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案的心得体会(精选十篇)

首页 / 心得体会 / |

  导学案的心得体会 1

  我校倡导使用导学案已经有两学期了,在教学工作中我也开始使用了,新课改的浪潮使我在工作中不断摸索前进,为此我就多听听本校使用导学案班级老师的课,我感觉现在使用导学案收效甚微,下面把我使用导学案后的体会简单谈谈。

  一、课前预*比以前有很大的成效。

  学*语文的第一步就是让学生做好课前预*,原来没有使用导学案时,学生们拿着语文课本读到一到两遍,再写一写本课生字,就找不到可做的事情了,有很多学生都做了漏网之鱼,书本简单的批几个字,没有一点成效,而有了导学案同学们依照导学案的要求,能够自己去学*,把文中的一些字或词语通过各种方法(查工具书、问老师和同学等),批注到课本上或导学案上,这一点要在以前只有很少一部分能够做到,除此之外,导学案中的一些关于合作探究的*题,同学们也能在小组内合作交流汇报,学*效率大大增强了。

  二、课堂中角色的转变。

  原来没有使用导学案,老师用的是陈旧的教学方法,老师讲学生听,因为老师没给他们合作交流的机会,学生根本把自己的聪明才智发挥出来,所以一堂课下来老师是口若悬河,学生听得昏昏欲睡,整个课堂真是死水一滩。自从使用了导学案,把课堂交给了学生,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体,老师只起个适时点拨的作用,也就是说课堂上老师讲得越来越少,学生却说的越来越多,这样一来,课堂气氛肯定会十分活跃,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们肯定想学、愿学。

  三、减轻了教师在备课上的压力。

  在使用导学案之前,老师要一课一课地把教案详详细细地写在教案本上,费工又费时,往往写教案时形式,对教学的作用不大。现在导学案的产生,减轻了老师在备课上的压力,只要老师吃透教材在导学案上圈圈点点,认真备课就可以了。

  我的困惑如下:

  一、有部分后进生缺少自主学*的*惯,遇到稍有难度的题,不讨论、不查阅资料,也不请教老师和同学,也就是说使用导学案后学*成绩好的学生越来越棒,可成绩差的是越来越差,形成了两级分化。

  二、由于个别学生回答问题不积极,导致教学任务不能完成,一个课时的任务往往需要两个课时才能完成。

  三、课堂展示时,容易的题目争着回答,难的题目都不讲。以上是我使用导学案的浅显看法。

  导学案的心得体会 2

  *一年来,我校推行了以“学案导学”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三至六年级统一使用导学案实施教学,以追求有效的课堂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我作为一名数学教师,现在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一谈在利用导学案导学过程中的一些体会和困惑。

  一、使用导学案导学有效地指导了学生的学*,让学生成了真正的学*的主人。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使用导学案实施教学,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彰显了“学生是学*的主人,要把课堂还给学生”的教学理念,更多地关注了学生学*的全过程,关注了学生学*的有效性。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导学案是学生学*的载体,利用导学案导学是课堂教学的主线,学生根据导学案中“自主学*”这一版块的内容有层次的学*教材,积极思考,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展示自己的学*成果,再加上老师的点拨 ,从而实现了学*目标。

  二、使用导学案导学要求教师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的组织者。

  教师是学生学*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是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利用导学案导学,使教师的教学观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教师充分利用导学案的特点重视学生良好*惯的培养,鼓励学生主动学*、坚持学*、独立完成作业,遇到难题寻根问底,课堂上小组内相互讨论;同时,教师更多的是授予学*方法,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归纳方法,教师成为学生学*活动的引导者。

  三、使用导学案导学的一些困惑

  1、学生以完成学案上的*题为己任,因此拿到学案后,急于去完成学案上的*题,而不认真地阅读教材,不能真正地发现问题,不能真正地在小组内展开探究讨论,甚至在老师点拨讲解时也在忙着完成*题,连举手发言的人也寥寥无几了,产生了所谓的“假思考”“假探究”“假讨论”“假合作”,这样既不利于大部分学生掌握知识,更不利于提高学困生的学*成绩。面对这一情况教师应该如何去引导?

  2、小组交流学*难以起到真正实效。学生小组合作时各做各的,各说各的,看似场面非常热闹,好像在合作讨论,可我让小组选代表发言,他站起来说的几乎都是他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根本不是他小组合作讨论过的观点和想法。另外,一些学困生在交流中往往只有听的份,造成时间越久他们的自信和语言表达能力越得不到锻炼。

  3、一个班集体中,因学生的智力水*和学*能力存在着差异,如何设计出能体现个体差异的导学案,既要带动基础知识比较薄弱的学生,又要提高优等生的水*,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水*?

  4、导学案的教学形式是否都比较单一?固定了“定向示标、学生自学、展示交流、精讲点拨、达标训练”的教学模式,是否有些千篇一律?长此以往,师生容易产生厌倦心理。因此,如何在使用导学案的同时既能彰显教师的教学个性,又能培养和发展学生个性,是我们需要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

  导学案作为一种辅助工具,它不可能真正代替我们的教学,我们在教学中,要灵活地编写出符合我校学生实际情况的导学案并合理利用它,让它充分发挥“导”与“学”的作用。

  导学案的心得体会 3

  本期语文教研组组织的高效课堂导学案设计研讨活动,在学*中“野渡无人舟自横,是怀才不遇的无奈,而望穿秋水,则是换一种心境的期待。”这一句颇有哲理的诗句映入我的眼帘,将我的心牢牢抓住。心里想着,或许导学案设计就是教育中的一艘船,登上了这艘船,就不再是眼望秋水,而是从容地到达彼岸吧。

  怀着崇敬的心情,我细细地思考起来,越读越觉得高效课堂导学案设计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一盏指路明灯。它为我们深刻地剖析了什么是导学案,导学案与教案的区别,导学案的设计与使用等等,为导学案揭开了身上的神秘面纱,使之在我们的心目中渐渐地清晰起来,明朗起来。

  过去我们的课堂教学模式是“五段教学法”。即“组织教学————复*旧课————讲授新课————复*巩固————布置作业”,这样的课堂教学从我们的孩提时代直到我们走上讲台,几十年来一直乐此不疲地上演着。课堂上,学生有口不能辩,有眼不能看,有耳不能听,有手不能动。课堂下,老师挤时间抄教案,抽时间批*题,没时间备学生,没时间搞教研。这样的课堂教学,学生痛苦,老师喊累。导学案的出现则彻底地改变了这种教学现状。它融导、学、练、测、评于一体,是一个从教与学的准备、教与学的实施到教与学评价的系统性设计。在这样的导学案下,学生的学*自然要由课堂向课外延伸,由校内向校外延伸,真正地做到“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导学案设计体现了“以生为本”、“以学为本”的理念,也就是“相信学生,**学生,依靠学生,发展学生”。比如在导学案的使用上,教师要提前发到学生手里以便做好课前预*。在导学案的设计中,特别注重了分层设计题目,关注每一层次的学生,为每一层次的学生准备的是自助餐式的练*,让尖子生“吃好”,让学困生“吃饱”。*一年来,我不断地思索如何正确合理地使用导学案,并逐渐摸索出以下几个基本的步骤:明确目标、自主学*、合作探究、训练操作、矫正反馈、拓展延伸。

  1。明确目标。就是让学生明确这40分钟要完成的任务,让他们的学*有目的性和针对性。目标要简明扼要,重点突出。明确哪些是重难点,哪些可以自学来解决,哪些需要老师点拨?例如:在《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课中,我让学生自学分数的基本性质,它与商不变的性质的内在关系。而在如何理解和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上则由教师进行点拨。如此明确学*目标,就可以让学生的学*有的放矢。2。自主学*。这一环节是学*目标的具体体现。指导要明确,要让学生知道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哪些具体的任务。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与老师的指导,使学生掌握通过人物动作与语言神态来体会人物心理活动的方法,使他们明白这样的细节描写能使人物更加有血有肉,更加鲜明生动。

  3。合作探究。“导学案”的使用,使课堂角色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课堂的主角是学生,而不是老师。课堂上学生自学后出现的'问题先由小组内相互讨论,然后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学*情况提出问题。4。训练操作。这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在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自由地提出本节课的问题,先在小组内讨论研究,实在解决不了的话,提交老师,让老师作以适当引导、点拨。

  5。矫正反馈。这节课目标完成怎样?学生掌握怎样?这是每个人都应该关心的问题。因此在设计*题时应注意*题的针对性和层次性,精选与本节课目标相关的,同时还应注意难易结合,尽量让学生独立完成。

  6。拓展延伸。主要是对本节课所学的内容的重点、难点让学生进行总结,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升华,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内容,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一些问题。例如:在《丑小鸭》一课的结尾处想象,丑小鸭变成天鹅后,遇见了以前的故人,会发生什么?这样的设计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以上几点,只是我在教学中一点粗浅的见解,还有待于日后的完善和提高。总的来说,新课程理念下,就是要改“授人以鱼”为“授人以渔”。“学案导学”作为教学的一种手段,目的是把教学过程由“灌”变为“导”,学案与导学密切结合,学案指导导学,导学依据学案,为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式的“我要学”提供*台。“功夫在课前,成效在课中,愉悦在课后”是“学案导学”的一大特色,也是我们教师所追求的境界。

  导学案的心得体会 4

  以“导学案”为载体,学生自主探究为主旨的教学改革试验已经得到广泛的事实与推进。教改后,课堂发生了惊人的变化:课堂上老师讲得少了,学生讲得多了;学生的思维活了,问的问题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多了,学生的视野开阔了。一年多的试验,让我切实体会了:“给学生一个机会,学生还老师一个惊喜”这句话的含义。我对自己过去的教学思想和行为进行了反思,用新课程的理念,对曾经被视为经验的观点和做法进行了重新审视,现将在反思中得到的体会总结出来供大家参考。

  一、教学中教师角色和教学行为的转变

  1、“导学案”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的组织者。

  教师是学生学*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是新条件下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导学案”的使用,使教师的教学观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每位教师充分利用“导学案”的.特点重视学生良好的*惯的培养,鼓励学生主动学*,坚持学*,独立完成作业,遇到难题,寻根究底,课堂上小组内相互讨论,既促进了学生的学*兴趣,又融洽了同学之间的关系,同时,教师更多的是授予学*方法,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归纳方法,教师应成为学生学*活动的引导者。

  2、教学中能“用活”教材。

  “导学案”的使用,使得教师不再是照本宣科的讲教材,而是根据教材提供的知识,从生活实际取材,提出问题,不但让学生学会了解决问题,更能了解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反作用于生活,更让学生知道他们所学*的数学知识不仅是为了继续深造,对今后的工作、生活也是有用的。

  3、教学中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创造性。

  “导学案”的使用,给了学生充分发挥的余地,“给他们一个舞台,我们将收获更多的精彩”!真正让学生成为学*的主人、课堂的主宰。

  二、我的困惑

  在数学“导学案”的实施过程中,新授课和复*课的不同课型,的确让学生自主学*,给了不同层次的学生很多发展空间,但对于学*困难的学生来说,这无疑“雪上加霜”,即使是老师细致的讲解都未必使他们知道知识的来龙去脉,更不用说自主学*了,展示交流更是谈不上,这使得整个班级学*两极分化严重。怎样才能两头兼顾:即发展了好学生,又使后进生有所进步,一直以来还没有找到比较好的方法。

  另外教学中,教师都采用了小组合作交流,共同学*的方式,但在此过程中,很多的学困生在交流中只有听得份,因为很多知识他们不懂,又不愿意让别人知道或不想让别人听见自己错误的想法,于是只听别人说,自己不发表任何言论,学*上很是被动,久而久之,学*越来越落后;而对于那些调皮的学生来说,讨论简直是一种轻松,以此有正当理由说话的机会,说话不少却什么也没有学到,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分化日趋严重,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使课改教师十分头疼,还有待于探索和研究。

  三、我的感想

  凡事有利就有弊,改革的道路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放开思维,我们在摸索中学会创新,学会反思,大胆挑战,在教改工作中鼓足前进的勇气,不断创新。

  导学案的心得体会 5

  导学案,对我来说既是个新事物,又不是个新事物,说它不是个新事物,因为它和我们以前用的教学案有着相同之处既都是为教学服务的,说它新事因为它又和教学案有着本质区别,教学案是以老师怎么教为主线,而导学案是以学生自主学*为主线加以老师的的学法指导,把主动性还给了学生。这样就很好的调动了学生主动学*的兴趣,从而有效的提高了学*效率。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为了切实落实构建有效课堂的教学理念,提高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使学生成为自主学*的主人,我校实施“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经过了对导学案的.学*使用,我有以**会:

  一、导学案的编写原则

  1、构建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学案导学”教学模式,要求以学生的自主学*为主体,教师进行适当的指导,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所以,有利于构建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真正提高学生的学*兴趣和积极性。

  2、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怎样让“四十五分钟“的课堂更有效,更充实;怎样让我们的课堂教学过程更优化,减少无效或低效活动,这是我们的最终目标,导学案的使用是为了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

  3、发挥集体校研的力量。通过本组内各位教师的出谋划策,不断创新,不断修改,我们群策群力,共同设计出了版面精美,环节清晰,重点突出的导学案。

  二、导学案的编写过程

  为了切实上好每一堂课,我们将学案的编写分为“预*学案”、“导学案”、“达标反馈学案”三个环节。

  主要环节“导学案”的设计,结合课堂教学过程的要求分为七大部分:学*目标、学*重点、学法指导、学*过程、合作探究、拓展迁移、课堂小结等。

  实行个人划分任务原则,我们每个人负责一周的备课,为了设计好导学案,组内的每一位老师都是绞尽脑汁,仔细认真的设计每一个环节以及每一个知识点,力争呈现给学生的是最完善的设计。

  三、导学案的具体使用

  1、指导课前预*:每节课前,把导学案发给学生,使学生在课前的预*活动中有的放矢,学生有了清晰的思路,对本节课的学*目标、学*重难点,有所了解,便于有针对性的进行课堂学*活动。

  2、课堂引导探究:在预*的基础上,教师把本节课要掌握的重点知识进行说明,按照具体环节引导学生进行学*。指导学生针对主要问题进行自主探究或者分组讨论,进行合作探究,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积极展示学生的学*成果。在课堂上,师生共同圆满完成问题的解决。可以适当开展各种竞赛,让须生在愉悦、进取、力争上游的学*氛围中完成学*任务,对学生的回答以鼓励为主,允许学生创新思维,大胆质疑,给学生足够的学*空间。

  3、作业的布置:作业要求巩固课堂学*内容之外,还要为下一单元的导学案做充分的准备。让课堂的内容能够有序的联结起来,便于学生梳理知识。

  四、有待商榷和改进的地方

  1、在导学的过程中,学*方法和学*策略的指导显得有些流于形式,学法指导太空,应该把学法指导渗透到各个环节当中去。

  2、由于时间的关系,有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就忽视了导学步骤,为了增大课堂容量,就忽视了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

  3、导学案不能做统一标准要求,各个学科都有自己的特点。我认为语文学科的导学案的设计更应该突出人文特色,让课堂教学内容更丰富,更有魅力。

  4、应该努力做好课堂反馈,让每一堂课遗留下来的问题即使解决,做好巩固与衔接。

  总之,我认为导学案的使用规范了课堂教学过程,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有利于因材施教,对于自主学*能力差的学生有一定的帮助,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成绩。但每一个新事物的出现,总要经历不断的更新与完善,我想在今后的不断摸索与创新的过程中,我们一定会设计出更科学、更实用的导学案,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导学案的心得体会 6

  新课改对我们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3月份开始,我校开始实施导学案的教学模式。现在结合我使用导学案的过程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导学案”的使用让学*时间更为丰盈。

  使用“导学案”,学生在学*时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减少了学*活动中的很多无效环节,节约了时间,让学*时间变得更为丰盈。

  原来没有使用“导学案”,学生的学*,课前的预*,课内的汇报、交流都像一只断了线的风筝无可依靠;像一位盲人没有了手中的拐杖,变得不知所措;像在黑暗中摸索的人无从下脚,找不到出路。而有了“导学案”,同学们依照“学案”中的要求、内容展开课前预*,课内汇报、交流,学*效率大大增强,为拓展阅读争取了时间。

  二、“导学案”的产生,让老师们在备课时少了很多无效劳动,减轻了工作压力。

  实践证明,“导学案”的设计要比老师们一课一课地设计教案在劳动量上要轻松得多。教案的设计从开始写导入到教学的全过程,都要花费老师很多的精力,这样老师们在备课上常常是怨声载道,也使备课流于形式,很多老师的备课变成了只是应付领导检查的文件,而没有真正有效地用于课堂教学,况且也只是在老师的“教”上下功夫,往往忽视了学生的学*过程。

  现在“导学案”的产生,减轻了老师在备课上的压力,虽然,“导学案”的设计对教师吃透教材,了解学生的要求更为严格,但不管怎样,都比一课一课把教案详详细细写出来费工费时要少,也更为有效。这种做法是体现了“授之以渔”的教学思想啊!

  三、“导学案”的使用让“滞停”的课堂变得生趣盎然。

  原先的语文教学,虽然上课前我都让学生预*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可由于目标不明确,学生学*不得法,不知如何下手,预**起不到预期的效果,课堂上发言的同学寥寥无几,课堂气氛如一潭死水,无一点涟漪,冷冷清清,本来好心情的老师变得暴躁,学生也越来越不愿意上语文课。

  “导学案”的使用,学生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提高了学*效率。预*时,依据“学案”展开学*,有了指挥棒,知道预*哪些方面的内容;交流汇报时,也知道怎样谈,谈什么,你一言,他一语,课堂上出现了针锋相对,唇枪舌战的局面,很是热烈。

  四、“导学案”的使用给学生搭建了竞争的*台,增强了学语文的热情。

  有老师说,听语文课如同嚼蜡,干涩苦辣,让人浑身不自在,没有听数学课所拥有的一种激情。“导学案”的使用,就像数学中的例题,学生针对一个问题有了不同的想法、观点,课堂上你争我抢,你坚持这个观点,我坚持那个想法,你不让我,我不让你,说完了这一个内容,下一个问题又等你去解决,问题解决了,课文学透了,就积累优美语言,你能背一句,他就背三句,我还能背一段,竞争的氛围创设起来,学生的课堂时间充分利用起来,你说,学*效率能不提高吗?

  以上是我结合半年多的课改实验进行的一些反思。当然,课改的道路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新的困惑和问题仍然会出现。只要我们坚定地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目标,坚持不懈地进行改革,在课改中**思想,不保守;求真务实,不花哨;面对困难,不回避;逐步完善,不停步。我坚信,我们一定会在课改的道路上看到最美丽的风景。

  导学案的心得体会 7

  ——高锦龙 我抽时间学*了《学案导学问题解答》一书,从中学到了很多理论知识,进一步感受了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教育理念,学案导学这种授课模式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合作探究,主动获取知识,由“学会”变成“会学”,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创新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下面就学案导学谈几点体会:

  一、 “学案导学”要求教师着力提高三个方面的能力:

  一是“课堂公关”能力。教师必须在“导学案”的辅助下,在教学中激励、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通过创设宽松氛围、表扬闪光点、小组竞争、个别座谈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树立“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我参与,我快乐,我提高”“我的课堂我做主”等思想,实施“三先”:题目让学生先做,问题让学生先想,答案让学生先说。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二是“教学导演”能力。在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利用“导学案”,为学生创造表演的舞台,让课堂充满魅力。教师必须减少语言密度,精讲教学重点,必须根据教材内容,灵活使用教学手段,做到寓教于趣,寓教于情,使学生始终处于学*的亢奋状态。

  三是“指导催变”能力,让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转变,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要求每个备课组选定一名首*学法指导教师,开展经常性的集中学法指导,在每周固定时间组织班级开展学法交流活动,为自主学*提供方法保障。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改变传统教学观念,彻底抛弃以往那种“不讲不放心;老师在讲台上自我陶醉,学生在下面浑浑噩噩;老师只为自己完成教学任务而不关心学生学的情况”等种种传统做法,不包办,不搞一言堂,不要认为课

  堂上多讲几个题就是课堂容量大了!要切实注重学生的“思维容量”、不要认为喧嚣的课堂气氛叫“活跃”,要切实注重学生的“思维活跃度”。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给每一个学生提供表现成功的机会。

  二、学案编写至关重要

  学案的编写是整个导学过程的最重要的环节,要求老师对教材要有很深层次的理解、对知识点要正确地把握、对学生的“学情”即“认知程度”要有足够的了解,在做到以上几点的基础上,教师才能进行学案的编写。在突破某个知识点时,以往“教案”无非就是知识点的简单罗列,然后“灌”给学生。而“学案”的不同点就在于,把新知识点“问题化”,就是把新知识点拆解成学生可以通过思考就能解决的“小”问题,每个小问题点解决后,新知识点即所谓难点的解决就是水到渠成、自然而然的事了。一篇好的学案,应能充分体现导学的功能,把知识问题化,即通过学案能引导学生更好地去阅读课本,带着问题去主动思考课本知识,有效地参与学*过程,最大程度的还原科学发展的过程,有利于学生养成发现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由此可见,学案的实施,看似老师在课堂上讲得少了,变“懒”了,实则不然,课下需要根多的付出才能达到目的!倒是原来的“满堂灌”,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懒”了。

  三、课堂上的具体操作

  课堂操作要避免两个误区:一是单纯放手让学生自学,教师不管不问,“放羊式”;二是学生预*后教师再逐一讲解,对答案,“灌输式”。教师应该根据学生自主探究的信息反馈,有目的地运用导语、演示实验、归纳总结等手段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和动机,对疑难信息适时点拨引导,对难度较大的倾向性问题给予精讲,要画龙点晴,以实现学生对重点知识的理解和难点的突破,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准确把握学情,进行二次备课。

  另外,在课堂上比较常用的一种模式就是“兵教兵”,这种模式在讲评课及复*课中比较实用,“兵教兵”抓住了学生出错后急于纠错和学生乐于讨论,喜欢轻松活泼课堂的心理特点,放手发动学生,通过板演、解析、点评、提问、讨论等形式使问题暴露,不知不觉中解决。例如板演环节,不一定只是计算题,还可以是选择、填空。因为这类问题暴露不明显,通过出错学生板演、解析,其他学生点评、提问、讨论能较好地解决问题。

  “兵教兵”讲评方式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教师来说,第一,课前要进行更详尽的备课,统计出错率、出错点、出错人,设置有层次的问题,有必要的辅以变式题、补救题,进行方法提炼等。第二,必须做到精讲点拨,“兵交兵”效果虽好,但耗时较多,教师必须驾驭好课堂,适时设问、启发、提炼,尽量少讲,把机会留给学生。第三,灵活机智应对学生讨论中的问题,对学生讨论结果进行到位的评点、总结。这要求教师有更深厚的知识储备。

  对学生而言,第一,“兵交兵”能激励学生。做题时能认真对待,出错后能认真纠错,上课时认真听讲,这样一来学生的'主动性就调动起来了。第二,学生乐学,不再是老师一个面孔一个声音,每个学生都可能成为这节课的“教师”。学生兴趣高了。第三,锻炼了思维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学案的设计应具备以下特点:

  1、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教材,从整体上体现较教材的知识结构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设计出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学*目标,使学生明确自己的学*目标,以及自己将要掌握的重点知识和要突破的难点知识。

  2、设计的问题要有启发性,对课本中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有适当的提示,

  配以一定数量的思考题,引导学生自主学*,在一个问题的解决中培养学生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3、问题设计应有层次性,梯度性,应根据学生对问题的认识逐渐加深,做到循序渐进,使学生意识到要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行,看书不详细也不行,光看书不思考不行,思考的不深、不透也不行。这样学生就能真正从教师设计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看书、学会自学。

  教师在学生自学过程中应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要为学生做好旧知识的铺垫。旧知识是学*新知识的基础。第二,教师应要求学生把预*中有疑问的问题做好记录,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向课堂,这样做一方面能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的能力,另一方面又能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预**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而良好的预**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一旦形成,往往能使学生受益终身。

  导学案的心得体会 8

  在还没得到这套教学方案前。总都是老师在黑板上写画,而无所事事的我们则在下面各做个的,谁都没听,但有了这套教学案后就不同了。导学案里有丰富的内容,如:

  1,学*什么?

  2,怎样学*?

  3,体验学会。

  4,学*检测。

  而学*什么?里教我们学*目标,学*重点和学*难点,体验学*和学*检测则让我们亲自动手实践,并且导学案里的题目让我们学会思考,不依赖老师,考验我们的思维能力。导学案的题目有梯形的'判定方法,让我们掌握同一底上两底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这一判定方法。

  学*重点告诉了掌握等腰梯形的判定方法并能运用还有*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如:两组对边分别*行,一组对边*行且相等等等。老师让我们分组学*、讨论,不懂得就请教老师或同学。这样我们就不会因为上数学无聊而睡觉了。

  总之,有了这导学案,我们学会了自主学*、自己思考,不仅仅考验了我们的耐性,而且还提高了我们的思维能力。不像以前光听不想,总依赖老师解说。不会因为依赖而使大脑短路了。

  我认为学*导学案教学可以得到以下几点体会:

  (一)我们可以及时地预*。可以对要学*的内容自己加以了解。

  (二) 可以得到自己新的复*方法。这是一个让自己独立思考的方法,和老师所讲的内容相结合的另一份收获。

  (三)这也是转化的思想,数学建模的思想,会用分析寻求证明题思路,进一步培养我们的分析能力和讲解能力。

  (四)我们可以确立学*目标。例如:如何学*同一底上两底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这个判定方法,我们能够运用等腰梯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

  (五)让自己独立去完成一个题目,看自己能不能掌握,在做题目的过程中,自己独立完成,然后再翻书核对,看是否掌握了。不懂的可以在导学案上注明,让老师给我们做深一步的讲解,也可以与同学们讨论。

  (六) 面与面相结合,在全面掌握的基础上,对难点重点多下功夫。切忌不要主次不分,*均用力,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

  学*新的教学方法,也是一种新的体验。

  导学案的心得体会 9

  以“导学案”为载体,学生自主探究为主旨的教学改革试验已经得到广泛的事实与推进。教改后,课堂发生了惊人的变化:课堂上老师讲得少了,学生讲得多了;学生的思维活了,问的问题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多了,学生的视野开阔了。一年多的试验,让我切实体会了:“给学生一个机会,学生还老师一个惊喜”这句话的含义。我对自己过去的教学思想和行为进行了反思,用新课程的理念,对曾经被视为经验的观点和做法进行了重新审视,现将在反思中得到的体会总结出来供大家参考。

  一、教学中教师角色和教学行为的转变

  1、“导学案”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的组织者。

  教师是学生学*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是新条件下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导学案”的使用,使教师的教学观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每位教师充分利用“导学案”的特点重视学生良好的*惯的培养,鼓励学生主动学*,坚持学*,独立完成作业,遇到难题,寻根究底,课堂上小组内相互讨论,既促进了学生的学*兴趣,又融洽了同学之间的关系,同时,教师更多的是授予学*方法,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归纳方法,教师应成为学生学*活动的引导者。

  2、教学中能“用活”教材。

  “导学案”的使用,使得教师不再是照本宣科的讲教材,而是根据教材提供的知识,从生活实际取材,提出问题,不但让学生学会了解决问题,更能了解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反作用于生活,更让学生知道他们所学*的数学知识不仅是为了继续深造,对今后的工作、生活也是有用的。

  3、教学中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创造性。

  “导学案”的使用,给了学生充分发挥的余地,“给他们一个舞台,我们将收获更多的精彩”!真正让学生成为学*的主人、课堂的主宰。

  二、我的困惑

  在数学“导学案”的实施过程中,新授课和复*课的不同课型,的确让学生自主学*,给了不同层次的学生很多发展空间,但对于学*困难的学生来说,这无疑“雪上加霜”,即使是老师细致的讲解都未必使他们知道知识的来龙去脉,更不用说自主学*了,展示交流更是谈不上,这使得整个班级学*两极分化严重。怎样才能两头兼顾:即发展了好学生,又使后进生有所进步,一直以来还没有找到比较好的方法。

  另外教学中,教师都采用了小组合作交流,共同学*的方式,但在此过程中,很多的学困生在交流中只有听得份,因为很多知识他们不懂,又不愿意让别人知道或不想让别人听见自己错误的想法,于是只听别人说,自己不发表任何言论,学*上很是被动,久而久之,学*越来越落后;而对于那些调皮的学生来说,讨论简直是一种轻松,以此有正当理由说话的机会,说话不少却什么也没有学到,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分化日趋严重,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使课改教师十分头疼,还有待于探索和研究。

  三、我的感想

  凡事有利就有弊,改革的道路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放开思维,我们在摸索中学会创新,学会反思,大胆挑战,在教改工作中鼓足前进的勇气,不断创新。

  导学案的心得体会 10

  今年暑教会期间,学校组织我们本届高一年级教师参加了为期两天的高效课堂培训会,本次培训对于我校来说是导学案试行三年一周期的最后一年,虽然我们学*使用导向案有前两届总结的经验可借鉴,相对容易一些,但对于理论的学*和理解,那是需要我们人人过关的。

  华校长在动员会上从推行导学案的必要性、严肃性和紧迫性等三个方面进行了动员,并对如何推进导学案做了讲解,之后何**提出了参培的具体要求,教学处王主任、教科研处何主任分别进行了方案解读与通识培训,使我们参会教师对导学案有了初步的理解, 知道了学案导学这种授课模式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合作探究,主动获取知识,由“学会”变成“会学”,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创新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大部分教师能够接受并愿认真践行。

  通过培训我主要有以**会:

  一、 “学案导学”是实现高效课堂教学的有效模式

  具体表现在有效地“设计”是实现有效教学的根本保证;有效地“指导”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必要手段;有效地“激励”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催化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改变传统教学观念,彻底抛弃以往那种“不讲不放心;老师在讲台上自我陶醉,学生在下面浑浑噩噩;老师只为自己完成教学任务而不关心学生学的情况”等种种传统做法,不包办,不搞一言堂,不要认为课堂上多讲几个题就是课堂容量大了!学*效果就好了。要切实注重学生的“思维容量”、不要认为喧嚣的课堂气氛叫“活跃”,要切实注重学生的“思维活跃度”。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给每一个学生提供表现成功的机会。

  二、学案编写至关重要

  学案的编写是整个导学过程的最重要的环节,要求老师对教材要有很深层次的理解、对知识点要正确地把握、对学生的“学情”即“认知程度”要有足够的了解,在做到以上几点的基础上,教师才能进行学案的'编写。在突破某个知识点时,以往“教案”无非就是知识点的简单罗列,然后“灌”给学生,而“学案”的不同点就在于: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层次递进化。

  知识问题化,即把新知识点拆解成学生可以通过思考就能解决的“小”问题,通过学案能引导学生更好地去阅读课本,带着问题去主动思考课本知识,有效地参与学*过程,最大程度的还原科学发展的过程,有利于学生养成发现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设计的问题要有启发性,对教材中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有适当的提示,配以一定数量的思考题,引导学生自主学*,在一个个问题的解决中培养学生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问题设计还应有层次性,梯度性,应根据学生对问题的认识逐渐加深,做到循序渐进,使学生意识到要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行,看书不详细也不行,光看书不思考不行,思考的不深、不透也不行。这样学生就能真正从教师设计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看书、学会自学。

  三、合作式探究学*能力培养机制的构建与运行

  马校长做了题为“高中学生合作式探究学*能力培养机制的构建与运行”专题报告,让我们参会教师体会到与导学案实施相匹配的学生学*方式为在自主学*基础上的合作式探究学*,对合作学*、探究学*的概念、特点、意义、要素等有了相对全面的了解,同时也对合作学*、探究学*的课堂组织实施有了初步的把握。在学生合作过程中教师的主要作用表现为可对学生提供前期援助、认知援助、合作技能援助、合作情感援助等。

  通过培训学*,我的主要困惑有以下两方面:

  1、导学案编制虽有共案、复案、续案三次编制,但发给学生使用的只是统一印制的共案,学生层次参差不齐,如何具体进行分层教学实施?

  2、如何处理学生导学案与学生的课辅资料之间的关系?

  希望能够得到相关专家或同行的指导,并通过自己推行导学案的实践探索,努力解决以上困惑,力争达到高效课堂的基本要求——有效果、有效益、有效率!


导学案的心得体会(精选十篇)扩展阅读


导学案的心得体会(精选十篇)(扩展1)

——导学案学*心得体会实用十篇

  导学案学*心得体会 1

  导学案是学生的路线图,指南针,方向盘,是学生学*的起点,也是代表着将要达到的目的地。导学稿是给学生一个拐杖,让学生尝试自学。学什么,如何学,学到什么程度,都由导学稿指导。导学案可以说是学生学*的路线图、指南针、方向盘,是学生学*的起点,也是代表着将要达到的目的地。为了让学生主动地学、高效地学、扎实地学,在实践中发现使导学案效益的最大化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关键。那么如何使用导学案成为研究课题。课前预*课前预*其实也就是学生的自学环节,学生之所以不预*,很大程度上是学生根本就不会预*或不知道预*什么或者教师授课不是建立在预*的基础之上。

  一、是导学稿的编写:

  导学稿的编写存在问题、困惑较大,问题的设置、学*的引导、训练*题的挑选,当堂检测题的代表性和典型性,无不在备课教师的`思考中,问题的层次性、集中性、新知的生成性,都关乎于导学稿的编备中,因此集体备课尤为关键,二次备课更不可缺少,针对本班,针对每个学生个性化备课,备“学生”、备“学精”、备学法,吃透教材,编写适合自己学生的导学稿,针对课堂情况适时调整导学稿,达到目的的同时更大发挥导学稿的作用,要想导学稿真正发挥作用,编写一份好的导学稿至关重要,如何备导学稿是备课教师课思的问题也存在最大的困惑,有待于我们探讨、交流、摸索。

  二、是高效使用初中数学导学案:

  “导学案”是教师实施课堂教学的方案,是引导学生自主学*的学案,是对学生进行当堂达标检测。能否高效的利用导学案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根据课堂教学情况,数学导学案可分为:学*目标、学*重点、难点和知识准备;知识探究;知识应用;知识测评四部分。

  知识准备就是学生的课前自学环节。有了导学案,学生在课前的自学过程中有清晰的思路,对数学知识点的形成和其中的重点、难点、目标,借助导学案完成课前数学学*。学生在课前明确学*目标,并在学案的指导下对课堂学*内容进行自主学*,带着问题看书,找出重点和难点,独立完成导学案中预*部分,带着问题进课堂,使学生逐步掌握正确的自学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的能力。

  知识构建主要是以分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展示。如果那位学生有疑问,可以放到小组里面解决,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组与组间解决,否则,老师解决,教师在这个环节主要起到点拨的作用。最后进行要点归纳,可以学生小结、教师小结或师生共同小结。

  知识应用就是让学生自主完成练*题,针对自己做错的题目及时纠正,要是学生个人不能自行解决的,可以以小组的形式解决。

  知识测评就是课堂小测验,检测后当堂纠正,并让学生将错题作为作业整理在错题本上。

  总之,让学生学会的课才是最好的课,导学案应用的最大效益是打造高效课堂,认真编写导学稿,科学合理使用,用自己的眼光发现问题,思考分析问题,多管齐下,相信导学式教学会使课堂充满朝气和活力,效果也定能大大提高,我们的改革也会一步步见成效,最终取得成功。

  导学案学*心得体会 2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一支好的教师队伍是办好一所学校的关键,而作为青年教师的我们的培养壮大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为进一步落实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基本理念,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全面提升教育教学的质量,促进自身专业化成长,推动课改进程,我于11月18日参加了我州举行的湘西自治州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现场研讨会,感受很深。

  研讨会开幕式上听取了州教科院副院长宋泱院长的讲座,使我知道了什么是高效课堂、高效课堂的特征、高效课堂的标准、高效课堂的三个“量”和三个“动”、高效课堂的构建及高效课堂的终极目标。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编写导学案时,我将围绕这些来编写。

  开幕式结束后,我们又去吉首市八小现场观摩研讨。在八小,我见识到了两堂高效的导学课,课堂上,教师把学*的**交给了学生,学生通过自主学*、对子互学、小组促学、师生释疑的方式来学*。在这一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成了学*的主体,而且充分调动了每个学生的学*兴趣,让学生感到了自己是学*的主人,并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学*氛围中;而教师又能在第一时间内了解学生的.学*情况。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锻炼了学生的胆量,体现了团结协作、互帮互助的学*精神,学*的效果也非常好。这是我从教以来所见到的最优秀的语文课。

  现场观摩后,我多么希望快点回到学校,把我所见到的和听到的讲给我校其他教师,同时把自己的所见所闻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工作中。当然要运用一篇完美的导学案上好一堂高质高效的导学课,还需要在工作中不断地摸索。但无论条件怎样艰苦,工作难度怎样大,我都会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做到学以致用。

  导学案学*心得体会 3

  学期伊始,刘校长就提出了利用学案来带动一轮复*的教学思路。“学案导学”并不是个陌生的词汇,可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英语学科并未真正系统地使用过。

  什么是学案?学案和教案有什么区别?英语学科的学案应该是什么样子?我的内心充满了迷茫与困惑。就在此时,我有幸参加了潍坊地区组织的高三备考会,可以说,潍坊之行让我受益匪浅。

  一、我对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认识。

  1、什么是学案?

  学案是指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方案。学案实质上是教师用以帮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具有“导读、导听、导思、导做”的作用。

  2、学案与教案的区别?

  目的:教案--为教师上好课做准备,学案--为学生自学提供指导

  性质:教案--教师中心,单向性、封闭性,学案--学生中心,互动性、开放性。

  角色:教案--教师自导自演,学生是听众,学案--教师组织调节,学生是主角。

  表达:教案--界面规整,表述严整周密,多用书面语,学案--界面亲切,表述生动活泼,多用口语。

  3、学案编制的要求:

  从“教案”到“学案”的转变,必须把教师的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学*的目标,把学*目标设计成学*方案交给学生。根据学生现有知识,自学能力水*和教学要求,参照各方面信息,制定出一整套学生自学的“学案”。其特点是:教学重心由老师如何“教”转变为学生如何“学”,要具有预先性和指导性。

  (1)理清教与学之间的关系,努力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自学、自问、自做、自练的方法和机会,使学生真正成为学*的主人,增强对学*的兴趣。

  (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实现掌握知识(学会)与发展能力(会学)的统一,使学案成为学生掌握学科知识体系和学科学*方式的载体、教师教学的基本依据。

  (3)实现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的统一。学案的编写应该充分考虑和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能力和知识水*,使学案具有较大的`弹性和适应性。

  大体上来说,学案的编制主要按课时进行,与教师上课基本同步,一个优秀的学案应该起到这些作用:

  (1)激起动机,激发想象;

  (2)紧扣大纲,开阔眼界;

  (3)重视学法,培养能力;

  (4)面向全体,层次多样;

  (5)结构合理,操作容易。

  二、我们高三英语组学案使用情况的介绍:

  1.学案的制定:

  群策群力,ji思广益,保证学案质量。

  制定学案是非常耗时耗力地,单靠一个人是不可能完成的。我们组将学案分配到个人,每人一个单元,至少提前一周准备要用的学案,每个单元制定两个学案,即基础知识梳理学案和

  基础知识检测学案。

  制定学案时,先回归课本,选出本单元的重点单词,短语和句型。而后去比较和鉴别手头资料,选取知识点。

  选取知识点时,不盲目地相信资料,在确定知识点讲解正确的基础上,重新考虑知识点的呈现方式,尽可能使教与学的活动设计科学、合理。

  2、学案的实施:

  精讲点拨,适当引导,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参与课堂。

  高三课程主要是复*课,不再是新授课,因此学案内容不应是知识点的简单呈现,而是在帮学生唤醒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拓展延伸,构建知识网络。

  对学生自学无法解决的问题,而且又具有普遍意义的疑点和重点问题,采取精讲点拨的方式,配以启发、点拨,诱导。

  同时,以这些问题为案例,由个别问题上升到一般规律,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归纳出新旧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也就是说老师要借助导学案为学生搭建一个自主学*,合作探究的*台,在这个*台上,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提高。

  3、学案的落实:

  检查高密度,形式多样化,旨在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

  每一份基础知识梳理学案后,紧跟一份基础知识检测学案,这只是形式上的落实。要想把学案上的内容真正转换成学生自己的东西,背诵是最好的办法。而要想保持学生背诵、记忆的积极性,检查是必不可少的。

  老师抽查,按行抽查,按排抽查,按姓氏抽查,同桌互查,听写,口译,尽可能地做到检查形式多样化,尽可能地给枯燥的学*生活注入活力,目标只有一个,将知识转化成学生自己的东西,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

  4、学案的完善:

  及时反馈,及时纠正,在反思中走向成熟。

  我们的学案都是老师们一字一字打印的,难免出现打印错误,进度快的老师会及时反馈需要订正的地方。

  每使用完一份学案,组里的老师们都会对这份学案发表看法,某个知识点的设计不太合理,某个地方讲解的有些啰嗦或不太到位,而组里每位老师都能谦虚地对待大家的反馈意见,及时地进行订正,这是最难能可贵的。

  对于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我们还处在摸索和尝试阶段,我们的学案还有太多不成熟的地方,比如说,与课本的关联性,相关内容的拓展延伸,难度的提升,知识呈现方式的合理性等等。

  但是我相信,通过我们的付出和努力,我们一定会在英语课改的道路上做的越来越好!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导学案学*心得体会 4

  导学案相比传统的教师教案,它主张“服务于学”,它最终的追求是“会学”和“创学”。因而,它一定是变传统的研究教材、研究学法,变教学目标为学*目标,变传统的教师课堂为学生课堂,变传统的“惟教”为“惟学”、“惟师”为“惟生”是教师新课改理念下的二次课程开发。

  (一)、在教学实践中如何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理念。

  作为教学,虽然既含有“教”、又含有“学”,但在传统的教育理念中,教师更多地关注了教师的“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大家虽然认识到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必须颠覆,但仍有许多模糊的认识直接影响着旧教学方式深层面的质的变革,甚至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自己也曾错误的认为改变旧的教育模式,打破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就是“放开学生的手脚,让学生自己自由地学*,于是把过去的“填鸭式”改成了“放鸭式”。

  到底如何认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呢?《高效课堂导学案设计》一书指出:导学案是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的师生互动的“教学合一”的设计方案。导学案不是教案,也不是学案,它是一个隐含老师主导作用的文本??“导案”,也是一个培养学生学*能力的“练案”,还是一个师生、生生情感交融,生命对话的有机载体,一个蕴含新教育理念的创新性文本。导学案体现了教学合一。于是在教育教学改革的大潮中,我找到了一艘“渡船”。我认识到:认真学*、研究导学案的设计,力争把导学案设计成学生学*的路线图、指南针、方向盘、导航仪,并在使用中不断调整、修改、完善,就能真正实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模式。

  (二)在教改实践中如何认识“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关系。

  多年的教育教学改革实践,让我们认识了改革的方向就是要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把学生培养成具有独立之人格、自由之思想、创造之精神的人。但在高考指挥棒的影响下,素质教育往往成为口号,而应试教育则愈演愈烈。面对这种现状,自己觉得作为一名初中教师,我们的学生面临两种选择:要么考上高中,升入大学,成为一名知识型人才;要么中考无望,回家务农,放“藏獒”,成为一名文盲型的劳力。要对得起家长和社会,是否还得抓住中考这条主线?《高校课堂导学案设计》一书给我指明了方向。书中引用山东省昌乐二中的口号:“高考只是素质教育的副产品。”是的,在我们教学改革的实践成果对这句口号做了最好的诠释和证明,我从中深刻认识到应试能力只是学生素质的一个方面。加强素质教育,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学生封存的记忆,开启学生幽闭的心智,放飞学生囚禁的情愫,有了良好的心态和能力,何愁中考和高考呢?

  《高校课堂导学案设计》一书还明确指出:虽然考试是一个不可回避的话题,“没有考试过不了今天”,“但是光有考试过不了明天”。好的教育不会因考试而改变,更不会在考试中败下阵来。这也是许许多多的'课改学校用不争的事实证明了的。

  以生为本就是要相信学生、**学生、依靠学生、发展学生。以学为本就是要以学定教、以教导学、以评促学、自学为主。真正把教师的角色由原来的“主角”、“主体”、“主宰”、“主讲”变成学生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与学生形成一个“学*共同体”,成为*等中的“首*”。这些观念讲起来容易,真正落到实处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也就是说这双桨不是随便就能划动的。正如书中所讲:立足于“以生为本”、“以学为本”,充分体现了基于新课程下的高效课堂教学理念,而它的设计本身不仅仅是定位于教学层面。它是对课堂教学、班级组织建设、小组合作学*、课堂评价反馈、班组文化建设等整体教学系统的统整与建构。所以在教育理念、设计形式、设计内涵、教学系统、教学手段等方面蕴含着诸多创新的教育教学元素和智慧。这些丰富的元素一旦缺少了可操作的技术是无法在教学实践中很好的呈现出来的。因此,找到了这副渡船的浆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我要按书中所要求的“宁浅勿深、宁*勿远、宁小勿大、宁下勿上”的原则,本着在做中学、学中做、在教中研、在研中教的思想来尝试实践。最后借梁光明老师的两句话来加深对这本书的理解:“学*是学生自己的事”,“水尝无华,相荡而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乃生灵光。”

  导学案学*心得体会 5

  学*目标能力训练复*旧知探究新知目标检测小结提升,这是我校探究实行的导学六步自主学*模式,通过对“导学六步”理论体系的一次次学*,通过我校教研组集体学*和领导对“导学六步”精彩的解读,使我对“导学六步”有了更深的体会。

  “导学六步”教学模式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意识。叶圣淘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它是实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一个基础性前提,也是学生将来参与社会的应有素质。通过“引导自主学*”教改实验,学生能够自觉地超前学*。首先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因而教师首先要彻底改变传统课堂教师“满堂灌”的现象。

  其次把课堂上里的教室空间还给学生,一把交流空间还给学生,座位应取8-10人一小组,以“围座”的会议形式摆放,以便于小组内的“小交流”;二是活动空间还给学生,不要把学生拘礼在小组内的座位上,若遇到小组内所有成员都解决不了的问题,学生完全可以离开自己的座位(下位)到其他小组寻求帮助。以便于小组间的“大交流”。这样许多学生有了锻炼自己胆量和口才的机会,同时也发展了自己的组织能力。有利于养成学生的合作精神。在小组互学互议中,学生的认知相互交换,智慧相互启迪,情感相互共鸣,不仅使学生学得更多更快,还锻炼了人际交往能力。没有分工就没有合作。为此在课前将小组分工表在课前发给每组的组长,由组长进行分工,表格里的角色由个人向组长申报或由组长指定(各种角色组内可以采取轮换制,教师不要参与角色的指令性分工,大胆地交给组长去组织),角色有主讲人、抄题人、教具粉笔擦黑板、质疑人员、拓展人员、总结发言人等。展示前由组长分工到人,并填写好“交流展示小组分工表”。必要时还要确定好发言顺序。

  在自学和小组合作学*中,同学们相互交流信息,增强了思维的广阔性与深刻性,学会多角度的侧向思维和求异思维,懂得寻求问题解决策略的多样化;敢于质疑,敢于否定,敢于提出新见解。

  “导学六步”注意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所以,“导学六步”能从教学模式上树立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避免满堂灌现象。因此,在六环节导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无论在哪个教学环节,都坚持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强**师的主导作用,而教师要处理好主体与主导的关系,要突出善导。

  “导学六步”的关注性体现在教师备课方式的改变上,体现在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实战式培训上,体现在导学案的科学预设上,体现在教师课堂教学的过程上。最为主要的是体现在关注学生学*方式的转变上,同时也关注了学困生的发展问题,利用小组合作的形式,使学困生重拾信心,转变了学*态度,自主学*的积极性逐渐提高。

  总之,老师要当好导演,善于启发和引导,对主讲的、补充的、质疑的、听讲的等各方面的学生全面关注和调控,讲解不到位的要补充,偏离主题的要点拨,要调动、激励学生,使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人人都体验、个个有收获。要及时对个人、小组给予评价,营造和谐的氛围,创造合作竞争的环境。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导学案学*心得体会 6

  下面就学案导学的谈几点体会:

  一、 “学案导学”要求教师着力提高三个方面的能力:

  一是“课堂公关”能力。教师必须在“导学案”的辅助下,在教学中激励、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通过创设宽松氛围、表扬闪光点、小组竞争、个别座谈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树立“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我参与,我快乐,我提高”“我的课堂我做主”等思想,实施“三先”:题目让学生先做,问题让学生先想,答案让学生先说。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二是“教学导演”能力。在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利用“导学案”,为学生创造表演的舞台,让课堂充满魅力。教师必须减少语言密度,精讲教学重点,必须根据教材内容,灵活使用教学手段,做到寓教于趣,寓教于情,使学生始终处于学*的亢奋状态。

  三是“指导催变”能力,让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转变,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要求每个备课组选定一名首*学法指导教师,开展经常性的集中学法指导,在每周固定时间组织班级开展学法交流活动,为自主学*提供方法保障。

  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改变传统教学观念,彻底抛弃以往那种“不讲不放心;老师在讲台上自我陶醉,学生在下面浑浑噩噩;老师只为自己完成教学任务而不关心学生学的情况”等种。种传统做法,不包办,不搞一言堂,不要认为课堂上多讲几个题就是课堂容量大了!要切实注重学生的“思维容量”、不要认为喧嚣的课堂气氛叫“活跃”,要切实注重学生的“思维活跃度”。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给每一个学生提供表现成功的机会。

  二、学案编写至关重要

  学案的编写是整个导学过程的最重要的环节,要求老师对教材要有很深层次的理解、对知识点要正确地把握、对学生的“学情”即“认知程度”要有足够的了解。在做到以上几点的基础上,教师才能进行学案的编写。在突破某个知识点时,以往“教案”无非就是知识点的简单罗列,然后“灌”给学生。而“学案”的不同点就在于,把新知识点“问题化”,就是把新知识点拆解成学生可以通过思考就能解决的“小”问题,每个小问题点解决后,新知识点即所谓难点的解决就是水到渠成、自然而然的事了。一篇好的学案,应能充分体现导学的功能,把知识问题化,即通过学案能引导学生更好地去阅读课本,带着问题去主动思考课本知识,有效地参与学*过程,最大程度的还原科学发展的过程,有利于学生养成发现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由此可见,学案的实施,看似老师在课堂上讲得少了,变“懒”了,实则不然,课下需要根多的付出才能达到目的!倒是原来的“满堂灌”,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懒”了。

  三、课堂上的具体操作

  课堂操作要避免两个误区:

  一是单纯放手让学生自学,教师不管不问,“放羊式”;

  二是学生预*后教师再逐一讲解,对答案,“灌输式”。教师应该根据学生自主探究的信息反馈,有目的地运用导语、演示实验、归纳总结等手段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和动机,对疑难信息适时点拨引导,对难度较大的倾向性问题给予精讲,要画龙点晴,以实现学生对重点知识的理解和难点的突破,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准确把握学情,进行二次备课。

  另外,在课堂上比较常用的一种模式就是“兵教兵”,这种模式在讲评课及复*课中比较实用,“兵教兵”抓住了学生出错后急于纠错和学生乐于讨论,喜欢轻松活泼课堂的心理特点,放手发动学生,通过板演、解析、点评、提问、讨论等形式使问题暴露,不知不觉中解决。例如板演环节,不一定只是计算题,还可以是选择、填空。因为这类问题暴露不明显,通过出错学生板演、解析,其他学生点评、提问、讨论能较好地解决问题。

  “兵教兵”讲评方式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教师来说,第一,课前要进行更详尽的备课,统计出错率、出错点、出错人,设置有层次的问题,有必要的辅以变式题、补救题,进行方法提炼等。第二,必须做到精讲点拨,“兵交兵”效果虽好,但耗时较多,教师必须驾驭好课堂,适时设问、启发、提炼,尽量少讲,把机会留给学生。第三,灵活机智应对学生讨论中的问题,对学生讨论结果进行到位的评点、总结。这要求教师有更深厚的知识储备。对学生而言,第一,“兵交兵”能激励学生。做题时能认真对待,出错后能认真纠错,上课时认真听讲,这样一来学生的主动性就调动起来了。第二,学生乐学,不再是老师一个面孔一个声音,每个学生都可能成为这节课的“教师”。学生兴趣高了。第三,锻炼了思维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导学案学*心得体会 7

  学期伊始,刘校长就提出了利用学案来带动一轮复*的教学思路。“学案导学”并不是个陌生的词汇,可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英语学科并未真正系统地使用过。

  什么是学案?学案和教案有什么区别?英语学科的学案应该是什么样子?我的内心充满了迷茫与困惑。就在此时,我有幸参加了潍坊地区组织的高三备考会,可以说,潍坊之行让我受益匪浅。

  一、我对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认识。

  1、什么是学案?

  学案是指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方案。学案实质上是教师用以帮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具有“导读、导听、导思、导做”的作用。

  2、学案与教案的区别?

  目的:教案--为教师上好课做准备,学案--为学生自学提供指导

  性质:教案--教师中心,单向性、封闭性,学案--学生中心,互动性、开放性。

  角色:教案--教师自导自演,学生是听众,学案--教师组织调节,学生是主角。

  表达:教案--界面规整,表述严整周密,多用书面语,学案--界面亲切,表述生动活泼,多用口语。

  3、学案编制的要求:

  从“教案”到“学案”的转变,必须把教师的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学*的目标,把学*目标设计成学*方案交给学生。根据学生现有知识,自学能力水*和教学要求,参照各方面信息,制定出一整套学生自学的“学案”。其特点是:教学重心由老师如何“教”转变为学生如何“学”,要具有预先性和指导性。

  (1)理清教与学之间的关系,努力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自学、自问、自做、自练的方法和机会,使学生真正成为学*的主人,增强对学*的兴趣。

  (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实现掌握知识(学会)与发展能力(会学)的统一,使学案成为学生掌握学科知识体系和学科学*方式的载体、教师教学的基本依据。

  (3)实现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的统一。学案的编写应该充分考虑和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能力和知识水*,使学案具有较大的弹性和适应性。

  大体上来说,学案的编制主要按课时进行,与教师上课基本同步,一个优秀的`学案应该起到这些作用:

  (1)激起动机,激发想象;

  (2)紧扣大纲,开阔眼界;

  (3)重视学法,培养能力;

  (4)面向全体,层次多样;

  (5)结构合理,操作容易。

  二、我们高三英语组学案使用情况的介绍:

  1.学案的制定:

  群策群力,ji思广益,保证学案质量。

  制定学案是非常耗时耗力地,单靠一个人是不可能完成的。我们组将学案分配到个人,每人一个单元,至少提前一周准备要用的学案,每个单元制定两个学案,即基础知识梳理学案和

  基础知识检测学案。

  制定学案时,先回归课本,选出本单元的重点单词,短语和句型。而后去比较和鉴别手头资料,选取知识点。

  选取知识点时,不盲目地相信资料,在确定知识点讲解正确的基础上,重新考虑知识点的呈现方式,尽可能使教与学的活动设计科学、合理。

  2、学案的实施:

  精讲点拨,适当引导,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参与课堂。

  高三课程主要是复*课,不再是新授课,因此学案内容不应是知识点的简单呈现,而是在帮学生唤醒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拓展延伸,构建知识网络。

  对学生自学无法解决的问题,而且又具有普遍意义的疑点和重点问题,采取精讲点拨的方式,配以启发、点拨,诱导。

  同时,以这些问题为案例,由个别问题上升到一般规律,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归纳出新旧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也就是说老师要借助导学案为学生搭建一个自主学*,合作探究的*台,在这个*台上,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提高。

  3、学案的落实:

  检查高密度,形式多样化,旨在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

  每一份基础知识梳理学案后,紧跟一份基础知识检测学案,这只是形式上的落实。要想把学案上的内容真正转换成学生自己的东西,背诵是最好的办法。而要想保持学生背诵、记忆的积极性,检查是必不可少的。

  老师抽查,按行抽查,按排抽查,按姓氏抽查,同桌互查,听写,口译,尽可能地做到检查形式多样化,尽可能地给枯燥的学*生活注入活力,目标只有一个,将知识转化成学生自己的东西,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

  4、学案的完善:

  及时反馈,及时纠正,在反思中走向成熟。

  我们的学案都是老师们一字一字打印的,难免出现打印错误,进度快的老师会及时反馈需要订正的地方。

  每使用完一份学案,组里的老师们都会对这份学案发表看法,某个知识点的设计不太合理,某个地方讲解的有些��嗦或不太到位,而组里每位老师都能谦虚地对待大家的反馈意见,及时地进行订正,这是最难能可贵的。

  对于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我们还处在摸索和尝试阶段,我们的学案还有太多不成熟的地方,比如说,与课本的关联性,相关内容的拓展延伸,难度的提升,知识呈现方式的合理性等等。

  但是我相信,通过我们的付出和努力,我们一定会在英语课改的道路上做的越来越好!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导学案学*心得体会 8

  学案是教育教学发展进步的产物,有诸多因素,概括有以下几点:第一,政治背景。现阶段,指导下的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在学校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第二,社会背景。当今社会是竞争的时代,形成竞争的关键是创新,而学生的创新能力不是靠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接受只是所能完成的,因此,学生的学*过程应该是主动思维和积极探索的过程。第三,素质教育背景。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全面发展。培养少数尖子生不行,只重知识不重能力教学生不行,所以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进来,在*等参与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第四,新课改背景,传统的教育培养目标是单一的,新课程后的目标是“三维”的,要求教学过程必须把知识问题化、能力过程化、情感态度价值观潜移化。

  一、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深刻认识其价值和意义

  学案是在新课程改革下,针对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为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而提出来的,是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益的有效载体。学案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案导学,始终是学生自主学*的过程。学案真正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不能忽视或取消教师的主导作用,否则学生的学*将成为盲目的,无序的,无目的,无方法,无目标的学*,学案真正体现了因材施教。学案导学也不是教师一人讲大家听,齐步走随大流,更不是幻灯片上过眼烟云式的展示,而是真正的异步学*异步指导。学案真正做到了低负高效。学案导学,将教学的重心前移,工作做在课前,主要精力集中在课上。“教是为了不教”。学案导学的基本思路是:提出问题题——指导方法——学*探究——展示反馈——点拨(以问题启发问题)——训练巩固。如此引导符合教学的学*规律。学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和集中学*精力。学案将学*的重点前移,规定了预*的内容、方法及要求,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及求知欲,课上学*采用问题式教学,探究式学*,大大激发学生求疑解围的欲望,学*的兴趣及积极性得到很大调动,主动参与是学生学*的一大特征。

  二、切实研究“学案导学”模式,实施有效教学

  “学案导学”是指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式,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学*为主体,以教师的指导或辅导为主导,师生共同完成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式。这种方式使教学过程由“教”变“导”,由“要我学”到“我要学”,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自学*惯,而且有利于实现学生的自我发展和自我价值。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使主导作用和主体作用和谐统一,从而实现教学高效化。

  多年来,教师*惯了“我讲你听”的教学模式,课堂教学中的信息传递是单一的,一元的,学生没有真正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在课堂上学生只是机械的听、记,是消极被动的适应者。心里学的研究告诉我们,唯有当学生能自由参与探究与创新,自主实现知识的个人意义是,身心方处于最佳状态,思维方可被激活。“学案导学”就是先让学生自学,然后通过学生讨论及探究,使他们亲自参与到课堂教学。真正确立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给学生们提供学*的条件和机会,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把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具体化,可操作性较强,并真正有利于教师树立起以学生为本的新理念。

  学案导学中常采用的教学模式有哪些?实践中大致可以分三种:

  (1)诱导式:提问——讨论——归纳——练*;诱导式教学模式一般用于新授课的教学,就是在预*的基础上,首先通过提问和讨论解决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无需教师做全面讲解,也避免课堂中过于沉闷的'教学气氛,同时也使教师有时间解决个别学生存在的问题。归纳环节是在讨论的基础上做出的,要求学生能在教师的帮助下自己得出规律性结论。因此,在这种模式下,我们一般要求学生自己阐述结论。

  (2)开放式:质疑——探究——小结——应用

  此模式一般用于单元复*,目的是为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和学会如何将知识应用于具体的问题解决活动之本,带有研究性及实验性。

  (3)技能式:示范——尝试——评价——作业

  技能式教学模式一般用于程序性知识的学*和教学,特别适合理科课程的教学。教师或者学生的示范不是简单的*题演练,而必须是将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尽可能的展示给学生。

  上述三种教学模式各有自己的特色及价值,而从学生的学*过程来说,教师的教学活动实际上都是为学生提供一种促进知识学*和通用的环境条件,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和体系,促进学生学*策略的形成和自主性发挥。各个环节的设计是有防止教师过多地干预学生的学*和思维过程的作用,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学案导学”要求教师必须提高三个能力:备课中的“厨师”能力、课堂上的“公关”能力、教学中的“导演”能力。

  备课中的“厨师”能力:教师必须根据教材,精选材料,精选认知策略,精收反馈信息,优选教学方案,优化教学手段,在抓住重点,凸显“难点”,破解“疑点”上下功夫,在提高学生能力“支撑点”上下功夫,在能激发学生主体意识的“兴奋点”上下功夫。

  教学时的“导演”能力,在课堂教学的实施中,教师好比导演,要为学生创设导演舞台,让课堂充满魅力。教师必须根据教材内容,灵活使用教学手段,做到寓教于乐,寓教于趣,寓教于情,使学生始终处在学*的亢奋状态。

  课堂上的“公关”能力,教学中教师必须激励、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以上是本人对“学案导学”的一点肤浅的体会。

  导学案学*心得体会 9

  学期伊始,刘校长就提出了利用学案来带动一轮复*的教学思路。“学案导学”并不是个陌生的词汇,可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英语学科并未真正系统地使用过。

  什么是学案?学案和教案有什么区别?英语学科的学案应该是什么样子?我的内心充满了迷茫与困惑。就在此时,我有幸参加了潍坊地区组织的高三备考会,可以说,潍坊之行让我受益匪浅。

  一、我对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认识。

  1、什么是学案?

  学案是指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方案。学案实质上是教师用以帮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具有“导读、导听、导思、导做”的作用。

  2、学案与教案的区别?

  目的:教案--为教师上好课做准备,学案--为学生自学提供指导

  性质:教案--教师中心,单向性、封闭性,学案--学生中心,互动性、开放性。

  角色:教案--教师自导自演,学生是听众,学案--教师组织调节,学生是主角。

  表达:教案--界面规整,表述严整周密,多用书面语,学案--界面亲切,表述生动活泼,多用口语。

  3、学案编制的要求:

  从“教案”到“学案”的转变,必须把教师的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学*的目标,把学*目标设计成学*方案交给学生。根据学生现有知识,自学能力水*和教学要求,参照各方面信息,制定出一整套学生自学的“学案”。其特点是:教学重心由老师如何“教”转变为学生如何“学”,要具有预先性和指导性。

  (1)理清教与学之间的关系,努力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自学、自问、自做、自练的方法和机会,使学生真正成为学*的主人,增强对学*的兴趣。

  (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实现掌握知识(学会)与发展能力(会学)的统一,使学案成为学生掌握学科知识体系和学科学*方式的载体、教师教学的基本依据。

  (3)实现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的统一。学案的编写应该充分考虑和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能力和知识水*,使学案具有较大的弹性和适应性。

  大体上来说,学案的编制主要按课时进行,与教师上课基本同步,一个优秀的学案应该起到这些作用:

  (1)激起动机,激发想象;

  (2)紧扣大纲,开阔眼界;

  (3)重视学法,培养能力;

  (4)面向全体,层次多样;

  (5)结构合理,操作容易。

  二、我们高三英语组学案使用情况的介绍:

  1.学案的制定:

  群策群力,ji思广益,保证学案质量。

  制定学案是非常耗时耗力地,单靠一个人是不可能完成的。我们组将学案分配到个人,每人一个单元,至少提前一周准备要用的学案,每个单元制定两个学案,即基础知识梳理学案和

  基础知识检测学案。

  制定学案时,先回归课本,选出本单元的重点单词,短语和句型。而后去比较和鉴别手头资料,选取知识点。

  选取知识点时,不盲目地相信资料,在确定知识点讲解正确的基础上,重新考虑知识点的呈现方式,尽可能使教与学的活动设计科学、合理。

  2、学案的实施:

  精讲点拨,适当引导,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参与课堂。

  高三课程主要是复*课,不再是新授课,因此学案内容不应是知识点的简单呈现,而是在帮学生唤醒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拓展延伸,构建知识网络。

  对学生自学无法解决的问题,而且又具有普遍意义的疑点和重点问题,采取精讲点拨的方式,配以启发、点拨,诱导。

  同时,以这些问题为案例,由个别问题上升到一般规律,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归纳出新旧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也就是说老师要借助导学案为学生搭建一个自主学*,合作探究的*台,在这个*台上,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提高。

  3、学案的落实:

  检查高密度,形式多样化,旨在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

  每一份基础知识梳理学案后,紧跟一份基础知识检测学案,这只是形式上的落实。要想把学案上的内容真正转换成学生自己的东西,背诵是最好的办法。而要想保持学生背诵、记忆的积极性,检查是必不可少的。

  老师抽查,按行抽查,按排抽查,按姓氏抽查,同桌互查,听写,口译,尽可能地做到检查形式多样化,尽可能地给枯燥的学*生活注入活力,目标只有一个,将知识转化成学生自己的东西,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

  4、学案的完善:

  及时反馈,及时纠正,在反思中走向成熟。

  我们的学案都是老师们一字一字打印的,难免出现打印错误,进度快的老师会及时反馈需要订正的地方。

  每使用完一份学案,组里的老师们都会对这份学案发表看法,某个知识点的设计不太合理,某个地方讲解的有些啰嗦或不太到位,而组里每位老师都能谦虚地对待大家的反馈意见,及时地进行订正,这是最难能可贵的。

  对于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我们还处在摸索和尝试阶段,我们的学案还有太多不成熟的地方,比如说,与课本的关联性,相关内容的拓展延伸,难度的提升,知识呈现方式的合理性等等。

  但是我相信,通过我们的付出和努力,我们一定会在英语课改的道路上做的越来越好!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导学案学*心得体会 10

  这学期,我担任的是五年级(1)班的数学教学任务,作为小学阶段的高年级,我想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方面做些尝试。于是,我大胆地对导学案进行研究,尝试课前让学生自学。

  通过这一个月来的学*和实践,我对导学案有些收获,也有些思考。在自学提示的设计方面,我认为设置一方面要能实现目标要求,另一方面,问题的设置不能太死板,问题单调就很容易使失去学*兴趣,问题设置灵活,问题形式活泼生动,学生就很感兴趣。让学生自学,书本本身就含有很多对学生来说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有些图文并茂的`问题让学生在课前思考,更有时间的保证,所以在上交流时学生都能充分地表述自己的看法。

  但是,导学后的课堂跟*常的课堂有所不同。创设情景就变成了检查自学情况,有些动手操作的内容让学生课前完成,课堂上有了更多的时间关注学生的学*情况,特别是对学困生的辅导。

  但也有不足。

  1、学生到了五年级了,学*水*的差异已经形成并且明显化了,这直接影响到自学效果的不同。优等生自己阅读课本基本上就能理解学*内容了,对于他们,课堂上应该适当为他们拓展,才能让他们对课堂有兴趣。而学困生的自学能力差,课本中的问题没办法解决,课堂上就只能关注他们基础题目是否理解。这样就使补差变得更困难,通常老师就会有针对性的进行讲评,但高效课堂提倡以学生为主,老师少讲,到底是讲还是不讲,矛盾如何解决?

  2、有些学生预*完以后,对一些知识已经了解了并能掌握,在课堂上再让他们进行探究,他们就缺少了兴趣。这样就使得课堂气氛变得不是那么活跃。

  以上是我在学*导学案中的一些感受及想法,这些想法也是我在使用导学案后发现一些问题反思所想到的,还有一些想法是跟其他老师在讨论探讨中所受启发所得。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需更加努力,不断地去尝试,寻找一种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把导学案越学越完善!


导学案的心得体会(精选十篇)(扩展2)

——导学案心得体会合集十篇

  导学案心得体会 1

  通过“学案导学,自主探究”,我受益匪浅、有很深的感受,现把我的体会总结如下:

  “学案导学”是指以学案为载体,导学为方法,教师的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模式体现了预*、上课、复*三者有机的统一,转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方式。通过课前自学,课堂提高,课后固学等环节的调控,有助于以学定教,开展分层教学,降低学*的难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能力,养成良好的学**惯。因此,“学案导学”是师生共建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的重要途径。

  一、在学案设计中要体现和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兴趣,让学生学有动力。

  以学生为主体,突出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应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教材、一切教学手段,都应为学生的“学”服务,使学生从被动学*转为主动参与。 一旦学生对所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不会感到学*是一种负担。

  二、学案导学中要加强学法指导,让学生有“法”可依。

  “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的人”。这充分说明了的重要性,它是获取知识的金钥匙。学生一旦掌握了,就能自己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因此,改进课堂教学,不但要帮助学生“学会”,更要指导他们“会学“

  总之,要让学生主动地学*,教师必须转变角色,接受“教师应当作为学生学*活动的促进者,而并非知识的传授者”的观点,利用学案导学致力于为学生的学*活动创造一个良好的学*环境、学*过程和培养一个良好的“学*共同体”,从而正确地发挥教师在教育体制和教育对象之间的“中介”作用,这样才能把培养和发展学生学*数学的主动性落到实处。

  导学案心得体会 2

  这学期,我担任的是五年级(1)班的数学教学任务,作为小学阶段的高年级,我想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方面做些尝试。于是,我大胆地对导学案进行研究,尝试课前让学生自学。

  通过这一个月来的学*和实践,我对导学案有些收获,也有些思考。在自学提示的设计方面,我认为设置一方面要能实现目标要求,另一方面,问题的设置不能太死板,问题单调就很容易使失去学*兴趣,问题设置灵活,问题形式活泼生动,学生就很感兴趣。让学生自学,书本本身就含有很多对学生来说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有些图文并茂的问题让学生在课前思考,更有时间的保证,所以在上交流时学生都能充分地表述自己的看法。

  但是,导学后的课堂跟*常的课堂有所不同。创设情景就变成了检查自学情况,有些动手操作的内容让学生课前完成,课堂上有了更多的时间关注学生的学*情况,特别是对学困生的辅导。

  但也有不足。

  1、学生到了五年级了,学*水*的差异已经形成并且明显化了,这直接影响到自学效果的不同。优等生自己阅读课本基本上就能理解学*内容了,对于他们,课堂上应该适当为他们拓展,才能让他们对课堂有兴趣。而学困生的自学能力差,课本中的问题没办法解决,课堂上就只能关注他们基础题目是否理解。这样就使补差变得更困难,通常老师就会有针对性的进行讲评,但高效课堂提倡以学生为主,老师少讲,到底是讲还是不讲,矛盾如何解决?

  2、有些学生预*完以后,对一些知识已经了解了并能掌握,在课堂上再让他们进行探究,他们就缺少了兴趣。这样就使得课堂气氛变得不是那么活跃。

  以上是我在学*导学案中的一些感受及想法,这些想法也是我在使用导学案后发现一些问题反思所想到的,还有一些想法是跟其他老师在讨论探讨中所受启发所得。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需更加努力,不断地去尝试,寻找一种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把导学案越学越完善!

  导学案心得体会 3

  导学案,对我来说既是个新事物,又不是个新事物,说它不是个新事物,因为它和我们以前用的教学案有着相同之处既都是为教学服务的,说它新事因为它又和教学案有着本质区别,教学案是以老师怎么教为主线,而导学案是以学生自主学*为主线加以老师的的学法指导,把主动性还给了学生。这样就很好的调动了学生主动学*的兴趣,从而有效的提高了学*效率。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为了切实落实构建有效课堂的教学理念,提高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使学生成为自主学*的主人,我校实施“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经过了对导学案的学*,我有以**会:

  一、导学案的编写原则

  1、构建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学案导学”教学模式,要求以学生的自主学*为主体,教师进行适当的指导,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所以,有利于构建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真正提高学生的学*兴趣和积极性。

  2、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怎样让“四十五分钟“的课堂更有效,更充实;怎样让我们的课堂教学过程更优化,减少无效或低效活动,这是我们的最终目标,导学案的使用是为了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

  3、发挥集体校研的力量。通过本组内各位教师的出谋划策,不断创新,不断修改,我们群策群力,共同设计出了版面精美,环节清晰,重点突出的导学案。

  二、导学案的编写过程

  为了切实上好每一堂课,我们将学案的编写分为“预*学案”、“导学案”、“达标反馈学案”三个环节。

  主要环节“导学案”的设计,结合课堂教学过程的要求分为七大部分:学*目标、学*重点、学法指导、学*过程、合作探究、拓展迁移、课堂小结等。

  实行个人划分任务原则,我们每个人负责一周的备课,为了设计好导学案,组内的每一位老师都是绞尽脑汁,仔细认真的设计每一个环节以及每一个知识点,力争呈现给学生的是最完善的设计。

  三、导学案的具体使用

  1、指导课前预*:每节课前,把导学案发给学生,使学生在课前的预*活动中有的放矢,学生有了清晰的思路,对本节课的学*目标、学*重难点,有所了解,便于有针对性的进行课堂学*活动。

  2、课堂引导探究:在预*的基础上,教师把本节课要掌握的重点知识进行说明,按照具体环节引导学生进行学*。指导学生针对主要问题进行自主探究或者分组讨论,进行合作探究,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积极展示学生的学*成果。在课堂上,师生共同圆满完成问题的解决。可以适当开展各种竞赛,让须生在愉悦、进取、力争上游的学*氛围中完成学*任务,对学生的回答以鼓励为主,允许学生创新思维,大胆质疑,给学生足够的学*空间。

  3、作业的布置:作业要求巩固课堂学*内容之外,还要为下一单元的导学案做充分的准备。让课堂的内容能够有序的联结起来,便于学生梳理知识。

  四、有待商榷和改进的地方

  1、在导学的过程中,学*方法和学*策略的指导显得有些流于形式,学法指导太空,应该把学法指导渗透到各个环节当中去。

  2、由于时间的关系,有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就忽视了导学步骤,为了增大课堂容量,就忽视了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

  3、导学案不能做统一标准要求,各个学科都有自己的特点。我认为语文学科的导学案的设计更应该突出人文特色,让课堂教学内容更丰富,更有魅力。

  4、应该努力做好课堂反馈,让每一堂课遗留下来的问题即使解决,做好巩固与衔接。

  总之,我认为导学案的使用规范了课堂教学过程,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有利于因材施教,对于自主学*能力差的学生有一定的帮助,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成绩。但每一个新事物的出现,总要经历不断的更新与完善,我想在今后的不断摸索与创新的过程中,我们一定会设计出更科学、更实用的导学案,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导学案心得体会 4

  20xx年5月12日,我有幸参加了学案导学教研学*。我从中学到了很多理论知识,进一步感受了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教育理念,学案导学这种授课模式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合作探究,主动获取知识,由“学会”变成“会学”,培养学生自主学*本事。

  一、“学案导学”要求教师着力提高三个方面的本事:

  一是“课堂公关”本事。教师必须在“导学案”的辅助下,在教学中激励、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经过创设宽松氛围、表扬闪光点、小组竞争、个别座谈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树立“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我参与,我欢乐,我提高”“我的课堂我做主”等思想,实施“三先”:题目让学生先做,问题让学生先想,答案让学生先说。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二是“教学导演”本事。在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利用“导学案”,为学生创造表演的舞台,让课堂充满魅力。教师必须减少语言密度,精讲教学重点,必须根据教材资料,灵活使用教学手段,做到寓教于趣,寓教于情,使学生始终处于学*的亢奋状态。

  三是“指导催变”本事,让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转变,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要求每个备课组选定一名首*学法指导教师,开展经常性的集中学法指导,在每周固定时间组织班级开展学法交流活动,为自主学*供给方法保障。

  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改变传统教学观念,彻底抛弃以往那种“不讲不放心。教师在讲台上自我陶醉,学生在下头浑浑噩噩。教师只为自我完成教学任务而不关心学生学的情景”等种种传统做法,不包办,不搞一言堂,不要认为课堂上多讲几个题就是课堂容量大了!要切实注重学生的“思维容量”、不要认为喧嚣的课堂气氛叫“活跃”,要切实注重学生的“思维活跃度”。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给每一个学生供给表现成功的机会。

  二、学案编写至关重要

  学案的编写是整个导学过程的最重要的环节,要求教师对教材要有很深层次的理解、对知识点要正确地把握、对学生的“学情”即“认知程度”要有足够的了解,在做到以上几点的基础上,教师才能进行学案的编写。在突破某个知识点时,以往“教案”无非就是知识点的简单罗列,然后“灌”给学生。而“学案”的不一样点就在于,把新知识点“问题化”,就是把新知识点拆解成学生能够经过思考就能解决的“小”问题,每个小问题点解决后,新知识点即所谓难点的解决就是水到渠成、自然而然的事了。

  一篇好的学案,应能充分体现导学的功能,把知识问题化,即经过学案能引导学生更好地去阅读课本,带着问题去主动思考课本知识,有效地参与学*过程,最大程度的还原科学发展的过程,有利于学生养成发现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本事。由此可见,学案的实施,看似教师在课堂上讲得少了,变“懒”了,实则不然,课下需要根多的付出才能到达目的!倒是原先的“满堂灌”,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懒”了。

  三、课堂上的具体操作

  课堂操作要避免两个误区:一是单纯放手让学生自学,教师不管不问,“放羊式”。二是学生预*后教师再逐一讲解,对答案,“灌输式”。教师应当根据学生自主探究的信息反馈,有目的地运用导语、演示实验、归纳总结等手段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和动机,对疑难信息适时点拨引导,对难度较大的倾向性问题给予精讲,要画龙点晴,以实现学生对重点知识的理解和难点的突破,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准确把握学情,进行二次备课。

  另外,在课堂上比较常用的一种模式就是“兵教兵”,这种模式在讲评课及复*课中比较实用,“兵教兵”抓住了学生出错后急于纠错和学生乐于讨论,喜欢简便活泼课堂的心理特点,放手发动学生,经过板演、解析、点评、提问、讨论等形式使问题暴露,不知不觉中解决。例如板演环节,不必须只是计算题,还能够是选择、填空。因为这类问题暴露不明显,经过出错学生板演、解析,其他学生点评、提问、讨论能较好地解决问题。

  “兵教兵”讲评方式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教师来说,第一,课前要进行更详尽的备课,统计出错率、出错点、出错人,设置有层次的问题,有必要的辅以变式题、补救题,进行方法提炼等。第二,必须做到精讲点拨,“兵交兵”效果虽好,但耗时较多,教师必须驾驭好课堂,适时设问、启发、提炼,尽量少讲,把机会留给学生。第三,灵活机智应对学生讨论中的问题,对学生讨论结果进行到位的评点、总结。这要求教师有更深厚的知识储备。

  对学生而言,第一,“兵交兵”能激励学生。做题时能认真对待,出错后能认真纠错,上课时认真听讲,这样一来学生的主动性就调动起来了。第二,学生乐学,不再是教师一个面孔一个声音,每个学生都可能成为这节课的“教师”。学生兴趣高了。第三,锻炼了思维和独立解决问题的本事。

  四、学案的设计应具备以下特点:

  1、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教材,从整体上体现较教材的知识结构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设计出贴合学生实际情景的学*目标,使学生明确自我的学*目标,以及自我将要掌握的重点知识和要突破的难点知识。

  2、设计的问题要有启发性,对课本中学生难以理解的资料有适当的提示,配以必须数量的思考题,引导学生自主学*,在一个问题的解决中培养学生的本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3、问题设计应有层次性,梯度性,应根据学生对问题的认识逐渐加深,做到循序渐进,使学生意识到要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行,看书不详细也不行,光看书不思考不行,思考的不深、不透也不行。这样学生就能真正从教师设计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看书、学会自学。

  教师在学生自学过程中应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要为学生做好旧知识的铺垫。旧知识是学*新知识的基础。

  第二,教师应要求学生把预*中有疑问的问题做好记录,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向课堂,这样做一方面能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的本事,另一方面又能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预**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而良好的预**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一旦构成,往往能使学生受益终身。

  导学案心得体会 5

  我校倡导使用导学案已经有两学期了,在教学工作中我也开始使用了,新课改的浪潮使我在工作中不断摸索前进,为此我就多听听本校使用导学案班级老师的课,我感觉现在使用导学案收效甚微,下面把我使用导学案后的体会简单谈谈。

  一、课前预*比以前有很大的成效。

  学*语文的第一步就是让学生做好课前预*,原来没有使用导学案时,学生们拿着语文课本读到一到两遍,再写一写本课生字,就找不到可做的事情了,有很多学生都做了漏网之鱼,书本简单的批几个字,没有一点成效,而有了导学案同学们依照导学案的要求,能够自己去学*,把文中的一些字或词语通过各种方法(查工具书、问老师和同学等),批注到课本上或导学案上,这一点要在以前只有很少一部分能够做到,除此之外,导学案中的一些关于合作探究的*题,同学们也能在小组内合作交流汇报,学*效率大大增强了。

  二、课堂中角色的转变。

  原来没有使用导学案,老师用的是陈旧的教学方法,老师讲学生听,因为老师没给他们合作交流的机会,学生根本把自己的聪明才智发挥出来,所以一堂课下来老师是口若悬河,学生听得昏昏欲睡,整个课堂真是死水一滩。自从使用了导学案,把课堂交给了学生,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体,老师只起个适时点拨的作用,也就是说课堂上老师讲得越来越少,学生却说的越来越多,这样一来,课堂气氛肯定会十分活跃,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们肯定想学、愿学。

  三、减轻了教师在备课上的压力。

  在使用导学案之前,老师要一课一课地把教案详详细细地写在教案本上,费工又费时,往往写教案时形式,对教学的作用不大。现在导学案的产生,减轻了老师在备课上的压力,只要老师吃透教材在导学案上圈圈点点,认真备课就可以了。

  我的困惑如下:

  一、有部分后进生缺少自主学*的*惯,遇到稍有难度的题,不讨论、不查阅资料,也不请教老师和同学,也就是说使用导学案后学*成绩好的学生越来越棒,可成绩差的是越来越差,形成了两级分化。

  二、由于个别学生回答问题不积极,导致教学任务不能完成,一个课时的任务往往需要两个课时才能完成。

  三、课堂展示时,容易的题目争着回答,难的题目都不讲。以上是我使用导学案的浅显看法。

  导学案心得体会 6

  这学期,我们学校紧跟课改步伐,实行了学案导学,我虽然是一名五年级教师,实施学案教学有一定难度,但我也尽力在向课改的方向靠拢,尽力尝试着用学案进行导学。现在就我对学案教学的认识谈谈自己的几点认识和体会:

  一、学案导学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

  学案教学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一改过去老师单纯的讲,学生被动的听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主导作用和主体作用和谐统一,发挥最大效益。

  二、学案导学有利于加强教师之间的合作意识、提高业务水*

  学案教学要求在制定学案之前由各学科备课组长组织组内教师集思广益,在全面把握教材标准和考纲要求的基础上,根据每个人的教学经验,精心制定教学案,把授课的重点、难点、教学思路都集中体现在教学案上,使教学案能集众家之长。同时,这也要求教师们要致力于钻研教材、了解学情,更要致力于提高自己的业务水*。

  三、学案导学有利于调动学生学*积极性,提高学生自主学*的能力

  “学案导学”的教学将课堂教学中心由“教”转到“学”上来。学生真正成为学*的主体,他们在课堂上通过讨论、小结得到教师的肯定和赞扬,从而激发了他们学*的动机,调动了他们的学*积极性。

  同时学生也学会了交流,提高了学生之间合作能力。

  四、学案中应包含的内容

  就我而言,我认为学案里应该有学生自己的思考;(培养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应该有教师的引领;(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应该有教师的板块式问题;(引领学生从知识的此岸走向知识的彼岸)应该有学生产生对知识的形成过程;(学生获得知识的一个形成过程)有学生自己提出有思考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因为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我们要培养学生这样的能力)最后还要有有价值的练*题。(检查学生学*是否达标)

  五、重视师生课后反思

  学生要学会做学后记,就是学生要把对课堂学*的经历,体验进行总结,包括本节课所获得的收获,学到哪些知识、技能,解决了哪些问题,还要哪些问题有待解决,学*方法上有何收获,哪些方面需进一步改进等。同时老师也要写下教学反思日记,就是要把自己完成每一次教学活动后,对实施教学活动的自我感觉记录下来,反思应包括对本节课教学目标,实现程度,教学效果的好坏进行自我评价和原因分析,在教学过程中,哪些问题的讨论还不够深入,有待下一节课或课后继续进行探讨和研究,特别要关注学生个体差异表现,以便通过沟通交流,提出个别指导方案与补效措施,并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的质量。

  六、做好学案反馈,了解学生学情

  1.下课时收齐学案,看学生是否用红笔把错误标记,改正。

  2.查找学生共性问题并及时收集整理,为下节课学案设计做好铺垫。

  七、对学案教学的困惑

  1、实施学案教学来,常常出现学*目标不能按时完成造成拖拉现象。

  2、学案教学中如何才能更好的体现学生的差异性和个性化学*方法

  3、探究问题时,收放有时会失控。怎么才能组织学生进行高效小组交流? 学案教学任重而道远,还需要我们努力探索,不断实践,在探索与实践中不断寻求改进和完善。

  导学案心得体会 7

  现代教育理念昭示着我们,高效课堂是和谐教育的具体表现形式,是高效课堂生成的基础。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是我们小学数学教师一直关注并执著追求的目标。实现课堂高效性的方法和手段是多种多样的,但很多时候也是困难的,针对个人教学实践,我从导学案的角度对小学数学课堂的高效性进行了思考。

  在创设“高效课堂”的口号下,教师们都采取课前布置预*学案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但是,在教学实践中,使用“导学案”的课堂常出现课堂效率更低的现象,一定程度上影响到高效课堂的实施。

  一、目前导学案的使用存在几点问题1.重视了导学案,忽略了自主探究

  常见的数学预*学案由以下内容组成:预*题、探究题、巩固题、拓展题、检测题。当然,每个教师都有属于自己的不同版本的预*学案,但呈现的都是一片试题的“泥潭”,学生拿到学案导学往往不是首先去认真看书,而是浅尝辄止,急于做题,在概念原理都不甚理解的情况下对照例题等直接解题。

  2.乏味的数学课堂

  因为年龄特点,小学生学*数学的自觉性还没有达到一定的高度,往往只是为了完成作业任务而学*。实施导学案教学,更多的使得学生与学生之间有了更多的交流、表达各自的意见,但同时,这样的课堂变成了师生核对答案的讲堂,因为学生需要的是完成导学案,需要的是正确答案,至于为什么是这个答案很少有学生关心,这样学生失去了知识的一个形成过程,减少了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而数学课堂一旦失去头脑的思考,必然变得乏味。3.师生精神失去了家园

  较长时间(如一个学期或一个学年)内,使用同一种形式的导学案,学生的兴趣和潜能会受到挫伤和压抑。长此以往,师生的激情消磨殆尽,课堂气氛再度沉闷,持着对“导学案”的怀疑,教学方式很有可能重回原点。

  二、实施导学案教学的几点建议

  1.导学案的设计要多体现主观性

  课标是教学的依据,预*应该按课标要求去掌握概念、理解例题、会模仿例题完成课本练*题。应使应试式的学案回归生态化的学案,使试题式的学案回归问题式的学案。更多的时候,主观一点的问题,更容易让人发挥大脑的思考,尤其在小学生“减负”永远完成不了的情况下,问题式的学案可以使他们在学*的过程中使身心得到放松。

  2.传递知识与培养能力并重

  在“导学案”教学方式中,导学案设计的最高境界就是不但通过导学案直接传递有形的知识,而且还要把尽可能多的能力培养调整在有形知识之上,传递给学生。导学案除了为学生疏导知识、辅导探究外,还应该具有指导学法的作用,这也是学案导学的预期优势。体现在指导学生在关键和重点处有所突破,在学案中往往以“建议”“注意”“提示”等加以提醒。课堂上,根据学生课前准备情况,着重解决学*中遇到的问题,并借助问题的变化和深入供学生进一步思考、探究、交流,引导学生合理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总结学*中的经验,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不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等合作的良好学风。

  3.导学案与课堂教学有效结合

  虽然学生的预*是一个自主化的过程,但由于思维受到导学案以及书本的禁锢,会使他们产生共同的视角和基本知识的把握。所以,学生预*中产生的新奇的想法或问题,都可以预料。因此,教师们可以利用课前的几分钟时间了解学生导学案完成的“成果”,做到“心里有谱”。课堂上面对学生的“超前”生成,最好利用学生的发言,“相机行事”,智慧引申,使教学过程成为多向交流互动、充满活力的过程。

  (1)教学流程与学案导学相顺应

  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学流程与学案相顺应,不仅能极大地推动学生的预*,而且能点燃学生自主探究的热情。反之,学生通过学案获得的成就感将消减。

  (2)教学流程因学案导学而调整

  学生之间是有差异的,预*后差异更大,因此,教师要“以学定教”,把握好教学的起点、内容、要求和节奏。对于预*之后就能掌握的,可以少讲甚至忽略,而对于一点就通的可以以点拨为主的指导,把最多的时间用在有一定难度的知识面上。

  三、“导学案”使用中师生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对学生使用“导学案”的要求:

  1、根据导学案内容认真进行课前预*。

  2、课堂上注意做学*方法和规律的笔记。

  3、每隔一段时间,将“导学案”进行归类整理,装订成册。

  对教师使用“学案”的要求:

  1、上课前一天,下发本节课的“导学案”,认真指导学生

  使用“导学案”,在上课前必须抽批部分导学案(小班额最好全批),以了解学情再次进行课前备课。

  2、用“导学案”进行课堂教学时,要努力做到:新知识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课本让学生阅读;重点和疑点放手让学生讨论;提出问题放手让学生思考解答;结论或规律放手让学生概括;知识结构体系放手让学生构建。

  3、用“导学案”进行课堂教学时,要拓展学生思维

  4、用“导学案”进行课堂教学要突出一个“导”字,强化一个“研”字。学生不是玩偶,让做什么就只做什么,没有主动性;学生也不是容器,让装什么就装什么,没有思维。学生,尤其是小学生,他们是天生的学*者,有能力也必须学会自己预*属于他们的书本。学生预*的成效决定了课堂教学的效率,而学案导学能够达到辅导学生自学的效果,培养学生自我学*自我提高的能力,并把学*知识的过程转化成一种学*知识的能力。

  学案导学是教学大纲的指南针,以导学案为纲,可以达到对学情的及时诊断和有效指导,师生互动,智慧共生,这样的课堂,才是我们追求的高效课堂。

  导学案心得体会 8

  20xx年9月底,我校响应我区的号召,轰轰烈烈的课改正式拉开序幕,我校开始实施导学案教学。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只注重在教前下工夫,寒暑假就开始钻研教材,认真备课,写好教案,研究教法,并精心地设计练*,认为这对于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是极为有利的。然而,随着课改的深入,我逐渐认识到,一名数学教师如果只满足于获得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永远只能停留在新手型水准上;反之,则能迅速专业化成熟。而把经验上升为理论,并指导自己的'教学,“导学反思”不容忽视。俗话说:“经验+反思=成长”, 它表明了一个教师在发展过程中所经历的成长历程。教师进行“导学反思”是现今课堂教学不断创新和有效教学的趋势。“导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和再学*活动,通过使用导学案并反思及时地发现并研究自己教学对象的实际状况,发现自己在教学实践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从成功中获得满足,从失败中寻找根源及解决的途径,从而更好地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不断地丰富和完善自我。

  有人说,上课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一节课上完后,总会留下一些值得深思的问题。我上完课经常随时记下自己的感受,对这节课的整体印象,自己最得意的地方,不利的方面,并找出原因,提出改进的方法。有时还要记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反应,学生听课的质量,回答问题的情况,课堂作业的反馈情况等等。记载成功之笔。任何一堂课都有精彩之处,也许是课堂上教师的引导巧妙、应变灵活;也许是教师的教学方法创新、教学理念先进等,凡是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兴趣的做法,都可以详细地记录下来,有利于今后教学中继续保持,并且在此基础上进行不断的改进、完善、推陈出新。牢记失败之处。 “失败乃成功之母”。不管一堂课有多么的成功,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即教学中的“败笔”。为此,“导学反思”更多的应该是随时记下课堂上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冷静地思考,对它们进行回顾、梳理,并作出深刻的反思,同时剖析这些疏漏、失误的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方法,使之成为以后再教时的经验教训,变这次的失败之处为下次的成功之笔。

  实施“导学案”教学后,课堂发生了惊人的变化:课堂上老师讲得少了,学生讲得多了;学生的思维活了,问的问题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多了,学生的视野开阔了。短短一个月的试验,让我切实体会了:“给学生一个机会,学生还老师一个惊喜”这句话的含义。

  一、优点:

  1、“导学案”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的组织者。

  教师是学生学*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是新条件下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导学案”的使用,使教师的教学观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每位教师充分利用“导学案”的特点重视学生良好的*惯的培养,鼓励学生主动学*、坚持学*、独立完成作业,遇到难题,寻根究底,课堂上小组内相互讨论,既促进了学生的学*兴趣,又融洽了同学之间的关系。同时,教师更多的是授予学*方法,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归纳方法,教师成为了学生学*活动的引导者。 课堂上,不再是教师提问题学生回答,而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学*情况提出问题,教师和同学共同回答,或共同讨论问题的解决方法,教师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来,既让学生学到了知识,又拉*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

  2、教学中能“用活”教材。

  “导学案”的使用,使得教师不再是照本宣科的讲教材,而是根据教材提供的知识,从生活实际取材,提出问题,不但让学生学会了解决问题,更能了解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反作用于生活,更让学生知道他们所学*的数学知识不仅是为了继续深造,对今后的工作、生活也是有用的。

  3、教学中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创造性。

  “导学案”的使用,给了学生充分发挥的余地,“给他们一个舞台,我们将收获更多的精彩”!真正让学生成为学*的主人、课堂的主宰。

  4、学生的学*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

  “导学案”的使用,使学生不再是单纯的接受知识,而是成为课堂的主体,由接受式学*转变成了自主学*、合作学*。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

  二、困惑

  1、在科学“导学案”的实施过程中,的确让学生自主学*,给了不同层次的学生很多发展空间,但对于学*困难的学生来说,这无疑“雪上加霜”,即使是老师细致的讲解都未必使他们知道知识的来龙去脉,更不用说自主学*了,展示交流更是谈不上,这使得整个班级学*两极分化严重。怎样才能两头兼顾:即发展了好学生,又使后进生有所进步,一直以来还没有找到比较好的方法。

  2、教师都采用了小组合作交流,共同学*的方式,但在此过程中,很多的学困生在交流中只有听的份,因为很多知识他们不懂,又不愿意让别人知道或不想让别人听见自己错误的想法,于是只听别人说,自己不发表任何言论,学*上很是被动,久而久之,学*越来越落后;而对于那些调皮的学生来说,讨论简直是一种轻松,以此有正当理由说话的机会,说话不少却什么也没有学到,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分化日趋严重,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使课改教师十分头疼,还有待于探索和研究。

  三、今后的措施

  1、现在我们组才刚刚实施导学案教学,而导学案的教学模式不是一成不变的,一切都在不断地摸索当中,需要我们不断的修改。以后要多多学*,通过网络、学校提供的外出学*的机会等方式不断充电,使自身的专业素养不断加强。

  2、多学*研究《数学课程标准》,掌握课标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对教学内容的建议。

  3、加强学生的学业评价,制定科学有效的学业评价。

  教学贵在反思,反思贵在坚持。俗话说:“千金难买回头看”,“导学反思”是教师成长的捷径,教师应该经常记录教学过程中的灵光闪现,课堂上的尴尬败笔或者是某一片段的精彩纷呈、学生的奇思妙想,进而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成功与失败,有话则长,无话就短,以反思促教学并持之以恒,必有“集腋成裘、聚沙成塔”之收获,就让我们在教学中收获,在反思中成长吧!推动教改工作继续向前发展!

  导学案心得体会 9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为了落实构建高效课堂的教学理念,提高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使学生成为自主学*的主人,我校实施“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经过了*一个学期的实践,对导学案的编写,我有以**会。

  一、利用导学案进行教学的积极意义

  1、有助于构建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学案导学”教学模式,要求以学生的自主学*为主体,教师进行适当的指导,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所以,有利于构建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真正提高学生的学*兴趣和积极性。

  2、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怎样让“四十分钟”的课堂更有效,更充实;怎样让我们的课堂教学过程更优化,减少无效或低效活动,这是我们的最终目标,导学案的.使用是为了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

  3、有助于发挥集体教研的力量。通过本组内各位教师的出谋划策,不断创新,不断修改,我们群策群力,共同设计出了版面精美,环节清晰,重点突出的导学案。

  二、有待商榷和改进的地方

  1、在导学的过程中,学*方法和学*策略的指导显得有些流于形式,学法指导太空,应该把学法指导渗透到各个环节当中去。

  2、由于时间的关系,有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就忽视了导学步骤,为了增大课堂容量,就忽视了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

  3、导学案不能做统一标准要求,各个学科都有自己的特点。我认为数学学科的导学案的设计更应该突出人文特色,让课堂教学内容更丰富,更有魅力。

  4、应该努力做好课堂反馈,让每一堂课遗留下来的问题及时解决,做好巩固与衔接。

  总之,我认为导学案的使用规范了课堂教学过程,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有利于因材施教,对于自主学*能力差的学生有一定的帮助,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成绩。但每一个新事物的出现,总要经历不断的更新与完善,我想在今后的不断摸索与创新的过程中,我们一定会设计出更科学、更实用的导学案,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导学案心得体会 10

  在实施新课改的今天,要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课堂教学是关键。而“学案导学’便是一种提高教学效率的手段。它的目的是变传统的封闭型、单向性的教学为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教学。它的特点是:学案与导学密切结合,学案指导导学,导学依据学案,重点在“导”,变传统的讲授式“要我学”为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式“我要学”。所以要想把整堂课“导”好“导”活,让学生真正学到知识提高能力,一是:要求学案的编写要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把学生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二是:教师要会“导”。要把握导学的时机,采取有效的手段,真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一、 学案的设计

  教师对学案的设计,是“学案导学”的关键。学案的设计依据循序渐进的原则,有步骤,有层次地从知识技能到理论及运用逐步加深。不同层次的学生可根据不同层次目标指导进行自主学*。

  (1)、知识要点:包括学*目的,学*重难点等。通过不长的篇幅,让学生知道要学什么,以及在自学时,哪些是重点,哪些是难点,学了这节内容后,可以让自己学到哪些新的知识等。

  (2)、自学过程:包括复*引入,新课和例题讲解等。根据每节的教学内容和要求,设计不同的引入,引入可以和课本相同,也可以选自课外,但关键是简单易懂,生活化。在对公理、概念和定理内涵的处理上,将这些要素分点列出,后面预留空格,作为学生自学笔记。学生以此指导自学,在理解的基础上,将教材相关内容加工浓缩、整理,从而达到巩固掌握知识的效果。

  (3)、运用能力训练:训练内容以本节内容为中心,适当联系其他章节相关内容,运用能力训练应体现难度层次的递进,学生自学时按照自己能力水*,不同程度地完成训练。

  (4)、小结与反馈:从创造力开发的角度看,提出新问题比解决旧问题更具有深远意义。在“学案”的最后预留一部分空间,作为学生自学中探究、反馈、讨论的记录。学生可以把自己发现或设想的新问题记录在“学案”上面,在课前或课堂上提出,供师生在教学中交流、讨论。

  二、教师的“导”

  “导”即开导,启迪之意,是启发式教学的精髓。一个“导”字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心理学原理告诉我们,人在认知过程中,适当的问题,能激发学*动机。如果学生在学*的过程中,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不仅能使学生在不断的体验成功,维持持久的学*动力,而且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也能缩短获取知识的时间,提高学*效率,从而培养探索问题的能力。

  1、 把握诱导的时机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是教育家孔子的论述。它恰如其分的点明了学生需要启发的最佳时机。即是说当学生讨论热烈,对问题似懂非懂,想说却又说不清楚,正是渴望启发和点拨,将起到最佳的学*效果。

  2、 导学方式的灵活性

  导学具有灵活性和多样性,长时间单一的引导方式会使学生丧失学*的兴趣。“居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就是这个道理。导学与学案是密不可分的,好的学案是教师有一堂好的导学课的先决条件 ,但教师决不能仅仅局限于已设计好的学案,因为再好的学案也不能把课堂上所有的情景都设计到。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依据课堂上的不同情形迅速且不断的搜集学生的学*信息,进行多元化备课,对学案进行添加、修改使其进一步完善,而不能受其固定思维框架的束缚。灵活多样的导学方式,可以给学案注入活化剂,从而极大的提高学*效率。

  总之,“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为学生营造了浓厚的主动学*的氛围,创设了更多的自主学*的机会和自主探索的主体活动,给学生提供了充足的思维时空。因此它是一种很有发展前景的教学手段。


导学案的心得体会(精选十篇)(扩展3)

——导学案教学心得体会汇总十篇

  导学案教学心得体会 1

  随着我校《小学语文教学中“导学案”的设计与实施》课题的开展,“导学案”在我校教学中已经开始实施。“导学案”是由教师根据课标要求、教材设置和学生学*情况设计,其中 “导”指的是引导、指导,是教师辅助和引导学生在课前进行预*和课堂上自主学*的方式、方法,涵盖导学、导思、导练的功能;“学”是学生借助导学案,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课前预*,课堂内自主学*,合作学*,逐步达到让学生自主学*和主动探究的目的。我们认为“导学案”就是教师从事课堂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从而掌握知识技能,获得情感体验,人生经验、形成价值态度的一种学*方案。

  “导学案”更多地关注了学生学*的全过程,关注学生学*的有效性,关注教师教学的针对性,关注课堂师生共同成长的互动性。彰显了“学生是学*的主人,要把课堂还给学生”的教学理念。我在“导学案”的教学实践中,对 “导学案”有了一点粗浅的思考。

  一、“导学案”设计的特点

  “导学案”从教材的知识结构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独立看书、自学、思考、探究,使学生课前就对教材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及时地发现问题,完成第一次的课前预*;然后在课堂上提出问题,通过小组学*的形式,讨论交流、合作探究,并在教师的适时点拨下,完成第二次的课堂学*。这种设计,为学生自主学*、合作学*、探究学*提供了条件和明确的学*任务,使每个学生的学*时间有了保证,思考深度得到了加强。

  二、“导学案”实施中的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案”调整不及时

  通过收集调查我们发现已经成功实施“导学案”的学校都是在上课前一天,把“学案”下发给学生进行研究,对于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来说不会妥善保存“学案”,于是我们把全期“学案”装订成册发给学生,因此在实施中我们无法根据学生的学情发展和学*中存在的问题,再次对“导学案”进行调整。

  2、课前预*无法落实

  “导学案”的.学*流程分为四个内容:独立尝试、交流探秘、巩固提升、回顾反思。独立尝试即课前预*,有的学生拿到学案往往不是按要求去认真看书,而是浅尝辄止,急于做题,在概念原理都不甚理解的情况下对照例题等直接解题。有的家长看到孩子不理解题意非常着急,没有给孩子时间思考就给孩子讲题,还要求孩子完成整节课的学案,导致学生对课堂失去兴趣。

  3、课堂失去应有的魅力

  “导学案”使得学生与学生之间有了更多的交流、表达各自的意见,但同时,这样的课堂变成了师生核对答案的讲堂,学生失去了知识的一个形成过程,减少了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

  三、“导学案”实施的有效策略

  1、对学生使用“学案”的要求

  ⑴、在上课前一天,要求学生根据学案内容认真阅读教材内容,提醒学生要重点掌握的问题,激发学生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信心。

  ⑵、强化学法指导,通过文本分析,根据学生的认知水*,知识背景,预测可能出现的难点。使学生知道采用什么样的学*策略才能省时省力效果好。碰到学*过程中不懂的知识点、难以解决的问题要做好标记,第二天与同学交流或在课堂上向老师质疑。

  2、对教师使用“学案”的要求

  ⑴、教学流程因学案导学而调整

  学生之间是有差异的,预*后差异更大,因此,教师要“以学定教”,把握好教学的起点、内容、要求和节奏。对于预*之后就能掌握的,可以少讲甚至忽略,而对于一点就通的可以以点拨为主的指导,把最多的时间用在有一定难度的知识面上。

  ⑵、用“导学案”进行课堂教学时,要引导学生通过展开充分的思维活动来获取知识,显现学生思维过程中的困难、障碍、疑问和错误,寻找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及时地给予鼓励,充分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让学生的思维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⑶、用“导学案”进行课堂教学要做到“四精四必”,即:精选、精讲、精练、精批。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评必补。教师要根据教材精选学*材料,精选导学策略,精收反馈信息。优选教学方案,优化教学手段,在抓住“重点”、凸显“难点”、破解“疑点”上下工夫。

  教而有法,但无定法;学而有法,贵在得法。总之,在“导学案”实施中,教师要有较高的课堂驾驭能力,要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在学*活动中以学生为中心,以学案为载体,以提升学生学*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各种良好学**惯为最终目标。

  在教学实践中,除了抓好导学案,我还采取了以下几点作法:

  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1、走进教材,让学生直接体验作品的人文精神。

  语文课程含有丰富的情感和人文内涵。对人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对学生心灵的震撼是极其深远的。所以要把学生带进教材,让学生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直接体验作品的人文性、工具性。

  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用欣赏的目光看待每篇课文。教师应重视用文学性的语言把学生带进教材,让学生在听、说、读中体会语言文字的美。如:教学第十二单元时,由于课文涉及艺术,是学生难以体会的,所以我运用多媒体播放相关的图片,如《小马过河》、《特殊的考试》等,让体会图片表达的不同情感,由于有着亲身的情感体验,学生对课本的艺术描写更深刻,透彻,学生的人文精神得到了很好的培养。在教学中通过多种形式的表情朗读,展现课文描写的形象,抓住课文中有一定内涵的词句进行体会,落实语言文字的综合训练。

  2、走出教材,让学生扩展阅读,多实践,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

  从课内来说,每一节语文课留出3至5分钟给学生扩展阅读和本次课文相关的材料,让学生有新的感受和新的体验,语文素养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一定的提升。

  从课外来说,必须加强课外阅读和实践。语文教育是母语教育,有取之不尽的教育资源,有得天独厚的语文环境。班委选举;课前一分钟演讲;评论班级生活;开主题队会;读书、看报、听广播;参加文艺、体育、科技竞赛??都会使学生在“语文化”的生活中,体验到语文学*的乐趣,这都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好方法。

  3、注重学生的阅读背诵

  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读背无疑是积累语文素养的好方法。现代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记忆力是一切智力的基础。 朱熹曾经说过: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这“三到”是多种分析器官同时参加活动的协同作用。心理学家早有实验结论:多种分析器官协同作用的效果最好。因此读背是自悟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反复诵读才能真正体会课文的意味、情趣和文气。

  4、注重学生自悟探究 当前的语文教学,不管是老牌的“教师讲,学生听”,还是翻新的“教师问,学生答”,或是改革的“教师拨,学生转”,其总体还是以教师为中心,“喧宾夺主”的情况还是显而易见。

  其实,语文教学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去感受体验,强调的是学生的自悟探究。苏霍姆林斯基说:“我深信,只有能够去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自悟”便是学生形成自我教育的途径。在“读”的基础上,“悟”出精髓。因“文”悟“道”,因“道”学“文”。当然,学生的自悟探究,绝不能采取放羊式的自我领悟,必须在老师的引导、师生的讨论下进行。自悟探究中要有思维培养,自悟探究中要有语言训练,自悟探究中要有创新的火花。我们许多老师在新老教材的语文教学中,曾经尝试运用过“小组互动探究四步法”,也就是:1.读——读喜爱的语段;2.说——说探究的内容;3.问——问不懂的问题;4.帮——帮助解决疑难。例如:学*《小马过河》时,就是主要采用小组合作学*的方式通过读一读、说一说、问一问、帮一帮的过程,以多元的对话为模式,师生之间的*等交流,同学之间的合作探究,这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形式,使整个课堂弥漫着一股亲切、活泼的气氛。课堂上或争先发言、或点评、或小组讨论。教师在课堂上架设起一座文本与学生对话的桥梁,使学生学会了真正地学。

  从现在实施课改的课堂教学实际来看,学生的学*方式由过去那种被动接受式转变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方式,这种学*方式,不仅使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知和领悟得到了落实,还让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学生学*的主动意识、进取精神以及合作精神都得到了充分的激发和增强。但我们在提倡尊重和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同时,我们并不能完全抹杀老师“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能。

  总之,在新的课程、新的学*方式、新的教学氛围下,需要老师引领学生开辟出一片语文学*生活的新天地,在这片天地里,教师和学生将共同成长,不断进步。

  导学案教学心得体会 2

  本学期以来,学校在课堂教学模式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进行导学案的教学。我认为这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革命,尤其是在我们语文教学工作中,它的效果很明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学生自主学*为主,充分体现了对学生主体的尊重。

  传统语文课堂中,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者,学生好似知识的容器,被动的接受教师的知识灌输,扼杀了学生语文学*的个性。导学案的使用改变了这种现状,教师成了知识学*的引领者和组织者,好比战场上的统帅;学生成了课堂学*的主人,成了学*的主体。这样就会挖掘学生内在对知识的渴求,让他们由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学*知识进行转变,充分体现了对学生主体的尊重。

  二、改变和提升了传统课堂中提问的随意性和琐碎性,提高了课堂的学*效率。

  导学案中每一个问题,每一个环节,都有教师依据学生学*的实际和教材的实际进行有针对性的设置。虽然不同的`课题、课型有不尽相同的设置,但经过教师的层次性和系统性处理,会形成一个严密完整的整体和训练体系。或解读理解文本,或品味感受语言之美,或知识迁移、拓展视野,或紧扣双基、夯实基础。学生在导学案的引领和教师的指挥下一步步走向深入,既较好地掌握了知识,又提高了学*的效率。何乐而不为呢?

  三、导学案对教师的业务、集体备课中的协作意识提出了更高要求。

  如何让导学案更好的发挥它的作用,提高针对性?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当中仔细的研究教材,深入的琢磨学生,合理的设置问题的层次。那必然对教师业务素养提出更高的要求,涉及教育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变革。这必然需要我们不断的学*,提高我们自身的各方面的素质,同时多和同头教师交流、有效协作,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适应形势的要求。

  最后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千万不要让导学案固化了我们的课堂和学生的思维,成为新的课堂教学束缚,实际中应注意灵活运用。

  以上是我在导学案使用中的一些粗浅感受,和大家共勉。

  导学案教学心得体会 3

  导学案教学的探索与实践,对于一线教师而言,既是一场思想上的革命,又是一次教学方式上的革命。

  一、导学案教学实践初见成效

  目前,在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与帮助下,我们的探索与实践已经有了一点儿眉目:

  1、导学案的基本框架已确立。我们编写的导学案一般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由学*目标、学*重点、学*难点、学法指导这四方面的内容构成,第二、三、四部分依次是“课前预*”、“合作研讨”和“达标检测”。课前预*主要包括写作背景、作者介绍、文体知识、字词积累、朗读训练、初步感知等方面内容。主要是让学生积累基础知识,尽可能熟悉课文,为课堂上的合作研讨奠定良好基础。“合作研讨”部分主要围绕学*重点和学*难点设计问题,目的是帮助学生掌握学*重点,突破学*难点。课前预*部分和合作研讨部分在设计上存在明显的梯度。“达标检测”部分力求能够检测学生的学*效果,力求让学生能够在5分钟内完成。现在,老师们已经能够较为熟练地编写导学案,并逐渐显示出个人特色。

  2、导学案备课的基本流程已确立。导学案备课的基本流程即:提前备课、集体研讨、轮流主备、共同审核、师生共用。备课组内同课头教师提前备课,讨论确定新课的学*目标、学*重点、学*难点、大体思路、主要问题等方面的内容,然后其中一人负责编写导学案。最初,我们采取的是分单元轮流主备的方式。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在某段时间内,主备教师工作量过重,始终处于紧张的工作状态,不利于日常工作的运行。经商量后,我们采取分课轮流主备的方式,一方面减轻了教师的压力,另一方面,使备课组内每一位教师都能熟悉每一单元每一课的内容,并能关注到课文之间的前后联系。主备教师拟定导学案后,其他教师逐字逐句审核,认定无问题后方交付印刷,以备师生共同使用。

  3、导学案教学的基本模式已确立。导学案教学的基本模式如下:导入新课——预*展示——师生评价——合作研讨——交流展示——达标检测。上学期,我在中心学校上的展示课采用的就是这种模式。本学期,在这方面也有一点儿小小的变化,比如说采用“预*检测”代替预*展示,对于自读课文,一般小组只作一次展示。

  4、初步建立了一套评价方案。从课堂发言、小组展示、作业完成、课堂纪律、测试成绩等方面评价学生个体和学*小组,一周一总结。考核居于前列的学*小组将受到奖励。落后的学*小组组长要在全班作出说明:说明小组内存在的问题,整改措施和当前目标。

  5、导学案教学的优势已逐步显现。导学案教学的优势就是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不敢说的学生敢说,让敢说的学生会说。

  二、在导学案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们也发现了不少问题。值得庆幸的是,我们在摸索中也寻求到一些改善或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们遇到的问题:

  1、教学时间不够,教学内容完成不了。课堂教学总觉得有拖沓之嫌,有不完整之感。经过反思,我们认识到导学案上设计的问题过多,过于细碎,不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老师们讨论达成共识,认为应力求设计的导学案量小、简单、实用、有效。教读课文导学案一般不超过两大页,自读课文导学案一般不超过一页半。师生充分准备,尽可能使课堂环节紧凑。

  2、学生板演字太小、字太多,展示效果不佳。一般情况下,字太小、字太多,学生看不清楚,就索性不看了,导致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下降,甚至游离于课堂之外。我们的解决办法归纳起来就是“三提倡”“三标准”。“三提倡”即一提倡学生提取关键词,展示要点;二提倡学生使用多色展示;三提倡学生巧妙使用符号展示。同时,教师引导学生制订板演的标准:一是清楚;二是工整;三是正确。满分十分,每项各占三分,奖励分一分。每次板演后,按照标准评价打分。

  3、学生发言讲解声音不够洪亮,姿态不够大方。这个问题,王主任在去年调研时就提到过。为了解决问题,我们是这样训练学生的:第一阶段在课堂上反复要求,不断提示:发言声音要洪亮、注意仪态。第二阶段,引导学生从发言声音、表情、站姿、表达是否流畅等方面评价,由专人负责专项评价。我相信长期坚持下去,就会取得成效。

  4、学生只注重展示,不注意倾听。这样会导致课堂纪律松散,学*效果不佳。针对问题,我们采取了这样的策略:首先让学生明确倾听的重要性,让学生明白认真倾听是一种态度,一种*惯,是一种礼仪,更是一种能力。其次,多次提醒学生注意倾听,强化倾听意识。第三通过评价引导学生倾听同学的发言和老师的要求与点拨,比如:在整节课中倾听较好的小组将获得加分,反之则扣分,发言者重复别人的见解则减分。

  5、学生不注意修正导学案。学生之所以不注意修正导学案,可能是觉得听了同学的发言和老师的讲解已经知道正确答案了,没有必要修正。更重要的是可能懒惰,没养成修正导学案的*惯,为了帮助学生养成修正导学案的*惯,我们采用这样的做法:课堂上展示评价之后,专门留出几分钟时间让学生用红笔修正导学案;课后要求学生上交导学案,教师检查批改,发现问题,及时与学生沟通交流。未修正的同学予以批评,按要求做的学生予以表扬奖励。长期坚持持之以恒,学生就能养成修正导学案的良好*惯。

  6、优秀学生经常展示,展示的总是那几个学生。长此以往,优秀学生越来越优秀,而其他学生失去了发展的机会。针对这个问题,我们是这样做的:规定小组成员必须轮流展示,让每一个小组成员都得到锻炼,违反这一规定的小组将被扣分。

  7、学生不能很好地保存导学案,破损及丢失情况时有发生。之所以这样是因为有些学生思想上不够重视,行为上没有养成整理物品的好*惯。为此,我们要求学生单页整齐对折,用小夹子夹住,以免丢失。一单元的学*结束后,加封面用钉书机装订一单元导学案,封面可由自己手绘设计,亦可打印。为鼓励学生整理装订导学案,还进行过专门的评比。这样一学期下来,6个单元导学案整整齐齐,保存完整,延长了导学案的使用寿命,为*时复*和初三复*提供了条件。另外,本学期我们在月考中大量使用导学案中的原题,以引导学生高度重视导学案。

  三、对导学案教学实践的几点思考

  1、是否可以根据学情,循序渐进地推进导学案教学?有的班级程度较好,不需要老师讲解,学生就可做精彩的展示;但对于基础较差的班级,就很难完全按照导学案教学模式推进。

  2、是否可以在导学案教学与传统教学之间寻找一个*衡点?这里的传统教学指导学案教学之前的种种教学方式,其中亦有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益成分,是否可以将导学案教学与传统教学较好地结合起来?

  3、是否可以分阶段实施导学案教学要点?比如说,这一阶段可以出台学*小组组长工作细则,依据工作细则,专门训练小组长,给予小组长具体的方法指导。因为小组建设是导学案教学的灵魂,只有搞好小组建设,导学案教学方有可能取得成功。

  导学案教学心得体会 4

  在还没得到这套教学方案前。总都是老师在黑板上写画,而无所事事的我们则在下面各做个的,谁都没听,但有了这套教学案后就不同了。导学案里有丰富的内容,如:

  1,学*什么?

  2,怎样学*?

  3,体验学会。

  4,学*检测。

  而学*什么?里教我们学*目标,学*重点和学*难点,体验学*和学*检测则让我们亲自动手实践,并且导学案里的题目让我们学会思考,不依赖老师,考验我们的思维能力。导学案的题目有梯形的判定方法,让我们掌握同一底上两底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这一判定方法。

  学*重点告诉了掌握等腰梯形的判定方法并能运用还有*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如:两组对边分别*行,一组对边*行且相等等等。老师让我们分组学*、讨论,不懂得就请教老师或同学。这样我们就不会因为上数学无聊而睡觉了。

  总之,有了这导学案,我们学会了自主学*、自己思考,不仅仅考验了我们的耐性,而且还提高了我们的`思维能力。不像以前光听不想,总依赖老师解说。不会因为依赖而使大脑短路了。

  学*导学案教学心得体会

  我认为学*导学案教学可以得到以下几点体会:

  (一)我们可以及时地预*。可以对要学*的内容自己加以了解。

  (二) 可以得到自己新的复*方法。这是一个让自己独立思考的方法,和老师所讲的内容相结合的另一份收获。

  (三)这也是转化的思想,数学建模的思想,[纯教育系统范文大全-http://www.JSfw8.com/]会用分析寻求证明题思路,进一步培养我们的分析能力和讲解能力。

  (四)我们可以确立学*目标。例如:如何学*同一底上两底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这个判定方法,我们能够运用等腰梯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

  (五)让自己独立去完成一个题目,看自己能不能掌握,在做题目的过程中,自己独立完成,然后再翻书核对,看是否掌握了。不懂的可以在导学案上注明,让老师给我们做深一步的讲解,也可以与同学们讨论。

  (六) 面与面相结合,在全面掌握的基础上,对难点重点多下功夫。切忌不要主次不分,*均用力,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

  导学案教学心得体会 5

  导学案试教两个多月了,感觉导学案确实好,但只有运用得当,才能收到山东杜郎口那样的效应。怎样科**用导学案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首先,教师要用螺丝钉的精神,专研和吃透教材,设计好学案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犹如汽车的方向盘,指挥着教学的方向。方向对才可能教学成功,方向不对,只能是南辕北辙、事与愿违了。

  教学目标的设计,一定要落实三维目标,不能只重视知识技能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也很重要,它可以使学生的内心快速成长成熟,有好好学*、好好做人的内驱力。如果不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落实,学生的内在灵魂就会很软弱,只能靠外在教育管束去学*去成长。内驱力和外驱力的效果之别是可想而知的。

  其次,教师要用显微镜的精神,了解看清学生,选好学案的教学过程方法。过程和方法犹如汽车行驶的路径,影响着教学的速度。好的方法和过程可以使学生学*的事半功倍,单一的陈旧的过程和方法,往往事倍功半,甚至还会是对牛弹琴收效甚微。

  老师们也许都会有这样的经历:一个知识点,你认为很简单,课堂上同学们好像也都掌握了,可是下来一做题很多同学都不会,郁闷啊!我想这就是没深入分析学情的后果。老师们也许还会有这样的经历:一个重点知识,你教了“九十六”次了,可有些同学还是不会,无奈啊!细想想,不是学生笨,是自己选用的方法不对啊。所以,黑猫白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不管什么方法,一定要选用学生喜欢和能接受的方法和过程进行教学。

  另外,看清学生,还有助于我们编写自我检测题。不同学生的基础能力不同,所以我们设计自我检测题就不能一刀切。要根据学生情况设计不同难易程度的检测题,分发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去做,让每个学生都尝到成功的甜果。

  第三,教师要用愚公移山的精神,大胆改革教学,夯实小组合作探究环节。传统教育束缚着老师们的心和手,使老师们不相信学生的能力,不敢放手让学生自主合作学*。实践出真知,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教师们不要心急,不要担心,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与其放心却低效的包办代替的去教学,不如用心的耐心的去指导他们研讨。

  要夯实小组合作探究环节,我认为教师须从这几方面下功:

  1.公*的异质分组;

  2.课外下功,培养得力的小组长;

  3.小组分工明确;

  4.制定出合理的赏罚制度;

  5.创造出愉快的合作氛围和激烈的竞争环境。

  第四,教师要用蚂蚁互助精神,开展以生教生,共同进步的小组互助活动。在城市风的影响下,农村教育,差等生多,优等生少。培优补差的工作只落在教师一人身上,任凭教师有三头六臂也会忙不过来。如果发挥学生力量,开展一帮一手拉手活动,中等生优等生因为责任会更有兴趣更认真的学*,而且还会锻炼他们口语表达等方面的能力,差等生有了专人辅导进步会很快,这样每个人都会进步,教师也会轻松很多。

  总之,我认为,学*是学生自己的事,教师不能喧宾夺主。学案教学的核心就是让老师帮助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的做。

  导学案教学心得体会 6

  随着我校《小学语文教学中“导学案”的设计与实施》课题的开展,“导学案”在我校教学中已经开始实施。“导学案”是由教师根据课标要求、教材设置和学生学*情况设计,其中 “导”指的是引导、指导,是教师辅助和引导学生在课前进行预*和课堂上自主学*的方式、方法,涵盖导学、导思、导练的功能;“学”是学生借助导学案,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课前预*,课堂内自主学*,合作学*,逐步达到让学生自主学*和主动探究的目的。我们认为“导学案”就是教师从事课堂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从而掌握知识技能,获得情感体验,人生经验、形成价值态度的一种学*方案。

  “导学案”更多地关注了学生学*的全过程,关注学生学*的有效性,关注教师教学的针对性,关注课堂师生共同成长的互动性。彰显了“学生是学*的主人,要把课堂还给学生”的教学理念。我在“导学案”的教学实践中,对 “导学案”有了一点粗浅的思考。

  一、“导学案”设计的特点

  “导学案”从教材的知识结构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独立看书、自学、思考、探究,使学生课前就对教材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及时地发现问题,完成第一次的课前预*;然后在课堂上提出问题,通过小组学*的形式,讨论交流、合作探究,并在教师的适时点拨下,完成第二次的课堂学*。这种设计,为学生自主学*、合作学*、探究学*提供了条件和明确的学*任务,使每个学生的学*时间有了保证,思考深度得到了加强。

  二、“导学案”实施中的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案”调整不及时

  通过收集调查我们发现已经成功实施“导学案”的学校都是在上课前一天,把“学案”下发给学生进行研究,对于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来说不会妥善保存“学案”,于是我们把全期“学案”装订成册发给学生,因此在实施中我们无法根据学生的学情发展和学*中存在的问题,再次对“导学案”进行调整。

  2、课前预*无法落实

  “导学案”的学*流程分为四个内容:独立尝试、交流探秘、巩固提升、回顾反思。独立尝试即课前预*,有的学生拿到学案往往不是按要求去认真看书,而是浅尝辄止,急于做题,在概念原理都不甚理解的情况下对照例题等直接解题。有的家长看到孩子不理解题意非常着急,没有给孩子时间思考就给孩子讲题,还要求孩子完成整节课的学案,导致学生对课堂失去兴趣。

  3、课堂失去应有的魅力

  “导学案”使得学生与学生之间有了更多的交流、表达各自的意见,但同时,这样的课堂变成了师生核对答案的讲堂,学生失去了知识的一个形成过程,减少了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

  三、“导学案”实施的有效策略

  1、对学生使用“学案”的要求

  ⑴、在上课前一天,要求学生根据学案内容认真阅读教材内容,提醒学生要重点掌握的问题,激发学生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信心。

  ⑵、强化学法指导,通过文本分析,根据学生的认知水*,知识背景,预测可能出现的难点。使学生知道采用什么样的学*策略才能省时省力效果好。碰到学*过程中不懂的知识点、难以解决的问题要做好标记,第二天与同学交流或在课堂上向老师质疑。

  2、对教师使用“学案”的要求

  ⑴、教学流程因学案导学而调整

  学生之间是有差异的,预*后差异更大,因此,教师要“以学定教”,把握好教学的起点、内容、要求和节奏。对于预*之后就能掌握的,可以少讲甚至忽略,而对于一点就通的可以以点拨为主的指导,把最多的时间用在有一定难度的知识面上。

  ⑵、用“导学案”进行课堂教学时,要引导学生通过展开充分的思维活动来获取知识,显现学生思维过程中的困难、障碍、疑问和错误,寻找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及时地给予鼓励,充分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让学生的思维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⑶、用“导学案”进行课堂教学要做到“四精四必”,即:精选、精讲、精练、精批。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评必补。教师要根据教材精选学*材料,精选导学策略,精收反馈信息。优选教学方案,优化教学手段,在抓住“重点”、凸显“难点”、破解“疑点”上下功夫。

  教而有法,但无定法;学而有法,贵在得法。总之,在“导学案”实施中,教师要有较高的课堂驾驭能力,要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在学*活动中以学生为中心,以学案为载体,以提升学生学*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各种良好学**惯为最终目标。

  在教学实践中,除了抓好导学案,我还采取了以下几点作法:

  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1、走进教材,让学生直接体验作品的人文精神。

  语文课程含有丰富的情感和人文内涵。对人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对学生心灵的震撼是极其深远的。所以要把学生带进教材,让学生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直接体验作品的人文性、工具性。

  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用欣赏的目光看待每篇课文。教师应重视用文学性的语言把学生带进教材,让学生在听、说、读中体会语言文字的美。如:教学第十二单元时,由于课文涉及艺术,是学生难以体会的,所以我运用多媒体播放相关的图片,如《小马过河》、《特殊的考试》等,让体会图片表达的不同情感,由于有着亲身的情感体验,学生对课本的艺术描写更深刻,透彻,学生的人文精神得到了很好的培养。在教学中通过多种形式的表情朗读,展现课文描写的形象,抓住课文中有一定内涵的词句进行体会,落实语言文字的综合训练。

  2、走出教材,让学生扩展阅读,多实践,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

  从课内来说,每一节语文课留出3至5分钟给学生扩展阅读和本次课文相关的材料,让学生有新的感受和新的体验,语文素养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一定的提升。

  从课外来说,必须加强课外阅读和实践。语文教育是母语教育,有取之不尽的教育资源,有得天独厚的语文环境。班委选举;课前一分钟演讲;评论班级生活;开主题队会;读书、看报、听广播;参加文艺、体育、科技竞赛??都会使学生在“语文化”的生活中,体验到语文学*的乐趣,这都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好方法。

  3、注重学生的阅读背诵

  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读背无疑是积累语文素养的好方法。现代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记忆力是一切智力的基础。 朱熹曾经说过: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这“三到”是多种分析器官同时参加活动的协同作用。心理学家早有实验结论:多种分析器官协同作用的效果最好。因此读背是自悟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反复诵读才能真正体会课文的意味、情趣和文气。

  4、注重学生自悟探究 当前的语文教学,不管是老牌的“教师讲,学生听”,还是翻新的“教师问,学生答”,或是改革的“教师拨,学生转”,其总体还是以教师为中心,“喧宾夺主”的情况还是显而易见。

  其实,语文教学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去感受体验,强调的是学生的自悟探究。苏霍姆林斯基说:“我深信,只有能够去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自悟”便是学生形成自我教育的途径。在“读”的基础上,“悟”出精髓。因“文”悟“道”,因“道”学“文”。当然,学生的自悟探究,绝不能采取放羊式的自我领悟,必须在老师的引导、师生的讨论下进行。自悟探究中要有思维培养,自悟探究中要有语言训练,自悟探究中要有创新的火花。我们许多老师在新老教材的语文教学中,曾经尝试运用过“小组互动探究四步法”,也就是:1.读――读喜爱的语段;2.说――说探究的内容;3.问――问不懂的问题;4.帮――帮助解决疑难。例如:学*《小马过河》时,就是主要采用小组合作学*的方式通过读一读、说一说、问一问、帮一帮的过程,以多元的对话为模式,师生之间的*等交流,同学之间的合作探究,这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形式,使整个课堂弥漫着一股亲切、活泼的气氛。课堂上或争先发言、或点评、或小组讨论。教师在课堂上架设起一座文本与学生对话的桥梁,使学生学会了真正地学。

  从现在实施课改的课堂教学实际来看,学生的学*方式由过去那种被动接受式转变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方式,这种学*方式,不仅使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知和领悟得到了落实,还让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学生学*的主动意识、进取精神以及合作精神都得到了充分的激发和增强。但我们在提倡尊重和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同时,我们并不能完全抹杀老师“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能。

  总之,在新的课程、新的学*方式、新的教学氛围下,需要老师引领学生开辟出一片语文学*生活的新天地,在这片天地里,教师和学生将共同成长,不断进步。

  导学案教学心得体会 7

  我校倡导使用导学案已经有两学期了,在教学工作中我也开始使用了,新课改的浪潮使我在工作中不断摸索前进,为此我就多听听本校使用导学案班级老师的课,我感觉现在使用导学案收效甚微,下面把我使用导学案后的体会简单谈谈。

  一、课前预*比以前有很大的成效。

  学*语文的第一步就是让学生做好课前预*,原来没有使用导学案时,学生们拿着语文课本读到一到两遍,再写一写本课生字,就找不到可做的事情了,有很多学生都做了漏网之鱼,书本简单的批几个字,没有一点成效,而有了导学案同学们依照导学案的要求,能够自己去学*,把文中的一些字或词语通过各种方法(查工具书、问老师和同学等),批注到课本上或导学案上,这一点要在以前只有很少一部分能够做到,除此之外,导学案中的一些关于合作探究的*题,同学们也能在小组内合作交流汇报,学*效率大大增强了。

  二、课堂中角色的转变。

  原来没有使用导学案,老师用的是陈旧的教学方法,老师讲学生听,因为老师没给他们合作交流的机会,学生根本把自己的聪明才智发挥出来,所以一堂课下来老师是口若悬河,学生听得昏昏欲睡,整个课堂真是死水一滩。自从使用了导学案,把课堂交给了学生,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体,老师只起个适时点拨的作用,也就是说课堂上老师讲得越来越少,学生却说的越来越多,这样一来,课堂气氛肯定会十分活跃,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们肯定想学、愿学。

  三、减轻了教师在备课上的压力。

  在使用导学案之前,老师要一课一课地把教案详详细细地写在教案本上,费工又费时,往往写教案时形式,对教学的作用不大。现在导学案的产生,减轻了老师在备课上的压力,只要老师吃透教材在导学案上圈圈点点,认真备课就可以了。

  我的困惑如下:

  一、有部分后进生缺少自主学*的*惯,遇到稍有难度的题,不讨论、不查阅资料,也不请教老师和同学,也就是说使用导学案后学*成绩好的学生越来越棒,可成绩差的是越来越差,形成了两级分化。

  二、由于个别学生回答问题不积极,导致教学任务不能完成,一个课时的任务往往需要两个课时才能完成。

  三、课堂展示时,容易的题目争着回答,难的题目都不讲。以上是我使用导学案的浅显看法。

  导学案教学心得体会 8

  很多同仁都在研究如何设计和使用导学案,并且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顾名思义,所谓导学案:“导”即指导,导学案出自于教师,是教师根据教学的要求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的学案,本身就强调了教师的主导地位,这是不可争议的,“学”即通过导学案指导学生学会学*,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但是,我在与教师进行教学研讨中了解到,有的教师用导学案教学,教学效果却不明显,因此而产生困惑,笔者想谈谈自己的看法与各位同仁共勉!

  一、实施导学案教学首先要转变教育观念

  学校教学核心价值观,主要以学生为本,面向全体,全面发展,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质量观是教学思想的核心问题,布鲁诺在《教育过程》一书中指出:“我们也许可以把培养优异成绩作为教育最一般的目标;但是,应该弄清楚培养优异成绩这句话指什么意思,它在这里指的,不仅要教育成绩优秀的学生,而且也要帮助每个学生获得最好的智力发展。”学校学*就是为终生学*奠定基础,最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学会学*。导学案教学是教会学生学会学*重要途径。

  正确的教学观以提高教学的整体水*为着眼点,教学过程是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导学案的功能首先是导预*,学会预*是培养学生学会学*的前提,通过学生课前有目的的预*,带着问题走进课堂,促使学生变被动学*为主动学*;导学案还可以起到优化课堂结构的功能,真正做到做到精讲多练,向每节课要质量。

  二、实施导学案教学要转变学校教学的管理方式

  如果说实施导学案教学是在课程改革的形势下应运而生的教学方式,那么学校就应该从教学管理方式先行转变,一是加强控制性管理,组织教师认真学*,提高对导学案教学的认识,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措施及评价方法。二是加强指导性管理,对教师进行培训,开展教研活动,提高教师的业务水*。

  三、实施导学案教学要从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入手

  教学改革倡导变注入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然而始终也没得到很好地解决,大多数教师愿意把结论教给学生,总觉得自己得出的结论才是唯一正确的结论,很难改变把学生看成是接纳知识的容器这种理念,虽然到多数教师都在努力转变自己的教学方式,但是效果不是很明显。如何变注入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始终是困扰教师课堂教学的难题,如学会用学案教学,就可以使这个问题得到解决。

  谈到转变教学方式我们还是先了解一下导学案的三大功能,导学案的三大功能是:导预*,导课堂,导课后。

  一是导预*,预*是学生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可以培养自学能力,经过独立地阅读和思考后,能够发现问题、抓住问题本质,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很多孩子不会预*,特别是学*兴趣低下、学*成绩较差的的学生,更不能养成良好的预**惯,有了导学案,提前发给学生,引导他们预*,学生按照导学案学*目标和内容,进行预*,能够学有所依。

  二是导课堂,由于学生的认知水*不同,预*中存在的问题也不同,在课堂上学生依据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开始探讨交流,学生以主体的身份参与课堂学*,才能够获得实实在在的提高。反馈和答疑是课堂关键环节,学生通过课堂上分组讨论,协作探究,他们的学*成果和存在的疑难问题需要向老师和学生反馈,存在疑难问题的学生,通过老师和学生的答疑,问题最终得到就解决。

  三是导课后,为了帮助学生进行教材内容的梳理,培养学生的自主梳理与知识归纳能力,教师在导学案中要设计知识梳理或归纳环节。有的以知识框架、图表等结构形式进行梳理,有的思维导图的形式进行梳理,有的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课后反思。导学案中知识梳理环节的设计,为培养学生知识归纳、自主反思的*惯起到了引导作用。

  根据导学案的功能来看,教师用导学案教学,实际上也就该关了教师的教学方式。

  四、实施导学案教学要从学生转变学*方式入手

  新课改的首要目标是关注人的发展,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要求教师教学要面向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关心学生,了解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和情感体验;改变学生的学*方式,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

  自主学*,合作学*,探究性学*,是最科学的学*方式,实施导学案教学是培养学生自主学*,合作学*,探究性学*最佳的教学模式。上面我们谈到了导学案具有导预*,导课堂,导课后的三大功能,为实现互动式、交流式的合作学*,新课程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了参与学*,体验成功的机会,在合作学*中有明确的责任分工,促进学生之间能有效地沟通,在探究性学*中,通过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通过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活动,经历探究过程获得知识与能力,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获得情感体验。

  谈到转变学*方式还是先说一说导学案内容,导学案的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1、导学*目标,一个优秀的教师,要打造一个优秀的课堂教学模式,必须以学生为主导,并且与学生自己的学*目标和现有的知识联系起来,联系的越多,学的就越多。传统的教学模式,只是教师写教案,教学目标在教师的掌控之中,新课改提倡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教师提前把导学案发给学生,学生按照导学案学*目标和内容,进行学*,这样就会很好的将教师的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学*目标。

  2、导学*方法,人们常把课堂要求掌握的知识要点叫做教学重点,对学生而言叫做学*重点,把教学过程中,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的知识要点叫做教学难点,对学生而言叫做学*难点。教师在导学案中围绕重点和难点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在课堂上教师能够把学生自主学*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教会学生合作探究,引发学生问题意思,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是教学成功所在。

  3、导学*过程,我们都知道课堂教学过程指的是引导学生掌握课堂学*内容的过程。它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学生循序渐进地学*和运用知识的认识活动是贯彻于教学过程的主要活动。教师必须通过教学过程来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采用导学案进行课堂教学,教师可以把教学过程的设计转换为对学生学*过程的设计,学生根据导学案的学*内容在课堂上进行分组合作探究学*,形成认知互补,因能够顺利的完成学*任务,取得理想的学*效果。

  教师的教学方式转变了,建立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学生按照导学案的内容和要求进行学*,学生的学*方式也就得到了转变。

  五、实施导学案教学着眼于转变对学生学*的评价方式

  对学生的学*评价是多方面,这里我仅就导学案教学谈一谈课堂教学评价。

  1、采用导学案教学教师在课堂上能够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学*;对学生的学*指导得法、到位,能成为学生和课本之间的桥梁纽带,在教学活动中,发挥自己的才智和应有的作用,能和学生一起学*、探究、倾听、交流,能营造宽松、民主、*等的学*氛围,教态自然亲切,对学生学*的评价恰当、具体、有激励性,能够根据教材的重点、难点,精心设计问题,所提出的问题能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问题的提出,恰到好处。能启发学生思考,促进学生知识的构建,并能给学生留有充分思考的时间,同时注重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

  2、采用导学案教学对于学生的学*状况和学生的参与状态,学生参与学*活动中数量、广度和深度;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上表现;学生在学*过程中,是否全身心地投入;是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积极解决问题;是否敢于质疑,善于合作、主动探究并有实效;是否围绕某一问题彼此间能交流、讨论、倾听,提出有效建议;学生学*的体验与收获以及学*效果等教师能够随时掌握,有根据的、恰如其分的对学生作出评价。

  六、实施导学案教学要打造良好的教师团队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过“假如一个学校里有这样的教师群体,在这样集体中每个教师看来,全校的成功占第一位,而他班级的成功占第二位,至于教师个人的成功只放在第三位,那么在这样集体里才会有真正的教育工作”。马卡连柯这段话精辟的阐述了教师团队的重要性。在教学改革不断向深入发展和新课改益见卓效的今天,一所学校里不可缺少的是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名师,但更重要的还是需要一支由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名师领衔的教师团队,导学案的形成需要教师集体的智慧,通过集体备课,分工合作来完成,一个优秀的导学案必须是教师群体智慧的结晶。

  导学案教学心得体会 9

  随着我校《小学语文教学中“导学案”的设计与实施》课题的开展,“导学案”在我校教学中已经开始实施。“导学案”是由教师根据课标要求、教材设置和学生学*情况设计,其中 “导”指的是引导、指导,是教师辅助和引导学生在课前进行预*和课堂上自主学*的方式、方法,涵盖导学、导思、导练的功能;“学”是学生借助导学案,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课前预*,课堂内自主学*,合作学*,逐步达到让学生自主学*和主动探究的目的。我们认为“导学案”就是教师从事课堂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从而掌握知识技能,获得情感体验,人生经验、形成价值态度的一种学*方案。

  “导学案”更多地关注了学生学*的全过程,关注学生学*的有效性,关注教师教学的针对性,关注课堂师生共同成长的互动性。彰显了“学生是学*的主人,要把课堂还给学生”的教学理念。我在“导学案”的教学实践中,对 “导学案”有了一点粗浅的思考。

  一、“导学案”设计的特点

  “导学案”从教材的知识结构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独立看书、自学、思考、探究,使学生课前就对教材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及时地发现问题,完成第一次的课前预*;然后在课堂上提出问题,通过小组学*的形式,讨论交流、合作探究,并在教师的适时点拨下,完成第二次的课堂学*。这种设计,为学生自主学*、合作学*、探究学*提供了条件和明确的学*任务,使每个学生的学*时间有了保证,思考深度得到了加强。

  二、“导学案”实施中的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案”调整不及时

  通过收集调查我们发现已经成功实施“导学案”的学校都是在上课前一天,把“学案”下发给学生进行研究,对于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来说不会妥善保存“学案”,于是我们把全期“学案”装订成册发给学生,因此在实施中我们无法根据学生的学情发展和学*中存在的问题,再次对“导学案”进行调整。

  2、课前预*无法落实

  “导学案”的学*流程分为四个内容:独立尝试、交流探秘、巩固提升、回顾反思。独立尝试即课前预*,有的学生拿到学案往往不是按要求去认真看书,而是浅尝辄止,急于做题,在概念原理都不甚理解的情况下对照例题等直接解题。有的家长看到孩子不理解题意非常着急,没有给孩子时间思考就给孩子讲题,还要求孩子完成整节课的学案,导致学生对课堂失去兴趣。

  3、课堂失去应有的魅力

  “导学案”使得学生与学生之间有了更多的交流、表达各自的意见,但同时,这样的课堂变成了师生核对答案的讲堂,学生失去了知识的一个形成过程,减少了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

  三、“导学案”实施的有效策略

  1、对学生使用“学案”的要求

  ⑴、在上课前一天,要求学生根据学案内容认真阅读教材内容,提醒学生要重点掌握的问题,激发学生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信心。

  ⑵、强化学法指导,通过文本分析,根据学生的认知水*,知识背景,预测可能出现的难点。使学生知道采用什么样的学*策略才能省时省力效果好。碰到学*过程中不懂的知识点、难以解决的问题要做好标记,第二天与同学交流或在课堂上向老师质疑。

  2、对教师使用“学案”的要求

  ⑴、教学流程因学案导学而调整

  学生之间是有差异的,预*后差异更大,因此,教师要“以学定教”,把握好教学的起点、内容、要求和节奏。对于预*之后就能掌握的,可以少讲甚至忽略,而对于一点就通的可以以点拨为主的指导,把最多的时间用在有一定难度的知识面上。

  ⑵、用“导学案”进行课堂教学时,要引导学生通过展开充分的思维活动来获取知识,显现学生思维过程中的困难、障碍、疑问和错误,寻找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及时地给予鼓励,充分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让学生的.思维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⑶、用“导学案”进行课堂教学要做到“四精四必”,即:精选、精讲、精练、精批。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评必补。教师要根据教材精选学*材料,精选导学策略,精收反馈信息。优选教学方案,优化教学手段,在抓住“重点”、凸显“难点”、破解“疑点”上下功夫。

  教而有法,但无定法;学而有法,贵在得法。总之,在“导学案”实施中,教师要有较高的课堂驾驭能力,要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在学*活动中以学生为中心,以学案为载体,以提升学生学*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各种良好学**惯为最终目标。

  在教学实践中,除了抓好导学案,我还采取了以下几点作法:

  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1、走进教材,让学生直接体验作品的人文精神。

  语文课程含有丰富的情感和人文内涵。对人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对学生心灵的震撼是极其深远的。所以要把学生带进教材,让学生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直接体验作品的人文性、工具性。

  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用欣赏的目光看待每篇课文。教师应重视用文学性的语言把学生带进教材,让学生在听、说、读中体会语言文字的美。如:教学第十二单元时,由于课文涉及艺术,是学生难以体会的,所以我运用多媒体播放相关的图片,如《小马过河》、《特殊的考试》等,让体会图片表达的不同情感,由于有着亲身的情感体验,学生对课本的艺术描写更深刻,透彻,学生的人文精神得到了很好的培养。在教学中通过多种形式的表情朗读,展现课文描写的形象,抓住课文中有一定内涵的词句进行体会,落实语言文字的综合训练。

  2、走出教材,让学生扩展阅读,多实践,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

  从课内来说,每一节语文课留出3至5分钟给学生扩展阅读和本次课文相关的材料,让学生有新的感受和新的体验,语文素养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一定的提升。

  从课外来说,必须加强课外阅读和实践。语文教育是母语教育,有取之不尽的教育资源,有得天独厚的语文环境。班委选举;课前一分钟演讲;评论班级生活;开主题队会;读书、看报、听广播;参加文艺、体育、科技竞赛??都会使学生在“语文化”的生活中,体验到语文学*的乐趣,这都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好方法。

  3、注重学生的阅读背诵

  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读背无疑是积累语文素养的好方法。现代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记忆力是一切智力的基础。 朱熹曾经说过: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这“三到”是多种分析器官同时参加活动的协同作用。心理学家早有实验结论:多种分析器官协同作用的效果最好。因此读背是自悟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反复诵读才能真正体会课文的意味、情趣和文气。

  4、注重学生自悟探究 当前的语文教学,不管是老牌的“教师讲,学生听”,还是翻新的“教师问,学生答”,或是改革的“教师拨,学生转”,其总体还是以教师为中心,“喧宾夺主”的情况还是显而易见。

  其实,语文教学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去感受体验,强调的是学生的自悟探究。苏霍姆林斯基说:“我深信,只有能够去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自悟”便是学生形成自我教育的途径。在“读”的基础上,“悟”出精髓。因“文”悟“道”,因“道”学“文”。当然,学生的自悟探究,绝不能采取放羊式的自我领悟,必须在老师的引导、师生的讨论下进行。自悟探究中要有思维培养,自悟探究中要有语言训练,自悟探究中要有创新的火花。我们许多老师在新老教材的语文教学中,曾经尝试运用过“小组互动探究四步法”,也就是:1.读——读喜爱的语段;2.说——说探究的内容;3.问——问不懂的问题;4.帮——帮助解决疑难。例如:学*《小马过河》时,就是主要采用小组合作学*的方式通过读一读、说一说、问一问、帮一帮的过程,以多元的对话为模式,师生之间的*等交流,同学之间的合作探究,这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形式,使整个课堂弥漫着一股亲切、活泼的气氛。课堂上或争先发言、或点评、或小组讨论。教师在课堂上架设起一座文本与学生对话的桥梁,使学生学会了真正地学。

  从现在实施课改的课堂教学实际来看,学生的学*方式由过去那种被动接受式转变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方式,这种学*方式,不仅使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知和领悟得到了落实,还让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学生学*的主动意识、进取精神以及合作精神都得到了充分的激发和增强。但我们在提倡尊重和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同时,我们并不能完全抹杀老师“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能。

  总之,在新的课程、新的学*方式、新的教学氛围下,需要老师引领学生开辟出一片语文学*生活的新天地,在这片天地里,教师和学生将共同成长,不断进步。

  导学案教学心得体会 10

  在大力推进实施素质教育、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背景下,县教育局审时度势、高瞻远瞩,在全县推行了“学案教学”教学模式,构建自主互动高效课堂。这一举措如一石激起千层浪,每一位教师都在思索着、讨论着、实践着。下面我就学案教学的具体做法和粗浅的体会谈一谈,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对学案教学的认识

  1、“学案”是教师指导学生学*的方案,是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方案。学案的实质是教师用来帮助学生掌握教学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它是教师站在学生的知识水*、生活经验的角度对教学内容思考的文字表现,它不同于教案,教案是教师站在高于学生的高度,站在已知知识的高度对学生的居高临下的指导。

  2、“学案教学”是指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式,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学*为主体,以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师生共同完成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是一种能引发学生自主学*以促使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的教学模式。

  二、具体做法

  1、拿到学案后,根据学生的实际,再进行二次备课,将教学案一体化。学案是集骨干教师根据新课程标准设计和编写的,是质量较高的教学载体。但是我们在使用时还要根据自己的教学特点,班级学生情况进行再备课,大胆进行取舍和添加,使其达到最优化。

  2、就小学数学课而言,在实施教学的具体过程中将一节课分四个环节,即自主学*、合作交流、课堂小结、达标检测。学案中有根据本节知识点设计的一定量的练*题,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最后小组长检查,老师抽查。

  三、“学案教学”的体会

  1、调动了学生学*的积极性。从被动接受转到自主学*,主动建构,从知识学*型转为知识学*,能力培养综合型,从“听众”角色转变为“演员”角色。课堂上让学生开展自主互动的学*活动,关注全体学生的参与,一方面教师用适当的方式适时提出问题,创设引起学生注意的问题情境。另一方面教师运用多种课堂教学技巧,关注各个层次的学生,调动每一个学生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2、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传统的课堂教学认为,老师只要讲得懂、讲得深、讲得透,学生就听得懂、记得住。因此,一堂课老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听得筋疲力尽,但最终收效甚微。素质教育下的自主互动高效课堂要求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学*的主体。学生通过学案进行必要的学*、探究、训练、检测和拓展,真正跳出了题海。通过老师的适时点拨突破难点,掌握重点,课堂效果较好。

  3、老师的业务水*得到提高。高效的课堂要求老师有渊博的知识和良好的驾驭课堂的能力。“学案教学”的实施需要老师课前精心准备,研究学案,搜集资料,设计问题。

  总之,“学案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是构建高效课堂的有效方式,既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又能促进师生的共同成长,愿双峰教育的这朵“奇葩”会开得更加绚丽多彩!


导学案的心得体会(精选十篇)(扩展4)

——导学案教学心得体会 (菁华5篇)

  随着我县课堂教学改革的逐步推进,在经历了两年多的学*、探索、实践、改进之后,我们的课堂教学模式渐渐有了个雏形,但我们现在又遇到了一个最大的困惑———导学案的设计与使用未能达到高效目标。这个问题已引起我们高度的重视,并积极探寻解决问题的办法。那么怎样才能使导学案发挥出它的最大的效力呢?在此我谈谈个人几点的体会与想法,与大家共同交流和探讨。

  一、导学案的备写。广而精,量适中,全而不乱。

  首先,主备教师必须吃透教材,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挖掘教材的内涵和外延,导学稿上的每一句话、一道*题力求做到“弹无虚发”。

  其次,对于教学设计既要对学生的学*有指导的作用,又要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需求,既要学生在自主研究学*中积累学*经验;又要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能力;既要在小组总结交流的学**同前进,又要使学生在问题交流过程中有开拓创新的意识。保证课堂教学时间真正用于学生的有效学*,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象厨师一样进行“选料”、“配料”,既要使“菜”的味道有特色又要符合大众口味。既要使优等生“吃饱”,又不能使后进生望而却步。这样才能满足不同参差的同学的学*实际,提高他们的学*兴趣,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最后,导学稿是集体智慧的结晶,绝不是哪一个老师的功劳,而是备课组全体成员合作的结果。主备教师备好后,再由备课组全体教师共同讨论修改,最终定稿。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集体的力量才是无穷的,众人拾柴火焰高。

  二、导学案的操作。

  教师是导演,是学生解决问题过程的监督者,见证者,合作者,是学生讨论得出某种结论和规律的欣赏者。

  首先,督促引导学生认真独立预*,初步感知教材,发现问题,教师抽查一部分学生了解预*情况,以备在课堂上有的放矢,在预*环节上也提倡小组间探讨交流,以小组为单位将问题上解老师。其次是上课,避免就导学稿讲导学稿,这样学生无兴趣,课堂气氛不活跃。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好比导演,学生就是演员,要为学生创造表演的舞台,营造一个良好的学*气氛,让课堂充满活力。教师要不经意的有意操作教学程序,也可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去,及时引点迷津,监督见证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对学生讨论得出某种结论和规律用欣赏和鼓励性的语言加以评价,同时,教师必须根据教材内容,恰当使用多种教学手段,特别是多媒体教学不容忽视,做到寓教于需,寓教于乐,寓教于情,寓教于理,极大的提高学生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使学生始终处于学*亢奋的状态。

  三、导学案的批阅。有指导性、针对性、及时性。

  一般地,一节课的导学稿的批阅次数为三次。第一次为预*部分的批阅,教师应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和预*疑难给以点拨和指导性的意见,为课堂教学打基础。第二次为作业和课外拓展延伸部分的批阅,这一部分最为重要,教师必须认真仔细的批阅,了解各个层次的学生知识的掌物情况。第三次,检查学生对错题的更正情况,避免学生将问题遗留积累,造成知识的负积累而成为“差生”。不论是哪一次的批阅都必须及时,老师及时的了解学生,知道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又便于课堂操控,查漏补缺。

  但我认为还有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一、导学案要求我们对学生的学*情况要做到“日日清”“周周清”。针对每天所讲内容,及时进行反馈,这也就要求学生增强课堂上的“负担”,减轻课外学*的负担。每周还要进行“周周清”,面向全体学生,查漏补缺。但我们并没有完全做到这一点,还不能及时掌握学生的'学*动态,检查不到位,无法及时了解、反馈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学生的成绩也就无法提高。

  二、导学案的使用使差生更加明显。

  导学案的运用,针对好学生,是很好的催化剂,更能促进他们的个性发展。而对于稍差的学生,他们的各种*惯都比较差、也比较懒惰,学*没有动力,没有积极性。怎样才能更好的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能主动地去学*?是数学课的老师们的首要任务。目前我们出现的情况是“差生吃不了,优生有点吃不饱”,这样导致优生能力提不高,差生在完不成任务的情况下只得抄袭,越来越差。而且大多学生的家长本身的素质不高,对学生的监督难以保证,使得他们偷懒、钻空子,是能少则少,能不写就不写,该记忆的知识、概念、公式,都弄的是一知半解,有时提问什么都不知道,没学几天就把老师教的还给了老师。所以我们老师贫于抓学生、盯学生,还不一定得到好的成绩。因此我们只能再加强责任心、更加努力地来抓学生、盯学生以提高数学成绩。

  总之,新时代的进步,促进着教育的新形势,同时新课标的提出,代表着教育的进化,指引着数学课堂的不断更新、不断完善,作为新时代的教学同样也要求能善于利用新课标的教师,其实新课标的提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新课标”下没有优质的“新课堂”。我已深深地感受到份份导学稿不仅传授了知识更多地传递出教师与教师之间精诚合作的情谊,架起了学生与教师之间良好沟通的桥梁,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随着我县课堂教学改革的逐步推进,在经历了两年多的学*、探索、实践、改进之后,我们的课堂教学模式渐渐有了个雏形,但我们现在又遇到了一个最大的困惑———导学案的设计与使用未能达到高效目标。这个问题已引起我们高度的重视,并积极探寻解决问题的办法。那么怎样才能使导学案发挥出它的最大的效力呢?在此我谈谈个人几点的体会与想法,与大家共同交流和探讨。

  一、导学案的备写。广而精,量适中,全而不乱。

  首先,主备教师必须吃透教材,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挖掘教材的内涵和外延,导学稿上的每一句话、一道*题力求做到“弹无虚发”。

  其次,对于教学设计既要对学生的学*有指导的作用,又要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需求,既要学生在自主研究学*中积累学*经验;又要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能力;既要在小组总结交流的学**同前进,又要使学生在问题交流过程中有开拓创新的意识。保证课堂教学时间真正用于学生的有效学*,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象厨师一样进行“选料”、“配料”,既要使“菜”的味道有特色又要符合大众口味。既要使优等生“吃饱”,又不能使后进生望而却步。这样才能满足不同参差的同学的学*实际,提高他们的学*兴趣,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最后,导学稿是集体智慧的结晶,绝不是哪一个老师的功劳,而是备课组全体成员合作的结果。主备教师备好后,再由备课组全体教师共同讨论修改,最终定稿。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集体的力量才是无穷的,众人拾柴火焰高。

  二、导学案的操作。

  教师是导演,是学生解决问题过程的监督者,见证者,合作者,是学生讨论得出某种结论和规律的欣赏者。

  首先,督促引导学生认真独立预*,初步感知教材,发现问题,教师抽查一部分学生了解预*情况,以备在课堂上有的放矢,在预*环节上也提倡小组间探讨交流,以小组为单位将问题上解老师。其次是上课,避免就导学稿讲导学稿,这样学生无兴趣,课堂气氛不活跃。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好比导演,学生就是演员,要为学生创造表演的舞台,营造一个良好的学*气氛,让课堂充满活力。教师要不经意的有意操作教学程序,也可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去,及时引点迷津,监督见证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对学生讨论得出某种结论和规律用欣赏和鼓励性的语言加以评价,同时,教师必须根据教材内容,恰当使用多种教学手段,特别是多媒体教学不容忽视,做到寓教于需,寓教于乐,寓教于情,寓教于理,极大的提高学生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使学生始终处于学*亢奋的状态。

  三、导学案的'批阅。有指导性、针对性、及时性。

  一般地,一节课的导学稿的批阅次数为三次。第一次为预*部分的批阅,教师应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和预*疑难给以点拨和指导性的意见,为课堂教学打基础。第二次为作业和课外拓展延伸部分的批阅,这一部分最为重要,教师必须认真仔细的批阅,了解各个层次的学生知识的掌物情况。第三次,检查学生对错题的更正情况,避免学生将问题遗留积累,造成知识的负积累而成为“差生”。不论是哪一次的批阅都必须及时,老师及时的了解学生,知道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又便于课堂操控,查漏补缺。

  但我认为还有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一、导学案要求我们对学生的学*情况要做到“日日清”“周周清”。针对每天所讲内容,及时进行反馈,这也就要求学生增强课堂上的“负担”,减轻课外学*的负担。每周还要进行“周周清”,面向全体学生,查漏补缺。但我们并没有完全做到这一点,还不能及时掌握学生的学*动态,检查不到位,无法及时了解、反馈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学生的成绩也就无法提高。

  二、导学案的使用使差生更加明显。

  导学案的运用,针对好学生,是很好的催化剂,更能促进他们的个性发展。而对于稍差的学生,他们的各种*惯都比较差、也比较懒惰,学*没有动力,没有积极性。怎样才能更好的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能主动地去学*?是数学课的老师们的首要任务。目前我们出现的情况是“差生吃不了,优生有点吃不饱”,这样导致优生能力提不高,差生在完不成任务的情况下只得抄袭,越来越差。而且大多学生的家长本身的素质不高,对学生的监督难以保证,使得他们偷懒、钻空子,是能少则少,能不写就不写,该记忆的知识、概念、公式,都弄的是一知半解,有时提问什么都不知道,没学几天就把老师教的还给了老师。所以我们老师贫于抓学生、盯学生,还不一定得到好的成绩。因此我们只能再加强责任心、更加努力地来抓学生、盯学生以提高数学成绩。

  总之,新时代的进步,促进着教育的新形势,同时新课标的提出,代表着教育的进化,指引着数学课堂的不断更新、不断完善,作为新时代的教学同样也要求能善于利用新课标的教师,其实新课标的提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新课标”下没有优质的“新课堂”。我已深深地感受到份份导学稿不仅传授了知识更多地传递出教师与教师之间精诚合作的情谊,架起了学生与教师之间良好沟通的桥梁,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随着我县课堂教学改革的逐步推进,在经历了两年多的学*、探索、实践、改进之后,我们的课堂教学模式渐渐有了个雏形,但我们现在又遇到了一个最大的困惑———导学案的设计与使用未能达到高效目标。这个问题已引起我们高度的重视,并积极探寻解决问题的办法。那么怎样才能使导学案发挥出它的最大的效力呢?在此我谈谈个人几点的体会与想法,与大家共同交流和探讨。

  一、导学案的备写。广而精,量适中,全而不乱。

  首先,主备教师必须吃透教材,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挖掘教材的内涵和外延,导学稿上的每一句话、一道*题力求做到“弹无虚发”。

  其次,对于教学设计既要对学生的学*有指导的作用,又要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需求,既要学生在自主研究学*中积累学*经验;又要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能力;既要在小组总结交流的学**同前进,又要使学生在问题交流过程中有开拓创新的意识。保证课堂教学时间真正用于学生的有效学*,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象厨师一样进行“选料”、“配料”,既要使“菜”的味道有特色又要符合大众口味。既要使优等生“吃饱”,又不能使后进生望而却步。这样才能满足不同参差的同学的学*实际,提高他们的学*兴趣,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最后,导学稿是集体智慧的结晶,绝不是哪一个老师的功劳,而是备课组全体成员合作的结果。主备教师备好后,再由备课组全体教师共同讨论修改,最终定稿。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集体的力量才是无穷的,众人拾柴火焰高。

  二、导学案的操作。

  教师是导演,是学生解决问题过程的监督者,见证者,合作者,是学生讨论得出某种结论和规律的欣赏者。

  首先,督促引导学生认真独立预*,初步感知教材,发现问题,教师抽查一部分学生了解预*情况,以备在课堂上有的放矢,在预*环节上也提倡小组间探讨交流,以小组为单位将问题上解老师。其次是上课,避免就导学稿讲导学稿,这样学生无兴趣,课堂气氛不活跃。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好比导演,学生就是演员,要为学生创造表演的舞台,营造一个良好的学*气氛,让课堂充满活力。教师要不经意的有意操作教学程序,也可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去,及时引点迷津,监督见证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对学生讨论得出某种结论和规律用欣赏和鼓励性的语言加以评价,同时,教师必须根据教材内容,恰当使用多种教学手段,特别是多媒体教学不容忽视,做到寓教于需,寓教于乐,寓教于情,寓教于理,极大的提高学生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使学生始终处于学*亢奋的状态。

  三、导学案的批阅。有指导性、针对性、及时性。

  一般地,一节课的导学稿的批阅次数为三次。第一次为预*部分的批阅,教师应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和预*疑难给以点拨和指导性的意见,为课堂教学打基础。第二次为作业和课外拓展延伸部分的批阅,这一部分最为重要,教师必须认真仔细的批阅,了解各个层次的学生知识的掌物情况。第三次,检查学生对错题的更正情况,避免学生将问题遗留积累,造成知识的负积累而成为“差生”。不论是哪一次的批阅都必须及时,老师及时的了解学生,知道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又便于课堂操控,查漏补缺。

  但我认为还有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一、导学案要求我们对学生的学*情况要做到“日日清”“周周清”。针对每天所讲内容,及时进行反馈,这也就要求学生增强课堂上的“负担”,减轻课外学*的负担。每周还要进行“周周清”,面向全体学生,查漏补缺。但我们并没有完全做到这一点,还不能及时掌握学生的学*动态,检查不到位,无法及时了解、反馈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学生的成绩也就无法提高。

  二、导学案的使用使差生更加明显。

  导学案的运用,针对好学生,是很好的催化剂,更能促进他们的个性发展。而对于稍差的学生,他们的各种*惯都比较差、也比较懒惰,学*没有动力,没有积极性。怎样才能更好的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能主动地去学*?是数学课的老师们的首要任务。目前我们出现的情况是“差生吃不了,优生有点吃不饱”,这样导致优生能力提不高,差生在完不成任务的情况下只得抄袭,越来越差。而且大多学生的家长本身的素质不高,对学生的监督难以保证,使得他们偷懒、钻空子,是能少则少,能不写就不写,该记忆的知识、概念、公式,都弄的是一知半解,有时提问什么都不知道,没学几天就把老师教的还给了老师。所以我们老师贫于抓学生、盯学生,还不一定得到好的成绩。因此我们只能再加强责任心、更加努力地来抓学生、盯学生以提高数学成绩。

  总之,新时代的进步,促进着教育的新形势,同时新课标的提出,代表着教育的进化,指引着数学课堂的不断更新、不断完善,作为新时代的教学同样也要求能善于利用新课标的教师,其实新课标的提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新课标”下没有优质的“新课堂”。我已深深地感受到份份导学稿不仅传授了知识更多地传递出教师与教师之间精诚合作的情谊,架起了学生与教师之间良好沟通的桥梁,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很多同仁都在研究如何设计和使用导学案,并且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顾名思义,所谓导学案:“导”即指导,导学案出自于教师,是教师根据教学的要求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的学案,本身就强调了教师的主导地位,这是不可争议的,“学”即通过导学案指导学生学会学*,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但是,我在与教师进行教学研讨中了解到,有的教师用导学案教学,教学效果却不明显,因此而产生困惑,笔者想谈谈自己的看法与各位同仁共勉!

  一、实施导学案教学首先要转变教育观念

  学校教学核心价值观,主要以学生为本,面向全体,全面发展,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质量观是教学思想的核心问题,布鲁诺在《教育过程》一书中指出:“我们也许可以把培养优异成绩作为教育最一般的目标;但是,应该弄清楚培养优异成绩这句话指什么意思,它在这里指的,不仅要教育成绩优秀的学生,而且也要帮助每个学生获得最好的智力发展。”学校学*就是为终生学*奠定基础,最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学会学*。导学案教学是教会学生学会学*重要途径。

  正确的教学观以提高教学的整体水*为着眼点,教学过程是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导学案的功能首先是导预*,学会预*是培养学生学会学*的前提,通过学生课前有目的的预*,带着问题走进课堂,促使学生变被动学*为主动学*;导学案还可以起到优化课堂结构的功能,真正做到做到精讲多练,向每节课要质量。

  二、实施导学案教学要转变学校教学的管理方式

  如果说实施导学案教学是在课程改革的形势下应运而生的教学方式,那么学校就应该从教学管理方式先行转变,一是加强控制性管理,组织教师认真学*,提高对导学案教学的认识,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措施及评价方法。二是加强指导性管理,对教师进行培训,开展教研活动,提高教师的业务水*。

  三、实施导学案教学要从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入手

  教学改革倡导变注入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然而始终也没得到很好地解决,大多数教师愿意把结论教给学生,总觉得自己得出的结论才是唯一正确的结论,很难改变把学生看成是接纳知识的容器这种理念,虽然到多数教师都在努力转变自己的教学方式,但是效果不是很明显。如何变注入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始终是困扰教师课堂教学的难题,如学会用学案教学,就可以使这个问题得到解决。

  谈到转变教学方式我们还是先了解一下导学案的三大功能,导学案的三大功能是:导预*,导课堂,导课后。

  一是导预*,预*是学生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可以培养自学能力,经过独立地阅读和思考后,能够发现问题、抓住问题本质,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很多孩子不会预*,特别是学*兴趣低下、学*成绩较差的的学生,更不能养成良好的预**惯,有了导学案,提前发给学生,引导他们预*,学生按照导学案学*目标和内容,进行预*,能够学有所依。

  二是导课堂,由于学生的认知水*不同,预*中存在的问题也不同,在课堂上学生依据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开始探讨交流,学生以主体的身份参与课堂学*,才能够获得实实在在的提高。反馈和答疑是课堂关键环节,学生通过课堂上分组讨论,协作探究,他们的学*成果和存在的疑难问题需要向老师和学生反馈,存在疑难问题的学生,通过老师和学生的答疑,问题最终得到就解决。

  三是导课后,为了帮助学生进行教材内容的梳理,培养学生的自主梳理与知识归纳能力,教师在导学案中要设计知识梳理或归纳环节。有的以知识框架、图表等结构形式进行梳理,有的思维导图的形式进行梳理,有的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课后反思。导学案中知识梳理环节的设计,为培养学生知识归纳、自主反思的*惯起到了引导作用。

  根据导学案的功能来看,教师用导学案教学,实际上也就该关了教师的教学方式。

  四、实施导学案教学要从学生转变学*方式入手

  新课改的首要目标是关注人的发展,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要求教师教学要面向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关心学生,了解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和情感体验;改变学生的学*方式,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

  自主学*,合作学*,探究性学*,是最科学的学*方式,实施导学案教学是培养学生自主学*,合作学*,探究性学*最佳的教学模式。上面我们谈到了导学案具有导预*,导课堂,导课后的三大功能,为实现互动式、交流式的合作学*,新课程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了参与学*,体验成功的机会,在合作学*中有明确的责任分工,促进学生之间能有效地沟通,在探究性学*中,通过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通过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活动,经历探究过程获得知识与能力,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获得情感体验。

  谈到转变学*方式还是先说一说导学案内容,导学案的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1、导学*目标,一个优秀的教师,要打造一个优秀的课堂教学模式,必须以学生为主导,并且与学生自己的学*目标和现有的知识联系起来,联系的越多,学的就越多。传统的教学模式,只是教师写教案,教学目标在教师的掌控之中,新课改提倡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教师提前把导学案发给学生,学生按照导学案学*目标和内容,进行学*,这样就会很好的将教师的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学*目标。

  2、导学*方法,人们常把课堂要求掌握的知识要点叫做教学重点,对学生而言叫做学*重点,把教学过程中,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的知识要点叫做教学难点,对学生而言叫做学*难点。教师在导学案中围绕重点和难点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在课堂上教师能够把学生自主学*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教会学生合作探究,引发学生问题意思,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是教学成功所在。

  3、导学*过程,我们都知道课堂教学过程指的是引导学生掌握课堂学*内容的过程。它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学生循序渐进地学*和运用知识的认识活动是贯彻于教学过程的主要活动。教师必须通过教学过程来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采用导学案进行课堂教学,教师可以把教学过程的设计转换为对学生学*过程的设计,学生根据导学案的学*内容在课堂上进行分组合作探究学*,形成认知互补,因能够顺利的完成学*任务,取得理想的学*效果。

  教师的教学方式转变了,建立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学生按照导学案的内容和要求进行学*,学生的学*方式也就得到了转变。

  五、实施导学案教学着眼于转变对学生学*的评价方式

  对学生的学*评价是多方面,这里我仅就导学案教学谈一谈课堂教学评价。

  1、采用导学案教学教师在课堂上能够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学*;对学生的学*指导得法、到位,能成为学生和课本之间的桥梁纽带,在教学活动中,发挥自己的才智和应有的作用,能和学生一起学*、探究、倾听、交流,能营造宽松、民主、*等的学*氛围,教态自然亲切,对学生学*的评价恰当、具体、有激励性,能够根据教材的重点、难点,精心设计问题,所提出的问题能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问题的提出,恰到好处。能启发学生思考,促进学生知识的构建,并能给学生留有充分思考的时间,同时注重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

  2、采用导学案教学对于学生的学*状况和学生的参与状态,学生参与学*活动中数量、广度和深度;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上表现;学生在学*过程中,是否全身心地投入;是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积极解决问题;是否敢于质疑,善于合作、主动探究并有实效;是否围绕某一问题彼此间能交流、讨论、倾听,提出有效建议;学生学*的体验与收获以及学*效果等教师能够随时掌握,有根据的、恰如其分的对学生作出评价。


导学案的心得体会(精选十篇)(扩展5)

——学案使用的心得体会范本5份

  新课改对我们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3月份开始,我校开始实施导学案的教学模式。现在结合我使用导学案的过程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导学案”的使用让学*时间更为丰盈。

  使用“导学案”,学生在学*时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减少了学*活动中的很多无效环节,节约了时间,让学*时间变得更为丰盈。

  原来没有使用“导学案”,学生的学*,课前的预*,课内的汇报、交流都像一只断了线的风筝无可依靠;像一位盲人没有了手中的拐杖,变得不知所措;像在黑暗中摸索的人无从下脚,找不到出路。而有了“导学案”,同学们依照“学案”中的要求、内容展开课前预*,课内汇报、交流,学*效率大大增强,为拓展阅读争取了时间。

  二、“导学案”的产生,让老师们在备课时少了很多无效劳动,减轻了工作压力。

  实践证明,“导学案”的设计要比老师们一课一课地设计教案在劳动量上要轻松得多。教案的设计从开始写导入到教学的全过程,都要花费老师很多的精力,这样老师们在备课上常常是怨声载道,也使备课流于形式,很多老师的备课变成了只是应付领导检查的文件,而没有真正有效地用于课堂教学,况且也只是在老师的“教”上下功夫,往往忽视了学生的学*过程。

  现在“导学案”的产生,减轻了老师在备课上的压力,虽然,“导学案”的设计对教师吃透教材,了解学生的要求更为严格,但不管怎样,都比一课一课把教案详详细细写出来费工费时要少,也更为有效。这种做法是体现了“授之以渔”的教学思想啊!

  三、“导学案”的使用让“滞停”的课堂变得生趣盎然。

  原先的语文教学,虽然上课前我都让学生预*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可由于目标不明确,学生学*不得法,不知如何下手,预**起不到预期的效果,课堂上发言的同学寥寥无几,课堂气氛如一潭死水,无一点涟漪,冷冷清清,本来好心情的老师变得暴躁,学生也越来越不愿意上语文课。

  “导学案”的使用,学生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提高了学*效率。预*时,依据“学案”展开学*,有了指挥棒,知道预*哪些方面的内容;交流汇报时,也知道怎样谈,谈什么,你一言,他一语,课堂上出现了针锋相对,唇枪舌战的局面,很是热烈。

  四、“导学案”的使用给学生搭建了竞争的*台,增强了学语文的热情。

  有老师说,听语文课如同嚼蜡,干涩苦辣,让人浑身不自在,没有听数学课所拥有的一种激情。“导学案”的使用,就像数学中的例题,学生针对一个问题有了不同的想法、观点,课堂上你争我抢,你坚持这个观点, 我坚持那个想法,你不让我,我不让你,说完了这一个内容,下一个问题又等你去解决,问题解决了,课文学透了,就积累优美语言,你能背一句,他就背三句,我还能背一段,竞争的氛围创设起来,学生的课堂时间充分利用起来,你说,学*效率能不提高吗?

  以上是我结合半年多的课改实验进行的一些反思。当然,课改的道路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新的困惑和问题仍然会出现。只要我们坚定地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目标,坚持不懈地进行改革,在课改中**思想,不保守;求真务实,不花哨;面对困难,不回避;逐步完善,不停步。我坚信,我们一定会在课改的道路上看到最美丽的风景。

  以“导学案”为载体,学生自主探究为主旨的教学改革试验已经得到广泛的事实与推进。教改后,课堂发生了惊人的变化:课堂上老师讲得少了,学生讲得多了;学生的思维活了,问的问题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多了,学生的视野开阔了。一年多的试验,让我切实体会了:“给学生一个机会,学生还老师一个惊喜”这句话的含义。我对自己过去的教学思想和行为进行了反思,用新课程的理念,对曾经被视为经验的观点和做法进行了重新审视,现将在反思中得到的体会总结出来供大家参考。

  一、教学中教师角色和教学行为的转变

  1、“导学案”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的组织者。

  教师是学生学*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是新条件下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导学案”的使用,使教师的教学观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每位教师充分利用“导学案”的特点重视学生良好的*惯的培养,鼓励学生主动学*,坚持学*,独立完成作业,遇到难题,寻根究底,课堂上小组内相互讨论,既促进了学生的学*兴趣,又融洽了同学之间的关系,同时,教师更多的是授予学*方法,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归纳方法,教师应成为学生学*活动的引导者。

  2、教学中能“用活”教材。

  “导学案”的使用,使得教师不再是照本宣科的讲教材,而是根据教材提供的知识,从生活实际取材,提出问题,不但让学生学会了解决问题,更能了解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反作用于生活,更让学生知道他们所学*的数学知识不仅是为了继续深造,对今后的工作、生活也是有用的。

  3、教学中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创造性。

  “导学案”的使用,给了学生充分发挥的余地,“给他们一个舞台,我们将收获更多的精彩”!真正让学生成为学*的主人、课堂的主宰。

  二、我的困惑

  在高中学“导学案”的实施过程中,新授课和复*课的不同课型,的确让学生自主学*,给了不同层次的学生很多发展空间,但对于学*困难的学生来说,这无疑“雪上加霜”,即使是老师细致的讲解都未必使他们知道知识的来龙去脉,更不用说自主学*了,展示交流更是谈不上,这使得整个班级学*两极分化严重。怎样才能两头兼顾:即发展了好学生,又使后进生有所进步,一直以来还没有找到比较好的方法。

  另外教学中,教师都采用了小组合作交流,共同学*的方式,但在此过程中,很多的学困生在交流中只有听得份,因为很多知识他们不懂,又不愿意让别人知道或不想让别人听见自己错误的想法,于是只听别人说,自己不发表任何言论,学*上很是被动,久而久之,学*越来越落后;而对于那些调皮的学生来说,讨论简直是一种轻松,以此有正当理由说话的机会,说话不少却什么也没有学到,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分化日趋严重,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使课改教师十分头疼,还有待于探索和研究。

  三、我的感想

  凡事有利就有弊,改革的道路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放开思维,我们在摸索中学会创新,学会反思,大胆挑战,在教改工作中鼓足前进的勇气,不断创新,踏实肯干,推动教改工作继续向前发展。

  在大力推进实施素质教育、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背景下,我校审时度势、高瞻远瞩,在全校推行了"导学案教学"教学模式,构建自主互动高效课堂。全校的每一位教师都在思索着、讨论着、实践着。下面我就导学案教学的具体做法和粗浅的体会与大家共同探讨,不足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1.对导学案的认识和看法

  我认为"导学案"是教师指导学生学*的方案,是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而编制的学*方案,它是站在学生立场上编制的。因此它不同于教案,教案是教师站在如何教的立场上编制的。在导学案的编制过程中要突出以下几点:

  1.1 学*目标的制定。学*目标具有导向功能、激励功能、调控功能。目标的制定要明确,具有可检测性,使本节内容的当堂检测题能够与之相对应.

  1.2 导学案是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学*的方案,因此在导学案的编制时应该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突出一个"导"字。问题的设计和问题的形式要灵活多样。例如我在编制《18.1.勾股定理导学案》时就是先从直角三角形的知识开始预设问题层层引导学生来自主探究勾股定理,从而达到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的目的。

  1.3 对于导学案中练*题的编制我认为题量不能过大,要精选精练,设计要有阶梯性,层次性,要由浅入深。单纯数学题目的罗列,导学案就变成了课堂练*题,就失去导学的目的;题目难度值偏大,部分就会出现厌学,马虎应付的现象。

  1.4 全体老师的参与度。在学案的设计和使用前,老师的集体备课也是非常重要的,要集全体老师的智慧为一体,创造一份高质量的学案,提高课堂学*的有效性。编制导学案时,在分配课题和主编人的基础上,每一位教师应该参与其讨论、研究,并且每一份学案制定好后,由审核人审核后再印刷。

  通过学案概念等理论的学*和学案编制,我觉得学案编写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一是学*要求,即学*目标要求。这可以简单地从两个方面提出准确要求:一个是对课本知识的掌握要求,另一个是对学生学*程度、理解层次的要求;分清重点、难点、疑点等。

  二是学法的指导。学法指导也就是学*方法、活动方式的指导及疑难问题的提示等。根据教材的难易程度,以及新授或者是复*的不同课型,提出具体的可供学生参考的学*方法、步骤、技巧应该注意的问题等等。

  三是重要的课堂环节,即情景拓展探究素材设计。这个素材既是一个导入线索,也是贯穿课堂教学始终的一个新颖的材料。针对材料可以设置不同的问题,形式灵活多样,可以是问题式、简答式、探究式等等,根据学*内容的不同采用不同的形式。

  四是基础知识自主评价。为了使学到的知识及时得到巩固、消化和吸收,进而转化为能力,要精心设计有“阶梯性”、“层次性”的达标训练,要注意此环节应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在每节课后都有收获,都有成就感。学案编写要求主要以选择和判断等为主。填空可以在知识结构梳理中体现,拓展分析可以用“情景拓展导入素材”。

  总之,通过学*和编制使我明白了有关学案编制理论知识和具体要求,为今后的数学教学打好了基础。

  我们全面使用学案教学已经一学期了,以下是我的一些体会。

  课堂知识对应练*是学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是学案的全部,以前一直使用的配套练*,如《科学作业本》、《同步练*》和《科学报》等很少改版,已不太配合考试动态和目标要求,所以我们都不再让学生订了,这些资料由备课组老师们分工合作来编写的学案和练*取代。全面使用学案教学的好处是明显的,老师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其它信息调整教学设计和练*,更好的把握住教学目标的落实,而且学生只使用学案辅助就能完成学*,不用像以前那样翻这本翻那本,更有利于集中注意力、提高效率以及学*资料的整理。

  一、学案的分类

  我把新课教学时使用的、练*巩固用的、测验题、考试题、周周清提纲及试题等,所有发给学生的有关学*的资料都认为是学案。这些学案不按功能来分类,而是按照章节顺序分块整理。

  二、学案的结构及功能

  这里主要说说新课教学使用的学案结构及其功能。我认为学案的形式应不拘一格,“不管白猫黑猫,抓到老鼠的猫就是好猫”,只要学案是以想得到的最有效措施,围绕着知识目标要求设计就好。我编写的新课教学学案一般有以下几个部分:

  (1)目标要求

  要根据考纲、课标等列出目标要求,让学生清晰知道要做到些什么,方向明确,少做不做无用功。

  (2)教学过程

  学案教学过程的编写一般配合课本,结合教师的思路来设计过程,逐一落实知识点,最好能做到学生在课外能够通过学案来自学,达到目标要求。如何达到目标要求,落实知识点呢?认真细致稳扎稳打,关键是学*每一点新知识时要有对应的练*,学一点马上就练一练,加强理解和运用,及时地把知识转化成能力。

  (3)知识小结

  学*完一节的全部知识点后要有知识小结,一般设计成简明扼要的结构图,配合重要知识点的关键词填空,及时的进行知识的回顾和梳理,加深理解和记忆。

  (4)基础练*和能力提高

  对应目标知识点,根据课标、考纲和其它信息等,各途径收集资料,精编精选分层次的练*题,及时巩固和提高。

  (5)后记

  让学生总结、体会和反馈信息,有利于发现问题,不断完善。

  其它类型的学案也是根据实际教学的需要设计和调整,形式不一,但都是围绕着目标要求展开的。

  三、学案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和措施

  (1)学案的质量保证

  学案教学中,学案成为最重要的教学资料,如何保证学案有高质量呢?学案编写工作量大,如何合理分工呢?我们是尽量安排对应专业的老师有责任心地编写学案,然后结合大家的意见修改完善,最后由备课组长审稿和交印。

  (2)学案的使用方法

  我按照以下步骤抓住学案使用过程中每个环节的落实。

  提前一天发下学案,让学生通过学案自学作为课外作业,第二天上课前收上来检查,了解学生自学的情况,根据学生实际进行要求和适当的批注。


导学案的心得体会(精选十篇)(扩展6)

——《伊索寓言》导学案(精选5篇)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知道这三则寓言的故事,能从寓意中获得教益。

  教学重点:

  能结合生活中的例子体会寓意。

  教学准备:

  课前安排学生阅读《伊索寓言》,了解有关《伊索寓言》的资料。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了解寓言和《伊索寓言》的有关知识。

  1、同学们都很喜欢看寓言故事,那你们知道寓言故事有什么特点吗?

  寓言,是通过一个小故事,用比喻、拟人等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往往带有讽刺和劝诫的性质。

  2、简介《伊索寓言》和其作者。

  伊索是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寓言家,曾经是一个奴隶。他机智幽默,聪颖过人,在儿童心目中始终扮演一个故事大王的角色。《伊索寓言集》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座丰碑。它的内容十分在一定历史条件下,题材相当广泛,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古希腊的社会实际和风土人情,尤其集中反映了下层社会里奴隶的思想感情。《伊索寓言集》里的角色大都由动物担任。这些动物和人一样,会考虑,能说话,从实质上说仍是人的化身,代表着当时社会上的各色人物。

  二、引入课题,初读寓言。

  1、今天我们继续学*伊索的寓言,课文共有三个故事。我们首先来学*《狐狸和葡萄》。(板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2、提出初读要求:想想这则寓言讲了什么故事,注意生字的读音,读通读顺句子。

  3、汇报初读情况。学生说说自身对寓言内容的理解。提醒学生注意“狐狸”在一起连读时,“狸”读轻声,“谗”读翘舌音,“酸”读*舌音。

  三、细读课文,领会寓意。

  1、齐读第一、二自然段。

  2、自读每自然段。考虑: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狐狸非常想吃葡萄?(馋得直流口水 想尽各种方法自身先找出来读一读。师生交流。

  3、小组合作讨论:狐狸能想到哪些方法去够葡萄?

  4、“白费劲”说明了什么?你能想象出此时狐狸的神情吗?

  5、自读第二段。考虑: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狐狸在“白费劲”、“无望”的情况下,仍然对葡萄恋恋不舍?

  6、同学们吃过幼稚的葡萄吗?是什么滋味?狐狸为什么说葡萄肯定是酸的,不好吃?

  默读第三自然段。从上面的故事你能知道“无能为力”是什么意思吗?你怎么理解这段话?

  提示寓意对照前面的故事或生活中的事例把你所读懂的道理讲给同学听听。

  四、积累迁移,指导写字。

  狸、葡、萄、馋、酸

  第二课时

  一、故事引入,提示课题。

  1、大家还记得我们熟悉的那个《狼来了》的故事吗?谁来给同学们讲一讲。

  2、这个故事也是选自《伊索寓言》,今天我们就来学*这个故事。(板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寓言,了解内容。

  1、自读寓言,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读顺句子。想想这则寓言讲了什么故事?

  2、指名读,说说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细读寓言,领会寓意。

  1、默读第一和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在“好几次”和“后来”发生的事情中,牧童和村民们各有什么不同的表示?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进一步读懂课文。

  狼没来

  牧童:几次大叫 (说谎) 村民:闻声赶来(上当)

  不由哈哈大笑 (捉弄村民) 惊慌失措(气愤)

  狼来了

  牧童:吓坏大叫 (真话) 村民:没人帮助(不相信)

  2、体会:牧童两次“大叫”时的不同情感,村民两次听到“大叫”的不同情感。

  3、生活中你有经历过或见过听过类似的例子吗?

  4、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说说自身对寓意的理解。

  四、迁移积累,指导写字。

  慌、贯、谎、粪、戒

  第三课时

  一、故事引入,提示课题。

  1、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学过的《狐狸和乌鸦》的故事吗?谁来给大家讲一讲。

  2、狐狸是非常狡猾的,今天我们学*的这个故事也与狐狸有关,它也使出了同样的手法又来欺骗他人了,不过,这回它的计策可是失败了,是谁这么聪明呢?(板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寓言。

  1、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读顺句子。想一想这篇寓言说了一件什么事?

  2、自读反馈。

  三、细读寓言,体会寓意。

  1、想想《狐狸和乌鸦》和《蝉和狐狸》这两个故事有什么相似之处,又有什么不同之处?

  2、相似的是狐狸为了达到自身不可告人的目的,都在说奉承话。“故意”点出狐狸的假心假意,“赞叹”是为吃蝉而设下的“圈套”。不同之处是乌鸦上当了,而蝉没有上当。

  3、读第三、四自然段,考虑:蝉为什么没有上当?

  蝉:“发觉……有诈”“摘下……扔下来”

  (头脑很清醒,坚持警觉,进行试探。) 理解“有诈”。

  狐狸:“以为是蝉”“猛扑过去”

  (露出了真面目)

  4、读第五自然段,说说自身对寓意的理解。

  引导学生体会蝉不只有智慧,更重要的是它能从同伴的灾难中吸取教训。(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例子)

  四、积累迁移。

  选一两个你喜欢的寓言故事,讲给他人听。

  五、书面作业:

  完成《练*册》、《语文补充*题》作业。

  教学目的

  一、在反复研读课文的基础上,理解文章的主旨,读《伊索寓言》教案。

  二、培养学生发现、研究探讨、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提高揣摩、理解文中意蕴深刻的语句的能力。

  四、提高站在正确的立场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训练学生逆向和多角度思维。

  教学设想

  本单元以“研究探讨,深入领会”为教学重点。目的是培养、教会学生独立发现和解决疑难问题的能力。而对于已知的内容,要训练学生“于无疑处生疑”,并解决好这个疑问。

  本文的语言相当含蓄、隐晦,钱钟书先生又是以一种全新的理念性的思考来感悟《伊索寓言》中的故事,所以教师在处理课文的过程中应以深入探讨语言的含义为本,尽量引导、启发学生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理解问题,可以适当结合一些当年社会上的某些人或发生的某些事来开拓学生的思路。

  课前应布置好预*,扫除字词障碍,把重点放在让学生发现、提出并解决问题上,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最好让学生独立思考、讨论、交流和解决问题,教师给予适当的点拨,在探讨问题答案的时候,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联想能力,或创设具体的语言环境,如社会背景、文化背景、人际关系等,或联系课文上下文等来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教学步骤:

  一 导入

  讲述“南辕北辙”的故事,这条成语想说明一个什么道理呢?

  答:以此比喻目的和行为完全相反。

  那么,针对这条成语,我如果从反方向来思考,对这个人的行为给予肯定,可不可以呢?

  根据这个成语从两个不同角度的理解,大家想想,如果有人说“大胖子往往小心眼”或“医生也是屠夫的一种”,我们应该不应该给予肯定呢?如果单从寓言本身来说,大家理解起来并不存在困难,可一旦有了深刻的含义,就不好理解了,而且本篇文章的语言又含蓄、隐晦,今天我们就来学*这部作品,希望大家在学*的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并且充分运用想象、联想能力来解决问题。

  二 简介作者

  三 寓言和《伊索寓言》

  这样一位大文学家,为什么对寓言发生了兴趣呢?寓言究竟是写什么的呢?

  寓言,一种带有劝谕性或讽刺性的小故事,常用夸张手法描写人物或把动植物与无生物拟人化,使深奥的生活哲理和道德教训,从简单而又明白易懂的故事中体现出来。

  四、文章内容的理解

  《伊索寓言》毕竟是公元前6世纪的奴隶所作,寓言的内涵带有某些阶级局限性和当时的社会特点。

  那么,当时间转入到20世纪,两千多年后的今天,我们该如何看待和审定这些寓言的内涵呢?

  提问:同学们,人的进化又是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从茹毛饮血到人们现在的煎炒烹炸;

  从草皮树叶到西服革履;从靠两条腿走路到汽车、火车、飞机;从儿歌“我在马路边,拣到一分钱,把它交到警察叔叔手里边”到钢筋混凝士建筑还要加上防盗门。

  前面标志着人类现代文明的进步,最后一种,标志着人与人之间的防范意识增强了,而这种防范意识来缘于人类的罪恶,也就是说,人类现代文明进步的同时,人类的阴暗面也“进步”了。

  让同学们自己说出:人类的进步既有好的一面,又有坏的一面,人变得越来越狡猾了。

  根据以上讨论的结果,从人类进化的正负面效应出发,我们一同来读一读课文的第二段,然后找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针对解决不了问题的同学,启发他们从刚才分析的进化一词的含义入手,再加上本段最后:所以我们看了《伊索寓言》,也觉得有好多浅薄的见解。运用联想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1)第一,这是一本古代的书,读了可以增进我们对于现代文明的骄傲。”对于现代文明的骄傲”实质上就是对于狡猾的智慧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2)第二,它是一本小孩子读物,看了愈觉得我们是**了,已超出了那些幼稚的见解。实质上就是远比古代狡猾。

  (3)第三呢,这部书差不多都是讲禽兽的,从禽兽到人,你看这中间需要多少进化历程!“进化”实质上是越来越狡猾。

  同学们看完后,教师要适时引导大家明确,作者对他们的态度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反对,一类是引申。

  反对的有,“蝙蝠的故事”、“牛跟蛙的故事”、“老婆子和母鸡的故事”、“驴子和狼的故事”等。

  引申的有:“蚂蚁和促织的故事”、“狗和它自己影子的故事”、“天文学家的故事”、“乌鸦的故事”、“狐狸和葡萄的故事”等。

  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思路,初步理解钱钟书先生的观点。

  2、理解《读〈伊索寓言〉》中部分寓言的寓意,掌握分析寓言的方法

  3、体会文章幽默反讽的效果和作者对人性中的各种伪善现象鞭辟入里的批判态度。

  教学重点;:

  1、理解文章的主旨

  2、把握寓言的引申义并联系现实

  教学设想:

  1、顺着作者对《伊索寓言》的评断一说到底,然后点破它,以期有顿悟的效果。

  2、对文中许多颇有意味的难句,不在理解内容时一一碎讲,待点明作者意图后集中看,或许能起到事半功倍之效。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背景介绍:

  同学们,在上课之前,老师要讲一个发生在2500多年前的希腊的故事。

  有一天,一位普通的希腊妇女生下了一个男婴,全家欢天喜地。但是随着孩子的长大,他们发现这竟是一个哑巴。可怜的小哑巴只能发出奇怪的声音,用手势表达他的意思;再加上他长的又矮又丑,邻居都认为他是个疯子。但是他的母亲非常爱他,时常讲故事给他听。母亲去世后,哑巴离家到各地去漫游,因此学到了许多有关鸟类、昆虫和动物的故事。但是不幸很快又降临在他的身上,命运多舛的哑巴被人抓去当了奴隶。

  这个哑巴在黑暗的日子里没有绝望,依然对生活充满了希望和热情。有一天,他梦见了幸运之神和气地向他微笑,并把他的手指放进他的嘴里,放松他的舌头。醒来后,他意外地发现自己已经可以说话了。同时,他也获得了一种非凡的叙事的才能,从而,赢得人们对他的尊敬和爱戴。这个人就是伊索。这个故事当然不是史实的再现,它只是一个故事,一个寄予了人们对伊索无限敬意的的美丽传说。

  伊索并没有写下他的寓言,他完全凭记忆口授。而全世界家喻户晓的《伊索寓言》,其实是后人根据拜占庭僧侣普拉努德斯收集的寓言以及陆续发现的古希腊寓言传抄编订的。其中总结了人们的生活经验,教人处世原则。其形式简洁精练,内容隽永深奥含义于浅显生动的语言中,颇耐人寻味。

  2、作者简介:

  本文选自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作者钱钟书。

  钱钟书,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江苏无锡人。现代文学研究家、作家。代表作:两部著名的学术论著《谈艺录》和《管锥编》,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短篇小说《人?鬼?兽》和长篇小说《围城》。

  他的讽刺性长篇小说《围城》,更是能够显示他的独特的风格:才情横溢,妙喻连篇,刻画人物惟妙惟肖。

  比如小说中,性感的鲍小姐是穿红色抹胸、蓝色短裤,漏空白皮鞋出场,有人叫她“真理”,因为据说“真理是赤裸裸的”。鲍小姐并未一丝不挂,所以他们修改为“局部的真理”。

  钱钟书先生为文洒脱、幽默,大量使用反讽手法,给我们的阅读*添不少享受智慧的乐趣,但另一方面也给我们理解课文带来了难度。智慧的乐趣只有积极开动脑筋的人才享受的到。

  二、把握内容,整体感知

  1、在座的同学们有没有看过《伊索寓言》?请简单评价一下这本书。

  2、钱钟书又是如何评价《伊索寓言》的?他认为这本书好不好看,有没有意义呢?

  “是的,伊索寓言大可看得”。

  “这几个例可以证明《伊索寓言》是不宜做现代儿童读物的”

  3、为什么钱钟书既说“伊索寓言大可看得”,又说“《伊索寓言》是不宜做现代儿童读物”呢?下面就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进入今天的学*。

  4、拿到一篇文章,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理清脉络”,下面青一位同学来讲讲这篇文章可以分成几个部分?

  (一)1—3节:提出伊索寓言大可读的

  (二)2—12节:纠正九则寓言

  (三)13节:总结伊索寓言不宜做现代儿童读物

  5、哪一部分是重点呢?

  第二部分

  三、让我们从重点突破,分析九则寓言。

  请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同学把九则寓言的本意和作者的纠正之义和同学分享一下。

  故事名称;故事寓意;讽刺现实中人

  蝙蝠的故事;刺善变者;随机应变,处处“与众不同”

  蚂蚁和促织的故事;享乐者挨饿活该;在死人身上当“寄生虫”

  狗和它的影子的故事;戒贪得;不自知者不要对镜自照

  天文家的故事;眼睛总朝上必摔跤;地位沦落仍想“上进”

  乌鸦的故事;伪装者终现本相;大家都伪装,你我都一样

  牛跟蛙的故事;戒狂妄自大;有缺点也自视为优点

  老婆子和母鸡的故事;戒之在贪;富人往往吝啬

  狐狸和葡萄的故事;得不到的东西都是不好的;诉苦经可免旁人分甜头

  驴子跟狼的故事;错行仁义反受其害;行医者时或草菅人命

  小结:中间部分为对九个寓言故事所作的“眉批”式“翻案”。这一散文结构章法,大概最相宜于以上所述的作者的写作主张和风格特色了。具体说来,作者对这九个寓言故事作的“翻案”文字,又有“反对”、有“引申”。“反对”体现“两柄”观,就是说寓言故事本身里面包蕴了一“柄”,作者拉来与之相反相违的另一“柄”作对照看。“引申”体现“多边”观,就是将寓言故事本身里包蕴的一边,或“应用到旁的方面”,或续“上下文”,不待说,这里的“引申”,既有方位上的挪移,又有程度上的深化。属前者“反对”的有“蝙蝠的故事”“牛跟蛙的故事”“老婆子和母鸡的故事”“驴子跟狼的故事”等;属后一类“引申”的有“蚂蚁和促织的故事”“狗和它自己影子的故事”“天文家的故事”“乌鸦的故事”“狐狸和葡萄的故事”等。

  四、难点突破。

  1、作者在一一纠正了这九则寓言的寓意之后,得出“这几个例可以证明《伊索寓言》是不宜做现代儿童读物的”的结论。为什么作者这么说?

  (1)卢梭说,寓言里有坏心术,会给小孩子造成反面影响。会把纯朴的小孩教的复杂。(拿赵本山卖拐的小品,试探学生,类比说明)

  (2)引申并纠正卢梭的观点,认为寓言会把纯朴的小孩教得简单、幼稚。

  2、文章开头讲伊索寓言“大可读得”,文章末尾又讲“寓言要不得”且“不宜做现代儿童读物”,这里不是矛盾了吗?如何解释。

  (三重安慰)

  第一,这是一本古代的书,读了可以进增我们对于现代文明的骄傲

  第二,它是一本小孩子的读物,看了愈觉得我们是**了,已超出那些幼稚的见解。

  第三,这部书大都是讲禽兽的,从禽兽变到人,你看这中间需要多少进化历程!我们看到这许多蝙蝠、狐狸等的举动言论,大有发迹后访穷明友,衣锦还乡的感觉。

  安慰一;对比古人,今人更文明;古今

  安慰二;对比儿童,今人更成熟;老幼

  安慰三;对比动物,今人更进化;**;今人是发迹的禽兽

  补充:如何理解“慕古只是卖老”?

  古代相当于人类的小孩子时期,身处现代的我们自然是老辈

  老辈喜欢比自己小很多的小辈使因为年长增添老辈的尊严,可以卖老

  因此,现代人思慕古代,其实是可以在古人面前卖老。

  五、课堂小结

  “世界是一个寓言,而我们正是寓意。”

  《伊索寓言》像一面镜子,它的正面是明白地要告诉读者的东西,一般读者也只从正面看;而本文作者偏偏转到镜子背后,要从看似没有东西的地方看,结果真的给他看出来了——只是这已不是《伊索寓言》本来要说的意思,而是作者自己的看法,是对《伊索寓言》的别解,或是对它的延伸,或是对它的深化。共同点是它们都来自作者对现实社会的深刻的体察。

  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思路,把握主旨。

  2、体会文章幽默反讽的效果。

  教学重点

  透过句子表面,品位句子的深层意味。

  教学设想:

  ①顺着“纠正浅薄的见解”一说到底,然后点破它,以期有顿悟的效果。

  ②对文中许多颇有意味的难句,不在理解内容时一一碎讲,待点明作者意图后集中看,或许能起到事半功倍之效。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教学内容

  (一)、课前预*

  1、 注意下列字词的音形义。

  嫉忌 怜悯 譬如 年辈 幼稚 思慕 衰朽 发迹 历程 衣锦还乡 风雅

  索性 经济 吝啬 笨坯 心术 果报 狂吠 蝙蝠 轴心 阅历 浅薄 下野

  2、搜集有关作者、作品以及《伊索寓言》的介绍。

  3、阅读课文中的九则寓言,联系生活实际,试评论钱钟书针对每则寓言所阐述的观点。

  (二)、课堂教学

  一、导语:

  (拿着书或指着投影)《伊索寓言》作为一本寓言故事集,通过简单的故事来反映深刻的道理。我们普通人读它,在若有顿悟之时,也许只会一笑了之。然而,文豪钱钟书却读出了自己独到的东西,写出了一篇洋洋洒洒的《读〈伊索寓言〉》。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钱钟书,走*他的《读〈伊索寓言〉》

  二、展示有关钱钟书的介绍资料。(投影显示有关图片、文字,力求做到简洁与丰富的统一)

  三、1、这样的一位人物,他对人生肯定有着自己独特的看法。课文开头,他首先表达了自己怎样的观点?

  (钱钟书对人际交往的认识,详见板书)

  2、第二节谈的是对历史的看法。(详见板书。这里要顺便交待一下钱钟书新颖的思维,即把古代竟比做小孩子)那么,由年辈想到了历史,它们的共同点是什么?(阅历的深浅,人们的态度)这样,便构成类比。(板书:类比)

  3、作者想到了人,想到了历史,想到了我们对人,对历史的态度,这些感想是由偶尔翻看《伊索寓言》引起的。至此,才切入读后感。作者没有像我们往常写读后感一样,一上来就:“今天读了《伊索寓言》,我的心中感触颇深”,而是先花了些许笔墨,先把体会谈一下。(板书:先谈体会)

  四、放映课件中关于《伊索寓言》的介绍。

  相传为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被释放的奴隶伊索所编,收集有古希腊民间讽喻故事,并加入印度、***及基督教故事,经后人陆续加工,以诗或散文形式发表,共350余篇。这些小故事主要是受欺凌的下层*民和奴隶的斗争经验及生活教训、总结,寓言通过描写动物间的关系来表现当时的社会关系,主要是压迫和被压迫者之间的不*等关系。

  五、看完开始讲解。因为:它是一部古代的书,一部能够反映古代生活的书,所以,能给我们带来三重安慰(老师和学生一起总结)。

  学*要点:

  1.理解寓言艺术特色,学写寓言;

  2.迁移经验技能,把握文意;

  3.培养读、写、听、说的能力;

  教学重点:

  学*写作技巧,进行寓言创作

  教学过程:

  一、预*导学:

  初读课文,尝试解决以下问题。

  1.为加粗字注音。

  宙斯( zhu ) 庇护(bì )

  较量(jiào ) 凯歌( kǎi )

  2.填空。


导学案的心得体会(精选十篇)(扩展7)

——静夜思导学案参考(精选五篇)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目、耳、头、米”,认识新偏旁“攵”。

  2.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美好意境,产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

  3.正确、有感情地诵读、背诵这首诗文。

  4.让每一个学生在通过合作学*、汇报展示、课堂互动交流中,都体验到学*带来的喜悦,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和学*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识字、写字和练*朗读。

  2.了解诗意,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美好意境,体会诗人思念故乡的心情。

  教学过程:

  一、提出学*目标(3分钟)

  1、谜语导入

  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有时像面圆镜,有时像把镰刀。猜一自然景物(月亮)。

  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就与月亮又关,让我们把书翻开,说说图上有什么。(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介绍背景

  让学生介绍自己搜集来的资料,释题意。“思”是思念的意思。

  3、提出学*目标:

  (1)认读10个生字,学*1个新偏旁“攵”。

  (2)会用多种方法识记字形。

  (3)能通过对生字词的理解,展示自己的学*成果。(展示可包含扩词,说话)

  (4)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熟读诗句。理解诗句。

  (5)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二、展示学*成果。(全员参与)(约30分钟)

  (给学生自主学*、解决问题的时间约8分钟)

  (一)基础知识展示(小组内完成)

  1、我会读(12个生字),让学*好的先示范读准后鼻音、翘舌音。

  2、我会记字形。

  3、我会写(展示课后生字)。

  4、我会给喜欢的字找朋友。

  5、我认识了1个新朋友:1个新偏旁“攵”。

  6、我会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7、我会说(看课后那幅图,把看到的说给同学听)。

  (小组内互相交流、帮、质疑问难;教师及时到学生之中指导展示)

  要求:别人展示时,其他同学要学会倾听,并做好点评。

  (二)学文悟情展示(此环节有时可与“创造性展示”合为一体)

  1、我会读古诗、背古诗(小组内按学困生→中等生→优生的顺序进行展示。)

  2、我知道诗句中“明月”这个词写出“夜”。

  3、我知道诗句中“思故乡”这个词写出“思”。

  4、我会用动作表示“举头”和“低头”的意思。

  (三)创作性展示(以小组形式全班展示)

  1、我还知道带有“攵”的字。

  2、我想给我喜欢的词语说一句话。三、激发知识冲突(5分钟)(此环节有时与“学*成果展示”合为一体)

  我们*时都说“抬头”和“低头”,可是李白说他是“举头”和“低头”。“举” 和“抬”有什么区别?

  四、知识拓展延伸(2分钟)

  1、展示自主收集的资料。

  有关李白及他写的其他诗。

  2、小朋友,你们回去后把今天学的这首古诗读给爸爸妈妈听,好吗?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认识新偏旁“攵”。

  2、初步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美好意境,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诵读时能做到正确、有感情。

  3、激发学生对阅读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积极主动地诵读古诗文。

  【教学重点及难点】

  1、认识10个生字,认识新偏旁“攵”。

  2、正确、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课型:新授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流程】

  一、激趣引入

  问:小朋友,喜欢月亮吗?你知道,在这样安静的夜晚,我国古代的大诗人李白,他在想些什么吗??(课件出示夜晚一轮皎洁的明月)

  师:小朋友,我国古代的大诗人李白,他也像你们一样,很喜欢月亮。有一年,他离开了自己的故乡,离开了自己的亲人,一个人孤孤单单地在外漂泊。到了安静的夜晚,他看到了天空一轮明月,就想起了自己的故乡,想起了自己的亲人。然后,他挥笔写下了一首流传千古的诗篇《静夜思》。

  二、板书课题

  1.跟着老师一起写诗的题目。(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2、听课文范读录音。

  三、自主识字

  1、师:老师知道,有很多小朋友已经会读这首诗了,但是通过今天的学*,我们还要掌握一项新本领,不仅要认识诗歌中的生字,还要把诗歌读得正确,有感情,读出诗歌的韵味!

  2、现在,请小朋友圈出生字。然后同桌互相读一读,认一认,看哪个小朋友能最快把所有生字都认出来,读准确!(灯片出示要求)

  3、检查识字效果:(灯片显示十个生字)

  (1)指名拼读生字。

  (2)指名带拼音读生字。

  (3)齐读带拼音生字。

  (4)去拼音指名读、分组读、齐读。

  (5)给“光”找朋友。

  (6)教学新偏旁“攵”(副板书:故,并用彩色粉笔强调“攵”,认读反文旁)并给“攵”找朋友,随机出示:做、放等带“攵”的字。

  (7)游戏巩固:认读气球上的生字。

  师:这些美丽的气球说啊,谁能认识我,我就和谁做朋友!

  (8)单独指出“霜”字,问:你见过霜吗?霜是什么样子的?

  四、感悟诗韵

  1、反复练读课文。

  (1)自由认读课文。

  (2)指名读。

  (3)师生齐读。

  2、感悟诗韵。

  师:(清幽的音乐再次在教室里流淌,灯片出示课文背景图。)

  明亮的月光洒落在床前,好像是,好像是……(指名回答)

  师:明亮的月光照在诗人的床前,好像是铺在地上的白白的霜,这样的美景让诗人忍不住举头凝望。

  看到月亮,你想到了……(指名回答)

  师:小朋友们浮想联翩,诗人看着挂在空中的'明月,会想到什么呢?他想到了故乡的……(指名回答)

  小朋友,现在请你们就把自己想象成李白,远离家乡,远离亲人,在一个静静的夜晚,站在窗前望着明月……(思乡曲响起,生双手合拢放在背后,深情吟诵)

  3、学生表演读

  学生当堂背诵,指名上台表演诵读。

  五、课堂拓展

  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六、课堂小结

  看着你们读诗的样子,我要悄悄地告诉你们,你们不是小诗人,而是小诗仙了!

  七、课后作业

  1.出示李白的《古朗月行》范读。

  2.写月亮的诗很多,回家问问爸爸妈妈或别的人,看谁在课外还能背上一首写月亮的诗。

  教学总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全诗并背诵。

  2、学会四个生字“目、耳、头、米”,会认“静、夜、床、光、举、头、望、低、故、乡”十个二类字。

  3、会观察夜晚的星空,把看到的说给别人听。

  4、积累收集有关思念家乡的诗句。

  学情分析:

  现今的家长对孩子的早期教育是比较重视的,大部分学生在入学前的幼儿教育或是家庭教育中,已经学会背诵多首古诗,其中又数《静夜思》最熟悉。再者,这首古诗诗句浅显,因此在教学中应以学生自学为主,联系生活实际,体会诗中意境。

  教学重点:

  知景、悟情,积累语言。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正确、流利地朗诵古诗,会认读生字,会书写“目、耳”。

  2、会通过看图帮助理解诗句,体会当时的思乡意境,在此基础上有感情地吟诵古诗。

  3、初步学会由看到而联想到,进行想像能力的培养。

  教学设计:

  一、揭题、激发兴趣。

  1、小朋友,你们听说过这首古诗吗?(大部分都说会背)

  2、齐读。

  3、那么你们知道这首诗写的是什么事吗?举手表示。想不想每个人都会背这首诗,会讲这首诗的故事?

  二、分层教学。

  1、提出要求:(1)已经会读会背的学生找学*伙伴开展竞赛,看谁读得准,背得好。

  (2)不会的同学找值得信赖的学*伙伴(包括老师)一起借助拼音合作学*。

  2、分层次交流:先让低层次的学生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再让高层次的学生与伙伴开展竞赛,学生自己评议。

  三、知景、悟情、吟诵。

  1、播放课件。

  (1)观察并说说当时诗人处在一个什么样的环境中?

  (2)那么古诗当中哪一句是描写我们看到的环境的。联系“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看图理解。

  (3)诗人李白看着眼前的月光,他想起了什么?

  (4)把李白的思乡之情用诗句表达出来,就是哪一句?联系“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看图理解。

  (5)看,诗人多了不起,用简简单单的二十个字就把自己远在异地他乡的思念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千百年来广为流传,深入人心。让我们一起来朗诵古诗。

  2、你们有过想念亲人的体验吗?那当时你为什么会想起他?(触景生情)

  3、当时大诗人李白远在他乡异地,低头凝视屋内银白的月光,思乡之情油然而生,于是沉浸在深深的思念之中。播放课件,吟诵古诗。

  四、巩固练*。

  1、开火车生字卡片认读,请生观察“光、霜、乡”的拼音有什么特别?渗透古诗押韵的特点。

  2、分句认读诗句,指名四生读好拿着诗句排顺序。

  3、齐读古诗,指导读好停顿。(板书)

  4、大家学得这么好,靠的是你们认真看,认真听,认真想,对吗?下面我们就来写写我们的“目和耳”。

  (1)、教师范写,学生观察。

  (2)、说说你怎么记住这两个字的?学生练写。

  (3)、自己认读、认记“头和米”,师范写,生练写。

  五、总结全文,布置实践作业。

  1、观察夜晚的天空,把看到的想到的说给同学听。

  2、收集李白的其他古诗并摘记描写思念家乡的诗句。(可以问爸爸妈妈或其他长辈,也可以自己查找。)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巩固生字,会背诵古诗。

  2、会观察夜晚的星空,把看到的想到的`说给别人听。

  3、积累收集有关思念家乡的诗句。

  教学设计:

  一、复*导入。

  1、上节课中一张照片让小朋友想起了自己远在异国他乡的妈妈……大诗人李白看到皎洁的月光,也想起了自己的亲人。小朋友,让我们再来和李白一起,做一回思乡之人。朗诵古诗。

  2、拓展说话:那小朋友来看看这副夜景,(播放课件)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又让你想起了什么?(很凄凉、很伤感的感觉)

  3、看书中插图,也来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又让你想起了什么?(很美好、很美丽的感觉)

  小组内说――指名说。

  (从说中,孩子们学会了即使是同样的夜晚,只要景物不同,所产生的联想也是不同的。)

  二、指导书写,巩固识字。

  1、自己认读、认记“头和米”,师范写,生练写。

  2、复*四个生字,选择生字,找朋友扩词。

  三、巩固练*,强化积累。

  闯关游戏:

  第一关:我会读。(领读生字。)

  第二关:我会背。(开展背诵竞赛。)

  第三关:我知道。(拓展积累:你还知道哪些描写思念家乡的诗句?)

  (小组内比赛,选出获胜者,再由各获胜者进行比赛。)

  四、教师拓展资料,把搜集到的描写思念家乡的诗句发给学生,要求学生会读,有能力的可以尝试背诵。

  板书:静夜思

  床前/明 月 光,

  疑是/地 上 霜。

  举头/望 明 月,

  低头/思 故 乡。

  教学目标: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