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教学设计 (菁华5篇)

首页 / 教学设计 / | 2022-10-03 00:00:00 教学设计

《蚂蚁》教学设计1

  一、感知蚂蚁形象美

  请同学们大声用两分钟时间朗读课文,然后解决下面问题:

  1、用最简洁的语言概过课文内容。提示:可按照“本文通过对的生动细致的描写,引发”的句式来概括。

  (此题意在让学生感知文章内容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再次体会简洁美)

  学生思考后回答。明确:本文通过一只小蚂蚁发现桌面上的饼干屑并在我的面前扛着饼干屑离开的故事,由此引发了作者的思考和感悟。

  2、想一想这是怎样的一只蚂蚁?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

  学生独立思考后,与同组同学交流讨论,明确:胆小而又自足的蚂蚁。语句“一只蚂蚁畏畏缩缩地爬上了我的书桌,如同一个成功的偷渡者”“这只孤独的蚂蚁有一点胆怯。它谨慎地左顾右盼,慢慢地朝一个方向迈出了几步,随后又不放心地退了回来,往另一个方向试探”等。

  二、感受描写细致美

  点名学生朗读课文前五段,其他同学听读,并思考下面问题:

  3、为什么作者能把蚂蚁写的如此传神?请选择你认为最生动传神的语句,说说你的感受。

  4、结合练*题(一):文中运用了一系列拟人化的词语来写蚂蚁是为了赞扬蚂蚁吗?目的是什么?

  (从修辞的运用、词语的表达效果、作者的情感等角度去体会。此题意在引导学生知道作者怎样写的同时,了解体会掌握文章的表达技巧。)

  (学生交流)明确:3、因为作者采用拟人化手法,生动刻画了蚂蚁的动作、神态、心理。

  请选择你认为最传神生动的词句,说说你的感受(词句品味)。(可结合课后“词句品味与积累”,交流展示。

  4、不是为了赞扬蚂蚁。在文中作者只是一个冷静的旁观者。目的是为了传神生动地描写蚂蚁,同时有一定的幽默感(如:义无反顾、重大判断等)。

  总结:作者采用“放大”的方法,大词小用,大胆的“想象”,刻画了它们的“动作,语言,心理,神态”等方面。使内容更加细致,突出了细致之美。那么作者怎样选择切合点,展现他的机趣美?

  三、感悟作者机趣美

  学生齐读6—9段,然后探究下面内容:

  5、虽然蚂蚁在人类的眼中是个十分渺小的事物,然而我发现此时我们与蚂蚁却有着惊人的相似,这说明了什么道理?

  6、在文中找出作者独特的内心感受的句子,结合自己生活体验,谈谈你的理解。

  (学生合作交流)明确:5、往往自足于眼前的幸福,无法主宰自己的命运。从整个生物界来说,我们与蚂蚁一样只是生物链中的一个因素,我们何尝不也是一只渺小的蚂蚁!

  6、示例:“它的幸福是货真价实的”,站在蚂蚁的角度,这当然是真的,因为蚂蚁并不知迈步的幸福顷刻间就可能被比它强大得多的人类毁灭。站在人的角度,前文已述,蚂蚁的幸福是渺小的,甚至是虚无的。所以不能简单地对这个问题作肯定或否定的回答。重要的是,这句话使我们感到蚂蚁沉浸在自己认为的货真价实的幸福中,而毫不知道随时可能降临到它头上的危险。正是作者关注到了这种情况,就引出了文中更重要的一句话:“我实在不忍心伸手戳破它的快乐。”这表现了作者的悲悯情怀。

  小结:从《蚂蚁》一文可知,感悟式写法必须借助联想,同时联想还得有恰当的契合点。本文就以“自足于眼前幸福,无法主宰命运”为契合点。感悟还要有特殊性,不要落入俗套。作者南帆就是这样。我们要像作者一样,采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动物以人的情态、心理,你笔下的动物就可能写得生动形象、活灵活现。但这必须建立在细心观察的基础上。

  四、领略自我观察美

  作业:根据*时的观察,选择你熟悉的一种动物,写一篇文章,展现你的机趣美。

  要点:细心观察,对象人格化(赋予动物以人的情态、心理)

《蚂蚁》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让学生了解蚂蚁的身体特点。

  2.让学生能够在观察过程中,发现问题,不断改进观察的方法,解决观察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3.引导学生爱护小动物,珍惜生命。

  【教学准备】

  放蚂蚁的瓶子、白纸、放大镜、水、水槽、三四块泡沫塑料、昆虫观察盒、毛笔、水彩笔、玻璃片(投影片)、沙、绳子、几条硬纸条、记录纸和笔。

  【教学准备】

  1.为了便于学生观察,教学时可选用个体较大、生活在山上的大黑蚁作为观察材料。

  2.引导学生不断改进观察方法,解决观察蚂蚁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是本课的教学重点,教师要让学生经历这样一个过程,切不可代替学生思考。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你们带来了什么?

  2.出示课题:蚂蚁。

  二、激发探究欲望

  1.说说你是怎样捉到蚂蚁的?

  2.学生画一只蚂蚁。选几幅展示。

  3.比较。为什么有的会画错?

  三、引导探究

  学生根据提供的材料分组自行探究。教师不时巡回到每个小组的旁边观察学生的活动。密切注意学生在做什么?说什么?争论什么?在学生的观察活动中,要适时引发学生的思考,你是怎么想的?你认为怎样?你能不能再看看?你能不能换一种材料再试试?

  四、开展研讨、说蚂蚁

  1.把材料从学生处拿开。

  2.说说刚才的研究中你们遇到了哪些问题,你们是怎么解决的?有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提出来让我们一起解决。

  通过刚才的研究,你们发现了什么?每组选出一个学生代表小组发言,研讨中发现的事实由另一个学生记录下来。教师把学生的观点板书下来,当学生的发言出现矛盾时,当场讨论解决。教师要注意把握方向,对于怎样更好地观察蚂蚁的身体特点这样的问题一定要讨论。

  五、课外延伸

  1.刚才我们初步观察了蚂蚁,实际上还有许多值得我们研究的地方,你们想不想继续研究?下课后,每个小组继续研究蚂蚁,下节课我们举行一个蚂蚁信息报告会。

  2.看蚂蚁的反应,猜测蚂蚁的想法,送蚂蚁回原来的地方。

《蚂蚁》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读懂课文,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本课要求会认的字有:榴、挣、恢、埋、迅、速、责;要求会写的字有:蚂、蚁、浇、挣、恢、埋、枚、翼、番、迅、速、咬、责、任、昆;要求掌握词语有:蚂蚁、浇水、挣扎、恢复、埋住、一枚、小心翼翼、一番、迅速、衔咬、责任、昆虫。掌握文中出现的多音字:挣、没。

  3、帮助学生学*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能够从中感悟到做人就应该具有崇高的道德品质,要知道去关爱他人,关爱生命。

  4、帮助学生学*课文按顺序叙述的方法;理解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意思。

  教学重点:

  1、掌握15个会写字,重点指导书写“浇、恢、翼、番、迅、昆”。

  2、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能够感悟到课文的主题,认识到做人应该遵循怎样的道理准则。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课件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内容:

  1、学*本课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一)谈话激趣,资料导入

  1、 课件展示蚂蚁图片。图上这位昆虫朋友是谁?你在哪儿见过它?

  2、 说说你对这位昆虫朋友的了解。

  3、 板书“蚂蚁”

  (1)学生观看老师书写“蚂蚁”两个生字。提醒学生观察两个字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2)学生读写“蚂蚁”一词。

  (二)引领猜测,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当别人遇到困难,或者当别人处在危难的时候我们应该怎样做呢?

  师:是啊,对于有困难的人,我们应该伸出援助之手,当他们处在危难当头,我们应该想方设法奋力相救。那么,同学们,你们知道自然界的动物在同伴遇到危险的时候是怎么做的吗?它们是不是也会像人那样去向同伴伸出援助之手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一篇新课文,看看动物是怎样互相救助的。

  1、板书“的救助”。

  2、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选择贴*学生生活的话题进行交流,不仅可以拉*学生与文本的距离,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为理解课**好了情感铺垫。】

  二、初读课文,理清文序

  (一)默读课文,了解大意。

  1、 默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 同桌讨论交流。

  3、 全班讨论交流: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再读课文,理清文序

  1、 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2、 小组交流讨论: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是怎样的?

  3、 小组代表反馈学*情况。

  4、 引导学生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把课文分成三个部分。

  5、 齐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设计意图:用多种方式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培养良好的阅读*惯。】

  三、学*生字,扫除障碍

  (一)检查读音。

  课件出示本课生字,以多种形式检查生字读音,重点指导多音字“挣”的读音。

  (二)说发现。

  在小组内说说自己对生字的发现。

  (三)指导书写。

  1、找出难写的字,说说书写要领。

  2、教师在田字格示范难写的字,如“翼、番”等。

  3、学生练*书写。

  (四)才艺展示。

  小组根据本课生字进行小才艺展示,展示内容包括“一字组多词”、“词语接长龙”、“组词说句子”、“我会查字典”等。

  【设计意图:通过读字音、说发现、写生字三个小环节,让学生牢固地掌握了生字的音、形、义。通过才艺展示一环节,更好地落实了学生的语言文字训练。】

  四、布置作业

  1、把喜欢的词语采集到词语花篮里。

  2、抄写本课生字。

  【设计意图:采集词语是为了培养学生积累词语的*惯,书写生字是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惯。】

《蚂蚁》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1个生字和1全部首,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增强劳动意识,培养从小热爱劳动的情感,感悟没有播种就没有收获,没有付出就没有回报。

  4、用续编故事或写信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愿望。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和一个偏旁部首。

  教学难点:让学生明白有劳动就有收获的道理。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风的声效录音。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前几天我们学*了一篇跟劳动相关的课文《好日子》,谁愿意说一说文中的三只小老鼠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是啊,辛勤的劳动让三只快乐的小老鼠过上了好日子,那么今天这两只小动物是不是也跟小老鼠一样的热爱劳动呢?(板书课题:蜻蜓 蚂蚁)谁和谁?(板书:和),好,今天我们再来学*一篇跟劳动有关的寓言故事《蜻蜓和蚂蚁》,齐读课题。

  二、学*课文,随文识字。

  1、学*第一自然段

  (1)同学们打开书,想听老师读课文吗?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圈出来的生字的读音。

  (2)自由读课文,思考:在蜻蜓和蚂蚁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这只小蜻蜓只顾着夏天享乐,没有准备过冬的粮食,到了冬天,饥饿难耐,找到小蚂蚁来求助,小蚂蚁给小蜻蜓讲生活中不能幻想不劳而获的道理。)

  (3)那么我们来一齐看一看它的照片好吗?谁能看这幅图用上我们学过的一个成语说一说小蜻蜓在怎么样的干什么。(小蜻蜓在悠然自得的唱着歌)

  (4)“悠然自得”和课文第一自然段中的哪一个词语意思相*?(逛来逛去),你能读一读第一自然段吗?“逛来逛去”说明什么?(闲着没事),日子就这样一天一天地过去了,很快冬天就到了,你从哪个词语体会到时间过得快呢?(转瞬之间),“转瞬之间”还可以换成哪个词语?你能用“转瞬之间”说一句话吗?齐读第一自然段。冬天的世界会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我们来看一看第二自然段。

  2、学*第二自然段

  (1)指读第二自然段。

  (2)冬天的景象可以用第二自然段中的一个词语来形容,你能找到吗?(荒凉)识记“荒”字。(与“流”联系起来记忆,水流得一滴都不剩了,大地上长出荒草来)你知道什么叫“荒凉”吗?(荒凉就是人烟少,冷清的样子)什么样的景象才能叫做荒凉呢?同学们闭上眼睛边听老师的描述边想象荒凉的画面。教师放自然界中的北风呼呼地吹的声效录音,边结合语言的描述:冬天来了,乌云不时的遮挡住了太阳,天空阴森森的,花儿、小草早已经干枯得没有一丝水分,树枝已经变得光秃秃的,还有几片孤零零的残叶在寒风中瑟瑟发抖,刺骨的北风狂扫着大地,干枯的树枝不时地发出呜呜的响声,小动物们都销声匿迹了,田野里一片寂静,没有一点生气。同学们你们体会到“荒凉”是一种怎样的景象了吗?

  (3)对于小蜻蜓来说,荒凉就更加可怕了,田野的荒凉对蜻蜓来说意味着什么?(小黑板出示句子:阳光灿烂的日子,每张叶子下面都有现成的睡床和早餐的日子,已经远去了。)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学*“烂”字。用“灿烂”说一句话。

  (4)此时的蜻蜓心情会怎么样?你是通过读哪个句子知道的?它又是怎么做的呢?同学们做一个愁眉苦脸的表情,再做一个和愁眉苦脸相反的表情,你知道这个表情用哪个成语来形容吗?(眉开眼笑),谁能用“愁眉苦脸”说一句话?想象一下,他会嘀咕些什么呢?

  (5)指导朗读,读出蜻蜓那种悲伤、难过、痛苦的心情。此时此刻,如果继续这样伤心下去,蜻蜓有可能会被饿死,于是,它想了办法,它去找谁了呢?

  3、学*第三至七自然段。

  (1)、默读课文的第三至七自然段,想一想通过读这几个自然段他们的对话,你都知道了什么?根据学生的汇报学*这几个自然段。

  (2)、汇报蜻蜓是怎样乞求蚂蚁的,朗读第三自然段,指导朗读,要读出蚂蚁那种可怜的样子,哀求的语气。

  (3)、那么蚂蚁对蜻蜓又说了些什么呢?指导朗读第四自然段。要读出反问的语气。相机学*“劳”字。“劳”是会意字,“劳”的繁体字草字头写作两个火字,意思是时已入夜,但是仍然有人点燃灯火在劳作。谁能想个好办法记住这个字。(戴草帽用力去除草,这个人真勤劳)

  (4)、蜻蜓明白蚂蚁说的道理吗?(明白)那他在夏天里没有劳动的理由是什么呢?在课文中找一找。(课文的第五自然段)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因为什么,所以蜻蜓才没有劳动吗?

  (5)、最后蜻蜓决定怎么做了呢?指名读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

  (6)、分角色朗读这几个自然段。

  4、思想教育:同学们,这个小故事我们读完了,通过读这个小故事你懂得了怎样的道理?

  三、集中识字。

  1、出示词语卡片:荒凉、灿烂、每张、唱歌、愁眉苦脸、劳动、难道、软绵绵。开火车读、指名读。

  2、出示生字卡片:荒、烂、张、歌、脸、劳、难、软。开火车读。

  3、出示写有词语的小黑板:荒山、荒草、破烂、灿烂、功劳、劳动、张口、歌剧、脸色、困难、软和。

  四、指导书写。

  歌,介绍“欠”字旁。软、荒

《蚂蚁》教学设计5

  一、感知蚂蚁形象美

  请同学们大声用两分钟时间朗读课文,然后解决下面问题:

  1、用最简洁的语言概过课文内容。提示:可按照“本文通过对的生动细致的描写,引发”的句式来概括。

  (此题意在让学生感知文章内容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再次体会简洁美)

  学生思考后回答。明确:本文通过一只小蚂蚁发现桌面上的饼干屑并在我的面前扛着饼干屑离开的故事,由此引发了作者的思考和感悟。

  2、想一想这是怎样的一只蚂蚁?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

  学生独立思考后,与同组同学交流讨论,明确:胆小而又自足的蚂蚁。语句“一只蚂蚁畏畏缩缩地爬上了我的书桌,如同一个成功的偷渡者”“这只孤独的蚂蚁有一点胆怯。它谨慎地左顾右盼,慢慢地朝一个方向迈出了几步,随后又不放心地退了回来,往另一个方向试探”等。

  二、感受描写细致美

  点名学生朗读课文前五段,其他同学听读,并思考下面问题:

  3、为什么作者能把蚂蚁写的如此传神?请选择你认为最生动传神的语句,说说你的感受。

  4、结合练*题(一):文中运用了一系列拟人化的词语来写蚂蚁是为了赞扬蚂蚁吗?目的是什么?

  (从修辞的运用、词语的表达效果、作者的情感等角度去体会。此题意在引导学生知道作者怎样写的同时,了解体会掌握文章的表达技巧。)

  (学生交流)明确:3、因为作者采用拟人化手法,生动刻画了蚂蚁的动作、神态、心理。

  请选择你认为最传神生动的词句,说说你的感受(词句品味)。(可结合课后“词句品味与积累”,交流展示。

  4、不是为了赞扬蚂蚁。在文中作者只是一个冷静的旁观者。目的是为了传神生动地描写蚂蚁,同时有一定的幽默感(如:义无反顾、重大判断等)。

  总结:作者采用“放大”的方法,大词小用,大胆的“想象”,刻画了它们的“动作,语言,心理,神态”等方面。使内容更加细致,突出了细致之美。那么作者怎样选择切合点,展现他的机趣美?

  三、感悟作者机趣美

  学生齐读6—9段,然后探究下面内容:

  5、虽然蚂蚁在人类的眼中是个十分渺小的事物,然而我发现此时我们与蚂蚁却有着惊人的相似,这说明了什么道理?

  6、在文中找出作者独特的内心感受的句子,结合自己生活体验,谈谈你的理解。

  (学生合作交流)明确:5、往往自足于眼前的幸福,无法主宰自己的命运。从整个生物界来说,我们与蚂蚁一样只是生物链中的一个因素,我们何尝不也是一只渺小的蚂蚁!

  6、示例:“它的幸福是货真价实的”,站在蚂蚁的角度,这当然是真的,因为蚂蚁并不知迈步的幸福顷刻间就可能被比它强大得多的人类毁灭。站在人的角度,前文已述,蚂蚁的幸福是渺小的,甚至是虚无的。所以不能简单地对这个问题作肯定或否定的回答。重要的是,这句话使我们感到蚂蚁沉浸在自己认为的货真价实的幸福中,而毫不知道随时可能降临到它头上的危险。正是作者关注到了这种情况,就引出了文中更重要的一句话:“我实在不忍心伸手戳破它的快乐。”这表现了作者的悲悯情怀。

  小结:从《蚂蚁》一文可知,感悟式写法必须借助联想,同时联想还得有恰当的`契合点。本文就以“自足于眼前幸福,无法主宰命运”为契合点。感悟还要有特殊性,不要落入俗套。作者南帆就是这样。我们要像作者一样,采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动物以人的情态、心理,你笔下的动物就可能写得生动形象、活灵活现。但这必须建立在细心观察的基础上。

  四、领略自我观察美

  作业:根据*时的观察,选择你熟悉的一种动物,写一篇文章,展现你的机趣美。

  要点:细心观察,对象人格化(赋予动物以人的情态、心理)


《蚂蚁》教学设计 (菁华5篇)扩展阅读


《蚂蚁》教学设计 (菁华5篇)(扩展1)

——《蚂蚁》教学设计 (菁华5篇)

《蚂蚁》教学设计1

  一、感知蚂蚁形象美

  请同学们大声用两分钟时间朗读课文,然后解决下面问题:

  1、用最简洁的语言概过课文内容。提示:可按照“本文通过对的生动细致的描写,引发”的句式来概括。

  (此题意在让学生感知文章内容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再次体会简洁美)

  学生思考后回答。明确:本文通过一只小蚂蚁发现桌面上的饼干屑并在我的面前扛着饼干屑离开的故事,由此引发了作者的思考和感悟。

  2、想一想这是怎样的一只蚂蚁?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

  学生独立思考后,与同组同学交流讨论,明确:胆小而又自足的蚂蚁。语句“一只蚂蚁畏畏缩缩地爬上了我的书桌,如同一个成功的偷渡者”“这只孤独的蚂蚁有一点胆怯。它谨慎地左顾右盼,慢慢地朝一个方向迈出了几步,随后又不放心地退了回来,往另一个方向试探”等。

  二、感受描写细致美

  点名学生朗读课文前五段,其他同学听读,并思考下面问题:

  3、为什么作者能把蚂蚁写的如此传神?请选择你认为最生动传神的语句,说说你的感受。

  4、结合练*题(一):文中运用了一系列拟人化的词语来写蚂蚁是为了赞扬蚂蚁吗?目的是什么?

  (从修辞的运用、词语的表达效果、作者的情感等角度去体会。此题意在引导学生知道作者怎样写的同时,了解体会掌握文章的表达技巧。)

  (学生交流)明确:3、因为作者采用拟人化手法,生动刻画了蚂蚁的动作、神态、心理。

  请选择你认为最传神生动的词句,说说你的感受(词句品味)。(可结合课后“词句品味与积累”,交流展示。

  4、不是为了赞扬蚂蚁。在文中作者只是一个冷静的旁观者。目的是为了传神生动地描写蚂蚁,同时有一定的幽默感(如:义无反顾、重大判断等)。

  总结:作者采用“放大”的方法,大词小用,大胆的“想象”,刻画了它们的“动作,语言,心理,神态”等方面。使内容更加细致,突出了细致之美。那么作者怎样选择切合点,展现他的机趣美?

  三、感悟作者机趣美

  学生齐读6—9段,然后探究下面内容:

  5、虽然蚂蚁在人类的眼中是个十分渺小的事物,然而我发现此时我们与蚂蚁却有着惊人的相似,这说明了什么道理?

  6、在文中找出作者独特的内心感受的句子,结合自己生活体验,谈谈你的理解。

  (学生合作交流)明确:5、往往自足于眼前的幸福,无法主宰自己的命运。从整个生物界来说,我们与蚂蚁一样只是生物链中的一个因素,我们何尝不也是一只渺小的蚂蚁!

  6、示例:“它的幸福是货真价实的”,站在蚂蚁的角度,这当然是真的,因为蚂蚁并不知迈步的幸福顷刻间就可能被比它强大得多的人类毁灭。站在人的角度,前文已述,蚂蚁的幸福是渺小的,甚至是虚无的。所以不能简单地对这个问题作肯定或否定的回答。重要的是,这句话使我们感到蚂蚁沉浸在自己认为的货真价实的幸福中,而毫不知道随时可能降临到它头上的危险。正是作者关注到了这种情况,就引出了文中更重要的一句话:“我实在不忍心伸手戳破它的快乐。”这表现了作者的悲悯情怀。

  小结:从《蚂蚁》一文可知,感悟式写法必须借助联想,同时联想还得有恰当的契合点。本文就以“自足于眼前幸福,无法主宰命运”为契合点。感悟还要有特殊性,不要落入俗套。作者南帆就是这样。我们要像作者一样,采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动物以人的情态、心理,你笔下的动物就可能写得生动形象、活灵活现。但这必须建立在细心观察的基础上。

  四、领略自我观察美

  作业:根据*时的观察,选择你熟悉的一种动物,写一篇文章,展现你的机趣美。

  要点:细心观察,对象人格化(赋予动物以人的情态、心理)

《蚂蚁》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让学生了解蚂蚁的身体特点。

  2.让学生能够在观察过程中,发现问题,不断改进观察的方法,解决观察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3.引导学生爱护小动物,珍惜生命。

  【教学准备】

  放蚂蚁的瓶子、白纸、放大镜、水、水槽、三四块泡沫塑料、昆虫观察盒、毛笔、水彩笔、玻璃片(投影片)、沙、绳子、几条硬纸条、记录纸和笔。

  【教学准备】

  1.为了便于学生观察,教学时可选用个体较大、生活在山上的大黑蚁作为观察材料。

  2.引导学生不断改进观察方法,解决观察蚂蚁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是本课的教学重点,教师要让学生经历这样一个过程,切不可代替学生思考。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你们带来了什么?

  2.出示课题:蚂蚁。

  二、激发探究欲望

  1.说说你是怎样捉到蚂蚁的?

  2.学生画一只蚂蚁。选几幅展示。

  3.比较。为什么有的会画错?

  三、引导探究

  学生根据提供的材料分组自行探究。教师不时巡回到每个小组的旁边观察学生的活动。密切注意学生在做什么?说什么?争论什么?在学生的观察活动中,要适时引发学生的思考,你是怎么想的?你认为怎样?你能不能再看看?你能不能换一种材料再试试?

  四、开展研讨、说蚂蚁

  1.把材料从学生处拿开。

  2.说说刚才的研究中你们遇到了哪些问题,你们是怎么解决的?有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提出来让我们一起解决。

  通过刚才的研究,你们发现了什么?每组选出一个学生代表小组发言,研讨中发现的事实由另一个学生记录下来。教师把学生的观点板书下来,当学生的发言出现矛盾时,当场讨论解决。教师要注意把握方向,对于怎样更好地观察蚂蚁的身体特点这样的问题一定要讨论。

  五、课外延伸

  1.刚才我们初步观察了蚂蚁,实际上还有许多值得我们研究的地方,你们想不想继续研究?下课后,每个小组继续研究蚂蚁,下节课我们举行一个蚂蚁信息报告会。

  2.看蚂蚁的反应,猜测蚂蚁的想法,送蚂蚁回原来的地方。

《蚂蚁》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读懂课文,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本课要求会认的字有:榴、挣、恢、埋、迅、速、责;要求会写的字有:蚂、蚁、浇、挣、恢、埋、枚、翼、番、迅、速、咬、责、任、昆;要求掌握词语有:蚂蚁、浇水、挣扎、恢复、埋住、一枚、小心翼翼、一番、迅速、衔咬、责任、昆虫。掌握文中出现的多音字:挣、没。

  3、帮助学生学*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能够从中感悟到做人就应该具有崇高的道德品质,要知道去关爱他人,关爱生命。

  4、帮助学生学*课文按顺序叙述的方法;理解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意思。

  教学重点:

  1、掌握15个会写字,重点指导书写“浇、恢、翼、番、迅、昆”。

  2、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能够感悟到课文的主题,认识到做人应该遵循怎样的道理准则。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课件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内容:

  1、学*本课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一)谈话激趣,资料导入

  1、 课件展示蚂蚁图片。图上这位昆虫朋友是谁?你在哪儿见过它?

  2、 说说你对这位昆虫朋友的了解。

  3、 板书“蚂蚁”

  (1)学生观看老师书写“蚂蚁”两个生字。提醒学生观察两个字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2)学生读写“蚂蚁”一词。

  (二)引领猜测,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当别人遇到困难,或者当别人处在危难的时候我们应该怎样做呢?

  师:是啊,对于有困难的人,我们应该伸出援助之手,当他们处在危难当头,我们应该想方设法奋力相救。那么,同学们,你们知道自然界的动物在同伴遇到危险的时候是怎么做的吗?它们是不是也会像人那样去向同伴伸出援助之手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一篇新课文,看看动物是怎样互相救助的。

  1、板书“的救助”。

  2、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选择贴*学生生活的话题进行交流,不仅可以拉*学生与文本的距离,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为理解课**好了情感铺垫。】

  二、初读课文,理清文序

  (一)默读课文,了解大意。

  1、 默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 同桌讨论交流。

  3、 全班讨论交流: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再读课文,理清文序

  1、 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2、 小组交流讨论: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是怎样的?

  3、 小组代表反馈学*情况。

  4、 引导学生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把课文分成三个部分。

  5、 齐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设计意图:用多种方式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培养良好的阅读*惯。】

  三、学*生字,扫除障碍

  (一)检查读音。

  课件出示本课生字,以多种形式检查生字读音,重点指导多音字“挣”的读音。

  (二)说发现。

  在小组内说说自己对生字的发现。

  (三)指导书写。

  1、找出难写的字,说说书写要领。

  2、教师在田字格示范难写的字,如“翼、番”等。

  3、学生练*书写。

  (四)才艺展示。

  小组根据本课生字进行小才艺展示,展示内容包括“一字组多词”、“词语接长龙”、“组词说句子”、“我会查字典”等。

  【设计意图:通过读字音、说发现、写生字三个小环节,让学生牢固地掌握了生字的音、形、义。通过才艺展示一环节,更好地落实了学生的语言文字训练。】

  四、布置作业

  1、把喜欢的词语采集到词语花篮里。

  2、抄写本课生字。

  【设计意图:采集词语是为了培养学生积累词语的*惯,书写生字是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惯。】

《蚂蚁》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1个生字和1全部首,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增强劳动意识,培养从小热爱劳动的情感,感悟没有播种就没有收获,没有付出就没有回报。

  4、用续编故事或写信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愿望。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和一个偏旁部首。

  教学难点:让学生明白有劳动就有收获的道理。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风的声效录音。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前几天我们学*了一篇跟劳动相关的课文《好日子》,谁愿意说一说文中的三只小老鼠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是啊,辛勤的劳动让三只快乐的小老鼠过上了好日子,那么今天这两只小动物是不是也跟小老鼠一样的热爱劳动呢?(板书课题:蜻蜓 蚂蚁)谁和谁?(板书:和),好,今天我们再来学*一篇跟劳动有关的寓言故事《蜻蜓和蚂蚁》,齐读课题。

  二、学*课文,随文识字。

  1、学*第一自然段

  (1)同学们打开书,想听老师读课文吗?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圈出来的生字的读音。

  (2)自由读课文,思考:在蜻蜓和蚂蚁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这只小蜻蜓只顾着夏天享乐,没有准备过冬的粮食,到了冬天,饥饿难耐,找到小蚂蚁来求助,小蚂蚁给小蜻蜓讲生活中不能幻想不劳而获的道理。)

  (3)那么我们来一齐看一看它的照片好吗?谁能看这幅图用上我们学过的一个成语说一说小蜻蜓在怎么样的干什么。(小蜻蜓在悠然自得的唱着歌)

  (4)“悠然自得”和课文第一自然段中的哪一个词语意思相*?(逛来逛去),你能读一读第一自然段吗?“逛来逛去”说明什么?(闲着没事),日子就这样一天一天地过去了,很快冬天就到了,你从哪个词语体会到时间过得快呢?(转瞬之间),“转瞬之间”还可以换成哪个词语?你能用“转瞬之间”说一句话吗?齐读第一自然段。冬天的世界会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我们来看一看第二自然段。

  2、学*第二自然段

  (1)指读第二自然段。

  (2)冬天的景象可以用第二自然段中的一个词语来形容,你能找到吗?(荒凉)识记“荒”字。(与“流”联系起来记忆,水流得一滴都不剩了,大地上长出荒草来)你知道什么叫“荒凉”吗?(荒凉就是人烟少,冷清的样子)什么样的景象才能叫做荒凉呢?同学们闭上眼睛边听老师的描述边想象荒凉的画面。教师放自然界中的北风呼呼地吹的声效录音,边结合语言的描述:冬天来了,乌云不时的遮挡住了太阳,天空阴森森的,花儿、小草早已经干枯得没有一丝水分,树枝已经变得光秃秃的,还有几片孤零零的残叶在寒风中瑟瑟发抖,刺骨的北风狂扫着大地,干枯的树枝不时地发出呜呜的响声,小动物们都销声匿迹了,田野里一片寂静,没有一点生气。同学们你们体会到“荒凉”是一种怎样的景象了吗?

  (3)对于小蜻蜓来说,荒凉就更加可怕了,田野的荒凉对蜻蜓来说意味着什么?(小黑板出示句子:阳光灿烂的日子,每张叶子下面都有现成的睡床和早餐的日子,已经远去了。)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学*“烂”字。用“灿烂”说一句话。

  (4)此时的蜻蜓心情会怎么样?你是通过读哪个句子知道的?它又是怎么做的呢?同学们做一个愁眉苦脸的表情,再做一个和愁眉苦脸相反的表情,你知道这个表情用哪个成语来形容吗?(眉开眼笑),谁能用“愁眉苦脸”说一句话?想象一下,他会嘀咕些什么呢?

  (5)指导朗读,读出蜻蜓那种悲伤、难过、痛苦的心情。此时此刻,如果继续这样伤心下去,蜻蜓有可能会被饿死,于是,它想了办法,它去找谁了呢?

  3、学*第三至七自然段。

  (1)、默读课文的第三至七自然段,想一想通过读这几个自然段他们的对话,你都知道了什么?根据学生的汇报学*这几个自然段。

  (2)、汇报蜻蜓是怎样乞求蚂蚁的,朗读第三自然段,指导朗读,要读出蚂蚁那种可怜的样子,哀求的语气。

  (3)、那么蚂蚁对蜻蜓又说了些什么呢?指导朗读第四自然段。要读出反问的语气。相机学*“劳”字。“劳”是会意字,“劳”的繁体字草字头写作两个火字,意思是时已入夜,但是仍然有人点燃灯火在劳作。谁能想个好办法记住这个字。(戴草帽用力去除草,这个人真勤劳)

  (4)、蜻蜓明白蚂蚁说的道理吗?(明白)那他在夏天里没有劳动的理由是什么呢?在课文中找一找。(课文的第五自然段)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因为什么,所以蜻蜓才没有劳动吗?

  (5)、最后蜻蜓决定怎么做了呢?指名读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

  (6)、分角色朗读这几个自然段。

  4、思想教育:同学们,这个小故事我们读完了,通过读这个小故事你懂得了怎样的道理?

  三、集中识字。

  1、出示词语卡片:荒凉、灿烂、每张、唱歌、愁眉苦脸、劳动、难道、软绵绵。开火车读、指名读。

  2、出示生字卡片:荒、烂、张、歌、脸、劳、难、软。开火车读。

  3、出示写有词语的小黑板:荒山、荒草、破烂、灿烂、功劳、劳动、张口、歌剧、脸色、困难、软和。

  四、指导书写。

  歌,介绍“欠”字旁。软、荒

《蚂蚁》教学设计5

  一、感知蚂蚁形象美

  请同学们大声用两分钟时间朗读课文,然后解决下面问题:

  1、用最简洁的语言概过课文内容。提示:可按照“本文通过对的生动细致的描写,引发”的句式来概括。

  (此题意在让学生感知文章内容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再次体会简洁美)

  学生思考后回答。明确:本文通过一只小蚂蚁发现桌面上的饼干屑并在我的面前扛着饼干屑离开的故事,由此引发了作者的思考和感悟。

  2、想一想这是怎样的一只蚂蚁?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

  学生独立思考后,与同组同学交流讨论,明确:胆小而又自足的蚂蚁。语句“一只蚂蚁畏畏缩缩地爬上了我的书桌,如同一个成功的偷渡者”“这只孤独的蚂蚁有一点胆怯。它谨慎地左顾右盼,慢慢地朝一个方向迈出了几步,随后又不放心地退了回来,往另一个方向试探”等。

  二、感受描写细致美

  点名学生朗读课文前五段,其他同学听读,并思考下面问题:

  3、为什么作者能把蚂蚁写的如此传神?请选择你认为最生动传神的语句,说说你的感受。

  4、结合练*题(一):文中运用了一系列拟人化的词语来写蚂蚁是为了赞扬蚂蚁吗?目的是什么?

  (从修辞的运用、词语的表达效果、作者的情感等角度去体会。此题意在引导学生知道作者怎样写的同时,了解体会掌握文章的表达技巧。)

  (学生交流)明确:3、因为作者采用拟人化手法,生动刻画了蚂蚁的动作、神态、心理。

  请选择你认为最传神生动的词句,说说你的感受(词句品味)。(可结合课后“词句品味与积累”,交流展示。

  4、不是为了赞扬蚂蚁。在文中作者只是一个冷静的旁观者。目的是为了传神生动地描写蚂蚁,同时有一定的幽默感(如:义无反顾、重大判断等)。

  总结:作者采用“放大”的方法,大词小用,大胆的“想象”,刻画了它们的“动作,语言,心理,神态”等方面。使内容更加细致,突出了细致之美。那么作者怎样选择切合点,展现他的机趣美?

  三、感悟作者机趣美

  学生齐读6—9段,然后探究下面内容:

  5、虽然蚂蚁在人类的眼中是个十分渺小的事物,然而我发现此时我们与蚂蚁却有着惊人的相似,这说明了什么道理?

  6、在文中找出作者独特的内心感受的句子,结合自己生活体验,谈谈你的理解。

  (学生合作交流)明确:5、往往自足于眼前的幸福,无法主宰自己的命运。从整个生物界来说,我们与蚂蚁一样只是生物链中的一个因素,我们何尝不也是一只渺小的蚂蚁!

  6、示例:“它的幸福是货真价实的”,站在蚂蚁的角度,这当然是真的,因为蚂蚁并不知迈步的幸福顷刻间就可能被比它强大得多的人类毁灭。站在人的角度,前文已述,蚂蚁的幸福是渺小的,甚至是虚无的。所以不能简单地对这个问题作肯定或否定的回答。重要的是,这句话使我们感到蚂蚁沉浸在自己认为的货真价实的幸福中,而毫不知道随时可能降临到它头上的危险。正是作者关注到了这种情况,就引出了文中更重要的一句话:“我实在不忍心伸手戳破它的快乐。”这表现了作者的悲悯情怀。

  小结:从《蚂蚁》一文可知,感悟式写法必须借助联想,同时联想还得有恰当的`契合点。本文就以“自足于眼前幸福,无法主宰命运”为契合点。感悟还要有特殊性,不要落入俗套。作者南帆就是这样。我们要像作者一样,采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动物以人的情态、心理,你笔下的动物就可能写得生动形象、活灵活现。但这必须建立在细心观察的基础上。

  四、领略自我观察美

  作业:根据*时的观察,选择你熟悉的一种动物,写一篇文章,展现你的机趣美。

  要点:细心观察,对象人格化(赋予动物以人的情态、心理)


《蚂蚁》教学设计 (菁华5篇)(扩展2)

——《蜻蜓和蚂蚁》教学设计3篇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11个生字和1个新部首,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增强劳动意识,培养从小热爱劳动的情感。感悟没有播种就没有收获,没有付出就没有回报。

  4、用续编故事或写信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愿望。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寓意。知道不劳动就没有回报。

  教学难点:结合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句子,体会人物的内心感情。

  教学准备:字卡、图画和歌曲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学*一篇新课文,题目是《蜻蜓和蚂蚁》,齐读课题。看到课题,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

  二、熟读课文。

  1、老师范读课文。请同学们注意文中出现的生字,听准字音。

  2、老师领读课文,学生一边读一边画出文中出现的一类生字。

  3、自己读一读课文,多读两遍画出的一类字。

  4、自由练*读课文。

  5、男女分自然段读课文。

  三、识记一类生字。

  1、荒:(1)荒芜,地荒了。(2)荒凉。荒村、荒岛、荒废、荒.唐、荒野

  2、张:左右结构,表姓氏,扩词:姓张、张冠李戴、张嘴

  3、烂:(1)松软。烂泥、肉烂了(2)腐烂(3)破碎(4)头绪乱烂糊、烂漫、烂醉如泥

  4、歌:左右结构,学*欠字旁儿,扩词:歌唱、歌星、歌舞

  5、劳:上中下结构,扩词:劳动、辛劳、任劳任怨

  6、脸:(1)头的前部(2)某些物体的前部(3)情面(4)表情扩词:脸蛋、脸皮、脸色、脸面、脸盆、门脸

  7、软:左右结构(1)与硬相对。(2)柔和(3)软弱(4)容易被感动扩词:软骨、柔软、软风、心软、软和、软绵绵

  8、难:多音字,扩词:(1)难过、困难(2)遇难

  四、认读二类生字。

  逛:逛街、逛市场、逛游

  瞬:翘舌音,瞬间、一瞬

  餐:*舍音,午餐、早餐、晚餐

  愁:翘舌音,愁眉苦脸、忧愁

  咕:咕咕叫、咕咚

  留:留恋、留下、留级

  昏:昏睡、昏迷、*

  绵:软绵绵、绵绵无力

  五、复*巩固生字。

  六、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字卡导入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两个朋友,认识他们吗?(出示图片:蜻蜓、蚂蚁)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出示字卡)上节课我们学*了本课的生字,现在老师考一考大家。请同学们开火车读词语。看谁读得最准确。

  二、以读促情,读中感悟

  (一)读第一自然段

  1、看来大家复*的很好。出示第一幅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什么季节?(夏天),你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一下蜻蜓吗?(悠闲、开心等)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叙述的就是这幅图,打开书,谁来读一读。

  2、你知道了什么?(蜻蜓在夏天逛来逛去、唱着、玩着)。你能说出几个类似“逛来逛去”的词语。(飞来飞去、跑来跑去……)

  3、转瞬之间,冬天到了,转瞬快还是慢,(快)怎么读?语速快一些,再读一遍。

  (二)学*第二自然段

  过渡:转瞬之间,冬天来到了,冬天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呢?让我们一起走进第二自然段。

  1、自己读这一段,找一找这段共有几句话?

  2、冬天是什么样子的?(荒凉、寒冷)什么是荒凉?人烟少,比较冷清。(出示第二幅图)人烟少,天上下着雪花,风呼呼地吹。

  3、此时蜻蜓的心情怎样?(悲伤、难过、痛苦)表情如何?愁眉苦脸

  4、你在什么时候愁眉苦脸?(举例说明)那蜻蜓为什么愁眉苦脸呢?(阳光——唱歌会有什么乐趣!)再读第四句话。

  5、此时它还有一个动作,嘀嘀咕咕。表现一下,再读最后一句,它是跟别人说话吗?低声地自言自语,它嘀咕些什么?(自己想象说)

  6、再读这句话,把这句放到这段中再读这段话。

  过渡:正当它愁眉苦脸的时候,它遇见谁了?(蚂蚁)

  (三)自己默读3---7自然段。回答两个问题:(1)、蜻蜓是怎样来到蚂蚁面前的?(2)、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

  1、他是怎样来到蚂蚁面前的?(爬)*时大家看见蜻蜓都是飞的?那么文中用“爬”字,说明了什么?(蜻蜓处境很困难,非常可怜。)读的时候应该是什么语气?(哀求、恳求。)再读一遍。

  2、蚂蚁是怎样回答的?“朋友-----------道理吗?”

  (1)、小蚂蚁给小蜻蜓讲了一个什么道理?夏天劳动,冬天才能安乐。当小蜻蜓逛来逛去时,小蚂蚁干什么?(劳动),冬天小蜻蜓愁眉苦脸的时候,小蚂蚁呢(安乐)。

  (2)、你能用“因为……所以”的句型连起来说一说吗?

  因为蜻蜓夏天逛来逛去,所以冬天愁眉苦脸。

  因为蚂蚁夏天劳动,所以冬天安乐。

  小蚂蚁在夏天都干什么?(劳动。贮存粮食,准备东西)这就是付出劳动。

  冬天才能怎样?(享受快乐,幸福生活)这就是他所得到的回报。

  比较蜻蜓和蚂蚁,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没有付出,就没有回报。

  (3)、作为我们学生,在学*上、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做?

  (四)、蜻蜓知道这个道理吗?知道。从哪里可以体现出来?

  1、“哪有时间劳动呀?”读出后悔之意。

  2、最后一段“明年辛勤的劳动。”准备冬天的东西。

  (五)、拓展延伸:想象一下,蜻蜓以后会怎么做?

  三、总结

  同学们,这是一则寓言故事,每则寓言都会通过一个小故事说明一个道理。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没有付出,就没有回报,我们要从小热爱劳动,用劳动创造我们幸福的生活。

  四、作业

  板书设计:

  蜻蜓和蚂蚁

  夏天 逛来逛去 劳动

  没有付出,就没有回报 反问句

  冬天 愁眉苦脸 安乐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11个生字和1个新部首,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增强劳动意识,培养从小热爱劳动的情感。感悟没有播种就没有收获,没有付出就没有回报。

  4、用续编故事或写信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愿望。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寓意。知道不劳动就没有回报。

  教学难点:结合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句子,体会人物的内心感情。

  教学准备:字卡、图画和歌曲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学*一篇新课文,题目是《蜻蜓和蚂蚁》,齐读课题。看到课题,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

  二、熟读课文。

  1、老师范读课文。请同学们注意文中出现的生字,听准字音。

  2、老师领读课文,学生一边读一边画出文中出现的一类生字。

  3、自己读一读课文,多读两遍画出的一类字。

  4、自由练*读课文。

  5、男女分自然段读课文。

  三、识记一类生字。

  1、荒:(1)荒芜,地荒了。(2)荒凉。荒村、荒岛、荒废、荒.唐、荒野

  2、张:左右结构,表姓氏,扩词:姓张、张冠李戴、张嘴

  3、烂:(1)松软。烂泥、肉烂了(2)腐烂(3)破碎(4)头绪乱烂糊、烂漫、烂醉如泥

  4、歌:左右结构,学*欠字旁儿,扩词:歌唱、歌星、歌舞

  5、劳:上中下结构,扩词:劳动、辛劳、任劳任怨

  6、脸:(1)头的前部(2)某些物体的前部(3)情面(4)表情扩词:脸蛋、脸皮、脸色、脸面、脸盆、门脸

  7、软:左右结构(1)与硬相对。(2)柔和(3)软弱(4)容易被感动扩词:软骨、柔软、软风、心软、软和、软绵绵

  8、难:多音字,扩词:(1)难过、困难(2)遇难

  四、认读二类生字。

  逛:逛街、逛市场、逛游

  瞬:翘舌音,瞬间、一瞬

  餐:*舍音,午餐、早餐、晚餐

  愁:翘舌音,愁眉苦脸、忧愁

  咕:咕咕叫、咕咚

  留:留恋、留下、留级

  昏:昏睡、昏迷、*

  绵:软绵绵、绵绵无力

  五、复*巩固生字。

  六、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字卡导入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两个朋友,认识他们吗?(出示图片:蜻蜓、蚂蚁)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出示字卡)上节课我们学*了本课的生字,现在老师考一考大家。请同学们开火车读词语。看谁读得最准确。

  二、以读促情,读中感悟

  (一)读第一自然段

  1、看来大家复*的很好。出示第一幅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什么季节?(夏天),你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一下蜻蜓吗?(悠闲、开心等)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叙述的就是这幅图,打开书,谁来读一读。

  2、你知道了什么?(蜻蜓在夏天逛来逛去、唱着、玩着)。你能说出几个类似“逛来逛去”的词语。(飞来飞去、跑来跑去……)

  3、转瞬之间,冬天到了,转瞬快还是慢,(快)怎么读?语速快一些,再读一遍。

  (二)学*第二自然段

  过渡:转瞬之间,冬天来到了,冬天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呢?让我们一起走进第二自然段。


《蚂蚁》教学设计 (菁华5篇)(扩展3)

——an教学设计 (菁华5篇)

  课标要求

  1、自学研讨,掌握本课的生字。

  2、准确、生动地复述课文。

  3、树立要立志做大事,不必立志做大官的思想。树立“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高尚思想。

  4、将此文言文变成自己的话,写成一篇现代文。

  5、联系背景评价包拯这一形象。

  [学法点悟]

  学*文言文有个规律:从机械性朗读到理解性朗读再到表演性朗读,我们可以按这几个步骤进行朗读,我们对本课内容有哪些不清楚的地方,要大胆提出、大胆思考、大胆质询,大胆必“大得”。

  [整体感知]

  本文选自《宋史包拯传》。

  传”是正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叙述传主的生卒、地位、官职、生*事迹等内容。包拯的事迹长期流传民间,是封建清官的典型。这篇文章通过写包拯的典型事例,给我们展示了一个为民*的好官形象。写人离不开写事,写事运用正侧面相结合的手法,表现效果更佳。

  [疑难解析]

  质疑:课文共有5个自然段,每段重点写了包拯的一个事例。有的段落记叙具体,有的段落记叙较概括。请各用四个字概括。

  解惑:割牛舌案、进贡砚台、出使契丹、公开审案、*日为人

  质疑:学*传记要在了解人物事迹的基础上,结合人物所处的背景,做出恰当的评价。请你结合课文评价一下包拯这个人物。

  解惑:第一段突出包拯为官机智;第二段突出他为官廉洁;第三段突出他巧言善辩、不辱使命;第四段突也他为官刚正、执法严峻;第五段突出他克己奉公。

  质疑:包拯的作法受到肯定了吗?试从文中找出答案来。

  解惑: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童稚妇女,亦知其名,呼曰“包待制”;京师为之语曰“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从社会人民的角度给以肯定。

  质疑:注意本文如何运用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来表现人物?

  解惑:割牛舌案、进贡砚台、出使契丹、公开审案、*日为人是正面描写,“笑比黄河清”、“包待制”、“阎罗包老”是侧面描写。

  [语言揣摩]

  1、对下列语句中的语言现象判断有误的是( )

  A、不主先入之说: 主,意动用法。

  B、闻者皆惮之: 惮,害怕,畏惧,使动用法。

  C、使得至前陈曲直: 曲直,形容词作名词。

  D、不伪辞色悦人: 悦,使动用法。

  提示:B

  2、下列语句和例句句式相同的是( )

  例:刘豫州,王室之胄。

  A、有盗割人牛舌者,主来诉。

  B、虽甚嫉恶,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

  C、有犯脏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中。

  D、不从吾志,非吾子吾孙也。

  提示:D

  自主探究

  探究前期导引

  把握文学常识,掌握本课重点字词的读音、意义和用法,掌握重点语句的翻译,理解文章大意。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熟读翻译全文。

  基础巩固集练

  一、文学常识填空

  1、 课文共有 个段落,分别记叙了割牛舌案、________、________、公开审案、*日为人几方面,其中________、________段记叙较具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段记叙较概括。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段主要用了正面描写,第______段穿插了侧面描写。

  二、字音字义

  1、给下列字词注音:

  鬻( )徙( )砚( )遗( )敛( )惮( )恶(吏苛刻)( )茔( )

  2、解释下列加点字:

  A、第归,杀而鬻之:

  B、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 :

  C、拯命制者才足贡数,岁满不持一砚归:

  D、旧制,凡讼诉不得径造庭下:

  E、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

  三、语言积累

  翻译下列句子。

  1、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

  翻译:

  2、旧制,凡讼诉不得径造庭下。

  翻译:

  四、问题探究

  1、百姓把包拯比作什么?为什么?(用自己的话)

  2、包拯是历史上有名的清官,请举出他审过的其它著名的案例。

  3、你知道历史上有哪些清官?他们有哪些事迹?请你用正侧面相结合的写法向同学们讲述。

  4、学了这篇文章,你有何感触?结合社会现状描绘你心中“好”官的形象,并谈谈你打算如何做人如何去走好自己的人生道路?

  五、欣赏评价

  新课标特别强调语文课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出版社教材所选古文都具有优秀的人文精神,例如本文就是对我们进行廉洁奉公教育的好材料,我们学*时既应重视知识能力目标,又应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六、拓展阅读

  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也。始举进士,除大理评事,出知建昌县。以父母皆老 ,辞不就。得监和州税,父母又不欲行,拯即解官归养。后数年,亲继亡,拯庐墓终丧,犹徘徊不忍去,里中父老数来劝勉。久之,赴调,知天长县,有盗割人牛舌者,主来诉。拯曰 :“第归,杀而鬻之。”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拯曰:“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盗惊服。徒知端州,迁殿中丞。端土产砚,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拯命制者才足贡数,岁满不持一砚归。除天章阁待制、知谏院。又上言,天子当明听纳,辨朋党,惜人才,不主先入之说,凡七事;请去刻薄,抑侥幸,正刑明禁,戒兴作,禁妖妄。朝廷多施行之。

  召权知(权知:原为暂时主持某州事务,此为调任某知府的意思)开封府,迁右司郎中。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童稚妇女,亦知其名,呼曰“包待制”。京师为之语曰:“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旧制,凡讼诉不得径造庭下。拯开正门,使得至前陈曲直,吏不敢欺。中官(宦官)势族筑园榭侵惠民河,以故河塞不能,适京师大水,拯乃悉毁去。或持地券自言,有伪增步数者,皆审验劾奏之。

  拯性峭直,恶吏苛刻,务敦厚,虽甚嫉恶,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居无私书,故人、亲党皆绝之。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尝曰:“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脏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吾孙也。”

  1、下列加点词的意思,理解有误的是( )

  A、第归,杀而鬻之: 第归,暂且回去。

  B、前守缘贡: 缘贡,以进贡为缘由、为借口。

  C、有犯脏者: 犯脏,犯贪污罪。

  D、死不得葬大茔中: 茔,坟墓,大茔,大坟墓。

  2、下列句子的意思正确的是( )

  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

  ①人们拿包拯的笑去与黄河清水作比较。

  ②人们觉得包拯的笑与黄河的水变清那样难以见到。

  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

  ③只有阎王和包公那里才打不通关节。

  ④打不通关节的,可到阎王一样的包公处寻求公道。

  A、②③ B、②④ C、①④ D、①③

  3、下列语句意思理解有误的是( )

  A、请去刻薄,抑侥幸。

  请求罢黜那些刻薄的官吏,抑制那些侥幸得官升官的人。

  B、恶吏苛刻。

  凶恶的官吏对民众十分苛刻。

  C、拯立朝刚毅。

  包拯在朝,刚强果断。

  D、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

  包拯与人相处不随意苟同附和,不说假话装笑脸让别人高兴。

  4、对“*居无私书,故人、亲党皆绝之”译意最好的是( )

  A、*常居住,无私人藏书,老朋友、亲戚们都无往来。

  B、*常无私人书信往来,老人,亲朋好友都不与他往来。

  C、*常没有私人书信往来,老人、亲朋好友都断绝了交往。

  D、*常私人也不买书,所以,人们、亲戚同党都不与他往来。

  5、包拯对牛舌案是如何思考和推断的?选出正确的一项( )

  A、盗贼割只牛舌,些许小事,主人何需告官,过些时日,案情自会水落石出。

  B、牛既被割舌,必死无疑,不如让主人宰而卖钱,等待案情自白。

  C、割了牛舌,牛主必杀牛,从而触犯法律,盗贼可乘机告官,“借刀**”。

  D、割牛舌者,必为地方恶贼,其恶行必有暴露之日,待机而捕,定可擒捉。

  6、下列文句,全表现包拯刚毅廉洁的一组是( )

  ①以父母皆老,辞不就。

  ②父母又不欲行,拯即解官归养。

  ③拯命制者才足贡数,岁满不持一砚归。

  ④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

  ⑤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

  ⑥虽甚嫉恶,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

  ⑦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

  ⑧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

  A、①③④⑦ B、③⑤⑦⑧ C、②③⑤⑥ D、①③⑥⑦

  微课作品名称

  “<诗经>吟诵”

  微课作品介绍

  本微课《<诗经>吟诵》主要是针对九年级学生设计的了解《诗经》吟诵相关知识的微课。此微课以吟诵《蒹葭》为例,介绍吟诵的基本规则,让学生体会吟诵的魅力和价值。

  适用对象分析

  九年级学生已经接触过一些古文,对于《诗经》中的名句也有耳闻,但是对于《诗经》的学*主要停留在字面意思的理解和背诵上,对于《诗经》的吟诵知识也不甚了解。若将吟诵技巧运用到《诗经》的教学中去,一方面有助于学生对诗文的感悟领会,另一方面也有助于记忆。

  学*内容分析

  本节微课首先介绍吟诵的含义,接着通过对吟诵历史的简单说明和学者对吟诵的推重表明吟诵的重要性。然后介绍吟诵过程中相对重要的两种方法:第一,依字行腔、依意行调;第二,*长仄短,*低仄高。最后,在理论知识介绍过后重点以《蒹葭》为例,进行吟诵教学示范,让学生调动听觉系统感受吟诵。

  教学目标分析

  1、让学生在理论上了解吟诵的含义及操作方法;

  2、让学生在实践上感受吟诵的魅力和作用;

  3、让学生举一反三,吟诵“诗经”的其他篇目。

  教学过程设计

  (一)介绍吟诵的基本概念

  吟诵指的是在*古典诗文的创作和学*过程中特有的,以有曲调的吟咏和无曲调的诵读相结合的*式读书法。与单纯的朗读相比,吟诵具有音乐性;与单纯的歌唱相比,诗文的文学性是吟诵的根本所在。

  (二)吟诵“诗经”的历史

  吟诵的历史由来已久,古代文人都有着吟诵的传统,《诗经》更开我国古代诗歌之先河。现代学者对吟诵也是高度推崇的,体现了吟诵《诗经》的价值。

  (三)吟诵的基本规则

  第一,吟诵时要遵循依字行腔,依意行调的原则;第二,吟诵时要遵循*长仄短、*低仄高的原则。(联系现代汉语中的汉语拼音,加入对*仄知识的补充)

  (四)“蒹葭”吟诵教学示范

  首先介绍《蒹葭》的主要内容,整体感知诗歌的感情基调,接着按照*仄声调分析诗中的字词,包括个别需注意的入声字及韵脚字。最后进行示范吟诵。将吟诵的基本规则重点表现出来,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吟诵其他古诗文。

  学*指导

  请在预*人教版语文教材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诗经两首》时使用本视频,并尝试在观看后吟诵《诗经》中的其他篇目。

  配套学*资料

  人教版语文教材九年级下册。

  制作技术介绍

  本微课主要使用录屏软件Camtasia工作室对PPT课件进行录屏制作,后经过剪辑等编辑,最终完成制作。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目标

  (1)掌握重点文言知识,积累文言词汇。

  (2)掌握比喻论证的方法

  2、过程和方法目标

  (1)培养学生学会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读浅显的文言文,理解重点词句的含义以及初步的研究分析能力,做到古为今用,学以致用。

  (2)掌握朗读、背诵的技巧。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荀子的劝学,了解学*的意义态度和方法,培养谦虚好学的风气和良好的品德。激发学生学*兴趣,调动学生学*语文的积极性,从名言名句中得到智慧的启迪。

  [教学重点]

  1、文言实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注重本文比喻代议,寓议于喻及从正反两方面反复论证的特点,注意提高学生围绕中心论点合理论证的能力。

  [教学难点]

  理解比喻的含义及其内在联系。

  [学情分析]

  基础版第五单元主要学*古代散文欣赏,学生通过初中对文言文知识的学*和积累,对这一类散文已并不陌生。本课运用了大量的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这些论证方法对学生学*写议论文有很大的帮助。

  [学法指导]

  学生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结合注解理解文意,把握全文的内容,并注意学*本文的论证方法,着重培养学生独立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教学方法]

  诵读法、串讲法、点拨法与讨论法相结合。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作者、作品简介,释题:

  2、正音,找出通假字;

  3、结合议论文的三要素,对课文进行整体感知,并让学生找出文中采用了论证方法。

  [课时重难点]

  梳理文章结构思路,学*论证方法。

  一、课文导入

  同学们,在我们的学*过程中,是否总有些困惑?整天冥思苦想,埋头看书,但是效果不佳;上课真的是认真听讲了,也觉得听懂了,但是一做题就不会了;认真努力地学*了,付出了,可考试总是成绩**。也曾是雄心勃勃,但面对现实中的自己又总是有些无奈。

  李斯在《谏逐客书》中说:“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说的是任何渊博的知识、精深的学问,无不是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这与荀子《劝学》中的一些观点不谋而合。今天,让我们走进荀子,走进他的《劝学》,希望这位睿智的思想家、教育家,能帮助我们走出困惑,给我们指明一条前行的路。


《蚂蚁》教学设计 (菁华5篇)(扩展4)

——《蚂蚁和蝈蝈》教学反思 (菁华5篇)

  《蚂蚁和蝈蝈》是一篇短小却富有教育意义的童话故事。讲的是蚂蚁由于辛勤劳动而得以安然过冬,蝈蝈由于懒惰而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课文中既有蚂蚁和蝈蝈之间的对比,也有蝈蝈本身前后情况的对比。寓褒贬于对比之中,含讽刺于描写之内,两种昆虫、两种结局,说明了只有勤劳的人才能拥有幸福。童话故事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在学*过程中孩子们可以很自然地与现实生活相联系,配合上直观的图片从而更有助于学生观察想象,理解课文内容。

  课标强调,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本课通过创设情境、图文结合,朗读品悟,去理解人物的形象,去评价人物的优和劣。同时新标准强调低年级的阅读主要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这一点出发,我激发学生的生活经验,调动学生的表达欲望,悟读、演读文本。学生始终兴趣盎然,而且读出人物不同的表现,不同的结果。在本设计中我抓住了文本中的空白部分,大胆设计,让学生扮演花儿采访、老师扮演草儿采访,感悟人物形象。还让学生发挥想象,模拟蝈蝈神态、语气,演绎一段精彩的生活。

  上这节课时,我觉得学生兴趣很高,在读读、写写、演演、说说中,学的比较扎实,比较轻松。最大的收获是既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能力,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以下是我这节课的几点收获和体会:

  一、创设自主学*情境,激发学*兴趣。

  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意识和*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方式。我在教学《蚂蚁和蝈蝈》这一课时,第一步就是激趣:通过现代教育的多媒体手段展示全课文的动态画片,设置了新异的情境,达到声光同步,视听结合,给学生的感官以多角度、多方面的刺激,把学生带入生动的意境中,获取丰富的表象,激发了学生的热情。在课堂教学之始就将学生的学*心理调整到最佳状态。产生主动阅读的要求;第二步:将夏天蚂蚁劳动、蝈蝈休息;冬天各自得到不同结局的画面,配合课文出示,激发学生进一步观察比较。

  二、灵活运用教学策略,引导自主探究。

  我在指导学生理解蚂蚁是怎样搬粮食时,首先请学生自读课文,说说小蚂蚁怎样搬粮食?再出示句子他们有的背,有的拉,个个满头大汗。请学生观察画面上的,边读边指出画面上蚂蚁的背、拉动作。再让学生边做小蚂蚁搬粮食的动作边读句子。在学生反复练读的基础上,给一部分学生戴上了蚂蚁的头饰,请他们上台来学一学,演一演小蚂蚁搬粮食的样子。学生进行表演体,情境丰富而逼真,使第一感知获得了鲜明的印象,把握住了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生动性,有机突了破教学重点。通过自己的主体体验,学生感受到在炎热的夏天,蚂蚁搬着重重的粮食非常辛苦,加深了对作品语言的理解,深受作品的感染,对勤劳的蚂蚁们发出由衷的赞扬。从而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动性,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探求拓展学*方法,培养创新思维。

  语文课程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方面,担负着重要的角色。课程标准总目标之一就是: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创造性想象对于小学生具有一定的优势,他们思维的具体性、形象性,具备了良好的基础,而语文教材的情境更识于学生发展想象。《蚂蚁和蝈蝈》一课中几只蝈蝈看到了,都笑蚂蚁是傻瓜。蝈蝈会怎样嘲笑蚂蚁?这里提供了丰富的创造性想象的余地。教师抓住契机,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观察蝈蝈的表情、动作,启发想象。学生根据课文已有的线索,将片断和隐含的东西连接在一个场面中,从场面出发来创造组合出新的视野。有的说:蝈蝈会边打哈欠边对蚂蚁说:你们,大热天还搬粮食,不知道休息,真是傻瓜。有的说:蝈蝈会指着蚂蚁笑:真是一群傻瓜,搬粮食多累,瞧,我们在大树下乘凉、唱歌,多快乐啊!这个故事的结局:冬天到了,蝈蝈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了。也给学生留下了想象的空间,我也出示了画面,请学生观察蝈蝈此时的表情和动作,稍加提示:这时,蝈蝈又会做什么?说什么呢?学生便会对结局再创想象。学生的想象既有蝈蝈的直接感受,又有蝈蝈的内在心理。两次想象对比,相异而丰富。突出了文章的主题,使学生受到自主教育求得*的和谐统一,这类发展创造想象训练,促使学生的思维纵深发展,有益于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四、积累运用语言文字,加深内心体会

  教学到最后的环节,我根据课文内容自编了一篇三字经, 内容如下:

  烈日下,小蚂蚁,搬粮食;绿蝈蝈,忙乘凉。

  北风吹,勤蚂蚁,多幸福;懒蝈蝈,被饿死。

  小朋友,学蚂蚁,爱劳动;展未来,生活美。

  学生在学*三字经的同时再次从整体把握了课文。在最后的环节,我还注重成语的积累,借助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我结合《练*七》教学了几条成语,“有备无患,防患未然”、“人无远虑,必有*忧”,利用故事情节,学生轻松地懂得了成语的意思,也加深了对课文内涵的理解。如果*时的教学注重语言积累,对于学生说话、写作都是有帮助的。

  随着课程标准颁布和实施,我深切地感受到,语文教学中,我们应尽其所能地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使之乐学、善学,在课堂上通过师生交往,构建*等的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敢于发表自己独立见解的氛围,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兴趣。

  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意识和*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方式。我在教学《蚂蚁和蝈蝈》这一课时,第一步就是激趣:通过现代教育的多媒体手段展示全课文的动态画片,设置了新异的情境,达到声光同步,视听结合,给学生的感官以多角度、多方面的刺激,把学生带入生动的意境中,获取丰富的表象,激发了学生的热情。在课堂教学之始就将学生的学*心理调整到最佳状态。产生主动阅读的要求;第二步:将夏天蚂蚁劳动、蝈蝈休息;冬天各自得到不同结局的画面,配合课文出示,激发学生进一步观察比较。

  二、运用策略,引导自主探究。

  我在指导学生理解蚂蚁是怎样搬粮食时,首先请学生自读课文,说说小蚂蚁怎样搬粮食?再出示句子他们有的背,有的拉,个个满头大汗。请学生观察画面上的,边读边指出画面上蚂蚁的背、拉 动作。再让学生边做小蚂蚁搬粮食的动作边读句子。在学生反复练读的基础上,想一想蚂蚁搬粮食还有哪些动作。再让学生进行表演体,情境丰富而逼真,使第一感知获得了鲜明的印象,把握住了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生动性,有机突了破教学重点。通过自己的主体体验,学生感受到在炎热的夏天,蚂蚁搬着重重的粮食非常辛苦,加深了对作品语言的理解,深受作品的感染,对勤劳的蚂蚁们发出由衷的赞扬。从而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动性,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拓展方法,培养创新思维。

  语文课程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方面,担负着重要的角色。课程标准总目标之一就是: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创造性想象对于小学生具有一定的优势,他们思维的具体性、形象性,具备了良好的基础,而语文教材的情境更识于学生发展想象。《蚂蚁和蝈蝈》一课中几只蝈蝈看到了,都笑蚂蚁是傻瓜。 蝈蝈会怎样嘲笑蚂蚁?这里提供了丰富的创造性想象的余地。教师抓住契机,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观察蝈蝈的表情、动作,启发想象。学生根据课文已有的线索,将片断和隐含的东西连接在一个场面中,从场面出发来创造组合出新的视野。教师扮演蚂蚁,学生扮演蝈蝈,他们有的说:蝈蝈会边打哈欠边对蚂蚁说:你们,大热天还搬粮食,不知道休息,真是傻瓜 。有的说:真是一群傻瓜,搬粮食多累,瞧,我们在大树下乘凉、唱歌,多快乐啊! 这个故事的结局:冬天到了,蝈蝈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了。也给学生留下了想象的空间,我也出示了画面,请学生观察蝈蝈此时的表情和动作,稍加提示:这时,蝈蝈又会做什么?说什么呢?学生便会对结局再创想象。学生的想象既有蝈蝈的直接感受,又有蝈蝈的内在心理。两次想象对比,突出了文章的主题,使学生受到自主教育求得*的和谐统一,这类发展创造想象训练,促使学生的思维发展,有益于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蚂蚁和蝈蝈》是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的第二十课。我在成贤街小学分校实*期间上的汇报课,就是这篇课文的第二课时。这节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蚂蚁和蝈蝈》是一篇短小的童话故事。讲的是蚂蚁由于辛勤劳动而得以安然过冬,蝈蝈由于懒惰而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课文中既有蚂蚁和蝈蝈之间的比较,也有蚂蚁、蝈蝈本身前后状况的比较。寓褒贬于比较之中,含讽刺于描述之内,两种昆虫、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态度,两种截然不同的结局。文章不仅仅说明了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拥有幸福这一亘古不变的道理,而且还昭示了蚂蚁未雨绸缪,防患未然的远见,赞扬了蚂蚁的聪明才智,极富教育好处。这篇童话故事贴合一年级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我力求在充满童真、童趣、浓浓童话味儿的教学过程中,让孩子们领悟一些文字背后的道理,真正学到点什么,明白点什么。

  课标强调阅读教学的重要性。阅读教学的重点就在于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潜力。结合课标要求,本课透过创设情景、图文结合、朗读品悟,去理解形象,评价优劣。同时在教学中,我不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学生的表达欲望,让学生悟读、演读文本。整堂课,孩子们始终兴趣盎然,读出两只昆虫不同的态度,不同的结果。除此以外,我还抓住文本中的空白部分,适时进行拓展,训练孩子们的语言表达潜力,想象力,发展了孩子的思维潜力。由于课前在指导老师徐琴老师的帮忙下做了充分的准备,加上孩子们的用心配合,整堂课得以有序、顺利的完成教学任务。我对这节课还是很满意的,对帮忙我的老师,配合我的孩子们充满感激。

  这节课我上的很*常,很普通,可这节课却让我充满感动,充满感激。

  课前、课后的种种让我体会到个人力量的单薄,体会到群众力量的重要,体会到他人给予的温暖,体会到很多很多。我没在小学实*过,能够说这是我正儿八经上的第一节课,也是像模像样的第一节课,也是至今上得最顺的一节课,这节课让我看到了自己的进步,也尝到了辛苦付出后的回报,虽然*凡,甚至还有很多很多的不足,但这些都是收获。我的收获,不是靠我的个人奋斗而得,而应归功于身边很多让我感动、感谢的人。学校为我们解决不便,个人困难,给我们带给了实*的机会,带给提高,成长的*台。我能进步,首先得感谢学校。

  徐老师最让我感动,能够说,我上课,她付出的比我更多,她比我更紧张。课前她精心指导我准备,为我出谋划策。上课前一个晚上,她陪着我磨课,不停地指导我修改,直到我上通上顺,很晚才回家。而且还不断的鼓励我,为我打气,让我别紧张。我上课时,她坐在后面,仍不忘适时给我一个眼神,一个微笑,这些都给了我极大的帮忙,让我感动,用谢谢来表示我对她的感激已经苍白无力了,但我还是要借此对她说声“谢谢你,徐老师!”还有我们班那群可爱的小孩,整节课,特乖,特配合,真是一群好孩子,打心眼儿里喜欢他们!教研李老师深邃的眼力,精辟的点评,句句切中要害,句句拨正我们的步伐,少走弯路,句句饱含对我们的期望,让我由衷的佩服、感谢,受益匪浅……还有很多很多,很多老师的鼓励,……总而言之,收获颇丰。

  课上的顺,可毛病也很多。有:1、解读文本功力不够。2、ppt制作未能有的放失,不能更好地辅助教学。3、教学设计不够严密,有些地方欠合理。4、课上得不够灵动,余味不足……初出茅庐,功力还很浅,还嫩的很。相信在这样一个宽广的*台,这样一个和谐的氛围,再加上我自己的好好学*,天天向上,我必须能改掉毛病,不断的积累经验,从而逐步提高!

  《蚂蚁和蝈蝈》是一篇短小却富有教育意义的童话故事。讲的是蚂蚁由于辛勤劳动而得以安然过冬,蝈蝈由于懒惰而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课文中既有蚂蚁和蝈蝈之间的对比,也有蝈蝈本身前后情况的对比。寓褒贬于对比之中,含讽刺于描写之内,两种昆虫、两种结局,说明了只有勤劳的人才能拥有幸福。童话故事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在学*过程中孩子们可以很自然地与现实生活相联系,配合上直观的图片从而更有助于学生观察想象,理解课文内容。

  课标强调,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本课通过创设情境、图文结合,朗读品悟,去理解人物的形象,去评价人物的优和劣。同时新标准强调低年级的阅读主要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这一点出发,我激发学生的生活经验,调动学生的表达欲望,悟读、演读文本。学生始终兴趣盎然,而且读出人物不同的表现,不同的结果

  教学本课,我特别注重了以读为本探究体验式的朗读教学策略的运用,以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朗读,力求更好地实现童话教学的教学目标。

  比如对关键字的朗读,如“夏天真热”的“热”,“西北风呼呼地挂起来了”的“呼呼”,就采用看图、听录音两种不同的方法,让学生有不同的感官体验,读出不同的感受。从课堂效果看达到了设计意图。

  还有对关键句的.朗读,如“一群蚂蚁在搬粮食。他们有的背,有的拉,个个满头大汗。”抓住课文中“有的——有的——,个个——。”这个句式,先让学生说说蚂蚁是怎样搬粮食的?再让学生根据插图想象:蚂蚁劳动时还会有哪些动作?这样学生既可以练*说话,又真切感受到蚂蚁在夏天搬粮食是多么辛苦和艰难。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把这种感受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针对蝈蝈的“他们躲到大树下乘凉,有的唱歌,有的睡觉,个个自由自在”一句,采用了看图和想像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在表演中想象蝈蝈可能会笑话蚂蚁什么?想想它们会说些什么?这样,教师启发学生观看插图和想象,充实了蝈蝈的话语和行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进而再反复读这一句,感受蝈蝈的懒惰。对于段落、全文的朗读,我更是采取了多种方法,特别谈谈全文的朗读,()我设计了让学生自主选择的方式,分角色来读全文,既完成了教学重点,又充分调动了学生朗读的热情,更激发了学生对勤劳品质的热爱。课堂效果非常理想。

  《语文课程标准》中说一二年级要让学生“喜欢阅读”,童话这种低年级学生喜闻乐见的文学形式,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最好的载体。在童话教学中,我将时时刻刻努力营造着一种“我想读、我来读、我要读”的氛围,让学生始终保持“读”的热情和渴望,通过朗读,引导学生感受本文要传递的价值观,实现童话教学的目标。

  《蚂蚁和蝈蝈》是一篇童话故事,这是低年级小朋友最喜欢的课型,所以这节课我主要从趣味性入手,在课堂中通过唱歌、表演等手段来给孩子们创设愉快的学*氛围。课文中既有蚂蚁和蝈蝈之间的对比,也有蝈蝈本身前后情况的对比。寓褒贬于对比之中,含讽刺于描写之内。两种昆虫,两种结局,说明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生活。课文篇幅虽短,但却富有教育意义。针对教材的特点与学生的年龄特点、学*心理,我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及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学生主动的参与、感知中,发展他们的能力。

  一、 在自学中主动探索

  课文的第一段一群蚂蚁搬粮食的忙碌场面和第二自然段蝈蝈的悠闲自得形成鲜明对比。这两段结构完全相同,用的是“有的??有的??个个??”句式。为了让学生主动探索,培养其自学能力,我让学生先通过自读,边读边画出书中描写蚂蚁和蝈蝈在干什么的语句,然后用投影出示蚂蚁搬粮食、蝈蝈乘凉图,让学生仔细观察,说一说它们在干什么?最后出示填空题:()在(),有的(),有的(),个个()。同桌进行讨论、交流。这一填空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随意地先说蚂蚁或者蝈蝈,而不受课文的束缚。整个学*过程,是学生的主动探索。自主读、自主想、自主说,最大限度地在时间、空间上给学生以自主学*的机会,学生积极性高、探索性强。

  二、想象中主动创新

  课文中描写蚂蚁搬粮食的动作的词只有“背”、“拉”,写蝈蝈自由自在样子的也只有“唱歌”、“睡觉”这两个,事实上,图中所画或者它们所做的远远不止这些。因此,教学时,我让学生动脑筋去想一想,蚂蚁还会用什么动作搬粮食?蝈蝈还会干什么?看到蚂蚁在大热天那么辛苦地搬粮食,蝈蝈都笑蚂蚁是傻瓜,它们会说些什么笑话蚂蚁?学生的想象自然贴切,既有蝈蝈的直接感受,又有内在心理,两相对比,进一步突出了课文的主题,使学生深受教育。

  教学最后,我精心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第二年夏天又到了,太阳仍然火辣辣地烤着大地,这时候,假如这些蝈蝈还活着,它们会在干什么呢?”用延续情节引导想象,一方面培养了学生创造性思维品质,另一方面深化了对文章主题的认识,懂得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生活。课堂中不禁锢学生的思维,不要求统—的答案,让学生自由想象、畅所欲言,个体自身的潜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掘,增强了他们参与学*的积极性,培养了创新能力。

  三、 在朗读中主动感悟

  首先,我抓住重点词句,指导朗读。对于蚂蚁,我注意引导学生读好“背”、“拉”、“满头大汗”等词语,想象当时蚂蚁那种热烈的劳动场面,体会蚂蚁搬粮食的辛苦,读出蚂蚁当时那种很累的感觉,读出对蚂蚁的赞美之情;对于蝈蝈,引导学生读好“唱歌”、“睡觉”、“自由自在”等词语,体会蝈蝈的懒惰,读出蝈蝈那种很舒服、很自由自在的感觉。同时,引导学生把蚂蚁和蝈蝈的表现在朗读中比较,使学生有所感悟,加深认识,激**感。

  其次,读的方式多样化。根据课文内容,我设计了不同的读法,如自由读、指名读、比赛读、表演读等。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反复朗读,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特别是配上动作的表演读,学生以饱含情感的角色语言和逼真的动作,读得入情入境,效果很好。

  四、寓言故事应该尊重浪漫主义还是科学?

  本文以蚂蚁和蝈蝈两个不同*性的昆虫作为对比的对象。蚂蚁体形很小,生活在温暖阴暗潮湿的洞穴里,到了冬天很温暖。蚂蚁吃的事物也很杂,所以它们可以在夏天就为冬天准备食物。而蝈蝈体形比蚂蚁大几百倍,它们喜欢栖息在田野或庄稼地,以植物嫩叶为食。

  课文运用寓言来告诉我们蝈蝈不为冬天的生活做打算是不对的,可是我却认为蝈蝈没有错。科学告诉我们:假如蝈蝈它们也像蚂蚁一样在夏天努力贮备粮食,可是到了冬天这些粮食都枯掉了还是不能吃,不是吗?

  在上课前我就把我的疑虑拿出来讨论过,可是有人说我太刻板。因为这是一篇寓言故事,应该抓住浪漫主义这个主线。我想想也是,既然专家们都写在书上的,肯定就是要我们教者抓主线,也许是我太钻牛角尖了!于是,我在教学中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到了冬天,蝈蝈又冷又饿经过蚂蚁的家,蚂蚁会对蝈蝈说些什么?小朋友大多数的回答是责怪和教育,如:“谁叫你夏天不劳动,冬天就又冷又饿,活该!”“你应该在夏天就为冬天储备一些粮食,冬天就不会又冷又饿了。”可是,出乎意料的回答让不知道

  如何招架:“蝈蝈,别哭了,你就住我们的家里吧,我给你吃好吃的,明年夏天你可要像我们一样也准备好食物。”听到这个回答,本来就有疑虑的我第一反应就是:“蝈蝈进不了蚂蚁的家,我该如何引导他们呢?尊重科学还是浪漫主义?”在我思考的一瞬间,我不自觉地反抛了一个问题出去:“这只小蚂蚁真热心,可是其它小蚂蚁同意吗?”问题一下去同样会有很多小手举起来:“同意,我也像邀请它们。”“不同意,它们太懒了,我不要和它们做朋友。”可是课堂生成真是永远出乎意料的,有一个小男孩站起来理直气壮地说:“蝈蝈不可能去蚂蚁家,因为蚂蚁比蝈蝈大很多很多!”听完回答我恍然大悟,科学就是科学,作为教师的我们怎么能在孩子启蒙阶段就给他们灌输一些不符合科学的知识呢?有的人曾经严厉的批判那些戏说历史的电视,说他们混淆历史,误导孩子!而那些编剧、导演们也理直气壮地说:“我已经注明这是戏说,怎么能说我们混淆历史呢?”可是我还是坚决反对孩子甚至大人多看这些电视,因为我们要尊重历史! 所以,我同样呼吁尊重科学!

  五、“勤劳”、“懒惰”考验孩子的理解能力!

  《蚂蚁和蝈蝈》这篇课文我教学设计的整体思路是:从整体感知到具体分析。就是先通过学生的朗读整体感知蚂蚁很勤劳,蝈蝈很懒惰,再一起具体分析课文,并进行语言训练。

  可是,局里的教研员提出应该从具体分析到得出结论。这让我很困惑,本来想问问原因,可是因为她很忙,所以没有找到机会。可我还是不理解,我觉得两个设计都没有错呀,而且我在上课之前随意问了一个小男孩:“你喜欢蚂蚁还是蝈蝈?”他很快的回答我:“我喜欢蚂蚁。”我又追问:“为什么呢?”小男孩不假思索地说:“蚂蚁很爱劳动,蝈蝈就知道睡觉、唱歌,不劳动。”同时,在我和孩子们一起制作蚂蚁和蝈蝈的头饰的时候,很多小朋友都抢着制作蚂蚁,不喜欢制作蝈蝈,这也说明了孩子们喜欢蚂蚁不喜欢蝈蝈。其实这个故事很浅显,一年级的孩子读了几遍完全是可以理解的,那为什么要等分析完了以后再总结呢?是不是低估了孩子的理解能力?还是我是个新教师,还不懂得教学的思路或者窍门?

  真希望有谁能给我指点一下!

  六、教学少花样,多实在!

  在《蚂蚁和蝈蝈》的初期备课中我为了提高孩子的学*兴趣或者说是为了课堂的热闹曾经这样设计:所有的学生都戴上蚂蚁或者蝈蝈的头饰,成为草丛中的居民,在大树下的草丛里上课。为了这个设计我花了很多时间,并发动学生一起做头饰。可是在一个班试上的时候我才发现自己做了很多的无用功,虽然全班四十几个孩子都戴上了头饰,看上去很热闹,可是上课的时候有的孩子觉得戴得不舒服摇摇头,或者摸摸头饰;有的孩子很开心,看


《蚂蚁》教学设计 (菁华5篇)(扩展5)

——上天的蚂蚁教学设计 (菁华5篇)

  一.歌曲导入 揭示课题

  1.歌曲《蜗牛与黄鹂鸟》导入,唱歌活跃气氛

  师:(听唱一遍)儿歌里的蜗牛他很努力很努力,一步一步地往上爬,他最终能爬上葡萄架吃上香甜的葡萄吗?老师也相信他一定行。那你觉得这是一只怎么样的蜗牛?(生:勇敢,不放弃)是啊,这是一只,勇敢的、不放弃的,坚强的蜗牛,你们喜欢他吗?好,准备好来上课,小朋友们,这节课,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和歌曲中的蜗牛一样坚强勇敢的小朋友,它就是——蚂蚁!

  2.认识生字“蚂蚁”

  师:睁大眼睛观察这两个字,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生1,没错,你观察得很仔细,昆虫类的动物一般都带有虫字旁。

  生2,(引导学生发现蚂蚁两个字是形声字,左边表形,右边表声。)

  3.揭示课题,个性朗读

  师:在小朋友们的印象中,蚂蚁他长得——?(生:很小很小)

  师:是啊,但这么小的一只蚂蚁却要干一件不同寻常的大事情,它要(停),对,——上天。请小朋友们认真看老师写课题。(板书:上天的蚂蚁)谁来读读课题

  预设:你来读,生1读,老师听出来了,你把蚂蚁的读音拉长了,是呀,这可是只不一般的蚂蚁。你也来试试,生2读,听,他把上天加重了。

  师总结,是呀,读课题时,不同的理解就有不同的读法。带着你的理解一起读读课题,一二齐

  4.质疑课题

  师: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

  预设:生1,哦,你想知道他为什么要上天?(板书?)生2,恩,蚂蚁上天要干什么呢?(板书?)生3:对呀,他是怎么样上天的呢?(板书?)

  师总结:咱们班的小朋友真厉害,不仅会思考,还会提问,那咱们就赶紧到课文中去找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随文科学识字

  1.生自由读课文

  师:轻轻翻开书本69页,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师巡视)刚才大家读得可认真啦,那能把课文读通顺了吗?(能)听,这声音里充满了自信,哪位小勇士来读读课文的1-3自然段。

  预设:你的小手举得最高,请你来!觉得他读得怎么样呢?请你说!是呀,读得挺流利的,如果声音能再更大一点就更棒了!

  2、指导“常”书写,用“常常”说话

  师:老师觉得他把翘舌音都读得很准,比如这个“常”就是一个翘舌音,跟老师再读一遍,请小朋友们认真看看,在写这个字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谁来提提建议?

  预设:你说,你想告诉大家,上面这个小子头写的时候应该先中间后两边,谁在来补充,你也说,哇,你有一双慧眼,你发现了“常”字是上中下结构,中间的口要写的扁一点,这样才能写得好看,老师再给你们提个醒,最后一笔竖的尾巴还是尖的。老师在文中还发现了一个字,(出示信)看,他的竖和“常”的竖写法就不一样,睁大眼睛再瞧,信啊,他是什么结构的字?那在写的时候,左边要写的窄一点,右边写的宽一些。有了刚才大家的建议,我们一定能把这两个字写得漂漂亮亮的,打开书73页,把红色的常和信字描一描注意“三个一”哦。(师巡视,小朋友们的写字姿势真标准,相信写出来的字一定也很漂亮)好,把笔放一边。

  师:“常常”这个词啊,我们也经常用,谁能用他来说个句子呢?

  3、联系生活理解“身材魁伟”

  师:小朋友,这位常常坐在通天树下的白胡子老爷爷把通天树的秘密告诉了谁呀?(贴)对,就是身材魁伟的巨人,想想,生活中哪些人也是身材魁伟的?

  预设:是的,篮球巨星——姚明就是身材魁伟的巨人,他的身高足足有2米29!你也来说,恩,小朋友最喜欢的卡通人物变形金刚。

  4、科学识字“酸”

  师:这位身材魁伟的巨人知道了通天树的秘密之后,他抬头仰望,仰了很久很久,脖子都给仰酸了。

  师:小朋友,你们*时写字,写了很久很久,手会酸,腿站了很久很久了也会酸,这个字就读作——酸。酸呢,他还有另外一个意思,(做出酸的表情)厨房中什么调味料是酸的?(醋)

  师:酸和醋都是什么旁呢?出示(酉),这个字,不认识了吧,读两遍,酉。酉在古代是什么意思呢?咱们往下瞧,(和酒有关)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个小故事,注意听了,里面藏着好多带有酉字旁的字呢!一天,丁丁的爸爸去参加同学会,一高兴,多喝了几杯酒,就---醉了,大家让他别喝了,可他还是不停,一杯一杯又接着喝,结果就——醉得更厉害了,这就叫做酩酊大醉,出示酩酊)醉得这么厉害,他还一直囔囔着——我要开车我要开车,那咱们要劝劝他千万不能酒后开车哦,要去睡上一觉,解酒了,人才会清醒。瞧,酉字旁的字一般和酒有关。看来,联系生活来编编故事可以帮助我们认识、记住更多的生字。

  我们学过的皿字底,他表示什么意思呢?(器皿有关)皿字底的字很多,有盒、盘、盆······回家后你可以用这些字来编个小故事给家人听听,好吗?

  5、随文识字4—10段

  师:小蚂蚁要爬到天上去,我们都来给他加油助威,好不好?只要你们能把卡片上的字读对了,就能让小蚂蚁爬的更高!谁来试试。如果她读对了,你们就跟他读两遍

  6、理解近义词“身材魁伟——身强力壮”

  师:同学们,睁大眼睛瞧,这里面藏着一个和身材魁伟意思很像的词,你反应真快,就你来说,(生,身强力壮)他们是一组——近义词。帅气的男生加上动作来把这组词语读一遍。

  7、科学识字“试”

  师:白胡子爷爷鼓励身材魁伟,身强力壮的巨人去试一试吧,(出示 试)试这个字里还藏着一个式,现在注意看啦,老师要给这个式来变魔术啦,给他加上言字旁读试,提手旁读拭,车子旁读轼,老师变的这几个字一样吗?什么不一样?部首不一样!言字旁的字跟什么有关?预设:你说,(生:语言)没错,考试离不开语言。那提手旁又跟什么有关?你的小手举得真高,你来说吧(生,手有关),伸出你的小手,拭拭你头上的汗珠吧。换上旁字旁轼。车字旁呢?老师还没提问过你,你说,古时候车前面的扶手就叫做轼。

  看,我们刚才是根据什么来猜这些字的意思呀?是根据他们的——部首,没错,根据部首猜字义也是一种识字方法。

  看,老师还把这些字编成了一首儿歌,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部首部首真重要

  写字时候不能掉

  要用语言来口试

  要用手儿来擦拭

  要用扶手记住轼

  8、借助动作理解体验反义词

  师:剩下的课文中还藏着一个生字,小朋友们一起把他读出来(出示11-13段, 俯)你们能从课文中找到一个跟他意思相反的字吗?你动作真快,你说(出示近义词 俯——仰)现在咱们来放松放松,休息一下,站起来,做做俯——仰的动作。

  低下头来俯俯俯,抬起头来仰仰仰,绕着脖子转一圈,身体放松人舒服。

  放松好了吗?那我们继续上课吧。我们的汉字真神奇,我们的课文也非常有意思,老师忍不住想给大家来读一读,不过老师有个要求,你们要边听边思考蚂蚁为什么要上天?他要怎么样上天呢?

  师:好听吗?夸奖夸奖老师。小蚂蚁为什么要上天呀?如果你是小蚂蚁,你想到天上去干什么? 生自由说

  三.树高、路长、困难大

  1、画出描写树高的句子

  师:蚂蚁想上天?课文里谁也想上天?那他们要怎么样上天呢?(爬树),想通过爬树来上天,那这棵树肯定得——很高,那课文那些地方告诉我们树高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出描写树高的句子。(课件出示默读要求)

  师:谁找到了?谁来汇报一下。

  自己读读第一句话(有一个树,很高很高,高的插入云霄),想想,读了这句话,你觉得老师贴的树够高吗?(不够)那想想再贴点什么?(云)为什么?理由呢?(生1:天上有云,师评,理由不服人 生2,树高的插入云霄 师贴云)

  除了插入云霄,这句话中还有那个词能看出树的高。(引导说出 很高很高)聪明的小朋友再仔细看看,这个句子中,一共有几个高啊?3个,那咱们在读这三个高的时候,应该怎么读呢?

  预设: 读得好时:通过你的朗读,老师仿佛看见了插入云霄的通天树。小朋友们,像他这样来读一读。没读好:小朋友们,通天树高吗?而且是很高——很高!高得——插入了云霄。可是,这个小朋友读的,让老师觉得通天树不太高。谁能读得更高一些?(评语:有点高了!更高了!好一棵插入云霄的通天树!)来,大家一起读。

  师:这棵这么高的树,就叫做——通天树,从树干往上爬,往上爬,就能爬到天上去。(漏掉一直,读后,小朋友们发现了什么?一直什么意思?漏掉他行吗?)

  齐读句子。

  师:咱们再看看这句话,他指谁呀?(巨人)写巨人怎么能看出树高呢?(引导学生发现体会巨人身材魁伟却望不到树尖)同学们,现在你们就是身材魁伟的巨人,抬起头来,不能低下,你看到了风筝,也看不到树尖,你看到了小鸟也看不到树尖,你望到了白云也望不到树尖,你望到了火箭也望不到树尖,好了,小巨人们坐下来吧,这时你想说什么?(生自由说)

  师:是啊,这棵通天树实在是——(引读) 太高了。所以巨人摇摇头说:好高哟,要想爬上去是根本不可能的。

  来,我们一起读读这四句话。

  四.对比存疑 留有悬念

  面对这棵高耸如云的通天树,很小很小的蚂蚁和身材魁伟的巨人都想通过它上天,它们能如愿以偿吗?咱们留着下一节课继续学*。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复*引入。

  1、孩子们,上节课,我们读了一个很有趣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生答:上天的蚂蚁)。齐读课题

  2、故事中的词语宝宝今天也来了,让我们去与它们打打招呼,好吗?(投影出示生词)每个词语招呼两遍。

  二、探究课文,训练朗读

  (一)、感受巨人对“上天”的态度和做法。

  1、这个故事讲了谁和谁都想上天?结果怎么样?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读后交流,随着学生的交流,相机贴出巨人图、小蚂蚁图)

  2、(指着黑板上的图)咱们来看看,巨人和蚂蚁相比,谁更有实力上天?为什么?

  3、巨人身材魁伟,小蚂蚁呢?用文中的词概括(生:很小很小)

  4、巨人比小蚂蚁更有实力,可他却没有上天,是他不想上天吗?自读1至3自然段,找找哪句话告诉我们巨人想上天?

  学生自读后汇报:巨人多么想到天上去看看呀!谁能读出巨人的强烈愿望?

  5.学*巨人的话。

  师:让我们随着巨人抬头仰望,脖子都仰酸了,也望不到树尖。这时他会想什么呢?

  预设1:好高呀,要想爬上去是不可能的。

  师:巨人还会想什么呢?

  预设2:好高呀,要是能爬上去那多好啊?

  师:是呀,这是巨人的美好的愿望,可是他能实现吗?

  师:巨人摇摇头说

  预设:好高哟,要想爬上去是根本不可能的。

  练*: 巨人摇摇头,( )说:“好高哟,要想爬上去是根本不可能的。

  师:你读着,仿佛看到了巨人怎样的表情?能用一个词送进句子中吗?

  5.鼓励巨人并作句式训练。

  师:文中的老人是怎样鼓励的?

  幻灯放大“鼓励”一词。

  师:你们能不能像白胡子爷爷那样,用自己的话来鼓励鼓励巨人呀。

  预设1:我鼓励巨人:“试一试吧!你那么有力气,一定能爬上去。”

  师:巨人回答

  播放录音:不行,我爬不上去。

  预设2:我鼓励巨人:“试一试吧,你肯定行的。”

  师:巨人还是回答。

  播放录音:不行,我爬不上去。

  预设3:我鼓励巨人:“试一试吧,你没问题的。”

  师:巨人仍然回答:

  播放录音:“不行,我爬不上去。”

  师:强化“鼓励”,生活中学*中,亲人、同学有困难时,你是怎么鼓励他的呢?

  学生回答不出时。

  预设1:------同学从来都没有发言,你想怎么鼓励他呢?

  预设2:体育课上——同学不敢跳高,老师是怎么鼓励他呢?

  预设3:晚上,我不敢一个人睡,妈妈鼓励我。

  师:现在你能不能按照老师的句式说一说啊。

  出示句式:

  鼓励 :“试一试吧! 。”

  师:同学们可真棒,现在翻到书本第74页,把照样子说说句子做一做。

  (投影)写字之前,我们先来做做写字操吧。

  写字牢记三个一,“一拳、一尺”和“一寸”,头正、肩*、足要安。书写漂亮人人夸。我看看哪个同学能牢记写字歌谣,认真做到。

  生反馈3个。

  评价1:他不仅说得好,还写得好。

  评价2:同学在你的鼓励下,会更有信心。

  评价3:你真乐于助人啊。

  师小结:是呀,当我们听到别人的鼓励就会大胆尝试,巨人也受到了很多的鼓励,却依然------幻灯巨人跑了。

  预设:跑掉了。

  师:用文中一个词来形容巨人一而再,再而三地拒绝。

  “连连告退”

  师:这真是一位 的巨人!

  生:这真是一位胆小的巨人。

  生:这真是一位没有勇气的巨人。

  生:这真是一位遇到困难就放弃的巨人。

  (二)感受小蚂蚁对“上天”的态度和做法。

  过渡:巨人长得身强力壮,都没有上天,那小小的蚂蚁为什么能上天呢?

  交流:因为小蚂蚁有信心;因为小蚂蚁一步一步去爬了。

  从哪里可看出小蚂蚁有信心?自读8-13自然段,找依据。

  汇报交流:

  1、“我能爬到天上去!”一个充满自信的声音传来。

  谁来当当小蚂蚁,读读这句话。抽生读,师评价,在评价中,训练学生读得充满自信。

  2、“我能行!”

  创设情境:小蚂蚁,你能行吗?(一生读:“我能行!”)树太高了,你能行吗?(一生读:“我能行!”)你的身体那么小,你能行吗?(一生读:“我能行!”)这边的`小蚂蚁,你能行吗?那边的小蚂蚁,你能行吗?(对着全班同学)小蚂蚁们,你能行吗?这就是充满自信,(出示词语卡:充满自信)充满自信地读读这个词。

  3、小蚂蚁说着就开始爬树。

  (1)、老爷爷看见了,劝告它:小蚂蚁,身材魁伟的巨人都跑掉了,你还是放弃吧!小蚂蚁勇敢地说,(引读)“只要我一步一步不停地爬,就一定能爬到天上!”

  (2)个性化朗读。

  插入一步一步往上爬音乐。

  师:小蚂蚁们,赶紧往上爬吧。

  师:爬呀,爬,爬到一米

  师:你遇到了什么困难?

  预设1:刮风了

  师:你还继续往上爬吗?

  师:爬呀,爬到5米,音效你又遇到了什么困难?

  预设2:闪电

  师:雷声轰隆隆地响着,闪电似乎打到了通天树上,你吓得发抖却依然充满自信地说:(指名读)

  “只要我一步一步不停地爬,就一定能爬到天上!”

  师:爬呀,爬呀,爬到树中间了,你遇到了什么困难呢?

  预设3:很累了

  师:爬了好久好久,你累得汗流浃背,你仍然喘着粗气说:(指名读)

  预设: “只要我一步一步不停地爬,就一定能爬到天上!”

  其余三种音效,让学生发掘各种困难

  学北风呼呼地刮着,都快把你刮到地上去了,你冷得颤抖却依然说------:

  “只要我一步一步不停地爬,就一定能爬到天上!”*方法:是呀,不同的理解有不同的读法。

  (3)小组读。

  师:一步一步,小蚂蚁向上爬去,他又累又渴,多么想停下来休息,但是我听到第一小组的蚂蚁在说“只要我一步一步不停地爬,就一定能爬到天上!”(一小组读)(师语调层次)

  师:一步一步,小蚂蚁向上爬去,他的力量那么弱小,他甚至听到了巨人对他的嘲笑,但是我听到第二小组的蚂蚁也在说“只要我一步一步不停地爬,就一定能爬到天上!”(另一小组读)

  师:刮风了,闪电了,打雷了,下雨了,我听到第三、四组的蚂蚁也在说“只要我一步一步不停地爬,就一定能爬到天上!”

  师:是啊,没有比人更高的天,没有比脚更长的路,小蚂蚁向世界证明:我听到全班的小蚂蚁都在说:“只要我一步一步不停地爬,就一定能爬到天上!”(全班读)

  (4)品读蚂蚁性格。

  师:我不禁想竖起大拇指来夸夸你们,你们猜我会夸些什么呢?

  幻灯:我是一只______________的小蚂蚁。

  预设:我是一只自信的小蚂蚁

  预设:我是一只不放弃的小蚂蚁

  预设:我是一只勇敢的小蚂蚁。

  幻灯只要我一步一步不停地爬,就一定能爬到天上!放大!

  学*方法:你们的自信,你们的勇敢,你们的不放弃都藏在哪个标点里呢?

  “!”,感叹号经常饱含强烈的感情。

  幻灯:朗读时,要注意标点。

  师:通天树那么高,你慢慢往上爬,你边爬边说:“只要我一步一步不停地爬,就一定能爬到天上!”

  4、让我们把对小蚂蚁的祝福、赞美、喜爱、敬佩融入到课文中,一起来分角色读读7-13自然段。

  分角色读课文

  三、总结提炼,拓展延伸。

  任何成功都不是轻而易举得来的,巨人虽然(学生读板书:身强力壮),但他试了吗?爬了吗?还没开始,他就(学生读板书:连连后退,终于跑掉),因为(巨人连连后退,终于跑掉,)所以,(他失败了);小蚂蚁虽然(学生读板书:很小很小),但是(学生读板书:充满自信,不停地爬)。因为(小蚂蚁充满自信,不停地爬),所以(它成功了。)

  只有努力,才能成功。这正是我们这个单元的主题。(揭示主题:努力)

  古人留下了很多诗词歌赋,名言警句都是讲这个道理。你收集了哪些这方面的资料,交流交流。

  一、教材简析

  《上天的蚂蚁》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11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努力”,意在引导学生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前进道路上的困难、挫折、烦恼,自信地迎接生活的挑战。这篇课文通过一只小小的蚂蚁立志凭借自己的不懈努力,从通天树爬到天上的故事,赞扬了蚂蚁敢于立大志,为实现远大志向一往无前的精神。

  我计划用两个课时来完成。下面着重谈谈第二课时的教学设想:

  二、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要求和我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蚂蚁个小志气大,为了理想不懈努力地精神。认识只有不断努力才能获得成功的道理。

  三、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蚂蚁个小志气大,为了理想不懈努力的精神是重点;让学生认识只有不断努力才能获得成功的道理是难点。

  四、教学方法

  根据童话故事的特点及本课的语言特色,教学中,我紧扣新课标,围绕教学目标,本着“以学生为主动,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思想,以读为本,以读促学,以白胡子老爷爷与巨人,白胡子老爷爷与蚂蚁的对话为线索,让学生在读中悟情、读中明理。

  低年级学生喜欢直观、形象、生动地画面,为贴*学生实际,我准备运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戴上头饰进行表演的直观教学法,激发学生学*兴趣。我还将运用谈话法、对比法、实践法等教学方法,激励学生全面参与,主动学*,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五、学法指导

  新课标要求,语文课程一定要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方法”。学生掌握了正确的学*方法,就会产生两个飞跃:一是由“学会”变为“会学”,二是由“被动地学”变为“主动地学”,达到“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的理想境界。

  教学课本时,我指导学生学会抓住人物的语言,选用“读一读、悟一悟、说一说、演一演”等方式,体会人物的特点与精神。教给学生默读的方法,让学生通过实践学会默读。在阅读*惯方面,我着重培养学生解疑阅读,学会自学,学会积累的良好*惯。力争达到“教是为了不教”这一教学的最高境界。

  六、教学环节设计

  1、复*词语导入新课

  识字、写字仍然是二年级学*的重点。上课伊始,我先让学生复*课文中的词语:“蚂蚁云霄果然常常鼓励终于身材魁伟抬头仰望身强力壮连连告退充满自信俯下身子”。这些词与文意密切相关,能展现文章的脉络,孩子们通过开火车或者自由朗读等形式的复*,既巩固了所学生字,又为接下来的朗读课文、学*课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可谓是一举两得。

  2、精读课文体会感悟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言文字的训练最重要的是训练语感。”朗读是训练语感的主要形式。因此精读课文这一环节中,我准备以读代讲,以读促思,采用多种形式的读:默读、指名读、引读、分角色朗读等,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

  (1)抓住“树高”,体会上天之难。

  在这个环节中,我主要通过找一找、看一看、说一说、读一读,让学生充分地体会到大树的高,在为学生下**好铺垫的同时,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朗读能力。

  “找一找”指的是让孩子们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找出描写大树高的语句。“看一看、说一说”指的是引导孩子们认真观察课文中的插图,从大树本身,大树旁边的白云,大树下的老爷爷等体会大树的高。“读一读”指的是观察完插图后指导孩子有感情地朗读描写大树高的句子。

  (2)朗读、感悟、体会巨人的懦弱。

  学*课文2——7自然段,我主要用这两个问题启发学生的思维:

  ⑴文中的巨人想上天吗?找出有关的句子并读一读。

  ⑵面对通天树,巨人行动了吗?为什么?

  学生在轻声朗读的过程中会找出相关的语句。老师先让学生谈一谈对巨人的话得理解,然后抓住“连连告退”一词做文章,可以运用表演法理解这个词的意思:老师扮演老爷爷,一位同学扮演巨人。孩子们通过表演不仅会形象直观地理解“连连告退”的意思,而且会体会到巨人在困难面前的退缩和懦弱。

  这一部分的朗读指导可以穿插在理解、感悟中进行,读中有悟,悟中有读。

  (3)朗读、感悟,体会蚂蚁的努力。

  这是一篇结构完整的童话,篇幅相对二年级的孩子来说比较长,如果按照一段一段地讲解,*均用力,一课时就很难完成。根据教学目标,我深入地钻研了教材,决定对这篇比较长的童话故事做个取舍,把重点内容确定为8———13段,通过品读小蚂蚁和白胡子爷爷的对话,体会蚂蚁个小志气大,为了理想不懈努力地精神。

  对于这个重点部分,我是这样设计的:

  <1>边读边画

  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蚂蚁说的话:“我能爬到天上去!”“我能行!”“只要一步一步不停地爬,就一定能爬到天上!”这里主要抓住三个感叹号和“能、一步一步、不停地、一定能”几个词语,采用指名读、自由体会读、齐读等方式,让学生用充满自信的语气,反复地读,在朗朗的读书声中,学生自然而然地就会到小蚂蚁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

  <3>分角色朗读

  让学生想象:小蚂蚁嫩能爬到天上去吗?为什么?

  <5>补充词语加强积累

  体会到了小蚂蚁的精神,让学生思考:小蚂蚁的这种精神可以用哪些词来形容?出示:“愚公移山铁杵磨成针水滴石穿坚持不懈功到自然成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让学生读一读这些词语、句子,并试着用上一个给小蚂蚁加加油。这样设计,我是出于以上考虑:

  课程标准在阅读目标中十分强调与语言的积累。这课堂,我力求让学生在自读自悟中,在边读边思中,在相互讨论中,动口、动脑、动手去学*朗读和默读,培养语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积累语言。在这里,我又意地补充一些表现“努力”的词句,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语言,更加深了对本文的理解。

  3、角色表演加深理解

  低年级学生有意注意力差,其思维方式以形象思维为主,根据学生这一心理特点,学完课文后,我让孩子们戴上小蚂蚁、巨人、白胡子爷爷的头饰进行表演,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兴趣,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寓教于乐。

  4、讨论明理升华主题

  在学生充分地朗读的基础上,我让他们讨论:

  (1)同样是爬通天树,你觉得蚂蚁和巨人比,谁上天更容易,为什么?

  (2)结果为什么不一样呢?学生在联系文本讨论的过程中,在把巨人和小蚂蚁进行对比的过程中,思想会更加清晰,也会更加体会到小蚂蚁敢于立大志,一往无前的精神。

  5、提笔练字抄写词语

  根据教学的实际需求,教研室很早就提出:一节课中提笔写字的时间不少于5分钟。因此,我安排学生在古筝曲《高山流水》古朴、典雅的乐声中摘抄本课的优美词语。既起到了进一步巩固本课生字新词的作用,又积累了词语。

  七、板书设计

  上天的蚂蚁

  巨人(身强力壮)——摇摇头、不可能、爬不上去———跑掉

  蚂蚁(很小很小)——我能爬上去、我能行、一定能———上天

  (充满自信坚持不懈)——成功

  以上板书设计便于学生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紧紧抓住巨人和蚂蚁的不同进行对比,更加突出了蚂蚁充满自信、坚持不懈的精神,也让学生明白了只有充满自信、坚持不懈地努力,才能取得成功的道理。

  八、布置作业

  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张庆老师曾说过:语文教学要返璞归真,要做到“简单”二字。我一直崇尚“简简单单教语文”,努力创造简约而精彩的课堂。力图使自己的教学目标更简明,内容更简约,方法跟更朴实,环节更简便。今后,我还将朝着这一方向不断努力。

  一、教材简析

  《上天的蚂蚁》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11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努力”,意在引导学生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前进道路上的困难、挫折、烦恼,自信地迎接生活的挑战。这篇课文通过一只小小的蚂蚁立志凭借自己的不懈努力,从通天树爬到天上的故事,赞扬了蚂蚁敢于立大志,为实现远大志向一往无前的精神。

  我计划用两个课时来完成。下面着重谈谈第二课时的教学设想:

  二、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要求和我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蚂蚁个小志气大,为了理想不懈努力地精神。认识只有不断努力才能获得成功的道理。

  三、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蚂蚁个小志气大,为了理想不懈努力的精神是重点;让学生认识只有不断努力才能获得成功的道理是难点。

  四、教学方法

  根据童话故事的特点及本课的语言特色,教学中,我紧扣新课标,围绕教学目标,本着“以学生为主动,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思想,以读为本,以读促学,以白胡子老爷爷与巨人,白胡子老爷爷与蚂蚁的对话为线索,让学生在读中悟情、读中明理。

  低年级学生喜欢直观、形象、生动地画面,为贴*学生实际,我准备运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戴上头饰进行表演的直观教学法,激发学生学*兴趣。我还将运用谈话法、对比法、实践法等教学方法,激励学生全面参与,主动学*,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五、学法指导

  新课标要求,语文课程一定要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方法”。学生掌握了正确的学*方法,就会产生两个飞跃:一是由“学会”变为“会学”,二是由“被动地学”变为“主动地学”,达到“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的理想境界。

  教学课本时,我指导学生学会抓住人物的语言,选用“读一读、悟一悟、说一说、演一演”等方式,体会人物的特点与精神。教给学生默读的方法,让学生通过实践学会默读。在阅读*惯方面,我着重培养学生解疑阅读,学会自学,学会积累的良好*惯。力争达到“教是为了不教”这一教学的最高境界。

  六、教学环节设计

  1、复*词语导入新课

  识字、写字仍然是二年级学*的重点。上课伊始,我先让学生复*课文中的词语:“蚂蚁云霄果然常常鼓励终于身材魁伟抬头仰望身强力壮连连告退充满自信俯下身子”。这些词与文意密切相关,能展现文章的脉络,孩子们通过开火车或者自由朗读等形式的复*,既巩固了所学生字,又为接下来的朗读课文、学*课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可谓是一举两得。

  2、精读课文体会感悟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言文字的训练最重要的是训练语感。”朗读是训练语感的主要形式。因此精读课文这一环节中,我准备以读代讲,以读促思,采用多种形式的读:默读、指名读、引读、分角色朗读等,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

  (1)抓住“树高”,体会上天之难。

  在这个环节中,我主要通过找一找、看一看、说一说、读一读,让学生充分地体会到大树的高,在为学生下**好铺垫的同时,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朗读能力。

  “找一找”指的是让孩子们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找出描写大树高的语句。“看一看、说一说”指的是引导孩子们认真观察课文中的插图,从大树本身,大树旁边的白云,大树下的老爷爷等体会大树的高。“读一读”指的是观察完插图后指导孩子有感情地朗读描写大树高的句子。

  (2)朗读、感悟、体会巨人的懦弱。

  学*课文2——7自然段,我主要用这两个问题启发学生的思维:

  ⑴文中的巨人想上天吗?找出有关的句子并读一读。

  ⑵面对通天树,巨人行动了吗?为什么?

  学生在轻声朗读的过程中会找出相关的语句。老师先让学生谈一谈对巨人的话得理解,然后抓住“连连告退”一词做文章,可以运用表演法理解这个词的意思:老师扮演老爷爷,一位同学扮演巨人。孩子们通过表演不仅会形象直观地理解“连连告退”的意思,而且会体会到巨人在困难面前的退缩和懦弱。

  这一部分的朗读指导可以穿插在理解、感悟中进行,读中有悟,悟中有读。

  (3)朗读、感悟,体会蚂蚁的努力。

  这是一篇结构完整的童话,篇幅相对二年级的孩子来说比较长,如果按照一段一段地讲解,*均用力,一课时就很难完成。根据教学目标,我深入地钻研了教材,决定对这篇比较长的童话故事做个取舍,把重点内容确定为8———13段,通过品读小蚂蚁和白胡子爷爷的对话,体会蚂蚁个小志气大,为了理想不懈努力地精神。

  对于这个重点部分,我是这样设计的:

  <1>边读边画

  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蚂蚁说的话:“我能爬到天上去!”“我能行!”“只要一步一步不停地爬,就一定能爬到天上!”这里主要抓住三个感叹号和“能、一步一步、不停地、一定能”几个词语,采用指名读、自由体会读、齐读等方式,让学生用充满自信的语气,反复地读,在朗朗的读书声中,学生自然而然地就会到小蚂蚁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

  <3>分角色朗读

  让学生想象:小蚂蚁嫩能爬到天上去吗?为什么?

  <5>补充词语加强积累

  体会到了小蚂蚁的精神,让学生思考:小蚂蚁的这种精神可以用哪些词来形容?出示:“愚公移山铁杵磨成针水滴石穿坚持不懈功到自然成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让学生读一读这些词语、句子,并试着用上一个给小蚂蚁加加油。这样设计,我是出于以上考虑:

  课程标准在阅读目标中十分强调与语言的积累。这课堂,我力求让学生在自读自悟中,在边读边思中,在相互讨论中,动口、动脑、动手去学*朗读和默读,培养语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积累语言。在这里,我又意地补充一些表现“努力”的词句,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语言,更加深了对本文的理解。

  3、角色表演加深理解

  低年级学生有意注意力差,其思维方式以形象思维为主,根据学生这一心理特点,学完课文后,我让孩子们戴上小蚂蚁、巨人、白胡子爷爷的头饰进行表演,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兴趣,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寓教于乐。

  4、讨论明理升华主题

  在学生充分地朗读的基础上,我让他们讨论:

  (1)同样是爬通天树,你觉得蚂蚁和巨人比,谁上天更容易,为什么?

  (2)结果为什么不一样呢?学生在联系文本讨论的过程中,在把巨人和小蚂蚁进行对比的过程中,思想会更加清晰,也会更加体会到小蚂蚁敢于立大志,一往无前的精神。

  5、提笔练字抄写词语

  根据教学的实际需求,教研室很早就提出:一节课中提笔写字的时间不少于5分钟。因此,我安排学生在古筝曲《高山流水》古朴、典雅的乐声中摘抄本课的优美词语。既起到了进一步巩固本课生字新词的作用,又积累了词语。

  七、板书设计

  上天的蚂蚁

  巨人(身强力壮)——摇摇头、不可能、爬不上去———跑掉

  蚂蚁(很小很小)——我能爬上去、我能行、一定能———上天

  (充满自信坚持不懈)——成功

  以上板书设计便于学生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紧紧抓住巨人和蚂蚁的不同进行对比,更加突出了蚂蚁充满自信、坚持不懈的精神,也让学生明白了只有充满自信、坚持不懈地努力,才能取得成功的道理。

  八、布置作业

  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张庆老师曾说过:语文教学要返璞归真,要做到“简单”二字。我一直崇尚“简简单单教语文”,努力创造简约而精彩的课堂。力图使自己的教学目标更简明,内容更简约,方法跟更朴实,环节更简便。今后,我还将朝着这一方向不断努力。

  第一课时

  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2、会认13个生字。

  第二课时

  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蚂蚁为了实现远大志向而不懈努力的精神。

  2、会写田字格中的5个生字。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上天的蚂蚁》,伸出小手和老师一起写课题。

  1、齐读课题。

  2、题目就是文章的眼睛再读。

  二 、揭示目标

  本节课我们的学*目标是(出示目标),请大家齐读学*目标 。孩子们,目标明确了,要靠大家认真地自学,才能达到目标。有没有信心?

  三、理解课文,升华感情

  (一)第一次先学后教。

  把语文书轻轻的翻到69页,请看老师为你们准备的自学指导。(出示自学指导)

  1、师读自学指导。

  2、开始自学,七分钟以后比谁回答得好。

  3、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4、时间到请坐端正。谁来回答第1题,先说这是一棵怎样的树,再读句子。

  师小结:这棵树很高很高。我们从作者的直接描述中,从老爷爷和巨人的对话中,从巨人的感受中都能体会到。看来呀,同一种意思可以有不同的表达方法呢。

  5、巨人站在通天树前是怎样说的?谁来读巨人的话。

  a、一生读,(出示巨人的话)谁敢和他比赛读?巨人多么想到天上去看看啊!可是巨人-------齐读。

  b、这就叫连连告退。板书:巨人 连连告退 你认为巨人是个怎样的人?

  师小结:身材魁伟的巨人虽然有上天看看的愿望,可是他不自信,不行动,不努力,最终选择了放弃。

  6、请看第3题,谁来读老爷爷的话?一生读。

  a、老爷爷还会怎样鼓励巨人呢?

  b、 生活、学*中谁鼓励谁试一试吧,同桌互相说一说。

  c、谁来说给大家听?

  (二)第二次先学后教。

  (出示金钥匙)今天,金钥匙给我们带来了读书方法------默读。金钥匙提醒小朋友,读书可以默读。齐读------孩子们,试一试,用默读的方法读8-----13自然段。谁来读自学指导(出示自学指导),一生读。

  1、开始自学,五分钟后比谁读得有感情,回答得好。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3、时间到,坐端正。

  a、谁来读蚂蚁的话?一生读,其他同学认真听当小老师。谁敢向他挑战?

  b、谁读老爷爷的话?

  c、出示老爷爷和蚂蚁的对话。谁愿意扮演可爱的小蚂蚁,谁是老爷爷? 其他同学认真听,如果他们读得好,请把掌声送给他们。

  d、老师和你们分角色读好吗? 老师读旁白,女生是小蚂蚁,男生是老爷爷。

  4、你们喜欢小蚂蚁吗?告诉老师为什么?

  生:因为蚂蚁很自信,很勇敢,它知道只要不停的爬,就能看到天上是什么样。因为蚂蚁有理想,他很自信,他相信自己能行的。

  师总结:小蚂蚁个小志气大,他有了上天的目标,他就充满自信,去努力,去坚持,让我们把赞许的掌声送给它。

  5、孩子们,展开你想象的翅膀,想一想小蚂蚁在不停地向上爬中会遇到哪些困难?

  6 、师引读:出示句子

  a、一步一步,小蚂蚁向上爬,他又累又饿,多么想停下来休息,可是它告诉自己,读----------

  b、一步一步,小蚂蚁向上爬,他的力量是那么弱小,他甚至听到巨人在嘲笑它,但是它始终相信,读--------

  c、是啊,没有比人更高的天,没有比脚更长的路,小蚂蚁向世界证明,读---------。

  7、孩子们,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位自信,坚强、努力的小蚂蚁,让我们把对小蚂蚁的喜爱、敬仰之情送进美丽的童话吧。捧起课本齐读课文。

  师:你们的书声告诉老师第一个学*目标达到了。

  四、学写生字。

  生字宝宝想和大家交朋友呢,出示(我会写)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生字的间架结构,边按笔顺描边想办法记住字形。难写的字多描几个。四分钟后比谁记得牢。(写字做到三个一。)

  1、 师:时间到,生字能写下来吗?拿出听写纸准备听写。请两位同学在黑板上听写。

  a、我们来看-------写的。师:谁来教教他,记----字的好办法?老师写学生书空。组词

  b、我们再看-------写的。

  c、同桌交换改。

  d、全对的请举手。有错的同学没关系,告诉老师你哪个字记不住?谁来帮他记?

  e、有错的同学补错两边,没错的试着给生字宝宝找朋友。

  五、总结

  孩子们,经过我们的努力,这节课的两个学*目标我们都达到了。看来只要努力就一定会到达目标,取得成功。我们一起说:

  只要努力,就会成功!

  六、阅读链接

  1、《铁杵磨针》

  2、 《愚公移山》

  3、《水滴石穿》

  4、《龟兔赛跑 》

  一、教材分析

  《上天的蚂蚁》是北师版教材二年级上册第11单元努力的第一篇主体课文。课文是一篇有趣的童话故事,通过巨人和小蚂蚁对“上天”的不同的态度和做法,赞扬了蚂蚁敢于立大志,为实现远大志向而一往无前的精神,说明了“只要意志坚,鸡毛能上天”的道理。

  本课短小紧凑,浅显易懂,故事性强,深受孩子们的喜爱。课文通过对话展开情节,运用对比的手法,突出说明,要想做成一件事,靠的不是身材、体力等物质方面的条件,而是要有坚持不懈、努力进取的恒心和毅力。

  本课的重点是通过学*巨人和小蚂蚁对“上天”的不同的态度和做法,体会努力的含义。

  本课的难点是从蚂蚁的话中体会蚂蚁个小志气大,为了理想不懈努力的精神。

  二、学生分析

  经过一年多的学*和培养,学生在识字、朗读、理解等方面的能力已有了一定的发展,具有初步的自主、探究的能力,养成了一些良好的学**惯。

  三、教学目标:

  根据本课特点、年段教学目标和本班学生实际,我制订了以下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认读词语。

  2、了解巨人与蚂蚁的不同表现,从对比中体会“蚂蚁”的品质。


《蚂蚁》教学设计 (菁华5篇)(扩展6)

——上天的蚂蚁教学设计 (菁华5篇)

  一.歌曲导入 揭示课题

  1.歌曲《蜗牛与黄鹂鸟》导入,唱歌活跃气氛

  师:(听唱一遍)儿歌里的蜗牛他很努力很努力,一步一步地往上爬,他最终能爬上葡萄架吃上香甜的葡萄吗?老师也相信他一定行。那你觉得这是一只怎么样的蜗牛?(生:勇敢,不放弃)是啊,这是一只,勇敢的、不放弃的,坚强的蜗牛,你们喜欢他吗?好,准备好来上课,小朋友们,这节课,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和歌曲中的蜗牛一样坚强勇敢的小朋友,它就是——蚂蚁!

  2.认识生字“蚂蚁”

  师:睁大眼睛观察这两个字,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生1,没错,你观察得很仔细,昆虫类的动物一般都带有虫字旁。

  生2,(引导学生发现蚂蚁两个字是形声字,左边表形,右边表声。)

  3.揭示课题,个性朗读

  师:在小朋友们的印象中,蚂蚁他长得——?(生:很小很小)

  师:是啊,但这么小的一只蚂蚁却要干一件不同寻常的大事情,它要(停),对,——上天。请小朋友们认真看老师写课题。(板书:上天的蚂蚁)谁来读读课题

  预设:你来读,生1读,老师听出来了,你把蚂蚁的读音拉长了,是呀,这可是只不一般的蚂蚁。你也来试试,生2读,听,他把上天加重了。

  师总结,是呀,读课题时,不同的理解就有不同的读法。带着你的理解一起读读课题,一二齐

  4.质疑课题

  师: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

  预设:生1,哦,你想知道他为什么要上天?(板书?)生2,恩,蚂蚁上天要干什么呢?(板书?)生3:对呀,他是怎么样上天的呢?(板书?)

  师总结:咱们班的小朋友真厉害,不仅会思考,还会提问,那咱们就赶紧到课文中去找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随文科学识字

  1.生自由读课文

  师:轻轻翻开书本69页,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师巡视)刚才大家读得可认真啦,那能把课文读通顺了吗?(能)听,这声音里充满了自信,哪位小勇士来读读课文的1-3自然段。

  预设:你的小手举得最高,请你来!觉得他读得怎么样呢?请你说!是呀,读得挺流利的,如果声音能再更大一点就更棒了!

  2、指导“常”书写,用“常常”说话

  师:老师觉得他把翘舌音都读得很准,比如这个“常”就是一个翘舌音,跟老师再读一遍,请小朋友们认真看看,在写这个字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谁来提提建议?

  预设:你说,你想告诉大家,上面这个小子头写的时候应该先中间后两边,谁在来补充,你也说,哇,你有一双慧眼,你发现了“常”字是上中下结构,中间的口要写的扁一点,这样才能写得好看,老师再给你们提个醒,最后一笔竖的尾巴还是尖的。老师在文中还发现了一个字,(出示信)看,他的竖和“常”的竖写法就不一样,睁大眼睛再瞧,信啊,他是什么结构的字?那在写的时候,左边要写的窄一点,右边写的宽一些。有了刚才大家的建议,我们一定能把这两个字写得漂漂亮亮的,打开书73页,把红色的常和信字描一描注意“三个一”哦。(师巡视,小朋友们的写字姿势真标准,相信写出来的字一定也很漂亮)好,把笔放一边。

  师:“常常”这个词啊,我们也经常用,谁能用他来说个句子呢?

  3、联系生活理解“身材魁伟”

  师:小朋友,这位常常坐在通天树下的白胡子老爷爷把通天树的秘密告诉了谁呀?(贴)对,就是身材魁伟的巨人,想想,生活中哪些人也是身材魁伟的?

  预设:是的,篮球巨星——姚明就是身材魁伟的巨人,他的身高足足有2米29!你也来说,恩,小朋友最喜欢的卡通人物变形金刚。

  4、科学识字“酸”

  师:这位身材魁伟的巨人知道了通天树的秘密之后,他抬头仰望,仰了很久很久,脖子都给仰酸了。

  师:小朋友,你们*时写字,写了很久很久,手会酸,腿站了很久很久了也会酸,这个字就读作——酸。酸呢,他还有另外一个意思,(做出酸的表情)厨房中什么调味料是酸的?(醋)

  师:酸和醋都是什么旁呢?出示(酉),这个字,不认识了吧,读两遍,酉。酉在古代是什么意思呢?咱们往下瞧,(和酒有关)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个小故事,注意听了,里面藏着好多带有酉字旁的字呢!一天,丁丁的爸爸去参加同学会,一高兴,多喝了几杯酒,就---醉了,大家让他别喝了,可他还是不停,一杯一杯又接着喝,结果就——醉得更厉害了,这就叫做酩酊大醉,出示酩酊)醉得这么厉害,他还一直囔囔着——我要开车我要开车,那咱们要劝劝他千万不能酒后开车哦,要去睡上一觉,解酒了,人才会清醒。瞧,酉字旁的字一般和酒有关。看来,联系生活来编编故事可以帮助我们认识、记住更多的生字。

  我们学过的皿字底,他表示什么意思呢?(器皿有关)皿字底的字很多,有盒、盘、盆······回家后你可以用这些字来编个小故事给家人听听,好吗?

  5、随文识字4—10段

  师:小蚂蚁要爬到天上去,我们都来给他加油助威,好不好?只要你们能把卡片上的字读对了,就能让小蚂蚁爬的更高!谁来试试。如果她读对了,你们就跟他读两遍

  6、理解近义词“身材魁伟——身强力壮”

  师:同学们,睁大眼睛瞧,这里面藏着一个和身材魁伟意思很像的词,你反应真快,就你来说,(生,身强力壮)他们是一组——近义词。帅气的男生加上动作来把这组词语读一遍。

  7、科学识字“试”

  师:白胡子爷爷鼓励身材魁伟,身强力壮的巨人去试一试吧,(出示 试)试这个字里还藏着一个式,现在注意看啦,老师要给这个式来变魔术啦,给他加上言字旁读试,提手旁读拭,车子旁读轼,老师变的这几个字一样吗?什么不一样?部首不一样!言字旁的字跟什么有关?预设:你说,(生:语言)没错,考试离不开语言。那提手旁又跟什么有关?你的小手举得真高,你来说吧(生,手有关),伸出你的小手,拭拭你头上的汗珠吧。换上旁字旁轼。车字旁呢?老师还没提问过你,你说,古时候车前面的扶手就叫做轼。

  看,我们刚才是根据什么来猜这些字的意思呀?是根据他们的——部首,没错,根据部首猜字义也是一种识字方法。

  看,老师还把这些字编成了一首儿歌,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部首部首真重要

  写字时候不能掉

  要用语言来口试

  要用手儿来擦拭

  要用扶手记住轼

  8、借助动作理解体验反义词

  师:剩下的课文中还藏着一个生字,小朋友们一起把他读出来(出示11-13段, 俯)你们能从课文中找到一个跟他意思相反的字吗?你动作真快,你说(出示近义词 俯——仰)现在咱们来放松放松,休息一下,站起来,做做俯——仰的动作。

  低下头来俯俯俯,抬起头来仰仰仰,绕着脖子转一圈,身体放松人舒服。

  放松好了吗?那我们继续上课吧。我们的汉字真神奇,我们的课文也非常有意思,老师忍不住想给大家来读一读,不过老师有个要求,你们要边听边思考蚂蚁为什么要上天?他要怎么样上天呢?

  师:好听吗?夸奖夸奖老师。小蚂蚁为什么要上天呀?如果你是小蚂蚁,你想到天上去干什么? 生自由说

  三.树高、路长、困难大

  1、画出描写树高的句子

  师:蚂蚁想上天?课文里谁也想上天?那他们要怎么样上天呢?(爬树),想通过爬树来上天,那这棵树肯定得——很高,那课文那些地方告诉我们树高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出描写树高的句子。(课件出示默读要求)

  师:谁找到了?谁来汇报一下。

  自己读读第一句话(有一个树,很高很高,高的插入云霄),想想,读了这句话,你觉得老师贴的树够高吗?(不够)那想想再贴点什么?(云)为什么?理由呢?(生1:天上有云,师评,理由不服人 生2,树高的插入云霄 师贴云)

  除了插入云霄,这句话中还有那个词能看出树的高。(引导说出 很高很高)聪明的小朋友再仔细看看,这个句子中,一共有几个高啊?3个,那咱们在读这三个高的时候,应该怎么读呢?

  预设: 读得好时:通过你的朗读,老师仿佛看见了插入云霄的通天树。小朋友们,像他这样来读一读。没读好:小朋友们,通天树高吗?而且是很高——很高!高得——插入了云霄。可是,这个小朋友读的,让老师觉得通天树不太高。谁能读得更高一些?(评语:有点高了!更高了!好一棵插入云霄的通天树!)来,大家一起读。

  师:这棵这么高的树,就叫做——通天树,从树干往上爬,往上爬,就能爬到天上去。(漏掉一直,读后,小朋友们发现了什么?一直什么意思?漏掉他行吗?)

  齐读句子。

  师:咱们再看看这句话,他指谁呀?(巨人)写巨人怎么能看出树高呢?(引导学生发现体会巨人身材魁伟却望不到树尖)同学们,现在你们就是身材魁伟的巨人,抬起头来,不能低下,你看到了风筝,也看不到树尖,你看到了小鸟也看不到树尖,你望到了白云也望不到树尖,你望到了火箭也望不到树尖,好了,小巨人们坐下来吧,这时你想说什么?(生自由说)

  师:是啊,这棵通天树实在是——(引读) 太高了。所以巨人摇摇头说:好高哟,要想爬上去是根本不可能的。

  来,我们一起读读这四句话。

  四.对比存疑 留有悬念

  面对这棵高耸如云的通天树,很小很小的蚂蚁和身材魁伟的巨人都想通过它上天,它们能如愿以偿吗?咱们留着下一节课继续学*。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复*引入。

  1、孩子们,上节课,我们读了一个很有趣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生答:上天的蚂蚁)。齐读课题

  2、故事中的词语宝宝今天也来了,让我们去与它们打打招呼,好吗?(投影出示生词)每个词语招呼两遍。

  二、探究课文,训练朗读

  (一)、感受巨人对“上天”的态度和做法。

  1、这个故事讲了谁和谁都想上天?结果怎么样?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读后交流,随着学生的交流,相机贴出巨人图、小蚂蚁图)

  2、(指着黑板上的图)咱们来看看,巨人和蚂蚁相比,谁更有实力上天?为什么?

  3、巨人身材魁伟,小蚂蚁呢?用文中的词概括(生:很小很小)

  4、巨人比小蚂蚁更有实力,可他却没有上天,是他不想上天吗?自读1至3自然段,找找哪句话告诉我们巨人想上天?

  学生自读后汇报:巨人多么想到天上去看看呀!谁能读出巨人的强烈愿望?

  5.学*巨人的话。

  师:让我们随着巨人抬头仰望,脖子都仰酸了,也望不到树尖。这时他会想什么呢?

  预设1:好高呀,要想爬上去是不可能的。

  师:巨人还会想什么呢?

  预设2:好高呀,要是能爬上去那多好啊?

  师:是呀,这是巨人的美好的愿望,可是他能实现吗?

  师:巨人摇摇头说

  预设:好高哟,要想爬上去是根本不可能的。

  练*: 巨人摇摇头,( )说:“好高哟,要想爬上去是根本不可能的。

  师:你读着,仿佛看到了巨人怎样的表情?能用一个词送进句子中吗?

  5.鼓励巨人并作句式训练。

  师:文中的老人是怎样鼓励的?

  幻灯放大“鼓励”一词。

  师:你们能不能像白胡子爷爷那样,用自己的话来鼓励鼓励巨人呀。

  预设1:我鼓励巨人:“试一试吧!你那么有力气,一定能爬上去。”

  师:巨人回答

  播放录音:不行,我爬不上去。

  预设2:我鼓励巨人:“试一试吧,你肯定行的。”

  师:巨人还是回答。

  播放录音:不行,我爬不上去。

  预设3:我鼓励巨人:“试一试吧,你没问题的。”

  师:巨人仍然回答:

  播放录音:“不行,我爬不上去。”

  师:强化“鼓励”,生活中学*中,亲人、同学有困难时,你是怎么鼓励他的呢?

  学生回答不出时。

  预设1:------同学从来都没有发言,你想怎么鼓励他呢?

  预设2:体育课上——同学不敢跳高,老师是怎么鼓励他呢?

  预设3:晚上,我不敢一个人睡,妈妈鼓励我。

  师:现在你能不能按照老师的句式说一说啊。

  出示句式:

  鼓励 :“试一试吧! 。”

  师:同学们可真棒,现在翻到书本第74页,把照样子说说句子做一做。

  (投影)写字之前,我们先来做做写字操吧。

  写字牢记三个一,“一拳、一尺”和“一寸”,头正、肩*、足要安。书写漂亮人人夸。我看看哪个同学能牢记写字歌谣,认真做到。

  生反馈3个。

  评价1:他不仅说得好,还写得好。

  评价2:同学在你的鼓励下,会更有信心。

  评价3:你真乐于助人啊。

  师小结:是呀,当我们听到别人的鼓励就会大胆尝试,巨人也受到了很多的鼓励,却依然------幻灯巨人跑了。

  预设:跑掉了。

  师:用文中一个词来形容巨人一而再,再而三地拒绝。

  “连连告退”

  师:这真是一位 的巨人!

  生:这真是一位胆小的巨人。

  生:这真是一位没有勇气的巨人。

  生:这真是一位遇到困难就放弃的巨人。

  (二)感受小蚂蚁对“上天”的态度和做法。

  过渡:巨人长得身强力壮,都没有上天,那小小的蚂蚁为什么能上天呢?

  交流:因为小蚂蚁有信心;因为小蚂蚁一步一步去爬了。

  从哪里可看出小蚂蚁有信心?自读8-13自然段,找依据。

  汇报交流:

  1、“我能爬到天上去!”一个充满自信的声音传来。

  谁来当当小蚂蚁,读读这句话。抽生读,师评价,在评价中,训练学生读得充满自信。

  2、“我能行!”

  创设情境:小蚂蚁,你能行吗?(一生读:“我能行!”)树太高了,你能行吗?(一生读:“我能行!”)你的身体那么小,你能行吗?(一生读:“我能行!”)这边的`小蚂蚁,你能行吗?那边的小蚂蚁,你能行吗?(对着全班同学)小蚂蚁们,你能行吗?这就是充满自信,(出示词语卡:充满自信)充满自信地读读这个词。

  3、小蚂蚁说着就开始爬树。

  (1)、老爷爷看见了,劝告它:小蚂蚁,身材魁伟的巨人都跑掉了,你还是放弃吧!小蚂蚁勇敢地说,(引读)“只要我一步一步不停地爬,就一定能爬到天上!”

  (2)个性化朗读。

  插入一步一步往上爬音乐。

  师:小蚂蚁们,赶紧往上爬吧。

  师:爬呀,爬,爬到一米

  师:你遇到了什么困难?

  预设1:刮风了

  师:你还继续往上爬吗?

  师:爬呀,爬到5米,音效你又遇到了什么困难?

  预设2:闪电

  师:雷声轰隆隆地响着,闪电似乎打到了通天树上,你吓得发抖却依然充满自信地说:(指名读)

  “只要我一步一步不停地爬,就一定能爬到天上!”

  师:爬呀,爬呀,爬到树中间了,你遇到了什么困难呢?

  预设3:很累了

  师:爬了好久好久,你累得汗流浃背,你仍然喘着粗气说:(指名读)

  预设: “只要我一步一步不停地爬,就一定能爬到天上!”

  其余三种音效,让学生发掘各种困难

  学北风呼呼地刮着,都快把你刮到地上去了,你冷得颤抖却依然说------:

  “只要我一步一步不停地爬,就一定能爬到天上!”*方法:是呀,不同的理解有不同的读法。

  (3)小组读。

  师:一步一步,小蚂蚁向上爬去,他又累又渴,多么想停下来休息,但是我听到第一小组的蚂蚁在说“只要我一步一步不停地爬,就一定能爬到天上!”(一小组读)(师语调层次)

  师:一步一步,小蚂蚁向上爬去,他的力量那么弱小,他甚至听到了巨人对他的嘲笑,但是我听到第二小组的蚂蚁也在说“只要我一步一步不停地爬,就一定能爬到天上!”(另一小组读)

  师:刮风了,闪电了,打雷了,下雨了,我听到第三、四组的蚂蚁也在说“只要我一步一步不停地爬,就一定能爬到天上!”

  师:是啊,没有比人更高的天,没有比脚更长的路,小蚂蚁向世界证明:我听到全班的小蚂蚁都在说:“只要我一步一步不停地爬,就一定能爬到天上!”(全班读)

  (4)品读蚂蚁性格。

  师:我不禁想竖起大拇指来夸夸你们,你们猜我会夸些什么呢?

  幻灯:我是一只______________的小蚂蚁。

  预设:我是一只自信的小蚂蚁

  预设:我是一只不放弃的小蚂蚁

  预设:我是一只勇敢的小蚂蚁。

  幻灯只要我一步一步不停地爬,就一定能爬到天上!放大!

  学*方法:你们的自信,你们的勇敢,你们的不放弃都藏在哪个标点里呢?

  “!”,感叹号经常饱含强烈的感情。

  幻灯:朗读时,要注意标点。

  师:通天树那么高,你慢慢往上爬,你边爬边说:“只要我一步一步不停地爬,就一定能爬到天上!”

  4、让我们把对小蚂蚁的祝福、赞美、喜爱、敬佩融入到课文中,一起来分角色读读7-13自然段。

  分角色读课文

  三、总结提炼,拓展延伸。

  任何成功都不是轻而易举得来的,巨人虽然(学生读板书:身强力壮),但他试了吗?爬了吗?还没开始,他就(学生读板书:连连后退,终于跑掉),因为(巨人连连后退,终于跑掉,)所以,(他失败了);小蚂蚁虽然(学生读板书:很小很小),但是(学生读板书:充满自信,不停地爬)。因为(小蚂蚁充满自信,不停地爬),所以(它成功了。)

  只有努力,才能成功。这正是我们这个单元的主题。(揭示主题:努力)

  古人留下了很多诗词歌赋,名言警句都是讲这个道理。你收集了哪些这方面的资料,交流交流。

  一、教材简析

  《上天的蚂蚁》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11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努力”,意在引导学生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前进道路上的困难、挫折、烦恼,自信地迎接生活的挑战。这篇课文通过一只小小的蚂蚁立志凭借自己的不懈努力,从通天树爬到天上的故事,赞扬了蚂蚁敢于立大志,为实现远大志向一往无前的精神。

  我计划用两个课时来完成。下面着重谈谈第二课时的教学设想:

  二、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要求和我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蚂蚁个小志气大,为了理想不懈努力地精神。认识只有不断努力才能获得成功的道理。

  三、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蚂蚁个小志气大,为了理想不懈努力的精神是重点;让学生认识只有不断努力才能获得成功的道理是难点。

  四、教学方法

  根据童话故事的特点及本课的语言特色,教学中,我紧扣新课标,围绕教学目标,本着“以学生为主动,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思想,以读为本,以读促学,以白胡子老爷爷与巨人,白胡子老爷爷与蚂蚁的对话为线索,让学生在读中悟情、读中明理。

  低年级学生喜欢直观、形象、生动地画面,为贴*学生实际,我准备运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戴上头饰进行表演的直观教学法,激发学生学*兴趣。我还将运用谈话法、对比法、实践法等教学方法,激励学生全面参与,主动学*,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五、学法指导

  新课标要求,语文课程一定要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方法”。学生掌握了正确的学*方法,就会产生两个飞跃:一是由“学会”变为“会学”,二是由“被动地学”变为“主动地学”,达到“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的理想境界。

  教学课本时,我指导学生学会抓住人物的语言,选用“读一读、悟一悟、说一说、演一演”等方式,体会人物的特点与精神。教给学生默读的方法,让学生通过实践学会默读。在阅读*惯方面,我着重培养学生解疑阅读,学会自学,学会积累的良好*惯。力争达到“教是为了不教”这一教学的最高境界。

  六、教学环节设计

  1、复*词语导入新课

  识字、写字仍然是二年级学*的重点。上课伊始,我先让学生复*课文中的词语:“蚂蚁云霄果然常常鼓励终于身材魁伟抬头仰望身强力壮连连告退充满自信俯下身子”。这些词与文意密切相关,能展现文章的脉络,孩子们通过开火车或者自由朗读等形式的复*,既巩固了所学生字,又为接下来的朗读课文、学*课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可谓是一举两得。

  2、精读课文体会感悟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言文字的训练最重要的是训练语感。”朗读是训练语感的主要形式。因此精读课文这一环节中,我准备以读代讲,以读促思,采用多种形式的读:默读、指名读、引读、分角色朗读等,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

  (1)抓住“树高”,体会上天之难。

  在这个环节中,我主要通过找一找、看一看、说一说、读一读,让学生充分地体会到大树的高,在为学生下**好铺垫的同时,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朗读能力。

  “找一找”指的是让孩子们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找出描写大树高的语句。“看一看、说一说”指的是引导孩子们认真观察课文中的插图,从大树本身,大树旁边的白云,大树下的老爷爷等体会大树的高。“读一读”指的是观察完插图后指导孩子有感情地朗读描写大树高的句子。

  (2)朗读、感悟、体会巨人的懦弱。

  学*课文2——7自然段,我主要用这两个问题启发学生的思维:

  ⑴文中的巨人想上天吗?找出有关的句子并读一读。

  ⑵面对通天树,巨人行动了吗?为什么?

  学生在轻声朗读的过程中会找出相关的语句。老师先让学生谈一谈对巨人的话得理解,然后抓住“连连告退”一词做文章,可以运用表演法理解这个词的意思:老师扮演老爷爷,一位同学扮演巨人。孩子们通过表演不仅会形象直观地理解“连连告退”的意思,而且会体会到巨人在困难面前的退缩和懦弱。

  这一部分的朗读指导可以穿插在理解、感悟中进行,读中有悟,悟中有读。

  (3)朗读、感悟,体会蚂蚁的努力。

  这是一篇结构完整的童话,篇幅相对二年级的孩子来说比较长,如果按照一段一段地讲解,*均用力,一课时就很难完成。根据教学目标,我深入地钻研了教材,决定对这篇比较长的童话故事做个取舍,把重点内容确定为8———13段,通过品读小蚂蚁和白胡子爷爷的对话,体会蚂蚁个小志气大,为了理想不懈努力地精神。

  对于这个重点部分,我是这样设计的:

  <1>边读边画

  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蚂蚁说的话:“我能爬到天上去!”“我能行!”“只要一步一步不停地爬,就一定能爬到天上!”这里主要抓住三个感叹号和“能、一步一步、不停地、一定能”几个词语,采用指名读、自由体会读、齐读等方式,让学生用充满自信的语气,反复地读,在朗朗的读书声中,学生自然而然地就会到小蚂蚁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

  <3>分角色朗读

  让学生想象:小蚂蚁嫩能爬到天上去吗?为什么?

  <5>补充词语加强积累

  体会到了小蚂蚁的精神,让学生思考:小蚂蚁的这种精神可以用哪些词来形容?出示:“愚公移山铁杵磨成针水滴石穿坚持不懈功到自然成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让学生读一读这些词语、句子,并试着用上一个给小蚂蚁加加油。这样设计,我是出于以上考虑:

  课程标准在阅读目标中十分强调与语言的积累。这课堂,我力求让学生在自读自悟中,在边读边思中,在相互讨论中,动口、动脑、动手去学*朗读和默读,培养语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积累语言。在这里,我又意地补充一些表现“努力”的词句,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语言,更加深了对本文的理解。

  3、角色表演加深理解

  低年级学生有意注意力差,其思维方式以形象思维为主,根据学生这一心理特点,学完课文后,我让孩子们戴上小蚂蚁、巨人、白胡子爷爷的头饰进行表演,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兴趣,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寓教于乐。

  4、讨论明理升华主题

  在学生充分地朗读的基础上,我让他们讨论:

  (1)同样是爬通天树,你觉得蚂蚁和巨人比,谁上天更容易,为什么?

  (2)结果为什么不一样呢?学生在联系文本讨论的过程中,在把巨人和小蚂蚁进行对比的过程中,思想会更加清晰,也会更加体会到小蚂蚁敢于立大志,一往无前的精神。

  5、提笔练字抄写词语

  根据教学的实际需求,教研室很早就提出:一节课中提笔写字的时间不少于5分钟。因此,我安排学生在古筝曲《高山流水》古朴、典雅的乐声中摘抄本课的优美词语。既起到了进一步巩固本课生字新词的作用,又积累了词语。

  七、板书设计

  上天的蚂蚁

  巨人(身强力壮)——摇摇头、不可能、爬不上去———跑掉

  蚂蚁(很小很小)——我能爬上去、我能行、一定能———上天

  (充满自信坚持不懈)——成功

  以上板书设计便于学生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紧紧抓住巨人和蚂蚁的不同进行对比,更加突出了蚂蚁充满自信、坚持不懈的精神,也让学生明白了只有充满自信、坚持不懈地努力,才能取得成功的道理。

  八、布置作业

  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张庆老师曾说过:语文教学要返璞归真,要做到“简单”二字。我一直崇尚“简简单单教语文”,努力创造简约而精彩的课堂。力图使自己的教学目标更简明,内容更简约,方法跟更朴实,环节更简便。今后,我还将朝着这一方向不断努力。

  一、教材简析

  《上天的蚂蚁》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11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努力”,意在引导学生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前进道路上的困难、挫折、烦恼,自信地迎接生活的挑战。这篇课文通过一只小小的蚂蚁立志凭借自己的不懈努力,从通天树爬到天上的故事,赞扬了蚂蚁敢于立大志,为实现远大志向一往无前的精神。

  我计划用两个课时来完成。下面着重谈谈第二课时的教学设想:

  二、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要求和我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蚂蚁个小志气大,为了理想不懈努力地精神。认识只有不断努力才能获得成功的道理。

  三、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蚂蚁个小志气大,为了理想不懈努力的精神是重点;让学生认识只有不断努力才能获得成功的道理是难点。

  四、教学方法

  根据童话故事的特点及本课的语言特色,教学中,我紧扣新课标,围绕教学目标,本着“以学生为主动,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思想,以读为本,以读促学,以白胡子老爷爷与巨人,白胡子老爷爷与蚂蚁的对话为线索,让学生在读中悟情、读中明理。

  低年级学生喜欢直观、形象、生动地画面,为贴*学生实际,我准备运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戴上头饰进行表演的直观教学法,激发学生学*兴趣。我还将运用谈话法、对比法、实践法等教学方法,激励学生全面参与,主动学*,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五、学法指导

  新课标要求,语文课程一定要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方法”。学生掌握了正确的学*方法,就会产生两个飞跃:一是由“学会”变为“会学”,二是由“被动地学”变为“主动地学”,达到“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的理想境界。

  教学课本时,我指导学生学会抓住人物的语言,选用“读一读、悟一悟、说一说、演一演”等方式,体会人物的特点与精神。教给学生默读的方法,让学生通过实践学会默读。在阅读*惯方面,我着重培养学生解疑阅读,学会自学,学会积累的良好*惯。力争达到“教是为了不教”这一教学的最高境界。

  六、教学环节设计

  1、复*词语导入新课

  识字、写字仍然是二年级学*的重点。上课伊始,我先让学生复*课文中的词语:“蚂蚁云霄果然常常鼓励终于身材魁伟抬头仰望身强力壮连连告退充满自信俯下身子”。这些词与文意密切相关,能展现文章的脉络,孩子们通过开火车或者自由朗读等形式的复*,既巩固了所学生字,又为接下来的朗读课文、学*课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可谓是一举两得。

  2、精读课文体会感悟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言文字的训练最重要的是训练语感。”朗读是训练语感的主要形式。因此精读课文这一环节中,我准备以读代讲,以读促思,采用多种形式的读:默读、指名读、引读、分角色朗读等,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

  (1)抓住“树高”,体会上天之难。

  在这个环节中,我主要通过找一找、看一看、说一说、读一读,让学生充分地体会到大树的高,在为学生下**好铺垫的同时,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朗读能力。

  “找一找”指的是让孩子们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找出描写大树高的语句。“看一看、说一说”指的是引导孩子们认真观察课文中的插图,从大树本身,大树旁边的白云,大树下的老爷爷等体会大树的高。“读一读”指的是观察完插图后指导孩子有感情地朗读描写大树高的句子。

  (2)朗读、感悟、体会巨人的懦弱。

  学*课文2——7自然段,我主要用这两个问题启发学生的思维:

  ⑴文中的巨人想上天吗?找出有关的句子并读一读。

  ⑵面对通天树,巨人行动了吗?为什么?

  学生在轻声朗读的过程中会找出相关的语句。老师先让学生谈一谈对巨人的话得理解,然后抓住“连连告退”一词做文章,可以运用表演法理解这个词的意思:老师扮演老爷爷,一位同学扮演巨人。孩子们通过表演不仅会形象直观地理解“连连告退”的意思,而且会体会到巨人在困难面前的退缩和懦弱。

  这一部分的朗读指导可以穿插在理解、感悟中进行,读中有悟,悟中有读。

  (3)朗读、感悟,体会蚂蚁的努力。

  这是一篇结构完整的童话,篇幅相对二年级的孩子来说比较长,如果按照一段一段地讲解,*均用力,一课时就很难完成。根据教学目标,我深入地钻研了教材,决定对这篇比较长的童话故事做个取舍,把重点内容确定为8———13段,通过品读小蚂蚁和白胡子爷爷的对话,体会蚂蚁个小志气大,为了理想不懈努力地精神。

  对于这个重点部分,我是这样设计的:

  <1>边读边画

  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蚂蚁说的话:“我能爬到天上去!”“我能行!”“只要一步一步不停地爬,就一定能爬到天上!”这里主要抓住三个感叹号和“能、一步一步、不停地、一定能”几个词语,采用指名读、自由体会读、齐读等方式,让学生用充满自信的语气,反复地读,在朗朗的读书声中,学生自然而然地就会到小蚂蚁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

  <3>分角色朗读

  让学生想象:小蚂蚁嫩能爬到天上去吗?为什么?

  <5>补充词语加强积累

  体会到了小蚂蚁的精神,让学生思考:小蚂蚁的这种精神可以用哪些词来形容?出示:“愚公移山铁杵磨成针水滴石穿坚持不懈功到自然成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让学生读一读这些词语、句子,并试着用上一个给小蚂蚁加加油。这样设计,我是出于以上考虑:

  课程标准在阅读目标中十分强调与语言的积累。这课堂,我力求让学生在自读自悟中,在边读边思中,在相互讨论中,动口、动脑、动手去学*朗读和默读,培养语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积累语言。在这里,我又意地补充一些表现“努力”的词句,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语言,更加深了对本文的理解。

  3、角色表演加深理解

  低年级学生有意注意力差,其思维方式以形象思维为主,根据学生这一心理特点,学完课文后,我让孩子们戴上小蚂蚁、巨人、白胡子爷爷的头饰进行表演,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兴趣,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寓教于乐。

  4、讨论明理升华主题

  在学生充分地朗读的基础上,我让他们讨论:

  (1)同样是爬通天树,你觉得蚂蚁和巨人比,谁上天更容易,为什么?

  (2)结果为什么不一样呢?学生在联系文本讨论的过程中,在把巨人和小蚂蚁进行对比的过程中,思想会更加清晰,也会更加体会到小蚂蚁敢于立大志,一往无前的精神。

  5、提笔练字抄写词语

  根据教学的实际需求,教研室很早就提出:一节课中提笔写字的时间不少于5分钟。因此,我安排学生在古筝曲《高山流水》古朴、典雅的乐声中摘抄本课的优美词语。既起到了进一步巩固本课生字新词的作用,又积累了词语。

  七、板书设计

  上天的蚂蚁

  巨人(身强力壮)——摇摇头、不可能、爬不上去———跑掉

  蚂蚁(很小很小)——我能爬上去、我能行、一定能———上天

  (充满自信坚持不懈)——成功

  以上板书设计便于学生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紧紧抓住巨人和蚂蚁的不同进行对比,更加突出了蚂蚁充满自信、坚持不懈的精神,也让学生明白了只有充满自信、坚持不懈地努力,才能取得成功的道理。

  八、布置作业

  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张庆老师曾说过:语文教学要返璞归真,要做到“简单”二字。我一直崇尚“简简单单教语文”,努力创造简约而精彩的课堂。力图使自己的教学目标更简明,内容更简约,方法跟更朴实,环节更简便。今后,我还将朝着这一方向不断努力。

  第一课时

  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2、会认13个生字。

  第二课时

  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蚂蚁为了实现远大志向而不懈努力的精神。

  2、会写田字格中的5个生字。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上天的蚂蚁》,伸出小手和老师一起写课题。

  1、齐读课题。

  2、题目就是文章的眼睛再读。

  二 、揭示目标

  本节课我们的学*目标是(出示目标),请大家齐读学*目标 。孩子们,目标明确了,要靠大家认真地自学,才能达到目标。有没有信心?

  三、理解课文,升华感情

  (一)第一次先学后教。

  把语文书轻轻的翻到69页,请看老师为你们准备的自学指导。(出示自学指导)

  1、师读自学指导。

  2、开始自学,七分钟以后比谁回答得好。

  3、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4、时间到请坐端正。谁来回答第1题,先说这是一棵怎样的树,再读句子。

  师小结:这棵树很高很高。我们从作者的直接描述中,从老爷爷和巨人的对话中,从巨人的感受中都能体会到。看来呀,同一种意思可以有不同的表达方法呢。

  5、巨人站在通天树前是怎样说的?谁来读巨人的话。

  a、一生读,(出示巨人的话)谁敢和他比赛读?巨人多么想到天上去看看啊!可是巨人-------齐读。

  b、这就叫连连告退。板书:巨人 连连告退 你认为巨人是个怎样的人?

  师小结:身材魁伟的巨人虽然有上天看看的愿望,可是他不自信,不行动,不努力,最终选择了放弃。

  6、请看第3题,谁来读老爷爷的话?一生读。

  a、老爷爷还会怎样鼓励巨人呢?

  b、 生活、学*中谁鼓励谁试一试吧,同桌互相说一说。

  c、谁来说给大家听?

  (二)第二次先学后教。

  (出示金钥匙)今天,金钥匙给我们带来了读书方法------默读。金钥匙提醒小朋友,读书可以默读。齐读------孩子们,试一试,用默读的方法读8-----13自然段。谁来读自学指导(出示自学指导),一生读。

  1、开始自学,五分钟后比谁读得有感情,回答得好。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3、时间到,坐端正。

  a、谁来读蚂蚁的话?一生读,其他同学认真听当小老师。谁敢向他挑战?

  b、谁读老爷爷的话?

  c、出示老爷爷和蚂蚁的对话。谁愿意扮演可爱的小蚂蚁,谁是老爷爷? 其他同学认真听,如果他们读得好,请把掌声送给他们。

  d、老师和你们分角色读好吗? 老师读旁白,女生是小蚂蚁,男生是老爷爷。

  4、你们喜欢小蚂蚁吗?告诉老师为什么?

  生:因为蚂蚁很自信,很勇敢,它知道只要不停的爬,就能看到天上是什么样。因为蚂蚁有理想,他很自信,他相信自己能行的。

  师总结:小蚂蚁个小志气大,他有了上天的目标,他就充满自信,去努力,去坚持,让我们把赞许的掌声送给它。

  5、孩子们,展开你想象的翅膀,想一想小蚂蚁在不停地向上爬中会遇到哪些困难?

  6 、师引读:出示句子

  a、一步一步,小蚂蚁向上爬,他又累又饿,多么想停下来休息,可是它告诉自己,读----------

  b、一步一步,小蚂蚁向上爬,他的力量是那么弱小,他甚至听到巨人在嘲笑它,但是它始终相信,读--------

  c、是啊,没有比人更高的天,没有比脚更长的路,小蚂蚁向世界证明,读---------。

  7、孩子们,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位自信,坚强、努力的小蚂蚁,让我们把对小蚂蚁的喜爱、敬仰之情送进美丽的童话吧。捧起课本齐读课文。

  师:你们的书声告诉老师第一个学*目标达到了。

  四、学写生字。

  生字宝宝想和大家交朋友呢,出示(我会写)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生字的间架结构,边按笔顺描边想办法记住字形。难写的字多描几个。四分钟后比谁记得牢。(写字做到三个一。)

  1、 师:时间到,生字能写下来吗?拿出听写纸准备听写。请两位同学在黑板上听写。

  a、我们来看-------写的。师:谁来教教他,记----字的好办法?老师写学生书空。组词

  b、我们再看-------写的。

  c、同桌交换改。

  d、全对的请举手。有错的同学没关系,告诉老师你哪个字记不住?谁来帮他记?

  e、有错的同学补错两边,没错的试着给生字宝宝找朋友。

  五、总结

  孩子们,经过我们的努力,这节课的两个学*目标我们都达到了。看来只要努力就一定会到达目标,取得成功。我们一起说:

  只要努力,就会成功!

  六、阅读链接

  1、《铁杵磨针》

  2、 《愚公移山》

  3、《水滴石穿》

  4、《龟兔赛跑 》

  一、教材分析

  《上天的蚂蚁》是北师版教材二年级上册第11单元努力的第一篇主体课文。课文是一篇有趣的童话故事,通过巨人和小蚂蚁对“上天”的不同的态度和做法,赞扬了蚂蚁敢于立大志,为实现远大志向而一往无前的精神,说明了“只要意志坚,鸡毛能上天”的道理。

  本课短小紧凑,浅显易懂,故事性强,深受孩子们的喜爱。课文通过对话展开情节,运用对比的手法,突出说明,要想做成一件事,靠的不是身材、体力等物质方面的条件,而是要有坚持不懈、努力进取的恒心和毅力。

  本课的重点是通过学*巨人和小蚂蚁对“上天”的不同的态度和做法,体会努力的含义。


《蚂蚁》教学设计 (菁华5篇)(扩展7)

——《蚂蚁》 教学设计范本五份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让学生了解蚂蚁的身体特点。

  2.让学生能够在观察过程中,发现问题,不断改进观察的方法,解决观察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3.引导学生爱护小动物,珍惜生命。

  【教学准备】

  放蚂蚁的瓶子、白纸、放大镜、水、水槽、三四块泡沫塑料、昆虫观察盒、毛笔、水彩笔、玻璃片(投影片)、沙、绳子、几条硬纸条、记录纸和笔。

  【教学准备】

  1.为了便于学生观察,教学时可选用个体较大、生活在山上的大黑蚁作为观察材料。

  2.引导学生不断改进观察方法,解决观察蚂蚁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是本课的教学重点,教师要让学生经历这样一个过程,切不可代替学生思考。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你们带来了什么?

  2.出示课题:蚂蚁。

  二、激发探究欲望

  1.说说你是怎样捉到蚂蚁的?

  2.学生画一只蚂蚁。选几幅展示。

  3.比较。为什么有的会画错?

  三、引导探究

  学生根据提供的材料分组自行探究。教师不时巡回到每个小组的旁边观察学生的活动。密切注意学生在做什么?说什么?争论什么?在学生的观察活动中,要适时引发学生的思考,你是怎么想的?你认为怎样?你能不能再看看?你能不能换一种材料再试试?

  四、开展研讨、说蚂蚁

  1.把材料从学生处拿开。

  2.说说刚才的研究中你们遇到了哪些问题,你们是怎么解决的?有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提出来让我们一起解决。

  通过刚才的研究,你们发现了什么?每组选出一个学生代表小组发言,研讨中发现的事实由另一个学生记录下来。教师把学生的观点板书下来,当学生的发言出现矛盾时,当场讨论解决。教师要注意把握方向,对于怎样更好地观察蚂蚁的身体特点这样的问题一定要讨论。

  五、课外延伸

  1.刚才我们初步观察了蚂蚁,实际上还有许多值得我们研究的地方,你们想不想继续研究?下课后,每个小组继续研究蚂蚁,下节课我们举行一个蚂蚁信息报告会。

  2.看蚂蚁的反应,猜测蚂蚁的想法,送蚂蚁回原来的地方。

  一、感知蚂蚁形象美

  请同学们大声用两分钟时间朗读课文,然后解决下面问题:

  1、用最简洁的语言概过课文内容。提示:可按照“ 本文通过对的生动细致的描写,引发”的句式来概括。

  (此题意在让学生感知 文章内容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再次体会简洁美)

  学生思考后回答。明确: 本文通过一只小蚂蚁发现桌面上的饼干屑并在我的面前扛着饼干屑离开的故事,由此引发了作者的思考和感悟。

  2、想一想这是怎样的一只蚂蚁?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

  学生独立思考后,与同组同学交流讨论,明确:胆小而又自足的蚂蚁。语句“一只蚂蚁畏畏缩缩地爬上了我的书桌,如同一个成功的偷渡者”“这只孤独的蚂蚁有一点胆怯。它谨慎地左顾右盼,慢慢地朝一个方向迈出了几步,随后又不放心地退了回来,往另一个方向试探”等。

  二、感受描写细致美

  点名学生朗读课文前五段,其他同学听读,并思考下面问题:

  3、为什么作者能把蚂蚁写的如此传神?请选择你认为最生动传神的语句,说说你的感受。

  4、结合练*题(一):文中运用了一系列拟人化的词语来写蚂蚁是为了赞扬蚂蚁吗?目的是什么?

  (从修辞的运用、词语的表达效果、作者的情感等角度去体会。此题意在引导学生知道作者怎样写的同时,了解体会掌握文章的表达技巧。)

  (学生交流)明确:3、因为作者采用拟人化手法,生动刻画了蚂蚁的动作、神态、心理。

  请选择你认为最传神生动的词句,说说你的感受(词句品味)。(可结合课后“词句品味与积累”,交流展示。

  4、不是为了赞扬蚂蚁。在文中作者只是一个冷静的旁观者。目的是为了传神生动地描写蚂蚁,同时有一定的幽默感(如:义无反顾、重大判断等)。

   总结:作者采用“放大”的方法,大词小用,大胆的“想象”,刻画了它们的“动作,语言,心理,神态”等方面。使内容更加细致,突出了细致之美。那么作者怎样选择切合点,展现他的机趣美?

  三、感悟作者机趣美

  学生齐读6—9段,然后探究下面内容:

  5、虽然蚂蚁在人类的眼中是个十分渺小的事物,然而我发现此时我们与蚂蚁却有着惊人的相似,这说明了什么道理?

  6、在文中找出作者独特的内心感受的句子,结合自己生活体验,谈谈你的理解。

  (学生合作交流)明确:5、往往自足于眼前的幸福,无法主宰自己的命运。从整个生物界来说,我们与蚂蚁一样只是生物链中的一个因素,我们何尝不也是一只渺小的蚂蚁!

  6、示例:“它的幸福是货真价实的”,站在蚂蚁的角度,这当然是真的,因为蚂蚁并不知迈步的幸福顷刻间就可能被比它强大得多的人类毁灭。站在人的角度,前文已述,蚂蚁的幸福是渺小的,甚至是虚无的。所以不能简单地对这个问题作肯定或否定的回答。重要的是,这句话使我们感到蚂蚁沉浸在自己认为的货真价实的.幸福中,而毫不知道随时可能降临到它头上的危险。正是作者关注到了这种情况,就引出了文中更重要的一句话:“我实在不忍心伸手戳破它的快乐。”这表现了作者的悲悯情怀。

   小结:从《蚂蚁》 一文可知,感悟式写法必须借助联想,同时联想还得有恰当的契合点。 本文就以“自足于眼前幸福,无法主宰命运”为契合点。感悟还要有特殊性,不要落入俗套。作者南帆就是这样。我们要像作者一样,采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动物以人的情态、心理,你笔下的动物就可能写得生动形象、活灵活现。但这必须建立在细心观察的基础上。

  四、领略自我观察美

  作业:根据*时的观察,选择你熟悉的一种动物,写一 篇文章,展现你的机趣美。

  要点:细心观察,对象人格化(赋予动物以人的情态、心理)

  教材分析:

  《上天的蚂蚁》是北师版教材二年级上册第11单元努力的第一篇主体课文。课文是一篇有趣的童话故事,通过巨人和小蚂蚁对“上天”的不同的态度和做法,赞扬了蚂蚁敢于立大志,为实现远大志向而一往无前的精神,说明了“只要意志坚,鸡毛能上天”的道理。

  本课短小紧凑,浅显易懂,故事性强,深受孩子们的喜爱。课文通过对话展开情节,运用对比的手法,突出说明,要想做成一件事,靠的不是身材、体力等物质方面的条件,而是要有坚持不懈、努力进取的恒心和毅力。

  本课的重点是通过学*巨人和小蚂蚁对“上天”的不同的态度和做法,体会努力的含义。

  本课的难点是从蚂蚁的话中体会蚂蚁个小志气大,为了理想不懈努力的精神。

  学生分析:

  经过一年多的学*和培养,学生在识字、朗读、理解等方面的能力已有了一定的发展,具有初步的自主、探究的能力,养成了一些良好的学**惯。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巨人与蚂蚁的不同表现,从对比中体会“蚂蚁”品质。

  4、引导学生树立目标,勇往直前。

  教学重点:正确、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在阅读中体会蚂蚁的自信和勇气。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今天,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位朋友,它就是——蚂蚁!仔细观察这两个字,你发现了什么?蚂蚁是一种常见的昆虫,再读词语。

  (蚂蚁虽然是本课的生字,但是学生早就通过各种途径认识了它的读音,因此把重点放在渗透形声字的规律:形旁表意思,声旁表读音上,引导学生关注汉字的构字规律,培养学生对汉字的兴趣,为学生形成独立的识字能力作有益的渗透。)

  2、同学们都见过蚂蚁,站在蚂蚁面前,你有什么感觉?很小很小的蚂蚁*常都干些什么事情呢?

  3、一只蚂蚁却要干一件不同寻常的大事情,它要——上天。(板书:上天)它就是上天的蚂蚁。

  4、今天,我们一起走进童话故事《上天的蚂蚁》——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请翻到语文书69页,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不懂得地方打个问号。

  2、复*识字方法,认读词语。

  a:课文中的词语迫不及待地跳出来想考考你们,你们认识他们吗?(小老师领读)

  b:看到大家读得那么好,老师也想和大家一起玩个抢读的游戏,就是老师指大家读,比比谁的反应快?

  3、同桌互读课文。

  同学们真厉害,这么快就记住这些字了,那调皮的词语趁大家在游戏的时候又回到了课文中去了,我们再来读读课文吧。同桌轮读,每人一个自然段。读得好,夸夸他;读不好,教教他。

  (注意培养学生合作学*的能力和倾听*惯。)

  (三)品读课文

  树高,路长,困难大。

  1、蚂蚁和巨人都想从哪里爬到天上去?这是一棵什么样的树?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1——3自然段,勾出描写通天树高的句子。

  (注意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惯。)

  a:谁找到了?大声地读给大家听一听。

  生读:有一棵树,很高很高,高得插入了云霄。

  读得好时:通过你的朗读,老师仿佛看见了插入云霄的通天树。(板画通天树:用绿色粉笔)同学们,像他这样来读一读。

  没读好:孩子们,通天树高吗?而且是很高——很高!高得——插入了云霄。可是,这个孩子的读,让老师觉得通天树不太高。谁能读得更高一些?(评语:有点高了!更高了!好一棵插入云霄的通天树!)来,大家一起读。

  b:还有哪些句子?

  生读:从树干往上爬,一直往上爬,就能爬到天上去。

  通天树就像一架通向天上的梯子,好高哟!来,一起读,边读边想象。

  c:还有哪些句子?

  生读:他抬头仰望,脖子都仰酸了,也望不到树尖。

  做一做“抬头仰望”的动作。

  (根据词语特点,让学生通过动作来理解词语,直观、形象。)

  同学们巨人多么想知道通天树到底有多高啊!他就抬起头望呀望,脖子都仰酸了,他可能望到什么,也望不到树尖?

  他望到了白云,也望不到——(引读)树尖。

  他望到了小鸟,也望不到——(引读)树尖。

  他望到了大雁,也望不到——(引读)树尖。

  通天树实在是——(引读)太高了。

  来,我们再读读这句话,读出通天树的高。

  (根据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运用传统教学手段简笔画为学生直观地展示通天树的高大,然后引导学生通过朗读重点句子感受通天树的高,为后面体会蚂蚁的精神奠定基础。)

  巨人的懦弱

  1、这时,多么想上天的巨人怎么说?

  (生读巨人的话)

  一起来读读这句话,想想,你知道了什么?(学生回答:我知道了树很高,我知道了巨人认为爬到天上去是不可能的。如果有学生说到巨人心里很害怕,及时表扬,“你真会读,读到了巨人的心里,掌声送给他。”如果学生体会不到巨人心里的害怕,就应该顺势引导:学生说树很高,老师就引——树很高,巨人心里就很——害怕,所以他说,要想爬上去是——根本不可能的。

  孩子们,现在你就是这个心里十分害怕的巨人。加上动作、加上表情,再读读这句话,读出巨人的害怕,可以站起来读。谁来读?

  ——从你的动作中,我们感受到了害怕!谁再来读?

  ——从你的表情中,我们感受到了害怕!

  ——胆小的巨人们,来,一起读。

  小结:孩子们,在朗读的时候,我们可以把自己想象成故事中的人物,加上表情动作,读出心里的感受。

  (课标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加强对朗读方法的指导。因此,教师通过课文的学*教给学生朗读的方法,使学生入情入境,与文本产生共鸣,从而快乐地学,扎实地学,有效地学。)

  2、我们读出了巨人的害怕,白胡子爷爷也听出了巨人的害怕,白胡子爷爷怎样鼓励巨人?(如果学生没有读好,引导学生把自己想象成故事中的人物,想想白胡子爷爷会怎样说话)

  白胡子爷爷鼓励巨人,——(生读第五自然段))声音再低沉一点,再慢一点。

  白胡子爷爷鼓励巨人,——(师读第五自然段)

  巨人说——(生读第六自然段)

  3、通天树下还有黄牛、山羊、小鹿、大象等等,当然,也有你和同学们。想想谁还会怎样鼓励巨人?(课件出示)——鼓励巨人:“试一试吧!————————”

  巨人后退两步,说——不行,我爬不上去。

  巨人低下头,说——不行,我爬不上去。

  巨人声音越来越小,说——不行,我爬不上去。

  (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坚实的语文基础,因此抓住文章的“鼓励”进行挖掘,激发学生进行联想补白,仿说句子,把语言文字训练落到实处。)

  4、像巨人这样的表现,书上用了一个词语来形容,就叫什么?最后,巨人终于跑掉了。这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巨人啊?

  蚂蚁的努力

  1、面对同样高的通天树,蚂蚁又是怎么说的呢?默读8——13自然段,用波浪线勾出蚂蚁说的话。

  蚂蚁说的话是,谁来读——

  2、课件出示句子:反复读读这三句话,勾出重点词语,想一想,这是一只怎样的蚂蚁?

  3、你从哪里感受到这是一只怎样的蚂蚁?(板书:自信、坚定、勇敢)

  4、同学们,现在你们就是这只勇敢、自信的小蚂蚁,选你最喜欢的一句,加上动作表情,读出自信、勇敢、不放弃。

  谁来读?读得好,我们就把掌声送给他!

  (评价语言:就这句,谁能更自信?)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让学生自读句子感受蚂蚁的精神,在交流中畅谈自己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在个性化的感情朗读中,加深理解,获得思想启迪。)

  4、小蚂蚁向上爬着,通天树太高了,想想他会遇到哪些困难呢?

  a:大风把他刮下树来摔死!

  小蚂蚁的力量是多么弱小,他冒着被风刮下来摔死的危险一步一步不停地爬,他勇敢地说——(最后一句)

  b:大雨会淋湿他,太阳会烤着他,他还是一步一步不停地爬,他坚定地说——(最后一句)

  c:还有哪些困难?一天又一天,一月又一月,小蚂蚁遇到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可他仍然一步一步不停地爬着,他自信地说——

  5、望着一步一步不停往上爬的小蚂蚁,你会对他说什么?

  (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因此设计了“小蚂蚁在爬树的过程中会遇到哪些困难”这一问题,为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把语言训练和情感熏陶落到实处。)

  主题深化

  1、我们相信,蚂蚁总有一天能够——(引说)爬到天上,而巨人却永远不能——(引说)爬到天上。故事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要想做成功一件事情,靠的不是——身材、体力,靠的是——勇敢、自信、努力。

  2、我们一起分角色来读读课文,感受小蚂蚁的勇敢、自信。

  课文中有蚂蚁、巨人、和白胡子爷爷。现在我们就分别来扮演他们读读课文。第一组读巨人的话,你们就是故事中的——巨人。第二组读白胡子爷爷的话,你们就是——白胡子爷爷。第三四组读蚂蚁的话。其余部分老师读——注意:边读边想象故事内容,加上动作、表情。全体起立,准备!

  (教学应以读为本,采用各种读的形式让学生充分地读,有目的、有层次地读,读出声、读出味、读出情,受到情感熏陶和思想教育,同时积累语言文字。)

  3、最后,老师送你们一句话:(出示句子)宝剑锋从磨励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上天的蚂蚁》教学反思

  孩子的情感是孩子发挥“创意留白”的源泉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这么一句话:“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孩子就是孩子,他所听到的感受的可能就是和他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而赋予自己的情感在里面。不管孩子心里所感知的内容情感是否与作品本身的结局内容一样。孩子要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想象时,我们不该给予扼杀,而是给予帮助,因为孩子的想象力、创造性是如此巨大,孩子们总是在不经意间给人惊喜,让人兴奋不已!我觉得,有时需要放手让孩子们自己去探索,自己去寻找,在体验中发现新的意境。

  教学中我将学生本身的需要、兴趣、经验放在首位,让学生成为学*的主人。在整个设计过程中孩子们个个都很积极参与,从中可以看到,当孩子得到老师的支持和鼓励时,设置一个他们都感兴趣的话题时,孩子的思维就会不受约束,而想象的也远远超过了大人,会收到很好的活动效果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1个生字和1全部首,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增强劳动意识,培养从小热爱劳动的情感,感悟没有播种就没有收获,没有付出就没有回报。

  4、用续编故事或写信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愿望。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和一个偏旁部首。

  教学难点:让学生明白有劳动就有收获的道理。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风的声效录音。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前几天我们学*了一篇跟劳动相关的课文《好日子》,谁愿意说一说文中的三只小老鼠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是啊,辛勤的劳动让三只快乐的小老鼠过上了好日子,那么今天这两只小动物是不是也跟小老鼠一样的热爱劳动呢?(板书课题:蜻蜓 蚂蚁)谁和谁?(板书:和),好,今天我们再来学*一篇跟劳动有关的寓言故事《蜻蜓和蚂蚁》,齐读课题。

  二、学*课文,随文识字。

  1、学*第一自然段

  (1)同学们打开书,想听老师读课文吗?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圈出来的生字的读音。

  (2)自由读课文,思考:在蜻蜓和蚂蚁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这只小蜻蜓只顾着夏天享乐,没有准备过冬的粮食,到了冬天,饥饿难耐,找到小蚂蚁来求助,小蚂蚁给小蜻蜓讲生活中不能幻想不劳而获的道理。)

  (3)那么我们来一齐看一看它的照片好吗?谁能看这幅图用上我们学过的一个成语说一说小蜻蜓在怎么样的干什么。(小蜻蜓在悠然自得的唱着歌)

  (4)“悠然自得”和课文第一自然段中的哪一个词语意思相*?(逛来逛去),你能读一读第一自然段吗?“逛来逛去”说明什么?(闲着没事),日子就这样一天一天地过去了,很快冬天就到了,你从哪个词语体会到时间过得快呢?(转瞬之间),“转瞬之间”还可以换成哪个词语?你能用“转瞬之间”说一句话吗?齐读第一自然段。冬天的世界会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我们来看一看第二自然段。

相关词条