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愚公移山阅读答案 (菁华5篇)

  • 阅读答案
  •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日:“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日:“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河曲智叟亡以应。

      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

      ①固不可彻_______________

      ②子子孙孙无穷匮也_______________

      ③何苦而不*_______________

    [阅读全文]...

2022-10-30 00:00:00
  • 山阅读答案 (菁华5篇)

  • 阅读答案
  •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题。

      小重山·端午

      [元]舒 頔

      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细缠五色臂丝①长。空惆怅,谁复吊沅湘②。

      往事莫论量。千年忠义气,日星光。《离骚》读罢总堪伤。无人解,树转午阴凉。

    [阅读全文]...

2022-10-28 00:00:00
  • 寒夜阅读答案 (菁华5篇)

  • 阅读答案
  •   ①读小学时,因生活贫困,家处偏僻,家里一直没通上电。没有电的夜晚,春夏秋日天长还好过,趁天黑前完成作业就行了。可一到冬天,白天那么短,放学回家的路上,天就黑了。吃饭可以摸黑吃,作业可不能摸黑写呀!于是母亲就用废墨水瓶做了个煤油灯。母亲的手很巧,在瓶盖上钻孔、用铁皮卷灯芯空管、用棉花捻灯芯……一切准备好,母亲又把废墨水瓶擦干净,往墨水瓶里倒满煤油,让灯芯浸湿煤油,划着一根火柴,点燃,片刻老家的土屋里充满了光亮,喜得我们涨红了脸……

      ②有煤油灯相伴的夜晚,读书写字,是件多么幸福温馨的事呀!母亲从不让一点光亮浪费。我们兄妹围着煤油灯做作业时,她也丢下能摸黑做的活儿,借着如豆的灯光,或缝补衣服,或纳鞋底。父亲也被她吩咐在一旁或搓绳,或编织渔网,就连家中的老黄狗和大黑猫也在灯光下和*相处玩闹着……

      ③煤油灯的上熄是由母亲掌管的,因为煤油也是家中的一项开支。为节约开支,母亲总是精打细算,坚决反对我们在灯光下打闹玩笑。她认为灯是为学*而亮的,因而幼小的我们就学会了珍惜灯光。然而当我们上到四五年级的时候,学会了阅读,母亲却变得很大方,时常倒满煤油,她纳鞋底陪着我阅读至深夜……由于在煤油灯下阅读时间太长,鼻子间常挂着两道黑灰。第二天一时没发现,上课时,常被人笑话。那时,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家中能有一盏玻璃罩子灯,因为那时一般人家都用上了玻璃罩子灯。

      ④家中用上玻璃罩子灯是在我读初中的时候。但煤油是有计划的,母亲总是托人想多买回些,可一次次总是落空。母亲每天把玻璃罩子擦个晶亮,把灯芯旋到最低,这样既保证了亮度,又节省了煤油……后来,我的一位英语老师知道我有夜读的*惯,她请在乡供销社工作的哥哥为我捎来10公斤煤油,且免费!

      ⑤读初三,学校要求住校。那时学校早通电用上日光灯,可学校每晚十点半准时熄灯,这可苦了有夜读*惯的我。好在天无绝人之路,我省吃俭用买了个手电,每晚偷偷躲在被窝里打着手电和书中的人物同悲喜……

    [阅读全文]...

2022-10-27 00:00:00
  • 《桃花源记》阅读答案 50句

  • 阅读答案
  • 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2、(1)土地*坦宽阔,房屋整齐。

    3、选文中“此人一 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叹惋”的原因是[ ]

    4、面对选文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5、用原文句子回答:最能体现王叔远构思巧妙、技艺精湛的话是什么?

    [阅读全文]...

2022-06-30 19:38:38
  • 儿子的鱼阅读答案3篇

  • 阅读答案
  •   (三)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18分)

      儿子的鱼[加拿大]P、帕金斯(译文曾玉英)

      我环顾四周的钓鱼者,一对父子引起我的注意。他们在自己的水域一声不响地钓鱼。父亲抓住、接着又放走了两条足以让我欢呼雀跃的大鱼。儿子14岁左右,穿着高筒橡胶防水靴站在寒冷的河水里。两次有鱼咬钩,但又都挣扎着逃跑了。突然,男孩的鱼竿猛地一沉,差点儿把他整个人拖倒,卷线轴飞快地转动,一瞬间鱼线被拉出很远。

      看到鱼跃出水面时,我吃惊地合不拢嘴。“钓到了一只王鲑,个头不小。”伙伴保罗悄声对我说,“相当罕见的品种。”

      男孩冷静地和鱼进行着拉锯战,但是强大的水流加上大鱼有力的挣扎,孩子渐渐被拉到布满漩涡的下游深水区的边缘。我知道一旦鲑鱼到达深水区就可以轻而易举地逃脱了。孩子的父亲虽然早把自己的钓竿插到一旁,但一言不发,只是站在原地关注着儿子的一举一动。

    [阅读全文]...

2022-02-05 00:22:47
  • 《陶侃惜谷》阅读答案3篇

  • 阅读答案
  •   【原文】

      陶侃尝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用此何为?”人云:“行道所见,聊取之耳。”侃大怒曰:“汝既不田,而戏贼人稻!”执而鞭之。是以百姓勤于农植,家给人足。

      【阅读训练】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①见人持一把未熟稻②执而鞭之

    [阅读全文]...

2022-07-15 18:02:33
  • 《陈丞相世家》阅读答案3篇

  • 阅读答案
  •   陈丞相*者,少时好读书。里中社,*为宰,分肉食甚均。父老曰:“善,陈孺子之为宰!”*曰:“嗟乎,使*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绛侯、灌婴等咸谗陈*,汉王疑之,召让*曰:“先生事魏不中,遂事楚而去,今又从吾游,信者固多心乎?”*曰:“臣事魏王,魏王不能用臣说,故去事项王。项王不能信人,其所任爱,非诸项即妻之昆弟,虽有奇士不能用。闻汉王之能用人,故归大王。诚臣计画有可采者,愿大王用之;使无可用者,请封输官,得请骸骨。”汉王乃谢,拜为护军中尉,尽护诸将。诸将乃不敢复言。汉王谓陈*曰:“天下纷纷,何时定乎?”陈*曰:“项王为人,恭敬爱人,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至于行功爵邑,重之,士亦以此不附。今大王慢而少礼,士廉节者不来;然大王能饶人以爵邑,士之顽钝嗜利无耻者亦多归汉。诚各去其两短,袭其两长,天下指麾则定矣。大王诚能出捐数万斤金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项王为人意忌信谗必内相诛汉因举兵而攻之破楚必矣”汉六年,与*剖符,世世勿绝,为户牖侯。*辞曰:“此非臣之功也。”上曰:“吾用先生谋计,战胜克敌,非功而何?”*曰:“非魏无知臣安得进?”上曰:“若子可谓不背本矣。”乃复赏魏无知。孝文帝立。孝文皇帝既益明*国家事,朝而问右丞相勃曰:“天下一岁决狱几何?”勃谢曰:“不知。”问:“天下一岁钱谷出入几何?”勃愧不能对。于是上亦问左丞相*。*曰:“有主者。”上曰:“主者谓谁?”*曰:“陛下即问决狱,责廷尉;问钱谷,责治粟内史。”上曰:“苟各有主者,而君所主者何事也?”*谢曰:“主臣!陛下不知其驽下,使待罪宰相。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时,下育万物之宜,外镇抚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焉。”孝文帝乃称善。

    (节选自《史记·陈丞相世家》)

      阅读题目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大王诚能出/捐数万斤金/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项王为人意忌信谗/必内相诛/汉因举兵而攻之/破楚必矣

    [阅读全文]...

2022-04-28 19:28:16
  •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阅读答案3篇

  • 阅读答案
  •   邵象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萨 苏

      ①在世界稀土产业圈中,一个有关**的故事颇为引人注目。据说,上世纪70年代初中日恢复邦交时,日本要求高价购买包头钢铁厂的矿渣。此事报到*,**指示*科学院和矿冶研究院对此进行调查,并最终拒绝了这笔看似合算的买卖。事后看来,这个决定极大地保护了我国的稀土资源。

      ②在当时科学界看来,**作出如是决定,首先是因为他熟悉包钢,此外还因为一位*科学家已经在十年前证明,这些“炉渣”中蕴含着价值巨大的瑰宝。

      ③这位科学家,便是*科学院院士、*工程院院士,我国*代钢铁冶金工程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邵象华先生。邵象华,浙江杭州人。这位冶金专家从小就天资聪颖,因此在中小学不断跳级,以至于大学毕业才十九岁。1934年,他考取第二届中英庚子赔款公费留学生,入英国伦敦大学帝国理工学院学*冶金,1937年获硕士学位,同年回国,此后在科研和建设领域取得一系列成就,1955年当选中科院学部委员。

    [阅读全文]...

2022-02-11 11:23:35
  • 《送东阳马生序》比较阅读答案3篇

  • 阅读答案
  •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高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愠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苦此。

      【乙】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师恻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师曰:“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于是遂就书。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

      5、解释加点的词(4分)

      (1)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 ) (2)俟其欣悦( )

      (3)于是遂就书 ( ) (4)吾徒相教( )

    [阅读全文]...

2022-06-06 20:27:18
  • 《半截蜡烛 》阅读答案3篇

  • 阅读答案
  •   半截蜡烛的阅读原文

      ①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有一位家庭妇女,人称伯诺德夫人。她身边只有两个幼小的儿女。为把德国强盗赶出自己的祖国,母子三人都参加了秘密情报工作。

      ②伯诺德夫人的任务是把收到的绝密情报藏好,等盟军派人前来取走。为了情报安全,她想了许多办法,但始终放心不下。最后,她终于想到了一个绝妙的主意――把装着情报的小金属管藏在半截蜡烛中,然后把它插在一个烛台上。由于蜡烛摆在显眼的桌子上,反而骗过了德军( )的搜查。

      ③一天晚上,屋里闯进了三个德国军官。他们坐下后,一个中尉顺手拿过藏有情报的蜡烛点燃,放到少校军官面前。伯诺德夫人知道,万一蜡烛点燃到金属管处就会自动熄灭,蜡烛的秘密就会暴露,秘密情报站就会遭到破坏,同时也意味着他们一家三口的生命将告结束半截蜡烛阅读答案半截蜡烛阅读答案。她看着两个脸色苍白的孩子,急忙从厨房中取出一盏油灯放在桌上。“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说着轻轻把蜡烛吹熄。一场危机似乎过去了。

      ④轻松的心情没有持续多久,那位中尉又把冒着青烟的烛芯重新点燃。“晚上这么黑,多点支小蜡烛也好嘛。”他说。

    [阅读全文]...

2022-08-03 03:37:53
  • 《前方》阅读答案3篇

  • 阅读答案
  •   前方 曹文轩

      一辆破旧的汽车临时停在路旁,它不知来自何方?它积了一身厚厚的尘埃。一车人,神情憔悴而漠然地望着前方。他们去哪儿?归家还是远行?然而不管是归家还是远行,都基于同一事实:他们正在路上。归家,说明他们在此之前,曾有离家之举。而远行,则是离家而去。

      人有克制不住的离家的欲望。

      当人类还未有家的意识与家的形式之前,祖先们是在几乎无休止的迁徙中生活的。今天,我们在电视上,总是看见美洲荒原或者非洲荒原上的动物大迁徙的宏大场面:它们不停地奔跑,翻过一道道山,游过一条条河,穿过一片片戈壁滩,其间,不时遭到猛兽的袭击与追捕,或摔死于山崖,淹死于激流。然而,任何阻拦与艰险,也不能阻挡这声势浩大、撼动人心的迁徙。前方在召唤它们,它们只有奋蹄挺进。其实,人类的祖先也在这迁徙中度过了漫长的光阴。

      后来,人类有了家。然而,先前的*性与欲望依然没有寂灭。人还得离家,甚至是远行。

    [阅读全文]...

2022-03-17 17:18:14
  • 《一诺千金》阅读答案3篇

  • 阅读答案
  •   我做女孩时曾遇上一个男生开口向我借钱,而且张口就是借两元钱。在当时,这相当于我两个月的零花钱。我有些犹豫,因为人人都知道那男生家里很穷。他母亲几乎每年都给他生一个弟弟或妹妹。她留给大家的印象不外乎两种:一种是腹部隆起行走蹒跚;另一种是刚生产完毕,额上扎着布条抱着新生婴儿坐在家门晒太阳。

      我的为难令男生难堪,他低下头,说借钱有急用,又说保证五天内归还。我不知道怎么拒绝他,只得把钱借给了他。

      时间一天天过去,到了第五天,男生竞没有来上学。整个白天,我都在心里责怪他。骂他不守信用,惶惶忽忽地总想哭上一通。

      夜里快要睡觉时我忽然听到窗外有人叫我,打开窗,只见窗外站着那个男生。他的脸上淌着汗,紧紧攥着拳头,哑着喉咙说:看我变戏法!他把拳头搁在窗台上,然后松开,手心里开了花似的展开了两元钱纸币。

      我惊喜地叫起来,他也快活地笑了,仿佛我们共同完成了一件大事,让一块悬着的石头落了地。他反复说:我是从旱桥奔过来的。

    [阅读全文]...

2022-03-13 16:51:56
标签索引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