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顷,*方千米教案优选【五】份

首页 / 教案 / |

  公顷,*方千米教案 1

  教学内容:

  P81―85,例1、例2和练*十四

  教学目标:

  ⒈使学生知道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方千米;通过观察、计算、推理和想象等活动,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发现*方米、公顷和*方千米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间的换算。

  ⒉使学生能借助计算器,结合*面图形面积公式和有关面积单位换算的知识,估计或计算相关的土地面积。

  ⒊使学生积极参与学*活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⒈知道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方千米;

  ⒉进行简单的单位间的换算及计算相关的土地面积

  教学课时2课时

  (1)公顷的认识

  教学内容:

  p.81、82的例1,试一试,练一练,练*十四第1~4题

  教学目标:

  1、知道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通过实际观察和推算,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知道1公顷=10000*方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能借助计算器,应用*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和有关面积单位换算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通过积极参与观察、推算、分析的过程,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意识,提高与同伴合作交流的能力,在学*中获得快乐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难点:

  建立1公顷有多大的空间观念,公顷与*方米之间简单的单位换算。

  教学过程:

  一、复*面积单位:

  1、板书“面积”,问:面积指的是什么?

  (物体表面的大小或图形的大小。)

  面积与周长有什么不同?(面积是指的“面”的大小,周长指的是边的长短。)

  分别举例:书封面的面积和黑板面的面积。

  2、指出:面积有大有小,所以需要不同的面积单位。已学过的面积单位(从大到小):*方米、*方分米、*方厘米

  问:1*方米是多大?(要求学生分别从两方面考虑: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面积就是1*方米;教室地面上的大方块约是1*方米)

  继续同法复*1*方分米、1*方厘米

  复*进率:100

  3、估一估:教室地面面积大约是多少*方米?

  一坨一坨地量,估得长约8米,宽约6米

  算一算:8×6≈50*方米

  (提醒:结果要合乎实际,还要方便计算。)

  二、认识公顷:

  1、通过预*,大家已经知道今天要学新的面积单位:公顷

  说说你知道1公顷有多大?

  (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积;10000*方米)

  根据第一句话算一算:100×100=10000*方米

  提醒:以前学*的三个面积单位进率是100,现在新学的公顷和*方米的进率是10000;公顷可以用字母“ha”表示

  2、猜一猜:我们的操场面积有1公顷么?为什么?

  (操场的长100米多一点,宽大约只有50米,100×50=5000*方米,大约是半公顷。)

  板书调查的操场面积:4575*方米

  4575*方米=( )公顷

  你是怎么想的?(小数点向左移动4位)

  继续猜:整个学校的占地满1公顷么?你是怎么想的?

  (只要学生说出的想法合理就行。)

  满2公顷么?为什么?

  板书调查好的数据:13970*方米

  问:13970*方米=( )公顷

  你是怎么想的?

  3、说说你对公顷的认识。(是一个很大的面积单位)

  我们学校的面积只有1公顷多一点,如果用*方米做单位,很精确,但数较大,不方便。所以在描述一些地方的时候可以用公顷为单位,这样更清楚。

  4、读例1的4张图。

  也可请知道有关情况的同学坐一些简单的'介绍。

  5、读书:边长100米的正方形土地,面积是1公顷

  你有什么发现?(以前的面积没专指“土地”,为什么这里要强调“土地”呢?)说明公顷是个大单位,除了土地之外,没有什么东西的面积可以用它作单位。

  三、巩固练*:

  1、试一试,读题后学生列式计算。指导学生用简便方法计算。

  2、练一练,(1)算出足球场的面积,指导乘11的简便算法;指导规范的答题格式。

  (2)用刚才算的“50*方米”,算一算,大约多少个这样的教室地面的面积是1公顷。注意“0”的个数。

  3、练*十四。(1)读题后了解这两个信息,并换算。指出:在整数范围里,*方米换算成公顷就是去掉末尾的4个0,公顷换算成*方米的时候只要在末尾加上4个0;注意进率是10000。

  (2)学生独立填写,指名交流。

  (3)作业:第3、4题

  强调几个面积公式:长方形、正方形、*行四边形、梯形、三角形

  4、讲评预*作业。

  (2)*方千米的认识

  教学内容:

  p.82、83的例2,试一试,练一练,练*十四第5~7题

  教学目标:

  1、知道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方千米;通过猜想和推算,知道1*方千米=1000000*方米=100公顷,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能借助计算器,应用*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和有关面积单位换算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学*活动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相互合作的能力,在学*中获得快乐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1*方千米;发现*方千米与*方米、公顷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教学过程:

  一、复*:

  说说已经学过的几个面积单位,注意从大到小地说。老师板书成:

  公顷(红笔写)、*方米、*方分米、*方厘米

  问:公顷很特别,说说它有哪些特别之处?

  (其它的面积单位都有“*方”两字,它没有;公顷是其中最大的面积单位,用于土地面积;其它的面积单位进率都是100,而它和*方米之间的进率是10000……)

  说说1公顷指的是多大的面积?(要学生熟练地说出:边长100米的正方形土地面积。)

  二、学*新知:

  1、这节课我们要学*一个更大的面积单位,是什么?

  板书:*方千米

  知道1*方千米是多大么?

  (边长是1千米的正方形土地面积)

  回忆“1千米”的长度:选两个熟悉的相距1千米的地方,体会相距1千米是较远的距离。

  算一算:1000×1000=1000000*方米=100公顷

  联系实际想一想它的实际大小:

  约200个操场的面积大小……

  体会:*方千米是一个最大的面积单位,它一般用于一个城市、省、国家等很大的面积。

  2、学*例2:

  读书上的例2,了解“*方千米”所用的地方。

  3、补充:

  中国的国土面积大约是960万*方千米,这个面积包括了领土、内海、领海等。

  我们太仓的面积:800.906*方千米,其中陆地面积538.466*方千米,我们城厢镇面积:185.01*方千米

  指出:我们太仓是一个县级市,面积大约有*千*方千米。

  4、完整的面积单位进率:

  *方千米、公顷、*方米、*方分米、*方厘米

  只有公顷和*方米之间的进率是10000,其他的相邻面积单位间的进率都是100

  三、巩固练*:

  1、试一试:学生独立列式解答,注意书写格式、进率换算。

  2、练一练:

  (1)算一算,注意末尾0的个数。再换算。

  (2)单位换算,指名说说换算的方法,比较圆明园的面积大小。

  (3)学生独立完成,并交流换算方法。

  3、练*十四的部分练*:

  (1)以江苏省地图为参照,估一估其他各省的面积。如可以先从山西省地图中描画出和江苏省差不多大的部分,再估计剩余部分的面积。估计完后,老师报出确切的数据,检验学生的估算能力。

  山西省15.63万*方千米,湖南省21.18万*方千米,云南省39.4万*方千米,海南省3.4万*方千米

  (2)边说边比画出1*方厘米、1*方分米、1*方米,1公顷、1*方千米

  说进率:100*方厘米=1*方分米,100*方分米=1*方米

  10000*方米=1公顷,100公顷=1*方千米

  (3)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面积单位:

  计算机屏幕:问“为什么不是780*方分米?”

  计算机房:一般房间的面积用“*方米”

  香港面积:太仓的面积有800多*方千米,香港比太仓大,应该也是“*方千米”;一个城市、甚至更大的地方面积都要用“*方千米”。

  机场跑道:20公顷

  4、你知道吗?

  学生读一读,了解基本情况。

  估一估哪个洲面积最大?然后老师从大到小依次报出各面积,学生记录。

  四、布置作业

  公顷,*方千米教案 2

  教学目标:

  了解面积单位公顷、*方千米。

  教学过程:

  一、激发学生学*兴趣,引出课题

  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看看体育场的图片,你们有什么感想?

  (体育场太大了)

  那还能用我们前面学过的面积单位进行测量了?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比*方米更大的面积单位:公顷和*方千米。(出示课题)

  二、新授

  1、通常我们在测量土地面积时,要用到更大的面积单位,公顷和*方千米。

  它们到底有多大呢?

  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一下。

  2、带领学生到操场进行实际测量,量出边长是10米的正方形土地,用标杆及绳子把这100*方米围起来,或让学生手拉手,围站在正方形土地的四周看一看。教师向学生说明,100块这样大的土地就是1公顷。

  3、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0000*方米,就等于1公顷。

  打个比方,我们的教师面积大约是50*方米,那200个教室的面积就是1公顷。

  10000*方米=1公顷

  3、边长是1千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方千米。相当于100公顷。

  也就是说如果一个足球场的面积是7000*方米,那就有140个足球场。

  1*方千米=100公顷

  三、练*

  练*二十2

  四、小结

  教学反思:

  公顷,*方千米教案 3

  教学内容:

  P81—85,例1、例2和练*十四

  教学目标:

  ⒈使学生知道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方千米;通过观察、计算、推理和想象等活动,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发现*方米、公顷和*方千米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间的换算。

  ⒉使学生能借助计算器,结合*面图形面积公式和有关面积单位换算的知识,估计或计算相关的土地面积。

  ⒊使学生积极参与学*活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⒈知道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方千米;

  ⒉进行简单的单位间的换算及计算相关的土地面积

  教学课时2课时

  (1)公顷的认识

  教学内容:

  p.81、82的例1,试一试,练一练,练*十四第1~4题

  教学目标:

  1、知道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通过实际观察和推算,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知道1公顷=10000*方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能借助计算器,应用*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和有关面积单位换算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通过积极参与观察、推算、分析的过程,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意识,提高与同伴合作交流的能力,在学*中获得快乐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难点:

  建立1公顷有多大的空间观念,公顷与*方米之间简单的单位换算。

  教学过程:

  一、复*面积单位:

  1、板书“面积”,问:面积指的是什么?

  (物体表面的大小或图形的大小。)

  面积与周长有什么不同?(面积是指的“面”的大小,周长指的是边的长短。)

  分别举例:书封面的面积和黑板面的面积。

  2、指出:面积有大有小,所以需要不同的面积单位。已学过的面积单位(从大到小):*方米、*方分米、*方厘米

  问:1*方米是多大?(要求学生分别从两方面考虑: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面积就是1*方米;教室地面上的大方块约是1*方米)

  继续同法复*1*方分米、1*方厘米

  复*进率:100

  3、估一估:教室地面面积大约是多少*方米?

  一坨一坨地量,估得长约8米,宽约6米

  算一算:8×6≈50*方米

  (提醒:结果要合乎实际,还要方便计算。)

  二、认识公顷:

  1、通过预*,大家已经知道今天要学新的面积单位:公顷

  说说你知道1公顷有多大?

  (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积;10000*方米)

  根据第一句话算一算:100×100=10000*方米

  提醒:以前学*的三个面积单位进率是100,现在新学的公顷和*方米的进率是10000;公顷可以用字母“ha”表示

  2、猜一猜:我们的操场面积有1公顷么?为什么?

  (操场的长100米多一点,宽大约只有50米,100×50=5000*方米,大约是半公顷。)

  板书调查的操场面积:4575*方米

  4575*方米=( )公顷

  你是怎么想的?(小数点向左移动4位)

  继续猜:整个学校的占地满1公顷么?你是怎么想的?

  (只要学生说出的想法合理就行。)

  满2公顷么?为什么?

  板书调查好的数据:13970*方米

  问:13970*方米=( )公顷

  你是怎么想的?

  3、说说你对公顷的认识。(是一个很大的面积单位)

  我们学校的面积只有1公顷多一点,如果用*方米做单位,很精确,但数较大,不方便。所以在描述一些地方的时候可以用公顷为单位,这样更清楚。

  4、读例1的4张图。

  也可请知道有关情况的同学坐一些简单的介绍。

  5、读书:边长100米的正方形土地,面积是1公顷

  你有什么发现?(以前的面积没专指“土地”,为什么这里要强调“土地”呢?)说明公顷是个大单位,除了土地之外,没有什么东西的面积可以用它作单位。

  三、巩固练*:

  1、试一试,读题后学生列式计算。指导学生用简便方法计算。

  2、练一练,(1)算出足球场的面积,指导乘11的简便算法;指导规范的答题格式。

  (2)用刚才算的“50*方米”,算一算,大约多少个这样的教室地面的面积是1公顷。注意“0”的个数。

  3、练*十四。(1)读题后了解这两个信息,并换算。指出:在整数范围里,*方米换算成公顷就是去掉末尾的4个0,公顷换算成*方米的时候只要在末尾加上4个0;注意进率是10000。

  (2)学生独立填写,指名交流。

  (3)作业:第3、4题

  强调几个面积公式:长方形、正方形、*行四边形、梯形、三角形

  4、讲评预*作业。

  (2)*方千米的认识

  教学内容:

  p.82、83的例2,试一试,练一练,练*十四第5~7题

  教学目标:

  1、知道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方千米;通过猜想和推算,知道1*方千米=1000000*方米=100公顷,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能借助计算器,应用*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和有关面积单位换算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学*活动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相互合作的能力,在学*中获得快乐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1*方千米;发现*方千米与*方米、公顷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教学过程:

  一、复*:

  说说已经学过的几个面积单位,注意从大到小地说。老师板书成:

  公顷(红笔写)、*方米、*方分米、*方厘米

  问:公顷很特别,说说它有哪些特别之处?

  (其它的面积单位都有“*方”两字,它没有;公顷是其中最大的面积单位,用于土地面积;其它的面积单位进率都是100,而它和*方米之间的进率是10000……)

  说说1公顷指的是多大的面积?(要学生熟练地说出:边长100米的正方形土地面积。)

  二、学*新知:

  1、这节课我们要学*一个更大的面积单位,是什么?

  板书:*方千米

  知道1*方千米是多大么?

  (边长是1千米的正方形土地面积)

  回忆“1千米”的长度:选两个熟悉的相距1千米的地方,体会相距1千米是较远的距离。

  算一算:1000×1000=1000000*方米=100公顷

  联系实际想一想它的实际大小:

  约200个操场的面积大小……

  体会:*方千米是一个最大的面积单位,它一般用于一个城市、省、国家等很大的面积。

  2、学*例2:

  读书上的例2,了解“*方千米”所用的地方。

  3、补充:

  中国的国土面积大约是960万*方千米,这个面积包括了领土、内海、领海等。

  我们太仓的面积:800.906*方千米,其中陆地面积538.466*方千米,我们城厢镇面积:185.01*方千米

  指出:我们太仓是一个县级市,面积大约有*千*方千米。

  4、完整的面积单位进率:

  *方千米、公顷、*方米、*方分米、*方厘米

  只有公顷和*方米之间的进率是10000,其他的相邻面积单位间的进率都是100

  三、巩固练*:

  1、试一试:学生独立列式解答,注意书写格式、进率换算。

  2、练一练:

  (1)算一算,注意末尾0的个数。再换算。

  (2)单位换算,指名说说换算的方法,比较圆明园的面积大小。

  (3)学生独立完成,并交流换算方法。

  3、练*十四的部分练*:

  (1)以江苏省地图为参照,估一估其他各省的面积。如可以先从山西省地图中描画出和江苏省差不多大的部分,再估计剩余部分的面积。估计完后,老师报出确切的数据,检验学生的估算能力。

  山西省15.63万*方千米,湖南省21.18万*方千米,云南省39.4万*方千米,海南省3.4万*方千米

  (2)边说边比画出1*方厘米、1*方分米、1*方米,1公顷、1*方千米

  说进率:100*方厘米=1*方分米,100*方分米=1*方米

  10000*方米=1公顷,100公顷=1*方千米

  (3)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面积单位:

  计算机屏幕:问“为什么不是780*方分米?”

  计算机房:一般房间的面积用“*方米”

  香港面积:太仓的面积有800多*方千米,香港比太仓大,应该也是“*方千米”;一个城市、甚至更大的地方面积都要用“*方千米”。

  机场跑道:20公顷

  4、你知道吗?

  学生读一读,了解基本情况。

  估一估哪个洲面积最大?然后老师从大到小依次报出各面积,学生记录。

  四、布置作业

  公顷,*方千米教案 4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2―83页的例题,“试一试”、“练一练”、练*十四第5―7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测量和计算大面积的土地,通常用*方千米作单位;通过实际观察和推算,体会1*方千米的实际大小;知道1*方千米=1000000*方米=100公顷,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使学生能借助计算器,应用*面图形的面积公式和有关面积单位换算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学*活动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联系,培养相互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认识1*方千米

  教学难点:

  感受1*方千米的实际大小以及与*方米、公顷间的进率。

  教具准备:

  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方千米

  1、分别呈现九寨沟、西湖、三峡水库和20xx年我国的造林面积,这些面积都用*方千米为单位。什么是1*方千米?1*方千米是多大?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方千米”这一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

  二、在丰富、多样的活动中感受1*方千米。

  1、告诉学生1*方千米是多大。

  老师直接揭示:*方千米的符号表示法和边长1000米的正方形土地面积是1*方千米。

  想像一下边长1000米的正方形大约有多大,获得对1*方千米的初步体会。

  2、算一算1*方千米是多少*方米。

  根据正方形的面积公式,算出边长10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000000*方米。

  填好课本*方千米与*方米的进率。

  3、1*方千米=()公顷

  你能想办法算出*方千米和公顷之间的进率吗?

  4、完成“练一练”第2、3题。

  说说你是怎样换算单位?小数点是怎样移动的?

  三、巩固练*

  1、“试一试”

  先算出梯形土地的面积是多少*方千米,再把计算结果换算成公顷

  2、完成“练一练”第1题。

  3、完成练*十四第5题

  观察、从同一幅地图上描下来的五个省的不规则图形,比较他们面积的大小。

  根据江苏省的面积是10.26万*方千米,你能估计其他四个省的面积大约是各是多少万*方千米吗?

  你可以通过什么办法验证自己的估算?

  4、整理学过的面积单位。完成练*十四第6、7题。

  (1)回忆小学阶段我们已学过哪些面积单位?各个面积单位分别是多大的正方形的面积?他们分别有多大?

  (2)把所有单位按从小到大的次序排一排。

  (3)相互间的进率分别是多少?

  (4)根据每个面积单位的实际大小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完成练*十三第7题

  四、课堂小结,质疑问难

  谈话:今天我们学*什么内容?通过今天的学*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公顷,*方千米教案 5

  教学内容:

  书上第84页 公顷、*方千米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知道公顷、*方千米是更大的面积单位,了解1公顷、1*方千米的实际大小。

  2、知道1公顷=10000*方米,1*方千米=100公顷。

  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察和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

  使学生了解1公顷、1*方千米的大小。掌握土地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

  建立1公顷及1*方千米的实际概念,能区分两个单位。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巩固旧知,作好铺垫。

  1、 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2、 用打手势表示一下1*方厘米、1*方分米、1*方米的大小。

  3、 填写正确的面积单位

  指甲的面 数学书本的封面 黑板的面

  二、 引入

  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看看体育场的图片,你们有什么感想?

  出示:(体育场太大了)

  那还能用我们前面学过的面积单位进行测量吗?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比*方米更大的面积单位:公顷和*方千米。(出示课题:公顷、*方千米)

  三、新授

  1、通常我们在测量土地面积时,要用到更大的面积单位,公顷和*方千米。

  它们到底有多大呢?

  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一下。

  2、带领学生到操场进行实际测量,量出边长是10米的正方形土地,用标杆及绳子把这100*方米围起来,或让学生手拉手,围站在正方形土地的四周看一看。教师向学生说明,100块这样大的土地就是1公顷。

  3、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0000*方米,就等于1公顷。

  打个比方,我们的教室面积大约是50*方米,那200个教室的面积就是1公顷。

  10000*方米=1公顷

  4、(1)前面,我们认识了公顷这个面积单位,接着我们来认识比公顷还要大的面积单位:*方千米。*方千米也叫*方公里。

  先来猜一猜边长是多少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方千米?

  (2)1*方千米到底有多大呢?你能想象的出来吗?

  (老师给同学们举个例子)

  边长是1千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方千米。相当于100公顷。

  也就是说如果一个足球场的面积是7000*方米,那就有140个足球场。

  1*方千米=100公顷

  知道我们祖国的陆地面积是多少*方千米吗?

  小结:在我国960万*方公里的土地上,有巍峨的高山,有辽阔的草原,非常辽阔壮美。

  四、巩固练*。

  1、了解生活中的相关知识。

  四人小组先了解课本中的生活中的数学,再互相说说你在哪儿见过1公顷、

  2、换算。

  2公顷=( )*方米 50000*方米=( )公顷

  2*方千米=( )公顷 4000公顷=( )*方千米

  3、填空

  (1)北京的***广场是世界上最大的广场,面积约40公顷,约合( )*方米。

  (2)北京的故宫是世界上最大的宫殿,占地面积是720000*方米,合( )公顷。

  4、一块边长是400米的正方形麦地,有多少公顷?

  五、课堂总结

  请同学们看黑板,说一说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六、布置作业

  1、《课堂作业本》41页

  2、练*二十第2、4题

  板书设计:

  公顷、*方千米

  1公顷=10000*方米

  1*方千米=100公顷


公顷,*方千米教案优选【五】份扩展阅读


公顷,*方千米教案优选【五】份(扩展1)

——公顷*方千米教案6篇

公顷*方千米教案1

  第六课时

  公顷、*方千米

  教学内容:

  第84页及练*二十

  教学目标:

  1、结合实例体会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方千米和公顷,建立1*方千米、1公顷的面积概念。

  2、知道*方米与公顷之间、*方千米与公顷之间的进率,并利用进率进行简单的换算。

  3、经历观察、想象、发现、交流等数学活动的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加深入对公顷、*方千米的认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数学思考。

  教学重点:

  建立*方千米、公顷的概念。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

  1、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2、用手势表示一下1*方厘米、1*方分米、1*方米的大小。

  二、激发学生学*兴趣,引出课题

  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看看体育场的图片,你们有什么感想? (体育场太大了)

  那还能用我们前面学过的面积单位进行测量了?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比*方米更大的面积单位:公顷和*方千米。(出示课题)

  三、自学反馈,教师点拨

  1、通常我们在测量土地面积时,要用到更大的面积单位,公顷和*方千米。 它们到底有多大呢?

  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一下。

  2、带领学生到操场进行实际测量,量出边长是10米的正方形土地,用标杆及绳子把这100*方米围起来,或让学生手拉手,围站在正方形土地的四周看一看。教师向学生说明,100块这样大的土地就是1公顷。

  3、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0000*方米,就等于1公顷。

  打个比方,我们的教师面积大约是50*方米,那200个教室的面积就是1公顷。 10000*方米=1公顷

  4、边长是1千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方千米。相当于100公顷。

  也就是说如果一个足球场的面积是7000*方米,那就有140个足球场。 1*方千米=100公顷

  四、巩固练*

  练*二十:1、2题

  五、小结

  板书设计:

  公顷、*方千米

  10000*方米=1公顷 1*方千米=100公顷

公顷*方千米教案2

  本单元的内容是在三年级下册的面积及常用面积单位“*方米、*方分米、*方厘米”等基础上进一步巩固面积认识,完善面积单位体系,帮助学生建立土地面积单位“公顷”和“*方千米”的概念,为学生解决生活中关于土地面积的实际问题提供支持。

  教学目标

  1、认识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和*方千米,通过观察、计算和推理等活动,体会1公顷和1*方千米的实际大小。

  2、 掌握*方米、公顷和*方千米之间的进率,能进行简单的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3、积极参与学*活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空间观念及初步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方米、公顷和*方千米之间的进率,能进行简单的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难点:体会1公顷和1*方千米的实际大小。

  教材

  通过国家体育场“鸟巢”的占地面积,让学生感受比较大的面积,引出土地面积单位“公顷”。接着以“边长100米的正方形”来表征面积单位“1公顷”,帮助学生建立“公顷”与“*方米”的联系。

  1、使学生知道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使学生能借助计算器,应用相关面积公式和面积单位换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学*活动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相互合作的能力。

  活动一、创设情境,引入公顷。

  1、同学们能估计一下我们教室的占地面积有多大吗?用什么面积单位比较合适?

  2、引入:请同学们欣赏下面一组图片。(先后呈现南京明孝陵、北京中华世纪坛、鸟巢和我国大片森林的画面以及相应的文字说明。)

  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公顷这一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

  (板书:认识公顷)

  活动二、自主探索,认识公顷。

  1、认识1公顷的含义。

  指出:边长100米的正方形土地面积就是1公顷。

  2、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

  出示“试一试”

  提问:你能计算这块*行四边形菜地的面积吗?用计算器算一算。

  小结:把以*方米为单位的数量改写成以公顷为单位的数量时,可以用原来的数除以10000,或者直接把原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四位。

  3、尝试单位换算。

  4、完成“做一做”。

  活动三、理解应用、强化体验。

  1、指导完成练*六第1题。

  2、指导完成练*六第2题。

  3、指导完成练*六第3题。

  4、指导完成练*六第4题。

  四、总结归纳,提升经验。

  今天我们学*了什么内容?你又有了哪些新的收获?说给大家听听。

  学生估计学校的占地面积有多大?用什么面积单位比较合适?学过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猜一猜,1公顷有多大?

  想象一下,边长100米的正方形土地有多大?

  自学:1公顷的含义。

  把学生带到操场,让28个学生手拉手围成一个正方形。

  28个同学手拉手围成的这个正方形,面积大约是100*方米。

  分小组合作测量长和宽,并计算出面积,再推算出大约多少个这样的教室地面的面积是1公顷。

公顷*方千米教案3

  一、复*导入,揭示课题

  1.复*常用面积单位,以及进率。

  师:同学们,请回忆一下前面我们都学过哪些面积单位呢?你能从小到大说一说吗?

  (板书:*方厘米,*方分米,*方米。)

  师:在现实生活中,你在哪些地方看到1*方厘米?1*方分米呢?1*方米呢?(指甲盖,粉笔盒,电视机屏幕)

  师:我们在学*它们的时候都是借助什么图形研究的?(正方形)1*方厘米是多大的正方形?1*方分米?1*方米?

  (板书:边长1厘米,边长1分米)师:*方厘米和*方分米的进率是多少?100*方分米和*方米的进率是多少?100

  (板书:*方厘米*方分米*方米)

  2.课件出示面积单位的填空题,揭示课题。

  师:好了,同学们,请看屏幕,我们一起来填一下这里的填空:(指名学生回答)

  一张银行卡的面积大约是40();

  数学书的封面面积大约是2()。

  我们所在教室的面积大约是50()。

  我校田径场的面积大约是1.5()。

  师:你觉得我校田径场的面积大约有1.5什么呢?这里能不能用“*方米”作单位?为什么?(不能。太小了。)

  师:1*方米还没有我们的教室大,这里用*方米显然太小了,所以需要一个更大的面积单位。(明确告诉学生这里填公顷。)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新内容。(板书:认识公顷)

  一起把题目读一读。

  师:那关于公顷,你想了解什么?

  (预设:生1:我想了解1公顷究竟有多大。生2:我想知道1公顷有多少*方米。生3:它跟*方米的进率是多少。生4:生活中哪里可以找到1公顷。)

  师:带着这些问题,下面就和老师一起走进公顷的世界吧。

  二、合作探究,认识1公顷

  师:老师这里准备了一些资料,一一看。

  师:齐读文字信息。

  师:看完图片你有什么感觉?这些地方的面积单位都是什么?(公顷)(板书:公顷)

  说明“公顷”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是广泛应用的,你有没有发现什么地方会用到“公顷”这个单位?(面积较大的,公园、森林等地方。)

  师:在计量较大土地面积的时候,用*方米就不合适了,我们需要更大的面积单位。在测量和计算土地面积的时候通常用“公顷”作单位。

  课件出示:测量和计算土地面积,通常用公顷作单位。

  师:公顷也可以用字母表示为hm2.

  (板书:hm2)

  过渡语:看来公顷是一个很大的单位。究竟有多大呢?你们想不想知道?那我们今天也借助正方形来研究公顷。

  师:这是我们学校的*面图。(大屏幕出示)介绍校门位置

  课件演示:从校门往西到西边栏杆大约100米,接着向北走到一年级底楼办公室后墙大约100米,继续向东走到停车场西面大约100米,再向南到校门口,又是一个100米,现在同学们看到的是一个什么形状,(正方形)边长是多少?(100米)边长100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就是1公顷,(课件插入:1公顷)

  现在,你们知道1公顷有多大了吧,请同学们现在闭上眼睛,沿着刚才老师带你们行走的路线在脑子里再走一遍,可以边走边说。

  师:在数学上,我们规定边长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板书:边长100米)那1公顷应该等于多少*方米?你能算出1公顷有多大吗?

  师:谁来说一下,1公顷有多大?(1公顷为10000*方米。)

  师:同意他们的说法吗?(板书:1公顷=10000*方米)

  师:说说你是怎么算的?(根据正方形的面积等于边长乘边长,100×100=10000*方米。)(课件出示:100×100=10000*方米)

  师:1公顷为10000*方米,那么10000*方米也就是1公顷。(课件显示)

  (一起来,把我们得出的结论读一读。)

  追问:2公顷等于多少*方米?7公顷呢?反过来,10000*方米等于几公顷?那30000*方米等于几公顷?90000*方米呢?

  师:反应真快!那你能从中得出公顷和*方米之间的进率吗?一起告诉我。

  (板书:10000.)

  1.练*十四第二题

  师:下面请同学们集中精力,我们来进行小组比拼,看看哪一组反应最快。

  6公顷=()*方米70000*方米=()公顷

  0.8公顷=()*方米9000*方米=()公顷

  每道题目请学生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在做公顷和*方米的单位转换时,你怎么想的?

  生:大单位转换成小单位就乘以进率,小单位转换成大单位就除以进率。

  师:你们是不是这样想的?掌声送给他。

  :把*方米数改写成公顷数,只要用*方米数除以10000就可以了,就是把这个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四位;把公顷数改写成*方米数,只要把公顷数乘10000就可以了,就是把这个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四位。

  三、联系生活,体会1公顷大小

  过渡语:通过刚才的计算,我们知道了1公顷=10000*方米。那么在我们实际生活中,1公顷到底有多大呢?下面让我们到实际中去体验一下吧。

  1.算一算,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

  (1)经过科学分析发现,我们双臂伸直的距离和我们的身高基本相同,我们班大多数学生的身高都在1.4米左右。那么7个这样的同学手拉手站成一排有多长呢?(课件出示示意图)(有9.8米。)

  师:约等于多少呢?(约等于10米。)(课件出示约10米。)

  师:(课件出示图片)这个由28个同学围成的正方形面积大约有多大呢?(100*方米。)

  师:这样的一个正方形是100*方米,多少个这样的正方形是1公顷呢?

  (100个这样的正方形是1公顷。)

  师:跟大家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1公顷=10000*方米,10000÷100=100(个))

  师:说的真好,掌声送给他。

  我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100个这样的大正方形才是1公顷。1公顷大不大

  (2)师:好,(出示图片)介绍教室长约9米,宽约7米

  快速口算一下我们教室的面积是多少?那么1公顷大约有几个教室的面积呢?用计算器来算一下。(1公顷有159个教室面积大。)

  师:1公顷有159个教室面积大。1公顷大不大?

  (3)出示舞蹈房图片。

  学校舞蹈房的面积大约是*方米。大约多少间这样的舞蹈房的面积是1公顷?

  师:1公顷有50个教室的面积那么大。1公顷大不大?

  (4)出示停车位图片。

  一个车位的标准面积是16*米,大约多少个这样的停车位的面积是1公顷?

  师:1公顷有625个停车位的面积那么大。1公顷大不大?

  (5)出示学校食堂图片。

  学校食堂的面积为400*方米,大约多少个这样的停车位的面积是1公顷?

  师:1公顷有25个教室面积大。1公顷大不大?

  四、巩固练*,掌握单位换算

  1.试一试

  师:通过刚才的学*,我们知道了公顷是一个很大的面积单位,也知道了公顷和*方米之间的关系。

  我们在测量土地面积时,一般用米作单位长度来测量,算出面积是多少*方米以后,再换算成公顷。你能解决下面的问题吗?

  指明学生读题:

  一块*行四边形菜地,底是250米.高是160米,这块菜地有多少*方米?合多少公顷?

  师:这一题,我请一个同学来把题目读一读。

  题目要我们求什么?告诉我们的是什么?所以我们要先求?自己做。指名学生板演。

  由学生板演列式计算。

  250×160=40000*方米

  40000*方米=4公顷

  答:这个果园有4公顷。

  师:*行四边形的面积怎样求?

  怎样由*方米换算成公顷?你是怎样把40000*方米换算成以公顷为单位呢?

  说的真好,掌声送给他。同学们都做对了吗?做对的举手。

  会了吗?填一填。

  2.一个足球场,长110米,宽75米。它的面积是多少*方米?这个足球场的面积有一公顷吗?

  师:会列式的同学举手?直接口答。

  110×75=8250(*方米)

  8250÷10000=0.825(公顷)

  0.825<1

  答:这个足球场的面积是8250*方米,不到1公顷。

  3.(让学生说说单位间换算的步骤。)大家都说的非常好,下面我就来考一考大家。

  (1)*广场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广场,占地面积是40公顷,合()*方米。

  (2)故宫是世界上最大的宫殿,占地面积是72公顷,合()*方米。

  师:如果是你,你选什么单位表示这些建筑的占地面积,为什么?

  练*后,引导学生通过比较,体会用公顷作单位计量较大的面积的好处。

  4.在○里填上“>”、“<”或“=”

  8公顷○7500*方米

  50000*方米○5公顷

  300*方米○0.3公顷

  学生说说每题是怎么做的步骤。

  5.一个占地1公顷的*行四边形苗圃,底边长80米,高是多少米?(用计算器计算)

  师:全体学生把题目读一读。

  题目告诉了我们哪些已知条件,要求什么?你会做吗?

  指名学生说说过程。

  指名学生口答报解题过程,教师课件出示正确答案规范书写。

  6.改错:

  早上,小李离开了面积是90(*方分米)的家来到学校,上楼走进教室,坐到了桌面面积是24(*方厘米)的课桌旁,拿出了面积是(公顷)的课本开始早读。下午4:40,伴着放学铃声,李扬迈着欢快的步子离开了占地面积约5.4(*方米)的学校向家走去。

  五、收获

  今天这节课,有什么收获?(1公顷的实际大小,进率)

  (1)知道了:1公顷=10000*方米.

  (2)学会了:公顷和*方米的互相改写

  六、板书

  认识公顷

  *方厘米100*方分米100*方米10000公顷

  边长1厘米边长1分米边长1米边长100米

  1公顷=10000*方米

公顷*方千米教案4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通过实际观察和推算,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建立1公顷的表象;知道1公顷=10000*方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使学生能借助计算器,应用*面图形的面积公式和有关面积单位换算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让学生在学*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相互合作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会进行*方米和公顷的单位转换。

  三、教学难点:

  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

  四、教学过程:

  (一)交流作业,揭示课题

  1.学生回忆面积单位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要用到一些面积单位,谁能把我们学过的面积单位按从小到大的顺序说给大家听听?

  2.学生比划面积单位大小

  比划一下,1*方厘米有多大?1*方分米、1*方米呢?

  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一个新的面积单位。

  4.学生看图,认识公顷。

  先一起来欣赏一些图片,自己读读图片中的文字,这些文字中都用到哪个面积单位?

  公顷也是我们测量和计算土地面积时常用的面积单位。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公顷。

  关于公顷,你想知道那些问题?

  5.学生自由回答。

  (二)目标驱动,自主学*

  1.初步认识公顷

  下面就请大家带着这些问题打开书,翻到第16页,自己到书上先去找一找答案,找到后跟同桌交流一下。

  (1)对照导学单尝试学*。

  (2)通过学*课本,你知道了什么?

  (3)那么100米有多长呢?谁能结合实际说一说?、

  (4)老师也找了一下,发现我们学校的新教学楼大约长100米,以我们的新教学楼为边长,围一个正方形,像这样的正方形的面积就是1公顷。

  闭上眼睛想一想,1公顷有多大?

  (5)、那么1公顷等于多少*方米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1)学生根据导学单,快乐自学

  导学单

  A. 自学书上16页相关内容

  B. 学完后与同桌交流学*收获。

  (2)全班交流,明确边长100米的正方形土地面积是1公顷。

  (3)学生自由发言。

  (4)学生借助教学楼初步感知1公顷的大小。

  (5)学生通过计算100100=10000*方米,明确1公顷=10000*方米

  2、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

  (1)学生闭上眼睛想一想,100*方米有多大

  推想:( )个这样的正方形面积大约是1公顷

  (2)学生亲身感知1公顷的大小

  课前我请28个同学手拉手围成了一个正方形,面积大约是100*方米。

  下面,让我们到校园里去感受一下1公顷的实际大小。

  多媒体出示:

  (1)我们学校前操场长约95米,宽约 25 米,面积大约 2370 *方米。

  大约( )个前操场的面积是1公顷。

  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事物可以帮助我们理解1公顷。下面,请同桌合作一起来找一找,完成在练*纸上。

  (2)我们教室的长约 9米,宽约7米,面积大约63*方米。

  大约( )个教室的面积是1公顷。

  3、自主研究,加深认识

  (1)学生合作完成练*:

  1*方米里可以站约12个同学,1公顷的面积大约可以站( )个同学。

  2个课桌面约1*方米,1公顷约有( )个课桌面拼成。

  28个同学手拉手围成一个正方形,面积大约是100*方米,1公顷的面积大约 需( )个同学手拉手围成。

  一辆小轿车的停车位约10*方米,1公顷约可停小轿车( )辆。

  (2)学生自由描述1公顷的大小

  现在,你能用一句话来表述1公顷的大小了吗?

  (3)完成练一练

  (三)分层作业,内化提高。

  完成19页第10-13题。

  公顷这个面积单位,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下面的问题你能解决吗?

  师巡视,学生完成后,有针对性地评讲。

  (四)当堂反馈,总结反思。

  1、学生总结反思

  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公顷这个面积单位,通过这节课的学*,你有什么收获?

  2、(多媒体出示: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劳动人民就会计算土地的面积。当时用亩做单位计算方法是:先用步量出长方形土地的长和宽(1步=5尺),计算它的积,然后除以240,就得到亩数,一亩约等于667*方米。)

  3、课堂作业:补充*题相关练*

  4、拓展题

公顷*方千米教案5

  本单元的内容是在三年级下册的面积及常用面积单位“*方米、*方分米、*方厘米”等基础上进一步巩固面积认识,完善面积单位体系,帮助学生建立土地面积单位“公顷”和“*方千米”的概念,为学生解决生活中关于土地面积的实际问题提供支持。

  教学目标

  1、认识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和*方千米,通过观察、计算和推理等活动,体会1公顷和1*方千米的实际大小。

  2、 掌握*方米、公顷和*方千米之间的进率,能进行简单的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3、积极参与学*活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空间观念及初步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方米、公顷和*方千米之间的进率,能进行简单的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难点:体会1公顷和1*方千米的实际大小。

  教材通过国家体育场“鸟巢”的占地面积,让学生感受比较大的面积,引出土地面积单位“公顷”。接着以“边长100米的正方形”来表征面积单位“1公顷”,帮助学生建立“公顷”与“*方米”的联系。

  1、使学生知道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会进行

  简单的单位换算。

  2、使学生能借助计算器,应用相关面积公式和面积单位换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学*活动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相互合作的能力。

  活动一、创设情境,引入公顷。

  1、同学们能估计一下我们教室的占地面积有多大吗?用什么面积单位比较合适?

  2、引入:请同学们欣赏下面一组图片。(先后呈现南京明孝陵、北京中华世纪坛、鸟巢和我国大片森林的画面以及相应的文字说明。)

  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公顷这一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

  (板书:认识公顷)

  活动二、自主探索,认识公顷。

  1、认识1公顷的含义。

  指出:边长100米的正方形土地面积就是1公顷。

  2、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

  出示“试一试”

  提问:你能计算这块*行四边形菜地的面积吗?用计算器算一算。

  小结:把以*方米为单位的数量改写成以公顷为单位的数量时,可以用原来的数除以10000,或者直接把原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四位。

  3、尝试单位换算。

  4、完成“做一做”。

  活动三、理解应用、强化体验。

  1、指导完成练*六第1题。

  2、指导完成练*六第2题。

  3、指导完成练*六第3题。

  4、指导完成练*六第4题。

  四、总结归纳,提升经验。

  今天我们学*了什么内容?你又有了哪些新的收获?说给大家听听。

  学生估计学校的占地面积有多大?用什么面积单位比较合适?学过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猜一猜,1公顷有多大?

  想象一下,边长100米的正方形土地有多大?

  自学:1公顷的含义。

  把学生带到操场,让28个学生手拉手围成一个正方形。

  28个同学手拉手围成的这个正方形,面积大约是100*方米。

  分小组合作测量长和宽,并计算出面积,再推算出大约多少个这样的教室地面的面积是1公顷。

公顷*方千米教案6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2—83页的例题,“试一试”、“练一练”、练*十四第5—7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测量和计算大面积的土地,通常用*方千米作单位;通过实际观察和推算,体会1*方千米的实际大小;知道1*方千米=1000000*方米=100公顷,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使学生能借助计算器,应用*面图形的面积公式和有关面积单位换算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学*活动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联系,培养相互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认识1*方千米

  教学难点:

  感受1*方千米的实际大小以及与*方米、公顷间的进率。

  教具准备:

  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方千米

  1、分别呈现九寨沟、西湖、三峡水库和20xx年我国的造林面积,这些面积都用*方千米为单位。什么是1*方千米?1*方千米是多大?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方千米”这一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

  二、在丰富、多样的活动中感受1*方千米。

  1、告诉学生1*方千米是多大。

  老师直接揭示:*方千米的符号表示法和边长1000米的正方形土地面积是1*方千米。

  想像一下边长1000米的正方形大约有多大,获得对1*方千米的初步体会。

  2、算一算1*方千米是多少*方米。

  根据正方形的面积公式,算出边长10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000000*方米。

  填好课本*方千米与*方米的进率。

  3、1*方千米=()公顷

  你能想办法算出*方千米和公顷之间的进率吗?

  4、完成“练一练”第2、3题。

  说说你是怎样换算单位?小数点是怎样移动的?

  三、巩固练*

  1、“试一试”

  先算出梯形土地的面积是多少*方千米,再把计算结果换算成公顷

  2、完成“练一练”第1题。

  3、完成练*十四第5题

  观察、从同一幅地图上描下来的五个省的不规则图形,比较他们面积的大小。

  根据江苏省的面积是10.26万*方千米,你能估计其他四个省的面积大约是各是多少万*方千米吗?

  你可以通过什么办法验证自己的估算?

  4、整理学过的面积单位。完成练*十四第6、7题。

  (1)回忆小学阶段我们已学过哪些面积单位?各个面积单位分别是多大的正方形的面积?他们分别有多大?

  (2)把所有单位按从小到大的次序排一排。

  (3)相互间的进率分别是多少?

  (4)根据每个面积单位的实际大小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完成练*十三第7题

  四、课堂小结,质疑问难

  谈话:今天我们学*什么内容?通过今天的学*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公顷,*方千米教案优选【五】份(扩展2)

——公顷*方千米教案汇总五篇

  公顷*方千米教案 1

  教学内容:

  p.82、83的例2,试一试,练一练,练*十四第5~7题

  教学目标:

  1、知道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方千米;通过猜想和推算,知道1*方千米=1000000*方米=100公顷,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能借助计算器,应用*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和有关面积单位换算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学*活动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相互合作的能力,在学*中获得快乐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1*方千米;发现*方千米与*方米、公顷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教学过程:

  一、复*:

  说说已经学过的几个面积单位,注意从大到小地说。老师板书成:

  公顷(红笔写)、*方米、*方分米、*方厘米

  问:公顷很特别,说说它有哪些特别之处?

  (其它的面积单位都有“*方”两字,它没有;公顷是其中最大的面积单位,用于土地面积;其它的面积单位进率都是100,而它和*方米之间的进率是10000……)

  说说1公顷指的是多大的面积?(要学生熟练地说出:边长100米的正方形土地面积。)

  二、学*新知:

  1、这节课我们要学*一个更大的面积单位,是什么?

  板书:*方千米

  知道1*方千米是多大么?

  (边长是1千米的正方形土地面积)

  回忆“1千米”的长度:选两个熟悉的相距1千米的地方,体会相距1千米是较远的距离。

  算一算:1000×1000=1000000*方米=100公顷

  联系实际想一想它的实际大小:

  约200个操场的面积大小……

  体会:*方千米是一个最大的面积单位,它一般用于一个城市、省、国家等很大的面积。

  2、学*例2:

  读书上的例2,了解“*方千米”所用的地方。

  3、补充:

  中国的国土面积大约是960万*方千米,这个面积包括了领土、内海、领海等。

  我们太仓的面积:800.906*方千米,其中陆地面积538.466*方千米,我们城厢镇面积:185.01*方千米

  指出:我们太仓是一个县级市,面积大约有*千*方千米。

  4、完整的面积单位进率:

  *方千米、公顷、*方米、*方分米、*方厘米

  只有公顷和*方米之间的进率是10000,其他的相邻面积单位间的进率都是100

  三、巩固练*:

  1、试一试:学生独立列式解答,注意书写格式、进率换算。

  2、练一练:

  (1)算一算,注意末尾0的个数。再换算。

  (2)单位换算,指名说说换算的方法,比较圆明园的面积大小。

  (3)学生独立完成,并交流换算方法。

  3、练*十四的部分练*:

  (1)以江苏省地图为参照,估一估其他各省的面积。如可以先从山西省地图中描画出和江苏省差不多大的部分,再估计剩余部分的面积。估计完后,老师报出确切的数据,检验学生的估算能力。

  山西省15.63万*方千米,湖南省21.18万*方千米,云南省39.4万*方千米,海南省3.4万*方千米

  (2)边说边比画出1*方厘米、1*方分米、1*方米,1公顷、1*方千米

  说进率:100*方厘米=1*方分米,100*方分米=1*方米

  10000*方米=1公顷,100公顷=1*方千米

  (3)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面积单位:

  计算机屏幕:问“为什么不是780*方分米?”

  计算机房:一般房间的面积用“*方米”

  香港面积:太仓的面积有800多*方千米,香港比太仓大,应该也是“*方千米”;一个城市、甚至更大的地方面积都要用“*方千米”。

  机场跑道:20公顷

  4、你知道吗?

  学生读一读,了解基本情况。

  估一估哪个洲面积最大?然后老师从大到小依次报出各面积,学生记录。

  四、布置作业

  公顷*方千米教案 2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面积单位间的换算的推想过程,加深对面积单位的认识。培养学生的推想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面积单位间的换算。掌握面积单位间的换算的推想过程。

  【教学过程】

  一、复*与思考

  1.让学生说一说如何计算一个长方形的面积。

  2.做下面的题,并说一说是怎样推想的。

  5*方分米=( )*方厘米

  13*方米=( )*方分米

  3.把例题进行改编,让学生直接测量课桌的长、宽,计算出面积,再进行单位间的换算。

  (1)学生测量课桌的长、宽各是多少厘米?(测量结果可以保留整厘米)求桌面的面积是多少*方厘米?(保留整百*方厘米)合多少*方分米?

  (2)学生列式计算,教师根据具体情况,做出判断。

  (3)学生讨论由*方厘米换算成*方分米推理过程。(100*方厘米是1*方分米,*方厘米数里面有多少个100*方厘米,就是多少*方分米。)

  4.500*方厘米=( )*方分米

  4200*方分米=( )*方米

  二、探究新知

  1.师出示ppt课件:公顷 *方千米

  师:我们学会通过测量来计算课桌桌面的面积,那么我们来看看下面这幅图,体育场面积的应该怎样测量呢?(学生提出方法)

  师:大家说得都很好,在测量土地的面积时,我们常常要用到更大的`面积单位:公顷、*方千米。

  教师讲述:

  (1)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0000*方米

  10000*方米=1公顷

  (2)边长是1千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方千米。

  2.生活中的数据,帮助学生理解公顷和*方千米

  (1)一个教室的面积约50*方米,200个这样的教室,面积约1公顷。

  (2)一个足球场的面积约7000*方米,140个足球场的面积约1*方千米。

  三、巩固反馈,掌握换算方法

  1.5公顷= ( )*方米

  2.10*方千米= ( )公顷

  3.20000*方米= ( )公顷

  4.10000公顷=( )*方千米

  公顷 *方千米活动设计

  用身体当标尺

  长度、面积测量经常在我们的生活中出现,通常我们需要对一些物体进行长度和面积的估测,这就要求我们对长度和面积有一个“标度”,例如我们大拇指指甲的面积(大约1*方厘米),张开手指,中指指尖到拇指之间的距离等等,这些都可以作为我们的“标度”。

  【活动目的】

  通过学生活动,提高学生学*数学的兴趣,更好掌握数学技能,并将这些技能应用到生活实践中。

  【活动形式】小组活动

  【活动准备】直尺,一块未知面积的方巾或裁减后的报纸等。

  【游戏的规则】

  1.要求学生事先测量好自己身体上一些尺寸,例如:自己一步有多远,自己的足长。

  2.每个人都对预先准备的图形面积进行估计,可以借助身体上的“标度”。

  3.将答案汇总。

  4.大家共同完成对物体面积的测量和计算。

  5.比较大家的数据,看谁的偏差比较大,找出误差原因。

  6.大家互相交流。

  【活动注意】

  对于“身体标度”,一定要提醒学生:我们的身体都在发育阶段,能力也在不断的提高,譬如,随着身高的增长,我们的足长、迈步的距离都会有所变化,但同时,身体某些部位的变化却不明显,譬如,指甲的面积等等。

  随时关注自己身体的“标度”,对我们估测物体长度、面积的准确性都有一定的帮助。

  数学故事:韩信分油

  韩信是中国古代一位有名的大元帅,辅助刘邦打败楚霸王项羽,奠定了汉朝的基业。民间流传着一些以韩信为主角的有关聪明人的故事,下面就是其中的一个。

  据说有一天,韩信骑马走在路上,看见两个人正在路边为分油发愁。这两个人有一只容量10斤(1斤=500千克)的篓子,里面装满了油;还有一只空的罐和一只空的葫芦,罐可装7斤油,葫芦可装3斤油。要把这10斤油*分,每人5斤。但是谁也没有带秤,只能拿手头的三个容器倒来倒去。应该怎样分呢?

  韩信骑在马上,了解情况以后,说:“葫芦归罐罐归篓,二人分油回家走。”说完了,打马就走。两个人按照韩信的办法倒来倒去,果然把油*均分成两半,每人5斤,高高兴兴,各自回家。

  究竟是怎样倒来倒去的呢?三种容器各自装油斤数的变化过程,可从下面的表中看出。

  韩信所说的“葫芦归罐”,是指把葫芦里的油往罐里倒;“罐归篓”是指把罐里的油往篓里倒。通常分油要把油从大容器往小容器里倒,现在却把小容器里的油往大容器里“归”。往油葫芦里倒油,只能得到3斤的油量;把葫芦里的油往罐里“归”,“归”到第三次,葫芦里就出现2斤的油量。再把满满一罐油“归”到篓里,腾出空来,把葫芦里的2斤油“归”到空罐里;最后再倒一葫芦3斤油,“归”到罐里,就完成分油任务了。

  数学故事

  面积单位:亩

  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劳动人民就会计算土地的面积。当时用亩作单位。先用走步量出长方形土地的长和宽的步数(1步= 5尺),计算出它们的积,然后除以240,就得到亩数。亩这个单位现在已经废除,亩约等于667*方米。

  公顷*方千米教案 3

  教学内容:

  P81—85,例1、例2和练*十四

  教学目标:

  ⒈使学生知道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方千米;通过观察、计算、推理和想象等活动,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发现*方米、公顷和*方千米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间的换算。

  ⒉使学生能借助计算器,结合*面图形面积公式和有关面积单位换算的知识,估计或计算相关的土地面积。

  ⒊使学生积极参与学*活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⒈知道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方千米;

  ⒉进行简单的单位间的换算及计算相关的土地面积

  教学课时2课时

  (1)公顷的认识

  教学内容:

  p.81、82的例1,试一试,练一练,练*十四第1~4题

  教学目标:

  1、知道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通过实际观察和推算,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知道1公顷=10000*方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能借助计算器,应用*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和有关面积单位换算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通过积极参与观察、推算、分析的过程,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意识,提高与同伴合作交流的能力,在学*中获得快乐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难点:

  建立1公顷有多大的空间观念,公顷与*方米之间简单的单位换算。

  教学过程:

  一、复*面积单位:

  1、板书“面积”,问:面积指的是什么?

  (物体表面的大小或图形的大小。)

  面积与周长有什么不同?(面积是指的“面”的大小,周长指的是边的长短。)

  分别举例:书封面的面积和黑板面的面积。

  2、指出:面积有大有小,所以需要不同的面积单位。已学过的面积单位(从大到小):*方米、*方分米、*方厘米

  问:1*方米是多大?(要求学生分别从两方面考虑: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面积就是1*方米;教室地面上的大方块约是1*方米)

  继续同法复*1*方分米、1*方厘米

  复*进率:100

  3、估一估:教室地面面积大约是多少*方米?

  一坨一坨地量,估得长约8米,宽约6米

  算一算:8×6≈50*方米

  (提醒:结果要合乎实际,还要方便计算。)

  二、认识公顷:

  1、通过预*,大家已经知道今天要学新的面积单位:公顷

  说说你知道1公顷有多大?

  (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积;10000*方米)

  根据第一句话算一算:100×100=10000*方米

  提醒:以前学*的三个面积单位进率是100,现在新学的公顷和*方米的进率是10000;公顷可以用字母“ha”表示

  2、猜一猜:我们的操场面积有1公顷么?为什么?

  (操场的长100米多一点,宽大约只有50米,100×50=5000*方米,大约是半公顷。)

  板书调查的操场面积:4575*方米

  4575*方米=( )公顷

  你是怎么想的?(小数点向左移动4位)

  继续猜:整个学校的占地满1公顷么?你是怎么想的?

  (只要学生说出的想法合理就行。)

  满2公顷么?为什么?

  板书调查好的数据:13970*方米

  问:13970*方米=( )公顷

  你是怎么想的?

  3、说说你对公顷的认识。(是一个很大的面积单位)

  我们学校的面积只有1公顷多一点,如果用*方米做单位,很精确,但数较大,不方便。所以在描述一些地方的时候可以用公顷为单位,这样更清楚。

  4、读例1的4张图。

  也可请知道有关情况的同学坐一些简单的介绍。

  5、读书:边长100米的正方形土地,面积是1公顷

  你有什么发现?(以前的面积没专指“土地”,为什么这里要强调“土地”呢?)说明公顷是个大单位,除了土地之外,没有什么东西的面积可以用它作单位。

  三、巩固练*:

  1、试一试,读题后学生列式计算。指导学生用简便方法计算。

  2、练一练,(1)算出足球场的面积,指导乘11的简便算法;指导规范的答题格式。

  (2)用刚才算的“50*方米”,算一算,大约多少个这样的教室地面的面积是1公顷。注意“0”的个数。

  3、练*十四。(1)读题后了解这两个信息,并换算。指出:在整数范围里,*方米换算成公顷就是去掉末尾的4个0,公顷换算成*方米的时候只要在末尾加上4个0;注意进率是10000。

  (2)学生独立填写,指名交流。

  (3)作业:第3、4题

  强调几个面积公式:长方形、正方形、*行四边形、梯形、三角形

  4、讲评预*作业。

  (2)*方千米的认识

  教学内容:

  p.82、83的例2,试一试,练一练,练*十四第5~7题

  教学目标:

  1、知道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方千米;通过猜想和推算,知道1*方千米=1000000*方米=100公顷,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能借助计算器,应用*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和有关面积单位换算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学*活动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相互合作的能力,在学*中获得快乐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1*方千米;发现*方千米与*方米、公顷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教学过程:

  一、复*:

  说说已经学过的几个面积单位,注意从大到小地说。老师板书成:

  公顷(红笔写)、*方米、*方分米、*方厘米

  问:公顷很特别,说说它有哪些特别之处?

  (其它的面积单位都有“*方”两字,它没有;公顷是其中最大的面积单位,用于土地面积;其它的面积单位进率都是100,而它和*方米之间的进率是10000……)

  说说1公顷指的是多大的面积?(要学生熟练地说出:边长100米的正方形土地面积。)

  二、学*新知:

  1、这节课我们要学*一个更大的面积单位,是什么?

  板书:*方千米

  知道1*方千米是多大么?

  (边长是1千米的正方形土地面积)

  回忆“1千米”的长度:选两个熟悉的相距1千米的地方,体会相距1千米是较远的距离。

  算一算:1000×1000=1000000*方米=100公顷

  联系实际想一想它的实际大小:

  约200个操场的面积大小……

  体会:*方千米是一个最大的面积单位,它一般用于一个城市、省、国家等很大的面积。

  2、学*例2:

  读书上的例2,了解“*方千米”所用的地方。

  3、补充:

  中国的国土面积大约是960万*方千米,这个面积包括了领土、内海、领海等。

  我们太仓的面积:800.906*方千米,其中陆地面积538.466*方千米,我们城厢镇面积:185.01*方千米

  指出:我们太仓是一个县级市,面积大约有*千*方千米。

  4、完整的面积单位进率:

  *方千米、公顷、*方米、*方分米、*方厘米

  只有公顷和*方米之间的进率是10000,其他的相邻面积单位间的进率都是100

  三、巩固练*:

  1、试一试:学生独立列式解答,注意书写格式、进率换算。

  2、练一练:

  (1)算一算,注意末尾0的个数。再换算。

  (2)单位换算,指名说说换算的方法,比较圆明园的面积大小。

  (3)学生独立完成,并交流换算方法。

  3、练*十四的部分练*:

  (1)以江苏省地图为参照,估一估其他各省的面积。如可以先从山西省地图中描画出和江苏省差不多大的部分,再估计剩余部分的面积。估计完后,老师报出确切的数据,检验学生的估算能力。

  山西省15.63万*方千米,湖南省21.18万*方千米,云南省39.4万*方千米,海南省3.4万*方千米

  (2)边说边比画出1*方厘米、1*方分米、1*方米,1公顷、1*方千米

  说进率:100*方厘米=1*方分米,100*方分米=1*方米

  10000*方米=1公顷,100公顷=1*方千米

  (3)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面积单位:

  计算机屏幕:问“为什么不是780*方分米?”

  计算机房:一般房间的面积用“*方米”

  香港面积:太仓的面积有800多*方千米,香港比太仓大,应该也是“*方千米”;一个城市、甚至更大的地方面积都要用“*方千米”。

  机场跑道:20公顷

  4、你知道吗?

  学生读一读,了解基本情况。

  估一估哪个洲面积最大?然后老师从大到小依次报出各面积,学生记录。

  四、布置作业

  公顷*方千米教案 4

  教学内容

  认识公顷(课本81---82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通过实际观察和推算,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知道1公顷=10000*方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使学生能借助计算器,应用*面图形的面积公式和有关面积单位换算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学*活动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相互合作学*的能力。

  教学重点:

  知道1公顷=10000*方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教学难点:

  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

  教学过程:

  一.复*旧知

  1.回忆学过的面积单位.

  师: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那些面积单位?

  生:*方米 *方分米 *方厘米

  师:很好!那你们能不能说一说它们有多大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它们的面积。

  2.请你看一看,想一想。填写什么单位合适?

  一块橡皮它上面的面积大约是15( )。

  一张课桌它上面的面积大约是24( )。

  一块黑板它前面的面积大约是4 ( )。

  3.出示课件:例题1的四个画面。

  通过学生观察,说说你想知道什么?

  二.自主探究,认识公顷

  1.认识1公顷的含义。

  1) 学生先自学课本81页内容.

  2) 小组交流自学内容.

  3) 抽生回答,你知道了什么?

  2.师生一起归纳总结.

  3.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

  让28个学生手拉手围成一个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面积大约是100*方米。(每边7个学生大约10米长)

  推想一下看多少个这样的正方形面积大约是1公顷。

  10000÷100=100(个)

  让学生讨论后,进行说明。

  想象一下,边长100米的正方形土地有多大?1公顷的面积有多大?

  (用我们的校园作具体的描述,让学生切身体会公顷的大小)

  4.进行单位换算。

  出示“试一试”中的题目:一块*行四边形的菜地,底是250米,高是160米。这块菜地有多 少*方米?合多少公倾?

  完成后,要求学生把解答过程和单位换算的方法与同学进行交流。

  简要小结:把以*方米作单位的数量改写成以公顷作单位的数量时,可以用原来的数除以10000,或者直接把原来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四位。

  5.巩固练*

  (1)课件出示练*题

  抽生回答,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2)做第82页“练一练”第1题。

  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讨论这个足球场的面积是不是有1公顷。

  (3)做“练一练”第2题。

  教师对教室地面的长和宽进行步测后,师生共同计算出面积。再算一算多少个这样的教室地面面积是1公顷。

  三.课堂小结:

  谈话:今天我们学*了什么内容?通过今天的学*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公顷*方千米教案 5

  教学内容:

  P81—85,例1、例2和练*十四

  教学目标:

  ⒈使学生知道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方千米;通过观察、计算、推理和想象等活动,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发现*方米、公顷和*方千米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间的换算。

  ⒉使学生能借助计算器,结合*面图形面积公式和有关面积单位换算的知识,估计或计算相关的土地面积。

  ⒊使学生积极参与学*活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⒈知道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方千米;

  ⒉进行简单的单位间的换算及计算相关的土地面积

  教学课时2课时

  公顷的认识

  教学内容:

  p.81、82的例1,试一试,练一练,练*十四第1~4题

  教学目标:

  1、知道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通过实际观察和推算,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知道1公顷=10000*方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能借助计算器,应用*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和有关面积单位换算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通过积极参与观察、推算、分析的过程,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意识,提高与同伴合作交流的能力,在学*中获得快乐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难点:

  建立1公顷有多大的空间观念,公顷与*方米之间简单的单位换算。

  教学过程:

  一、复*面积单位:

  1、板书“面积”,问:面积指的是什么?

  (物体表面的大小或图形的大小。)

  面积与周长有什么不同?(面积是指的“面”的大小,周长指的是边的长短。)

  分别举例:书封面的面积和黑板面的面积。

  2、指出:面积有大有小,所以需要不同的面积单位。已学过的面积单位(从大到小):*方米、*方分米、*方厘米

  问:1*方米是多大?(要求学生分别从两方面考虑: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面积就是1*方米;教室地面上的大方块约是1*方米)

  继续同法复*1*方分米、1*方厘米

  复*进率:100

  3、估一估:教室地面面积大约是多少*方米?

  一坨一坨地量,估得长约8米,宽约6米

  算一算:8×6≈50*方米

  (提醒:结果要合乎实际,还要方便计算。)

  二、认识公顷:

  1、通过预*,大家已经知道今天要学新的面积单位:公顷

  说说你知道1公顷有多大?

  (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积;10000*方米)

  根据第一句话算一算:100×100=10000*方米

  提醒:以前学*的三个面积单位进率是100,现在新学的公顷和*方米的进率是10000;公顷可以用字母“ha”表示

  2、猜一猜:我们的操场面积有1公顷么?为什么?

  (操场的长100米多一点,宽大约只有50米,100×50=5000*方米,大约是半公顷。)

  板书调查的操场面积:4575*方米

  4575*方米=( )公顷

  你是怎么想的?(小数点向左移动4位)

  继续猜:整个学校的占地满1公顷么?你是怎么想的?

  (只要学生说出的想法合理就行。)

  满2公顷么?为什么?

  板书调查好的数据:13970*方米

  问:13970*方米=( )公顷

  你是怎么想的?

  3、说说你对公顷的认识。(是一个很大的面积单位)

  我们学校的面积只有1公顷多一点,如果用*方米做单位,很精确,但数较大,不方便。所以在描述一些地方的时候可以用公顷为单位,这样更清楚。

  4、读例1的4张图。

  也可请知道有关情况的同学坐一些简单的介绍。

  5、读书:边长100米的正方形土地,面积是1公顷

  你有什么发现?(以前的面积没专指“土地”,为什么这里要强调“土地”呢?)说明公顷是个大单位,除了土地之外,没有什么东西的面积可以用它作单位。

  三、巩固练*:

  1、试一试,读题后学生列式计算。指导学生用简便方法计算。

  2、练一练

  (1)算出足球场的面积,指导乘11的简便算法;指导规范的答题格式。

  (2)用刚才算的“50*方米”,算一算,大约多少个这样的教室地面的面积是1公顷。注意“0”的个数。

  3、练*十四

  (1)读题后了解这两个信息,并换算。指出:在整数范围里,*方米换算成公顷就是去掉末尾的4个0,公顷换算成*方米的时候只要在末尾加上4个0;注意进率是10000。

  (2)学生独立填写,指名交流。

  (3)作业:第3、4题

  强调几个面积公式:长方形、正方形、*行四边形、梯形、三角形

  4、讲评预*作业。


公顷,*方千米教案优选【五】份(扩展3)

——《公顷*方千米》教学反思3篇

  本单元学*公顷和*方千米,从生活实际中呈现公顷和*方千米,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利用各种素材和活动帮助学生感受1公顷和1*方千米。要把认识概念和探索相关单位之间的进率结合起来,应该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多样的实践活动去帮助学生感知1公顷和1*方千米。

  公顷和*方千米是在学生已经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方米、*方分米、*方厘米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它的教学难点在于体会1公顷、1*方千米的实际大小。由于公顷和*方千米这两个面积单位不容易亲身体验,因此在他们的头脑中还是基于想象的基础。而在教学*方千米时,学生理解的难度更大,本身公顷已经够大,再加上*方千米,学生更是缺乏*方千米知识的了解。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这样的面积单位,是需要一个从模糊到清晰的过程的,需要不断地积累表象认识。一个正确的教学概念,对学生而言无疑是一个复杂的思维过程,需要他们慢慢体会。这些概念的认识需要学生主动参与,动手实践,在看一看,量一量,数一数,比一比等一系列的操作活动中,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学*,有目的的进行分组学*、分组讨论、分组测量,同学之间相互启发,注意自主学*和合作交流相结合,动手操作和认真思考相结合。

  本单元,在作业上反映出的一些问题:在单位换算时,因进率比较大,学生在具体换算时移动小数点容易出粗,或进率混淆。

  这篇教学设计通过施教,符合新课程理念,转变学生的学*方式,能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问题的探索与研究,学生在整节课中学得轻松。整节课的教学设计,条理清晰,层次清楚,学生思维活跃,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运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采用小组合作形式,体现了合作精神。重点突破了公顷与*方米间的关系。

  在学*活动的过程中,练*有由浅入深,结合身边的事物,体现新课标精神,学生活中的数学,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但还受课本资源的限制,不能大胆突破教材,充分利用生活资源。但是这节课公顷和*方千米离学生的实际生活有点远,学起来有点枯燥和乏味的,在这里的练*设计,我安排的有点少,只是采用书本上的直接单位换算,由学生填空,发现在教学后期,学生明显有兴趣不足,所以在练*形式上要多加改变总之对这节课的教学,我尽量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合作教学方式,让学生真正做到自主、合作探究、体验成功。

  《公顷和*方千米》是在学生已经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方米、*方分米、*方厘米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的教学难点在于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

  这节课上让学生感知的比较多,从看例题的图片到自己说说对*方千米的认识,到揭示新知,阅读“生活中的数学”,学生的脸上不时会露出惊讶的表情,很多惊叹句也会不时的冒出来。我想,学生的数学学*需要借助一个个的阶梯和*台,需要一个接受的过程,“公顷”和“*方千米”这两个土地面积单位比较大,对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形成表象确实有些因难。教材中所出示的场景学生并不熟悉,缺乏感知。公顷和*方千米是较大的面积单位,在我们的生活当中用到的地方不多,所以学生比较生疏。

  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的主要问题在于:对1公顷的认识不够深刻,主要体现在填空的时候,遇到“故宫的面积大约是40()”时,学生会不自觉的填写*方千米,教学过程中有成功之处也有失败之处。

  要让孩子们区分好“公顷”和“*方千米”的使用地方。大、较大这两个词的界定是很含糊的,对于学生而言,熟悉的是教室、篮球场、大操场的面积,这些是学生深刻体会到的,每天都能见到的,以这些为基准,来感悟1公顷,分别大约是200个教室的面积、24个篮球场的面积、5个大操场的面积。

  相对于1*方米而言,公顷是较大的单位,它是用来测量土地面积的,这个时候需要给孩子一个整体的概念,它是有别于“*方米”的,所以有1公顷=10000*方米,因为特殊所以进率是10000,这也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

  “大”是相对的,“较大”也是相对的,因为是相对来说,所以学生的认知结构会出现混乱,自然会体现在搞不清楚到底该填写公顷还是*方千米了,所以想解决这个问题,要给学生建立起一个标准。

  在生活中,想要找到这个标准是困难的,尤其是“*方千米”的标准,个人以为应该是建立在行政区划“市”的基础之上,给学生这个标准之后,再让学生去感悟何时用*方千米何时用公顷则有些好转。在一般的情况下,“较大”用公顷,“大”用*方千米,这样的策略符合学生的认知需求,有助于学生认知结构的重新建构。

  结合教学,渗透思想教育。在本节课教学中,我利用生动的图片、数据,让学生感受祖国的山河壮丽,从而激发学生爱祖国的热情。

  我们在教学*方千米、公顷的时候,我们应该深知,知识形成的过程是需要时间的,学*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体验、辩论、思辨的过程。


公顷,*方千米教案优选【五】份(扩展4)

——《千米的认识》教学教案 (菁华5篇)

  本课时是在学生学过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和比米小的单位,并且初步了解这些长度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的基础上进行的。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认识在日常生活中常用到的比较大的长度单位千米。 教材先通过插图说明千米在生产实际中的应用,然后通过学生已经掌握的长度单位米,推算出新的长度单位千米,帮助学生建立起千米的观念,并揭示千米与米之间的进率:1千米=1000米,为了让学生掌握计量单位间的化聚,在例1、例2中都写出“想”的思路,使学生在计算时有所依据。例1是见解长度单位的化法,例2是把米聚成千米,并设计了针对例1、例2的强化练*(试一试)。

  对于学生来说,1千米这一观念的建立难度较大,所以,在教学时我十分注重学生已有的基础,强调新、旧知识的关系,从基本的长度单位米开始,在新旧知识的引申、发展处加以复*、强化、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促成新旧知识的转化,尽量使学生较快地建立起1千米的观念,使课堂教学过度自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当然,学生也并非是一张白纸,在*时生活中对千米已有所认识,所以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开展合作学*,充分发表他们的意见,发挥他们的想象,联系生活实际,用他们的眼光去认识千米,建立1千米的观念。 当然,单单靠这些要使学生很好地建立1千米的观念还是相当困难的。学生的想象力有限,如果单单让学生靠想象1千米,而去认识1千米的话是远远不够的。记得我第一次上这一课时时,就是让学生

  靠想象1千米去感知1千米,去认识1千米。结果学生对1千米观念的建立相当差。特别是联系生活实例时,学生就错误百出。使这节课的教学任务没有很好完成,教学的重点、难点没有克服。

  在这次教学时,结合上一次教学中的不足,我对教学过程进行新的设计,主要围绕“怎样较好的使学生建立1千米的观念”思考。为了解决这一难点,在课前我在学校附*测量出1千米的长度,教学中,在学生想象1千米之后,带学生去实地目测一下1千米的长度,这样,学生想象的1千米和实际的1千米形成了一定的对比,学生对1千米的感知加深了,也初步建立起了1千米的观念。从之后的练*中,也明显地感觉到学生对1千米有了比较准确的认识。当然,用目测的方法来感知1千米的长度,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如果有时间让学生去走一走的话,学生对1千米的认识一定更加准确,为了弥补这一不足,我让学生课后去走一走,真实地去感知1千米的长度,加强对1千米观念的建立。

  回顾整节课的教学,学生的参与是比较积极的,参与面也是比较广泛的。与第一次教学相比,教学任务有了更好地完成,教学难点有了更好地克服。但是,整节课各部分的衔接及时间的`掌控存在许多不足,在巩固练*时没能适当展开,没有把这节课的教学推向一个更高的层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2、知道千米与米之间的进率能进行长度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实践、操作和推算,让学生体验、联想,建立1千米长的观念。

  (三)情感与态度:

  感受千米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千米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教学重点:

  1、建立1千米长的观念。

  2、熟记千米与米之间的进率,并进行初步的应用。

  教学难点:建立1千米长的观念。

  课前活动:

  1、请学生沿100米跑道走一走,记录走完100米所需的步数。(一步大约是半米,100米大约走200步)。

  2、以小组为单位测量学校内从哪儿到哪儿的距离大约是100米。

  (从学校操场的东墙一直到西墙之间的距离大约是100米。)

  (从学校大门一直走到学校小操场的南墙大约是100米。)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软尺。

  教学过程:

  一、多元复*、需求导入:

  (一)多元复*

  1、同学们!你们知道自己的课桌有多高吗?先估计一下,再用软尺测量。

  2、咱们上课的教室有多高呀?谁来估计一下

  3、大家在回答问题时,用到了两个学过的长度单位米和厘米,会用字母表示吗?

  板书:米m,厘米cm

  (二)需求导入

  1、(出示图片)北京到天津的距离能用米和厘米作单位吗?用厘米做单位是12000000厘米,用米做单位是120000米。

  2、读一读,说说读这两个数时的感受。

  (预设:不会读、数太大了……)

  3、谁能换一个单位表示?读一读,说一说感受。

  (120千米,数比较小,读起来容易。)

  (预设1:能,可以换成千米。出示:120千米。)

  (预设2:不能,不知道。引导:可以用千米表示。出示:120千米。)

  二、利用体验、认识“千米”

  1、认识长度单位—千米

  千米也是国际通用的长度单位,你们知道它还叫什么吗?会用字母表示吗?

  板书:千米(公里)km

  2、了解千米在生活中的应用

  (1)同学们说一说在哪儿见过或听过千米这个长度单位?

  (2)老师找到了一些用千米作单位的数据,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出示图片:长城全长大约6700千米;地铁1号线全长大约30千米;珠穆朗玛峰大约高9千米;地球的最深点在斐查兹海渊,深度大约为11千米。

  (3)说说测量什么长度时适合用千米作单位?

  小结:特别长、特别深、特别高……

  3、猜测1千米有多长

  同学们猜一猜1千米有多长?同学们谁猜的对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它。

  (板书课题:千米的认识)

  三、推算联想、感悟“千米”

  1、在手拉手活动中,初步感悟1千米

  (1)同学们知道1米有多长吗?用手比一比。

  (2)请5个同学手拉手,说说大约有多长?

  (3)10个同学手拉手呢?100个同学呢?

  (4)1000米有多长,需要几个同学手拉手?

  1000个同学手拉手的长度大约是1000米。我们全校才有600多学生,还要再来300多个。说说1000米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1000米很长很长……)

  2、通过教室的长度累加,再次感悟1千米

  (1)知道咱们的多媒体教室有多长吗?咱们手拉手量一量。

  (2)算一算,1000米相当于多少间教室排列在一起的长度?感觉怎么样?

  3、借助学生的活动体验,进一步感悟1千米

  (1)(出示图片)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走完100米跑道,大约走了多少步?

  (2)小组汇报:学校内从哪儿到哪儿的距离是100米?

  师:千米也称公里,在上面的板书上添上(公里),有时也用Km表示。

  5.我们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千米和米之间怎样换算呢?下面请同学们自学71页例1和例2,重点看一看是怎么想的。

  完成71页做一做1,重点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设计意图:揭示了千米和米之间的进卒,即引导学生自学千米和米的简单换算,活用教材,节时高效。

  三.千米的应用

  (一)现在我们知道了1千米的实际长度,那千米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应用呢?

  请看老师星期天在小圩到大圩的路上拍摄的一些镜头,请你仔细观察,哪些地方有“千米”?

  1.公路边的里程碑

  2.指路标志

  3.限速标志

  4.摩托车的速度表

  随着学生的回答,屏幕上分别出示图片。

  小结:千米常用来计量比较长的路程。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里程碑、指路标志、速度表、限速标志,让学生体会到"千米"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进一步认识数学的价值。

  (二)练*:72页2把每小时行的路程和合适的交通工具用线连起来。

  四.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了千米的认识,知道了1千米的实际长度,了解了千米的用途。现在请你估计一下,从校门口出发到什么地方大约是4千米?谁能用比较科学的办法证实?

  (一)生:利用摩托车的里程表测量、走一走是否15分钟。

  (二)师:还可以这样证实:(结合屏幕)

  1.量出1米的距离,走一走,有多少步?(1米有2步)

  2.算一算,1千米有多少步?(1000米有20xx步)

  师:1千米,我们大约走20xx步。我们可以从校门口出发数出200步,看看你正好走到什么地方,与你刚才的估计是否相符?

  五.巩固练*

  (一)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汽车每小时行40米。

  电线杆高6千米。

  小李身高135厘米。

  飞机每小时飞行1800千米。

  教室黑板长3分米。

  一支铅笔长2千米。

  (二)72页3、4。

  教学反思: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

  本课时是在学生学过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和比米小的单位,并且初步了解这些长度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的基础上进行的。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认识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常用到的比较大的长度单位千米。

  教材先通过插图说明千米在生产实际中的应用,然后通过学生已经掌握的长度单位米,推算出新的长度单位千米,帮助学生建立起千米的观念,并揭示千米与米之间的进率:1千米=1000米,为了让学生掌握计量单位间的化聚,在例1、例2中都写出“想”的思路,使学生在计算时有所依据。例1是见解长度单位

  的化法,例2是把米聚成千米,并设计了针对例1、例2的强化练*(试一试)。

  对于学生来说,1千米这一观念的建立难度较大,所以,在教学时我十分注重学生已有的基础,强调新、旧知识的关系,从基本的长度单位米开始,在新旧知识的引申、发展处加以复*、强化、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促成新旧知识的转化,尽量使学生较快地建立起1千米的观念,使课堂教学过度自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当然,学生也并非是一张白纸,在*时生活中对千米已有所认识,所以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开展合作学*,充分发表他们的意见,发挥他们的想象,联系生活实际,用他们的眼光去认识千米,建立1千米的观念。

  当然,单单靠这些要使学生很好地建立1千米的.观念还是相当困难的。学生的想象力有限,如果单单让学生靠想象1千米,而去认识1千米的话是远远不够的。记得我第一次上这一课时时,就是让学生靠想象1千米去感知1千米,去认识1千米。结果学生对1千米观念的建立相当差。特别是联系生活实例时,学生就错误百出。使这节课的教学教学任务没有很好完成,教学的重点、难点没有克服。

  在这次教学时,结合上一次教学中的不足,我对教学过程进行新的设计,主要围绕“怎样较好的使学生建立1千米的观念”思考。为了解决这一难点,在课前我在学校附*测量出1千米的长度,教学中,在学生想象1千米之后,带学生去实地目测一下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 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一1000 步了解千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在实践活动中掌握1 千米的测量方法。

  2.使学生在参与学*的过程中,培养初 步的空间观察,实际估测和数学表达能力,发 展空间观念;初步感受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实 践,应用于生活实践的思想。

  教学过程:


公顷,*方千米教案优选【五】份(扩展5)

——千米的认识教案范文10份

  教材分析

  1.对千米的认识;本节学*对长度的客观认识:毫米、厘米、分米然后才是千米;本节内容在教材中与前面的毫米、厘米、分米相邻长度单位的进率是10不同,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是1000,所以认识难度较大。

  2.本节主要学*对千米长度的具体认识,联系实际生活中的距离。

  学情分析

  1. 通过作业练*和复*课对学生的了解表明学生对前面学*的毫米、厘米、分米、米已经完全掌握。

  2. 学生已经掌握了毫米、厘米、分米、米之间的关系和实际长度,但千米和前面所学的长度单位之间进率较大且不能直接拿出1千米的实物,所以要多借鉴现实中的具体情境认知千米的观念。

  3. 本节学生主要的认知障碍是不能最直观的认知1千米有多长。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千米,初步建立千米的空间表象。千米的实际长度,学生在生活中很少接触,为了使学生对1千米的实际长度有一个初步的观念,安排了一些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加深对千米的认识。

  2、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观念,知道1千米就是1000米,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本课是系统学*长度单位在小学阶段的结束,学生能在已有知识对米的认识上,通过学*,找到米与千米的内在联系。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渗透事物间相互联系的观点,发挥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在实际操作中,增强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操作技能,发展实践能力。

  教学策略的选择:

  1、汇报课前实践活动,试图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如走、跑、看等),经历想象、推测等思维过程,初步建立千米的空间表象,使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

  2、通过录象、照片,将学生引入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感受比较长的长度引出千米。接着,再次展示录象中1000米的实际长度让学生直接感受1千米。然后让学生举例生活中哪些距离大约是1千米,怎么估计或是计算的,从而在学*4个长度单位的基础上构建出一个新的千米的长度单位,使学生在旧知的回顾中找到新理知识的连结点。

  3、了解千米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结合图片出示,加深学生的直观印象,并让学生自己尝试解决单位间的换算。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1千米的实际长度和千米的空间认识。

  教学难点:千米的简单换算。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P7—8千米的认识 。

  二、学情与教材分析

  “千米”是一个常用的长度计量单位,在学生的生活中经常会听到、看到有关千米的使用信息,建构效果的好与坏,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由于“千米”是一个较大的长度单位,离学生“可视性”的体悟和感受经验比较远,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学*过程中千米概念的建立比较困难,是学*的难点。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毫米,日常生活中也有走路上学、乘车旅游、参加运动会等生活经验,这就使得本节课很容易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结合起来。考虑到锦江小学校园及学生的特殊情况,在帮助学生建立1千米实际长度概念时选用学生熟悉的学校周围的一些环境,这样既能有效化解难点,又能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三、教学目标

  1.认识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

  2.会进行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及简单的计算。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难点: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会用千米表示实际长度

  四、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师:到目前为止,你知道的长度单位有哪些?(毫米、厘米、分米、米)

  (二)学*新知

  1.认识1千米。

  师:如果我们要量从大庆到哈尔滨的距离,用毫米、厘米、分米、米这4个长度单位合不合适?

  师:你感觉1千米应该有多长?

  2.感受1千米。

  师:1000个1米有多长?你来猜测一下。(400米一圈的操场,走两圈半就是1千米)

  师:请每个人都在心里默默地想象一下1千米有多长,说给你小组的同学听一听。

  师:1千米究竟是不是你想象的那么长,你想不想亲自到室外去验证一下?我们一会儿到外面去验证一下1千米是不是你想象的那样长。

  去室外体验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1)步要匀,路线要直。

  (2)数步数时可以用手指帮助计数。

  (3)靠路边行走,注意安全。

  (4)完成学*汇报单

  你们走了多少步?你们感觉走的累不累呀?用多长时间呢?你觉得1千米怎么样?今后,我们就可以用这种方法来估测一下,从一点到另一点你走的路大约有多长

  回到教室里,说一说走完1千米的感受。

  3.估算1千米。

  从我们学校门口出发到哪里大约是1千米。

  4.单位间的换算

  (三)巩固练*

  (四)总结阶段

  通过这节课的学*,你有什么收获?

  写一篇数学日记———《感受1千米》。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写:

  1. 你眼中的1千米有多长。

  2. 走完1千米的路你有何感受。

  3. 你所熟悉的哪段路的长度大约是1千米。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面积单位间的换算的推想过程,加深对面积单位的认识。培养学生的推想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面积单位间的换算。掌握面积单位间的换算的推想过程。

  【教学过程】

  一、复*与思考

  1.让学生说一说如何计算一个长方形的面积。

  2.做下面的题,并说一说是怎样推想的。

  5*方分米=( )*方厘米

  13*方米=( )*方分米

  3.把例题进行改编,让学生直接测量课桌的长、宽,计算出面积,再进行单位间的换算。

  (1)学生测量课桌的长、宽各是多少厘米?(测量结果可以保留整厘米)求桌面的面积是多少*方厘米?(保留整百*方厘米)合多少*方分米?

  (2)学生列式计算,教师根据具体情况,做出判断。

  (3)学生讨论由*方厘米换算成*方分米推理过程。(100*方厘米是1*方分米,*方厘米数里面有多少个100*方厘米,就是多少*方分米。)

  4.500*方厘米=( )*方分米

  4200*方分米=( )*方米

  二、探究新知

  1.师出示ppt课件:公顷 *方千米

  师:我们学会通过测量来计算课桌桌面的面积,那么我们来看看下面这幅图,体育场面积的应该怎样测量呢?(学生提出方法)

  师:大家说得都很好,在测量土地的面积时,我们常常要用到更大的面积单位:公顷、*方千米。

  教师讲述:

  (1)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0000*方米

  10000*方米=1公顷

  (2)边长是1千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方千米。

  2.生活中的数据,帮助学生理解公顷和*方千米

  (1)一个教室的面积约50*方米,200个这样的教室,面积约1公顷。

  (2)一个足球场的面积约7000*方米,140个足球场的面积约1*方千米。

  三、巩固反馈,掌握换算方法

  1.5公顷= ( )*方米

  2.10*方千米= ( )公顷

  3.20000*方米= ( )公顷

  4.10000公顷=( )*方千米

  公顷 *方千米活动设计

  用身体当标尺

  长度、面积测量经常在我们的生活中出现,通常我们需要对一些物体进行长度和面积的估测,这就要求我们对长度和面积有一个“标度”,例如我们大拇指指甲的面积(大约1*方厘米),张开手指,中指指尖到拇指之间的距离等等,这些都可以作为我们的“标度”。

  【活动目的】

  通过学生活动,提高学生学*数学的兴趣,更好掌握数学技能,并将这些技能应用到生活实践中。

  【活动形式】小组活动

  【活动准备】直尺,一块未知面积的方巾或裁减后的报纸等。

  【游戏的规则】

  1.要求学生事先测量好自己身体上一些尺寸,例如:自己一步有多远,自己的足长。

  2.每个人都对预先准备的图形面积进行估计,可以借助身体上的“标度”。

  3.将答案汇总。

  4.大家共同完成对物体面积的测量和计算。

  5.比较大家的数据,看谁的偏差比较大,找出误差原因。

  6.大家互相交流。

  【活动注意】

  对于“身体标度”,一定要提醒学生:我们的身体都在发育阶段,能力也在不断的提高,譬如,随着身高的增长,我们的足长、迈步的距离都会有所变化,但同时,身体某些部位的变化却不明显,譬如,指甲的面积等等。

  随时关注自己身体的“标度”,对我们估测物体长度、面积的准确性都有一定的帮助。

  数学故事:韩信分油

  韩信是中国古代一位有名的大元帅,辅助刘邦打败楚霸王项羽,奠定了汉朝的基业。民间流传着一些以韩信为主角的有关聪明人的故事,下面就是其中的一个。

  据说有一天,韩信骑马走在路上,看见两个人正在路边为分油发愁。这两个人有一只容量10斤(1斤=500千克)的篓子,里面装满了油;还有一只空的罐和一只空的葫芦,罐可装7斤油,葫芦可装3斤油。要把这10斤油*分,每人5斤。但是谁也没有带秤,只能拿手头的三个容器倒来倒去。应该怎样分呢?

  韩信骑在马上,了解情况以后,说:“葫芦归罐罐归篓,二人分油回家走。”说完了,打马就走。两个人按照韩信的办法倒来倒去,果然把油*均分成两半,每人5斤,高高兴兴,各自回家。

  究竟是怎样倒来倒去的呢?三种容器各自装油斤数的变化过程,可从下面的表中看出。

  韩信所说的“葫芦归罐”,是指把葫芦里的油往罐里倒;“罐归篓”是指把罐里的油往篓里倒。通常分油要把油从大容器往小容器里倒,现在却把小容器里的油往大容器里“归”。往油葫芦里倒油,只能得到3斤的油量;把葫芦里的油往罐里“归”,“归”到第三次,葫芦里就出现2斤的油量。再把满满一罐油“归”到篓里,腾出空来,把葫芦里的2斤油“归”到空罐里;最后再倒一葫芦3斤油,“归”到罐里,就完成分油任务了。

  数学故事

  面积单位:亩

  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劳动人民就会计算土地的面积。当时用亩作单位。先用走步量出长方形土地的长和宽的步数(1步= 5尺),计算出它们的积,然后除以240,就得到亩数。亩这个单位现在已经废除,亩约等于667*方米。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

  (二)过程与方法:利用迁移的规律,体验探索1千米的过程,使学生进一步学会估算和分析问题。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认识千米,让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在与同伴交流中体验学*数学的愉悦心情。

  二、目标分析

  “千米”是一个常用的长度计量单位,学生在生活中经常会听到、看到有关千米的使用信息。由于"千米"是一个较大的长度单位,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学*过程中千米概念的建立比较困难,是学*的难点。在设计本课的教学时,通过课前、课中、课后三段教学的融合,让学生在体验中发现,在发现中建构,在建构中实践,在实践中内化和提升。另外,在采集教学素材时,紧紧抓住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践感受,围绕着教学重点"千米的认识",组织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索、研究和发现,让学生在愉悦的情趣中感受“千米”,建构“千米”,应用“千米”。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2、掌握1千米和1米的关系。

  3、会用分米作单位进行测量。

  教学难点: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四、教学准备:课件,皮尺,课前以小组为单位测量学校运动场跑道一周的长度。

  五、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1、复*旧知

  (1)说说我们已学过哪些长度单位?(教师板书)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示1米、1分米、1厘米。

  (2)在()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①一枝铅笔长18()。

  ②一枚1分硬币厚约1()。

  ③教室里的课桌高8()。

  ④教室地面约长8()。

  ⑤北京到黄山市的距离是1316()。

  2、导入新课

  揭示课题:北京到黄山市的路程很远,用米测量太麻烦了,我们需要用更大的长度单位来测量,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千米。(教师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从简单的回顾中引入新课,既复*了旧知,又为探索新知做好铺垫,同时使学生感受到知识之间的系统性。提出测量北京到黄山市的路程,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让学生产生认知上的冲突,使学生感受到认识千米的必要性。

  (二)联系生活,建立表象

  1、初步建立1千米的观念

  (1)说一说:对于"千米"这位新朋友,你想知道些什么?

  (2)想一想:1千米到底有多长呢,你能否具体说说你心目中1千米的长度?(可以结合课前了解到的信息来描述)

  2、进一步建立1千米的表象

  (1)结合课前测量学校运动场跑道一周的长度,你认为1千米有多长?(每个学校的跑道可能不相同,实际教学时,尽可能用学生身边的数据。)

  课件出示:我们学校运动场跑道一圈是200米,沿跑道走()圈的长度正好是1000米,1000米用较大的单位表示是1千米。教师板书:1千米=1000米。

  (2)出示标准化跑道的图片,注明跑道一圈是400米。

  课件出示:沿跑道走半圈是()米,走()的长度正好1千米。

  3、实际感受1千米

  (1)到操场上量出100米的距离,让学生仔细观察一下。(此环节也可以在课前完成)

  (2)让学生按一般的步行速度实际走一走,所需时间大约是1分15秒。

  (3)让学生想象一下10个100米有多远。

  4、欣赏生活中的千米

  课件出示指路标志、珠穆朗玛峰主峰高度、汽车速度表等图片,让学生欣赏生活中的“千米”,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联系生活提供丰富的学*材料作为数学教学的活教材,具有时效性,使数学充满真实感和亲切感,学生能感受其存在的价值。让学生能更充分地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印象更深刻。

  (三)实际应用,巩固新知

  完成教材第28页练*六第1题、第2题和第3题。

  【设计意图】综合练*题让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在解决问题中强化对千米的认识,培养学生的长度观念。

  (四)课堂总结,明确目标

  1、通过这节课的学*,你有什么收获?

  2、你能从生活中找出1千米吗?

  (五)实践应用,延伸拓展

  完成教材第26页“做一做”。

  在老师或家长的陪同下完成此题,不要流于形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长度单位千米,也叫公里,知道1000米=1千米。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知一千米的长度,建立一千米的长度概念。并通过观察、推究等方法明确1000米=1千米,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培养学生推理能力,并且通过教学内容能够喜欢体育,培养学生锻炼身体、积极学*的好*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千米,知道1千米=1000米,及长度单位间的换算。

  教学难点:使学生亲身体验1000米长度,建立1千米的空间概念。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旧知,建立联系


公顷,*方千米教案优选【五】份(扩展6)

——《千米的认识》教案优秀通用10篇

  教学目标:

  1、通过实践活动,感知、了解千米的含义,建立一千米的长度观念。

  2、会进行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及简单的计算。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米尺。

  课前活动:

  课前领学生到操场里走100米的路1次,并计下所需的时间及步数。

  教学重点、难点:

  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会用千米表示实际长度。

  教学过程:

  一、导入,初步感知

  1、说说我们已学过哪些长度单位?(板书:米、分米、厘米、毫米)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示1米、1厘米。

  2、下列测量活动用什么长度单位合适?

  (1)测量铅笔的长度。

  (2)测量硬币的厚度。

  (3)测量课桌的高度。

  (4)测量教室的长。

  (5)测量宜兴到到无锡的路程。

  师:如果要测量宜兴到到无锡的路程,我们可以选用哪个长度单位来测量呢?

  3、揭示课题:用米测量太麻烦了。宜兴到无锡的'距离比较远,我们需要用更大的长度单位来测量,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千米。(边说边板书)

  二、学*新知

  (一)导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见过千米,如

  (1)出示四张画片,学生观察讨论,说标记的意思。

  (2)师: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或听过千米?(让生答)

  (3)小结:计量路程或测量铁路、公路、河流的长度,通常用千米做单位。千米又叫做公里,可以用km表示。(板书:(公里km))

  (二)新课展开

  1、联系生活,初步建立千米观念:1千米有多长呢?昨天老师带领大家走了100米的路程,(课件出示食堂到店门口)想一想,1000米要走多少个100米?(10个)对,就是像我们昨天那样走10次,5个来回。 10个100米是1000米,1000米就是1千米。我们可以写成 1千米=1000米 全班齐读一次 。(指导学生朗读:用不同的停顿来区分)(课件出示,相机板书)追问:2千米=( )米 (让学生说想法,如:2千米里有2个1千米,就是20xx米)4千米=( )米 3000米=( )千米9千米=( )米 6000米=( )千米。(想想做做第3题)

  教学目标:

  1、认识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

  2、会进行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及简单的计算。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

  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会用千米表示实际长度。

  教学准备:

  要求学生到路边观察路标,教师制作一块路标。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1、教师提问:我们都学了哪些长度单位?

  学生回答后,让学生具体表示一下1毫米、1厘米、1分米及1米的长度。

  2、教师说明:我们以前学过的长度单位比较大的是米。你们还见过或听说过比米大的长度单位吗?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提到“千米”。

  二、探究新知

  1、认识千米。

  教师出示例3的情境图。(有条件的学校也可以播放提前录制好的视频录像,录像中出现路牌标志)

  提出下面的问题:类似图中的情境你见过吗?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学情预设:看到上面的情境图,学生一下子会调出已有的知识经验,他们会想到周围的路标。]

  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解释路标上的“21千米”和“23千米”是什么意思。

  教师指出:在计量比较长的路程的时候,通常用千米作单位,千米也叫做公里。千米是比米大的长度单位。

  2、出示老师收集到的学校附*的路标,让学生理解、体会从某路口到当地某个标志性建筑的路程是多少千米的含义。

  3、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

  (1)师:那么1千米的路程有多远呢?它与我们以前学过的.长度单位“米”有什么关系呢?

  同学们都喜欢上体育课,(教师出示学校操场的图片)学校操场的跑道一圈是400米(注:每个学校的跑道可能不相同,这里仅以400米为例说明大体教学思路,实际教学时,尽可能用学生身边的数据),算一算,跑几圈就是1000米?

  教师指出:1000米就可以用较大的长度单位来表示,就是千米。

  板书:1千米(公里)=1000米

  教师:同学们上学,有步行的,有骑自行车的,有坐公交车的,还有父母开车接送的。人步行每小时可以走5千米,骑自行车每小时可行15千米,坐公交车每小时可以行40千米。你们能估计一下从自己家到学校有多少千米吗?

  (2)实际感受1千米。

  到操场上量出100米的距离,让学生仔细观察一下。并让学生按一般的步行速度实际走一走,所需时间大约是1分十几秒。(注:这个教学环节也可以放到课前进行)。然后告诉学生10个这样的长度就是1千米,一般步行12分左右的距离大约是1千米,并让学生想象一下10个100米有多远。

  4、完成教科书第8页上的“做一做”。

  到校门口,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说一说(估)从学校门口到什么地方大约是1千米?在确保学生安全的前提下,可以组织学生到校外走1千米的活动,感受1千米的距离。(注:如果条件不允许,此题可以作为课外作业)

  5、教师出示教科书第22页的例5。

  3千米=()米5000米=()千米

  教师放手让学生先独立填写,然后让学生在组内互相说说是怎样想的。

  通过学生回答,使学生明白:1千米是1000米,3千米是3个1000米,就是3000米;1000米是1千米,5000米是5个1000米,就是5千米。

  6、练一练。

  6000米=()千米4千米=()米

  ()米=7千米9000米=()千米

  [设计意图:本节课的教学,教师没有*均使用力量,教学时把重点放在千米的认识上,长度单位间的变换由于学生基本上属于“教师不讲就会”的状态,所以教师花费的教学时间相对就少一些。]

  三、巩固练*

  1、指导学生完成练*二第1、2题。

  第1题,是关于物体运动速度的练*,目的是让学生对常见物体运行速度有一定的认识。可以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再进行反馈。

  第2题,目的是帮助学生进一步感受千米在生活中的应用。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

  2、练*二第3题。

  学生在教科书上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3、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1)老师家离学校大约有4千米的路程,如果让你选择,你会选择什么交通工具来学校?为什么?大概需要多少时间?

  (2)妈妈带小明坐长途汽车去看奶奶,途中要走308千米。他们早上8时出发,汽车*均每小时行80千米,中午12时能到达吗?

  四、课外拓展

  1、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每小时不能超过()千米,磁悬浮列车每小时可行驶()千米,地球绕太阳每秒运行()千米。马拉松长跑比赛全程大约()千米。(课后可在父母的帮助下到图书馆或网上查找这些资料。)

  2、写一篇数学日记:《我心目中的千米》

  [设计意图:教师在落实了教材所设定的教学目标后,课末布置了学生课后实践调查活动,把学生带向了研究性学*的行为中,为学生自主学*创造了环境。]

  教学目标:

  1、通过实践活动,感知、了解千米的含义,建立一千米的长度观念。

  2、会进行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及简单的计算。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米尺。

  课前活动:

  课前领学生到操场里走100米的路1次,并计下所需的时间及步数。

  教学重点、难点:

  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会用千米表示实际长度。

  教学过程:

  一、导入,初步感知

  1、说说我们已学过哪些长度单位?(板书:米、分米、厘米、毫米)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示1米、1厘米。

  2、下列测量活动用什么长度单位合适?

  (1)测量铅笔的长度。

  (2)测量硬币的厚度。

  (3)测量课桌的'高度。

  (4)测量教室的长。

  (5)测量宜兴到到无锡的路程。

  师:如果要测量宜兴到到无锡的路程,我们可以选用哪个长度单位来测量呢?

  3、揭示课题:用米测量太麻烦了。宜兴到无锡的距离比较远,我们需要用更大的长度单位来测量,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千米。(边说边板书)

  二、学*新知

  (一)导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见过千米,如

  (1)出示四张画片,学生观察讨论,说标记的意思。

  (2)师: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或听过千米?(让生答)

  (3)小结:计量路程或测量铁路、公路、河流的长度,通常用千米做单位。千米又叫做公里,可以用km表示。(板书:(公里km))

  (二)新课展开

  1、联系生活,初步建立千米观念:1千米有多长呢?昨天老师带领大家走了100米的路程,(课件出示食堂到店门口)想一想,1000米要走多少个100米?(10个)对,就是像我们昨天那样走10次,5个来回。 10个100米是1000米,1000米就是1千米。我们可以写成 1千米=1000米 全班齐读一次 。(指导学生朗读:用不同的停顿来区分)(课件出示,相机板书)追问:2千米=( )米 (让学生说想法,如:2千米里有2个1千米,就是20xx米)4千米=( )米 3000米=( )千米9千米=( )米 6000米=( )千米。(想想做做第3题)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数学第五册P、45——P、47

  教学目标:

  1、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感知和了解千米的含义,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表象。

  2、运用迁移的规律,体验探索千米的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估计、推算和分析能力

  3、初步学会用千米估测日常生活中常见物体的长度,知道1千米=1000米,能进行长度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4、感受千米与实际生活地紧密联系,体会“千米”在生活中的作用,增强学*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

  感知和认识千米的含义、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过程:

  一、谈话交流、引出千米:

  1、同学们!在长度单位家族中,你认识了哪几个朋友呀?(贴出:毫米、厘米、分米、米)

  你能用手势表示1米大约有多长吗?

  2、同学们走1米大约是几步呢?

  请看录象:

  (一个小朋友测量,一个小朋友走。)

  提问:再想想,走100米,大约是几步呢?(200步)

  照这样计算,走1000米是多少步呢?

  3、谈话:我们老学校的跑道一圈是200米,你们走一圈大约是几分钟?走一圈是3分钟,那走5圈大约需要几分钟?走5圈也就是走了多少米,(1000米)

  1000米也可以写做1千米。不过,1000米和1千米听起来不大容易区分,谁能想个办法通过不同的朗读,把他们区分开来,使人一听就明白。

  二、联系生活,建立表象

  1、千米是长度单位家族中的又一个成员(贴出:千米)

  它还有一个名字叫“公里”,可以用符号“km“来表示(贴出km)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它(出示课题:千米的认识)

  2、谁来说说,你在哪儿见过或听说过千米?

  大家请看:(出示4张图片)

  从这些图片中,你知道了什么?

  请选择自己最熟悉的一张在组内介绍一下。

  谁愿意把你们组交流的知识介绍给大家。

  3、看来大家对千米已经有所了解,那你们还想了解千米的哪些知识呢?

  学生说一说。

  4、提问:1千米究竟有多长呢?我们先来看看100米的跑道有多长?(录象:学校中100米的跑道)100米的跑道已经这么长了,那几个100米才是1千米呢?

  10个100米连起来才是1千米,那该有多长呀?

  我们学校的跑道一圈是300米,大约走几圈是1000米呢?

  同学们!新梅广场(出示新梅广场照片)你们都认识吗?想一想,从那儿出发,向南走,你觉得到哪儿大约是1千米?

  播放从新梅广场出发,经过邮局、电影院、小商品市场到新区实验小学的录象。好!现在请大家闭上眼睛,跟着老师在脑海里把这段路再走一遍。谁来估计一下,走这段路大约需要几分钟?

  5、如果从校门口出发,到哪里大约也是1千米?同桌互说,交流。

  到底谁的意见比较准确呢?假如让你去验证,你准备用什么方法去验证?交流。

  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好办法,课后就请你们用自己喜欢的办法去验证一下,好吗?

  三、加深千米和米之间的联系:

  1、现在,我们一起来看这幅图,这是小明的家,请你们帮小明找找看,从小明家到哪里正好是1千米,先在组内说一说,并且在图上圈出来。

  想想做做1

  从小明家到哪里正好是1千米?在图上画出来。

  再找找看,从哪儿到哪儿也是1千米?

  2、你们看,小华在干什么呀?

  他每天都要在这个400米一圈的跑道上跑步,今天,他已经跑了5圈了,你知道,他今天跑了多少米了吗?

  是多少千米呢?

  你是怎么想的?

  (1000米=1千米,2000米里有2个1000米,就是2千米)

  3、其实利用1千米=1000米不仅可以将米转化成千米,还可以把千米转化成米。请看:

  想想做做3

  说说怎样想的。

  四、系统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千米,到现在为止你们一共认识了几个长度单位朋友呀?你能说说他们之间的`关系吗?(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1米=100厘米)

  在使用这些单位时,我们一定要注意合理、恰当。

  五、解决问题:

  1、步行汽车飞机自行车

  每小时每小时每小时每小时

  1800千米5千米16千米40千米

  2、想想做做4

  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单位名称。

  3、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最长的河流是哪一条吗?(长江)对!

  请看这张表格,从中你知道了什么?

  你能比较他们的长短吗?

  4想想做做5

  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一幅简单的铁路示意图,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⑴从太原到青岛的铁路长多少千米?快速算一算。

  下面两个问题请在小组内讨论:

  ⑵南京到上海的铁路大约长300千米,你能估计出南京到济南的铁路大约长多少千米吗?

  ⑶从南京到北京的铁路大约长多少千米?

  说一说你的理由。

  六、实践作业:实践园地

  1、想办法测量一下你家到学校大约距离多少千米?

  2、观察无锡旅游地图,根据各景点之间的距离,为自己或家人设计一条经济实惠的旅游路线。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P7—8千米的认识 。

  二、学情与教材分析

  “千米”是一个常用的长度计量单位,在学生的生活中经常会听到、看到有关千米的使用信息,建构效果的好与坏,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由于“千米”是一个较大的长度单位,离学生“可视性”的体悟和感受经验比较远,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学*过程中千米概念的建立比较困难,是学*的难点。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毫米,日常生活中也有走路上学、乘车旅游、参加运动会等生活经验,这就使得本节课很容易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结合起来。考虑到锦江小学校园及学生的特殊情况,在帮助学生建立1千米实际长度概念时选用学生熟悉的学校周围的一些环境,这样既能有效化解难点,又能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三、教学目标

  1、认识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

  2、会进行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及简单的计算。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难点: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会用千米表示实际长度

  四、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师:到目前为止,你知道的长度单位有哪些?(毫米、厘米、分米、米)

  (二)学*新知

  1、认识1千米。

  师:如果我们要量从大庆到哈尔滨的距离,用毫米、厘米、分米、米这4个长度单位合不合适?

  师:你感觉1千米应该有多长?

  2、感受1千米。

  师:1000个1米有多长?你来猜测一下。(400米一圈的操场,走两圈半就是1千米)

  师:请每个人都在心里默默地想象一下1千米有多长,说给你小组的同学听一听。

  师:1千米究竟是不是你想象的那么长,你想不想亲自到室外去验证一下?我们一会儿到外面去验证一下1千米是不是你想象的那样长。

  去室外体验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1)步要匀,路线要直。

  (2)数步数时可以用手指帮助计数。

  (3)靠路边行走,注意安全。

  (4)完成学*汇报单

  你们走了多少步?你们感觉走的'累不累呀?用多长时间呢?你觉得1千米怎么样?今后,我们就可以用这种方法来估测一下,从一点到另一点你走的路大约有多长

  回到教室里,说一说走完1千米的感受。

  3、估算1千米。

  从我们学校门口出发到哪里大约是1千米。

  4、单位间的换算

  (三)巩固练*

  (四)总结阶段

  通过这节课的学*,你有什么收获?

  写一篇数学日记———《感受1千米》。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写:

  1、 你眼中的1千米有多长。

  2、 走完1千米的路你有何感受。

  3、 你所熟悉的哪段路的长度大约是1千米。

  教材分析

  1.对千米的认识;本节学*对长度的客观认识:毫米、厘米、分米然后才是千米;本节内容在教材中与前面的毫米、厘米、分米相邻长度单位的进率是10不同,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是1000,所以认识难度较大。

  2.本节主要学*对千米长度的具体认识,联系实际生活中的距离。

  学情分析

  1. 通过作业练*和复*课对学生的了解表明学生对前面学*的毫米、厘米、分米、米已经完全掌握。

  2. 学生已经掌握了毫米、厘米、分米、米之间的关系和实际长度,但千米和前面所学的长度单位之间进率较大且不能直接拿出1千米的实物,所以要多借鉴现实中的具体情境认知千米的观念。

  3. 本节学生主要的认知障碍是不能最直观的认知1千米有多长。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千米,初步建立千米的空间表象。千米的实际长度,学生在生活中很少接触,为了使学生对1千米的实际长度有一个初步的观念,安排了一些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加深对千米的认识。

  2、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观念,知道1千米就是1000米,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本课是系统学*长度单位在小学阶段的结束,学生能在已有知识对米的认识上,通过学*,找到米与千米的内在联系。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渗透事物间相互联系的观点,发挥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在实际操作中,增强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操作技能,发展实践能力。

  教学策略的选择:

  1、汇报课前实践活动,试图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如走、跑、看等),经历想象、推测等思维过程,初步建立千米的空间表象,使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

  2、通过录象、照片,将学生引入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感受比较长的长度引出千米。接着,再次展示录象中1000米的实际长度让学生直接感受1千米。然后让学生举例生活中哪些距离大约是1千米,怎么估计或是计算的,从而在学*4个长度单位的基础上构建出一个新的千米的长度单位,使学生在旧知的回顾中找到新理知识的连结点。

  3、了解千米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结合图片出示,加深学生的直观印象,并让学生自己尝试解决单位间的换算。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1千米的实际长度和千米的空间认识。

  教学难点:千米的简单换算。

  教学目标:

  1、认识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

  2、会进行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及简单的计算。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

  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会用千米表示实际长度。

  教学准备:

  要求学生到路边观察路标,教师制作一块路标。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1、教师提问:我们都学了哪些长度单位?

  学生回答后,让学生具体表示一下1毫米、1厘米、1分米及1米的长度。

  2、教师说明:我们以前学过的长度单位比较大的是米。你们还见过或听说过比米大的长度单位吗?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提到“千米”。

  二、探究新知

  1、认识千米。

  教师出示例3的情境图。(有条件的学校也可以播放提前录制好的视频录像,录像中出现路牌标志)

  提出下面的问题:类似图中的情境你见过吗?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学情预设:看到上面的情境图,学生一下子会调出已有的知识经验,他们会想到周围的路标。]

  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解释路标上的“21千米”和“23千米”是什么意思。

  教师指出:在计量比较长的路程的时候,通常用千米作单位,千米也叫做公里。千米是比米大的长度单位。

  2、出示老师收集到的学校附*的路标,让学生理解、体会从某路口到当地某个标志性建筑的路程是多少千米的含义。

  3、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

  (1)师:那么1千米的路程有多远呢?它与我们以前学过的长度单位“米”有什么关系呢?

  同学们都喜欢上体育课,(教师出示学校操场的图片)学校操场的跑道一圈是400米(注:每个学校的跑道可能不相同,这里仅以400米为例说明大体教学思路,实际教学时,尽可能用学生身边的数据),算一算,跑几圈就是1000米?

  教师指出:1000米就可以用较大的长度单位来表示,就是千米。

  板书:1千米(公里)=1000米

  教师:同学们上学,有步行的,有骑自行车的,有坐公交车的,还有父母开车接送的。人步行每小时可以走5千米,骑自行车每小时可行15千米,坐公交车每小时可以行40千米。你们能估计一下从自己家到学校有多少千米吗?

  (2)实际感受1千米。

  到操场上量出100米的距离,让学生仔细观察一下。并让学生按一般的步行速度实际走一走,所需时间大约是1分十几秒。(注:这个教学环节也可以放到课前进行)。然后告诉学生10个这样的长度就是1千米,一般步行12分左右的距离大约是1千米,并让学生想象一下10个100米有多远。

  4、完成教科书第8页上的“做一做”。

  到校门口,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说一说(估)从学校门口到什么地方大约是1千米?在确保学生安全的前提下,可以组织学生到校外走1千米的活动,感受1千米的`距离。(注:如果条件不允许,此题可以作为课外作业)

  5、教师出示教科书第22页的例5。

  3千米=()米5000米=()千米

  教师放手让学生先独立填写,然后让学生在组内互相说说是怎样想的。

  通过学生回答,使学生明白:1千米是1000米,3千米是3个1000米,就是3000米;1000米是1千米,5000米是5个1000米,就是5千米。

  6、练一练。

  6000米=()千米4千米=()米

  ()米=7千米9000米=()千米

  [设计意图:本节课的教学,教师没有*均使用力量,教学时把重点放在千米的认识上,长度单位间的变换由于学生基本上属于“教师不讲就会”的状态,所以教师花费的教学时间相对就少一些。]

  三、巩固练*

  1、指导学生完成练*二第1、2题。

  第1题,是关于物体运动速度的练*,目的是让学生对常见物体运行速度有一定的认识。可以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再进行反馈。

  第2题,目的是帮助学生进一步感受千米在生活中的应用。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

  2、练*二第3题。

  学生在教科书上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3、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1)老师家离学校大约有4千米的路程,如果让你选择,你会选择什么交通工具来学校?为什么?大概需要多少时间?

  (2)妈妈带小明坐长途汽车去看奶奶,途中要走308千米。他们早上8时出发,汽车*均每小时行80千米,中午12时能到达吗?

  四、课外拓展

  1、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每小时不能超过()千米,磁悬浮列车每小时可行驶()千米,地球绕太阳每秒运行()千米。马拉松长跑比赛全程大约()千米。(课后可在父母的帮助下到图书馆或网上查找这些资料。)

  2、写一篇数学日记:《我心目中的千米》

  [设计意图:教师在落实了教材所设定的教学目标后,课末布置了学生课后实践调查活动,把学生带向了研究性学*的行为中,为学生自主学*创造了环境。]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在现实情境中了解*方千米的概念,理解它的意义,掌握*方千米与公顷、*方米之间的换算关系。

  2、能用*方千米计量较大面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现实情境中初步认识*方千米,了解它的作用。

  2、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数学的兴趣,培养应用数学的能力。

  3、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合作讨论和小组交流认识并运用*方千米。

  2、通过具体情景的创设,使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感受到*方千米在生活中的运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现实情境中初步认识*方千米,了解它的作用。

  2、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数学的兴趣,培养应用数学的能力。

  3、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了解*方千米的概念,掌握*方千米、公项与*方米之间的换算关系,并能准确地运算。

  教学方法:

  动手操作、合作探究、观察想象、验证归纳等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以前我们学*了*方厘米,*方分米,*方米,公顷这些面积单位。下面请同学们完成这些填空题。

  1、(1)4公顷=()*方米

  (2)73000*方米=()公顷

  2、填一填

  (1)边长为()的正方形面积为1*方厘米。

  (2)边长为()的正方形面积是1*方分米。

  (3)边长为()的正方形面积是1*方米。

  (4)边长为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方米,相当于()

  出示课件

  指名答

  设计意图

  通过让学生课前先收集资料的方式对土地面积有所了解,课上提出要解决的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而真实,真实而有意义的情景。让学生联系图片初步感知*方千米是一个很大的面积单位,也为学*新知设置一个知识悬念,激发学生学*的欲望。

  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来认识一位新朋友:认识*方千米(板书)

  二、新授:

  1、看到*方千米,你想到了哪个长度单位?(齐说)谁能说边长多大的'正方形面积是1*方米呢?(指名答并说理由,评价)

  出示课件2,边长为1千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方千米(生读)

  2、推算*方千米和*方米的进率。

  我们都知道1千米=1000米,1*方千米等于多少*方米呢?(小组讨论,并说明理由,看看哪个小组表现最棒。)指名答:你们同意吗?表扬说得好的同学板书2 1000×1000=1000000 1*方千米=1000000*方米。齐读2遍出示课件3,边长1000米的正方形土地,面积是1*方千米,也就是1000000*方米。

  3、算*方米与公顷的进率,刚才我们推算出来*方千米与*方米的进率,上节课我们学*了1公顷=10000*方米。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公顷与*方千米的关系吧!出示课件4.引导学生讨论,得出结论,及时评价。

  板书3 1*方千米=100公顷。

  小结:

  三、巩固练*

  学了这么多,我们来运用一下,先思考,再举手答,看哪些人答得又对又快。

  四、看课件

  1、请同学们看一组图片,想想表示什么面积用*方千米作单位。

  2、小结:*方千米是比较大的面积单位,通常用来表示县、省、城市的面积。

  五、拓展练*

  六、全课小结

  谈谈收获!这节课同学们表现很好,希望大家再接再厉。

  教材分析

  1.对千米的认识;本节学*对长度的客观认识:毫米、厘米、分米然后才是千米;本节内容在教材中与前面的毫米、厘米、分米相邻长度单位的进率是10不同,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是1000,所以认识难度较大。

  2.本节主要学*对千米长度的具体认识,联系实际生活中的距离。

  学情分析

  1. 通过作业练*和复*课对学生的了解表明学生对前面学*的毫米、厘米、分米、米已经完全掌握。

  2. 学生已经掌握了毫米、厘米、分米、米之间的关系和实际长度,但千米和前面所学的长度单位之间进率较大且不能直接拿出1千米的实物,所以要多借鉴现实中的具体情境认知千米的观念。

  3. 本节学生主要的认知障碍是不能最直观的认知1千米有多长。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千米,初步建立千米的空间表象。千米的实际长度,学生在生活中很少接触,为了使学生对1千米的实际长度有一个初步的观念,安排了一些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加深对千米的认识。

  2、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观念,知道1千米就是1000米,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本课是系统学*长度单位在小学阶段的'结束,学生能在已有知识对米的认识上,通过学*,找到米与千米的内在联系。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渗透事物间相互联系的观点,发挥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在实际操作中,增强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操作技能,发展实践能力。

  教学策略的选择:

  1、汇报课前实践活动,试图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如走、跑、看等),经历想象、推测等思维过程,初步建立千米的空间表象,使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


公顷,*方千米教案优选【五】份(扩展7)

——《公顷与*方千米》教学反思优选【5】份

  公顷和*方千米是较大的面积单位,主要是用来测量土地面积,在生活当中不常使用,所以学生比较生疏。但我还是打算试一试,本学期就开这节课,几周前我就开始琢磨这课该如何上,怎么才能让孩子的脑中建立起正确的概念和表象,这是一个单元难点,该如何突破呢?左思右想,我还是认为应该让学生亲自去体验一下,由表象再到抽象,在学生的头脑中才能真正建立这一概念,才能准确地去应用。

  上课开始,我让学生复*1*方厘米、1*方分米、1*方米这几个面积单位,(这几个单位在学生的头脑中已有了表象)从这几个面积单位再导入到让学生自己设计更大的面积单位,学生纷纷设计出边长是10米、100米、1000米的正方形面积单位,进而认识到了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边长是10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方千米;1*方千米=100公顷。这只是初步建立模糊的表象,算是取得小小的成功,以旧知引入新知再配上设计新的面积单位这个环节着实很吸引学生的注意迸发学生的思维。

  紧接着,我设计了两个环节让学生更深刻的感受公顷和*方千米。对于学生而言,熟悉的是教室、篮球场、大操场的面积,这些是学生深刻体会到的,每天都能见到的,以这些为基准,来感悟1公顷,分别大约是208个教室的面积、24个篮球场的面积、5个大操场的面积,在这个过程中也顺带培养了学生的估算,一举两得。“*方千米”实在是太大了,我就从网络上找到了接*1*方千米大的北京故宫,

  通过观看航拍故宫视频,视觉冲击进而建立了“*方千米”的表象。

  最后设计了“快乐的二选一”环节,让学生在从今天学*的两个面积单位中二选一来填,这样不仅巩固了本课时的学*内容,也让学生放松心情,在游戏中学*成长。

  总体来说,对于《公顷和*方千米的认识》这节课的设计和上课的效果,我是很满意的。看似简单的设计,其实中间包含了老师的良苦用心,深入浅出的学*,厚积薄发的教学设计,这一切的一切都体现了新课标精神,以生为本,引导学生,让孩子们乐于学*数学,感受学*数学的乐趣,让本应抽象乏味的概念课变成了生动活泼的探讨课,我觉得本课我上得很成功。

  本单元学*公顷和*方千米,从生活实际中呈现公顷和*方千米,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利用各种素材和活动帮助学生感受1公顷和1*方千米。要把认识概念和探索相关单位之间的进率结合起来,应该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多样的实践活动去帮助学生感知1公顷和1*方千米。

  公顷和*方千米是在学生已经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方米、*方分米、*方厘米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它的教学难点在于体会1公顷、1*方千米的实际大小。由于公顷和*方千米这两个面积单位不容易亲身体验,因此在他们的头脑中还是基于想象的基础。而在教学*方千米时,学生理解的难度更大,本身公顷已经够大,再加上*方千米,学生更是缺乏*方千米知识的了解。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这样的面积单位,是需要一个从模糊到清晰的过程的,需要不断地积累表象认识。一个正确的教学概念,对学生而言无疑是一个复杂的思维过程,需要他们慢慢体会。这些概念的认识需要学生主动参与,动手实践,在看一看,量一量,数一数,比一比等一系列的操作活动中,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学*,有目的的进行分组学*、分组讨论、分组测量,同学之间相互启发,注意自主学*和合作交流相结合,动手操作和认真思考相结合。

  本单元,在作业上反映出的一些问题:在单位换算时,因进率比较大,学生在具体换算时移动小数点容易出粗,或进率混淆。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48页《铺地面》的知识,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建立1公顷、1*方千米的面积概念,认识和理解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方千米,体会公顷和*方千米的大小以及掌握*方米、公顷和*方千米之间的简单换算。教学重难点是掌握*方米、公顷和*方千米之间的简单换算。

  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实际认知水*,对公顷和*方千米的认识分别安排了不同的学*活动。从身边的数学导入,复*旧知:常用的面积单位。出示**小学占地面积( ),学生发现不能用已经学过的面积单位来表示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认识公顷,带学生观察运动场(利用体育课休息时间),通过实地考察直观感知1公顷面积的大小,再通过自学课本,找出1公顷的大小: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利用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找到公顷和*方米之间的联系。以练*的方式再次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对于*方千米,让学生与*方米、*方厘米对比学*,得出*方千米的含义:边长是1千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方千米,推算*方千米与*方米、公顷之间的关系,找到*方千米与公顷之间的进率,学会进行简单的换算。课堂总结时再次呈现1公顷和1*方千米的大小,联系之前学*的面积单位总结出常用的五个面积单位:*方千米、公顷、*方米、*方分米、*方厘米。通过做练*,填出合适的单位,对比学*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明确什么情况下该填什么单位。

  课堂中没能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知识的迁移学*。忽略了*方米、*方分米、*方厘米与公顷、*方千米知识之间的联系,每个环节学*活动的设计与学生的学*能力不匹配,层次不清晰,导致教学重难点没有突破,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变成死记硬背。

  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注意发扬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优良出发点,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但要更注重建立新旧知识间的关联,促进学生将所学知识系统化。

  这节课上让学生感知的比较多,从看例题的图片,到自己说说对*方千米的认识,到揭示新知,再到估计各省的面积,阅读“你知道吗”,学生的脸上不时会露出惊讶的表情,很多惊叹句也会不时的冒出来。我想,学生的数学学*需要借助一个个的阶梯和*台,需要一个接受的过程,所以我很乐意为他们的数学学*作出这样的努力和搭建。

  “公顷”和“*方千米”这两个土地面积单位比较大,对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形成表象确实有些因难。在教学中,结合学生熟悉的场地,如教室的面积一般是50*方米2200个教室的面积大约是1公顷,通过学生的想像,加深学生对“公顷”这个土地面积单位的认识。在使学生明确了边长是10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方千米之后,教师可以在学生对1公顷形成了表象之后,让学生想象一下100块1公顷的土地,就是1*方千米大。还可以通过其他的素材帮助学生认识和想象,如,一个足球场的面积约7000*方米,140个足球场的面积约1*方千米。课上我并没有急于的去完成各种巩固练*。而是花了很多时间让学生去体验,去想象,再把他们的体验和想象转化成语言,描述出来,带动更多的学生。当然暴露的问题也很多。

  (1)当把学生带到操场上,测量操场面积时,站着观察的同学没有兴趣、注意力不集中、交头接耳、纪律确实不太令人满意。事后我想这是因为老师在不知不觉之中又充当了主角,一个人不停的在说,绝大多数同学仍没有参与,他们探究的兴趣没能得到激发,好奇心没能得到满足,学*就成了被动地接受。这样的学*形式对学生来说仍是枯燥乏味的。如果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自行商量解决这个问题,最后汇报总结,那样的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2)在下课铃声响起之前,如果能让学生们沿着操场围墙走一圈,在享受着收获的幸福氛围中,去实际感受一下操场的面积与1公顷的大小,那将使学生的印象更加深刻。

  公顷和*方千米是较大的面积单位,在我们的生活当中用到的地方不多,所以学生比较生疏,在教学第八单元单元的时候,感觉这个东西是教不会的,所以1公顷的认识主要是以学生身边的熟悉的事物为主,根据一定的推测,来感悟1公顷的大小。

  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的主要问题在于:对1公顷的认识不够深刻,主要体现在填空的时候,遇到“故宫的面积大约是40()”时,学生会不自觉的填写*方千米,教学过程中有成功之处也有失败之处,现在总结如下。

  一、区分好“公顷”和“*方千米”的使用地方

  大、较大这两个词的界定是很含糊的,对于学生而言,熟悉的是教室、篮球场、大操场的面积,这些是学生深刻体会到的,每天都能见到的,以这些为基准,来感悟1公顷,分别大约是200个教室的面积、24个篮球场的面积、5个大操场的面积。

  相对于1*方米而言,公顷是较大的单位,它是用来测量土地面积的,这个时候需要给孩子一个整体的概念,它是有别于“*方米”的,所以有1公顷=10000*方米,因为特殊所以进率是10000,这也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

  大是相对的,较大也是相对的',因为是相对来说,所以学生的认知结构会出现混乱,自然会体现在搞不清楚到底该填写公顷还是*方千米了,所以想解决这个问题,要给学生建立起一个标准。

  在生活中,想要找到这个标准是困难的,尤其是“*方千米”的标准,个人以为应该是建立在行政区划“市”的基础之上,给学生这个标准之后,再让学生去感悟何时用*方千米何时用公顷则有些好转。在一般的情况下,“较大”用公顷,“大”用*方千米,这样的策略符合学生的认知需求,有助于学生认知结构的重新建构。

  二、在活动体验中建立地级单位的概念

  动脑去想,用眼去看,动手去算是学生学*数学的一般程序,这样的过程本身是无可挑剔的,但是对于生本之间需要一个媒介起到引导作用,这就是教师,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有价值的思考和有意义的探索活动,获得新的知识,形成技能。

  动脑想1公顷是很困难的,学生的描述无非是“大”、“很大”,这样的描述是建立在浅表层面的,学生此时并未建立起1公顷的直观概念,在他们的脑海中只出现了变长是100米的正方形的面积,但到底是什么并无确切概念。

  用体验活动来帮助学生建立起概念,并且给出实实在在地拓展,1*方千米的教学难点是体验,学生无法从1公顷的概念类比出100公顷,而在现实生活中,连大人对*方千米的概念也是比较生疏的。

  我想到了数学上的一种思想方法,叫做“不完全归纳法”,也就是说,我们在教学*方千米的时候,知识形成的过程是需要时间的,*得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体验、辩论、思辨的过程。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