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积单位的教案(精选5篇)

首页 / 教案 / |

  面积单位的教案 1

  教学内容:

  《面积和面积单位》是课程标准人教版实验教科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70至74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通过看一看、比一比、摸一摸的方式,让学生理解面积的意义。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并在活动中获得关于它们的空间观念,形成正确的表象。初步形成面积单位实际大小的表象。

  3.通过观察、比较、动手操作,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概括能力、自学能力和估测能力。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使学生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

  教学重点:

  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面积单位并建立正确的表象。

  教学难点:

  1.建立1*方厘米、1*方分米、1*方米的正确表象。

  2.在操作中体会引进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教学课件和 1*方米的正方形纸,1*方分米的正方形,1*方厘米的正方形,长25厘米、宽15厘米的长方形,另一个长35厘米,宽10厘米的长方形。

  学具:每四人一组,长25厘米、宽15厘米的长方形;长35厘米、宽10厘米的长方形各一个,每组一袋学具,内有大小不同的`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学具若干;每个学生面积为1*方厘米、1*方分米的学具各一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充分感知面积的意义

  1、感受物体的表面

  同学们,今天钟老师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来学*。大家有信心来上好这节课吗?有信心的话咱们同桌之间击个掌,(孩子们击掌)我也来(老师加入学生的击掌中,从第一排开始从左向右依次与学生击掌,停留在与一个学生击掌的过程中)。老师的手掌面大还是他的大?(学生进行比较)同学们,请把你的手掌轻轻地放在数学书的封面上,比比看,数学书的封面大还是手掌面大。(学生进行比较)摸一摸桌面,比一比,桌面大还是数学书的封面大。比比看,桌面大还是黑板面大(师比黑板),比一比,教室地面大还是黑板面大。

  师:刚才我们说手掌、数学书、黑板、教室地面都是物体,他们有的大,有的小,像这样物体的表面的大小,这是他们的面积(板书:物体的表面的大小 就是他们的面积)。今天我们来研究面积(板书课题:面积)

  师:谁能举例说说什么叫面积?(师拿出数学书摸数学书的封面)如数学书封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积。

  如:我们刚才摸的课桌表面的大小就是课桌的面积;黑板表面的大小就是……数学书封面的大小就是……

  2、感受封闭图形的面积。

  物体的表面有大小,*面图形有大小吗?

  课件出示:

  选一组你喜欢的图形涂上颜色,比较这组图形的大小,说说在比较中你发现了什么?

  (学情预设:大部分学生都选择(1)或(3),不选择(2),适时提问,为什么不选择(2),学生会认为(2)的图形无法比较,因为这个图形是不封闭的。这时老师为了加深学生的印象可以让课件上的其余四个封闭图形进行铺展变色。)

  师:可见封闭图形也有大小。(板书:封闭图形)我们说物体的表面和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二、动手实践,探究新知

  (一)观察法

  师:孩子们,咱们来玩一个比大小的游戏

  直接出示两个非常明显的有大小之分的图形。

  哪个面积比较大?你怎么比的?(板书:观察法)

  师:两个面积相差比较大的图形,我们只要观察一下就能直接比较出它们面积的大小。

  (二)重叠法

  师:这两个看上去相似的图形,你有什么好办法比较出它们的办法?

  预设:重叠法,移多补少法

  师:就听你的,我们用重叠法来比一比。

  可以采用重叠的方法比较它们面积的大小。(板书:重叠法、移多补少法)

  (三)测量法

  出示两个面积接*但形状不同的长方形。

  思考:用什么方法可以比出哪个长方形的面积小一些?为什么?

  学生经过观察、重叠、割补都无法比较,激发认知冲突,怎么办?

  (预设:学生可能会说用尺子量,比周长。学生猜测周长相等,面积也就相当)

  面积单位的教案 2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第7册第134页—136页《面积和面积单位》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观察,触摸等实际操作活动理解面积的含义。

  2.通过测量认识面积单位,建立1*方厘米,1*方分米和1*方米的表象。

  3.引导学生细心观察,有序操作,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学**惯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1.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面积单位。

  2.建立1*方厘米,1*方分米和1*方米的表象.理解面积的意义和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准备]

  准备硬纸片图形若干个:圆片、长方形、正方形等。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引发主题

  师:同学们,我们先来欣赏一幅有趣的画(跳水运动员—田亮),大屏幕出示画,这幅画是什么形状的?(长方形)现在老师给这个画加上边框,求边框的长度就是求什么?(周长)如果老师再給这幅画配上玻璃,要多少玻璃还是求周长吗?那又是求什么?(面积)你知道什么是面积吗?想弄明白吗?今天我们就来学*面积。(揭示课题)

  【评析:教师联系现实生活情境引入,有效唤起了学生的生活经验。由于问题生成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经验基础上,使得学生对新概念的出现不会感到陌生。这样既能激发学生学*新知的兴趣,有能为学生较好地理解新知作好铺垫。】

  (二)体验建构,生成感悟

  1、面积的概念

  ①师:请同学们在教室里找一找物体的面,并且摸一摸,比一比,看你们能发现什么。

  师:你能举例说一下吗?(板书:物体的表面大小)

  师: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根据你的观察,什么物体的面比什么物体的面大呢?请小组互相说一说。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交流生活经验,进一步明确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

  ②教师出示:

  师:请同学们观察这两个图形,你又发现了什么呢?

  (第一个图形是一个长方形,而第二个图形只有三条线段)

  师:能比较它们面的'大小吗?

  生1:不能比较,因为第二图形不完整。

  生2:第二图形不封闭,它的大小不能确定。

  师:只有封闭图形才能比较它们的大小。

  板书:封闭图形

  师:你们知道还有哪些图形是封闭图形?

  师:角是封闭图形吗?

  师;你能添上一条线段使第二个图形变成封闭图形吗?

  教师根据学生的意见,在第二个图形上补画一条线段,使它变成长方形。

  ③教师: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封闭图形也有的大有的小,我们把这种大小就叫作面积。

  (完成板书: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他们的面积)

  齐读面积的概念。

  ④教师出示图形

  师:爱心、笑脸和树叶任意两个图形比较大小。

  两个长方形图形比较大小。

  让学生比较每组图形的大小,并要求说出比较的方法。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观察法、重叠法

  2、通过探究,认识面积单位

  a、探讨为什么选用正方形作为面积单位的形状

  ⑴、设疑:课件出示图形:(3×5,2×7的两张长方形)

  师:哪个长方形的面积大?

  生答略

  师:同学们的意见不一样,我们能不能借助学具来帮忙。

  ⑵、小组合作

  出示合作思考要点:①你组可用什么材料或学具来比较图形1和图形2的面积大小?②在这几种比较方法中,你组认为哪一种方法最合理?(学生四人合作讨论,教师巡视)

  ⑶小组反馈:通过小组操作,你们认为它们的面积哪个大?

  生齐回答:是图1的面积大。师:你们是用什么方法比较的?

  小组派代表交流方法。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剪拼法,摆图法和数格法。

  师:这几种方法中,哪种方法最合理?

  生1:我们组认为是正方形摆最好,用圆、长方形摆有空隙。

  生2:我们认为用剪拼法好。

  生3:剪拼法不好,若是黑板面和课桌面不能剪。

  师:现在我们的意见统一了吗?得出数正方形的个数最合理。

  结合学生的回答课件演示剪拼法和摆正方形法(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

  3、认识统一单位比较标准的必要性。

  课件出示:猜猜谁的面积大?游戏:看格子,猜面积。

  师:有两个图形,一个摆9个正方形,另一个摆15个正方形,哪个面积大?

  学生:15个正方形的面积大,因为它的格子多。

  师:是吗?紧接着出示两个长方形的图形。

  生(惊讶):啊!原来是这样呀。

  师:想要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需要统一的面积单位来测量(板书:面积单位)。

  【评析:通过图形的比较,给予了学生必要的学法指导。然后,教师接触多媒体技术的功能,创设了动态变化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亲身体验到统一面积的必要性,感受数学知识是从现实需要中产生发展的,从而激发起学生对面积单位的探究需求。】

  3、常用面积单位的认识

  (1)、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

  师:请阅读一则小资料(课件播放:文字呈现配合画外音)。你能从中知道什么?

  为了方便面积的测量,国际上常用三种方格:面积为1*方米的方格、面积为1*方分米的方格、面积为1*方厘米的方格。

  为了方便面积的测量,国际上常用三种方格:面积为1*方米的方格、面积为1*方分米的方格、面积为1*方厘米的方格。

  生1:我知道了国际上通常用的是1*方米、1*方分米、1*方厘米这三种常用的方格。

  生2:我明白了比较面积大小时经常采用三种固定的方格。

  生3:那个大号的是1*方米的,中号的是1*方分米的,小号的是1*方厘米的。

  面积单位的教案 3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18~119页的内容,练*二十七第1~3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知道面积的含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建立起1*方米、1*方分米、1*方厘米的表象。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分析、综合能力。

  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知道面积的含义,初步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建立1*方厘米、1*方分米、1*方米的表象,会选择合适的单位,量一些物体表面的面积或*面图形的面积。

  学具准备

  每组准备一个长方形的盒子、带色的长方形(或正方形)纸、剪刀、直尺。

  教学过程

  一、动手操作,认识面积

  1、感受物体表面面积

  学生动手操作:把带色的长方形或正方形纸贴到长方体的盒子上。

  教师提问:你会发现或体会到什么呢?(学生可能会说谁大谁中,教师在这过程中引导、总结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

  2、体验*面图形的面积。

  学生动手画一个学过的图形,然后每组的同学把画好的图形放在一起进行比较,看能体会到什么?(学生可能体会到*面图形有大有小,在此过程中教学*面图形这一概念,如果有的学生画出角的图形,教师借此机会让学生把角的`图形和学生画的长方形、正方形进行比较,教学围成一词的意义。)

  引出:物体的表面或围成的*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二、操作矛盾,引出面积单位。

  教师出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图形,来比较它们的大小,

  谁能想出办法来?(学生可能想出用划方格的办法、重叠的

  办法、剪拼的办法等,只要合理教师给予肯定。)

  (建议根据具体情况做成教具,用多媒体课件,演示这两个图形的面积是相等的。)

  教师有意出示下列图形比较,看哪一个图形的面积大?

  (根据具体情况做成教具)

  师生总结:在进行测量、计算面积时规定

  了统一的面积单位*方米、*房分米、*

  方厘米。

  2、动手操作,联系实际,形成表象。

  教学1*方厘米、1*方分米、1*方米。

  (1)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方厘米。(教师提前把1*方厘米的*面图形印在白纸上。)

  学生涂上颜色,然后剪下来,体会1*方厘米有多大

  举出生活中面积大约是1*方厘米的物体表面。

  用1*方厘米的小纸片测量你身边的物体表面的面积。(如扣子、橡皮等。)

  (2)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方分米。

  学生剪下来,体会1*方分米有多大。

  举出生活中什么物体的面积大约是1*方分米?

  用1*方分米的纸片测量课本的封面面积。

  (3)边长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方米。

  学生先估计一下1*方米有多大?

  教师再出示面积是1*方米的大纸。

  估计教室的面积大约有多少*方米。

  三、课堂小结:结合本课的重点,进行总结--板书课题

  四、综合练*

  1、课本第119页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

  2、要钉子板上围出面积是8*方厘米的图形。

  3、课本第121页第2题测量图形的面积。

  4、课本第121页第3题用1*方厘米的正方形拼成面积是8*方厘米、16*方厘米的长方形或正方形。

  板书设计:

  面积和面积单位

  物体的表面或围成的*面图形的大小就叫做它们的面积

  1*方厘米1*方分米1*方米

  面积单位的教案 4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30~132页的例1~例3及例3下面做一做中的题目和练*三十的第1~4题。

  教学目的

  使学生进一步熟悉面积单位的大小,知道面积单位间的进率,能够进行面积间的换算,初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分析、比较和综合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面积单位间的进率,会把高级单位的各数换算成低级单位的各数。

  教学难点

  面积单位间进率的推导过程。

  教具准备

  边长1米、1分米、1厘米的正方形,剪刀、直尺。

  教学过程

  一、复*与思考

  1、米、分米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分米和厘米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2、估计1*方分米、1*方厘米的大小?

  二、自主探索,研究新知

  1、猜想验证,悟出进率。

  1*方分米与1*方厘米有什么关系?想办法来说明。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并选择出比较好的方法。(学生大致想出如下方法:○1在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上面摆1*方厘米,看有多少个?○2把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均分成100份,1份就是1*方厘米,可得1*方分米等于100*方厘米。○3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方分米,也就是边长是10厘米,面积是100厘米,所以,1*方分米=100*方厘米。)

  师生小结:1*方分米=100*方厘米

  2、迁移类推,理解进率。

  1*方米与1*方分米有什么关系?(学生独立思考,选择一种最合适的方法,来加以说明)。

  3、总结概括,掌握进率

  1*方米=100*方分米1*方分米=100*方厘米

  可见:每相邻的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

  三、应用拓展,巩固进率

  1、例3:一块正方形的`水泥砖,砖面的面积是25*方分米,合多少*方厘米?

  (1)学生独立完成。

  (2)汇报个人的推想过程。(1*方分米是100*方厘米,25*方分米就是25个100*方厘米,所以25*方分米=2500*方厘米)

  做一做:(学生说出推想过程)

  3*方分米=()*方厘米

  16*方米=()*方分米

  四、综合训练

  1、练*三十的第1题(提醒学生先看清楚是长度单位间的换算还是面积单位间的换算,然后再做)。

  2、练*三十的第2、3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练*三十的第4题。

  第一、二问学生独立完成。

  第三问要求学生说出思路,教师适当地加以引导。

  五、课堂小结

  结合本节课的重点,进行小结,同时板书课题。

  板书设计: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1*方分米=100*方厘米

  1*方米=100*方分米

  面积单位的教案 5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知道*方米与公顷之间的进率。

  2.应用公顷计算土地面积。

  (二)能力训练点

  1.利用进率解决换算。

  2.知道公顷在实际中的应用。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对***广场和故宫的面积计算,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应用*方米与公顷间的进率计算土地面积。

  教学难点:

  建立土地面积单位的观念。

  教具准备:

  卡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1.计算土地面积的常用单位有哪些?

  2.说一说1公顷的面积有多大?

  3.1公顷等于多少*方米?

  2公顷呢?你是怎样想的?

  3公顷呢?50000*方米等于多少公顷?

  4.导入:测量土地时,一般用米做长度单位来测量,算出面积是多少*方米以后,再换算成公顷。同学们,这节课你想当一次土地测量员,帮助工人叔叔或者农民伯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吗?我们一起到一个果园去看看。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题。

  (1)出示例题,一个长方形果园,长250米,宽20米。这个果园有多少公顷?

  (2)读题,说一说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各是什么?

  (3)思考:这道题该怎样解答呢?

  ①先自己思考,再小组交流(教师巡视,辅导)。

  [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发挥学生的主人翁地位。用激励的语言激发每个学生参与新知探究的积极性。]

  ②小组汇报。

  教师引导:先求什么?再怎么办?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教师充分肯定学生回答,使其体会经过自己努力,喜获成功的自豪感。]

  (4)学生独立解答(一个板演,其他在练*本上做)。

  (5)订正(订正时,再让学生说一说他们是怎样想的.?)

  2.看书质疑。

  3.反馈练*。

  方法:让两名中等生在黑板上做,其余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时,让两名板演的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安排两道练*题,第一题巩固例题的学*,第二题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形成知识结构,先求面积,再换算成公顷。教师在新知识的传授中,通过必要的点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每一个学生都处于积极思维之中。]

  三、巩固发展

  1.填空

  (1)练*二十九2 (卡片出示)并说说是怎样想的?

  (2)练*二十九3 做题前,教师简要介绍***广场和北京故宫的情况,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做题时,先读题(唤起民族自豪感)再回答。

  2.练*二十九

  先读题,再请学生谈谈对此题的理解,最后一个题板演,其余练*本上做。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又学会了哪些新知识?


面积单位的教案(精选5篇)扩展阅读


面积单位的教案(精选5篇)(扩展1)

——面积单位教案

面积单位教案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面积单位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面积单位教案1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18-119页的内容,第119页的“做一做”,练*二十七的1-3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知道面积的含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建立1*方米、1*方分米、1*方厘米的表象。

  教具、学具准备:师生准备面积分别是1*方米、1*方分米、1*方厘米的正方形,教师准备一些大小不同的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幻灯片。并准备幻灯机。

  教学过程:

  一、教学面积的含义

  1、认识物体的表面。

  师让学生摸一摸课本的封面、文具盒的面、课桌的面,指一指黑板的面、门窗的面。

  师指出:像课本封面、文具盒面、课桌面和黑板、门窗面等,都是物体的表面。(板书:物体的表面)

  2、认识*面。

  师在黑板上画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指名摸一摸它们的表面,使学生感知它们都是*面图形。(板书:*面)

  3、认识围成的*面。

  师出示下面的图形:

  让学生指出哪些图形是封闭的,哪些不是。告诉学生:封闭的*面图形叫围成的*面。(在“*面”前面板书:围成的)

  4、认识表面和围成的*面的大小。

  (1)让学生说说摸过的物体的表面哪个最大?哪个最小?

  师指出:物体的表面、围成的*面图形,它们都有大有小。

  5、师归纳面积含义。

  物体的表面或围成的*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二、教学面积单位的认识

  1、用重叠的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

  师用幻灯出示两个宽相等而且长相差很少的长方形,让生用眼观察它们的大小,当生不能判断时,师通过操作让它们重叠起来,让生分辨大小。

  2、用数方格的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

  师用幻灯出示一个长9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和一个边长6厘米的正方形,让生判断它们面积的大小。然后师通过操作把图形分成同样大小的方格。让生通过数方格来比较大小。

  3、认识面积单位。

  师:在用数方格比较大小的时候,我们分成的方格的大小要一样。我们经常使用的面积单位有三种:*方厘米、*方分米、*方米。

  (1)认识*方厘米。让生拿出1*方厘米的图形,量一量它的边长,告诉学生: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的面积就是1*方厘米。并让学生说一说周围有哪些物体的表面面积接*1*方厘米。

  用1*方厘米的正方形测量物体的面积。让生测量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并让生说一说测量的方法。

  (2)认识*方分米。(方法同认识*方厘米)

  让生用1*方分米的正方形测量课桌的面积。

  (3)认识*方米。让生量一量黑板的边长,认识到一页黑板的面积正好就是1*方米。

  让生观察教室周围有哪些物体的面积接*1*方米。并引导学生测量教室的地面面积。

  三、练*

  1、练*二十七的1、2题。

  2、练*二十七的3题。“做一做”的第3题。

  四、小结。

  今天我们学*了面积单位,知道了什么是物体的面积,认识了面积单位*方厘米、*方分米、*方米。让生用手势表示一下1*方厘米、1*方分米、1*方米的大小。

  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比较

  教学目的:通过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比较,使学生更清楚地认识面积单位,初步明确:1厘米、1分米、1米都是长度单位,都可以用来度量物体的长度、1*方厘米、1*方分米、1*方米都是面积单位,都可以用来度量物体的面积。

  教具、学具准备:小黑板、米尺、绳子和几个1*方厘米、1*方分米的小正方形。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提问:1、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用手势比划一下。

  2、我们学过哪些面积单位?用手势比划一下。

  板书课题: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比较

  二、新授

  1、比较1厘米和1*方厘米。

  让学生画一条1厘米的线段,问:这是什么单位?用它可以测量物体的什么?

  让学生拿出1*方厘米的正方形,问:这是什么单位?用它可以度量物体的什么?

  并让生说一说1里面和1*方厘米有什么不同,师强调:1厘米是是长度单位,可以用来度量物体的长度。1*方厘米是面积单位,可以用来度量物体的面积。

  2、比较1分米和1*方分米。

  让生画一条1分米的线段,看看1分米有多长。再让生拿出1*方分米的正方形,摸一摸它的面,感觉一下它的大小。

  让生比较它们的不同。

  3、比较1米和1*方米。

  指名说一说1米和1*方米的不同。

  4、小结:

  师:从上面的比较我们知道了,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是不同的计量单位。测量物体的长短要用长度单位,测量物体的面积要用面积单位。

  三、练*

  1、做“做一做”第1题,让学生指一指课桌面的边长和面积。

  2、做“做一做”第2题,让生说出横线上应填长度单位还是面积单位。

  3、练*二十七的第4题,让生自己完成,集体订正。

  4、练*二十七的第5题,让生用4个1*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书上的图形,在指一指它的周长和面积,并让生计量它们的周长和面积,问:它们的面积相等吗?周长呢?

  5、练*二十七的第6题,让生自己在钉子板上围成,师生共同分析周长与面积的关系,从中归纳出:周长相同的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不一定相同,其中正方形的面积最大。

  6、练*二十七的第7题,先让生观察,再集体分析。

面积单位教案2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32页例4,“做一做”中的题目和练*三十的第5 9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面积单位间的换算的推想过程,加深对面积单位的认识。

  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

  1、让学生说一说如何计算长方形的面积。

  2、说一说是如何推想的。

  5*方分米=( )*方厘米 13*方米=( )*方分米

  二、新课

  1、教学例4

  教师用多媒体出示例4,指名学生读题,然后提问:“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

  “这个桌面是什么形状的?”

  “它的长是多少?宽是多少?”

  “知道了桌面的长和宽,怎样求桌面的面积?”

  然后让学生计算并指名说出计算结果和单位名称,教师板书:

  120×55=6600(*方厘米)

  教师接着再问:我们算出桌面的面积是6600*方厘米,把它折合成*方分米,应该怎样推想?最后教师写答案。

  6600*方厘米=66*方分米

  2、做例4下面的“做一做”的*题。

  指名学生板演,其余做在练*本上,教师巡视,对学*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帮助。

  三、练*

  1、做练*三十的第5题。

  让学生独立做,集体订正。

  2、做练*三十的第6题。

  让学生独立做,找几名学生说一说推想过程

  3、做练*三十的第7题。

  这道题有三问,前两问让学生自己做,做第三问学生如果有困难,教师加以引导。

  四、作业

  练*三十的第8 10题。

  面积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面积单位教案3

  一、教材分析:

  《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一课是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77、78页的内容。本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面积和面积单位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是根据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的有关知识,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量一量,摆一摆,初步得出长方形的面积计算与长和宽之间的关系,然后再进一步推广到任意长方形的面积都可用长×宽=面积的方法计算。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及教材的编排特点以及考虑到我班学生的学*能力等情况,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初步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2)会运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正确地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3)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归纳、推理、解决问题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活动,渗透实验——发现——验证的学*方法,在学*过程中,使学生充分感受事物之间存在着联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渗透“实验—发现—验证”的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能力、合作意识和科学探究精神。

  根据教材的要求,确定本节课教学重点是使学生经历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并会应用公式计算长方形的面积。教学难点是让学生学会自行探索,概括出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并理解长方形所含的*方厘米数正好等于长方形所含的厘米数与宽所含的厘米数的乘积。

  本节课教学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后面正方形面积的教学,以至关系到整个小学阶段*面图形面积的教学。如:*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圆面积等。这些*面图形面积的求法都是在计算长方形面积的基础上进行推导的。所以,这节课又是小学阶段*面图形知识的重点。

  二、教法与学法:

  三年级学生的思维形式正处在由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的阶段。因此,本节课的教学尽量运用直观教具、学具和操作手段,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调动学生多种感官(手、眼、脑)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教法的选择以直观教学法为主、操作法和演示法为辅。

  教具和学具:边长1厘米的方格纸、两个长方形纸片、表格等。

  在学法上可归纳为:

  1、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好学。

  2、创设操作情景,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使学生会学,在学*过程中有意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能力。

  3、运用直观教学等多种手段,以便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乐学。

  三、教学程序:

  (一)课前谈话,复*导入

  通过复*面积和面积单位,用面积单位密铺的方法可以知道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面积的谈话来导入课题。使学生明白要学什么,知道用已有的知识来解决新的问题。

  (二)动手操作、自主探究

  为了让学生有目的、有重点地学*新知识,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特点,让学生在回忆常用面积单位的基础上,教学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时,采取以下的方式进行:

  1、让学生动手操作,先是让学生利用学具摆一摆,从而引出探究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是什么,再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并完成表格。并将长方形的长,宽,以及面积的数据统计出来。

  2、在探究活动过程中,让学生交流发现计算长方形面积与长方形长和宽之间的关系,并引导学生初步发现了长方形的长所含厘米数×宽所含厘米数=长方形所含的*方厘米数。初步得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3、运用结论,抽象归纳。问:是不是所有的长方形面积都可用它的长乘以宽来计算呢?让我们来验证一下好不好?以此提问引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要求学生通过现有的材料,小组操作、探讨、验证。这一部分我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让他们独立去探索、去发现,验证、推导出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这样既加强了学生基础知识的教学,同时又培养了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进一步的验证,让学生归纳出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即长方形的面积=长×宽这一结论。

  (三)课堂练*,巩固新知。

  教学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时,我没有把它作为例题来教学,而是通过出示下面几个图形,让学生计算每个图形的面积。长3厘米、宽2厘米;长5厘米、宽3厘米;长4米、宽3米;长3米、宽3米(实际上是边长3米的正方形)指着最后的图形:这个长方形特别在哪里?正方形的面积,可以怎样计算呢?

  学生从长方形的面积计算迁移到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即长和宽相等时,就变成了边长×边长,从而总结出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边长×边长。发展了学生的推理能力和空间观念。

  (四)巩固应用。

  为了进一步巩固学生掌握知识情况,让学生完成如下练*:

  1、P79练*十九第1题:计算黑板的面积?

  2、P79练*十九第3题:计算篮球场的面积?半场的面积?

  (五)、提高延伸

  李小林要从下面的长方形纸上剪下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剩下部分是什么图形?它的面积是多少*方厘米?

  通过这一基础练*,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长方形面积公式来解决一般问题。

  (六)、总结评价,促进发展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把你的收获和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

  (设计意图:关注学生的知识与技能的同时也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把自己的收获与同学交流,既是对一节课自己掌握情况的回顾,也是对自己行为的评价。)

  最后,教师以提问,学生自行小结的方式结束:这节课你们学了哪些知识?这一部分在学生小结的基础上我在进行补充,使这一节课的内容在学生大脑中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为了让学生学好《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这课知识,我尽量多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让他们去探索、去发现、去归纳,在学生探索的过程中,教师只是启发者、引路人,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导者。这样,学生才真正学到了知识。

面积单位教案4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教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第51~52。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认识面积单位:1*方厘米、1*方分米和1*方米,并知道它们实际的大小。

  2.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

  经历用不同的单位测量同一*面等活动,体验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建立面积单位的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

  体会到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在探究活动中感受数学的实用价值,获得成就感。

  重点难点

  重点:结合具体的测量活动,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难点:认识*方厘米、*方分米、*方米等面积单位。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1*方厘米、1*方分米、1*方米的教具各一个。1*方厘米、1*方分米正方形纸片各一个,每两人一把剪刀。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组织抽纸涂色比赛:教师为学生准备大小各异、形状不同的纸放在信封中,当学生代表抽出纸片并髙高举起示意时,学生们的反应可能是截然相反的,抽到大纸片的一方感情激愤认为这样不公*,而抽到小纸片的一方则兴高采烈。

  为什么不公*?(引导学生说出纸的面积的大小不同)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游戏让学生初步感受什么是面积,并对面积的大小有初步的感知,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认识面积单位。

  1.计算课本的面积。

  师:刚才大家认为不公*,是因为面积的大小不一样。现在同学们看我们的数学课本,它们的大小应该一样吧?

  生:一样。

  师:现在我们用画方格的办法,看看课本的面积有多大。

  生:用方格衡量课本面积。

  师:说说你们画的课本有多少个方格?

  生1:12个。

  生2:14个。

  师:为什么画出的格数不一样呢?

  生:方格大小不一样。

  师:要是我们规定的方格大小一样,是不是大家画出的格数就一样了呢?

  生:那样就会一样。

  师:看来,为了计算面积的大小,需要我们统一面积单位。

  2.认识面积单位。

  认识1*方厘米。

  师:大家能画出一个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吗?

面积单位教案5

  《认识面积单位》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测量,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2)使学生认识常用的几个面积单位:*方厘米、*方分米和*方米。

  (3)学生能正确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表示物体面积的大小,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及难点

  (1)体会1厘米2、1分米2、1米2的实际大小,并对这些面积单位的大小形

  成正确的表象。

  (2) 能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表示面积的大小。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准备

  1、 什么是面积?

  2、 学生回答。(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3、 出示数学课本的表面、粉笔盒的表面及黑板的表面,让学生观察并比较它们的大小。

  4、 学生回答。(黑板表面最大,粉笔盒表面最小。)

  师:上节课我们知道了什么是面积,那大家想不想知道用什么来表示数学书表面的面积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几个新的面积单位。(板书课题:认识面积单位)

  (二)新课导入

  分成36个面积为4厘米2的小方格,长方形长24厘米,宽6厘米,分成16个面积为9厘米2的小方格。)

  2、 首先请三、四组同学闭上眼睛,一、二组同学观察正方形,数出有多少个小方格。(一、二组同学观察后数出有36个小方格)

  3、 再请一、二组同学闭上眼睛,三、四组同学观察长方形,也数出有多少个小方格。(三、四组同学观察后数出有16个小方格)

  4、 请学生根据观察比较正方形和长方形的面积哪个大?(学生讨论) 5、 生1:正方形的面积大,因为正方形的小方格多。生2:长方形的面积大,因为长方形的小方格大。生3:都不对,正方形的面积和长方形的面积没有办法比较,因为两个图形的小方格不一样大。

  6、 那为了比较这两个图形的大小,应该怎么办?(应该把两个图形的小方格变得一样大,再数方格比大小,也就是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比较)

  7、 我们将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的面积定义为1厘米2,读作1*方厘米,并在黑板上板书,学生一起读两遍。

  8、 想一想你身边哪些东西的面积大约是1厘米?(学生讨论)(指甲、橡皮、大头钉) 的面积。生:不行,1厘米2的正方形太小了,用1厘米2的正方形测量桌面用的太多了,要用大一点的。

  10、由学生的回答引入1分米2这个面积单位,边长为1分米的正方形的积是1分米2,并在黑板上板书,学生一起读两遍。

  11、大家说一说在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表面积大约是1分米2?(粉笔盒表面、电灯开关、磁带)

  12、我们用1分米2的正方形测量教室的面积,行吗?

  13、学生讨论,得出结论:不行。(1分米2这个单位测量教室面积太小了,要用一个更大的单位)

  14、再引入一个更大的面积单位:1米2。边长为1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米2,在黑板板书。

  15、我们生活中哪些东西的面积大约是1米2?

  16、学生回答:桌面等。

  小结:刚才学了三个新的面积单位,分别是厘米2、分米2、米2,也知道厘米

  2﹤分米2﹤米2,现在我们就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用适当的面积单位(厘米2、分米2或米2)填空。

  (1) 一张火车票的面积约24( )。

  学生结合实际经验,火车票很小,所以是24厘米2

  (2) 一张手帕的面积约4( )。

  手帕的面积比较小,可以用厘米或分米,这里的数字为4,所以用分米

  (3) 一块黑板的面积约3( )。

  黑板的面积比较大,要用最大的单位:米2

  (4) 校园占地面积约5000( )。

  校园的面积很大,要用三个单位里面最大的,所以是5000米2

  (5) 一个铅笔盒盖的面积约140( )。

  铅笔盒盖的面积约为1分米2,但这里的数字是140,所以只能用最小的单位,是140厘米2

  (三)总结

  本节课主要学了三个面积单位,厘米2、分米2和米2,还学*了在不同的条件下三个单位的合理运用,知道怎样运用面积单位,同学们本节课学*得很好。 作业:练*册

  课堂设计说明

  认识面积单位是在学生学*了什么是面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一内容的关键是让学生学*三个面积单位,真切的了解1厘米2、1分米2和1米2具体是多大,形成具体的概念,能在实际生活中合理的运用三个面积单位。在课堂教学中注重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学生自己动手、动脑,这样学到的知识才能印象深刻,避免死记硬背。

  板书设计

  认识面积单位

  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厘米2,读作1*方厘米。 边长为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分米2,读作1*方分米。

面积单位教案6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课本第六册p84~85面积和面积单位、练一连、练*十七(1~4)

  教材简析:教学面积时,教材从实际操作、观察引入,分摸摸、看看和涂涂几个层次进行。明确面积是四边所围成的全部,会观察和比较两个面的大小。教材很注重面积单位的引入:“把两个*面图形划分成同样大小的正方形能比出它们的面积的大小”,自然突出引进面积单位的必要,同时为学*间接测量面积的方法作了准备。教学重点:面积概念的建立。

  教学目标:知道面积的含义,面积和周长的不同点,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建立1*方厘米、1*方分米和1*方米的表象。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概括等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镜框:长30厘米,宽20厘米。钉成这个镜框需要多长的木条?100厘米指的这个镜框的什么?什么周长?

  现在要给这个镜框配一块玻璃,怎样算这块玻璃的大小?今天我们要学*的是“面积和面积单位”。

  二、认识面积:

  1、认识物体的表面:

  摸一摸数学课本的封面、黑板的面、铅笔盒盖的面、课桌的面。

  师:像课本的封面、黑板的面、铅笔盒盖的面、课桌的面等都是物体的表面。

  板:表面

  2、认识*面:

  画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

  摸一摸它们的表面。

  师:它们都是*面图形。

  板:*面

  3、认识围成的*面:

  哪些图形是封闭的?哪些不是?

  师:封闭的*面图形叫做围成的*面。

  板:围成的*面

  4、认识表面和围成的*面大小:

  数学课本和铅笔盒盖的表面,哪个比较大?哪个比较小?

  画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哪个比较大?哪个比较小?

  不封闭的三角形有大小吗?

  师:物体的表面、围成的*面,它们都有大小。

  5、归纳面积的含义。

  三、认识面积单位:

  1、用重叠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

  出示p88上的图。

  你能一眼看出哪个图形的面积大吗?怎么办?

  师画下来,剪下来。用重叠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能看出大小吗?

  黑板面和教室门面积的大小用这种方法比行吗?两片叶子呢?

  师:有时候,用重叠方法不能比较出两个物体面积的大小。

  2、利用面积单位比较面积的大小。

  师:把两个*面图形划分成同样大小的正方形能比较出它们面积的大小。

  a.认识*方厘米:出示1*方厘米。指出: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方厘米。

  比一比,1*方厘米的正方形同你的哪一个指甲的大小差不多?

  找一找,周围哪些物体的面积大约是1*方厘米?

  拼一拼,用6个面积是1*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拼出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注意不同的拼法。

  数一数,p88(2)中哪个图形的面积大?

  摆一摆,,p88(3)中能摆几个面积是1*方厘米的正方形?它们的面积分别是多少*方厘米?你能用这个方法比出p86上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大小吗?

  b.认识*方分米:出示1*方分米。指出: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方分米。

  剪一个1*方分米的正方形。

  找一找,周围哪些物体的面积大约是1*方分米?

  量一量,用一*方分米量一量课桌面大约有多少*方分米?

  c.认识*方米:用一*方分米量教室的大小行吗?我们来认识一个更大的面积单位。

  1*方米有多大呢?指出: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方米。

  找一找,周围哪些物体的面积大约是1*方米?

  估一估,黑板大约是多少*方米?

  四、全课:

  我们学*了几个面积单位?谁能比划一下它们的大小?

  五、巩固练*:

  p90(1~4)

面积单位教案7

  教学目标

  教材创设了“铺地面”的问题情境,探索1*方分米与1*方厘米的换算关系。先让学生估计1*方分米里有多少个1*方厘米,再通过直观操作或计算来检验,从而确认1*方分米=100*方厘米的换算关系。学生经历这个过程之后,就可能类似地推出1*方米=100*方分米、1*方米=10000*方厘米等结论。

  教学重难点

  1、认识公顷、*方千米等面积单位。

  2、掌握面积单位之间的互相换算。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新授

  1、铺地面小明家卫生间有一块长5分米、宽5分米的地面损坏了,需要多少块面积是25厘米的方砖才能修好?

  我估计,1分米里有()厘米。

  一横行有10个1厘米,有()行。

  2、填一填

  1dm=()cm

  25dm=()cm

  3、想一想

  1米=()分米

  4、1公顷有多大?

  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

  1公顷=10000米

  1千米有多大?

  1千米=100公顷

  三、练一练

  1、2米=()分米3分米=()厘米4*方米5*方分米=()*方分米

  500厘米=()分米400分米=()米3215*方厘米=()*方分米()*方厘米(

  2、妈妈买来一块花布,长3米,宽6分米,它的面积有多大?

  3、王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一张长是43厘米、宽是37厘米的长方形彩纸,最多可以剪成面积是8厘米的纸多少张?

  四、小结

  教学后记:学生在认识理解*方米*方分米*方厘米的基础上,认识了公顷、*方千米,掌握了它们之间的进率和换算。

面积单位教案8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面积单位进率的过程,能用图示等方法解释相邻面积单位的进率,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结合解决问题的情景,体会面积单位换算的必要性,能正确进行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3、提高推理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4、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面积单位换算的必要性,初步培养学生操作、分析能力。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面积单位*方米、*方分米、*方厘米之间的换算方法。教学难点:面积单位间的换算方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1*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和1*方分米的正方形。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说一说: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1*方厘米、1*方分米、1*方米大约有多大?

  2、课件出示:明明家要装修厨房,厨房的长是30分米,宽是27分米,用面积是900*方厘米的地砖铺地,需要地砖多少块?想一想: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先知道什么?引导学生明白:厨房地面的面积和地砖的面积单位不一样,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得先进行单位换算。可以先把“分米”换算成“厘米”为单位,再进行计算;也可以计算出厨房的面积,再换算。教师:面积单位*方分米和*方厘米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呢?其它两个相邻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怎样换算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单位换算对学生来说是比较枯燥的知识内容,在这里应用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引入,让学生在实际生活问题情境中感受单位换算的必要性,进而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探究欲望和学*兴趣。】

  二、自主探究。

  1、课件出示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和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说一说:它们的面积各是多少?

  2、摆一摆。用边长1厘米的小正方形在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里摆一摆,看可以摆多少个?学生尝试摆一摆。(在摆的过程中可能有学生会说自己的小正方形不够,这时教师让学生自己想法解决。)学生可能会采取小组合作或者只摆两个边,再算一算有多少个的方法。说一说:这个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多少*方厘米?

  3、比较概括。教师:我们知道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方分米,刚才我们通过摆一摆知道了这个正方形的面积也是100*方厘米,由此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板书:1*方分米=100*方厘米

  【设计意图:借助学具操作让学生形象的感受到*方分米和*方厘米之间的进率关系。学生在操作活动中,遇到问题,自己想办法解决,让学生体验合作交流学*的好处,体会学*带来的乐趣,也为学生以后的学*打下方法上的基础。】

  4、想一想:1*方米等于多少*方分米?你是怎么想的?学生独立思考,再小组内说一说,汇报讨论的结果。(边长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方米。也可以这样想:1米=10分米,正方形的面积可以用10乘10等于100*方分米,可知1*方米=100*方分米。)板书:1*方米=100*方分米看一看,说一说:相邻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1*方米等于多少*方厘米呢?

  【设计意图:学生在操作活动中明白了*方分米和*方厘米之间的关系,运用知识、方法的迁移让学生独立探究*方米和*方分米之间的关系,能让学生体会到自主探究的乐趣与成功的快乐,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5、填一填1*方分米=x*方厘米3*方米=x*方分米

  200*方厘米=x*方分米500*方分米=x*方米学生自己填一填,说说是怎么想的。

  总结换算方法:进行单位换算时,要先确定两个单位间的进率,再看是把较小的单位换算成较大的单位,还是较大的单位换算成较小的单位,从而确定是该添上几个0还是去掉几个0。

  6、再出示开始时的问题:明明家要装修厨房,厨房的长是30分米,宽是27分米,用面积是900*方厘米的地砖铺地,需要地砖多少块?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说说怎么解决。

  板书:900*方厘米=9*方分米30×27÷9=810÷9=90(块)学生说说每一步计算的含义。

  三、自主练*。

  1、自主练*第1题。学生自己填一填,订正时说说怎么想的。

  2、自主练*第2题。学生先认真读题,明白“占地面积”的意思。然后独立完成。

  3、自主练*第3题。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解决每一个问题需要用到哪些数学信息,怎么列式计算,然后独立解决。四、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了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你是怎么学*的?说一说,通过这节课的学*你有哪些收获?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总结收获的时候,不单单总结知识上的收获,还有学*方法、学*态度等各方面的收获,这样学生在总结的同时进行自我评价,让学生体验收获的快乐。】

  课后反思:

面积单位教案9

  新知识点:

  1、理解面积的含义。

  2、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

  3、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掌握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要求:

  1、结合实例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

  2、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重要性,认识面积单位:*方厘米、*方分米、*方米和*方千米,建立1*方米、1*方分米、1*方厘米的表象。

  3、熟悉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4、使学生探究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获得探究学*的经历;会使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能估计所给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教学建议:

  1、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加强直观教学。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应增加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通过手、口、眼、耳多种感官的协同活动,特别是通过动手操作,掌握相关知识,有利于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有效地提高知识摄取的效果。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还应注意选择各种直观手段的优势,根据教学内容恰当选择教具或课件,从中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有更真实的感受,获得实实在在的直接经验,更有利于表象的形成。

  2、变机械的学*为有意义的学*。

  机械的学*往往体现在概念教学中,机械的学*是指学生不仅能记住数学概念的描述、符号,却不理解它们的内在含义,不理解有关概念的联系,更不会灵活地运用。有意义的学*是指学生不仅能记住概念的描述或符号,而且能理解它们的内在含义,了解相关数学概念的实质性联系,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例如教学“面积单位”可以从三个方面促进学生理解概念:一是初步感知为什么选用正方形作为面积单位的形状;二是指导每个面积单位是怎样规定的;三是了解面积单位与相应长度单位的内在联系。

  3、让学生主动探究,获取结论。在本单元中,有些内容探究的难度不大,结论不叫容易发现,而且便于展开直观操作,因此是小学数学中比较适宜让学生探究的课题,教师应当充分发挥教学内容的特点,组织学生开展探究学*。

  4、重视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估算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本单元的教材对面积的估算给予较多的关注,不仅在“做一做”中有所体现,在练*中也有较多反映,如很多计算面积的练*,都要求学生先估计,再测量计算出面积。所以重视估测能力的培养,也有助于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面积单位教案10

  设计说明

  结合本节课的知识以及学生的认知水*,主要采用猜想、设计实验验证、迁移类推、实践应用等主要形式进行教学。

  1.游戏导入,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对于小学生而言,游戏是启发心智与兴趣,达到身心愉悦的最佳方式。新课伊始,设计了“抢答比赛”的游戏,以游戏的形式导入,让学生轻松愉快地投入课堂的学*中来。

  2.引导自主探究新知,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

  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指出,学生的学*过程不应该是一个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而应该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这种探索与发现的过程要让学生切实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本设计首先引导学生猜想、讨论“1*方分米与1*方厘米有什么关系”,然后通过操作得出:1*方分米=100*方厘米,最后利用迁移类推的规律,明确1*方米=100*方分米。学生在猜想、操作、探究的过程中,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获取了新知识,树立了自信心,增强了克服困难的能力,提高了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 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

  学生准备 直尺 一个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 100个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问题导入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小游戏吧。(出示课件)

  1.抢答比赛1。

  1米=( )分米

  1分米=( )厘米

  1厘米=( )毫米

  1米=( )厘米

  师:同学们,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相邻两个常用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学生思考后回答)

  2.抢答比赛2。

  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什么是1*方厘米?什么是1*方分米?什么是1*方米?

  师:看来大家都有各自的想法,相邻两个常用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探究。(板书课题: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设计意图:用游戏的方式复*已经学过的知识,为本节课学*新知识作铺垫,这样既调动了学生学*的积极性,又使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有了初步的感知,并能够区分面积单位与长度单位。

  ⊙探究新知,实验验证

  1.教学教材70页例6。(课件出示)

  (1)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呢?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的正方形。(把一个同学的学具与老师手中的正方形比较一下,确定大小是相等的,老师把这个正方形学具贴在黑板上)用直尺量一量这个正方形的边长,再计算它的面积。

  有的同学以分米为单位,量得边长是1分米,面积是1*方分米。

  有的同学以厘米为单位,量得边长是10厘米,面积是100*方厘米。

  (2)提问:想一想,计算的是同一个正方形的面积,为什么会出现两个答案,并且两个答案都是正确的呢?(用的单位不同)

  (3)猜想、讨论:*方分米与*方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①1*方分米=100*方厘米。因为1*方分米和100*方厘米都是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所以1*方分米=100*方厘米。

  ②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方分米,又因为1分米=10厘米,边长是10厘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0×10=100(*方厘米),所以1*方分米=100*方厘米。

  (4)小结:通过以上的讨论我们可以知道,*方分米与*方厘米之间的进率是100。

  (板书:1*方分米=100*方厘米)

面积单位教案11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进一步熟悉面积单位的大小。掌握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逐步养成积极思考的学**惯。

  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兴趣。

  教学重难点

  1、掌握面积单位间的进率,会进行常用面积单位之间的改写。

  2、面积单位间进率的推导过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师: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

  师:每相邻的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师: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师板书*方米、*方分米、*方厘米)

  师:每相邻两个常用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呢?下面我们就来动手动脑研究一下.

  (师边说边板书课题: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推导1*方分米=100*方厘米

  师:课件出示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谁来说说它的面积是多少*方分米?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如果这个正方形的面积用*方厘米做单位,是多少*方厘米呢?请同学们拿出你手中的学具,开动脑筋,四人一小组动手操作一下。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小组汇报操作结果。

  生1:我们用1*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摆在这个1*方分米的正方形上,横排每排摆10个,竖排每排摆10个,一共可以摆100个,所以这个1*方分米的正方形用*方厘米做单位是100*方厘米。

  (教师出示一面画有100个1*方厘米的小方格的正方形。)

  生2:我们是用直尺去量

  师:还有想法吗?

  生3:我是直接把1分米换算成10厘米,那么这个正方形的面积就是10×10=100(*方厘米)

  师:总结并板书:1*方分米=100*方厘米

  学生齐读。

  2、知识迁移1*方米=100*方分米

  师:仿照刚才的方法,你能推算出1*方米等于多少*方分米吗?小组在一起讨论一下。

  学生讨论,师巡视,生汇报。

  1*方米=100*方分米。因为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方米。1米=10分米,10×10=100(*方分米)

  (板书) 1*方米=100*方分米

  学生读。

  师:现在,谁来告诉我每相邻两个常用的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师在黑板上贴字条) 去掉“相邻”行吗?为什么?*方米和*方厘米相邻吗?它们间的进率是多少呢? 生回答师板书:1*方米=10000*方厘米

  师领读生跟读(正读反读这三个关系式)

  3、根据进率,进行换算

  师:应用这些关系,你能推算出2*方分米=()*方厘米吗?你是怎么想的?(引导学生说出因为1*方分米=100*方厘米,2*方分米就是2个100*方厘米,也就是200*方厘米)

  15*方分米=( )*方厘米呢?

  反过来800*方厘米=()*方分米呢?你又是怎么想的?2400*方分米=( )*方米?你能学着老师的样子举几个例子吗?(生举例)

  三、深化新知,巩固练*

  (一)、火眼金睛(下列说法对吗?)

  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 )

  1*方米=100*方分米( )

  每两个常用的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 )

  我们学校教室的面积大约是50*方米,合500*方分米( )

  1*方米=1000*方厘米( )

  (二)、神机妙算(你能很快说出答案吗?)

  6*方分米=( )*方厘米

  13*方米=( )*方分米

  1000*方分米=( )*方厘米

  3600*方厘米=( )*方分米

  8*方米=( )*方厘米

  (三)、大显身手

  一个正方形桌面的周长是360厘米,边长是多少厘米?这个正方形桌面的面积是多少*方厘米?合多少*方分米?

  四、回顾整理、总结生成

  1、回顾一下我们今天所学内容,并把例题补充完整。

  2、谁想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的收获呢?(生畅所欲言。)

  3、你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提出来共同解决。

  五、布置作业

  1、83页做一做

  2、练*二十第四题

  六、拓展延伸

  (智力闯关)

  小红家用边长5分米的方砖铺地,客厅正好用了96块方砖,小红家客厅面积是多少*方米?

面积单位教案12

  教学目标

  1.1.知识与技能:

  (1)初步理解面积的含义,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2)认识面积单位*方厘米、*方分米、*方米,并正确建立1*方厘米、1*方分米、1*方米的面积单位概念。

  (3)能选择恰当的面积单位,计量大小不同的物体的面积。

  1.2过程和方法:

  通过观察、重叠、数格子等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通过看一看、比一比等实践活动,从实际生活中初步认识面积单位。

  1.3情感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参与意识,使学生加强对抽象概念的把握。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面积单位,正确建立面积单位概念。

  教学难点:正确建立面积单位概念,区分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

  教学工具

  计算机、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一)复*导入

  1.说一说,你知道哪些长度单位?

  (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

  2.一个长方形的长2厘米,宽1厘米,它的周长是多少?

  (2+1)×2=6(厘米)

  (二)引出新课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长度和长度单位,今天我们在这基础上学*新本领吧!

  板书课题:面积和面积单位。

  二、学*例1

  课件出题例1的插图。

  (一)认识表面

  教师:我们教室里有哪些物体,请同学们说一说?(黑板、门窗、桌椅等)

  指名回答。

  教师指出黑板、电视机、红旗、门等物体的面,告诉学生这些物体的面叫做物体的表面。

  教师:小朋友们,任何物体都有表面,观察一下教室里每一个物体,看看它们的表面都是怎样的,用手摸一摸,感受一下。

  (二)通过比较,了解面积的含义

  1.教师出示黑板图和红旗图。

  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比较那个表面大。

  学生会很容易判断它们的大小。(黑板表面大)

  2.教师:同学们还知道哪些物体的表面,知道物体的表面大小在数学上叫什么吗?

  (教师指出: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物体的面积)

  3.教师出示以前学过的几种*面图形

  问:老师展示的这些图形,大家都认识吗?说一说这些图形的名称?

  (长方形、圆、*行四边形、梯形、三角形、正方形)

  教师:我们学过的这些*面图形,它们的大小,也是这些图形的面积。

  4.教师出示一些较特殊的图形

  问:观察这些*面图形,它们有什么特点,它们都有面积吗?

  学生小组讨论,让学生试着回答:这些图形有的没有封闭,不是一个面,应该没有面积,下面几个虽然特殊,但都有表面,应该有面积。

  让学生指出哪些图形是封闭的,哪些不是。告诉学生:封闭的*面图形叫围成的*面。

  指出:只有封闭的图形才有面积。

  5.讨论总结面积的定义。

  教师:同学们,我们来总结面积的定义吧,谁来说一说。

  生甲:物体的表面的大小叫做物体的面积。

  生乙:封闭的*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的面积。(适时引导封闭图形又叫做围成的*面图形)

  教师总结:物体的表面或围成的*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三、学*例2

  问:我们知道什么是面积了,给我们两个图形,我们会比较它们的面积大小吗?

  学生讨论并回答:有的图形一看就能看出哪个大哪个小。(指出这种方法叫观察法,教师并用课件演示)

  有的学生可能回答:有的图形一下看不出来,可以叠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大小。(指出这种方法叫重叠法,教师用课件演示)

  问:还有什么方法吗?(适时引导学生回忆以前在格子图中比较图形的大小,这叫数方格法。)

  教师:有些图形用重叠法和观察法都解决不了,那该怎么办呢?我们是不是可以选用一种图形作为单位来测量一下呢?

  出示例2比较下面两个图形,哪个面积大?

  问:那我们用什么图形来测量呢?

  学生提议用正三角,用圆形,用小正方形来测量。

  教师课件演示,并提问:同学们观察一下,你们所提议的方法能测量出这两个图形的大小吗?比较一下哪个图形作单位测量的比较准确?

  小组讨论并回答:三角形和圆做单位测量时,都会留下剩余部分,小正方形测量没有剩余部分,小正方形测量最准确。

  问:小正方形做单位测量,跟我们以前学过的哪种比较图形的大小的方法相同?(数方格法)

  四、学*例3

  教师:通过上面图形面积的比较,我们知道了必须用统一的标准来测量物体或图形的面积。下面我们来学*几种常用的面积单位吧!(*方厘米、*方分米、*方米)

  (1)认识*方厘米。

  教师:我们大拇指指甲的面积大约是1*方厘米。

  让生拿出1*方厘米的图形,量一量它的边长,告诉学生: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的面积就是1*方厘米,*方厘米用字母表示是cm2。

  问题:找一找我们身边有哪些物体的一个面的面积大约是1*方厘米。

  并让学生说一说周围有哪些物体的表面面积接*1*方厘米。

  用1*方厘米的正方形测量物体的面积。让生测量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并让生说一说测量的方法。

  (2)认识*方分米。(方法同认识*方厘米)

  教师指出,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方分米,*方分米字母表示为dm2..

  问:你能自己用手比画比画吗?看一看,再想一想,我们身边哪些物体一个面的面积大约是1*方分米。

  让生用1*方分米的正方形测量课桌的面积。

  (3)认识*方米。

  教师指出,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方米,*方米用字母表示为m2

  让学生展开手臂,比划一下1米有多长,然后让四名学生合作,比划1*方米有多大。让生观察教室周围有哪些物体的面积接*1*方米。并引导学生测量教室的地面面积。

  五、课堂练*

  1.下面图形中哪个面积大?

  答案:一样大。

  身高128( )地面的面积约50( )

  面积约2( )面积约6( )

  答案:厘米*方米*方米*方厘米

  六、拓展提升

  1.用四个1*方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下面的图形。它们的面积各是多少?它们的周长呢?

  答案:

  面积:4*方厘米面积:4*方厘米面积:4*方厘米

  周长:8厘米周长:8厘米周长:8厘米

  2.哪个图形面积大

  答案:左边图形面积大

  课后小结

  师:今天这节课你收获的多吗?有什么收获和同学老师说说吧。

  师生总结:今天学*了面积和面积单位,知道了物体的(表面)或(围成的*面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还知道了常用的面积单位有(*方厘米)、(*方分米)、(*方米)。

  板书

  面积和面积单位

  物体的表面或围成的*面图形的大小,叫做面积。

  *方厘米——cm2

  *方分米——dm2

  *方米——m2

面积单位教案13

  教学目标

  1.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

  2.培养学生用面单位直接测量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能力.

  3.培养学生分析、类比、抽象、概括、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

  教学难点

  面积与周长、面积单位与长度单位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过程

  一、复*准备.

  同学们,刘燕最*特别高兴,因为爸爸给她买了一张漂亮的书桌,她可喜欢了.为了使书桌更整洁美观,刘燕想在书桌上铺一块桌布,那买桌布前我们需要知道什么呢?这个问题等我们学*了的知识后就知道了,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

  2.教学面积单位.

  投影出示两个同样大小的*面图形.

  数一数每个图形的方格数.(投影覆盖片)

  师:说一说为什么同样大小的两个图形,方格数却不一样呢?(方格的大小不同)

  说明:要测量和计算面积,必须有统一的标准,就是面积单位.

  师: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请同学看书92页下面两行.

  (1)*方厘米.

  师:拿出自己准备的最小的正方形,用直尺量一量它的边长,(1厘米)它的面积是 1*方厘米.

  用自己准备的1*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放在书上的1*方厘米上面比较一下是不是一样大.

  用自己准备的1*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在书上长方形里摆放,正好摆放6个小正方形,也就是6个1*方厘米,那么,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就是6*方厘米.

  师:再请同学把1*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放在自己左手大拇指指甲面上,比一比.然后闭上眼睛想一想,在我们的周围哪些东西的面积的大小与1*方厘米的大小差不多?

  (2)*方分米.

  师:如果用1*方厘米的正方形去量课桌面的面积,方便吗?(不方便)

  那么要用到另一种面积单位.

  请拿出自己准备的大正方形,量一量它的边长(1分米),它的面积是1*方分米.

  同桌两个同学用自己准备的大正方形(1*方分米)在一张课桌上摆放,看一看大约有多少*方分米.

  看着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1*方分米的正方形),摸一摸它的边长,再摸一摸它的周长,再摸一摸它的面积.想一想在我们周围哪些东西的面积大小与1*方分米差不多.再用手比划比划1*方分米的面积实际有多大,给同学看一看.

  (3)*方米.

  如果用1*方分米的正方形去量一量学校操场的面,有困难吗?

  (要用到一个比较大的面积单位)

  出示1*方米的纸板,请一个同学来量一量它的边长.(1米)它的面积是1*方米.

  比划一下1*方米有多大.

  用1*方米,量一量黑板大约有多少*方米.

  师:同学们,请你们闭上眼睛回忆一下,1*方厘米,1*方分米,1*方米的面积各有多大.

  3.小结.

  这节课我们共同认识了什么是面积,什么是面积单位,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那么我们开始讲的要给刘燕的书桌买一块桌布,是要求什么?(面积)

  三、巩固反馈.

  1.选择适当的单位名称.

  (1)数学课本长20

  (2)一块手帕的面积是4

  (3)铅笔盒长19

  (4)一个学校的面积是500

  (5)课桌高70

  2.判断.正确举,错误举.

  (1)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米.

  (2)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是不同的计量单位.

  (3)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周长是4分米,面积是1*方分米.

  (4)1个正方形的面积是1*方厘米.

  3.用1*方厘米的正方形拼图.

  (1)面积是8*方厘米的长方形.

  (2)面积是16*方厘米的长方形和正方形.

  四、小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老师请同学们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我们要测量学校操场的面积,用1*方米的正方形一个一个地拼摆,这个方法可行吗?(太麻烦了),我们要研究一种科学的计算方法,后面的课上继续学*.

  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本节课是在学生初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及它们的周长的计算基础上教学的.在教案设计上考虑为学生参与学*过程创设条件,使学生在原有认知结构基础上能较好地完成建构过程,安排让学生亲自动手摸一摸物体表面,观察*面图形的大小,为面积概念的形成做好铺垫.用投影覆盖片,让学生直观看到,同样大小的*面图形,而方格的个数却不同,使学生认识到,要测量和计算面积,必须有统一的标准,从而认识面积单位的作用.同时,在设计教案时,注意到在建立面积和面积单位过程中采用自学方法,密切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参与学*全过程,能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

  围绕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安排巩固反馈的练*内容,可以达到巩固对的认识,培养学生比较、分析、概括、抽象能力的目的,最后安排思考题,可以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

  探究活动

  量一量

  活动目的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各个面积单位以及它们之间的差异.

  活动准备

  1.在操场上画若干个4*方米大小的正方形.

  2.准备1*方厘米、1*方分米、1*方米的硬纸片若干张.

  3.准备若干份记录表(测量次数为纸片移动的次数).

  测量次数

  测得面积

  1*方厘米

  1*方分米

  1*方米

  活动过程

  1.学生分组,教师给每组学生发一张1*方厘米的硬纸片和一份记录表.

  2.组内学生轮流用硬纸片去测量正方形的面积,测量完后填写记录表.

  3.教师给每组学生发一张1*方分米的硬纸片.

  4.组内学生轮流用硬纸片去测量正方形的面积,测量完后填写记录表.

  5.教师给每组学生发一张1*方米的硬纸片.

  6.组内学生轮流用硬纸片去测量正方形的面积,测量完后填写记录表.

  7.全体学生讨论:用哪种纸片测量最方便?为什么?

面积单位教案14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面积的概念是贯穿于整个单元的核心内容,是学*其他相关内容的重要基础。为了让学生真正理解面积的意义,扎实地掌握面积单位,本节课在设计上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巧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学*新知的积极性。

  美国数学家哈尔莫斯曾经说过:“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才有动力。

  新课伊始设计了阿凡提的故事,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接着为了让学生理解引进面积单位的必要性,通过比较*面图形的大小,设计了一系列矛盾冲突,每解决一个矛盾,就向目标迈进一步,最后想到需要有统一的标准,就自然地引进了面积单位,而且对后面讲的人们规定的常用面积单位也就容易理解了。这样,不断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的思维一直处于积极探究之中,体现了学*的主动性。

  2.注重对面积概念认识的全面性。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摸一摸身边熟悉物体的面,直观体会和发现物体的面有大有小。在摸字典的封面和侧面时,让学生明白不仅物体的上面、正面有面积,侧面也有面积,在比较两个曲边图形以及摸橘子的表面时,明确曲边图形、曲面也有面积。在获得多种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揭示面积的概念。动手摸面和体会面的大小也有利于与前面学*的长度进行区分、比较。

  3.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亲身实践,感受用面积单位表征面积。

  通过让学生用三种不同的图形测量两个长方形的面积这一过程,从而感受用正方形作面积单位的合理性,进而学*面积单位1*方厘米、1*方分米和1*方米。让学生动手摸一摸,感受不同单位的大小,并联系生活实际,加深对面积单位的理解。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米尺 大小、颜色不同的长方形彩纸(面积分别为1*方厘米、1*方分米、1*方米的长方形、正方形、圆、等边三角形)

  学生准备 大小、颜色不同的长方形彩纸(面积分别为1*方厘米、1*方分米、1*方米的长方形、正方形、圆、等边三角形)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阿凡提吗?让我们听一听阿凡提的故事吧!

  课件播放:……巴依老爷想无偿占有阿凡提的院子,可阿凡提不同意。因此两人发生了激烈的争吵。最后,阿凡提和巴依老爷签了一份契约:“将自己院子的60米以10元钱卖给巴依老爷。明日就将院子的60米交给巴依老爷,永不反悔。特此证明。”第二天,阿凡提接过巴依老爷的10元钱,哈哈大笑,巴依老爷这才大呼上了这份契约的当。但他只能白白付出这10元钱了。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份契约有什么问题吗?

  预设

  生1:我觉得问题出在60米上,因为60米只表示长度。

  生2:60米表示线段的长度,巴依老爷只能得到一条线段那么细的地,就等于没有得到。

  师:你知道这份契约到底该怎么改才是正确的吗?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设计意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学用学生喜欢的故事巧妙引入,调动了学生学*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快速地进入学*状态。

  ⊙操作感受,认识面积

  师:同学们,你们小时候很喜欢玩拍手游戏吧!今天,谁来和老师拍手?在拍手时,两只手碰击的地方就是手掌面,请大家比一比,是老师的手掌面大,还是你们的手掌面大呢?在生活中,很多物体的面和手掌面一样,也有各自的大小。

  1.感知面积的意义及物体表面的面积。

  (1)观察教室前面的黑板面和**的表面,说说哪一个面比较大。

  学生发言之后,教师明确:黑板表面的大小就是黑板面的面积,**表面的大小就是**表面的面积。

  (2)数学书的封面和课桌的桌面哪个大?大一些还是大得多?再看看课桌的桌面与地面,你有什么话要说?

  (3)生活中的物体都有表面。(板书:物体的表面)在数学中,我们把物体表面的大小叫面积。(板书:面积)

  (4)(师再次摸数学书的封面)谁能像老师这样摸一摸,说一说?桌面的大小就是什么?什么是黑板表面的面积?什么是教室地面的面积呢?(数学书封面的面积比黑板表面的面积小)

  (5)(师拿出数学书)刚才我们说课桌桌面比数学书的封面大得多,也就是说课桌桌面的面积比数学书封面的面积大得多。反过来可以怎么说?(数学书封面的面积比课桌桌面的面积小得多)

  (6)手掌的面积指的是什么?脚掌的面积呢?你还能举例说一说身边物体表面的面积,并比一比哪个面积大,哪个面积小吗?

  小结:刚才我们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说一说,知道了物体表面的面积有大有小。

  设计意图: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的建构不是教师传授的结果,而是通过亲身经历,通过与学*环境的交互作用来实现的。“面”是什么?说不清,道不明,但只要动手“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学生就能做到心中有数了。在大量直观、实践、体验活动中,学生能实实在在地感受到“面”是什么,进而归纳出面积的意义。使学生初步认识面积,并用丰富的实例,帮助学生建立面积的概念。

  2.感知封闭图形的面积。

  师:这里有四个图形,有一个图形与其他三个图形不同,你发现了吗?(课件出示三个封闭图形,一个不封闭图形)

  说明:不封闭图形的大小是不确定的,要研究图形的大小,这个图形必须是封闭的。

  师:大家能看出另外三个封闭图形,哪个图形的面积大,哪个图形的面积小吗?

  小结:看来不但物体的表面有大小,封闭图形的面积也是有大小的。

  师:你能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什么叫面积吗?

  (生发表意见后,师出示课件并板书: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积)

  3.用丰富的实例,进一步完善对面积的认识。

  (1)摸摸字典的封面和侧面,说说哪一个面的面积比较小。

  (2)观察下面两个图形,说说哪个图形的面积大。

  (3)为学生提供一个橘子,请学生摸一摸橘子的表面,说说什么是橘子表面的面积。

  (4)将数学书按不同方式摆放,说说封面面积的大小是否有变化。

面积单位教案15

  教学目标

  1、通过摸一摸、比一比、叠一叠等活动知道什么是*面图形、什么是封闭图形,认识面积的含义。

  2、初步学会比较物体表面和*面图形的大小。

  3、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的比较,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4、在学*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锻炼数学思维能力,发展空间观念,激发进一步学*和探索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面积的含义

  教学难点:通过操作得到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并会运用

  教学工具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1、猜手掌面小活动

  老师带了一个盆来做个小游戏,需要请一名同学帮助,其他同学闭上眼睛,趴在桌子上。师生两人分别把手浸没在盛水的脸盆里,在黑板上印上一个手掌印,标上序号,请同学回位,其他同学抬头睁开眼,猜猜几号是老师的手掌印,几号是学生的手掌印?

  生:……

  师:为什么?

  生:老师的手掌大,学生的手掌小。

  师:准确的说法是老师的手掌面大,学生的手掌面小

  展示手掌面板书:面

  请同学来验证下(师生手掌相合)

  2、引出物体表面

  师拿出数学课本:手有手掌面,且有大有小,教室里很多物体都有面(课件演示o黑板面,课桌面,电视面,学*园地面)。

  板书:物体表面

  教室里还有什么物体有表面?

  数学课本也有面,这是数学书的封面,我们称它课本面,拿出你的数学书,和老师一起摸一摸课本的封面。(手要贴着封面,按一定的顺序,慢慢的摸,摸课本封面的全部)

  比较一下:课本面和你自己的手掌面,哪一个面大?哪一个面小?

  生:数学书封面大

  你会摸出课桌面么?课本面大还是课桌面大?

  黑板面大还是课桌面大?

  3、引出面积

  我们发现物体表面有的大,有的小.,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的(停顿一会)——面积。

  板书:物体表面

  的大小叫做它的面积

  生齐读.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面积。贴出标题:认识面积。

  二,认识面积

  (一)、物体表面的面积

  例如说:课本面的大小是课本面的面积.————课件出示本句

  生齐读

  那手掌面的大小是……?

  谁能连起来说一说什么是手掌面的面积?

  什么是练*本封面的面积?

  什么是课桌面的面积?(同上)

  那你知道教室地面的面积指的是什么呢?

  你还能自己举个例子来说一说什么是物体表面的面积吗?(4-5名学生)

  大家说得真好。

  (二)、封闭图形的面积

  1、封闭图形

  师:课本面是一个什么图形?

  生:长方形。

  师:把它画在黑板上。像长方形这样的*面图形也称为*面封闭图形,简称封闭图形。(板书:封闭图形)

  我们原来学过的圆形、正方形也是封闭图形。

  板书:封闭图形

  这两个封闭图形一样大吗?

  生:不一样

  师:看来封闭图形都有面,也就有大、有小。

  课件出示不封闭图形,问:这几个图形有没有面?

  生:没有面

  师:有没有大小?

  生:没有

  师:这几个图形是不封闭的图形,没有面,没有大小

  2、封闭图形的面积

  像长方形,圆形这样的封闭图形的大小也是它们的———(停顿一下)面积。

  例如说:长方形的大小是长方形的面积。

  师:圆形的面积谁会说?

  圆形的大小是圆形的面积

  这两个图形的面积又怎么说?(三角形、正方形)

  (三角形的大小是……)

  (正方形的面积是指……)

  3、用手摸面积,

  指名生摸出物体表面的面积和封闭图形的面积看看摸对了么?

  4、区分周长与面积

  拿出学案,做题

  四边形的一周是它的周长么?

  四边形一周的(长度)是它的周长

  四边形的(大小)是它的面积

  能分清周长和面积了么?

  谁能说说课本面的周长和面积,向你的同桌展示一下。

  三、比较图形面积的大小

  1、第一组:大小差异大的两个图形,一眼就能看出大小的。

  比较这两个图形的面积,(数学课本,练*本)哪一个大?哪一个小?

  你是怎样发现的?(是通过我们的眼睛看得)

  确实是这样,用眼睛观察就能比较出谁的面积大?谁的面积小?我们把用眼睛看的方法叫做观察法。板书:观察法

  小结:两个图形大小差别很大的时候我们可以直接用观察的方法进行图形的大小比较.

  2、第二组:7x6的长方形和6.5x6的长方形,一眼看不出大小的。

  对于这两个长方形,课件出示,一眼能看出哪个大同学的举手?

  生1:看不出来,

  生2:一样大

  生3:1号大

  生4:2号大

  师:看来仅凭观察来比较大小不大合适了,你能用手中的学具比较一下么?

  生:把它们合起来比较一下。(重叠一下)

  师:这种合起来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叫做重叠法。板书:重叠法

  我们比较手掌面和课本面的时候用的什么方法?

  小结:当图形的大小比较接*时,仅凭观察已经难以比较他们大小,我们可以用重叠的方法进行比较.

  3、第三组:比较2x7长方形纸片(3号)和3x5长方形纸片(4号)(一眼看不出且重叠也难以比较大小的图形)

  (1)师:这儿还有两个图形,你能用观察法比较他们面积的大小么?

  生:不能

  师:那用重叠法试试

  生:也不能,蓝色长方形比粉色多一块,粉色的也比蓝色的多一块

  还能比较出他们的大小吗?

  生:先剪下再重叠

  师:不错,是个方法。现在老师不让你破坏长方形纸片,拿出面积测量器

  有什么特点?

  生:绿色,透明,有方格

  ,同桌合作操作比较上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

  比较出来的就坐好

  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的方法和大家交流一下?

  你是怎样比较的?你的结论是什么?

  生:(投影展示)用塑料片去量长方形,粉色长方形号占14个格子,蓝色长方形占15个格子,所以蓝色长方形大

  师:像这位同学比较的方法叫做数格子法。板书:数格子

  课件展示数格子法

  (2)标准一致

  老师还有一些方法来比较面积大小,大家一起来看看

  课件展示圆形、三角形、正方形测量比大小

  师:哪一种比较好?

  生:正方形

  师:所以以后我们用数方格的办法比较

  修改板书:数格子法---数方格法

  师展示两种大小不一的正方形比较:这种方法行么?

  生:不行,因为大小不一样,数量就不一样,比较大小得用相同的方格比较

  师:也就是说我们用数方格比较大小时要用统一的单位来比较。

  总结:刚才我们一起探索用观察法、重叠法、数方格法比较图形的面积大小。在实际的运用中还需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适合的方法进行面积的大小比较。

  想用你们掌握的方法来试一试吗!

  四、巩固练*

  1、瞧,这是什么?对,这是我们祖国的地图,我们的祖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大国,国土面积排世界第三,老师从这张地图上描下的四个省的地图轮廓,你能比较出哪个省的面积最大,哪个省的面积最小,并给它们按照最大吗?

  你用什么方法比较的?

  2、老师这还有四个图形,你认为用什么方法可以清楚的比较出他们的大小呢?

  3、这里有两个图形,老师画在了方格纸上。现在应该怎样来比较他们的大小呢?数一数,比一比,并写出方格的个数。数方格时,你有什么好的方法介绍吗?

  生1:先数整格子数,再数半个数,半格数除以2,最后加起来

  生2:先数整格子数,两个半格凑成一个整格,

  生3:把多余的拿下来补在缺口里,凑成一个长方形,再数

  (强调:把半格拼成整格,最终数整格的个数)

  同学们真厉害,想出来三种方法,我们为自己鼓鼓掌好么?

  同学们鼓掌的时候能感受到自己的手掌面大小么?

  五、总结

  今天的内容就学完了,

  今天你学的开心吗?那你有什么收获?

  认识了物体表面,认识了封闭图形,知道了什么是面积,还知道可以用观察法、重叠法、数方格法来比较两个图形的面积大小,还有用数方格比较时要用统一的标准

  学案上还有一个第四题作为今天的家庭作业,你能完成么?

  板书

  面积

  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

  的大小叫做它的面积

  观察法重叠法数方格法

  用统一标准比较


面积单位的教案(精选5篇)(扩展2)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精选二十篇)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 1

  教学目标:

  1、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

  2、培养学生用面积单位直接测量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能力。

  3、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概括和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1*方厘米、1*方分米、1*方米的面积概念

  教学准备:学具袋、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5

  1.“涂颜色”比赛。

  2.导入。

  刚才老师画的是图形一周的长度,是*面图形的周长。而这两位同学涂的,是*面图形的大小,也就是*面图形的面积。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学*有关面积的知识。

  二、进行新课 20

  (一)面积和面积单位

  1.物体的表面。让学生闭起眼睛,把数学书和铅笔盒的表面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哪个表面大。比课桌面和椅子面,再出示两张树页,进行比较。教师揭示: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

  2.*面图形。投影出示两个大小不等的正方形,让学生比较这两个正方形哪个比较大?哪个比较小?

  第一组: 圆形

  第二组:

  提问:

  (1)第一组两图相比,哪个面积大?(通过观察,学生看到三角形面积中可以包含这个圆的面积,因此三角形面积大于圆面积。)

  (2)怎样比较第二组两图?(这两幅图可以用重叠的方法来比较。得出图1的面积比图2的面积大。)

  3.揭示面积概念。物体的表面或围成的*面图形都是有大小的,物体的表面或围成的*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4.比较面积大小。物体表面或*面图形有各种形状和大小,有规则的也有不规则的。像刚才两位同学涂的*面图形就是不规则的,请你比较下面各组*面图形面积的大小。

  第三组:

  第三组两图的形状差别较大,不能用重叠的方法,怎样来比较它们的大小呢?大家可以拿出纸和笔,同桌两人合作,想个可行的方法。(教师巡视,指导)请一生投影演示方法,提问:你听懂了吗?(用划方格的方法。如下图所示。通过数方格,看哪个图形包含同样大小的方格数多,哪个面积就大。得出图1的面积小于图2的面积。)

  比较下列图形的大小

  5.导入面积单位。学生在比较前两组图形时,用数方格的方法很顺利的解决了问题。在比较第三组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时,会发现虽然两个图形包含的方格同样多,但是方格有大有小,但是由于方格大小不一样,所以它们的面积也不同。

  提问:刚才这题,你学*后有什么启发?

  对,用数方格的方法比较面积大小,方格的大小必须是一样的,这就是说面积的大小要有统一的标准,这就是常用的面积单位。教科书上介绍了一些,请同学们自学教科书第136页。

  6.认识面积单位。

  你从书上学到了那些面积单位?

  (1)、1*方厘米的教学

  (1*方厘米),是怎么说的?(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方厘米)把实物贴上黑板,请同学们在学具袋里找出面积是1*方厘米的小正方形,边找边想面积是1*方厘米的正方形边长是多少?

  那同学们想一想你的身上或周围哪些物体的面大约是1*方厘米的?(出示:指甲面、图钉面、田字格、信封写邮政编码的地方……)

  拿出6个面积是1*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把它们拼成一个长方形,说一说它们的面积是多少?为什么?(摆在白纸上,上实物投影展示)为什么这两个图形的面积都是6*方厘米?(不管怎么摆,它们都是由6个1*方厘米的小正方形组成的)

  (2)、1*方分米、1*方米的教学

  同学们我们已知道了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方厘米,那你能想一想怎样的正方形面积是1*方分米、1*方米呢?

  同学们真聪明,请你在学具袋里找一个1*方分米的正方形,并想想在你的身边有哪些事物的面大约是1*方分米的?(出示部分实物:手掌面、方砖面、开关盖……)

  下面就让我们来当回小小测量家,用1*方分米量出椅子面的面积,怎么样?(汇报测量结果3-4人)其他同学的.意见呢?

  我们已知道了边长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一*方米,想象一下,1*方米大概有多大,老师这儿就有一个1*方米,想不想看看。谁愿意帮个忙,把它展开。那么我们身边哪些事物的面大约是1*方米呢?(八仙桌的桌面、大方砖的砖面……)黑板一半的一半

  下面我们再来做个小游戏,老师把这张1*方米的正方形的纸铺在地面上,让我们一起来体验一下这1*方米的纸上可以站多少个同学?

  (二)区别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

  1.投影出示例题。

  比较1厘米和1*方厘米的图形,有什么不同?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并说出1厘米和1*方厘米图形的不同点。

  2.拿出1*方分米的正方形蓝纸,并出示1分米长的纸条,让学生比较1分米和1*方分米有什么不同。

  3.让学生比较1米和1*方米有什么不同?

  4.小结:1厘米、1分米、1米都是长度单位,可以用来度量物体的长度。1*方厘米、1*方分米、1*方米都是面积单位,可以用来度量物体的面积。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是不同的计量单位。

  5.做一做。

  根据下面的测量要求,说出用长度单位还是用面积单位?

  火柴盒面的大小____________ 课桌面的宽______________

  教室门的高______________ 黑板面的大小____________

  (三)区别周长和面积。

  1.提问:周长与面积有什么不同?使用的单位呢?

  2.小结:周长是指图形一周的长短,面积是指物体表面或*面图形的大小。周长可以拉成一条线,面积却不可以。我们可以说:“周长一条线,面积一整片。”

  三、巩固练* 12

  用1*方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下面的图形。(合作分组)

  (1)面积是4*方厘米的正方形。

  (2)面积是16*方厘米的长方形和正方形。

  四、课堂小结 3

  师:今天我们学*的*方米、*方分米、*方厘米与以前学过的米、分米、厘米有什么不同呢?谁能说一说1*方分米与1分米在什么地方?这是两种不同的计量单位,今后使用时要特别区别清楚。那么,学到这里,你们还有什么问题吗?

  教后感:巩固反馈安排了摸桌面、手帕的周长、面积,突出了区别、对比。最后安排一道组合图形中周长与面积的区别对比,这样安排会有助于学生的认识规律.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 2

  教学目标:

  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建立1*方米,一*方分米、1*方厘米的表象。

  2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探索物体和图形大小的过程,体验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发展空间观念。

  3能自选面积单位来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初步学会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体验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面积单位。建立面积单位*方米、*方分米和*方厘米的正确表象。

  教学课型:新授课

  教学方法:以自主探究为主。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课件出示信息窗1主题图)

  师:小明家要买新房了,大家看,他们一家笑得多开心呀!观察画面,看你发现了什么?你想提什么问题?

  二、活动过程:

  活动一:

  1、师:你能解决刚才我们提出的“餐厅和厨房哪个大”这个问题吗?

  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提出比较房间地面的大小。

  利用比一比或摆一摆的方法,自己尝试解决。

  2、请学生汇报自己是怎么做和,有什么发现。

  3、师:厨房和餐厅和地面是有大小的,地面的大小就是他们的面积,你能说说客厅、卧室的面积是指什么吗?

  学生可能用正方形、三角形、圆形摆,得到厨房比餐厅大。

  4、现在你知道什么是面积了吗?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对面积的理解。

  活动二:

  1、师:你能用自己的方法解决“晚厅的面积有多大?”的问题吗?

  学生自己摆。

  2、师:把你解决的办法向大家介绍一下。

  学生交流。

  3、师:大家用来计量的单位不一样,所以得到的结果不一样。为了方便,人们统一了面积单位,常用的面积单位有*方厘米、*方分米、*方米。

  活动三:

  1、认识*方厘米。

  师: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就是1*方厘米。

  2、学生操作、感受。

  (1)画出1*方厘米大的正方形。(2)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面大约有1*方厘米。(3)用1*方厘米的正方形量量身边较小物体的面的面积。

  3、认识*方分米

  师:请你量量桌子面的面积是多少?

  学生操作,会感到太麻烦,质疑,有没有大一点的面积单位呢?

  师介绍面积单位1*方分米,并感受它们的大小。

  4、认识*方米。

  (1)介绍1*方米有多大。(2)画出1*方米的大小。(3)让学生站一站,看大约站多少名同学。

  课堂:这节课有什么收获?(学生思考,回顾学*内容)

  课堂练*设计:

  第二课时

  1、通过练*,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面积的意义。

  2、进一步感受1*方米、1*方分米、1*方厘米的实际大小,初步形成面积单位实际大小的表象。

  3、通过练*,进一步巩固所学,进一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进一步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面积单位。能运用所学熟练地解决问题。

  新授过程

  1、引导学生回忆所学的面积的意义及面积单位。

  2、设计练*题注意以下几种题型。

  (1)、估一估,选用合适的单位填空。这种题练*时,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估计题目中的大小选择合适的单位,同时,题目中要混有长度单位,要提醒同学们审题

  (2)、动手操作的题目:

  拼图游戏:用12个面积是一*方厘米的正方形可以拼成多少长方形?它们的面积是多少?让学生小组合作拼一拼,记一记,算一算,说一说。

  画一画。在方格纸上画出形状不同,面积相同的图像,这种题目更能加深同学们对面积的理解。

  估一估。让学生估一估身边物体的面积。如黑板的面积大约是多少*方米?这种题目可以加深学生对面积单位的理解。

  设计题。如请学生在方格纸上设计一个面积大约是16*方厘米的漂亮花坛。(一小格代表1*方厘米)

  3、教学时,可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再引导学生相互讨论交流,然后再进行解决问题方法的展示。

  三、巩固练*。

  现在我知道大家弄懂了怎么制作轴对称图形了,下面检验一下哪组制作的最棒?

  自主练*1.拿出课前剪好的图形折一折,看哪些是轴对称图形?

  自主练*2.老师先剪一个,让同学们展开想象,然后再做后面几个。集体订正四、课堂:我们今天学*了什么内容?你对什么印象最深?从中你明白了什么?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 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懂得面积的单位有什么?

  (2)学会面积的单位换算。

  教学重难点:理解面积的含义。

  教具:一张黄色长方形纸(18×6)、红色长方形纸(12×9)、蓝色长方形纸(12×6)、一个小正方形纸片(1×1)、一个正方形纸片(10×10)、一张正方形纸(100×100)、小正方形纸片(4×4)、小长方形纸片(4×3)若干

  学具:每组一张黄色长方形纸(18×6)、红色长方形纸(12×9)、蓝色长方形纸(12×6)、小正方形纸片(4×4)10个、小长方形纸片(4×3)10个。小正方形纸片(1×1)若干、一个正方形纸片(10×10)、尺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理解物体表面的面积。

  同桌两人比一比谁的手掌面大?

  谁想跟老师的手掌面比一比?

  像这样用你们的小手摸一摸数学书的表面,再和你们的手掌面比一比,谁大谁小?

  再摸摸桌面,比你们的手掌面怎样?(大得多)

  像手掌面、数学书的表面、桌面等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它们的大小分别叫它们的面积。板书: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提问:书面、桌面、黑板面,谁的面积最大?谁的面积最小?(引导学生说完整的话:黑板面的面积最大。)

  2、理解封闭图形的面积。

  看来物体的表面是有大小的,下面请同学们看看这四个图形,有一个和其他三个不同,你能找出来吗?(角)

  说得好,你观察得真仔细。那我们来看看这三个封闭图形,他们有大有小吗?谁最大?谁最小?

  看来,不仅物体的表面有大小,封闭图形也有大小,现在老师告诉大家,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用一句话来说就是:物体表面的大小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生齐读)

  二、比较面积大小,探索面积单位

  刚才,我们知道了什么是面积,现在,每个小组都有三张不同颜色的长方形彩纸,这三张彩纸的面积谁大谁小呢?以小组为单位想办法比较一下。

  重叠法比较蓝色纸和黄色纸,蓝色纸和红色纸的大小。

  黄色和红色纸,能一眼看出谁的面积大吗?我们把这两张纸重叠,能很快看出谁的面积大吗?

  也不能,那怎么办呢?能不能用别的办法试一试?为了方便大家探究,老师给大家一点提示,请看屏幕。(电脑演示素材:地板砖、手帕、豆腐),想到办法了吗?

  真不错,老师给了小小的提示你就能想出办法,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小纸片,想不想动手来摆一摆?有的同学手已经很痒痒了,好,请同学们从学具袋中拿出小正方形纸片,小组合作摆一摆黄色纸有几个小正方形纸片大。

  板书:黄色=8个小正方形

  同学们摆得真快,下面请大家自己从学具袋中拿出小长方形纸片作标准来摆一摆红色纸,看看红色纸上能摆多少个小长方形纸片。

  板书:红色=9个小长方形

  我知道了!是红色纸的面积大!因为红色纸有9个小长方形,黄色纸只有8个小正方形,9比8大,所以红色纸大。有同学不同意,能说说你的理由吗?(小长方形和小正方形不一样大,所以没法比较。)

  你的'意思是说要用同一种小纸片作标准对吗?好,那咱们就用小正方形做标准吧,试试也用小正方形摆一摆红色纸。

  板书:红色纸=8个小正方形

  现在能比较了吗?红色纸和黄色纸的面积一样大!

  这也告诉我们,在比较和测量面积时标准要怎样呢?(统一)

  是的,就像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用统一的长度单位一样,测量面积时就要用统一的什么单位?(面积单位,板书课题)(提醒学生收好学具)

  人们经过不断的探索,创造了一些常用的面积单位,有*方厘米,*方分米,*方米,你们想不想知道1*方厘米,1*方分米,1*方米有多大?请同学们拿出学具里最小的正方形,这就是1*方厘米,量一量它的每条边有多长?(贴在黑板上)

  也就是说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方厘米。谁愿意再说一说?(指两名同学说,全班说)

  板书: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方厘米。

  现在请你用1*方厘米量一量,看哪个指甲盖的面积接*1*方厘米?

  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表面的面积大约是1*方厘米?(纽扣、开关按纽、电脑键盘上的一个键、电话上的按键)

  我们的周围和生活中有这么多物体的面积大约是1*方厘米,现在请大家闭上眼睛想一想,1*方厘米有多大。睁开眼睛,你记住1*方厘米这个朋友了吗?有了1*方厘米这个朋友的帮助,我们就可以测量一些物体的面积了,请同学们拿出小长方形纸片,用1*方厘米摆一摆,看看它的面积是多少?(12*方厘米)

  你不但很快测出了这张纸的面积大小,而且还用了巧妙的方法,真是了不起啊!

  1*方厘米已经跟大家成好朋友了,下面我们来跟1*方分米交朋友。请大家试着从学具袋里找到1*方分米,举起来,仔细看看,再量一量它的边长。是1分米吗?也就是说,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方分米。

  记住1*方分米这个朋友了吗?让我们用手来比划一下。

  生活有很多物体的表面面积大约是1*方分米,你能在教室里找到吗?(数学书的一半,开关盖)

  1*方厘米,1*方分米都和大家见面了,现在咱们再来认识1*方米这个朋友,大家可不要被它吓到哦。感觉怎样?你猜猜它的边长是多少?你能像这样说说1*方米有多大吗?

  板书:边长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方米。

  估计一下这块黑板的面积大约多少*方米。

  三、小结,揭示课题

  刚才,通过学*我们知道了什么是面积,还认识了三个常用的面积单位,下面就让我们利用这节课学*的知识解决一些问题好吗?

  四、巩固练*

  1、物体()的大小或()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测量或计算面积时,要用()单位,常用的面积单位有()、()、()。

  用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去量一块地砖,正好放9个,这块地砖的面积是()。

  2、我能行,请你试着填一填。

  一枚邮票的面积是4()

  一块手帕的面积是4()

  小红家的卫生间大约有4()

  3、请你当回小法官。(区别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

  小明身高140*方厘米。()

  教室的门高2*方米()

  课桌大约长6*方分米()

  4、光明小学三(2)班被评为“优秀班集体”,学校颁发了一张奖状给三(2)班,同学们用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量了量这张奖状,发现它横着能摆5个正方形,竖着能摆4个正方形。

  你能帮三(2)班的同学们算一算,做镜框的铝条大约要多长?做镜面的玻璃大约要多大吗?(拓展练*)

  五、总结全课

  1、总结。

  今天我们学*了:面积和面积单位

  我们知道了:物体表面的大小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还知道了: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方厘米。

  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方分米。

  边长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方米。

  你还有什么问题吗?还想知道什么?

  除了*方厘米、*方分米、*方米这三个面积单位,还有没有其他的面积单位?

  还有*方公里,我们中国的国土面积就大约是960万*方公里。

  2、评价。

  你对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满意吗?

  3、课后延伸。

  请同学们回家后调查你家的居住面积、小区的面积、或是你喜欢的风景区的面积。

  教学后记:

  一、创设生活情景,积极为学生搭建学*的*台。

  二、让学生自己来“做数学”

  三、重视空间表象的建立

  四、渗透人文关怀,营造宽松、*等、民主的教学氛围。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 4

  一、说教材:

  本课内容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70~74页。

  教材简析:《面积》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被安排在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这一单元具体包括:面积和面积单位,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面积单位的进率,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四部分。本课是这一单元的起始课,它的教与学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度和长度单位,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及其周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从学*长度到学*面积,是从一维空间向二维空间转化的开始,是空间形式“由线到面”的一次飞跃。学好本课,不仅是学*面积计算的`基础,更是小学阶段几何教学的基础知识。

  为了帮助学生建立面积概念,教材在编写上非常重视展现面积概念的形成过程、注重常用面积单位表象的形成、注重在直观操作和形式多样的活动中体验。教材按照先认识面积(包括物体表面的大小和封闭图形的大小),然后归纳面积的概念,再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包含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为什么用边长是“1”的正方形作面积单位及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方厘米、*方分米、*方米)。

  二、说前测:

  关于面积和面积单位学生知道些什么呢?对三年级两个班学生的前测结果统计表明:

  关于面积,87%的学生通过其他渠道或自学课本知道“面积”一词,13%的学生表示从未听说;15%的学生对“面积”的含义有错误认识,56%的学生认为“面积”和物体的大小有关,29%的学生表示说不清楚。

  关于面积单位,69%的学生表示通过其他渠道或自学课本知道“面积单位一词”,31%的学生表示从未听说;10%的学生对面积单位的含义有错误认识,47%的学生认为面积单位和物体的大小有关,43%的学生表示说不清楚。

  据此,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三、说教学目标:

  (1)通过指一指、摸一摸、比一比等体验活动,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建立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初步理解面积单位的建立规则。

  (3)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方厘米、*方分米和*方米,并在活动中获得关于它们实际大小的空间观念,形成正确的表象。

  (4)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能力,使学生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并建立正确的表象。

  难点:在操作中体会引进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四、说教学准备:

  (1)教具:多媒体课件;米尺、1*方厘米、1*方分米、1*方米的教具。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 5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六册(修订本)第85~88页。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并知道它们的实际大小。

  2. 培养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数学的热情和独立思考、乐于交流的*惯。

  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1*方米桌布一块,米尺,镜框,长方形纸若干张。

  学具:边长1厘米、1分米的正方形纸片若干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出示一个木条钉成的长方形镜框,提问:你知道用什么方法计算做这个镜框需要多长的木条?学生回答后紧接着问:如果配一块玻璃,要多大呢?引出课题前半部分。(板书:面积)

  [评析:以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作为教学的切入点,亲切自然。渗透知识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数学思想,激起学生学*新知的强烈愿望。]

  二、引导探索,讨论研究

  1.认识面积的含义。

  (1)认识物体表面的面积。

  先举几个生活中物体表面的例子,然后让学生亲手摸一摸课本封面、文具盒盖的表面,并比较它们的大小。

  谈话:我们把课本封面的大小叫做课本封面的面积。谁能说一说什么是文具盒盖的面积?你还能说出哪些物体表面的面积?请比较它们的大小。

  (2)认识围成的*面图形的面积。

  让学生想像把课本面的形状画下来是什么形状,引出并板书:*面图形。让学生回忆学过的*面图形后出示以下图形。

  提问;在屏幕上呈现的6个图形中,你能指出哪些图形的面积?学生回答后追问:为什么不能指出角的面积?

  出示下面3个图形:

  提问:谁能比较这3个*面图形面积的'大小?

  [评析:《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在第一学段“空间与图形”的内容标准中提出“结合实例认识积的含义”,按照这一要求,这里不再概括面积的定义,而是让学生具体地感知面积的含义。学生多种感官积极参与,感知比较充分。]

  2.教学面积单位。

  (1)引入面积单位。

  (教师发给学生每人一张长方形纸,同桌的两张纸宽度相同,长度略有差别。)让学生拿出长方形纸和老师手中的纸比较面积大小,学生一眼就能看出大小。再让同桌之间比较纸的面积的大小,学生发现一眼不能看出来,可能想到用重叠法或量长和宽的办法比较。

  多媒体出示长方形(15个单位)和正方形(16个单位),让学生说说如何比较其大小。演示用重叠的方法无法比较(一个较宽,一个较长)。

  多媒体演示把长方形、正方形分成如图(1)、图(2)的方格。

  学生用数格子的方法说出正方形的面积大。

  多媒体出示图(3)。

  提问:图(3)也画成16个格子,和图(2)的面积一样大吗?为什么?

  讲述:如果用数方格的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要统一标准。这个标准就是面积单位。(板书课题的后半部分:面积单位)

  [评析:在操作和比较中引出积单位,过渡自然,环环相扣,学生始终处于最佳思维状态,每个学生都感觉“这是我自己发现的知识”,有积极的学*体验。]

  (2)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

  ① 认识1*方厘米。

  学生观察1*方厘米纸片的形状、大小,量边长。引出: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方厘米。(板书:*方厘米)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 6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和计算机辅助教学,使学生理解面积的概念,认识面积单位,知道“*方厘米、*方分米、*方米”的实际大小,掌握面积大小比较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直观形象思维,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3、渗透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让学生学*有价值的数学。

  教学重点: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常用面积单位。

  教学难点:对面积意义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认识面积

  1、谈话导入

  2、认识表面有大小

  请同学们摸一摸书本的封面和课桌的桌面,哪个面大?

  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

  3、认识*面图形有大小。

  我们学*过哪些*面图形?(出示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形)

  围成的*面图形也有大小。

  4、认识面积

  将上述两方面结合:物体表面或围成的*面图形有大小,叫做他们的面积。(板书)

  5、区别面积与周长

  同学们擦窗子,擦的部分的大小是窗子的什么?同学们早锻炼在操场上跑步,跑一圈有长度又是指操场的什么?

  二、比较面积的大小

  我们懂得了什么是面积,那么怎么样比较他们的的大小呢?

  1、重叠比较

  请一学生演示用重叠法比较学具

  2、利用小方块比较

  重叠难以比较可以利用小方块比较(电脑演示)

  变换投影(方格大小不一样)

  指出:他们的比较标准不一样,要统一标准,这就是面积单位(板书)

  三、认识面积单位

  1、面积单位有哪些呢?

  同学们在说家的面积时也经用到了“*方”,就是面积单位*方米的简称。(板书)

  猜一猜还有哪些面积单位?(同桌互相说说)

  2、具体认识面积单位

  (1)认识1*方厘米

  让学生量边长,并举例

  用1*方厘米小正方形实际测量指定图形大小。

  (2)认识1*方分米

  用1 *方厘米的小方块去量课桌面积,大家觉得怎样?

  学生量1*方分米的边长,并举例

  用1*方分米实际测量物体大小

  (3)认识1*方米

  猜一猜边长多少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方米?

  如果测量教室面积,三种面积单位你选取哪一种?为什么?

  举出生活中1*方米大小的物体

  3、强化表象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像一下1*方厘米、1*方分米、1*方米的面积有多少,并用手比划一下大小。

  四、巩固练*

  1、填空

  2、看图说面积

  3、动手操作

  拼一个面积8*方厘米的图形

  五、课堂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 7

  教学目标:

  1、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

  2、培养学生用面积单位直接测量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能力。

  3、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概括和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1*方厘米、1*方分米、1*方米的面积概念

  教学准备:学具袋、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5

  1.“涂颜色”比赛。

  2.导入。

  刚才老师画的是图形一周的长度,是*面图形的周长。而这两位同学涂的,是*面图形的大小,也就是*面图形的面积。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学*有关面积的知识。

  二、进行新课 20

  (一)面积和面积单位

  1.物体的表面。让学生闭起眼睛,把数学书和铅笔盒的表面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哪个表面大。比课桌面和椅子面,再出示两张树页,进行比较。教师揭示: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

  2.*面图形。投影出示两个大小不等的正方形,让学生比较这两个正方形哪个比较大?哪个比较小?

  第一组: 圆形

  第二组:

  提问:

  (1)第一组两图相比,哪个面积大?(通过观察,学生看到三角形面积中可以包含这个圆的面积,因此三角形面积大于圆面积。)

  (2)怎样比较第二组两图?(这两幅图可以用重叠的方法来比较。得出图1的面积比图2的面积大。)

  3.揭示面积概念。物体的表面或围成的*面图形都是有大小的,物体的表面或围成的*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4.比较面积大小。物体表面或*面图形有各种形状和大小,有规则的也有不规则的。像刚才两位同学涂的*面图形就是不规则的,请你比较下面各组*面图形面积的大小。

  第三组:

  第三组两图的形状差别较大,不能用重叠的方法,怎样来比较它们的大小呢?大家可以拿出纸和笔,同桌两人合作,想个可行的方法。(教师巡视,指导)请一生投影演示方法,提问:你听懂了吗?(用划方格的方法。如下图所示。通过数方格,看哪个图形包含同样大小的方格数多,哪个面积就大。得出图1的面积小于图2的面积。)

  比较下列图形的大小

  5.导入面积单位。学生在比较前两组图形时,用数方格的方法很顺利的解决了问题。在比较第三组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时,会发现虽然两个图形包含的方格同样多,但是方格有大有小,但是由于方格大小不一样,所以它们的面积也不同。

  提问:刚才这题,你学*后有什么启发?

  对,用数方格的方法比较面积大小,方格的大小必须是一样的,这就是说面积的大小要有统一的标准,这就是常用的面积单位。教科书上介绍了一些,请同学们自学教科书第136页。

  6.认识面积单位。

  你从书上学到了那些面积单位?

  (1)、1*方厘米的.教学

  (1*方厘米),是怎么说的?(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方厘米)把实物贴上黑板,请同学们在学具袋里找出面积是1*方厘米的小正方形,边找边想面积是1*方厘米的正方形边长是多少?

  那同学们想一想你的身上或周围哪些物体的面大约是1*方厘米的?(出示:指甲面、图钉面、田字格、信封写邮政编码的地方……)

  拿出6个面积是1*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把它们拼成一个长方形,说一说它们的面积是多少?为什么?(摆在白纸上,上实物投影展示)为什么这两个图形的面积都是6*方厘米?(不管怎么摆,它们都是由6个1*方厘米的小正方形组成的)

  (2)、1*方分米、1*方米的教学

  同学们我们已知道了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方厘米,那你能想一想怎样的正方形面积是1*方分米、1*方米呢?

  同学们真聪明,请你在学具袋里找一个1*方分米的正方形,并想想在你的身边有哪些事物的面大约是1*方分米的?(出示部分实物:手掌面、方砖面、开关盖……)

  下面就让我们来当回小小测量家,用1*方分米量出椅子面的面积,怎么样?(汇报测量结果3-4人)其他同学的意见呢?

  我们已知道了边长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一*方米,想象一下,1*方米大概有多大,老师这儿就有一个1*方米,想不想看看。谁愿意帮个忙,把它展开。那么我们身边哪些事物的面大约是1*方米呢?(八仙桌的桌面、大方砖的砖面……)黑板一半的一半

  下面我们再来做个小游戏,老师把这张1*方米的正方形的纸铺在地面上,让我们一起来体验一下这1*方米的纸上可以站多少个同学?

  (二)区别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

  1.投影出示例题。

  比较1厘米和1*方厘米的图形,有什么不同?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并说出1厘米和1*方厘米图形的不同点。

  2.拿出1*方分米的正方形蓝纸,并出示1分米长的纸条,让学生比较1分米和1*方分米有什么不同。

  3.让学生比较1米和1*方米有什么不同?

  4.小结:1厘米、1分米、1米都是长度单位,可以用来度量物体的长度。1*方厘米、1*方分米、1*方米都是面积单位,可以用来度量物体的面积。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是不同的计量单位。

  5.做一做。

  根据下面的测量要求,说出用长度单位还是用面积单位?

  火柴盒面的大小____________ 课桌面的宽______________

  教室门的高______________ 黑板面的大小____________

  (三)区别周长和面积。

  1.提问:周长与面积有什么不同?使用的单位呢?

  2.小结:周长是指图形一周的长短,面积是指物体表面或*面图形的大小。周长可以拉成一条线,面积却不可以。我们可以说:“周长一条线,面积一整片。”

  三、巩固练* 12

  用1*方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下面的图形。(合作分组)

  (1)面积是4*方厘米的正方形。

  (2)面积是16*方厘米的长方形和正方形。

  四、课堂小结 3

  师:今天我们学*的*方米、*方分米、*方厘米与以前学过的米、分米、厘米有什么不同呢?谁能说一说1*方分米与1分米在什么地方?这是两种不同的计量单位,今后使用时要特别区别清楚。那么,学到这里,你们还有什么问题吗?

  教后感:巩固反馈安排了摸桌面、手帕的周长、面积,突出了区别、对比。最后安排一道组合图形中周长与面积的区别对比,这样安排会有助于学生的认识规律.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 8

  第1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1——74页

  教学具准备:1*方厘米、1*方分米、1*方米的面积单位

  教学过程:

  一、建立面积概念

  1、物体表面的大小

  (1)(出示大作文本、生字本)谁能摸一摸他们的面在哪?

  本的封面、本的底面,他们都是本的面。大作文本和生字本的封面那个大?你怎么知道?

  (2)(出示两片叶子)谁能摸摸他们的面在哪?比一比,那片叶子的面比较大?你怎么比的?

  (板书 观察、重叠)

  (3)请同学们摸摸自己课桌的面。课桌与刚才那些面比,谁的面的?谁的面小?

  (4)课桌面、作业本面、树叶面这些都是物体的表面。谁还能举例说说那是物体的表面?

  (5)物体表面有的有小,物体表面比较大就说他的面积比较大,物体表面比较小就说他的面积比较小。

  2 、*面图形的大小

  (1)(出示长方形、正方形、圆形)这些都是*面封闭图形,他们的大小指的是他们的那部分?

  (指名学生摸)

  (2)*面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面封闭图形的面积。

  3、概括面积意义

  谁能说说什么是面积?阅读课本概念。(板书课题: 面积)

  二、认识面积单位

  1、设疑

  (1)出示两个长宽各异的长方形(面积相同),让学生体会用观察、重叠的方法难以比较他们的大小。

  (2)数格比较大小 (将两个长方形背面展示出来,他们的背面画有相同的方格数)

  谁的面积大?为什么?

  (3)同一格子标准 (指名三生,发给每人一个画好各自的长方形,让他们各自背着同学数出格子数,并告诉大家格子个数)

  谁手里的长方形面积大?为什么?(出示各自手中图形)

  你们发现了什么?

  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来测量。国际上规定好的方块叫做面积单位。

  (板书 面积单位)

  (4)认识面积单位

  带着问题自学课本

  ①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②说说每个面积单位的大小。

  (5)汇报学*收获,得出三个常用面积单位的规定,形成大小概念。

  ①各自比比,那个手指甲的面积接*1*方厘米?

  ②同桌互相比划1*方分米的大小。

  ③出示1*方米的纸,估计一下能站上多少个同学?

  ④找一找,在我们周围那些物体的表面大约是1*方厘米?1*方分米?1*方米?

  三、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了哪些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四、巩固

  1、完成课本第74页“做一做”

  2、完成课本练*十八第1、2题

  3、设计比赛(回家完成)

  你还能拼摆出更多、更新颖有趣的图形吗?

  要求:(1)图案面积都是5*方厘米。

  (2)给自己设计的图案起个名字。

  教学目标:

  1、理解面积的意义。

  2、认识常用面积单位*方厘米、*方分米、*方米,初步形成这些单位实际大小的观念。3、学*选用观察、重叠、数面积单位。以及估测等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

  教学重、难点:形成正确的“面积单位”概念。

  第2课时

  教学内容: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对比

  教学过程:

  一、复*

  (1)说出下面两个图形的名称,分别指出各自的`周长,面积。

  (2)计算周长常用哪些单位?用手比划一下1厘米、1分米、1米各有多长。

  正方形、长方形四条边长度的和,叫做他们的周长。厘米、分米、米都是计算长度用的单位,叫长度单位。

  (3)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用手比划一下1*方厘米、1*方分米、1*方米有多大?

  二、新课

  面积单位比长度单位多了“*方”两字,但他们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计量单位。

  1、比较1厘米和1*方厘米的图形

  观察、比较课本第74页例1图形,1厘米和1*方厘米有什么不同?

  汇报,引导学生看一看、摸一摸,体验1厘米是指线段的长度,1*方厘米是指图形表面的大小,1*方厘米正方形的边长是1厘米。

  2、比较1分米和1*方分米

  请生自己先在纸上画出1分米和1*方分米,然后比较,同桌互相交流自己的想法。

  3、谁能说说1米和1*方米有什么区别?

  请生用手势比划1米和1*方米。

  三、巩固

  1、(出示物体或图形)正确选择用长度单位还是面积单位?

  (1)测量这根绳子有多长用什么单位?

  (2)测量这个长方形有多大用什么单位?测量它的宽呢?测量它的周长呢?

  (3)测量教室地面有多大用什么做单位?

  (4)测量讲台桌有多高用什么单位?

  2、选择合适单位填空

  课本第76页第4题。

  3、估一估、摆一摆:课本第75第2题

  4、课本第76第3题(独立完成后交流,使学生初步感知,面积相等的图形,周长不一定相等。)

  四、本课小结

  跟小组同学交流通过这节课的学*,你又掌握了什么知识?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 9

  新知识点:

  1、理解面积的含义。

  2、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

  3、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掌握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要求:

  1、结合实例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

  2、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重要性,认识面积单位:*方厘米、*方分米、*方米和*方千米,建立1*方米、1*方分米、1*方厘米的表象。

  3、熟悉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4、使学生探究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获得探究学*的经历;会使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能估计所给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教学建议:

  1、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加强直观教学。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应增加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通过手、口、眼、耳多种感官的协同活动,特别是通过动手操作,掌握相关知识,有利于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有效地提高知识摄取的效果。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还应注意选择各种直观手段的优势,根据教学内容恰当选择教具或课件,从中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有更真实的感受,获得实实在在的直接经验,更有利于表象的形成。

  2、变机械的学*为有意义的学*。

  机械的学*往往体现在概念教学中,机械的学*是指学生不仅能记住数学概念的描述、符号,却不理解它们的内在含义,不理解有关概念的联系,更不会灵活地运用。有意义的学*是指学生不仅能记住概念的描述或符号,而且能理解它们的内在含义,了解相关数学概念的实质性联系,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例如教学“面积单位”可以从三个方面促进学生理解概念:一是初步感知为什么选用正方形作为面积单位的形状;二是指导每个面积单位是怎样规定的;三是了解面积单位与相应长度单位的内在联系。

  3、让学生主动探究,获取结论。在本单元中,有些内容探究的难度不大,结论不叫容易发现,而且便于展开直观操作,因此是小学数学中比较适宜让学生探究的课题,教师应当充分发挥教学内容的特点,组织学生开展探究学*。

  4、重视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估算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本单元的教材对面积的估算给予较多的关注,不仅在“做一做”中有所体现,在练*中也有较多反映,如很多计算面积的练*,都要求学生先估计,再测量计算出面积。所以重视估测能力的培养,也有助于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 10

  导学内容

  导学内容(西师版)三年级下册第32~36页例1、例2、例3。

  教学目标

  1蹦芙岷鲜滴锘蚱矫嫱夹危理解面积的含义。

  2蹦苡枚嘀址椒ū冉厦婊的大小,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蓖ü观察、操作,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具、学具准备

  大小树叶各一张,钉子板,橡皮筋,照片一张,两段绳子,。

  导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创新

  教师出示春游时和学生一起照的放大的照片。

  教师:同学们,这是前几天我们班春游时老师和你们一起照的照片,这是一张珍贵的照片,猜一猜老师会把它怎样?

  学生可能回答:

  学生1:把它放在镜框里。

  学生2:把它塑封。

  教师:如果给这张照片加上框,需要多少木条?这求的是什么?(周长)

  如果我要想给相框配上玻璃,需要多大的玻璃?这又是求的什么呢?你会解决这个问题吗?

  教师:等我们今天学*了面积的知识后,你们就能解决这个问题了。

  二、理解面积的意义

  1比鲜段锾宓拿婊

  教师出示两条线段,让学生观察这两条线段有什么不一样,再出示大小两片树叶,让学生观察又有什么不同?

  教师:通过观察我们知道,物体既有长短之分,又有大小之分。黑板、课桌、书本、树叶、文具盒等都可以叫做物体。教师出示文具盒,让学生观察:一眼看去,我们先看到的是什么?

  学生:文具盒的表面。

  教师:是的,许多物体都有它们的表面,请同学们观察一下,在教室里你可以看到哪些物体的面?

  学生:我看到了教室的地面、墙面,黑板面,课桌面,数学书的封面,文具盒面……让学生闭上眼睛,摸一摸数学书和课桌的表面,说一说有什么感觉?

  学生1:我摸到桌子的表面光光的、**的。

  学生2:我摸到数学书的面很小,很容易摸到边沿;而桌子不容易摸到边沿,面要大得多。

  教师:大家的感觉都不错,课桌的表面比较大,我们就说课桌表面的面积比较大;数学书的表面比较小,我们就说数学书表面的面积比较小。

  教师:看来物体的面是有大小的,有的物体面大,有的物体面小,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物体的面积(板书:面积)。比如数学书表面的大小就是数学书表面的面积。让学生分小组相互说一说教室的地面、墙面,黑板面,桌面,文具盒面……的面积分别指的`是什么?

  2比鲜镀矫嫱夹蔚拿婊

  教师:物体表面有大有小,那么这些*面图形也有大小吗?电脑显示4个图形,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这些*面图形中谁最大?谁最小?

  学生:三角形比圆形大。

  教师:对,我们可以直接地比较出三角形比圆大。让学生在纸上画出一些*面图形,用颜色涂出这些*面图形的大小。

  教师:这些*面图形的大小是*面图形的什么呢?

  教师:*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让学生指出黑板上的*面图形的面积。

  3惫槟擅婊的意义

  让学生把这两方面起来说说什么叫面积。

  学生:物体表面的大小和围成的*面图形的大小叫做面积。

  教师:物体表面的大小叫面积,围成的*面图形的大小也叫面积,所以说:物体表面或*面图形的大小叫做面积。(板书)

  三、比较面积的大小

  1币导学生用观察法、重叠法进行比较

  教师:既然物体的表面有大小,*面图形也

  有大小,怎样去比较它们的大小呢?让学生看一看,教室里哪些物体的表面比较大?

  学生1:课桌面比文具盒面大。

  学生2:黑板面比数学书的封面大。

  ……

  小组讨论:你是用哪些办法来比较这些面的大小的?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教师:有的同学通过观察,看出黑板的面积与课桌面的面积大小差别很明显,说明黑板的面积比课桌面面积大;有的同学把文具盒面放在课桌面上重叠起来比较,发现文具盒面比课桌面的面积小。

  2庇檬格子的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

  教师出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纸片各一张,面积大小相差无几,让学生猜一猜长方形面积大?还是正方形面积大?

  学生通过观察,是不容易看出长方形面积大还是正方形面积大的,可能有的学生会想到用重叠法进行比较,这时可让学生拿出桌上准备好的长方形纸片和正方形纸片,动手操作用重叠法试一试看能否比出谁大谁小?学生通过操作发现用重叠法也不能比出谁大谁小?怎样才能比较出这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呢?出示例2的教室内两面墙上贴瓷砖的图。

  教师:你能比较出这两面墙贴瓷砖部分的大小吗?

  学生:由于每块瓷砖的大小是相等的,我数一数哪面墙上的瓷砖块数多,哪一面墙的面积就最大。

  教师:现在你有办法比较出你桌上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哪个面积大吗?(小组讨论,抽学生汇报)

  教师:对,我们可以把长方形和正方形都分成一些相等的格子,再数一数格子的个数就知道哪个图形的面积大还是小。让学生先动手操作比较桌上两片树叶的大小,再抽学生汇报比较方法。

  :要比较两个*面或物体表面的面积大小,可以借助相等的格子数量的多少来进行比较。

  3薄巴骋槐曜肌钡闹匾性

  出示例3(没有分成方格的)让学生比较它们的大小。

  让学生先猜一猜,图A与图B哪个面积大?

  显示图A有6个方格,图B有24个方格,让学生比较,哪个图形面积大?

  学生1:图B面积大,因为图B有24格,而图A只有6格。

  学生2:我不同意,两个图中格子的大小不一样,我们单数格子的多少还不能确定哪个图形的面积大。新|课|标|第|一|

  通过把两个图切割后重合,使学生感受到图A和图B面积一样大。

  :从这次比较可以看出,如果用数格子的方法进行比较,格子的大小一定要相同才能比

  较出结果。

  四、课堂活动

  (1)在钉子板上围出你喜欢的图形,并数出你围的图形的面积是多少格?

  (2)在格子纸上画3个面积等于9个方格的有趣图形(面积相等,图形的形状一样的)。

  五、反思

  教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你有哪些收获?现在你知道给相框装上多大的玻璃是求什么吗?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 11

  导学内容

  导学内容(西师版)三年级下册第35~36页例3及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

  1比鲜睹婊单位cm2,dm2,m2。

  2毖嵊妹婊单位测量指定的面积,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蹦芰榛钛∮貌煌的面积单位去测量面积。

  教具、学具准备

  边长是1cm,1dm,1m的正方形各一个,。

  导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出示:动物王国里小白兔和小熊正在吵个不停,原来它们在争论谁的家大)动态显示:小白兔家的地面铺了24块砖,而小熊家的地面铺了36块砖(两种砖的大小不一样,小白兔家的砖要大一些,小熊家的砖要小一些),到底谁的家大一些呢?小白兔和小熊想请你们来当“小裁判”。

  学生可能回答:

  学生1:小熊的家大,因为它家地面铺地砖的块数多一些。

  学生2:小白兔的家大,因为它家地面铺的砖要大一些。

  学生3:一样大。

  教师:现在有3种不同的意见,到底哪一个“裁判”说得对呢?虽然小熊家的`地面铺的砖的块数多,但它家的砖比小白兔家的砖要小一些,所以我们并不能以砖的块数的多少来比较谁的家大,那怎么办呢?

  学生:如果砖一样大,我们就能根据砖的多少比较出结果。

  教师:说得好!要准确地知道面积的大小,就必须要有统一的度量面积的单位,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面积单位。(板书:认识面积单位)

  二、合作探究、学*新知

  1比鲜1

  看:演示由4条1cm的线段围成的一个正方形,即1cm2,使学生初步认识1cm与1cm2的区别。

  量:让学生从学具盒中找出最小的一个正方形,用尺子量一量它的边长是多少?

  教师: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方厘米。

  学生看一看,摸一摸1cm2的正方形,再闭上眼睛想一想1cm2有多大?

  找:找一找我们身边的哪些物体的表面大约是1cm2。(大拇指的指甲盖、写字本上的田字格)

  摆:教师指出,量较小的面积常用cm2作单位,让同桌合作用6个1cm2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想一想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估一估文具盒的上面的面积大约有多少cm2?同桌合作用1cm2的正方形量一量。

  引:如果我们用1cm2的正方形去量桌面的面积(不用操作完)。请学生谈感受。

  2比鲜1dm2

  学生动手操作用1cm2的正方形去量桌面(不用操作完),请学生谈感受。让学生感受到:cm2这个面积单位太小了,量起来不方便,如果换一个大的面积单位来量就好了。

  教师:有没有比*方厘米大一点的面积单位?

  学生:(略)

  教师:确实有比*方厘米大一点的面积单位,你们先猜一猜是什么?

  学生:*方分米。

  教师:你是怎么猜出来的?

  学生:因为我想到长度单位里比厘米大一点的是分米,我想面积单位里比*方厘米大一点的可能应该是*方分米。

  教师:说得太好了,这位同学在学*新知识时能联想到以前学过的知识,真会学*,比*方厘米大一点的面积单位确实是*方分米。

  找:让学生从学具袋中找出1dm2的正方形,想一想,为什么选个正方形?抽学生汇报,边长是1dm的正方形面积就是1dm2。

  比:用手比划一下,1dm2大约有多大?哪些物体的表面大约是1dm2?

  摆:同桌合作用1dm2的正方形去量桌面,桌面的面积大约是多少1dm2?

  引:如果让你用1dm2的正方形去测量教室地面,你认为怎样?

  请学生观察并讨论,让学生感受到dm2这个面积单位太小了,量教室的地面不方便,要用再大一点的面积单位量就好了。

  学生可能会想到m或m2。

  教师:为什么是*方米?

  教师:大家学得真好,又认识了一个较大的面积单位1*方米,那么什么样的正方形面积是1*方米?

  学生: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方厘米,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方分米,那么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方米。

  看:出示边长是1m的正方形,学生量后再闭上眼睛想一想,1m2究竟有多大?

  比:你能比出1m2有多大吗?想一想身边什么物体的表面大约是1m2?

  做:4人一组用手围1m2。

  估:估计黑板的面积大约是多少*方米。

  三、课堂活动

  1币橐灰椋1cm2和1cm有什么不同?

  2钡37页课堂活动第1~3题。

  动手操作。

  四、课堂

  教师:说说你在今天的数学课上获得了哪些数学知识?还有什么问题?

  五、巩固练*。

  第38页,练*六第1~4题。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 12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71~74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想一想、说一说等活动,认识面积的含义,初步学会比较物体表面和*面图形的大小。

  2、.经历尝试、失败、成功等过程,在探究中发现比较面积大小的策略和方法,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3、.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建立1*方厘米、1*方分米、1*方米的表象,并能运用这些面积单位直接测量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4.、在学*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锻炼数学思维能力,发展空间观念,激发进一步学*和探索的兴趣。

  教学重点:

  1、认识面积的含义。

  2、通过操作获得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并会运用。

  3、建立常用面积单位的正确表象。

  教学难点:认识图形面积的含义,会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

  教学用具:每组一张粉红色纸(长18厘米、宽6厘米),一张绿色纸(长12厘米、宽9厘米),每组一袋学具,内有大小不同的正方形、长方形、圆形若干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感知面的大小。

  同学们,老师手里拿着两张纸(一大一小),让同学们进行涂颜色比赛,谁先把纸涂好谁就赢,你会选择哪张纸?

  【设计意图:联系学生熟悉的事物开启新课,既激发了学生学*的兴趣,也有利于在具体情境中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学*,从中获得较为丰富的感性认识,为理解面积定义做铺垫。】

  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

  二、观察比较,理解概念

  1、认识物体的面积。

  (1)(摸数学书的封面)这是数学书的封面。请你像老师这样,先摸一摸数学书的封面,再摸一摸课桌的桌面,注意桌面的每个地方都要摸到。(学生缓慢地摸数学书的封面和课桌面。)

  (2)数学书的封面和课桌面哪个大,大一些还是大得多?再看看课桌面与地面,你有什么话要说?

  (3)生活中的物体都有表面。(板书:物体的表面)在数学上我们把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面积。(板书:面积)

  (4)(师再次摸数学书封面的面积)谁能像老师这样摸一摸,说一说?那桌面的大小就是??能摸摸,完整地说一说吗?什么是黑板表面的面积?什么是教室地面的面积呢?

  (5)(师拿出数学书)刚才我们说课桌面比数学书的封面大得多,也就是课桌面的面积比数学书封面的面积大得多。反过来,可以怎么说?(数学书封面的面积比课桌面的面积小得多。)

  (6)手掌的面积指的是??脚掌的面积呢?你还能举例说说身边物体表面的面积并比一比哪个面积大,哪个面积小?)

  小结:刚才我们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说一说,知道了物体表面的面积有大有小。

  【设计意图:这一教学环节尽可能地选取了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学*材料;组织学生参加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说一说等实践活动,使学生亲身体验他所看到的和摸到的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让学生在实践中真正理解什么是物体表面的面积。】

  2、认识*面图形的面积。

  (1)老师把课本的封面画到黑板上,这个面变成了什么?(板书:长方形)

  (2)谁能用粉笔表示这个长方形的面积?

  (3)长方形是封闭图形的一种(板书:封闭图形),它的大小也叫做面积。

  (4)让学生读面积的概念两次。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将物体的“表面大小”转化为“*面图形的大小”,这是一个数学化过程。教学时要注意下面两个问题:一是帮助学生建构正确的数学概念。通过摸、看、想、说等系列活动,让学生在头脑中感受每一个物体的面的大小,进而比较它们的大小,初步形成面积的概念。之后,教师现场把物体的面画到黑板上就是*面图形,这一动态的转化过程使学生把对物体表面面积的认

  识自觉地迁移到*面图形中来,从而获得全面、准确的面积概念。二是注重教学的有效性。简单地说,就是“教”在问题处,“导”在疑惑处,“帮”在需要处。如对学生“摸面”方法的指导。把“课本封面比黑板表面小”改说成“课本封面的面积比黑板面的面积小”后,让学生说一说这句话,感悟规范的数学语言,为下面的反馈作好铺垫。】

  三、自主探究,认识面积单位

  (一) 认识统一单位的必要性

  1、(出示教具:粉红色、绿色的两个长方形)即(1)号长方形:长18厘米,宽6厘米;(2)号长方形:长12厘米,宽9厘米

  师:谁的面积大?看得出吗?重叠比较呢?(教具演示)

  师:用观察和重叠、割补的方法都不能解决这个问题,让我们请学具来帮忙,好不好!

  2、师:老师给每个小组都发了两个长方形:一号长方形和二号长方形,另外准备了一个学具袋,里面有一些圆片、正方形片、长方形片。现在同学们要借助这些学具去摆一摆,想办法比出两个长方形面积的大小。

  师:在动手操作之前,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再跟小组里的同学商量商量,看谁的办法最好。现在就快快行动吧!

  【设计意图:组织学生共同探究:怎样利用学具(不同形状、不同大小的图片)比较出两个大小比较接*的长方形谁大谁小。让每个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充分参与,各抒己见,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自由的发展。安排小组合作学*,不仅意味着安排几个学生一起完成某个任务,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和*惯,同时体验合作成功的喜悦。】

  师:你们比较的结果是怎样的?你们是用什么办法比较出来的?

  3、 汇报:选择的图形不同,拼摆的结果也不相同;圆片有缝隙,不够准确;长方形长宽不同,不方便;正方形和正三角形能测量出结果,比较起来,正方形更简便。

  4、 小结:比较两个图形的面积大小,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正方形表示面积单位最合适。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中,通过对两个面积相*但形状不同的'长方形比较,激发认知冲突后,我提供学具,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学生经历统一面积单位

  的必要性,认识用正方形表示面积单位的过程。】

  (二)认识*方米、*方分米、*方厘米

  为了方便,人们规定了一些常用的面积单位。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几个?是怎样规定的?请看数学课本第73、74页。(学生看书后,小组互相说说这两个问题。)

  1、1*方厘米。

  ①1*方厘米有多大?

  ②从你的学具里面找出1*方厘米。(师贴1*方厘米。)

  ③量一量它的边长。

  ④想象一下1*方厘米有多大。

  ⑤用1*方厘米的小正方形与自己左手的5个指甲比一比,看哪个手指甲的面积最接*1*方厘米。

  ⑥估计一下,这块橡皮1个面的面积大约有几个1*方厘米呢?(请同学们拿出学具袋里的1*方厘米摆一摆,看你们的估计是否准确?学生小组合作验证。)

  2、1*方分米。

  ①请你想一下,如果用它(1*方厘米)来测量这张桌子的面积,你觉得怎样呢?

  ②猜一猜比1*方厘米大的面积单位有哪些?用哪个面积单位比较合适? ③从学具里拿出1*方分米。思考:1*方分米的含义是什么? ④量一量它的边长是多少。

  ⑤我们周围哪些物体表面的面积大约是1*方分米呢?

  ⑥想一想,用1*方分米可以测量哪些物体面的面积呢?

  3、1*方米。

  ①谁愿意用“1*方分米”的正方形去教室地面的面积?为什么都不愿意去?(用这个面积单位去测量,不容易测出教室地面的面积,因为1*方分米比地面的面积小得多。激起学生探索更大面积单位的欲望。)

  ②你能不能像数学家一样“创造”一个比*方分米更大的面积单位? ③说一说什么样的正方形面积是1*方米?

  ④你能用手势比画一下吗?

  ⑤生活中哪些物体表面的面积大约是1*方米?

  ⑥估计一下,黑板的面积大约是几*方米?

  ⑦估计一下,1*方米的面积上能站多少个人?(在地上量出1*方米,让学生尽量的站进去。)

  【设计意图:在常用的面积单位中,以*方厘米为突破口。让学生通过看媒体演示、量边长、比一比、记一记等活动理解1*方厘米。在认识1*方分米和1*方米时,让学生思考当测量的图形较大时怎么办,猜一猜比*方厘米大的单位有哪些,培养学生迁移和推理的能力。】

  四、积极反馈,强化应用

  1、区别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

  (1)分米是什么单位?1分米有多长?*方分米是什么单位,1*方分米有多大?

  (2)听教师口令,学生用手势比画相应的长度和面积。

  2、完成76页的第4题。

  3、区别周长和面积。

  ①早上起来,小明跟着爸爸锻炼身体,他沿着操场的边跑了一圈。这件事情与什么有关?

  ②工人师傅在足球场上铺上了草坪,这件事情与什么有关?

  ③放学以后,几个爱劳动的小朋友把教室地面全都打扫了一遍。这件事情与什么有关?

  ④为了使这块黑板更加美观和牢固,装修工人在它的四周装上了铝合金边框。这件事情与什么有关?

  ⑤假如老师在黑板上写满了字,下课后一个小朋友主动把黑板擦干净了。这件事情与什么有关?

  【设计意图:为了加深对面积含义的理解,有意设计了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周长和面积的比较这一环节,并借助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一些小事,形象而生动地诠释了这些概念,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 1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懂得面积的单位有什么?

  (2)学会面积的单位换算。

  教学重难点:理解面积的含义。

  教具:一张黄色长方形纸(18×6)、红色长方形纸(12×9)、蓝色长方形纸(12×6)、一个小正方形纸片(1×1)、一个正方形纸片(10×10)、一张正方形纸(100×100)、小正方形纸片(4×4)、小长方形纸片(4×3)若干

  学具:每组一张黄色长方形纸(18×6)、红色长方形纸(12×9)、蓝色长方形纸(12×6)、小正方形纸片(4×4)10个、小长方形纸片(4×3)10个。小正方形纸片(1×1)若干、一个正方形纸片(10×10)、尺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理解物体表面的面积。

  同桌两人比一比谁的手掌面大?

  谁想跟老师的手掌面比一比?

  像这样用你们的小手摸一摸数学书的表面,再和你们的手掌面比一比,谁大谁小?

  再摸摸桌面,比你们的手掌面怎样?(大得多)

  像手掌面、数学书的表面、桌面等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它们的大小分别叫它们的面积。板书: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提问:书面、桌面、黑板面,谁的面积最大?谁的面积最小?(引导学生说完整的话:黑板面的面积最大。)

  2、理解封闭图形的面积。

  看来物体的表面是有大小的,下面请同学们看看这四个图形,有一个和其他三个不同,你能找出来吗?(角)

  说得好,你观察得真仔细。那我们来看看这三个封闭图形,他们有大有小吗?谁最大?谁最小?

  看来,不仅物体的表面有大小,封闭图形也有大小,现在老师告诉大家,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用一句话来说就是:物体表面的大小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生齐读)

  二、比较面积大小,探索面积单位

  刚才,我们知道了什么是面积,现在,每个小组都有三张不同颜色的长方形彩纸,这三张彩纸的面积谁大谁小呢?以小组为单位想办法比较一下。

  重叠法比较蓝色纸和黄色纸,蓝色纸和红色纸的大小。

  黄色和红色纸,能一眼看出谁的面积大吗?我们把这两张纸重叠,能很快看出谁的面积大吗?

  也不能,那怎么办呢?能不能用别的办法试一试?为了方便大家探究,老师给大家一点提示,请看屏幕。(电脑演示素材:地板砖、手帕、豆腐),想到办法了吗?

  真不错,老师给了小小的提示你就能想出办法,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小纸片,想不想动手来摆一摆?有的同学手已经很痒痒了,好,请同学们从学具袋中拿出小正方形纸片,小组合作摆一摆黄色纸有几个小正方形纸片大。

  板书:黄色=8个小正方形

  同学们摆得真快,下面请大家自己从学具袋中拿出小长方形纸片作标准来摆一摆红色纸,看看红色纸上能摆多少个小长方形纸片。

  板书:红色=9个小长方形

  我知道了!是红色纸的面积大!因为红色纸有9个小长方形,黄色纸只有8个小正方形,9比8大,所以红色纸大。有同学不同意,能说说你的.理由吗?(小长方形和小正方形不一样大,所以没法比较。)

  你的意思是说要用同一种小纸片作标准对吗?好,那咱们就用小正方形做标准吧,试试也用小正方形摆一摆红色纸。

  板书:红色纸=8个小正方形

  现在能比较了吗?红色纸和黄色纸的面积一样大!

  这也告诉我们,在比较和测量面积时标准要怎样呢?(统一)

  是的,就像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用统一的长度单位一样,测量面积时就要用统一的什么单位?(面积单位,板书课题)(提醒学生收好学具)

  人们经过不断的探索,创造了一些常用的面积单位,有*方厘米,*方分米,*方米,你们想不想知道1*方厘米,1*方分米,1*方米有多大?请同学们拿出学具里最小的正方形,这就是1*方厘米,量一量它的每条边有多长?(贴在黑板上)

  也就是说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方厘米。谁愿意再说一说?(指两名同学说,全班说)

  板书: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方厘米。

  现在请你用1*方厘米量一量,看哪个指甲盖的面积接*1*方厘米?

  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表面的面积大约是1*方厘米?(纽扣、开关按纽、电脑键盘上的一个键、电话上的按键)

  我们的周围和生活中有这么多物体的面积大约是1*方厘米,现在请大家闭上眼睛想一想,1*方厘米有多大。睁开眼睛,你记住1*方厘米这个朋友了吗?有了1*方厘米这个朋友的帮助,我们就可以测量一些物体的面积了,请同学们拿出小长方形纸片,用1*方厘米摆一摆,看看它的面积是多少?(12*方厘米)

  你不但很快测出了这张纸的面积大小,而且还用了巧妙的方法,真是了不起啊!

  1*方厘米已经跟大家成好朋友了,下面我们来跟1*方分米交朋友。请大家试着从学具袋里找到1*方分米,举起来,仔细看看,再量一量它的边长。是1分米吗?也就是说,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方分米。

  记住1*方分米这个朋友了吗?让我们用手来比划一下。

  生活有很多物体的表面面积大约是1*方分米,你能在教室里找到吗?(数学书的一半,开关盖)

  1*方厘米,1*方分米都和大家见面了,现在咱们再来认识1*方米这个朋友,大家可不要被它吓到哦。感觉怎样?你猜猜它的边长是多少?你能像这样说说1*方米有多大吗?

  板书:边长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方米。

  估计一下这块黑板的面积大约多少*方米。

  三、小结,揭示课题

  刚才,通过学*我们知道了什么是面积,还认识了三个常用的面积单位,下面就让我们利用这节课学*的知识解决一些问题好吗?

  四、巩固练*

  1、物体()的大小或()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测量或计算面积时,要用()单位,常用的面积单位有()、()、()。

  用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去量一块地砖,正好放9个,这块地砖的面积是()。

  2、我能行,请你试着填一填。

  一枚邮票的面积是4()

  一块手帕的面积是4()

  小红家的卫生间大约有4()

  3、请你当回小法官。(区别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

  小明身高140*方厘米。()

  教室的门高2*方米()

  课桌大约长6*方分米()

  4、光明小学三(2)班被评为“优秀班集体”,学校颁发了一张奖状给三(2)班,同学们用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量了量这张奖状,发现它横着能摆5个正方形,竖着能摆4个正方形。

  你能帮三(2)班的同学们算一算,做镜框的铝条大约要多长?做镜面的玻璃大约要多大吗?(拓展练*)

  五、总结全课

  1、总结。

  今天我们学*了:面积和面积单位

  我们知道了:物体表面的大小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还知道了: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方厘米。

  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方分米。

  边长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方米。

  你还有什么问题吗?还想知道什么?

  除了*方厘米、*方分米、*方米这三个面积单位,还有没有其他的面积单位?

  还有*方公里,我们中国的国土面积就大约是960万*方公里。

  2、评价。

  你对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满意吗?

  3、课后延伸。

  请同学们回家后调查你家的居住面积、小区的面积、或是你喜欢的风景区的面积。

  教学后记:

  一、创设生活情景,积极为学生搭建学*的*台。

  二、让学生自己来“做数学”

  三、重视空间表象的建立

  四、渗透人文关怀,营造宽松、*等、民主的教学氛围。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 14

  课标分析:

  在本学段中,学生将认识简单几何体和*面图形,感受*移、旋转、对称现象,描述物体相对位置的一些方法,就行简单的测量活动,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在教学中,应注重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应注重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获得对简单几何体和*面图形的直接经验。 教材分析:

  《面积和面积单位》是九年制小学数学第七册第五单元的内容,它是学生在掌握了周长的概念以及长方形于正方形周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即将学*的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又是进一步学**面图形的面积和立体图形表面积的基础。

  面积与面积单位是一节数学概念课,它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通过本节课的学*,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多种形式的操作实践活动,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面积单位,初步建立1*方米、1*方分米、1*方厘米的面积观念。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分析的能力,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3、情感目标:通过探究合作的学*活动,激发学生学*的热情,以及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建立1*方米、1*方分米、1*方厘米的面积概念。 本节课的难点是:对面积单位的理解。 教学准备:

  学具:准备1*方厘米的正方形若干,1*方分米的正方形2个。 课件:“面积和面积单位”课件一套。 教法选择:

  《新课标》指出:“数学数学教学应联系现实生活,使学生从中获得数学学*的积极情

  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在学*活动中,要使学生学会自主学*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应用意识。因此,在本节课中,我认为运用活动教学形式,采取”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是激发学生展示个性、积极参与、主动求知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学法指导:

  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小学生思维发展是从具体形象思维想抽象思维过度的。因此,本课我在学生学法指导上的创新是:按照小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具体感知——形成表象——进行抽象”的过程,让学生通过自己摸一摸、量一量、拼一拼、比一比、数一数、想一想等一系列认知活动,自主探究学*。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出示小动物郊游图)小朋友,你们看,今天天气很好,小动物们都出来郊游了。小兔子还带着画板呢!瞧瞧它画的多漂亮啊!

  师:看到这幅画,老师有两个问题要问大家,如果小兔子要给云朵的外边框涂成红色,红色边框的总长是指什么呢?(教师将云朵外边框涂成红色,有意识的用鼠标在云朵外边框围一圈)

  生:周长。

  师:对,如果小兔子想给云朵边框内涂成白色,哪么白色的面应该有多大呢?(教师将云朵涂成白色)今天我们就来学*跟面有关的知识,那就是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师板书:面积和面积单位)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呢?

  生1:想知道什么是面积? 生2:想知道面积怎样算? 生3:想知道面积单位有哪些? 生4:想知道面积和周长有什么不同?

  师:同学们提的问题都很好,很有价值,那我们就来解决第一个问题,那就是什么是面积?

  (这样设计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自然引出课题,为进一步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认识面积和面积单位 (一)认识面积

  1、通过物体的表面感知面积

  师:我们生活中有很多物体,比如课本、讲桌、黑板等。这些物体都有表面,比如教师手上这个药盒(教师出示一个长方体的药盒)像这些面都是这个药盒的表面。(教师逐一摸药盒的表面)。今天我们要认识面积,就要从认识物体的表面开始。(教师板书:物体的表面)

  师:请同学们摸一摸数学书的封面,感觉一下。(学生动手摸)再请同学们摸一摸课桌的面(学生动手摸),再看看老师身后这块黑板的面,像这些书的封面、课桌面、黑板面都是物体的表面,你还能举出一些物体的表面的例子吗?

  生1:文具盒的表面。 生2;作业本的面。 生3:投影仪幕布的表面。 。。。。。。

  师:生活当中物体表面的例子很多,哪么这些面的大小怎样呢?(板书:大小)让我们来比比看。请同学们比一比书的封面和课桌面的大小,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了书的封面要小一些,课桌面要大一些。 师:我们再来比较课桌面和黑板面的大小,你发现了什么? 生:黑板面比课桌面大。

  师:通过比较我们知道,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我们就说物体的表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将这句话板书完整,并让学生读一遍)

  师:像书的封面的大小就是书的封面的面积,课桌面的大小就是课桌面的面积。刚才通过比较,我们知道课桌面比书的封面大,我们就说课桌面的面积比书的封面的面积大。你能像老师这样用谁的面积比谁的面积大或谁的面积比谁的面积小说一句话吗?

  生1:黑板面的面积比课桌面的面积大。 生2:门面的面肌比书的封面的面积大。 2、通过封闭图形感知面积。

  师:我们还学过一些图形,请大家看屏幕。(屏幕逐一出示5个*面图形)

  ① ② ③

  ④

  ④ ⑤

  师:请大家看这5个图形,第一排和第二排有什么不同? 生:第一排是封闭图形,第二排不是封闭图形。

  师;像这样的封闭图形就围成了一个面。(将第一排*面图形填上颜色)

  3、总结出“面积”的完整概念。

  师:现在你知道什么是面积了吗?(学生试着总结,然后看书,齐读概念) 完善板书:

  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他们的面积。

  (通过以上的摸一摸、比一比、说一说,这三个环节的教学,使学生在自主的学*中总结出面积的概念,进一步加强了对概念的理解。) (二)认识面积单位

  1、通过比较,引出必须统一标准的矛盾冲突。

  (1)课件出示两个长方形(一大一小很容易看出大小),学生说比较方法。教师及时总结板书:观察、测量、课件演示重叠法。

  (2)课件出示两个不容易看出大小的长方形,让学生比较大小。 学生发现用眼睛不容易看出来,重叠也没办法。

  师::老师想了一种办法,你们想不想知道。教师演示用正方形摆的方法。

  (3)通过正方形大小相同的一组图形的大小比较和正方形大小不同的一组图形的大小

  比较引出必须要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课件出示:

  师:用数正方形的方法,你能很快说出这三个长方形的面积那个最大,哪个最小吗?(学生很快答出)

  师指着那个最大的长方形问:为什么你觉得它的面积最大? 生:因为它的正方形最多。

  师:那大家认为正方形多的面积就大,对吗? 生齐答:对。 课件出示:

  师:现在老师来数数看,左边有六个,右边有九个,右边的图形面积比左边图形面积大,你们说老师说的对吗?

  生异口同声:不对。

  师:那为什么上边的能够比,而这个不行呢? 生说理由。

  师:那如果要比较,这两个正方形要怎样呢? 生:一样大。

  师:也就是说我们在比较面积大小时要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这个统一的标准就是面积单位。(板书:面积单位)

  (这一环节教学,让学生比一比,说一说,目的在于帮助学生认识到在测量或计算*面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 15

  一、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面积》第一课时70-74页。

  二、 教学目标:

  1.结合实例通过摸一摸、比一比等活动,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方厘米、*方分米和*方米;初步建立1*方厘米、1*方分米、1*方米的正确表象。

  2. 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引进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3. 培养学生细心观察、比较、分析、概括及动手操作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并建立正确的表象。

  教学难点: 在操作中体会引进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四、教具、学具:

  教具:多媒体课件;1*方厘米、1*方分米、1*方米的教具。两张大小不同的白纸。

  学具:每小组一份面积相*但形状不同的两张长方形彩色卡纸;大小不同的正方形、长方形、圆形、正三角形纸片若干;1*方厘米、1*方分米的学具。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师:我们进行涂色比赛怎么样?男生一组、女生一组,每组各选一位代表参加比赛,谁先全部涂完就代表哪组获胜。(老师出示两张大小不同的白纸,故意给男生一张大白纸,给女生一张很小的白纸)。下面开始比赛!

  这时男同学纷纷喊出:老师这样不公*!我们的这张纸大,女生的那张纸小。

  师:对,要想公*的比赛必须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由于这两张纸面大小不同,只能终止现在的比赛。下面用手摸一摸纸的表面。还有那些物体有面,他们的表面的'大小是否一样?我们继续研究这些问题。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认识面积,理解含义。

  (1)、通过物体表面感知面积

  ①、 指一指:我们身边有很多物体,比如文具盒、黑板,幕布、书本、课桌等等,它们的表面在哪?

  ②、 摸一摸:摸一摸数学书的上面,再来摸一摸文具盒的上面,有什么感觉?

  ③、 比一比:数学书的上面 和 文具盒的上面 ,那个面大?怎样比较的?(观察法、重叠法)

  ④、再来摸一摸、比一比练*本的面和课桌的面那个小?

  ⑤、黑板的表面和和刚才我们摸的物体的表面相比怎样?

  ⑥、刚才通过观察和重叠的方法比较物体的表面是有大有小的,我们把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板书: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⑦、 运用“面积”说一说:黑板的表面比课桌的表面大,现在还可以怎么说?

  (2)通过封闭图形认识面积。

  ① . 想一想:我们以前学过那些*面图形?生汇报

  ②课件展示*面图形:大小不同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 你能看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哪个图形大?圆形和三角形相比那个大?圆形和正方形呢?(圆形和正方形用观察法不容易看出,可利用课件动画演示重叠法比较它们的大小。)

  ③像这种周围都是封闭着的图形叫封闭图形,这些封闭图形的大小也叫他们的面积。(板书:封闭图形)

  (3)归纳面积的概念: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面积;封闭图形的大小也叫做面积。谁能把这两方面概括起来,说说什么是面积? 小结: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板书)

  [设计意图: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的建构不是教师传授的结果,而是通过亲身经历,通过与学*环境的交互作用来实现的。“面”是什么?说不清,道不明,但只要动手 “指一指”、“摸一摸”、“比一比”,学生就能做到心中有数了。在大量直观、实践、体验活动中,学生能实实在在的感受到“面”是什么,进而归纳出面积的含义。]

  2、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1)、 课件出示:两个面积接*但形状不同的长方形。

  思考:用什么方法可以比出哪块面积小一些?为什么?

  (学生经过观察、重叠、割补都无法比较,这时激发认知冲突,怎么办?)

  (2)、 提供学具(长方形、圆片、正方形、正三角形纸片及绿色长方形、红色长方形卡纸),动手摆一摆,看能不能比较出这两张彩纸的大小,请同学们看清操作要求。

  (3)、课件展示:

  操作要求:

  ① 四人小组中每两人选一个长方形彩纸,然后任选一种图片,在长方形上拼摆。

  ② 摆完后小组交流两张彩纸的比较结果。

  ③ 遇到困难时,可在小组内寻求帮助。

  (4)、 学生操作,师巡视指导。

  因提供的每种图片均不够摆满整个图形,操作中必然出现矛盾:图片不够怎么办?在这里可能出现两种情况:

  ①小组内合作使用图片,把长方形摆满。

  ②先用图片摆出长方形的长,再摆出宽,计算大小。

  (5)、学生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汇报:

  组1:我们组选择的是长方形纸片,绿色卡纸是一行摆6个,摆2行;红色卡纸是一行摆3个,摆3行。结果红色长方形小一些。

  组2:我们组选择的是正方形纸片,绿色卡纸一行摆了12个,摆2行;红色卡纸一行摆6个,摆3行。结果也比较出红色长方形小。

组3:我们选择了圆形纸片,发现摆的圆片之间有缝隙,无法比较 组4我们组选择的是正三角形纸片,也比较出红色长方形小。但是太麻烦!

  师:谁还有不同的摆法?

  (6)师生共同总结:操作中发现:选择的图形不同,拼摆的结果也不相同;圆片有缝隙,不准确;正方形、长方形和正三角形能测量出结果,比较起来,正方形更方便。

  师:我们还发现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时,应注意什么?(选择相同的图形)

  (7)、小结:比较两个图形的面积大小,要用形状大小都相同的图形,也就是要用统一的标准,这个统一的标准就是面积单位,(板书:面积单位)

  (8)、像刚才我们用的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图形都可以看成一个面积单位,刚才绿色卡纸上面摆了24个小正方形,就说明这张绿色卡纸的面积就有24个这样的面积单位。

  人们为了方便,就选择正方形作为面积单位。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中,通过对两个面积相*但形状不同的长方形比较,激发认知冲突后,我提供学具,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学生经历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用正方形表示面积单位的过程。]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 16

  一、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面积》第一课时70-74页。

  二、 教学目标:

  1.结合实例通过摸一摸、比一比等活动,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方厘米、*方分米和*方米;初步建立1*方厘米、1*方分米、1*方米的正确表象。

  2. 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引进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3. 培养学生细心观察、比较、分析、概括及动手操作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并建立正确的表象。

  教学难点: 在操作中体会引进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四、教具、学具:

  教具:多媒体课件;1*方厘米、1*方分米、1*方米的教具。两张大小不同的白纸。

  学具:每小组一份面积相*但形状不同的两张长方形彩色卡纸;大小不同的正方形、长方形、圆形、正三角形纸片若干;1*方厘米、1*方分米的学具。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师:我们进行涂色比赛怎么样?男生一组、女生一组,每组各选一位代表参加比赛,谁先全部涂完就代表哪组获胜。(老师出示两张大小不同的白纸,故意给男生一张大白纸,给女生一张很小的白纸)。下面开始比赛!

  这时男同学纷纷喊出:老师这样不公*!我们的这张纸大,女生的'那张纸小。

  师:对,要想公*的比赛必须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由于这两张纸面大小不同,只能终止现在的比赛。下面用手摸一摸纸的表面。还有那些物体有面,他们的表面的大小是否一样?我们继续研究这些问题。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认识面积,理解含义。

  (1)、通过物体表面感知面积

  ①、 指一指:我们身边有很多物体,比如文具盒、黑板,幕布、书本、课桌等等,它们的表面在哪?

  ②、 摸一摸:摸一摸数学书的上面,再来摸一摸文具盒的上面,有什么感觉?

  ③、 比一比:数学书的上面 和 文具盒的上面 ,那个面大?怎样比较的?(观察法、重叠法)

  ④、再来摸一摸、比一比练*本的面和课桌的面那个小?

  ⑤、黑板的表面和和刚才我们摸的物体的表面相比怎样?

  ⑥、刚才通过观察和重叠的方法比较物体的表面是有大有小的,我们把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板书: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⑦、 运用“面积”说一说:黑板的表面比课桌的表面大,现在还可以怎么说?

  (2)通过封闭图形认识面积。

  ① . 想一想:我们以前学过那些*面图形?生汇报

  ②课件展示*面图形:大小不同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 你能看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哪个图形大?圆形和三角形相比那个大?圆形和正方形呢?(圆形和正方形用观察法不容易看出,可利用课件动画演示重叠法比较它们的大小。)

  ③像这种周围都是封闭着的图形叫封闭图形,这些封闭图形的大小也叫他们的面积。(板书:封闭图形)

  (3)归纳面积的概念: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面积;封闭图形的大小也叫做面积。谁能把这两方面概括起来,说说什么是面积? 小结: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板书)

  [设计意图: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的建构不是教师传授的结果,而是通过亲身经历,通过与学*环境的交互作用来实现的。“面”是什么?说不清,道不明,但只要动手 “指一指”、“摸一摸”、“比一比”,学生就能做到心中有数了。在大量直观、实践、体验活动中,学生能实实在在的感受到“面”是什么,进而归纳出面积的含义。]

  2、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1)、 课件出示:两个面积接*但形状不同的长方形。

  思考:用什么方法可以比出哪块面积小一些?为什么?

  (学生经过观察、重叠、割补都无法比较,这时激发认知冲突,怎么办?)

  (2)、 提供学具(长方形、圆片、正方形、正三角形纸片及绿色长方形、红色长方形卡纸),动手摆一摆,看能不能比较出这两张彩纸的大小,请同学们看清操作要求。

  (3)、课件展示:

  操作要求:

  ① 四人小组中每两人选一个长方形彩纸,然后任选一种图片,在长方形上拼摆。

  ② 摆完后小组交流两张彩纸的比较结果。

  ③ 遇到困难时,可在小组内寻求帮助。

  (4)、 学生操作,师巡视指导。

  因提供的每种图片均不够摆满整个图形,操作中必然出现矛盾:图片不够怎么办?在这里可能出现两种情况:

  ①小组内合作使用图片,把长方形摆满。

  ②先用图片摆出长方形的长,再摆出宽,计算大小。

  (5)、学生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汇报:

  组1:我们组选择的是长方形纸片,绿色卡纸是一行摆6个,摆2行;红色卡纸是一行摆3个,摆3行。结果红色长方形小一些。

  组2:我们组选择的是正方形纸片,绿色卡纸一行摆了12个,摆2行;红色卡纸一行摆6个,摆3行。结果也比较出红色长方形小。

组3:我们选择了圆形纸片,发现摆的圆片之间有缝隙,无法比较 组4我们组选择的是正三角形纸片,也比较出红色长方形小。但是太麻烦!

  师:谁还有不同的摆法?

  (6)师生共同总结:操作中发现:选择的图形不同,拼摆的结果也不相同;圆片有缝隙,不准确;正方形、长方形和正三角形能测量出结果,比较起来,正方形更方便。

  师:我们还发现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时,应注意什么?(选择相同的图形)

  (7)、小结:比较两个图形的面积大小,要用形状大小都相同的图形,也就是要用统一的标准,这个统一的标准就是面积单位,(板书:面积单位)

  (8)、像刚才我们用的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图形都可以看成一个面积单位,刚才绿色卡纸上面摆了24个小正方形,就说明这张绿色卡纸的面积就有24个这样的面积单位。

  人们为了方便,就选择正方形作为面积单位。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中,通过对两个面积相*但形状不同的长方形比较,激发认知冲突后,我提供学具,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学生经历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用正方形表示面积单位的过程。]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 17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18-119页的内容,第119页的“做一做”,练*二十七的1-3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知道面积的含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建立1*方米、1*方分米、1*方厘米的表象。

  教具、学具准备:师生准备面积分别是1*方米、1*方分米、1*方厘米的正方形,教师准备一些大小不同的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幻灯片。并准备幻灯机。

  教学过程:

  一、教学面积的含义

  1、认识物体的表面。

  师让学生摸一摸课本的封面、文具盒的面、课桌的面,指一指黑板的面、门窗的面。

  师指出:像课本封面、文具盒面、课桌面和黑板、门窗面等,都是物体的表面。(板书:物体的表面)

  2、认识*面。

  师在黑板上画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指名摸一摸它们的表面,使学生感知它们都是*面图形。(板书:*面)

  3、认识围成的*面。

  师出示下面的图形:

  让学生指出哪些图形是封闭的,哪些不是。告诉学生:封闭的*面图形叫围成的*面。(在“*面”前面板书:围成的)

  4、认识表面和围成的*面的大小。

  (1)让学生说说摸过的物体的表面哪个最大?哪个最小?

  师指出:物体的表面、围成的*面图形,它们都有大有小。

  5、师归纳面积含义。

  物体的表面或围成的*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二、教学面积单位的认识

  1、用重叠的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

  师用幻灯出示两个宽相等而且长相差很少的长方形,让生用眼观察它们的大小,当生不能判断时,师通过操作让它们重叠起来,让生分辨大小。

  2、用数方格的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

  师用幻灯出示一个长9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和一个边长6厘米的正方形,让生判断它们面积的大小。然后师通过操作把图形分成同样大小的方格。让生通过数方格来比较大小。

  3、认识面积单位。

  师:在用数方格比较大小的时候,我们分成的方格的大小要一样。我们经常使用的.面积单位有三种:*方厘米、*方分米、*方米。

  (1)认识*方厘米。让生拿出1*方厘米的图形,量一量它的边长,告诉学生: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的面积就是1*方厘米。并让学生说一说周围有哪些物体的表面面积接*1*方厘米。

  用1*方厘米的正方形测量物体的面积。让生测量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并让生说一说测量的方法。

  (2)认识*方分米。(方法同认识*方厘米)

  让生用1*方分米的正方形测量课桌的面积。

  (3)认识*方米。让生量一量黑板的边长,认识到一页黑板的面积正好就是1*方米。

  让生观察教室周围有哪些物体的面积接*1*方米。并引导学生测量教室的地面面积。

  三、练*

  1、练*二十七的1、2题。

  2、练*二十七的3题。“做一做”的第3题。

  四、小结。

  今天我们学*了面积单位,知道了什么是物体的面积,认识了面积单位*方厘米、*方分米、*方米。让生用手势表示一下1*方厘米、1*方分米、1*方米的大小。

  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比较

  教学目的:通过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比较,使学生更清楚地认识面积单位,初步明确:1厘米、1分米、1米都是长度单位,都可以用来度量物体的长度、1*方厘米、1*方分米、1*方米都是面积单位,都可以用来度量物体的面积。

  教具、学具准备:小黑板、米尺、绳子和几个1*方厘米、1*方分米的小正方形。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提问:1、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用手势比划一下。

  2、我们学过哪些面积单位?用手势比划一下。

  板书课题: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比较

  二、新授

  1、比较1厘米和1*方厘米。

  让学生画一条1厘米的线段,问:这是什么单位?用它可以测量物体的什么?

  让学生拿出1*方厘米的正方形,问:这是什么单位?用它可以度量物体的什么?

  并让生说一说1里面和1*方厘米有什么不同,师强调:1厘米是是长度单位,可以用来度量物体的长度。1*方厘米是面积单位,可以用来度量物体的面积。

  2、比较1分米和1*方分米。

  让生画一条1分米的线段,看看1分米有多长。再让生拿出1*方分米的正方形,摸一摸它的面,感觉一下它的大小。

  让生比较它们的不同。

  3、比较1米和1*方米。

  指名说一说1米和1*方米的不同。

  4、小结:

  师:从上面的比较我们知道了,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是不同的计量单位。测量物体的长短要用长度单位,测量物体的面积要用面积单位。

  三、练*

  1、做“做一做”第1题,让学生指一指课桌面的边长和面积。

  2、做“做一做”第2题,让生说出横线上应填长度单位还是面积单位。

  3、练*二十七的第4题,让生自己完成,集体订正。

  4、练*二十七的第5题,让生用4个1*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书上的图形,在指一指它的周长和面积,并让生计量它们的周长和面积,问:它们的面积相等吗?周长呢?

  5、练*二十七的第6题,让生自己在钉子板上围成,师生共同分析周长与面积的关系,从中归纳出:周长相同的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不一定相同,其中正方形的面积最大。

  6、练*二十七的第7题,先让生观察,再集体分析。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 18

  学*目标:

  1蹦芙岷鲜滴锘蚱矫嫱夹危理解面积的含义。

  2蹦苡枚嘀址椒ū冉厦婊的大小,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蓖ü观察、操作,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学*重点:掌握面积的意义。

  学*难点:用多种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

  学*过程

  (一)预*活动

  1.下面每组中哪些图形的表面大一些?在大的括号里打√。

  ()()()()

  数学书的面课桌的面黑板的面讲桌的面

  ()()()()

  2.叫做这个图形的周长。

  3.长方形的周长=

  4.正方形的周长=

  (二)小组合作探究学*

  1、感受物体表面的大小。

  (1)用手摸一摸、比一比数学书的封面和文具盒的面,()的面大,()的面小。

  (2)观察黑板和课桌的面,()的面大,()的面小。

  (3)通过刚才看一看、比一比,我们知道了物体的表面有的(), 有的(),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2、认识面积

  (1)黑板面的大小叫黑板面的面积,地面的大小叫()。

  (2)认识封闭图形。封闭图形的打√,不是封闭图形的打×。并说明理由。

  你还能说出我们学过的封闭图形吗?

  3、比较封闭图形面积的大小。

  (1)像这些封闭图形的()也叫它们的面积。正方形的大小叫做正方形的(),三角形的大小叫做三角形的()。

  (2)()或()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三)同学们打开书本36页。

  1、先在钉子板上围一围,再数一数围成的图形有多少个小方格。

  (有小组长组织独立思考,小组交流)

  学生小组汇报,小组记录

  第一图:

  第二图:

  小组汇报:抽一名组员写在小组展示区

  全班交流,小组质疑。

  2、合作完成书上38页第一、二题。

  (四)课堂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你今天表现怎样?学生自说。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 19

  教学目标

  1.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

  2.培养学生用面单位直接测量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能力.

  3.培养学生分析、类比、抽象、概括、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

  教学难点

  面积与周长、面积单位与长度单位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过程

  一、复*准备.

  同学们,刘燕最*特别高兴,因为爸爸给她买了一张漂亮的书桌,她可喜欢了.为了使书桌更整洁美观,刘燕想在书桌上铺一块桌布,那买桌布前我们需要知道什么呢?这个问题等我们学*了的知识后就知道了,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

  2.教学面积单位.

  投影出示两个同样大小的*面图形.

  数一数每个图形的方格数.(投影覆盖片)

  师:说一说为什么同样大小的两个图形,方格数却不一样呢?(方格的大小不同)

  说明:要测量和计算面积,必须有统一的标准,就是面积单位.

  师: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请同学看书92页下面两行.

  (1)*方厘米.

  师:拿出自己准备的最小的正方形,用直尺量一量它的边长,(1厘米)它的面积是 1*方厘米.

  用自己准备的1*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放在书上的1*方厘米上面比较一下是不是一样大.

  用自己准备的1*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在书上长方形里摆放,正好摆放6个小正方形,也就是6个1*方厘米,那么,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就是6*方厘米.

  师:再请同学把1*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放在自己左手大拇指指甲面上,比一比.然后闭上眼睛想一想,在我们的周围哪些东西的面积的大小与1*方厘米的大小差不多?

  (2)*方分米.

  师:如果用1*方厘米的正方形去量课桌面的面积,方便吗?(不方便)

  那么要用到另一种面积单位.

  请拿出自己准备的大正方形,量一量它的边长(1分米),它的面积是1*方分米.

  同桌两个同学用自己准备的大正方形(1*方分米)在一张课桌上摆放,看一看大约有多少*方分米.

  看着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1*方分米的正方形),摸一摸它的边长,再摸一摸它的周长,再摸一摸它的面积.想一想在我们周围哪些东西的面积大小与1*方分米差不多.再用手比划比划1*方分米的面积实际有多大,给同学看一看.

  (3)*方米.

  如果用1*方分米的正方形去量一量学校操场的面,有困难吗?

  (要用到一个比较大的面积单位)

  出示1*方米的纸板,请一个同学来量一量它的边长.(1米)它的面积是1*方米.

  比划一下1*方米有多大.

  用1*方米,量一量黑板大约有多少*方米.

  师:同学们,请你们闭上眼睛回忆一下,1*方厘米,1*方分米,1*方米的面积各有多大.

  3.小结.

  这节课我们共同认识了什么是面积,什么是面积单位,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那么我们开始讲的要给刘燕的书桌买一块桌布,是要求什么?(面积)

  三、巩固反馈.

  1.选择适当的单位名称.

  (1)数学课本长20

  (2)一块手帕的面积是4

  (3)铅笔盒长19

  (4)一个学校的面积是500

  (5)课桌高70

  2.判断.正确举,错误举.

  (1)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米.

  (2)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是不同的计量单位.

  (3)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周长是4分米,面积是1*方分米.

  (4)1个正方形的面积是1*方厘米.

  3.用1*方厘米的正方形拼图.

  (1)面积是8*方厘米的长方形.

  (2)面积是16*方厘米的长方形和正方形.

  四、小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老师请同学们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我们要测量学校操场的面积,用1*方米的正方形一个一个地拼摆,这个方法可行吗?(太麻烦了),我们要研究一种科学的计算方法,后面的课上继续学*.

  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本节课是在学生初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及它们的周长的计算基础上教学的.在教案设计上考虑为学生参与学*过程创设条件,使学生在原有认知结构基础上能较好地完成建构过程,安排让学生亲自动手摸一摸物体表面,观察*面图形的大小,为面积概念的形成做好铺垫.用投影覆盖片,让学生直观看到,同样大小的*面图形,而方格的个数却不同,使学生认识到,要测量和计算面积,必须有统一的标准,从而认识面积单位的作用.同时,在设计教案时,注意到在建立面积和面积单位过程中采用自学方法,密切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参与学*全过程,能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

  围绕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安排巩固反馈的练*内容,可以达到巩固对的认识,培养学生比较、分析、概括、抽象能力的目的,最后安排思考题,可以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

  探究活动

  量一量

  活动目的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各个面积单位以及它们之间的差异.

  活动准备

  1.在操场上画若干个4*方米大小的正方形.

  2.准备1*方厘米、1*方分米、1*方米的硬纸片若干张.

  3.准备若干份记录表(测量次数为纸片移动的次数).

  测量次数

  测得面积

  1*方厘米

  1*方分米

  1*方米

  活动过程

  1.学生分组,教师给每组学生发一张1*方厘米的硬纸片和一份记录表.

  2.组内学生轮流用硬纸片去测量正方形的面积,测量完后填写记录表.

  3.教师给每组学生发一张1*方分米的硬纸片.

  4.组内学生轮流用硬纸片去测量正方形的面积,测量完后填写记录表.

  5.教师给每组学生发一张1*方米的硬纸片.

  6.组内学生轮流用硬纸片去测量正方形的面积,测量完后填写记录表.

  7.全体学生讨论:用哪种纸片测量最方便?为什么?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 20

  新知识点:

  1、理解面积的含义。

  2、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

  3、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掌握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要求:

  1、结合实例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

  2、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重要性,认识面积单位:*方厘米、*方分米、*方米和*方千米,建立1*方米、1*方分米、1*方厘米的表象。

  3、熟悉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4、使学生探究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获得探究学*的经历;会使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能估计所给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教学建议:

  1、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加强直观教学。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应增加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通过手、口、眼、耳多种感官的协同活动,特别是通过动手操作,掌握相关知识,有利于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有效地提高知识摄取的效果。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还应注意选择各种直观手段的优势,根据教学内容恰当选择教具或课件,从中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有更真实的感受,获得实实在在的直接经验,更有利于表象的形成。

  2、变机械的学*为有意义的学*。

  机械的学*往往体现在概念教学中,机械的学*是指学生不仅能记住数学概念的描述、符号,却不理解它们的内在含义,不理解有关概念的联系,更不会灵活地运用。有意义的学*是指学生不仅能记住概念的描述或符号,而且能理解它们的内在含义,了解相关数学概念的实质性联系,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例如教学“面积单位”可以从三个方面促进学生理解概念:一是初步感知为什么选用正方形作为面积单位的形状;二是指导每个面积单位是怎样规定的;三是了解面积单位与相应长度单位的内在联系。

  3、让学生主动探究,获取结论。在本单元中,有些内容探究的难度不大,结论不叫容易发现,而且便于展开直观操作,因此是小学数学中比较适宜让学生探究的课题,教师应当充分发挥教学内容的特点,组织学生开展探究学*。

  4、重视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估算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本单元的教材对面积的估算给予较多的关注,不仅在“做一做”中有所体现,在练*中也有较多反映,如很多计算面积的练*,都要求学生先估计,再测量计算出面积。所以重视估测能力的培养,也有助于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面积单位的教案(精选5篇)(扩展3)

——数学面积单位教案(精选5篇)

  数学面积单位教案 1

  教学目标

  1.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

  2.培养学生用面单位直接测量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能力.

  3.培养学生分析、类比、抽象、概括、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

  教学难点

  面积与周长、面积单位与长度单位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过程

  一、复*准备.

  同学们,刘燕最*特别高兴,因为爸爸给她买了一张漂亮的书桌,她可喜欢了.为了使书桌更整洁美观,刘燕想在书桌上铺一块桌布,那买桌布前我们需要知道什么呢?这个问题等我们学*了的知识后就知道了,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

  2.教学面积单位.

  投影出示两个同样大小的*面图形.

  数一数每个图形的方格数.(投影覆盖片)

  师:说一说为什么同样大小的两个图形,方格数却不一样呢?(方格的大小不同)

  说明:要测量和计算面积,必须有统一的标准,就是面积单位.

  师: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请同学看书92页下面两行.

  (1)*方厘米.

  师:拿出自己准备的最小的正方形,用直尺量一量它的边长,(1厘米)它的面积是 1*方厘米.

  用自己准备的1*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放在书上的1*方厘米上面比较一下是不是一样大.

  用自己准备的1*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在书上长方形里摆放,正好摆放6个小正方形,也就是6个1*方厘米,那么,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就是6*方厘米.

  师:再请同学把1*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放在自己左手大拇指指甲面上,比一比.然后闭上眼睛想一想,在我们的周围哪些东西的面积的大小与1*方厘米的大小差不多?

  (2)*方分米.

  师:如果用1*方厘米的正方形去量课桌面的面积,方便吗?(不方便)

  那么要用到另一种面积单位.

  请拿出自己准备的大正方形,量一量它的边长(1分米),它的面积是1*方分米.

  同桌两个同学用自己准备的大正方形(1*方分米)在一张课桌上摆放,看一看大约有多少*方分米.

  看着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1*方分米的正方形),摸一摸它的边长,再摸一摸它的周长,再摸一摸它的面积.想一想在我们周围哪些东西的面积大小与1*方分米差不多.再用手比划比划1*方分米的面积实际有多大,给同学看一看.

  (3)*方米.

  如果用1*方分米的正方形去量一量学校操场的面,有困难吗?

  (要用到一个比较大的面积单位)

  出示1*方米的纸板,请一个同学来量一量它的边长.(1米)它的面积是1*方米.

  比划一下1*方米有多大.

  用1*方米,量一量黑板大约有多少*方米.

  师:同学们,请你们闭上眼睛回忆一下,1*方厘米,1*方分米,1*方米的面积各有多大.

  3.小结.

  这节课我们共同认识了什么是面积,什么是面积单位,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那么我们开始讲的要给刘燕的书桌买一块桌布,是要求什么?(面积)

  三、巩固反馈.

  1.选择适当的单位名称.

  (1)数学课本长20

  (2)一块手帕的面积是4

  (3)铅笔盒长19

  (4)一个学校的面积是500

  (5)课桌高70

  2.判断.正确举,错误举.

  (1)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米.

  (2)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是不同的计量单位.

  (3)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周长是4分米,面积是1*方分米.

  (4)1个正方形的面积是1*方厘米.

  3.用1*方厘米的正方形拼图.

  (1)面积是8*方厘米的长方形.

  (2)面积是16*方厘米的长方形和正方形.

  四、小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老师请同学们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我们要测量学校操场的面积,用1*方米的正方形一个一个地拼摆,这个方法可行吗?(太麻烦了),我们要研究一种科学的计算方法,后面的课上继续学*.

  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本节课是在学生初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及它们的周长的计算基础上教学的.在教案设计上考虑为学生参与学*过程创设条件,使学生在原有认知结构基础上能较好地完成建构过程,安排让学生亲自动手摸一摸物体表面,观察*面图形的大小,为面积概念的形成做好铺垫.用投影覆盖片,让学生直观看到,同样大小的*面图形,而方格的个数却不同,使学生认识到,要测量和计算面积,必须有统一的标准,从而认识面积单位的作用.同时,在设计教案时,注意到在建立面积和面积单位过程中采用自学方法,密切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参与学*全过程,能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

  围绕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安排巩固反馈的练*内容,可以达到巩固对的认识,培养学生比较、分析、概括、抽象能力的目的,最后安排思考题,可以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

  探究活动

  量一量

  活动目的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各个面积单位以及它们之间的差异.

  活动准备

  1.在操场上画若干个4*方米大小的正方形.

  2.准备1*方厘米、1*方分米、1*方米的硬纸片若干张.

  3.准备若干份记录表(测量次数为纸片移动的次数).

  测量次数

  测得面积

  1*方厘米

  1*方分米

  1*方米

  活动过程

  1.学生分组,教师给每组学生发一张1*方厘米的硬纸片和一份记录表.

  2.组内学生轮流用硬纸片去测量正方形的面积,测量完后填写记录表.

  3.教师给每组学生发一张1*方分米的硬纸片.

  4.组内学生轮流用硬纸片去测量正方形的面积,测量完后填写记录表.

  5.教师给每组学生发一张1*方米的硬纸片.

  6.组内学生轮流用硬纸片去测量正方形的面积,测量完后填写记录表.

  7.全体学生讨论:用哪种纸片测量最方便?为什么?

  数学面积单位教案 2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六册教材第71页~4页面积的含义,常用的面积单位(*方厘米、*方分米、*方米)的认识及“做一做”,练*十八的第1、2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指一指、摸一摸、比一比等活动,使学生理解面积的意义;在操作探究中,使学生体会用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初步理解面积单位的意义。

  2、认识面积单位*方厘米、*方分米、*方米,并正确建立1*方厘米,1*方分米、1*方米的面积单位概念;在活动中获得关于它们实际大小的空间观念,形成正确的表象。

  3、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能力,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

  教学重难点:

  帮助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初步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建立1*方米、1*方分米、1*方厘米的面积单位概念。

  教具准备:多教媒体课件,常用面积单位模型。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教师: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学*一个新的知识--面积和面积单位。

  板书:面积和面积单位。

  二、实践经历,探究新知

  双击文件名便可下载:面积和面积单位

  数学面积单位教案 3

  设计说明

  “面积单位的换算”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初步掌握了面积、面积单位及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结合教学重、难点及学生的认知水*,本节课主要采用猜想、设计实验验证、迁移类推、实践应用等形式进行教学。

  1.激趣导入,让学生体会合作的妙处。

  上课伊始,以游戏的形式导入,让学生轻松愉快地投入到课堂学*中。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合作的妙处,从而提示学生可以利用合作的形式探究本节课的学*内容。

  2.复*与思考。

  复*题的设计是为了让学生在寻找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新旧知识间的联系,为学生猜想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作铺垫。同时设计贴*生活的实际问题,既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又体现了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理念。

  3.自主探究新知。

  学生首先猜想、讨论“1*方分米与1*方厘米有什么关系”,然后通过操作得出:1*方分米=100*方厘米,最后利用迁移类推明确1*方米=100*方分米。学生在猜想、操作、探究的过程中,获取了新知识,树立了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提高了自主探究的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面积是1*方厘米的正方形纸片 面积是1*方分米的正方形纸片 面积是1*方米的正方形纸片

  学生准备 直尺 面积是1*方分米的正方形纸片 面积是1*方厘米的正方形纸片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问题导入

  师: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小游戏吧。(出示课件)

  1.抢答比赛1。

  1米=( )分米 1分米=( )厘米

  1厘米=( )毫米 1米=( )厘米

  师:同学们,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相邻两个常用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学生思考后回答)

  2.抢答比赛2。

  师: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1*方厘米大约有多大?1*方分米大约有多大?1*方米呢?

  (学生讨论后汇报)

  师:看来大家都有各自的想法,那么相邻两个常用的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探究。(板书课题:面积单位的换算)

  设计意图:用游戏的方式复*已经学过的知识,为学*新知识作铺垫,这样既调动了学生学*的积极性,又使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有了初步的感知,并能够正确区分面积单位与长度单位。

  ⊙探究新知,实验验证

  1.教学教材56页上面例题。(课件出示)

  (1)这张正方形纸片的面积是多少呢?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的正方形纸片。(拿一个同学的学具与老师手中的正方形纸片比较一下,确定大小是相等的,老师把这张正方形纸片贴在黑板上)

  (2)先用直尺量一量这张正方形纸片的边长,再计算它的面积。(有的同学以分米为单位,量出这张正方形纸片的边长是1分米,所以这张正方形纸片的面积就是1*方分米;有的同学以厘米为单位,量出这张正方形纸片的边长是10厘米,所以这张正方形纸片的面积就是100*方厘米)

  (3)提问:想一想,计算的是同一张正方形纸片的面积,为什么会出现两个答案,并且这两个答案都是正确的呢?(用的单位不同)

  (4)猜想、讨论:*方分米与*方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学生讨论后汇报结果)

  预设

  生1:1*方分米=100*方厘米。因为1*方分米和100*方厘米都是这张正方形纸片的面积,所以1*方分米=100*方厘米。

  生2: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方分米,又因为1分米=10厘米,边长是10厘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0×10=100(*方厘米),所以1*方分米=100*方厘米。

  数学面积单位教案 4

  教学内容:

  《面积和面积单位》是课程标准人教版实验教科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70至74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通过看一看、比一比、摸一摸的方式,让学生理解面积的意义。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并在活动中获得关于它们的空间观念,形成正确的表象。初步形成面积单位实际大小的表象。

  3.通过观察、比较、动手操作,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概括能力、自学能力和估测能力。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使学生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

  教学重点:

  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面积单位并建立正确的表象。

  教学难点:

  1.建立1*方厘米、1*方分米、1*方米的正确表象。

  2.在操作中体会引进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教学课件和 1*方米的正方形纸,1*方分米的正方形,1*方厘米的正方形,长25厘米、宽15厘米的长方形,另一个长35厘米,宽10厘米的长方形。

  学具:每四人一组,长25厘米、宽15厘米的长方形;长35厘米、宽10厘米的长方形各一个,每组一袋学具,内有大小不同的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学具若干;每个学生面积为1*方厘米、1*方分米的学具各一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充分感知面积的意义

  1、感受物体的表面

  同学们,今天钟老师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来学*。大家有信心来上好这节课吗?有信心的话咱们同桌之间击个掌,(孩子们击掌)我也来(老师加入学生的击掌中,从第一排开始从左向右依次与学生击掌,停留在与一个学生击掌的过程中)。老师的手掌面大还是他的大?(学生进行比较)同学们,请把你的手掌轻轻地放在数学书的封面上,比比看,数学书的封面大还是手掌面大。(学生进行比较)摸一摸桌面,比一比,桌面大还是数学书的封面大。比比看,桌面大还是黑板面大(师比黑板),比一比,教室地面大还是黑板面大。

  师:刚才我们说手掌、数学书、黑板、教室地面都是物体,他们有的大,有的小,像这样物体的表面的大小,这是他们的面积(板书:物体的表面的大小 就是他们的面积)。今天我们来研究面积(板书课题:面积)

  师:谁能举例说说什么叫面积?(师拿出数学书摸数学书的封面)如数学书封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积。

  如:我们刚才摸的课桌表面的大小就是课桌的面积;黑板表面的大小就是……数学书封面的大小就是……

  2、感受封闭图形的面积。

  物体的表面有大小,*面图形有大小吗?

  课件出示:

  选一组你喜欢的图形涂上颜色,比较这组图形的大小,说说在比较中你发现了什么?

  (学情预设:大部分学生都选择(1)或(3),不选择(2),适时提问,为什么不选择(2),学生会认为(2)的图形无法比较,因为这个图形是不封闭的。这时老师为了加深学生的印象可以让课件上的其余四个封闭图形进行铺展变色。)

  师:可见封闭图形也有大小。(板书:封闭图形)我们说物体的表面和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二、动手实践,探究新知

  (一)观察法

  师:孩子们,咱们来玩一个比大小的游戏

  直接出示两个非常明显的有大小之分的图形。

  哪个面积比较大?你怎么比的?(板书:观察法)

  师:两个面积相差比较大的图形,我们只要观察一下就能直接比较出它们面积的大小。

  (二)重叠法

  师:这两个看上去相似的图形,你有什么好办法比较出它们的办法?

  预设:重叠法,移多补少法

  师:就听你的,我们用重叠法来比一比。

  可以采用重叠的方法比较它们面积的大小。(板书:重叠法、移多补少法)

  (三)测量法

  出示两个面积接*但形状不同的长方形。

  思考:用什么方法可以比出哪个长方形的面积小一些?为什么?

  学生经过观察、重叠、割补都无法比较,激发认知冲突,怎么办?

  (预设:学生可能会说用尺子量,比周长。学生猜测周长相等,面积也就相当)

  数学面积单位教案 5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32页例4及例4下面“做一做”中的题目和练*三十的第5~10题。

  教学目的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面积单位间的换算的推想过程,加深对面积单位的认识。培养学生的推想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面积单位间的换算。

  教学难点

  理解掌握面积单位间的换算的推想过程。

  教具准备

  皮尺。

  教学过程

  一、复*与思考

  1、让学生说一说如何计算一个长方形的面积。

  2、做下面的题,并说一说是怎样推想的。

  5*方分米=( )*方厘米

  13*方米=( )*方分米

  二、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1、教学例4。(把例题进行改编,让学生直接测量课桌的长、宽,计算出面积,再进行单位间的换算。)

  (1)学生测量课桌的长、宽各是多少厘米?(测量结果可以保留整厘米)求桌面的面积是多少*方厘米?(保留整百*方厘米)合多少*方分米?

  (2)学生列式计算,教师根据具体情况,做出判断。

  (3)学生讨论由*方厘米换算成*方分米推理过程。(100*方厘米是1*方分米,*方厘米数里面有多少个100*方厘米,就是多少*方分米。)

  2、做例4下面“做一做”中的*题:(学生说出推想过程)

  500*方厘米=( )*方分米

  4200*方分米=( )*方米

  三、巩固反馈,掌握换算方法

  1、做练*三十的第5题,说一说是怎样推想的?

  2、做练*三十的第6题,请学生说一说推算过程。

  3、做练*三十的第7题,求*均每*方米收芹菜是多少千克?已知什么条件?还需要什么条件?这个条件在哪儿?

  面积单位间的换算

  学生把测量后所列算式写在黑板上


面积单位的教案(精选5篇)(扩展4)

——面积的教案

面积的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面积的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设计说明

  结合本节课的知识以及学生的认知水*,主要采用猜想、设计实验验证、迁移类推、实践应用等主要形式进行教学。

  1.游戏导入,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对于小学生而言,游戏是启发心智与兴趣,达到身心愉悦的最佳方式。新课伊始,设计了“抢答比赛”的游戏,以游戏的形式导入,让学生轻松愉快地投入课堂的学*中来。

  2.引导自主探究新知,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

  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指出,学生的学*过程不应该是一个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而应该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这种探索与发现的过程要让学生切实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本设计首先引导学生猜想、讨论“1*方分米与1*方厘米有什么关系”,然后通过操作得出:1*方分米=100*方厘米,最后利用迁移类推的规律,明确1*方米=100*方分米。学生在猜想、操作、探究的过程中,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获取了新知识,树立了自信心,增强了克服困难的能力,提高了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 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

  学生准备 直尺 一个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 100个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问题导入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小游戏吧。(出示课件)

  1.抢答比赛1。

  1米=( )分米

  1分米=( )厘米

  1厘米=( )毫米

  1米=( )厘米

  师:同学们,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相邻两个常用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学生思考后回答)

  2.抢答比赛2。

  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什么是1*方厘米?什么是1*方分米?什么是1*方米?

  师:看来大家都有各自的想法,相邻两个常用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探究。(板书课题: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设计意图:用游戏的方式复*已经学过的知识,为本节课学*新知识作铺垫,这样既调动了学生学*的积极性,又使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有了初步的感知,并能够区分面积单位与长度单位。

  ⊙探究新知,实验验证

  1.教学教材70页例6。(课件出示)

  (1)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呢?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的正方形。(把一个同学的学具与老师手中的正方形比较一下,确定大小是相等的,老师把这个正方形学具贴在黑板上)用直尺量一量这个正方形的边长,再计算它的面积。

  有的同学以分米为单位,量得边长是1分米,面积是1*方分米。

  有的同学以厘米为单位,量得边长是10厘米,面积是100*方厘米。

  (2)提问:想一想,计算的是同一个正方形的面积,为什么会出现两个答案,并且两个答案都是正确的呢?(用的单位不同)

  (3)猜想、讨论:*方分米与*方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①1*方分米=100*方厘米。因为1*方分米和100*方厘米都是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所以1*方分米=100*方厘米。

  ②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方分米,又因为1分米=10厘米,边长是10厘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0×10=100(*方厘米),所以1*方分米=100*方厘米。

  (4)小结:通过以上的讨论我们可以知道,*方分米与*方厘米之间的进率是100。

  (板书:1*方分米=100*方厘米)

  教学目标

  1.通过比较,学生正确理解面积和周长的意义,能运用概念正确地计算面积和周长.

  2.提高学生综合、概括的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

  教学重点

  区别面积和周长的意义、计量单位和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正确地进行长方形、正方形周长和面积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准备.

  师:我们已学*过了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下面我们一起来复*一下.

  1.怎样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2.怎样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那么,周长和面积有什么不同吗?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板书课题:面积和周长的比较)

  二、学*新课.

  出示图形,这是一个长方形,长4厘米,宽3厘米.请同学提出问题,可以求什么?(周长、面积各是多少?)

  师:请同学在自己作业本上,分别求出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订正时,老师板书)

  通过计算你能发现周长与面积有什么不同吗?请根据下面几个问题进行思考.

  投影出示思考题:

  1.周长和面积各指的是什么?

  2.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各是什么?

  3.周长和面积各用什么计量单位?

  在个人思考的基础上,再进行小组讨论.

  集体讨论归纳:

  1.长方形周长是指长方形四条边的长度和,而它的面积是指四条边围成的面的大小.

  2.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3.求周长计算出的结果要用长度单位,求面积计算出的结果要用面积单位.

  师:同学们讲得很好,那么我们能不能简单地概括出面积和周长究竟有哪几点不同呢?

  (在老师的引导下,共同归纳、概括)

  板书:

  面积和周长的区别:

  1.概念不同;

  2.计算方法不同;

  3.计量单位不同.

  师:现在老师有一个问题,要向同学们请教,愿意帮忙吗?

  如果计算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是不是也存在这3点不同呢?(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也具备这3点不同)

  师:老师还有一个问题,假如一个正方形它的边长是4,会求它的周长和面积吗?

  (学生叙述列式过程,老师写在黑板上)

  师:这两个算式都是“4×4”,这不是完全相同吗?你们怎么能说它们不同呢?

  (讨论一下,然后再回答)

  待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后,老师再归纳.

  师:周长的4×4是4个边长,式子中的第一个4是4厘米.面积的4×4是4个4*方厘米,所以两个算式虽然都是4×4,但表示的意义不同.

  说明面积和周长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因此做题时要特别注意区分,要认真审题.

  三、巩固反馈.

  1.请你用手指出桌面的周长,摸一摸桌面的面积.

  2.出示正方形手帕,请同学指出它的周长和面积.

  3.计算下面每个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投影出示:

  4.选择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 )里.

  (1)一个正方形花坛,边长20米.如果在花坛的四周围上栏杆,栏杆长多少?( )

  (2)一个正方形花坛,边长20米.如果李欣每天早晨围着花坛跑5圈,他每天早晨要跑多少米?( )

  (3)一个正方形花坛,边长20米.如果在这个花坛里种草坪,这个草坪的面积是多少?( )

  A.20×20=400(米)B. 20×4=80(米)

  C.20×20=400(*方米)D.20×4×5=400(米)

  5.计算下面两个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投影出示

  比较一下,组合后图形的周长、面积,与组合前两个图形周长之和、面积之和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面积相同,周长不同)

  能说说为什么周长不同吗?组合图形的周长指的是哪部分?

  师生共同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我们认识到面积和周长有三点不同:1.概念不同;2.计算方法不同;3.计量单位不同.

  课后作业

  1.填表.

  图 形

  边 长

  周 长

  面 积

  长方形

  长18厘米,宽16厘米

  长方形

  长7米,宽4米

  正方形

  12 分米

  2.学校操场的长是110米,宽是90米.它的面积和周长各是多少?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谈话揭题

  1.谈话。

  (1)提问:我们学过哪些*面图形?你知道它们的周长和面积公式吗?

  预设

  生1:我们学过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行四边形、梯形、圆和扇形。

  生2: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生3: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

  (2)提问:我们学过哪些立体图形?你知道它们的表面积和体积公式吗?

  生1:我们学过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

  生2:正方体的表面积=边长×边长×6。

  生3: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

  2.揭题。

  我们学过的这些图形,一般称为基本图形或规则图形,这节课我们将复*组合图形、不规则图形的面积及体积的计算方法。

  ⊙回顾与整理

  1.组合图形的周长、面积或体积的计算方法。

  (1)提问:如何求组合图形、不规则图形的周长或面积?

  ①小组讨论这些图形的周长或面积的计算方法。

  ②小结:一般通过割补、*移、旋转等方法,将它们转化为求几个基本图形的周长(或面积)和或差。

  (2)提问:如何求立体组合图形的表面积或体积?

  ①学生分组讨论。

  ②指名汇报。(学生自由回答,合理即可)

  ③小结:在计算立体组合图形的表面积时,可以把每个面的面积进行累加,也可以借助视图来求表面积。

  在计算立体组合图形的体积时,一种是要把若干个立体图形的体积相加起来求组合图形的体积,另一种是要从一个物体的体积里减去若干个物体的体积,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无论是分割还是添补,都是把复杂的图形转化成简单的图形。

  ⊙典型例题解析

  1.课件出示例1。

  (1)求阴影部分的面积。(单位:cm)

  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求组合图形面积的能力。

  因为阴影部分是不规则图形,所以可采用“去空求差法”。即阴影部分的面积=长方形的面积-大三角形的面积-小三角形的面积。

  解答 20×16-12×20÷2-8×16÷2=136(cm2)

  (2)下面是由一部分重叠的两个完全相同的直角三角形组合而成的图形,求阴影部分的面积。(单位:cm)

  分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阴影部分是一个梯形,但梯形的上、下底和高都未知,所以无法直接求出它的面积。

  观察图形可以发现,阴影部分的面积加上三角形EFC的面积等于大三角形DEG的面积,而梯形ABEF的面积加上三角形EFC的面积等于大三角形ABC的面积,因为两个大三角形的面积相等,所以阴影部分的面积与梯形ABEF的面积相等,只要求出梯形ABEF的面积,就可知道阴影部分的面积。

  解答 (8-3+8)×5÷2=32.5(cm2)

  2.课件出示例2。

  将高都是1 m,底面半径分别是5 m、3 m和1 m的三个圆柱组成一个物体(如右图),求这个物体的表面积。

  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求组合立体图形表面积的能力。

  如上图,这个物体由三个圆柱组成,仔细观察可以发现,上面三个面的面积和恰好等于大圆柱的一个底面的面积。

  物体的表面积=一个大圆柱的表面积+中圆柱的侧面积+小圆柱的侧面积。

  解答 2×π×52+2×π×5×1+2×π×3×1+2×π×1×1

  =50π+10π+6π+2π

  =68π

  =213.52(m2)

  教学内容:

  整理和复*。

  教学目的:

  1、通过复*,使学生理清各种*面图形面积计算公式之间的关系。

  2、使学生能够应用面积计算公式,熟练计算*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和组合图形的面积。

  3、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熟练计算*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及组合图形的面积。

  教学准备:

  *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磁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想一想,本单元我们学*了哪些知识?

  揭示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对第五单元的知识进行整理和复*。

  2、在小组内说一说,你学会了什么?

  二、知识梳理,形成网络

  1、复*多边形面积计算公式

  (1)老师分别出示*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让学生说一说各个图形面积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老师根据学生所说,演示转化过程,形成如教材96页的板书。

  (2)从整理图中能看出各种图形之间的关系吗?

  学生回答后老师简要小结。

  2、练一练:

  老师出示下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核对。

  选择条件分别计算下列各图形的面积。

  3、师:刚才复*的是基本图形的面积,而由几个基本图形组合而成的图形叫什么?

  出示第96页的第2题,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

  集体核对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几种方法。

  学生可能会想到下面几种方法。

  比较哪种方法比较简便?

  三、应用拓展

  1、练*十九第1题。

  (1)让学生审题,说一说解题步骤。

  (2)独立完成。

  (3)小组交流,说一说你的发现。

  (4)全班交流。

  师小结:几个图形都在两条*行线之间,说明它们的高是相等的,在高相等的条件下,面积不等,说明它们的高都不等。

  2、练*十九第4题。

  (1)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第1小题,集体核对。

  (2)出示第2小题,让学生思考:能剪几棵这样的小树要考虑什么因素?能不能用纸的面积除以树的面积?

  想一想该如何摆放小树?让学生在草稿本上画一画示意图。

  集体订正,展示。

  四、小结:说一说今天这节课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五、课堂作业:练*十九第2、3题。

  课后反思:

  视觉冲击波

  随着圣诞节的临*,美丽的对称图形——圣诞树给今天的数学课堂带来了一丝节日的气息。这美丽的图案会给数学课带来什么呢?

  1、纷繁数据的视觉冲击波

  教材97页第4题在仅仅只有12*方厘米的图示**出现16个数据,可谓是场数据“盛宴”。这些纷繁的数据造成的强力视觉冲击波使学生们个个头昏眼花。虽然大家从图中清晰可辨圣诞树的面积被分成就是求三角形、两个梯形和一个长方形面积,但在实际求组合图形面积过程中他们就是被这些数据“缠绕”,无法“解脱”。全班在规定的时间内仅5人列式计算正确。

  冲击波主要干扰到所有图形底的长度。无论是三角形的底,还是梯形的上下底都是学生易混易错之处。看来下次再教时,可利用不同颜色的彩笔勾画不同的图形,这样不仅能增强视觉效果,而且还能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

  2、图案“海洋”的视觉冲击波

  第4题第2小题与练*第3题要求不同。第3题只要求出“大约”结果即可,而第4题却不能简单地用手工纸的面积除以小树的面积,它需要考虑实际的排列情况。教学伊始,我是通过画简单示意图的方式带领学生通过逻辑推理来解决。大家共想到两种剪法:一种是将圣诞树竖着依次排列共可剪5棵;另一种是将圣诞树横着依次排列,每排3棵,可剪2排,所以共可以剪6棵。在此基础再想有所突破就难了。此时,我顺势出示课前按标准尺寸剪好的“圣诞树”与手工纸框架图,请学生上台边展示并验证刚才的发现。通过实际操作许多学生都从第二种剪法找到突破口,“见缝插针”地将树的棵数由6提高到了8。喜悦的心情在同学们心中传播,“还能剪出更多树吗?”的想法一直萦绕在大家的脑中。

  学生中有人(魏紫瑞)指出按第3题的解法,这张纸大约可以剪出9棵这样的树。真的能行吗?《教学用书》中指明最多只能剪8棵呀!可这群孩子“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不多久就有一名学生(王菁)最先“插树”成功。(如图)

  通过验证8+8+2+3=21厘米,这种摆放正好充分利用了纸的宽度,摆放成功。班上立即掌声雷动,这自发的掌声不仅仅是对她结果的充分肯定,更是对她敢于挑战权威精神的赞扬。同学们的研究热情此时达到沸点,一发不可收拾。9棵可行,那么10棵还能行吗?这时,我已经是欲罢不能。多名学生上台尝试后发现如果按正规摆法会“缺胳膊少腿”,但他们尝试将树斜着放在空隙中时再次成功。这次我无法通过计算来验证是否合理了。

  欣赏着图案“海洋”带来的视觉冲击,使我情不自禁地回味起同学们的精彩发现,我眼仍旧浮现出他们一张张成功后的笑脸,我深深地被这虽然色彩单调却凝聚着学生智慧的图案所折服。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正确区分面积和周长的概念及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熟练地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

  2 、让学生经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的比较过程,通过分析、比较,培养学生抽象概括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良好学**惯和辩论意识。

  教学重点:

  正确区分周长和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面积和周长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教具准备:

  奖状、长8分米,宽2分米的长方形纸、小黑板。

  学具准备:长方形纸(同上)每组一份、6个1*方厘米的小正方形、表格纸2张、长1厘米的小棒16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出示优秀班级体奖状)我班今年被评为了优秀班级体,这是学校颁发给我们的奖状,它是什么形状的?

  生:长方形。

  师:现在老师想给这张奖状做一个镜框挂在墙上。如果镜框四周包上铝合金条,面上镶上一块玻璃,请同学们为老师参谋一下,我要买多少的铝合金条?多大一块玻璃?并且买的合适而没有浪费。想一想,买这些材料之前,要先算出这张长方形奖状的什么?

  生:周长和面积。

  师:谁知道周长和面积都有哪些不同呢?

  生:周长是指长方形四条边的和,而面积是指由四条边围成的长方形图形的*面的大小。

  师:你说的真棒。可见周长和面积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那么周长和面积究竟还有那些不同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探讨的内容。

  板书:面积和周长的比较

  二、亲身体验,比较不同

  1、面积和周长概念的比较。

  (1)周长的概念。

  师:谁给同学们指一指这个长方形奖状的周长。

  (指一生到前边边指边说)

  师:谁给大家说说什么是长方形或正方形的周长。

  生:长方形或正方形四条边的总和。(多找几个学生说)

  板书:意义

  四条边长度的和

  师:请同学们同桌互相指出课本封面、课桌面、黑板面的周长。

  生:【活动】

  (2)面积的概念。

  师: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知道了什么是长方形或正方形的周长,那么什么是长方形或正方形的面积呢?(请一人摸一摸奖状的面,把奖状的面积指给同学们看)

  师:请同学摸一摸自己课本封面和课桌面的面积的大小。

  生【活动】

  师:谁能告诉大家什么是长方形的面积?

  生:四条边围成图形的*面的大小。

  板书:四条边围成的*面的大小

  师:经过比较,周长和面积确实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概念。除了概念的不同,还有没有其他的不同呢?

  生:它们的计算方法也不同。

  2、计算方法的比较。

  师:要计算长方形奖状的周长和面积必须知道它的什么?

  生:长和宽。

  师:谁愿意到前面量一量它的长和宽,然后告诉大家。

  生:(争前恐后)量出长4分米,宽3分米。

  师:你量的真准确。下面请同学们计算出它的周长和面积。

  生齐练:周长:(4+3)2=72=14(分米)

  面积:43=12(*方分米)

  生汇报计算方法及结果。

  师:刚才我们计算出了这张奖状的周长和面积,那么谁能告诉老师,做这个镜框我要买多少材料?

  生:老师要买14分米长的铝合金条,12*方分米的一块长方形玻璃。

  3、观察比较,归纳整理。

  师:很好,刚才你们为老师解决了这个实际问题,我谢谢你们。那么请同学们想一想,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都有哪些不同呢?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比较、归纳整理。并把讨论结果填入表格(一)(课前发给小组的表格纸)

  ①生分组讨论,

  ②各小组汇报交流,展示讨论结果。(把各组整理的表格贴在黑板上)

  ③投影展示放大的表格,指名对照表格指出长方形、正方形周长和面积的不同。

  三、实践应用,拓展延伸

  1、出示判断:⑴边长是4厘米的正方形,周长和面积相等( )

  师:同意对的请举手。接着将全班分成正、反两方。双方分别选出4名代表准备辩论,辩论前各方先在一起商量一下如何驳倒对方。

  生辩论,老师参与辩论过程,适时引导学生弄清周长和面积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概念。

  反方:你们为什么说这道题是对的?请回答。

  正方:因为边长是4厘米的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都是44=16。得数是相等的,所以这道题是正确的。

  反方:得数相等,你们说的一点都不错,但周长是16什么?面积又是16什么?一样吗?

  正方:周长是16厘米,面积是16*方厘米,不一样。

  反方:周长是正方形四条边的总和,用的是长度单位。即4个4相加的和,也就是边长4=16厘米。而面积则是正方形图形*面的大小,用的是面积单位。即边长边长=16*方厘米。它们是两种不同的概念。你们明白了吗?

  正方:明白了,谢谢你们,握手言和。

  师:你们表现的真不错。同学们明白了吗?

  生:明白了。

  师:那么请大家为他们鼓掌,谢谢他们让我们在辩论过程中,清楚了面积和周长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概念。

  2、判断:面积相等的长方形周长一定相等( )

  【学生判定教师不做评定,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去求得真解】

  ①实践。每4人一组,用桌子上的6个边长1厘米的小正方形摆成不同的长方形并求出他们的周长。

  ②讨论:A、面积相等吗?为什么?

  B、周长相等吗?为什么?

  C、通过摆、算,你发现了什么?证明这道判断题是怎样的?

  ③汇报讨论结果。

  图1 六个边长1厘米的小正方形排成一排。

  面积是16 *方厘米

  周长是(6+1)2=14厘米

  图2 六个边长1厘米的小正方形,每排三个排两排。

  面积是16*方厘米

  周长是(3+2)2=10厘米

  结论:通过摆、算我们发现面积相等的两个长方形周长不一定相等。证明这句话是错误的。

  师:通过实践我们得出了这个结论。那么反之结论是否成立呢?请同学们再做一个试验好吗?

  3、验证:周长相等的长方形,长和宽的差越小它面积越大。

  ①实践。4人一组用桌上的长1厘米的16根小棒摆成不同的长方形或正方形,并填好第二张表格。

  ②汇报验证结果:周长相等的长方形,面积不一定相等;

  长和宽的差越小面积越大。长与宽相等时,也就是正方形时,它的面积最大,所以,通过验证这句话是正确的。

  师:通过两次实践你们清楚了什么?

  生:面积相等的两个图形周长不一定相等,反之,周长相等的两个图形面积也不一定相等。长与宽的差越接*面积越大。

  师:那么当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相等时,谁的面积大?

  生:正方形的面积大。

  4、做个小小设计师

  ⑴美术教师买了数张长8分米,宽2分米的长方形图画纸。想让我们帮助他从这张纸上剪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剪成的这个正方形周长和面积分别是多少?能剪几个这样的正方形?【集体订正】

  ⑵美术教师要把每个正方形纸分成两部分,分别涂上两种不同的颜色,用来装饰美术室,请同学们按下列要求分一分、涂一涂。A、周长相等;B、面积相等;C、面积、周长都相等。

  【学生活动】

  ⑶投影展示设计成果

  师:你们的设计都很完美。评出最好的,发给一枚

  星级设计师

  奖牌。大家为获奖的同学鼓掌祝贺。

  四、汇报收获,分享快乐。

  师:通过今天的学*你都有哪些收获?【生述收获】

  教学内容

  第71—74页

  教学目的

  1、理解面积的意义

  2、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方厘米、*方分米、*方米,初步形成这些单位实际大小的观念。

  3、学*选用观察、重叠、数面积单位,亦即估测等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

  教学重难点

  面积单位的实际大小的观念

  教具

  多媒体 卡片

  教 学 过 程

  备注

  一、导入概念

  1、让学生猜一猜教师的身高,师生交流,由此引出长度单位:厘米、米及分米。并指出它们的长短,

  2、引入:我们已经认识了长度单位及长度,在这个基础上学*新的本领。

  出示教学目标

  二、建立概念

  1、得出面积的意义

  (1)认识物体的表面的大小

  比较:课桌面和黑板面哪个大?

  (2)认识*面封闭图形的大小

  出示两组图形,这些图形都是*面封闭的图形,怎样比较它们的大小?

  有学生的操作活动,引出重叠比较与数方格比较的方法。

  (3)概括面积的意义

  运用面积的术语,述说比较常见物体大小的结果。

  2、认识面积单位

  (1)设疑

  出示两个长宽各异的长方形,让学生体会用观察,重叠的方法难以比较它们的大小。

  请学具来帮助,给出三种学具,让学生选择。

  (2)比较三种方法,得出数正方形个数最合理的方法

  2、认识统一比较标准的必要性。

  进一步激疑,出示一个正方形,通过重叠确信他的面积比前面出示的两个长方形大,正方形翻出反面的格子,只有9格,激起疑问。

  启发学生说出解决方法

  3、带着问题自学课本(小组合作)

  (1)常用的面积单位的大小

  (2)说一说每个面积单位的大小

  4、汇报学*收获,得出三个常用面积单位的规定,并形成常用面积实际大小的观念。

  三、巩固概念

  练*小结教学后记

  课题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比较

  课型:新授课 课时:1课时 备课人:使用人

  教学内容

  第74页-------76页

  教学目的

  1、通过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比较,使学生更清楚地认识面积单位,及本质区别。

  2、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良好*惯。

  教学重难点

  两者之间的区别


面积单位的教案(精选5篇)(扩展5)

——数学教案: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菁华3篇)

  教学目标:

  掌握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并运用进率进行单位换算。

  教学重点:

  弄清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的算理。

  教学难点:

  掌握单位换算的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边长为1分米的正方形,上面划分成边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形。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让学生回忆之前已学过哪些长度单位,它们之间的进率是多少,还学过哪些面积单位。

  引入新课:

  教师板书题目,并把刚才学生们说的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归纳板书。

  二、探究新知

  1、学*教材第70页例6。

  出示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让学生列式求出它的面积。

  翻过来看背面,现在把面积是1*方分米的正方形的边长*均分成10份,1份是多少?

  教师说明:这个正方形的边长可以看作是10厘米,前面我们学了1分米是10厘米,按边长是10厘米再计算一下这个正方形的面积。

  10×10=100(*方厘米)

  让学生观察两次求正方形面积的计算过程,分小组讨论,你能发现什么吗?

  教师板书:1*方分米=100*方厘米

  引导学生去想,根据前面学*的经验,你能推出1*方米等于多少*方分米吗?

  教师板书:1*方米=100*方分米

  学生记忆相邻的两个面积单位的进率,教师把板书补充完整。

  2、长度单位间的进率与面积单位间的进率的对比。

  区别相邻的长度单位间的进率和相邻的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并启发学生找出它们之间的规律。(当相邻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是10时,相应的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就是100)

  3、教学面积单位的换算。

  8*方米=()*方厘米。让学生讨论并回答结果,然后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5*方米=()*方分米。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陈述自己的思考过程。

  300*方厘米=()*方分米。让学生比较这道题与前两道题有什么不同。(前两道题是从大单位换算成小单位,这道题是将小单位换算成大单位)请同学们讨论这道题该何如去做。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填一填、

  7*方米=()*方分米3*方分米=()*方厘米

  700*方分米()*方米10*方米=()*方分米

  4800*方厘米=()*方分米

  2、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课桌长是5()黑板的面积是3()

  3、一块长方形玻璃,它的长是40厘米,宽是25厘米,那么它的面积是多少*方厘米?合多少*方分米?

  四、思维训练

  1、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160厘米,它的长是50厘米,宽是多少分米?

  2、小明家客厅的地面长是8米,宽是6米。如果用每块面积是6*方分米的地砖铺地,一共需要约多少块地砖?

  教学反思:通过本课的学*,学生在实际的计算中理解了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弄清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的算理。

  掌握了单位换算的方法,能够正确进行面积单位间的换算。

  第六课时课题: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

  教材第71页例7、72页例8及第74页5—8题,75页9、10题

  教学目标:

  1、巩固复*面积和面积单位,区别面积单位和长度单位,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和周长公式。

  2、提高综合运用面积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正确运用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面积公式和周长公式。

  教学难点:

  正确灵活地运用面积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让学生从大到小说出已学过的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教师板书)说出它们之间的进率,并说出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公式。

  二、探究新知

  1、学*教材第71页例7

  出示例7标识牌和问题。

  教师:观察图,从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我们怎样计算呢?怎样换算成*方米呢?

  师生共同温*面积单位的换算方法。

  (1)较大面积单位的数换算为较小面积单位的数

  方法一:乘它们之间的进率。

  方法二:两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中有几个“0”,就在数字后添几个“0”。

  (2)较小面积单位的数换算为较大面积单位的数。

  方法一:除以它们之间的进率。

  方法二:两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中有几个“0”,就在数字后去掉几个“0”。

  所以6400*方厘米=64*方分米

  2、学*教材第72页例8。

  出示例8。

  教师:观察图,从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师生共同探求计算方法。

  知道客厅的长和宽,也知道地砖是边长为3分米的正方形,可以先算出客厅地面的面积,再除以每块地中的面积,就可以得出一共需要的地砖数量;也可以

  先算出客厅的长和宽分别可以铺多少块地砖,然后再用乘法计算出一共需要的地砖数量。

  方法一:6×3=18(*方米)

  18*方米=1800*方分米

  3×3=9(*方分米)

  1800÷9=200(块)

  答:一共要用200块地砖。

  方法二:6米=60分米

  3米=30分米

  60÷3=20(块)

  30÷3=10(块)

  20×10=200(块)

  答:一共要用200块地砖。

  教师:我们计算得对不对呢。下面来验证一下。

  9×200=1800(*方分米),1800*方分米=18*方米

  正好与客厅的面积相等,解答正确。

  三、巩固练*

  1、让学生在教材上完成第74页的第5题,集体订正。

  2、判断下面各题,错的要说明原因。

  (1)6*方米=60*方分米。

  (2)边长为4米的正方形,它的周长和面积相等。

  (3)用8个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只有一种拼法。

  (4)用8个1*方分米的正方形拼成的图形它们的面积都是8*方分米。

  3、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74页的第6—8题。

  让学生先读题,并理解题意,说明每题要解决的问题和解决问题所需的信息数据,然后独立完成。学生在解答过程中教师注意巡视,对学*有困难的学生重点辅导。最后指名学生说出解题思路、计算过程和计算结果。

  第6题:18×12=216(*方分米)

  答:墙报的面积是216*方分米。

  (18+12)×2=60(分米)

  答:花边总长60分米。

  通过练*,明白需解决的两个问题:一是求面积,二是求周长,所用公式不同,所用的单位也不同。

  第7题:6×3=18(*方米)18—3=15(*方米)

  答:要粉刷的面积是15*方米。

  解决此题时要让学生明白:用墙壁的面积减去黑板的面积,才是粉刷的面积。

  第8题:200×6=1200(米)1200×8=9600(*方米)

  答:能给9600*方米的地面洒上水。

  让学生明白洒水车洒水的面积是长方形,用长方形面积公式解决问题。洒水的宽度是8米不变,洒水的长度是(200×6)米,长×宽就是洒水的面积。

  4、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75页第10题。

  让学生读题,了解题意,独立完成

  四、课堂作业新设计

  1、在横线上填写适当的单位名称。

  楼房高15()数学书厚6()

  课桌面的面积33()课桌长8()

  足球场的占地面积是7200()

  3、教室的黑板长35分米,宽2分米,它们的面积是多少?在黑板四周贴一条彩带,彩带的总长是多少?

  3、一台压路机,压路的宽度是3米,每分钟行驶38米,压路机15分钟能压多大面积的路?

  4、学校要粉刷教室左边的墙壁,墙壁长8米,宽4米,墙上有3扇窗户,每扇窗户2*方米,现在要粉刷这面墙壁,要粉刷的面积是多少、

  五、思维训练

  1、判断。

  (1)用14米的铁丝围成的正方形,要比围成的长方形面积小。

  (2)数学书封面的面积是26厘米。

  (3)6公顷=600*方米

  (4)边长为1分米的正方形的面积与边长为10厘米的正方形的面积相等。

  (5)用6个相同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只有一种拼法。

  (6)用4个1*方米的正方形拼成的图形,它们的面积都是4*方米,但周长不一定相等。

  2、一根铁丝能做成长2分米,宽8厘米的长方形。如果用这根铁丝做两个同样的的正方形,那么这两个正方形的边长应是多少厘米?

  3、一个长方形花池长3米、宽2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如果把它的宽延长2米,长不变,它的面积增加多少?周长增加多少?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面积单位间简单的换算方法,熟练地进行换算.

  2.培养学生类推和逆向思维的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态度.

  教学重点

  熟悉面积单位间的进率,熟练地进行换算.

  教学难点

  熟悉面积单位间的进率,熟练地进行换算.

  教学过程

  一、复*.

  填空:

  1米=( )分米 1分米=( )厘米

  1*方米=( )*方分米 1*方分米=( )*方厘米

  二、新授.

  1.教学例3.

  例3.一块正方形水泥砖,砖的面积是25*方分米,合多少*方厘米?

  教师提问:*方分米和*方厘米哪个大?

  1*方分米等于多少*方厘米?

  25*方分米是多少个100*方厘米?

  教师板书:25*方分米=2500*方厘米

  2.教学例4.

  例4.根据量得的长和宽算出桌面的面积是多少*方厘米.合多少*方分米?

  教师提问:怎样计算桌面的面积?

  根据是什么?(长方形的面积公式)

  教师板书: 12055=6600(*方厘米)

  *方厘米和*方分米哪个大?

  多少*方厘米是1*方分米?

  6600*方厘米里包含几个100*方厘米?

  66*方分米等于多少*方厘米,怎样想?

  3.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你发现在进行面积单位换算时,首先要分清什么?在换算时有什么规律?

  三、巩固练*.

  1.填空.

  (1)3800*方厘米=( )*方分米

  (2)400厘米=( )分米=( )厘米

  (3)4200*方分米=( )*方米

  (4)17*方米=( )*方分米

  (5)29*方分米=( )*方厘米

  (6)9800*方厘米=( )*方分米

  2.一张写字台的台面长是13分米,宽是6分米.他的面积是多少?合多少*方厘米?

  3.一条人行道长20米,宽4米.面积是多少?合多少*方分米?用面积是25*方分米的水泥砖铺地,需要这样的水泥砖几块?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你有什么新收获?在进行面积单位换算时有什么规律?

  五、课后作业.

  1.900*方分米=( )*方米 50*方分米=( )*方厘米

  2000*方厘米=( )*方分米 85*方米=( )*方分米

  2.有一块长方形菜地,长64分米,宽25分米,面积是多少?合多少*方米?在这块地里一共收芹菜160千克.*均每*方米收芹菜多少千克?

  3.学校安装教室玻璃.每块玻璃长40厘米,宽35厘米.每块玻璃的面积是多少*方分米?每*方分米4角钱,一块玻璃多少钱?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类推的能力.

  3.培养探索、应用的意识.渗透变与不变的辨证唯物主义思想.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

  理解并掌握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过程

  一、复*

  1.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这些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2.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这些单位间的进率又是多少呢?

  3.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板书课题)

  二、新授

  1.研究1*方分米与1*方厘米的关系.

  (1)指导学生自学例1.出示自学提纲:

  A.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多少?

  B.边长是10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多少?

  C.1*方分米与100*方厘米哪个大?为什么?

  (2)学生分组汇报.教师演示动画“面积单位间的进率1”.

  因为1分米=10厘米,所以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也可看作边长是10厘米的正方形.

  1分米×1分米=1(*方分米)

  10厘米×10厘米=100(*方厘米)

  (3)1*方分米=100*方厘米(板书)


面积单位的教案(精选5篇)(扩展6)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反思(精选十篇)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面积单位和学会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学这一内容的关键是让学生切实理解相邻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为什么是100,面积单位的合适选择,教学难点是什么时候用面积单位,什么时候用长度单位。要做到重难点突出,主要还是要学生在学*时自主探究要充分。因此,教师要始终将学生放在主体的地位,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探究发现问题,提出设想,实际操作,幻灯帮助验证从而解决问题,更重要的意义在于让学生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

  但是这节课上面积单位的进率是十分枯燥和乏味的,在这里的设计,我安排的不是很合适,只是采用书本上的直接的单位换算,引导发现的痕迹太多,在教学后期,学生明显有兴趣不足。

  其实可以这样设计:“如果把这个1*方分米的正方形划分成1*方厘米的小正方形,你怎样划分?可以划分多少个?让学生在“摆一摆的活动”“测量划分”这几步后,提出摆的方法毕竟不简便,其他的学生在讨论中找到更好的方法——不用操作,直接将1分米换算成10厘米进行面积计算,“同一个正方形面积怎么会有不一样的答案呢?”在计算的过程中,出现了2种情况,有的认为是“1*方分米”,有的认为是“100*方厘米”,这就为新课的'学*产生了一个认知的冲突,为什么出现2种答案,到底哪种对?接着再请学生比一比,排除计算的正方形不一样大这种情况,再来深究各自的计算方法,找到其实只是采用的单位不同,但是计算的都是正确的,这就得出“1*方分米=100*方厘米”这一结论。

  在有了“1*方分米=100*方厘米”这一个认知推理的过程后,学生很容易推理出“1*方米=100*方分米”,经过部分练*后,学生能很扎实的掌握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有了知识冲突就可以通过面积的计算总结出1*方分米=100*方厘米。这样,不同的方法启发了学生的思维,使不同思维程度的学生都能通过自己的探索找到问题的解决途径。最后利用迁移类推的规律使学生明白1*方米=100*方分米。学生在猜想、验证的过程中,自己获取知识,会形成了初步的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今后教学中一定不能再抢占孩子的思维空间,引导的太多,学生会很被动的接受,课堂变成了“一问一答式”,孩子们失去兴趣,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面积和学会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教学的,结合本课的重、难点以及学生的知识水*,本课设计主要采用猜想、设计实验验证、迁移类推、时间应用等主要形式进行教学的。

  1、 复*与思考。

  复*题的设计是为了让学生在寻找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产生新旧知识的矛盾点,为学生猜想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做了必要的铺垫,起到铺路搭桥的作用。同时设计成生活中的问题,贴*生活,实践了课标中的理念: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同时又在生活中实践应用。这样就可以水到渠成的进行数学知识的探究

  2,自主探索,研究新知。

  在这个环节,除了学生自己的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资料外,我还让他们用不同的'单位计量同一个图形的面积。如:对小一些的用分米和厘米为单位分别测量,如课桌、写字台等;对大一些的用米和分米测量,如教室、住室等,测量后再分别计算出面积。

  学生首先猜想、悟出“1*方分米与1*方厘米有什么关系?”然后设计实验进行验证得出:1*方分米=100*方厘米,最后利用迁移类推的规律使学生明白了1*方米=100*方分米。学生在猜想、验证的过程中,自己获取知识,树立了自信心,增强了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形成了初步的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在这部分教学中,尽量做到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尝试、探究,这样学生独立设计试验,在组长的组织下真正的探究。但是有一个问题,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会做、也明白,可是自己的方法不能用语言很好的表达出来。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体验成功,我会注意在以后多让学生用语言自己去表达。

  3,解决问题,实践应用。

  学生探究出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后,有一种应用的期待,“我努力的结果究竟能解决什么问题呢?”马上引入实践应用。我把导入时的问题设计成第一道练*,将20*方分米直接转化成*方厘米,学生在这时已经可以解决了,通过他们的独立思考,积极的将问题加以解答,是对知识的一次实践应用。这种“学以致用”可以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兴趣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在课程的最后总结时我设计了一个题目:1*方米=( )*方厘米,有一定的难度富有挑战性,同时又是对原有知识的综合利用。让学生利用知识的融会贯通,应用自己探究获取的知识创造性的解决问题,增强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总之对这节课的教学,我尽量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合作教学方式,让学生真正做到自主、合作探究、体验成功!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面积单位和学会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学这一内容的关键是让学生切实理解相邻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为什么是100,并要求学生初步学会用进率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在探究*方分米与*方厘米的关系时,我先出现一个边长为1分米的正方形,学生很容易说出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1*方分米,1分米=10厘米时,就让学生猜一猜在这个1*方分米的正方形里可以摆几个1*方厘米的小正方形,通过猜测,再根据这个正方形的边长为10厘米来计算这个正方形的面积,得出的结果是:猜测1*方分米的正方形里可以摆100个1*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就是100*方厘米)与计算边长10厘米的面积也是100*方厘米相等。从而得到1*方分米=100*方厘米,用同样的'方法得到1*方米=100*方分米。再根据以上两个算式推导出:相邻的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

  在本课时的教学过程中,面积单位名数的改写是不作新授知识来探究的,只是在面积单位间进率新授后的做一做中出现,直接让学生各自练*,但本人在让学生尝试进行名数改写时,有的学生只知道结果,说不出为什么;有的学生只会做高级单位名数改写成低级单位名数,反之就不会做。所以我在这样的情况下增加了把高级单位名数改写成低级单位名数与低级单位名数改写成高级单位名数的补充例题教学。这样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理解在名数改写应乘进率与除以进率的问题,我想至少帮助了一部同学对这方面知识的巩固。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面积单位和学会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学这一内容的关键是让学生切实理解相邻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为什么是100,并要求学生初步学会用进率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始终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发现问题,提出设想,实际操作,解决问题,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

  一、激发兴趣是学生自主学*的动力源泉。

  在复*了长度单位间的进率后,为学生设疑:我们新学*的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呢?这时有学生说是10,还有学生说是20,也有学生说是100。谁想的是对的呢?学生陷入了沉思,产生了探究新知的动机。

  二、加强直观教学,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

  学生对自己猜想的理由都进行了阐述后,学生又进入了下一轮思考。这时我启发学生用手中的学具进行了拼摆(在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上摆边长是1厘米的小正方形)。很快,学生就摆出了结果:横着能摆10个,竖着也能摆10个,所以,可以摆10*10=100个,也说是说1*方分米=100*方厘米。

  三、引导学生思考,不停留在简单的直观表象上。

  学生虽然通过拼摆得出了结论,我继续引导学生从正方形的面积计算上对操作结果进行论证。因为1分米=10厘米,所以1*方分米=1分米*1分米=10厘米*10厘米=100*方厘米。这样的教学不仅让学生从理论上论证了操作结果,也旨在通过这样的板书让学生初步了解数学单位的计算。

  四、加强审题能力的训练,注重知识的拓展与延伸。

  在练*环节中,我不仅设计单名数与单名数的改写题目,更在知识的难度上进行了延伸,设计了单名数与复名数的改写和复名数与单名数的改写,让学生利用新的知识解决不同类型的题目。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面积单位和学会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学这一内容的.关键是让学生切实理解相邻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为什么是100,并要求学生初步学会用进率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课堂上要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认真观察、参与获取新知识的全过程。这样学到的知识,记忆深刻,避免死记硬背。

  小资料〔进率〕

  同类的计量单位之间,较小的单位叫做低级单位,较大的单位叫做高级单位。用较小的单位计量时,累积若干个低级单位的数量就可以构成一个高级单位的数量。这样表示1个高级单位等于多少个低级单位的数叫做这两个单位间的进率。例如,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它们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都是10。

  昨天,我们学*了三个面积单位,分别是*方厘米、*方分米、*方米。学生对这三个面积单位所表示的实际大小有了一定的感知,并能用手势表示出来。为这节课(研究*方厘米、*方分米、*方米之间的进率)的学*奠定了基础。我考虑到:“1*方分米=100*方厘米,1*方米=100*方分米”,这百进制关系学生肯定难以理解。因此,我决定把这一抽象的知识要化为学生直观的、容易接受、理解的知识。于是,我就借助“动手操作”---这把能撬开知识大门的金钥匙。

  我提前让学生每人准备两个正方形,(分别是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处理“*方分米和*方厘米”的进率时,我采取引导、半扶半放的方法。我先让学生拿出已准备好图形,仔细观察它们的实际大小。借助学具,想一想、猜一猜,1*方分米=?*方厘米,然后同桌交流想法和结果。这时,只见学生纷纷参与,有的学生用两个学具比划着量;有的学生用直尺进行*均分;有的学生在对折1*方分米的正方形纸……。

  操作五分钟后,只见有学生把小手高高的举起,并用一种很期待发言的目光看着我,我知道他们一定想出了方法并探讨出了结果。这时,我说:“孩子们,想好的同学再想想你的想法是否正确,没想好的同学快一点儿”。2分钟过去了,大部分学生都举起了小手,我开始指名汇报操作的过程和结果。赵怡萌说:“我先把这个1*方分米的正方形对折后再对折,这样就把它*均分成了4分,每份是16*方厘米,16再乘4就等于64*方厘米。”这时,我并没有及时给出结果的正确与否,而是引领学生分

  析怡萌的思路是否正确,通过我的引领指导、学生的动脑思考,不但能正确判断出怡萌的思路是正确的,结果是错误的,还能得出正确的结果,可谓是一箭三雕。

  “谁还有不同的思路?”这句话刚开口,学生又纷纷举起小手。党皓的思路是:把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横着*均分成10份,每份长1厘米;竖着*均分成10份,每份长1厘米。这样,10乘10等于100.因此,1*方分米=100*方厘米。李兆恒的思路是:把1*方厘米的正方形横着放在1*方分米的正方形上面,量一量,一共有10个1*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再把1*方厘米的正方形竖着放在1*方分米的正方形上面,量一量,一共有10个1*方厘米的小正方形,10乘10等于100。所以,1*方分米=100*方厘米。李亚文的思路是:直接计算,1分米=10厘米,10厘米乘10厘米等于100*方厘米。

  听到同学们的回答,我很高兴。说实话,学生能想出这么多的想法,这令我出乎意料。

  在处理“1*方米=?*方分米”时,学生的头脑中已经有了怎样去思考、怎样去动手操作的方法。因此,我只在黑板上画出了1*方米的正方形,让学生自己去想办法解决的,在这次的汇报过程和结果中,除了上述的4种方法外,又有一种方法:他是把这个正方形对折,看一看这个正方形的一半中有几个1*方分米的正方形,然后再乘2。

  通过学生汇报的过程和结果,让我深深的感到:学生的创新思维具有很大的“爆发力”。只要你引导到位、启发到位,他们就能迸发出智慧的火花。以前,我总是不敢放手让学生去动手操作,惟恐课堂秩序乱,造成难以收拾的局面,看来,我这种顾虑是多余的。这时我想起一句话:“水到底有多深,只有自己亲自去试一试”。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利用好“学生”这一活的资源。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这一单元,可以算是本册书中的一个重点,也是学生学*的一个难点。在这部分教学中面积计算和周长计算在学*的初期,许多学生比较容易混淆,面积单位的合适选择,或是什么时候用面积单位什么时候用长度单位,使学生学*中的一个难点。其实出现这种错误,主要还是学生在学*时自主探究的不足够。可以说学生对于面积单位的大小没有一个明确的大小概念,对于面积的计算公式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所以在新授课,由学生主动探究发现,更能够让学生掌握学*的重点。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这一课,内容比较简单,也比较适合学生探究发现。所以在这一课的例题教学中,我先请学生计算准备的正方形的面积(和书本上正方形一样大),在计算的过程中,出现了2种情况,有的认为是“1*方分米”,有的认为是“100*方厘米”,这就为新课的学*产生了一个认知的冲突,为什么出现2种答案,到底哪种对?接着先请学生比一比,排除计算的正方形不一样大这种情况,再来深究各自的计算方法,找到其实只是采用的单位不同,但是计算的都是正确的,这就得出“1*方分米=100*方厘米”这一结论。

  在有了“1*方分米=100*方厘米”这一个认知推理的'过程后,学生很容易推理出“1*方米=100*方分米”,经过部分练*后,学生能很扎实的掌握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但是这节课上面积单位的进率是十分枯燥和乏味的,在这里的练*设计,我安排的不是很合适,只是采用书本上的直接的单位换算,由学生填空,发现在教学后期,学生明显有兴趣不足,所以在练*形式上要多加改变。例如将简单的面积换算可以改变为判断题:边长是10厘米的正方形,他的面积是1*方分米。这样的题目既考查了学生的面积计算,有考察了学生的单位换算,更有助于学生知识的巩固与掌握。

  昨天,我们学*了三个面积单位,分别是*方厘米、*方分米、*方米。学生对这三个面积单位所表示的实际大小有了一定的感知,并能用手势表示出来。为这节课(研究*方厘米、*方分米、*方米之间的进率)的学*奠定了基础。我考虑到:“1*方分米=100*方厘米,1*方米=100*方分米”,这百进制关系学生肯定难以理解。因此,我决定把这一抽象的知识要化为学生直观的、容易接受、理解的知识。于是,我就借助“动手操作”---这把能撬开知识大门的金钥匙。

  我提前让学生每人准备两个正方形,(分别是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处理“*方分米和*方厘米”的进率时,我采取引导、半扶半放的方法。我先让学生拿出已准备好图形,仔细观察它们的实际大小。借助学具,想一想、猜一猜,1*方分米=?*方厘米,然后同桌交流想法和结果。这时,只见学生纷纷参与,有的.学生用两个学具比划着量;有的学生用直尺进行*均分;有的学生在对折1*方分米的正方形纸……。

  操作五分钟后,只见有学生把小手高高的举起,并用一种很期待发言的目光看着我,我知道他们一定想出了方法并探讨出了结果。这时,我说:“孩子们,想好的同学再想想你的想法是否正确,没想好的同学快一点儿”。2分钟过去了,大部分学生都举起了小手,我开始指名汇报操作的过程和结果。赵怡萌说:“我先把这个1*方分米的正方形对折后再对折,这样就把它*均分成了4分,每份是16*方厘米,16再乘4就等于64*方厘米。”这时,我并没有及时给出结果的正确与否,而是引领学生分

  析怡萌的思路是否正确,通过我的引领指导、学生的动脑思考,不但能正确判断出怡萌的思路是正确的,结果是错误的,还能得出正确的结果,可谓是一箭三雕。

  “谁还有不同的思路?”这句话刚开口,学生又纷纷举起小手。党皓的思路是:把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横着*均分成10份,每份长1厘米;竖着*均分成10份,每份长1厘米。这样,10乘10等于100.因此,1*方分米=100*方厘米。李兆恒的思路是:把1*方厘米的正方形横着放在1*方分米的正方形上面,量一量,一共有10个1*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再把1*方厘米的正方形竖着放在1*方分米的正方形上面,量一量,一共有10个1*方厘米的小正方形,10乘10等于100。所以,1*方分米=100*方厘米。李亚文的思路是:直接计算,1分米=10厘米,10厘米乘10厘米等于100*方厘米。

  听到同学们的回答,我很高兴。说实话,学生能想出这么多的想法,这令我出乎意料。

  在处理“1*方米=?*方分米”时,学生的头脑中已经有了怎样去思考、怎样去动手操作的方法。因此,我只在黑板上画出了1*方米的正方形,让学生自己去想办法解决的,在这次的汇报过程和结果中,除了上述的4种方法外,又有一种方法:他是把这个正方形对折,看一看这个正方形的一半中有几个1*方分米的正方形,然后再乘2。

  通过学生汇报的过程和结果,让我深深的感到:学生的创新思维具有很大的“爆发力”。只要你引导到位、启发到位,他们就能迸发出智慧的火花。以前,我总是不敢放手让学生去动手操作,惟恐课堂秩序乱,造成难以收拾的局面,看来,我这种顾虑是多余的。这时我想起一句话:“水到底有多深,只有自己亲自去试一试”。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利用好“学生”这一活的资源。

  本节课是第一次尝试使用导学案上课,整体感觉没有预想效果好。不论是从学生自主学*还是从师生配合方面均不理想。

  导学案的设计是将预*放在了课前,课堂上重点是让学生小组合作探究新知,并进行整理和测评。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找到相邻两个面积单位间进率的规律,建立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关系。本节课的教学分为三个层次,先让学生重点研究“*方分米”和“*方厘米”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推导出“*方米”和“*方分米”之间的进率,最后再拓展出 “*方米”和“*方厘米”之间的关系。

  在重点探究“*方分米”和“*方厘米”之间的进率是,我主要让学生结合刚刚学*的正方形的面积进行“做数学”——让学生将1*方分米*均分成100个1*方厘米,从而发现它们之间的关系。有了这个先画、再分最后想的过程,学生深刻理解了之间的.进率。在这一过程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合作意识不强,即使是在小组合作中进行的,学生个体表现的意识也较强,没有体现出团结合作精神。

  本节课虽然教学内容完成了,但很明显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还有待继续加强。


面积单位的教案(精选5篇)(扩展7)

——数学教案:《面积单位》实用五篇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1*方厘米、1*方分米、1*方米)。

  2. 能力目标:使学生学会用面积单位测量指定物体表面或*面图形的面积,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理想目标:通过引导学生细心观察、大胆猜测、有序操作、抽象概括,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发展空间观念,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重 点: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

  难 点:建立1*方厘米、1*方分米、1*方米的正确表象。

  教学准备

  师:1*方厘米、1*方分米、1*方米的正方形各一个、挂图、自制相架一个、米尺、*面图形几套。

  生:1*方厘米、1*方分米的正方形若干个、相片一张、学生尺。

  教学步骤

  一、情境引入

  在我们生活中,一定发生了许多有趣的事,我们用相机把那一瞬间留了下来。并把它(装上框、镶上玻璃)装进相框很好地保存起来。要做这样的一个相框,需要多少玻璃?计算玻璃的大小该用什么单位?

  今天,我们就来学*有关配玻璃的问题。

  二、探究新知

  1、观察体验,形成概念

  (1) 我们知道玻璃面有大小,任何物体的表面也有大小的区分。

  a动手摸一摸课桌面与数学书的封面,哪个大?哪个小?(动手摸一摸)

  b观察:黑板的表面与黑板擦的表面,谁大谁小?

  小结:通过观察,我们发现物体表面有大有小,我们就把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2)类推、概括

  概括:我们计算玻璃面的大小,其实就是求这块玻璃的面积。课桌面比数学书的封面大,我们就可以说:课桌的面积比数学书封面的面积大。

  (3)你们认识下面这些*面图形,并能比较它们的大小吗?

  (1) (2) (3) (4) (5)

  a 观察,比较它们的大小

  b 为什么图(6)图(7)不能比较大小?

  观察,比较它们的大小,发现规律

  小结:围成的*面图形才能比大小。我们把围成的*面图形的大小也叫做它们的面积。

  (3)我们通过观察比较,知道了物体表面的大小或围成的*面图形的大小就叫做面积。

  谁能结合日常生活说说什么是物体表面的面积?什么是*面图形的面积?

  (学生举例说明)

  2、比较探究、引出面积单位

  归纳比较方法:

  板书:①④①②③④眼睛观察

  ②重叠比较

  (1)我们用眼睛观察发现面积有大有小,但有些物体的表面面积相差不大的时候,我们有眼睛就比较难准确判断谁大谁小,如:

  (2)

  (1)

  怎样才能比较这两个图形的大小?

  (2)在日常生活中有些物体的表面面积非常接*,比如说:两间教室的地面面积,谁大谁小?用眼睛观察很难比较,又不能重叠,怎么办?

  小组讨论,展开联想

  汇报各组的方法,肯定用数地板砖的方法最简便――数方格法。

  给上图加上方格(一起数方格)小组讨论

  板书:③数方格法

  93页做一做---数方格

  “方格多的面积一定大吗?看下图

  学生发现问题,并进行争论

  都有8格,可是……看来数方格的多少还要有个前提:对方格的大小要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这个标准就是国际统一的面积单位。

  3、感知面积单位、建立表象

  (1)我们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呢?带着下面的问题自学

  课本92―93页

  a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它们分别是什么?

  b请从学具中找到1*方厘米、1*方分米、1*方米,并说明你判断的理由。


面积单位的教案(精选5篇)(扩展8)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通用5篇

  第1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1――74页

  教学具准备:1*方厘米、1*方分米、1*方米的面积单位

  教学过程:

  一、建立面积概念

  1、物体表面的大小

  (1)(出示大作文本、生字本)谁能摸一摸他们的面在哪?

  本的封面、本的底面,他们都是本的面。大作文本和生字本的封面那个大?你怎么知道?

  (2)(出示两片叶子)谁能摸摸他们的面在哪?比一比,那片叶子的面比较大?你怎么比的?

  (板书 观察、重叠)

  (3)请同学们摸摸自己课桌的面。课桌与刚才那些面比,谁的面的?谁的面小?

  (4)课桌面、作业本面、树叶面这些都是物体的表面。谁还能举例说说那是物体的表面?

  (5)物体表面有的有小,物体表面比较大就说他的面积比较大,物体表面比较小就说他的面积比较小。

  2 、*面图形的大小

  (1)(出示长方形、正方形、圆形)这些都是*面封闭图形,他们的大小指的是他们的那部分?

  (指名学生摸)

  (2)*面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面封闭图形的面积。

  3、概括面积意义

  谁能说说什么是面积?阅读课本概念。(板书课题: 面积)

  二、认识面积单位

  1、设疑

  (1)出示两个长宽各异的长方形(面积相同),让学生体会用观察、重叠的方法难以比较他们的大小。

  (2)数格比较大小 (将两个长方形背面展示出来,他们的背面画有相同的方格数)

  谁的面积大?为什么?

  (3)同一格子标准 (指名三生,发给每人一个画好各自的长方形,让他们各自背着同学数出格子数,并告诉大家格子个数)

  谁手里的长方形面积大?为什么?(出示各自手中图形)

  你们发现了什么?

  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来测量。国际上规定好的方块叫做面积单位。

  (板书 面积单位)

  (4)认识面积单位

  带着问题自学课本

  ①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②说说每个面积单位的大小。

  (5)汇报学*收获,得出三个常用面积单位的规定,形成大小概念。

  ①各自比比,那个手指甲的面积接*1*方厘米?

  ②同桌互相比划1*方分米的大小。

  ③出示1*方米的纸,估计一下能站上多少个同学?

  ④找一找,在我们周围那些物体的表面大约是1*方厘米?1*方分米?1*方米?

  三、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了哪些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四、巩固

  1、完成课本第74页“做一做”

  2、完成课本练*十八第1、2题

  3、设计比赛(回家完成)

  你还能拼摆出更多、更新颖有趣的图形吗?

  要求:(1)图案面积都是5*方厘米。

  (2)给自己设计的图案起个名字。

  教学目标:

  1、理解面积的意义。

  2、认识常用面积单位*方厘米、*方分米、*方米,初步形成这些单位实际大小的观念。3、学*选用观察、重叠、数面积单位。以及估测等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

  教学重、难点:形成正确的“面积单位”概念。

  第2课时

  教学内容: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对比

  教学过程:

  一、复*

  (1)说出下面两个图形的名称,分别指出各自的周长,面积。

  (2)计算周长常用哪些单位?用手比划一下1厘米、1分米、1米各有多长。

  正方形、长方形四条边长度的和,叫做他们的周长。厘米、分米、米都是计算长度用的单位,叫长度单位。

  (3)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用手比划一下1*方厘米、1*方分米、1*方米有多大?

  二、新课

  面积单位比长度单位多了“*方”两字,但他们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计量单位。

  1、比较1厘米和1*方厘米的图形

  观察、比较课本第74页例1图形,1厘米和1*方厘米有什么不同?

  汇报,引导学生看一看、摸一摸,体验1厘米是指线段的长度,1*方厘米是指图形表面的大小,1*方厘米正方形的边长是1厘米。

  2、比较1分米和1*方分米

  请生自己先在纸上画出1分米和1*方分米,然后比较,同桌互相交流自己的想法。

  3、谁能说说1米和1*方米有什么区别?

  请生用手势比划1米和1*方米。

  三、巩固

  1、(出示物体或图形)正确选择用长度单位还是面积单位?

  (1)测量这根绳子有多长用什么单位?

  (2)测量这个长方形有多大用什么单位?测量它的宽呢?测量它的周长呢?

  (3)测量教室地面有多大用什么做单位?

  (4)测量讲台桌有多高用什么单位?

  2、选择合适单位填空

  课本第76页第4题。

  3、估一估、摆一摆:课本第75第2题

  4、课本第76第3题(独立完成后交流,使学生初步感知,面积相等的图形,周长不一定相等。)

  四、本课小结

  跟小组同学交流通过这节课的学*,你又掌握了什么知识?

  教学目标

  1.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

  2.培养学生用面单位直接测量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能力.

  3.培养学生分析、类比、抽象、概括、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

  教学难点

  面积与周长、面积单位与长度单位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过程

  一、复*准备.

  同学们,刘燕最*特别高兴,因为爸爸给她买了一张漂亮的书桌,她可喜欢了.为了使书桌更整洁美观,刘燕想在书桌上铺一块桌布,那买桌布前我们需要知道什么呢?这个问题等我们学*了面积和面积单位的知识后就知道了,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面积和面积单位.(板书课题)

  二、学*新课.

  1.教学面积的意义.

  师:我们周围许多物体都有面,请你们摸一摸自己的课桌面,数学课本的封面,铅笔盒盖的面.老师再请一个同学来摸一摸黑板的面.

  说明,这些都是物体的表面(板书:物体表面)

  引导学生比一比:黑板面与桌面,哪个大,哪个小?数学课本的封面与铅笔盒盖的面,哪个大,哪个小?

  师:通过观察,比较你发现了什么?(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

  说明: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师:我们把这些图形画在纸上,就成了*面图形.

  观察:图(1)与图(2)比较,图(3)与图(4)比较,图(5)与图(6)比较,哪个大?哪个小?

  可以比较明显看出图(1)>图(2),图(5)<图(6),图(3)与图(4),请同学把图(3)与图(4)重叠,可以看出两个图形完全重合,所以图(3)=图(4).

  说明:*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师:谁能归纳、总结一下什么叫做面积?

  生:物体的表面或围成的*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老师板书)

  2.教学面积单位.

  投影出示两个同样大小的*面图形.

  数一数每个图形的方格数.(投影覆盖片)

  师:说一说为什么同样大小的两个图形,方格数却不一样呢?(方格的大小不同)

  说明:要测量和计算面积,必须有统一的标准,就是面积单位.

  师: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请同学看书92页下面两行.

  (1)*方厘米.

  师:拿出自己准备的最小的正方形,用直尺量一量它的边长,(1厘米)它的面积是 1*方厘米.

  用自己准备的1*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放在书上的1*方厘米上面比较一下是不是一样大.

  用自己准备的1*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在书上长方形里摆放,正好摆放6个小正方形,也就是6个1*方厘米,那么,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就是6*方厘米.

  师:再请同学把1*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放在自己左手大拇指指甲面上,比一比.然后闭上眼睛想一想,在我们的周围哪些东西的面积的大小与1*方厘米的大小差不多?

  (2)*方分米.

  师:如果用1*方厘米的正方形去量课桌面的面积,方便吗?(不方便)

  那么要用到另一种面积单位.

  请拿出自己准备的大正方形,量一量它的边长(1分米),它的面积是1*方分米.

  同桌两个同学用自己准备的大正方形(1*方分米)在一张课桌上摆放,看一看大约有多少*方分米.

  看着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1*方分米的正方形),摸一摸它的边长,再摸一摸它的周长,再摸一摸它的面积.想一想在我们周围哪些东西的面积大小与1*方分米差不多.再用手比划比划1*方分米的'面积实际有多大,给同学看一看.

  (3)*方米.

  如果用1*方分米的正方形去量一量学校操场的面,有困难吗?

  (要用到一个比较大的面积单位)

  出示1*方米的纸板,请一个同学来量一量它的边长.(1米)它的面积是1*方米.

  比划一下1*方米有多大.

  用1*方米,量一量黑板大约有多少*方米.

  师:同学们,请你们闭上眼睛回忆一下,1*方厘米,1*方分米,1*方米的面积各有多大.

  3.小结.

  这节课我们共同认识了什么是面积,什么是面积单位,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那么我们开始讲的要给刘燕的书桌买一块桌布,是要求什么?(面积)

  三、巩固反馈.

  1.选择适当的单位名称.

  (1)数学课本长20( )

  (2)一块手帕的面积是4( )

  (3)铅笔盒长19( )

  (4)一个学校的面积是500( )

  (5)课桌高70( )

  2.判断.正确举,错误举.

  (1)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米.

  (2)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是不同的计量单位.

  (3)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周长是4分米,面积是1*方分米.

  (4)1个正方形的面积是1*方厘米.

  3.用1*方厘米的正方形拼图.

  (1)面积是8*方厘米的长方形.

  (2)面积是16*方厘米的长方形和正方形.

  四、小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面积和面积单位,老师请同学们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我们要测量学校操场的面积,用1*方米的正方形一个一个地拼摆,这个方法可行吗?(太麻烦了),我们要研究一种科学的计算方法,后面的课上继续学*.

  教学目标:

  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建立1*方米、1*方分米、1*方厘米的表象。

  2、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探索物体和图形大小的过程。体验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发展空间观念。

  3、初步学会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知道面积的含义,初步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建立1*方厘米、1*方分米、1*方米的表象,会选择合适的单位,量一些物体表面的面积或*面图形的面积。

  教学准备:

  常用面积单位模型。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课件出示信息窗1主题图)

  师:小明家要买新房了,大家看,他们一家笑得多开心呀!观察画面,看你发现了什么?你想提什么问题?

  二、活动过程:

  活动一:

  1、师:你能解决刚才我们提出的“餐厅和厨房哪个大”这个问题吗?

  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提出比较房间地面的大小。

  利用比一比或摆一摆的方法,自己尝试解决。

  2、请学生汇报自己是怎么做和,有什么发现。

  3、师:厨房和餐厅和地面是有大小的,地面的大小就是他们的面积,你能说说客厅、卧室的面积是指什么吗?

  学生可能用正方形、三角形、圆形摆,得到厨房比餐厅大。

  4、现在你知道什么是面积了吗?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对面积的理解。

  活动二:

  1、师:你能用自己的方法解决“晚厅的面积有多大?”的问题吗?

  学生自己摆。

  2、师:把你解决的办法向大家介绍一下。

  学生交流。

  3、师:大家用来计量的.单位不一样,所以得到的结果不一样。为了方便,人们统一了面积单位,常用的面积单位有*方厘米、*方分米、*方米。

  活动三:

  1、认识*方厘米。

  师: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就是1*方厘米。

  2、学生操作、感受。

  (1)画出1*方厘米大的正方形。

  (2)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面大约有1*方厘米。

  (3)用1*方厘米的正方形量量身边较小物体的面的面积。

  3、认识*方分米

  师:请你量量桌子面的面积是多少?

  学生操作,会感到太麻烦,质疑,有没有大一点的面积单位呢?

  师介绍面积单位1*方分米,并感受它们的大小。

  4、认识*方米。

  (1)介绍1*方米有多大。

  (2)画出1*方米的大小。

  (3)让学生站一站,看大约站多少名同学。

  课堂总结:这节课有什么收获?(学生思考,回顾学*内容)

  教学内容:

  教材第63页例3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巩固复*长度单位、面积单位。

  2、区别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并能正确地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学重点:

  通过图形和直观演示加深对长度单位与面积单位概念的理解。

  教学难点:

  由直观到抽象地区别面积单位与长度单位。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10个1*方厘米的正方形,1根1分米长的毛线和1个*方分米的正方形。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请同学们说一说你都学过哪些长度单位,(板书:米、分米、厘米)

  2、你学过的面积单位有哪些?(板书:*方米、*方分米、*方厘米)

  3、引入新课: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面积单位和长度单位有什么不同。

  二、探究新知

  学*教材第63页例3.

  1、比较1厘米和1*方厘米。

  (1)请同学们动笔画一条1厘米的线段和一个1*方厘米的正方形。

  (2)提问:①什么样的图形为1*方厘米?

  ②小组讨论说一说你看到的1厘米和1*方厘米有什么不同。

  ③你能与用手势比画1厘米和1*方厘米吗?

  2、比较1分米和1*方分米。

  (1)请同学们用手势演示1分米和1*方分米。

  (2)教师手里有一根毛线,它的长大约是1什么?(展示1分米长的毛线)

  (3)出示正方形请同学们估测这是1什么?

  引导:你们看出1分米和1*方分米的区别了吗?

  (4)请你们在练*本上画出1分米和1*方分米。

  (5)展示学生画的图。

  3、比较1米和1*方米。

  (1)教师的讲桌的.长是1米多,你能到前面指认一下是从哪里到哪吗?

  (2)讲桌的面积有多大是指什么?(表象地区别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

  同学们有了1厘米和1*方厘米,1分米和1*方分米的表象,你能说一说1米和1*方米的区别吗?(小组合作到前面演示,双臂张开大约是1米,四个同学把伸开的双臂手搭手围成的面积大约是1*方米)

  4、通过估算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1)先小组合作估计同学们所用课桌的长度和宽度,教师用皮尺帮助学生验证。

  (2)估计自己课桌面的面积大小,再用同学们准备好的1*方分米的正方形量一量。

  (3)说一说,你周围哪些物体的一个面分别接*1*方厘米、1*方分米、1*方米。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教材第64页练*十四第5题。

  2、画一个正方形并标出这个人正方形的边长和面积。

  3、用9个1*方厘米的正方形拼摆图形,算出它们的面积和周长、

  4、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一条线段长1*方分米。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