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作文:中元节意义合集五篇

首页 / 作文 / |

  中元节作文:中元节意义 1

  现代着名女作家萧红对东北民间中元节放河灯的情景有一段细腻、感伤的描写。节录如下:

  那河灯从上流拥拥挤挤,往下浮来了。浮得很慢,又镇静,又稳当,绝对看不出来水里边会有鬼们来捉了它们去。这灯一下来的时候,金呼呼的,亮通通的,又加上有千万人的观众,这举动实在是不小的。河灯之多,有数不过来的数目,大概是几千百只。**上的孩子们,拍手叫绝,跳脚欢迎。大人则都看出了神了,一声不响,陶醉在灯光河色之中。灯光照得河水幽幽地发亮。水上跳跃着天空的月亮。真是人生何世,会有这样好的景况。一直闹到月亮来到了中天,大昴星、二昴星、三昴星都出齐了的时候,才算渐渐地从繁华的景况走向了冷静的路去。

  河灯从几里路长的上流,流了很久很久才流过来了。再流了很久很久过去了。在这过程中,有的流到半路就灭了。有的被冲到了岸边,在岸边生了野草的地方就被挂住了。还有每当河灯一流到了下流,就有孩子拿着竿子去抓它,有些渔船也顺手取了一两只。到后来河灯越来越稀疏了。……多半的人们,看到了这样的景况,就抬起身来离开了河沿回家去了。于是不但河里冷落,岸上也冷落了起来。这时再往远处的下流看去,看着看着,那灯就灭了一个。再看着看着,又灭了一个,还有两个一块灭的。于是就真像被鬼一个一个地托着走了。

  中元节作文:中元节意义 2

  盼啊,盼啊……终于盼来了家乡热闹的中元节了。这一天,可热闹了……

  中元节,俗称“鬼节”。掌管地府的是地藏菩萨。他的母亲被关在了地府里。地藏是个孝顺儿子,不忍母亲被折磨得不成样,在七月十五这天晚上,徇私把母亲放了出来。没想到牢房里的小鬼蜂拥而出,成了各个地方的“游鬼”。所以,人们在七月十五这天晚上,都要“盛情款待”各地的游鬼以保*安。我觉得地藏菩萨真的好勇敢,好有型啊,觉得连传说中的鬼怪似乎也不那么可怕了。

  到了中元节,家家户户都摆出各种富有地方特色的供品,发粿、水粿、鸡,特别是我最爱吃的松粿,真是吃了忘不了的美食。听说做的大米要放到井里浸泡几天呢。蒸熟的松粿雪白雪白的,松、糯、软、冰,夏日里能吃出一片冰凉,比冰淇淋还好吃,且更绿色。现在因为商场多了起来,购物比做这些小吃简单多了,所以在七月十五的前几天,大人们则会次数繁多地带我们去逛商店,让我们“大开杀戒”。但我还是很怀念松粿的味道,回味和大人们制作中的乐趣。

  中元节这天晚上吧。这天晚上,不等太阳公公说再见,大家就开始准备上香了。六点多时,刚开始还只是一两户人家,可过了一会,就陆陆续续的愈发多了起来。香烟缭绕,烛火摇曳,煞是热闹。络绎不绝的香客摩肩接踵,乡音中热情地相邀,于是乎甩开膀子的酒客吆五呼六,微醺中大笑开怀,围坐一群的茶客茵茵水汽中娓娓莞尔。夜色渐渐的来了,孩子们喜上眉梢,因为属于我们时光到了,小伙伴们纷纷拿出早已准备好的火炬——青青的竹竿灌上煤油,塞了毛巾,点燃了,呼朋唤友,蜂拥着游走于阡陌、田间,嘻嚷着谁家的火光明亮,哪家的火炬持久,宛如一条夜行的火龙映照着灿烂的童颜,彻夜不眠。于是,大人们品味着乡俗,放松着盛夏下的身心,孩子们追逐着乡俗,娱悦着66无虑的童年……

  故乡的底蕴深厚,“鬼节”的传说中也洋溢着浓浓的乡情!我希望我们的故乡——闽南的明天更加美好!

  中元节作文:中元节意义 3

  正月十五汉族称上元佳节,乃庆元宵,古已有之;七月十五汉族称中元节,祭祀先人;十月十五汉族称下元节,乃食寒食,纪念贤人。

  **于中元节放河灯,道士建醮祈祷,乃是汉族传统民俗,

  旧历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与正月十五日的上元节和十月十五日的下元节同为古老传统节日。

  中元节是道教节日。道教认为,“三元“是“三官“的别称。上元节又称“上元天官节“,是上元赐福天官紫微大帝诞辰;中元节又称“中元地官节“,是中元赦罪地官清虚大帝诞辰;下元节又称“下元水官节“,是下员解厄水官洞阴大帝诞辰。道教《太上三官经》云:“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一切众生皆是天、地、水官统摄“。中元节时,道教宫观如地安门火神庙、西便门外白云观为了祈祷“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照例举办“祈福吉祥道场“。

  佛教徒在这一天要举行盛大的盂兰盆会,也叫盂兰盆斋、盂兰盆供。盂兰盆会唐代即已盛行,晚清年间,北京有八百四十多座寺庙,有条件的,如广济寺、法源寺、拈花寺、广化寺、嘉兴寺、长椿寺等都举办规模不同的盂兰盆会和中元法会。民国以来,北海公园、中山公园音乐堂等处历年此时都有“追悼阵亡将士法会“。用番(**)、道(道士)、禅(和尚)三台经,供着一个“海陆空军阵亡将士“的牌位,进行公祭。

  中元节期间,老北京还有举行制法船、放荷灯、莲花灯、祭祖、唱“应景戏“等活动。

  中元节作文:中元节意义 4

  中元节是道教的说法,中国古代以一、七、十月之十五日分称上元、中元、下元:上元是天官赐福日,中元为地官赦罪日,下元为水官解厄日。所以会在中元时普渡孤魂野鬼。中元节——农历7月15日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中元节”。在南方,亦称“鬼节”。也有说法中元节是在农历7月14日。节日这天,人们带上祭品,到坟上去祭奠祖先,与清明节上坟相似。在封建时代,地方官府还命令寺庙的和尚道士设孤魂道场,以祭奠阵亡的军士,中元节时,人们要焚烧大量的纸钱。

  中元节意义

  从有关中元节的传说中,可深切体认到中元节的祭祀具有双重的意义在,一是阐扬怀念祖先的孝道,一是发扬推已及人,乐善好施的义举。这全是从慈悲的角度出发,很有人情味。所以,在庆赞中元的同时,应该跳脱鬼的角度,期勉互爱。

  中元节作文:中元节意义 5

  又到每年的“中元节”。母亲还隔好几天就开始准备“接祖”要用的东西,器皿、菜肴、点心和水果,零零碎碎象蚂蚁搬家一样地用拖车一次次往家里运,我劝她不用这样辛苦,到时我们开车一次性地买回家就行了,可她固执地不听,她怕我们买不齐整或不及时而误了她的大事。

  母亲年轻时是一个彻底的无神论者。爷爷奶奶在时,手把手教她接祖时祭祀的全套礼仪,她学会并记下了,但在心里从来都没有虔诚过,因为她不相信这一套。

  可是现在步入老年的她却越来越迷信鬼神的存在,也许她更加愿意相信逝去亲人的灵魂还存在于这世间,那些已远逝的亲人的眼睛随时在天上看着我们,这样,她就经常可以在心里和我那天上的外婆和父亲对话。也许她已意识到这样的节日正毫不留情地向自己走来,对于这个节日的意义,她的思想从抗拒到接纳,从朦胧到清晰,从思念到恐惧,从恐惧到坦然。

  迎接仪式完成后母亲就说:“你爸其实早就回来了”。

  我们自然都没有看见,可母亲分明感觉到了,她说:“今天一大早我在摆碗碟的时候手几次抽筋,拿东西不稳,我的手从来不抽筋的,我知道是你爸爸不准我做,他老说我惯了两个儿子,不让他们干活,看到我忙上忙下,怕我辛苦,不准我做事。我对他说,你莫精怪我,让我把事做完,我还有好多事呢……”

  听她这样说,我想笑,可是我的泪水却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滑落了下来。

  头一天晚上母亲就交待我们第二天早上买点包子、馒头做早餐,因为这些东西好做供品。

  早上天才亮她又打个电话给我,声音哽咽:“你说怪不怪,昨晚我梦见他们了,你奶奶和你爸爸。好多年好多年没有梦到他们了,他们真的回来了。你奶奶对我说,妹子呀,买点麻圆啰,团团圆圆的嘛。你奶奶说得对,你买早餐时带点麻圆回来吧。”

  我也宁愿相信这世间的确有鬼魂的存在,也相信是奶奶真的想吃麻圆了。

  史铁生说过:“一棵树上落着一群鸟儿,把树砍了,鸟儿也就没了吗?不,树上的鸟儿没了,但他们在别处”......“......天堂不是一处空间,不是一种物质性存在,而是道路,是精神的恒途。”

  是的,我们逝去的亲人的肉体所栖身的这棵树被上天砍了,可是他们给予我们的爱和温暖仍然栖息在很多地方,我们随时都能看到、感觉得到。

  也许这就是中元节几千年来越传越盛的原因吧。


中元节作文:中元节意义合集五篇扩展阅读


中元节作文:中元节意义合集五篇(扩展1)

——中元节作文6篇

中元节作文1

  水灯又名河灯,也叫“荷花灯”,河灯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纸质木座。人们在中元夜将河灯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作为*人民一项古老的*俗,每年七月十五日“盂兰盆会”的中元节,老百姓都要在河中放灯以求*安和吉祥。而实际上从农历六月开始,一直到中秋节期间,人们都爱放河灯。

  每年农历七月十五夜晚,*缓的江面会漂起千姿百态的'河灯,它们沿流而下,光映粼流,几乎让人分不清哪是天上的星星,哪是江里的河灯。相传,放河灯起源于印度。在佛祖释迦牟尼的故乡,佛教信徒每于七月十五举行孟兰盆会,放河灯追祭祖先、超度亡灵。

  闽南人、台湾人*俗,中元节祭拜时,会在各水域先放流灯火,迎接到来的亡魂,帮亡魂照路,邀来同享香火,号称“水灯”。多是以纸糊如宫殿形,中有蜡油点火,内有一置彩色三角形纸旗,号称“普渡旗”,该旗以毛笔写上“庆赞中元”、“广施盂兰”、“敬奉阴光”、“冥辉普照”等“中元敬语”字样,并写上自己的姓名,让好兄弟(闽南语对亡魂的敬称)知晓是哪家檀越所供奉,也有直接写在灯上而不用旗者。俗谓水灯漂浮愈远,该施主愈得庇佑。

  东北历史上河灯最盛的地方是吉林市。顺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清*在这里建立水师营,古称船厂。当时技术落后,捞木造船死伤的人很多,造**心不稳。船厂老板为收买、笼络人心,在当年七月十五中元节这天,请僧人到江边做法事,为死者超度。于是以后每年的中元节,家里有故去亲人的,就到江边放河灯。灯上写着死难者的名字,灯里点上蜡烛,随波流去,表达思念之情同时,也希望亲人的灵魂能帮助活人渡过难关……

  放河灯的*俗已经被人们拓展,如果七月十五庄稼长势喜人,农民们心里就有底了,就觉得应祭祀一下天地,老人们就开始张罗:放点河灯吧,收成也许会更好。

中元节作文2

  民间信仰相信,祖先也会在中元节返家探望子孙,故需祭祖,但祭祀活动一般在旧历七月底之前进行,并不局限于特定的一天。某些地区通过一定仪式,夜晚接祖先灵魂回家,每日晨、午、昏,供三次茶饭,直到七月卅日送回为止。送回时,烧纸钱衣物,称烧“包衣”,或佛门或道教的超度法事。在江西、湖南的一些地区,中元节是比清明节或重阳节更重要的祭祖日。

  民间佛教方面,早年华北世家居士,在中元节祭祖时,则盛行《盂兰三佛爷忏》的一种法事,在家门庭前,塑立三宝佛像,聘僧念经,张灯结彩为祖先祈求冥福。其信仰意义为:希望先供养释迦佛以减轻先人的业报;再祈求药师佛使祖先不再受病痛折磨,最后希望阿弥陀佛接引先人到西方净土。江南、华南盛行地藏法事,僧徒在地藏菩萨像前念经膜拜,请得幽冥教主地藏菩萨大开方便法门,引渡祖先。其余地方或者行《八十八佛洪名宝忏》、《观音大悲度忏》、《慈悲道场忏法》(俗称《梁皇忏》)等其他法事。

  民间道教方面,*北方盛行太乙救苦天尊之类的法事,太乙救苦天尊,是道教中专责救度亡魂的大神,道教超度科仪中以太乙救苦天尊为主神者,名目繁多。如:《太乙救苦天尊说拔度血湖宝忏》、《灵宝炼度》、《太乙救苦天尊接引浮生法事》、《九幽灯仪》等等。如《太乙救苦天尊接引浮生法事》为例:由一道长扮演太乙救苦天尊,端坐高台正中。诸道士扮演众仙弟子,立于两侧。天尊(道长饰)用团扇扇三下,以宝剑(或铁拐杖、玉如意等法器)敲三下,义为天尊灭地狱之火,以法器打开地狱之门,引鬼魂出离地狱,后开始为众仙、地狱鬼众与悠游人世之亡灵讲经说法,天尊说法毕,则遣众仙跳下虚空(饰演的道士们各持法器,跳下高台满场跳跃),意是拯救四方鬼魂与信徒之祖先。此时天尊并用柳枝或桃枝等,蘸金瓶中的甘露法水洒下(也有改为丢掷糖、饼,供信徒拾取),代表着施食饿鬼众并超度其出离地狱。

  南方则流行诸多道教忏法,各地不同,如:《三元灭罪水忏》意义在三官大帝中的地官大帝生日,请得地官赦罪赦免先人罪孽;《三元赐福宝忏》是为先人求取冥福;广东一带则有《吕祖无极宝忏》,是全真道仪式,借由度人无数的孚佑帝君吕纯阳祖师威力,广度死者入道,安生定民。

中元节作文3

  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为“盂兰盆节”,“盂兰盆会”,也称“中元节”(一定意义上讲,中元节归属道教,盂兰盆节归属佛教),有些地方俗称“鬼节”、“施孤”,又称亡人节、七月半。俗传去世的祖先七月初被阎王释放半月,故有七月初接祖,七月半送祖*俗。依照佛家的说法,农历七月十五日这天,佛教徒举行“盂兰盆法会”供奉佛祖和僧人,济度六道苦难,以及报谢父母长养慈爱之恩。

  中元节是本土文化的产物。清乾隆《普宁县志》言:“俗谓祖考魂归,咸具神衣、酒馔以荐,虽贫无敢缺。”祭品之中,楮衣是不可或缺的。因七月暑尽,须更衣防寒,与民间“七月流火,九月授衣”同意。

  在20世纪20-40年代,中元节远比“七夕”、“清明”热闹。人们传承着以家为单位的祭祖*俗,祭祖先、荐时食的古*俗直至民国时期仍然是乡村中元节俗的首要内容。抗战胜利后,各寺庙还增加祈请佛力普渡“抗战阵亡将士”英灵。

  20世纪50年代,中元节依然热闹。但后被认为是宣扬封建迷信,逐渐边缘化。传统中元节都是商办官助,可到20世纪50年代末,大部分的商已被改造,无力承办,又无官助,自然销声匿迹。60年代中期,北海公园还办了最后一次中元节,琼海中到处都是茄子做成的河灯,非常壮观。“*”时期,除了清明节,所有的传统节日都被取缔,中元节也没能幸免。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传统节日逐步回归,但中元节却被冷落了。

  如果谈及盂兰盆节,国人的第一反应是日本的节日。实际上这是很大的误解。盂兰盆节是华夏的节日,日本盂兰盆节只不过是孑遗而已。 盂兰盆节在飞鸟时代传入日本,已成为日本仅次于元旦的盛大节日。盂兰盆节在日本又称"魂祭"、"灯笼节"、"佛教万灵会"等,原是追祭祖先、祈祷冥福的日子,现已是家庭团圆、合村欢乐的节日。每到盂兰盆节时,日本各企业均放假7-15天,人们赶回故乡团聚。节日期间家家都设魂龛、点燃迎魂火和送魂火,祭奠祖先。一般在阳历的8月13日前后迎接祖先的灵魂,和活人一起生活4天,16日以送魂火的方式把祖先的灵魂送回阴间。京都的“大文字烧”就是这个活动的顶峰。另一种欢送的形式是盂兰盆舞,夏夜,在太鼓声中,男女老少穿着浴衣起舞,已成为日本著名的观光活动。

中元节作文4

  大家知道吗?在暑假里也有许多节日,如:七夕节、建党节和中元节,下面我就来介绍中元节要干什么、怎么由来的。

  中元节俗称鬼节、七月半,佛教成为盂兰盆节。日期为农历七月十五日,在江苏,每逢中元节吴县居民以锡箔折锭,沿路楚化;仪征县各地尚一种纸鬼,内藏碗灯,有赌鬼、酒鬼、大老官等等;宜兴县中元河中放四艘船,一艘放焰火,一艘载佛婆念佛,一艘烧锡箔纸锭,一艘放河灯;东县乡民于此日吃扁食,是一种以面粉和糖作成畚箕形的食品;上海放河灯时,在船尾点缀红红绿绿的纸灯,成为“度尾”。

  在中元节,人们也要祭祖,在阴历七月十五民间相信祖先也会在此返家探望子孙,故需要、祭祖。祭祖仪式一般在七月底之前傍晚时分举行,并不局限于特定的一天。*常日子要对先人祭拜,一般都不动先人的牌位。到“七月半”祭祖时,则要把先人的牌位一位一位请出来,恭恭敬敬地放到专门做祭拜用的供桌上,再在每位先人的牌位前先插上香,每日晨、午、昏,共三次茶饭,直到七月卅日送回为止。

  这就是中元节的*俗,听了我的介绍,你是否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中元节作文5

  本月31号是中元节,看日历表才发现,什么是中元节?我很疑惑。

  中元节又称“七月节"或盂兰盆会",为三大鬼节之一。中元节是道教的说法,"中元"之名起于北魏,有些地方俗称"鬼节"、"施孤",又称亡人节、七月半。根据古*载:"道经以正月十五日为上元,七月十五日为中元,十月十五日为下元。"中元节与除夕、清明节、重阳节(除、清、九)等三节,都是*传统节日里祭祖的四大节日。《道藏》载:"中元之日,地官勾搜选众人,分别善恶……于其日夜讲诵是经,十方大圣,齐咏灵篇。囚徒饿鬼,当时解脱"。民间则多是在此节日怀念亲人,并对未来寄予美好的祝愿。

  道教节日能与传统民书相应,主要基于同一宇宙观:即天、地、水三界,被神格化为天官、地官、水官所统辖的三界府署,民间通称的"三界公",便是以三官泛指三界众神。*东汉末年,天师道便已综合前道教期的宇宙观,首过即需上"三官手书",分别投于天、地、水中,表示向三官忏悔罪过,以祈求*安。经历六朝时期的发展后,三会日与三元思想结合,唐代官方的提倡,上元、中元、下元、等三元日定型化,成为祈求玄元皇帝(太上老君、老子)的三元节日,皇帝率百官参与节日仪式。唐、宋以后,已成为民俗节日。

  正月十五汉族称上元佳节,乃庆元宵,古已有之;七月十五汉族称中元节,祭祀先人;十月十五汉族称下元节,乃食寒食,纪念贤人。

  哦,原来中元节是鬼节啊,好吓人啊!

中元节作文6

  中元节,俗称鬼节、七月半,佛教称为盂兰盆节。民间传统节日,“中元”之名起于北魏,时在农历七月十五日,部分在七月十四日。原是小秋,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因此每到中元节,家家祭祀祖先。供奉时行礼如仪。

  七月十五上坟扫墓,祭拜祖先东汉时道教定下三会五腊日,其中七月七日为道德腊,又是中会即固定的道民到治所接受考校的日子。七月的这一祭祖日期后来随着道教将中元地官的生日和相应祭祀日期定于七月十五日,而固定于这一天。传说该日地府放出全部鬼魂,民间普遍进行祭祀鬼魂的活动。凡有新丧的人家,例要上新坟,而一般在地方上都要祭孤魂野鬼,所以,它整个儿是以祀鬼为中心的节日,系*民间最大的鬼节。在这天大家都会放孔明灯,在道路旁放着蜡烛。

  记得有一次,我和爸爸妈妈在街道上看孔明灯。但是我们左看右看都没看道大孔明灯,只有小小的孔明灯,于是我便向小卖部的老板问问,一打听原来还在作呢!没办发,于是我们便在路边等啦!终于做好了大孔明灯,那孔明灯依就像重前那样,在孔明灯旁边装这许多的烟花,当它升空时瞬见烟花飞贱落道许多的地方吓的人们鸟兽散。虽然在连续放了许多的大孔明灯,但是我以经看腻了。我们走着走着,在路旁发现了许多的孔明灯,我都看的眼红了。

  于是我便问妈妈要钱买孔明灯,没想道妈妈竟然爽快的答应了我的要求,于是我买了两个一红一黄的孔明灯在校园放。一开使我们放个红色的,但是我们不懂怎么放在没有充满热气时就放飞,结果烧的孔明灯黑晡溜羞的。我们吸取了上次的教训,我们等道充满气时才把孔明灯放飞,我就像一个成功的小孩子高兴的一蹦三尺高,还大叫着“成功了,成功了”。

  这个中元节我过的很快乐。


中元节作文:中元节意义合集五篇(扩展2)

——中元节吃什么合集五篇

  中元节吃什么 1

  在中元节那天,东莞有吃濑粉的*俗,而且几乎在整个东莞都通用。当然,不同片区,吃濑粉的方法还是有所不同的。濑粉,是东莞人寿宴的传统食品,寓意长长久久,多福多寿。

  东莞最出名是烧鹅濑。烧鹅濑,最讲究的是一锅美味的高汤,那得用整只鸡、大块肉、大块骨,加许多特种药材和香料熬制。吃的时候,将濑粉在热水中烫一烫放入碗中,然后加上一大勺高汤,粉面再铺上一层皮脆肉嫩的烧鹅。

  中元节吃什么 2

  中国农历有很多传统节日,其中有一种节日就是在一年中将一月、七月、十月三个月的十五日定义为上元、中元、下元,上元节就是我们说的元宵,而中元节就是很多人说的七月半、鬼节等。关于中元节,其实是有很多*俗的,不仅仅是关于祭祀的,也有很多饮食*俗。那么,中元节一般吃什么呢?

  广东吃濑粉

  中元节这一天,广东人会吃濑粉。濑粉是广东地区的特色小吃,大街小巷都有卖的,濑粉也有很多种不同的吃法。濑粉也是广东人庆祝寿辰时的一道传统美食,有添福添寿的寓意,所以中元节吃濑粉也有祈求*安的意义。

  江南吃扁食

  长江以南的一些地区,主要是江浙一带,在中元节这一天会吃扁食。扁食,其实就是我们说的饺子的一种,地方有不同的叫法。相对于我们*常吃的'饺子,扁食的形状一般会比较狭长,做扁食用的皮一般也比较薄。

  江浙吃饺饼

  中元节当天,江浙一带也会吃饺饼,饺饼是江浙地区的一种传统食品,饺饼在其他地方也被叫做春卷。在江浙一带,饺饼也是大街小巷必不可少的一种传统小吃,所以几乎随时随地都可以吃到。

  北方吃花馍

  在北方地区,特别是在陕北地区,有中元节吃花馍的*俗,花馍又是什么呢?花馍是一种会加入各种干果等的配料的白面馍,一般也会做成不同的形状,其实很多节日都会用花馍祭拜,另外,祝寿也会用花馍做成大寿桃等等。

  还有要吃鸭

  上面讲的主要是一些地区的关于中元节的特色小吃,关于中元节,全国多数地区还有一种东西必会吃,就是鸭。中元节又被称为鬼节,而鸭的谐音是“压”,有镇压邪气的寓意。但是中元节正在夏季,吃鸭也是应季,比较利于解暑气。

  中元节吃什么 3

  1、不要在在床头挂风铃,因为买风铃需要花钱。

  2、不要在半夜对着镜,因为等一下你就会重新把它睡乱。

  3、入夜后不要在十字路口徘徊,因为会影响交通。

  4、不要在夜晚吹口哨,因为万一有人尿尿会被你干扰。

  5、不要蹲在、靠在墙角。因为如果情况发生你会踩到。
 

  中元节吃什么 4

  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这天,全国很多地方都会选择吃鸭子。为什么呢?原来“鸭”就是“压”,取其谐音,吃鸭子是为了压住鬼魂。况且鸡爪呈耙状,易把鬼的衣服抓掉(大概怕积下恶怨,不肯回到原处),所以选脚掌扁*的鸭子也在情理之中了。东莞人一般会吃莲藕煲鸭。

  中元节吃鸭是因为传说去世的祖先会在中元节这一天回家探亲,要过奈何桥,但没有船过不了。于是,活着的人要送些鸭子下去,好让鸭子游泳载他们回来,久而久之,也就形成了传统,一到鬼节就吃鸭子。

  中元节吃什么 5

  1、七月半做普度

  中元节七月半做普度,主要活动虽在七月十五日,但在泉州鲤城区地界即有三十六个铺境,如果都在七月十五日这一天举行,买菜办筵*、演戏酬神、请客饮宴等等方面都十分不方便,所以经耆老绅士公议,三十六个铺境的普度,分别从七月初一至七月三十日举行,所以旧鲤城区在七月这一个月是无日不普,天天演戏酬神宴客,整个七月都在忙于做普度。经过协商安排,七月初一日由后城做普度,以后各铺境轮流。直到七月三十日为止。

  2、祭魁星

  永和县读书人於此日祭魁星。长子县的牧羊人家於中元节屠羊赛神,俗传如此可使羊只增加生产。又赠肉给诸亲戚,家贫无羊者则蒸面作羊形来代替。阳城县农家以麦屑作成猫、虎及五谷之形,於田间祭祀,称为“行田”。马邑县民中元节以麦面作儿童的形状,名为“面人”,互赠亲戚家的小孩。忻县农民於中元节在田梗上挂五色纸。

  3、送羊节

  农历七月十五,还被称为“送羊节”。汉许慎《说文解字》中说:“羊,祥也。”甲骨文《卜辞》中也称羊通祥。可见在古代,羊这种动物,一向代表吉祥之意。旧京及华北地区的农村,民间流行七月十五由外祖父、舅舅给小外甥送活羊的*俗,后来逐渐演变为送一对面羊。

  七月十五节前,民间妇女盛行面塑活动,晋北地区最烈。一家蒸花馍,四邻来帮忙。首先根据家庭实有人数,给每个人先捏一个大花馍。送给小辈的花馍要捏成*型,称为面羊,取意羊羔吃奶双膝下跪,希望小辈不要忘记父母的养育之恩;送给老辈的花馍要捏**型,称为面人,意喻儿孙满堂,福寿双全;送给*辈的花馍,要捏成鱼型,称为面鱼,意喻连年有余。现在已经不那么严格讲究了,完全依据主人的情趣,羊、虎、牛、鱼、兔、人各种造型的馍都有。人均一兽的花馍捏完以后,还要再捏许多瓜、果、桃、李、莲、菊、梅等造型的花馍,点缀以花、鸟、蝴蝶、蜻蜒、松鼠。个头较前要小,做为走亲戚,看朋友的礼品。这些面塑蒸熟以后,再经过五色着彩,看上去栩栩如生,每一件都可以称为绝佳的手工艺品。七月十五看面塑,已经成了农家妇女一展灵巧手艺的节目了。

  4、祀先祭祖

  农历七月十五日乃是传统的中元节,也是祭祖祀先的重要节日。中元节与除夕、清明节、重阳节(除、清、九)等三节,都是中国传统节日里祭祖的四大节日。

  中元节祭祖祀先活动一般在当天中午进行,家家备办丰盛的菜肴酒饭,在各自的厅堂中的大八仙桌上摆满24味全*,摆上七双筷子、一壶酒七个爵杯,正中又摆上果盒馔盘,果盒一般为六棱柱型坚木雕刻花饰,馔盘也用坚木雕成长方形,上方六格,格中放了香菇、木耳、松菇、黄花菜、干笋丝和红枣等六味素菜,俗称“六味斋”。前述东石玉记船行就为祭祖祀先特地打造一整套由白锡铸成的筵碗、酒瓶爵杯等等祭器,以示对祭祖祀先之虔诚、重视。筵*摆好,主人点了三条炷香,点了大红双烛、拈香跪拜如仪,请祖宗来享祭宴,并希保庇儿孙一家康健*安、家景发达等等,稍停方卜杯讨得允准,才焚烧金银冥币,待金纸焚烧殆尽才可以撤筵。

  5、烧袱纸、结鬼缘

  吴县居民中元节以锡箔折锭,沿路焚化,谓之“结鬼缘”。仪徵县各地尚流行一种纸鬼,内藏碗灯,有赌鬼、酒鬼、大老官等等。宜兴县中元节河中放四艘船,一艘放焰口,一艘载佛婆念佛,一艘烧锡箔纸锭,一艘放河灯。东县乡民於此日吃扁食,是一种以面粉和糖作成畚箕形的食品。上海放河灯时,在船尾点缀红红绿绿的纸灯,称为“度孤”。

  四川省俗以中元祭祖烧袱纸。即将纸钱一叠、封成小封,上面写着收受人的称呼和姓名,收受的封数,化帛者的姓名及时间。俗传七月十五鬼门关闭,各家都要“施孤送孩”。成都一带人们用纸扎“花盘”,上放纸钱及供果,端在手上,在屋内边走边念:“至亲好友,左邻右舍,原先住户,还舍不得回去的亡魂,一切孤魂野鬼,都请上花盘,送你们回去罗!”说完后端到屋外焚化。

  6、放河灯

  放河灯,尤数黄河里放灯壮观。晋西北的河曲县城,紧临黄河。河道开阔,水流*缓。每到七月十五夜晚,全城男女老少齐集黄河岸边的戏台前广场,竞观河灯。各色彩灯顺水漂移,小孩子紧盯着自家的灯能漂多远。老太婆嘴里念念叨叨,不断祈祷。照佛门的盂兰盆会仪规来看,放河灯只是其中的一个小节目,并不显得多么要紧。而在民间的中元节俗活动中,放灯则是比较重要的。

  河灯也叫“荷花灯”,河灯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放河灯的目的,是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现代女作家肖红《呼兰河传》中的一段文字,是这种*俗的最好注脚:“七月十五是个鬼节,死了的冤魂怨鬼,不得托生,缠绵在地狱里非常苦,想托生,又找不着路。这一天若是有个死鬼托着一盏河灯,就得托生”。大概从阴间到阳间的这一条路,非常黑,若没有灯是看不见路的。所以放灯这件事是件善事。

  7、祭祀土地

  七月十五,民间还盛行祭祀土地和庄稼。将供品撒进田地。烧纸以后,再用剪成碎条的五色纸,缠绕在农作物的穗子上。传说可以避免冰雹袭击,获得大秋丰收。一些地方同时还要到后土庙进行祭祀。定襄县民俗将麻、谷悬挂门首。


中元节作文:中元节意义合集五篇(扩展3)

——中元节作文:中元节优选【五】篇

  中元节作文:中元节 1

  宗教佛教:为了纪念目莲的孝心,佛教徒每年都有盛大的"盂兰盆会"。在中国,《佛说盂兰盆经》在西晋时由竺法护译出,因强调借由供养十方自恣僧,以报答双亲养育之恩,乃至度脱七世父母的思想,与中国崇尚孝道的伦理传统相符,因此中国历代帝王的提倡而盛行不衰。南北朝梁武帝时代,始兴盂兰盆法会,以报答父母祖先恩德。唐朝时期,法会活动呈现兴盛,官民共乐。

  到了宋朝的时候,儒、释、道合流日趋明显。民间流传以正月十五日为上元,七月十五日为中元,十月十五日为下元,并将佛教的盂兰盆会与道教"中元地官节"相结合,而流行道士诵经普度众鬼,期使获得地官赦罪,获得解脱。

  因此民间*俗的中元普渡着重在祭祀孤魂野鬼,与中国传统对祖先鬼魂崇拜又融和在一起,变成"祭鬼",亦即为了亡者的鬼魂可得救度,改以盆施饿鬼但与道教和儒家的祭祀*惯不同,盂兰盆法会以素食施食供养。道教:"中元普渡"*俗是道佛*合的结果,民间把道教中元祭祀和佛教目连救母的传说*合,把施饿鬼与祭奠亡魂相混,形成一种民间*俗。

  每年到了农历七月中,人们都会宰鸡杀鸭,焚香烧纸,拜祭由地府出来的饿鬼,人们相信这样可以化解其怨气,不致于为祸人间。地方 每逢农历七月,我国的华族必定会隆重举行"庆赞中元",全国各地,无论是商业区或是组屋区,都可以看到庆中元的红色招纸,张灯结彩、设坛、酬神。

  寺庙也分别建醮,街头巷尾上演地方戏曲或歌台助兴,呈现一幅热闹非凡的景象。中元节的"普度"仪式,因组织形式上的差异,可分为几类,如街普(也称弘普)、市普、庙普(或称公普)等等。所谓街普,指的是以街坊为主的普度;市普是以市场为主的普度;庙普就是庙宇所主持的普度。

  中元节作文:中元节 2

  本月31号是中元节,看日历表才发现,什么是中元节?我很疑惑。

  中元节又称“七月节"或盂兰盆会",为三大鬼节之一。中元节是道教的说法,"中元"之名起于北魏,有些地方俗称"鬼节"、"施孤",又称亡人节、七月半。根据古**载:"道经以正月十五日为上元,七月十五日为中元,十月十五日为下元。"中元节与除夕、清明节、重阳节(除、清、九)等三节,都是中国传统节日里祭祖的四大节日。《道藏》载:"中元之日,地官勾搜选众人,分别善恶……于其日夜讲诵是经,十方大圣,齐咏灵篇。囚徒饿鬼,当时解脱"。民间则多是在此节日怀念亲人,并对未来寄予美好的祝愿。

  道教节日能与传统民书相应,主要基于同一宇宙观:即天、地、水三界,被神格化为天官、地官、水官所统辖的三界府署,民间通称的"三界公",便是以三官泛指三界众神。中国东汉末年,天师道便已综合前道教期的宇宙观,首过即需上"三官手书",分别投于天、地、水中,表示向三官忏悔罪过,以祈求*安。经历六朝时期的发展后,三会日与三元思想结合,唐代官方的提倡,上元、中元、下元、等三元日定型化,成为祈求玄元皇帝(太上老君、老子)的三元节日,皇帝率百官参与节日仪式。唐、宋以后,已成为民俗节日。

  正月十五汉族称上元佳节,乃庆元宵,古已有之;七月十五汉族称中元节,祭祀先人;十月十五汉族称下元节,乃食寒食,纪念贤人。

  哦,原来中元节是鬼节啊,好吓人啊!

  中元节作文:中元节 3

  中元节源出于道教,据《道藏》载:“中元之日,地官勾搜选众人,分别善恶……于其日夜讲诵是经,十方大圣,齐咏灵篇。囚徒饿鬼,当时解脱。”因此自古以来,民间都认为这一天是祭祀亡亲、悼念祖先的日子。

  中元节的起源,与佛教的“孟兰盆会”也有很大的关系。“孟兰”是梵语,倒悬的意思,盆是指供品的盛器。他们认为供此具可解救已逝去父母、亡亲的倒悬之苦。

  佛典《孟兰盆经》中记载这么一个故事,说是释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目连(亦称目键连),得到六通(六种智慧)后,想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即用道眼视察,看到已逝去的母亲在饿鬼道中受苦,瘦得皮包骨头不**形。目连十分伤心,于是用钵盛饭,想送给母亲吃,但是饭刚送到他母亲手中,尚未入口即化为灰烬。

  目连无奈,哭着请求佛祖帮助救救他的母亲。佛祖说:“你母亲罪孽深重,你一人是救不了的,要靠十方僧众的道力才行,你要在七月十五日众僧结夏安居修行圆满的日子里,敬设盛大的孟兰盆供,以百味饮食供养十方众僧,依靠他们的感神道力,才能救出你的母亲。”目连照佛祖的指点去做,他的母亲真的脱离了饿鬼道。佛祖还说:“今后凡佛弟子行慈孝时,都可于七月十五日佛自恣(舒服)时,佛喜欢日,备办百味饮食,广设盂兰盆供,供养众僧,这样做既可为在生父母添福添寿,又可为已逝的父母离开苦海,得到快乐,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到了西晋,《盂兰盆经》被译成汉文,因为它所提倡的报答父母养育之恩,和我国儒家传统的孝出国顺父母的思想大致相同,所以受到君王的赞扬和重视,并在我国广为流传。

  中元节作文:中元节 4

 每逢七月,民间必定会举行隆重的庆祝活动,全国各地,无论就是商业区还就是组屋区,都可以看到庆中元的红色招纸,张灯结彩,设坛酬神。“普度”仪式就是中元节中最最重要的环节,大致可分为街普、市普、庙普等,以街坊为主的普度称为“街普”,以市场为主的普度称为“市普”,由庙宇住持的普度称为“庙普”。普度通常以寺庙为中心,附*居民将祭品拿到寺庙来祭祀,也有很多人在家门前摆放供桌,陈设祭品,还会在屋檐下挂纸灯。

  祭祖节在阴历七月十五,所以简称“七月半”祭祖。但祭拜的仪式一般在七月底之前傍晚时分举行,并不局限于特定的一天,*常日子要对先人祭拜,一般都不动先人的牌位。到了祭祀的时候,则要把先人的牌位一一请出,恭恭敬敬地摆放在专门做祭拜用的供桌上,再在每位先人的牌位前插上香,每日晨、午、昏,供三次茶饭,直到七月三十送回为止。有先人画像的,也要请出挂起来。祭拜时,依照辈份和长幼次序,给每位先人磕头,默默祷告,祈求祖先保佑自己*安幸福。

  送回时,要选择断黑之后,一般就是一家之长及家中男丁携带炮竹、纸钱、香烛,找一块僻静的河畔或塘边*地,用石灰撒一圆圈,表示禁区。再在圈内泼些水饭,烧些纸钱衣物,称烧「包衣」,鸣放鞭炮,恭送祖先上路,回转“阴曹地府”。

  现在,中元节的祭祖仪式已经简化,大部分地区都就是在农历七月十五或七月十四傍晚开始举行祭祖仪式。祭祖仪式也已经简化了,逐渐剔除了迷信色彩,保留祭奠形式,作为对祖先的缅怀和纪念。

  中元节作文:中元节 5

  中国的汉字,真可以说是世界上最美妙的文化载体了,你看,单就从一个字的写法上来看,就尽可以从中窥见我们这个民族所推崇、重视、弘扬的一些东西了。

  比如这个“孝”字——重阳快到了,自然要说到孝——上面半个“老”字,下面一个“子”字,意思就很明显了:老人已是身子入了半截土的人了,在生活上失去了许多能力和本事,就需要他的子女来为他打好基础,提供各种生活资料,才能把他顶起来,立起来。

  还有一句老话,叫做“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读起来虽然有点拗口,但意思也是很明显的——每个人都有老的那一天,今天你没有老,不等于你将来不会老。所以,在很多时候,也要设身处地多为老人想一想他们的处境,尽自己所能,为老人创造各种便利。将来等你老了的时候,你自己也就能够同样享受到这些便利了。

  写个“孝”字很容易,但要真正将字所蕴含的意思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去,恐怕就有些难度。毕竟,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利益纠杂在一起,各种各样的困难也像一张网一样罩着我们每一个人,使我们逃无可逃……

  于是,有些人就有了很多的借口。更有甚者,还做出了令人不齿的事情——前段时间就看到有新闻说某村一老妇活活饿死在家中……

  再过几天就是重阳节了。

  这一天也终将成为你、我、他……每一个今天青春焕发的人的节日。所以,趁着今天年轻,今天我们还依旧青春,那就认认真真地写一个“孝”字送给爹娘吧!当然,不仅仅是纸面上写下这个字,更要把这个字深深刻在心里!


中元节作文:中元节意义合集五篇(扩展4)

——中元节的作文9篇

  中元节,俗称鬼节、七月半,佛教称为盂兰盆节。民间传统节日,中元之名起于北魏,时在农历七月十五日,部分在七月十四日。原是小秋,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因此每到中元节,家家祭祀祖先。供奉时行礼如仪。七月十五上坟扫墓,祭拜祖先东汉时道教定下三会五腊日,其中七月七日为道德腊,又是中会即固定的道民到治所接受考校的日子。七月的这一祭祖日期后来随着道教将中元地官的生日和相应祭祀日期定于七月十五日,而固定于这一天。传说该日地府放出全部鬼魂,民间普遍进行祭祀鬼魂的活动。凡有新丧的人家,例要上新坟,而一般在地方上都要祭孤魂野鬼,所以,它整个儿是以祀鬼为中心的节日,系*民间最大的鬼节。在这天大家都会放孔明灯,在道路旁放着蜡烛。

  记的有一次,我和爸爸妈妈在街道上看孔明灯。但是我们左看右看都没看道大孔明灯,只有小小的孔明灯,于是我便向小卖部的老板问问,一打听原来还在作呢!没办发,于是我们便在路边等啦!终于做好了大孔明灯,那孔明灯依就像重前那样,在孔明灯旁边装这许多的烟花,当它升空时瞬见烟花飞贱落道许多的地方吓的人们鸟兽散。虽然在连续放了许多的大孔明灯,但是我以经看腻了。我们走着走着,在路旁发现了许多的孔明灯,我都看的眼红了。于是我便问妈妈要钱买孔明灯,没想道妈妈竟然爽快的答应了我的要求,于是我买了两个一红一黄的孔明灯在校园放。一开使我们放个红色的,但是我们不懂怎么放在没有充满热气时就放飞,结果烧的孔明灯黑晡溜羞的。我们吸取了上次的教训,我们等道充满气时才把孔明灯放飞,我就像一个成功的小孩子高兴的一蹦三尺高,还大叫着成功了,成功了。

  这个中元节我过的很快乐。

  这两天不知道为什么空气重总是弥漫着一股纸张烧焦了的味道,还时不时地又人燃放鞭炮,让我不敢开窗户也不敢出门,因为空气质量太差了。于是我就问妈妈这是为啥?妈妈告诉我中元节快到了,大家在燃烧纸钱祭奠先人,所以空气总是不太好。我很好奇到底什么是“中元节”呀,于是我就上网去查有关的资料。经过查询我知道了“中元节”它是每年农历的七月十五日‘就是俗称的“鬼节” 。

  说道“鬼节”我想同学们可能更熟悉的'是“万圣节”吧!它是西方的“鬼节”,在这一天小朋友可以装扮成各种奇怪的样子问邻居索要糖果……完全没有我们*的“鬼节”的“硝烟弥漫”“云山雾绕”让人不敢深呼吸,因为一不留神就会吸入过量的烟雾让人极不舒服。

  真希望我们的“鬼节”也像西方一样是一个邻里之间和睦,开心的节日,而不是“硝烟弥漫”、“云山雾绕”让人不敢出门的日子。

  中元节又称七月半 , 中元之名起于北魏,有些地方俗称 鬼节 。按照*俗在这天,家家户户都要给自己已故的亲人敬上一品香然后烧烧纸钱,用以表示后人对先人的孝敬。

  离过节还差几天,大伯就提前通知我们中元节这天在他们家过节。

  今天刚好是七月十五中元节。上午我和爸爸早早地就到了大伯家,礼貌地和大家打完招呼后,爸爸就带我走进一个房间。

  一进房间就看见一张桌子,桌子上面供着爷爷、太公、太奶的肖像。相片上爷爷坐在凳子上,太公和太**发白了,看起来像是七十多岁的样子,但是面容十分慈祥。我和爸爸在香炉里上了一品香,在肖像前跪了几跪,就离开了。

  午休以后没什么事,我正在菜园里摘油菜花,远远就听见大伯在喊我: 聿坤,过来帮忙,要烧贡品(纸钱)。 我赶紧过去,大伯先报把火砖垒起来。底下放好柴火,打火机一点,那些贡品不一会儿就烧起来了。

  之后,我同妈妈和大婶就把它用桶装好,提到不远的小河边,倒入河里,这时听旁边也在倒纸钱的人喃喃自语:太公、太奶会在这条河的某一处等着收。

  我晓得这都是迷信的东东,其实这个节日的很多活动是想告诉我们要记住先人、孝敬前辈,不要望记先人曾经对我们付出的爱。

  这两天不知道为什么空气重总是弥漫着一股纸张烧焦了的味道,还时不时地又人燃放鞭炮,让我不敢开窗户也不敢出门,因为空气质量太差了。于是我就问妈妈这是为啥?妈妈告诉我中元节快到了,大家在燃烧纸钱祭奠先人,所以空气总是不太好。我很好奇到底什么是“中元节”呀,于是我就问妈妈什么时候是中元节啊妈妈说让我去看日历我一看日历发现本月31号是中元节,之后我问妈妈妈妈说她也不知道了,我便跑到网上去查。

  中元节又称“七月节"或盂兰盆会",为三大鬼节之一。中元节是道教的说法,"中元"之名起于北魏,有些地方俗称"鬼节"、"施孤",又称亡人节、七月半。根据古*载:"道经以正月十五日为上元,七月十五日为中元,十月十五日为下元。"中元节与除夕、清明节、重阳节(除、清、九)等三节,都是*传统节日里祭祖的四大节日。《道藏》载:"中元之日,地官勾搜选众人,分别善恶……于其日夜讲诵是经,十方大圣,齐咏灵篇。囚徒饿鬼,当时解脱".民间则多是在此节日怀念亲人,并对未来寄予美好的祝愿。

  道教节日能与传统民书相应,主要基于同一宇宙观:即天、地、水三界,被神格化为天官、地官、水官所统辖的三界府署,民间通称的"三界公",便是以三官泛指三界众神。*东汉末年,天师道便已综合前道教期的宇宙观,首过即需上"三官手书",分别投于天、地、水中,表示向三官忏悔罪过,以祈求*安。经历六朝时期的发展后,三会日与三元思想结合,唐代官方的提倡,上元、中元、下元、等三元日定型化,成为祈求玄元皇帝(太上老君、老子)的三元节日,皇帝率百官参与节日仪式。唐、宋以后,已成为民俗节日。

  正月十五汉族称上元佳节,乃庆元宵,古已有之;七月十五汉族称中元节,祭祀先人:十月十五汉族称下元节,乃食寒食,纪念贤人。

  原来中元节是鬼节啊,好吓人啊!

  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为“盂兰盆节”,“盂兰盆会”,也称“中元节”(一定意义上讲,中元节归属道教,盂兰盆节归属佛教),有些地方俗称“鬼节”、“施孤”,又称亡人节、七月半。俗传去世的祖先七月初被阎王释放半月,故有七月初接祖,七月半送祖*俗。依照佛家的说法,农历七月十五日这天,佛教徒举行“盂兰盆法会”供奉佛祖和僧人,济度六道苦难,以及报谢父母长养慈爱之恩。

  中元节是本土文化的产物。清乾隆《普宁县志》言:“俗谓祖考魂归,咸具神衣、酒馔以荐,虽贫无敢缺。”祭品之中,楮衣是不可或缺的。因七月暑尽,须更衣防寒,与民间“七月流火,九月授衣”同意。

  在20世纪20-40年代,中元节远比“七夕”、“清明”热闹。人们传承着以家为单位的祭祖*俗,祭祖先、荐时食的古*俗直至民国时期仍然是乡村中元节俗的首要内容。抗战胜利后,各寺庙还增加祈请佛力普渡“抗战阵亡将士”英灵。

  20世纪50年代,中元节依然热闹。但后被认为是宣扬封建迷信,逐渐边缘化。传统中元节都是商办官助,可到20世纪50年代末,大部分的商已被改造,无力承办,又无官助,自然销声匿迹。60年代中期,北海公园还办了最后一次中元节,琼海中到处都是茄子做成的河灯,非常壮观。“*”时期,除了清明节,所有的传统节日都被取缔,中元节也没能幸免。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传统节日逐步回归,但中元节却被冷落了。

  如果谈及盂兰盆节,国人的第一反应是日本的'节日。实际上这是很大的误解。盂兰盆节是华夏的节日,日本盂兰盆节只不过是孑遗而已。 盂兰盆节在飞鸟时代传入日本,已成为日本仅次于元旦的盛大节日。盂兰盆节在日本又称"魂祭"、"灯笼节"、"佛教万灵会"等,原是追祭祖先、祈祷冥福的日子,现已是家庭团圆、合村欢乐的节日。每到盂兰盆节时,日本各企业均放假7-15天,人们赶回故乡团聚。节日期间家家都设魂龛、点燃迎魂火和送魂火,祭奠祖先。一般在阳历的8月13日前后迎接祖先的灵魂,和活人一起生活4天,16日以送魂火的方式把祖先的灵魂送回阴间。京都的“大文字烧”就是这个活动的顶峰。另一种欢送的形式是盂兰盆舞,夏夜,在太鼓声中,男女老少穿着浴衣起舞,已成为日本著名的观光活动。

  早晨,闹钟的“叮铃铃”声把我从美梦中“唤”醒,我揉了揉惺忪的睡眼,无意中看了一下日历,今天是8月24日,下面还标注着“中元节”三个字,中元节?没听说过.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我问妈妈什么是中元节?妈妈告诉我:中元节是人们纪念祖先的日子.哦,原来如此,我恍然大悟:怪不得最*妈妈经常叠元宝呢!

  到了中午,我们都忙开了:我负责叠纸,爸爸、妈妈负责烧饭菜.我来到桌前(桌上放着今天我应该叠的纸),哦,天啊!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桌上的那叠纸足有3厘米厚,事不宜迟,我立刻动手干了起来.我按照爸爸教我的快捷方法:先拿出一些纸,把它们*均分成几份,再把它们卷起来,压*,最后它们一张一张地抽出来,就行了.过了三十几分钟,我把纸叠好了,妈妈那边也好了.我帮妈妈摆好饭菜,碗筷,爸爸拿了一根树枝和耐烧的旧脸盆,再点燃蜡烛,一切准备就绪.

  爸爸先从纸堆里抽出一张纸,点燃后,一张放在大门前,再用另一张引火放在旧脸盆里,待火烧起来后,爸爸把两捆纸放在旧脸盆里,过了一会儿,纸烧成了灰,爸爸把元宝放入旧脸盆中,3分钟过去了,元宝也烧完了,等火灭了,我们赶紧磕了头,磕完头后,我吹灭了蜡烛,爸爸把旧脸盆端走倒掉,我们把桌子重新收拾好.

  中元节是祭祖的`日子.我们不能忘记:没有祖先的勤劳,我们也不能过上如今幸福美好的日子!

  中元节也叫鬼节,我的家乡对于这一个节日可是很有讲究的。

  在离中元节还有几天的时候,我们就轮流开始了这个节日,我们那的风俗是在傍晚太阳落山的时候,拿上炮竹,香,以及钱纸到一个特定的地点准备接祖。在我们开始这一步骤的时候,家里面的大厅里,以及大门外面都已经搬上了桌上,在桌子上都摆好了吃食。等到鞭炮声响起,这也就意味着家里的祖先被我们迎接了回来。在当天里,我们有很多的禁忌,比如晚上的时候最好不要外出,不能将一些不吉利的话,同样态度也要摆端正,不可以吊儿郎当的等等。

  在第二天太阳升起的时候,我们要准备好早餐,将早餐端在餐桌上,我们必须等到先祖们用完后才可以去吃,至于怎么去判断,我们就是根据上菜的时间,以及饭菜在桌子上摆放的时间来判断。这段时间里,我们要保持香火不断,蜡烛要亮。以前我也挺迷糊的,为什么一定要点蜡烛,后来一些长辈们告诉我,蜡烛的光,是为了照亮先祖们的路。我们这个接祖的活动是前一天傍晚的时候开始,后一天同样傍晚时分结束。结束的时候同样需要炮竹,需要迎接时一致的用品,只不过,炮竹的方向变了,接的时候从外往内放,送的时候从内外放。

  中元节虽说是一个鬼节,但在我看来更像是一个怀缅的节日,在这一天里是我们表达对仙逝先祖的一种怀念,也可以说是一种尊敬。我越长大就越能听到一些杂说,很多人对于这么一个节日的活动似乎都认为是一种迷信的行为,这未免太在乎这个节日表面上的含义了,为什么会出现这个节日?节日本身的意义又在何处?其实不过是人类一颗思念、一颗怀源的心罢了。

  农历七月十五日,是*汉族传统节日,即中元节。此节初为佛教节日,称“盂兰盆会”,传说释迦弟子目莲,为救在地狱中受苦的母亲而求佛超度,后演为民间追荐祖先,故亦称是日为“鬼节”。

  清末画报中关于盂兰盆会放河灯烧法船的记载

  旧京之中元节,除庙宇僧众举行演经文等重大佛事活动外,民间则重放荷灯与烧法船。

  放荷灯亦称放河灯,其含意是导引鬼魂进入极乐世界或及早托生转世。荷灯之样式,其上半部皆为彩纸叠成之莲花儿,下半部之载体各异,或西瓜或冬瓜或南瓜或倭瓜,取其半并掏空瓤肉,中插点燃之蜡烛,于夜幕初降时放入河湖,烛影摇曳,随波荡漾,与水中倒影上下映带,灿若繁星。正如清宣宗《养正书屋全集》(道光三年刻本)之《中元河灯》诗所云:“万盏莲灯水面浮,中元佳夕荡轻舟;繁星朗月光同映,点缀前汀一段秋。”

  清末民初以来,北京传统风俗,每逢农历七月十五日,人们照例要到北海公园参加一年一度的孟兰盆会,大放河灯。是日夜晚,北海太液池之上,南迄双虹榭边,北至五龙亭畔,荡漾的碧波涟漪之上,灯火晶明,如银河群星,明灭浮动,景色极为壮观。

  这天黄昏,明月初升,北海漪澜堂两侧的走廊和北河沿岸的四周以及金鏊玉带桥边,真是人山人海,好不热闹!

  北京什刹海、积水潭、御河桥、护城河水关等处,也有放荷灯之盛举,故清宗室文昭(号紫幢,博学工时,负有才名。)《紫幢诗抄》之《京师竹枝词》曰:“坊巷游人入夜喧,庄连哈达右前门,绕城秋水河灯满,今夜中元似上元。”

  中元节烧“法船”,其用意是为渡幽冥孤独之魂,此种冥器,俗称“烧活”,小者丈余,大者数丈,由冥衣铺匠人以秫秸扎架,彩纸裱糊并绘画而成,料价虽廉而工钱甚昂,故凡烧法船者,非殷实之家而莫敢问津世。

  法船之船头,为猛虎虎头图案,探身持叉之开路鬼站于前,其后相对而立者,系“黑白无常”鬼,“白无常”也称“活无常”,身着白袍,头戴白色高帽,上书“利见大人”四楷书大字,手持哭丧捧若挥舞之状;"黑无常"又称“死有分”,身着皂袍,手持“勾魂牌”,上书“你可来了,正要拿你”,并用朱笔圈点,其狰狞之貌,令人望之不寒而栗。

  舱内糊十殿阎君,即秦广三蒋,楚江王历,宋帝王余,五官王吕,阎罗王天子包,卞城王毕,泰山王董,都市王黄,*等王陆,转轮王薛。中为地藏王菩萨,正襟危坐,接受十殿阎君朝拜。神鬼以外,尚有掌舵者一人,持浆划船者数人至十余人不等。船之桅杆上挂一面旗子,正面书“盂兰圣会”,背面书“慈航普渡”。

  如此庞然大物,系由四五节组合而成,连至法会现场,须由冥衣铺临时雇用十余人(俗称“拿烧活的”)举送,丝毫不得损坏。列队而行,穿街过巷,雅子顽童出于好奇,每每尾随不已,并极愿为顾工代劳,体验一番举送烧活的滋味儿与情趣。

  旧时焚烧法船,皆在午夜举行,先由和尚奏法器诵经文,而后于水畔焚之,火舌冲天,光焰晃眼,糊味儿熏鼻,虽如此而观者如堵,不饱此眼福誓不罢休。恰如《都门离咏·中元》云:“朵朵莲灯放满河,烧船拯溺诵弥陀。夜深妇女归家去,萤火飞飞鬼火多。

  闽南地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我们这美丽的家乡——闽南同样也具有别具一格的民俗民风:有跑王的端午节、看烟花的元宵节…但我还是喜欢最有闽南特色的走火炬中元节。

  盼啊,盼啊,盼……终于盼来了家乡热闹的中元节了。这一天,可热闹了…

  中元节,俗称“鬼节”。传说掌管地府的是地藏菩萨。他的母亲被关在了地府里。地藏是个孝顺儿子,不忍母亲被折磨得不成样,在七月十五这天晚上,徇私把母亲放了出来。没想到牢房里的小鬼蜂拥而出,成了各个地方的“游鬼”。所以,人们在七月十五这天晚上,都要“盛情款待”各地的游鬼以保*安。我觉得地藏菩萨真的好勇敢,好有型啊,觉得连传说中的鬼怪似乎也不那么可怕了。

  到了中元节,家家户户都摆出各种富有地方特色的供品,真是吃了忘不了的美食。听说做的大米要放到井里浸泡几天呢。蒸熟的松@雪白雪白的`,松、糯、软、冰,夏日里能吃出一片冰凉,比冰淇淋还好吃,且更绿色。现在因为商场多了起来,购物比做这些小吃简单多了,所以在七月十五的前几天,大人们则会次数繁多地带我们去逛商店,让我们“大开杀戒”。

  说说中元节这天晚上吧。这天晚上,不等太阳公公说再见,大家就开始准备上香了。六点多时,刚开始还只是一两户人家,可过了一会,就陆陆续续的愈发多了起来。香烟缭绕,烛火摇曳,煞是热闹。络绎不绝的香客摩肩接踵,乡音中热情地相邀,于是乎甩开膀子的酒客吆五呼六,微醺中大笑开怀,围坐一群的茶客茵茵水汽中娓娓莞尔。夜色渐渐的来了,孩子们喜上眉梢,因为属于我们时光到了,小伙伴们纷纷拿出早已准备好的火炬——青青的竹竿灌上煤油,塞了毛巾,点燃了,呼朋唤友,蜂拥着游走于阡陌、田间,嘻嚷着谁家的火光明亮,哪家的火炬持久,宛如一条夜行的火龙映照着灿烂的童颜,彻夜不眠。于是,大人们品味着乡俗,放松着盛夏下的身心,孩子们追逐着乡俗,娱悦着无忧无虑的童年……

  故乡的文化底蕴深厚,“鬼节”的传说中也洋溢着浓浓的乡情!我希望我们的故乡——闽南的明天更加美好!


中元节作文:中元节意义合集五篇(扩展5)

——中元节上坟禁忌3篇

  孕妇最好避免清明的扫墓活动,这不仅仅是阴气重的影响。从别的方面来说,清明时节是非常拥挤的,为了胎儿的安全,并不建议孕妇去参加,再者扫墓的气象和周边的环境均不利孕妇的健康。此外是女性有例假,也要避免此类活动。

  清明节是不能穿的大红大紫去上坟的,相信大家也不会穿这样的衣服去参加此类活动的。不过总有人会疏忽大意,在佩戴或是内衣上不经意使用了红色。当然本命年是例外,内衣可穿红色。

  清明的时候作为外人的身份去参与扫墓是比较忌讳的,容易招致不必要的麻烦。毕竟不是一家人,各自加持的气运也不同,可能会造成气场的紊乱,导致不协调而走霉运。


中元节作文:中元节意义合集五篇(扩展6)

——中元节作文 (菁华5篇)

  这两天不知道为什么空气重总是弥漫着一股纸张烧焦了的味道,还时不时地又人燃放鞭炮,让我不敢开窗户也不敢出门,因为空气质量太差了。于是我就问妈妈这是为啥?妈妈告诉我中元节快到了,大家在燃烧纸钱祭奠先人,所以空气总是不太好。我很好奇到底什么是“中元节”呀,于是我就问妈妈什么时候是中元节啊妈妈说让我去看日历我一看日历发现本月31号是中元节,之后我问妈妈妈妈说她也不知道了,我便跑到网上去查。

  中元节又称“七月节"或盂兰盆会",为三大鬼节之一。中元节是道教的说法,"中元"之名起于北魏,有些地方俗称"鬼节"、"施孤",又称亡人节、七月半。根据古*载:"道经以正月十五日为上元,七月十五日为中元,十月十五日为下元。"中元节与除夕、清明节、重阳节(除、清、九)等三节,都是*传统节日里祭祖的四大节日。《道藏》载:"中元之日,地官勾搜选众人,分别善恶……于其日夜讲诵是经,十方大圣,齐咏灵篇。囚徒饿鬼,当时解脱".民间则多是在此节日怀念亲人,并对未来寄予美好的祝愿。

  道教节日能与传统民书相应,主要基于同一宇宙观:即天、地、水三界,被神格化为天官、地官、水官所统辖的三界府署,民间通称的"三界公",便是以三官泛指三界众神。*东汉末年,天师道便已综合前道教期的宇宙观,首过即需上"三官手书",分别投于天、地、水中,表示向三官忏悔罪过,以祈求*安。经历六朝时期的发展后,三会日与三元思想结合,唐代官方的提倡,上元、中元、下元、等三元日定型化,成为祈求玄元皇帝(太上老君、老子)的三元节日,皇帝率百官参与节日仪式。唐、宋以后,已成为民俗节日。

  正月十五汉族称上元佳节,乃庆元宵,古已有之;七月十五汉族称中元节,祭祀先人:十月十五汉族称下元节,乃食寒食,纪念贤人。

  原来中元节是鬼节啊,好吓人啊!

  闽南地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我们这美丽的家乡——闽南同样也具有别具一格的民俗民风:有跑王的端午节、看烟花的元宵节…但我还是喜欢最有闽南特色的走火炬中元节。

  盼啊,盼啊,盼……终于盼来了家乡热闹的中元节了。这一天,可热闹了…

  中元节,俗称“鬼节”。传说掌管地府的是地藏菩萨。他的母亲被关在了地府里。地藏是个孝顺儿子,不忍母亲被折磨得不成样,在七月十五这天晚上,徇私把母亲放了出来。没想到牢房里的小鬼蜂拥而出,成了各个地方的“游鬼”。所以,人们在七月十五这天晚上,都要“盛情款待”各地的游鬼以保*安。我觉得地藏菩萨真的好勇敢,好有型啊,觉得连传说中的.鬼怪似乎也不那么可怕了。

  到了中元节,家家户户都摆出各种富有地方特色的供品,发粿、水粿、鸡蛋糕,特别是我最爱吃的松粿,真是吃了忘不了的美食。听说做的大米要放到井里浸泡几天呢。蒸熟的松粿雪白雪白的,松、糯、软、冰,夏日里能吃出一片冰凉,比冰淇淋还好吃,且更绿色。现在因为商场多了起来,购物比做这些小吃简单多了,所以在七月十五的前几天,大人们则会次数繁多地带我们去逛商店,让我们“大开杀戒”。但我还是很怀念松粿的味道,回味和大人们制作中的乐趣。

  说说中元节这天晚上吧。这天晚上,不等太阳公公说再见,大家就开始准备上香了。六点多时,刚开始还只是一两户人家,可过了一会,就陆陆续续的愈发多了起来。香烟缭绕,烛火摇曳,煞是热闹。络绎不绝的香客摩肩接踵,乡音中热情地相邀,于是乎甩开膀子的酒客吆五呼六,微醺中大笑开怀,围坐一群的茶客茵茵水汽中娓娓莞尔。夜色渐渐的来了,孩子们喜上眉梢,因为属于我们时光到了,小伙伴们纷纷拿出早已准备好的火炬——青青的竹竿灌上煤油,塞了毛巾,点燃了,呼朋唤友,蜂拥着游走于阡陌、田间,嘻嚷着谁家的火光明亮,哪家的火炬持久,宛如一条夜行的火龙映照着灿烂的童颜,彻夜不眠。于是,大人们品味着乡俗,放松着盛夏下的身心,孩子们追逐着乡俗,娱悦着无忧无虑的童年……

  故乡的文化底蕴深厚,“鬼节”的传说中也洋溢着浓浓的乡情!我希望我们的故乡——闽南的明天更加美好!

  中元节,俗称鬼节、七月半,佛教称为盂兰盆节。民间传统节日,中元之名起于北魏,时在农历七月十五日,部分在七月十四日。原是小秋,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因此每到中元节,家家祭祀祖先。供奉时行礼如仪。七月十五上坟扫墓,祭拜祖先东汉时道教定下三会五腊日,其中七月七日为道德腊,又是中会即固定的道民到治所接受考校的日子。七月的这一祭祖日期后来随着道教将中元地官的生日和相应祭祀日期定于七月十五日,而固定于这一天。传说该日地府放出全部鬼魂,民间普遍进行祭祀鬼魂的活动。凡有新丧的人家,例要上新坟,而一般在地方上都要祭孤魂野鬼,所以,它整个儿是以祀鬼为中心的节日,系*民间最大的鬼节。在这天大家都会放孔明灯,在道路旁放着蜡烛。

  记的有一次,我和爸爸老妈在街道上看孔明灯。但是我们左看右看都没看道大孔明灯,只有小小的孔明灯,于是我便向小卖部的老板问问,一打听原来还在作呢!没办发,于是我们便在路边等啦!终于做好了大孔明灯,那孔明灯依就像重前那样,在孔明灯旁边装这许多的烟花,当它升空时瞬见烟花飞贱落道许多的地方吓的人们鸟兽散。虽然在连续放了许多的大孔明灯,但是我以经看腻了。我们走着走着,在路旁发现了许多的孔明灯,我都看的眼红了。于是我便问老妈要钱买孔明灯,没想道老妈竟然爽快的答应了我的要求,于是我买了两个一红一黄的孔明灯在校园放。一开使我们放个红色的,但是我们不懂怎么放在没有充满热气时就放飞,结果烧的孔明灯黑晡溜羞的。我们吸取了上次的教训,我们等道充满气时才把孔明灯放飞,我就像一个成功的小孩子高兴的一蹦三尺高,还大叫着成功了,成功了。

  这个中元节我过的很快乐。

  中元节时,有些地区(如闽台地区)在祭拜亡灵之前,会先祭拜一位名为面燃大士的神祇,信徒多尊称其为“大士爷”、“普渡公”。相传旧历七月,所有在阳世的亡灵,都归“大士爷”管理。关于“大士爷”,佛教说法有数个:一是祂是观音大士的化身,故称“大士爷”。二是祂原为诸鬼的首领,因受观音大士教化而皈依其门下,从此被称作“大士爷”,成为护持中元普渡事项的神明。

  道教的说法则是太乙救苦天尊化身“面燃鬼王”,为阴间诸鬼之统帅,也负责中元节监督亡魂受领阳间香火事宜。另,灵宝派等一些派别不是请“面燃鬼王”监斋,而是有“何将军”、“乔将军”两神分任此职。如宋末元初林灵真所撰《灵宝领教济度金书》写为“北魁玄范府神虎何、乔二大圣”。

  华人社会则多采佛教说法,各类法会多以佛教形式塑造大士爷神像:“顶生二角、青面獠牙,高大威武,头上还有一尊观世音菩萨佛像,象征其代表慈悲的观音大士”。有些慎重的信徒,在中元节时会以纸扎出大士爷塑像,也有些用牌位、画像、木石雕像祭祀,并将大士爷神位或神像放置供桌之前,以求祭祀顺利,待到七月一过,一般会火化大士爷像、位,送其登天。在南洋,华侨风俗,中元普渡时,会悬挂写着“南无渡幽拔苦无量寿佛”或“南无分衣施食阿弥陀佛”之类字样的幢幡于大士爷神像之侧,甚至是神像手上;如书“渡幽拔苦”之类字句是希望佛祖引领亡灵往生佛国,若写“分衣施食”等等词汇,则指祈请阿弥陀佛助大士爷,*均分配纸钱、衣物、食品予众家亡魂。

 这两天不知道为什么空气重总是弥漫着一股纸张烧焦了的味道,还时不时地又人燃放鞭炮,让我不敢开窗户也不敢出门,因为空气质量太差了。于是我就问妈妈这是为啥?妈妈告诉我中元节快到了,大家在燃烧纸钱祭奠先人,所以空气总是不太好。我很好奇到底什么是“中元节”呀,于是我就上网去查有关的资料。经过查询我知道了“中元节”它是每年农历的七月十五日‘就是俗称的“鬼节” 。

  说道“鬼节”我想同学们可能更熟悉的是“万圣节”吧!它是西方的“鬼节”,在这一天小朋友可以装扮成各种奇怪的样子问邻居索要糖果……完全没有我们*的“鬼节”的“硝烟弥漫”“云山雾绕”让人不敢深呼吸,因为一不留神就会吸入过量的烟雾让人极不舒服。

  真希望我们的“鬼节”也像西方一样是一个邻里之间和睦,开心的节日,而不是“硝烟弥漫”、“云山雾绕”让人不敢出门的日子。


中元节作文:中元节意义合集五篇(扩展7)

——中元节文化 (菁华5篇)

  中元节,俗称鬼节、七月半,佛教称为盂兰盆节。

  正月十五日汉族称上元佳节,乃庆元宵,古已有之;七月十五日汉族称中元节,祭祀先人;十月十五日汉族称下元节,乃食寒食,纪念贤人。

  东汉时道教定下三会五腊日,其中七月七日为道德腊,又是中会即固定的道民到治所接受考校的日子。七月的这一祭祖日期后来随着道教将中元地官的生日和相应祭祀日期定于七月十五日,而固定于这一天。

  传说该日地府放出全部鬼魂,民间普遍进行祭祀鬼魂的活动。凡有新丧的人家,例要上新坟,而一般在地方上都要祭孤魂野鬼,所以,它整个儿是以祀鬼为中心的节日,系*民间最大的祭祀节日之一。

  中元节是道教的说法,"中元"之名起于北魏,有些地方俗称"鬼节"、"施孤",又称亡人节、七月半。根据古*载:"道经以正月十五日为上元,七月十五日为中元,十月十五日为下元。"中元节与除夕、清明节、重阳节(除、清、九)等三节,都是*传统节日里祭祖的四大节日。《道藏》载:"中元之日,地官勾搜选众人,分别善恶……于其日夜讲诵是经,十方大圣,齐咏灵篇。囚徒饿鬼,当时解脱"。民间则多是在此节日怀念亲人,并对未来寄予美好的祝愿。

  中元节的来历

  道教节日能与传统民书相应,主要基于同一宇宙观:即天、地、水三界,被神格化为天官、地官、水官所统辖的三界府署,民间通称的"三界公",便是以三官泛指三界众神。*东汉末年,天师道便已综合前道教期的宇宙观,首过即需上"三官手书",分别投于天、地、水中,表示向三官忏悔罪过,以祈求*安。经历六朝时期的发展后,三会日与三元思想结合,唐代官方的提倡,上元、中元、下元、等三元日定型化,成为祈求玄元皇帝((太上老君、老子)的三元节日,皇帝率百官参与节日仪式。唐、宋以后,已成为民俗节日。

  汉族的人于中元节放河灯,道士建醮祈祷,乃是汉族传统民俗,佛教与道教对这个节日的意义各有不同的解释,道教强调孝道;佛教则着重于为那些从阴间放出来的无主孤魂做“普渡”。

  道家全年的盛会分三次(合称为"三元"),认为"三元"就是天官、地官及水官"三官"的别称,正月十五、七月十五以及十月十五各为三官大帝的诞辰。根据五杂俎的记载:"道经以正月十五日为上元,七月十五日为中元,十月十五日为下元。"正月十五日称为"上元",主要是举行赐福的仪式;七月十五日称为"中元",用以赦免亡魂的罪(中元法事是为亡魂赦罪,但是绝对不能完全解除罪孽,只是减轻了一些,希望他们早日安息);十月十五日称为"下元",则是为有过失的人解除厄运。道教《太上三官经》云:"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一切众生皆是天、地、水官统摄"。中元节时,道教宫观如地安门火神庙、西便门外白云观为了祈祷"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照例举办"祈福吉祥道场"。因为惧厉的心理,民众于日常生活中复合儒、佛、道三教,成为农历7月15日的中元节,民间则称农历7月为"鬼月"。

  中元节祭祀活动

  中元普渡

  中元是相当重要的民俗节日,不少人会在旧历的七月初一到七月卅日之间,择日以酒肉、糖饼、水果等祭品举办祭祀活动,以慰在人世间游玩的众家鬼魂,并祈求自己全年的*安顺利。较为隆重者,甚至请来僧、道诵经作法超度亡魂。也有人会在这段时间,请出地藏菩萨、目连尊者等佛像放置高台、或请艺师扮演驱魔大神钟馗(有的是请艺师操控钟馗之傀儡),以消弭死者亡魂的戾气。

  祭祖

  中元节祭祖祭祖节在阴历七月十五日,所以简称为“七月半”祭祖。此时盛夏已经过去,秋凉刚刚开始。民间相信祖先也会在此时返家探望子孙,故需祭祖。祭拜的仪式一般在七月底之前傍晚时分举行,并不局限于特定的一天。*常日子要对先人祭拜,一般都不动先人的牌位。到“七月半”祭祖时,则要把先人的牌位一位一位请出来,恭恭敬敬地放到专门做祭拜用的供桌上,再在每位先人的牌位前插上香,每日晨、午、昏,供三次茶饭,直到七月卅日送回为止。有先人画像的,也要请出挂起来。祭拜时,依照辈分和长幼次序,给每位先人磕头,默默祷告,向先人汇报并请先人审视自己这一年的言行,保佑自己*安幸福。送回时,烧纸钱衣物,称烧包衣,或佛门或道教的超度法事。

  祭祀土地

  七月十五,民间还盛行祭祀土地和庄稼。将供品撒进田地。烧纸以后,再用剪成碎条的五色纸,缠绕在农作物的穗子上。传说可以避免冰雹袭击,获得大秋丰收。一些地方同时还要到后土庙进行祭祀。定襄县民俗将麻、谷悬挂门首。

  放河灯

  中元节 放河灯人们认为,中元节是鬼节,也应该张灯,为鬼庆祝节日。不过人鬼有别,所以中元张灯和上元张灯不一样。人为阳,鬼为阴;陆为阳,水为阴。水下神秘昏黑,使人想到传说中的幽冥地狱,鬼魂就在那里沉沦。所以上元张灯是在陆地,中元张灯是在水里。 今天的放河灯,已经成为欢乐的活动项目了。照佛门的盂兰盆会仪规来看,放河灯只是其中的一个小节目,并不显得多么要紧。而在民间的中元节俗活动中,放灯则是比较重要的。

  河灯也叫“荷花灯”,河灯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放河灯的目的,是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现代女作家肖红《呼兰河传》中的一段文字,是这种*俗的最好注脚:“七月十五是个鬼节;死了的冤魂怨鬼,不得托生,缠绵在地狱里非常苦,想托生,又找不着路。这一天若是有个死鬼托着一盏河灯,就得托生”。大概从阴间到阳间的这一条路,非常黑,若没有灯是看不见路的。所以放灯这件事是件善事。可见活着的正人君子们,对着那已死的冤魂怨鬼还没有忘记。

  从有关中元节的传说中,可深切体认到中元节的祭祀具有双重的意义在,一是阐扬怀念祖先的孝道,一是发扬推已及人,乐善好施的义举。这全是从慈悲的角度出发,很有人情味。所以,在庆赞中元的同时,应该跳脱鬼的角度,期勉互爱。

  中元节是什么节日

  中元节又称鬼节、七月半、少数地区也叫亡人节。是古代节日三元之一,正月十五上元节,庆贺正月元宵。七月十五中元节,祭祀先祖。十月十五下元节也是寒食节,纪念古代先贤每年七月十五的中元节,是我国主祭祀的传统节日。它与寒食节、清明节合称我国古代的三大鬼节,每年主要集中在在农历的七月十五这天举行祭祀活动,但时间并不是固定的,在我国的南方地区,人们也有在七月十四祭祀的传统。也有一些地方从七月初就开始祭祖的仪式,在夜里将祖先接引回家中,然后一日三顿茶饭的供奉直到七月结束。

  相传,农历的七月初一鬼门大开,阎罗王特许阴间的鬼魂会回到阳间接受后人的祭拜,而无人祭祀的孤魂野鬼就会飘荡在人间寻找食物。民间信仰祖宗崇拜,相信在中元节期间祖先会返回阳间的家中看望子孙后代。因此,民间会在中元节,祭祀先人,超度亡魂。

  中元节有什么禁忌

  1、中元节一定不能讨论鬼怪:据说鬼的魂们会倾巢而出,尤其是寺庙和普渡法会的地方,往往是鬼的魂最多的,而且中元节也不要乱说话,说不定鬼的魂正从你的身边经过呢~

  2、中元节不要走夜路:晚上11点之前就不要上街哦,这天百鬼夜行,阴气最重,所以这天不应该在外逗留,夜不归家是大忌。

  3、避免晚上拍照:镜子或手机这种东西,很容易扑捉到不干净的东西,若是在晚上拍照,说不定就把不干净的东西给拍进去了,那就等于沾染了晦气的东西,运势会变得越来越差的。

  中元节的由来

  到了农历七月十五,也便到了*人过“中元节”的日子。中元节是道教的称法,从佛教的角度去叫则是“孟兰盆节”,又叫“鬼节”。传言释迦十大弟子之一的目连之母因生前不行善,死后在地狱受苦。目连为救母到如来处倒悬求佛救度。释迦要他在七月十五日,备百味饮食,供养十方僧众,这样可使母解脱。佛教据此兴起孟兰盆会。中元节和清明很相似,要祭祀祖先,在唐宋时代就已经成为民间的一个节日了。节日那天,人们以麻、谷、秫缚在一起,挂在大门及中堂的天地祖先两旁,或设果品牲礼及麻谷之类到坟上去祭奠祖先,与清明节上坟相似。李商隐有诗言中元上坟:绛节飘摇宫国来,中元朝拜上清回。

  *鬼节有三:清明、中元、寒衣。

  清明节是四月五日,人们要上坟,同时有踏青的*俗,把新土往坟上扬,添坟。以前清明也叫寒食节,曾长达百日,曹操改为一天,唐改为清明前三天,所有火都得灭,出寒食后,从宫中传出新火。清明还要插柳枝,戴柳条帽,放风筝,荡秋千。

  寒衣节在十月初一,人们上坟祭祖,最主要是制冥衣,买纸扎成,包起来晚上在门前烧。钦天监要在这一天颁布新的皇历。

  至于中元节则是有道佛两家的共同节日,说起它的由来和*俗确实还有些说法。

  中元节的源由

  中元节的源头,应与我国古代流行的土地祭祖有关。道教盛行后,附会传统,创立了天、地、水三官神祗。据说天官生日在正月十五日,称上元节。其主要职责是为人间赐福。地官生日在七月十五日,称中元节。其主要职责是为人间赦罪。水官生日在十月十五日,称为万元节。其主要职责是为人间解厄。

  中元节,在农历七月十五日,俗称七月半。传说该日地府放出全部鬼魂,民间普遍进行祭祀鬼魂的活动。凡有新丧的人家,例要上新坟,而一般在地方上都要祭孤魂野鬼,所以,它整个儿是以祀鬼为中心的节日,成了*民间最大的鬼节。

  七月原是小秋,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一说:“中元前一日,即买练叶(一种植物的叶子,有香气),享祀时铺衬桌面,又买麻谷巢儿,亦是系在桌子脚上,乃告先祖秋成之意。”七月小秋作物成熟,讲究孝道的*人,例要向先祖报告,并且请老祖宗尝新,所以七月例行祭祀祖先。我当年在江浙一带就看到人们视中元为大节,这一天家家团聚,如除夕一般热闹,还要吃一种专门用青树叶包裹的菜团。

  传说地宫掌管地狱之门,中元节这一天地宫打开地狱之门,也是地狱开门之日,已故祖先可回家团圆,因此又是鬼节,所以民间要设道场,放馒头给孤魂野鬼吃,这一天要祭祖、上坟、点荷灯为亡者照回家之路。道观举行盛大法会祈福吉祥道场,内容是为死者的灵魂超度。

  (其实,很多人认为从农历七月初一开始到七月三十日都是鬼门大开的日子。民俗相信,在这一段时间会有许多的孤魂徘徊在阳间。七月三十日,鬼门关,一个月的中元就这样结束。)

  中元法事是为亡魂赦罪,但是绝对不能完全解除罪孽,只是减轻了一些,希望他们旱日安息。在法事中,他们不单只超度亡魂,而且更为无主孤魂和那些为国捐躯,战死沙场的死难者施予救侪。而在法事中得的香油钱,主要是用作购买祭品之用。

  按佛教典故,关于“盂兰节”的起源,有着以下一个典故:相传佛祖释迦牟尼在世时,收了十位徒儿,其中一位名叫目连的修行者,在得道之前父母已死,由于目连很挂念死去的母亲,就用了天眼通去察看母亲在地府生活的情况,原来他们已变成饿鬼,吃的、饮的都没有,境况堪怜。目连看了后觉得很心痛,于是就运用法力,将一些饭菜拿给母亲吃,可惜饭菜一送到口边,就立即化为火焰,目连看到这种情境后非常心痛,就将这个情况告诉释迦牟尼,佛祖教训他说,他的母亲在世时,种下了不少的.罪孽,所以死后就堕入饿鬼道中,万劫不复,这孽障不是他一人能够化解的,必须集合众人的力量,于是目连就联同一众高僧,举行大型的祭拜仪式,以超渡一众的亡魂。

  后来,这个传说一直流传后世,逐渐形成一种民间*俗,每年到了农历七月中,人们都会宰鸡杀鸭,焚香烧衣,拜祭由地府出来的饿鬼,以化解其怨气,不致于遗害人间,久而久之,就形成了鬼节的风俗。

  中元节的*俗

  中元节这天,道教在七月十五日要设坛醮祭。道教和佛教,在这天的活动,都有具体的规定和做法。民间的祭奠,则相对较自由,供品唯恐不够先人和孤魂野鬼享用,那些供品。由是形成了民间的节日。

  在民间,除了宰鸡杀鸭,焚香烧衣,拜祭饿鬼外,人们在这一个月里会加多一两件金饰来避邪,他们也会注意说话,尽量避免说出不吉利的字眼来。小孩子尤其惨,据说小孩子的眼睛特别灵,可以看到些不该看到的东西,为了不让小孩受到惊吓,很多父母在晚上会把小孩关在家里。

  民间还盛行祭祀土地和庄稼。将供品撒进田地。烧纸以后,再用剪成碎条的五色纸,缠绕在农作物的穗子上。传说可以避免冰雹袭击,获得大秋丰收。一些地方同时还要到后土庙进行祭祀。

  这天,晋北地区的妇女盛行面塑活动,一家蒸花馍,四邻来帮忙。首先根据家庭实有人数(包括出嫁的女儿及女婿、外孙,另过的儿子及媳妇、孙子等等),给每个人先捏一个大花馍。送给小辈的花馍要捏成*型,称为面羊,取意羊羔吃奶双膝下跪,希望小辈不要忘记父母的养育之恩;送给老辈的花馍要捏**型,称为面人,意喻儿孙满堂,福寿双全;送给*辈的花馍,要捏成鱼型,称为面鱼,意喻连年有有余。

  现在已经不那么严格讲究了,完全依据主人的情趣,羊、虎、牛、鱼、兔、人各种造型的馍都有。人均一兽的花馍捏完以后,还要再捏许多瓜、果、桃、李、莲、菊、梅等造型的花馍,点缀以花、鸟、蝴蝶、蜻蜒、松鼠。个头较前要小,做为走亲戚,看朋友的礼品。这些面塑蒸熟以后,再经过五色着彩,看上去栩栩如生,每一件都可以称为绝佳的手工艺品。七月十五看面塑,已经成了农家妇女一展灵巧手艺的节目了。

  文学中的中元节

  北齐时的《颜氏家训》,南朝时的《荆楚岁时记》,宋时的《东京梦华录》、《梦梁录》,清时的《帝京岁时纪胜》等等书籍中都提到了中元节或盂兰盆节。有的书中说,中元节前几天,市面上就有卖冥器的,卖时鲜瓜果的,卖油饼馅饼乳饼丰糕的,色彩斑斓,叫卖声不绝于耳。还有在水面上放灯的*俗,意为招水中孤鬼来享祭。儿童们玩着纸扎的荷花灯,大的有七八尺,引人注目。到城外去祭墓的,络绎不绝,较之清明节尤胜。

  清代文人王凯泰的诗《中元节有感》便描写了福建一带过中元节的*俗。

  道场普渡妥幽魂,原有盂兰古意存。

  却怪红笺贴门首,肉山酒海庆中元。

  清代诗人庞垲的《长安杂兴效竹枝体》一诗形象描绘了中元夜儿童持荷叶灯结伴游乐的情景。

  万树凉生霜气清,中元月上九衢明。

  小儿竞把青荷叶,万点银花散火城。

  照佛门的盂兰盆会仪规来看,放河灯只是其中的一个小节目,并不显得多么要紧。而在民间的中元节俗活动中,放灯则是比较重要的。

  河灯也叫“荷花灯”,河灯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放河灯的目的,是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现代女作家肖红《呼兰河传》中的一段文字,是这种*俗的最好注脚:“七月十五是个鬼节;死了的冤魂怨鬼,不得托生,缠绵在地狱里非常苦,想托生,又找不着路。这一天若是有个死鬼托着一盏河灯,就得托生”。大概从阴间到阳间的这一条路,非常黑,若没有灯是看不见路的。所以放灯这件事是件善事。可见活着的正人君子们,对着那已死的冤魂怨鬼还没有忘记。

  *代女作家肖红在《呼兰河传》中也提到“七月十五是鬼节,死了的冤魂怨鬼,不得托生,缠绵在地狱里非常苦,想托生又找不到路!这一天若是有个死鬼脱着一盏河灯,就得脱生。”

  *鬼节有三:清明、中元、寒衣。

  清明节是四月五日,人们要上坟,同时有踏青的*俗,把新土往坟上扬,添坟。以前清明也叫寒食节,曾长达百日,曹操改为一天,唐改为清明前三天,所有火都得灭,出寒食后,从宫中传出新火。清明还要插柳枝,戴柳条帽,放风筝,荡秋千。

  寒衣节在十月初一,人们上坟祭祖,最主要是制冥衣,买纸扎成,包起来晚上在门前烧。钦天监要在这一天颁布新的皇历。

  至于中元节则是有道佛两家的共同节日,说起它的由来和*俗确实还有些说法。

  中元节的源由

  中元节的源头,应与我国古代流行的土地祭祖有关。道教盛行后,附会传统,创立了天、地、水三官神祗。据说天官生日在正月十五日,称上元节。其主要职责是为人间赐福。地官生日在七月十五日,称中元节。其主要职责是为人间赦罪。水官生日在十月十五日,称为万元节。其主要职责是为人间解厄。

  中元节,在农历七月十五日,俗称七月半。传说该日地府放出全部鬼魂,民间普遍进行祭祀鬼魂的活动。凡有新丧的人家,例要上新坟,而一般在地方上都要祭孤魂野鬼,所以,它整个儿是以祀鬼为中心的节日,成了*民间最大的鬼节。

  七月原是小秋,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一说:“中元前一日,即买练叶(一种植物的叶子,有香气),享祀时铺衬桌面,又买麻谷巢儿,亦是系在桌子脚上,乃告先祖秋成之意。”七月小秋作物成熟,讲究孝道的*人,例要向先祖报告,并且请老祖宗尝新,所以七月例行祭祀祖先。我当年在江浙一带就看到人们视中元为大节,这一天家家团聚,如除夕一般热闹,还要吃一种专门用青树叶包裹的菜团。

  传说地宫掌管地狱之门,中元节这一天地宫打开地狱之门,也是地狱开门之日,已故祖先可回家团圆,因此又是鬼节,所以民间要设道场,放馒头给孤魂野鬼吃,这一天要祭祖、上坟、点荷灯为亡者照回家之路。道观举行盛大法会祈福吉祥道场,内容是为死者的灵魂超度。

  (其实,很多人认为从农历七月初一开始到七月三十日都是鬼门大开的日子。民俗相信,在这一段时间会有许多的孤魂徘徊在阳间。七月三十日,鬼门关,一个月的中元就这样结束。)


中元节作文:中元节意义合集五篇(扩展8)

——中元节作文 (菁华5篇)

  这两天不知道为什么空气重总是弥漫着一股纸张烧焦了的味道,还时不时地又人燃放鞭炮,让我不敢开窗户也不敢出门,因为空气质量太差了。于是我就问妈妈这是为啥?妈妈告诉我中元节快到了,大家在燃烧纸钱祭奠先人,所以空气总是不太好。我很好奇到底什么是“中元节”呀,于是我就问妈妈什么时候是中元节啊妈妈说让我去看日历我一看日历发现本月31号是中元节,之后我问妈妈妈妈说她也不知道了,我便跑到网上去查。

  中元节又称“七月节"或盂兰盆会",为三大鬼节之一。中元节是道教的说法,"中元"之名起于北魏,有些地方俗称"鬼节"、"施孤",又称亡人节、七月半。根据古*载:"道经以正月十五日为上元,七月十五日为中元,十月十五日为下元。"中元节与除夕、清明节、重阳节(除、清、九)等三节,都是*传统节日里祭祖的四大节日。《道藏》载:"中元之日,地官勾搜选众人,分别善恶……于其日夜讲诵是经,十方大圣,齐咏灵篇。囚徒饿鬼,当时解脱".民间则多是在此节日怀念亲人,并对未来寄予美好的祝愿。

  道教节日能与传统民书相应,主要基于同一宇宙观:即天、地、水三界,被神格化为天官、地官、水官所统辖的三界府署,民间通称的"三界公",便是以三官泛指三界众神。*东汉末年,天师道便已综合前道教期的宇宙观,首过即需上"三官手书",分别投于天、地、水中,表示向三官忏悔罪过,以祈求*安。经历六朝时期的发展后,三会日与三元思想结合,唐代官方的提倡,上元、中元、下元、等三元日定型化,成为祈求玄元皇帝(太上老君、老子)的三元节日,皇帝率百官参与节日仪式。唐、宋以后,已成为民俗节日。

  正月十五汉族称上元佳节,乃庆元宵,古已有之;七月十五汉族称中元节,祭祀先人:十月十五汉族称下元节,乃食寒食,纪念贤人。

  原来中元节是鬼节啊,好吓人啊!

  闽南地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我们这美丽的家乡——闽南同样也具有别具一格的民俗民风:有跑王的端午节、看烟花的元宵节…但我还是喜欢最有闽南特色的走火炬中元节。

  盼啊,盼啊,盼……终于盼来了家乡热闹的中元节了。这一天,可热闹了…

  中元节,俗称“鬼节”。传说掌管地府的是地藏菩萨。他的母亲被关在了地府里。地藏是个孝顺儿子,不忍母亲被折磨得不成样,在七月十五这天晚上,徇私把母亲放了出来。没想到牢房里的小鬼蜂拥而出,成了各个地方的“游鬼”。所以,人们在七月十五这天晚上,都要“盛情款待”各地的游鬼以保*安。我觉得地藏菩萨真的好勇敢,好有型啊,觉得连传说中的.鬼怪似乎也不那么可怕了。

  到了中元节,家家户户都摆出各种富有地方特色的供品,发粿、水粿、鸡蛋糕,特别是我最爱吃的松粿,真是吃了忘不了的美食。听说做的大米要放到井里浸泡几天呢。蒸熟的松粿雪白雪白的,松、糯、软、冰,夏日里能吃出一片冰凉,比冰淇淋还好吃,且更绿色。现在因为商场多了起来,购物比做这些小吃简单多了,所以在七月十五的前几天,大人们则会次数繁多地带我们去逛商店,让我们“大开杀戒”。但我还是很怀念松粿的味道,回味和大人们制作中的乐趣。

  说说中元节这天晚上吧。这天晚上,不等太阳公公说再见,大家就开始准备上香了。六点多时,刚开始还只是一两户人家,可过了一会,就陆陆续续的愈发多了起来。香烟缭绕,烛火摇曳,煞是热闹。络绎不绝的香客摩肩接踵,乡音中热情地相邀,于是乎甩开膀子的酒客吆五呼六,微醺中大笑开怀,围坐一群的茶客茵茵水汽中娓娓莞尔。夜色渐渐的来了,孩子们喜上眉梢,因为属于我们时光到了,小伙伴们纷纷拿出早已准备好的火炬——青青的竹竿灌上煤油,塞了毛巾,点燃了,呼朋唤友,蜂拥着游走于阡陌、田间,嘻嚷着谁家的火光明亮,哪家的火炬持久,宛如一条夜行的火龙映照着灿烂的童颜,彻夜不眠。于是,大人们品味着乡俗,放松着盛夏下的身心,孩子们追逐着乡俗,娱悦着无忧无虑的童年……

  故乡的文化底蕴深厚,“鬼节”的传说中也洋溢着浓浓的乡情!我希望我们的故乡——闽南的明天更加美好!

  中元节,俗称鬼节、七月半,佛教称为盂兰盆节。民间传统节日,中元之名起于北魏,时在农历七月十五日,部分在七月十四日。原是小秋,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因此每到中元节,家家祭祀祖先。供奉时行礼如仪。七月十五上坟扫墓,祭拜祖先东汉时道教定下三会五腊日,其中七月七日为道德腊,又是中会即固定的道民到治所接受考校的日子。七月的这一祭祖日期后来随着道教将中元地官的生日和相应祭祀日期定于七月十五日,而固定于这一天。传说该日地府放出全部鬼魂,民间普遍进行祭祀鬼魂的活动。凡有新丧的人家,例要上新坟,而一般在地方上都要祭孤魂野鬼,所以,它整个儿是以祀鬼为中心的节日,系*民间最大的鬼节。在这天大家都会放孔明灯,在道路旁放着蜡烛。

  记的有一次,我和爸爸老妈在街道上看孔明灯。但是我们左看右看都没看道大孔明灯,只有小小的孔明灯,于是我便向小卖部的老板问问,一打听原来还在作呢!没办发,于是我们便在路边等啦!终于做好了大孔明灯,那孔明灯依就像重前那样,在孔明灯旁边装这许多的烟花,当它升空时瞬见烟花飞贱落道许多的地方吓的人们鸟兽散。虽然在连续放了许多的大孔明灯,但是我以经看腻了。我们走着走着,在路旁发现了许多的孔明灯,我都看的眼红了。于是我便问老妈要钱买孔明灯,没想道老妈竟然爽快的答应了我的要求,于是我买了两个一红一黄的孔明灯在校园放。一开使我们放个红色的,但是我们不懂怎么放在没有充满热气时就放飞,结果烧的孔明灯黑晡溜羞的。我们吸取了上次的教训,我们等道充满气时才把孔明灯放飞,我就像一个成功的小孩子高兴的一蹦三尺高,还大叫着成功了,成功了。

  这个中元节我过的很快乐。

  中元节时,有些地区(如闽台地区)在祭拜亡灵之前,会先祭拜一位名为面燃大士的神祇,信徒多尊称其为“大士爷”、“普渡公”。相传旧历七月,所有在阳世的亡灵,都归“大士爷”管理。关于“大士爷”,佛教说法有数个:一是祂是观音大士的化身,故称“大士爷”。二是祂原为诸鬼的首领,因受观音大士教化而皈依其门下,从此被称作“大士爷”,成为护持中元普渡事项的神明。

  道教的说法则是太乙救苦天尊化身“面燃鬼王”,为阴间诸鬼之统帅,也负责中元节监督亡魂受领阳间香火事宜。另,灵宝派等一些派别不是请“面燃鬼王”监斋,而是有“何将军”、“乔将军”两神分任此职。如宋末元初林灵真所撰《灵宝领教济度金书》写为“北魁玄范府神虎何、乔二大圣”。

  华人社会则多采佛教说法,各类法会多以佛教形式塑造大士爷神像:“顶生二角、青面獠牙,高大威武,头上还有一尊观世音菩萨佛像,象征其代表慈悲的观音大士”。有些慎重的信徒,在中元节时会以纸扎出大士爷塑像,也有些用牌位、画像、木石雕像祭祀,并将大士爷神位或神像放置供桌之前,以求祭祀顺利,待到七月一过,一般会火化大士爷像、位,送其登天。在南洋,华侨风俗,中元普渡时,会悬挂写着“南无渡幽拔苦无量寿佛”或“南无分衣施食阿弥陀佛”之类字样的幢幡于大士爷神像之侧,甚至是神像手上;如书“渡幽拔苦”之类字句是希望佛祖引领亡灵往生佛国,若写“分衣施食”等等词汇,则指祈请阿弥陀佛助大士爷,*均分配纸钱、衣物、食品予众家亡魂。

 这两天不知道为什么空气重总是弥漫着一股纸张烧焦了的味道,还时不时地又人燃放鞭炮,让我不敢开窗户也不敢出门,因为空气质量太差了。于是我就问妈妈这是为啥?妈妈告诉我中元节快到了,大家在燃烧纸钱祭奠先人,所以空气总是不太好。我很好奇到底什么是“中元节”呀,于是我就上网去查有关的资料。经过查询我知道了“中元节”它是每年农历的七月十五日‘就是俗称的“鬼节” 。

  说道“鬼节”我想同学们可能更熟悉的是“万圣节”吧!它是西方的“鬼节”,在这一天小朋友可以装扮成各种奇怪的样子问邻居索要糖果……完全没有我们*的“鬼节”的“硝烟弥漫”“云山雾绕”让人不敢深呼吸,因为一不留神就会吸入过量的烟雾让人极不舒服。

  真希望我们的“鬼节”也像西方一样是一个邻里之间和睦,开心的节日,而不是“硝烟弥漫”、“云山雾绕”让人不敢出门的日子。


中元节作文:中元节意义合集五篇(扩展9)

——中元节问候语

中元节问候语

  在学*、工作乃至生活中,许多人都写过问候语吧,问候语语句简单,是人们生活中常用的交际口语。相信许多人会觉得问候语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元节问候语,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七月十五为中元,主要目的祭祖先,虽然民间称鬼节,切莫惊慌心胆怯。备点酒菜烧纸钱,长跪一刻思怀念,新人旧人赠祖先,多点少点没人嫌。

  2、七月十五正值中元,恐怖短信到你身边,开心鬼陪你一整天,好运鬼彩票帮你选,调皮鬼令你笑开颜,健康鬼保你体康健,可爱鬼让你落鱼燕,滑头鬼使你幸福连,机灵鬼祝你好梦圆。祝:中元节快乐如愿!

  3、中元节,命令你今天必须给我发三条短信,打两个电话;号召你想我24小时,念我1440分;提醒你尽快请我吃饭。要是不从,肯定心里有"鬼"。祝你中元节快乐!

  4、中元节誓词:一定不要做小气鬼,坚决不做冒失鬼,争取不做捣蛋鬼,永远不做讨厌鬼,尽力做个开心鬼。祝小机灵鬼儿节日快乐!

  5、今天是鬼节,让我"鬼使神差"、"鬼哭狼嚎"般的向鬼头鬼脑的你,献上这条"诡计多端"的"诡异"祝福:中元节快乐!

  6、已逝去的是生命,思念千万次也比不上一次行动,中元节来了,让脚步带着你缅怀的心去到墓前点烧上一注思念的信香,告诉他们,再远的距离也*在心里。

  7、中元节,拜先祖,朵朵菊花敬亲人;忆先人,祭亡魂,片片真情表哀思;扫扫墓,烧柱香,悠悠情意随风传;中元日,送祝福,浓浓福气把你绕;愿你中元节乐无边,福无尽。

  8、一年一度的中元节到啦,听说群鬼将在今天出动!出门可能撞鬼,睁眼可能见鬼,抬头可能碰鬼,听说他们都在寻找小气鬼报仇,为逢凶化吉,你自己看着吧!

  9、中元节到来之时,就是你注意安全之刻,如想避开妖魔鬼怪,方法是有的,届时你只要遇到任何可疑人物,便可大声念出辟邪令:我爱你!祝你中元节快乐!

  10、日子过得真不慢,转眼已是七月半。今天不是寻常天,传统节日号中元。中元名称知者鲜,七月半以鬼节传。祭奠英灵拜祖先,祈愿逝者能安眠。再把朋友来祝愿,祝你生活比蜜甜。

  11、送你金元宝,你不要;送你百元大钞,你不要;送你我真挚的心,你还是不要,非说它是纸做的,要把它烧掉,今天怎么这样反常,原来中元节已来到!祝你中元节快乐!

  12、七月十五中元节,又到鬼节福来送:门挂桃符辟邪好,永葆*安和幸福;送你一道*安符,保你好运展鸿图;身体健康合家欢,心想事成梦能圆。祝你幸福!

  13、中元节,我"鬼使神差"的向"鬼头鬼脑"的你发了条"神出鬼没"的短信,祝"三分像人,七分似鬼"的你,"神不知鬼不觉"发财致富,然后干一番"有钱能使鬼推磨"的轰轰烈烈"疑神疑鬼"的好事善事!

  14、中元节,恭喜"人小鬼大"的你,在"鬼鬼祟祟"的工作中,"鬼斧神工"开拓了路径,经过"神出鬼没"的努力,取得了"鬼头鬼脑"的成绩,愿你"心怀鬼胎"再接再励,祝福你天天开心"鬼哭狼嚎"!

  15、奈何桥畔思念化飞烟转身离去,依稀梦中依然是微笑的画面,又是秋风轻吹中元节,站在分别的地方心中诉说着惦念,一幅幅温暖的画面就像回到从前,愿远去的先人感到这内心的祝愿不会孤单,愿生活中的我们微笑生活,活出属于我们自己的精彩未来。

  16、"记忆的潮水慢慢涌来,逐渐淹没对你们思念,你们离去我无法挽留,唯一做的是放开胸怀,努力地更好地去生活,才是我最实在的选择。七月十五中元节,敬爱的父母亲大人安息吧,我会慢慢地灿烂起来。"

  17、摆下几杯冷酒,点上一把香烛,烧上一堆纸钱……"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唯有心底弥满幽幽的愁绪和淡淡的哀愁!在这个中元节,对着亲人的坟头洒下两行思念的泪。

  18、中元节的到来,让我们一起缅怀那些逝世的先人们,但愿他们开心,在另一个世界里,活的如同在这个世界曾经的精彩一样,不放弃自己。

  19、中元节,特派牛头马面两位心腹送送祝福,牛头祝你事业牛气冲天,好运多如牛毛,爱情牛郎织女;马面祝你做事马到功成,事业一马*川,出行香车宝马。

  20、父母亲精神十足,穿戴整洁欢颜喜悦,手携礼品袋。说道:儿啊!你每个祭日节给我们汇寄得冥币,都打在了阴冥人行的卡上如数收到。我们在阴府生活很富裕,勿念,收好礼品,我们回地府去了。猛然惊醒,才知道是故亲给自己托梦。中元节到了,拜祭故亲烧纸币焚香火,敬献鲜花,祷告亡灵,寄托哀思。

  21、您在天堂好吗?我想您啊。如有来世,我们还是一家人。假如我走奈何桥,我不想喝孟婆汤,如果有一天将要离开这个世界,最后的归宿是要回到你的怀里。即使喝下奈何桥边那碗遗忘前世的孟婆汤,我依然能够带着对你怀抱的记忆去找到您,中元节到了,让我们一起缅怀逝世的先人们,愿他们在那过的快乐,无烦恼。

  22、蓝天,白云,*黄昏。秋菊,百合,欲断魂。丁香花,苦丁茶,与谁话桑麻?中元节,最淡雅,依山是谁家?千杯酒,干红酒,与君共消愁。中元节快乐!

  1、七月十五为中元,主要目的祭祖先,虽然民间称鬼节,切莫惊慌心胆怯。备点酒菜烧纸钱,长跪一刻思怀念,新人旧人赠祖先,多点少点没人嫌。

  2、中元节就要到了,当天会有很多人进行、装神弄鬼,友情提醒你千万别出门,在家中不停地念:鬼不会抓我,鬼不会抓我……鬼是不会抓动物的。

  3、中元节,向神灵祈求"元"满祝福送你:生活安乐,置身桃"源",事业顺利,行中状"元";爱情甜蜜,喜结良"缘";家庭和睦,合家团"圆"。

  4、人间和黄泉之路*在咫尺,薄薄黄土怎能隔断我们滴血的亲情?我知道天空那颗不落的星辰是您来自天国的祝福,身边那缕淡淡的清风是您永不凋谢的牵挂。中元节到了,愿逝世的先人们在天堂生活的幸福。

  5、秋风飘,中元到,扫墓祭祖拜先人;秋阳照,中元日,朵朵菊花寄哀思;秋雨降,中元节,条条短信送祝福;中元节到,愿你中元节吉星高照,身体安康。

  6、中元节马上到了,短信送你八卦镜,挂的鬼怪难接*,挂的吉祥在此身,挂的风水好运来,挂的健康心神定,挂的宅门永兴旺,挂的百毒不入侵!

  7、心静,自然清凉。心伤,披件衣裳。中元节的忧伤,哀怨又彷徨!逝者以已,杨柳依依,任阶前秋雨点点滴滴!风雨彩虹,哀伤之后,让我们细说从头。中元节快乐!

  8、在干嘛呢?今天是中元节,如果开心的话就眨个"鬼"眼吧,烦闷的话就扮个"鬼"脸,思考的话想出个"鬼"点子,找乐的话就冒出个"鬼"把戏。最后记得:闭眼,深呼吸,气运丹田大喊救命啊!因为你已经"鬼"上身了!哈哈,中元节快乐!

  9、中元节,拜先祖,朵朵菊花敬亲人;忆先人,祭亡魂,片片真情表哀思;扫扫墓,烧柱香,悠悠情意随风传;中元日,送祝福,浓浓福气把你绕;愿你中元节乐无边,福无尽。

  10、一年一度的中元节到啦,听说群鬼将在今天出动!出门可能撞鬼,睁眼可能见鬼,抬头可能碰鬼,听说他们都在寻找小气鬼报仇,为逢凶化吉,你自己看着吧!

  11、中元鬼节到,我向神灵祈来"元"满祝福送给你:生活安乐,置身桃"源",事业顺利,行中状"元";爱情甜蜜,喜结良"缘";家庭和睦,合家团"圆"。祝你中元节快乐!

  12、今天中元节,传统里的鬼节。为你求来这道符,保你好运展鸿图。身体健康合家欢,百邪不侵永*安。心想事成转念间,收到即有福无边。

  13、一点热,一点闷,你是希望收短信。中元节,送喜信,收到喜信福降临。淡淡忧,淡淡愁,一声振铃全带走。有点烦,有点躁,看到短信必须笑。中元节快乐!

  14、做人别学小气鬼,吝啬又抠门;坚决不做冒失鬼,笨拙又麻烦;永远不做讨厌鬼,厌恶又嫌烦;努力做个开心鬼,快乐笑开颜。中元节到了,祝你节日快乐!

  15、中元节,我"鬼使神差"的向"鬼头鬼脑"的你发了条"神出鬼没"的短信,祝"三分像人,七分似鬼"的你,"神不知鬼不觉"发财致富,然后干一番"有钱能使鬼推磨"的轰轰烈烈"疑神疑鬼"的好事善事!

  16、中元节,恭喜"人小鬼大"的你,在"鬼鬼祟祟"的工作中,"鬼斧神工"开拓了路径,经过"神出鬼没"的努力,取得了"鬼头鬼脑"的成绩,愿你"心怀鬼胎"再接再励,祝福你天天开心"鬼哭狼嚎"!

  17、白云飘飘,带走我对你的思念;为你点燃一炷香,青烟缭绕,诉说着我对你的哀思;片片烧纸是我对你的片片真情;摆上供果,我不曾把你遗忘;微风徐徐,我对你的牵挂;每逢中元节,祭祖祭亲人,中国传统代代相传。

  18、"生命突然的逝去,我们都悲痛不已,这时才猛然觉得,脆弱不仅只瓷娃娃,还有我们唯一的生命,转眼变化不仅只气候,还有残忍的结局。朋友莫要太执着,学会放下会开心。七月十五中元节,愿朋友忘记过去,拾回往日的开心,重新生活!"

  19、最*很多人都在说"热死了"。中元节到了,让我们一起祭拜"热",愿他得到普度,得以去遥远的天堂。

  20、中元节的到来,让我们一起缅怀那些逝世的先人们,但愿他们开心,在另一个世界里,活的如同在这个世界曾经的精彩一样,不放弃自己。

  21、"经历过生离死别,更懂得爱和珍惜,活着就善待他人,把握与他人相处,感激精彩的日子,让生命不再留下遗憾!每当中元日来临,总想过去的事情,总想逝去的亲人,千丝万缕的思念,心中淙淙的涌动,如果真的为他好,请你中元节快乐!"

  22、中元节,特派牛头马面两位心腹送送祝福,牛头祝你事业牛气冲天,好运多如牛毛,爱情牛郎织女;马面祝你做事马到功成,事业一马*川,出行香车宝马。

  23、父母亲精神十足,穿戴整洁欢颜喜悦,手携礼品袋。说道:儿啊!你每个祭日节给我们汇寄得冥币,都打在了阴冥人行的卡上如数收到。我们在阴府生活很富裕,勿念,收好礼品,我们回地府去了。猛然惊醒,才知道是故亲给自己托梦。中元节到了,拜祭故亲烧纸币焚香火,敬献鲜花,祷告亡灵,寄托哀思。

  1、中元节到了,愿你微笑常在做个快乐鬼,好运常在做个幸运鬼,事业高升做个机灵鬼,事事如意做个幸福鬼。愿你一生富"贵",开心相随!

  2、七月十五正值中元,辟邪短信到你身边,让开心鬼陪你一整天,好运鬼彩票帮你选,调皮鬼令你笑开颜,健康鬼保你体康健,可爱鬼让你落鱼燕,滑头鬼使你幸福连,机灵鬼祝你好梦圆。祝:中元节快乐如愿!

  3、又是一年七月中,天气阴沉雾蒙蒙;一株黄菊表思念,袅袅纸烟诉深情;今日中元鬼节到,天人相隔心愈冷;生前有恩生当报,珍惜当前不要等;开心快乐常相伴,今生无悔你最能!

  4、七月十五正值中元,恐怖短信到你身边,开心鬼陪你一整天,好运鬼彩票帮你选,调皮鬼令你笑开颜,健康鬼保你体康健,可爱鬼让你落鱼燕,滑头鬼使你幸福连,机灵鬼祝你好梦圆。祝:中元节快乐如愿!

  5、中元节马上到了,我画桃符,通过短信发送给你。一张*安符,能逢凶化吉;一张吉祥符,能遇难成祥;一张健康符,保百病不侵;一张快乐符,祝笑口常开!

  6、农历七月十五中元到,落叶随风传递我祝福,金叶带走苦恼与忧愁,凉风带去悲伤与烦躁,秋雨淅沥果香浓飘逸,秋风飒飒谷香染万里,秋会带来吉祥好运气,即将收获幸福与甜蜜,。中无节,祝你未来顺利!

  7、今天是中元节,如果开心的话就眨个"鬼"眼吧,烦闷的话就扮个"鬼"脸,思考的话想出个"鬼"点子,找乐的话就冒出个"鬼"把戏。最后记得:闭眼,深呼吸,气运丹田大喊救命啊!因为你已经"鬼"上身了!哈哈,中元节快乐!

  8、中元节防鬼,文人:我用唾液唾之!武人:我用柳叶打鬼,打一下短三寸!信佛人:我念大光明咒!道人:我用符咒急急如律令!忍者:临兵斗者皆阵列在前!

  9、中元节到来之时,就是你注意安全之刻,如想避开妖魔鬼怪,方法是有的,届时你只要遇到任何可疑人物,便可大声念出辟邪令:我爱你!祝你中元节快乐!

  10、送你金元宝,你不要;送你百元大钞,你不要;送你我真挚的心,你还是不要,非说它是纸做的,要把它烧掉,今天怎么这样反常,原来中元节已来到!祝你中元节快乐!

  11、一点热,一点闷,你是希望收短信。中元节,送喜信,收到喜信福降临。淡淡忧,淡淡愁,一声振铃全带走。有点烦,有点躁,看到短信必须笑。中元节快乐!

  12、做人别学小气鬼,吝啬又抠门;坚决不做冒失鬼,笨拙又麻烦;永远不做讨厌鬼,厌恶又嫌烦;努力做个开心鬼,快乐笑开颜。中元节到了,祝你节日快乐!

  13、中元节,我"鬼使神差"的向"鬼头鬼脑"的你发了条"神出鬼没"的短信,祝"三分像人,七分似鬼"的你,"神不知鬼不觉"发财致富,然后干一番"有钱能使鬼推磨"的轰轰烈烈"疑神疑鬼"的好事善事!

  14、飘飘思念,悠悠过往,纷纷纸钱,闪闪泪光,最真最爱,叩问天堂,何时何地,班车一辆,载满深情,倾诉衷肠。中元节,祝福哀思,怀念成殇。唯愿一切安好。

  15、奈何桥畔思念化飞烟转身离去,依稀梦中依然是微笑的画面,又是秋风轻吹中元节,站在分别的地方心中诉说着惦念,一幅幅温暖的画面就像回到从前,愿远去的先人感到这内心的祝愿不会孤单,愿生活中的我们微笑生活,活出属于我们自己的精彩未来。

  16、"带着慰问过的先人的保佑,带着渴望着的家人的期盼,带着稍稍整理之后的心情,让我们以此刻轻松为起点,重新坚强站起奋发努力!为了让爱着的人过得更好,为了让活着的人不再悲痛,中元节,让我们乘着凉爽秋风扬帆吧!"

  17、"记忆的潮水慢慢涌来,逐渐淹没对你们思念,你们离去我无法挽留,唯一做的是放开胸怀,努力地更好地去生活,才是我最实在的选择。七月十五中元节,敬爱的父母亲大人安息吧,我会慢慢地灿烂起来。"

  18、中元节,祭祖日;念故人,寄哀思;学做人,继家训;懂争取,树榜样;事业成,慰先祖;勤扫墓,勿荒芜;鲜花缀,绿草衬;有生机,家兴旺。愿你中元节快乐!

  19、最*很多人都在说"热死了"。中元节到了,让我们一起祭拜"热",愿他得到普度,得以去遥远的天堂。

  20、中元节,是鬼节,悼念先祖魂安歇。古墓旁,菊幽香,最是黄昏欲断肠。天亦苍,地亦茫,山外青山藏希望。发短信,送祝福,送来希望与清凉!中元节快乐!

  21、您在天堂好吗?我想您啊。如有来世,我们还是一家人。假如我走奈何桥,我不想喝孟婆汤,如果有一天将要离开这个世界,最后的归宿是要回到你的怀里。即使喝下奈何桥边那碗遗忘前世的孟婆汤,我依然能够带着对你怀抱的记忆去找到您,中元节到了,让我们一起缅怀逝世的先人们,愿他们在那过的快乐,无烦恼。

  22、中元节到,清风徐徐,思亲念友;心结左右,人生在世,思量许久;遵循规律,放开心胸;容得忧愁,多开笑口;感情固守,多些问候;温暖亲朋,幸福白头!

  23、中元遇难,传说今晚,阴魂不散,死光又现,子听我唤,爬你床前,与你相见,苍白的脸,黑黑的眼,轻轻一拳,缓缓一声:晚安~—好运相伴,幸福灿烂!

  1、七月十五为中元,主要目的祭祖先,虽然民间称鬼节,切莫惊慌心胆怯。备点酒菜烧纸钱,长跪一刻思怀念,新人旧人赠祖先,多点少点没人嫌。

  2、为人不做亏心事,半夜不怕鬼敲门,好好做事好做人,快乐生活享天伦,中元节日秋纷纷,多年友谊情深深,送来祝福送真诚,万事大吉万般顺新乐吧。

  3、七月半,中元节,祭祖先,拜鬼神,祈求神灵保佑你:大鬼小鬼,鬼怪都远离你,大难小难,苦难都与你无关,大事小事,事事都顺利,大人小孩,全家都*安。

  4、点一点蜡烛,放一放爆竹,扫一扫坟墓,拜一拜先祖,想一想前辈的苦,数一数现在的福,清一清包袱,望一望前途,走自己的路,让明天的生活更加酷!祝中元节幸福。

  5、蓝天,白云,*黄昏。秋菊,百合,欲断魂。丁香花,苦丁茶,与谁话桑麻?中元节,最淡雅,依山是谁家?千杯酒,干红酒,与君共消愁。中元节快乐!

  6、今天是鬼节,让我"鬼使神差"、"鬼哭狼嚎"般的.向鬼头鬼脑的你,献上这条"诡计多端"的"诡异"祝福:中元节快乐!

  7、秋风飘,中元到,扫墓祭祖拜先人;秋阳照,中元日,朵朵菊花寄哀思;秋雨降,中元节,条条短信送祝福;中元节到,愿你中元节吉星高照,身体安康。

  8、中元节马上到了,短信送你八卦镜,挂的鬼怪难接*,挂的吉祥在此身,挂的风水好运来,挂的健康心神定,挂的宅门永兴旺,挂的百毒不入侵!

  9、心静,自然清凉。心伤,披件衣裳。中元节的忧伤,哀怨又彷徨!逝者以已,杨柳依依,任阶前秋雨点点滴滴!风雨彩虹,哀伤之后,让我们细说从头。中元节快乐!

  10、今天是中元节,我不想装神弄鬼吓到你,就让手机短信问候你:愿所有的妖魔鬼怪远离你,幸福*安永相伴;愿短信化成一道*安符,保你好运展鸿图。

  11、今天是中元节,如果开心的话就眨个"鬼"眼吧,烦闷的话就扮个"鬼"脸,思考的话想出个"鬼"点子,找乐的话就冒出个"鬼"把戏。最后记得:闭眼,深呼吸,气运丹田大喊救命啊!因为你已经"鬼"上身了!哈哈,中元节快乐!

  12、中元节防鬼,文人:我用唾液唾之!武人:我用柳叶打鬼,打一下短三寸!信佛人:我念大光明咒!道人:我用符咒急急如律令!忍者:临兵斗者皆阵列在前!

  13、一年一度中元节,扫墓除尘拜先人,一朵一朵黄菊花,祭祖焚香寄哀思,一丝一缕悲伤情,化作思念随风飘,一条一条短信息,载满祝福送予君。中元节愿你吉祥如意,幸福相伴。

  14、送你金元宝,你不要;送你百元大钞,你不要;送你我真挚的心,你还是不要,非说它是纸做的,要把它烧掉,今天怎么这样反常,原来中元节已来到!祝你中元节快乐!

  15、中元节,我"鬼使神差"的向"鬼头鬼脑"的你发了条"神出鬼没"的短信,祝"三分像人,七分似鬼"的你,"神不知鬼不觉"发财致富,然后干一番"有钱能使鬼推磨"的轰轰烈烈"疑神疑鬼"的好事善事!

  16、飘飘思念,悠悠过往,纷纷纸钱,闪闪泪光,最真最爱,叩问天堂,何时何地,班车一辆,载满深情,倾诉衷肠。中元节,祝福哀思,怀念成殇。唯愿一切安好。

  17、奈何桥畔思念化飞烟转身离去,依稀梦中依然是微笑的画面,又是秋风轻吹中元节,站在分别的地方心中诉说着惦念,一幅幅温暖的画面就像回到从前,愿远去的先人感到这内心的祝愿不会孤单,愿生活中的我们微笑生活,活出属于我们自己的精彩未来。

  18、白云飘飘,带走我对你的思念;为你点燃一炷香,青烟缭绕,诉说着我对你的哀思;片片烧纸是我对你的片片真情;摆上供果,我不曾把你遗忘;微风徐徐,我对你的牵挂;每逢中元节,祭祖祭亲人,中国传统代代相传。

  19、"记忆的潮水慢慢涌来,逐渐淹没对你们思念,你们离去我无法挽留,唯一做的是放开胸怀,努力地更好地去生活,才是我最实在的选择。七月十五中元节,敬爱的父母亲大人安息吧,我会慢慢地灿烂起来。"

  20、朋友说,逝去的人是不该留恋这个世界的,如果他们常往返,只能说明还有未了的事。中元节为你逝去的亲人捧菊寄思,祭祀超度,愿他们在天堂安好。

  21、中元节,祭祖日;念故人,寄哀思;学做人,继家训;懂争取,树榜样;事业成,慰先祖;勤扫墓,勿荒芜;鲜花缀,绿草衬;有生机,家兴旺。愿你中元节快乐!

  22、中元节的到来,让我们一起缅怀那些逝世的先人们,但愿他们开心,在另一个世界里,活的如同在这个世界曾经的精彩一样,不放弃自己。

  23、淡菊,闲愁,老朋友的问候。残酒,新书,中元节的祝福!凉风卷帘,秀发微乱,我的祝福有点清凉有点淡淡!没有幽怨,只有思念,我的祝福有点细细有点蜜甜!中元快乐!

  24、"一捧菊花幽香万里,几杯冷酒举高上敬,一把纸钱土香点燃,飘飘摇风雨愁煞人,杯土带愁杂草含烟,竟无言以对逝去亲,心底弥满幽幽愁绪,唯淡淡的哀愁挂颜!中元节,祝愿逝去的亲人在那边安乐生活。"

  25、"经历过生离死别,更懂得爱和珍惜,活着就善待他人,把握与他人相处,感激精彩的日子,让生命不再留下遗憾!每当中元日来临,总想过去的事情,总想逝去的亲人,千丝万缕的思念,心中淙淙的涌动,如果真的为他好,请你中元节快乐!"

  26、您在天堂好吗?我想您啊。如有来世,我们还是一家人。假如我走奈何桥,我不想喝孟婆汤,如果有一天将要离开这个世界,最后的归宿是要回到你的怀里。即使喝下奈何桥边那碗遗忘前世的孟婆汤,我依然能够带着对你怀抱的记忆去找到您,中元节到了,让我们一起缅怀逝世的先人们,愿他们在那过的快乐,无烦恼。

  1、中元节到了,愿你微笑常在做个快乐鬼,好运常在做个幸运鬼,事业高升做个机灵鬼,事事如意做个幸福鬼。愿你一生富"贵",开心相随!

  2、点一点蜡烛,放一放爆竹,扫一扫坟墓,拜一拜先祖,想一想前辈的苦,数一数现在的福,清一清包袱,望一望前途,走自己的路,让明天的生活更加酷!祝中元节幸福。

  3、又是一年七月中,天气阴沉雾蒙蒙;一株黄菊表思念,袅袅纸烟诉深情;今日中元鬼节到,天人相隔心愈冷;生前有恩生当报,珍惜当前不要等;开心快乐常相伴,今生无悔你最能!

  4、中元节马上到了,我画桃符,通过短信发送给你。一张*安符,能逢凶化吉;一张吉祥符,能遇难成祥;一张健康符,保百病不侵;一张快乐符,祝笑口常开!

  5、秋风飘,中元到,扫墓祭祖拜先人;秋阳照,中元日,朵朵菊花寄哀思;秋雨降,中元节,条条短信送祝福;中元节到,愿你中元节吉星高照,身体安康。

  6、农历七月十五中元到,落叶随风传递我祝福,金叶带走苦恼与忧愁,凉风带去悲伤与烦躁,秋雨淅沥果香浓飘逸,秋风飒飒谷香染万里,秋会带来吉祥好运气,即将收获幸福与甜蜜,。中无节,祝你未来顺利!

  7、心静,自然清凉。心伤,披件衣裳。中元节的忧伤,哀怨又彷徨!逝者以已,杨柳依依,任阶前秋雨点点滴滴!风雨彩虹,哀伤之后,让我们细说从头。中元节快乐!

  8、已逝去的是生命,思念千万次也比不上一次行动,中元节来了,让脚步带着你缅怀的心去到墓前点烧上一注思念的信香,告诉他们,再远的距离也*在心里。

  9、今天是中元节,我不想装神弄鬼吓到你,就让手机短信问候你:愿所有的妖魔鬼怪远离你,幸福*安永相伴;愿短信化成一道*安符,保你好运展鸿图。

  10、今天是中元节,如果开心的话就眨个"鬼"眼吧,烦闷的话就扮个"鬼"脸,思考的话想出个"鬼"点子,找乐的话就冒出个"鬼"把戏。最后记得:闭眼,深呼吸,气运丹田大喊救命啊!因为你已经"鬼"上身了!哈哈,中元节快乐!

  11、中元节防鬼,文人:我用唾液唾之!武人:我用柳叶打鬼,打一下短三寸!信佛人:我念大光明咒!道人:我用符咒急急如律令!忍者:临兵斗者皆阵列在前!

  12、你行事鬼斧神工,做人鬼头鬼脑,身负不世鬼才,对朋友不玩鬼把戏,不耍鬼心眼。中元节到了,我不得不对你说点鬼话:愿鬼神把你庇佑。祝你中元节快乐!

  13、一年一度的中元节到啦,听说群鬼将在今天出动!出门可能撞鬼,睁眼可能见鬼,抬头可能碰鬼,听说他们都在寻找小气鬼报仇,为逢凶化吉,你自己看着吧!

  14、中元节到来之时,就是你注意安全之刻,如想避开妖魔鬼怪,方法是有的,届时你只要遇到任何可疑人物,便可大声念出辟邪令:我爱你!祝你中元节快乐!

  15、日子过得真不慢,转眼已是七月半。今天不是寻常天,传统节日号中元。中元名称知者鲜,七月半以鬼节传。祭奠英灵拜祖先,祈愿逝者能安眠。再把朋友来祝愿,祝你生活比蜜甜。

  16、中元节到了,因为你"鬼点子"多,又因为你是大名鼎鼎的"鬼头鬼脑"。各路小鬼儿齐聚一起送上祝福:机灵鬼祝你大智大慧聪明伶俐;开心鬼祝你开心快乐吉祥如意;风流鬼祝你婚姻美满爱情甜蜜;逍遥鬼祝你幸运幸福乐逍遥!

  17、中元节,我"鬼使神差"的向"鬼头鬼脑"的你发了条"神出鬼没"的短信,祝"三分像人,七分似鬼"的你,"神不知鬼不觉"发财致富,然后干一番"有钱能使鬼推磨"的轰轰烈烈"疑神疑鬼"的好事善事!

  18、"生命突然的逝去,我们都悲痛不已,这时才猛然觉得,脆弱不仅只瓷娃娃,还有我们唯一的生命,转眼变化不仅只气候,还有残忍的结局。朋友莫要太执着,学会放下会开心。七月十五中元节,愿朋友忘记过去,拾回往日的开心,重新生活!"

  19、摆下几杯冷酒,点上一把香烛,烧上一堆纸钱……"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唯有心底弥满幽幽的愁绪和淡淡的哀愁!在这个中元节,对着亲人的坟头洒下两行思念的泪。

  20、中元节,是鬼节,悼念先祖魂安歇。古墓旁,菊幽香,最是黄昏欲断肠。天亦苍,地亦茫,山外青山藏希望。发短信,送祝福,送来希望与清凉!中元节快乐!

  21、中元遇难,传说今晚,阴魂不散,死光又现,子听我唤,爬你床前,与你相见,苍白的脸,黑黑的眼,轻轻一拳,缓缓一声:晚安~—好运相伴,幸福灿烂!


中元节作文:中元节意义合集五篇(扩展10)

——中元节的*俗通用五篇

  1、家祭

  在老成都,几乎家家都有一块用红纸和木牌做的祖宗神位,以示为人不忘根本。而传统的老成都中元节从农历七月初就开始了,一直持续到七月十五日。从七月初一开始,每天清晨,家中的男性成员会给祖宗神位上一炷香。而在七月十二日,或七月十四日,任选一天作为正日子,全家老小齐聚,举行家祭。重头戏是晚上的祭祖仪式。

  老成都民风比较开放包容,家中的女人们也可以帮忙操持祭祀所需的瓜果香烛等,而在我国的其他部分地区,但凡中元祭祖,是绝对不能让女人沾的。首先摆好桌椅碗筷,煞有介事地请先人“入*”。随后,由一家之长点上香烛,带领全家老少向祖宗牌位行礼,磕头作揖。接下来,也是由一家之长领头向祖先们述事。这时候,家中的长辈也免不了向族中晚辈谆谆教诲“都是有了前人的努力,才有我们的今天,不可忘本啊。”之后开始吃饭。

  2、烧袱纸

  四川省俗以中元祭祖烧袱纸。即将纸钱一叠、封成小封,上面写着收受人的称呼和姓名,收受的封数,化帛者的姓名及时间。

  俗传七月十五鬼门关闭,各家都要“施孤送孩”。成都一带人们用纸扎花盘,上放纸钱及供果,端在手上,在屋内边走边念:至亲好友,左邻右舍,原先住户,还舍不得回去的亡魂,一切孤魂野鬼,都请上花盘,送你们回去罗!说完后端到屋外焚化。

  3、城隍出驾

  此外,在老成都还有一项*俗,叫城隍出驾,也是中元节的风俗之一。民间认为阴曹地府的假期结束时,城隍老爷要亲自出驾巡街来收鬼魂归地府了。

  旧时成都城隍庙在今成都市金华街中段的北面,占地大约百来亩。每到七月十五城隍老爷出驾时,这里就会聚集很多人,摩肩接踵,看各种由人扮演的妖魔鬼怪招摇过市。

  4、赏孤

  除了向祖先烧祭袱子外,善良的成都人还要“赏孤”。这里的“孤”指的是无名英烈,以及客死他乡或无人祭祀的可怜人。赏孤通常在户外的田埂路边,点上香烛,将袱子分成小垛,摆上几碗饭,几杯水酒,最重要的是准备“刀头”。所谓“刀头”是指猪的肋骨和后腿之间最好的肉。

  老成都规模最大的“赏孤”赏钱活动是在东门大桥桥洞外,因当时那里有座无名英雄纪念碑。每逢中元节,便有出川抗战的战士家属以及其他市井*民来到此地赏孤,自发地告慰先烈们的在天之灵。而原本位于华兴街的忠烈祠,则是官方祭奠历代先贤之地,每到中元节就会举行大型的纪念活动。

  5、放河灯

  家祭赏孤结束后,夜也逐渐深沉,老成都的中元节也迎来最后的高潮——放河灯。放荷灯亦称放河灯,其含意是导引鬼魂进入极乐世界或及早托生转世。荷灯之样式,其上半部皆为彩纸叠成之莲花儿,下半部之载体各异,或西瓜或冬瓜或南瓜或倭瓜,取其半并掏空瓤肉,中插点燃之蜡烛,于夜幕初降时放入河湖。

  人们认为,中元节是鬼节,也应该张灯,为鬼庆祝节日。不过人鬼有别,人为阳,鬼为阴;陆为阳,水为阴。水下神秘昏黑,使人想到传说中的幽冥地狱,鬼魂就在那里沉沦,所以中元张灯是在水里。

  祭拜时间:祭拜亡魂,於下午14点以後,15点到17点为最佳(农历七月十五当天)。家里若有祖先牌位,同日正午11点到13点为祭拜时间。

  祭拜地点:亡魂祭拜於自宅家门前或公寓的阳台。祭拜祖先於祖先牌位前。

  准备供品:除脸盆以外,其馀供品份量以六或六的倍数为佳。(1)脸盆一个,装八分满水。及毛巾丶香皂等,供於供桌前的板凳给好兄弟清洁用。(2)煮熟的饭丶面或糕饼,共六人份(3)煮熟的鸡丶猪丶鱼等。可用罐头代替(4)碗装的汤或杯装的饮料。(5)新鲜的水果及煮好的蔬菜。

  仪式顺序:(1)供桌上筷子(2)焚香祷告,香的数目为供品总数加三(3)第一次焚香後,每炷香各插一个供品,多出来的香,主食类的饭面或糕饼,可各插两柱(4)第一次的香燃剩一半时,焚第二次香,插法如上(5)第二次的香燃剩一半时,重复上述动作(6)等香都燃尽後,将香脚收起,双手顶礼合拜,向过路好兄弟祝祷,宣告祭礼结束。

  1、恤孤

  潮汕民间俗称此节为“七月半”,围绕此日为中心各地各选取不同日子、时间进行形式多样的“恤孤”活动,祭拜的对象是死前没有家属、死后没人奉祀的无主鬼魂之类群体,所以叫做“施孤”。

  在潮语土话中,称“施”音为“薛”,比如词汇“闪失”等发音就是如此,因此时至今日,民间称呼“薛孤”的发音词语其实正是指这项祭祀活动。

  2、做七样棵晶

  惠来县中元节要做七样棵晶:新妇仔、荷叶包、三角楼、六角楼、鸡规团、石榴仔和另一件普通果品。潮安中元节也制作多种果品,其中有一种叫“鲤鱼果”,用糯米皮包米馅,捏成鲤形状,皮为红色,点缀节日的拜祖物品。

  3、祭拜祖先

  潮俗在中元节,也要祭祀祖先。潮汕的施孤普渡,不限定在这一天;不过这一日是正日,比较隆重。一般的,由善堂或父母会等组织善信备办三牲粿品到义冢埔去修整裸露孤骨和祭拜,隆重者举行盂兰胜会,搭孤棚(祭坛),陈列大量三牲粿品、酒饭、纸钱、纸扎衣物,请和尚、道士到来念经、主祭。

  祭品除上述食物外,还有衣帽、竹笠等等,甚至还有活猪、活羊和耕牛。祭拜之后,散发实物,或编号散发竹签牌子,让观众去抢,这就是所谓抢孤。

  4、放焰口

  在放大焰口时,要派船溯韩江至距城百余里的三河坝,赶在仪式开始前,边返航边点燃一只只用大陶钵制成的豆油灯,并把它们放下江里,意在引领八方孤魂野鬼前来受祭。

  当法师高坐祭台之上,敲响引钟,带领座下一帮僧众诵念经文后,便将座边一盘盘面桃子及大米撒向四方,反复三次。这种仪式便称为“放焰口”。“焰口”传说是印度的一种饿鬼的名称。这种鬼喉头细如针孔,常出口喷火焰。法师诵经是使他们的喉头放开扩大,才能咽得下食物。

  5、拖死鬼

  “拖死鬼”即通过神巫请死去的人来对话。这个神巫通常是妇女,人们用布蒙上她的眼睛,点上香,周围的人念咒,使其入迷。神巫就成了人鬼对话的媒体,人们可以通过她同死去的人谈话。当“死鬼”拖完时,即念“日落西山是冥昏,家家处处人关门,鸡鹅鸟鸭上条了,请阮童姐回家门。”这样才能使神巫解除昏迷状态,让其清醒复原。这种民俗显然是一种迷信活动,但民间信者不少。除了七月,其他月份也有人请神巫“拖死鬼”。

  6、游灯

  过去,潮安等地中元节此日午后,小孩子忙着赶制鲤鱼灯,他们要模仿上元(元宵)节游灯,做一个小小的游乐。有些人把家中的竹箸,竖上一个鲤鱼粿,再在粿的身上,增插各色彩旗、香枝、蜡烛,点起火来,便算是简单的小鲤鱼灯了。

  不过,七月十五给人们认为是“鬼节”,因此这一夜,大人不准孩子在附*游玩至深夜,而且要早点睡觉,这样,在游灯戏乐上,不免披上一层灰色的阴影。

  7、祈丰收

  中元节施祭孤魂与祈望丰收又常联系在一起。施孤之夜,家家户户要在自己家门口焚香祷祝稻谷丰收,并把香枝插于地上,这叫做“布田”(插秧),插得越多越好,以此象征着秋收稻谷丰登。

  于是,孩子们常喜欢悄悄跑到别家门口偷割“稻谷”,并常因此而引起家长们的.争吵和动武。清乾隆《普宁县志》载该县中元节“至夜插香列烛于路”、“农民插竹挂纸钱于田中以祈谷”。七月半正值水稻扬花季节,此俗或许是农民祭稻谷之神,或许是祈鬼灵以助农事。

  农历七月俗称“鬼月”,鬼节当天是阴气最重的一天,也特别多,来看看万万不能触犯的。鬼节禁忌:避免带红绳、铃铛、风铃等招鬼物,尽量避免出门。若遇到鬼压身、鬼打墙等灵异事件,不要慌张,集中一切注意力,睁开眼睛。

  1、床头挂风铃。风铃容易招来好兄弟,而睡觉的时候是最容易被“入侵”的时刻。

  2、夜游。八字轻的人千万不要夜游,否则只会自找麻烦。

  3、非特定场合烧冥纸。冥纸是烧给好兄弟的,金纸是烧给神的,烧冥纸的.结果只会招来更多的好兄弟。

  4、偷吃祭品。这些是属於好兄弟的食物,未经过他们的同意就动用,只会替自己招来难以解决的厄运。

  5、晚上晒衣服。当好兄弟觉得你的衣服好看,他就会借去穿,顺便在衣服上留下他的味道。

  6、喊名字。夜游的时候千万不要叫出名字,尽量都以代号相称,以免被好兄弟记住你的名字。

  7、游泳。不可去危险水域戏水,传说中“水鬼”会找人当替死鬼,以便投胎。

  8、乱看。好兄弟喜欢躲起来吓人,万一乱看被吓到了,就是他们入侵你最好的时候。

  9、榕树放在家门口。因为榕树是聚阴的植物,同时也是好兄弟的最爱,除非你希望好兄弟来家里坐坐。

  10、熬夜。人气最虚的时候是在深夜,鬼气最旺的时候也是在深夜,熬夜很容易致泄气入侵。

  烧纸

  节日中,汉族民间俗信行为中,最为突出的是烧纸。阳间的纸就是阴间的钱,人们烧纸就是给亡故的先辈亲人送钱。通常上坟烧纸时要留下几张,到十字路口焚烧,目的是给无家可归的野鬼一些施舍,它们就不会再去抢劫送给其祖先的钱了。

  放小船

  按照满族的*俗,七月十五要举行各种活动来纪念祖先以及庆祝一年的收获。届时,身处异乡的同胞将缅怀亲人、思念家乡的心愿付诸顺流而下的小船,以示寄托。现我国广州地区满族人仍保留有七月十五日在水中放小船,内书“直上长白”等语的*俗。有的地方则举行划船比赛,庆祝节日。

  跳天灯

  广西天等一带在中元节有跳天灯*俗。旧时跳天灯活动多是一些迎神赛会、驱逐疫鬼之类的迷信活动,现已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民间体育活动。

  跳天灯一般在村头较*坦的场地上进行,72个小碗装上豆油,分别排成9行,按前后左右相距0.8-1米的距离置灯并点燃,跳灯的人头戴面具,手持木鱼、小鼓、锣钹等乐器,亦有手持挂纸花条木棍者。开头由一人带头敲打木鱼,按节奏有规律地在每行灯中穿来跳去,到行角转弯处,每人都要做一些亮相的跳步转弯动作,并吹打各自手中所持的乐器及道具。夜间观跳天灯的场面,宛如长龙在星光中舞动。

  放河灯

  河灯也叫“荷花灯”。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晚上,人们做灯放人水中,传说可为屈死冤魂引路。

  至于河灯的制作,极其简单。用三寸长宽的正方形厚纸做灯底,另用芦柴一根,长约三寸,中间穿一个眼,装竹签,钉在灯底,再用红白纸折成四方形,把灯底四面糊好,中间置放油纸捻,就制作成功。也有的人用各种颜色的纸,剪成荷花瓣的形状,糊到碗口上,中间用油脂点火,叫作地藏烛。

  放焰口

  佛教中形容饿鬼渴望食物,口吐火焰叫做焰口。因而和尚向饿鬼施食叫放焰口。当天,人们先在街口村前搭起法师座和施孤台,并在法师座前供着地藏王菩萨,相传地藏王菩萨是超度地狱鬼魂的。其下供着用面制的桃子、大米,施孤台上立着三块灵牌和招魂蟠。正午已过,人们把全猪、全羊、鸡、鸭、鹅及各式发糕、果品等摆到施孤台上。主持人在每件祭品上分别插一把蓝、红、绿的三角纸旗,上书“孟兰盛会”、“甘露门开”等字样。仪式在庄严肃穆的庙堂音乐中开始。众僧诵念各种渴语和真言,然后施食,把面桃子和大米撒向四方,重复三次。民间把这种仪式叫“放焰口”。

  祭祖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