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师教学反思菁选

首页 / 教学反思 / | 2023-03-22 00:00:00

音乐教师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我们要在教学中快速成长,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快速积累我们的教学经验,优秀的教学反思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音乐教师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音乐教师教学反思1

  识谱唱谱是音乐课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但课堂上能使孩子们兴高采烈的往往是唱歌、律动、游戏,一旦让他们识谱,顿感索然无味,课堂气氛也会出现冷场,音乐情感美的熏陶无从谈起。

  音乐新《课标》指出: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识谱能力,规定了不同学段不同的要求。因此,识谱教学要符合音乐学*的规律,它是学*音乐的工具和手段,而不是音乐教育的目标。那么在音乐教学中如何有效的使用这个“工具”呢,我根据自己一些教学实践,反思如下:

  一、用先唱歌后识谱的方法强化听觉

  音乐学*的各个方面都涉及到听觉的作用,识谱的基础也应该首先放在听觉能力的培养上。听得多了,就自然会有一些音高的感觉,有了先入为主的音高再唱简谱,学生更容易掌握音准的概念。所以,我提出先唱歌后识谱。

  如:在一节唱歌课中,当学生走进音乐教室时,我用的音乐就是今天要学的歌曲,并让学生和着音乐做简单的律动,使学生对音乐有了听觉上的印象,为下一步学好歌曲作好铺垫。然后让学生欣赏歌曲、感受音乐,从而激发起学生学*音乐的兴趣。再通过让学生唱歌,在不知不觉中解决了歌谱中的难点,使学生在识谱时降低难度,让学生感觉识谱并不太难,从而增强其自信心,加深对音乐的热爱。然后,再通过对歌谱的视唱、理解,又反作用于唱歌,使演唱更加完美。先唱歌后识谱就是先让学生放下心理负担,让学生先唱唱歌,用自己的声音去表现音乐,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感到这节课是轻松愉快、有所“成就”的,而且有表现自我的空间。

  一位学生这样讲到:“以前,老师总是对我们进行视唱练耳训练,班上仅有几位会乐器的同学唱还可以,其他人都不行,太难了,我对这一点儿也没兴趣,可是现在我们先唱歌后识谱,才上两节课,我就会唱《白杨和小河》这首歌的歌谱,我感到非常高兴。”

  二、利用创编旋律来提高识谱能力

  创造性能力的培养应该贯穿于音乐学*的各个环节,识谱教学也不例外。创造性地探索节奏、音响、旋律等音乐基本要素的各种变化和重新组合,以即兴活动的方式给学生发挥创造想象的空间和机会。

  例如:歌曲《青春舞曲》这首歌曲具有鲜明的民歌特点,所以在学唱新歌之前,我将乐曲中的'旋律顺序打乱,以短小动机为单位排列在一起,先让同学们听每组动机的音高,在根据自己的感觉重新排列成流畅的旋律,并一起弹唱。这样,以听为先导,创

  编为手段,然后再让大家来听一听,唱一唱,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识谱能力,也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学*积极性与主动性。

  其实,创编旋律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丰富的创编形式能让同学们在乐趣与自己的成就感之中学*简谱,并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提高综合素质的今天,小学音乐教育对识谱的要求是:“立足课堂,面向全体。”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把理性的识谱从感性入手来教,融入音乐实践活动,形象生动,深入浅出。利用识谱这个学*音乐的好工具,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表现能力、鉴赏能力、创造能力。让每个孩子真正的走入音乐,去寻找,去探索,去创造。

  音乐教师教学反思在今天这节课上,学生总体表现令我满意。

  成功之处:

  1、学生们的团队意识强烈。

  2、学生的学*兴趣高,注意力集中,特别是*常课堂不是很专注的学生今天的表现可谓是“好得不得了”!

  3、学生根据“快乐do mi sol评价卡”进行创编,表演时能围绕着“演唱形式、器乐伴奏、加入律动、自信演唱、加入其它艺术形式”去创编,在评价中他们自己发现三个组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表演时缺乏律动和情感”。

  4、学生为它组精心地准备了十道题,有的是围绕着预*四步骤提出的,例如说出歌曲中的一些音乐记号的名称作用,有的是用了“卡拉OK”的形式,让别组接唱下句歌词,通过这一形式既加深了他们对歌曲的理解,又促使他们去背唱歌曲。

  不足之处:

  出题中学生为了考倒别人而出题,有的题目有些偏离,例如他们提出的“《长城放鸽》一曲的词曲作者是谁?”“《孟姜女哭长城》这首歌是什么调?”。针对这种现象,我在课堂中即时给予了学生一些指导。

  总的来说,这一单元除了给予学生学*目标外,其余的从“学歌到创作到表现”这些环节几乎都是学生小组合作完成,通过这一尝试,我发现只要给予学生明确的学*目标,给予他们自主学*的学*方法,五年级学生完全可以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性学*,所以本单元的这种“年代秀”教学方式的尝试还可以在下一单元进行进一步的尝试。

音乐教师教学反思2

  在幼儿园的教育体系中,音乐已经成为儿童早期生活和学*中一个比较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实践艺术教育的重要途径,充分发挥音乐的情感教育功能,对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前段时间我设计了一节大班韵律活动,目的主要是让幼儿在感受乐曲风格的基础上来创编出简单的、合适的表演动作,同时培养他们对民族艺术——戏曲的热爱之情。

  通过组织这节教学活动,使我获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同时也发现了许多问题和不足,为此我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反思问题一:

  如何吸引孩子的“目光”?

  课程的选择要从幼儿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出发,体现园本课程。激发幼儿学*的兴趣,这样他们才能配合老师搞好教学。就比如这节活动来说,在一次户外活动的时候,一位师傅在我们种植园里锄地,许多孩子都好奇地围了过去,他们兴奋地一边谈论着,一边模仿着他锄地的动作。当时我很受启发:既然孩子们对于锄地这么感兴趣,为何不抓住这个机会来设计一节韵律活动呢?于是我开始多方面寻找音乐素材,最终我选择了豫剧《朝阳沟》中栓保的一段唱《前腿弓,后腿蹬》,这段音乐对于锄地有详细的动作描述,非常适合组织教学。

  所以说,把握住幼儿的兴趣,选择合适的题材,就能吸引孩子的“目光”。

  反思问题二:

  当孩子的“表现”与我们的“预期效果”不一致时,该怎么办?

  组织这节活动的时候,我在让幼儿感受了乐曲的风格,体会它的内容的基础上鼓励他们来创编动作。因为他们对锄地已有所了解,我就以为做这些动作不成问题,谁知道孩子们编出的动作是错误的,与我的“预期效果”截然不同,他们以为锄地时只要抡起胳膊就行。于是在整个活动中,我一遍一遍地强调不要这样、不要那样,结果却是事与愿违,把创编韵律活动变成了教动作,与我定下的活动目标完全不一样。结束后,我开始思考,:是不是我漏掉了哪个环节或者活动设计的还不够完善、严密?经过我反复的思索,最终我得出了结论,就是以下我要讲的第三个问题。

  反思问题三:

  让幼儿亲自去尝试、实践,然后得出结论。

  对于大班的幼儿来说,能够感知、理解韵律活动所表现的内容、情感和意义是首要的,结合现代教育理念,要让幼儿主动积极地投入学*并在活动中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质,就要鼓励他们去探索、发现,去创新,教师是幼儿活动的引导者、合作者和支持者。

  有了第一次的`教训之后,我在第二次组织教学前,先带领幼儿拿着锄头来锄地,让他们充分地、真切地感受锄地这一动作,以此丰富他们的生活经验,这样以来,不但激发了热情,而且有了亲身体验后孩子们编出的动作规范、真实。有的幼儿还说:“我们要小心,不能碰着小苗苗,我要它快快长高、长大。”自然地孩子们兴致勃勃地编起了小苗苗的动作:有晒太阳的、有喝水的,还有随风摆的。他们把这段音乐拟人化了,使得课堂气氛非常活跃,也使内容变得丰富起来。无形中孩子们知道了要爱护小苗苗、保护庄稼,增强了他们的环保意识,同时也体会到了农民伯伯劳动的辛苦和快乐。

  在活动的最后我请幼儿自由的选择角色并表演,那些表演的道具使他们异常地兴奋,他们探索和动用道具争相表现自己,完全投入到了角色中,在”玩乐“中自如地运用自己的身体动作进行了再现性和创造性的表现。并在与他人配合起来表演动作的过程中获得了交往、合作的快乐。把整个活动推向了高潮。

音乐教师教学反思3

  教学反思:

  上完这节音乐课以后我心情很愉快,因为我全身心地投入到了课堂的氛围中去,全身心的把教师的爱投入给了孩子们。这节音乐课我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比如我提问的太多,应该让学生自己在音乐声中主动去感受快乐、感受美。另外我还应多引导学生唱出动听的声音。总之我最大的感受就是音乐课堂教学是艺术教学,而艺术教学就更需要讲究教学的艺术性,以体现艺术的美、教学的美。民主、*等、和谐、快乐的学*氛围也是相当重要的。我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多思考、多学*,力争把自己的教学再上一个新台阶。教学反思:

  歌曲旋律上口,但是节奏难度较大。要不断巩固复*。歌曲中的反复跳跃记号的演唱顺序要掌握好。要理解掌握,争取做到触类旁通。教学反思:

  课以雨中嬉戏、踢踏舞为整个教学主线,贯穿全部课堂。在开始的新课导入时,我让学生观看儿童舞蹈《雨中花》的踢踏舞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用舞蹈表现踩雨、戏水、雨中嬉戏时快乐喜悦的心情,初步了解踢踏舞的特点:音乐轻快,舞态变化多姿,表现力特别强。教学反思:同学们学*了歌曲《雨中》,聆听了贝多芬《第六交响曲》片段。虽然歌曲不长,但节奏比较复杂,多变的节奏使歌曲充满活跃的.气息。歌曲表现了孩子们乐观向上、不怕风雨、专心读书的情景,最后,在渐弱声中结束,仿佛孩子们的读书声渐渐远去。为了掌握难点节奏,我先让同学们找出了运用重复的地方,引导学生理解创作手法并且减轻他们的畏难情绪,通过声势训练,大致掌握了休止符的运用,也能在歌曲中准确地把握。《第六交响曲》表现了雷雨由远而*,狂风骤起、雷电交加、大雨倾盆等场面,音乐始终在恐怖的气氛中进行,使音乐与自然很好地融在一起。通过聆听,同学们的想象力也得到充分的发挥,震撼的雨声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中,体验音乐与自然的交融,音乐与情感的共鸣。

音乐教师教学反思4

  新的一学期又快结束了,在忙碌中有所收获,疲惫中充满幸福!现将本学期教学反思如下:

  一、熟悉教学大纲,明确教学目标

  音乐教师的职责不是将每一个学生都培养成为音乐家,而是在音乐课堂中尽量以培养学生审美为核心:用美的声音感染他们、用美的音乐喂养他们、用美的语言同化他们,让美的情感陶冶他们,让美无处不在,净化学生的心灵。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我强调:

  1、想要感染学生,首先先要感染自己,教师课堂的语言要求精练、明了、富有感染力。

  2、参考教学大纲,补充课外教材,尽量选择一些有代表性,有内涵的音乐与课堂教学内容所挂构,丰富课堂内容,吸引学生注意力。

  3、查阅资料背景,了解音乐创作及相关内容,加深学生的音乐文化,提高学生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

  4、用教师的肢体语言引导学生,让他们从教师的肢体语言中感受到音乐的美,旋律的美。

  二、变化教学方法,引发学*兴趣

  都说兴趣是学*最好的老师,的确,要让学生长期保持对一门学科的兴趣是不太容易的,无论那件事,无论那门学科如果教学方法单一,毫无新意再好的内容也引不起学生学*的兴趣。

  1、根据教学内容,一个好的导入是引发学生学*兴趣的关键,比如:在《雪绒花》一课的教学中,我运用了情景剧导入,一边讲解《音乐之声》的故事,一边播放其中的音乐片断,瞬间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再比如在音乐欣赏课《回忆》中我抛出了“谁家养猫了?你能模仿一下猫咪的叫声吗?”利用学生感兴趣的问题直接导入课程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2、利用不同的课程类型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这也是音乐课堂抓住学生学*兴趣的关键。

  如欣赏课,在让学生反复听音乐,感受音乐要素的时候,我们如果只是一味的提问,让学生回答,在两遍音乐以后,学生立即就会失去耐性。这时就需要老师动点脑筋,我会利用音乐中的`要素,比如:相同的旋律,当同学们听到后举手示意;听到慢的旋律用手划出相应的动作,听到快的旋律就用身体进行律动。让学生在欣赏音乐中有事做,这样才会让他们集中精神跟着教师的脚步走。

  如教唱课,对于初中的学生,他们都有了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再不能像小学生一样一遍一遍的教学,要使他们有自学的能力,故教师利用旋律跟唱法,教师示范法,学生模仿法,小组练*法,个人演唱法等,这些多样的方法可以使学生在学*上兴趣增加,课堂效果增加。

  自己深知在教学的道路上学*是永无至境的,故如何将每一堂音乐上到最好这将是我以后的目标。


音乐教师教学反思菁选扩展阅读


音乐教师教学反思菁选(扩展1)

——音乐教师教学反思菁选

音乐教师教学反思(15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快速成长,对学到的教学技巧,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优秀的教学反思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音乐教师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音乐教师教学反思1

  新来到这个学校,很有很多需要学*的地方,比如说生命教学,三环六步教学法。一个月即将过去,我的教学反思如下。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虽然音乐课并不涉及到升学考试,但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因素,音乐课的质量,也是极为重要的。随着学生学业的加重,音乐课在他们的眼中是副科,是学与不学都无关紧要的课程。所以,在*时的教学中,很多音乐知识都不能被很好地运用起来。这就对我们音乐老师提出了新的课题,如何更好的去设计一堂音乐课,才能对学生产生较大的吸引力,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兴趣和参与热情,达到课堂所追求的展示音乐魅力、愉悦学生身心、健康快乐为本的教标。

  一、学*教学大纲,明确教学目的`。

  作为音乐教师,首先应该明确音乐教育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在整个音乐教学过程中要以音乐的美感来感染学生,要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来陶冶学生,进而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乐审美能力。因此在音乐课起始课上,我就从下列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

  1、通过音乐教学,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

  2、通过音乐教学,激发学生学*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活跃课堂气氛,在紧张的文化课学*之余可调节情绪,有利于其他课的学*;

  3、在音乐课堂上培养学生参与和实践能力。欣赏我国优秀的民间音乐(如民歌、民间乐器、民间歌舞音乐、戏曲曲艺音乐等),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传统情感。

  4、第一个月在举行合唱比赛,通过节目的排练,让同学们学*音乐中集体的重要性和声音的和谐统一。

  二、采用多种方法,努力提高学生的学*兴趣。

  1.针对学生的特点,在使用音乐新教材的同时,想方设法,找资料充实课堂,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开拓视野、提高审美能力。

  2、对乐理知识的教学,从基础抓起,每堂课选几节乐谱视唱。让学生学会划拍、打节奏、哼曲调,逐步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虽然部分同学有困难,但从一个学期教下来,学生的进步还是较快的。

  3、利用多媒体、音响等设备,向学生介绍一些民歌、名曲,作为补充教学内容。指导学生边听音乐、边哼歌谱,反复练*,学生识谱能力有明显提高。由于强调了“响”(声音响亮)、“准”(唱准音调)、“美”(优美动听)三个字,学生积极响应,从实践看,收效较大。

  4、课内让学生上台演唱,培养他们的参与、实践能力,学生情绪高涨,使音乐课上得更加生动活跃。

  当然,如何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积极性,今后还须努力.孩子们需要美,追求美,那么我希望音乐课能给他们提供一个空间,让他们踏上寻找美,感受美的道路。在我的课堂教学中,孩子们是开心的!快乐的!只要我们多花些心思,我相信孩子们就会从中得到快乐的体验!从而感悟他们纯真的心灵。

音乐教师教学反思2

  一、指导学生熟读歌词。

  在进行完歌曲范唱以后,可指导学生用比较标准、流利的普通话进行朗诵歌词,要注意咬字、吐字的准确度和清晰度,要求字正腔圆。同时根据歌词的内容向学生进行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等方面的思想品德教育。

  二、引导学生理解歌曲的情绪。

  在一首歌曲的左上角往往出现如“亲切地”、“欢快地”、“深情地”、“热烈地”、“庄严地”等等歌曲情绪,可让学生结合歌词含义,在歌唱时力求处理的.恰到好处。

  三、读谱训练。

  在识谱时先给学生标准音,即歌曲的调号。当学生按标准音唱有一定的困难时可进行音阶训练。由于学生音域窄,确实难以达到标准音时可以适当降调,并鼓励学生要经常练*音阶,达到拓宽自己音域的目的。

  四、教唱歌词。

  这一步是前四步的综合训练。首先教师应泛唱二至三遍让学生视听,对于较长或难度较大的乐句可以先分小节教唱在连接起来唱,以至圆满完成全部教唱。在学生对本歌曲没有完全学会之前不能让学生练唱,因为学生自己识谱能力有限,一旦个别乐句唱错,则难以纠正。

音乐教师教学反思3

  音乐是艺术,而音乐教学更是艺术教学中的艺术。音乐反思性教学则是指运用教育教学的有关理论,对课堂教学的教育理念、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科学的分析和思考,从中归纳出成败得失,为不断优化后面教学提供重要的条件。因为吸取教训,能更好地促进教学内容的选择、组合、调整;教学目标的设计、达成;教学策略的合理、优化,才能使课后的反思性真正起到反思、调整、改进后续教学的积极作用,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效能,不断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音乐审美能力。所以我认为每学期对自己进行一次教学反思是很有必要的。那么,音乐教学应该从那些方面进行反思,反思后又该如何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呢?

  第一、 音乐学*的各个方面都涉及到听觉的作用,审美主体对于音乐的各种听觉感受能力,是审美能力的基础。

  因此先唱歌、后识谱和先识谱、后唱歌在教学目的上并不矛盾。而传统的教学方式是先识谱、后唱歌,通常情况下,针对有一定识谱能力的学生,使用这种教学方式,可起到良好的效果。但是我却发现,在农村,其实很多同学对简谱并没有了解,他们没有那么好的先天素质,如果采取先识谱后唱歌的方式进行学*,不但学生没有对该曲目起到兴趣,也把课堂前15分钟的宝贵时间也白白浪费掉。对此在教唱新歌前我首先让学生欣赏,以听为主。条件允许的时候还让学生和着音乐做简单的律动,使学生对音乐有了听觉上的印象,为下一步学好歌曲作好铺垫。然后让学生欣赏歌曲、感受音乐,从而激发起学生学*音乐的兴趣。再通过让学生唱歌,在不知不觉中解决了歌谱中的难点,使学生在识谱时降低难度,让学生感觉识谱并不太难,从而增强其自信心,加深对音乐的热爱。对于有素质的学生,也可以让她来做带头作用,教大家一起来识谱,这样就起到了带头作用。

  第二、必须把握好课堂的前15分钟,提高课堂的效率。

  所以我对自己的音乐课做了相关的`调整,前5分钟是师生的相互问候,用音乐唱出来。通过简短的导入然后直奔主题,这样学生能很好掌握本节课的重点及难点知识。而导入的方式也必须引起学生的兴趣,所以说,把握好学生的心理特征,课堂的效率就可以提高一半。

  第三、音乐教学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必须要抛弃单调、枯燥、令学生感到厌烦的内容和模式,使学生在良好的心态、轻松的气氛和愉快的环境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

  我们教师应当更新观念,在教学中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为此,教师如何更新观念,转变思路显得尤其重要,这样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的提问方式,通过何种有效的途径来使学生通过自己动脑想出答案。例如:音乐课本经常出现的创编歌词和歌谱,这是一个很好的锻炼学生自主能力的练*机会。每当学生们唱起自己编创的歌词,也显得特别兴奋。因此在音乐课上,老师应该不断创造更大的空间让学生们自主发挥。

  第四、乐器和舞蹈在课堂上的恰当运用,是可以把课堂的气氛变得更活跃。

  而且乐器和舞蹈是很好地培训学生的节奏感。对于刚刚接触接触音乐的同学,他们会觉得学*节奏是一大难点,如果只是简简单单叫他们跟着老师来拍掌,这样枯燥的学*是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此在某些节奏性强的歌曲中,我会尝试多用乐器来辅导学生的乐感,先让学生跟着我有嘴和手同时打节奏,并强调嘴和手要一致。然后我再做乐器示范,最后每组学生中挑选几位出来表演。通过他们的表演和我的引导,下面的学生可以很清晰的看到台上哪位学生打的是正确,那些是错误的。反复地练*多几遍,学生便很快把节奏和乐器配合起来。而且这样学*节奏,会让他们感到趣味性增强了,学*起来就变得简单。而在某些民族歌曲的学*中,我就会简单介绍该民族的舞蹈手型或脚位,也上按照乐器的方式进行,这样学生就很容易跟着歌曲跳动起来。因为农村的条件有限,所以我们可以自制打击乐器,比如用空的矿泉水瓶装上傻子当沙锤,还可以用饭盔当打击乐器,从生活中可以提出来很多乐器,非常普遍也很实用。

音乐教师教学反思4

  《音乐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提议中明确指出: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趣味、直观形象的音乐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音乐知识。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自我的聪明才智,创设多种情境,调动学生进取性,激发学生学*音乐的兴趣,把学生的思维引入“最*发展区”。让学生自愿成为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从而去感受音乐的真谛,体会音乐的魅力。

  那么,如何在音乐课堂中创设各种教学情境呢?我就粗浅地谈谈几点做法。

  一、创设游戏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小学生活泼好动,游戏是他们的重要生活资料,如能恰到好处的运用到课堂之中,定会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如果学生对所学资料产生浓厚的兴趣,他就会主动地参与学*。根据这一教学规律,教师可利用教材创设游戏情境,让学生在游戏中不知不觉地进入音乐王国,领略音乐知识的乐趣和奥秘。

  例如:我在指导学生用d、r、m、s、l、五个音进行简单的旋律创作时,设计了一个“小蜜蜂”采蜜的游戏。请一位学生戴上写有“d”的蜜蜂头饰,其他四位学生则戴上写有“r、m、s、l”音符的头饰,游戏开始时,花围成一圈,“蜜蜂”任意去采花,被采的花跟着“蜜蜂”出来,再由“蜜蜂”供给节奏,如此反复,构成一个乐句。最终让学生自我唱一唱,评一评,改一改。实践证明:富音乐知识于充满兴趣与生机的游戏情境之中,使得旋律创作不再枯燥,学生在玩中学、在乐中悟,主动、学有所成。

  二、创设问题情境,诱发学生创造动机。

  亚里斯多德说:“思维是从惊讶和问题开始的。”学生的创造活动,往往来自对某个问题的兴趣和好奇心,而兴趣和好奇心又往往来自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良好的问题情境能构成悬念,激发学生求知欲,诱发创造动机。

  如:在教唱歌曲《小熊请客》时。这首歌有三段歌词,客人分别是小猫、小狗和小鸡,学生很容易唱会。为了鼓励学生进一步创编,教师随即问:“小熊过生日还邀请了其他许多的动物,大家猜一猜还有谁呀?”学生的想象力十分丰富,七嘴八舌地说出了很多。我立刻又抛出一个问题:“同学们能不能扮演其中的一个小动物,自我创作一段歌词,唱出动物欢乐的心境呢?”于是大家一边唱一边做动作,兴趣高涨。经过这一环节的诱导,设境引情,诱发了学生的创造动机。在这种创编欲望的驱使下,学生的创造力不断被激发出来,创编得像模像样。并且学生在音乐教育中获得的语言既丰富,又牢固,这是单纯的语言教育所无法比拟的。

  三、创设探索情境,强化学生自主感悟。

  音乐课程改革十分重视“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建立探索性的学*方式。”学生是学*的主人,音乐课堂则是学生自主探索,获取知识的场所。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更应把学*的时间与空间还给学生,允许他们大胆设想,敢于质疑,放手让学生去探索,去思考,提出自我独特的见解。所以,创设一个个探索的情境也很必要。

  如:在《用自制打击乐器创编不一样的声响》这一课中,为了激发学生创编的兴趣,增强感受力,我首先创设了一个欣赏乐曲的情境:让学生听了几首不一样风格的打击乐乐曲,感受不一样的打击方法所发出的不一样音响效果。然后让学生利用各种塑料空瓶来进行音乐创作,学生有了前面的感受,都跃跃欲试,经过模仿和自我的实践找出“捻、拍、敲、吹、打”等多种不一样的方法。之后让学生自由结合,利用各自的塑料瓶,运用不一样的打击方法,创编一组音乐来表现一个主题。这时,学生十分活跃:有的用吹空瓶的方法来表现刮风;有的用敲空瓶的方法表现打雷;有的用揉空瓶的'方法来表现下雨;还有用吹、捻、打的方法来表现火车启动和进站的效果。这样的教学情境,充分发掘了学生的潜能,让学生经过自我不停地思考,在想象与实践中,增强学生的创造意识,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虽然有的同学表现的不太完美,但他们仍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之中。

  在这探索的学*过程中,使新课的教学从“教师讲学生听的‘一言堂’转变为学生自主感悟,合作交流的“群言堂”,使学生真正成为学生的主人,也促进了同学间的合作交流,为学生的创新供给了天地。

  四、创设生活情境、深化学生情感体验。

  《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音乐课的教学过程就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所以,所有的音乐教学领域都应重视学生的艺术实践,

  引导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将其作为学生走进音乐,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基本途径。经过音乐艺术实践,增强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所以,教师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出发,创设良好的生活情境,并鼓励学生参与艺术实践活动。因为沟通音乐与生活的联系,不仅仅有利于学生理解生活中的音乐问题,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的音乐是无处不在的,并且学生在观察思考的过程中,动手实践本事也得到了培养。

  例如:在执教《粉刷匠》一课后,我让学生开展创编其它劳动情境和歌词的拓展活动。首先让学生回忆在日常生活中做过那些劳动小能手,学生纷纷诉说:有值日生、扫地、拖地、洗衣服、叠被子……。之后我就鼓励学生伴着《粉刷匠》的音乐,创编一个自我劳动的情境,学生兴致盎然的活动开了,有的模仿扫地、有的模仿拖地、还有的模仿洗衣服、叠被子等,劳动场面真是热火朝天。有了这些体验后,我就让他们把自我的劳动成果唱给大家听,顿时那些创编好的同学纷纷站起来进行了表演唱。学生在表现和创造活动中得到了丰富的劳动感受,课堂气氛异常活跃,整个课堂完整而又充满了生命力。在潜移默化中体会到音乐的无处不在,感受到音乐的乐趣与作用,对音乐产生亲切感,体验到音乐的价值。

  此外,在教学中教师还能够结合教材、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征,创设其它的各种情境。例如:讲故事、猜谜、欣赏插图、舞蹈、多媒体画面等。但无论怎样都必须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使学生在乐中学,趣中学,不断增强学生理解和应用音乐的信心。

  乌申斯基说:“兴趣是学生学*的动力,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作为教师,要充分利用环境挖掘,给学生创设各种感兴趣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真正地走进音乐,在悦耳、悦目、悦心的情境下尽情探索,让课堂充满魅力、灵性、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音乐教师教学反思5

  音乐课如果只让学生唱歌,流行的还可以,但是长时间学*歌曲学生也不喜欢。必须穿**行,上一些欣赏课,表演课。模仿一些小品。引起学生的兴趣。对初中生来说,他没有音乐的专业知识,就很难去认真学*音乐,了解音乐的内涵。也就达不到音乐课堂效果。因此我在上音乐课时,尝试了几种方法,还有一定的收效,不妨与大家一起共同讨论学*。

  一:培养他们良好的*惯

  现在每个班的学生到音乐音乐教室都知道分组坐,铃声落之后不在交头接耳,下课后学生会自觉摆放凳子。我要求最后进入教室的两名同学打扫卫生,时间久了都不拖沓。这些*惯都已经养成,不用再去强调,无规矩不成方圆,所以说规矩给他们说了,慢慢的养成*惯。课堂就省掉许多与课堂无关的事。

  二、带着问题学*音乐

  因为一节课只让学生去感受,不培养学生动脑、动手和观察能力这并不是一堂好课。我在有些课时经常设计一些问题,形式多样,照顾全体,以小组比赛的`形式来回答问题,还有分小组讨论的形式来回答。比如在七年级课找了一首流行音乐周杰伦《青花瓷》如:请欣赏音乐从音乐中求答问题:1.听完音乐感受?2.这首乐曲用什么乐器来演奏?如果换一种乐器有同样的效果?这样学生带着问题去学*音乐,自然学生在学*音乐时很用心去感受,去思考,去理想,去想象,培养了学生各方法的一些能力。在学*中快乐地学到知识。

  三、采用小组合作进行课堂授课

  因为学生对音乐理解很抽象,它不象文字可以直观地去感受,而音乐必须通过去听,用心去感受它的节奏、力度、速度、情绪等一些音乐要素,才能使学生正确地去理解。所以我经常使用一些方法,让学生去分组去学*,通过听、看、唱、演不同方式。让学生演唱带着情感去演唱。用心去演唱。以小组为单位比赛学*效果更佳。(五年级、七年级学生比较认真,小组合作积极性强,而八年级的学生主观性强,小组合作作用不是很大)

  四、编排小品,创编舞蹈动作

  有的欣赏完音乐,我会让学生表演一个小话剧。小品。来加深学生们对音乐印象。更好的理解音乐。(七班,八班展示突出)根据音乐的特点要求学生学*歌曲后,合作一些动作来表达音乐。比如在学*《牧歌》《卓玛》,让同学们学*一些少数民族动作来随着音乐起舞。(女生们表现好,男生不喜欢动,让他们为歌曲打节奏)

  以上都是我这段时间在教学中积累的经验,我通过自己的尝试有一定效果。在课堂上改革学*方式让学生在快乐中享受音乐,不断提高他们对音乐的热爱。在教学改革的大路上,我相信会越走越宽。

音乐教师教学反思6

  在幼儿园的教育体系中,音乐已经成为儿童早期生活和学*中一个比较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实践艺术教育的重要途径,充分发挥音乐的情感教育功能,对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前段时间我设计了一节大班韵律活动,目的主要是让幼儿在感受乐曲风格的基础上来创编出简单的、合适的表演动作,同时培养他们对民族艺术——戏曲的热爱之情。

  通过组织这节教学活动,使我获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同时也发现了许多问题和不足,为此我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反思问题一:

  如何吸引孩子的“目光”?

  课程的选择要从幼儿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出发,体现园本课程。激发幼儿学*的兴趣,这样他们才能配合老师搞好教学。就比如这节活动来说,在一次户外活动的时候,一位师傅在我们种植园里锄地,许多孩子都好奇地围了过去,他们兴奋地一边谈论着,一边模仿着他锄地的动作。当时我很受启发:既然孩子们对于锄地这么感兴趣,为何不抓住这个机会来设计一节韵律活动呢?于是我开始多方面寻找音乐素材,最终我选择了豫剧《朝阳沟》中栓保的一段唱《前腿弓,后腿蹬》,这段音乐对于锄地有详细的动作描述,非常适合组织教学。 所以说,把握住幼儿的兴趣,选择合适的题材,就能吸引孩子的“目光”。

  反思问题二:

  当孩子的“表现”与我们的“预期效果”不一致时,该怎么办?

  组织这节活动的时候,我在让幼儿感受了乐曲的风格,体会它的内容的基础上鼓励他们来创编动作。因为他们对锄地已有所了解,我就以为做这些动作不成问题,谁知道孩子们编出的动作是错误的,与我的“预期效果”截然不同,他们以为锄地时只要抡起胳膊就行。于是在整个活动中,我一遍一遍地强调不要这样、不要那样,结果却是事与愿违,把创编韵律活动变成了教动作,与我定下的'活动目标完全不一样。结束后,我开始思考,:是不是我漏掉了哪个环节或者活动设计的还不够完善、严密?经过我反复的思索,最终我得出了结论,就是以下我要讲的第三个问题。

  反思问题三:

  让幼儿亲自去尝试、实践,然后得出结论。

  对于大班的幼儿来说,能够感知、理解韵律活动所表现的内容、情感和意义是首要的,结合现代教育理念,要让幼儿主动积极地投入学*并在活动中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质,就要鼓励他们去探索、发现,去创新,教师是幼儿活动的引导者、合作者和支持者。

  有了第一次的教训之后,我在第二次组织教学前,先带领幼儿拿着锄头来锄地,让他们充分地、真切地感受锄地这一动作,以此丰富他们的生活经验,这样以来,不但激发了热情,而且有了亲身体验后孩子们编出的动作规范、真实。有的幼儿还说:“我们要小心,不能碰着小苗苗,我要它快快长高、长大。”自然地孩子们兴致勃勃地编起了小苗苗的动作:有晒太阳的、有喝水的,还有随风摆的。他们把这段音乐拟人化了,使得课堂气氛非常活跃,也使内容变得丰富起来。无形中孩子们知道了要爱护小苗苗、保护庄稼,增强了他们的环保意识,同时也体会到了农民伯伯劳动的辛苦和快乐。

  在活动的最后我请幼儿自由的选择角色并表演,那些表演的道具使他们异常地兴奋,他们探索和动用道具争相表现自己,完全投入到了角色中,在”玩乐“中自如地运用自己的身体动作进行了再现性和创造性的表现。并在与他人配合起来表演动作的过程中获得了交往、合作的快乐。把整个活动推向了高潮。

音乐教师教学反思7

  新的一学期又快结束了,在忙碌中有所收获,疲惫中充满幸福!现将本学期教学反思如下:

  一、熟悉教学大纲,明确教学目标

  音乐教师的职责不是将每一个学生都培养成为音乐家,而是在音乐课堂中尽量以培养学生审美为核心:用美的声音感染他们、用美的音乐喂养他们、用美的语言同化他们,让美的情感陶冶他们,让美无处不在,净化学生的心灵。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我强调:

  1、想要感染学生,首先先要感染自己,教师课堂的语言要求精练、明了、富有感染力。

  2、参考教学大纲,补充课外教材,尽量选择一些有代表性,有内涵的音乐与课堂教学内容所挂构,丰富课堂内容,吸引学生注意力。

  3、查阅资料背景,了解音乐创作及相关内容,加深学生的音乐文化,提高学生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

  4、用教师的肢体语言引导学生,让他们从教师的肢体语言中感受到音乐的美,旋律的美。

  二、变化教学方法,引发学*兴趣

  都说兴趣是学*最好的老师,的确,要让学生长期保持对一门学科的兴趣是不太容易的,无论那件事,无论那门学科如果教学方法单一,毫无新意再好的内容也引不起学生学*的兴趣。

  1、根据教学内容,一个好的导入是引发学生学*兴趣的关键,比如:在《雪绒花》一课的教学中,我运用了情景剧导入,一边讲解《音乐之声》的故事,一边播放其中的'音乐片断,瞬间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再比如在音乐欣赏课《回忆》中我抛出了“谁家养猫了?你能模仿一下猫咪的叫声吗?”利用学生感兴趣的问题直接导入课程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2、利用不同的课程类型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这也是音乐课堂抓住学生学*兴趣的关键。

  如欣赏课,在让学生反复听音乐,感受音乐要素的时候,我们如果只是一味的提问,让学生回答,在两遍音乐以后,学生立即就会失去耐性。这时就需要老师动点脑筋,我会利用音乐中的要素,比如:相同的旋律,当同学们听到后举手示意;听到慢的旋律用手划出相应的动作,听到快的旋律就用身体进行律动。让学生在欣赏音乐中有事做,这样才会让他们集中精神跟着教师的脚步走。

  如教唱课,对于初中的学生,他们都有了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再不能像小学生一样一遍一遍的教学,要使他们有自学的能力,故教师利用旋律跟唱法,教师示范法,学生模仿法,小组练*法,个人演唱法等,这些多样的方法可以使学生在学*上兴趣增加,课堂效果增加。

  自己深知在教学的道路上学*是永无至境的,故如何将每一堂音乐上到最好这将是我以后的目标。

音乐教师教学反思8

  、学会"听"音乐

  音乐学*的各个万面都涉及到听觉的作用,审美主体对于音乐的各种听觉感受能力(节奏感、音高感、旋律感、和声感、结构感、形象感等等)是审美能力的基础。学谱的基础也应该首先放在听觉能力的培养上。听得多了,就自然会有一些音高的感觉,有了先入为主的音高再唱简谱,学生更容易掌握简谱的概念。

  二、利用创编旋律来提高识谱能力

  创造性能力培养应该贯穿于音乐学*的各个环节、整个过程。识谱教学中的各项内容和能力培养,都应该以即兴活动的形式给学生机会,创造性地探索节奏、音响、旋律等音乐基本要素的各种变化和重新组合。在即兴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敏锐听觉、迅速反应、富有表现力的节奏感,对音乐结构、形式的感知、对音乐的形象、表现的.理解、高度的集中注意和默契的相互配合。

  三、表演激发学生学*兴趣

  小学生天性好动。利用他们这一特点,把表演融入教学,增加课堂情趣,无形中提高他们的音乐素质,达到育人目的。在音乐活动中,我把学生分成若干组,让他们自由设计活动内容。如《大鹿》是一首深受小朋友喜欢的儿童歌曲,歌词内容贴*学生的生活,他们对小动物天生就有一种特殊的情感。在教学中,有个小朋友说:“老师我想把歌词内容改一改,因为我有一只可爱的小狗,行吗?我还能画给大家看呢。”听了孩子真诚而幼稚的话语,我欣喜地笑了:“怎么不行,大家都可以画一画、改一改。”于是,课堂气氛活跃了,或三人一组,或五人一组,纷纷当起了小小音乐家,画的画、唱的唱、奏的奏、演的演,学生情绪达到了极点。在教师的鼓励下,学生敢干对已有知识提出质疑和修改,从而引导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四、电教渗透直观表达,引起学生兴趣

  根据小学生好奇性强。对生动、形象的材料感受性强,在感知时无意注意占优势的心理特点,利用电教声、光、图、色俱佳的优点新授,有时可取得意料之外的效果。例如在《我是草原小牧民》一课教学时,学生听了两遍录音范唱便会了,但绝大多数是面无表情地唱。我便运用电教启发他们:“你们去过大草原吗?你们骑过马吗?谁说说骑马时的心情?”小朋友一下子来劲了,骑过马的同学纷纷举手回答,我又说:“老师今天带大家去大草原旅行!”于是我扮导游,小朋友扮游客、当小骑兵,在教室里扬起马鞭骑着“大马”,边玩边唱刚学过的歌曲,同学们个个情绪饱满,兴奋异常。歌声中充满了情感,洋溢着美的色彩。

  讲课是一门艺术,尤其音乐属于艺术课,抑扬顿挫的语调,热情洋溢的激情都、优美的体态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也就受到了美得熏陶。这方面我做的还有些欠缺。

  打击乐器进课堂

  我感觉使用打击乐器很简单,其实对于孩子们来说要想运用的自如并不是很简单的事,要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训练,使学生一步步的提高。

  总之,这学期我的收获还是很大的,既看到了自己的成绩,又看到了自己的不足。音乐新课标改革提出了更好的教学理念,实施新课标,这要求我们更善于总结,经常回顾,以更好地实施教学任务。我们将会在新课标的指引下,结合实际情况去更好地开展我们的音乐教学,为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音乐教师教学反思9

  在今天这节课上,学生总体表现令我满意。

  成功之处:

  1、学生们的团队意识强烈。

  2、学生的学*兴趣高,注意力集中,特别是*常课堂不是很专注的学生今天的表现可谓是“好得不得了”!

  3、学生根据“快乐do mi sol评价卡”进行创编,表演时能围绕着“演唱形式、器乐伴奏、加入律动、自信演唱、加入其它艺术形式”去创编,在评价中他们自己发现三个组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表演时缺乏律动和情感”。

  4、学生为它组精心地准备了十道题,有的`是围绕着预*四步骤提出的,例如说出歌曲中的一些音乐记号的名称作用,有的是用了“卡拉OK”的形式,让别组接唱下句歌词,通过这一形式既加深了他们对歌曲的理解,又促使他们去背唱歌曲。

  不足之处:

  出题中学生为了考倒别人而出题,有的题目有些偏离,例如他们提出的“《长城放鸽》一曲的词曲作者是谁?”“《孟姜女哭长城》这首歌是什么调?”。针对这种现象,我在课堂中即时给予了学生一些指导。

  总的来说,这一单元除了给予学生学*目标外,其余的从“学歌到创作到表现”这些环节几乎都是学生小组合作完成,通过这一尝试,我发现只要给予学生明确的学*目标,给予他们自主学*的学*方法,五年级学生完全可以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性学*,所以本单元的这种“年代秀”教学方式的尝试还可以在下一单元进行进一步的尝试。

音乐教师教学反思10

  6月6日,区朝晖小学举行了“新教师课堂教学汇报”,三位新老师上了三堂精彩的课,这几节课内容丰富,既有音乐性又有可看性;既有流淌音乐的美和灵动,又处处有音乐的知识、技能和内涵;既有老师的完美表现又有学生的投入参与。从这三节课中让我认识到要上好课的几点关键。

  1、良好的教态:

  老师的一个亲切的笑容,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表扬的话语,对学生来说就是最好的“补品”,实验验小学的蔡老师,脸上有一对小酒窝,微微一笑,人感觉很容易产生一种信赖感:靖江三小的俞老师,表扬学生的语汇特别丰富:我校的裘斐钧神情很*和,给人的感觉很恬静。。。。。我想教师良好的教态是完成教学过程的基础。只有教师全身心地投入课堂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

  2扎实的音乐基本功:

  作为一名音乐老师,音乐基本功不仅仅要扎实,更要全面。在唱歌课中老师自己不但要会唱,还要会教学生唱,必要时还要边弹边唱;在欣赏课中老师不仅要能够对作品进行赏析,更要会教学生如何进行赏析,有些课可能还需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穿插一些舞蹈动作,等等。通过观看这3节课,让我深切感受到的`一点就是,3位老师的音乐基本功都比较扎实,样样都行,这也让我们在座的观赏老师都赞叹不已!同时也让我们对自己的音乐素养进行反思,要注重我们自己的音乐基本功,这样才能在课堂这个*台上更好的展示自己,才可以教育好我们的学生。只有老师有“一桶水”,才可以给学生“一杯水”!

  3、独具匠心的教学方法:

  比如说蔡老师的《迷人的火塘》这节课,这是一节以教唱为主的音乐课,我们传统的教唱方法就是老师唱一句学生学一句,有时是用钢琴教唱,但是蔡老师的这节课就运用器乐进课堂,利用竖笛有固定的音高,先让学生亲自实践来演奏歌曲的旋律,在脑海中形成固定的旋律,接着再去聆听,来验证自己演奏的正确与否,进而在试着进行演唱,在这样一来一去的过程中,不仅让学生演奏演唱能力提高了,听力提高了,而且还熟悉了旋律。这节课的一个重点和难点是二声部的教唱,蔡老师通过自己的指挥手势让学生可以明确要唱什么,叫学生要互相聆听对方的声部,为以后进入初中音乐教学的合唱建立了良好的基础。俞老师的《巧巧手》这节课,大家都认为很完美,刚开始课堂导入时的柯尔文手势,一下就吸引了一年级小朋友的注意力,再引出这节课的主角音符宝宝“1和5”,然后围绕这个主题展开的一系列的课堂教学活动,整节课给人的感觉就是目标很明确。很值得我们每位老师去学*。裘老师的《听,那森林的歌声》,欣赏课对小学生来说我认为是最难上好的,因为他们正是好动的年纪,如果不是特别有意思,要让他们很配合的座45分钟,那可真是难上加难啊!但是裘老师就用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在每次聆听乐曲的时候都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听,还充分发挥学生的丰富的想象力,幻想自己就是可爱的小动物等等。这些独具匠心,又别具一格的教学方法很值得我们去学*和运用。

  我想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加努力的学*音乐基础知识,强化自己得专业素养,学*好的教育教学方法,以便更好的去教育学生。人们都说,一名好老师必定是一名好导演,欣赏一堂好课如同观看一场电影,好影片耐人寻味,好课受益终身!

音乐教师教学反思11

  回首这一学期以来,在学校领导重视直接部署督导下,及各中队辅导员的大力支持。少先队工作得以顺利的开展,在这一学期中我们在忙碌中充实着自己,少先队员也在忙碌中成长着。虽然一切都不是那么的绚丽多彩,但也让我们感觉到了生活中充满着阳光。现总结如下:

  一、提高认识,充分发挥职能效用

  学校开学工作会议上,校领导班子就把少先队工作纳入了议程。由 我继续负责少先队工作,组建少先队委,形成日常工作机制,全体教师给予支持帮助。由此明确少先队职能,为学校日常工作的表现。大到校园文化氛围建设,小到卫生、板报、集体荣誉、团队精神的具体实施与教育。并把工作列到学校的工作计划上。学校领导的重视,是工作开展结果好坏的有效促进,在思想上统一了认识,在行为上有了明确的目标和安排。

  二、建立组织,明确工作责任

  在3月份新学期伊始就召开了少先大队及各中队干部会议,并成立了少先队大队委。组建了卫生、板报量化督察小组;安全值勤组;红领巾佩戴、早退、迟到检查组;校园文化宣传组;校园广播站等。分工明细,责任到位,并在全校范围内形成核心,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1、学期初开展争创优秀班级、文明班级,从思想上提高了全体少先队的认识和积极性。在校园中形成了讲文明懂礼貌,做到文明出口、文明举手良好的舆论、行为氛围。

  2、3月中旬学校各中队开展了“学雷锋宣传月”活动,充分调动了少先队员们的.积极主动性

  3、加强德育教育,开展了春游踏青活动,全体师生贴*大自然,沐浴着春的气息、花儿的芳香。学校、少先队更是借此机遇开展了,环保教育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中人的因素是主体的感恩教育。感谢大自然赋予我们的一切,宁静、优雅和谐的`环境。

  4、4月中旬在少先大队辅导员老师的组织下开展了“古诗文经典诵读”活动,设立了一、二、三等奖,对朗诵成绩优异的同学进行了奖励,次活动充分调动了少先队员们学*的积极主动性和趣味性。

  5、 “六一”期间开展了庆祝活动、评选表彰48名优秀少先队员、举行了扩队仪式、全校师生文艺节目表演等等,就本期的少先队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其中得感谢学校领导的重视,及全体教师们的大力支持。

音乐教师教学反思12

  识谱唱谱是音乐课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但课堂上能使孩子们兴高采烈的往往是唱歌、律动、游戏,一旦让他们识谱,顿感索然无味,课堂气氛也会出现冷场,音乐情感美的熏陶无从谈起。

  音乐新《课标》指出: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识谱能力,规定了不同学段不同的要求。因此,识谱教学要符合音乐学*的规律,它是学*音乐的工具和手段,而不是音乐教育的目标。那么在音乐教学中如何有效的使用这个“工具”呢,我根据自己一些教学实践,反思如下:

  一、用先唱歌后识谱的方法强化听觉

  音乐学*的各个方面都涉及到听觉的作用,识谱的基础也应该首先放在听觉能力的培养上。听得多了,就自然会有一些音高的感觉,有了先入为主的音高再唱简谱,学生更容易掌握音准的概念。所以,我提出先唱歌后识谱。

  如:在一节唱歌课中,当学生走进音乐教室时,我用的'音乐就是今天要学的歌曲,并让学生和着音乐做简单的律动,使学生对音乐有了听觉上的印象,为下一步学好歌曲作好铺垫。然后让学生欣赏歌曲、感受音乐,从而激发起学生学*音乐的兴趣。再通过让学生唱歌,在不知不觉中解决了歌谱中的难点,使学生在识谱时降低难度,让学生感觉识谱并不太难,从而增强其自信心,加深对音乐的热爱。然后,再通过对歌谱的视唱、理解,又反作用于唱歌,使演唱更加完美。先唱歌后识谱就是先让学生放下心理负担,让学生先唱唱歌,用自己的声音去表现音乐,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感到这节课是轻松愉快、有所“成就”的,而且有表现自我的空间。

  一位学生这样讲到:“以前,老师总是对我们进行视唱练耳训练,班上仅有几位会乐器的同学唱还可以,其他人都不行,太难了,我对这一点儿也没兴趣,可是现在我们先唱歌后识谱,才上两节课,我就会唱《白杨和小河》这首歌的歌谱,我感到非常高兴。”

  二、利用创编旋律来提高识谱能力

  创造性能力的培养应该贯穿于音乐学*的各个环节,识谱教学也不例外。创造性地探索节奏、音响、旋律等音乐基本要素的各种变化和重新组合,以即兴活动的方式给学生发挥创造想象的空间和机会。

  例如:歌曲《青春舞曲》这首歌曲具有鲜明的民歌特点,所以在学唱新歌之前,我将乐曲中的旋律顺序打乱,以短小动机为单位排列在一起,先让同学们听每组动机的音高,在根据自己的感觉重新排列成流畅的旋律,并一起弹唱。这样,以听为先导,创

  编为手段,然后再让大家来听一听,唱一唱,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识谱能力,也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学*积极性与主动性。

  其实,创编旋律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丰富的创编形式能让同学们在乐趣与自己的成就感之中学*简谱,并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提高综合素质的今天,小学音乐教育对识谱的要求是:“立足课堂,面向全体。”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把理性的识谱从感性入手来教,融入音乐实践活动,形象生动,深入浅出。利用识谱这个学*音乐的好工具,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表现能力、鉴赏能力、创造能力。让每个孩子真正的走入音乐,去寻找,去探索,去创造。

音乐教师教学反思13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具备人本思想的教育理念,自由活泼的教学方式,为我们教师开启了一片教育新天地。一堂好的音乐欣赏课应该体现“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教学理念,让课堂教学充满生命活力,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等互动与交流,使学生在饶有趣味和充满情感的情境中轻松愉快地接受美的熏陶,提高审美能力,主动获得感受与鉴赏、表演、创造、评价等多方面的艺术能力,完成审美教育。音乐欣赏教学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和*惯,作为音乐教师,首先要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学*兴趣,使他们有兴趣去听,所以,在这节欣赏课上,我以现代音乐教育的思想,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一、设计悬念,激发学生欣赏的兴趣。

  出示乐曲表现出的所有情绪,让学生在欣赏完一遍后为他们排序,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因为情绪中有紧张、恐怖激发了学生欣赏的兴趣。在学生排出正确的顺序之后,我再次设计悬念:“作曲家正是用这几种情绪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发生在鸟店里的故事,请同学们再来完整的欣赏一遍这首乐曲,然后,请给大家讲一讲你从音乐中听到的故事。”音乐和故事的结合,使孩子们能用心听音乐并用心讲故事。在每一位同学的心中都有着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因此讲述自己编的小故事调动起了所有的同学。这样欣赏音乐,同学们怎能没有兴趣。

  二、从曲式结构入手,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表现音乐

  欣赏音乐最重要的是教会学生欣赏音乐的方法,分析音乐作品的能力。首先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必须具有逻辑性,引导学生一步步地对音乐作品进行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音乐作品的方法,提高感受音乐的能力。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感知、体验、理解音乐,在引导分析中,应注意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教学的过程中,我运用动起来的方法,引导学生认真地有步骤地听辨音乐,首先利用故事,抓住乐曲的主题,清晰地展现出乐曲的结构,最后通过表演使学生逐步感受到音乐的整体效果。每听一遍乐曲,总要针对一定的问题去听、去思考。以诱发其好奇心,促使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和认真回答问题。

  三.巧妙评价,融思想教育于其中。

  通过放飞鸟笼中的.小鸟回到树林中这一生动有趣的形式对各组学生进行适时地评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了生生之间的合作能力,更教育教育学生爱护鸟类,尽自己的能力保护鸟类,为建设我们绿色的家园做出自己的贡献。

  总之,通过这节课的教学,使我深深地感到在音乐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生的自身体验、重视学生的潜能开发;真正民主、和谐和宽松的课堂气氛,使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性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从学生们的立场、需求出发组织教育教学;多创造适宜的环境鼓励学生们自主探索;较大的自由度和较强的自主性使学生的认知能力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情感体验、能动性、主动性、探究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让学生们在宽松的环境中自信地发展。

音乐教师教学反思14

  教学反思:

  上完这节音乐课以后我心情很愉快,因为我全身心地投入到了课堂的氛围中去,全身心的把教师的爱投入给了孩子们。这节音乐课我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比如我提问的太多,应该让学生自己在音乐声中主动去感受快乐、感受美。另外我还应多引导学生唱出动听的声音。总之我最大的感受就是音乐课堂教学是艺术教学,而艺术教学就更需要讲究教学的艺术性,以体现艺术的美、教学的美。民主、*等、和谐、快乐的学*氛围也是相当重要的。我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多思考、多学*,力争把自己的教学再上一个新台阶。教学反思:

  歌曲旋律上口,但是节奏难度较大。要不断巩固复*。歌曲中的反复跳跃记号的演唱顺序要掌握好。要理解掌握,争取做到触类旁通。教学反思:

  课以雨中嬉戏、踢踏舞为整个教学主线,贯穿全部课堂。在开始的新课导入时,我让学生观看儿童舞蹈《雨中花》的踢踏舞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用舞蹈表现踩雨、戏水、雨中嬉戏时快乐喜悦的心情,初步了解踢踏舞的特点:音乐轻快,舞态变化多姿,表现力特别强。教学反思:同学们学*了歌曲《雨中》,聆听了贝多芬《第六交响曲》片段。虽然歌曲不长,但节奏比较复杂,多变的节奏使歌曲充满活跃的气息。歌曲表现了孩子们乐观向上、不怕风雨、专心读书的'情景,最后,在渐弱声中结束,仿佛孩子们的读书声渐渐远去。为了掌握难点节奏,我先让同学们找出了运用重复的地方,引导学生理解创作手法并且减轻他们的畏难情绪,通过声势训练,大致掌握了休止符的运用,也能在歌曲中准确地把握。《第六交响曲》表现了雷雨由远而*,狂风骤起、雷电交加、大雨倾盆等场面,音乐始终在恐怖的气氛中进行,使音乐与自然很好地融在一起。通过聆听,同学们的想象力也得到充分的发挥,震撼的雨声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中,体验音乐与自然的交融,音乐与情感的共鸣。

音乐教师教学反思15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虽然音乐课并不涉及到升学考试,但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因素,音乐课的质量,也是极为重要的。因此,音乐教师也应该学会反思、善于反思。那么,音乐教学反思该从哪些方面着手,又如何在反思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呢?

  一、在备课过程中设计反思。

  音乐课的备课不同于语文、数学,不需要把注意力过多地放在某些知识点或者技能技巧的掌握程度上。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就可以先给自己设计这样的几个问题以供反思。例如:“学生对本课的歌曲熟悉程度如何”,“怎样设计学*歌曲的教学方式会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在学唱歌曲的教学环节中会出现哪几种问题,如何对症处理”等等。这样,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备课也不会流于形式。因为音乐课的教学目的是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所以在备课中设计的反思还是以提高兴趣为主。如果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发现学生特别有兴致,或者无动于衷,就该问问自己是什么原因,积累经验教训,并在*行班尝试不同的教学方式方法,以求得最佳效果。

  二、在上课的'过程中验证反思。

  课堂不是车间的流水线,一成不变,同样的教学方式方法,几十名学生可能有几十种不同的反应。因此,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教师不断地调整教学的方式方法,不断验证在备课时设计的反思,对症下药。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再好的教学也总有它不足的地方,有待于进一步改进,进一步优化。因此,在课堂上发生的种种“意外”,就可以成为很好的反思材料,提供教师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进行探索。

  三、在课后进行各种形式的反思。

  反思的方式有许多种,可以通过语言也可以通过文字,可以自我反思也可以通过交流进行集体反思。反思最具有借鉴意义的一种方式是编写案例反思。所谓案例反思,就是通过具体的典型的教学个案,来研究和揭示其内在规律的一种写作方式。虽然案例有其个别性、特殊性,但是也从中体现出了教师的教学策略、教学理念等等。教师将这些典型案例通过文字的形式加以分析概括,可以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也可以提供给同行借鉴。

  反思除了自我反思,也可以通过观摩分析他人的范例来进行。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自我反思,自我案例分析,都是建筑在自身的基础上,而许多事情还是旁观者清。所以,教师应该多观摩分析其他教师的课,学*他们的教学理念、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等等。反思假如我上同样内容的课,会有什么不同,什么相同,我从中得到了哪些启发,等等。最好也能在听完课后写成文字。音乐教师往往由于自身条件的不同有各自的特长,比如器乐,比如声乐,要善于利用自己的特长,别人的特长可以作为自己的借鉴,看看别人是如何来利用的,思考自己可以如何利用。

  因此,无论是主课也好,副课也罢,教学反思都有着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作为新课程背景下的音乐教师,我认为更应该在教学中不断地进行反思与提炼从而发现问题,学会研究,不断地去提高教学水*,成为科研型、反思型的新型教育工作者!


音乐教师教学反思菁选(扩展2)

——音乐教师教学反思菁选

音乐教师教学反思15篇

  身为一名人民老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教学,写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音乐教师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音乐教师教学反思1

  音乐是艺术,而音乐教学更是艺术教学中的艺术。音乐反思性教学则是指运用教育教学的有关理论,对课堂教学的教育理念、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科学的分析和思考,从中归纳出成败得失,为不断优化后续教学提供重要的条件。因为吸取教训,能更好地促进教学内容的选择、组合、调整;教学目标的设计、达成;教学策略的合理、优化,才能使课后的反思性真正起到反思、调整、改进后续教学的积极作用,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效能,不断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音乐审美能力。识谱是打开音乐大门的钥匙。但在我教学过程中便有着这样的深刻的体会:音乐重视识谱教育,但学生最没有兴趣,最弱的也是识唱简谱。对于音乐识谱教学,本人根据自己的教学,做了以下几点反思:

  一、注重音乐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进行课堂教学内容的反思。

  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教学内容不仅具有音乐性、审美性,更应贴*学生的生活实际。课堂教学内容只有充分利用现有教材中能引起学生兴趣的.内容,调整教材内容以适合现代学生审美需求,并根据学生的学力水*重组教材,把充满生活情趣的内容充实到教学中去,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与审美愉悦,让教学内容真正使学生想学、爱学、乐学。

  二、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进行课堂目标的反思。

  由于学生的需要、兴趣、经验和能力是多样化的,音乐课堂教学目标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科学的音乐教育观,就必须以学生为主体,遵循学生的显示发展水*。联系学生的客观实际,根据教师对课程标准和教材的把握,灵活设计课堂教学的音乐审美、情感态度和知识技能目标,提高教学目标设置的合适度,增强教学目标实现的有效性,真正起到教学目标的导向、调控、评价作用,成为课堂教学成功的保证。

  三、把握学生认知心理,进行课堂教学策略的实施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从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出发,*等的融入学生,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虑教学。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心理、对音乐的兴趣爱好与情感反应等,合理安排课堂教学策略,尽可能的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全身心的感知并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四、围绕主体,紧扣主题,集体协作是反思教学必要补充。

  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证明:小学音乐的反思性教学,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生活实际和认知心理出发,通过对音乐课堂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策略、集体协作等多角度、多形式进行科学反思。从成功的课例中我们应该反思:“为什么成功?”“成功的理论依据是什么?”“教学的设计与过程有什么特色?”“如何锦上添花富有创意?”等等,从中总结规律,提炼经验、指导实践。从失败的课例中我们应该反思:“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一、学会"听"

  音乐学*的各个方面都涉及到听觉的作用,审美主体对于音乐的各种听觉感受能力(节奏感、音高感、旋律感、和声感、结构感、形象感等等)是审美能力的基础。学谱的基础也应该首先放在听觉能力的培养上。听得多了,就自然会有一些音高的感觉,有了先入为主的音高再唱简谱,学生更容易掌握音准的概念。比如,在教唱新歌前我首先让学生欣赏,以听领先。做为音乐老师不能剥夺学生聆听音乐的权力,一首乐曲要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聆听去充分体会音乐中美和丰富的情感。重"听"的教学,强化"听"的功能。当学生进教室时我用的音乐就是今天要学的歌曲,让学生有个无意识印象,但这种欣赏教师是有意指导,为下一步学好歌曲作好辅垫,这时学生却在无意中学会倾听。在真正要学*这首歌曲前,我又安排了一次有意欣赏,这属于诱导性的欣赏,启发学生:"刚才你们在进音乐教学时听到歌曲是什么情绪的?你听了有什么感受?"……诱发学生联想,指导学生欣赏,从而对歌曲的情绪、节奏、表现的内容等有初步了解,同时旋律、节奏,在学生脑中有一定印象,起到了熟悉旋律等作用。这也是许多老师提出的先唱歌词再唱简谱的方法。但一遍一遍的唱学生很容易分心,也提不起兴趣。所以在听的时候要变化多种形式,在给学生美的感受的同时强化他们听的感觉

  二、音乐教学的多元化

  为了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又不让学生厌倦音乐课。首先就是投学生所好,从他们的兴趣出发。所以音乐教学不能再是传统的学*观,提倡学科综合,音乐教学的综合包括音乐教学不同领域之间的综合:音乐与舞蹈、戏剧、影视、美术等姊妹艺术的综合入手。上音乐课时,我就从学生喜爱的一部动画片的主题曲或影视着手,让学生自主的去感受参与鉴赏。学生主动的参与进来从而老师学能从中,引导学生兴趣的去学*了解音乐的不同领域。如自己很喜欢这首歌曲就,把你对这首歌的喜欢之情,容入歌曲中让聆听者知道你喜欢这首歌曲。以这种教学手段引领学生知道音乐不单单只是开口就唱,还要表达人内心的情感。音乐教学要多元化,所以不再是教师教,学生唱。让学生更加喜欢音乐课就要让音乐课堂丰富、多元。充分利用艺术之间的这种相融通关系,充分发挥与运用各种艺术门类的不同表现手段,整合成综合合性的音乐教学方式,如用形体动作配合音乐节奏,用表演及情节表现音乐情绪,情感,用色彩或线条表现音乐明暗、相同与不同等等。所以培养学生有正确的审美观与审情趣,先让学生喜欢你的音乐课堂。

  音乐教学一直在不断改革都是为了学生、学校、社会等充分肯定音乐的美育功能、社会功能和文化功能,作为音乐教师应不断反思,努力提高音乐教学质量。

音乐教师教学反思2

  一、学*教学大纲、明确教学目的

  作为音乐教师,首先应该明确音乐教学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在整个音乐教学过程中要以音乐的审美感来感染学生,要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来陶冶学生,进而是学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乐审美能力。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对音乐的各种要素,各种手段作出整体性的反应,要积极引导学生感受,体验,鉴赏音乐的美,从而使学生作到现在收益,而且终身收益。因此在音乐课的起始课上,我就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强调

  (一)通过音乐教学,提高学生的音乐的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

  (二)通过音乐教学,激发学生学*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活跃空气,在紧张的文化课学*之余可调节情绪,有利于其他课的'学*;

  (三)在音乐课堂上培养学生参与和实践能力。欣赏我国优秀的民族音乐(如民歌,民间音乐,民间歌舞音乐,戏曲曲艺音乐等),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传统情感。

  二、采用多种方法,努力提高学生的学*兴趣

  针对本学校学生基础差的特点,在使用音乐新教材的同时,想方设法,找资料,给学生补基础,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具体为:

  1、教材程度深,在课堂上安排一定时间观看光碟,对各单元内容作介绍,学生以欣赏为主,达到开拓视野、提高审美能力的目的。

  2、对乐理知识的教学,从基础抓起,每堂课选几节乐谱视唱。让学生学会划拍、打节奏、哼曲调,逐步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虽然大部分学生有困难,但从半个学期教下来,学生的进步还是很快的。

  3、利用多媒体、电视,音响等设备,向学生介绍一些民歌、名曲,作为补充教学内容。知道学生边听音乐、边哼歌谱,反复练*,学生的识谱能力有明显提高。由于强调了“响”(声音响亮)、“准”(唱准音调)、“美”(优美动听)三个字,学生积极响应,从实践看,收效较大。

  4、课堂内让学生上台演唱,培养他们的参与、实践能力学生情绪高涨,使音乐课上的更加生动活跃。

  当然,如何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积极性,今后还需努力。

音乐教师教学反思3

  兴趣是推动学生学*的强大动力,创设一种可激发学生某种兴趣的情境,使学生产生好奇感,也就是在教材内容与学生求知心理间架起一座桥梁,从而把学生引入到有关的知识中去,使课堂更加生动活泼。在组织音乐教学活动时,我们应充分挖掘音乐作品的艺术内容和情感内涵,发挥音乐作品的艺术魅力,创设性地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以激发、培养、发展学生的音乐兴趣及爱好。因而在上音乐课时,我充分利用学生灵巧的形体、 自然的嗓音,通过律动、绘画、即兴创作、游戏、表演、节奏乐敲击等相结合的、孩子们喜闻乐见的综合手段,进行直观教学,激发和培养孩子们对音乐的兴趣,开发音乐的感知力、想象力、创造力,体验音乐的美感。

  一、故事法

  小学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爱听故事,对故事有着浓厚的兴趣。在授课前先讲一个有关歌曲内容的故事,然后自然导入新课,从而激起学生的兴趣,再把这种兴趣迁移到学*歌曲上来,如教小歌舞剧《小放牛》这课时,老师先绘声绘色地说故事。然后问:大家还想知道这个故事的具体情节吗?这节课我们来共同学*“小放牛”的故事(揭示课题)

  在音乐课堂上,教材中有很多曲子或歌曲都是有情节的,我们还能运用丰富的联想,续编音乐故事,创造情节,发展思维。如《龟兔赛跑》、《百鸟朝凤》等,在学完以后,可以让学生自己来当作曲家、作词家、创编后传,还可以来表演自己编的故事。孩子们的兴致自然被教师激发出来了。

  我在教唱歌曲《闪烁的小星》时,首先把这首歌的内容编成一个小故事,讲给孩子们听,让他们从形象直观中得到美的感受。我问,什么东西一闪、一闪、亮晶晶,好像千万只小眼睛,挂在天空会放光明。“同学们,你们猜一猜,这是什么?”孩子们靠自己的生活感受,很快就会齐声回答出来“星星”。我肯定这一回答后,接着就说,今天我们来学唱一首美国儿歌《闪烁的小星》。当唱起这首歌时,孩子们的头脑里就有一个一闪、一闪、亮晶晶的形象在活动。学生在听故事过程中,很快就学会了歌词。

  二、表演法。

  学生在学*音乐时,要对音乐有所感,有所悟,有所动,这样才能投入到美妙奇异的音乐大世界中。课堂中我大胆放手让学生去动,去实践,去玩!在玩中感受音乐,让学生大胆表演。例在音乐课中可以使学生进入角色,让他们亲自用表演来感受歌乐曲,例在《小红帽》这一课中,我让学生课前准备好的道具,分别扮演“小红帽”“外婆”“大灰狼”演这童话故事,学生在表演中犹如身临其境,耳闻其声,目睹其事,从而被陶醉在这童话故事情境之中,兴趣达到最佳状态。

  三、游戏法

  孩子们天生就爱做游戏,在音乐课上通过游戏可以增加音乐性和趣味性。例,在教音符时值的长短时,我会让学生通过自己行走的步伐“哒哒|哒哒”,感受四分音符的时值和四二拍子的节奏特点。然后,再进一步通过学生的生活感受“跑比走快”,“走一步可以跑两步”,“跑跑走、跑跑走”,以及小闹钟的走动声“嘀嗒嘀嗒”来认识八分音符的时值。低年级学生对音符长短常常不能理解,在教学时我用小猴子摘苹果的故事来启发学生:二只猴子四个苹果即一只猴子有二个苹果(二分音符),又来了二只猴子变成一人一个苹果(四分音符),后来又来多一半猴子苹果只能分半个了(八分音符),这样讲解,学生就易于认识哪些音符长哪些音符短的道理。

  再者,学生刚刚开始接触基本音阶时,对七个音符并不熟悉,于是我把学生分成两个组来做游戏。一组学生拍一下手喊4,另一组学生再跺一下脚唱fa;再拍一下手喊6;另一组就唱la;再拍一下手喊7;另一组学生就唱si……经过这样反复多次一问一答式的.游戏,不仅训练了学生的音准感,而且培养了注意力,逐渐引起了孩子的学*兴趣。

  四、体态律动法

  低年级学生年龄小,如果一堂课让学生坐着不动,他们会坐不住的,而刚刚入学的特点是好动,所以当学生对一首歌基本上能唱之后,我就会选择恰当的动作配合提高学生的兴趣。比如:在教唱二年级的《这是什么》这首歌时:“嘀嗒嘀嗒当当当……”我就选择简单而又适当的动作,教学生边唱边舞,结合“体态律动”,学生很快就学会了歌曲并背出来。又如:在一年级的欣赏课《星光恰恰恰》,我不用任何语言直接让学生自己跟音乐律动,让他们用身体去感受旋律的活泼、欢快,这样充分调动课堂的气氛。

  五、即兴创作法

  音乐课是实践性很强的教学活动,我们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和创造,以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编创中体验音乐的美感,提高他们的音乐感受、表现、创造能力。学生在自编、自演、自唱的实践活动中,既能培养对音乐的兴趣,又发展创造性思维,提高表演能力。 例1,在《快乐的音乐会》这一课中,我就以歌曲为范本,告诉学生“开音乐会”还有很多乐器可以一起演奏,小动物也非常多,让学生即兴创作歌词,把“吹拉弹”的乐器(小提琴、口风琴、钢琴)、小羊小猪等动物编进去,学生的兴趣达到了高点,快快乐乐地上了一节音乐课。例2,学生对乐器有着天生的喜爱,我们应启发学生自己动手创造乐器。例在易拉罐里放上沙子作沙锤;或拿几条汤匙作打击乐器,这样,使学生所有的创造热情都显露了出来,制作更多的乐器来伴奏,有了这样的乐器伴奏,音乐课更活跃了,真正把音乐课变成了学生自主活动课。

  六、绘画、看图法

  在小学音乐教材中,有许多启迪思想、开发智力的优秀幻想教材,我以幻想为前提,以绘画为手段,让学生再现音乐美。例我在 教小学一年级学生唱《洗手绢》一歌时发现,学生们很爱唱这首歌。但因为他们识字不多,就不能很快地视唱 歌词。他们爱画画,也爱认画,我就学*人家所说的“以画代词”。《洗手绢》的第一段歌词是:“红太阳,白云彩,妈妈洗 衣,我也来。哎口罗哎口罗哎口罗哎。”于是我将事先画好的一个红太阳,一朵白 云彩,一个正在洗衣的妈妈的头像,一个十分可爱的小女孩或小男孩的头像代表“我”挂在黑板上。一年级的小学生 看着黑板上的画,开心地笑着,一会儿就把这首歌背唱出来了。而欣赏音乐中,也可用此方法来引导学生进行欣赏,如《动物狂欢节》、《玩具兵进行曲》等作品,我采用了绘画法取得了相当好的效果。

  小学生不但喜欢画画而且还喜欢看画。在上课前先让学生欣赏一幅或几幅图画,使学生对图画产生兴趣再进入歌曲学*。如《小白船》一课,先出示这课的挂图,让学生欣赏画面,再问:图上画的是什么?小船是什么样的?想想什么东西的样子很像它?这位小朋友坐在船上都看见了些什么?歌曲中给我们讲得很清楚。这样使学生迫不急待地进入了歌曲意境中学* 。

  总之,音乐教育要把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贯彻到教学始终,只有重视音乐兴趣的培养,才能顺利的、很好的完成音乐教学任务,才能真正使学生感受美、体现美,在艺术的空间中尽情遨翔,驰骋,真正做到“培养人”的目标,教师应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接受审美教育,把音乐课真正上成学生主动学*课,搭成让学生自主表演的旋转舞台和梦想剧场,让音乐课真正地“趣”起来。

音乐教师教学反思4

  新来到这个学校,很有很多需要学*的地方,比如说生命教学,三环六步教学法。一个月即将过去,我的教学反思如下。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虽然音乐课并不涉及到升学考试,但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因素,音乐课的质量,也是极为重要的。随着学生学业的加重,音乐课在他们的眼中是副科,是学与不学都无关紧要的课程。所以,在*时的教学中,很多音乐知识都不能被很好地运用起来。这就对我们音乐老师提出了新的课题,如何更好的'去设计一堂音乐课,才能对学生产生较大的吸引力,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兴趣和参与热情,达到课堂所追求的展示音乐魅力、愉悦学生身心、健康快乐为本的教标。

  一、学*教学大纲,明确教学目的。

  作为音乐教师,首先应该明确音乐教育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在整个音乐教学过程中要以音乐的美感来感染学生,要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来陶冶学生,进而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乐审美能力。因此在音乐课起始课上,我就从下列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

  1、通过音乐教学,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

  2、通过音乐教学,激发学生学*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活跃课堂气氛,在紧张的文化课学*之余可调节情绪,有利于其他课的学*;

  3、在音乐课堂上培养学生参与和实践能力。欣赏我国优秀的民间音乐(如民歌、民间乐器、民间歌舞音乐、戏曲曲艺音乐等),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传统情感。

  4、第一个月在举行合唱比赛,通过节目的排练,让同学们学*音乐中集体的重要性和声音的和谐统一。

  二、采用多种方法,努力提高学生的学*兴趣。

  1.针对学生的特点,在使用音乐新教材的同时,想方设法,找资料充实课堂,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开拓视野、提高审美能力。

  2、对乐理知识的教学,从基础抓起,每堂课选几节乐谱视唱。让学生学会划拍、打节奏、哼曲调,逐步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虽然部分同学有困难,但从一个学期教下来,学生的进步还是较快的。

  3、利用多媒体、音响等设备,向学生介绍一些民歌、名曲,作为补充教学内容。指导学生边听音乐、边哼歌谱,反复练*,学生识谱能力有明显提高。由于强调了“响”(声音响亮)、“准”(唱准音调)、“美”(优美动听)三个字,学生积极响应,从实践看,收效较大。

  4、课内让学生上台演唱,培养他们的参与、实践能力,学生情绪高涨,使音乐课上得更加生动活跃。

  当然,如何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积极性,今后还须努力.孩子们需要美,追求美,那么我希望音乐课能给他们提供一个空间,让他们踏上寻找美,感受美的道路。在我的课堂教学中,孩子们是开心的!快乐的!只要我们多花些心思,我相信孩子们就会从中得到快乐的体验!从而感悟他们纯真的心灵。

音乐教师教学反思5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虽然音乐课并不涉及到升学考试,但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因素,音乐课的质量,也是极为重要的。因此,音乐教师也应该学会反思、善于反思。那么,音乐教学反思该从哪些方面着手,又如何在反思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呢?

  一、在备课过程中设计反思。

  音乐课的备课不同于语文、数学,不需要把注意力过多地放在某些知识点或者技能技巧的掌握程度上。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就可以先给自己设计这样的几个问题以供反思。例如:“学生对本课的歌曲熟悉程度如何”,“怎样设计学*歌曲的教学方式会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在学唱歌曲的教学环节中会出现哪几种问题,如何对症处理”等等。这样,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备课也不会流于形式。因为音乐课的教学目的是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所以在备课中设计的反思还是以提高兴趣为主。如果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发现学生特别有兴致,或者无动于衷,就该问问自己是什么原因,积累经验教训,并在*行班尝试不同的教学方式方法,以求得最佳效果。

  二、在上课的过程中验证反思。

  课堂不是车间的流水线,一成不变,同样的教学方式方法,几十名学生可能有几十种不同的反应。因此,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教师不断地调整教学的'方式方法,不断验证在备课时设计的反思,对症下药。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再好的教学也总有它不足的地方,有待于进一步改进,进一步优化。因此,在课堂上发生的种种“意外”,就可以成为很好的反思材料,提供教师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进行探索。

  三、在课后进行各种形式的反思。

  反思的方式有许多种,可以通过语言也可以通过文字,可以自我反思也可以通过交流进行集体反思。反思最具有借鉴意义的一种方式是编写案例反思。所谓案例反思,就是通过具体的典型的教学个案,来研究和揭示其内在规律的一种写作方式。虽然案例有其个别性、特殊性,但是也从中体现出了教师的教学策略、教学理念等等。教师将这些典型案例通过文字的形式加以分析概括,可以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也可以提供给同行借鉴。

  反思除了自我反思,也可以通过观摩分析他人的范例来进行。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自我反思,自我案例分析,都是建筑在自身的基础上,而许多事情还是旁观者清。所以,教师应该多观摩分析其他教师的课,学*他们的教学理念、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等等。反思假如我上同样内容的课,会有什么不同,什么相同,我从中得到了哪些启发,等等。最好也能在听完课后写成文字。音乐教师往往由于自身条件的不同有各自的特长,比如器乐,比如声乐,要善于利用自己的特长,别人的特长可以作为自己的借鉴,看看别人是如何来利用的,思考自己可以如何利用。

  因此,无论是主课也好,副课也罢,教学反思都有着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作为新课程背景下的音乐教师,我认为更应该在教学中不断地进行反思与提炼从而发现问题,学会研究,不断地去提高教学水*,成为科研型、反思型的新型教育工作者!

音乐教师教学反思6

  在音乐欣赏课中,要根据学生的认识特点,想方设法让学生体验音乐,并逐步提高其分析能力,有效帮助学生利用积累的知识进行创作练*。

  在听音乐之前,可以让学生先唱唱音乐主题,并且利用"设问"的方法,在听音乐之后让学生进行"音乐音色、意境、手段、内容"等方面的讨论,以达到发展音乐想象力,发展创造性思维的目的。例如在听赏器乐曲时,要求学生“听记音乐主题”、“划分音乐段落、”“找出主题的再现”、“找出乐段间的对比”等等,这样学生就能深刻地理解音乐,对音乐逐渐地知其所以然,掌握音乐表现的规律性,从中积累创作经验。

  学生听懂了一首乐曲,并不是欣赏课的结束。教师应进一步激励学生对音乐作品进行在创造,从而培养他们的音乐创造能力和想象能力。以改变作品的节奏、速度、演奏乐器等方式来参与音乐,就是激发学生创作意识和创作热情的一项手段。

  如欣赏《森德吉马》的.第一段,音乐描绘了辽阔草原和无边沙漠的大自然景象,让学生试着在原来的主题音调基础上加快速度演唱或演奏,旋律顷刻间变成了热烈、欢快、喜悦的气氛。在创作活动中,学生理解了音乐要素对音乐情绪的影响。这使他们不仅了解了音乐的神奇,也尝到了创作的快乐。

音乐教师教学反思7

  在幼儿园的教育体系中,音乐已经成为儿童早期生活和学*中一个比较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实践艺术教育的重要途径,充分发挥音乐的情感教育功能,对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前段时间我设计了一节大班韵律活动,目的主要是让幼儿在感受乐曲风格的基础上来创编出简单的、合适的表演动作,同时培养他们对民族艺术——戏曲的热爱之情。

  通过组织这节教学活动,使我获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同时也发现了许多问题和不足,为此我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反思问题一:

  如何吸引孩子的“目光”?

  课程的选择要从幼儿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出发,体现园本课程。激发幼儿学*的兴趣,这样他们才能配合老师搞好教学。就比如这节活动来说,在一次户外活动的时候,一位师傅在我们种植园里锄地,许多孩子都好奇地围了过去,他们兴奋地一边谈论着,一边模仿着他锄地的动作。当时我很受启发:既然孩子们对于锄地这么感兴趣,为何不抓住这个机会来设计一节韵律活动呢?于是我开始多方面寻找音乐素材,最终我选择了豫剧《朝阳沟》中栓保的一段唱《前腿弓,后腿蹬》,这段音乐对于锄地有详细的动作描述,非常适合组织教学。 所以说,把握住幼儿的兴趣,选择合适的题材,就能吸引孩子的“目光”。

  反思问题二:

  当孩子的“表现”与我们的“预期效果”不一致时,该怎么办?

  组织这节活动的时候,我在让幼儿感受了乐曲的风格,体会它的内容的基础上鼓励他们来创编动作。因为他们对锄地已有所了解,我就以为做这些动作不成问题,谁知道孩子们编出的动作是错误的,与我的“预期效果”截然不同,他们以为锄地时只要抡起胳膊就行。于是在整个活动中,我一遍一遍地强调不要这样、不要那样,结果却是事与愿违,把创编韵律活动变成了教动作,与我定下的活动目标完全不一样。结束后,我开始思考,:是不是我漏掉了哪个环节或者活动设计的还不够完善、严密?经过我反复的思索,最终我得出了结论,就是以下我要讲的第三个问题。

  反思问题三:

  让幼儿亲自去尝试、实践,然后得出结论。

  对于大班的幼儿来说,能够感知、理解韵律活动所表现的内容、情感和意义是首要的,结合现代教育理念,要让幼儿主动积极地投入学*并在活动中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质,就要鼓励他们去探索、发现,去创新,教师是幼儿活动的引导者、合作者和支持者。

  有了第一次的教训之后,我在第二次组织教学前,先带领幼儿拿着锄头来锄地,让他们充分地、真切地感受锄地这一动作,以此丰富他们的生活经验,这样以来,不但激发了热情,而且有了亲身体验后孩子们编出的动作规范、真实。有的幼儿还说:“我们要小心,不能碰着小苗苗,我要它快快长高、长大。”自然地孩子们兴致勃勃地编起了小苗苗的动作:有晒太阳的、有喝水的,还有随风摆的。他们把这段音乐拟人化了,使得课堂气氛非常活跃,也使内容变得丰富起来。无形中孩子们知道了要爱护小苗苗、保护庄稼,增强了他们的环保意识,同时也体会到了农民伯伯劳动的辛苦和快乐。

  在活动的最后我请幼儿自由的选择角色并表演,那些表演的道具使他们异常地兴奋,他们探索和动用道具争相表现自己,完全投入到了角色中,在”玩乐“中自如地运用自己的身体动作进行了再现性和创造性的表现。并在与他人配合起来表演动作的过程中获得了交往、合作的快乐。把整个活动推向了高潮。

音乐教师教学反思8

  音乐课如果只让学生唱歌,流行的还可以,但是长时间学*歌曲学生也不喜欢。必须穿**行,上一些欣赏课,表演课。模仿一些小品。引起学生的兴趣。对初中生来说,他没有音乐的专业知识,就很难去认真学*音乐,了解音乐的内涵。也就达不到音乐课堂效果。因此我在上音乐课时,尝试了几种方法,还有一定的收效,不妨与大家一起共同讨论学*。

  一:培养他们良好的*惯

  现在每个班的学生到音乐音乐教室都知道分组坐,铃声落之后不在交头接耳,下课后学生会自觉摆放凳子。我要求最后进入教室的两名同学打扫卫生,时间久了都不拖沓。这些*惯都已经养成,不用再去强调,无规矩不成方圆,所以说规矩给他们说了,慢慢的养成*惯。课堂就省掉许多与课堂无关的'事。

  二、带着问题学*音乐

  因为一节课只让学生去感受,不培养学生动脑、动手和观察能力这并不是一堂好课。我在有些课时经常设计一些问题,形式多样,照顾全体,以小组比赛的形式来回答问题,还有分小组讨论的形式来回答。比如在七年级课找了一首流行音乐周杰伦《青花瓷》如:请欣赏音乐从音乐中求答问题:1.听完音乐感受?2.这首乐曲用什么乐器来演奏?如果换一种乐器有同样的效果?这样学生带着问题去学*音乐,自然学生在学*音乐时很用心去感受,去思考,去理想,去想象,培养了学生各方法的一些能力。在学*中快乐地学到知识。

  三、采用小组合作进行课堂授课

  因为学生对音乐理解很抽象,它不象文字可以直观地去感受,而音乐必须通过去听,用心去感受它的节奏、力度、速度、情绪等一些音乐要素,才能使学生正确地去理解。所以我经常使用一些方法,让学生去分组去学*,通过听、看、唱、演不同方式。让学生演唱带着情感去演唱。用心去演唱。以小组为单位比赛学*效果更佳。(五年级、七年级学生比较认真,小组合作积极性强,而八年级的学生主观性强,小组合作作用不是很大)

  四、编排小品,创编舞蹈动作

  有的欣赏完音乐,我会让学生表演一个小话剧。小品。来加深学生们对音乐印象。更好的理解音乐。(七班,八班展示突出)根据音乐的特点要求学生学*歌曲后,合作一些动作来表达音乐。比如在学*《牧歌》《卓玛》,让同学们学*一些少数民族动作来随着音乐起舞。(女生们表现好,男生不喜欢动,让他们为歌曲打节奏)

  以上都是我这段时间在教学中积累的经验,我通过自己的尝试有一定效果。在课堂上改革学*方式让学生在快乐中享受音乐,不断提高他们对音乐的热爱。在教学改革的大路上,我相信会越走越宽。

音乐教师教学反思9

  音乐教师,首先应该明确音乐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悟,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在整个音乐教学过程中要以音乐的美感来感染学生,要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来陶冶学生,进而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乐审美能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和推进新课程改革,我认为,在教学中,要使学生先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感受、体验和表现音乐中丰富的情感内涵。只有这样,学生才会逐渐喜欢音乐,从而才能对音乐有更深一步的了解。要积极引导学生,从而使学生不仅做到现在受益,而且做到终身受益。因此在音乐课教学上,我会从下列两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培养:

  1、根据音乐教室现有的乐器,通过音乐欣赏的形式,让学生认识和了解各种乐器,并且让学生参与其中亲身实践,讲解各种乐器基本的演奏方法,这样一来,学生不仅对乐器有了进一步的接触,而且还对我国的各种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

  2、通过丰富多彩的音乐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活跃空气,在紧张的文化课学*之余可调节情绪,有利于其他课的学*。

  用多种方法,努力提高学生对音乐学*的兴趣。

  针对本校特点,配合新课程改革,在学*音乐教材的同时运用数码钢琴进行音乐教学,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具体为:

  1、在音乐欣赏课上,有些乐曲可以利用学校现有的乐器,结合大纲要求,给学生示范演奏,改变以往放录音让学生单纯欣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欣赏的同时,既开拓了视野,有提高审美能力。

  2、在音乐理论知识的教学方面,为避免单纯学理论的枯燥,利用情境联想教学,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音乐知识。例如音符实值的学*,通过模仿动物叫声的长短来辨别不同的音符,这样一来,学生会比较容易掌握。

  3、利用多媒体、电视、音响等不同教学设备,欣赏大型的交响乐和民族管弦乐作品,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和感受音乐。

  4、课堂上,让学生上台演唱,培养他们的参与、实践能力,学生情绪高涨,使音乐课上得更加生动活跃。

音乐教师教学反思10

  识谱唱谱是音乐课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但课堂上能使孩子们兴高采烈的往往是唱歌、律动、游戏,一旦让他们识谱,顿感索然无味,课堂气氛也会出现冷场,音乐情感美的熏陶无从谈起。

  音乐新《课标》指出: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识谱能力,规定了不同学段不同的要求。因此,识谱教学要符合音乐学*的规律,它是学*音乐的工具和手段,而不是音乐教育的目标。那么在音乐教学中如何有效的使用这个“工具”呢,我根据自己一些教学实践,反思如下:

  一、用先唱歌后识谱的方法强化听觉

  音乐学*的各个方面都涉及到听觉的作用,识谱的基础也应该首先放在听觉能力的培养上。听得多了,就自然会有一些音高的感觉,有了先入为主的音高再唱简谱,学生更容易掌握音准的概念。所以,我提出先唱歌后识谱。

  如:在一节唱歌课中,当学生走进音乐教室时,我用的音乐就是今天要学的歌曲,并让学生和着音乐做简单的律动,使学生对音乐有了听觉上的印象,为下一步学好歌曲作好铺垫。然后让学生欣赏歌曲、感受音乐,从而激发起学生学*音乐的兴趣。再通过让学生唱歌,在不知不觉中解决了歌谱中的难点,使学生在识谱时降低难度,让学生感觉识谱并不太难,从而增强其自信心,加深对音乐的热爱。然后,再通过对歌谱的视唱、理解,又反作用于唱歌,使演唱更加完美。先唱歌后识谱就是先让学生放下心理负担,让学生先唱唱歌,用自己的声音去表现音乐,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感到这节课是轻松愉快、有所“成就”的,而且有表现自我的空间。

  一位学生这样讲到:“以前,老师总是对我们进行视唱练耳训练,班上仅有几位会乐器的同学唱还可以,其他人都不行,太难了,我对这一点儿也没兴趣,可是现在我们先唱歌后识谱,才上两节课,我就会唱《白杨和小河》这首歌的歌谱,我感到非常高兴。”

  二、利用创编旋律来提高识谱能力

  创造性能力的培养应该贯穿于音乐学*的各个环节,识谱教学也不例外。创造性地探索节奏、音响、旋律等音乐基本要素的各种变化和重新组合,以即兴活动的方式给学生发挥创造想象的空间和机会。

  例如:歌曲《青春舞曲》这首歌曲具有鲜明的民歌特点,所以在学唱新歌之前,我将乐曲中的旋律顺序打乱,以短小动机为单位排列在一起,先让同学们听每组动机的音高,在根据自己的感觉重新排列成流畅的旋律,并一起弹唱。这样,以听为先导,创

  编为手段,然后再让大家来听一听,唱一唱,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识谱能力,也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学*积极性与主动性。

  其实,创编旋律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丰富的创编形式能让同学们在乐趣与自己的成就感之中学*简谱,并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提高综合素质的今天,小学音乐教育对识谱的要求是:“立足课堂,面向全体。”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把理性的识谱从感性入手来教,融入音乐实践活动,形象生动,深入浅出。利用识谱这个学*音乐的好工具,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表现能力、鉴赏能力、创造能力。让每个孩子真正的走入音乐,去寻找,去探索,去创造。

音乐教师教学反思11

  刚开始给学生上音乐课,不仅把作品的作者、创作背景、体裁等介绍一遍,还特别对作品的一些“要害之处”——曲式结构、反复记号等进行详之又详的讲解,有时还极其负责的列出了几道题目考核大家,可学生不是思想不集中就是交头接耳说闲话,认真听讲者寥寥无几,四分之三的学生昏昏欲睡……

  我们在大学时期的音乐课都是这样上的:老师在把和作品相关的知识介绍完之后,会对一些“点”进行深入的研究,就像在显微镜下看细胞的结构那样细致入微,分析透彻。这种讲解法确实使我们受益匪浅。因此,在我们脑海中已形成定式,音乐课理应这样上,但看着学生对自己精心准备的内容如此不感兴趣,不由不静下心来仔细分析一下,能如此简单地套用吗?第一,培养方向不同:音乐院校是培养专门音乐人才的,高中音乐课是培养学生音乐的能力,提高其音乐文化修养。第二,基础不同:音乐院校的学生都接受过专业的音乐教育,高中生们几乎没接触过专业音乐知识。认清这些就不难发现,把高中音乐课上成音乐院校纯粹的作品分析课,显然是教学上的一种误区,是导致学生在课堂上昏昏欲睡的罪魁祸首!难以想象,当学生们面对着一堆从来没见过音乐专业符号、术语的时候该是多么的痛苦!又怎么会有兴趣听课呢?长此以往,高中音乐课恐怕要失去其价值了吧?

  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学*兴趣,是提高学*效率和质量的有效途径。那么,高中的音乐课该如何提高学生学*兴趣呢?笔者认为:高中学生已积累了一定的知识经验,有一定的知识面(包括文学、历史、地理等),对于事物也有自己的认识和观点。在教学时,如果还照搬照抄原来的老方法,把音乐课上成枯燥的“解剖课”,是绝对行不通的,应在音乐的内容和含意上作更宽泛一些的探索,站在音乐文化的高度上欣赏作品,融入人文色彩,使音乐更贴*学生已有的历史、地理、文学知识,可能更容易被广大的学生接受,也较容易激发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进而培养他们主动参与对作品的感受体验、分析、理解,即“人文式”取代“显微镜”式。

  要想采用“人文式”教学,“学科综合”是至关重要的,也可以说,只有把几个学科的知识综合起来,才能实现教学内容的“人文式”。两者的关系犹如繁花与绿叶,是相辅相成的。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体会,谈谈具体做法:

  一、音乐与历史、地理学科的综合

  不同的历史时期,会产生风格各异的音乐,这与当时的历史背景有着很大的联系。我在教学中注意把历史知识贯穿到音乐教学中,让学生既复*了历史知识,又掌握了音乐知识。如在欣赏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时让学生自己讨论并分析一下我国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然后再听《黄河怨》《河边对口唱》等作品,学生内心所受到触动、所受到的爱国主义教育绝对不是普通说教能比拟的。

  欣赏“中国民歌”时,结合各地的地理特点讲解各地民歌的不同特点,比如:南方地区气候温和,土地肥沃,自然景观秀丽,到处都是杨柳垂岸,小桥流水,连人都长的小巧玲珑,使得音乐风格也委婉秀丽;北方地区石山峥嵘,蓝天下一望无垠的.土地,气候寒冷,人长的高大彪捍,所以民歌的音调也高亢、嘹亮,质朴。学生听了之后,回想起自己到南方旅游时的见闻,都认可两者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二、音乐与文学的综合

  文学与音乐是姐妹艺术。在音乐教学中适当加入一些文学知识,有助于学生正确理解音乐作品。如我在上欣赏课《十面埋伏》时,为了把这场战争讲得更精彩一些,我引用了项羽的《垓下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把项羽在这场战斗中面临失败的焦虑及儿女情长很好地表现出来。如欣赏“音乐与诗歌”中《阳关三叠》时,我让学生在了解了诗中伤感绝望的离乡之愁后,从已学过的古诗中寻找和这首诗情绪相反的诗句,这种做法很新鲜,学生们的参与热情也就很高,连许多*时上课不很积极的学生都在搜肠刮肚的思考,当高适的《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熏,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被找到后,学生的成就感和兴趣陡然提升。

  三、音乐与美术的综合

  音乐与美术也是姊妹艺术。人们常常把音乐称作“流动的画面”,把美术称为“凝固的音乐”在音乐课中,加入一些美术作品,对加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是有很大帮助的。在欣赏《伏尔加船夫曲》时,我把列宾的油画《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展示出来,让学生一边听音乐,一边欣赏这幅世界著名的油画。学生通过听音乐、看油画,更深地理解音乐作品的意义。

  “人文式”教学使我们的课更生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同时激发了学生学*音乐的热情,使音乐课真正达到了“为每个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目标,当今科学技术和经济迅猛发展,音乐在促进人的发展和推动社会进步方面的作用越来越突出,高中音乐课的“人文式”教学必将散发出独特的魅力!

音乐教师教学反思12

  新的一学期又快结束了,在忙碌中有所收获,疲惫中充满幸福!现将本学期教学反思如下:

  一、熟悉教学大纲,明确教学目标

  音乐教师的职责不是将每一个学生都培养成为音乐家,而是在音乐课堂中尽量以培养学生审美为核心:用美的声音感染他们、用美的音乐喂养他们、用美的语言同化他们,让美的情感陶冶他们,让美无处不在,净化学生的心灵。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我强调:

  1、想要感染学生,首先先要感染自己,教师课堂的语言要求精练、明了、富有感染力。

  2、参考教学大纲,补充课外教材,尽量选择一些有代表性,有内涵的音乐与课堂教学内容所挂构,丰富课堂内容,吸引学生注意力。

  3、查阅资料背景,了解音乐创作及相关内容,加深学生的`音乐文化,提高学生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

  4、用教师的肢体语言引导学生,让他们从教师的肢体语言中感受到音乐的美,旋律的美。

  二、变化教学方法,引发学*兴趣

  都说兴趣是学*最好的老师,的确,要让学生长期保持对一门学科的兴趣是不太容易的,无论那件事,无论那门学科如果教学方法单一,毫无新意再好的内容也引不起学生学*的兴趣。

  1、根据教学内容,一个好的导入是引发学生学*兴趣的关键,比如:在《雪绒花》一课的教学中,我运用了情景剧导入,一边讲解《音乐之声》的故事,一边播放其中的音乐片断,瞬间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再比如在音乐欣赏课《回忆》中我抛出了“谁家养猫了?你能模仿一下猫咪的叫声吗?”利用学生感兴趣的问题直接导入课程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2、利用不同的课程类型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这也是音乐课堂抓住学生学*兴趣的关键。

  如欣赏课,在让学生反复听音乐,感受音乐要素的时候,我们如果只是一味的提问,让学生回答,在两遍音乐以后,学生立即就会失去耐性。这时就需要老师动点脑筋,我会利用音乐中的要素,比如:相同的旋律,当同学们听到后举手示意;听到慢的旋律用手划出相应的动作,听到快的旋律就用身体进行律动。让学生在欣赏音乐中有事做,这样才会让他们集中精神跟着教师的脚步走。

  如教唱课,对于初中的学生,他们都有了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再不能像小学生一样一遍一遍的教学,要使他们有自学的能力,故教师利用旋律跟唱法,教师示范法,学生模仿法,小组练*法,个人演唱法等,这些多样的方法可以使学生在学*上兴趣增加,课堂效果增加。

  自己深知在教学的道路上学*是永无至境的,故如何将每一堂音乐上到最好这将是我以后的目标。

音乐教师教学反思13

  一、心,做有心人。要有目的、有意义地做好这项工作,课内有心留意,主要教学那几个知识点,重点的、略带的把节与节、章与章、旧知识与新知识此问题与彼问题是否能巧妙地连在一起。

  二、勤、及时记载。这是写好教学反思的关键之一。根据记忆规律,在识记以后不久就开始遗忘。因此,写教学反思要趁热打铁,课后及时记载,立即整理归纳,总结分析,记录于册。三、全,全面分析。首先要对教案的实施情况进行细致全面的`回顾,从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学结构的安排,教学过程的进展,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运用到师生活动

  四、活,灵活多样。写教学反思没有固定的格式和应根据要求和教学实际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和形式,因课而异,不拘一格。

  五、高,标准要高。分析教学情况,提炼得失,不能低标准地就事论事,应有一定的高度。这个高度不是自己随心所欲而定,要根据音乐课的教育教学任务,教学原理原则和不同年级不同要求的基本知识与技能,以及学生的年龄、身心特征来衡量。

  六、实,实事求是。写教学反思是教师自觉的工作和自我的要求。

  七、恒,坚持不懈。许多事实证明,任何工作、任何事情,坚持数年,必有良效。

音乐教师教学反思14

  二三年级小学生正处在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他们活泼好动,易于接受生动活泼,感染力强,富有情趣的事物。而儿童歌曲优美的旋律,鲜明的节奏,最能表现他们欢乐的心情。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我努力融音乐基本技能训练于唱、玩、敲、动之中,让学生在喜闻乐见的教学活动中情趣盎然地学*。这样,既提高学生的学*积极性,又提高了教学效果, 下面谈谈我的教学体会:

  一、学会"听"音乐

  音乐学*的各个万面都涉及到听觉的作用,学谱的基础也应该首先放在听觉能力的培养上。听得多了,就自然会有一些音高的感觉,有了先入为主的音高再唱简谱,学生更容易掌握简谱的概念。

  二、利用创编旋律来提高识谱能力

  创造性能力培养应该贯穿于音乐学*的各个环节、整个过程。识谱教学中的各项内容和能力培养,都应该以即兴活动的形式给学生机会,创造性地探索节奏、音响、旋律等音乐基本要素的各种变化和重新组合。在即兴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敏锐听觉、迅速反应、富有表现力的节奏感,对音乐结构、形式的感知、对音乐的形象、表现的理解、高度的集中注意和默契的相互配合。

  三、表演激发学生学*兴趣

  在音乐活动中,我把学生分成若干组,让他们自由设计活动内容。如《大鹿》是一首深受小朋友喜欢的儿童歌曲,歌词内容贴*学生的生活,他们对小动物天生就有一种特殊的情感。在教学中,有个小朋友说:“老师我想把歌词内容改一改,因为我有一只可爱的小狗,行吗?我还能画给大家看呢。”听了孩子真诚而幼稚的话语,我欣喜地笑了:“怎么不行,大家都可以画一画、改一改。”于是,课堂气氛活跃了,或三人一组,或五人一组,纷纷当起了小小音乐家,画的画、唱的唱、奏的奏、演的演,学生情绪达到了极点。

  四、电教渗透直观表达,引起学生兴趣

  根据小学生好奇性强,对生动、形象的.材料感受性强,在感知时无意注意占优势的心理特点,利用电教声、光、图、色俱佳的优点新授,有时可取得意料之外的效果。例如在《我是草原小牧民》一课教学时,学生听了两遍录音范唱便会了,但绝大多数是面无表情地唱。我便运用电教启发他们:“你们去过大草原吗?你们骑过马吗?谁说说骑马时的心情?”小朋友一下子来劲了,骑过马的同学纷纷举手回答,我又说:“老师今天带大家去大草原旅行!”于是我扮导游,小朋友扮游客、当小骑兵,在教室里扬起马鞭骑着“大马”,边玩边唱刚学过的歌曲,同学们个个情绪饱满,兴奋异常。歌声中充满了情感,洋溢着美的色彩。

  五、打击乐器进课堂

  我感觉使用打击乐器很简单,其实对于孩子们来说要想运用的自如并不是很简单的事,要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训练,使学生一步步的提高。

  总之,音乐新课标改革提出了更好的教学理念,实施新课标,这要求我们更善于总结,经常回顾,以更好地实施教学任务。

音乐教师教学反思15

  《溜溜山歌》是一首安徽民歌,在教学中,我从民歌入手。首先让学生欣赏不同民族的歌曲,让学生知道在我国的各个地区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歌。然后自然导入到新授的歌曲。

  教学中学生发现歌词多次出现衬词“溜溜”,从而知道歌名由此而来。全曲由两个加入衬词的乐句组成。宫调式,一段体结构,二四拍,音域为一个八度。歌词富有劳动生活的气息,它以“独木不成材,单线难搓绳”的生动比喻,告诉人们团结起来力量大,大家拧成一股绳,没有办不到的事情。歌中的衬词是汉族民歌特别是劳动号子的`特点。

  《溜溜山歌》的旋律、节奏虽然比较简单,但滑音、切分音以及同字不同音高的掌握对学生来讲还是比较难,因此,我采用辅导——拍击节奏——视唱——哼唱——齐唱——一领众和等教学方法来教授歌曲。为了让学生能够领悟到劳动号子中一领众和的演唱形式,在歌曲教学中我不断地用接龙演唱的形式让学生感受。

  为了拓宽学生的视野,让学生知道按民歌的题材可以分为小调、劳动号子、山歌,于是我还找来具有其鲜明特点的三首歌曲《茉莉花》《打麦号子》《对山歌》让学生充分感受民歌的魅力。整个教学过程采用感知、理解、操作多种手段,以教师示范、引导相互合作,力争达到教学目的,让学生在理解山歌特点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兴趣。


音乐教师教学反思菁选(扩展3)

——小学音乐教师教学反思菁选

2023小学音乐教师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我们要在教学中快速成长,写教学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们的教学记录下来,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反思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小学音乐教师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23小学音乐教师教学反思1

  回首这一学期以来,在学校领导重视直接部署督导下,及各中队辅导员的大力支持。少先队工作得以顺利的开展,在这一学期中我们在忙碌中充实着自己,少先队员也在忙碌中成长着。虽然一切都不是那么的绚丽多彩,但也让我们感觉到了生活中充满着阳光。现总结如下:

  一、提高认识,充分发挥职能效用

  学校开学工作会议上,校领导班子就把少先队工作纳入了议程。由 我继续负责少先队工作,组建少先队委,形成日常工作机制,全体教师给予支持帮助。由此明确少先队职能,为学校日常工作的表现。大到校园文化氛围建设,小到卫生、板报、集体荣誉、团队精神的具体实施与教育。并把工作列到学校的工作计划上。学校领导的重视,是工作开展结果好坏的有效促进,在思想上统一了认识,在行为上有了明确的目标和安排。

  二、建立组织,明确工作责任

  在3月份新学期伊始就召开了少先大队及各中队干部会议,并成立了少先队大队委。组建了卫生、板报量化督察小组;安全值勤组;红领巾佩戴、早退、迟到检查组;校园文化宣传组;校园广播站等。分工明细,责任到位,并在全校范围内形成核心,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1、学期初开展争创优秀班级、文明班级,从思想上提高了全体少先队的认识和积极性。在校园中形成了讲文明懂礼貌,做到文明出口、文明举手良好的舆论、行为氛围。

  2、3月中旬学校各中队开展了“学雷锋宣传月”活动,充分调动了少先队员们的.积极主动性

  3、加强德育教育,开展了春游踏青活动,全体师生贴*大自然,沐浴着春的气息、花儿的芳香。学校、少先队更是借此机遇开展了,环保教育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中人的'因素是主体的感恩教育。感谢大自然赋予我们的一切,宁静、优雅和谐的环境。

  4、4月中旬在少先大队辅导员老师的组织下开展了“古诗文经典诵读”活动,设立了一、二、三等奖,对朗诵成绩优异的同学进行了奖励,次活动充分调动了少先队员们学*的积极主动性和趣味性。

  5、 “六一”期间开展了庆祝活动、评选表彰48名优秀少先队员、举行了扩队仪式、全校师生文艺节目表演等等,就本期的少先队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其中得感谢学校领导的重视,及全体教师们的大力支持。

2023小学音乐教师教学反思2

  教授新课程已经一个学期了,给了我很深的感受。在了解了新教材的内涵和思路的同时,我也体会到,对于新课程的教师来说,更重要的就是怎样在教学过程中体现新课程的思路和内涵,从而使教学效果更好。

  在课堂教学中我首先注重的是给学生自由的空间,让学生在自由的空间中学*、歌唱,发挥自我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尽量减少对他们的限制,多给他们表现自我,展现自我的机会,这样学生才会更有兴趣,有了兴趣,才能迸发出超乎想象的东西来。所以在课堂中我从不去限制孩子们的想象或者一些行为。记得在欣赏《欢乐的小熊猫》一课时,我先用故事导入:在美丽的大森林里住着一只可爱的小熊猫,他爱学*、爱劳动。还经常帮妈妈做家务。有一天,他又帮妈妈去河里打水,可是一不细心把水桶掉到河里了,这下可急坏了小熊猫,因为他不会游泳。我们帮忙小熊猫想想办法好吗?其实,我只是想用这个故事导入一下,想办法的环节只是一带而过。可没想到,却激起了学生的极大兴趣,他们七嘴八舌的地说开了,那场面十分的热闹。有的说:“用一根树枝伸到河里把水桶够回来”。

  有的学生立刻反驳到:“如果树枝不够长怎样办呀?”另一个学生说:“能够用竹子做一个小船,然后划过去不就够到了嘛!”我赶紧表扬他,夸他的想法真妙。我的一句表扬更加激起了学生的兴趣,议论也更加热烈了。我明白如果这样下去,可能会打乱我最初的课堂设计和构想。可是看着孩子们兴奋的劲头,我没有去阻止,因为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更要给他们空间和时间,让他们自由、欢乐的去想象,去议论。这时,一个学生突然举起手来说:“教师,我有个办法,不仅仅能让小熊猫够到水桶,还能让它不用走这么远就能有用!”我立刻用惊奇的目光盯着他:“那你快说说吧!”他自得的说:“能够顺着小河挖一条水沟,让水流到小熊猫家的门前不就行了嘛!”说实话,当时我真没想到他会有这个想法,因为,毕竟才一年级。我用十分赞赏的语气给予了他很高的评价,并且对全班的孩子说:“某某某多有想象力啊,我们奖励他一个‘创造奖好不好’?孩子们都为他鼓,这样也激发了其他孩子进取想象和创造的兴趣。

  其次,是要还学生一个*等的地位,不能总以“权威”自居,不能总是居高临下。俗话说“动人心者,莫先乎情”。课堂教学中,师生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心灵的接触。如果师生关系良好,心理相容,学生能够就会把教师的关心迁移到课程上来,产生“亲其师,信其道”的心理效应。所以,在课堂中,我会经常注意主动走进学生,以此来拉*我与孩子们的距离。例如:坐到他们之中和他们一齐欣赏新月,观看学生表演。有时我刚走*他们,有的孩子就会热情主动地邀请我挨着他做。并且在课堂中我会自然和真诚地使用“多谢”“对不起”“你太让我感动了”“我好喜欢你们啊”等等的语言,使学生感到教师和自我是好朋友。在学*歌曲《拉勾勾》时,我和孩子们一齐演唱歌曲,一齐表演。学会歌曲后,我安排了这样一项资料,就是每个同学一边唱着歌曲,一边去和自我的好朋友拉勾勾。孩子们可高兴了,都去找朋友。这时,我也走入他们之中,和每个孩子都勾一勾指头。这下孩子们更高兴了,都纷纷来到我的面前抢着和我勾指头。使我感到异常亲切,我想孩子们也必须和我有同样的感受。最终,我总结到:我们勾了手指头就是好朋友了。一个孩子突然大声说:“是永远的好朋友!”听到这句话,我很激动,立刻说道:“对,教师要和你们做永远

  的好朋友!”我想如果不是我主动走进他们,主动和他们去勾手指头,怎样会有这样的一句话,又怎样会让这样普通的一节课充满了温馨和感动呢!

  最终,我体现到的`一点就是教学的安排和设计。音乐课不一样于其他学科,能够不必必须按着教材中的资料安排去进行。为了教学效果更好,每节课的资料能够互相调换。在学*《开火车》一课时,教材的安排是,学会歌曲后,带着学生做开火车的游戏。为了激发学生学*歌曲的兴趣,我先带领学生到操场去做开火车的游戏,让他们先在做游戏中感到愉快感到有意思。在学生愉悦的心理氛围下学唱歌曲,学生学的既快又有兴趣。学会后再做一次游戏,这样教学的效果更好。

  经过这一个学期的实践,使我感到新教材给教师的空间更大了。我们能够有更宽阔的空间去发挥、实践。

2023小学音乐教师教学反思3

  、学会"听"音乐

  音乐学*的各个万面都涉及到听觉的作用,审美主体对于音乐的各种听觉感受能力(节奏感、音高感、旋律感、和声感、结构感、形象感等等)是审美能力的基础。学谱的基础也应该首先放在听觉能力的培养上。听得多了,就自然会有一些音高的感觉,有了先入为主的音高再唱简谱,学生更容易掌握简谱的概念。

  二、利用创编旋律来提高识谱能力

  创造性能力培养应该贯穿于音乐学*的各个环节、整个过程。识谱教学中的各项内容和能力培养,都应该以即兴活动的形式给学生机会,创造性地探索节奏、音响、旋律等音乐基本要素的各种变化和重新组合。在即兴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敏锐听觉、迅速反应、富有表现力的节奏感,对音乐结构、形式的感知、对音乐的形象、表现的理解、高度的集中注意和默契的相互配合。

  三、表演激发学生学*兴趣

  小学生天性好动。利用他们这一特点,把表演融入教学,增加课堂情趣,无形中提高他们的音乐素质,达到育人目的。在音乐活动中,我把学生分成若干组,让他们自由设计活动内容。如《大鹿》是一首深受小朋友喜欢的儿童歌曲,歌词内容贴*学生的生活,他们对小动物天生就有一种特殊的情感。在教学中,有个小朋友说:“老师我想把歌词内容改一改,因为我有一只可爱的小狗,行吗?我还能画给大家看呢。”听了孩子真诚而幼稚的话语,我欣喜地笑了:“怎么不行,大家都可以画一画、改一改。”于是,课堂气氛活跃了,或三人一组,或五人一组,纷纷当起了小小音乐家,画的画、唱的唱、奏的奏、演的演,学生情绪达到了极点。在教师的鼓励下,学生敢干对已有知识提出质疑和修改,从而引导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四、电教渗透直观表达,引起学生兴趣

  根据小学生好奇性强。对生动、形象的材料感受性强,在感知时无意注意占优势的心理特点,利用电教声、光、图、色俱佳的优点新授,有时可取得意料之外的效果。例如在《我是草原小牧民》一课教学时,学生听了两遍录音范唱便会了,但绝大多数是面无表情地唱。我便运用电教启发他们:“你们去过大草原吗?你们骑过马吗?谁说说骑马时的心情?”小朋友一下子来劲了,骑过马的同学纷纷举手回答,我又说:“老师今天带大家去大草原旅行!”于是我扮导游,小朋友扮游客、当小骑兵,在教室里扬起马鞭骑着“大马”,边玩边唱刚学过的歌曲,同学们个个情绪饱满,兴奋异常。歌声中充满了情感,洋溢着美的`色彩。

  讲课是一门艺术,尤其音乐属于艺术课,抑扬顿挫的语调,热情洋溢的激情都、优美的体态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也就受到了美得熏陶。这方面我做的还有些欠缺。

  打击乐器进课堂

  我感觉使用打击乐器很简单,其实对于孩子们来说要想运用的自如并不是很简单的事,要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训练,使学生一步步的提高。

  总之,这学期我的收获还是很大的,既看到了自己的成绩,又看到了自己的不足。音乐新课标改革提出了更好的教学理念,实施新课标,这要求我们更善于总结,经常回顾,以更好地实施教学任务。我们将会在新课标的指引下,结合实际情况去更好地开展我们的音乐教学,为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2023小学音乐教师教学反思4

  识谱唱谱是音乐课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但课堂上能使孩子们兴高采烈的往往是唱歌、律动、游戏,一旦让他们识谱,顿感索然无味,课堂气氛也会出现冷场,音乐情感美的熏陶无从谈起。

  音乐新《课标》指出: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识谱能力,规定了不同学段不同的要求。因此,识谱教学要符合音乐学*的规律,它是学*音乐的工具和手段,而不是音乐教育的目标。那么在音乐教学中如何有效的使用这个“工具”呢,我根据自己一些教学实践,反思如下:

  一、用先唱歌后识谱的方法强化听觉

  音乐学*的各个方面都涉及到听觉的作用,识谱的基础也应该首先放在听觉能力的培养上。听得多了,就自然会有一些音高的感觉,有了先入为主的音高再唱简谱,学生更容易掌握音准的概念。所以,我提出先唱歌后识谱。

  如:在一节唱歌课中,当学生走进音乐教室时,我用的音乐就是今天要学的歌曲,并让学生和着音乐做简单的律动,使学生对音乐有了听觉上的印象,为下一步学好歌曲作好铺垫。然后让学生欣赏歌曲、感受音乐,从而激发起学生学*音乐的兴趣。再通过让学生唱歌,在不知不觉中解决了歌谱中的难点,使学生在识谱时降低难度,让学生感觉识谱并不太难,从而增强其自信心,加深对音乐的.热爱。然后,再通过对歌谱的视唱、理解,又反作用于唱歌,使演唱更加完美。先唱歌后识谱就是先让学生放下心理负担,让学生先唱唱歌,用自己的声音去表现音乐,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感到这节课是轻松愉快、有所“成就”的,而且有表现自我的空间。

  一位学生这样讲到:“以前,老师总是对我们进行视唱练耳训练,班上仅有几位会乐器的同学唱还可以,其他人都不行,太难了,我对这一点儿也没兴趣,可是现在我们先唱歌后识谱,才上两节课,我就会唱《白杨和小河》这首歌的歌谱,我感到非常高兴。”

  二、利用创编旋律来提高识谱能力

  创造性能力的培养应该贯穿于音乐学*的各个环节,识谱教学也不例外。创造性地探索节奏、音响、旋律等音乐基本要素的各种变化和重新组合,以即兴活动的方式给学生发挥创造想象的空间和机会。

  例如:歌曲《青春舞曲》这首歌曲具有鲜明的民歌特点,所以在学唱新歌之前,我将乐曲中的旋律顺序打乱,以短小动机为单位排列在一起,先让同学们听每组动机的音高,在根据自己的感觉重新排列成流畅的旋律,并一起弹唱。这样,以听为先导,创

  编为手段,然后再让大家来听一听,唱一唱,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识谱能力,也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学*积极性与主动性。

  其实,创编旋律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丰富的创编形式能让同学们在乐趣与自己的成就感之中学*简谱,并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提高综合素质的今天,小学音乐教育对识谱的要求是:“立足课堂,面向全体。”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把理性的识谱从感性入手来教,融入音乐实践活动,形象生动,深入浅出。利用识谱这个学*音乐的好工具,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表现能力、鉴赏能力、创造能力。让每个孩子真正的走入音乐,去寻找,去探索,去创造。

2023小学音乐教师教学反思5

  音乐是艺术,而音乐教学更是艺术教学中的艺术。音乐反思性教学则是指运用教育教学的有关理论,对课堂教学的教育理念、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科学的分析和思考,从中归纳出成败得失,为不断优化后续教学提供重要的条件。因为吸取教训,能更好地促进教学内容的选择、组合、调整;教学目标的设计、达成;教学策略的合理、优化,才能使课后的反思性真正起到反思、调整、改进后续教学的积极作用,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效能,不断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音乐审美能力。识谱是打开音乐大门的钥匙。但在我教学过程中便有着这样的深刻的体会:音乐重视识谱教育,但学生最没有兴趣,最弱的也是识唱简谱。对于音乐识谱教学,本人根据自己的教学,做了以下几点反思:

  一、注重音乐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进行课堂教学内容的反思。

  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教学内容不仅具有音乐性、审美性,更应贴*学生的生活实际。课堂教学内容只有充分利用现有教材中能引起学生兴趣的内容,调整教材内容以适合现代学生审美需求,并根据学生的学力水*重组教材,把充满生活情趣的内容充实到教学中去,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与审美愉悦,让教学内容真正使学生想学、爱学、乐学。

  二、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进行课堂目标的反思。

  由于学生的需要、兴趣、经验和能力是多样化的,音乐课堂教学目标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科学的音乐教育观,就必须以学生为主体,遵循学生的显示发展水*。联系学生的客观实际,根据教师对课程标准和教材的把握,灵活设计课堂教学的音乐审美、情感态度和知识技能目标,提高教学目标设置的合适度,增强教学目标实现的有效性,真正起到教学目标的导向、调控、评价作用,成为课堂教学成功的保证。

  三、把握学生认知心理,进行课堂教学策略的实施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从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出发,*等的融入学生,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虑教学。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心理、对音乐的兴趣爱好与情感反应等,合理安排课堂教学策略,尽可能的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全身心的感知并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四、围绕主体,紧扣主题,集体协作是反思教学必要补充。

  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证明:小学音乐的反思性教学,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生活实际和认知心理出发,通过对音乐课堂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策略、集体协作等多角度、多形式进行科学反思。从成功的课例中我们应该反思:“为什么成功?”“成功的理论依据是什么?”“教学的设计与过程有什么特色?”“如何锦上添花富有创意?”等等,从中总结规律,提炼经验、指导实践。从失败的课例中我们应该反思:“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一、学会"听"

  音乐学*的各个方面都涉及到听觉的作用,审美主体对于音乐的各种听觉感受能力(节奏感、音高感、旋律感、和声感、结构感、形象感等等)是审美能力的基础。学谱的基础也应该首先放在听觉能力的培养上。听得多了,就自然会有一些音高的感觉,有了先入为主的音高再唱简谱,学生更容易掌握音准的概念。比如,在教唱新歌前我首先让学生欣赏,以听领先。做为音乐老师不能剥夺学生聆听音乐的权力,一首乐曲要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聆听去充分体会音乐中美和丰富的`情感。重"听"的教学,强化"听"的功能。当学生进教室时我用的音乐就是今天要学的歌曲,让学生有个无意识印象,但这种欣赏教师是有意指导,为下一步学好歌曲作好辅垫,这时学生却在无意中学会倾听。在真正要学*这首歌曲前,我又安排了一次有意欣赏,这属于诱导性的欣赏,启发学生:"刚才你们在进音乐教学时听到歌曲是什么情绪的?你听了有什么感受?"……诱发学生联想,指导学生欣赏,从而对歌曲的情绪、节奏、表现的内容等有初步了解,同时旋律、节奏,在学生脑中有一定印象,起到了熟悉旋律等作用。这也是许多老师提出的先唱歌词再唱简谱的方法。但一遍一遍的唱学生很容易分心,也提不起兴趣。所以在听的时候要变化多种形式,在给学生美的感受的同时强化他们听的感觉

  二、音乐教学的多元化

  为了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又不让学生厌倦音乐课。首先就是投学生所好,从他们的兴趣出发。所以音乐教学不能再是传统的学*观,提倡学科综合,音乐教学的综合包括音乐教学不同领域之间的综合:音乐与舞蹈、戏剧、影视、美术等姊妹艺术的综合入手。上音乐课时,我就从学生喜爱的一部动画片的主题曲或影视着手,让学生自主的去感受参与鉴赏。学生主动的参与进来从而老师学能从中,引导学生兴趣的去学*了解音乐的不同领域。如自己很喜欢这首歌曲就,把你对这首歌的喜欢之情,容入歌曲中让聆听者知道你喜欢这首歌曲。以这种教学手段引领学生知道音乐不单单只是开口就唱,还要表达人内心的情感。音乐教学要多元化,所以不再是教师教,学生唱。让学生更加喜欢音乐课就要让音乐课堂丰富、多元。充分利用艺术之间的这种相融通关系,充分发挥与运用各种艺术门类的不同表现手段,整合成综合合性的音乐教学方式,如用形体动作配合音乐节奏,用表演及情节表现音乐情绪,情感,用色彩或线条表现音乐明暗、相同与不同等等。所以培养学生有正确的审美观与审情趣,先让学生喜欢你的音乐课堂。

  音乐教学一直在不断改革都是为了学生、学校、社会等充分肯定音乐的美育功能、社会功能和文化功能,作为音乐教师应不断反思,努力提高音乐教学质量。

2023小学音乐教师教学反思6

  在音乐欣赏课中,要根据学生的认识特点,想方设法让学生体验音乐,并逐步提高其分析能力,有效帮助学生利用积累的知识进行创作练*。

  在听音乐之前,可以让学生先唱唱音乐主题,并且利用"设问"的方法,在听音乐之后让学生进行"音乐音色、意境、手段、内容"等方面的讨论,以达到发展音乐想象力,发展创造性思维的目的。例如在听赏器乐曲时,要求学生“听记音乐主题”、“划分音乐段落、”“找出主题的再现”、“找出乐段间的对比”等等,这样学生就能深刻地理解音乐,对音乐逐渐地知其所以然,掌握音乐表现的规律性,从中积累创作经验。

  学生听懂了一首乐曲,并不是欣赏课的结束。教师应进一步激励学生对音乐作品进行在创造,从而培养他们的音乐创造能力和想象能力。以改变作品的'节奏、速度、演奏乐器等方式来参与音乐,就是激发学生创作意识和创作热情的一项手段。

  如欣赏《森德吉马》的第一段,音乐描绘了辽阔草原和无边沙漠的大自然景象,让学生试着在原来的主题音调基础上加快速度演唱或演奏,旋律顷刻间变成了热烈、欢快、喜悦的气氛。在创作活动中,学生理解了音乐要素对音乐情绪的影响。这使他们不仅了解了音乐的神奇,也尝到了创作的快乐。

2023小学音乐教师教学反思7

  二三年级小学生正处在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他们活泼好动,易于接受生动活泼,感染力强,富有情趣的事物。而儿童歌曲优美的旋律,鲜明的节奏,最能表现他们欢乐的心情。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我努力融音乐基本技能训练于唱、玩、敲、动之中,让学生在喜闻乐见的教学活动中情趣盎然地学*。这样,既提高学生的学*积极性,又提高了教学效果, 下面谈谈我的教学体会:

  一、学会"听"音乐

  音乐学*的各个万面都涉及到听觉的作用,学谱的基础也应该首先放在听觉能力的培养上。听得多了,就自然会有一些音高的感觉,有了先入为主的音高再唱简谱,学生更容易掌握简谱的概念。

  二、利用创编旋律来提高识谱能力

  创造性能力培养应该贯穿于音乐学*的各个环节、整个过程。识谱教学中的各项内容和能力培养,都应该以即兴活动的形式给学生机会,创造性地探索节奏、音响、旋律等音乐基本要素的各种变化和重新组合。在即兴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敏锐听觉、迅速反应、富有表现力的节奏感,对音乐结构、形式的感知、对音乐的形象、表现的理解、高度的集中注意和默契的相互配合。

  三、表演激发学生学*兴趣

  在音乐活动中,我把学生分成若干组,让他们自由设计活动内容。如《大鹿》是一首深受小朋友喜欢的儿童歌曲,歌词内容贴*学生的生活,他们对小动物天生就有一种特殊的情感。在教学中,有个小朋友说:“老师我想把歌词内容改一改,因为我有一只可爱的小狗,行吗?我还能画给大家看呢。”听了孩子真诚而幼稚的'话语,我欣喜地笑了:“怎么不行,大家都可以画一画、改一改。”于是,课堂气氛活跃了,或三人一组,或五人一组,纷纷当起了小小音乐家,画的画、唱的唱、奏的奏、演的演,学生情绪达到了极点。

  四、电教渗透直观表达,引起学生兴趣

  根据小学生好奇性强,对生动、形象的材料感受性强,在感知时无意注意占优势的心理特点,利用电教声、光、图、色俱佳的优点新授,有时可取得意料之外的效果。例如在《我是草原小牧民》一课教学时,学生听了两遍录音范唱便会了,但绝大多数是面无表情地唱。我便运用电教启发他们:“你们去过大草原吗?你们骑过马吗?谁说说骑马时的心情?”小朋友一下子来劲了,骑过马的同学纷纷举手回答,我又说:“老师今天带大家去大草原旅行!”于是我扮导游,小朋友扮游客、当小骑兵,在教室里扬起马鞭骑着“大马”,边玩边唱刚学过的歌曲,同学们个个情绪饱满,兴奋异常。歌声中充满了情感,洋溢着美的色彩。

  五、打击乐器进课堂

  我感觉使用打击乐器很简单,其实对于孩子们来说要想运用的自如并不是很简单的事,要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训练,使学生一步步的提高。

  总之,音乐新课标改革提出了更好的教学理念,实施新课标,这要求我们更善于总结,经常回顾,以更好地实施教学任务。

2023小学音乐教师教学反思8

  一、课堂音乐教学中的“音乐”含量过低

  音乐课类似文学课,语言文字解说的多,提及音乐语言、挖掘艺术情感的少。在我所听到的音乐课里,这种情况不在少数,尤其是欣赏课。有些老师的课,他们讲得多,要学生用心聆听的少;把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倾其所有,非讲个清清楚楚不可的多,留给学生去思考、去领悟、用音乐去激发想象的少;用语言表达的多,用情感体验的少。因此,在一些老师的教学中,语言多,音乐少,全然没有了音乐的我,也没有了“音乐作品是要悟的”这个道理了。这样的结果只会是,学生的音乐作品积累少,对音乐的感悟浅薄,最终是对音乐课没了热情。我们坦言,讲文学我们比不过语文老师(就普通而言),讲解数理也非我们所长,为何不发挥我们音乐教师的优势呢

  音乐课即唱歌课,但仅仅唱会歌曲的`多,唱好歌曲、唱得有滋有味的少。他们在课堂的相当一部分时间里(课的后半部分)唱歌却是“老太婆念经,有口无心”。既不用心,何来之味、又何来之情,更何从谈感!音乐课里的歌不好听、不够味,那当然会到课外去找。找他们处认为好听、够味的歌来唱,还工工整整地把它们抄在精心挑选的小本本里,装在兜里,并引以为豪。

  音乐课即技能课,枯燥乏味、机械训练的多,兴趣激发、情感抒发的少。我们的一些教师片面地理解了技能,过于偏重技能,使得我们的中小学音乐课成了音乐基本功训练课,把音乐当作机械的技能去训练,把中小学生当作音乐专业的学生来训练。这样做,可能在表面上或许在一段时间里,一部分学生会有一些效果,但却有可能因此而削弱了绝大部分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甚至磨灭。实际上这样的音乐学*与课堂教学,从根本扭曲了音乐作为人类情感艺术、精神火花的本性,也背弃了“国民音乐教育”的初衷,是与音乐教育的基本原理背道而驰的。

  二、课堂音乐教学中的“教师”定位失衡

  音乐课以教师为中心的多,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少。不管学生学得如何,只顾按照已备的教案、时间表灌之。学生回答问题顺我者表扬、逆我者斥之并不少见……这样的课堂教学,是一个不*等的教与受的关系,从未把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从来只把学生当成知识的接受器,教师绝对是主宰而非主导,学生是完全被动的。这样的音乐课学生哪来的情、哪来的兴趣也就无从说“我喜欢音乐课”了。

  教师做够做足“教”字这篇文章的多,创设良好环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体验的功夫不足。我听过少的音乐课,也看过很多老师的教案,总发现我们的教师在构思一堂课伊始直到完成教案及教学全过程,他们经常在考虑的是我该怎样做、怎样教,很少考虑学生怎样来学、怎样来体验。一些教案连教师说的每一句话都有了,惟独没有“这时学生该干什么、此时学生会出现什么”。他们只想课堂45分钟我该怎样安排,却没想到作为“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双向互动过程”。音乐学*本身是一个复杂多样的变体,神经质的信息输入不是单一的,应该包括听觉、视觉、运动觉全方位的。而这种信息的输入,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环境,学*者的主动参与、积极体验,那“学”的过程、“学”的结果就想而知了。

2023小学音乐教师教学反思9

  在我教了人音版小学音乐第五册《草原上》一课之后,我更深地理解了音乐课堂中的“有效”二字,虽然是短短的四十分钟,却使我受益匪浅。

  教学反思:

  这堂课中我有两点收获:

  首先,简化理论知识。根据新课标的理念,不给孩子灌输复杂的音乐理论,而是简化其并转化成有趣、生动的形式,让孩子在游戏中学*。本课就先通过让学生听、唱、吹、奏来感受音的时间长短,在无形中接受了这个感知后,然后再用简单的`语言让学生知道长短音的基本概念。

  再是做到主动参与,合作学*。能否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主动地学*是一节课成功与否的关键之一。在情境提示中让学生主动地去记歌词,并不是让学生去硬背歌词。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我用这样的方法来调动学生用打击乐器表现长短音。先让几个比较积极的学生来表演,以此给其他学生做榜样,这样就能调动起全班的表演欲望,在往下的分组创编表演能够顺利地进行。因为在这个部分之前已试过让他们表演打击乐器,他们的学*已被调动起来,因此学生们都显得很积极主动。在合作学*过程中,让学生学会与人合作的能力,为小组作努力取得好成绩,同时增强了与人互相协调,互相配合的团体合作精神

2023小学音乐教师教学反思10

  一、指导学生熟读歌词。

  在进行完歌曲范唱以后,可指导学生用比较标准、流利的普通话进行朗诵歌词,要注意咬字、吐字的准确度和清晰度,要求字正腔圆。同时根据歌词的内容向学生进行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等方面的思想品德教育。

  二、引导学生理解歌曲的情绪。

  在一首歌曲的左上角往往出现如“亲切地”、“欢快地”、“深情地”、“热烈地”、“庄严地”等等歌曲情绪,可让学生结合歌词含义,在歌唱时力求处理的恰到好处。

  三、读谱训练。

  在识谱时先给学生标准音,即歌曲的调号。当学生按标准音唱有一定的`困难时可进行音阶训练。由于学生音域窄,确实难以达到标准音时可以适当降调,并鼓励学生要经常练*音阶,达到拓宽自己音域的目的。

  四、教唱歌词。

  这一步是前四步的综合训练。首先教师应泛唱二至三遍让学生视听,对于较长或难度较大的乐句可以先分小节教唱在连接起来唱,以至圆满完成全部教唱。在学生对本歌曲没有完全学会之前不能让学生练唱,因为学生自己识谱能力有限,一旦个别乐句唱错,则难以纠正。


音乐教师教学反思菁选(扩展4)

——音乐的教学反思菁选

音乐的教学反思15篇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我们要有一流的教学能力,写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教学反思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音乐的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白船》是一首在我国流传已久的朝鲜童谣,歌曲描述了孩子们对神秘宇宙的丰富想像与探求的愿望,反映了孩子们对美好世界的追求。这首歌曲旋律优美,节奏舒展,鲜明的三拍子韵律,描绘了月亮船在夜空中荡漾的生动形象和美好神奇的意境。

  艺术教学长期以来存在的只重视技能训练、知识传授,而忽视学生感悟、情感的生成与发展,音乐教育应该遵循艺术本身规律,充分重视审美体验在音乐教育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多种感官的参与、体验,是学生获得艺术经验的最基本方式和基础。也只有在参与、体验的过程中才能使学生感受到发现、探索的乐趣,表达他们的独创性,丰富他们的经验,促进想象力、创造性能力的发展。这一堂课我试图在这方面做一尝试,教学中创设多种体验、感受、表现的形式和通道,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更宽广的领域发展自己的艺术潜能。

  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体验到歌曲所描绘的情境,在整个课件的设计中我都注重了一个教学氛围的营造。用深蓝的底子坠满闪烁的小星,给孩子们一个美丽的夜空。孩子在学唱歌曲时情境相结合,更能激发他们的想像,更好的感受音乐。在课的开始环节我设计的按节奏朗读歌谣,目的是想让学生体会二拍子与三拍子不同的韵律感,让学生选择歌谣的意思用那种节拍更能体现从而也引导出了本课《小白船》的三拍子韵律。歌曲感受的环节,我通过生动的图片,意境的创设引导孩子们进入歌曲的意境当中,学生从哼鸣过渡到演唱环节十分自然,情绪也在教师不断的激发中一步到位,歌曲的演唱环节设计是通过学生的讨论来完成对歌曲速度、声音、情绪上的选择,并通过反复演唱来达到最好的效果。本课通过歌曲的教学来激发学生想像力是我教学的一个设计重点。我从孩子们喜欢的话题入手,让孩子们自由发言,讨论,通过图片的配合介绍激发学生展开想像,通过让孩子们欣赏课外歌曲《飞向月球》激发他们探究的兴趣,也达到了较好的效果。最后让孩子们自由挥洒画笔画出自己的想像,做到听——唱——演——画步步结合。从学生的反映来看也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这堂课比较成功的地方应该有两点,第一,我这节课为学生们创设了一种意境,让学生们在优美、宁静的旋律中去体验和表现歌曲的诗情画意。课堂展示美丽的夜空图,配上声情并茂的语言,让学生把教室变成美丽的夜空,培养了学生创新意识和独特的创造行为。第二,知识的.拓展,激发学生插上想像的翅膀,吸引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想像,跳出了简单唱好一首歌的框框教学。

  存在的问题也不少,第一,在三拍子韵律体会环节粗浅不到位,点到却没深入没能达到体会的目的;第二,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不足,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还应该再加强;第三,学生“动”得不够,老师在启发学生投入的乐曲中让自己随音乐放松,表演方面还应该想更多的办法。

  体验不是一次性完成的,它是一个反复实践、不断深化的过程,而“比较”则是这个过程的重要方法和原则。音乐艺术的特点决定了它的材料、要素、结构及形象都有非具象性和,需要在反复比较中形成印象和理解,发现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获得新的认识。比较的方法也会丰富学生体验的活动和形式。教学还需要更深刻的分析与反复实践探索才能达到更好的教学目的。

  一、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能注意聆听描写小动物的歌曲,知道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人与动物应该和谐相处。

  2、营造良好的音乐课堂氛围,引导学生聆听和学唱歌曲《动物说话》,在歌声与表演中表达对小动物的爱护之情。

  3、通过各种音乐活动,鼓励学生创造性的参与,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和表现力。

  二、教学重点

  1、学*聆听音乐,感受音乐,表现音乐中的艺术形象。

  2、唱歌曲《动物说话》,准确演唱有间奏穿插的歌曲。

  3、启发学生创编歌词,表现自己喜爱的小动物。

  三、教学准备

  1、教材选自第一册第四课《可爱的动物》

  2、电子琴、图片、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一堂快乐的'音乐课又开始了,同学们,今天老师准备了一首非常欢快的音乐,让我们踏着欢快的节奏,带着最快乐的心情,一起走进音乐的课堂吧!音乐:《我是草原小骑手》

  二、创设情景

  谈话:同学们,今天老师的心情真好啊!老师决定带领你们到大森林去玩,你们想去吗?在出发以前,老师先给你们介绍一下美丽的大森林。(课件上出示美丽的大森林的画面,老师再边画边介绍美丽的大森林)。

  同学们,大森林美吗?好,让我们踏着欢快的音乐,向着美丽的大森林出发吧!音乐:《星光恰恰恰》

  二、初步感受音乐

  谈话:同学们,我们刚走进大森林,就来了三位动物小伙伴,它们告诉我,一年级一班的小朋友真可爱,它们想跟你们交朋友,你们看,它们分别是哪三位动物小伙伴呢?(出示:小鸡、小鸭、青蛙图片)让学生学着动物的声音给老师问好。

  叽、叽、叽老师好!

  嘎、嘎、嘎老师好!

  呱、呱、呱老师好!

  现在三位动物小伙伴要对你们说说话,让我们想象一下初次见面的好朋友,它们将对你们说什么呢?

  (初听音乐《动物说话》引导学生想象)

  三、探索思考,学唱歌曲

  谈话:动物小伙伴邀请我们参加它们一年一度的动物狂欢节,我们是不是应该准备一个节目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唱《动物说话》吧!

  1、用琴教唱

  2、讲解间奏并做节奏游戏(学生到公园玩)引出节奏:X X XX X

  3、引导学生间奏处拍节奏,用脚跺节奏,晃头表示节奏。

  4、边唱边用各种方式练*间奏处的节奏。

  5、引导学生用动作表演三种小动物,并合音乐进行边唱边表演和边拍节奏练*。

  五、创编活动

  1、老师和学生讨论,如何将自己喜欢的小动物请进我们的歌曲中,并讨论怎样用动作表现它们。

  2、将小狗、小猫分别请进第四、第五段歌曲中并完整演唱歌曲。

  3、表演展示:学生随音乐尽情展现自我

  (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用自己的动作表现动物)

  六、总结

  教师: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要爱护动物,保护动物,同时也要爱护环境,维护生态*衡。好,现在让我们一起去参加动物狂欢节吧!音乐:《星光恰恰恰》走出教室。

  《小手拉小手》是新苏少版小学音乐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教学内容,本课的教学内容是唱《小手拉小手》,本课的教育目标是自然活泼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小手拉小手》。这一课时主要通过学*歌曲来达到学生相互认识,建立友谊的目的,为了完成这一目标,我重点创设了3个重要环节。

  1、声势动作的编创,熟悉歌词

  一年级刚从幼儿园上来,在教学过程中我遇到最大的一个难点就是他们歌谱和生字,所以我在教读歌词这一个环节中用了很长的时间,通过让学生跟我分句读歌词,指名个别读,分男女生读,再按节奏朗读等方法让学生熟记歌词,并在学唱歌曲过程中通过按歌曲内容创编动作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歌曲歌词。

  2、听唱法熟悉旋律

  在教学中,我通过听唱法学*歌曲,在熟悉歌词的基础上,跟着歌曲旋律学会歌曲。在活动中,我还让学生创编歌曲,在第二段歌词中加入好朋友的名字,用歌词来进行朋友介绍。

  3、创设游戏情境

  第一次上课,我发现有些学生怕难为情,不敢大声介绍自己的.名字,我让学生面对面拍手相互介绍自己的名字,加深朋友之间的认识,从而活跃氛围。

  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也发现了不足之处,我发现学生在朗读歌词及学唱歌曲时,声音都比较大声,有的学生的声音是喊出来的,对此我要在以后的课堂上不断的提醒学生要轻声朗读以及轻声歌唱,才能使歌曲听起来更加优美动听!

  《动物说话》这是人教版音乐教材改版后的新课,今天听了组内的老师讲了第一课时,有了一些想法,把它记录下来。

  听完这节课,首先让我考虑到的是,这是一节常规课,常规课课堂,注重的是有效完成教学任务,那么,这就需要授课教师对这节课的教学目标设定明确,用什么样的教学手段,完成一节课的教学目标,让学生达到教学目标里的内容,并能做到师生评价及生生评价。比如说:在这节课中,老师设定的教学目标是能演唱歌曲的第一二段。在这首歌歌曲中,每一句歌词的后方,都有两小节的拍手或者跺脚。教师是这样教授的,首先,出现这个节奏型,教师读一次,学生读一次,然后教师边拍手边读,学生在模仿,然后,这个时候,教师开始教唱第一段歌曲的'旋律,老师唱一句,学生唱一句,这个时候,似乎还是很流畅的,到了拍手的地方了,老师唱起了拍手的旋律,并且拍手,这个时候,出现了,一部分学生也跟着唱旋律拍手,一部分学生不知道该不该拍手,一部分学生只拍手,学生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老师要表达什么意思,就这样老师反复的操作了几次,并说这个旋律的地方要拍手,只有一小部分的学生似乎明白了要做什么,接下来,教师教授第二段,依然是教师唱一句,学生学一句,到了跺脚的地方,还是教师的反复操作,才使得一部分学生学会了,就这样一节课,结束了。

  1、教学目标很明确,就是学歌曲的一二段,似乎是没有什么问题,可是,仔细分析这节课里所包含的的内容时,就会发现,设定目标太过笼统、不具体,操作性不强,解决不了最终会唱的目标。可以设定为:能流畅、准确的演唱和击打节奏。这样的目标就容易实施,最后,学生也能完成第一段的演唱。

  2、没有以学生为主体,启发学生去思考如何学*。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懂得一些简单的节奏型知识了,所以,在这节课中,教师完全可以让学生先尝试击打节奏,教师纠正,其他学生跟学的方式,进行教学,启发学生积极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学会自我掌握知识的能力。这样,也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地位。

  有效的课堂,不单单是学生学会了就是有效课堂,我认为应该是在学生能够主动学*的前提下,符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模式下,有效率、有效果的完成,才是有效课堂。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虽然音乐课并不涉及到升学考试,但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因素,音乐课的质量,也是极为重要的。因此,音乐教师也应该学会反思、善于反思。那么,音乐教学反思该从哪些方面着手,又如何在反思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呢?

  一、在备课过程中设计反思。

  音乐课的备课不同于语文、数学,不需要把注意力过多地放在某些知识点或者技能技巧的掌握程度上。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就可以先给自己设计这样的几个问题以供反思。例如:“学生对本课的歌曲熟悉程度如何”,“怎样设计学*歌曲的教学方式会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在学唱歌曲的教学环节中会出现哪几种问题,如何对症处理”等等。这样,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备课也不会流于形式。因为音乐课的教学目的是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所以在备课中设计的反思还是以提高兴趣为主。如果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发现学生特别有兴致,或者无动于衷,就该问问自己是什么原因,积累经验教训,并在*行班尝试不同的教学方式方法,以求得最佳效果。

  二、在上课的'过程中验证反思。

  课堂不是车间的流水线,一成不变,同样的教学方式方法,几十名学生可能有几十种不同的反应。因此,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教师不断地调整教学的方式方法,不断验证在备课时设计的反思,对症下药。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再好的教学也总有它不足的地方,有待于进一步改进,进一步优化。因此,在课堂上发生的种种“意外”,就可以成为很好的反思材料,提供教师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进行探索。

  三、在课后进行各种形式的反思。

  反思的方式有许多种,可以通过语言也可以通过文字,可以自我反思也可以通过交流进行集体反思。反思最具有借鉴意义的一种方式是编写案例反思。所谓案例反思,就是通过具体的典型的教学个案,来研究和揭示其内在规律的一种写作方式。虽然案例有其个别性、特殊性,但是也从中体现出了教师的教学策略、教学理念等等。教师将这些典型案例通过文字的形式加以分析概括,可以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也可以提供给同行借鉴。

  反思除了自我反思,也可以通过观摩分析他人的范例来进行。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自我反思,自我案例分析,都是建筑在自身的基础上,而许多事情还是旁观者清。所以,教师应该多观摩分析其他教师的课,学*他们的教学理念、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等等。反思假如我上同样内容的课,会有什么不同,什么相同,我从中得到了哪些启发,等等。最好也能在听完课后写成文字。音乐教师往往由于自身条件的不同有各自的特长,比如器乐,比如声乐,要善于利用自己的特长,别人的特长可以作为自己的借鉴,看看别人是如何来利用的,思考自己可以如何利用。

  因此,无论是主课也好,副课也罢,教学反思都有着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作为新课程背景下的音乐教师,我认为更应该在教学中不断地进行反思与提炼从而发现问题,学会研究,不断地去提高教学水*,成为科研型、反思型的新型教育工作者!

  教授新课程已经一个学期了,给了我很深的感受。在了解了新教材的内涵和思路的同时,我也体会到,对于新课程的教师来说,更重要的就是怎样在教学过程中体现新课程的思路和内涵,从而使教学效果更好。

  在课堂教学中我首先注重的是给学生自由的空间,让学生在自由的空间中学*、歌唱,发挥自我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尽量减少对他们的限制,多给他们表现自我,展现自我的机会,这样学生才会更有兴趣,有了兴趣,才能迸发出超乎想象的东西来。所以在课堂中我从不去限制孩子们的想象或者一些行为。记得在欣赏《欢乐的.小熊猫》一课时,我先用故事导入:在美丽的大森林里住着一只可爱的小熊猫,他爱学*、爱劳动。还经常帮妈妈做家务。有一天,他又帮妈妈去河里打水,可是一不细心把水桶掉到河里了,这下可急坏了小熊猫,因为他不会游泳。我们帮忙小熊猫想想办法好吗?其实,我只是想用这个故事导入一下,想办法的环节只是一带而过。可没想到,却激起了学生的极大兴趣,他们七嘴八舌的地说开了,那场面十分的热闹。有的说:“用一根树枝伸到河里把水桶够回来”。

  有的学生立刻反驳到:“如果树枝不够长怎样办呀?”另一个学生说:“能够用竹子做一个小船,然后划过去不就够到了嘛!”我赶紧表扬他,夸他的想法真妙。我的一句表扬更加激起了学生的兴趣,议论也更加热烈了。我明白如果这样下去,可能会打乱我最初的课堂设计和构想。可是看着孩子们兴奋的劲头,我没有去阻止,因为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更要给他们空间和时间,让他们自由、欢乐的去想象,去议论。这时,一个学生突然举起手来说:“教师,我有个办法,不仅仅能让小熊猫够到水桶,还能让它不用走这么远就能有用!”我立刻用惊奇的目光盯着他:“那你快说说吧!”他自得的说:“能够顺着小河挖一条水沟,让水流到小熊猫家的门前不就行了嘛!”说实话,当时我真没想到他会有这个想法,因为,毕竟才一年级。我用十分赞赏的语气给予了他很高的评价,并且对全班的孩子说:“某某某多有想象力啊,我们奖励他一个‘创造奖好不好’?孩子们都为他鼓,这样也激发了其他孩子进取想象和创造的兴趣。

  其次,是要还学生一个*等的地位,不能总以“权威”自居,不能总是居高临下。俗话说“动人心者,莫先乎情”。课堂教学中,师生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心灵的接触。如果师生关系良好,心理相容,学生能够就会把教师的关心迁移到课程上来,产生“亲其师,信其道”的心理效应。所以,在课堂中,我会经常注意主动走进学生,以此来拉*我与孩子们的距离。例如:坐到他们之中和他们一齐欣赏新月,观看学生表演。有时我刚走*他们,有的孩子就会热情主动地邀请我挨着他做。并且在课堂中我会自然和真诚地使用“多谢”“对不起”“你太让我感动了”“我好喜欢你们啊”等等的语言,使学生感到教师和自我是好朋友。在学*歌曲《拉勾勾》时,我和孩子们一齐演唱歌曲,一齐表演。学会歌曲后,我安排了这样一项资料,就是每个同学一边唱着歌曲,一边去和自我的好朋友拉勾勾。孩子们可高兴了,都去找朋友。这时,我也走入他们之中,和每个孩子都勾一勾指头。这下孩子们更高兴了,都纷纷来到我的面前抢着和我勾指头。使我感到异常亲切,我想孩子们也必须和我有同样的感受。最终,我总结到:我们勾了手指头就是好朋友了。一个孩子突然大声说:“是永远的好朋友!”听到这句话,我很激动,立刻说道:“对,教师要和你们做永远

  的好朋友!”我想如果不是我主动走进他们,主动和他们去勾手指头,怎样会有这样的一句话,又怎样会让这样普通的一节课充满了温馨和感动呢!

  最终,我体现到的一点就是教学的安排和设计。音乐课不一样于其他学科,能够不必必须按着教材中的资料安排去进行。为了教学效果更好,每节课的资料能够互相调换。在学*《开火车》一课时,教材的安排是,学会歌曲后,带着学生做开火车的游戏。为了激发学生学*歌曲的兴趣,我先带领学生到操场去做开火车的游戏,让他们先在做游戏中感到愉快感到有意思。在学生愉悦的心理氛围下学唱歌曲,学生学的既快又有兴趣。学会后再做一次游戏,这样教学的效果更好。

  经过这一个学期的实践,使我感到新教材给教师的空间更大了。我们能够有更宽阔的空间去发挥、实践。

  《小青蛙找家》一课,选自湘版教材小学一年级音乐教科书第八课。它包括聆听、歌曲和创编与活动几部分内容。它们之间互相关联,贴*学生的生活,童趣盎然。

  这一课我拟订的目标是聆听二胡齐奏曲《小青蛙》,感受乐曲所表现的内容,并能理解音乐;学会用轻快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小青蛙找家》并能创编动作,从中体验到学*音乐的快乐。我整体的教学思路是以“动物”作为本课的主题情境和主线,设计环环相扣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看、听、想、说、做的过程中感受音乐,表现音乐,体验音乐活动带来的愉悦感受。

  《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音乐课应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的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兴趣。”基于这种理念,在课的一开始,我就说“欢迎大家进入愉快的音乐课堂。今天啊,老师要带同学们去愉快的动物王国里参观一下。”这样导入,既促进了师生关系,又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为整堂课的愉快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模仿各种小动物,模仿他人活动,他们十分乐意。我设计了动物动画卡通形象,让学生通过模仿小动物的声音和形象,在模仿活动中来抒发自己的快乐。突破以前沉闷老套的教学方法。尤其是在爱聆听音乐时,让学生模仿小青蛙的各种形象,并且分小组合作用自制的沙筒和形体语言来模拟夏天的狂风暴雨。让学生随着音乐一起来表现音乐形象,引导他们参与音乐实践活动。这样无形中就让学生理解了音乐,体会了音乐形象,也提高了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

  新的教学理念告诉我们,一切的学*方式都应该用符合儿童情趣的方式进行。教学时应注重学生的自主探讨,使学生成为学*的主人;注重交流合作,体验共同学*的乐趣。在歌曲教学这一部分,我先让学生充分而完整的聆听歌曲,然后根据歌曲的节奏特点,用鼓声来敲击节奏,让学生通过听音来排击节奏。这样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学*兴趣,又解决了歌曲的难点。虽然这种方法对一年级的学生有点困难,但由于*时注重这一方面的训练,所以还是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鼓励学生探究学*,激发创新求异思维,在本课中也有体现。我充分发挥孩子们的想象力与动手能力,进行探究性与创造性的学*,教学中想让孩子们用沙筒来模仿雨声,但是教具有限。于是在课前引导孩子们自己去寻找,看身边有没有什么物件可以充当沙筒来代替雨声。于是就有了在塑料瓶子里装上沙子或者小石子的“沙筒”,这不但满足了全体学生想动、好动的欲望,也充分发挥了孩子们的想象力、创造力与动手操作能力。另外,鼓励学生自己为歌曲创编动作打破了以前“照葫芦画瓢”的方法,给孩子们营造了乐学,想学的教学氛围。

  《小青蛙找家》有它的光彩之处,但也存在不少遗憾。比如,在学生完整而充分的聆听音乐,并且随着音乐表现音乐形象时,学生更多是专注于手上的动作,而忽略了耳边的音乐,造成了课堂的紊乱。

  另外,学生在模仿音乐形象时,发生了争执,这些都需要老师及时发现并且调节。

  总之,“感受音乐,体验快乐”是本课的宗旨。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了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和表现力。当然,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尽快转变观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一切为了孩子的发展而努力!

  现在,尤其在高段,学生喜欢音乐而不喜欢音乐课这是一个普遍的现象,他们热衷的是流行歌曲、偶像歌星,而对教材中的歌曲却不屑一顾;他们可以如数家珍的报出一长串的、连音乐老师恐怕还未所闻的歌名及某某歌星所唱,而对音乐课上老师反复教唱、竭尽所能讲解的歌乐曲却模糊不清,甚至毫无印象。这里固然能找到很多原因,讲出一大堆非我们音乐教师所能的理由,但是从一个教育者应有的.工作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来反思我们的教育,凭心而论,我们的课堂教学本身存在的许多问题,恐怕也是一个不容低估的重要因素。

  音乐课类似文学课,语言文字解说的多,提及音乐语言少,尤其是音乐欣赏课,老师讲得多,把自己对音乐的理解非讲个清楚不可,那么留给学生的聆听、思考、参悟、情感体验就少的可怜了。这样的结果只会是,学生的音乐作品积累的少,对音乐的感悟浅薄,最终是对音乐课没了热情。音乐课即我们小时候所说的唱歌课,但仅仅会唱的歌曲多,唱好歌曲、唱得有滋有味得少。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课的后半部分的唱歌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既不用心,何来有滋有味,何来有情有感!那么音乐课里的歌曲不好听,不够味,那当然会到课外去找,找他们自认为好听,够味的歌来唱。

  虽然现在在轰轰烈烈的搞课改,但在相当一部分教师的眼里这是从低段起步的,和高段还没有完全的接轨,因此高段的课堂任就是老一套的教学模式,当然有时也会用一些新的手段。

  如此的对比、反差,再加上家长们的“务实”,我们该如何去面对这高段的音乐课堂,寻找行之有效的办法途径来驳回学生的“爱乐之心”。

  《我的中国心》是六年级上册教材第一首歌曲,歌曲描绘的是远离祖国的炎黄子孙牵挂祖国,思念祖国,渴望与祖国亲*,永远不忘记祖国的一种爱国主义民族情感。目的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学生要唱好这首歌,难度不大,体验热爱祖国的情感也不难。但有些学生缺乏长期远离家乡的情感体验,不知道思念,牵挂渴望亲*是何种滋味。要学生深刻理解海外游子的对祖国的思念,牵挂,渴望与祖国亲*的复杂感情有点难度。

  针对学生的学*情况,我思考该如何让学生通过演唱、学*了解体会世界各地华人华侨对中国的深厚情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于是,我设计了几个上课环节,期望能达到较好的教学目的。

  1、激情导入:

  这首歌是台湾著名歌星张明敏的成名作。在1984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张明敏成功地演唱了这首歌,打动了海内外亿万中华儿女的心。有人说,世界上凡是有华人生活的地方,人们都熟悉《我的中国心》这首动人肺腑的歌曲。在激情导入后,学生的注意力和学*兴趣就提高了,接下来的`聆听过程也完成得很好。

  2、歌词深读,感受“我的中国心”。

  我先来导读:河山只在我梦萦,祖国已多年未亲*,可是不管怎样也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我的祖先早已把我的一切烙上中国印,在导读后,学生反复通过朗读再次深深感受到这首歌词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浓浓爱国情感。

  3、歌曲传唱:

  《我的中国心》这首歌唱红了大江南北和华人世界,歌曲旋律优美,易于传唱。学生较为熟悉,很快能进入角色唱好这首歌。我把这一环节重点放在多次聆听模唱,歌曲感情处理上,让学生以饱满的热情学*歌曲同时去感受浓浓的爱国之情。

  上好一节课要经过精心准备,课后有所感触,一节课的好坏,离不开老师对学生对教材的熟悉和把握,离不开老师对该课的精心设计,离不开老师和学生的配合。对于老师来说,更需要有一种掌控课堂,把握各个环节教学的智慧。如何把常规课上得更好,的确需要不断学*和思考。

  1.节奏训练是视唱练*的基础

  音乐语言最重要的两个要素是旋律与节奏,而节奏可以脱离旋律而单独具有表现力。节奏训练先行,能使视唱教学中的难点得到解决,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歌曲中的重点乐句可以先放慢速度练*,一拍时值放慢为二拍来练*,三连音可放慢为三拍来进行练*,待练得准确、稳定、巩固后,再恢复到原速进行练*。放慢速度练*,能降低难点,有利于学生从易到难逐渐掌握重点乐句。

  2.音准是视唱练*的核心

  离开了准确的音高,音乐就会走样。因此,建立音高概念,训练唱准音,始终是视唱教学的.核心问题。不少刚进小学的新生,当我让他们区别老黄牛叫与小鸟鸣、大钟与碰铃的音高时往往分不清。他们对声音的高低、长短、大小(音高、音值、音量)混淆不清。

  只有听准了才可能唱准。从小帮助学生建立音高概念和培养他们的听觉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我让学生听辨大钟和小铃,火车汽笛鸣和汽车喇叭叫等声音的高低。也在钢琴上弹奏单音进行对比,如“1”比“5”高还是低?“5”比“3”低还是高?低年级学生从简单的单音听辨练起,慢慢地发展到听简单的乐句。

  在听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辨别音高的能力,如分辨一些动物的叫声和*时日常生活中所听到的声音。先分辨差别大的,再结合歌曲,分辨歌曲中的不同音高乐句。启发学生用心去听,培养他们对音高的想象力、辨别力,从而唱准曲调。

  唱是“听”“辨”的目的,也是音乐教学效果的再现。在听、辨的基础上进行视唱练*,这时应对音高、时值、速度力求准确。练*时可让学生借助手划拍、击拍,使学生能更快、更好地学会视唱曲调。

  反思能促使人进步,品读课文,达到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共鸣也是一种收获,讲课过程也是如此。

  1、本课设计用《命运》交响曲导入,这首交响曲,本身就有一种扣人心门的感染力,随着强劲的音乐旋律响起,有助于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同时一下拉*学生与课文主人公的距离,让学生很快进入学*的.氛围;课文结束时,再次聆听《命运》交响曲结尾,在心灵共鸣中进一步品读和感悟主人公的人格魅力,此设计首尾呼应,学生学*兴趣高涨。

  2、目标从繁到简,学生思路清晰。教学目标对学生的学*起着导向性的作用,短短的四十分钟,如何利用才是最有效的?面面俱到反而会导致最终的面面不到,所以简洁、明确、集中的教学目标有利于教学目的和教学目标的有效实施,使学生在看似点滴中收获颇丰。所以,在本课时的设计上我只设定了一个主要目标:全面认识贝多芬。从而促使需要提炼学*的写作方法尽显其中。

  3、还课堂于学生,使他们乐在其中。给学生明确的思路:认识贝多芬的伟大与*凡。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与文本亲密接触,自感自悟,踊跃交流,在交流中对人物总结升华,全面认识,这样人物的描写方法也就跃然纸上。教师无须多言,学生感悟更深。

  4、分层作业,对症下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不同情况和层次,选择难度不同的作业。这样能使学生正视自己,寻找最高效的学*方式。

  上课是一种艺术,而我只是一个初学者,需要雕琢的地方还很多,但我会用心,我会用踏实与自信,虚心与好学唱响心中美丽的歌。

  《我是小音乐家》是三年级下册的一首儿童歌曲。我在设计本课时以体验当“小音乐家”的乐趣为教学的链条来贯穿整堂课,把教学内容有效的整合在这条线上,让学生在和谐,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感受和表现音乐。

  游戏导入,埋设悬念

  通过预设的节奏练*,将歌曲中最不容易唱好的部分单独拿出来,让学生在模仿游戏中掌握歌曲中难点节奏,更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之后,三位音乐家也参与到课堂中给同学们“提问”。通过各种设问,学生知道了每种乐器的名称,音色特点,并且还能够用游戏中出现的节奏来模仿各种乐器的音色。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我准备了三种乐器的.模型,让学生更为直观的看到每种乐器的细节,创设一定的情境,完成教学目标中认识中外乐器及了解音色的内容。

  注重自我探究能力的培养

  学生的表现精彩,在此点题,送给他们“小音乐家”的称号,学生们自豪的念出课题,激发当“小音乐家”的欲 望。我在教学中主要通过“听、模仿、唱”等要素,让学生去体验音乐的情绪。分别让孩子聆听歌曲的情绪、扮演“小音乐家”去模仿乐器的演奏,去充分聆听,感受音乐。由于歌曲本身难度不大,在2遍聆听后很多学生已经能够哼唱出歌曲,这为教唱环节做了很好的铺垫。在教唱环节我尽量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提出、解决问题,要求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只是一个引导者、参与者和鼓励者。因此不管是歌曲动作的设计,歌曲重难点的解决,还是到进一步打开思路,艺术处理歌曲,都是学生自我尝试探究后,最终达到在实践中学会了歌曲,解决了难点,有感情的表演唱了歌曲,又感悟到了音乐的魅力。作为老师,范唱很重要。在范唱第一段歌曲时,尽量用夸张、对比、极富表现力的演唱方法,让学生感受不同乐句的情绪变化。第二、三段学生跟唱时,基本能够唱出歌曲所要求的情绪。

  教学目标完成

  本节课主要是引导幼儿感受几首不同风格的少数民族音乐,培养其对音乐的兴趣。

  鼓励幼儿在不同音乐的伴奏下,尝试用身体动作来模仿或创编符合音乐特点的韵律。

  教学亮点

  在欣赏《民族音乐》之前,我带领幼儿收集有关于藏族、蒙古族、***族、朝**生活*俗的图片,并组织幼儿进行观察、交谈。

  课上我请四名幼儿装扮成藏族、蒙古族、***族、朝**的小朋友;并教会他们跳会一个各自扮演的少数民族舞蹈,幼儿可以自己创编舞蹈动作。让他们在音乐声中充分的欣赏美表现美,激发他们表现美的.愿望。

  教学启示

  我引导幼儿思考:利用收集来的图片组织讨论这是哪个民族?你是从哪里来的?你还知道哪些关于这个少数民族有趣的事情。

  这节课的歌曲旋律很好听,充分体验幼儿那种愉快的心情,感受到各个民族的风貌、*俗、风情。

  问题与分析

  教师可以与幼儿一同在教室表演,共同欣赏。

  本学期,我校为了培养我们老师能够更快更好的掌握并上手自己的专业技能,培养团队合作能力,开展了“长湴小学第七届绿韵杯教学大赛”。在经过我们音乐科团队反复讨论、仔细钻研教材过后,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决定选取第七册六课“环球音乐探宝——拉丁美洲之旅”。经历了大家备课、写教学设计以及吸取专科其他老师意见的基础上的再设计,到以《墨西哥歌舞》为题的课堂教学,再到课后的反复研磨过程中,我们音乐科团队三人对如何才能上好一节音乐课有了以下几点感悟:

  一、注重备学生。

  要想上好一节音乐课,首先要分析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他们对音乐的感知和理解程度。如果没有在课前很好的分析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学效果将会适得其反。就拿彭薇老师教授的这节课来说,四年级学生喜欢表演唱,学生喜欢自行动手、动脑、自行创作表演。因此,只有正确的分析学生的年龄和对音乐的感知特点,才能更好的与学生进行音乐上的沟通,从而更好地驾驭课堂。

  二、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

  歌曲教学课的目的不是让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仅仅学会演唱一首歌曲就可以了,而是通过学生有感情的演唱所学歌曲,让他们喜欢音乐,感受到音乐之美,学会从音乐的角度去欣赏和理解相关文化。因此,我们音乐科团队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设计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


音乐教师教学反思菁选(扩展5)

——音乐教学反思菁选

音乐教学反思(15篇)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教学反思能很好的记录下我们的课堂经验,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反思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音乐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3月24日~27日,全园开展了音乐领域的教学比武活动。我于27日上午执教的《我的朋友在哪里》是建构式课程里的内容,通过自己的构思与设计,最后将全部内容改编了,我认为这样更有助于激发幼儿的学*兴趣。

  首先,本课的导入是先让幼儿跟着钢琴有节奏的做拍手律动,目的是稳定幼儿的注意力,然后以课题‘一只孤独的小鸭’展示给幼儿,让幼儿用语言来表达小鸭因为没有朋友,所以感到孤独,但大多数幼儿不能够说出‘孤独’回答的是:“小鸭在洗澡”在这各方面是我的引导有误,应该让幼儿只观察小鸭的表情,前面出现的引导的话语有些多余,并没有达到想要的结果。然后教师戴上小鸭头饰以‘孤独小鸭’的身份向幼儿表演找朋友的场景(请三位幼儿事先准备好一段:在这里,在这里,你的朋友在这里)一边表演一边反复唱歌曲3~4遍。目的是:1、为学新歌《我的朋友在哪里》做好一个铺垫作用。2、告诉幼儿找到了朋友的感受(跟好朋友在一起是最快乐的一件事)。听课的老师反馈:“这个环节设计很好,不仅让幼儿直观地看到怎样找朋友,还激起幼儿学*歌曲的积极性。”

  其次,我又以朋友的身份向幼儿发起找朋友的'游戏,这时幼儿在上一段的表演中已有一些学歌的基础,所以大部分的孩子都能接上我的歌。然后我再通过碟片让幼儿完整地学*歌曲3遍,幼儿跟着老师一边唱一边进行有节奏地打节拍。在此环节中,老师们提出:“教师应该一边弹琴一边教”然而我出于教师背对幼儿、怕幼儿乱的原因,所以我选择了前者。当幼儿熟悉了歌曲之后,我请个别幼儿到前面来玩‘找朋友’的游戏。目的是:1、让幼儿进一步感受歌曲。2、锻炼幼儿大胆地在同伴面前进行表演。然后我再通过*时幼儿快快乐乐在一起的一些课件,勾起幼儿回忆与朋友在一起开心的片段,发起幼儿再次对找朋友的欲望。再次,师幼一起在《我的朋友在哪里》的音乐中,进行自由找朋友的游戏,游戏反复进行3~5遍,让幼儿感受与朋友在一起的快乐,老师用激情去带动那些被动的孩子,使其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来,让每一个孩子体验成功的快乐。

  最后,我设计的是延伸活动,带领孩子到宝宝班去进行找朋友的游戏,其实这个时候的孩子都是很放松的,走出课堂、没有压抑,既巩固了歌曲又让幼儿形成一种自主游戏的方式。

  此教案我是经过反复的构思,初次尝试用课件的形式引导幼儿,激发幼儿的学*积极性,个别老师认为:“对于上音乐课,图片的课件操作显得有些多余,要利用课件播放一些节奏图谱或一些音乐等。”但总体来说,感觉很好:幼儿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学会歌曲,并会大胆地一边唱一边进行表演,较好地达到了教学的目标。

  通过这次音乐领域的开课,让所有的孩子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并让幼儿在感受力方面的培养奠定了基础,为今后明确培养目标指明了方向。

  望今后有更多这样尝试、锻炼的机会,真正在教中学,学中教,只有不断地反思、总结、修改,才会不断地取得进步。

  检测反馈可以检测学生的学*效果,促进学生的高效学*。不同的学科在设计检测题时又各有设计的不同点,我想从语文学科的角度,就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等方面能力来谈谈如何设计一些检测题:

  一、“听”的能力检测设计:

  【案例一】:薛法根老师执教的《她是我的朋友》师:老师这儿有三组词,请同学们看一分钟,快速记住这三组词,看完后把这三组词默写下来。教师提示:要看出每组词语之间的联系,把它们连成一句话或者一个画面。

  休克 输血 迫在眉睫

  阮恒 草垫 擦试

  捂住脸 掩盖痛苦 竭力制止

  学生默写后对照批改,指名交流记忆的方法,即说出是如何把这一组词中的三个词连成一句话或一个画面的。(教师点明:词语之间是有联系的,只有发现这种联系才能记得牢,用得准。)

  二、“说”的能力检测设计:

  【案例二】:二实小沈丽娟老师《长征》教学中的当堂检测题:

  先出示:长征是“地球的红飘带” (魏巍)

  长征是“前所未闻的故事” (索尔兹伯里)

  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长征是一曲感天动地的乐章(沈老师)

  在我眼中,长征是[ ]。( )

  师:用这种方式试着说一说,最后记得署上自己的大名。

  同桌试说

  师:让我们一起来试试看,在你眼中,长征是[ ]。

  生1:在我眼中,长征是一座胜利的丰碑。(方晓丽)

  生2:在我眼中,长征是革命历史的见证。( 林一琳)

  生3:在我眼中,长征有一种激励人们奋发向上的精神。(林好)

  生4:在我眼中,长征是谱写幸福的音符,歌唱美好的麦克风。(陈夏颖)

  生5:在我眼中,长征是一本厚重的书。(止静)

  师:说得真好,看来长征精神已经植入同学们的心中。

  评析:这道课堂检测题,有效地把课内学*的知识转化为口头表达能力,激活学生的思维,陶冶学生的情操,训练学生语言的逻辑和表达能力。署上自己的大名这细节的设计,更使每一个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体验学*的快乐,获得心智的发展,增强学*的自信心。当堂检测是一种学*提升,更是一种互动和激励。

  三、“读”的能力检测设计:

  【案例三】:《鹬蚌相争》的教学

  一位老师教学《鹬蚌相争》,其中关于鹬和蚌相争的对话,设计了这样一段朗读导语:关注一下提示语“威胁”,体会一下,“威胁”时语气是柔和的还是生硬的语调是粗重的.还是细长的语态是和善的还是凶狠的热情的还是冰冷的……

  评析:这是一个失败的教学案例。设计意图是通过比较,辨别出表现“威胁”特有的语气、语调及语态,然后练*朗读,揣摩朗读发声的变化。从实际的教学效果来看,光有这样的理论指导,学生还是一头雾水。 学生需要的是在具体朗读语境中的现场比较、即兴示范、反复模仿与积极评价。所以,教学时可以做出这样的改进:你用什么“威胁”蚌(**)体会一下鹬对蚌的态度(恼羞成怒、气急败坏)读!学生果然读出了相应的语气、语调,教师及时评价:有点“威胁”的味道了,谁能比他更厉害几个学生争先恐后地表演朗读,一个比一个更能表现“威胁”。在此基础上,教师作朗读的点化:语气是生硬的,语调是粗重的,语态是又气又怒、冷冷的。学生有了具体的朗读经验,自然就能辨别分寸之感了。

  四、“写”的能力检测设计:

  【案例四】:教学中写“拼音”的设计:

  《我要的是葫芦》课堂书面练*:我会写,我会注音。(田字格内书写四会字,括号内书写本课生字的字音)

  从前,有个人种了一[ ][ ][ ]葫( )芦( ),细长的葫芦藤( )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 ][ ][ ]了几个小葫芦。多么可爱的小葫芦( )!

  【案例五】:教学中写“字、词”的设计:《识字8》

  出示选字填空题,并练*诵读。

  清,晴,睛,请,情,蜻,青

  (1)天气( ),池水( )。荷花红,荷叶( )。( )蛙( )蜓大眼( ),飞来蹦去捉蚊蝇。

  (2)星期天,妈妈( )全家人一起帮忙( )洗衣物。我们做完了事( ),心( )像天空一样( )朗。

  评析:[ht]将汉字所组成的词语与相应的事物、生活情境融合在一起,成为一个整体加以识记。这样的记忆方式称为“组块识记”。而选字填空,是检测学生识记的清晰度。正确地选字填空,表明学生对相*汉字的清晰识别,尤其是在新的生活语境中(练*2),面对陌生的词句组合,锻炼的正是学生正确运用汉字的意识和能力。可见,创设具有一定挑战性的生活化问题语境,考查的是学生的学*水*,激发的却是他们的学*愿望。

  【案例六】:教学中写“句”的设计:

  于永正老师用“管理”造句:

  师:能不能根据你家长的工作,用上“管理”说一句话。

  生:我爸爸是交通警察,他是管理交通的。

  师:好,“管理”这个词用上了。——谁接着说

  生:我爸爸在路灯管理所工作,他是管理路灯的。

  师:这项工作很重要,以后路灯不亮就找你爸爸。

  生:我爸爸在监狱工作,他是管理犯人的。

  (笑声)

  评析:要二年级学生用"管理"造句,是比较困难的,但经过于老师的指导,学生却很容易掌握。其原因就在于,于老师善于把造句与学生生活相联系起来,这样引导,能有效地沟通语文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沟通生活库存与言语实践的联系。这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词语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而且能提高他们的认识能力。

  总之,在*时的教学中,只要老师用心地钻研教材,细心地发现每一个知识检测点,就能设计出富有实效的检测题。

  我上的是湘教版二年级上册的《好娃娃》。这是一首活泼欢快的歌曲,歌词讲述的是一个小朋友尊敬老人关心爷爷奶奶的故事。通过学唱歌曲来体会情感,学*歌中的小主人公,在家中做个懂得关心老人的好孩子。在这里情感地体验是重点。

  我以问题导入,“孩子们,你们*时在家里会帮大人帮长者们干点什么呢?”学生纷纷回答,有的说拖地,有的说洗碗等等。紧接着我通过让孩子们初听歌曲请他们说出歌曲中的小主人公是怎样做的,并通过朗诵歌词体会歌曲的情感。根据二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模仿能力强这一特性,采用情景教学法,突出情景教学并把歌曲分成小主人公与爷爷、小主人公与奶奶、爸爸妈妈与小主人公三个情境,在情境中学唱歌曲,在完成了歌曲教学之后。分大组扮演角色演唱,最后请全班演唱的同时请个别孩子上台分角色表演。新课标强调要把感情、态度、与价值观放在课程目标的首位,所以我想通过角色地扮演使学生充分体验到家的温馨、亲情的美好、爱心的重要。

  优点:

  1.常规教学,从开学第一次接触二年级的小朋友就被他们的活跃程度吓到了,但在很多前辈地悉心指导下,经过几个星期的了解和磨合,我和孩子们之间也逐渐变得有默契起来。各大组孩子们的表现也通过直观的奖励方式反映在黑板上。反馈的语言和对孩子们的赏识也有意识的从一些细节入手。

  2.教学准备,这次的上课真切地体会到了,大部分时候备课的细致度决定了老师课堂上的掌控力。二年级的孩子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是一件挺不容易的事,所以这堂课我从课件到教具都进行了认真的准备,想方设法不但从听觉更要从视觉方面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3.语言讲述方面做到了语言流畅,范唱的时候做到了声音清晰。

  4.教学过程很清晰,完成了教学目标,孩子们学会了歌曲并能根据内容进行表演。

  不足:

  1.常规方面,虽然有意识地去做,但是做得不够到位,没等孩子们完全安静下来就继续下面的'环节。

  2.分组接龙演唱的时候,师生接龙比较好,如果组与组接龙,容易导致后面看不到的孩子不能及时的参与进来。


音乐教师教学反思菁选(扩展6)

——《音乐之声》教学反思菁选

《音乐之声》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课堂教学,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教学过程中的很多讲课技巧,那要怎么写好教学反思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音乐之声》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这节课的精彩之处:

  第一、这节课是《音乐之声》的第二课时,任老师抓住玛利亚形象的分析,教学目标明确。还结合学生学*实际,整合复*人物描写方法及作用。她让学生找出初中语文课本中的人物描写片断,并进行了人物描写的写作训练。课堂中由玛利亚形象的分析,引出人物描写的总复*,将零碎知识整理,使之系统化,并教给了学生归纳整理知识的方法。我想这一教学思路,既夯实了语文基础知识,又培养语文分析能力,还活跃了课堂气氛。

  第二、课堂上小练笔,设计恰当。练笔内容是“你眼中的老师”肖像描写。这一教学环节的设置,既训练了人物描写方法,又拉*了师生的距离,融洽了师生关系,收到了良好的课堂效果。

  这节课值得讨论的问题有:

  第一、总结玛利亚的形象前,能否将文中描写玛利亚的典型语句找出朗读,并分析其性格,体会描写的好处,为后边复*描写人物方法的特点和好处做好准备。

  第二、学生的即兴片段训练。学生的片段训练只有正面描写,没有侧面描写,老师能否为其续写,加进侧面描写,并简单提及白描手法,使学生对人物描写的方法有较全面系统的认识。

  第三、这一单元是戏剧单元。在分析玛利亚形象时,能否加上戏剧冲突,也可引发学生讨论你身边有无玛利亚这种性格的.人,你是怎样看待的。

  这次活动我收获颇多,各个学科的特点不同,老师的风格各异,他们的干练、典雅、活泼……让我很受启发,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我还应多钻研,力争提高教学水*。

  电影《音乐之声》主要讲述的是玛利亚从一位几乎毫无经验的家庭教师成长为充满教育哲思,对教育有着独特见解的优秀教育工作者。时隔多年,当我重温这部影片时,发现了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

  玛丽亚是一个成功的教育者,“*等、关爱、信任,易地而处”是她教育理念的真实写照。玛丽亚真心爱着这群孩子,想孩子们所想,思孩子们所思,以一个朋友角色真正融入孩子们的生活中,用自己的朝气和活力感染机械的军事化教育的孩子,用自己的智慧和爱心引导孩子热爱自然和生活。在教学中,她能够大胆地打破传统沉闷的家庭教育模式,真正以儿童的发展为本位,遵循科学教学原则,用全新的教学理念、灵活地选取教学方法,创造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营造一种温馨、愉快的学*气氛,让孩子在游戏中、生活中快乐而轻松地学*,使教育取得良好的效果。

  在她第一次到了少校家时,少校说要用口哨来叫她时,她回答他说,“她绝不会听哨声回报的,口哨是猫狗和其他动物,但绝不是孩子,而且绝对不会是我,这是种很大的侮辱。”在她眼中所有的人是*等的,而且每个人都应该得到尊重。孩子都害怕闪电不敢睡觉,她用歌声告诉孩子们,当她们害怕的时候就去想象美好的事物,回忆自己喜爱的东西去克服恐惧。就这样无声无息的她走进了孩子们的世界,也获得了尊重和信赖!这告诉我们,我们需要处在和学生同样的位置上,互相爱护和尊重。这样会让我们更加了解他们,更能够和他们进行交流,让教学成为一个互动的过程,而不是单调的传授和接纳,这样也可以建立起教师和学生的信任。

  玛利亚很宽容,她被孩子们戏弄时,没有向孩子的爸爸告状,而是对孩子们说了几句话,“我很感谢你们今天在我口袋里放的礼物,你们使我感动温暖、快乐和欢悦。”接着孩子们哭了。就这样一个举动,我明白了宽容是可以打动人心的,指责不是最好的交流方法。作为班级管理者,要对学生多一分宽容。

  电影中有一句话,“当上帝关上一扇门时,在某处,他会开启一扇窗”。其实作为老师心态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老师的人生态度会让学生去模仿,所以必须有一个积极乐观的心态,有一个好的心情会营造一个良好的学*环境,那么学*效率也会事半功倍。要多去鼓励孩子,在他们犯错时,不要只会一味的责备,了解他们

  为什么要这样做,给予他们必要的宽容和体谅。多给予一些赞扬,让他们认识到自我的价值。

  现在很多老师为了让孩子成为他们理想中的.人才,而不遗余力的“克隆”出一批又一批无个性、无特长,“标准化”高分低能的学生。这是不对的,作为教师,应该学*玛丽亚这种“*等、关爱、信任,易地而处”等为师之道,放下所谓的“师道尊严”,真正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位,走进学生的世界,洞察学生的内心,倾听学生的心声,用心与学生交流,全面了解学生的感受和需求。且随时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自己的教育是否适合,根据学生不同的潜力和发展的需要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及时调整课程设置,灵活选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同时,作为老师,要懂得关爱、呵护学生的心灵。

  《音乐之声》这部电影拍摄与上世纪六十年代,由于其中音乐的杰出魅力而使它在音乐史上也具有重要的地位,影片中音乐的赏析也成为音乐课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所带的班级我都组织观看过这部电影,具体做法是:听音乐——看故事——学歌曲——谈感受。开始我组织六年级学生详细观看了这部电影(重点是其中与音乐有关的部分)并着重欣赏了《哆来咪》、《雪绒花》、《孤独的牧羊人》、《玛利亚》、《我有信心》、《珍重晚安》等几首歌,学唱了《哆来咪》、《雪绒花》等。

  在带学生回顾了这部电影里的所有音乐之后,我要求每位学生用文字描写电影中自己最喜欢的一首插曲带给自己的感受。从学生们的字里行间我强烈感受到他们对这部电影的喜爱,以及对音乐内涵的深刻理解。有的学生从音乐的旋律谈起,有的则从歌词入手,还有的强调音乐对自己情绪的影响,可以说看了孩子们的学*感想我既欣慰又意外,欣慰于他们真正理解了音乐、听懂了音乐中蕴含的丰富情感,意外于他们的细致与丰富的.联想。

  由此我反思今天我们所使用的音乐教材以及日常的音乐教学,实在有些低估了如今孩子们的学*、鉴赏能力。学的非常快,唱的音准也很到位。

  《音乐之声》取材于1938年发生在奥地利的一个真实故事。通过教学反思,教师可以尽早发现一些教学不足,比如说教学设计上出现哪些问题、课堂交流和启迪是否得当、课后训练是否到位等等,从而为自身教学水*的提高累计经验。音乐之声反思,一起来看下吧!

  在课上,我首先提供了有关影视剧本知识的辅助资料,让学生进行自主阅读。然后通过学生的小组合作,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并交流初读的感受,选派代表进行陈述。接着我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到课文中描写的两个场景上来,与学生共同赏析作品的画面美及人物的形象美,并让学生表演了玛丽亚回到修道院这一场戏,又请学生以导演的身份进行总评。最后师生一同进行归纳,根据影视剧本的特点归纳出本文的'写作特色。课后布置学生有条件的回家观看影片《音乐之声》。

  “新课标”着眼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设计课程目标,培养和优化学生综合性的语文素养。从我校的实际情况来看,由于家庭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学生对纯文学作品接触极少,也没看过这部电影,有的甚至连“影视剧本”这个名词也是第一次听说。因此,我的教学目标就按照“三维”并结合学生情况来设计:“知识技能”目标为词语的积累与理解,及对影视剧本特点的了解,并要求把握人物形象的特点,因此补充给影视文学的相关特点就显得十分必要;“过程方法”:通过读——悟——演——评,上升为对知识点的理解与把握;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在音乐艺术世界里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培养对美好事物的热爱,进而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在课前对小组讨论这一环节的设计三易其稿,认真推敲了提供给学生讨论的问题,如“请结合文句点评第一个场景描写的佳处”、“请从玛丽亚所唱的歌出发,说说她的性格”等,始终紧扣文本,又给学生留下探究创造的空间。同时在学生讨论过程中不断巡视、参与,及时了解讨论进程,“宏观调控”讨论方向。因此学生活动既热烈又有序,学生能较快地解决问题,表述也很到位得体。

  语文学*无疑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而“语文素养”是一个内涵深厚,外延宽广的概念,既包含以语感为中心的听说读写的言语实际能力,更囊括学生的品德修养、审美情趣、良好个性和人生态度等。因此,我在课上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一些较深层次的思索,引导学生通音乐去感悟人物的情绪,强调音乐对人灵魂的塑造作用。

  20xx年3月25日第六节,我在初三(12)班上了《音乐之声(节选)》一课。在课上,我首先提供了有关影视剧本知识的辅助资料,让学生进行自主阅读。然后通过学生的小组合作,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并交流初读的感受,选派代表进行陈述。接着我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到课文中描写的两个场景上来,与学生共同赏析作品的画面美及人物的形象美,并让学生表演了玛丽亚回到修道院这一场戏,又请学生以导演的身份进行总评。最后师生一同进行归纳,根据影视剧本的特点归纳出本文的写作特色。课后布置学生有条件的回家观看影片《音乐之声》。全课用时47分钟,拖课2分钟。

  “语文课究竟要怎么上?”实施新课改以来,我常常听到这么一句话。这样问的有一线的语文教师,也有语文教学专家,但往往以“越教越不会教了”的自嘲作罢。作为一线教师,又是教研人员的我,每当看到老师声嘶力竭(有的还不时用教鞭敲打桌子),学生却恹恹欲睡,心有旁骛的语文课堂;或是教师自说自话,手足失措,学生自行其是,乱作一团的情形时,这个问题总会跳出来,让我又一次陷入忧思之中。当我拿到人教版实验区九年级下学期的教材,看到新入选的《音乐之声(节选)》这一课时,不由暗自决定要做一回有心人了。

  “新课标”着眼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设计课程目标,培养和优化学生综合性的语文素养。从我校的实际情况来看,由于家庭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学生对纯文学作品接触极少,也没看过这部电影,有的甚至连“影视剧本”这个名词也是第一次听说。因此,我的教学目标就按照“三维”并结合学生情况来设计:“知识技能”目标为词语的积累与理解,及对影视剧本特点的了解,并要求把握人物形象的特点,因此补充给影视文学的相关特点就显得十分必要;“过程方法”:通过读——悟——演——评,上升为对知识点的理解与把握;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在音乐艺术世界里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培养对美好事物的热爱,进而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通过教学,较好地达到了上述目标,学生余良飞在布置为家庭作业的日记中写道:“我第一次知道除了流行歌曲之外,还有一种音乐可以让我沉醉……这才是真正的音乐。”

  “新课标”提出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是指应拓宽语文学*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和现代化手段的运用。但有的老师对“开放”一词的理解有所偏颇,认为学生只要能说,知识范围可以任意拓展,甚至远离课本。又有的老师对“手段”的理解过于随意,滥用小组讨论,滥用多媒体,结果小组讨论流于空洞的热闹,多媒体成了“倒霉体”。有鉴于此,我忍痛割爱,推翻了让学生欣赏电影原作的.设想,并在课前对小组讨论这一环节的设计三易其稿,认真推敲了提供给学生讨论的问题,如“请结合文句点评第一个场景描写的佳处”、“请从玛丽亚所唱的歌出发,说说她的性格”等,始终紧扣文本,又给学生留下探究创造的空间。同时在学生讨论过程中不断巡视、参与,及时了解讨论进程,“宏观调控”讨论方向。因此学生活动既热烈又有序,学生能较快地解决问题,表述也很到位得体。

  语文学*无疑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而“语文素养”是一个内涵深厚,外延宽广的概念,既包含以语感为中心的听说读写的言语实际能力,更囊括学生的品德修养、审美情趣、良好个性和人生态度等。因此,我在课上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一些较深层次的思索,引导学生通音乐去感悟人物的情绪,强调音乐对人灵魂的塑造作用。学生郭艳芳在日记中写下“伟大的音乐能使渺小的人也变得伟大”这句包含了哲理的话,说明本课较好地完成了德育目标的要求。

  45分钟很快过去了,这是我难得的一次拖课,但没有学生表现出厌烦。在欣慰之余,我认为这不仅仅表现了音乐的魅力,还应归功于语言文字的伟大力量。正是语文与音乐的结合,窃以为这算得上是一堂成功的语文课。

  当我从成功的兴奋中*静下来,细细梳理这一课的过程时,发现课堂表演这一环节存在较大的缺陷。由于课前未做安排,推举演员花了较多的时间,而学生的表演也不到位,基本上是捧着书念,没有达到“演出”的效果。如果我能适时做一些指导,如当学生表演玛丽亚闯入这一场景时,我若能指出动作应匆忙、慌张、快捷,而最后的表情应由羞愧转为无奈,那么学生对文本和人物性格的理解又会上一个新台阶。可惜那时我只因时间快到了而焦急,错失了良机。

  教学,尤其是语文教学,似乎永远是遗憾的艺术,仅仅一节课也只能做一个小小的尝试。“怎么教”是一个太大的问题,我自忖没有能力做绝对的回答,但我想,所有的教学活动都是由学生、教材、教师组成的小系统,教师选用如何教材所提供的资料给学生创设训练的情境,就是一种具体的“教”,这种过程是从教师接触教师之初就开始了的。只要从切实从学校、学生实际出发,对教材精心剪裁,认认真真做个有心人,我们或许将有可能较好地回答这个大问题。

  1、人物鲜明的个性只有放置在具体的生活环境中,才能让读者有最清晰和深切的认识。

  玛利亚生活在按部就班、充满了清规戒律的修道院,真率活泼的个性与年轻奔放的活力在这样的环境中显得格格不入。这是作品的精心设计,阅读教学中应让学生多加对比有清晰明了的认识和感受。而玛利亚形象在那个特定年代有难能可贵意义,可惜这一点对于初中学生而言是难于理解的了。

  2、艺术作品的价值必须是能对现实生活产生意义。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本文主人公那种鲜明的个性不仅存活在剧本中,更活跃在现实生活里。如何理解和对待这样的人、这样的个性,是生活的一个现实问题。语文教学应该由学*语文走向学会生活,后者才是教育的终极目标。

  范例五音乐剧是融音乐、戏剧、舞蹈于一体,通俗易懂的大众化现化歌剧艺术。在我国探索、发展已有十余年。做为一线的音乐教师在艺术教学中应该从直观上让学生欣赏、接触,了解音乐剧,这是我执教此课的本意,让音乐课堂更加突出音乐性、艺术性、审美性的特点。本课是欣赏课,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更是情感的'艺术,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培养审美情趣是音乐课程目标之一,就学生个体而言,其情感态度的形成是由情绪发展到情感,再由情感发展到情操的过程。因此音乐的感受和体验是音乐学*活动的基础,如何牢牢抓住情感这一主线提高学生的情感受强度呢?

  第一,要激发培养学生对音乐学*的兴趣。

  在我以往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感受音乐和情感体验往往是被动的,参于教学也只停滞在表面而不能从内心深处去感受,如何改善这种状况呢?兴趣是学*音乐的敲门砖,也是学*音乐的动力,在课的引入教学环节,我采用了情景教学法,引入情景,形成表象,让学生欣赏了著名的音乐《猫》的音乐片段,新颖的服饰、生动人物形象画面、爵士乐风格、有趣的对白,更能直观、形象地了解什么是音乐剧,音乐剧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第二,抓住重点,使学生的审美情感不断深化。

  在学唱音乐剧《音乐之声》音乐插曲之一《雪绒花》教学环节,我抓住“听”这个重点,倾听,倾听,再倾听。通过多媒体欣赏美国著名音乐剧《音乐之声》音乐插曲之一《雪绒花》视频中男主人翁富有情感的英文演唱,形象鲜明立体影像,强烈地引起学生情感共鸣,接着教师深情用美声唱法自弹自唱,学生通过不同语言不同的演唱风格,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

  第三,注重学生情感的外化能力。

  让学生轻唱旋律,学生从听到唱到说感受,身体和心理都参与了教学的每一个过程,达到了“身动”与“心动”的统一。托尔斯泰曾说过:“在自己心里曾经一度体验过的感情,在唤起这种情感之后,用动作、线条、色彩,声音以及音调所能表达出这种感情,这就是艺术活动。”在此时我抓住教学的契机,启发诱导学生,实现情感的升华。

  1.引导学生通过三个层次的阅读来解读文本。

  浏览略读,把握剧本的整体内容;扫描索读,结合重点语句抓文章主旨;精思品读,扣住关键段落和精要词句把握人物特质。

  2.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性的感悟来把握人物。

  人物个性鲜明,在剧中引出众说纷纭,由她所激发出的思考将是多样化的'、极具个性色彩的。个性多样的感悟对会促成对人物更富深度的理解。

  3.引导学生通过生活化的体验走进心灵。

  以内引外联的方式,让学生凭借课文学*基础去关照生活,创设思考和表达的*台,发掘学生真实的生活情感和体验,走进真实生活中的人的心灵。

  终于上了一节音乐公开课,虽然只是校里的活动,虽然只是一节绿色课堂的欣赏课,却让我准备了许久,担心了许久。音乐欣赏是音乐老师们的痛处,因为它不像唱歌课那样容易出彩,所以音乐老师们在准备展示课的时候,基本都不会上欣赏课,而我之所以挑选了欣赏课是因为欣赏课的教学目标还没有太多的定论。

  1.孩子们学得很轻松!

  “轻松”,多么难得的一种感受,能够让孩子们轻松地学*,将是多么幸福的事情。从孩子们那双双期待的`眼神中,更让我们觉得音乐课何必非要学会那些令人眼花缭乱的“小蝌蚪”,何必要让他们非要学会那些难懂的乐理知识,何必再去学*那些比数字还费脑筋的音符。如果长大以后,到了自己可以选择人生道路的时候,觉得需要用音乐这门技艺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的时候,再去学*这些深奥的乐理知识,绝对不会太晚!

  2.认真准备教案让我的课堂得心应手。

  美妙的音乐旋律,首先把同学们带入了一个充满魅力色彩的森林里,孩子们在老师设的“圈套”中,一遍又一遍的欣赏这首经典的旋律:为了上好这一节课,我将《音乐之声》这部电影翻来覆去的看了5、6遍,对电影的完整剧情已经非常熟悉了,另外,我还特意学唱这首英文歌,并且查看了各种不同版本的歌词大意,做到对歌曲本身以及歌曲背景了解尽可能的详尽,对于音乐欣赏课,生硬的跟学生讲这是什么时期谁的作品,什么背景,要表达个什么情绪,学生根本不会吃你那一套。要他有你那本教案,他也会读啊,是不是?我必须用我的音乐和我对音乐的理解去打动他们。可是,我的能力毕竟有限,为了给学生更好的知识,我应该不断努力学*。

  3.可改进的地方:

  教师要多提有趣的问题,让孩子们能够不厌其烦的反复聆听音乐,因为只有多听多感受,才能挖掘到音乐作品的内涵和魅力;肢体语言没有恰到好处,太拘谨让人看了不舒服,只有恰当的动作才能恰当的体现音乐形象。

  音乐剧《音乐之声》为九年级下册戏剧单元的最后一课,通过本次电子课件教学,本人发现,学生们的学*兴趣更加浓厚,对课文的掌握程度更加完整。尤其是通过戏剧冲突、人物性格、场景的铺设方面的学*和探究,学生们初步掌握了戏剧的“三一律”,从而为本单元戏剧的学*内容的顺利完成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在教学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如:课件的制作不够完善、学生对历史背景的不够了解等等,今后在制作课件时一定要注意避免此类问题的产生。

  范例五《音乐之声》是电影史上一部经典音乐故事片。影片生动地塑造了热爱歌唱、活泼欢乐的女主人公玛丽亚的形象,并表现了奥地利人民热爱祖国的民族感情。课文节选的是剧本的开头部分,分两个场景:第一个场景是在萨尔茨堡的野外,写玛丽亚的纵情歌唱,快乐游玩;第二个场景在修道院内,主要写众嬷嬷对玛丽亚的`议论。课文运用人物的语言描写和动作、表情描写以及环境描写,并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栩栩如生地刻画了少女玛丽亚热爱歌唱、心灵美好、活泼自由、纯真快乐的性格,使玛丽亚这位女主人公的形象宛然在目。剧本集中体现了画面感和音乐故事片特有的音乐特色。

  指导学生自读本文,应引导学生了解影视剧本的特点,体会其画面感;感知人物形象玛丽亚的性格特点,学*刻画人物的技巧;体会音艺故事片的艺术特色。

  课堂教学可采用朗读品味赏析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对戏剧的品评鉴赏能力。


音乐教师教学反思菁选(扩展7)

——音乐课教学反思菁选

音乐课教学反思合集15篇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通过教学反思能很快的发现自己的讲课缺点,快来参考教学反思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音乐课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编花篮》是首有名的河南民歌,它具有典型的豫剧风格。戏曲对于学生们来说总显得较为陌生,它离我们的实际生活较远。这样一首带有豫剧风格的歌曲,学生能唱好吗?上课一开始,我就我国的戏曲向同学们稍稍做了铺垫,从戏曲的种类、起源地以及服装、唱腔等特点展开,没想到学生听了出乎意料地感兴趣,有些学生对某些剧种还挺了解的,比如有的学生还向同学们介绍了他所了解的国粹京剧。他提到了京剧的脸谱,不同颜色图案的.脸谱就代表不同性格的人物。瞧这些鬼灵精,还真别小看了他们。这么一来,我心里就有底了,孩子们对于戏曲并不排斥,相反还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来。我接下来顺理成章地引入了歌曲《编花篮》,在初听歌曲时,孩子们就被其欢快的旋律吸引住了,很多孩子在听的时候就在不由自主地轻声哼唱。我向同学们介绍了这首作品背景并向大家简单介绍了豫剧的风格以及唱腔特点。学唱的过程中,还是感觉有难度的,毕竟带有了戏曲元素,更何况这首民歌的旋律迂回辗转,起伏较大,不是十分容易上口。见此状况,我首先把歌曲中出现的所有装饰音一律去除以降低难度,在唱熟以后再逐句加入。戏曲元素的体现很大程度取决于装饰音的把握,在教唱过程中,我始终注意示范,让学生反复听,反复模仿,不断纠正。渐渐的,孩子们已经基本掌握了演唱。最后,我又让学生欣赏了联欢会上小演员表演的《编花篮》,让孩子们不光做到声似,并尽可能地做到形似。

  小小的一首《编花篮》让学生们感受到了中国民族音乐的魅力,由衷地希望他们能将我们的民族文化发扬光大!

  《音乐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提议中明确指出: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趣味、直观形象的音乐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音乐知识。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自我的聪明才智,创设多种情境,调动学生进取性,激发学生学*音乐的兴趣,把学生的思维引入“最*发展区”。让学生自愿成为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从而去感受音乐的真谛,体会音乐的魅力。

  那么,如何在音乐课堂中创设各种教学情境呢?我就粗浅地谈谈几点做法。

  一、创设游戏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小学生活泼好动,游戏是他们的重要生活资料,如能恰到好处的运用到课堂之中,定会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如果学生对所学资料产生浓厚的兴趣,他就会主动地参与学*。根据这一教学规律,教师可利用教材创设游戏情境,让学生在游戏中不知不觉地进入音乐王国,领略音乐知识的乐趣和奥秘。

  例如:我在指导学生用d、r、m、s、l、五个音进行简单的旋律创作时,设计了一个“小蜜蜂”采蜜的游戏。请一位学生戴上写有“d”的蜜蜂头饰,其他四位学生则戴上写有“r、m、s、l”音符的头饰,游戏开始时,花围成一圈,“蜜蜂”任意去采花,被采的花跟着“蜜蜂”出来,再由“蜜蜂”供给节奏,如此反复,构成一个乐句。最终让学生自我唱一唱,评一评,改一改。实践证明:富音乐知识于充满兴趣与生机的游戏情境之中,使得旋律创作不再枯燥,学生在玩中学、在乐中悟,主动、学有所成。

  二、创设问题情境,诱发学生创造动机。

  亚里斯多德说:“思维是从惊讶和问题开始的。”学生的创造活动,往往来自对某个问题的兴趣和好奇心,而兴趣和好奇心又往往来自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良好的问题情境能构成悬念,激发学生求知欲,诱发创造动机。

  如:在教唱歌曲《小熊请客》时。这首歌有三段歌词,客人分别是小猫、小狗和小鸡,学生很容易唱会。为了鼓励学生进一步创编,教师随即问:“小熊过生日还邀请了其他许多的动物,大家猜一猜还有谁呀?”学生的想象力十分丰富,七嘴八舌地说出了很多。我立刻又抛出一个问题:“同学们能不能扮演其中的一个小动物,自我创作一段歌词,唱出动物欢乐的心境呢?”于是大家一边唱一边做动作,兴趣高涨。经过这一环节的诱导,设境引情,诱发了学生的创造动机。在这种创编欲望的驱使下,学生的创造力不断被激发出来,创编得像模像样。并且学生在音乐教育中获得的语言既丰富,又牢固,这是单纯的语言教育所无法比拟的。

  三、创设探索情境,强化学生自主感悟。

  音乐课程改革十分重视“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建立探索性的学*方式。”学生是学*的主人,音乐课堂则是学生自主探索,获取知识的场所。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更应把学*的时间与空间还给学生,允许他们大胆设想,敢于质疑,放手让学生去探索,去思考,提出自我独特的见解。所以,创设一个个探索的情境也很必要。

  如:在《用自制打击乐器创编不一样的声响》这一课中,为了激发学生创编的兴趣,增强感受力,我首先创设了一个欣赏乐曲的情境:让学生听了几首不一样风格的打击乐乐曲,感受不一样的打击方法所发出的不一样音响效果。然后让学生利用各种塑料空瓶来进行音乐创作,学生有了前面的感受,都跃跃欲试,经过模仿和自我的实践找出“捻、拍、敲、吹、打”等多种不一样的方法。之后让学生自由结合,利用各自的塑料瓶,运用不一样的打击方法,创编一组音乐来表现一个主题。这时,学生十分活跃:有的用吹空瓶的方法来表现刮风;有的用敲空瓶的方法表现打雷;有的用揉空瓶的方法来表现下雨;还有用吹、捻、打的方法来表现火车启动和进站的效果。这样的教学情境,充分发掘了学生的潜能,让学生经过自我不停地思考,在想象与实践中,增强学生的创造意识,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虽然有的同学表现的不太完美,但他们仍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之中。

  在这探索的学*过程中,使新课的教学从“教师讲学生听的‘一言堂’转变为学生自主感悟,合作交流的“群言堂”,使学生真正成为学生的主人,也促进了同学间的合作交流,为学生的创新供给了天地。

  四、创设生活情境、深化学生情感体验。

  《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音乐课的教学过程就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所以,所有的音乐教学领域都应重视学生的艺术实践,

  引导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将其作为学生走进音乐,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基本途径。经过音乐艺术实践,增强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所以,教师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出发,创设良好的生活情境,并鼓励学生参与艺术实践活动。因为沟通音乐与生活的联系,不仅仅有利于学生理解生活中的音乐问题,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的音乐是无处不在的,并且学生在观察思考的过程中,动手实践本事也得到了培养。

  例如:在执教《粉刷匠》一课后,我让学生开展创编其它劳动情境和歌词的.拓展活动。首先让学生回忆在日常生活中做过那些劳动小能手,学生纷纷诉说:有值日生、扫地、拖地、洗衣服、叠被子……。之后我就鼓励学生伴着《粉刷匠》的音乐,创编一个自我劳动的情境,学生兴致盎然的活动开了,有的模仿扫地、有的模仿拖地、还有的模仿洗衣服、叠被子等,劳动场面真是热火朝天。有了这些体验后,我就让他们把自我的劳动成果唱给大家听,顿时那些创编好的同学纷纷站起来进行了表演唱。学生在表现和创造活动中得到了丰富的劳动感受,课堂气氛异常活跃,整个课堂完整而又充满了生命力。在潜移默化中体会到音乐的无处不在,感受到音乐的乐趣与作用,对音乐产生亲切感,体验到音乐的价值。

  此外,在教学中教师还能够结合教材、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征,创设其它的各种情境。例如:讲故事、猜谜、欣赏插图、舞蹈、多媒体画面等。但无论怎样都必须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使学生在乐中学,趣中学,不断增强学生理解和应用音乐的信心。

  乌申斯基说:“兴趣是学生学*的动力,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作为教师,要充分利用环境挖掘,给学生创设各种感兴趣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真正地走进音乐,在悦耳、悦目、悦心的情境下尽情探索,让课堂充满魅力、灵性、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现在的学生热衷多的是流行歌曲、偶象歌星,而对教材中的歌曲却不屑一顾;他们可以如数家珍似的报出一长溜的、连音乐老师恐怕还未所闻的歌名及某某歌星所唱,而对音乐课上老师反复教唱、竭尽所能讲解的歌(乐)曲却模糊不清,甚至毫无印象……从此现象反思我们的教育,我们的课堂教学存在许多问题;

  一、课堂音乐教学中的“音乐”含量过低

  音乐课类似文学课,语言文字解说的多,音乐语言、挖掘艺术情感的少。音乐课即唱歌课,仅仅唱会歌曲的多,唱好歌曲、唱得有滋有味的少。音乐课即技能课,枯燥乏味、机械训练的多,兴趣激发、情感抒发的少。

  二、课堂音乐教学中的“教师”定位失衡

  教师做够做足“教”字这篇文章的多,创设良好环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体验的'少。教师在构思一堂课从开始直到完成教案及教学全过程,经常考虑的是我该怎样做、怎样教,很少考虑学生怎样来学、怎样来体验。一些教案连教师说的每一句话都有了,惟独没有“这时学生该干什么、此时学生会出现什么”。只想课堂45分钟我该怎样安排,却没想到作为“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双向互动过程”。音乐学*本身是一个复杂多样的变体,,包括听觉、视觉、运动觉全方位的。而这种信息的输入,没有一个良好的环境,学*者的主动参与、积极体验,那“学”的过程、“学”的结果就可想而知了。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现在我真切的感受到书籍对人的巨大作用。教师读书不是一时的心血来潮,而是靠的是长期的积淀,坚持不懈的读书,读好书,耳濡目染,日积月累,才会储备真知,才会受到文化的'熏陶;才会不断完善自我,提升教育教学艺术,在教学中得心应手游刃有余;才能展现个人魅力和为师者的风范。

  读书有甜。一本好的书,是一个足以让你“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情人,或在大树之下,或在藤椅之上,或坐或躺,或仰或俯,或高唱或低吟,心态自由,兴味十足。读书有苦。读书是一桩苦事,并非所有的书都是你所爱读的。比如有的工具书艰涩而枯燥,但身为教师的你,不读通工具书,显然是无法适应你的工作;比如有的哲学典籍抽象而深奥,常常让人敬而远之,但如果你对于哲学一无所知,那么你的思考常常缺乏深度,你的生活往往缺少智慧读书之甜,让人心向往之;读书之苦,又足以让人望而却步。读书是一种生活,生活就该有酸甜与苦辣。亲*生活,勤奋读书。读书,让你眼目清亮、神清气爽,让你充实,让你宁静,让你幸福。

  就拿音乐来说吧,音乐是一门情感的艺术,音乐教育是以音乐艺术为手段,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因此,在音乐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是深刻而有力的,也是十分必要的。一首歌(乐)曲中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情感,作为音乐教师,应利用音乐学科的特殊性,深入挖掘出音乐歌曲中内在的思想情感教育因素,采用“输液灌滴”、“潜移默化”的方法,把这些思想情感充分地揭示给学生。

  音乐课作为素质教育中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因素,音乐课的质量是极为重要的。在之前的`课程当中存在以下的几点问题:

  1、课堂氛围不够,缺乏良好的听觉艺术环境。

  2、对音乐理论方面的知识不够全面与彻底。

  就上述问题,提出的相应解决方案:

  1、课内多让学生上台表演,培养学生参与和实践能力、学生情绪高涨,使得音乐课更氛围更加生动活跃。

  2、对乐理知识的教学,从基础抓起,每堂课选择本课内容乐谱视唱、让学生从实践中中学会:划拍、打节奏、哼曲调,同时逐步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虽然音乐课并不涉和到升学考试,但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因素,音乐课的质量,也是极为重要的。因此,音乐教师也应该学会反思、善于反思。那么,音乐教学反思该从哪些方面着手,又如何在反思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呢?

  一、 在备课过程中设计反思。

  音乐课的备课不同于语文、数学,不需要把注意力过多地放在某些知识点或者技能技巧的掌握程度上。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就可以先给自身设计 这样的几个问题以供反思。例如:“同学对本课的民歌熟悉程度如何”,“怎样设计学*民歌的教学方式会更容易引起同学的兴趣”,“在学唱民歌的教学环节中会出现哪几种问题,如何对症处置”等等。这样,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会觉得有的放矢,备课也不会流于形式。因为音乐课的教学目的是提高同学对音乐的兴趣,所以在备课中设计的反思还是以提高兴趣为主。假如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发现同学特别有兴致,或者无动于衷,就该问问自身是什么原因,积累经验教训,并在*行班尝试不同的教学方式方法,以求得最佳效果。

  二、 在上课的过程中验证反思。

  课堂不是车间的流水线,一成不变,同样的教学方式方法,五十名同学可能有五十种不同的反应。因此,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教师不时地调整教学的方式方法,不时验证在备课时设计的反思,对症下药。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再好的教学也总有它缺乏的地方,有待于进一步改进,进一步优化。因此,在课堂上发生的种种“意外”,就可以成为很好的反思资料,提供教师在不时的实践过程中进行探索。

  三、 在课后进行各种形式的反思。

  反思的方式有许多种,可以通过语言也可以通过文字,可以自我反思也可以通过交流进行集体反思。 反思最具有借鉴意义的一种方式是编写案例反思。所谓案例反思,就是通过具体的典型的教学个案,来研究和揭示其内在规律的一种写作方式。虽然案例有其个别性、特殊性,但是也从中体现出了教师的教学战略、教学理念等等。教师将这些典型案例通过文字的形式加以分析概括,可以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也可以提供给同行借鉴。

  反思除了自我反思,也可以通过观摩分析他人的范例来进行。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自我反思,自我案例分析,都是建筑在自身的基础上,而许多事情还是旁观者清。所以,教师应该多观摩分析其他教师的课,学*他们的教学理念、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等等。反思假如我上同样内容的课,会有什么不同,什么相同,我从中得到了哪些启发,等等。最好也能在听完课后写成文字。音乐教师往往由于自身条件的不同有各自的特长,比方器乐,比方声乐,要善于利用自身的特长,他人的特长可以作为自身的借鉴,看看他人是如何来利用的,考虑自身可以如何利用。

  因此,无论是主课也好,副课也罢,教学反思都有着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作为新课程背景下的音乐教师,我认为更应该在教学中不时地进行反思与提炼,从而发现问题,学会研究,不时地去提高教学水*,成为科研型、反思型的新型教育工作者!

  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善于模仿,接受能力也较强,但同时也存在着缺乏自控能力,注意力分散的弱点,根据这些特性,在一开始教学中,我尝试着运用“五动”进行歌曲难点教学。“五动”就是学生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耳动、脑动、眼动、口动、手动”,调动各种感官参与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增强形象思维的发展。首先让学生来模仿老师做动作,看谁做的最准确,并出示节奏卡片仔细观察再来拍读,这其中学生已经在玩中掌握了歌曲节奏难点,之后教师加以引导,用节奏编词造句:“我们都是好儿童、学*劳动样样行”,这时学生也兴高采烈的加入其中,大胆进行造句,更进一步的掌握了歌曲节奏,为歌曲学唱做下铺垫。这时用好朋友呀呦罗罗巧妙导入新课,请同学们进入到欣赏歌曲中去。

  在听范唱学歌曲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让学生带着问题想象,从听、视唱、讨论、评价中用自然、柔美、亲切的歌声去演唱歌曲,使孩子们懂得做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好孩子。

  一年级孩子是好动、坐不住的,因此在学会歌曲后,为了使学生更轻松愉快地有感情演唱歌曲,我设计了歌表演。问问学生“两只小象怎样问好?怎样表现象鼻子?大象的动作是轻松的还是比较迟缓的?一拍走一步还是一小节走一步好哪?”让学生带着问题,在想象中展开表演,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为了使乐曲更丰富些,在打击乐器伴奏中,请学生在打打、敲敲、听听、想想中,动脑筋用强弱弱的三拍子强弱规律为歌曲伴奏。

  为了奖励同学们,检验歌曲学唱和节奏掌握情况,特别设计了“找朋友”游戏,除了两只小象是好朋友,还有谁可以成为好朋友?这时教师拿出准备好的各种小动物的头饰,给同学们讲规则:“一会儿要听音乐找到和你一样的伙伴,音乐结束时两个好朋友要戴好头饰,坐在一起。”同学们会兴高采烈地投入到游戏中去。

  最后进入到歌曲创编。同学们已经很有感情地通过各种形式对歌曲进行了演唱,并已熟练的'掌握了歌曲节奏,该到他们发挥自己创造才能的时候了,由于刚才同学们每个人都戴了不同的头饰,因此创编起来有了一定的提示不是很难。老师从头饰中引导学生可以创编成这么多不同的小动物来演唱,但是太多了又没有那么多的时间给学生,于是老师给统一一下,从家庭养狗谈起,让学生说出养小狗是最多的,从而进行“两只小狗”的创编活动。在师生、生生的热烈讨论、评价中进行完歌曲创编。最后老师把一首自己创编的歌曲唱给同学们听。“上课精神要集中,下课游戏放轻松,爱学*呀爱劳动,我们都是好儿童。”让学生懂得这首歌曲不仅能创编成小动物,还可以在学*、劳动、纪律等许多方面创编,鼓励学生在课下进行创编,最后在学生自己创编的歌声中结束了音乐课。

  这节课层次清楚、结构合理、抓住了学生的年龄特点、控制学生有度、情境创设和难点突破很巧妙、气氛活跃和谐,反映了师生和生生间的多项交流活动。但课堂上也有突发事件,使我的心久久不能*静,引起了我深深地思考。当我让学生用《两只小象》基本节奏型编词造句时,突然王晓说:“我们都爱李老师,”我当时激动得不知说什么好,这是孩子发自内心的真诚的话语。接着我又回了一句:“我也很爱同学们,”整节课就在非常融洽的气氛中进行。这种突发事件,引起了我深深地反思:为什么他会这么说?是存在于大人世界中的那份虚伪吗?不,不会的,孩子的世界是纯真的、无暇的,孩子的话是发自肺腑的,是真诚的。是因为他们感受到老师付出的爱心,是因为他们知道老师与他们是心心相融的,更是因为老师的真诚付出,感动了孩子们,走入了孩子们的世界,你就能让孩子自觉自愿的接受你,以及你的传授。因此教师只有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才能使教育发挥最大限度的作用。

  三年级的学生属于小学教育的中年级阶段,对于三年级孩子们的身心发展特点,我并不陌生。小学音乐课教学是小学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音乐课不但能够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鉴赏力、表现力和创造力,也能培养学生的优良的品德和情操。同时,还能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

  在教学中我一向让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互渗透,相互结合。尤其是孩子们德育的培养,所以在每一节的音乐教学中我都会或多或少的给孩子们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首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此刻的教学绝不像以前“填鸭式”的教学。课堂教学资料仅有把教材资料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把充满生活情趣的资料充实到教学中去,才能激发起学生的学*活力,使学生想学、爱学、乐学。其次,从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出发,*等的融入学生,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研究。三年级的孩子们已经有了自我的思想,而不会特意的去模仿。在不一样的教学资料中,我会让他们充分发挥自我的想象力去表演,去创编。异常有几个班的同学,隔一段时间就会把他们所创编的音乐或歌曲表演给大家看。对于这样的同学每次我都会跟他们一点小提议,使他们的.自我创作活力很高。


音乐教师教学反思菁选(扩展8)

——课堂音乐教学反思菁选

课堂音乐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学,借助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教学反思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课堂音乐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每次走进教室,都能感觉到学生们对音乐的渴望,.我也在想:怎么样才能把每一堂音乐课上好,让学生在繁重的文化课之外也能够找到他们精神与心灵的乐园怎么样才能通过音乐特有的力量来教育学生,使他们的精神境界在这个充满着物欲的时代得到最大程度的升华。

  音乐课是学生们最喜欢上的课,他们热衷于流行歌曲、歌星影星,相反的却是孩子们对教育部门精心编排的教材中的歌曲却不屑一顾,更不用说那些让学生们听起来枯燥乏味的欣赏曲了。我们的教材不一定适合每一个地区的学校实用,但不可否认的是我们的课堂教学本身也存在许多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做深一步的探讨和反思。

  一、课堂音乐教学重点教什么

  音乐课不单纯是唱歌课,但仅唱会歌曲的多,如何唱好歌曲的少。他们在课堂的相当一部分时间里专学唱歌,长久以来,学生就会感受到音乐课里的歌不好听、不够味,那当然会注意力集中到朗朗上口的流行歌曲里。

  器乐课也不是单纯的技能课,枯燥乏味、机械训练的多,兴趣激发、情感抒发的少。这样做,可能在表面上或许在一段时间里,一部分学生会有一些效果,但却有可能因此而削弱了绝大部分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甚至磨灭。

  欣赏课并非文学课。有些老师的欣赏课,语言文字解说的多,要学生用心聆听的少;把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倾其所有,非讲个清清楚楚不可的多,留给学生去思考、去领悟、用音乐去激发想象的少;用语言表达的多,用情感体验的少。因这样的结果只会是,学生的.音乐作品积累少,对音乐的感悟浅薄,最终是对音乐课没了热情。

  二、课堂音乐教学中要掌握好定位

  音乐课以教师为中心的多,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少。在我们的音乐课里,很多教师不管学生学得如何,只顾按照已设计好的环节进行教学,而忽视了课堂突发,临时应变等。这是一个不*等的教与受的关系,从未把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从来只把学生当成知识的接受器,。

  总之,现在的音乐课堂仍需要我们广大的音乐教师不断的学*和反思,才能使我们的音乐教育不断完善和发展。

  《对花》是一首河北民歌,是我国北方广泛流传的一种小调。通过让学生学*歌曲《对花》,学*手绢舞,从中了解华北民间音乐的地域风格色彩,使学生了解热爱祖国的民间音乐文化,体现弘扬民族音乐的重要理念。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用有河北地方特色的音调来演唱歌曲《对花》。本课的两个音乐知识(对唱和表演唱;上滑音)的学*我放在唱歌的教学中,一方面,我要让学生在学*歌曲的活动中去进行对唱和表演唱,另一方面,两个知识点与对花调的风格形式紧密相关,如:曲调中的上滑音正是凸现了其他地域色彩的装饰,演唱是要准确的把握歌曲的地方风格,就必须唱好上滑音。

  本课的教学难点在体会歌曲的地方特色,自主的运用手绢舞这种形式表现歌曲《对花》。引导学生在学*歌曲的过程中创编歌词、进行表演。所以在介绍手绢舞时把舞蹈的要求讲的清楚,使学生易于接受,在表演唱时要注意用情绪来感染学生,带动学生,并能准确的跟着歌曲的节奏表演。在创编歌词的时候,教师要注意做到心中有数,了解一年四季花开的.自然生长规律,了解花卉的名字,以免张冠李戴。在示范是还可以提到“反对花”即由冬季对起倒摊到春季。让学生用逆向思维方式想问题。

  在对整个教学过程的把握中,我把歌曲教学做为重点,从舞蹈导入歌曲时我启发学生说说用什么演唱形式表现愉快的心情,让学生说出歌曲的演唱形式,进而导入表演唱和对唱,层层深入,引入歌曲《对花》。在这个环节的把握上教师要注意语言的的巧妙设计在上滑音演唱时教师让学生发现乐谱上的记号,从而讲解上滑音,让学生通过对比的演唱加深学生对上滑音的印象。在表演唱时要注意用情绪来感染学生,带动学生,并能准确的跟着歌曲的节奏表演。把歌舞的生动活泼表现出来。

  在本节课的设计时,我感觉自己对本课的一些设计听、唱、跳、创编等环节中都与以往设计类似,所以在唱歌环节的设计上,我采用了分句对唱的方法。在设计本课的导入时,我也绞尽脑汁的想了很多方法,如:游戏法,情景导入法、师生表演法、等等,最后我采用“变魔术”的方法,变出手绢,让常见的手绢花出示起来比较新颖。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以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操和健全的人格。教师还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基本动作、学*歌曲、创编歌词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参与放在重要的位置。本课学*河北民歌,让学生了解了河北民歌和河北民间舞蹈,弘扬了民族音乐,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操。体现新课标“弘扬了民族音乐”的新理念。同时,在教学中我还要改掉一些不足。像:没有把自己的情绪去感染学生,教师的表情还不够,情绪不够,没有用自己的激情去感染学生,不能充分调动课堂的气氛和学生学*的积极性,课堂太*稳。在语言组织表达上要更亲切更有趣,示范时要表情更丰富,表演时要更夸张到位,学生才能感受到教师的个人的魅力,才能把歌曲的情绪很好的表现出来。

  这个学期接到任务要全面实行自主高效课堂,课改的实施让我这位年轻老师不知所措,因刚开始工作两年多,教学模式是师讲生听的老旧模式,所以课改对我来说要求很多,对现教的二年级学生自主能力表达能力不强的情况来说难度也大。

  开学第一个星期,每晚都在备课,研究。自主课堂是让孩子预*,用导学案在课堂小组讨论、展示、评价。所以我开学第一天就下发了导学案,也指导孩子晚上怎么去用导学案预*。第二天检查预*情况不是很好,班里49位孩子,有十多位孩子是没有按要求的,而其余三十多位孩子虽然做了课文的笔记,但询问他们怎么预*,自己的预*步骤也是不清楚,或不是按要求,而是随便预*。所以我第二天又上了一堂预*课。下午进行自主课堂,四人为一组的讨论,但导学案的步骤他们难以一步一步做,小组组员之间也有些不会讨论或各做各的。秩序有点乱,整堂课一组一组去教他们讨论,完全没有展示评价的步奏。所以又留到了第三天。第三天的两堂课也是上的不好的。晚上布置的预*第四天检查时也还是有些孩子为按要求完成。

  作为这个星期这样子上课的教学模式,深刻感到高效课堂不是那么容易接受。所以停下脚步深刻反思怎么能让二年级的孩子去好好上这堂课。

  1、导学案开始要做的简单,预*步骤、上课讨论的问题要写的`简单明了,不随意上网下载,根据班里孩子情况来制定。

  2、不急于求成,一下子完全放手上高效课堂,对孩子接受能力是种挑战,接下来要一步一步地教,这个月先教怎么讨论和组里的角色分配,下个月再教怎么展示、提出疑问和评价,先用PPT引导讨论,后期步骤明了再下发导学案课堂上自主学。

  3、老师的备课充分,自主课堂上孩子提的问题老师必须能够解答,并能想到孩子能提什么问题。

  4、让每个孩子理解高效课堂的操作。

  本课的教学设计最突出的亮点有以下三个方面:

  1、“进入音乐世界,聆听人物命运。”

  在导入环节,我借助多媒体播放了著名音乐家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音乐声中,那强烈、震撼人心、不甘心于命运的摆布,与命运抗争的音符为文章创设了情境,烘托了气氛。刺激学生的感官,强化学生的感知,加深学生对文本的感受和理解,同时,也为本文的教学奠定了情感基础。

  2、重主体意识,展学生风采。

  自读课,就是学生的阅读实践课。所以,我在这节课中就始终让学生自己阅读,发现问题,品读细节,思索创新。我在指导学生自读的同时,非常重视学生的合作学*。例如:请用句式“——“这句话很精彩,写出了贝多芬是一个“——”的人?”说一句话。这样,在小组之间交流感悟,既可以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合作技巧的指导和时间的限制,又能建立激励性评价。我规定的汇报时的语言表述应是:“我们小组认为……”,这样的合作学*充分建立在学生真正自主学*的基础上,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3、走进人物内心,体验人物心境。

  要想真正的深入的解读文学作品,必须透过语言走进人物的心里,用自己的心灵体验人物的.心灵,从而感受人物的心灵。所以,这节课我让学生通过对佣人、客人眼中的贝多芬的阅读、感受,对人物外貌刻画的描绘,从而使得学生能够真切的体验到耳聋给贝多芬带来的身心重创。但是,更能让学生感受到的是贝多芬对于不幸遭遇不妥协、不屈服的坚韧无比的生命意志。

  课程改革至今,我们的音乐教学发生了诸多改变,最重要的是音乐课变得充满了生机,学生也变得活泼开朗。他们积极参与各种音乐实践活动,查找与音乐相关的背景资料,动手制作打击乐器,编写音乐小剧本,学*五线谱及简谱。教师以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激活了音乐课堂,使音乐知识与技能的学*变得更有趣味、更加生动、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学生愿意并更加喜欢上音乐课了。但是,我们也应该清楚地看到我们在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改进我们的教学,提高教学的实效性。以下结合自己课堂的教学,谈谈教学实际中的一些体会和反思。

  一、课前认真备课。

  教师准备好本节课所需教具,特别像我们音乐学科,所需要的学生和老师的乐器准备很多。教学目标内容以审美教育为核心,体现课改精神联系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合理整合教学资源并能注意音乐教学各领域之间的有机联系,重点突出,难易适度。围绕目标创设灵活的、有助于学生学*的教学情景,营造民主、*等、互动、开放的学*氛围。善于引导学生关注音乐,注重学*过程中的体验、探究与合作、表现,指导具有针对性、启发性。学生认真参与音乐的学*、评价活动,积极思维,乐于表现和创造,敢于表达和质疑。

  二、关注情境活动创设的有效性

  1、情境创设的必然性。音乐教育是音乐审美教育为核心的,而审美教育的实质现在通常被理解为情感体验的教育,所以音乐是情感性的。我觉得,音乐的学*必须要让学生带着情绪带着冲动去探求,这样的课堂才更具审美有效性。在很多音乐课中,由于缺少情境的创设,使一系列音乐活动简单堆积,显然学生学*积极与参与热情大大降低,另一方面审美的有效性也随之降低。如,下面请大家一起唱,而后,男声唱,再女声唱,再分角色唱。显然在这样的歌唱中,我们也要考虑,通过怎样的情节串联,通过怎样的方法让学生兴味盎然地参与,并能主动发现或感受音乐表现中的得与失。

  2、到底怎么样的情境活动创设是有效的?要理解情境创设的根本目的,于教育于无痕,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激发学生学*兴趣的,真正唤起学生音乐参与的,最终实现学生个性发展的。其中,有些情境活动是为了让学生体验意境的.,通过人文方式来感受的,故事情节;也有些是在学科范畴内的情境活动,如做一名小小演奏家如何?如熟悉音乐的过程,让学生伴奏——则你要让学生学会倾听音乐,感受音乐的和谐之美又如,情境创设的

  (1)指向性要明确,如为了让学生熟悉新歌,更多的要突出旋律,不要出现和谐伴奏;

  (2)要符合生活规律;

  (3)要渗透音乐学*的方法或音乐表现的方法引导——如提问的或活动,要活动过程始终围绕音乐的特点来展开。

  3、关注情境创设的生活化。不要牵强,换言之,情境的创设要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如,采茶舞曲的欣赏中,让学生模拟;音乐来源于生活,而又有其非语义性与非自然的特点,所以其本身给了学生很多联想的空间。如钱建良的在大鹿一课中,在森林里,你听谁来了?从而引出了一个:××××××,××,而后让学生在凳子上其意义在哪里呢?音乐在前,动作在后通过模仿,聆听再演奏,学生的参与很自然,不然,光拿出一个节奏训练,学生感受不强,参与积极性不高。

  三、关注艺术活动参与的有效性

  艺术教育的三大基本原则是愉悦性、参与性与融合性。这里提,参与性是因为当前的音乐课堂的种种现象,我觉得值得提这一点。愉悦性、参与性与融合性中,愉悦性及融合性总体上落实得比较好。现在的课堂学生是开心的,融合方面也不错,音乐多形式的融合,音乐与姊妹艺术与人文的融合。但在活动参与的有效性上,我觉得,在日常的教学法中教师的把握有失偏颇。这里,关系着一个参与的目标的问题: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课堂学生参与很热闹的现象;其参与的有效性,对学生审美体验的有效性不得而知。

  1、关注活动参与的音乐性。音乐是时间的艺术,一种声音的艺术,音乐参与是多方式的,听、唱、动都是参与的方式参与应是有静有动的,音乐课中流淌的是音乐吴斌老师曾多次提出:音乐课少一些说与解释,多一些现象。描述——描述什么音乐的现象,即音乐元素的变化。这里,我还要提一点,活动中的音乐性。我们要让学生更多的接触与感受音乐音乐课,关注音乐聆听,听是一切音乐活动的根本。

  2、关注参与的广泛性。要实现最大程度的参与,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

  3、关注参与中创造性。

  四、关注落实的有效性

  淡化技能,不是弱化,而应理解为我们如何优化教学技能教学的过程。我们在音乐活动中,三维目标的落实就最终目标。其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就展现在我们面前。因此,在音乐学*中,自低年级到高年级,我们不仅要使学生在音乐活动中享受愉悦,获得音乐艺术带来的审美体验,同样地要在过程中积累对音乐表现方法的理解与音乐表现、与音乐创造的具体方法。

  1、关注音乐本体的落实。所谓本体,包括音乐元素的认知与音乐技能的训练与培养。事实上,技能性是音乐美存在之基础。可以说,音乐的技能性是音乐学科特点本身所内涵着的,是最基础的。显然,我们认知音乐,感悟体验音乐在各个年级中应有一定的导向性策略与技能目标建构,逐步地要让学生学会聆听,学会表现与创造——最终“授之以渔”;而不应是,不应是单纯的一听而过的,或只是联想与想像的课,其间还要让学生了解其音乐的特点、音乐元素或音乐技能本体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因此,音乐教学的应更多地要基于音乐学科特点或音乐技能层面去强化审美情感教育。换个话说,我们在提出“音乐审美教学为核心”的同时,当前的音乐教学实践也应该提出:“以音乐本体为基础”、“以音乐聆听为基础”、“以音乐元素为基础”等原则。当然,我们要做的,其实就是将这些“音乐性”特点渗透在学生音乐活动中,让学生在情境活动中去感知去感悟。事实上,倡导音乐技能学*于无痕只能是我们的愿景目标,我们要做的只有——尽可能。关于音乐元素,有哪些呢?那么我们教师应该明白其排序。在新课标中排列的顺序为:力度、速度、音色、节奏、旋律、和声。

  2、关注学科学*规律与基本方法。参与要讲求音乐美的展现,如学会有音乐的耳朵。如在为旋律伴奏的活动参与中,如何处理好音响的关系。如二拍子节奏,你能为旋律创作一个伴奏音型吗?学生自主试试。其间应强调:让学生在音乐声中创作,伴奏应从旋律而起;另一方面,在个体展现时,应让学生也在旋律声中展现给同学听(不要孤立,或一味地按节奏打,或按教师心里的要求打,这样,学生作品也就会在音乐中起到效果,产生多元化的效果,如娃哈哈,三角铁,碰铃,双响筒,尤其是双响筒,××××××,×。

  总之,要上一堂音乐性强的集审美于一体的有效的音乐课,我们要关注很多方面,我们要学*很多方面,以上我只是结合自己的想法和做法谈了一点体会,在实践中我将不断总结经验,争取更好地提高

  课堂效率,使每一个学生都有进步。就像陈老师说的:有效体现在学生的参与,教师的自我评价。

  《音乐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提议中明确指出: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趣味、直观形象的音乐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音乐知识。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自我的聪明才智,创设多种情境,调动学生进取性,激发学生学*音乐的兴趣,把学生的思维引入“最*发展区”。让学生自愿成为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从而去感受音乐的真谛,体会音乐的魅力。

  那么,如何在音乐课堂中创设各种教学情境呢?我就粗浅地谈谈几点做法。

  一、创设游戏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小学生活泼好动,游戏是他们的重要生活资料,如能恰到好处的运用到课堂之中,定会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如果学生对所学资料产生浓厚的兴趣,他就会主动地参与学*。根据这一教学规律,教师可利用教材创设游戏情境,让学生在游戏中不知不觉地进入音乐王国,领略音乐知识的乐趣和奥秘。

  例如:我在指导学生用d、r、m、s、l、五个音进行简单的旋律创作时,设计了一个“小蜜蜂”采蜜的游戏。请一位学生戴上写有“d”的蜜蜂头饰,其他四位学生则戴上写有“r、m、s、l”音符的头饰,游戏开始时,花围成一圈,“蜜蜂”任意去采花,被采的花跟着“蜜蜂”出来,再由“蜜蜂”供给节奏,如此反复,构成一个乐句。最终让学生自我唱一唱,评一评,改一改。实践证明:富音乐知识于充满兴趣与生机的游戏情境之中,使得旋律创作不再枯燥,学生在玩中学、在乐中悟,主动、学有所成。

  二、创设问题情境,诱发学生创造动机。

  亚里斯多德说:“思维是从惊讶和问题开始的。”学生的创造活动,往往来自对某个问题的兴趣和好奇心,而兴趣和好奇心又往往来自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良好的问题情境能构成悬念,激发学生求知欲,诱发创造动机。

  如:在教唱歌曲《小熊请客》时。这首歌有三段歌词,客人分别是小猫、小狗和小鸡,学生很容易唱会。为了鼓励学生进一步创编,教师随即问:“小熊过生日还邀请了其他许多的动物,大家猜一猜还有谁呀?”学生的想象力十分丰富,七嘴八舌地说出了很多。我立刻又抛出一个问题:“同学们能不能扮演其中的一个小动物,自我创作一段歌词,唱出动物欢乐的心境呢?”于是大家一边唱一边做动作,兴趣高涨。经过这一环节的诱导,设境引情,诱发了学生的创造动机。在这种创编欲望的驱使下,学生的创造力不断被激发出来,创编得像模像样。并且学生在音乐教育中获得的语言既丰富,又牢固,这是单纯的语言教育所无法比拟的。

  三、创设探索情境,强化学生自主感悟。

  音乐课程改革十分重视“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建立探索性的学*方式。”学生是学*的主人,音乐课堂则是学生自主探索,获取知识的场所。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更应把学*的时间与空间还给学生,允许他们大胆设想,敢于质疑,放手让学生去探索,去思考,提出自我独特的见解。所以,创设一个个探索的情境也很必要。

  如:在《用自制打击乐器创编不一样的声响》这一课中,为了激发学生创编的兴趣,增强感受力,我首先创设了一个欣赏乐曲的情境:让学生听了几首不一样风格的打击乐乐曲,感受不一样的打击方法所发出的不一样音响效果。然后让学生利用各种塑料空瓶来进行音乐创作,学生有了前面的感受,都跃跃欲试,经过模仿和自我的实践找出“捻、拍、敲、吹、打”等多种不一样的方法。之后让学生自由结合,利用各自的塑料瓶,运用不一样的打击方法,创编一组音乐来表现一个主题。这时,学生十分活跃:有的用吹空瓶的方法来表现刮风;有的`用敲空瓶的方法表现打雷;有的用揉空瓶的方法来表现下雨;还有用吹、捻、打的方法来表现火车启动和进站的效果。这样的教学情境,充分发掘了学生的潜能,让学生经过自我不停地思考,在想象与实践中,增强学生的创造意识,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虽然有的同学表现的不太完美,但他们仍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之中。

  在这探索的学*过程中,使新课的教学从“教师讲学生听的‘一言堂’转变为学生自主感悟,合作交流的“群言堂”,使学生真正成为学生的主人,也促进了同学间的合作交流,为学生的创新供给了天地。

  四、创设生活情境、深化学生情感体验。

  《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音乐课的教学过程就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所以,所有的音乐教学领域都应重视学生的艺术实践,

  引导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将其作为学生走进音乐,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基本途径。经过音乐艺术实践,增强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所以,教师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出发,创设良好的生活情境,并鼓励学生参与艺术实践活动。因为沟通音乐与生活的联系,不仅仅有利于学生理解生活中的音乐问题,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的音乐是无处不在的,并且学生在观察思考的过程中,动手实践本事也得到了培养。

  例如:在执教《粉刷匠》一课后,我让学生开展创编其它劳动情境和歌词的拓展活动。首先让学生回忆在日常生活中做过那些劳动小能手,学生纷纷诉说:有值日生、扫地、拖地、洗衣服、叠被子……。之后我就鼓励学生伴着《粉刷匠》的音乐,创编一个自我劳动的情境,学生兴致盎然的活动开了,有的模仿扫地、有的模仿拖地、还有的模仿洗衣服、叠被子等,劳动场面真是热火朝天。有了这些体验后,我就让他们把自我的劳动成果唱给大家听,顿时那些创编好的同学纷纷站起来进行了表演唱。学生在表现和创造活动中得到了丰富的劳动感受,课堂气氛异常活跃,整个课堂完整而又充满了生命力。在潜移默化中体会到音乐的无处不在,感受到音乐的乐趣与作用,对音乐产生亲切感,体验到音乐的价值。

  此外,在教学中教师还能够结合教材、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征,创设其它的各种情境。例如:讲故事、猜谜、欣赏插图、舞蹈、多媒体画面等。但无论怎样都必须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使学生在乐中学,趣中学,不断增强学生理解和应用音乐的信心。

  乌申斯基说:“兴趣是学生学*的动力,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作为教师,要充分利用环境挖掘,给学生创设各种感兴趣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真正地走进音乐,在悦耳、悦目、悦心的情境下尽情探索,让课堂充满魅力、灵性、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现在,尤其在高段,学生喜欢音乐而不喜欢音乐课这是一个普遍的现象,他们热衷的是流行歌曲、偶像歌星,而对教材中的歌曲却不屑一顾;他们可以如数家珍的报出一长串的、连音乐老师恐怕还未所闻的歌名及某某歌星所唱,而对音乐课上老师反复教唱、竭尽所能讲解的歌乐曲却模糊不清,甚至毫无印象。这里固然能找到很多原因,讲出一大堆非我们音乐教师所能的理由,但是从一个教育者应有的工作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来反思我们的教育,凭心而论,我们的课堂教学本身存在的许多问题,恐怕也是一个不容低估的重要因素。

  音乐课类似文学课,语言文字解说的多,提及音乐语言少,尤其是音乐欣赏课,老师讲得多,把自己对音乐的理解非讲个清楚不可,那么留给学生的聆听、思考、参悟、情感体验就少的可怜了。这样的结果只会是,学生的音乐作品积累的少,对音乐的感悟浅薄,最终是对音乐课没了热情。音乐课即我们小时候所说的唱歌课,但仅仅会唱的歌曲多,唱好歌曲、唱得有滋有味得少。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课的后半部分的唱歌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既不用心,何来有滋有味,何来有情有感!那么音乐课里的歌曲不好听,不够味,那当然会到课外去找,找他们自认为好听,够味的歌来唱。

  虽然现在在轰轰烈烈的搞课改,但在相当一部分教师的'眼里这是从低段起步的,和高段还没有完全的接轨,因此高段的课堂任就是老一套的教学模式,当然有时也会用一些新的手段。

  如此的对比、反差,再加上家长们的“务实”,我们该如何去面对这高段的音乐课堂,寻找行之有效的办法途径来驳回学生的“爱乐之心”。

  每次走进教室,都能感觉到学生们对音乐的渴望,我也在想:怎么样才能把每一堂音乐课上好,让学生们在学*文化课之外能够用音乐来熏陶他们的心灵乐园?怎么样才能通过音乐特有的力量来教育学生,使他们的精神境界在这个充满着物欲横飞的时代得到最大程度的升华?

  音乐课是学生们最喜欢上的课程之一,他们热衷于音乐课本上的歌曲演唱,但是他们又对教材中的歌曲所包含的背景故事却毫不知情,为了让学生不仅会唱歌,还要清楚唱的是什么?怎样唱?为什么要这样唱?怎样唱的更好?这就需要在针对于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要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的条理性和层次感,循序渐进,深层次的进行探讨和反思。

  一、音乐课堂的教学重点是什么?

  音乐课不单纯是唱歌课,也是通过学*歌曲演唱来了解音乐知识和拓展艺术视野的途径。以前课堂上所谓的“唱歌”,就是老师教会学生唱会旋律就可以了,也不管歌唱的方法和歌唱的状态,以及对歌曲的感情处理等,比如有的歌曲离我们现在的生活已经是很遥远的事情了,像一些抗战时期创作的歌曲,比如:《松花江上》、《游击队之歌》等,现在的孩子们包括我都没有经历过那个年代,显然对歌曲的感情就很难掌握了,那么学起歌来的兴趣自然就没有那么高涨了,所以就要求在教授这类题材的歌曲时,应该对歌曲的时代背景做详细的介绍,立体的让学生真正了解歌曲的时代背景,教师以正确的歌唱方法来引导学生来演唱,这样本来单调的音乐课堂就会丰富起来。所以,音乐课堂的教学重点是什么?我本人总结起来就是:兴趣的培养,对歌曲学*过程中的兴趣的培养。当然,树立良好的歌唱自信心,也是很重要的'一步,大家都知道自信心对人的重要性,一个人如果没有好的自信心,那他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会一事无成。而自信心对一个歌唱者来说更为重要,那要怎样才能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呢?就是需要师

  生双方共同合作才能达到的。比如在上课的时候找出学生歌唱的不足之处进行纠正的时候要切忌挖苦嘲讽,这会严重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应该多给学生一些表扬和肯定,及时留意每一个学生的心理变化,保持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二、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重点是什么?

  在音乐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课堂的导入尤为重要。重视导入环节的设计,就是看一个教师对本堂课的掌控力和准备工作是否完备。导入是引发学生对音乐课堂产生兴趣及热情的导火线,也是学生体验音乐和参与音乐活动的第一个重要步骤。良好的导入会使学生从上课之初就被深深吸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氛围之中,音乐课堂既是生动活泼的,也是激发学生学*兴趣和有着特殊教育意义的,所以,课堂的导入,精、准、到位,意义重大,也是课堂教学过程中当之无愧的重点。

  总之,在音乐课堂教学当中,只要我们摒弃长期形成的以技能技巧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坚持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念,音乐课堂的教学审美功能一定会得到发挥。教师与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与艺术情操也一定能得到共同发展。

  新学期一开始,学校里每个老师就投入到了紧张的工作中。大家都在忙着准备制定教研组计划、带队计划、教学计划、教案、课件制作等等,我们合唱团更是抓紧时间进行训练。与此同时,教育局领导的常规督导组第二周就来我校进行了教学工作检查。

  我们音乐组杨舟老师第一节课,上了二年级教材第二单元:《绿色祖国》之《小树快长高》;在大课间时间,专家们检查了我校合唱团的训练节目;第三节课时间,我上的是一年级教材第三单元:《农场的早晨》之《母鸡叫咯咯》。在总结会上,专家的评价是学生常规训练很好,教学准备充分,课件制作合理有效,课堂调控能力不错,学生音乐素质较好,整体反映出老师们对待工作认真负责,活动开展有序。同时也对我们的课堂教学提出了一些建议,建议课堂上的训练还可以多增加一些内容。

  不久,雨花区教研室又组织音乐老师听了《奥尔夫教学法》的讲座。讲座的老师说明,奥尔夫教学法是当代世界著名的音乐教育体系之一,其培养全人格发展和创造性能力的宗旨,及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得到世界各国同行的高度赞誉和喜爱,更深得儿童的欢迎,因而在世界各地广泛流传,自80年代初,这种学校音乐教育体系被介绍到我国,由中央音乐学院承教发展,迅速传播开来,对我国音乐教育起了巨大作用。奥尔夫音乐教育的基本内容有:听力训练;节奏训练(打击乐器奏法及应用);律动训练(声势、形体、游戏等训练及应用);语言学*(作为音乐语言教学训练及应用);创造性能力的.培养;奥尔夫器乐的练*(节奏、音条乐器、竖笛、键盘训练)。

  听完这次讲座,对我触动很深,由此结合讲座的内容,我认真地对低年级课堂教学进行了反思,如何在课堂中开展有效地训练,既能增加学*时间和内容,又能让孩子们喜爱呢?奥尔夫的教学法给予我很多启示呀。

  我们教师都知道,低年级的孩子正处于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他们活泼好动,易于接受感染力强,富有情趣的事物,那优美的旋律,羡慕的节奏,最能表现他们欢乐的心情。所以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要融合音乐基本技能训练于唱、玩、敲、动、游戏等之中,学会“听”音乐,听多了,自然就有了音高的概念,再学*简谱,就很容易上手。同时还可以利用创编旋律的方法来提高音乐感受能力。

  在听《奥尔夫教学法》课例展示的时候,我第一反应就是想到如何让低年级的孩子们在课堂上“动”起来,“综合式”、“即兴式”学*音乐。卡尔·奥尔夫强调学生在学*音乐中必须动脑、动手、动脚,全身心地感受和表现音乐,他还发明了一套“元素性”奥尔夫乐器,同时利用人体各部位可以发出的声音来参与演奏。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完全沉沁在一种游戏般的快乐之中,他们不知不觉地接受着音高、节奏、听辨、协调统一等等综合音乐能力的训练。

  我的音乐教学生涯已有27年,现在的我对奥尔夫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兴趣,特别是在课堂教学的应用,它能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更重要的是它能使孩子们对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学*兴趣。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小学音乐教学采用奥尔夫教学法是十分适用的。坚持此种音乐教学方法,学生们的音乐素质将会得到更好的发挥。

  在倡导让学生主动学*、让学生成为学*主人的今天,你教我学、你说我听的单一教学模式越来越多地被生动活泼和富有儿童情趣的各种教育教学活动所代替。音乐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尊重个体的不同音乐体验和学*方式,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在音乐教学中,我们应努力通过各种有趣的活动,把音乐与生活、游戏活动融为一体,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愉快地学*。

  兴趣是学*的基本动力。当我们对一件事物产生兴趣时,他就会乐意学*,并且会有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和敏锐的感知力。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一节音乐课中,我们怎么才能从一开始就抓住孩子,让孩子在音乐课堂上始终保持高度的热情呢?

  导课是音乐课堂中很重要的环节,作为一节课的开始,想要让孩子对这节课充满好奇和兴趣,导课的设计就至关重要。比如,我在教授《理发师》一课时,利用歌曲第一乐句的节奏进行节奏游戏,我发现这一乐句的`节奏和火车行驶的声音很相似,所以我用这个节奏编创了简单的律动,让孩子先学会后,然后让学生首尾相接围成圆圈,模仿火车行驶。这样既让学生很轻松的掌握了这条节奏,还给课堂营造了良好的氛围,为后面的引出课题和难点解决做了很好的铺垫。

  再比如,音乐课上经常会让学生说一说对歌曲的感受,感受这个词虽然很笼统,范围较广泛让学生有话去说,但是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这个词语就很抽象,孩子不知道该从哪里说起。对于这样的情况,我就会用语言去一步步引导孩子们感受,我会问:“这首歌曲让你感觉快乐还是想哭?”“这首歌曲你觉得是高亢的还是*缓的?”“你觉得歌曲中的主人公是什么样的心情?”“你觉得这首歌曲适合跳舞还是睡觉?”等等,这样就让感受具体化,也让学生知道:原来这就是对音乐的感受。不仅让学生准确感受音乐,还让学生开动脑筋,主动学*和思考问题,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由于一些现实条件,学生的音乐素养不够高,甚至基本为零,家长的不重视,学生的无所谓,让我的音乐教学理想实现的很艰难。通过外出学*的机会,让我感受到我的学生在音乐教学方面和其他地方的孩子在起点就有着天壤之别,我很想把学*音乐的基本技能传授给学生,让学生慢慢掌握,以便达到自学的能力。一些技能和知识学生达不到,老师的引导也就形同虚设。所以,我在课堂上努力训练孩子们的音乐能力,希望通过我的努力,能让我的学生在音乐素养上得到提升,让他们受益终生。

  今天(3月30日)早上九点,泉州市小学省级音乐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送教下乡活动在陈埭求聪中心小学一楼多媒体教室如期举行!

  上午是现场教学观摩,晋江陈埭求聪中心小学周华华老师、丰泽区第一中心小学黄春琴老师分别为大家提供了两节精彩的音乐课《月亮月光光》、《采茶灯》。下午,泉州晋光小学王雪红老师也为大家提供了一节动感十足、激情四射的音乐课《《跳动的音符——〈噢!苏珊娜〉》。

  《月亮月光光》这一课,教学伊始,周老师通过话闽南、看闽南的特色文化让孩子们感受闽南文化的独特魅力,接着通过让学生感受不同地区的特色童谣,感受祖国文化的多元性。在学唱《月亮月光光》这首闽南童谣时,为了让孩子们更形象、直观地理解意思,周老师运用图像示意法、学生互帮互学的方法展开教学,让学生通过听赏、感受、念诵感受歌曲意境。并通过弱起节奏的认识感受弱拍轻唱的特点,引导孩子们运用优美连贯的歌声来演唱。最后,通过让孩子们欣赏融合鼓舞表演、器乐伴奏的新艺术形式的闽南童谣,感受闽南童谣的发展。

  《采茶灯》是一首节奏鲜明简单,情绪欢快跳跃的曲子,表现了春天来了采茶姑娘对丰收的喜悦和读未来的憧憬。教学中,老师先让孩子们欣赏现场民乐合奏,初步感受歌曲的音乐情绪特点,也为下一步学唱歌曲做好铺垫;在教唱歌曲时,通过观看视频、讲述歌词、安节奏朗读歌词、看歌谱指导孩子认真学唱。并通过自制打击乐、参与器乐演奏,引导孩子们感知、想象音乐。

  《哦!苏珊娜》这是一首轻快、活泼的美国乡村歌曲。教学中,王老师手下选用英文原版的《噢!苏珊娜》给孩子们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音乐氛围,初步感受音乐的情绪,然后,在学唱的过程中,通过教师范唱的形式以及黑鸭子合唱组合的演唱,进一步创设了轻松、自如的音乐氛围。最后观看美国西部牛仔舞蹈的片段,更直观的创设和营造了音乐审美氛围,使学生对美国乡村音乐有了初步的了解。而这节课最大的'亮点就是,老师充分借助本身的舞蹈优势,运用节奏引导学生感受音乐情绪,通过拍手、跺脚的律动表演,以节奏为本设计了简单的邀请舞的动作,让孩子们在学*中充分运用听觉、视觉、肢体律动及歌唱的方式,多位体验美国乡村音乐。

  不一样的设计,同样的精彩!音乐课堂,快乐学*的乐园!

  什么样的教学才是优质、有效的呢?随着高效课程改革的扎实推进,我们惊喜地发现课堂教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往的“你问我答”变成了“畅所欲言”,“纹丝不动”变成了“合作创新”,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教学气氛异常活跃。这一切确实令人惊叹万分。然而在活跃和自主的背后,也透出了放任与浮躁,也折射出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如何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音乐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音乐课程的教学方式,由偏重教师为主导的知识技能的传输和训练,转向强**学中的“双主体”互动关系以及学生体验性、探究性、生成性和反思性的学*过程。采用艺术感受和参与实践来增强体验,改变学*内容单一、高深、繁多的专业化倾向,通过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内容和信息,拓展他们的艺术视野,组织生动的教学活动,使学*内容变得鲜活充实、易于为学生掌握。那么,我就针对我的这节音乐课说一下我的一些看法。

  音乐是一门以听唱为主的一门艺术形式,首先我让学生去学会对音乐的感受。艺术的魅力是一种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东西,更多的'时候是需要人们用心去感受的。所以,在教学中,我注意引导学生多观察生活,将生活实例与艺术课程相结合,感受艺术来源于生活,分的感受生活中所能听到的各种声音,让他们在课堂中模仿、表现;带领学生到室外去“寻找声音”、“搜集声音”,然后,将学生“找”到的这些声音对应相应的节奏,让学生来拍读,从中感受长短、强弱、高低的艺术要素,使学生懂得艺术与生活密切相联。其次,我还让学生学会参与实践。音乐课程注重学生的实践活动,因此在教学中我特别注重学生的参与、活动。各种游戏、讨论、表演……都少不了学生。

  的身影。在亲自的参与实践中,不仅增进了教学的趣味性,而且提高了学生艺术学*的兴趣,潜移默化的养成开朗活泼的性格,以乐观和向上的心态对待生活和学*。如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让学生在表现不同动物形象的音乐中做“学动作,猜动物”的游戏。学生在生动形象的动作游戏中学*,充分地调动学生参与实践,既增强了他们的合作意识,又锻炼了他们的动手、动脑以及肢体表现的能力。我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听唱能力,让学生始终处于一种认真听琴听音乐的状态,这样就在潜移默化中就培养了学生的音乐听辨能力。

  作为音乐教师,我们要尽快的充实完善自己以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相信在不断的总结、反思中,会有更多的收获是生活的进一步升华,从而逐步的增强学生的艺术感觉的能力。

  音乐是一门极富创造性的艺术,是开启人类智能的一把钥匙。音乐创造因其强烈而清晰的个性特征而充满魅力,这是因为音乐充满着想象,学生在艺术欣赏、演唱、演奏中展开想象的翅膀,用想象力创造心目中的音乐画面形象及内心感受。

  在音乐教学中,处处都有发挥学生创造性的机会。如果教师将创造能力的培养贯穿于各个教学环节中,启发学生创造性地进行艺术表现,不用“标准答案”去束缚学生,这样的音乐课堂会因创造而精彩。在我的实践、失败和成功中我深刻体会到创造想象的开拓是音乐教育的宗旨和灵魂,下面我把自己的点滴认识谈之一二。

  一、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创新思维。

  音乐作为最富有情感的艺术,只有创设一种与音乐情境相和谐的环境与气氛,才能充分发挥和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走进音乐的殿堂去寻找、去探索、去创造。把自己的理解和感受用音乐的语言表达出来。

  在欣赏一年级《小宝宝睡着了》这一课时,为了激发学生兴趣,了解摇篮曲的风格特点。我采用多媒体演示与实物演示相结合。用多媒体演示一幅夜空的画面,我抱着一个洋娃娃,在《摇篮曲》伴奏音乐下描述:“在一个布满星星的夜晚,周围寂静极啦!一位慈爱的母亲轻轻得摇着摇篮,哼着歌儿哄小宝宝入睡。”学生一下进入了一个恬美的意境。接着我问学生这时妈妈的歌声应怎样?学生会说是柔和的、优美的、轻声缓慢地等等。然后我让个别学生也来扮演一下妈妈,扮演的那个学生在伴奏音乐下自发性地边表演边用“m”哼唱了起来。可见,妥帖的环境不但能促进儿童对音乐的感知理解、鉴赏、更能有效地引发创造的可能性。

  二、启发想象,唤起学生创新能力。

  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是啊,想象力是人的知识、智慧、愿望、追求的延伸与拓展,有了想象力便有了创建新形象的能力。

  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及所谓标准答案的限制,我教你学、我讲你听的传统教学模式牢牢束缚着老师和学生的'思维,甚至有许多教师认为:把学生教得没了任何问题是教学效果好。而美国教师则认为:把学生教得有许多问题才是教学成功的表现。事实证明:美国学生比中国学生更具个性、创造力和实践能力。古人也说过:“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不学不问,难有学问,思维从疑问开始。在艺术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学会自己提出问题,并自己解决问题。

  如在教学《共产儿童团歌》这首歌曲时,我就尝试着让学生自己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最后解决问题,完成教学目标。我先让学生观察课本中的歌词歌谱,找出最不能理解的地方发问。果然,一双双小手陆陆续续举了起来:“苏维埃是什么意思?”“中板是什么意思?”“在歌词下面为什么有横线?”……小小的几个问题,就像一块块神奇的魔石,激起孩子“心动”的涟漪。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首先便有了一种很强的求知欲,迫切想解开这些疑问,在接下来进行集体研究讨论的过程中,学生听得也特别认真。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能够有一点看法,有一点问题,有一点收获,哪怕只是那么一点点,也是学生所得。在上课时,如果我们能多问问学生的意见,多采纳他们提出的建议,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教师“懒”一点,在旁稍作点拨、引导;学生忙一点,忙着提出学*目标,设计学*方法,这样老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而教学却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何乐而不为呢?

  三、主动参与,激励学生创新实践。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的主体,教师必须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通过切身体会与感受让学生学得主动、学得轻松。并在参与过程中得到实践的创新。

  人们在欣赏、演奏或演唱音乐作品是,往往通过音乐想象来重新塑造音乐中的形象,创造音乐情节,从而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达到审美的目的。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可以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参与到音乐想象中,鼓励他们尝试独特、大胆的想象让学生拥有创造的灵感。低段孩子喜欢听故事,也喜欢自己讲故事。如在欣赏二胡齐奏曲《小青蛙》时,让学生随着音乐的发展创编故事。这样一来,同学们想象的闸门打开了,课堂气氛也活跃了。在高段年级音乐欣赏教学过程中,要求每个学生独立地去感受音乐带来的震撼,进而唤起无尽的遐想。音乐结束后,让同学讲出自己的所想所感,充分调动每位同学的积极性和想象力,对每位同学的创造性思维作出充分的肯定,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四、捕捉时机,诱导学生创新动机。

  在歌曲教学中,有好多知识点

  适合学生进行发散性的创编,如果教师不能做个有心人,不能充分挖掘教材因素,学生就会丧失一次创新的实践。在课堂实践中,教师必须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诱导学生去创新。

  如在欣赏《鸭子拌嘴》时,听着音乐孩子们高兴地当了一回“小鸭子”。为了激活思维,挖掘潜力,给学生充分展示的舞台,我由衷地说了这么一番话:“小朋友真能干,既是遵守纪律的小学生,又能编动听的故事,还是了不起的舞蹈家。一定还有其他的本领吧?”学生马上就七嘴八舌起来,有个小朋友说他能把这音乐曲敲出来,“可是没有乐器怎么办?”其中有一个大叫起来:“我能自己制作乐器!”“好,那咱们就回家做做,练练。”第二节音乐课的课堂上出现了很多瓶瓶罐罐,我和孩子们玩成了一团……从中学生进一步了解了打击乐器的特殊功能,也提高了创作能力。

  五、留有余地,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在音乐课堂上,教师要给学生一方自由的空间,尊重学生的奇思妙想,引导他们参与各种艺术实践,最终形成自己的个性。让学生尽情地表现形成个性化的表演,恰恰是尊重学生的个性创造,给予学生自由发挥的天地。音乐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懂得“天生我材必有用”,要提供尽量多的自我表现的机会,帮助学生能够运用自身的优点更好地参与到学*中去。


音乐教师教学反思菁选(扩展9)

——课堂音乐教学反思菁选

课堂音乐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我们需要很强的教学能力,写教学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们的教学记录下来,怎样写教学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课堂音乐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音乐是一门极富创造性的艺术,是开启人类智能的一把钥匙。音乐创造因其强烈而清晰的个性特征而充满魅力,这是因为音乐充满着想象,学生在艺术欣赏、演唱、演奏中展开想象的翅膀,用想象力创造心目中的音乐画面形象及内心感受。

  在音乐教学中,处处都有发挥学生创造性的机会。如果教师将创造能力的培养贯穿于各个教学环节中,启发学生创造性地进行艺术表现,不用“标准答案”去束缚学生,这样的音乐课堂会因创造而精彩。在我的实践、失败和成功中我深刻体会到创造想象的开拓是音乐教育的宗旨和灵魂,下面我把自己的点滴认识谈之一二。

  一、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创新思维。

  音乐作为最富有情感的艺术,只有创设一种与音乐情境相和谐的环境与气氛,才能充分发挥和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走进音乐的殿堂去寻找、去探索、去创造。把自己的理解和感受用音乐的语言表达出来。

  在欣赏一年级《小宝宝睡着了》这一课时,为了激发学生兴趣,了解摇篮曲的风格特点。我采用多媒体演示与实物演示相结合。用多媒体演示一幅夜空的画面,我抱着一个洋娃娃,在《摇篮曲》伴奏音乐下描述:“在一个布满星星的夜晚,周围寂静极啦!一位慈爱的母亲轻轻得摇着摇篮,哼着歌儿哄小宝宝入睡。”学生一下进入了一个恬美的意境。接着我问学生这时妈妈的歌声应怎样?学生会说是柔和的、优美的、轻声缓慢地等等。然后我让个别学生也来扮演一下妈妈,扮演的那个学生在伴奏音乐下自发性地边表演边用“m”哼唱了起来。可见,妥帖的环境不但能促进儿童对音乐的感知理解、鉴赏、更能有效地引发创造的可能性。

  二、启发想象,唤起学生创新能力。

  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是啊,想象力是人的知识、智慧、愿望、追求的延伸与拓展,有了想象力便有了创建新形象的能力。

  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及所谓标准答案的限制,我教你学、我讲你听的传统教学模式牢牢束缚着老师和学生的思维,甚至有许多教师认为:把学生教得没了任何问题是教学效果好。而美国教师则认为:把学生教得有许多问题才是教学成功的表现。事实证明:美国学生比中国学生更具个性、创造力和实践能力。古人也说过:“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不学不问,难有学问,思维从疑问开始。在艺术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学会自己提出问题,并自己解决问题。

  如在教学《共产儿童团歌》这首歌曲时,我就尝试着让学生自己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最后解决问题,完成教学目标。我先让学生观察课本中的歌词歌谱,找出最不能理解的地方发问。果然,一双双小手陆陆续续举了起来:“苏维埃是什么意思?”“中板是什么意思?”“在歌词下面为什么有横线?”……小小的几个问题,就像一块块神奇的魔石,激起孩子“心动”的涟漪。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首先便有了一种很强的求知欲,迫切想解开这些疑问,在接下来进行集体研究讨论的.过程中,学生听得也特别认真。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能够有一点看法,有一点问题,有一点收获,哪怕只是那么一点点,也是学生所得。在上课时,如果我们能多问问学生的意见,多采纳他们提出的建议,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教师“懒”一点,在旁稍作点拨、引导;学生忙一点,忙着提出学*目标,设计学*方法,这样老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而教学却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何乐而不为呢?

  三、主动参与,激励学生创新实践。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的主体,教师必须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通过切身体会与感受让学生学得主动、学得轻松。并在参与过程中得到实践的创新。

  人们在欣赏、演奏或演唱音乐作品是,往往通过音乐想象来重新塑造音乐中的形象,创造音乐情节,从而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达到审美的目的。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可以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参与到音乐想象中,鼓励他们尝试独特、大胆的想象让学生拥有创造的灵感。低段孩子喜欢听故事,也喜欢自己讲故事。如在欣赏二胡齐奏曲《小青蛙》时,让学生随着音乐的发展创编故事。这样一来,同学们想象的闸门打开了,课堂气氛也活跃了。在高段年级音乐欣赏教学过程中,要求每个学生独立地去感受音乐带来的震撼,进而唤起无尽的遐想。音乐结束后,让同学讲出自己的所想所感,充分调动每位同学的积极性和想象力,对每位同学的创造性思维作出充分的肯定,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四、捕捉时机,诱导学生创新动机。

  在歌曲教学中,有好多知识点

  适合学生进行发散性的创编,如果教师不能做个有心人,不能充分挖掘教材因素,学生就会丧失一次创新的实践。在课堂实践中,教师必须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诱导学生去创新。

  如在欣赏《鸭子拌嘴》时,听着音乐孩子们高兴地当了一回“小鸭子”。为了激活思维,挖掘潜力,给学生充分展示的舞台,我由衷地说了这么一番话:“小朋友真能干,既是遵守纪律的小学生,又能编动听的故事,还是了不起的舞蹈家。一定还有其他的本领吧?”学生马上就七嘴八舌起来,有个小朋友说他能把这音乐曲敲出来,“可是没有乐器怎么办?”其中有一个大叫起来:“我能自己制作乐器!”“好,那咱们就回家做做,练练。”第二节音乐课的课堂上出现了很多瓶瓶罐罐,我和孩子们玩成了一团……从中学生进一步了解了打击乐器的特殊功能,也提高了创作能力。

  五、留有余地,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在音乐课堂上,教师要给学生一方自由的空间,尊重学生的奇思妙想,引导他们参与各种艺术实践,最终形成自己的个性。让学生尽情地表现形成个性化的表演,恰恰是尊重学生的个性创造,给予学生自由发挥的天地。音乐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懂得“天生我材必有用”,要提供尽量多的自我表现的机会,帮助学生能够运用自身的优点更好地参与到学*中去。

  如在引导学生聆听《野蜂飞舞》时,我就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音乐。有的学生就用画画的方式表现自己对音乐的感受;有的学生以野蜂为主题,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物品或身边的物体模仿野蜂飞舞时的声响;也的有学生用体态语言来表现。每个学生都有动手探究、亲身体验的机会,因此学生个个神采飞扬,不亦乐乎。

  综上所述,只有创造性的教学才能激发孩子无穷的想象力。孩子的潜力是无可估量的,教师的任务已不只是教他们技巧,方法;而是要引导他们通过思考,探索掌握方法。在思考与实践的过程中,创造力才能得以激发。另外,课堂始终是孩子们的。教师提出的问题要侧重理念,且浅显易懂。提出问题以后不应多加约束,让学生自由思考,畅所欲言。讨论时,教师只是指路灯,结论应该让学生自己获得。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虽然音乐课并不涉及到升学考试,但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因素,音乐课的质量,也是极为重要的。因此,音乐教师也就应学会反思、善于反思。那么,音乐教学反思该从哪些方面着手,又如何在反思中提高自我的教学潜力呢?

  一、在备课过程中设计反思。

  音乐课的备课不一样于语文、数学,不需要把注意力过多地放在某些知识点或者技能技巧的掌握程度上。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就能够先给自我设计这样的几个问题以供反思。例如:“学生对本课的民歌熟悉程度如何”,“怎样设计学*民歌的教学方式会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在学唱民歌的教学环节中会出现哪几种问题,如何对症处理”等等。这样,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会觉得有的放矢,备课也不会流于形式。因为音乐课的教学目的是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所以在备课中设计的反思还是以提高兴趣为主。如果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发现学生个性有兴致,或者无动于衷,就该问问自我是什么原因,积累经验教训,并在*行班尝试不一样的教学方式方法,以求得最佳效果。

  二、在上课的过程中验证反思。

  课堂不是车间的流水线,一成不变,同样的教学方式方法,五十名学生可能有五十种不一样的反应。因此,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教师不断地调整教学的方式方法,不断验证在备课时设计的反思,对症下药。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再好的教学也总有它不足的地方,有待于进一步改善,进一步优化。因此,在课堂上发生的种种“意外”,就能够成为很好的反思材料,带给教师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进行探索。

  三、在课后进行各种形式的反思

  反思的方式有许多种,能够透过语言也能够透过文字,能够自我反思也能够透过交流进行群众反思。

  反思最具有借鉴好处的一种方式是编写案例反思。所谓案例反思,就是透过具体的典型的教学个案,来研究和揭示其内在规律的一种写作方式。虽然案例有其个别性、特殊性,但是也从中体现出了教师的'教学策略、教学理念等等。教师将这些典型案例透过文字的形式加以分析概括,能够提高自我的教学潜力,也能够带给给同行借鉴。

  反思除了自我反思,也能够透过观摩分析他人的范例来进行。所谓“他山之石,能够攻玉”。自我反思,自我案例分析,都是建筑在自身的基础上,而许多事情还是旁观者清。所以,教师就应多观摩分析其他教师的课,学*他们的教学理念、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等等。反思假如我上同样资料的课,会有什么不一样,什么相同,我从中得到了哪些启发,等等。最好也能在听完课后写成文字。音乐教师往往由于自身条件的不一样有各自的特长,比如器乐,比如声乐,要善于利用自我的特长,别人的特长能够作为自我的借鉴,看看别人是如何来利用的,思考自我能够如何利用。

  因此,无论是主课也好,副课也罢,教学反思都有着不可估量的用心作用。作为新课程背景下的音乐教师,我认为更就应在教学中不断地进行反思与提炼,从而发现问题,学会研究,不断地去提高教学水*,成为科研型、反思型的新型教育工作者!

  现在,尤其在高段,学生喜欢音乐而不喜欢音乐课这是一个普遍的现象,他们热衷的是流行歌曲、偶像歌星,而对教材中的歌曲却不屑一顾;他们可以如数家珍的报出一长串的、连音乐老师恐怕还未所闻的歌名及某某歌星所唱,而对音乐课上老师反复教唱、竭尽所能讲解的歌乐曲却模糊不清,甚至毫无印象。这里固然能找到很多原因,讲出一大堆非我们音乐教师所能的理由,但是从一个教育者应有的工作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来反思我们的教育,凭心而论,我们的课堂教学本身存在的许多问题,恐怕也是一个不容低估的重要因素。

  音乐课类似文学课,语言文字解说的多,提及音乐语言少,尤其是音乐欣赏课,老师讲得多,把自己对音乐的理解非讲个清楚不可,那么留给学生的聆听、思考、参悟、情感体验就少的可怜了。这样的`结果只会是,学生的音乐作品积累的少,对音乐的感悟浅薄,最终是对音乐课没了热情。音乐课即我们小时候所说的唱歌课,但仅仅会唱的歌曲多,唱好歌曲、唱得有滋有味得少。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课的后半部分的唱歌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既不用心,何来有滋有味,何来有情有感!那么音乐课里的歌曲不好听,不够味,那当然会到课外去找,找他们自认为好听,够味的歌来唱。

  虽然现在在轰轰烈烈的搞课改,但在相当一部分教师的眼里这是从低段起步的,和高段还没有完全的接轨,因此高段的课堂任就是老一套的教学模式,当然有时也会用一些新的手段。

  如此的对比、反差,再加上家长们的“务实”,我们该如何去面对这高段的音乐课堂,寻找行之有效的办法途径来驳回学生的“爱乐之心”。

  《音乐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提议中明确指出: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趣味、直观形象的音乐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音乐知识。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自我的聪明才智,创设多种情境,调动学生进取性,激发学生学*音乐的兴趣,把学生的思维引入“最*发展区”。让学生自愿成为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从而去感受音乐的真谛,体会音乐的魅力。

  那么,如何在音乐课堂中创设各种教学情境呢?我就粗浅地谈谈几点做法。

  一、创设游戏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小学生活泼好动,游戏是他们的重要生活资料,如能恰到好处的运用到课堂之中,定会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如果学生对所学资料产生浓厚的兴趣,他就会主动地参与学*。根据这一教学规律,教师可利用教材创设游戏情境,让学生在游戏中不知不觉地进入音乐王国,领略音乐知识的乐趣和奥秘。

  例如:我在指导学生用d、r、m、s、l、五个音进行简单的旋律创作时,设计了一个“小蜜蜂”采蜜的游戏。请一位学生戴上写有“d”的蜜蜂头饰,其他四位学生则戴上写有“r、m、s、l”音符的头饰,游戏开始时,花围成一圈,“蜜蜂”任意去采花,被采的花跟着“蜜蜂”出来,再由“蜜蜂”供给节奏,如此反复,构成一个乐句。最终让学生自我唱一唱,评一评,改一改。实践证明:富音乐知识于充满兴趣与生机的游戏情境之中,使得旋律创作不再枯燥,学生在玩中学、在乐中悟,主动、学有所成。

  二、创设问题情境,诱发学生创造动机。

  亚里斯多德说:“思维是从惊讶和问题开始的。”学生的创造活动,往往来自对某个问题的兴趣和好奇心,而兴趣和好奇心又往往来自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良好的问题情境能构成悬念,激发学生求知欲,诱发创造动机。

  如:在教唱歌曲《小熊请客》时。这首歌有三段歌词,客人分别是小猫、小狗和小鸡,学生很容易唱会。为了鼓励学生进一步创编,教师随即问:“小熊过生日还邀请了其他许多的动物,大家猜一猜还有谁呀?”学生的想象力十分丰富,七嘴八舌地说出了很多。我立刻又抛出一个问题:“同学们能不能扮演其中的一个小动物,自我创作一段歌词,唱出动物欢乐的心境呢?”于是大家一边唱一边做动作,兴趣高涨。经过这一环节的诱导,设境引情,诱发了学生的创造动机。在这种创编欲望的驱使下,学生的创造力不断被激发出来,创编得像模像样。并且学生在音乐教育中获得的语言既丰富,又牢固,这是单纯的语言教育所无法比拟的。

  三、创设探索情境,强化学生自主感悟。

  音乐课程改革十分重视“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建立探索性的学*方式。”学生是学*的主人,音乐课堂则是学生自主探索,获取知识的场所。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更应把学*的时间与空间还给学生,允许他们大胆设想,敢于质疑,放手让学生去探索,去思考,提出自我独特的见解。所以,创设一个个探索的情境也很必要。

  如:在《用自制打击乐器创编不一样的声响》这一课中,为了激发学生创编的兴趣,增强感受力,我首先创设了一个欣赏乐曲的情境:让学生听了几首不一样风格的打击乐乐曲,感受不一样的打击方法所发出的不一样音响效果。然后让学生利用各种塑料空瓶来进行音乐创作,学生有了前面的感受,都跃跃欲试,经过模仿和自我的实践找出“捻、拍、敲、吹、打”等多种不一样的方法。之后让学生自由结合,利用各自的塑料瓶,运用不一样的打击方法,创编一组音乐来表现一个主题。这时,学生十分活跃:有的用吹空瓶的方法来表现刮风;有的用敲空瓶的方法表现打雷;有的用揉空瓶的方法来表现下雨;还有用吹、捻、打的方法来表现火车启动和进站的效果。这样的教学情境,充分发掘了学生的潜能,让学生经过自我不停地思考,在想象与实践中,增强学生的创造意识,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虽然有的同学表现的不太完美,但他们仍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之中。

  在这探索的学*过程中,使新课的教学从“教师讲学生听的‘一言堂’转变为学生自主感悟,合作交流的“群言堂”,使学生真正成为学生的主人,也促进了同学间的合作交流,为学生的创新供给了天地。

  四、创设生活情境、深化学生情感体验。

  《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音乐课的教学过程就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所以,所有的音乐教学领域都应重视学生的艺术实践,

  引导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将其作为学生走进音乐,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基本途径。经过音乐艺术实践,增强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所以,教师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出发,创设良好的生活情境,并鼓励学生参与艺术实践活动。因为沟通音乐与生活的联系,不仅仅有利于学生理解生活中的音乐问题,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的音乐是无处不在的,并且学生在观察思考的'过程中,动手实践本事也得到了培养。

  例如:在执教《粉刷匠》一课后,我让学生开展创编其它劳动情境和歌词的拓展活动。首先让学生回忆在日常生活中做过那些劳动小能手,学生纷纷诉说:有值日生、扫地、拖地、洗衣服、叠被子……。之后我就鼓励学生伴着《粉刷匠》的音乐,创编一个自我劳动的情境,学生兴致盎然的活动开了,有的模仿扫地、有的模仿拖地、还有的模仿洗衣服、叠被子等,劳动场面真是热火朝天。有了这些体验后,我就让他们把自我的劳动成果唱给大家听,顿时那些创编好的同学纷纷站起来进行了表演唱。学生在表现和创造活动中得到了丰富的劳动感受,课堂气氛异常活跃,整个课堂完整而又充满了生命力。在潜移默化中体会到音乐的无处不在,感受到音乐的乐趣与作用,对音乐产生亲切感,体验到音乐的价值。

  此外,在教学中教师还能够结合教材、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征,创设其它的各种情境。例如:讲故事、猜谜、欣赏插图、舞蹈、多媒体画面等。但无论怎样都必须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使学生在乐中学,趣中学,不断增强学生理解和应用音乐的信心。

  乌申斯基说:“兴趣是学生学*的动力,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作为教师,要充分利用环境挖掘,给学生创设各种感兴趣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真正地走进音乐,在悦耳、悦目、悦心的情境下尽情探索,让课堂充满魅力、灵性、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音乐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按新课标要求去做,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学生的基础入手,把握好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的原则,一点一滴的逐步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在加强音乐课堂教学的同时,针对中学生课时少的现状,积极开发和利用音乐课程资源,开展课外、课间、乃至整个校园及校外的方方面面的音乐活动,让音乐活动成为校园文化的一部分,使学生的生活中处处充满音乐,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让他们更多的去接触音乐,了解音乐,在熟悉音乐的基础上,更加喜欢音乐,对学生不仅做到现在受益,而且为学生终身爱好音乐、学*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

  合奏就是一个参与学生广泛,凝聚学生的最好机会,所以,做好每次的合奏教学与开展活动至关重要。

  校园毕竟没有专业的训练时间长,所以要求上,乐曲的选择上,也要谨慎为之。乐曲的处理上要根据学生的基础做合适的改变,既不能过多改变原创,也不能加花太过繁琐,要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展开。其次学生的训练中根据学生演奏的基本情况,决定声部的.划分。

  在合奏训练中仅有训练的方法还不够,还需要学生积极的配合。若想得到学生的配合,教师的引导与如何培养学生的参与兴趣最为重要。比如在枯燥的练*曲中,就可以加入一些同学的名字,或大家感兴趣的内容进行,会取得更好的效果。也可以进行分组的比赛,寓教于乐中,让学生更好的去完成合奏教学。

  《现代教育学》中谈到:“课外活动比课堂教学更具有兴趣性,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愿选择,活动的内容形式也是学生喜欢接受的,有较强的吸引力,能激发他们浓厚的兴趣。”在面对“每周一节音乐课,学生又面临中考”的初中音乐教学现状,如何使学生在校内课外多一些音乐,这正是我们音乐教师值得探讨和深思。

  在这次支教实*中,我担任了一、三、四、五年的音乐教学工作,面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要拿出不同的教学本领,针对性教学,才能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支教音乐课堂教学反思。在此我对不同年级的教学课例作出了一些教学反思:

  在一年级的教学中,我发现一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是以形象思维为主,联想和模仿力较强,能听辨不同情绪的音乐。在课堂上能够在律动、表演等活动中与他人和谐相处与合作。只要善于诱导,启发他们潜在的能力,营造浓厚的情感氛围,就能让孩子们融入到歌曲的学*和表演中。因此,在第5课《雁群飞》的教学中,我以一个“情”字贯穿整个歌曲,以“优美、抒情、投入、神情、舒展”等感情将整节课串起来,一环接一环,采用听唱教学法使学生首先学会歌曲,再用纠正法改正学生在歌唱中的音准问题。在学生掌握歌曲之后,我用舞蹈加深学生对于歌曲的理解,设计大雁飞的动作,激发学生表现欲。不足的地方是由于学生自控能力差,对于新鲜事物好奇,出现了课堂纪律混乱的现象,以后应在课堂管理方面多加训练。

  到了三年级的`课堂,学生好奇心强,但有意注意的时间比较短,针对这一点,在教学中,注重营造预约、欢快的学*氛围,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增强学生参与的广度和深度,使他们在亲自体验中进行有效的学*,保持他们的学*欲望和兴趣,从而提高学*效果,教学反思《支教音乐课堂教学反思》。在《大海啊,故乡》这一课,整堂课同学们表现积极,能按要求来演唱歌曲,得到我的教学目标。通过范唱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绪,让学生随着音乐划拍哼唱旋律,运用了体态律动法,让学生随伴奏身体律动,通过不同的形式,使学生更加熟悉歌曲。在同学熟悉歌曲、韵律的情况下,进行音乐创造活动,但是学生能力欠缺。

  四年级的学生学*态度积极,学生思维敏捷,接受能力较强,对于新事物有很强的兴趣。在面对一种新的乐器时会非常兴奋,会迫不及待地想去尝试。正因为这样,会出现一个纪律问题,一个人教几十个学生,如果大家都随心所欲乱吹一通,那就是噪音四起、嘈杂刺耳。

  因此在竖笛教学的第一课要和学生交代清楚吹奏学*的纪律,将这一纪律要求贯彻到底。才能保证竖笛学*正常、高效地进行。竖笛教学中应该重视学生聆听的*惯培养,追求轻柔的音色,这样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吹奏*惯和听辨能力,进而培养音乐审美的能力。教学时尽量设计能引起学生学*兴趣的环节,避免机械化的教学。

  五年级学生是我觉得这四个年级中没那么吃力的年级。学生性格比较活泼,接受能力也比较强,有一定的表演欲,音乐基础也比较扎实,但在歌唱方面,气息、音准还有待提高,在情感表达方面少有欠缺。他们在面对比较新颖的上课形式时,好奇心会增强,更有求知欲,使他们在其中享受到快乐,陶冶情操。因此我选择了五年级其中一个班上了一堂《青春舞曲》汇报课。整节课是比较完整的,能够达到教学目标,形式丰富新颖,课堂气氛比较活跃,时间把控准确。但是还是有不足的地方,在教态方面,教学表情、语言还有点欠缺;在教学设计方面,设计环节要合理,虽然设计丰富是好的,但要适用于整个实际课堂,要把难点解决透,面对学生反馈回来的信息要及时做出调整并处理。

  四个月的任教,得到了不同的教学实战经验和教学智慧,也总结出自己的优点与不足,进行反思,使我的教学更快地成长。

  《对花》是一首河北民歌,是我国北方广泛流传的一种小调。通过让学生学*歌曲《对花》,学*手绢舞,从中了解华北民间音乐的地域风格色彩,使学生了解热爱祖国的民间音乐文化,体现弘扬民族音乐的重要理念。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用有河北地方特色的音调来演唱歌曲《对花》。本课的两个音乐知识(对唱和表演唱;上滑音)的学*我放在唱歌的教学中,一方面,我要让学生在学*歌曲的活动中去进行对唱和表演唱,另一方面,两个知识点与对花调的风格形式紧密相关,如:曲调中的上滑音正是凸现了其他地域色彩的装饰,演唱是要准确的把握歌曲的.地方风格,就必须唱好上滑音。

  本课的教学难点在体会歌曲的地方特色,自主的运用手绢舞这种形式表现歌曲《对花》。引导学生在学*歌曲的过程中创编歌词、进行表演。所以在介绍手绢舞时把舞蹈的要求讲的清楚,使学生易于接受,在表演唱时要注意用情绪来感染学生,带动学生,并能准确的跟着歌曲的节奏表演。在创编歌词的时候,教师要注意做到心中有数,了解一年四季花开的自然生长规律,了解花卉的名字,以免张冠李戴。在示范是还可以提到“反对花”即由冬季对起倒摊到春季。让学生用逆向思维方式想问题。

  在对整个教学过程的把握中,我把歌曲教学做为重点,从舞蹈导入歌曲时我启发学生说说用什么演唱形式表现愉快的心情,让学生说出歌曲的演唱形式,进而导入表演唱和对唱,层层深入,引入歌曲《对花》。在这个环节的把握上教师要注意语言的的巧妙设计在上滑音演唱时教师让学生发现乐谱上的记号,从而讲解上滑音,让学生通过对比的演唱加深学生对上滑音的印象。在表演唱时要注意用情绪来感染学生,带动学生,并能准确的跟着歌曲的节奏表演。把歌舞的生动活泼表现出来。

  在本节课的设计时,我感觉自己对本课的一些设计听、唱、跳、创编等环节中都与以往设计类似,所以在唱歌环节的设计上,我采用了分句对唱的方法。在设计本课的导入时,我也绞尽脑汁的想了很多方法,如:游戏法,情景导入法、师生表演法、等等,最后我采用“变魔术”的方法,变出手绢,让常见的手绢花出示起来比较新颖。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以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操和健全的人格。教师还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基本动作、学*歌曲、创编歌词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参与放在重要的位置。本课学*河北民歌,让学生了解了河北民歌和河北民间舞蹈,弘扬了民族音乐,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操。体现新课标“弘扬了民族音乐”的新理念。同时,在教学中我还要改掉一些不足。像:没有把自己的情绪去感染学生,教师的表情还不够,情绪不够,没有用自己的激情去感染学生,不能充分调动课堂的气氛和学生学*的积极性,课堂太*稳。在语言组织表达上要更亲切更有趣,示范时要表情更丰富,表演时要更夸张到位,学生才能感受到教师的个人的魅力,才能把歌曲的情绪很好的表现出来。

  新学期一开始,学校里每个老师就投入到了紧张的工作中。大家都在忙着准备制定教研组计划、带队计划、教学计划、教案、课件制作等等,我们合唱团更是抓紧时间进行训练。与此同时,教育局领导的常规督导组第二周就来我校进行了教学工作检查。

  我们音乐组杨舟老师第一节课,上了二年级教材第二单元:《绿色祖国》之《小树快长高》;在大课间时间,专家们检查了我校合唱团的训练节目;第三节课时间,我上的是一年级教材第三单元:《农场的早晨》之《母鸡叫咯咯》。在总结会上,专家的评价是学生常规训练很好,教学准备充分,课件制作合理有效,课堂调控能力不错,学生音乐素质较好,整体反映出老师们对待工作认真负责,活动开展有序。同时也对我们的课堂教学提出了一些建议,建议课堂上的训练还可以多增加一些内容。

  不久,雨花区教研室又组织音乐老师听了《奥尔夫教学法》的讲座。讲座的老师说明,奥尔夫教学法是当代世界著名的音乐教育体系之一,其培养全人格发展和创造性能力的.宗旨,及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得到世界各国同行的高度赞誉和喜爱,更深得儿童的欢迎,因而在世界各地广泛流传,自80年代初,这种学校音乐教育体系被介绍到我国,由中央音乐学院承教发展,迅速传播开来,对我国音乐教育起了巨大作用。奥尔夫音乐教育的基本内容有:听力训练;节奏训练(打击乐器奏法及应用);律动训练(声势、形体、游戏等训练及应用);语言学*(作为音乐语言教学训练及应用);创造性能力的培养;奥尔夫器乐的练*(节奏、音条乐器、竖笛、键盘训练)。

  听完这次讲座,对我触动很深,由此结合讲座的内容,我认真地对低年级课堂教学进行了反思,如何在课堂中开展有效地训练,既能增加学*时间和内容,又能让孩子们喜爱呢?奥尔夫的教学法给予我很多启示呀。

  我们教师都知道,低年级的孩子正处于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他们活泼好动,易于接受感染力强,富有情趣的事物,那优美的旋律,羡慕的节奏,最能表现他们欢乐的心情。所以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要融合音乐基本技能训练于唱、玩、敲、动、游戏等之中,学会“听”音乐,听多了,自然就有了音高的概念,再学*简谱,就很容易上手。同时还可以利用创编旋律的方法来提高音乐感受能力。

  在听《奥尔夫教学法》课例展示的时候,我第一反应就是想到如何让低年级的孩子们在课堂上“动”起来,“综合式”、“即兴式”学*音乐。卡尔·奥尔夫强调学生在学*音乐中必须动脑、动手、动脚,全身心地感受和表现音乐,他还发明了一套“元素性”奥尔夫乐器,同时利用人体各部位可以发出的声音来参与演奏。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完全沉沁在一种游戏般的快乐之中,他们不知不觉地接受着音高、节奏、听辨、协调统一等等综合音乐能力的训练。

  我的音乐教学生涯已有27年,现在的我对奥尔夫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兴趣,特别是在课堂教学的应用,它能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更重要的是它能使孩子们对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学*兴趣。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小学音乐教学采用奥尔夫教学法是十分适用的。坚持此种音乐教学方法,学生们的音乐素质将会得到更好的发挥。

  每次走进教室,都能感觉到学生们对音乐的渴望,.我也在想:怎么样才能把每一堂音乐课上好,让学生在繁重的文化课之外也能够找到他们精神与心灵的乐园怎么样才能通过音乐特有的力量来教育学生,使他们的精神境界在这个充满着物欲的时代得到最大程度的升华。

  音乐课是学生们最喜欢上的课,他们热衷于流行歌曲、歌星影星,相反的却是孩子们对教育部门精心编排的教材中的`歌曲却不屑一顾,更不用说那些让学生们听起来枯燥乏味的欣赏曲了。我们的教材不一定适合每一个地区的学校实用,但不可否认的是我们的课堂教学本身也存在许多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做深一步的探讨和反思。

  一、课堂音乐教学重点教什么

  音乐课不单纯是唱歌课,但仅唱会歌曲的多,如何唱好歌曲的少。他们在课堂的相当一部分时间里专学唱歌,长久以来,学生就会感受到音乐课里的歌不好听、不够味,那当然会注意力集中到朗朗上口的流行歌曲里。

  器乐课也不是单纯的技能课,枯燥乏味、机械训练的多,兴趣激发、情感抒发的少。这样做,可能在表面上或许在一段时间里,一部分学生会有一些效果,但却有可能因此而削弱了绝大部分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甚至磨灭。

  欣赏课并非文学课。有些老师的欣赏课,语言文字解说的多,要学生用心聆听的少;把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倾其所有,非讲个清清楚楚不可的多,留给学生去思考、去领悟、用音乐去激发想象的少;用语言表达的多,用情感体验的少。因这样的结果只会是,学生的音乐作品积累少,对音乐的感悟浅薄,最终是对音乐课没了热情。

  二、课堂音乐教学中要掌握好定位

  音乐课以教师为中心的多,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少。在我们的音乐课里,很多教师不管学生学得如何,只顾按照已设计好的环节进行教学,而忽视了课堂突发,临时应变等。这是一个不*等的教与受的关系,从未把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从来只把学生当成知识的接受器,。

  总之,现在的音乐课堂仍需要我们广大的音乐教师不断的学*和反思,才能使我们的音乐教育不断完善和发展。

  在准备这一课时,试教了多次,也修改了多次教案,一开始,我都是由老师示范后,再由学生自己尝试练*,但是这样的课堂很明显是不合格的。于是我重新分析了教材、了解教材内容,将教材中哪些需要注意的问题、哪些需要老师示范的、哪些由学生自己去尝试学*的都标注出来,然后再来设计教学,写出大概之后,再具体的修改了几次,最终才去试教,这次试教请了学校的各科老师来听课,希望从他们的经验中,从他们当中找到不足。果然,这些老师给我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最重要的是他们大部分老师都提出要我写板书,因为自己在*时*惯性不板书,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都没有板书过。我吸取他们给我的意见,重新修改教案、试教,最终将教案改成现在这个。

  在这次的课堂中,《网络音乐厅》比试教的时候上的顺利一些,学生们也差不多都学会了,接下来是我对自己这堂课的几点反思:

  1、在引入时,我先引导学生说说喜欢的歌,并播放一首他们都喜欢的歌(吉祥三宝)来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我认为这个引入是比较成功的,本来我设计着是播放一首儿歌,认为这样比较适合学生,但是在试教时,感觉学生们没有什么激情,因此选择了播放学生们都喜欢听的歌来激趣。

  2、这堂课主要是有两个内容:网络收音机和查找音乐,前者是学生们都没有接触过的,所以我在教网络收音机时,是由我自己示范为主,而在教学查找音乐这个部分是让学生先尝试,在让生尝试前,我提出了一个要求,就是让他们用“百度”搜索我规定的一首歌,而且我将找得最快的学生写在黑板上,这样学生们就会产生竞争意识,就会更积极的来探索、学*这个内容。但这里有一个缺点就是有失广泛性,搜索歌曲的方法并不只有“百度”搜索,学生当中一些能力强的学生还知道很多搜索的方法,这一点,我没有处理的很好,需要改进。

  3、最后一个重点“下载音乐”是比较失败的,一开始我看到学生们都会下载,所以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后来评课老师给我提出了建议,就是我没有将它的重点性突出来,我回想了一下,的确,下载音乐也属于这一课的教学重点,但是我在教学这一课的时候是一笔带过的感觉,重点不够突出。

  4、在整堂课中,我很重视能力较弱的学生,因为能力强的学生很快就会学会,并不需要你特别的去关注,但是能力弱的学生就比较困难了。因为是两、三个人一台电脑,于是在指导他们学*中,我不时的强调让能力弱的学生多练*、多操作,而且还请能力强的学生在旁边指导能力弱的学生,这样能力强的学生在指导的过程中自己也巩固了学*的`内容,而能力弱的学生也学会了如何操作,这样各个方面的学生都能很好的进行学生。

  5、在教态方面我自己认为是比较亲切自然的,但是我忘了这一堂课是音乐厅,我在教学设计中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可是我自己却从来没有表现出激情,让听课的人感觉我和学生格格不入,评课老师说的不错:教师在课堂上要当表演者。只有自己投入了,学生才会更投入到课堂中来。

  在上了这堂课后,我发现自己需要学*的地方还有很多很多,我在今后要不断的学*、提高自己,并且要不断深入的钻研到教学中去,使自己不断进步,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

  什么样的教学才是优质、有效的呢?随着高效课程改革的扎实推进,我们惊喜地发现课堂教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往的“你问我答”变成了“畅所欲言”,“纹丝不动”变成了“合作创新”,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教学气氛异常活跃。这一切确实令人惊叹万分。然而在活跃和自主的背后,也透出了放任与浮躁,也折射出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如何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音乐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音乐课程的教学方式,由偏重教师为主导的知识技能的传输和训练,转向强**学中的“双主体”互动关系以及学生体验性、探究性、生成性和反思性的学*过程。采用艺术感受和参与实践来增强体验,改变学*内容单一、高深、繁多的专业化倾向,通过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内容和信息,拓展他们的艺术视野,组织生动的教学活动,使学*内容变得鲜活充实、易于为学生掌握。那么,我就针对我的这节音乐课说一下我的一些看法。

  音乐是一门以听唱为主的一门艺术形式,首先我让学生去学会对音乐的感受。艺术的魅力是一种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东西,更多的时候是需要人们用心去感受的。所以,在教学中,我注意引导学生多观察生活,将生活实例与艺术课程相结合,感受艺术来源于生活,分的感受生活中所能听到的各种声音,让他们在课堂中模仿、表现;带领学生到室外去“寻找声音”、“搜集声音”,然后,将学生“找”到的这些声音对应相应的节奏,让学生来拍读,从中感受长短、强弱、高低的艺术要素,使学生懂得艺术与生活密切相联。其次,我还让学生学会参与实践。音乐课程注重学生的实践活动,因此在教学中我特别注重学生的参与、活动。各种游戏、讨论、表演……都少不了学生。

  的身影。在亲自的参与实践中,不仅增进了教学的趣味性,而且提高了学生艺术学*的兴趣,潜移默化的养成开朗活泼的性格,以乐观和向上的心态对待生活和学*。如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让学生在表现不同动物形象的音乐中做“学动作,猜动物”的游戏。学生在生动形象的动作游戏中学*,充分地调动学生参与实践,既增强了他们的合作意识,又锻炼了他们的动手、动脑以及肢体表现的`能力。我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听唱能力,让学生始终处于一种认真听琴听音乐的状态,这样就在潜移默化中就培养了学生的音乐听辨能力。

  作为音乐教师,我们要尽快的充实完善自己以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相信在不断的总结、反思中,会有更多的收获是生活的进一步升华,从而逐步的增强学生的艺术感觉的能力。

  这个学期接到任务要全面实行自主高效课堂,课改的实施让我这位年轻老师不知所措,因刚开始工作两年多,教学模式是师讲生听的老旧模式,所以课改对我来说要求很多,对现教的二年级学生自主能力表达能力不强的情况来说难度也大。

  开学第一个星期,每晚都在备课,研究。自主课堂是让孩子预*,用导学案在课堂小组讨论、展示、评价。所以我开学第一天就下发了导学案,也指导孩子晚上怎么去用导学案预*。第二天检查预*情况不是很好,班里49位孩子,有十多位孩子是没有按要求的,而其余三十多位孩子虽然做了课文的笔记,但询问他们怎么预*,自己的预*步骤也是不清楚,或不是按要求,而是随便预*。所以我第二天又上了一堂预*课。下午进行自主课堂,四人为一组的讨论,但导学案的步骤他们难以一步一步做,小组组员之间也有些不会讨论或各做各的.。秩序有点乱,整堂课一组一组去教他们讨论,完全没有展示评价的步奏。所以又留到了第三天。第三天的两堂课也是上的不好的。晚上布置的预*第四天检查时也还是有些孩子为按要求完成。

  作为这个星期这样子上课的教学模式,深刻感到高效课堂不是那么容易接受。所以停下脚步深刻反思怎么能让二年级的孩子去好好上这堂课。

  1、导学案开始要做的简单,预*步骤、上课讨论的问题要写的简单明了,不随意上网下载,根据班里孩子情况来制定。

  2、不急于求成,一下子完全放手上高效课堂,对孩子接受能力是种挑战,接下来要一步一步地教,这个月先教怎么讨论和组里的角色分配,下个月再教怎么展示、提出疑问和评价,先用PPT引导讨论,后期步骤明了再下发导学案课堂上自主学。

  3、老师的备课充分,自主课堂上孩子提的问题老师必须能够解答,并能想到孩子能提什么问题。

  4、让每个孩子理解高效课堂的操作。

  在倡导让学生主动学*、让学生成为学*主人的今天,你教我学、你说我听的单一教学模式越来越多地被生动活泼和富有儿童情趣的各种教育教学活动所代替。音乐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尊重个体的不同音乐体验和学*方式,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在音乐教学中,我们应努力通过各种有趣的活动,把音乐与生活、游戏活动融为一体,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愉快地学*。

  兴趣是学*的基本动力。当我们对一件事物产生兴趣时,他就会乐意学*,并且会有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和敏锐的感知力。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一节音乐课中,我们怎么才能从一开始就抓住孩子,让孩子在音乐课堂上始终保持高度的热情呢?

  导课是音乐课堂中很重要的环节,作为一节课的开始,想要让孩子对这节课充满好奇和兴趣,导课的设计就至关重要。比如,我在教授《理发师》一课时,利用歌曲第一乐句的节奏进行节奏游戏,我发现这一乐句的节奏和火车行驶的声音很相似,所以我用这个节奏编创了简单的律动,让孩子先学会后,然后让学生首尾相接围成圆圈,模仿火车行驶。这样既让学生很轻松的掌握了这条节奏,还给课堂营造了良好的氛围,为后面的引出课题和难点解决做了很好的铺垫。

  再比如,音乐课上经常会让学生说一说对歌曲的感受,感受这个词虽然很笼统,范围较广泛让学生有话去说,但是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这个词语就很抽象,孩子不知道该从哪里说起。对于这样的情况,我就会用语言去一步步引导孩子们感受,我会问:“这首歌曲让你感觉快乐还是想哭?”“这首歌曲你觉得是高亢的还是*缓的?”“你觉得歌曲中的.主人公是什么样的心情?”“你觉得这首歌曲适合跳舞还是睡觉?”等等,这样就让感受具体化,也让学生知道:原来这就是对音乐的感受。不仅让学生准确感受音乐,还让学生开动脑筋,主动学*和思考问题,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由于一些现实条件,学生的音乐素养不够高,甚至基本为零,家长的不重视,学生的无所谓,让我的音乐教学理想实现的很艰难。通过外出学*的机会,让我感受到我的学生在音乐教学方面和其他地方的孩子在起点就有着天壤之别,我很想把学*音乐的基本技能传授给学生,让学生慢慢掌握,以便达到自学的能力。一些技能和知识学生达不到,老师的引导也就形同虚设。所以,我在课堂上努力训练孩子们的音乐能力,希望通过我的努力,能让我的学生在音乐素养上得到提升,让他们受益终生。

  一个学期即将过去,回顾前一时期的音乐课教学,下面两个方面体会较深。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虽然音乐课并不涉及到升学考试,但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因素,音乐课的质量,也是极为重要的。随着学生学业的加重,音乐课在他们的眼中是副科,是学与不学都无关紧要的课程。所以,在*时的教学中,很多音乐知识都不能被很好地运用起来。这就对我们音乐老师提出了新的课题,如何更好的去设计一堂音乐课,才能对学生产生较大的吸引力,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兴趣和参与热情,达到课堂所追求的展示音乐魅力、愉悦学生身心、健康快乐为本的教标。

  一、学*教学大纲,明确教学目的。

  作为音乐教师,首先应该明确音乐教育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在整个音乐教学过程中要以音乐的美感来感染学生,要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来陶冶学生,进而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乐审美能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对音乐的各种要素、各种手段作出整体性的反应,积极引导学生感受、体验、表现音乐中丰富的`情感内涵,还要坚决引导学生感受、体验、鉴赏音乐的美,从而使学生不仅做到现在受益,而且做到终身受益。因此在音乐课起始课上,我就从下列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

  1、通过音乐教学,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

  2、通过音乐教学,激发学生学*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活跃课堂气氛,在紧张的文化课学*之余可调节情绪,有利于其他课的学*;

  3、在音乐课堂上培养学生参与和实践能力。欣赏我国优秀的民间音乐(如民歌、民间乐器、民间歌舞音乐、戏曲曲艺音乐等),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传统情感。

  二、采用多种方法,努力提高学生的学*兴趣。

  1。针对学生的特点,在使用音乐新教材的同时,想方设法,找资料充实课堂,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开拓视野、提高审美能力。

  2、对乐理知识的教学,从基础抓起,每堂课选几节乐谱视唱。让学生学会划拍、打节奏、哼曲调,逐步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虽然部分同学有困难,但从一个学期教下来,学生的进步还是较快的。

  3、利用多媒体、音响等设备,向学生介绍一些民歌、名曲,作为补充教学内容。指导学生边听音乐、边哼歌谱,反复练*,学生识谱能力有明显提高。由于强调了“响”(声音响亮)、“准”(唱准音调)、“美”(优美动听)三个字,学生积极响应,从实践看,收效较大。

  4、课内让学生上台演唱,培养他们的参与、实践能力,学生情绪高涨,使音乐课上得更加生动活跃。

  当然,如何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积极性,今后还须努力。孩子们需要美,追求美,那么我希望音乐课能给他们提供一个空间,让他们踏上寻找美,感受美的道路。在我的课堂教学中,孩子们是开心的!快乐的!只要我们多花些心思,我相信孩子们就会从中得到快乐的体验!从而感悟他们纯真的心灵。

  放眼当今世界,是一个不断变换、不断创新的社会。说:“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深刻体会到:音乐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但是,每个人的创新精神都不是天生的,是需要后天培养的。在音乐教学中,我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以对生活的热情为前提,创造简单乐器

  音乐教学过程就是音乐艺术的实践创造过程,马克思说:“劳动创造了美。”同样的`,音乐实践也创造了音乐的美。学生对乐器非常的喜欢,但往往由于学校的师资条件,在课堂上并不能作到人手一件。于是,我就鼓励学生发挥其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启发学生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如塑料瓶、瓶子盖、玻璃杯)去发掘音乐,动手制作出各种“小乐器”。学生通过观察、创造、动手实践,以生活为源泉变废为宝,他们的创造能力让我感到惊奇,在课堂上,他们兴致勃勃的分别介绍了自己的得意之做,互相交流了制作方法,而且还能用自己制作的小乐器来为歌曲伴奏。学生在创造过程中,产生了求知的欲望,体验到了创造带来的成功感。

  二、提供创新环境,鼓励学生大胆表演


音乐教师教学反思菁选(扩展10)

——音乐教学的反思菁选

音乐教学的反思

  在当今社会生活中,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快速成长,反思意为自我反省。那么应当如何写反思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音乐教学的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有这样一种设想:以往的音乐测试太过于注重形式,让一些学生认为,音乐课只要唱好几首歌,不用学*音乐知识或技能就能取得好成绩。所以我想这样的考试不能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那么我们可以将考试形式变化一下,如果采取不同形式、不同内容、不同方法的音乐测试,将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1、歌曲演唱:利用卡拉OK进行演唱。要求每人选一首最热爱、最熟悉的歌曲到讲台上面对全体同学唱。

  2、自由表演:(1)有舞蹈特长的学生可选所学课本中的内容,跳一段舞蹈;

  (2)自编自演;

  3、聆听:(1)放乐曲片段,让学生说出歌曲名称,并说说自己的心情;

  (2)边听歌曲边凭感觉打节拍。

  4、器乐:(1)选出几种打击乐器,让若干学生自由组合为歌唱的学生打节奏。

  (2)学器乐的学生,可单独演奏乐曲。

  以上不同内容、不同形式的测试,有力地调动了他们的思维和参与,考出了学生*时真正的能力和水*。这样学生们不再追究自己分数多少,而是着重自己参与的内容。

  音乐是艺术,而音乐教学更是艺术教学中的艺术。音乐反思性教学则是指运用教育教学的有关理论,对课堂教学的教育理念、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科学的分析和思考,从中归纳出成败得失,为不断优化后续教学提供重要的条件。因为吸取教训,能更好地促进教学内容的选择、组合、调整;教学目标的设计、达成;教学策略的合理、优化,才能使课后的反思性真正起到反思、调整、改进后续教学的积极作用,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效能,不断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音乐审美能力。识谱是打开音乐大门的钥匙。但在我教学过程中便有着这样的深刻的体会:音乐重视识谱教育,但学生最没有兴趣,最弱的也是识唱简谱、对于音乐识谱教学,本人根据自己的教学,做了以下几点反思:

  一、注重音乐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进行课堂教学内容的反思。

  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教学内容不仅具有音乐性、审美性,更应贴*学生的生活实际。课堂教学内容只有充分利用现有教材中能引起学生兴趣的内容,调整教材内容以适合现代学生审美需求,并根据学生的学力水*重组教材,把充满生活情趣的内容充实到教学中去,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与审美愉悦,让教学内容真正使学生想学、爱学、乐学。

  二、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进行课堂目标的反思。

  由于学生的需要、兴趣、经验和能力是多样化的,音乐课堂教学目标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科学的音乐教育观,就必须以学生为主体,遵循学生的显示发展水*。联系学生的客观实际,根据教师对课程标准和教材的把握,灵活设计课堂教学的音乐审美、情感态度和知识技能目标,提高教学目标设置的合适度,增强教学目标实现的有效性,真正起到教学目标的导向、调控、评价作用,成为课堂教学成功的保证。

  三、把握学生认知心理,进行课堂教学策略的实施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从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出发,*等的融入学生,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虑教学。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心理、对音乐的兴趣爱好与情感反应等,合理安排课堂教学策略,尽可能的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全身心的感知并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四、围绕主体,紧扣主题,集体协作是反思教学必要补充。

  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证明:小学音乐的'反思性教学,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生活实际和认知心理出发,通过对音乐课堂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策略、集体协作等多角度、多形式进行科学反思。从成功的课例中我们应该反思:“为什么成功?”“成功的理论依据是什么?”“教学的设计与过程有什么特色?”“如何锦上添花富有创意?”等等,从中总结规律,提炼经验、指导实践。从失败的课例中我们应该反思:“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一、学会"听"

  音乐学*的各个方面都涉及到听觉的作用,审美主体对于音乐的各种听觉感受能力(节奏感、音高感、旋律感、和声感、结构感、形象感等等)是审美能力的基础。学谱的基础也应该首先放在听觉能力的培养上。听得多了,就自然会有一些音高的感觉,有了先入为主的音高再唱简谱,学生更容易掌握音准的概念、比如,在教唱新歌前我首先让学生欣赏,以听领先。做为音乐老师不能剥夺学生聆听音乐的权力,一首乐曲要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聆听去充分体会音乐中美和丰富的情感。重"听"的教学,强化"听"的功能。当学生进教室时我用的音乐就是今天要学的歌曲,让学生有个无意识印象,但这种欣赏教师是有意指导,为下一步学好歌曲作好辅垫,这时学生却在无意中学会倾听。在真正要学*这首歌曲前,我又安排了一次有意欣赏,这属于诱导性的欣赏,启发学生:"刚才你们在进音乐教学时听到歌曲是什么情绪的?你听了有什么感受?"……诱发学生联想,指导学生欣赏,从而对歌曲的情绪、节奏、表现的内容等有初步了解,同时旋律、节奏,在学生脑中有一定印象,起到了熟悉旋律等作用。这也是许多老师提出的先唱歌词再唱简谱的方法、但一遍一遍的唱学生很容易分心,也提不起兴趣、所以在听的时候要变化多种形式,在给学生美的感受的同时强化他们听的感觉

  二、音乐教学的多元化

  为了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又不让学生厌倦音乐课。首先就是投学生所好,从他们的兴趣出发。所以音乐教学不能再是传统的学*观,提倡学科综合,音乐教学的综合包括音乐教学不同领域之间的综合:音乐与舞蹈、戏剧、影视、美术等姊妹艺术的综合入手。上音乐课时,我就从学生喜爱的一部动画片的主题曲或影视着手,让学生自主的去感受参与鉴赏。学生主动的参与进来从而老师学能从中,引导学生兴趣的去学*了解音乐的不同领域。如自己很喜欢这首歌曲就,把你对这首歌的喜欢之情,容入歌曲中让聆听者知道你喜欢这首歌曲。以这种教学手段引领学生知道音乐不单单只是开口就唱,还要表达人内心的情感。音乐教学要多元化,所以不再是教师教,学生唱。让学生更加喜欢音乐课就要让音乐课堂丰富、多元。充分利用艺术之间的这种相融通关系,充分发挥与运用各种艺术门类的不同表现手段,整合成综合合性的音乐教学方式,如用形体动作配合音乐节奏,用表演及情节表现音乐情绪,情感,用色彩或线条表现音乐明暗、相同与不同等等。所以培养学生有正确的审美观与审情趣,先让学生喜欢你的音乐课堂。

  音乐教学一直在不断改革都是为了学生、学校、社会等充分肯定音乐的美育功能、社会功能和文化功能,作为音乐教师应不断反思,努力提高音乐教学质量。

  歌曲中母鸡的叫声很形象,有特点,在教学中的节奏转换成x x|x- || xxxx x|,学生在学*节奏时,兴趣很好,形象的解决了歌曲中的难点节奏。这节课效果较好!

  5月22号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景东杯课堂教学评比,我这节课主要是利用口风琴辅助学*新歌,所以选了一首旋律*稳流畅,委婉动听,洋溢着安逸,静谧气氛的歌曲《晚风》,为了给课堂创设一个与新授歌曲相吻合的教学环境,营造一个自由,轻松,活跃,富有启发性的课堂气氛,我先让学生听歌曲《萤火虫》律动进教室,结合学生配乐诗朗诵,引出新歌《晚风》,创造出夜晚的优美意境,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在教授新歌过程中,我先以学生难以掌握的弱起节奏为切入点,解决这个节奏难点后,让学生分组利用口风琴互相自主学唱歌谱,通过这样循序进渐的教学环节,让学生能够驾轻就熟的学会歌曲,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学*的自信心。最后是器乐展示部分,学生表演展现了夜晚的情景,在学生们优美的演奏声中结束整堂课的教学。

  通过一个教研组集体备课到试讲再到比赛,我的师傅和艺术组的.其他老师都给了我巨大的帮助,她们毫无保留地把好的教学经验和方法传授给我,指导我认真分析,钻研,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科学合理灵活地选择教学教法,精心设计编写教案。对我这次备课中的不足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让我受益匪浅。

  从新课导入到教授新歌再到拓展,我觉得我的整个教学思路是很清晰的,课件制作也非常实用,各个教学环节环环相扣,层层深入,使得学生的学*积极性非常强,从而提高了学*效率,达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的。一节课上下来,我觉得我的目标制定还可以再高一点,难点还要突出,要让学生通过很大的努力后再掌握会更好。我的课堂应辨能力也有待加强,这些都跟我的教学经验还不足是分不开的,需要不断学*,多看教学案例来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教师良好的教学语言,教态是上课的一个亮点。我觉得我的教态自然,比以前有进步,但教学语言还不够精练,这是我以后在教学过程要经常提醒自己的。当学生展示汇报的时候,由于*时没有养成看指挥的*惯,所以其中有一首歌曲在演奏时按自己的速度越弹越快,又重来了一遍,这些都是我在以后的教学中要重视的问题。

  作为一名新老师,我在教学经验和能力上都有很多不足。所以我非常感谢学校领导组织了"景东杯课堂教学"的评比活动,为我们青年教师搭建了一个展示自己能力的*台,在比赛中不断提高自己。其次,还要感谢各位评委,也给我提出了宝贵的意见!我会不断的学*,不断反思,提高自己的教学水*,使自己具有更高的艺术素养,以后能成为一名优秀的音乐教师。

  本学期我负责教授三年级和四年级的电子琴课,共9个班,400余名学生。当我开心的接触每一个学生的时候情况不容乐观!原因是每个班都有每个班的特殊情况,因此授课无法顺利进行。例如:三年级很多学生不认识中央C的键盘位置;四年级班中还有很多转学生,他们从来没有学过电子琴,因此,对于新同学来说听四年级电子琴课简直就像听天书一般。

  在后来的一个月内,在巩固基础知识的同时我讲解新内容。但是,大多数学生学起来还是非常吃力!我想,原因到底是什么呢?为什么学生认为电子琴课那么难学,那么难掌握?我分析了以下原因:

  一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

  学生最初学*音乐技能就没能很好地掌握基础知识。比如:音符、小节线、音符时值、拍号、五线谱、高音谱号。我想这些认知符号需要学生反复记忆,重复使用才能运用自如。

  二回家没有复*工具。(例如电子琴)。

  三技能实践时间短。(课堂讲多练少)

  下面我针对一个问题进行反思:

  就如何更好的'记住音符?我想出了一个新办法,试验过几个班级,效果显著。首先,我在黑板上出示了一段音乐谱子。我对学生们说:“有一家人来到了我们这里,他们在哪里呀?他们就在我们的黑板上。同学们仔细看一看黑板,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下。这是老大(四分音符),老大又黑又瘦,头发只有一根树立在脑袋上,他每天只吃一块面包就饱了;这是老二(二分音符),老二每天要吃两块面包,所以老二的营养高,皮肤比老大白很多,头发也只有一根树立在脑袋上;这是老四(全音符),老四可是家中的胖小子,他最贪吃了,每天要吃四块面包。大家看,他胖得只剩下白色肚皮,连一根头发都没有了。咦!老师好像落下一个人没有介绍呢,大家说是谁呢?”这时学生异口同声说是老三。“对了,老师还没有介绍老三呢!老三是全家长得最难看的一个,所以他不好意思跟大家见面,不过,今天他也来了,我们看看老三到底是什么样子1这个时候,我在黑板上画了一个附点二分音符。“老三每天吃三块面包,请大家争大眼睛看看,老三来了。老三长得像谁呀?有的同学会说,老三长得像老大,有的说像老二,有的说像老四。我问大家:“哪里不像呢?”有的学生开玩笑说:“老三脸上长了一颗青春痘”!这个学生刚刚回答完,引起全班同学哄堂大笑。其实,我也在一旁开心地笑了。我知道,他们看到了,对比了,明白了,看懂了。

  就在此时我乘胜追击,练*4/4拍节奏。我当每一个小节就是一天,过完一天就在五线谱后面画一条小节线。怎么算过完一天呢?我马上告诉学生们如何参与的规则。每天要吃掉四块面包一天才能结束。第一天出现老大两次,老二一次。同时,我让学生拍手数面包个数。第二天老大出现四次,第三天老四出现一次。以此类推,变换曲谱,同时让学生编写谱子完成8小节。

  在课堂上大家的学*气氛很浓,积极性非常高,学生各抒己见。这样一来每个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每个学生同时安排不同的音符如同玩游戏一般有乐趣,下一周的电子琴课堂学生们还会对更多音乐知识感兴趣,慢慢的他们不再厌倦,不再烦恼,让电子琴课成为他们快乐一足。

  我想一个老师如果把任何难理解的东西,让学生容易理解,容易学*,那么这个老师真需要在每时每刻多动脑筋,提高自己,为了学生下一番苦心,同时也证实了自己的教学实力!教学反思《如何更好的记住音符》

  十月份假期返校,我迎来了教学的第二个月。慢慢的我适应了教师的角色,也开始胜任一些简单的工作,与同事之间相处融洽,好的工作环境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但是在教学方面我依然存在很多不足之处。

  首先,我认为自己的知识储备不够,知识面不够广。作为教师,不光要将自己学科的技能精打细造,还要熟悉了解其他学科的内容。因为教学是相关联的,比如音乐学科,我要讲《红旗颂》这节课,那么就要联系历史背景,从而让学生更加了解作品内容,进一步把握音乐情绪。如果要讲民歌,那么为了让教学效果深入人心,我还应该串联起地理知识,让学生了解这个地区的地理、人文特点,讲解为什么会形成这个特色的民歌,从而让学生更加透彻的了解这节课要学*的内容。所以,我应该在做好音乐学科内的工作之外,多读书,完成每月读书计划,争取做一个让学生佩服的好老师。

  还有课堂教学环节,我认为自己设计的不够丰富,每周一节的'音乐课是孩子们非常期待的,我应该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让学生释放出全部热情。尤其是学生互动环节,应该着重让学生实践,亲身体验音乐,从而更加热爱音乐。

  再者始终保持一个高涨的学*热情对于学*是非常重要的,一堂学生没有激情的课,就像一湖死水,无论教师讲得多么精彩,往湖里投掷多少颗精美的石头,都不会激起几道有水纹的涟漪,那么这节课就是一趟失败的课,因为学生并没有学到多少知识,也么有体验学*的美妙感。尤其是音乐课,它的第一个学*目标就是情感态度价值观,没有学*热情的课堂是体会不到作品音乐情绪的,那么就失去了这节课的价值。

  另外,在学生学*过程中,不应该放过每一个错误,这就需要老师及时纠错。在第一节校内展示课上,由于追求课堂效果,时间紧迫,我在教唱环节中纵然发现了学生没有唱对节奏,依然没有停下纠正,而是直接往后面进行了。但是课后教研组老师给我提出了这个严重的问题,我也意识到了他的严重性。我不应该为营造好的气氛而放过学*过程中的错误,这样的做法不会让学生有所提高,类似掩耳盗铃。

  教学道路任重而道远,我将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反思,总结不足,改正不足,从而将自己的短板慢慢补齐。

  孩子们到了大班以后,他们对歌唱活动的接受能力越来越强,甚至一些歌唱活动能够在一教时内就基本掌握好,但这样的情况却也是少数的,而且针对绝大多数孩子的接受能力来看,他们很难掌握好歌曲完整的曲调或者歌词。所以,我们老师也一直都在探寻能让幼儿更好更快掌握歌词学会演唱的方法,比如:运用与歌曲相关的图片、制作教学图谱、运用多媒体、提供表演道具等等。但我觉得与此同时,要培养幼儿对歌曲的感受力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项目标。在今天《秋叶》的歌唱活动中,我对如何提高音乐的感受力有所尝试:

  1.加强情感的交流。这首歌曲围绕秋叶飘落、飞舞、落下的顺序表现秋天叶子的可爱形象,歌曲前部分的曲调非常活泼优美,后部分转入缓慢抒情。我为了让幼儿进一步感受音乐独特的风格,提供了小树叶的头饰,让幼儿自由的模仿秋叶自由飞舞、飘落,在音乐中体验欢乐的情感,感受叶子舞蹈的快乐。

  2.控制好演唱的音色、力度。在演唱过程中,我提醒幼儿要注意改变音色、力度来提高对歌曲的感受力。 在前部分,鼓励幼儿尽量用悠扬、愉快、活泼的音色来演唱,表现小树叶欢乐的情绪;在后面部分,让幼儿用轻柔、缓慢、越来越轻的声音表现小树叶睡着后安然躺落的样子。通过对比演唱,幼儿知道了该如何控制自己的声音,才能又清楚又好听,使演唱更加的动听。

  音乐教育的首要任务,应该为众多的将来不是音乐家的孩子们着想,帮助他们,使他们也能参加音乐活动,能够成为积极的和有一定水*的音乐欣赏者,能够从音乐中享受到乐趣。刘姝老师执教的这节音乐欣赏课《赛马》,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力求体现全新的教育理念,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感受音乐,享受音乐,表现音乐的过程中。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