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鹭》阅读答案3篇

首页 / 阅读答案 / | 2022-07-08 14:43:59 阅读答案

《白鹭》阅读答案1

  最花芦叶老风烟,驶上秋城思渺然。

  白鹭不如如许事,赤乌②又隔几何年。

  六朝往事秦淮水,一笛晓风江浦船。

  我辈人今竞谁是,只堪渔艇夕阳边。

  [注]①方岳出身干一个世代耕读之家,七岁能赋诗,时人称之为神童,南宋绍定五年中进士。因他刚直不阿,不畏权贵,敢于斗争,多次遭到权奸贪吏的诬陷和打击,仕途坎坷。②赤乌:传说中的瑞鸟。

  1.首句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在全诗中有何作用?(5分)

  2.联系下文,具体分析诗中抒发了作者哪些“渺然”之思?(6分)

  白鹭亭阅读答案方岳

  1.描绘了一幅荻花飘飞、芦叶衰残、风烟迷茫的秋色图。(2分)作用:交代了登亭的季节,渲染出一种萧瑟凄清的氛围,为全诗奠定了孤独悲凉的感情基调。(3分)(意思对即可。)

  2.白鹭无知,赤乌难见,暗含时事多艰、国势衰微之叹;(2分)六朝往事随水流逝,空余晚风长笛江浦归船,饱含历史兴亡之感;(2分)我辈无奈,只堪与渔艇夕阳为伴,抒发壮志难酬之悲。(2分)(意思对即可。)

《白鹭》阅读答案2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白鹭

  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白鹭太大而嫌生硬,可不用说,即如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

  然而白鹭却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它的美。

  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琉璃框里的画面。田的大小好像有心人为白鹭设计出的境匣。

  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见它孤独地站在小树的'绝顶,看来好像是不安稳,而它却很悠然。这是别的鸟很难表现的一种嗜好。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

  黄昏的空中偶见白鹭的低飞,更是乡居生活中的一种恩惠。那是清澄的形象化,而且具有了生命了。

  或许有人会感到美中的不足,白鹭不会唱歌。但是白鹭的本身不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吗?——不,歌未免太铿锵了。

  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1.作者是怎样写出在“清水田”里,在“晴天的清晨”的树巅上,在“黄昏的空中”,白鹭的不同神态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曾像法布尔、郭沫若他们那样仔细观察过一种小动物吗?回忆一下,请用生动传神的语言描写一种心爱的小动物的*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在清水田里,时有一两只白鹭站着钓鱼;晴天的清晨,常见白鹭孤独地站在小树的绝顶,看来像是不安稳,而它却很悠然;黄昏的空中偶见白鹭低飞。

  2.“略”。

《白鹭》阅读答案3

  白鹭亭

  方岳①

  最花芦叶老风烟,驶上秋城思渺然。

  白鹭不如如许事,赤乌②又隔几何年。

  六朝往事秦淮水,一笛晓风江浦船。

  我辈人今竞谁是,只堪渔艇夕阳边。

  [注]①方岳出身干一个世代耕读之家,七岁能赋诗,时人称之为神童,南宋绍定五年中进士。因他刚直不阿,不畏权贵,敢于斗争,多次遭到权奸贪吏的诬陷和打击,仕途坎坷。②赤乌:传说中的瑞鸟。

  8.首句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在全诗中有何作用?(5分)

  9.联系下文,具体分析诗中抒发了作者哪些“渺然”之思?(6分)

  阅读答案

  8.描绘了一幅荻花飘飞、芦叶衰残、风烟迷茫的秋色图。(2分)作用:交代了登亭的季节,渲染出一种萧瑟凄清的氛围,为全诗奠定了孤独悲凉的感情基调。(3分)(意思对即可。)

  9.白鹭无知,赤乌难见,暗含时事多艰、国势衰微之叹;(2分)六朝往事随水流逝,空余晚风长笛江浦归船,饱含历史兴亡之感;(2分)我辈无奈,只堪与渔艇夕阳为伴,抒发壮志难酬之悲。(2分)(意思对即可。)


《白鹭》阅读答案3篇扩展阅读


《白鹭》阅读答案3篇(扩展1)

——《夹竹桃》阅读答案3篇

《夹竹桃》阅读答案1

  然而,在一墙之隔的大门内,夹竹桃却在那里悄悄地一声不响,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吐艳,无不奉陪。这一点軔性,同院子里那些花比起来,不是显得非常可贵吗?

  1、解释词语。

  衰败:

  迎风吐艳:

  无不奉陪:

  2、根据课文内容将选段补充完整。

  3、将最后一句反冋句改成陈述句。

  4、“悄悄”“无不奉陪”分别表现了夹竹桃怎样的品性?

  5、如果将“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改为“一朵花开了,又败了,一嘟噜花长了,又黄了”是否可以?为什么?

  参考答案:

  1、衰退和败落。迎着风开出花朵。不论什么时间,不论什么地点都奉陪的意思。

  2、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

  4、夹竹桃默默无闻地开放,从不停止开放的脚步,它的韧性就是这样的可贵。

  5、不可以。先写开、长,再写败、黄,不能突出夹竹桃的韧性。先写黄了、败了,再写开、长,才能表现夹竹桃花开一茬又一茬,生机勃勃、生生不息,突出其“韧性”。

《夹竹桃》阅读答案2

  夹竹桃

  季羡林

  ①夹竹桃不是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但是,对我来说,她却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

  ②不知道由于什么缘故,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在我故乡的那个城市里,几乎家家都种上几盆夹竹桃,而且都摆在大门内影壁墙下,正对着大门口。客人一走进大门,扑鼻的是一阵幽香,入目的是绿蜡似的叶子和红霞或白雪似的花朵,立刻就感觉到仿佛走进自己的家门口,大有宾至如归之感了。

  ③我们家大门内也有两盆,一盆是红色的,一盆是白色的。我小的时候,天天都要从这下面走出走进。红色的花朵让我想到火,白色的花朵让我想到雪。火与雪是不相容的;但是,这两盆花却融洽地开在一起,宛如火上有雪,或雪上有火。我顾而乐之,小小的心灵里觉得十分奇妙,十分有趣。

  ④只有一墙之隔,转过影壁,就是院子。我们家里一向是喜欢花的;虽然没有什么非常名贵的花,但是常见的花却是应有尽有。每年春天,迎春花首先开出黄色的小花,报告春的消息。以后接着来的是桃花、杏花、海棠、榆叶梅、丁香等等,院子里开得花团锦簇。到了夏天,更是满院葳蕤。凤仙花、石竹花、鸡冠花、五色梅、江西腊等等,五彩缤纷,美不胜收。夜来香的香气熏透了整个的夏夜的庭院,是我什么时候也不会忘记的。一到秋天,玉簪花带来凄清的寒意,菊花报告花事的结束。总之,一年三季,花开花落,没有间歇;情景虽美,变化亦多。

  ⑤然而,在一墙之隔的大门内,夹竹桃却在那里静悄悄地一声不响,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弄姿,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那些花比起来,不是形成一个强烈的对照吗?

  ⑥但是夹竹桃的妙处还不止于此。我特别喜欢月光下的夹竹桃。你站在它下面,花朵是一团模糊;但是香气却毫不含糊,浓浓烈烈地从花枝上袭了下来。它把影子投到墙上,叶影参差,花影迷离,可以引起我许多幻想。我幻想它是地图,它居然就是地图了。这一堆影子是亚洲,那一堆影子是非洲,中间空白的地方是大海。碰巧有几只小虫子爬过,这就是远渡重洋的海轮。我幻想它是水中的荇藻,我眼前就真的展现出一个小池塘。夜蛾飞过映在墙上的影子就是游鱼。我幻想它是一幅墨竹,我就真看到一幅画。微风乍起,叶影吹动,这一幅画竟变成活画了。有这样的韧性,能这样引起我的幻想,我爱上了夹竹桃。

  ⑦好多好多年,我就在这样的夹竹桃下面走出走进。最初我的个儿矮,必须仰头才能看到花朵。后来,我逐渐长高了,夹竹桃在我眼中也就逐渐矮了起来。等到我眼睛*视就可以看到花的时候,我离开了家。

  ⑧我离开了家,过了许多年,走过许多地方。我曾在不同的地方看到过夹竹桃,但是都没有留下深刻的印象。

  ⑨两年前,我访问了缅甸。在仰光开过几天会以后,缅甸的许多朋友们热情地陪我们到缅甸北部古都蒲甘去游览。这地方以佛塔著名,有“万塔之城”的称号。据说,当年确有万塔。到了今天,数目虽然没有那样多了,但是,纵目四望,嶙嶙峋峋,群塔簇天,一个个从地里涌出,宛如阳朔群山,又像是云南的石林,用“雨后春笋”这一句老话,差堪比拟。虽然花草树木都还是绿的,但是时令究竟是冬天了,一片萧瑟荒寒气象。

  ⑩然而就在这地方,在我们住的大楼前,我却意外地发现了老朋友夹竹桃。一株株都跟一层楼差不多高,以至我最初竟没有认出它们来。花色比国内的要多,除了红色的和白色的以外,记得还有黄色的。叶子比我以前看到的更绿得像绿蜡,花朵开在高高的枝头,更像片片的红霞、团团的白雪、朵朵的黄云。苍郁繁茂,浓翠逼人,同荒寒的古城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⑾我每天就在这样的夹竹桃下走出走进。晚上同缅甸朋友们在楼上凭栏闲眺,畅谈各种各样的问题,谈蒲甘的历史,谈中缅文化的交流,谈中缅两国人民的胞波(兄弟)的友谊。在这时候,远处的古塔渐渐隐入暮霭中,*处的几个古塔上却给电灯照得通明,望之如灵山幻境。我伸手到栏外,就可以抓到夹竹桃的顶枝。花香也一阵一阵地从下面飘上楼来,仿佛把中缅友谊熏得更加芬芳。

  ⑿就这样,在对于夹竹桃的婉美动人的回忆里,又涂上了一层绚烂夺目的中缅人民友谊的色彩。我从此更爱夹竹桃。

  (1962年10月17日)

  1、 从语言表达的角度来看,如果将第2自然段第一句中“一盆是红色的”和“一盆是白色的”的前后位置调换一下有什么不好?

  2、第3自然段写庭院中各种花卉却只字未提夹竹桃,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3、第4自然段中的第一句话里运用的修辞手法主要又哪两种?

  4、找出第4自然段中起承上启下作用的一个句子。

  5、文中作者对夹竹桃的感情变化过程的特点是怎样的?(答案不超过10字)

  6、本文写夹竹桃详略得当,文章详写了哪两个地方的夹竹桃?找出一处属于略写另外一些地方的夹竹桃的句子。这样处理详略的用意是什么?

  7、作者在文章开头写道“但是,对我来说,她却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联系全文来看,作者这样说的理由主要有哪些?

  1.作者爱夹竹桃,是因为它有很多“妙处”,结合全文概括这些“妙处”。

  2.具体分析文章第⑤段划线句语言运用的特点。

  3.文章多处使用了衬托的手法,找出一处并简要分析其作用。

  4.古人多从人格品性的角度来写夹竹桃,如沈与求的“摇摇儿女花,挺挺君子操”;作者是从什么角度来写夹竹桃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案

  1.①让人有宾至如归的感觉。②有趣。③有韧性。④引起童年的幻想。⑤见证了“我”的成长。⑥见证中缅人民友谊。

  2.句式整齐,使语言具有整饬之美:“嘟噜”一词的使用,具象而传神地写出花的繁盛和生命力,口语的使用;使文章语言风趣多变。

  3.第一处:以院内诸花衬托夹竹桃。院内诸花虽美不胜收,却开开落落,衬托夹竹桃从春到秋,长开不败的韧性。

  第二处:以他乡的夹竹桃衬托家乡的夹竹桃,表达自己对家乡夹竹桃(或“家乡”)的留恋。

  第三处:以蒲甘古城的荒寒衬托夹竹桃旺盛的生命力,赞美中缅人民的友谊。

  4.作者的.角度与古人不同,作者对夹竹桃的书写是从自己的独特生活经验——对夹竹桃的想象、幻想、记忆以及对这生活经验的思考的角度写,这样写,取材“真实的身边琐事”,有真情实感,能打动读者,“真正拨动千千万万*常人的心弦”。

《夹竹桃》阅读答案3

  然而,在一墙之隔的大门内,夹竹桃却在那里悄悄地一声不响,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吐艳(每天都迎风吐艳) 。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每个都奉陪) 。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那些花来,不是显得非常可贵吗?

  (1)如果将文中画横线的内容改为括号里的内容,你认为这样改好吗?说说你的理由,再用加点的词语写句子。

  无……不……无不……

  ⑵读读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你从“悄悄地”“一声不响”“又……又……”等词语中读出了什么?

  (3) “这一点初性,同院子里那些花比起来,不是显得非常可贵吗?”夹竹桃的“韧性”指的是什么?从哪两个方面可以看出来?

  参考答案:

  (1)这样改不好。因为“无……不……”的运用,是双重否定,更能起到肯定的作用,可以加强语气。

  (2)读出了夹竹桃的韧性。

  (3)夹竹桃的韧性是指夹竹桃无日不迎风吐艳,四季常开。


《白鹭》阅读答案3篇(扩展2)

——《白鹭》阅读答案范文5份

  《白鹭》阅读答案 1

  ①色素的配(pèibèi)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yìyí)。

  ②白鹤太大而嫌(jiánxián)生硬,即使如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

  ③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分则嫌白,黛之一分则嫌黑。

  1、划去括号里画线红色字错误的音节。

  2、片段中划横线的句子和下列哪个词语相呼应()。

  A适宜B配合C寻常

  3、第③段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几个方面介绍白鹭,体现白鹭的美。

  参考答案:

  1、画去bèiyìjián

  2、A

  3、蓑毛流线型结构长喙脚

  七、示例:我们可以建立白鹭自然保护区进行保护,禁止人们伤害它们,给它们一个安全的生存环境,让它们健康成长。

  《白鹭》阅读答案 2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白鹭

  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白鹭太大而嫌生硬,可不用说,即如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

  然而白鹭却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它的美。

  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琉璃框里的画面。田的大小好像有心人为白鹭设计出的境匣。

  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见它孤独地站在小树的绝顶,看来好像是不安稳,而它却很悠然。这是别的鸟很难表现的一种嗜好。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

  黄昏的空中偶见白鹭的低飞,更是乡居生活中的一种恩惠。那是清澄的形象化,而且具有了生命了。

  或许有人会感到美中的不足,白鹭不会唱歌。但是白鹭的本身不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吗?——不,歌未免太铿锵了。

  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1.作者是怎样写出在“清水田”里,在“晴天的清晨”的树巅上,在“黄昏的空中”,白鹭的不同神态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曾像法布尔、郭沫若他们那样仔细观察过一种小动物吗?回忆一下,请用生动传神的语言描写一种心爱的小动物的*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在清水田里,时有一两只白鹭站着钓鱼;晴天的清晨,常见白鹭孤独地站在小树的绝顶,看来像是不安稳,而它却很悠然;黄昏的空中偶见白鹭低飞。

  2.“略”。

  《白鹭》阅读答案 3

  最花芦叶老风烟,驶上秋城思渺然。

  白鹭不如如许事,赤乌②又隔几何年。

  六朝往事秦淮水,一笛晓风江浦船。

  我辈人今竞谁是,只堪渔艇夕阳边。

  [注]①方岳出身干一个世代耕读之家,七岁能赋诗,时人称之为神童,南宋绍定五年中进士。因他刚直不阿,不畏权贵,敢于斗争,多次遭到权奸贪吏的诬陷和打击,仕途坎坷。②赤乌:传说中的瑞鸟。

  1.首句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在全诗中有何作用?(5分)

  2.联系下文,具体分析诗中抒发了作者哪些“渺然”之思?(6分)

  白鹭亭阅读答案方岳

  1.描绘了一幅荻花飘飞、芦叶衰残、风烟迷茫的秋色图。(2分)作用:交代了登亭的季节,渲染出一种萧瑟凄清的氛围,为全诗奠定了孤独悲凉的感情基调。(3分)(意思对即可。)

  2.白鹭无知,赤乌难见,暗含时事多艰、国势衰微之叹;(2分)六朝往事随水流逝,空余晚风长笛江浦归船,饱含历史兴亡之感;(2分)我辈无奈,只堪与渔艇夕阳为伴,抒发壮志难酬之悲。(2分)(意思对即可。)

  《白鹭》阅读答案 4

  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白鹤太大而嫌生硬,即如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

  然而白鹭却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了它的美。

  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减之一分则嫌,素之一忽则嫌,黛之一忽则嫌。

  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琉璃框里的画面。田的大小好像是有心人为白鹭设计的镜匣。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见它孤独的站在小树的绝顶,看来像是不安稳,而它却很悠然。这是别的鸟很难表现的一种嗜好。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

  黄昏的空中偶见白鹭的低飞,更是乡居生活中的一种恩惠。那是清澄的形象化,而且具有了生命了。

  或许有人会感到美中的不足,白鹭不会唱歌。但是白鹭的本身不就是一首很优美歌吗?——不,歌未免太铿锵了。

  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阅读题:

  1.依次填入文中四个方框最恰当的一组词是()

  A.黑白长短B.长白短黑C.长短白黑D.黑短白长

  2.本文重点是赞美白鹭,为何要在文中插入对白鹭、朱鹭、苍鹭的描述?(不超过25个字)

  3.文章第五小节写白鹭站在小树绝顶,人们猜测“它是在望哨”,作者同意这样的'猜测吗?根据何在?为什么?(不超过50个字)

  4.从全文看,白鹭的美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每个方面用两个字概括,不少于6个字,不超过10个字,包括10个字)

  5.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两项是()

  A.本文通过赞美白鹭,表现了作者爱寻常之美、爱*凡之美的思想感情。

  B.作者开头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是从白鹭的外貌、形态特点着眼的。

  C.作者在文章最后又说白鹭是“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写出了白鹭易被人忽视的内在的、质朴的美,这样由里及表,使文章更富有哲理。

  D.文章第四小节运用了一连串的排比句式,主要突出了白鹭匀称的体态和谐调的色彩。

  E.文章倒数第二小节说“歌未免太铿锵了”,这是说其他鸟唱的歌太响亮了,作者借此来反衬白鹭宁静悠然的美

  参考答案:

  1.(2分)C

  2.(2分)通过比较,形体“适宜”及其自然美的特点。

  3.(2分)不同意。从文中“可它真是望哨吗”的疑问中可看出。作者欣赏的就是白鹭这种没有任何目的的悠然自得的美。

  4.(2分)自然宁静悠然匀称和谐(能概括出意思类似的三个方面即可)

  5.(2分)CE(提示:C应为“由表及里”,E泛指所有的歌,不仅指其他鸟唱的歌)

  小编整理了关于《白鹭》阅读答案以供各位同学参考和学*,希望对于同学们的学*成绩更上一层楼,也祝同学们的阅读理解的技巧更好,祝大家学*进步!

  《白鹭》阅读答案 5

  白鹭亭

  方岳①

  最花芦叶老风烟,驶上秋城思渺然。

  白鹭不如如许事,赤乌

  ②又隔几何年。

  六朝往事秦淮水,一笛晓风江浦船。

  我辈人今竞谁是,只堪渔艇夕阳边。

  [注]

  ①方岳出身干一个世代耕读之家,七岁能赋诗,时人称之为神童,南宋绍定五年中进士。因他刚直不阿,不畏权贵,敢于斗争,多次遭到权奸贪吏的诬陷和打击,仕途坎坷。

  ②赤乌:传说中的瑞鸟。

  8.首句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在全诗中有何作用?(5分)

  9.联系下文,具体分析诗中抒发了作者哪些“渺然”之思?(6分)

  阅读答案

  8.描绘了一幅荻花飘飞、芦叶衰残、风烟迷茫的秋色图。(2分)作用:交代了登亭的季节,渲染出一种萧瑟凄清的氛围,为全诗奠定了孤独悲凉的感情基调。(3分)(意思对即可。)

  9.白鹭无知,赤乌难见,暗含时事多艰、国势衰微之叹;(2分)六朝往事随水流逝,空余晚风长笛江浦归船,饱含历史兴亡之感;(2分)我辈无奈,只堪与渔艇夕阳为伴,抒发壮志难酬之悲。(2分)(意思对即可。)


《白鹭》阅读答案3篇(扩展3)

——《乘船》阅读答案3篇

  阅读《乘船》,回答下列问题(18分)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 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 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8、下面句中与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中之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歆辄难之 B. 默而识之 C. 不能称前时之闻 D. 友人惭,下车引之

  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①俱乘船避难( ) ②幸尚宽( )

  ③纳其自托( ) ④遂携拯如初( )

  10、翻译句子(4分)

  ①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本所以疑,正为此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用原文语句回答问题(4分)

  ①王朗让那人搭船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华歆认为不应该抛弃那人的理由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你从本文中得到什么启示?(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请你从学过的知识中,写一句有关诚信的'名言警句(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8. C (2分)

  9. ①一起 ②幸而,恰巧 ③接纳,接受 ④于是(4分)

  10、①(途中)有一个人想要搭船,华歆感到很为难。②起先这所以犹豫不决,正是考虑到了这种情况。(4分)11、①幸尚宽,后贼追至 ②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4分)

  12、一个人要对自己说过的话负责,不能轻诺寡信(2分)

  13、略(2分)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1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⑴歆辄难之 难: ⑵本所以疑 所以:

  ⑶王欲舍所携人 舍: ⑷遂携拯如初 遂:

  19.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

  20.作者对华歆、王朗的评价是怎样的?你怎么看待作者的这个评价?(4分)

  答案:

  18.(4分)(1)认为……困难(或:感到为难)(1分)(2)……的原因(1分)(3)舍弃、甩掉(1分)(4)于是、就(1分)

  19.(2分)(我)已经答应了他的请求(1分),怎么可以因为情况紧迫就抛弃他呢(1分)!

  20.(4分)①华歆优、王朗劣。(1分)

  ②我赞同作者对华歆、王朗的评价(1分)。作者从日常生活的小事中看出一个人的品质,“窥一斑而见全豹”,这是作者对生活的观察与思考(2分)。

  或:我不赞同作者的评价(1分)。作者以一件小事就给别人的品质下结论,是以偏概全,这是不可取的(2分)。

  阅读《乘船》,完成题目。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1)“歆辄难之”的“之”所指代的内容是什么?他为何对此感到为难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华歆为什么不愿意抛弃所携之人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在写法上最大的特点是什么?试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要是你遇到了这种事,你将会怎么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是否携此人同行。 自身尚外难中,船小人众,后有贼兵

  2.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

  3.主要采用对比的写法来表现人物


《白鹭》阅读答案3篇(扩展4)

——《卢沟桥》阅读答案3篇

  [甲文]永定河上的卢沟桥,修建于公元11*1192年间。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桥宽约8米,路面*坦,几乎与河面*行。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把11个石拱联成一个整体。由于各拱相联,这种桥叫着联拱石桥。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从没出过事,足见它的坚固。桥面用石板铺砌,两旁有石栏石柱。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千姿万状,惟妙惟肖。早在13世纪,卢沟桥就闻名世界。那时候有个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来过*,他的游记里,十分推崇这座桥,说它“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并且特别欣赏桥栏柱上刻的狮子,说它们“共同构成美丽的奇观”。在国内,这座桥也历来为人们所称赞。它地处入都要道,而且建筑优美,“卢沟晓月”很早就成为北京的胜景之一。

  [乙文]我们吸收前人的经验,卧床假寐,静待五更。当表针一指到四点的时候,我们就赶紧起床。走出门外,当真听见了此落彼起的报晓鸡鸣。晨寒凛冽,我们踏着如霜似雪的月光走上了卢沟桥。这时,接*圆满的晓月转到了西天,正悬挂在迎面的卢师山上。抬头望月,看得出这时得月与桥的距离是最*的,晓月的光度比初升和正处中天时,却亮得多。再是这时的晓月是在桥的北侧,永定河的上游,月光顺流而下,视野也显得最为深远。我们在桥上有意地测试了一下晓月的亮度。凭借着月光,不仅看得清碑亭上乾隆书写的“卢沟晓月”四个大字,也依稀地辨认出了在桥西亭上乾隆书写的“察永定河”的一首五言律诗。桥下的永定河,在晓月的映照下,波光粼粼,细流淙淙。这时,看到披着晓月银光的卢沟桥,以至每个玉石栏、柱、栏板,以及485个大小石狮……,我们不仅想起马可.波罗的描述:“这是一座无可比拟的世界上最美的桥。”

  1、下面句子中划线词的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 ]

  ①桥宽约8米

  ②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

  A、①表示估计 ②表示程度

  B、①表示限制 ②表示程度

  C、①表示程度 ②表示限制

  D、①表示限制 ②表示估计

  2、甲文划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文通过说明性的文字介绍了卢沟桥的_________,又通过描写性的文字向人们展示了卢沟桥形式优美。乙文记叙了夜宿卢沟桥_____________的经过,向人们展示了世界上最美的桥——卢沟桥。

  4、甲乙两文都引用了马可.波罗评价卢沟桥的话,但写作目的不同。甲文的目的在于说明卢沟桥____________的特点,而乙文的目的在于表达作者对卢沟桥的___________之情。

  5、甲文中“这些石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这句话运用的修辞方法是[ ]

  A、排比、比喻

  B、排比

  C、排比、比喻、拟人

  D、排比、拟人

  6、根据乙文画横线句子的内容,概括“卢沟晓月”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A

  2、举例子、作比较,说明卢沟桥结构坚固。

  3、结构特点;观赏晓月。

  4、形式优美;赞美。

  5、 D

  6、晓月圆;距离*;光度亮。

  阅读(一)(15分)

  [甲文]永定河上的卢沟桥,修建于公元11*1192年间。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桥宽约8米,路面*坦,几乎与河面*行。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把11个石拱联成一个整体。由于各拱相联,这种桥叫着联拱石桥。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从没出过事,

  足见它的坚固。桥面用石板铺砌,两旁有石栏石柱。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千姿万状,惟妙惟肖。

  早在13世纪,卢沟桥就闻名世界。那时候有个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来过*,他的游记里,十分推崇这座桥,说它“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并且特别欣赏桥栏柱上刻的狮子,说它们“共同构成美丽的奇观”。在国内,这座桥也历来为人们所称赞。它地处入都要道,而且建筑优美,“卢沟晓月”很早就成为北京的胜景之一。

  [乙文]我们吸收前人的经验,卧床假寐,静待五更。当表针一指到四点的时候,我们就赶紧起床。走出门外,当真听见了此落彼起的报晓鸡鸣。晨寒凛冽,我们踏着如霜似雪的月光走上了卢沟桥。这时,接*圆满的晓月转到了西天,正悬挂在迎面的卢师山上。抬头望月,看得出这时得月与桥的距离是最*的,晓月的光度比初升和正处中天时,却亮得多。再是这时的晓月是在桥的北侧,永定河的上游,月光顺流而下,视野也显得最为深远。我们在桥上有意地测试了一下晓月的亮度。凭借着月光,不仅看得清碑亭上乾隆书写的“卢沟晓月”四个大字,也依稀地辨认出了在桥西亭上乾隆书写的“察永定河”的'一首五言律诗。桥下的永定河,在晓月的映照下,波光粼粼,细流淙淙。这时,看到披着晓月银光的卢沟桥,以至每个玉石栏、柱、栏板,以及485个大小石狮……,我们不仅想起马可·波罗的描述:“这是一座无可比拟的世界上最美的桥。”

  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 )2分

  ①桥宽约8米 ②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

  A、①表示估计 ②表示程度 B、①表示限制 ②表示程度

  C、①表示程度 ②表示限制 D、①表示限制 ②表示估计

  2、甲文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3分)

  A.列数字、引用、打比方、作比较

  B.分类别、列数字、打比方、引用

  c.列图表、引用、作比较、举例字

  3、甲文通过说明性的文字介绍了卢沟桥的_________,又通过描写性的文字向人们展示了卢沟桥形式优美。乙文记叙了夜宿卢沟桥_____________的经过,向人们展示了世界上最美的桥——卢沟桥。(4分)

  4甲乙两文都引用了马可·波罗评价卢沟桥的话,但写作目的不同。甲文的目的在于说明卢沟桥____________的特点,而乙文的目的在于表达、作者对卢沟桥的___________之情 (4分)

  5.甲文运用的说明顺序:______ (2分)

  参考答案:

  1、A

  2、A

  3、结构特点 观赏晓月

  4、形式优美 赞美

  5.时间/逻辑顺序

  卢沟桥

  卢沟桥跨卢沟水,金明昌初建,我正统九年修之。桥二百步,石栏列柱头,狮母乳①,顾抱负赘②,态色相得③,数之辄不尽。俗曰:鲁公输班神勒④也。桥北而村,数百家,己巳岁虏焚掠略尽。村头墩堡⑤,循河婉婉,望去如堞⑥。

  注:①狮母乳:指母狮和幼狮。②赘,通“缀”,连结。③得:适合。④神勒:神妙的雕刻。⑤墩堡:战争中防御敌人的碉堡。⑥堞:城墙上的矮墙,也称女墙。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石栏列柱头,狮母乳()

  ②顾抱负赘,态色相得()()

  ③数之辄不尽()

  ④俗曰:鲁公输班神勒也()()

  12.本文描述的主要对象是什么?重点是什么?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白鹭》阅读答案3篇(扩展5)

——《天窗》阅读答案3篇

  天窗 阅读问题:

  18.文章围绕“天窗”,写了哪些体现母爱的事情?(3分)

  19.品味文中两处画线句,按要求答题。(4分)

  (1)赏析下面句子。(2分)

  雨点轻轻重重、缓缓急急地也在我清澈的心湖上奏响,泛漾起细细的波纹。

  (2)解释下面句子的含义。(2分)

  也许生命早期的记忆是一个人生活的根吧!

  20.说说文章以“天窗”为题的作用。(2分)

  21.简要举例赏析本文语言上的突出特点(2分)

  天窗 阅读答案:

  18.母亲陪我看星月;为我扇扇子;给我猜谜语,讲故事;为我缝衣服。(答出三点,意对即可)

  19.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雨声的美妙和我听雨的沉醉。或:运用叠词,使文句形象且有音韵美。(2分,意对即可)(2)童年的生活经历可能影响着一个人一生的发展。或:童年的生活是一个人成长的基础。(2分,意对即可)

  20.以天窗为题,交待写作对象,作为线索贯穿全文;天窗既指老屋的天窗,也指心灵的天窗,内涵丰富,耐人寻味。(意对即可)

  21.老屋的那一方小小的天窗伴随着母亲的身影,让“我”感受到许多无法言喻的美妙。第②节选取蝉的鸣唱、蛙声的欢快和星月的柔美,生动地描绘出一幅迷人的夏夜图。

  附:天窗原文

  乡下的房子只有前面一排木板窗。暖和的晴天,木板窗扇扇开直,光线和空气都有了。

  碰着大风大雨,或者北风虎虎地叫的冬天,木板窗只好关起来,屋子里就黑的地洞里似的。

  于是乡下人在屋面开一个小方洞,装一块玻璃,叫做天窗。

  夏天阵雨来了时,孩子们顶喜欢在雨里跑跳,仰着脸看闪电,然而大人们偏就不许,“到屋里来呀!"孩子们跟着木板窗的关闭也就被关在地洞似的屋里了;这时候,小小的天窗是唯一的慰藉。

  从那小小的玻璃,你会看见雨脚在那里卜落卜落跳,你会看见带子似的闪电一片;你想象到这雨,这风,这雷,这电,怎样猛厉地扫荡了这世界,你想象它们的威力比你在露天真实感到的要大这么十倍百倍。小小的天窗会使你的想象锐利起来!

  晚上,当你被逼着上床去"休息"的时候,也许你还忘不了月光下的草地河滩,你偷偷地从帐子里伸出头来,你仰起了脸,这时候,小小的天窗又是你唯一的慰藉!

  你会从那小玻璃上面的一粒星,一朵云,想象到无数闪闪烁烁可爱的星,无数像山似的,马似的,巨人似的,奇幻的云彩;你会从那小玻璃上面掠过一条黑影想象到这也许是灰色的蝙蝠,也许是会唱的夜莺,也许是恶霸似的猫头鹰,——总之,美丽的神奇的'夜的世界的一切,立刻会在你的想象中展开。

  啊唷唷!这小小一方的空白是神奇的!它会使你看见了若不是有了它你就想不起来的宇宙的秘密;它会使你想到了若不是有了它你就永远不会联想到的种种事件!

  发明这"天窗"的大人们,是应得感谢的。因为活泼会想的孩子们会知道怎样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比任其他看到的更真切,更阔达,更复杂,更确实!

  天窗

  老屋的玻璃天窗,小巧晶莹,开设在光线不足的卧房。对于我们小孩来说,天窗不仅为我们*添光亮,更让我们感受到许多无法言喻的美妙。

  夏夜,蝉还在院落里高大的梧桐树上鸣唱,田野里的蛙声就此起彼伏地欢快起来。穿着母亲缝制的方领衫,枕在她的怀里,仰起小脸,有时可以看到明月高悬远天之上,透过天窗,泻下轻轻柔柔的月光,一束束,盈盈的,如水似乳,漫过母亲的衣橱,在青砖地上画成一团银亮的光斑。一颗两颗美丽的星子也赶热闹似的映着天窗向我和母亲温柔地眨眼,低低地絮语。那一方窄窄的小小天窗足以把稚嫩的视线放大,把美丽的想象撑起,星空的神秘和趣味便注满了幼年幻想的心域。

  因有这一扇天窗,卧房里便舞动着游丝般的轻柔和温馨。母亲手摇蒲扇,缓缓地扇着,凉风便一丝丝地滑过肌体,惬意极了。她一边借着丝丝缕缕的亮光给我扇风,一边给我猜各样的谜语:“开嘛开白花,结嘛结四牛角。”我答是母亲在池塘里采的红菱,母亲便夸我聪颖。这还不够,母亲总是拗不过我的撒娇和对故事的喜爱。每每此时,她会不由自主地抬头凝望天窗外一颗两颗水晶般的星子。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的神话故事,便娓娓地在我心间摇曳出莲花般的清润和痴醉。常常,母亲的声音融着天窗下的那片亮光,如小溪的流水潺潺地抚遍我的全身,溢进我的心坎。

  江南多雨,尤其是阴雨绵绵的梅雨季节。因为有了这扇天窗,更让我感受到万般雨意千般诗情。天窗外,夜色冥茫。月亮躲起来了,星星躲起来了。唯有点点滴滴、淅淅沥沥的细雨如烟般笼着了鳞鳞的瓦片和一扇玲珑的天窗。童稚的心灵,透过那一方小小的天窗,遐想着偌大的夜宇舞起了巨幅绸缎,若是裁剪一匹让母亲为我做新衣裳,那有多好呀。想着想着,雨滴水润润,湿漉漉的,仿佛倏的一下钻进心里蔓延开来。雨点一滴一滴到天明,当晨光从天窗里泄漏时,新的一天又开启了。

  仲夏,多雷阵雨。屋内,昏黄的灯苗闪闪烁烁的,把灯光里缝制衣服的母亲的影子在墙上拉得好长。雨点如一名来自天界的乐手,水乡泽国便奏起了铿锵有力的天籁。听久了,听熟了,就能辨出,雨声如泉水般叮叮咚咚的,是奏响在玻璃天窗上的乐音。粗犷一点的是敲打在瓦楞上的鼓点。雨点轻轻重重、缓缓急急地也在我清澈的心湖上奏响,泛漾起细细的波纹。迄今为止,我一直认为这是我所听过的最美的纯天然的交响乐呢!雨势来得急也去得快。往往一首乐曲作罢,衣服上便留下了母亲细细密密的针脚。

  记忆中,老屋的天窗总是与母亲的身影相伴;现在,它时常浮现于我的脑海,一些细节还那么清晰。也许生命早期的记忆,是一个人生活的根吧。

  “一窍仰穿,天光下射。”走在时光的深处,生命难免也会有阴暗的死角。那么就让我们常常提醒自己,不论何时、何地、何境,都别忘了开一扇心灵的天窗,让皎洁的月光,让灿烂的'星辉,让诗意的雨声,让婉转的鸟鸣……都一一洒进心房。

  阅读题目及答案

  1.文章围绕“天窗”,写了哪些体现母爱的事情?

  答:母亲陪我看星月;为我扇扇子;给我猜谜语,讲故事;为我缝衣服。(答出三点,意对即可)

  2.品味文中两处画线句,按要求答题。

  (1)赏析下面句子。

  雨点轻轻重重、缓缓急急地也在我清澈的心湖上奏响,泛漾起细细的波纹。

  (2)解释下面句子的含义。

  也许生命早期的记忆是一个人生活的根吧!

  答: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雨声的美妙和我听雨的沉醉。或:运用叠词,使文句形象且有音韵美。(2)童年的生活经历可能影响着一个人一生的发展。或:童年的生活是一个人成长的基础。

  3.说说文章以“天窗”为题的作用。

  答:以天窗为题,交待写作对象,作为线索贯穿全文;天窗既指老屋的天窗,也指心灵的天窗,内涵丰富,耐人寻味。

  4.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老屋的那一方小小的天窗伴随着母亲的身影,让“我”感受到许多无法言喻的美妙。

  B.第②节选取蝉的鸣唱、蛙声的欢快和星月的柔美,生动地描绘出一幅迷人的夏夜图。

  C.第③节“凉风便一丝丝地滑过肌体”中,“滑”字既写出风的轻柔,又表现母爱的温馨。

  D.文章情景交融,通过雨景和月景的对比描写,抒发了“我”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和感伤。

  答:D

  5.文章结尾写“生命难免也会有阴暗的死角……不论何时、何地、何境,都别忘了开一扇心灵 的天窗”,下列名著中就有能表现这一哲理的事例,请简要叙述一例。

  《童年》 《名人传》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名著:《 》

  事例:

  答:示例一:《童年》 童年的阿廖沙生活在黑暗污浊的环境中,外祖母给予他无私的爱,使他增强了生活的勇气和信心。

  示例二:《名人传》 贝多芬面对耳聋的痛苦不幸,用创作音乐来为自己打开心灵之窗,最终成为不朽的音乐大师。

  示例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保尔双目失明,他以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克服重重困准,以顽强的毅力写作。

  天窗

  老屋的玻璃天窗,小巧晶莹,开设在光线不足的卧房。对于我们小孩来说,天窗不仅为我们*添光亮,更让我们感受到许多无法言喻的美妙。

  夏夜,蝉还在院落里高大的梧桐树上鸣唱,田野里的蛙声就此起彼伏地欢快起来。穿着母亲缝制的方领衫,枕在她的怀里,仰起小脸,有时可以看到明月高悬远天之上,透过天窗,泻下轻轻柔柔的月光,一束束,盈盈的,如水似乳,漫过母亲的衣橱,在青砖地上画成一团银亮的光斑。一颗两颗美丽的星子也赶热闹似的映着天窗向我和母亲温柔地眨眼,低低地絮语。那一方窄窄的小小天窗足以把稚嫩的`视线放大,把美丽的想象撑起,星空的神秘和趣味便注满了幼年幻想的心域。

  因有这一扇天窗,卧房里便舞动着游丝般的轻柔和温馨。母亲手摇蒲扇,缓缓地扇着,凉风便一丝丝地滑过肌体,惬意极了。她一边借着丝丝缕缕的亮光给我扇风,一边给我猜各样的谜语:“开嘛开白花,结嘛结四牛角。”我答是母亲在池塘里采的红菱,母亲便夸我聪颖。这还不够,母亲总是拗不过我的撒娇和对故事的喜爱。每每此时,她会不由自主地抬头凝望天窗外一颗两颗水晶般的星子。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的神话故事,便娓娓地在我心间摇曳出莲花般的清润和痴醉。常常,母亲的声音融着天窗下的那片亮光,如小溪的流水潺潺地抚遍我的全身,溢进我的心坎。

  江南多雨,尤其是阴雨绵绵的梅雨季节。因为有了这扇天窗,更让我感受到万般雨意千般诗情。天窗外,夜色冥茫。月亮躲起来了,星星躲起来了。唯有点点滴滴、淅淅沥沥的细雨如烟般笼着了鳞鳞的瓦片和一扇玲珑的天窗。童稚的心灵,透过那一方小小的天窗,遐想着偌大的夜宇舞起了巨幅绸缎,若是裁剪一匹让母亲为我做新衣裳,那有多好呀。想着想着,雨滴水润润,湿漉漉的,仿佛倏的一下钻进心里蔓延开来。雨点一滴一滴到天明,当晨光从天窗里泄漏时,新的一天又开启了。

  仲夏,多雷阵雨。屋内,昏黄的灯苗闪闪烁烁的,把灯光里缝制衣服的母亲的影子在墙上拉得好长。雨点如一名来自天界的乐手,水乡泽国便奏起了铿锵有力的天籁。听久了,听熟了,就能辨出,雨声如泉水般叮叮咚咚的,是奏响在玻璃天窗上的乐音。粗犷一点的是敲打在瓦楞上的鼓点。雨点轻轻重重、缓缓急急地也在我清澈的心湖上奏响,泛漾起细细的波纹。迄今为止,我一直认为这是我所听过的最美的纯天然的交响乐呢!雨势来得急也去得快。往往一首乐曲作罢,衣服上便留下了母亲细细密密的针脚。

  记忆中,老屋的天窗总是与母亲的身影相伴;现在,它时常浮现于我的脑海,一些细节还那么清晰。也许生命早期的记忆,是一个人生活的根吧。

  “一窍仰穿,天光下射。”走在时光的深处,生命难免也会有阴暗的死角。那么就让我们常常提醒自己,不论何时、何地、何境,都别忘了开一扇心灵的天窗,让皎洁的月光,让灿烂的星辉,让诗意的雨声,让婉转的鸟鸣……都一一洒进心房。

  18.文章围绕“天窗”,写了哪些体现母爱的事情?(3分)

  19.品味文中两处画线句,按要求答题。(4分)

  (1)赏析下面句子。(2分) 雨点轻轻重重、缓缓急急地也在我清澈的心湖上奏响,泛漾起细细的波纹。

  (2)解释下面句子的含义。(2分) 也许生命早期的记忆是一个人生活的根吧! 20.说说文章以“天窗”为题的作用。(2分)

  21.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老屋的那一方小小的天窗伴随着母亲的身影,让“我”感受到许多无法言喻的美妙。

  B.第②节选取蝉的鸣唱、蛙声的欢快和星月的柔美,生动地描绘出一幅迷人的夏夜图。

  C.第③节“凉风便一丝丝地滑过肌体”中,“滑”字既写出风的轻柔,又表现母爱的温馨。

  D.文章情景交融,通过雨景和月景的对比描写,抒发了“我”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和感伤。

  22.文章结尾写“生命难免也会有阴暗的死角……不论何时、何地、何境,都别忘了开一扇心灵的天窗”,下列名著中就有能表现这一哲理的事例,请简要叙述一例。(3分)

  《童年》 《名人传》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名著:《 》


《白鹭》阅读答案3篇(扩展6)

——《忆秦娥》阅读答案3篇

  忆秦娥娄山关①

  *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②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注】

  ①娄山关,在贵州遵义北的娄山上,位于娄山山脉的最高峰,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1935年1月,中央红军在长征中占领遵义,并举行了遵义会议。2月,经过激战,夺取娄山关,这首词作于此时。

  ②漫道,不要说。

  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二两句以烈烈西风、长空雁叫营造战前气氛,场面阔大,气氛紧张、肃杀。

  B、两个“霜晨月”叠用,既点明时间,说明行动在黎明前,同时使气氛变得舒缓。

  C、“马蹄声”“喇叭声”以动衬静,虽没直接描写红军战士形象,却有如在目前之感。

  D、整首词以写景作结,描写娄山壮阔的夕照景象,含有不尽之意,引人浮想联翩。

  15、“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表现了词人怎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

  【答案】

  14、C

  15、歌颂了红军的顽强意志,抒写人民的胜利信心;对敌人的鄙夷与蔑视之情;藐视艰辛的豪迈情怀和无畏勇气。

  忆秦娥

  李白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注释]乐游原:又叫“乐游园”,在长安东南郊,是汉宣帝乐游苑的故址,地势高,可以远望,汉宣帝偕许皇后出游至此,迷恋于绚丽的风光,以至于“乐不思归”;唐代在此大兴土木,是登高览胜最佳景地。

  8.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5分)

  9.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6分)

  8、答题要点:

  ①伤别盼归:静夜梦觉的寂寞怅惘,历岁经年了无音信,人未归的绝望。(3分)

  ②家国之感或王朝兴衰(或历史更迭)的悲壮慨叹。(2分)

  9、答题要点:

  ①情景交融(或借景抒情);下阙气象陡换,情感跌宕,境界遂开。

  ②上阕借 “箫”“梦”“月”“柳”等意象营造幽怨凄婉的意境,表达了送别盼归的愁苦。

  ③下阙则意境博大开阔,“古道 ”“汉陵”“西风残照”的苍茫悲壮,表达历史兴亡之思 。(每点各2分)

  赏析一

  这首《忆秦娥》,写的是一位长安女子,自从亲人离家以后,她就寝食难安,从春到秋,年复一年,亲人一直杳无音信。词人借箫声、弯月、柳色、乐游原、汉家陵阙等悲凉的景色,写出了秦娥的离别之苦。全词伤今怀古,言简情深,气势雄浑,意境高远。

  上阕写春愁,箫声凄咽,望月怀远,折柳忆别,以苍凉的景色渲染了秦娥的离愁别恨: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玉箫的声音悲凉呜咽若断若续,秦娥从梦中惊醒时,看到楼上正挂着一轮若明若暗、冷漠凄清的弯月。

  “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秦楼上的弯月依稀可见,桥边柳色年年依旧,这些都能见证当年与亲人在灞陵桥上悽怆离别的情景。

  下阕写秋思,由登乐游原到音信断绝,词人触景伤怀,把个人的愁思与故国兴衰、历史变迁融为一体: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冷落凄凉的秋天,登上地势高敞的乐游原,遥望咸阳古道,车马稀疏,亲人多年来音信早已断绝。

  “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亲人杳无音信,在西风萧瑟、落日余辉的光照下,眼前只见汉王朝的陵墓一片凄冷荒凉的景色。

  赏析二

  上阕写春愁。秦楼上空,月色朦胧,夜深人静,箫声幽咽,如泣如诉。三四五句紧接,点名秦娥“箫声咽”与“梦断”之缘由,且于月色之外,又添加柳色,不仅构成更为凄凉的典型环境,还将这“秦娥”自己的伤别念远,展现出人所共有的离情伤感中,以深化主题,拓宽了 境界,为进一步伤今与怀古作了一个极妙之过渡。

  下阕写秋思。乐游园清秋节之欢乐与咸阳古道上无人传递信息的冷落,形成鲜明的对比。末三句中再增加“音尘绝”,山崩地坼(che),风变而销,加重了悲伤之气氛。“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八字,只写境界却容量很大,兴衰之感尽在其中,将悲与欢、聚与散、古与今、盛与衰,统统放到历史长河中去观照,油然生出沉重的历史消亡感,为整篇词涂上重重的悲壮色彩。

  整篇上下两阙,笔笔变换,但紧密相连。一春游,一秋萧;一碗丽,一毫旷;一以“秦月楼”为眼,一以“音尘绝”为目一一以伤别为关纽,以国家之感为结穴。其文笔流利自然,寓情于景,其至深至广之情意,无限开阔之境界,特别结尾八字,足【王国维】“遂关千古登临之口”,一向被誉为词中鼻祖。

  注释:

  ①忆秦娥,词牌名。唐、五代的词,多数只有词牌名,不另拟题目。

  ②“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暗用《列仙传》上仙人箫史教秦穆公女弄玉吹萧,引来凤凰的典故。咽:呜咽,形容萧声凄凉。秦娥:这里借指秦地(陕西一带)的女子。

  ③灞陵:在长安东郊,是汉文帝的陵墓,附*有灞桥,汉唐时代送旅人东行,到此折柳道别。

  ④伤别:因为离别而伤心。

  ⑤乐游原:在长安东南郊,地势很高,登上可望全城,是游览胜地。

  ⑥残照:夕阳。

  ⑦陵阙:陵,帝王的陵墓。阙,墓前的楼观。

  忆秦娥

  黄机

  秋萧索。梧桐落尽西风恶。西风恶。数声新雁,数声残角。


《白鹭》阅读答案3篇(扩展7)

——《春晚》阅读答案3篇

  寂历青山晚,山行趣不稀。野花成子落,江燕引雏飞。

  暗草薰苔径,晴杨扫石矶。俗人犹语此,余亦转忘归。

  殷遥,天宝间仕为忠王府仓曹参军。与王维结交,同慕禅寂。

  (1)中间两联是从哪些角度描写景物的?请简要分析。(4分)

  (2)简要说明诗人“忘归”的原因。(4分)

  参考答案

  (1)①综合运用多种感官。野花飘落、果实初成,江燕引雏飞,柳枝飘拂等,是从视觉角度写景;“暗草薰苔径”是从嗅觉角度写景。

  ②动静结合。如“暗草薰苔径,是写静景,“江燕引雏飞”、“晴杨扫石矶”是写动景。(4分,每点2分。如从远*、明暗角度分析,言之成理可酌情赋分)

  (2)①山中幽静而富有生机,景趣良多。

  ②诗人向往宁静脱俗的生活。(4分,每点2分)

  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半山春晚即事

  王安石

  春风取花去,酬我以清阴。

  翳翳陂路静,交交园屋深。

  床敷每小息,杖屦或幽寻。

  惟有北山鸟,经过遗好音。

  (1)简要概括“半山春晚” 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尾联“唯有北山鸟,经过遗好音”的表现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春花凋谢,树木清阴,鸟鸣山幽,环境恬静。

  (2)以动衬静(或:以有声写无声)。用突然传来清脆悦耳鸟声,突出了幽静,流露出诗人闲适中的喜悦。 (意对即可)

  附赏析

  这首诗表现了王安石隐退生活的一个侧面。

  起首二句至为奇妙,寥寥十字,摹尽春色的变化,显示了一幅绿肥红瘦的景象。陈衍说起二句本于唐人“绿阴清润似花时”,但安石的两句含义却深厚得多,感情色彩浓烈得多,韵味也胜过许多。常人写红花凋谢,会有惋惜之情,而使诗歌染上一层淡淡的哀愁。此诗却不然,诗人以积极的人生态度来表达,所以在他笔下展现的是欣欣喜人的景象。春风是无法“取”将花去的,但若没有这个“取”字,就不能形象地表现自然景象之变换;春风也不会“酬”与清阴,但若没有这个“酬”字,就不能体现作者欣然自得的情怀。若无此二字,诗人的达观,春风的和煦,就不能跃然纸上了。

  春风慷慨赐与清阴,诗人于是尽情去欣赏。所以三、四句以“清阴”为本,稍作敷展。“翳翳”,是形容树木茂密的状貌,“交交”,则是形容树木相互覆盖交加的样子。只见那小路沿着山坡在茂密的树林中蜿蜒曲折,伸向远处,一片静谧,在葱茏的深处,园屋隐约可见。这两句写静,略有唐人常建“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题破山寺后禅院》)的风味。然而常建的诗是禅寂之静,此诗用了“翳翳”、“交交”,显得更有生意。

  五六句笔锋一转,顺势推出主体形象。床敷,即安置坐具,杖履,指扶杖漫步。二句截取两个生活片断来刻画半山园主人的风神。或居家凭几小憩,或寻幽拄杖独行。两者虽是一静一动,但同样表现了诗人恬淡安宁而又欣然自乐的心境。

  在此宁谧的氛围里,突然传来阵阵清脆悦耳之声,抬头看去,原是北山一鸟,掠飞而过,留下一片“好音”。这两句极富韵味。北山即钟山,六朝时周颙曾隐居于此。此时的北山,除了诗人独步寻幽之外,杳无人迹,只有声声鸟鸣,偶尔来慰其岑寂。诗人在*夷冲淡的外表下,怀孤往之志、举世无人相知的感慨显示于言外。

  阅读李清照的《武陵春·春晚》,完成下面题目。(6分)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1)这首词中最能代表作者情感的一个字是什么?请结合写作背景,说说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感情。(2分)

  (2)上阕运用了哪种艺术手法来表达自己的心绪?(2分)

  (3)下面两个句子都是写“愁的经典句,请简要说出它们在内容和写法上的不同之处。(2分)

  ①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②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参考答案

  (1)“愁,这首词是作者避难浙江金华时所作,当时她正处于国破家亡夫死中的悲惨中,故悲愁极多。

  (2)

  a.借景抒情,通过萧瑟的景物“沉香花已尽渲染哀愁的情感。

  b.通过“倦梳头“泪先流两个外在行为来写主人公内心哀愁。(答对一点即可)

  (3)

  a.“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用夸张、比喻(拟)的手法,表现凄苦忧愁重得连船都载不动,形象可感地写出了“愁之多。

  b.“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用比喻(设问、夸张)的手法,将无形的愁化作有形的“一江春水永流不尽,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愁的多而绵长。(一点1分)

  附赏析:

  这首《武陵春》为作者中年孀居后所作,非一般的闺情闺怨词所能比。这首词借暮春之景,写出了词人内心深处的苦闷和忧愁。全词一喝三叹,语言优美,意境,有言尽而意不尽之美。这首词继承了传统的词的作法,采用了类似后来戏曲中的代言体,以第一人称的口吻,用深沉忧郁的旋律,塑造了一个孤苦凄凉环中流荡无依的才女形象。

  这首词简炼含蓄,足见李清照炼字造句之功力。

  其中“风住尘香花已尽”一句已达至境:既点出此前风吹雨打、落红成阵的情景,又绘出现今雨过天晴,落花已化为尘土的韵味;既写出了作者雨天不得出外的苦闷,又写出了她惜春自伤的感慨,真可谓意味无穷尽。

  这首词由表及里,从外到内,步步深入,层层开掘,上半阕侧重于外形,下半阕多偏重于内心。“日晚倦梳头”、“欲语泪先流”是描摹人物的外部动作和神态。这里所写的“日晚倦梳头”,是另外一种心境。

  这时她因金人南下,几经丧乱,志同道合的丈夫赵明诚早已逝世,自己只身流落金华,眼前所见的是一年一度的春景,睹物思人,物是人非,不禁悲从中来,感到万事皆休,无穷索寞。因此她日高方起,懒于梳理。“欲语泪先流”,写得鲜明而又深刻。这里李清照写泪,先以“欲语”作为铺垫,然后让泪夺眶而出,简单五个字,下语看似*易,用意却无比精深,把那种难以控制的满腹忧愁一下子倾泻出来,感人肺腑、动人心弦。

  词的下半阕着重挖掘内心感情。她首先连用了“闻说”、“也拟”、“只恐”三组虚字,作为起伏转折的契机,一波三折,感人至深。第一句“闻说双溪春正好”陡然一扬,词人刚刚还流泪,可是一听说金华郊外的双溪春光明媚、游人如织,她这个*日喜爱游览的人遂起出游之兴,“也拟泛轻舟”了。“春尚好”、“泛轻舟”措词轻松,节奏明快,恰好处她表现了词人一刹那间的喜悦心情。而“泛轻舟”之前着“也拟”二字,更显得婉曲低回,说明词人出游之兴是一时所起,并不十分强烈。“轻舟”一词为下文的愁重作了很好的铺垫和烘托,至“只恐”以下二句,则是铺足之后来一个猛烈的跌宕,使感情显得无比深沉。这里,上半阕所说的“日晚倦梳头”、“欲语泪先流”的原因,也得到了深刻的揭示。

  这首词艺术表现上的突出特点是巧妙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特别是比喻。诗歌中用比喻,是常见的现象;然而要用得新颖,却非常不易。好的比喻往往将精神化为物质,将抽象的感情化为具体的形象,饶有新意,各具特色。这首词里,李清照说:“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同样是用夸张的比喻形容“愁”,但她自铸新辞,而且用得非常自然妥帖,不着痕迹。我们说它自然妥帖,是因为它承上句“轻舟”而来,而“轻舟”又是承“双溪”而来,寓情于景,浑然天成,构成了完整的意境。


《白鹭》阅读答案3篇(扩展8)

——《苦瓜》阅读答案3篇

  苦瓜

  肖复兴

  原来我家有个小院,院里可以种些花草和蔬菜。这些活儿,都是母亲特别喜欢做的。把那些花草蔬菜侍弄得姹紫嫣红,像是给自己的儿女收拾得眉清目秀、招人眼目,母亲的心里很舒坦。

  那时,母亲每年都特别喜欢种苦瓜。其实,这么说并不准确,是我特别喜欢苦瓜。刚开始,是我从别人家里要回苦瓜籽,给母亲种,并对她说:“这玩艺儿特别好玩,皮是绿的,里面的瓤和籽是红的!”我之所以喜欢苦瓜,最初的原因就是它里面的瓤和籽格外吸引我。苦瓜结在架上,母亲一直不摘,就让它们那么老着,一直挂到秋风起时。越老,它们里面的瓤和籽越红,红得像玛瑙、像热血、像燃烧了一天的落日。当我掰开苦瓜,兴奋地注视着这两片像船一样盛满了鲜红欲滴的瓤和籽瓜时,母亲总要眯缝起昏花的老眼看着,露出和我一样喜出望外的神情,仿佛那是她老人家的杰作,是她才能给予我的欧.亨利式的意外结尾,让我看到苦瓜最终这一落日般的血红和辉煌。

  以后,我发现苦瓜做菜其实很好吃。无论做汤,还是炒肉,都有一种清苦味。那苦味,格外别致,既不会传染上肉或别的菜,又有一种苦中蕴含的清香和苦味淡去的清新。

  像喜欢院里母亲种的苦瓜一样,我喜欢上了苦瓜这一道菜。每年夏天,母亲都会经常从小院里摘下沾着露水珠的鲜嫩的苦瓜,给我炒一盘苦瓜青椒**。它成了我家夏日饭桌上一道经久不衰的家常菜。

  自从这之后,再见不到苦瓜瓤和籽鲜红欲滴的时候了,是因为再等不到那时候了。

  这样的菜,一直吃到我离开了小院,搬进了楼房。住进楼房,依然爱吃这样的菜,只是再吃不到母亲亲手种、亲手摘的苦瓜了,只能吃母亲亲手炒的苦瓜了。

  一直吃到母亲六年前去世。

  如今,依然爱吃这样的菜,只是母亲再也不能为我亲手到厨房去将青嫩的苦瓜切成丝,再掂起炒锅亲手将它炒熟,端上自家的餐桌了。

  因为常吃苦瓜,便常想起母亲。其实,母亲并不爱吃苦瓜。除了头几次,在我一再的怂恿下,勉强动了几筷子,皱起眉头,便不再问津。母亲实在忍受不了那股子异样的苦味。她说过,苦瓜还是留着看红瓤红籽好。可是,她依然每年夏天当苦瓜爬满架时,为我清炒一盘我特别喜欢吃的苦瓜**。

  最*,看了一则介绍苦瓜的短文,上面有这样一段文字:“苦瓜味苦,但它从不把苦味传给其他食物。用苦瓜炒肉、焖肉、炖肉,其**毫不沾苦味,故而人们美其名曰‘君子菜’。”

  不知怎么搞的,看完这段话,让我想起母亲。

  1.文章开头写母亲种花草和蔬菜,似乎与写“苦瓜”无关,可否删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品味下面句子中划线的词语,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①母亲总要眯缝起昏花的老眼看着,露出和我一样喜出望外的神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它成了我家夏日饭桌上一道经久不衰的家常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简要赏析文章结尾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以“苦瓜”为题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不能删掉。因为写母亲种花草和蔬菜是为下文描写母亲精心为“我”种苦瓜、烧苦瓜作铺垫,突出母亲热爱生活、富有爱心的品格。

  2.①不仅写出了母亲高兴的程度,而且暗含母亲是因儿子的高兴而高兴,含蓄表达出母亲对儿子无私的爱心。

  ②表面上是强调常常吃到这道菜,实际上是赞美永不减退的亲情和母爱。

  3.①卒章显志,点明了母亲与苦瓜相同的品格。②语言为将浓烈的感情寓于*淡的叙述中,言有尽而意无穷。

  4.①全文以苦瓜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②用苦瓜象征母亲的品格,表达对母亲的赞美与怀念。(意思对即可)

  原来我家有个小院,院里可以种些花草和蔬菜。这些活儿,都是母亲特别喜欢做的。把那些花草蔬菜侍弄得姹紫嫣红,像是给自己的儿女收拾得眉清目秀、招人眼目,母亲的心里很舒坦。

  那时,母亲每年都特别喜欢种苦瓜。其实,这么说并不准确,是我特别喜欢苦瓜。刚开始,是我从别人家里要回苦瓜籽,给母亲种,并对她说:这玩艺儿特别好玩,皮是绿的,里面的瓤和籽是红的!我之所以喜欢苦瓜,最初的原因就是它里面的瓤和籽格外吸引我。苦瓜结在架上,母亲一直不摘,就让它们那么老着,一直挂到秋风起时。越老,它们里面的瓤和籽越红,红得像玛瑙、像热血、像燃烧了一天的落日。当我掰开苦瓜,兴奋地注视着这两片像船一样盛满了鲜红欲滴的瓤和籽瓜时,母亲总要眯缝起昏花的老眼看着,露出和我一样喜出望外的神情,仿佛那是她老人家的杰作,是她才能给予我的欧·亨利式的意外结尾,让我看到苦瓜最终这一落日般的血红和辉煌。

  以后,我发现苦瓜做菜其实很好吃。无论做汤,还是炒肉,都有一种清苦味。那苦味,格外别致,既不会传染上肉或别的菜,又有一种苦中蕴含的清香和苦味淡去的清新。

  像喜欢院里母亲种的苦瓜一样,我喜欢上了苦瓜这一道菜。每年夏天,母亲都会经常从小院里摘下沾着露水珠的鲜嫩的苦瓜,给我炒一盘苦瓜青椒**。它成了我家夏日饭桌上一道经久不衰的家常菜。

  自从这之后,再见不到苦瓜瓤和籽鲜红欲滴的时候了,是因为再等不到那时候了。

  这样的菜,一直吃到我离开了小院,搬进了楼房。住进楼房,依然爱吃这样的菜,只是再吃不到母亲亲手种、亲手摘的苦瓜了,只能吃母亲亲手炒的苦瓜了。

  一直吃到母亲六年前去世。

  如今,依然爱吃这样的菜,只是母亲再也不能为我亲手到厨房去将青嫩的苦瓜切成丝,再掂起炒锅亲手将它炒熟,端上自家的餐桌了。

  因为常吃苦瓜,便常想起母亲。其实,母亲并不爱吃苦瓜。除了头几次,在我一再的怂恿下,勉强动了几筷子,皱起眉头,便不再问津。母亲实在忍受不了那股子异样的苦味。她说过,苦瓜还是留着看红瓤红籽好。可是,她依然每年夏天当苦瓜爬满架时,为我清炒一盘我特别喜欢吃的苦瓜**。

  最*,看了一则介绍苦瓜的短文,上面有这样一段文字:苦瓜味苦,但它从不把苦味传给其他食物。用苦瓜炒肉、焖肉、炖肉,其**毫不沾苦味,故而人们美其名曰君子菜。

  不知怎么搞的,看完这段话,让我想起母亲。

  阅读题

  14.简要赏析文章结尾的妙处。(4分)

  15.文章以 苦瓜为题有什么作用?(4分)

  16.文章开头写母亲种花草和蔬菜,似乎与写苦瓜无关,可否删掉?为什么?(4分)

  17.品味下面句子中划线的词语,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①母亲总要眯缝起昏花的老眼看着,露出和我一样喜出望外的神情。

  ②它成了我家夏日饭桌上一道经久不衰的家常菜。

  参考答案:

  14.答案:

  ①卒章显志,点明了母亲与苦瓜相同的品格。

  ②语言为将浓烈的感情寓于*淡的叙述中,言有尽而意无穷。

  评分:每个要点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15.答案:

  ①全文以苦瓜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

  ②用苦瓜象征母亲的品格,表达对母亲的赞美与怀念。

  评分:每个要点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16.答案:

  不能删掉。因为写母亲种花草和蔬菜是为下文描写母亲精心为我种苦瓜、烧苦瓜作铺垫,突出母亲热爱生活、富有爱心的品格。

  评分:只答出不能删掉不得分。每个要点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17.答案:

  ①不仅写出了母亲高兴的程度,而且暗含母亲是因儿子的高兴而高兴,含蓄表达出母亲对儿子无私的爱心。

  ②表面上是强调常常吃到这道菜,实际上是赞美永不减退的亲情和母爱。

  苦瓜

  周伟

  ⑴阳光下的奶奶,总是一脸阳光地坐在禾坪上,看着她那禾坪前的瓜蔓引蛇一般爬上瓜架,攀绕,慢慢地绿了一片,然后,一朵小黄花开了,又一朵小黄花开了。

  ⑵不几天,那一朵朵好看的小黄花,一朵一朵地不见了。我找来找去,只见瓜架下凭空多了好多长长短短的青瓜,长者四五寸,短者二三寸,一律悬挂,如漫天挂满了纺锤和棒槌。

  ⑶我在瓜架下走来走去,或看或摸,或量长短,或比画大小,或做上记号。忽然,我有一个惊人的发现,便向阳光下定坐着的奶奶着急地问:“奶奶,你看你看,为什么它一出生就满脸皱纹,疙里疙瘩?”

  ⑷奶奶呢?她也只是笑,边笑边摸那瓜,一遍又一遍。布满皱纹的瓜,竟在奶奶的手上很滑润,有光泽,好听话。

  ⑸我从奶奶手上把瓜拿了过来,说,它肯定委屈。准是那一朵小黄花早早地谢了,它心里烦啊苦啊!奶奶的笑僵了一下,我瞬即看见苦瓜的皱纹在她的脸上闪了一下。

  ⑹我的猜想不久便得到了证实。奶奶摘下那瓜做菜,一片刚夹到我的嘴里,我就嚷了起来:“苦,苦死了!”从此,我再也不肯吃苦瓜。

  ⑺后来有一回,奶奶拿一个红辣椒糖逼我就范。奶奶笑着看我,说:“多呷几片,然后,回味回味看。”奶奶手中的红辣椒糖在我眼前晃荡。我夹了一片又一片苦瓜,放在嘴里。我想那时我是闭了眼的。味还是苦。当苦味渐渐淡去时,一种微凉并略带甘甜的味儿便升到了舌尖、口腔,随后就觉得清爽、痛快和惬意。肉厚脆甜,味道清香绵长。奶奶说,别看它有些苦,能除邪热,解劳乏。我并不管奶奶说的,只是想着,这瓜,以苦味得名,能食能医,只是苦了它自己。


《白鹭》阅读答案3篇(扩展9)

——《辣椒》阅读答案3篇

  辣 椒

  ①世界上有些国家吃辣椒很厉害,如墨西哥、印度、朝鲜……*某些省,如四川、湖南等也以吃辣椒出名。有些人嗜辣椒已经到了“无辣不吃饭”的地步。美国宇航员威廉·勒努瓦在宇宙飞行时也带着辣椒。有一位指挥家,他走到哪里,辣椒就带到哪里,就连参加英国女王宴请时,也照例带着辣椒酱,他解释说:“没有辣椒的饭菜好比是病号饭。”

  ②辣椒原产美洲,17世纪传入我国,故亦称“番椒”,又名“秦椒”“大椒”“辣茄”。辣椒有几千个品种,仅我国四川的干辣椒就有100多种。辣椒有辣与不辣之分。云南有一种辣椒,其辣无比,只要舌尖稍微碰一下,就会使人辣得难受,疼痛万分。美国制药专家斯克维尔于1912年制定了测量辣度的方法,后来人们就以他的名字作为辣度的单位。植物病理学家曾用这种方法,测出甜椒的辣度为零,最辣的辣椒有300 000斯克维尔。

  ③辣椒能把人辣出眼泪、辣出鼻涕、辣出汗水,不爱吃辣椒的人不禁要问:“人们何苦要吃辣椒?”这是因为吃辣椒有3个好处:一是它的营养丰富;二是能祛风散寒;三是能增进人的食欲。每100克辣椒的维生素含量大于100毫克,在蔬菜中占首位。此外,辣椒还含有维生素B1、B2,胡萝卜素以及其他营养物质。辣椒还能暖胃驱寒。《食物本草》中说,辣椒能温暖脾胃。如果遇寒出现呕吐、腹泻、肚子疼等症状,可以适当吃些辣椒。谚语曰:“三个辣椒,顶件棉袄”。辣椒也具有杀菌作用。当人摄入辛辣食物后体内温度急剧上升,这样就可以抑制食物中的有害病菌的繁殖或者杀死有害细菌。同时,辣椒也具有燃烧脂肪的功能。辣椒含有一种成分——辣椒碱,它可以通过扩张血管,刺激体内生热系统,有效地燃烧体内的脂肪,加快新陈代谢,使体内的热量消耗速度加快。据测算:进食一餐辣味之后,可以消耗大于25%的卡路里热量。大脑还同时指挥胃液和唾液的分泌,使胃肠蠕动加快,这就有利于消化,增进食欲。

  ④辣椒,很多人越吃越想吃。据心理学家分析,吃辣椒后,“烧灼”信息使大脑把身体作为“受伤”对待,从而促进身体释放一种自体止痛剂。这种自体止痛剂就像少量麻醉剂,能起到一种轻微的欣快作用,使人产生精神快感,专家称此为“辣椒微醉”。这也许是人们对辣椒越吃越爱吃的主要原因。

  阅读题

  1、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本文采用了空间说明顺序。

  B.“美国宇航员威廉·勒努瓦在宇宙飞行时也带着辣椒。”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C.第二段介绍辣椒的原产地、名称、品种、分类等知识,重点说明了辣椒的辣度。

  D.文章最后一段中的“也许”一词表示猜测,并非肯定。人们爱吃辣椒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因为“辣椒微醉”的作用,也可能不是,用在这里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2、下面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表达效果?(3分)

  每100克辣椒的维生素含量大于100毫克,在蔬菜中占首位。

  3、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借助文章相关内容,分析材料中所写的现象各印证了辣椒所具有的什么功能,并作简要解释。(5分)

  【材料1】吃完辣椒后,让人汗水直流,身体里像包裹着一团燃烧的烈火,欲罢不能,越吃越爱吃。*些年来,有人尝试食用辣椒或辣椒制品来减肥。在日本,就已经出现了多种适合女性食用的辣椒制品。

  【材料2】热带地区气候炎热,很容易滋生各种病原体和寄生虫,食物不易保存。科学家发现,生活在炎热气候条件下的居民懂得用吃辣椒的办法来解决这一难题。比如生活在炎热地区的泰国居民相对于其他地区的人更喜欢吃辛辣食物。

  材料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A 解析:应是逻辑顺序。

  2、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1分)准确具体地写出辣椒营养丰富的特点,使说明的内容更加真实可信。(2分)

  3、材料1:辣椒具有燃烧脂肪的功能。吃辣椒能有效地燃烧体内的`脂肪,加快新陈代谢,使体内的热量消耗速度加快,因而吃辣椒后让人汗水直流,身体里像包裹着一团燃烧的烈火。

  材料2:辣椒具有杀菌作用。热带地区很容易滋生各种病原体和寄生虫,食物不易保存。当人摄入辛辣食物后体内温度急剧上升,可以抑制食物中的有害病菌的繁殖或者杀死有害细菌。 (每个材料解说2分,语言表达共1分)

  ①自古以来,辣椒作为一种美食,受到世界各地人们的喜爱。印度人称辣椒为“红色牛排”,墨西哥人将辣椒视为国食。在我国,辣椒在许多地区都是非常重要的调味品,甚至没有它人们就无法下饭,可见人们对它的 (zhōng’ài)。

  ② 辣椒中含有一种被称为辣椒素的物质,能够刺激皮肤和舌头上感觉痛和热的区域,使大脑产生灼热疼痛的辛辣感觉。科学家对生长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南部沙漠地带的一种野生辣椒进行研究,观察有哪些动物以辣椒为食。结果发现,生活在附*的沙漠鼠类等小型哺乳动物根本不碰这种辛辣食物,吃辣椒似乎是鸟类的专利。实验表明,辣椒果实被小型哺乳动物吃掉之后,种子经消化排出,几乎不能再发芽。而鸟类的消化系统基本不对辣椒种子造成伤害。科学家认为,辣椒之所以辣是出自保护自己的需要。辣椒不想让哺乳动物把它们的果子吃掉,所以才在辣椒果子里产生了辣椒素,这样,吃不了辣的哺乳动物就会放弃,而鸟类却丝毫吃不出半点辣味,它们的痛觉感受系统和哺乳动物不一样,辣椒素能给它们清爽的感觉,还有止痛的功效。所以鸟类吃辣椒来像在嚼口香糖,而果实中的辣椒籽则会经过鸟类的肠道完整地排泄出来,完成一次又一次播种。

  ③不少人吃辣椒会上瘾,这又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当辣椒的辣味刺激舌头、口腔的神经末梢时,机体的神经系统反射性地出现心跳的加速、唾液及汗液分泌的增加、肠胃挪动的增快等现象。同时兴奋性的刺激会使大脑释放出内啡肽,再吃下去,大脑又会以为有痛苦袭来,于是释放出更多的内啡肽。内腓肽促进大脑内另一种物质——多巴胺的分泌。多巴胺是一种脑内分泌物,相当于人体内“奖励系统”的物质基础,是一种类似肾上腺素的物质,可以影响一个人的情绪,在短时间内令人高度兴奋。于是享乐主义的大脑热让我们吃辣吃上瘾,以至于闻到浓郁的辣味就有进食的冲动。

  ④那么, 科学家们发现,生活在炎热气候条件下的人们更喜欢吃辣椒——尽管生活在寒冷和潮湿地区的人们也都适合吃辣椒。这是因为他们知道辣椒能够抑制食物中有害细菌的滋生,防止食物中毒。

  ⑤为了抑制食物中的有害细菌,寒冷地带的人们一般把食物放在室外一整夜,就可以有效抑制有害细菌的生长。但是炎热地区的人们不仅没有这样的气候条件,而且炎热地区很容易滋生各种病原体和寄生虫。通过长期研究后,研究人员终于得出结论,辣椒具有天然杀菌作用——当人们摄入辛辣食物后,体内温度急剧上升,这样就可以抑制食物中的有害细菌的繁殖并杀死有害细菌。

  ⑥辣椒原来生长在中南美洲的热带地区。很早的时候美洲人就开始食用辣椒。辣椒能传遍全球还要感谢哥伦布。这位探险家在发现美洲大陆之后碰到了这种特殊的食物,并把它带回了欧洲,辣椒由此传遍世界各地。辣椒于明末传入*,距今约400年了。这种洋辛香料很快红遍*,进入到人们的日常饮食中。威力无比的辣椒带来的无疑是一场饮食革命,似乎任何其它传统辛香料都无法与之抗衡。

  小题1:.根据第①段括号中的拼音,在“ ”上应填入的词语是 。(1分)

  小题2:. 根据第③段内容,人们吃辣椒会上瘾的原因,除了辣味导致心跳的加速、唾液及汗液分泌的增加和肠胃挪动的增快以外,还与 和 有关。(4 分)

  小题3: .第⑥段的说明顺序和说明内容分别是 ( 3 分) A.时间顺序世界各地人们都爱食用辣椒

  B.空间顺序辣椒从国外传入*很不容易

  C.空间顺序世界各地人们都爱食用辣椒

  D.时间顺序辣椒从国外传入*很不容易

  小题4: .联系下文,第②段、第④段“_ ”应填入的设问句分别是;( 6 分)

  小题5: .(1)以第①⑥两段中划线词“红色牛排’”和“约”为例,从说明文语言角度,说说本文的语言特点。( 6 分)

  (2)以第⑥段中划线词“红”为例,从语言品味角度,说说“红”字的妙处。( 2 分)

  参考答案:

  小题1:钟爱(1分)

  小题1:内啡肽的释放多巴胺的分泌(4分,每空2分)

  小题1:C(3分)

  小题1:辣椒为什么会辣? 哪些地方的居民更爱吃辣?(6分,每空3分,注意标点符号)

  小题1:(1)将辣椒比作“红色牛排”,具体生动地说明了辣椒受人欢迎(2分);用“约”一词,说明辣椒传人*时间是一个估摸的时间,不是准确的一个时间(2分)。两个词各自体现了本文语言具有生动性和准确性的特点(2分)。(本小题共6分)(2)“红”字妙处在于,既体现了辣椒红色,具有形象性,又渲染了人们喜爱辣椒的红火程度,强化了感染力。(2分)

  小题1:看拼音写汉字:钟爱(1分)

  小题1:细读第③段得到:内啡肽的释放 多巴胺的分泌

  小题1:第⑥段的说明顺序和说明内容分别是:空间顺序(中南美洲——欧洲——*)世界各地人们都爱食用辣椒

  小题1:联系第②段、第④段的主要内容,设问句即为本段的主要内容:辣椒为什么会辣? 哪些地方的居民更爱吃辣?注意标点符号

  小题1:从语言品味角度,解释词义及具体说明的内容,在语言准确性和生动性方面详细表述。

  ①邵阳,古称宝庆。宝庆自古就有种植威椒的历史,清道光年间所修的《宝庆府志》 载:辣椒有大小两种,大者曰菜辣椒,不甚辣;小者曰朝天椒,又称七姐妹,其味甚辣。

  ②宝庆辣椒品种繁多,最负盛名的是朝天椒,被列为全国六个辣椒优良品种之一。 朝天椒的特点是果型细长,果皮较薄,表面光滑,种子粒小,辣味浓,有很高的营养价值。 每100g红辣椒中,含维生素C达15 20mg,居蔬菜之冠。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D和胡萝卜素,以及蛋白质、铁、钙、脂肪等。用于调味的干辣椒中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红椒远比青椒的营养价值高。与青椒相比,红椒中的维生素C多0.8倍,胡萝卜素多3倍。宝庆辣椒香辣可口,是调味佳品,又是一味温中散寒的良药,有驱风、行血、散寒、解郁、导滞、开胃、杀菌的功效。《食物本草》中说,辣椒能温暖脾胃。如果遇寒出现呕吐、腹泻、肚子疼等症状,可以适当吃些辣椒。辣椒也具有燃烧脂肪的功能,宝庆朝天椒更为突出。 *些年来,有人尝成香用辣椒或辣椒制品来减肥。在日本,就已经出现了多种适合女性食用的辣椒制品。

  ③宝庆辣椒又以隆回辣椒最为有名,为该县传统产品。据该县县志记载,民国38年 的播种面积2500亩,产干辣椒150吨,50年代后发展较快,面积增到万亩,57年被定为国家辣椒生产基地,79年定为外贸出口基地县。改革开放初期,生产面积扩展到3万亩,总 产突破20xx吨。以后一直维持在3万一2.5万亩之间。

  ④隆回辣椒产品,除鲜食销售外,其余主要加工销售。加工产品远销广东、郑州、石 家庄、北京等地。其中桃花牌辣#1酱系列产品远销国内外市场。

  ⑤现在,邵阳各地普遍种植辣椒,辣椒已成为邵阳人餐桌上不可缺少的菜肴之一,种 植辣椒也成了部分邵阳人致富的重要渠道。

  1.结合文章内容,说出宝庆朝天椒的主要特点。〔任写两点即可〕(2分)

  答:

  2.文中划线句子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2分)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