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的认识的教案(精选10篇)

首页 / 教案 / |

  三角形的认识的教案 1

  一、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是学生对小学阶段三角形有初步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特点和性质。三角形是最简单、最基本,很常见的一种几何图形,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对学生更好地认识现实世界,拓展空间观念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对今后学*三角形全等、相似和解直角三解形,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都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结合实物和图形理解三角形定义

  2、找到所有三角形的共同特点。

  3、会用三角形顶点的三个大写字母和形象符号(“△”)来记一个三角形。

  4、初步了解任意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大小关系。

  5、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与三角形有关的实际问题。

  6、初步感受三角形简单、广泛地适用性。

  7、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合作、交流、探究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三角形共同特点的理解及三角形三边关系性质的理解。

  难点:应用三边关系性质解决简章的实际问题。

  四、教具及材料准备

  三角板、实物的三角形、包装带、剪刀、头钉、白纸、透明胶等(师生同备)

  五、学生情况及教学构思

  七年级学生年龄较小,思维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化的阶段,针对这一特点,在教学中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从实际出发说三角形、找三角形、记三角形、画三角形、算三角形、感悟三角形、剪三角形、做三角形、小结三角形的教学环节。

  六、教学实施

  1、师:在小学我们进一步了解了三角形,今天我们在一起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定义、记法及其相关性质,随之在黑板上板书课题(1认识三角形)哪位同学能列举日常生活中与三角形有关的实例(同学们争先举手答问)。

  生:像铁塔,空调器支架、铁桥、教室里饮水机支架、屋顶支架等都是由许多三角形构成的。

  师:在黑板上画出同学熟悉的屋顶框架图。

  2、师:既然小到生活小事,大到交通、建筑等随处可见三角形的图形,那么三角形有哪些共同特点呢?

  甲生:每一个三角形都有三个内角,三个顶点。

  乙生:每一个三角形都由三条线段组成。

  丙生:任意三角形的三内角之和都等于180°。

  (同学们发言积极)

  师:为了方便通常用三角形三顶点的'大写字母来记一个三角形、并在三个大写字母前面加上符号“△”。如图中可记作“△ABC”,(并在黑板上板书△ABC),同时规定每个顶点的大写字母所对边就用它的小写字母表示,顶点A所对的边BC用a表示,边AC、AB分别用b、c表示。

  师:请同学们在屋顶框架图中至少找出5个不同的三角形,并用三个大写字母记出相关的三角形,并与同伴交流。

  三角形的认识的教案 2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理解三角形的意义,掌握三角形的特征,学会按角的特征给三角形分类、

  (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识图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使学生理解三角形的意义和特征,会按角的特征给三角形进行分类,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学*的难点、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准备

  1、指出下面各是什么图形?(投影)

  说出长方形、正方形的边是直线、射线还是线段?

  2、指出下面各是什么角?

  说出什么叫直角、锐角、钝角?

  组成角的两条边是什么线?

  3、请大家在本子上画出直角(用三角板)、锐角、钝角各一个、

  小结:我们已经学*了线段和角,如果把角的两条边改为线段,把角的两个端点连起来会出现什么图形?(三角形)

  我们今天就来研究和认识三角形、(板书课题:三角形的认识)

  (二)学*新课

  1、理解三角形的意义、

  (1)我们已学过三角形,你能举例说出哪些物体的面是三角形吗?(红领巾、三角板、小红旗等)

  (2)结合复*题,思考讨论:

  ①三角形是几条线段围成的?

  ②什么样的图形叫三角形?

  在讨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概括: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3)巩固概念、

  ①找一找,哪些是三角形?(投影)

  ②用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这句话对不对?为什么?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强调,看一个图形是不是三角形,要从两方面看:一是看只有三条线段,二是要看是否围成的封闭图形、

  2、掌握三角形的特征、

  刚才大家找出这么多三角形,它们的形状各不相同,进一步观察一下,这些三角形有没有共同的地方?

  启发学生明确:它们都是三条线段围成的,它们都有三个角,都有三个顶点、

  再引导学生概括:围成三角形的每条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边,每两条线段的交点叫做三角形的顶点、

  3、教学三角形的特性、

  我们学*的三角形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地方要用到,像自行车的车架、房梁架等、为什么要用三角形的呢?我们来做一次实验、

  教师用事先准备好的木框,让同学们拉一拉、

  先拉五边形木框、(变形)

  再拉四边形木框、(变形)

  后拉三角形木框、(拉不动,三角形不变)、

  提问:通过三角形木框拉不动,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引导学生明确:三角形的三条边长度固定,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就固定不变了、因而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这就是三角形的特征、

  你能举出生活中有哪些用到三角形的特性吗?(椅子腿松动了,可以固定一个三角形铁架)

  4、教学三角形的分类、

  三角形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可以根据三角形中角的不同进行分类、怎样分?

  (1)出示投影片,观察每个三角形内角的度数、

  (2)比较这三个三角形的三个角,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引导学生明确:相同点是每个三角形都至少有两个锐角;不同点是还有一个角分别是锐角、钝角和直角、

  (3)分类、

  根据上边三个三角形三个角的特点的分析,可以把三角形分成三类、

  图①,三个角都是锐角,它就叫锐角三角形、(板书)

  提问:图②、图③只有两个锐角,能叫锐角三角形吗?(不能)

  引导学生根据另一个角来区分、图②还有一个角是直角,它就叫直角三角形,图③还有一个钝角,它就叫钝角三角形、

  请同学再概括一下,根据三角形角的特征可以把三角形分成几类?分别叫做什么三角形?

  教师板书:

  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叫做锐角三角形;

  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叫做直角三角形;

  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叫做钝角三角形。

  (4)三角形的关系。

  我们可以用集合图表示这种三角形之间的关系、把所有三角形看作一个整体,用一个圆圈表示、(画圆圈)好像是一个大家庭,因为三角形分成三类,就好象是包含三个小家庭。

  (边说边把集合图补充完整。)

  每种三角形就是这个整体的一部分、反过来说,这三种三角形正好组成了所有的三角形、

  (5)怎样判断三角形的类型呢?

  填表后观察、(投影)

  由上表可以看出,三角形中至少要有两个锐角,所以判断三角形的类型,应看它最大的内角、……

  (三)巩固反馈

  1、说说三角形的意义、特征。

  2、三角形有什么特性?

  3、三角形按角分,可以分为哪几类?

  4、判断题、

  (1)由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叫三角形、

  (2)锐角三角形中最大的角一定小于90°、

  (3)看到三角形中一个锐角,可以断定这是一个锐角三角形、

  (4)三角形中能有两个直角吗?为什么?

  (四)作业

  练*三十一第1~3题、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三角形是常见的一种图形,也是最基本的多边形,是学*研究其它几何图形的基础,在实践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这部分内容很重要、

  本课教学既重视概念教学,又重视学生实践,不仅教知识,还要注意培养学生能力、

  新课第一部分,首先让学生理解三角形的概念、通过学生自己举例,观察,讨论后引导学生概括出什么样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第二部分,让学生通过对各种形状三角形的观察、比较、找出它们的共同点,从而概括出三角形的特征,有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

  第三部分,学*三角形的特性、让学生自己动手拉一拉五边形、四边形、三角形的木框,从而发现三角形的特性,即具有稳定性、

  第四部分,学*三角形的分类、学生在观察比较各种不同的三角形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的基础上,把三角形按角分类,可以分成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概括出各种三角形的定义,并掌握它们之间的关系、

  通过不同形式的练*,让学生在思维中分辨,在观察中思维,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概念,提高观察、概括能力、

  板书设计

  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

  特性:稳定性

  按角分类

  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叫做锐角三角形;

  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叫做直角三角形;

  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叫做钝角三角形、

  三角形的认识的教案 3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在小学初步认识三角形的基础上,又具体介绍了三角形的有关概念和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它既是上学期所学线段和角的延续,又是后继学*全等三角形和四边形的基础。在知识体系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三角形的有关概念,掌握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让学生在自主参与、合作交流的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树立自信,激发学*数学的兴趣。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三角形三边关系的探究和归纳、

  教学难点:三角形三边关系的应用、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孩子思维活跃,模仿能力强。对新知事物满怀探求的欲望、同时他们也具备了一定的学*能力,在老师的指导下,能针对某一问题展开讨论并归纳总结、但是受年龄特征的影响,他们知识迁移能力不强,推理能力还需进一步培养。

  三、教学方法

  以引导发现为主,讨论演示相结合、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通过欣赏生活中的三角形图片,创设一种宽松、和谐的学*氛围,让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态进入探究新知的过程。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A

  1、三角形有关的概念

  (1)定义:

  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BC

  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2)元素:三条边、三个内角、三个顶点、

  (3)表示方法:△ABC

  2、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意义的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数学的重要方式。为了充分体现新课标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在探究三角形三边关系时,我设置了以下活动:

  活动一:(动手摆一摆)

  拿出学具盒中的塑料棒,任选三根组成三角形。然后用学过的知识探究所摆三角形每两边之和与第三边的关系。A

  结论: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BC

  活动二:(量一量算一算)

  在练*本上画三个三角形,用a、b、c表示各边,用刻度尺量出各边的长度,并填空:

  a=___a=___a=____b=___b=___b=____c=___c=___c=____

  计算每个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差,并与第三边比较,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三)精设练*巩固新知

  1、(口答)下面每组数分别是三根小棒的长度,用它们能摆成三角形吗?

  (1)3cm、4cm、5cm()(2)8cm、7cm、15cm()(3)5、5cm、7、5cm、2、5cm()(4)10cm、5cm、4cm()

  技巧:比较较短两条线段之和与最长线段的大小,

  或比较较长两条线段之差与最短线段的大小、

  2、有人不遵守交通规则,冒着生命危险斜穿马路、你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释这种不文明的行为吗?

  3、有长度分别为4cm、8cm、10cm、12cm的四根彩色木条,任取三根组成一个三角形有()种不同的组法、A、2B、3C、4D、5

  [设计意图]

  设计不同层次的练*时,巧设坡度,降低难度,弱化学*障碍的影响。以帮助学生从易到难、从会学到会用、从知识到能力的迁移。从而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四)拓展创新应用新知

  例1、有两根长度分别为5cm和8cm的木棒,(1)再取一根长度为2cm的木棒,它们能摆成三角形吗?为什么?

  (2)如果取一根长度为13cm的木棒呢?

  (3)聪明的'你能取一根木棒,与原来的两根木棒摆成三角形吗?

  (4)要选取的第三根木棒的长度x要满足什么条件呢?

  解:

  (1)取长度为2cm的木棒时,由于2+5=7<8出现了两边之和小于第三边的情况,所以不能摆成三角形。

  (2)取长度为13cm的木棒时,由于5+8=13,出现了两边之和等于第三边的情况,所以它们也不能摆成三角形。

  (3)(略)

  (4)3cm <13cm归纳总结:< p>

  三角形中已知两边,确定第三边的条件:

  两边之差<第三边<两边之和

  变式递进训练:

  1、△ABC中,AB=2,BC=4,AC的长为奇数、则AC=_____、

  2、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4cm、7cm,求这个三角形周长L的取值范围是多少?

  [设计意图]基础练*之后,变式训练的设置,让学生多角度、全方位发挥其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拓宽学生的认知领域,发挥教材的扩张作用,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五)浅谈体会感悟反思

  (六)走出课堂应用数学

  1用若干个三角形组成一个美丽的图案,并给所组的图案加一句形象的解说词

  2、搜集三角形在生活中的应用资料,并在同学中交流。

  三角形的认识的教案 4

  活动目标:

  1、认识三角形,让幼儿知道三角形是由三个角三条边组成。

  2、能在众多的图形中找出三角形

  活动准备:

  各种图形的图片一张大的三角形一个各种混合图形几堆

  活动过程:

  组织:一二三三二一,小眼睛看老师。

  导入:

  哎?小朋友看这是什么?(出示大三角形的卡片)幼儿:三角形或不知道,师:他是什么形状的?幼儿:三角,师:对这是三角形,那老师要问问小朋友了,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一下这个三角形,它有几条边呀?幼儿:三条或不知道,师:好,现在我们一起来数数吧。123三角形有三条边,那小朋友在看看,它有几个角?幼儿:三个或不知道,师:我们一起来数数吧,123有三个角,师:三角形啊,它有三天边,三个角,小朋友们,由三天边首尾相连组成的图形就是三角形,小朋友,由三天便首尾相连组成的图形是什么图形啊?幼儿:三角形师:嗯,小朋友们真棒!

  小朋友们,看这是什么?(出示画有各种图形的图片)小朋友们,这上面有这么多不同的图形,请小朋友们仔细看看找找,这里面那些是三角形?(用手指着,一个一个的'问是还是不是)问完一边后,(如果都认识了就玩游戏,有不认识或不确定的,就说:老师看有的小朋友还不认识,我们再来一边好不好?幼儿:好。)现在那,老师和小朋友们完一个游戏好不好?幼儿:好。师:现在那。老师用手指着图形,如果指到的是三角形,小朋友就大声喊“嗨”,如果不是三角形,小朋友就拍手,好不好?幼儿:好!(开始游戏)(可以选择倒着再来一遍。游戏结束,如果时间来的急就分组再来,来不急就不用了)师:好了,小朋友,看看桌子上有什么?幼儿:卡片。师:现在那,老师请小朋友从桌上的卡片中找找,那些是三角形?把三角形的卡片找出来放在一边,好不好?幼儿:好。(开始找)过程中老师巡视指导。师:嗯!小朋友们真棒,今天呢我们认识了三角形,小朋友们知不知道什么事三角形了呀,师:由三条边首尾相连组成的图形是三角。

  延伸:

  好了小朋友,今天我们认识了三角形,一会呢老师把这些卡片放在区角里,小朋友们可以经常去认识图形好不好?幼儿:好!师:嗯!小朋友们真棒,好了,下课吧!

  三角形的认识的教案 5

  1、知识与技能目标:联系实际和利用生活经验,通过观察、操作、测量、联想等学*活动,认识三角形的基本特征,初步形成三角形的概念,初步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感悟三角形的底和高的相互依存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认识三角形的基本特征及底和高的活动中,体会认识多边形特征的基本方法,发展观察能力和比较、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识到三角形是日常生活中的常见图形,在学*活动中进一步产生学*图形的兴趣和积极性。

  教学重点:认识三角形的基本特征,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

  教学难点:懂得底和高的对应关系,会画三角形指定边上的高。

  教学准备:小棒、三角板、导学案、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联想揭题

  师:刚才,看到有一个家,你会想到什么?

  生:房子

  师:(课前在黑板上画好一幅房子示意图)

  下面请同学看黑板,板上有一幅房子图,从图中你可以想到我们学过的什么图形?

  生1-2-3:三角形、长方形--

  师:根据我们已学的知识,你能在推理的基础上,说一说,这节课我们学*什么?

  生:三角形

  师:真棒!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三角形的世界!(板书三角形)

  二、探究新知

  (一)认识三角形

  1、想一想(联想)

  师:看到“三角形”,你想到了什么?

  生:

  2、说一说(举例)

  师:从房子图上,我们找到了三角形,想想生活中的场景、结合*时观察,你能从什么地方的`图上找出三角形?

  生:自行车上、电线杆上----

  师:(出示图片)我也在课前找了一些图片,请大家一起来看一看

  3、做一做(操作)

  师:数学来源于生活。*时观察中,我们能发现三角形,你能创造出三角形吗?

  生:能

  师:(课前准备:3根小棒、方格纸、一副三角尺)

  学生活动:

  请你们拿出课前自己准备好的小棒,每人做一个三角形。

  (请一个学生上前面摆)

  师:你们是这样摆的吗?

  生:是的

  4、画一画

  师:好,请同学们在纸上画出一个三角形。同时思考什么样的图形是三角形。

  (学生画三角形,请一生上黑板画一个三角形)

  师:表扬,画好的同学有

  师:请同学生们观察我们摆出和画出的三角形,联系生活的图形说一说什么样的图叫三角形?

  生1-2-3-4-

  师:这就是三角形的定义:板书

  师:我们知道有三条线段首尾连接的叫三角形。让你给它各部分起个名称分别叫什么呢?

  生:

  师:(显示PPT三角形名称)(板书3个顶点、3条边、三个角)

  教师:板书)如果在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上分别写上三个不同的大写字母,如:A、B、C,那么这个三角形就是“三角形ABC”,也可以称为“三角形ACB”或“三角形BAC”等。

  教师:再说说,三角形ABC的3条边、3个角、3个顶点分别是什么?3条边:AB、AC、BC;3个顶点:A、B、C;3个角:∠A、∠B、∠C。

  五、判断三角形

  师:同学们对三角形认识了,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的图形哪个是三角形?

  (PPT)

  六、画图

  师:大家对三角形的基础知识掌握得很好,下面请同学们在导学案方格上任连三个点画出三角形。

  学生操作

  师:(讲解)你是如何画的?

  生1-2-3--

  提问:观察图形,你有什么发现?

  引导学生发现: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都能画出一个三角形。

  师:有没有同学连在一条线上的三个点?你们为什么不连?

  过渡:请大家用笔将这四个点都连起来,想象一下,现在这连好的图形像我们屋顶的~生:梁

  (二)、三角形的高

  1、引出高的定义

  师:(PPT)出示人字梁这些线段中,哪一根最特殊?

  生:中间的一根

  师:为什么?

  生:

  师:(揭示高的定义)在数学上,人们把: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作一条垂直线段,这条垂直线段就是三角形的高,(板书:画出三角形的高,标上直角标记,并在所画线段的旁边标出“高”字)这条对边是三角形的底。(板书:底)

  (黑板)随之板书)强调:高要用虚线表示,并标上垂直符号。

  PPT视频画高

  2、教学确定底画高

  师:通过观看,闭上眼睛联想一下,画高就和我们以前学的画什么差不多?

  生:画垂线

  师:现在,你们一定能画出三角形指定的高,请你画一画(完成导学案中的第4题)

  叫学生上黑板画一画学生作高,师指导。

  展示学生作业

  让学生说说如何作高的。

  3、摆三角形的高

  师:在摆的三角形上摆出它的高。你有什么发现

  4、画出下面三角形各边对应的高。

  学生动手

  三、巩固练*

  完成书第76页练一练

  讲解

  四、总结拓展

  1、欣赏三角形元素的图片、设计理念、三角形文化运用等

  2、画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高

  三角形的认识的教案 6

  预*要求:看教科书第2—3页,做一做练*一第1-3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把长方形或正方形折、剪、拼等活动,直观认识三角形和*行四边形,知道这两个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三角形和*行四边形,初步知道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在折图形、剪图形、拼图形等活动中,体会图形的变换,发展对图形的空间想象能力。

  3.在学*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同学交往、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

  直观认识三角形和*行四边形,知道它们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知道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

  让学生动手在钉子板上围、用小棒拼*行四边形。

  教学用具:

  长方形模型、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纸、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铺垫

  出示长方形问“小朋友们,谁愿意来介绍一下这位老朋友?他介绍得对吗?”接着出示第二个图形(正方形),问:“这个老朋友又是谁呢?”再出示圆:“它叫什么名字?这是我们已经认识的长方形、正方形和圆三位老朋友。我发现你们很喜欢折纸,是吗?今天我特意为大家准备了一个折纸的游戏,高兴吗?

  二、启发思维、引出新知

  1.认识三角形

  (1)教师出示一张正方形纸,提问:这是什么图形?

  学生回答:这是正方形。

  师:你能把一张正方形纸对折成一样的两部分吗?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折纸的情况。

  组织学生交流你是怎样折的,折出了什么图形?

  师:我们现在折出来的是一个什么图形呢?

  生答:三角形。

  师:小朋友们一下就认识了我们的新朋友。对了,这就是三角形。出示并贴上三角形。

  板书:三角形

  (2)提问:这样的图形好像在哪儿也看到过?想一想?

  先在小组里交流。学生回答。

  老师也带来了几个三角形。

  师小结: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物体的面是三角形面,只要小朋友多观察,就会有更多的发现。

  2.认识*行四边形

  (1)这是一张什么形状的纸?(演示长方形纸)怎样折一下,把它折成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

  (2)学生先想一想,然后同桌商量着试折。教师巡视

  (3)交流。你们会像他一样折吗?

  (4)折好后把两个三角形剪下来。要想知道这两个三角形是不是完全一样,你能有什么办法?(把它们叠在一起)这就是完全一样。

  (5)现在我们手里都有这样两个一样的三角形,用它们拼一拼,看看能拼出什么图形?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

  交流探讨。同学们可能拼出以下几种图形:三角形、长方形、四边形、*行四边形。每出现一种拼法,请一位同学在投影仪上向大家展示。

  师:这个图形真漂亮,它叫什么名字呀!这个图形就是我们要认识的另一个新朋友——*行四边形。(出示图形,并板书:*行四边形)(板书)

  出示一个长方形的模型,提问:“这个图形的面是一个什么图形?”学生回答后,老师将这个长方形轻轻拉动,这时出现的'是一个*行四边形。提问:“现在这个图形的面变成了一个什么图形?”

  小结: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形,其实只要把它稍微变一变,就是一个*行四边形了,你看:(演示长方形变*行四边形)。对我们生活中有很多地方就利用了*行四边形可以变的特点制作了很多东西,如:篱笆、楼梯、伸缩门、可拉伸的衣架等。

  三、体验深化

  (P3做一做2)画出自己喜欢的图形

  四、练*巩固

  (1)练*一第1题。教师在大屏幕上出示练*一第1题图,学生分组找学过的*面图形并涂一涂,最后全班交流;

  (2)练*一第2、3题。学生独立完成。

  三角形的认识的教案 7

  【活动目标】

  1、教幼儿知道三角形和生活的名称和主要特征,知道三角形由3条边,三个角。

  2、教幼儿把三角形和生活中常见实物进行比较,能找出和三角形相似的物体。

  3、发展幼儿观察力,空间想象力。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4、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5、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活动准备】

  1、大小尺寸不同的三角形6个。

  2、图形组成的实物图片4张。

  3、孩子人手3个三角形若干

  【活动过程】

  一、复*3的数数

  引领幼儿手口一致点数3的物体。

  通过点的'横排、竖排,及三点随意排的点数让幼儿手口一致的数数,并引出通过三点连线形成三角形。

  二、学*三角形特征

  1、引导幼儿观察比较图形,幼儿每人一个三角形。

  通过自己数一数。试一试,感知图形特征,并充分让幼儿表述,得出图形的特征。

  2、引导幼儿观察几个不同形状,不同大小的三角形,通过验证得出三角形三条边,三个角;有三条边,三个角的图形都是三角形。

  3、老师小结三角形特征,使幼儿获得的知识完整化。

  三、复*巩固三角形的特征

  1、给图形宝宝找朋友,让幼儿从众多几何图形卡片中找出三角形。

  请幼儿一一找出三角形,并说出为什么?

  2、请幼儿从图形拼图中找出三角形,将图片一一出示。

  请幼儿观察说出这些图象什么?

  哪些部分是用三角形拼成的?用了几个三角形?

  3、请幼儿在周围环境中找出象三角形的东西。

  延伸活动:

  在区角里添置冰糕棒、吸管供幼儿拼三角形,巩固认识其三角形。

  教学反思:

  我上这节数学课,就是让孩子们认识三角形,难点就是让幼儿如何区分三角形和正方形。在这教学过程中,我将许多长短不同的小棍放在孩子们的桌上,让孩子们数3根小棍拼做三角形(可以找一样长的小棍,也可以找不一样长的)。通过让他们动手操作,让孩子们进一步认识到了:

  1、三角形有三个角、三条边

  2、三角形的三条边可以不一样长,三个角可以不一样大。

  三角形的认识的教案 8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在小学初步认识三角形的基础上,又具体介绍了三角形的有关概念和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它既是上学期所学线段和角的延续,又是后继学*全等三角形和四边形的基础。在知识体系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三角形的有关概念,掌握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让学生在自主参与、合作交流的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树立自信,激发学*数学的兴趣。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三角形三边关系的探究和归纳、

  教学难点:三角形三边关系的应用、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孩子思维活跃,模仿能力强。对新知事物满怀探求的欲望、同时他们也具备了一定的学*能力,在老师的指导下,能针对某一问题展开讨论并归纳总结、但是受年龄特征的影响,他们知识迁移能力不强,推理能力还需进一步培养。

  三、教学方法

  以引导发现为主,讨论演示相结合、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通过欣赏生活中的三角形图片,创设一种宽松、和谐的学*氛围,让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态进入探究新知的过程。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A

  1、三角形有关的概念

  (1)定义:

  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BC

  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2)元素:三条边、三个内角、三个顶点、

  (3)表示方法:△ABC

  2、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意义的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数学的重要方式。为了充分体现新课标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在探究三角形三边关系时,我设置了以下活动:

  活动一:(动手摆一摆)

  拿出学具盒中的塑料棒,任选三根组成三角形。然后用学过的知识探究所摆三角形每两边之和与第三边的关系。A

  结论: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BC

  活动二:(量一量算一算)

  在练*本上画三个三角形,用a、b、c表示各边,用刻度尺量出各边的长度,并填空:

  a=___a=___a=____b=___b=___b=____c=___c=___c=____

  计算每个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差,并与第三边比较,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三)精设练*巩固新知

  1、(口答)下面每组数分别是三根小棒的长度,用它们能摆成三角形吗?

  (1)3cm、4cm、5cm()(2)8cm、7cm、15cm()(3)5、5cm、7、5cm、2、5cm()(4)10cm、5cm、4cm()

  技巧:比较较短两条线段之和与最长线段的大小,

  或比较较长两条线段之差与最短线段的大小、

  2、有人不遵守交通规则,冒着生命危险斜穿马路、你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释这种不文明的行为吗?

  3、有长度分别为4cm、8cm、10cm、12cm的四根彩色木条,任取三根组成一个三角形有()种不同的组法、A、2B、3C、4D、5

  [设计意图]

  设计不同层次的练*时,巧设坡度,降低难度,弱化学*障碍的影响。以帮助学生从易到难、从会学到会用、从知识到能力的迁移。从而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四)拓展创新应用新知

  例1、有两根长度分别为5cm和8cm的木棒,(1)再取一根长度为2cm的木棒,它们能摆成三角形吗?为什么?

  (2)如果取一根长度为13cm的木棒呢?

  (3)聪明的你能取一根木棒,与原来的两根木棒摆成三角形吗?

  (4)要选取的第三根木棒的长度x要满足什么条件呢?

  解:

  (1)取长度为2cm的木棒时,由于2+5=7<8出现了两边之和小于第三边的情况,所以不能摆成三角形。

  (2)取长度为13cm的木棒时,由于5+8=13,出现了两边之和等于第三边的.情况,所以它们也不能摆成三角形。

  (3)(略)

  (4)3cm <13cm归纳总结:< p>

  三角形中已知两边,确定第三边的条件:

  两边之差<第三边<两边之和

  变式递进训练:

  1、△ABC中,AB=2,BC=4,AC的长为奇数、则AC=_____、

  2、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4cm、7cm,求这个三角形周长L的取值范围是多少?

  [设计意图]基础练*之后,变式训练的设置,让学生多角度、全方位发挥其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拓宽学生的认知领域,发挥教材的扩张作用,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五)浅谈体会感悟反思

  (六)走出课堂应用数学

  1用若干个三角形组成一个美丽的图案,并给所组的图案加一句形象的解说词

  2、搜集三角形在生活中的应用资料,并在同学中交流。

  三角形的认识的教案 9

  1、知识与技能目标:联系实际和利用生活经验,通过观察、操作、测量、联想等学*活动,认识三角形的基本特征,初步形成三角形的概念,初步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感悟三角形的底和高的相互依存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认识三角形的基本特征及底和高的活动中,体会认识多边形特征的基本方法,发展观察能力和比较、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识到三角形是日常生活中的常见图形,在学*活动中进一步产生学*图形的兴趣和积极性。

  教学重点:认识三角形的基本特征,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

  教学难点:懂得底和高的对应关系,会画三角形指定边上的高。

  教学准备:小棒、三角板、导学案、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联想揭题

  师:刚才,看到有一个家,你会想到什么?

  生:房子

  师:(课前在黑板上画好一幅房子示意图)

  下面请同学看黑板,板上有一幅房子图,从图中你可以想到我们学过的什么图形?

  生1-2-3:三角形、长方形--

  师:根据我们已学的知识,你能在推理的基础上,说一说,这节课我们学*什么?

  生:三角形

  师:真棒!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三角形的世界!(板书三角形)

  二、探究新知

  (一)认识三角形

  1、想一想(联想)

  师:看到“三角形”,你想到了什么?

  生:

  2、说一说(举例)

  师:从房子图上,我们找到了三角形,想想生活中的场景、结合*时观察,你能从什么地方的图上找出三角形?

  生:自行车上、电线杆上----

  师:(出示图片)我也在课前找了一些图片,请大家一起来看一看

  3、做一做(操作)

  师:数学来源于生活。*时观察中,我们能发现三角形,你能创造出三角形吗?

  生:能

  师:(课前准备:3根小棒、方格纸、一副三角尺)

  学生活动:

  请你们拿出课前自己准备好的小棒,每人做一个三角形。

  (请一个学生上前面摆)

  师:你们是这样摆的吗?

  生:是的`

  4、画一画

  师:好,请同学们在纸上画出一个三角形。同时思考什么样的图形是三角形。

  (学生画三角形,请一生上黑板画一个三角形)

  师:表扬,画好的同学有

  师:请同学生们观察我们摆出和画出的三角形,联系生活的图形说一说什么样的图叫三角形?

  生1-2-3-4-

  师:这就是三角形的定义:板书

  师:我们知道有三条线段首尾连接的叫三角形。让你给它各部分起个名称分别叫什么呢?

  生:

  师:(显示PPT三角形名称)(板书3个顶点、3条边、三个角)

  教师:板书)如果在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上分别写上三个不同的大写字母,如:A、B、C,那么这个三角形就是“三角形ABC”,也可以称为“三角形ACB”或“三角形BAC”等。

  教师:再说说,三角形ABC的3条边、3个角、3个顶点分别是什么?3条边:AB、AC、BC;3个顶点:A、B、C;3个角:∠A、∠B、∠C。

  五、判断三角形

  师:同学们对三角形认识了,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的图形哪个是三角形?

  (PPT)

  六、画图

  师:大家对三角形的基础知识掌握得很好,下面请同学们在导学案方格上任连三个点画出三角形。

  学生操作

  师:(讲解)你是如何画的?

  生1-2-3--

  提问:观察图形,你有什么发现?

  引导学生发现: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都能画出一个三角形。

  师:有没有同学连在一条线上的三个点?你们为什么不连?

  过渡:请大家用笔将这四个点都连起来,想象一下,现在这连好的图形像我们屋顶的~生:梁

  (二)、三角形的高

  1、引出高的定义

  师:(PPT)出示人字梁这些线段中,哪一根最特殊?

  生:中间的一根

  师:为什么?

  生:

  师:(揭示高的定义)在数学上,人们把: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作一条垂直线段,这条垂直线段就是三角形的高,(板书:画出三角形的高,标上直角标记,并在所画线段的旁边标出“高”字)这条对边是三角形的底。(板书:底)

  (黑板)随之板书)强调:高要用虚线表示,并标上垂直符号。

  PPT视频画高

  2、教学确定底画高

  师:通过观看,闭上眼睛联想一下,画高就和我们以前学的画什么差不多?

  生:画垂线

  师:现在,你们一定能画出三角形指定的高,请你画一画(完成导学案中的第4题)

  叫学生上黑板画一画学生作高,师指导。

  展示学生作业

  让学生说说如何作高的。

  3、摆三角形的高

  师:在摆的三角形上摆出它的高。你有什么发现

  4、画出下面三角形各边对应的高。

  学生动手

  三、巩固练*

  完成书第76页练一练

  讲解

  四、总结拓展

  1、欣赏三角形元素的图片、设计理念、三角形文化运用等

  2、画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高

  三角形的认识的教案 10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活动,认识三角形各部分名称以及底和高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2、通过实验,积累认识图形的经验和方法。

  3、培养学生观察、操作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概括三角形的概念,认识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知道三角形的底和高。

  教学难点:

  会画三角形的高。

  教学准备:

  课件、磁条。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

  课前谈话引入:

  板书:认识三角形

  老师带来了一些图片,你能从中找出三角形吗?出示生活中的三角形图片,学生说说生活中的三角形(生活中有哪些物体上有三角形)

  (二)探究

  1、学生动手操作、老师黑板摆三角形。

  (1)师:刚才我们看了这么多的三角形,你能动手画一个吗?

  师:这里有同学们画的一些三角形,老师在黑板上也创作了一个三角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三角形有共同的特点吗?先想一想,再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哪一位同学来说一说你的发现,

  你能找出三角形的3个顶点、3个角、3条边分别在哪里?跟同桌说一说。

  利用学生错误资源,出示未首尾相连的图,你能用完整的语言来说一说什么是三角形了吗?

  引导学生归纳总结:由3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叫做三角形。(并板书)

  2、

  试一试:

  刚才同学们都很厉害,你会在方格纸上画三角形吗?先让学生说一说任选三个点是什么意思,再按要求画一画。尽可能多画几个。

  思考:都能画出一个三角形吗?

  得出结论: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不能在同一条直线上。

  3、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同学们非常了不起)

  (1)同学们,请看这幅图,这是一个人字梁,是建造房屋时房顶的结构,你能量出图中人字梁的高度吗?你量的是哪条线段?它和底边有什么样的位置关系?

  (2)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指名说一说量的是哪一条线段,和下面的横梁在位置上有什么关系。

  (3)测量人字梁的高。学生在书上独立测量人字梁的高,交流测量方法及高是多少。

  (4)画三角形的高

  如果我们把人字梁所表示的三角形画下来,就可以这样表示出它的高和底。(课件出示三角形的`高的变化动画,让学生说一说高是如何变化的)

  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对边的垂直线段是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是三角形的底。课件出示概念

  怎样利用工具规范的画出三角形的一条高呢,请看屏幕演示。(课件)看清楚了吗?

  5、

  学生做作业纸,不同的边做为底作高,得出三角形也有三条高。

  展台展示学生作业,观察你有什么发现?(三条底对应三条高)


三角形的认识的教案(精选10篇)扩展阅读


三角形的认识的教案(精选10篇)(扩展1)

——《三角形的认识》教案3篇

《三角形的认识》教案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三角形的意义,掌握三角形的特征和特性,能按角的不同给三角形分类.

  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正确认识三角形及其分类.

  教学难点

  正确掌握画三角形高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课前调查.

  课前调查: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外形或表面是三角形?请收集和拍摄这类的图片.

  二、创设情境,导入 新课.

  1.让学生说说生活中见到的三角形.

  投影展示:学生展示收集到的有关三角形的图片.

  2.出示下图:

  3.导入 新课.

  教师导入 :看来生活中的三角形无处不在.关于三角形你还想了解它什么?

  整理学生发言,并提出以下学*目标:

  (1)什么叫三角形?

  (2)三角形有哪些特征?

  (3)三角形具有什么特性?

  (4)三角形怎样分类?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三角形.(板书课题:三角形)

  三、师生互动,引导探索.

  1.教学三角形的意义.

  (1)教师:请同学们拿出三根小棒,如果把每根小棒看做是三角形的一条边,你们分组摆一摆,并互相交流一下,知道了什么?

  (2)继续演示课件“三角形”.

  教师:看一看哪组和你摆的一样,它们是三角形吗?

  (3)分组讨论:如果我们摆三角形用的三根小棒看作三条线段,那么什么样的图形叫做三角形呢?

  (4)教师演示三根小棒是怎样摆的,从而使学生知道一根接着一根连在一起的,随后明确这是围成的.(板书:围成)

  (5)揭示概念.

  教师启发同学互相补充,口述三角形的含义.(教师板书)

  (6)练一练:继续演示课件“三角形”.

  2.教学三角形的特征:

  (1)自学:①三角形各部分名称叫什么?

  ②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角、几个顶点?

  (2)继续演示课件“三角形”出示三角形各部分名称.

  教师提问:什么叫三角形的边?三角形有几条边?

  同桌讨论:这些三角形都有哪此共同的特征?

  引导学生用一句话概括三角形的特征.

  (3)结合手里三角形学具、边摸边说出它的特征.

  3.三角形的特性.

  (1)用三角形木框实验.

  学生尝试:让学生用手拉一拉这个三角形,感觉怎么样?你发现了什么?同桌互相拉一拉.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三角形的木框不易变形.

  提问:为什么这些部位要制成三角形呢?

  (2)实验:出示三角形、*行四边形(用木条钉成的)教具,让学生试拉一拉它们.感觉如何?你发现了什么?

  提问:要使*行四边形不变形,应怎么办?(加一条边构成一个三角形)

  (3)揭示特性.

  (4)师小结:房架、自行车架等之所以制成三角形的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利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使其结实耐用.

  (5)你还能举例子说明吗?

  4.三角形的分类.

  (1)让学生任意画一个三角形(或剪一个三角形)

  (2)对三角形进行分类.

  ①学生猜测:三角形按角的特点可以分为哪几类?

  ②教师揭示:通常我们根据三角形角的特点分成三类.分别是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

  ③小组讨论:你画或剪的三角形属于哪一类?找同学代表把三角形贴在黑板相应的集合图中.

  ④组织学生观察并分组讨论:这些角有什么特点,可以分成几类?

  ⑤教师小结: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叫做锐角三角形;

  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叫做直角三角形.

  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叫做钝角三角形.

  ⑥认识三角形之间的关系.继续演示课件“三角形”.

  教师提问:如果我们把所有的三角形看作一个整体,这个整体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呢?

  (3))三角形按边进行分类.

  全班同学共同测量课本137页上部的三角形.

  教师提问:通过测量你发现这些三角形边、角各有什么特点?

  引导学生得出:每个三角形的三条边长度都相等,每个三角形的三个角都相等.

  教师指出并板书: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又叫做正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都相等.

  引导学生比较等边三角形与等腰三角形,使学生明确: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等腰三角形.

  5.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并画高.

  (1)画锐角三角形,教师边作图边说明.

  教师说明:我们已经学过从直线外一点向直线作垂线的方法.现在利用这个知识来认识三角形的高.

  教师提问:锐角三角形有几条高?如果从B点画高,它的底边是哪条线段?如果从C点画高,它的底边是哪条线段?

  引导学生明确:锐角三角形的底和高不止一个,从任何一个顶点都可以向它的对边作高.这样三角形就有3个底和3个高.

  (2)画直角三角形.

  讨论:直角三角形的高应该怎样画?

  使学生明确:因为直角三角形两条边成直角,所以夹直角的一条边是高,另一条边就是底.

  教师提问:再找一找另外一条高在哪儿?

  使学生明确:从直角的顶点向斜边作一条垂线,所以直角三角形的另一条高在斜边上.

  (3)教师演示怎样画钝角三角形的高.

  (4)教师强调说明:每画完一条高,要标上垂足.

  6.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演示动画“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1)量一量下面每个三角形中三个内角的度数.算一算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是多少度.

  教师:怎样能知道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和的准确度数呢?

  (2)实验:

  指导学生拿一个直角三角形,按下图的顺序,把∠1和∠2沿虚线折过来.观察一下,知道了什么?

  使学生明确:∠1+∠2=∠3=90°.

  指导学生拿一个锐角三角形,按下图的顺序,把∠1、∠2、∠3沿虚线折过来.观察一下,知道了什么?

  使学生明确:∠1+∠2+∠3=180°.

  ③指导学生用一个钝角三角形再试一试.

  (3)引导学生总结: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4)根据三角形内角的是180°,如果知道三角形是两个角的度数,就能求出第三个角的度数.

  出示例题,引导学生读题,分析题意.

  列式计算.

  (5)练*:“做一做”.

  在三角形中,已知∠1=140°,∠3=25°,求∠2.

  四、巩固练*.

  1.在信封中藏一个三角形,只露出一个锐角,请同学们猜一猜是什么三角形?

  提问:为什么不能确定?

  2.判断.

  ①由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②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

  ③有两个角是锐角的三角形一定是锐角三角形.

  ④直角三角形只有一个直角.

  3.操作题.

  在下面的图形中画出一个条线段.

  (1)把这个三角形分成两个锐角三角形?

  (2)把这个三角形分成两个钝角三角形?

  (3)把这个三角形分成两个直角三角形?

  4.实践题.

  小红家的椅子用了很多年了,有点摇摇晃晃了.请同学们帮她想想办法,该如何修理?

  5.说出下面每个三角形的名称,并画出每个三角形的高.

  五、教师小结.

  通过学*,你掌握或学会了什么?

  六、布置作业 .

  140页10题

  下图是一块菜地,它外面的篱笆围成了一个等边三角形.这个篱笆的周长是多少?

  140页11题

  用七巧板拼三角形.

  用两块拼一个三角形,你想出几种拼法?

  用四块拼一个三角形,你想出几种拼法?

  用七块拼一个三角形,你想出几种拼法?

  141页14题

  已知∠1和∠2是直角三角形中的两个锐角.

  (1)∠1=50°,求∠2.

  (2)∠2=48°,求∠1.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听指挥

  游戏地点

  操场

  游戏用具

  皮筋(封闭的)

  游戏方法

  1.将全班学生分成各小组.每组4人,其中三人按老师要求利用皮筋围成三角形,另外一人负责举旗,当本组完成时,该同学举起小旗,以示做好.

  2.老师可以说任意一种三角形.例如:当老师说“直角三角形”,三个同学就开始围(三个同学各在三个顶点位置),另一个同学认为围好了就举起小旗,先举起小旗者为胜.当说出其它三角形时,游戏方法同上.

《三角形的认识》教案2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80、81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观察、操作和交流等活动中,经历认识三角形的过程。

  2、认识三角形各部分名称,会画三角形的高,了解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特征。

  3、体验三角形的稳定性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几何图形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理解三角形的特性;在三角形内画高。

  教学难点:

  理解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学具、小棒、钉子板、直尺、三角板。

  教学过程:

  一、联系实际,引出课题感知三角形

  1、谈话导入。

  2、学生汇报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有关三角形信息。

  3、教师展示三角形在生活中应用的图片。

  谈话引出课题:“你想学*有关三角形的什么知识呢?(板书课题:三角形的认识。)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动手制作三角形,概括三角形定义。

  (1)学生利用老师提供的材料动手操作,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做一个三角形。(制作材料:小棒、钉子板、直尺、三角板。)

  (2)学生展示交流制作的三角形,并说说自己是怎么做的。

  (3)观察思考:这些三角形有什么相同地方?

  (4)认识三角形组成,初步概括三角形定义。

  (5)教师出示有关图形,引起学生质疑,通过学生思考讨论,正确概括出三角形定义。

  (6)判断练*。

  2、理解三角形的底和高。

  (1)情境创设。

  “美丽的南宁邕江上有一座白沙大桥,从侧面看大桥的框架就是一个三角形,工程师想测量大桥从桥顶到桥面的距离,你认为怎样去测量?”

  (2)课件出示白沙大桥实物图和*面图。

  (3)学生在*面图上试画出测量方法。

  (4)学生展示并汇报自己的测量方法。

  (5)学生阅读课本自学三角形底和高的`有关内容。

  (6)师生共同学*三角形高的画法。

  (7)学生练*画高。

  3、认识三角形的稳定性。

  (1)联系实际生活,为学生初步感受三角形的稳定性做准备。

  (2)动手操作学具,体验三角形的稳定性。

  (3)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4)学生联系实际,找出三角形稳定性在生活中的应用。

  (5)欣赏三角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总结本课内容

  1、学生说说本节课收获。

  2、教师总结。

《三角形的认识》教案3

  教学目标:

  1.通过探究、讨论发展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

  2.知道三角形各部分名称及三角形的字母线表示法,知道什么是三角形的底和高,并会做出三角形的一条高;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知道三角形的稳定性在实践中有广泛的应用。

  教学重点:理解三角形的特性、三角形高的画法

  教学难点:三角形高的画法

  教学过程:

  一、 联系生活

  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或表面是三角形?请收集和拍摄这类的图片。

  二、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让学生说说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三角形的。展示学生收集的有关三角形的图片

  2、播放录像

  师:接下来来看老师收集的到的一组有关三角形的录像资料。

  3、导入新课。

  师:我们大家认识了三角形,三角形看起来简单,但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用处,看来生活中的三角形无处不在,三角形还有些什么奥秘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三角形的认识)

  三、 师生互动引导探索

  (一)三角形的意义:

  1、活动。

  要求:(1)每个小组利用教师事先为其准备的三根小棒,把小棒看成一条线段,利用这三条线段摆一个三角形。比一比,看哪一个小组做得最快!

  (提供的小棒有一组摆不成的。)

  2、学生拼图时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请同学一起来观看做得有代表性和做得有特色的图案 (展示学生所摆的图)

  请同学们一起做裁判,看看哪些是三角形?[学生会认为(1)、(2)、(3)(4)为三角形,但对(2)、(3)(4)有争议]

  师:那你认为怎么样的图形才是三角形?到底这几个图是不是三角形呢?同学们可以从书上找到答案!请学生阅读课本的内容。

  板书:三条线段围城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因此判断图案(2)(3)(4)不是三角形。

  判断:下面图形,哪些是三角形?哪些不是三角形?

  3.教师问:除了三角形概念,书中还向我们介绍了什么?

  (1)三角形的边、角、顶点

  (2)三角形表示法;

  (3)三角形的高和底

  (二)三角形的特性:

  1、课件出示自行车、屋檐、吊架等三角形的图片,为什么这些部位要用三角形?

  2、解决这个问题,下面我们先做个试验:

  出示三角形和*行四边形的教具,让学生试拉它们,并思考,你发现了什么?

  3、要使*行四边形不变形,应怎么办?试试看。

  4、那些物体中用到三角形,你知道为什么了吗?三角形的这种特性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在今后学*数学的时候,我们应该多想想,怎样把数学中的有关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三)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1、师:在我们围三角形的时候,有一组同学的三条线段围不成三角形, 看来不是任意三个小棒就可以围成三角形,这里面也有奥秘。

  这与它三条线段的长短有关。现在我们就来讨论这个问题——到底组成三角形的这三条线段有什么特点?

  2、学生小组活动:(时间约6分钟)。

  下列每组数是三根小木棒的长度,用它们能摆成三角形吗?(学生每回答一题后就利用电脑动画进行演示:三条线段是否能组成三角形)

  (1)6,7,8; (2)5,4,9; (3)3,6,10;

  你发现了什么?

  3、学生探讨结束后让学生代表发言,总结归纳三角形三边的不等关系。学生代表可结合教具演示。

  教师问:我们是否要把三条线段中的每两条线段都相加后才能作出判断?有没有快捷的方法?(用较小的两条线段的和与第三条线段的大小关系来检验)。

  4、得到结论: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电脑显示)。

  教师问: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那么,三角形的两边之差与第三边有何关系呢?

  感兴趣的同学还可以下课继续研究。

  5、巩固练*:为了营造更美的城市,许多城市加强了绿化建设。这些绿化地带是不允许踩的。(电脑动画演示有人斜穿草地的实践问题)。他运用了我们学*过的什么知识?

  6、(1)有人说自己步子大,一步能走两米多,你相信吗?为什么?

  (由学生小组讨论后回答。然后电脑演示篮球明星姚明的身高及腿长,以此来判断步幅应有多大?)

  7、有两根长度分别为2cm和5cm的木棒

  (1)用长度为3cm的木棒与它们能摆成三角形吗?为什么?

  (2)用长度为1cm的木棒与它们能摆成三角形吗?为什么?

  (3)在能摆成三角形,第三边能用的木棒的长度范围是

  四、反思回顾

  通过这节课的学*,你有什么收获?


三角形的认识的教案(精选10篇)(扩展2)

——《三角形认识》教案优选【10】篇

  《三角形认识》教案 1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认识三角形的特征。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1、三角形图形、画点的底图、水笔、三角形组合的挂图、教室周围布置三角形的实物。

  2、正方形的蜡光纸、剪刀、胶水、图画纸。

  活动过程

  1、导入:有个图形宝宝来我们班做客,你们想知道是什么图形宝宝吗?

  2、出示三角形,让幼儿说出三角形的名称,然后让幼儿找出教室周围与三角形相似的实物。

  3、提出问题:“你怎么知道它们是和三角形宝宝一样的图形?”引导幼儿用手摸摸三角形的角和边,体会三角形的外形――三个角,三条边。

  4、出示三角形组合的挂图:

  (1)引导幼儿找出挂图的图案都是三角形组成的。

  (2)请幼儿说说怎么知道是三角形组成的。

  5、出示图,请幼儿用直线与点连接起来成三角形。

  6、老师与小朋友一起讲评连接三角形的情况。

  7、剪贴花:

  (1)出示范例:引导幼儿观察老师的花是用什么图形粘贴的。

  (2)提出问题:没有三角形的蜡光纸怎么办?(引导幼儿用正方形折剪成三角形进行粘贴。

  《三角形认识》教案 2

  【活动目标】

  1.认识三角形的特征,知道三角形由3条边,三个角。

  2.能将三角形和生活中常见实物进行比较,找出和三角形相似的物体。

  3.发展幼儿观察力,空间想象力。

  【活动准备】

  1.PPT一份,大三角板一个,长短不同的小棒,雪糕棒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手指游戏:快乐的小鱼

  二.学*三角形特征

  1、认识三角形

  (1)出示魔法线昨天张老师得到了一根魔法线,我今天把他带来了,让我们一起把它叫出来。123,请出来。

  (PPT出现一根红色的魔法线)提问:它是什么颜色的?

  (2)第一次变化这跟魔法线他会变,让我们一起喊123,看他会变成什么?(孩子们一起喊123,PPT出现三根红线)提问:数一数变成了几根线,(3)第二次变化(孩子们一起喊123,PPT出现一个的三角形)又变成了什么?(三角形)

  (4)触摸三角形老师这里也有一个大的三角形,我请小朋友们来摸一摸,他是不是有三条边,三个角。

  (5)又一次变化一个三角形又变出了好多的三角形,虽然它们的大小不同,但他们都是三角形。

  2、巩固三角形特征

  (1)引导幼儿观察图形,发现三角形的特征。

  前几天张老师去旅游。到了一个神奇的国家,三角形王国,他们这里的东西都是三角形的,老师把他拍了下来今天和你们一起来分享(继续看PPT,出示各种各样的三角形物品)A钟表店B食品店C帽子店

  (2)再来找一找王国里还有哪些东西是三角形的(许多小旗子,屋顶,冰淇淋,标志牌等)

  (3)引导幼儿在活动室里找一找三角形的物品3、.老师小结三角形特征,使幼儿获得的知识完整化。(出示最后一张PPT)今天你们表现真棒,找到了这么多三角形的物品,他们虽然长得不一样,(不同形状,不同大小)但都有三条边,三个角;有三条边,三个角的图形都是三角形。

  三.复*三角形的特征提供冰糕棒、小木棒供幼儿拼三角形,巩固认识其三角形。

  【活动反思】

  小班幼儿的思维是具体形象思维,用变魔术的形式引出开头吸引孩的注意,通过变一边、摸一摸、看一看、找一找、摆一摆等,做了三角形等一系列活动,使每位幼儿在广阔的活动和认识空间在拼拼摆摆的过程中加深对三角形的认识,老师及时的小结使孩子获得知识的完整性。虽然生活中属于三角形的物体少一些,但孩子们能积极参与并观察,找到了好多的环境中的三角形。

  《三角形认识》教案 3

  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第一节第四部分“三角形的高线”。

  教材分析:

  本节是学生在认识了三角形,并且讨论过三角形角*分线,三角形的中线的定义及其性质,学生反反复复地折纸、画线、交流感受其意义,同时也在七年级上学期了解了两直线互相垂直等概念,会过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整理与探究。

  “认识三角形的高线”主要研究的就是三角形的高线的定义及其性质,能在具体的三角形中作出它们。因为有了三角形的角*分线,三角形的中线的定义及其性质作为基础。在此,学生将进一步熟悉实验探究的基本方法,加深对三角形的理解和认识。这样,有利于知识的系统化和条理化。又因为我们研究的方法类似于研究三角形的角*分线和三角形的中线的定义及其性质的方法,所以我们要对照比较学*,找出它们之间的区别及其联系。在教学中,要充分地给学生动手、动脑的时间,让学生慢慢地思考、总结、归纳,积累数学思维的经验,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

  认识三角形的高线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三角形高线的定义。

  2.会在任意一个三角形中画出三角形的三条高线。通过画图了解三角形三条高的位置随着三角形的形状的不同而不同。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操作,想象,推理,交流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推理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

  情感与态度:

  通过折纸,画图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识图技能,使学生的思维变得更灵活。

  教学重点:

  理解三角形高线的定义。会画任意一个三角形的三条高,了解三角形的三条高(或所在的直线)交于一点。了解三角形三条高的位置随着三角形的形状的不同而不同;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都在三角形的内部;直角三角形的两条高与直角边重合,斜边上的高在三角形的内部;钝角三角形有两条高在三角形的外部,一条高在三角形的内部。

  教学难点:

  1.钝角三角形高的画法及三角形三条高的位置关系与三角形的形状关系的理解。

  2.区别三角形的角*分线、三角形的中线和三角形的高线。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温故而知新

  1.导入:

  同学们,你还记得我们学过如何“过直线外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吗?

  由学生思考并动手画。

  教师引导:我们曾经学*过“过直线外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的方法,可以用五个字来概括“放、靠、移、过、画”。

  如图,即放:指用一个三角板的一

  边放与已知直线重合;靠:指将另外一

  个三角板的一直角边紧靠前一个三角板

  与直线重合的边;移:指将在上方的三

  角板的直角边紧贴下方三角板的边移动;

  过:指将上方的三角板移动过直线外一

  点;画:指用铅笔沿着上方的三角板的'

  直角边画出已知直线的垂线。

  待学生画完后,教师演示并画出已

  知直线的垂线。

  说明:直线的垂线仍然是一条直线。

  2.学生动手:

  任意画出一个锐角abc,并画出三角形底边bc上的高ad。

  学生边画教师边引导:方法就类似于画过直线外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把底边bc看成已知直线,把底边bc所对角的顶点看成直线外一点即可完成。

  《三角形认识》教案 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三角形的意义,掌握三角形的特征和特性,能按角的不同给三角形分类.

  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正确认识三角形及其分类.

  教学难点

  正确掌握画三角形高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课前调查.

  课前调查: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外形或表面是三角形?请收集和拍摄这类的图片.

  二、创设情境,导入 新课.

  1.让学生说说生活中见到的三角形.

  投影展示:学生展示收集到的有关三角形的图片.

  2.出示下图:

  3.导入 新课.

  教师导入 :看来生活中的三角形无处不在.关于三角形你还想了解它什么?

  整理学生发言,并提出以下学*目标:

  (1)什么叫三角形?

  (2)三角形有哪些特征?

  (3)三角形具有什么特性?

  (4)三角形怎样分类?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三角形.(板书课题:三角形)

  三、师生互动,引导探索.

  1.教学三角形的意义.

  (1)教师:请同学们拿出三根小棒,如果把每根小棒看做是三角形的一条边,你们分组摆一摆,并互相交流一下,知道了什么?

  (2)继续演示课件“三角形”.

  教师:看一看哪组和你摆的一样,它们是三角形吗?

  (3)分组讨论:如果我们摆三角形用的三根小棒看作三条线段,那么什么样的图形叫做三角形呢?

  (4)教师演示三根小棒是怎样摆的,从而使学生知道一根接着一根连在一起的,随后明确这是围成的.(板书:围成)

  (5)揭示概念.

  教师启发同学互相补充,口述三角形的含义.(教师板书)

  (6)练一练:继续演示课件“三角形”.

  2.教学三角形的特征:

  (1)自学:①三角形各部分名称叫什么?

  ②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角、几个顶点?

  (2)继续演示课件“三角形”出示三角形各部分名称.

  教师提问:什么叫三角形的边?三角形有几条边?

  同桌讨论:这些三角形都有哪此共同的特征?

  引导学生用一句话概括三角形的特征.

  (3)结合手里三角形学具、边摸边说出它的特征.

  3.三角形的特性.

  (1)用三角形木框实验.

  学生尝试:让学生用手拉一拉这个三角形,感觉怎么样?你发现了什么?同桌互相拉一拉.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三角形的木框不易变形.

  提问:为什么这些部位要制成三角形呢?

  (2)实验:出示三角形、*行四边形(用木条钉成的)教具,让学生试拉一拉它们.感觉如何?你发现了什么?

  提问:要使*行四边形不变形,应怎么办?(加一条边构成一个三角形)

  (3)揭示特性.

  (4)师小结:房架、自行车架等之所以制成三角形的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利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使其结实耐用.

  (5)你还能举例子说明吗?

  4.三角形的分类.

  (1)让学生任意画一个三角形(或剪一个三角形)

  (2)对三角形进行分类.

  ①学生猜测:三角形按角的特点可以分为哪几类?

  ②教师揭示:通常我们根据三角形角的特点分成三类.分别是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

  ③小组讨论:你画或剪的三角形属于哪一类?找同学代表把三角形贴在黑板相应的集合图中.

  ④组织学生观察并分组讨论:这些角有什么特点,可以分成几类?

  ⑤教师小结: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叫做锐角三角形;

  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叫做直角三角形.

  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叫做钝角三角形.

  ⑥认识三角形之间的关系.继续演示课件“三角形”.

  教师提问:如果我们把所有的三角形看作一个整体,这个整体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呢?

  (3))三角形按边进行分类.

  全班同学共同测量课本137页上部的三角形.

  教师提问:通过测量你发现这些三角形边、角各有什么特点?

  引导学生得出:每个三角形的三条边长度都相等,每个三角形的三个角都相等.

  教师指出并板书: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又叫做正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都相等.

  引导学生比较等边三角形与等腰三角形,使学生明确: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等腰三角形.

  5.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并画高.

  (1)画锐角三角形,教师边作图边说明.

  教师说明:我们已经学过从直线外一点向直线作垂线的方法.现在利用这个知识来认识三角形的高.

  教师提问:锐角三角形有几条高?如果从B点画高,它的底边是哪条线段?如果从C点画高,它的底边是哪条线段?

  引导学生明确:锐角三角形的底和高不止一个,从任何一个顶点都可以向它的对边作高.这样三角形就有3个底和3个高.

  (2)画直角三角形.

  讨论:直角三角形的高应该怎样画?

  使学生明确:因为直角三角形两条边成直角,所以夹直角的一条边是高,另一条边就是底.

  教师提问:再找一找另外一条高在哪儿?

  使学生明确:从直角的顶点向斜边作一条垂线,所以直角三角形的另一条高在斜边上.

  (3)教师演示怎样画钝角三角形的高.

  (4)教师强调说明:每画完一条高,要标上垂足.

  6.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演示动画“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1)量一量下面每个三角形中三个内角的度数.算一算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是多少度.

  教师:怎样能知道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和的准确度数呢?

  (2)实验:

  指导学生拿一个直角三角形,按下图的顺序,把∠1和∠2沿虚线折过来.观察一下,知道了什么?

  使学生明确:∠1+∠2=∠3=90°.

  指导学生拿一个锐角三角形,按下图的顺序,把∠1、∠2、∠3沿虚线折过来.观察一下,知道了什么?

  使学生明确:∠1+∠2+∠3=180°.

  ③指导学生用一个钝角三角形再试一试.

  (3)引导学生总结: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4)根据三角形内角的是180°,如果知道三角形是两个角的度数,就能求出第三个角的度数.

  出示例题,引导学生读题,分析题意.

  列式计算.

  (5)练*:“做一做”.

  在三角形中,已知∠1=140°,∠3=25°,求∠2.

  四、巩固练*.

  1.在信封中藏一个三角形,只露出一个锐角,请同学们猜一猜是什么三角形?

  提问:为什么不能确定?

  2.判断.

  ①由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②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

  ③有两个角是锐角的三角形一定是锐角三角形.

  ④直角三角形只有一个直角.

  3.操作题.

  在下面的图形中画出一个条线段.

  (1)把这个三角形分成两个锐角三角形?

  (2)把这个三角形分成两个钝角三角形?

  (3)把这个三角形分成两个直角三角形?

  4.实践题.

  小红家的椅子用了很多年了,有点摇摇晃晃了.请同学们帮她想想办法,该如何修理?

  5.说出下面每个三角形的名称,并画出每个三角形的高.

  五、教师小结.

  通过学*,你掌握或学会了什么?

  六、布置作业 .

  140页10题

  下图是一块菜地,它外面的篱笆围成了一个等边三角形.这个篱笆的周长是多少?

  140页11题

  用七巧板拼三角形.

  用两块拼一个三角形,你想出几种拼法?

  用四块拼一个三角形,你想出几种拼法?

  用七块拼一个三角形,你想出几种拼法?

  141页14题

  已知∠1和∠2是直角三角形中的两个锐角.

  (1)∠1=50°,求∠2.

  (2)∠2=48°,求∠1.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听指挥

  游戏地点

  操场

  游戏用具

  皮筋(封闭的)

  游戏方法

  1.将全班学生分成各小组.每组4人,其中三人按老师要求利用皮筋围成三角形,另外一人负责举旗,当本组完成时,该同学举起小旗,以示做好.

  2.老师可以说任意一种三角形.例如:当老师说“直角三角形”,三个同学就开始围(三个同学各在三个顶点位置),另一个同学认为围好了就举起小旗,先举起小旗者为胜.当说出其它三角形时,游戏方法同上.

  《三角形认识》教案 5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讨论探索出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及3条边之间的关系,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2、在活动中,使学生初步学会与同学合作探索问题。

  3、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说普通话的能力。

  (二)能力目标

  通过让学生猜测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三角形的内角和及三角形的三条边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

  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

  四、教具准备:

  三角板2个、量角器、不同类型的三角形。

  五、学具准备:

  三角板、量角器

  六、教学过程:

  (1)活动一:复*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学*了三角形的有关知识,谁能说一说?

  指名交流,说出三角形的稳定性和三角形的分类。

  学生表述的质量。

  (2)活动二:探究新知

  师:两个三角板它们都是三角形,都有几个内角?

  量一量它们的内角的和是多少度?

  等边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

  小组合作进行,量出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60+30+90=180,第二个内角和也是:45+45+90=180。

  等边三角形的内角和室60+60+60=180。

  小结:这山种特殊的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

  给学生提供充分的空间进行探究。

  关注学生的结论。

  (3)活动三:操作验证

  师:是否所有的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呢?用你喜欢的方法验证,比一比哪个小组性的方法多。

  结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学生拿出事先准备的三角形和必要的工具进行验证,可以用折叠的方法,也可以用量角器量的方法,还可以用剪拼的方法等。小组探索,全班交流并总结。

  让每个学生都参入活动中。

  关注学生的验证过程。

  (4)活动四:探究三条边之间的关系

  师:三角形的三条边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可以摆一摆,量一量。你有什么发现?

  师:板书:三角形的任意两条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同桌俩合作进行,三角形的两条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指名交流,集体总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关注学生的验证方法。

  (5)活动五:巩固练*

  师:做教材45—46页的6、7、8、9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订正。

  公主学生交流的质量,给予一定的评价。

  (6)活动六:课堂小结

  说一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的知识进行回顾总结。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总结。

  创意作业:在自己周围找一找与课本类似的铁塔,并找出不同的三角形。

  七、板书设计:

  (1)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和是180度

  (2)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八、教学反思:

  三角形是最简单的多边形,学生对三角形已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因为在生活中他们经常会接触到。本节三角形的认识是学生在角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又是进一步学*三角形有关知识的重要基础。本节课的教学主要包括三角形的意义、特征、特性,三角形的分类和三角形之间的关系等内容。

  我在教学中贯彻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为原则,整个教学过程始终围绕教学目标展开,力求做到层次清楚,环节紧凑,并注意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操作,突出体现了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和能力的培养。

  现代心理学、教育学认为,语言的准确性体现着思维的周密性,语言的层次连贯性体现着思维的逻辑性,语言的多样性体现着思维的丰富性。众所周知能力和思维相辅相成,而思维的发展同语言的发展又紧密相关,这说明要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就必须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提高说规范话、说普通话的水*。

  《三角形认识》教案 6

  活动目标:

  1、认识正方形与三角形。

  2、引发幼儿学*图形的兴趣。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儿歌《快乐小鱼》;

  2、用三角形、圆形、正方形拼成的小鱼图形;

  3、待涂色图形;

  4、蜡笔;手帕;音乐磁带。

  5、场地上划三角形、正方形、圆形区域。

  活动过程:

  一、教师拼小鱼图形,引起幼儿兴趣。

  老师变出了什么?它们是用什么形状拼出来的?

  二、出示正方形手帕,引导幼儿将其变成三角形。

  幼儿人手一块手帕,操作一下。

  三、引导幼儿重点观察三角形,说说它是什么样的。

  四、游戏《快乐小鱼》。

  1、幼儿念儿歌,做动作。

  2、老师念:“游到三角形(正方形、圆形)的池塘里”,幼儿游向相应的区域,并做小鱼的动作。

  3、一名幼儿当小老师,来发出指令,其他幼儿和老师一起游戏。

  五、欣赏挂图,你觉得好看吗?

  引导幼儿说出没有涂色的是什么形状。老师与一名幼儿来给它打扮一下。

  幼儿分组操作,给小图中的圆形、三角形、正方形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配乐)。

  活动延伸:

  幼儿将自己的作品给老师或其他幼儿看,并说说自己给哪些图形涂了什么颜色。

  附:儿歌《快乐小鱼》

  小鱼小鱼游呀游,游到小小池塘里。

  捉小虫,吐泡泡,真呀真快乐。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下来,发现幼儿之间在能力上还是有差异的,大部分幼儿能很好地进行比较,但在表达方面上就有所欠缺,部分幼儿不能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在这点上还需要进一步思考,思考如何在数学活动中引导他们大胆讲出自己的想法,并帮助他们梳理总结。

  《三角形认识》教案 7

  三角形是学生们*日里接触较多的一种图形,在低年级就已经直观认识过,因而本课的重点就放在三角形的稳定性、定义和分类上。所学重难点都是由学生在操作中获得的,不是由老师讲出来,硬塞给学生。这样做,学生就会主动参与学*,落到实处,效果也好。在整个课堂里,老师只是充当一个参与者、引导者。课堂总结也是通过老师的引导,由学生做出归纳,这样效果要比由老师包办好。从这节课可以看出:

  1、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参与。

  从学生的生活入手,让学生感受三角形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激发学生学*三角形的热情,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2、改变数学学*方式,引导学生经历过程。

  学*不仅是追求一个完美的结论,它更是一种经历,要让学生亲身体验、感知、认识和学*。“三角形的分类”是本课的重点与难点,因而更应给学生充足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充分去操作,去感知,去思考、交流,让学生在交流中碰撞思维,促进思维的发展。

  3、及时进行科学评价,激励学生全面发展。

  评价的主要目的在于:“激励学生的学*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而,在评价过程中,我注意了运用多种评价方式,及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与鼓励,让学生树立自我认同感,明确努力方向。

  数学学*应给学生带来快乐。数学其负载的功能不仅仅是让学*者记住它,掌握它,更重要的是要让他们在学*的过程中体验学*它的快乐,感受它的魅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更应关注他们的学*过程,特别是学生对数学的感觉,同时应不断给学生“成功”的体验,让学生快乐地学*。

  《三角形认识》教案 8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具体物体中抽象出角的过程,认识*角、周角,知道*角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能按一定标准分类。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合作学*与探究学*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体会身边处处有数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数学的兴趣,进一步体会通过探索解决问题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课

  (课件)播放:繁忙的工地上,五台挖掘机在紧张的工作着,铲斗臂形成了各种各样的角……

  师: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生1:画面上有5台挖掘机。

  生2:工人叔叔工作非常繁忙,非常辛苦。

  生3:铲斗臂上形成了很多角。

  生4:铲斗臂上的角不一样大。

  师:我非常欣赏这位同学,她已经学会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生活了!

  (课件演示:铲斗臂上形成的各种角)

  师:铲斗臂在工作的时候,能形成什么样的角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角的认识)

  【设计意图】

  本课的教学,从挖掘机工作的生活场境入手,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角,从而来复*角的知识,进一步研究角的相关知识,让学生感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紧密相连,养成注意观察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现象的*惯。

  二、探索新知

  (一)认识*角、周角

  1、学生做各种活动角。

  师:老师课前让大家准备了活动角,请大家把活动角的两边重合,一边不动,另一条边开始转动,就可以得到一个角。然后把你得到的角沿边画下来。小组同学说一说,你折的是什么角。(小组交流)

  师:哪组的同学愿意上台给大家展示一下你们小组折的角?

  2、小组汇报交流

  师:展示你们折的角,并告诉同学们它的名称。(实物投影展示,再把角贴在黑板上)

  (学生已经认识了直角、锐角和钝角,很容易说出名称。个别学生可能还会说出*角和周角。)

  【设计意图】这是一节概念课,所有角的定义都是规定的,如果只是告诉学生这些角的定义,学生有可能记得很牢,但是缺乏必要的体验,肯定没有深刻的印象。这里以操作体验为主让学生在复*直角、锐角和钝角的基础上认识*角和周角,经历知识产生的过程。

  3、分类。

  师:这么多角,看起来太乱了,能不能把他们分类整理一下呢?

  (小组活动)

  师:把你们小组折的角放在一起,分分看。(一组同学在台上分)

  师:你们是怎么分的?为什么?(学生上台展示)

  生1:我们把直角分为一类,把锐角分为一类,把钝角分为一类。

  师:这位同学分的非常合理,有不同意见吗?

  (个别学生可能会按*角和周角分类,如果说不出,教师再启发、演示。)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作出各种活动角,把剪下来的角贴在黑板上,故意给学生造成一种“视觉混乱”的局面,激发学生探究新知。

  4、认识*角。

  师:手拿一个活动角,从两边重合开始,一边不动,另一条边怎样转动,当两条边成一条直线时问

  师:这是角吗?为什么?

  生1:是,因为他仍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生2:我认为不是角,因这里是**的,不尖了。

  生3:我也认为不是角,因为它看上去是一条直线。

  生4:我反驳他们的意见,请问两位同学,角是怎样形成的?

  生5:角是由一点引出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

  生6:那么请问你看到从一点引出的两条射线了吗?角还可以怎样形成?

  师:我非常欣赏这位同学,他能自觉运用已经学过的角的定义来解决今天的问题。还有不同意见吗?

  师:(演示*角的形成过程)同学们请看,这个角的两边成一条直线了,我们给它起个名字叫*角。(板书)

  (画*角)

  师:好,跟着老师画*角。(示范*角的画法)。

  5、认识周角。

  师:我们轻松一下,一起来做个游戏

  ⑴老师先说出一种角,你们利用活动角转出这种角:开始!锐角!直角!钝角!

  ⑵老师转动活动角,你们说出它的名称。开始!

  师:(老师转动一周,两条射线重合),这是角吗?为什么?

  生1:我认为是,从刚才的讨论中我发现这个图形也是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形成的,而且是旋转了一周,所以,我认为是角。

  生2:我认为不是,角是由一点引出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而这里只有一条射线,所以不是角。

  生3:我补充,因为这两条射线重合了,其实是有两条射线的。

  师:同学们的回答都很精彩!请看大屏幕(课件演示周角的形成过程),这是一条射线绕端点旋转一周组成的图形,我们给它叫周角。(板书)

  (画周角)

  师:好,跟着老师画周角。(示范周角的画法)。

  《三角形认识》教案 9

  活动目标

  1、认识三角形的特征,知道三角形由3条边,三个角。

  2、能将三角形和生活中常见实物进行比较,找出和三角形相似的物体。

  3、发展幼儿观察力,空间想象力。

  活动准备

  PPT一份,大三角板一个,长短不同的小棒,雪糕棒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

  手指游戏:快乐的小鱼

  二、学*三角形特征

  1、认识三角形

  (1)出示魔法线昨天张老师得到了一根魔法线,我今天把他带来了,让我们一起把它叫出来。123,请出来。

  (PPT出现一根红色的魔法线)提问:它是什么颜色的?

  (2)第一次变化这跟魔法线他会变,让我们一起喊123,看他会变成什么?(孩子们一起喊123,PPT出现三根红线)提问:数一数变成了几根线,

  (3)第二次变化(孩子们一起喊123,PPT出现一个的三角形)又变成了什么?(三角形)

  (4)触摸三角形老师这里也有一个大的三角形,我请小朋友们来摸一摸,他是不是有三条边,三个角。

  (5)又一次变化一个三角形又变出了好多的三角形,虽然它们的大小不同,但他们都是三角形。

  2、巩固三角形特征

  (1)引导幼儿观察图形,发现三角形的特征。

  前几天张老师去旅游。到了一个神奇的国家,三角形王国,他们这里的东西都是三角形的,老师把他拍了下来今天和你们一起来分享(继续看PPT,出示各种各样的三角形物品)A钟表店B食品店C帽子店

  (2)再来找一找王国里还有哪些东西是三角形的(许多小旗子,屋顶,冰淇淋,标志牌等)

  (3)引导幼儿在活动室里找一找三角形的物品

  3、老师三角形特征,使幼儿获得的知识完整化。(出示最后一张PPT)今天你们表现真棒,找到了这么多三角形的物品,他们虽然长得不一样,(不同形状,不同大小)但都有三条边,三个角;有三条边,三个角的图形都是三角形。

  三、复*三角形的特征冰糕棒、小木棒供幼儿拼三角形,巩固认识其三角形。

  活动反思

  小班幼儿的思维是具体形象思维,用变魔术的形式引出开头吸引孩的注意,通过变一边、摸一摸、看一看、找一找、摆一摆等,做了三角形等一系列活动,使每位幼儿在广阔的活动和认识空间在拼拼摆摆的过程中加深对三角形的认识,老师及时的使孩子获得知识的完整性。虽然生活中属于三角形的物体少一些,但孩子们能积极参与并观察,找到了好多的环境中的三角形。

  《三角形认识》教案 10

  【活动目标】

  1.认识三角形的特征,知道三角形由3条边,三个角。

  2.能将三角形和生活中常见实物进行比较,找出和三角形相似的物体。

  3.发展幼儿观察力,空间想象力。

  【活动准备】

  1.PPT一份,大三角板一个,长短不同的小棒,雪糕棒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手指游戏:快乐的小鱼

  二.学*三角形特征

  1、认识三角形

  (1)出示魔法线昨天张老师得到了一根魔法线,我今天把他带来了,让我们一起把它叫出来。123,请出来。

  (PPT出现一根红色的魔法线)提问:它是什么颜色的?

  (2)第一次变化这跟魔法线他会变,让我们一起喊123,看他会变成什么?(孩子们一起喊123,PPT出现三根红线)提问:数一数变成了几根线,

  (3)第二次变化(孩子们一起喊123,PPT出现一个的三角形)又变成了什么?(三角形)

  (4)触摸三角形老师这里也有一个大的三角形,我请小朋友们来摸一摸,他是不是有三条边,三个角。

  (5)又一次变化一个三角形又变出了好多的三角形,虽然它们的大小不同,但他们都是三角形。

  2、巩固三角形特征

  (1).引导幼儿观察图形,发现三角形的特征。

  前几天张老师去旅游。到了一个神奇的国家,三角形王国,他们这里的东西都是三角形的,老师把他拍了下来今天和你们一起来分享

  (继续看PPT,出示各种各样的三角形物品)

  A钟表店

  B食品店

  C帽子店

  (2)再来找一找王国里还有哪些东西是三角形的(许多小旗子,屋顶,冰淇淋,标志牌等)

  (3)引导幼儿在活动室里找一找三角形的物品

  3、老师小结三角形特征,使幼儿获得的知识完整化。

  (出示最后一张PPT)今天你们表现真棒,找到了这么多三角形的物品,他们虽然长得不一样,(不同形状,不同大小)但都有三条边,三个角;有三条边,三个角的图形都是三角形。

  三.复*三角形的特征提供冰糕棒、小木棒供幼儿拼三角形,巩固认识其三角形。

  【活动反思】

  小班幼儿的思维是具体形象思维,用变魔术的形式引出开头吸引孩的注意,通过变一边、摸一摸、看一看、找一找、摆一摆等,做了三角形等一系列活动,使每位幼儿在广阔的活动和认识空间在拼拼摆摆的过程中加深对三角形的认识,老师及时的小结使孩子获得知识的完整性。虽然生活中属于三角形的物体少一些,但孩子们能积极参与并观察,找到了好多的环境中的三角形。


三角形的认识的教案(精选10篇)(扩展3)

——《认识三角形》小班教案(精选10篇)

  《认识三角形》小班教案 1

  【活动目标】

  1.认识三角形的特征,知道三角形由3条边,三个角。

  2.能将三角形和生活中常见实物进行比较,找出和三角形相似的物体。

  3.发展幼儿观察力,空间想象力。

  【活动准备】

  1.PPT一份,大三角板一个,长短不同的小棒,雪糕棒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手指游戏:快乐的小鱼

  二.学*三角形特征

  1、认识三角形

  (1)出示魔法线昨天张老师得到了一根魔法线,我今天把他带来了,让我们一起把它叫出来。123,请出来。

  (PPT出现一根红色的魔法线)提问:它是什么颜色的?

  (2)第一次变化这跟魔法线他会变,让我们一起喊123,看他会变成什么?(孩子们一起喊123,PPT出现三根红线)提问:数一数变成了几根线,

  (3)第二次变化(孩子们一起喊123,PPT出现一个的三角形)又变成了什么?(三角形)

  (4)触摸三角形老师这里也有一个大的三角形,我请小朋友们来摸一摸,他是不是有三条边,三个角。

  (5)又一次变化一个三角形又变出了好多的三角形,虽然它们的大小不同,但他们都是三角形。

  2、巩固三角形特征

  (1).引导幼儿观察图形,发现三角形的特征。

  前几天张老师去旅游。到了一个神奇的国家,三角形王国,他们这里的东西都是三角形的,老师把他拍了下来今天和你们一起来分享

  (继续看PPT,出示各种各样的三角形物品)

  A钟表店

  B食品店

  C帽子店

  (2)再来找一找王国里还有哪些东西是三角形的(许多小旗子,屋顶,冰淇淋,标志牌等)

  (3)引导幼儿在活动室里找一找三角形的物品

  3、老师小结三角形特征,使幼儿获得的知识完整化。

  (出示最后一张PPT)今天你们表现真棒,找到了这么多三角形的物品,他们虽然长得不一样,(不同形状,不同大小)但都有三条边,三个角;有三条边,三个角的图形都是三角形。

  三.复*三角形的特征提供冰糕棒、小木棒供幼儿拼三角形,巩固认识其三角形。

  【活动反思】

  小班幼儿的思维是具体形象思维,用变魔术的形式引出开头吸引孩的注意,通过变一边、摸一摸、看一看、找一找、摆一摆等,做了三角形等一系列活动,使每位幼儿在广阔的活动和认识空间在拼拼摆摆的过程中加深对三角形的认识,老师及时的小结使孩子获得知识的完整性。虽然生活中属于三角形的物体少一些,但孩子们能积极参与并观察,找到了好多的环境中的三角形。

  《认识三角形》小班教案 2

  活动背景:

  不同形状的三角形,使得幼儿很感兴趣。通过动手操,将3根一样长或不一样长的小棍,拼做三角形,使幼儿进一步认识到了有三个角,三条边的就是三角形。

  活动目标:

  1、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开有三条边,三个角,复*手口一致点数。

  2、培养幼儿的观察和比较能力。

  3、激发幼儿学*图形的兴趣。

  4、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5、能与同伴合作,并尝试记录结果。

  教学重点、难点:

  1、认识三角形,并知道三角形有许多形状

  2、区分三角形与正方形

  活动准备:

  PPT课件、教具实物(三角形的彩纸或吹塑纸,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各1张。够每个幼儿做1-2个三角形的小棍(长短不同),正方形彩纸一张)

  活动过程:

  小班数学教案详案及教学反思《认识三角形》含PPT课件

  教师小结:

  正方形有四条边,三角形有三条边,正方形的四条边一样长,三角形的三条边不一样长;正方形有四个角,三角形有三个角;正方形的四个角一样大,三角形的三个角可以不一样大。(教师边说边演示)

  4、它们都是三角形吗?

  教师PPT出示各种三角形,请幼儿说说它们是不是三角形,为什么?(幼儿只要答出“是三角形,因为它们都有三条边,三个角”就可以了。

  教师小结:

  ①、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

  ②、三角形有许多兄弟,它们虽然长得不一样,可是它们都有三条边,三个角

  ③、三角形的三条边可以不一样长,三个角可以不一样大

  ④、只要一个图形有三条边,三个角,它们就是三角形

  5、让幼儿寻找常见实物中有什么东西像三角形(出示PPT)

  6、幼儿操作。

  将许多长短不同的小棍发给幼儿,让幼儿数3根小棍做三角形(可以找一样长的小棍也可以找不一样长的;做得快的可以做第二个,第三个)。

  教学反思:

  我上这节数学课,就是让孩子们认识三角形,难点就是让幼儿如何区分三角形和正方形。在这教学过程中,我将许多长短不同的小棍放在孩子们的桌上,让孩子们数3根小棍拼做三角形(可以找一样长的小棍,也可以找不一样长的)。通过让他们动手操作,让孩子们进一步认识到了:

  1、三角形有三个角、三条边

  2、三角形的三条边可以不一样长,三个角可以不一样大。

  《认识三角形》小班教案 3

  活动设计背景

  不同形状的三角形,使得幼儿很感兴趣。通过动手操,将3根一样长或不一样长的小棍,拼做三角形,使幼儿进一步认识到了有三个角,三条边的就是三角形

  活动目标

  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开有三条边,三个角,复*手口一致点数到了,培养幼儿的观察和比较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认识三角形,并知道三角形有许多形状

  2、区分三角形与正方形

  活动准备

  教具:三角形的彩纸或吹塑纸,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各1张。够每个幼儿做1-2个三角形的小棍(长短不同),正方形彩纸一张

  活动过程

  1、 三角形是什么样子的?老师出示一个等腰三角形,告诉幼儿这是一个三角形,。请幼儿数一数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角?

  教师小结:这是一个三角形,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凡是有三条边,三个角的图形,我们都把它叫做三角形。

  2、 复*对三角形的认识。教师出示一个直角三角形,请幼儿想一想这是什么形状?为什么?

  3、 和正方形比一比,看有什么不同。教师一个正文形请幼儿说出名称,并找出正方形和三角形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教师小结:

  正方形有四条边,三角形有三条边,正方形的四条边一样长,三角形的三条边不一样长;正方形有四个角,三角形有三个角;正方形的四个角一样大,三角形的三个角可以不一样大。(教师边说边演示)

  4、 它们都是三角形吗?教师出示各种三角形,请幼儿说说它们是不是三角形,为什么?(幼儿只要答出“是三角形,因为它们都有三条边,三个角”就可以了。

  教师小结:

  ①、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

  ②、三角形有许多兄弟,它们虽然长得不一样,可是它们都有三条边,三个角

  ③、三角形的三条边可以不一样长,三个角可以不一样大

  ④、只要一个图形有三条边,三个角,它们就是三角形

  5、让幼儿寻找常见实物中有什么东西像三角形

  6、幼儿操作。将许多长短不同的小棍放在幼儿数3根小棍做三角形(可以找一样长的小棍也可以找不一样长的;做得快的可以做第二个,第三个)。

  教学反思

  我上这节数学课,就是让孩子们认识三角形,难点就是让幼儿如何区分三角形和正方形。在这教学过程中,我将许多长短不同的小棍放在孩子们的桌上,让孩子们数3 根小棍拼做三角形(可以找一样长的小棍,也可以找不一样长的)。通过让他们动手操作,让孩子们进一步认识到了1、三角形有三个角、三条边2、三角形的三条边可以不一样长,三个角可以不一样大。

  《小班数学“认识三角形”教案与反思》摘要:

  1、形,我们都把它叫做三角形。

  2、 复*对三角形的认识。教师出示一个直角三角形,请幼儿想一想这是什么形状?为什么?

  3、 和正方形比一比,看有什么不同。教师一个正文形请幼儿说出名称,并找出正方形和三角形有哪些...

  《认识三角形》小班教案 4

  活动目标:

  1、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开有三条边,三个角,复*手口一致点数。

  2、培养幼儿的观察和比较能力。

  3、激发幼儿学*图形的兴趣。

  4、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5、能与同伴合作,并尝试记录结果。

  教学重点、难点:

  1、认识三角形,并知道三角形有许多形状

  2、区分三角形与正方形

  活动准备:

  PPT课件、

  教具实物

  (三角形的彩纸或吹塑纸,

  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各1张。

  够每个幼儿做1-2个三角形的小棍(长短不同),

  正方形彩纸一张)

  活动过程:

  小班数学教案详案及教学反思《认识三角形》含PPT课件

  教师小结:

  正方形有四条边,三角形有三条边,

  正方形的四条边一样长,三角形的三条边不一样长;

  正方形有四个角,三角形有三个角;

  正方形的四个角一样大,三角形的三个角可以不一样大。(教师边说边演示)

  4、它们都是三角形吗?

  教师PPT出示各种三角形,请幼儿说说它们是不是三角形,为什么?

  (幼儿只要答出“是三角形,因为它们都有三条边,三个角”就可以了。

  教师小结:

  ①、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

  ②、三角形有许多兄弟,它们虽然长得不一样,可是它们都有三条边,三个角

  ③、三角形的三条边可以不一样长,三个角可以不一样大

  ④、只要一个图形有三条边,三个角,它们就是三角形

  5、让幼儿寻找常见实物中有什么东西像三角形(出示PPT)

  6、幼儿操作。

  将许多长短不同的小棍发给幼儿,让幼儿数3根小棍做三角形

  (可以找一样长的小棍也可以找不一样长的;做得快的可以做第二个,第三个)。

  教学反思:

  我上这节数学课,就是让孩子们认识三角形,

  难点就是让幼儿如何区分三角形和正方形。

  在这教学过程中,

  我将许多长短不同的小棍放在孩子们的桌上,

  让孩子们数3根小棍拼做三角形

  (可以找一样长的小棍,也可以找不一样长的)。

  通过让他们动手操作,让孩子们进一步认识到了:

  1、三角形有三个角、三条边

  2、三角形的三条边可以不一样长,

  3、三个角可以不一样大。

  《认识三角形》小班教案 5

  活动设计背景

  小班的幼儿略微有了粗浅的几何概念,这一阶段的幼儿通过老师引导能正确的认识圆形,三角形和正方形。但他们不是从这些形状的特征来认识而是将其和日常生活中熟悉的物体相对照。因此,我让幼儿在游戏中探索中对图形产生兴趣,并通过观察,比较,想象动手等形式感知图形的不同特征。

  活动目标

  1、通过对比让幼儿感知图形的基本特征,创设愉悦的游戏情节。

  2、运用多种感官来调动幼儿的思维想象能力的观察力,激发幼儿的探索能力。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引发幼儿学*图形的兴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圆形三角形和方形的认识和区别

  活动准备

  小动物的图片,几何图形组成的图画和三种几何图形卡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1小朋友老师今天带你们拼拼图,你们愿不愿意图?随后,我会出示用这三种图片组成的各种图片展示给幼儿,激发幼儿的兴趣。我会和幼儿一起继续通过想象摆出各种图形。

  2提问;这么多好看的图形你们知道它们使用什么图形组成的吗?

  3幼儿回答完我会根据小朋友的回答用儿歌的形式把三种图形的特点和名称说给小朋友们听。

  二用游戏的形式让幼儿认识三种图形。

  1游戏;摸一摸。用摸得形式让小朋友体会这三种图形的不同之处,并说出图形的名称。

  2游戏;谁的本领大。出示由图形拼成的各种图案让小朋友找出是由什么图形组成的。

  3游戏;小动物找家。出示小动物图片,我会告诉小朋友它们哭了,原因是找不到自己的家了,请小朋友帮帮它找找它们的家。例如;我会扮演小动物说说自己的房子是什么形状的,请小朋友来帮忙。

  4游戏;找图形宝宝。在教室地板上摆放三个图形宝宝,我喊口令小朋友找图形站好看谁找的快又好。

  三.结束。今天我们玩得很开心,小朋友们能告诉老师你们都认识了什么图形,它们都有什么特点?你们回家观察一下,你家里什么东西是由我们今天认识的图形组成的,明天来了告诉老师。

  四放排排队的歌,带小朋友去卫生间。

  教学反思

  当我进行实际教学过程时,我从孩子们身上看到了这样的现象:1.幼儿对各种图形非常感兴趣,幼儿对身边的事物有着敏锐的观察力,有渴望了解图形宝宝的欲望2.在活动中,幼儿的情绪很活跃,能把自己发现的主动地告诉老师和周边的小伙伴,使幼儿的表达能力、反应能力和观察能力都得到了发展。我还从孩子们的操作中,1.在这次活动中孩子乐于参与,积极发现。2.孩子们兴致浓厚,也愿意主动去探索,主动去参与。我觉得我原来的设计可以这样的调整:幼儿自我操作时间不足,没有创设幼儿合作交流的机会,语言还要精炼等,在以后组织活动的过程中我应加以改进,为幼儿传递良好的语感,培养幼儿善于表达的能力。

  《认识三角形》小班教案 6

  【活动目标】

  1、认识三角形的特征,知道三角形由3条边,三个角。

  2、能将三角形和生活中常见实物进行比较,找出和三角形相似的物体。

  3、发展幼儿观察力,空间想象力。

  【活动准备】

  1、PPT一份,大三角板一个,长短不同的小棒,雪糕棒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手指游戏:快乐的小鱼

  二、学*三角形特征

  1、认识三角形

  (1)出示魔法线昨天张老师得到了一根魔法线,我今天把他带来了,让我们一起把它叫出来。123,请出来。

  (PPT出现一根红色的魔法线)提问:它是什么颜色的?

  (2)第一次变化这跟魔法线他会变,让我们一起喊123,看他会变成什么?(孩子们一起喊123,PPT出现三根红线)提问:数一数变成了几根线,(3)第二次变化(孩子们一起喊123,PPT出现一个的三角形)又变成了什么?(三角形)

  (4)触摸三角形老师这里也有一个大的三角形,我请小朋友们来摸一摸,他是不是有三条边,三个角。

  (5)又一次变化一个三角形又变出了好多的三角形,虽然它们的大小不同,但他们都是三角形。

  2、巩固三角形特征

  (1)引导幼儿观察图形,发现三角形的特征。

  前几天张老师去旅游。到了一个神奇的国家,三角形王国,他们这里的东西都是三角形的,老师把他拍了下来今天和你们一起来分享(继续看PPT,出示各种各样的三角形物品)A钟表店B食品店C帽子店

  (2)再来找一找王国里还有哪些东西是三角形的(许多小旗子,屋顶,冰淇淋,标志牌等)

  (3)引导幼儿在活动室里找一找三角形的物品

  3、老师小结三角形特征,使幼儿获得的知识完整化。(出示最后一张PPT)今天你们表现真棒,找到了这么多三角形的物品,他们虽然长得不一样,(不同形状,不同大小)但都有三条边,三个角;有三条边,三个角的图形都是三角形。

  三、复*三角形的特征提供冰糕棒、小木棒供幼儿拼三角形,巩固认识其三角形。

  【活动反思】

  小班幼儿的思维是具体形象思维,用变魔术的形式引出开头吸引孩的注意,通过变一边、摸一摸、看一看、找一找、摆一摆等,做了三角形等一系列活动,使每位幼儿在广阔的活动和认识空间在拼拼摆摆的过程中加深对三角形的认识,老师及时的小结使孩子获得知识的完整性。虽然生活中属于三角形的物体少一些,但孩子们能积极参与并观察,找到了好多的环境中的三角形。

  《认识三角形》小班教案 7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在探索操作活动中,初步感知三角形,知道其名称和形状特征,认识三角形的多样性;

  2、能不受其他图形干扰找出三角形;

  3、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活动准备:

  教具:

  1、各种不同的三角形;数字卡;

  2、星星、正方形、菱形各1。

  学具:

  1、3条长度不同的纸条(幼儿每人一套);

  2、各种图形: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若干;

  3、图形拼图;

  4、胶垫人手一块

  活动过程:

  一、探索操作:

  1、请幼儿拿3条不同长度的纸条拼摆图形。幼儿探索活动,教师指导。

  2、幼儿展示自己的图形,教师集体说说,摆了什么样的图形,用了几条纸条,有几个角。

  二、认识三角形的特征

  1、"小朋友真棒!现在我们请出今天的图形客人。"出示三角形引导幼儿数数三角形的角与边各有多少?(教师根据幼儿数出的角、边,在三角形上标上数字)

  2、出示星星、正方形、菱形、让幼儿分辨它们是否三角形?

  3、出示各种图形,让幼儿把三角形归类放到一边。(二次操作,巩固对三角形特征的认识)

  4、操作:幼儿人手一图形拼画,请幼儿找出画中的三角形,涂色。

  5、向爸爸妈妈展示自己的画。

  三、活动结束。

  教学反思

  我上这节数学课,就是让孩子们认识三角形,难点就是让幼儿如何区分三角形和正方形。在这教学过程中,我将许多长短不同的小棍放在孩子们的桌上,让孩子们数3根小棍拼做三角形(可以找一样长的小棍,也可以找不一样长的)。通过让他们动手操作,让孩子们进一步认识到了:

  1、三角形有三个角、三条边;

  2、三角形的三条边可以不一样长,三个角可以不一样大。

  《认识三角形》小班教案 8

  一,教材分析

  小班 数学 认识三角形是幼儿几何形体教育的内容之一,幼儿的几何形体教育使幼儿数学教育的重点内容。幼儿学*一些几何形体的简单知识能帮助他们对客观世界中形形色色的物体做出辨别和区分。发展它们的空间知觉能力和初步的空间想象力从而为小学学*几何形体做些准备。小班幼儿在他们充分获得对圆形的感知和确认后,再让他们认识三角形的特征,这对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比较能力和空间概念具有重要意义。认识三角形是在认识圆形的基础上进行的。这就为比较圆形和三角形奠定了知识基础,有利于幼儿对三角形的感知和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就是三角形的特征。基于以上对教材的分析,结合幼儿的认知特点,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教幼儿知道三角形的名称和主要特征,知道三角形由3条边,3个角。

  2、教幼儿把三角形和生活中常见的实物进行比较,能找出和三角形相似的物体。

  3,发展幼儿观察力,空间想象力,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确定目标的依据:小班上学期虽然还没有进行数的形成教学,但在日常活动中已经渗透了许多数的概念教育,因此,通过数形结合认识三角形的特征幼儿有一定的基础。3岁幼儿经常会把几何形体理解为他们所熟悉的实物,因此,教幼儿把三角形和生活中常见的实物进行比较找出和三角形相似的物体有利于发展幼儿对应能力。

  围绕教学目标根据小班幼儿的认知特点,我认为本节课的重点是认识三角形的特征,幼儿认知几何形体对图形的知觉属于空间知觉的范畴,从幼儿感知三角形的形状到表达需要完成配对——指认——图形的特征,因此,三角形的特征定为本节课的重点。三角形的特征同时也是本节课的难点。三角形的特征有三条边、三个角。但是,对于还没学过一一对应点数的幼儿来说还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把三角形的特征定为本节课的难点。

  二,教学方法

  为了让幼儿更好地掌握知识,充分发挥教与学的互动作用,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我将采用游戏法和启发探索法,体现教师为主导,幼儿为主体的师生双边活动。

  游戏法:在计算教学中运用游戏法能激发幼儿的学*兴趣,集中幼儿的注意力,帮助幼儿轻松愉快地理解知识,因此,在本节课中,无论是新知的学*,还是复*巩固我都采用游戏的形式,如在课的开始,教师以游戏的口吻介绍两个图形娃娃到小班做客,激发了幼儿的学*兴趣,在复*巩固三角形特征时,设计了游戏给图形娃娃找朋友、奇妙的拼图、拼拼三角形使幼儿进一步巩固了三角形的特征,又激发了幼儿的学*兴趣。

  启发探索法:这一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中依靠幼儿已有的数学知识和经验启发幼儿去探索并获得新知。其最大的特点是激发幼儿的兴趣,最大限度地调动幼儿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在本节课认识三角形的特征时,我采用这一方法先出示一个圆形娃娃,再出示一个三角形娃娃,启发幼儿比较三角形和圆形的不同,在幼儿的观察探索中得出三角形有角、有边,通过亲自数一数、试一试,让幼儿明确有三个角的图形是三角形,三角形的角有点儿扎手。

  本节课采用的教具:

  ⑴圆形、三角形娃娃各一个,用于引出课题,激发幼儿兴趣。⑵图形拼图一幅

  ⑶每桌一盘各类几何图形及冰糕棍若干。

  选取教具的依据是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认知特点。

  三,学法指导

  1、复*内容的确定:三角形的特征有三条边、三个角。幼儿要掌握三角形的特征,就必须通过数一数来掌握,因此,3的数数的掌握直接影响到幼儿学*三角形的效果,因此将3的数数定为学*内容。采用幼儿比较喜欢的体态动作(拍手、拍肩、拍褪)进行,幼儿比较感兴趣又很快地集中了幼儿的注意力。

  2、引导幼儿用探索法和操作法学*新知,发展幼儿的观察力。为了便于幼儿更好地掌握三角形的特征,请幼儿通过观察圆形和三角形有哪些地方不一样?通过亲自数一数、摸一摸来感知三角形的特征。幼儿从观察、判断到表述是幼儿利用旧知获取新知,主动学*的过程。

  3、在操作、游戏中发展幼儿的空间想象力,在复*巩固三角形特征时,采取了游戏《给图形娃娃找朋友》、用小棍拼三角形。幼儿在游戏时,就需要将头脑中三角形的特征的轮廓体现出来,需要幼儿将想象、图形小棒联系在一起,进一步发展了幼儿的'空间想象力,同时幼儿联想生活中的实物与三角形想象的物体将图形与实物相联系,从而发展幼儿的空间想象力。

  4、数形结合,时幼儿在掌握特征的同时,加深幼儿对3的认识,在学*三角形特征时让幼儿数数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角在看拼图找三角形的游戏中,让幼儿数数蝴蝶的翅膀、树身、房顶个由几个三角形拼成,在数形结合中既巩固了新知,又发展了幼儿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四,教学程序

  为了小学过程中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我准备分以下几个步骤完成教学任务:

  1,复*3的数数

  设计这一环节的目的是为了在下步学*三角形特征时幼儿能更好地学*掌握,能准确感知图形特征这一环节,采用体态动作一集体复*的形式进行。

  2、学*三角形特征: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所在,我准备分以下几步完成,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⑴引导幼儿观察比较圆形娃娃和三角形娃娃的不同,提供幼儿每人一三角形,通过自己数一数,试一试,感知图形特征,并充分让幼儿表述,得出图形的特征。

  ⑵引导幼儿观察几个不同形状、不同大小的三角形,通过验证得出三角形都有三条边、三个角,有三条边、三个角的图形都是三角形。

  ⑶老师小结三角形特征,使幼儿获得的知识完整化。

  3、复*巩固三角形的特征。在幼儿初步掌握三角形特征的基础上只有通过各种形式的练*才能得以巩固,准备分三步完成这一环节。

  ⑴给图形娃娃找朋友:目的是幼儿排除干扰从众多几何图形卡片中找出三角形。

  ⑵看图拼图找三角形:

  图形拼图能进一步激发幼儿的学*兴趣通过让幼儿观察:

  这些拼图像什么?哪些部分是用三角形拼成的?用了几个三角形?

  ⑶周围环境中找出像三角形的东西:幼儿通过自己的联想寻找发展幼儿的空间想象能力,进一步巩固了三角形的特征。

  四、延伸活动:幼儿用冰糕棒拼三角形,引导幼儿拼完后讲一讲你拼得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角?用了几根冰糕棒?

  《认识三角形》小班教案 9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在探索操作活动中,初步感知三角形,知道其名称和形状特征,认识三角形的多样性;

  2、能不受其他图形干扰找出三角形 ;

  3、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活动准备:

  教具:

  1、各种不同的三角形;数字卡;

  2、星星、正方形、菱形各1。

  学具:

  1、3条长度不同的纸条(幼儿每人一套);

  2、各种图形: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若干;

  3、图形拼图;

  4、胶垫人手一块

  活动过程:

  一、探索操作:

  1、请幼儿拿3条不同长度的纸条拼摆图形。幼儿探索活动,教师指导。

  2、幼儿展示自己的图形,教师集体说说,摆了什么样的图形,用了几条纸条,有几个角;

  二、认识三角形的特征

  1、"小朋友真棒!现在我们请出今天的图形客人。"出示三角形引导幼儿数数三角形的角与边各有多少?(教师根据幼儿数出的角、边,在三角形上标上数字)2、出示星星、正方形、菱形、让幼儿分辨它们是否三角形?

  2、出示各种图形,让幼儿把三角形归类放到一边。(二次操作,巩固对三角形特征的认识)

  3、操作:幼儿人手一图形拼画,请幼儿找出画中的三角形,涂色。

  4、向爸爸妈妈展示自己的画。

  三、活动结束。

  《认识三角形》小班教案 10

  活动背景:

  不同形状的三角形,使得幼儿很感兴趣。通过动手操,将3根一样长或不一样长的小棍,拼做三角形,使幼儿进一步认识到了有三个角,三条边的就是三角形。

  活动目标:

  1、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开有三条边,三个角,复*手口一致点数。

  2、培养幼儿的'观察和比较能力。

  3、激发幼儿学*图形的兴趣。

  4、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5、能与同伴合作,并尝试记录结果。

  教学重点、难点:

  1、认识三角形,并知道三角形有许多形状

  2、区分三角形与正方形

  活动准备:

  PPT课件、教具实物(三角形的彩纸或吹塑纸,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各1张。够每个幼儿做1-2个三角形的小棍(长短不同),正方形彩纸一张)

  活动过程:

  小班数学教案详案及教学反思《认识三角形》含PPT课件

  教师小结:

  正方形有四条边,三角形有三条边,正方形的四条边一样长,三角形的三条边不一样长;正方形有四个角,三角形有三个角;正方形的四个角一样大,三角形的三个角可以不一样大。(教师边说边演示)

  4、它们都是三角形吗?

  教师PPT出示各种三角形,请幼儿说说它们是不是三角形,为什么?(幼儿只要答出“是三角形,因为它们都有三条边,三个角”就可以了。

  教师小结:

  ①、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

  ②、三角形有许多兄弟,它们虽然长得不一样,可是它们都有三条边,三个角

  ③、三角形的三条边可以不一样长,三个角可以不一样大

  ④、只要一个图形有三条边,三个角,它们就是三角形

  5、让幼儿寻找常见实物中有什么东西像三角形(出示PPT)

  6、幼儿操作。

  将许多长短不同的小棍发给幼儿,让幼儿数3根小棍做三角形(可以找一样长的小棍也可以找不一样长的;做得快的可以做第二个,第三个)。

  教学反思:

  我上这节数学课,就是让孩子们认识三角形,难点就是让幼儿如何区分三角形和正方形。在这教学过程中,我将许多长短不同的小棍放在孩子们的桌上,让孩子们数3根小棍拼做三角形(可以找一样长的小棍,也可以找不一样长的)。通过让他们动手操作,让孩子们进一步认识到了:

  1、三角形有三个角、三条边

  2、三角形的三条边可以不一样长,三个角可以不一样大。


三角形的认识的教案(精选10篇)(扩展4)

——《认识三角形》小班教案3篇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对图形的兴趣和数学活动常规。

  2、初步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

  3、感知并说出三角形的基本特征,能找出和三角形相似的物体。

  4、引发幼儿学*图形的兴趣。

  5、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各一,图形若干。

  活动分析:

  观察、对比是孩子们探究的过程,通过图形的对比引导幼儿感知三角形的基本特征,作为本次活动的重点。,活动中运用课件直观、形象的特点,通过多种游戏形式,采用启发法、提示法,引导幼儿进一步掌握并概括三角形的基本特征,从而突破难点部分。活动的结束之际,组织幼儿进一步从生活环境中找出像三角形的物体,作为活动的延伸环节,自然结束。

  活动过程:

  一、导入。

  采用观察法,通过课件中图形宝宝的口吻引出三角形。

  二、展开。

  1、采用游戏法引导幼儿在众图形中寻找三角形。

  2、引导幼儿观察三种三角形的共同特征,发现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

  3、动手操作。

  a.幼儿从图形筐中找出三角形,分别数出边、角的数量,进一步掌握三角形特征。

  b.观察并说出三角形像什么。

  4、游戏“猜猜我是谁”。组织幼儿根据图形渐渐露出部分猜测出图形,进一步巩固幼儿对图形特征的认识。

  5、游戏“捉迷藏”

  幼儿从简单的画面中找出三角形。

  6、引导幼儿观察并找出活动室中那些物品像三角形。

  三、延伸。

  请幼儿到生活环境中进一步寻找三角形的踪迹。

  教学反思:

  幼儿园的数学活动相对于其他活动枯燥、单调,容易使幼儿失去学*兴趣。因为这个时期的.幼儿年龄小,逻辑思维尚未发展,所以本次活动中我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操作的丰富材料的环境,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选择性、可操作性的空间。使幼儿能独立的操作材料,并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幼儿的自主性,选择性,独立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通过一系列的游戏活动,达到了主题总目标预设的要求。

  设计思路:

  根据幼儿活泼好动,喜欢摆弄物品的特点,我为幼儿提供了小棒、图形、彩纸等大量活动材料,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乐,乐中做,启发幼儿主动探索、发现三角形的特征,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使幼儿养成动手、动脑、动口的好*惯。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在探索操作活动中,初步感知三角形,知道其名称和形状特征;

  2、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幼儿思维的灵活性;

  3、初步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活动准备:

  1、长短不同的小棒若干,总数是幼儿人数的6倍;

  2、三角形卡片若干;

  3、红领巾、小房子、小旗子等三角形实物若干;

  4、彩纸、铅笔、橡皮、剪刀每人一份。

  活动过程:

  一、探索操作:

  1、在正方形拼图的基础上,请幼儿任意拿3根小棒拼摆图形。幼儿探索活动,教师指导。

  2、请个幼儿说一说,摆得什么样的图形,用了几根小棒,有几个角;

  3、师生共同拼图,并点数图形的边、角;

  小结:有3条边、3个角的图形叫三角形。丰富词汇:三角形。

  二、探索感知:

  1、请幼儿任意取出一个三角形卡片,点数它有几个条边、几个角?

  2、出示各种不同的三角形,引导幼儿观察其不同点,相同点。

  不同点:有的大、有的小、有的角尖、有的角大……

  相同点:都有3个角、3条边。

  3、小结:不管图形大小,不管角尖,只要有3条边、3 个角的图形都是三角形。

  三、找一找、想一想、说一说

  1、引导幼儿在环境中找出象三角形的物体(小彩旗、红领巾)。

  2、请幼儿想一想、说一说,见过的象三角形的物体

  四、做一做、试一试剪裁三角形并拼图

  1、教师引导幼儿用各种方法剪裁出任意三角形(剪、撕、画等),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

  2、鼓励幼儿用剪出的三角形拼出自己喜爱的动物或物品的形象。

  五、自我评价,展览幼儿作品。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认识三角形的`特征,认识三角形。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1、三角形图形、画点的底图、水笔、三角形组合的挂图、教室周围布置三角形的实物。

  2、正方形的蜡光纸、剪刀、胶水、图画纸。

  活动过程:

  1、导入:有个图形宝宝来我们班做客,你们想知道是什么图形宝宝吗?

  2、出示三角形,让幼儿说出三角形的名称,然后让幼儿找出教室周围与三角形相似的实物。

  3、提出问题:“你怎么知道它们是和三角形宝宝一样的图形?”引导幼儿用手摸摸三角形的角和边,体会三角形的外形——三个角,三条边,幼儿教案《认识三角形》。


三角形的认识的教案(精选10篇)(扩展5)

——认识三角形说课稿优选【十】篇

  一、概述

  三角形是*面图形中最简单也是最基本的多边形,一切多边形都可以分割成若干个三角形,并借助三角形来推导有关的性质。因此,三角形的认识是学**面图形知识的起点,为学**面几何、立体几何打下基础。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了线段、角和直观认识了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所以,本节课是三角形认识的第二阶段。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理解三角形的定义,能指出三角形的边、角、顶点,认识三角形具有稳定性2、过程与方法 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折、画等操作活动认识三角形的特点、特性,从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操作得出相关结论,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学生能进一步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

  三、学*者特征分析

  学生中大部分中留守儿童没有良好的学**惯。

  学生已经学*了线段、角和直观认识了三角形,能够在物体的面中找出三角形,认识了常见的角,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应联系现实生活,使学生从中获得数学学*的积极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在学*活动中,要使学生学会自主学*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应用意识。"因此,在本节课中,主要运用多媒体教学策略,通过学生观察、讨论、操作等方式,激发学生展示个性、积极参与、主动求知。采用以下教学环节: 1、归纳定义,把握关键;2、动手操作,提升认识;3、认识特征,合作交流;4、师生合作,突破难点;5、深入练*,巩固发展。

  一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操作等实践活动。二要注意引导学生的思维伴随着操作活动的展开而不断地提高思维活动的层次,不断地引发新的认知冲突。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为本课制作的CAI课件;准备的相应学具:三角板、课前做好的三角形和四边形模型。

  六、教学过程

  一、引入谈话

  师:孩子们,春天到来了,阳光明媚,春暖花开,如果能到郊外去玩玩儿,那该多好啊,瞧,一群孩子已经来到了公园门口?仔细看看,这幅图上有那些图中哪些物体形状是三角形的?

  师: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是三角形的?

  师:既然生活中有这么多三角形。那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有趣的三角形。(板书课题:认识三角形)

  二、操作感知三角形的特征

  1、感知生活中的三角形并找出三角形的特征

  师:三角形是我们的朋友,它为我们日常生活、建筑业等方面作出了很大贡献。看,这些实物图和标志牌上都有三角形,(课件出示例1的图的三角形),请仔细观察,思考这些三角形有什么的共同特征。 再说说什么样的图形叫做三角形形(让学生充分观察,自己总结出特征)归纳: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顶点,三个角。对照图形,谁能用自己的语言来说说看,什么样的图形叫做三角形呢?引导学生得出: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板书)2、画三角形并理解三角形的特点

  师:请在练*本上画一个你喜欢的三角形,画好后,和你的同桌说说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

  3、辨一辨并得出判断三角形的条件

  师:我们来看看这些小朋友画的三角形,画得怎样?

  师小结: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三角形首先要看是不是有三条线段,其次看这三条线段是不是围拢了。

  (2)操作:第53页课堂活动第1,2题,按要求在本子上画出三角形,并相互检查。

  (3)判断哪些图形是三角形?练*十第1题

  三、感知三角形的特性

  (1)师:生活中我们看到了很多物体的形状都是三角形的,如:电线杆架、房架等等。为什么要设计为三角形而不设计为其它的图形呢?还有我们来看小兔家和小狗家的篱笆,谁的更好呢?

  请大家猜一猜三角形到底有什么特性呢?我们来做个实验吧。

  (2)师:这是同样的木条,用同样的方法,做成的四边形和三角形,请两个小朋友上来拉一拉,你有什么发现?

  生:四边形轻轻一拉,形状和大小都变了,而三角形用力拉后,发现形状和大小都不变。

  (3)师小结:说明三角形比较牢固,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4)举出生活中哪些物品用到三角形的这个特性吗?

  (5)师:了解了三角形的稳定性,我想请孩子们来帮帮我。师演示可摇晃的长方形,请小朋友想一想怎样才能把这个四边形固定下来呢?

  四、巩固练*

  1.练*第54页第4题。

  五、课堂总结

  教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你对三角形有哪些新的认识?

  教学目标

  根据这一教学内容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与作用,以及新课标的要求“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结合教材,根据学生的知识现状和年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知道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2.能判断三条线段的长度能否组成三角形。

  过程与方法:1.在学生探索三角形三边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学*的能力。

  2.在学生探索发现规律后,培养学生自主总结得出结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鼓励学生探索发现,培养学生小问题大钻研的精神。

  2、在数学中很注重结论的严谨性,培养学生严谨的学*态度。

  本节课的重点、难点:使学生理解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教法学法

  在教法上采用实验法、以及分组讨论、合作学*的形式,并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让学生动手操作,比一比,看一看,想一想,分组讨论、合作学*,老师恰当点拨,适时引导,多媒体课件及时验证结论,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以学生发展为本,转变学生的学*方式,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的。

  在学法指导上,我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留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激发他们主动探索。借鉴杜威“做中学”的思想,将学生分成5人学*小组,让学生动起来,活起来,让学生在猜想、质疑、验证、探究、测量、实践操作、问题解决等过程中,经历想一想,猜一猜,画一画,比一比等活动,努力营造协作互动、自主探究的课堂教学氛围,将课堂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活动中得以发展。

  教学过程

  1、联系生活,提出问题。

  出示情景图,找出图中的三角形。把数学问题与生活情境相结合,让数学生活化。学生联系生活说说见到过的三角形,把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联系,生活数学化。从整体上初步感知三角形,再抽象出图形让学生认识,教师并介绍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帮助学生形成三角形的概念。让学生思考:三角形是由三条边组成的,那是不是任意三根小棒都能搭成三角形呢?

  2、动手操作,合作探究。

  小学生好奇、好动,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教师要千方百计为学生提供操作的机会,手脑并用,化抽象为具体,让每一个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之中,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在动手操作中激发出创新的潜能,体验到发现的乐趣、成功的愉悦。

  第一层次是动手操作,发现问题;为每组同学准备好的4根小棒(10厘米、8厘米、5厘米、2厘米),任选其中的3根围一围。并设计“从中你有什么发现?”为学生自主学*搭建一个*台,让学生在更自由、更广阔的空间中去合作、探索和发现。学生在小组的合作与探究中发现不是任何三根棒都能搭出三角形的。事实推翻了学生头脑中以前的错误认知,激起了思维的矛盾,使学生不得不重新认识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这种重新认识是学生对三角形三边关系认识上的第一层次。

  第二层次是小组合作,探究规律;我抓住契机巧妙设疑:任意选择三根小棒,为什么有的能围成一个三角形,而有的就不行呢?

  想不想知道其中的秘密?提出活动二的要求:给你两根小棒,一根10厘米,一根8厘米,你还能配多长的小棒和它们组成三角形?两人合作把小棒的长度量出来,比一比谁配的小棒最短?谁配的小棒最长?课堂上,学生小组的合作交流、形成头脑风暴,我有充分的时间去关注学生的动态生成,多方面的深入了解学生的情况,及时点拨。然后组织学生交流,交流时适时运用几何画板演示验证。从而使学生知道第三条边的长度是有一定范围的,这种初步认识是学生对三角形三边关系认识上的第二层次,也是学生思维发展必然经历的一个阶段。

  第三层次是推广验证,得出结论。第一步教师引导学生比较围成三角形的三根小棒的长度,用语言叙述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第二步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把结论写规范。重点帮助学生理解“任意”两字,我这样引导学生思考:刚才活动一中10厘米、8厘米、2厘米不能围成三角形,那10厘米和8厘米的和也大于2厘米的,为什么不能围成三角形?你认为对于三角形三边关系,怎样表达更严密?最后学生终于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对“任意”二字的理解,使学生对三角形三边之间关系的认识得到了深化。这种深化的认识和理解是学生对三角形三边关系认识上的第三层次。

  3、深化认知,拓展应用。

  基础练*在线测试,然后实时反馈测试情况。这部分的练*巩固了基本的知识点,强化教学重点和难点,提高学生对组成三角形的规律的认识,掌握更好的判断方法――较短两条线段之和大于第三条线段,便可构成三角形。

  一、说教材

  《认识三角形》是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上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了角,初步认识了三角形,但对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未曾探索,本课将引导学生探究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理解任意二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教材给我们提供2个例子,例题1提供场景图让学生观察,并找出其中的三角形;再联系日常生活说说还在哪里看到三角形。通过找和说唤起学生对三角形初步认识的回忆,从整体上初步感知三角形。例题2让学生任意选三根小棒围一个三角形,在此活动基础上我增加了让学生找出第三边的长度范围,这样使学生知道三角形第三边的长度是有一定范围的,更容易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最后教材还安排"想想做做",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的知识。所以学好这部分内容,不仅可以从形的方面加深对周围事物的理解,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可以在动手操作、探索规律等方面发展学生的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为学*其他*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积累知识经验。

  二 说教学目标

  根据这一教学内容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与作用,以及新课标的要求"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结合教材,根据学生的知识现状和年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知道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2.能判断三条线段的长度能否组成三角形。

  过程与方法:1.在学生探索三角形三边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学*的能力。

  2.在学生探索发现规律后,培养学生自主总结得出结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鼓励学生探索发现,培养学生小问题大钻研的精神。

  2、在数学中很注重结论的严谨性,培养学生严谨的学*态度。

  三、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难点:使学生理解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四、 说教法学法

  在教法上采用实验法、以及分组讨论、合作学*的形式,并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让学生动手操作,比一比,看一看,想一想,分组讨论、合作学*,老师恰当点拨,适时引导,多媒体课件及时验证结论,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以学生发展为本,转变学生的学*方式,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的。

  在学法指导上,我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留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激发他们主动探索。借鉴杜威"做中学"的思想,将学生分成5人学*小组,让学生动起来,活起来,让学生在猜想、质疑、验证、探究、测量、实践操作、问题解决等过程中,经历想一想,猜一猜,画一画,比一比等活动,努力营造协作互动、自主探究的课堂教学氛围,将课堂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活动中得以发展。

  五、说教学过程

  1、联系生活,提出问题:出示情景图,找出图中的三角形。把数学问题与生活情境相结合,让数学生活化。学生联系生活说说见到过的三角形,把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联系,生活数学化。从整体上初步感知三角形,再抽象出图形让学生认识,教师并介绍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帮助学生形成三角形的概念。让学生思考:三角形是由三条边组成的,那是不是任意三根小棒都能搭成三角形呢?

  2、动手操作,合作探究:小学生好奇、好动,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教师要千方百计为学生提供操作的机会,手脑并用,化抽象为具体,让每一个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之中,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在动手操作中激发出创新的潜能,体验到发现的乐趣、成功的愉悦。

  第一层次是动手操作,发现问题;为每组同学准备好的4根小棒(10厘米、8厘米、5厘米、2厘米),任选其中的3根围一围。并设计"从中你有什么发现?"为学生自主学*搭建一个*台,让学生在更自由、更广阔的空间中去合作、探索和发现。学生在小组的合作与探究中发现不是任何三根棒都能搭出三角形的。事实推翻了学生头脑中以前的错误认知,激起了思维的矛盾,使学生不得不重新认识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这种重新认识是学生对三角形三边关系认识上的第一层次。

  第二层次是小组合作,探究规律;我抓住契机巧妙设疑:任意选择三根小棒,为什么有的能围成一个三角形,而有的就不行呢?想不想知道其中的秘密?提出活动二的要求:给你两根小棒,一根10厘米,一根8厘米,你还能配多长的小棒和它们组成三角形?两人合作把小棒的长度量出来,比一比谁配的小棒最短?谁配的小棒最长?课堂上,学生小组的合作交流、形成头脑风暴,我有充分的时间去关注学生的动态生成,多方面的深入了解学生的情况,及时点拨。接着组织学生交流,交流时适时运用几何画板演示验证。从而使学生知道第三条边的长度是有一定范围的,这种初步认识是学生对三角形三边关系认识上的第二层次,也是学生思维发展必然经历的一个阶段。

  第三层次是推广验证,得出结论。第一步教师引导(学生比较围成三角形的三根小棒的长度,用语言叙述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第二步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把结论写规范。重点帮助学生理解"任意"两字,我这样引导学生思考:刚才活动一中10厘米、8厘米、2厘米不能围成三角形,那10厘米和8厘米的和也大于2厘米的,为什么不能围成三角形?你认为对于三角形三边关系,怎样表达更严密?最后学生终于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对"任意"二字的理解,使学生对三角形三边之间关系的认识得到了深化。这种深化的认识和理解是学生对三角形三边关系认识上的第三层次。

  3 深化认知,拓展应用。

  基础练* 在线测试,接着实时反馈测试情况。这部分的练*巩固了基本的知识点,强化教学重点和难点,提高学生对组成三角形的规律的认识,掌握更好的判断方法——较短两条线段之和大于第三条线段,便可构成三角形。

  一、 说教材

  三角形是*面图形中最简单的也是最基本的多边形,一切的多边形都可以分割成若干个三角形,因此它是学生学*几何的重要基础。它的稳定性在实践中有广泛的应用。这部分知识是在学*了线段、角和直观认识了三角形的基础上学*的,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也积累了较我的感性认识,也能初步判断哪些图形是三角形。

  根据上述“三角形的认识”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学生的认知基础和思维规律,以及我校协同教育实验的有关理论,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 学生理解三角形的意义,掌握三角形的特征,能按角对三角形进行分类。

  2、 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判断、推理及分类能力。

  3、 养学生自定向、自运作、自调节、自激励的“四自”能力及小组协作能力。

  重点是掌握三角形的意义、特征,并能按角对三角形进行分类,难点是按角对三角形进行分类。

  为了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节课准备的教具与学具有:电脑软件、小棒、各式各样的三角形图片。

  二、 说教法、学法

  瑞士心理学家、哲学家皮亚杰认为:“逻辑――数学的真理……并非是由客观对象抽取出来,而是由主体施加于对象之上的动作,从而也就是主体活动中抽象出来的。”因此,要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学*数学,在于调动学生原有的知识的生活经验,发

  现问题,“创造”新知识,并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兴趣,发展智慧,增长才干。在教学中,我注意实行启发式、讨论式、活动式的教学,实施小组协同教学模式,体现如下的教学理论:

  (1)主客体发展统一论。

  学生是教育的客体,又是学*的主体。学生在学*过程中具有主观能动性,能自觉地改进自己的学*,是学*的主人。因此,教学活动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落实。

  (2)“四有”有机结合论。

  “协同学*”强调系统内在的自主组织性,协同教育以学生的自我发展为核心,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四导”(导向、导行、导评、导励)培养学生的“四自”(自定向、自运作、自评价、自激励)能力,使学生得到自我发展。

  (3)“协同效应”强化论。

  学生在学*的过程是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针对传统教育的不足之处。本节课通过组织小组学*,强化师生、生生的协同效应,促进良好学*状态的产生,提高教学的效益。

  三、 说教学过程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以及教法学法的选择,结合本校的协同教学实验,我把本节课分为四个联合会进行教学。

  第一阶段:

  学*准备,目标定向

  这一阶段,教师通过创设情景激情引趣,复*旧知,提问设疑等手段,引起学生对学*的注意,为学生学*新课作知识上、方法上、心理上的准备,然后在教师引导下,确定学*目标。这一阶段要求教师抓准知识的生长点去引导。在《三角形的认识》中,学生已有了什么是角、角的各部分名称及特点和角的分类的知识(电脑演示),这些无论是在知识上还是学*方法上都与“三角形的认识”一课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当老师出示红领巾问:红领巾的外形是什么图形?当学生回答了是三角形后,我马上提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三角形的认识”(板书),对于三角形你认为应该学些什么?由于学生在学*角的认识中懂得了什么是角,角的各部分名称及特点,角的分类等知识,所以,他们很快便自行确定了本节课的学*目标:

  ①什么叫三角形?它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

  ②它有什么特点③怎样分类?这样,在目标定向这一环节就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

  第二阶段:

  操作实践,探求新知

  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把数学学*看作一种活动,他反复强调:“学*数学的惟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小学几何形体的教学又是实验直观几何的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动脑、动手和动口能力,通过对图形的特征的观察和实践活动的验证,增强学生学*几何知识的兴趣,形成表象、发展空间观念。

  1、 引导操作,学*新知

  在学*三角形的意义和各部分名称时,我要求同桌的同学配合分颜色围图形,他们围出了以下这样的一些图形:

  红 色 绿 色 橙 色 紫色

  红色、绿色、橙色围出的都是三角形,紫色的不能围成三角形,如果把这些小棒都看作是线段的话,你能说说什么是三角形吗?由于学生有了活动、实验的基础,学生很快就能说出:“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板书),并能说出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边、顶点和角等(电脑演示),通过观察,得出了三角形有三条边和三个角(板书)。

  通过让学生判断下面哪些是三角形使知识得到及时巩固。

  2、 操作演示,应用新知

  生活处处有数学,“任何的一个数学知识都能找到它的生活原理。”学生有了三角形的初步认识后,我请他们举例说说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三角形,学生都很踊跃地举手发言,但如何把这些生活原型再现于课堂,加深学生对三角形的认识呢?我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把这些生活原理再现在学生的面前,并提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为什么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用到三角形?它究竟有什么特征呢?”然后让每组的同学都拉一拉三角形与*行四边形的教具,在“手感”的比较中初步获得了“三角形不易变形”的特征(板书),再通过修椅子的活动录像得以证实,这样,就把教师“教数学”变成了学生创造性地学“数学”,把“现成”的数学变成了“活动的”、学生自己重新构建的数学。

  3、 小组探究,拓展新知

  概念是进行逻辑思维最基本的单位,更使逻辑思维正确地进行,概念必须明确,而要做到概念明确,最重要的就是要弄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通过以上学*,学生已基本弄清了“三角形的内涵”。

  接着,再引导学生弄清它的外延。知道概念的外延是指概念所反映的,它所包含的一个个事物,当“一个个事物”多得不用枚举,或者不必要枚举时,可以用一类类事物表示。如三角形的形状各种各样,大 大小小各不相同,不胜一一枚举,但可以按它的内角或它的边分类。

  这节课我们先按角对三角形分类,上课前,同学们都剪了一个自己认为最特别的三角形,我让他们观察三角形的角,并分别在角内写上角的名称,然后在小组中,把同组中的三角形按角分类,看可以分成几类,然后让小组汇报,有的说:“三角形的角有一个钝角、两个锐角的”,“有一个直角、两个锐角的”及“三个都是锐角的”。除了这三个情况外,还有没有其他的情况呢?

  通过小棒的演示,懂得不可能再有其他的民情况的三角形,然后我再请个别小组把他们组中的三角形,按这三类分好,贴在黑板上,接着让同学对第一类三角形进行起名,然后再通过比较分析,得出“钝角三角形”这个既简单又能突出这类三角形特征的名字。最后让学生利用这一起名的方法,给另两类三角形起名。

  至此,学生根据一定的标准,依从一定的规律,以三角形的载体,通过自己运作,进行了一次逻辑思维训练,然后通过阅读课本和观看电脑演示,系统一整理已学的知识,再让他们在组内说说学具袋中的三角形是什么三角形,通过看三角形的其中一个角,猜猜是什么三角形,使学生更明确地认识到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一定是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一定是钝角三角形,但只知道一个角是锐角的就不能确定它是什么三角形,

  必须是三个角是锐角的三角形才是锐角三角形的道理.

  第三阶段:

  互测互评巩固深化

  这一阶段,主要通过对教学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形成较完整的知识结构,并进行相应的基本性、提高性、综合性、拓展性的练*与检测,使学*得以巩固,并在应用知识的同时,对照目标检测自己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评价与调节(边电脑演示)。

  最后,我出示了一组拼组图形(电脑演示),让学生观察,这些拼组图形中用到了哪些三角形,并让他们利用组内的三角形拼组一些有趣的图形,说说这些图形分别用到了哪些三角形。这样的练*使学生学*的主动性,聪明才智能和学*兴趣,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和锻炼。

  第四阶段:

  总结评价,系统建构

  这一阶段的总结评价是必要的,是对整一节课在知识上、方法上、态度上的总结与评价,应充分引导学生自评,提高自我评价能力。此外还应对本节学*的知识质颖解惑,把旧知识纳入原有的知识系统中。形成知识网络,为下一阶段的学*作知识上、方法上的准备。

  至此,结束整节课的教学,在设计过程中,由于本人水*有限,存在不少问题,希望得到老师们的指导。

  一、说教材

  1、下面我首先对教材进行简要分析

  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这部分内容主要帮助学生初步形成三角形的概念,体验和了解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本课是在学生已经直观认识了三角形和其他一些简单的*面图形,并且在上学期学生已经相对集中地认识了角,认识了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行和相交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为进一步学*多边形的面积计算打下基础。

  教材安排了两道例题。例一首先提供现实背景让学生从中找到三角形,并说说生活中看到过的三角形,从整体上初步感知三角形,接着让学生动手做出一个三角形,从而体会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并抽象出图像,进而介绍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形成三角形的概念。例二则是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度关系,发现三角形两条边的长度和大于第三边。教材还安排“想想做做”,让学生通过画图、观察、操作及时巩固所学的知识。

  2、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与教学内容并结合学生实际,我认为这节课的教学要达到以下几个目标:

  (1)使学生联系实际和利用生活经验,通过观察、操作、测量等学*活动,认识三角形的基本特征,初步形成三角形的概念,了解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2)使学生在认识三角形有关特征的活动中,体会认识多边形特征的基本方法,发展观察能力和比较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

  (3)体会三角形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图形,并在学*活动中进一步产生学*图形的兴趣和积极性。

  3、教学重难点

  依据新课程标准要求和教学目标,我制定了本节课的重难点:

  重点:形成三角形的概念,了解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难点:探究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原理。

  二、说教法学法

  教法:本节课主要采用实验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让学生充分感知并理解掌握新知识。

  学法:在学法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通过摆小棒,画方格纸以及围钉子板等手段,及进行小组合作交流等形式,激起学生学*数学的欲望,达到学*新知识的目的。

  三、说教学过程

  我把教学过程分成以下5个部分

  (一)激发兴趣,提出问题

  课开始,首先呈现例1的场景图,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并说说场景图中有学*过的哪种图形,根据学生的回答,揭示并板书课题:认识三角形。然后让学生在场景图中找出三角形,并沿着三角形的边指给同桌看一看,再要求学生继续列举一些生活中见到过的三角形的例子。

  简洁的开场,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深入思考,营造宽松的学*气氛,可以激发学生学*新知识的兴趣,架起了生活和学*的桥梁。

  (二)动手操作,概括特征

  在学生脑海中已经有了三角形的表象后,要求学生自己利用材料自己动手创造一个三角形,预设:用小棒摆、钉子板上围、利用三角尺画等,然后展示交流学生的成功作品,并要求学生说说你是怎么做的?引导学生继续观察场景图中的三角形和成功作品,启发学生思考围成一个三角形,小棒和小棒之间应该怎样摆,要求学生先独立思考,指生说说想法,再组织全班交流,明确:要围成一个三角形,那么相邻两根小棒端点和端点相连,教师在黑板上板演画一个三角形,强调围成的含义,让学生自己纠正错误,再要求学生在本子上画一个三角形并自学书上第22页下面的图,了解三角形各个部分的名称,然后教师结合图形讲述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并让学生在自己画的三角形上标出各部分名称。最后再次组织学生观察这些三角形,提问有什么相同之处,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中说说自己的想法,指生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总结,使学生明确: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它有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这是三角形的特征,要求多名学生说说三角形的特征和围法,加深印象。

  操作让直观图形给学生留下丰富的表象,为学生进一步提升对图形的理性认识奠定基础,放手让学生独立操作,让学生亲历操作的过程,有助于加深学生对图形特征的深刻体验,强化围法,形成三角形的概念。

  (三)合作探究,探索规律

  这部分,我分为三个层次:

  1、动手操作,发现问题

  通过谈话引导学生利用准备好的长度分别为10cm、6cm、5cm、4cm的四根小棒,任选三根围一围,观察能否围成三角形,组织学生进行操作,然后进行展示与交流,在交流中明确不是所有小棒都能围成三角形,能否围成三角形和三根小棒的长度有关。

  2、小组合作,探究规律

  提问能围成三角形的三条边的长度到底是什么关系呢?小组合作探究,并提出要求:①请组长将组内的4中情况填写在记录纸上。②小棒的长度不同:红(10cm)、白(6cm)、黄(5cm)、绿(4cm)。③每种情况多次实验,确定是否能围成后再记录。学生操作填写并3汇报操作结果:10厘米、6厘米、5厘米的能围成,还有6厘米、5厘米、4厘米的也能围成,10厘米、5厘米、4厘米不能围成,10厘米、6厘米、4厘米也不能围成,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分类板书。然后提问你觉得小棒的长度怎样变化就可以围成呢?让学生自主验证,集体交流总结得出把两条边的长度加起来与第三边比较,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两条边长长度的和第三边。

  3、推广验证,得出结论

  根据学生上面的回答进行研究,要求学生分别从能围成与不能围成中选一种情况写出两边之和与第三边比较的式子?

  指生回答,教师就其中一种进行板演5+6>10,5+10>6,6+10>5;4+6=10,4+10>6,6+10>4,接着要求学生观察在什么情况下,三条线段可以围成三角形?先在小组中讨论,全班交流,在指生交流得出结果:两条边长度的和大于第三边,就可以围成一个三角形,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大于。出示三组数:2cm、4cm、6cm;5cm、2cm、5cm;6cm、2cm、5cm,要求学生判断能否围成三角形,生先独立操作思考,指生回答并说明理由,深化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原理。

  让学生在矛盾和困惑中,产生探究的欲望,经历由困惑到明了的过程,在认知失衡后实现顺应,达到新的*衡,是激发学生学*的主动性,激活学生数学思维的有效策略。

  (四)练*反馈,巩固深化

  对于练*我是这样设计的,“想想做做”第1题,让学生在点子图上画三角形,放手让学生独立画一画,同桌互相检查,订正错误,教师强调画法,再要求学生说说画出的三角形分别是用几条线段围成的、各有几条边、几个角和几个顶点,强化三角形的特征。接着是第3题,在图中找最*的路线,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说出从学校到少年宫的所有路线,接着独立思考从中找到最*的路线,思考原因,要求多名学生发表意见,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三角形中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原理。

  通过练*活动,有利于学生联系生活经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感受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

  (五)回顾反思,总结延伸

  在课结束之前,让学生总结这节课的收获。

  通过总结,可以让学生进一步加深本节课所学内容的印象。

  一、说教材

  《认识三角形》是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上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了角,初步认识了三角形,但对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未曾探索,本课将引导学生探究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理解任意二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教材给我们提供2个例子,例题1提供场景图让学生观察,并找出其中的三角形;再联系日常生活说说还在哪里看到三角形。通过找和说唤起学生对三角形初步认识的回忆,从整体上初步感知三角形。例题2让学生任意选三根小棒围一个三角形,在此活动基础上我增加了让学生找出第三边的长度范围,这样使学生知道三角形第三边的长度是有一定范围的,更容易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最后教材还安排"想想做做",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的知识。所以学好这部分内容,不仅可以从形的方面加深对周围事物的理解,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可以在动手操作、探索规律等方面发展学生的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为学*其他*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积累知识经验。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这一教学内容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与作用,以及新课标的要求"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结合教材,根据学生的知识现状和年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知道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2、能判断三条线段的长度能否组成三角形。

  过程与方法:

  1、在学生探索三角形三边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学*的能力。

  2、在学生探索发现规律后,培养学生自主总结得出结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鼓励学生探索发现,培养学生小问题大钻研的精神。

  2、在数学中很注重结论的严谨性,培养学生严谨的学*态度。

  三、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难点:使学生理解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四、说教法学法

  在教法上采用实验法、以及分组讨论、合作学*的形式,并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让学生动手操作,比一比,看一看,想一想,分组讨论、合作学*,老师恰当点拨,适时引导,多媒体课件及时验证结论,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以学生发展为本,转变学生的学*方式,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的。

  在学法指导上,我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留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激发他们主动探索。借鉴杜威"做中学"的思想,将学生分成5人学*小组,让学生动起来,活起来,让学生在猜想、质疑、验证、探究、测量、实践操作、问题解决等过程中,经历想一想,猜一猜,画一画,比一比等活动,努力营造协作互动、自主探究的课堂教学氛围,将课堂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活动中得以发展。

  五、说教学过程

  一、引入谈话

  师:孩子们,春天到来了,阳光明媚,春暖花开,如果能到郊外去玩玩儿,那该多好啊,瞧,一群孩子已经来到了公园门口?仔细看看,这幅图上有那些图中哪些物体形状是三角形的?

  师: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是三角形的?

  师:既然生活中有这么多三角形。那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有趣的三角形。(板书课题:认识三角形)[点评:既然生活中有这么多三角形。会很快激起学生想研究三角形的欲望,一开始就抓住了学生的心,是一个非常好的开端。

  二、操作感知三角形的特征

  1、感知生活中的三角形并找出三角形的特征

  师:三角形是我们的朋友,它为我们日常生活、建筑业等方面作出了很大贡献。看,这些实物图和标志牌上都有三角形,(课件出示例1的图的三角形),请仔细观察,思考这些三角形有什么的共同特征。再说说什么样的图形叫做三角形形(让学生充分观察,自己总结出特征)归纳: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顶点,三个角。对照图形,谁能用自己的语言来说说看,什么样的图形叫做三角形呢?引导学生得出: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板书)

  2、画三角形并理解三角形的特点

  师:请在练*本上画一个你喜欢的三角形,画好后,和你的同桌说说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

  3、辨一辨并得出判断三角形的条件

  师:我们来看看这些小朋友画的三角形,画得怎样?

  师小结: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三角形首先要看是不是有三条线段,其次看这三条线段是不是围拢了。

  (2)操作:第53页课堂活动第1,2题,按要求在本子上画出三角形,并相互检查。

  (3)判断哪些图形是三角形?练*十第1题

  点评:学生对三角形并不陌生,早在一年级认识图形时就初步认识了,只不过没有对三角形的特征进行认识,所以这一环节的重点是在观察中概括出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以及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什么样的图形是三角形。

  三、感知三角形的特性

  (1)师:生活中我们看到了很多物体的形状都是三角形的,如:电线杆架、房架等等。为什么要设计为三角形而不设计为其它的图形呢?还有我们来看小兔家和小狗家的篱笆,谁的更好呢?

  请大家猜一猜三角形到底有什么特性呢?我们来做个实验吧。

  (2)师:这是同样的木条,用同样的方法,做成的四边形和三角形,请两个小朋友上来拉一拉,你有什么发现?

  生:四边形轻轻一拉,形状和大小都变了,而三角形用力拉后,发现形状和大小都不变。

  (3)师小结:说明三角形比较牢固,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4)举出生活中哪些物品用到三角形的这个特性吗?

  (5)师:了解了三角形的稳定性,我想请孩子们来帮帮我。师演示可摇晃的长方形,请小朋友想一想怎样才能把这个四边形固定下来呢?

  点评:这一环节重在让学生通过拉一拉的实践性的比较活动,去感受三角形与四边形在稳定性方面的差别,从而理解生活中很多建筑做成三角形形状的理由,不是要让学生记住三角形不容易变形这个结论。

  四、巩固练*

  练*第54页第4题。

  五、课堂总结

  教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你对三角形有哪些新的认识?

  一、 说教材

  三角形是*面图形中最简单的也是最基本的多边形,一切的多边形都可以分割成若干个三角形,因此它是学生学*几何的重要基础。它的稳定性在实践中有广泛的应用。这部分知识是在学*了线段、角和直观认识了三角形的基础上学*的,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也积累了较我的感性认识,也能初步判断哪些图形是三角形。

  根据上述“三角形的认识”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学生的认知基础和思维规律,以及我校协同教育实验的有关理论,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 学生理解三角形的意义,掌握三角形的特征,能按角对三角形进行分类。

  2、 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判断、推理及分类能力。

  3、 养学生自定向、自运作、自调节、自激励的“四自”能力及小组协作能力。

  重点是掌握三角形的意义、特征,并能按角对三角形进行分类,难点是按角对三角形进行分类。

  为了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节课准备的教具与学具有:电脑软件、小棒、各式各样的三角形图片。

  二、 说教法、学法

  瑞士心理学家、哲学家皮亚杰认为:“逻辑——数学的真理……并非是由客观对象抽取出来,而是由主体施加于对象之上的动作,从而也就是主体活动中抽象出来的。”因此,要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学*数学,在于调动学生原有的知识的生活经验,发

  现问题,“创造”新知识,并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兴趣,发展智慧,增长才干。在教学中,我注意实行启发式、讨论式、活动式的教学,实施小组协同教学模式,体现如下的教学理论:

  (1)主客体发展统一论。

  学生是教育的客体,又是学*的主体。学生在学*过程中具有主观能动性,能自觉地改进自己的学*,是学*的主人。因此,教学活动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落实。

  (2)“四有”有机结合论。

  “协同学*”强调系统内在的自主组织性,协同教育以学生的自我发展为核心,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四导”(导向、导行、导评、导励)培养学生的“四自”(自定向、自运作、自评价、自激励)能力,使学生得到自我发展。

  (3)“协同效应”强化论。

  学生在学*的过程是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针对传统教育的不足之处。本节课通过组织小组学*,强化师生、生生的协同效应,促进良好学*状态的产生,提高教学的效益。

  三、 说教学过程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以及教法学法的选择,结合本校的协同教学实验,我把本节课分为四个联合会进行教学。

  第一阶段:

  学*准备,目标定向

  这一阶段,教师通过创设情景激情引趣,复*旧知,提问设疑等手段,引起学生对学*的注意,为学生学*新课作知识上、方法上、心理上的准备,然后在教师引导下,确定学*目标。这一阶段要求教师抓准知识的生长点去引导。在《三角形的认识》中,学生已有了什么是角、角的各部分名称及特点和角的分类的知识(电脑演示),这些无论是在知识上还是学*方法上都与“三角形的认识”一课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当老师出示红领巾问:红领巾的外形是什么图形?当学生回答了是三角形后,我马上提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三角形的认识”(板书),对于三角形你认为应该学些什么?由于学生在学*角的认识中懂得了什么是角,角的各部分名称及特点,角的分类等知识,所以,他们很快便自行确定了本节课的学*目标:

  ①什么叫三角形?它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

  ②它有什么特点③怎样分类?这样,在目标定向这一环节就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

  第二阶段:

  操作实践,探求新知

  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把数学学*看作一种活动,他反复强调:“学*数学的惟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小学几何形体的教学又是实验直观几何的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动脑、动手和动口能力,通过对图形的特征的观察和实践活动的验证,增强学生学*几何知识的兴趣,形成表象、发展空间观念。

  1、 引导操作,学*新知

  在学*三角形的意义和各部分名称时,我要求同桌的同学配合分颜色围图形,他们围出了以下这样的一些图形:

  红 色 绿 色 橙 色 紫色

  红色、绿色、橙色围出的都是三角形,紫色的不能围成三角形,如果把这些小棒都看作是线段的话,你能说说什么是三角形吗?由于学生有了活动、实验的基础,学生很快就能说出:“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板书),并能说出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边、顶点和角等(电脑演示),通过观察,得出了三角形有三条边和三个角(板书)。

  通过让学生判断下面哪些是三角形使知识得到及时巩固。

  2、 操作演示,应用新知

  生活处处有数学,“任何的一个数学知识都能找到它的生活原理。”学生有了三角形的初步认识后,我请他们举例说说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三角形,学生都很踊跃地举手发言,但如何把这些生活原型再现于课堂,加深学生对三角形的认识呢?我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把这些生活原理再现在学生的面前,并提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为什么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用到三角形?它究竟有什么特征呢?”然后让每组的同学都拉一拉三角形与*行四边形的教具,在“手感”的比较中初步获得了“三角形不易变形”的特征(板书),再通过修椅子的活动录像得以证实,这样,就把教师“教数学”变成了学生创造性地学“数学”,把“现成”的数学变成了“活动的”、学生自己重新构建的数学。

  3、 小组探究,拓展新知

  概念是进行逻辑思维最基本的单位,更使逻辑思维正确地进行,概念必须明确,而要做到概念明确,最重要的就是要弄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通过以上学*,学生已基本弄清了“三角形的内涵”。

  接着,再引导学生弄清它的外延。知道概念的外延是指概念所反映的,它所包含的一个个事物,当“一个个事物”多得不用枚举,或者不必要枚举时,可以用一类类事物表示。如三角形的形状各种各样,大 大小小各不相同,不胜一一枚举,但可以按它的内角或它的边分类。

  这节课我们先按角对三角形分类,上课前,同学们都剪了一个自己认为最特别的三角形,我让他们观察三角形的角,并分别在角内写上角的名称,然后在小组中,把同组中的三角形按角分类,看可以分成几类,然后让小组汇报,有的说:“三角形的角有一个钝角、两个锐角的”,“有一个直角、两个锐角的”及“三个都是锐角的”。除了这三个情况外,还有没有其他的情况呢?

  通过小棒的演示,懂得不可能再有其他的民情况的三角形,然后我再请个别小组把他们组中的三角形,按这三类分好,贴在黑板上,接着让同学对第一类三角形进行起名,然后再通过比较分析,得出“钝角三角形”这个既简单又能突出这类三角形特征的名字。最后让学生利用这一起名的方法,给另两类三角形起名。

  至此,学生根据一定的标准,依从一定的规律,以三角形的载体,通过自己运作,进行了一次逻辑思维训练,然后通过阅读课本和观看电脑演示,系统一整理已学的知识,再让他们在组内说说学具袋中的三角形是什么三角形,通过看三角形的其中一个角,猜猜是什么三角形,使学生更明确地认识到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一定是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一定是钝角三角形,但只知道一个角是锐角的就不能确定它是什么三角形,

  必须是三个角是锐角的三角形才是锐角三角形的道理.

  第三阶段:

  互测互评巩固深化

  这一阶段,主要通过对教学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形成较完整的知识结构,并进行相应的基本性、提高性、综合性、拓展性的练*与检测,使学*得以巩固,并在应用知识的同时,对照目标检测自己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评价与调节(边电脑演示)。

  最后,我出示了一组拼组图形(电脑演示),让学生观察,这些拼组图形中用到了哪些三角形,并让他们利用组内的三角形拼组一些有趣的图形,说说这些图形分别用到了哪些三角形。这样的练*使学生学*的主动性,聪明才智能和学*兴趣,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和锻炼。

  第四阶段:

  总结评价,系统建构

  这一阶段的总结评价是必要的,是对整一节课在知识上、方法上、态度上的总结与评价,应充分引导学生自评,提高自我评价能力。此外还应对本节学*的知识质颖解惑,把旧知识纳入原有的知识系统中。形成知识网络,为下一阶段的学*作知识上、方法上的准备。

  至此,结束整节课的教学,在设计过程中,由于本人水*有限,存在不少问题,希望得到老师们的指导。

  一、说教材

  三角形是*面图形中最简单的也是最基本的多边形,一切的多边形都可以分割成若干个三角形,因此它是学生学*几何的重要基础。它的稳定性在实践中有广泛的应用。这部分知识是在学*了线段、角和直观认识了三角形的基础上学*的,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也积累了较我的感性认识,也能初步判断哪些图形是三角形。

  根据上述“三角形的认识”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学生的认知基础和思维规律,以及我校协同教育实验的有关理论,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学生理解三角形的意义,掌握三角形的特征,能按角对三角形进行分类。

  2、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判断、推理及分类能力。

  3、养学生自定向、自运作、自调节、自激励的“四自”能力及小组协作能力。

  重点是掌握三角形的意义、特征,并能按角对三角形进行分类,难点是按角对三角形进行分类。

  为了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节课准备的教具与学具有:电脑软件、小棒、各式各样的三角形图片。

  二、说教法、学法

  瑞士心理学家、哲学家皮亚杰认为:“逻辑——数学的真理……并非是由客观对象抽取出来,而是由主体施加于对象之上的动作,从而也就是主体活动中抽象出来的。”因此,要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学*数学,在于调动学生原有的知识的生活经验,发

  现问题,“创造”新知识,并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兴趣,发展智慧,增长才干。在教学中,我注意实行启发式、讨论式、活动式的教学,实施小组协同教学模式,体现如下的教学理论:

  (1)主客体发展统一论。学生是教育的客体,又是学*的主体。学生在学*过程中具有主观能动性,能自觉地改进自己的学*,是学*的主人。因此,教学活动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落实。

  (2)“四有”有机结合论。“协同学*”强调系统内在的自主组织性,协同教育以学生的自我发展为核心,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四导”(导向、导行、导评、导励)培养学生的“四自”(自定向、自运作、自评价、自激励)能力,使学生得到自我发展。

  (3)“协同效应”强化论。学生在学*的过程是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针对传统教育的不足之处。本节课通过组织小组学*,强化师生、生生的协同效应,促进良好学*状态的产生,提高教学的效益。

  三、说教学过程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以及教法学法的选择,结合本校的协同教学实验,我把本节课分为四个联合会进行教学。

  第一阶段:学*准备,目标定向

  这一阶段,教师通过创设情景激情引趣,复*旧知,提问设疑等手段,引起学生对学*的注意,为学生学*新课作知识上、方法上、心理上的准备,然后在教师引导下,确定学*目标。这一阶段要求教师抓准知识的生长点去引导。在《三角形的认识》中,学生已有了什么是角、角的各部分名称及特点和角的分类的知识

  (电脑演示),这些无论是在知识上还是学*方法上都与“三角形的认识”一课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当老师出示红领巾问:红领巾的外形是什么图形?当学生回答了是三角形后,我马上提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三角形的认识”(板书),对于三角形你认为应该学些什么?由于学生在学*角的认识中懂得了什么是角,角的各部分名称及特点,角的分类等知识,所以,他们很快便自行确定了本节课的学*目标:①什么叫三角形?它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②它有什么特点③怎样分类?这样,在目标定向这一环节就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

  第二阶段:操作实践,探求新知

  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把数学学*看作一种活动,他反复强调:“学*数学的惟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小学几何形体的教学又是实验直观几何的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动脑、动手和动口能力,通过对图形的特征的观察和实践活动的验证,增强学生学*几何知识的兴趣,形成表象、发展空间观念。

  1、引导操作,学*新知

  在学*三角形的意义和各部分名称时,我要求同桌的同学配合分颜色围图形,他们围出了以下这样的一些图形:

  红色绿色橙色紫色

  红色、绿色、橙色围出的都是三角形,紫色的不能围成三角形,如果把这些小棒都看作是线段的话,你能说说什么是三角形吗?由于学生有了活动、实验的基础,学生很快就能说出:“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板书),并能说出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边、顶点和角等(电脑演示),通过观察,得出了三角形有三条边和三个角(板书)。通过让学生判断下面哪些是三角形使知识得到及时巩固。

  2、操作演示,应用新知

  生活处处有数学,“任何的一个数学知识都能找到它的生活原理。”学生有了三角形的初步认识后,我请他们举例说说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三角形,学生都很踊跃地举手发言,但如何把这些生活原型再现于课堂,加深学生对三角形的认识呢?我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把这些生活原理再现在学生的面前,并提出了这样的一

  个问题:“为什么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用到三角形?它究竟有什么特征呢?”然后让每组的同学都拉一拉三角形与*行四边形的教具,在“手感”的比较中初步获得了“三角形不易变形”的特征(板书),再通过修椅子的活动录像得以证实,这样,就把教师“教数学”变成了学生创造性地学“数学”,把“现成”的数学变成了“活动的”、学生自己重新构建的数学。

  3、小组探究,拓展新知

  概念是进行逻辑思维最基本的单位,更使逻辑思维正确地进行,概念必须明确,而要做到概念明确,最重要的就是要弄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通过以上学*,学生已基本弄清了“三角形的内涵”。接着,再引导学生弄清它的外延。知道概念的外延是指概念所反映的,它所包含的一个个事物,当“一个个事物”多得不用枚举,或者不必要枚举时,可以用一类类事物表示。如三角形的形状各种各样,大 大小小各不相同,不胜一一枚举,但可以按它的内角或它的边分类。这节课我们先按角对三角形分类,上课前,同学们都剪了一个自己认为最特别的三角形,我让他们观察三角形的角,并分别在角内写上角的名称,然后在小组中,把同组中的三角形按角分类,看可以分成几类,然后让小组汇报,有的说:“三角形的角有一个钝角、两个锐角的”,“有一个直角、两个锐角的”及“三个都是锐角的”。除了这三个情况外,还有没有其他的情况呢?通过小棒的演示,懂得不可能再有其他的民情况的三角形,然后我再请个别小组把他们组中的三角形,按这三类分好,贴在黑板上,接着让同学对第一类三角形进行起名,然后再通过比较分析,得出“钝角三角形”这个既简单又能突出这类三角形特征的名字。最后让学生利用这一起名的方法,给另两类三角形起名。

  至此,学生根据一定的标准,依从一定的规律,以三角形的载体,通过自己运作,进行了一次逻辑思维训练,然后通过阅读课本和观看电脑演示,系统一整理已学的知识,再让他们在组内说说学具袋中的三角形是什么三角形,通过看三角形的其中一个角,猜猜是什么三角形,使学生更明确地认识到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一定是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一定是钝角三角形,但只知道一个角是锐角的就不能确定它是什么三角形, 必须是三个角是锐角的三角形才是锐角三角形的道理.

  第三阶段:互测互评巩固深化

  这一阶段,主要通过对教学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形成较完整的知识结构,并进行相应的基本性、提高性、综合性、拓展性的练*与检测,使学*得以巩固,并在应用知识的同时,对照目标检测自己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评价与调节(边电脑演示)。最后,我出示了一组拼组图形(电脑演示),让学生观察,这些拼组图形中用到了哪些三角形,并让他们利用组内的三角形拼组一些有趣的图形,说说这些图形分别用到了哪些三角形。这样的练*使学生学*的主动性,聪明才智能和学*兴趣,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和锻炼。

  第四阶段:总结评价,系统建构


三角形的认识的教案(精选10篇)(扩展6)

——认识三角形小班教案优选【十】份

  【活动目标】

  1、教幼儿知道三角形和生活的名称和主要特征,知道三角形由3条边,三个角。

  2、教幼儿把三角形和生活中常见实物进行比较,能找出和三角形相似的物体。

  3、发展幼儿观察力,空间想象力。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4、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5、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活动准备】

  1、大小尺寸不同的三角形6个。

  2、图形组成的实物图片4张。

  3、孩子人手3个三角形若干、

  【活动过程】

  一、复*3的数数

  引领幼儿手口一致点数3的物体。

  通过点的横排、竖排,及三点随意排的点数让幼儿手口一致的数数,并引出通过三点连线形成三角形。

  二、学*三角形特征

  1、引导幼儿观察比较图形,幼儿每人一个三角形。

  通过自己数一数,。试一试,感知图形特征,并充分让幼儿表述,得出图形的特征。

  2、引导幼儿观察几个不同形状,不同大小的三角形,通过验证得出三角形三条边,三个角;有三条边,三个角的图形都是三角形。

  3、老师小结三角形特征,使幼儿获得的知识完整化。

  三、复*巩固三角形的特征

  1、给图形宝宝找朋友,让幼儿从众多几何图形卡片中找出三角形。

  请幼儿一一找出三角形,并说出为什么?

  2、请幼儿从图形拼图中找出三角形,将图片一一出示。

  请幼儿观察说出这些图象什么?

  哪些部分是用三角形拼成的?用了几个三角形?

  3、请幼儿在周围环境中找出象三角形的东西。

  延伸活动:

  在区角里添置冰糕棒、吸管供幼儿拼三角形,巩固认识其三角形。

  教学反思:

  我上这节数学课,就是让孩子们认识三角形,难点就是让幼儿如何区分三角形和正方形。在这教学过程中,我将许多长短不同的小棍放在孩子们的桌上,让孩子们数3根小棍拼做三角形(可以找一样长的小棍,也可以找不一样长的)。通过让他们动手操作,让孩子们进一步认识到了1、三角形有三个角、三条边2、三角形的三条边可以不一样长,三个角可以不一样大。

  活动设计背景

  小班的幼儿略微有了粗浅的几何概念,这一阶段的幼儿通过老师引导能正确的认识圆形,三角形和正方形。但他们不是从这些形状的特征来认识而是将其和日常生活中熟悉的物体相对照。因此,我让幼儿在游戏中探索中对图形产生兴趣,并通过观察,比较,想象动手等形式感知图形的不同特征。

  活动目标

  1、通过对比让幼儿感知图形的基本特征,创设愉悦的游戏情节。

  2、运用多种感官来调动幼儿的思维想象能力的观察力,激发幼儿的探索能力。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引发幼儿学*图形的兴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圆形三角形和方形的认识和区别

  活动准备

  小动物的图片,几何图形组成的图画和三种几何图形卡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1小朋友老师今天带你们拼拼图,你们愿不愿意图?随后,我会出示用这三种图片组成的各种图片展示给幼儿,激发幼儿的兴趣。我会和幼儿一起继续通过想象摆出各种图形。

  2提问;这么多好看的图形你们知道它们使用什么图形组成的吗?

  3幼儿回答完我会根据小朋友的回答用儿歌的形式把三种图形的特点 和名称说给小朋友们听。

  二用游戏的形式让幼儿认识三种图形。

  1游戏;摸一摸。用摸得形式让小朋友体会这三种图形的不同之处,并说出图形的名称。

  2游戏;谁的本领大。出示由图形拼成的各种图案让小朋友找出是由什么图形组成的。

  3游戏;小动物找家。出示小动物图片,我会告诉小朋友它们哭了,原因是找不到自己的家了,请小朋友帮帮它找找它们的家。例如;我会扮演小动物说说自己的房子是什么形状的,请小朋友来帮忙。

  4游戏;找图形宝宝。在教室地板上摆放三个图形宝宝,我喊口令小朋友找图形站好看谁找的快又好。

  三.结束。今天我们玩得很开心,小朋友们能告诉老师你们都认识了什么图形,它们都有什么特点?你们回家观察一下,你家里什么东西是由我们今天认识的图形组成的,明天来了告诉老师。

  四放排排队的歌,带小朋友去卫生间。

  教学反思

  当我进行实际教学过程时,我从孩子们身上看到了这样的现象:

  1.幼儿对各种图形非常感兴趣,幼儿对身边的事物有着敏锐的观察力,有渴望了解图形宝宝的欲望

  2. 在活动中,幼儿的情绪很活跃,能把自己发现的主动地告诉老师和周边的小伙伴,使幼儿的表达能力、反应能力和观察能力都得到了发展。

  我还从孩子们的操作中发现:

  1. 在这次活动中孩子乐于参与,积极发现。

  2. 孩子们兴致浓厚,也愿意主动去探索,主动去参与。

  我觉得我原来的设计可以这样的调整:幼儿自我操作时间不足,没有创设幼儿合作交流的机会,语言还要精炼等,在以后组织活动的过程中我应加以改进,为幼儿传递良好的语感,培养幼儿善于表达的能力。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认识三角形的特征。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1、三角形图形、画点的底图、水笔、三角形组合的挂图、教室周围布置三角形的实物。

  2、正方形的蜡光纸、剪刀、胶水、图画纸。

  活动过程

  1、导入:有个图形宝宝来我们班做客,你们想知道是什么图形宝宝吗?

  2、出示三角形,让幼儿说出三角形的名称,然后让幼儿找出教室周围与三角形相似的实物。

  3、提出问题:“你怎么知道它们是和三角形宝宝一样的图形?”引导幼儿用手摸摸三角形的角和边,体会三角形的外形――三个角,三条边。

  4、出示三角形组合的挂图:

  (1)引导幼儿找出挂图的图案都是三角形组成的。

  (2)请幼儿说说怎么知道是三角形组成的。

  5、出示图,请幼儿用直线与点连接起来成三角形。

  6、老师与小朋友一起讲评连接三角形的情况。

  7、剪贴花:

  (1)出示范例:引导幼儿观察老师的花是用什么图形粘贴的。

  (2)提出问题:没有三角形的蜡光纸怎么办?

  活动设计背景

  幼儿的天性是好动,观察能力、模仿能力特别强。利用生活中的图形来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学*兴趣。还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活动目标

  一通过幼儿亲自动手操作活动认识圆形、三角形。

  二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积极思维的能力。

  三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丰富幼儿的词汇,锻炼幼儿的胆量。

  教学重点、

  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发展幼儿的思维,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每人一只小盒子 、四颗大小不同的纽扣,三根火柴棒,

  2大头针若干、泡沫板一块、绒线或铜丝若干。

  3圆形、三角形卡片、雪花玩具。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出示球、魔方、饼干、盆碗、纽扣让幼儿观察它们都是什么形状。如果知道告诉老师,小朋友认识那些图形。

  2小朋友喜欢这些图形吗?

  3今天我们就和这些图形做朋友。

  二基本部分

  1玩纽扣吧,请小朋友把自己手中的纽扣从大到小地排列并数数有几颗纽扣?(4)。问这些纽扣都是什么形状的?并请小朋友把最大的纽扣拿出来,摸一摸,看一看。

  2找圆形;纽扣是圆形,还有什么是圆形的?让幼儿在教室里找圆形,找到后告诉老师,要大声回答问题,(表、桶、球、水杯)。

  3连三角形:请小朋友用三根大头针随便分开插在泡沫板上。教师用一根绒线把大头针连起来后让小朋友说出是一个什么图形?(三角形).。比一比三角形与圆形有什么不一样?(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

  4让幼儿自己动手,拼三角形:请每个幼儿用三根火柴棒拼成一个三角形。

  三结束部分 :

  1发给每个幼儿一根铜丝,让幼儿发挥想象任意摆出自己喜欢的图形,而且还要说出自己的想法,锻炼幼儿的手脑并用,语言表达能力。

  2给雪花玩具归类:圆形的放在圆盒子里,三角形的放在的三角形盒子里。

  3摆卡片;发给每个幼儿一套图形卡片,让他们有创意的摆出各种组合图形。

  4欣赏图形,让幼儿自己来评价一下小朋友的作品。

  5教师总结在课堂上全体小朋友的表现。

  教学反思

  我利用幼儿的好动好学的天性,让幼儿自己边学边边动手、边观察,在生活中找出各种图形,而且,锻炼幼儿说话、要大声说话,不仅要在科学常识方面学*,还要丰富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并且利用幼儿动拼图形时,发展了幼儿思维能力,要想像出他所喜欢的图形才能拼出各种图形,幼儿特别喜欢用铜丝和图形卡片来拼图。就像变魔术一样。一会变成圆形、一会变成三角形又变成正方形,幼儿还用卡片组合拼图,用圆形和三角形组合成一只小鸟,三角形圆形正方向组成大象。幼儿特别有成就感。非常激动学*兴趣特别浓。

  本节课幼儿的注意力特别集中,就连胆小幼儿都能拼出简单的图形。这说明幼儿很聪明,只要给他们搭建*台,他们就有机会展示自己,课堂上积极配合老师。如果,这节课从上的话,我要给幼儿一支笔,要让动手他们画出自己喜欢的图形,比如、电视、洗衣机、冰箱、球、车轮、等等

  活动设计背景

  小班的幼儿略微有了粗浅的几何概念,这一阶段的幼儿通过老师引导能正确的认识圆形,三角形和正方形。但他们不是从这些形状的特征来认识而是将其和日常生活中熟悉的物体相对照。因此,我让幼儿在游戏中探索中对图形产生兴趣,并通过观察,比较,想象动手等形式感知图形的不同特征。

  活动目标

  1、通过对比让幼儿感知图形的基本特征,创设愉悦的游戏情节。

  2、运用多种感官来调动幼儿的思维想象能力的观察力,激发幼儿的探索能力。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引发幼儿学*图形的兴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圆形三角形和方形的认识和区别

  活动准备

  小动物的图片,几何图形组成的图画和三种几何图形卡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1小朋友老师今天带你们拼拼图,你们愿不愿意图?随后,我会出示用这三种图片组成的各种图片展示给幼儿,激发幼儿的兴趣。我会和幼儿一起继续通过想象摆出各种图形。

  2提问;这么多好看的图形你们知道它们使用什么图形组成的吗?

  3幼儿回答完我会根据小朋友的回答用儿歌的形式把三种图形的特点和名称说给小朋友们听。

  二用游戏的形式让幼儿认识三种图形。

  1游戏;摸一摸。用摸得形式让小朋友体会这三种图形的不同之处,并说出图形的名称。

  2游戏;谁的本领大。出示由图形拼成的各种图案让小朋友找出是由什么图形组成的。

  3游戏;小动物找家。出示小动物图片,我会告诉小朋友它们哭了,原因是找不到自己的家了,请小朋友帮帮它找找它们的家。例如;我会扮演小动物说说自己的房子是什么形状的,请小朋友来帮忙。

  4游戏;找图形宝宝。在教室地板上摆放三个图形宝宝,我喊口令小朋友找图形站好看谁找的快又好。

  三。结束。今天我们玩得很开心,小朋友们能告诉老师你们都认识了什么图形,它们都有什么特点?你们回家观察一下,你家里什么东西是由我们今天认识的图形组成的,明天来了告诉老师。

  四放排排队的歌,带小朋友去卫生间。

  教学反思

  当我进行实际教学过程时,我从孩子们身上看到了这样的现象:1、幼儿对各种图形非常感兴趣,幼儿对身边的事物有着敏锐的观察力,有渴望了解图形宝宝的欲望2、在活动中,幼儿的情绪很活跃,能把自己发现的主动地告诉老师和周边的小伙伴,使幼儿的表达能力、反应能力和观察能力都得到了发展。我还从孩子们的操作中:1、在这次活动中孩子乐于参与,积极发现。2、孩子们兴致浓厚,也愿意主动去探索,主动去参与。我觉得我原来的设计可以这样的调整:幼儿自我操作时间不足,没有创设幼儿合作交流的机会,语言还要精炼等,在以后组织活动的过程中我应加以改进,为幼儿传递良好的语感,培养幼儿善于表达的能力。

  活动设计背景

  幼儿的天性是好动,观察能力、模仿能力特别强。利用生活中的图形来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学*兴趣。还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活动目标

  一通过幼儿亲自动手操作活动认识圆形、三角形。

  二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积极思维的能力。

  三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丰富幼儿的词汇,锻炼幼儿的胆量。

  教学重点、

  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发展幼儿的思维,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每人一只小盒子、四颗大小不同的纽扣,三根火柴棒,

  2大头针若干、泡沫板一块、绒线或铜丝若干。

  3圆形、三角形卡片、雪花玩具。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出示球、魔方、饼干、盆碗、纽扣让幼儿观察它们都是什么形状。如果知道告诉老师,小朋友认识那些图形。

  2小朋友喜欢这些图形吗?

  3今天我们就和这些图形做朋友。

  二基本部分

  1玩纽扣吧,请小朋友把自己手中的纽扣从大到小地排列并数数有几颗纽扣?(4)。问这些纽扣都是什么形状的?并请小朋友把最大的纽扣拿出来,摸一摸,看一看。

  2找圆形;纽扣是圆形,还有什么是圆形的?让幼儿在教室里找圆形,找到后告诉老师,要大声回答问题,(表、桶、球、水杯)。

  3连三角形:请小朋友用三根大头针随便分开插在泡沫板上。教师用一根绒线把大头针连起来后让小朋友说出是一个什么图形?(三角形)。比一比三角形与圆形有什么不一样?(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

  4让幼儿自己动手,拼三角形:请每个幼儿用三根火柴棒拼成一个三角形。

  三结束部分:

  1发给每个幼儿一根铜丝,让幼儿发挥想象任意摆出自己喜欢的图形,而且还要说出自己的想法,锻炼幼儿的手脑并用,语言表达能力。

  2给雪花玩具归类:圆形的放在圆盒子里,三角形的放在的三角形盒子里。

  3摆卡片;发给每个幼儿一套图形卡片,让他们有创意的摆出各种组合图形。

  4欣赏图形,让幼儿自己来评价一下小朋友的作品。

  5教师总结在课堂上全体小朋友的表现。

  教学反思

  我利用幼儿的好动好学的天性,让幼儿自己边学边边动手、边观察,在生活中找出各种图形,而且,锻炼幼儿说话、要大声说话,不仅要在科学常识方面学*,还要丰富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并且利用幼儿动拼图形时,发展了幼儿思维能力,要想像出他所喜欢的图形才能拼出各种图形,幼儿特别喜欢用铜丝和图形卡片来拼图。就像变魔术一样。一会变成圆形、一会变成三角形又变成正方形,幼儿还用卡片组合拼图,用圆形和三角形组合成一只小鸟,三角形圆形正方向组成大象。幼儿特别有成就感。非常激动学*兴趣特别浓。

  本节课幼儿的注意力特别集中,就连胆小幼儿都能拼出简单的图形。这说明幼儿很聪明,只要给他们搭建*台,他们就有机会展示自己,课堂上积极配合老师。如果,这节课从上的话,我要给幼儿一支笔,要让动手他们画出自己喜欢的图形,比如、电视、洗衣机、冰箱、球、车轮、等等

  【活动目标】

  1、教幼儿知道三角形和生活的名称和主要特征,知道三角形由3条边,三个角。

  2、教幼儿把三角形和生活中常见实物进行比较,能找出和三角形相似的物体。

  3、发展幼儿观察力,空间想象力。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4、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5、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活动准备】

  1、大小尺寸不同的三角形6个。

  2、图形组成的实物图片4张。

  3、孩子人手3个三角形若干、

  【活动过程】

  一、复*3的数数

  引领幼儿手口一致点数3的物体。

  通过点的横排、竖排,及三点随意排的点数让幼儿手口一致的数数,并引出通过三点连线形成三角形。

  二、学*三角形特征

  1、引导幼儿观察比较图形,幼儿每人一个三角形。

  通过自己数一数,。试一试,感知图形特征,并充分让幼儿表述,得出图形的特征。

  2、引导幼儿观察几个不同形状,不同大小的三角形,通过验证得出三角形三条边,三个角;有三条边,三个角的图形都是三角形。

  3、老师小结三角形特征,使幼儿获得的知识完整化。

  三、复*巩固三角形的特征

  1、给图形宝宝找朋友,让幼儿从众多几何图形卡片中找出三角形。

  请幼儿一一找出三角形,并说出为什么?

  2、请幼儿从图形拼图中找出三角形,将图片一一出示。

  请幼儿观察说出这些图象什么?

  哪些部分是用三角形拼成的?用了几个三角形?

  3、请幼儿在周围环境中找出象三角形的东西。

  延伸活动:

  在区角里添置冰糕棒、吸管供幼儿拼三角形,巩固认识其三角形。

  教学反思:

  我上这节数学课,就是让孩子们认识三角形,难点就是让幼儿如何区分三角形和正方形。在这教学过程中,我将许多长短不同的小棍放在孩子们的桌上,让孩子们数3 根小棍拼做三角形(可以找一样长的小棍,也可以找不一样长的)。通过让他们动手操作,让孩子们进一步认识到了

  1、三角形有三个角、三条边

  2、三角形的三条边可以不一样长,三个角可以不一样大。

  【活动目标】

  1.认识三角形的特征,知道三角形由3条边,三个角。

  2.能将三角形和生活中常见实物进行比较,找出和三角形相似的物体。

  3.发展幼儿观察力,空间想象力。

  【活动准备】

  一份,大三角板一个,长短不同的小棒,雪糕棒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手指游戏:快乐的小鱼

  二.学*三角形特征

  1、认识三角形

  (1)出示魔法线昨天张老师得到了一根魔法线,我今天把他带来了,让我们一起把它叫出来。123,请出来。

  (PPT出现一根红色的魔法线)提问:它是什么颜色的?

  (2)第一次变化这跟魔法线他会变,让我们一起喊123,看他会变成什么?(孩子们一起喊123,PPT出现三根红线)提问:数一数变成了几根线,(3)第二次变化(孩子们一起喊123,PPT出现一个的三角形)又变成了什么?(三角形)

  (4)触摸三角形老师这里也有一个大的三角形,我请小朋友们来摸一摸,他是不是有三条边,三个角。

  (5)又一次变化一个三角形又变出了好多的三角形,虽然它们的大小不同,但他们都是三角形。

  2、巩固三角形特征

  (1)引导幼儿观察图形,发现三角形的特征。

  前几天张老师去旅游。到了一个神奇的国家,三角形王国,他们这里的东西都是三角形的,老师把他拍了下来今天和你们一起来分享(继续看PPT,出示各种各样的三角形物品)A钟表店B食品店C帽子店

  (2)再来找一找王国里还有哪些东西是三角形的(许多小旗子,屋顶,冰淇淋,标志牌等)

  (3)引导幼儿在活动室里找一找三角形的物品3、.老师小结三角形特征,使幼儿获得的知识完整化。(出示最后一张PPT)今天你们表现真棒,找到了这么多三角形的物品,他们虽然长得不一样,(不同形状,不同大小)但都有三条边,三个角;有三条边,三个角的图形都是三角形。

  三.复*三角形的特征提供冰糕棒、小木棒供幼儿拼三角形,巩固认识其三角形。

  【活动反思】

  小班幼儿的思维是具体形象思维,用变魔术的形式引出开头吸引孩的注意,通过变一边、摸一摸、看一看、找一找、摆一摆等,做了三角形等一系列活动,使每位幼儿在广阔的活动和认识空间在拼拼摆摆的过程中加深对三角形的认识,老师及时的小结使孩子获得知识的完整性。虽然生活中属于三角形的物体少一些,但孩子们能积极参与并观察,找到了好多的环境中的三角形。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活动,认识三角形各部分名称以及底和高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2.通过实验,积累认识图形的经验和方法。

  3.培养学生观察、操作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概括三角形的概念,认识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知道三角形的底和高。

  教学难点:会画三角形的高。

  教学准备:

  课件、磁条。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

  课前谈话引入:

  板书:认识三角形

  老师带来了一些图片,你能从中找出三角形吗?出示生活中的三角形图片,学生说说生活中的三角形(生活中有哪些物体上有三角形)

  (二)探究

  1.学生动手操作、老师黑板摆三角形。

  (1)师:刚才我们看了这么多的三角形,你能动手画一个吗?

  师:这里有同学们画的一些三角形,老师在黑板上也创作了一个三角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三角形有共同的特点吗?先想一想,再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哪一位同学来说一说你的发现,

  你能找出三角形的3个顶点、3个角、3条边分别在哪里?跟同桌说一说。

  利用学生错误资源,出示未首尾相连的图,你能用完整的语言来说一说什么是三角形了吗?

  引导学生归纳总结:由3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叫做三角形。(并板书)

  2.

  试一试:

  刚才同学们都很厉害,你会在方格纸上画三角形吗?先让学生说一说任选三个点是什么意思,再按要求画一画。尽可能多画几个。

  思考:都能画出一个三角形吗?

  得出结论: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不能在同一条直线上。

  3.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同学们非常了不起)

  (1)同学们,请看这幅图,这是一个人字梁,是建造房屋时房顶的结构,你能量出图中人字梁的高度吗?你量的是哪条线段?它和底边有什么样的位置关系?

  (2)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指名说一说量的是哪一条线段,和下面的横梁在位置上有什么关系。

  (3)测量人字梁的高。学生在书上独立测量人字梁的高,交流测量方法及高是多少。

  (4)画三角形的高

  如果我们把人字梁所表示的三角形画下来,就可以这样表示出它的高和底。(课件出示三角形的高的变化动画,让学生说一说高是如何变化的)

  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对边的垂直线段是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是三角形的底。课件出示概念

  怎样利用工具规范的画出三角形的一条高呢,请看屏幕演示。(课件)看清楚了吗?

  5.

  学生做作业纸,不同的边做为底作高,得出三角形也有三条高。

  展台展示学生作业,观察你有什么发现?(三条底对应三条高)

  (三)巩固

  1.

  填空

  2.

  判断

  3.

  书本量高

  4.

  书本作高

  (四)总结延伸

  1.

  通过今天的学*,你有哪些收获?

  2.

  好,同学们请看,老师将三角形的一条边变化一下,还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吗?

  板书设计

  认识三角形

  三条线段首尾相接围成的图形叫作三角形

  3条边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