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陶泥作文9篇

首页 / 作文 / | 2022-06-27 23:23:38 作文

做陶泥作文1

  在樊仕豪家吃完饭,我们来到百盛做陶艺。

  陶吧没有门,也不大,不过有几分情调。妈妈们付完钱,开始做陶艺啦!先是指导老师把陶泥团变成一个碗形状的东西,然后教我把两个大拇指钩在一起,扶着泥碗。那个老师见我做得不太好,就去教别的同学了。她挺没耐心,搞地我一惊一乍的,所以,我只做成一个小小的烟灰缸。第二个老师比较有耐心,教我做了一个爱心杯,是手把手教的。今天,我挺开心的。

做陶泥作文2

  陶泥也许是那样**无奇,可经历一番“整形”后,又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呢?这不,今天早上,我们就去陶艺馆体验了一把。

  初来乍到,满馆的陶泥艺术品与工具映入我的眼帘,我们异常兴奋,师傅们带我们参观了一下,为我们做示范,我们全神贯注地观察着,慢慢地,陶艺品就完成了。我心中窃喜,这对我真是小菜一碟。

  我捧着一块陶泥,放在陶瓷转盘上,突然,陶泥嗖地飞了出去,砸在我的身上,留下了它的印记,给了我一个下马威。我开始意识到它的难度。我再次把陶泥放在陶瓷转盘上,小心翼翼地做起来。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基本模型定好,看着身边的朋友都做得很好,我心急了。我把陶泥按了按,揉了揉,捣鼓了一下,不料,捏着捏着,就变形了,第一轮——败。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我静下心,卷土重来。我认真地总结失败之处,当要做成的时候,因为把握力不好,第二轮——又败。

  接二连三的失败令我受挫,原本那份自傲不在,拦路虎让我不自信。我不会被打败的声音突然我在耳边回荡。拾起信心,卷起袖子,准备重新好好干一番。我集中注意力,一丝不苟地捏造,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成功了。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这陶泥终于在我的手下“整形”成功了。见着自己的艺术品,甜于心,喜于色。

做陶泥作文3

  4月6日下午,我、表弟、妈妈、舅妈一起去万达广场五楼的创艺天地做陶泥。

  首先,我们挑选了各自喜欢的样品,我做碗,表弟做花瓶。老师给我们拿了两块泥,帮我们把泥摔成正方形后,放到了转泥盘上。老师教我们把手弄成贝壳形状,再盖住泥,把泥做成圆形。于是,我按照老师的要求开始制作了。我先在水桶里把手弄湿,再用脚踩踏板,转盘就转了起来。刚开始感觉有种东西打击着手,可几分钟后,泥慢慢变圆了,打击感也消失了。

  老师又教我一只手放在泥上作为支撑用,另一只手的大拇指要慢慢的、轻轻的往中间的泥按下去,我做好了。老师再教我把手弄成像螃蟹的钳子一样,夹住边缘,轻轻地往外挤压,我也做好了。老师最后教我把边缘弄细,把泥多的地方弄到少的地方。我做着做着,突然一块泥塌了下来,我只能从第三步重新做起。结果,又有一块泥塌了,我再做。不知为什么,一半的泥又塌了下来,我还是不放弃,决定把剩下的泥做成一个小杯子。在老师的鼓励和指导下,小杯子做好了,我感到非常高兴。

  通过这次做陶泥,我懂得失败是成功之母的道理。只要不放弃,一直坚持,要有耐心,就一定会成功。

做陶泥作文4

  其他手艺我没有学过,但捏陶泥我最在行。

  三年级时,我们美术工具袋有一块陶泥,我们班范庆全捏了一个茶壶,同学们都觉得十分的好玩,陶泥很快在我们班流行了起来。刚开始我还是一个“菜鸟”,想捏碗却捏成了一个罐子。我又把罐子压*,再继续做,终于做成了一个碗。我左看右看总觉得怪怪的,看看同学们,他们捏了好多东西,有人物、动物、花篮、茶壶、罐子各种各样。我又看了看自己,捏了个四不像。于是,我集中精神,终于把碗捏好了。我又将剩下来的陶泥捏成一个盖子。然后再将陶泥弄*,做成一个箩状,当作茶壶的壶嘴。最后把茶壶晒上几天,一件精美的工艺品就完成了。

  捏陶泥也是一种艺术,艺术其实处处可见,最重要的是要有一双爱发现的眼睛。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我在捏陶泥的过程中不但开阔了我的思维,还锻炼了我的创造能力。我创造的艺术原型是我们生活中经常见到的——茶壶,有些人总认为艺术遥不可及,像悬在天空中的星星只能看不能触摸,追求艺术是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的。艺术反应人们的心里世界,表达人们的心灵实感。艺术是展现心里世界的*台。

  我通过捏陶泥知道了,如何捏泥,如何塑形,当我看见自己的茶壶是,心理油然而生的成就感,心中有一种莫名的高兴和喜悦。艺术由此陶冶了我的情操,美化了我的心灵。我在这过程中,找到了久违的自信。

做陶泥作文5

  上周末,虽然天气阴沉沉的,但阻碍不了我去报社参加捏陶泥活动的脚步。

  老师先讲了陶泥的来历,然后给我们每人发了一包陶泥和一些工具。陶泥的颜色是棕色的,打开包装,泥土味扑鼻而来,摸起来软软的。陶泥放的时间长了会变硬,如果你还想玩,加一点水就行了。

  接下来,老师开始教我们做葫芦,先做两个大小不同的圆,然后做两个细细的棍子,再把两个圆打上孔,把两根棍子插在孔下方,让它们连接在一起,一个精致的小葫芦就做成了。

  最有趣的是做乌龟了。大家一边认真地听老师讲,一边专心致志地做。先搓一个大圆球,再把它压扁,做四只脚和一个S形头,粘上去后,加上一个硬硬的壳就行了。壳的构造和各部的连接老师让我们发挥想象,很快,一些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的乌龟就做好了。乌龟们有的在和朋友们尽情地玩耍,有的在四处寻找食物,有的在洋洋得意地晒太阳,还有的用力地驮着东西……

  此外,老师还教我们做其他动物,如:猫、鸭、鸡……

  我特别喜欢这次捏陶泥课,它不但让我学会了动手动脑,还让我学到了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做陶泥作文6

  出发喽!出发喽!在欢声笑语中,我们踏着轻盈的步子和迫不及待的心情走上了大巴车。

  没过多久就到了东坞山,我来到了陶泥馆,“哇!好多陶瓷瓦罐啊!”伙伴们异口同声的说道。空气里还飘着一股艺术的味道。

  接着由陶艺馆的杨师傅示范讲解了制作陶泥作品的全过程。待我们做了,我看着小伙伴们一个个的顺利完成了各自的美作;我在想,我到底要做什么呢?有了,就做葫芦吧!好紧张啊!终于轮到我了,我提心吊胆的坐到了椅子上启动了开关,只见转盘迅速的转动了起来。我先按杨师傅教的方法,把手浸湿,然后手轻轻地有力度地扶着陶泥,制作起葫芦的底部。要开始拉长陶泥了,可是不知怎么的,只要我一拉,陶泥就断开,它好像很不听我的使唤,怎么都完成不了这个动作,最后只有请教杨师傅帮忙了,只见他三下两下的就完成了。接着换我开始做葫芦的上半个圆,我再次用双手轻轻地抱着它转啊转啊!直到它变得光滑圆润为止。我的葫芦美作也完成了,杨师傅说:“还真有那么点样!”听杨师傅的赞美,心里自然美滋滋的了!做陶泥真有意思。不仅知道陶艺是一门艺术,也让我在这次活动中亲身体验了一把!还认识了好多伙伴,在这次的活动中,收获多多!

做陶泥作文7

  7月12号下午,回到家的我四肢发软、疲惫不堪,不过躺在沙发上,我还沉浸在在为方宇涵过生日的那件事上,可最让人意犹豫未尽的还是那做陶泥的那一刻。想知道过程,就请听我慢慢道工来。

  早上大约10点,我就被接到了一个看似酒店却不是酒店的地方。我们在那里又是吃又是喝,还分別送了生日祝福给方宇涵,早上饿得像皮包骨的我也吃撑了。

  终于,激动人心的时候到了,开始玩陶泥喽!放在我面前的是一个圆盘和一块陶泥。这圆盘仿佛是一个称,又像是一个射箭的标靶。老师叫我们先把陶泥揉成馒头形,然后教会我们如何开启和停止圆盘。之后,便开始制作了。“注意!一定要用水哦!”这倒提醒了我,我将双手按在陶泥上面,经过圆盘的均速旋转,不一会儿,馒头形的陶泥就变成了*头陶泥。开始做形了,我将双手放在陶泥两边,大拇指一起往里按,不过一会儿就按出了三厘米深的坑;再过一会儿,当我觉得够深时,我就停了下来,现在的*头陶泥已经变成了易拉罐大小的笔筒;最后,我把小鸟、蝴蝶、树叶等图形粘了上去,一个完整的笔筒出现在了我的面前。

  我幻想着有人出高价买下了这件物品。

做陶泥作文8

  今天,我去上美术课时,老师说:“今天我们要一起玩陶泥,请大家跟我去‘陶泥屋’。”

  一到陶泥屋我就看到了个盆子,里面装了一个袋子,表面却没有一点陶泥,我就想:这是装陶泥的袋子吗?怎么这样干净?等找到座位时,老师才打开那个干净的袋子,只见袋子里露出了一堆黏糊糊的东西,老师将这些泥分成一坨一坨的发给我们,一人一坨,当发到我手里时,我用手指先碰了碰才开始的,我做了一个蒙古包和一个烧水的炉子,我重点说一说这个烧水的炉子。我先把这一坨泥做成一个圆柱体,将里面掏空,用掏出来的泥做成细条条贴在上面,然后用底下的泥做了一个圆盖子,并用工具在上面雕刻上了一朵花。为了烧水,我把花的中间用工具开了一个大洞,我想:烧水的炉子嘛一定要做个壶,要不然怎么烧水呀!可我想做一个和别人不一样的壶,一个没有盖子的壶。我先做了壶的底部,又做了壶嘴,最后做了壶把。我又想:来点趣味吧!于是我又做了一个水饺,自己想着想着就玩开了!

  玩陶泥真是太好玩了,但就是太脏了,可我想:只要我玩的开心就行了,比如今天我就玩的很开心,所以我喜欢玩陶泥!

做陶泥作文9

  你玩过陶泥吗?让我来告诉你吧!陶泥是一种很有个性的艺术,举手之间就能捏出自己想要的东西。

  今天,我和妈妈来到了青少年宫玩陶泥,看看我的手艺能做出什么呢?

  来到了一间做陶瓷的房间,里面摆着许许多多的工艺品,看着这些精致的作品,相信这一定是出自一个高人之手。

  我拿起一团陶泥,它表面上看去很光滑,软软的。我先把陶泥分成两半,一半把它捏成了一个小球,另一半捏成了大球,把它们合在一起,雪人的轮廓就出来了,经过我一双“巧手”的装扮,一个漂亮雪人在我的手上诞生了。

  忽然,我看见旁边有个旋转的仪器,这是干嘛用的呢?妈妈告诉我这个就是做类似花瓶一类的东西,我迫不及待地过去尝试了一下。我先把陶泥放上去,脚踩住“油门”,整个转盘就开始旋转起来,我双手按着陶泥,想把它做成一个杯子,可是它却不听使唤,真是急得我满头大汗。妈妈鼓励我,做陶泥要有耐心,现在你是新手,要一步步慢慢来,在妈妈的支持下,陶泥在我的手中慢慢变得乖巧起来,也慢慢发生了变化。功夫不负有心人,一个完整的茶杯呈现在了我的眼前,虽然它不是很漂亮,但这是我亲手做出的劳动成果,我依然很喜欢它。


做陶泥作文9篇扩展阅读


做陶泥作文9篇(扩展1)

——做泥陶作文3篇

做泥陶作文1

  寒假里的一天,我们全家人一起去了开封翰(hàn)林公园。在那儿,一款又一款的陶泥作品,引起了我学做陶泥的兴趣。

  妈妈看透了我的心思,让一位大姐姐教我学。她先让我穿上工作服。别说,还真像那么一回事!然后她就把做陶泥的秘诀(jué)和小窍(qiào)门告诉我,还给我做了几次示范,然后就让我自己做。

  我先拿起一块泥,开动电闸(zhá),右脚踩动电板,那木板上的泥便迅速飞动起来。我两只手按动泥块,那泥块便成了椭圆形,正当我得意的时候,那泥块却飞了出去,“啪”的一声掉在了地上。

  我又拿起第二块泥,这次我可不像刚才那样马马虎虎了,而是既小心又认真。我按姐姐说的,左边捏一下,右边搓一下,中间按一下。终于做好了一个。啊!真是皇天不负有心人!

  做陶泥让我在寒假里找到了独特的快乐,而且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要想获得成功,就需要努力去尝试和拥有坚持不懈(xiè)的精神!

做泥陶作文2

  我最感兴趣的是后来去彩陶工艺馆做彩陶东西。这是我第一次做陶泥。

  我一看自己做的盘子和陶泥馆展示的东西对比一下,我的盘子简直是太简陋,坑坑洼洼的不美观。 不过,大家都是第一次做陶泥东西,时间到了很多人都没做好形状。 我和外婆搭档还算胜利了!

  快乐的时间总是过得飞快!我带着我的盘子一起回家了。

做泥陶作文3

  星期天我做了陶泥。我把一块陶泥放在拉胚机上,脚踩上开关,拉胚机就会转动。

  我的手捏着陶泥。本来我想做一个花瓶,但可能因为第一次做,总是在快要做好的时候,花瓶的瓶颈就掉了。哎,我下次再去试试,多练几次应该会成功。


做陶泥作文9篇(扩展2)

——做陶泥作文6篇

做陶泥作文1

  今天,我和我同学林子明一起去大学城做陶泥,到了做陶泥的地方,我看见一位老师在教两个学生。

  我们过去问老师,陶泥是怎么做的,老师就向我们介绍:“你们要做手工的还是机器的?”我们异口同声地回答道:“我们要做手工的。”因为是第一次做选择手工的,我想手工的应该比较好玩吧。

  老师给我们一块泥土,让我们使劲地拍打里面的空气,拍着拍着,大约过了20分钟,老师说要做什么先想好,我们想了想说:“做杯子吧。”这时老师拿出两个手动的大转盘,老师让我们把泥巴放上去,我们把转盘转动起来,把泥打成圆,再用大拇指往中间撮一个小洞,边转边捏,把杯子的形状给捏出来,在再杯子外面做些装饰,再捏了条手柄,老师说:“杯子已成形,但还是半成品,得让杯子凉一周,下周把杯子烧制一下,就是成品了。

  听了老师的话,我们都好期待下周看我们的劳动成果!

做陶泥作文2

  今天,我和梁佳欣一起去拱北的“陶一天”做陶泥。

  一进门,“哇!”好多用陶泥做成的小作品,看得我眼花缭乱。老板让我们挑个自己想制作的作品。我百里挑一的选出了一个Hello。kiti小瓶子。开工了,我抽出了一小部分的陶泥(握起来好柔软呀!)把它压成一个小圆片,当瓶底。围着它在上面绕两条长条形的陶泥,当瓶身。拿来木条,把瓶子里外给抹*。(抹外壁从上往下,抹内壁从下往上。)我一手扶着瓶子,一手小心翼翼地抹着,我屏声息气,瞪大眼睛看,生怕把它给抹碎。不一会儿,就把瓶子抹得很光滑了。这时,一位老师走过来了,拿起我手中的瓶子,用一个像饭勺一样的工具,用力地拍打着。“啪!啪!啪!”我吓坏了:老师啊!你千万不要把我辛辛苦苦做好的瓶子弄坏呀!出乎意料,渐渐地,渐渐地,瓶子从歪七扭八变成了有模有样的,而且既有形又匀称。下一步,就是我最拿手的印图案了。我三下五除二印好了两个小猫图案。然后用锋利的刀,把它的背面刮毛糙,再涂上一层有粘性的陶泥,把它粘在瓶子上。最后我拿来吹风机对着瓶子“呼呼”地吹着。眼见着瓶子由原来的棕色,慢慢地,慢慢地泛白了。三四分钟后,一个朴素的瓶子出炉了……

  今天,我很开心!因为我亲身体验了做陶泥的乐趣。

做陶泥作文3

  星期天,我们小记者去旅游,旅游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陶吧。

  陶吧顾名思义,就是做陶器的休闲地方。进入陶吧,我们便领到一块泥,找了个座位坐了下来。我先把陶泥分成两份,再找了个有龙图案的模板,接着专心致志地做了起来。首先,我把陶泥放在有龙图案的模板上,用力把它压*,并且一定要压均匀,过了一会儿,一只神气活现的龙就诞生了。我小心翼翼地为陶泥着上颜色,灰色的龙立刻变为一身金光灿灿,仿佛在湛蓝的天空中自由自在地穿梭着,散发着正义的光芒!

  做完了龙的陶泥,我又把陶泥放在有兔图案的模板上,按照前面制作龙的步骤,很快,一只可爱的小兔又诞生了。我也替小兔模型上了颜色,它“穿”着一身毛绒绒的黄袄,眼睛红扑扑的,像两颗闪烁的红宝石,嘴巴一翘一翘的,腿上还缠绕着紫色的花纹,像一朵朵盛开的紫罗兰,小小的尾巴远看像个小绒球。它在草地上自由地蹦跳着,多么可爱啊!

  明天就是母亲节了,我打算把我亲手做的小龙当作母亲节的礼物送给亲爱的妈妈;把小兔留给自己,作为这次旅游的纪念品。

做陶泥作文4

  在一节美术课上,我们的任务是用刻刀在陶泥上雕刻各种各样的图案。

  我本想做一只古代皇宫屋顶上的小兽,可惜我又不知小兽该怎么画。在这时,老师在大屏幕上显示出了古代四大神兽的图片,于是,我打定主意,做四大神兽中最简单的“白虎”。

  一听柴老师讲完,我便迫不及待地拿出棕色的陶泥,用尖头的刻刀在陶泥上细心滴勾勒起白虎来。心想:“我肯定会做得比别人好!”我对自己充满了信心,因为我认为选白虎为题材是一个非常棒的主意,而且我相信自己肯定能把白虎画得和屏幕上的一摸一样。画好了白虎后,我又对白虎做了简单的修改。可是在和屏幕上的白虎做了比较后,我觉得自己画的白虎实在太瘦了,于是就用手指把白虎的肚子抹掉一点,然后用刻刀画了一条弯弯的线,这样白虎看起来就肥多了。当我再一次把自己的白虎与屏幕上的做了比较后,又感觉白虎背上的珍珠有点小,我又用手指把珍珠抹掉,重新勾画了一颗大珍珠。就如此反复,我这里改改那里修修,最后才对白虎满意地点了点头。我喘了口气,进入了第二步。

  接着,我又用一个头是圆的刻刀把白虎旁废弃的陶泥刮掉。刮完后,我把高低不*的地方做了修改,一只白虎就这样“诞生”了。

  我仔细地打量着自己的白虎,觉得自己把它做得非常美,栩栩如生,看它的眼睛,囧囧有神,再看它的四条腿,似乎马上要腾空而起。白虎嘴里露出几颗牙齿,背上驮着一颗闪烁的珍珠,尾巴随风飘动,威风凛凛,似乎整个世界都是它的。

  我的白虎得到了老师、同学和自己的一致好评,我感到很欣慰。

做陶泥作文5

  今天,我来到了教辅中心学做软陶。用雪白的瓷砖上摆放着的花花绿绿的软陶可以做成形态各异的作品,我就十分激动!

  我开始尝试着做了起来,硬邦邦的软陶在手中搓来搓去。过了一会儿,它就像被施了魔法似的,变得软绵绵的。真神奇!做个什么呢?左思右想,纠结了好半天,我才决定做个小星星挂饰。

  我先把一个黄软陶放在手中,使劲压扁成一个圆形,又用牙签切掉多余的部分,做成了一个普通的星星。算是做成了,但我总觉得太单调了。于是,又取了一块红彤彤的软陶,用牙签切一块。本想切成一个长条的,手一抖,却切成了一个三角形。没办法,只好再切一次。然后,把长条揉成球,安放在星星的中间。接着,我小心翼翼地拿出一根蓝色长条软泥。有了前车之鉴,这次,我慢慢地、小心翼翼地用牙签一下一下地切成小米粒般大小的五个蓝色软小球。最后,又拿起一颗小球贴在星星凹下去的地方。“呦,怎么又贴歪了!”我气冲冲地说道。但是,我一定要将我的作品,尽量做得精美,以便拿回家去,去给一直照顾我的姑姑去炫耀一下。一想到在给绣十字绣的姑姑面前展示我的得意之作,我又振作起来了。此时,我心里的怒火像被浇了一壶清凉的水一样浇灭了。顿时,我再次全神贯注,细心地贴完了五个小球。

  我把作品放进烘烤机里烧制,不一会儿,一份精美的作品出炉了。

  这次做软陶使我更加深刻的明白了一个道理:只要仔细认真,勤于动手,什么事都能成功。

做陶泥作文6

  “别跑,你给我站住。”一声咆哮响彻教室,这还要从上周五的社团活动说起。

  那时我们正在上陶泥课,每个人都陆续的把作品交给了老师,下课后都写起了作业。我不小心犯了“大忌”,碰到了我同桌的笔。她扭头瞪了我一下,看着她那火冒三丈的眼神,我瞬间噤若寒蝉,一动也不敢动,我咽了一口唾沫,做好了逃跑的准备。

  看到她的手变成拳头时,我心中默默数到“3、2、1,跑!”然后起身就跑,快的好似火箭一般。虽然我总算逃了出来,但我的作业却遭了殃!回到教室后,我才发现我的作业上全是手掌印,一打听,原来是“她”用那满是陶泥的手在我的作业上印了几个爪印,我气得直跺脚!于是我也用同样的方法在她的作业上印了些手掌印,这就是所谓的“以其人之道,还自其人之身吧!”可还没来及高兴一分钟g,很快就被这个“女魔头”发现了!

  她拿起地上的一块陶泥就往我身上砸,说时迟,那时快,我一闪,躲开了这块陶泥,眼看他准备又拿起一块,我也赶快拿起一块陶泥,扔到了她身上,她又将陶泥扔到了我身上。就这样我们打了“300”个回合。终于上课了,战争虽然停止了,但我们俩却变成了“陶泥人”,走进教室后,同学们脸上都笑开了花,而我却羞愧地低下了头。

  放学了,我对这次的“大战”感到失望,因为,两败俱伤还不如和睦相处。我走到她的身边,真诚地对她说:“对不起!”就这样,我们又成了不打不成交的好朋友。


做陶泥作文9篇(扩展3)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书笔记9篇

  作为一名与时俱进的教育者,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拥有坚定的教育理念。为了贯彻学*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北师大历史教研组展开了对《陶行知教育名篇》一书的读后感分享。通过阅读与分享,我们感受到,环境改变仍未使经典文章褪去鲜艳色彩,掩卷沉思,受益颇多。

  首先,李卓敏老师就“教育者之机会与责任”这一章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她认为:“要做一名有担当有责任的教育者,一名优秀的教育者需要做到知行合一。知行合一,即认识事物的道理与实行其事,是密不可分的一件事。知是指内心的觉知,对事物的认识,行是指人的实际行为。知与行的合一,内有良知则外有良行,如果没有致良知,就不会实际的善行”。

  薛甜老师也发表了对知行合一的看法,她分享到:“教育的出发点是人,是关爱人、尊重人、帮助人、启发人,教人独立、向善、质疑、求索。生活即教育,真正的教育是使生活与生活摩擦,**人的潜力,让人拥有改良生活、改造世界的力量。教育者要能*等,不可轻视学生,凡事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要有科学的精神和表达的艺术,对教育事业要有信仰和敬畏之心。

  许雨婷老师分享到,陶行知先生给她带来最大的启发是:“教育者的责任就是不辜负机会;利用机会;能用千里镜去找机会;会拿灵敏的手去抓机会。要用细心和爱心观察学生在课内外的灵感,来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

  马名艳老师在读“*乡村教育之根本”这篇感受颇深,她分享到:“陶行知认为*教育的弊端来源于传统的社会结构把人分为劳心者和劳力者。并且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观念深入人心。于是,社会的风气是人人都想成为劳心者,看不起劳力者。于是农民和体力劳动者沦为二等公民,失去工作的自豪感。于是孩子们为了通过成为劳心者的层层考试,成了读死书的没有创造力的书虫,从这一点切入,陶行知发展出一套较行做合一的教育理论,教育应当是有教无类的,每一个教育者对教育要充满爱与情怀。"

  最后,王亚宁老师总结到“陶先生很多故事,我们虽了解的有限,但我们仍可以在他的书信中体会到他心底的善良,焦虑和无奈。我们要在点滴中呈现陶行知先生大写的人格,正本清源,让他回到受敬仰的位置。陶行知先生的背影,是一个教育者的正面"。

  通过这次阅读分享,初中历史组认识到读书对于日常教学的重要性。通过多读书,读好书可以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通过阅读大师们的著作,学*大师们的思想,继承大师们对教育的热爱。

  作为一名历史教师,陶行知,陈寅恪、胡适、张伯苓、晏阳初、梅贻琦、梁漱溟、蔡元培……这些闪耀民国的大师们,最让人感动的不仅仅是他们的学术造诣,更是他们明知是飞蛾扑火,却仍然拼尽全力救国救民的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面对强权,铁骨铮铮!

  虽千万人,而吾往矣!

  往事越百年,大师已不再。

  仰望苍穹,这些知行合一的教育家,是最闪亮的的星。

  陶行知先生是**代教育史上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的一生,是在人民涂炭,国家多难、民族危急之秋度过的,他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赤子之枕,与劳苦大众休戚与共,与*人亲密无间,为人民教育事业,为*的民族**和民主斗争事业鞠躬尽瘁,奋斗终生,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陶先生著作宏富,论述精当,与当前的社会主义教育学息息相通,堪称**代教育史上的“一代巨人”。对于我们教育类专业的大学生的我们,应该努力学*他的教育思想,更好为我们理论和实践学*,提供方向。我有幸拜读了《陶行知教育名著》这本书,收获颇多。

  首先,在学*《学生的精神》之后,了解到先生对学生的期望:(一)学生求学必须具有科学的精神;(二)要改造社会必须具有委婉的精神。(三)应付环境必须具有坚强人格和百折不回的精神。读完后,我联想到现在的我们,现在的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常常受到父辈过多的照顾,对社会认识不够深刻,在大的教育环境下,主要是对知识的掌握,但真正实践做题时,却常常不知所措。并且,在学业上取得一点成绩时,容易“自满”,有一点小收获就沾沾自喜。学生对学*缺少一定的目标,很多学生不知道自己到学校来接受教育是为了什么。每当找学生谈话时,我便会问“你准备读完干什么?”学生的回答:“不知道。”甚至,读到研究生,对自己的未来还是没有很好的规划,还是得过且过。那么作为教育者呢,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只是一味地追求学生成绩的提高而教学。虽然嘴里念着,“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却不予以学生一定的学*方法,让他们找出规律,学会举一反三,学以致用。

  在读到《教学合一》这节时,陶行知先生提出了教学要合一的观点,有三个理由。第一,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第二,新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第三,先生不但要拿他教的法子和学生学的法子联络,并须和他自己的学问联系起来。也就是说,教师教书,不应该是,拿着教科书,照本宣科,这样就能把书教好的,而应该以学生为教育的重心,教会学生如何学*,并且,应结合学生的知识背景和自身的身心特点,找到最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模式。细细品味先生的话,并联系我的教学实*,我感觉先生所提出的“教学合一”的观点意味深长。

  在《教育名著》这本书中,还提到“生活即教育”,这也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什么是“生活教育”?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既然生活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那么是生活便是教育,所谓“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过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过坏的生活,便是受坏的教育”。他还指出,“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进棺材才算毕业”。生活教育强调的是教育要以生活为中心,反对传统教育以书本为中心,认为不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生活教育是在批判传统教育脱离生活实际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单纯知识教育的对立物。“生活教育”可以找到现实需要的根基,“生活教育”也是学生需要的教育。在每年对学生的教师教学情况的调查中发现,学生喜欢同现实生活、学生生活有密切联系的知识;学生喜欢能用生活的事件来解释学科知识的老师。

  在学*完本书后,给我印象较深的是,学做一个人这一章,这时这我想起我们主任,常教育我们“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做学问”,这不是英雄所见略同。那么在先生这篇文章里,“学做一个人”有三个条件,(一)要有健康的身体——身体好,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啊,要做一个八十岁的青年,可以担负很重的责任。(二)要有独立的思想——要能虚心,要思想透彻,有判断是非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在*时的教学和学*中,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不能人云亦云,不能在讨论问题时,与对方争辩不过就放弃自己的见解。(三)要有独立的职业——要有独立的职业,为的是要生利,生利的人,自然可以得到社会的报酬。择业时要根据个人的才干和兴趣。做事要有快乐,所以我们要根据个人的兴趣来择业。但是我们若要做事成功,我们必要有那样的才干。

  读完本书,犹如与先生进行了一次思想对话,使迷茫的我,看到渐渐清晰的路。

  暑假期间我读了《陶行知名篇》这个书感触很深陶行知提出的教育学生既强调了教育的现实功能又关注了教育的目的和意义。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人。"即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之一只要学生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不要做那种虚假的不切实际的人。不希望学生进入学校就好象进入了一个舞台把自己伪造成一个老师喜欢的孩子。没有错误没有缺点就好象在舞台上表演的演员只会背台词不能抒发自己内心的思想情感。可想而知这样的学生出来思想束缚没有创造性怎能为人类造福呢

  陶行知说教育生活即"做合一"也就是说教学不能脱离实际生活要"知行合一"。的确这样做才能提高学生的责任感做一个社会有用的人。

  可是如今孩子个个是家里的宠子是家长的掌上明珠家长误认为只要我的孩子一心读好圣贤书就什么都强。比如我班一年级学生放学后要求值日生留下来扫地就有年轻家长觉得不可思议认为在学校来只读书识字接受知识才是教育让他的孩子放学后扫地就想不通了。

  因此导致孩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什么家务活理书包理自己的房间一切生活都有家长代替包办。久而久之使孩子逐渐养成了懒的*惯失去培养孩子热爱劳动的意识劳动观念单薄助人为乐的思想缺乏。如我女儿原先单位的同事他们去*旅游他姓韩在旅途中大包小包全是父亲一个人背18岁的儿子两手空空不知道帮父亲分担一下更不知道帮助别人。后来是他老爸叫了他快帮叶阿姨拎一包才知道去帮助别人。

  你说我们的教育是不是存在问题 还有的孩子只会读书不会做事如去年我和同学聚会我的同学讲到了他的朋友有个儿子就喜欢读书大学毕业了让他参加工作他说:"工作太怕了我还是继续读研究生吧!"家长问他为什么 儿子回答:"怎么与别人说话交流这个人际工作太难了还是读书好读书只有我一个人。"那不就成了书呆子了吗 读了不用不就等于废品吗还有一位土木系毕业的研究生在某设计院工作有一天他的朋友想请教他有关房子设计方面的问题你知道他怎么回答吗 他说:"这方面我不太清楚。"那朋友说:"这样吧!你帮我问问你们设计院的同事。"他苦笑一声说:"不瞒你说我们设计院的同事名字我一个也叫不出来从不和他们来往我就搞我的一块设计图。"

  是不是我们的教育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说得好"教学做合一"这是非常正确的教育理念。他早年在1927在晓庄师范宴会上指出的。他是培养造就人的主要实施。我们的教师我们的家长都要以教学做合一为理念努力培养我们的下一代。

  利用短暂的寒假,我品读了《陶行知教育名篇》,感受颇多陶行知是一位为世人敬仰、怀念的人民教育家。他以毕生的精力,批判旧教育,探索新教育,致力于教育改革并付诸实践。本书汇集了陶行知先生*生教学研究与实践的精髓,“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作为一名教师,“要教人求真,首先要教己求真,求真的知识,真的本领,真的道德。”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论,不是用一两句话就可以概括的,而我从中学到的,也不是短短一篇文字就可以完全写出的。我想,每个看过这本书的老师,也跟我有一样的体会。深深体会到“教学合一”、“学生自治”、“创造的教育”、“创造的儿童教育”等各个方面内容,集中体现了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教学合一”以及“创造的教育”的独特教育思想。

  首先,陶先生提出“教学合一”。

  “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先生须一面教一面学”。陶先生倡导“生活即教育”,生活教育,是供给人生需要的教育,不是作假的教育。人生需要什么,我们就教什么。“社会即教育”,要把笼中的小鸟放到大自然里,使它们任意飞翔。把学校的一切伸到大自然里,要先能做到“生活即教育”,这样的学校才是学校,这样的教育才是教育。陶先生主张远离生活的教育不是真教育,好教育,脱离实践的知识是虚的,不实用的。今天我们的教学提倡生活化、人文化,也正是陶老先生的理念,学*离不开生活,学*就在生活之中,学生活中的问题,已成为我们每一个教师所努力做到的。好的老师不是教书,也不是教学生,而是如何教学生学。教学一方面要老师负指导的责任,另一方面要学生负学*的责任。对于每一个问题,不是要老师全现成的解决方法来传授学生,而是要把这个解决方法如何找来的过程,组织好,指导学生,使学生以最短的时间,经过类似的经验,自己将这个方法找出来,并且能够利用这种经验来找别的方法,解决别的问题。有了这种经验,学生才能自己去探求知识,成为主动学*者。教师应不断研究,才能时常找到新理,只有学而不厌,然后才能诲人不倦。如今,新课程倡导的也正是这种教育理念。

  1、重视教育的“社会性”特点,给学生提供“康健的”生活。

  教育的对象是未成年人。他们尚未形成固定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判断能力弱,不善于辨别,不懂得选择,在很多时候,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都由**主宰,诚如陶行知先生所说:“儿童的生活,是一面社会的镜子。”是好生活就是好教育,是坏生活就是坏教育”论点当是最好的印证。这也告诫我们在实施开放教育、生活教育时,必须坚持“适合于学生、有利于发展”的原则,对现实社会中的各种信息加以整合,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避免学生在毫无抵抗能力的时候受到社会上非主流思潮的影响;其次是将关注的视野扩展到学校生活以外的范围,如家庭生活、社区生活,努力构建立体教育网络,让学生拥有一个相对纯净的、与他的认知水*相协调的人际交往空间。

  2、重视教育的.“逐步成长性”特点,为学生营造“正确合理的”生活。

  每个人成长是全方位的,伴随身高、体重一起变化的是思想和心灵,虽然后者是隐性的,但是老师、家长还有社会也决不能忽视。在本书中,陶行知下去女先生积极创设“合理的生活”亦即“合理的教育”,把学生还原成6—12岁的儿童,让他们的身心需求得到释放和满足:学生需要交流,我们老师就是可以家谈的朋友;他们需要倾诉,我们就是忠实的听众;他们想要解释,我们就给予充裕的机会;他们需要玩耍,我们就开展“有效课堂”、“有效作业”的研究,追求“轻负担、高质量”……

  其次,是爱的教育。

  “在我的教育里,小孩和青年是最大,比什么伟人还大。”陶行知先生这样尊重学生。作为教师,对学生的爱首先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师生在人格上是*等的,教师不能凭个人好恶而好恶之而褒贬之,绝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把“差生”视为“朽木”。教师没有爱就不能教育学生。热爱学生,喜欢学生,以温存慈详的态度、和蔼的语言对待他们,使他们与自己越来越贴*,在两颗心逐渐融化为一的过程中,教师按真人的规范导之以行,或示范,或帮助,或催化,或促进,每一施教又无不浸透着期望和成功的喜悦。陶行知最最反对体罚,他准确地说明了体罚的危害:“体罚是权威制度的残余,在时代的意义上说它已成为死去的东西,它非但不足以使儿童改善行为,相反地,它是将儿童挤下黑暗的深渊。”罚非爱,害也。作为现代学校的教师,我们要记住陶行知的话:“我们奋斗的工具是爱力不是武力。”动武,意味着教师自身的失职。

  教师没有爱,教学也没有激情。没有课堂上师生间心的相通、情的交融,也就不可能产生教学所需的智慧和吸引学生的技巧。只爱一部分学生,意味着对另一部分学生冷漠,那是偏爱,偏爱是一种非理智的情感。陶行知特别反对“纯以面貌美丑为取舍”的选拔法,他办育才学校施爱于所有难童,包括有生理缺陷或有病孩子才是真正的爱。”由此我想到,教师对学生的爱应是一种理智的诚实的公正的稳定的师爱,它是高尚情感和科学的严格要求相结合的产物。陶行知称学生为“爱人”,说明他的教育思想,是把爱和教育视作天生的结缘。教师爱学生,就有教育,学生爱教师,于是教育产生效果。

  作为一名教师,我永远视陶先生为我的榜样,不仅做到修身养性,爱学*,爱学生,更要像陶先生那样,也做一名教育的研究者,实践者。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以陶行知先生的理论为指导思想,引导学生手脑并用,学会过硬的技能,使学生的素质全面发展,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有用人才。

  曾有人说:“一个没有读过陶行知的人,怎么可以在*做教师呢?”

  今天拜读了陶公的教育名篇,激发了本人对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与实践的更大的热情,现把所读、所想、所悟记录下来。

  陶行知,*赞扬他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赞颂他是“万师表。”他在1943年,创办了《生活教育》周刊。提出了生活教育理论在生活教育理论中,提出了“教学做合一”教学理论的提出,在宏观上阐明怎样教,怎样做,怎样学,教、学、做、应交互运用合三为一,本文所要阐述的是在“教学做合一”的教学理论下,如何实施启发式教学,将“教学做合一”的教学理论与当代的教学思想相融合,为进一步提高我国的教育质量,发展教育途径提供有利的依据。

  陶行知认为:教学做是一件事,做是中心,在做上教,在教上学,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的方法。他说:“是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做,教而不做,不能算教,学而不做,,不能算学,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他以为,做是教学的中心,任何事情脱离了实际不去操作实践,也就失去了学*的真正意义。这种理论的提出,在宏观上给我们指出了教育发展的道路,明确了才是教学的根本,也是唯一的出发点。

  “教学做合一”的教学理论提出了把教学当做一件事,在总体方面提出了怎样教、怎样学、怎样做,提出了总的教学方向,却没有提出在什么时机,什么状态下去教去做去学。陶行知之所以能够提出教学做合一的教学理论与其他长期和研究及教育是不可分割的。陶行知先生一生受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影响很大。约翰杜威是美国著名的哲学家、心理学家与教育家、美国实用主义哲学的代表人物,实用主义教育的创始人,美国人也称他为:“创立美国教育学的重要人物。”杜威在自己的教育理论中,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多方面描述了教育本质问题。他关于教育本质的论点,基本上用三句来概括,这就是“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继续不断改造。”根据“教育即生活”,杜威提出了“学校即社会”。陶行知先生借鉴此种理论,经过自己的不断探索,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完整的教育理论体系。启发式教学思想与方法在21世纪的作用是巨大的。孔子在30岁的时候,开始创办私学,开始了他的教育生涯。一生从未间断,任教40年,虽做了几任官,可从来没停止过教学,一生以“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精神,从事着教育工作,这是他获得教育成功的根本条件,正是因为对教学不断探索,不断追求,才为后世留下了举世闻名的启发式教学方法。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什么是“生活教育”?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①既然生活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那么是生活便是教育,所谓“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过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过坏的生活,便是受坏的教育”。他还指出,“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出世便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毕业”。生活教育强调的是教育要以生活为中心,反对传统教育以书本为中心,认为不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生活教育是在批判传统教育脱离生活实际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单纯知识教育的对立物。

  陶行知特别重视生活教育的作用,他把生活教育当作改造*教育、社会的唯一出路。在陶行知看来,有了生活教育就能打破“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的传统旧教育;有了生活教育,就能“随手抓来都是学问,都是本领”,接受了生活教育就能“增加自己的知识,增加自己的力量,增加自己的信仰”。陶行知不把生活教育当作衡量教育、学校、书本甚至一切的标准。他说:“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在死教育、死学校、死书本里鬼混的人是死人”。

  正如陶行知先生说的:“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尊重学生还要学会欣赏学生,特别是对那些学*基础差、纪律松散的学生更要努力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把这闪光点放大,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在成就感中获得自信。当你面对“恨铁不成钢”的学生时,当你面对家庭和社会的烦恼时,一定要冷静。如果我们把指责、批评、抱怨,换成启发、表扬、激励会是另一种情景。

  尊重学生,就要学会宽容与接纳学生。宽容即理解,是对学生人格自尊心的一种特殊尊重。有人这样透视教师的宽容,很值得思考:教师对学生的内心深入的宽容,为学生提供充分表达自己的机会和空间,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启顿悟,进行有效的教育,并培养他们的判断是非的能力;教师对学生思维方式的宽容,可以激发学生的个性思想火花,培养创造精神;教师对学生特殊行为方式的宽容,是尊重个性发展特点,使学生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中展示自我,发展自我;教师对学生情感的宽容,是对学生人格的尊重。对教师而言,教师宽容地对待自己的学生,在非原则问题上以大局为重,得到退一步海阔天空的喜悦;教师宽容地对待自己的学生,意味着他的教育思想更加深刻,教育手段更加成熟;教师宽容地对待自己的学生时,就是科学地看待教育过程。

  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更不是教学做合一。它不仅在理论上超越了历史上的“教师中心论”和“学生中心论”,而且在实践上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所谓交往就是师生之间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教学做合一”强调师生关系是一种*等,理解,双向的人与人的关系。而这种关系最基本的形式和途径就是交往,离开交往,师生关系便不能成为教育力量的真正源泉。师生互教互学,就能形成一个真正的“学*共同体”。

  大家知道新课改的核心理念可概括为“一个根本,两个转变”。“一个根本”,就是以人为本,以生为本,以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两个转变”,就是转变教师的教学材料呈现方式,倡导整体呈现,转变“自主、合作、探究、拓展”的学*方式。新课程对教师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首先教师必须努力学*教育理论,转变教育观念,树立现代教育新理念,其次必须从学科特点出发,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改变原来*以为常的教学方法、教学行为和教学手段,重新认识和确立自己的角色,努力做课程的建构者、教育的引导者和学生成长的促进者,做好现代的陶行知。

  (1)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生本观。“教师生活是艺术生活,其职务也是一种工艺,应当手到心到躬亲实行者。彼惟高谈阔论,不屑与三百六十行为伍者,岂能当二十世纪教师之名?”陶先生的这段话明确告诉我们教师不应是课堂上的主宰者,对学生进行“一言堂”和“满堂灌”,而应该是学生自主学*的服务者和仆人,应该由课堂的主宰者变为教学的参与者、合作者、组织者和引导者。因此教师只有树立起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转变以教师为主的师本观,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生本观,摆正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在教学上吸引学生主动参与。

  (2)建立*等、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课堂教学必须体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等和谐关系,提倡师生互尊互爱、互助合作、互相促进,强调人格之间的融合。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尽量给学生留有支配、自由发展的时间和空间,把学*、探究和活动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这样才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的兴趣和热情。

  (3)师生合作创新,营造学生主动参与的氛围。“教师的成功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先生之最大的快乐,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说得正确些,先生创造学生,学生创造先生,学生先生合作而创造出值得彼此崇拜之活人。”陶先生这段话深刻地揭示出教育过程就是起主导作用的教师和主体作用的学生的共同合作创造过程。师生合作创新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价值体现,这个价值不全在于“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而是“蓝”在生产“青”的过程中,在“青”的作用下,本身也获得新的生机。显然,教师如果失去主导作用而成了照本宣科的教书匠,或者学生失去主体作用而成了被动接受的容器,就谈不上什么创新教育了。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创造备件,比如创设问题情境、开展小组合作、活动探究等,营造创新氛围,让每个学生都有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引导学生主动地动手、动脑、动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这就需要我们教师:一要变教师中心为学生中心,建立新型师生关系,教师不再是权威的代表,而是保护激发创造力的支持者,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与创新;二要尊重学生个性,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发挥自身的最大潜能;三要信任学生并使学生相信,教师并不是具有最高创新力的人,即学生有可能超过老师;四还必须要。向学生学*,“不愿向小孩子学*的人,不配做小孩的先生。”

  校体育教育的最主要形式是体育教学,体育教学也是形成学生体育实践能力的最主要途径。在目前,作为体育课程中的体育教学目标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学*掌握体育知识技能与发展体育能力的关系,正确认识与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积极地发展学生的体育实践能力是体育新课程改革的重要课题。在体育教学中,我们努力建立和谐的、民主的,*等的师生关系。有了这样的师生关系,学生会体验到*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宽容,亲情与关爱,同时能受到激励、鞭策、鼓舞、感化、召唤和指导。这有助于学生形成积极的,丰富的人生态度与情感体验。我们提倡交往,交往意味着对话,意味着参与,意味着相互构建,它不仅是一种教学活动方式,更是弥漫、充盈在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

  陶行知先生提出的“教学做合一”有着丰富的内涵,作为一种教学理论,陶行知认为“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他告诉我们,教学做是一个整体,是教学做相结合或相统一的活动,三者密不可分。联系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我们发现陶行知先生不愧是伟大的教育家,他抓住了教育的精髓,具有先见之明。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陶行知先生的理论和当前课改理念异曲同工,相互辉映,给我们极大的启发,使我们无尽的思索。

  读了《陶行知教育名篇》,确实受益匪浅。

  陶先生提出“教学合一”,“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先生须一面教一面学”。认为好的老师不是教书,也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教学一方面要老师负指导的责任,一方面要学生负学*的责任。对于一个问题,不是要老师全现成的解决方法来传授学生,而是要把这个解决方法如何找来的过程,组织好,指导学生,使学生以最短的时间,经过类似的经验,自己将这个方法找出来,并且能够利用这种经验来找别的方法,解决别的问题。有了这种经验,学生才能自己去探求知识,成为主动学*者。教师应不断研究,才能时常找到新理,只有学而不厌,然后才能诲人不倦。如今,新课程倡导的也正是这种教育理念。

  我将永远牢记陶先生的教诲,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以陶行知先生的理论为指导思想,引导学生手脑并用,学会过硬的技能,使学生的素质全面发展,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有用人才。

  暑假里,学校送给我们每位老师一本《陶行知教育名篇精选》。读后,顿觉获益匪浅。伟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创造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实现教育民主化,教师必须树立民主*等的思想。书中谈到民主的教师必须要有(一)虚心;(二)宽容;(三)与学生同甘共(四)跟民众学*(五)跟小孩子学*(六)肃清形式、先生架子、师生的严格界限。结合我的15年的教学经历,有以下几点感受。

  苏霍姆林斯基说:我总是竭力使教师们确信,如果你只限于从讲台上看见学生,如果知识由于你叫他来,他才走*你,如果他跟你的交谈只是回答你的提问,那么,任何心理学知识都帮不了你的忙。因此我们要走*学生,了解学生,才能建立共同的兴趣,才能发现他们心中能响应我们召唤的那一隅,从而打开教育的突破口。

  1、用心观察学生

  教师想要全面掌握学生的信息就必须准确观察并分析学生行为特点,找出各种教育现象间的相互联系,从而制定有针对性的教育策略,更加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上课时,我们要时刻观察学生,看哪些学生在做小动作,哪些同学说小话,哪些同学思想抛锚,哪些同学专心听讲,从而有的放矢对待他们。在讲课中及时用眼神与他们交流,眼神中流露的可以是微笑,可以是激励,可以是严厉,也可以用提问方式使他们停止不符合课堂秩序的行为,从而跟上课堂步伐,继续学*。

  下课和课外活动时,我们可多到走廊或操场上转转,观察学生们,和学生们一起做游戏。你会看到许多课堂上看不到的东西,久而久之,我们渐渐了解了学生的不同侧面。有的学生课堂上很沉默,课下却很活泼;有的学生学*成绩很好,但课下却经常一人待着;有的班干对待老师恭恭敬敬,对待同学却呼来喝去……

  2、用心与学生谈心


做陶泥作文9篇(扩展4)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9篇

  寒假我仔细拜读了《陶行知教育名篇》。越读,我越觉得先生教育理念之先进;越读,越觉得先生对教育的挚爱先生为了所热爱的教育毕生在思考,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实践与研究中,为后人留下600万字的著作。他的教育理论,具有很强的前瞻性和实效性,他不是纸上谈兵,他用他所经历的实例来阐述他的一些思想,尽管先生离去半个多世纪,然而,他的思想依然鲜活,他不愧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一个无保留追随党的党外布尔什维克,万世师表的崇高评价。

  陶行知主张教师要有儿童的思想、情感、爱好,要善于变个小孩子。他说:教育是什么?教人变!教人变好的是好教育。教人变坏的是坏教育。不教人变,教人不变的不是教育。他提倡:师范生(准教师)的第一变——变个孙悟空;师范生(准教师)的第二变——变个小孩子。

  诚然,用我们**的眼光来看学生,你会觉得他们异想天开,不切实际;觉得他们太贪玩,一点不求上进;觉得他们怎么那么不开窍,反复讲过的东西却还是不记得;觉得他们幼稚,好动,不稳重。你眼里的学生没有一个让你满意,要么行为出格,要么乖巧懂事却学*不开窍,要么顽皮捣蛋整天给你惹乱子……唉!所有的问题其实都出在我们教师自己身上:试想;一个孩子不调皮,那叫孩子吗?一个花季少年不爱做梦,没有一点狂妄的想法,这个民族还有什么生机和希望?在孩子的头脑里,要学的东西那么多,每位老师都说那是重点要牢记,那么他要记的的东西就不是一点点了,还要加上想玩想吃想偷点懒,(孩子的天性)那么一些孩子学*上疲软也不奇怪了。教师所从事的是自己的专业,整天就和这点学问打交道,还不滚瓜烂熟?还不易如反掌?再说,教师自己比他们多经历了那么多,无形中你却要他们和你在资历和学问上划等号,这个等号能划*吗?你眼中的世界能和他们眼中的一样吗?他们的未来能让你去规划设计吗?决不!那么,先生说得很有理:要想成为一个好教师,首先,得把自己变成一个小孩子。

  陶先生说,您若变成小孩子,便有惊人的奇迹出现:师生立刻成为朋友,学校立刻成为乐园;您立刻觉得是和小孩子一般大,一块儿玩,一处儿做工,谁也不觉得您是先生,您便成为真正的先生。我们必得会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扪心自问,我和学生交朋友了吗?没有。虽然在课堂上我和学生*等地对话,虽然我总是微笑着和学生谈话,虽然我总是一幅和蔼可亲的模样,虽然我也和学生一起踢过毽子,跳过跳绳,但是,我没有和学生做真心朋友,原因何在?现在我终于明白了,是因为我没有变成一个小孩子,没有变成内外如一的小孩子。

  有则广告说的是一个成功女人的三个年龄,在家里和宝宝在一起,变成五岁,和宝宝快乐玩游戏,就象一个天真不懂事的小孩子;和朋友在郊外,变成25岁,活力四射的健康的年轻人;在公司和员工一起开会,又成了稳重精明出谋划策的女上司;我们教师和小学生在一起,就该把自己变成七、八岁的儿童,用他们的思维来想事情,用他们的眼光来看世界,用他们的阅历来对待朋友老师父母和周围的人。爱迪生小时候模仿母鸡孵小鸡,在**看来是疯子行为,然而爱迪生却是一本正经,反复实验,还苦恼自己为何孵不出小鸡。

  试问:假如我们是爱迪生的老师,面对他千奇百怪的提问,与学校的教程毫不搭界,我们会怎样?也许,大部分教师也跟爱迪生当时的老师一样摇头:这个学生不值得教,整天界胡思乱想,不切实际,课堂上老爱问一些怪问题,扰乱正常教学秩序,是个坏家伙。没想到,这个坏家伙还竟改变了全世界!假如当时老师赞赏他如此有创意的想法和做法,并鼓励他多问多实践,爱迪生也不会遭到中途辍学的境遇。

  我再问:在这样一个爱做梦的年龄,爱问为什么的年龄,爱叛逆的年龄,假如学生都乖乖地坐在你面前,不问会变什么样?也不问为什么,更不问凭什么。你说什么就什么,你说怎样就怎样,一切都无所谓,那岂不可怕?岂不悲哀?这个世界还有什么希望?

  我要努力把自己变成一个孩子,想他们所想,乐他们所乐,忧他们所忧,始终提醒自己,要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从他们的角度来思考,也许,一切不那么复杂。因为,他们毕竟是孩子,为何要用我们**的眼光来审视他们?用我们的价值观来评价他们?那样,对他们是不公*的。

  有人说,没有读过陶行知的人,在*就不配做教师,的确如此。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历经半个多世纪的时空仍然熠熠生辉,闪耀着教育智慧的光芒,值得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认真学*、实践。

  关于陶行知本人,我知道他很有名气,是杜威的弟子,关于他的教育思想,我只知道他提出过什么“生活即教育”这么一个标题,除此以外,我对其就浑浑然了。就如在《陶行知教育名篇》一书中“序二”所写:“大面积的中小学教师只知陶公其人,未知陶公其说,更别说把陶公的教育思想付诸教育实践了,继而有所发展了。”此作者更指出:“一个没有读过陶行知的人,怎么可以在*做教师呢?”读到此,虽然我不同意他的说法,但足以可见陶公在*教育界的影响之深远。于是在闲暇空余之时,我拜读了陶公的教育名篇,现把所读、所想、所悟零碎记录下来。

  1、“生活即教育”

  按照陶行知先生的说法,“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的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什么是"生活教育"?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既然生活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那么是生活便是教育,所谓"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过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过坏的生活,便是受坏的教育"。他还指出,"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出世便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毕业"。生活教育强调的是教育要以生活为中心,反对传统教育以书本为中心,认为不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生活教育是在批判传统教育脱离生活实际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单纯知识教育的对立物。

  2、"教学做合一"

  "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教学论。"教学做合一"用陶行知的话说,是生活现象之说明,即教育现象之说明,在生活里,对事说是做,对己之长进说是学,对人之影响说是教,教学做只是一种生活之三方面,不是三个各不相谋的过程。"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从先生对学生的关系说:做便是教;从学生对先生的关系说:做便是学。先生拿做来教,乃真教;学生拿做来穴,方是真学。"他用种田为例,指出种田这件事,要在田里做的,便须在田里学,在田里教。在陶行知看来,"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法,也是教育法,它的含义是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要根据做方法,"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而不做,不能算是教;学而不做,不能算是学。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由此他特别强调要亲自在"做"的活动中获得知识。值得指出的是:"教学做合一"的"做"与杜威"从做中学"的"做"是有区别的。首先,陶行知所说的"做"是指"劳力上劳心",反对劳力与劳心脱节。“‘做’字在晓庄有个特别定义。这定义便是在劳力上劳心。单纯的劳力,只是蛮干,不能算做,单纯的劳心,只是空想,也不能算做,真正的做只是在劳力上劳心。”其次这个"做"亦是"行是知之始"的"行"。陶行知指出:"教学做合一既以做为中心,便自然而然地把阳明先生的见解颠倒过来,成为‘行是知之始,‘重知必先重行,他认为"有行的勇气才有知的收获"。可见陶行知的"做"是建立在"行"的基础上,是以"行"求知,强调"行"是获得知识的源泉。

  在当今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联系教学实践活动,读《陶行知教育名篇》颇有收获,令我印象最深的是“生活即教育”这一篇。

  第一、生活教育理论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中,“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的观念相当明确,他的“社会即学校”学说,更是告诉我们“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都可以大大增加”。这与我们解决当前教育中教育内容的过时陈旧、不符合学生生活实际、不切合学生思想认识、不能很好地为学生的将来生活服务的现象是很有启发的。《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的数学情境……。”学*数学的兴趣和学*数学的信心对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问题,教师就应该将学生的生活与数学学*结合起来,让数学贴*生活,让学生真正体验到数学不是枯燥空洞的,不是高深莫测的,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是实实在在的,从而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为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创设运用数学知识的条件给学生以实践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加深对新学知识的巩固,让课堂所学真正融入社会生活。学了“米、厘米”后,让学生量一量教室地面的长和宽;黑板、书桌、课本、文具盒的长与宽;量爸爸、妈妈的身高等。学了“10的认识”后,可让学生用第几排、第几个来描述自己坐的位置;让他们说说家里的电话号码;让他们记录一星期的气温等。学了“小数的初步认识”后,可组织学生到超市调查商品价格。学*“面积单位”后,让学生测算书本、课桌、黑板的面积;亲自设计桌套的大小等。利用“比例知识”,帮李阿姨算一算她家和三位房客的水电费情况(按人口比例)。学了“*均数问题”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选专题,展开活动,比如测量计算班级同学的*均身高、*均体重、*均年龄,菜场某一蔬菜的*均价格等。这样既能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又能让学生从中尝到学以致用的乐趣。

  第二、教学做合一我们应如何去实践陶行知的生活教育内容论呢?我们认为,我们的教育内容必须尽可能地注入生活的新鲜血液、新鲜内涵。根据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的理论,“教的法子根据学的法;学的法子根据做的法了,事怎么做,就怎么学,就怎么教,”:而教学的中心是“做”,即实际生活。我们必须了解生活,了解学生生活现状、了解生活发展的趋势、生活对人的要求的变化。现实生活中需要的是全面发展、品学兼优、视野开阔、生理心理健康的人。《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要重视学生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通过数学的学*活动,情感与态度方面有新的发展的理论,其实与陶先生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建构主义学者也认为,“学*数学”应是一个“做数学”的`过程。因此,在数学课堂中要让学生有自主探索、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机会。现实、有趣、开放和具有探索性的数学教材和学*内容才是学生“做数学”的前提。在教学“认识人民币”一课时,根据这种情况,我们将本课设计成“招考营业员”、“我是小顾客”、“物物交换”、“用物兑币”等几项活动,在招考营业员”的活动中,学生进一步认识了人民币,在“我是小顾客”活动中,通过付币、找币巩固了不同单位的人民币之间的互化。更重要的是在活动中学生学会了怎样与人交流,与人合作。

  作为一名教师,我将永远牢记陶先生的教诲,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以陶行知先生的理论为指导思想,在教育实践中边学边做,细细体会,定然会有新的发现,新的启示。

  《陶行知教育名篇》这部书很早就买了,当时只是草草的略读。这个寒假,我又从书架里拿出这本书在家重新拜读。看过《陶行知教育名篇》的人会都发现:陶先生的文章篇幅都不长,但每一篇都令看过的人获得意外的收获。陶行知作为一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他以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怀,倡导并实践了爱的教育,他爱教育,爱学校,爱学生,令人耳目一新,也给我很大的启示。

  教师没有爱也就不能教育学生。对学生的爱是教师高尚职业道德的自我体现。热爱学生,喜欢学生,以温存慈祥的态度、和蔼的语言对待他们,使他们与自己越来越贴*,在两颗心逐渐融化为一的过程中,教师按真人的规范导之以行,或示范,或帮助,或催化,或促进,每一施教又无不浸透着期望和成功的喜悦。没有对学生的爱,即使教学也没有激情。没有课堂上师生间心的相通、情的交融,也就不可能产生教学所需的智慧和吸引学生的技巧。只爱一部分学生,意味着对另一部分学生冷漠,那是偏爱,偏爱是一种非理智的情感。陶行知特别反对纯以面貌美丑为取舍的选拔法,他办育才学校施爱于所有难童,包括有生理缺陷或有病的难童,他做到了如谚语所说的那样:漂亮的孩子人人都喜欢,只有爱难看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由此我想到,教师对学生的爱应该是一种理智的、诚实的、公正的、稳定的师爱,它是高尚情感和科学的严格要求相结合的产物。师爱是包含教育目的的爱,而且通过这种爱可以收到很好的教育效果。陶行知称学生为爱人,说明他的教育思想,是把爱和教育视作天生的结缘。

  陶行知曾对教师说过一句名言:你的鞭子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声中有爱迪生。这句话告诉我们不能把有的学生看死了,把他们看成不可教的孩子,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也会发展、变化,即使他不会成为瓦特、牛顿、爱迪生,也要努力把他塑造成一个有用的人材。

  陶行知在书中谈到:欣赏是有效实施教育的态度,是有效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学会倾听的基础上,欣赏学生,不仅包含了对学生的理解和宽容,更重要的是把学生当作正常的人一样。不仅欣赏优秀学生的优秀品质,而且,要学会欣赏学生的缺点和失误。人没有不良品质,只有用错了地方的性格。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对优秀学生欣赏,几乎每个老师都能作到,但是对学困生的欣赏,就几乎没有人认同了。

  我认为作为一名教师,要对所有学生实施有效的教育,就必须对那些期待成功的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其实,所谓的差生毛病多多,在他们身上几乎找不到可以欣赏的东西。但是如果不能从内心深处,尊重学生,欣赏学生,就不能唤起学生对美好人性的热爱,就不能唤起学生对老师教育的认同。所以作为教师要在倾听的基础上,欣赏学生,赞美学生。我在具体的工作中,注意了赞美学生,就受到了良好的效果。在学校生活中,很多老师总是很容易发现孩子的缺点,而忽视了孩子的闪光点。殊不知,学会欣赏你的学生才能树立他们自信,充分挖掘他们的潜力,使他们喜学、乐学于你的课程。

  爱的教育的确是一门深而活的学问,《陶行知教育名篇》是一本很值得看和学*的一本书,让我们每一个人学*陶行知,用爱的实践写下自己珍贵而值得回味的一页吧。

  在我刚上班的前几年,单位由于没有读名著的现象,虽然知道陶行知老先生,但很少见过有关他的资料,偶尔见到“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名句,就总是把它写在教案本的第一页,来激励警示自己。后来虽然也接触到陶老先生的教育理念,但没有真正拜读过他的著作。因此当学校把《陶行知教育名篇》这本书发到我手里时,顿有亲切之感,好像又和自己熟悉的慈祥的老人意外的见了面,于是一有时间就要翻看。

  读陶行知,感觉仿佛与陶老作了一次面对面的交流,让我实实在在地感悟到一个灵魂中镌刻着中华文化印记的知识分子的民族情怀和崇高追求,真切地感受到这位现代教育家为了理想教育的构建和儿童少年的健康成长倾其一生所做的种种努力。

  陶老先生的文章篇幅都不长,但每一篇都令看过的人获得意外的收获。这本书汇集了陶老先生*生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的精髓,行文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从“教学合一”、“学生自治”、“*民教育”、“学校观”、“创造的儿童教育”、“民主教育”等各个方面集中体现了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及“知行合一”的独特教育思想,经过八十多年的考验,不仅仍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而且对今天的*教育改革具有很强的借鉴价值和指导意义。

  比如陶老先生说:“民主是最能发挥学生创造力的重要条件。”在教学中,我会照顾每位学生,尽量“蹲”下来看学生,多引导,多点拨,多鼓舞,多激励;在课堂上,我尽量制造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去体验,去探索,去感悟,去尽情地展示自己,他们往往期待着能将自己的成果展现给大家,这样,无论是在课内还是课外,他们都表现得十分积极,而且极大的丰富了学生知识的储备量。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中,兴趣盎然,思维活跃,领悟知识就显得主动而又迅速了。

  比如陶老先生主张“以教人者教己”,就是“为教而学”必须舍身处地,努力使人明白;既要努力使人明白,自己更自然而然的格外明白了。陶老在文章中列举了几个例证让读者更明白“以教人者教己”的内涵。看了这篇文章,我很快就想起美女中医专家李智有关健康的讲解,可谓是饶有趣味。听过李智讲解的人恐怕都有同感。她在传授健康知识时,经常穿插一些小故事让听众听得更明白,更有趣,大大克服了讲知识枯燥的现象。她之所以能做到这样,源于她丰富的知识,她之前肯定是搜集了大量的资料,有了较厚的知识储备。当时我就想,我们做老师的也应该这样,知识更丰富,课堂更有趣,那课堂上就会呈现一种“小手高举,小脸通红,小眼发光”的喜人局面。今天接触了陶老的著作,知道了原来今天的教育理念陶老早就探索出来了,今天的新教育也正合了陶老的理论和经验。

  如今推行的新教育,似一阵春风,吹遍了教育的角角落落。王永新说:“做,就会成功!”人生的最大乐趣是赢在奋斗,人生的最大享受是享受人生。在新形势下,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树立终身学*的全新理念,并做到在学*中工作,在工作中学*,真正实现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而《陶行知教育名篇》就像一盏明灯,指引我们在这条学*之路走得更远,让我们在陶行知先生的教导下,在这条路上继续走下去吧。

  “陶行知”这个名字大家并不陌生,我也在学前教育专业就读时“认识”他,汗颜的是从未详细地去了解,直到现在还停留在当初的认识阶段,甚至一些他的“金玉良言”我都已经有些遗忘了。是我现在的教育工作不需要“陶行知”了吗?其实恰恰相反,教育理念日新月异,“乱花渐欲迷人眼”看着看着,就迷失了,有时候会感觉不知道怎么教。拜读了《陶行知教育名篇》这本书后,我明白万变不离其宗,大道至简,真正的教育应该回归本真,正如陶行知先生的“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在他的教育名篇中,涵盖了学前教育、小学教育、师范教育等,既有给教育管理者看的,也有为一线教师写的,有很多教育理念是我们现今需要的。教学做合一、在劳力上劳心、创造的教育……陶行知论述的教育问题非常广泛,下面从教师的角度,谈几点此书中的观点以及个人的感悟。

  一、教学合一

  本书的第一篇就是《教学合一》,这也是陶公最有名的理论。他认为老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在教学生学。这就明确了教学的内容,不仅仅是教授知识,更是教授学*的方法。并且这种学*方法的教授方式是以学生的学*方式来决定的。当时的社会环境下,能够有这样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思想,陶公可称为“教育先知”。陶公的这些先进思想、至理名言如很多老师都懂,可如今有多少人在照着做呢?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很多老师为了达到自己所设定的教学目标,不尊重学生的想法,不在乎学生的感受,只在乎自己的课上的是否完整是否热闹,自己的才能是否充分体现了出来。这样的教学行为是不可取的。曾经一段时间我也一度迷茫。部编版新教材刚开始使用,低年级语文教材有些文章实在难掌握,为了完成一课时的教学任务,我有时不太在乎学生掌握的怎么样,总是按照自己的节奏来讲述,没有站在学生“学”的角度去思考,教与学脱离了关系,使教学失去了意义。陶公在《教学合一》篇中强调“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这是十分有道理的。看过李玉贵老师的教学视频,觉得她非常尊重学生,是陶公理论的践行者。她不会因为一个学生总是回答不上来就感觉耽误了课堂上的时间,而是不断的引导启发,慢下课堂的节奏来等待,这种等待,是对学生充分的尊重,是最为可贵的,相信学生会因为这样的等待而改变。陶公又说“先生不但要拿他的教的法子和学生学的法子联络,并须和他自己的学问联络起来。”读这句的的时候我开始反思自己多久没有认真看过书,多久没有认真做过学问?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没有坚持每天做一些练*,每天写一写练笔,我感觉很惭愧。于永正老师在他的《儿童的语文》一书中也说语文老师教学生写好字,自己要首先写好字,教学生作好文,自己首先要会作文。俗话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教师作为一种职业,我们的技术是否熟练,直接决定了我们的教学水*。“师不必贤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教与学是辩证统一的,我们需要教,同时也需要学;学生需要学,同时也能教给我们很多。善于从学生的身上学*,善于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这大概就是成为教育“宗师”的心法吧。此书后面还有一篇《教学做合一》更深入阐述了教、学、做之间的关系,强调“做”是在劳力上劳心,我的理解是“做”即实践活动,教学中的实践活动是有一定教学目的的,不是盲目的实践。教学做是不能割裂的有机统一。

  二、在劳力上劳心

  “唯独贯彻在劳力上劳心的教育,才能造就在劳力上劳心的人类;也唯独在劳力上劳心的人类,才能征服自然势力,创造大同社会。”《在劳力上劳心》这篇教育名著中这一段话让我想到了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劳动创造了人类社会。陶公倡导的“在劳力上劳心”的教育观点可出台以说是教育界的“马克思主义”,从目前我国出台的相关文件也可以看出陶行知十分有远见。*日,*中央、*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对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劳动教育制度建设做了系统设计和战略部署,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可见,“陶行知”并没有过时。我认为陶公并没有特别强调“劳动教育”这个概念,而是将自己的教育观点概括为“在劳力上劳心”更加有教育意义。曾经我们国家将大批学生下放做劳动,希望通过“劳力”改造学生,忽略了学生的特点,忽略了学校教育的意义,导致了很多悲剧。而如今的教育几乎完全脱离劳动,注重知识的获得,又有些矫枉过正。其实劳动教育可以融入到任何学科中。因为我们的学科教学最终是要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就如陶公在《教学做合一》篇中主张的“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比如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结合劳动教育,请家长配合,在家里跟孩子一期种植一些植物,低年级同学可以口述种植的过程,种种感受等,中年级同学可以坚持写观察记录,高年级同学可以写写*作。在劳力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孩子注重心里的感受,提出自己的一些观点,“在劳力上劳心”。相信通过劳动的过程孩子们都能感受到劳动的辛苦,要珍惜劳动成果,不需要老师再去过多的说教。回忆七八十年代的学生,上学都是一种奢望,那个时候大家都羡慕能够上学的孩子,放学归来学生都是主动学*。甚至有的孩子为了能多一些时间学*,主动将家务事赶紧做完或者早上早早起床做家务。学*的积极主动性很强。这可能就是在劳动的过程中锻炼了心志。我认为“在劳力上劳心”还有很多值得我们研究的地方。

  三、创造的教育

  在《创造的教育》这篇中,陶行知先将创造分成了两种:物质的创造和心理的创造。所谓“物质的创造”,我的理解是,由思想再到行动,从而创造出实物。而“心理的创造”应该是“创新的思维”,即一些新的想法。陶行知师从美国教育敬爱杜威,在此篇中有这样一段话“我现在介绍杜威先生思想的反省中的五个步骤:(一)感觉困难;(二)审查困难所在;(三)设法去解决;(四)择一去尝试;(五)屡试屡验,得出结论,我的意思,要在‘感觉困难’上面添一步:‘行动’。因为唯其行动到行不通的时候,方才觉得困难,困难而求解决,于是有新价值的产生。所以我说,行动是老子,思想是儿子,创造是孙子。”这段话通俗易懂地介绍了思想、行动、创造之间的关系,直到今天我们还在提创新和实践,陶公当之无愧的“教育先知”。作为语文老师,这段话给我的启示是,我们常常抱怨学生作文千篇一律,字数太少。而作文是思维的创造,出现问题,我们应该往上面找,有没有给学生充分的“行动”时间呢?比如写春天,孩子们是不是真正地走到春天里,真实地“行动”过,看过冰雪融化?听过鸟语?闻过花香?我在指导自己女儿写春天的时候,她写不出来,我准备说可以写“冰融化了”,才想到现在冬天已经看不到冰了,想说“写各种花都开了”,才想到似乎也没带她去认识什么花。于是停笔,抽了个时间带她去放风筝,到江边采野菜。通过这一系列的行动,回来不用我说,自己叽叽喳喳说了很多。由此,觉得陶公说的真对。

  《陶行知教育名篇》中有很多篇章用墨不多,有的甚至带着辩论的色彩,但是真理不辨不明,越辩越明,有很多篇章值得我们去深入思考,书中的很多陶公的思想并不过时,甚至对我们当下的教育都有这一定的指导意义。多读多思考,践行渐明了。

  这学期我拜读了陶行知先生的《陶行知教育名篇》,受益匪浅。本书汇集了陶行知先生*生教学研究与实践的精髓,从“教学合一”、“学生自治”、“创造的教育”、“创造的儿童教育”等各个方面,集中体现了陶行知先生倡导的“生活即教育”、“教学合一”以及“创造的教育”的独特教育思想,对于我们的教育事业具有许多现实意义。

  在“创造的教育”一文中写到鲁滨孙漂流到荒岛上去,白天到海边用手去捧水喝,到黑夜没水喝,他想出了用软土制成的瓶子,再用火烧成,可以装水,这是由行动而发生思想,由思想产生了新价值。当今的学校教育,真正意义上的创新不很多,教师的教法不新,学生学法不新。因此,现在的教育需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创造力,需要充分的营养,适宜的土壤,良好的环境,还需要建立良好的*惯,需要因材施教。我们也要像利波老板那样宽容法拉第,让法拉第在电学上取得辉煌的功绩。

  在读到“创造儿童的教育”,首先要为儿童争取时间**,现今有许多学校还是靠牺牲儿童的时间为代价来换取所谓的“成绩”,这就使儿童失去了学*人生的机会,养成无意创造的倾向,到**时,即使有时间,也不知道怎样下手去发挥他的创造力了。创造儿童的教育,还在于**儿童的头脑,让他们从头脑里**出来的创造力,才能创造出辉煌的成就。

  教育创新并非标新立异,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的能力,如果说教学内容已经体现了这一方面的要求,而仍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的话,就无所谓能力的培养了。因此,新时代的教学就是创新的教学,创新的学*。陶行知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先生的责任不在于教,不在于教学,而在于教学生学。教师不应把现成的解决问题方法传授给学生,而应该把解决问题的思路告诉学生,使学生自己动脑,经过不断反复推敲,以求得最佳效果,也要注意不能让学生像“无头的苍蝇”似的盲目乱撞,教师应精心的设计好一系列程序,指导学生用最短的时间来解决问题,并能推而广之,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由此我们体会到陶行知先生的“创造教育”的真谛。

  我们想要开创造之花、结创造之果、繁殖创造之森林,关键要有适宜的气候、一定的土壤、而这些条件要靠我们全体教育工作者去力行。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引导学生手脑并用,学会过硬的技能,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使每一位学生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有用人才。在实际教学中,我将从书上学到的做起,从自己的本职工作做起,认真对待每一名学生,认真上好每一堂课,以真正的创新理念去开拓自己的新天地。

  《陶行知教育名篇》感悟到一个灵魂中镌刻着中华文化印记的知识分子的民族情怀和崇高追求,真切地感受到这位现代教育家为了理想教育的构建和儿童少年的健康成长倾其一生所做的种种努力。

  无论是“智慧是生成的,知识是学来的”之独到见解,或是“*的教员、学生实在太迷信书本了”的诚恳批评,还是“学做一个人,一个整个的人”的大声疾呼,处处蕴涵哲学的思辨、教育的智慧,所指、所思、所论,无一不是真知、真情、真理;尤其是关于“生活教育”的学说,今天读来毫无隔世之感,相反就像是一本针对时弊而作的、刚摆上书架的、尚在飘着墨香的新书。最常用的字词,最常见的语句,最常规的对比、排比等修辞手法,朴实无华,却清晰地让人体悟到连缀它们的是作者深深的赤子之情、浓浓的大师之爱。

  “陶行知”这个名字大家并不陌生,我也在学前教育专业就读时“认识”他,汗颜的是从未详细地去了解,直到现在还停留在当初的认识阶段,甚至一些他的“金玉良言”我都已经有些遗忘了。是我现在的教育工作不需要“陶行知”了吗?其实恰恰相反,教育理念日新月异,“乱花渐欲迷人眼”看着看着,就迷失了,有时候会感觉不知道怎么教。拜读了《陶行知教育名篇》这本书后,我明白万变不离其宗,大道至简,真正的教育应该回归本真,正如陶行知先生的“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在他的教育名篇中,涵盖了学前教育、小学教育、师范教育等,既有给教育管理者看的,也有为一线教师写的,有很多教育理念是我们现今需要的。教学做合一、在劳力上劳心、创造的教育……陶行知论述的教育问题非常广泛,下面从教师的角度,谈几点此书中的观点以及个人的感悟。

  一、教学合一

  本书的第一篇就是《教学合一》,这也是陶公最有名的理论。他认为老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在教学生学。这就明确了教学的内容,不仅仅是教授知识,更是教授学*的方法。并且这种学*方法的教授方式是以学生的学*方式来决定的。当时的社会环境下,能够有这样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思想,陶公可称为“教育先知”。陶公的这些先进思想、至理名言如很多老师都懂,可如今有多少人在照着做呢?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很多老师为了达到自己所设定的教学目标,不尊重学生的想法,不在乎学生的感受,只在乎自己的课上的是否完整是否热闹,自己的才能是否充分体现了出来。这样的教学行为是不可取的。曾经一段时间我也一度迷茫。部编版新教材刚开始使用,低年级语文教材有些文章实在难掌握,为了完成一课时的教学任务,我有时不太在乎学生掌握的怎么样,总是按照自己的节奏来讲述,没有站在学生“学”的角度去思考,教与学脱离了关系,使教学失去了意义。

  陶公在《教学合一》篇中强调“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这是十分有道理的。看过李玉贵老师的教学视频,觉得她非常尊重学生,是陶公理论的践行者。她不会因为一个学生总是回答不上来就感觉耽误了课堂上的时间,而是不断的引导启发,慢下课堂的节奏来等待,这种等待,是对学生充分的尊重,是最为可贵的,相信学生会因为这样的等待而改变。陶公又说“先生不但要拿他的教的法子和学生学的法子联络,并须和他自己的学问联络起来。”读这句的的时候我开始反思自己多久没有认真看过书,多久没有认真做过学问?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没有坚持每天做一些练*,每天写一写练笔,我感觉很惭愧。于永正老师在他的《儿童的语文》一书中也说语文老师教学生写好字,自己要首先写好字,教学生作好文,自己首先要会作文。俗话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教师作为一种职业,我们的技术是否熟练,直接决定了我们的教学水*。“师不必贤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教与学是辩证统一的,我们需要教,同时也需要学;学生需要学,同时也能教给我们很多。善于从学生的身上学*,善于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这大概就是成为教育“宗师”的心法吧。此书后面还有一篇《教学做合一》更深入阐述了教、学、做之间的关系,强调“做”是在劳力上劳心,我的理解是“做”即实践活动,教学中的实践活动是有一定教学目的的,不是盲目的实践。教学做是不能割裂的有机统一。

  二、在劳力上劳心

  “唯独贯彻在劳力上劳心的教育,才能造就在劳力上劳心的人类;也唯独在劳力上劳心的人类,才能征服自然势力,创造大同社会。”《在劳力上劳心》这篇教育名著中这一段话让我想到了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劳动创造了人类社会。陶公倡导的“在劳力上劳心”的教育观点可出台以说是教育界的“马克思主义”,从目前我国出台的相关文件也可以看出陶行知十分有远见。*日,*中央、*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对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劳动教育制度建设做了系统设计和战略部署,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可见,“陶行知”并没有过时。我认为陶公并没有特别强调“劳动教育”这个概念,而是将自己的教育观点概括为“在劳力上劳心”更加有教育意义。曾经我们国家将大批学生下放做劳动,希望通过“劳力”改造学生,忽略了学生的特点,忽略了学校教育的意义,导致了很多悲剧。而如今的教育几乎完全脱离劳动,注重知识的获得,又有些矫枉过正。其实劳动教育可以融入到任何学科中。因为我们的学科教学最终是要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就如陶公在《教学做合一》篇中主张的“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比如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结合劳动教育,请家长配合,在家里跟孩子一期种植一些植物,低年级同学可以口述种植的过程,种种感受等,中年级同学可以坚持写观察记录,高年级同学可以写写*作。在劳力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孩子注重心里的感受,提出自己的一些观点,“在劳力上劳心”。相信通过劳动的过程孩子们都能感受到劳动的辛苦,要珍惜劳动成果,不需要老师再去过多的说教。回忆七八十年代的学生,上学都是一种奢望,那个时候大家都羡慕能够上学的孩子,放学归来学生都是主动学*。甚至有的孩子为了能多一些时间学*,主动将家务事赶紧做完或者早上早早起床做家务。学*的积极主动性很强。这可能就是在劳动的过程中锻炼了心志。我认为“在劳力上劳心”还有很多值得我们研究的地方。

  三、创造的教育

  在《创造的教育》这篇中,陶行知先将创造分成了两种:物质的创造和心理的创造。所谓“物质的创造”,我的理解是,由思想再到行动,从而创造出实物。而“心理的创造”应该是“创新的思维”,即一些新的想法。陶行知师从美国教育敬爱杜威,在此篇中有这样一段话“我现在介绍杜威先生思想的反省中的五个步骤:

  (一)感觉困难;

  (二)审查困难所在;

  (三)设法去解决;


做陶泥作文9篇(扩展5)

——做美食作文9篇

  “外表金灿灿,形状像飞盘,尝一口,香甜软糯。”如此色相味俱全的食物,你知道是什么吗?如果你不知道谜底,就看看下面吧!

  这种美食闻起来有股南瓜的味道,还有一点桂花香呢!我给你们说一下做法吧!在动手之前,我们要准备好材料!半罐香喷喷的桂花糖和一包水磨的糯米粉。准备到这,别忘了最重要的材料,一个甜甜的南瓜。

  开始做美食了,先把南瓜切成一小块一小块,接着把里面白白的南瓜籽儿拿出来。这些籽儿千万不要丢弃,还可以晒干炒着吃或者到明年再种下去,就可以丰收更多的`南瓜了。唉,瞧我这健忘的小脑袋!咱们赶紧接着做,把一小块一小块金黄色南瓜放进高压锅内煮,煮好后,把南瓜外面的皮去掉,拌成泥。接着,把香喷喷的桂花糖放入南瓜泥团,再放入半包糯米粉,搅拌搅拌,就可以了。做到这儿,离南瓜饼的完成也不远了,把南瓜泥团掰成一颗一颗的,再用手搓一搓,压一压。看着南瓜泥团一个又一个地跳入沸腾的油中,我仿佛已经看到了它那金灿灿的模样。香喷喷的南瓜饼就做好了,真让人垂涎三尺!

  开始尝美食了,咬一口,首先吃进去的是香甜软糯的外皮,最后就是香香甜甜的南瓜,还有一股桂花味呢!

  现在,你知道谜底是什么了吧?答案就是——香甜可口的南瓜饼!

  我很喜欢看美食节目,《舌尖上的*》、《回家吃饭》……我几乎每期都看。 我十分羡慕那些大厨做出的琳琅满目、色香味俱全的美食。今天终于有机会,我也想露一手。我做的是刀削面。

  首先,我把手洗净擦干。然后把面粉倒在砧板上,一边加水一边揉面。可是这面粉却有点儿不够乖巧,一会儿漫天飞舞,一会儿又像一团稀泥。只听爸爸在一边不停地指挥着:“加点儿水……水多了,加点儿面粉……。”我便一会儿加水,一会儿加面粉,还得使劲地揉面。不一会儿功夫我的手便又酸又软的。我心想:“吃点儿刀削面还真不容易啊!”我真想放弃,但一想到做事不能半途而废我便继续揉面。我使出浑身解数,一会儿压,一会儿打,一会儿揉……衣服和裤子上也弄上了面粉。过了好久终于把面粉揉成了面团,可以准备下锅了。

  爸爸烧水,我调作料;爸爸削面,我看水……不一会儿,三碗香喷喷的刀削面端上了桌子。虽然没有外面饭店弄得好看,但是大家却吃得十分开心。

  以后我还会学做更多的美食给家人吃。

  今年的春节由为特殊,因为新型冠状病毒的到来让人们宅在家里,尽管大街上没有了热闹气氛,但依然抵挡不住人们的热情,我呆在家,每天完成学*任务之后,还可以读书、运动、画画、唱歌!就在这时,看见我的好朋友裴文瑜在做蛋糕,我顿时来了兴致,最后决定做我的最爱:布丁。首先要准备材料纯牛奶250克、鸡蛋3个、白糖1~2勺准备工作完毕,开动!

  先把纯牛奶倒入锅中,再加入白糖小火熬制白糖全部融化关火,熬制期间可以搅拌牛奶白糖融化后,把牛奶倒入碗中,然后在另外一个碗中打入三个鸡蛋打匀,打鸡蛋看似简单,实际上也是有一定难度的,不仅要掌握好力度,还要防止鸡蛋液撒出来,打好鸡蛋液后,用过滤嘴把鸡蛋液的泡沫过滤出去,然后把牛奶,倒入鸡蛋液内,搅匀以后,把牛奶鸡蛋汁放到锅里,锅里加水,放上铁帘小火蒸15分钟后,拿出来,晾凉以后可以开始吃布丁,有一种浓浓的奶香,和蛋挞的味道,非常好吃!

  在我们宅在家里时,那些白衣天使正冒着生命危险,奋斗在第一线,所以我想说,白衣天使,感谢你们,你们是与冠状病毒战斗的将军,也是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向所有白衣天使致敬,加油*!加油武汉!

  我的拿手好戏就是做各种各样的美食。

  我喜欢做的美食都要归功于我的妈妈。我妈妈做出来的食物都特别好吃,而且还引起了我的好奇心,因此激发了我学做美食的兴趣,所以我跟妈妈学了一手好厨艺。

  为此周六我邀请了我的姑姑、爷爷、奶奶和我的弟弟妹妹们、来品尝我做的各种美食。我的弟弟今天表现特别好,积极主动的给我打下手,帮我洗菜、切菜等。我先做个家常菜、西红柿炒鸡蛋,我先放一点油、待油热时,打四个鸡蛋、呀!不小心把鸡蛋壳丢进去了,这时被姑姑看到了说“你是不是太激动了”弄的全家人大笑起来,这时的我手忙脚乱,不知所措,只好大声叫妈妈妈妈来帮忙了。第二道菜开始作了,老干妈炒**,心想特别简单,于是我先放了老干妈、翻炒一下倒入**、然后再翻炒几下,我看差不多了,就装盘了、又做了炒青菜、炖鸡腿等。

  大家品尝的时候到了,尴尬的时刻到了,爷爷吃到了老干妈炒肉,大叫起来说:“肉怎么不熟呀”、当我听到时、满脸通红地说,我再从新炒一份,为了挽回面子,走进厨房,在妈妈的细心指导下,成功地做出一份美味的老干妈炒肉,经过家人的品尝,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这时的我脸上才偷偷的露出一丝笑容。

  我的拿手好戏—做美食厉害吧!而现在正在阅读的你,你的拿手好戏是。

  “民以食为天”,食物是生活的必需品,而做美食,就是美好生活的享受。

  而善解人意的庞老师,就组织了一场“跟着围裙妈妈做美食”的活动。我听到这个消息,心想:俗话说,要想抓住别人的心,先要抓住别人的胃。等学完这节课后,我再也不用担心交不到好朋友了。

  到了活动那天,同学们都十分激动,迫不及待地想上这堂美食课。同学们分好组,去上课。

  来到场地,只见“围裙妈妈”身着玫红色上衣,一双黑色皮鞋,犹如一个“厨师长”在等待着各位“小厨师”。等人都到齐了,“围裙妈妈”先讲了一些知识,再开始教我们做美食。

  我看看大屏幕上的教程,心想:不就是做花卷吗?有什么难的。于是等发到面团,我就开始动手了,可没成想,我连把面团擀成一根长条都做不好。看着被我“蹂躏”得已经不成样子的面团,我叹息道:“看来想抓住别人的胃也不是那么容易啊。”

  我决定不再想当然,认真学做美食。我仔细地看老师写的教程,认真做:我先把面团揉成一个圆球,再用擀面杖把球擀成一个长条,接着用筷子在长条上做上一些花纹,然后慢慢地卷成一个团状。经过我多次的试验,终于做出了一个比较美观的花卷。我看了看其他同学们的,有的同学做得和我一样,有的同学创新地做了饼,还有的同学做了迷你版围裙妈妈。过了很久,同学们都做完了,大家都把作品放在油纸上,再放入锅中,盖上一层膜,先让这些东西像人一样慢慢地发酵、长大,再上锅蒸,蒸熟了就可以食用了。等蒸好后,我走上前去,找到我的作品,尝了尝,还挺好吃的。

  通过这一堂课的学*,我不仅学会了“如何抓住别人的胃”,还学会了万事切记不能想当然,要认真、脚踏实地。

  周末,老师让我们学做一道菜,做菜?这太简单了,我可是天天进厨房的人,做菜对我来说就是“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

  我把这件事告诉妈妈,妈妈高兴地说:“做菜,这怎么可能难住我们家的小厨神呢?”

  “明天我给你们做西红柿炒鸡蛋。”我不慌不忙地说。

  第二天中午,该我大显身手了。我先准备了两个鸡蛋和两个西红柿做主材料,再用葱、姜、盐、十三香、做配料。,开始吧!

  我先把鸡蛋轻轻打入碗中,用筷子把鸡蛋打散,放一边备用。再把西红柿洗个澡,然后用锋利的菜刀把它切成小块,葱姜洗好,小心翼翼地切成细丝。万事俱备只欠东风,锅里的油热后,把打散的鸡蛋倒入,轻轻翻炒成块把它们从锅中铲出来,放入碗中备用。此时,锅中有油,我赶紧放入葱和姜炒出香味来,再放入切好的西红柿翻炒几下,随后放入一小勺盐和十三香继续炒。等把西红柿的汁炒出来以后,把炒好的鸡蛋放进去继续炒几下,就出锅装盘了。一盘美味的,好吃的,红黄绿相间的西红柿炒鸡蛋就做好了。

  我做的怎么样?

  俗话说:“国以粮为纲,民以食为天。”今天,我们班级就开展了做美食的班队、综合实践联合活动。

  班上的许多同学都带了做菜做饭的材料,有最基本的:油、盐、酱、醋等调料,有各色水果菜肴。大家摩拳擦掌,就准备着下午在美食大会上一展身手了。下午两节课后,大会正式开始了。大家把五六张桌子拼在一起,变成了做美食的*台。而我们教室,就成了热闹的大厨房。

  我自愿加入了朱迎冬那一组,我一进去,发现食材很少,连最基本的调料也没有。而我也是两手空空,属于“混吃的主”。这组的苹果是前几天食堂吃饭时省下来的,黄瓜也是用刀和别人交换过来的,只有赵而耀带了皮蛋豆腐和大葱。当时我甚至有离开朱迎冬这一组的冲动。但我转念一想:“我*时与朱哥的关系还不错,我在这最起码还能支撑一下场面。”

  朱迎冬说:“你封祎是主厨,我们听你的指挥。”“快把刀、黄瓜洗好,再去李方玉那借辣椒。再去拿一些陈醋。”我着急地指挥道。

  我熟练地把黄瓜瓤用刀“兹兹”地划掉了,把塑料袋洗干净,当做切菜板,我“嚓嚓”几刀把黄瓜切成了片,但我的手艺明显不如老妈,妈妈的刀功细密匀整,切出的黄瓜片均匀透亮,最多1——2毫米厚,而我切的却有半厘米厚,我的刀功与老妈比真是天壤之别啊!我把黄瓜放入碗中,加了辣椒和醋,搅拌了差不多一分多钟,由于黄瓜太辣,我又加了糖,可味道还是不够纯正,但我已是黔驴技穷。我们又做出了“水晶苹果”,在苹果上加了糖,可以轻易解辣。我们又看了其他组,他们有香甜的鸡汤,鲜艳的番茄炒鸡蛋,黄瓜沙拉,凉拌粉皮……要不是老师每人送了根热狗、送了份蛋糕给我们,我们真要馋坏了。

  通过这次活动,我觉得朋友之间一起开展活动是多么有趣,而活动前做好准备也是很重要的!

  俗话说得好:民以食为天。一方“美食”养一方人。在咱三门,甜羹就成了我们不可错过的美味佳肴之一。吃羹简单做羹难,要完成这道美食,必须准备多种食材:小汤圆、苹果、花生、淀粉、葡萄干等。再按照一定比例进行调配,才能做成这一锅既好看又美味的甜羹。

  首先把准备好的食材切成丁。叮叮咚咚,只见妈妈拿着菜刀在案板上不停地切着,一会儿,前面摆好了各种水果丁。接着,往高压锅里倒入适量水,待水烧开后,放入已切成丁的食材,再用大火炖十五分钟,然后倒入淀粉糊。在倒入淀粉糊的同时要用勺子进行搅拌。不一会,甜羹的香味扑鼻而来。

  我喜欢甜羹,不仅仅喜欢它那甘甜醇美的味道,更爱它光亮皎洁、引人注目的外表。只见那一粒粒小食材,仿佛一个个小宝宝在晶莹剔透的淀粉糊中静静地沉睡着,我用勺子搅了搅,他们便如同苏醒一般,在“湖”中遨游。你瞧,一只雪白可爱的小汤圆正在一上一下地探动脑袋。轻轻抿一口香甜爽口的甜羹,那润滑而又软糯的甜羹滑入我的口中,滑滑的,甜甜的,舌尖还有一股淡淡的清香,仿佛春风吹过草原一般,入口即化,随着它下肚,我惬意地眯上眼,仿佛所有的烦恼也都跟着甜羹消失地无影无踪了。

  颗颗玉珠盘中滚,瓣瓣金花缀其间。看着自己动手煮的甜羹,心里美滋滋的。

  说到番茄,大家一定都不陌生吧?番茄不仅是蔬菜也是水果,非常美味。今天,我就给大家分享一道美味的佳肴火山飞雪。

  因为这是我第一次做菜,所以又兴奋又紧张,先来说一说材料吧:三个番茄和白砂糖。首先把番茄洗干净,切成片状,用刀一定要注意安全哦。切的时候刀法很重要,不能有的切得薄,有的厚要适中。切好后我们拿出一个盘子,把番茄片放在上面,摆成一个火山的形状,然后拿出白砂糖,均匀的洒在“火山"上,这样火山飞雪就完成了!白砂糖的量是根据个人的喜欢来放,这么美味的佳肴,你想尝一口吗?

  据说在很久以前,番茄是一种观赏植物,不能吃,因为人们发现番茄成熟时的颜色非常的鲜艳,认为有毒。直到有一天,一位法国画家来到这里,他看着鲜艳而美丽的番茄,画了起来,可不到一会儿,画家就被番茄给吸引了,过了一会儿他实在忍不住就摘了一个放在嘴里吃,他吃完后,就坐在凳子上等待着死亡。可过了好久,他发现什么事也没有,便高兴的回到家,把这个消息告诉大家,就这样番茄就传到各个国家了,成了我们餐桌上的一道美食。

  看完这个故事后,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眼见为实,耳听为虚。不能因为别人说什么就是什么,要自己亲自去尝试后才知道是不是真的。


做陶泥作文9篇(扩展6)

——做馒头作文9篇

  今天做馒头,我心里十分激动。

  一大早,外婆就把面团发酵好了。外公先用干面粉铺在桌上,然后把发酵好的面团使劲地揉,再把它揉成长长的',最后把它扯成大小相等的长方形坯子。我把坯子搓圆,再压扁。我一边仔细观察妈妈包馒头,一边尝试。我往压扁的坯子放点萝卜馅,再把它包起来,可是怎么也包不起来。妈妈看见了说:“别灰心,再细心些,一定能包好的。”听了妈妈的一番话,我有了信心。于是,我又拿了一个坯子,用手把它撮圆、压扁,然后放了点萝卜馅,左手托着,右手一点点把面皮折起来。啊!一个馒头包好了,我心里高兴极了!这时,妈妈对我说:“不要太骄傲,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我一口气连包了十个。妈妈让我帮外婆运馒头。一连运了四次,我这个小运输员累得气喘吁吁,但心里美美的。二十分钟过去了,外婆把馒头一个个拿出放在匾里面。刚出炉的馒头,热气腾腾,白亮亮的,我馋得垂涎欲滴。我帮外婆在馒头上点红点。我听妈妈说,点红点是红红火火、喜气的意思。点好红点,我急忙拿起一个品尝了起来,太好吃了,又香又松软。

  这一天我们一家一起品尝着馒头,每个人心里都十分开心!

  大年夜的上午,妈妈闲着没事干,就提议做馒头吃,我一听马上举双手赞成。要知道我可是很喜欢吃馒头的,尤其是萝卜馅的。妈妈就把原先买好的面粉和酵母拿出来,酵母里放点水搅匀后倒入面粉里,然后就用力地搅拌均匀,拌好后就用保鲜膜封起来等它发酵。接着妈妈和我到田里去拔萝卜。拔回来洗干净后,妈妈就把萝卜切成一小片一小片的,然后放锅里煮。煮得差不多后,妈妈就把萝卜拿出来把水挤干,再把挤干的萝卜切碎,之后就把佐料放上去,接着把熬好的'热油浇上去,哇,香喷喷的萝卜馅就展现在我的眼前。

  由于面粉发酵时间长,所以要到下午才做馒头。看到面粉可以做了,我可开心了。妈妈把面粉弄成一小块一小块后,就教我用擀面杖擀成薄皮,然后包上馅。期间我也包了几个馒头,虽然包得不好,但我还是很开心。

  包好一锅后,妈妈就放电饭煲里先蒸了。

  等到一锅蒸好后,我们手里包的馒头也包好了。

  终于妈妈说可以吃了,我就迫不及待地从妈妈手中接过馒头就迫不及待地吃了起来。吃着我最喜欢的萝卜馅馒头,想着自己的参与,觉得这馒头无比的美味。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最难忘的第一次。而今天在这里,我就跟大家讲一讲我心中最难忘的第一次。

  一个星期天,我到朋友家去玩。玩了一会,我的'朋友便提出了一个建议---做馒头。这可是我们从来没干过的事情,说干就干,我们立刻拿出面粉准备做。我们首先倒面粉,可是谁知,正巧窗外吹来一阵风,我们俩摇身一变,由黄种人变成了“白种人”!我们相互拍着,抖下身上的面粉。开始了下一项“工作”---加水,打开水龙头向碗里加水,我看着碗里的水和面粉,问道:“这水不会太多了吧?”“放心吧,绝对行”,朋友答道。我向碗里看了一眼,只见碗里哪里是面团,这明明是面糊!没办法,再加面粉吧。计划好了的一碗面粉,结果超出计划,用了两碗。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把面和好了,好大一团呀!

  这时我们才觉得又遇到了一个麻烦,没有面板,急中生智,我们找来一个整理箱的 盖 子,洗干净就成了一个临时的面板。此刻,这个面板变成了我们的擂台,我们两个大显身手,面团是挑战者,我们就是擂主。我使出“洪拳”,朋友也不甘示弱,使出“咏春拳”。面团纷纷败下阵来,将面团打得不成面形,最后我们又拿出武器----模具,做出各种花样。然后在妈妈的帮助下,放入锅里蒸。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趴在灶台等着,终于蒸好了。看着形状怪异的成果,尝了一口,感觉味道有点怪怪的,但是品尝到自己的劳动果实还是充满自豪和高兴的。

  这次做馒头很有趣,也让我们体会到了一个道理,看起来简单的事情,做起来还真不容易。

  今天,我和妈妈做馒头。

  一开始我不知到怎样做馒头,妈妈告诉我和做芝饼一样。我想起前两天妈妈教我做芝饼,我先把面团揉了好久,好不容易才做了一个馒头。可这个馒头太丑了。妈妈说:“女儿,难道你没听说过丑小鸭的故事吗?故事中的丑小鸭最终变成了美丽的'白天鹅。”听了妈妈的话,我又做了好几个,我做的馒头一个比一个好。我心里想:“原来丑小鸭变成白天鹅的故事是真的。”

  今天早上,我早早得起了床,按照我和爸爸妈妈的约定,今天早上,由本小姐亲自下厨!

  “那~~做点什么呢?”我想了好半天。对了!爸妈以前不是经常蒸馒头吗!我今天也来蒸些馒头。

  我先把锅洗干净了,在锅里加入了适量的自来水,把火打燃。然后,我找了个大盆子,把它洗干净,倒进适当的自发粉后,再倒进少许的自来水,把它和均匀,我用手使劲儿地揉,结果,我不但没揉好,反而还粘了一手的面,每当在这时,我就得出我的必杀技————自发粉,我把自发粉,放在手上,使劲儿的搓呀搓把手上的面都搓下去之后,我又继续和面,可谁知,面粘在了盆子上,为此,我不得不又使用我的必杀技————还是自发粉!

  我把面团揉的不粘手了之后,就把它搓成一个长条,用刀把它切成一块一块的,在这里,我就注意到了它的形状,凹凹凸凸的,一点都不美观,于是,我耐心的帮它们“整容”,一切ok之后,锅里的水也沸腾了,这些馒头也该下锅了,我小心翼翼的把这些馒头放在锅里,盖上锅盖子,等着它蒸熟。

  20 分钟过去......

  我看了看钟,时间已经到了,我以火箭般的速度冲向了厨房,打开锅盖,一股玉米味扑鼻而来,哇~~好香呀!我二话不说,拿起一双筷子,夹起一个馒头,就大口大口的吃起来……

  昨天晚上,我和爸爸一起去了家乐福超市,买了一袋馒头自发粉,准备今天早上做馒头吃。

  终于到了早上,我第一个起床了,然后叫醒了爸爸,洗漱完毕后,爸爸便开始做馒头了。他先拿了一个大大的玻璃盆,往里面倒上白白的馒头粉,然后取了适量30摄氏度左右的温水加在里面,就卷起衣袖开始揉面了。

  爸爸一边揉面一边说:“这揉面,可不像你*时揉橡皮泥那么简单,要把馒头粉和水拌在一起以后,再用手掌往前推压,再推,再压,再推,再压……直到把面揉成表面白白滑滑的时候,才可以开始做馒头。”

  揉了七、八分钟后,爸爸把面团揉好了。接下来,他捏下一小团面粉,然后用手把面粉搓圆,再把它压扁,捏成一个小碗状,然后夹了一点肉馅放在面粉中间,最后把面粉捏合在一起,这样一个馒头就做好了。我站在旁边认真地看爸爸做,10分钟后,爸爸把馒头一个个放进蒸锅,等它们发酵。这个过程,大约需要20分钟。我等啊等,等啊等,漫长的20分钟终于过去了。爸爸就点火开始蒸馒头了,又过了20分钟后爸爸的自制馒头蒸熟了!这时我发现刚才还小小的馒头变得又大又白,表面发亮。

  当爸爸揭开锅盖时,淡淡的馒头香钻进了我的鼻孔,爸爸让我把馒头端了出去,和爷爷、奶奶、老妈、老姐一起品尝。爸爸还答应下次让我一起参与做馒头。我好高兴啊!

  咦?这是啥味?再闻闻,哇,好香哦!原来快过年了,大人们正在做馒头呢!

  屋子里一派忙碌的景象:姑姑和姑丈在做馒头,奶奶在蒸馒头,就连最小的妹妹也在帮妈妈煽火呢!瞧瞧我的姑丈,多熟练!只见他从面团上用刀切下一小块,把它在手里揉成一个椭圆形,然后在其中的一头捏出一个鱼尾巴,在另一头捏出个鱼头,最后用剪刀在鱼身剪出无数片小鱼鳞。就这样,一条活泼可爱的小鱼在姑丈的手里诞生了。妈妈对我说:“孩子,过年做鱼,象征着年年有余!”哦,原来是这样!

  我见了,心里痒痒的,捋起袖子,也准备大显一番身手。我迫不及待地切了一块小面团,可是做什么好呢?做鱼,也太*常了,不如做个“龙凤呈祥“吧?不行,太难了。老虎狮子?更难!哎,做个四不像吧!反正大家谁也没见过它,不知道像不像。对,就做这个!

  说干就干。我先把那小面团揉成一个椭圆形,在这个椭圆形的一头捏了个长尾巴,在上方捏了两对翅膀,在下方捏了八条腿。接下来,该捏什么样的头呢?狮子头?不好,一听,肚子就饿。老虎头?不好,难捏!最后我捏了个钳子头,很怪吧?

  “馒头熟了!”奶奶笑着把一屉馒头抱出来,好香!我们争着上去,一边品尝,一边不住地赞叹:“好吃!真好吃!”同学们,你们是否闻到十足的年味了呢?

  今天做馒头我很兴奋。

  一大早,奶奶发酵面团。爷爷先是把干面粉摊在桌上,然后使劲揉搓发酵好的面团,再揉成长长的面团,最后把它拉成大小相等的长方形坯料。我绕过空白,把它弄*。我一边仔细观察妈妈做的馒头,一边试着。我把一些萝卜馅放进压扁的空白处,然后把它包起来,但我包不起来。妈妈看到了,说:“别灰心。听了妈妈的话,我有信心了。于是,我又拿了一个空白,用手把它圈起来,压*,然后放一些萝卜馅,左手拿着,右手把面团叠起来。啊!一个馒头包着,我很开心!这时,妈妈对我说:“不要太骄傲,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我一次装了十个。妈妈让我帮奶奶拿馒头。连续四次,我是一个小运输机,气喘吁吁,但美丽在我的心中。20分钟后,奶奶把馒头一个一个地拿出来放在牌匾上。刚出炉的馒头,热气腾腾的,白的,我就馋了。我帮奶奶在馒头上做红点。我听妈妈说红点代表红火和幸福。好红点,我很快就捡起来一尝,太好吃了,又香又软。

  这一天,我们一家人一起吃馒头,大家都很开心!

  在春节之前,家里的人们都忙着蒸点心。点心的品种有:馒头和团子。我比较喜欢吃馒头,所以我就跟奶奶学怎样做馒头。

  奶奶告诉我蒸馒头是个技术活,而且要蒸出好吃的馒头就需要慢工出细活。奶奶需要提前一个星期开始做准备工作。馒头需要先用酵母粉和软米饭做成米酒然后再加面粉揉面后还需要进一步的发酵,这样才算是做好了包馒头的前期“面胚”的准备工作。接着就是准备馅心啦。馅心我比较喜欢吃青菜肉的,所以就需要买青菜、肉、生姜等材料。先把青菜放入开水中焯一下,然后剁碎再加入肉和生姜等调味就可以了。

  做好这些准备工作,才能开始包馒头。这时候我就开始跃跃欲试了。模仿着奶奶的动作,先把一小块面团搓圆了,然后捏成中间厚边上薄的像盘子一样的形状,再往里面加入馅料,然后再慢慢的'合拢,最后还要稍微整下行状,完美的馒头就成型啦!接下来只要把包好的馒头一个个的放进去蒸熟就可以了。经过了大约半个小时的等待,馒头熟了,打开蒸笼,一个个白白胖胖的馒头躺在蒸笼里,散发着柔和的光泽还飘着一阵阵香味让我们垂涎欲滴!

  吃着自己包的包子格外香甜,也更有年味了。


做陶泥作文9篇(扩展7)

——橡皮泥作文9篇

  星期天,在家做完作业,又复*了一会儿数学有点累了,妈妈让我休息一会儿,我突然看到我的橡皮泥,来玩一会橡皮泥吧!捏什么呢?我想了想,捏一些我知道的水果和蔬菜吧!

  我先用红色的橡皮泥,捏出一个个小圆椎形,像小辣椒,然后我给它们戴上一个“绿色的小帽子”,又捏了几个绿色的小辣椒,一串又绿又红的小辣椒捏成了。然后我又团了几个黄黄的小豆豆,外面包上一个绿色的'小豆荚,像不像刚熟透的豆荚啊!我又用红色橡皮泥捏出一个三角形,就当是西瓜瓤吧,还得捏几个小西瓜籽,然后又用绿色和白色做出西瓜皮,哈哈,又红又甜的西瓜做好了,真想吃啊!

  给这个作品用橡皮泥捏一个我自己的“名片”

  我用紫色和绿色捏一个茄子,它的把是一个六边形做成的。

  我用白色捏出的莲藕,然后用切掉一片,用牙签在上面扎好多有规律的小洞,当做是莲藕的洞洞。

  我用蓝色和白色搓两个长长的条条,这像什么呢?有了,当蜗牛的壳吧!用一种颜色做它的壳不明显,两种颜色比较醒目。然后用白色做蜗牛的身体,再做两个小触角,最后团两个最小的小黑球球当眼睛,你们看,像蜗牛吗?

  我用黑色、白色和绿色捏的熊猫宝宝,他正在抱着竹子吃竹叶呢!

  最后,我用绿色捏出了几片荷叶,然后又用粉红色做了一朵荷花,我想

  光有荷叶、荷花是不是太单调了.于是,我又做了几条小蝌蚪,团一个黑色的小球,捏出一条细细的尾巴,小蝌蚪就做成了,还缺少点什么?青蛙,再用绿色做一只青蛙吧!做这只青蛙可是费了我不少工夫呢!它怎么也坐不到那儿,最后我把它的身子又做得大一些,总算驮住它的头和身体了!绿色的青蛙和荷叶,放到一起看着还少点什么?对了,荷叶上的叶脉和青蛙身上的花纹,我用白色橡皮泥搓了很多细细的小细条,一条条粘到荷叶上和青蛙身上,这样看起来总算是有点像了,妈妈夸奖说:“还很逼真呢!”我又在荷叶上做了一只蝴蝶,还有水下的一颗小海星。起个什么名字好呢?有小蝌蚪还有青蛙,就叫做“小蝌蚪找妈妈”吧!你们看,像吗?

  复*累了,自己找点乐趣,妈妈说,这叫劳逸结合。而且多动手也能开发智力,不是说,智慧就在手指尖上吗!有兴趣的小朋友也来试试吧!

  捏橡皮泥?哇!这么简单,有什么难的,学校竟然给了四天,我微微吃惊,心里觉得是不是有点浪费时间了。这是我还没有开始捏橡皮泥时的感觉,但我开始捏的时候才发现这样的想法是多么的愚蠢可笑!

  当天晚上,我就开始捏橡皮泥了,我要捏的是北极熊。做北极熊要两种颜色——白色和黑色。首先要把白色、黑色橡皮泥从二十四种颜色中找出来,并打开,把橡皮泥拿出来。然后就要先做北极熊大大的、圆圆的脸(和我一样),拿出一半白色的橡皮泥,放在手心揉捏,不一会儿就搓出了大大圆圆的头,再拿出另一半白色橡皮里的很少一部分做北极熊肥肥厚厚的小耳朵,把那部分橡皮泥分成两份再分别揉捏成两个圆圆的、小小的小圆球,再轻轻地往下按,把这两个小耳朵粘在脑袋的左上方和右上方。这样,头部就只差眼睛、鼻子和嘴巴了。但是下一步可不是做眼睛,而是先做身体,应为眼睛是黑色的,我怕没有做好就把白色和黑色混到了一起,那就要重做了,这样不仅浪费橡皮泥,还浪费我的精力,到那时就得不偿失了。我再从白色橡皮泥中拿出来一半,放在手上揉捏,很快就成了一个稍微有点椭圆的圆球,在身子的正上方和脑袋的正下方轻轻的连接在一起就好了。之后,再把剩下的白色橡皮泥中扯出三分之一,把它揉捏成两个前面是个圆形,后面是很细的形状,然后把它连接上,双手互搭着,就可以看得出来它是一幅傲义凛然,天不怕、地不怕的的样子。再做它的脚,把剩下的白色橡皮泥分成两份,揉捏成两份圆圆的小球,然后把它粘在身体的下侧两旁就行了。做它的眼睛时,从黑色橡皮泥里拿出一点点,分成两份,分别粘在脑袋正中间的两侧,轻轻地按下去,就成了一双小小的眼睛。再做鼻子,从黑色橡皮泥里拿出五分之一,揉捏成小球,粘在脑袋的正中间,按下去,就成了黝黑黝黑的鼻子,就只差嘴巴了,再从黑色橡皮泥中扯出一点点,揉捏成细细的、短短的、像小绳子一样的黑色橡皮泥,再把它摆成一个“w”,粘上去,一个栩栩如生的北极熊“出炉”了。

  这个北极熊既可以做吊坠,也可以放在家里展示,真棒!本来我想拿它参赛的,但中途被我弄坏了,真可惜!不过,这种动手找快乐的体验,我终生难忘。

  有一只小老鼠,一直和爸爸妈妈生活在一起,没有分开过。有一次,爸爸要去很远的地方出差,得一个星期后才回来。我会想你的,爸爸!小老鼠吸了一下鼻子。我也会想你的,小宝贝!老鼠爸爸捏了捏小老鼠的鼻子。

  妈妈和小老鼠站在门口送爸爸。爸爸的背影越来越小,只剩下一个小黑点了,最后就看不见了。

  小老鼠有点难过,他想看会图画书,但是那些画都在跳舞呢,他什么都看不进去。

  让我来搭一间小房子吧!小老鼠拿出一盒积木,自言自语地说。搭着,搭着,只听哗啦一声,一堵积木墙倒了。

  真没意思,真没意思!小老鼠噼里啪啦把积木统统推到墙角。

  书柜旁,有一大桶彩色的橡皮泥。那是爸爸送给小老鼠的生日礼物。

  小老鼠打开盖子,一股香香甜甜的味道飘了出来,这是一桶有香味的橡皮泥哦。

  嗯真好闻!小老鼠拿出一块咖啡色的橡皮泥:捏什么好呢?小鸟?小熊?小蚂蚁?嗯再想想看……

  小老鼠想啊想,忽然就跳起来:让我来捏个爸爸吧!

  爸爸是咖啡色的,爸爸喜欢喝咖啡,这块咖啡色的橡皮泥就像我爸爸。小老鼠一边想一边把橡皮泥搓圆、压扁……很认真地捏起来。

  好了,鼻子歪点也没关系。爸爸做鬼脸的时候,就是这个样子。嘴巴大点也没关系,爸爸唱歌的时候,嘴巴就有这么大。眼睛小一点更加没有关系了,爸爸笑起来的时候,眼睛只剩一条缝呢。这是又装鬼脸又哈哈大笑,又在唱着歌的快乐爸爸!小老鼠捏好了爸爸,左看看,右看看,然后咯咯咯笑起来,他觉得这个爸爸是最最滑稽的爸爸。

  好了,爸爸,现在我想跟你说会话。小老鼠把爸爸放在窗台上:我是你的儿子小老鼠,你在想我和妈妈吗?橡皮泥爸爸才不会说话呢。小老鼠只好自己回答:我非常非常想老鼠妈妈和小老鼠!这真是一个令人满意的答复,小老鼠踮起脚尖,吧咂吻了一下橡皮泥爸爸的脸,就好像爸爸真的在眼前一样,小老鼠开心得吱吱叫起来。

  一个星期就这样过去了,有点慢,又有点快。

  老鼠爸爸回家了,他看到小老鼠捏的橡皮泥爸爸,觉得幸福极了!然后,爸爸打开行李箱,取出一个橡皮泥小老鼠和一个橡皮泥鼠妈妈。

  原来,当我和妈妈在想爸爸的时候,爸爸也在想我们呢!小老鼠觉得幸福极了,当然,老鼠妈妈也很幸福!

  马拉松大赛即将开始,溜溜坐在选手准备室里生气地嘟囔:“为什么没有同学来报名,我这个班长就必须硬着头皮上!什么“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么远的距离,我怎么能坚持下来。”

  哈哈,班长大人,你也有愁眉苦脸的时候啊!球球忽然跑了进来,别当心,这是我老爸最新发明的飞奔橡皮泥,只要你吃一块,就能跑得飞快,而且不会觉得累哦!说着,球球拿出一盒五彩橡皮泥。

  我才不作弊呢!溜溜固执地说。

  这可关系到咱们班的集体荣誉,就算不拿名次,你至少也要坚持跑完全程呀!球球拿出一块红色橡皮泥塞给溜溜,溜溜没办法,只好把橡皮泥塞进嘴里。

  “真恶心!”橡皮泥的味道很糟,溜溜差点把他吐出来。

  没办法,谁知道老爸为什么把它做成橡皮泥呢?球球说。

  比赛开始了,赛场上人声鼎沸。原来奥运会冠军刘翔竟被请来领跑,每位参赛选手都得到了刘翔的签名T恤一件,还可以和刘翔合影,溜溜可是刘翔的铁杆“粉丝”,他高兴得围着刘翔转来转去,一口一个“大哥哥”,叫得可真亲热。

  啪——,发令枪响了,溜溜像箭一样地冲了出去,连刘翔都被甩在了后面 !

  天啊,溜溜竟然这么厉害?同学们惊呆了。

  这时,球球老爸气喘嘘嘘地跑出来,一把揪住球球的耳朵说:臭小子,你是不是偷拿了我的橡皮泥,快还给我。

  球球只好把橡皮泥交给爸爸,说,红色的那块在哪,球球说,红色的那块我已经给溜溜吃了。

  什么?橡皮泥怎么能吃?这是外用的,内服会中毒,还有,千万不能喝水,老爸哭笑不得,还不快去找溜溜,球球吓坏了,这时也不敢猜测溜溜知道的后果了,忙借了辆自行车去追溜溜。

  再说溜溜,他开始觉得身轻如燕,健步如飞,可喝了一瓶水后,双腿像灌了铅似的,越来越来沉重,渐渐地,不仅双腿,连全身都仿佛灌了铅一般,沉重得他直不起腰来。

  球球骑车赶过去,大惊失色,原来,他看见溜溜渐渐变成了一个大铅球,但仍然执着地向终点滚动。球球追上去抱起“铅球”哭了起来,班长,我对不起你啊……

  好在球球老爸带来了万能解毒丸,将球球变了回来。刘翔哥哥还关心地赶来探望溜溜呢!球球和溜溜惭愧地低下头“我们再也不投机取巧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今天早上,我随意翻起一本《童话世界》,发现书上有可爱的小玩偶,并且它们都是用橡皮泥做的。看着这么多可爱的橡皮泥小玩偶,我也忍不住想捏几个。我迫不及待的拿出我的橡皮泥,开始捏了起来,可是我怎么捏,也没有书上的那么好看,自己看看也觉得不好看,没办法,只好请教妈妈了。在妈妈的一点一点指导下,我先捏了一个比较小的,感觉还挺像的,接着好像一下子来了灵感,又捏了几个大一点的。

  看着我捏出来的小玩偶,心里像吃了蜜一样甜。

  小弟弟在玩橡皮泥,我很羡慕,打算和他一起玩。我打算捏螃蟹,我先找了一块橘黄色的橡皮泥搓成球,再压成圆形,这就是螃蟹的身体,然后找了一块黑色的橡皮泥捏螃蟹黑乎乎的眼睛,接着给它捏 上两只强壮有力的钳子,最后捏它弯弯的腿。这样,一只威风凛凛的螃蟹就做好了。

  今天,我们玩了一个锻炼动手能力和想象力的游戏。

  我们先分了几组,老师兴致勃勃地说:“现在我们来捏橡皮泥吧!”我先把橡皮泥捏起来,接着在小心翼翼地揉,然后我用吃奶的利器把它用力压扁了,最后我再把橡皮泥撕开了凉拌,我再切一下,我再把橡皮泥拼了拼,但是一掉地,全散了。我大叫起来:“我的心血呀!”哎,失败是成功之母,我只能在捏了。我又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又拼起来了,这回我可不会让橡皮泥掉地了。我捏的是三不像,因为它不像猪,不像人,也不像僵尸。

  通过这次游戏我明白了:只有坚持,才能获得成功。

  今天是5月6号,上午接*吃午饭时我在家捏橡皮泥,可好玩啦,我用模具压了很多个大象,五颜六色的大象摆满了整张桌子哦,我兴匆匆的喊妈妈过来看,可妈妈一看就对我说,不过是用模具压出来的,没啥创意,我试着不用模具捏起来,唉,可真难啊!

  我会用橡皮泥捏小狗。首先,我会用棕色橡皮泥把它揉成椭圆形,作为小狗的脸。然后我会从黑色橡皮泥里拿出两小块面团,放在小狗的脸上做眼睛。然后我会用两小块棕色橡皮泥轻轻拍打小狗的耳朵。然后我会用黑色橡皮泥做小狗的鼻子。接下来就是做一个小狗的身体,揉成褐色的椭圆形身体,身体就准备好了。然后从棕色捏起四条腿,好像少了什么。哦,一条棕色的小尾巴/加一条尾巴,就做成了一只可爱的小狗。


做陶泥作文9篇(扩展8)

——做陶泥作文 (菁华5篇)

  今天,美术课上做什么呢?我期盼地想。

  哇!是陶泥!今天我们要学*做陶泥。我想:陶泥应该和橡皮泥差不多,橡皮泥做东西那么简单,那用陶泥做东西也肯定很简单的吧。

  这次是一小组合作来做“墙”,墙可以分成3个部分:墙顶,墙身和墙底。可以做各式各样的墙,长方形的,正方形,斜的,正的,高的,矮的……什么样的都行,但必须得牢固,不会倒。老师对我们说:“做陶泥是一件很有趣的事,做陶泥看着很简单,像橡皮泥一样,其实里面还有很多重点,比如:做墙可以用搓泥条的方法,搓泥球的方法,还有做小泥砖的方法,粘贴的时候要用水来连接,不然的话一但搭高了就会倒掉的,相当于白做了,那样可是相当的惨呵!这一点可要牢牢地记住了。”“原来做陶泥还有这么多讲究啊!可比想象中难多了。”我想。

  听完老师的话,我们小组讨论了一下,最后决定用做泥球的方法做一个有创意的“墙”,我们先开始坐底,把一大块泥经过拍,拉和揉给这块泥给揉和,软了之后,搓成一个光滑的大球,把它压扁再在上面刻一个正方形出来,撕掉多余的泥,哇,一块正方形的底“出炉了”!这次做底成功给了我们很大的信心,接下来我们就要做泥球了。

  我们分工合作,一个小伙伴来揉球,我和另外一个伙伴来粘贴,摆造型,不知不觉,经过我们3个人的默契合作已经搭了4层了,可是我们不知道怎样做窗户,正在我们苦恼的时候,老师过来指点我们,我们跟着老师一起学*,她首先在两排泥上扎了2根牙签,再横着扎了一根牙签,呵,一个窗户框做好了,把泥球包上去,一堵墙就这样做好啦!

  经过我们大家齐心协力,默契的合作和老师的指点,我们完成了一堵独一无二的墙,这可真是一堂有趣的陶泥课!

  “丁零零!”上课的时候,可大家早就坐上客车,说说笑笑地前往大家技术课社会实践活动的地址了,令人激动的一天开始了!

  迅速,大家开始了软陶制作图章。先把陶泥捏软,再捏一个正方形。我用劲地揉着,它如同一个坚定不移顽强的兵士,如何也揉不软。总算变松了,一张开两手,便看到二只手里飞上了两块“红云”甚为漂亮。我捏好方形,刚要在上面做“家”字,便听到教师在告知一个同学们要先把“家”字做好,再粘在章上,要不然“家”字就忘不掉了。我便一丝不苟地做了起來,做了好一会儿,。我做好了这一图章,乐滋滋的拿来给老师看,教师看过对我说:“做得非常好”,又帮我把家字的宝盖头延长了一点,才要我做外框。外框迅速就做好了,本以为实际效果会非常好,但烤出去的实际效果却惨不忍睹……

  中午,教师教大家做西兰花娃娃,我依照老师说的制做步骤迅速便做了一个西兰花,赶快拿来给老师看,教师看过告诉我,要我给西兰花天赋加点纹理,那般看起来西兰花娃娃讨人喜欢一点。我也拿着木签往花球上仔细地的扎了起來……

  一分钟、2分钟、三分钟……,总算好看讨人喜欢的西兰花娃娃在我的手上问世了,看见自己制作的图章和讨人喜欢的西兰花娃娃,我觉得极其引以为豪和激动。

  此次社会实践活动,不仅要我理解了软陶的风彩,还体会了制作过程的欢乐!

  今天上午,我和妈妈一起去非遗文化中心去体验非遗文化。这里的项目还真不少,有剪纸、活字印刷、碑拓篆刻、布艺印染、木工棕编、传统美食的制作等,我选的项目是做陶艺,也就是玩陶泥。

  老师介绍说,陶器有两种制作形式:一种是用机器做,就是将陶泥放在大转盘上,转转转,拉成自己想要的器皿;另一种是手工捏。我选择第二种,我要自己捏房子。

  我到作品陈列处拿了一个小茅草屋的模型,妈妈说要捏就捏大一点的,我又换了一套大四合院的模型。一切准备就绪,我们就开工啦!我负责“打地基”,妈妈负责“砌墙”。我们配合得很好,我也玩得兴致勃勃。心里期待着:等房子造好了,肯定很漂亮,我要把它放在客厅里,最显眼的位置。

  没过多久,我发现我同学也在这里,我马上坐不牢了,就跑去和他们一起玩,只剩下妈妈一个人孤军奋战。妈妈一直喊我和她一起合作,完成了再去,可是我像一匹脱缰的小野马尽情地玩闹,根本就听不见妈妈的呼唤。过了一会儿,我同学磨的豆浆煮好了,我们一起品尝劳动的成果。我也和他们分享带来的红樱桃,我们几个吃得津津有味。

  我吃饱喝足去陶艺馆看妈妈的房子捏得怎么样了,妈妈却气急败坏地说:“没有你的配合,我不来捏房子了。”就这样大房子没了,后来我们只捏了一个爱心形的小花盆。

  下次,我不能当那只三心二意的钓鱼小猫了。

  周六晚上妈妈带我去了百合花园的活动中心,开始了有趣的陶泥制作活动。

  一进门各种大大小小的陶泥井井有条地摆在我们面前,一个个和我年龄差不多的孩子嘟嘟嚷嚷着。

  过了一会儿,一个个孩子开始了制作,他们有的看着样本,有的捏着软泥,有的观察着别人,我左思右想,又捏又搓,一会儿搓成细条,一会儿揉成小圆,一会儿抓抓头皮,“啊”我想到了一个灵感,开始了制作。不一会儿,一个个活灵活现的的作品被小朋友们捏成了样。“小鸡啄米”、“小汽车”、“愤怒的小鸟”、“老爷爷”、“稻草人的朋友”……。咦,“稻草人的朋友”这就是我的灵感!

  稻草人,滚圆滚圆的身体,大大的脑袋,小小的眼睛,长长的鼻子,大方的笑容,漂亮的帽子,粗粗的手臂,蓝蓝的围巾。朋友是一红一绿的两只小鸟,睁着大大的眼睛,打量着新奇的世界,一只停在稻草人的帽子上,一只停在它的手臂上,它们好像凝望着天空,说着悄悄话。看看这对亲密无间的朋友,我又看着正为这事发愁的抓耳挠腮的昊昊,我想了想,马上摘下一只小鸟送给他。

  啊!这一个普普通通的陶泥,竟让我知道了对待朋友要怎么做。

  今天上午,我们班组织了户外捏陶泥活动。我和妈妈骑着自行车到玛钢公园捏陶泥。不过,这次不是王老师教我们捏陶泥,另有老师教我们。

  我们早早地到了玛钢公园,放好书包就开始跟同学们集合照合影。

  随后,我们来到树木最密集的地方画树木。老师说要写上它的名字和它们各自的特点,并写上自己的姓名和班级。我画了一棵高大、挺直的大槐树。妈妈说,槐花可以入药,治头晕,糖尿病等等。

  然后我们开始捏陶泥。我先把它摔成正方形然后听和看老师教我们怎么捏成一个井的样子,就算成功了。

  我小心翼翼地做着,捏出了样子,老师说要捏得一丝没有裂缝。我捏成了,可是里边还有缝隙,我就又仔细地捏了一下给老师看。老师满意地说:“这就可以了,捏下一个去吧!”我高高兴兴地把第二个陶泥捏完,晒干,给老师,等下个星期给我们作品!

  接下来,我和高泽鑫还去了旁边的射箭场去射箭。我射中了一个,高泽鑫却没射中。他需要继续加油!

  这个周末过的非常开心,也非常有意义。


做陶泥作文9篇(扩展9)

——做陶泥作文400字范文五份

  这几天,发生了许多有意思的事,可是,有一件事,却让我记忆犹新。

  那是一个星期二的下午。我们上了一节美术课,老师叫我们带了陶泥,让我们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我们高兴地一跳三尺高。

  开始做了,我左思右想:应该做些什么呢?接着,我东张西望,看看别人在做些什么,我好借鉴一下。呵呵,只见汤徐溢正在做他的一个xx头,周天琪正在做着他的乡间农家,做着做着,背出了小古文的乡间农家一课,郑王浩在做大白?,突然,他发出一声恶笑,只见他做了一个猥琐的怪兽。

  忽然,我灵机一动,有了,就做苏27战斗机吧。我飞快的拉下一些泥,先做机身,然后,机舱。我做了一把小椅子和驾驶杆放了里进去,又做了一个机舱盖。然后,我又好不容易做了机尾,又小心翼翼的做了大机翼安了上去,不错,我又做了四枚导弹安了上去。

  他看起来,十分想踩足油门,飞上天空。

  下课了,我把它给朋友们看,大家都赞叹不已。我多么得意啊。

  我多么想变小,带你去里面玩玩。

  今天,我盼了很久的做泥套装终于来到了我身边,我好开心。

  于是我赶紧打开包装,迫不及待的把东西放在桌子上,有液体胶,有甘油,还有装饰用的,还有刮胡子用的呢………可是我又有点害怕的,万一弄到哪里都是怎么办呀,浪费了一大堆材料怎么办呀,被妈妈批评了怎么办呐?我带着疑问的心情看着这些材料,无从下手。妈妈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便关切的问“”怎么啦,是不是害怕失败呀?不过失败也没有关系的,因为失败乃是成功之母,只要努力多做几次,没有什么做不成的”。听了妈妈的话,我鼓起勇气开始做泥了。

  首先我按照说明书放入了一些液体胶,然后放入少量清水,加甘油和硼砂水,搅拌,搅呀搅,搅呀搅,终于成型了。可是这一团泥让我很烦恼,因为他的拉性不好,哎,算是失败了吧,只好再重新做一团了。经过我不懈的努力,当我做第六次实验的时候,终于做成了,我脸上满是胜利的喜悦“我成功啦!”我猛地一声大叫,妈妈也被惊动了,急忙走来,惊喜的问:“成功啦?”“嗯”我兴奋答应到。我又给妈妈展示了我的作品,它不仅拉性好,弹性也好,我太喜欢它了。我还给它取了个名字叫:喜绿,因为它是绿色的,我对它爱不释手。

  这是我难以忘掉的一件事,也是非常快乐的一件事。

  妈妈答应我周末的时候带我去做陶泥杯,我可兴奋了,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到了周末。

  今天天气格外晴朗,妈妈带我来到万家城市广场三楼天物坊陶瓷馆,我发现展示台上摆放着各种各样,五颜六色的杯子和碗,还有用陶泥捏成的卡通人物,真是太漂亮了。

  这时,妈妈让我选一个我最喜欢的陶瓷,我千挑万选,终于选了一个彩虹条纹的陶瓷水杯。接下来,一位阿姨帮我拿来了做杯子用的材料,有一包陶泥和一杯水,然后这位阿姨耐心向我介绍了做陶泥的`步骤,我还没听完就心急地做起来。先把陶泥弄湿,这样陶泥就会慢慢变软,变滑,接着那位阿姨帮我把陶泥变成一个杯子的形状,然后教我把两个大拇指钩在一起,扶着泥杯,但是我做了三次都没做好,我有点失望。这时,妈妈见我有点难过,轻轻地告诉我:做杯子没有那么简单,需要耐心一步一步地做,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我觉得妈妈的话很有道理。接着我调整了心态,经过自己的琢磨,终于把杯子做好了,我开心极了!但是,阿姨说因为杯子还需要烤和上色,需要七天时间,我只做好了胚子。

  回家的路上,妈妈告诉我:做任何事情都要一步一个脚印,千万不能急于求成,我连忙点了点头!

  拉胚开始了!第一次,我把和好的泥团放到转转盘上,邯郸学步地照着别人的样子,东搞搞西弄弄。本想来个开门红一气呵成,没弄几下就以失败告终,一败涂地。

  第二次,听了加睿妈妈的指导。我重振旗鼓,手扶在泥巴的两边,脚踩转盘加速器,手忽高忽低,像音乐会上的指挥家。过了一会儿,我兴奋地对师傅高声喊道:“师傅,成功啦!成功啦!”师傅闻声走过来一看,一脸诧异地说:“你这陶器怎么没个洞洞呢?”我一看,心里想:这还不是什么陶器,只是个椭圆形的泥巴。“唉!也罢。”

  第三次拉胚开始了,我记住了师傅的话,我往泥巴中间狠狠地戳了个洞。然后又照原来的样子,扶啊、踩啊、时不时蘸点水来。我正又要准备大喊师傅时,忽然发现我把这个洞给戳穿了,是个没底的陶器。

  第四次,我看到别人做的各种各样,五花八门。暗下决心,我也要做个有宽有窄,很有个性的陶器,哪怕是个酸菜老坛呢!我又开始了,做个细脖子的花瓶。做着做着,只听“嗖”的一声,仔细一看,差点没乐出声,怎么啦?原来我两手一用力,这个细脖子被我给截肢了。看着手里的一半脖子,再看看转盘上剩下的瓶底,忍不住说了句:“看来只能叫师傅来了。”师傅一来,熟练的技术简直是神乎其神。转眼间,一个精致、漂亮的陶器就出现在我的眼前。

  每周五下午都有我喜欢的陶艺课。今天我们社团的主题是:做房子,在我们的请求下,老师终于答应让我和郭悠然一起合作咯!我们拿了许多工具和胖胖的陶泥,在已经做好的底上切出一个大圆形,然后一个劲儿地搓泥条,我负责放泥条。干得不亦乐乎。可是,我犯了一个错误:不该把泥条捏在一起。我原想:粘在一起肯定会更牢固!可事实却正好相反,辛辛苦苦做好的半成品倒塌了。第一节课过去了,郭悠然也没说我什么,“还是重做吧!”她说。我心里觉得万分愧疚,暗暗下定决心这一次要动脑经,吸取教训,争取成功。

  鉴于上一次的失败,我们改变了方法:做泥墙。我们把底座切的更小,用擀面杖把陶泥擀*,再切出两条差不多大的泥块和一个较小的泥块,两边放大泥块,中间放小泥块,用刷子刷一层水,把泥块轻轻贴在底边旁。把门放上去,耶,半成品出现在我们眼前!我们离成功又进了一步,接着我们花了九牛二虎之力做出了蘑菇屋顶,时间还有剩余,我们又做了烟囱、窗户、*台。这时正好下课,我们感到喜滋滋的,尝到了反败为胜的味道。

  这次陶泥合作,我感慨颇多。首先,团队合作中成员间的信任与鼓励是那么重要;其次,失败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要抓住机会,用智慧和行动去实践去尝试,或许成功会向你招手。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