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必修四知识点通用10篇

首页 / 知识 / |

  数学必修四知识点 1

  一、夯实数学基础的方法

  首先课堂紧跟老师,认真听每一节课,记好课堂笔记,有些学生喜欢自己课后自学,课堂不爱听讲,这是极错误的,因为老师对于高考的了解和对知识的掌握,远远胜过我们自学,紧跟老师是打好基础最关键的一步。

  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学*,我们强烈建议大家使用思维导图,可以把课本上的知识都画成树状层,这样更容易理解、记忆,这样知识点不再是孤立而是成了一个网,这比光看书效果要好很多很多。

  二、数学正确的做题方法

  想学好数学,大量做题确实很有必要,但你真的会做题吗?多数同学虽然也做了大量的题目,但成绩还是不好,核心原因就是做题忽略了最重要的一步,那就是总结反思。每做完一道题目,大家还需要总结一下,问一下自己下面这些问题:它考查了哪些知识、自己有没有掌握、题目的解题思路在哪里、突破口是什么、属于哪种题型、此类题型有什么共同的.套路、此类题型应该用什么方法来解答。只有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你才能真正吃透一道题,达到做一道题会一类题。

  做题并不是越多越好,要知道题海战术只是手段,我们最终的目的还是通过做题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掌握解题套路,提高做题速度,如果做题不总结,你刷再多题效果也不会明显。

  数学必修四知识点 2

  一1.正弦、余弦公式的逆向思维

  对于形如cos(α-β)cos(β)-sin(α-β)sin(β)这样的形式,运用逆向思维,化解为:

  cos(α-β)cos(β)-sin(α-β)sin(β)=cos[(α-β)+β]=cos(α)

  2.正切公式的逆向思维。

  比如,由tαn(α+β)=[tαn(α)+tαn(β)] / [1-tαn(α)tαn(β)]

  可得:

  tαn(α)+tαn(β)=tαn(α+β)[1-tαn(α)tαn(β)]

  [1-tαn(α)tαn(β)]=[tαn(α)+tαn(β)]/ tαn(α+β)

  tαn(α)tαn(β)tαn(α+β)=tαn(α+β)-tαn(α)-tαn(β)

  3.二倍角公式的灵活转化

  比如:1+sin2α=sin2(α)+cos2(α)+2sin(α)cos(α)

  =[sin(α)+cos(α)]2

  cos(2α)=2cos2(α)-1=1-2sin2(α)=cos2(α)-sin2(α)=[cos(α)+sin(α)][cos(α)-sin(α)]

  cos2(α)=[1+cos(2α)]/2

  sin2(α)=[1-cos(2α)]/2

  1+cos(α)=2cos2(α/2)

  1-cos(α)=2sin2(α/2)

  sin(2α)/2sin(α)=2sin(α)cos(α)/2sin(α)=cos(α)

  sin(2α)/2cos(α)=2sin(α)cos(α)/2cos(α)=sin(α)

  4.两角和差正弦、余弦公式的相加减、相比。

  比如:

  sin(α+β)=sin(α)cos(β)+cos(α)sin(β)……1

  sin(α-β)=sin(α)cos(β)-cos(α)sin(β)……2

  1式+2式,得到

  sin(α+β)+sin(α-β)=2sin(α)cos(β)

  1式-2式,得到

  sin(α+β)-sin(α-β)=2cos(α)sin(β)

  1式比2式,得到

  sin(α+β)/sin(α-β)=[sin(α)cos(β)+cos(α)sin(β)]/ [sin(α)cos(β)-cos(α)sin(β)]

  =[tαn(α)+tαn(β)] / [tαn(α)-tαn(β)]

  我们来看两道例题,增加印象。

  1.已知cos(α)=1/7,cos(α-β)=13/14,且0<β<α<π/2,求β

  本题中,α-β∈(0,π/2)

  sin(α)=4√3/7 sin(α-β)=3√3/14

  cos(β)=cos[α-(α-β)]=cos(α)cos(α-β)+sin(α)sin(α-β)

  =1/2

  β=π/3

  2.已知3sin2(α)+2sin2(β)=1,3sin(2α)-2sin(2β)=0,且α,β都是锐角。求α+2β

  由3sin2(α)+2sin2(β)=1得到:

  1-2sin2(β)=cos(2β)=3sin2(α)

  由3sin(2α)-2sin(2β)=0得到:

  sin(2β)=3sin(2α)/2

  cos(α+2β)=cos(α)cos(2β)-sin(α)sin(2β)

  =cos(α)3sin2(α)-sin(α)3sin(2α)/2

  =3sin2(α)cos(α)-3cos(α)sin2(α)

  =0

  加之0<α+2β<270o

  α+2β=90o

  二轨迹知识点

  符合一定条件的动点所形成的图形,或者说,符合一定条件的点的全体所组成的集合,叫做满足该条件的点的轨迹.

  轨迹,包含两个方面的问题:凡在轨迹上的点都符合给定的条件,这叫做轨迹的纯粹性(也叫做必要性);凡不在轨迹上的点都不符合给定的条件,也就是符合给定条件的点必在轨迹上,这叫做轨迹的完备性(也叫做充分性).

  【轨迹方程】就是与几何轨迹对应的代数描述。

  一、求动点的轨迹方程的基本步骤

  ⒈建立适当的坐标系,设出动点M的坐标;

  ⒉写出点M的集合;

  ⒊列出方程=0;

  ⒋化简方程为最简形式;

  ⒌检验。

  求动点的轨迹方程的常用方法:求轨迹方程的方法有多种,常用的有直译法、定义法、相关点法、参数法和交轨法等。

  ⒈直译法:直接将条件翻译成等式,整理化简后即得动点的轨迹方程,这种求轨迹方程的方法通常叫做直译法。

  ⒉定义法:如果能够确定动点的轨迹满足某种已知曲线的定义,则可利用曲线的定义写出方程,这种求轨迹方程的方法叫做定义法。

  ⒊相关点法:用动点Q的坐标x,y表示相关点P的坐标x0、y0,然后代入点P的坐标(x0,y0)所满足的曲线方程,整理化简便得到动点Q轨迹方程,这种求轨迹方程的方法叫做相关点法。

  ⒋参数法:当动点坐标x、y之间的直接关系难以找到时,往往先寻找x、y与某一变数t的'关系,得再消去参变数t,得到方程,即为动点的轨迹方程,这种求轨迹方程的方法叫做参数法。

  ⒌交轨法:将两动曲线方程中的参数消去,得到不含参数的方程,即为两动曲线交点的轨迹方程,这种求轨迹方程的方法叫做交轨法。

  _直译法:求动点轨迹方程的一般步骤

  ①建系——建立适当的坐标系;

  ②设点——设轨迹上的任一点P(x,y);

  ③列式——列出动点p所满足的关系式;

  ④代换——依条件的特点,选用距离公式、斜率公式等将其转化为关于X,Y的方程式,并化简;

  ⑤证明——证明所求方程即为符合条件的动点轨迹方程。

  学好数学窍门是什么

  文科中的科目大部分都是需要理解记忆的,数学其实也是如此,只不过是需要理解做题,勤加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面对数学题的时候,从多方面的去思考,数学学没学好其实也体现在每次考试的成绩上,有一些同学*时会觉得自己成绩不错,但是到了考试,成绩并不是很好,这一部分原因是由于你的基础知识不扎实,还是一部分原因是由于你在面对考试的时候,心态差。

  魏德武速算

  1,加法速算:计算任意位数的加法速算,方法很简单学*者只要熟记一种加法速算通用口诀 ——“本位相加(针对进位数) 减加补,前位相加多加一 ”就可以彻底解决任意位数从高位数到低位数的加法速算方法,比如:(1)67+48=(6+5)×10+(7-2)=115(2)758+496=(7+5)×100+(5-0)×10+8-4=1254即可。

  2,减法速算:计算任意位数的减法速算方法也同样是用一种减法速算通用口诀 ——“本位相减(针对借位数) 加减补,前位相减多减一 ”就可以彻底解决任意位数从高位数到低位数的减法速算方法,比如:(1),67-48=(6-5)×10+(7+2)=19,(2),758-496=(7-5)×100+(5+1)×10+8-6=262即可。

  3,乘法速算:魏氏乘法速算通用公式:ab×cd=(a+1)×c×100+b×d+魏氏速算嬗数×10。

  数学必修四知识点 3

  一】

  a(1)=a,a(n)为公差为r的等差数列

  通项公式:

  a(n)=a(n―1)+r=a(n―2)+2r=...=a[n―(n―1)]+(n―1)r=a(1)+(n―1)r=a+(n―1)r。

  可用归纳法证明。

  n=1时,a(1)=a+(1―1)r=a。成立。

  假设n=k时,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成立。a(k)=a+(k―1)r

  则,n=k+1时,a(k+1)=a(k)+r=a+(k―1)r+r=a+[(k+1)―1]r。

  通项公式也成立。

  因此,由归纳法知,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是正确的。

  求和公式:

  S(n)=a(1)+a(2)+...+a(n)

  =a+(a+r)+...+[a+(n―1)r]

  =na+r[1+2+...+(n―1)]

  =na+n(n―1)r/2

  同样,可用归纳法证明求和公式。

  a(1)=a,a(n)为公比为r(r不等于0)的等比数列

  通项公式:

  a(n)=a(n―1)r=a(n―2)r^2=...=a[n―(n―1)]r^(n―1)=a(1)r^(n―1)=ar^(n―1)。

  可用归纳法证明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求和公式:

  S(n)=a(1)+a(2)+...+a(n)

  =a+ar+...+ar^(n―1)

  =a[1+r+...+r^(n―1)]

  r不等于1时,

  S(n)=a[1―r^n]/[1―r]

  r=1时,

  S(n)=na。

  同样,可用归纳法证明求和公式。

  二】

  符合一定条件的动点所形成的图形,或者说,符合一定条件的点的全体所组成的集合,叫做满足该条件的点的轨迹。

  轨迹,包含两个方面的问题:凡在轨迹上的点都符合给定的条件,这叫做轨迹的纯粹性(也叫做必要性);凡不在轨迹上的点都不符合给定的条件,也就是符合给定条件的点必在轨迹上,这叫做轨迹的完备性(也叫做充分性)。

  【轨迹方程】就是与几何轨迹对应的代数描述。

  一、求动点的轨迹方程的基本步骤

  ⒈建立适当的坐标系,设出动点M的坐标;

  ⒉写出点M的集合;

  ⒊列出方程=0;

  ⒋化简方程为最简形式;

  ⒌检验。

  二、求动点的轨迹方程的.常用方法:求轨迹方程的方法有多种,常用的有直译法、定义法、相关点法、参数法和交轨法等。

  ⒈直译法:直接将条件翻译成等式,整理化简后即得动点的轨迹方程,这种求轨迹方程的方法通常叫做直译法。

  ⒉定义法:如果能够确定动点的轨迹满足某种已知曲线的定义,则可利用曲线的定义写出方程,这种求轨迹方程的方法叫做定义法。

  ⒊相关点法:用动点Q的坐标x,y表示相关点P的坐标x0、y0,然后代入点P的坐标(x0,y0)所满足的曲线方程,整理化简便得到动点Q轨迹方程,这种求轨迹方程的方法叫做相关点法。

  ⒋参数法:当动点坐标x、y之间的直接关系难以找到时,往往先寻找x、y与某一变数t的关系,得再消去参变数t,得到方程,即为动点的轨迹方程,这种求轨迹方程的方法叫做参数法。

  ⒌交轨法:将两动曲线方程中的参数消去,得到不含参数的方程,即为两动曲线交点的轨迹方程,这种求轨迹方程的方法叫做交轨法。

  译法:求动点轨迹方程的一般步骤

  ①建系――建立适当的坐标系;

  ②设点――设轨迹上的任一点P(x,y);

  ③列式――列出动点p所满足的关系式;

  ④代换――依条件的特点,选用距离公式、斜率公式等将其转化为关于X,Y的方程式,并化简;

  ⑤证明――证明所求方程即为符合条件的动点轨迹方程。

  高考数学必修四学*方法

  1、先看笔记后做作业。

  有的同学感到,老师讲过的,自己已经听得明明白白了。但是为什么你这么做有那么多困难呢?原因是学生对教师所说的理解没有达到教师要求的水*。

  因此,每天做作业之前,我们必须先看一下课本的相关内容和当天的课堂笔记。能否如此坚持,常常是好学生与差学生的最大区别。尤其是当练*不匹配时,老师通常没有刚刚讲过的练*类型,因此它们不能被比较和消化。如果你不重视这个实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会造成很大的损失。

  2、做题之后加强反思。

  学生一定要明确,现在正做着的题,一定不是考试的题目。但使用现在做主题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因此,我们应该反思我们所做的每一个问题,并总结我们自己的收获。

  要总结出:这是一道什么内容的题,用的是什么方法。做到知识成片,问题成串。日复一日,建立科学的网络系统的内容和方法。俗话说:有钱难买回头看。做完作业,回头细看,价值极大。这一回顾,是学*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高考数学必修四学*技巧

  1、科学的预*方法

  预*中发现的难点,就是听课的重点;对预*中遇到的没有掌握好的有关的旧知识,可进行补缺,以减听课过程中的困难;有助于提高思维能力,预*后把自己理解了的东西与老师的讲解进行比较、分析即可提高自己思维水*;预*后将课本的例题及老师要讲授的*题提前完成,还可以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与老师的方法进行比较,可以发现更多的方法与技巧。总之,这样会使你的听课更加有的放矢,你会知道哪些该重点听,哪些该重点记。

  2、科学的听课方式

  听课的过程不是一个被动参预的过程,要全身心地投入课堂学*,耳到、眼到、心到、口到、手到。还要想在老师前面,不断思考:面对这个问题我会怎么想?当老师讲解时,又要思考:老师为什么这样想?这里用了什么思想方法?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这个题有没有更好的方法?问题多了,思路自然就开阔了。

  3、科学的记录笔记

  记问题――将课堂上未听懂的问题及时记下来,便于课后请教同学或老师,把问题弄懂弄通。

  记疑点――对老师在课堂上讲的内容有疑问应及时记下,这类疑点,有可能是自己理解错造成的,也有可能是老师讲课疏忽大意造成的,记下来后,便于课后与老师商榷。

  记方法――勤记老师讲的解题技巧、思路及方法,这对于启迪思维,开阔视野,开发智力,培养能力,并对提高解题水*大有益处。

  记总结――注意记住老师的课后总结,这对于浓缩一堂课的内容,找出重点及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掌握基本概念、公式、定理,寻找存在问题、找到规律,融会贯通课堂内容都很有作用。

  数学必修四知识点 4

  复数的概念:

  形如a+bi(a,b∈R)的数叫复数,其中i叫做虚数单位。全体复数所成的集合叫做复数集,用字母C表示。

  复数的表示:

  复数通常用字母z表示,即z=a+bi(a,b∈R),这一表示形式叫做复数的代数形式,其中a叫复数的实部,b叫复数的虚部。

  复数的几何意义:

  (1)复*面、实轴、虚轴:

  点Z的横坐标是a,纵坐标是b,复数z=a+bi(a、b∈R)可用点Z(a,b)表示,这个建立了直角坐标系来表示复数的*面叫做复*面,x轴叫做实轴,y轴叫做虚轴。显然,实轴上的点都表示实数,除原点外,虚轴上的点都表示纯虚数

  (2)复数的几何意义:复数集C和复*面内所有的点所成的集合是一一对应关系,即

  这是因为,每一个复数有复*面内惟一的一个点和它对应;反过来,复*面内的每一个点,有惟一的一个复数和它对应。

  这就是复数的一种几何意义,也就是复数的另一种表示方法,即几何表示方法。

  复数的模:

  复数z=a+bi(a、b∈R)在复*面上对应的点Z(a,b)到原点的距离叫复数的模,记为|Z|,即|Z|=

  虚数单位i:

  (1)它的*方等于-1,即i2=-1;

  (2)实数可以与它进行四则运算,进行四则运算时,原有加、乘运算律仍然成立

  (3)i与-1的关系:i就是-1的一个*方根,即方程x2=-1的一个根,方程x2=-1的另一个根是-i。

  (4)i的周期性:i4n+1=i,i4n+2=-1,i4n+3=-i,i4n=1。

  复数模的性质:

  复数与实数、虚数、纯虚数及0的关系:

  对于复数a+bi(a、b∈R),当且仅当b=0时,复数a+bi(a、b∈R)是实数a;当b≠0时,复数z=a+bi叫做虚数;当a=0且b≠0时,z=bi叫做纯虚数;当且仅当a=b=0时,z就是实数0。

  两个复数相等的定义:

  如果两个复数的实部和虚部分别相等,那么我们就说这两个复数相等,即:如果a,b,c,d∈R,那么a+bi=c+di

  a=c,b=d。特殊地,a,b∈R时,a+bi=0

  a=0,b=0.

  复数相等的充要条件,提供了将复数问题化归为实数问题解决的途径。

  复数相等特别提醒:

  一般地,两个复数只能说相等或不相等,而不能比较大小。如果两个复数都是实数,就可以比较大小,也只有当两个复数全是实数时才能比较大小。

  解复数相等问题的方法步骤:

  (1)把给的复数化成复数的标准形式;

  (2)根据复数相等的充要条件解之。

  数学学*技巧

  1、做好预*:

  单元预*时粗读,了解*阶段的学*内容,课时预*时细读,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对难以理解的概念、公式和法则等要做好记录,以便带着问题听课。

  2、认真听课:

  听课应包括听、思、记三个方面。听,听知识形成的来龙去脉,听重点和难点,听例题的解法和要求。思,一是要善于联想、类比和归纳,二是要敢于质疑,提出问题。记,指课堂笔记——记方法,记疑点,记要求,记注意点。

  3、认真解题:

  课堂练*是最及时最直接的反馈,一定不能错过。不要急于完成作业,要先看看你的笔记本,回顾学*内容,加深理解,强化记忆。

  4、及时纠错:

  课堂练*、作业、检测,反馈后要及时查阅,分析错题的原因,必要时强化相关计算的训练。不明白的问题要及时向同学和老师请教了,不能将问题处于悬而未解的状态,养成今日事今日毕的好*惯。

  数学中的合数是什么意思?

  合数的概念

  合数指自然数中除了能被1和本身整除外,还能被其他数(0除外)整除的数。与之相对的是质数,而1既不属于质dao数也不属于合数。最小的合数是4。其中,完全数与相亲数是以它为基础的。

  什么是质数

  质数又称素数,有无限个。一个大于1的自然数,除了1和它本身外,不能被其他自然数整除,换句话说就是该数除了1和它本身以外不再有其他的因数;否则称为合数。

  根据算术基本定理,每一个比1大的整数,要么本身是一个质数,要么可以写成一系列质数的乘积;而且如果不考虑这些质数在乘积中的顺序,那么写出来的形式是唯一的。最小的质数是2。

  质数和合数应用

  1、质数与密码学:所谓的公钥就是将想要传递的信息在编码时加入质数,编码之后传送给收信人,任何人收到此信息后,若没有此收信人所拥有的密钥,则解密的过程中(实为寻找素数的过程),将会因为找质数的过程(分解质因数)过久,使即使取得信息也会无意义。

  2、质数与变速箱:在汽车变速箱齿轮的设计上,相邻的两个大小齿轮齿数设计成质数,以增加两齿轮内两个相同的齿相遇啮合次数的最小公倍数,可增强耐用度减少故障。

  数学必修四知识点 5

  复数的概念:

  形如a+bi(a,b∈R)的数叫复数,其中i叫做虚数单位。全体复数所成的集合叫做复数集,用字母C表示。

  复数的表示:

  复数通常用字母z表示,即z=a+bi(a,b∈R),这一表示形式叫做复数的代数形式,其中a叫复数的实部,b叫复数的虚部。

  复数的几何意义:

  (1)复*面、实轴、虚轴:

  点Z的横坐标是a,纵坐标是b,复数z=a+bi(a、b∈R)可用点Z(a,b)表示,这个建立了直角坐标系来表示复数的*面叫做复*面,x轴叫做实轴,y轴叫做虚轴。显然,实轴上的点都表示实数,除原点外,虚轴上的点都表示纯虚数

  (2)复数的几何意义:复数集C和复*面内所有的点所成的集合是一一对应关系,即

  这是因为,每一个复数有复*面内惟一的一个点和它对应;反过来,复*面内的每一个点,有惟一的一个复数和它对应。

  这就是复数的一种几何意义,也就是复数的另一种表示方法,即几何表示方法。

  复数的模:

  复数z=a+bi(a、b∈R)在复*面上对应的点Z(a,b)到原点的距离叫复数的模,记为|Z|,即|Z|=

  虚数单位i:

  (1)它的*方等于—1,即i2=—1;

  (2)实数可以与它进行四则运算,进行四则运算时,原有加、乘运算律仍然成立

  (3)i与—1的关系:i就是—1的一个*方根,即方程x2=—1的一个根,方程x2=—1的另一个根是—i。

  (4)i的周期性:i4n+1=i,i4n+2=—1,i4n+3=—i,i4n=1。

  复数模的性质:

  复数与实数、虚数、纯虚数及0的关系:

  对于复数a+bi(a、b∈R),当且仅当b=0时,复数a+bi(a、b∈R)是实数a;当b≠0时,复数z=a+bi叫做虚数;当a=0且b≠0时,z=bi叫做纯虚数;当且仅当a=b=0时,z就是实数0。

  两个复数相等的定义:

  如果两个复数的实部和虚部分别相等,那么我们就说这两个复数相等,即:如果a,b,c,d∈R,那么a+bi=c+di

  a=c,b=d。特殊地,a,b∈R时,a+bi=0

  a=0,b=0。

  复数相等的充要条件,提供了将复数问题化归为实数问题解决的途径。

  复数相等特别提醒:

  一般地,两个复数只能说相等或不相等,而不能比较大小。如果两个复数都是实数,就可以比较大小,也只有当两个复数全是实数时才能比较大小。

  解复数相等问题的方法步骤:

  (1)把给的复数化成复数的标准形式;

  (2)根据复数相等的充要条件解之。

  数学学*技巧

  1、做好预*:

  单元预*时粗读,了解*阶段的学*内容,课时预*时细读,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对难以理解的`概念、公式和法则等要做好记录,以便带着问题听课。

  2、认真听课:

  听课应包括听、思、记三个方面。听,听知识形成的来龙去脉,听重点和难点,听例题的解法和要求。思,一是要善于联想、类比和归纳,二是要敢于质疑,提出问题。记,指课堂笔记——记方法,记疑点,记要求,记注意点。

  3、认真解题:

  课堂练*是最及时最直接的反馈,一定不能错过。不要急于完成作业,要先看看你的笔记本,回顾学*内容,加深理解,强化记忆。

  4、及时纠错:

  课堂练*、作业、检测,反馈后要及时查阅,分析错题的原因,必要时强化相关计算的训练。不明白的问题要及时向同学和老师请教了,不能将问题处于悬而未解的状态,养成今日事今日毕的好*惯。

  数学中的合数是什么意思?

  合数的概念

  合数指自然数中除了能被1和本身整除外,还能被其他数(0除外)整除的数。与之相对的是质数,而1既不属于质dao数也不属于合数。最小的合数是4。其中,完全数与相亲数是以它为基础的。

  什么是质数

  质数又称素数,有无限个。一个大于1的自然数,除了1和它本身外,不能被其他自然数整除,换句话说就是该数除了1和它本身以外不再有其他的因数;否则称为合数。

  根据算术基本定理,每一个比1大的整数,要么本身是一个质数,要么可以写成一系列质数的乘积;而且如果不考虑这些质数在乘积中的顺序,那么写出来的形式是唯一的。最小的质数是2。

  质数和合数应用

  1、质数与密码学:所谓的公钥就是将想要传递的信息在编码时加入质数,编码之后传送给收信人,任何人收到此信息后,若没有此收信人所拥有的密钥,则解密的过程中(实为寻找素数的过程),将会因为找质数的过程(分解质因数)过久,使即使取得信息也会无意义。

  2、质数与变速箱:在汽车变速箱齿轮的设计上,相邻的两个大小齿轮齿数设计成质数,以增加两齿轮内两个相同的齿相遇啮合次数的最小公倍数,可增强耐用度减少故障。

  数学必修四知识点 6

  一1.正弦、余弦公式的逆向思维

  对于形如cos(α-β)cos(β)-sin(α-β)sin(β)这样的形式,运用逆向思维,化解为:

  cos(α-β)cos(β)-sin(α-β)sin(β)=cos[(α-β)+β]=cos(α)

  2.正切公式的逆向思维。

  比如,由tαn(α+β)=[tαn(α)+tαn(β)] / [1-tαn(α)tαn(β)]

  可得:

  tαn(α)+tαn(β)=tαn(α+β)[1-tαn(α)tαn(β)]

  [1-tαn(α)tαn(β)]=[tαn(α)+tαn(β)]/ tαn(α+β)

  tαn(α)tαn(β)tαn(α+β)=tαn(α+β)-tαn(α)-tαn(β)

  3.二倍角公式的灵活转化

  比如:1+sin2α=sin2(α)+cos2(α)+2sin(α)cos(α)

  =[sin(α)+cos(α)]2

  cos(2α)=2cos2(α)-1=1-2sin2(α)=cos2(α)-sin2(α)=[cos(α)+sin(α)][cos(α)-sin(α)]

  cos2(α)=[1+cos(2α)]/2

  sin2(α)=[1-cos(2α)]/2

  1+cos(α)=2cos2(α/2)

  1-cos(α)=2sin2(α/2)

  sin(2α)/2sin(α)=2sin(α)cos(α)/2sin(α)=cos(α)

  sin(2α)/2cos(α)=2sin(α)cos(α)/2cos(α)=sin(α)

  4.两角和差正弦、余弦公式的相加减、相比。

  比如:

  sin(α+β)=sin(α)cos(β)+cos(α)sin(β)……1

  sin(α-β)=sin(α)cos(β)-cos(α)sin(β)……2

  1式+2式,得到

  sin(α+β)+sin(α-β)=2sin(α)cos(β)

  1式-2式,得到

  sin(α+β)-sin(α-β)=2cos(α)sin(β)

  1式比2式,得到

  sin(α+β)/sin(α-β)=[sin(α)cos(β)+cos(α)sin(β)]/ [sin(α)cos(β)-cos(α)sin(β)]

  =[tαn(α)+tαn(β)] / [tαn(α)-tαn(β)]

  我们来看两道例题,增加印象。

  1.已知cos(α)=1/7,cos(α-β)=13/14,且0<β<α<π/2,求β

  本题中,α-β∈(0,π/2)

  sin(α)=4√3/7 sin(α-β)=3√3/14

  cos(β)=cos[α-(α-β)]=cos(α)cos(α-β)+sin(α)sin(α-β)

  =1/2

  β=π/3

  2.已知3sin2(α)+2sin2(β)=1,3sin(2α)-2sin(2β)=0,且α,β都是锐角。求α+2β

  由3sin2(α)+2sin2(β)=1得到:

  1-2sin2(β)=cos(2β)=3sin2(α)

  由3sin(2α)-2sin(2β)=0得到:

  sin(2β)=3sin(2α)/2

  cos(α+2β)=cos(α)cos(2β)-sin(α)sin(2β)

  =cos(α)3sin2(α)-sin(α)3sin(2α)/2

  =3sin2(α)cos(α)-3cos(α)sin2(α)

  =0

  加之0<α+2β<270o

  α+2β=90o

  二轨迹知识点

  符合一定条件的动点所形成的图形,或者说,符合一定条件的点的全体所组成的集合,叫做满足该条件的点的轨迹.

  轨迹,包含两个方面的问题:凡在轨迹上的点都符合给定的条件,这叫做轨迹的纯粹性(也叫做必要性);凡不在轨迹上的点都不符合给定的条件,也就是符合给定条件的点必在轨迹上,这叫做轨迹的完备性(也叫做充分性).

  【轨迹方程】就是与几何轨迹对应的代数描述。

  一、求动点的轨迹方程的基本步骤

  ⒈建立适当的坐标系,设出动点M的`坐标;

  ⒉写出点M的集合;

  ⒊列出方程=0;

  ⒋化简方程为最简形式;

  ⒌检验。

  求动点的轨迹方程的常用方法:求轨迹方程的方法有多种,常用的有直译法、定义法、相关点法、参数法和交轨法等。

  ⒈直译法:直接将条件翻译成等式,整理化简后即得动点的轨迹方程,这种求轨迹方程的方法通常叫做直译法。

  ⒉定义法:如果能够确定动点的轨迹满足某种已知曲线的定义,则可利用曲线的定义写出方程,这种求轨迹方程的方法叫做定义法。

  ⒊相关点法:用动点Q的坐标x,y表示相关点P的坐标x0、y0,然后代入点P的坐标(x0,y0)所满足的曲线方程,整理化简便得到动点Q轨迹方程,这种求轨迹方程的方法叫做相关点法。

  ⒋参数法:当动点坐标x、y之间的直接关系难以找到时,往往先寻找x、y与某一变数t的关系,得再消去参变数t,得到方程,即为动点的轨迹方程,这种求轨迹方程的方法叫做参数法。

  ⒌交轨法:将两动曲线方程中的参数消去,得到不含参数的方程,即为两动曲线交点的轨迹方程,这种求轨迹方程的方法叫做交轨法。

  _直译法:求动点轨迹方程的一般步骤

  ①建系——建立适当的坐标系;

  ②设点——设轨迹上的任一点P(x,y);

  ③列式——列出动点p所满足的关系式;

  ④代换——依条件的特点,选用距离公式、斜率公式等将其转化为关于X,Y的方程式,并化简;

  ⑤证明——证明所求方程即为符合条件的动点轨迹方程。

  学好数学窍门是什么

  文科中的科目大部分都是需要理解记忆的,数学其实也是如此,只不过是需要理解做题,勤加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面对数学题的时候,从多方面的去思考,数学学没学好其实也体现在每次考试的成绩上,有一些同学*时会觉得自己成绩不错,但是到了考试,成绩并不是很好,这一部分原因是由于你的基础知识不扎实,还是一部分原因是由于你在面对考试的时候,心态差。

  魏德武速算

  1,加法速算:计算任意位数的加法速算,方法很简单学*者只要熟记一种加法速算通用口诀 ——“本位相加(针对进位数) 减加补,前位相加多加一 ”就可以彻底解决任意位数从高位数到低位数的加法速算方法,比如:(1)67+48=(6+5)×10+(7-2)=115(2)758+496=(7+5)×100+(5-0)×10+8-4=1254即可。

  2,减法速算:计算任意位数的减法速算方法也同样是用一种减法速算通用口诀 ——“本位相减(针对借位数) 加减补,前位相减多减一 ”就可以彻底解决任意位数从高位数到低位数的减法速算方法,比如:(1),67-48=(6-5)×10+(7+2)=19,(2),758-496=(7-5)×100+(5+1)×10+8-6=262即可。

  3,乘法速算:魏氏乘法速算通用公式:ab×cd=(a+1)×c×100+b×d+魏氏速算嬗数×10。

  数学必修四知识点 7

  一)两角和差公式(写的都要记)

  sin(A+B)=sinAcosB+cosAsinB

  sin(A-B)=sinAcosB-sinBcosA?

  cos(A+B)=cosAcosB-sinAsinB

  cos(A-B)=cosAcosB+sinAsi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

  二)用以上公式可推出下列二倍角公式

  tan2A=2tanA/[1-(tanA)^2]

  cos2a=(cosa)^2-(sina)^2=2(cosa)^2-1=1-2(sina)^2

  (上面这个余弦的很重要)

  sin2A=2sinA_osA

  三)半角的只需记住这个:

  tan(A/2)=(1-cosA)/sinA=sinA/(1+cosA)

  四)用二倍角中的余弦可推出降幂公式

  (sinA)^2=(1-cos2A)/2

  (cosA)^2=(1+cos2A)/2

  五)用以上降幂公式可推出以下常用的化简公式

  1-cosA=sin^(A/2)_

  1-sinA=cos^(A/2)_

  a(1)=a,a(n)为公差为r的等差数列

  通项公式:

  a(n)=a(n-1)+r=a(n-2)+2r=...=a[n-(n-1)]+(n-1)r=a(1)+(n-1)r=a+(n-1)r.

  可用归纳法证明。

  n=1时,a(1)=a+(1-1)r=a。成立。

  假设n=k时,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成立。a(k)=a+(k-1)r

  则,n=k+1时,a(k+1)=a(k)+r=a+(k-1)r+r=a+[(k+1)-1]r.

  通项公式也成立。

  因此,由归纳法知,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是正确的。

  求和公式:

  S(n)=a(1)+a(2)+...+a(n)

  =a+(a+r)+...+[a+(n-1)r]

  =na+r[1+2+...+(n-1)]

  =na+n(n-1)r/2

  同样,可用归纳法证明求和公式。

  a(1)=a,a(n)为公比为r(r不等于0)的等比数列

  通项公式:

  a(n)=a(n-1)r=a(n-2)r^2=...=a[n-(n-1)]r^(n-1)=a(1)r^(n-1)=ar^(n-1).

  可用归纳法证明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求和公式:

  S(n)=a(1)+a(2)+...+a(n)

  =a+ar+...+ar^(n-1)

  =a[1+r+...+r^(n-1)]

  r不等于1时,

  S(n)=a[1-r^n]/[1-r]

  r=1时,

  S(n)=na.

  同样,可用归纳法证明求和公式。

  必修四数学学*方法

  掌握数学学*实践阶段:在高中数学学*过程中,我们需要使用正确的学*方法,以及科学合理的学*规则。先生著名的日本教育在米山国藏在他的数学精神、思想和方法,曾经说过,尤其是高阶段的数学学*数学,必须遵循“分层原则”和“循序渐进”的原则。与教学内容的第一周甚至是从基础开始,一周后的头几天,在教学难以提升。以及提升的困难进步一步一步,最好不要去追求所谓的“困难”除了(感兴趣),不利于解决问题方法掌握连续性。同时,根据时间和课程安排的长度适当的审查,只有这样才能记住和使用在长期学*数学知识,不要忘记前面的学*。

  必修四数学学*技巧

  重视改错错不重犯。

  一定要重视改错的这份工作,做到错不再犯。初中数学教学中采用的`方法是告诉学生所有可能的错误,只要有一个人犯了错误,就应该提出,以便所有的学生都能从中吸取教训。这叫“一人有病,全体吃药。”

  高中数学课没有那么多时间,除了一小部分那几种典型错,其它错误,不能一一顾及。只能谁有病,谁吃药。如果学生“生病”而忘了吃药,那么没有人会一次又一次地提醒他要注意什么。如果能及时改错,那么错误就可能转变为财富,成为预防针。但是,如果不能及时改错,这个错误就将形成一处“地雷”,迟早要惹祸。

  有的学生认为,自己考试成绩上不去,是因为太粗心。其实,原因并非如此。打一个比方。比如说,学*开汽车。右脚下面,往左踩,是踩刹车。往右踩,是踩油门。其机械原理,设计原因,操作规程都可以讲的清清楚楚。如果初学驾驶的人真正掌握了这一套,请问,可以同意他开车上路吗?恐怕他知道他还缺乏练*。一两次你能正确地完成任务,但这并不意味着你永远不会犯错误。练*的数量不够,才是学生出错的真正原因。大家一定要看到,如果自己的基础知识漏洞百出、隐患无穷,那么,今后的数学将是难以学好的。

  数学必修四知识点 8

  1、*面向量基本概念

  有向线段:具有方向的线段叫做有向线段,以A为起点,B为终点的有向线段记作或AB;

  向量的模:有向线段AB的长度叫做向量的模,记作|AB|;

  零向量:长度等于0的向量叫做零向量,记作或0。(注意粗体格式,实数“0”和向量“0”是有区别的,书写时要在实数“0”上加箭头,以免混淆);

  相等向量:长度相等且方向相同的向量叫做相等向量;

  *行向量(共线向量):两个方向相同或相反的非零向量叫做*行向量或共线向量,零向量与任意向量*行,即0//a;

  单位向量:模等于1个单位长度的向量叫做单位向量,通常用e表示,*行于坐标轴的单位向量*惯上分别用i、j表示。

  相反向量:与a长度相等,方向相反的.向量,叫做a的相反向量,—(—a)=a,零向量的相反向量仍然是零向量。

  2、*面向量运算

  加法与减法的代数运算:

  (1)若a=(x1,y1),b=(x2,y2)则a b=(x1+x2,y1+y2)。

  向量加法与减法的几何表示:*行四边形法则、三角形法则。

  向量加法有如下规律:+ = +(交换律);+(+c)=(+)+c(结合律);

  实数与向量的积:实数与向量的积是一个向量。

  (1)| |=| |·| |;

  (2)当a>0时,与a的方向相同;当a<0时,与a的方向相反;当a=0时,a=0。

  两个向量共线的充要条件:

  (1)向量b与非零向量共线的充要条件是有且仅有一个实数,使得b= 。

  (2)若=(),b=()则‖b 。

  3、*面向量基本定理

  若e1、e2是同一*面内的两个不共线向量,那么对于这一*面内的任一向量,有且只有一对实数,,使得= e1+ e2。

  4、*面向量有关推论

  三角形ABC内一点O,OA·OB=OB·OC=OC·OA,则点O是三角形的垂心。

  若O是三角形ABC的外心,点M满足OA+OB+OC=OM,则M是三角形ABC的垂心。

  若O和三角形ABC共面,且满足OA+OB+OC=0,则O是三角形ABC的重心。

  三点共线:三点A,B,C共线推出OA=μOB+aOC(μ+a=1)

  数学必修四知识点 9

  正弦函数

  主词条:正弦函数。

  格式:sin(θ)。

  作用:在直角三角形中,将大小为θ(单位为弧度)的角对边长度比斜边长度的比值求出,函数值为上述比的比值,也是csc(θ)的倒数。

  函数图像:波形曲线。

  值域:-1~1。

  余弦函数

  主词条:余弦函数。

  格式:cos(θ)。

  作用:在直角三角形中,将大小为(单位为弧度)的角邻边长度比斜边长度的比值求出,函数值为上述比的比值,也是sec(θ)的倒数。

  函数图像:波形曲线。

  值域:-1~1。

  正切函数

  主词条:正切函数。

  格式:tan(θ)。

  作用:在直角三角形中,将大小为θ(单位为弧度)的角对边长度比邻边长度的比值求出,函数值为上述比的比值,也是cot(θ)的倒数。

  函数图像:右图*面直角坐标系反映。

  值域:-∞~∞。

  余切函数

  主词条:余切函数。

  格式:cot(θ)。

  作用:在直角三角形中,将大小为θ(单位为弧度)的角邻边长度比对边长度的比值求出,函数值为上述比的比值,也是tan(θ)的倒数。

  函数图像:右图*面直角坐标系反映。

  值域:-∞~∞。

  正割函数

  主词条:正割函数。

  格式:sec(θ)。

  作用:在直角三角形中,将斜边长度比大小为θ(单位为弧度)的角邻边长度的比值求出,函数值为上述比的比值,也是cos(θ)的倒数。

  函数图像:右图*面直角坐标系反映。

  值域:≥1或≤-1。

  余割函数

  主词条:余割函数。

  格式:csc(θ)。

  作用:在直角三角形中,将斜边长度比大小为θ(单位为弧度)的角对边长度的比值求出,函数值为上述比的比值,也是sin(θ)的倒数。

  函数图像:右图*面直角坐标系反映。

  值域:≥1或≤-1。

  学数学的用处

  第一,实际生活中数学学得好可以帮助你在工作上解决工程类或财务类的技术问题。就大多数情况来看,不能解决技术问题的人不仅收入较差而且还要到基层去从事低等体力劳动,能解决技术问题的人就可以拿高工资在办公室当工程师或者财务人员。

  第二,数学可以使你的大脑变得更加聪明,增加你思维的严谨性,另外,数学对你其它科目的学*也有很大作用。

  第三,数学无处不在,工作学*中都用得着,例如日常逛街买东西都是和数学有关的,这时候才能体会到学*数学的好处。

  数学函数的解析式与定义域知识点

  1、函数及其定义域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没有定义域的函数是不存在的,因此,要正确地写出函数的解析式,必须是在求出变量间的对应法则的同时,求出函数的定义域。求函数的定义域一般有三种类型:

  (1)有时一个函数来自于一个实际问题,这时自变量x有实际意义,求定义域要结合实际意义考虑;

  (2)已知一个函数的解析式求其定义域,只要使解析式有意义即可。如:

  ①分式的分母不得为零;

  ②偶次方根的被开方数不小于零;

  ③对数函数的.真数必须大于零;

  ④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底数必须大于零且不等于1;

  ⑤三角函数中的正切函数y=tanx(x∈R,且k∈Z),余切函数y=cotx(x∈R,x≠kπ,k∈Z)等。

  应注意,一个函数的解析式由几部分组成时,定义域为各部分有意义的自变量取值的公共部分(即交集)。

  (3)已知一个函数的定义域,求另一个函数的定义域,主要考虑定义域的深刻含义即可。

  已知f(x)的定义域是[a,b],求f[g(x)]的定义域是指满足a≤g(x)≤b的x的取值范围,而已知f[g(x)]的定义域[a,b]指的是x∈[a,b],此时f(x)的定义域,即g(x)的值域。 2、求函数的解析式一般有四种情况

  (1)根据某实际问题需建立一种函数关系时,必须引入合适的变量,根据数学的有关知识寻求函数的解析式。

  (2)有时题设给出函数特征,求函数的解析式,可采用待定系数法。比如函数是一次函数,可设f(x)=ax+b(a≠0),其中a,b为待定系数,根据题设条件,列出方程组,求出a,b即可。

  (3)若题设给出复合函数f[g(x)]的表达式时,可用换元法求函数f(x)的表达式,这时必须求出g(x)的值域,这相当于求函数的定义域。

  (4)若已知f(x)满足某个等式,这个等式除f(x)是未知量外,还出现其他未知量(如f(-x),等),必须根据已知等式,再构造其他等式组成方程组,利用解方程组法求出f(x)的表达式。

  数学必修四知识点 10

  解三角形

  (1)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

  掌握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三角形度量问题.

  (2)应用

  能够运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等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与测量和几何计算有关的实际问题.

  数列

  (1)数列的概念和简单表示法

  ①了解数列的概念和几种简单的表示方法(列表、图象、通项公式).

  ②了解数列是自变量为正整数的一类函数.

  (2)等差数列、等比数列

  ①理解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概念.

  ②掌握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项和公式.

  ③能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识别数列的等差关系或等比关系,并能用有关知识解决相应的问题.

  ④了解等差数列与一次函数、等比数列与指数函数的关系.


数学必修四知识点通用10篇扩展阅读


数学必修四知识点通用10篇(扩展1)

——数学必修四知识点菁选

数学必修四知识点

  在年少学*的日子里,很多人都经常追着老师们要知识点吧,知识点在教育实践中,是指对某一个知识的泛称。你知道哪些知识点是真正对我们有帮助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数学必修四知识点,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数学必修四知识点1

  一】

  a(1)=a,a(n)为公差为r的等差数列

  通项公式:

  a(n)=a(n—1)+r=a(n—2)+2r=...=a[n—(n—1)]+(n—1)r=a(1)+(n—1)r=a+(n—1)r。

  可用归纳法证明。

  n=1时,a(1)=a+(1—1)r=a。成立。

  假设n=k时,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成立。a(k)=a+(k—1)r

  则,n=k+1时,a(k+1)=a(k)+r=a+(k—1)r+r=a+[(k+1)—1]r。

  通项公式也成立。

  因此,由归纳法知,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是正确的。

  求和公式:

  S(n)=a(1)+a(2)+...+a(n)

  =a+(a+r)+...+[a+(n—1)r]

  =na+r[1+2+...+(n—1)]

  =na+n(n—1)r/2

  同样,可用归纳法证明求和公式。

  a(1)=a,a(n)为公比为r(r不等于0)的等比数列

  通项公式:

  a(n)=a(n—1)r=a(n—2)r^2=...=a[n—(n—1)]r^(n—1)=a(1)r^(n—1)=ar^(n—1)。

  可用归纳法证明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求和公式:

  S(n)=a(1)+a(2)+...+a(n)

  =a+ar+...+ar^(n—1)

  =a[1+r+...+r^(n—1)]

  r不等于1时,

  S(n)=a[1—r^n]/[1—r]

  r=1时,

  S(n)=na。

  同样,可用归纳法证明求和公式。

  二】

  符合一定条件的动点所形成的图形,或者说,符合一定条件的点的全体所组成的集合,叫做满足该条件的点的轨迹。

  轨迹,包含两个方面的问题:凡在轨迹上的点都符合给定的条件,这叫做轨迹的纯粹性(也叫做必要性);凡不在轨迹上的点都不符合给定的条件,也就是符合给定条件的点必在轨迹上,这叫做轨迹的完备性(也叫做充分性)。

  【轨迹方程】就是与几何轨迹对应的代数描述。

  一、求动点的轨迹方程的基本步骤

  ⒈建立适当的坐标系,设出动点M的坐标;

  ⒉写出点M的集合;

  ⒊列出方程=0;

  ⒋化简方程为最简形式;

  ⒌检验。

  二、求动点的轨迹方程的常用方法:求轨迹方程的方法有多种,常用的有直译法、定义法、相关点法、参数法和交轨法等。

  ⒈直译法:直接将条件翻译成等式,整理化简后即得动点的轨迹方程,这种求轨迹方程的方法通常叫做直译法。

  ⒉定义法:如果能够确定动点的轨迹满足某种已知曲线的定义,则可利用曲线的定义写出方程,这种求轨迹方程的方法叫做定义法。

  ⒊相关点法:用动点Q的坐标x,y表示相关点P的坐标x0、y0,然后代入点P的坐标(x0,y0)所满足的曲线方程,整理化简便得到动点Q轨迹方程,这种求轨迹方程的方法叫做相关点法。

  ⒋参数法:当动点坐标x、y之间的直接关系难以找到时,往往先寻找x、y与某一变数t的关系,得再消去参变数t,得到方程,即为动点的轨迹方程,这种求轨迹方程的方法叫做参数法。

  ⒌交轨法:将两动曲线方程中的参数消去,得到不含参数的方程,即为两动曲线交点的轨迹方程,这种求轨迹方程的方法叫做交轨法。

  译法:求动点轨迹方程的.一般步骤

  ①建系——建立适当的坐标系;

  ②设点——设轨迹上的任一点P(x,y);

  ③列式——列出动点p所满足的关系式;

  ④代换——依条件的特点,选用距离公式、斜率公式等将其转化为关于X,Y的方程式,并化简;

  ⑤证明——证明所求方程即为符合条件的动点轨迹方程。

  高考数学必修四学*方法

  1、先看笔记后做作业。

  有的同学感到,老师讲过的,自己已经听得明明白白了。但是为什么你这么做有那么多困难呢?原因是学生对教师所说的理解没有达到教师要求的水*。

  因此,每天做作业之前,我们必须先看一下课本的相关内容和当天的课堂笔记。能否如此坚持,常常是好学生与差学生的最大区别。尤其是当练*不匹配时,老师通常没有刚刚讲过的练*类型,因此它们不能被比较和消化。如果你不重视这个实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会造成很大的损失。

  2、做题之后加强反思。

  学生一定要明确,现在正做着的题,一定不是考试的题目。但使用现在做主题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因此,我们应该反思我们所做的每一个问题,并总结我们自己的收获。

  要总结出:这是一道什么内容的题,用的是什么方法。做到知识成片,问题成串。日复一日,建立科学的网络系统的内容和方法。俗话说:有钱难买回头看。做完作业,回头细看,价值极大。这一回顾,是学*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高考数学必修四学*技巧

  1、科学的预*方法

  预*中发现的难点,就是听课的重点;对预*中遇到的没有掌握好的有关的旧知识,可进行补缺,以减听课过程中的困难;有助于提高思维能力,预*后把自己理解了的东西与老师的讲解进行比较、分析即可提高自己思维水*;预*后将课本的例题及老师要讲授的*题提前完成,还可以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与老师的方法进行比较,可以发现更多的方法与技巧。总之,这样会使你的听课更加有的放矢,你会知道哪些该重点听,哪些该重点记。

  2、科学的听课方式

  听课的过程不是一个被动参预的过程,要全身心地投入课堂学*,耳到、眼到、心到、口到、手到。还要想在老师前面,不断思考:面对这个问题我会怎么想?当老师讲解时,又要思考:老师为什么这样想?这里用了什么思想方法?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这个题有没有更好的方法?问题多了,思路自然就开阔了。

  3、科学的记录笔记

  记问题——将课堂上未听懂的问题及时记下来,便于课后请教同学或老师,把问题弄懂弄通。

  记疑点——对老师在课堂上讲的内容有疑问应及时记下,这类疑点,有可能是自己理解错造成的,也有可能是老师讲课疏忽大意造成的,记下来后,便于课后与老师商榷。

  记方法——勤记老师讲的解题技巧、思路及方法,这对于启迪思维,开阔视野,开发智力,培养能力,并对提高解题水*大有益处。

  记总结——注意记住老师的课后总结,这对于浓缩一堂课的内容,找出重点及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掌握基本概念、公式、定理,寻找存在问题、找到规律,融会贯通课堂内容都很有作用。

数学必修四知识点2

  一1.正弦、余弦公式的逆向思维

  对于形如cos(α-β)cos(β)-sin(α-β)sin(β)这样的形式,运用逆向思维,化解为:

  cos(α-β)cos(β)-sin(α-β)sin(β)=cos[(α-β)+β]=cos(α)

  2.正切公式的逆向思维。

  比如,由tαn(α+β)=[tαn(α)+tαn(β)] / [1-tαn(α)tαn(β)]

  可得:

  tαn(α)+tαn(β)=tαn(α+β)[1-tαn(α)tαn(β)]

  [1-tαn(α)tαn(β)]=[tαn(α)+tαn(β)]/ tαn(α+β)

  tαn(α)tαn(β)tαn(α+β)=tαn(α+β)-tαn(α)-tαn(β)

  3.二倍角公式的灵活转化

  比如:1+sin2α=sin2(α)+cos2(α)+2sin(α)cos(α)

  =[sin(α)+cos(α)]2

  cos(2α)=2cos2(α)-1=1-2sin2(α)=cos2(α)-sin2(α)=[cos(α)+sin(α)][cos(α)-sin(α)]

  cos2(α)=[1+cos(2α)]/2

  sin2(α)=[1-cos(2α)]/2

  1+cos(α)=2cos2(α/2)

  1-cos(α)=2sin2(α/2)

  sin(2α)/2sin(α)=2sin(α)cos(α)/2sin(α)=cos(α)

  sin(2α)/2cos(α)=2sin(α)cos(α)/2cos(α)=sin(α)

  4.两角和差正弦、余弦公式的相加减、相比。

  比如:

  sin(α+β)=sin(α)cos(β)+cos(α)sin(β)……1

  sin(α-β)=sin(α)cos(β)-cos(α)sin(β)……2

  1式+2式,得到

  sin(α+β)+sin(α-β)=2sin(α)cos(β)

  1式-2式,得到

  sin(α+β)-sin(α-β)=2cos(α)sin(β)

  1式比2式,得到

  sin(α+β)/sin(α-β)=[sin(α)cos(β)+cos(α)sin(β)]/ [sin(α)cos(β)-cos(α)sin(β)]

  =[tαn(α)+tαn(β)] / [tαn(α)-tαn(β)]

  我们来看两道例题,增加印象。

  1.已知cos(α)=1/7,cos(α-β)=13/14,且0<β<α<π/2,求β

  本题中,α-β∈(0,π/2)

  sin(α)=4√3/7 sin(α-β)=3√3/14

  cos(β)=cos[α-(α-β)]=cos(α)cos(α-β)+sin(α)sin(α-β)

  =1/2

  β=π/3

  2.已知3sin2(α)+2sin2(β)=1,3sin(2α)-2sin(2β)=0,且α,β都是锐角。求α+2β

  由3sin2(α)+2sin2(β)=1得到:

  1-2sin2(β)=cos(2β)=3sin2(α)

  由3sin(2α)-2sin(2β)=0得到:

  sin(2β)=3sin(2α)/2

  cos(α+2β)=cos(α)cos(2β)-sin(α)sin(2β)

  =cos(α)3sin2(α)-sin(α)3sin(2α)/2

  =3sin2(α)cos(α)-3cos(α)sin2(α)

  =0

  加之0<α+2β<270o

  α+2β=90o

  二轨迹知识点

  符合一定条件的动点所形成的图形,或者说,符合一定条件的点的全体所组成的集合,叫做满足该条件的点的轨迹.

  轨迹,包含两个方面的问题:凡在轨迹上的点都符合给定的条件,这叫做轨迹的纯粹性(也叫做必要性);凡不在轨迹上的点都不符合给定的条件,也就是符合给定条件的点必在轨迹上,这叫做轨迹的完备性(也叫做充分性).

  【轨迹方程】就是与几何轨迹对应的代数描述。

  一、求动点的轨迹方程的基本步骤

  ⒈建立适当的坐标系,设出动点M的坐标;

  ⒉写出点M的集合;

  ⒊列出方程=0;

  ⒋化简方程为最简形式;

  ⒌检验。

  求动点的轨迹方程的常用方法:求轨迹方程的方法有多种,常用的有直译法、定义法、相关点法、参数法和交轨法等。

  ⒈直译法:直接将条件翻译成等式,整理化简后即得动点的轨迹方程,这种求轨迹方程的方法通常叫做直译法。

  ⒉定义法:如果能够确定动点的轨迹满足某种已知曲线的定义,则可利用曲线的定义写出方程,这种求轨迹方程的方法叫做定义法。

  ⒊相关点法:用动点Q的坐标x,y表示相关点P的坐标x0、y0,然后代入点P的坐标(x0,y0)所满足的曲线方程,整理化简便得到动点Q轨迹方程,这种求轨迹方程的方法叫做相关点法。

  ⒋参数法:当动点坐标x、y之间的直接关系难以找到时,往往先寻找x、y与某一变数t的'关系,得再消去参变数t,得到方程,即为动点的轨迹方程,这种求轨迹方程的方法叫做参数法。

  ⒌交轨法:将两动曲线方程中的参数消去,得到不含参数的方程,即为两动曲线交点的轨迹方程,这种求轨迹方程的方法叫做交轨法。

  _直译法:求动点轨迹方程的一般步骤

  ①建系——建立适当的坐标系;

  ②设点——设轨迹上的任一点P(x,y);

  ③列式——列出动点p所满足的关系式;

  ④代换——依条件的特点,选用距离公式、斜率公式等将其转化为关于X,Y的方程式,并化简;

  ⑤证明——证明所求方程即为符合条件的动点轨迹方程。

  学好数学窍门是什么

  文科中的科目大部分都是需要理解记忆的,数学其实也是如此,只不过是需要理解做题,勤加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面对数学题的时候,从多方面的去思考,数学学没学好其实也体现在每次考试的成绩上,有一些同学*时会觉得自己成绩不错,但是到了考试,成绩并不是很好,这一部分原因是由于你的基础知识不扎实,还是一部分原因是由于你在面对考试的时候,心态差。

  魏德武速算

  1,加法速算:计算任意位数的加法速算,方法很简单学*者只要熟记一种加法速算通用口诀 ——“本位相加(针对进位数) 减加补,前位相加多加一 ”就可以彻底解决任意位数从高位数到低位数的加法速算方法,比如:(1)67+48=(6+5)×10+(7-2)=115(2)758+496=(7+5)×100+(5-0)×10+8-4=1254即可。

  2,减法速算:计算任意位数的减法速算方法也同样是用一种减法速算通用口诀 ——“本位相减(针对借位数) 加减补,前位相减多减一 ”就可以彻底解决任意位数从高位数到低位数的减法速算方法,比如:(1),67-48=(6-5)×10+(7+2)=19,(2),758-496=(7-5)×100+(5+1)×10+8-6=262即可。

  3,乘法速算:魏氏乘法速算通用公式:ab×cd=(a+1)×c×100+b×d+魏氏速算嬗数×10。

数学必修四知识点3

  1.向量可以形象化地表示为带箭头的线段。箭头所指:代表向量的方向;线段长度:代表向量的大小。

  2.规定若线段AB的端点A为起点,B为终点,则线段就具有了从起点A到终点B的方向和长度。具有方向和长度的线段叫做有向线段。

  3.向量的模:向量的大小,也就是向量的长度(或称模)。向量a的模记作|a|。

  注:向量的模是非负实数,是可以比较大小的。因为方向不能比较大小,所以向量也就不能比较大小。对于向量来说“大于”和“小于”的概念是没有意义的。

  4.单位向量:长度为一个单位(即模为1)的向量,叫做单位向量.与向量a同向,且长度为单位1的向量,叫做a方向上的单位向量,记作a0。

  5.长度为0的向量叫做零向量,记作0。零向量的始点和终点重合,所以零向量没有确定的方向,或说零向量的方向是任意的。

  向量的计算

  1.加法

  交换律:a+b=b+a;

  结合律:(a+b)+c=a+(b+c)。

  2.减法

  如果a、b是互为相反的向量,那么a=-b,b=-a,a+b=0.0的反向量为0

  加减变换律:a+(-b)=a-b

  3.数量积

  定义:已知两个非零向量a,b。作OA=a,OB=b,则∠AOB称作向量a和向量b的夹角,记作θ并规定0≤θ≤π

  向量的数量积的运算律

  a·b=b·a(交换律)

  (λa)·b=λ(a·b)(关于数乘法的结合律)

  (a+b)·c=a·c+b·c(分配律)

  向量的数量积的性质

  a·a=|a|的*方。

  a⊥b〈=〉a·b=0。

  |a·b|≤|a|·|b|。(该公式证明如下:|a·b|=|a|·|b|·|cosα| 因为0≤|cosα|≤1,所以|a·b|≤|a|·|b|)

  高中学好数学的方法是什么

  数学需要沉下心去做,浮躁的人很难学好数学,踏踏实实做题才是硬道理。

  数学要想学好,不琢磨是行不通的,遇到难题不能躲,研究明白了才能罢休。

  数学最主要的就是解题过程,懂得数学思维很关键,思路通了,数学自然就会了。

  数学不是用来看的,而是用来算的,或许这一秒没思路,当你拿起笔开始计算的那一秒,就豁然开朗了。

  数学题目不会做,原因之一就是例题没研究明白,所以数学书上的例题绝对不要放过。

  数学函数的奇偶性知识点

  1、函数的'奇偶性的定义:对于函数f(x),如果对于函数定义域内的任意一个x,都有f(-x)=-f(x)(或f(-x)=f(x)),那么函数f(x)就叫做奇函数(或偶函数).

  正确理解奇函数和偶函数的定义,要注意两点:(1)定义域在数轴上关于原点对称是函数f(x)为奇函数或偶函数的必要不充分条件;(2)f(x)=-f(x)或f(-x)=f(x)是定义域上的恒等式.(奇偶性是函数定义域上的整体性质).

  2、奇偶函数的定义是判断函数奇偶性的主要依据。为了便于判断函数的奇偶性,有时需要将函数化简或应用定义的等价形式。

数学必修四知识点4

  一、两个定理

  1、共线向量定理:

  两向量共线(*行)等价于两个向量满足数乘关系(与实数相乘的向量不是零向量),且数乘系数唯一。用坐标形式表示就是两向量共线则两向量坐标的“内积等于外积”。此定理可以用来证向量*行或者使用向两*行的条件。此定理的延伸是三点共线!三点共线可以向两个向量的等式转化:1.三个点中任意找两组点构成的两个向量共线,满足数乘关系;2.以同一个点为始点、三个点为终点构造三个向量,其中一个可由另外两个线性表示,且系数和为1。

  2、*面向量基本定理:

  *面内两个不共线的向量可以线性表示任何一个向量,且系数唯一。这两个不共线的向量构成一组基底,这两个向量叫基向量。此定理的作用有两个:1.可以统一题目中向量的形式;2.可以利用系数的唯一性求向量的系数(固定的算法模式)。

  二、三种形式

  *面向量有三种形式,字母形式、几何形式、坐标形式。字母形式要注意带箭头,多考虑几何形式画图解题,特别是能得到特殊的三角形和四边形的情况,向量的坐标和点的坐标不要混淆,向量的坐标是其终点坐标减始点坐标,特殊情况下,若始点在原点,则向量的坐标就是终点坐标。

  选择合适的向量形式解决问题是解题的一个关键,优先考虑用几何形式画图做,然后是坐标形式,最后考虑字母形式的变形运算。

  三、四种运算

  加、减、数乘、数量积。前三种运算是线性运算,结果是向量(0乘以任何向量结果都是零向量,零向量乘以任何实数都是零向量);数量积不是线性运算,结果是实数(零向量乘以任何向量都是0)。线性运算符合所有的实数运算律,数量积不符合消去律和结合律。

  向量运算也有三种形式:字母形式、几何形式和坐标形式。

  加减法的字母形式注意首尾相接和始点重合。数量积的字母形式公式很重要,要能熟练灵活的使用。

  加减法的几何意义是*行四边形和三角形法则,数乘的几何意义是长度的伸缩和方向的共线,数量积的几何意义是一个向量的模乘以另一个向量在第一个向量方向上的射影的数量。向量的夹角用尖括号表示,是两向量始点重合或者终点重合时形成的角,首尾相接形成的角为向量夹角的补角。射影数量有两种求法:1.向量的模乘以夹角余弦;2.两向量数量积除以另一向量的模。

  加减法的坐标形式是横纵坐标分别加减,数乘的坐标形式是实数乘以横、纵坐标,数量积的坐标形式是横坐标的乘积加纵坐标的乘积。

  四、五个应用

  求长度、求夹角、证垂直、证*行、向量和差积的模与模的和差积的关系。前三个应用是数量积的运算性质,证*行的数乘运算性质,零向量不能说和哪个向量方向相同或相反,规定零向量和任意向量都*行且都垂直;一个向量乘以自己再开方就是长度;两个向量数量积除以模的乘积就是夹角的余弦;两个向量满足数乘关系则必定共线(*行)。一个向量除以自己的模得到和自己同方向的单位向量,加符号是反方向的单位向量

  数学函数的值域与最值知识点

  1、函数的值域取决于定义域和对应法则,不论采用何种方法求函数值域都应先考虑其定义域,求函数值域常用方法如下:

  (1)直接法:亦称观察法,对于结构较为简单的函数,可由函数的解析式应用不等式的性质,直接观察得出函数的值域.

  (2)换元法:运用代数式或三角换元将所给的复杂函数转化成另一种简单函数再求值域,若函数解析式中含有根式,当根式里一次式时用代数换元,当根式里是二次式时,用三角换元.

  (3)反函数法:利用函数f(x)与其反函数f-1(x)的定义域和值域间的关系,通过求反函数的.定义域而得到原函数的值域,形如(a≠0)的函数值域可采用此法求得.

  (4)配方法:对于二次函数或二次函数有关的函数的值域问题可考虑用配方法.

  (5)不等式法求值域:利用基本不等式a+b≥[a,b∈(0,+∞)]可以求某些函数的值域,不过应注意条件“一正二定三相等”有时需用到*方等技巧.

  (6)判别式法:把y=f(x)变形为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利用“△≥0”求值域.其题型特征是解析式中含有根式或分式.

  (7)利用函数的单调性求值域:当能确定函数在其定义域上(或某个定义域的子集上)的单调性,可采用单调性法求出函数的值域.

  (8)数形结合法求函数的值域:利用函数所表示的几何意义,借助于几何方法或图象,求出函数的值域,即以数形结合求函数的值域.

  2、求函数的最值与值域的区别和联系

  求函数最值的常用方法和求函数值域的方法基本上是相同的,事实上,如果在函数的值域中存在一个最小(大)数,这个数就是函数的最小(大)值.因此求函数的最值与值域,其实质是相同的,只是提问的角度不同,因而答题的方式就有所相异.

  如函数的值域是(0,16],最大值是16,无最小值.再如函数的值域是(-∞,-2]∪[2,+∞),但此函数无最大值和最小值,只有在改变函数定义域后,如x>0时,函数的最小值为2.可见定义域对函数的值域或最值的影响.

  3、函数的最值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函数的最值的应用主要体现在用函数知识求解实际问题上,从文字表述上常常表现为“工程造价最低”,“利润最大”或“面积(体积)最大(最小)”等诸多现实问题上,求解时要特别关注实际意义对自变量的制约,以便能正确求得最值.

数学必修四知识点5

  解三角形

  (1)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

  掌握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三角形度量问题.

  (2)应用

  能够运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等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与测量和几何计算有关的实际问题.

  数列

  (1)数列的概念和简单表示法

  ①了解数列的概念和几种简单的表示方法(列表、图象、通项公式).

  ②了解数列是自变量为正整数的一类函数.

  (2)等差数列、等比数列

  ①理解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概念.

  ②掌握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项和公式.

  ③能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识别数列的等差关系或等比关系,并能用有关知识解决相应的问题.

  ④了解等差数列与一次函数、等比数列与指数函数的关系.

数学必修四知识点6

  基本初等函数有哪些

  基本初等函数包括以下几种:

  (1)常数函数y = c( c为常数)

  (2)幂函数y = x^a( a为常数)

  (3)指数函数y = a^x(a>0, a≠1)

  (4)对数函数y =log(a) x(a>0, a≠1,真数x>0)

  (5)三角函数以及反三角函数(如正弦函数:y =sinx反正弦函数:y = arcsin x等)

  基本初等函数性质是什么

  幂函数

  形如y=x^a的函数,式中a为实常数。

  指数函数

  形如y=a^x的函数,式中a为不等于1的正常数。

  对数函数

  指数函数的反函数,记作y=loga a x,式中a为不等于1的正常数。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之间成立关系式,loga ax=x。

  三角函数

  即正弦函数y=sinx,余弦函数y=cosx,正切函数y=tanx,余切函数y=cotx,正割函数y=secx,余割函数y=cscx(见三角学)。

  反三角函数

  三角函数的反函数——反正弦函数y = arc sinx,反余弦函数y=arc cosx (-1≤x≤1,初等函数0≤y≤π),反正切函数y=arc tanx,反余切函数y = arc cotx(-∞

  学*数学小窍门

  建立数学纠错本。

  把*时容易出现错误的知识或推理记载下来,以防再犯。争取做到:找错、析错、改错、防错。达到:能从反面入手深入理解正确东西;能由果朔因把错误原因弄个水落石出、以便对症下药;解答问题完整、推理严密。

  限时训练。

  可以找一组题(比如10道选择题),争取限定一个时间完成;也可以找1道大题,限时完成。这主要是创设一种考试情境,检验自己在紧张状态下的思维水*。

  调整心态,正确对待考试。

  首先,应把主要精力放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这三个方面上,因为每次考试占绝大部分的也是基础性的题目,而对于那些难题及综合性较强的题目作为调剂,认真思考,尽量让自己理出头绪,做完题后要总结归纳。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使自己在任何时候镇静,思路有条不紊,克服浮躁的情绪。

  数学函数的值域与最值知识点

  1、函数的值域取决于定义域和对应法则,不论采用何种方法求函数值域都应先考虑其定义域,求函数值域常用方法如下:

  (1)直接法:亦称观察法,对于结构较为简单的函数,可由函数的解析式应用不等式的性质,直接观察得出函数的值域.

  (2)换元法:运用代数式或三角换元将所给的复杂函数转化成另一种简单函数再求值域,若函数解析式中含有根式,当根式里一次式时用代数换元,当根式里是二次式时,用三角换元.

  (3)反函数法:利用函数f(x)与其反函数f-1(x)的定义域和值域间的关系,通过求反函数的定义域而得到原函数的值域,形如(a≠0)的函数值域可采用此法求得.

  (4)配方法:对于二次函数或二次函数有关的函数的值域问题可考虑用配方法.

  (5)不等式法求值域:利用基本不等式a+b≥[a,b∈(0,+∞)]可以求某些函数的值域,不过应注意条件“一正二定三相等”有时需用到*方等技巧.

  (6)判别式法:把y=f(x)变形为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利用“△≥0”求值域.其题型特征是解析式中含有根式或分式.

  (7)利用函数的单调性求值域:当能确定函数在其定义域上(或某个定义域的'子集上)的单调性,可采用单调性法求出函数的值域.

  (8)数形结合法求函数的值域:利用函数所表示的几何意义,借助于几何方法或图象,求出函数的值域,即以数形结合求函数的值域.

  2、求函数的最值与值域的区别和联系

  求函数最值的常用方法和求函数值域的方法基本上是相同的,事实上,如果在函数的值域中存在一个最小(大)数,这个数就是函数的最小(大)值.因此求函数的最值与值域,其实质是相同的,只是提问的角度不同,因而答题的方式就有所相异.

  如函数的值域是(0,16],最大值是16,无最小值.再如函数的值域是(-∞,-2]∪[2,+∞),但此函数无最大值和最小值,只有在改变函数定义域后,如x>0时,函数的最小值为2.可见定义域对函数的值域或最值的影响.

  3、函数的最值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函数的最值的应用主要体现在用函数知识求解实际问题上,从文字表述上常常表现为“工程造价最低”,“利润最大”或“面积(体积)最大(最小)”等诸多现实问题上,求解时要特别关注实际意义对自变量的制约,以便能正确求得最值.

数学必修四知识点7

  一、夯实数学基础的方法

  首先课堂紧跟老师,认真听每一节课,记好课堂笔记,有些学生喜欢自己课后自学,课堂不爱听讲,这是极错误的,因为老师对于高考的了解和对知识的掌握,远远胜过我们自学,紧跟老师是打好基础最关键的一步。

  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学*,我们强烈建议大家使用思维导图,可以把课本上的知识都画成树状层,这样更容易理解、记忆,这样知识点不再是孤立而是成了一个网,这比光看书效果要好很多很多。

  二、数学正确的做题方法

  想学好数学,大量做题确实很有必要,但你真的会做题吗?多数同学虽然也做了大量的题目,但成绩还是不好,核心原因就是做题忽略了最重要的一步,那就是总结反思。每做完一道题目,大家还需要总结一下,问一下自己下面这些问题:它考查了哪些知识、自己有没有掌握、题目的解题思路在哪里、突破口是什么、属于哪种题型、此类题型有什么共同的套路、此类题型应该用什么方法来解答。只有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你才能真正吃透一道题,达到做一道题会一类题。

  做题并不是越多越好,要知道题海战术只是手段,我们最终的目的还是通过做题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掌握解题套路,提高做题速度,如果做题不总结,你刷再多题效果也不会明显。

数学必修四知识点8

  【公式一】

  设α为任意角,终边相同的角的同一三角函数的值相等:

  sin(2kπ+α)=sinα(k∈Z)

  cos(2kπ+α)=cosα(k∈Z)

  tan(2kπ+α)=tanα(k∈Z)

  cot(2kπ+α)=cotα(k∈Z)

  【公式二】

  设α为任意角,π+α的三角函数值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sin(π+α)=—sinα

  cos(π+α)=—cosα

  tan(π+α)=tanα

  cot(π+α)=cotα

  【公式三】

  任意角α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sin(—α)=—sinα

  cos(—α)=cosα

  tan(—α)=—tanα

  cot(—α)=—cotα

  【公式四】

  利用公式二和公式三可以得到π—α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sin(π—α)=sinα

  cos(π—α)=—cosα

  tan(π—α)=—tanα

  cot(π—α)=—cotα

  【公式五】

  利用公式一和公式三可以得到2π—α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sin(2π—α)=—sinα

  cos(2π—α)=cosα

  tan(2π—α)=—tanα

  cot(2π—α)=—cotα

数学必修四知识点9

  不等式

  不等关系

  了解现实世界和日常生活中的不等关系,了解不等式(组)的实际背景.

  (2)一元二次不等式

  ①会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一元二次不等式模型.

  ②通过函数图象了解一元二次不等式与相应的二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的联系.

  ③会解一元二次不等式,对给定的一元二次不等式,会设计求解的程序框图.

  (3)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线性规划问题

  ①会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二元一次不等式组.

  ②了解二元一次不等式的几何意义,能用*面区域表示二元一次不等式组.

  ③会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一些简单的二元线性规划问题,并能加以解决.

  (4)基本不等式:

  ①了解基本不等式的'证明过程.

  ②会用基本不等式解决简单的(小)值问题圆的辅助线一般为连圆心与切线或者连圆心与弦中点

数学必修四知识点10

  问题提出

  函数是研究两个变量之间的依存关系的一种数量形式.对于两个变量,如果当一个变量的取值一定时,另一个变量的取值被惟一确定,则这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就是一个函数关系.

  在中学校园里,有这样一种说法:“如果你的数学成绩好,那么你的物理学*就不会有什么大问题.”按照这种说法,似乎学生的物理成绩与数学成绩之间存在着某种关系,我们把数学成绩和物理成绩看成是两个变量,那么这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是函数关系吗?

  我们不能通过一个人的数学成绩是多少就准确地断定其物理成绩能达到多少,学*兴趣、学*时间、教学水*等,也是影响物理成绩的一些因素,但这两个变量是有一定关系的,它们之间是一种不确定性的关系.类似于这样的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有必要从理论上作些探讨,如果能通过数学成绩对物理成绩进行合理估计,将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知识探究(一):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

  思考1:考察下列问题中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1)商品销售收入与广告支出经费;

  (2)粮食产量与施肥量;

  (3)人体内的脂肪含量与年龄.

  这些问题中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是函数关系吗?

  思考2:“名师出高徒”可以解释为教师的水*越高,学生的水*就越高,那么学生的学业成绩与教师的教学水*之间的关系是函数关系吗?你能举出类似的描述生活中两个变量之间的这种关系的成语吗?

  思考3:上述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是一种非确定性关系,称之为相关关系,那么相关关系的含义如何?

  自变量取值一定时,因变量的取值带有一定随机性的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叫做相关关系.

  1、球的体积和球的半径具有()

  A函数关系B相关关系

  C不确定关系D无任何关系

  2、下列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不是

  函数关系的是()

  A角的度数和正弦值

  B速度一定时,距离和时间的关系

  C正方体的棱长和体积

  D日照时间和水稻的亩产量AD练:知识探究(二):散点图

  【问题】在一次对人体脂肪含量和年龄关系的研究中,研究人员获得了一组样本数据:

  其中各年龄对应的脂肪数据是这个年龄人群脂肪含量的样本*均数.

  思考1:对某一个人来说,他的体内脂肪含量不一定随年龄增长而增加或减少,但是如果把很多个体放在一起,就可能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观察上表中的数据,大体上看,随着年龄的增加,人体脂肪含量怎样变化?

  思考2:为了确定年龄和人体脂肪含量之间的更明确的关系,我们需要对数据进行分析,通过作图可以对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有一个直观的印象.以x轴表示年龄,y轴表示脂肪含量,你能在直角坐标系中描出样本数据对应的图形吗?

  思考3:上图叫做散点图,你能描述一下散点图的含义吗?

  在*面直角坐标系中,表示具有相关关系的两个变量的一组数据图形,称为散点图.

  思考4:观察散点图的大致趋势,人的年龄的与人体脂肪含量具有什么相关关系?

  思考5:在上面的散点图中,这些点散布在从左下角到右上角的区域,对于两个变量的这种相关关系,我们将它称为正相关.一般地,如果两个变量成正相关,那么这两个变量的变化趋势如何?

  思考6:如果两个变量成负相关,从整体上看这两个变量的变化趋势如何?其散点图有什么特点?

  一个变量随另一个变量的变大而变小,散点图中的点散布在从左上角到右下角的区域.

  一般情况下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成正相关或负相关,类似于函数的.单调性.

  知识探究(一):回归直线

  思考1:一组样本数据的*均数是样本数据的中心,那么散点图中样本点的中心如何确定?它一定是散点图中的点吗?

  思考2:在各种各样的散点图中,有些散点图中的点是杂乱分布的,有些散点图中的点的分布有一定的规律性,年龄和人体脂肪含量的样本数据的散点图中的点的分布有什么特点?

  这些点大致分布在一条直线附*.

  思考3:如果散点图中的点的分布,从整体上看大致在一条直线附*,则称这两个变量之间具有线性相关关系,这条直线叫做回归直线.对具有线性相关关系的两个变量,其回归直线一定通过样本点的中心吗?

  思考4:对一组具有线性相关关系的样本数据,你认为其回归直线是一条还是几条?

  思考5:在样本数据的散点图中,能否用直尺准确画出回归直线?借助计算机怎样画出回归直线?

  知识探究(二):回归方程

  在直角坐标系中,任何一条直线都有相应的方程,回归直线的方程称为回归方程.对一组具有线性相关关系的样本数据,如果能够求出它的回归方程,那么我们就可以比较具体、清楚地了解两个相关变量的内在联系,并根据回归方程对总体进行估计.

  思考1:回归直线与散点图中各点的位置应具有怎样的关系?

  整体上最接*

  思考2:对于求回归直线方程,你有哪些想法?

  思考4:为了从整体上反映n个样本数据与回归直线的接*程度,你认为选用哪个数量关系来刻画比较合适%某小卖部为了了解热茶销售量与气温

  之间的关系,随机统计并制作了某6天

  卖出热茶的杯数与当天气温的对照表:

  如果某天的气温是-50C,你能根据这些

  数据预测这天小卖部卖出热茶的杯数吗?

  实例探究

  为了了解热茶销量与

  气温的大致关系,我们

  以横坐标x表示气温,

  纵坐标y表示热茶销量,

  建立直角坐标系.将表

  中数据构成的6个数对

  表示的点在坐标系内

  标出,得到下图。

  你发现这些点有什么规律?

  今后我们称这样的图为散点图(scatterplot).

  建构数学

  所以,我们用类似于估计*均数时的

  思想,考虑离差的*方和

  当x=-5时,热茶销量约为66杯

  线性回归方程:

  一般地,设有n个观察数据如下:当a,b使三点(3,10),(7,20),(11,24)的

  线性回归方程是()

  二、求线性回归方程

  例2:观察两相关变量得如下表:

  求两变量间的回归方程解1:列表:

  阅读课本P73例1

  EXCEL作散点图

  利用线性回归方程解题步骤:

  1、先画出所给数据对应的散点图;

  2、观察散点,如果在一条直线附*,则说明所给量具有线性相关关系

  3、根据公式求出线性回归方程,并解决其他问题。

  (1)如果x=3,e=1,分别求两个模型中y的值;(2)分别说明以上两个模型是确定性

  模型还是随机模型.

  模型1:y=6+4x;模型2:y=6+4x+

  解(1)模型1:y=6+4x=6+4×3=18;

  模型2:y=6+4x+e=6+4×3+线性相关与线性回归方程小结1、变量间相关关系的散点图

  2、如何利用“最小二乘法”思想求直线的回归方程

  3、学会用回归思想考察现实生活中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

数学必修四知识点11

  一、立体几何初步

  (1)棱柱:

  定义:有两个面互相*行,其余各面都是四边形,且每相邻两个四边形的公共边都互相*行,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几何体。

  分类:以底面多边形的边数作为分类的标准分为三棱柱、四棱柱、五棱柱等。

  表示:用各顶点字母,如五棱柱或用对角线的端点字母,如五棱柱

  几何特征:两底面是对应边*行的全等多边形;侧面、对角面都是*行四边形;侧棱*行且相等;*行于底面的截面是与底面全等的多边形。

  (2)棱锥

  定义:有一个面是多边形,其余各面都是有一个公共顶点的三角形,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几何体

  分类:以底面多边形的边数作为分类的标准分为三棱锥、四棱锥、五棱锥等

  表示:用各顶点字母,如五棱锥

  几何特征:侧面、对角面都是三角形;*行于底面的截面与底面相似,其相似比等于顶点到截面距离与高的`比的*方。

  (3)棱台:

  定义:用一个*行于棱锥底面的*面去截棱锥,截面和底面之间的部分

  分类:以底面多边形的边数作为分类的标准分为三棱态、四棱台、五棱台等

  表示:用各顶点字母,如五棱台

  几何特征:①上下底面是相似的*行多边形②侧面是梯形③侧棱交于原棱锥的顶点

  (4)圆柱:

  定义:以矩形的一边所在的直线为轴旋转,其余三边旋转所成的曲面所围成的几何体

  几何特征:①底面是全等的圆;②母线与轴*行;③轴与底面圆的半径垂直;④侧面展开图是一个矩形。

  (5)圆锥:

  定义:以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为旋转轴,旋转一周所成的曲面所围成的几何体

  几何特征:①底面是一个圆;②母线交于圆锥的顶点;③侧面展开图是一个扇形。

  (6)圆台:

  定义:用一个*行于圆锥底面的*面去截圆锥,截面和底面之间的部分

  几何特征:①上下底面是两个圆;②侧面母线交于原圆锥的顶点;③侧面展开图是一个弓形。

  (7)球体:

  定义:以半圆的直径所在直线为旋转轴,半圆面旋转一周形成的几何体

  几何特征:①球的截面是圆;②球面上任意一点到球心的距离等于半径。

  二、向量的向量积

  定义:两个向量a和b的向量积(外积、叉积)是一个向量,记作a×b。若a、b不共线,则a×b的模是:∣a×b∣=|a|?|b|?sin〈a,b〉;a×b的方向是:垂直于a和b,且a、b和a×b按这个次序构成右手系。若a、b共线,则a×b=0。

  向量的向量积性质:

  ∣a×b∣是以a和b为边的*行四边形面积。

  a×a=0。

  a‖b〈=〉a×b=0。

  三、向量的向量积运算律

  a×b=-b×a;

  (λa)×b=λ(a×b)=a×(λb);

  (a+b)×c=a×c+b×c.

  注:向量没有除法,“向量AB/向量CD”是没有意义的。

  四、必修四数学学*方法

  数学不是靠老师教会的,而是在老师的引导下,靠自己主动的思维活动去获取的。学*数学一定要讲究“活”,只看书不做题不行,只埋头做题不总结积累也不行。记数学笔记,特别是对概念理解的不同侧面和数学规律,教师在课堂中拓展的课外知识。记录下来本章你觉得最有价值的思想方法或例题,以及你还存在的未解决的问题,以便今后将其补上。

  要建立数学纠错本。把*时容易出现错误的知识或推理记载下来,以防再 犯。争取做到:找错、析错、改错、防错。达到:能从反面入手深入理解正确东西;能由果朔因把错误原因弄个水落石出、以便对症下药;解答问题完整、推理严密。

  五、必修四数学学*技巧

  首先:课前复*。就是上课前花两三分钟把书本本节课要学的内容看一遍。仅仅是看一遍,过一遍。这样上课老师讲自己不但可以跟上老师节奏还可以再次巩固。其余不要干其他多余的事。

  其次:上课时候一定要专心听讲,如果觉得老师这里讲得都懂了的话可以自己翻书看后面的内容。做*题的时候一定要一道一道往过做,不要越题做。因为对于课本来说这些都是基础,只有基础完全掌握后才能做难题。上课过程中第一次接触到的知识点概念等,一定一定要当堂背过。不然以后很难背过,不要妄想考前抱佛教再背

  另外要把笔记记准确,知道自己需要记什么不需要记什么,憋一个劲地往书上搬。字不要求整齐,自己能看懂就行。课本资料书上有例题,多看多记方法。先看课本基础,在看资料书上着重的。例题的方法一定一定要理解,不要去背!接着下课再看笔记,只是略微巩固记住。

数学必修四知识点12

  初等函数是由幂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三角函数、反三角函数与常数经过有限次的有理运算及有限次函数复合所产生,并且能用一个解析式表示的函数。非初等函数是指凡不是初等函数的函数。

  初等函数是最常用的一类函数,包括常函数、幂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三角函数、反三角函数(以上是基本初等函数),以及由这些函数经过有限次四则运算或函数的复合而得的所有函数。即基本初等函数经过有限次的四则运算或有限次的函数复合所构成并可以用一个解析式表出的函数,称为初等函数。

  非初等函数的研究与发展是*现代数学的重大成就之一,极大拓展了数学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在概率论、物理学科各个分支中等有十分广泛的应用。是函数的一个重要的分支。一般说来,大部分分段函数不是初等函数。如符号函数,狄利克雷函数,gamma函数,误差函数,Weierstrass函数。但是个别分段函数除外。

  1、指数函数:函数y=ax (a>0且a≠1)叫做指数函数

  a的取值a>1 0

  定义域x∈R x∈R

  值域y∈(0,+∞) y∈(0,+∞)

  单调性全定义域单调递增全定义域单调递减

  奇偶性非奇非偶函数非奇非偶函数

  过定点(0,1) (0,1)

  注意:⑴由函数的单调性可以看出,在闭区间[a,b]上,指数函数的最值为:

  a>1时,最小值f(a),最大值f(b);0

  ⑵对于任意指数函数y=ax (a>0且a≠1),都有f(1)=a。

  2、对数函数:函数y=logax(a>0且a≠1)),叫做对数函数

  a的'取值a>1 0

  定义域x∈(0,+∞) x∈(0,+∞)

  值域y∈R y∈R

  单调性全定义域单调递全定义域单调递减

  奇偶性非奇非偶函数非奇非偶函数

  过定点(1,0) (1,0)

  3、幂函数:函数y=xa(a∈R),高中阶段,幂函数只研究第I象限的情况。

  ⑴所有幂函数都在(0,+∞)区间内有定义,而且过定点(1,1)。

  ⑵a>0时,幂函数图像过原点,且在(0,+∞)区间为增函数,a越大,图像坡度越大。

  ⑶a<0时,幂函数在(0,+∞)区间为减函数。

  当x从右侧无限接*原点时,图像无限接*y轴正半轴;

  当y无限接*正无穷时,图像无限接*x轴正半轴。

  幂函数总图见下页。

  4、反函数:将原函数y=f(x)的x和y互换即得其反函数x=f-1(y)。

  反函数图像与原函数图像关于直线y=x对称。

  数学函数的奇偶性知识点

  1、函数的奇偶性的定义:对于函数f(x),如果对于函数定义域内的任意一个x,都有f(-x)=-f(x)(或f(-x)=f(x)),那么函数f(x)就叫做奇函数(或偶函数).

  正确理解奇函数和偶函数的定义,要注意两点:(1)定义域在数轴上关于原点对称是函数f(x)为奇函数或偶函数的必要不充分条件;(2)f(x)=-f(x)或f(-x)=f(x)是定义域上的恒等式.(奇偶性是函数定义域上的整体性质).

  2、奇偶函数的定义是判断函数奇偶性的主要依据。为了便于判断函数的奇偶性,有时需要将函数化简或应用定义的等价形式。

  学数学的用处

  第一,实际生活中数学学得好可以帮助你在工作上解决工程类或财务类的技术问题。就大多数情况来看,不能解决技术问题的人不仅收入较差而且还要到基层去从事低等体力劳动,能解决技术问题的人就可以拿高工资在办公室当工程师或者财务人员。

  第二,数学可以使你的大脑变得更加聪明,增加你思维的严谨性,另外,数学对你其它科目的学*也有很大作用。

  第三,数学无处不在,工作学*中都用得着,例如日常逛街买东西都是和数学有关的,这时候才能体会到学*数学的好处。

数学必修四知识点13

  1、*面向量基本概念

  有向线段:具有方向的线段叫做有向线段,以A为起点,B为终点的有向线段记作或AB;

  向量的模:有向线段AB的长度叫做向量的模,记作|AB|;

  零向量:长度等于0的向量叫做零向量,记作或0。(注意粗体格式,实数“0”和向量“0”是有区别的,书写时要在实数“0”上加箭头,以免混淆);

  相等向量:长度相等且方向相同的.向量叫做相等向量;

  *行向量(共线向量):两个方向相同或相反的非零向量叫做*行向量或共线向量,零向量与任意向量*行,即0//a;

  单位向量:模等于1个单位长度的向量叫做单位向量,通常用e表示,*行于坐标轴的单位向量*惯上分别用i、j表示。

  相反向量:与a长度相等,方向相反的向量,叫做a的相反向量,—(—a)=a,零向量的相反向量仍然是零向量。

  2、*面向量运算

  加法与减法的代数运算:

  (1)若a=(x1,y1),b=(x2,y2)则a b=(x1+x2,y1+y2)。

  向量加法与减法的几何表示:*行四边形法则、三角形法则。

  向量加法有如下规律:+ = +(交换律);+(+c)=(+)+c(结合律);

  实数与向量的积:实数与向量的积是一个向量。

  (1)| |=| |·| |;

  (2)当a>0时,与a的方向相同;当a<0时,与a的方向相反;当a=0时,a=0。

  两个向量共线的充要条件:

  (1)向量b与非零向量共线的充要条件是有且仅有一个实数,使得b= 。

  (2)若=(),b=()则‖b 。

  3、*面向量基本定理

  若e1、e2是同一*面内的两个不共线向量,那么对于这一*面内的任一向量,有且只有一对实数,,使得= e1+ e2。

  4、*面向量有关推论

  三角形ABC内一点O,OA·OB=OB·OC=OC·OA,则点O是三角形的垂心。

  若O是三角形ABC的外心,点M满足OA+OB+OC=OM,则M是三角形ABC的垂心。

  若O和三角形ABC共面,且满足OA+OB+OC=0,则O是三角形ABC的重心。

  三点共线:三点A,B,C共线推出OA=μOB+aOC(μ+a=1)

数学必修四知识点14

  一)两角和差公式(写的都要记)

  sin(A+B)=sinAcosB+cosAsinB

  sin(A-B)=sinAcosB-sinBcosA?

  cos(A+B)=cosAcosB-sinAsinB

  cos(A-B)=cosAcosB+sinAsi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

  二)用以上公式可推出下列二倍角公式

  tan2A=2tanA/[1-(tanA)^2]

  cos2a=(cosa)^2-(sina)^2=2(cosa)^2-1=1-2(sina)^2

  (上面这个余弦的很重要)

  sin2A=2sinA_osA

  三)半角的只需记住这个:

  tan(A/2)=(1-cosA)/sinA=sinA/(1+cosA)

  四)用二倍角中的余弦可推出降幂公式

  (sinA)^2=(1-cos2A)/2

  (cosA)^2=(1+cos2A)/2

  五)用以上降幂公式可推出以下常用的化简公式

  1-cosA=sin^(A/2)_

  1-sinA=cos^(A/2)_

  a(1)=a,a(n)为公差为r的等差数列

  通项公式:

  a(n)=a(n-1)+r=a(n-2)+2r=...=a[n-(n-1)]+(n-1)r=a(1)+(n-1)r=a+(n-1)r.

  可用归纳法证明。

  n=1时,a(1)=a+(1-1)r=a。成立。

  假设n=k时,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成立。a(k)=a+(k-1)r

  则,n=k+1时,a(k+1)=a(k)+r=a+(k-1)r+r=a+[(k+1)-1]r.

  通项公式也成立。

  因此,由归纳法知,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是正确的。

  求和公式:

  S(n)=a(1)+a(2)+...+a(n)

  =a+(a+r)+...+[a+(n-1)r]

  =na+r[1+2+...+(n-1)]

  =na+n(n-1)r/2

  同样,可用归纳法证明求和公式。

  a(1)=a,a(n)为公比为r(r不等于0)的等比数列

  通项公式:

  a(n)=a(n-1)r=a(n-2)r^2=...=a[n-(n-1)]r^(n-1)=a(1)r^(n-1)=ar^(n-1).

  可用归纳法证明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求和公式:

  S(n)=a(1)+a(2)+...+a(n)

  =a+ar+...+ar^(n-1)

  =a[1+r+...+r^(n-1)]

  r不等于1时,

  S(n)=a[1-r^n]/[1-r]

  r=1时,

  S(n)=na.

  同样,可用归纳法证明求和公式。

  必修四数学学*方法

  掌握数学学*实践阶段:在高中数学学*过程中,我们需要使用正确的学*方法,以及科学合理的学*规则。先生著名的日本教育在米山国藏在他的数学精神、思想和方法,曾经说过,尤其是高阶段的数学学*数学,必须遵循“分层原则”和“循序渐进”的原则。与教学内容的第一周甚至是从基础开始,一周后的头几天,在教学难以提升。以及提升的困难进步一步一步,最好不要去追求所谓的“困难”除了(感兴趣),不利于解决问题方法掌握连续性。同时,根据时间和课程安排的长度适当的审查,只有这样才能记住和使用在长期学*数学知识,不要忘记前面的学*。

  必修四数学学*技巧

  重视改错错不重犯。

  一定要重视改错的这份工作,做到错不再犯。初中数学教学中采用的`方法是告诉学生所有可能的错误,只要有一个人犯了错误,就应该提出,以便所有的学生都能从中吸取教训。这叫“一人有病,全体吃药。”

  高中数学课没有那么多时间,除了一小部分那几种典型错,其它错误,不能一一顾及。只能谁有病,谁吃药。如果学生“生病”而忘了吃药,那么没有人会一次又一次地提醒他要注意什么。如果能及时改错,那么错误就可能转变为财富,成为预防针。但是,如果不能及时改错,这个错误就将形成一处“地雷”,迟早要惹祸。

  有的学生认为,自己考试成绩上不去,是因为太粗心。其实,原因并非如此。打一个比方。比如说,学*开汽车。右脚下面,往左踩,是踩刹车。往右踩,是踩油门。其机械原理,设计原因,操作规程都可以讲的清清楚楚。如果初学驾驶的人真正掌握了这一套,请问,可以同意他开车上路吗?恐怕他知道他还缺乏练*。一两次你能正确地完成任务,但这并不意味着你永远不会犯错误。练*的数量不够,才是学生出错的真正原因。大家一定要看到,如果自己的基础知识漏洞百出、隐患无穷,那么,今后的数学将是难以学好的。

数学必修四知识点15

  *面向量

  戴氏航天学校老师总结加法与减法的代数运算:

  (1)若a=(x1,y1 ),b=(x2,y2 )则a b=(x1+x2,y1+y2 ).

  向量加法与减法的几何表示:*行四边形法则、三角形法则。

  戴氏航天学校老师总结向量加法有如下规律:+= +(交换律); +( +c)=( + )+c (结合律);

  两个向量共线的充要条件:

  (1) 向量b与非零向量共线的充要条件是有且仅有一个实数,使得b= .

  (2) 若=(),b=()则‖b .

  *面向量基本定理:

  若e1、e2是同一*面内的两个不共线向量,那么对于这一*面内的任一向量,戴氏航天学校老师提醒有且只 有一对实数,,使得= e1+ e2

  高考数学必修四学*方法

  养成良好的课前和课后学**惯:在当前高中数学学*中,培养正确的学**惯是一项重要的学*技能。虽然有一种刻板印象的猜疑,但在高中数学学*真的是反复尝试和错误的。学生们不得不预*课本。我准备的数学教科书不是简单的阅读,而是一个例子,至少十分钟的思考。在使用前不能通过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情况下,可以在教学内容中找到答案,然后在教材中考察问题的解决过程,掌握解决问题的思路。同时,在课堂上安排笔记也是必要的。在高中数学研究中,建议采用两种形式的笔记,一种是课堂速记,另一种是课后笔记。这不仅提高了课堂记忆的吸收能力,而且有助于对笔记内容的查询。

  高考数学必修四学*技巧

  养成良好的学*数学*惯

  多质疑、勤思考、好动手、重归纳、注意应用。学生在学*数学的过程中,要把教师所传授的知识翻译成为自己的`特殊语言,并永久记忆在自己的脑海中。良好的学*数学*惯包括课前自学、专心上课、及时复*、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小结和课外学*几个方面。

  及时了解、掌握常用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中学数学学*要重点掌握的的数学思想有以上几个:集合与对应思想,分类讨论思想,数形结合思想,运动思想,转化思想,变换思想。

  有了数学思想以后,还要掌握具体的方法,比如:换元、待定系数、数学归纳法、分析法、综合法、反证法等等。在具体的方法中,常用的有:观察与实验,联想与类比,比较与分类,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一般与特殊,有限与无限,抽象与概括等。


数学必修四知识点通用10篇(扩展2)

——数学必修四知识点菁选

数学必修四知识点15篇

  上学期间,大家最熟悉的就是知识点吧?知识点有时候特指教科书上或考试的知识。哪些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知识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数学必修四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数学必修四知识点1

  基本初等函数有哪些

  基本初等函数包括以下几种:

  (1)常数函数y = c( c为常数)

  (2)幂函数y = x^a( a为常数)

  (3)指数函数y = a^x(a>0, a≠1)

  (4)对数函数y =log(a) x(a>0, a≠1,真数x>0)

  (5)三角函数以及反三角函数(如正弦函数:y =sinx反正弦函数:y = arcsin x等)

  基本初等函数性质是什么

  幂函数

  形如y=x^a的函数,式中a为实常数。

  指数函数

  形如y=a^x的函数,式中a为不等于1的正常数。

  对数函数

  指数函数的反函数,记作y=loga a x,式中a为不等于1的正常数。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之间成立关系式,loga ax=x。

  三角函数

  即正弦函数y=sinx,余弦函数y=cosx,正切函数y=tanx,余切函数y=cotx,正割函数y=secx,余割函数y=cscx(见三角学)。

  反三角函数

  三角函数的反函数——反正弦函数y = arc sinx,反余弦函数y=arc cosx (-1≤x≤1,初等函数0≤y≤π),反正切函数y=arc tanx,反余切函数y = arc cotx(-∞

  学*数学小窍门

  建立数学纠错本。

  把*时容易出现错误的知识或推理记载下来,以防再犯。争取做到:找错、析错、改错、防错。达到:能从反面入手深入理解正确东西;能由果朔因把错误原因弄个水落石出、以便对症下药;解答问题完整、推理严密。

  限时训练。

  可以找一组题(比如10道选择题),争取限定一个时间完成;也可以找1道大题,限时完成。这主要是创设一种考试情境,检验自己在紧张状态下的思维水*。

  调整心态,正确对待考试。

  首先,应把主要精力放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这三个方面上,因为每次考试占绝大部分的也是基础性的题目,而对于那些难题及综合性较强的题目作为调剂,认真思考,尽量让自己理出头绪,做完题后要总结归纳。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使自己在任何时候镇静,思路有条不紊,克服浮躁的情绪。

  数学函数的值域与最值知识点

  1、函数的值域取决于定义域和对应法则,不论采用何种方法求函数值域都应先考虑其定义域,求函数值域常用方法如下:

  (1)直接法:亦称观察法,对于结构较为简单的函数,可由函数的解析式应用不等式的性质,直接观察得出函数的值域.

  (2)换元法:运用代数式或三角换元将所给的复杂函数转化成另一种简单函数再求值域,若函数解析式中含有根式,当根式里一次式时用代数换元,当根式里是二次式时,用三角换元.

  (3)反函数法:利用函数f(x)与其反函数f-1(x)的定义域和值域间的关系,通过求反函数的定义域而得到原函数的值域,形如(a≠0)的函数值域可采用此法求得.

  (4)配方法:对于二次函数或二次函数有关的函数的值域问题可考虑用配方法.

  (5)不等式法求值域:利用基本不等式a+b≥[a,b∈(0,+∞)]可以求某些函数的值域,不过应注意条件“一正二定三相等”有时需用到*方等技巧.

  (6)判别式法:把y=f(x)变形为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利用“△≥0”求值域.其题型特征是解析式中含有根式或分式.

  (7)利用函数的单调性求值域:当能确定函数在其定义域上(或某个定义域的子集上)的单调性,可采用单调性法求出函数的值域.

  (8)数形结合法求函数的值域:利用函数所表示的几何意义,借助于几何方法或图象,求出函数的值域,即以数形结合求函数的值域.

  2、求函数的最值与值域的`区别和联系

  求函数最值的常用方法和求函数值域的方法基本上是相同的,事实上,如果在函数的值域中存在一个最小(大)数,这个数就是函数的最小(大)值.因此求函数的最值与值域,其实质是相同的,只是提问的角度不同,因而答题的方式就有所相异.

  如函数的值域是(0,16],最大值是16,无最小值.再如函数的值域是(-∞,-2]∪[2,+∞),但此函数无最大值和最小值,只有在改变函数定义域后,如x>0时,函数的最小值为2.可见定义域对函数的值域或最值的影响.

  3、函数的最值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函数的最值的应用主要体现在用函数知识求解实际问题上,从文字表述上常常表现为“工程造价最低”,“利润最大”或“面积(体积)最大(最小)”等诸多现实问题上,求解时要特别关注实际意义对自变量的制约,以便能正确求得最值.

数学必修四知识点2

  一)两角和差公式(写的都要记)

  sin(A+B)=sinAcosB+cosAsinB

  sin(A-B)=sinAcosB-sinBcosA?

  cos(A+B)=cosAcosB-sinAsinB

  cos(A-B)=cosAcosB+sinAsi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

  二)用以上公式可推出下列二倍角公式

  tan2A=2tanA/[1-(tanA)^2]

  cos2a=(cosa)^2-(sina)^2=2(cosa)^2-1=1-2(sina)^2

  (上面这个余弦的很重要)

  sin2A=2sinA_osA

  三)半角的只需记住这个:

  tan(A/2)=(1-cosA)/sinA=sinA/(1+cosA)

  四)用二倍角中的余弦可推出降幂公式

  (sinA)^2=(1-cos2A)/2

  (cosA)^2=(1+cos2A)/2

  五)用以上降幂公式可推出以下常用的化简公式

  1-cosA=sin^(A/2)_

  1-sinA=cos^(A/2)_

  a(1)=a,a(n)为公差为r的等差数列

  通项公式:

  a(n)=a(n-1)+r=a(n-2)+2r=...=a[n-(n-1)]+(n-1)r=a(1)+(n-1)r=a+(n-1)r.

  可用归纳法证明。

  n=1时,a(1)=a+(1-1)r=a。成立。

  假设n=k时,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成立。a(k)=a+(k-1)r

  则,n=k+1时,a(k+1)=a(k)+r=a+(k-1)r+r=a+[(k+1)-1]r.

  通项公式也成立。

  因此,由归纳法知,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是正确的。

  求和公式:

  S(n)=a(1)+a(2)+...+a(n)

  =a+(a+r)+...+[a+(n-1)r]

  =na+r[1+2+...+(n-1)]

  =na+n(n-1)r/2

  同样,可用归纳法证明求和公式。

  a(1)=a,a(n)为公比为r(r不等于0)的等比数列

  通项公式:

  a(n)=a(n-1)r=a(n-2)r^2=...=a[n-(n-1)]r^(n-1)=a(1)r^(n-1)=ar^(n-1).

  可用归纳法证明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求和公式:

  S(n)=a(1)+a(2)+...+a(n)

  =a+ar+...+ar^(n-1)

  =a[1+r+...+r^(n-1)]

  r不等于1时,

  S(n)=a[1-r^n]/[1-r]

  r=1时,

  S(n)=na.

  同样,可用归纳法证明求和公式。

  必修四数学学*方法

  掌握数学学*实践阶段:在高中数学学*过程中,我们需要使用正确的学*方法,以及科学合理的学*规则。先生著名的日本教育在米山国藏在他的数学精神、思想和方法,曾经说过,尤其是高阶段的数学学*数学,必须遵循“分层原则”和“循序渐进”的原则。与教学内容的第一周甚至是从基础开始,一周后的头几天,在教学难以提升。以及提升的困难进步一步一步,最好不要去追求所谓的“困难”除了(感兴趣),不利于解决问题方法掌握连续性。同时,根据时间和课程安排的长度适当的.审查,只有这样才能记住和使用在长期学*数学知识,不要忘记前面的学*。

  必修四数学学*技巧

  重视改错错不重犯。

  一定要重视改错的这份工作,做到错不再犯。初中数学教学中采用的方法是告诉学生所有可能的错误,只要有一个人犯了错误,就应该提出,以便所有的学生都能从中吸取教训。这叫“一人有病,全体吃药。”

  高中数学课没有那么多时间,除了一小部分那几种典型错,其它错误,不能一一顾及。只能谁有病,谁吃药。如果学生“生病”而忘了吃药,那么没有人会一次又一次地提醒他要注意什么。如果能及时改错,那么错误就可能转变为财富,成为预防针。但是,如果不能及时改错,这个错误就将形成一处“地雷”,迟早要惹祸。

  有的学生认为,自己考试成绩上不去,是因为太粗心。其实,原因并非如此。打一个比方。比如说,学*开汽车。右脚下面,往左踩,是踩刹车。往右踩,是踩油门。其机械原理,设计原因,操作规程都可以讲的清清楚楚。如果初学驾驶的人真正掌握了这一套,请问,可以同意他开车上路吗?恐怕他知道他还缺乏练*。一两次你能正确地完成任务,但这并不意味着你永远不会犯错误。练*的数量不够,才是学生出错的真正原因。大家一定要看到,如果自己的基础知识漏洞百出、隐患无穷,那么,今后的数学将是难以学好的。

数学必修四知识点3

  1.向量可以形象化地表示为带箭头的线段。箭头所指:代表向量的方向;线段长度:代表向量的大小。

  2.规定若线段AB的端点A为起点,B为终点,则线段就具有了从起点A到终点B的方向和长度。具有方向和长度的线段叫做有向线段。

  3.向量的模:向量的大小,也就是向量的长度(或称模)。向量a的模记作|a|。

  注:向量的模是非负实数,是可以比较大小的。因为方向不能比较大小,所以向量也就不能比较大小。对于向量来说“大于”和“小于”的概念是没有意义的。

  4.单位向量:长度为一个单位(即模为1)的向量,叫做单位向量.与向量a同向,且长度为单位1的向量,叫做a方向上的单位向量,记作a0。

  5.长度为0的.向量叫做零向量,记作0。零向量的始点和终点重合,所以零向量没有确定的方向,或说零向量的方向是任意的。

  向量的计算

  1.加法

  交换律:a+b=b+a;

  结合律:(a+b)+c=a+(b+c)。

  2.减法

  如果a、b是互为相反的向量,那么a=-b,b=-a,a+b=0.0的反向量为0

  加减变换律:a+(-b)=a-b

  3.数量积

  定义:已知两个非零向量a,b。作OA=a,OB=b,则∠AOB称作向量a和向量b的夹角,记作θ并规定0≤θ≤π

  向量的数量积的运算律

  a·b=b·a(交换律)

  (λa)·b=λ(a·b)(关于数乘法的结合律)

  (a+b)·c=a·c+b·c(分配律)

  向量的数量积的性质

  a·a=|a|的*方。

  a⊥b〈=〉a·b=0。

  |a·b|≤|a|·|b|。(该公式证明如下:|a·b|=|a|·|b|·|cosα| 因为0≤|cosα|≤1,所以|a·b|≤|a|·|b|)

  高中学好数学的方法是什么

  数学需要沉下心去做,浮躁的人很难学好数学,踏踏实实做题才是硬道理。

  数学要想学好,不琢磨是行不通的,遇到难题不能躲,研究明白了才能罢休。

  数学最主要的就是解题过程,懂得数学思维很关键,思路通了,数学自然就会了。

  数学不是用来看的,而是用来算的,或许这一秒没思路,当你拿起笔开始计算的那一秒,就豁然开朗了。

  数学题目不会做,原因之一就是例题没研究明白,所以数学书上的例题绝对不要放过。

  数学函数的奇偶性知识点

  1、函数的奇偶性的定义:对于函数f(x),如果对于函数定义域内的任意一个x,都有f(-x)=-f(x)(或f(-x)=f(x)),那么函数f(x)就叫做奇函数(或偶函数).

  正确理解奇函数和偶函数的定义,要注意两点:(1)定义域在数轴上关于原点对称是函数f(x)为奇函数或偶函数的必要不充分条件;(2)f(x)=-f(x)或f(-x)=f(x)是定义域上的恒等式.(奇偶性是函数定义域上的整体性质).

  2、奇偶函数的定义是判断函数奇偶性的主要依据。为了便于判断函数的奇偶性,有时需要将函数化简或应用定义的等价形式。

数学必修四知识点4

  问题提出

  函数是研究两个变量之间的依存关系的一种数量形式.对于两个变量,如果当一个变量的取值一定时,另一个变量的取值被惟一确定,则这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就是一个函数关系.

  在中学校园里,有这样一种说法:“如果你的数学成绩好,那么你的物理学*就不会有什么大问题.”按照这种说法,似乎学生的物理成绩与数学成绩之间存在着某种关系,我们把数学成绩和物理成绩看成是两个变量,那么这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是函数关系吗?

  我们不能通过一个人的数学成绩是多少就准确地断定其物理成绩能达到多少,学*兴趣、学*时间、教学水*等,也是影响物理成绩的一些因素,但这两个变量是有一定关系的,它们之间是一种不确定性的关系.类似于这样的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有必要从理论上作些探讨,如果能通过数学成绩对物理成绩进行合理估计,将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知识探究(一):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

  思考1:考察下列问题中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1)商品销售收入与广告支出经费;

  (2)粮食产量与施肥量;

  (3)人体内的脂肪含量与年龄.

  这些问题中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是函数关系吗?

  思考2:“名师出高徒”可以解释为教师的水*越高,学生的水*就越高,那么学生的学业成绩与教师的教学水*之间的关系是函数关系吗?你能举出类似的描述生活中两个变量之间的这种关系的成语吗?

  思考3:上述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是一种非确定性关系,称之为相关关系,那么相关关系的含义如何?

  自变量取值一定时,因变量的取值带有一定随机性的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叫做相关关系.

  1、球的体积和球的半径具有()

  A函数关系B相关关系

  C不确定关系D无任何关系

  2、下列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不是

  函数关系的是()

  A角的度数和正弦值

  B速度一定时,距离和时间的关系

  C正方体的棱长和体积

  D日照时间和水稻的亩产量AD练:知识探究(二):散点图

  【问题】在一次对人体脂肪含量和年龄关系的研究中,研究人员获得了一组样本数据:

  其中各年龄对应的脂肪数据是这个年龄人群脂肪含量的样本*均数.

  思考1:对某一个人来说,他的体内脂肪含量不一定随年龄增长而增加或减少,但是如果把很多个体放在一起,就可能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观察上表中的数据,大体上看,随着年龄的增加,人体脂肪含量怎样变化?

  思考2:为了确定年龄和人体脂肪含量之间的更明确的关系,我们需要对数据进行分析,通过作图可以对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有一个直观的印象.以x轴表示年龄,y轴表示脂肪含量,你能在直角坐标系中描出样本数据对应的图形吗?

  思考3:上图叫做散点图,你能描述一下散点图的含义吗?

  在*面直角坐标系中,表示具有相关关系的两个变量的一组数据图形,称为散点图.

  思考4:观察散点图的大致趋势,人的年龄的与人体脂肪含量具有什么相关关系?

  思考5:在上面的散点图中,这些点散布在从左下角到右上角的区域,对于两个变量的这种相关关系,我们将它称为正相关.一般地,如果两个变量成正相关,那么这两个变量的变化趋势如何?

  思考6:如果两个变量成负相关,从整体上看这两个变量的变化趋势如何?其散点图有什么特点?

  一个变量随另一个变量的变大而变小,散点图中的点散布在从左上角到右下角的区域.

  一般情况下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成正相关或负相关,类似于函数的单调性.

  知识探究(一):回归直线

  思考1:一组样本数据的*均数是样本数据的中心,那么散点图中样本点的中心如何确定?它一定是散点图中的点吗?

  思考2:在各种各样的散点图中,有些散点图中的点是杂乱分布的,有些散点图中的`点的分布有一定的规律性,年龄和人体脂肪含量的样本数据的散点图中的点的分布有什么特点?

  这些点大致分布在一条直线附*.

  思考3:如果散点图中的点的分布,从整体上看大致在一条直线附*,则称这两个变量之间具有线性相关关系,这条直线叫做回归直线.对具有线性相关关系的两个变量,其回归直线一定通过样本点的中心吗?

  思考4:对一组具有线性相关关系的样本数据,你认为其回归直线是一条还是几条?

  思考5:在样本数据的散点图中,能否用直尺准确画出回归直线?借助计算机怎样画出回归直线?

  知识探究(二):回归方程

  在直角坐标系中,任何一条直线都有相应的方程,回归直线的方程称为回归方程.对一组具有线性相关关系的样本数据,如果能够求出它的回归方程,那么我们就可以比较具体、清楚地了解两个相关变量的内在联系,并根据回归方程对总体进行估计.

  思考1:回归直线与散点图中各点的位置应具有怎样的关系?

  整体上最接*

  思考2:对于求回归直线方程,你有哪些想法?

  思考4:为了从整体上反映n个样本数据与回归直线的接*程度,你认为选用哪个数量关系来刻画比较合适%某小卖部为了了解热茶销售量与气温

  之间的关系,随机统计并制作了某6天

  卖出热茶的杯数与当天气温的对照表:

  如果某天的气温是-50C,你能根据这些

  数据预测这天小卖部卖出热茶的杯数吗?

  实例探究

  为了了解热茶销量与

  气温的大致关系,我们

  以横坐标x表示气温,

  纵坐标y表示热茶销量,

  建立直角坐标系.将表

  中数据构成的6个数对

  表示的点在坐标系内

  标出,得到下图。

  你发现这些点有什么规律?

  今后我们称这样的图为散点图(scatterplot).

  建构数学

  所以,我们用类似于估计*均数时的

  思想,考虑离差的*方和

  当x=-5时,热茶销量约为66杯

  线性回归方程:

  一般地,设有n个观察数据如下:当a,b使三点(3,10),(7,20),(11,24)的

  线性回归方程是()

  二、求线性回归方程

  例2:观察两相关变量得如下表:

  求两变量间的回归方程解1:列表:

  阅读课本P73例1

  EXCEL作散点图

  利用线性回归方程解题步骤:

  1、先画出所给数据对应的散点图;

  2、观察散点,如果在一条直线附*,则说明所给量具有线性相关关系

  3、根据公式求出线性回归方程,并解决其他问题。

  (1)如果x=3,e=1,分别求两个模型中y的值;(2)分别说明以上两个模型是确定性

  模型还是随机模型.

  模型1:y=6+4x;模型2:y=6+4x+

  解(1)模型1:y=6+4x=6+4×3=18;

  模型2:y=6+4x+e=6+4×3+线性相关与线性回归方程小结1、变量间相关关系的散点图

  2、如何利用“最小二乘法”思想求直线的回归方程

  3、学会用回归思想考察现实生活中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

数学必修四知识点5

  一】

  a(1)=a,a(n)为公差为r的等差数列

  通项公式:

  a(n)=a(n—1)+r=a(n—2)+2r=...=a[n—(n—1)]+(n—1)r=a(1)+(n—1)r=a+(n—1)r。

  可用归纳法证明。

  n=1时,a(1)=a+(1—1)r=a。成立。

  假设n=k时,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成立。a(k)=a+(k—1)r

  则,n=k+1时,a(k+1)=a(k)+r=a+(k—1)r+r=a+[(k+1)—1]r。

  通项公式也成立。

  因此,由归纳法知,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是正确的。

  求和公式:

  S(n)=a(1)+a(2)+...+a(n)

  =a+(a+r)+...+[a+(n—1)r]

  =na+r[1+2+...+(n—1)]

  =na+n(n—1)r/2

  同样,可用归纳法证明求和公式。

  a(1)=a,a(n)为公比为r(r不等于0)的等比数列

  通项公式:

  a(n)=a(n—1)r=a(n—2)r^2=...=a[n—(n—1)]r^(n—1)=a(1)r^(n—1)=ar^(n—1)。

  可用归纳法证明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求和公式:

  S(n)=a(1)+a(2)+...+a(n)

  =a+ar+...+ar^(n—1)

  =a[1+r+...+r^(n—1)]

  r不等于1时,

  S(n)=a[1—r^n]/[1—r]

  r=1时,

  S(n)=na。

  同样,可用归纳法证明求和公式。

  二】

  符合一定条件的动点所形成的图形,或者说,符合一定条件的点的全体所组成的集合,叫做满足该条件的点的轨迹。

  轨迹,包含两个方面的问题:凡在轨迹上的点都符合给定的条件,这叫做轨迹的纯粹性(也叫做必要性);凡不在轨迹上的点都不符合给定的条件,也就是符合给定条件的点必在轨迹上,这叫做轨迹的完备性(也叫做充分性)。

  【轨迹方程】就是与几何轨迹对应的代数描述。

  一、求动点的轨迹方程的基本步骤

  ⒈建立适当的坐标系,设出动点M的坐标;

  ⒉写出点M的集合;

  ⒊列出方程=0;

  ⒋化简方程为最简形式;

  ⒌检验。

  二、求动点的轨迹方程的常用方法:求轨迹方程的方法有多种,常用的有直译法、定义法、相关点法、参数法和交轨法等。

  ⒈直译法:直接将条件翻译成等式,整理化简后即得动点的轨迹方程,这种求轨迹方程的方法通常叫做直译法。

  ⒉定义法:如果能够确定动点的轨迹满足某种已知曲线的定义,则可利用曲线的定义写出方程,这种求轨迹方程的方法叫做定义法。

  ⒊相关点法:用动点Q的坐标x,y表示相关点P的坐标x0、y0,然后代入点P的坐标(x0,y0)所满足的曲线方程,整理化简便得到动点Q轨迹方程,这种求轨迹方程的方法叫做相关点法。

  ⒋参数法:当动点坐标x、y之间的直接关系难以找到时,往往先寻找x、y与某一变数t的关系,得再消去参变数t,得到方程,即为动点的.轨迹方程,这种求轨迹方程的方法叫做参数法。

  ⒌交轨法:将两动曲线方程中的参数消去,得到不含参数的方程,即为两动曲线交点的轨迹方程,这种求轨迹方程的方法叫做交轨法。

  译法:求动点轨迹方程的一般步骤

  ①建系——建立适当的坐标系;

  ②设点——设轨迹上的任一点P(x,y);

  ③列式——列出动点p所满足的关系式;

  ④代换——依条件的特点,选用距离公式、斜率公式等将其转化为关于X,Y的方程式,并化简;

  ⑤证明——证明所求方程即为符合条件的动点轨迹方程。

  高考数学必修四学*方法

  1、先看笔记后做作业。

  有的同学感到,老师讲过的,自己已经听得明明白白了。但是为什么你这么做有那么多困难呢?原因是学生对教师所说的理解没有达到教师要求的水*。

  因此,每天做作业之前,我们必须先看一下课本的相关内容和当天的课堂笔记。能否如此坚持,常常是好学生与差学生的最大区别。尤其是当练*不匹配时,老师通常没有刚刚讲过的练*类型,因此它们不能被比较和消化。如果你不重视这个实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会造成很大的损失。

  2、做题之后加强反思。

  学生一定要明确,现在正做着的题,一定不是考试的题目。但使用现在做主题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因此,我们应该反思我们所做的每一个问题,并总结我们自己的收获。

  要总结出:这是一道什么内容的题,用的是什么方法。做到知识成片,问题成串。日复一日,建立科学的网络系统的内容和方法。俗话说:有钱难买回头看。做完作业,回头细看,价值极大。这一回顾,是学*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高考数学必修四学*技巧

  1、科学的预*方法

  预*中发现的难点,就是听课的重点;对预*中遇到的没有掌握好的有关的旧知识,可进行补缺,以减听课过程中的困难;有助于提高思维能力,预*后把自己理解了的东西与老师的讲解进行比较、分析即可提高自己思维水*;预*后将课本的例题及老师要讲授的*题提前完成,还可以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与老师的方法进行比较,可以发现更多的方法与技巧。总之,这样会使你的听课更加有的放矢,你会知道哪些该重点听,哪些该重点记。

  2、科学的听课方式

  听课的过程不是一个被动参预的过程,要全身心地投入课堂学*,耳到、眼到、心到、口到、手到。还要想在老师前面,不断思考:面对这个问题我会怎么想?当老师讲解时,又要思考:老师为什么这样想?这里用了什么思想方法?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这个题有没有更好的方法?问题多了,思路自然就开阔了。

  3、科学的记录笔记

  记问题——将课堂上未听懂的问题及时记下来,便于课后请教同学或老师,把问题弄懂弄通。

  记疑点——对老师在课堂上讲的内容有疑问应及时记下,这类疑点,有可能是自己理解错造成的,也有可能是老师讲课疏忽大意造成的,记下来后,便于课后与老师商榷。

  记方法——勤记老师讲的解题技巧、思路及方法,这对于启迪思维,开阔视野,开发智力,培养能力,并对提高解题水*大有益处。

  记总结——注意记住老师的课后总结,这对于浓缩一堂课的内容,找出重点及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掌握基本概念、公式、定理,寻找存在问题、找到规律,融会贯通课堂内容都很有作用。

数学必修四知识点6

  初等函数是由幂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三角函数、反三角函数与常数经过有限次的有理运算及有限次函数复合所产生,并且能用一个解析式表示的函数。非初等函数是指凡不是初等函数的函数。

  初等函数是最常用的一类函数,包括常函数、幂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三角函数、反三角函数(以上是基本初等函数),以及由这些函数经过有限次四则运算或函数的复合而得的所有函数。即基本初等函数经过有限次的四则运算或有限次的函数复合所构成并可以用一个解析式表出的函数,称为初等函数。

  非初等函数的研究与发展是*现代数学的重大成就之一,极大拓展了数学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在概率论、物理学科各个分支中等有十分广泛的应用。是函数的一个重要的分支。一般说来,大部分分段函数不是初等函数。如符号函数,狄利克雷函数,gamma函数,误差函数,Weierstrass函数。但是个别分段函数除外。

  1、指数函数:函数y=ax (a>0且a≠1)叫做指数函数

  a的取值a>1 0

  定义域x∈R x∈R

  值域y∈(0,+∞) y∈(0,+∞)

  单调性全定义域单调递增全定义域单调递减

  奇偶性非奇非偶函数非奇非偶函数

  过定点(0,1) (0,1)

  注意:⑴由函数的单调性可以看出,在闭区间[a,b]上,指数函数的最值为:

  a>1时,最小值f(a),最大值f(b);0

  ⑵对于任意指数函数y=ax (a>0且a≠1),都有f(1)=a。

  2、对数函数:函数y=logax(a>0且a≠1)),叫做对数函数

  a的取值a>1 0

  定义域x∈(0,+∞) x∈(0,+∞)

  值域y∈R y∈R

  单调性全定义域单调递全定义域单调递减

  奇偶性非奇非偶函数非奇非偶函数

  过定点(1,0) (1,0)

  3、幂函数:函数y=xa(a∈R),高中阶段,幂函数只研究第I象限的情况。

  ⑴所有幂函数都在(0,+∞)区间内有定义,而且过定点(1,1)。

  ⑵a>0时,幂函数图像过原点,且在(0,+∞)区间为增函数,a越大,图像坡度越大。

  ⑶a<0时,幂函数在(0,+∞)区间为减函数。

  当x从右侧无限接*原点时,图像无限接*y轴正半轴;

  当y无限接*正无穷时,图像无限接*x轴正半轴。

  幂函数总图见下页。

  4、反函数:将原函数y=f(x)的x和y互换即得其反函数x=f-1(y)。

  反函数图像与原函数图像关于直线y=x对称。

  数学函数的奇偶性知识点

  1、函数的奇偶性的定义:对于函数f(x),如果对于函数定义域内的任意一个x,都有f(-x)=-f(x)(或f(-x)=f(x)),那么函数f(x)就叫做奇函数(或偶函数).

  正确理解奇函数和偶函数的`定义,要注意两点:(1)定义域在数轴上关于原点对称是函数f(x)为奇函数或偶函数的必要不充分条件;(2)f(x)=-f(x)或f(-x)=f(x)是定义域上的恒等式.(奇偶性是函数定义域上的整体性质).

  2、奇偶函数的定义是判断函数奇偶性的主要依据。为了便于判断函数的奇偶性,有时需要将函数化简或应用定义的等价形式。

  学数学的用处

  第一,实际生活中数学学得好可以帮助你在工作上解决工程类或财务类的技术问题。就大多数情况来看,不能解决技术问题的人不仅收入较差而且还要到基层去从事低等体力劳动,能解决技术问题的人就可以拿高工资在办公室当工程师或者财务人员。

  第二,数学可以使你的大脑变得更加聪明,增加你思维的严谨性,另外,数学对你其它科目的学*也有很大作用。

  第三,数学无处不在,工作学*中都用得着,例如日常逛街买东西都是和数学有关的,这时候才能体会到学*数学的好处。

数学必修四知识点7

  【公式一】

  设α为任意角,终边相同的角的同一三角函数的值相等:

  sin(2kπ+α)=sinα(k∈Z)

  cos(2kπ+α)=cosα(k∈Z)

  tan(2kπ+α)=tanα(k∈Z)

  cot(2kπ+α)=cotα(k∈Z)

  【公式二】

  设α为任意角,π+α的三角函数值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sin(π+α)=—sinα

  cos(π+α)=—cosα

  tan(π+α)=tanα

  cot(π+α)=cotα

  【公式三】

  任意角α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sin(—α)=—sinα

  cos(—α)=cosα

  tan(—α)=—tanα

  cot(—α)=—cotα

  【公式四】

  利用公式二和公式三可以得到π—α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sin(π—α)=sinα

  cos(π—α)=—cosα

  tan(π—α)=—tanα

  cot(π—α)=—cotα

  【公式五】

  利用公式一和公式三可以得到2π—α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sin(2π—α)=—sinα

  cos(2π—α)=cosα

  tan(2π—α)=—tanα

  cot(2π—α)=—cotα

数学必修四知识点8

  复数的概念:

  形如a+bi(a,b∈R)的数叫复数,其中i叫做虚数单位。全体复数所成的集合叫做复数集,用字母C表示。

  复数的表示:

  复数通常用字母z表示,即z=a+bi(a,b∈R),这一表示形式叫做复数的代数形式,其中a叫复数的实部,b叫复数的虚部。

  复数的几何意义:

  (1)复*面、实轴、虚轴:

  点Z的横坐标是a,纵坐标是b,复数z=a+bi(a、b∈R)可用点Z(a,b)表示,这个建立了直角坐标系来表示复数的*面叫做复*面,x轴叫做实轴,y轴叫做虚轴。显然,实轴上的点都表示实数,除原点外,虚轴上的点都表示纯虚数

  (2)复数的几何意义:复数集C和复*面内所有的点所成的集合是一一对应关系,即

  这是因为,每一个复数有复*面内惟一的一个点和它对应;反过来,复*面内的每一个点,有惟一的一个复数和它对应。

  这就是复数的一种几何意义,也就是复数的另一种表示方法,即几何表示方法。

  复数的模:

  复数z=a+bi(a、b∈R)在复*面上对应的点Z(a,b)到原点的距离叫复数的模,记为|Z|,即|Z|=

  虚数单位i:

  (1)它的*方等于—1,即i2=—1;

  (2)实数可以与它进行四则运算,进行四则运算时,原有加、乘运算律仍然成立

  (3)i与—1的关系:i就是—1的一个*方根,即方程x2=—1的一个根,方程x2=—1的另一个根是—i。

  (4)i的周期性:i4n+1=i,i4n+2=—1,i4n+3=—i,i4n=1。

  复数模的性质:

  复数与实数、虚数、纯虚数及0的关系:

  对于复数a+bi(a、b∈R),当且仅当b=0时,复数a+bi(a、b∈R)是实数a;当b≠0时,复数z=a+bi叫做虚数;当a=0且b≠0时,z=bi叫做纯虚数;当且仅当a=b=0时,z就是实数0。

  两个复数相等的定义:

  如果两个复数的实部和虚部分别相等,那么我们就说这两个复数相等,即:如果a,b,c,d∈R,那么a+bi=c+di

  a=c,b=d。特殊地,a,b∈R时,a+bi=0

  a=0,b=0。

  复数相等的充要条件,提供了将复数问题化归为实数问题解决的途径。

  复数相等特别提醒:

  一般地,两个复数只能说相等或不相等,而不能比较大小。如果两个复数都是实数,就可以比较大小,也只有当两个复数全是实数时才能比较大小。

  解复数相等问题的方法步骤:

  (1)把给的复数化成复数的标准形式;

  (2)根据复数相等的充要条件解之。

  数学学*技巧

  1、做好预*:

  单元预*时粗读,了解*阶段的学*内容,课时预*时细读,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对难以理解的`概念、公式和法则等要做好记录,以便带着问题听课。

  2、认真听课:

  听课应包括听、思、记三个方面。听,听知识形成的来龙去脉,听重点和难点,听例题的解法和要求。思,一是要善于联想、类比和归纳,二是要敢于质疑,提出问题。记,指课堂笔记——记方法,记疑点,记要求,记注意点。

  3、认真解题:

  课堂练*是最及时最直接的反馈,一定不能错过。不要急于完成作业,要先看看你的笔记本,回顾学*内容,加深理解,强化记忆。

  4、及时纠错:

  课堂练*、作业、检测,反馈后要及时查阅,分析错题的原因,必要时强化相关计算的训练。不明白的问题要及时向同学和老师请教了,不能将问题处于悬而未解的状态,养成今日事今日毕的好*惯。

  数学中的合数是什么意思?

  合数的概念

  合数指自然数中除了能被1和本身整除外,还能被其他数(0除外)整除的数。与之相对的是质数,而1既不属于质dao数也不属于合数。最小的合数是4。其中,完全数与相亲数是以它为基础的。

  什么是质数

  质数又称素数,有无限个。一个大于1的自然数,除了1和它本身外,不能被其他自然数整除,换句话说就是该数除了1和它本身以外不再有其他的因数;否则称为合数。

  根据算术基本定理,每一个比1大的整数,要么本身是一个质数,要么可以写成一系列质数的乘积;而且如果不考虑这些质数在乘积中的顺序,那么写出来的形式是唯一的。最小的质数是2。

  质数和合数应用

  1、质数与密码学:所谓的公钥就是将想要传递的信息在编码时加入质数,编码之后传送给收信人,任何人收到此信息后,若没有此收信人所拥有的密钥,则解密的过程中(实为寻找素数的过程),将会因为找质数的过程(分解质因数)过久,使即使取得信息也会无意义。

  2、质数与变速箱:在汽车变速箱齿轮的设计上,相邻的两个大小齿轮齿数设计成质数,以增加两齿轮内两个相同的齿相遇啮合次数的最小公倍数,可增强耐用度减少故障。

数学必修四知识点9

  解三角形

  (1)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

  掌握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三角形度量问题.

  (2)应用

  能够运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等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与测量和几何计算有关的实际问题.

  数列

  (1)数列的概念和简单表示法

  ①了解数列的概念和几种简单的表示方法(列表、图象、通项公式).

  ②了解数列是自变量为正整数的一类函数.

  (2)等差数列、等比数列

  ①理解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概念.

  ②掌握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项和公式.

  ③能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识别数列的等差关系或等比关系,并能用有关知识解决相应的问题.

  ④了解等差数列与一次函数、等比数列与指数函数的关系.

数学必修四知识点10

  正弦函数

  主词条:正弦函数。

  格式:sin(θ)。

  作用:在直角三角形中,将大小为θ(单位为弧度)的角对边长度比斜边长度的比值求出,函数值为上述比的比值,也是csc(θ)的倒数。

  函数图像:波形曲线。

  值域:-1~1。

  余弦函数

  主词条:余弦函数。

  格式:cos(θ)。

  作用:在直角三角形中,将大小为(单位为弧度)的角邻边长度比斜边长度的比值求出,函数值为上述比的比值,也是sec(θ)的倒数。

  函数图像:波形曲线。

  值域:-1~1。

  正切函数

  主词条:正切函数。

  格式:tan(θ)。

  作用:在直角三角形中,将大小为θ(单位为弧度)的角对边长度比邻边长度的比值求出,函数值为上述比的比值,也是cot(θ)的倒数。

  函数图像:右图*面直角坐标系反映。

  值域:-∞~∞。

  余切函数

  主词条:余切函数。

  格式:cot(θ)。

  作用:在直角三角形中,将大小为θ(单位为弧度)的角邻边长度比对边长度的比值求出,函数值为上述比的比值,也是tan(θ)的倒数。

  函数图像:右图*面直角坐标系反映。

  值域:-∞~∞。

  正割函数

  主词条:正割函数。

  格式:sec(θ)。

  作用:在直角三角形中,将斜边长度比大小为θ(单位为弧度)的角邻边长度的比值求出,函数值为上述比的比值,也是cos(θ)的倒数。

  函数图像:右图*面直角坐标系反映。

  值域:≥1或≤-1。

  余割函数

  主词条:余割函数。

  格式:csc(θ)。

  作用:在直角三角形中,将斜边长度比大小为θ(单位为弧度)的角对边长度的比值求出,函数值为上述比的比值,也是sin(θ)的倒数。

  函数图像:右图*面直角坐标系反映。

  值域:≥1或≤-1。

  学数学的用处

  第一,实际生活中数学学得好可以帮助你在工作上解决工程类或财务类的技术问题。就大多数情况来看,不能解决技术问题的人不仅收入较差而且还要到基层去从事低等体力劳动,能解决技术问题的人就可以拿高工资在办公室当工程师或者财务人员。

  第二,数学可以使你的大脑变得更加聪明,增加你思维的严谨性,另外,数学对你其它科目的学*也有很大作用。

  第三,数学无处不在,工作学*中都用得着,例如日常逛街买东西都是和数学有关的,这时候才能体会到学*数学的好处。

  数学函数的解析式与定义域知识点

  1、函数及其定义域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没有定义域的函数是不存在的,因此,要正确地写出函数的解析式,必须是在求出变量间的对应法则的同时,求出函数的定义域。求函数的定义域一般有三种类型:

  (1)有时一个函数来自于一个实际问题,这时自变量x有实际意义,求定义域要结合实际意义考虑;

  (2)已知一个函数的解析式求其定义域,只要使解析式有意义即可。如:

  ①分式的分母不得为零;

  ②偶次方根的被开方数不小于零;

  ③对数函数的'真数必须大于零;

  ④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底数必须大于零且不等于1;

  ⑤三角函数中的正切函数y=tanx(x∈R,且k∈Z),余切函数y=cotx(x∈R,x≠kπ,k∈Z)等。

  应注意,一个函数的解析式由几部分组成时,定义域为各部分有意义的自变量取值的公共部分(即交集)。

  (3)已知一个函数的定义域,求另一个函数的定义域,主要考虑定义域的深刻含义即可。

  已知f(x)的定义域是[a,b],求f[g(x)]的定义域是指满足a≤g(x)≤b的x的取值范围,而已知f[g(x)]的定义域[a,b]指的是x∈[a,b],此时f(x)的定义域,即g(x)的值域。 2、求函数的解析式一般有四种情况

  (1)根据某实际问题需建立一种函数关系时,必须引入合适的变量,根据数学的有关知识寻求函数的解析式。

  (2)有时题设给出函数特征,求函数的解析式,可采用待定系数法。比如函数是一次函数,可设f(x)=ax+b(a≠0),其中a,b为待定系数,根据题设条件,列出方程组,求出a,b即可。

  (3)若题设给出复合函数f[g(x)]的表达式时,可用换元法求函数f(x)的表达式,这时必须求出g(x)的值域,这相当于求函数的定义域。

  (4)若已知f(x)满足某个等式,这个等式除f(x)是未知量外,还出现其他未知量(如f(-x),等),必须根据已知等式,再构造其他等式组成方程组,利用解方程组法求出f(x)的表达式。

数学必修四知识点11

  不等式

  不等关系

  了解现实世界和日常生活中的不等关系,了解不等式(组)的实际背景.

  (2)一元二次不等式

  ①会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一元二次不等式模型.

  ②通过函数图象了解一元二次不等式与相应的二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的联系.

  ③会解一元二次不等式,对给定的一元二次不等式,会设计求解的程序框图.

  (3)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线性规划问题

  ①会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二元一次不等式组.

  ②了解二元一次不等式的几何意义,能用*面区域表示二元一次不等式组.

  ③会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一些简单的`二元线性规划问题,并能加以解决.

  (4)基本不等式:

  ①了解基本不等式的证明过程.

  ②会用基本不等式解决简单的(小)值问题圆的辅助线一般为连圆心与切线或者连圆心与弦中点

数学必修四知识点12

  一、两个定理

  1、共线向量定理:

  两向量共线(*行)等价于两个向量满足数乘关系(与实数相乘的向量不是零向量),且数乘系数唯一。用坐标形式表示就是两向量共线则两向量坐标的“内积等于外积”。此定理可以用来证向量*行或者使用向两*行的条件。此定理的延伸是三点共线!三点共线可以向两个向量的等式转化:1.三个点中任意找两组点构成的两个向量共线,满足数乘关系;2.以同一个点为始点、三个点为终点构造三个向量,其中一个可由另外两个线性表示,且系数和为1。

  2、*面向量基本定理:

  *面内两个不共线的向量可以线性表示任何一个向量,且系数唯一。这两个不共线的向量构成一组基底,这两个向量叫基向量。此定理的作用有两个:1.可以统一题目中向量的形式;2.可以利用系数的唯一性求向量的系数(固定的算法模式)。

  二、三种形式

  *面向量有三种形式,字母形式、几何形式、坐标形式。字母形式要注意带箭头,多考虑几何形式画图解题,特别是能得到特殊的三角形和四边形的情况,向量的坐标和点的坐标不要混淆,向量的坐标是其终点坐标减始点坐标,特殊情况下,若始点在原点,则向量的坐标就是终点坐标。

  选择合适的向量形式解决问题是解题的一个关键,优先考虑用几何形式画图做,然后是坐标形式,最后考虑字母形式的变形运算。

  三、四种运算

  加、减、数乘、数量积。前三种运算是线性运算,结果是向量(0乘以任何向量结果都是零向量,零向量乘以任何实数都是零向量);数量积不是线性运算,结果是实数(零向量乘以任何向量都是0)。线性运算符合所有的实数运算律,数量积不符合消去律和结合律。

  向量运算也有三种形式:字母形式、几何形式和坐标形式。

  加减法的字母形式注意首尾相接和始点重合。数量积的字母形式公式很重要,要能熟练灵活的使用。

  加减法的几何意义是*行四边形和三角形法则,数乘的几何意义是长度的伸缩和方向的共线,数量积的几何意义是一个向量的模乘以另一个向量在第一个向量方向上的射影的数量。向量的夹角用尖括号表示,是两向量始点重合或者终点重合时形成的角,首尾相接形成的角为向量夹角的补角。射影数量有两种求法:1.向量的模乘以夹角余弦;2.两向量数量积除以另一向量的模。

  加减法的坐标形式是横纵坐标分别加减,数乘的坐标形式是实数乘以横、纵坐标,数量积的坐标形式是横坐标的乘积加纵坐标的乘积。

  四、五个应用

  求长度、求夹角、证垂直、证*行、向量和差积的模与模的和差积的关系。前三个应用是数量积的运算性质,证*行的数乘运算性质,零向量不能说和哪个向量方向相同或相反,规定零向量和任意向量都*行且都垂直;一个向量乘以自己再开方就是长度;两个向量数量积除以模的乘积就是夹角的余弦;两个向量满足数乘关系则必定共线(*行)。一个向量除以自己的模得到和自己同方向的单位向量,加符号是反方向的单位向量

  数学函数的值域与最值知识点

  1、函数的值域取决于定义域和对应法则,不论采用何种方法求函数值域都应先考虑其定义域,求函数值域常用方法如下:

  (1)直接法:亦称观察法,对于结构较为简单的函数,可由函数的解析式应用不等式的性质,直接观察得出函数的值域.

  (2)换元法:运用代数式或三角换元将所给的复杂函数转化成另一种简单函数再求值域,若函数解析式中含有根式,当根式里一次式时用代数换元,当根式里是二次式时,用三角换元.

  (3)反函数法:利用函数f(x)与其反函数f-1(x)的定义域和值域间的关系,通过求反函数的定义域而得到原函数的值域,形如(a≠0)的函数值域可采用此法求得.

  (4)配方法:对于二次函数或二次函数有关的函数的值域问题可考虑用配方法.

  (5)不等式法求值域:利用基本不等式a+b≥[a,b∈(0,+∞)]可以求某些函数的值域,不过应注意条件“一正二定三相等”有时需用到*方等技巧.

  (6)判别式法:把y=f(x)变形为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利用“△≥0”求值域.其题型特征是解析式中含有根式或分式.

  (7)利用函数的单调性求值域:当能确定函数在其定义域上(或某个定义域的子集上)的单调性,可采用单调性法求出函数的值域.

  (8)数形结合法求函数的值域:利用函数所表示的'几何意义,借助于几何方法或图象,求出函数的值域,即以数形结合求函数的值域.

  2、求函数的最值与值域的区别和联系

  求函数最值的常用方法和求函数值域的方法基本上是相同的,事实上,如果在函数的值域中存在一个最小(大)数,这个数就是函数的最小(大)值.因此求函数的最值与值域,其实质是相同的,只是提问的角度不同,因而答题的方式就有所相异.

  如函数的值域是(0,16],最大值是16,无最小值.再如函数的值域是(-∞,-2]∪[2,+∞),但此函数无最大值和最小值,只有在改变函数定义域后,如x>0时,函数的最小值为2.可见定义域对函数的值域或最值的影响.

  3、函数的最值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函数的最值的应用主要体现在用函数知识求解实际问题上,从文字表述上常常表现为“工程造价最低”,“利润最大”或“面积(体积)最大(最小)”等诸多现实问题上,求解时要特别关注实际意义对自变量的制约,以便能正确求得最值.

数学必修四知识点13

  1、*面向量基本概念

  有向线段:具有方向的线段叫做有向线段,以A为起点,B为终点的有向线段记作或AB;

  向量的模:有向线段AB的长度叫做向量的模,记作|AB|;

  零向量:长度等于0的向量叫做零向量,记作或0。(注意粗体格式,实数“0”和向量“0”是有区别的.,书写时要在实数“0”上加箭头,以免混淆);

  相等向量:长度相等且方向相同的向量叫做相等向量;

  *行向量(共线向量):两个方向相同或相反的非零向量叫做*行向量或共线向量,零向量与任意向量*行,即0//a;

  单位向量:模等于1个单位长度的向量叫做单位向量,通常用e表示,*行于坐标轴的单位向量*惯上分别用i、j表示。

  相反向量:与a长度相等,方向相反的向量,叫做a的相反向量,—(—a)=a,零向量的相反向量仍然是零向量。

  2、*面向量运算

  加法与减法的代数运算:

  (1)若a=(x1,y1),b=(x2,y2)则a b=(x1+x2,y1+y2)。

  向量加法与减法的几何表示:*行四边形法则、三角形法则。

  向量加法有如下规律:+ = +(交换律);+(+c)=(+)+c(结合律);

  实数与向量的积:实数与向量的积是一个向量。

  (1)| |=| |·| |;

  (2)当a>0时,与a的方向相同;当a<0时,与a的方向相反;当a=0时,a=0。

  两个向量共线的充要条件:

  (1)向量b与非零向量共线的充要条件是有且仅有一个实数,使得b= 。

  (2)若=(),b=()则‖b 。

  3、*面向量基本定理

  若e1、e2是同一*面内的两个不共线向量,那么对于这一*面内的任一向量,有且只有一对实数,,使得= e1+ e2。

  4、*面向量有关推论

  三角形ABC内一点O,OA·OB=OB·OC=OC·OA,则点O是三角形的垂心。

  若O是三角形ABC的外心,点M满足OA+OB+OC=OM,则M是三角形ABC的垂心。

  若O和三角形ABC共面,且满足OA+OB+OC=0,则O是三角形ABC的重心。

  三点共线:三点A,B,C共线推出OA=μOB+aOC(μ+a=1)

数学必修四知识点14

  一1.正弦、余弦公式的逆向思维

  对于形如cos(α-β)cos(β)-sin(α-β)sin(β)这样的形式,运用逆向思维,化解为:

  cos(α-β)cos(β)-sin(α-β)sin(β)=cos[(α-β)+β]=cos(α)

  2.正切公式的逆向思维。

  比如,由tαn(α+β)=[tαn(α)+tαn(β)] / [1-tαn(α)tαn(β)]

  可得:

  tαn(α)+tαn(β)=tαn(α+β)[1-tαn(α)tαn(β)]

  [1-tαn(α)tαn(β)]=[tαn(α)+tαn(β)]/ tαn(α+β)

  tαn(α)tαn(β)tαn(α+β)=tαn(α+β)-tαn(α)-tαn(β)

  3.二倍角公式的灵活转化

  比如:1+sin2α=sin2(α)+cos2(α)+2sin(α)cos(α)

  =[sin(α)+cos(α)]2

  cos(2α)=2cos2(α)-1=1-2sin2(α)=cos2(α)-sin2(α)=[cos(α)+sin(α)][cos(α)-sin(α)]

  cos2(α)=[1+cos(2α)]/2

  sin2(α)=[1-cos(2α)]/2

  1+cos(α)=2cos2(α/2)

  1-cos(α)=2sin2(α/2)

  sin(2α)/2sin(α)=2sin(α)cos(α)/2sin(α)=cos(α)

  sin(2α)/2cos(α)=2sin(α)cos(α)/2cos(α)=sin(α)

  4.两角和差正弦、余弦公式的相加减、相比。

  比如:

  sin(α+β)=sin(α)cos(β)+cos(α)sin(β)……1

  sin(α-β)=sin(α)cos(β)-cos(α)sin(β)……2

  1式+2式,得到

  sin(α+β)+sin(α-β)=2sin(α)cos(β)

  1式-2式,得到

  sin(α+β)-sin(α-β)=2cos(α)sin(β)

  1式比2式,得到

  sin(α+β)/sin(α-β)=[sin(α)cos(β)+cos(α)sin(β)]/ [sin(α)cos(β)-cos(α)sin(β)]

  =[tαn(α)+tαn(β)] / [tαn(α)-tαn(β)]

  我们来看两道例题,增加印象。

  1.已知cos(α)=1/7,cos(α-β)=13/14,且0<β<α<π/2,求β

  本题中,α-β∈(0,π/2)

  sin(α)=4√3/7 sin(α-β)=3√3/14

  cos(β)=cos[α-(α-β)]=cos(α)cos(α-β)+sin(α)sin(α-β)

  =1/2

  β=π/3

  2.已知3sin2(α)+2sin2(β)=1,3sin(2α)-2sin(2β)=0,且α,β都是锐角。求α+2β

  由3sin2(α)+2sin2(β)=1得到:

  1-2sin2(β)=cos(2β)=3sin2(α)

  由3sin(2α)-2sin(2β)=0得到:

  sin(2β)=3sin(2α)/2

  cos(α+2β)=cos(α)cos(2β)-sin(α)sin(2β)

  =cos(α)3sin2(α)-sin(α)3sin(2α)/2

  =3sin2(α)cos(α)-3cos(α)sin2(α)

  =0

  加之0<α+2β<270o

  α+2β=90o

  二轨迹知识点

  符合一定条件的动点所形成的图形,或者说,符合一定条件的点的全体所组成的集合,叫做满足该条件的点的轨迹.

  轨迹,包含两个方面的问题:凡在轨迹上的点都符合给定的条件,这叫做轨迹的纯粹性(也叫做必要性);凡不在轨迹上的点都不符合给定的条件,也就是符合给定条件的点必在轨迹上,这叫做轨迹的完备性(也叫做充分性).

  【轨迹方程】就是与几何轨迹对应的代数描述。

  一、求动点的轨迹方程的基本步骤

  ⒈建立适当的坐标系,设出动点M的坐标;

  ⒉写出点M的集合;

  ⒊列出方程=0;

  ⒋化简方程为最简形式;

  ⒌检验。

  求动点的轨迹方程的常用方法:求轨迹方程的方法有多种,常用的有直译法、定义法、相关点法、参数法和交轨法等。

  ⒈直译法:直接将条件翻译成等式,整理化简后即得动点的轨迹方程,这种求轨迹方程的方法通常叫做直译法。

  ⒉定义法:如果能够确定动点的轨迹满足某种已知曲线的定义,则可利用曲线的定义写出方程,这种求轨迹方程的方法叫做定义法。

  ⒊相关点法:用动点Q的.坐标x,y表示相关点P的坐标x0、y0,然后代入点P的坐标(x0,y0)所满足的曲线方程,整理化简便得到动点Q轨迹方程,这种求轨迹方程的方法叫做相关点法。

  ⒋参数法:当动点坐标x、y之间的直接关系难以找到时,往往先寻找x、y与某一变数t的关系,得再消去参变数t,得到方程,即为动点的轨迹方程,这种求轨迹方程的方法叫做参数法。

  ⒌交轨法:将两动曲线方程中的参数消去,得到不含参数的方程,即为两动曲线交点的轨迹方程,这种求轨迹方程的方法叫做交轨法。

  _直译法:求动点轨迹方程的一般步骤

  ①建系——建立适当的坐标系;

  ②设点——设轨迹上的任一点P(x,y);

  ③列式——列出动点p所满足的关系式;

  ④代换——依条件的特点,选用距离公式、斜率公式等将其转化为关于X,Y的方程式,并化简;

  ⑤证明——证明所求方程即为符合条件的动点轨迹方程。

  学好数学窍门是什么

  文科中的科目大部分都是需要理解记忆的,数学其实也是如此,只不过是需要理解做题,勤加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面对数学题的时候,从多方面的去思考,数学学没学好其实也体现在每次考试的成绩上,有一些同学*时会觉得自己成绩不错,但是到了考试,成绩并不是很好,这一部分原因是由于你的基础知识不扎实,还是一部分原因是由于你在面对考试的时候,心态差。

  魏德武速算

  1,加法速算:计算任意位数的加法速算,方法很简单学*者只要熟记一种加法速算通用口诀 ——“本位相加(针对进位数) 减加补,前位相加多加一 ”就可以彻底解决任意位数从高位数到低位数的加法速算方法,比如:(1)67+48=(6+5)×10+(7-2)=115(2)758+496=(7+5)×100+(5-0)×10+8-4=1254即可。

  2,减法速算:计算任意位数的减法速算方法也同样是用一种减法速算通用口诀 ——“本位相减(针对借位数) 加减补,前位相减多减一 ”就可以彻底解决任意位数从高位数到低位数的减法速算方法,比如:(1),67-48=(6-5)×10+(7+2)=19,(2),758-496=(7-5)×100+(5+1)×10+8-6=262即可。

  3,乘法速算:魏氏乘法速算通用公式:ab×cd=(a+1)×c×100+b×d+魏氏速算嬗数×10。

数学必修四知识点15

  一、立体几何初步

  (1)棱柱:

  定义:有两个面互相*行,其余各面都是四边形,且每相邻两个四边形的公共边都互相*行,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几何体。

  分类:以底面多边形的边数作为分类的标准分为三棱柱、四棱柱、五棱柱等。

  表示:用各顶点字母,如五棱柱或用对角线的端点字母,如五棱柱

  几何特征:两底面是对应边*行的全等多边形;侧面、对角面都是*行四边形;侧棱*行且相等;*行于底面的截面是与底面全等的多边形。

  (2)棱锥

  定义:有一个面是多边形,其余各面都是有一个公共顶点的三角形,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几何体

  分类:以底面多边形的边数作为分类的标准分为三棱锥、四棱锥、五棱锥等

  表示:用各顶点字母,如五棱锥

  几何特征:侧面、对角面都是三角形;*行于底面的截面与底面相似,其相似比等于顶点到截面距离与高的比的*方。

  (3)棱台:

  定义:用一个*行于棱锥底面的*面去截棱锥,截面和底面之间的部分

  分类:以底面多边形的边数作为分类的标准分为三棱态、四棱台、五棱台等

  表示:用各顶点字母,如五棱台

  几何特征:①上下底面是相似的*行多边形②侧面是梯形③侧棱交于原棱锥的顶点

  (4)圆柱:

  定义:以矩形的一边所在的直线为轴旋转,其余三边旋转所成的曲面所围成的几何体

  几何特征:①底面是全等的圆;②母线与轴*行;③轴与底面圆的半径垂直;④侧面展开图是一个矩形。

  (5)圆锥:

  定义:以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为旋转轴,旋转一周所成的曲面所围成的几何体

  几何特征:①底面是一个圆;②母线交于圆锥的顶点;③侧面展开图是一个扇形。

  (6)圆台:

  定义:用一个*行于圆锥底面的*面去截圆锥,截面和底面之间的部分

  几何特征:①上下底面是两个圆;②侧面母线交于原圆锥的顶点;③侧面展开图是一个弓形。

  (7)球体:

  定义:以半圆的直径所在直线为旋转轴,半圆面旋转一周形成的.几何体

  几何特征:①球的截面是圆;②球面上任意一点到球心的距离等于半径。

  二、向量的向量积

  定义:两个向量a和b的向量积(外积、叉积)是一个向量,记作a×b。若a、b不共线,则a×b的模是:∣a×b∣=|a|?|b|?sin〈a,b〉;a×b的方向是:垂直于a和b,且a、b和a×b按这个次序构成右手系。若a、b共线,则a×b=0。

  向量的向量积性质:

  ∣a×b∣是以a和b为边的*行四边形面积。

  a×a=0。

  a‖b〈=〉a×b=0。

  三、向量的向量积运算律

  a×b=-b×a;

  (λa)×b=λ(a×b)=a×(λb);

  (a+b)×c=a×c+b×c.

  注:向量没有除法,“向量AB/向量CD”是没有意义的。

  四、必修四数学学*方法

  数学不是靠老师教会的,而是在老师的引导下,靠自己主动的思维活动去获取的。学*数学一定要讲究“活”,只看书不做题不行,只埋头做题不总结积累也不行。记数学笔记,特别是对概念理解的不同侧面和数学规律,教师在课堂中拓展的课外知识。记录下来本章你觉得最有价值的思想方法或例题,以及你还存在的未解决的问题,以便今后将其补上。

  要建立数学纠错本。把*时容易出现错误的知识或推理记载下来,以防再 犯。争取做到:找错、析错、改错、防错。达到:能从反面入手深入理解正确东西;能由果朔因把错误原因弄个水落石出、以便对症下药;解答问题完整、推理严密。

  五、必修四数学学*技巧

  首先:课前复*。就是上课前花两三分钟把书本本节课要学的内容看一遍。仅仅是看一遍,过一遍。这样上课老师讲自己不但可以跟上老师节奏还可以再次巩固。其余不要干其他多余的事。

  其次:上课时候一定要专心听讲,如果觉得老师这里讲得都懂了的话可以自己翻书看后面的内容。做*题的时候一定要一道一道往过做,不要越题做。因为对于课本来说这些都是基础,只有基础完全掌握后才能做难题。上课过程中第一次接触到的知识点概念等,一定一定要当堂背过。不然以后很难背过,不要妄想考前抱佛教再背

  另外要把笔记记准确,知道自己需要记什么不需要记什么,憋一个劲地往书上搬。字不要求整齐,自己能看懂就行。课本资料书上有例题,多看多记方法。先看课本基础,在看资料书上着重的。例题的方法一定一定要理解,不要去背!接着下课再看笔记,只是略微巩固记住。


数学必修四知识点通用10篇(扩展3)

——必修四数学知识点优选【10】篇

  必修四数学知识点 1

  问题提出

  函数是研究两个变量之间的依存关系的一种数量形式.对于两个变量,如果当一个变量的取值一定时,另一个变量的取值被惟一确定,则这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就是一个函数关系.

  在中学校园里,有这样一种说法:“如果你的数学成绩好,那么你的物理学*就不会有什么大问题.”按照这种说法,似乎学生的物理成绩与数学成绩之间存在着某种关系,我们把数学成绩和物理成绩看成是两个变量,那么这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是函数关系吗?

  我们不能通过一个人的数学成绩是多少就准确地断定其物理成绩能达到多少,学*兴趣、学*时间、教学水*等,也是影响物理成绩的一些因素,但这两个变量是有一定关系的,它们之间是一种不确定性的关系.类似于这样的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有必要从理论上作些探讨,如果能通过数学成绩对物理成绩进行合理估计,将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知识探究(一):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

  思考1:考察下列问题中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1)商品销售收入与广告支出经费;

  (2)粮食产量与施肥量;

  (3)人体内的脂肪含量与年龄.

  这些问题中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是函数关系吗?

  思考2:“名师出高徒”可以解释为教师的水*越高,学生的水*就越高,那么学生的学业成绩与教师的教学水*之间的关系是函数关系吗?你能举出类似的描述生活中两个变量之间的这种关系的成语吗?

  思考3:上述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是一种非确定性关系,称之为相关关系,那么相关关系的含义如何?

  自变量取值一定时,因变量的取值带有一定随机性的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叫做相关关系.

  1、球的体积和球的半径具有()

  A函数关系B相关关系

  C不确定关系D无任何关系

  2、下列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不是

  函数关系的是()

  A角的度数和正弦值

  B速度一定时,距离和时间的关系

  C正方体的棱长和体积

  D日照时间和水稻的亩产量AD练:知识探究(二):散点图

  【问题】在一次对人体脂肪含量和年龄关系的研究中,研究人员获得了一组样本数据:

  其中各年龄对应的脂肪数据是这个年龄人群脂肪含量的样本*均数.

  思考1:对某一个人来说,他的体内脂肪含量不一定随年龄增长而增加或减少,但是如果把很多个体放在一起,就可能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观察上表中的数据,大体上看,随着年龄的增加,人体脂肪含量怎样变化?

  思考2:为了确定年龄和人体脂肪含量之间的更明确的关系,我们需要对数据进行分析,通过作图可以对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有一个直观的印象.以x轴表示年龄,y轴表示脂肪含量,你能在直角坐标系中描出样本数据对应的图形吗?

  思考3:上图叫做散点图,你能描述一下散点图的含义吗?

  在*面直角坐标系中,表示具有相关关系的两个变量的一组数据图形,称为散点图.

  思考4:观察散点图的大致趋势,人的年龄的与人体脂肪含量具有什么相关关系?

  思考5:在上面的散点图中,这些点散布在从左下角到右上角的区域,对于两个变量的这种相关关系,我们将它称为正相关.一般地,如果两个变量成正相关,那么这两个变量的变化趋势如何?

  思考6:如果两个变量成负相关,从整体上看这两个变量的变化趋势如何?其散点图有什么特点?

  一个变量随另一个变量的变大而变小,散点图中的点散布在从左上角到右下角的区域.

  一般情况下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成正相关或负相关,类似于函数的单调性.

  知识探究(一):回归直线

  思考1:一组样本数据的*均数是样本数据的中心,那么散点图中样本点的中心如何确定?它一定是散点图中的点吗?

  思考2:在各种各样的散点图中,有些散点图中的`点是杂乱分布的,有些散点图中的点的分布有一定的规律性,年龄和人体脂肪含量的样本数据的散点图中的点的分布有什么特点?

  这些点大致分布在一条直线附*.

  思考3:如果散点图中的点的分布,从整体上看大致在一条直线附*,则称这两个变量之间具有线性相关关系,这条直线叫做回归直线.对具有线性相关关系的两个变量,其回归直线一定通过样本点的中心吗?

  思考4:对一组具有线性相关关系的样本数据,你认为其回归直线是一条还是几条?

  思考5:在样本数据的散点图中,能否用直尺准确画出回归直线?借助计算机怎样画出回归直线?

  知识探究(二):回归方程

  在直角坐标系中,任何一条直线都有相应的方程,回归直线的方程称为回归方程.对一组具有线性相关关系的样本数据,如果能够求出它的回归方程,那么我们就可以比较具体、清楚地了解两个相关变量的内在联系,并根据回归方程对总体进行估计.

  思考1:回归直线与散点图中各点的位置应具有怎样的关系?

  整体上最接*

  思考2:对于求回归直线方程,你有哪些想法?

  思考4:为了从整体上反映n个样本数据与回归直线的接*程度,你认为选用哪个数量关系来刻画比较合适%某小卖部为了了解热茶销售量与气温

  之间的关系,随机统计并制作了某6天

  卖出热茶的杯数与当天气温的对照表:

  如果某天的气温是-50C,你能根据这些

  数据预测这天小卖部卖出热茶的杯数吗?

  实例探究

  为了了解热茶销量与

  气温的大致关系,我们

  以横坐标x表示气温,

  纵坐标y表示热茶销量,

  建立直角坐标系.将表

  中数据构成的6个数对

  表示的点在坐标系内

  标出,得到下图。

  你发现这些点有什么规律?

  今后我们称这样的图为散点图(scatterplot).

  建构数学

  所以,我们用类似于估计*均数时的

  思想,考虑离差的*方和

  当x=-5时,热茶销量约为66杯

  线性回归方程:

  一般地,设有n个观察数据如下:当a,b使三点(3,10),(7,20),(11,24)的

  线性回归方程是()

  二、求线性回归方程

  例2:观察两相关变量得如下表:

  求两变量间的回归方程解1:列表:

  阅读课本P73例1

  EXCEL作散点图

  利用线性回归方程解题步骤:

  1、先画出所给数据对应的散点图;

  2、观察散点,如果在一条直线附*,则说明所给量具有线性相关关系

  3、根据公式求出线性回归方程,并解决其他问题。

  (1)如果x=3,e=1,分别求两个模型中y的值;(2)分别说明以上两个模型是确定性

  模型还是随机模型.

  模型1:y=6+4x;模型2:y=6+4x+

  解(1)模型1:y=6+4x=6+4×3=18;

  模型2:y=6+4x+e=6+4×3+线性相关与线性回归方程小结1、变量间相关关系的散点图

  2、如何利用“最小二乘法”思想求直线的回归方程

  3、学会用回归思想考察现实生活中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

  必修四数学知识点 2

  基本初等函数有哪些

  基本初等函数包括以下几种:

  (1)常数函数y = c( c为常数)

  (2)幂函数y = x^a( a为常数)

  (3)指数函数y = a^x(a>0, a≠1)

  (4)对数函数y =log(a) x(a>0, a≠1,真数x>0)

  (5)三角函数以及反三角函数(如正弦函数:y =sinx反正弦函数:y = arcsin x等)

  基本初等函数性质是什么

  幂函数

  形如y=x^a的函数,式中a为实常数。

  指数函数

  形如y=a^x的函数,式中a为不等于1的正常数。

  对数函数

  指数函数的反函数,记作y=loga a x,式中a为不等于1的正常数。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之间成立关系式,loga ax=x。

  三角函数

  即正弦函数y=sinx,余弦函数y=cosx,正切函数y=tanx,余切函数y=cotx,正割函数y=secx,余割函数y=cscx(见三角学)。

  反三角函数

  三角函数的反函数――反正弦函数y = arc sinx,反余弦函数y=arc cosx (-1≤x≤1,初等函数0≤y≤π),反正切函数y=arc tanx,反余切函数y = arc cotx(-∞ <+∞ p=""以上这些函数常统称为基本初等函数。<="" 。=""等="" )="",θ

  学*数学小窍门

  建立数学纠错本。

  把*时容易出现错误的知识或推理记载下来,以防再犯。争取做到:找错、析错、改错、防错。达到:能从反面入手深入理解正确东西;能由果朔因把错误原因弄个水落石出、以便对症下药;解答问题完整、推理严密。

  限时训练。

  可以找一组题(比如10道选择题),争取限定一个时间完成;也可以找1道大题,限时完成。这主要是创设一种考试情境,检验自己在紧张状态下的思维水*。

  调整心态,正确对待考试。

  首先,应把主要精力放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这三个方面上,因为每次考试占绝大部分的也是基础性的题目,而对于那些难题及综合性较强的题目作为调剂,认真思考,尽量让自己理出头绪,做完题后要总结归纳。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使自己在任何时候镇静,思路有条不紊,克服浮躁的情绪。

  数学函数的值域与最值知识点

  1、函数的值域取决于定义域和对应法则,不论采用何种方法求函数值域都应先考虑其定义域,求函数值域常用方法如下:

  (1)直接法:亦称观察法,对于结构较为简单的函数,可由函数的解析式应用不等式的性质,直接观察得出函数的值域.

  (2)换元法:运用代数式或三角换元将所给的复杂函数转化成另一种简单函数再求值域,若函数解析式中含有根式,当根式里一次式时用代数换元,当根式里是二次式时,用三角换元.

  (3)反函数法:利用函数f(x)与其反函数f-1(x)的定义域和值域间的关系,通过求反函数的定义域而得到原函数的值域,形如(a≠0)的函数值域可采用此法求得.

  (4)配方法:对于二次函数或二次函数有关的函数的.值域问题可考虑用配方法.

  (5)不等式法求值域:利用基本不等式a+b≥[a,b∈(0,+∞)]可以求某些函数的值域,不过应注意条件“一正二定三相等”有时需用到*方等技巧.

  (6)判别式法:把y=f(x)变形为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利用“△≥0”求值域.其题型特征是解析式中含有根式或分式.

  (7)利用函数的单调性求值域:当能确定函数在其定义域上(或某个定义域的子集上)的单调性,可采用单调性法求出函数的值域.

  (8)数形结合法求函数的值域:利用函数所表示的几何意义,借助于几何方法或图象,求出函数的值域,即以数形结合求函数的值域.

  2、求函数的最值与值域的区别和联系

  求函数最值的常用方法和求函数值域的方法基本上是相同的,事实上,如果在函数的值域中存在一个最小(大)数,这个数就是函数的最小(大)值.因此求函数的最值与值域,其实质是相同的,只是提问的角度不同,因而答题的方式就有所相异.

  如函数的值域是(0,16],最大值是16,无最小值.再如函数的值域是(-∞,-2]∪[2,+∞),但此函数无最大值和最小值,只有在改变函数定义域后,如x>0时,函数的最小值为2.可见定义域对函数的值域或最值的影响.

  3、函数的最值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函数的最值的应用主要体现在用函数知识求解实际问题上,从文字表述上常常表现为“工程造价最低”,“利润最大”或“面积(体积)最大(最小)”等诸多现实问题上,求解时要特别关注实际意义对自变量的制约,以便能正确求得最值.

  必修四数学知识点 3

  一、立体几何初步

  (1)棱柱:

  定义:有两个面互相*行,其余各面都是四边形,且每相邻两个四边形的公共边都互相*行,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几何体。

  分类:以底面多边形的边数作为分类的标准分为三棱柱、四棱柱、五棱柱等。

  表示:用各顶点字母,如五棱柱或用对角线的端点字母,如五棱柱

  几何特征:两底面是对应边*行的全等多边形;侧面、对角面都是*行四边形;侧棱*行且相等;*行于底面的截面是与底面全等的多边形。

  (2)棱锥

  定义:有一个面是多边形,其余各面都是有一个公共顶点的三角形,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几何体

  分类:以底面多边形的边数作为分类的标准分为三棱锥、四棱锥、五棱锥等

  表示:用各顶点字母,如五棱锥

  几何特征:侧面、对角面都是三角形;*行于底面的截面与底面相似,其相似比等于顶点到截面距离与高的比的*方。

  (3)棱台:

  定义:用一个*行于棱锥底面的*面去截棱锥,截面和底面之间的部分

  分类:以底面多边形的边数作为分类的标准分为三棱态、四棱台、五棱台等

  表示:用各顶点字母,如五棱台

  几何特征:①上下底面是相似的*行多边形②侧面是梯形③侧棱交于原棱锥的顶点

  (4)圆柱:

  定义:以矩形的一边所在的直线为轴旋转,其余三边旋转所成的曲面所围成的几何体

  几何特征:①底面是全等的圆;②母线与轴*行;③轴与底面圆的半径垂直;④侧面展开图是一个矩形。

  (5)圆锥:

  定义:以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为旋转轴,旋转一周所成的曲面所围成的几何体

  几何特征:①底面是一个圆;②母线交于圆锥的顶点;③侧面展开图是一个扇形。

  (6)圆台:

  定义:用一个*行于圆锥底面的*面去截圆锥,截面和底面之间的部分

  几何特征:①上下底面是两个圆;②侧面母线交于原圆锥的顶点;③侧面展开图是一个弓形。

  (7)球体:

  定义:以半圆的直径所在直线为旋转轴,半圆面旋转一周形成的几何体

  几何特征:①球的截面是圆;②球面上任意一点到球心的`距离等于半径。

  二、向量的向量积

  定义:两个向量a和b的向量积(外积、叉积)是一个向量,记作a×b。若a、b不共线,则a×b的模是:∣a×b∣=|a|?|b|?sin〈a,b〉;a×b的方向是:垂直于a和b,且a、b和a×b按这个次序构成右手系。若a、b共线,则a×b=0。

  向量的向量积性质:

  ∣a×b∣是以a和b为边的*行四边形面积。

  a×a=0。

  a‖b〈=〉a×b=0。

  三、向量的向量积运算律

  a×b=-b×a;

  (λa)×b=λ(a×b)=a×(λb);

  (a+b)×c=a×c+b×c.

  注:向量没有除法,“向量AB/向量CD”是没有意义的。

  四、必修四数学学*方法

  数学不是靠老师教会的,而是在老师的引导下,靠自己主动的思维活动去获取的。学*数学一定要讲究“活”,只看书不做题不行,只埋头做题不总结积累也不行。记数学笔记,特别是对概念理解的不同侧面和数学规律,教师在课堂中拓展的课外知识。记录下来本章你觉得最有价值的思想方法或例题,以及你还存在的未解决的问题,以便今后将其补上。

  要建立数学纠错本。把*时容易出现错误的知识或推理记载下来,以防再 犯。争取做到:找错、析错、改错、防错。达到:能从反面入手深入理解正确东西;能由果朔因把错误原因弄个水落石出、以便对症下药;解答问题完整、推理严密。

  五、必修四数学学*技巧

  首先:课前复*。就是上课前花两三分钟把书本本节课要学的内容看一遍。仅仅是看一遍,过一遍。这样上课老师讲自己不但可以跟上老师节奏还可以再次巩固。其余不要干其他多余的事。

  其次:上课时候一定要专心听讲,如果觉得老师这里讲得都懂了的话可以自己翻书看后面的内容。做*题的时候一定要一道一道往过做,不要越题做。因为对于课本来说这些都是基础,只有基础完全掌握后才能做难题。上课过程中第一次接触到的知识点概念等,一定一定要当堂背过。不然以后很难背过,不要妄想考前抱佛教再背

  另外要把笔记记准确,知道自己需要记什么不需要记什么,憋一个劲地往书上搬。字不要求整齐,自己能看懂就行。课本资料书上有例题,多看多记方法。先看课本基础,在看资料书上着重的。例题的方法一定一定要理解,不要去背!接着下课再看笔记,只是略微巩固记住。

  必修四数学知识点 4

  一1.正弦、余弦公式的逆向思维

  对于形如cos(α-β)cos(β)-sin(α-β)sin(β)这样的形式,运用逆向思维,化解为:

  cos(α-β)cos(β)-sin(α-β)sin(β)=cos[(α-β)+β]=cos(α)

  2.正切公式的逆向思维。

  比如,由tαn(α+β)=[tαn(α)+tαn(β)] / [1-tαn(α)tαn(β)]

  可得:

  tαn(α)+tαn(β)=tαn(α+β)[1-tαn(α)tαn(β)]

  [1-tαn(α)tαn(β)]=[tαn(α)+tαn(β)]/ tαn(α+β)

  tαn(α)tαn(β)tαn(α+β)=tαn(α+β)-tαn(α)-tαn(β)

  3.二倍角公式的灵活转化

  比如:1+sin2α=sin2(α)+cos2(α)+2sin(α)cos(α)

  =[sin(α)+cos(α)]2

  cos(2α)=2cos2(α)-1=1-2sin2(α)=cos2(α)-sin2(α)=[cos(α)+sin(α)][cos(α)-sin(α)]

  cos2(α)=[1+cos(2α)]/2

  sin2(α)=[1-cos(2α)]/2

  1+cos(α)=2cos2(α/2)

  1-cos(α)=2sin2(α/2)

  sin(2α)/2sin(α)=2sin(α)cos(α)/2sin(α)=cos(α)

  sin(2α)/2cos(α)=2sin(α)cos(α)/2cos(α)=sin(α)

  4.两角和差正弦、余弦公式的相加减、相比。

  比如:

  sin(α+β)=sin(α)cos(β)+cos(α)sin(β)……1

  sin(α-β)=sin(α)cos(β)-cos(α)sin(β)……2

  1式+2式,得到

  sin(α+β)+sin(α-β)=2sin(α)cos(β)

  1式-2式,得到

  sin(α+β)-sin(α-β)=2cos(α)sin(β)

  1式比2式,得到

  sin(α+β)/sin(α-β)=[sin(α)cos(β)+cos(α)sin(β)]/ [sin(α)cos(β)-cos(α)sin(β)]

  =[tαn(α)+tαn(β)] / [tαn(α)-tαn(β)]

  我们来看两道例题,增加印象。

  1.已知cos(α)=1/7,cos(α-β)=13/14,且0<β<α<π/2,求β

  本题中,α-β∈(0,π/2)

  sin(α)=4√3/7 sin(α-β)=3√3/14

  cos(β)=cos[α-(α-β)]=cos(α)cos(α-β)+sin(α)sin(α-β)

  =1/2

  β=π/3

  2.已知3sin2(α)+2sin2(β)=1,3sin(2α)-2sin(2β)=0,且α,β都是锐角。求α+2β

  由3sin2(α)+2sin2(β)=1得到:

  1-2sin2(β)=cos(2β)=3sin2(α)

  由3sin(2α)-2sin(2β)=0得到:

  sin(2β)=3sin(2α)/2

  cos(α+2β)=cos(α)cos(2β)-sin(α)sin(2β)

  =cos(α)3sin2(α)-sin(α)3sin(2α)/2

  =3sin2(α)cos(α)-3cos(α)sin2(α)

  =0

  加之0<α+2β<270o

  α+2β=90o

  二轨迹知识点

  符合一定条件的动点所形成的图形,或者说,符合一定条件的点的全体所组成的集合,叫做满足该条件的点的轨迹.

  轨迹,包含两个方面的问题:凡在轨迹上的点都符合给定的条件,这叫做轨迹的纯粹性(也叫做必要性);凡不在轨迹上的点都不符合给定的条件,也就是符合给定条件的点必在轨迹上,这叫做轨迹的完备性(也叫做充分性).

  【轨迹方程】就是与几何轨迹对应的代数描述。

  一、求动点的轨迹方程的基本步骤

  ⒈建立适当的坐标系,设出动点M的坐标;

  ⒉写出点M的集合;

  ⒊列出方程=0;

  ⒋化简方程为最简形式;

  ⒌检验。

  求动点的轨迹方程的常用方法:求轨迹方程的方法有多种,常用的有直译法、定义法、相关点法、参数法和交轨法等。

  ⒈直译法:直接将条件翻译成等式,整理化简后即得动点的轨迹方程,这种求轨迹方程的方法通常叫做直译法。

  ⒉定义法:如果能够确定动点的轨迹满足某种已知曲线的定义,则可利用曲线的定义写出方程,这种求轨迹方程的方法叫做定义法。

  ⒊相关点法:用动点Q的坐标x,y表示相关点P的坐标x0、y0,然后代入点P的坐标(x0,y0)所满足的曲线方程,整理化简便得到动点Q轨迹方程,这种求轨迹方程的方法叫做相关点法。

  ⒋参数法:当动点坐标x、y之间的直接关系难以找到时,往往先寻找x、y与某一变数t的关系,得再消去参变数t,得到方程,即为动点的轨迹方程,这种求轨迹方程的方法叫做参数法。

  ⒌交轨法:将两动曲线方程中的参数消去,得到不含参数的方程,即为两动曲线交点的轨迹方程,这种求轨迹方程的方法叫做交轨法。

  _直译法:求动点轨迹方程的一般步骤

  ①建系——建立适当的坐标系;

  ②设点——设轨迹上的.任一点P(x,y);

  ③列式——列出动点p所满足的关系式;

  ④代换——依条件的特点,选用距离公式、斜率公式等将其转化为关于X,Y的方程式,并化简;

  ⑤证明——证明所求方程即为符合条件的动点轨迹方程。

  学好数学窍门是什么

  文科中的科目大部分都是需要理解记忆的,数学其实也是如此,只不过是需要理解做题,勤加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面对数学题的时候,从多方面的去思考,数学学没学好其实也体现在每次考试的成绩上,有一些同学*时会觉得自己成绩不错,但是到了考试,成绩并不是很好,这一部分原因是由于你的基础知识不扎实,还是一部分原因是由于你在面对考试的时候,心态差。

  魏德武速算

  1,加法速算:计算任意位数的加法速算,方法很简单学*者只要熟记一种加法速算通用口诀 ——“本位相加(针对进位数) 减加补,前位相加多加一 ”就可以彻底解决任意位数从高位数到低位数的加法速算方法,比如:(1)67+48=(6+5)×10+(7-2)=115(2)758+496=(7+5)×100+(5-0)×10+8-4=1254即可。

  2,减法速算:计算任意位数的减法速算方法也同样是用一种减法速算通用口诀 ——“本位相减(针对借位数) 加减补,前位相减多减一 ”就可以彻底解决任意位数从高位数到低位数的减法速算方法,比如:(1),67-48=(6-5)×10+(7+2)=19,(2),758-496=(7-5)×100+(5+1)×10+8-6=262即可。

  3,乘法速算:魏氏乘法速算通用公式:ab×cd=(a+1)×c×100+b×d+魏氏速算嬗数×10。

  必修四数学知识点 5

  【公式一】

  设α为任意角,终边相同的角的同一三角函数的值相等:

  sin(2kπ+α)=sinα(k∈Z)

  cos(2kπ+α)=cosα(k∈Z)

  tan(2kπ+α)=tanα(k∈Z)

  cot(2kπ+α)=cotα(k∈Z)

  【公式二】

  设α为任意角,π+α的三角函数值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sin(π+α)=-sinα

  cos(π+α)=-cosα

  tan(π+α)=tanα

  cot(π+α)=cotα

  【公式三】

  任意角α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sin(-α)=-sinα

  cos(-α)=cosα

  tan(-α)=-tanα

  cot(-α)=-cotα

  【公式四】

  利用公式二和公式三可以得到π-α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sin(π-α)=sinα

  cos(π-α)=-cosα

  tan(π-α)=-tanα

  cot(π-α)=-cotα

  【公式五】

  利用公式一和公式三可以得到2π-α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sin(2π-α)=-sinα

  cos(2π-α)=cosα

  tan(2π-α)=-tanα

  cot(2π-α)=-cotα

  【公式六】

  π/2±α及3π/2±α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sin(π/2+α)=cosα

  cos(π/2+α)=-sinα

  tan(π/2+α)=-cotα

  cot(π/2+α)=-tanα

  sin(π/2-α)=cosα

  cos(π/2-α)=sinα

  tan(π/2-α)=cotα

  cot(π/2-α)=tanα

  sin(3π/2+α)=-cosα

  cos(3π/2+α)=sinα

  tan(3π/2+α)=-cotα

  cot(3π/2+α)=-tanα

  sin(3π/2-α)=-cosα

  cos(3π/2-α)=-sinα

  tan(3π/2-α)=cotα

  cot(3π/2-α)=tanα

  (以上k∈Z)

  【高一数学函数复*资料】

  一、定义与定义式:

  自变量x和因变量y有如下关系:

  y=kx+b

  则此时称y是x的一次函数。

  特别地,当b=0时,y是x的正比例函数。

  即:y=kx(k为常数,k≠0)

  二、一次函数的性质:

  的变化值与对应的x的变化值成正比例,比值为k

  即:y=kx+b(k为任意不为零的实数b取任何实数)

  当x=0时,b为函数在y轴上的截距。

  三、一次函数的图像及性质:

  作法与图形:通过如下3个步骤

  (1)列表;

  (2)描点;

  (3)连线,可以作出一次函数的图像――一条直线。因此,作一次函数的图像只需知道2点,并连成直线即可。(通常找函数图像与x轴和y轴的交点)

  性质:(1)在一次函数上的任意一点P(x,y),都满足等式:y=kx+b。(2)一次函数与y轴交点的坐标总是(0,b),与x轴总是交于(-b/k,0)正比例函数的图像总是过原点。

  ,b与函数图像所在象限:

  当k>0时,直线必通过一、三象限,y随x的增大而增大;

  当k

  当b>0时,直线必通过一、二象限;

  当b=0时,直线通过原点

  当b

  特别地,当b=O时,直线通过原点O(0,0)表示的是正比例函数的图像。

  这时,当k>0时,直线只通过一、三象限;当k

  四、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已知点A(x1,y1);B(x2,y2),请确定过点A、B的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1)设一次函数的表达式(也叫解析式)为y=kx+b。

  (2)因为在一次函数上的任意一点P(x,y),都满足等式y=kx+b。所以可以列出2个方程:y1=kx1+b……①和y2=kx2+b……②

  (3)解这个二元一次方程,得到k,b的值。

  (4)最后得到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五、一次函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当时间t一定,距离s是速度v的一次函数。s=vt。

  当水池抽水速度f一定,水池中水量g是抽水时间t的一次函数。设水池中原有水量S。g=S-ft。

  六、常用公式:(不全,希望有人补充)

  求函数图像的k值:(y1-y2)/(x1-x2)

  求与x轴*行线段的中点:|x1-x2|/2

  求与y轴*行线段的中点:|y1-y2|/2

  求任意线段的长:√(x1-x2)^2+(y1-y2)^2(注:根号下(x1-x2)与(y1-y2)的*方和)

  【高一数学集合复*讲义】

  集合

  集合具有某种特定性质的事物的总体。这里的“事物”可以是人,物品,也可以是数学元素。例如:1、分散的人或事物聚集到一起;使聚集:紧急~。2、数学名词。一组具有某种共同性质的数学元素:有理数的~。3、口号等等。集合在数学概念中有好多概念,如集合论:集合是现代数学的基本概念,专门研究集合的理论叫做集合论。康托(Cantor,,1845年―1918年,德国数学家先驱,是集合论的,目前集合论的基本思想已经渗透到现代数学的所有领域。

  集合,在数学上是一个基础概念。什么叫基础概念?基础概念是不能用其他概念加以定义的概念。集合的概念,可通过直观、公理的方法来下“定义”。集合

  集合是把人们的直观的或思维中的某些确定的能够区分的对象汇合在一起,使之成为一个整体(或称为单体),这一整体就是集合。组成一集合的那些对象称为这一集合的元素(或简称为元)。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有“属于”与“不属于”两种。

  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

  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集合符号,含有有限个元素叫有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叫无限集,空集是不含任何元素的集,记做Φ。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是任何非空集的真子集。任何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子集,真子集都具有传递性。『说明一下:如果集合A的所有元素同时都是集合B的元素,则A称作是B的子集,写作A?B。若A是B的子集,且A不等于B,则A称作是B的真子集,一般写作A?B。中学教材课本里将?符号下加了一个≠符号(如右图),不要混淆,考试时还是要以课本为准。所有男人的集合是所有人的集合的真子集。』

  集合的几种运算法则

  并集:以属于A或属于B的元素为元素的集合称为A与B的并(集),记作A∪B(或B∪A),读作“A并B”(或“B并A”),即A∪B={x|x∈A,或x∈B}交集:以属于A且属于B的元差集表示

  素为元素的集合称为A与B的交(集),记作A∩B(或B∩A),读作“A交B”(或“B交A”),即A∩B={x|x∈A,且x∈B}例如,全集U={1,2,3,4,5}A={1,3,5}B={1,2,5}。那么因为A和B中都有1,5,所以A∩B={1,5}。再来看看,他们两个中含有1,2,3,5这些个元素,不管多少,反正不是你有,就是我有。那么说A∪B={1,2,3,5}。图中的阴影部分就是A∩B。有趣的是;例如在1到105中不是3,5,7的整倍数的数有多少个。结果是3,5,7每项减集合

  1再相乘。48个。对称差集:设A,B为集合,A与B的对称差集A?B定义为:A?B=(A-B)∪(B-A)例如:A={a,b,c},B={b,d},则A?B={a,c,d}对称差运算的另一种定义是:A?B=(A∪B)-(A∩B)无限集:定义:集合里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无限集有限集:令Nx正整数的全体,且N_n={1,2,3,……,n},如果存在一个正整数n,使得集合A与N_n一一对应,那么A叫做有限集合。差:以属于A而不属于B的元素为元素的集合称为A与B的差(集)。记作:AB={x│x∈A,x不属于B}。注:空集包含于任何集合,但不能说“空集属于任何集合”.补集:是从差集中引出的概念,指属于全集U不属于集合A的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的补集,记作CuA,即CuA={x|x∈U,且x不属于A}空集也被认为是有限集合。例如,全集U={1,2,3,4,5}而A={1,2,5}那么全集有而A中没有的3,4就是CuA,是A的补集。CuA={3,4}。在信息技术当中,常常把CuA写成~A。

  集合元素的性质

  确定性:每一个对象都能确定是不是某一集合的元素,没有确定性就不能成为集合,例如“个子高的同学”“很小的数”都不能构成集合。这个性质主要用于判断一个集合是否能形成集合。独立性:集合中的元素的个数、集合本身的个数必须为自然数。互异性:集合中任意两个元素都是不同的对象。如写成{1,1,2},等同于{1,2}。互异性使集合中的元素是没有重复,两个相同的对象在同一个集合中时,只能算作这个集合的一个元素。无序性:{a,b,c}{c,b,a}是同一个集合。纯粹性:所谓集合的纯粹性,用个例子来表示。集合A={x|x

  必修四数学知识点 6

  【公式一】

  设α为任意角,终边相同的角的同一三角函数的值相等:

  sin(2kπ+α)=sinα(k∈Z)

  cos(2kπ+α)=cosα(k∈Z)

  tan(2kπ+α)=tanα(k∈Z)

  cot(2kπ+α)=cotα(k∈Z)

  【公式二】

  设α为任意角,π+α的三角函数值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sin(π+α)=-sinα

  cos(π+α)=-cosα

  tan(π+α)=tanα

  cot(π+α)=cotα

  【公式三】

  任意角α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sin(-α)=-sinα

  cos(-α)=cosα

  tan(-α)=-tanα

  cot(-α)=-cotα

  【公式四】

  利用公式二和公式三可以得到π-α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sin(π-α)=sinα

  cos(π-α)=-cosα

  tan(π-α)=-tanα

  cot(π-α)=-cotα

  【公式五】

  利用公式一和公式三可以得到2π-α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sin(2π-α)=-sinα

  cos(2π-α)=cosα

  tan(2π-α)=-tanα

  cot(2π-α)=-cotα

  【公式六】

  π/2±α及3π/2±α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sin(π/2+α)=cosα

  cos(π/2+α)=-sinα

  tan(π/2+α)=-cotα

  cot(π/2+α)=-tanα

  sin(π/2-α)=cosα

  cos(π/2-α)=sinα

  tan(π/2-α)=cotα

  cot(π/2-α)=tanα

  sin(3π/2+α)=-cosα

  cos(3π/2+α)=sinα

  tan(3π/2+α)=-cotα

  cot(3π/2+α)=-tanα

  sin(3π/2-α)=-cosα

  cos(3π/2-α)=-sinα

  tan(3π/2-α)=cotα

  cot(3π/2-α)=tanα

  (以上k∈Z)

  【高一数学函数复*资料】

  一、定义与定义式:

  自变量x和因变量y有如下关系:

  y=kx+b

  则此时称y是x的一次函数。

  特别地,当b=0时,y是x的正比例函数。

  即:y=kx(k为常数,k≠0)

  二、一次函数的性质:

  的变化值与对应的x的变化值成正比例,比值为k

  即:y=kx+b(k为任意不为零的实数b取任何实数)

  当x=0时,b为函数在y轴上的截距。

  三、一次函数的图像及性质:

  作法与图形:通过如下3个步骤

  (1)列表;

  (2)描点;

  (3)连线,可以作出一次函数的图像——一条直线。因此,作一次函数的图像只需知道2点,并连成直线即可。(通常找函数图像与x轴和y轴的交点)

  性质:(1)在一次函数上的任意一点P(x,y),都满足等式:y=kx+b。(2)一次函数与y轴交点的坐标总是(0,b),与x轴总是交于(-b/k,0)正比例函数的图像总是过原点。

  ,b与函数图像所在象限:

  当k>0时,直线必通过一、三象限,y随x的增大而增大;

  当k

  当b>0时,直线必通过一、二象限;

  当b=0时,直线通过原点

  当b

  特别地,当b=O时,直线通过原点O(0,0)表示的是正比例函数的图像。

  这时,当k>0时,直线只通过一、三象限;当k

  四、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已知点A(x1,y1);B(x2,y2),请确定过点A、B的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1)设一次函数的表达式(也叫解析式)为y=kx+b。

  (2)因为在一次函数上的任意一点P(x,y),都满足等式y=kx+b。所以可以列出2个方程:y1=kx1+b……①和y2=kx2+b……②

  (3)解这个二元一次方程,得到k,b的值。

  (4)最后得到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五、一次函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当时间t一定,距离s是速度v的一次函数。s=vt。

  当水池抽水速度f一定,水池中水量g是抽水时间t的一次函数。设水池中原有水量S。g=S-ft。

  六、常用公式:(不全,希望有人补充)

  求函数图像的k值:(y1-y2)/(x1-x2)

  求与x轴*行线段的中点:|x1-x2|/2

  求与y轴*行线段的中点:|y1-y2|/2

  求任意线段的长:√(x1-x2)^2+(y1-y2)^2(注:根号下(x1-x2)与(y1-y2)的*方和)

  【高一数学集合复*讲义】

  集合

  集合具有某种特定性质的事物的总体。这里的“事物”可以是人,物品,也可以是数学元素。例如:1、分散的人或事物聚集到一起;使聚集:紧急~。2、数学名词。一组具有某种共同性质的数学元素:有理数的~。3、口号等等。集合在数学概念中有好多概念,如集合论:集合是现代数学的基本概念,专门研究集合的理论叫做集合论。康托(Cantor,,1845年—1918年,德国数学家先驱,是集合论的,目前集合论的基本思想已经渗透到现代数学的所有领域。

  集合,在数学上是一个基础概念。什么叫基础概念?基础概念是不能用其他概念加以定义的概念。集合的概念,可通过直观、公理的方法来下“定义”。集合

  集合是把人们的直观的或思维中的某些确定的能够区分的对象汇合在一起,使之成为一个整体(或称为单体),这一整体就是集合。组成一集合的那些对象称为这一集合的元素(或简称为元)。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有“属于”与“不属于”两种。

  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

  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集合符号,含有有限个元素叫有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叫无限集,空集是不含任何元素的集,记做Φ。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是任何非空集的真子集。任何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子集,真子集都具有传递性。『说明一下:如果集合A的所有元素同时都是集合B的元素,则A称作是B的子集,写作A?B。若A是B的子集,且A不等于B,则A称作是B的真子集,一般写作A?B。中学教材课本里将?符号下加了一个≠符号(如右图),不要混淆,考试时还是要以课本为准。所有男人的集合是所有人的集合的真子集。』

  集合的几种运算法则

  并集:以属于A或属于B的元素为元素的集合称为A与B的并(集),记作A∪B(或B∪A),读作“A并B”(或“B并A”),即A∪B={x|x∈A,或x∈B}交集:以属于A且属于B的元差集表示

  素为元素的集合称为A与B的交(集),记作A∩B(或B∩A),读作“A交B”(或“B交A”),即A∩B={x|x∈A,且x∈B}例如,全集U={1,2,3,4,5}A={1,3,5}B={1,2,5}。那么因为A和B中都有1,5,所以A∩B={1,5}。再来看看,他们两个中含有1,2,3,5这些个元素,不管多少,反正不是你有,就是我有。那么说A∪B={1,2,3,5}。图中的阴影部分就是A∩B。有趣的是;例如在1到105中不是3,5,7的整倍数的`数有多少个。结果是3,5,7每项减集合

  1再相乘。48个。对称差集:设A,B为集合,A与B的对称差集A?B定义为:A?B=(A-B)∪(B-A)例如:A={a,b,c},B={b,d},则A?B={a,c,d}对称差运算的另一种定义是:A?B=(A∪B)-(A∩B)无限集:定义:集合里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无限集有限集:令Nx正整数的全体,且N_n={1,2,3,……,n},如果存在一个正整数n,使得集合A与N_n一一对应,那么A叫做有限集合。差:以属于A而不属于B的元素为元素的集合称为A与B的差(集)。记作:AB={x│x∈A,x不属于B}。注:空集包含于任何集合,但不能说“空集属于任何集合”.补集:是从差集中引出的概念,指属于全集U不属于集合A的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的补集,记作CuA,即CuA={x|x∈U,且x不属于A}空集也被认为是有限集合。例如,全集U={1,2,3,4,5}而A={1,2,5}那么全集有而A中没有的3,4就是CuA,是A的补集。CuA={3,4}。在信息技术当中,常常把CuA写成~A。

  集合元素的性质

  确定性:每一个对象都能确定是不是某一集合的元素,没有确定性就不能成为集合,例如“个子高的同学”“很小的数”都不能构成集合。这个性质主要用于判断一个集合是否能形成集合。独立性:集合中的元素的个数、集合本身的个数必须为自然数。互异性:集合中任意两个元素都是不同的对象。如写成{1,1,2},等同于{1,2}。互异性使集合中的元素是没有重复,两个相同的对象在同一个集合中时,只能算作这个集合的一个元素。无序性:{a,b,c}{c,b,a}是同一个集合。纯粹性:所谓集合的纯粹性,用个例子来表示。集合A={x|x

  必修四数学知识点 7

  问题提出

  函数是研究两个变量之间的依存关系的一种数量形式.对于两个变量,如果当一个变量的取值一定时,另一个变量的取值被惟一确定,则这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就是一个函数关系.

  在中学校园里,有这样一种说法:“如果你的数学成绩好,那么你的物理学*就不会有什么大问题.”按照这种说法,似乎学生的物理成绩与数学成绩之间存在着某种关系,我们把数学成绩和物理成绩看成是两个变量,那么这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是函数关系吗?

  我们不能通过一个人的数学成绩是多少就准确地断定其物理成绩能达到多少,学*兴趣、学*时间、教学水*等,也是影响物理成绩的一些因素,但这两个变量是有一定关系的,它们之间是一种不确定性的关系.类似于这样的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有必要从理论上作些探讨,如果能通过数学成绩对物理成绩进行合理估计,将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知识探究(一):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

  思考1:考察下列问题中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1)商品销售收入与广告支出经费;

  (2)粮食产量与施肥量;

  (3)人体内的脂肪含量与年龄.

  这些问题中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是函数关系吗?

  思考2:“名师出高徒”可以解释为教师的水*越高,学生的水*就越高,那么学生的学业成绩与教师的教学水*之间的关系是函数关系吗?你能举出类似的描述生活中两个变量之间的这种关系的成语吗?

  思考3:上述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是一种非确定性关系,称之为相关关系,那么相关关系的`含义如何?

  自变量取值一定时,因变量的取值带有一定随机性的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叫做相关关系.

  1、球的体积和球的半径具有()

  A函数关系B相关关系

  C不确定关系D无任何关系

  2、下列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不是

  函数关系的是()

  A角的度数和正弦值

  B速度一定时,距离和时间的关系

  C正方体的棱长和体积

  D日照时间和水稻的亩产量AD练:知识探究(二):散点图

  【问题】在一次对人体脂肪含量和年龄关系的研究中,研究人员获得了一组样本数据:

  其中各年龄对应的脂肪数据是这个年龄人群脂肪含量的样本*均数.

  思考1:对某一个人来说,他的体内脂肪含量不一定随年龄增长而增加或减少,但是如果把很多个体放在一起,就可能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观察上表中的数据,大体上看,随着年龄的增加,人体脂肪含量怎样变化?

  思考2:为了确定年龄和人体脂肪含量之间的更明确的关系,我们需要对数据进行分析,通过作图可以对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有一个直观的印象.以x轴表示年龄,y轴表示脂肪含量,你能在直角坐标系中描出样本数据对应的图形吗?

  思考3:上图叫做散点图,你能描述一下散点图的含义吗?

  在*面直角坐标系中,表示具有相关关系的两个变量的一组数据图形,称为散点图.

  思考4:观察散点图的大致趋势,人的年龄的与人体脂肪含量具有什么相关关系?

  思考5:在上面的散点图中,这些点散布在从左下角到右上角的区域,对于两个变量的这种相关关系,我们将它称为正相关.一般地,如果两个变量成正相关,那么这两个变量的变化趋势如何?

  思考6:如果两个变量成负相关,从整体上看这两个变量的变化趋势如何?其散点图有什么特点?

  一个变量随另一个变量的变大而变小,散点图中的点散布在从左上角到右下角的区域.

  一般情况下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成正相关或负相关,类似于函数的单调性.

  知识探究(一):回归直线

  思考1:一组样本数据的*均数是样本数据的中心,那么散点图中样本点的中心如何确定?它一定是散点图中的点吗?

  思考2:在各种各样的散点图中,有些散点图中的点是杂乱分布的,有些散点图中的点的分布有一定的规律性,年龄和人体脂肪含量的样本数据的散点图中的点的分布有什么特点?

  这些点大致分布在一条直线附*.

  思考3:如果散点图中的点的分布,从整体上看大致在一条直线附*,则称这两个变量之间具有线性相关关系,这条直线叫做回归直线.对具有线性相关关系的两个变量,其回归直线一定通过样本点的中心吗?

  思考4:对一组具有线性相关关系的样本数据,你认为其回归直线是一条还是几条?

  思考5:在样本数据的散点图中,能否用直尺准确画出回归直线?借助计算机怎样画出回归直线?

  知识探究(二):回归方程

  在直角坐标系中,任何一条直线都有相应的方程,回归直线的方程称为回归方程.对一组具有线性相关关系的样本数据,如果能够求出它的回归方程,那么我们就可以比较具体、清楚地了解两个相关变量的内在联系,并根据回归方程对总体进行估计.

  思考1:回归直线与散点图中各点的位置应具有怎样的关系?

  整体上最接*

  思考2:对于求回归直线方程,你有哪些想法?

  思考4:为了从整体上反映n个样本数据与回归直线的接*程度,你认为选用哪个数量关系来刻画比较合适%某小卖部为了了解热茶销售量与气温

  之间的关系,随机统计并制作了某6天

  卖出热茶的杯数与当天气温的对照表:

  如果某天的气温是-50C,你能根据这些

  数据预测这天小卖部卖出热茶的杯数吗?

  实例探究

  为了了解热茶销量与

  气温的大致关系,我们

  以横坐标x表示气温,

  纵坐标y表示热茶销量,

  建立直角坐标系.将表

  中数据构成的6个数对

  表示的点在坐标系内

  标出,得到下图。

  你发现这些点有什么规律?

  今后我们称这样的图为散点图(scatterplot).

  建构数学

  所以,我们用类似于估计*均数时的

  思想,考虑离差的*方和

  当x=-5时,热茶销量约为66杯

  线性回归方程:

  一般地,设有n个观察数据如下:当a,b使三点(3,10),(7,20),(11,24)的

  线性回归方程是()

  二、求线性回归方程

  例2:观察两相关变量得如下表:

  求两变量间的回归方程解1:列表:

  阅读课本P73例1

  EXCEL作散点图

  利用线性回归方程解题步骤:

  1、先画出所给数据对应的散点图;

  2、观察散点,如果在一条直线附*,则说明所给量具有线性相关关系

  3、根据公式求出线性回归方程,并解决其他问题。

  (1)如果x=3,e=1,分别求两个模型中y的值;(2)分别说明以上两个模型是确定性

  模型还是随机模型.

  模型1:y=6+4x;模型2:y=6+4x+

  解(1)模型1:y=6+4x=6+4×3=18;

  模型2:y=6+4x+e=6+4×3+线性相关与线性回归方程小结1、变量间相关关系的散点图

  2、如何利用“最小二乘法”思想求直线的回归方程

  3、学会用回归思想考察现实生活中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

  必修四数学知识点 8

  *面向量

  戴氏航天学校老师总结加法与减法的代数运算:

  (1)若a=(x1,y1 ),b=(x2,y2 )则a b=(x1+x2,y1+y2 ).

  向量加法与减法的几何表示:*行四边形法则、三角形法则。

  戴氏航天学校老师总结向量加法有如下规律:+= +(交换律); +( +c)=( + )+c (结合律);

  两个向量共线的充要条件:

  (1) 向量b与非零向量共线的充要条件是有且仅有一个实数,使得b= .

  (2) 若=(),b=()则‖b .

  *面向量基本定理:

  若e1、e2是同一*面内的两个不共线向量,那么对于这一*面内的任一向量,戴氏航天学校老师提醒有且只 有一对实数,,使得= e1+ e2

  高考数学必修四学*方法

  养成良好的课前和课后学**惯:在当前高中数学学*中,培养正确的学**惯是一项重要的学*技能。虽然有一种刻板印象的猜疑,但在高中数学学*真的是反复尝试和错误的。学生们不得不预*课本。我准备的数学教科书不是简单的阅读,而是一个例子,至少十分钟的思考。在使用前不能通过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情况下,可以在教学内容中找到答案,然后在教材中考察问题的解决过程,掌握解决问题的思路。同时,在课堂上安排笔记也是必要的。在高中数学研究中,建议采用两种形式的'笔记,一种是课堂速记,另一种是课后笔记。这不仅提高了课堂记忆的吸收能力,而且有助于对笔记内容的查询。

  高考数学必修四学*技巧

  养成良好的学*数学*惯

  多质疑、勤思考、好动手、重归纳、注意应用。学生在学*数学的过程中,要把教师所传授的知识翻译成为自己的特殊语言,并永久记忆在自己的脑海中。良好的学*数学*惯包括课前自学、专心上课、及时复*、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小结和课外学*几个方面。

  及时了解、掌握常用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中学数学学*要重点掌握的的数学思想有以上几个:集合与对应思想,分类讨论思想,数形结合思想,运动思想,转化思想,变换思想。

  有了数学思想以后,还要掌握具体的方法,比如:换元、待定系数、数学归纳法、分析法、综合法、反证法等等。在具体的方法中,常用的有:观察与实验,联想与类比,比较与分类,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一般与特殊,有限与无限,抽象与概括等。

  必修四数学知识点 9

  初等函数是由幂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三角函数、反三角函数与常数经过有限次的有理运算及有限次函数复合所产生,并且能用一个解析式表示的函数。非初等函数是指凡不是初等函数的函数。

  初等函数是最常用的一类函数,包括常函数、幂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三角函数、反三角函数(以上是基本初等函数),以及由这些函数经过有限次四则运算或函数的复合而得的所有函数。即基本初等函数经过有限次的四则运算或有限次的函数复合所构成并可以用一个解析式表出的函数,称为初等函数。

  非初等函数的研究与发展是*现代数学的重大成就之一,极大拓展了数学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在概率论、物理学科各个分支中等有十分广泛的应用。是函数的一个重要的分支。一般说来,大部分分段函数不是初等函数。如符号函数,狄利克雷函数,gamma函数,误差函数,Weierstrass函数。但是个别分段函数除外。

  1、指数函数:函数y=ax (a>0且a≠1)叫做指数函数

  a的取值a>1 0<1< p="">

  定义域x∈R x∈R

  值域y∈(0,+∞) y∈(0,+∞)

  单调性全定义域单调递增全定义域单调递减

  奇偶性非奇非偶函数非奇非偶函数

  过定点(0,1) (0,1)

  注意:⑴由函数的单调性可以看出,在闭区间[a,b]上,指数函数的最值为:

  a>1时,最小值f(a),最大值f(b);0<1时,最小值f(b),最大值f(a)。< p="">

  ⑵对于任意指数函数y=ax (a>0且a≠1),都有f(1)=a。

  2、对数函数:函数y=logax(a>0且a≠1)),叫做对数函数

  a的取值a>1 0<1< p="">

  定义域x∈(0,+∞) x∈(0,+∞)

  值域y∈R y∈R

  单调性全定义域单调递全定义域单调递减

  奇偶性非奇非偶函数非奇非偶函数

  过定点(1,0) (1,0)

  3、幂函数:函数y=xa(a∈R),高中阶段,幂函数只研究第I象限的`情况。

  ⑴所有幂函数都在(0,+∞)区间内有定义,而且过定点(1,1)。

  ⑵a>0时,幂函数图像过原点,且在(0,+∞)区间为增函数,a越大,图像坡度越大。

  ⑶a<0时,幂函数在(0,+∞)区间为减函数。

  当x从右侧无限接*原点时,图像无限接*y轴正半轴;

  当y无限接*正无穷时,图像无限接*x轴正半轴。

  幂函数总图见下页。

  4、反函数:将原函数y=f(x)的x和y互换即得其反函数x=f-1(y)。

  反函数图像与原函数图像关于直线y=x对称。

  数学函数的奇偶性知识点

  1、函数的奇偶性的定义:对于函数f(x),如果对于函数定义域内的任意一个x,都有f(-x)=-f(x)(或f(-x)=f(x)),那么函数f(x)就叫做奇函数(或偶函数).

  正确理解奇函数和偶函数的定义,要注意两点:(1)定义域在数轴上关于原点对称是函数f(x)为奇函数或偶函数的必要不充分条件;(2)f(x)=-f(x)或f(-x)=f(x)是定义域上的恒等式.(奇偶性是函数定义域上的整体性质).

  2、奇偶函数的定义是判断函数奇偶性的主要依据。为了便于判断函数的奇偶性,有时需要将函数化简或应用定义的等价形式。

  学数学的用处

  第一,实际生活中数学学得好可以帮助你在工作上解决工程类或财务类的技术问题。就大多数情况来看,不能解决技术问题的人不仅收入较差而且还要到基层去从事低等体力劳动,能解决技术问题的人就可以拿高工资在办公室当工程师或者财务人员。

  第二,数学可以使你的大脑变得更加聪明,增加你思维的严谨性,另外,数学对你其它科目的学*也有很大作用。

  第三,数学无处不在,工作学*中都用得着,例如日常逛街买东西都是和数学有关的,这时候才能体会到学*数学的好处。

  必修四数学知识点 10

  *面向量

  戴氏航天学校老师总结加法与减法的代数运算:

  (1)若a=(x1,y1 ),b=(x2,y2 )则a b=(x1+x2,y1+y2 ).

  向量加法与减法的几何表示:*行四边形法则、三角形法则。

  戴氏航天学校老师总结向量加法有如下规律:+= +(交换律); +( +c)=( + )+c (结合律);

  两个向量共线的充要条件:

  (1) 向量b与非零向量共线的充要条件是有且仅有一个实数,使得b= .

  (2) 若=(),b=()则‖b .

  *面向量基本定理:

  若e1、e2是同一*面内的两个不共线向量,那么对于这一*面内的任一向量,戴氏航天学校老师提醒有且只 有一对实数,,使得= e1+ e2

  高考数学必修四学*方法

  养成良好的课前和课后学**惯:在当前高中数学学*中,培养正确的学**惯是一项重要的学*技能。虽然有一种刻板印象的猜疑,但在高中数学学*真的'是反复尝试和错误的。学生们不得不预*课本。我准备的数学教科书不是简单的阅读,而是一个例子,至少十分钟的思考。在使用前不能通过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情况下,可以在教学内容中找到答案,然后在教材中考察问题的解决过程,掌握解决问题的思路。同时,在课堂上安排笔记也是必要的。在高中数学研究中,建议采用两种形式的笔记,一种是课堂速记,另一种是课后笔记。这不仅提高了课堂记忆的吸收能力,而且有助于对笔记内容的查询。

  高考数学必修四学*技巧

  养成良好的学*数学*惯

  多质疑、勤思考、好动手、重归纳、注意应用。学生在学*数学的过程中,要把教师所传授的知识翻译成为自己的特殊语言,并永久记忆在自己的脑海中。良好的学*数学*惯包括课前自学、专心上课、及时复*、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小结和课外学*几个方面。

  及时了解、掌握常用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中学数学学*要重点掌握的的数学思想有以上几个:集合与对应思想,分类讨论思想,数形结合思想,运动思想,转化思想,变换思想。

  有了数学思想以后,还要掌握具体的方法,比如:换元、待定系数、数学归纳法、分析法、综合法、反证法等等。在具体的方法中,常用的有:观察与实验,联想与类比,比较与分类,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一般与特殊,有限与无限,抽象与概括等。


数学必修四知识点通用10篇(扩展4)

——高一数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菁华6篇)

  集合的运算

  运算类型交 集并 集补 集

  定义域 R定义域 R

  值域>0值域>0

  在R上单调递增在R上单调递减

  非奇非偶函数非奇非偶函数

  函数图象都过定点(0,1)函数图象都过定点(0,1)

  注意:利用函数的单调性,结合图象还可以看出:

  (1)在[a,b]上, 值域是 或 ;

  (2)若 ,则 ; 取遍所有正数当且仅当 ;

  (3)对于指数函数 ,总有 ;

  二、对数函数

  (一)对数

  1.对数的概念:

  一般地,如果 ,那么数 叫做以 为底 的对数,记作: ( — 底数, — 真数, — 对数式)

  说明:○1 注意底数的限制 ,且 ;

  ○2 ;

  ○3 注意对数的书写格式.

  两个重要对数:

  ○1 常用对数:以10为底的对数 ;

  ○2 自然对数:以无理数 为底的对数的对数 .

  指数式与对数式的互化

  幂值 真数

  = N = b

  底数

  指数 对数

  (二)对数的运算性质

  如果 ,且 , , ,那么:

  ○1 + ;

  ○2 - ;

  ○3 .

  注意:换底公式: ( ,且 ; ,且 ; ).

  利用换底公式推导下面的结论:(1) ;(2) .

  (3)、重要的公式 ①、负数与零没有对数; ②、 , ③、对数恒等式

  (二)对数函数

  1、对数函数的概念:函数 ,且 叫做对数函数,其中 是自变量,函数的定义域是(0,+∞).

  注意:○1 对数函数的定义与指数函数类似,都是形式定义,注意辨别。如: , 都不是对数函数,而只能称其为对数型函数.

  ○2 对数函数对底数的限制: ,且 .

  2、对数函数的性质:

  a>10

  定义域x>0定义域x>0

  值域为R值域为R

  在R上递增在R上递减

  函数图象都过定点(1,0)函数图象都过定点(1,0)

  (三)幂函数

  1、幂函数定义:一般地,形如 的函数称为幂函数,其中 为常数.

  2、幂函数性质归纳.

  (1)所有的幂函数在(0,+∞)都有定义并且图象都过点(1,1);

  (2) 时,幂函数的图象通过原点,并且在区间 上是增函数.特别地,当 时,幂函数的图象下凸;当 时,幂函数的图象上凸;

  (3) 时,幂函数的图象在区间 上是减函数.在第一象限内,当 从右边趋向原点时,图象在 轴右方无限地逼* 轴正半轴,当 趋于 时,图象在 轴上方无限地逼* 轴正半轴.

  第四章 函数的应用

  一、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

  1、函数零点的概念:对于函数 ,把使 成立的实数 叫做函数 的零点。

  2、函数零点的意义:函数 的零点就是方程 实数根,亦即函数 的图象与 轴交点的横坐标。

  即:方程 有实数根 函数 的图象与 轴有交点 函数 有零点.

  3、函数零点的求法:

  ○1 (代数法)求方程 的实数根;

  ○2 (几何法)对于不能用求根公式的方程,可以将它与函数 的.图象联系起来,并利用函数的性质找出零点.

  4、二次函数的零点:

  二次函数 .

  (1)△>0,方程 有两不等实根,二次函数的图象与 轴有两个交点,二次函数有两个零点.

  (2)△=0,方程 有两相等实根,二次函数的图象与 轴有一个交点,二次函数有一个二重零点或二阶零点.

  (3)△<0,方程 无实根,二次函数的图象与 轴无交点,二次函数无零点.

  5.函数的模型

  函数模型及其应用

  本节主要包括函数的模型、函数的应用等知识点。主要是理解函数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灵活利用函数解答实际应用题。

  1、常见的函数模型有一次函数模型、二次函数模型、指数函数模型、对数函数模型、分段函数模型等。

  2、用函数解应用题的基本步骤是:

  (1)阅读并且理解题意。(关键是数据、字母的实际意义);

  (2)设量建模;

  (3)求解函数模型;

  (4)简要回答实际问题。

  常见考法:

  本节知识在段考和高考中考查的形式多样,频率较高,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都有。多考查分段函数和较复杂的函数的最值等问题,属于拔高题,难度较大。

  误区提醒:

  1、求解应用性问题时,不仅要考虑函数本身的定义域,还要结合实际问题理解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2、求解应用性问题时,首先要弄清题意,分清条件和结论,抓住关键词和量,理顺数量关系,然后将文字语言转化成数学语言,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

  【典型例题】

  例1:

  (1)某种储蓄的月利率是0.36%,今存入本金100元,求本金与利息的和(即本息和)y(元)与所存月数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计算5个月后的本息和(不计复利)。

  (2)按复利计算利息的一种储蓄,本金为a元,每期利率为r,设本利和为y,存期为x,写出本利和y随存期x变化的函数式。如果存入本金1000元,每期利率2.25%,试计算5期后的本利和是多少?解:(1)利息=本金×月利率×月数。y=100+100×0.36%·x=100+0.36x,当x=5时,y=101.8,∴5个月后的本息和为101.8元。

  例2:

  某民营企业生产A,B两种产品,根据市场调查和预测,A产品的利润与投资成正比,其关系如图1,B产品的利润与投资的算术*方根成正比,其关系如图2(注:利润与投资单位是万元)

  (1)分别将A,B两种产品的利润表示为投资的函数,并写出它们的函数关系式。

  (2)该企业已筹集到10万元资金,并全部投入A,B两种产品的生产,问:怎样分配这10万元投资,才能是企业获得利润,其利润约为多少万元。(精确到1万元)。

  棱锥

  棱锥的定义:有一个面是多边形,其余各面都是有一个公共顶点的三角形,这些面围成的几何体叫做棱锥

  棱锥的的性质:

  (1)侧棱交于一点。侧面都是三角形

  (2)*行于底面的截面与底面是相似的多边形。且其面积比等于截得的棱锥的高与远棱锥高的比的*方

  正棱锥

  正棱锥的定义:如果一个棱锥底面是正多边形,并且顶点在底面内的射影是底面的中心,这样的棱锥叫做正棱锥。

  正棱锥的性质:

  (1)各侧棱交于一点且相等,各侧面都是全等的等腰三角形。各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相等,它叫做正棱锥的斜高。

  (3)多个特殊的直角三角形

  esp:

  a、相邻两侧棱互相垂直的正三棱锥,由三垂线定理可得顶点在底面的射影为底面三角形的垂心。

  b、四面体中有三对异面直线,若有两对互相垂直,则可得第三对也互相垂直。且顶点在底面的射影为底面三角形的垂心。

  高一数学集合有关概念

  集合的含义

  集合的中元素的三个特性:

  元素的确定性如:世界上的山

  元素的互异性如:由HAPPY的字母组成的集合{H,A,P,Y}

  元素的无序性:如:{a,b,c}和{a,c,b}是表示同一个集合

  3。集合的表示:{…}如:{我校的篮球队员},{太*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用拉丁字母表示集合:A={我校的篮球队员},B={1,2,3,4,5}

  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

  注意: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非负整数集(即自然数集)记作:N

  正整数集N_N+整数集Z有理数集Q实数集R

  列举法:{a,b,c……}

  描述法:将集合中的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的方法。{x(R|x—3>2},{x|x—3>2}

  语言描述法:例:{不是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形}

  Venn图:

  4、集合的分类:

  有限集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

  无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

  空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例:{x|x2=—5}

  知识点总结

  本节知识包括函数的单调性、函数的奇偶性、函数的周期性、函数的最值、函数的对称性和函数的图象等知识点。函数的单调性、函数的奇偶性、函数的周期性、函数的最值、函数的对称性是学*函数的图象的基础,函数的图象是它们的综合。所以理解了前面的几个知识点,函数的图象就迎刃而解了。

  一、函数的单调性

  1、函数单调性的定义

  2、函数单调性的判断和证明:(1)定义法 (2)复合函数分析法 (3)导数证明法 (4)图象法

  二、函数的奇偶性和周期性

  1、函数的奇偶性和周期性的定义

  2、函数的奇偶性的判定和证明方法


数学必修四知识点通用10篇(扩展5)

——数学必修一知识点 50句菁华

1、抛物线y=ax^2+bx+c(a≠0)的图象:当a>0时,开口向上,当a<0时开口向下,对称轴是直线x=-b/2a,顶点坐标是(-b/2a,[4ac-b^2]/4a).

2、抛物线y=ax^2+bx+c的最值:如果a>0(a<0),则当x=-b/2a时,y最小(大)值=(4ac-b^2)/4a.

3、实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

4、语言描述法:例:{不是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形}

5、值域 : 先考虑其定义域

6、分段函数

7、集合(集):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集).其中每一个对象叫元素

8、并集:A∪B={x|x∈A或x∈B}

9、补集:CUA={x|xA但x∈U}

10、交、并集运算的性质

11、若{1,2}A{1,2,3,4,5}则满足条件的集合A的个数是

12、若U={1,2,3,4},M={1,2},N={2,3},则CU(M∪N)=

13、集合,,,且,则有

14、集合,,____________.

15、已知集合A={x|x2+2x-8=0},B={x|x2-5x+6=0},C={x|x2-mx+m2-19=0},若B∩C≠Φ,A∩C=Φ,求m的值

16、集合的三个特性

17、函数的奇偶性

18、a≥f(x) 恒成立 a≥[f(x)]max,; a≤f(x) 恒成立 a≤[f(x)]min;

19、(1) (a>0,a≠1,b>0,n∈R+);

20、能熟练地用定义证明函数的单调性,求反函数,判断函数的奇偶性。

21、异面直线:

22、*面与*面*行

23、常利用三角形中位线、*行四边形对边、已知直线作一*面找其交线

24、科学的预*方法

25、(xfy有2个零点0)(xf有两个不等实根;0)(xfy有1个零点0)(xf有两个相等实根;0)(xfy无零点0)(xf无实根;对于二次函数在区间,ab上的零点个数,要结合图像进行确定.

26、已知α为锐角,且,则α的度数是A.30°B.45°C.60°D.90°

27、任意三位数乘上999的巧算方法,就是将这个任意的三位数减去1,作为积的左面的三位数字,再将1000减去这个任意三位数的差作为积的右边的三位数字,合并起来就是它们的积。例如,781x999=780219,396x999=395604。

28、线性规划问题

29、运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要注意:一正二定三相等!

30、指数函数的概念:一般地,函数叫做指数函数(exponential),其中x是自变量,函数的定义域为R.

31、函数零点的意义:函数的零点就是方程实数根,亦即函数的图象与轴交点的横坐标。即:

32、函数零点的求法:

33、开放型创新题:答案不,或是逻辑推理题,以及解答题中的开放型试题的考查,都是重点,理科13,文科14题。

34、“相等”关系:A=B(5≥5,且5≤5,则5=5)

35、并集的定义: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或属于集合B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A,B的并集。记作:A∪B(读作”A并B”),即A∪B={x|x∈A,或x∈B}.

36、函数思想:把某变化过程中的一些相互制约的变量用函数关系表达出来,并研究这些量间的相互制约关系,最后解决问题,这就是函数思想;

37、注意下列性质:

38、你会用补集思想解决问题吗?(排除法、间接法)

39、求函数的定义域有哪些常见类型?

40、求一个函数的解析式或一个函数的反函数时,注明函数的定义域了吗?

41、反函数存在的条件是什么?

42、反函数的性质有哪些?

43、二次函数根的问题——一题多解

44、函数y=a^x与y=-a^x关于x轴对称

45、幂函数定义:一般地,形如的函数称为幂函数,其中为常数.

46、善于用“1“巧解题

47、对数函数的概念:函数 ,且 叫做对数函数,其中 是自变量,函数的定义域是(0,+∞).

48、幂函数定义:一般地,形如 的函数称为幂函数,其中 为常数.

49、函数零点的意义:函数 的零点就是方程 实数根,亦即函数 的图象与 轴交点的横坐标。

50、函数的模型


数学必修四知识点通用10篇(扩展6)

——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15篇

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15篇

  总结是在某一时期、某一项目或某些工作告一段落或者全部完成后进行回顾检查、分析评价,从而得出教训和一些规律性认识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在我们的学*、工作中起到呈上启下的作用,因此我们需要回头归纳,写一份总结了。我们该怎么写总结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欢迎大家分享。

  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1.大多数真核细胞通常有一个细胞核,但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有的细胞有多个细胞核。

  2.细胞核结构(32页图2-15)

  ①核膜:双层膜,膜上有多种酶以及核孔,核孔是细胞核和细胞质物质交换的通道

  ②核仁:细胞有丝_程中,周期性消失和重建;_间期可清晰看到其形态

  ③染色质:什么叫染色质?其组成成分是什么?存在于细胞周期的什么时期?染色质与染色体是什么关系?(仔细阅读32页讲述染色质的这部分内容)

  3.细胞核的功能:它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遗传特性和细胞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

  4.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比较(参见课堂笔记)

  原核细胞代表生物举例:支原体,衣原体,细菌,蓝藻,放线菌

  病毒无细胞结构,既不属于真核,也不属于原核。

  §2.2细胞增殖

  1.真核细胞_方式有3种:有丝_无丝_减数

  _

  .明确细胞周期的概念,指的是从一次_成开始,到下一次_成为止。其中_期占整个周期的90~95%,_时间相对短很多。

  3.无丝_程中不出现纺锤丝和染色体,不能保证遗传物质的*均分配。例如蛙的红细胞

  1、生态环境问题是全球性的问题。

  2、生物多样性: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

  3、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4、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就地保护(自然保护区)、易地保护(动物园)

  5、全球问题:酸雨、、臭氧层破坏、温室效应。

  一、糖类化学通式:(CH2O)n(水解后的组成单位:葡萄糖(C6H12O6)

  1、作用: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组成生物体结构的基本原料

  2、分类

  A、单糖:葡萄糖(糖中的主要能源物质)、果糖、核糖(5碳糖)

  B、双糖:(两份单糖脱水缩合而成)蔗糖、麦芽糖--植物;乳糖--动物

  C、多糖:淀粉(植物内糖的储存形式,人类糖的主要来源)

  纤维素(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

  糖原(动物体内糖的储存形式)肝糖原(与血糖保持动态*衡)

  3、多糖+脂质=糖脂

  多糖+蛋白质=糖蛋白

  二、脂质:(不溶于水而溶于有机溶剂)

  1、脂肪:(贮能物质;减少热能散失,维持体温恒定)

  组成单位:脂肪酸饱和脂肪酸:动物脂肪

  甘油不饱和脂肪酸:植物油(脂溶性维生素的溶剂)

  注:组成元素C、H、O

  2、磷脂:细胞膜、核膜等有膜结构的主要成分

  空气-水界面为单层,两端为液体的呈双层

  注:组成元素C、H、O、N、P

  3、胆固醇:调解生长、发育及代谢(血液中长期偏高引起心血管疾病)

  组成细胞膜结构的重要成分注:组成元素C、H、O

  1、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

  (1)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2)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它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2、种群密度的测量方法:样方法(植物和运动能力较弱的动物)、标志重捕法(运动能力强的动物)

  3、种群: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所有个体的总称。

  群落: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所有生物种群的集合。

  生态系统:一定区域内的所有生物与无机环境。地球上的生态系统:生物圈

  4、种群的数量变化曲线:

  (1)“J”型增长曲线条件: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

  (2)“S”型增长曲线条件:资源和空间都是有限的。

  5、K值(环境容纳量):在环境条件不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的数量,选择在K/2时捕捞资源,在K/2之前进行虫害杀灭(降低环境容纳量)

  6、丰富度: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一、细胞与稳态

  1、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2、内环境的组成及相互关系

  (1)毛细淋巴管具有盲端,毛细血管没有盲端,这是区别毛细淋巴管和毛细血管的方法。

  (2)淋巴来源于组织液,返回血浆。图示中组织液单向转化为淋巴,淋巴单向转化为血浆,这是判断血浆、组织液、淋巴三者关系的突破口。

  3、内环境中存在和不存在的物质

  (1)存在的物质主要有:①营养物质:水、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维生素等。

  ②代谢废物:CO2、尿素等。 ③调节物质:激素、抗体、递质、淋巴因子、组织胺等。

  ④其他物质:纤维蛋白原等。

  (2)不存在的物质主要有:①只存在于细胞内的物质:血红蛋白及与细胞呼吸、复制、转录、翻译有关的酶等。 ②存在于消化道中的食物及分泌到消化道中的消化酶。

  4、在内环境中发生和不发生的生理过程

  (1)发生的生理过程①乳酸与碳酸氢钠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实现pH的稳态。 ②兴奋传导过程中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 ③免疫过程中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地结合。 ④激素调节过程,激素与靶细胞的结合。

  (2)不发生的生理过程(举例) ①细胞呼吸的各阶段反应。 ②细胞内蛋白质、递质和激素等物质的合成。 ③消化道等外部环境所发生的淀粉、脂质和蛋白质的消化水解过程。

  技法提炼

  内环境成分的判断方法

  一看是否属于血浆、组织液或淋巴中的成分(如血浆蛋白、水、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脂质、O2、CO2、激素、代谢废物等)。若是,则一定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二看是否属于细胞内液及细胞膜的成分(如血红蛋白、呼吸氧化酶、解旋酶、DNA聚合酶、RNA聚合酶、载体蛋白等)。若是,则一定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三看是否属于外界环境液体的成分(如消化液、尿液、泪液、汗液、体腔液等中的成分)。若是,则一定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5、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

  (1)渗透压:

  血浆渗透压: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主要与Na+、Cl-有关。

  溶液渗透压:溶液浓度越高,溶液渗透压越大。

  (2)酸碱度:正常人血浆接*中性,PH为7.35-7.45。与HCO3-、HPO42-等离子有关。

  (3)温度: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

  易错警示与内环境有关的2个易错点:(1)内环境概念的适用范围:内环境属于多细胞动物的一个概念,单细胞动物(原生动物)以及植物没有所谓的内环境。(2)血浆蛋白≠血红蛋白:血浆蛋白是血浆中蛋白质的总称,属于内环境的成分;而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不是内环境的成分。

  6、内环境的稳态

  (1)稳态:正常机体通过神经系统和体液免疫调节,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2)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3)内环境稳态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7、组织水肿及其产生原因分析

  组织间隙中积聚的组织液过多将导致组织水肿,其引发原因如下

  1、染色质:在细胞核中分布着一些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这些物质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在细胞分裂间期,这些物质成为细长的丝,交织成网状,这些丝状物质就是染色质。

  2、染色体:在细胞分裂期,细胞核内长丝状的染色质高度螺旋化,缩短变粗,就形成了光学显微镜下可以看见的染色体。

  3、姐妹染色单体:染色体在细胞有丝分裂(包括减数分裂)的间期进行自我复制,形成由一个着丝点连接着的两条完全相同的染色单体。(若着丝点分裂,则就各自成为一条染色体了)。每条姐妹染色单体含1个DNA,每个DNA一般含有2条脱氧核苷酸链。

  4、有丝分裂:大多数植物和动物的体细胞,以有丝分裂的方式增加数目。有丝分裂是细胞分裂的主要方式。亲代细胞的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两次。

  5、细胞周期: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这是一个细胞周期。一个细胞周期包括两个阶段: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分裂间期:从细胞在一次分裂结束之后到下一次分裂之前,叫分裂间期。分裂期:在分裂间期结束之后,就进入分裂期。分裂间期的时间比分裂期长。

  6、纺锤体:是在有丝分裂中期细胞质中出现的结构,它和染色体的运动有密切关系。

  7、赤道板: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粒准确地排列在纺锤体的赤道*面上,因此叫做赤道板。

  8、无丝分裂:分裂过程中没有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的变化。例如,蛙的红细胞。

  公式:1)染色体的数目=着丝点的数目。2)DNA数目的计算分两种情况:①当染色体不含姐妹染色单体时,一个染色体上只含有一个DNA分子;②当染色体含有姐妹染色单体时,一个染色体上含有两个DNA分子。

  1、稳态的调节:神经——体液——免疫共同调节

  2、内环境稳态的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3、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内环境作用: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4、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的相*,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

  5、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

  6、血浆中酸碱度:7.35—7.45

  调节的试剂:缓冲溶液:NaHCO3/H2CO3Na2HPO4/NaH2PO4

  7、人体细胞外液正常的渗透压:770kPa

  正常的温度:37度

  8、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

  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内环境稳态指的是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衡中。

  内分泌系统知识点:

  1、甲状腺:

  位于咽下方。可分泌甲状腺激素。

  2、肾上腺:

  分皮质和髓质。皮质可分泌激素约50种,都属于固醇类物质,大体可为三类:

  ①糖皮质激素如可的松、皮质酮、氢化可的松等。他们的作用是使蛋白质和氨基酸转化为葡萄糖;使肝脏将氨基酸转化为糖原;并使血糖增加。此外还有抗感染和加强免疫功能的作用。

  ②盐皮质激素如醛固酮、脱氧皮质酮等。此类激素的作用是促进肾小管对钠的重吸收,抑制对钾的重吸收,因而也促进对钠和水的重吸收。

  ③髓质可分泌两种激素即肾上腺素和甲肾上腺素,两者都是氨基酸的衍生物,功能也相似,主要是引起人或动物兴奋、激动,如引起血压上升、心跳加快、代谢率提高,同时抑制消化管蠕动,减少消化管的血流,其作用在于动员全身的潜力应付紧急情况。

  3、脑垂体:

  分前叶(腺性垂体)和后叶(神经性垂体),后叶与下丘脑相连。前叶可分泌生长激素(191氨基酸)、促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催乳素(199氨基酸)。后叶的激素有催产素(OXT)和抗利尿激素(ADH)(升压素)(都为含9个氨基酸的短肽),是由下丘脑分泌后运至垂体后叶的。

  4、下丘脑:

  是机体内分泌系统的总枢纽。可分泌激素如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释放激素、生长激素释放激素、生长激素释放抑制激素、催乳素释放因子、催乳素释放制因子等。

  5、性腺:

  主要是精巢和卵巢。可分泌雄性激素、雌性激素、孕酮(黄体酮)。

  6、胰岛:

  a细胞可分泌胰高血糖素(29个氨基酸的短肽),

  b细胞可分泌胰岛素(51个氨基酸的蛋白质),两者相互拮抗。

  7、胸腺:

  分泌胸腺素,有促进淋巴细胞的生长与成熟的作用,因而和机体的免疫功能有关。

  (一)走*细胞

  一、比较原核与真核细胞(多样性)

  原核细胞真核细胞

  细胞较小(1—10um)较大(10——100um)

  细胞核无成形的细胞核,核物质集中在核区。无核膜,无核仁。DNA不和蛋白质结合有成形的真正的细胞核。有核膜,有核仁。DNA不和蛋白质结合成染色体

  细胞质除核糖体外,无其他细胞器有各种细胞器

  细胞壁有。但成分和真核不同,主要是肽聚糖植物细胞、真菌细胞有,动物细胞无

  代表放线菌、细菌、蓝藻、支原体真菌、植物、动物

  二、生命系统的层次性

  植:营养、保护、机械、输导植:根、茎、叶

  细胞组织分泌器官花、果、种

  动:上皮、结缔、肌肉、神经动:心、肝……

  运动、循环

  消化、呼吸病毒

  系统(动)个体单细胞种群群落

  泌尿、生殖多细胞

  神经、内分泌

  非生物因素Ⅰ号

  生态系统生产者生物圈

  生物因素消费者Ⅱ号

  分解者

  三、细胞学说内容(统一性)

  ○从人体的解剖和观察入手:维萨里、比夏

  ○显微镜下的重要发明:虎克、列文虎克

  ○理论思维和科学实验的结合:施来登、施旺

  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

  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在修正中前进:细胞通过产生新的细胞。

  注:现代生物学的三大基石

  1、1838—1839年细胞学说

  2、1859年达尔文进化论

  3、1866年孟德尔遗传学

  四、结论

  除病毒以外,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也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二)组成细胞的分子

  基本:C、H、O、N(90%)

  大量:C、H、O、N、P、S、(97%)K、Ca、Mg

  元素微量:Fe、Mo、Zn、Cu、B、Mo等

  (20种)最基本:C,占干重的48。4%,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

  物质说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

  基础水:主要组成成分;一切生命活动离不开水

  无机物无机盐:对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

  化合物蛋白质:生命活动(或性状)的主要承担者/体现者

  核酸:携带遗传信息

  有机物糖类:主要的能源物质

  脂质:主要的储能物质

  一、蛋白质(占鲜重7—10%,干重50%)

  结构元素组成C、H、O、N,有的还有P、S、Fe、Zn、Cu、B、Mn、I等

  单体氨基酸(约20种,必需8种,非必需12种)

  化学结构由多个氨基酸分子脱水缩合而成,含有多个肽键的化合物,叫多肽。

  多肽呈链状结构,叫肽链。一个蛋白质分子含有一条或几条肽链。

  高级结构多肽链形成不同的空间结构,分二、三、四级。

  结构特点由于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次序不同,于是肽链的空间结构千差万别,因此蛋白质分子的结构是极其多样的。

  功能○蛋白质的结构多样性决定了它的特异性/功能多样性。

  1、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物质:如细胞膜、染色体、肌肉中的蛋白质;

  2、有些蛋白质有催化作用:如各种酶;

  3、有些蛋白质有运输作用:如血红蛋白、载体蛋白;

  4、有些蛋白质有调节作用:如胰岛素、生长激素等;

  5、有些蛋白质有免疫作用:如抗体。

  备注○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键(—NH—CO—)叫肽键。

  ○各种蛋白质在结构上所具有的共同特点(通式):

  1、每种氨基酸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同一碳原子上;

  2、各种氨基酸的区别在于R基的不同。

  ○变性(熟鸡蛋)&盐析&凝固(豆腐)

  计算○由N个aa形成的一条肽链围成环状蛋白质时,产生水/肽键N个;

  ○N个aa形成一条肽链时,产生水/肽键N—1个;

  ○N个aa形成M条肽链时,产生水/肽键N—M个;

  ○N个aa形成M条肽链时,每个aa的*均分子量为α,那么由此形成的蛋白质

  的分子量为N×α—(N—M)×18;

  二、核酸

  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是遗传信息的载体,是生命活动的控制者。

  元素组成C、H、O、N、P等

  分类脱氧核糖核酸(DNA双链)核糖核酸(RNA单链)

  单体

  成分磷酸H3PO4

  五碳糖脱氧核糖核糖

  含氮

  碱基A、G、C、TA、G、C、U

  功能主要的遗传物质,编码、复制遗

  传信息,并决定蛋白质的合成将遗传信息从DNA传递给

  蛋白质。

  存在主要存在于细胞核,少量在线粒

  体和叶绿体中。绿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吡罗红

  △每一个单体都以若干个相连的碳原子构成的碳链为基本骨架,由许多单体连接成多聚体。

  三、糖类和脂质

  元素类别存在生理功能

  糖类C、H、O单糖核糖C5H10O5主细胞质核糖核酸的组成成分;

  脱氧核糖C4H10O5主细胞核脱氧核糖核酸的组成成分;

  六碳糖:葡萄糖

  C6H12O6、果糖等主细胞质是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重要能源物质(70%以上);

  二糖

  C12H22O11麦芽糖、蔗糖植物

  乳糖动物

  多糖淀粉、纤维素植物(细胞壁的组成成分),

  重要的储存能量的物质;

  糖原(肝、肌)动物

  脂质C、H、O

  有的还有N、P脂肪动、植物储存能量、维持体温恒定;

  类脂/磷脂脑、豆构成生物膜的重要成分;

  固醇胆固醇动物动物的重要成分;

  性激素促性器官发育和第二性征;

  维生素D促进钙、磷的吸收和利用;

  △组成生物体的任何一种化合物都不能够单独地完成某一种生命活动,而只有按照一定的方式有机地组织起来,才能表现出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现象。细胞就是这些物质最基本的结构形式。

  四、鉴别实验

  试剂成分实验现象常用材料

  蛋白质双缩脲A:0。1g/mLNaOH紫色大豆

  鸡蛋

  B:0。01g/mLCuSO4

  脂肪苏丹Ⅲ橘花生

  还原糖班氏(加热)砖红色沉淀苹果、梨、白萝卜

  淀粉碘液I2蓝色马铃薯

  ○具有还原性的糖:葡萄糖、麦芽糖、果糖

  无机物

  存在方式生理作用

  水

  结合水4。5%

  自由水95%部分水和细胞中

  其他物质结合。细胞结构的组成成分。

  绝大部分的水以

  游离形式存在,可以自由流动。

  1、细胞内的良好溶剂;

  2、参与细胞内许多生物化学反应;

  3、水是细胞生活的液态环境;

  4、水的流动,把营养物质运送到细胞,并把废物运送到排泄器官或直接排出;

  无机盐多数以离子状态存,如K+、

  Ca2+、Mg2+、Cl——、PO2+等

  1、细胞内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如Fe2+是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

  2、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细胞的形态和功能;

  3、维持细胞的渗透压和酸碱*衡;

  小结

  化合有机组合分化

  化学元素化合物原生质细胞

  ○原生质

  1、泛指细胞内的全部生命物质,但并不包括细胞内的所有物质,如细胞壁;

  2、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三部分;其主要成分为核酸、蛋白质(和脂类);

  3、动物细胞可以看作一团原生质。

  ○细胞质:指细胞中细胞膜以内、细胞核以外的全部原生质。

  ○原生质层:成熟的植物细胞的细胞膜、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为一层半透膜。

  (三)细胞的基本结构

  细胞壁(植物特有):纤维素+果胶,支持和保护作用

  成分:脂质(主磷脂)50%、蛋白质约40%、糖类2%—10%

  细胞膜

  作用:隔开细胞和环境;控制物质进出;细胞间信息交流;

  真核基质:有水、无机盐、脂质、糖类、氨基酸、核苷酸和多种酶等

  细胞细胞质是活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

  分工:线、内、高、核、溶、中、叶、液、

  细胞器

  协调配合: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生物膜系统

  核膜:双层膜,分开核内物质和细胞质

  核孔: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流和信息交流

  细胞核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染色质:由DNA和蛋白质组成,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

  一、细胞器差速离心:美国克劳德

  线粒体叶绿体高尔基体内质网液泡核糖体中心体

  分布动植物植物动植物动植物植物和某

  些原生动物动植物动物

  低等植物

  形态椭球形、棒形扁*的球形或椭球形大小囊泡、扁*囊网状椭球形粒状小体

  结构双层膜,有少量DNA单层膜,形成囊泡状和管状,内有腔没有膜结构

  嵴(TP酶复合体)、基粒、基质基粒(类体)、基质(片层结构)、酶外连细胞膜,内连核膜液泡膜、细胞液蛋白质、RNA、和酶两个互相垂直的中心粒

  功能有氧呼吸的主场所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细胞分泌,

  成细胞壁提供合成、运输条件贮存物质,调节内环境蛋白质合成的场所与有丝有关

  备注在核仁

  形成

  △细胞器是指在细胞质中具有一定形态结构和执行一定生理功能的结构单位,

  二、协调配合分泌蛋白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法:罗马尼亚帕拉德

  有机物、O2

  叶绿体线粒体

  能量、CO2

  基因调控初步合成加工修饰

  细胞核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胞外

  氨基酸肽链一定空间结构

  ○生物膜系统:细胞器膜+细胞膜+核膜等形成的结构体系

  三、细胞核=核膜(双层)+核仁+染色质+核液

  美西螈实验、蝾螈横缢实验、变形虫实验、伞藻嫁接与移植实验

  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储存和复制的场所,是代谢活动和遗传特性的控制中心。

  ○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一物质在细胞周期不同阶段相互转变的形态结构。

  DNA螺旋

  ○+=核小体(串珠结构)染色质30nm纤维

  组蛋白非组蛋白

  螺旋化

  0。4um超螺旋管(圆筒形)2—10um染色单体(圆柱状、杆状)

  四、树立观点(基本思想)

  1、有一定的结构就必然有与之相对应功能的存在;

  ○结构和功能相统一

  2、任何功能都需要一定的结构来完成

  3、各种细胞器既有形态结构和功能上的差异,又相互联系,相互依存;

  ○分工合作

  1、细胞的生物膜系统体现细胞各结构之间的协调配合。

  ○生物的整体性:整体大于各部分之和;只有在各部分组成一个整体的时才能体现出生命现象。

  1、结构:细胞的各个部分是相互联系的。如分布在细胞质的内质网内连核膜,外接细胞膜。

  2、功能:细胞的不同结构有不同的生理功能,但却是协调配合的。如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

  3、调控:细胞核是代谢的调控中心。其DNA通过控制蛋白质类物质的合成调控生命活动。

  4、与外界的关系上:每个细胞都要与相邻细胞、而与外界环境直接接触的细胞都要和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和能量转换。

  五、总结

  细胞既是生物体结构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体代谢和遗传的基本单位。

  (四)细胞物质的运输

  ○科学家研究细胞膜结构的历程是从物质跨膜运输的现象开始的,分析成分是了解结构的基础,现象和功能又提供了探究结构的线索。人们在实验观察的基础上提出假说,又通过进一步的实验来修正假说,其中方法与技术的进步起到关键的作用

  成分:磷脂和蛋白质和糖类

  结构:单位膜(三明治)→流动镶嵌模型

  细胞膜特性结构特点:具有相对的流动性

  生理特性:选择透过性(对离子和小分子物质具选择性)

  保护作用

  功能控制细胞内外物质交换

  细胞识别、分泌、排泄、免疫等

  1、分离定律: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2、自由组合定律: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3、两条遗传基本规律的精髓是:遗传的不是性状的本身,而是控制性状的遗传因子。

  4、孟德尔成功的原因:正确的选用实验材料;现研究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再研究两对或多对性状的遗传;应用统计学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基于对大量数据的分析而提出假说,再设计新的实验来验证。

  5、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原因提出如下假说: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生物体再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6、减数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的生殖细胞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在减数的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两次。减数的结果是,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的减少一半。

  7、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形状大小一般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叫做同源染色体。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叫做联会。联会后的每对同源染色体含有四条染色单体,叫做四分体。

  8、减数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

  9、**卵中的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中的数目,其中有一半的染色体来自**(父方),另一半来自卵细胞(母方)。

  10、基因分离的实质是:在杂合体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的随着配子遗传给后代。

  11、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过程中,在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12、红绿色盲、抗维生素D佝偻病等,它们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所以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联,这种现象叫做伴性遗传。

  13、因为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只有少数生物(如HIV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所以说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14、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主要特点:DNA分子是由两条链组成的,这两条链按反向*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DNA分子中的脱氧核苷酸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并且碱基配对有一定的规律。

  15、碱基之间的这种一一对应的关系,叫做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16、DNA分子的复制是一个边解旋边复制的过程,复制需要模板、原料、能量和酶等基本条件。DNA分子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通过碱基互补配对,保证了复制能够准确地进行。

  17、遗传信息蕴藏在4种碱基的排列顺序之中,碱基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构成了DNA分子的多样性,而碱基的特定的排列顺序,又构成了每一个DNA分子的特异性。

  18、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分子片断。

  19、RNA是在细胞核中,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的,这一过程称为转录。

  20、游离在细胞质中的各种氨基酸,就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这一过程叫做翻译。

  21、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

  22、基因还能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23、基因与基因、基因与基因产物、基因与环境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错综复杂的网络,精细的调控着生物体的性状。

  24、中心法则描述了遗传信息的流动方向,主要内容是:遗传信息可以从DNA流向DNA,即DNA的自我复制,也可以从DNA流向RNA,进而流向蛋白质,即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但是,遗传信息不能从蛋白质传递到蛋白质,也不能从蛋白质流向DNA或RNA。

  25、修改后的中心法则增加了遗传信息从RNA流向RNA,从RNA流向DNA这两条途径。

  26、基因与性状之间并不是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有些性状是由多个基因共同决定的,有的基因可以决定或影响多种性状。一般来说,性状是基因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27、DNA分子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缺失,进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叫做基因突变。

  28、由于自然界诱发基因突变的因素很多,基因突变还可以自发产生,因此,基因突变在生物界中是普遍存在的。

  29、基因突变是随机发生的、不定向的。

  30、在自然状态下,基因突变的频率是很低的。

  1.生物体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2.从结构上说,除病毒以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3.新陈代谢是活细胞中全部的序的化学变化总称,是生物体进行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

  4.生物体具应激性,因而能适应周围环境。

  5.生物体都有生长.发育和生殖的现象。

  6.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特征,使各物种既能基本上保持稳定,又能不断地进化。

  7.生物体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第一章生命的物质基础

  8.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化学元素是生物界所特有的,这个事实说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统一性。


数学必修四知识点通用10篇(扩展7)

——数学必修一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菁华3篇)

  (1)直线的倾斜角

  定义:x轴正向与直线向上方向之间所成的角叫直线的倾斜角.特别地,当直线与x轴*行或重合时,我们规定它的倾斜角为0度.因此,倾斜角的取值范围是0°≤α<180°

  (2)直线的斜率

  ①定义:倾斜角不是90°的直线,它的倾斜角的正切叫做这条直线的斜率.直线的斜率常用k表示.即.斜率反映直线与轴的倾斜程度.

  当时,;当时,;当时,不存在。

  ②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

  注意下面四点:(1)当时,公式右边无意义,直线的斜率不存在,倾斜角为90°;

  (2)k与P1、P2的顺序无关;

  (3)以后求斜率可不通过倾斜角而由直线上两点的坐标直接求得;

  (4)求直线的倾斜角可由直线上两点的坐标先求斜率得到.

  (3)直线方程

  ①点斜式:直线斜率k,且过点

  注意:当直线的斜率为0°时,k=0,直线的方程是y=y1.

  当直线的斜率为90°时,直线的斜率不存在,它的方程不能用点斜式表示.但因l上每一点的横坐标都等于x1,所以它的方程是x=x1.

  ②斜截式:,直线斜率为k,直线在y轴上的截距为b

  ③两点式:()直线两点,

  ④截矩式:

  其中直线与轴交于点,与轴交于点,即与轴、轴的截距分别为.

  ⑤一般式:(A,B不全为0)

  注意:各式的适用范围特殊的方程如:

  *行于x轴的直线:(b为常数);*行于y轴的直线:(a为常数);

  (5)直线系方程:即具有某一共同性质的直线

  (一)*行直线系

  *行于已知直线(是不全为0的常数)的直线系:(C为常数)

  (二)垂直直线系

  垂直于已知直线(是不全为0的常数)的直线系:(C为常数)

  (三)过定点的直线系

  (ⅰ)斜率为k的直线系:,直线过定点;

  (ⅱ)过两条直线,的交点的直线系方程为

  (为参数),其中直线不在直线系中.

  (6)两直线*行与垂直

  注意:利用斜率判断直线的*行与垂直时,要注意斜率的存在与否.

  (7)两条直线的交点

  相交

  交点坐标即方程组的一组解.

  方程组无解;方程组有无数解与重合

  (8)两点间距离公式:设是*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两个点

  (9)点到直线距离公式:一点到直线的距离

  (10)两*行直线距离公式

  在任一直线上任取一点,再转化为点到直线的距离进行求解.

  ①异面直线定义:不同在任何一个*面内的两条直线

  ②异面直线性质:既不*行,又不相交.

  ③异面直线判定:过*面外一点与*面内一点的直线与*面内不过该店的直线是异面直线

  ④异面直线所成角:作*行,令两线相交,所得锐角或直角,即所成角.两条异面直线所成角的范围是(0°,90°],若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是直角,我们就说这两条异面直线互相垂直.

  求异面直线所成角步骤:

  A、利用定义构造角,可固定一条,*移另一条,或两条同时*移到某个特殊的位置,顶点选在特殊的位置上.B、证明作出的角即为所求角C、利用三角形来求角

  (7)等角定理:如果一个角的两边和另一个角的两边分别*行,那么这两角相等或互补.

  (8)空间直线与*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直线在*面内——有无数个公共点.

  三种位置关系的符号表示:aαa∩α=Aa‖α

  (9)*面与*面之间的位置关系:*行——没有公共点;α‖β

  相交——有一条公共直线.α∩β=b

  5、空间中的*行问题

  (1)直线与*面*行的判定及其性质

  线面*行的判定定理:*面外一条直线与此*面内一条直线*行,则该直线与此*面*行.

  线线*行线面*行

  线面*行的性质定理: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面*行,经过这条直线的*面和这个*面相交,

  那么这条直线和交线*行.线面*行线线*行

  (2)*面与*面*行的判定及其性质

  两个*面*行的判定定理

  (1)如果一个*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行于另一个*面,那么这两个*面*行

  (线面*行→面面*行),

  (2)如果在两个*面内,各有两组相交直线对应*行,那么这两个*面*行.

  (线线*行→面面*行),

  (3)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个*面*行,

  两个*面*行的性质定理

  (1)如果两个*面*行,那么某一个*面内的直线与另一个*面*行.(面面*行→线面*行)

  (2)如果两个*行*面都和第三个*面相交,那么它们的交线*行.(面面*行→线线*行)

  7、空间中的垂直问题

  (1)线线、面面、线面垂直的定义

  ①两条异面直线的垂直:如果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是直角,就说这两条异面直线互相垂直.

  ②线面垂直: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面内的任何一条直线垂直,就说这条直线和这个*面垂直.

  ③*面和*面垂直:如果两个*面相交,所成的二面角(从一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面所组成的图形)是直二面角(*面角是直角),就说这两个*面垂直.

  (2)垂直关系的判定和性质定理

  ①线面垂直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

  判定定理: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那么这条直线垂直这个*面.

  性质定理:如果两条直线同垂直于一个*面,那么这两条直线*行.

  ②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

  判定定理:如果一个*面经过另一个*面的一条垂线,那么这两个*面互相垂直.

  性质定理:如果两个*面互相垂直,那么在一个*面内垂直于他们的交线的直线垂直于另一个*面.

  9、空间角问题

  (1)直线与直线所成的角

  ①两*行直线所成的角:规定为.


数学必修四知识点通用10篇(扩展8)

——必修三物理知识点通用十篇

  电流知识大放送:电压在国际单位制中的主单位是伏特(V),简称伏,用符号V表示。

  单位

  1]1伏特等于对每1库仑的电荷做了1焦耳的功,即1 V = 1 J/C。强电压常用千伏(KV)为单位,弱小电压的单位可以用毫伏(mV)微伏(μv)。

  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

  1kV=1000V=10^3V

  1V=1000mV=10^3mV

  1mV=1000μv=10^3μv

  电路中的电压

  电压是推动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的原因。电流之所以能够在导线中流动,也是因为在电流中有着高电势和低电势之间的差别。这种差别叫电势差,也叫电压。换句话说。在电路中,任意两点之间的'电位差称为这两点的电压。通常用字母U代表电压。

  电源是给用电器两端提供电压的装置。电压的大小可以用电压表(符号:V)测量。

  串联电路电压规律:串联电路两端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和。

  公式:ΣU=U1+U2

  并联电路电压规律:并联电路各支路两端电压相等,且等于电源电压。

  公式:ΣU=U1=U2

  欧姆定律:U=IR(I为电流,R是电阻)但是这个公式只适用于纯电阻电路

  温馨提示:交流电压的瞬时值要用小写字母u或u(t)表示。在电路中提供电压的装置是电源。

  1、参考系: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选来作为标准的的另外的物体。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都是相对于参考系在而言的。

  参考系的选择是任意的,被选为参考系的物体,我们假定它是静止的。选择不同的物体作为参考系,可能得出不同的结论,但选择时要使运动的描述尽量的简单。

  通常以地面为参考系。

  2、质点:

  ①定义: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质点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型,是科学的抽象。

  ②物体可看做质点的条件:研究物体的运动时,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研究结果的影响可以忽略。且物体能否看成质点,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③物体可被看做质点的几种情况:

  (1)*动的物体通常可视为质点.

  (2)有转动但相对*动而言可以忽略时,也可以把物体视为质点.

  (3)同一物体,有时可看成质点,有时不能.当物体本身的大小对所研究问题的影响不能忽略时,不能把物体看做质点,反之,则可以.

  注(1)不能以物体的大小和形状为标准来判断物体是否可以看做质点,关键要看所研究问题的性质.当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所研究的问题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时,物体可视为质点.

  (2)质点并不是质量很小的点,要区别于几何学中的“点”.

  3、时间和时刻:

  时刻是指某一瞬间,用时间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它与状态量相对应;时间是指起始时刻到终止时刻之间的间隔,用时间轴上的一段线段来表示,它与过程量相对应。

  4、位移和路程:

  位移用来描述质点位置的变化,是质点的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是矢量;

  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

  5、速度:

  用来描述质点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是矢量。

  (1)*均速度:是位移与通过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其定义式为,方向与位移的方向相同。*均速度对变速运动只能作粗略的描述。

  (2)瞬时速度:是质点在某一时刻或通过某一位置的速度,瞬时速度简称速度,它可以精确变速运动。瞬时速度的大小简称速率,它是一个标量。

  6、加速度:用量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的物理量。

  加速度是矢量,其方向与速度的变化量方向相同(注意与速度的方向没有关系),大小由两个因素决定。

  易错现象

  1、忽略位移、速度、加速度的矢量性,只考虑大小,不注意方向。

  2、混淆速度、速度的增量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其应用:

  1、定义: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都相等的直线运动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

  (1)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T内的位移之差为恒量

  (2)某段时间内时间中点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均速度

  4、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比例式(2)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的几个重要结论

  ①1T末,2T末,3T末……瞬时速度之比为:

  v1∶v2∶v3∶……∶vn=1∶2∶3∶……∶n

  ②1T内,2T内,3T内……位移之比为:

  x1∶x2∶x3∶……∶xn=1∶3∶5∶……∶(2n-1)

  ③第一个T内,第二个T内,第三个T内……第n个T内的位移之比为:

  xⅠ∶xⅡ∶xⅢ∶……∶xN=1∶4∶9∶……∶n2

  ④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时间之比为:

  易错现象:

  1、在一系列的公式中,不注意的v、a正、负。

  2、纸带的处理,是这部分的重点和难点,也是易错问题。

  3、滥用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特殊公式。

  1、自由落体运动:只在重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的下落运动,因为忽略了空气的阻力,所以是一种理想的运动,是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2、自由落体运动规律

  3、竖直上抛运动:

  可以看作是初速度为v0,加速度方向与v0方向相反,大小等于的g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可以把它分为向上和向下两个过程来处理。

  (2)竖直上抛运动的对称性

  物体以初速度v0竖直上抛,A、B为途中的任意两点,C为点,则:

  (1)时间对称性

  物体上升过程中从A→C所用时间tAC和下降过程中从C→A所用时间tCA相等,同理tAB=tBA.

  (2)速度对称性

  物体上升过程经过A点的速度与下降过程经过A点的速度大小相等.

  [关键一点]

  在竖直上抛运动中,当物体经过抛出点上方某一位置时,可能处于上升阶段,也可能处于下降阶段,因此这类问题可能造成时间多解或者速度多解.

  易错现象

  1、忽略自由落体运动必须同时具备仅受重力和初速度为零

  2、忽略竖直上抛运动中的多解

  3、小球或杆过某一位置或圆筒的问题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整理:运动的图象运动的相遇和追及问题

  1、图象:

  图像在中学物理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优点是可以形象直观地反映物理量间的函数关系。位移和速度都是时间的函数,在描述运动规律时,常用x―t图象和v―t图象.

  (1)x―t图象

  ①物理意义:反映了做直线运动的物体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②表示物体处于静止状态

  ②图线斜率的意义

  ①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的大小表示物体速度的大小.

  ②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的正负表示物体方向.

  ③两种特殊的x-t图象

  (1)匀速直线运动的x-t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

  (2)若x-t图象是一条*行于时间轴的直线,则表示物体处

  于静止状态

  (2)v―t图象

  ①物理意义:反映了做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变化

  的规律.

  ②图线斜率的意义

  a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的大小表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的大小.

  b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的正负表示加速度的方向.

  ③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的意义

  a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的数值表示相应时间内的位移的大小。

  b若此面积在时间轴的上方,表示这段时间内的位移方向为正方向;若此面积在时间轴的下方,表示这段时间内的位移方向为负方向.

  ③常见的两种图象形式

  (1)匀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是与横轴*行的直线.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

  2、相遇和追及问题:

  这类问题的关键是两物体在运动过程中,速度关系和位移关系,要注意寻找问题中隐含的临界条件。

  1、混淆x―t图象和v-t图象,不能区分它们的物理意义

  2、不能正确计算图线的斜率、面积

  3、在处理汽车刹车、飞机降落等实际问题时注意,汽车、飞机停止后不会后退

  物理必修三学*方法

  一、应降低起点,从头开始。

  我们要转变概念,不要认为初中物理好,高中物理就一定会好。初中物理的知识比较肤浅,只要动动脑筋就能学会,在加上通过大量的练*,反复强化训练,对物理的熟练程度也会提升,物理成绩也会稳步提高。可以这么说分数高并不代表学得好。要想学好高中物理,就需要同学们对物理产生浓厚的兴趣,加上好的学*方法,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所以我们要转化观念,踏实的学*,稳中求进!

  二、对物理产生浓厚的兴趣。

  兴趣是思维的动因之一,兴趣是强烈而又持久的学*动机,兴趣是学好物理的潜在动力。培养兴趣的途径很多,从学生角度:应注意到物理与日常生活、生产、现代科技密切联系,息息相关。在我们的身边有很多的物理现象,用到了很多的物理知识,如:说话时,声带振动在空气中形成声波,声波传到耳朵,引起鼓膜振动,产生听觉;喝开水时、喝饮料时、钢笔吸墨水时,大气压帮了忙;走路时,脚与地面间的静摩擦力帮了忙,行走过程中就是由一个个倾倒动作连贯而成;淘米时除去米中的杂物,利用了浮力知识;一根直的筷子斜插入水中,看上去筷子在水面处变弯折;闪电的形成等等。

  有意识地在实际中联系到物理知识,将物理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使我们明确:原来物理与我们联系这样密切,这样有用。可以大大地激发学*物理的兴趣。从老师角度:应通过生动的学生熟悉的实际事例、形象的直观实验,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等引入物理概念、规律,使学生感受到物理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结合教材内容,高中物理向学生介绍物理发展史和进展情况以及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广泛应用,使学生看到物理的用处,明确今天的学*是为了明天的应用;根据教材内容,经常有选择地向学生介绍一些形象生动的物理典故、趣闻轶事和中外物理学家探索物理世界的奥妙的故事;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的智力发展水*提出一些趣味性思考性强的问题等等。老师从这些方面下功夫,也可以使学生被动地对物理产生兴趣,激发学生学*物理的激情。

  物理必修三学*技巧

  会说。

  “说”即“归纳”,根据测量数据,横纵对比,归纳实验结论。哪些数据可以进行数量上的对比,得出初步结论?如何对数据运算处理,得到进一步结论?归纳初步结论时,语言叙述要精炼,也要注意控制变量,还要注意结论的完整性。归纳进一步结论时,要明白进行加(求和)、减(求差)、乘(乘积)、除(比值)运算,是为了得到新的物理概念,与普通的数**算是有本质区别的。

  囫囵吞枣的学物理,没有过程,就像盖楼房没有地基,是不牢固的。只会背概念,不会用概念,时间久了,那些物理名词、公式、原理,就成了“天书”,不理解,不是“真经”。

  一、光的直线传播

  1、光源:定义: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规律: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3、光线是由一小束光抽象而建立的理想物理模型,建立理想物理模型是研究物理的常用方法之一。

  4、应用及现象:

  ①激光准直。

  ②影子的形成。

  ③日食月食的形成。

  ④小孔成像。

  5、光速:3×10的8次方m/s。

  二、光的反射

  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表面时,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来介质的现象叫光的反射。

  2、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于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光的反射过程中光路是可逆的。

  3、分类:

  ⑴镜面反射:

  定义:射到物面上的'*行光反射后仍然*行

  条件:反射面*滑。

  ⑵漫反射:

  定义:射到物面上的*行光反射后向着不同的方向,每条光线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条件:反射面凹凸不*。

  4、面镜:

  ⑴*面镜:成像特点:

  ①像、物大小相等

  ②像、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③像、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④物体在*面镜里所成的像是虚像。

  成像原理:光的反射定理

  实像和虚像:实像:实际光线会聚点所成的像

  虚像: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会聚点所成的像

  三、颜色及看不见的光

  1、白光的组成:红,橙,黄,绿,蓝,靛,紫.

  2、看不见的光:红外线,紫外线

  1. 电路:把电源、用电器、开关、导线连接起来组成的电流的路径。

  2. 通路:处处接通的电路;开路:断开的电路;短路:将导线直接连接在用电器或电源两端的电路。

  3. 电流的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任何电荷的定向移动都会形成电流)

  4. 电流的方向:从电源正极流向负极。

  5. 电源:能提供持续电流(或电压)的装置。

  6. 电源是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如干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发电机则由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7. 电源外部电流方向:从电源正极流向负极。

  8. 有持续电流的条件:必须有电源和电路闭合。

  9. 导体: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如:金属,人体,大地,盐水溶液等。导体导电的原因:导体中有自由移动的电荷。

  10. 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如:玻璃、陶瓷、塑料、油、纯水等。 原因:缺少自由移动的电荷。

  11. 电流表的使用规则:

  ①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

  ②电流要从"+"接线柱流入,从"-"接线柱流出;

  ③被测电流不能超过电流表的量程;

  ④绝对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而把电流表连到电源的两极上。

  实验室中常用的电流表有两个量程:

  ①0~0.6安,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0.02安;

  ②0~3安,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0.1安。

  12. 电压是使电路中形成电流的原因。国际单位:伏特(V);常用:千伏(kV),毫伏(mV)。 1千伏=1000伏=1000000毫伏。

  13. 电压表的使用规则:

  ①电压表要并联在电路中;

  ②电流要从"+"接线柱流入,从"-"接线柱流出;

  ③被测电压不能超过电压表的量程。

  14. 熟记的电压值:

  ①1节干电池的电压1.5伏;

  ②1节铅蓄电池电压是2伏;

  ③家庭照明电压为220伏;

  ④安全电压是:不高于36伏;

  ⑤工业电压380伏。

  15. 电阻(R):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国际单位:欧姆(Ω);

  常用:兆欧(MΩ),千欧(kΩ);1兆欧=1000千欧; 1千欧=1000欧。

  16. 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

  17. 滑动变阻器:

  ① 原理:改变电阻线在电路中的长度来改变电阻。

  ② 作用: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来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

  ③ 正确使用:

  a.应串联在电路中使用;

  b.接线要"一上一下";

  c.闭合开关前应把阻值调至最大阻值处。

  18. 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公式:I=U/RI→安(A);U→伏(V);R→欧(Ω)。

  19. 电功的单位:焦耳,简称焦,符号J;日常生活中常用千瓦时为单位,俗称“度”符号kW・h

  1度=1kW・h=1000W×3600s=3.6×106J

  20. 电能表:测量一段时间内消耗的电能多少的仪器。

  21. 电功公式:W=Pt=UIt

  W→焦(J);U→伏(V);I→安(A);t→秒(s)

  22. 电功率(P):表示电流做功的快慢的物理量。国际单位:瓦特(W);常用:千瓦(kW)公式:P=W/t=UI

  23. 额定电压(U0):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压。

  额定功率(P0):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的功率。

  实际电压(U):实际加在用电器两端的电压。

  实际功率(P):用电器在实际电压下的功率。

  当U>U0时,则P> P0灯很亮,易烧坏。

  当U< U0时,则P< P0灯很暗。

  当U= U0时,则P= P0正常发光。

  24. 焦耳定律: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二次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时间成正比,表达式为:Q=I?2;Rt

  25. 家庭电路由:进户线(火线和零线)→电能表→总开关→保险盒→用电器等组成。

  26. 所有家用电器和插座都是并联的。而用电器要与它的开关串联接火线。

  27. 保险丝:是用电阻率大,熔点低的铅锑合金制成。作用是当电路中有过大的.电流时, 它升温达到熔点而熔断,自动切断电路, 起到保险的作用。

  28. 引起电路电流过大的两个原因:一是电路发生短路;二是用电器总功率过大。

  29. 安全用电的原则是:

  ①不接触低压带电体;

  ②不靠*高压带电体。

  30. 磁性:物体吸引铁,镍,钴等物质的性质。

  31. 磁体:具有磁性的物体叫磁体。它有指向性:指南北。

  32. 磁极: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磁极。任何磁体都有两个磁极,一个是北极(N极);另一个是南极(S极) 。

  33. 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同名磁极互相排斥,异名磁极互相吸引。

  34. 磁化: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带上磁性的过程。

  35. 磁体周围存在着磁场,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就是通过磁场发生的。

  36. 磁场的基本性质: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磁力的作用。

  37. 磁场的方向: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

  38. 磁感线:描述磁场的强弱,方向的假想曲线。不存在且不相交。

  39.地磁的北极在地理位置的南极附*;而地磁的南极则在地理的北极附*。但并不重合,它们的交角称磁偏角,我国学者沈括最早记述了这一现象。

  40. 奥斯特实验证明: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其磁场方向跟电流方向有关。

  41. 安培定则:用右手握住螺线管,让四指弯向螺线管中电流方向,则大拇指所指的方向就是螺线管的北极(N极)。

  42. 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电流的大小,铁芯的有无,线圈的匝数。

  43. 电磁铁的特点:

  ①磁性的有无可由电流的通断来控制;

  ②磁性的强弱可由电流的大小和线圈的匝数来调节;

  ③磁极可由电流的方向来改变。

  44. 电磁继电器:实质上是利用电磁铁来控制的开关。它的作用可实现远距离操作,利用低电压,弱电流来控制高电压,强电流。还可实现自动控制。

  45. 电话基本原理:振动→强弱变化的电流→振动。

  46. 电磁感应: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就会产生电流,这种现象叫电磁感应,产生的电流叫感应 电流。

  47. 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①电路必须闭合;

  ②只是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

  48. 感应电流的方向:跟导体运动方向和磁感线方向有关。

  49. 磁场对电流的作用:通电导线在磁场中要受到磁力的作用。

  50. 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方向:跟电流方向和磁感线方向有关。

  光现象知识点

  1.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小孔成像条件:孔要足够小特点:倒立、相似、与小孔形状无关。

  3.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是3×10米/秒,而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也认为是3×10米/秒。

  4.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反射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

  5.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面上,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注:光路是可逆的)

  镜面反射VS漫反射:镜面反射:*行光照射到光滑界面时,反射光线依然*行。

  漫反射:*行光照射到凹凸不*的界面时,反射光线向四面八方散开。

  漫反射和镜面反射一样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6.*面镜成像特点:

  (1)*面镜成的是虚像;

  (2)像与物体大小相等;

  (3)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4)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另外,*面镜里成的像与物体左右倒置。

  7.实像:由光线汇聚而成;虚像:一种视觉感觉,并不是由实际光线汇聚而成。

  8.*面镜应用:

  (1)成像;

  (2)改变光路;

  (3)增大视觉空间。

  9.*面镜在生活中使用不当会造成光污染。

  10.球面镜包括凸面镜(凸镜,发散光线)和凹面镜(凹镜,汇聚光线),它们都能成像。具体应用有:车辆的后视镜、商场中的反光镜是凸面镜;手电筒的反光罩、太阳灶、医术戴在眼睛上的反光镜是凹面镜。

  11.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发生变化的现象。

  12.光的折射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折射光路也是可逆的)

  13.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组成的。

  14.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

  声现象知识点

  1.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

  (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

  (1)在声源处减弱;

  (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3)在人耳处减弱。

  7声波: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1、牛二律,物体*衡选择

  牛顿定律很重要,运动和力它是桥。

  *衡匀加两题型,横竖斜面三环境。

  重力弹力摩擦力,千万别忘电磁场。

  整体隔离灵活用,内力外力要分清。

  分析到位再分解(正交),两个方向列方程。

  2、匀速圆周天体选择

  圆周运动有三种,绳球杆球与环球,

  竖直轨道点,临界极值各不同,

  绳球重力向心力,速度具有最小值,

  杆球速度可为零,环球当成解杆球。

  引力定律大发现,天体问题它关键。

  重力等于万有引,不计自传是条件,

  万能公式一长串,画图导式结果现。

  R越大周期大,其它几个也越小,

  大M只管中心体,外面谁转不用理,

  想要求出万有引,没有小m对不起。

  3、振动和波选择

  振动和波是一家,图像用来描述它,

  纵横两轴不相同,做题先得看清楚,

  T是转动知周期,X是波动求波长,

  Favx四矢量,大小方向要分清,

  波的多解很重要,分清题型找不变。

  4、交变电流选择

  线圈转动生交变,匀速转动是正弦,

  有效均瞬时,四值使用有条件

  求解电量有效值,考察最多有效值,

  变压器题很重要,压正流反记公式。

  输入输出谁定谁,串反变同唱反调。

  5、振动和波选择

  振动和波是一家,图像用来描述它,

  纵横两轴不相同,做题先得看清楚,

  T是转动知周期,X是波动求波长,

  Favx四矢量,大小方向要分清,

  波的多解很重要,分清题型找不变。

  6、交变电流选择

  线圈转动生交变,匀速转动是正弦,

  有效均瞬时,四值使用有条件

  求解电量有效值,考察最多有效值,

  变压器题很重要,压正流反记公式。

  输入输出谁定谁,串反变同唱反调。

  高三物理必修三必背知识点有哪些

  1.[感应电动势的大小计算公式]

  1)E=nΔ/Δt(普适公式){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E:感应电动势(V),n:感应线圈匝数,Δ/Δt:磁通量的变化率}

  2)E=BLV垂(切割磁感线运动){L:有效长度(m)}

  3)Em=nBSω(交流发电机最大的感应电动势){Em:感应电动势峰值}

  4)E=BL2ω/2(导体一端固定以ω旋转切割){ω:角速度(rad/s),V:速度(m/s)}

  2.磁通量=BS{:磁通量(Wb),B: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T),S:正对面积(m2)}

  3.感应电动势的.正负极可利用感应电流方向判定{电源内部的电流方向:由负极流向正极}

  *4.自感电动势E自=nΔ/Δt=LΔI/Δt{L:自感系数(H)(线圈L有铁芯比无铁芯时要大),ΔI:变化电流,?t:所用时间,ΔI/Δt:自感电流变化率(变化的快慢)}

  注:(1)感应电流的方向可用楞次定律或右手定则判定,楞次定律应用要点〔见第二册P173〕;(2)自感电流总是阻碍引起自感电动势的电流的变化; (3)单位换算:1H=103mH=106μH。(4)其它相关内容:自感〔见第二册P178〕/日光灯〔见第二册P180〕。

  1、分子热运动速率的统计分布规律

  (1)气体分子间距较大,分子力可以忽略,因此分子间除碰撞外不受其他力的作用,故气体能充满它能达到的整个空间。

  (2)分子做无规则的运动,速率有大有小,且时而变化,大量分子的速率按“中间多,两头少”的规律分布。

  (3)温度升高时,速率小的分子数减少,速率大的分子数增加,分子的*均速率将增大(并不是每个分子的速率都增大),但速率分布规律不变。

  2、气体实验定律

  8、理想气体

  宏观上:严格遵守三个实验定律的气体,实际气体在常温常压下(压强不太大、温度不太低)实验气体可以看成理想气体

  微观上:理想气体的分子间除碰撞外无其他作用力,分子本身没有体积,即它所占据的空间认为都是可以被压缩的空间。故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的内能只与温度有关,与体积无关(即理想气体的内能只看所用分子动能,没有分子势能)

  应用状态方程或实验定律解题的一般步骤:

  (1)明确研究对象,即某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

  (2)确定气体在始末状态的参量p1、V1、T1及p2、V2、T2;

  (3)由状态方程或实验定律列式求解;

  (4)讨论结果的合理性。

  9、气体压强的微观解释

  大量分子频繁的撞击器壁的结果

  影响气体压强的因素:

  ①气体的*均分子动能(宏观上即:温度)

  ②分子的密集程度即单位体积内的分子数(宏观上即:体积)

  光的偏振

  自然光:从普通光源直接发生的天然光是无数偏振光的无规则集合,所以直接观察时不能发现光强偏于一定方向。这种沿着各个方向振动的光波的强度都相同的光叫自然光;

  太阳、电灯等普通光源发出的光,包含着在垂直于传播方向的*面内沿一切方向振动的光,而且沿着各个方向振动的光波强度都相同,这种光都是自然光。

  自然光通过第一个偏振片P1(叫起偏器)后,相当于被一个“狭缝”卡了一下,只有振动方向跟“狭缝”方向*行的光波才能通过。

  自然光通过偏振片Pl后虽然变成了偏振光,但由于自然光中沿各个方向振动的光波强度都相同,所以不论晶片转到什么方向,都会有相同强度的光透射过来。再通过第二个偏振片P2(叫检偏器)去观察就不同了;不论旋转哪个偏振片,两偏振片透振方向*行时,透射光,两偏振片的透振方向垂直时,透射光最弱。

  光的偏振现象在技术中有很多应用。例如拍摄水下的景物或展览橱窗中的陈列品的照片时,由于水面或玻璃会反射出很强的反射光,使得水面下的景物和橱窗中的陈列品看不清楚,摄出的照片也不清楚。

  如果在照相机镜头上加一个偏振片,使偏振片的透振方向与反射光的偏振方向垂直,就可以把这些反射光滤掉,而摄得清晰的照片;此外,还有立体电影、消除车灯眩光等等。

  电场线

  (1)意义:如果在电场中画出一些曲线,使曲线上每一点的切线方向,都跟该点的场强方向一致,这样的曲线就叫做电场线。

  (2)特点:

  电场线不是电场里实际存在的线,而是为形象地描述电场而假想的线,因此电场线是一种理想化模型。

  电场线始于正电荷,止于负电荷,在正电荷形成的电场中,电场线起于正电荷,延伸到无穷远处;在负电荷形成的电场中,电场线起于无穷远处,止于负电荷。

  电场线不闭合,不相交,也不是带电粒子的运动轨迹。

  在同一电场里,电场线越密的地方,场强越大;电场线越稀的地方,场强越小。

  1. 电路:把电源、用电器、开关、导线连接起来组成的电流的路径。

  2. 通路:处处接通的电路;开路:断开的电路;短路:将导线直接连接在用电器或电源两端的电路。

  3. 电流的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任何电荷的定向移动都会形成电流)

  4. 电流的方向:从电源正极流向负极。

  5. 电源:能提供持续电流(或电压)的装置。

  6. 电源是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如干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发电机则由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7. 电源外部电流方向:从电源正极流向负极。

  8. 有持续电流的条件:必须有电源和电路闭合。

  9. 导体: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如:金属,人体,大地,盐水溶液等。导体导电的原因:导体中有自由移动的电荷。

  10. 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如:玻璃、陶瓷、塑料、油、纯水等。 原因:缺少自由移动的电荷。

  11. 电流表的使用规则:

  ①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

  ②电流要从"+"接线柱流入,从"-"接线柱流出;

  ③被测电流不能超过电流表的量程;

  ④绝对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而把电流表连到电源的两极上。

  实验室中常用的电流表有两个量程:

  ①0~0.6安,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0.02安;

  ②0~3安,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0.1安。

  12. 电压是使电路中形成电流的原因。国际单位:伏特(V);常用:千伏(kV),毫伏(mV)。 1千伏=1000伏=1000000毫伏。

  13. 电压表的使用规则:

  ①电压表要并联在电路中;

  ②电流要从"+"接线柱流入,从"-"接线柱流出;

  ③被测电压不能超过电压表的量程。

  14. 熟记的电压值:

  ①1节干电池的电压1.5伏;

  ②1节铅蓄电池电压是2伏;

  ③家庭照明电压为220伏;

  ④安全电压是:不高于36伏;

  ⑤工业电压380伏。

  15. 电阻(R):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国际单位:欧姆(Ω);

  常用:兆欧(MΩ),千欧(kΩ);1兆欧=1000千欧; 1千欧=1000欧。

  16. 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

  17. 滑动变阻器:

  ① 原理:改变电阻线在电路中的长度来改变电阻。

  ② 作用: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来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

  ③ 正确使用:

  a.应串联在电路中使用;

  b.接线要"一上一下";

  c.闭合开关前应把阻值调至最大阻值处。

  18. 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公式:I=U/RI→安(A);U→伏(V);R→欧(Ω)。

  19. 电功的单位:焦耳,简称焦,符号J;日常生活中常用千瓦时为单位,俗称“度”符号kW・h

  1度=1kW・h=1000W×3600s=3.6×106J

  20. 电能表:测量一段时间内消耗的电能多少的仪器。

  21. 电功公式:W=Pt=UIt

  W→焦(J);U→伏(V);I→安(A);t→秒(s)

  22. 电功率(P):表示电流做功的快慢的物理量。国际单位:瓦特(W);常用:千瓦(kW)公式:P=W/t=UI

  23. 额定电压(U0):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压。

  额定功率(P0):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的功率。

  实际电压(U):实际加在用电器两端的电压。

  实际功率(P):用电器在实际电压下的功率。

  当U>U0时,则P> P0灯很亮,易烧坏。

  当U< U0时,则P< P0灯很暗。

  当U= U0时,则P= P0正常发光。

  24. 焦耳定律: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二次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时间成正比,表达式为:Q=I?2;Rt

  25. 家庭电路由:进户线(火线和零线)→电能表→总开关→保险盒→用电器等组成。

  26. 所有家用电器和插座都是并联的。而用电器要与它的开关串联接火线。

  27. 保险丝:是用电阻率大,熔点低的铅锑合金制成。作用是当电路中有过大的电流时, 它升温达到熔点而熔断,自动切断电路, 起到保险的作用。

  28. 引起电路电流过大的两个原因:一是电路发生短路;二是用电器总功率过大。

  29. 安全用电的原则是:

  ①不接触低压带电体;

  ②不靠*高压带电体。

  30. 磁性:物体吸引铁,镍,钴等物质的性质。

  31. 磁体:具有磁性的物体叫磁体。它有指向性:指南北。

  32. 磁极: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磁极。任何磁体都有两个磁极,一个是北极(N极);另一个是南极(S极) 。

  33. 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同名磁极互相排斥,异名磁极互相吸引。

  34. 磁化: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带上磁性的过程。

  35. 磁体周围存在着磁场,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就是通过磁场发生的。

  36. 磁场的基本性质: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磁力的作用。

  37. 磁场的方向: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

  38. 磁感线:描述磁场的强弱,方向的假想曲线。不存在且不相交。

  39.地磁的北极在地理位置的南极附*;而地磁的南极则在地理的北极附*。但并不重合,它们的交角称磁偏角,我国学者沈括最早记述了这一现象。

  40. 奥斯特实验证明: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其磁场方向跟电流方向有关。

  41. 安培定则:用右手握住螺线管,让四指弯向螺线管中电流方向,则大拇指所指的方向就是螺线管的北极(N极)。

  42. 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电流的大小,铁芯的有无,线圈的匝数。

  43. 电磁铁的特点:

  ①磁性的有无可由电流的通断来控制;

  ②磁性的强弱可由电流的大小和线圈的匝数来调节;

  ③磁极可由电流的方向来改变。

  44. 电磁继电器:实质上是利用电磁铁来控制的开关。它的作用可实现远距离操作,利用低电压,弱电流来控制高电压,强电流。还可实现自动控制。

  45. 电话基本原理:振动→强弱变化的电流→振动。

  46. 电磁感应: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就会产生电流,这种现象叫电磁感应,产生的电流叫感应 电流。

  47. 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①电路必须闭合;

  ②只是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

  48. 感应电流的方向:跟导体运动方向和磁感线方向有关。

  49. 磁场对电流的作用:通电导线在磁场中要受到磁力的作用。

  50. 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方向:跟电流方向和磁感线方向有关。

  光现象知识点


数学必修四知识点通用10篇(扩展9)

——数学必修二知识点归纳实用5份

  一、直线与方程

  (1)直线的倾斜角

  定义:x轴正向与直线向上方向之间所成的角叫直线的倾斜角.特别地,当直线与x轴*行或重合时,我们规定它的倾斜角为0度.因此,倾斜角的取值范围是0°≤α<180°

  (2)直线的斜率

  ①定义:倾斜角不是90°的直线,它的倾斜角的正切叫做这条直线的斜率.直线的斜率常用k表示.即.斜率反映直线与轴的倾斜程度.

  当时,; 当时,; 当时,不存在.

  ②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

  注意下面四点:(1)当时,公式右边无意义,直线的斜率不存在,倾斜角为90°;

  (2)k与P1、P2的顺序无关;(3)以后求斜率可不通过倾斜角而由直线上两点的坐标直接求得;

  (4)求直线的倾斜角可由直线上两点的坐标先求斜率得到.

  (3)直线方程

  ①点斜式:直线斜率k,且过点

  注意:当直线的斜率为0°时,k=0,直线的方程是y=y1.

  当直线的斜率为90°时,直线的斜率不存在,它的方程不能用点斜式表示.但因l上每一点的横坐标都等于x1,所以它的方程是x=x1.

  ②斜截式:,直线斜率为k,直线在y轴上的截距为b

  ③两点式:()直线两点,

  ④截矩式:

  其中直线与轴交于点,与轴交于点,即与轴、轴的截距分别为.

  ⑤一般式:(A,B不全为0)

  注意:各式的适用范围 特殊的方程如:

  *行于x轴的直线:(b为常数); *行于y轴的直线:(a为常数);

  (5)直线系方程:即具有某一共同性质的直线

  (一)*行直线系

  *行于已知直线(是不全为0的常数)的直线系:(C为常数)

  (二)垂直直线系

  垂直于已知直线(是不全为0的常数)的直线系:(C为常数)

  (三)过定点的直线系

  (�。┬甭饰�k的直线系:,直线过定点;

  (��)过两条直线,的交点的直线系方程为

  (为参数),其中直线不在直线系中.

  (6)两直线*行与垂直

  注意:利用斜率判断直线的*行与垂直时,要注意斜率的存在与否.

  (7)两条直线的交点

  相交

  交点坐标即方程组的一组解.

  方程组无解 ; 方程组有无数解与重合

  (8)两点间距离公式:设是*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两个点,

  则

  (9)点到直线距离公式:一点到直线的距离

  (10)两*行直线距离公式

  在任一直线上任取一点,再转化为点到直线的距离进行求解.

  二、圆的方程

  1、圆的`定义:*面内到一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叫圆,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圆的半径.

  2、圆的方程

  (1)标准方程,圆心,半径为r;

  (2)一般方程

  当时,方程表示圆,此时圆心为,半径为

  当时,表示一个点; 当时,方程不表示任何图形.

  (3)求圆方程的方法:

  一般都采用待定系数法:先设后求.确定一个圆需要三个独立条件,若利用圆的标准方程,

  需求出a,b,r;若利用一般方程,需要求出D,E,F;

  另外要注意多利用圆的几何性质:如弦的中垂线必经过原点,以此来确定圆心的位置.

  3、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有相离,相切,相交三种情况:

  (1)设直线,圆,圆心到l的距离为,则有;;

  (2)过圆外一点的切线:①k不存在,验证是否成立②k存在,设点斜式方程,用圆心到该直线距离=半径,求解k,得到方程【一定两解】

  (3)过圆上一点的切线方程:圆(x-a)2+(y-b)2=r2,圆上一点为(x0,y0),则过此点的切线方程为(x0-a)(x-a)+(y0-b)(y-b)= r2

  4、圆与圆的位置关系:通过两圆半径的和(差),与圆心距(d)之间的大小比较来确定.

  设圆,

  两圆的位置关系常通过两圆半径的和(差),与圆心距(d)之间的大小比较来确定.

  当时两圆外离,此时有公切线四条;

  当时两圆外切,连心线过切点,有外公切线两条,内公切线一条;

  当时两圆相交,连心线垂直*分公共弦,有两条外公切线;

  当时,两圆内切,连心线经过切点,只有一条公切线;

  当时,两圆内含; 当时,为同心圆.

  注意:已知圆上两点,圆心必在中垂线上;已知两圆相切,两圆心与切点共线

  圆的辅助线一般为连圆心与切线或者连圆心与弦中点

  三、立体几何初步

  1、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

  (1)棱柱:

  几何特征:两底面是对应边*行的全等多边形;侧面、对角面都是*行四边形;侧棱*行且相等;*行于底面的截面是与底面全等的多边形.

  (2)棱锥

  几何特征:侧面、对角面都是三角形;*行于底面的截面与底面相似,其相似比等于顶点到截面距离与高的比的*方.

  (3)棱台:

  几何特征:①上下底面是相似的*行多边形 ②侧面是梯形 ③侧棱交于原棱锥的顶点

  (4)圆柱:定义:以矩形的一边所在的直线为轴旋转,其余三边旋转所成

  几何特征:①底面是全等的圆;②母线与轴*行;③轴与底面圆的半径垂直;④侧面展开图是一个矩形.

  (5)圆锥:定义:以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为旋转轴,旋转一周所成

  几何特征:①底面是一个圆;②母线交于圆锥的顶点;③侧面展开图是一个扇形.

  (6)圆台:定义:以直角梯形的垂直与底边的腰为旋转轴,旋转一周所成

  几何特征:①上下底面是两个圆;②侧面母线交于原圆锥的顶点;③侧面展开图是一个弓形.

  (7)球体:定义:以半圆的直径所在直线为旋转轴,半圆面旋转一周形成的几何体

  几何特征:①球的截面是圆;②球面上任意一点到球心的距离等于半径.

  2、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

  定义三视图:正视图(光线从几何体的前面向后面正投影);侧视图(从左向右)、

  俯视图(从上向下)

  注:正视图反映了物体的高度和长度;俯视图反映了物体的长度和宽度;侧视图反映了物体的高度和宽度.

  3、空间几何体的直观图――斜二测画法

  斜二测画法特点:①原来与x轴*行的线段仍然与x*行且长度不变;

  ②原来与y轴*行的线段仍然与y*行,长度为原来的一半.

  4、柱体、锥体、台体的表面积与体积

  (1)几何体的表面积为几何体各个面的面积的和.

  (2)特殊几何体表面积公式(c为底面周长,h为高,为斜高,l为母线)

  (3)柱体、锥体、台体的体积公式

  (4)球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公式:V= ; S=

  4、空间点、直线、*面的位置关系

  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的两点在一个*面内,那么这条直线是所有的点都在这个*面内.

  应用: 判断直线是否在*面内

  用符号语言表示公理1:

  公理2:如果两个不重合的*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

  符号:*面α和β相交,交线是a,记作α∩β=a.

  符号语言:

  公理2的作用:

  ①它是判定两个*面相交的方法.

  ②它说明两个*面的交线与两个*面公共点之间的关系:交线必过公共点.

  ③它可以判断点在直线上,即证若干个点共线的重要依据.

  公理3:经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面.

  推论:一直线和直线外一点确定一*面;两相交直线确定一*面;两*行直线确定一*面.

  公理3及其推论作用:①它是空间内确定*面的依据 ②它是证明*面重合的依据

  公理4:*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行

  空间直线与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

  ① 异面直线定义:不同在任何一个*面内的两条直线

  ② 异面直线性质:既不*行,又不相交.

  ③ 异面直线判定:过*面外一点与*面内一点的直线与*面内不过该店的直线是异面直线

  ④ 异面直线所成角:作*行,令两线相交,所得锐角或直角,即所成角.两条异面直线所成角的范围是(0°,90°],若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是直角,我们就说这两条异面直线互相垂直.

  求异面直线所成角步骤:

  A、利用定义构造角,可固定一条,*移另一条,或两条同时*移到某个特殊的位置,顶点选在特殊的位置上. B、证明作出的角即为所求角 C、利用三角形来求角

  (7)等角定理:如果一个角的两边和另一个角的两边分别*行,那么这两角相等或互补.

  (8)空间直线与*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直线在*面内――有无数个公共点.

  三种位置关系的符号表示:aα a∩α=A a‖α

  (9)*面与*面之间的位置关系:*行――没有公共点;α‖β

  相交――有一条公共直线.α∩β=b

  5、空间中的*行问题

  (1)直线与*面*行的判定及其性质

  线面*行的判定定理:*面外一条直线与此*面内一条直线*行,则该直线与此*面*行.

  线线*行线面*行

  线面*行的性质定理: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面*行,经过这条直线的*面和这个*面相交,

  那么这条直线和交线*行.线面*行线线*行

  (2)*面与*面*行的判定及其性质

  两个*面*行的判定定理

  (1)如果一个*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行于另一个*面,那么这两个*面*行

  (线面*行→面面*行),

  (2)如果在两个*面内,各有两组相交直线对应*行,那么这两个*面*行.

  (线线*行→面面*行),

  (3)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个*面*行,

  两个*面*行的性质定理

  (1)如果两个*面*行,那么某一个*面内的直线与另一个*面*行.(面面*行→线面*行)

  (2)如果两个*行*面都和第三个*面相交,那么它们的交线*行.(面面*行→线线*行)

  7、空间中的垂直问题

  (1)线线、面面、线面垂直的定义

  ①两条异面直线的垂直:如果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是直角,就说这两条异面直线互相垂直.

  ②线面垂直: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面内的任何一条直线垂直,就说这条直线和这个*面垂直.

  ③*面和*面垂直:如果两个*面相交,所成的二面角(从一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面所组成的图形)是直二面角(*面角是直角),就说这两个*面垂直.

  (2)垂直关系的判定和性质定理

  ①线面垂直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

  判定定理: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那么这条直线垂直这个*面.

  性质定理:如果两条直线同垂直于一个*面,那么这两条直线*行.

  ②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

  判定定理:如果一个*面经过另一个*面的一条垂线,那么这两个*面互相垂直.

  性质定理:如果两个*面互相垂直,那么在一个*面内垂直于他们的交线的直线垂直于另一个*面.

  9、空间角问题

  (1)直线与直线所成的角

  ①两*行直线所成的角:规定为.

  ②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两条直线相交其中不大于直角的角,叫这两条直线所成的角.

  ③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过空间任意一点O,分别作与两条异面直线a,b*行的直线,形成两条相交直线,这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不大于直角的角叫做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2)直线和*面所成的角

  ①*面的*行线与*面所成的角:规定为. ②*面的垂线与*面所成的角:规定为.

  ③*面的斜线与*面所成的角:*面的一条斜线和它在*面内的射影所成的锐角,叫做这条直线和这个*面所成的角.

  求斜线与*面所成角的思路类似于求异面直线所成角:“一作,二证,三计算”.

  在“作角”时依定义关键作射影,由射影定义知关键在于斜线上一点到面的垂线,

  在解题时,注意挖掘题设中两个主要信息:(1)斜线上一点到面的垂线;(2)过斜线上的一点或过斜线的*面与已知面垂直,由面面垂直性质易得垂线.

  (3)二面角和二面角的*面角

  ①二面角的定义:从一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面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二面角,这条直线叫做二面角的棱,这两个半*面叫做二面角的面.

  ②二面角的*面角:以二面角的棱上任意一点为顶点,在两个面内分别作垂直于棱的两条射线,这两条射线所成的角叫二面角的*面角.

  ③直二面角:*面角是直角的二面角叫直二面角.

  两相交*面如果所组成的二面角是直二面角,那么这两个*面垂直;反过来,如果两个*面垂直,那么所成的二面角为直二面角

  ④求二面角的方法

  定义法:在棱上选择有关点,过这个点分别在两个面内作垂直于棱的射线得到*面角

  垂面法:已知二面角内一点到两个面的垂线时,过两垂线作*面与两个面的交线所成的角为二面角的*面角

  空间两条直线只有三种位置关系:*行、相交、异面

  1、按是否共面可分为两类:

  (1)共面:*行、相交

  (2)异面:

  异面直线的定义:不同在任何一个*面内的两条直线或既不*行也不相交。

  异面直线判定定理:用*面内一点与*面外一点的直线,与*面内不经过该点的直线是异面直线。

  两异面直线所成的角:范围为(0°,90°)esp、空间向量法

  两异面直线间距离:公垂线段(有且只有一条)esp、空间向量法

  2、若从有无公共点的角度看可分为两类:

  (1)有且仅有一个公共点——相交直线;

  (2)没有公共点——*行或异面

  直线和*面的位置关系:

  直线和*面只有三种位置关系:在*面内、与*面相交、与*面*行

  ①直线在*面内——有无数个公共点

  ②直线和*面相交——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

  直线与*面所成的角:*面的一条斜线和它在这个*面内的射影所成的锐角。

  高中学数学的技巧

  1、重视课堂的学*效率

  新知识的接受和数学能力的培养,主要是在课堂上进行,所以要特别重视课堂的学*效率,上课时要紧跟老师的思路,积极开展思维,预测下面的步骤,比较自己的解题思路与老师所讲的有哪些不同。课后要及时复*,不留疑点,对不懂的地方要及时请教老师或同学,切忌不懂将懂,或将不懂的地方跳过。课后还要注重基础知识的学*和基本技能的培养,要多记公式、定理,因为它们是学好数学的关键和必备条件。

  2、多做*题,养成良好的解题*惯

  要想学好数学,多做题是不可避免的。当然,多做题并不等于搞题海战术。做的题目要有代表性,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碰到哪道题就做哪道题。有些题适合我们做,而有些题却超出了我们的能力范围,做这些题目只能是浪费我们宝贵的时间,不会达到任何效果。做的题要难易适中,通过做些有代表的题目,要力争能举一反三。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需要缜密的思维,解题要有条理,在做题的过程中学会熟练运用正确的解题方法,掌握一些基本题型的解题规律。只有*时大量的训练,见多了、做多了,自然就熟能生巧,考试的时候就会应付自如,不至于乱了阵脚。

  数学必修一知识点复*

  一、集合有关概念

  1、集合的含义

  2、集合的中元素的三个特性:

  (1)元素的确定性

  (2)元素的互异性

  (3)元素的无序性

  3、集合的表示:{…}如:{我校的篮球队员},{太*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1)用拉丁字母表示集合:A={我校的篮球队员},B={1,2,3,4,5}

  (2)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

  注意:常用数集及其记法:XKb1、Com

  非负整数集(即自然数集)记作:N

  正整数集:N_或N+

  整数集:Z

  有理数集:Q

  实数集:R

  1)列举法:{a,b,c……}

  2)描述法:将集合中的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x?R|x—3>2},{x|x—3>2}

  3)语言描述法:例:{不是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形}

  4)Venn图:

  4、集合的分类:

  (1)有限集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

  (2)无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

  (3)空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例:{x|x2=—5}

  二、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包含”关系—子集

  注意:有两种可能

  (1)A是B的一部分;

  (2)A与B是同一集合。

  反之:集合A不包含于集合B,或集合B不包含集合A,记作AB或BA。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