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必修一知识点归纳 (菁华3篇)

首页 / 知识 / | 2022-12-05 00:00:00 生物

生物必修一知识点归纳1

  一、生物圈到细胞知识点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除了病毒以外,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植物没有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病毒的相关知识:

  1、病毒(Virus)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体。主要特征:

  ①、个体微小,一般在10~30nm之间,大多数必须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见;

  ②、仅具有一种类型的核酸,DNA或RNA,没有含两种核酸的病毒;

  ③、专营细胞内寄生生活;

  ④、结构简单,一般由核酸(DNA或RNA)和蛋白质外壳所构成。

  2、根据寄生的宿主不同,病毒可分为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和细菌病毒(即噬菌体)三大类。根据病毒所含核酸种类的不同分为DNA病毒和RNA病毒。

  3、常见的病毒有:人类流感病毒(引起流行性感冒)、SARS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艾滋病(*)]、禽流感病毒、乙肝病毒、人类天花病毒、狂犬病毒、烟草花叶病毒等。

  二、细胞中的原子和分子

  一、组成细胞的原子和分子

  1、细胞中含量最多的6种元素是C、H、O、N、P、Ca(98%)。

  2、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C元素。(碳原子间以共价键构成的碳链,碳链是生物构成生物大分子的基本骨架,称为有机物的碳骨架。)

  3、缺乏必需元素可能导致疾病。如:克山病(缺硒)

  4、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

  统一性: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元素是生物界特有的。

  差异性: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生物体和自然界中含量相差很大。

  二、细胞中的无机化合物:水和无机盐

  1、水:(1)含量:占细胞总重量的60%—90%,是活细胞中含量是最多的物质。

  (2)形式:自由水、结合水

  ?自由水:是以游离形式存在,可以自由流动的水。作用有①良好的溶剂;②参与细胞内生化反应;③物质运输;④维持细胞的形态;⑤体温调节

  (在代谢旺盛的细胞中,自由水的含量一般较多)

  ?结合水:是与其他物质相结合的水。作用是组成细胞结构的重要成分。

  (结合水的含量增多,可以使植物的抗逆性增强)

  2、无机盐

  (1)存在形式:离子

  (2)作用

  ①与蛋白质等物质结合成复杂的化合物。

  (如Mg2+是构成叶绿素的成分、Fe2+是构成血红蛋白的成分、I—是构成甲状腺激素的成分。

  ②参与细胞的各种生命活动。(如钙离子浓度过低肌肉抽搐、过高肌肉乏力)

  三、细胞的基本结构

  第一节细胞膜——系统的边界知识网络

  1、研究细胞膜的常用材料:人或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

  2、细胞膜主要成分:脂质和蛋白质,还有少量糖类

  细胞膜成分特点:脂质中磷脂最丰富,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种类和数量越多

  3、细胞膜功能:

  ①将细胞与环境分隔开,保证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

  ②控制物质出入细胞

  ③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

  一、制备细胞膜的方法(实验)

  原理:渗透作用(将细胞放在清水中,水会进入细胞,细胞涨破,内容物流出,得到细胞膜)

  选材:人或其它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

  原因:因为材料中没有细胞核和众多细胞器

  提纯方法:差速离心法

  细节:取材用的是新鲜红细胞稀释液(血液加适量生理盐水)

  二、与生活联系:

  细胞癌变过程中,细胞膜成分改变,产生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

  三、细胞壁成分

  植物:纤维素和果胶

  原核生物:肽聚糖

  作用:支持和保护

  四、细胞膜特性:

  结构特性:流动性

  举例:(变形虫变形运动、白细胞吞噬细菌)

  功能特性:选择透过性

  举例:(腌制糖醋蒜,红墨水测定种子发芽率,判断种子胚、胚乳是否成活)

  五、细胞膜其它功能:维持细胞内环境稳定、分泌、吸收、识别、免疫

  第二节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

  一、细胞器之间分工

  (1)双层膜

  叶绿体:存在于绿色植物细胞,光合作用场所

  线粒体:有氧呼吸主要场所

  (2)单层膜

  内质网: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和加工,脂质合成的场所

  高尔基体:对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包装

  液泡:植物细胞特有,调节细胞内环境,维持细胞形态

  溶酶体:分解衰老、损伤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

  (3)无膜

  核糖体:合成蛋白质的主要场所

  中心体:与细胞有丝分裂有关

  二、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

  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

  (合成肽链)(加工成蛋白质)(进一步加工)(囊泡与细胞膜融合,蛋白质释放)

  学*生物必修一的方法

  1、化记忆法

  即通过分析教材,找出要点,将知识简化成有规律的几个字来帮助记忆。例如DNA的分子结构可简化为“五四三二一”,即五种基本元素、四种基本单位、每种基本单位有三种基本物质、很多基本单位形成两条脱氧核酸链、成为一种规则的双螺旋结构。

  2、联想记忆法

  即根据教材内容,巧妙地利用联想帮助记忆。在背诵知识点时,可以发散思维,利用自己熟悉的事物和想象来促进记忆。

  学*生物必修一的技巧

  1、高听课效率

  一个学生的学*过程中,上课占了大部分的时间,无论哪个学生要想学*好,都要寄希望于课堂。怎样提高听课的效率呢?

  上课的目的性要明确,要带着预*时不懂的问题听讲;听课时精力一定要集中,跟上老师的思路,特别要注意老师的语气和所强调的关键内容;认真记笔记,笔记要记重点、要点。板书既能反映知识的要点,又能体现知识的内在联系,是应该记录的。如果听课与记笔记发生矛盾,应该先以听懂为目的,可以暂时不记,课后再回忆、补充、整理;上课要动脑筋、想问题,特别是老师提问,要积极思考,举手回答,一个经常举手回答问题的学生,他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的灵敏性、流畅性,都比不举手回答的同学强得多;听课要抓住重点,一节课讲的知识太多,但对每个知识点要求不同,老师会教给学生区分重点和非重点的方法,对于重点内容学生要很好掌握,学好教材最基本的内容;让学生在学*时掌握基本观点和原理,比如"进化"的原理:进化规律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统一的原理:生物与环境的统一,人与自然的统一,结构与功能的统一;矛盾的原理: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生物的遗传与变异等。

  2、上注意巩固

  教师授课如果用15~20分钟,剩下的时间留给学生巩固复*。巩固内容可以由教师带领,也可以由学生自己复*。学生自己复*时,对教材内容要先理解,再尝试记忆。学会识图,对图是否理解,是否会画,各部分名称是否记住了。觉得自己对教材问题不大,可以做题检验效果。

生物必修一知识点归纳2

  第一章走*细胞

  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一、相关概念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除了病毒以外,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植物没有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二、病毒的相关知识

  1、病毒(Virus)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体。主要特征:

  ①个体微小,一般在10~30nm之间,大多数必须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见;

  ②仅具有一种类型的核酸,DNA或RNA,没有含两种核酸的病毒;

  ③专营细胞内寄生生活;

  ④结构简单,一般由核酸(DNA或RNA)和蛋白质外壳所构成。

  2、根据寄生的宿主不同,病毒可分为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和细菌病毒(即噬菌体)三大类。根据病毒所含核酸种类的不同分为DNA病毒和RNA病毒。

  3、常见的病毒有:人类流感病毒(引起流行性感冒)、SARS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艾滋病(*)]、禽流感病毒、乙肝病毒、人类天花病毒、狂犬病毒、烟草花叶病毒等。

  第二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一、细胞种类:

  根据细胞内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把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二、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比较:

  1、原核细胞:细胞较小,无核膜、无核仁,没有成形的细胞核;遗传物质(一个环状DNA分子)集中的区域称为拟核;没有染色体,DNA不与蛋白质结合;细胞器只有核糖体;有细胞壁,成分与真核细胞不同。

  2、真核细胞:细胞较大,有核膜、有核仁、有真正的细胞核;有一定数目的染色体(DNA与蛋白质结合而成);一般有多种细胞器。

  3、原核生物: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如:蓝藻、细菌(如硝化细菌、乳酸菌、大肠杆菌、肺炎双球菌)、放线菌、支原体等都属于原核生物。

  4、真核生物: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如动物(草履虫、变形虫)、植物、真菌(酵母菌、霉菌、粘菌)等。

  三、细胞学说的建立:

  1、1665英国人虎克(RobertHooke)用自己设计与制造的显微镜(放大倍数为40—140倍)观察了软木的薄片,第一次描述了植物细胞的构造,并首次用拉丁文cella(小室)这个词来对细胞命名。

  2、1680荷兰人列文虎克(A。vanLeeuwenhoek),首次观察到活细胞,观察过原生动物、人类**、鲑鱼的红细胞、牙垢中的细菌等。

  3、19世纪30年代德国人施莱登(MatthiasJacobSchleiden)、施旺(TheodarSchwann)提出:一切植物、动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的基本单位。这一学说即“细胞学说(CellTheory)”,它揭示了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分子

  第一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1、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在非生物界都可以找到2、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存在差异性: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细胞内的含量与在非生物界中的含量明显不同3、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有20多种:

  4、在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85%—90%);含量最多的有机物是蛋白质(7%—10%);占细胞鲜重比例的化学元素是O、占细胞干重比例的化学元素是C。

  第二节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

  一、相关概念:

  1、氨基酸: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约有20种。

  2、脱水缩合: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与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相连接,同时失去一分子水。

  3、肽键:肽链中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化学键(—NH—CO—)。

  4、二肽:由两个氨基酸分子缩合而成的化合物,只含有一个肽键。

  5、多肽: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氨基酸分子缩合而成的链状结构。

  6、肽链:多肽通常呈链状结构,叫肽链。

  二、氨基酸分子通式:NH2—(R—CH—COOH)

  三、氨基酸结构的特点:

  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含有一个氨基(—NH2)和一个羧基(—COOH),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如:有—NH2和—COOH但不是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不叫氨基酸);R基的不同导致氨基酸的种类不同。

  四、蛋白质多样性的原因:

  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数目、种类、排列顺序不同,多肽链空间结构千变万化。

  五、蛋白质的主要功能(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1、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物质,如肌动蛋白;

  2、催化作用:如酶;

  3、调节作用:如胰岛素、生长激素;

  4、免疫作用:如抗体,抗原;

  5、运输作用:如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

  六、有关计算:

  1、肽键数=脱去水分子数=氨基酸数目—肽链数

  2、至少含有的羧基(—COOH)或氨基数(—NH2)=肽链数

  第三节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

  1、核酸的种类: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

  2、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对于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合成具有重要作用。

  3、组成核酸的基本单位是:核苷酸,是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五碳糖(DNA为脱氧核糖、RNA为核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组成DNA的核苷酸叫做脱氧核苷酸,组成RNA的核苷酸叫做核糖核苷酸。

  4、DNA所含碱基有:腺嘌呤(A)、鸟嘌呤(G)和胞嘧啶(C)、胸腺嘧啶(T)

  5、RNA所含碱基有:腺嘌呤(A)、鸟嘌呤(G)和胞嘧啶(C)、尿嘧啶(U)

  6、核酸的分布:真核细胞的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线粒体、叶绿体内也含有少量的DNA;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

  第四节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

  一、相关概念:

  1、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主要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等;

  2、单糖:是不能再水解的糖。如葡萄糖;

  3、二糖:是水解后能生成两分子单糖的糖;

  4、多糖:是水解后能生成许多单糖的糖。多糖的基本组成单位都是葡萄糖;

  5、可溶性还原性糖:葡萄糖、果糖、麦芽糖等。

  二、糖类的比较:

  三、脂质的比较:

  第五节细胞中的无机物

  一、有关水的知识要点

  二、无机盐(绝大多数以离子形式存在)功能:

  1、构成某些重要的化合物,如:叶绿素、血红蛋白等

  2、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如动物缺钙会抽搐)

  3、维持酸碱*衡,调节渗透压。

  第三章细胞的基本结构

  第一节细胞膜——系统的边界

  一、细胞膜的成分:主要是脂质(约50%)和蛋白质(约40%)还有少量糖类(约2%——10%)。

  二、细胞膜的功能:

  1、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

  2、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3、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三、植物细胞还有细胞壁,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对细胞有支持和保护作用;其性质是全透性的。

  第二节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

  一、相关概念:

  1、细胞质:在细胞膜以内、细胞核以外的原生质,叫做细胞质。细胞质主要包括细胞质基质和细胞器。

  2、细胞质基质:细胞质内呈液态的部分是基质,是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

  3、细胞器:细胞质中具有特定功能的各种亚细胞结构的总称。

  二、八大细胞器的比较:

  1、线粒体:(呈粒状、棒状,具有双层膜,普遍存在于动、植物细胞中,内有少量DNA和RNA内膜突起形成嵴,内膜、基质和基粒中有许多种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大约95%来自线粒体,是细胞的“动力车间”。

  2、叶绿体:(呈扁*的椭球形或球形,具有双层膜,主要存在绿色植物叶肉细胞里),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是植物细胞的“养料制造车间”和“能量转换站”,(含有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还有少量DNA和RNA,叶绿素分布在基粒片层的膜上,在片层结构的膜上和叶绿体内的基质中,含有光合作用需要的酶)。

  3、核糖体:椭球形粒状小体,有些附着在内质网上,有些游离在细胞质基质中,是细胞内将氨基酸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4、内质网:由膜结构连接而成的网状物,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

  5、高尔基体:在植物细胞中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在动物细胞中与蛋白质(分泌蛋白)的加工、分类运输有关。

  6、中心体:每个中心体含两个中心粒,呈垂直排列,存在于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

  7、液泡:主要存在于成熟植物细胞中,液泡内有细胞液。化学成分:有机酸、生物碱、糖类、蛋白质、无机盐、色素等。有维持细胞形态、储存养料、调节细胞渗透吸水的作用。

  8、溶酶体:有“消化车间”之称,内含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

  三、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核糖体(合成肽链)→内质网(加工成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高尔基体(进一步修饰加工)→囊泡→细胞膜→细胞外

  四、生物膜系统的组成:包括细胞器膜、细胞膜和核膜等。

  第三节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

  一、细胞核的功能:

  是遗传信息库(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二、细胞核的结构:

  1、染色质:由DNA和蛋白质组成,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样物质在细胞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状态。

  2、核膜:双层膜,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

  3、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4、核孔:实现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第一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一、渗透作用:水分子(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作用。

  二、原生质层:细胞膜和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

  三、发生渗透作用的条件:

  1、具有半透膜

  2、膜两侧有浓度差

  四、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外界溶液浓度>细胞内溶液浓度→细胞失水外界溶液浓度<细胞内溶液浓度→细胞吸水

  第二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一、细胞膜结构:磷脂蛋白质糖类

  二、结构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功能特点:选择透过性

  生物进化知识点

  一是光合作用产生的O2为需氧型生物的出现提供了可能;

  二是O2在一定条件下形成的臭氧(O3)吸收紫外线,减弱太阳辐射对生物的影响为水生生物到达陆地提供了可能;

  三是光合作用产生的大量有机物为较高级异养型生物的出现提供了可能。

  糖类知识点

  主要能源物质糖类

  细胞内良好储能物质:脂肪

  人和动物细胞储能物:糖原

  直接能源物质:ATP

生物必修一知识点归纳3

  【生物学*方法】

  1.通过复*旧知识的方式导入新课。

  从旧知识导入新知识,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明确探索的目标,是生物教学最常用的导入方法。教学过程中,讲授新课之前,从新旧知识的联系中,抓住新旧知识的不同点,对旧知识加以概括,提出即将研究的问题,这样既促进了旧知识的巩固,又明确了本节课的学*目的、任务和重点,而且也能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好奇心,产生积极寻找问题答案的强烈愿望。这种方法能使学生掌握问题的实质,给学生学*新知识打好基础。如在讲“植物体内物质的运输”一节时,通过复*茎的结构以及韧皮部、木质部的构成导入新课,为学*植物体内物质的运输作铺垫。

  2.利用直观演示,让学生从观察实物和教具的方式导入新课。

  采用直观教学,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为学生架起由形象向抽象过渡的桥梁。教师若在教学中运用实物、标本、挂图、模型等直观教具导入新课,可以使学生通过视觉心领神会,从而引起学生的注意,活跃课堂气氛。如在讲授骨的结构时,先发给学生纵剖的长骨,让学生观察,在观察时,教师提出观察的重点,提出思考的问题:骨端和骨中部的结构是否一样?长骨骨质的外面有什么样的结构?这种结构存在的`部位如何?骨髓腔中有些什么物质?这种导入方法,在让学生观察实物的过程中,既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又突出了重点,很自然地为讲解新课《长骨结构》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3.利用实验操作的方法导入新课。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在新教材中把强化实验、通过实验手段探索知识,培养能力提到重要位置。新教材中的实验探索穿插在正式课文之中,是课本的一个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实验操作的方法导入新课,能帮助学生认识抽象的知识,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通过分析问题,探索规律。既长了知识,又学到了技能。同时学生通过实验操作,既动脑又动手,拓宽了学生的思路,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产生浓厚的学*兴趣。如在上“根对水分的吸收”时,就运用“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这个实验引入新课,在课前让学生自己用萝卜进行实验,上课时让学生讲述自己观察的现象,并说明两个萝卜条为什么一个更加硬挺,另一个却软缩了。利用这一实验,就很容易引入新课“根对水分的吸收”。

  4.从生产实验和生活中的一个实际问题出发导入新课,启发学生懂得学*积极性。

  通过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事例或自身的生理现象导入新课,能使学生有一种亲切感和实用感,容易引起学生学*的兴趣。如在讲到“叶片的结构”时,把学生带到室外去,叫他们轻摇小树,注意观察叶子的下落情况,重复几次后,把他们带*室,问小学生“叶片下落时,是正面向下,还是反面向下?”学生齐声答“正面”。教师问,这是为什么呢?稍停后,接着说,这与我们今天学*的“叶片的结构”有关,就这样很自然地转入新课。再如讲授心脏和血管的生理功能时就要讲到心率、心动周期等有关知识,就可以从实际问题导入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用右手手指轻按左手腕桡骨头尺侧,摸到脉搏后,说明这是桡动脉,它的搏动和心脏的跳动是一致的。让学生数一数自己脉搏跳动的次数,半分钟后停止,统计每分钟80次的人数,每分钟70—79次的人数,60—69次的人数,然后提出问题:为什么大家都*在教室里,而每个人的脉搏次数却不完全相同呢?心脏在人的一生中都在不停的跳动为什么不会疲劳呢?……从而导入新课。再如讲述“植物的营养繁殖”,通过了解不少学生对果树嫁接有一点感性知识,据此可以设问:“要使一棵苹果树上既结出国光苹果,又结出富士苹果两种果实,应采取什么方法?”学生顿时情绪激昂,跃跃欲试,齐答“嫁接!”接着问:“这是为什么呢?”学生对此回答不上来,我们这节课就来解决这个问题。


生物必修一知识点归纳 (菁华3篇)扩展阅读


生物必修一知识点归纳 (菁华3篇)(扩展1)

——生物必修一知识点 40句菁华

1、生物(如沙漠中仙人掌)鲜重中,含量最多化合物为水,干重中含量最多的

2、氨基酸结合方式是脱水缩合: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与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相连接,同时脱去一分子水,如图:

3、多糖,蛋白质,核酸等都是生物大分子,组成单位依次为:单糖、氨基酸、核苷酸。

4、细胞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和少量糖类组成,脂质中磷脂最丰富,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种类和数量越多;细胞膜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和选择通过性。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

5、植物细胞的细胞壁成分为纤维素和果胶,具有支持和保护作用

6、细胞膜和其他生物膜都是选择通过性膜,这种膜可以让水分子自由通过,一些离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过,而其他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

7、细胞呼吸: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氧化分解,生成CO2或其他产物,释放能量并生成ATP过程

8、研究细胞膜的常用材料:人或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

9、酶:是活细胞(来源)所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功能: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提高化学反应速率)的一类有机物。

10、1926年,美国科学家萨姆纳通过化学实验证明脲酶是一种蛋白质;

11、高效性:催化效率比无机催化剂高许多;

12、专一性:每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合物的化学反应;

13、呼吸作用(也叫细胞呼吸):指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最终生成二氧化碳或其它产物,释放出能量并生成ATP的过程。

14、无氧呼吸:一般是指细胞在无氧的条件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分解为不彻底的氧化产物(酒精、CO2或乳酸),同时释放出少量能量的过程。

15、粮油种子贮藏时,要风干、降温,降低氧气含量,则能抑制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消耗。

16、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C元素。(碳原子间以共价键构成的碳链,碳链是生物构成生物大分子的基本骨架,称为有机物的碳骨架。)

17、内质网:由膜结构连接而成的网状物。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

18、中心体:每个中心体含两个中心粒,呈垂直排列,存在于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

19、染色质:由DNA和蛋白质组成,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样物质在细胞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状态。

20、核膜:双层膜,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

21、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22、基因型是性状表现的内存因素,而表现型则是基因型的表现形式。表现型=基因型+环境条件。

23、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新产生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的生殖细胞的减少了一半。

24、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

25、DNA的双螺旋结构:DNA的双螺旋结构,脱氧核糖与磷酸相间排列在外侧,形成两条主链(反向*行),构成DNA的基本骨架。两条主链之间的横档是碱基对,排列在内侧。相对应的两个碱基通过氢键连结形成碱基对,DNA一条链上的碱基排列顺序确定了,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另一条链的碱基排列顺序也就确定了。

26、DNA的复制:

27、DNA复制的计算规律:每次复制的子代DNA中各有一条链是其上一代DNA分子中的,即有一半被保留。一个DNA分子复制n次则形成2n个DNA,但含有最初母链的DNA分子有2个,可形成2ⅹ2n条脱氧核苷酸链,含有最初脱氧核苷酸链的有2条。子代DNA和亲代DNA相同,假设x为所求脱氧核苷酸在母链的数量,形成新的DNA所需要游离的脱氧核苷酸数为子代DNA中所求脱氧核苷酸总数2nx减去所求脱氧核苷酸在最初母链的数量x。

28、核酸种类的判断:首先根据有T无U,来确定该核酸是不是DNA,又由于双链DNA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T,G=C,单链DNA不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来确定是双链DNA还是单链DNA。

29、致癌因素与癌症的预防:癌细胞的产生是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30、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31、细胞膜是一层选择通过性膜,水分子可以自由通过,一些离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过,而其他的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

32、学好生物要先背会教材

33、生物要计算的是遗传题

34、组成细胞(生物界)和无机自然界的化学元素种类大体相同,含量不同

35、(1)还原糖(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可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脂肪可苏丹III染成橘黄色(或被苏丹IV染成红色);淀粉(多糖)遇碘变蓝色;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36、酶的概念: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37、酶浓度

38、温度:高温使酶失活。低温降低酶的活性,在适宜温度下酶活性可以恢复。

39、比较过氧化氢酶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过程见课本P79)

40、影响酶活性的条件(要求用控制变量法,自己设计实验)


生物必修一知识点归纳 (菁华3篇)(扩展2)

——岳麓版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归纳 (菁华3篇)

岳麓版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归纳1

  *战争

  1、1840年6月,英军舰队侵入广东海面挑衅,*战争爆发。

  【原因】根本原因:英国为了打开*市场,掠夺原料

  直接原因:禁烟运动——英国借口保护*贸易

  【影响】外交方面——开与外国订约的先例;*国际地位下降

  国家*——破坏国家领土*;丧失领事裁判权;丧失关税自*;给予列强最惠国待遇。

  经济方面——国民经济大受打击,*为患;*从此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1841年初英军强占香港岛,威逼广州。

  1842年8月,清*被迫与英国签订**代史上第一个不*等条约《南京条约》

  条约内容: 割香港岛给英国;

  赔款2100万银元;

  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

  *海关收取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由双方商定等。

  影响:

  1.破坏了*领土完整,开了割让土地的先例

  2.加重人民负担,阶级矛盾尖锐,开了勒索赔款恶例

  3.打开*东南沿海门户,便利了资本主义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

  4.开始丧失关税自*

  失败原因:

  1.客观:英国综合国力强大

  2.主观:清王朝腐朽落后,统治集团战和不定,指挥不当

  3.根本:制度上的差距,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不能对抗新兴资本主义

  3、1856年,英军进攻广州,第二次*战争爆发。

  1858年清*被迫分别与英法签订《天津条约》

  条约规定: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增开沿海沿江十处通商口岸;

  赔偿英法巨额白银;

  允许外国人到*内地旅游、经商和传教;

  外国军舰和商船可在长江各口暗通航等。

  不久,英法火烧圆明园。

  1860年,清*被迫分别与英法签订《北京条约》。

  条约规定:承认《天津条约》有效;

  增开天津为商埠;

  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对英法赔款各增至800万两白银。

  4、影响:*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

岳麓版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归纳2

  列举从汉到明清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

  1、汉武帝集权:西汉的中、外朝制度; 东汉“虽置三公,事归台阁”皇帝总揽大权

  2、唐朝三省六部制:

  (1)结构:

  ①三省——中书省(起草诏令)、尚书省(负责执行)、门下省(封驳审议)

  ②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2)作用:提高了办事效率;相权一分为三,有利于加强皇权。

  3、宋初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要注意分割相权、与削弱地方权力两方面)

  (1)措施:

  ①收精兵:原则是统兵权与调兵权分离,三衙(统兵)、枢密院(调兵)。

  ②削实权:在中央把相权一分为三(实行二府三司制,设枢密院分割宰相的军权;设中书门下作为宰相的办公机构,用参知政事分割宰相的行*;设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财权);在地方上州郡直属中央,州郡长官之下设通判,派文臣出任州郡长官。

  ③制钱谷:由转运使把地方财赋运到中央,使地方失去割据的财政基础。

  (2)影响:加强了中央集权,改变了唐末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造成了“冗官”、“冗兵”、“冗费”的国家财政危机。

  4、元朝:元朝废三省,实行一省制,即中书省。

  5、明朝: 废除丞相,相权、皇权合而为一,专制皇权发展到高峰。

  明朝设立内阁:明太祖设殿阁大学士,明成祖正式设内阁。仅备顾问,不参与决策。

  6、清朝设立军机处:

  ①时间:雍正年间

  ②原因:处理西北紧急军务

  ③职权:处理军务,参与处理内政外交、制定军政大计、审理重大案件。只跪奏笔录。

  ④影响:提高了行政效率;*大事皆由皇帝裁决,专制皇权高度发展。军机处的设立,是专制皇权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

岳麓版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归纳3

  *战争

  1、1840年6月,英军舰队侵入广东海面挑衅,*战争爆发。

  【原因】根本原因:英国为了打开*市场,掠夺原料

  直接原因:禁烟运动——英国借口保护*贸易

  【影响】外交方面——开与外国订约的先例;*国际地位下降

  国家*——破坏国家领土*;丧失领事裁判权;丧失关税自*;给予列强最惠国待遇。

  经济方面——国民经济大受打击,*为患;*从此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1841年初英军强占香港岛,威逼广州。

  1842年8月,清*被迫与英国签订**代史上第一个不*等条约《南京条约》

  条约内容: 割香港岛给英国;

  赔款2100万银元;

  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

  *海关收取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由双方商定等。

  影响:

  1.破坏了*领土完整,开了割让土地的先例

  2.加重人民负担,阶级矛盾尖锐,开了勒索赔款恶例

  3.打开*东南沿海门户,便利了资本主义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

  4.开始丧失关税自*

  失败原因:

  1.客观:英国综合国力强大

  2.主观:清王朝腐朽落后,统治集团战和不定,指挥不当

  3.根本:制度上的差距,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不能对抗新兴资本主义

  3、1856年,英军进攻广州,第二次*战争爆发。

  1858年清*被迫分别与英法签订《天津条约》

  条约规定: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增开沿海沿江十处通商口岸;

  赔偿英法巨额白银;

  允许外国人到*内地旅游、经商和传教;

  外国军舰和商船可在长江各口暗通航等。

  不久,英法火烧圆明园。

  1860年,清*被迫分别与英法签订《北京条约》。

  条约规定:承认《天津条约》有效;

  增开天津为商埠;

  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对英法赔款各增至800万两白银。

  4、影响:*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


生物必修一知识点归纳 (菁华3篇)(扩展3)

——必修一政治知识点归纳 (菁华3篇)

必修一政治知识点归纳1

  一、发展生产 满足消费

  1、生产决定消费

  ①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 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 ③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 ④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2、消费对生产有反作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是生产的最终目的和动力 ①生产的产品消费了,生产过程才算最终完成;

  ② 消费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具有导向作用;

  ③ 消费形成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

  ④ 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⑤ 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能提高劳动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大力发展生产力。

  基本国情: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必须坚持**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这是夺取*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牢牢把握的一条基本要求。 发展,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

  1、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绝不能有丝毫动摇。

  2、要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3、人是生产力中的决定性力量,加快生产力发展必须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

  4、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而且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重要标志。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必须加快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力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

  5、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推动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6、**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必修一政治知识点归纳2

  我国基本经济制度

  一、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

  1、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2、是*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

  3、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

  国有经济

  国有经济是指全社会全体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

  国有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

  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两方面。第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有的地方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别。

  第二.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主导作用具体体现在三控制一支配。

  1、控制国民经济发展方向。

  2、控制经济运行的整体态势。

  3、控制重要稀缺资源的能力。

  4、在国民经济命脉和重要的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

  二、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

  在我国现阶段除公有制经济。存在大量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 个体经济与劳动者自己的劳动为基础。

  私营经济以生产资料私有和雇佣劳动为基础。

  外资经济。是指外国投资者和港澳台地区投资者,根据我国法律法规在我国大陆设立的独资企业以及中外合资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都快上投资部分。

  公有制经济和非公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必修一政治知识点归纳3

  【生产、劳动与经营】

  1、生产决定消费

  (1)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方式、质量和水*

  (2)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2、消费反作用生产

  (1)消费是生产的目的,消费使生产得以真正地完成。

  (2)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节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

  (3)消费是生产的动力。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会带动一个产业甚至几个相关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4)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能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3、如何大力发展生产力

  (1)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2)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3)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

  (4)加快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力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

  4、国有经济的地位

  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它掌握着国家的经济命脉,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这一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即体现在控制国民经济发展方向、控制经济*稳运行的整体态势、控制重要稀缺资源的能力上。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

  5、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必然性:

  ①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衡、多层次的状况,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②实践证明它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

  6、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作用

  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各种非公有制经济在支撑经济增长、促进创新、扩大就业、增加税收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收入与分配】

  1、为什么要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

  (1)实行按劳分配,是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①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②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③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2)实行按劳分配,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从而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

  (3)公有制在国民经济中占主体地位,决定了按劳分配在我国所有分配方式中占主体地位。

  2、怎样实现收入分配的公*?

  ①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是实现收入分配公*的制度保证。

  ②增加居民收入,着重保护劳动所得,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是实现社会公*的重要举措。

  ③再分配更加注重公*是实现社会公*的另一重要举措。

  ④效率是公*的物质前提,社会公*的逐步实现只有在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率、增加社会财富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大力发展生产力)

  3、效率与公*的关系如何处理?

  ①效率与公*具有一致性。效率是公*的物质前提,公*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②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和公*,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发展经济必须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同时要将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惠及全体人民。

  ③兼顾效率和公*,既要反对*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4、财政的作用:

  国家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1)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2)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3)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稳运行的作用。

  5、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

  ①经济发展水*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是基础性的。只有加快经济发展,大力增加社会财富,才能保证国家财政收入持续增长。

  ②财政收入还受分配政策的制约。国家应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既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又促进企业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不断提高。

  6、为什么在消费时要主动索要发票:

  ①发票是消费者的购物凭证,是消费者的凭据;

  ②发票也是税务部门进行税收管理的基础和依据,消费者索要发票,有利于使国家税款足额入库,为国家税收作贡献。


生物必修一知识点归纳 (菁华3篇)(扩展4)

——生物知识点归纳 (菁选6篇)

  1、二十一世纪公民绿色行为

  亲*大自然,爱护每块绿地,积极参加植树活动。

  改变不利于环境的饮食*惯,使用可再生的材料。

  关心并积极参加科技事业,使之成为改善环境状况的动力。

  从事每一项活动时,都会充分考虑其对环境的影响,并采取预防措施。

  2、城市绿地——人类之肺

  城市绿地至少有四大功能:

  一是净化空气。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氟化氢、氨、氯等有毒有害气体,100*方米草地10个小时可吸收二气化碳1500克,同时放出氧气100克。

  二是调节大气温度。1公顷草坪每天约蒸发水份6300千克,使空气温度增加5-9%。

  三是吸尘杀菌。绿地较大的广场能降低噪声20-30分贝。

  3、室内空气污染有哪些?

  人的一生大约有80%以上的时间是在室内度过的,你知道一般空气污染有哪些吗?

  (1)燃烧物:煤炉、煤气炉灶、室内吸烟产生有毒有害气体;

  (2)生物学物质:冰箱、冷却系统内繁殖的细菌、空调过滤器滋生的真菌、尘埃中生长的尘螨以及室内外带进的花粉等;

  (3)化学残留物:各类杀虫剂、家庭装潢或家具胶合板中释放的苯、甲醛等;

  (4)放射物质:房屋建筑中使用的水泥、大理石等材料中释放氡(据调查,人类目前所知的放射性污染有54%来自氡);

  (5)石棉:石棉做外壳的管道,石棉瓦楞纸做的通风管道等,因磨损、风化脱落造成室内污染。

  室内空气污染最简单的治理办法就是通风,门窗常开,清风常进,健康常在。

  4、家庭噪声——看不见的污染

  从生物学角度讲,一切令人不愉快的声音都是噪声。在人们越来越关心室外环境是否安静舒适的同时,也应关心一下居室内的声环境是否环保。

  据预测,家庭中使用的电视机、收录机产生的噪声可达60-80分贝,洗衣机为42-70分贝。临床医学统计,若在80分贝以上的噪声环境中生活,有50%的人会耳聋,85分贝则会使人感到心烦意乱,工作效率下降。所以家庭居室,应严格控制家用电器和其它发声器具的音量和开关时间。

  5、不要轻视氮氧化物对人体的危害

  随着管道煤气、天然气、液化石油气取代蜂窝煤,氮氧化物已经成为厨房里的重要污染源。

  氮氧化物为一氧化氮和氧化氮,一氧化氮无色无味,与血红蛋白的结合能力比一氧化碳还强,吸入这种气体后,更容易造**体缺氧;二氧化氮的毒性比一氧化氮高4-5倍。虽然厨房排放的氮氧化物的量不足以马上致人死亡,却能不断侵入人体,诱发各种病症。氮氧化物能够直接到达呼吸道深部细支气管及肺泡,刺激肺泡组织,引起肺水肿,严重者还可能发展成肺癌。对于家庭主妇来说,氮氧化物还会破坏皮肤组织,摧残娇嫩的肌肤,使人容颜衰老。因此,建议家庭主妇们,在炒菜做饭前后,都要处长开抽油烟机的时间,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厨房内的污染。

  6、慎用洗涤剂、清洁剂

  洗涤剂、清洁剂多是化学产品,长期不当地使用洗涤剂、清洁剂,会操作人的神经系统,使人的智力发育受阻。洗涤剂、清洁剂残留在衣服上,会刺激皮肤过敏,长期使用高浓度的洗涤剂、清洁剂,其中致癌物会从皮肤、口腔进入人体内,损害健康。

  7、为什么要推广使用无磷洗衣粉?

  市场上销售的洗衣粉一般都使用磷酸钠作为助洗剂。洗涤后,含磷废水不断流入江河湖泊,造成蓝藻迅速生长,引起水体“富营养化”鱼类及其它水生动物因缺氧死亡,直至水质变坏甚至发臭。高磷洗衣粉对皮肤有直接刺激,会使人产生燃烧疼痛的感觉,洗后的衣物穿在身上有时会造成皮肤搔痒。因此,高磷洗衣粉己成为接触性皮炎、婴儿尿布疹、常跖角皮症等常见皮肤病的刺激源。

  8、不要乱用塑料袋装食品

  现在人们使用的塑料袋有三种:

  一种是既不能沾皮肤、又不能放食物,只能用来装建筑材料;一种是用来装服饰;还有一种是可勉强用来盛放食品的。

  这三种塑料袋大部分都含有“毒素”,如聚氯乙烯塑料就是有毒的品种,虽然原材料无毒,但在制作的过程中加入了稳定剂,而这些添加剂主要是硬脂酸铅,有毒性。这些铅盐极易析出,一旦进入人体,就会造成积蓄性铅中毒,所以装食品时绝对不可乱用塑料袋。

  9、几种不宜多吃的食物

  方便面:方便面中含有色素和防腐剂,常吃对人体有害。

  味精:人体过多摄入味精会使血液中谷氨酸含量升高,造成短时头痛、心跳、恶心等症状,同时也会对人的生死系统造成不利影响。

  腌菜:腌菜中含有亚硝酸胺,常吃有致癌的危险。

  油条:油条在制作过程中,须加入明矾(硫酸铝钾),铝在肾脏中富集难以排出,从而对大脑及神经细胞产生毒素,容易引发老年痴呆症。

  臭豆腐:臭豆腐在发酵过程中,极易被微生物污染,它还含有大量挥发星盐基氨及硫化氢,使蛋白质变质分解。

  松花蛋:松花蛋在制作过程中要用到一定量的铅,经常食用,会引起铅中毒。

  菠菜:菠菜中含有草酸,它会与食物中的锌、钙结合而以化合物形式排出体外,引起人体锌与钙的缺乏。

  10、“环保”不等于“环卫”

  “环保”是环境保护,其主要任务是保护并改善生产环境和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它公害,工作重点是防治水污染、大气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物污染等。其管理机构是各级人民*的环境保护行政管理部门。“环卫”是环境卫生,其主要任务是消除人类生活污染及其危害,如清扫街道、消除生活垃圾、人畜粪便以及消灭蚊蝇鼠害等。其管理机构是各级人民*的城建或城管部门。

  有了给大家整理的初二下册生物第七章知识点,大家一定要仔细阅读,相信大家一定会取得优异的成绩。

  1、科学研究的方法:

  观察法,调查法,探究法,实验法,分析资料法......

  科学探究的过程包括的环节: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假设:是对提出的问题作出的假想,是对问题结果的预测。假设是建立在观察和已有知识经验之上的。

  制定计划实施计划时应该注意,控制单一变量,设置对照实验。

  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分等;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例:七星瓢虫捕食蚜虫,是捕食关系。稻田里杂草和水稻争夺阳光,属竞争关系。蚂蚁、蜜蜂家庭成员之间分工合作。

  3、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举例:荒漠中的骆驼,尿液非常少;骆驼刺地下根比地上部分长很多;寒冷海域中的海豹,胸部皮下脂肪厚;旗形树等。

  2)生物对环境的影响:蚯蚓在土壤中活动,可以使土壤疏松,其粪便增加土壤的肥力;沙地植物防风固沙等都属于生物影响环境。地衣能加速岩石的风化,促进土壤层的形成,起到开路先锋的作用。

  4、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

  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组成: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和真菌)。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水、空气、温度等。

  5、食物链和食物网:

  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就形成了食物网。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能量在食物链的流动过程中的特点是逐级递减。物质是反复循环。有毒物质因为无法在生物体内分解和排出,所以也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

  写食物链时注意:只能以生产者开始,以最高层消费者结束。不写分解者。

  6、列举不同的生态系统:

  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等等,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自动调节能力越强,反之就越弱。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外界干扰超过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人类活动是影响生态系统的最大因素。

  (1)概念: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多个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一系列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2)特征:具有持久性、稳定性和不可逆性.

  (3)意义:是生物个体发育的基础.

  (4)原因: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遗传物质没有改变.

  1、遗传:亲子间的相似性。

  2、变异: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

  3、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是通过生殖和发育而实现的。

  4、人们对遗传和变异的认识,最初是从性状开始的,以后才逐渐深入到基因水*。

  5、性状:生物的形态结构特征、生理特征性及行为方式等称为性状。

  6、生物的性状受遗传物质的控制,也受生活环境的影响,并非都能遗传。有些性状可见,有些性状难以观察到。

  7、相对性状:同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

  8、转基因超级鼠的研究:被誉为分子生物学技术发展的里程碑。

  9、在生物传种接代的过程中,传下去的不是性状而是控制性状的基因。

  10、转基因技术:把一种生物的某个基因,用生物技术的方法转入到另一种生物的基因组中。用此技术培育出来的转基因生物,就有可能表现出转入基因所控制的性状。

  八年级下册生物学*方法

  方法/步骤1:

  第一,教科书要熟烂于心。

  生物,掌握了教材就是取得了一半的成功。

  书中的图例、实验、涉及的化学式(光合与呼吸),要时常归纳、总结重点词,如“功能、“作用”、“本质是”,这些都要留心,书上的黑体字要背下来,如“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这往往是高频考点。

  方法/步骤2:

  第二,要选择一到两本辅导书(多了就没工夫看了)。

  八年级下册生物学*技巧

  1、简化记忆法。

  即通过分析教材,找出要点,将知识简化成有规律的几个字来帮助记忆。

  2、联想记忆法。

  即根据教材内容,巧妙地利用联想帮助记忆。

  3、对比记忆法。

  在生物学学*中,有很多相*的名词易混淆、难记忆。对于这样的内容,可运用对比法记忆。对比法即将有关的名词单列出来,然后从范围、内涵、外延,乃至文字等方面进行比较,存同求异,找出不同点。这样反差鲜明,容易记忆。

  除了病毒等少数生物之外,所有的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病毒的化学成分为:DNA和蛋白质或RNA和蛋白质

  一、真核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一)细胞壁植物细胞在细胞膜的外面有一层细胞壁,其主要成分为纤维素和果胶,可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来除去。细胞壁作用为支持和保护。

  (二)细胞膜

  对细胞膜进行化学分析得知,细胞膜主要由脂质(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构成,其中脂质最多,约占50%;此外,还有少量的糖类。在组成细胞膜的脂质中,磷脂最丰富。细胞膜的功能是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三)细胞质

  在细胞膜以内,核膜以外的部分叫细胞质。活细胞的细胞质处于不断流动的状态,`细胞质主要包括细胞质基质和细胞器。

  1、细胞质基质

  细胞质基质含有水、无机盐、脂质、糖类、氨基酸、核苷酸、多种酶,在细胞质中进行着多种化学反应。

  2、细胞器

  (1)线粒体

  线粒体广泛存在于细胞质基质中,它是有氧呼吸主要场所,被喻为“动力车间”。

  光镜下线粒体为椭球形,电镜下观察,它是由双层膜构成的。外膜使它与周围的细胞质基质分开,内膜的某些部位向内折叠形成嵴,这种结构使线粒体内的膜面积增加。在线粒体内有许多种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还含有少量的DNA。

  (2)叶绿体

  叶绿体是植物、叶肉、细胞特有的细胞器。叶绿体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细胞中,进行的细胞器,被称为“养料制造车间”和“能量转换站”。在电镜下可以看到叶绿体外面有双层膜,内部含有几个到几十个由囊状的结构堆叠成的基粒,其间充满了基质。这些囊状结构被称为类囊体,其上含有叶绿素。

  (3)内质网

  内质网是由单层膜连接而成的网状结构,大大增加了细胞内的膜面积,内质网与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和加工有关,也是脂质合成的“车间”。

  (4)核糖体

  细胞中的核糖体是颗粒状小体,它除了一部分附着在内质网上之外,还有一部分游离在细胞质中。核糖体是细胞内合成蛋白质的场所,被称为“生产蛋白质的机器”。

  (5)高尔基体

  高尔基体本身不能合成蛋白质,但可以对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植物细胞分裂过程中,高尔基体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

  (6)液泡

  成熟的植物细胞都有液泡。液泡内有细胞液,其中含有糖类、无机盐、色素、蛋白质等物质,它对细胞内的环境起着调节作用,可以使细胞保持一定的形状,保持膨胀状态。

  (7)中心体

  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中有中心体,每个中心体由两个互相垂直排列的中心粒,及其周围物质组成。动物细胞的中心体与有丝分裂有关。

  (8)溶酶体

  溶酶体是细胞内具有单层膜结构的细胞器,它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分解多种物质。

  (四)细胞核

  每个真核细胞通常只有一个细胞核,而有的细胞有两个以上的细胞核,如人的

  肌肉细胞,有的细胞却没有细胞核,如哺乳动物的红细胞细胞。

  1、结构

  在电镜下观察经过固定、染色的有丝分裂间期的真核细胞可知其细胞核主要结构有。

  核膜、核仁、染色质

  核膜由双层膜构成,膜上有核孔,是细胞核和细胞质之间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的孔道。

  核仁在不同种类的生物中,形态和数量不同,它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周期性地消失和重现。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染色质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在细胞有丝分裂间期,染色质呈丝状,并交织成网;在分裂期染色质螺旋化化,缩短变粗,变成一条圆柱状或杆状的染色体,因此,染色质和染色体是细胞中同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形态。

  2、功能

  细胞核是遗传物质和的主要场所,是细胞和细胞的控制中心,因此,细胞核是细胞中最重要的部分。储存、复制、代谢、遗传

  (五)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在上述细胞结构和细胞器中,具有双层膜有线粒体、叶绿体,具有单层膜的有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液泡。它们都由生物膜构成,这些细胞器膜和细胞膜、核膜等结构,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细胞的生物膜系统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首先,细胞膜不仅使细胞具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内环境,同时在细胞与环境之间进行物质运输、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的过程中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第二,细胞的许多重要的化学反应都在生物膜上进行。

  细胞内的广阔的膜面积为酶提供了大量的附着位点,为各种化学反应的顺利进行创造了有利条件。

  第三,细胞内的生物膜把细胞分隔成一个个小的区室,这样就使得细胞内能够同时进行多种化学反应,而不会相互干扰,保证了细胞的生命活动高效、有序地进行。

  第一章走*细胞

  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一、相关概念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除了病毒以外,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植物没有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二、病毒的相关知识

  1、病毒(Virus)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体。主要特征:

  ①个体微小,一般在10~30nm之间,大多数必须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见;

  ②仅具有一种类型的核酸,DNA或RNA,没有含两种核酸的病毒;

  ③专营细胞内寄生生活;

  ④结构简单,一般由核酸(DNA或RNA)和蛋白质外壳所构成。

  2、根据寄生的宿主不同,病毒可分为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和细菌病毒(即噬菌体)三大类。根据病毒所含核酸种类的不同分为DNA病毒和RNA病毒。

  3、常见的病毒有:人类流感病毒(引起流行性感冒)、SARS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艾滋病(*)]、禽流感病毒、乙肝病毒、人类天花病毒、狂犬病毒、烟草花叶病毒等。

  第二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一、细胞种类:

  根据细胞内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把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二、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比较:

  1、原核细胞:细胞较小,无核膜、无核仁,没有成形的细胞核;遗传物质(一个环状DNA分子)集中的区域称为拟核;没有染色体,DNA不与蛋白质结合;细胞器只有核糖体;有细胞壁,成分与真核细胞不同。

  2、真核细胞:细胞较大,有核膜、有核仁、有真正的细胞核;有一定数目的染色体(DNA与蛋白质结合而成);一般有多种细胞器。

  3、原核生物: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如:蓝藻、细菌(如硝化细菌、乳酸菌、大肠杆菌、肺炎双球菌)、放线菌、支原体等都属于原核生物。

  4、真核生物: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如动物(草履虫、变形虫)、植物、真菌(酵母菌、霉菌、粘菌)等。

  三、细胞学说的建立:

  1、1665英国人虎克(RobertHooke)用自己设计与制造的显微镜(放大倍数为40—140倍)观察了软木的薄片,第一次描述了植物细胞的构造,并首次用拉丁文cella(小室)这个词来对细胞命名。

  2、1680荷兰人列文虎克(A。vanLeeuwenhoek),首次观察到活细胞,观察过原生动物、人类**、鲑鱼的红细胞、牙垢中的细菌等。

  3、19世纪30年代德国人施莱登(MatthiasJacobSchleiden)、施旺(TheodarSchwann)提出:一切植物、动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的基本单位。这一学说即“细胞学说(CellTheory)”,它揭示了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分子


生物必修一知识点归纳 (菁华3篇)(扩展5)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归纳 (菁华5篇)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1.“辉煌属于希腊”指的是古希腊的奴隶制民主政治,“宏伟归于罗马”指的是古罗马的法律制度。两者实质是保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2.希腊的地理环境和地理位置造成了小国寡民、独立自主的城邦制度

  3.梭伦改革是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克里斯提尼改革是雅典民主政治的正式确立、伯里克利改革是雅典民主政治的“黄金时代”。

  4.在古希腊妇女、外邦人、广大的奴隶,不享受民主的权利。

  5.古罗马*惯法发展到成文法是*民反贵族斗争的结果,从公民法(适用于罗马公民)发展到万民法(帝国境内的一切自由民)是对外扩张的必然结果。

  6.《十二铜表法》(公元前5世纪中期)是成文法诞生的标志、《民法大全》(公元6世纪)是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的标志。

  7.罗马法是欧洲历第一部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在*代罗马法中的思想和制度,成为反对封建制度、推进资本主义发展的有利武器。

  8.罗马法的核心思想是保护私有财产。

  第三单元*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英、美、法、德确立的都是资产阶级代议制,不管是君主立宪还是民主共和都是适合各国国情的,没有先进落后之分)

  1.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标志是16*《权利法案》,核心是限制王权,保证议会的权力。

  2.1832年议会改革,大大加强了工业资产阶级的力量(因为工业革命的开展),为工业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保障。

  3.1721年,沃尔波尔成为英国的第一位首相,英国的责任制内阁制开始逐步形成,首相是议会多数党的领袖,内阁成员集体负责,必须在大政方针上保持一致,与首相共进退。首相掌握行*、议会掌握立法权两者相互制约。

  4.美国民主共和制确立标志是《1787年宪法》,其中体现了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分权与制衡”的原则,在联邦*结构中体现出“三权分立”的原则。

  5.“三权分立”下总统(行政)、国会(立法)、法院(司法),总统由选民间接选举产生,对宪法负责,法院大法官由总统提名,参议院批准。三者独立*等,相互制约,防止专制的出现。

  6.1787年宪法是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体现了一定的民主精神,但它允许奴隶制度的存在,存在种族歧视。

  7.19世纪50年代中期,民主党与共和党的对峙格局最终形成。两党对垒,交替执政,成为美国共和政体的一大特色,两党本质都是资产阶级政党,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

  8.法国民主共和制确立标志是1875年《第三共和国宪法》。

  9.法国民主共和制下,总统掌握行*,议会掌握立法权。总统由参、众两院组成的联*会议选出,参议院有权否决众议院的决议案。

  10.德意志统一的方式是王朝战争。

  11.德国君主立宪制确立标志是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12.德国君主立宪制下,皇帝掌握国家大权,宰相由皇帝任命,对皇帝负责。议会是立法机构,由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组成,帝国议会作用权利很小。德意志的君主立宪制,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是不完善的。

  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一、夏商的政治制度

  1.从禅让到王位世袭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我国开始有了早期国家政治制度。禹死后,其子启即位,原始社会的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所取代。

  2.王权具有神秘色彩统治者把自己的行为说成是天的意志,国家大事通过占卜方式来决定。

  3.初步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中央设相、卿士等,地方设侯、伯。

  二、西周的政治制度

  1.等级森严的分封制

  (1)目的:

  拱卫周王室,进行有效统治,巩固奴隶制国家*(“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2)内容:

  ①分封对象——周王把王畿以外的土地和人民授于王族、功臣、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②被封诸侯的义务——要服从周王的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

  ③被封诸侯的权利——职位世袭、对卿大夫再分封、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

  (3)作用:

  ①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

  ②开发边远地区,扩大了统治区域;

  ③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一般的政治格局;

  ④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⑤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森严的等级序列,周天子具有至尊权威,国家*趋向严密。

  (4)局限:

  受封诸侯在各自领地内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为王权衰落和诸侯割据埋下隐患。

  (5)瓦解:

  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受到破坏(根本原因在于封建经济生产方式的产生,这一生产方式使诸侯势力日益壮大)。

  战国时诸侯国变法废分封、行县制。秦统一后在全国范围内建立郡县制,分封制瓦解。

  2.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

  (1)定义:

  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政治制度。(用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的`办法,来确立和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内的地位,以保证王权的稳定。)

  (2)目的:

  加强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3)内容:

  继承制;确立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家国政治

  (4)影响:

  ①形成了等级森严的政治制度,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②宗法关系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把“国”与“家”密切的结合在一起。

  (5)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

  分封制和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两大支柱,互为表里;

  分封制是建立在宗法制基础上的,宗法制在政治制度上的体现就是分封制。

  3.礼乐制度

  (1)含义:

  对统治阶级日常的政治、社会活动(如祭祀、婚葬等)制定一些规则和仪式,并配有特定的音乐。

  (2)目的:

  更好地维护分封制和宗法制

  (3)作用:

  周礼成为维护等级制度、防止僭越行为的工具,有利于统治秩序的稳定。

  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一、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背景——秦的统一

  1.背景

  春秋战国诸侯争霸兼并战争

  2.条件

  ①经济: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实力增强

  ②思想:法家学说为秦的统一奠定理论基础

  ③客观:人民渴望统一

  ④主观:秦王嬴政的雄才大略

  3.建立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秦朝。

  4.措施(巩固统一)

  颁布秦律;统一度量衡、货币、车轨;统一文字;修驰道、开通灵渠、修长城、移民等。

  5.影响

  ①结束了长期的诸侯割据局面,建立了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秦王朝,促进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

  ②有利于各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民族融合,巩固国家统一。

  ③有利于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的形成。

  二、皇帝制度

  1.内容

  ①权力高度集中天下大权,集于中央 中央大权,集于皇帝

  ②皇权至上皇帝总揽政治、经济、军事等一切大权;皇帝有权任免中央和地方的主要官员。

  ③皇帝独尊(皇帝神圣)创制皇帝专用称号(朕、 制、诏 、玺)

  ④皇位世袭

  2.特点 皇位世袭——权力的不可转移 皇权至上——地位的不可僭越 这是*古代专制制度的重要特征

  三、中央官制

  1.内容:三公九卿 丞相——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

  御史大夫——副丞相,上传下达,负责监察百官太尉——管理全国军务九卿(诸卿):*的职能部门,分管国家各项具体事务

  2.特点

  ①主要官职在地位、职责和权力方面相互配合,彼此牵制,军政大权掌握在皇帝手中。

  ②军政大事,先进行朝议,最后由皇帝裁决,以减少决策失误。

  3.利弊 利: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君主专制下重大事情的决策失误。弊:因皇权过大,易形成君主专制独裁,缺乏对皇帝的监督与制约的机制。

  四、郡县制

  1.背景:

  ①春秋战国时期,一些诸侯国已陆续在新建并的地区设郡县

  ②秦统一后,通知区域空前扩大

  ③李斯建议在全国推行郡县制

  2.内容:秦始皇把全国分为36个郡,由*直接管辖。一郡之内又分若干县

  建立相应的地方官僚机构,郡守、县令由皇帝直接任免

  3.影响:实现了对地方*直接有效的控制

  把全国每个地方每户人家都纳入国家政治体制之中,巩固了国家的统一。

  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一、中央集权的发展

  1.汉朝

  汉初沿袭秦的郡县制,同时分封诸侯,实行郡国并行制。

  汉武帝颁布“推恩令”,王国越分越小,列侯归郡管辖,加强了中央集权。

  2.唐朝

  唐朝中期,朝廷在地方设置节度使。

  安史之乱后形成藩镇割据局面,严重削弱中央集权。

  3.北宋

  军事:主要将领兵权收归中央,抽调各地精兵强将,充实中央禁军

  行政:中央派文臣做地方长官,同时设通判负责监督

  财政:地方赋税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全由中央掌控

  4.元朝

  河北、山西、山东等地由中央直接管理,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行省之下设路府州县),边远民族地区由宣慰司管理,*由宣政院管理。行*官拥有经济军事大权,但在行使时受中央节制。

  行省制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二、君主专制的演进

  1.汉朝——内朝(中朝)

  汉初,丞相集决策、司法、行政大权于一身。

  汉武帝时重用身边侍从、秘书等工作的人,让他们担任尚书令、侍中等,参与*大事,削弱相权。

  2.魏晋南北朝——三省体制

  尚书省(最先拥有实权)、中书省、门下省

  3.隋唐——三省六部制

  (1)三省: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核);尚书省(执行)

  (2)六部:吏、户、礼、兵、刑、工

  (3)影响: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相互牵制和监督,相权分散皇权独尊;三省六部制是*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历朝基本沿袭这种制度。

  4.宋朝——分割相权


生物必修一知识点归纳 (菁华3篇)(扩展6)

——生物知识点总结归纳 (菁华3篇)

  第一章生命的物质基础

  1.生物体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2.从结构上说,除病毒以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3.新陈代谢是活细胞中全部的序的化学变化总称,是生物体进行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

  4.生物体具应激性,因而能适应周围环境。

  5.生物体都有生长、发育和生殖的现象。

  6.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特征,使各物种既能基本上保持稳定,又能不断地进化。

  7.生物体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8.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化学元素是生物界所特有的,这个事实说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统一性。

  9.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生物体内和在无机自然界中的含量相差很大,这个事实说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还具有差异性。

  10.各种生物体的一切生命活动,绝对不能离开水。

  11.糖类是构成生物体的重要成分,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是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

  12.脂类包括脂肪、类脂和固醇等,这些物质普遍存在于生物体内。

  13.蛋白质是细胞中重要的有机化合物,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

  14.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对于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有极重要作用。

  15.组成生物体的`任何一种化合物都不能够单独地完成某一种生命活动,而只有按照一定的方式有机地组织起来,才能表现出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现象。细胞就是这些物质最基本的结构形式。

  第二章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

  16.活细胞中的各种代谢活动,都与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有密切关系。细胞膜具一定的流动性这一结构特点,具选择透过性这一功能特性。

  17.细胞壁对植物细胞有支持和保护作用。

  18.细胞质基质是活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为新陈代谢的进行,提供所需要的物质和一定的环境条件。

  19.线粒体是活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20.叶绿体是绿色植物叶肉细胞中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

  21.内质网与蛋白质、脂类和糖类的合成有关,也是蛋白质等的运输通道。

  22.核糖体是细胞内合成为蛋白质的场所。

  23.细胞中的高尔基体与细胞分泌物的形成有关,主要是对蛋白质进行加工和转运;植物细胞分裂时,高尔基体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

  24.染色质和染色体是细胞中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形态。

  25.细胞核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遗传特性和细胞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

  26.构成细胞的各部分结构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互相紧密联系、协调一致的,一个细胞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细胞只有保持完整性,才能够正常地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27.细胞以分裂是方式进行增殖,细胞增殖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

  28.细胞有丝分裂的重要意义(特征),是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以后,精确地*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因而在生物的亲代和子代间保持了遗传性状的稳定性,对生物的遗传具重要意义。

  29.细胞分化是一种持久性的变化,它发生在生物体的整个生命进程中,但在胚胎时期达到最大限度。

  30.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能力,也就是保持着细胞全能性。

  第三章生物的新陈代谢

  31.新陈代谢是生物最基本的特征,是生物与非生物的最本质的区别。

  32.酶是活细胞产生的一类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有机物.........

  分离各种细胞器的方法:

  细胞器是细胞质中具有特定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微器官,也称为拟器官或亚结构。其中质体与液泡在光镜下即可分辨,其他细胞器一般需借助电子显微镜方可观察。细胞器(organelle)一般认为是散布在细胞质内具有一定形态和功能的微结构或微器官。但对于“细胞器”这一名词的范围,还存在着某些不同意见。细胞中的细胞器主要有:线粒体、内质网、中心体、叶绿体,高尔基体、核糖体等。它们组成了细胞的基本结构,使细胞能正常的工作,运转。

  细胞器的结构与功能

  (一)双层膜

  1、线粒体

  (1)结构: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其内含有少量的DNA与RNA,可复制

  (2)功能:进行的主要场所

  2、叶绿体

  (1)结构:其内也含有少量的DNA与RNA,可复制;

  基质中含有酶,基粒中了有酶还有色素

  (2)功能:进行的场所

  (3)存在:绿色植物的和幼茎皮层细胞

  (二)无膜结构

  3、中心体

  (1)存在:动物和低等中

  (2)功能: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

  4、核糖体

  分类(1)游离型核糖体:合成胞内蛋白(血红蛋白,与有关的酶)

  (2)附着型核糖体:合成分泌蛋白(消化酶,抗体,一部分激素)

  单层膜

  5、内质网

  分为(1):分泌蛋白的加工合成及运输

  (2)光面内质网:合成糖类脂质等有机物

  6、高尔基体

  (1)中:进一步对分泌蛋白加工,分类和运输

  (2)中: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

  7、液泡

  (1)存在:中

  (2)功能:调节细胞内环境;充盈的液泡可使植物细胞保持坚挺

  8、溶酶体

  (1)其内含多种水解酶

  (2)功能:消化分解细胞中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病菌

  一、动物的运动

  1、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骼和肌肉组成。

  骨骼 骨

  运动系统 不活动的连接(颅骨之间)

  骨连接 半活动的连接(脊椎骨之间)

  肌肉 活动的连接,又叫关节(四肢骨之间)

  2、骨骼肌包括中间较粗的肌腹和两端较细的肌腱(乳白色结缔组织),一组肌肉的两端分别附着在两块相邻的骨上.骨骼肌受神经刺激后有收缩的特性。

  3、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推开骨,所以与骨相连的肌肉至少有两组,相互配合完成各种活动。【特别是伸、曲肘动作: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则相反】肱二头肌是两块肌肉组成一组,肱三头肌是三块肌肉组成一组。双臂自然下垂,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舒张;直臂竖直向上提起重物或双手抓住单杠身体自然下垂,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收缩。

  4、运动系统的功能:运动、支持、保护。在运动中,神经系统起调节、控制作用,骨起杠杆的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骨骼肌收缩,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

  5、运动系统在神经系统控制和调节下,以及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的配合下(提供能量,能量来自有机物的分解)共同完成运动。运动能力发达,利于捕食和避敌,以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

  6、关节是由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三部分组成。关节面包括关节头和关节窝。使关节牢固的结构特点是:关节囊及囊里面、外面的韧带。使关节运动灵活的结构特点是:关节面上覆盖一层表面光滑的关节软骨,和关节囊的内表面还能分泌滑液,可减少运动时两骨间关节面的摩擦和缓冲运动时的震动。

  7、脱臼:关节头从关节窝滑脱出来。(由于进行体育运动或从事体力劳动,因用力过猛或不慎摔倒所致。)

  二、动物的行为

  1、按行为表现不同可将动物行为分为:攻击行为、取食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迁徙行为等;而按获得途径不同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行为。

  2、先天性行为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体内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对维持最基本的生存必不可少,如蜘蛛织网、蜜蜂采蜜、蚂蚁做巢等。还有菜青虫取食,举例:


生物必修一知识点归纳 (菁华3篇)(扩展7)

——数学必修二知识点归纳实用5份

  一、直线与方程

  (1)直线的倾斜角

  定义:x轴正向与直线向上方向之间所成的角叫直线的倾斜角.特别地,当直线与x轴*行或重合时,我们规定它的倾斜角为0度.因此,倾斜角的取值范围是0°≤α<180°

  (2)直线的斜率

  ①定义:倾斜角不是90°的直线,它的倾斜角的正切叫做这条直线的斜率.直线的斜率常用k表示.即.斜率反映直线与轴的倾斜程度.

  当时,; 当时,; 当时,不存在.

  ②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

  注意下面四点:(1)当时,公式右边无意义,直线的斜率不存在,倾斜角为90°;

  (2)k与P1、P2的顺序无关;(3)以后求斜率可不通过倾斜角而由直线上两点的坐标直接求得;

  (4)求直线的倾斜角可由直线上两点的坐标先求斜率得到.

  (3)直线方程

  ①点斜式:直线斜率k,且过点

  注意:当直线的斜率为0°时,k=0,直线的方程是y=y1.

  当直线的斜率为90°时,直线的斜率不存在,它的方程不能用点斜式表示.但因l上每一点的横坐标都等于x1,所以它的方程是x=x1.

  ②斜截式:,直线斜率为k,直线在y轴上的截距为b

  ③两点式:()直线两点,

  ④截矩式:

  其中直线与轴交于点,与轴交于点,即与轴、轴的截距分别为.

  ⑤一般式:(A,B不全为0)

  注意:各式的适用范围 特殊的方程如:

  *行于x轴的直线:(b为常数); *行于y轴的直线:(a为常数);

  (5)直线系方程:即具有某一共同性质的直线

  (一)*行直线系

  *行于已知直线(是不全为0的常数)的直线系:(C为常数)

  (二)垂直直线系

  垂直于已知直线(是不全为0的常数)的直线系:(C为常数)

  (三)过定点的直线系

  (�。┬甭饰�k的直线系:,直线过定点;

  (��)过两条直线,的交点的直线系方程为

  (为参数),其中直线不在直线系中.

  (6)两直线*行与垂直

  注意:利用斜率判断直线的*行与垂直时,要注意斜率的存在与否.

  (7)两条直线的交点

  相交

  交点坐标即方程组的一组解.

  方程组无解 ; 方程组有无数解与重合

  (8)两点间距离公式:设是*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两个点,

  则

  (9)点到直线距离公式:一点到直线的距离

  (10)两*行直线距离公式

  在任一直线上任取一点,再转化为点到直线的距离进行求解.

  二、圆的方程

  1、圆的`定义:*面内到一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叫圆,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圆的半径.

  2、圆的方程

  (1)标准方程,圆心,半径为r;

  (2)一般方程

  当时,方程表示圆,此时圆心为,半径为

  当时,表示一个点; 当时,方程不表示任何图形.

  (3)求圆方程的方法:

  一般都采用待定系数法:先设后求.确定一个圆需要三个独立条件,若利用圆的标准方程,

  需求出a,b,r;若利用一般方程,需要求出D,E,F;

  另外要注意多利用圆的几何性质:如弦的中垂线必经过原点,以此来确定圆心的位置.

  3、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有相离,相切,相交三种情况:

  (1)设直线,圆,圆心到l的距离为,则有;;

  (2)过圆外一点的切线:①k不存在,验证是否成立②k存在,设点斜式方程,用圆心到该直线距离=半径,求解k,得到方程【一定两解】

  (3)过圆上一点的切线方程:圆(x-a)2+(y-b)2=r2,圆上一点为(x0,y0),则过此点的切线方程为(x0-a)(x-a)+(y0-b)(y-b)= r2

  4、圆与圆的位置关系:通过两圆半径的和(差),与圆心距(d)之间的大小比较来确定.

  设圆,

  两圆的位置关系常通过两圆半径的和(差),与圆心距(d)之间的大小比较来确定.

  当时两圆外离,此时有公切线四条;

  当时两圆外切,连心线过切点,有外公切线两条,内公切线一条;

  当时两圆相交,连心线垂直*分公共弦,有两条外公切线;

  当时,两圆内切,连心线经过切点,只有一条公切线;

  当时,两圆内含; 当时,为同心圆.

  注意:已知圆上两点,圆心必在中垂线上;已知两圆相切,两圆心与切点共线

  圆的辅助线一般为连圆心与切线或者连圆心与弦中点

  三、立体几何初步

  1、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

  (1)棱柱:

  几何特征:两底面是对应边*行的全等多边形;侧面、对角面都是*行四边形;侧棱*行且相等;*行于底面的截面是与底面全等的多边形.

  (2)棱锥

  几何特征:侧面、对角面都是三角形;*行于底面的截面与底面相似,其相似比等于顶点到截面距离与高的比的*方.

  (3)棱台:

  几何特征:①上下底面是相似的*行多边形 ②侧面是梯形 ③侧棱交于原棱锥的顶点

  (4)圆柱:定义:以矩形的一边所在的直线为轴旋转,其余三边旋转所成

  几何特征:①底面是全等的圆;②母线与轴*行;③轴与底面圆的半径垂直;④侧面展开图是一个矩形.

  (5)圆锥:定义:以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为旋转轴,旋转一周所成

  几何特征:①底面是一个圆;②母线交于圆锥的顶点;③侧面展开图是一个扇形.

  (6)圆台:定义:以直角梯形的垂直与底边的腰为旋转轴,旋转一周所成

  几何特征:①上下底面是两个圆;②侧面母线交于原圆锥的顶点;③侧面展开图是一个弓形.

  (7)球体:定义:以半圆的直径所在直线为旋转轴,半圆面旋转一周形成的几何体

  几何特征:①球的截面是圆;②球面上任意一点到球心的距离等于半径.

  2、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

  定义三视图:正视图(光线从几何体的前面向后面正投影);侧视图(从左向右)、

  俯视图(从上向下)

  注:正视图反映了物体的高度和长度;俯视图反映了物体的长度和宽度;侧视图反映了物体的高度和宽度.

  3、空间几何体的直观图――斜二测画法

  斜二测画法特点:①原来与x轴*行的线段仍然与x*行且长度不变;

  ②原来与y轴*行的线段仍然与y*行,长度为原来的一半.

  4、柱体、锥体、台体的表面积与体积

  (1)几何体的表面积为几何体各个面的面积的和.

  (2)特殊几何体表面积公式(c为底面周长,h为高,为斜高,l为母线)

  (3)柱体、锥体、台体的体积公式

  (4)球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公式:V= ; S=

  4、空间点、直线、*面的位置关系

  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的两点在一个*面内,那么这条直线是所有的点都在这个*面内.

  应用: 判断直线是否在*面内

  用符号语言表示公理1:

  公理2:如果两个不重合的*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

  符号:*面α和β相交,交线是a,记作α∩β=a.

  符号语言:

  公理2的作用:

  ①它是判定两个*面相交的方法.

  ②它说明两个*面的交线与两个*面公共点之间的关系:交线必过公共点.

  ③它可以判断点在直线上,即证若干个点共线的重要依据.

  公理3:经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面.

  推论:一直线和直线外一点确定一*面;两相交直线确定一*面;两*行直线确定一*面.

  公理3及其推论作用:①它是空间内确定*面的依据 ②它是证明*面重合的依据

  公理4:*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行

  空间直线与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

  ① 异面直线定义:不同在任何一个*面内的两条直线

  ② 异面直线性质:既不*行,又不相交.

  ③ 异面直线判定:过*面外一点与*面内一点的直线与*面内不过该店的直线是异面直线

  ④ 异面直线所成角:作*行,令两线相交,所得锐角或直角,即所成角.两条异面直线所成角的范围是(0°,90°],若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是直角,我们就说这两条异面直线互相垂直.

  求异面直线所成角步骤:

  A、利用定义构造角,可固定一条,*移另一条,或两条同时*移到某个特殊的位置,顶点选在特殊的位置上. B、证明作出的角即为所求角 C、利用三角形来求角

  (7)等角定理:如果一个角的两边和另一个角的两边分别*行,那么这两角相等或互补.

  (8)空间直线与*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直线在*面内――有无数个公共点.

  三种位置关系的符号表示:aα a∩α=A a‖α

  (9)*面与*面之间的位置关系:*行――没有公共点;α‖β

  相交――有一条公共直线.α∩β=b

  5、空间中的*行问题

  (1)直线与*面*行的判定及其性质

  线面*行的判定定理:*面外一条直线与此*面内一条直线*行,则该直线与此*面*行.

  线线*行线面*行

  线面*行的性质定理: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面*行,经过这条直线的*面和这个*面相交,

  那么这条直线和交线*行.线面*行线线*行

  (2)*面与*面*行的判定及其性质

  两个*面*行的判定定理

  (1)如果一个*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行于另一个*面,那么这两个*面*行

  (线面*行→面面*行),

  (2)如果在两个*面内,各有两组相交直线对应*行,那么这两个*面*行.

  (线线*行→面面*行),

  (3)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个*面*行,

  两个*面*行的性质定理

  (1)如果两个*面*行,那么某一个*面内的直线与另一个*面*行.(面面*行→线面*行)

  (2)如果两个*行*面都和第三个*面相交,那么它们的交线*行.(面面*行→线线*行)

  7、空间中的垂直问题

  (1)线线、面面、线面垂直的定义

  ①两条异面直线的垂直:如果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是直角,就说这两条异面直线互相垂直.

  ②线面垂直: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面内的任何一条直线垂直,就说这条直线和这个*面垂直.

  ③*面和*面垂直:如果两个*面相交,所成的二面角(从一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面所组成的图形)是直二面角(*面角是直角),就说这两个*面垂直.

  (2)垂直关系的判定和性质定理

  ①线面垂直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

  判定定理: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那么这条直线垂直这个*面.

  性质定理:如果两条直线同垂直于一个*面,那么这两条直线*行.

  ②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

  判定定理:如果一个*面经过另一个*面的一条垂线,那么这两个*面互相垂直.

  性质定理:如果两个*面互相垂直,那么在一个*面内垂直于他们的交线的直线垂直于另一个*面.

  9、空间角问题

  (1)直线与直线所成的角

  ①两*行直线所成的角:规定为.

  ②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两条直线相交其中不大于直角的角,叫这两条直线所成的角.

  ③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过空间任意一点O,分别作与两条异面直线a,b*行的直线,形成两条相交直线,这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不大于直角的角叫做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2)直线和*面所成的角

  ①*面的*行线与*面所成的角:规定为. ②*面的垂线与*面所成的角:规定为.

  ③*面的斜线与*面所成的角:*面的一条斜线和它在*面内的射影所成的锐角,叫做这条直线和这个*面所成的角.

  求斜线与*面所成角的思路类似于求异面直线所成角:“一作,二证,三计算”.

  在“作角”时依定义关键作射影,由射影定义知关键在于斜线上一点到面的垂线,

  在解题时,注意挖掘题设中两个主要信息:(1)斜线上一点到面的垂线;(2)过斜线上的一点或过斜线的*面与已知面垂直,由面面垂直性质易得垂线.

  (3)二面角和二面角的*面角

  ①二面角的定义:从一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面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二面角,这条直线叫做二面角的棱,这两个半*面叫做二面角的面.

  ②二面角的*面角:以二面角的棱上任意一点为顶点,在两个面内分别作垂直于棱的两条射线,这两条射线所成的角叫二面角的*面角.

  ③直二面角:*面角是直角的二面角叫直二面角.

  两相交*面如果所组成的二面角是直二面角,那么这两个*面垂直;反过来,如果两个*面垂直,那么所成的二面角为直二面角

  ④求二面角的方法

  定义法:在棱上选择有关点,过这个点分别在两个面内作垂直于棱的射线得到*面角

  垂面法:已知二面角内一点到两个面的垂线时,过两垂线作*面与两个面的交线所成的角为二面角的*面角

  空间两条直线只有三种位置关系:*行、相交、异面

  1、按是否共面可分为两类:

  (1)共面:*行、相交

  (2)异面:

  异面直线的定义:不同在任何一个*面内的两条直线或既不*行也不相交。

  异面直线判定定理:用*面内一点与*面外一点的直线,与*面内不经过该点的直线是异面直线。

  两异面直线所成的角:范围为(0°,90°)esp、空间向量法

  两异面直线间距离:公垂线段(有且只有一条)esp、空间向量法

  2、若从有无公共点的角度看可分为两类:

  (1)有且仅有一个公共点——相交直线;

  (2)没有公共点——*行或异面

  直线和*面的位置关系:

  直线和*面只有三种位置关系:在*面内、与*面相交、与*面*行

  ①直线在*面内——有无数个公共点

  ②直线和*面相交——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

  直线与*面所成的角:*面的一条斜线和它在这个*面内的射影所成的锐角。

  高中学数学的技巧

  1、重视课堂的学*效率

  新知识的接受和数学能力的培养,主要是在课堂上进行,所以要特别重视课堂的学*效率,上课时要紧跟老师的思路,积极开展思维,预测下面的步骤,比较自己的解题思路与老师所讲的有哪些不同。课后要及时复*,不留疑点,对不懂的地方要及时请教老师或同学,切忌不懂将懂,或将不懂的地方跳过。课后还要注重基础知识的学*和基本技能的培养,要多记公式、定理,因为它们是学好数学的关键和必备条件。

  2、多做*题,养成良好的解题*惯

  要想学好数学,多做题是不可避免的。当然,多做题并不等于搞题海战术。做的题目要有代表性,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碰到哪道题就做哪道题。有些题适合我们做,而有些题却超出了我们的能力范围,做这些题目只能是浪费我们宝贵的时间,不会达到任何效果。做的题要难易适中,通过做些有代表的题目,要力争能举一反三。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需要缜密的思维,解题要有条理,在做题的过程中学会熟练运用正确的解题方法,掌握一些基本题型的解题规律。只有*时大量的训练,见多了、做多了,自然就熟能生巧,考试的时候就会应付自如,不至于乱了阵脚。

  数学必修一知识点复*

  一、集合有关概念

  1、集合的含义

  2、集合的中元素的三个特性:

  (1)元素的确定性

  (2)元素的互异性

  (3)元素的无序性

  3、集合的表示:{…}如:{我校的篮球队员},{太*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1)用拉丁字母表示集合:A={我校的篮球队员},B={1,2,3,4,5}

  (2)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

  注意:常用数集及其记法:XKb1、Com

  非负整数集(即自然数集)记作:N

  正整数集:N_或N+

  整数集:Z

  有理数集:Q

  实数集:R

  1)列举法:{a,b,c……}

  2)描述法:将集合中的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x?R|x—3>2},{x|x—3>2}

  3)语言描述法:例:{不是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形}

  4)Venn图:

  4、集合的分类:

  (1)有限集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

  (2)无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

  (3)空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例:{x|x2=—5}


生物必修一知识点归纳 (菁华3篇)(扩展8)

——高一数学必修五知识点归纳汇总5篇

  1.等差数列通项公式

  an=a1+(n-1)d

  n=1时a1=S1

  n≥2时an=Sn-Sn-1

  an=kn+b(k,b为常数)推导过程:an=dn+a1-d令d=k,a1-d=b则得到an=kn+b

  2.等差中项

  由三个数a,A,b组成的等差数列可以堪称最简单的等差数列。这时,A叫做a与b的等差中项(arithmeticmean)。

  有关系:A=(a+b)÷2

  3.前n项和

  倒序相加法推导前n项和公式:

  Sn=a1+a2+a3+·····+an

  =a1+(a1+d)+(a1+2d)+······+[a1+(n-1)d]①

  Sn=an+an-1+an-2+······+a1

  =an+(an-d)+(an-2d)+······+[an-(n-1)d]②

  由①+②得2Sn=(a1+an)+(a1+an)+······+(a1+an)(n个)=n(a1+an)

  ∴Sn=n(a1+an)÷2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等于首末两项的和与项数乘积的一半:

  Sn=n(a1+an)÷2=na1+n(n-1)d÷2

  Sn=dn2÷2+n(a1-d÷2)

  亦可得

  a1=2sn÷n-an=[sn-n(n-1)d÷2]÷n

  an=2sn÷n-a1

  有趣的是S2n-1=(2n-1)an,S2n+1=(2n+1)an+1

  4.等差数列性质

  一、任意两项am,an的关系为:

  an=am+(n-m)d

  它可以看作等差数列广义的通项公式。

  二、从等差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还可推出:

  a1+an=a2+an-1=a3+an-2=…=ak+an-k+1,k∈N

  三、若m,n,p,q∈N,且m+n=p+q,则有am+an=ap+aq

  四、对任意的k∈N,有

  Sk,S2k-Sk,S3k-S2k,…,Snk-S(n-1)k…成等差数列。

  1.数列的函数理解:

  ①数列是一种特殊的函数。其特殊性主要表现在其定义域和值域上。数列可以看作一个定义域为正整数集N或其有限子集{1,2,3,…,n}的函数,其中的{1,2,3,…,n}不能省略。②用函数的观点认识数列是重要的思想方法,一般情况下函数有三种表示方法,数列也不例外,通常也有三种表示方法:a.列表法;b。图像法;c.解析法。其中解析法包括以通项公式给出数列和以递推公式给出数列。③函数不一定有解析式,同样数列也并非都有通项公式。

  2.通项公式:数列的第N项an与项的序数n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公式an=f(n)来表示,这个公式就叫做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

  数列通项公式的特点:

  (1)有些数列的通项公式可以有不同形式,即不。

  (2)有些数列没有通项公式(如:素数由小到大排成一列2,3,5,7,11,...)。

  3.递推公式:如果数列{an}的第n项与它前一项或几项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式子来表示,那么这个公式叫做这个数列的递推公式。

  数列递推公式特点:

  (1)有些数列的递推公式可以有不同形式,即不。

  (2)有些数列没有递推公式。

  有递推公式不一定有通项公式。

  注:数列中的项必须是数,它可以是实数,也可以是复数。

  ⑴公差为d的等差数列,各项同加一数所得数列仍是等差数列,其公差仍为d。

  ⑵公差为d的等差数列,各项同乘以常数k所得数列仍是等差数列,其公差为kd。

  ⑶若{a}、{b}为等差数列,则{a±b}与{ka+b}(k、b为非零常数)也是等差数列。

  ⑷对任何m、n,在等差数列{a}中有:a=a+(n—m)d,特别地,当m=1时,便得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此式较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更具有一般性。

  ⑸、一般地,如果l,k,p,…,m,n,r,…皆为自然数,且l+k+p+…=m+n+r+…(两边的自然数个数相等),那么当{a}为等差数列时,有:a+a+a+…=a+a+a+…。

  ⑹公差为d的等差数列,从中取出等距离的项,构成一个新数列,此数列仍是等差数列,其公差为kd(k为取出项数之差)。

  ⑺如果{a}是等差数列,公差为d,那么,a,a,…,a、a也是等差数列,其公差为—d;在等差数列{a}中,a—a=a—a=md。(其中m、k、)

  ⑻在等差数列中,从第一项起,每一项(有穷数列末项除外)都是它前后两项的等差中项。

  ⑼当公差d>0时,等差数列中的.数随项数的增大而增大;当d<0时,等差数列中的数随项数的减少而减小;d=0时,等差数列中的数等于一个常数。

  ⑽设a,a,a为等差数列中的三项,且a与a,a与a的项距差之比=(≠—1),则a=。

  ⑴数列{a}为等差数列的充要条件是:数列{a}的前n项和S可以写成S=an+bn的形式(其中a、b为常数)。

  ⑵在等差数列{a}中,当项数为2n(nN)时,S—S=nd,=;当项数为(2n—1)(n)时,S—S=a,=。

  ⑶若数列{a}为等差数列,则S,S—S,S—S,…仍然成等差数列,公差为。

  ⑷若两个等差数列{a}、{b}的前n项和分别是S、T(n为奇数),则=。

  ⑸在等差数列{a}中,S=a,S=b(n>m),则S=(a—b)。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