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从明天开始读后感(精选5篇)

首页 / 读后感 / |

  生命从明天开始读后感 1

  《生命从明天开始》,我是流着眼泪看完这本书的,在读着这些朴实无华的文字,我的心都在颤抖,殊不知这些字都是在她们的全身肌肉已经萎缩无力的艰难状况下合着汗水和疼痛而写下的'。我不是一个容易被感动的人,可是我不知道怎么样才能表达此时我心中的震撼,文字在心灵的震撼面前显得那么苍白,我也不知道怎么样才能表达自己的感动,语言在灵魂的感动中也显得那么得无力。我只能用笨拙的话语去表达我对姐妹俩的敬佩,她们所面临的困境是我这个养尊处优的大学生不仅是不能承受的,也是我所不能想象的。当我在为一些风花雪月或是鸡毛蒜皮的小事而烦恼、叹息、沮丧、甚至于有那么一小会儿的绝望时,她们却在和命运斗争,和死神说不。现在想想我的痛苦和她们相比实在是太微不足道了,甚至有些可笑,有些无病**。阿姨曾经这样感叹:“她们自强不息的精神是值得广大残疾朋友学*的,只有自立,我们才是一个独立的人,一个真正的人。”姐妹俩的精神不仅是残疾朋友要学*的,也是我们这些人,这些四肢健全的正常人所要学*的。

  春曼心曼两姐妹让我的脑海里回响着这么一句话:“可以消灭一个人,就是打不垮他!”这也是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中给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在和死神的对抗中,姐妹俩并没有被打垮,她们清楚,死亡越来越*,也许今晚的她们就看不到明朝的太阳,每一天的逝去都表明死神的通牒在悄然逼*,生命的时间是可以数得清的,姐妹俩不想浪费任何与死神抗争的机会,于是她们选择了文字。她们的文章中没有繁华,没有绚丽,没有颓废,没有软弱,质朴的语言却感动了任何人。她们俩用生活中最*常的经历最直接的感受最真实的想法去洗涤我们的心灵,去燃烧我们的灵魂,让我们知道什么是坚强,什么是不屈,什么是努力,什么是自强,什么叫关爱。在整本书中都透露着春曼心曼两姐妹对生活的热爱,对所有关心着和关心过她们的人的感恩,对任何处于困境中人的鼓励和支持,仿佛昨天的那些痛苦对于她们来说是可以轻描淡写的,只有明天的阳光才是最重要的,姐妹俩依然在坚持笑对人生。试想有几个人能在知道自己的生命期限以后还能有勇气用如此乐观的心态去面对生活,去鼓舞他人面对困难,去安抚其他受伤的心呢?姐妹俩是真正的强者,不需要别人的可怜,她们的文字和她们的心一样坚强乐观。

  在春曼30岁的时候,在这个被医生认定是死神即将降临的年华里,姐妹俩的书《生命从明天开始》出版和我们见面了,这些坚强的文字历尽艰辛终于变成了铅字,给了她们很大的安慰,用姐妹俩自己的话来说就是“一个奇迹”。其实春曼心曼两姐妹才是真正的奇迹,她们用自身的顽强创造了奇迹,一个在我心里扎根并茁壮成长的奇迹,并且我相信大家都希望奇迹能继续下去,你们会一直微笑面对一切。

  “从梦中醒来,拥着棉被的女孩眼眸里含着一汪泪水,她轻咬嘴唇,让泪水融化在和煦的阳光里,然后绽放出一个明媚的笑脸。柳枝再展新绿,细雨润色过的春天很美,淡淡的紫丁香花香四溢。”美丽的梦依然在继续,一如你们温润如玉的文字,我真心地希望你们的人生长久,可以在文学的道路上找到你们生命的真谛。

  生命从明天开始读后感 2

  这本书是我在网上找到的。当我看到它的题目时,我就感到很新奇,才看的。真的是一本好书。

  我10岁。妹妹八岁,弟弟上学了。妈妈买来铅笔和田字格本对我们说:“从今天起你们姐儿俩就在家里自学吧,妈教你们汉语拼音。”从此,每天我和妹妹都趴在窗台前焦急地盼望弟弟快点放学回家,然后,我们好能对着他的课本学写生字,用稚嫩地童音拼读:“春天来了,冰雪融化了,柳树发芽了……”我们的小脑袋瓜里就会浮现出一幅美丽的春天图画:天空是蓝的,柳树是绿的,在绿色的春天里.一群小朋友在花丛中捉迷藏,那其中就有剪着齐耳短发的我和妹妹。

  12岁,我高烧不退,被妈妈连夜送进医院,很快,医生就给家属下了病危通知书,这是我从六岁起第13次直面死亡。我的床头被医生插上了象征危重病人的小红旗。医生和护士忙着给我输氧气、注射药物。我则在半昏迷的状态中紧紧地抓住妈妈的衣角不放——那一次是母爱救了我。当医生无奈地向妈妈宣布医院所有的好药对我的抢救都无效时,妈妈气喘吁吁地跑了很远的路,去单位的医务室求人赊了八支我从来没有用过的青霉素注射液,回来求大夫给我用上,终于使我挣脱了死神的魔爪又活了过来……

  看完这本书,我懂得了:生命可以从每一天开始,所以不要轻易的放弃生命。

  生命从明天开始读后感 3

  《生命从明天开始》讲述了两个在轮椅上的女孩在生命倒计时的人生历程。她们俩都有一种很残酷的吞噬性疾病,但她们奋斗着、拼搏着、高尚的活着,生命从来不拒绝勤奋和美丽。

  “因为我爱,我渴望。生命多美好,有那么多美好的东西,比如说情感,比如说思想,比如说一阵风吹过,比如说花草的香气,比如夜半起来看窗外的星河满天,静静地躺在床上,房间里一点声音都没有,忽然一根针掉在地上,那种声音也是清脆的,震撼的。其实只要一切鲜活的事物,它就是美丽的。”是啊。生命的美丽在于它的鲜活,它的灿烂,它的坚强。雕刻家刀下的雕塑是美的,画家笔下的画是美的,刺绣姑娘针线下的刺绣是美的,然而比起这些鲜活的蓬勃的向上的生命,它们的美又算得了什么?哪怕是路边的一棵小草,一朵无名的花,一只翩跹的蝴蝶,也比断臂的维纳斯美,也比蒙娜丽莎的微笑更震慑人心。

  古人说过:“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生命,对一个人是非常重要的,只要我们珍爱生命,我们就可以得到我们所想要的东西。只要我们不荒废自己的生命,这样的生命我们来说就是有意义的,这样的生命也是长久的。就像小草一样它们虽弱不禁风,却屹立不衰。以至于冬雪渲染了北国风光,它们仍撑起生命的希望。当它们悄然倒下时,却又一次绽放生命的光彩。

  它们的生命是永无止境,生生不息的。小草的生命,何等的脆弱,却又何等的顽强。

  文中的两个女孩的坚强、勤奋令人扼腕感叹,我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撼和洗礼,感到生命无比充实浑厚,灵魂无比高尚健全-——在这样的时刻,任何言语表达都显得苍白无力。

  人生不是活给别人看的,生命的美丽只属于强者只属于自己,又未来充满信心的人只属于善良的人同时也属于乐观、积极向上的人。其实,生命从来就不仅仅是一种存在,而是一种延续,是一条永不停息的河,是一朵美丽的花。因为有爱,她就释放着光芒,散发着清香,使原本死寂荒凉的世界变得五彩缤纷,充满乐趣。

  人性震撼会感染着我们每一个热爱生命的人,让我们更领悟到生命之所以美丽的真谛。

  生命从明天开始读后感 4

  世界上的任何生命,都是无价的,即使他们的身体有缺陷,仍会有值得我们欣赏和学*的地方。春曼、心曼姐妹俩就是这样的人,身残志不残,通过学*她俩的故事,让我获益良多!

  这本书主要讲了两姐妹生命倒计时的人生历程,虽患疾病,但仍奋斗着、拼搏着,高贵且坚强的活着,生命当中一直不拒绝勤奋和美丽。本书主要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讲了命运是海我是帆;第二部分讲了支撑她们生命的一些美丽的亲情故事;第三部分讲了影响他们一生的人的一些故事;第四部分将两姐妹俩的爱情历程;第五部分讲了在她俩生命最后的365天里所做的事。看完之后,真的很佩服她们那种敢爱敢恨的气魄,努力创作为家庭减轻负担的毅力,以及五年来一直坚持所开通的君曼心理热线,一直为他人解答疑惑,做心灵上的辅导和慰藉,这种奉献精神也是值得我们学*的!

  在她俩遭遇挫折时,总是有很多人,在默默地帮助她俩,更有一些在精神上给予她们帮助的,比如,泽华姐姐,孙大姐和小晶阿姨,这么多人乐意帮助她们,才使得她们的生命更好地延续下去,“予人玫瑰,手留余香”也许就是这个道理吧!所以我们应该始终坚信:只要人人都付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人间!

  在每个人的一生当中,都将会遇到自己的另一半,邂逅到美丽的爱情。这本书中写了心曼和小毅的美丽爱情,但结果不尽如意,由于心曼的文化水*和身体上的缺陷,不被小毅的母亲所接受,即使父母反对,但小毅仍坚持和她结婚,她考虑再三,做出了一个艰难的抉择,拒绝了小毅的要求,虽然痛,但那是值得的,她觉得放弃也是一种爱的方式,就这样结束了他人生当中第一份爱情。我觉得她是一个敢爱敢恨的女孩。

  在她俩生命最后的365天里,仍然拿起电话,接听君曼心灵热线,为来线的人做热切的交谈,倾听他们的烦恼,再试着开导他们,耐心地为他们解答,即使生病也毅然坚持接通热线。的确,生命不在乎长久,只在乎过得是否有意义、有价值,那才是最重要的,它在一定程度上也取决于我们的价值观,所以人生在世,应该有明确的目标,正确的价值观,让它来引导我们,那样我们才能走得更高、更远!

  生命从明天开始,我们应该把握好每一个今天,迎接美好的明天,谁都不知道,下一刻会发生什么事情,所以,我们应珍惜眼前的事物,努力去奋斗,去创造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吧!书中两姐妹在很小的时候就患了脊髓萎缩症,虽然她俩行动不便,但毅然拼命地接受新事物、学*新事物,为了减轻母亲的负担,姐妹俩想方设法做一些事,办书亭、开通君曼心灵热线,努力创作、写文章投稿赚取费用等等,这在我们这些正常人来看,都是难以坚持下去做好的!

  生命从明天开始,告诉了我们应始终相信幸福的花朵只开在我们自己的手掌心中的,善待自己,也善待生活吧,更要以*和的心态去迎接生命中的每一天,生命对于她们来说,每天都是新的,当然我们也不例外,我们更要珍惜和把握好每一天!

  生命从明天开始读后感 5

  当我把《生命从明天开始》这本书看完时,我心中是很复杂的,有点澎湃,有点伤感,但更多的是激励、健康、向上!这是一本励志、充满情感、充满感动的书。在此我向大家推荐这本书。

  《生命从明天开始》是由一对姐妹春曼、心曼用她们一生的心血写成的。她们同时被医院诊断患“婴儿型进行性脊髓肌萎缩症”,身体重残。二人没有上过一天学,依靠自学进行创作。在用10年时间的煎熬中,怀着对生命的热诚,对爱的感恩写就了一部16万字的献给母亲的书――《生命从明天开始》。

  这本书所展现的是:两个作者从小得病,父亲早逝,还有一个正在上学的弟弟,她们只能依靠渐渐年迈的母亲。在生活中,春曼、心曼经历了常人无法忍受的痛苦,虽然,她们在身体上有缺陷,但却有着与普通人一样的梦想:上学、工作、孝敬父母。

  心曼曾经说过:我所想的是怎样才能争取到明天,怎样才能让生活更美好。我现在很幸运,能活到今天,并且我能够为明天去努力,去奋斗!这一段话,如同清风抚过我*静的心湖,荡起层层涟漪,让我不禁陷入沉思。

  在书里,姐妹所写的人生座右铭是:生命不拒绝勤奋和美丽!这体现出她们的精神,伟大而又坚强,并用剩的不多的岁月,向大家诠释了人一生的意义:“人活着就要去努力!去创造!去实现梦想!”还让我对人生有了更深的一次了解!

  《生命从明天开始》不仅仅教会我们坚强,还让我们学会怎样微笑的去面对生活,去面对人生!这让我想起了《圣经》里的一句话:压伤的芦苇它不折断,将残的灯火它不灭。

  其实只要一切鲜活的事物,它就是美丽的。当我们在被这本书的感动之余,不妨想一想自己,是否比她们幸福,再大的困难也没有她们姐妹俩大!

  快去阅读吧!为什么不能珍惜现在的生活,为什么为得不到满足而怨天尤人。记住心曼那段精彩的话吧!它会使你的心灵受到洗礼,它会激励你勇往直前!


生命从明天开始读后感(精选5篇)扩展阅读


生命从明天开始读后感(精选5篇)(扩展1)

——《生命从明天开始》读后感 (菁华5篇)

《生命从明天开始》读后感1

  世界上的任何生命,都是无价的,即使他们的身体有缺陷,仍会有值得我们欣赏和学*的地方。春曼、心曼姐妹俩就是这样的人,身残志不残,通过学*她俩的故事,让我获益良多!

  这本书主要讲了两姐妹生命倒计时的人生历程,虽患疾病,但仍奋斗着、拼搏着,高贵且坚强的活着,生命当中一直不拒绝勤奋和美丽。本书主要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讲了命运是海我是帆;第二部分讲了支撑她们生命的一些美丽的亲情故事;第三部分讲了影响他们一生的人的一些故事;第四部分将两姐妹俩的爱情历程;第五部分讲了在她俩生命最后的365天里所做的事。

  看完之后,真的很佩服她们那种敢爱敢恨的气魄,努力创作为家庭减轻负担的毅力,以及五年来一直坚持所开通的君曼心理热线,一直为他人解答疑惑,做心灵上的辅导和慰藉,这种奉献精神也是值得我们学*的!

  在她俩遭遇挫折时,总是有很多人,在默默地帮助她俩,更有一些在精神上给予她们帮助的,比如,泽华姐姐,孙大姐和小晶阿姨,这么多人乐意帮助她们,才使得她们的生命更好地延续下去,“予人玫瑰,手留余香”也许就是这个道理吧!所以我们应该始终坚信:只要人人都付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人间!

  在每个人的一生当中,都将会遇到自己的另一半,邂逅到美丽的爱情。这本书中写了心曼和小毅的美丽爱情,但结果不尽如意,由于心曼的文化水*和身体上的缺陷,不被小毅的母亲所接受,即使父母反对,但小毅仍坚持和她结婚,她考虑再三,做出了一个艰难的抉择,拒绝了小毅的要求,虽然痛,但那是值得的,她觉得放弃也是一种爱的方式,就这样结束了他人生当中第一份爱情。我觉得她是一个敢爱敢恨的女孩。

  在她俩生命最后的365天里,仍然拿起电话,接听君曼心灵热线,为来线的人做热切的交谈,倾听他们的烦恼,再试着开导他们,耐心地为他们解答,即使生病也毅然坚持接通热线。的确,生命不在乎长久,只在乎过得是否有意义、有价值,那才是最重要的,它在一定程度上也取决于我们的价值观,所以人生在世,应该有明确的目标,正确的价值观,让它来引导我们,那样我们才能走得更高、更远!

  生命从明天开始,我们应该把握好每一个今天,迎接美好的明天,谁都不知道,下一刻会发生什么事情,所以,我们应珍惜眼前的事物,努力去奋斗,去创造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吧!书中两姐妹在很小的时候就患了脊髓萎缩症,虽然她俩行动不便,但毅然拼命地接受新事物、学*新事物,为了减轻母亲的负担,姐妹俩想方设法做一些事,办书亭、开通君曼心灵热线,努力创作、写文章投稿赚取费用等等,这在我们这些正常人来看,都是难以坚持下去做好的!

  《生命从明天开始》告诉了我们应始终相信幸福的花朵只开在我们自己的手掌心中的,善待自己,也善待生活吧,更要以*和的心态去迎接生命中的每一天,生命对于她们来说,每天都是新的,当然我们也不例外,我们更要珍惜和把握好每一天!

《生命从明天开始》读后感2

  《生命从明天开始》,我是流着眼泪看完这本书的,在读着这些朴实无华的文字,我的心都在颤抖,殊不知这些字都是在她们的全身肌肉已经萎缩无力的艰难状况下合着汗水和疼痛而写下的。

  我不是一个容易被感动的人,可是我不知道怎么样才能表达此时我心中的震撼,文字在心灵的震撼面前显得那么苍白,我也不知道怎么样才能表达自己的感动,语言在灵魂的感动中也显得那么得无力。

  我只能用笨拙的话语去表达我对姐妹俩的敬佩,她们所面临的困境是我这个养尊处优的大学生不仅是不能承受的,也是我所不能想象的。当我在为一些风花雪月或是鸡毛蒜皮的小事而烦恼、叹息、沮丧、甚至于有那么一小会儿的绝望时,她们却在和命运斗争,和死神说不。现在想想我的痛苦和她们相比实在是太微不足道了,甚至有些可笑,有些无病**。

  有人曾经这样感叹:“她们自强不息的精神是值得广大残疾朋友学*的,只有自立,我们才是一个独立的人,一个真正的人。”姐妹俩的精神不仅是残疾朋友要学*的,也是我们这些人,这些四肢健全的正常人所要学*的。

  春曼心曼两姐妹让我的脑海里回响着这么一句话:“可以消灭一个人,就是打不垮他!”这也是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中给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在和死神的对抗中,姐妹俩并没有被打垮,她们清楚,死亡越来越*,也许今晚的她们就看不到明朝的太阳,每一天的逝去都表明死神的通牒在悄然逼*,生命的时间是可以数得清的。

  姐妹俩不想浪费任何与死神抗争的机会,于是她们选择了文字。她们的文章中没有繁华,没有绚丽,没有颓废,没有软弱,质朴的语言却感动了任何人。她们俩用生活中最*常的经历最直接的感受最真实的想法去洗涤我们的心灵,去燃烧我们的灵魂,让我们知道什么是坚强,什么是不屈,什么是努力,什么是自强,什么叫关爱。

  在整本书中都透露着春曼心曼两姐妹对生活的热爱,对所有关心着和关心过她们的人的感恩,对任何处于困境中人的鼓励和支持,仿佛昨天的那些痛苦对于她们来说是可以轻描淡写的,只有明天的阳光才是最重要的,姐妹俩依然在坚持笑对人生。试想有几个人能在知道自己的生命期限以后还能有勇气用如此乐观的心态去面对生活,去鼓舞他人面对困难,去安抚其他受伤的心呢?姐妹俩是真正的强者,不需要别人的可怜,她们的文字和她们的心一样坚强乐观。

  在春曼30岁的时候,在这个被医生认定是死神即将降临的.年华里,姐妹俩的书《生命从明天开始》出版和我们见面了,这些坚强的文字历尽艰辛终于变成了铅字,给了她们很大的安慰,用姐妹俩自己的话来说就是“一个奇迹”。其实春曼心曼两姐妹才是真正的奇迹,她们用自身的顽强创造了奇迹,一个在我心里扎根并茁壮成长的奇迹,并且我相信大家都希望奇迹能继续下去,你们会一直微笑面对一切。

  “从梦中醒来,拥着棉被的女孩眼眸里含着一汪泪水,她轻咬嘴唇,让泪水融化在和煦的阳光里,然后绽放出一个明媚的笑脸。柳枝再展新绿,细雨润色过的春天很美,淡淡的紫丁香花香四溢。”美丽的梦依然在继续,一如你们温润如玉的文字,我真心地希望你们的人生长久,可以在文学的道路上找到你们生命的真谛。

《生命从明天开始》读后感3

  人的生命,似洪水奔流,不遇着岛屿和暗礁,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题记。(奥斯特洛夫斯基)

  这么大了,似乎对生命二字再熟悉不过了,什么政治课、生物课都有接触过生命的课题学*。原来,我只是无知认为生命不过是人活在这个世界上的装备,是伟大的女神女娲制造的;上了小学,接触了一些简单的文字知识,才深刻的了解到生命原来是圣经里面的耶稣所赐的;自从上了初中,老师也要求不要我们再向小学那样无知的看不懂这整个世界,我才了解到生命是每个人的特权,是不容被侮辱或是被人践踏的,它让每个人成为会员,生命是高贵的。

  这本书讲述的是一对轮椅女孩的人生。她们身患一种很残酷的吞噬性疾病,不过,即使在这样恶劣的情况下,她们没有不抱怨,仍然努力地,高贵的活着,就算是在生命的倒计时的时候,她们更是勇敢的活着。

  换位思考,如果我是书中其中的姐姐或者是妹妹,我会怎么样生活下去?如果我是姐姐,我会不会也像书中所写的一样,也会和自己的妹妹同舟共济,一起度过生命的最后时刻?我想我不会吧?我想我会先去赞成自杀的人,不会再顾及妹妹的感受;如果我是妹妹的话,我会不会也坚持的活下去,并且和姐姐相互扶持?我想我也不会,我会努力地劝姐姐不要活下去,我们一起自杀。这种极端的手段实在尖端的时刻所选择的,我就是这样一个人。可是这对姐妹并没有这样,她们永远坚信生命中,永远会有无法拒绝的苦涩和美丽,上帝给她们的是苦涩,可是她们却听从的上帝的安排,鼓起勇气活在世上。

  没错,就像书中所说的那样,生命从来不拒绝勤奋和美丽的,只要你敢于拼搏,就像这对姐妹一样,她们自己认为轮椅为她们插上了翅膀,而我们更不能就这样轻易放弃,更是要活出精彩!

《生命从明天开始》读后感4

  我常常想,生命是什么呢?

  雨后的一天,我在奶奶家的墙角下发现许多蚯蚓,我抓起一条准备观察,可我一拉,把蚯蚓拉断了,我连忙跑去告诉爸爸,爸爸说:“没事,蚯蚓会变‘魔术’。”“一条小小的蚯蚓怎么会变‘魔术’?”我迷惑不解的问爸爸。“看下去你就知道了!”爸爸回答我。接下来的一幕令我震惊,那条被我拉断成两截的蚯蚓竟然变成两条,我感到了一股生命的力量,那样强烈!那样鲜明!

  去年的冬天,九江遇到了50年不遇的冰雪灾害,我家的太阳花都被冻死了,今年春天,我发现原来的花盆和旁边的花盆里冒出红红的小幼苗,开始,我还以为是野草,后来,听爸爸一番解释:太阳花的种子被风吹雨打,撒到了花盆里,长出了新芽。我恍然大悟:原来是太阳花啊!太阳花的生命力非常的顽强,尽管过了一个寒冷的冬天,冻坏了它茎叶,但是它的种子还能生长、发芽、抽出新的枝叶。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榜样值得我们学*,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就算雷锋了。我记得他有这样一句名言: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虽然雷锋已不在人世了,但是他的那种默默无闻、无私奉献、乐于助人的精神还留传在人间。

  我们要珍惜生命,在这个世界上的所有生命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

《生命从明天开始》读后感5

  当我看到它的题目时,我就感到很新奇,才看的。真的是一本好书。

  我10岁。妹妹八岁,弟弟上学了。妈妈买来铅笔和田字格本对我们说:“从今天起你们姐儿俩就在家里自学吧,妈教你们汉语拼音。”从此,每天我和妹妹都趴在窗台前焦急地盼望弟弟快点放学回家,然后,我们好能对着他的课本学写生字,用稚嫩地童音拼读:“春天来了,冰雪融化了,柳树发芽了……”我们的小脑袋瓜里就会浮现出一幅美丽的春天图画:天空是蓝的,柳树是绿的,在绿色的春天里。一群小朋友在花丛中捉迷藏,那其中就有剪着齐耳短发的我和妹妹。

  12岁,我高烧不退,被妈妈连夜送进医院,很快,医生就给家属下了病危通知书,这是我从六岁起第13次直面死亡。我的床头被医生插上了象征危重病人的小红旗。医生和护士忙着给我输氧气、注射药物。我则在半昏迷的状态中紧紧地抓住妈妈的衣角不放——那一次是母爱救了我。当医生无奈地向妈妈宣布医院所有的好药对我的抢救都无效时,妈妈气喘吁吁地跑了很远的路,去单位的医务室求人赊了八支我从来没有用过的青霉素注射液,回来求大夫给我用上,终于使我挣脱了死神的魔爪又活了过来……

  看完这本书,我懂得了:生命可以从每一天开始,所以不要轻易的放弃生命。


生命从明天开始读后感(精选5篇)(扩展2)

——《生命从明天开始》读后感 (菁华5篇)

《生命从明天开始》读后感1

  世界上的任何生命,都是无价的,即使他们的身体有缺陷,仍会有值得我们欣赏和学*的地方。春曼、心曼姐妹俩就是这样的人,身残志不残,通过学*她俩的故事,让我获益良多!

  这本书主要讲了两姐妹生命倒计时的人生历程,虽患疾病,但仍奋斗着、拼搏着,高贵且坚强的活着,生命当中一直不拒绝勤奋和美丽。本书主要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讲了命运是海我是帆;第二部分讲了支撑她们生命的一些美丽的亲情故事;第三部分讲了影响他们一生的人的一些故事;第四部分将两姐妹俩的爱情历程;第五部分讲了在她俩生命最后的365天里所做的事。

  看完之后,真的很佩服她们那种敢爱敢恨的气魄,努力创作为家庭减轻负担的毅力,以及五年来一直坚持所开通的君曼心理热线,一直为他人解答疑惑,做心灵上的辅导和慰藉,这种奉献精神也是值得我们学*的!

  在她俩遭遇挫折时,总是有很多人,在默默地帮助她俩,更有一些在精神上给予她们帮助的,比如,泽华姐姐,孙大姐和小晶阿姨,这么多人乐意帮助她们,才使得她们的生命更好地延续下去,“予人玫瑰,手留余香”也许就是这个道理吧!所以我们应该始终坚信:只要人人都付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人间!

  在每个人的一生当中,都将会遇到自己的另一半,邂逅到美丽的爱情。这本书中写了心曼和小毅的美丽爱情,但结果不尽如意,由于心曼的文化水*和身体上的缺陷,不被小毅的母亲所接受,即使父母反对,但小毅仍坚持和她结婚,她考虑再三,做出了一个艰难的抉择,拒绝了小毅的要求,虽然痛,但那是值得的,她觉得放弃也是一种爱的方式,就这样结束了他人生当中第一份爱情。我觉得她是一个敢爱敢恨的女孩。

  在她俩生命最后的365天里,仍然拿起电话,接听君曼心灵热线,为来线的人做热切的交谈,倾听他们的烦恼,再试着开导他们,耐心地为他们解答,即使生病也毅然坚持接通热线。的确,生命不在乎长久,只在乎过得是否有意义、有价值,那才是最重要的,它在一定程度上也取决于我们的价值观,所以人生在世,应该有明确的目标,正确的价值观,让它来引导我们,那样我们才能走得更高、更远!

  生命从明天开始,我们应该把握好每一个今天,迎接美好的明天,谁都不知道,下一刻会发生什么事情,所以,我们应珍惜眼前的事物,努力去奋斗,去创造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吧!书中两姐妹在很小的时候就患了脊髓萎缩症,虽然她俩行动不便,但毅然拼命地接受新事物、学*新事物,为了减轻母亲的负担,姐妹俩想方设法做一些事,办书亭、开通君曼心灵热线,努力创作、写文章投稿赚取费用等等,这在我们这些正常人来看,都是难以坚持下去做好的!

  《生命从明天开始》告诉了我们应始终相信幸福的花朵只开在我们自己的手掌心中的,善待自己,也善待生活吧,更要以*和的心态去迎接生命中的每一天,生命对于她们来说,每天都是新的,当然我们也不例外,我们更要珍惜和把握好每一天!

《生命从明天开始》读后感2

  《生命从明天开始》,我是流着眼泪看完这本书的,在读着这些朴实无华的文字,我的心都在颤抖,殊不知这些字都是在她们的全身肌肉已经萎缩无力的艰难状况下合着汗水和疼痛而写下的。

  我不是一个容易被感动的人,可是我不知道怎么样才能表达此时我心中的震撼,文字在心灵的震撼面前显得那么苍白,我也不知道怎么样才能表达自己的感动,语言在灵魂的感动中也显得那么得无力。

  我只能用笨拙的话语去表达我对姐妹俩的敬佩,她们所面临的困境是我这个养尊处优的大学生不仅是不能承受的,也是我所不能想象的。当我在为一些风花雪月或是鸡毛蒜皮的小事而烦恼、叹息、沮丧、甚至于有那么一小会儿的绝望时,她们却在和命运斗争,和死神说不。现在想想我的痛苦和她们相比实在是太微不足道了,甚至有些可笑,有些无病**。

  有人曾经这样感叹:“她们自强不息的精神是值得广大残疾朋友学*的,只有自立,我们才是一个独立的人,一个真正的人。”姐妹俩的精神不仅是残疾朋友要学*的,也是我们这些人,这些四肢健全的正常人所要学*的。

  春曼心曼两姐妹让我的脑海里回响着这么一句话:“可以消灭一个人,就是打不垮他!”这也是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中给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在和死神的对抗中,姐妹俩并没有被打垮,她们清楚,死亡越来越*,也许今晚的她们就看不到明朝的太阳,每一天的逝去都表明死神的通牒在悄然逼*,生命的时间是可以数得清的。

  姐妹俩不想浪费任何与死神抗争的机会,于是她们选择了文字。她们的文章中没有繁华,没有绚丽,没有颓废,没有软弱,质朴的语言却感动了任何人。她们俩用生活中最*常的经历最直接的感受最真实的想法去洗涤我们的心灵,去燃烧我们的灵魂,让我们知道什么是坚强,什么是不屈,什么是努力,什么是自强,什么叫关爱。

  在整本书中都透露着春曼心曼两姐妹对生活的热爱,对所有关心着和关心过她们的人的感恩,对任何处于困境中人的鼓励和支持,仿佛昨天的那些痛苦对于她们来说是可以轻描淡写的,只有明天的阳光才是最重要的,姐妹俩依然在坚持笑对人生。试想有几个人能在知道自己的生命期限以后还能有勇气用如此乐观的心态去面对生活,去鼓舞他人面对困难,去安抚其他受伤的心呢?姐妹俩是真正的强者,不需要别人的可怜,她们的文字和她们的心一样坚强乐观。

  在春曼30岁的时候,在这个被医生认定是死神即将降临的.年华里,姐妹俩的书《生命从明天开始》出版和我们见面了,这些坚强的文字历尽艰辛终于变成了铅字,给了她们很大的安慰,用姐妹俩自己的话来说就是“一个奇迹”。其实春曼心曼两姐妹才是真正的奇迹,她们用自身的顽强创造了奇迹,一个在我心里扎根并茁壮成长的奇迹,并且我相信大家都希望奇迹能继续下去,你们会一直微笑面对一切。

  “从梦中醒来,拥着棉被的女孩眼眸里含着一汪泪水,她轻咬嘴唇,让泪水融化在和煦的阳光里,然后绽放出一个明媚的笑脸。柳枝再展新绿,细雨润色过的春天很美,淡淡的紫丁香花香四溢。”美丽的梦依然在继续,一如你们温润如玉的文字,我真心地希望你们的人生长久,可以在文学的道路上找到你们生命的真谛。

《生命从明天开始》读后感3

  人的生命,似洪水奔流,不遇着岛屿和暗礁,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题记。(奥斯特洛夫斯基)

  这么大了,似乎对生命二字再熟悉不过了,什么政治课、生物课都有接触过生命的课题学*。原来,我只是无知认为生命不过是人活在这个世界上的装备,是伟大的女神女娲制造的;上了小学,接触了一些简单的文字知识,才深刻的了解到生命原来是圣经里面的耶稣所赐的;自从上了初中,老师也要求不要我们再向小学那样无知的看不懂这整个世界,我才了解到生命是每个人的特权,是不容被侮辱或是被人践踏的,它让每个人成为会员,生命是高贵的。

  这本书讲述的是一对轮椅女孩的人生。她们身患一种很残酷的吞噬性疾病,不过,即使在这样恶劣的情况下,她们没有不抱怨,仍然努力地,高贵的活着,就算是在生命的倒计时的时候,她们更是勇敢的活着。

  换位思考,如果我是书中其中的姐姐或者是妹妹,我会怎么样生活下去?如果我是姐姐,我会不会也像书中所写的一样,也会和自己的妹妹同舟共济,一起度过生命的最后时刻?我想我不会吧?我想我会先去赞成自杀的人,不会再顾及妹妹的感受;如果我是妹妹的话,我会不会也坚持的活下去,并且和姐姐相互扶持?我想我也不会,我会努力地劝姐姐不要活下去,我们一起自杀。这种极端的手段实在尖端的时刻所选择的,我就是这样一个人。可是这对姐妹并没有这样,她们永远坚信生命中,永远会有无法拒绝的苦涩和美丽,上帝给她们的是苦涩,可是她们却听从的上帝的安排,鼓起勇气活在世上。

  没错,就像书中所说的那样,生命从来不拒绝勤奋和美丽的,只要你敢于拼搏,就像这对姐妹一样,她们自己认为轮椅为她们插上了翅膀,而我们更不能就这样轻易放弃,更是要活出精彩!

《生命从明天开始》读后感4

  我常常想,生命是什么呢?

  雨后的一天,我在奶奶家的墙角下发现许多蚯蚓,我抓起一条准备观察,可我一拉,把蚯蚓拉断了,我连忙跑去告诉爸爸,爸爸说:“没事,蚯蚓会变‘魔术’。”“一条小小的蚯蚓怎么会变‘魔术’?”我迷惑不解的问爸爸。“看下去你就知道了!”爸爸回答我。接下来的一幕令我震惊,那条被我拉断成两截的蚯蚓竟然变成两条,我感到了一股生命的力量,那样强烈!那样鲜明!

  去年的冬天,九江遇到了50年不遇的冰雪灾害,我家的太阳花都被冻死了,今年春天,我发现原来的花盆和旁边的花盆里冒出红红的小幼苗,开始,我还以为是野草,后来,听爸爸一番解释:太阳花的种子被风吹雨打,撒到了花盆里,长出了新芽。我恍然大悟:原来是太阳花啊!太阳花的生命力非常的顽强,尽管过了一个寒冷的冬天,冻坏了它茎叶,但是它的种子还能生长、发芽、抽出新的枝叶。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榜样值得我们学*,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就算雷锋了。我记得他有这样一句名言: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虽然雷锋已不在人世了,但是他的那种默默无闻、无私奉献、乐于助人的精神还留传在人间。

  我们要珍惜生命,在这个世界上的所有生命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

《生命从明天开始》读后感5

  当我看到它的题目时,我就感到很新奇,才看的。真的是一本好书。

  我10岁。妹妹八岁,弟弟上学了。妈妈买来铅笔和田字格本对我们说:“从今天起你们姐儿俩就在家里自学吧,妈教你们汉语拼音。”从此,每天我和妹妹都趴在窗台前焦急地盼望弟弟快点放学回家,然后,我们好能对着他的课本学写生字,用稚嫩地童音拼读:“春天来了,冰雪融化了,柳树发芽了……”我们的小脑袋瓜里就会浮现出一幅美丽的春天图画:天空是蓝的,柳树是绿的,在绿色的春天里。一群小朋友在花丛中捉迷藏,那其中就有剪着齐耳短发的我和妹妹。

  12岁,我高烧不退,被妈妈连夜送进医院,很快,医生就给家属下了病危通知书,这是我从六岁起第13次直面死亡。我的床头被医生插上了象征危重病人的小红旗。医生和护士忙着给我输氧气、注射药物。我则在半昏迷的状态中紧紧地抓住妈妈的衣角不放——那一次是母爱救了我。当医生无奈地向妈妈宣布医院所有的好药对我的抢救都无效时,妈妈气喘吁吁地跑了很远的路,去单位的医务室求人赊了八支我从来没有用过的青霉素注射液,回来求大夫给我用上,终于使我挣脱了死神的魔爪又活了过来……

  看完这本书,我懂得了:生命可以从每一天开始,所以不要轻易的放弃生命。


生命从明天开始读后感(精选5篇)(扩展3)

——《教育从尊重开始》读后感3篇

  闲暇之际匆匆浏览了《教育从尊重开始》一书,书中孙云晓老师用朴实的语言诠释着教育的真谛——教育从尊重开始。作者孙云晓,一位跨世纪新教育的忠实守望者,一位童年的捍卫者,出版的个人专著达三十余部,他总能够捕捉时代的精神,走进儿童的心灵,是一位真正走进儿童世界的学者。书中以一个独生女的父亲的教育经历和感悟。在对一个个耐人寻味的教育实例的生动叙述中,娓娓道来教育的真谛——“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父爱如钙”、“无批评教育是伪教育”、“没有秘密的孩子长不大”等。一个个贴*生活实际的教育案例给人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好像这就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亲耳听过,亲眼见过的*凡小事。但作者却能在这*凡小事中挖掘出让人耳目一新的教育真谛。

  作者在书中提到真正的爱是无私的,的确,他是一个非常开明的家长,当他得知女儿的考试成绩不理想时,没有抱怨,没有指责,而是开导女儿,和女儿一起找原因,想办法。作者还指出:在现实生活中经常听到有些父母抱怨孩子不懂事说“我白疼你了!”当看到孩子成绩不理想时便说:“你怎么这么不争气,养你有啥用?”*时我和父母们打交道,也经常听到这样的话语,当时我只带着同情,并未多想。作者一针见血地指出这样的家长对孩子的爱是自私的,他在为孩子提供各种优越物质条件的同时希望孩子达到自己所期望的目标。父母一定要端正心态,不管孩子达到达不到自己所预定的目标,都不要抱怨不要用言语伤害孩子。我想父母要有一颗*常心,了解孩子,尊重孩子,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来设定期望值是很有必要的。

  作者还在书中提到:“没有孝心的孩子很难有爱心”,“被真爱感动的孩子才会懂得感恩”。我觉得这两种观点很有必要让一些父母知晓。因为在现实生活中的确有的孩子不知道体谅父母的辛苦,更不知道孝敬父母。父母对孩子倾注了满腔的爱却得不到孩子丝毫的感恩,反而觉着父母所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面对这样的孩子,父母不应一味埋怨孩子不懂事,应该从自己的教育方法上找原因。作者指出:“培养孩子孝心爱心应从点滴小事做起:如不能让孩子吃独食;要经常给孩子讲讲自己工作的。艰辛;不要“有求必应”更不要“无求先应”;父母要在孝敬老人方面为孩子做榜样等。”

  父母对孩子的爱应该是纯粹的爱,科学的爱,理智的爱,父母的真爱是一粒粒饱满的种子,撒在孩子稚嫩的心田里,以真爱育真情,用真情换真情。

  细想孙老师的每一句话,在教学的细节中也都能得到证实。课堂上孩子搞小动作不听课,不引人注意地摸一下他的头,或是不动声色地把孩子手中的东西拿到一边放好,孩子就会不由得脸红或马上改正自己的行为;孩子犯了错误,悄悄地把他叫到一旁耐心地交流,最后孩子会露出开心的笑容……是《教育从尊重开始》告诉我,这种“悄悄地”就叫“尊重”,正是这种尊重,使每一个孩子都在悄悄地健康成长。

  让“教育从尊重开始”,尊重比热爱更为重要。因为给学生以尊重,学生才能感受到师生*等,才能感受到自尊的存在,找到更大的动力,塑起更强的精神支柱。尊重学生是对“以人为本”理念的积极回应。教育的根本目的就在于教学生学会做人。而做人的最根本的素质就是尊重。尊重的教育才能教出尊重他人的学生。只有学会了尊重才可能去尊重父母家庭、尊重老师学校、去尊重单位和集体,去尊重社会和国家,只有这样我们的素质教育才能真正实现,我们的学生和国民的素质才能真正提高,我们的社会才能真正的进步。任何一个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有建树的教师,在他们的教育生命的词典里绝对不会缺损“尊重”二字。

  读一本好书,就像和一位高人说话。我虽然没能和作者面对面地交流,但我有幸走进了他感悟教育真谛的征程中。我想不管父母还是教师如果能像孙云晓那样对孩子多一份尊重,多一份关爱,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宽容,多一份教育艺术,那么会有更多像孙云晓的女儿孙冉那样优秀的人才诞生。

  “教育从尊重开始”,让我们从实践中来体会它的真谛吧!

  《教育从尊重开始》这本书是孙云晓写的。读完全书,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书中草原上的较量这个情节:1992年8月,77名日本孩子来到内蒙古,与30名*孩子一起举行了一个草原探险夏令营。野炊的时候中方队长发现长得白白胖胖、啥活也不干的都是*孩子。*孩子病了,马上哭了,回去睡大觉,日本孩子病了硬挺着坚持走到底。日本家长乘车走了,把鼓励留给发高烧的孩子。*家长来了,在艰难路段把孩子拉上车。孩子们在8月的草原走上经过三天的长途跋涉,终于胜利抵达了目的地。当夏令营闭营时,日本宫崎市议员作了总结,他特意大声问日本孩子:“草原美不美?”日本孩子齐声吼道:“美!”“天空蓝不蓝?”“蓝!”“你们还来不来?”“来!”这几声大吼震撼了在场的每一个*人。当日本孩子抬起头时,每个人的眼里都闪动着泪花。日本人满面笑容地离开*,但留给*人的思考却是沉重的。草原上的较量,不仅仅是两国孩子的较量,更是两国大人的较量!是两国不同的父爱母爱在较量!是两国的教育在较量!父母怎样给孩子真正的爱和帮助呢?孙云晓的建议是:

  1、不要仅仅把孩子当成被教育的对象,多多了解孩子的所思与所想。

  2、孩子的成长总是需要一些时间的,所以儿童的教育常常是三分教七分等,等待孩子的成长也是一种美。

  3、教给孩子生存之道。在整个人生中,幸福才是最重要的。这些生存的能力更有可能通向幸福之门。21世纪的父母与老师也许要问问自己:我有教育孩子的执照吗?当一个人做了父母或老师,须拥有执照即良好的教育素质,如现代的教育观念、科学的教育方法、健康的心理、良好的生活方式、*等和谐的亲子关系等等。否则,空有一颗爱心,却可能在辛辛苦苦孕育孩子悲剧的命运,争分夺秒地制造未来的灾难。所以,我们应从了解孩子学起,从尊重孩子做起。哪一个父母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但是有的父母,不尊重孩子,不善于发现孩子,把自己的理想当成孩子的理想,非要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做,这很有可能扼杀孩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只有发现孩子,**孩子,尊重孩子的实际情况,才能有幸福的孩子,才能有和谐的家庭。对孩子未来的发展,父母要根据孩子的自身特点来鼓励和引导其成长。发现孩子和**孩子,是改善和促进良好亲子关系的灵丹妙药。我相信通过付出真诚与汗水,大家的梦想会变成现实。

  在书中还有很多诗一样的语言,感染着我。如“惩罚的艺术是唤醒孩子心中沉睡的责任心”“欣赏孩子的优点,这优点就可能成为燎原的星星之火”“小鸟只有飞上蓝天才知道世界有多么的辽阔。”“走出这片雨季等待你的将是明媚的春天。”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能看到这样的镜头:当孩子犯错时,不分青红皂白批评、斥骂,但在威风凛凛的训斥后,效果又是什么?也有许多人以为只要是爱孩子就怎么做都可以,而实际上爱的前提是尊重,没有尊重就没有真正的教育,甚至会伤害孩子。尊重生命是一切教育的核心理念。只有尊重生命,才能理解生命的巨大潜能和复杂的差异性,也才会有科学的教育。什么是好的家庭教育?首要的和关键的标准就是好的亲子关系。大家一定会有感触,什么时候你跟孩子的关系是好的,那你的教育就可能是成功的;什么时候你跟孩子的关系是槽的,你的教育就必定走向失败。

  今年暑假,我读了《教育从尊重开始》一书,确实让我受益非浅,作者孙云晓,一位跨世纪新教育的忠实守望者,一位童年的捍卫者,出版的个人专著达三十余部,他总能够捕捉时代的精神,走进儿童的心灵,是一位真正走进儿童世界的学者。书中以一个独生女的父亲的教育经历和感悟。在对一个个耐人寻味的教育实例的生动叙述中,娓娓道来教育的真谛——“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父爱如钙”、“无批评教育是伪教育”、“没有秘密的孩子长不大”等。

  书的一开始他就提出了真正的爱应该是无私的,而付出真爱需要五个原则——一 爱孩子是没有条件的,二 良好的教育离不开亲*与信任,三 真爱才能培养真正的人,四 以爱育爱,五 *常心才是正常心。书中也提到了女儿也会犯错,他心情急了也会揍女儿,而他又说打孩子是愚蠢的行动,这样对孩子的开导的实际效果肯定是大打折扣的。同时要以*常心来对待孩子,书中举了一个高二学生徐力杀母的例子。在第二章中提到好的关系胜地过许多教育——建立良好亲子关系的六座“代桥”,一家庭教育实质是人格教育,二尊重孩子的权利,孩子也应该有自己的隐私权,行使自己民主生活的权利。在我们生活中,时常会发生一些儿童的权力受到侵犯的事件。也有许多父母会认为,给孩子那么多权力,还怎么管孩子,这样不适无法无天了吗?其实这样得担心是没有必要的。一个懂得珍惜自己权力的人,比一个不珍惜自己权力的人更容易教育,因为这说明孩子在成长。而且儿童的权力是在教育儿童怎样更好地做人,而不是教育孩子怎样逃避父母的帮助和指导,所以我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千万不能忽略要尊重孩子的权利。三信任是教育的基石,四宽容比惩罚更有力量,五适当的秘密是责任心的营养剂,六化“代沟”为“代桥”。第四章中他提到让孩子在体验中快乐成长——体验教育的四条经验,一行万里路,读万卷书,二支持孩子做他们喜欢的事,三多给孩子一些成功的体验,一个人能否获得成功,自信心起着至关重要得作用,只有自信的任,才能在成长的过程中保持不断的创造力和健康的心态。作为老师,我们应该给孩子多一些创造的机会,多一些成功的体验。四没有责任心的孩子长不大……。

  书中提到了许许多多如何去正确教育好我们的孩子的方法,大家不如都来读一读吧,让我们的教育少一分盲目和粗野,多一份理智和科学。


生命从明天开始读后感(精选5篇)(扩展4)

——从橡皮头开始的故事读后感3篇

  有一天,小主人放学回家了。他走进自己得书房,拿出文具盒,从里面拿出一枝铅笔,写起作业来,一不小心,写错了一个字,小主人又拿起橡皮,这下橡皮可高兴了,把那个错字擦了,擦完后,小主人又拿起了铅笔,这时铅笔似乎也很高兴,在作业纸上跳起了优美的舞姿。经过一天又一天,铅笔越来越瞧不起橡皮了。于是,铅笔和橡皮边吵了起来。铅笔带着轻蔑的口气,对橡皮说:“你这个没用的东西,瞧!小主人天天用我做作业,如过没有我,小主人就完不成作业,老师就会批评他的,我的本领是文具里最大的,哈哈。”橡皮听了铅笔的话,立刻把眼睛瞪了起来,气呼呼地说:“如果没有我,小主人如果写错了字,又没有东西擦掉那个错字,即算是把作业做完了,老师还是会批评他的。”“我才是最有的,我才是最有用的。”他们就这样你一言,我一语的争着。最后,他们分开了,橡皮走进了文具盒的底层,上层只留下了铅笔。第二天,小主人做作业的时候,写错了字,没看见橡皮,更正不了错字,只好把错的'作业放进了书包。当小主人去上学的时候,受了老师的一顿臭骂。这时,文具盒对铅笔和橡皮说:“看见了吧!你们谁都是不可缺少的。还有铅笔,你只看见了自己的长处,没看见自己的短处……”铅笔听了文具盒的话,羞愧的低下了头。

  从此以后,铅笔和橡皮成为了一对好朋友,密切地合作着,再也没发生过吵架的事……

  今天,我读了妈妈向我推荐的书——《从橡皮头开始的故事》。我一听起这名字,就觉得这本书一定既有趣,又蕴含着大大小小的道理。这本书的作者是王蔚,这位大姐姐很有想象力,如:“想当星星也可以吗?”、“纸学校”、“泡沫小人和天上的街”、“逃跑的作业本”等等。

  本书主要讲了:“我”特别喜欢橡皮,总是把橡皮捏成各种各样的形状,有小姑娘的、外星人的、小猫小狗的……有一次,“我”在货架上精心的挑选着好看的橡皮,却也总也没有发现那个长得像个微型老头,外形又瘦又黑,干巴巴的橡皮头。上课铃响了,“我”还是极不情愿的买下了它。这个橡皮头是个老树精,它既会说话,而且还会在书桌里运功!“我”感到很惊奇,便一点点喜欢上它。它果然没让“我”失望,把我们的书桌都给变成了一棵棵粗壮的大树,许多鸟儿都住了进来,就连松鼠也逐渐爱上了这个地方。不久,老树精死了,小树精却悄无声息的诞生了。它比老树精嗓门大、聪明机智,而且运功比它还稳重,把校园都给变成了一片树林。

  我如果也有一个这本书里写的小树精的话,我觉得,不应该只让它在学校为别人做贡献,我就会带着它去学校外面,比如:用它来帮助寂寞的老人解解闷;用它来帮助小朋友们去学*写观察日记;用它来帮助炎热的人来乘乘凉;用它来帮助吵闹的小区来减少分贝;用它来帮助那些水土流失的城市;用它来帮助总是泥石流的城市……

  我也要好好的保护它,好让小树精能生出更多的小小树精,这样我们的家园也将会变得更美好!

  明明有一枝铅笔和一块橡皮,它们是死对头,不论什么事都要争吵一番。一天,明明特别高兴,他告诉妈妈:“我在绘画比赛中得了一等奖!”铅笔听了,喜滋滋地说:“这全都是我的功劳呀!”橡皮气得一蹦三尺高:“凭什么是你的功劳呀,如果没有我,小主人肯定连三等奖也拿不到!”“啧啧啧,你看看,”铅笔摆出一付难看的样子,“要是我不工作,你一点儿用也没有!”“你……你……你真不讲道理!”橡皮生气地走开了。

  又过了几天,明明非常不高兴,原来,他把作业写错了,挨了一顿训。橡皮摇头晃脑,得意地说:“看见了吧,你这了不起的铅笔也有出错的时候!”“如果我不出错,那主人买你来干什么!你天生就是为我服务的。”铅笔挺直了身子,理直气壮地说。“要是工人叔叔不造你这根木棍,我就可以睡大觉了。”橡皮还是挺着大肚子,很不服气。在一旁的转笔刀不耐烦地说:“你们俩别吵了,再闹,我也*!”铅笔和橡皮根本不理它,转笔刀生气了,果真*了。这下可苦了明明,铅笔被明明用得越来越短,没有头了,写不出字来,可转笔刀又不能用,橡皮也就没事干了。

  这回铅笔和橡皮开始检讨自己的问题了。铅笔想:我写错了字,橡皮大哥帮我改正,我应该感谢它。橡皮想:我生来就是为铅笔老弟服务的,我应该非常忠诚,而不应该嫌弃它。

  从此以后,铅笔和橡皮一对兄弟联手,诚心诚意地为小主人服务了。


生命从明天开始读后感(精选5篇)(扩展5)

——《从文自传》读后感 (菁华5篇)

  一条寂寞的沱江,成就了沈从文一点忧郁气氛的文字风格,从汤汤的流水上,他明白了多少人事,学会了多少知识,见过了多少世界!

  沈从文小时候是喜欢阴雨天气的,六月里照例的行雨来了,大的雨点吓人的霹雳同时来到,各人匆匆忙忙逃到路坎旁废碾坊下或大树下去躲避,雨落得久一点,一时不能停止,他必一面望着河面的水泡,或是树枝上反光的叶片。……所捉的鱼逃了,所有的衣湿了,河面溜走的水蛇,钉固在大腿上的蚂蟥,碾坊里的母黄狗,挂在转动不已大水车上的起花人肠子,因为雨,他会和伙伴到上上庙里去,在那空洞的石阶上,听着檐下溜滴沥声,想象力却更有了一种很好的训练的机会,因为雨,制止了身体的活动,心中便把一切看见的经过的记忆温*起来了。

  从沈从文自传我们能了解到人于地的关系。记称“洞庭多橘柚”橘柚生产地方,在洞庭湖西南,沅水流域上游各支流。这儿树不甚高,终年绿叶浓翠,仲夏开花,香馥醉人。九月降霜后,缀系在枝头果实,被严霜侵染,丹朱明黄,耀人眼目,远望但见一片光明。正是这些橘子,桐油,下到常德,武汉,换来鱿鱼,海带等产品,联系着水手们和河流险滩传奇般的生活。

  从沈从文自传我们能了解到人与人的关系,水手,士兵,**,乡绅,商会会长,守祠堂的老人。这里的人日头月亮看得多,放宽了眼界的心胸,才成就了他们浪子般的性格。见过各色各样的人,社会这本大书所教给他的,远远超过他在学校所学,他以后的成就也得意于这本大书。

  他所写的故事,多是水边的故事,他的想象是在这条河水上扩大的,把过去的生活加以温*,或对未来的生活有和安排时,必依赖这一条河水,河水延长了他的感情与希望,且放大了他的人格——:“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认识人。”

  《从文自传》这本书大致可以分为两部分,前半部分是些有关沈从文生*经历的自叙。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沈从文儿时的顽皮、逃课、以及那段军旅生活。从这一部分可以看出沈从文儿时那种不安于封建制度的束缚,对于大自然的热爱,好奇心对他以后的写作产生过巨大的影响。尔后半部分则是写沈从文为自己的创作集写的序、题记等谈论文学的文字。读完这本书,印象最深刻的还是前半部分那些有趣的经历,但知识有限,所以不能对《从文自传》提出独到的见解,以下是书中我最喜欢的句子。

  “我的心总的为一种新的声音、新鲜颜色、新鲜气味而跳,我的人是本人生活以外的生活,我的智慧应当从直接生活上的来,却不需要从一本好书一句好话上来”、“我生活中充满了疑问,都得我自己去寻找答案,我要知道的太多,所知道的又太少,有时便有点发愁”、“我明白人活在社会里应当有许多事情可做,应当为别人去设想,为未来的人类去设想,应当如何去思索生活,应当如何去为大多数人牺牲,为自己一点点理想受苦,不能随便马虎过日子,不能委屈过日子。

  在《从文自传》中还有多我喜欢的句子、段落,例如写湘西边城的风景,凤凰城的吊脚楼,具有特色的民间风俗等,在这我不一一陈述。观其沈从文的一生,可以说他既是幸运的,又是不幸的。幸运的是他生在那个风景如画的湘西边城,一脉清波赋予了他对美的认识与思考,使他感情流动而不凝固,所以在沈从文的小说中,我们总能感受到他对大自然本色的描写,似乎像是世外桃源,从没污染过。但是,也因为时代的因素,使沈从文经历了一些不为人所知的艰辛。他颠沛流离的生活,加上别人又不能理解他的作品,他曾一度精神崩溃,也想自杀过,但他再次归队,面对人生中的挫折,他的心似乎被什么弄柔和了,一生中仅有的柔和,就像沈从文自己说的:”冻结中的生命,似乎有了春天的日光照晒,在起始融解。“于是,沈从文又重新活过来了。从从文对待人生的态度,我学会了怎样去更加坦然的去面对人生中的挫折与艰辛,人生再苦也不过如此。

  历史的长河会冲洗掉尘埃,而留下的是那些沉甸甸的鹅卵石,在星河中熠熠生辉。而沈从文,就是那么一位文学巨匠,一个时代的巨匠,不管社会怎么变迁,我想他那独特的作品总会在星空中闪出光亮,永不熄灭。

  "天气看看渐渐的夜了下来,有些人已经在船头烧火煮饭,有些人已蹲着吃饭,我却坐在岸边一块大石上,发呆发愁,想不出什么办法。那时阔阔的江面,已布满了薄雾,有野鹜鸂鶒之类接翅在水面向对河飞去,天边剩余一抹深紫。见到这些新奇光景,小小心中升起一分无言的哀戚,自己便微笑着,揉着为长途折磨坏了的两只脚。"

  ……

  读完沈从文的《从文自传》,却忘不了上面这个场景。当时尚不足5岁的沈先生走出家庭到广大社会学*生存,途中有次不知该上哪艘船,怯怯借问一声,得到硬邦邦一句"已经坐满",而后少年从文便坐在了沅水边的大石上,看着想着。为少小离家惶惑,但并不惶恐;为前途茫茫忧愁,但并不忧怨;为人世艰难自怜,但并不自弃。《从文自传》成于沈从文而立之年,三十岁的文字竟如深山枯井,老僧入定,字里行间的静水流深着实令人沉醉。

  犹记得"清乡所见"篇里的惊骇故事:商会会长年纪极轻的女儿,得病死去埋葬后,当夜被一个卖豆腐的青年从坟墓里挖出,背到山洞中睡了三天,后又送回坟墓。此时被人发觉后,这卖豆腐青年便被押解到衙门随即就地正法。临刑前沈先生问他脚被谁打伤的,那卖豆腐青年把头摇摇,放佛记起一件极可笑的事情,微笑了一会,轻轻地说:"那天落雨,我送她回去,我也差点儿滚进棺材里去了。"沈先生又问他为何做这件事,青年依然微笑,望了沈先生一眼,好像说他是个不明白爱的小孩子,不理会先生,但过了一会儿,又自言自语轻轻地说:"美得很,美得很。"旁边的兵士直斥青年是"疯子",可是少年从文却深深记得了那个微笑,十余年来在记忆中竟还异常明朗。

  不曾忘沈先生写其二姐的死:"那年我死了一个二姐,她比我大两岁,美丽,骄傲,聪明,大胆,在一行九个兄弟姊妹中,比任何一个都强过一等。她的死也就死在那分要好使强的性格上。我特别伤心,埋葬时,悄悄带了一株山桃插在坟前的土坎上。过了快二十年从北京第一次返回家乡上坟时,想不到那株山桃树已成了两丈多高一株大树。"寥寥数语,托物抒情,不禁联想起归有光《项脊轩志》文末"庭有枇杷树,我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所表达的同样思念。

  颇回味"怀化镇"篇中那个意味深长的**:"那个烟馆门前常常坐了一个年纪四十来岁的妇人,扁扁的脸上擦了很厚一层粉,眉毛扯得细细的,故意把五棓子染绿的家机布裤子提得高高的,露出下面水红色洋袜子来。见兵士同火伕过身时,就把脸掉向里面,看也不看,表示正派贞静。若过身的穿着长衣或是军官,她便很巧妙的做一个眼风,把嘴角略动,且故意娇声娇气喊叫屋中男子为她做点事情。我同兵士走过身时,只见她的背影,同营副走过时,就看到她的正面了。这点富于人性的姿态,我当时就很能欣赏。"

  ……

  不激烈,不控诉,不呐喊,却无时不刻不在向我们倾诉一个青年"在社会剧烈大动荡下,如何在一个小小天地中度过了二十年噩梦般恐怖黑暗的生活".沈从文自称是"不想明白道理却永远为现象所倾心的人",自言"不安于当前事物,却常常为人生远景而凝眸。"幼时上学沿途,俨然一段爱丽丝漫游记,不是流连于伞铺、针铺、剃头铺、铁匠铺,就是沉迷于制浆、破篾、扎花轿、杀牛。军旅中既见**如麻血流成河的场面,又会为了看一座山洞,寻一种草药而走十多里路。没有丝毫的猎奇与炫耀,亦没有十分的残酷与冷血;见不着咬牙切齿的愤怒与仇恨,亦嗅不到十分的懦弱与卑微。静静地看,淡淡地想,默默地忆,自自然然,从从容容。一切都像那条伴随他很长一段时间的辰河,暴涨时像受惊的野马,*静时似温顺的小鹿,动静之间是如此的自然。

  然而从文先生文字里流淌的这股静气并不仅仅是文气,尚饱含着硬气和韧气。硬气或许因着他真个是军人世家子嗣的气魄,晓得一个真正的男子该是什么样子,所以面对杀戮和死亡不焦不惧;韧气或许因着他自小对看遍世间奇人奇事的心愿,乐意执着地去探寻追究。无论是奸淫艳尸的年轻男子、富于人性表现的**,还是最下等的士兵,他只观察他们的生活,感受他们的心性,只静静地看,实实地写。

  沈从文是独特的,他的文学世界亦是独特的。他非科班学院派出身,但是浩瀚的社会给了他深味人世、纵横天地的格局;他非大富大贵出身,但是"乡下人"的身份给了他善待万物、亲*底层的情怀。

  从文先生的这份静气实难以追,然我辈身上的种种怨气、怒气、躁气甚至戾气,却是真真要丢掉的。

  爸爸喜欢读沈从文的书,旅行在外,还带了本《沈从文文集》在身边。我也抢来读,读到《从文自传》的两篇文章,我笑了。这个沈从文可真有意思。

  这两篇文章分别是:《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我上许多课仍然不放下那一本大书》,文章写了沈从文小时候上学和逃学的故事。他把学校的教科书叫做小书,把课外那些乱七八糟的知识叫做大书,很形象。

  沈从文是著名的大作家,通过读他的自传,可以了解到他的童年。他能够成为大作家,一点都不奇怪,原来大作家的童年生活是这样丰富多彩。

  沈从文从小就很聪慧,上私塾前已学会了五六百字。读书背书对于他来说,并不是很困难。读书生活有点枯燥,外面的世界是不是很精彩,于是他跟随表哥开启了第一次逃学之旅。

  逃学途中,沈从文看到了家里和私塾里看不到的现象,听到了家里和私塾里听不到的事情,学到了家里和私塾里学不到的知识,让他大开眼界。城里是个小世界,城外是个大世界,城外有庙,有会馆,有祠堂,空地广阔。那儿聚着小手工业工人,沈从文就走到那儿去,他们做什么,他就看什么:剃头匠的大而黑的肚皮,苗妇人背着小苗人轻声唱歌,**处的尸体被野狗拖走咬碎,铁匠铺里的小学徒拉着风箱,打着铁器……他观察着这一切,脑子里常常会冒出疑问,他也在观察中寻找答案。逃学多次,每当被发现逃学,沈从文就会受到私塾或家里的处罚,挨一顿打,或罚跪一炷香的时间。但沈从文从不感到冤屈。他的脑子里回想着逃学途中所看到的种种有趣的事情。

  沈从文真是个调皮的孩子。

  后来进了新式学堂,沈从文更加放飞自我了。跑到山上认识树木和草药,到河里摸鱼,用枯枝在河滩上烧来当点心,整天泡在水里洗澡……有时碰上苗乡赶集,到卖牛处看他们讨论价钱盟神发誓的样子,又过卖猪处看那些大猪小猪,被人提起时的大呼小叫,又到赌场上看那些乡下人一只手抖抖地下注……沈从文在这样的环境里长大,他广闻博记,造就了他不*凡的一生,他的作品散发出独特的魅力。单纯而又厚实,朴讷而又传神,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

  我在想,沈从文如果老老实实坐在教室,做一个乖学生,他能成为大作家吗?恐怕有点难。如果沈从文不好好读书,一心只想着到处疯玩,他能成为大作家吗?恐怕也有点难。所以我并不鼓励现在的学生要逃学出去玩,那么,周末,寒暑假总是可以的,不能老窝在家里吧。认真读书是必须的,认真读书之外,走出教室,走出家门,去旅游,去参加社会实践,也是必不可少的。古人说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来说,很重要。

  暑假回湖南老家,碰到爸爸的一个学生,这个叔叔做美的家电怀化总代理。他说了这么一件事:他下面一个经销商的儿子清华大学毕业,年纪不小了,还没结婚,事业也无成,只能在自家门市站柜台收银。让我很震惊。他能考上清华大学,书一定读得很好;清华大学毕业却一事无成,肯定读书之外的知识太贫乏。

  如果说我读《从文自传》有些收获,有些感悟,那就是:我认识了课内知识和课外知识的关系,认识了书本知识和社会知识的关系。书,要好好读,但不能读死。

  以前也接触过一些沈从文的作品,如《边城》《萧萧》。对沈从文也有一些了解。但读作品了解的还是有些片面。现读了《沈从文自传》后感触颇多。之所以与如此多的感触一般是基于我本身是湘西人。对他所写的人事都比较熟悉,容易引起共鸣。另一半是基于我对沈从文这个大山里走出去的作家的喜爱。

  大山里的孩子不能像城里的孩子那样接受好的教育,但由于家庭的原因,沈从文从小就被送到学校学*,并寄予厚望。但他跟普通孩子一样,会逃课,会贪玩,会打架,甚至会比普通的孩子更顽劣,会贪玩。天天逃课,只要不上课就好。就在这样的成长环境下竟会成长出如此伟大的一个作家。真是令人匪夷所思。

  湘西当时很闭塞,人们思想愚昧,但很淳朴。他捉来了蟋蟀,店老板也会同他斗几回合。每次去赶集遇上大方的亲戚几人也能饱餐一顿牛肉。在这个老少边穷的地方,人们就过着如此粗放的生活。虽很苦。但他们却自得其乐,丝毫没有觉得很苦。反而觉得生活有滋有味。也许正是这样的生活环境才铸造了沈从文乐观的性格。以至于他在以后那些艰苦的生活中都没有叫过苦。

  但他小时候看见**也不觉得害怕,反而会兴奋。会了也看这些事。不知道当时的人为什么会如此漠视生命。**死人似乎都是很*常的事。作为一个湘西人也没弄明白当时那里的人为什么不珍惜生命,在他们心中被杀似乎也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沈从文在军队的日子也挺长的,跟过不同的部队,带着家人的厚望。总希望在部队有所作为,但每次都未能如愿。但幸好的是他没有因此放弃生活。抱怨生活。虽有时颓废过。但最终还是勇敢的面对,这是我最佩服他的地方。

  那么久的军队的生活,让沈从文的生活变得很丰富。但对他后来的文学写作似乎没有什么影响。单看他的作品绝对想不到他有过军旅生活。在军队里他大部分是做一个文员。他很处理人际关系。所以他很受欢迎。沈从文在工作之余也常扮演一个大厨的身份。做的炖狗肉很受欢迎。沈从文对文学的热爱其实是与身俱来的,当他看到《辞源》的时候就产生了巨大的兴趣。就像一个饥饿者热爱美味的事物一样。一个人的文学创作会跟后天的培养有关。但我认为天分还是占主导作用的。

  “生活虽然那么糟,性情却依旧那么强,有一次因一个小小问题与那表弟吵了几句,半夜里不高兴再在他床上睡觉了,一时无处可去,就在一个养马的空屋里,爬到有甘草同干马粪香味的空马槽里睡了一夜。到了第二天去拿个包袱告辞时,两人却又讲和了。沈从文在糟糕的生活下,没有抱怨,生活的那么自然,很真实。或许我们应该向他学*,在困境下乐观面对,相信船到桥头自然直。

  别人的人生我没有资格去评价,只能从别人的人生中去学*,学*他的乐观,他的经验,他的坦然。这就是我的一点感受。


生命从明天开始读后感(精选5篇)(扩展6)

——从明天开始锻炼身体减肥的说说 30句菁华

1、无论你昨晚经历了怎样的泣不成声,早上醒来这个城市依旧车水马龙。

2、你可以没有天分,可以不聪明,但你一定要努力、一定要坚持,这是你后天唯一可以自主把握的资本。

3、千万别在最好的年龄里,吃得最胖,用得最差,活得最便宜。

4、从明天开始,我要减肥晚饭只吃香蕉和菠萝。

5、都已经痛苦的熬了一些日子了,难道要让那些发奋白费!

6、我跟你说,这是个残酷的社会。你别以为有才华很厉害,外表更重要。

7、胖子没前途,你心灵再美也就是个好心肠的胖子!

8、女人不对自己狠心,男人就会对女人狠心。

9、要瘦一定要付出代价的,怕吃苦的太娇气的就不要开始了。没有好方法,就是忍。不要问我怎么忍,就是不要去吃。

10、没人能帮你,只能靠自己。如果你不想我喊你胖子就从现在开始别吃了。喝水吧就,饿就去睡觉。

11、不管年纪,漂亮是必须的。减肥也没有借口,你能把自己吃肥就一定能瘦下来。

12、塑造自己,过程很疼,但你最终你能收获一个更好的自己。

13、时间会证明一切,汗水从不会骗人。

14、汗水就是脂肪的泪水。

15、将来的你一定会感谢现在拼命减肥的你!

16、其他女人都能瘦下来你为啥不行!你是白痴吗?你天生就该当肥猪吗?

17、不是每一种坚持都会有回报,但对于你的身体,你的坚持一定看得到!

18、连自己体重都控制不了的人,怎样控制自己的人生。

19、要瘦就得付出代价,受不了就继续在胖子行列混,反正世界上胖子这么多,也不差你一个。

20、一个女人如果连自己的体重都控制不了,何以掌控自己的人生!

21、世界上没有比结实的肌肉和新鲜的皮肤更美丽的衣服。

22、不要心急,不要贪婪,也不要放弃。因为成功没有捷径,所有人都是一步一步的走过来的。

23、苦难对弱者来说是一种打击,对强者来说是一种馈赠!

24、单身并不意味着你不懂爱,大多数原因是你太胖。

25、生命中总有那么一段时光,充满不安,可是除了勇敢面对,我们别无选择。

26、很多的不如意,是因为,在你青春最美好的时光里,你没有拥有一个好身材!

27、减肥是借口,没钱是王道。

28、亲爱的自己,总有一天,你的成就会配得上你所遭受的苦难。

29、不管你跑得有多慢,你总比那些坐在沙发上的人快!

30、你若不想做,会找到一个借口;你若想做,会找到一个方法。将来的你,一定会感谢现在拼命努力的你。


生命从明天开始读后感(精选5篇)(扩展7)

——《教育从尊重开始》读后感范文5份

  下课铃响了,我对同学们说:“今天的作业稍多一点,同学们今天要辛苦一些。”接著转身在黑板上布置今天的作业,当写下第三项作业时,听到同学们的埋怨声,听著虽不悦,但我忍住了。当我收拾好课本走出教室门口,突然背后传来了一个声音:“神经病。”虽然声音不大,但我听得清清楚楚,立刻怒火冲冲地折**室:“说这话的人给我站起来。”同学们都用眼睛的余光瞟了一下小F,我知道说这话的人是他了。

  我黑著脸走到他身旁问:“刚才那句话你在骂谁?是在骂我吗?”“不是骂你。”小F理直气壮地申辩。我看见他无所谓的样子更加气愤,我指著他身边的同学逐一问他:“是骂他吗?是骂她吗?”他都一一否认,我话锋一转:“全班同学都问完了,你都说不是骂同学,又说这句话不是骂我,难道是在骂你自己吗?”同学们一听,哄堂大笑起来,小F困窘得脸一阵青一阵红,看著他自作自受的滑稽样,我感到胜利的快乐,我得意洋洋地夹起课本回办公室。

  第二天在课堂上,我发现小F要么无精打采地趴在桌子上,要么坐著发呆,我故意不理他,看他还有什么花招,正好借此机会一并整治他。可是一连几天,小F还是无精打采的老样子,并没有什么恶作剧,看著他无心学*的样子,我开始急起来。我不禁扪心自问:“我是否挫伤了一个学生的自尊心呢?是否有点咄咄逼人?是否从一开始就戴著有色眼镜去看待小F呢?”我在他的作业本上写道:几天前大家在气头上说的话我没有当真,请你也不要当真。

  第二天,我发现小F的状况有所好转,看来我粗暴的处理方法伤害了小F的自尊心。我又在他的作业本上写道:我知道你在同学们中威信很高,我希望你能给同学们树立一个优秀的榜样,所以我对你的期望更高,对你的批评更严厉,你能理解我的一片苦心吗?

  第三天,我翻开他的作业本,看见上面写著几句话:老师,对不起,上次我说“神经病”真的不是骂你,那只是我的口头禅,并没有什么恶意,可是你却反唇讥讽我,让同学们抓住笑柄,整天取笑我,让我感到无地自容,所以我就自暴自弃。看了你写给我的话,我知道你没有戴有色眼镜看我,我会加倍努力的。请你相信我,我一定不会让你失望的。

  作为一名教师,还有我的性格,都决定了我非常喜欢和孩子们在一起。我发自内心地喜欢还没有受到世俗熏染的孩子们。但是很多年过去了,我遗憾地发现:面对一个个成长中的孩子,仅有爱心是不够的,还需要有爱的能力,而这种爱的能力恰恰是我不具有的。我越来越渴望自己拥有这种点石成金的爱的能力——教育的智慧,能让自己成为一名学生需要的真正的老师,有能力捕捉到学*生活中的一次次转瞬即逝的教育机会。所以,作为教师,为了孩子们的成长,我渴望自己快快成长。

  带着这种渴望,我开始了自己的阅读垦荒之旅。从一开始我就喜欢苏霍姆林斯基,因为他是一个为了爱孩子而来到这个世界上的人,一个把自己的身心都献给了教育的、身体力行的、充满悲悯情怀的、高尚的人!当我读他的作品时,我的内心常常充满感动。正因为我对苏霍姆林斯基的“和谐的教育”充满了向往,所以在众多的教育论著中,当发现孙云晓的时候,当我看到他提倡的“一切的教育都是和谐的教育”的时候,当我感到他的作品不像其他专家的论著那么深奥,而是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实实在在的时候,我就喜欢上了他。

  《教育从尊重开始》这本书几年前我曾翻阅过。几年后的今天,我选择了再次阅读,完全是由于这本书的书名和主要观点:教育从尊重开始,爱的前提是尊重,没有尊重就没有教育。在这本书里,孙云晓结合女儿孙冉的成长过程,通过自己敏锐的教育触角,将自己深切的生活体验,为我们总结出很多教育箴言。美国著名教育专家杜威的核心教育思想是,主张少年儿童应该在生活中学*,在做事中学*,简单地说就是“在做中学”。我通过孙云晓的教女经历感觉到,其实不仅儿童,我们所有的人不管是专家还是普通人,要想学好任何事情不都是在“做中学”吗?起初的孙云晓面对女儿的胆小怯懦,也曾和我们大家一样怒气冲天,口不择言。他之所以成为教育专家就在于,他不仅仅事情过后善于深刻反省,而且是说到做到。是通情达理的女儿再加上自己的学*、反思、感悟成就了一个真正的教育专家。孙云晓的成功不正验证了我们每一个人的成功不都在”做中学“吗?

  《教育从尊重开始》这本书里的理念与思想也贯穿于孙云晓的其他著作中。我读这本书是因为我对孙云晓的”教育从尊重开始”有话想说、有话要说。《现代汉语词典》里对“尊重”这样解释:

  1、尊敬、敬重;

  2、尊重并严肃对待;

  3、庄重(指行为)。

  可以这样理解,一个人尊重另一个人,是唯恐“尊而不够”的,这是和命令、指使、呵斥、责骂风牛马不相及的。学校里教师对学生进行培养的过程被称之为教育。也可以这样理解,如果教师在和学生的相处中动辄命令、指使、呵斥、责骂,并不是教育,是与真正的教育背道而驰的。

  关于“教育从尊重开始”,我想从自己说起。记得小时候上学,没有像现在的“择校”现象,都是就*入学。或许因为这个原因,学生特别多,或许因为班里孩子多的原因学*程度参差不齐,班里总有一些不安分的、玩儿心很重的同学,每天都要做一些被大人称之为错误的事情,惹班主任老师、包括任课老师在内的所有老师生气,甚至发火。于是,有时是课下,大部分是在课上,老师们就会对这些同学开始苦口婆心地教育。有时候是拿班里的好孩子作为参照物来批评他们,如何如何不争气,总是大错常犯小错不断;有时候直截了当就是人身攻击,呵斥怒骂是家常便饭。从小我就是老师、家长眼中听话的、乖巧的好孩子。所以,常常被老师赞美,时常成为老师批评坏同学时的参照物。按理说,或者换其他人,会为此沾沾自喜。但是,老师啊,他怎能知道,他这样做的结果是,无形之中给了我很大的压力,同时让坏同学破罐破摔、更加自卑。所以为了让老师高兴,为了不辜负老师对我的赞美,小小的我一直在各方面追求完美,尽自己所能全力做到完美。我害怕犯错误,我不敢想象,如果我犯了错误,老师的失望与责骂,我怎能受得了。事实上,我几乎很少犯错误。所以,童年时的一次“错误”至今记忆犹新。一次考试,作为学*委员的我有幸帮助老师发稿纸,一人两张,用来抄写老师写在黑板上的试题。我小心地掀起两页纸要撕下来。但由于用力不对,稿纸从中间被撕破了。我小小的心咯噔了一下,怕被老师看见,赶忙扯了下来,放在自己的座位上自己用。虽然用这两张残破的稿纸考了一百分,我并没感到喜悦。从那时起,随着年龄的增长,一想起这件事我的心就感到痛。

  今天,当看到孙云晓的“教育从尊重开始”,我怎能不心生感慨!卢勤在《好父母,好孩子》中也曾说,“在某种情况下,教师不尊重学生比父母不尊重孩子对孩子心灵的伤害更大,因为在孩子心目中,老师是至高无上的。”作为教师对成长中的孩子所犯的正常的错误,动辄责骂呵斥,这并不是教育!没有尊重哪来的教育?殊不知呵斥怒骂的结果是三方受害:老师自己、老师眼里的坏孩子,同时还有老师心里的好孩子!但是,现在想来,是孩子哪有不犯错的啊,而人恰恰就是在错误中成长的啊!作为一名强势学生我没有犯过错误,谈不上老师对我的放纵。但是作为一名和弱势学生一样同样需要成长的孩子来说,我失去了多少成长的好机会啊!不敢犯错误让我从小就敏感谨慎、胆小怕事,凡事追求完美,甚至吹毛求疵,从来不会说一句伤害他人的话。但是另一个大胆的、热情的我告诉我,这样多么委屈自己多么累啊!在《教育,我有话要说》里,丘广欣就说过,“适值生命成长季节的学生,如果真的不犯任何错误,也许会更加让人感到可怕。”

  其实,我自己也是才明白“教育从尊重开始”这个道理。回想过去,成为老师的自己不也像自己的老师一样,当学生犯错误时,动不动就是一顿责骂,还自认为是为学生好。多么无知啊!幸亏现在我醒悟了。虽然我教育知识贫乏,虽然作为教师我能力有限,但是我牢记着没有尊重就没有真正的教育。我不会忘记自己儿时的经历,还有自己花季雨季的精神挣扎。理解是尊重。老师应首先把自己摆在和学生*等的位置上,从关爱的心态出发,从生活关心出发,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用人格力量去感化他们,要让学生真正的从心底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那些始终不忘记自己也曾是一个孩子的人,才能成为真正的教师。”不忘记自己曾经是孩子,才会理解孩子。理解孩子,爱才会具体而丰富,才会无处不在,才会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充满温馨。理解孩子,尊重孩子,学生的潜能才能被极大地激发出来。所以,我要对我的孩子们充满理解与爱怜,宽慰与鼓励。我要让我的孩子们永远记得在自己人生的美好阶段,有人理解自己、支持自己、欣赏自己。

  《教育从尊重开始》这本书是孙云晓写的。读完全书,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书中草原上的较量这个情节:1992年8月,77名日本孩子来到内蒙古,与30名中国孩子一起举行了一个草原探险夏令营。野炊的时候中方队长发现长得白白胖胖、啥活也不干的都是中国孩子。中国孩子病了,马上哭了,回去睡大觉,日本孩子病了硬挺着坚持走到底。日本家长乘车走了,把鼓励留给发高烧的孩子。中国家长来了,在艰难路段把孩子拉上车。孩子们在8月的草原走上经过三天的'长途跋涉,终于胜利抵达了目的地。当夏令营闭营时,日本宫崎市议员作了总结,他特意大声问日本孩子:“草原美不美?”日本孩子齐声吼道:“美!”“天空蓝不蓝?”“蓝!”“你们还来不来?”“来!”这几声大吼震撼了在场的每一个中国人。当日本孩子抬起头时,每个人的眼里都闪动着泪花。日本人满面笑容地离开中国,但留给中国人的思考却是沉重的。草原上的较量,不仅仅是两国孩子的较量,更是两国大人的较量!是两国不同的父爱母爱在较量!是两国的教育在较量!父母怎样给孩子真正的爱和帮助呢?孙云晓的建议是:

  1、不要仅仅把孩子当成被教育的对象,多多了解孩子的所思与所想。

  2、孩子的成长总是需要一些时间的,所以儿童的教育常常是三分教七分等,等待孩子的成长也是一种美。

  3、教给孩子生存之道。在整个人生中,幸福才是最重要的。这些生存的能力更有可能通向幸福之门。21世纪的父母与老师也许要问问自己:我有教育孩子的执照吗?当一个人做了父母或老师,须拥有执照即良好的教育素质,如现代的教育观念、科学的教育方法、健康的心理、良好的生活方式、*等和谐的亲子关系等等。否则,空有一颗爱心,却可能在辛辛苦苦孕育孩子悲剧的命运,争分夺秒地制造未来的灾难。所以,我们应从了解孩子学起,从尊重孩子做起。哪一个父母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但是有的父母,不尊重孩子,不善于发现孩子,把自己的理想当成孩子的理想,非要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做,这很有可能扼杀孩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只有发现孩子,**孩子,尊重孩子的实际情况,才能有幸福的孩子,才能有和谐的家庭。对孩子未来的发展,父母要根据孩子的自身特点来鼓励和引导其成长。发现孩子和**孩子,是改善和促进良好亲子关系的灵丹妙药。我相信通过付出真诚与汗水,大家的梦想会变成现实。

  在书中还有很多诗一样的语言,感染着我。如“惩罚的艺术是唤醒孩子心中沉睡的责任心”“欣赏孩子的优点,这优点就可能成为燎原的星星之火”“小鸟只有飞上蓝天才知道世界有多么的辽阔。”“走出这片雨季等待你的将是明媚的春天。”

  假前来到校图书室借阅图书时,便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这本《教育从尊重开始》。利用假期时间深入地研读了这本书,觉得自己的确没有选错,这的确是一本值得广大家长和教育工作者一读的好书。

  《教育从尊重开始》共分为七章,每一章的内容都十分精彩,令人受益匪浅。在书中既有孙老师独到的发现和深刻的观点,也有精彩的案例和实用建议,是孙老师作为一位父亲教育自己孩子的自述体作品,将体验性、欣赏性、可操作性融为一体,是中国父亲教育的忠实记录。

  在本书的第二章中作者提到了要尊重孩子的权利。只有被人尊重,孩子才可能获得自尊,并可能学会尊重别人。所以,我们成年人应当保护孩子的权利意识,给孩子足够的尊重。尊重孩子,就要尊重孩子的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和隐私权。而在现实生活中,孩子的这些权利常常被大打折扣,他们的权利时常受到侵犯。从孩子一出生就开始为孩子规划好一切,从上幼儿园开始到上小学、中学、再到考哪所大学,甚至将来从事什么职业,孩子的一切都在他们的安排之下,丝毫不给孩子选择的权利。如果孩子不听从安排,不按照他们的意愿去做,父母就会打着爱的旗号,说一切都是为了孩子着想。在这种情况下,许多孩子丧失了他们作为独立的个体所应享有的尊重,做出过激的行为。这不能不让我们思考,我们作为家长和老师,到底应该怎样去教育孩子?怎样尊重孩子?而在这个问题上,孙老师给我们做出了很好的榜样。在女儿升初中、升高中、考大学的时候,孙老师都让女儿自己决定,他作为父亲只是给她一点儿建议。他的这种教育给孩子足够的尊重,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孩子的权利意识,健全了孩子的人格,使孩子变得更加独立。这也正是我们做为父母和教师应该学*的。

  曾经看到一篇文章《一只蜗牛去散步》。读完以后感慨很深,教育孩子就像牵着一只蜗牛在散步,和孩子一起走过他孩提时代和青春岁月,虽然也有被气疯和失去耐心的时候,然而,孩子却在不知不觉中向我们展示了生命中最初最美好的一面。孩子的眼光是率真的,孩子的视角是独特的,家长又何妨放慢脚步,把自己主观的想法放在一边,陪着孩子静静体味生活的滋味,倾听孩子内心声音在俗世的回响,给自己留一点时间,从没完没了的生活里探出头,这其中成就的,何止是孩子。

  在书中第三章作者还提到要给孩子自由支配的时间,我十分认同。如今的时代是一个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的时代,也是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父母都希望孩子能按自己的要求安排时间,都希望孩子的生活没有危险。孩子的课业负担本来已经够重了,双休日应该是孩子放松身心的欢乐时光,在课堂上也是如此,一些孩子完成了老师布置的任务之后,剩下的时间就不知道做什么了。究其原因,是我们给孩子自由支配的时间太少了,他们不知道怎样去安排自己的时间。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应转变观念,给孩子足够的自由支配的时间,帮助孩子有效地利用时间,发现生活的乐趣,展示自己的才华,使其能够更健康、更自然地成长。

  感谢茫茫书海中让我遇到了你,让我更加领悟到教育的真谛——教育从尊重开始!在今后的教育之路上,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尊重,让我的学生们和以后的孩子都能健康成长。

  父母对孩子的爱应该是无条件的、无私无畏的真爱。在现实生活中,经常听到有些父母抱怨孩子不懂事,说:“我白疼你了!”尤其是当孩子成绩不好或是考试考砸了,有些父母说:“我们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你怎么就这样不给我们争气呢?养你有啥用!”这些固然是气话,却也反映出了家教的一个误区,即爱似乎是有条件的.,至少要用好成绩来与父母交换爱。

  说句尖刻的话,我以为这种交换是对爱的亵渎。

  父母生了孩子,就有了爱的责任。着爱的唯一目标,是以爱育爱,即把孩子培育成一个健康的人,而人是千差万别的,万万不可用统一的分数或名次来衡量。

  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深知每一个人有不同的学*方法,因而不可统一模式。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即使孩子成绩不好,我们所应提供的只有帮助,而不应当是训斥。怜子之心,父母共有,只是天下父母在疼爱自己的孩子、为孩子们付出的时候,也要清醒一下意识:孩子们需要这样的爱?您付出的爱是真正的爱吗?

  有句话说:爱孩子是母鸡都会做的事情,要父母爱孩子容易,但要父母给孩子理智的爱却不那么容易。有的父母,往往在爱的旗帜下给孩子提供了过度保护:不允许孩子有自己的朋友,怕孩子受别人欺负;不允许孩子有零花钱,怕孩子上当受骗;不允许孩子使用火柴和剪刀,怕孩子伤了手指……当您无条件地给孩子施加爱的时候,也要记住:爱离不开理智。没有理智的爱是疯狂的爱,是可怕的爱。

  一个“爱”字,是人一生的结晶。这是一个大写的“爱”字,这是一个真正的“爱”字。在天堂的门口,在那个灵魂净化的时候,我开始久久地思索爱的真谛。人之所以成为人,离不开真爱。世界之所以成为世界,依赖与真爱。只有在孩子的心理播下真爱的种子,才是人类真正的希望所在。真爱的种子就是真爱的教育。因此,当您准备在孩子的心理播种的时候,请务必拷问自己:这种子是真的吗?假种子坑农民毁一季,假教育坑孩子毁一生!以爱育爱,就要让孩子被感动。只有真正的爱才能让孩子感动,被真爱感动的孩子,才会懂得感恩。懂得了感恩,孩子心中自然有爱。

  现在,经常能够听到父母们的埋怨,埋怨孩子不懂事,埋怨孩子不知道体谅父母们的辛苦,埋怨孩子不知道父母的工作压力。可是,试想,如果父母们对孩子只一味地奉献,一味地关爱,而不让孩子了解父母所做的一切,不了解父母内心的真实感受,那么孩子就很难懂得感恩,又怎会有对父母的爱呢?不要对孩子付出太多、干预太多,不要为孩子“打理”一切事物。如果父母对孩子的保护太多,那么孩子就会渐渐*惯父母的包办代替,就会认为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久而久之,孩子就很难再感谢父母对他们所做的一切了。孩子的心灵是最纯净的,他们能从点点滴滴的生活小事中感受父母的'爱心,从而渐渐唤醒内心关爱父母的意识。

  孩子涉世未深,难免会犯错误,有时孩子犯错误并非是有意的,儿童期是犯错误最多的时期,与成年人的犯错不同,孩子大多会明知故犯。也许,孩子出于好奇或无知,也许孩子不能像成年人一样控制自己的行为,这时父母需要从心底里宽容孩子的过错。此外,孩子在看待问题上,常常容易夸张或放大自己的问题,以为自己犯了错,父母再也不会喜欢自己了。如果父母再不能给孩子宽容,他可能会感到绝望。此时,如果一宽容之心与和颜悦色,同其剖析事情的原委及是非曲直,孩子可能字字入心、声声如耳,成为进步的一个推动力;相反,如果不问青红皂白,猛批猛打,不许辩解,孩子也可能因恐惧而撒慌、抗拒、出走等等,使问题复杂化,甚至演化为一场悲剧。

  也许可以说,宽容是一种智慧,是一种特殊的爱,是一种胜过惩罚的教育。父母有了宽容之心,效果会格外明显,因为宽容让孩子更为难望,这也是一种尊重孩子的具体体现。

  当然,教育也需要惩罚,惩罚不是体罚,是教育惩戒,是让孩子学会为自己的过失负责任。没有批评和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缺钙的教育。当然,批评和惩罚要讲究艺术,事实上,宽容就是一种深层次意义上的“惩罚”。

  “恨铁不成钢”的父母们,请选择以宽容之心对待您的孩子吧!,请尊重您的孩子吧!您将会看到孩子身上闪耀着比以往更夺目的光彩。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