向,问题是为目标服务的。

  编写导学案,其次要做到知识问题化、问题探究化、探究层次化。在问题的设计上,要体现层次性,层层深入、环环相扣,体现“导”的特征。对浅层性问题,我要求全体学生掌握,对深层次的问题,有一定难度的问题,我在设计时做上“”号,指明由“A”层或“B”层的同学做,这样学生的学就有了明确的目标,“C”层的学生也不会因为没有做完而不交导学案了,而“A”、“B”层的同学也有了深层思考的问题。同时我在批改导学案时也能更好地了解学情。探究性的问题要充分体现讨论性、探究性、深层性。例如,我在教学《望海潮》时,就设计了两个探究问题:

  1、《望海潮》中数量词的运用使词体现出不一样的风格,请结合其中的数量词来分析本词的风格特色?

  2、“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句中,哪两个词用得好?若将“卷”字改为“推”字好不好?为什么?同时问题设计时也要有具体的方法指导。如《劝学》的导学案中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对照注释,逐字逐句翻译课文,对翻译中的疑难点做好标记。”这里,既有学*的要求,又有方法的指导。

  二、活用导学案转变学*方式,全面提高课学实效。


学*导学案心得体会 (菁华3篇)(扩展6)

——学*思维导图的心得体会范文五份

  一、背景介绍

  接触思维导图是在我的大学时代,在大三的上学期,那时我们的必修的课程里有《学*论》这门课程,在学*过程中,我知道了“思维导图”这个学*的工具。但可惜的是,只学*了皮毛,而又一直未把它应用于自己*时学*、生活中,所以到后来,已渐渐淡忘了。大学毕业,来到石牌小学工作,知道学校的教学方面很多都应用了思维导图,而且在这个方面也开展得比较成功。但我开始关注思维导图,是始于这次市级课题《促进高级思维技能发展的思维导图学科应用研究》的申报,然后自己才在网上、书籍和与其他教师的交流中慢慢地积累了一些对思维导图的认识,才第一次慢慢了解到“思维导图”的概念,我才知道运用“思维导图”的方法可以大大提高人的思维能力。此后,我在教学和自己的学*中主动自觉地运用其基本原理绘制了一些思维导图,努力使“思维导图”的方法成为我的一种学**惯和一种思维方式。

  二、 我对“思维导图”的几点认识

  我认为“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先进的思维方法,对于全面提高和发展一个人健全的思维品质具有非凡的价值,这种价值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只要有一定学*基础和生活经验的人都可以学会运用思维导图,一个人一旦掌握了这种方法就可以在短时间内提高他的思维能力和思维水*,挖掘出自己的思维潜力。

  2、思维导图能够充分体现一个人的思维特点,因而具有非常强的个性化特征。由于制作者的知识结构、思维*惯、生活和工作经验的不同,其所制作的思维导图也非常不同,因此,思维导图有利于个性的张扬和充分体现个体思维的多样性。

  3、思维导图的建立有利于人们对其所思考的问题进行全方位和系统的描述与分析,非常有助于人们对所研究的问题进行深刻的和富有创造性的思考,从而有利于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因素或关键环节。

  4、思维导图有助于提高学*者的学*能力,有助于使一个学*者真正实现终身化学*和学会学*的目标。

  三、我学*和运用“思维导图”的几点不足

  1、没有系统地阅读和学*一本通俗易懂的入门书,对于思维导图缺乏全面、准确的认识。

  2、*时较易机械地模仿他人的思维导图,无论是在形式和思维方式方面。

  3、在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太拘泥于形式,制作不出具有个性和表现个体思想的思维导图。

  4、在与他人合作方面,很少把自己制作的思维导图讲给周围的同事,进行激烈的讨论,缺少对已制作思维导图的修改和提高。

  我认为“思维导图”对于致力于发展自己学*能力和提高思维水*的人具有非凡的功效和价值;这种方法在各级各类的学校教学活动中可以为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和提高教学效率以及深化教学方法的改革提供最有力的工具;总而言之,思维导图的应用前景非常光明。

  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图,是表达发射性思维的有效的图形思维工具 ,它简单却又极其有效,是一种革命性的思维工具。思维导图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思维导图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协助人们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衡发展,从而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思维导图因此具有人类思维的强大功能。

  《思维导图》是要求学*而需要学*的内容,但书却在我这里的图书馆买不到。当我认真学*后过后,最先想到的是,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也要非常感谢培训部的大力推荐,让无知的我真正找到了一种学*方法,能够弥补过去的不足,同时让我与身边的朋友和家人都能够在学*过程中做到事半功倍。

  思维导图的创始人是东尼巴赞。他在大学时代,惊讶地发现没有教导如何正确有效使用大脑的相关书籍资料,于是开始思索和寻找新的思想或方法来解决。研究证明:人类的思维特征是呈放射性的,进入大脑的每一条信息、每一种感觉、记忆或思想(包括每一个词汇、数字、代码、食物、香味、线条、色彩、图像、节拍、音符和纹路),都可作为一个思维分支表现出来,它呈现出来的就是放射性立体结构。思维导图正是对大脑图谱思维过程的一个真实的呈现。它能够广泛应用于人类的记忆,目标设定,记笔记,时间管理,资源分配,创新管理等各个方面。

  其制作思维导图的流程大致为以下几点:

  1.将需要解决的问题的基本单位一图文的形式放到中间。

  2.围绕基本单位来做放射性的思维发散。

  3.将放射线思维标注关键词。

  4.对关键词再做进一步的发射型分解。

  5.对最后得出的词进行连线。

  6.当找到最终多次出现的词汇时,可以以此词汇作为基本单位来在做一个思维导图。

  7.对所用的导图要有主次之分,字体,整洁,清晰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8.如果能以图像形式作图,效果更佳。

  当然,培训的讲解非常的细致全面,而且针对性的做了很多练*,以加强读者的使用*惯,的确用心良苦;而且使我们在关键的时刻,在复杂的情况下,通过这种思维导图的方式,将支持我们立于不败之地。

  作为一名初学者,通过此次的学*,我基本上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在工作中把握重点、精炼想法,让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老师。

  我和思维导图的“结缘”

  1986年一次去北京出差的机会,我在王府井书店买到了一本由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名为《充分发挥你大脑的潜力》的书籍,作者是一个叫T.布赞的英国人。从这本书中,我第一次了解到“脑图”的概念,当时感觉特别好,我一口气就把它读完了。书中从当时脑科学发展的成果出发,谈到人类大脑的潜力只有很少一部分被开发,大部分还处于沉寂之中,通过

  运用“脑图”的方法可以大大提高人的思维能力。书中简明和具有逻辑性的阐述以及书中的“脑图”示范给了我极为深刻的印象,我决心努力掌握这种方法。在后面的十几年里,我在教学和自己的学*中主动自觉地运用书中介绍的基本原理绘制了大量的脑图,最终使得“脑图”的方法成为我的一种学**惯和一种思维方式,我个人感觉这种方法对于我个人学*能力的提高和教学水*的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我的“脑图”式的教案也使很多学生了解了这种先进的思维方式。

  对“思维导图”的几点认识

  多年运用“思维导图”的经历使我对“思维导图”的功能有了相当程度的了解、理解和体验,因此也就具有了一定的发言权。我认为“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先进的思维方法,对于全面提高和发展一个人健全的思维品质具有非凡的价值,这种价值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只要有一定学*基础和生活经验的人都可以学会运用思维导图,一个人一旦掌握了这种方法就可以在短时间内提高他的思维能力和思维水*,挖掘出自己的思维潜力。

  2、思维导图是一种基于大脑自然的思维方式,因此,它赋予人的思维以最大的开放性和灵活性,而无论是传统的线性思维还是现代的非线性思维都是被包容的,特别对于表达现代非线性思维方式提供了最佳的途径。

  3、思维导图可以激发人的丰富的联想力,它可以把哲学层面的许多思维方式毫无障碍地表现出来,包括思维的连续性、思维的深刻性、思维的批判性、发散性思维、联想思维、类比思维、形象思维、灵感思维、辨证思维等,所以它可以大大提高人的哲学思维水*和运用哲学方法论的水*。

  4、思维导图能够充分体现一个人的思维特点,因而具有非常强的个性化特征。具体地讲,就是说相对于同一个主题的思维导图来说,由于制作者的知识结构、思维*惯、生活和工作经验的不同,其所制作的思维导图也非常不同,因此,思维导图有利于个性的张扬和充分体现个体思维的多样性。

  5、思维导图的建立有利于人们对其所思考的问题进行全方位和系统的描述与分析,非常有助于人们对所研究的问题进行深刻的和富有创造性的思考,从而有利于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因素或关键环节。

  6、思维导图具有无限的发展性,具体讲有两层含义:一是说,一个思维导图并不是一层不变的,它是随着制作者思维的发展而发展的;其次是说,一个思维导图可以具有无限的层次性,上述性质对于理论研究工作者、企业管理者和教师无疑提供了事半功倍的有效的思维工具。

  7、思维导图在理论上讲对任何应用它的人都有好处,其应用的领域也几乎可以是无限的。比如,对于做读书笔记、分析自己的研究主题、组织问题、产品问题和服务问题的分析、专题演讲和教师的教案准备等。

  8、思维导图有助于提高学*者、甚至是教师的学*能力,有助于使一个学*者真正实现终身化学*和学会学*的目标。

  9、思维导图对于人们极为关心的问题,提高教育质量和组织培训质量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它已经成为许多新的学*方法中的重要工具,如,研究性学*与行动学*等。

  10、思维导图的制作是非常灵活的,没有很多严格的限制原则,其关键点在于能够体现制作者自己的思维特征和制作目标,并发展其思维能力和提高其思维水*。

  应当指出,思维导图的特点是非常多的,上述所说的几点认识只是我的个人见解,我的总结难免挂一漏万,我认为值得指出的是使用者应该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直接体验这种先进的思维方式和方法。

  学*和运用“思维导图”的几点建议

  关于如何学*和运用“思维导图”的问题提出如下一些建议,供初学者参考:

  1、对于一个初学者来说,阅读一本通俗易懂的入门书和反复琢磨其中的示范图是非常必要的。

  2、初学思维导图的人切忌机械地模仿他人的思维导图,而要在了解思维导图的制作原理和基本方法的基础上,一开始就坚持画自己的思维导图并反复地实践直到熟练为止。

  3、对于初学者来说,一个可行和有效的方法是就自己熟知和熟悉的事物或理论制作思维导图。比如,制作一个能够反映自己工作单位的组织结构图或自己正在阅读书籍的思维导图式的读书笔记等。

  4、在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中,不要太拘泥于形式,特别是要跳出传统的线性思维的.束缚,而要尽量使自己的思维处于一种被激发的和完全开放的状态。

  5、制作思维导图最重要的原则是运用联想思维、形象思维和直观思维。所以,就某一个关键词所制作的一个思维导图一定是一个既具有逻辑性(归纳、演绎、类比),又具有发散性的,充分体现制作者个性化的围绕关键词的展开的概念关系图。

  6、对于同一个主题可以多次制作思维导图,通过这种方法可以更好地挖掘你对主题的理解,发展自己的思维水*。

  7、经常主动与有制作思维导图经验的人进行交流和探讨,不断吸收他人的经验是一种值得推荐的好方法。

  8、要想制作出好的思维导图,培养自己学会学*的能力和广泛地涉猎多种知识是必要的基础。

  9、把自己制作的思维导图讲给你周围的朋友和同事,使更多的人了解这种先进的思维方式,同时也是在提高自己的自信心和自身的社会价值。

  10、制作思维导图的高级目标是使这种思维导图成为一种自然的思维*惯,并能够随心所欲地应用于所需要运用的地方。

  应当指出,学*思维导图的过程和其他任何学*一样既是一个艰苦的过程,也是一个快乐的过程,同时希望看到更多的人通过自己艰苦的学*过程,最终享受到这种快乐。总之,我认为思维导图对于致力于发展自己学*能力和提高思维水*的人具有非凡的功效和价值;这种方法在各级各类的学校教学活动中可以为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和提高教学效率以及深化教学方法的改革提供最有力的工具;这种方法还可以帮助组织的领导人和人力资源经理提高人力资源培训的效果和效率。

  何为思维导图?它是一种有效的思维模式。应用于记忆、学*、思考等的思维“地图”,它利于人脑的扩散思维的展开。经过两天*作课的研磨,我发现把它运用到语文*作课中,可以帮助老师解决很大的问题。

  *作课,是我现在的难点,重点。我们刚进入三年级,在教学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每个单元后面的*作要求,都只是靠老师说,孩子们不理解,不知道怎样下笔;即使下笔写,写出来的内容也是很乱,没有主次,没有思路。而仅仅是作文分就占了语文试卷大约三分之一的分数,作文是孩子们学*的重点。

  10月23号、24号在进修学校进行的*作培训,我发现有的老师对思维导图很有见解,并且有的老师已经进行过思维导图的培训了!就像我们组的景凌凡老师,她是新上班的老师,但是她用思维导图上课,很是得心应手。她展示的时候,我们听着就会忍不住地想拿起笔,把她讲的内容和自己想到的马上写下来!一组的董丽芳老师,她就已经经过培训,对讲课的老师点评得很到位。思维导图的注意事项:首先,要找出关键词,以关键词作为单位,可以更原始的表达意思,更好的进行思维扩散,更有利的激发联想。其次,理清各层关系。注意主干与支干的关系。如果是手绘图,一个主干用一种颜色,这个颜色能给我们的思维导图增添跳跃感和生命力,为我们的创造性思维增添巨大能量。还有,思维导图画支干的方向是顺时针进行,不要反着画......

  经过两天的培训,我意识到:思维导图的训练值得提倡,无论是什么方面的学*都可以运用,特别是在*作课上这会对孩子的发散思维有极大的影响!它能让孩子很清楚的知道我要写的是什么,我要怎么去写!

  最后引用一位名人的话作为结束语:“那么,就让我们踏上这个创新学*和创新思维的旅程,发掘大脑潜能,帮助你启发大脑吧!”

  但是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惑:

  1、在效率和时间上:

  2、在协作和研究上:

  在主题研究性学*的过程中,经常会发现一个小组只有个别学生在参与,而其他学生都是观看的份,无法真正的参与进来,小组缺乏合作性。面对一个主题,学生在研究的过程中,由于没有规划好,经常无法达到教学任务,这样的结果是不仅无法提高教学技能,更加不要说培养其他的能力了。

  虽然主题研究性教学模式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分组合作、协作学*的能力,可是在实施的过程中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难度,比如:遇事一窝蜂,个人为主,缺乏团队意识;活动没有组织和策略,得不到实质的提高等等。如何让主题研究性学*不流于形式,成为真正的研究学*,这时让我想到了思维导图,它能够很好的对我们的信息进行高度的组织,能够让我们的活动在思维导图的引导下进行合理的操作,它可以培养学生科学的、逻辑的思维*惯,能够让学生条理清晰的解决问题。

  1、通过思维导图,理清思路

  面对一个问题,如果只是口头的回答,没有进行及时的整理,那么即使老师总结的很好,那么学生的印象还是模糊的没有一个整体的概念,利用思维导图,可以发散我们的思维,让我们的大脑行动起来,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全体小组成员都参与进来,然后在思维导图中进行增增减减,不断的讨论,不断的进行修改,来进行学*,一张思维导图制作完成了,那么一个学*也算告一个段落了。

  2、应用思维导图,进行创作

  1)增减随意,快乐的创作

  研究性学*中,一个重要的环节是对收集的资料进行筛选和创作,进而制作出一个作品。而大多数学生在计划安排环节总是无法很明确的知道自己到底要查找哪些资料,制作出怎样的作品?经常对小组作品进行再创作,可是由于种种原因,总是无法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在*时的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下面这样几种情况:

  (1)查找资料与制作不同步,等资料查找好再进行创作的时候,才发现自己查找的资料不够理想,于是重新再查找一次,浪费了很多的时间。

  (2)由于一节课时间的有限性,等资料查找好,再到第二节课进行创作时发现自己查找的资料已经完全陌生,重新浏览自己查找到的资料,浪费了很多的时间。

  (4)由于小组成员的意见不统一或者有了更好的创意,于是要重新进行创作,浪费了很多的时间。

  思维导图的特点可以排除这些障碍,可以让创作变得更加的方便而快捷,小组中的同学可以边讨论边对作品进行随意的增增减减,可以让小组创作的思维导图跟着小组的讨论、小组的思路进行修改,直到满意为止。

  2)有组织、有计划的协作

  思维导图的引入可以让学生在思维导图的引领下,有计划、有条理的进行学*,让混乱的信息在思维导图这种形式下有意识的构建。

  这些思维导图就像一张张旅游地图,学生就像是一个个小导游,清晰明了的思维导图让学生的思路清晰,具有条理性。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