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劳动课件(5)份

首页 / 课件 / |

  四年级上册劳动课件 1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清洁房间的一些常识

  2.初步学会清洁房间。

  3.教育学生在家中主动做家务。

  教学重点

  1.了解清洁房间的一些常识

  2.初步学会清洁房间教学过程

  一、采用教师讲述、教师设问学生回答、讨论等方法组织学生学*课文。

  通过学*课文使学生明确以下要点:

  1.房间要经常保持卫生清洁。

  2.整洁的房间是物品摆放有序、清洁。

  3.*常应经常进行房间的清洁工作。

  二、组织学生开展清洁房间的活动。

  三、进行活动总结,提高“想想做做”中的问题让学生回答,要求学生在家参加清洁厨房的劳动。教学后记

  通过本课教学,学生能清楚地了解清洁房间的常识,并学会清洁房间的技巧。使学生认识到在家中主动做家务是良好的劳动*惯及有效地促进与家人的感情的好办法。

  四年级上册劳动课件 2

  教学时间:20xx年xx月xx日

  教学目标:能够自己把面条煮熟。

  教学重点:面条煮熟、软硬适当,调味恰当。

  教学过程:

  一、教学准备:面条200克,调料少许,碗筷,锅灶。

  二、步骤方法

  1、烧开水

  2、下面条

  3、煮熟面条

  4、调料。

  三、质量要求

  用具干净,面条煮熟、软硬适当,调味适当。

  教学反思:每个同学都能会煮面条了,个别同学煮的时候水放的太多。

  四年级上册劳动课件 3

  教学时间:20xx年xx月xx日

  教学目标:能够把菜切成片、切成丝、切成丁。

  教学难点:刀的握法以及菜的按法。

  教学过程:

  一、教学准备:萝卜等蔬菜一些,盛有蔬菜的器具1个,菜墩1个,菜刀1把。

  二、步骤方法

  1、用具清洗与准备

  2、切菜

  3、选择样式:切片、切丝、切丁。

  4、整理收拾

  三、质量要求

  用具干净,菜式多样,切的均匀。

  教学反思:都学会了切菜,只是有的同学切的不太好。

  四年级上册劳动课件 4

  教学时间:20xx年xx月xx日

  教学目标:能够自己把面条煮熟。

  教学重点:面条煮熟、软硬适当,调味恰当。

  教学过程:

  一、教学准备:面条200克,调料少许,碗筷,锅灶。

  二、步骤方法

  1、烧开水

  2、下面条

  3、煮熟面条

  4、调料。

  三、质量要求

  用具干净,面条煮熟、软硬适当,调味适当。

  教学反思:每个同学都能会煮面条了,个别同学煮的时候水放的太多。

  四年级上册劳动课件 5

  教学时间:20xx年xx月xx日

  教学目标:能够自己把面条煮熟。

  教学重点:面条煮熟、软硬适当,调味恰当。

  教学过程:

  一、教学准备:面条200克,调料少许,碗筷,锅灶。

  二、步骤方法

  1、烧开水

  2、下面条

  3、煮熟面条

  4、调料。

  三、质量要求

  用具干净,面条煮熟、软硬适当,调味适当。

  教学反思:每个同学都能会煮面条了,个别同学煮的时候水放的太多。


四年级上册劳动课件(5)份扩展阅读


四年级上册劳动课件(5)份(扩展1)

——四年级上册劳动课件 (菁华5篇)

四年级上册劳动课件1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学会看示意图制作房子相框,巩固掌握纸工制作的划、折等技法。

  2、 启发学生自己动手设计相框外形,培养创新意识。

  3、 在制作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劳动态度和审美能力。

  教学过程:

  1、 让学生各自展示带来的相框,并说说这个相框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为什么你喜欢它?

  2、 教师出示纸相框,告诉学生用纸也可以做出漂亮的相框,激发学生的制作愿望。

  3、 让学生分组自学,对照示意图,将剪下的制作材料的各部件试着组合。共同讨论不理解的地方,逐步完成相框作品。

  4、

  利用教学媒体,展示不同形式、不同图形的相框,激发学生的创造意愿。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自己准备设计一个相框并画出设计草图,然后在组内交流,相互提出修改意见。

  学*评价

  1、举办一次“开设××相框专卖店”活动,将学生设计制作的相框展示出来,以每小组为一个专柜,选出代表介绍本小组的相框,最后评出“十佳作品”或“优秀作品”。

  2、 教师可根据评价内容,先让一个小组进行自评和互评,为其他小组进行评价

  储蓄罐

  教学目标:

  1、学*掌握储蓄罐的制作方法。

  2、懂得用同一种几何形体可以设计两种以上的作品。

  3、培养认真、细致的劳动态度。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来制作了小鱼缸,今天我们还要来制作一个也是由半圆柱体改变而来的纸工作品。出示范作。

  二、自学储蓄罐制作方法及过程、

  1.让学生看书上的图示和文字说明,了解储蓄罐的制作过程和方法。

  2.交流制作过程和方法,相机板书:

  剪切——刻痕——折叠——粘贴

  (1)剪切:使用剪刀时要注意什么?剪下的边角料该如何处理呢?

  一般的剪没什么问题,那像这样的带有齿的部件该用什么方法剪更快捷更方便呢?学生说后,投影仪演示一下。

  (2)刻痕:剪好后,在所有的粘贴面上用刻刀刻痕,这样有什么好处呢?(美观,便于折叠)

  (3)粘贴:在进行粘贴时,我们通常的做法是把双面胶粘在粘贴面上。但像这样带有齿的粘贴面,我们是否也这样粘呢?为什么?那该怎样粘?(把双面胶粘贴在对应的部件位置上。)

  出示粘贴部件。

  (4)师演示明胶片的插法。

  3.看了老师做,同学们是不是也很想做呢?好,但在做之前老师要提两点小建议:

  (1)小组分工合作,每人都要动手动脑,可以小声讨论。

  (2)你们可以模仿书上做,也可以有创新。

  看哪个小组合作的好,作品完成的既快又美观,我们还要评一评呢,好不好?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比我做得更好,有没有信心?赶紧动手做吧!

  三、学生制作,老师巡视。

  1.发现好的做法及时推广。(特别是齿的剪法)

  2.如果发现学生集体性错误,及时纠正。

  3.帮助个别有困难的小组。

  四、作品评价。

  1.小组内自评.

  2.组间互评.

  3.评出最佳小组,用鼓掌予以表扬。

  组合笔筒

  教学目标:

  1、 掌握水晶笔筒、动物笔筒的制作方法和步骤,学会使用辅助材料透明胶片,表现透明效果。

  2、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设计新颖的笔筒,培养创新精神。

  3、 培养认真的工作态度和良好的劳动*惯。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课文

  1、 教师谈话导入:笔筒有什么用途?笔筒可以用哪些材料做成?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相应笔筒。

  2、 教师最后出示已完成的水晶笔筒和动物笔筒,告诉学生:今天我们就来学*制作这两个造型美观、名字又好听的笔筒,引起学生学*制作的兴趣。

  (二)、指导制作

  学生分组学*,先合作完成较复杂的水晶笔筒,教师做适当指导。

  1、 让学生拿出课前剪好的制作材料部件,对照示意图,按次序排列出来。

  2、 让学生仔细阅读示意图下的说明。

  3、 用红笔给每条说明标上序号。

  4、 数一数制作水晶笔筒共分几个步骤,然后,让学生自己参照示意图的步骤完成水晶笔筒制作。

  (三)、发挥想象,创新实践

  1、 让学生依照上述方法分组完成动物笔筒的制作。

  2、 启发学生找出这种笔筒的主要特点:笔筒前后两面各有不同的动物图形。

  3、 引导学生举一反三,积极思考,能否设计出新颖的笔筒,并把图案画下来。

  4、 教师用实物投影仪展示一些笔筒设计图。

  (四)、课外拓展

  在班内举行一次“最佳笔筒”设计大赛,设立最佳设计奖、最佳作品奖、最佳图案奖等奖项,以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活动。

四年级上册劳动课件2

  教学时间:20xx年xx月xx日

  教学目标:会使用电饭煲煮饭。

  教学难点:放水和米的比例。

  教学过程:

  一、教学准备:小盆,电饭煲,适量的米。

  二、步骤方法

  1、淘米

  2、放米入锅

  3、插电煮饭

  三、质量要求

  要求饭煮熟且不焦糊,放水适量,熟饭软硬适中。

  教学反思:都学会了煮饭,但是有部分同学把水放的多了一点,煮稀了。

四年级上册劳动课件3

  教学时间:20xx年xx月xx日

  教学目标:

  能够独立把自己喜欢的动物图案制作成书签。

  教学重点:

  构图要有创意,剪图要规整,穿绳打结要恰当。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请你准备:白色图画纸一张,硬纸板(或厚卡纸)若干,铅笔一支,彩色笔一盒,细毛线或丝带一根,剪刀一把。

  二、步骤方法

  1.构图

  2.涂色

  3.粘贴

  4.剪样

  5.锥孔穿线

  三、质量要求:外观要精美,构图要有创意,剪图要规整,穿绳打结要恰当。

  教学反思:每个同学都能制作出自己喜欢的动物图案的书签,用心的同学制作的很漂亮,马虎的同学制作的一般。

四年级上册劳动课件4

  教学时间:20xx年xx月xx日

  教学目标:能够自己炒简单的'菜。

  教学重点:炒菜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教学准备:白菜适量,调料少许,灶具1套。

  二、步骤方法

  1、洗菜、切菜

  2、炒菜

  3、调味

  三、质量要求

  要求菜要清洗干净,炒熟的白菜色泽鲜嫩,味道可口,咸淡适宜,没有焦糊味。

  教学反思:多数同学都学会了方法,但有个别学生胆小,油还没有烧热就把菜放下锅炒。炒出的菜不好吃,老师鼓励后,相信他们今后一定会有进步。

四年级上册劳动课件5

  教学时间:20xx年xx月xx日

  能够独立做一个方底纸袋。

  教学重点:

  要粘贴的*整牢固。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请你准备:长24厘米、宽12厘米的纸(或硬纸)一张,胶水一瓶。

  二、步骤方法:

  1.折叠

  2.粘贴折痕

  3.折底口

  4.粘贴底角

  5.整理成形

  三、质量要求:折叠方法正确,粘贴*整牢固,外观规整。

  教学反思:每个同学都能制作方底的纸袋,只是有的同学做得很好,有的同学做得一般。


四年级上册劳动课件(5)份(扩展2)

——四年级上册劳动课件

四年级上册劳动课件

四年级上册劳动课件1

  教学时间:20xx年xx月xx日

  教学目标:

  能够独立把自己喜欢的动物图案制作成书签。

  教学重点:

  构图要有创意,剪图要规整,穿绳打结要恰当。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请你准备:白色图画纸一张,硬纸板(或厚卡纸)若干,铅笔一支,彩色笔一盒,细毛线或丝带一根,剪刀一把。

  二、步骤方法

  1.构图

  2.涂色

  3.粘贴

  4.剪样

  5.锥孔穿线

  三、质量要求:外观要精美,构图要有创意,剪图要规整,穿绳打结要恰当。

  教学反思:每个同学都能制作出自己喜欢的动物图案的书签,用心的同学制作的很漂亮,马虎的同学制作的一般。

四年级上册劳动课件2

  教学时间:20xx年xx月xx日

  教学目标:能够把菜切成片、切成丝、切成丁。

  教学难点:刀的握法以及菜的按法。

  教学过程:

  一、教学准备:萝卜等蔬菜一些,盛有蔬菜的器具1个,菜墩1个,菜刀1把。

  二、步骤方法

  1、用具清洗与准备

  2、切菜

  3、选择样式:切片、切丝、切丁。

  4、整理收拾

  三、质量要求

  用具干净,菜式多样,切的均匀。

  教学反思:都学会了切菜,只是有的同学切的不太好。

四年级上册劳动课件3

  教学时间:20xx年xx月xx日

  能够独立做一个方底纸袋。

  教学重点:

  要粘贴的*整牢固。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请你准备:长24厘米、宽12厘米的纸(或硬纸)一张,胶水一瓶。

  二、步骤方法:

  1.折叠

  2.粘贴折痕

  3.折底口

  4.粘贴底角

  5.整理成形

  三、质量要求:折叠方法正确,粘贴*整牢固,外观规整。

  教学反思:每个同学都能制作方底的纸袋,只是有的同学做得很好,有的同学做得一般。

四年级上册劳动课件4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学会看示意图制作房子相框,巩固掌握纸工制作的划、折等技法。

  2、 启发学生自己动手设计相框外形,培养创新意识。

  3、 在制作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劳动态度和审美能力。

  教学过程:

  1、 让学生各自展示带来的相框,并说说这个相框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为什么你喜欢它?

  2、 教师出示纸相框,告诉学生用纸也可以做出漂亮的相框,激发学生的制作愿望。

  3、 让学生分组自学,对照示意图,将剪下的制作材料的各部件试着组合。共同讨论不理解的地方,逐步完成相框作品。

  4、

  利用教学媒体,展示不同形式、不同图形的相框,激发学生的创造意愿。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自己准备设计一个相框并画出设计草图,然后在组内交流,相互提出修改意见。

  学*评价

  1、举办一次“开设××相框专卖店”活动,将学生设计制作的相框展示出来,以每小组为一个专柜,选出代表介绍本小组的相框,最后评出“十佳作品”或“优秀作品”。

  2、 教师可根据评价内容,先让一个小组进行自评和互评,为其他小组进行评价

  储蓄罐

  教学目标:

  1、学*掌握储蓄罐的制作方法。

  2、懂得用同一种几何形体可以设计两种以上的作品。

  3、培养认真、细致的劳动态度。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来制作了小鱼缸,今天我们还要来制作一个也是由半圆柱体改变而来的纸工作品。出示范作。

  二、自学储蓄罐制作方法及过程、

  1.让学生看书上的图示和文字说明,了解储蓄罐的制作过程和方法。

  2.交流制作过程和方法,相机板书:

  剪切——刻痕——折叠——粘贴

  (1)剪切:使用剪刀时要注意什么?剪下的边角料该如何处理呢?

  一般的剪没什么问题,那像这样的带有齿的部件该用什么方法剪更快捷更方便呢?学生说后,投影仪演示一下。

  (2)刻痕:剪好后,在所有的粘贴面上用刻刀刻痕,这样有什么好处呢?(美观,便于折叠)

  (3)粘贴:在进行粘贴时,我们通常的做法是把双面胶粘在粘贴面上。但像这样带有齿的粘贴面,我们是否也这样粘呢?为什么?那该怎样粘?(把双面胶粘贴在对应的部件位置上。)

  出示粘贴部件。

  (4)师演示明胶片的插法。

  3.看了老师做,同学们是不是也很想做呢?好,但在做之前老师要提两点小建议:

  (1)小组分工合作,每人都要动手动脑,可以小声讨论。

  (2)你们可以模仿书上做,也可以有创新。

  看哪个小组合作的好,作品完成的既快又美观,我们还要评一评呢,好不好?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比我做得更好,有没有信心?赶紧动手做吧!

  三、学生制作,老师巡视。

  1.发现好的做法及时推广。(特别是齿的剪法)

  2.如果发现学生集体性错误,及时纠正。

  3.帮助个别有困难的小组。

  四、作品评价。

  1.小组内自评.

  2.组间互评.

  3.评出最佳小组,用鼓掌予以表扬。

  组合笔筒

  教学目标:

  1、 掌握水晶笔筒、动物笔筒的制作方法和步骤,学会使用辅助材料透明胶片,表现透明效果。

  2、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设计新颖的笔筒,培养创新精神。

  3、 培养认真的工作态度和良好的劳动*惯。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课文

  1、 教师谈话导入:笔筒有什么用途?笔筒可以用哪些材料做成?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相应笔筒。

  2、 教师最后出示已完成的水晶笔筒和动物笔筒,告诉学生:今天我们就来学*制作这两个造型美观、名字又好听的笔筒,引起学生学*制作的兴趣。

  (二)、指导制作

  学生分组学*,先合作完成较复杂的水晶笔筒,教师做适当指导。

  1、 让学生拿出课前剪好的制作材料部件,对照示意图,按次序排列出来。

  2、 让学生仔细阅读示意图下的说明。

  3、 用红笔给每条说明标上序号。

  4、 数一数制作水晶笔筒共分几个步骤,然后,让学生自己参照示意图的步骤完成水晶笔筒制作。

  (三)、发挥想象,创新实践

  1、 让学生依照上述方法分组完成动物笔筒的制作。

  2、 启发学生找出这种笔筒的主要特点:笔筒前后两面各有不同的动物图形。

  3、 引导学生举一反三,积极思考,能否设计出新颖的笔筒,并把图案画下来。

  4、 教师用实物投影仪展示一些笔筒设计图。

  (四)、课外拓展

  在班内举行一次“最佳笔筒”设计大赛,设立最佳设计奖、最佳作品奖、最佳图案奖等奖项,以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活动。

四年级上册劳动课件5

  教学时间:20xx年xx月xx日

  教学目标:会使用电饭煲煮饭。

  教学难点:放水和米的比例。

  教学过程:

  一、教学准备:小盆,电饭煲,适量的米。

  二、步骤方法

  1、淘米

  2、放米入锅

  3、插电煮饭

  三、质量要求

  要求饭煮熟且不焦糊,放水适量,熟饭软硬适中。

  教学反思:都学会了煮饭,但是有部分同学把水放的多了一点,煮稀了。

四年级上册劳动课件6

  教学时间:20xx年xx月xx日

  教学目标:能够自己把面条煮熟。

  教学重点:面条煮熟、软硬适当,调味恰当。

  教学过程:

  一、教学准备:面条200克,调料少许,碗筷,锅灶。

  二、步骤方法

  1、烧开水

  2、下面条

  3、煮熟面条

  4、调料。

  三、质量要求

  用具干净,面条煮熟、软硬适当,调味适当。

  教学反思:每个同学都能会煮面条了,个别同学煮的时候水放的太多。

四年级上册劳动课件7

  教学时间:20xx年xx月xx日

  教学目标:能够自己炒简单的菜。

  教学重点:炒菜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教学准备:白菜适量,调料少许,灶具1套。

  二、步骤方法

  1、洗菜、切菜

  2、炒菜

  3、调味

  三、质量要求

  要求菜要清洗干净,炒熟的白菜色泽鲜嫩,味道可口,咸淡适宜,没有焦糊味。

  教学反思:多数同学都学会了方法,但有个别学生胆小,油还没有烧热就把菜放下锅炒。炒出的菜不好吃,老师鼓励后,相信他们今后一定会有进步。

四年级上册劳动课件8

  一、教学目标:

  1、学*并初步掌握缝沙包的基本技能。

  2、培养兴趣,让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喜好设计、缝制不同形状的沙包。

  3、发扬合作探究精神,运用缝沙包的基本技法,制作其他小制品。

  二、教学重难点:

  1、设计不同形状的沙包以及缝制的'技能、技巧。

  2、培养学生认真、细心地进行技术活动的*惯。

  三、教学准备:

  1、老师准备:实物投影仪,不同形状的沙包若干个,方块布,棉线,缝衣针,剪刀,黄沙。

  2、学生准备:长16厘米、宽8厘米的较结实、耐用的布块,棉线,缝衣针,剪刀。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请两位学生上台做丢沙包的游戏,其余的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这两位学生在做什么游戏?猜一猜这种沙包是怎么做成的?你做过吗?揭题:缝沙包。

  2、出示范作。

  教师逐一出示各种不同形状、不同颜色的沙包,进一步激发学生学做沙包的乐趣。

  (二)学*教材,讲解制作方法。

  1、 请你们仔细欣赏书上的图示和文字说明。

  2、比较一下,与自己的想法有什么不同?

  3、 谁能说说手缝的几种基本针法呢?

  手缝的基本针法:攻针,回针,操针。

  4、谁能说说缝沙包的步骤吗?教师注意补充和纠正,并适时板书。

  步骤:(1)裁剪;(2)对折;(3)缝合(留口);(4)翻面;(5)装沙;(6)封口。

  5、缝合时要注意什么呢?用攻针针法缝合行不行?为什么?你觉得封口时用哪种针法比较好?为什么?

  (三)学生实践,教师巡视。

  1、缝沙包的方法你掌握了吗?那就动手做一做吧!

  2、播放音乐。

  3 、教师巡视,如发现个别学生有困难,引导同组互助合作,如有困难学生较多,请做得好的学生在投影仪器前演示。

  (四)作品展示,互动评价。

  1、自评、互评,比比谁的沙包缝得好,并在空格内填上“☆” 、“☆☆”、“☆☆☆”。

  2、评出小组里的最佳作品,向全班同学展示,并交流缝制沙包的经验。

  (五)总结回顾,启迪创新。

  1、利用缝沙包的技法,我们还能做些什么呢?

  学生讨论交流。

  3、引导学生课后进行尝试。

  五、板书设计:

  缝沙包

  (1) 裁剪;(2)对折;(3)缝合(留口);(4)翻面;(5)装沙;(6)封口。

  六、教学反思:

  由于学生在体育课及课间玩过沙包,因此对缝沙包非常感兴趣。但缝沙包的过程是比较复杂的,尤其是先要掌握几种不同的针法,因此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有一定的困难,有部分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出现了手忙脚乱的现象,但是也是正常的,因为毕竟现在的孩子动手实践的机会是比较少的。但学生们基本能完成沙包的缝制,尽管有的学生缝得不尽人意。

四年级上册劳动课件9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学会钉纽扣,教育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掌握手缝技巧。

  2.在感受劳动的乐趣的同时应注意安全。

  教学重难点:

  重 点:学会钉双眼扣和四眼扣。

  难 点:穿针引线和给线打结。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温馨提示、评价标准、拓展延伸等内容的打印材料;实物投影仪

  学生准备:针、线、布块(或手帕)、剪刀、(双、四)眼扣各数枚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学*教材

  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每当我们的农服破了,纽扣掉了或书包裂口了.我们该怎么办呢?这些事又是谁帮你做的呢?想不想自己来学钉纽扣?

  今天,我们这堂课就来学*钉纽扣。

  (二) 讲解制作方法

  1.出示投影片:各种各样的纽扣.如何分类?

  2.板书投影:

  起始针 —— 终止针

  教学反思:

  1、 送给学生穿针“法宝”(穿针辅助丝)时,先让学生自己试一试如何用,也是训练学生探究思维的一种方式,我在上课时指导得过早了些。

  2、 把等级评价标准在学生动手钉第二颗纽扣前提出,也许学生作品的质量会更好些。

  3、 每布置一项操作任务,都应该给学生一个规定时间,这样既能提高课堂效率,又便于学生养成*惯,使教师容易驾驭课堂。

四年级上册劳动课件10

  教学时间:20xx年xx月xx日

  教学目标:能够拌简单的凉拌菜。

  教学难点:调料的多少把握是否恰当以及切菜的均匀。

  教学过程:

  一、教学准备:切菜工具,盛放蔬菜的器具,莴笋250克、红萝卜100克,白萝卜125克,葱、盐、酱油、白糖、醋、花椒粉、蒜、等等调料。

  二、步骤方法

  1、切菜成丝

  2、拌丝调味

  3、注意事项

  三、质量要求

  要求蔬菜新鲜、切丝均匀,味道可口。

  教学反思:都学会了拌凉拌菜。


四年级上册劳动课件(5)份(扩展3)

——四年级上册语文课文课件 (菁华3篇)

  教学目标

  1.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自然生态情况,感受大峡谷的壮丽奇异之美。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观潮》一课向我们呈现了一种壮丽的美,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雅鲁藏布大峡谷,看看那里是怎样一道风景线。

  二、初读,感知全文

  1.出示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图片,感受它的美、险、奇。

  2.初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添字,不加字。

  3.抽读课文,检查预*情况。

  4.说一说,听了、读了课文对雅鲁藏布大峡谷的介绍,你觉得哪个词最能体现它的特点?再读读课文,看看有没有合适的字?

  梳理归纳出“壮丽”“奇异”

  5.默读全文,找一找课文哪个自然段的内容在写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丽。哪些段落在写它的奇异。

  壮丽(2自然段)奇异(3-4自然段)

  三、再读,感悟全文

  1.齐读2自然段,读一读,哪些句子最能说明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美。

  海拔:3000米长5044米*均深:22686009

  从这些数字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观。这种方法叫──列数字。

  2.除了列数字外,作者还运用了做比较的方法,找一找在哪儿?

  “美国的科罗拉多大峡谷……一争高下”(齐读)通过对比你发现了什么。你想说什么吗?

  3.指导朗读,强调气势。

  4.齐读3-4自然段,找一找,你认为哪些现象最能体现出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奇异。

  奇异:山异(热带雨林、冰川)

  水异(涓涓细流、滔滔江水)

  生物的多样性

  5.指导朗读:

  6.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发现,是意味着什么呢?齐读5自然段。为什么说它是上个世纪人类最重要的地理事件之一呢?大家交流资料,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历史意义。

  四、自主朗读,体会感悟

  1、师:雅鲁藏布大峡谷的风光举世闻名,哪部分内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下面就分小组开个诵读会,把你印象深刻的部分读给同学听,从读中细心体会作者描写的方法和表达的情感。

  2、学生分组诵读并谈体会。

  3、交流发言。

  4、演读课文:

  师再次播放“雅鲁藏布大峡谷”课件,并让学生装扮成导游,向游人介绍最熟悉的某方面的内容。

  5、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发现,意味着什么呢?齐读第5自然段。

  为什么说它是上个世纪人类最重要的地理事件之一呢?大家阅读资料,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历史意义。

  五、总结全文

  课文为我们描绘的是大自然留给我们的珍贵遗产──雅鲁藏布大峡谷。开始介绍地理位置→接着列举数字说明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界第一大峡谷→然后写大峡谷的雪山冰川、原始林海,从生物的多样性等方面描绘峡谷的奇异景观。

  六、布置作业

  收集有关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文字和图片资料并介绍收集资料的方法。

  教学目标:

  1、通过老师介绍、自学、同桌讨论等学*形式,丰富对《三字经》21—26节内涵的了解,学*古代名人圣贤刻苦学*的精神。

  2、朗读、背诵《三字经》21—26节。

  教学过程:

  一、复*

  1、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灿烂的文化,其中《三字经》就是*古代流传最为广泛的读本之一,这本书的内容丰富多彩,涉及很多方面的知识,而且读起来琅琅上口,便于背诵。

  2、这几天我们已经学*了《三字经》下1—20节,先分小组来背一下。(学生背诵)

  3、这部分《三字经》讲述了历史朝代的更替演变,你从中了解了哪些历史知识呢?(学生汇报交流)

  二、新课

  1、《三字经》从21节开始讲述历名人圣贤的故事。今天我们学*21—26节,相信同学们的收获会更大。

  2、先请大家把书翻到104页,再对照拼音,把这些内容读正确,读流利。

  3、自读,指名读,正音。

  4、先看21节,这里的`“仲尼”指的就是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孔子的学问很大,被人们尊称为“圣人”,他还有三千个弟子呢!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受人们敬仰的大教育家,他曾经拜一个7岁的孩子做老师呢,这个孩子的名字就叫“项橐”,这就叫“师项橐”。同学们想不想听听这段有趣的故事呢?(老师讲故事)课题研讨教案

  5、古代的圣贤都如此勤学好问,我们普通人更应该勤奋学*。

  6、指名读“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齐读。

  7、22节中讲的“赵中令”是指一个名叫“赵普”的人,宋太祖赵匡胤做皇帝时他担任中书令,身居宰相高位。关于“赵中令”赵普勤奋学*的事,我想请我们班的xxx同学来介绍一下。

  8、齐读“赵中令,读鲁论,彼既仕,学且勤。”

  9、下面4节中还讲了很多人勤奋学*的故事,因为内容比较多,所以我们分小组来学*。第一组学*23节,第二组学*24节,第三组学*25节,第四组学*26节。你先读读《三字经》,再读读下面的文字说明,想一想你学*的这一节内容中讲了哪些感人的故事?用笔圈出人物的名字,用横线画出感人的事情。

  10、学生对照资料自学。

  11、指名交流,同时朗读相关内容。

  三、总结深化

  1、看来我们今天的收获真的很多很多,不仅认识了许多古代名人,而且了解了他们勤奋学*的感人故事,谁能带着对这些人的敬意来朗读《三字经》。(指名读,齐读)

  2、同学们,其实在我们的身边就有很多勤奋学*的老师和同学,我们不仅要向古代名人圣贤学*,更要向身边的人学*。

  【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能根据上下文理解“若隐若现、齐头并进、漫天卷地”等重点词语的含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四自然段;初步学会按“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3、了解钱塘江大潮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象,感觉自然之壮美。

  【教学重、难点】

  了解钱塘江大潮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象,感觉自然之壮美。

  【教学时数】

  2课时

  【课前准备】

  1、课前发动学生搜集反映钱塘扛大潮的文章和图片。

  2、课件。(图文并茂、声乐结合)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直奔“潮”,整体感知

  1、释题知“观潮”。同学们,我们已经预*过课文了,这儿的“潮”,就是指钱塘江大潮。“观潮”,你知道是怎么回事吧?

  2、人文理“观潮”。

  a、导人。是啊,钱塘江大潮是我国的一大自然景观,一个旅游胜地。今天,就让我们随着作者一同走*它,触摸它、观赏它、感觉它!

  b.读文。请大家快速地读通课文,读准字音。找到文中的一句话,是具体告诉“我们观潮”的时间、地点、事情的这么一个句子。(第二自然段的第二句)

  句子:这一天早上,我们来到了海宁市的盐官镇,据说这里是现潮最好的地方。

  ◆这里的“这一天”和“这里”分别指的是什么?你能联系上下文改一改,自己试着说一说吗?(农历八月十八,海宁市的盐官镇)

  ◆“据说”怎么讲?自古以来堪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今天“我们”这些人亲眼目睹了,究竟是否与“据说”的一致呢?请同学们认真地读一读课文,想一想问题。

  二、品味“奇”,感觉奇观

  你认为“天下奇观”奇在哪里呢?

  1、边默读课文边用“”划出最能感受到大潮的“奇特”的语句。读一读,说一说体会。(小组交流、汇报)

  2、重点品读“潮来时”的“奇”:壮观、奇特。

  a、点拨:句l:“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句2:“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感悟形象:此时此刻,你心中最想说的话是什么?眼看潮水来了,带给你的感受又是什么呢?

  ◆适时引导学生联系“闷雷滚动、一条白线”的情景谈感悟。(奇:声音、形4k)

  b.精读第4自然段,立体赏“奇观”。

  ◆范读,朗读感受:这时,你又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提高学生咬文嚼字品评“奇”。

  潮水的长。你懂“横贯”的意思吗?用自己的话告诉大家,好吗?

  潮头的高。想象一下“白浪形成白色城墙”这样的场面。

  潮水的气势猛、声音响。“齐头并进、浩浩荡荡”,你能想象得出那是一种怎样的场面吗?再加上“山崩地裂”的声音,那时的潮水又该是一种怎样的气势呢?

  ◆这三句话能调换顺序吗?为什么?(由远及*,点拨“移”字的精妙)

  ◆欣赏课件:同学们都谈得挺不错的,那么钱塘江大潮真正到来的这一刻是不是与大家刚才想的一样呢?那就请大家一起凝神观赏这惊心动魄、壮丽奇特的一刻吧!+品读回味:欣赏了潮水来临之际的壮观,令我们不得不佩服作者的遣词造句之功夫,我想大家会读得更好了,是吗?

  ◆对话追问:如果你站在大潮面前,你会怎么想?又会怎么做呢?(启发学生与课文、作者、大自然对话)

  ◆美读升华:你能把自己对钱塘扛大潮的理解和感悟读出来吗?

  ◆配乐朗读:“潮来时”的三、四自然段。(语速由缓到急,语调由*静到高昂,顿挫有力)更奇的还在后头!请往下读。

  3、自主品读“潮去后”的“奇”。

  a.读了之后,你觉得更“奇”的体现在哪些情景里,哪个词语里?

  b.适时点拨感悟:“漫天卷地、风号浪吼”等词义及其景象。

  c“恢复”一词能去掉吗?为什么?(引发学生联系前文)

  4、品读“潮来前”的“奇”。

  a.过渡:的确,钱塘江大潮还未出现时,江面是很*静的。当然,*时的钱塘江就挺美的,也能看到大潮。只不过,在“观潮日”这一天,我们所看到的大潮更令人神往与期待,于是在江潮来之前,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翘首相盼。

  b.引读:带着这种心情读好句子。(舒缓而又神秘、盼望的语气)

  四、深悟“奇”,回归整体

  激情;刚才我们仿佛追随作者一起身临其境地去观赏了一次大潮,钱塘江大潮以它的壮丽、它的雄奇,令我们叹为观止,使我们深深折服!真不愧为“天下奇观”,名不虚传!让我们再次投入地捧起书读好课文,回味“观潮”中的这美、这壮、这奇吧!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读文,理清层次

  1、回忆;上节课我们品味了那“天下奇观”所带给我们壮观的景象、奇特的感受,相信大家还历历在目!还记得一开始大家读了课文三、四两个自然段后,你们发现这里都是在写什么?一、二、五自然段又各写了什么?

  分小组读段落。

  2、点拨时间词,尝试分段。(按“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的顺序分段)

  二、积累,课外拓展

  1、寻找比喻句,感悟用法之妙。

  (共有5处,相机点拔比喻句的样式。如:好像、犹如、形成)

  2、自主积累:自选感兴趣、欣赏的精彩语句,进行美读积累。(再次回放全文的课件,图文并茂)

  3、抄写自己喜欢的语句。

  4、练*课堂作业。

  5、课外拓展:(任选一题)

  a、上网搜索、电子阅览、图书馆查找:我国其他“天下奇观”的景点的资料和图片,相互交流。

  b.合作研究有关钱塘江大潮的资料。可以以研究报告的形式汇报交流。

  c.在时而奔腾咆哮、时而温婉低语的音乐声中,指导学生:

  ◆仿写描写景物具体的一个片断。

  ◆抒写自己的情感的一段话。

  三、布置作业

  1、抄第一课的词语组三词

  2、《黄冈》第一课

  3、背诵课文三、四自然段

  【板书设计】


四年级上册劳动课件(5)份(扩展4)

——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大数的认识课件 (菁华3篇)

  教学内容:

  亿以内数的认识(教科书第2~4页的内容,练*一第1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知道亿是个大数;知道亿以内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

  2.理解、掌握我国记数*惯,每四个数位为一级。

  3.掌握数位顺序,能够根据数级初步地读出亿以内的数。

  过程与方法:

  通过情境创设、小组合作学*等形式,使学生获得正确读数一些基本方法的成功体验;培养学生分析、综合的能力,培养学生在生活中主动探究的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关系,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记数单位以及各记数单位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数级、数位、记数单位的区别以及“位值”的理解。

  教学准备:

  课件、计算器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生成问题

  1、课件导入

  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接触到很多大数。(出示投影)

  1994年首都北京的人口有一千零五十一万。

  光的速度是每秒二十万千米。

  地球离月亮大约有三十八万四千四百千米。

  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还经常用到比万大的数,今天咱们一起来认识一些大数。(板书课题)

  2、介绍主题图(出示主题图)

  2000年我国进行了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次普查中这六个省市、自治区的人口数据。(课件出示:我国人口)

  谁能尝试读出上面这些数?

  指名读数,并让学生说说他是怎样读的?

  二、探究交流 解决问题

  出示例1:13819000这个数有多大呢?

  1.计数器操作,认识计数单位。

  在这个计数器上,你发现了什么?

  用计数器数数:拨上一千,然后一千一千地数,一直数到九千,再拨上一千。

  问题:九千再加上一千是多少?千位满十要怎样?

  认识十个一千就是一万。(板书“万”。)

  让学生在计数器上一万一万地数,一直数到九万,再加一万,是多少?认识十个一万是十万,板书“十万”。用同样方法,完成一百万、一千万、一亿的认识,分别板书:百万、千万、亿。

  2.小组讨论学*计数单位间的关系。

  大家知道万、十万、百万、千万、亿是什么吗?你们发现这些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

  3.认识数位和数位顺序表

  (1)学*数位。将13819000按数位顺序写出。说出每个数字所占的数位名称、计数单位,表示有多少个这样的计数单位。

  (2)同桌学生互相说一说其他数位上的数各表示多少。

  (3)学*“数级”。介绍我国计数的四位分级法。

  为了便于读亿以内的数,我国沿用了四位一级的计数规律,即从右起每四位为一级.个、十、百、千是个级,表示多少“个”;万、十万、百万、千万是万级,表示多少个“万”.

  三、巩固应用 内化提高内化提高

  完成第4页“做一做”第1题。

  同桌之间互相说数,一个一、一万一万地说,另一个拨。

  四、回顾整理 反思提升

  让学生谈谈学*体会、收获。

  教学目标:

  ●掌握将整万的数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的方法,能正确地改写整万的数。

  ●掌握将非整万的数用四舍五入法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似数的方法,能正确地略写非整万的数。

  ●理解、掌握四舍五入法的含义,并能正确运用。

  ●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增强学生的科普知识,扩大学生的视野。

  重点:大数的改写和略写。

  难点:将非整万的数用四舍五入法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似数。

  教具:多媒体课件、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 旧知铺垫

  用幻灯出示下面题目。

  1、写出下面各数

  一百二十万二千三百 二百零四万五千 三千零二十万零六百八十 五千八百万零七百 三百六十四万八千

  2、读一读下面各数。

  2000000 3500000 10200000 86000000

  二、讲授新课

  1、教学例5。

  (1)出示挂图或电脑课件展示人体血液的构造,介绍红细胞、白细胞的作用。

  说明在一滴血液中含有多大数目的红细胞和白细胞,教师出示板书。

  一小滴血含有:红细胞:5000000个 白细胞:10000个。

  (2)让学生读一读这两个数。再看看这两个数有什么特点。

  学生交流后,教师说明:这两个数都是整万的数。什么是整万的数呢?

  像:20000 350000 1000000 1020000都是整万的数。

  像:20035 356000 1000005 1025600都是非整万的数。

  (3)明确告诉学生:在生产、生活中人们为了方便读写,常常将万后面的4个0省略掉,换成一个万字。用万字来代替数末尾的4个0,这样就把整万的数改写成了以万作单位的数。

  (4)改写。

  板书出示:500|0000个 =500万个

  强调:把个级的4个0省略掉,在500后面写上万字。这样照样读作:五百万个。

  想一想:10000个=1万个。先让学生来说,然后教师添上板书1。


四年级上册劳动课件(5)份(扩展5)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课件实用五份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让学生感受水乡秀丽的风光和水乡人民的美好生活,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3、学*作者按照一定顺序抓住景物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学*作者灵活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

  教学重点:

  在形式多样的朗读中感受水乡秀丽的风光和水乡人民的美好生活。

  教学难点:

  学*作者按照一定顺序抓住景物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学*作者灵活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水乡》。

  谁愿意说一说通过上节课的学*,你都知道了水乡哪些特有的景色?(学生汇报)

  水乡有这么多我们生活在内陆的孩子所不知道的奇特景物,要是你到了水乡游玩,眼睛一定会看不过来的,所以作者说——“这江南水乡的景色,真叫人目不暇接!”(学生齐读)

  二、感悟课文

  这么多的景色,你最想看的是哪一处呢?请同学们把书轻轻地翻到四十一页,自己轻声地读一读课文,找一找自己最喜欢的水乡景色,画下来,并说说为什么喜欢,用笔在书上做好批注。

  (学生读——找——画)

  你们一定很想把自己心仪的水乡景色和同学分享吧?老师给你这个机会,现在就在小组里互相交流一下自己画的句子,并说一说为什么喜欢。

  (学生小组讨论)

  学生汇报,重点指导以下句子:

  1、细雨像蚕丝那么柔和,飘在脸上凉沁沁的,给人一种清新、舒适的感觉。(指名读三人)

  导语:“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江南的细雨给了我们如此美好的感觉,真是更加期待她的风景。

  2、窗口开得很别致,形状像一把张开的折扇;外面的景致嵌在窗框里,就像一幅天然的水墨画扇面。船在前进,画面在移动,有趣的是烟雨迷蒙,使不断变化的景色若隐若现,似真似幻。(指名读——自由练读——指名读——男女生对读)

  导语:这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水乡的窗口是别致的,风景一定愈加别致。

  3、绿色的堤岸:垂柳、水杉、刺槐、白杨、桑园、竹林;彩色的田野:金黄的菜花,翠绿的麦苗,彩霞般地紫云英,奔跑的拖拉机。(指名读一人——指导想象读——指名读两人——想读的一起读)

  导语:“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这绿色的堤岸,彩色的田野分明在向我们诉说着江南人民的勤劳与质朴。

  4、一座石拱桥,半圆的桥洞倒映在水中,合成一轮圆月。一条罱泥船从圆月里穿出来。一个戴斗笠穿蓑衣的老牛倌儿,正牵着两条水牛在桥上经过。(指名读一人——教师范读——自由练读——男女生比赛读——配乐读)

  导语:“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一座石拱桥,一轮明月留下了多少“小桥流水”的佳话。

  5、那拖轮拖着一条、两条、三条……一共十八条驳船,在烟雨迷蒙中,像一条穿云破雾的长龙。

  三、总结品评

  这么多美丽的景色争先恐后的跃入作者的眼帘,作者怎能不情不自禁的发出赞叹——“这江南水乡的景色,真叫人目不暇接!”

  只有在水乡才能见到的别致风景伴着细雨点点落落到了作者的胸怀,作者不由得发出赞美——“这江南水乡的景色,真叫人目不暇接!”

  作者乘船一路顺流而下,陶醉在沿途的江南风景里,作者怎能不如痴如醉的赞誉——“这江南水乡的景色,真叫人目不暇接!”

  那么学*了这篇课文,此时此刻的你想说些什么呢?

  教学目标:

  1、正确、有韵味地朗读、背诵课文1-5行。

  2、看柱石,说出每一行的意思,提出不懂的问题。

  3、历届古代人的思想和事理,能结合实际说出对我们的启发意义。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制作课件(孟母三迁图、相关事例录像、图片、重点处文字文稿等)

  2、学生准备:课前收集《三字经》的有关资料;了解课本中《孟母三迁》、《五子登科》等古人教子事例。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流程:

  一、知出处解题意导入新课

  1、揭示课题,了解《三字经》的相关知识

  师:今天,我们来学*18课《三字经》板书:18《三字经》 (齐读)师:通过课前预*,你对《三字经》有哪些了解呢?(指明说) 《三字经》:我国旧时的启蒙教材,相传为南宋学者王应麟所著,全书1140个字,结构严谨,内容丰富,均用三个字为一节的韵文写成,读来琅琅上口,教材选取了开头的120个字,分成10行。板书:(节选)

  2、情景导入。

  师:《三字经》既是古时候的启蒙教材,就让我们想象一下那时候的私塾老先生是怎样教学生读的呢?

  投影:图片(老先生教学生图)文字(人之处性本善性相**相远)指名读——带全班演示一下想一想:老先生这样读有什么好处?

  小结:

  1、让我们体会到祖国语言文字的韵味美。

  2、有利于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师:结合你刚才悟到的特点,再来读读前两行文字指名读-评价-再指名读-范读-齐读


四年级上册劳动课件(5)份(扩展6)

——四年级上册《雾凇》教学反思优选【5】份

  《雾凇》这篇课文是篇写景文,作者以清新明快的的语言描绘了吉林雾凇这一自然奇观。在文中不仅能欣赏到清晨及阳光下洁白晶莹、美丽动人的的雾凇奇观,还能领略到夜幕降临时雾凇形成的神奇过程。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大自然、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在教学时,我抓住雾凇的景色之奇,及形成之奇两个方面,让学生动笔去画出它的景色之美。结合自己的想象及给出的图片,学生能够很好地感受到雾凇的美。简单的语言,学生背诵起来也是比较容易的,兴趣就上来了。

  但在学*它的形成之美时,由于没办法亲眼看见它的形成,所以理解起来很空洞。所以我就结合了可乐,学生似乎理解了一些。但在背诵上还是很有难度。我觉得有可能还是要让学生亲自试验下过程,才会有更深的印象。

  感悟课文语言,了解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及雾凇的奇异景象,体会“情动而辞发”的写作奥妙,品词语之精,赏雾凇之美,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也正是我这节课教学设计的宗旨。

  全文层次清晰,景物特点鲜明,给人们以身临其境之感。但由于学生没有见过雾凇,对雾凇没有感性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第一课时时,我让学生观看雾凇视频,初步感受雾凇的美。并通过第一自然段学* “洁白晶莹、银光闪烁”等词语,让学生图文结合,感受雾凇景观的奇特美。再通过“我们这有吗?别的地方有吗?”这些问题,让学生理解“奇观”一词的真正含义。“奇”即是指吉林独特的自然景观,也正因为“奇”,吉林雾凇的美才与众不同。

  教学第二课时时,在感悟雾凇形成的原因时,我设法引导学生去阅读课文。很快,学生找到了这一句总写雾凇形成的句子:雾凇,俗称树挂,是在严寒季节里,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而成的。围绕这句话,我让学生找出雾凇形成的两大条件――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通过对“水汽其实指什么?”“过于饱和又说明什么?”让学生对“过于饱和的水汽”能够充分了解。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在文中找到说明“过于饱和的水汽从哪来”的句子。这样“弥漫、笼罩、淹没”等词进入了学生的视线,细细品味,正是对“过于饱和水汽”的有力说明。

  雾凇的形成过程是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教学中,我抓住“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这几个词,抓住“最初……逐渐……最后……”体会雾凇的形成的动态美,结合学生的读让学生感悟雾凇形成过程的缓慢,美中不足的是在悟读方面做的还不够到位,学生在体会“缓慢“一词时有些困难。接着,是以三幅“银线、银条、银松雪柳”的图片引出最后一句话,再让学生配合图试着来背背最后两句话,这个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在课堂上背诵的要求有些高,背诵的时候很吃力。

  课文第三小节,通过引读,出示“忽然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诗句,忽略了对重点词语“梨花”的解释。最后,通过“描绘一幅雪景”的小练笔结束整堂课。

  教学中我本想以“读”为主线,引导学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体会雾凇的美丽与神奇。但在实际授课过程中,由于担心学生不能理解,使得整个课堂,教师的讲解多于学生的朗读。其次对学生的回答评价语较单一,应在多元化些,鼓励性再强些。对词的品析不够到位,忽略了“凝结、随风飘荡、笼罩、淹没”等词的理解。教学语言不够简练,生活化。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发扬优点,对于不足之处加以改进。

  感悟课文语言,了解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及雾凇的奇异景象,体会“情动而辞发”的写作奥妙,品词语之精,赏雾凇之美,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也正是我这节课教学设计的宗旨。

  全文层次清晰,景物特点鲜明,给人们以身临其境之感。但由于学生没有见过雾凇,对雾凇没有感性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第一课时时,我让学生观看雾凇视频,初步感受雾凇的美。并通过第一自然段学* “洁白晶莹、银光闪烁”等词语,让学生图文结合,感受雾凇景观的奇特美。再通过“我们这有吗?别的地方有吗?”这些问题,让学生理解“奇观”一词的真正含义。“奇”即是指吉林独特的自然景观,也正因为“奇”,吉林雾凇的美才与众不同。

  教学第二课时时,在感悟雾凇形成的原因时,我设法引导学生去阅读课文。很快,学生找到了这一句总写雾凇形成的句子:雾凇,俗称树挂,是在严寒季节里,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而成的。围绕这句话,我让学生找出雾凇形成的两大条件――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通过对“水汽其实指什么?”“过于饱和又说明什么?”让学生对“过于饱和的水汽”能够充分了解。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在文中找到说明“过于饱和的水汽从哪来”的句子。这样“弥漫、笼罩、淹没”等词进入了学生的视线,细细品味,正是对“过于饱和水汽”的有力说明。

  雾凇的形成过程是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教学中,我抓住“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这几个词,抓住“最初……逐渐……最后……”体会雾凇的形成的动态美,结合学生的读让学生感悟雾凇形成过程的缓慢,美中不足的是在悟读方面做的还不够到位,学生在体会“缓慢“一词时有些困难。接着,是以三幅“银线、银条、银松雪柳”的图片引出最后一句话,再让学生配合图试着来背背最后两句话,这个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在课堂上背诵的要求有些高,背诵的时候很吃力。

  课文第三小节,通过引读,出示“忽然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诗句,忽略了对重点词语“梨花”的解释。最后,通过“描绘一幅雪景”的小练笔结束整堂课。

  教学中我本想以“读”为主线,引导学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体会雾凇的美丽与神奇。但在实际授课过程中,由于担心学生不能理解,使得整个课堂,教师的讲解多于学生的朗读。其次对学生的回答评价语较单一,应在多元化些,鼓励性再强些。对词的品析不够到位,忽略了“凝结、随风飘荡、笼罩、淹没”等词的理解。教学语言不够简练,生活化。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发扬优点,对于不足之处加以改进。

  我在教学《雾凇》这一课时,知道学生对雾凇没有感性的认识,所以,课堂中必须提供丰富多彩的图片,营造宽松优美的情境,发挥学生多种感官的作用,才能使学生深刻理解感悟雾凇的独特美丽。

  感悟文本是怎样具体描绘“水汽”到“雾凇”的变化过程是本课教学的难点,需要一个反复阅读、思考、体会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在一定的思维空间里,学生揣摩语言自我建构、自我生成、自我发展的过程。因此,教学时我先让学生自己读读第二自然段,找出描写雾凇形成原因的句子,再让学生找找关键的词句,在文中划一划,引导学生理解这些词句写出了雾凇的形成原因。紧接着,我出示重点句子,问学生:从这些句子里,你发现了什么?你认为哪些词语用得准确?引导学生把带有“渐渐地、慢慢地、轻轻地”的句子和不带有这些词语的句子对比读一读,放手让学生自己合作学*,使学生懂得“渐渐地”、“慢慢”、“轻轻地”写出了雾气越来越浓、雾凇的形成是逐步的过程。再引导学生读好“最初……逐渐……最后……”,留下从“银线”到“银条”再到“银松雪柳”的感性认识,通过读说结合、合作探究,这样雾凇的形成过程就烙印在了学生的脑海中了。

  我在教学《雾凇》这一课时,知道学生对雾凇没有感性的认识,所以,课堂中必须提供丰富多彩的图片,营造宽松优美的情境,发挥学生多种感官的作用,才能使学生深刻理解感悟雾凇的独特美丽。

  感悟文本是怎样具体描绘“水汽”到“雾凇”的变化过程是本课教学的难点,需要一个反复阅读、思考、体会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在一定的思维空间里,学生揣摩语言自我建构、自我生成、自我发展的`过程。因此,教学时我先让学生自己读读第二自然段,找出描写雾凇形成原因的句子,再让学生找找关键的词句,在文中划一划,引导学生理解这些词句写出了雾凇的形成原因。紧接着,我出示重点句子,问学生:从这些句子里,你发现了什么?你认为哪些词语用得准确?引导学生把带有“渐渐地、慢慢地、轻轻地”的句子和不带有这些词语的句子对比读一读,放手让学生自己合作学*,使学生懂得“渐渐地”、“慢慢”、“轻轻地”写出了雾气越来越浓、雾凇的形成是逐步的过程。再引导学生读好“最初……逐渐……最后……”,留下从“银线”到“银条”再到“银松雪柳”的感性认识,通过读说结合、合作探究,这样雾凇的形成过程就烙印在了学生的脑海中了。

  四年级上册《雾凇》教学反思一

  教学伊始,我出示了雾凇的相关视频。学生一下子被雾凇的洁白晶莹、银光闪烁的画面所感染,我适时地让学生说说雾凇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学生愿意说,也愿意想,回答得流畅性、优美性、条理性充分说明了雾凇已然成为学生的思维对象而有所感悟。

  让学生品味语言,感悟形象,是这堂课教学的重点。课堂中,我让学生思考吉林雾凇究竟神奇在哪里?其中有一位学生谈到“吉林雾淞在阳光照耀下银光闪烁很神奇。”我追问:“你仿佛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学生偏头侧想说:“我仿佛看到洁白晶莹的霜花缀满枝头。”教师继续与他对话 “是一棵树的枝头吗?”学生告诉我们“不是,霜花缀满了十里长堤。”我急刻抓住感悟的火花“十里长堤,多么壮观的景象啊!你能用你的朗读把壮观的景象读出来吗?”学生马上批文而入情,读得煞有其事的,充满情感。

  课文第二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交待了雾凇的形成过程,为了避免上成自然课,我主要抓住“飘荡、涌向、淹没、笼罩、蒸腾、镀上”这些动词体会这一奇妙的过程以及作者用词精准的这一特点。通过读、画、说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感悟雾凇的形成是个缓慢、美丽的过程,使得“雾凇的形成”这一课文中教学的难点,悄然化解。

  课堂教学最后的环节是看图练说:“假如此时你正漫步在松花江畔,看到如此美妙绝伦的雾凇,你会说些什么?”我记得,学生说到:“吉林雾凇犹如山菊盛开,犹似银菊怒放。感觉此时的我如置身在银妆素裹的世界中。”你看,孩子们感悟到的这一段段智慧的文字,赋予了《雾凇》最美丽,最绚烂的诠释。这才是学生最宝贵的收获呀!课堂是动态的,是生成的.,犹如一首散文诗,形散神聚,美就美在学生的智慧上。

  四年级上册《雾凇》教学反思二

  《雾凇》是一篇写景的文章,作者以清新明快的语言,描绘了吉林雾凇千姿百态、奇特壮美的景象,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大自然、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感悟课文语言,了解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及雾凇的奇异景象,体会“情动而辞发”的写作奥妙,品词语之精,赏雾凇之美,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也正是我这节课教学设计的宗旨,

  全文层次清晰,景物特点鲜明,给人们以身临其境之感。但由于学生没有见过雾凇,对雾凇没有感性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第一课时时,我让学生观看雾凇视频,初步感受雾凇的美。并通过第一自然段学* “洁白晶莹、银光闪烁”等词语,让学生图文结合,感受雾凇景观的奇特美。再通过“我们这有吗?别的地方有吗?”这些问题,让学生理解“奇观”一词的真正含义。“奇”即是指吉林独特的自然景观,也正因为“奇”,吉林雾凇的美才与众不同。

  教学第二课时时,在感悟雾凇形成的原因时,我设法引导学生去阅读课文。很快,学生找到了这一句总写雾凇形成的句子:雾凇,俗称树挂,是在严寒季节里,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而成的。围绕这句话,我让学生找出雾凇形成的两大条件——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通过对“水汽其实指什么?”“过于饱和又说明什么?”让学生对“过于饱和的水汽”能够充分了解。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在文中找到说明“过于饱和的水汽从哪来”的句子。这样“弥漫、笼罩、淹没”等词进入了学生的视线,细细品味,正是对“过于饱和水汽”的有力说明。

  雾凇的形成过程是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教学中,我抓住“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这几个词,抓住“最初……逐渐……最后……”体会雾凇的形成的动态美,结合学生的读让学生感悟雾凇形成过程的缓慢,美中不足的是在悟读方面做的还不够到位,学生在体会“缓慢“一词时有些困难。接着,是以三幅“银线、银条、银松雪柳”的图片引出最后一句话,再让学生配合图试着来背背最后两句话,这个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在课堂上背诵的要求有些高,背诵的时候很吃力。

  课文第三小节,通过引读,出示“忽然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诗句,忽略了对重点词语“梨花”的解释。最后,通过“描绘一幅雪景”的小练笔结束整堂课。

  教学中我本想以“读”为主线,引导学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体会雾凇的美丽与神奇。但在实际授课过程中,由于担心学生不能理解,使得整个课堂,教师的讲解多于学生的朗读。其次对学生的回答评价语较单一,应在多元化些,鼓励性再强些。对词的品析不够到位,忽略了“凝结、随风飘荡、笼罩、淹没”等词的理解。教学语言不够简练,生活化。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发扬优点,对于不足之处加以改进。


四年级上册劳动课件(5)份(扩展7)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27课课件优选【五】篇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认识生字,新词,了解词语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并能对课文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

  2、引导学生自学,自己提问题,学会独立思考。提高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读后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

  3、学*乌塔为了自己的目标勤奋努力去追求的精神以及独立自主的好品质。

  (二)能力训练点

  1、训练学生在阅读课文时要认真思考,要有自己的见解。

  2、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使学生从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这件事中受到启示:我们中国孩子也应该学会自立。

  重点:对文中的人物或事进行评价,阐述自己独特的看法。

  难点: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叙述和描写中了解人物的特点,并在阅读后与同学交流自己的见解。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引入新课。

  1、同学们喜欢旅游吗?你们也许到过很多地方去旅游,都和谁到过什么地方?

  2、这节课我们来认识一位德国小姑娘——(板书:乌塔),看看她是怎样旅游的?

  二、指导学生自学课文。

  1、读课前导读,带着问题读书

  2、学生自学课文。

  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一位名叫乌塔的14岁德国姑娘独自一人游历欧洲的事)

  师:(乌塔是德国小姑娘,她已经独自游玩了法国瑞士奥地利意大利,她还要去希腊呢!xx,你刚刚说的这些内容是在课文中第几段找到的?

  生:我是在第五自然段找到的

  师:你能读一读这一自然段吗?

  (读第五自然段)

  3、认读生字词,读通句子

  (师:让我们来看一看这一课要认得的字所组成的词语。

  师:大家先自由读一读。

  生自由读词语:洗漱,惬意,号码,反驳,逻辑,正音)

  三、再读感悟,研讨释疑

  1、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认真思考,自读自悟。

  (问题:乌塔独自一人游历欧洲好不好)

  2、全班交流,互助解疑。

  (1)、师:同学们,刚才读了课文,谁能说说,你对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有何看法和见解。

  要让学生畅所欲言,大胆质疑,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如有的同学会认为乌塔还小,不应该一个人外出旅游,这样太危险;有的同学会认为只要做好充分准备,乌塔可以一个人外出旅游,这对她今后的成长会有好处……

  (2)、师:一个只有14岁的小姑娘,居然独自游玩了那么多个国家,他是怎么去游玩的呢?想一想她在旅行当中是怎么做的?请同学们在课文中找找。

  师:乌塔在旅行中是怎么做的?她为了这次旅行又做了哪些准备呢?课文的那个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你来说一说。(第七自然段)

  师:你们都找到了吗?

  生:找到了。

  (3)、师:对于小孩子单独出去旅行的事,作者和乌塔互相交流了看法,课文的那几个自然段讲他们讨论这个问题的呢?大家找一找,把它标号出来好吗?

  (生找自然段,标号)

  师:找到了吗?谁来说一说?

  (6至9自然段)

  四、角色扮演,加深理解

  1、师:老师有个提议,我来扮演文中的作者,你们来扮演乌塔,我们面对面地交流可以吗?

  师:现在就开始吧

  (师生扮演对话,引导学生读课文的句子和每人说只一点,不要长篇大论,尽量不请那几个不懂又说一堆的同学回答)

  问1:乌塔,你一个人游欧洲不怕危险吗?你的爸爸妈妈不担心吗?

  看来,你还挺有自我保护意识的呢。

  问2:乌塔,那么你为了这次旅行做了哪些准备呢?这么长时间的准备啊,到底准备了些什么呢?

  问3:乌塔,旅游怎么多国家是要很多钱的,那么你的旅费是从哪里来的?——原来是这样啊。

  师:同学们,我们刚才交流的还挺不错的呢,乌塔的这些回答你们是从课文的什么地方知道的?

  生答:课文的第七自然段知道的。

  师: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中的第一、二两句话吧。

  (生读)

  师:通过交流和读课文,乌塔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

  生各自回答。

  (1)自理能力强。

  (2)热情、活泼。如:她一见我,立即坐起来打招呼,问我玩得怎样,又问我从哪里来……她一听,高兴得大叫……

  (3)生存能力强。如:乌塔说她在家里就设计好了旅行路线和日程。每到一地就先查警察局的电话号码,以便遇到危险和困难时请求帮助……每个周末去帮餐馆或超级市场分发广告单,假期还到别人家里陪儿童玩。

  (4)有责任感。如:然后给家里拨个电话或寄张明信片。

  (5)做事有条理,有计划。如:为这次旅行他准备了整整3年,读了很多有关这些国家的书籍。……

  师总结:乌塔的独立,有计划,活泼开朗都值得我们学*。乌塔也同样问了一些有关中国孩子旅游的问题。让我们再读读课文,看看作者是怎么回答她的。作为中国的孩子,你又是怎么回答她的呢?同学们,交流交流吧。,读完课文以后同桌交流交流。

  生同桌之间交流。

  2、师:同学们,这一回呀,老师想来扮演乌塔了,你们就是中国孩子,我们再来一次面对面的交流好吗?

  生:好。

  问1:你们中国孩子,也是这样旅游的吗?

  ——那不对啊,我也是家里的宝贝,我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也很爱我呀,不过我们的兴趣不同,有时候我就单独出去玩,为什么爱你们就不能让你们出去玩呢?(国情不同、家庭因素)——这回我明白了。

  (师生再次交流,顺势引导对比中外少年儿童的不同,点名国情不同、条件限制等)

  五、指导学生讨论交流,结合上下文或生活实际发表自己的见解。

  师:同学们,你们刚才讨论的非常热烈,读了这篇课文,你们肯定有很多话想说,谁来说说自己的想法。

  生纷纷发表,师随机引导,引导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⑴可不可以像乌塔一样单身外出旅游。(不可以)

  ⑵自立精神与冒险有什么区别?怎样才算自立。

  ⑶从乌塔的身上,你得到了什么启发,受到了什么启示。

  六、小结

  这节课不是号召同学们全部都离开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老师肚子去旅行,这是不现实的,但是至少我们应该像乌塔那样有独立的意识,最起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还是应该能做的到的。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让学生体会并学*乌塔独立自主的精神和遇到问题有自己主见的品质。

  3、培养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

  教学重点:

  体会并学*乌塔生活上和思想上的独立精神。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课前交流:你们喜欢旅游吗?为什么?你到过哪些地方?

  2、通过课前交流我知道很多同学都喜欢旅游。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个也很喜欢旅游的小女孩乌塔。来,让我们一起亲切地跟她打个招呼。

  3、板书课题:乌塔(齐读课题两遍)

  二、初读课文

  1、课文写了乌塔一件什么事呢?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自由地读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读通课文。

  2、汇报:课文主要讲了一个14岁的德国小女孩乌塔在暑假里独自一人游欧洲的事。

  三、体会乌塔生活上的自立

  1、过渡语:如果让你一个人去外国旅游,你敢去吗?(不敢)大家都不敢,怎么乌塔就有这么大的胆子呢?我真想问问她。

  你们读了课文,肯定对乌塔有一定的了解。这样吧,我们来进行一次采访,我当一名记者,你们当乌塔,来回答我的一些问题。比一比,看谁这个乌塔当得最好!

  2、采访过程:

  (1)记者:你一个人去那么远的地方旅游,你不怕遇到危险吗?你爸爸妈妈一定会非常担心吧?

  乌塔:我在家里就设计好了旅行路线和日程,每到一个地方就先查警察局的电话号码,以便遇到危险和困难时请求帮助。然后给家里拨个电话或寄张明信片。

  (2)记者:你游历了欧洲的哪些地方呢?

  乌塔:我已经去了法国、瑞士、奥地利、意大利,还有希腊等一些国家。

  (3)记者:你怎么知道这些国家的哪些地方好玩呢?

  乌塔:我用了三年的时间准备这次旅行,阅读了很多与这些国家有关的书籍。

  (4)记者:旅游要花很多钱的,你的钱是向父母要的吗?

  乌塔:不是,是我自己打工挣的。

  (5)记者:你怎么挣的呢?

  乌塔:每个周末去帮餐馆或超级市场分发广告单,假期还到别人家里陪儿童玩。

  (6)

  记者:一个小孩子独自在外,你是怎么安排自己的生活呢?

  乌塔:我带了闹钟控制自己的起居,还知道外出前把一大瓶矿泉水装进背包。

  3、总结:啊!你真了不起!知道自己安排生活,知道自己挣钱,知道怎么去游玩,知道自己照顾自己的安全,既能玩得开心,又不让父母为你担心。

  4、提问:聊到这里,你觉得乌塔身上有什么品质是值得我们学*的?

  (独立生活的能力)

  四、体会乌塔思想上的独立

  1、过渡语:我们都感觉到了乌塔在生活上的独立精神,其实在她的身上还有另一种精神也是值得我们学*的。这另一种精神到底是什么呢?我们还从课文中找一找。

  文中有两处写到了作者与乌塔的争论,看看我们能否从他们的争论中体会点什么?

  2、第一次争论

  (1)找出写他们第一次争论的内容。齐读一遍。

  (2)说说他们各持什么观点?

  (作者认为:中国的家长爱孩子,所以不放心让孩子一个人出远门。乌塔认为:我也是家里的宝贝,爱孩子为什么就不能让他们出远门?)

  (3)你认为谁说得有道理?

  (4)你也像乌塔学*,发表发表自己的观点。你认为家长爱孩子,应该怎么爱?我们这样说:爱孩子,就给(让)他们

  (5)总结:同学们说得真好,你们的回答让我们知道了你们需要的到底是什么。

  3、第二次争论

  (1)找出写他们第二次争论的内容。齐读一遍。

  (2)说说他们这次争论的话题是什么?两人各持什么观点?

  (争论的话题是:孩子的乐趣问题。作者认为中国的孩子有电视,有图书,有游乐园,很快乐。乌塔认为:中国的孩子光从电视和书本中认识世界肯定缺少乐趣,因为只有亲自感受,才能体会它的美丽。)

  (3)你认为谁说的有道理?你也来发表自己的见解。

  我认为的童年更有乐趣。

  4、总结:两次的争论乌塔都发表了跟作者不同的见解,但是乌塔都说得更有道理。从中你发现了乌塔什么特点?

  (很有主见)

  五、拓展延伸

  1、是啊!乌塔身上有太多值得我们学*的地方,那么我们是不是也要跟她一样独自一人去国外旅游呢?谈谈你的看法。

  (我们学的是乌塔那种独立自主的精神,在生活中多多锻炼自己。并不一定要像她那样一个人去旅游,毕竟这还是有一定危险的,而且我们还缺乏这方面的经验。)

  2、结束语:最后,我希望我们班的每个同学都在生活中把自己培养成一个独立自主的人,不要养成依赖的心.而且做事说话要有自己的主见,敢于发表自己不同的观点.

  [板书设计]

  乌塔

  生活上

  独立自主

  思想上

  很有主见

  教学设计思路

  教学中通过朗读,感受乌塔的性格特点。通过适当的小辩论比赛,增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学*课文增强学生独立生活,自强自立的意识。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生字词。

  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并能对课文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

  情感目标:学*乌塔为了自己的目标勤奋努力去追求的精神以及独立自主的好品质,思考自己应该有怎样的自主能力,应该怎样成长。阅读有自己的见解,并愿意与大家交流阅读感受。

  教学重难点

  读懂课文内容,并能对课文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学*乌塔为了自己的目标勤奋努力去追求的精神以及独立自主的好品质,思考自己应该有怎样的自主能力,应该怎样成长。阅读有自己的见解,并愿意与大家交流阅读感受。

  教学媒体 地图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引入新课

  1、同学们喜欢旅游吗?都到过什么地方?是独自旅游的吗?可是一位12岁的德国小姑娘独自一人旅游了欧洲,你们想不想了解她是怎样旅游的呢?这节课我们来学*5课(板书:女孩儿乌塔)

  2.出示地图,简介欧洲。

  帮助学生明白:小女孩的旅程究竟是一个什么概念。法国、瑞士、奥地利、意大利、希腊,这些国家在什么位置,游历这些国家的行程到底有多长。

  3.小辩论赛引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需要长辈带着吗?也像老师一样一个人出去玩,感觉会怎么样呢?回忆一下以前,同学们春游秋游都是老师带着你们去的,去外地玩是爸爸妈妈带着我们。有多少同学喜欢自己出去玩的呢?

  好吧!我们来做个小测试:有哪些同学喜欢和长辈出去的?请举手。

  有哪些同学喜欢一个人出去玩的?请举手。

  有关于这个问题我们来讨论讨论,顺便开个小辩论比赛吧。看看哪种玩法更好呢?要给出你的理由吧!

  反方:“和长辈出去,不会迷路,小孩一个人出去玩会迷路的,而且还会遇到坏人。”

  正方:“我们可以带着地图出门,还可以问警察叔叔”(生自由争辩)

  既然不分上下,大家来看看德国小姑娘乌塔是怎么做的吧!今天,我们来学*27课乌塔。

  二、初读课文

  1.借助工具书自学课文中的生字和新词,再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了解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读学完之后,告诉老师你对乌塔的这种行动有什么看法和见解呢?

  生读后感交流:“乌塔真聪明!”

  “乌塔真棒!”

  “乌塔胆子真大!”

  2.师引导:年仅12岁的小姑娘乌塔居然去了那么多国家,而且还是……(生:一个人去的)是啊!乌塔胆子真是够大的,但是乌塔是不是真的胆子大的天不怕地不怕呢?是不是莽撞的出去冒险呢?(生:不是)那她旅行之前都干什么了?(生:作了准备)

  3.生小组讨论“乌塔准备的事项”,找到后,读一读,指名回答。

  4.师整理板书:

  独自一人游欧洲

  作好游览的日程和路线安排

  自理能力强

  查当地的警察局电话号码

  经验丰富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