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心阁一游作文 (菁华3篇)

首页 / 作文 / | 2022-11-09 00:00:00 作文

天心阁一游作文1

  天心阁原名“天星阁”,其名源于明代盛传的“星野”之说,按星宿分野,“天星阁”正对应天上的“长沙星”而得名,因此,长沙又叫“星城”。

  午后,我来到了天心阁下,哇!天心阁可真壮观啊,天心阁修建在古长沙城墙上,古城墙大约有40米厚,30米高,城墙上还有一些箭垛和炮台。墙基是用*石块垒起来的,上面是青砖修筑的,青砖上有字,(记录着烧制年代和烧制人的名字)。

  天心阁是一个三层的楼阁,它采用挑梁的建筑结构,不用斗拱,主体是用46根红漆圆柱做支撑,碧瓦飞檐、朱梁画栋,屋顶是用金黄色的琉璃瓦铺的,有明清两代的建筑风格。远远望去,金灿灿的,就像一只凶猛的大老虎,庄严的立在那儿。

  我站在城楼上,往远处看,到处都是高楼大厦,天心阁和它们比起来已经不是“大个子”了,可它是古代劳动人民用智慧和才干修筑成的。人们付出了多少心血和汗水啊!

  一陈微风吹过,看着城墙上的箭垛和炮台,我仿佛又看见了饱经战火,屡毁屡建的古长沙城,一种缅怀先烈,振兴中华的心情油然而生。“气吞胡羯,勇卫山河”。今年是反*战争胜利70周年!我现在要好好学*,将来做一个对祖国有贡献的人。

天心阁一游作文2

  今天,本来是风雨交加的日子,我的心情也格外沉重。因为,老师布置了一项作业:写长沙的一处景物。在这下雨的时候,怎么好去观察呢?老天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把大雨变成了小雨,我连忙往天心阁走去。

  来到天心阁,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雄伟又古老的天心阁,天心阁的.底部是用五颜六色的瓦砌成的,很坚固,我登上了一楼,首先看到了古老的黑白照片,有战争的有以前的*房,还有战争时期的天心阁,我都记在心里,走到走廊上,我看到了长沙的三分之一的景观,登上二楼,看见了战争时用的刀子、剑、衣服、帽子等等各种各样的东西。三楼有古时的椅子和桌子,站在走廊上可看到长沙的全景了,一阵风吹来,每一栋高楼大厦都好像穿上了雪白的衣裳,使人觉得心旷人怡,胸襟开豁,美丽极了!天心阁的屋顶是用木头一个一个摆成了两个象月饼一样的圆球,使屋顶好像一顶帽子。天心阁周围有一层坚硬的城墙,每格两个方格,就会有一个大炮,大炮周围有各种各样的子弹,城墙上插满了五彩缤纷的旗子。

  天心阁的周围有一警世钟,历史已经很久了,它的样子很朴素,上面记载着历史:*人**本人烧死300多人,烧伤一万余人,告诫我们要牢记历史,不忘血耻!我们一定要努力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沿着小路往下走,一路上我看见了一朵朵美丽的茶花,粉红的花瓣,真是太美了!来到两棵大树下,它们经历了许多风风雨雨,但是,还像勇士一样站在道路的两旁。

  今天,我来到了雄伟的天心阁,看到发以前古老的东西,知道以前多么贫穷,所以,我们要好好学*,建设好祖国更加美好的明天!

天心阁一游作文3

  天心阁是一个古老又美丽的公园,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它见证了长沙这座城市从古到今的发展。

  从公交车上下来,来到天心阁的北门,这是一个由琉璃瓦覆盖而成的古门,在门的两侧刻着两行字:左侧是“岳色南来”,右侧是“湘江北去”。这两行字是对南岳和湘江河的形象描述。

  进入大门,沿着左边的天心路往前走,两边绿树成荫。走着走着就能看到四五级台阶,沿着台阶而上,一座塔出现在我眼前,此塔就是崇烈塔。崇烈塔又叫“白塔”,塔高6。6米,全麻石结构,塔基为六边形,塔身由圆盘和圆柱构成,圆柱上端的圆球寓意地球,球面刻有*地图,球的上方昂首屹立一头石狮,石狮明眸远望,寓意*领土神圣不可侵犯。

  再往前走几米,就是崇烈门了。崇烈门是一个由四根柱子组成的牌楼,中间的两根柱子上刻着两行字:气吞胡羯,勇卫山河。这显示了长沙人民奋勇保卫家乡的英雄气魄。

  过了崇烈门,就看到几十级台阶,台阶两侧就是古城墙。拾级而上,崇烈亭就在面前。这亭子虽然不大,但气势很足,亭子顶上画着双龙戏珠的彩图,栩栩如生,惟妙惟肖,还有两副对联:自古城南多旧事,如今阁北有新谈;天若有情天亦老,心底无私天地宽。分别描述了长沙这座古城从古至今的变化和长沙市民的宽广胸怀,这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沿古城墙向前走,就能看见红袍大将军炮啦。它由一大一小两门炮组成,据说在太*军西王萧朝贵率军攻打长沙城时,这红袍大将军炮立下了赫赫战功,如今已经锈迹斑斑。

  绕古城墙半圈,天心阁就到了。天心阁是由主阁和两座副阁组成,主阁居中,两侧是副阁,中间以长廊相连,整个阁体成弧状。主阁分三层,由六十根木柱支撑,一层层楼梯扶手上雕有石狮,它们姿态不一,没有哪两只石狮是相同的,墙上刻有车、人、马、龙等,彰显了古长沙曾经的繁华。登上天心阁的最高层,极目四望,全城景色尽收眼底,游览者不由得赞叹长沙这座城的美丽和繁华。

  一直到走出西门,我还在不停地回头望,天心阁实在太美了!难怪无论游客还是常居的长沙市民来到这都会流连忘返,天心阁成为长沙市的一大游览景点果然名不虚传。


天心阁一游作文 (菁华3篇)扩展阅读


天心阁一游作文 (菁华3篇)(扩展1)

——游滕王阁作文 (菁华3篇)

游滕王阁作文1

  今天我要为大家介绍的是江南三大名楼之首:滕王阁。

  滕王阁位于沿江路,一共有九层,它高五十七米,是古代最高的建筑。它非常的雄伟、壮观。每当夕阳西下的时候,我们就会想起古代诗人王勃写的滕王阁序中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美丽诗句。

  滕王阁的历史悠久,早在几千年前就建好了,直到现在一共修建过二十九次,现在我们所看到的滕王阁是1962年修建成的。

  滕王阁的表面颜色是红墙绿瓦,还有黄色、蓝色、白色的花纹,这些花纹像云朵似的,造型非常漂亮,线条非常柔和。走进滕王阁,你会看见许多又粗又圆的红柱子顶着滕王阁,这些红柱子真像一根根红蜡烛。滕王阁里还有许多雕刻的工艺品,随处可见,这些工艺品非常精致,完美无暇。

  滕王阁的左边还有一个专门拍照的地方,这儿拍的可不是普通的照,拍的是古代宫里的人,我就拍过一张格格的照片呢!

  滕王阁周围绿树环绕,鲜花朵朵,争奇斗艳;高大的绿树像草原的哨兵一样,挺立在这儿。

  看到美丽的滕王阁,我仿佛就是一位为滕王阁题词的诗人,为滕王阁作诗。

  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滕王阁周围成了等的海洋,光的世界;而滕王阁呢,则成了一座五彩缤纷、异彩夺目的名楼。

  作为一名南昌人,我为自己的城市感到骄傲,感到自豪!

游滕王阁作文2

  前几天,我跟爸爸妈妈去南昌游玩,南昌有一个江南名楼——腾王阁。

  腾王阁有6层这样的高度,这在唐代是很了不起的,指头仰望,腾王阁雕梁画栋,每一根梁木都涂上了绚丽的'色彩,十分豪华。我登上主阁,勇敢乘坐电梯先来到顶层,第六层。仰望天花板,板中有一个红色的大圆,圆心挂着一盏豪华的大灯,同时,圆内还有一条优美的弧线从圆心到贺边,两边壁砖是用唐彩炼制的,上面的图案十分精美。

  第5层有一座王勃的塑像,4楼专设阳台,可以眺望赣江景,3楼则有一幅关于戏剧《牡丹亭》的画,后室放着一幅《菊花图》,菊花的瓣是用鸡蛋壳做的,仔细看就能看到细碎的裂缝。2楼存放着一幅关于江西名山庐山、三清山、龙虎山的画,画得十分逼真,远远看去,那云雾那瀑布、那树木都栩栩如生,融为一体,我仿佛身临其境。

  到了第一层,我漫步到后室,见到一些青铜器。有温酒的牛西尊,有青铜人像,还有青铜编钟,我感叹:这里设施真齐全,真豪华啊!

  我离开主阁,来到后花园,园内杨柳依依,夕阳下的赣江波光粼粼,美丽动人。此时,江面上飞来几只鸟儿,我突然想起了王勃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我看着那美丽动人的赣江,那巍峨壮观的腾王阁,如痴如醉!

游滕王阁作文3

  小时候,妈妈常教我背唐时王勃写的《滕王阁序》,后来我们课文里也学到过,所以文中的霞骛齐飞天水一色等画面就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到滕王阁看一看也成了我这些年来的梦想。今年9月中旬由于第九届民族运动会在贵阳召开,我们放了一周多的假,于是我到滕王阁的梦想也就实现了。

  南昌中秋的天空很明净,虽有点微微的热,但不觉得闷。我和妈妈乘车到了滕王阁旁,推开车门一看,我就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哇,好宏伟呀!,展现在我眼前的的是青瓦红柱红窗框的滕王阁,它高高地耸峙在蓝色的天空下,我数了数,主楼共五檐六层,结构很复杂,但就我所知,这些都是*特色的建筑。主楼的四周,有一些古朴的小亭子,这些小亭子有回栏或石梯子与主楼连接着,共同烘托拱卫着滕王阁这座名主楼。

  在楼前拍了几张照后,我们迫不及待地跑进主楼并乘电梯上到了六楼。

  六楼两面相对的墙壁上描绘着唐时滕王阁上歌舞升*的景象:一个个衣着华丽的舞女们舞动着婀娜的身姿,随着音乐的变化翩翩起舞;一旁的乐队里,一些精通乐器的乐工们正陶醉在自己弹拔吹奏的乐曲之中;披坚执锐的甲士们好像也忘了他们身为警卫的职责,把目光齐刷刷地投向了舞池中心看着看着,我仿佛也身在酒宴之中了。正恍惚之间,我被一种从未听到过的声音吸引了回来,循着声音方向,我知道了这声音来自台上的编钟,一个姐姐正全身心地投入在她的乐音里,古筝、二胡等乐器发出的与编钟的交响,确确实实把我拉到了长安的大明宫,我仿佛是坐在唐明皇旁边淘气而又听话的小公主接着,我们来到了五楼。我信步走到阳台边,俯瞰着波光粼粼的赣江,几艘白色的商船顺江划下。江的远处,一座银色的大桥连着江的*,江南江北,一座座高楼耸立云天。时隔一千多年,这里全没了王勃眼里的落霞与孤鹜齐飞,天水共长天一色的图画,而是一幅颇具现代特色的百舸竞渡争桥孔,高楼抢长摩云天了。

  我们又继续游览了其它各层,抬头看看天色已晚,便依依不舍地离开了滕王阁。


天心阁一游作文 (菁华3篇)(扩展2)

——天心阁作文范本五份

  天心阁作文 1

  星期六的下午,我特别开心。你们知道为什么吗?因为这天下午我和奶奶、妈妈一起去天心阁游玩。

  我们来到天心阁门口时,发现两头虎虎生威的石狮子,昂首坐立在大门两旁,就像两个镇守大门的将军,让人望而生畏。

  穿过大门,我看到了一个清澈见底的池塘,池塘边垂柳青青,池塘里美丽的鱼儿快活地游来游去,好像在欢迎我们的到来。

  上了台阶,我们又来到了崇烈门。崇烈门建于1946年,为了纪念长沙三次抗日大会中阵亡的将士,由蒋介石、陈诚、张治中倡导捐建,牌楼采用全麻石打造,宽8点5米,高5点9米。牌楼上有两副对联,居中为“气吞胡羯,勇卫山河。”侧联为篆体所书:“犯难而忘其死,所欲有甚于生。”两联对抗将士们为了崇高的民族气节,勇于战斗、勇于献身的精神给予高度的赞扬。崇烈门旁边写了个中正是因为蒋介石以前的名字叫将中正,而这个崇烈门又是蒋介石倡导捐建的。看着这牌楼,看着这对联,我崇敬之情油然而生。是呀!为捍卫长沙而牺牲的'英雄们,你们是何等伟大,我为你们感到骄傲和自豪。见天,我们的幸福生活是你们用鲜血换来的,那我还有什么理由不好好读书呢?将来,我也要让我的后辈们为我而骄傲和自豪。

  最后,我们来到了雕像旁,看见三位将士,有一位将士右手拿着刀,左手拿着盾牌,还有一位将士右手拿着石头,左手摸着大炮。真是威风凛凛!我们在这雕像旁合影留念,不,我不是在合影,我是把这“太*军魂”烙在我的心灵深处,让“太*军魂”们的精神不断鞭策我前进!再前进!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我不得不走在回家的路上,但我思绪万千,心情久久不能*静。我为你骄傲——天心阁。

  天心阁作文 2

天心阁有三层,18根红红的大柱子支撑着主阁.在主阁的'护栏上刻

着许多栩栩如生的战马.走到二楼展厅,那儿放着明代的士兵穿过的衣

服和用过的刀.虽然,那刀都生锈了却是当时历史的见证.到了三楼展厅

往下一看,光滑的地板印上了太阳的影子.再看一看屋檐下挂者的飞马

铜铃.风一来,吹得飞马铜铃叮铃叮铃直响,那清脆悦耳的铃声回荡在耳

边让人顿时忘记了都市的喧哗与吵闹.

天心阁的城墙有17.5米高.在城墙上凹进去的地方架着两枚大炮.

当时的人就是用这两枚来抵御外来侵略者的.

天心阁最具代表性的地方是太*军魂.他们一副英勇战斗的样

子非常威武.

天心阁的风景别具一格.你想去看看吗?

小学生作文(中国大学网http://www.unjs.com/)

  天心阁作文 3

天 心 阁

今天,我来到了长沙的一处名胜古迹--天心阁,这是我第二次来天心阁了,就让我给你介绍介绍它吧!

天心阁位于天心公园内,它高17.5米,是古长沙最高的楼.天心阁的主阁由46根朱红色的柱子支撑,它南悬“天心阁”,北挂“楚天一览”,它的屋檐都是由漂亮的琉璃瓦覆盖的,主阁每层都有四个角,上面还有龙。护拦上还有千姿百态的狮子,它们的姿态各不相同,有的狮子张大嘴巴,歪着脑袋,眼睛直是前方,非常神气;有的稍微翘着屁股,前肢底下按着一个石球,好像在演杂技;还有的屁股翘的老高,仰望着天空,好像在撒娇......。天心阁的城墙非常高,有200多米,主阁的第二还展览了许多兵器,比如:矛、刀、剑......。

听了我的介绍,你应该了解天心阁了吧

小学生作文(中国大学网http://www.unjs.com/)

  天心阁作文 4

  要不是文化名胜,我实在不想触动这根伤感的神经。

  悠悠历史长河,老祖宗的东西能留下来一点点,那都是侥幸。

  1924年,国民**湖南当局美曰修环城马路,把西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长沙王吴芮所筑的8.5公里长、九座城门的长沙古城墙大部拆毁,藉留古城制高点龙伏山巅上一段250余米残垣,因为上有天心阁。

  1938年11月13日晨,由起蒋介石“长沙如失陷,务将全城焚毁,望事前密妥准备,勿误”的“文”码密电,是长沙古城在“抗击日军、不资敌用”的幌子下被人为纵火,“赤帝”肆虐五周夜,3万人丧生,5。6万栋房屋烧尽,天心阁惟存楼基和一对石狮子“长哭”不起。

  天心阁始建于明代,传原名为“天星阁”。源于其地对应天象星宿,供奉文昌帝君与奎星。原建天心、文昌二阁,“以振其势”,后省“文昌”存“天心”也。考其详造日月无据,最早见于明末俞仪《天心阁眺望》诗:

  楼高浑似踏虚空,四面云山屏障同。

  指点潭州好风景,万家灯火图画中。

  根据《善化(今长沙)县志》记载,俞仪(公元1598-1643年),字兼,号麓门,明末善化(今长沙)人,邑禀生,明京带指挥使一鳞之裔孙。崇祯十六年(1643年)十月,俞仪受命领军至浏阳抗击张献忠义军身亡。天心阁依此推据,应在崇祯年间或更早建造。

  至于为什么冠名“天心阁”,有人云:阁名引《尚书》“咸有一德,克享天心”。其后,文人墨客则云集唱婉:“极城南之盛慨萃于斯阁”、“潇湘古阁,秦汉名城”,尤其是明代李东阳的一副题联“水陆洲洲系舟,舟动洲不动:天心阁阁栖鸽,鸽飞阁不飞”动静结合,意境深远。而另一清朝诗人李绍隽的《秋日登天心阁远眺》更将天心阁的.风物宜量之美描写的淋漓尽致:

  城南耸高阁,直与丹霄薄。

  插顶上天门,扪看星斗落。

  今我一登临,极目真寥廓。

  物色卷横空,烟霞飞漠漠。

  湘水做带环,麓屏为扃玥。

  远浦送帆来,晴岚凝翠幕。

  雁字写长天,渔叟沿江泊。

  塔峰指顾间,万户依楼脚。

  举目白云低,风动响铃铎。

  胜迹昭今日,纵笔摇山岳。

  皆凡文物,命运多舜。天心阁就生在战乱的根基之上。从西汉筑成,唐宋固之;明洪武年间,长沙守御指挥邱广营改建长沙城垣,将元朝土城改石基砖砌;再被张献忠攻打长沙毁坏,洪承畴驻节长沙拆明藩王府砖石复坚;再遇咸丰十二年(公元1852年)太*天国西王萧朝贵率军攻打陷长沙,抚台骆秉章、刘坤等人重修;清同治二年(1863年)巡抚挥世临、李翰章扩建天心阁,“增五丈、逛倍之”,天心阁无奈改朝换代的风雨侵蚀,随历史兴衰存亡,低就高耸。

  据史载,天心阁原为二层,嘉庆二十五年(公元1820年)长沙及善化两县知县请款修葺城墙时,同时将天心阁扩建为三层,此后累毁累修。

  1905年,孙中山、黄兴在日本派遣同盟会会员陈家鼎回湖南组织同盟会,起秘密机关一度设在天心阁内。1930年7月27日,***率领工农红军攻打长沙,也在天心阁向部队作报告,抗日战争时期的三次长沙会战更是在天心阁周边展开。可叹的是1938年11月那个13日,天心阁披着晨曦早起,子夜却轰然在烈火中倒地。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了,但天心阁没有站起来。只是在阁边1929年修建的纪念济南“五三惨案”国耻纪念亭原址上修建了座16柱斗拱、八角歇山亭“崇烈亭”,竖起座崇礼烈们,尽管蒋先生不惜笔墨题词,相关当事人助资,但是否又为天心阁添加了几笔坚强的注脚呢!

  天心阁没有泯灭,1983年重建,1984年12月1日重生于明城垣上。海拔60余米,垣楼17.5米,三层飞檐,居高临下,俯观万家。阁两翼添两层副阁,间以长廊,呈弧状布局,左右映带,如鸟展翼,焕然一体,金瓦翘角,朱梁画栋,60根立柱,32个喙鳌、是10条吻龙、32副铁马铜铃,栏板望柱上还雕琢62头狮吼。主阁南额“天心阁”,北额“楚天一览”。阁北侧原文昌阁遗址置十庭,其东以拉弓山墙和腰门,仍嵌“雄镇”、“壮观”、“居高明”、“远眺望”匾额。主阁下的城垣、雉堞、炮洞循旧,嵯峨雄伟。

  沿阁周围绿地花草,亭台山室幽廻组成了天心公园,成了人们的休闲佳处。

  “犯难而忘其死,所欲有甚於生”。崇烈门上这幅题联,取自《易经》“说以先民,民忘其劳,说以犯难,民忘其死”和《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於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本是歌颂抗日阵亡将士,可我看到的是中华民族精神。听到的是震耳发聩的钟鸣。1923年湘督谭延闿下令拆除长沙古城墙修马路,要不是长沙市政公所**曹典球等一批文人力谏,恐怕这段城垣早已毁之,皮子不存,毛将焉否!天一阁只能让后人去听传说吧!如果当年的国民**政要恪尽职守,或许天一阁在战火中会幸存下来。但历史不容许“如果”、“或许”。

  天一阁的悲剧警示我们:我们的思维当明智些,我们的工作当科学些,大拆大建当止,揠苗助长当除,私欲膨胀当休!给自己和子孙留点什么吧,否则,今天的冲动必将成为明天的罪人。

  天心阁作文 5

天心阁

  妈妈为了让我明白长沙的历史就带我去天心公园。我们一进天心公园就看见了瀑布。

  走进天心阁的阁楼,我们观看了炮台,上了阁楼顶,看见了远处的风景很美丽。导游姐姐说:“不登天心阁,枉来长沙城。”真有道理!

小学生作文(中国大学网http://www.unjs.com/)


天心阁一游作文 (菁华3篇)(扩展3)

——游天心阁四年级作文实用5份

  游天心阁四年级作文 1

  从公交车上下来,来到天心阁的.北门,这是一个由琉璃瓦覆盖而成的古门,在门的两侧刻着两行字:左侧是“岳色南来”,右侧是“湘江北去”。这两行字是对南岳和湘江河的形象描述。

  进入大门,沿着左边的天心路往前走,两边绿树成荫。走着走着就能看到四五级台阶,沿着台阶而上,一座塔出现在我眼前,此塔就是崇烈塔。崇烈塔又叫“白塔”,塔高6.6米,全麻石结构,塔基为六边形,塔身由圆盘和圆柱构成,圆柱上端的圆球寓意地球,球面刻有中国地图,球的上方昂首屹立一头石狮,石狮明眸远望,寓意中国领土神圣不可侵犯。

  再往前走几米,就是崇烈门了。崇烈门是一个由四根柱子组成的牌楼,中间的两根柱子上刻着两行字:气吞胡羯,勇卫山河。这显示了长沙人民奋勇保卫家乡的英雄气魄。

  过了崇烈门,就看到几十级台阶,台阶两侧就是古城墙。拾级而上,崇烈亭就在面前。这亭子虽然不大,但气势很足,亭子顶上画着双龙戏珠的彩图,栩栩如生,惟妙惟肖,还有两副对联:自古城南多旧事,如今阁北有新谈;天若有情天亦老,心底无私天地宽。分别描述了长沙这座古城从古至今的变化和长沙市民的宽广胸怀,这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沿古城墙向前走,就能看见红袍大将军炮啦。它由一大一小两门炮组成,据说在太*军西王萧朝贵率军攻打长沙城时,这红袍大将军炮立下了赫赫战功,如今已经锈迹斑斑。

  绕古城墙半圈,天心阁就到了。天心阁是由主阁和两座副阁组成,主阁居中,两侧是副阁,中间以长廊相连,整个阁体成弧状。主阁分三层,由六十根木柱支撑,一层层楼梯扶手上雕有石狮,它们姿态不一,没有哪两只石狮是相同的,墙上刻有车、人、马、龙等,彰显了古长沙曾经的繁华。登上天心阁的最高层,极目四望,全城景色尽收眼底,游览者不由得赞叹长沙这座城的美丽和繁华。

  一直到走出西门,我还在不停地回头望,天心阁实在太美了!难怪无论游客还是常居的长沙市民来到这都会流连忘返,天心阁成为长沙市的一大游览景点果然名不虚传。

  游天心阁四年级作文 2

  天心阁有着悠久到历史,是长沙天心区的重要名胜之一。天心阁不仅雄伟美观,更是长沙历史的见证者。

  天心阁里面有许多形态各异的石狮子。它们有的形单影只,有的成双成对,也有的三五成群。天心阁里面还有一个非常显眼的石头像,它的名称是“太*军魂”,石像雕刻的是三个人,其中有一名巾帼英雄呢!我们女孩儿也不败给男孩。“太*军魂”可包含有很大的意义呢!

  天心阁楼的正门上刻有一句诗“天高地远,心旷神怡”。天心阁城楼上还有许多的炮台,炮台凹凸不*,旁边还竖立着一面面彩旗。从天心阁的阁楼上远眺,长沙城美景尽收眼底,真是一美好的'事情!

  可惜的是,在1938年的一场熊熊烈火之下,天心阁阁楼是荡然无存了,独有那坚固的明清古城墙还在那默默地放生哭泣。现在,天心阁又在1984年重建,天心阁阁楼还拥有着明朝、清朝的两派风格呢!

  天心阁是我国古代建筑的精华,是我国建筑文化的瑰宝。

  游天心阁四年级作文 3

  天心阁原名“天星阁”,其名源于明代盛传的“星野”之说,按星宿分野,“天星阁”正对应天上的“长沙星”而得名,因此,长沙又叫“星城”。

  午后,我来到了天心阁下,哇!天心阁可真壮观啊,天心阁修建在古长沙城墙上,古城墙大约有40米厚,30米高,城墙上还有一些箭垛和炮台。墙基是用**石块垒起来的,上面是青砖修筑的,青砖上有字,(记录着烧制年代和烧制人的名字)。

  天心阁是一个三层的楼阁,它采用挑梁的建筑结构,不用斗拱,主体是用46根红漆圆柱做支撑,碧瓦飞檐、朱梁画栋,屋顶是用金黄色的琉璃瓦铺的`,有明清两代的建筑风格。远远望去,金灿灿的,就像一只凶猛的大老虎,庄严的立在那儿。

  我站在城楼上,往远处看,到处都是高楼大厦,天心阁和它们比起来已经不是“大个子”了,可它是古代劳动人民用智慧和才干修筑成的。人们付出了多少心血和汗水啊!

  一陈微风吹过,看着城墙上的箭垛和炮台,我仿佛又看见了饱经战火,屡毁屡建的古长沙城,一种缅怀先烈,振兴中华的心情油然而生。“气吞胡羯,勇卫山河”。今年是反***战争胜利70周年!我现在要好好学*,将来做一个对祖国有贡献的人。

  游天心阁四年级作文 4

  天心阁原名天星阁,它是一座历史悠久的长沙城的古建筑,也是八大历史文化楼之一。天心阁不仅雄伟美观,更是长沙的见证者。

  天心阁的正门上刻有一句话“天高地远,心旷神怡”站在阁上,俯瞰城区,感觉特别壮阔,也突然感觉到这座历史悠久的长沙城看起来格外亲切。天心阁的城楼上有许多炮台,炮台凹凸不*,旁边还立着一面***。两门“红袍大将军”威武地伫立在那儿,曾经的它们保护着长沙城的百姓们,立下赫赫战功,是我们的保护神;我在想,当年的它,一定特别英明神武。

  当我第一次走进崇烈门,心情说不出的激动。崇烈门,创建于1946年,为纪念长沙三次抗日大会战中的阵亡将士。牌楼采用全麻石打造,牌楼上共有两副对联,侧联:“犯难而忘其死,所欲有甚于生”,居中为“气吞胡羯,勇卫河山”这些都是为了纪念那些抗战中牺牲的民族英雄。妈妈说“我们现在的和*安定幸福的生活都是这些烈士们用血换回来的,不能辜负他们的信仰与期待,要好好学*,为祖国,为民族的.繁荣富强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

  天心阁建于明末,经历了多次的重修与重建,依旧毅力不倒。文夕大火之后,虽然天心阁仅存几抔泥土,但历史不会遗忘它,人民不会遗忘它,它将会与我们的子子孙孙,与我们的后辈永世长存。

  游天心阁四年级作文 5

  寒假中的一天,我来到了天心阁。天心阁可以称得上是长沙的标志,它是一座古楼,始建于清乾隆十二年(1747)以前,阁楼坐落在百余尺的长沙古城垣上。

  在门外时,我就看到园内两棵树上悬挂着条幅,上面说的是园内有陕西兵马俑展览,我兴奋不已。赶紧买了门票快步走进公园.几个亭子和有喷泉的水池,我便来到了古门前,古门两侧的对联写得非常好:“秦汉名城”“潇湘古阁”。书法更是龙飞凤舞,颇有意境。一进那门,就可看见天心阁的主楼了,主楼共有三层,每一层的廊上都有门,门旁都有对联和横幅。主楼两侧是两座副楼,南边的那座上书“南屏”,北边的那座上书“北拱”。台梁式框架的木筑群凌之雄峻,与古城垣浑然一体,颇有古色古香的趣味。在每座阁楼的前面都摆着几个兵马俑,我吃了一惊,顿时感觉是复制品,不然不会就这么简陋地在室外展出。用手敲了一敲,发出金属的声音,原来是铜的,只是抹了许多泥巴上去才显得是泥塑的样子。但这从西安运来的复制品,古城西安不止古董好,连仿制古董的技术全国一流的。

  主阁内展出着不少的兵马俑,大的小的,不说几千个,几百个总是。层展出的是秦始皇陵兵马俑的“一号坑”,陕西的“一号坑”里有几百个兵马俑,这里的“一号坑”里也有几百个,但不过是比例微缩了的“小兵马俑”。“小兵马俑”也乱造的,一样栩栩入生,鼻子、眉毛、眼睛、战袍都清清楚楚的.,毫不含糊。

  阁楼里几乎到处都摆着跟真人一样大小的兵马俑,让人眼花缭乱,那些士兵大雄赳赳气昂昂的挺立着,也单腿跪在地上。的眼睛都圆睁着,嘴唇两侧的八字须紧紧地贴在嘴唇旁边的脸上。文官俑则显得随和,但那样庄重。还有两匹马俑,一匹是骑兵马俑,身上有马鞍和缰绳。另一匹是战车马俑。

  我虽去过秦始皇陵,见过的兵马俑,我却从复制品中感受到了我国灿烂的古文明。我秦始皇的**,他个了,那是何等的气势!正如李白诗中说的:“秦皇扫**,虎势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天心阁一游作文 (菁华3篇)(扩展4)

——《登快阁》教学设计3篇

  教学目标:

  1、品诗,把握以象传意和用典言志写作手法。味人,理解“山谷”内涵,感受诗人狷介自持的生命气质。

  2、了解登临诗的一般特点,掌握阅读方法。

  教学重点:

  登临诗的特点及阅读方法。

  教学难点:

  体味诗人狷介自持的生命气质。

  教学方法:

  诵读——启发——探讨——演练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5分钟)

  同学们,我们的启蒙教育总是从背诵古诗开始的。那你们肯定会背《登鹳雀楼》吧?(学生齐背,投影显示)那有谁会背杜甫的《望岳》呢?(投影显示)

  你觉得这两首诗,分别写了什么?有什么共同点呢?(学生发言)

  登高——望远——思深

  (板书登临诗)明确解释“登临诗:”

  登临即登高,登高之“高”,相对于*地而言。

  登山、楼、台、阁、亭,虽形式不同,但意义相似。

  登临诗的一般写作思路:写登高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板书)

  我们今天来学*另外一首登临诗,黄庭坚的《登快阁》,(板书课题、作者)

  二、品诗味人

  (板书:品诗)

  (一)读(3分钟)

  (PPT展示出已划分节奏的诗内容)

  学生自由朗读。

  学生示范读,同桌点评。

  学生齐读。

  (二)品(17分钟)

  整体感知,并填空。(PPT展示)

  古人登高登阁,或览胜,或寄远……

  王之涣登鹳雀楼,他看见了落日西沉、黄河东流,想到了望远须登高的朴素哲理。

  杜甫登泰山,他看见了巍峨泰山,神奇缥缈,产生了敢于攀登绝顶的雄心壮志。

  那么,

  黄庭坚登阁,他看见了,他想到了。

  (2分钟,学生思考并完成,教师巡视)

  讨论:

  1.诗人登阁看到了什么?

  赏析“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写出了景物的什么特点?传达出诗人什么样的情怀?

  板书:景——胸襟阔大

  2.诗人又想到了什么呢?

  赏析“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运用了什么手法?传达出什么情感?

  板书:典——世无知音

  3.正因为如此,诗人最后有了什么想法?从哪儿看出来的?

  板书:象——弃官归隐

  过渡语: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看出诗人登快阁有着这样的情感变化,假如你去登快阁会有这样的想法吗?

  (三)味人(5分钟)

  1.诗人为何会有这样的想法呢?

  (诗中有没有交代作者为何登阁?)——抓住“痴儿了却公家事”一句来赏析。

  投影补充黄庭坚的介绍:

  《宋史黄庭坚传》

  黄庭坚字鲁直,洪州分宁人。幼警悟,读书数过辄诵。舅李常过其家,取架上书问之,无不通,常惊,以为一日千里。举进士,调叶县尉。……知太和县,以*易为治。时课颁盐策,诸县争占多数,太和独否,吏不悦,而民安之。

  2.问:那么黄庭坚后来归隐了吗?

  投影:黄庭坚的漫漫为官路

  治*四年(1067年),黄庭坚考中进士,任汝州叶县县尉。

  熙宁初年(1068年)参加四京学官的考试,担任了国子监教授。

  元丰三年(1080年)知吉州太和县。

  元丰七年(1084年)移监德州德*镇。

  元丰八年(1085年),以秘书省校书郎召入京师。后任神宗实录检讨官,著作佐郎。

  元祐元年(1086年),哲宗即位,召黄庭坚为校书郎、《神宗实录》检讨官。

  元祐二年(1087年),迁著作佐郎,加集贤校理。《神宗实录》修成后,提拔为起居舍人。

  绍圣初年(1094年)出任宣州知州,改知鄂州。后又被劾修实录诬枉责而贬涪州(今四川涪陵)别驾、黔州(今四川彭水)安置,后移戎州(今四川宜宾)。

  元符元年(1100年),徽宗即位,起任黄庭坚为监鄂州税,签书宁国军判官、舒州知州,又以受部员外郎召用,他都推辞不就,请求为郡官,得任太*州知州,上任九天就被罢免,主管玉龙观。

  崇宁二年(1103年),又因赵挺之排挤,以幸灾谤国之罪除名羁管宜州。

  崇宁四年(1105年),转到永州,黄庭坚未听宣布命令就客死在宜州(广西宜山县)贬所

  小结:要想准确了解登临诗中所表达的主题,必须要知人论世。

  3.讨论:提到厌倦官场,选择归隐,你想到了谁?(陶渊明)黄庭坚的归隐与陶渊明的归隐完全一样吗?

  明确:黄庭坚——出淤泥而不染

  三、总结归纳:(投影)

  登临诗的一般阅读方法,

  完成板书:

  登临诗

  了解思路: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读懂手法:写景用典

  知人论世

  四、课堂演练:

  要求学生根据对登临诗的了解,自己解读杜甫的《登高》。(10分钟)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长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712—770)后半生身逢战乱,从48岁开始,一直到58岁去世为止,11年中,一直在外飘零,写这首诗时已是在外漂泊的第八个年头了,3年后病死在出蜀途中。

  这首诗是大历二年(公元767年)作者寄寓夔州(重庆奉节)时写的。此时“安史之乱”已结束4年,但地方军阀乘机争夺地盘,国家仍是一片混乱;再加上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相继辞世——所有这些,像浓云一样压在杜甫心头。

  学生自己思考写作讲解提纲(5分钟),然后指名学生发言讨论。

  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可补充讨论:

  请说说《登快阁》的颔联“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和杜甫《登高》诗中的名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在写景上的异同点。

  都是写登高所见秋景,都写到山、树、江水,但黄诗还写到夜月,

  写江水的着眼点不同,杜诗着眼于江水奔流之态,黄诗着眼于江水的明净;

  两联诗都写出了秋景高远壮阔的特点,但杜诗多了一份沉郁悲凉,黄诗更显轻松明快。

  五、结束语:

  同是登临者,不同是胸怀

  文本解读

  云收雨歇,天色向晚,诗人登快阁倚栏游赏,看起来十分寻常,可开篇自称了却官事的痴儿,便让诗作带上了一些自嘲、兀傲之气。接下来,作者用树、山、天、江、月勾画出一个阔大幽远的境界,为抒**志作好了准备。在颈联和尾联中,诗人感慨知音难觅,唯幸美酒相伴,期望坐上归船,吹着长笛,与白鸥订盟,相誓归隐,永诀机心。诗歌每联上下两句恪守格律,意脉却不受影响,一气而下,被誉为“能移太白歌行于律诗”,诵读时要仔细体会。

  素养目标

  1.了解黄庭坚的生*及创作风格,了解本诗的写作背景。

  2.通过意境鉴赏,明白“快”的不同对象及其变化过程,感受诗人的情感起伏。

  3.感悟诗人渴望归隐却又羁留官场、不与人争但求济世安民的士大夫情怀。

  4.背诵全诗。

  教学重难点

  体会作者渴望归隐却羁留官场的初衷。

  教学方法

  诵读法、合作探究法。


天心阁一游作文 (菁华3篇)(扩展5)

——宁波天一阁导游词 (菁华5篇)

  好了,现在我们再来参观一下天一阁的最后一站南园,在南边呢我们可以看到有一些建筑,那里呢是抱经厅,在中间呢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水池,水池里还有假山,天一阁水池里的假山呢基本上都是用海边的礁石堆砌而成的`,而这里呢却是用太湖石堆砌而成的,所以这也是南园里比较特殊的一个地方。在水池的北面还有一个建筑,请大家跟我去参观一下,现在我们看到的这个建筑呢叫做水北阁,因为在水池的北面所以而得名,但是现在呢已经改建成了*现存地方志陈列馆了。在天一阁藏书里呢有两种书非常有名,一种是登科录,就是历代KAO生们的资料。另一种就是地方志了,地方志又称志书,是记录各个地方风土民情,*俗礼仪,饮食特产等的一种书。所以如果你要到哪去旅游想了解一下当地的情况以及当地人的风俗人情的话,去找一下那个地方的地方志看一下就会知道了。那么这里呢现在正是存放着各个地方的地方志,很多地方的地方志在这里都能够找到,比如说上海,海南,云南等,到目前为止呢这里已经收藏了6730多册了。大家可以自由的参观一下。

  好了,天一阁呢我们就全部参观完了,下面呢请大家跟我往这边出去。

  位于天一阁藏书楼之南,占地3400*方米,是天一阁扩建一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于1996年动土,历时二年,园以水为主,水岸聚而不分,池岸迭石玲珑。池畔为临水的主体建筑“水北阁”;池南面建“抱经厅”。整个园林简洁、清晰,给人以闲适、雅逸和*静之感。

  银台第(官宅)博物馆银台第位于月湖北岸,偃月堤边,建于清道光三年(1823),原为嘉庆十年进士、通政司副史童槐的私宅。童家为诗书礼仪世家,童槐之子童华中道光十八年进士,曾以礼部尚书入南书房行走,为光绪皇帝老师;其孙童祥熊,中光绪九年进士;所以童府有“一门三进士”的说法。在1999年的'月湖历史文化景区一期建设工程中,银台第得以修复,由宁波市天一阁博物馆进行陈列布展和管理,成为展示清晚期到民国宁波官宦人家家居艺术的专题性博物馆,并荣获2000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精品陈列“最佳创意奖”。

  陈列保留了传统的建筑格局,在“如何利用古建筑搞陈列”的问题上进行了一些探索。通过绳武堂(主厅)、今白华堂(祭祀厅)、书房、议政厅、家塾、宴*厅、雅玩室、沐浴房、绣房、卧室、佛堂、磨房等场景式陈列,全面反映了清朝中晚期宁波官宦学士人家的生活环境、家居艺术和蕴含的社会性与社会关系。

  白云庄位于宁波市西郊的白云庄,原为明末户部主事万泰的庄园,因其子万斯选著有《白云集》,死后葬于此地,故名“白云庄”。我国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浙东学派”的代表人物黄宗羲先生曾讲学于此,故又称证人书院,现为省级文保单位。黄宗羲(1610—1695),字太冲,号梨洲,又号南雷,余姚黄竹浦人。他学识渊博,治学严谨,倡导以经学为本,以史学为辅,独创了“经世致用”为宗旨的学风,形成了我国学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史学派别——浙东学派。康熙七年(1668)应邀来甬讲学,培养了一大批学术人才,其中就包括“布衣史家”万斯同,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全祖望,四明学风顿开。清末白云庄逐渐荒废,至1986年得以重修,现由宁波市天一阁博物馆管理,主体建筑为五开间三进木结构*屋,四周围墙,环境清幽。

  伏跗室伏跗室位于城西孝闻街91号,坐西向东,为五间两弄三厢房木结构楼房,是浙东著名藏书家、目录学家冯孟颛先生(1886—1962)的藏书楼,现为市级文保单位。“伏跗”源出《文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狡兔伏于跗侧”句,意为“伏处乡里不抗显,而致力于学”。

  1962年,冯孟颛先生长孙冯孔豫代表家属,遵照冯老的遗嘱,将全部藏书260余箱*10万卷,捐献给国家。伏跗室现由宁波市天一阁博物馆进行管理。楼内现有《冯孟颛先生*身事迹陈列》,用大量图片资料和事物生动翔实的介绍了冯老的生*简历、著述成果、藏书业绩,以资纪念。

  各位游客,现在请大家跟我往这边走,我们去参观一下天一阁最重要的地方宝书楼,好了我们从这边进去,现在我们看到的这里就是天一阁藏书楼宝书楼了,宝书楼是清代留下来的木结构古建筑,我们所说的天一阁有四百四十多年的历史指的就是这里了。我们可以看到这里一座两层的木结构建筑,在天一阁的楼上呢它只有一个通间,而楼下却有六间。

  为何会这样呢这和天阁名称的由来有关,请大家抬头在上面的扁额上我们可以看到写了天一阁三个字,也就是这个房子的名称了,当时范钦认为书最怕火,为了防火,于是费尽了苦心,查阅了许多书本,最后在《易经》中看到有“天一生水,地六成之”这句话因此受到启发,所以就取其以水克火之意,把藏书楼改名为了“天一阁”,同时楼上取天一之数而楼下取地六之数,也是为了防火。

  现在请大家抬头来看下这里的天花板,上面呢有许多图案,这些图案上画的是一些水纹和水兽,也是象征着以水克水,我们再来看一下屋子里面,中间的这个人就是范钦了,这里呢还挂了一些以前的照片,照片上有一些房子,其实这都是各个地方的一些藏书楼,有北京的,杭州的等等,但是我们仔细看的话会发现,这些藏书楼的建筑结构都和天一阁一样。那是乾隆皇帝为了表扬天一阁在修四库全书的时候做出的贡献,于是就下令收藏四库全书的藏书楼都要仿造天一阁的样子建造。下面请大家跟我出来我们再来看一下外面的这个水池,这个水池呢叫做天一池,是当时范钦建造用来防火的,同时天一池里面的水呢是和西边的月湖相通的。我们可以看到里面有一些假山,这些假山呢是由范钦的曾孙范光文建造的,叫做九狮一象。大家不仿来找找看,看一下哪几只是狮子,哪只是大象。或是看一下自己能不能找出九只狮子。

  其实这里除了九狮一象外,还有另外一个景色就是福禄寿三星高照了,可惜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景色现在已经看不太清楚了。下面请大家沿着我手指的方向看去,看一下那块石头像什么?对了像一个人,那么这个人是谁呢,其实呢她叫钱秀云。据记载以前宁波有个知府叫邱铁卿,他有一个内侄女叫钱绣云,钱秀云是一个非常喜欢读书的才女,为了上天一阁看书,就托邱太守为媒嫁给了范家的后人范邦柱秀才,结婚后钱秀云非常高兴以为这下可以如愿以偿上天一阁看书了,可是范邦柱却告诉她说天一阁有女不上楼,书不出阁的规定,钱秀云听了后非常失望最后就郁郁含恨而终了,据说后来就变成了这块石头日夜守护着天一阁。

  从这件事情上呢我们也可以看出天一阁的禁约确实是非常严格的。好了看完了藏书楼请大家跟我从这边走,我们再去其它地方参观一下。

  天一阁位于浙江宁波市区,是*现存最早的私家藏书楼,也是亚洲现有最古老的图书馆和世界最早的三大家族图书馆之一。 天一阁占地面积2.6万*方米,建于明朝中期,由当时退隐的兵部右侍郎范钦主持建造,1982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现藏各类古籍*30万卷,其中珍椠善本8万卷,尤以明代地方志和科举录最为珍贵。*年来,我馆事业发展迅速,先后新增*地方志珍藏馆、银台第官宅博物馆、麻将起源地陈列馆等处。 书阁为木构的二层硬山顶建筑,通高8.5米。底层面阔、进深各六间,前后有廊。二层除楼梯间外为一大通间,以书橱间隔。

  此外,还在楼前凿“天一池”通月湖,既可美化环境,又可蓄水以防火。天一阁的建筑布局后来为其他藏书楼所效仿。

  东明草堂系天一阁建成之前范钦的藏书处。范钦(1506—1585),字尧钦,号东明,故题其书室为“东明草堂”,又称“一吾庐”,现东明草堂于1980年重建。

  范氏故居原系范宅的东厅,后为范氏后裔居住生活之处。它处于高墙环绕的天一阁藏书楼之外,做到了生活区与藏书区相互隔离,是范钦为保护藏书的精心安排,现建筑为清道光九年重建。

  司马第即范钦宅第,环境幽雅,位于月湖深处,林木荫翳,规模丰敞,于1996年恢复司马第台门、耳房。

  宝书楼天一阁又称宝书楼,建于明嘉靖四十年至四十五年(1561——1566)之间,为明兵部右侍郎范钦藏书处,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私人藏书楼。

  范钦取“天一生水”之说,以水制火之义,建筑书楼。楼上一大间,楼下成六间,并名为天一阁,且在阁前凿池蓄水以防火。

  清康熙四年(1665),范钦曾孙范光文又在阁前叠山理水,建筑园林。园林以“福、禄、寿”作总体造型,用山石堆成九狮一象等景点。风物清丽,格调高雅,别具江南庭院式园林特色。

  范钦原有藏书7万余卷,现尚存1。7万余卷,大部分为明代刻本和钞本,不少已是海内孤本,尤以明代地方志和科举录为特色,**后,经文物工作者多年访求和当地藏家的慷慨捐赠,阁藏古籍已达30万卷,其中善本8万余卷,蔚为大观。

  尊经阁*历代尊崇经学,各省、郡、县学中均建有尊经阁,用以珍藏经籍。此阁原在宁波府学内,系光绪年间重建的重檐歇山顶建筑。1935年宁波地方人士筹款维修天一阁时移建于此。


天心阁一游作文 (菁华3篇)(扩展6)

——沙家浜一日游作文 (菁华3篇)

  今天,天气晴朗,阳光明媚。太仓市经贸小学组织了二年级全体师生去沙家浜秋游。我们早早地来到了学校,等着开始一天的短途游。

  一路上,小朋友们叽叽喳喳地说个不停,像一群活跃的小鸟……大约一个小时的车程,我们很快到达了目的地——沙家浜。

  沙家浜风景区位于江苏省常熟市,地处阳澄湖湖畔。小朋友们下了车,排着整齐的队伍,手拉着手,一路走走停停,穿过芦苇荡,来到了沙家浜戏剧表演的场地,看了一场实景剧《芦荡烽火》,表演很精彩,让我们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到了下午,是自由活动的时间,我们来到了游乐中心,开始自由活动。小朋友们在草地上欢快极了,笑着喊着,有的玩捉迷藏,有的滑滑梯,有的走迷宫,还有的.在地上打滚儿……个个玩得满头大汗。快到集合的时间,小朋友们赶紧回到了集合点,继续往前走了一会儿。突然,眼前出现了一座桥,完全是悬空的,他们使劲蹦了起来,轻轻松松过了桥。

  美好的时间总是过得那么快,短短的沙家浜之旅还没玩尽兴,就要说再见了。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依依不舍地踏上了归程。

  今天,天气晴朗,阳光明媚。太仓市经贸小学组织了二年级全体师生去沙家浜秋游。我们早早地来到了学校,等着开始一天的短途游。

  一路上,小朋友们叽叽喳喳地说个不停,像一群活跃的小鸟……大约一个小时的车程,我们很快到达了目的地——沙家浜。

  沙家浜风景区位于江苏省常熟市,地处阳澄湖湖畔。小朋友们下了车,排着整齐的队伍,手拉着手,一路走走停停,穿过芦苇荡,来到了沙家浜戏剧表演的场地,看了一场实景剧《芦荡烽火》,表演很精彩,让我们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到了下午,是自由活动的时间,我们来到了游乐中心,开始自由活动。小朋友们在草地上欢快极了,笑着喊着,有的玩捉迷藏,有的滑滑梯,有的走迷宫,还有的在地上打滚儿……个个玩得满头大汗。快到集合的时间,小朋友们赶紧回到了集合点,继续往前走了一会儿。突然,眼前出现了一座桥,完全是悬空的,他们使劲蹦了起来,轻轻松松过了桥。

  美好的时间总是过得那么快,短短的沙家浜之旅还没玩尽兴,就要说再见了。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依依不舍地踏上了归程。

  秋季秋高气爽,万里蓝天飘荡着朵朵白莲船的云彩。我校举行了秋游,地点是沙家浜。

  一大早,大家精神抖擞地来到了学校,纷纷议论着沙家浜,在我的想象中,沙家浜是美不胜收的地方。欢歌、语传遍整个教室,恩一到齐,我们便坐上了大巴车,开始了今天的快乐旅途。

  看到车窗外不断向后飞逝的景物,我的心早早就飞到了沙家浜,过了一个小时左右,我们到达了目的地,我看到沙家浜的美景时,才体会到“百闻不如一见"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集体参观了一会儿,我们共分成了7个小组,我们的小组,我是组长,带领大家去了儿童乐园,哇!大家异口同声,乐园里人山人海,宾客如云,人声鼎沸,大家其乐融融。不远处我们看到了别人玩手摇船,只见人家摇起了浆,好似小鱼在水里游来游去,看似好玩极了!

  接着我们来到了芦苇荡。哇!湖*如镜,明镜澈底,互留绕提,湖中站着一个个”管理员“——芦苇。湖边的柳树。婀娜多姿,活像少女披着长发。对着明镜含腼腆地梳装打扮。

  后来,我们来到了芦苇迷宫,两边长着棵棵竹子,给迷宫带来了阴森森的感受,我好怕,心怦怦直跳,仿佛有小兔子在我心中蹦来蹦去。大家手拉手往前走了一会儿,快到集合时间了,我们赶紧回到了集合地点。

  最后,我去小店买了一颗神奇的蛋——荧光蛋,上面刻上了我们一家人的名字,希望我们一家幸福,快乐!

  美好的时间总是容易过去,短短的沙家浜之旅还没尽兴就要说再见了。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但我的心却还在芦苇荡水面上荡漾着。我希望把今天的这份快乐带给全家人一同分享!

  今日,我和家人去了沙家浜,沙家浜位于常熟地处阳澄湖畔水面芦苇荡有2200亩,使成为华东地区最大的温地生态保护和旅游观光胜地之一。

  走进沙家浜:那里湖光三色,芦苇荡漾,更有菊黄蟹肥……使我的心情豁然开朗。

  大家都知道在沙家浜芦苇荡是非常有名的。在抗争时期,芦苇荡绿色的帐蔓里,新四军战士和沙家浜人民共同谱写了一首首壮丽的诗篇。

  我怀着这种好奇的心情来到了芦苇荡看一看、走一走……果然,芦苇荡的芦苇枝繁叶茂!

  一路上,我们浏览了纪念馆、红石村、国防园、古般园……

  其中,我最感兴趣的是游船了,我们坐在一艘大大的龙船上,欣赏着河面上的风景:河水清澈见底,到处芦苇密布,河岸上耸立着一排排高楼大厦……

  我在船上用手伸进水中,尽管水花溅了我一身但我还是觉得很快乐……

  如果要我评价沙家浜的话,那简直就是美不胜收、人间仙境!

  回家的路上,我一直想着沙家浜的.美景,恋恋不忘。希望下次还能去“沙家浜”!


天心阁一游作文 (菁华3篇)(扩展7)

——海洋馆一游作文 (菁华3篇)

  哈哈,你们知道我背着那么大的背包干什么吗?告诉你们,我要去义乌海洋馆玩了。啊!

  我太激动了,终于能到义乌海洋馆游玩了。大家上车后,又讲绕口令又吃零食,别提有多开心了。那个绕口令太有意思了,我背给你们听一听吧!

  “走一走,扭一扭,见到一棵柳树搂一搂……”是不是很有意思呀?到了义乌海洋馆里,我最喜欢的就是食人鱼了。食人鱼锋利的牙齿、黑色的身子,许多还是成群结队,非常团结,看样子挺凶狠的,只是我有个疑问:食人鱼身子这么小,它吃得下比它大许多倍的人吗?我一边走一边看,呀!

  这不是鸭嘴鱼吗?看起来好像标枪啊!

  鸭嘴鱼张开嘴时,还是圆圆的呢!

  我拍了许多鸭嘴鱼的照片,发现鸭嘴鱼是没牙齿的。哈哈,好可爱的娃娃鱼呀!

  红红的肚皮,大大的眼睛,细细的四肢,我看着这娃娃鱼喜欢极了,就不管价钱买了下来。坐在车上,娃娃鱼一动不动,然后我又看到了躺在车上死去的彩蛙,我以为娃娃鱼也死了。回到家,我发现娃娃鱼动了一下,马上倒进水,我看着娃娃鱼活蹦乱跳的样子,马上开心了起来。名师点评:海洋是个充满神秘而又美丽的世界,文章生动活泼,对各种海洋鱼类的外观及其特性都做了阐述,按照参观的先后顺序叙写文章,结构合理,并运用了比喻的手法为文章增添色彩,仿佛这个海洋世界就在读者眼前一般。文章主要描写了海洋馆里的鱼,海洋馆里不仅仅是鱼吧,作者应该尝试描写其他动物,以呈现一个丰富多彩的海洋世界。

  今天下午,妈妈带我去参观海洋馆。

  海洋馆里有各种各样的鱼。有白色的大泥鳅、恐怖的食人鱼、珍稀的中华鲟、巨大的海象、横行霸道的炮弹鱼、令人生畏的大鲨鱼、,巨大的魔鬼鱼、好吃懒做的吸盘鱼、四四方方的木瓜鱼等。

  形态各异的珊瑚礁鱼畅游在花团锦簇的珊瑚丛中。热带雨林馆里的热带淡水观赏鱼让人流连忘返。最令人叫绝的是,海底隧道馆有一条长约70米的海底隧道,在海底隧道里行走时,可以真切地看到鲨鱼、魔鬼鱼、大海龟等海洋鱼类在我头顶、四周游动,而且能欣赏“美人鱼”表演。

  最让我喜欢的就是海洋剧场了。下午2点,我们就来到海洋剧场耐心等待海狮的精彩表演。

  等了一个小时,终于开始了。只见一只胖胖的海狮从大门里滑了出来,她举起鳍挥手向大家问好。主持人告诉大家:海狮可是一种非常聪明的动物,它还会计算呢!饲养员叔叔先给海狮出了一道数学题:2+2=?海狮一扭一扭的来到一排数字后面,左看看,右走走,最后用嘴咬起4,接着饲养员叔叔又出了一道减法:3——2=?这次海狮毫不犹豫的选择了1,大家都为海狮的精彩表演鼓掌。饲养员叔叔还特别奖励海狮两条小鱼。接着海狮表演了少林功夫:第一式—鳞波微步,第二式—鲤鱼打滚,第三式—一指神功。只听到台下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最后表演的是“套圈”,饲养员叔叔拿起一个圈扔出去,海狮准确无误的用脖子接住了,第二个,第三个。只见海狮都轻松地接住了,数一数,一共5个圈。

  精彩的海狮表演结束了。海狮的聪明和可爱让我难忘!

  今天我玩的很开心,也收获了很多。真是难忘的一天!

  周末爸爸妈妈带我和妹妹去龙门海洋馆玩。

  龙门海洋馆设有观赏鱼集中区,雨林奇观区,湿地生态区,红树林生态区,亲密接触区,珊瑚礁生态区,深海生态区和海洋剧场,是国内最大的海洋馆之一。

  一进入海洋馆一楼我就被各种各样的鱼吸引了,我看到鲜红的鹦鹉鱼,扁扁的三角形的蝙蝠鲳,尾巴像蝴蝶一样的纯白色蝴蝶鲤,椭圆形扁扁的银鼓鱼,黄黑相间的双带黄鲈,身体灰黑带着蓝色斑点的蓝斑条尾缸,嘴长的像镊子一样的镊口鱼,遇到危险就鼓起来的刺鲀,像小伞一样一张一合的赤月水母。

  二楼是动物展示区,有灰褐色的爬在树枝上的树懒,皮肤可以从亮绿色变到深巧克力褐色的蜥蜴,毛绒绒的兔子,尾巴张开像一把大扇子一样的孔雀,黄褐色的猴子

  我最喜欢的是企鹅和海龟。企鹅长得很可爱,走路一摇一摆,憨态可掬。它的肚皮是白色,身体是黑色。因为企鹅原本是生活在南极,所以工作人员在里面开了空调,还在旁边放了一块大冰块。为了让它们自在玩耍,专门造了泳池。企鹅和海龟是邻居,看到一群可爱的海龟,我和妹妹忍不住想喂它们。于是爸爸给我们买了喂的食物。海龟的'壳又大又硬,上面有许许多多的斑点,它们有一百多岁了。给它们喂食的时候,它们抢来抢去像小孩一样。

  下午一点半我们看了海狮表演,海狮表演了接圈,单腿行走,投篮,滚筒接圈,水中顶球,很精彩!

  二点我们通过海洋隧道来到海洋剧场观看美人鱼表演。美人鱼漂亮极了,有一只美人鱼尾巴是红色的,另一只是彩色的,她们在水里自由地游来游去,大大小小的鱼群跟着她们身边一起跳舞,漂亮极了!

  今天我和妹妹玩得很开心,希望下次还能来!


天心阁一游作文 (菁华3篇)(扩展8)

——滕王阁风景作文 (菁华3篇)

  寒假期间,我和爸爸妈妈回老家看奶奶。趁着初八天气晴好,我们驱车到省城南昌去参观江西名胜景点——滕王阁。

  车子开到沿江大道,远远就望见一栋雄伟的建筑矗立在江边,这就是滕王阁。整个建筑雕梁画栋,金碧辉煌。

  进入正门,门两边大红柱子上一幅对联“落霞与孤鹭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爸爸告诉我,这是初唐著名诗人王勃写的《滕王阁序》中最著名的一句,滕王阁就是因这篇文章而闻名天下,它与湖北黄鹤楼、湖南岳阳楼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

  我们来到了第二层,正厅的人杰图壁画,描绘的是江西历代名人,有唐宋八大家的欧阳修、曾巩、王安石、宋代词人晏殊、明代戏曲家汤显祖……我真为故乡有这么多名人而自豪。三层的浮雕《唐会乐园》,体现了唐代国富民强,盛世升*的景象。四层的《地灵图》画的是江西的名山大川,有三清山、庐山、井岗山……一座座壮丽雄伟的山川呈现在眼前。最后我们登上最高层,俯瞰赣江,江面宽广,波涛汹涌,著名的八一大桥、美丽的红谷滩等美景尽收眼底。我被故乡人杰地灵、钟灵毓秀而打动。

  浏览结束,我们依依不舍地踏上了回家的路途。

  滕王阁位于江西省南昌市西北部沿江路赣江之滨,它与湖北黄鹤楼、湖南岳阳楼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因初唐才子王勃作《滕王阁序》而名扬天下。

  今年暑假8月份的一天,我终于和爸爸、妈妈一起游览了滕王阁。由于早知道要来南昌旅游,事先在爸爸的引导下,查看了很多关于滕王阁的资料,也算是一知半解,有备而来了。但当我们看到滕王阁时,还是被它雄伟、壮观、华丽的气势震撼了。

  滕王阁高57.5米,巍峨雄壮,雕梁画柱,参差错落,宛如高超工匠精心雕琢而成。跟随着导游,一段段历史,一个个传奇故事,更是引人入胜。来到第五层,俯身看去,我看到浩渺的赣江滚滚东流,八一大桥横跨大江*,*边高楼大厦树立如林,南昌城尽收眼底。这时,夕阳西下。几只飞鸟从江面飞过,使我突然想起了王勃笔下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天渐渐的黑了下来,我只好依依不舍地离开了滕王阁。

  我喜欢旅游,特别想去一些名胜古迹参观。

  国庆长假的第一天,爸爸终于带我去江西省南昌市滕王阁参观。一路上我高兴极了。今天老天也为我们作美:天空湛蓝湛蓝的,雪白的云朵随风飘飘,好像也跟着我们跑呢!路边树上的小鸟在拍打着翅膀,“叽叽喳喳”叫过不停,好像在说“欢迎欢迎……”。爸爸车开的很快,可我那心飞得更快,早就飞到了滕王阁。

  迎着夕阳,我们踏进景区大门后,就直奔滕王阁。啊!滕王阁真是雄伟壮观、威武挺立!

  听导游说:滕王阁,黄鹤楼,岳阳楼被称为“江南三大名楼”。滕王阁始建于唐代,是一位皇帝的弟弟让人建的,原来是三层。今天的滕王阁连地下室一共是九层,每层都展览了文物古迹。它的高度是57.5米。据说它屡毁屡建,现在的滕王阁是第29次修建的。

  进门正中间,有*爷爷的手书:“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我一边走一边背诵着诗句。我们每到一层,爸爸都为我介绍那里面的名胜古迹,从中我学到了不少知识。

  站在滕王阁的顶楼远望,就看到赣江那江水茫茫,奔流不息。我情不自禁地赞叹:多美啊!我喜欢滕王阁。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