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学设计 (菁华5篇)

首页 / 教学设计 / | 2022-10-03 00:00:00 教学设计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通读课文,理解文章思路,理解文章内容。

  2.品味文中生动形象的语言,说出作者对闻一多的赞美敬重之情。

  3.学*闻一多热爱祖国、为了祖国的民主富强奋斗终生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

  品味重点语句关键词语,探究其内涵。

  课前准备

  阅读课文,预*生字、生词。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了《邓稼先》这篇文章,我们无不为我国优秀知识分子为祖国默默奉献的感人品质所感染。甘愿为国为民而献身,是我国历代优秀知识分子的光荣传统。今天我们在来学*一篇写我国优秀知识分子的文章《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让我们在从闻一多身上感受这种崇高的精神境界。

  检查生字、生词预*效果。

  二.整体感悟

  1.一名学生朗读课文,听读的学生思考如何归纳文章的中心内容。

  2.合作学*小组讨论一分钟,然后全班交流。

  3.教师评议学生发言,归纳讨论意见:本文叙述了闻一多先生不同阶段在说和做方面表现的不同特点,热情赞扬他救国救民的需要而说和做的爱国精神。

  三.品味探究

  1.闻一多一心救国救民的精神,最突出的表现在哪些事情上?

  a.全班讨论交流。估计不止提到老师预期的两件事。

  b.教师引导学生找出每一阶段中最突出的表现:苦读写作《唐诗杂论》,在李公朴被害后大无畏地参加群众大会。

  2.探究品味闻一多写作《唐诗杂论》的部分:

  a.齐读三、四小节。

  b.这部分文章叙述闻一多写作《唐诗杂论》的目的以及他为了这一目的而苦读钻研的特点。请从文中找出表现这些内容的关键词句的表达作用。

  c.四人合作小组讨论,时间不少于三分钟。

  全班讨论交流,教师随时评议归纳学生的讨论意见:

  要给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深宵灯火“大开光明之路”,用比喻、拟人手法表达闻一多先生为探索救国道路而苦读古籍的目的。

  “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以整齐的句式,流泻的激情,热情赞美闻一多治学“潜心贯注、心会神凝”。

  “无暇”“惜”,表现他治学专心致志的程度。“贪”,表现他治学如饥似渴的欲望。“辛苦”“凝成”,表现其治学成果来之不易。

  3.品味探究第二部分:]

  a.齐读第二部分,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语段。

  b.读出自己最喜欢的语段,抓住关键语句,说一说他们表达中心内容的作用。

  四.质疑问难

  鼓励学生提出还不明白的问题;鼓励其他学生回答,也可由老师回答。课后练*二提出的问题,如果课堂讨论未涉及,学生又未质疑,可提问学生,予以解决。

  五.巩固拓展

  请你列举一首闻一多的诗,说明他作为诗人也是忧国忧民的*。

  六.评议总结

  1.回顾学*内容,自结学*收获;自评参与学*的主动程度。

  2.以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结束教学过程。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积累生动形象的语句,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在感情朗读的基础上,整体感悟文意;学*本文结构严谨、选材精当的技法;

  2.方法与过程:在教师的引导下,采用自主、探究、师生合作的学*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闻一多先生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从中受到启迪,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

  1、对闻一多先生言行一致、崇高品格和革命精神的把握。

  2、本文选材技巧和结构技巧。

  教学难点:理解本文叙述中的描写的运用及作用。关键词语。

  教学课时:1课时。

  课前准备:预*课文,解决生字词,搜集与闻一多先生和臧克家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人们常用说:说者容易做者难。在生活中,说活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多,能潜心贯注,持之以恒做事者少。今天我们来了解一位*、现代史上杰出的人物--闻一多先生。感受他强烈的爱国热情,他的敢说敢为,言行一致。(板书课题作者)

  二、资料交流,资源共享:

  1.作者介绍:

  臧克家,诗人。1905年生于山东诸城。从小受家庭影响,喜欢古典诗词和民歌,并目睹农民的苦难生活,引起他深切的同情。1932年开始发表新诗,以一篇《老马》成名。随着《老马》等诗的广泛流传,臧克家被誉为“农民诗人”。

  2、臧克家和闻一多:

  臧克家于1930年至1934年在青岛大学学*期间,是闻一多先生的高足,经常出入于闻一多的办公室和家中,向老师请教;闻一多也很赏识臧克家,相知甚深。闻一多先生遇难后,臧克家于1946年8月撰写《我的先生闻一多》以示悼念。

  3.闻一多:

  闻一多,本名家骅,著名诗人、学者、爱国民主战士。1899年11月24日出生于湖北省浠水县一个“世家望族,书香门第”。五四运动时在北京清华学校读书时即参加*,曾代表学校出*全国学联会议。1922年赴美国芝加哥美术学院学*,后来研究文学。1925年5月回国后,历任青岛大学、清华大学教授。1923年出版第一部诗集《红烛》,闪烁着反帝爱国的火花。1928年出版第二部诗集《死水》,表现出深沉的爱国主义激情。在这以后致力于古典文学的研究。1937年抗战开始,他在昆明西南*任教。抗战八年中,他留了一把胡子,发誓不取得抗战的胜利不剃去,表示了抗战到底的决心。1943年后,因目睹蒋介石**的腐败,于是愤然而起,积极参加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斗争。1945年为*民主同盟中央委员兼云南省负责人,昆明《民主周刊》社社长。“一二一”惨案发生后,他更英勇地投身爱国民主运动,最后献出了宝贵的生命。遗著由朱自清编成《闻一多全集》四卷。

  三、检查预*情况。

  1、读准下面加点字的音

  衰微(shuāi)赫然(hè)锲而不舍(qiè)兀兀穷年(wù)

  沥尽心血(lì潜心贯注(qián)迥乎不同(jióng)慷慨淋漓(kǎi)

  2、学生提出不能理解的生词。着重检查黑体词语。

  (1)衰微:(国家、民族)衰落,不兴旺。

  (2)赫然:形容令人惊讶的事物突然呈现的样子。

  (3)迭起:一次又一次地兴起、出现。

  (4)高标:在一般标准或*均程度之上,指超群、出众。

  (5)锲而不舍:雕刻一件东西,一直刻下去不放手。比喻有恒心,有毅力。锲:雕刻。

  (6)兀兀穷年:辛辛苦苦地一年到头这样做。穷:尽。

  (7)沥尽心血:用尽自己的毕生精力。沥:滴。

  (8)潜心贯注:用心专注而深刻。

  (9)心会神凝:指集中注意力。

  (10)迥乎不同:形容相差很远。迥:差得远。

  (11)一反既往:完全改变以往的作法。既:已经。既往:过去。

  (12)慷慨淋漓:形容情绪、语调十分激动,说法十分畅快。

  (13)气冲斗牛:形容怒气很盛。斗:北斗星。牛:牵牛星。斗牛:泛指天空。

  4、教师范读课文:

  要求:朗读时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学生带着问题听读课文。(小黑板出示)

  (1)文章从那两个方面来写闻一多先生“说和做的”?

  (2)据此脉络,文章可分为几部分?每部分各写了闻先生“说和做”的什么特点?

  (3)把这两方面综合起来看,在说和做上,闻一多先生是怎样的人?

  学生听读后,默读思考后发言。

  教师引导明确板书:

  (1)从学者的方面和革命家的方面来写的。

  (2)分两部分,1--7自然段为第一部分,记述闻先生作为学者方面“做”了再“说”“做”了也不“说”的特点;8--20自然段为第二部分,记述闻先生作为革命家方面“说”了就“做”的特点。

  (3)“言论和行动完全一致”或“口的巨人,行的高标”。

  研讨课文:我们通过朗读、讨论,认识到闻先生“说和做”是完全一致的,这种高贵的品格值得我们景仰和学*。那么,作者是怎样表现闻先生这一高贵品格的?

  5、研读课文第一部分:

  学生默读,讨论下列问题:

  (1)这部分列举了那些事例?这些事例选材的角度是什么?详略安排怎样?

  (2)闻一多先生潜心研究学术的目的是什么?那些语句生动形象地描绘了闻先生潜心研究学术的精神和态度?

  (3)“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怎样理解“群蚁排衙”?这句话表现出闻先生怎样的治学态度

  (4)用简练的语言概括闻先生学者形象?

  学生默读后,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教师引导、明确:

  (1)三个事例:写作《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三本书的情况。写作《唐诗杂论》事例是从“做”了再“说”这个角度选材的;其他两个事例是从做了也不一定说角度选材的。详写第一件事,略写后两件事。

  (2)闻先生研究学术的目的是“要给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先让学生自由发表见解,再引导学生理解这句话。)语句(略)

  (3)“群蚁排衙”,文中指闻先生写字工工整整,十分认真,他的手稿都是蝇头小楷,好象群蚁排衙。表现了闻先生严谨的治学态度。

  (4)先生是一位为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术、治学严谨、不畏艰辛、废寝忘食、终于在学术上取得累累硕果的卓越学者,言行一致的*。(意思对即可)

  教师小结: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先生,治学严谨,不畏艰辛,这种治学态度值得我们共同学*。

  6、研读第二部分: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二部分,要读出气势来,思考下列问题。

  (1)闻一多先生说了,是怎么说的?说的内容和目的是什么?

  (2)闻一多先生“说”了就做了,文中写了他做了几件事?反映了闻先生什么精神

  学生朗读后,讨论发言。

  教师引导、明确:(略)

  7、探究学*:

  (1)把学者闻一多和革命家闻一多综合起来,概述闻先生的形象。

  (2)文章一、二两部分是怎样衔接起来的?这样衔接有什么好处?

  学生自读课文,同桌研讨、探究。

  教师巡回指导,集体交流:

  (1)(略)

  (2)文中第七自然段承接上文进行总结,并照应开头;第八、九自然段开启下文。

  好处:承上启下,前后呼应,连缀紧密,脉络清楚,过度自然,把闻先生作为学者和作为革命家方面的情况用极其简明的语言并列地提出来,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教师小结:

  通过本节课学*,我们大家领略了闻一多先生的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受益非浅,让我们沿着闻一多先生的足迹,让理想在奋斗中闪光!

  齐读全文。

  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臧克家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学设计3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积累词语,掌握一些双音节词语和“锲而不舍、兀兀穷年”等成语的读音、词义,并学会运用。

  2、了解臧克家、闻一多。

  3、整体把握课文,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

  4、理解文中艰深语句的含义,深层体会闻一多先生的思想品格。

  5、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严谨的结构,理解过渡段的作用,逐步提高阅读能力。

  过程与方法:

  1、探讨研究法。2、朗读法。3、语感品读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闻一多先生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以及他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

  二、教学重点:

  品读课文,体会闻一多先生的精神品质,学*本文的过渡句的用法。

  三、教学难点:

  联系时代背景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录音机、示范朗读带。

  五、课时安排:

  一课时

  六、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环节反思

  一、导入

  提问:闻一多是谁?

  可以做适当补充。(板书课题)

  课件出示闻一多画像。

  二、初读感知

  播放示范录音。

  三、检查预*

  多媒体课件出示: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音、形、义的掌握情况。

  四、研读探究

  1、问:那么,你们认为闻一多先生是怎样一个人呢?(鼓励学生大胆发言,适时板书)

  2、课件出示问题:文章从哪两个方面写了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注意两部分之间的过渡段)

  (根据学生回答进行适时板书)

  3、问:那么,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先生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

  4、教师做适当补充,并做小结。

  (部分解决课文的教学重点、难点)

  5、闻一多先生后期作为民主战士,他又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呢?

  讲:注意这里有过渡,找出来。(课件出示)(训练学生对过渡段的作用的理解)(解决课文的教学重点)

  6、教师做适当补充,并做小结。结合闻一多先生的演讲,鼓励学生有感情朗读,进一步体会闻一多先生的言行一致和大无畏精神。

  (解决课文的教学难点)

  五、质疑问难

  鼓励学生提出还不明白的问题,鼓励其他学生回答,也可以由老师代答。课后练*二的问题如果课堂讨论没有涉及到,或者学生未能质疑,可以提问学生,予以解决。

  六、评议总结

  本课文字不多,却浓缩了闻一多先生的一生,他的言行一致体现在他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和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上。而当今,言行一致、爱国守法正是我们中学生明理诚信的基本要求所在。希望闻先生的高尚品格能够指引我们今后做人的方向。

  七、布置作业

  1、课下搜集闻一多先生的作品。、,可以举办“闻一多先生作品展”。

  2、完成《三导》。

  根据资料简单介绍闻一多。

  (考察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

  听读,初步感知文章,注意正音。

  一组同学开火车领读后全班齐读两遍。

  齐读全文,进一步感知课文。

  思考后自由作答。(说自己的感受即可,也可以参照原文。)

  思考后自由抢答问题。(考查学生快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

  快速读课文,思考问题,找出重点词、关键句。合作伙伴之间交流、探讨。

  学*小组汇报结果。(汇报形式可以是板书、美读、也可以就课文提出问题,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全班共同探讨。)

  找到过渡段,并分析、理解其作用。

  思考问题,找出重点词、关键句。合作伙伴之间交流、探讨。

  学*小组汇报结果。(汇报形式可以是板书、美读、也可以就课文提出问题,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全班共同探讨。)

  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回顾学*内容,自己小结学*收获,自评参与的主动程度。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学设计4

  【设计理念】

  现代教育理念要求教学应当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调动学生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用合作探究与交流的方式引导学生,让学生在疏通文本的基础上,联系自身经验,对文本进行了个性化解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与人文素养。

  【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

  本单元主要体现重在引导学生欣赏和表述之美。“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叶圣陶语),这个例子既承担了落实本单元教学重点的任务,又承担了对学生进行文学审美教育的责任,因此是个很好的蓝本。

  2.文本简析:

  手法,更要让学生仔细品味语言,领略语言文字的魅力。

  【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有很强的好奇心和表现欲望,所以教师要采取鼓励机制,激发他们的参与意识,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探究热情。并且,初一是学生开始形成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的时期,但他们的鉴赏能力还是很有限的,因此要多加强这方面的训练。以上几点主要是从学生的现有水*、学**惯和能力上去认识归纳的。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2.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重点难点】

  1.针对单元重点和教材内容,我认为本文的教学重点是:

  2.针对学生的现有水*和心理层次,我认为本文的教学难点是:

  【教学手段】

  采用多媒体教学,利用图片、音乐、视频等多媒体素材。

  【课时安排】

  一课时(45分钟)

  【课型】

  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未成曲调先有情(3分钟)

  (一)课前预*

  1.掌握本文字词,熟读全文,了解文章大意,对有疑惑的地方做好记号。

  2.利用图书馆、网络等资源,认识并熟悉作者以及本文的写作背景。

  二、窥一斑而知全豹(12分钟)

  整体感知全文,筛选关键信息,思考以下问题。

  三、奇文探究共赏析(22分钟)

  四人组成一个小组,合作完成以下内容,并且采用“小组擂台积分榜”进行评价。

  (一)研读入境品语言

  展示例句,让学生运用联想法,替换法,咀嚼品味作者细腻而准确的写作手法。

  (二)赏读入心悟情思

  让学生“读其所喜,品其所爱”,重视诵读能力,并提倡“不动笔墨不读书”的*惯,先小组讨论再全班交流。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这也是我的教法和学法指导。学生边读边评边议,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指导学生用怎样的感情、语调来朗读,并作好评价的引导。

  (三)涵咏入理勇质疑

  这个环节安排在这里是为了给学生讨论交流提供一个缓冲的空间,让学生质疑,这个疑问可以是预*课文时留下的,也可以是在讨论交流中产生的。产生的疑问可由学生互相解答,

  四、万水千山总是情(8分钟)

  (一)拓展迁移

  欣赏一段视频,走出语文的范本,走向课改中倡导的“大语文”境界。

  (二)课堂总结

  打破按部就班的教师总结,改由学生总结。这不仅是对学生学*成果的检验,而且这种生成性的信息反馈更加准确有效,可以使得教师对自己的教学策略进行调整和完善。

  (三)作业布置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学设计5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积累词语,掌握一些双音节词语和“锲而不舍、兀兀穷年”等成语的读音、词义,并学会运用。

  2、了解臧克家、闻一多。

  3、整体把握课文,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

  4、理解文中艰深语句的含义,深层体会闻一多先生的思想品格。

  5、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严谨的结构,理解过渡段的作用,逐步提高阅读能力。

  过程与方法:

  1、探讨研究法。

  2、朗读法。

  3、语感品读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闻一多先生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以及他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

  二、教学重点:

  品读课文,体会闻一多先生的精神品质,学*本文的过渡句的用法。

  三、教学难点:

  联系时代背景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录音机、示范朗读带。

  五、课时安排:

  一课时

  六、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环节反思

  一、导入

  提问:闻一多是谁?

  可以做适当补充。(板书课题)

  课件出示闻一多画像。

  二、初读感知

  播放示范录音。

  三、检查预*

  多媒体课件出示: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音、形、义的掌握情况。

  四、研读探究

  1、问:那么,你们认为闻一多先生是怎样一个人呢?(鼓励学生大胆发言,适时板书)

  2、课件出示问题:文章从哪两个方面写了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注意两部分之间的过渡段)

  (根据学生回答进行适时板书)

  3、问:那么,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先生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

  4、教师做适当补充,并做小结。

  (部分解决课文的教学重点、难点)

  5、闻一多先生后期作为民主战士,他又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呢?

  讲:注意这里有过渡,找出来。(课件出示)(训练学生对过渡段的作用的理解)(解决课文的教学重点)

  6、教师做适当补充,并做小结。结合闻一多先生的演讲,鼓励学生有感情朗读,进一步体会闻一多先生的言行一致和大无畏精神。

  (解决课文的教学难点)

  五、质疑问难

  鼓励学生提出还不明白的问题,鼓励其他学生回答,也可以由老师代答。课后练*二的问题如果课堂讨论没有涉及到,或者学生未能质疑,可以提问学生,予以解决。

  六、评议总结

  本课文字不多,却浓缩了闻一多先生的一生,他的言行一致体现在他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和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上。而当今,言行一致、爱国守法正是我们中学生明理诚信的基本要求所在。希望闻先生的高尚品格能够指引我们今后做人的方向。

  七、布置作业

  1、课下搜集闻一多先生的作品。、,可以举办“闻一多先生作品展”。

  2、完成《三导》。

  根据资料简单介绍闻一多。

  (考察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

  听读,初步感知文章,注意正音。

  一组同学开火车领读后全班齐读两遍。

  齐读全文,进一步感知课文。

  思考后自由作答。(说自己的感受即可,也可以参照原文。)

  思考后自由抢答问题。(考查学生快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

  快速读课文,思考问题,找出重点词、关键句。合作伙伴之间交流、探讨。

  学*小组汇报结果。(汇报形式可以是板书、美读、也可以就课文提出问题,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全班共同探讨。)

  找到过渡段,并分析、理解其作用。

  思考问题,找出重点词、关键句。合作伙伴之间交流、探讨。

  学*小组汇报结果。(汇报形式可以是板书、美读、也可以就课文提出问题,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全班共同探讨。)

  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回顾学*内容,自己小结学*收获,自评参与的主动程度。

  七、教学板书设计:

  12、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学者→{做了再说做了不说}→优秀的学者。

  ↘口的巨人

  ↘

  革命家→{说了再做}→大勇的革命家。↗行的高标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学设计 (菁华5篇)扩展阅读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学设计 (菁华5篇)(扩展1)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学设计 (菁华5篇)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通读课文,理解文章思路,理解文章内容。

  2.品味文中生动形象的语言,说出作者对闻一多的赞美敬重之情。

  3.学*闻一多热爱祖国、为了祖国的民主富强奋斗终生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

  品味重点语句关键词语,探究其内涵。

  课前准备

  阅读课文,预*生字、生词。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了《邓稼先》这篇文章,我们无不为我国优秀知识分子为祖国默默奉献的感人品质所感染。甘愿为国为民而献身,是我国历代优秀知识分子的光荣传统。今天我们在来学*一篇写我国优秀知识分子的文章《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让我们在从闻一多身上感受这种崇高的精神境界。

  检查生字、生词预*效果。

  二.整体感悟

  1.一名学生朗读课文,听读的学生思考如何归纳文章的中心内容。

  2.合作学*小组讨论一分钟,然后全班交流。

  3.教师评议学生发言,归纳讨论意见:本文叙述了闻一多先生不同阶段在说和做方面表现的不同特点,热情赞扬他救国救民的需要而说和做的爱国精神。

  三.品味探究

  1.闻一多一心救国救民的精神,最突出的表现在哪些事情上?

  a.全班讨论交流。估计不止提到老师预期的两件事。

  b.教师引导学生找出每一阶段中最突出的表现:苦读写作《唐诗杂论》,在李公朴被害后大无畏地参加群众大会。

  2.探究品味闻一多写作《唐诗杂论》的部分:

  a.齐读三、四小节。

  b.这部分文章叙述闻一多写作《唐诗杂论》的目的以及他为了这一目的而苦读钻研的特点。请从文中找出表现这些内容的关键词句的表达作用。

  c.四人合作小组讨论,时间不少于三分钟。

  全班讨论交流,教师随时评议归纳学生的讨论意见:

  要给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深宵灯火“大开光明之路”,用比喻、拟人手法表达闻一多先生为探索救国道路而苦读古籍的目的。

  “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以整齐的句式,流泻的激情,热情赞美闻一多治学“潜心贯注、心会神凝”。

  “无暇”“惜”,表现他治学专心致志的程度。“贪”,表现他治学如饥似渴的欲望。“辛苦”“凝成”,表现其治学成果来之不易。

  3.品味探究第二部分:]

  a.齐读第二部分,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语段。

  b.读出自己最喜欢的语段,抓住关键语句,说一说他们表达中心内容的作用。

  四.质疑问难

  鼓励学生提出还不明白的问题;鼓励其他学生回答,也可由老师回答。课后练*二提出的问题,如果课堂讨论未涉及,学生又未质疑,可提问学生,予以解决。

  五.巩固拓展

  请你列举一首闻一多的诗,说明他作为诗人也是忧国忧民的*。

  六.评议总结

  1.回顾学*内容,自结学*收获;自评参与学*的主动程度。

  2.以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结束教学过程。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积累生动形象的语句,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在感情朗读的基础上,整体感悟文意;学*本文结构严谨、选材精当的技法;

  2.方法与过程:在教师的引导下,采用自主、探究、师生合作的学*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闻一多先生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从中受到启迪,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

  1、对闻一多先生言行一致、崇高品格和革命精神的把握。

  2、本文选材技巧和结构技巧。

  教学难点:理解本文叙述中的描写的运用及作用。关键词语。

  教学课时:1课时。

  课前准备:预*课文,解决生字词,搜集与闻一多先生和臧克家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人们常用说:说者容易做者难。在生活中,说活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多,能潜心贯注,持之以恒做事者少。今天我们来了解一位*、现代史上杰出的人物--闻一多先生。感受他强烈的爱国热情,他的敢说敢为,言行一致。(板书课题作者)

  二、资料交流,资源共享:

  1.作者介绍:

  臧克家,诗人。1905年生于山东诸城。从小受家庭影响,喜欢古典诗词和民歌,并目睹农民的苦难生活,引起他深切的同情。1932年开始发表新诗,以一篇《老马》成名。随着《老马》等诗的广泛流传,臧克家被誉为“农民诗人”。

  2、臧克家和闻一多:

  臧克家于1930年至1934年在青岛大学学*期间,是闻一多先生的高足,经常出入于闻一多的办公室和家中,向老师请教;闻一多也很赏识臧克家,相知甚深。闻一多先生遇难后,臧克家于1946年8月撰写《我的先生闻一多》以示悼念。

  3.闻一多:

  闻一多,本名家骅,著名诗人、学者、爱国民主战士。1899年11月24日出生于湖北省浠水县一个“世家望族,书香门第”。五四运动时在北京清华学校读书时即参加*,曾代表学校出*全国学联会议。1922年赴美国芝加哥美术学院学*,后来研究文学。1925年5月回国后,历任青岛大学、清华大学教授。1923年出版第一部诗集《红烛》,闪烁着反帝爱国的火花。1928年出版第二部诗集《死水》,表现出深沉的爱国主义激情。在这以后致力于古典文学的研究。1937年抗战开始,他在昆明西南*任教。抗战八年中,他留了一把胡子,发誓不取得抗战的胜利不剃去,表示了抗战到底的决心。1943年后,因目睹蒋介石**的腐败,于是愤然而起,积极参加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斗争。1945年为*民主同盟中央委员兼云南省负责人,昆明《民主周刊》社社长。“一二一”惨案发生后,他更英勇地投身爱国民主运动,最后献出了宝贵的生命。遗著由朱自清编成《闻一多全集》四卷。

  三、检查预*情况。

  1、读准下面加点字的音

  衰微(shuāi)赫然(hè)锲而不舍(qiè)兀兀穷年(wù)

  沥尽心血(lì潜心贯注(qián)迥乎不同(jióng)慷慨淋漓(kǎi)

  2、学生提出不能理解的生词。着重检查黑体词语。

  (1)衰微:(国家、民族)衰落,不兴旺。

  (2)赫然:形容令人惊讶的事物突然呈现的样子。

  (3)迭起:一次又一次地兴起、出现。

  (4)高标:在一般标准或*均程度之上,指超群、出众。

  (5)锲而不舍:雕刻一件东西,一直刻下去不放手。比喻有恒心,有毅力。锲:雕刻。

  (6)兀兀穷年:辛辛苦苦地一年到头这样做。穷:尽。

  (7)沥尽心血:用尽自己的毕生精力。沥:滴。

  (8)潜心贯注:用心专注而深刻。

  (9)心会神凝:指集中注意力。

  (10)迥乎不同:形容相差很远。迥:差得远。

  (11)一反既往:完全改变以往的作法。既:已经。既往:过去。

  (12)慷慨淋漓:形容情绪、语调十分激动,说法十分畅快。

  (13)气冲斗牛:形容怒气很盛。斗:北斗星。牛:牵牛星。斗牛:泛指天空。

  4、教师范读课文:

  要求:朗读时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学生带着问题听读课文。(小黑板出示)

  (1)文章从那两个方面来写闻一多先生“说和做的”?

  (2)据此脉络,文章可分为几部分?每部分各写了闻先生“说和做”的什么特点?

  (3)把这两方面综合起来看,在说和做上,闻一多先生是怎样的人?

  学生听读后,默读思考后发言。

  教师引导明确板书:

  (1)从学者的方面和革命家的方面来写的。

  (2)分两部分,1--7自然段为第一部分,记述闻先生作为学者方面“做”了再“说”“做”了也不“说”的特点;8--20自然段为第二部分,记述闻先生作为革命家方面“说”了就“做”的特点。

  (3)“言论和行动完全一致”或“口的巨人,行的高标”。

  研讨课文:我们通过朗读、讨论,认识到闻先生“说和做”是完全一致的,这种高贵的品格值得我们景仰和学*。那么,作者是怎样表现闻先生这一高贵品格的?

  5、研读课文第一部分:

  学生默读,讨论下列问题:

  (1)这部分列举了那些事例?这些事例选材的角度是什么?详略安排怎样?

  (2)闻一多先生潜心研究学术的目的是什么?那些语句生动形象地描绘了闻先生潜心研究学术的精神和态度?

  (3)“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怎样理解“群蚁排衙”?这句话表现出闻先生怎样的治学态度

  (4)用简练的语言概括闻先生学者形象?

  学生默读后,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教师引导、明确:

  (1)三个事例:写作《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三本书的情况。写作《唐诗杂论》事例是从“做”了再“说”这个角度选材的;其他两个事例是从做了也不一定说角度选材的。详写第一件事,略写后两件事。

  (2)闻先生研究学术的目的是“要给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先让学生自由发表见解,再引导学生理解这句话。)语句(略)

  (3)“群蚁排衙”,文中指闻先生写字工工整整,十分认真,他的手稿都是蝇头小楷,好象群蚁排衙。表现了闻先生严谨的治学态度。

  (4)先生是一位为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术、治学严谨、不畏艰辛、废寝忘食、终于在学术上取得累累硕果的卓越学者,言行一致的*。(意思对即可)

  教师小结: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先生,治学严谨,不畏艰辛,这种治学态度值得我们共同学*。

  6、研读第二部分: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二部分,要读出气势来,思考下列问题。

  (1)闻一多先生说了,是怎么说的?说的内容和目的是什么?

  (2)闻一多先生“说”了就做了,文中写了他做了几件事?反映了闻先生什么精神

  学生朗读后,讨论发言。

  教师引导、明确:(略)

  7、探究学*:

  (1)把学者闻一多和革命家闻一多综合起来,概述闻先生的形象。

  (2)文章一、二两部分是怎样衔接起来的?这样衔接有什么好处?

  学生自读课文,同桌研讨、探究。

  教师巡回指导,集体交流:

  (1)(略)

  (2)文中第七自然段承接上文进行总结,并照应开头;第八、九自然段开启下文。

  好处:承上启下,前后呼应,连缀紧密,脉络清楚,过度自然,把闻先生作为学者和作为革命家方面的情况用极其简明的语言并列地提出来,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教师小结:

  通过本节课学*,我们大家领略了闻一多先生的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受益非浅,让我们沿着闻一多先生的足迹,让理想在奋斗中闪光!

  齐读全文。

  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臧克家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学设计3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积累词语,掌握一些双音节词语和“锲而不舍、兀兀穷年”等成语的读音、词义,并学会运用。

  2、了解臧克家、闻一多。

  3、整体把握课文,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

  4、理解文中艰深语句的含义,深层体会闻一多先生的思想品格。

  5、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严谨的结构,理解过渡段的作用,逐步提高阅读能力。

  过程与方法:

  1、探讨研究法。2、朗读法。3、语感品读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闻一多先生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以及他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

  二、教学重点:

  品读课文,体会闻一多先生的精神品质,学*本文的过渡句的用法。

  三、教学难点:

  联系时代背景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录音机、示范朗读带。

  五、课时安排:

  一课时

  六、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环节反思

  一、导入

  提问:闻一多是谁?

  可以做适当补充。(板书课题)

  课件出示闻一多画像。

  二、初读感知

  播放示范录音。

  三、检查预*

  多媒体课件出示: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音、形、义的掌握情况。

  四、研读探究

  1、问:那么,你们认为闻一多先生是怎样一个人呢?(鼓励学生大胆发言,适时板书)

  2、课件出示问题:文章从哪两个方面写了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注意两部分之间的过渡段)

  (根据学生回答进行适时板书)

  3、问:那么,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先生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

  4、教师做适当补充,并做小结。

  (部分解决课文的教学重点、难点)

  5、闻一多先生后期作为民主战士,他又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呢?

  讲:注意这里有过渡,找出来。(课件出示)(训练学生对过渡段的作用的理解)(解决课文的教学重点)

  6、教师做适当补充,并做小结。结合闻一多先生的演讲,鼓励学生有感情朗读,进一步体会闻一多先生的言行一致和大无畏精神。

  (解决课文的教学难点)

  五、质疑问难

  鼓励学生提出还不明白的问题,鼓励其他学生回答,也可以由老师代答。课后练*二的问题如果课堂讨论没有涉及到,或者学生未能质疑,可以提问学生,予以解决。

  六、评议总结

  本课文字不多,却浓缩了闻一多先生的一生,他的言行一致体现在他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和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上。而当今,言行一致、爱国守法正是我们中学生明理诚信的基本要求所在。希望闻先生的高尚品格能够指引我们今后做人的方向。

  七、布置作业

  1、课下搜集闻一多先生的作品。、,可以举办“闻一多先生作品展”。

  2、完成《三导》。

  根据资料简单介绍闻一多。

  (考察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

  听读,初步感知文章,注意正音。

  一组同学开火车领读后全班齐读两遍。

  齐读全文,进一步感知课文。

  思考后自由作答。(说自己的感受即可,也可以参照原文。)

  思考后自由抢答问题。(考查学生快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

  快速读课文,思考问题,找出重点词、关键句。合作伙伴之间交流、探讨。

  学*小组汇报结果。(汇报形式可以是板书、美读、也可以就课文提出问题,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全班共同探讨。)

  找到过渡段,并分析、理解其作用。

  思考问题,找出重点词、关键句。合作伙伴之间交流、探讨。

  学*小组汇报结果。(汇报形式可以是板书、美读、也可以就课文提出问题,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全班共同探讨。)

  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回顾学*内容,自己小结学*收获,自评参与的主动程度。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学设计4

  【设计理念】

  现代教育理念要求教学应当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调动学生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用合作探究与交流的方式引导学生,让学生在疏通文本的基础上,联系自身经验,对文本进行了个性化解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与人文素养。

  【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

  本单元主要体现重在引导学生欣赏和表述之美。“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叶圣陶语),这个例子既承担了落实本单元教学重点的任务,又承担了对学生进行文学审美教育的责任,因此是个很好的蓝本。

  2.文本简析:

  手法,更要让学生仔细品味语言,领略语言文字的魅力。

  【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有很强的好奇心和表现欲望,所以教师要采取鼓励机制,激发他们的参与意识,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探究热情。并且,初一是学生开始形成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的时期,但他们的鉴赏能力还是很有限的,因此要多加强这方面的训练。以上几点主要是从学生的现有水*、学**惯和能力上去认识归纳的。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2.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重点难点】

  1.针对单元重点和教材内容,我认为本文的教学重点是:

  2.针对学生的现有水*和心理层次,我认为本文的教学难点是:

  【教学手段】

  采用多媒体教学,利用图片、音乐、视频等多媒体素材。

  【课时安排】

  一课时(45分钟)

  【课型】

  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未成曲调先有情(3分钟)

  (一)课前预*

  1.掌握本文字词,熟读全文,了解文章大意,对有疑惑的地方做好记号。

  2.利用图书馆、网络等资源,认识并熟悉作者以及本文的写作背景。

  二、窥一斑而知全豹(12分钟)

  整体感知全文,筛选关键信息,思考以下问题。

  三、奇文探究共赏析(22分钟)

  四人组成一个小组,合作完成以下内容,并且采用“小组擂台积分榜”进行评价。

  (一)研读入境品语言

  展示例句,让学生运用联想法,替换法,咀嚼品味作者细腻而准确的写作手法。

  (二)赏读入心悟情思

  让学生“读其所喜,品其所爱”,重视诵读能力,并提倡“不动笔墨不读书”的*惯,先小组讨论再全班交流。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这也是我的教法和学法指导。学生边读边评边议,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指导学生用怎样的感情、语调来朗读,并作好评价的引导。

  (三)涵咏入理勇质疑

  这个环节安排在这里是为了给学生讨论交流提供一个缓冲的空间,让学生质疑,这个疑问可以是预*课文时留下的,也可以是在讨论交流中产生的。产生的疑问可由学生互相解答,

  四、万水千山总是情(8分钟)

  (一)拓展迁移

  欣赏一段视频,走出语文的范本,走向课改中倡导的“大语文”境界。

  (二)课堂总结

  打破按部就班的教师总结,改由学生总结。这不仅是对学生学*成果的检验,而且这种生成性的信息反馈更加准确有效,可以使得教师对自己的教学策略进行调整和完善。

  (三)作业布置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学设计5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积累词语,掌握一些双音节词语和“锲而不舍、兀兀穷年”等成语的读音、词义,并学会运用。

  2、了解臧克家、闻一多。

  3、整体把握课文,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

  4、理解文中艰深语句的含义,深层体会闻一多先生的思想品格。

  5、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严谨的结构,理解过渡段的作用,逐步提高阅读能力。

  过程与方法:

  1、探讨研究法。

  2、朗读法。

  3、语感品读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闻一多先生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以及他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

  二、教学重点:

  品读课文,体会闻一多先生的精神品质,学*本文的过渡句的用法。

  三、教学难点:

  联系时代背景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录音机、示范朗读带。

  五、课时安排:

  一课时

  六、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环节反思

  一、导入

  提问:闻一多是谁?

  可以做适当补充。(板书课题)

  课件出示闻一多画像。

  二、初读感知

  播放示范录音。

  三、检查预*

  多媒体课件出示: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音、形、义的掌握情况。

  四、研读探究

  1、问:那么,你们认为闻一多先生是怎样一个人呢?(鼓励学生大胆发言,适时板书)

  2、课件出示问题:文章从哪两个方面写了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注意两部分之间的过渡段)

  (根据学生回答进行适时板书)

  3、问:那么,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先生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

  4、教师做适当补充,并做小结。

  (部分解决课文的教学重点、难点)

  5、闻一多先生后期作为民主战士,他又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呢?

  讲:注意这里有过渡,找出来。(课件出示)(训练学生对过渡段的作用的理解)(解决课文的教学重点)

  6、教师做适当补充,并做小结。结合闻一多先生的演讲,鼓励学生有感情朗读,进一步体会闻一多先生的言行一致和大无畏精神。

  (解决课文的教学难点)

  五、质疑问难

  鼓励学生提出还不明白的问题,鼓励其他学生回答,也可以由老师代答。课后练*二的问题如果课堂讨论没有涉及到,或者学生未能质疑,可以提问学生,予以解决。

  六、评议总结

  本课文字不多,却浓缩了闻一多先生的一生,他的言行一致体现在他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和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上。而当今,言行一致、爱国守法正是我们中学生明理诚信的基本要求所在。希望闻先生的高尚品格能够指引我们今后做人的方向。

  七、布置作业

  1、课下搜集闻一多先生的作品。、,可以举办“闻一多先生作品展”。

  2、完成《三导》。

  根据资料简单介绍闻一多。

  (考察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

  听读,初步感知文章,注意正音。

  一组同学开火车领读后全班齐读两遍。

  齐读全文,进一步感知课文。

  思考后自由作答。(说自己的感受即可,也可以参照原文。)

  思考后自由抢答问题。(考查学生快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

  快速读课文,思考问题,找出重点词、关键句。合作伙伴之间交流、探讨。

  学*小组汇报结果。(汇报形式可以是板书、美读、也可以就课文提出问题,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全班共同探讨。)

  找到过渡段,并分析、理解其作用。

  思考问题,找出重点词、关键句。合作伙伴之间交流、探讨。

  学*小组汇报结果。(汇报形式可以是板书、美读、也可以就课文提出问题,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全班共同探讨。)

  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回顾学*内容,自己小结学*收获,自评参与的主动程度。

  七、教学板书设计:

  12、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学者→{做了再说做了不说}→优秀的学者。

  ↘口的巨人

  ↘

  革命家→{说了再做}→大勇的革命家。↗行的高标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学设计 (菁华5篇)(扩展2)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学设计实用5份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

  1、通读课文,理解文章思路,理解文章内容.

  2、品味文中生动形象的语言,说出作者对闻一多的赞美敬重之情。

  教学重点:

  品味重点语句关键词语,探究其内涵。

  课前准备

  阅读课文,预*生字、生词。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我们学*了《邓稼先》这篇文章,我们无不为我国优秀知识分子为祖国默默奉献的感人品质所感染。甘愿为国为民而献身,是我国历代优秀知识分子的光荣传统。今天我们在来学*一篇写我国优秀知识分子的文章,让我们在从闻一多身上感受这种崇高的精神境界。

  检查生字、生词预*效果。

  二、整体感悟:

  1、一名学生朗读课文,听读的学生思考如何归纳文章的中心内容。

  2、合作学*小组讨论一分钟,然后全班交流。

  3、教师评议学生发言,归纳讨论意见:本文叙述了闻一多先生不同阶段在说和做方面表现的不同特点,热情赞扬他救国救民的需要而说和做的爱国精神。

  三、品味探究

  1、闻一多一心救国救民的.精神,最突出的表现在哪些事情上?

  a.全班讨论交流。估计不止提到老师预期的两件事。

  b.教师引导学生找出每一

  阶段中最突出的表现:苦读写作《唐诗杂论》,在李公朴被害后大无畏地参加群众大会。

  2、探究品味闻一多写作《唐诗杂论》的部分:

  a、齐读三、四小节。

  b、这部分文章叙述闻一多写作《唐诗杂论》的目的以及他为了这一目的而苦读钻研的特点。请从文中找出表现这些内容的关键词句的表达作用。

  (四人合作小组讨论,时间不少于三分钟。

  全班讨论交流,教师随时评议归纳学生的讨论意见:

  要给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深宵灯火“大开光明之路”,用比喻、拟人手法表达闻一多先生为探索救国道路而苦读古籍的目的。

  “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以整齐的句式,流泻的激情,热情赞美闻一多治学“潜心贯注、心会神凝”。

  “无暇”“惜”,表现他治学专心致志的程度。“贪”,表现他治学如饥似渴的欲望。“辛苦”“凝成”,表现其治学成果来之不易。)

  3、品味探究第二部分:

  a.齐读第二部分,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语段。

  b.读出自己最喜欢的语段,抓住关键语句,说一说他们表达中心内容的作用。

  四、质疑问难

  鼓励学生提出还不明白的问题;鼓励其他学生回答,也可由老师回答。课后练*二提出的问题,如果课堂讨论未涉及,学生又未质疑,可提问学生,予以解决。

  五、巩固拓展

  请你列举一首闻一多的诗,说明他作为诗人也是忧国忧民的***。

  六、拓展延伸

  1、回顾学*内容,自结学*收获;自评参与学*的主动程度。

  2、以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结束教学过程。

  课后记:

  本文主要围绕闻一多先生的说、做两个方面展开,在授课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把握他作为学者和作为革命家的不同,概括他在这两个方面说和做的不同点,思考其深刻思想根源,进而更全面地把握人物的思想内涵。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学设计 2

  一、复*拓展

  细读全文,画出精碎的语句,然后复述课文,并说出闻一多前期和后期思想品格上的主要特点,前后期有什么变化?(读文—复述—谈变化)

  明确:闻一多先生前期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术,不畏艰辛,废寝忘食,十数年如一日,终于在学术上取得累累硕果。后期则投身于民主运动,敢于为人民讲话,面对凶残的敌人,无所畏惧,视死如归,体现出民主战士的大度,成为中国革命知识分子的楷模。闻先生在前后期年走的道路不同,反映了他时社会认识的变化。但作为一名单越的学者,一名伟大的***,一名言行一致的志士仁人,他却是始终如一的。

  二、口味探究

  1.作者写“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是怎样起笔的?这样写好在哪里?

  通过读文思考、讨论、使学生明确:文章引用闻一多先生自己的话起笔直接点题,言简意明。

  它有两个特点:一是运用比较的方法突出闻一多先生对“说”与“做”的态度:二是语意递进加深。文章采用这样的方法起笔,不仅开门见山,而且引起悬念:闻一多先生是这样说的,做的又是怎样的呢?使读者迫不及待地要读下文。

  2.探究品味闻一多写作《唐诗杂论》的部分:

  a:齐读3.4的分段:

  b:这部分文章叙述闻一多的写作《唐诗杂论》的目的以及他为了这一目的而苦读钻石的特点。请从文中找出表现这些内容的关键词句的表达作用。

  c:四人合作小组讨论,时间不少于三分钟。

  全班讨论交流:教师随时评议归纳学生的讨论意见:

  要给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深宵灯火“大开光明之路”用比喻,拟人手法表达闻一多先生为探索救国道路而苦读古籍的目的。

  “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以整齐的句式流泻的激情,热情赞美闻一多治学“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无暇”“惜”,表现他治学专心致志的程度。“贪”,表现他治学如饥似渴的欲望。“辛苦”,“凝成”,表现其治学成果来之不易。

  3.品味探究第二部分:

  思考讨论:文章怎样写“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的闻一多先生的“说”与“做”的?与第一部分写法有什么不同?这样写能收到怎样的效果?

  使学生明确: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闻一多先生既“说”又“做”,先“说”跟着“说”的就是“做”。

  第一部分写法是引用闻先生的“言”,然后记其“行”,再进行议论。第二部分把闻一多先生的 “言”和“行”糅合起来写,把叙述和议论结合起来写,给人以飞流直下,一气呵成的感觉,表露了闻先生言行一致,以生命为代价求民主反独裁的高尚人格。议论中寓含深情,议论中夹以事实,扣击读者的心弦,使人对闻先生的凛然正气和高尚情操油然而生敬仰之情。

  三、研讨问题

  1.这篇课文在叙述中穿插了哪能些形象的描写?说说这些描写的作用。

  明确:课文中对闻一多的语言、肖像有许多具体描写。例如炯炯目光、头发零乱、昂首挺胸、长须飘飘、目不窥园。又有细节描写,例如“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凡此种种,能起到具体再现闻先生那令人尊敬的高大形象的作用,使他的精神、品格、作风仿佛都成了可以具体感知的东西。

  2.闻一多先生是怎样一个人?

  明确:闻一多先生是口的巨人,行的高标,是卓越的学者,大勇的革命烈士。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学设计 3

  教学目标:

  1、整体把握课文,了解闻一多先生的主要事迹,学*他的崇高品格和革命精神。

  2、学*本文围绕中心选材,叙述中抒情,描写和议论的表达方式、过渡和照应的手。

  3、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以领悟文意,受到熏陶,体会语言的优美和抒情性。

  教学重点:

  精选的典型事例,精致严谨的结构。

  教学难点:

  生动形象,精练含蓄的语言。

  教学步骤:

  导入

  一.课前学*:

  1、了解臧克家

  2.闻一多:

  3、检查预*情况

  ⑴正音:弥锲兀沥函衙赫迥窥楷

  多音字:壳{};斗{}

  (2)朗读课文

  二、整体感知课文:

  1.文章从哪些方面写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2.分为几部分?每个部分是怎样衔接连缀的?

  3.作者写“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是怎样起笔的?这样写好在哪里?

  4.文章又是怎样围绕起笔的`内容进行记叙议论的?哪些词句十分深刻地刻画了闻一多先生治学的目的、态度和精神?

  三、合作探究:

  1、文章怎样写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与第一部分的写法有何不同?好处是什么?

  2、细读全文,画出精辟的语句,然后复述课文大意,并说出闻一多前期和后期思想品格上的主要特点,前后期有什么变化,又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1)说说本文在选择材料、剪裁材料方面有什么特点。

  (2)朗读课文片段,揣摩语言生动形象,精练含蓄,富有感情和音乐美的特点。试举例说明。

  四、达标检测:

  1.测一测你的注音速度。

  衰()微()赫()然迭()起高标()

  锲()而不舍兀兀()穷年沥()尽心血

  2、解释本课成语:

  3.说说下列句子的含义,注意其中加点部分的意思。

  (1)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

  (2)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3)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

  (4)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5)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4.课文的两个部分之间,是用哪些话过渡的?把这些话找出来,说说是怎样起过渡作用的。

  5.这篇文章在叙述中穿插了哪些形象的描写?说说这些描写的作用。

  6.学完本文对自己如何做人及如何做学问有什么启示?

  五、个性化备课

  六、教学反思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学设计 4

教案

第十二课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一、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 1、积累词语,掌握一些双音节词语和“锲而不舍、兀兀穷年”等成语的读音、词义,并学会运用。

2、了解臧克家、闻一多。

3、整体把握课文,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

4、理解文中艰深语句的含义,深层体会闻一多先生的`思想品格。

5、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严谨的结构,理解过渡段的作用,逐步提高阅读能力。

过程与方法: 1、探讨研究法。2、朗读法。3、语感品读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闻一多先生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以及他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

二、教学重点: 品读课文,体会闻一多先生的精神品质,学*本文的过渡句的用法。

三、教学难点 : 联系时代背景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录音机、示范朗读带。

五、课时安排: 一课时

六、教学步骤 :

第一课时

[4] [5]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学设计 5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积累生字词,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在感情朗读的基础上,整体感悟文意,理解文章内容。

  过程与方法: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学*闻一多先生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从中受到启迪,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领会本文生动、精练的语言;理解个别词句在文中的表达作用;感受闻一多的光辉形象,并从中受到启迪,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方法:

  1、研究探讨法2、朗读法。

  教学用具:

  课件。

  课时:

  第一课时

  一、音乐激趣,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歌曲“七子之歌”。引出课题《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二、介绍作者与闻一多。

  臧克家,中国现代著名诗人,以一篇《老马》成名,1933年出版了第一部诗集《烙印》,他是闻一多先生的学生。有“农民诗人”之称。

  闻一多(1899—1946),著名诗人、学者、民主战士。著作有诗集《红烛》、《死水》,在美国留学期间创作了组诗《七子之歌》,都表现出深沉的爱国主义激情。

  三、检查预*,朗读课文。

  1、检查预*情况。

  地壳弥高兀兀穷年

  校补迭起沥尽心血

  赫然炯炯目光群蚁排衙

  函寄目不窥园迥乎不同

  漂白锲而不舍气冲斗牛

  2、通读课文,你觉得闻一多是个什么样的人?

  明确:闻一多,勤奋努力的学者,大无畏的革命家。一位爱国人士。(自由回答)

  四、整体感知,思考探究。

  1、同学们,文中为我们介绍了闻一多先生的哪两种身份?

  明确:学者,革命家。

  2、作为“学者”方面他是怎样对待“说和做”的?作为“革命家”方面,他又是怎样对待“说和做”的?

  明确:做了再说,做了不说。

  说了就做。

  五、品读课文,感受人物。

  (一)学者的闻一多。

  1、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他做了哪些事?请大家浏览《1-7》自然段,相邻的同学互相讨论找出来。

  明确:他从唐诗下手写出《唐诗杂论》,十年艰辛写了一部《楚辞校补》

  再到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

  (品析句子,通过重点语句感受人物性格)

  2、那么闻一多先生这么辛苦的治学,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又做了不说,目的是为了什么呢?

  明确:他是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国的文化药方。

  (二)革命家的闻一多。

  1、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在“说和做”方面与作为学者的他有什么区别?下面让我们快速浏览课文的《17-20》自然段。

  2、想一想,怎么样来读能让闻一多先生那大义凛然的革命形象浮现在我们面前?(练读课文16-18自然段)。

  六、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朗读,我们来看看闻一多在两个方面的“说”和“做”矛盾不矛盾?不矛盾,无论是作为学者的做,还是革命家的说,他是始终如一,那就是言行一致。

  在闻一多先生的身上,他的每一言,每一行,都切切实实的印证着一个中国知识份子的高贵和悲壮,他就是一个顶天立地的人,他就是一个大写的人。臧克家先生就是饱含着对闻一多先生高度的敬仰和赞赏之情,写下了最后两段。那么我们就用这种感情来读一下最后两段。

  七、拓展探究。

  说说你们眼中的闻一多。

  闻一多先生,您是。

  (要求:可以用到文中的词语为闻一多先生写一段嘉奖词,也可以用到一种或两种修辞手法。字数不限)

  八、作业布置。

  1、完成一段描写闻一多的嘉奖词

  2.查阅闻一多的“最后一次演讲”,感受他那强烈的爱国情怀。

  九、板书设计。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学设计 (菁华5篇)(扩展3)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学设计汇总5篇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学设计 1

授课日期: 年 月 日 总课时:

12、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臧克家

教学目标 :

1、反复诵读,积累语言,培养语感,提高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2、抓住文章记叙的主要事件,把握人物的品格和精神。

3、学*闻一多严谨、谦逊的治学态度,言行一致的做人原则。

教学重点、难点:

品读重要语句,探究体会语言的内蕴。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设计:

[4] [5] [6]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学设计 2

  【教学目标】

  1.仔细阅读课文,说出课文围绕闻一多哪两个方面写作,把握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阐释课文紧凑的结构。

  2.抓住课文内容,说出作为学者的闻一多怎么做、做了什么,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怎么做、做了什么,学*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并合理裁剪材料的方法。在研读课文的过程中,抓住课文对闻一多的记叙、描写、议论,学*夹叙夹议的写作手法。

  3.根据文章内容,在研读文章过程中,抓住文章的的关键词句,说出闻一多治学的态度和爱国热情,受到熏陶。

  【教学重难点】

  重点:围绕中心选择、剪裁材料。

  难点:品味关键词句,学*夹叙夹议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人说:“言必信,行必果。”一个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关涉这个人道德修养的高低。只说不做,叫夸夸其谈,这样的人是行动的矮子,天长日久,终将一事无成。为此,我们要做一个言行一致的人。

  2.揭示课题,板书课题,谈谈课题的意思,揭示文章的文学样式。

  3.简介闻一多和臧克家。

  二、读通课文,初步把握课文内容

  1.抽学生分段读课文,随文学*生字词语,读后交流说出内容。

  2.文章写了闻一多两个方面的内容,分别是什么?闻一多是如何“说”和“做”的?

  3.引导学生概述文章的内容。

  4.弄清文章的结构。

  三、研读文章,学*言语形式

  (一)围绕中心选择材料。

  1.文章写作为学者的闻一多选择了哪些材料?这些材料分别说了什么?这些材料对中心有什么作用?

  2.文章写作为革命者的闻一多选择了哪些材料?这些材料分别说了什么?这些材料对中心有什么作用?

  3.根据学生的`交流,引导学生说出如何围绕中心选择和剪裁材料。

  (二)学*夹叙夹议的写法.

  1.研读作者在文章中对闻一多先生做出的评价,学*议论的写法。

  2.抓住作者为了证明自己对闻一多先生的评价所选取的部分事例,说出事例写了什么,学*记叙的写法。

  3.明确事例和观点之间的联系。

  4.总结:作者为了证明自己对闻一多先生的看法,选取了典型事例进行证明。

  (三)学*有详有略安排材料。

  1.材料的详略解读。

  2.有详有略安排材料的好处(避免*铺直叙)。

  四、抓住关键词句,学*诗化的语言,感受人物品质

  1.示例研读课文第3、4自然段,理解关键词句的意思,感受人物的品质。

  2.学生根据示例研读,从课文中其他地方抓关键词句,感受并说出人物形象。

  3.人物品质概括,明确课文结尾的总结作用、概括总用。

  4.诗化语言:语言凝练、句式整齐、读音铿锵,感情浓郁,震撼心灵。

  五、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根据板书进行总结,加强学生对文章言语形式的进一步感受。

  2.阅读闻一多现代诗《一句话》,进一步理解闻一多精神。

  ”

  六、作业

  学*了《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大家一定有不少的感触,认识到言行一致对一个人来说极其重要。今天,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物质生活的日益富足,部分人价值观、道德观沦陷,让人忧心忡忡。

  请以《我的说和做》为题,选取你生活中的说和做的具体事例,说说你是怎样说和做的?对自己的说和做做出较恰当的评价。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学设计 3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

  1、积累词语,了解作者。

  2、整体把握课文,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

  3、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精致严谨的结构,理解过渡语段的作用,逐步提高阅读能力。

  4、赏析文章的语言美,通过仿写练*,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过程和方法目标:

  通过质疑、互动合作、开展小组讨论、信息整理归纳的方法进行探究性学*。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学*闻一多严谨、谦逊的治学态度,言行一致的做人原则,建全自己的人格,做一个正直的人。

  教学重难点

  1、味文中重要语句,理解闻一多先生的精神实质。

  2、解文章叙述中描写的'运用及其作用。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与学互动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日常生活中的说话和做事最能看出一个人的品行。很多时候,我们往往容易忽视这一点。在日常生活中,你是怎样处理说和做的呢?请你说给大家听听。(学生自由发言)今天,让我们走进臧克家,看一看他是怎么处理说和做的。

  二、资料读演,资源共享

  学生展示课前搜集的相关资料,全班共同交流,互动互学,教师酌情提供相关资料。

  1、关于闻一多

  闻一多(1899-1946):1922年赴美国芝加哥美术学院学*,后来研究文学。1925年回国,历任青岛大学、清华大学教授。诗集有《红烛》《死水》,表现出深沉的爱国激情。1943年后,目睹蒋介石xxx**的腐败,奋然而起,积极参加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斗争。“一二一”惨案发生后,他更英勇地投身爱国民主运动,最后献出宝贵的生命。集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三重人格”于一身。郭沫若称其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2、臧克家

  臧克家,现代诗人。1933年出版第一本诗集《烙印》。以后连续出版诗集。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

  1、教师抽查学生预*情况,督促学生积累词语。

  2、学生自读课文,学*表情朗读。教师可做相应的朗读指导,如语调、语速、语势、语气的把握与表现。

  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表演朗读,其余学生评议。

  3、把握闻先生的主要事略,理清文章思路。看看文章叙述了哪几件事,然后以“闻一多先生的故事”为题进行口头演讲。

  4、整体感悟,理清文章思路

  学生细读课文,教师设计相关问题,指导学生整体把握大意。

  ⑴这篇课文的思路是如何安排的?请谈谈你的认识。

  ⑵闻一多前期和后期思想品格上有什么特点?前后期有何变化,又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⑶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有不同一般人之处?

  四、课堂小结

  阅读文章,理清思路是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注意把握文章的结构特征,注意过渡段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文意。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学设计 4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积累词语,掌握一些双音节词语和“锲而不舍、兀兀穷年”等成语的读音、词义,并学会运用。

  2、了解臧克家、闻一多。

  3、整体把握课文,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

  4、理解文中艰深语句的含义,深层体会闻一多先生的思想品格。

  5、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严谨的结构,理解过渡段的作用,逐步提高阅读能力。

  过程与方法:

  1、探讨研究法。

  2、朗读法。

  3、语感品读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闻一多先生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以及他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

  二、教学重点:

  品读课文,体会闻一多先生的精神品质,学*本文的过渡句的用法。

  三、教学难点:

  联系时代背景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录音机、示范朗读带。

  五、课时安排:

  一课时

  六、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环节反思

  一、导入

  提问:闻一多是谁?

  可以做适当补充。(板书课题)

  课件出示闻一多画像。

  二、初读感知

  播放示范录音。

  三、检查预*

  多媒体课件出示: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音、形、义的掌握情况。

  四、研读探究

  1、问:那么,你们认为闻一多先生是怎样一个人呢?(鼓励学生大胆发言,适时板书)

  2、课件出示问题:文章从哪两个方面写了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注意两部分之间的过渡段)

  (根据学生回答进行适时板书)

  3、问:那么,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先生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

  4、教师做适当补充,并做小结。

  (部分解决课文的`教学重点、难点)

  5、闻一多先生后期作为民主战士,他又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呢?

  讲:注意这里有过渡,找出来。(课件出示)(训练学生对过渡段的作用的理解)(解决课文的教学重点)

  6、教师做适当补充,并做小结。结合闻一多先生的演讲,鼓励学生有感情朗读,进一步体会闻一多先生的言行一致和大无畏精神。

  (解决课文的教学难点)

  五、质疑问难

  鼓励学生提出还不明白的问题,鼓励其他学生回答,也可以由老师代答。课后练*二的问题如果课堂讨论没有涉及到,或者学生未能质疑,可以提问学生,予以解决。

  六、评议总结

  本课文字不多,却浓缩了闻一多先生的一生,他的言行一致体现在他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和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上。而当今,言行一致、爱国守法正是我们中学生明理诚信的基本要求所在。希望闻先生的高尚品格能够指引我们今后做人的方向。

  七、布置作业

  1、课下搜集闻一多先生的作品。、,可以举办“闻一多先生作品展”。

  2、完成《三导》。

  根据资料简单介绍闻一多。

  (考察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

  听读,初步感知文章,注意正音。

  一组同学开火车领读后全班齐读两遍。

  齐读全文,进一步感知课文。

  思考后自由作答。(说自己的感受即可,也可以参照原文。)

  思考后自由抢答问题。(考查学生快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

  快速读课文,思考问题,找出重点词、关键句。合作伙伴之间交流、探讨。

  学*小组汇报结果。(汇报形式可以是板书、美读、也可以就课文提出问题,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全班共同探讨。)

  找到过渡段,并分析、理解其作用。

  思考问题,找出重点词、关键句。合作伙伴之间交流、探讨。

  学*小组汇报结果。(汇报形式可以是板书、美读、也可以就课文提出问题,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全班共同探讨。)

  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回顾学*内容,自己小结学*收获,自评参与的主动程度。

  八、教学板书设计:

  12、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学者→{做了再说做了不说}→优秀的学者。

  ↘口的巨人

  ↘

  革命家→{说了再做}→大勇的革命家。↗行的高标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学设计 5

  【设计理念】

  现代教育理念要求教学应当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调动学生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用合作探究与交流的方式引导学生,让学生在疏通文本的基础上,联系自身经验,对文本进行了个性化解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与人文素养。

  【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

  本单元主要体现重在引导学生欣赏和表述之美。“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叶圣陶语),这个例子既承担了落实本单元教学重点的任务,又承担了对学生进行文学审美教育的责任,因此是个很好的蓝本。

  2.文本简析:

  修辞的手法,更要让学生仔细品味语言,领略语言文字的魅力。

  【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有很强的好奇心和表现欲望,所以教师要采取鼓励机制,激发他们的参与意识,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探究热情。并且,初一是学生开始形成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的.时期,但他们的鉴赏能力还是很有限的,因此要多加强这方面的训练。以上几点主要是从学生的现有水*、学**惯和能力上去认识归纳的。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2.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重点难点】

  1.针对单元重点和教材内容,我认为本文的教学重点是:

  2.针对学生的现有水*和心理层次,我认为本文的教学难点是:

  【教学方法】

  1.教法:

  【教学手段】

  采用多媒体教学,利用图片、音乐、视频等多媒体素材。

  【课时安排】

  一课时(45分钟)

  【课型】

  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未成曲调先有情(3分钟)

  (一)课前预*

  1.掌握本文字词,熟读全文,了解文章大意,对有疑惑的地方做好记号。

  2.利用图书馆、网络等资源,认识并熟悉作者以及本文的写作背景。

  二、窥一斑而知全豹(12分钟)

  整体感知全文,筛选关键信息,思考以下问题。

  三、奇文探究共赏析(22分钟)

  四人组成一个小组,合作完成以下内容,并且采用“小组擂台积分榜”进行评价。

  (一)研读入境品语言

  展示例句,让学生运用联想法,替换法,咀嚼品味作者细腻而准确的写作手法。

  (二)赏读入心悟情思

  让学生“读其所喜,品其所爱”,重视诵读能力,并提倡“不动笔墨不读书”的*惯,先小组讨论再全班交流。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这也是我的教法和学法指导。学生边读边评边议,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指导学生用怎样的感情、语调来朗读,并作好评价的引导。

  (三)涵咏入理勇质疑

  这个环节安排在这里是为了给学生讨论交流提供一个缓冲的空间,让学生质疑,这个疑问可以是预*课文时留下的,也可以是在讨论交流中产生的。产生的疑问可由学生互相解答,

  四、万水千山总是情(8分钟)

  (一)拓展迁移

  欣赏一段视频,走出语文的范本,走向课改中倡导的“大语文”境界。

  (二)课堂总结

  打破按部就班的教师总结,改由学生总结。这不仅是对学生学*成果的检验,而且这种生成性的信息反馈更加准确有效,可以使得教师对自己的教学策略进行调整和完善。

  (三)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略)

  【教学反思】(略)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学设计 (菁华5篇)(扩展4)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学设计 (菁华5篇)

  【教学目标】

  1、了解文学常识(梁实秋和梁启超)。

  2、学*加旁批的阅读方法。

  3、引导学生学*细节描写及侧面烘托的人物写作方法。

  4、学*在记叙中加入自己的评论和感受的写法。

  【教学重点】

  作者怎样通过叙事来表现人物性情。

  【教学难点】

  作者如何在记叙中加入自己的评论和感受。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先来做一道竞猜题:

  猜猜他是谁。我对他有四个描述:

  1、他是广东新会人。

  2、他是**代百年历史中成就与贡献巨大的人。

  3、他是*代维新派的领袖和学者。

  4、他著作颇丰,著有148卷,合编为《饮冰室合集》。

  他是谁呢?

  梁启超。

  同学们学过历史一定知道梁启超是个在政界叱咤风云的人物,哪位同学能介绍一下他的政绩呢?

  戊戌变法、云南起义、与康有为并称“康梁”、公车上书。

  那大家是否知道他在文坛上也是个不可多得的才子呢?如果大家想认识一个真实而活生生的学者梁启超的话,就要读读梁实秋写的《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二、作者及梁任公简介

  提示:

  学生应明确记忆作家时从三方面着手,即生活时代、有何成就以及主要作品:

  成就:现代著名散文家、文学评论家、翻译家

  作品:《雅舍小品》《浪漫的与古典的》《文学的纪律》《秋室杂文》

  《莎士比亚戏剧全集》《远东英汉大辞典》

  风格:风趣幽默、朴实隽永

  饮冰,形容十分惶恐焦灼。出自《庄子·人间世》:“今吾朝受命而夕饮冰,我其内热与?”梁启超于戊戌*逃亡日本后用“饮冰室主人”为笔名,非常真实地反映了他忧国忧民的忧心如焚。

  梁任公先生是**现代政坛风云人物,也是学术界一位难得的才子。课文《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并未从政治家的角度表现先生,而是从他的学者身份着眼表现其学识渊博以及他自由洒脱的真性情,给我们展现了一个真实的、活生生的梁任公。

  三、速读课文,给课文作旁注

  1、提问:到清华大学演讲的人不计其数,但他们却没有给作者留下什么印象,为什么梁启超却能留下深刻的印象呢?也就是说他在演讲时有什么特点?请同学们讨论他的特点,在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并参照课后练*一给这些语句加旁批。

  提示:

  梁任公演讲特点:

  开场白:独特(谦逊、自负)

  声音:沉着有力,洪亮又激亢(沉稳、睿智)

  内容:丰富有趣(博闻强识、学识丰富)

  表情:成为表演

  酣畅淋漓(感情丰沛)

  肖像特点:身材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肥大长袍,步履稳健,风神潇洒(潇洒自信),眼神光芒四射

  神态:生动有趣(自负、谦逊)

  语言:旁征博引(风趣、博闻强识)

  动作:手舞足蹈(自由洒脱)

  总之,梁任公是一个有学问,有文采,感情丰沛,沉稳睿智潇洒,热心肠而又谦逊的学者形象。

  2、提问:梁启超的演讲给听众留下怎样的印象?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明确:

  深刻印象,从课文中找原句:

  ⑴过去也有不少显宦,以及叱咤风云的人物,莅校讲话。但是他们没有能留下深刻的印象。

  ⑵我记得清清楚楚,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这就是梁任公先生。

  ⑶我记得他开头讲一首古诗。

  ⑷除了当时所受的感动之外,不少人从此对于*文学发生了强烈的爱好。

  ⑸于是我想起了从前的一段经历,笔而记之。

  4、提问:梁的形象如何在文中得到完美展示的?

  明确:在对事件的描述中插入对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神态等的细节描写,在细节和侧面描写中展示人物性格特征。

  四、理解疑难语句

  提问:如何理解“他的广东官腔是很够标准的,……其效果可能反要差一些。”这段话。

  提示:梁启超是广东人,百日维新中,光绪曾召见梁启超,命梁上《变法通议》,光绪帝读后大加叹赏,谓左右:“梁文章写得好,可就是他那广东话太难听。”传说梁启超北京话说得太差,光绪听得十分吃力仍不明白,便让他办理译书局去了。语言的障碍使梁启超失去了大胆建言的可能,这确令他抱恨终身。后来,梁启超请夫人教他学*“官话”,等到清华演讲时,人们听到的大概就是这种广东官腔了。

  提问:如何理解“我记得他开头讲一首古诗,箜篌引……有情节,有背景,有人物,有情感。”这段话。

  提示:

  这里说的悲剧是《古诗源》里记载的一个故事,说“朝鲜津卒霍里子高,晨起刺船,有一白首狂夫,披发提壶,乱流而渡。其妻随而止之,不及,遂堕河而死。妻援箜篌而鼓之,作公无渡河之曲,声甚凄怆,曲终,亦投河而死。”

  而在梁任公讲稿中是这样的:“古乐府里头有一首箜篌引,不知何人所作,据说是有一个狂夫,当冬天早上,在河边‘披发乱流而渡’。他的妻子从后面赶上来要拦他,拦不住,溺死了。他的妻子做了一首‘引’,是:‘公无渡河,公竟渡河!渡河而死,其奈公何!’”看起来梁启超在演讲中是作了即兴渲染的。

  但是据闻一多先生谈到自己学生时代在清华听梁启超讲授古乐府箜篌引《公无渡河》,又是不同的讲法。他说,梁任公先把那首古诗写在黑板上,然后摇头摆脑地朗诵一句:“公、无、渡、河”,接着大声喝彩,叫一声“好”!然后再重复地念:“公、无、渡、河,”“好!”“公、无──渡、河,”“好!”“渡河──而死──,当奈──公何!”“好,真好,实在是好!”梁任公这样自我陶醉地一唱三叹,一声高似一声,并无半句解释,朗诵赞叹过后,就高呼道:“思成,抹黑板,快抹黑板!”思成是任公的儿子,也在班上听讲。黑板擦过,这首古诗就算讲完了……闻先生回忆完后,把声音压低,两手一摊,说:“大师讲学,就是这样!”

  五、理清思路

  课文大致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简述演讲的一些背景,为写演讲作铺垫。从这些简略的文字中,可以得到这样的信息:梁任公在政治领域和学术领域都是能人、高师。以政治业绩为陪衬,突出其学术上的威望和影响。意谓此等能人、高师演讲,必定是有分量的。此处为下文具体描写演讲情景张目。

  第二部分(第2~9段):描写这次演讲的主要情况。这是文章的主体,占了大量篇幅。

  第2段写梁任公的演讲稿,是通过物件写人,表现人物的精神、作风、修养。行文至此,尚未开始描写演讲,所以也可以将这一段归并到第一部分,作为演讲的又一背景,成为演讲的又一铺垫。

  第3段交代演讲的时间、地点和人物(人物有老师梁任公和学生,包括作者),并描写梁任公的形象。描写形象又着重于表现神采,展现一个卓越不凡的大家的形象和风范。至此演讲仍未开始,作者先描写梁任公的形象,似乎有意先给读者一个具体的人物形象,让读者在脑海中带着这一形象,来欣赏以下各段梁氏演讲过程。

  第4段写梁任公的奇特的开场白,以及他的语音语调。他的开场白,足以见出梁氏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和他富有感染力的人格气质。这是文章中一个亮点。

  以下数段正式写梁任公讲课,列举他的讲课内容,他的`背诵方式,他兴会所至*于表演的情景,交代演讲的效果(梁大汗淋漓,状极愉快;学生感动,对文学发生了爱好)。这是梁氏讲课富有感染力的又一种表现,也是接续“开场白”后的更加深入细致的精彩描写。

  第三部分(最后一段):点明梁任公作为学者的主要特点,结束全文。

  总之,本文精彩纷呈,高潮迭起,开篇写梁任公的政治和学术的影响,写梁任公的演讲稿,都是为着渲染气氛,为后面人物出场铺设背景,为后面的精彩纷呈蓄势;人物登场亮相,气势不凡,已经颇显描写之精彩了;梁氏独特的开场白,是全文最精彩的。

  六、小结

  这篇课文题为记一次演讲,好像是记事,其实是写人,通过写一次演讲的情景来表现梁任公的一些特点,并表达对老师的崇敬之情。本文撷取作者学生时代最有价值的记忆片段构思成文,篇幅短小,语言简练,意味深长,精彩纷呈,对老师的真挚情感融化在叙述描写中。

  七、作业

  作者对梁的敬仰、欣赏、赞美之情是怎样抒发的?

  答案:

  1、直接表达:

  ⑴那时候的青年学子,对梁任公怀着无限的景仰。

  ⑵先生尝自谓“笔锋常带情感”,其实先生在言谈讲演之中所带的情感不知要强烈多少倍。

  ⑶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求之当世能有几人?

  2、半直接半含蓄的表达:

  ⑴我很幸运有机会听到这一篇动人的演讲。

  ⑵他敲头的时候我们屏息以待,他记起来的时候,我们也跟着他欢喜。

  ⑶除了当时所受的感动之外,不少人对此于*文学发生了强烈的爱好。

  3、完全含蓄的表达:

  ⑴描写外貌,着重于表现神采,展现一个卓越不凡的大家的形象和风范。

  ⑵他真是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有时掩面,有时顿足,有时狂笑,有时太息。纯粹是动作描写,但读者仍能从中感受到作者的敬佩。

  ⑶标题“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以学生的辈分称呼梁,已是一种尊敬和爱戴。

  【课型】

  自学悟读课。

  【创意说明】

  作为一篇自读课文,本文短小精悍,却是言浅而意深,可供鉴赏学*的角度很多。从写人记事的角度,从演讲技巧的角度,从情感熏陶的角度,从品文品人的角度,都有很多可讲之处。教师从中择选任一角度,都可以上,却忽略了文本的多种阅读角度和阅读价值的实现,也忽略了对学生自主阅读欣赏能力的培养。因此,我把这节课预设为自学课型,为学生提供几个泛角度,重在指导学生自主学*,提高鉴赏能力。

  【学*重难点】

  1、培养圈点勾画的阅读技能;

  2、学*写出人物个性的方法;

  3、感知演讲的基本技能;

  4、体察人物的个性和情操。

  【课时】

  一课时。

  【课前预*】

  1、阅读课文,找出有疑问的地方,划出来,提出问题,并试着自己做一点回答。

  2、结合课后练*一的范例,在文中做尽可能的圈点勾画,写出自己独到的见解。

  【教学过程】

  一、感知课文

  1、入课:结合常规课前五分钟演讲,提出问题,明确学*目标。

  2、诵读:注意朗读的基本要求:准确、流畅、有感情。

  3、释疑:提出预*中的问题,并在小组内讨论。

  二、鉴赏交流

  1、创设角度:

  ⑴作为一篇文章,你认为作者写出了人物的性格特点了吗?请结合课后练*,分析文章的描写角度。

  ⑵作为一次演讲,梁启超的演讲效果如何?你认为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效果?

  ⑶作为一个人,文中说梁启超“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你能从文中找出佐证吗?

  2、讨论交流:

  ⑴学生四人一组,任选一个角度,合作讨论,并记下讨论结果,推荐同学发言。

  ⑵学生交流讨论结果,教师做适当点拨和总结。

  三、迁移运用

  1、请学生上台演讲。

  2、学生评点:

  ⑴你觉得他的演讲技巧如何?可以打多少分?

  ⑵任选描写角度,《记同学的一次演讲》。

  ⑶听了他今天的演讲,你觉得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四、总结。

  【教学目标】

  1、了解梁任公及梁实秋其人。

  2、学*细节描写及加旁注的阅读方法。

  3、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精神。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课前准备】

  1、预*课文。

  2、搜集梁启超、梁实秋背景材料。

  3、找出描写梁启超的精彩生动语句,仿照研讨一作些旁注。

  【教学过程】

  一、竞猜题导入

  我想给大家出一道竞猜题,请根据我对他的描述猜一猜他是谁?

  1、他给二十世纪文坛留下20xx多万字的作品;

  2、他的散文豁达洒脱,亦庄亦谐,旁征博引,中西逢源;

  3、他的散文小品集前后印行300多版;

  4、他用*40年时间翻译《莎士比亚全集》,他的《雅舍小品》审美地享受人生。

  他就是──梁实秋,20世纪华语散文天地的一代宗师。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学设计 (菁华5篇)(扩展5)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 (菁华5篇)

  教学目标:

  1、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2、领会陶渊明安贫乐道的思想。

  3、了解传记与自传的基本特点。

  教学重点:

  积累文言词语;领会安贫乐道的思想。

  教学难点:

  陶渊明安贫乐道的思想。

  教学课时:

  三课时

  课前准备:

  1、陶渊明(365——427),东晋末期诗人,散文家。29岁入仕,因不耐烦“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于41岁时,毅然辞去在任仅有80多天的彭泽县令,回柴桑老家隐居。此后直到逝世的23年间,再未出仕,以耕读自娱。

  2、传:传记是一种用来记载人物生*事迹的文体,一般由别人代为记述。自述生*的,叫自传。本文是陶渊明托言“五柳先生”写的传记,但就内容而言,与陶渊明的思想性格相同,实际就是作者本人的自传。作者托言五柳先生而不自署其名,可能与他的隐退思想有关。

  3、识字正音:

  嗜(shì)辄(zhé)吝(lìn)箪(dn)黔(qián)娄(lóu)

  汲(jí)俦(chóu)觞(shng)欤(yú)屡(l)褐(hè)瓢(piáo)

  4、解释词语:

  每有会意(只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

  造饮辄尽(总是)期在必醉(期望)

  曾不吝情/去留(舍不得;去,离开)

  环堵萧然(空寂)

  短褐/穿结(用粗麻布做成的短上衣;指衣服上有洞和补丁)

  箪瓢屡空(古代盛饭用的圆竹器),晏如也(安然自若的样子)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此人;辈,同类)

  衔觞赋诗(酒杯)

  5、文章主要从哪几个方面写了五柳先生,具体内容又是什么?

  籍贯姓字: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

  人物得名: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思想性格:闲静少言,不慕荣利;曾不吝情去留;忘怀得失。

  乐趣爱好:好读书,不求甚解;性嗜酒;常著文章自娱。

  生活状况: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

  总之,塑造了一个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赞美了他安贫乐道的精神。

  6、加赞语:(2段)升华对传人物的赞美。

  指出五柳先生的生活志向“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表达了作者对这种高尚人格的赞赏。用我们现在的话说,可以把五柳先生界定这样一个人,即:五柳先生是一个隐姓埋名、淡泊名利、安于贫困、悠然自得的隐士,他也有追求,只不过不是追名求利,而是追求精神上的快乐、精神上的安慰。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我们可以认定,这位五柳先生就是作者本人陶渊明。

  7、课文结构内容:

  一作传:从籍姓、得名、性格、爱好、境况、品行等方面给五柳先生作传(1段)

  二赞美:思想品格,生活态度。(2段)

  8、文章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1)最大的写作特点是多用否定句,即多用含有“不”字的句子。

  如“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氏”、“不慕名利”、“不求甚比解”、“家贫不能常得”、“曾不吝情去留”、“不蔽风日”、“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等等,这些语句的运用,能够很好地体现了他与别人的不同个性,突出了他与众不同的高尚人格。其次,语言诙谐,充满了自赏与自嘲,读来生动活泼,引人入胜。(世人有种种追名逐利、矫揉造作之事,作者言“不”,突出了自己与世俗的格格不入,突出了他对高洁志趣和人格的坚持。这样不仅仅让读者对他的与众不同击节叹赏,也使文章笔墨精粹而笔调诙谐,读来生动活泼,引人人胜。)

  (2)抓取典故,体会类比写人法。

  文中用典有四:“屡空”“黔娄”“无怀氏之民”“葛天氏之民”,分别以学者、隐士、百姓类比,烘托凸现人物。

  9、陶渊明“好读书”,为什么“不求甚解”呢

  这与他“不慕荣利”有关。他读书的目的,是一种求知的满足,精神享受,所以“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他既不求名,也不追求利,只求精神上得到安慰,他的不求甚解是他率真自然性格的反映。这与读书不认真决无关系。后世多有“不求甚解”者,断章取义,拿此句来做遮羞布,掩盖其无知的真面目,同学需注意不能踏入歧途。

  10、原文、译文

  原文: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译文:

  五柳先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的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名和表字。因为住宅旁边有五棵柳树,就用它做了自己的号。他安安静静的,很少说话,不羡慕荣华利禄。喜欢读书,不过分在字句上下功夫,每当对书中意旨有所领会的时候,就高兴得连饭也忘了吃。他有嗜酒的天性,家里穷,经常没有酒喝。亲戚朋友知道他这种情况,有时摆了酒叫他来喝。他一来就要喝得尽兴,希望一定喝醉。喝醉了就回家去,并不装模作样,说走就走。简陋的居室里冷冷清清,遮不住风和阳光。粗布短衣上面打了许多补丁,饭篮子和瓢里经常是空的,可是他安之若素。

  经常写文章来消遣时光,从文中也稍微透露出自己的志趣。他从不把得失放在心上,这样过完自己的一生。

  赞曰:黔娄的妻子曾经说过:“不为贫贱而忧心忡忡,不热中于发财做官。”从这话看来,他该是五柳先生一类人吧?一边喝酒一边吟诗,为自己抱定的志向而感到无比快乐。他大概是无怀氏时候的百姓,或者是葛天氏治下的百姓吧?

  教学目标

  1.熟读并背诵课文,准确地解释重点词语,疏通文意。

  2.依据课文语句,能概括五柳先生不慕荣利、率真自然、安贫乐道等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

  3.能在课文中找到否定句,并体会这种个性鲜明的写作特点。

  教学重点

  1.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词语,疏通文意。

  2.概括五柳先生不慕荣利、率真自然、安贫乐道等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

  教学难点

  1.了解传记与自传的基本特点。

  2.体会用否定句表现人物鲜明个性的写作特点。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预*课文,借助工具书、注释扫除阅读障碍

  2.引导学生多渠道查阅、收集有关陶渊明的资料:如生*简介,历史家对陶渊明的评价等等。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㈠导入新课

  ㈡释题:“传”

  传记,是介绍人物生*经历的文章,一般介绍人物的姓名、籍贯、年龄、性格、爱好等,记述一些重要的事件,同时显示出个人的品格特点。本文是作者托言五柳先生写的传记,实为自传。

  ㈢感知文意

  1.课堂诵读,初步感知

  ①小组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朗读练*,读准字音,读好节奏,读出情感。

  教师指导:结合具体语言环境,读准字音;处理好停顿和语速语调。第一段:舒缓陈述;第二段:赞叹抒情。

  ②小组展示:形式多样朗读。教师及时点评指导。

  ③看大屏幕,依据籍贯姓名、思想性格、兴趣爱好、生活状况为线索,全班齐读。

  2.分组交流,释疑译文

  以四人为一小组,按“读文──释词──译句”步骤释疑解难

  ①自读:借助工具书,掌握课下注释的重点字词,初步疏通文意。

  ②合作:小组交流探讨,解决疑难,难以统一的问题勾画出来。

  ③质疑:小组将本组未解决的问题提交出来,全班讨论释疑。

  ④归纳整理:教师强化重点字词、句式,整体梳理课文翻译,指导学生积累词语,理解文句。

  3.检测学生对文意的理解程度

  师出示词句及一些难理解语句,由学生竞答方式互相交流,教师纠正强化。

  4.熟读成诵。

  ①自我练*,教师指导背诵方法。

  ②借助多媒体显示籍贯姓名、思想性格、兴趣爱好、生活状况的提示,全班齐背。

  第二课时

  教学步骤

  一、引入

  二、复*检查

  1、课文背诵。

  2、作者、背景情况回顾。

  三、寻读探究,小组合作学*。

  1.文章介绍了五柳先生哪些方面的情况?请学生归纳、列表:

  思想性格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生活状况

  环堵萧然,不蔽风雨,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人生志趣

  好读书;性嗜酒;著文章

  2.这些语句赞美了五柳先生怎样的思想品格?

  隐者风范: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书中求乐:好读书,不求甚解

  率真放达:性嗜酒,期在必醉,曾不吝情去留。

  安贫乐道: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自得其乐,淡泊名利:常著文章自娱,忘怀得失。

  总结:五柳先生是一个不慕名利,率真放达,安贫乐道的隐士。

  3.品味细节,再识人物性格志趣

  ⑴找出文中的“不”字句,仔细品读。

  ①不知何许人,不详其姓字:淡泊宁静。

  ②不慕荣利,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淡泊名利。

  ③不求甚解:意存高远,不舍本求末,胸襟开阔。

  ④不能常得,不蔽风日:安贫乐道

  ⑤不吝情去留:率真放达。

  ⑵教师小结:作者言“不”,正突出了自己与世俗的格格不入,突出了他对高洁志趣和人格的坚持。笔调诙谐,读来生动活泼,引人入胜。

  四、课堂拓展

  我们怎样辩证的评价陶渊明,我们应该学*他的什么?摒弃他的什么?

  五、作业布置

  完成练*册第五单元测试题后的作文“*庸与快乐”

  一、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语文教案-《五柳先生传》教案设。要求理解课文中表现的陶渊民的道德情操。

  2、掌握本文的文言实词,熟练背诵全文。

  二、教学重点:

  1、文言文的阅读训练。

  2、掌握文中实词。

  三、教学难点:

  1、怎样认识陶渊明不慕荣利的思想。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目标:疏通文意,大致理解课文。

  一、导入新课:回忆已学过的课文,了解陶渊明的生*。

  陶渊明,名:潜,字:渊明。晋宋时期诗人、散文家。号“五柳先生”。

  二、朗读全文,完成练*册第9题。简单讲解停顿划分方法。

  9、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宅边/有五柳树B、常著文章/自娱

  C、忘怀/得失,以此/自终D、黔娄/之妻有/言

  三、再读课文把握以下字词,再完成练*册2、3、4、5、6题,初中二年级语文教案《语文教案-《五柳先生传》教案设》。就不理解的字词发问。

  晏如:安然自若的样子汲汲:心情迫切的样子造:往,到

  戚戚:忧愁的样子期:希望萧然:冷冷清清的样子俦:朋友

  2、给加点字注音。

  1、性嗜酒2、造饮辄尽3、曾不吝情去留4、短褐穿结5、箪瓢屡空6、黔娄之妻有言7、不汲汲于富贵8、其言兹若人之俦乎9、衔觞赋诗10、无怀氏之民欤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先生不知何许人也5、环堵萧然

  2、因以为号焉6、不戚戚然于贫贱3、每有会意7、不汲汲于富贵

  4、或置酒而招之8、衔觞赋诗

  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A、因以为号焉B、便欣然忘食C、常著文章自娱D、忘怀得失

  5、对下列句中加点的“之”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或置酒而招之(指五柳先生)B、黔娄之妻有言(的,结构助词)

  C、其言兹若人之俦乎(音节助词)D、吾欲之南海(往)

  6、对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好读书,不求甚解:喜爱读书,但不求理解要旨。

  B、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简陋的居室里冷冷清清的,在刮风下雨的日子里不能挡风。

  C、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不为贫贱而忧患,不热衷于发财做官。

  D、衔觞赋诗,以乐其志:衔着酒杯做诗,来使自己的心情快乐。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知识,重点掌握“晏如、萧然、会意、汲汲、戚戚”的词义,理解“之、其”的用法,辨析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熟读、背诵全文。

  2.了解人物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学*陶渊明的高洁脱俗。

  3、自主预*,课堂互动,师生讨论,教师点拨。

  【教学重难点】

  1.体会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鉴赏本文的语言特色。

  2.理解关键语句的含意。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复*《桃花源记》和陶诗,了解作者和文学常识。

  传记,是对人物生*和主要事件的记叙,其特点是“实录”,即实事求是,不允许虚构和夸张。根据记叙的对象不同,传记可分为自传和他传两类。

  《五柳先生传》就是诗人自撰的小传,全篇不足200字,却以精粹笔墨形象勾画了诗人的性格、生活、志趣。《五柳先生传》是东晋田园派创始人陶渊明代表作之一,是陶渊明自传散文(存争议[1])。在文中表明其三大志趣,一是读书,二是饮酒,三是写文章,塑造了一个真实的自我,表现了卓然不群的高尚品格,透露出强烈的人格个性之美。

  本文是一篇人物传记,简称“传”。自传,传记文的一种,是叙述作者自己生*经历的文章。一般来说,自传要介绍自己的姓名、籍贯、年龄、性格爱好及思想发展等等。

  二、初读,整体感知:学生熟读,依据注释口头翻译一遍。班上交流,教师点拨。

  白话译文

  五柳先生传

  不知道五柳先生是什么地方的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字。因为住宅旁边有五棵柳树,就把这个作为号了。他安安静静,很少说话,也不羡慕荣华利禄。他喜欢读书,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每当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的时候,就会高兴得连饭也忘了吃。他生性喜爱喝酒,家里穷经常没有酒喝。亲戚朋友知道他这种境况,有时摆了酒*叫他去喝。他去喝酒就喝个尽兴,希望一定喝醉;喝醉了就回家,竟然说走就走。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遮挡不住严寒和烈日,粗布短衣上打满了补丁,盛饭的篮子和饮水的水瓢里经常是空的,可是他还是安然自得。常常写文章来自娱自乐,也稍微透露出他的志趣。他从不把得失放在心上,从此过完自己的一生。

  赞语说:黔娄的妻子曾经说过:“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这话大概说的是五柳先生这一类的人吧?一边喝酒一边作诗,因为自己抱定的志向而感到无比的快乐。不知道他是无怀氏时代的人呢?还是葛天氏时代的人呢?[6

  三、课堂练*

  (1)给加点注音:

  辄()吝情()短褐()箪()瓢屡()空

  晏()如黔()汲汲()俦()衔觞()欤()

  (2)重点字词理解。

  何许:不详:

  因以为号焉:不求甚解:

  会意:亲旧:

  或:造饮辄醉:

  期在必醉:晏如:

  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

  短褐穿结:

  自终:衔觞赋诗: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不汲汲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3)多义词理解:

  许:先生不知何许人也;杂然相许;高可二黍许

  去:曾不吝情去留;日始出时去人远;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

  志:寻向所志;处处志之;颇示己志

  其:其亲旧知其如此;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4)再读,注意节奏。在课本中划分节奏: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四、布置作业:

  1、背诵全文,明天检测。2、翻译全文,落实到作业本上。

  五、板书设计(课件展示)

  一、《五柳先生传》文体介绍

  传记,是对人物生*和主要事件的记叙,其特点是“实录”,即实事求是,不允许虚构和夸张。根据记叙的对象不同,传记可分为自传和他传两类。

  《五柳先生传》就是诗人自撰的小传,全篇不足200字,却以精粹笔墨形象勾画了诗人的性格、生活、志趣。《五柳先生传》是东晋田园派创始人陶渊明代表作之一,是陶渊明自传散文(存争议[1])。在文中表明其三大志趣,一是读书,二是饮酒,三是写文章,塑造了一个真实的自我,表现了卓然不群的高尚品格,透露出强烈的人格个性之美。

  本文是一篇人物传记,简称“传”。自传,传记文的一种,是叙述作者自己生*经历的文章。一般来说,自传要介绍自己的姓名、籍贯、年龄、性格爱好及思想发展等等。

  二、在课本中划分节奏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三、课堂练*

  (1)给加点注音:

  辄()吝情()短褐()箪()瓢屡()空

  晏()如黔()汲汲()俦()衔觞()欤()

  (2)重点字词理解。

  何许:不详:

  因以为号焉:不求甚解:

  会意:亲旧:

  或:造饮辄醉:

  期在必醉:晏如:

  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

  短褐穿结:

  自终:衔觞赋诗: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不汲汲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3)多义词理解:

  许:先生不知何许人也;杂然相许;高可二黍许

  去:曾不吝情去留;日始出时去人远;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

  志:寻向所志;处处志之;颇示己志

  其:其亲旧知其如此;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四、布置作业:

  1、背诵全文,明天检测。

  2、翻译全文,落实到作业本上。

  六、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一、检查作业导入:

  1、小测:默写全文2、学生念自己的译文后,教师展示课件,出示译文,让学生校对。

  二、课堂合作探究问题,写在作业本,完成后全班互动。教师当堂讲解。课件展示答案。

  (一)老师给学生问题,学生课堂完成:

  1.给课文理清脉络,说说文章的结构模式有什么特点?

  2.为什么自号“五柳先生”?体现了他怎样的精神风貌?请用简洁词语归纳。

  3.陶渊明好读书为什么不求甚解?

  “不求甚解”在文中的含义:

  今义:

  陶渊明的不求甚解:

  4.课文哪些语句表现了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和志趣?刻画了一个怎样的形象?

  性格:

  生活:

  志趣:

  形象:

  5、作者为什么要托言为五柳先生写传记?而且还要交代人物为什么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知其姓字”?

  6、本文最大的特点是多用否定句,请从文中找出这些否定句,想一想多用否定句有什么作用?

  要点提示:“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不慕荣利”“不求甚解”“家贫不能常得”“曾不吝情去留”“不蔽风日”“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二)课件给参考答案:

  1、先介绍先生的情况,再评价他的人格。

  2、答:因为他家门口种了五棵柳树。体现了他自得其乐、淡薄名利的精神风貌。

  3、这是陶渊明读书*惯的特点。他更重视领会书中的旨意。遇到精湛之作时,他也是会精心研读的。

  4、性格: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忘怀得失,率真豁达

  生活:环堵萧然,不弊风日,短褐穿结,单瓢屡空。

  志趣:读书、饮酒、做文章。

  形象: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

  5、因为这符合隐居者的身份特点,反映作者处于贫困却悠然自适的心境。

  6、答:本文结构上模式有个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多用否定句,“不”字为一篇之眼目。作者言“不”,正突出了自己与世俗的格格不入,突出了他对高洁志趣和人格的坚持,不仅让读者对他的与众不同拍手叹赏,也使文章笔墨精粹笔调诙谐,读来生动活泼,引人入胜。

  三、拓展阅读,课件展示

  老舍自传(有改动)

  舒舍予,字老舍,现年四十岁。面黄无须。两岁失怙,可谓无父;志学之年,帝王不存,可谓无君。特别孝爱老母。幼读三百篇,不求甚解,继学师范,遂奠教书匠之基。及壮,糊口四方,教书为业。每购奖券,以得末彩为荣。二十七岁发愤著书,科学哲学无所懂,故写小说,博大家一笑,没什么了不起。三十四岁结婚,今已有一男一女,均狡猾可笑。闲时养花,不甚得法,每每有叶无花亦不忍弃。书无所不读,全无收获,并不着急。教书做事均甚认真,往往吃亏,亦不后悔。如此而已,再活四十年,也许能有点出息。

  四、课后巩固练*(校本作业)

  (一)积累与运用

  1.给加粗字注音。

  好读书()嗜酒()黔娄()衔觞()

  箪()俦()吝情()

  2.解释下列加点字。

  (1)先生不知何许人也__________(2)造饮辄尽__________

  (3)性嗜酒__________(4)每有会意__________

  (5)不汲汲于富贵__________(6)极其言,兹若人之俦乎__________

  (7)晏如__________(8)以乐其志__________

  3、下列句子与原文不完全一致的一项是()

  A.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B.闲静少言,不幕荣利。

  C.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D.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4、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理解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体会)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用)

  B.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亲戚)造饮辄尽,期在必醉(往、到)

  C.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吝惜)环堵萧然,不蔽风日(这样)

  D.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辈,同类)衔觞赋诗,以乐其志(酒杯)

  5、翻译下列各句。

  (1)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2)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6、填空。

  ①《五柳先生传》的作者是__________时的____________,“五柳先生”是指____________,“传”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本文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托,描绘了一个爱好____________、不慕____________、安贫____________、忘怀____________的封建时代知识分子形象,表达了作者卓尔不群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7、翻译下列句子。

  ①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②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③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④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二)阅读课文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揭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

  ⑴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会意:

  ⑵造饮辄尽,期在必醉造:期:

  ⑶箪瓢屡空,晏如也宴如:

  ⑷环堵萧然,不蔽风日萧然:

  2、填空。

  《五柳先生传》的作者是________,他是________代大诗人,我们学过他的一篇文章《__________》,其中描绘了一个自由、和*、生活幸福的理想境界。有关他不阿谀权贵的“________________”的故事也广为流传。

  3、翻译下列短语或句子:

  ⑴曾不吝情去留

  译文:

  ⑵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译文:

  4、选段中的一个成语是________________。

  5、文中“不慕荣利”与下文“赞语”中的哪句相照应?

  答:

  6、用“____________”划出文段中写“五柳先生”“生活”的句子。

  7、从表达方式看,文段主要用了________的表达方式,这部分内容与下文的“赞”语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

  8、文中最能表现五柳先生思想性格特点的四字短语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9、从文中可以看出五柳先生的三大志趣(爱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谈谈你对“好读书,不求甚解”的看法。

  五、布置作业:完成第四步骤所有的作业

  四、板书设计:给学生所有的练*答案

  讲评:课堂练*

  1、先介绍先生的情况,再评价他的人格。

  2、答:因为他家门口种了五棵柳树。体现了他自得其乐、淡薄名利的精神风貌。

  3、这是陶渊明读书*惯的特点。他更重视领会书中的旨意。遇到精湛之作时,他也是会精心研读的。

  4、性格: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忘怀得失,率真豁达

  生活:环堵萧然,不弊风日,短褐穿结,单瓢屡空。

  志趣:读书、饮酒、做文章。

  形象: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

  5、因为这符合隐居者的身份特点,反映作者处于贫困却悠然自适的心境。

  6、答:本文结构上模式有个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多用否定句,“不”字为一篇之眼目。作者言“不”,正突出了自己与世俗的格格不入,突出了他对高洁志趣和人格的坚持,不仅让读者对他的与众不同拍手叹赏,也使文章笔墨精粹笔调诙谐,读来生动活泼,引人入胜。

  拓展阅读,课件展示

  老舍自传(有改动)

  舒舍予,字老舍,现年四十岁。面黄无须。两岁失怙,可谓无父;志学之年,帝王不存,可谓无君。特别孝爱老母。幼读三百篇,不求甚解,继学师范,遂奠教书匠之基。及壮,糊口四方,教书为业。每购奖券,以得末彩为荣。二十七岁发愤著书,科学哲学无所懂,故写小说,博大家一笑,没什么了不起。三十四岁结婚,今已有一男一女,均狡猾可笑。闲时养花,不甚得法,每每有叶无花亦不忍弃。书无所不读,全无收获,并不着急。教书做事均甚认真,往往吃亏,亦不后悔。如此而已,再活四十年,也许能有点出息。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积累文言知识,重点掌握“晏如、萧然、会意、汲汲、戚戚”的词义,理解“之、其”的用法,辨析一词多义、古今异义。

  ⑵了解人物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

  ⑶熟读、背诵全文。

  2、能力目标:

  ⑴指导学生重视诵读,培养对文言文的语感,提高朗读背诵能力,力求读得好,诵得快。

  ⑵指导学生课外收集陶渊明的有关资料,学生自主分析资料,主动探究,养成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惯,培养学生探究意识。

  ⑶体会文章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把握简约凝练、多用否定句的语言特点。

  3、德育目标:学*作者守志安贫、淡泊名利,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

  【教学重点】

  1、理清行文思路,背诵课文。

  2、把握五柳先生的高风亮节、精神实质。

  3、体会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鉴赏本文的语言特色。

  【教学难点】

  1、理解关键语句的含意。

  2、引导学生探究《五柳先生传》是陶渊明为他人作传,还是以史传的形式写自传。

  【教学方法】

  1、文献法。组织学生课前收集陶渊明的有关资料,如陶渊明简介、作品介绍、陶渊明的思想、历代文学家对陶的评价等等。在占有资料的基础上,组织学生研讨探究,力求有所发现。

  2、朗读法。这是陶渊明的一篇名作,文字*淡而富含真意,朴实而又凝练,需要在多次朗读中,理解文意,感受其美好的情操。要保证课上时时有琅琅书声,营造浓浓的学*氛围。

  3、讨论点拨法。对课文的翻译、对文意的理解,可让学生自主阅读,在讨论交流中完成,通过生生互动,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对于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教师可作必要的点拨指导,师生互动,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课堂效率。

  【教具准备】

  多媒体、录音机、示范朗读磁带。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翻译课文,整体把握文意;理清行文思路,指导学生背诵;资料汇演,设置开放性问题供学生探究思考,深层研讨,突破难点;品味鉴赏,赏析课文个性鲜明的写法和语言特色。

  一、导语设计

  设计1:陶渊明是我国文学史上的大家,诗歌独开一派,散文造诣也很高。以前我们学*了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三)和《桃花源记》,今天,我们一起学*他的著名的文学传记作品──《五柳先生传》。

  设计2:今天,我们学*《五柳先生传》。这是一篇别具一格的传记文章。作者故意隐去了传主的家世、生*事迹等一般传记要素,而着重表现他的性格志趣和精神气质。语言朴素洗练,内容看似*淡,实则蕴涵深刻。五柳先生究竟是一位什么样的人物呢?让我们去看个究竟。

  二、明确学*目标

  (多媒体显示)

  1、背诵课文。

  2、体会本文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

  3、学*本文语言*淡而蕴藉、多用否定句的特点。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学设计 (菁华5篇)(扩展6)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学设计 (菁华5篇)

  【教学目标】

  1、了解文学常识(梁实秋和梁启超)。

  2、学*加旁批的阅读方法。

  3、引导学生学*细节描写及侧面烘托的人物写作方法。

  4、学*在记叙中加入自己的评论和感受的写法。

  【教学重点】

  作者怎样通过叙事来表现人物性情。

  【教学难点】

  作者如何在记叙中加入自己的评论和感受。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先来做一道竞猜题:

  猜猜他是谁。我对他有四个描述:

  1、他是广东新会人。

  2、他是**代百年历史中成就与贡献巨大的人。

  3、他是*代维新派的领袖和学者。

  4、他著作颇丰,著有148卷,合编为《饮冰室合集》。

  他是谁呢?

  梁启超。

  同学们学过历史一定知道梁启超是个在政界叱咤风云的人物,哪位同学能介绍一下他的政绩呢?

  戊戌变法、云南起义、与康有为并称“康梁”、公车上书。

  那大家是否知道他在文坛上也是个不可多得的才子呢?如果大家想认识一个真实而活生生的学者梁启超的话,就要读读梁实秋写的《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二、作者及梁任公简介

  提示:

  学生应明确记忆作家时从三方面着手,即生活时代、有何成就以及主要作品:

  成就:现代著名散文家、文学评论家、翻译家

  作品:《雅舍小品》《浪漫的与古典的》《文学的纪律》《秋室杂文》

  《莎士比亚戏剧全集》《远东英汉大辞典》

  风格:风趣幽默、朴实隽永

  饮冰,形容十分惶恐焦灼。出自《庄子·人间世》:“今吾朝受命而夕饮冰,我其内热与?”梁启超于戊戌*逃亡日本后用“饮冰室主人”为笔名,非常真实地反映了他忧国忧民的忧心如焚。

  梁任公先生是**现代政坛风云人物,也是学术界一位难得的才子。课文《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并未从政治家的角度表现先生,而是从他的学者身份着眼表现其学识渊博以及他自由洒脱的真性情,给我们展现了一个真实的、活生生的梁任公。

  三、速读课文,给课文作旁注

  1、提问:到清华大学演讲的人不计其数,但他们却没有给作者留下什么印象,为什么梁启超却能留下深刻的印象呢?也就是说他在演讲时有什么特点?请同学们讨论他的特点,在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并参照课后练*一给这些语句加旁批。

  提示:

  梁任公演讲特点:

  开场白:独特(谦逊、自负)

  声音:沉着有力,洪亮又激亢(沉稳、睿智)

  内容:丰富有趣(博闻强识、学识丰富)

  表情:成为表演

  酣畅淋漓(感情丰沛)

  肖像特点:身材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肥大长袍,步履稳健,风神潇洒(潇洒自信),眼神光芒四射

  神态:生动有趣(自负、谦逊)

  语言:旁征博引(风趣、博闻强识)

  动作:手舞足蹈(自由洒脱)

  总之,梁任公是一个有学问,有文采,感情丰沛,沉稳睿智潇洒,热心肠而又谦逊的学者形象。

  2、提问:梁启超的演讲给听众留下怎样的印象?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明确:

  深刻印象,从课文中找原句:

  ⑴过去也有不少显宦,以及叱咤风云的人物,莅校讲话。但是他们没有能留下深刻的印象。

  ⑵我记得清清楚楚,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这就是梁任公先生。

  ⑶我记得他开头讲一首古诗。

  ⑷除了当时所受的感动之外,不少人从此对于*文学发生了强烈的爱好。

  ⑸于是我想起了从前的一段经历,笔而记之。

  4、提问:梁的形象如何在文中得到完美展示的?

  明确:在对事件的描述中插入对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神态等的细节描写,在细节和侧面描写中展示人物性格特征。

  四、理解疑难语句

  提问:如何理解“他的广东官腔是很够标准的,……其效果可能反要差一些。”这段话。

  提示:梁启超是广东人,百日维新中,光绪曾召见梁启超,命梁上《变法通议》,光绪帝读后大加叹赏,谓左右:“梁文章写得好,可就是他那广东话太难听。”传说梁启超北京话说得太差,光绪听得十分吃力仍不明白,便让他办理译书局去了。语言的障碍使梁启超失去了大胆建言的可能,这确令他抱恨终身。后来,梁启超请夫人教他学*“官话”,等到清华演讲时,人们听到的大概就是这种广东官腔了。

  提问:如何理解“我记得他开头讲一首古诗,箜篌引……有情节,有背景,有人物,有情感。”这段话。

  提示:

  这里说的悲剧是《古诗源》里记载的一个故事,说“朝鲜津卒霍里子高,晨起刺船,有一白首狂夫,披发提壶,乱流而渡。其妻随而止之,不及,遂堕河而死。妻援箜篌而鼓之,作公无渡河之曲,声甚凄怆,曲终,亦投河而死。”

  而在梁任公讲稿中是这样的:“古乐府里头有一首箜篌引,不知何人所作,据说是有一个狂夫,当冬天早上,在河边‘披发乱流而渡’。他的妻子从后面赶上来要拦他,拦不住,溺死了。他的妻子做了一首‘引’,是:‘公无渡河,公竟渡河!渡河而死,其奈公何!’”看起来梁启超在演讲中是作了即兴渲染的。

  但是据闻一多先生谈到自己学生时代在清华听梁启超讲授古乐府箜篌引《公无渡河》,又是不同的讲法。他说,梁任公先把那首古诗写在黑板上,然后摇头摆脑地朗诵一句:“公、无、渡、河”,接着大声喝彩,叫一声“好”!然后再重复地念:“公、无、渡、河,”“好!”“公、无──渡、河,”“好!”“渡河──而死──,当奈──公何!”“好,真好,实在是好!”梁任公这样自我陶醉地一唱三叹,一声高似一声,并无半句解释,朗诵赞叹过后,就高呼道:“思成,抹黑板,快抹黑板!”思成是任公的儿子,也在班上听讲。黑板擦过,这首古诗就算讲完了……闻先生回忆完后,把声音压低,两手一摊,说:“大师讲学,就是这样!”

  五、理清思路

  课文大致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简述演讲的一些背景,为写演讲作铺垫。从这些简略的文字中,可以得到这样的信息:梁任公在政治领域和学术领域都是能人、高师。以政治业绩为陪衬,突出其学术上的威望和影响。意谓此等能人、高师演讲,必定是有分量的。此处为下文具体描写演讲情景张目。

  第二部分(第2~9段):描写这次演讲的主要情况。这是文章的主体,占了大量篇幅。

  第2段写梁任公的演讲稿,是通过物件写人,表现人物的精神、作风、修养。行文至此,尚未开始描写演讲,所以也可以将这一段归并到第一部分,作为演讲的又一背景,成为演讲的又一铺垫。

  第3段交代演讲的时间、地点和人物(人物有老师梁任公和学生,包括作者),并描写梁任公的形象。描写形象又着重于表现神采,展现一个卓越不凡的大家的形象和风范。至此演讲仍未开始,作者先描写梁任公的形象,似乎有意先给读者一个具体的人物形象,让读者在脑海中带着这一形象,来欣赏以下各段梁氏演讲过程。

  第4段写梁任公的奇特的开场白,以及他的语音语调。他的开场白,足以见出梁氏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和他富有感染力的人格气质。这是文章中一个亮点。

  以下数段正式写梁任公讲课,列举他的讲课内容,他的`背诵方式,他兴会所至*于表演的情景,交代演讲的效果(梁大汗淋漓,状极愉快;学生感动,对文学发生了爱好)。这是梁氏讲课富有感染力的又一种表现,也是接续“开场白”后的更加深入细致的精彩描写。

  第三部分(最后一段):点明梁任公作为学者的主要特点,结束全文。

  总之,本文精彩纷呈,高潮迭起,开篇写梁任公的政治和学术的影响,写梁任公的演讲稿,都是为着渲染气氛,为后面人物出场铺设背景,为后面的精彩纷呈蓄势;人物登场亮相,气势不凡,已经颇显描写之精彩了;梁氏独特的开场白,是全文最精彩的。

  六、小结

  这篇课文题为记一次演讲,好像是记事,其实是写人,通过写一次演讲的情景来表现梁任公的一些特点,并表达对老师的崇敬之情。本文撷取作者学生时代最有价值的记忆片段构思成文,篇幅短小,语言简练,意味深长,精彩纷呈,对老师的真挚情感融化在叙述描写中。

  七、作业

  作者对梁的敬仰、欣赏、赞美之情是怎样抒发的?

  答案:

  1、直接表达:

  ⑴那时候的青年学子,对梁任公怀着无限的景仰。

  ⑵先生尝自谓“笔锋常带情感”,其实先生在言谈讲演之中所带的情感不知要强烈多少倍。

  ⑶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求之当世能有几人?

  2、半直接半含蓄的表达:

  ⑴我很幸运有机会听到这一篇动人的演讲。

  ⑵他敲头的时候我们屏息以待,他记起来的时候,我们也跟着他欢喜。

  ⑶除了当时所受的感动之外,不少人对此于*文学发生了强烈的爱好。

  3、完全含蓄的表达:

  ⑴描写外貌,着重于表现神采,展现一个卓越不凡的大家的形象和风范。

  ⑵他真是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有时掩面,有时顿足,有时狂笑,有时太息。纯粹是动作描写,但读者仍能从中感受到作者的敬佩。

  ⑶标题“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以学生的辈分称呼梁,已是一种尊敬和爱戴。

  【课型】

  自学悟读课。

  【创意说明】

  作为一篇自读课文,本文短小精悍,却是言浅而意深,可供鉴赏学*的角度很多。从写人记事的角度,从演讲技巧的角度,从情感熏陶的角度,从品文品人的角度,都有很多可讲之处。教师从中择选任一角度,都可以上,却忽略了文本的多种阅读角度和阅读价值的实现,也忽略了对学生自主阅读欣赏能力的培养。因此,我把这节课预设为自学课型,为学生提供几个泛角度,重在指导学生自主学*,提高鉴赏能力。

  【学*重难点】

  1、培养圈点勾画的阅读技能;

  2、学*写出人物个性的方法;

  3、感知演讲的基本技能;

  4、体察人物的个性和情操。

  【课时】

  一课时。

  【课前预*】

  1、阅读课文,找出有疑问的地方,划出来,提出问题,并试着自己做一点回答。

  2、结合课后练*一的范例,在文中做尽可能的圈点勾画,写出自己独到的见解。

  【教学过程】

  一、感知课文

  1、入课:结合常规课前五分钟演讲,提出问题,明确学*目标。

  2、诵读:注意朗读的基本要求:准确、流畅、有感情。

  3、释疑:提出预*中的问题,并在小组内讨论。

  二、鉴赏交流

  1、创设角度:

  ⑴作为一篇文章,你认为作者写出了人物的性格特点了吗?请结合课后练*,分析文章的描写角度。

  ⑵作为一次演讲,梁启超的演讲效果如何?你认为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效果?

  ⑶作为一个人,文中说梁启超“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你能从文中找出佐证吗?

  2、讨论交流:

  ⑴学生四人一组,任选一个角度,合作讨论,并记下讨论结果,推荐同学发言。

  ⑵学生交流讨论结果,教师做适当点拨和总结。

  三、迁移运用

  1、请学生上台演讲。

  2、学生评点:

  ⑴你觉得他的演讲技巧如何?可以打多少分?

  ⑵任选描写角度,《记同学的一次演讲》。

  ⑶听了他今天的演讲,你觉得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四、总结。

  【教学目标】

  1、了解梁任公及梁实秋其人。

  2、学*细节描写及加旁注的阅读方法。

  3、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精神。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课前准备】

  1、预*课文。

  2、搜集梁启超、梁实秋背景材料。

  3、找出描写梁启超的精彩生动语句,仿照研讨一作些旁注。

  【教学过程】

  一、竞猜题导入

  我想给大家出一道竞猜题,请根据我对他的描述猜一猜他是谁?

  1、他给二十世纪文坛留下20xx多万字的作品;

  2、他的散文豁达洒脱,亦庄亦谐,旁征博引,中西逢源;

  3、他的散文小品集前后印行300多版;

  4、他用*40年时间翻译《莎士比亚全集》,他的《雅舍小品》审美地享受人生。

  他就是──梁实秋,20世纪华语散文天地的一代宗师。

  二、合作探究

  为一代大师试着评改文章,给他写评语,做旁注。可评点精彩描写,可给作者挑毛病,如语法错误

  1、四人一组讨论交流,语法问题当时解决,题目、文章写法等问题可写在黑板上。

  2、学生质疑解答:

  ⑴ 大约在民国十年左右(删大约);

  ⑵ 我很幸运地有机会听到这一篇动人的演讲(一次);

  ⑶ 我在听先生这篇讲演后约二十余年(删约);

  ⑷ 不少人对于*文学发生了强烈的爱好(产生兴趣)

  3、质疑用词写法:

  ⑴ 秃头顶不是在丑化梁启超吗?

  ⑵ 引用《箜篌引》十六字有什么作用?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学设计 (菁华5篇)(扩展7)

——我最敬佩的闻一多先生作文 (菁华5篇)

  今天是个艳阳高照的大晴天,是个难得的好日子,我们四年级的同学们兴高采烈地来到了学校,因为今天是个特殊的日子,我们要去著名的爱国诗人闻一多的故乡——浠水,去参观闻一多纪念馆。

  八点左右,我们就坐上了旅游大巴,不过一会儿,车就缓缓行驶了,大巴在马路上奔驰着,车窗外,春风吹拂着我们,像妈妈的手一样温柔地抚摸着我们的脸颊,如画的风景伴随着我们,有时是黄澄澄的油菜花,许多蝴蝶在上面翩翩起舞,有时是一望无际的田野,上面有几头黄牛在悠闲地吃草,车窗里,有的同学在谈论着闻一多的生*事迹,有的同学在唱《七子之歌》,有的同学在拍照,还有的同学稍等车停下来,就迫不及待地问:“到了吗?到了吗?”大巴行驶了一路,我们也将欢声笑语撒满一路。

  下了车,首先一座高大的石门扑入眼帘,石门是由四根古色古香的大理石柱做成的,上面雕刻着精美的图案。

  步入大门,我们走上一条水泥路,来到了广场,广场中耸立着一座高大的闻一多的雕像,闻一多拄着拐杖,正向东方望去,我走*他的身旁,似乎能听到轻微的呼吸声,广场前,是一个清澈的池塘,上面是有名的七曲桥,广场后就是闻一多纪念馆的展厅,接着,我们就在闻一多展厅前听讲解。

  讲解员深情地讲解着闻一多的生*事迹:闻一多(1899年11月24日—1946年7月15日)13岁进入清华大学,1945年为*民主同盟会委员兼云南省负责人、昆明《民主周刊》社长。1946年7月15日在悼念李公朴先生大会上,发表了著名的《最后一次的讲演》,虽然天气炎热,火辣辣的太阳照射着我们,每一个同学都汗流不止,可是我们仍然认真地听着。

  “红烛啊!这样红的烛啊!诗人啊,吐出你的心来比比,可是一般颜色?……”我们深情地朗诵着这首诗,我仿佛看见了闻一多那坚定的目光,感受到了闻一多为***宁死不屈的精神,我的心中有一团火在燃烧着,将我的血烧沸。

  朗诵完后,我们走进了闻一多展厅里,一幅巨大的画像映入眼帘,上面画着上百根蜡烛,年老的闻一多正吸着烟,深情地望着我们,再往里走,就到了一个个小展厅,其中摆放着闻一多的照片和生*事迹,其中一处极其引人注目,那是闻一多的工作室,里面摆放着闻一多的书籍、烟斗和文房四宝,旁边还有一个休息室,里面摆放着一盏煤油灯,站在这里,我仿佛看见闻一多正在奋笔疾书。

  展厅里有一个池子,这被闻一多称为“望天湖的缩影”,七个莲步,三眼喷泉点缀其间,令游客们心旷神怡。池子里的水绿得像一块无瑕的翡翠,许多鱼儿在水中探出身子,欢迎我们的到来。

  许久,我们就乘车离开了闻一多纪念馆,结束了这一场快乐的春游。

  通过这一次春游,我懂得了许许多多的道理,我暗暗地对自己说:“我一定要好好学*、发愤图强,长大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

  闻一多先生是我国一位杰出的伟大诗人,也是一位大英雄。可能在很多人的眼里,只有上战场杀敌才是英雄,但我认为文人也可以是英雄。什么是英雄呢?在我眼里守护正义的人就是人民英雄。

  在当时,特务的势力很大,无恶不作、暗中**。很多人都害怕,但是,闻一多先生站出来了,他用自己的言和行来守护自己心中的那份正义与*势力斗争到底。

  闻一多先生是非常勇敢的,在当时,特务很多大街小巷里都藏有特务。可以,闻一多先生仍然勇敢的站出来大骂特务。骂坐在人民头上的军官,骂得酣畅淋漓、骂得大块人心、骂得精彩极了。最后,闻一多先生被特务刺杀了,大家心里都很难受,因为一颗明星从天边滑过,坠在了这片充满了血和泪的土地上,闻一多先生是值得尊敬的,为了守护正义、守护自己热爱的这片土地,他不惜奉献了自己的生命。闻一多先生用自己的精神拯救了*。*派杀害闻一多先生是错误的,因为一个闻一多倒下了,就会有千千万万个“闻一多”站出来,而正义是杀不完的。

  “人家说了在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闻一多先生是我学*的榜样,我们应该吧重点放在行动上,只有实干才能兴邦,我们要发扬闻一多先生的实干精神。闻一多先生的好朋友杨振宁说过:“口的巨人,行的高标。”由此可见,闻一多先生把“实干”二字做的淋漓尽致。

  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优秀的诗人,英勇的革命烈士,我要把这种精神时刻铭记在心,做一个实干的人、对祖国对人民有用的人。

  在毕业季,闻一多先生不为安抚学生,更一扫文人古道长亭惜别时孱弱感伤的情绪,以发自内心的呐喊和号召代之。1933年,《国立清华大学年刊》上刊登了闻先生写给当年毕业生以《败》为题的毕业赠言。

  闻先生独辟蹊径,把毕业后的人生看做是一个战场。他开篇指出:“要当兵,先去报名入伍,检验体格,及格了,才算一名入伍兵。三个月至五个月不定,大早上操,下半天上讲堂,以后是野外实*,实弹射击。民丁入伍之后,营盘里住下一年半载,晓得步法阵势等等,但是还算不得一个兵。”这话告诉毕业生,不论干什么,只有亲身实践,才有可能成功。

  但要想打好人生的这场战役并非容易,他接着写道:“一个真正的兵,要离开营盘,守壕冲锋,把死人踩在脚下,自己也许也挂了彩,这人才渐渐像一个兵了。”打了败仗,带着遍体的鳞伤回来,剩下了一丝气息,甚至是连最后的这一点也没有。“一个兵最大的出息,最光明的前途,是败,败得精光。”“朋友们,现在我将送你们这支生力军去应战。三年五年,十年八年后,再遇你们,要看见你们为着争一个理想而赢来得那遍体的鳞伤。去了!我祝福你们―――败!”

  最后,闻先生总结道:“恭维的话、吉利的话,是臭绅士的虚伪,我们弃,想你们也厌恶。”这些话铿锵有力,振聋发聩!

  追求人生的战场,不会一帆风顺,有血与汗的激战,有重重的苦难,唯有那些不怕失败、不怕受伤、不怕死的士兵,才有可能成为最后的胜利者。这也许就是闻先生给予我们的沉思和启示。

  “人家说了不做,我是做了先说。”“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题记大家还记得一个人吗?他与别人不一样,别人是说了再做,而他却是做了先说。他就是中华民族五四运动的先驱。为人民,为和*,为民主做出了激烈抗争的闻一多先生。这篇文章在上课前,我预*过,当我怀着激动和澎湃的心情重读这篇文章时,我又一次理解了,并深刻认识了什么才是*人,*人不是自高自大,良莠不齐,更不应该妄自菲薄,懒散贪吃,忘记历史。那不叫*人。坚韧、刚强、勤劳、忍让、智慧、善良,这些才是*人现在应有的品质,闻一多先生他用实际行动向我们展现出了一个*人该有的样子。

  在最后的时间里,班主任李老师让我们看了闻一多先生的最后一次演讲的视频,我不禁心生震撼,即使最后关头闻一多先生,不但没有害怕,反而挺起胸膛,他并不怕死,可能是因为死的太快了吧?他还有很多事情要做,却没有时间做了。闻一多先生在最后一次演讲中大骂特务,从那时起,他便不畏生死,因为他是在为人民、为国家,乃至一个民族的未来作斗争,使自己的国家走上正道。

  闻一多先生与我们上课学*的邓稼先老爷爷一样,时时刻刻为国家的未来着想,虽然闻一多先生最后被特务残忍杀害,但他的精神却永远留在我们心中,引领我们时刻向前!

  他其貌不扬,黯淡无光的眼睛木讷地呆视着周围的世界;

  他不修边幅,枯褐色的头发被风吹得蓬松,一片片白色的头皮沾在灰色的肩上。

  他一生不得志,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岁月在他的脸上留下道道沟壑;

  他被人追杀,亲戚朋友见了他恨不得脚底抹油,他是“扫把星”一个……

  他活得不精彩,他活得很苍白。

  但是,他有一个在全*都响当当的'名字。他叫闻一多。

  让岁月的时针回转到上个世纪初叶,让我们翻开历史的书卷,回到那个动荡的年代。

  那个时候的闻一多先生一个普通的学者,他对于*古典文学的研究兴趣浓厚。时局动荡,军阀混战不休,纵使周围的环境如此恶劣,闻一多先生依然能保持一颗静心,心全神凝地投入到学术研究中。在他人看来,闻一多的生活糟糕透了。别人天天生活在灯红酒绿的世界中,闻一多却独守着一大摞发了黄的古籍奋笔疾书,这样的生活精彩吗?闻一多先生笑了,因为事实证明了一切。埋头苦干的几年辛苦,终于凝结了《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的累累硕果,为我们的古典文学研究添上了浓重的一笔!原来,闻一多先生的生活是如此精彩!

  后来时局发展到了最危急的时候,社会更加动荡,军阀斗争愈演愈烈。闻一多不再埋头苦干,他挺起胸,勇敢地站了出来,站在了反对*派战斗最前沿!

  他不顾生命受到威胁,起草了一份又一份政治传单。他的付出是在用生命做赌注的啊!

  他在大礼堂里慷慨陈辞、唾沫飞溅,大骂特务、叛徒,大骂在人民头上做威作福的军阀头子,骂得酣畅淋漓,骂得大快人心,骂得精彩极了。

  他昂起头,挺起脸,慷慨激昂,长须飘飘走在了*队伍的最前头!

  原来,闻一多先生是如此的精彩!

  他其貌不扬,但眼睛里透着睿智;

  他衣着不整,是因为他为了人民在怒吼!

  所以,我想对闻一多先生说:“闻一多先生,你的生活其实很精彩!”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学设计 (菁华5篇)(扩展8)

——《多对少》教学设计(精选5篇)

  教学内容分析:

  《5多对少》是语文第一册第四单元的第五课。在学*这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会汉语拼音,能准确地拼读音节,又学*了看图识字、儿歌识字和对子识字这三种识字方法,这课是学生要学*的3种识字方法--对子识字的第二课,它在4上对下之后学*对子歌,对子的内容更加宽泛。

  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识字教学要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而写字教学要重视对学生写字姿势与*惯的指导,引导学生掌握书写的正确、端正和整洁,激发学生识字写字的积极性。

  学*者知识基础分析:

  本课的对子歌的内容学生借助汉语拼音已经读熟,有一部分学生能够熟练的背诵对子歌的全部内容,学生基本明白对子歌的大意。其中对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学生知道,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对具体的方向学生并不清楚。大地对长空学生在理解上会有些偏差。对于本课所要学*3个一类字“少”、“长”、“天”、8个二类字的字形多数学生分得不是很清楚。

  学*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学过4上对下这课对子歌了,对对子歌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对在对子歌中识字的这种方法也有所了解。这节课的主要任务是结合生活实际和课件了解生字的意思,同时学会本课3个生字,能认准字音,认清字形,能正确书写“少”字。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学会本课3个生字,能认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义。

  ②认识新笔画:竖提,能按笔顺规则正确书写生字。

  ③能准确认读8个二类字。

  过程与方法:

  ①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运用课件、动手掂一掂、指一指和儿歌内容了解生字的意思。

  ②观察老师的范写及笔顺跟随学会正确书写生字“少”。

  ③通过反复朗读,准确认读二类字(只要求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这课对子歌,激发学生的识字写字的兴趣。

  学*重点、难点:学会本课3个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义。

  教学策略:

  以看图、掂一掂、指一指学*方式作为学生学*的主要途径,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

  教学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媒体使用

  一、游戏导入,

  激发兴趣。

  (用时1分钟)

  二、初读儿歌,

  读准字音。

  (用时2分钟)

  三、联系实际,了解字义,发展学生语言。(用时19分钟)

  让学生自主选择

  动手掂一掂帮助理解轻重的意思

  反复再现,

  巩固词语。

  (用时1分钟)

  记忆字形,写好生字(14分钟)

  四、向课外延伸

  (1分钟)

  五、总结(2分钟)

  一、1.对子游戏

  2.过渡语

  5多对少

  1.借助汉语拼音轻声自由读对子歌,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

  2.反馈检查,出示带有汉语拼音的字。

  3.请小老师领读。

  4.将生字放回到文中,读准字音,不丢字,不加字。

  5.看哪个组读得最认真?

  检查反馈

  1.读对子歌,找对子。

  2.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对子。

  3.出示词语,谁能把这些词语读一读。

  4.看图猜对子。

  ①理解“多对少”

  看图上有什么

  请你数一数它们分别是多少

  选你自己喜欢的水果说一说它们什么多什么少

  说说生活中这样的例子

  小结:在表示事物数量时用到多少进行比较,多与少是相对的。

  ②理解“重对轻”

  选两件你喜欢的物品掂一掂

  说一说什么重什么轻

  结合生活说一说

  小结:说明物品重量使用轻重

  ③理解“南对北,西对东”

  出示校园图片

  用手指一指

  在教室里找一找各个方向有什么

  ④理解“白天对黑夜”

  请你说说现在是白天还是黑夜

  小结:天亮时我们就称为白天,相反就是黑夜。

  ⑤理解“大地对长空”

  出示图片

  结合图片说说大地上有什么

  在请你说说长空有什么

  小结:大地和长空都是广阔的

  5.读指定词语

  6.回文:到对子歌中再读一读。(你认识的字可以不看拼音)

  把对子歌中的拼音去掉读一读

  课中休息

  7.出示生字

  8.记忆字形,写好生字。

  ①认识新笔画,出示竖提

  这个新笔画在哪个字中,请找一找

  ②记忆字形:说说你怎样记住它们的

  ③选择你熟悉、喜欢的字组词、说句

  ④看笔顺跟随自学

  说笔顺猜字

  ⑤指导书写

  静态观察:读字,独自观察田字格中的“少”字,看清字形,找关键笔画。

  动态观察:范写

  书空

  体验观察:坐姿图、写字歌

  行间巡视,挑选

  评价

  1.将识字引向课外。

  2.发给学生新的对子歌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与老师对对子

  看课件,读课题。

  借助汉语拼音轻声自由读对子歌

  读一读,不认识的借助汉语拼音。(自由读)

  指名读

  同桌互相检查。

  指名读

  读一读,找对子。

  指名读

  看拼音,读词语。自由读

  指名读

  看图有什么

  数一数

  选喜欢的说一说什么多什么少

  认真倾听,了解多少

  选自己喜欢的掂一掂。

  说一说

  结合生活说一说

  看图片

  用手指一指

  在教室里找一找

  说一说

  结合实际说一说

  听老师小结

  看图片

  看图片说说

  看词语,读一读。自由读

  指名读

  看书读对子歌。

  自由读读对子歌

  指名读

  读生字

  拼读新笔画

  观察新笔画

  找笔画

  说记字方法

  用生字组词、说句。

  看笔顺跟随自己记字

  听笔顺说字

  读字观察田字格中的“少”,看清字形,找关键笔画。

  看老师板书

  书空

  背写字歌

  看坐姿图

  学生描红、书写

  指出书写中的优缺点

  说说自己学*到的知识

  出示课题

  出示字:多、少、南、北、西、东、重、轻、长、空、黑、夜、白

  课件出示对子歌:多对少,重对轻,南对北,西对东,白天对黑夜,大地对长空。

  出示带拼音的词语:多少、南北、西东、白天、黑夜、大地、长空、轻重

  出示多少图片

  出示对子

  出示对子

  出示图片

  出示对子

  出示图片

  出示:

  大地上有。

  天上有。

  出示对子

  出示词语:长空、多少、多多少少、夜空、天空、

  出示去掉拼音的对子歌

  出示生字:少、长、天

  出示新笔画的拼音

  演示新笔画

  课件演示生字的笔顺

  出示生字“少”

  出示写字歌及坐姿图

  实物投影出示学生书写的生字

  卷子

  左右前后大小多少

  左对右,前对后。大对小,多对少。

  左是大厦,右是高楼。大海大,小溪小。

  前面青山秀,后边绿水流。绿地多,黄沙少。

  长江前浪推后浪,黄河上游催下游。根大树也大,人小志不小。

  教学评价:

  第一次设计理解字义的教学方法时全部采取看图理解的方法,方法选择比较单一。而且在理解“多对少”与“重对轻”时,只选择水果和小动物两种事物让学生进行比较。设计之后对学生进行了课前学情调查,发现学生能够较正确地运用生活中常用的的几个对子。如果教学中都使用静态的图片,每个人的喜好也各不相同,就不能关注到学生的个性差异,学生学*的积极性很难被调动起来,这将影响学生今后的学*。怎么办呢?经过反复思考、查阅相关资料、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把理解几个字的意思分别采用多种物品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动手指一指、掂一掂亲身感受多种方法。这样既帮助学生理解字义,又能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的兴趣。

  在《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实施建议的教学建议中指出:“写字教学要重视对学生写字姿势的指导,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惯”。郭沫若先生也曾经说过,“要把字写得合乎规格,比较端正、干净、容易认。养成这样的*惯有好处,能够使人细心,容易集中注意力,善于体贴人。草草了事,粗枝大叶、独断专行是容易误事的。练*写字可以逐渐免除这些毛病。”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都比较.注重学生良好学**惯的培养。

  一、教材分析:

  1、教学目标:

  这是一篇以儿歌形式呈现的对子课。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是:

  知识方面:学会本课3个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能结合生活实际和儿歌的内容了解生字的意思。

  能力方面:会认8个字,会读指定词语,能在教师的帮助下把儿歌读正确,大体了解意思。

  情感方面:激发学生识字兴趣,培养良好的写字*惯。

  2、教学重难点:

  这课的教学重点放在识字与写字上,教学难点是指导学生在田字格中写好“长、少”两个字。

  二、课前准备:

  课前教师需要查阅的资料是《常用汉字书写笔顺》。教学具准备主要是生字卡片和课件。

  三、设计理念:

  本课以儿童生活积累为基础,把要学的字结合成对子,编写成押韵的儿歌,使学生在趣味游戏中识字,在读儿歌的过程中了解字义。

  四、教学流程:(第一课时)

  (一)、教学要求: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能结合生活实际和儿歌的内容了解生字的意思。

  (二)、教学教程设计:

  1、激发兴趣,复*导入新课。

  复*上节课“上对下’导出‘多对少’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放手让学生充分地自读,能借助音节读准字音。(这一设计是向学生渗透读书的方法。)

  (2)、读后的检测:通过任意的指名读,了解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出示课件:借助课件,打出课文内容,了解学生学*的情况。)

  (3)、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让学生带着任务再自由读:找一找书中的对子,并圈一圈,画一画。(这一设计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惯。)

  3、自学生字,培养自学能力。

  自学步骤:

  (1)读准字音;

  (2)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字形;

  (3)组词语或结合生活实际了解字意学生自学和自学后同桌交流。(这个环节设计是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和合作学*的意识,使学生产生学*的兴趣。)

  4、汇报交流,归纳好的识字方法。

  5、拓展延伸:

  从课文中,我们认识了两对对子:多——少;重——轻;你还能给哪些汉字对对子?(学生自由发言,从生活中发现对子。)

  6、指导学生依照田字格里的范字写“少”(出示课件:借助课件的演示,使学生看清字的书写笔顺及占格位置。(1)、教师范写,学生观察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学生先书空,再描红,感知字的书写。

  (3)、教师带学生写:

  竖钩从哪里起笔,怎样行笔?

  两点怎样写? 撇有什么特点?

  (4)学生练*,教师巡视指导。

  (5)评价,练*。(指导和评价要具体。)

  7、小结学*内容,通读课文。

  以上是我对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有不妥之处还请大家多多指教!谢谢!

  教学目标:

  1、学*本课5个生字,学写2个字,会认7个字。会读指定词语。

  2、通过拼读音节读课文,掌握生字字音,认清字形,能结合生活实际和儿歌内容了解生字意思,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把儿歌读正确,大体了解意思。

  3、积累语言,运用对子歌的形式编对子

  4、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爱学语文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能结合生活实际了解生字的意思。

  教学难点:能结合生活实际编对子歌。

  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两个生字,能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能按笔画记字形,能结合学生实际了解生字

  的意义。能按笔顺规律,依照田字格的范字书写。

  2、联系生活实际,初步掌握识字的方法。

  3、培养学生爱学语文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谁当小小发现家?把你们课下发现的对子展示给大家吧。

  出示课题:多对少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课文里的对子朋友我们不认识的字怎么办?

  1)借助拼音读对子歌,画出难读的字词,多读几遍。

  2)同桌互帮互学。

  2、谁说说儿歌里有哪些对子?

  3、练*朗读。

  三、指导书写:“少”,说说在田字格中怎么写?

  四、熟读课文,巩固提高。

  1、出示课文。

  2、出示图,说出儿歌中的对子。

  3、理解读词。

  指导:“多、重、白、黑、地、空”重读

  4、练*朗读。

  5、学生自愿读。

  6、拍手歌《多对少》。

  板书设计: 5、多对少

  多 重 白天 长空 北 西

  少 轻 黑夜 大地 南 东

  五、作业:

  1、把今天学的对子歌或编的对子歌读给家长听。

  七、课堂小结:说说本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八、教学反思:学生的接受能力有所提高,对于认读字的学*缺乏良好的*惯。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3个生字,能读准音,记住形,掌握新笔画“撇折、竖提”,能正确书写生字。

  2、能够朗读对子歌。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读儿歌。

  二、认读生字卡片。少、天、长。

  三、学*生字。

  1、学*“长”:

  1)读准字音。

  2)你能用这个字组个词吗?

  3)分析字形并书空,认识新笔画“竖提”。

  2、学*“天”。

  四、读下面的词:多少、东西南北、黑夜、白天

  五、课堂练*:

  1、读课文。

  2、做课堂练*册。

  板书设计:

  5、多对少天 长

  六、课堂小结:说说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七、教学反思:学生能够结合生活实际,说出许多的对子,很棒。

  教学目标:

  1、学*本课5个生字,学写2个字,会认7个字。会读指定词语。

  2、通过拼读音节读课文,掌握生字字音,认清字形,能结合生活实际和儿歌内容了解生字意思,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把儿歌读正确,大体了解意思。

  3、积累语言,运用对子歌的形式编对子

  4、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爱学语文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能结合生活实际了解生字的意思。

  教学难点:

  能结合生活实际编对子歌。

  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两个生字,能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能按笔画记字形,能结合学生实际了解生字的意义。能按笔顺规律,依照田字格的范字书写。

  2、联系生活实际,初步掌握识字的方法。

  3、培养学生爱学语文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谁当小小发现家?把你们课下发现的对子展示给大家吧。

  出示课题:多对少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课文里的对子朋友我们不认识的字怎么办?

  1)借助拼音读对子歌,画出难读的字词,多读几遍。

  2)同桌互帮互学。

  2、谁说说儿歌里有哪些对子?

  3、练*朗读。

  三、指导书写:

  “少”,说说在田字格中怎么写?

  四、熟读课文,巩固提高。

  1、出示课文。

  2、出示图,说出儿歌中的对子。

  3、理解读词。

  指导:“多、重、白、黑、地、空”重读

  4、练*朗读。

  5、学生自愿读。

  6、拍手歌《多对少》。

  板书设计:

  多对少

  多重白天长空北西

  少轻黑夜大地南东

  五、作业:

  把今天学的对子歌或编的对子歌读给家长听。

  六、课堂小结:

  说说本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七、教学反思:

  学生的接受能力有所提高,对于认读字的学*缺乏良好的*惯。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3个生字,能读准音,记住形,掌握新笔画“撇折、竖提”,能正确书写生字。

  2、能够朗读对子歌。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读儿歌。

  二、认读生字卡片。少、天、长。

  三、学*生字。

  1、学*“长”:

  1)读准字音。

  2)你能用这个字组个词吗?

  3)分析字形并书空,认识新笔画“竖提”。

  2、学*“天”。

  四、读下面的词:多少、东西南北、黑夜、白天

  五、课堂练*:

  1、读课文。

  2、做课堂练*册。

  板书设计:

  5、多对少

  天———长————

  六、课堂小结:

  说说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七、教学反思:

  学生能够结合生活实际,说出许多的对子,很棒。

  一、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直观感受“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和“差不多”的意义,体会数的相对大小关系。

  2.能具体情境中描述数的相对大小关系,并运用它们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在描述数量之间关系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数感及估数的意识,初步感受比较中的相对性。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重点

  能用数学语言初步描述数量之间相对的大小关系。

  三、教学难点

  理解“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的相对性,发展学生的数感。

  四、教学过程

  (一)猜数游戏、激趣导入

  1.老师组织全体同学进行猜数游戏。

  (全体学生与老师一起进行猜数游戏。)

  2.引导学生思考:游戏中,我们用到了什么数学知识?(比大小。)

  3.引入新课: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有关比较的知识。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学*兴趣,并初步感知猜数游戏用的区间套逐步逼*的数学思想。】

  (二)探究新知、发展数感

  1.通过两个量比较,复*旧知

  (1)叙述情境:班级进行了苹果树的评比,小芳、小明、小刚获得前三名,根据他们说的话,判断谁是第一名。

  (2)播放录音:小刚:我得了一些苹果。小芳:我得的比小明多。

  学生听录音,通过对两个数量的描述判断谁多谁少。

  引导学生思考:他俩比,谁有可能得第一?为什么?

  (3)小结:看来两个量通过比较,就能知道谁多谁少。

  【设计意图:结合现实情境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唤起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进行两个数量的比较。】

  2.通过三个量比较,引出新知

  (1)播放录音:小明:我得的也比小刚多。

  引导学生思考:能知道谁是第一吗?说说你的想法。

  学生全班交流、互动感知。

  (2)播放录音:小芳:我得的比小刚多一些。小明:我得的比小刚多得多。让学生再次进行判断。

  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多得多” “多一些”这两个词的理解。

  【设计意图:唤醒学生日常生活中积累的经验,通过比较、猜测、交流等活动,初步体会了“多一些”和“多得多”的含义。】

  (3)教师质疑:还是没有告诉具体的数,现在怎么就知道谁第一了?

  (4)在学生互动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小结:看样子光知道多还不行,还得知道多的程度!

  (5)让学生描述:小刚、小芳他俩跟小明比的结果。

  学生用“少得多”“少一些”进行描述。

  【设计意图:在学生初步掌握“多一些”“多得多”这两个概念的基础上,启发学生反过来想,运用类比的方法去探究“少一些”和“少得多”的含义。】

  (6)小结:有了“多一些” “少一些” “多得多” “少得多”这些词,我们就能更好地表达三个数量之间的关系了。

  3.理解“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的相对性

  (1)让学生观察鲜花图,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描述比较的结果。

  学生交流,训练语言表达能力。

  【设计意图:让学生主动地学会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描述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2)引导学生估数:红花有10朵,估计黄花、粉花大约有多少朵?说说你是怎么估的。

  学生估数,并对估数的策略进行交流。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数感、估计意识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抽象出3种花具体的数量:10,29,52。

  让学生判断哪种描述正确:① 29比10多一些;②29比10多得多。

  (4)老师小结:在比较29和10的时候,还要考虑到52的存在。

  (5)利用数线,加深理解。

  ①让学生在数线上找到这3个数的位置。

  ②手势比划:数线上29比10多出来的部分;数线上52比10多出来的部分。

  学生进行判断,并说明理由。

  让学生对比这两部分的长短,说出自己的感受。

  【设计意图:借助数线,通过观察、比划、对比、说理等活动,直观地将三个数量进行对比,感受比较中的相对性,体会数的相对大小关系,从而获得对事物之间数量相对多少的比较进行描述的能力。】

  ③明确:通过数线图,我们再一次验证了,52比10多得多,29比10多一些。

  ④小结提升:数量间的相对大小关系没有绝对的标准,“多一些”与“多得多”“少一些”与“少得多”是相对而言的。

  ⑤让学生说出10和29和52比较的结果。

  (三)巩固提高、拓展延伸

  1.基础练*

  教材科书第31页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讲评。

  【设计意图:让学生根据已知的量来猜测另一个量的大小。】

  2.联系实际,增进理解

  (1)投沙包比赛:我投的比你*得多。“*得多”什么意思?

  (2)跳高比赛:我跳的比你高一些。“高一些”什么意思?

  (3)猜价格:奖品的价格和15元差不多。“差不多”是什么意思?

  (4)小结:生活中表示数量之间的大小,有时还会用到远得多、高得多、便宜得多、差不多等等,都能表示数量之间的关系。

  【设计意图:让学生直观感受生活中各种比较数量多少的描述方式,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加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与能力。】

  3.“升级版”猜数游戏

  (1)让学生利用新学的这四个词玩猜数游戏。

  (2)对比:两次游戏,为什么第二次游戏比第一次的游戏猜的次数少了?

  (3)发现:第二次的游戏用上这些词之后,让大家知道了比较多少的程度,猜的次数明显减少了。

  【设计意图:再次通过猜数游戏,感受“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这些词的作用,发展推理能力和数感。】

  4.感知相对性

  (1)手指游戏:比5多3的数是?比5多5的数是?比5多一些的`数是?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学设计 (菁华5篇)(扩展9)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学设计通用5篇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学*细节描写及侧面烘托的人物写作方法。

  2、学*加旁批的阅读方法

  3、学*在记叙中加入自己的评论和感受

  【教学重点】

  作者怎样通过叙事来表现人物性情。

  【教学难点】

  作者如何在记叙中加入自己的评论和感受。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方法】

  赏析法、讨论法、朗读法。

  【教学用具】

  生字词卡片、投影片。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1、导入:同学们有听演讲的经历吗?大家能从演讲中看出演讲者的性格特点吗?梁实秋就可以做到,他从梁任公在清华大学的一次演讲中活画出梁任公的性格特点。同学们学过历史一定知道梁启超是个在政界叱咤风云的人物,有哪位同学能为老师介绍以下他的政绩呢?(戊戌变法 云南起义 与康有为并称“康梁” 公车上书。)

  那大家是否知道他在文坛上也是个不可多得的才子呢?如果大家想认识一个真实而活生生的学者梁启超的话,就要读读梁实秋写的《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板书课题)

  2、作者简介:(学生应明确记忆作家时从三方面着手,即生活时代、有何成就以及主要作品)

  原名:梁治华。

  成就:散文家、文学评论家、翻译家。

  作品:《雅舍小品》(续集)《浪漫的与古典的》《文学的纪律》《秋室杂文》《莎士比亚全集》《远东英汉大辞典》。

  风格:风趣幽默、朴实隽永。

  3、七分钟的时间默读课文,查字典解决不确定的字词读音,并思考:

  ⑴ 文章记叙了梁启超的哪些情况?

  ⑵ 他的演讲给听众留下怎样的印象?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4、齐读生字词:

  戊戌(wù xū) 叱咤(zhà)莅临(lì)迥异(jiǒng) 精悍(hàn) 激亢(kàng)箜篌(kōng hóu)酣畅(hān)蓟(jì)北

  5、回答思考问题:

  ⑴ 明确:音容笑貌、学者风度。

  ⑵ 明确:深刻印象 从课文中找原句。

  ① 过去也有不少显宦,以及叱咤风云的人物,莅校讲话。但是他们没有能留下深刻的'印象。

  ② 我记得清清楚楚,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高等科楼上大教堂里坐满了听众,随后走进了一位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的人物,穿着肥大的长袍,步履稳健,风神潇洒,左右顾盼,光芒四射,这就是梁任公先生。

  ③ 我记得他开头讲一首古诗。

  ④ 除了当时所受的感动之外,不少人从此对于中国文学发生了强烈的爱好。

  ⑤ 于是我想起了从前的一段经历,笔而记之。

  5、到清华大学演讲的人不计其数,但他们却没有给作者留下什么印象,为什么梁启超却能留下深刻的印象呢?也就是说他在演讲时有什么特点?请同学们讨论他的特点,在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并参照课后练*一给这些语句加旁批。讨论结束后,每组派多位代表向全班同学发布讨论结果。发布内容包括特点及旁批。需要注意的是,每组每位代表限说最多两个特点。最后特点+代表人数最多的一组为胜。胜出者可要求任何一位同学或老师朗诵课文。

  6、朗诵课文:

  7、补充《箜篌引》、《桃花扇》、《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内容。

  8、课后作业:

  找出文中细节及侧面描写的地方,想一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总结本文的写作特点。

  〖板书设计〗

  梁任公演讲特点

  开场白:独特(谦逊、自负)

  声音:沉着有力,洪亮又激亢(沉稳 睿智)

  内容:丰富有趣(博闻强识 学识丰富)

  表情:成为表演 酣畅淋漓(感情丰沛)

  肖像特点:身材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肥大长袍

  步履稳健

  气质风神潇洒(潇洒自信)

  眼神光芒四射

  神态:生动有趣(自负、谦逊)

  语言:旁征博引(风趣、博闻强识)

  动作:手舞足蹈(自由洒脱)

  〖教学后记〗

  这是我实*中上的第一堂课,由于没有经验,对时间的把握不好,课堂前半部分留给学生思考回答问题的时间太多了,以至于没有完成本课时的教学内容,对《箜篌引》、《桃花扇》、《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内容的补充要留到下节课才能完成。但课堂过程中以讨论和结果发布会的形式非常能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这节课学生的参与度很高,绝大部分的同学都能积极思考,并敢于回答问题。但是在学生回答问题后,有些答案很好,也是我没有思考到的。但是除了简单的表扬鼓励外,我不善于把学生的思考结果与自己的板书设计结合起来,授课过程中比较拘泥于教案,显得不够灵活。

  总的来说,这节课的优点是教态自然、大方,声音清晰洪亮,能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不足在于时间掌握不好,拘泥于教案。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1、导入:

  上节课我们讨论了梁启超在演讲中表现出来的性格特点,也以新闻发布会的形式总结了这些特点,这节课我们就要看看作者是怎样在行文中展现这些特点,刻画人物形象的?

  2、首先,我们来根据上节课的学**结一下梁的形象。

  明确:撇开政坛上的梁不说,在文坛上,梁是一个有思想,有个性,感情丰沛,沉稳睿智潇洒,热心肠而又谦逊的学者形象。

  3、梁的形象如何在文中得到完美展示的?

  明确:在对事件的描述中插入对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神态等的细节描写,在细节和侧面描写中展示人物性格特征。(举例:课文原句)

  4、本文是叙事散文,既有充分的叙事,又有充沛的抒情,作者对梁的敬仰、欣赏、赞美之情是怎样抒发的?

  ⑴ 直接表达:

  ① 那时候的青年学子,对梁任公怀着无限的景仰

  ② 先生尝自谓“笔锋常带情感”,其实先生在言谈讲演之中所带的情感不知要强烈多少倍。

  ③ 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求之当世能有几人?

  ⑵ 半直接半含蓄的表达:

  ① 我很幸运有机会听到这一篇动人的演讲。

  ② 他敲头的时候我们屏息以待,他记起来的时候,我们也跟着他欢喜。

  ③ 除了当时所受的感动之外,不少人对此于中国文学发生了强烈的爱好。

  ⑶ 完全含蓄的表达:

  ① 描写外貌,着重于表现神采,展现一个卓越不凡的大家的形象和风范。

  ② 他真是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有时掩面,有时顿足,有时狂笑,有时太息。纯粹是动作描写,但读者仍能从中感受到作者的敬佩。

  ③ 标题“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以学生的辈分称呼梁,已是一种尊敬和爱戴。

  〖教学后记〗

  第一次真正站上讲台面对学生,总以为会紧张得语无伦次,但事实上,当我看到教室里一张张稚气的脸时,心里充满了自豪感。按照教案中事先准备好的程序,我可以顺利的展开教学内容,学生的配合度也挺不错的。人生中的第一堂课就在紧张、兴奋中匆匆而去了。总的来说,这两节课基本上完成了教学任务,教学目标在课堂中也有所体现。不足之处在于,对考点的把握还不到位。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梁任公的演讲特点,掌握批注式阅读这一方法。

  【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批注式阅读法和自主读文、合作交流这一过程,个性化的解读梁任公的形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大师风范,学*梁任公身上的宝贵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

  通过批注式阅读法体会梁任公演讲时的风范。体会梁任公充满激情演讲背后的真诚。

  三、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通过作者的生*导入:同学们,我们今天要学*这篇文章的主人公是维新派的领袖、是影响徐志摩一生的恩师,他的孩子们都成为了各个领域的专家,他的长子迎娶了民国第一才女林徽因,大家猜出是谁了吗?对,就是梁启超,让我们一起走*这位大师,走进《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这篇课文。

  (二)初读课文,学*批注阅读

  1.出示金圣叹批水浒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批注式阅读。

  2.介绍批注式阅读的常用“类型”。

  明确:

  (1)感受式批注:阅读时记录下自己的感受和不理解的地方,此种方式利于深入文本,把握文章核要。

  (2)点评式批注:对于文本的内容或语言做出个性化的评价。

  (3)联想式批注:意在培养发散思维,通过对于文本内容的理解联想到其他的知识,如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一件事,之前看过的一本书一篇文章等等。

  3.运用学*的批注式阅读法开展个性化阅读,要求至少运用两种常用的批注类型。

  (三)抓住重点,理解道理

  1.在学生个性化解读的基础之上,将全班分为六个小组,组内互相参照,互相启发,要求组内成员都要分享自己感受,那么在别人分享的时候也要积极地记录对自己启发的亮点,将口头的交流落实到书面之上。

  2.各小组内推选精彩的批注在全班分为内进行交流。

  预设:

  (1)梁任公先生晚年不谈政治,专心学术。批注:民国政局动荡,作为维新派的领袖看惯了政治与利益之间的丑恶联系,不谈不是不关心而是失望是叹息,转而学术一是怡情,二是低头走路。

  (2)高等科楼上大教堂里坐满了听众,随后走进了一位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的人物,穿着肥大的长袍,步履稳健,风神潇洒,左右顾盼,光芒四射。批注:作者简单的几笔便为我们呈现了一幅内容丰富的画面:坐满了听众—对于梁启超先生的仰慕人数之众,对于人物的刻画栩栩如生。

  (3)我记得他开头讲一首古诗:箜篌引:公无渡河。筑公竟渡河!筑渡河而死;筑其奈公何!这四句十六字,经他了朗诵,再经他一解释,活画出一出悲剧,其中有起承转合,有情节,有背景,有人物,有情感。批注:梁先生的深度既体现在这里,十六字后面的内容便有十几页的文字、十六字后面画面便有半部电影、十六字后面的体会便是梁先生内心的浩瀚。

  (4)他敲头的时候,我们屏息以待,他记起来的时候,我们也跟着他欢喜。批注:带入感极强,如果你此时是坐在座位上,那么你会觉得自己就置身于梁启超的讲台之下,在梁先生记忆起来的瞬间,你前倾的身子才会在座位上有所着落。这样的写法甚好,可学。

  (四)拓展延伸,小结作业

  1.回顾批注式阅读的学*方法。

  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理念。

  2.整理归纳课上记录的批注,思考“质疑”“批判”这两个词的深层含义,并记录下自己的感受。

  六、教学反思

  本篇课文着重引导学生掌握批注式阅读,但在小组交流阶段会出现有的学生直接找出文中的最后一句或者中间一句,那么在全班交流批注时就会出现对于理解文本引导性不强这一个问题,课下我也做了积极地反思应该在自主合作探究学*理念的基础上再加入一些明确的具体引导,这样会使整个课堂更加的高效。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好,今天我们一起来学*《记梁任公的一次演讲》(板书)。从文题当中我们可以看出这是一次“演讲”,其主人公是“梁任公”。那么梁任公先生的这次演讲成不成功,精不精彩呢?

  二、自主学*

  请同学们用笔画出你认为能够体现出这次演讲成功与精彩之处的文字,并写下自己的感受。

  三、小组讨论

  小组之间相互讨论,并在书上的相应位置记下讨论结果。

  四、展现成果

  (小组代表发言)

  1、过去也有不少显宦,以及叱咤风云的人物,莅校讲话。但是他们没有能留下深刻的印象。

  点拨:通过对比(板书),来说明梁任公先生的演讲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板书)。

  2、他的讲演是预先写好的,整整齐齐地写在宽大的宣纸制的稿纸上面,他的书法很是秀丽,用浓墨写在宣纸上,十分美观。

  点拨:“预先写好”,“整整齐齐”可以看出梁任公先生的认真负责(板书),“秀丽”,“美观”可以看出梁任公先生的修养很高(板书)。

  3、我记得清清楚楚,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高等科楼上大教堂里坐满了听众,随后走进了一位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的人物,穿着肥大的长袍,步履稳健,风神潇洒,左右顾盼,光芒四射,这就是梁任公先生。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