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顷、*方千米 》教学设计 (菁华5篇)

首页 / 教学设计 / | 2022-10-03 00:00:00 教学设计

《公顷、*方千米 》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观察与推算,初步认识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建立1公顷的表象。知道1公顷= 10000*方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经历观察、想象、推理、交流等数学活动,并在活动中丰富对公顷的认识,发展空间观念,提高应用意识。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感知1公顷的大小,应用公顷与*方米间的进率进行简单换算。

  教学难点:建立1公顷的表象。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引入

  1.复*面积单位

  谈话:我们已经学过哪些常用的面积单位,你能从大到小说一说吗?相邻的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2.填上合适的面积单位

  (1)课桌的面积大约是24()。

  (2)1寸照片的面积大约是6()。

  (3)一间教室的面积大约是50()。

  (4)国家体育场“鸟巢”的占地面积大约是20()。

  先观看图片,想象面积大小,然后组织学生讨论应填什么面积单位。

  3.揭示课题:看来,“鸟巢”的占地面积20后面的面积单位填“*方米”不太合适,更不可能填“*方分米”或者“*方厘米”了。需要一个比“*方米”还要大的面积单位才能表示出来。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个测量土地面积时,常用的.面积单位──公顷(板书课题:认识公顷)。

  【设计意图:由学生熟悉的面积单位的知识引入,一方面巩固了学生的知识基础,另一方面也引起了新的认知冲突。当学生在填写“鸟巢”的占地面积时,自然地产生了学*更大的面积单位的需求,有效地沟通了新旧知识间的联系,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延续性。】

  二、探究新知

  (一)呈现生活素材,初步感知公顷

  1.谈话:公顷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我们先来看一组资料。

  (课件出示)“鸟巢”的占地面积约20公顷;*广场占地面积44公顷;北京欢乐谷占地面积56公顷;香港迪斯尼乐园的占地面积约126公顷。

  2.问题:计量这些面积都用到了什么单位?有关公顷,你想了解什么?

  学生:1公顷的实际面积有多大?公顷和*方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公顷的国际符号是什么?

  谈话: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来认识公顷。

  【设计意图:利用课件呈现较大的土地面积资料,有利于学生借助直观印象初步体会公顷的适用范围,从而引起学生进一步研究公顷的兴趣。】

  (二)推算、想象,加深对公顷的认识

  1.唤起经验,认识公顷

  (1)认识1公顷

  谈话:同学们还记得我们是怎样来描述1*方米、1*方分米和1*方厘米这三个面积单位的吗?它们分别有多大呢?

  学生回忆梳理(课件演示):

  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方厘米。大约有大拇指指甲盖那么大。

  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方分米,大约有手掌那么大。

  边长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方米,大约有一块展板那么大。

  教师:我们同样可以用一个正方形来描述“1公顷”这个面积单位。

  课件呈现: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公顷可以用符号hm2表示。

  (2)探索公顷和*方米的关系

  提问:你能想象1公顷到底有多大吗?

  学生自由表达。,注意引导学生将公顷与*方米建立联系,根据“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的描述得出结论“1公顷=10000*方米”。(板书:1公顷=10000*方米。)

  【设计意图:本环节设计的目的在于唤起学生的学*经验和方法意识,从而引导学生利用前面学*建构“1*方米、1*方分米、1*方厘米”等面积单位的经验,来建构“1公顷”这一面积单位,最终帮助学生不但在数理层面上将“公顷”与“*方米”取得联系,而且在直观层面上更好地形成“1公顷”的表象。】

  2.实践活动,形成表象。

  谈话::知道了公顷和*方米之间的关系,想不想亲自感受一下1公顷的大小。

  (1)围一围:在操场上量出边长是10米的正方形,看看它的面积有多大。

  想一想:()块这么大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

  (2)算一算:

  1间教室的面积大约是50*方米,大约()个教室的面积是1公顷。

  (3)说一说:哪些地方的面积大约是1公顷?(400米跑道围起来的部分,面积大约是1公顷;学校的面积大约是1公顷等。)

  【设计意图:“公顷”这一面积单位较大,不容易直接感知。因此,设计组织观察想象、实地测量、调查收集等实践活动,有利于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感性经验,初步建立1公顷的表象。】

  (三)尝试换算,巩固公顷与*方米间的进率。

  1.尝试下列问题。

  7公顷=()*方米

  60000*方米=()公顷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思考过程。

  2.填空。

  (1)北京的故宫占地面积是72公顷,合()*方米。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宫殿。

  (2)北京颐和园的面积约2900000*方米,约合()公顷。

  学生独立完成后订正,重点介绍思考方法。

  【设计意图:本环节是建立在学生初步建立公顷的表象,了解公顷和*方米的进率的基础上进行的。练*中,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换算方法的说明。正确地进行面积单位的换算,不仅可以巩固学生对两个面积单位之间关系的认识,而且也使学生感受到在计量较大的土地面积时,使用较大的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和优势】

  三、巩固深化

  1.判断。

  (1)2公顷=200*方米。()

  (2)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

  (3)一个篮球场的占地面积大约是400公顷。()

  (4)素有“万园之园”称号的北京圆明园的占地面积约350*方米。()

  完成后说明理由。

  2.在下面的○里填上“>”“<”或“=”。

  4公顷○ 400*方米8999*方米○ 8公顷

  3000*方米○ 3公顷5公顷○ 50000*方米

  独立完成后交流思考方法。

  3.解决问题。

  (1)量出学校操场的长和宽,计算出它的面积,看够不够1公顷。

  (2)游泳池长50米,宽25米。()个这样的游泳池面积约1公顷。

  法1:1公顷=10000*方米,游泳池的面积为1250*方米,所以10000里面有几个1250,就是有几个这样的游泳池。

  法2:根据边长为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画图解答。

  【设计意图:练*分为两个层次,前面两题为基本练*,关注的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与掌握;而解决问题练*中安排的测量操场面积和计算游泳池的面积,则更具问题解决与经验积累的意图,具有丰富1公顷面积表象的价值。】

  四、总结延伸

  1.总结: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公顷”,你有哪些收获?

  2.思考:在生活中,你听说过比“公顷”更大的面积单位吗?它有多大?和“公顷”又有什么关系呢?下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

  【设计意图:回顾梳理学生的学*过程和成果,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惯,掌握一定的学*方法,在收获知识的同时积累经验,体验成功。】

《公顷、*方千米 》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观察与推算,初步认识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建立1公顷的表象。知道1公顷= 10000*方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经历观察、想象、推理、交流等数学活动,并在活动中丰富对公顷的认识,发展空间观念,提高应用意识。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感知1公顷的大小,应用公顷与*方米间的进率进行简单换算。

  教学难点:建立1公顷的表象。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引入

  1.复*面积单位

  谈话:我们已经学过哪些常用的面积单位,你能从大到小说一说吗?相邻的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2.填上合适的面积单位

  (1)课桌的面积大约是24()。

  (2)1寸照片的面积大约是6()。

  (3)一间教室的面积大约是50()。

  (4)国家体育场“鸟巢”的占地面积大约是20()。

  先观看图片,想象面积大小,然后组织学生讨论应填什么面积单位。

  3.揭示课题:看来,“鸟巢”的占地面积20后面的面积单位填“*方米”不太合适,更不可能填“*方分米”或者“*方厘米”了。需要一个比“*方米”还要大的面积单位才能表示出来。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个测量土地面积时,常用的面积单位──公顷(板书课题:认识公顷)。

  【设计意图:由学生熟悉的面积单位的知识引入,一方面巩固了学生的知识基础,另一方面也引起了新的认知冲突。当学生在填写“鸟巢”的占地面积时,自然地产生了学*更大的面积单位的需求,有效地沟通了新旧知识间的联系,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延续性。】

  二、探究新知

  (一)呈现生活素材,初步感知公顷

  1.谈话:公顷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我们先来看一组资料。

  (课件出示)“鸟巢”的占地面积约20公顷;*广场占地面积44公顷;北京欢乐谷占地面积56公顷;香港迪斯尼乐园的占地面积约126公顷。

  2.问题:计量这些面积都用到了什么单位?有关公顷,你想了解什么?

  学生:1公顷的实际面积有多大?公顷和*方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公顷的国际符号是什么?

  谈话: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来认识公顷。

  【设计意图:利用课件呈现较大的土地面积资料,有利于学生借助直观印象初步体会公顷的适用范围,从而引起学生进一步研究公顷的兴趣。】

  (二)推算、想象,加深对公顷的认识

  1.唤起经验,认识公顷

  (1)认识1公顷

  谈话:同学们还记得我们是怎样来描述1*方米、1*方分米和1*方厘米这三个面积单位的吗?它们分别有多大呢?

  学生回忆梳理(课件演示):

  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方厘米。大约有大拇指指甲盖那么大。

  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方分米,大约有手掌那么大。

  边长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方米,大约有一块展板那么大。

  教师:我们同样可以用一个正方形来描述“1公顷”这个面积单位。

  课件呈现: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公顷可以用符号hm2表示。

  (2)探索公顷和*方米的关系

  提问:你能想象1公顷到底有多大吗?

  学生自由表达。,注意引导学生将公顷与*方米建立联系,根据“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的描述得出结论“1公顷=10000*方米”。(板书:1公顷=10000*方米。)

  【设计意图:本环节设计的目的在于唤起学生的学*经验和方法意识,从而引导学生利用前面学*建构“1*方米、1*方分米、1*方厘米”等面积单位的经验,来建构“1公顷”这一面积单位,最终帮助学生不但在数理层面上将“公顷”与“*方米”取得联系,而且在直观层面上更好地形成“1公顷”的表象。】

  2.实践活动,形成表象。

  谈话::知道了公顷和*方米之间的关系,想不想亲自感受一下1公顷的大小。

  (1)围一围:在操场上量出边长是10米的正方形,看看它的面积有多大。

  想一想:()块这么大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

  (2)算一算:

  1间教室的面积大约是50*方米,大约()个教室的面积是1公顷。

  (3)说一说:哪些地方的面积大约是1公顷?(400米跑道围起来的部分,面积大约是1公顷;学校的面积大约是1公顷等。)

  【设计意图:“公顷”这一面积单位较大,不容易直接感知。因此,设计组织观察想象、实地测量、调查收集等实践活动,有利于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感性经验,初步建立1公顷的表象。】

  (三)尝试换算,巩固公顷与*方米间的进率。

  1.尝试下列问题。

  7公顷=()*方米

  60000*方米=()公顷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思考过程。

  2.填空。

  (1)北京的故宫占地面积是72公顷,合()*方米。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宫殿。

  (2)北京颐和园的面积约2900000*方米,约合()公顷。

  学生独立完成后订正,重点介绍思考方法。

  【设计意图:本环节是建立在学生初步建立公顷的表象,了解公顷和*方米的进率的基础上进行的。练*中,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换算方法的说明。正确地进行面积单位的换算,不仅可以巩固学生对两个面积单位之间关系的认识,而且也使学生感受到在计量较大的土地面积时,使用较大的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和优势】

  三、巩固深化

  1.判断。

  (1)2公顷=200*方米。()

  (2)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

  (3)一个篮球场的占地面积大约是400公顷。()

  (4)素有“万园之园”称号的北京圆明园的占地面积约350*方米。()

  完成后说明理由。

  2.在下面的○里填上“>”“<”或“=”。

  4公顷○ 400*方米8999*方米○ 8公顷

  3000*方米○ 3公顷5公顷○ 50000*方米

  独立完成后交流思考方法。

  3.解决问题。

  (1)量出学校操场的长和宽,计算出它的面积,看够不够1公顷。

  (2)游泳池长50米,宽25米。()个这样的游泳池面积约1公顷。

  法1:1公顷=10000*方米,游泳池的面积为1250*方米,所以10000里面有几个1250,就是有几个这样的游泳池。

  法2:根据边长为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画图解答。

  【设计意图:练*分为两个层次,前面两题为基本练*,关注的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与掌握;而解决问题练*中安排的测量操场面积和计算游泳池的面积,则更具问题解决与经验积累的意图,具有丰富1公顷面积表象的价值。】

  四、总结延伸

  1.总结: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公顷”,你有哪些收获?

  2.思考:在生活中,你听说过比“公顷”更大的面积单位吗?它有多大?和“公顷”又有什么关系呢?下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

  【设计意图:回顾梳理学生的学*过程和成果,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惯,掌握一定的学*方法,在收获知识的同时积累经验,体验成功。】

《公顷、*方千米 》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观察与推算,初步认识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建立1公顷的表象。知道1公顷= 10000*方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经历观察、想象、推理、交流等数学活动,并在活动中丰富对公顷的认识,发展空间观念,提高应用意识。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感知1公顷的大小,应用公顷与*方米间的进率进行简单换算。

  教学难点:建立1公顷的表象。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引入

  1.复*面积单位

  谈话:我们已经学过哪些常用的面积单位,你能从大到小说一说吗?相邻的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2.填上合适的面积单位

  (1)课桌的面积大约是24()。

  (2)1寸照片的面积大约是6()。

  (3)一间教室的面积大约是50()。

  (4)国家体育场“鸟巢”的占地面积大约是20()。

  先观看图片,想象面积大小,然后组织学生讨论应填什么面积单位。

  3.揭示课题:看来,“鸟巢”的占地面积20后面的面积单位填“*方米”不太合适,更不可能填“*方分米”或者“*方厘米”了。需要一个比“*方米”还要大的面积单位才能表示出来。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个测量土地面积时,常用的面积单位──公顷(板书课题:认识公顷)。

  【设计意图:由学生熟悉的面积单位的知识引入,一方面巩固了学生的知识基础,另一方面也引起了新的认知冲突。当学生在填写“鸟巢”的占地面积时,自然地产生了学*更大的面积单位的需求,有效地沟通了新旧知识间的联系,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延续性。】

  二、探究新知

  (一)呈现生活素材,初步感知公顷

  1.谈话:公顷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我们先来看一组资料。

  (课件出示)“鸟巢”的占地面积约20公顷;*广场占地面积44公顷;北京欢乐谷占地面积56公顷;香港迪斯尼乐园的占地面积约126公顷。

  2.问题:计量这些面积都用到了什么单位?有关公顷,你想了解什么?

  学生:1公顷的实际面积有多大?公顷和*方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公顷的国际符号是什么?

  谈话: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来认识公顷。

  【设计意图:利用课件呈现较大的土地面积资料,有利于学生借助直观印象初步体会公顷的适用范围,从而引起学生进一步研究公顷的兴趣。】

  (二)推算、想象,加深对公顷的认识

  1.唤起经验,认识公顷

  (1)认识1公顷

  谈话:同学们还记得我们是怎样来描述1*方米、1*方分米和1*方厘米这三个面积单位的吗?它们分别有多大呢?

  学生回忆梳理(课件演示):

  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方厘米。大约有大拇指指甲盖那么大。

  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方分米,大约有手掌那么大。

  边长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方米,大约有一块展板那么大。

  教师:我们同样可以用一个正方形来描述“1公顷”这个面积单位。

  课件呈现: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公顷可以用符号hm2表示。

  (2)探索公顷和*方米的关系

  提问:你能想象1公顷到底有多大吗?

  学生自由表达。,注意引导学生将公顷与*方米建立联系,根据“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的描述得出结论“1公顷=10000*方米”。(板书:1公顷=10000*方米。)

  【设计意图:本环节设计的目的在于唤起学生的学*经验和方法意识,从而引导学生利用前面学*建构“1*方米、1*方分米、1*方厘米”等面积单位的经验,来建构“1公顷”这一面积单位,最终帮助学生不但在数理层面上将“公顷”与“*方米”取得联系,而且在直观层面上更好地形成“1公顷”的表象。】

  2.实践活动,形成表象。

  谈话::知道了公顷和*方米之间的关系,想不想亲自感受一下1公顷的大小。

  (1)围一围:在操场上量出边长是10米的正方形,看看它的面积有多大。

  想一想:()块这么大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

  (2)算一算:

  1间教室的面积大约是50*方米,大约()个教室的面积是1公顷。

  (3)说一说:哪些地方的面积大约是1公顷?(400米跑道围起来的部分,面积大约是1公顷;学校的面积大约是1公顷等。)

  【设计意图:“公顷”这一面积单位较大,不容易直接感知。因此,设计组织观察想象、实地测量、调查收集等实践活动,有利于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感性经验,初步建立1公顷的表象。】

  (三)尝试换算,巩固公顷与*方米间的进率。

  1.尝试下列问题。

  7公顷=()*方米

  60000*方米=()公顷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思考过程。

  2.填空。

  (1)北京的故宫占地面积是72公顷,合()*方米。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宫殿。

  (2)北京颐和园的面积约2900000*方米,约合()公顷。

  学生独立完成后订正,重点介绍思考方法。

  【设计意图:本环节是建立在学生初步建立公顷的表象,了解公顷和*方米的进率的基础上进行的。练*中,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换算方法的说明。正确地进行面积单位的换算,不仅可以巩固学生对两个面积单位之间关系的认识,而且也使学生感受到在计量较大的土地面积时,使用较大的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和优势】

  三、巩固深化

  1.判断。

  (1)2公顷=200*方米。()

  (2)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

  (3)一个篮球场的占地面积大约是400公顷。()

  (4)素有“万园之园”称号的北京圆明园的占地面积约350*方米。()

  完成后说明理由。

  2.在下面的○里填上“>”“<”或“=”。

  4公顷○ 400*方米8999*方米○ 8公顷

  3000*方米○ 3公顷5公顷○ 50000*方米

  独立完成后交流思考方法。

  3.解决问题。

  (1)量出学校操场的长和宽,计算出它的面积,看够不够1公顷。

  (2)游泳池长50米,宽25米。()个这样的游泳池面积约1公顷。

  法1:1公顷=10000*方米,游泳池的面积为1250*方米,所以10000里面有几个1250,就是有几个这样的游泳池。

  法2:根据边长为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画图解答。

  【设计意图:练*分为两个层次,前面两题为基本练*,关注的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与掌握;而解决问题练*中安排的测量操场面积和计算游泳池的面积,则更具问题解决与经验积累的意图,具有丰富1公顷面积表象的价值。】

  四、总结延伸

  1.总结: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公顷”,你有哪些收获?

  2.思考:在生活中,你听说过比“公顷”更大的面积单位吗?它有多大?和“公顷”又有什么关系呢?下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

  【设计意图:回顾梳理学生的学*过程和成果,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惯,掌握一定的学*方法,在收获知识的同时积累经验,体验成功。】

《公顷、*方千米 》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了解面积单位公顷、*方千米。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看看体育场的图片,你们有什么感想?(体育场太大了)

  2、那还能用我们前面学过的面积单位进行测量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比*方米更大的面积单位:公顷和*方千米。(板书课题)

  二、探究体验

  1、通常我们在测量土地面积时,要用到更大的面积单位,公顷和*方千米。它们到底有多大呢?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一下。

  2、带领学生到操场进行实际测量。

  (1)量出边长是10米的正方形土地,用标杆及绳子把这100*方米围起来。

  (2)让学生手拉手,围站在正方形土地的四周看一看。

  (3)教师向学生说明,100块这样大的土地就是1公顷。

  3、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0000*方米,就等于1公顷。

  打个比方,我们的教室面积大约是50*方米,那200个教室的面积就是1公顷。10000*方米=1公顷

  4、边长是1千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方千米。相当于100公顷。

  也就是说如果一个足球场的面积是7000*方米,那就有140个足球场。1*方千米=100公顷

  三、实践应用

  1、生独立完成练*二十第1、2题。

  2、生分小组完成练*二十第3题。集体汇报交流、反馈。

  四、全课总结

  1、通过今天的学*,你学到了什么新的知识?

  2、师总结。

  教后反思:

  公顷、*方千米教学设计

  共7课时   总第45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练*,进一步了解面积单位以及面积单位间的进率,能准确地进行常用面积单位之间的改写。

  2、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1、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单位。(练*二十第4题)

  大树高16__ 蜡笔长1__

  字典厚5__ 果园的面积是3__

  学校的占地面积是9000___

  2、判断下面各题,对的画“√”,错的画“×”。(第8题)

  (1)6*方米=60*方分米。( )

  (2)边长4米的正方形,它的周长和面积相等。( )

  (3)用8个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只有一种拼法。( )

  (4)有8个1*方分米的正方形拼成的图形,它们的面积都是8*方分米。( )

  3、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二、探究体验

  1、完成练*二十第5题。

  (1)指名读题。

  (2)生自主分析题意,小组交流。

  (3)独立完成后小组汇报交流,全班集体订正。

  2、完成练*二十第6题。

  (1)问:要求墙壁的粉刷面积要注意什么?

  (2)生独立完成,全班汇报交流。

  三、实践应用

  1、生独立完成练*二十第7题。

  2、完成练*二十第9题。

  (1)先用学具摆一摆、拼一拼。

  (2)生独立解答。

  四、全课总结

  1、通过今天的练*,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2、师总结。

《公顷、*方千米 》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通过实际观察和推算,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知道1公顷=10000*方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使学生能借助计算器,应用*面图形的面积公式和有关面积单位换算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学*活动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相互合作学*的能力。

  【重点难点】

  知道1公顷=10000*方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公顷

  1、谈话: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哪些面积单位?(让学生比划1*方厘米、1*方分米、1*方米的大小。)

  现在请你看一看,想一想,下面填写什么单位合适呢?

  计算机键盘上的小按键,面积大约1()

  数学书的封面,面积大约4()

  教室的面积大约50()

  一个篮球场的面积大约是200()

  提问:在我们班同学中,有人去过苏州工业园区的金鸡湖吗?大不大?你知道金鸡湖的占地面积是多少吗?(学生估计面积,之后课件呈现:金鸡湖的总面积为740公顷)

  2、揭题:测量和计算土地面积时,通常用公顷作单位。(板书:公顷字母符号是:ha)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新的面积单位——公顷。1公顷有多大?它跟*方米的进率是多少?生活中哪里能找到1公顷?

  二、自主探究,认识公顷

  1、认识1公顷的含义。

  谈话:我们以前学过的面积单位都是根据边长一定的正方形面积来确定的。例如:1*方厘米是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

  1*方分米是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

  1*方米是边长1米的正方形面积;

  1公顷:是边长100米的正方形面积。

  100米有多长呢?你能结合实际说一说吗?想象一下,边长100米的正方形土地有多大?

  指出:这样大的正方形的面积就是1公顷。1公顷有多少*方米呢?先让我们独立算一算,再与同桌交流。得出:1公顷=10000*方米。

  2、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

  提问: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1公顷,下面我们实际感受一下,好吗?

  (1)(来到操场)让28个学生手拉手围成一个正方形,要求估计这个正方形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再要求推想多少个这样的正方形面积大约是1公顷。

  (2)让我们来算算看,我们班级前面的这个广场面积大约有多少?

  操场一边长大约100米,相邻的一边长大约30米。计算:

  100×30=3000*方米10000÷1900≈3(个)(用计算器计算)

  大约我们学校这样的操场3个才能有1公顷。想像一下,有多大?

  提问:我们知道我们教室的面积大约是50*方米,两个教室的面积就是100*方米,要有多少个教室的面积才是1公顷呢?你能想象得出吗?

  在生活中,你还能哪里找到1公顷呢?

  3、进行单位换算。

  提问:我们已经知道1公顷=10000*方米,你能解决下面的问题吗?出示“试一试”中的题目,请学生用计算器算一算。(一块*行四边形的菜地,底是250米,高是160米。这块菜地有多少*方米?合多少公顷?)

  完成后,要求学生把解答过程和单位换算的方法与同学进行交流。

  简要小结:把以*方米作单位的数量改写成以公顷作单位的数量时,可以用原来的数除以10000,或者直接把原来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四位。

  4、巩固练*

  P93“练一练”第3—5题。

  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讨论这个足球场的面积是不是有1公顷。

  三、走进生活,解决问题。

  1、公顷“信息发布会”

  素有“万园之园”之称的圆明园总面积达3500000*方米,合()公顷;敦煌莫高窟被誉为“艺术瑰宝”,石窟里的壁画为世人所惊叹,其总面积约5公顷,合约()*方米。但都已遭受帝国主义的毁坏。

  读了这两题,你有什么感想?

  2、开发商的广告

  某市刚刚新建了一个小区。聪聪跟爸爸一起去看房子,走到小区门口看见一则广告牌:

  小区简介

  本小区环境优雅、景色宜人,是×市绿化示范小区。占地面积12公顷,其中公馆、儿童游乐场、老人健身房、网球场、道路等公共设施占地1。5公顷,绿化面积为达5公顷。……

  聪聪在小区里走了一圈,发现该小区共新建了住宅楼75幢。聪聪估计了一下每幢楼的长约80米,宽约10米。请你跟聪聪一起算一算,房屋开发商的广告是否真实?

  四、课堂小结:

  谈话:今天我们学*了什么内容?通过今天的学*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公顷、*方千米 》教学设计 (菁华5篇)扩展阅读


《公顷、*方千米 》教学设计 (菁华5篇)(扩展1)

——《公顷*方千米》教学反思3篇

《公顷*方千米》教学反思1

  本单元学*公顷和*方千米,从生活实际中呈现公顷和*方千米,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利用各种素材和活动帮助学生感受1公顷和1*方千米。要把认识概念和探索相关单位之间的进率结合起来,应该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多样的实践活动去帮助学生感知1公顷和1*方千米。

  公顷和*方千米是在学生已经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方米、*方分米、*方厘米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它的教学难点在于体会1公顷、1*方千米的实际大小。由于公顷和*方千米这两个面积单位不容易亲身体验,因此在他们的头脑中还是基于想象的基础。而在教学*方千米时,学生理解的难度更大,本身公顷已经够大,再加上*方千米,学生更是缺乏*方千米知识的了解。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这样的面积单位,是需要一个从模糊到清晰的过程的,需要不断地积累表象认识。一个正确的教学概念,对学生而言无疑是一个复杂的思维过程,需要他们慢慢体会。这些概念的认识需要学生主动参与,动手实践,在看一看,量一量,数一数,比一比等一系列的操作活动中,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学*,有目的的进行分组学*、分组讨论、分组测量,同学之间相互启发,注意自主学*和合作交流相结合,动手操作和认真思考相结合。

  本单元,在作业上反映出的一些问题:在单位换算时,因进率比较大,学生在具体换算时移动小数点容易出粗,或进率混淆。

《公顷*方千米》教学反思2

  这篇教学设计通过施教,符合新课程理念,转变学生的学*方式,能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问题的探索与研究,学生在整节课中学得轻松。整节课的教学设计,条理清晰,层次清楚,学生思维活跃,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运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采用小组合作形式,体现了合作精神。重点突破了公顷与*方米间的关系。

  在学*活动的过程中,练*有由浅入深,结合身边的事物,体现新课标精神,学生活中的数学,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但还受课本资源的限制,不能大胆突破教材,充分利用生活资源。但是这节课公顷和*方千米离学生的实际生活有点远,学起来有点枯燥和乏味的,在这里的练*设计,我安排的有点少,只是采用书本上的直接单位换算,由学生填空,发现在教学后期,学生明显有兴趣不足,所以在练*形式上要多加改变总之对这节课的教学,我尽量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合作教学方式,让学生真正做到自主、合作探究、体验成功。

《公顷*方千米》教学反思3

  《公顷和*方千米》是在学生已经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方米、*方分米、*方厘米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的教学难点在于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

  这节课上让学生感知的比较多,从看例题的图片到自己说说对*方千米的认识,到揭示新知,阅读“生活中的数学”,学生的脸上不时会露出惊讶的表情,很多惊叹句也会不时的冒出来。我想,学生的数学学*需要借助一个个的阶梯和*台,需要一个接受的过程,“公顷”和“*方千米”这两个土地面积单位比较大,对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形成表象确实有些因难。教材中所出示的场景学生并不熟悉,缺乏感知。公顷和*方千米是较大的面积单位,在我们的生活当中用到的地方不多,所以学生比较生疏。

  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的主要问题在于:对1公顷的认识不够深刻,主要体现在填空的时候,遇到“故宫的面积大约是40()”时,学生会不自觉的填写*方千米,教学过程中有成功之处也有失败之处。

  要让孩子们区分好“公顷”和“*方千米”的使用地方。大、较大这两个词的界定是很含糊的,对于学生而言,熟悉的是教室、篮球场、大操场的面积,这些是学生深刻体会到的,每天都能见到的,以这些为基准,来感悟1公顷,分别大约是200个教室的面积、24个篮球场的面积、5个大操场的面积。

  相对于1*方米而言,公顷是较大的单位,它是用来测量土地面积的,这个时候需要给孩子一个整体的概念,它是有别于“*方米”的,所以有1公顷=10000*方米,因为特殊所以进率是10000,这也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

  “大”是相对的,“较大”也是相对的,因为是相对来说,所以学生的认知结构会出现混乱,自然会体现在搞不清楚到底该填写公顷还是*方千米了,所以想解决这个问题,要给学生建立起一个标准。

  在生活中,想要找到这个标准是困难的,尤其是“*方千米”的标准,个人以为应该是建立在行政区划“市”的基础之上,给学生这个标准之后,再让学生去感悟何时用*方千米何时用公顷则有些好转。在一般的情况下,“较大”用公顷,“大”用*方千米,这样的策略符合学生的认知需求,有助于学生认知结构的重新建构。

  结合教学,渗透思想教育。在本节课教学中,我利用生动的图片、数据,让学生感受祖国的山河壮丽,从而激发学生爱祖国的热情。

  我们在教学*方千米、公顷的时候,我们应该深知,知识形成的过程是需要时间的,学*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体验、辩论、思辨的过程。


《公顷、*方千米 》教学设计 (菁华5篇)(扩展2)

——公顷*方千米教学设计菁选

公顷*方千米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公顷*方千米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公顷*方千米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通过实际观察和推算,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知道1公顷=10000*方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使学生能借助计算器,应用*面图形的面积公式和有关面积单位换算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学*活动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相互合作学*的能力。

  【重点难点】

  知道1公顷=10000*方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公顷

  1、谈话: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哪些面积单位?(让学生比划1*方厘米、1*方分米、1*方米的大小。)

  现在请你看一看,想一想,下面填写什么单位合适呢?

  计算机键盘上的小按键,面积大约1()

  数学书的封面,面积大约4()

  教室的面积大约50()

  一个篮球场的面积大约是200()

  提问:在我们班同学中,有人去过苏州工业园区的金鸡湖吗?大不大?你知道金鸡湖的占地面积是多少吗?(学生估计面积,之后课件呈现:金鸡湖的总面积为740公顷)

  2、揭题:测量和计算土地面积时,通常用公顷作单位。(板书:公顷字母符号是:ha)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新的.面积单位——公顷。1公顷有多大?它跟*方米的进率是多少?生活中哪里能找到1公顷?

  二、自主探究,认识公顷

  1、认识1公顷的含义。

  谈话:我们以前学过的面积单位都是根据边长一定的正方形面积来确定的。例如:1*方厘米是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

  1*方分米是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

  1*方米是边长1米的正方形面积;

  1公顷:是边长100米的正方形面积。

  100米有多长呢?你能结合实际说一说吗?想象一下,边长100米的正方形土地有多大?

  指出:这样大的正方形的面积就是1公顷。1公顷有多少*方米呢?先让我们独立算一算,再与同桌交流。得出:1公顷=10000*方米。

  2、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

  提问: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1公顷,下面我们实际感受一下,好吗?

  (1)(来到操场)让28个学生手拉手围成一个正方形,要求估计这个正方形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再要求推想多少个这样的正方形面积大约是1公顷。

  (2)让我们来算算看,我们班级前面的这个广场面积大约有多少?

  操场一边长大约100米,相邻的一边长大约30米。计算:

  100×30=3000*方米10000÷1900≈3(个)(用计算器计算)

  大约我们学校这样的操场3个才能有1公顷。想像一下,有多大?

  提问:我们知道我们教室的面积大约是50*方米,两个教室的面积就是100*方米,要有多少个教室的面积才是1公顷呢?你能想象得出吗?

  在生活中,你还能哪里找到1公顷呢?

  3、进行单位换算。

  提问:我们已经知道1公顷=10000*方米,你能解决下面的问题吗?出示“试一试”中的题目,请学生用计算器算一算。(一块*行四边形的菜地,底是250米,高是160米。这块菜地有多少*方米?合多少公顷?)

  完成后,要求学生把解答过程和单位换算的方法与同学进行交流。

  简要小结:把以*方米作单位的数量改写成以公顷作单位的数量时,可以用原来的数除以10000,或者直接把原来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四位。

  4、巩固练*

  P93“练一练”第3—5题。

  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讨论这个足球场的面积是不是有1公顷。

  三、走进生活,解决问题。

  1、公顷“信息发布会”

  素有“万园之园”之称的圆明园总面积达3500000*方米,合()公顷;敦煌莫高窟被誉为“艺术瑰宝”,石窟里的壁画为世人所惊叹,其总面积约5公顷,合约()*方米。但都已遭受帝国主义的毁坏。

  读了这两题,你有什么感想?

  2、开发商的广告

  某市刚刚新建了一个小区。聪聪跟爸爸一起去看房子,走到小区门口看见一则广告牌:

  小区简介

  本小区环境优雅、景色宜人,是×市绿化示范小区。占地面积12公顷,其中公馆、儿童游乐场、老人健身房、网球场、道路等公共设施占地1。5公顷,绿化面积为达5公顷。……

  聪聪在小区里走了一圈,发现该小区共新建了住宅楼75幢。聪聪估计了一下每幢楼的长约80米,宽约10米。请你跟聪聪一起算一算,房屋开发商的广告是否真实?

  四、课堂小结:

  谈话:今天我们学*了什么内容?通过今天的学*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公顷*方千米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认识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方千米,推算、体会1*方千米的实际大小,建立1*方千米的表象。掌握*方千米与公顷、*方米之间的进率,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经历观察、想象、推理、交流等数学活动,并在活动中丰富对*方千米的认识,发展空间观念,提高应用意识。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进学好数学、应用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感知1*方千米的大小,应用面积单位间的进率进行简单换算。

  教学难点:建立1*方千米的表象。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资料播报

  (1)谈话:上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计量土地的面积单位:公顷。1公顷的面积有多大?(10000*方米)在生活中,你听说过比公顷更大的面积单位吗?(生:*方千米)

  (2)师生介绍收集到的有关“*方千米”的信息。

  学生收集略

  教师收集:我国的领土面积大约是960万*方千米;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占地面积约2800*方千米;北京市东城区的`面积约42*方千米;北京市总面积约为16810*方千米。

  2.揭示课题:通过刚才的信息播报,我们发现在计量比较大的土地面积时,经常用到*方千米这个面积单位。那么1*方千米的实际面积究竟有多大?它与我们学过的*方米和公顷又有什么关系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方千米”。(板书:认识*方千米)

  【设计意图:利用师生共同收集的土地面积资料,使学生感受“*方千米”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热情,另一方面也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储备】

  二、探究新知

  (一)借助经验,初步感知

  谈话:想一想,1*方千米可能是边长为多少的正方形的面积?

  预设:边长是1千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方千米。*方千米可以用符号km2 表示。 (课件配合演示)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基于学生对公顷的认识,再次激活学生的学*经验,在合理猜想的过程中,主动建构1*方千米的表象。】

  (二)推算、想象,加深认识

  1.推算*方千米和*方米、公顷之间的关系。

  (1)独立探究:1*方千米到底有多大?它和*方米、公顷之间有什么关系?

  (2)汇报交流:

  1*方千米=100 0000*方米

  预设:因为1*方千米的正方形边长是1000米,所以面积为1000×1000=100 0000(*方米)

  1*方千米=100公顷

  预设1:因为10000*方米是1公顷,100 0000÷10000=100,所以1*方千米=100公顷。

  预设2:因为1*方千米的正方形边长为1000米,1公顷的正方形边长为100米,1000÷100=10,在1*方千米的正方形里,一行可以摆10个1公顷,可以摆10行,用10×10=100(公顷)

  【设计意图:推算、想象的操作活动,有助于学生逐步形成推算更大的物体面积的解决策略。以形助数,有助于学生在沟通“*方千米”与“*方米”和“公顷”的关系的同时,丰富对“*方千米”的感知。】

  2.实践活动,形成表象。

  (1)读一读:想象1*方千米的大小。

  北京的故宫是世界上最大的宫殿,占地面积接*1*方千米。

  四川卧龙熊猫繁育基地,占地面积约1*方千米。

  (2)算一算:

  ***广场的面积大约是44公顷,( )个***广场的占地面积大约是1*方千米。 “鸟巢”的占地面积约为20公顷, ( )个“鸟巢”的占地面积约为1*方千米

  (3)想一想:在学校周边,从哪儿到哪儿围成的面积大约是1*方千米?

  课件出示:播放实地考察录像,感受1*方千米的大小。

  (4)说一说:(完成P37练*六第7题。)

  如果1*方米能站16人,

  1公顷大约能站多少人?

  1*方千米大约能站多少人?

  (三)尝试换算,巩固*方千米与*方米、公顷间的进率

  1.完成P37练*六第6题。

  5*方千米=( )公顷

  12000000*方米=( )公顷=( )*方千米

  学生独立完成后,介绍思考过程。

  2.归纳小结

  三、巩固深化

  1.在( )里填上适当的面积单位。

  (1)水立方占地面积约6( )

  追问:合多少*方米?是几个学校那么大?

  (2)香港特别行政区的面积约1100( )

  追问:合多少公顷?

  (3)一个教室的面积约63( )

  【设计意图:结合题目适当追问,既突出了基本技能的训练,也有助于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

  2.下面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六个省、自治区(单位:*方千米)

  黑龙江:454800 内蒙古:1100000 青海: 720000

  四川:485000 **:1210000 新疆:1660000

  你能按面积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它们的名称吗?

  【设计意图:借助土地面积大小的排序,一方面可巩固数的大小比较知识,另一方面也可帮助学生了解一些省、自治区的土地面积,领略祖国山河的辽阔。

  四、回顾总结

  1.总结: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2.介绍数学史

  谈话:其实,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劳动人民就会计算土地的面积了。阅读课本P35的“你知道吗?”。

  【设计意图:结合教学内容,补充数学史的介绍,有助于丰富学生对数学发展及现状的整体认识,培养学生探索数学、学*数学的兴趣。在感受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同时,树立民族自信和学好数学的信念】

公顷*方千米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1公顷、1*方千米有多大,并且知道它们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动笔计算、动脑筋想、自学等过程,掌握本课的知识重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自学,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对于公顷、*方千米概念的理解。

  2.教学难点:

  公顷、*方千米在实际生活当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

  一、复*旧知,铺垫新知

  师:我们都学过了哪些面积单位?(*方厘米、*方分米、*方米)

  谁能说一说这些面积单位的含义?

  谁能描述一下它们的大小?

  [设计意图:复*学*过的常用的面积单位,包括各个面积单位的概念以及描述它们的大小,引起学生的认知迁移,为本课新知的获取做好必要的铺垫。]

  二、由实际应用引入新知

  1.认识1公顷。

  (1)师:测量哪些物体的表面会用到*方厘米、*方分米、*方米作单位?

  学生可能回答:

  测量像橡皮这样比较小的物体时,用*方厘米作单位;

  测量像课桌面这样稍大一点的物体时,用*方分米作单位;

  测量像黑板这样面积较大的物体时,用*方米作单位。

  师:可是生活中并不是所有物体的表面都能用这三个面积单位来表示,例如

  师:要测量体育场或更大场地的面积用*方米作单位合适吗?(太小了)怎么办?

  [设计意图:学生由于实际测量的需要,认识到1*方米太小了,产生了学*大一点的面积单位的愿望。此时,学*的需要是由学生自身产生的,有了自身愿望,学生的学*效果会比较好。]

  师:这时,需要引进更大的面积单位,1公顷。1公顷到底有多大呢?

  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请同学们计算一下,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方米?(10000*方米)你是怎样算的?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即:100×100=10000(*方米)

  (2)师:你知道1公顷有多大吗?

  (3)先请学生说一说,若学生说的不到位,

  师介绍:同学们都知道1*方米有多大,1公顷就有10000个1*方米那样大。谁能告诉大家,1公顷和*方米之间的进率?(1公顷=10000*方米)

  (4)想象一下,1公顷有多大?

  (5)打开书看“生活中的数学”,生读,进一步体会1公顷的含义。

  (6)说感受。

  [设计意图:由于10000太大,学生很难想象出1公顷到底有多大。通过学生自读“生活中的数学”,帮助学生通过联系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物体的大小,感受1公顷到底有多大,帮助学生建立1公顷的表象。]

  2.认识1*方千米。

  (1)在表示更大的面积,例如国家的面积时,通常会用比公顷更大的面积单位,你们知道吗?(*方千米)

  (2)猜测:1*方千米是怎么定义的?

  学生可能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推移:

  边长是1千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方千米。

  请同学们算一下,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方米?(1000000*方米)你是怎样算的?

  (3)师:一*方千米和*方米之间的进率太大了,在生活中不常用。我们来看看*方千米和公顷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吧。你是怎样知道的`?

  学生可能说:

  ①100,因为1公顷=10000*方米,1*方千米=1000000*方米。所以1*方千米=100公顷

  ②因为1公顷是边长为100米的正方形的面积,而1*方千米是边长是1000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所以1*方千米=100公顷。

  (4)读书上“生活中的数学”,体会1*方千米的含义。

  (5)想一想,1*方千米有多大?

  3.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了两个新的面积单位,你学到了关于这两个面积单位的哪些知识?(测量较大的场地面积要使用公顷或者*方千米,如体育场,国家领土等;1公顷=10000*方米,1*方千米=100公顷)

  三、巩固新知

  1.填上适当的数。

  1公顷=()*方米

  20000*方米=()公顷

  200公顷=()*方千米

  1*方千米=()*方米

  2.填上合适的单位。

  (1)北京的***广场是世界上最大的广场,面积约40();

  (2)上海市的面积大约是6340();

  (3)中国的领土面积大约是960万()。

  四、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那些知识?

  五、板书设计

  公顷、*方千米

  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

  1公顷=10000*方米

  边长是10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方千米。

  1*方千米=1000000*方米

  1*方千米=100公顷

公顷*方千米教学设计4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1、师出示: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课桌面大约80( );小黑板面大约( );你的指甲盖大约1()

  我们学校的操场面积大约有5000();我们祖国的领土面积大约是960万()。

  2、感知1*方厘米、1*方分米、1*方米的面积有多大?(指名说一说,并举例)

  二、导入新课:

  计算较大的土地面积常常要用到更大的面积单位。比如我们学校的操场面积……我们祖国领土面积等等……。你们知道常用的地积单位有哪些?

  (板书:土地面积单位:公顷、*方千米)

  1、实践操作,引导探究。

  1)认识公顷:感知公顷有多大。

  A、让学生动手量一量学校操场的长和宽。(分组测量,并指定专人记录,集中后汇报测量结果)

  B、师板书:学校操场长=100米宽=50米。

  C、计算出我们学校的操场面积:100×50=5000(*方米)

  2)师引导探究:我们学校的操场除了用*方米作单位外,还可以用什么作单位呢?(师引出地积单位:公顷)

  2、师设疑:那么公顷与*方米有什么关系?(学生自学课本)

  师板书:1公顷=10000*方米

  3、感知1公顷有多大?

  1)请你把我们学校的操场面积用公顷作单位:5000*方米=0.5公顷(板书)

  2)请你看看我们学校操场的面积是0.5公顷.

  3)请你闭眼想一想1公顷的场地面积有多大?

  4、认识*方千米,感知1*方千米有多大。

  1)师设疑:计算更大的面积,如本地城市的面积,我们伟大祖国领土的面积,就要用到更大的面积单位——*方千米。

  2)那么*方千米与公顷、*方米的关系是什么?(学生自学)

  3)指名回答后师板书:1*方千米=1000000*方米=100公顷

  4)感知1*方千米有多大?

  A、请你闭眼想一想1*方千米等于200个我们学校操场的面积,那1*方千米该有多大啊!

  B、我们伟大的.祖国的领土面积有960万*方千米,是多么的辽阔呀!

  C、进行热爱祖国的教育……

  [反思]

  1、“土地面积单位”这一课对教学内容(局部)进行生活化处理。从学生熟悉的学校操场出发,通过实践动手量一量、算一算中认识地积单位公顷、*方千米,并充分感知公顷、*方千米的大小。通过引导学生自学课本,自学总结得出1公顷=10000*方米,1*方千米=100公顷=1000000*方米。

  2、本节课把原本抽象、枯燥、学生生疏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方千米,通过实践操作,形成认识和感知。通过学*,使学生了解到我们伟大祖国领土面积的广阔,我们祖国地大物博,从而激发学生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

  3、通过教学,让学生更加体验到数学与日常生活是密切联系的,体会到数学的内在价值,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数学,从而激发学生学*数学的积极性。

  4、数学《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要培养学生数学地思考问题,也要培养学生数学应用的意识和能力。数学教育要全面促进学生的发展,力求使他们既能有效地应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去解决日常生活、相关学科和工作中的问题,又能独立去探索去发现。本教学片断从激发学生的学*积极性出发,创设条件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并引导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24、《公顷与*方千米》教学反思

  1、“土地面积单位”这一课对教学内容(局部)进行生活化处理。从学生熟悉的学校操场出发,通过实践动手量一量、算一算中认识地积单位公顷、*方千米,并充分感知公顷、*方千米的大小。通过引导学生自学课本,自学总结得出1公顷=10000*方米,1*方千米=100公顷=1000000*方米。

  2、本节课把原本抽象、枯燥、学生生疏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方千米,通过实践操作,形成认识和感知。通过学*,使学生了解到我们伟大祖国领土面积的广阔,我们祖国地大物博,从而激发学生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

  3、通过教学,让学生更加体验到数学与日常生活是密切联系的,体会到数学的内在价值,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数学,从而激发学生学*数学的积极性。

  4、数学《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要培养学生数学地思考问题,也要培养学生数学应用的意识和能力。数学教育要全面促进学生的发展,力求使他们既能有效地应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去解决日常生活、相关学科和工作中的问题,又能独立去探索去发现。本教学片断从激发学生的学*积极性出发,创设条件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并引导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30、《公顷和*方千米》教案一等奖

  本单元的内容是在三年级下册的面积及常用面积单位“*方米、*方分米、*方厘米”等基础上进一步巩固面积认识,完善面积单位体系,帮助学生建立土地面积单位“公顷”和“*方千米”的概念,为学生解决生活中关于土地面积的实际问题提供支持。

  教学目标

  1、认识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和*方千米,通过观察、计算和推理等活动,体会1公顷和1*方千米的实际大小。

  2、 掌握*方米、公顷和*方千米之间的进率,能进行简单的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3、积极参与学*活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空间观念及初步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方米、公顷和*方千米之间的进率,能进行简单的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难点:体会1公顷和1*方千米的实际大小。

  教材通过国家体育场“鸟巢”的占地面积,让学生感受比较大的面积,引出土地面积单位“公顷”。接着以“边长100米的正方形”来表征面积单位“1公顷”,帮助学生建立“公顷”与“*方米”的联系。

  1、使学生知道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会进行

  简单的单位换算。

  2、使学生能借助计算器,应用相关面积公式和面积单位换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学*活动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相互合作的能力。

  活动一、创设情境,引入公顷。

  1、同学们能估计一下我们教室的占地面积有多大吗?用什么面积单位比较合适?

  2、引入:请同学们欣赏下面一组图片。(先后呈现南京明孝陵、北京中华世纪坛、鸟巢和我国大片森林的画面以及相应的文字说明。)

  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公顷这一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

  (板书:认识公顷)

  活动二、自主探索,认识公顷。

  1、认识1公顷的含义。

  指出:边长100米的正方形土地面积就是1公顷。

  2、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

  出示“试一试”

  提问:你能计算这块*行四边形菜地的面积吗?用计算器算一算。

  小结:把以*方米为单位的数量改写成以公顷为单位的数量时,可以用原来的数除以10000,或者直接把原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四位。

  3、尝试单位换算。

  4、完成“做一做”。

  活动三、理解应用、强化体验。

  1、指导完成练*六第1题。

  2、指导完成练*六第2题。

  3、指导完成练*六第3题。

  4、指导完成练*六第4题。

  四、总结归纳,提升经验。

  今天我们学*了什么内容?你又有了哪些新的收获?说给大家听听。

  学生估计学校的占地面积有多大?用什么面积单位比较合适?学过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猜一猜,1公顷有多大?

  想象一下,边长100米的正方形土地有多大?

  自学:1公顷的含义。

  把学生带到操场,让28个学生手拉手围成一个正方形。

  28个同学手拉手围成的这个正方形,面积大约是100*方米。

  分小组合作测量长和宽,并计算出面积,再推算出大约多少个这样的教室地面的面积是1公顷。

公顷*方千米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了解面积单位公顷、*方千米。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看看体育场的图片,你们有什么感想?(体育场太大了)

  2、那还能用我们前面学过的面积单位进行测量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比*方米更大的面积单位:公顷和*方千米。(板书课题)

  二、探究体验

  1、通常我们在测量土地面积时,要用到更大的面积单位,公顷和*方千米。它们到底有多大呢?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一下。

  2、带领学生到操场进行实际测量。

  (1)量出边长是10米的正方形土地,用标杆及绳子把这100*方米围起来。

  (2)让学生手拉手,围站在正方形土地的四周看一看。

  (3)教师向学生说明,100块这样大的土地就是1公顷。

  3、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0000*方米,就等于1公顷。

  打个比方,我们的教室面积大约是50*方米,那200个教室的面积就是1公顷。10000*方米=1公顷

  4、边长是1千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方千米。相当于100公顷。

  也就是说如果一个足球场的面积是7000*方米,那就有140个足球场。1*方千米=100公顷

  三、实践应用

  1、生独立完成练*二十第1、2题。

  2、生分小组完成练*二十第3题。集体汇报交流、反馈。

  四、全课总结

  1、通过今天的'学*,你学到了什么新的知识?

  2、师总结。

  教后反思:

  公顷、*方千米教学设计

  共7课时 总第45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练*,进一步了解面积单位以及面积单位间的进率,能准确地进行常用面积单位之间的改写。

  2、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1、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单位。(练*二十第4题)

  大树高16__ 蜡笔长1__

  字典厚5__ 果园的面积是3__

  学校的占地面积是9000___

  2、判断下面各题,对的画“√”,错的画“×”。(第8题)

  (1)6*方米=60*方分米。( )

  (2)边长4米的正方形,它的周长和面积相等。( )

  (3)用8个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只有一种拼法。( )

  (4)有8个1*方分米的正方形拼成的图形,它们的面积都是8*方分米。( )

  3、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二、探究体验

  1、完成练*二十第5题。

  (1)指名读题。

  (2)生自主分析题意,小组交流。

  (3)独立完成后小组汇报交流,全班集体订正。

  2、完成练*二十第6题。

  (1)问:要求墙壁的粉刷面积要注意什么?

  (2)生独立完成,全班汇报交流。

  三、实践应用

  1、生独立完成练*二十第7题。

  2、完成练*二十第9题。

  (1)先用学具摆一摆、拼一拼。

  (2)生独立解答。

  四、全课总结

  1、通过今天的练*,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2、师总结。

公顷*方千米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通过实际观察和推算,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知道1公顷=10000*方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使学生能借助计算器,应用*面图形的面积公式和有关面积单位换算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学*活动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相互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公顷的含义。

  教学难点: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公顷

  1、谈话: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一些常用的面积单位。

  学生回忆说一说。

  你知道教室的地面有多大吗?用什么面积单位比较合适?学校的占地面积有多大?用什么面积单位比较合适?

  2、出示例1图片

  先请同学们欣赏下面的图片,自己读一读图片中的文字,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4、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公顷”这个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

  二、认识公顷

  1、认识公顷的含义

  谈话:100米有多长?你能结合实际说一说吗?想象一下,边长100米的正方形土地有多大?指出:这样大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公顷。

  2、1公顷有多少*方米呢?先独立算一算,再与同桌交流。

  得出:1公顷=10000*方米。

  3、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

  提问: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1公顷,下面我们实际感受一下。

  (来到操场)让28个学生手拉手围成一个正方形,要求估计这个正方形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再要求推想多少个这样的正方形面积大约是1公顷。

  (来到篮球场)让学生观察并推算大约多少个篮球场的面积是1公顷。

  4、单位换算

  出示试一试,提问:你能计算这块*行四边形菜地的面积吗?请同学们自己用计算器算一算,完成后,要求学生把解答过程和单位换算的方法与同学进行交流。

  小结:把以*方米作单位的数量改写成以公顷作单位的数量时,可以用原来的数除以10000,或者直接把原来的.小数点向左移动四位。

  5、巩固练*

  (1)“练一练”第1题

  让学生独立计算,再讨论这个足球场的面积是不是1公顷。

  (2)完成第2题

  先让学生分组测量教室的长和宽并计算出面积,统一数据后再用计算器算一算多少个这样的教室地面的面积是1公顷。

  三、解决问题

  1、练*十三第1、2题

  (1)第1题由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说说这两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提醒学生在进行单位换算的时候,要根据不同的要求采用不同的方法。

  (2)第2题,学生完成后交流。

  小结:进行单位换算时,要先想清楚这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如果把高级单位改写成低级单位要乘进率,把低级单位改写成高级单位要除以进率。

  2、练*十三第3、4题

  (1)第3题学生独立计算后交流结果和过程。

  (2)第4题先让学生回忆*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将已知道的面积1公顷和底80米写在相应的字母下面,高用“□”

  表示,引导学生理解可以用*行四边形的面积除以底,求出高。提醒先要把1公顷换算成10000*方米。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了什么?通过今天的学*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第二课时认识*方千米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认识*方千米的实际含义,体会1*方千米的实际大小,知道*方千米、*方米和公顷之间的进率,能进行单位换算。

  2、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培养主动探索的*惯。

  教学重点学生认识*方千米的实际含义。

  教学难点如何体会1*方千米的实际大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谈话: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公顷这个土地面积单位。通过上节课的学*,你对公顷有了哪些认识?

  (让学生简单说一说)

  2、今天这节课,我们还要来学*另外一个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投影出示例2图片)

  3、学生看图,并读一读其中的数据和文字。

  同学们,图中计量四川九寨沟,三峡水库、杭州西湖的面积用的是什么土地面积单位啊?

  (揭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方千米。

  二、认识*方千米

  1、认识*方千米的含义

  四川九寨沟,三峡水库、杭州西湖的占地面积都非常大(可稍微介绍一下)

  我们在测量和计算大面积的土地时,通常用*方千米作单位。

  板书:*方千米可以用符号“km2”表示。

  你们知道我们国家的领土面积有多大吗?

  介绍:大约是960万*方千米。

  2、那1*方千米到底有多大呢?

  上节课,我们认识的公顷是边长100米的正方形土地的面积。

  那请大家猜想一下,1*方千米可能是边长多少米的正方形土地的面积。

  揭示:边长1000米的正方形土地,面积是1*方千米。

  1000有多长?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一说。

  1*方千米是边长1000米的正方形的面积,大家想像一下,是不是非常大啊。

  3、那1*方千米等于多少*方米呢?又等于多少公顷呢?

  你能自己推算一下吗?(学生计算)

  4、交流反馈。

  指名说一说是怎么推算的。

  1*方千米就是边长1000米的正方形面积,所以1*方千米=1000×1000=1000000*方米。而10000*方米=1公顷,所以1*方千米=100公顷。

  5、试一试

  学生理解题意。这个梯形松林的上底、下地和高分别是多少?

  单位是什么?那求出的面积单位是什么?

  指出:和千米相对应的面积单位就是*方千米。

  学生完成解答并交流结果。

  三、练*巩固

  1、练一练第1题

  学生计算,并交流如何把*方米化换算成*方千米。

  2、练一练第2题

  学生读一读,并填一填,交流如何把公顷换算成*方千米,*方千米如何换算成公顷。

  3、练一练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

  4、练*十三第5题

  学生理解题意,根据江苏省的估计其他四个省的面积。

  学生讨论并交流。

  5、练*十三第6题

  学生讨论,互相说一说。

  全班交流。

  6、练*十三第7题

  想象物体的实际大小,选择合适的单位。

  读一读你知道吗?

  四、全课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认识了谁?你知道有关它的哪些知识?

公顷*方千米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观察与推算,初步认识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建立1公顷的表象。知道1公顷= 10000*方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经历观察、想象、推理、交流等数学活动,并在活动中丰富对公顷的认识,发展空间观念,提高应用意识。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感知1公顷的大小,应用公顷与*方米间的进率进行简单换算。

  教学难点:建立1公顷的表象。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引入

  1.复*面积单位

  谈话:我们已经学过哪些常用的面积单位,你能从大到小说一说吗?相邻的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2.填上合适的面积单位

  (1)课桌的面积大约是24()。

  (2)1寸照片的面积大约是6()。

  (3)一间教室的面积大约是50()。

  (4)国家体育场“鸟巢”的占地面积大约是20()。

  先观看图片,想象面积大小,然后组织学生讨论应填什么面积单位。

  3.揭示课题:看来,“鸟巢”的占地面积20后面的面积单位填“*方米”不太合适,更不可能填“*方分米”或者“*方厘米”了。需要一个比“*方米”还要大的面积单位才能表示出来。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个测量土地面积时,常用的面积单位──公顷(板书课题:认识公顷)。

  【设计意图:由学生熟悉的面积单位的知识引入,一方面巩固了学生的知识基础,另一方面也引起了新的认知冲突。当学生在填写“鸟巢”的占地面积时,自然地产生了学*更大的面积单位的需求,有效地沟通了新旧知识间的联系,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延续性。】

  二、探究新知

  (一)呈现生活素材,初步感知公顷

  1.谈话:公顷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我们先来看一组资料。

  (课件出示)“鸟巢”的占地面积约20公顷;***广场占地面积44公顷;北京欢乐谷占地面积56公顷;香港迪斯尼乐园的占地面积约126公顷。

  2.问题:计量这些面积都用到了什么单位?有关公顷,你想了解什么?

  学生:1公顷的实际面积有多大?公顷和*方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公顷的国际符号是什么?

  谈话: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来认识公顷。

  【设计意图:利用课件呈现较大的土地面积资料,有利于学生借助直观印象初步体会公顷的适用范围,从而引起学生进一步研究公顷的兴趣。】

  (二)推算、想象,加深对公顷的认识

  1.唤起经验,认识公顷

  (1)认识1公顷

  谈话:同学们还记得我们是怎样来描述1*方米、1*方分米和1*方厘米这三个面积单位的吗?它们分别有多大呢?

  学生回忆梳理(课件演示):

  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方厘米。大约有大拇指指甲盖那么大。

  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方分米,大约有手掌那么大。

  边长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方米,大约有一块展板那么大。

  教师:我们同样可以用一个正方形来描述“1公顷”这个面积单位。

  课件呈现: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公顷可以用符号hm2表示。

  (2)探索公顷和*方米的关系

  提问:你能想象1公顷到底有多大吗?

  学生自由表达。,注意引导学生将公顷与*方米建立联系,根据“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的描述得出结论“1公顷=10000*方米”。(板书:1公顷=10000*方米。)

  【设计意图:本环节设计的目的在于唤起学生的学*经验和方法意识,从而引导学生利用前面学*建构“1*方米、1*方分米、1*方厘米”等面积单位的经验,来建构“1公顷”这一面积单位,最终帮助学生不但在数理层面上将“公顷”与“*方米”取得联系,而且在直观层面上更好地形成“1公顷”的表象。】

  2.实践活动,形成表象。

  谈话::知道了公顷和*方米之间的关系,想不想亲自感受一下1公顷的大小。

  (1)围一围:在操场上量出边长是10米的正方形,看看它的面积有多大。

  想一想:()块这么大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

  (2)算一算:

  1间教室的面积大约是50*方米,大约()个教室的面积是1公顷。

  (3)说一说:哪些地方的面积大约是1公顷?(400米跑道围起来的部分,面积大约是1公顷;学校的面积大约是1公顷等。)

  【设计意图:“公顷”这一面积单位较大,不容易直接感知。因此,设计组织观察想象、实地测量、调查收集等实践活动,有利于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感性经验,初步建立1公顷的表象。】

  (三)尝试换算,巩固公顷与*方米间的进率。

  1.尝试下列问题。

  7公顷=()*方米

  60000*方米=()公顷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思考过程。

  2.填空。

  (1)北京的故宫占地面积是72公顷,合()*方米。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宫殿。

  (2)北京颐和园的`面积约2900000*方米,约合()公顷。

  学生独立完成后订正,重点介绍思考方法。

  【设计意图:本环节是建立在学生初步建立公顷的表象,了解公顷和*方米的进率的基础上进行的。练*中,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换算方法的说明。正确地进行面积单位的换算,不仅可以巩固学生对两个面积单位之间关系的认识,而且也使学生感受到在计量较大的土地面积时,使用较大的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和优势】

  三、巩固深化

  1.判断。

  (1)2公顷=200*方米。()

  (2)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

  (3)一个篮球场的占地面积大约是400公顷。()

  (4)素有“万园之园”称号的北京圆明园的占地面积约350*方米。()

  完成后说明理由。

  2.在下面的○里填上“>”“<”或“=”。

  4公顷○ 400*方米8999*方米○ 8公顷

  3000*方米○ 3公顷5公顷○ 50000*方米

  独立完成后交流思考方法。

  3.解决问题。

  (1)量出学校操场的长和宽,计算出它的面积,看够不够1公顷。

  (2)游泳池长50米,宽25米。()个这样的游泳池面积约1公顷。

  法1:1公顷=10000*方米,游泳池的面积为1250*方米,所以10000里面有几个1250,就是有几个这样的游泳池。

  法2:根据边长为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画图解答。

  【设计意图:练*分为两个层次,前面两题为基本练*,关注的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与掌握;而解决问题练*中安排的测量操场面积和计算游泳池的面积,则更具问题解决与经验积累的意图,具有丰富1公顷面积表象的价值。】

  四、总结延伸

  1.总结: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公顷”,你有哪些收获?

  2.思考:在生活中,你听说过比“公顷”更大的面积单位吗?它有多大?和“公顷”又有什么关系呢?下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

  【设计意图:回顾梳理学生的学*过程和成果,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惯,掌握一定的学*方法,在收获知识的同时积累经验,体验成功。】


《公顷、*方千米 》教学设计 (菁华5篇)(扩展3)

——《公顷*方千米》教学反思3篇

  本单元学*公顷和*方千米,从生活实际中呈现公顷和*方千米,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利用各种素材和活动帮助学生感受1公顷和1*方千米。要把认识概念和探索相关单位之间的进率结合起来,应该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多样的实践活动去帮助学生感知1公顷和1*方千米。

  公顷和*方千米是在学生已经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方米、*方分米、*方厘米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它的教学难点在于体会1公顷、1*方千米的实际大小。由于公顷和*方千米这两个面积单位不容易亲身体验,因此在他们的头脑中还是基于想象的基础。而在教学*方千米时,学生理解的难度更大,本身公顷已经够大,再加上*方千米,学生更是缺乏*方千米知识的了解。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这样的面积单位,是需要一个从模糊到清晰的过程的,需要不断地积累表象认识。一个正确的教学概念,对学生而言无疑是一个复杂的思维过程,需要他们慢慢体会。这些概念的认识需要学生主动参与,动手实践,在看一看,量一量,数一数,比一比等一系列的操作活动中,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学*,有目的的进行分组学*、分组讨论、分组测量,同学之间相互启发,注意自主学*和合作交流相结合,动手操作和认真思考相结合。

  本单元,在作业上反映出的一些问题:在单位换算时,因进率比较大,学生在具体换算时移动小数点容易出粗,或进率混淆。

  这篇教学设计通过施教,符合新课程理念,转变学生的学*方式,能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问题的探索与研究,学生在整节课中学得轻松。整节课的教学设计,条理清晰,层次清楚,学生思维活跃,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运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采用小组合作形式,体现了合作精神。重点突破了公顷与*方米间的关系。

  在学*活动的过程中,练*有由浅入深,结合身边的事物,体现新课标精神,学生活中的数学,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但还受课本资源的限制,不能大胆突破教材,充分利用生活资源。但是这节课公顷和*方千米离学生的实际生活有点远,学起来有点枯燥和乏味的,在这里的练*设计,我安排的有点少,只是采用书本上的直接单位换算,由学生填空,发现在教学后期,学生明显有兴趣不足,所以在练*形式上要多加改变总之对这节课的教学,我尽量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合作教学方式,让学生真正做到自主、合作探究、体验成功。

  《公顷和*方千米》是在学生已经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方米、*方分米、*方厘米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的教学难点在于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

  这节课上让学生感知的比较多,从看例题的图片到自己说说对*方千米的认识,到揭示新知,阅读“生活中的数学”,学生的脸上不时会露出惊讶的表情,很多惊叹句也会不时的冒出来。我想,学生的数学学*需要借助一个个的阶梯和*台,需要一个接受的过程,“公顷”和“*方千米”这两个土地面积单位比较大,对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形成表象确实有些因难。教材中所出示的场景学生并不熟悉,缺乏感知。公顷和*方千米是较大的面积单位,在我们的生活当中用到的地方不多,所以学生比较生疏。

  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的主要问题在于:对1公顷的认识不够深刻,主要体现在填空的时候,遇到“故宫的面积大约是40()”时,学生会不自觉的填写*方千米,教学过程中有成功之处也有失败之处。

  要让孩子们区分好“公顷”和“*方千米”的使用地方。大、较大这两个词的界定是很含糊的,对于学生而言,熟悉的是教室、篮球场、大操场的面积,这些是学生深刻体会到的,每天都能见到的,以这些为基准,来感悟1公顷,分别大约是200个教室的面积、24个篮球场的面积、5个大操场的面积。

  相对于1*方米而言,公顷是较大的单位,它是用来测量土地面积的,这个时候需要给孩子一个整体的概念,它是有别于“*方米”的,所以有1公顷=10000*方米,因为特殊所以进率是10000,这也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

  “大”是相对的,“较大”也是相对的,因为是相对来说,所以学生的认知结构会出现混乱,自然会体现在搞不清楚到底该填写公顷还是*方千米了,所以想解决这个问题,要给学生建立起一个标准。

  在生活中,想要找到这个标准是困难的,尤其是“*方千米”的标准,个人以为应该是建立在行政区划“市”的基础之上,给学生这个标准之后,再让学生去感悟何时用*方千米何时用公顷则有些好转。在一般的情况下,“较大”用公顷,“大”用*方千米,这样的策略符合学生的认知需求,有助于学生认知结构的重新建构。

  结合教学,渗透思想教育。在本节课教学中,我利用生动的图片、数据,让学生感受祖国的山河壮丽,从而激发学生爱祖国的热情。

  我们在教学*方千米、公顷的时候,我们应该深知,知识形成的过程是需要时间的,学*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体验、辩论、思辨的过程。


《公顷、*方千米 》教学设计 (菁华5篇)(扩展4)

——《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6篇

  数学虽然抽象,但它来源于实际生活,并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到:为了使学生在课堂中能够充分地参与活动,在活动中更好地理解重要的数学概念和方法,各个学校要充分利用并开发实物材料和设备供学生开展实践活动。

  郭元祥老师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校发展》中曾指出我们教师存在的一个缺点:在教学中,教师总是化书为牢,化地为牢。把我们的学生锁在书本中、教室里。没有结合实践地学*,学生会感到枯燥、烦闷。因此,我们教师应把实践本身看成是一个学生发展的过程。

  在数学教学中,我注意联系生活实际,教学生学会数学。例如,在“千米的认识”课上,如果单单以书为教材,灌疏给学生,强压学生牢记“1千米=1000米”,也许学生接受了,但是他们并没有具体感知。正如郭老师讲到的我们要避免总是化书为牢,化地为牢。这节课上,我并没有让学生机械地练*单位的换算,而是带领学生到100米的跑道上,让学生走一走,记录时间,记录步数,引导学生理解走10个100米就是1千米,在推算中对1千米有了认识,使抽象的概念变为具体。让学生从中体验到数学的内在价值,增进了对数学的理解和运用数学的信心。这节课学生也觉得比以往有趣多了。

  课后,让学生去搜集资料,生活中我们在哪里还看到过千米这个单位。再让学生测一测,从学校出发,走到自己家里大约有几米。巩固知识,把数学知识应用到自己的生活。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加深了对千米的认识,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个性。从而让学生明白数学知识是从生活中来而又要应用于实际生活。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数学不再是抽象、枯燥的课本知识,而是充满魅力与灵性,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活动。

  因此,我认为教师在设计教学时,要以《课程标准》为指导,以教材为依据。但不拘泥于教材,要有一种勇于实践的创新精神,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注意思考学生的生活世界中有什么素材可供教学利用。让学生的生活经验成为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资源,一笔宝贵的财富。

  结合实践,把教材内容与生活情景有机结合起来,使数学知识成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现实。让数学贴*生活,学生就会真正体会到生活中充满了数学,就会体会到数学的乐趣之所在。

  在这一节课中,我所感觉到的不足之处是在学生的组织纪律方面。走出课堂,有的兴趣盎然,而有的是跟着走马观花。这就与教师的操控能力、语言魅力及组织方面有密切的关系。今后我一定会更加认真钻研教材,练*基本功,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

  数学内容生活化,让学生学*现实的数学,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作为数学教师应该发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地联系起来,把社会生活中的题材引入课堂教学之中,是体现新理念的重要一环。我在设计人教版小学数学《千米的认识》教学方案时,尽可能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和改编教材,更多地联系实际,贴*生活,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

  本节数学课的成功之处在于在教学中不同层次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整体性的发展原则,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学方法体现了“以人为本”。我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提供给学生充分进行数学实践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思想、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具体体现在:

  一、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

  《千米的认识》这节课中,我运用新课程的理念,从生活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为学生创设了恰当的教学情境。并且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打破课堂内外的界限,拓展了学生的视野。

  二、教学方式和学*方式的转变

  《数学课程标准》中新的理念提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这种方式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自己去学,自己去做,自己去体验、自己去获取知识,从而获得终身学*的能力。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是新世纪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数学教学应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让学生学会从生活中寻找数学,教学中创设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关的学*环境,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同时又服务于生活。在实践的过程中,学生了解自己的学校、

  生活的道外区的变化,感到生活的这个社会的美好,无形中达到了情感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以此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我在教学中组织学生进行了多种多样的.实践活动,而把自己定位在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角色。使学生自己通过亲身的感受从不同的角度加深对千米这个长度单位的认识。学生思维活跃,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体现。

  三、利用现有教材,体现新课标

  教学时,我大胆改变了教材中单一的、抽象的、脱离学生实际状况的内容,更多地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和兴趣,通过现实生活中活生生的素材引入新知,把抽象的数学知识采取情境化、生活化的表达方式,教材中的课后的实践活动提到课前进行,学生可以凭借各自的经历与体验逐步形成千米的计量观念。把书后单一、抽象的单位换算线段图,改编成学生所熟悉的6路公共汽车行车路线图,不但使学生掌握了课本知识,同时了解了从哈东站到哈站的实际距离。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从生活中来,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数学内容生活化,让学生学*现实的数学,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教师能发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地联系起来,把社会生活中的题材引入课堂教学之中,是体现新理念的重要一环。

  同时,在教学中学生的评价上还存在着不足。比如说:在学生的实践测量活动中,有些小组的测量方法重复、测量的方法不够丰富;还要更多地运用激励性的语言,增进学生学*的信心。

  对这节课如果重新设计,我只想改动一处地方,就是在学生进行实际测量时,在原有的“用尺测量出1000米”、“先测量出100米,再推测1000米”“看脉路表”“询问法”然后感受所用的时间这种做法的基础上,增加数步法和回头观看的方法,增强学生对1000米的

  长度的感受。

  数学学*要建立在学生的已有经验上,但这里的经验,不单指学生通过活动得到的直接经验;也包括学生在自己的学*、生活经历中或从老师、教材及其它媒体中获得的已有间接经验。教学中,不单应当重视帮助学生获得学*数学需要的直接经验;更应强调激发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经验,与当前的数学学*建立联系,学*数学。在学*“千米”这一长度单位之前,学生已经有了对“米”的感性认识,现在就是要通过实践预设生成“千米”与米的联系。

  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感知1千米有多长,我把学生带到运动场上,借助体育锻炼来帮学生链接“千米”与“米”。我们的操场一圈是200米,我把学生5人一组进行接力赛跑。在跑的过程中每个接力的都必须把前一位跑的米数加起来,等5个人跑完,我让学生汇报他们跑的成绩,每个小组都跑了1000米。“像这么远的距离就是1千米”,我乘机告诉学生。最后我问:“1000米要跑几圈?想一想。”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思维空间,使学*有了挑战性,强化了学生的数学思维,给学生自主生成1千米的概念起到了很大的帮助。

  通过学生头脑中已有的千米的经验,我不断地启发、引导学生用自己身边的事物、场景来描述1千米的长度,把1千米与学生*以为常的生活很好地联系了起来,让学生经历了一个从模糊到精确的动态生成过程。如:如果一个人的两臂伸开长度约1米的话,那要多少人这样两手张开拉在一起才是1千米?

  数学教学让学生在活动中学*数学,感受数学,建构数学知识,形成数学技能,发展数学思维,产生爱数学的情感,突出数学本质,强调活动与数学学*的联系与整合,让学生在观察、思考、探索和交流等活动中,生成数学知识,发展数学思维,达到了内容与形式的和谐统一。在学生生成千米概念的活动中,有实际动手测量1千米的实践活动,也有想象1千米有多长的思维活动等等。在建立千米的概念过程中,发展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数学能力。在这节课中,学生对千米的认识,既有感性的也有理性的,既有直观的也有抽象的,重要的是学生真真确确感受到了1千米的实际长度。为今后的学*奠定了基础。

  本节课让学生掌握了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方法,并进一步感受了千米的实际意义和应用价值。回顾整节课的教学,学生的参与是比较积极的,参与面也是比较广泛的。与第一次教学相比,教学任务有了更好地完成,教学难点有了更好地克服。但是,还要加以巩固,做到熟练运用。

  师:千米也称公里,在上面的板书上添上(公里),有时也用Km表示。

  5.我们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千米和米之间怎样换算呢?下面请同学们自学71页例1和例2,重点看一看是怎么想的。

  完成71页做一做1,重点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设计意图:揭示了千米和米之间的进卒,即引导学生自学千米和米的简单换算,活用教材,节时高效。

  三.千米的应用

  (一)现在我们知道了1千米的实际长度,那千米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应用呢?

  请看老师星期天在小圩到大圩的路上拍摄的一些镜头,请你仔细观察,哪些地方有“千米”?

  1.公路边的里程碑

  2.指路标志

  3.限速标志

  4.摩托车的速度表

  随着学生的回答,屏幕上分别出示图片。

  小结:千米常用来计量比较长的路程。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里程碑、指路标志、速度表、限速标志,让学生体会到"千米"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进一步认识数学的价值。

  (二)练*:72页2把每小时行的路程和合适的交通工具用线连起来。

  四.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了千米的认识,知道了1千米的实际长度,了解了千米的用途。现在请你估计一下,从校门口出发到什么地方大约是4千米?谁能用比较科学的办法证实?

  (一)生:利用摩托车的里程表测量、走一走是否15分钟。

  (二)师:还可以这样证实:(结合屏幕)

  1.量出1米的距离,走一走,有多少步?(1米有2步)

  2.算一算,1千米有多少步?(1000米有20xx步)

  师:1千米,我们大约走20xx步。我们可以从校门口出发数出200步,看看你正好走到什么地方,与你刚才的估计是否相符?

  五.巩固练*

  (一)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汽车每小时行40米。

  电线杆高6千米。

  小李身高135厘米。

  飞机每小时飞行1800千米。

  教室黑板长3分米。

  一支铅笔长2千米。

  (二)72页3、4。

  教学反思: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

  本课时是在学生学过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和比米小的.单位,并且初步了解这些长度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的基础上进行的。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认识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常用到的比较大的长度单位千米。

  教材先通过插图说明千米在生产实际中的应用,然后通过学生已经掌握的长度单位米,推算出新的长度单位千米,帮助学生建立起千米的观念,并揭示千米与米之间的进率:1千米=1000米,为了让学生掌握计量单位间的化聚,在例1、例2中都写出“想”的思路,使学生在计算时有所依据。例1是见解长度单位

  的化法,例2是把米聚成千米,并设计了针对例1、例2的强化练*(试一试)。

  对于学生来说,1千米这一观念的建立难度较大,所以,在教学时我十分注重学生已有的基础,强调新、旧知识的关系,从基本的长度单位米开始,在新旧知识的引申、发展处加以复*、强化、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促成新旧知识的转化,尽量使学生较快地建立起1千米的观念,使课堂教学过度自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当然,学生也并非是一张白纸,在*时生活中对千米已有所认识,所以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开展合作学*,充分发表他们的意见,发挥他们的想象,联系生活实际,用他们的眼光去认识千米,建立1千米的观念。

  当然,单单靠这些要使学生很好地建立1千米的观念还是相当困难的。学生的想象力有限,如果单单让学生靠想象1千米,而去认识1千米的话是远远不够的。记得我第一次上这一课时时,就是让学生靠想象1千米去感知1千米,去认识1千米。结果学生对1千米观念的建立相当差。特别是联系生活实例时,学生就错误百出。使这节课的教学教学任务没有很好完成,教学的重点、难点没有克服。

  在这次教学时,结合上一次教学中的不足,我对教学过程进行新的设计,主要围绕“怎样较好的使学生建立1千米的观念”思考。为了解决这一难点,在课前我在学校附*测量出1千米的长度,教学中,在学生想象1千米之后,带学生去实地目测一下

  《千米的认识》教学计划及反思

  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千米(公里),初步建立千米的空间表象。

  2.使学生知道1千米=1000米,学会千米和米的简单换算。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并适时渗透思想教育。

  学*重点:

  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掌握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

  千米慨念的建立。

  教具学具:

  米尺、多媒体及课件一套。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一)前几天,老师和小朋友一起在操场上进行了测量。下面请同学们边看屏幕,边想:我们是用哪个长度单位测量100米的?

  1.我们已经学过哪些计量长度的单位?请按从大到小的顺序说一说。 米 分米 厘米 毫米

  1米等于多少分米?1分米等于多少厘米?1厘米等于多少毫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2.谁能比划一下1米的长度?一起比划一下1分米、1厘米、1毫米的长度。

  3.说出下列测量活动用什么长度单位合适?

  (1)测量铅笔的长度。(厘米)

  (2)测量硬币的厚度。(毫米)

  (3)测量课桌的高。(分米)

  (4)测量教室的长。(米)

  4.师:如果要测量小圩到大圩的距离,可以选用我们已经学过的哪个单位来测量呢?

  二.课题提出,新课学*

  师:用米测量太麻烦了。小圩到大圩的距离比较远,而米这个单位较短。那用什么单位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个长度单位家族里的新朋友:千米

  板书课题:千米的认识

  1.学*千米的认识,你们最想了解有关千米的什么知识?

  2.提出学*目标:

  (1)千米的实际长度,并学会千米和米的简单换算。

  (2)千米的应用。

  设计意图:从测量本地两个乡镇距离引出新知,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可以帮助人类理解周围世界,从而增强学*主动性。引导学生自己寻找目标进一步体现学生主体意识,调动学生参与学*的积极性。

  (三)认识1千米的实际长度

  那1千米到底有多长呢?

  1.师:老师手里拿的米尺是1米长,用这把米尺连续量几次是1000米? 板书:1000米

  1000米用我们今天所学的千米作单位就是1千米。

  板书:1千米

  板书:用米尺量1000次的长度正好是1千米。

  2.请看屏幕:上次我们量出了100米的长度,几个100米的长度正好是1千米?

  板书:10个100米的长度正好是1千米。


《公顷、*方千米 》教学设计 (菁华5篇)(扩展5)

——公顷*方千米教案6篇

  第六课时

  公顷、*方千米

  教学内容:

  第84页及练*二十

  教学目标:

  1、结合实例体会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方千米和公顷,建立1*方千米、1公顷的面积概念。

  2、知道*方米与公顷之间、*方千米与公顷之间的进率,并利用进率进行简单的换算。

  3、经历观察、想象、发现、交流等数学活动的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加深入对公顷、*方千米的认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数学思考。

  教学重点:

  建立*方千米、公顷的概念。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

  1、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2、用手势表示一下1*方厘米、1*方分米、1*方米的大小。

  二、激发学生学*兴趣,引出课题

  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看看体育场的图片,你们有什么感想? (体育场太大了)

  那还能用我们前面学过的面积单位进行测量了?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比*方米更大的面积单位:公顷和*方千米。(出示课题)

  三、自学反馈,教师点拨

  1、通常我们在测量土地面积时,要用到更大的面积单位,公顷和*方千米。 它们到底有多大呢?

  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一下。

  2、带领学生到操场进行实际测量,量出边长是10米的正方形土地,用标杆及绳子把这100*方米围起来,或让学生手拉手,围站在正方形土地的四周看一看。教师向学生说明,100块这样大的土地就是1公顷。

  3、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0000*方米,就等于1公顷。

  打个比方,我们的教师面积大约是50*方米,那200个教室的面积就是1公顷。 10000*方米=1公顷

  4、边长是1千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方千米。相当于100公顷。

  也就是说如果一个足球场的面积是7000*方米,那就有140个足球场。 1*方千米=100公顷

  四、巩固练*

  练*二十:1、2题

  五、小结

  板书设计:

  公顷、*方千米

  10000*方米=1公顷 1*方千米=100公顷

  本单元的内容是在三年级下册的面积及常用面积单位“*方米、*方分米、*方厘米”等基础上进一步巩固面积认识,完善面积单位体系,帮助学生建立土地面积单位“公顷”和“*方千米”的概念,为学生解决生活中关于土地面积的实际问题提供支持。

  教学目标

  1、认识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和*方千米,通过观察、计算和推理等活动,体会1公顷和1*方千米的实际大小。

  2、 掌握*方米、公顷和*方千米之间的进率,能进行简单的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3、积极参与学*活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空间观念及初步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方米、公顷和*方千米之间的进率,能进行简单的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难点:体会1公顷和1*方千米的实际大小。

  教材

  通过国家体育场“鸟巢”的占地面积,让学生感受比较大的面积,引出土地面积单位“公顷”。接着以“边长100米的正方形”来表征面积单位“1公顷”,帮助学生建立“公顷”与“*方米”的联系。

  1、使学生知道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使学生能借助计算器,应用相关面积公式和面积单位换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学*活动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相互合作的能力。

  活动一、创设情境,引入公顷。

  1、同学们能估计一下我们教室的占地面积有多大吗?用什么面积单位比较合适?

  2、引入:请同学们欣赏下面一组图片。(先后呈现南京明孝陵、北京中华世纪坛、鸟巢和我国大片森林的画面以及相应的文字说明。)

  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公顷这一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

  (板书:认识公顷)

  活动二、自主探索,认识公顷。

  1、认识1公顷的含义。

  指出:边长100米的正方形土地面积就是1公顷。

  2、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

  出示“试一试”

  提问:你能计算这块*行四边形菜地的面积吗?用计算器算一算。

  小结:把以*方米为单位的数量改写成以公顷为单位的数量时,可以用原来的数除以10000,或者直接把原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四位。

  3、尝试单位换算。

  4、完成“做一做”。

  活动三、理解应用、强化体验。

  1、指导完成练*六第1题。

  2、指导完成练*六第2题。

  3、指导完成练*六第3题。

  4、指导完成练*六第4题。

  四、总结归纳,提升经验。

  今天我们学*了什么内容?你又有了哪些新的收获?说给大家听听。

  学生估计学校的占地面积有多大?用什么面积单位比较合适?学过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猜一猜,1公顷有多大?

  想象一下,边长100米的正方形土地有多大?

  自学:1公顷的含义。

  把学生带到操场,让28个学生手拉手围成一个正方形。

  28个同学手拉手围成的这个正方形,面积大约是100*方米。

  分小组合作测量长和宽,并计算出面积,再推算出大约多少个这样的教室地面的面积是1公顷。

  一、复*导入,揭示课题

  1.复*常用面积单位,以及进率。

  师:同学们,请回忆一下前面我们都学过哪些面积单位呢?你能从小到大说一说吗?

  (板书:*方厘米,*方分米,*方米。)

  师:在现实生活中,你在哪些地方看到1*方厘米?1*方分米呢?1*方米呢?(指甲盖,粉笔盒,电视机屏幕)

  师:我们在学*它们的时候都是借助什么图形研究的?(正方形)1*方厘米是多大的正方形?1*方分米?1*方米?

  (板书:边长1厘米,边长1分米)师:*方厘米和*方分米的进率是多少?100*方分米和*方米的进率是多少?100

  (板书:*方厘米*方分米*方米)

  2.课件出示面积单位的填空题,揭示课题。

  师:好了,同学们,请看屏幕,我们一起来填一下这里的填空:(指名学生回答)

  一张银行卡的面积大约是40();

  数学书的封面面积大约是2()。

  我们所在教室的面积大约是50()。

  我校田径场的面积大约是1.5()。

  师:你觉得我校田径场的面积大约有1.5什么呢?这里能不能用“*方米”作单位?为什么?(不能。太小了。)

  师:1*方米还没有我们的教室大,这里用*方米显然太小了,所以需要一个更大的面积单位。(明确告诉学生这里填公顷。)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新内容。(板书:认识公顷)

  一起把题目读一读。

  师:那关于公顷,你想了解什么?

  (预设:生1:我想了解1公顷究竟有多大。生2:我想知道1公顷有多少*方米。生3:它跟*方米的进率是多少。生4:生活中哪里可以找到1公顷。)

  师:带着这些问题,下面就和老师一起走进公顷的世界吧。

  二、合作探究,认识1公顷

  师:老师这里准备了一些资料,一一看。

  师:齐读文字信息。

  师:看完图片你有什么感觉?这些地方的面积单位都是什么?(公顷)(板书:公顷)

  说明“公顷”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是广泛应用的,你有没有发现什么地方会用到“公顷”这个单位?(面积较大的,公园、森林等地方。)

  师:在计量较大土地面积的时候,用*方米就不合适了,我们需要更大的面积单位。在测量和计算土地面积的时候通常用“公顷”作单位。

  课件出示:测量和计算土地面积,通常用公顷作单位。

  师:公顷也可以用字母表示为hm2.

  (板书:hm2)

  过渡语:看来公顷是一个很大的单位。究竟有多大呢?你们想不想知道?那我们今天也借助正方形来研究公顷。

  师:这是我们学校的*面图。(大屏幕出示)介绍校门位置

  课件演示:从校门往西到西边栏杆大约100米,接着向北走到一年级底楼办公室后墙大约100米,继续向东走到停车场西面大约100米,再向南到校门口,又是一个100米,现在同学们看到的是一个什么形状,(正方形)边长是多少?(100米)边长100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就是1公顷,(课件插入:1公顷)

  现在,你们知道1公顷有多大了吧,请同学们现在闭上眼睛,沿着刚才老师带你们行走的路线在脑子里再走一遍,可以边走边说。

  师:在数学上,我们规定边长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板书:边长100米)那1公顷应该等于多少*方米?你能算出1公顷有多大吗?


《公顷、*方千米 》教学设计 (菁华5篇)(扩展6)

——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 (菁华5篇)

  《千米的认识》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认识千米这一度量单位,建立千米的概念,难点是将千米这一概念与已有的知识经验相联系,形成正确的认知观。

  在上这节课之前我一直在担心,因为米、分米、厘米、毫米可以让学生用手比划,学生也可以用眼睛去看。那千米怎么办呢?学生既不能用手比划,也不能用眼睛来看。苦于找不到解决的办法,所以就一直拖着没有上。最后征求高老师的意见,我决定在上这节课时注意做到以下两点:

  1、让每个学生都能主动参与学*

  我们的教学楼到校门口一个来回刚好100米的距离,我就让每一个学生从教学楼走到校门口再走回来,体验100米有多远,再想象一千米就是走10个100米那么远。学生听说要走路,高兴的都举起了小手,生怕老师把自己遗忘,当得知每个人都要体验时,有学生条件反射性的一跃而起,看到学生们笑容灿烂的面孔,我知道我这样安排是正确的。学生只有对这件事真正的感兴趣了,才会用心的去学*它。走路这个环节取得了成功,学生把自己走的步数记下,很快的就算出了1000米要走多少步。从而建立起1千米的长度观念。

  2、用“抢做小老师”的游戏方式,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这节课在学生明白了“1千米=1000米”这个单位换算的基础上进行巩固练*,为了不让学生机械地做题,我们全班一起来做“抢做小老师”的游戏。(到黑板上做题的同学,如果有错误的地方,其他同学就可以主动来抢改。)一经公布,下面立刻沸腾起来,每个人都想做小老师来给别人修改错误,被点到做题的学生也憋着一股劲,我就是不让你们来改错。这样一来,课堂就很活跃,学生也在游戏中巩固了“1千米=1000米”这个单位换算。

  回顾整节课的教学,学生的参与是比较积极的,参与面也是比较广泛的。基本完成了教学任务,教学难点也基本克服了。学生也觉得比以往有趣多了。从作业情况来看,正确率也是可以的。但是,整节课各部分的衔接,内容的过渡等等存在许多不足。在这方面我将会进一步的加强与提高。

  上午,县校长培训班在学校活动,上了一节研究课“千米的认识”。自我感觉,总体来说还是达到了自己预想的效果,但是仍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几点想法,暂且记下:

  1、不可低估孩子。在预*单中,设计了提问的环节,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希望提高学生预*时思考的深度。从两次上课来看,学生提出的问题很多还是很有价值的。比如,千米和吨有什么区别?有没有比千米更大的长度单位了?1公里等于多少里?说明我们的学生是带着思考在学*的。孩子的知识面也不可小看,两个班都有学生知道比米更大的单位是纳米,追问怎么知道的,回答是看《新闻袋袋裤》知道的。还有学生知道世界上最高的楼是800多米。这些都是备课时没有考虑到的。而且,对其他孩子来说,这些知识由同学口中讲出来,比老师讲给他听,留下的影响更深。所以,备教材,更要备学生。

  2、充分建立学生的表象。今天两个闭眼想象的效果挺好,在很安静的氛围中,随着老师的口令,走了1千米的路程、叠了1千米的大楼,又通过随后的一组图片加以强化,应该说孩子的体验是充分的,表象的建立是成功的。

  3、从学生看课堂。一节课的主要衡量标准要看学生自主的程度、合作的效度和探究的深度。其次是学生参与的质量,语言表达是否通顺、态度是否积极认真、情感是否投入。今天的课堂上,应该说后一点是做到了,孩子们的发言基本很完整,很自信。更让我高兴的是,这种语言的完整性表达已经不是停留在浅层面了。

  4、心中有学生,眼里有小组。课堂教学中真正能做到这两点,我想,离“以学定教,先生后师”的目标就更*了一步。或许“寻根课堂”的“根”也就在此吧。

  一点感慨:

  高效课堂,形式在课堂,功夫在课外。无论是导学单、预*单,还是学生座位的.改变,都是形式上的改变,关键在于教学观念的改变。没有这个本质,任何教学改革都是一句空话。但是,对普通教师来说,真正要做到这一点,谈何容易啊。

  数学学*要建立在学生的已有经验上,但这里的经验,不单指学生通过活动得到的直接经验;也包括学生在自己的学*、生活经历中或从老师、教材及其它媒体中获得的已有间接经验。教学中,不单应当重视帮助学生获得学*数学需要的直接经验;更应强调激发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经验,与当前的数学学*建立联系,学*数学。在学*“千米”这一长度单位之前,学生已经有了对“米”的感性认识,现在就是要通过实践预设生成“千米”与米的联系。

  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感知1千米有多长,我把学生带到运动场上,借助体育锻炼来帮学生链接“千米”与“米”。我们的操场一圈是200米,我把学生5人一组进行接力赛跑。在跑的过程中每个接力的都必须把前一位跑的米数加起来,等5个人跑完,我让学生汇报他们跑的成绩,每个小组都跑了1000米。“像这么远的距离就是1千米”,我乘机告诉学生。最后我问:“1000米要跑几圈?想一想。”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思维空间,使学*有了挑战性,强化了学生的数学思维,给学生自主生成1千米的概念起到了很大的帮助。

  通过学生头脑中已有的千米的经验,我不断地启发、引导学生用自己身边的事物、场景来描述1千米的长度,把1千米与学生*以为常的生活很好地联系了起来,让学生经历了一个从模糊到精确的动态生成过程。如:如果一个人的两臂伸开长度约1米的话,那要多少人这样两手张开拉在一起才是1千米?

  数学教学让学生在活动中学*数学,感受数学,建构数学知识,形成数学技能,发展数学思维,产生爱数学的情感,突出数学本质,强调活动与数学学*的联系与整合,让学生在观察、思考、探索和交流等活动中,生成数学知识,发展数学思维,达到了内容与形式的和谐统一。在学生生成千米概念的活动中,有实际动手测量1千米的实践活动,也有想象1千米有多长的思维活动等等。在建立千米的概念过程中,发展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数学能力。在这节课中,学生对千米的认识,既有感性的也有理性的,既有直观的也有抽象的,重要的是学生真真确确感受到了1千米的实际长度。为今后的'学*奠定了基础。

  本课时是在学生学过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和比米小的单位,并且初步了解这些长度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的基础上进行的。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认识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常用到的比较大的长度单位千米。

  教材先通过插图说明千米在生产实际中的应用,然后通过学生已经掌握的长度单位米,推算出新的长度单位千米,帮助学生建立起千米的观念,并揭示千米与米之间的进率:1千米=1000米,为了让学生掌握计量单位间的化聚,在例1、例2中都写出“想”的思路,使学生在计算时有所依据。例1是见解长度单位的化法,例2是把米聚成千米,并设计了针对例1、例2的强化练*(试一试)。

  对于学生来说,1千米这一观念的建立难度较大,所以,在教学时我十分注重学生已有的基础,强调新、旧知识的关系,从基本的长度单位米开始,在新旧知识的引申、发展处加以复*、强化、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促成新旧知识的转化,尽量使学生较快地建立起1千米的观念,使课堂教学过度自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当然,学生也并非是一张白纸,在*时生活中对千米已有所认识,所以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开展合作学*,充分发表他们的意见,发挥他们的想象,联系生活实际,用他们的眼光去认识千米,建立1千米的观念。

  当然,单单靠这些要使学生很好地建立1千米的观念还是相当困难的。学生的想象力有限,如果单单让学生靠想象1千米,而去认识1千米的话是远远不够的。记得我第一次上这一课时时,就是让学生靠想象1千米去感知1千米,去认识1千米。结果学生对1千米观念的建立相当差。特别是联系生活实例时,学生就错误百出。使这节课的教学教学任务没有很好完成,教学的重点、难点没有克服。

  在这次教学时,结合上一次教学中的不足,我对教学过程进行新的设计,主要围绕“怎样较好的使学生建立1千米的观念”思考。为了解决这一难点,在课前我在学校附*测量出1千米的长度,教学中,在学生想象1千米之后,带学生去实地目测一下1千米的长度,这样,学生想象的1千米和实际的1千米形成了一定的对比,学生对1千米的感知加深了,也初步建立起了1千米的观念。从之后的练*中,也明显地感觉到学生对1千米有了比较准确的认识。当然,用目测的方法来感知1千米的'长度,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如果有时间让学生去走一走的话,学生对1千米的认识一定更加准确,为了弥补这一不足,我让学生课后去走一走,真实地去感知1千米的长度,加强对1千米观念的建立。

  回顾整节课的教学,学生的参与是比较积极的,参与面也是比较广泛的。与第一次教学相比,教学任务有了更好地完成,教学难点有了更好地克服。但是,整节课各部分的衔接及时间的掌控存在许多不足,在巩固练*时没能适当展开,没有把这节课的教学推向一个更高的层次。

  数学虽然抽象,但它来源于实际生活,并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到:为了使学生在课堂中能够充分地参与活动,在活动中更好地理解重要的数学概念和方法,各个学校要充分利用并开发实物材料和设备供学生开展实践活动。

  郭元祥老师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校发展》中曾指出我们教师存在的一个缺点:在教学中,教师总是化书为牢,化地为牢。把我们的学生锁在书本中、教室里。没有结合实践地学*,学生会感到枯燥、烦闷。因此,我们教师应把实践本身看成是一个学生发展的过程。

  在数学教学中,我注意联系生活实际,教学生学会数学。例如,在千米的认识课上,如果单单以书为教材,灌疏给学生,强压学生牢记1千米=1000 米,也许学生接受了,但是他们并没有具体感知。正如郭老师讲到的我们要避免总是化书为牢,化地为牢。这节课上,我并没有让学生机械地练*单位的换算,而是带领学生到100米的跑道上,让学生走一走,记录时间,记录步数,引导学生理解走10个100米就是1千米,在推算中对1千米有了认识,使抽象的概念变为具体。让学生从中体验到数学的内在价值,增进了对数学的理解和运用数学的信心。这节课学生也觉得比以往有趣多了。

  课后,让学生去搜集资料,生活中我们在哪里还看到过千米这个单位。再让学生测一测,从学校出发,走到自己家里大约有几米。巩固知识,把数学知识应用到自己的生活。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加深了对千米的认识,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个性。从而让学生明白数学知识是从生活中来而又要应用于实际生活。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数学不再是抽象、枯燥的课本知识,而是充满魅力与灵性,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活动。

  因此,我认为教师在设计教学时,要以《课程标准》为指导,以教材为依据。但不拘泥于教材,要有一种勇于实践的创新精神,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注意思考学生的生活世界中有什么素材可供教学利用。让学生的生活经验成为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资源,一笔宝贵的财富。

  结合实践,把教材内容与生活情景有机结合起来,使数学知识成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现实。让数学贴*生活,学生就会真正体会到生活中充满了数学,就会体会到数学的乐趣之所在。

  在这一节课中,我所感觉到的不足之处是在学生的组织纪律方面。走出课堂,有的兴趣盎然,而有的是跟着走马观花。这就与教师的操控能力、语言魅力及组织方面有密切的关系。今后我一定会更加认真钻研教材,练*基本功,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


《公顷、*方千米 》教学设计 (菁华5篇)(扩展7)

——千米的认识教案设计 (菁华3篇)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认识千米(公里),初步建立千米的空间表象。

  2.使学生知道1千米=1000米,学会千米和米的简单换算。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并适时渗透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掌握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千米慨念的建立。

  教具学具:米尺、多媒体及课件一套。

  课前活动:量出到l00米的实践活动,量出1米的距离,走一走有多少步,从新贾桥沿方塔街走到华联,再到娱乐中心,沿操场走1圈(200米),看看用了多少时间?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1.前几天,老师和小朋友一起在操场上进行了测量。

  下面请同学们边看屏幕,边想:我们是用哪个长度单位测量100米的?(米)

  我们已经学过哪些计量长度的单位?请按从大到小的顺序说一说。

  米分米厘米毫米

  1米等于多少分米?1分米等于多少厘米?1厘米等于多少毫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2.谁能比划一下1米的长度?一起比划一下1分米、1厘米、1毫米的长度。

  3.说出下列测量活动用什么长度单位合适?

  (1)测量铅笔的长度。(厘米)

  (2)测量硬币的厚度。(毫米)

  (3)测量课桌的高。(分米)

  (4)测量教室的长。(米)

  师:如果要测量常熟到苏州的距离,可以选用我们已经学过的哪个单位来测量呢?

  师:用米测量太麻烦了。常熟到苏州的距离比较远,而米这个单位较短。那用什么单位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个长度单位家族里的新朋友:千米(板书课题:千米的认识)。

  学*千米的认识,你们最想了解有关千米的什么知识?

  提出学*目标:

  1.千米的实际长度,并学会千米和米的简单换算。

  2.千米的应用。

  [评:从测量本地两个城市距离引出新知,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可以帮助人类理解周围世界,从而增强学*主动性。引导学生自己寻找目标进一步体现学生主体意识,调动学生参与学*的积极性。]

  二、认识1千米的实际长度

  那1千米到底有多长呢?

  1.师:老师手里拿的米尺是1米长,用这把米尺连续量几次是1000米?(板书:1000米)

  1000米用我们今天所学的千米作单位就是1千米。(板书:1千米)

  板书:用米尺量1000次的长度正好是1千米。

  2.请看屏幕:上次我们量出了100米的长度,几个100米的长度正好是1千米?板书:10个100米的长度正好是1千米。

  3.(屏幕显示)我们学校的操场一圈是200米,沿操场(一圈200米)走()圈的长度正好是1千米。

  板书:沿操场(一圈200米)走5圈的长度正好是1千米。

  想一想:我们沿操场走一圆大约用了几分钟?(3分钟)

  那么沿这操场走5圈,也就是走1千米大约要几分钟?(15分钟)。。

  板书:走15分钟的路程,长约1千米。

  4.小朋友,方培街你们一定很熟悉吧,请看屏幕:从万丰商厦到丹凤银楼、方塔商场、新华书店、华联、商业大楼再过十字路口到娱乐中心,约1千米。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我们在脑海里沿方塔街走一走,感受一下1千米的实际长度。万丰商厦一一丹凤银楼一一方塔商场—一新华书店一一华联一一商业大楼一一十字路口——娱乐中心

  小结:1千米=1000米

  [评:利用多媒体唤起对行走本地区主要街道实践活动的回忆,以情激情,既使学生感到身边处处有数学,又助于抽象?quot;千米"形成正确的"表象",从而加深对"千米"的认识。]

  1千米等于1000米,听起来不容易区分,语文课上朗读讲究抑扬顿挫,谁能巧用停顿,把千米和米区分开来,使人一听就明白。

  l(停顿)千米=1000(停顿)米

  指导读:注意在数字和单位之间适当停顿。

  师:千米也称公里,在上面的板书上添上(公里),有时也用Km表示。

  5.我们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千米和米之间怎样换算呢?下面请同学们自学71页例1和例2,重点看一看是怎么想的。

  完成71页做一做1,重点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评:揭示了千米和米之间的进卒,即引导学生自学千米和米的简单换算,活用教材,节时高效。]

  三、千米的应用

  现在我们知道了1千米的实际长度,那千米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应用呢?

  (屏幕显示)请看老师星期天在常熟到苏州的路上拍摄的一些镜头,请你仔细观察,哪些地方有"千米"?

  1.公路边的里程碑

  2.指路标志

  3.限速标志


《公顷、*方千米 》教学设计 (菁华5篇)(扩展8)

——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实用十篇

  教学内容:

  千米的认识(P7页例3,P8页例4,P8页“做一做”及P9页第1、2题,P10页第4题)

  教材分析:

  例3通过情境图,将学生引入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引出千米,图中的道路指示牌,表明了主题。接着,展示学生比较熟悉的运动场400米跑道上运动的场景,目的是让学生感受1千米,知道1千米=1000米。创设生活中的情境,目的在于唤起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直接经验,增强学生学*的积极性。

  例4及“做一做”(进一步用身体的感受体验1千米的长度)。这部分内容是以量一量、走一走、估一估的活动形式呈现的,借助学生的活动经验,增强学生对1千米直线距离的感受。可以通过对距离的感受、对时间长短的感受、对走路步数的感受、对身体疲劳程度的感受等多种方式来体验1千米的长度。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已经认识了米、分米、厘米及毫米的基础上学*长度单位“千米”,知道千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初步建立1千米(公里)长度的观念,知道1千米(公里)=1000米、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掌握测量1千米的方法、

  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能力和合理推理的能力以及实际测量和估测能力、

  3、渗透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践的思想,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使学生认识1千米的长度,掌握1千米和1米的关系、

  教学难点:

  让学生亲自体会生活中测量1千米的方法、

  教学建议:

  例3的教学可以从公路路标的实际情境引入,说明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存在,使学生感受认识“千米”的必要性,通过学生的语言描述,使学生明白路标的具体含义。接着,借助学校操场这一学生熟悉的题材帮助学生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并给出千米和米的关系。(教学时,可以利用当地实际帮助学生建立1千米的表象,如A地到B地大约是1千米。)目的是让学生感受1千米,知道1千米=1000米。在创设的生活情境中,唤起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直接经验,增强学生学*的积极性。可以通过对距离的感受、对时间长短的感受、对走路步数的感受、对身体疲劳程度的感受等多种方式来体验1千米的长度。出示例3的情境。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类似图中的情境你见过吗?说一说图中主要说了些什么?”学生可能会说出:“到叶镇还有21千米”、“到灵山还有23千米”,也有的学生会说出:“小汽车1小时可以行80千米”

  等等,教师都应该给予肯定,并由此引出千米。

  例4这部分内容可以在操场的跑道上,或在学校的其他地方量出100米的直线距离。测量时,应该先确定起点并选定一条直线,然后用卷尺(或其他测量工具)量出100米,在50米及终点处各设立一个明显标志。让学生先看一看50米的直线距离,再看一看100米的直线距离,然后想像一下2个100米有多远,3个100米有多远,……10个100米有多远。或者以小组合作的形式组织走100米的活动。要求小组长具体负责,每组要有指定的记录员。活动内容是:①用*时的步幅,走完100米,确定走的步数。用*时的速度,确定走100米需要的时间。学生可以以*时的速度走到100米处,边走边数出自己走的步数。②提醒学生这不是比赛,如果比*时走得快(或慢),走的步幅比*时大(或小)都会影响对1千米有多远的推想。③让学生根据走100米的感受(用的时间和对距离的直接经验)推想出1千米大约有多远。

  组织学生完成“做一做”。到校门口,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说一说(估)从学校门口到什么地方大约是1千米?在确保学生安全的前提下,可以组织学生到校外走1千米的活动,感受1千米的距离。

  练*二的第4题安排了三组情境(见下图),分别提供了3千米、1200千米和30千米3个不同的出行路程,应该先让学生认真看图,然后在小组内交流,可以有多种答案。比如,去植物园可以步行,也可以坐车去。对应不同的出行方式,需要的时间也是不同的。不要轻易否定学生的想法,注意引导学生参与到讨论中来。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感知和了解千米的含义,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2、知道1千米=1000米,能进行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

  3、能解决一些有关千米的实际问题,体验千米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知道1千米=1000米,能进行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

  教学难点:

  能解决一些有关千米的实际问题,体验千米的应用价值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生课前活动:

  ①走100米,数数大约有几步。②走200米,看用多长时间。③了解交通工具的一般速度。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师:谈话:小朋友们,听说过五指山吗?西游记里如来佛的手掌就叫五指山,在数学王国里,也有一座五指山,住着长度单位五兄弟。

  1、复*已学过的四个长度单位。

  (学生比出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有多长;说出表示的符号并板书;说出相邻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都是10。)

  2、填入合适的长度单位。

  世界上最小的鸟体长约2( );世界上最高的建筑高约452( );

  世界上最矮的**高约8( );世界上最薄的笔记本电脑厚约15( )。

  师:导入:拇指峰上住着谁呢?

  二、认识千米:

  1、生活中的千米

  (1)板书课题:认识千米(公里 km)

  千米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用途,你曾在那里听过或看过“千米”?

  (2)播放相片:这是付老师在高速公路上拍摄到的一些镜头,你了解到哪些信息呢?

  ①指路标志:(北京距天津?千米)

  ②虎坊桥距广渠门?千米

  (3)千米是一个长度单位,常用来计量比较长的路程,也可以表示交通工具每小时行驶的路程。

  ①除了汽车,你还知道哪些交通工具每小时行驶的路程可以用千米作单位?

  ②哪些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千米作单位?

  (4)小结:学到这儿,你对“千米”这个长度单位产生了什么初步印象?

  2、、教学1千米与1000米:

  师:现在大家一定很想知道1千米到底有多长,一起来看:

  播放录象:(走100米的镜头)看,这是我们昨天在操场上活动时拍的录象,我们数了数,走100米大约要200步

  板书:走200步的路约是100米

  (走200米的镜头)现在走了200米,大约花了3分钟?

  板书:走3分钟的路约是200米

  (闭上眼睛想一想100米有多长),下面的“小志愿者”们走的路就更长了,我们一边看,一边认真数一数:他们一共走了几个100米?

  (录象快放部分学生走10个100米的镜头)

  师:(2)同学们想一想:把这10个100米连起来,该有多长啊!把答案写在纸上好吗?

  师:板书:1千米 1000米 这两种写法都对吗?为什么?它们表示的长度虽然是一样的,可也有不同点,你发现了吗?

  1千米=1000米,读来不易区分,你能巧用停顿,把它们区分开吗?

  生:读

  (3)小结:1千米是1米的1000倍,所以千米与米之间的进率是1000。

  (4)师:你能运用所学知识帮助外地游客算一算西客站到***有多少米吗?

  先自己想一想

  集体订正

  生:

  3、感知、体会1千米

  (1)咱们学校的跑道一圈长200米,( )圈是1千米。有的学校的跑道一圈长250米,( )圈是一千米,如果是400米一圈,( )是一千米。

  (2)在脑子里猜测想象一下:在你熟悉的路段中,从哪里到哪里可能是1千米?

  (3)让我们跟着摄像机镜头到校门外的大街上去走一走,看看一千米究竟有多长?(播放录象)

  请学生闭眼在脑海里把这段路走一遍。

  (4)估计:看了录象,你知道从哪里到哪里大约是1千米呀?你们怎么估计1千米的距离?先自己想一想,再在小组里说一说。(组内讨论)

  板书:人走15分钟的路约是1千米

  人走2000步的路约是1千米

  汽车行驶1分钟的路大约是1千米

  (5)建议学生课后用这些方法验证刚才的猜测想象。

  (6)引导:那我们班哪个同学的家到学校的距离大约是1千米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7)付老师家离学校约有4千米的路程,如果你是付老师,会选择什么交通工具去上班?简述理由?

  (8)森林公园

  看了画面,你知道哪些信息?26千米远吗?你会怎么去森林公园?

  (9)小结:学到这儿,大家肯定对千米产生了深刻的印象,能谈谈你的收获吗?

  三、巩固新知,实际应用:

  师:1、你们的收获可真多,我来考考你:

  4千米=( )米 3000米=( )米

  9千米=( )米 6000米=( )米

  要求:看清单位名称 换算

  集体订正

  2、小朋友们看过国庆50周年的阅兵式吗?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其中的一些精彩片段。(完成填单位)

  要求:先独立填出答案,再说说为什么?

  四、总结全课:

  今天,我们认识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千米”,它就是“公里”,也可以用�Q表示。它住在五指山的拇指峰上。伸出你的左手,掌心向自己,看,你也有一座“五指山”,有了它,你就可以牢牢地掌握长度单位间的关系了。

  教学内容:

  千米的认识(P7页例3,P8页例4,P8页“做一做”及P9页第1、2题,P10页第4题)

  教材分析:

  例3通过情境图,将学生引入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引出千米,图中的道路指示牌,表明了主题。接着,展示学生比较熟悉的运动场400米跑道上运动的场景,目的是让学生感受1千米,知道1千米=1000米。创设生活中的情境,目的在于唤起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直接经验,增强学生学*的积极性。

  例4及“做一做”(进一步用身体的感受体验1千米的长度)。这部分内容是以量一量、走一走、估一估的活动形式呈现的,借助学生的活动经验,增强学生对1千米直线距离的感受。可以通过对距离的感受、对时间长短的感受、对走路步数的感受、对身体疲劳程度的感受等多种方式来体验1千米的'长度。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已经认识了米、分米、厘米及毫米的基础上学*长度单位“千米”,知道千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初步建立1千米(公里)长度的观念,知道1千米(公里)=1000米、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掌握测量1千米的方法、

  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能力和合理推理的能力以及实际测量和估测能力、

  3、渗透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践的 思想,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使学生认识1千米的长度,掌握1千米和1米的关系、

  教学难点:

  让学生亲自体会生活中测量1千米的方法、

  教学建议:

  例3的教学可以从公路路标的实际情境引入,说明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存在,使学生感受认识“千米”的必要性,通过学生的语言描述,使学生明白路标的具体含义。接着,借助学校操场这一学生熟悉的题材帮助学生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并给出千米和米的关系。(教学时,可以利用当地实际帮助学生建立1千米的表象,如A地到B地大约是1千米。)目的是让学生感受1千米,知道1千米=1000米。在创设的生活情境中,唤起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直接经验,增强学生学*的积极性。可以通过对距离的感受、对时间长短的感受、对走路步数的感受、对身体疲劳程度的感受等多种方式来体验1千米的长度。出示例3的情境。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类似图中的情境你见过吗?说一说图中主要说了些什么?”学生可能会说出:“到叶镇还有21千米”、“到灵山还有23千米”,也有的学生会说出:“小汽车1小时可以行80千米”

  等等,教师都应该给予肯定,并由此引出千米。

  例4这部分内容可以在操场的跑道上,或在学校的其他地方量出100米的直线距离。测量时,应该先确定起点并选定一条直线,然后用卷尺(或其他测量工具)量出100米,在50米及终点处各设立一个明显标志。让学生先看一看50米的直线距离,再看一看100米的直线距离,然后想像一下2个100米有多远,3个100米有多远,……10个100米有多远。或者以小组合作的形式组织走100米的活动。要求小组长具体负责,每组要有指定的记录员。活动内容是:①用*时的步幅,走完100米,确定走的步数。用*时的速度,确定走100米需要的时间。学生可以以*时的速度走到100米处,边走边数 出自己走的步数。②提醒学生这不是比赛,如果比*时走得快(或慢),走的步幅比*时大(或小)都会影响对1千米有多远的推想。③让学生根据走100米的感受(用的时间和对距离的直接经验)推想出1千米大约有多远。

  组织学生完成“做一做”。到校门口,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说一说(估)从学校门口到什么地方大约是1千米?在确保学生安全的前提下,可以组织学生到校外走1千米的活动,感受1千米的距离。

  练*二的第4题安排了三组情境(见下图),分别 提供了3千米、1200千米和30千米3个不同的出行路程,应该先让学生认真看图,然后在小组内交流,可以有多种答案。比如,去植物园可以步行,也可以坐车去。对应不同的出行方式,需要的时间也是不同的。不要轻易否定学生的想法,注意引导学生参与到讨论中来。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数学第五册P、45——P、47

  教学目标:

  1、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感知和了解千米的含义,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表象。

  2. 运用迁移的规律,体验探索千米的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估计、推算和分析能力

  3、初步学会用千米估测日常生活中常见物体的长度,知道1千米=1000米,能进行长度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4、感受千米与实际生活地紧密联系,体会“千米”在生活中的作用,增强学*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

  感知和认识千米的含义、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过程:

  一、谈话交流、引出千米:

  1、同学们!在长度单位家族中,你认识了哪几个朋友呀?(贴出:毫米、厘米、分米、米)

  你能用手势表示1米大约有多长吗?

  2、同学们走1米大约是几步呢?

  请看录象:

  (一个小朋友测量,一个小朋友走。)

  提问:再想想,走100米,大约是几步呢?(200步)

  照这样计算,走1000米是多少步呢?

  3、谈话:我们老学校的跑道一圈是200 米,你们走一圈大约是几分钟?走一圈是3 分钟,那走5圈大约需要几分钟?走5圈也就是走了多少米,(1000米)

  1000米也可以写做1千米。不过,1000米和1千米听起来不大容易区分,谁能想个办法通过不同的朗读,把他们区分开来,使人一听就明白。

  二、联系生活,建立表象

  1、千米是长度单位家族中的又一个成员(贴出:千米)

  它还有一个名字叫“公里”,可以用符号“km“来表示(贴出km)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它(出示课题:千米的认识)

  2、谁来说说,你在哪儿见过或听说过千米?

  大家请看:(出示4张图片)

  从这些图片中,你知道了什么?

  请选择自己最熟悉的一张在组内介绍一下。

  谁愿意把你们组交流的知识介绍给大家。

  3、看来大家对千米已经有所了解,那你们还想了解千米的哪些知识呢?

  学生说一说。

  4、提问:1千米究竟有多长呢?我们先来看看100米的跑道有多长?(录象:学校中100米的跑道)100米的跑道已经这么长了,那几个100米才是1千米呢?

  10个100米连起来才是1千米,那该有多长呀?

  我们学校的跑道一圈是300米,大约走几圈是1000米呢?

  同学们!新梅广场(出示新梅广场照片)你们都认识吗?想一想,从那儿出发,向南走,你觉得到哪儿大约是1千米?

  播放从新梅广场出发,经过邮局、电影院、小商品市场到新区实验小学的录象。好!现在请大家闭上眼睛,跟着老师在脑海里把这段路再走一遍。谁来估计一下,走这段路大约需要几分钟?

  5、如果从校门口出发,到哪里大约也是1千米?同桌互说,交流。

  到底谁的意见比较准确呢?假如让你去验证,你准备用什么方法去验证?交流。

  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好办法,课后就请你们用自己喜欢的办法去验证一下,好吗?

  三、加深千米和米之间的联系:

  1、 现在,我们一起来看这幅图,这是小明的家,请你们帮小明找找看,从小明家到哪里正好是1千米,先在组内说一说,并且在图上圈出来。

  想想做做1

  从小明家到哪里正好是1千米?在图上画出来。

  再找找看,从哪儿到哪儿也是1千米?

  2、 你们看,小华在干什么呀?

  他每天都要在这个400米一圈的跑道上跑步,今天,他已经跑了5圈了,你知道,他今天跑了多少米了吗?

  是多少千米呢?

  你是怎么想的?

  (1000米=1千米,2000米里有2个1000米,就是2千米)

  3、 其实利用1千米=1000米不仅可以将米转化成千米,还可以把千米转化成米。请看:

  想想做做3

  说说怎样想的。

  四、系统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千米,到现在为止你们一共认识了几个长度单位朋友呀?你能说说他们之间的关系吗?(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1米=100厘米)

  在使用这些单位时,我们一定要注意合理、恰当。

  五、解决问题:

  1、 步行 汽车 飞机 自行车

  每小时 每小时 每小时 每小时

  1800千米 5千米 16千米 40千米

  2、想想做做4

  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单位名称。

  3、 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最长的河流是哪一条吗?(长江)对!

  请看这张表格,从中你知道了什么?

  你能比较他们的长短吗?

  4想想做做5

  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一幅简单的铁路示意图,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⑴从太原到青岛的铁路长多少千米?快速算一算。

  下面两个问题请在小组内讨论:

  ⑵南京到上海的铁路大约长300千米,你能估计出南京到济南的铁路大约长多少千米吗?

  ⑶从南京到北京的铁路大约长多少千米?

  说一说你的理由。

  六、实践作业:实践园地

  1、 想办法测量一下你家到学校大约距离多少千米?

  2、观察无锡旅游地图,根据各景点之间的距离,为自己或家人设计一条经济实惠的旅游路线。

  教学目标

  1、通过实践活动,感知、了解千米的含义,建立一千米的长度观念。

  2、会进行关于千米的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及简单的计算。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

  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会用千米表示实际长度,能进行有关千米的简单计算。

  教学难点

  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

  学情与教材分析

  “千米”是一个常用的长度计量单位,在生活中经常会用到有关千米的使用信息,建构效果的好与坏,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由于“千米”是一个较大的长度单位,离学生“可视性”的体悟和感受经验比较远,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学*过程中千米概念的建立比较困难,是学*的难点。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毫米,日常生活中也有走路上学、逛超市、乘车旅游、参加运动会等生活经验,特别是假期多数学生会旅游,这就使得本节课很容易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结合起来。在帮助学生建立1千米实际长度概念时选用学生熟悉的学校操场跑道及周围的一些环境,这样既能有效化解难点,又能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假期过的愉快吗?有没有同学出去旅游了?啊,这么多同学,旅游既可以欣赏美丽的祖国风光,又能丰富你们的知识,真是一件美事。……同学你能告诉我们你去哪儿吗?

  生答

  师:远不远?你有没有量一下有多少多少厘米吗?

  生答

  师:那用分米做单位?

  用米作单位?

  生答

  师:同学们都不同意,确实不能用这些单位,它们都太小了,用它们来测量太麻烦了。比较远距离,我们需要用更大的长度单位来测量,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千米。(边说边板书课题)

  (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让学生产生认知上的冲突,使学生感受到认识千米的必要性。)

  二、学*新知

  1、感受千米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见过“千米”,如:

  (1)出示四张画片,学生观察讨论,说标记的意思。(书上4页四幅图)

  A图一:火车已经行驶了180千米。

  B图2:公路上汽车限速每小时60千米。

  C图3;日照到莒县75千米。

  (2)师: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或听过“千米”?(让生答)

  (3)小结:计量路程或测量铁路、公路、河流的长度,通常用千米做单位。千米又叫做公里,可以用“km”表示。(板书:(公里km))

  2、联系生活,初步建立“千米”观念

  师:(1)1千米有多长呢?同学们都去过咱们的操场,操场的一圈你知道多远吗?

  是250米,4圈正好是1千米。

  (2)1米多长你知道吗?1000个这么长才是1千米。

  现在你脑子里有1千米长度的概念了吗?闭上眼睛,想象1千米的长度。

  (3)你能从生活中找出1千米吗?

  3、学*进率

  1000个1米就是1千米。我们可以写成

  1 千米=1000 米(板书)

  全班齐读一次 。(指导学生朗读:用不同的停顿来区分)

  追问:2千米=( )米 (让学生说想法,如:2千米里有2个1千米,就是2000米)

  练*:

  4千米=( )米 3000米=( )千米

  9千米=( )米 6000米=( )千米(想想做做第3题)

  找学生汇报,并说说为什么

  三、实际运用

  1千米在你们头脑中已经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老师带大家到智慧宫去闯一闯,愿意吗?

  1、第一关:(算一算)

  课件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

  (1)让学生独立尝试,通过画一画,算一算,加深对千米的认识。(把算式写在本子上)

  (2)交流反馈,鼓励学生在图中找出不同的路线表示出1千米。

  小明的好朋友小华是个体育爱好者,看,他在早锻炼呢!

  课件出示“想想做做”第2题。

  (1)学生独立练*(在自备本上)。

  (2)交流反馈。

  (过渡:顺利通过第一关,有没有信心闯第二关?)

  2、第二关(填一填)

  (1)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课件出示

  独立思考,也可让同桌交流交流,再指名回答

  3、第三关(比一比)

  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课件出示

  让学生说说谁最长?谁第二?谁第三?谁最短?你是怎么比的?

  比完这题你有什么想法吗? (我国的河流很长,中国的国土是多么辽阔呀)

  4、第四关(估一估)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

  是呀,辽阔的土地上不光有这么多长长的河流,还有很多纵横交错的铁路,你们瞧:

  (课件出示)

  (1)第1题让学生直接算一算。

  (2)第2、3题小组讨论,充分交流估计的方法和思考。

  (3)小结:在交通路线图上,依据已知一段的实际长度,估计其他路段的长度是十分有用的本领。

  过渡:同学们都是顺利通过了四关,但小明却过不了关,信不信?请看他写的一片数学日记你就知道了。

  第五关:改一改:

  (课件出示) 小明的日记

  2009年12月5日 星期六

  今天早晨7点钟,我从2厘米的床上起来。用了3小时很快刷了牙、洗了脸,然后喝了一杯牛奶和吃了一根长约20分米的油条。然后和爸爸妈妈走了200千米来到公共汽车站,一看手表,哇!才走了3分钟。路上碰到体重50克的小胖子丁丁,丁丁问:“小明,上哪儿去?”我说:“去广场放风筝。” 丁丁说:“广场离这里很*,才1米呀!

  四、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长度单位里的一个新成员:千米。你们现在有什么收获吗?(了解了1千米的实际长度,学会千米和米之间的简单换算,并了解了它的实际用途。)

  五、课后延伸

  1、实地走一走1千米的路。

  2、写一篇数学日记:《我心目中的千米》

  板书设计: 认识千米(公里)(km)

  1千米=1000米

  教学内容:

  千米的认识(P7页例3,P8页例4,P8页“做一做”及P9页第1、2题,P10页第4题)

  教材分析:

  例3通过情境图,将学生引入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引出千米,图中的道路指示牌,表明了主题。接着,展示学生比较熟悉的运动场400米跑道上运动的场景,目的是让学生感受1千米,知道1千米=1000米。创设生活中的情境,目的在于唤起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直接经验,增强学生学*的积极性。

  例4及“做一做”(进一步用身体的感受体验1千米的长度)。这部分内容是以量一量、走一走、估一估的活动形式呈现的,借助学生的活动经验,增强学生对1千米直线距离的感受。可以通过对距离的感受、对时间长短的感受、对走路步数的感受、对身体疲劳程度的感受等多种方式来体验1千米的长度。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已经认识了米、分米、厘米及毫米的基础上学*长度单位“千米”,知道千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初步建立1千米(公里)长度的观念,知道1千米(公里)=1000米、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掌握测量1千米的方法、

  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能力和合理推理的能力以及实际测量和估测能力、

  3、渗透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践的思想,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使学生认识1千米的长度,掌握1千米和1米的关系、

  教学难点:

  让学生亲自体会生活中测量1千米的方法、

  教学建议:

  例3的教学可以从公路路标的实际情境引入,说明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存在,使学生感受认识“千米”的必要性,通过学生的语言描述,使学生明白路标的具体含义。接着,借助学校操场这一学生熟悉的题材帮助学生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并给出千米和米的关系。(教学时,可以利用当地实际帮助学生建立1千米的表象,如A地到B地大约是1千米。)目的.是让学生感受1千米,知道1千米=1000米。在创设的生活情境中,唤起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直接经验,增强学生学*的积极性。可以通过对距离的感受、对时间长短的感受、对走路步数的感受、对身体疲劳程度的感受等多种方式来体验1千米的长度。出示例3的情境。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类似图中的情境你见过吗?说一说图中主要说了些什么?”学生可能会说出:“到叶镇还有21千米”、“到灵山还有23千米”,也有的学生会说出:“小汽车1小时可以行80千米”

  等等,教师都应该给予肯定,并由此引出千米。

  例4这部分内容可以在操场的跑道上,或在学校的其他地方量出100米的直线距离。测量时,应该先确定起点并选定一条直线,然后用卷尺(或其他测量工具)量出100米,在50米及终点处各设立一个明显标志。让学生先看一看50米的直线距离,再看一看100米的直线距离,然后想像一下2个100米有多远,3个100米有多远,……10个100米有多远。或者以小组合作的形式组织走100米的活动。要求小组长具体负责,每组要有指定的记录员。

  活动内容是:

  ①用*时的步幅,走完100米,确定走的步数。用*时的速度,确定走100米需要的时间。学生可以以*时的速度走到100米处,边走边数出自己走的步数。

  ②提醒学生这不是比赛,如果比*时走得快(或慢),走的步幅比*时大(或小)都会影响对1千米有多远的推想。

  ③让学生根据走100米的感受(用的时间和对距离的直接经验)推想出1千米大约有多远。

  组织学生完成“做一做”。到校门口,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说一说(估)从学校门口到什么地方大约是1千米?在确保学生安全的前提下,可以组织学生到校外走1千米的活动,感受1千米的距离。

  练*二的第4题安排了三组情境(见下图),分别提供了3千米、1200千米和30千米3个不同的出行路程,应该先让学生认真看图,然后在小组内交流,可以有多种答案。比如,去植物园可以步行,也可以坐车去。对应不同的出行方式,需要的时间也是不同的。不要轻易否定学生的想法,注意引导学生参与到讨论中来。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已经认识了米、分米、厘米及毫米的基础上学*长度单位“千米”,知道千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初步建立1千米(公里)长度的观念,知道1千米(公里)=1000米.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掌握测量1千米的方法.

  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能力和合理推理的能力以及实际测量和估测能力.

  3.渗透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践的思想,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使学生认识1千米的长度,掌握1千米和1米的关系.

  教学难点

  让学生亲自体会生活中测量1千米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1.师问:我们都学过什么长度单位?你们能用手比一比1毫米有多长吗?1厘米、1米呢?如果测量铅笔的长度,用什么单位比较合适?测量教室的长度呢?

  2.小组交流,整理资料(课初,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一下课外测量的情况)

  各小组汇报课外测量情况:

  (1)测量一下路边两根路灯间的距离为多少米?多远为1000米?

  (2)测量一下学校运动场的跑道一圈是多少米?跑几圈是1000米?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出示图片“认识千米”.

  师问:请同学们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你想说什么?发表自己的看法.

  2.教师小结:通过画面我们看到了路旁的里程碑上标有50千米(km)、100千米(km)的字样,同时板书“千米”.

  3.设疑:计算比较长的路程,为什么通常用“千米”(公里)作单位?

  你们想了解有关千米的什么知识?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长度单位“千米”.

  三、自主探索,研究问题.

  1.各小组汇报课外实际测量情况.学生汇报时,教师及时给予评价,并把有关数量板书.

  2.教师说明:路边两根路灯杆间的距离是50米,二十一根路灯杆的距离长1000米;

  运动场跑道的一圈通常是400米(结合本校实际)跑两圈半是1000米.

  那么,1000米用较大的单位表示就是1千米.

  师问:你们知道1千米和1米之间的关系吗?(板书; 1千米=1000米)

  3.估想.

  (1)师问:1米有多长?50米有多长?100米有多长?两个里程碑间1千米的长度?(让学生闭眼想象)

  (2)师问:从学校门口到什么地方的里程大约是1千米?(小组讨论)

  (3)师问:你能说一说你是怎样猜测的吗?想一想,你还知道什么物体间的距离大约是1千米,或者是几千米?

  记忆进率.

  问:还记得手指游戏吗?现在请你猜一猜“大哥和二哥”之间有什么秘密?

  明确:大拇指代表“千米”、 食指代表“米”;大拇指和食指之间的距离较远,正好表示它们之间的进率是1000.

  四、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看下图,从小林家到什么地方有1千米远,把路线画出来.

  学生汇报时,说一说想的过程.

  2.把每小时的路程和合适的交通工具用线连接起来.

  (学生订正时,适时加入交通法规教育.)

  五、实践.

  师问:你们想不想体验一下走1千米有什么感觉?想不想知道自己走了多少步就是1千米?走了多长时间大约是1千米?(组织学生到操场分小组进行探究活动“走一走”)

  汇报:你们是怎么走的?有什么感觉?

  六、看书质疑,全课总结.

  1.今天我们学*了千米的认识,你们有什么收获?

  2.齐背“手指游戏歌”,加最后一句话“大哥二哥有秘密,这个秘密是1000.”

  七、课外实践作业.

  查阅有关“千米”这个长度单位的小资料,和同学们说一说.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走一走

  活动目的

  通过实践使学生真正领悟1千米的具体长度.

  活动准备

  秒表

  活动过程

  1.教师事先在操场上量出1千米的长度(可根据跑道的长度进行估算).

  2.组织学生到操场分小组进行体验.

  3.可以看自己走多少步是1千米,也可以利用秒表看走多长时间是1千米.

  教学内容:

  千米的认识。

  教学目标:

  1.明确千米产生的实际意义,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

  2.知道千米与米之间的关系。

  3.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交往能力。

  4.联系生活实际,提高学生的估测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明确千米与米之间的进率。

  难点:体验1千米的实际长度,形成正确表象。

  教具学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自己的身高是多少吗?

  生:一米三····

  师:“米”是什么单位呢?

  生:长度单位。

  师:谁能把自己学过的长度单位按一定的顺序排列出来(米、分米、厘米、毫米)

  师:请同学们伸出双手比划一下(1毫米;1厘米;1分米;1米分别有多长?)

  师:看题目,说出下列物体用什么长度单位比较合适?

  铅笔的长度是12(厘米)教室的长度是7(米)

  硬币的厚度是1.8(毫米)课桌的高是8(分米)

  西安到北京的距离大约是1120(千米)

  师:为什么西安到北京的距离要用到“千米”这个单位?

  生:因为这个距离比较远。

  师:对,要测量比较长的路程,通常用千米(km)作单位,测量公路、铁路、河流等的长度,我们通常也用千米作单位。

  二、授课部分

  师:关于“千米”这个新朋友,你们有哪些想了解的?

  生:1千米到底有多长?千米和米之间有什么关系?

  师:今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千米的世界。

  师:生活中你在哪里听到或见到过“千米”?(高速公路上有,马路上的指示牌等);

  师:老师课前也搜集了一些图片,请大家来看一下。(1、限速标志牌;2、从这里距某地还有多远?)

  师:看图了解我国一些建筑物的长度(1、南京长江大桥全长约7千米;2、我国杭州湾大桥全长36千米,是全世界最长跨海大桥;3、万里长城全长约6700千米,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师:刚才我们举了这么多有关“千米”的例子,我们了解到“千米”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广泛的被应用着;那一千米到底有多长,千米和米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呢?我们来观看几段视频。

  1、走一百米大约走了150步(估一下走1千米需要多少步?);

  2、绕一圈二百米的跑道大约用3分钟(估一下走千米需要多长时间);

  3、十位学生侧*举长度是十米(想想几个10米是1千米);

  师:这里的1千米也就是1000(停顿)米;“千米”也叫“公里”可以用字母km来表示。

  师:1(停顿)千米=1000(停顿)米,你发现老师的读法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要停顿?

  师:千米和米之间怎么换算呢?

  师:如果跑道200米一圈,那几圈就是1千米呢?

  学生完成题目:

  4千米=( )米 9千米=( )米

  3000米=( )千米 6000米=( )千米

  (学生回答注意念题停顿,得出结论米和千米之间的进率是1000)

  师:我么学会了换算,感受了校园里面的1千米,现在我们去感受一下校园外面的一千米(从北关小学门口出发到蓝田县图书馆大约是1千米;将军岭隧道全长1千米;)

  师:请将我们刚才举的例子在心里走一遍;(学生闭眼感受)

  请把你从学校回家的距离和1千米作比较是大于1千米还是不到1千米;(可以用行走1千米大约走1500步或走1千米大约用15分钟比较一下)

  为什么超过或不超过1千米请给出理由;

  师:我们再来了解一些比校园周围更远一些的距离:

  师:这堂课一开始我们就了解到“千米”是测量较常的路程单位,它不仅可以测量铁路、公路还可以测量河流的长度,那我们来看一下有关我国一些著名河流的长度;

  出示课件(黑龙江全长1370米;黄河全长5464米;长江长6300米,是我国最长的河流;珠江全长216千米)你能比较出这四条河流哪个最长、哪个最短吗?

  三、提升与总结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千米这个长度单位,还知道千米能用来测量铁路、公路、河流等长度,还了解到1千米=1000米,只不过千米用起来更方便。

  师:现在来检测大家的学*成果:

  一、填空

  ***城楼高约35( ) 南京长江大桥长约7( )

  这艘轮船的底长约125( )

  二、连线

  我们刚才学了步行1千米大约需要15分钟,那请大家看一下,下面这些交通工具和出行方式,每小时能行多少呢?

  步行每小时4千米 飞机每小时800千米

  自行车每小时15千米 小汽车每小时60千米

  三、填一填

  ( )200米就是1千米

  ( )100米就是1千米

  ( )500米就是5千米

  ( )千米=1000米

  6千米=( )米

  2000米=( )千米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